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刀尖上的执政之舞——访危机管理专家王微

    北京 2010-08-13(中国商业电讯)--2008年的整个夏天,周沛(化名)都处在焦虑之中。作为一县之长,他管辖的区域紧邻北京,如果出现什么状况,那么对奥运的影响将是直接的。县里虽然已经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但他不知道那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有多大用,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无孔不入的媒体。 

    同样感到焦虑的还有著名危机管理专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讲危机管理的王微教授。“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部门对危机管理的兴趣明显加强了,但很多人只想通过一两次课的学习就掌握所谓最实用的招数。”他举例说,“不少官员把危机管理看成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问题。实际上,危机管理是一个绝对的系统工程,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政府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危机并搭建起有效的管理平台,才能让舞姿从容、优雅。” 

    危机的脾气 

    “危机是有脾气的。”王微认为,危机管理越来越成为执政的重要内容,越来越成为一种执政能力,危机管理的能力如何、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摸清危机的脾气。” 

    ——不可逆转。“世上什么都有卖的,唯独没有卖后悔药的,这句话用在危机上最合适不过了。”王微解释说,比如辽宁铁岭钢铁厂的钢水脱落事件,如果工人能预料到明天发生事故,就不会有人在不安全的范围内开会。它发生了,所以是危机,而且注定无法改正,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一根坚强的神经,能够坦然面对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回避。 

    ——感冒效应。感冒是很多人经常得的一种疾病,可能很快就好了。但是,由于免疫系统已经非常脆弱,所以感冒期间往往发生新的疾病。政府部门也是一样。在危机期间,任何一点新犯的错误都会酿成更大的损害后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思维缜密,通盘考虑,而不是靠所谓经验和个人直觉。 

    ——蝴蝶效应。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就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火箭效应。火箭升天,设计的时候相差一毫米,结果有可能相差万米。也就是说一个方案与另一个方案也许稍有不同,但是危机处置的效果将有显著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制订应急预案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跳舞的平台 

    “要想妥善地处理危机,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平台。”王微认为,指挥体系、资源建设和信息发布则是支撑这一平台的三大支柱。 

    专家观点:有效的预案胜过能干的领导 

    “指挥体系的核心是应对危机的预案,它比某个核心领导的作用更大。”王微给作者举了个例子。 

    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布什总统正在听小学教师的课,9点40分他离开教室,乘坐“空军一号”向华盛顿飞去。由于当时谣言四起,出于安全的考虑,总统专机在华盛顿上空盘旋了一阵后并未降落。一直到深夜,布什才回到了白宫的草坪上面。美国《太阳报》揶揄地说,总统像受惊吓的孩子找不到家一样,四处乱窜。虽然布什的表现受到了冷嘲热讽,但是预案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在第一时间,重要的官员得到了保护,华盛顿的制空权得到控制。灾难发生后,按照预案的规定,纽约市政府立即成立指挥部,全面指挥救灾工作。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分工详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美国联邦紧急救援总署举全国之力,统一组织调度紧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门直接组织指挥现场救援;海警、交通部门进行外围警戒;医疗部门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水、电、煤气和通讯部门负责现场抢修、调控;保障部门负责及时组织供应相关救灾物资。 

    显然,预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应对灾难的关键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有效的预案是通过千百次的演练得来的。”王微补充说,“目前,我们的很多管理部门都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但很少对预案进行演练,不经过实践,恐怕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在这方面,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安县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地震袭来时,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上,用时仅1分36秒,无一伤亡!据知情人介绍,自从叶志平当上校长,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这事有学生觉得好玩,有老师觉得小题大做,可是叶志平不为所动把演练坚持至今。终于,在谁也没有思想准备的5月12日14时28分,这种紧急疏散演练保全了全校师生的性命。 

    “面对这位伟大的校长,相当多的管理部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的危机意识是否仅仅停留在口头、书面、会议上?我们的各种紧急预案是不是在经常演练?是不是形同废纸?”王微感慨地说。 

    专家观点:搞好资源建设才能事半功倍 

    “除了有效的预案,搞好资源建设则是成功应对危机的物质与组织保障。”王微提起了今年南方遭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电线遇冷会收缩,再加上冻雨在电线上冻结积累后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电线,使电讯和输电中断;正是因为覆冰大大超过设计标准,致使导线弧垂加大,以致发生线路跳闸、扭转、断线、倒杆、停电和通讯线路受阻或中断等重大事故。” 

    “难道没有应急方案?”王微分析说,实际上武汉、襄樊、十堰等城市很快就启动了融雪防冻工作预案。但问题是扫雪、融冰设备缺乏。“看到大量的军队、武警战士只能靠人海战术与自然对抗,我的心情很复杂。”王微告诉记者,早在1984年,宝鸡市就已经制造出性能优越的融冰机,一台机器的融冰效率相当于近千名解放军战士的工作总和!
“作为资源建设的组织建设也很重要。”王微认为,大力发展NGO(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协助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不是万能的,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必须树立有限政府的新理念,界定政府在应对危机中的职能边界,积极与NGO展开在危机管理中的合作,逐步树立政府与NGO互助合作、共担风险的理念,构建政府与NGO合作、分权、共治的新机制,这既是一种客观必然,也具有现实可能。”王微评价说,汶川“5•12”大地震一夜间令大部分中国地下NGO都站到亮处,承担救灾义务。行政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成为抗震救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为今后公共危机管理探出一条新路子。 

    专家观点:把握网络时代的舆论规则

“让真相走在流言的前面早已成为危机管理的金科玉律,但是不少政府部门在信息披露时速度缓慢,内容避重就轻,似是而非,披露对象也只限于所谓大报大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人心不稳,谣言四起。”王微认为,在网络时代,媒体引导已经不是从前的概念了,“网络可以传播一切信息,以往舆论传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被改变,网络舆论的效率可能超过一切传统媒体,只有重新学习舆论规则,把握舆论形成的特点,政府部门才能把握好信息发布这一关键环节。” 

    王微告诉记者,网络媒体具有三大外在特性:一是秒新闻。网络媒体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第一时刻发布;二是无国界。任何信息一进入互联网,几乎就可以同时被世界各地的网民看到。三是海量性。信息集中,没有版面限制。而三大内在特性即互动性、整合性、开放性决定了危机管理过程中网络媒体的重要性。
因此,网上舆论的快速性和集中性使事件纷争更加激烈。就像“孙志刚”事件,网络一天几十万的帖子,代表了民众的声音,反映了集中的民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促进了“强制收容”制度的废除。 

    网络就像是可以利用的强大的工具,几乎任何一个能接触到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挑起话题,是或非,正或歪,让全世界来阅读。“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挑明真相时要讲事实,第一个讲、快点讲、现在就讲。原因很简单,网络这个工具,你可以拿起来用,别人也可以。”王微说。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杂志)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