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新窗口:外企或更多本地化生产

洞察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新窗口:外企或更多本地化生产
2019年09月22日 15:33 新浪财经综合

  洞察汽车消费升级趋势的新窗口

  原创: CIIE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变化可谓翻天覆地。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中国汽车市场也正经历着一场“消费升级”。新能源与新科技引领了新的消费需求,这让全球各国车企纷纷将市场的聚光灯瞄准了中国。

  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连接中国汽车市场与全球各国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技术服务商,让全球分享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遇,同时,本届盛会也将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升级的观察窗口,洞察中国人民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汽车消费升级

  从1953年一汽建厂起,中国汽车工业在近70年里,经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合资到自主研发生产的过程,而中国人对于汽车的需求驱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大发展,如今,中国的汽车销量已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并陆续超越日本、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回顾历史,中国汽车行业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出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合资品牌,并且将部分国外汽车进口入中国市场,又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中高端汽车的需求。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国产与合资品牌为主,进口弥补中高端需求的汽车消费结构。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894万辆,创下历史记录,并连续多年全球销量第一。就保有量而言,著名研究机构IHS曾一度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或将在2019年首次超过美国,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中国保有量峰值将超过6亿辆。

  近20年里,中国汽车消费伴随中国经济的爆发而高速增长,期间分为两个重要阶段。2000年至2010年是中国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阶段,作为十年的汽车消费普及期,此阶段的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其驱动力主要来自于轿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2011年至2017年,中国汽车消费进入普及后期,年平均增速维持在7-8%的水平,SUV车型销量的爆发成为该阶段的新增长动能。

  2018年,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总体销售增速虽转负,但出现了汽车消费的新结构。2018年的中高端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造就了行业的消费升级态势,主要动能则来自于改善性的换车需求。

  华泰证券(香港)汽车行业研究团队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虽然目前汽车消费市场出现销量下滑,但前八的豪华品牌的销量总和,依旧保持了大约6%的增长。而驱动豪华车增长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汽车行业的消费升级,尤其体现在沿海发达城市的换新需求上;其次,豪华产品线下移,价格变得更加亲民;最后,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让老百姓更有能力承担豪华车的消费。

  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可期

  事实上,中国汽车消费依旧具备较强的增长潜力。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为173,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则为837,通过对比发现,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是中国的6.8倍,而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存在较大差距,对比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的4.3倍,德国是中国的5.2倍,法国则是中国的4.5倍;在对比主要汽车消费国的人均GDP时,我们发现,美国是中国的4.8倍,日本、德国是中国的3.4倍,法国是中国的3.3倍,所以按照人均GDP的比值,如果中国人均GDP保持增长,中国汽车保有量数据可能继续向上增长。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攀升,高端品牌过去的渗透力未完全释放,再叠加国民相对较高的储蓄率等因素影响,新一轮汽车消费升级有望在中国持续开花结果。 

  从不同国别汽车在华的市场份额看,主打中高档、实用性的德系车性价比为王的日系车份额领先,且在近十年表现出上升趋势。单车均价上,中高端市场由合资品牌以及进口车牢牢占据。汽车进出口统计数据(2007年至2018年)显示,我国汽车进口单车均价在3.98万美元,远高于出口单车均价1.37万美元。 

  政策释放汽车红利

  近20年,中国人的汽车消费持续增长,这股增长力量的背后是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在过去近20年,经济的走强与汽车消费保持了同步的增长态势,这进一步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财富正在激发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

  华创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汽车组组长张程航认为,伴随着中国人购买力随收入增长而大幅提高,进口汽车消费保持稳定,而进口汽车的消费意义重点体现在了弥补中国中高端汽车消费和个性化的需求上。

  同时,中国的汽车消费也直接受到政策影响。比如,2009年汽车购置税减半至5%,政策刺激效果立即显现,行业销量月度同比增速转正并持续走高至2009年11月的95.2%。

  而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随着中国市场新一轮的开放,进口汽车关税大幅下调,消费者从中获益的同时,部分进口汽车在华销量明显增长,国外车企也感受了中国进一步开放所带来的机会。据统计,自2018年7月1日开始,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5%下调至15%,促使部分进口车价格下降约8%-10%,一方面,中高端汽车消费者从降关税中享受到了政策福利,另一方面,如雷克萨斯和保时捷等国外车企也因为关税的下调,促使2019年上半年销量增长约20-30%。

  洞察进口消费新趋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的私人轿车不过数百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迎来进口轿车热,仅仅两三年时间,我国在进口汽车上耗费的外汇储备就相当于此前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两倍多。

  1994年,“鼓励汽车消费”被提出,先富起来的人购车热情一下子被点燃。2000年首次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之后,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汽车进口开始了真正的井喷。

  我国汽车进口政策为汽车行业发展壮大提供的机会,伴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汽车消费市场越发健康成长。当下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正在追求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能的产品,未来的汽车消费也将呈现出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等趋势。

  另外,外商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有分析指出,更多的国外车企开始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比如雷克萨斯为中国市场设计提供的7座SUV。同时,国外车企也将关注高端汽车的本地化生产。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以及最大的豪华车消费市场,考虑到关税、时间成本等因素,未来国外车企可能出现更多的本地化生产。以宝马X3 SUV为例,2018年之前,该车型由宝马美国工厂生产,每年在华销量约为4-5万台,2018年开始国产化,最终,进口被国产替代。

  结合未来汽车消费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本届进博会将对奥迪、通用、奔驰、丰田等全球顶尖车企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先进新技术,以及第四代飞行汽车、氢燃料汽车与加氢站等产品集中展示。华创证券张程航认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前几年提出的新技术的商用情况。

  第二届进博会汽车展区

  重点关注自动驾驶

  2019年11月5日-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召开,七大展区之一的汽车展区将通过30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展现来自近20个国家、近60家展商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汽车展区的“自动驾驶动态体验活动”。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等)、雷达、全球定位系统和监控装置等配合协作的自动、安全的汽车操控系统,同时,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与全球各国争夺的科技高地。

  虽然自动驾驶早在多年前就被全球著名信息技术研究与咨询机构Gartner纳入旗下新兴技术曲线(The Hype Cycle),但其发展也受到成本、可靠性、道德及法律等因素影响。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吴甘沙曾表示,虽自动驾驶面临着来自算法和系统的商业化困难,但可以通过在有边界的场景和中低速的车速限制下开始商业化。

  不过,伴随着商用研发投入的加大,以及主要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相关策的推动,无人驾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L2级的商用化以及L3级的潜在商用化(注:L0为人工驾驶,L1为辅助驾驶,L2为半自动驾驶,L3为高度自动驾驶,L4为超高度自动驾驶,L5为全自动驾驶)。Gartner预测,到2021年10%的新车将拥有自动驾驶能力,而工信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政策提及,2020年30%新车都要搭载L2自动驾驶。

  作为第二届进博会的创新举措和亮点活动之一,汽车自动驾驶体验活动将打造自主泊车、V2X 功能(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自动驾驶功能等体验场景,通过与5G、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结合多场行业政策、前沿技术相关的重量级论坛,为当下汽车消费升级提供权威和深度的洞察。

  进博会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全球的国际性高新技术、产品相互连接,让全球共享中国开放的机遇,并且满足国人更美好生活的需求。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生机蓬勃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09-25 晶丰明源 688368 --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09-25 豪尔赛 002963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