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热点聚焦 > 正文
 

资产证券化流通不畅 投资主体交易市场须双扩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10: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黄宪奇 北京报道

  目前已有4只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但从近期运行情况看,鲜有成交发生。业内人士认为,拓宽投资者范围应当是摆脱目前状况的重要出路,另外,尽快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场外交易市场也是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去年前两期联通收益计划在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上市以来,目前的换手率平均只有10%,并且主要集中在联通二期;元旦过后上市的联通三、四、五期多日来更是有价无市;同样的境遇也出现在深交所上市的莞深高速资产管理计划身上。建元和开元两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以来至今尚无一笔成交。相对于发行时的认购踊跃,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成交明显过于清淡。

  从各方反馈的信息看,目前银行并不是资产

证券化的积极响应者;广大的企业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反而对资产证券化热情高涨,而这又以中小企业居多。由于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银行和券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还面临着诸多障碍;由信托机构来担当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人反而更具优势,建元和开元发行时就是采取这种方法把证券化的资产和发起人的自有资产隔离开。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而目前对资金信托合同数量不能超过200个、最低金额5万元的限制,正好适合这些企业的融资需要。

  但目前存在的尴尬现实是:对于这些中小企业发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所较严的监管制度、准入条件和交易费用限制了其在交易所场内流通;另外,没有活跃在场内的机构投资者支持,其发行也很难顺利展开。活跃的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有利于向投资者充分传递信息,这对正确发现产品内在价值、合理转移风险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流通不畅使得投资者很难对新发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定价,并且一旦买入,自身流动性面临有被套牢的可能。

  投资主体范围过窄被认为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流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拿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说,由于握有巨量资金的商业银行不能在交易所交易,加之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目前还不能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得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人局限在财务公司。尽管信贷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购买者可以是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社保基金,但这些机构买入该产品的目的是持有到期,通过转让来实现套利的欲望并不强烈。

  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问题已经引起各方关注。2月17日,证监会和上证所组织市场主要机构就企业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建设问题进行座谈。据透露,证监会有意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其中允许基金投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此前,保监会领导已经明确表态,将加快研究保险机构投资证券化产品的制度安排。2月22日,

银监会官员明确表示,将扩大参与资产证券化投资的机构和领域。有理由相信,在监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基金、保险、
资产管理公司
等机构暂不能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禁令会很快被取消,这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交易氛围,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

  另外,交易场所分散也被认为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交不畅的重要诱因。目前在市场流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4只,分别成交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两个证券交易所。由于这些机构的投资主力是银行间市场的各类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习惯了银行间市场的T+0清算方式,对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T+1的清算方式并不适应;另外,银行类机构目前尚无法参与交易所的大宗交易,使得联通收益计划和莞深高速资产管理计划缺少了强有力的买主。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该是建立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流通市场的时候了。既然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场外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公司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业内人士建议,拿新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做试点将更具优势。据估计,未来两年里,由企业发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如果能有机构在场外市场对这些产品做市,其成交将会有所活跃。

  场外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市场外进行的证券交易,又称“店头交易”或“柜台交易”,即证券投资者通过柜台,或面谈、电话、电报、电传、电脑等方式直接进行的证券交易。目前场外柜台交易已经占据了美国债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具体形式不是常设的市场而是一个债券投资者的联络网。目前,该市场已开通电子报价系统,市场的参与者除投资人外主要由做市商组成。做市商是具备足够资金的货币经纪人,它将担负起为债券卖买寻找下家并维持成交公平的责任。

  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做市商制度已运行多年,询价交易的成交方式也已被广大机构投资者所接受。有业内人士认为,借鉴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成功经验,把目前分布在多个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集中起来交易具备可行性,并且这也为将来建立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