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涛:避免运动式减碳,要重视碳税这个政策工具

徐晋涛:避免运动式减碳,要重视碳税这个政策工具
2021年10月26日 11:01 澎湃新闻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智库动态|徐晋涛:避免运动式减碳,要重视碳税这个政策工具 

  8月以来,不少地区限电停产,部分地区甚至拉闸限电,直接影响民生。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认为,各地拉闸限电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运动式减碳,而其后果是激化减排、减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徐晋涛说,回顾历次运动式减排造成的问题,一是手段粗暴,导致大量的企业被强行关闭,大量的产能强行停摆,短期内出现大量的失业。二是,政策效果不具有持续性,运动结束,会出现报复式的反弹。

  鉴于此,徐晋涛建议,环境治理要避免运动式减排、减碳,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而核心是改善环境执法。在具体举措上,一是,首先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应该加强对经济政策运用。

  他认为,经济政策可以降低污染减排和减碳的社会成本,使得减排和减碳的阻力降低。二是经济政策中的税收手段可以提高地方政府收入,从而使地方政府有动力去加强环境监测和严格执法。“如果不采用经济手段,只把环保与政绩考核挂钩,就很难避免运动式减排和运动式减碳。”徐晋涛强调。

  以下是徐晋涛的发言全文,经本人审订。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

  “双碳”背景下,结合今年的拉闸限电现象,我从价格管制、运动式减碳和长效机制方面,谈三点看法。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一是要提高电价浮动的幅度;二是要避免和防止运动式减碳。现在看来,各地拉闸限电,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运动式减碳,因此,国务院要予以遏制或者限制。 

  首先是电价。

  任何价格管制都会带来供需矛盾,过剩或者短缺,以短缺为主要表现。一旦有价格管制,价值低于潜在的市场均衡价格会导致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导致短缺。

  改革开放至今,在很多领域,价格管制已经取消。但凡是保留价格管制的领域都是特别难啃的骨头,也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目前堡垒还剩三个,电力部门、医疗部门、教育部门,这些领域都有价格管制。在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存在长期短缺、长期供给不足、不充分的问题,老百姓意见都很大。这次国务院明确,允许一定程度的放开电价,对电力部门的深化改革、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有特别好的推动作用。    

  关于电荒的原因。首先,电荒在中国具有周期性,每隔一段就会因各种原因,发生一次电荒。

  但像这次大面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多省份发生电荒,一定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电价的问题。煤价已经基本市场化,电价还在管制,所以一定会出现价格倒挂,最后出现供需严重脱节。此次国务院会议明确,允许一定程度放开电价是个特别好的转折点。也许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都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黄益平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常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要从奇迹式增长向常规增长转型。奇迹式增长的特点是生产要素价格管制,最终产品价格市场决定。电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环保部门在力推,今后,能源以电气化为主,因此电的需求会逐步增加。但是电价长期管制,用电大户会长期得到隐形补贴。这种生产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改革电价,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走向常规增长,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有历史意义的举措。

  第二,运动式减碳的问题。

  中国的环境治理历来是运动式的,从1990年代末期的零点行动,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2016年开始的环保督察,都是如此。我们用运动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说明长效机制是失灵的,后果是激化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从各方信息来看,此次拉闸限电大体上有如下原因,一是价格倒挂,二是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的省份,因为“能耗双控”目标遇阻,地方政府开始拉闸限电;另一方面,东北限电的原因主要是煤价与电价价格倒挂,不但影响生产用电,甚至影响民生用电。但是有很强的声音试图将这次电荒全部归咎于“双碳”目标。所以运动式减排、运动式减碳的弊端是在激化减排、减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电荒问题不在于“双碳”目标,部分原因在于运动式减排、运动式减碳。

  回顾历次运动式减排造成的问题,一是手段粗暴,导致大量的企业被强行关闭,大量的产能强行停摆,短期内出现大量失业。二是,政策效果不具有持续性,运动结束,会出现报复式反弹。 

  另一方面,现在的运动式减碳与以往也有不同。过去环保部门比较“弱势”,但是从“十一五”以后,中央把环保与地方政府的考评联系在一起,同时仍然保留了运动式减排的手段。在这种政策目标下,地方政府执行减排任务靠拉闸限电和关闭企业,长此以往会激化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使社会对环保信心不足。

  同时,运动式减排、减碳的另一个结果是环保部门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因为中央要推动减排和减碳的政策。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权力史无前例地加强,但这并不见得有利于各地减排和减碳的目标。

  第三,长效机制的建立。

  环境治理要避免运动式减排、减碳,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而核心是改善环境执法。中国1979年已经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如果环境执法严格,不会有特别大的环保问题。之所以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于我们环境执法的环节非常薄弱,主要因素是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具体而言,地方政府过去主要的考评是经济增长,把环保排在优先序列的后端,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严格执法的长效机制,这方面亟待加强。所以首先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要真正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就应该加强对经济政策运用。首先,经济政策可以降低污染减排和减碳的社会成本,使得减排和减碳的阻力降低。二是经济政策中的税收手段可以提高地方政府收入,从而使地方政府有动力去加强环境监测和严格执法。如果不采用经济手段,只把环保与政绩考核挂钩,就很难避免运动式减排和运动式减碳。我国在气候行动方面尝试采用的经济政策手段是碳交易。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考虑碳税的现实必要性。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欧美各国即将推出的边境调节机制,可以称为“碳关税”制度,会倒逼产业链上的各国实行碳税机制。如果发达国家市场征收碳关税,我们如果想避免向对方交税,就必须在国内有明确的碳价信号。过去我们讲碳交易的好处是减排量明确。但是在边境调节税环境下,要的是碳价格明确且可以灵活变动,这一点碳税要优于碳交易。

  所以从未来全球共同减碳的角度,碳税也是特别重要的政策工具。但也可以考虑混合的机制,比如我们非出口行业,像电力行业仍然搞碳交易。但是对出口产品,比如机电产品的碳足迹可以征收碳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墨轩

地方政府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2 力诺特玻 301188 --
  • 11-01 隆华新材 301149 --
  • 11-01 镇洋发展 603213 --
  • 11-01 巨一科技 688162 --
  • 10-28 三羊马 00131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