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非法敛财近10亿!嫌收现金“太低端”的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出庭受审
非法敛财近10亿!嫌收现金“太低端”的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出庭受审

   1月18日晚间,“银行一把手受贿不收现金:太低端”这一话题冲上百度热搜。热搜提到的这位“不收现金”的“银行一把手”,正是2020年3月被开出党籍、移送公检机关的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孙德顺受贿一案。 (来源: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官微)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孙德顺利用担任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行长助手注意到,此前在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金融反腐专题纪录片《零容忍》第四集中,曾详细披露了孙德顺贪腐一案的细节。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该专题片中,一位中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孙德顺从业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一步步做到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设计复杂的交易结构来实现利益兑现,掩盖钱权交易。 中纪委罕见批其“限制压制制造业贷款” 资料显示,孙德顺1958年11月出生,现年已满60周岁,属于正常到龄退休。2011年12月,53岁的孙德顺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任上调任中信银行总行党委副书记兼副行长,2016年7月20日起任中信银行行长,同时担任中信银行(国际)董事长。2019年2月,中信银行公告披露,孙德顺到龄退休。 然而,退休不到一年,这位金融老将就被调查。 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同年5月,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称,孙德顺利用担任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彼时,中纪委在通报孙德顺被开除党籍时,措辞严厉,并表示其存在“限制压制制造业贷款”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这在对高级干部的违纪违法通报中十分罕见。 “他就关注什么挣钱快、见效快,就愿意贷款给房地产。”央视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揭露了孙德顺压降制造业贷款的原因,“主持行长会议的时候,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 “在这期间,中信银行贷款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达到40%多,制造业贷款当时受到压降,压降幅度达到30%多,所以受他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刘成在该专题片中表示。 中信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过高的问题,带来的长期风险后来逐渐显现。2020年2月,银保监会向中信银行开出2200万元的巨额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项19项中有13项涉房地产业务。 重重“影子”下的利益输送 “从自己所触犯的法律一看,还是自己有贪心,自己也特别悔恨,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孙德顺追悔不已,在央视镜头前检讨称,“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心理支撑着你了。” 据央视专题片介绍,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这些障眼法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专案组研究后决定,不在影子的迷阵里打转,而是反过来从源头入手,梳理孙德顺在中信银行推动的贷款授信,找到其中明显异常的决策事项,再针对性地调查获得贷款的企业和孙德顺的关联。这一调查策略抓准了孙德顺腐败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利用信贷审批权谋私。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其实都是由他来决定的,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这些细节也是他来定的。”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的负责人温暖在镜头前坦白。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信贷审批环节成贪腐重灾区 “孙德顺案凸显出管住信贷审批权这一关键权力的重要性。”央视专题片介绍,银行贷款审批一般是由贷款客户递交申请材料,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而孙德顺却经常直接与企业对接,再布置给下属去做,用程序倒置的方式违规操作。 按照中信银行的制度设计,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但事实上,孙德顺经常无视这些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银行内控机制在“一把手”的权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针对监督缺位、监督不力问题对症施策,在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向包括中信集团在内的18家中管金融机构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这项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仅2019年至2021年12月,派驻金融单位纪检监察组就对驻在单位党委管理干部立案审查调查81人。 [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22年02月23日 16:44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受贿近10亿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受贿近10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2022年1月18日晚,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片中曝光了孙德顺金融腐败案大量细节。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 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樊祥鹏说:“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他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掩盖,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详情]

市场资讯 | 2022年02月23日 12:10
受贿近10亿!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受贿近10亿!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来源:中新经纬 据“山东高法”微信号消息,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来源:“山东高法”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群众30余人旁听了庭审。 2020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经查,孙德顺丧失理想信念,毫无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重违背党中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向贷款客户借用房产,由他人支付应由其本人承担的费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职工录用中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价值观极度扭曲,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违规经商办企业,为本人及亲友攫取巨额利益;贪欲极度膨胀,把贷款审批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大搞权钱交易,在贷款授信、审批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依据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孙德顺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简历显示,1981年4月至1984年5月,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1984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国工商银行海淀区办事处、海淀区支行、北京分行、数据中心(北京)等单位工作(期间,1995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1999年1月至2004年4月兼任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总经理); 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任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任交通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裁兼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1年10月,任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 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任中信银行副行长; 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 2016年7月,任中信银行行长。 2020年4月8日,最高检通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孙德顺作出逮捕决定。 ▲封面图来自包图网 [详情]

中新经纬 | 2022年02月23日 08:03
"不收现金"的行长,被控敛财近10亿

  2022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30余人旁听了庭审。 出纳→行长→贪腐典型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再悔恨也没有后悔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18日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8日播出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的心理。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温暖(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负责人):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其实都是由他来决定的,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这些细节也是他来定的。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证券时报综合自新京报、央视新闻[详情]

证券时报网 | 2022年02月23日 06:19
被控非法收受9.795亿余元,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被控非法收受9.795亿余元,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2022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30余人旁听了庭审。 ━━━━━ 出纳→行长→贪腐典型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再悔恨也没有后悔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18日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8日播出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的心理。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温暖(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负责人):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其实都是由他来决定的,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这些细节也是他来定的。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详情]

央视网 | 2022年02月22日 22:39
非法敛财近10亿!嫌收现金“太低端”的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出庭受审
非法敛财近10亿!嫌收现金“太低端”的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出庭受审

   1月18日晚间,“银行一把手受贿不收现金:太低端”这一话题冲上百度热搜。热搜提到的这位“不收现金”的“银行一把手”,正是2020年3月被开出党籍、移送公检机关的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孙德顺受贿一案。 (来源: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官微)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孙德顺利用担任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行长助手注意到,此前在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金融反腐专题纪录片《零容忍》第四集中,曾详细披露了孙德顺贪腐一案的细节。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该专题片中,一位中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孙德顺从业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一步步做到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设计复杂的交易结构来实现利益兑现,掩盖钱权交易。 中纪委罕见批其“限制压制制造业贷款” 资料显示,孙德顺1958年11月出生,现年已满60周岁,属于正常到龄退休。2011年12月,53岁的孙德顺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任上调任中信银行总行党委副书记兼副行长,2016年7月20日起任中信银行行长,同时担任中信银行(国际)董事长。2019年2月,中信银行公告披露,孙德顺到龄退休。 然而,退休不到一年,这位金融老将就被调查。 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同年5月,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称,孙德顺利用担任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彼时,中纪委在通报孙德顺被开除党籍时,措辞严厉,并表示其存在“限制压制制造业贷款”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这在对高级干部的违纪违法通报中十分罕见。 “他就关注什么挣钱快、见效快,就愿意贷款给房地产。”央视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揭露了孙德顺压降制造业贷款的原因,“主持行长会议的时候,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 “在这期间,中信银行贷款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达到40%多,制造业贷款当时受到压降,压降幅度达到30%多,所以受他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刘成在该专题片中表示。 中信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过高的问题,带来的长期风险后来逐渐显现。2020年2月,银保监会向中信银行开出2200万元的巨额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项19项中有13项涉房地产业务。 重重“影子”下的利益输送 “从自己所触犯的法律一看,还是自己有贪心,自己也特别悔恨,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孙德顺追悔不已,在央视镜头前检讨称,“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心理支撑着你了。” 据央视专题片介绍,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这些障眼法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专案组研究后决定,不在影子的迷阵里打转,而是反过来从源头入手,梳理孙德顺在中信银行推动的贷款授信,找到其中明显异常的决策事项,再针对性地调查获得贷款的企业和孙德顺的关联。这一调查策略抓准了孙德顺腐败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利用信贷审批权谋私。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其实都是由他来决定的,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这些细节也是他来定的。”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的负责人温暖在镜头前坦白。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信贷审批环节成贪腐重灾区 “孙德顺案凸显出管住信贷审批权这一关键权力的重要性。”央视专题片介绍,银行贷款审批一般是由贷款客户递交申请材料,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而孙德顺却经常直接与企业对接,再布置给下属去做,用程序倒置的方式违规操作。 按照中信银行的制度设计,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但事实上,孙德顺经常无视这些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银行内控机制在“一把手”的权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针对监督缺位、监督不力问题对症施策,在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向包括中信集团在内的18家中管金融机构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这项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仅2019年至2021年12月,派驻金融单位纪检监察组就对驻在单位党委管理干部立案审查调查81人。 [详情]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受贿近10亿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受贿近10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2022年1月18日晚,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片中曝光了孙德顺金融腐败案大量细节。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 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樊祥鹏说:“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他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掩盖,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详情]

受贿近10亿!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受贿近10亿!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来源:中新经纬 据“山东高法”微信号消息,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来源:“山东高法”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群众30余人旁听了庭审。 2020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经查,孙德顺丧失理想信念,毫无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重违背党中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向贷款客户借用房产,由他人支付应由其本人承担的费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职工录用中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价值观极度扭曲,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违规经商办企业,为本人及亲友攫取巨额利益;贪欲极度膨胀,把贷款审批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大搞权钱交易,在贷款授信、审批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依据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孙德顺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简历显示,1981年4月至1984年5月,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1984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国工商银行海淀区办事处、海淀区支行、北京分行、数据中心(北京)等单位工作(期间,1995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1999年1月至2004年4月兼任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总经理); 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任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任交通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裁兼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1年10月,任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 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任中信银行副行长; 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 2016年7月,任中信银行行长。 2020年4月8日,最高检通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孙德顺作出逮捕决定。 ▲封面图来自包图网 [详情]

"不收现金"的行长,被控敛财近10亿

  2022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30余人旁听了庭审。 出纳→行长→贪腐典型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再悔恨也没有后悔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18日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8日播出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的心理。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温暖(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负责人):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其实都是由他来决定的,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这些细节也是他来定的。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证券时报综合自新京报、央视新闻[详情]

被控非法收受9.795亿余元,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被控非法收受9.795亿余元,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2022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德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德顺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30余人旁听了庭审。 ━━━━━ 出纳→行长→贪腐典型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再悔恨也没有后悔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18日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8日播出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2020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的心理。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温暖(孙德顺所控制平台公司负责人):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我们主要管理人员的工资,公司的核心业务决策,其实都是由他来决定的,细到相应的份额怎么分配,这些细节也是他来定的。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