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回顾与展望:2004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年中盘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16:52 中国化工在线

  夏磊 上海讯博石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咨询部

  伴随着逐渐复苏的全球经济与继续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石油化工行业进入了红红火火的2004年。在此年中之际,不妨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今年前半年的行业动态,并共同探讨一下后半年的发展走势。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2004年前半年回顾:

  1 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欧佩克价格机制形同虚设

  2004年6月1日,又一个历史高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七月WTI原油期货收盘价达到42.33美元/桶。一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纽约商业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如图所示。

一年来纽约商业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图

  一年来,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另外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欧佩克(OPEC)一揽子油价----也是节节高攀。目前的欧配克价格机制是在1986年制订的。根据这一价格机制,油价的合理性波动范围应该在22-28美元之间。如果欧佩克一揽子平均油价连续20个交易日在每桶28美元以上,该组织将每天增产原油50万桶;如果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每桶22美元,将每天减产50万桶。但截止至2004年六月底,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已经连续四个多月超过28美元,而欧佩克的增产计划却仍然是“尤抱琵琶半遮面”。由此可见,欧佩克目前的价格机制已然形同虚设。

  面对国际上的各方质疑,尽管欧佩克提出了如美元贬值等种种理由;但近来高企的油价,就算是以走势坚挺的其他货币来计算,也超出了其约定的范围。由此也可见,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卡特尔(Cartel),尽可能追求利润才是欧佩克的最终目的。

  2 炼油行业利润激增

  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也成了人们的普遍预期。事实上,由于成品油具有一定的需求刚性和较低的价格弹性系数,炼油商能够顺利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提价。这使得从事炼油企业的公司业绩骄人。

  在2004年7月最新公布的《财富》500强中,全球最大的三家石油与炼制企业,英国石油(BP)、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英荷皇家壳牌(Shell)公司分列二、三、四位。印度的石化企业--信赖工业公司(RIL)—也跃身进入榜单之中,成为排名在世界500强名单中间的首家印度私营企业。而中国两大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排名位置均大幅前移。中石化2003年排名第70位,2004年排名第54位;中石油2003年排名第70位,2004年排名第52位。

  国内的炼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有很大的增长。据《中国石油报》报道,大庆炼化公司上半年加工原油276.48万吨,完成销售收入77.92亿元,实现利润1713万元,为创企业重组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而根据路透社的消息,今年第一季度,中石化的利润增长了24.8%;并预测中石化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40%左右。

  3 欧盟东扩,影响欧洲石化工业

  2004年5月1日,欧盟(EU)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东扩。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成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从而实现了其历史上的第五次大规模扩张。自此,欧盟成员国增加至25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5%,达到9.2万亿欧元,与美国基本持平。

  欧盟东扩的完成为目前发展低迷的西欧石油化学工业为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分析,在2001年,欧洲部分国家的化学工业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虽然摆脱了进一步倒退的阴影,但增长也极其有限。而经济略欠发达的中、东欧地区可以提供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入欧盟后,利用“后发展优势”,中、东欧地区的经济有望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这将给石化工业提供较大发展空间。

  同时,欧盟新成员的纳入对欧洲石化工业发展也带来了弊端,环境保护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自2003年以来,欧盟一直在酝酿一项新的化学品政策(REACH)。环保和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的中、东欧国家进入欧盟后,对该化学品政策的推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 日本石化产业大规模海外转移,瞄准中东地区

  2004年以来,日本陆续签订中东地区石油化工领域的三个重要项目。

  2004年2月,日本与伊朗在德黑兰正式签署了价值达20亿美元的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阿扎德甘油田探明储量为260亿桶。根据合同规定,日本数家公司将共同持有这一项目75%的股份,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持有剩余的25%。此项目的签订,被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的高级官员认为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合约”;而美国政府则对此协议“深表关注和不安”。

  2004年5月,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和日本住友化学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住友公司将投资43亿美元,在红海附近的拉比格(Rabigh)建设一套炼油-石化联合装置。该装置将以50:50的比例合资,预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将于2005年完成,装置将于2008年年底建成。根据这两家公司的设想,该装置的产品将主要供应亚洲地区,尤其是对石化产品需求迅猛增长的中国。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6月14日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投资64亿美元,在沙特的延布(Yanbu)建设新的石化装置的计划。该计划包括SABIC与日本财团合资的东方石化公司(Sharq)增加290万吨乙烯、聚乙烯(PE)和乙二醇的产能。东方石化公司是“沙特石化开发公司(SPDC)”与SABIC成立的一家50:50的合资企业。为了进军中东石油化工领域,以三菱公司为首的58家日本公司成立了一家名为沙特石化开发公司(SPDC)的财团,SPDC的投资商包括三菱化工公司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等。

  进入中东石油化工领域是日本石化产业海外转移的战略的一部分。

  5 化工行业并购重组延续

  受进一步削减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的驱使,继2003年拜耳(Bayer)与杜邦(Dupont)两大巨头分别进行业务剥离之后,2004年全球石化行业的并购重组的步伐继续前行。今年的第一出大戏的序幕由美国的两家大型化工企业拉开。

  3月29日,里昂戴尔(Lyondell)化工公司和千禧(Millennium)化工公司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已履行正式的协议,以股票交换的方式进行合并。按照惯例,交易的最终完成要得到两家公司股东的批准,这一步骤可望在2004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将产生继陶氏化学(Dow Chemical)与杜邦(Dupont)公司之后的北美第三大化工公司。新公司将命名为昂戴尔化工公司(Lyondell Chemical Company),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千禧化工公司将成为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早在1997年,里昂戴尔就与千禧化工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伊奎斯塔(Equistar)化工公司,伊奎斯塔主要经营乙烯、丙烯、聚乙烯和芳烃产品,可算是北美乃至全球石化行业的巨头。待这笔交易完成后,伊奎斯塔将随之自动地成为里昂戴尔公司的子公司。

  里昂戴尔与千禧化工这两家公司在2003年的销售收入共计约有110多亿美元,其合资公司伊奎斯塔销售收入估计也在60亿美元以上。考虑到2004年石化行业的整体复苏,石化产品价格坚挺的因素,合并后的新的里昂戴尔化工公司在2004年的总体销售收入可望达到近200亿美元。

  此外,2003年拜耳与杜邦两大巨头启动的业务剥离也在今年尘埃落定。去年拜耳公司将绝大部分化学品业务,和包括橡胶系列产品、纤维品和Rhein Chemie在内的部分聚合物业务剥离,成立了临时命名为NewCo的新公司。2004年3月,新公司的正式名称确立为-Lanxess。Lanxess是法文字Lancer(意愿)和英文字Success(成功)的结合,这充分体现了新公司的以求尽快获得成功的强烈信念。预计Lanxess公司将于2005年年初上市。

  4月30日,杜邦与Koch工业公司的交易正式完成。杜邦将Invista以42亿美元出售给Koch,这一价格比原来预计的价格降低了2亿美元,这主要是考虑到过高的原油价格将会影响到Invista的利润。

  6 中国宏观调控,影响亚洲石化工业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和投资相对过热等问题。进入2004年以来,为了控制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某些行业和地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缓解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控制金融风险和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国务院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出台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其中对石油化工行业新建装置的投资规模做了严格的规定。

  由于中国是国际石化企业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化产品进口国之一。国家控制经济过热的措施,对全球(尤其是亚洲)的石化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遏制过度投资的政策措施出台后,韩国的石化、钢铁和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对此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韩国贸易协会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如果下降1个百分点,韩国对华的出口额将下降2.7个百分点,因为韩国的对外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经很大。韩国石化业界的统计资料显示:韩国石化企业的产品对中国出口额占其总销售额的43.7%。在韩国的石化和化纤原料的总出口额中,90%对中国出口,石化中间原材料的总出口额当中,对中国的出口额则占55%。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规定对海外投资的新建项目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日本的东曹公司(Tosoh)首当其冲。作为亚洲生产聚氯乙烯(PVC)重要企业之一的东曹公司在中国广州投资计划建设一套11万吨/年的PVC的装置,但该装置不符合发改委出台的规定。该装置原定于200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到2006年建成投产;但目前东曹还在等待中国政府该项目的批复,估计该项目不得不推迟进行。东曹也考虑将该装置的产能扩大到20万吨/年,以符合发改委的政策要求。

  7 中国签订哈萨克原油管道建设协议

  2004年5月17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正式签订了《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按照双方协议,计划在2004年8月动工,2005年12月完成原油充填和输送所需的项目建设。中哈管道建成后,一期输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

  位于里海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有着极其重要的能源战略地位。据美国能源部统计,里海地区石油储量在500亿到1900亿桶之间,其中靠近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大陆架区域占有总储量的40%-5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原油进口量逐年猛增。中国的石油进口过度依赖局势不安的中东地区;同时,进口石油的运输也受到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的影响;而当前中、日、俄石油管道问题更是前景不明。此次中哈石油管道协议的签订,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2004年后半年展望

  从前半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今年后半年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动向。

  1. 欧佩克可能调整油价机制。考虑道目前的价格机制已经没有任何作用,迫于各方压力,欧佩克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将其油价机制的范围做出一定的修改。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该组织的一揽子油价定在28-33美元的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石化产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在今年的前半年,受原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几家在行业中具有影响的企业如陶氏(Dow)、巴斯夫(BASF)和塞拉尼斯(Celanese)等都陆续提高了相应产品的价格。根据多家权威的机构预计,2004年后半年的国际油价将继续走高,这将直接影响到下游企业的原料成本;因此在今年的后半年,石化产品的价格很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对亚洲市场而言,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几乎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六月份开始的韩国工人罢工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多家石化相关的大型生产企业。此外,下半年的多家石化企业检修也将影响到石化产品的供应,进一步造成市场紧张。

  3. 中国在世界能源舞台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国这一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将需要将更多的“工业血液”来供给营养。截至2004年六月,我国进口了近6千万吨原油,预计今年我国原油的进口量将突破1.2亿吨。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最重要的买家之一,我国日益注重自身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今年后半年,作为我国石油期货“探路先锋”的燃料油期货品种将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有几大公司共同组建的石油交易中心也将在后半年正式启动。这将意味着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将与日俱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新闻 全部化工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