2017年06月21日15:11 新浪财经
IDG资本熊晓鸽IDG资本熊晓鸽

  新浪财经 许旻 杭颖

  熊晓鸽创建的IDG资本可谓是“发现美的眼睛”,在中国先后投资了500余家公司,包括腾讯、百度、携程、搜狐、搜房、如家、汉庭、土豆、暴风科技、小米、美图等。2017年1月,IDG资本牵头收购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旗下的全球投资业务IDG Ventures。

  6月18日,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出席“中国影视领袖峰会”并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我们非常注重在电影行业的投资,专门寻找会讲故事的制片公司去投。”而近年来,电影行业也是IDG资本关注的焦点,熊晓鸽最近投资的一部影片,即是蜚声国际的火药艺术家蔡国强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不过最受瞩目的,莫过于2010年IDG资本投资的传奇影业。这家公司推出了《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环太平洋》《哥斯拉》等作品,而去年万达35亿美元的资本介入,更是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

  而IDG资本从传奇影业的退出,却是熊晓鸽深耕文娱行业的“新”开始。培养下一代“李安”、生产“好本子”、寻找颠覆性的技术与模式等,都是他正在进行的事。

  “传奇影业”是我决定最快的一笔投资

  IDG资本与传奇影业的“姻缘”并非偶然。“其实很多人不知道,IDG有很深的电影情结。IDG的董事长麦戈文的外甥是美国好莱坞导演戈尔·维宾斯基(《加勒比海盗》1、2、3的导演),他拍了一个家族的历史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学会用镜头讲故事。”熊晓鸽说。

  同时,记者出身的熊晓鸽,非常喜欢看电影,也一直有着关于“写”的经验,他总觉得美国的历史非常短、故事少,可是美国电影却卖得全世界都是;反而是历史长、故事多的中国,却很少有能讲到国外去的故事。而电影的本质就是讲故事。

  而这也促成了IDG资本2010年以8500万美元投资传奇影业,成为第二大股东的一段“佳话”。

  为什么选择传奇影业?熊晓鸽对新浪财经透露背后的故事:“当时传奇影业只有28个人,但每年在全球创造的票房超过中影与上影的票房总和,我觉得他们的模式很了不起。我当时看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盗梦空间》40分钟的样片,实在令人震撼。这也成为目前为止我职业生涯中上决定投资最快的一家公司。”这几年传奇影业还推出了《星际穿越》《环太平洋》《哥斯拉》等作品。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初,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的一桩文化并购。

  “感谢万达,让我们成功退出了传奇影业。”熊晓鸽这样打趣,“传奇影业推出的《长城》是他们(收购后)的第一个尝试。我觉得《长城》拍得挺漂亮的,可惜在内容创作上,故事略显单薄。”事实是,2016年传奇影业两部大片《魔兽》《长城》虽然国内票房可观,但海外票房和总体表现均不及预期。

  衡量一部国家电影的成功,不仅要看国内市场,也要看海外市场。“按商业片来看,制作文化产品有点像办餐馆,中国人接受麦当劳还容易点,但美国人接受成都火锅就比较难,好的配方需要时间的磨合。商业电影相当于麦当劳,全世界都可以拍,但我们自己的片子就像老干妈,只能在国内大卖。”

  资本追逐文化降温 培养下一代“李安”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拥有48%的高增长,但是2016年全年仅3.7%增长,其中7个月票房负增长,2017年上半年票房增长呈现僵持阶段,海外票房3-5月占比超过70%。

  “资本追逐文化的趋势正在降温,过去两年有些票房存在投机行为,因此我觉得降温是好事情。我认为搞文化产品别盯着股市,它不像互联网可以爆发起来,票价、演出场次、座位不能无限增长,它是传统的行业。”熊晓鸽指出,降温会持续多久并不好预测。

  虽然资本市场在降温,但熊晓鸽却并不认为存在泡沫:第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和美国一样,终端甚至更多一点;第二,中国人比美国多几倍,钱也不比美国少,但是中国电影缺好的讲故事的人、导演和投资人。

  据熊晓鸽分析,“现在中国拍网剧好弄一点,但是真要做一个好IP不容易。同一IP的电影太多了也枯燥,任何一个IP能成功三部就不错了。比如《功夫熊猫》出第二部就不好看,中国还是要多尝试,至少从这点来说,我不觉得《长城》是失败的尝试。”

  当然,熊晓鸽称,投资不能以投机的眼光来看。他告诉新浪财经,电影花钱快、收入不稳定,没有任何一位导演或制片人敢说自己的每一部片子都能赚钱,因此,美国也很少有单一的电影公司上市。比如迪士尼主要不靠电影赚钱,而是靠衍生品——主题公园门票收入、体育频道、酒店等赚钱。因此泛娱乐、文娱产业链联动,才是熊晓鸽眼中的“生意经”。

  而且与中国不同,美国有付费电影频道,电影下线后还可以卖给频道,版权保护50年,大片下线后还可以赚钱。“我当时投传奇影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片库很值钱。”

  不过,如今从传奇影业的退出的IDG资本,却从另一方面继续深耕文娱行业。“中国电影缺好的讲故事的人、导演和投资人。我们忘记了电影的本质——讲故事。我们要让国际上有更多人愿意听我们的故事,也要生产出更好的内容满足市场需求。”

  过去三年,熊晓鸽在南加州大学和美国电影研究院设立了中国故事奖学金,让美国学电影的学生写中国故事,“现在已经有9个本子了”。另外,IDG资本和光大控股合作成立的光际资本还投资了上海电影学院,培养下一代电影人。 “目前讲故事最好的就是李安,他能讲印度的、美国的、中国的故事,我们要琢磨培养下一代的李安。”他说。

  文娱业未来能出BAT吗?

  IDG资本在中国市场先后投资了500多家公司,其中就包括BAT中的腾讯和百度。而作为“中国风投教父”,熊晓鸽也曾经说过出现一个超越BAT的公司是可能的。

  但当新浪财经询问“文化行业能不能有BAT这样的巨头”时,熊晓鸽表示,电影行业本身不能和BAT相比,“巨头地位是看怎么赚钱,BAT腾讯现在靠游戏赚钱,有用网剧等赚钱的趋势,用户基数大,但传统电影很难想象,它只有7个亿注册用户,而且传统电影消费模式不行。”

  不过,熊晓鸽认为,形成这样的地位还是有机会的。“我当时说超越BAT,主要针对BAT国外销售比较少、主要业务为2C,国际化不够的缺点。”熊晓鸽补充,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中国500强内没有文化企业。在他看来,中国文娱行业走向市场时间很短,大批一流人才在国家体制内,也缺少资本有意识培养市场方面的人才。

  熊晓鸽期待出现更多有志做出更好作品的编剧和懂这个行业的优秀投资人,“未来懂行业的资本才能更好地进入行业,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光靠钱,是很难搞的。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电影产业的投资门槛更高,尤其是跨国并购。我一直看好文化行业。”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