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煤炭业 > 正文
 

中国煤炭到底还有多少家底:100年还是1万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10: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2日电据新华网报道 中国到底有多少煤炭资源可采、现已探明的有多少、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有多少、可采的年限有多少、各类企业真实的资源回收率有多少?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企业、地方领导往往各执一词,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答案从另一侧面透出中国煤炭资源家底不清的隐忧。

  一个煤炭资源富集的地级市煤炭管理局负责人说:“我们市煤炭远景储量是1万亿吨,
现有开采能力不足1亿吨,可采年限你们自己也能算出来--1万年!”资源家底不清及由此带来的盲目乐观、无科学开发观的现象正日益困扰我国煤炭开发,动摇煤炭这一长期战略资源的根本。

  煤炭家底:50年?100年?1万年?

  在2004年8月召开的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座谈会上,对于中国煤炭资源储量的说法,各有关部门提供的会议材料各不相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供的数字说:“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国土资源部的数字是“已探明可利用储量1892亿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材料则引用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数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累计探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的90%以上”,由此可推算出“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为2200亿吨左右。而对于另一最为关键的数字--“还剩多少”,多数文件没有提及,只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说“现有剩余可采储量是660亿吨”,在山西省的一份材料上说:“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精查储量798亿吨”,还剩多少,没有下文。

  除了数字相去甚远外,在这些为国家煤炭开发战略决策提供参考的文件中,对于煤炭资源储量的表述口径也竟然无一相同:“可采储量”、“可利用储量”、“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精查储量”……在各部门提供的不同文件中,没有两处表述一致,也没有两处数字相同。

  中国的煤炭到底能采多少年?在“2004煤炭经济论坛”上,专家们认为,中国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然而这仅仅是依据现有利用方式而定,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迅速减少、煤炭洁净化技术的提出,煤炭在一些领域替代石油已是大势所趋,所以煤炭只会越来越宝贵、越来越稀缺。而这种观点在目前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并不能得到认同。

  一个全国产煤大市煤炭管理局负责人说:“我们市煤炭远景储量是1万亿吨,现有开采能力不足1亿吨,可采年限你们自己也能算出来--1万年!”

  开采:“喝一碗”时,究竟“倒了几碗”?

  在事关煤炭资源前途命运的另一关键环节--企业的资源回采率这一问题上,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内蒙古自治区一个煤炭大市的煤炭管理局负责人说:“经过这些年的技术改造,我们市地方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而与其同处一地的一家中央煤炭企业经营者说:“只有像我们这样的露天开采不浪费资源,可以达到95%以上,其他的不管大矿小矿都不可能超过80%,其中地方小煤矿多数是15%以下,少数能达到30%。”

  在今年“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省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发言提到的一组数字更是让人咋舌:一家中央企业在陕北开采的号称“中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煤矿,产煤不足6000万吨,而其所消耗的煤炭资源量高达6亿吨!

  山西省国土资源局一位负责人说:“盲目追求现代化、大型化、综合开采,使一些企业走入误区,同时造成了资源回采率大幅降低。这个道理十分浅显:开煤田好比切豆腐,如果豆腐是不规则形状的,只切方方正正最大的一块就像是只开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现代化综采,而依照形状切成三、五块,布置多个工作面,前者扔掉的豆腐自然更多。”他说,这种低回采的开采方式,还形成了大面积的易燃采空区,挖完之后用不了几个月,采空区就是一片火海。

  家底不清,何谈开发?

  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煤炭资源储量底数不清,产量也是这样。2004年,为了查清上年中国生产了多少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炭生产情况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煤炭生产情况的调查工作。此前,全国煤炭产量先后公布了3个不同的数字: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发布的“煤炭运行调度周报”显示全国原煤产量为16.08亿吨;一个月后,调度中心发布的统计快报又称:全国原煤产量为17.36亿吨;随后,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原煤产量为16.67亿吨。不少业内人士说:“煤炭行业的统计,早就成了不完全统计。”

  山西省焦煤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弄清家底是决策的基础,在石油开发上我们吃过这样的亏。”他说,前些年国内一些地方发现了油田,初期开发时认为储量很乐观,配套了很大的加工能力,等到加工项目投产后才发现,没有那么多油来炼。结果不仅造成投资浪费,而且让人盲目乐观,低估了未来的石油供需形势,造成今天的被动。煤炭的家底不清问题如不解决,同样会造成将来的措手不及、忙于应付。(卢保红、刘军、高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煤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