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波”

智联招聘陷“简历门”风波:学生刷单一份简历挣4元
智联招聘陷“简历门”风波:学生刷单一份简历挣4元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08日  21:47
智联招聘涉嫌雇水军投简历 陷刷单争议
智联招聘涉嫌雇水军投简历 陷刷单争议

华夏时报|2019年03月08日  16:52

最新新闻

智联招聘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 16万条信息泄露
智联招聘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 16万条信息泄露

  16万条用户信息泄露:智联招聘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 来源:华云网 7月12日讯(谌乐、杨德霖)日前,法院的一个案件的判决审理,将一起智联招聘16万条信息泄漏事件公之于众。 随后,智联招聘作出回应。《华云网》注意到,其回应包括两个内容:此次16万条简历泄露一案,是去年6月份公司自己发现、自己报警的,其次,公司对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零容忍,将通过技术手段推出新举措。 然而,不少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智联招聘员工倒卖用户信息事件已不是首次。另据新华社今天刊发报道显示,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发现信息在半月内遭疯狂泄漏。因此,上述报道质疑: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信息泄露非首次 这起信息泄漏的案件由北京朝阳法院审理,并被外界获悉。据了解,这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涉及公民个人简历16万余份,在网上被售卖均价为5元。 媒体报道后的7月9日,智联招聘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说:2018年6月,公司员工发现有人在淘宝上售卖简历,随即报警。据警方调查,该案为一名无业人员通过仿造假的企业执照,勾结公司员工以骗取企业会员账号的方式获得大量简历而后在淘宝上进行销售。 《华云网》发现,智联招聘此次内部员工倒卖用户信息已非首次发生。2017年7月12日上午,智联招聘两名内部人和一名购买信息者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被判刑。 判决显示,涉案者分别是智联招聘一名主管与客服人员。两人利用公司漏洞,将在网站求职的个人简历廉价卖给他人,50元的简历私下只卖2元多一条,被卖的客户信息达15万余条。 判决同时显示,2016年6月22日,智联招聘的经营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公司通过内部网巡检发现员工申欢私下出售几十万条网站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薪资收入等个人信息。 该公司负责人说,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销售人员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双方签署《服务合同》,对方缴纳服务费用后,公司会提供网站简历库下载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給对方,对方在已开通的权限内对简历库的个人简历进行下载。报案的工作人员说,网聘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申欢对外的兜售价格为2元一份。 随后涉案的两名智联招聘员工与一名购买者先后被抓。 官方被指非法牟利 事实上,智联招聘被曝倒卖个人信息还不止上述两起。检索发现,在社交平台,智联招聘的个人简历被公开叫卖。 而2014年,智联招聘还曾因“平台乌云”可能导致86万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据彼时北青报的报道显示,被泄露的86万份用户简历甚至包括户口、身份证等重要隐私信息。 对于用户信息泄漏,智联招聘在日前的回应中强调:公司对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零容忍,现在正在管理层面加强相关培训,也将通过技术手段推出新举措,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此回应惨遭新华社打脸。据今天新华社刊发报道显示,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发现信息在半月内遭疯狂泄漏。 报道说:记者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随机投递出几份简历,为确保安全,随后选择了“加密当前简历”,智联招聘随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 但让记者震惊的是,除了最初几家公司是记者主动投过简历的之外,后续打来电话的都是记者并未主动投递过的公司。当记者询问这些公司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时,来电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动挂掉电话。 新华社记者调查还发现,在智联招聘注册完后,根本无法删除账户。除此之外,智联招聘还存在过度索权等诸多违法违规现象。于是,新华社质问智联招聘: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更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事实上,新华社的质疑是有依据的。前述2017年7月审判的信息泄漏案中,智联招聘报案的理由是:网聘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违法涉案的内部职工对外的兜售仅为2元一份,因此使得公司蒙受损失近两千五百万元。 有媒体当时质疑:智联招聘报案是因为公司蒙受损失了,而跟客户个人隐私没多大关系。同时,质疑还指称,个人2块钱卖一份简历违法,公司50块就合法了? 实际上,根据法律条款,如果网站取得了投简历个人的同意,那么这种销售行为便是合法的,因此智联招聘早就做好了免责。 根据智联招聘网的“免责声明”: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也正是这一纸声明,智联招聘便可以把用户的信息光明正大地卖给第三方,还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7月12日 16:55
智联招聘员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开庭审理
商学院 | 2019年07月12日 16:07
“智联招聘”员工参与16万份简历外流案引发社会担忧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7月12日 13:58
你的求职简历可能被卖了:价格从3毛到2块五
你的求职简历可能被卖了:价格从3毛到2块五

  原标题:你的求职简历可能被卖了:价格从3毛到2块五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2日电(常涛)设想一下下面的场景:你刚在招聘平台更新了求职简历,没过多久,就收到了一条带有你名字的短信,告诉你某岗位特别适合你,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你满心欢喜地添加对方,却发现对方是一个网络博彩平台,或者是卖高仿包的小商家…… 近日,多名求职者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自己在招聘网站发布兼职求职信息后,频繁收到骚扰短信、邮件,怀疑自己的简历信息被泄露。中新经纬客户端调查后发现,求职者频繁收到骚扰信息背后,存在一条完整的简历资源倒卖产业链。更有人利用这些信息,通过卡发系统向求职者群发短信,以达到吸粉、营销等目的。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常涛摄 “超4000条每条仅卖1元” 在QQ群查找中以“简历出售”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赶集58全国简历出售”“简历出售交流群”“全国简历出售回收”等多个疑似简历倒卖群。中新经纬客户端随机添加了几位卖家。 QQ群查找中以“简历出售”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 卖家王强称,他手里有58同城和智联招聘的求职简历信息可以出售,但两个平台提供的均是兼职岗位简历信息。 王强说,58同城简历是以文本的形式出售,每一条包含一位求职者的姓名、年龄、电话等信息,如果购买量大的话,每条1.2-1.5元。如果要购买智联招聘上用户的简历,则需要进入一个特殊的邮箱下载,每份需要2.5元。 “我手里的简历资源是实时更新的,求职者发布简历2-4小时左右我就能拿到信息。100条起每条1.5元,200条起每条1.2元,超4000条每条1元。”王强说。 另一位卖家温鹏透露,他所在的工作室也可以出售58同城的兼职简历,不过只能提供二手的信息,5毛钱一条。此外,他还可以提供智联招聘的简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和手机号,均为二手信息,每条8毛钱,也是文本形式。 你的简历是如何被泄露的? 当被问及如何获取的这些简历信息时,一位卖家彭军表示,获取这些信息用的是“提取器”,即“用自己的邮箱登入,就可以提了”,而招聘网站根本无法干预。至于更多细节,彭军表示不方便透露,但可以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QQ群中卖家在发布简历信息出售消息。 此外,据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介绍,目前,各大招聘网站均有付费下载简历的服务,即招聘企业可以通过向招聘平台付费(如购买套餐)的方式,获取求职者的简历信息。 “有个别平台允许若干人同时登陆后台,时间成本很低。”上述人力资源专员坦言,这种方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造成求职者简历信息泄露。该人士称,她就曾经被陌生人加QQ后询问是否有简历卖。 还有知情人士表示,简历信息泄露也可能是招聘网站出现了“内鬼”。中新经纬客户端在采访过程中,就遇到一位自称是某招聘平台内部员工郭江,他表示可以通过内部方式开通后台账号,下载全国任意城市的求职人员简历。 “我的客户走的都是套餐价,原价是5880元,走量的价格是3400元。3400元可下载2100份24小时以内更新的简历,超过24小时的能下载2625份。普通下载一份简历要4.2元左右,走套餐的话差不多1.6元一份。”郭江说。 被倒卖的简历去哪了? 到底是什么人在购买简历信息?购买这些简历信息有什么用呢? 郭江透露,他的客户并不是真正有招聘需求的企业,而是一些经营网赚或者刷信誉的公司,还有卖A货的(商家),而这些客户需要的几乎都是兼职简历资源。 “我不关心他们拿这些简历干什么,我只负责开户出来。我给客户开户之前,客户必须提供真实的信息,因为北京总部会审核。但客户拿这些简历去干什么,我们怎么能监控得了?”郭江说。 彭军则称,他手中的简历资源大部分被拿去做卡发短信。他也做卡发业务,给这些求职者发送短信,可以加名字发送,效率很高。 什么是卡发短信?资料显示,卡发短信指的是虚拟网关短信,这种短信显示的是服务器上的虚拟手机号码,而且每次都不一样。卡发短信适合大量群发,适用于广告宣传、促销等营销方式。 彭军称,他所在的工作室每天能收集到超过2万条简历信息,但大部分不卖,均被用作短信推广、引流了,只有一部分没开发过的简历才卖。 王强还谈到了简历资源粉丝转化率的问题。“现在黑市上卖的都是兼职岗位简历,全职岗位的应聘简历基本没人要。这是因为兼职岗位求职者的转化率高,他们一般不会拒绝来电或好友申请。”王强说。 王强所说的粉丝转化率是指简历中求职者能通过QQ或微信申请的比例。“我手里也有二手简历资源,3毛钱一条,但是转化率极低。你给这些人打电话不容易接通,或者直接挂断,甚至会被骂。”王强说。 不过,温鹏则称,二手简历资源的转化率也挺高的,逐个打电话,一小时能转化5、6个粉丝,成功与否主要看话术是否吸引人。 律师:倒卖求职信息已构成违法犯罪 11日,就上述卖家所述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平台在保护用户简历信息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了58同城、智联招聘。 58同城一名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这边需要相应的证明,才能回应。我们要证明这是从我们平台被倒卖的信息,否则不能对方标注是我们的来源,就认定是我们的来源。” 智联招聘方面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回应称,智联招聘设有严密的数据库网络防火墙,安全及运维部门实施24小时监控。除了技术手段外,智联招聘还设立了智联招聘安全应急响应中心。此外,智联招聘还会通过定期巡查等,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信息安全犯罪,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招聘网站的信息泄露一般存在三种可能:一是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抓取平台上的数据;二是招聘平台内部员工和外部串通;三是企业通过注册会员、付费的方式,如购买招聘平台的套餐去获取应聘者的简历信息。 赵占领指出,前两种行为均属于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行为还涉嫌侵犯公司商业秘密。”赵占领补充说。 此外,赵占领解释称,第三种行为本身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如果在后续环节中存在倒卖等行为,或将这些个人信息用于推广网络赌博、售假等用途,亦构成违法犯罪。(中新经纬APP) (文中王强、温鹏、彭军、郭江均为化名)[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7月12日 13:19
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原标题: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冯松龄)近日,一起由“智联招聘”员工参与、致使16万余份个人简历外流并在淘宝销售的案件,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智联招聘网站上个人信息安全的极大担忧。记者亲测发现,通过智联招聘找工作,个人信息安全仍难保障,想要销号更是难上加难。 网友吐槽在智联招聘登记后引来骚扰 6月19日,新华社微信公号发布《实测曝光!智联招聘、百合婚恋等24款App超限索权!有窥私可能》的文章。文章刊发之后,许多网友通过后台留言,揭示自己在智联招聘也遇到过同样的遭遇。 有的吐槽智联招聘的App索权过度。如网友@金湖S表示,只要你不同意它对你的索权,这个App就没法用。 有的网友吐槽注册一次后,引来骚扰电话不断,不堪其扰。网友@梦天明说,自己在智联招聘注册以后,老收到一些骚扰短信。网友@One life说,自从用过一次智联招聘找实习后,它就开始疯狂地给我发骚扰短信,发垃圾邮件。网友@Y更吐槽他所遇到的奇葩经历,用智联招聘填过简历但既没投也没公开,结果一年中接了无数与找工作有关的骚扰电话。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说,自己尝试想注销智联招聘的账号,但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网友@深什么北说,智联填了简历以后,简历根本删不掉,打电话注销账号都不行。网友@马涛也说,在智联招聘里的个人简历无法删除。 记者亲测:注销账号难上加难 6月初,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 记者注意到,使用该App除需要用到无线数据、通知、照片、位置等权限,智联招聘的确还需用户授权通讯录权限。 记者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随机投递出几份简历,为确保安全,随后选择了“加密当前简历”,智联招聘随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 然而,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记者每天都接到多个电话,其开篇无一例外都是“您最近在找工作吗?”让记者震惊的是,除了最初几家公司是记者主动投过简历的之外,后续打来的公司都是记者并未主动投递过的公司。记者询问这些公司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时,来电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动挂掉电话。 6月22日,不堪其扰后,记者尝试删除个人信息。操作中发现,在智联招聘填写的简历信息不能完全删除。智联招聘提示称“个人必须保留一份简历,以防止误删简历”。 按照智联招聘官网帮助中心“您的账户可以注销”的提示,记者尝试注销账号。但在官网和App多次尝试后,均未能找到对应的标签入口和注销入口。 究竟如何才能删除账户?智联招聘官网的“常见问题”给出了答复:“很抱歉,本网系统目前并不支持此项功能。” 智联招聘这样回应“过度索权” 针对网友质疑智联招聘的这些问题,记者对智联招聘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该负责人认为,智联招聘在获取用户信息权限前,对用户进行了提示告知,用户确认接受,才会获取。可网友@金湖S认为,自己接受这个提示,其实是无奈的,因为你不接受就没办法用。 对于App索取权限问题,该负责人认为,“位置权限是方便用户填写居住地和搜索附近职位,相机权限是便于用户上传头像照片,同时视频功能也需要相机。”同时,用户不开启权限,仅是相关功能无法使用,App仍可使用。 但是,App为何还要获取用户手机的“通讯录权限”? 对此,该负责人解释称,智联招聘App拥有“职Q”等社交产品,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App。智联招聘App获取通讯录权限,是用于计算使用者的人脉信息,为用户提供包括人脉印象、人脉分布、技能评价和邀请好友进行内推以提高获取目标职位的成功率等用途。 但记者发现,通讯录用于“职Q”的行为在智联招聘获取该权限前,未有任何告知。另外,网友使用智联招聘大多只为找工作,并未要求智联招聘对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脉进行分布计算,更没有让智联招聘向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进行内推。对此,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智联招聘App这一行为,显然超出了“招聘”的服务范围,更是对用户权利的侵害。 那么,用户被“窃取”的通讯录信息是否会被泄露呢? 记者注意到,对此智联招聘早已给出“免责声明”: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即使注销账号,智联招聘仍会保留使用者的部分个人数据,使用者删除了已分享的信息后,平台仍对他人公开等。同时智联招聘希望使用者理解网络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 “这一纸声明,就可以把用户的信息拿来给予第三方,而且还不承担法律责任,这显然是不对的。”周兆成认为,用户想要注销账号,智联招聘还可以继续“保留”,这是对用户注销意志和信息被遗忘权的公然漠视。 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更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对此,该负责人并未直接回应记者,只是称:“公司内部信息安全部、合规部、法务部等多部门联合监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贯彻落实。”(参与采写:王阿童)[详情]

新华网 | 2019年07月11日 17:56
智联招聘回应16万份简历泄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智联招聘回应16万份简历泄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原标题:智联招聘回应16万份简历泄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来源:IT之家 IT之家7月10日消息 据中国消费者报消息,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一份信息被卖5元左右。该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 对此,智联招聘昨晚发布声明回应称,关于此案,最早由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有售卖简历的行为,并于第一时间报案,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智联招聘将持续关注这一案件的进展。 以下为智联招聘声明全文: 近日,有媒体报道由智联招聘前员工卢某和王某涉嫌参与的倒卖简历一案于2019年7月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 关于此案,2018年6月,最早由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有售卖简历的行为,并于第一时间报案,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2018年8月,智联招聘上海分公司销售人员卢某和王某被公安机关带走。 据法院开庭情况,无业人员郑某勾结时任智联招聘销售的卢某和王某违反公司制度,骗取企业会员账号获取简历,在网络上非法销售牟利。截至7月5日,此案尚未当庭宣判,智联招聘将持续关注这一案件的进展。 用户效据是智联招聘发展的生命线,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是智联招聘的基本责任。智联招聘绝不容忍信息欺诈、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对于此类事件,智联招聘将实行严厉查处和坚决打击。 2018年6月以来,智联招聘合规部门加强规章宣导教育,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技术上,智联招聘进行了新轮的信息安全升级,采购第三方欺诈信息库、上线客户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对全部发布职位的企业账户进行审核,通过大数据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亮照系统今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智联目前已经推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接启动电子营业执展认证,提升企业信息查验效率。 网络安全案件频发,警钟长鸣,智联招聘将持续通过定期巡查、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技术、开展员工合规教育等方式,联手互联网“阳光诚信联盟”的各企业,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信息安全犯罪,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详情]

IT之家 | 2019年07月11日 07:34
智联招聘三年两曝盗卖个人简历 "黑市价"2元涨至5元
智联招聘三年两曝盗卖个人简历

  原标题:智联招聘三年两曝盗卖个人简历 “黑市价”2元涨至5元 近日,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6元左右不等,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 中国经济网发现,这已不是智联招聘首次出现员工盗卖客户简历的事件。2017年6月2日,智联招聘员工私售15万条简历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智联招聘大客户部销售申某利用智联招聘网站系统漏洞,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在智联招聘的客服李某帮助下,将该网站15.5万余条个人简历廉价卖给余某。官网报价为50元一条的简历,他们卖出的价格为2至2.5元一条。 智联招聘还曾被曝存漏洞。2014年12月3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曝出智联招聘存在漏洞,涉及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不过,智联招聘回应称,乌云网站上公布的疑似泄露信息图片中,标有智联招聘字段的简历信息,绝非来自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用户简历16万余份 每份5-6元左右不等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称,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然后在淘宝上销售。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 经过5月6日和7月5日两次开庭,此案未当庭宣判。 据悉,被告人卢某和王某在案发前是“智联招聘”的员工,被告人郑某是一家淘宝店店主,专门在网上卖个人信息。2018年,郑某结识了在“智联招聘”工作的卢某和王某,开始从二人处购买简历。“他们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简历4.5元,一个账号2800份简历”郑某称。 记者从法院获悉,郑某在庭审中称,一份4.5元的简历,他加价1元到1.5元在淘宝上销售。最终,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6元左右不等。 按照“智联招聘”的正常信息销售流程,企业需要与“智联招聘”签订正式合同,待审批生效后再以企业账号的形式获得信息。卢某在庭审中称,郑某自称是猎头公司的,需要大量简历。于是卢某通过公司内部获取了超过60个企业名称,还协助郑某用PS伪造虚假的企业营业执照蒙混过关。郑某将钱款转至卢某的个人微信或支付宝账户,再由卢某转至公司的银行账户。 当公诉人当庭询问其做法是否符合“智联招聘”制度要求时,卢某称“领导跟我说客户给钱就行”。但他同时称自己并未从中获益。而另一位“智联招聘”的销售员王某则称,其在一开始并不知道郑某营业执照的假的,“我到后来才知道是他PS的”。面对公诉人“你提供企业名称,郑某就提供营业执照”是否符合常理的疑问,王某称其未考虑太多。 2017年北京朝阳法院审理:智联招聘员工私售15万条简历 每条卖2至2.5元 2017年6月2日,智联招聘的两名内部人员和购买信息人一同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50元的简历他们私下只卖2元多一条,被控销售15.5万余条。 据检查日报报道,作为智联招聘的大客户部销售,申某利用智联招聘网站系统漏洞,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在智联招聘的客服李某帮助下,将该网站15.5万余条个人简历廉价卖给北京某科技公司的人事经理余某。 申某表示,在做销售期间,业绩压力很大,如果完不成业绩奖金就泡汤,经常有人私下问他能不能将简历便宜出售。 “2016年3月,我发现公司的程序有漏洞,于是便以乙公司的名义发起转移合同的邮件,李某在后台回复邮件确认,之后运营部门逐层审批,我截取邮件审批结果截图上传公司系统,转移合同便生效,系统会生成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申某告诉记者,他将这个包含数份简历的账户密码私下销售给客户获利。 李某帮申某确认邮件的过程中,简历数量最多的一次就达1万多份。“前期大约一周一次,后期几乎每天都有。”李某坦承,“由于抹不开面子,加上自己也想从中挣点钱。” 申某每次获取简历后会通过微信红包付给李某200元。“后来李某觉得钱少,我答应每1000份简历给他200元好处费。”申某表示,自己一共挣了将近50万,给李某的好处费差不多接近4万。 2014年:被曝泄露86万用户简历信息 智联招聘否认 据北京青年报,12月2日晚,智联招聘收到来自乌云白帽子“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邮件,信中提交了一个关于“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12月3日早上乌云网站正式公布此漏洞。从漏洞中可以清楚看到姓名、地址、身份证号、户口、月薪等信息。同时,智联招聘对该漏洞的反馈是“忽略”。 智联招聘表示,在接到乌云的提醒之后,技术部门很快进行了排查确认,认定其指向的IP地址并非智联招聘,同时乌云网站上公布的疑似泄露信息图片中,标有智联招聘字段的简历信息,绝非来自智联招聘。而对于此消息,智联招聘的个人用户显得十分平静,有些甚至发帖称“一看这些信息就是假的,身份证号根本不对”。 而对于有媒体推断,该事件很可能是智联招聘曾经遭遇脱库,泄露信息又被转手到本次事件中的招聘网站,最后因为漏洞又被发现,智联招聘坚称绝无可能。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乌云方面称已经确认漏洞中曝出的IP地址属于一家新兴招聘网站,该网站被白帽子发现86万条简历数据,而这些数据却全部被标示为来自智联招聘。到下午乌云平台将该报告删除。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表示,信息盗取和买卖是违法行为。拥有海量用户信息的公司或平台作为信息管理方要承担保护用户信息的法律义务,因平台漏洞和“内鬼”倒卖而出现信息泄露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记者询问出现漏洞IP地址是哪里,存在安全漏洞的那一家新兴招聘网站又是哪家时,乌云和智联招聘方面并未透露。有在线招聘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网络上长期存在着简历买卖的“黑市”,一类是线上招聘网站的“内鬼”,他们盗取网站数据对外交易获利;另一类是线下企业或其HR部门、非正规的网络招聘论坛等出售用户信息,为表示权威或掩饰信息来源而标示来源为知名企业或招聘网站。[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9年07月09日 15:43
两名智联招聘员工倒卖个人信息 涉及信息达16万余份
新京报网 | 2019年07月05日 18:55
智联招聘陷“简历门”风波:学生刷单一份简历挣4元
智联招聘陷“简历门”风波:学生刷单一份简历挣4元

  来源: 成都商报 相信凡是有过求职经历的人,基本都知道智联招聘。这家全国知名的头部人力资源服务商,号称求职者用户数达到1.8亿。但这次,智联招聘陷入了一场“简历门”风波中。 从1月25日到2月11日,某学校的学生小马和朋友小郑通过各种关系,“造”了11400单简历,在“智联招聘”的APP注册投递给多个企业。按照之前上家的约定,每投递一份简历,他们可以得到4元,这在“行业”内,被称为“刷单”。但直到上网投诉前,他们仍然没有拿到这笔钱。在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索要报酬未果后,小马在网络上曝光了此事。 事件曝光后,智联招聘于3月7日针对此事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称,“智联招聘设有严格的简历筛查安全系统,对所有注册进入智联招聘简历库中的简历进行严格的筛查,对于不合格的虚假简历会进行封存处理,以免影响招聘方的求职体验。” 1 早有合作 “刷单”已收到三次报酬 “刷单”一事,还得从去年12月说起。 小马告诉记者,自己进入大学后,因为经常参加大型企业的校园推广大使等活动,结识了一些人脉资源,会相互联系介绍业务,“这是一个行业”。2018年12月,“上家”赵家昊通过网络联系到小马和小郑,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业务——给智联简历投递“刷单”,但这并不是通过网络软件技术,因为很容易被监测到。 如何“刷单”?小马解释说,只需要找人通过下载链接和二维码,用手机号注册“智联招聘”的APP,按指引填写简历和求职意愿,随便向一个岗位投递求职,且配合回访,就算完成一单。 这些简历,并不都是真的想要求职的人投递出的真正简历,“随便找一些人,毕业院校,工作经历等都可以随便填。”那如果用人单位打电话让他们去面试呢?“他们就教我们(说),就说已经找到工作了。” 找人刷单,向招聘公司投递简历应聘,“营造”对方公司在智联招聘上很受欢迎的样子。 这项工作全靠每一个真实的手机号码注册,需要大量的人脉资源,注册软件要求每个手机号、每份简历,都必须对应,而且此前在智联投递过简历的号码无效。“学历工作年限与年龄相匹配,不能不符合正常逻辑。” 因此,小马和小郑又向自己的“下家”层层转包,“每单我只能挣0.5元。”但小马说,“上家”从智联招聘接单,每单是13元。 在小马提供的一份QQ聊天记录上,一位名叫“丁丁”(据小马称,丁丁为丁佳琪)的人说:“结算你放心行了兄弟,我已经让公关送完礼了也在那待着我这也催他。”小马问:“文件不是写了严禁学生推啊,而且学生价格肯定不止这点。”丁丁问他:“你啥价格?”小马回:“4,好低……”丁丁说:“那还是网推吧,4还行。”并说:“等后面稳定了咱们看看签个合同大家都放心。” △小马提供的和丁丁聊天纪录的截图 双方的第一次合作比较顺畅,小马第一次做了500单,上家结算很靠谱。按照要求,小马从中联系安排完成,“给我们说的,随便找下社会上的人(指已毕业)投递,简历随便填,只要过得去。”小马说,对方曾表示,学生简历太容易定位,还是做“网推”(即社会人士)。第一次结算时,有300多单的“合格率”,一周时间,对方就转了钱。 从小马提供的转账截图上,“上家”赵家昊在1月10日转了1844元,1月16日转了10696元,1月22日转了5708元。“因为前面很顺利,所以我们也没有想太多,很信任对方。”小马说,本身这一“行业”就做的是信誉,尽管对方提过合格率的问题,但每次结算费用的合格率计算也在80%左右。 △小马提供给记者的转帐纪录截图 2 完成11400单后  引发刷单报酬争议 1月25日到2月11日,小马和小郑共计完成了11400单,每单4元,这笔钱本应在2月中旬就结清,但这一次,上家却提出“简历质量通过率低”,迟迟没有结算。 “刚开始和我们协商,说合格率低,按照每天400单结算,后来又涨到500单,但我们没同意。做这些简历,我也转包出去的,现在我把下家的钱给了,他们却不付给我钱。” 小马说,他们为此“垫付了数万元”。 小马和小郑多次找到赵家昊,要求结算费用,但都不欢而散,后又联系赵家昊上家丁佳琪以及丁的上家灵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董启之,还是一样的结果。“1万多单,总不可能没有一单合格吧。”小马说。此时,对方变了说辞,表示是让小马小郑找学生投递,但小马擅自找的社会人士。 后来,小马尝试通过智联招聘官方客服联系了智联招聘的工作人员,第一个与他联系的工作人员要走了小马提交的证据后没了下文。而小郑换了手机号码再次联系的工作人员表示,智联招聘和他们不存在合同关系。 记者还联系了小马投诉中提及的智联负责对接此事的人员,对于这起投诉,他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和叫小马的人联系过,针对记者提出的“假”简历的问题,他说这个具体情况要他们的法务来对接。 这让小马很愤怒。2月20日,他到派出所报了警。但民警表示,这属于经济纠纷,建议收集证据去法院起诉。但实际上,他们一直以来的联系都是通过微信、电话,小马和小郑从未见过赵、丁和董,董的定位甚至是在河北保定。“无从找起。” 2月28日,小马通过21CN主办的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投诉了此事,希望得到解决,但第一次投诉后,对方以“先撤诉再协商”为由,要求小马在平台结案。但撤诉后,对方又开始推脱,3月2日小马再次上线投诉。 △小马在“聚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截图 “我们现在只想找到智联招聘,因为这个事的源头肯定是他们那儿出的,希望他们给(上家)公司施加压力,明确告诉我们简历的合格率到底是多少,哪怕只有一单,也给我们结算了。”小马说。 记者在“聚投诉”平台上发现,一位署名为秦先生的投诉人也投诉了智联招聘,文章标题为《智联请供应商做数据,上层勾结包庇,处理人敷衍了事》。该文章投诉内容和小马的投诉内容基本一致。 3 针对刷单报酬的争议 上家强调简历必须真实 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小马口中的上家赵家昊。赵家昊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他和小马的这个刷单报酬纠纷确实是存在的。 谈及纠纷的起因,赵家昊说,小马和自己的上家丁佳琪是认识的,丁佳琪从其长期合作的上上家手里拿到单子后再转包给他,他又通过一位中间人找到了小马。当时谈好的要求是每天完成400个任务。但是不久,大概10来天的时间里,小马做出的量就超出了将近一倍。智联招聘在核查了这些任务量后,给丁佳琪反馈认为存在刷单行为,因此未能结算报酬。由此引发了这起争议。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单子呢?据赵家昊介绍,具体的任务就是注册智联APP,完善简历,投递简历。”任务是有一个文件的,我都是复制上家的之后给小马的。”赵家昊还强调说,“我只是一个中间的环节,现在出现这个纠纷我也没办法协调,这个事情和我已经没有关系了。” 赵家昊的说法是真实的吗?赵家昊的上家丁佳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推广,找一些确实没有工作的人来进行合作,让他们注册智联招聘,填写简历,然后投递到第三方公司。而且向丁佳琪发布任务的并不直接是智联招聘,他的上家是一家合作的公司跟智联招聘签的合同,两者之间是合作的模式。 丁佳琪还表示,任务是要求他们做简历,然后给他们佣金,重点是在简历的质量上。“我这儿有一份专门的文件,里面重点强调了四条,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条是简历必须按照真实性去填写。” 针对小马报酬的争议,丁佳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起码要保证简历是真实的,但是他(小马)这边给出来的量都是假的,因为智联这边确实也给了他们一些证据,证明简历乱七八糟填得确实很多。“其实我们之前也给智联招聘投诉过,因为我的上家也没把钱结算给我。当时智联招聘还给我们澄清,说这个钱不是没有结算,而是仅仅把合格的一部分结算了。” 根据丁佳琪的说法,其上家为灵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董启之。 4 一份文件: “智联招聘注册流程” 四步完成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小马,拿到了赵家昊和丁佳琪口中都提到的这份文件。 这份文件名为“智联招聘注册最新流程”的文件,打开后其标题为《智联招聘注册流程》。文件显示,流程共分四步: 第一步:打开链接如图所示: 第二步:填写手机号码,输入密码,验证码,注册 第三步:按指引填写信息,完善简历,填写求职意向,点击完成。 第四步:首页随便选择一个岗位投递,投递成功即可。 在这份文件的结尾,还有红色字体醒目的标注了七点注意事项。其中第一点的要求是“数据一定要真实,会有回访调查是否是本人填写”。 其余的注意事项还包括: 年龄如实填写需大于18岁;   不能刷,不能使用群控软件等,必须本人点开链接填写;   提交四张截图:简历第一张截图,第四张截图,新用户短信验证码截图,投递成功截图,名字电话做表格一起提交;   之前在智联投递过简历的无效,一机一号一简历,同一Ip不能大量提交。 注意事项最后还提醒,资料填完选一个岗位投递;学历工作年限跟年龄匹配,不要不符合正常逻辑。 △文件第四步清晰地写着“随便”选择一个岗位投递 在小马提供给红星新闻记者的相关资料中,还有一个二维码图片,记者扫描后,立即跳转到了智联招聘的注册链接。   5 灵硅科技: 简历通过智联监测才能给钱 在前述秦先生的投诉文章评论区,有一条自称是董启之的人通过评论的方式回应了投诉。 △一个自称董启之的人在“聚投诉”平台上的回应 回应者董启之称,自己是本次事件的直接当事人,也是智联公司签署合同合作的简历直接供应商联络人,还是该事件所投诉的丁佳琪的上游甲方。 董启之在回应中表示,智联公司跟他们公司做简历采购,他向丁佳琪采购,丁把需求发给赵,赵找执行方落实求职人员简历的收集。因此,智联跟小马并没有任何合作关系。智联跟灵硅公司签署的合同条款,是按照采集简历的合格有效简历数量进行结算的。 灵硅科技董启之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对自己是否就是在“聚投诉”平台上的回应者没有予以回应。董启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马投诉的所谓11400份简历,并不是他们反馈给下游渠道的数据。所以小马提到的45600元不准确。 “我们都是按照合格通过的简历来结算的,他现在拿收集的截图数量来说,让我们按这个数量给钱。我们跟智联公司签的合同,都是我们提供的简历,智联通过安全监测,不是异常的,合规有效的,才能结算钱的。” 根据董启之的描述,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些办法找到一些学生或者其他人,让这些人在智联找公司投简历,然后支付他们一定的佣金。董启之强调:“我们只是通过这一个方式。” 6 智联招聘: 合同注明不能有虚假简历 针对此次风波,智联招聘相关人士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21CN聚投诉平台上的该条投诉。“我们是和灵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协议的目的是拓展智联在线上的渠道。对于合作的效果,我们的考核标准是对方提供一定数量的真实简历,智联核实简历的真实性。” 该人士同时表示,智联招聘没有给求职者佣金,投诉所说的给求职者注册费用的操作方式是违背合同规定的。智联和灵硅的线上广告推广,属于CPA广告合作,也就是按照有效订单来计费。灵硅需要利用自有的校园、地方等渠道资源,投放智联的注册入口,吸引有求职需求的求职者注册来求职。智联付费给灵硅,不会涉及到给求职者的佣金。如果合作方有这种操作,是背离合同要求的行为。这个不排除是分包商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合同里面注明不能有虚假简历,如果有虚假简历,是需要灵硅赔偿我们的。” △智联招聘的声明 3月7日,智联招聘还发表声明称:近日,有个别网络平台报道智联招聘涉嫌采购简历流量一事,我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并立刻进行了内部核查,发现文章与事实不符。 智联招聘在声明中说,经合规、法务等部门核查,智联招聘与推广公司签署渠道营销推协议,用以拓宽线上传播渠道,推广智联招聘产品入口链接,吸引有求职需求的用户来到网站求职,且要求引流渠道必须真实有效。智联招聘强烈谴责在推广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我们设置了严格的简历筛查安全系统,对所有注册简历进行严格的筛查,识别不合格的虚假简历并第一时间进行封存处理,以免影响招聘和求职方的使用体验。 智联招聘还在声明中表示,网传智联招聘有员工与乙方推广公司涉嫌商业贿赂一事,目前经查无相关证据证明。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白兆鹏 于遵素[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3月08日 21:47
智联招聘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 16万条信息泄露
智联招聘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 16万条信息泄露

  16万条用户信息泄露:智联招聘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 来源:华云网 7月12日讯(谌乐、杨德霖)日前,法院的一个案件的判决审理,将一起智联招聘16万条信息泄漏事件公之于众。 随后,智联招聘作出回应。《华云网》注意到,其回应包括两个内容:此次16万条简历泄露一案,是去年6月份公司自己发现、自己报警的,其次,公司对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零容忍,将通过技术手段推出新举措。 然而,不少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智联招聘员工倒卖用户信息事件已不是首次。另据新华社今天刊发报道显示,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发现信息在半月内遭疯狂泄漏。因此,上述报道质疑: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信息泄露非首次 这起信息泄漏的案件由北京朝阳法院审理,并被外界获悉。据了解,这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涉及公民个人简历16万余份,在网上被售卖均价为5元。 媒体报道后的7月9日,智联招聘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说:2018年6月,公司员工发现有人在淘宝上售卖简历,随即报警。据警方调查,该案为一名无业人员通过仿造假的企业执照,勾结公司员工以骗取企业会员账号的方式获得大量简历而后在淘宝上进行销售。 《华云网》发现,智联招聘此次内部员工倒卖用户信息已非首次发生。2017年7月12日上午,智联招聘两名内部人和一名购买信息者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被判刑。 判决显示,涉案者分别是智联招聘一名主管与客服人员。两人利用公司漏洞,将在网站求职的个人简历廉价卖给他人,50元的简历私下只卖2元多一条,被卖的客户信息达15万余条。 判决同时显示,2016年6月22日,智联招聘的经营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公司通过内部网巡检发现员工申欢私下出售几十万条网站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薪资收入等个人信息。 该公司负责人说,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销售人员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双方签署《服务合同》,对方缴纳服务费用后,公司会提供网站简历库下载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給对方,对方在已开通的权限内对简历库的个人简历进行下载。报案的工作人员说,网聘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申欢对外的兜售价格为2元一份。 随后涉案的两名智联招聘员工与一名购买者先后被抓。 官方被指非法牟利 事实上,智联招聘被曝倒卖个人信息还不止上述两起。检索发现,在社交平台,智联招聘的个人简历被公开叫卖。 而2014年,智联招聘还曾因“平台乌云”可能导致86万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据彼时北青报的报道显示,被泄露的86万份用户简历甚至包括户口、身份证等重要隐私信息。 对于用户信息泄漏,智联招聘在日前的回应中强调:公司对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零容忍,现在正在管理层面加强相关培训,也将通过技术手段推出新举措,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此回应惨遭新华社打脸。据今天新华社刊发报道显示,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发现信息在半月内遭疯狂泄漏。 报道说:记者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随机投递出几份简历,为确保安全,随后选择了“加密当前简历”,智联招聘随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 但让记者震惊的是,除了最初几家公司是记者主动投过简历的之外,后续打来电话的都是记者并未主动投递过的公司。当记者询问这些公司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时,来电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动挂掉电话。 新华社记者调查还发现,在智联招聘注册完后,根本无法删除账户。除此之外,智联招聘还存在过度索权等诸多违法违规现象。于是,新华社质问智联招聘: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更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事实上,新华社的质疑是有依据的。前述2017年7月审判的信息泄漏案中,智联招聘报案的理由是:网聘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违法涉案的内部职工对外的兜售仅为2元一份,因此使得公司蒙受损失近两千五百万元。 有媒体当时质疑:智联招聘报案是因为公司蒙受损失了,而跟客户个人隐私没多大关系。同时,质疑还指称,个人2块钱卖一份简历违法,公司50块就合法了? 实际上,根据法律条款,如果网站取得了投简历个人的同意,那么这种销售行为便是合法的,因此智联招聘早就做好了免责。 根据智联招聘网的“免责声明”: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也正是这一纸声明,智联招聘便可以把用户的信息光明正大地卖给第三方,还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详情]

智联招聘员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开庭审理
智联招聘员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开庭审理

  你的简历正在被倒卖?智联招聘员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开庭审理 文:王倩 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日前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未当庭宣判。 根据媒体报道,被告人卢某和王某在案发前是“智联招聘”的员工,二人与淘宝店主郑某于2018年相识,郑某开始从二人手中购买简历。 《商学院》记者向智联招聘方面求证该信息。智联方面表示,“关于此案,2018年6月最早由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有售卖简历的行为,并于第一时间报案,2018年8月,智联招聘上海分公司销售人员卢某和王某被公安机关带走。” 此案经过5月6日和7月5日两次开庭,并未当庭宣判。 在智联招聘给到记者的声明中显示,“无业人员郑某勾结时任智联招聘销售的卢某和王某违反公司制度,骗取企业会员账号获取简历,在网络上非法销售牟利。” 智联招聘在声明中强调,“用户数据是智联招聘发展的生命线,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是智联招聘的基本责任,智联招聘绝不容忍信息欺诈、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对于此类事件,智联招聘将实行严厉查处和坚决打击。” 事实上,这并非智联招聘第一次出现员工出售用户信息行为。2017年6月2日,智联招聘两名员工私自销售15万条简历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在该案中,简历信息被以2元至2.5元的低廉价格出售。 根据此前《检察日报》报道,在该案中,作为智联招聘的大客户部销售,申某利用智联招聘网站系统漏洞,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在智联招聘的客服李某帮助下,将该网站15.5万余条个人简历廉价卖给北京某科技公司的人事经理余某。 从2016年到2018年,智联招聘两度出现员工出售简历行为。如果说出现第一次是个案,那么短时间内再次出现,是否意味着智联招聘内部管理存在着漏洞?在出现第一次私自销售行为后,智联招聘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来防止这样的行为发生? 智联招聘在回应《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该事件发生后,其在技术层面进一步加强了对求职者信息的保护力度,包括增强了系统审核机制和后台自动报警功能等一系列审核措施。在管理层面,进一步加强了内控流程。在制度层面,公司第一事件对全体员工通报了对二人的处理意见,敲响对用户信息保护的警钟。 按照智联招聘方面的说法,在第一次发生售卖行为之后,智联招聘便在第一事件响应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再度出现同类事件,则侧面说明,在第一次发生之后,智联招聘所采取的措施并未发挥良好的作用。 京师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员工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刑事犯罪,其所在部门、单位可能承担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责任。网站对客户投放的简历中相关信息,有信息保密义务。 许浩告诉记者,用户将其个人信息提交给智联招聘后,智联招聘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是过去很多案例中,智联招聘的内部员工利用管理漏洞,私自倒卖个人信息,智联招聘没有尽到相关的信息保密义务,需要对用户信息被泄露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中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若因违反个人客户信息保密义务侵害了客户隐私权等民事权益,还可能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侵权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4条 规定,用人者责任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在智联招聘的声明中其强调,“2018年6月以来,智联招聘合规部门加强规章宣导教育,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技术上,智联招聘进行了新一轮的信息安全升级,采购第三方欺诈信息库,上线客户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对全部发布职位的企业账户进行审核,通过大数据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 其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商学院》也将持续关注。[详情]

“智联招聘”员工参与16万份简历外流案引发社会担忧
“智联招聘”员工参与16万份简历外流案引发社会担忧

  记者亲测:不堪其扰无法注销,个人信息无法删除 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来源:大众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近日,一起由“智联招聘”员工参与、致使16万余份个人简历外流并在淘宝销售的案件,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智联招聘网站上个人信息安全的极大担忧。记者亲测发现,通过智联招聘找工作,个人信息安全仍难保障,想要销号更是难上加难。 注册一次,骚扰不断 6月19日,新华社微信公号发布《实测曝光!智联招聘、百合婚恋等24款App超限索权!有窥私可能》的文章。文章刊发之后,许多网友通过后台留言,揭示自己在智联招聘也遇到过同样的遭遇。 有的吐槽智联招聘的App索权过度。如网友@金湖S表示,只要你不同意它对你的索权,这个App就没法用。 有的网友吐槽注册一次后,引来骚扰电话不断,不堪其扰。网友@梦天明说,自己在智联招聘注册以后,老收到一些骚扰短信。网友@Onelife说,自从用过一次智联招聘找实习后,它就开始疯狂地给我发骚扰短信,发垃圾邮件。网友@Y更吐槽他所遇到的奇葩经历,用智联招聘填过简历但既没投也没公开,结果一年中接了无数与找工作有关的骚扰电话。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说,自己尝试想注销智联招聘的账号,但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网友@深什么北说,智联填了简历以后,简历根本删不掉,打电话注销账号都不行。网友@马涛也说,在智联招聘里的个人简历无法删除。 个人简历无法删除 6月初,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 记者注意到,使用该App除需要用到无线数据、通知、照片、位置等权限,智联招聘的确还需用户授权通讯录权限。 记者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随机投递出几份简历,为确保安全,随后选择了“加密当前简历”,智联招聘随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 然而,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记者每天都接到多个电话,其开篇无一例外都是“您最近在找工作吗?”让记者震惊的是,除了最初几家公司是记者主动投过简历的之外,后续打来的公司都是记者并未主动投递过的公司。记者询问这些公司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时,来电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动挂掉电话。 6月22日,不堪其扰后,记者尝试删除个人信息。操作中发现,在智联招聘填写的简历信息不能完全删除。智联招聘提示称“个人必须保留一份简历,以防止误删简历”。 按照智联招聘官网帮助中心“您的账户可以注销”的提示,记者尝试注销账号。但在官网和App多次尝试后,均未能找到对应的标签入口和注销入口。 究竟如何才能删除账户?智联招聘官网给出了答复:“很抱歉,本网系统目前并不支持此项功能。” 为何还要获取 用户手机通讯录权限? 智联招聘负责人称,智联招聘在获取用户信息权限前,对用户进行了提示告知,用户确认接受,才会获取。可网友@金湖S认为,自己接受这个提示,其实是无奈的,因为你不接受就没办法用。 对App索取权限问题,该负责人认为,“位置权限是方便用户填写居住地和搜索附近职位,相机权限是便于用户上传头像照片,同时视频功能也需要相机。” 但App为何还要获取用户手机的通讯录权限?该负责人称,智联招聘App拥有“职Q”等社交产品,是具有社交属性的App。智联招聘App获取通讯录权限,是用于计算使用者的人脉信息,为用户提供人脉印象、人脉分布、技能评价、邀请好友等用途。 但记者发现,通讯录用于“职Q”的行为在智联招聘获取该权限前,未有任何告知。另外,网友使用智联招聘大多只为找工作,并未要求智联招聘对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脉进行分布计算,更没有让智联招聘向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进行内推。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智联招聘App这一行为显然超出“招聘”的服务范围,更是对用户权利的侵害。 用户被“窃取”的通讯录信息是否会被泄露呢?记者注意到,智联招聘早已给出“免责声明”: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即使注销账号,智联招聘仍会保留使用者的部分个人数据,使用者删除了已分享的信息后,平台仍对他人公开等。 “这一纸声明,就可以把用户的信息拿来给予第三方,而且还不承担法律责任,这显然不对。”周兆成认为,用户想要注销账号,智联招聘还可以继续“保留”,这是对用户注销意志和信息被遗忘权的公然漠视。 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更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对此,该负责人避而不谈,只是称:“公司内部信息安全部、合规部、法务部等多部门联合监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贯彻落实。”[详情]

你的求职简历可能被卖了:价格从3毛到2块五
你的求职简历可能被卖了:价格从3毛到2块五

  原标题:你的求职简历可能被卖了:价格从3毛到2块五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2日电(常涛)设想一下下面的场景:你刚在招聘平台更新了求职简历,没过多久,就收到了一条带有你名字的短信,告诉你某岗位特别适合你,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你满心欢喜地添加对方,却发现对方是一个网络博彩平台,或者是卖高仿包的小商家…… 近日,多名求职者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自己在招聘网站发布兼职求职信息后,频繁收到骚扰短信、邮件,怀疑自己的简历信息被泄露。中新经纬客户端调查后发现,求职者频繁收到骚扰信息背后,存在一条完整的简历资源倒卖产业链。更有人利用这些信息,通过卡发系统向求职者群发短信,以达到吸粉、营销等目的。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常涛摄 “超4000条每条仅卖1元” 在QQ群查找中以“简历出售”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赶集58全国简历出售”“简历出售交流群”“全国简历出售回收”等多个疑似简历倒卖群。中新经纬客户端随机添加了几位卖家。 QQ群查找中以“简历出售”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 卖家王强称,他手里有58同城和智联招聘的求职简历信息可以出售,但两个平台提供的均是兼职岗位简历信息。 王强说,58同城简历是以文本的形式出售,每一条包含一位求职者的姓名、年龄、电话等信息,如果购买量大的话,每条1.2-1.5元。如果要购买智联招聘上用户的简历,则需要进入一个特殊的邮箱下载,每份需要2.5元。 “我手里的简历资源是实时更新的,求职者发布简历2-4小时左右我就能拿到信息。100条起每条1.5元,200条起每条1.2元,超4000条每条1元。”王强说。 另一位卖家温鹏透露,他所在的工作室也可以出售58同城的兼职简历,不过只能提供二手的信息,5毛钱一条。此外,他还可以提供智联招聘的简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和手机号,均为二手信息,每条8毛钱,也是文本形式。 你的简历是如何被泄露的? 当被问及如何获取的这些简历信息时,一位卖家彭军表示,获取这些信息用的是“提取器”,即“用自己的邮箱登入,就可以提了”,而招聘网站根本无法干预。至于更多细节,彭军表示不方便透露,但可以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QQ群中卖家在发布简历信息出售消息。 此外,据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介绍,目前,各大招聘网站均有付费下载简历的服务,即招聘企业可以通过向招聘平台付费(如购买套餐)的方式,获取求职者的简历信息。 “有个别平台允许若干人同时登陆后台,时间成本很低。”上述人力资源专员坦言,这种方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造成求职者简历信息泄露。该人士称,她就曾经被陌生人加QQ后询问是否有简历卖。 还有知情人士表示,简历信息泄露也可能是招聘网站出现了“内鬼”。中新经纬客户端在采访过程中,就遇到一位自称是某招聘平台内部员工郭江,他表示可以通过内部方式开通后台账号,下载全国任意城市的求职人员简历。 “我的客户走的都是套餐价,原价是5880元,走量的价格是3400元。3400元可下载2100份24小时以内更新的简历,超过24小时的能下载2625份。普通下载一份简历要4.2元左右,走套餐的话差不多1.6元一份。”郭江说。 被倒卖的简历去哪了? 到底是什么人在购买简历信息?购买这些简历信息有什么用呢? 郭江透露,他的客户并不是真正有招聘需求的企业,而是一些经营网赚或者刷信誉的公司,还有卖A货的(商家),而这些客户需要的几乎都是兼职简历资源。 “我不关心他们拿这些简历干什么,我只负责开户出来。我给客户开户之前,客户必须提供真实的信息,因为北京总部会审核。但客户拿这些简历去干什么,我们怎么能监控得了?”郭江说。 彭军则称,他手中的简历资源大部分被拿去做卡发短信。他也做卡发业务,给这些求职者发送短信,可以加名字发送,效率很高。 什么是卡发短信?资料显示,卡发短信指的是虚拟网关短信,这种短信显示的是服务器上的虚拟手机号码,而且每次都不一样。卡发短信适合大量群发,适用于广告宣传、促销等营销方式。 彭军称,他所在的工作室每天能收集到超过2万条简历信息,但大部分不卖,均被用作短信推广、引流了,只有一部分没开发过的简历才卖。 王强还谈到了简历资源粉丝转化率的问题。“现在黑市上卖的都是兼职岗位简历,全职岗位的应聘简历基本没人要。这是因为兼职岗位求职者的转化率高,他们一般不会拒绝来电或好友申请。”王强说。 王强所说的粉丝转化率是指简历中求职者能通过QQ或微信申请的比例。“我手里也有二手简历资源,3毛钱一条,但是转化率极低。你给这些人打电话不容易接通,或者直接挂断,甚至会被骂。”王强说。 不过,温鹏则称,二手简历资源的转化率也挺高的,逐个打电话,一小时能转化5、6个粉丝,成功与否主要看话术是否吸引人。 律师:倒卖求职信息已构成违法犯罪 11日,就上述卖家所述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平台在保护用户简历信息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了58同城、智联招聘。 58同城一名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这边需要相应的证明,才能回应。我们要证明这是从我们平台被倒卖的信息,否则不能对方标注是我们的来源,就认定是我们的来源。” 智联招聘方面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回应称,智联招聘设有严密的数据库网络防火墙,安全及运维部门实施24小时监控。除了技术手段外,智联招聘还设立了智联招聘安全应急响应中心。此外,智联招聘还会通过定期巡查等,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信息安全犯罪,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招聘网站的信息泄露一般存在三种可能:一是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抓取平台上的数据;二是招聘平台内部员工和外部串通;三是企业通过注册会员、付费的方式,如购买招聘平台的套餐去获取应聘者的简历信息。 赵占领指出,前两种行为均属于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行为还涉嫌侵犯公司商业秘密。”赵占领补充说。 此外,赵占领解释称,第三种行为本身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如果在后续环节中存在倒卖等行为,或将这些个人信息用于推广网络赌博、售假等用途,亦构成违法犯罪。(中新经纬APP) (文中王强、温鹏、彭军、郭江均为化名)[详情]

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原标题: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冯松龄)近日,一起由“智联招聘”员工参与、致使16万余份个人简历外流并在淘宝销售的案件,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智联招聘网站上个人信息安全的极大担忧。记者亲测发现,通过智联招聘找工作,个人信息安全仍难保障,想要销号更是难上加难。 网友吐槽在智联招聘登记后引来骚扰 6月19日,新华社微信公号发布《实测曝光!智联招聘、百合婚恋等24款App超限索权!有窥私可能》的文章。文章刊发之后,许多网友通过后台留言,揭示自己在智联招聘也遇到过同样的遭遇。 有的吐槽智联招聘的App索权过度。如网友@金湖S表示,只要你不同意它对你的索权,这个App就没法用。 有的网友吐槽注册一次后,引来骚扰电话不断,不堪其扰。网友@梦天明说,自己在智联招聘注册以后,老收到一些骚扰短信。网友@One life说,自从用过一次智联招聘找实习后,它就开始疯狂地给我发骚扰短信,发垃圾邮件。网友@Y更吐槽他所遇到的奇葩经历,用智联招聘填过简历但既没投也没公开,结果一年中接了无数与找工作有关的骚扰电话。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说,自己尝试想注销智联招聘的账号,但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网友@深什么北说,智联填了简历以后,简历根本删不掉,打电话注销账号都不行。网友@马涛也说,在智联招聘里的个人简历无法删除。 记者亲测:注销账号难上加难 6月初,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 记者注意到,使用该App除需要用到无线数据、通知、照片、位置等权限,智联招聘的确还需用户授权通讯录权限。 记者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随机投递出几份简历,为确保安全,随后选择了“加密当前简历”,智联招聘随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 然而,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记者每天都接到多个电话,其开篇无一例外都是“您最近在找工作吗?”让记者震惊的是,除了最初几家公司是记者主动投过简历的之外,后续打来的公司都是记者并未主动投递过的公司。记者询问这些公司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时,来电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动挂掉电话。 6月22日,不堪其扰后,记者尝试删除个人信息。操作中发现,在智联招聘填写的简历信息不能完全删除。智联招聘提示称“个人必须保留一份简历,以防止误删简历”。 按照智联招聘官网帮助中心“您的账户可以注销”的提示,记者尝试注销账号。但在官网和App多次尝试后,均未能找到对应的标签入口和注销入口。 究竟如何才能删除账户?智联招聘官网的“常见问题”给出了答复:“很抱歉,本网系统目前并不支持此项功能。” 智联招聘这样回应“过度索权” 针对网友质疑智联招聘的这些问题,记者对智联招聘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该负责人认为,智联招聘在获取用户信息权限前,对用户进行了提示告知,用户确认接受,才会获取。可网友@金湖S认为,自己接受这个提示,其实是无奈的,因为你不接受就没办法用。 对于App索取权限问题,该负责人认为,“位置权限是方便用户填写居住地和搜索附近职位,相机权限是便于用户上传头像照片,同时视频功能也需要相机。”同时,用户不开启权限,仅是相关功能无法使用,App仍可使用。 但是,App为何还要获取用户手机的“通讯录权限”? 对此,该负责人解释称,智联招聘App拥有“职Q”等社交产品,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App。智联招聘App获取通讯录权限,是用于计算使用者的人脉信息,为用户提供包括人脉印象、人脉分布、技能评价和邀请好友进行内推以提高获取目标职位的成功率等用途。 但记者发现,通讯录用于“职Q”的行为在智联招聘获取该权限前,未有任何告知。另外,网友使用智联招聘大多只为找工作,并未要求智联招聘对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脉进行分布计算,更没有让智联招聘向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进行内推。对此,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智联招聘App这一行为,显然超出了“招聘”的服务范围,更是对用户权利的侵害。 那么,用户被“窃取”的通讯录信息是否会被泄露呢? 记者注意到,对此智联招聘早已给出“免责声明”: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即使注销账号,智联招聘仍会保留使用者的部分个人数据,使用者删除了已分享的信息后,平台仍对他人公开等。同时智联招聘希望使用者理解网络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 “这一纸声明,就可以把用户的信息拿来给予第三方,而且还不承担法律责任,这显然是不对的。”周兆成认为,用户想要注销账号,智联招聘还可以继续“保留”,这是对用户注销意志和信息被遗忘权的公然漠视。 此次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事件,更引发网友担心:自己的简历很可能也会被恶意交易。而智联招聘官方到底会拿多少求职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获利? 对此,该负责人并未直接回应记者,只是称:“公司内部信息安全部、合规部、法务部等多部门联合监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贯彻落实。”(参与采写:王阿童)[详情]

智联招聘回应16万份简历泄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智联招聘回应16万份简历泄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原标题:智联招聘回应16万份简历泄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来源:IT之家 IT之家7月10日消息 据中国消费者报消息,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一份信息被卖5元左右。该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 对此,智联招聘昨晚发布声明回应称,关于此案,最早由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有售卖简历的行为,并于第一时间报案,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智联招聘将持续关注这一案件的进展。 以下为智联招聘声明全文: 近日,有媒体报道由智联招聘前员工卢某和王某涉嫌参与的倒卖简历一案于2019年7月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 关于此案,2018年6月,最早由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有售卖简历的行为,并于第一时间报案,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2018年8月,智联招聘上海分公司销售人员卢某和王某被公安机关带走。 据法院开庭情况,无业人员郑某勾结时任智联招聘销售的卢某和王某违反公司制度,骗取企业会员账号获取简历,在网络上非法销售牟利。截至7月5日,此案尚未当庭宣判,智联招聘将持续关注这一案件的进展。 用户效据是智联招聘发展的生命线,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是智联招聘的基本责任。智联招聘绝不容忍信息欺诈、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对于此类事件,智联招聘将实行严厉查处和坚决打击。 2018年6月以来,智联招聘合规部门加强规章宣导教育,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技术上,智联招聘进行了新轮的信息安全升级,采购第三方欺诈信息库、上线客户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对全部发布职位的企业账户进行审核,通过大数据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亮照系统今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智联目前已经推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接启动电子营业执展认证,提升企业信息查验效率。 网络安全案件频发,警钟长鸣,智联招聘将持续通过定期巡查、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技术、开展员工合规教育等方式,联手互联网“阳光诚信联盟”的各企业,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信息安全犯罪,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详情]

智联招聘三年两曝盗卖个人简历 "黑市价"2元涨至5元
智联招聘三年两曝盗卖个人简历

  原标题:智联招聘三年两曝盗卖个人简历 “黑市价”2元涨至5元 近日,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6元左右不等,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 中国经济网发现,这已不是智联招聘首次出现员工盗卖客户简历的事件。2017年6月2日,智联招聘员工私售15万条简历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智联招聘大客户部销售申某利用智联招聘网站系统漏洞,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在智联招聘的客服李某帮助下,将该网站15.5万余条个人简历廉价卖给余某。官网报价为50元一条的简历,他们卖出的价格为2至2.5元一条。 智联招聘还曾被曝存漏洞。2014年12月3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曝出智联招聘存在漏洞,涉及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不过,智联招聘回应称,乌云网站上公布的疑似泄露信息图片中,标有智联招聘字段的简历信息,绝非来自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用户简历16万余份 每份5-6元左右不等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称,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然后在淘宝上销售。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 经过5月6日和7月5日两次开庭,此案未当庭宣判。 据悉,被告人卢某和王某在案发前是“智联招聘”的员工,被告人郑某是一家淘宝店店主,专门在网上卖个人信息。2018年,郑某结识了在“智联招聘”工作的卢某和王某,开始从二人处购买简历。“他们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简历4.5元,一个账号2800份简历”郑某称。 记者从法院获悉,郑某在庭审中称,一份4.5元的简历,他加价1元到1.5元在淘宝上销售。最终,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6元左右不等。 按照“智联招聘”的正常信息销售流程,企业需要与“智联招聘”签订正式合同,待审批生效后再以企业账号的形式获得信息。卢某在庭审中称,郑某自称是猎头公司的,需要大量简历。于是卢某通过公司内部获取了超过60个企业名称,还协助郑某用PS伪造虚假的企业营业执照蒙混过关。郑某将钱款转至卢某的个人微信或支付宝账户,再由卢某转至公司的银行账户。 当公诉人当庭询问其做法是否符合“智联招聘”制度要求时,卢某称“领导跟我说客户给钱就行”。但他同时称自己并未从中获益。而另一位“智联招聘”的销售员王某则称,其在一开始并不知道郑某营业执照的假的,“我到后来才知道是他PS的”。面对公诉人“你提供企业名称,郑某就提供营业执照”是否符合常理的疑问,王某称其未考虑太多。 2017年北京朝阳法院审理:智联招聘员工私售15万条简历 每条卖2至2.5元 2017年6月2日,智联招聘的两名内部人员和购买信息人一同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50元的简历他们私下只卖2元多一条,被控销售15.5万余条。 据检查日报报道,作为智联招聘的大客户部销售,申某利用智联招聘网站系统漏洞,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在智联招聘的客服李某帮助下,将该网站15.5万余条个人简历廉价卖给北京某科技公司的人事经理余某。 申某表示,在做销售期间,业绩压力很大,如果完不成业绩奖金就泡汤,经常有人私下问他能不能将简历便宜出售。 “2016年3月,我发现公司的程序有漏洞,于是便以乙公司的名义发起转移合同的邮件,李某在后台回复邮件确认,之后运营部门逐层审批,我截取邮件审批结果截图上传公司系统,转移合同便生效,系统会生成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申某告诉记者,他将这个包含数份简历的账户密码私下销售给客户获利。 李某帮申某确认邮件的过程中,简历数量最多的一次就达1万多份。“前期大约一周一次,后期几乎每天都有。”李某坦承,“由于抹不开面子,加上自己也想从中挣点钱。” 申某每次获取简历后会通过微信红包付给李某200元。“后来李某觉得钱少,我答应每1000份简历给他200元好处费。”申某表示,自己一共挣了将近50万,给李某的好处费差不多接近4万。 2014年:被曝泄露86万用户简历信息 智联招聘否认 据北京青年报,12月2日晚,智联招聘收到来自乌云白帽子“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邮件,信中提交了一个关于“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12月3日早上乌云网站正式公布此漏洞。从漏洞中可以清楚看到姓名、地址、身份证号、户口、月薪等信息。同时,智联招聘对该漏洞的反馈是“忽略”。 智联招聘表示,在接到乌云的提醒之后,技术部门很快进行了排查确认,认定其指向的IP地址并非智联招聘,同时乌云网站上公布的疑似泄露信息图片中,标有智联招聘字段的简历信息,绝非来自智联招聘。而对于此消息,智联招聘的个人用户显得十分平静,有些甚至发帖称“一看这些信息就是假的,身份证号根本不对”。 而对于有媒体推断,该事件很可能是智联招聘曾经遭遇脱库,泄露信息又被转手到本次事件中的招聘网站,最后因为漏洞又被发现,智联招聘坚称绝无可能。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乌云方面称已经确认漏洞中曝出的IP地址属于一家新兴招聘网站,该网站被白帽子发现86万条简历数据,而这些数据却全部被标示为来自智联招聘。到下午乌云平台将该报告删除。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表示,信息盗取和买卖是违法行为。拥有海量用户信息的公司或平台作为信息管理方要承担保护用户信息的法律义务,因平台漏洞和“内鬼”倒卖而出现信息泄露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记者询问出现漏洞IP地址是哪里,存在安全漏洞的那一家新兴招聘网站又是哪家时,乌云和智联招聘方面并未透露。有在线招聘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网络上长期存在着简历买卖的“黑市”,一类是线上招聘网站的“内鬼”,他们盗取网站数据对外交易获利;另一类是线下企业或其HR部门、非正规的网络招聘论坛等出售用户信息,为表示权威或掩饰信息来源而标示来源为知名企业或招聘网站。[详情]

两名智联招聘员工倒卖个人信息 涉及信息达16万余份
两名智联招聘员工倒卖个人信息 涉及信息达16万余份

  两名智联招聘员工伙同他人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受审 新京报讯(记者 刘洋)今日(7月5日),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智联招聘”)销售人员,注册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 新京报记者从庭审现场了解到,被告人卢某和王某在案发前是智联招聘的员工,被告人郑某是一家淘宝店店主,专门在网上卖个人信息。 2016年,郑某通过朋友认识了智联招聘的员工卢某。2018年初,卢某告诉郑某,自己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简历4.5元,一个企业客户的账号可以有2800份简历,但需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才能获得账号。于是,郑某伪造了营业执照,在智联招聘员工卢某和王某处购买账号以获得简历后,每份简历加价1元到1.5元在淘宝上销售。 此外,根据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黄某非法进入智联招聘账号,盗取个人信息出售给被告人解某,再由其出售给被告人郑某。 公诉机关认为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5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建议对5人量刑3到5年有期徒刑。该案将择日宣判。[详情]

智联招聘陷“简历门”风波:学生刷单一份简历挣4元
智联招聘陷“简历门”风波:学生刷单一份简历挣4元

  来源: 成都商报 相信凡是有过求职经历的人,基本都知道智联招聘。这家全国知名的头部人力资源服务商,号称求职者用户数达到1.8亿。但这次,智联招聘陷入了一场“简历门”风波中。 从1月25日到2月11日,某学校的学生小马和朋友小郑通过各种关系,“造”了11400单简历,在“智联招聘”的APP注册投递给多个企业。按照之前上家的约定,每投递一份简历,他们可以得到4元,这在“行业”内,被称为“刷单”。但直到上网投诉前,他们仍然没有拿到这笔钱。在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索要报酬未果后,小马在网络上曝光了此事。 事件曝光后,智联招聘于3月7日针对此事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称,“智联招聘设有严格的简历筛查安全系统,对所有注册进入智联招聘简历库中的简历进行严格的筛查,对于不合格的虚假简历会进行封存处理,以免影响招聘方的求职体验。” 1 早有合作 “刷单”已收到三次报酬 “刷单”一事,还得从去年12月说起。 小马告诉记者,自己进入大学后,因为经常参加大型企业的校园推广大使等活动,结识了一些人脉资源,会相互联系介绍业务,“这是一个行业”。2018年12月,“上家”赵家昊通过网络联系到小马和小郑,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业务——给智联简历投递“刷单”,但这并不是通过网络软件技术,因为很容易被监测到。 如何“刷单”?小马解释说,只需要找人通过下载链接和二维码,用手机号注册“智联招聘”的APP,按指引填写简历和求职意愿,随便向一个岗位投递求职,且配合回访,就算完成一单。 这些简历,并不都是真的想要求职的人投递出的真正简历,“随便找一些人,毕业院校,工作经历等都可以随便填。”那如果用人单位打电话让他们去面试呢?“他们就教我们(说),就说已经找到工作了。” 找人刷单,向招聘公司投递简历应聘,“营造”对方公司在智联招聘上很受欢迎的样子。 这项工作全靠每一个真实的手机号码注册,需要大量的人脉资源,注册软件要求每个手机号、每份简历,都必须对应,而且此前在智联投递过简历的号码无效。“学历工作年限与年龄相匹配,不能不符合正常逻辑。” 因此,小马和小郑又向自己的“下家”层层转包,“每单我只能挣0.5元。”但小马说,“上家”从智联招聘接单,每单是13元。 在小马提供的一份QQ聊天记录上,一位名叫“丁丁”(据小马称,丁丁为丁佳琪)的人说:“结算你放心行了兄弟,我已经让公关送完礼了也在那待着我这也催他。”小马问:“文件不是写了严禁学生推啊,而且学生价格肯定不止这点。”丁丁问他:“你啥价格?”小马回:“4,好低……”丁丁说:“那还是网推吧,4还行。”并说:“等后面稳定了咱们看看签个合同大家都放心。” △小马提供的和丁丁聊天纪录的截图 双方的第一次合作比较顺畅,小马第一次做了500单,上家结算很靠谱。按照要求,小马从中联系安排完成,“给我们说的,随便找下社会上的人(指已毕业)投递,简历随便填,只要过得去。”小马说,对方曾表示,学生简历太容易定位,还是做“网推”(即社会人士)。第一次结算时,有300多单的“合格率”,一周时间,对方就转了钱。 从小马提供的转账截图上,“上家”赵家昊在1月10日转了1844元,1月16日转了10696元,1月22日转了5708元。“因为前面很顺利,所以我们也没有想太多,很信任对方。”小马说,本身这一“行业”就做的是信誉,尽管对方提过合格率的问题,但每次结算费用的合格率计算也在80%左右。 △小马提供给记者的转帐纪录截图 2 完成11400单后  引发刷单报酬争议 1月25日到2月11日,小马和小郑共计完成了11400单,每单4元,这笔钱本应在2月中旬就结清,但这一次,上家却提出“简历质量通过率低”,迟迟没有结算。 “刚开始和我们协商,说合格率低,按照每天400单结算,后来又涨到500单,但我们没同意。做这些简历,我也转包出去的,现在我把下家的钱给了,他们却不付给我钱。” 小马说,他们为此“垫付了数万元”。 小马和小郑多次找到赵家昊,要求结算费用,但都不欢而散,后又联系赵家昊上家丁佳琪以及丁的上家灵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董启之,还是一样的结果。“1万多单,总不可能没有一单合格吧。”小马说。此时,对方变了说辞,表示是让小马小郑找学生投递,但小马擅自找的社会人士。 后来,小马尝试通过智联招聘官方客服联系了智联招聘的工作人员,第一个与他联系的工作人员要走了小马提交的证据后没了下文。而小郑换了手机号码再次联系的工作人员表示,智联招聘和他们不存在合同关系。 记者还联系了小马投诉中提及的智联负责对接此事的人员,对于这起投诉,他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和叫小马的人联系过,针对记者提出的“假”简历的问题,他说这个具体情况要他们的法务来对接。 这让小马很愤怒。2月20日,他到派出所报了警。但民警表示,这属于经济纠纷,建议收集证据去法院起诉。但实际上,他们一直以来的联系都是通过微信、电话,小马和小郑从未见过赵、丁和董,董的定位甚至是在河北保定。“无从找起。” 2月28日,小马通过21CN主办的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投诉了此事,希望得到解决,但第一次投诉后,对方以“先撤诉再协商”为由,要求小马在平台结案。但撤诉后,对方又开始推脱,3月2日小马再次上线投诉。 △小马在“聚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截图 “我们现在只想找到智联招聘,因为这个事的源头肯定是他们那儿出的,希望他们给(上家)公司施加压力,明确告诉我们简历的合格率到底是多少,哪怕只有一单,也给我们结算了。”小马说。 记者在“聚投诉”平台上发现,一位署名为秦先生的投诉人也投诉了智联招聘,文章标题为《智联请供应商做数据,上层勾结包庇,处理人敷衍了事》。该文章投诉内容和小马的投诉内容基本一致。 3 针对刷单报酬的争议 上家强调简历必须真实 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小马口中的上家赵家昊。赵家昊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他和小马的这个刷单报酬纠纷确实是存在的。 谈及纠纷的起因,赵家昊说,小马和自己的上家丁佳琪是认识的,丁佳琪从其长期合作的上上家手里拿到单子后再转包给他,他又通过一位中间人找到了小马。当时谈好的要求是每天完成400个任务。但是不久,大概10来天的时间里,小马做出的量就超出了将近一倍。智联招聘在核查了这些任务量后,给丁佳琪反馈认为存在刷单行为,因此未能结算报酬。由此引发了这起争议。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单子呢?据赵家昊介绍,具体的任务就是注册智联APP,完善简历,投递简历。”任务是有一个文件的,我都是复制上家的之后给小马的。”赵家昊还强调说,“我只是一个中间的环节,现在出现这个纠纷我也没办法协调,这个事情和我已经没有关系了。” 赵家昊的说法是真实的吗?赵家昊的上家丁佳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推广,找一些确实没有工作的人来进行合作,让他们注册智联招聘,填写简历,然后投递到第三方公司。而且向丁佳琪发布任务的并不直接是智联招聘,他的上家是一家合作的公司跟智联招聘签的合同,两者之间是合作的模式。 丁佳琪还表示,任务是要求他们做简历,然后给他们佣金,重点是在简历的质量上。“我这儿有一份专门的文件,里面重点强调了四条,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条是简历必须按照真实性去填写。” 针对小马报酬的争议,丁佳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起码要保证简历是真实的,但是他(小马)这边给出来的量都是假的,因为智联这边确实也给了他们一些证据,证明简历乱七八糟填得确实很多。“其实我们之前也给智联招聘投诉过,因为我的上家也没把钱结算给我。当时智联招聘还给我们澄清,说这个钱不是没有结算,而是仅仅把合格的一部分结算了。” 根据丁佳琪的说法,其上家为灵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董启之。 4 一份文件: “智联招聘注册流程” 四步完成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小马,拿到了赵家昊和丁佳琪口中都提到的这份文件。 这份文件名为“智联招聘注册最新流程”的文件,打开后其标题为《智联招聘注册流程》。文件显示,流程共分四步: 第一步:打开链接如图所示: 第二步:填写手机号码,输入密码,验证码,注册 第三步:按指引填写信息,完善简历,填写求职意向,点击完成。 第四步:首页随便选择一个岗位投递,投递成功即可。 在这份文件的结尾,还有红色字体醒目的标注了七点注意事项。其中第一点的要求是“数据一定要真实,会有回访调查是否是本人填写”。 其余的注意事项还包括: 年龄如实填写需大于18岁;   不能刷,不能使用群控软件等,必须本人点开链接填写;   提交四张截图:简历第一张截图,第四张截图,新用户短信验证码截图,投递成功截图,名字电话做表格一起提交;   之前在智联投递过简历的无效,一机一号一简历,同一Ip不能大量提交。 注意事项最后还提醒,资料填完选一个岗位投递;学历工作年限跟年龄匹配,不要不符合正常逻辑。 △文件第四步清晰地写着“随便”选择一个岗位投递 在小马提供给红星新闻记者的相关资料中,还有一个二维码图片,记者扫描后,立即跳转到了智联招聘的注册链接。   5 灵硅科技: 简历通过智联监测才能给钱 在前述秦先生的投诉文章评论区,有一条自称是董启之的人通过评论的方式回应了投诉。 △一个自称董启之的人在“聚投诉”平台上的回应 回应者董启之称,自己是本次事件的直接当事人,也是智联公司签署合同合作的简历直接供应商联络人,还是该事件所投诉的丁佳琪的上游甲方。 董启之在回应中表示,智联公司跟他们公司做简历采购,他向丁佳琪采购,丁把需求发给赵,赵找执行方落实求职人员简历的收集。因此,智联跟小马并没有任何合作关系。智联跟灵硅公司签署的合同条款,是按照采集简历的合格有效简历数量进行结算的。 灵硅科技董启之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对自己是否就是在“聚投诉”平台上的回应者没有予以回应。董启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马投诉的所谓11400份简历,并不是他们反馈给下游渠道的数据。所以小马提到的45600元不准确。 “我们都是按照合格通过的简历来结算的,他现在拿收集的截图数量来说,让我们按这个数量给钱。我们跟智联公司签的合同,都是我们提供的简历,智联通过安全监测,不是异常的,合规有效的,才能结算钱的。” 根据董启之的描述,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些办法找到一些学生或者其他人,让这些人在智联找公司投简历,然后支付他们一定的佣金。董启之强调:“我们只是通过这一个方式。” 6 智联招聘: 合同注明不能有虚假简历 针对此次风波,智联招聘相关人士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21CN聚投诉平台上的该条投诉。“我们是和灵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协议的目的是拓展智联在线上的渠道。对于合作的效果,我们的考核标准是对方提供一定数量的真实简历,智联核实简历的真实性。” 该人士同时表示,智联招聘没有给求职者佣金,投诉所说的给求职者注册费用的操作方式是违背合同规定的。智联和灵硅的线上广告推广,属于CPA广告合作,也就是按照有效订单来计费。灵硅需要利用自有的校园、地方等渠道资源,投放智联的注册入口,吸引有求职需求的求职者注册来求职。智联付费给灵硅,不会涉及到给求职者的佣金。如果合作方有这种操作,是背离合同要求的行为。这个不排除是分包商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合同里面注明不能有虚假简历,如果有虚假简历,是需要灵硅赔偿我们的。” △智联招聘的声明 3月7日,智联招聘还发表声明称:近日,有个别网络平台报道智联招聘涉嫌采购简历流量一事,我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并立刻进行了内部核查,发现文章与事实不符。 智联招聘在声明中说,经合规、法务等部门核查,智联招聘与推广公司签署渠道营销推协议,用以拓宽线上传播渠道,推广智联招聘产品入口链接,吸引有求职需求的用户来到网站求职,且要求引流渠道必须真实有效。智联招聘强烈谴责在推广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我们设置了严格的简历筛查安全系统,对所有注册简历进行严格的筛查,识别不合格的虚假简历并第一时间进行封存处理,以免影响招聘和求职方的使用体验。 智联招聘还在声明中表示,网传智联招聘有员工与乙方推广公司涉嫌商业贿赂一事,目前经查无相关证据证明。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白兆鹏 于遵素[详情]

视频

2019年07月12日 17:12|播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