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第三方支付迈入网联时代 20余家机构和银行完成接入
第三方支付迈入网联时代 20余家机构和银行完成接入

第三方支付迈入网联时代。按照央行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据最新报道,目前已有20余家支付机构和银行完成了接入工作,包括财付通、支付宝等。[详情]

经济参考报|2017年10月17日  06:54
支付宝们被“收编” 会否影响双十一且看四大细节
支付宝们被“收编” 会否影响双十一且看四大细节

论起这两天的财经热词,网联、支付宝们被收编……无疑是排行最靠前的,也是最抓眼球的消息。[详情]

券商中国|2017年10月16日  21:41
网联出世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联系统可能是唯一输家
网联出世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联系统可能是唯一输家

银联系统可能是这场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毕竟,银联系统此前一直在觊觎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网联的推出意味着银联这一梦想的粉碎。[详情]

新京报|2017年08月08日  01:13
关于网联的五个关键问题
关于网联的五个关键问题

网联成立后,钱不在支付宝和微信了?都存到网联了?[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8月08日  09:19
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网联”还是个纯政策产物,怎么做到创新监管,挑战不小[详情]

澎湃新闻|2017年08月07日  18:59
央行下死命令: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央行下死命令: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第三方支付此前普遍采取直连银行模式进行资金的转接清算[详情]

经济参考报|2017年08月07日  07:20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央行系成当之无愧第一大股东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央行系成当之无愧第一大股东

而眼下妾身未明却如火如荼的银行系清算中心模式也消失。[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7年08月06日  00:21
第三方支付将接入网联,支付宝财付通均占股9.6%
第三方支付将接入网联,支付宝财付通均占股9.6%

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详情]

蓝鲸财经|2017年08月07日  10:09
业内谈网联上线: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直连模式将下线
业内谈网联上线: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直连模式将下线

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账户的网络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详情]

界面|2017年08月07日  19:38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实现机构清算中心化运作[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08月08日  01:02

网联的出生:对银联是利空

Visa已交在华设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 银联垄断将终结
Visa已交在华设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 银联垄断将终结

国际卡组织Visa相关人士确认,已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在国内建立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材料,并期待人民银行会根据已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指南考虑其申请。[详情]

一财网|2017年08月04日  15:35
网联再战二维码支付江湖 与银联“划江而治”不现实
网联再战二维码支付江湖 与银联“划江而治”不现实

记者获知的情况是,关于业界最为关心的费率制定标准,网联将在本月股东会上深入探讨。“总之,就是前期给人力和技术支持,后期献计献策。现在第一个阶段过了,到第二阶段了。”[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5月04日  09:19
“线上银联”网联渐行渐近 三方支付几多欢喜几多愁
“线上银联”网联渐行渐近 三方支付几多欢喜几多愁

作为清算平台,网联有自身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持有网络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需要再分别与每家银行谈判签约,只需一次性接入网联即可。[详情]

北京商报|2017年01月24日  01:38
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了
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了

未来支付宝和微信势将囊获90%以上的支付交易上了线,这些交易都被屏蔽在银联之外,银联要靠剩下那10%的交易产生的收入,去维系全市场的账户基础。[详情]

|年月日  :
网联的出生对银联是利空!
网联的出生对银联是利空!

《财新》此前的报道里,一位央行支付司人士的说法是‘不允许接入银联’。那么,这就可能出现政策打架了。[详情]

|年月日  :
巨变来临 支付宝们被“收编”!
巨变来临 支付宝们被“收编”!

网联的推出,对银联是利空,对传统银行是利好。这意味着,银行未来被“第三方支付寡头”奴役的命运可以避免了。[详情]

|年月日  :
东宫事发 网联夺嫡
东宫事发 网联夺嫡

银联与网联,虽然表面上和平共处,但是未来随着业务发展,角色站队等情况的发展,竞争在所难免,国内清算格局已经改变。[详情]

移动支付网|2017年08月07日  10:26

银联拱手相让?

支付机构明年须接入“网联” 第三方支付直联模式将终结
支付机构明年须接入“网联” 第三方支付直联模式将终结

信息时报|2017年08月07日  03:09
银联对支付机构推5级评分制 限制支付机构直连银行
银联对支付机构推5级评分制 限制支付机构直连银行

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监督管理、入网运营市场合作、跨境业务、风险防控、业务规范等类别。评价得分采取百分制,业管委秘书处根据支付机构评价得分情况,将支付机构分为I、II、III、IV、V共五类。[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7月20日  06:33
银联将对非银支付成员评级管理 V类支付成员将被清退
银联将对非银支付成员评级管理 V类支付成员将被清退

据悉,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监督管理、入网运营市场合作、跨境业务、风险防控、业务规范等类别。[详情]

北京商报|2017年07月20日  00:52
中国银联主动求变:特许经营权殆尽 两座大山压顶
中国银联主动求变:特许经营权殆尽 两座大山压顶

“如果那山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大山走去。”这是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两年半前的一场员工大会上说的。[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07月25日  04:52
迟到的银联:二次创业与转型能否撼动移动支付格局
迟到的银联:二次创业与转型能否撼动移动支付格局

市场对银联充满质疑声音,这位卡基支付时代的巨无霸在这场激烈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战中是否已经“姗姗来迟”,从而“错失良机”?[详情]

界面|2017年08月01日  12:29
银联携手Apple Pay “烧钱”占移动支付一席之地?
银联携手Apple Pay “烧钱”占移动支付一席之地?

有第三方机构不完全调查测算,活动期间从参与活动店铺支付工具的使用上,银联闪付使用率比微信要高,银联的“烧钱”策略似乎看到了效果。[详情]

|年月日  :

最新新闻

央行力推网联动了银联奶酪? 专家称有影响是很正常
央行力推网联动了银联奶酪? 专家称有影响是很正常

  央行力推网联登场 网络支付明年6月大一统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李雅颖发自广州 期待已久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联”)股东明细终于出炉。 8月2日,一份《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显示,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共同签署,央行为该平台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梧桐树投资平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机构。同时,其他几大国有机构也占据较大比例股份。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央行成为第一大股东,有利于主导和协调各大支付机构和银行。”8月10日,深圳某支付机构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述称。 两天后,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与银行原有的直连模式将全部切断,网络支付交易全部通过网联模式转接清算。 网联实际上就是网络版的“银联”,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同的清算平台,接受央行的统一监管。多方争霸的线上支付江湖,即将大一统,网联将“归位”。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多个大型支付机构,均对网联表示支持,比如支付宝已经在8月7日正式向网联平台切量;在6月30日切量当天,财付通部分交易通过网联完成。 央行系是第一大股东 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机构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拟共同发起设立“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据了解,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 在全部45个股东中,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持股比例达到37%,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央行直属的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占12%股份,第二大股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机构东梧桐树投资平台,占10%股份。 而支付宝和财付通占股比例都为9.61%,位列第三大股东;京东旗下网银在线以4.71%占比,位列为第四大股东。中国清算支付协会持股比例为3%,代表不符合入股资格的中小支付机构行使投票权;而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商务,排在第九位,银联在网联中的话语权颇小。 “央行是网联的第一大股东,这个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显示了网联这个企业或者品牌的属性。它是由央行来牵头的,并且带有一定的政府监管或者行业监管的思考在里面,只不过以企业化的方式去做而已。”艾瑞咨询CEO张毅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除了股东阵容强大之外,网联的高层也浮出水面。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此前借调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专门牵头筹备网联搭建。若不出意外,董俊峰有望担任网联总裁。 事实上,从一年前开始,央行关于网联的筹备工作就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2016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的议案”,当年10月,央行正式批复了网联筹建的方案。 今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在此期间来验证网联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6月30日,网联平台宣布正式启动业务切量,即开始转接清算一般用户实际交易场景的网络支付业务。 央行8月4日通知,从2018年6月30日起,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需从直连模式转为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处理。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网络支付业务处理的通知规定,各银行及支付机构需在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及业务迁移的准备工作,并组织测试、验证及压力测试等技术支持。 网联的使命 对于外界而言,“网联”颇为神秘。简单点说,网联并非支付机构,而是清算平台,角色类似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主要是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办理资金调拨、划拨支付结算款项,并对由此引起的资金存欠进行清偿。 据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介绍,网联相当于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间竖起的一堵“墙”。原则上讲,任何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接入银行,用户进行跨行转账,未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走银联的清算渠道,另一种通过网联平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央行之所以设立网联,是为了解决原来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存在的问题。 此前,由于银联的转接清算模式业务流程涉及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转接清算平台三方,并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成,作为唯一的转接清算平台,银联能从中获取一成手续费,同时还可以向收单机构收取万分之二的银联品牌管理费。 对于新进入者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这一垄断会让成本剧增。于是,他们决定与银行建立直连模式,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即从用户、支付账户,再到银行账户的三方模式。但这种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 “在直连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当了银联转接清算的角色,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转接清算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绕过银联后,很多信息或数据不能被央行或监管者所获取,使资金的流向游离在央行的监管之外,监管的空白也为洗钱或非正常的资金流动提供了温床。”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分析说。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沉淀。“清算机构有资金沉淀,又有运营的商业利益的话,实际上存在很多扭曲。”曾刚分析称,现在有4000多亿元的资金沉淀,都是潜在的风险。“这扭曲了它的收益特征,收益很多都被第三方支付所占用,实际上资金本身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 在曾刚看来,取消原来的直联模式,改为网联,银行、机构、客户的四方清算模式,并收归到央行平台上,“实际上有助于把支付清算机构的公共职能从一般意义上商业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剥离,回归到它的本源。” 央行早在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提出,要让第三方支付回归支付通道的角色。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整治趋严的背景下,这一要求被提到日程上也是必然之事。 在张毅看来,设立网联的根本目的就是金融安全。“从本质上来说,央行需要在非银行之间网络支付的清算平台这块,有一个更能懂得新的规则、新的玩法的更高效的机构来运行。” 动了银联的奶酪? 时代周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大部分支付机构都对网联持积极态度,也有部分机构认为此事较为敏感,不方便发表评论。 支付宝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我们一直按照央行和筹备组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在8月7日正式向网联平台切量。 财付通表示,财付通是首家将部分支付业务切量到网联的支付机构。他们将一如既往地配合央行等监管部门,与其他机构共同建设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财付通回复称,网联切量于今年6月30日开始,3月31日网联试运行时,财付通也是网联平台上成功完成首笔跨行清算交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该笔交易通过微信红包由腾讯财付通平台发起,收付款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 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汇付数据总裁穆海洁表示,汇付天下去年开始就已参与了网联的整体系统建设。 穆海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网上支付、特别是快捷支付主要还是靠支付公司直连银行的方式运行,是“多点连接”。网联的成立,打通了所有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连接,实现“一点连接”,这使得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更优、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系统接入成本、运营成本将大幅降低,支付效率将得到提升。 对不同类型的支付机构,网联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8月9日,北京某不便具名的支付机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对于大机构而言,尽管取消转接清算职能短期内使得他们与银行就费率空间谈判的能力相对被削弱了,但从中长期而言,这样的转型让它们更好地将重心回归支付本源,减少了兼顾清算带来的不必要风险,从而大大降低运作过程的难度。 “对于中小机构而言,由于所有机构都一视同仁,不存在费率的差异,原来不公平的竞争形势便得到改善。不过,由于备付金的利息是很多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连接网联后,这部分资金将不会再停留在这些机构的账户上,而是存到中央银行的账户上,因此高度依赖备付金利息的小机构受到的打击较大。”曾刚说道。 “网联费率会比直连模式的低,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网联公司某股东单位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一般来说,直连模式下,通道费率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左右,大型支付机构议价能力较强。 网联的出世,不仅意味着第三方机构直连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银联一家独占的时代走向尽头。网联是网络版的银联,承担着转接清算的职能,那么两个同等地位的角色是否会导致番位之争? “两者的职能还是有很大的重叠,相当于央行生了个二孩,对银联有影响是很正常的。”张毅说。 “银联系统可能是这场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毕竟,银联系统此前一直在觊觎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网联的推出意味着银联这一梦想的粉碎。”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表示。银联对此则不予置评。 曾刚向记者分析称:“如果银联所有的业务涉及的都是线下的、POS机的业务,网联全都是线上的业务,而线上业务只对应着网上的交易,其他所有的线下产品都对应着线下的交易,那么网联和银联的冲突可能就比较小。”[详情]

时代周报 | 2017年08月15日 03:50
关于网联的五个关键问题
新浪财经 | 2017年08月08日 09:19
网联出世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联系统可能是唯一输家
新京报 | 2017年08月08日 01:13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记者 毕陆名 近日央行发布的银支付(2017)209号文件通知,明确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的最后期限,在10月15日之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并于明年6月30日起全部通过该平台处理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通知中的概念界定需要区分清楚。通知提到“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其中针对的是银行账户,而非银行卡账户。银行卡账户的清算由银行卡清算组织负责,后者在国内目前指的就是银联。 此外,通知也明确,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不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不在通知范围内,比如微信零钱转微信零钱,这是支付机构内部的一个账户体系,不涉及跨行结算。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曾透露,预计到年底接入银行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市场大部分银行机构。 ●银联相对网联业务类型更广 在网联45家股东中也有银联的身影,股东之一便是银联商务,该机构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记者,网联平台是针对第三方支付直联模式而推出的,上线主要切入的业务是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说是和银联没有直接的竞争,其实也没问题。但从更广的层面看,网联的上线,对于银联而言,他肯定迎来了一个竞争者。 银联和网联比较起来,前者可以做得业务类型更为广泛,可以承接第三方支付清算,也可以做银行发起的业务,还可以做线下收单,网联仅针对第三方支付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两者的关系是银联业务覆盖了网联,存在交叉。 银行在扫码支付领域近一两年也在持续发力。去年底,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今年5月,银联联合40多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线下支付,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中国银联官方曾表示,这一新产品能够实现不同机构之间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帮助商业银行有效整合不同机构的海量商户和用户资源。 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彼时超过40家,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另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部开通。 京东金融首批加入了银联二维码支付体系。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表示,基于银联受理侧的开放,作为银联成员机构,银行、京东金融及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可以更多地将人力、资金、流量等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层面,建立核心竞争力。 法律学者吴蒙蒙称,网联的推出是要破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绕过银联等支付清算系统直接与银行对接的情形,也就是说网联是要作为一个中介,一头对接各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头对接各银行。 ●预计年底接入逾200家银行 与传统清算平台建设不同,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央行指导市场主体首次运用分布式架构开发建设的。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中国网络支付市场飞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央行于2016年牵头开展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中,将建设网联清算平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网联清算平台定位于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通过提供统一公共的转接清算服务,实现资金清算的规范化、透明化、中心化运作。平台于2017年3月31日成功启动试运行,并于6月30日由市场代表性机构开始业务切量,后续将加快机构接入速度和切量规模,最终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模式。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平台还将继续举办其他银行机构的接入培训,预计到年底接入银行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市场大部分银行机构。 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建成运行,将有利于畅通支付机构业务处理通道,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有利于支付机构降低业务处理成本,提升业务处理稳定性和处理效率;有利于实现支付机构相关业务资金清算的透明化,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具有特殊性,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若是要存心搞垮美国经济,只需摧毁电子支付系统就行了”。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如同经济基础设施一样,在初期严重缺乏的时候,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布局,从而保障金融“交通和物流”的顺畅。但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需全面提高建设质量,严格防止“豆腐渣”工程和低效项目。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到约1639亿笔,位居世界首位。同时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某中国网络支付巨头的实时业务峰值达到12万笔/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面对如此高并发处理需求,传统集中式架构系统难以适配。 网联平台筹备组组长董俊峰介绍,网联平台采用3地6中心多点多活互备设计,传统业务系统一般采用2地3中心模式。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7年08月08日 01:02
业内谈网联上线: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直连模式将下线
业内谈网联上线: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直连模式将下线

  网联上线提速 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薛洪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媒体报道,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至此,网联上线有了明确的时间期限,第三方支付直连模式算是走到了历史尽头。作为第三方支付领域最重要的模式“创新”,直连模式的终结给支付市场带来新的变局。 网联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与银联的功能属性相似,是专门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统一转接清算服务的平台,属于“四方模式”,或称为间联模式。与之相比,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银行直连则绕开了银联等转接清算机构,是典型的“三方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银联“创造”银行直连模式的初衷,是为了省去“7:2:1”模式下的银联分成,节约支付成本。但随着银行直连成为行业标配,模式本身便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也衍生出一些潜在问题。 直连模式下,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实现资金的跨行清算,对合作银行而言,带来了吸收存款的额外收益,积极性大增,且更愿意与交易规模大、备付金存款沉淀多的支付机构合作。而对支付机构而言,则可通过备付金账户存款的“诱饵”反过来从银行处获取更低的费率。 时间一久,中小支付机构因沉淀资金有限得不到银行的青睐,直连银行数量远远落后于大型支付机构,在费率上也不占优势,在商户拓展中便处于劣势,加速了行业分化过程,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正是基于这个角度,网联的上线本身,将利好中小支付机构,使得他们终于和大中型支付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再背负直连银行数量少、费率高的先天劣势,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对大中型支付机构而言,原有的优势被抹平,行业加速分化的链条被中断,需要在新规则下重新建立优势。 至于市场中关于支付巨头的支付信息被网联截留数据优势不再的提法,其实并不准确。 由直连到间联,支付结算的环节拉长,但支付机构作为交易发起方,仍然掌握核心的交易信息,唯一的不同在于,原来只有支付机构掌握这些信息,现在央行和网联也能看到这些信息,对支付机构自身的信息积累而言,并无本质的损害。 接下来,便是信息和数据层面的问题。 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实现资金的跨行清算,变相具备了清算职能,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信息流还是资金流,都在第三方支付系统内循环,且每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息流还分别独立,产生了信息孤岛。 站在监管角度,不掌握具体的支付信息,便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所以改变银行直连一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重要原则和要求,只不过涉及到系统建设和业务迁移等问题,需要循序渐进,才拖延至今。 基于这个角度,网联的上线成功切断直连模式,实现了第三方支付交易数据的集中化,消除了信息孤岛,其最大的效应是便于监管,监管机构在第三方支付反洗钱、交易合规性检查等方面有了具体的抓手。 此外,作为转接清算机构,网联的上线,也意味着银联终结了在支付清算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开始迎来竞争者。 其实,银联的竞争者不止网联一家,还有虎视眈眈的国际卡组织。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2016年6月,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为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提供可操作性的细则。2017年6月,《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正式出台,国际卡组织进入国内人民币清算市场提上日程。 对银联而言,无论是网联还是国际卡组织,都是一般无二的新的存在。网联上线并未直接触动银联的奶酪,毕竟原来的直连模式下,银联本就被排除在外。相反,网联上线加速了直连模式的终结,支付机构在间联模式选择中,可以选择网联,也可以走银联通道,对银联而言,未尝不是新的机遇。只是,面对支付清算市场的整体开放,银联真的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最后,谈谈困难。 网联建设之初,市场反应普遍较为悲观,一方面是网联的上线意味着直连模式的下线,支付巨头积极性未必高。失去了支付巨头支持,其系统建设和机构接入速度也会受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网联股东结构和系统方案未明,市场担心其中立性和客观性,积极性不高。但是随着金融强监管的到来,网联平台得到的资源支持明显增强,系统建设和机构接入显著提速,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无论在意愿上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存在明显的障碍。 当然,大家可能仍会担心,网联系统性能能否支撑双十一等高峰节点的并发要求,这一点需要通过时间去验证。不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按期接入网联平台已经毋庸置疑,任何困难都会被克服。 整体上,网联上线送走了直连模式,也揭开了支付清算领域的新篇章,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详情]

界面 | 2017年08月07日 19:38
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社论】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来源:澎湃新闻 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文件,明确到明年6月30日,第三方支付将全面停止“直连银行模式”,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将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网联”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是一家由央行及其下属机构主导投资的第三方支付清算平台。 在“前互联网时代”,面向商户与消费者的支付清算是四方模式,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通过银联清算,银联与发卡行、收单机构共同分享商户缴付的手续费。这里的收单机构不能直连发卡行(银行),必须通过银联连接。 电商兴起以后,第三方支付伴随兴起,银联主导的四方模式费率畸高,模式复杂而又低效。于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抛开银联,直接与银行连接服务消费者和商户,降低了中间环节,备付金又托管在银行,也因此可以与银行议价,手续费大幅下降,消费者从中得了实惠。 但相比“前互联网时代”的四方模式,支付宝等的“直连银行”模式存在两个争议:第一,第三方支付都没有清算牌照,但直连银行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资金往来服务,事实上成为跨行清算平台;第二,现有第三方支付大多数都提供账户服务,留存备付金,数百家机构备付金存管极为分散,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 对这些问题的担忧促成了“网联”的成立,但也要避免出现新问题。 事实上,监管者偏好单一、扁平、完全穿透式的市场结构,整个市场的信息交换在其眼中一览无余。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市场结构下,缺乏多层次、多样化机构生存的土壤,所有机构千人一面,能竞争的只有手续费率,越拼越低的费率,使得大多数机构都无法做好的服务,证券市场的表现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方支付能有今天,并不是监管机构设计的结果,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十余年来自建系统、不断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一家一家银行跑出来的。更进一步说,连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都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打车软件、线下服务、无现金活动等竞争中塑造的。 市场的创新是应该得到回报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衔着金汤匙出生的“网联”,出生之时就与第三方支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公众需要解答的问题是,“网联”作为第三方支付的行政性清算平台,会不会重走之前银联的“保守之路”?回顾银联的二十年历史,因为缺乏竞争,银联长期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技术进步缓慢,一直到第三方支付做大,银联才不得不多次调降费率,迎合市场需求。 相比中国现有的、领先于世界的第三方支付,“网联”还是一个纯政策产物,怎么做到创新监管,不走老路,挑战不小。[详情]

澎湃新闻 | 2017年08月07日 18:59
巨变来临,支付宝们被“收编”!马云囧了,银联哭了
巨变来临,支付宝们被“收编”!马云囧了,银联哭了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给“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带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巨震。央行宣布:从2018年6月30日起,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下面就是这份文件:这是几个意思?四个!第一,“央妈”给银联生了个小弟弟,名叫“网联清算有限公司”。银联吃独食的时代终结了。也就是说,一直觊觎第三方支付的银联,彻底歇菜。以后第三方支付的事情,由网联来负责(银联只占网联1.55%的股权)。而银联在其核心业务——银行卡清算业务上,正面临着“国门全面打开”,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的全面杀入。所以,银联有理由痛哭一场:昔日独享蛋糕的时代终结了,洋鬼子来了,第三方支付也“侯门一入深似海”了。第二,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收编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的超级金融梦想,遭遇到了天花板。下图是即将成立的网联公司的股东名单:注:网联的注册资金是20亿元,上述金额为首次出资金额,股权比例是最终股权比例。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就是央行;第二大股东(梧桐树)是外管局的投资平台,常常在股市里翻雨覆雨的国家队成员,可以理解为央行的“孙公司”;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东,也都是“央行的人”。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在“收编”的同时苦乐不均。财付通获得了跟支付宝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友军京东也跻身第五大股东。相比之下,马云会不会感到不爽?第三,央行通过组建网联,把对第三方支付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以前,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跟各银行对接,就出现了客户交易央行无法监管的情况。这很好理解:比如你使用支付宝,从自己的建行账户向朋友的农行账户转账。如果是传统的银行卡汇款,这笔钱从建行出来,进入银联的清算系统,然后到达农行。但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之后,不是这样完成的。你通过支付宝从建行转出的钱,进入了支付宝建行账户;然后,支付宝从自己的农行账户,给你的朋友打了一笔相同金额的钱。这样,除了支付宝,没有一个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可以看到这笔交易。这是最令央行不安的,因为央行无法监管。所以,网联平台是央行强加给第三方支付的一个中介机构。有人说,网络时代是“去中介化”的,但由于“去中介”的同时完成了“去监管”,所以政府不会答应。网联就是这样诞生的。下图,就是网络、银行、央行、第三方支付的关系图:第四,央行通过网联,获得了更多的金融大数据,这是结束“数据寡头”垄断的重要一步。今年7月14日到15日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会议闭幕当天,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一个公开论坛上出语惊人——要警惕数据寡头!他说:可以看到金融巨头产品线的汇集,也有大量的数据,客观上可能会产生数据寡头的现象,可能会带来数据垄断。数据垄断比技术垄断更难突破,容易产生所谓的数字鸿沟问题,形成信息孤岛。金融数据依赖于大数据,信息孤岛的形成不利于行业良好的发展行业、生态。由此可见,央行对于金融、消费大数据的重视。从目前支付发展趋势看,银联代表的银行卡支付日渐衰微,第三方移动支付才代表着未来。如果没有网联,未来的金融、消费大数据必将被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垄断,形成数据寡头。所以,争夺这些数据的控制权,也是央行推出网联的重要原因。影响:网联的推出,对银联是利空,对传统银行是利好。这意味着,银行未来被“第三方支付寡头”奴役的命运可以避免了。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们来说,这当然是利空。虽然这两大巨头各占了接近10%的网联股权,但失去了很多想象空间。不过,由于这些“想象空间”事关国家安全,属于国之重器,私人企业不碰也罢。毕竟,这些网络巨头们可以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件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某些人洗钱不太方便了。[详情]

财经头条 | 2017年08月07日 11:34
【新闻周评】东宫事发,网联夺嫡
【新闻周评】东宫事发,网联夺嫡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文,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网联的时代要来了,中国支付行业的新时代要来了。值得玩味的是,文件的底部一行字:“抄送:中国银联。”朝野之外,闻者无不会心一笑:东宫事发,网联夺嫡;天下支付事,新子欲统之。自此以后,朝野之外再无战事,朝野之内再无宁日。相处无犯乎?时间回到前一天,财新网针对网联的专题文章《网联:“不可能”的任务》一文中,一位未具名的银联人士,评论网联与银联之间的竞合关系:“网联和银联,解决的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协同好了是双赢。”在此不禁想问,若是协同不好呢?对于网联的定位,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支付业务,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依托公共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发起支付指令,且付款人电子设备不与收款人特定专属设备交互,由支付机构为收付款人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活动。对于网联的业务覆盖范围,银联基本不涉及,所有的NFC支付都是通过POS来完成。而银联二维码,目前也没有P2P转账功能,基本是通过POS系统扫取用户的银联二维码,通过支付内网完成支付。唯一可能与网联有所传统的业务,可能就是银联在线了,不过在银联体系内,该业务也不算主要业务,让道于极具政策性的网联,冲突也不会太大。新账越算越糊涂看似平和而又愉悦的气氛之下,是银联和网联未来商业布局的不断交叉。首先值得深思的一个产品就是智能POS,目前POS厂商都在开发智能POS,并且不断的应用于市场中,具有开放系统的POS已然成为未来趋势,在开放系统之中加入互联网应用,聚合网络支付,也不再是新奇的事。而银联也期望在开放的POS系统上,不断完善安全,具有软硬安全兼具优势的TEE-POS成为银联力推的一个方向。在手机厂商方面,TEE也已经被大部分厂商所接受,也就是说,在未来,具有TEE的POS和手机,其差异性将越来越少,POS就是手机,手机就是POS的时代已经不远。此时,谁又分的清,网联口中在消费者手上的像POS的手机和银联口中像手机的POS,未来的业务冲突可以预期。另外一件事,是近期产业讨论的焦点——京东闪付,这一让银行不怎么爽的银联创新,银联与京东声称该合作模式遵守四方模式,尊重各方利益,但是舆论上说银联允诺京东发卡,银联授权京东干了支付宝的事。争议存在,但是合作模式上,京东引流,银联提供用卡环境,活跃了银行的卡,目前来说,对于各方都是有利的。那么京东与银联的合作,网联该作何感受呢?网联的作用是取消直连,维系银行和支付机构,而京东与银联的合作,似乎也是如此。在今年5月初,网联第一期股东会上,传闻网联成员也讨论二维码技术标准,如果标准成立,那么很可能所有支付机构推出的应用都扫一个码将成为可能,网联干了聚合支付的事。然而,就在5月底,银联发布二维码产品,京东、美团宣布合作并不久之后接入,京东和美团的APP调出的二维码已经可以在线下完成银联二维码支付。无论是京东闪付还是银联二维码,银联都已经开始密切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引流进而盘活四方模式,在势头如此猛烈之下,网联来了,能够与银联完全和睦相处,“协同双赢”,怕是没几个人会信。旧酒换新瓶早年第三方支付崛起之时,那时还没有支付牌照,对于直连银行,银联曾与第三方支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银联的理由是,第三方支付使用了62的银联账号,要求银行断开与支付宝的直连,而第三方支付则认为,直连的是银行的账户,账户是不属于银联的,直连没有任何问题。中华文字博大精深,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关于账号与账户的争论悬而未决,甚至吵到鸾殿之下也未有结果。而今,由于网联的上线,直连步入死亡倒计时阶段,但是两大阵营就此形成,一个是银联牵头,银联、银行、收单、商户的银行卡体系四方模式。另一个是网联牵头,网联、银行、第三方支付、线上支付场景的互联网账户体系四方模式。银行卡账号与账户的口舌之争,变成了银行卡账号与网络支付账号之争。从股东组成上说,银联主要是银行入股,而网联主要是支付机构入股,银联与网联的竞争,背后是银行与支付机构的竞争。值得玩味的是,目前银行与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也非常微妙,前段时间四大行与BATJ合作,银行需要学习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能力,而互联网公司也希望加强自身的金融属性,各取所需。虽然合作之后都并没有宣布具有实质性的成果,但是股票还是涨了的。总而言之,银联与网联,虽然表面上和平共处,但是未来随着业务发展,角色站队等情况的发展,竞争在所难免,国内清算格局已经改变。另外,8月4日,Visa也宣布中国清算牌照正在申请,但讲真,中国如此复杂的金融环境,Visa入华没那么容易,对国内清算格局的影响力也不会太大。Visa见识处理过大规模直连吗?Visa见识过占据大部分移动支付市场的第三方支付巨头吗?Visa见识过中国如此低的支付费率吗?进入中国Visa需要学习和改变的还有很多,缓过气来再谈影响中国清算格局吧。Visa入华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告诉国内支付行业,什么才是真正的清算机构,帮银联做个市场科普。[详情]

移动支付网 | 2017年08月07日 10:26
第三方支付将接入网联,支付宝财付通均占股9.6%
蓝鲸财经 | 2017年08月07日 10:09
央行: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蓝鲸财经 | 2017年08月07日 09:34
央行力推网联动了银联奶酪? 专家称有影响是很正常
央行力推网联动了银联奶酪? 专家称有影响是很正常

  央行力推网联登场 网络支付明年6月大一统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李雅颖发自广州 期待已久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联”)股东明细终于出炉。 8月2日,一份《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显示,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共同签署,央行为该平台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梧桐树投资平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机构。同时,其他几大国有机构也占据较大比例股份。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央行成为第一大股东,有利于主导和协调各大支付机构和银行。”8月10日,深圳某支付机构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述称。 两天后,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与银行原有的直连模式将全部切断,网络支付交易全部通过网联模式转接清算。 网联实际上就是网络版的“银联”,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同的清算平台,接受央行的统一监管。多方争霸的线上支付江湖,即将大一统,网联将“归位”。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多个大型支付机构,均对网联表示支持,比如支付宝已经在8月7日正式向网联平台切量;在6月30日切量当天,财付通部分交易通过网联完成。 央行系是第一大股东 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机构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拟共同发起设立“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据了解,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 在全部45个股东中,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持股比例达到37%,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央行直属的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占12%股份,第二大股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机构东梧桐树投资平台,占10%股份。 而支付宝和财付通占股比例都为9.61%,位列第三大股东;京东旗下网银在线以4.71%占比,位列为第四大股东。中国清算支付协会持股比例为3%,代表不符合入股资格的中小支付机构行使投票权;而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商务,排在第九位,银联在网联中的话语权颇小。 “央行是网联的第一大股东,这个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显示了网联这个企业或者品牌的属性。它是由央行来牵头的,并且带有一定的政府监管或者行业监管的思考在里面,只不过以企业化的方式去做而已。”艾瑞咨询CEO张毅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除了股东阵容强大之外,网联的高层也浮出水面。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此前借调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专门牵头筹备网联搭建。若不出意外,董俊峰有望担任网联总裁。 事实上,从一年前开始,央行关于网联的筹备工作就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2016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的议案”,当年10月,央行正式批复了网联筹建的方案。 今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在此期间来验证网联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6月30日,网联平台宣布正式启动业务切量,即开始转接清算一般用户实际交易场景的网络支付业务。 央行8月4日通知,从2018年6月30日起,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需从直连模式转为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处理。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网络支付业务处理的通知规定,各银行及支付机构需在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及业务迁移的准备工作,并组织测试、验证及压力测试等技术支持。 网联的使命 对于外界而言,“网联”颇为神秘。简单点说,网联并非支付机构,而是清算平台,角色类似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主要是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办理资金调拨、划拨支付结算款项,并对由此引起的资金存欠进行清偿。 据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介绍,网联相当于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间竖起的一堵“墙”。原则上讲,任何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接入银行,用户进行跨行转账,未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走银联的清算渠道,另一种通过网联平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央行之所以设立网联,是为了解决原来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存在的问题。 此前,由于银联的转接清算模式业务流程涉及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转接清算平台三方,并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成,作为唯一的转接清算平台,银联能从中获取一成手续费,同时还可以向收单机构收取万分之二的银联品牌管理费。 对于新进入者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这一垄断会让成本剧增。于是,他们决定与银行建立直连模式,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即从用户、支付账户,再到银行账户的三方模式。但这种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 “在直连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当了银联转接清算的角色,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转接清算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绕过银联后,很多信息或数据不能被央行或监管者所获取,使资金的流向游离在央行的监管之外,监管的空白也为洗钱或非正常的资金流动提供了温床。”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分析说。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沉淀。“清算机构有资金沉淀,又有运营的商业利益的话,实际上存在很多扭曲。”曾刚分析称,现在有4000多亿元的资金沉淀,都是潜在的风险。“这扭曲了它的收益特征,收益很多都被第三方支付所占用,实际上资金本身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 在曾刚看来,取消原来的直联模式,改为网联,银行、机构、客户的四方清算模式,并收归到央行平台上,“实际上有助于把支付清算机构的公共职能从一般意义上商业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剥离,回归到它的本源。” 央行早在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提出,要让第三方支付回归支付通道的角色。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整治趋严的背景下,这一要求被提到日程上也是必然之事。 在张毅看来,设立网联的根本目的就是金融安全。“从本质上来说,央行需要在非银行之间网络支付的清算平台这块,有一个更能懂得新的规则、新的玩法的更高效的机构来运行。” 动了银联的奶酪? 时代周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大部分支付机构都对网联持积极态度,也有部分机构认为此事较为敏感,不方便发表评论。 支付宝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我们一直按照央行和筹备组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在8月7日正式向网联平台切量。 财付通表示,财付通是首家将部分支付业务切量到网联的支付机构。他们将一如既往地配合央行等监管部门,与其他机构共同建设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财付通回复称,网联切量于今年6月30日开始,3月31日网联试运行时,财付通也是网联平台上成功完成首笔跨行清算交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该笔交易通过微信红包由腾讯财付通平台发起,收付款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 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汇付数据总裁穆海洁表示,汇付天下去年开始就已参与了网联的整体系统建设。 穆海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网上支付、特别是快捷支付主要还是靠支付公司直连银行的方式运行,是“多点连接”。网联的成立,打通了所有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连接,实现“一点连接”,这使得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更优、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系统接入成本、运营成本将大幅降低,支付效率将得到提升。 对不同类型的支付机构,网联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8月9日,北京某不便具名的支付机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对于大机构而言,尽管取消转接清算职能短期内使得他们与银行就费率空间谈判的能力相对被削弱了,但从中长期而言,这样的转型让它们更好地将重心回归支付本源,减少了兼顾清算带来的不必要风险,从而大大降低运作过程的难度。 “对于中小机构而言,由于所有机构都一视同仁,不存在费率的差异,原来不公平的竞争形势便得到改善。不过,由于备付金的利息是很多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连接网联后,这部分资金将不会再停留在这些机构的账户上,而是存到中央银行的账户上,因此高度依赖备付金利息的小机构受到的打击较大。”曾刚说道。 “网联费率会比直连模式的低,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网联公司某股东单位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一般来说,直连模式下,通道费率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左右,大型支付机构议价能力较强。 网联的出世,不仅意味着第三方机构直连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银联一家独占的时代走向尽头。网联是网络版的银联,承担着转接清算的职能,那么两个同等地位的角色是否会导致番位之争? “两者的职能还是有很大的重叠,相当于央行生了个二孩,对银联有影响是很正常的。”张毅说。 “银联系统可能是这场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毕竟,银联系统此前一直在觊觎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网联的推出意味着银联这一梦想的粉碎。”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表示。银联对此则不予置评。 曾刚向记者分析称:“如果银联所有的业务涉及的都是线下的、POS机的业务,网联全都是线上的业务,而线上业务只对应着网上的交易,其他所有的线下产品都对应着线下的交易,那么网联和银联的冲突可能就比较小。”[详情]

关于网联的五个关键问题
关于网联的五个关键问题

  关于网联的五个关键问题 来源:  新浪金融 程蝉 谈网联,首先要解释下在我们日常的“无现金(卡)支付”背后发生了什么。 你在超市,买了把伞,现在你拿出手机要付账。 1、你打开Apple Pay,收银机滴一下,招行的短信通知来了,你消费23.5元。——这走的还是传统的小额支付系统,银联完成收单和清算。 2、你打开微信支付扫一扫。收银机滴一下,从你的微信钱包零钱里扣掉23.5元。这时候,第三方支付完成了收单和清算的全过程。 在第一个场景里,快捷支付遵循传统的收单清算流程: 一刷Apple Pay,超市POS机向银联发起请款请求。 银联收到请求,分别通知用户所在银行招行,以及超市账户所在银行,假设是工行。 生成记录,记录用户招行账户支付23.5元,记录超市工行账户收到23.5元。 招行扣款成功回复银联,银联把更新数据通知工行。 当然,记录的同时,银联还要通过央行的支付系统,完成跨行清算头寸交割(非即时)。 而在第二个场景里,由于用户支付的是微信钱包零钱,所以,整套流程里没银联什么事,微信支付替代了银联的角色,完成了收单和清算的全套服务。 要知道在2013年10月6日CNAPS 2代(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二代)上线时,没人能想到未来将颠覆所有公民的消费习惯。这个系统除了接入了超级网银(2010年推出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更大的一点突破,是接入了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处理系统。 但是呢,这里就要说到但是了。 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到底是不是清算机构呢?不是的话,他们做了清算的工作。是的话,他们又缺乏相应的授权和监管——清算机构在每个国家都属于金融基础设施。当然,银行卡清算机构只有一家,就是银联,VISA本月刚刚递交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 但第三方支付机构呢,通过直连多家银行,形成了一种“类银联”的地位和业务模式。从业务系统的逻辑看,和银联通常处于平级地位。像银联一样,介入到具体的交易场景里,完成收单和清算服务。可银联账上不留钱呀。 说来说去,这好像和央行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定位不同,现在任由第三方支付公司直连央行,最后只能是占据消费场景的公司(其实就是地推能力强)有话语权,小支付公司根本连不上几家,只能依托银联商务等变相直连银行。 所以央行琢磨来琢磨去,考虑组建一个网联——就是网上银联啰,来解决这种逻辑困惑。 这个公司早就放风声了,但本周才出现共同发起的消息,通过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央行清算总中心和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45家机构,7月28日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要共同发起成立网联。 看公开报道可知。网联最大的困难和压力,是是否能满足电商消费场景和抢红包场景的高并发需求,所以采用了分布式架构,从各个支付机构调人(同时支付机构也是网联股东),于今年1季度末实现试运行。大的支付公司已经全部都接入了。 大限是一年后。到2018年6月30日,根据央行文件要求,所有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必须放弃直连模式,迁移到网联平台处理。更具体的时间表里显示,要求10月15日完成准备工作。 网联来了,有五个关键问题值得探讨。 Number1 网联成立后,大家的钱不在支付宝和微信了?都存到网联了? 不会。 “大家的钱”叫做“客户备付金”,网购时我们会支付货款,这笔钱在你确认收货之前,会一直存放在支付机构的账户上,这就是所谓的客户备付金。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 按照规定,备付金中50%以上必须存在银行。现在支付机构都有多个备付金账户。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13个,最多的开立账户达70个。 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占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 央妈的底线是什么?是把清算系统捏在自己手上,以便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所以年初,央妈发文件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大意:央行/商业银行不可以给备付金账户利息。支付机构先把20%左右的备付金都交到我们央行来。以后慢慢交全部。每家机构不能开那么多备付金收付账户了,开一个就可以,我会启动一个叫网联的公司。 所以,网联成立后,这笔钱不会再沉淀在支付机构里,由支付机构来收取利息,而是集中统一交到央行,当然,没有利息。 对纯靠吃利差的小支付机构,这是个很大的噩耗。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有些小支付机构会挪用这笔钱,捐款潜逃,或者买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同时,不少机制机构因为备付金账户比较多,变相做了资金清算业务,对央行监控资金进出,反洗钱的管理埋下了隐患。 所以,以后大家的钱不再存在支付机构了,全部都交到了央行统一管理。 Number2 网联成立对银联的影响是什么? “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银联高层平静地对笔者说。 其实银联都快哭死了吧。 支付机构做做线上业务也就算了,这几年线下收单搞得如火如荼,大家拎着手机就敢出门,还要谴责高速公路收费站不够便民,居然不支持微信支付。 Apple Pay这种,在别的国家都是王牌大杀器,在国内根本无法和微信支付宝对抗。 银联其实也推过二维码,你们知道吗?好歹微信能聊天,支付宝能理财,谁没事下个银联钱包,就为了商场付款用?更何况,你家门口煎饼摊会买个银联的扫码机吗? 这导致银联二维码轰轰烈烈之后,悄无声息。 银联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机构,这使得银联在过去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躺在金山上赚钱。 回顾历史,支付机构是怎么出现的?一方面,源自银联对线上支付的忽视,不要忘记2004年是银联主动拒绝了马云,才导致阿里自建支付宝。另外一方面,银联多年坚持的7:2:1坐地分成模式,让收单机构艳羡非常,纷纷跳过银联自建网络。 先说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绕过网联这事儿,在2013年其实还被央行隐性支持过。在2013年7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取消了之前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 收单机构提供人民币银行卡收单服务,涉及到跨法人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的,应通过央行批准的合法银行卡清算机构进行”相关条款,又在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懒得看文件的,看我总结,意思就是收单机构的跨行清算默认直连模式存在。 时文朝上任后,做了很多整肃工作,和支付机构座谈,要求线下收单必须走银联,还曾经通过央行卡住了二维码收单的脖子,支付机构花了两年才卷土重来。 这一次,央行懒得再帮银联了,或者说,央行需要的,银联不仅做不了,还寄望于央行助拳,把监管机构的地位都快模糊了。 所以啰,托福国家计生政策的变革,央行也生二胎了,这一年,银联大哥已经十五岁了。 尤其是今年6月30日,《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也正式出台,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之后,外卡清算组织的人民币清算牌照发放也已提上日程。 清算市场,由银联一家独大,即将变为多头竞争。当然,到现在为止,银联和网联还处于“划疆而治”的局面,一个负责银行卡清算,一个负责无卡收单。 无论如何,银联稳若磐石的国内市场,即将骤变三分天下。当然,网联的结算规则应该是按笔收费,目前的利润应该是远远低于银联的。毕竟网联的成立时机非常微妙,不可以出现与民争利的槽点。  Number3 网联对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影响有哪些,对中小支付机构的影响有哪些? 网联成立,利空支付宝和财付通,利好中小支付机构。 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家大公司,基本可以等于第三方支付。易观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显示,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41%。 多年艰辛努力,跨过银联桎梏,接了最多家银行,连接成本最低,客户备付金也多,和金融机构讨价还价的空间超大,转眼间,接入网联后,全部都会被“降维”。 1、备付金逐步要存入央行,利息收入骤减。 央行的“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显示,今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央行上缴的客户备付金规模约为841亿。毛估一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能有个五千多亿。 我本来以为对财付通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支付宝已经和余额宝打通,并鼓励用户把余额存入货币基金,微信钱包接货币基金还没做到T+0,提现也需要手续费,再加上微信的用户量大,对财付通的收入还是有影响的。 但查了一下数据,发现还是余额宝的备付金总量更高。看来淘宝真是深入人心。根据媒体测算,支付宝一个季度将损失4000万利息,财付通3000万。 2、以前支付宝财付通可以靠着高额备付金,和银行谈判,争取地板价。现在只能在一家银行开户,谈判空间变窄。所以这对所有支付机构都利空。 3、虽然以前支付宝和财付通银行数量多,费率低,但现在大家都接网联了,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反倒是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开心,可以和大支付机构一样,连接大量银行,费率也低廉。不用竞价后,可以多做一些细分服务,对用户是有利的。 总之,违规和创新的空间都变小了。支付公司回归通道本质,可能无法也无望申请银行卡清算机构牌照。 Number4 网联对银行有哪些影响? 网联的成立,整体来说利好银行。 其实央行这几年的相关政策,可以说步步利好银行。2016年杀死大额支付,通过支付账户实名、三类账户和支付限额,完美地把监管的幻想“支付机构定位于小额支付”落到了实处。大额支付还是我们银行的! 2017年杀死银行直连,则是通过备付金集中存管、网联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把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卡死在支付上。清算功能,收走收走。 此前银行直连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好处是: 1、节省给银联的分成。 2、强化竞争优势,排挤中小机构。 3、通过支付基础设施,滋养体系内公司,培养壮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网联成立后,对银行的影响包括: 1、支付机构,尤其是大型支付机构对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 2、用户交易信息有可能返回银行,但现在还没声响。在原来的交易模式下,支付机构保留用户的交易信息,并未返回银行,不利于央行监管,也不利用银行二次开发。现在网联获取交易信息,支付机构回归本源。银行有望从网联拿到交易数据。这也应该是接下来大家的关注重点。 3、利好中小银行。他们不用花费巨大成本去接两百多家支付机构,只要接入网联,就可以服务好自己行的用户,分享互联网巨头们拓展出的消费场景。以前可能会关注银行卡的商户营销,以后可能更关注用户营销。因为都接网联了嘛。这和对中小支付机构一样,由于进入门槛变平等了,反倒留出了部分个性化、创新服务用户的空间。 4、有部分利空,对一部分金融机构来说,支付机构不能直连,会损失备付金合作银行的身份。 Number5 网联对用户有哪些影响? 1、用户基本不会感到变化。网联的设立,是为了改革和优化现有清算体系,前端使用不会也不应该受到影响,也不会改变用户的操作逻辑和行为。 2、如果网联的系统设计得当,性能良好,分布式服务能够承受住高并发的压力,那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3、对部分用户来说,洗钱更不方便了 【新浪金融】 微信公众号:gh_b09961810642 新浪财经旗下原创栏目 专注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 每日提供干货满满的新闻资讯 喜欢【新浪金融】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查看公众号】关注我们。 欢迎补充评论与小编互动 也可写电邮到Money@staff.sina.com.cn 欢迎骚扰[详情]

网联出世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联系统可能是唯一输家
网联出世几家欢乐几家愁:银联系统可能是唯一输家

  原标题:网联出世:谁家欢乐谁家愁? 【析政策】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引起不小骚动——从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尽管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接入网联已有预期,并且也做了一些相关技术准备,但央行宣布的接入时间点还是比想象来得早了些。 此举一出,相关评论不绝于耳。一些观点认为,网联的横空出世,会阻碍第三方支付进行金融创新;另有评论称,此举会让银行失去备付金合作方身份。那么,果真如此吗?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网联概念谈起。 “网联”并非支付机构,而是清算平台,角色类似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主要是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办理资金调拨、划拨支付结算款项,并对由此引起的资金存欠进行清偿。 举例来说,如果张三欠李四8万元,李四欠王五6万元,王五欠张三10万元。在没有清算中心的情况下,三人间清偿债务非常复杂,需要让张三还李四8万,李四还王五6万,王五还张三10万。如果有一个清算系统,交易就可大大简化,只需王五还张三和李四各2万即可。 “网联”的出现,就是在各支付机构和银行间接入了一个清算系统,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接入网联,就相当于接入所有银行,无需和银行分别结算。对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网联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所谓“网联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奶酪”,其实并不确切。 事实上,此前各支付系统都是直接与银行连接,由于机构和银行众多,账户关联复杂,资金流向难以观测,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这种无序运作会让风险在无形中积累,为金融系统留下安全隐患。而在网联推出后,就可以为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标准服务,有效解决监管困难问题,为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运作提供保障。 网联的推出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笔者以为,大体为“几家欢乐几家忧”。 首先,相对大型的支付机构的利益可能会受到部分冲击,中小型的支付机构则可能由此获益。此前,一些大型支付机构由于业务量巨大可获得较大谈判力,能够在与银行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网联出现,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的优势不再,溢价也由此削弱;然而,由于此前支付机构对用户支付习惯的培养,网联的出现对各巨头利益能产生多少实际影响尚难判断。 不过,此举倒是为中小型支付机构崛起提供了窗口期:网联不仅省去中小型支付机构与各银行建立连接的成本,大型支付机构的优势削弱,也意味着中小支付机构在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平等的位置。 其次,对于银行而言,网联的影响则是多面的。诚然,一些银行会由于丧失备付金合作银行的身份而遭到损失,但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网联获得关键资源。例如,更为详细的客户交易数据,这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制定商业策略是十分宝贵的。至于那些规模较小的银行,网联则可以让它们省去单独拓展线上消费业务、建立相关渠道的成本。 最后,银联系统可能是这场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毕竟,银联系统此前一直在觊觎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网联的推出意味着银联这一梦想的粉碎。 对消费者而言,网联其实不会对使用支付平台产生根本性影响。由于监管的介入,交易的安全性也将大大增加,前几年频繁发生的P2P和支付机构跑路事件应该可以得到有效避免。至此,网联之下,支付市场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目之所及,不过,影响终究利大于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会因此而获得提升。 陈永伟(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详情]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记者 毕陆名 近日央行发布的银支付(2017)209号文件通知,明确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的最后期限,在10月15日之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并于明年6月30日起全部通过该平台处理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通知中的概念界定需要区分清楚。通知提到“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其中针对的是银行账户,而非银行卡账户。银行卡账户的清算由银行卡清算组织负责,后者在国内目前指的就是银联。 此外,通知也明确,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不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不在通知范围内,比如微信零钱转微信零钱,这是支付机构内部的一个账户体系,不涉及跨行结算。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曾透露,预计到年底接入银行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市场大部分银行机构。 ●银联相对网联业务类型更广 在网联45家股东中也有银联的身影,股东之一便是银联商务,该机构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记者,网联平台是针对第三方支付直联模式而推出的,上线主要切入的业务是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说是和银联没有直接的竞争,其实也没问题。但从更广的层面看,网联的上线,对于银联而言,他肯定迎来了一个竞争者。 银联和网联比较起来,前者可以做得业务类型更为广泛,可以承接第三方支付清算,也可以做银行发起的业务,还可以做线下收单,网联仅针对第三方支付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两者的关系是银联业务覆盖了网联,存在交叉。 银行在扫码支付领域近一两年也在持续发力。去年底,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今年5月,银联联合40多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线下支付,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中国银联官方曾表示,这一新产品能够实现不同机构之间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帮助商业银行有效整合不同机构的海量商户和用户资源。 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彼时超过40家,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另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部开通。 京东金融首批加入了银联二维码支付体系。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表示,基于银联受理侧的开放,作为银联成员机构,银行、京东金融及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可以更多地将人力、资金、流量等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层面,建立核心竞争力。 法律学者吴蒙蒙称,网联的推出是要破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绕过银联等支付清算系统直接与银行对接的情形,也就是说网联是要作为一个中介,一头对接各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头对接各银行。 ●预计年底接入逾200家银行 与传统清算平台建设不同,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央行指导市场主体首次运用分布式架构开发建设的。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中国网络支付市场飞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央行于2016年牵头开展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中,将建设网联清算平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网联清算平台定位于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通过提供统一公共的转接清算服务,实现资金清算的规范化、透明化、中心化运作。平台于2017年3月31日成功启动试运行,并于6月30日由市场代表性机构开始业务切量,后续将加快机构接入速度和切量规模,最终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模式。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平台还将继续举办其他银行机构的接入培训,预计到年底接入银行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市场大部分银行机构。 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建成运行,将有利于畅通支付机构业务处理通道,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有利于支付机构降低业务处理成本,提升业务处理稳定性和处理效率;有利于实现支付机构相关业务资金清算的透明化,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具有特殊性,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若是要存心搞垮美国经济,只需摧毁电子支付系统就行了”。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如同经济基础设施一样,在初期严重缺乏的时候,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布局,从而保障金融“交通和物流”的顺畅。但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需全面提高建设质量,严格防止“豆腐渣”工程和低效项目。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到约1639亿笔,位居世界首位。同时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某中国网络支付巨头的实时业务峰值达到12万笔/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面对如此高并发处理需求,传统集中式架构系统难以适配。 网联平台筹备组组长董俊峰介绍,网联平台采用3地6中心多点多活互备设计,传统业务系统一般采用2地3中心模式。  [详情]

业内谈网联上线: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直连模式将下线
业内谈网联上线: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直连模式将下线

  网联上线提速 支付市场变局在即 薛洪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媒体报道,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至此,网联上线有了明确的时间期限,第三方支付直连模式算是走到了历史尽头。作为第三方支付领域最重要的模式“创新”,直连模式的终结给支付市场带来新的变局。 网联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与银联的功能属性相似,是专门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统一转接清算服务的平台,属于“四方模式”,或称为间联模式。与之相比,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银行直连则绕开了银联等转接清算机构,是典型的“三方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银联“创造”银行直连模式的初衷,是为了省去“7:2:1”模式下的银联分成,节约支付成本。但随着银行直连成为行业标配,模式本身便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也衍生出一些潜在问题。 直连模式下,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实现资金的跨行清算,对合作银行而言,带来了吸收存款的额外收益,积极性大增,且更愿意与交易规模大、备付金存款沉淀多的支付机构合作。而对支付机构而言,则可通过备付金账户存款的“诱饵”反过来从银行处获取更低的费率。 时间一久,中小支付机构因沉淀资金有限得不到银行的青睐,直连银行数量远远落后于大型支付机构,在费率上也不占优势,在商户拓展中便处于劣势,加速了行业分化过程,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正是基于这个角度,网联的上线本身,将利好中小支付机构,使得他们终于和大中型支付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再背负直连银行数量少、费率高的先天劣势,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对大中型支付机构而言,原有的优势被抹平,行业加速分化的链条被中断,需要在新规则下重新建立优势。 至于市场中关于支付巨头的支付信息被网联截留数据优势不再的提法,其实并不准确。 由直连到间联,支付结算的环节拉长,但支付机构作为交易发起方,仍然掌握核心的交易信息,唯一的不同在于,原来只有支付机构掌握这些信息,现在央行和网联也能看到这些信息,对支付机构自身的信息积累而言,并无本质的损害。 接下来,便是信息和数据层面的问题。 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实现资金的跨行清算,变相具备了清算职能,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信息流还是资金流,都在第三方支付系统内循环,且每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息流还分别独立,产生了信息孤岛。 站在监管角度,不掌握具体的支付信息,便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所以改变银行直连一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重要原则和要求,只不过涉及到系统建设和业务迁移等问题,需要循序渐进,才拖延至今。 基于这个角度,网联的上线成功切断直连模式,实现了第三方支付交易数据的集中化,消除了信息孤岛,其最大的效应是便于监管,监管机构在第三方支付反洗钱、交易合规性检查等方面有了具体的抓手。 此外,作为转接清算机构,网联的上线,也意味着银联终结了在支付清算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开始迎来竞争者。 其实,银联的竞争者不止网联一家,还有虎视眈眈的国际卡组织。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2016年6月,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为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提供可操作性的细则。2017年6月,《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正式出台,国际卡组织进入国内人民币清算市场提上日程。 对银联而言,无论是网联还是国际卡组织,都是一般无二的新的存在。网联上线并未直接触动银联的奶酪,毕竟原来的直连模式下,银联本就被排除在外。相反,网联上线加速了直连模式的终结,支付机构在间联模式选择中,可以选择网联,也可以走银联通道,对银联而言,未尝不是新的机遇。只是,面对支付清算市场的整体开放,银联真的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最后,谈谈困难。 网联建设之初,市场反应普遍较为悲观,一方面是网联的上线意味着直连模式的下线,支付巨头积极性未必高。失去了支付巨头支持,其系统建设和机构接入速度也会受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网联股东结构和系统方案未明,市场担心其中立性和客观性,积极性不高。但是随着金融强监管的到来,网联平台得到的资源支持明显增强,系统建设和机构接入显著提速,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无论在意愿上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存在明显的障碍。 当然,大家可能仍会担心,网联系统性能能否支撑双十一等高峰节点的并发要求,这一点需要通过时间去验证。不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按期接入网联平台已经毋庸置疑,任何困难都会被克服。 整体上,网联上线送走了直连模式,也揭开了支付清算领域的新篇章,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详情]

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社论】别让“网联”重走银联老路 来源:澎湃新闻 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文件,明确到明年6月30日,第三方支付将全面停止“直连银行模式”,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将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网联”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是一家由央行及其下属机构主导投资的第三方支付清算平台。 在“前互联网时代”,面向商户与消费者的支付清算是四方模式,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通过银联清算,银联与发卡行、收单机构共同分享商户缴付的手续费。这里的收单机构不能直连发卡行(银行),必须通过银联连接。 电商兴起以后,第三方支付伴随兴起,银联主导的四方模式费率畸高,模式复杂而又低效。于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抛开银联,直接与银行连接服务消费者和商户,降低了中间环节,备付金又托管在银行,也因此可以与银行议价,手续费大幅下降,消费者从中得了实惠。 但相比“前互联网时代”的四方模式,支付宝等的“直连银行”模式存在两个争议:第一,第三方支付都没有清算牌照,但直连银行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资金往来服务,事实上成为跨行清算平台;第二,现有第三方支付大多数都提供账户服务,留存备付金,数百家机构备付金存管极为分散,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 对这些问题的担忧促成了“网联”的成立,但也要避免出现新问题。 事实上,监管者偏好单一、扁平、完全穿透式的市场结构,整个市场的信息交换在其眼中一览无余。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市场结构下,缺乏多层次、多样化机构生存的土壤,所有机构千人一面,能竞争的只有手续费率,越拼越低的费率,使得大多数机构都无法做好的服务,证券市场的表现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方支付能有今天,并不是监管机构设计的结果,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十余年来自建系统、不断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一家一家银行跑出来的。更进一步说,连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都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打车软件、线下服务、无现金活动等竞争中塑造的。 市场的创新是应该得到回报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衔着金汤匙出生的“网联”,出生之时就与第三方支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公众需要解答的问题是,“网联”作为第三方支付的行政性清算平台,会不会重走之前银联的“保守之路”?回顾银联的二十年历史,因为缺乏竞争,银联长期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技术进步缓慢,一直到第三方支付做大,银联才不得不多次调降费率,迎合市场需求。 相比中国现有的、领先于世界的第三方支付,“网联”还是一个纯政策产物,怎么做到创新监管,不走老路,挑战不小。[详情]

巨变来临,支付宝们被“收编”!马云囧了,银联哭了
巨变来临,支付宝们被“收编”!马云囧了,银联哭了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给“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带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巨震。央行宣布:从2018年6月30日起,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下面就是这份文件:这是几个意思?四个!第一,“央妈”给银联生了个小弟弟,名叫“网联清算有限公司”。银联吃独食的时代终结了。也就是说,一直觊觎第三方支付的银联,彻底歇菜。以后第三方支付的事情,由网联来负责(银联只占网联1.55%的股权)。而银联在其核心业务——银行卡清算业务上,正面临着“国门全面打开”,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的全面杀入。所以,银联有理由痛哭一场:昔日独享蛋糕的时代终结了,洋鬼子来了,第三方支付也“侯门一入深似海”了。第二,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收编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的超级金融梦想,遭遇到了天花板。下图是即将成立的网联公司的股东名单:注:网联的注册资金是20亿元,上述金额为首次出资金额,股权比例是最终股权比例。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就是央行;第二大股东(梧桐树)是外管局的投资平台,常常在股市里翻雨覆雨的国家队成员,可以理解为央行的“孙公司”;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东,也都是“央行的人”。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在“收编”的同时苦乐不均。财付通获得了跟支付宝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友军京东也跻身第五大股东。相比之下,马云会不会感到不爽?第三,央行通过组建网联,把对第三方支付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以前,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跟各银行对接,就出现了客户交易央行无法监管的情况。这很好理解:比如你使用支付宝,从自己的建行账户向朋友的农行账户转账。如果是传统的银行卡汇款,这笔钱从建行出来,进入银联的清算系统,然后到达农行。但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之后,不是这样完成的。你通过支付宝从建行转出的钱,进入了支付宝建行账户;然后,支付宝从自己的农行账户,给你的朋友打了一笔相同金额的钱。这样,除了支付宝,没有一个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可以看到这笔交易。这是最令央行不安的,因为央行无法监管。所以,网联平台是央行强加给第三方支付的一个中介机构。有人说,网络时代是“去中介化”的,但由于“去中介”的同时完成了“去监管”,所以政府不会答应。网联就是这样诞生的。下图,就是网络、银行、央行、第三方支付的关系图:第四,央行通过网联,获得了更多的金融大数据,这是结束“数据寡头”垄断的重要一步。今年7月14日到15日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会议闭幕当天,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一个公开论坛上出语惊人——要警惕数据寡头!他说:可以看到金融巨头产品线的汇集,也有大量的数据,客观上可能会产生数据寡头的现象,可能会带来数据垄断。数据垄断比技术垄断更难突破,容易产生所谓的数字鸿沟问题,形成信息孤岛。金融数据依赖于大数据,信息孤岛的形成不利于行业良好的发展行业、生态。由此可见,央行对于金融、消费大数据的重视。从目前支付发展趋势看,银联代表的银行卡支付日渐衰微,第三方移动支付才代表着未来。如果没有网联,未来的金融、消费大数据必将被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垄断,形成数据寡头。所以,争夺这些数据的控制权,也是央行推出网联的重要原因。影响:网联的推出,对银联是利空,对传统银行是利好。这意味着,银行未来被“第三方支付寡头”奴役的命运可以避免了。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们来说,这当然是利空。虽然这两大巨头各占了接近10%的网联股权,但失去了很多想象空间。不过,由于这些“想象空间”事关国家安全,属于国之重器,私人企业不碰也罢。毕竟,这些网络巨头们可以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件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某些人洗钱不太方便了。[详情]

【新闻周评】东宫事发,网联夺嫡
【新闻周评】东宫事发,网联夺嫡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文,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网联的时代要来了,中国支付行业的新时代要来了。值得玩味的是,文件的底部一行字:“抄送:中国银联。”朝野之外,闻者无不会心一笑:东宫事发,网联夺嫡;天下支付事,新子欲统之。自此以后,朝野之外再无战事,朝野之内再无宁日。相处无犯乎?时间回到前一天,财新网针对网联的专题文章《网联:“不可能”的任务》一文中,一位未具名的银联人士,评论网联与银联之间的竞合关系:“网联和银联,解决的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协同好了是双赢。”在此不禁想问,若是协同不好呢?对于网联的定位,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支付业务,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依托公共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发起支付指令,且付款人电子设备不与收款人特定专属设备交互,由支付机构为收付款人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活动。对于网联的业务覆盖范围,银联基本不涉及,所有的NFC支付都是通过POS来完成。而银联二维码,目前也没有P2P转账功能,基本是通过POS系统扫取用户的银联二维码,通过支付内网完成支付。唯一可能与网联有所传统的业务,可能就是银联在线了,不过在银联体系内,该业务也不算主要业务,让道于极具政策性的网联,冲突也不会太大。新账越算越糊涂看似平和而又愉悦的气氛之下,是银联和网联未来商业布局的不断交叉。首先值得深思的一个产品就是智能POS,目前POS厂商都在开发智能POS,并且不断的应用于市场中,具有开放系统的POS已然成为未来趋势,在开放系统之中加入互联网应用,聚合网络支付,也不再是新奇的事。而银联也期望在开放的POS系统上,不断完善安全,具有软硬安全兼具优势的TEE-POS成为银联力推的一个方向。在手机厂商方面,TEE也已经被大部分厂商所接受,也就是说,在未来,具有TEE的POS和手机,其差异性将越来越少,POS就是手机,手机就是POS的时代已经不远。此时,谁又分的清,网联口中在消费者手上的像POS的手机和银联口中像手机的POS,未来的业务冲突可以预期。另外一件事,是近期产业讨论的焦点——京东闪付,这一让银行不怎么爽的银联创新,银联与京东声称该合作模式遵守四方模式,尊重各方利益,但是舆论上说银联允诺京东发卡,银联授权京东干了支付宝的事。争议存在,但是合作模式上,京东引流,银联提供用卡环境,活跃了银行的卡,目前来说,对于各方都是有利的。那么京东与银联的合作,网联该作何感受呢?网联的作用是取消直连,维系银行和支付机构,而京东与银联的合作,似乎也是如此。在今年5月初,网联第一期股东会上,传闻网联成员也讨论二维码技术标准,如果标准成立,那么很可能所有支付机构推出的应用都扫一个码将成为可能,网联干了聚合支付的事。然而,就在5月底,银联发布二维码产品,京东、美团宣布合作并不久之后接入,京东和美团的APP调出的二维码已经可以在线下完成银联二维码支付。无论是京东闪付还是银联二维码,银联都已经开始密切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引流进而盘活四方模式,在势头如此猛烈之下,网联来了,能够与银联完全和睦相处,“协同双赢”,怕是没几个人会信。旧酒换新瓶早年第三方支付崛起之时,那时还没有支付牌照,对于直连银行,银联曾与第三方支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银联的理由是,第三方支付使用了62的银联账号,要求银行断开与支付宝的直连,而第三方支付则认为,直连的是银行的账户,账户是不属于银联的,直连没有任何问题。中华文字博大精深,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关于账号与账户的争论悬而未决,甚至吵到鸾殿之下也未有结果。而今,由于网联的上线,直连步入死亡倒计时阶段,但是两大阵营就此形成,一个是银联牵头,银联、银行、收单、商户的银行卡体系四方模式。另一个是网联牵头,网联、银行、第三方支付、线上支付场景的互联网账户体系四方模式。银行卡账号与账户的口舌之争,变成了银行卡账号与网络支付账号之争。从股东组成上说,银联主要是银行入股,而网联主要是支付机构入股,银联与网联的竞争,背后是银行与支付机构的竞争。值得玩味的是,目前银行与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也非常微妙,前段时间四大行与BATJ合作,银行需要学习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能力,而互联网公司也希望加强自身的金融属性,各取所需。虽然合作之后都并没有宣布具有实质性的成果,但是股票还是涨了的。总而言之,银联与网联,虽然表面上和平共处,但是未来随着业务发展,角色站队等情况的发展,竞争在所难免,国内清算格局已经改变。另外,8月4日,Visa也宣布中国清算牌照正在申请,但讲真,中国如此复杂的金融环境,Visa入华没那么容易,对国内清算格局的影响力也不会太大。Visa见识处理过大规模直连吗?Visa见识过占据大部分移动支付市场的第三方支付巨头吗?Visa见识过中国如此低的支付费率吗?进入中国Visa需要学习和改变的还有很多,缓过气来再谈影响中国清算格局吧。Visa入华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告诉国内支付行业,什么才是真正的清算机构,帮银联做个市场科普。[详情]

第三方支付将接入网联,支付宝财付通均占股9.6%
第三方支付将接入网联,支付宝财付通均占股9.6%

  2017-08-07 10:01 蓝鲸TMT 刘敏娟近期,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具体时间。文件称,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公布的股东结构,网联注册资本为20亿元;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上,央行系为第一大股东,其他国有机构也占据大比例股份,剩余的由其他3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有。其中,央行清算总中心、上海清算所、黄金交易所等在内的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占股比例达到37%;支付宝和财付通均持股9.61%;京东旗下网银在线紧随其后,持股4.71%。资料显示,“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指要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监管。早在今年3月底,有着“网络版银联”之称的网联平台便启动试运行。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营后,网联平台正式上线。截至6月30日,国内12家商业银行和包括支付宝和财付通在内的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正式接入网联平台。其中,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百付宝、支付宝、平安付、翼支付等7家支付机构已完成接入。[详情]

央行: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央行: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2017-08-07 09:25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近日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并无先例。业内人士表示,网联这一专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的支付清算平台的成立,凸显了监管部门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流向等监管的决心。以两大巨头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发展,资金交易量猛增,第三方支付此前普遍采取直连银行的模式来进行资金的转接清算。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表示,这种直连银行的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同时,该模式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原则上讲,任何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接入银行,用户进行跨行转账,未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银联的清算渠道,一种通过网联平台。网联平台作为第四方金融服务平台,在不直接对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并且不碰触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统筹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间接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王蓬博说,网联平台可掌握具体商品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防范洗钱、挪用备付金等行为,其建立也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进行了有效管控。从今年3月底至今,网联试运行已经超4个月。今年6月末,网联平台正式启动业务切量。截至6月30日,在支付机构接入方面,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支付宝、平安付等机构完成接入。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网联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还未经过“双十一”这样海量交易的考验。王蓬博表示,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要在明年年中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一时间表实际上早于市场预期,这对网联平台的技术能力也将形成一定压力。[详情]

网联的出生,对银联是利空!
网联的出生,对银联是利空!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支付之家网zfzjcn丨微信www.zfzj.cn丨网址支付之家网(WWW.ZFZJ.CN)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209号文)。209号文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所谓的“网联”平台,全称叫“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其平台由“网联”公司(全称为“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在运营。此前报道,2017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并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统。据了解,首批接入四家商业银行和三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而截至6月30日,已有超过1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接入网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不过,支付之家网发现早在去年互金整治期间,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下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即112号文)中,针对跨行支付业务的情形要求的是“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这里所说的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目前来说就是指中国银联。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要求跨行清算也要全部迁移至网联,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似乎就要同时接入银联和网联。《财新》此前的报道里,一位央行支付司人士的说法是‘不允许接入银联’。那么,这就可能出现政策打架了。对于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能否同时接入银联和网联的设想,央行支付司相关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律都要接入网联,目前不允许接入银联。网联刚起步,支付机构要积极支持网联建设。未来的终极目标是,随着市场各种机制发展成熟后,也有其他的清算组织进场后,才可以自主选择接入某家监管认可的清算组织。”由于此前银联也承担了大部分第三方支付的线上转接清算职能,但209号文明确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都要接入网联,这意味着线上转接清算这块“大蛋糕”,或许银联要拱手相让了。人民银行把线上的重任委以“网联”,中国银联似乎无缘线上。数据来源:2017年《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另外,根据已经曝光的网联股东明细,除了银联旗下的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商务以外,并未有其他银联系相关身影,而银联只占网联1.55%的股权。毫无疑问,无论是外卡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还是网联的横空出世,对于曾经清算市场的唯一的参与者银联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对手。网联的推出,对银联绝对是利空!- - - - - - - - - -责编丨陈晨(微信zfzjcc)支付之家网(WWW.ZFZJ.CN)[详情]

央行: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央行: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央行: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近日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 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 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并无先例。业内人士表示,网联这一专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的支付清算平台的成立,凸显了监管部门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流向等监管的决心。 以两大巨头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发展,资金交易量猛增,第三方支付此前普遍采取直连银行的模式来进行资金的转接清算。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表示, 这种直连银行的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同时,该模式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 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原则上讲,任何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接入银行,用户进行跨行转账,未来只有两种 方式,一种是走银联的清算渠道,一种通过网联平台。网联平台作为第四方金融服务平台,在不直接对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并且不碰触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统筹银 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间接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王蓬博说,网联平台可掌握具体商品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防范洗钱、挪用备付金等行为,其建立也对第三 方支付行业的风险进行了有效管控。 从今年3月底至今,网联试运行已经超4个月。今年6月末,网联平台正式启动业务切量。截至6月30 日,在支付机构接入方面,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支付宝、平安付等机构完成接入。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网联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还未经过“双十 一”这样海量交易的考验。王蓬博表示,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要在明年年中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一时间表实际上早于市场预 期,这对网联平台的技术能力也将形成一定压力。[详情]

明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要通过网联
明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要通过网联

  央行动态央行规定2018年6月30日,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从历史经验观察,美联储缩表追踪纪录非常糟糕;英国央行希望商业投资能从目前“非常低迷”的状态尽快恢复过来;......让我们一起观央行、知天下。中央银行南方都市报日前,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规定2018年6月30日,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显示,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的相关准备工作;此后网联将组织开展接入工作,最终在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央行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网联的建立将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据悉,此前,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包括央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于7月28日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拟共同发起设立网联。本次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上,央行系为第一大股东,其他国有机构也占据大比例股份。据悉,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具体时间以网联发出的缴纳出资通知为准。按照流传的“网联清算股份有限公司第1期股东出资明细表”来看,第一期45家机构实缴出资1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本次实缴出资额达1.2亿元,占比达12%,为第一大股东。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机构)本次出资1亿元,股权占比达10%,居第二。支付宝和财付通股份同列第三方大股东,占比9.61%。京东旗下网银在线紧随其后占比4.71%。美联储中金网过去几个月中,美联储开始让市场为缩减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做好准备。金融危机期间,资产负债表变得膨胀起来,美联储希望借此帮助刺激经济走出危机。美联储即将开始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缩表追踪纪录却非常糟糕:过去几乎每次央行尝试这一进程,衰退都接踵而至。过去100年以来,美联储曾启动过6次缩表进程,分别在1921-1922年、1928-1930年、1937年、1941年、1948-1950年和2000年。根据MKM Partners首席经济学家和市场策略师Michael Darda,在这6次缩表试验中,5次以衰退告终。资产负债表趋势反映了美联储在长期加息之后的情况, 在过去13次紧缩周期中有10次以衰退结尾。“此外,除了1920和1930年代之外,没有资产负债表/基础以两位数年率下滑的先例,而这是明年晚些时候可能出现的情形,”Darda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过去十年中,美联储实施了三轮超宽松计划,也就是俗说的“印钞票”,令资产负债表达到了当前的规模。美联储在最近的政策声明表示将相对较快开始缩表。自美联储开始扩张资产负债表以来,美联储将每月从债券中获得的收益重新用于投资以保持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稳定。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宣布开始允许逐月削减购债规模,然后将剩余部分进行再投资。预计初期规模较小,然后每个季度增加一次,直至达到每月500亿美元。目前的市场预期是缩表至2万至2.5万亿美元,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耗费4至5年时间。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这一过程类似于“看着油漆变干”,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然而,怀疑论者质疑这是否会如此轻松。“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个紧迫的问题出现了:进入明年下半年,当资产负债表减少和加息这一双管齐下的紧缩政策开始全面推进之时,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能否继续保持平静?”Darda称。他认为,如果美联储关注低通胀趋势遵循一种缓慢的紧缩轨迹,那么我们就会认为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然而,他警告称,美联储可能没有像它认为的那样有足够的空间来收紧政策。市场似乎普遍认同Darda的观点。虽然美联储官员暗示年内再加息一次是有可能的,但据CME数据显示,交易员认为这一概率仅为45.5%。联邦基金期货合约暗示,到2018年底美联储的利率将为1.45%,这意味着从现在到明年年底,美联储加息的次数不会超过两次。英国央行凤凰网英国英格兰银行、即中央银行的行长马克·卡尼3日说,“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对英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商业投资势头明显减弱,连带着“经济增速也放慢了”。卡尼发言当天,英格兰银行投票决定维持0.25%的基准利率不变,这一利率水准从去年8月起至今未变。同时调低对本年度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从5月的1.9%降低至1.7%,并将2018年的经济增速预测从1.7%调低至1.6%。调低增长预测的消息公布后,当天英镑兑欧元汇率也降至9个月来最低水平:下降0.76%,至1英镑兑1.1063欧元。卡尼说,央行希望商业投资能从目前“非常低迷”的状态尽快恢复过来,但“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让不少企业担忧今后几年的市场前景,已影响到企业主给员工加薪的意愿。前英国商会会长、知名“脱欧派”人士约翰·朗沃思则说,英国央行“在预测方面名声一向糟糕”,所以不必完全听信。但他承认,目前投资者信心“低于应有水平”。英国广播公司(BBC)商业新闻编辑西蒙·杰克分析,目前英国物价涨幅为2.6%,而工资涨幅仅为2%,两者差距年内还将继续扩大;由于“脱欧”带来英镑贬值、进口物品价格上升,通胀率预计在10月将达到3%左右的顶峰,英国人“会感觉越来越穷”。这就是央行决定调低经济增速预测、同时维持目前利率水平不调高的主要原因。汇率腾讯财经人民币连涨仨月,你还想换美元吗?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管局”)7月28日通报的外汇违规案例中,对个人分拆购汇案予以数十万人民币的处罚,你还敢违规买美元吗?“若是旨在外汇套利的交易者,下半年的聪明做法是不去做空人民币,因为风险不易控制;有留学、移民等需求的,可在美元回落时按需兑换。”已有专业理财机构给出类似建议。年初市场预期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的唏嘘声言犹在耳。七个月之后,掉头向上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132(8月4日),年内涨幅3.23%;反观当日美元指数盘中报92.8004,年内跌幅逾9%。“当美元/人民币徘徊在6.74左右,我们就不能完全排除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突破6.7的可能性。”富拓外汇(FXTM)市场研究副总裁JameelAhmad称。他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一旦突破6.7的重要心理关口,市场对人民币的看涨情绪将更加积极。“中国经济重受瞩目。”不乏国际投行机构相继调升对人民币的预期。强势人民币正在归来么?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企稳,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超出市场预期的6.7%),市场隐约意识到这一次汇市的“风向”要变了。“至少收复‘811汇改’失地吧。”8月3日,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经济观察报。他解释,从非美元升值幅度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在过去8个月明显不足;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大局看,人民币兑美元的压力,主要是升值压力,并且有升值的必要性。他预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6.65,2020年之前回升至6.2。不过,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断言美元强势周期已终结似乎为时过早。还有观点称,就美国十年期国债的表现来看,强势美元周期并未结束。而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坚称,从周期的角度来看,强势美元已到尽头。接下来的问题是,欲冲关6.7的人民币会触及哪个位置?市场观点见仁见智,与之相关的中国外汇储备则在3万亿美元位置上缓缓抬升。利率和讯网与本周相比,下周数据方面将更为清淡,但主要经济体的一些数据无疑将吸引市场参与者的注意力。央行会议方面,新西兰联储将在政策会议后公布货币政策,而鉴于产油国将在迪拜举行会议监控减产协议的执行情况,原油价格波动性可能会骤增。新西兰联储货币政策决议新西兰联储将于下周宣布其最新货币政策决定。当前,该联储的官方现金利率位于历史低位1.75%。过去一周,新西兰公布的就业数据弱于预期。这导致纽元/美元自逾两年高位0.75关口回落。观察这些数据是否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颇为有趣。亚洲市场方面,最为有趣的数据料为中国7月贸易帐,因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传统上其依赖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进口也至关重要,因在中国试图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之际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与日剧增。此外,投资者也需要关注7月通胀和生产者物价指数。日本方面,将公布经常帐数据和6月工厂订单数据。欧洲市场进入安静模式下周欧洲数据方面看起来不会非常令人振奋。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会吸引外汇市场参与者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德国最重要的数据当属6月工业产出、贸易帐以及7月通胀终值。本周英镑遭受重挫,因市场将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会议纪要和季度通胀报告解读为偏鸽派。因此,英镑兑美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下滑,兑欧元的跌势尤为显著,因欧元/英镑攀升至9个月高位0.90关口上方。下周英国将公布7月Halifax房价指数以及6月工业和制造业产出数据。如这些数据带来意外惊喜,英镑能否逆转消极走势仍有待观察。美国JOLTS报告和通胀数据下周早些时候,6月消费者信贷和JOLTS报告将是市场关注点所在。周三,就业成本初值和二季度生产力数据将主导投资者注意力。最后,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分别于周四和周五出炉。近期美元走软是否会引发通胀压力,进而导致美联储接近于在12月祭出加息仍将有待观察。7月通胀预期年率料攀升至1.8%,高于前一个月的1.6%。OPEC与非OPEC产油国会议将焦点转移至外汇市场之外,参与减产的OPEC和非OPEC国家的官员将于8月8日和8日相聚迪拜讨论促进减产执行水平的方法。产油国曾于7月底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过类似的会议,一度引发油价上涨。.[详情]

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CUP)了 | 愉见财经
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CUP)了 | 愉见财经

  请大家认真想想,未来支付宝和微信势将囊获90%以上的支付交易上了线,这些交易都被屏蔽在银联之外,银联要靠剩下那10%的交易产生的收入,去维系全市场的账户基础。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就是银联被慢慢抽干而死。市场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创业做支付,那里有无限的机会;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创业做支付,那里有无尽的“杯具”(悲剧)。15年前,央妈生下个孩子,取名中国银联,送去做支付。这个孩子嘴里含着金汤匙,推动银行卡书同文、车同轨,扎根全球最丰饶的中国经济沃土,copy境外Visa、万事达卡的成熟模式,开启了火箭式的1-N疯长,不久,就自我加冕为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我天天UP。银联或许没有察觉,自己出生也恰逢中国加入WTO,彼时虽无某博、某信,但通过××TV、报刊媒体的口水宣导,市场经济意识不仅启发了企业也浸润了民众的大脑,银联琢磨怎么让自己的收入曲线和财务报表更漂亮一点,想推ATM跨行查询的收费,一时间点燃了社会对他愤怒的火药桶:他蛮横垄断,他对你我消费雁过拔毛。此后的多年中,银联与外界都在演绎这样一种对话:银联:我让国内持卡人增长了5倍。外界:你垄断。银联:我让国内POS机增长了10倍。外界:你垄断。银联:我让国内刷卡交易增长50倍。外界:你垄断。所以银联虽然自觉很牛,但也一直很郁闷……事情慢慢起了变化。利润一飙涨,资本就疯狂。大家看银联和银行做支付很来钱,纷纷拉起队伍、架上X86、接上通讯线、开发网关和终端软件。很快,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几年间长出千百家。街头巷尾、星巴克、COSTA、饭铺酒肆,大家的见面问候是:你投支付了吗?你做支付了吗?央妈母仪天下,市场拼命裸奔。支付看起来简单,做的却是搬钱甚至圈钱的生意。银联看到一群人来抢饭,赶紧去投靠央妈——太危险了,支付机构每天围着钱转,如同狗围着肉骨头,难免不伸手。央妈听了银联儿子的话,收紧游戏,控制范围。金融支付乃国之重器,不能阿猫阿狗都来玩,想玩到我这拿牌照。但别小看了玩支付的这帮兄弟,人家还真不是阿猫阿狗,你能设卡,我就能闯关,呼啦啦两百多号公司把牌照抱回了家。中国市场是大,支付产业是初兴,但两百多个兄弟一起争饭,结果就是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和伴随着价格战的无穷花式打法——银联称之为“套冒绕”。或是发预付卡,或是帮消费者网上购物,或是把POS机布到线下零售商户,支付公司玩法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特点,交易能不送给银联就不送给银联——我有备付金存款可以直连银行拿低价;送给银联能不送真实交易就不送真实交易,从商户那收1%的佣金告诉银联是0.5%自己就多拿0.5%啊。这些年,支付公司在线下切商户切得多开心,银联就有多伤心;网民用支付宝淘宝淘得多开心,银联就有多伤心;微众用微信发红包发得多开心,银联就有多伤心。银联伤心完了就隔三差五上央妈那告状,可央妈说我也要支持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银联找银行说理,可银行说我也要赚钱我需要存款;银联通过技术限制支付机构,可支付机构和他玩起了猫捉老鼠。很长时间,浓眉大眼的垄断大企一脸懵圈。业界暗爽偷乐;媒体冷嘲热讽;刷卡群众绝大部分时间只管自己闷头刷刷刷,偶尔抬头跟着专家骂几声银联垄断。据说银联内部开始演绎这样的对话:银联领导:支付宝交易涨了10倍,我们怎么才10%。银联员工:支付宝抢我们交易。银联领导:财付通交易涨了5倍,我们怎么才10%?银联员工:财付通抢我们交易。银联领导:行业整体交易涨了50%,我们怎么才10%?银联员工:大家都抢我们交易。2013年,银联迎来了新掌门,交易商协会转投过来的时文朝,时号称是实干家,新官上任三把火,内改组织架构,外发元旦和司庆檄文,阐述产业大势和银联战略。可大象并没有那么容易跳舞。2015年,注意力经济的焦点已经转到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模式和财富效应加持下,互联网金融一路高歌猛进,越玩越high,终于达到顶点,然后哗啦啦——年底e租宝跑路,庞氏骗局由此揭开,高层震怒,要求整治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要大力整治。银联觉得转机已到,赶紧进言央妈,是时候收拾支付机构那帮不听招呼的家伙了。央妈拿着文件上13个部委挨个串门:兄弟,麻烦在这盖个章。14个戳集齐,112号文出台:都别任性都别闹了,非银支付机构全给我断了和银行的直连。看到112号文,银联在上海热泪盈眶,对着帝都方向深鞠一躬喊声央妈圣明后,昂首挺胸到江湖走了一圈:银联对银行: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你接我吧。银行:好的。银联对支付宝: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你接我吧。支付宝:好的。银联对财付通: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你接我吧。财付通:好的。这话还没说完,就被网联抢了麦:咳咳、喂喂,有声音吧?好!发文了,发文了,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全部连我,不是银联。全部连我,不是银联!银行、支付宝、微信:啊?好的。银联:啊?!(一口鲜血吐出来)其实,112号文发出不久,央妈就静静地生了个孩子,取名网联。网联宝贝想着到底该怎么展开手脚呢,央妈情急这次也不拉13个兄弟了,209号文就直接拍上桌了:算了,非银支付机构交易一律归网联,不和他哥银联两人分了。各位脑补一下这样的画风:从互联网上看到这纸(209号文)并没有发到自己手中,银联这哥们儿就像一个身上四处流血、刚贴上创可贴的伤员,看到有人拿着绷带朝自己走来,满心欢喜,到跟前那人却从绷带里抽出一把尖刀……身受重伤。银联的明天,UP or CUP,这是一个问题。银联自己,或许还会相信自己能站起来;但有些支付产业的从业者已经开始摇头说“悬了”,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了。形势强于人,模式决定命。国内市场是银联的基本盘和根据地,银联深耕多年,以国内为主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全球经营的Visa、万事达卡,但未来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不是当年WTO银行市场的开放,Vsia、万事达卡不需要一省一市建网点,一街一区拓客户,几根专线和银行、收单机构一连,网络顿成,业务即开,瞬间就可以用自己10倍于银联的财力吊打银联。银联预见到了这一点,早早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发力国际化,这些年虽然有些进展,至今已经举步维艰,前期被Visa、万事达卡在其传统优势市场的围堵,通过双标卡狙击;近两年又受到追兵支付宝、微信们携用户优势在海外商户低价火拼,生意摇摇欲坠。银联发现自己没有账户,经营C端无望,优势在于自己的标准和网络,抛弃成见和前嫌,转向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将互联网的支付账户纳入自身转接清算范围,连通互联网公司流量与银行的II、III类账户。银行觉得没那么麻烦,连通互联网公司无需银联这个中间人,工农中建四大行与BATJ四大互联网公司一一牵手。银联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想规范非银支付机构不成,想乘着112号文的政策春风,再回头找银行强谈低价通道,砸银子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图谋接回非银支付机构的银行卡交易,却被央妈和网联喊“靠边站”。毫无疑问,是政策公关彻底失败。市场上的人,不管对网联是亲或疏,都要和他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支付了。要怪就怪银联自身选择的模式。银联的商业模式是设立一个标准和规范,联合收单机构建立一个网络,推动发卡机构发行银联标准的卡片和账户,然后根据处理这些账户发生的交易量来获取收入。早年的非银支付机构和今天的网联,支付业务都是建立在银联发行的卡片和账户基础之上,银联却不能从中获取任何收益。随着未来市场的发展,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借助流量和生态体系的优势,势将囊获90%以上的支付交易,这些交易都被屏蔽在银联之外,银联要靠剩下10%的交易产生的收入去维系全市场的账户基础。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慢慢抽干而死。银联,15年前靠着央妈的母爱迅速崛起,今天很可能又将倒下,真可谓应了盈亏同源这句老话。此时此刻,银联的时文朝在做什么呢?三年多前“愉见财经”曾发过一次文,谈及彼时的这位率性总裁在朋友圈感叹,要是能和马云、马化腾一起喝个大酒该多好;今天,他会不会一个人躲在一个小酒馆喝闷酒,紧锁眉头,为他身后的两万多号兄弟思谋出路?▪[详情]

夏心愉: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了
夏心愉: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了

  市场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创业做支付,那里有无限的机会;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创业做支付,那里有无尽的“杯具”(悲剧)。15年前,央妈生下个孩子,取名银联,送去做支付。这个孩子嘴里含着金汤匙,推动银行卡书同文、车同轨,扎根全球最丰饶的中国经济沃土,copy境外Visa、万事达的成熟模式,开启了火箭式的1-N疯长,不久,就自我加冕为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我牛我天天UP。银联或许没有察觉,自己出生也恰逢中国加入WTO,彼时虽无微博、微信,但通过××TV、报刊媒体的口水宣导,市场经济意识不仅启发了企业也已经浸润了民众的大脑,银联琢磨怎么让自己的收入曲线和财务报表更漂亮一点,想推ATM跨行查询的收费,一时间点燃了社会对它愤怒的火药桶,它蛮横垄断,它对你我消费雁过拔毛。此后的多年中,银联与外界都在演绎这样一种对话:银联:我让国内持卡人增长了5倍。外界:你垄断。银联:我让国内POS机增长了10倍。外界:你垄断。银联:我让国内刷卡交易增长50倍。外界:你垄断。所以银联虽然自觉很牛叉,但也一直很郁闷……事情慢慢起了变化。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大家看银联和银行做支付很来钱,纷纷拉起队伍,架上X86,接上通讯线,开发了网关和终端软件。很快,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几年间长出千百家,街头巷尾,星巴克、COSTA,饭铺酒肆,大家的见面问候是:你投支付了吗?你做支付了吗?央妈母仪天下,市场拼命裸奔,支付看起来简单,做的却是搬钱甚至圈钱的生意。银联看到一群人来抢饭,赶紧去投央妈——太危险了,支付机构每天围着钱转,如同狗围着肉骨头,难免不伸手。央妈听了银联儿子的话,收紧游戏,控制范围。金融支付乃国之重器,不能阿猫阿狗都来玩,想玩到我这拿牌照。但别小看了玩支付的这帮兄弟,人家还真不是阿猫阿狗,你能设卡,我就能闯关,呼啦啦两百多号公司把牌照抱回了家。中国市场是大,支付产业是初兴,但两百多个兄弟一起争饭,结果就是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和伴随着价格战的无穷花式打法,银联称之为“套冒绕”。或是发预付卡,或是帮消费者网上购物,或是把POS机布到线下零售商户,支付公司玩法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特点,交易能不送给银联就不送给银联——我有备付金存款可以直连银行拿低价;送给银联能不送真实交易就不送真实交易,从商户那收1%的佣金告诉银联是0.5%自己就多拿0.5%啊。这些年,支付公司在线下切商户切的多开心,银联就有多伤心;网民用支付宝淘宝淘的多开心,银联就有多伤心;微众用微信发红包发的多开心,银联就有多伤心。银联隔三差五上央妈那告状,央妈说我也要支持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银联找银行说理,银行说我也要赚钱我需要存款;银联通过技术限制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和他玩起了猫捉老鼠。很长时间,浓眉大眼的垄断央企一脸懵逼。业界暗爽偷乐,媒体冷嘲热讽,刷卡群众只管自己刷刷刷,偶尔跟着专家骂几声银联垄断。据说银联内部开始演绎这样的对话:银联领导:支付宝交易涨了10倍,我们怎么才10%。银联员工:支付宝抢我们交易。银联领导:财付通交易涨了5倍,我们怎么才10%?银联员工:财付通抢我们交易。银联领导:行业整体交易涨了50%,我们怎么才10%?银联员工:大家都抢我们交易。2013年,银联迎来了新掌门,交易商协会转投过来的时文朝,时号称是实干家,新官上任三把火,内改组织架构,外发元旦和司庆檄文,阐述产业大势和银联战略。可大象并没有那么容易跳舞。2015年,注意力经济的焦点已经转到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模式和财富效应加持下,互联网金融一路高歌猛进,越玩越high,终于达到顶点,年底e租宝跑路,庞氏骗局由此揭开,高层震怒,要求整治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要大力整治。银联觉得转机已到,赶紧进言央妈,是时候收拾支付机构那帮不听招呼的家伙了。央妈拿着文件上13个部委挨个串门:兄弟,麻烦在这盖个章。14个戳集齐,112号文出台:都别任性都别闹了,非银支付机构全给我断了和银行的直连。看到112号文,银联在上海热泪盈眶,对着帝都方向深鞠一躬喊声央妈圣明后,昂首挺胸到江湖走了一圈:银联对银行: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你接我吧。银行:好的。银联对支付宝: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你接我吧。支付宝:好的。银联对财付通: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你接我吧。财付通:好的。这话还没说完,就被网联抢了麦:咳咳、喂喂,有声音吧?好!发文了,发文了,央妈说非银支付机构要断开与银行的直连,全部连我,不是银联。全部连我,不是银联!银行、支付宝、微信:啊?好的。银联:啊?!(一口鲜血吐出来)其实,112号文发出不久,央妈就悄悄生了个孩子叫网联,网联想着到底该怎么展开手脚呢,央妈情急这次也不拉13个兄弟了,209号文就直接上桌了:算了,非银支付机构交易一律归网联,不和他哥银联两人分了。“愉见财经”带各位脑补一下这样的画风:从互联网上看到这纸(209号文)并没有发到自己手中,银联这哥们儿就像一个身上四处流血,刚贴上创可贴的伤员,看到有人拿着绷带朝自己走来,满心欢喜,到跟前那人却从绷带里抽出一把尖刀……身受重伤,银联的明天,UP or CUP,是一个问题。银联自己,或许还会相信自己能站起来;但有些支付产业的从业者已经开始摇头说“悬了”,银联这次真的是杯具了。形势强于人,模式决定命。国内市场是银联的基本盘和根据地,银联深耕多年,以国内为主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全球经营的Visa、万事达,但未来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不是当年WTO银行市场的开放,Vsia、万事达不需要一省一市建网点,一街一区拓客户,几根专线和银行、收单机构一连,网络顿成,业务即开,瞬间就可以用自己10倍于银联的财力吊打银联。银联预见到了这一点,早早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发力国际化,这些年虽然有些进展,至今已经举步维艰,前期被Visa、万事达在其传统优势市场的围堵,通过双标卡狙击;近两年又受到追兵支付宝、微信们携用户优势在海外商户低价火拼,生意摇摇欲坠。银联发现自己没有账户,经营C端无望,优势在于自己的标准和网络,抛弃成见和前嫌,转向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将互联网的支付账户纳入自身转接清算范围,连通互联网公司流量与银行的II、III类账户。银行觉得没那么麻烦,连通互联网公司无需银联这个中间人,工农中建四大行与BATJ四大互联网公司一一牵手。银联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想规范非银支付机构不成,想乘着112号文的政策春风,再回头找银行强谈低价通道,砸银子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图谋接回非银支付机构的银行卡交易,却被央妈和网联喊“靠边站”。毫无疑问,是政策公关彻底失败。市场上的人,不管对网联是亲或疏,都要和他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支付了。要怪就怪银联自身选择的模式。银联的商业模式是设立一个标准和规范,联合收单机构建立一个网络,推动发卡机构发行银联标准的卡片和账户,然后根据处理这些账户发生的交易量来获取收入。早年的非银支付机构和今天的网联,支付业务都是建立在银联发行的卡片和账户基础之上,银联却不能从中获取任何收益。随着未来市场的发展,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借助流量和生态体系的优势,势将囊获90%以上的支付交易,这些交易都被屏蔽在银联之外,银联靠剩10%的交易产生的收入去维系全市场的账户基础。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慢慢抽干而死。银联,15年前靠着央妈的母爱迅速崛起,今天很可能又因将倒下,真可谓应了盈亏同源这句老话。此时此刻,银联的时文朝在做什么呢?三年多前“愉见财经”曾发过一次文,谈及彼时的这位率性总裁在朋友圈感叹,要是能和马云、马化腾一起喝个大酒该多好;今天,他会不会一个人躲在一个小酒馆喝闷酒,紧锁眉头,为他身后的两万多号兄弟思谋出路?[详情]

从野蛮生长到统一清算:网络支付明年6月直联变网联
从野蛮生长到统一清算:网络支付明年6月直联变网联

  央行日前正式发文称,自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直联时代彻底终结,网联时代正式开启。 央行还表示,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诉记者,到明年6月30日之前会有过渡期安排,采取一个机构一个政策,具体是走网联还是直联,由网联和机构商议决定。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是在近日发布的《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上述要求的。 网联平台是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人民银行指导支付清算协会建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下称“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 《通知》同时要求,网联平台运营机构应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妥善做好接入工作,包括联调测试、生产验证、压力测试和存量协议迁移等,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连银行时代宣告终结。此后,支付机构将通过统一平台接入和清算,将有助于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大中小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对于监管来说,将更加全面完整地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监管,降低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 过去直连存在的弊端在于:一是支付机构需要接入不同的银行接口,需要跟不同的银行去谈判,甚至存在一家银行的多家分行给同一家支付机构开接口,标准不一,效率也很低;二是一些大的支付机构实际上是从事了跨行转接清算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第二银联”“第二央行”,而清算是央行或者央行特许的清算机构才能行使的权利;三是可能存在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问题。 近年来,备付金被挪用的案件风险事件频发,为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央行在检查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支付机构资金被用于临时周转。很多支付机构占用备付金去买了理财产品,甚至是进行了高风险投资,这里面有很大隐患。 “统一接入网联之后,支付机构就没有必要开设备付金账户来进行转接清算,备付金将全部存入统一的专用账户进行集中存管,备付金挪用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董希淼称。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也进入了“快车道”。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 据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合计约占市场份额的92%。 “野蛮生长”的背后也蕴藏着积弊和隐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表示,安全和效率是始终贯穿支付行业发展的主线。从支付的本质和特点来看,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如果牺牲一点安全,必须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足够的风险补偿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今年1月13日,央行下发《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 3月31日,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并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统。截至目前,已有9家支付机构和12家商业银行完成接入或即将接入。 7月28日,包括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拟共同发起设立“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股东总数44家,其中38家为支付机构。“央行系”为第一大股东,央行下属6家单位(央行清算总中心、上海清算所、黄金交易所等)将共出资约7亿元,占股比例超过30%。 此外,央行6月26日公布了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共涉及93家第三方支付公司,9家支付牌照续展未通过。 根据央行公布的不予续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违规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违规开展支付业务等。 更早之前,央行分别于2016年8月11日、8月30日和12月20日公布了首批27家、第二批12家、第三批53家支付机构牌照的续展决定。截至目前,一共有12家支付机构被注销牌照。[详情]

中国央行发文要求明年下半年所有支付机构必须接入网联平台
中国央行发文要求明年下半年所有支付机构必须接入网联平台

  路透上海8月5日报道,据业內人士介绍,中国央行周五发文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平台)处理。该平台由45家股东共同出资20亿元人民幣,其中央行及直属机构持股18%,外管局旗下梧桐树投资持股10%,分列前两大股东。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的《关於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並称,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於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网联建成后将切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网络支付必须接入网联进行转接。」业內人士称。上述出资额分三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別为50%、30%和20%。另据介绍,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清算股份有限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三家国家机构各出资3,000万元,各佔3%;这样国家机构佔据网联平台股份累计达37%。而腾讯(00700-HK)旗下财付通支付和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占比均为9.61%,京东(JD.O)旗下网银在线占4.71%紧隨其后。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网联平台投入运行,过去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依赖备付金利差的盈利模式将告终。(责任编辑:finet)[详情]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央行系成当之无愧第一大股东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央行系成当之无愧第一大股东

  清算市场大变局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 对中国清算市场而言,2017年是一个大年。 近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网联”)的股东明细终于面世。 8月2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签署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被曝光。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 在业务试运营4个月之后,股东方的明确和组织架构的正式落地让网联成为线上清算中心的设想真正成为了一个定局。和此前版本不同的是,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市场巨头在此间并非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央行清算总中心、上海清算所、黄金交易所等在内的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占股比例达到37%,央行系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备受业内关注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持股9.61%。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评价称“意料之中”。央行的终极目的是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下。某种程度而言,央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落实的进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30日,《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也正式出台,这意味着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之后,外卡清算组织的人民币清算牌照发放也已经提上了日程。美国运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健伟告诉经济观察报:“运通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在积极沟通并配合监管要求展开申请的工作。现在最后一份内容也已经提交上去了,现在就等人民银行的审批了。” 清算市场终将由银联一家独大的格局转变为多头竞争的局面。而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的发展也会更趋于健康。一家上海第三方支付副总裁认为,随着网联筹建工作的快速推进,直联模式的萎缩甚至消失或将成为一个注定的趋势,而眼下“妾身未明”却如火如荼的银行系清算中心模式也消失。 网联试运行 事实上,从3月31日起至今,网联试运行时间已超过4个月。有媒体称,网联计划到年底完成接入银行数量接近200家,接入支付机构接近40家,预计明年下半年网联将完成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对接。“网联眼下的目标是今年双十一切一半支付宝的数据到网联。这对系统建设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一位接近网联人士透露,“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数据切了一部分交易进来,现在还不多。银行现在也在一家家地接入,前两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开会时还提到,要求各家银行配合网联的工作,加快接入进度。”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建立的国家级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2015年成立至今,其主要职责就是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支付行业无疑是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一环。“银联是有卡和无卡的清算都可以做,网联现在聚焦的就只是无卡交易。可以清楚看到的是,央行在银联和网联关系上做了很好的隔离,在这份最新出炉的股东名单中,银联持股的支付机构,无论是银联商务还是中金支付都没有出现。”一位接近支付清算协会的人士分析称。 此前支付宝和财付通曾试图主导网联的架构,并一度成功地施加影响使得支付清算协会的方案设计者们制定了南北两大中心的方案,但这一方案遭到了其他第三方机构强烈反弹,最终未被采纳。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顾忌巨头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自身的信息保护等。而该方案亦与央行主导“建设金融基础设施,让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平等竞争”的主旨相悖,因而最终作罢。 “现在这个结果对央行而言,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一方面借力互联网巨头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线上支付的监管主动权也完全地掌握到了央行的手中。”该人士补充表示,随着网联的建立,线上支付体系的监管也更完整,“网联成立之前,央行对线上交易的监管是通过要求支付机构报送数据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异常交易、夜间交易。但支付机构即使完成报送,央行也无从核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网联的体系搭建好以后,所有线上的交易都会直接连接到反洗钱系统,所有数据实时报送,对监管而言,是更有利的。” 不同于银联筹建之初所经历的探路过程,网联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由于集成了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的股东背景,除了作为网联股东发起人的各家支付机构拿出真金白银入股,在将近200人的网联团队中,近四分之三是从各家支付机构借调来的,每家轮流借调技术人员10到20人支持网联,分别来自上海、杭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2016年11月通过技术方案评审后,12家支付机构贡献了20多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技术组件。与某些机构分享的是开源软件不同,财付通还分享了来自其股东方腾讯的核心技术。 目前,网联采用三地(北京、上海、深圳)六中心的分布式架构,即每个地方有两个中心机房,六个中心之间实现多点多活、冗余容错、智能导流。网联试运行期起步的容量是每秒钟处理交易1200笔,网联的目标容量是每秒处理12万笔的平稳运行能力,峰值期的目标是达到每秒18万笔。由于采取的是分布式技术,网联未来的容量还具备水平扩展能力,以解决不断增长的在线支付吞吐量。 截至6月30日,已有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商、平安、中信、光大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华夏银行等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接入网联。上述接入银行所覆盖的个人银行账户数量,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而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自6月30日,网联平台开始转接清算一般用户实际交易场景的网络支付业务。 银联的危机感和 银行系清算中心的命运 毫无疑问,无论是外卡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还是网联的横空出世,对于曾经清算市场的唯一的参与者银联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对手。“银联的通道现在在重建。”一位银联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无卡团队筹建之后,银联就开始动议重塑通道体系,总裁时文朝给出的时间表是9月底之前新的通道体系必须打造完毕,“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抱怨银联的通道价格贵,但这是银联的通道成本价格决定的。银联和各个银行的合作模式是总对总,但银联和银行总行进行价格谈判并没有优势,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强势的大行。微信支付宝的做法则灵活很多,他们通过与各个银行的分支机构单点突破,拿到有竞争力的通道价格。” 可以清晰看到的是,无论是面向C端还是B端,银联这两年的姿态变化巨大。产品端开始努力打造“62”的品牌认知,大力补贴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面向第三方支付,开始从“管理者”的姿态向“合作者”的身份切换,与第三方支付抱团服务商户;面向银行,开始调整策略以获取更有竞争力的通道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支付宝被指为“线上小银联”的时候,一些银行系清算中心也在“妾身未明”的状态下正如火如荼地发展。 这些清算中心事实上承担着清算职责,扮演着传统收单业务中银联的角色,提供本外币、境内外、线上线下的支付清算综合服务。一方面为各个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银行接口,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之间不能直连,也只能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获得其他银行的接口。 在该模式中,交易上送链条变为“商户-第三方支付A-银行系清算中心-第三方支付B—银行”,清结算顺序也变为“银行-第三方支付B-银行系清算中心-第三方支付A-商户”。这些银行系清算中心并不是持牌的清算机构,二清机构对其而言可以看作是银行客户,一切的清结算流程可以视作银行收单业务的“大商户”处理。 而正常的交易中,用户向商户发起交易,商户将交易上送至收单机构,收单机构通过银联,将交易送至发卡行,发卡行扣款之后通过银联将资金清算至收单机构,收单机构根据比例进行分润并将资金分配至商户。 “严格来讲,这样的做法是违规行为,之前央行并没有就这种模式发表看法,但未来无论线上线下,整个支付都会被规整到持牌的清算机构中,被纳入监管体系,如果还有银行越俎代庖,也都会逐渐被规范整肃。”上述接近清算协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详情]

清算市场大变局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
清算市场大变局 网联股东明细出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意安  对中国清算市场而言,2017年是一个大年。 近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网联”)的股东明细终于面世。 8月2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签署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被曝光。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 在业务试运营4个月之后,股东方的明确和组织架构的正式落地让网联成为线上清算中心的设想真正成为了一个定局。和此前版本不同的是,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市场巨头在此间并非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央行清算总中心、上海清算所、黄金交易所等在内的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占股比例达到37%,央行系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备受业内关注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持股9.61%。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评价称“意料之中”。央行的终极目的是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下。某种程度而言,央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落实的进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30日,《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也正式出台,这意味着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之后,外卡清算组织的人民币清算牌照发放也已经提上了日程。美国运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健伟告诉经济观察报:“运通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在积极沟通并配合监管要求展开申请的工作。现在最后一份内容也已经提交上去了,现在就等人民银行的审批了。” 清算市场终将由银联一家独大的格局转变为多头竞争的局面。而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的发展也会更趋于健康。一家上海第三方支付副总裁认为,随着网联筹建工作的快速推进,直联模式的萎缩甚至消失或将成为一个注定的趋势,而眼下“妾身未明”却如火如荼的银行系清算中心模式也消失。 网联试运行 事实上,从3月31日起至今,网联试运行时间已超过4个月。有媒体称,网联计划到年底完成接入银行数量接近200家,接入支付机构接近40家,预计明年下半年网联将完成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对接。“网联眼下的目标是今年双十一切一半支付宝的数据到网联。这对系统建设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一位接近网联人士透露,“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数据切了一部分交易进来,现在还不多。银行现在也在一家家地接入,前两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开会时还提到,要求各家银行配合网联的工作,加快接入进度。”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建立的国家级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2015年成立至今,其主要职责就是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支付行业无疑是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一环。“银联是有卡和无卡的清算都可以做,网联现在聚焦的就只是无卡交易。可以清楚看到的是,央行在银联和网联关系上做了很好的隔离,在这份最新出炉的股东名单中,银联持股的支付机构,无论是银联商务还是中金支付都没有出现。”一位接近支付清算协会的人士分析称。 此前支付宝和财付通曾试图主导网联的架构,并一度成功地施加影响使得支付清算协会的方案设计者们制定了南北两大中心的方案,但这一方案遭到了其他第三方机构强烈反弹,最终未被采纳。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顾忌巨头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自身的信息保护等。而该方案亦与央行主导“建设金融基础设施,让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平等竞争”的主旨相悖,因而最终作罢。 “现在这个结果对央行而言,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一方面借力互联网巨头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线上支付的监管主动权也完全地掌握到了央行的手中。”该人士补充表示,随着网联的建立,线上支付体系的监管也更完整,“网联成立之前,央行对线上交易的监管是通过要求支付机构报送数据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异常交易、夜间交易。但支付机构即使完成报送,央行也无从核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网联的体系搭建好以后,所有线上的交易都会直接连接到反洗钱系统,所有数据实时报送,对监管而言,是更有利的。” 不同于银联筹建之初所经历的探路过程,网联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由于集成了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的股东背景,除了作为网联股东发起人的各家支付机构拿出真金白银入股,在将近200人的网联团队中,近四分之三是从各家支付机构借调来的,每家轮流借调技术人员10到20人支持网联,分别来自上海、杭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2016年11月通过技术方案评审后,12家支付机构贡献了20多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技术组件。与某些机构分享的是开源软件不同,财付通还分享了来自其股东方腾讯的核心技术。 目前,网联采用三地(北京、上海、深圳)六中心的分布式架构,即每个地方有两个中心机房,六个中心之间实现多点多活、冗余容错、智能导流。网联试运行期起步的容量是每秒钟处理交易1200笔,网联的目标容量是每秒处理12万笔的平稳运行能力,峰值期的目标是达到每秒18万笔。由于采取的是分布式技术,网联未来的容量还具备水平扩展能力,以解决不断增长的在线支付吞吐量。 截至6月30日,已有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商、平安、中信、光大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华夏银行等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接入网联。上述接入银行所覆盖的个人银行账户数量,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而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自6月30日,网联平台开始转接清算一般用户实际交易场景的网络支付业务。 银联的危机感和银行系清算中心的命运 毫无疑问,无论是外卡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还是网联的横空出世,对于曾经清算市场的唯一的参与者银联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对手。“银联的通道现在在重建。”一位银联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无卡团队筹建之后,银联就开始动议重塑通道体系,总裁时文朝给出的时间表是9月底之前新的通道体系必须打造完毕,“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抱怨银联的通道价格贵,但这是银联的通道成本价格决定的。银联和各个银行的合作模式是总对总,但银联和银行总行进行价格谈判并没有优势,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强势的大行。微信支付宝的做法则灵活很多,他们通过与各个银行的分支机构单点突破,拿到有竞争力的通道价格。” 可以清晰看到的是,无论是面向C端还是B端,银联这两年的姿态变化巨大。产品端开始努力打造“62”的品牌认知,大力补贴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面向第三方支付,开始从“管理者”的姿态向“合作者”的身份切换,与第三方支付抱团服务商户;面向银行,开始调整策略以获取更有竞争力的通道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支付宝被指为“线上小银联”的时候,一些银行系清算中心也在“妾身未明”的状态下正如火如荼地发展。 这些清算中心事实上承担着清算职责,扮演着传统收单业务中银联的角色,提供本外币、境内外、线上线下的支付清算综合服务。一方面为各个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银行接口,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之间不能直连,也只能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获得其他银行的接口。 在该模式中,交易上送链条变为“商户-第三方支付A-银行系清算中心-第三方支付B—银行”,清结算顺序也变为“银行-第三方支付B-银行系清算中心-第三方支付A-商户”。这些银行系清算中心并不是持牌的清算机构,二清机构对其而言可以看作是银行客户,一切的清结算流程可以视作银行收单业务的“大商户”处理。 而正常的交易中,用户向商户发起交易,商户将交易上送至收单机构,收单机构通过银联,将交易送至发卡行,发卡行扣款之后通过银联将资金清算至收单机构,收单机构根据比例进行分润并将资金分配至商户。 “严格来讲,这样的做法是违规行为,之前央行并没有就这种模式发表看法,但未来无论线上线下,整个支付都会被规整到持牌的清算机构中,被纳入监管体系,如果还有银行越俎代庖,也都会逐渐被规范整肃。”上述接近清算协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详情]

5日早新闻:VISA出手了!银联的“好日子”到头了?
5日早新闻:VISA出手了!银联的“好日子”到头了?

   今日头条1、证监会:重组方的业绩承诺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方应当严格按照业绩补偿协议履行承诺,不得变更其作出的业绩补偿承诺。下一步证监会将强化业绩承诺监管,对违法违规事项出现一起查处一起,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详情查看>>>财经要闻1、财政部:全国PPP入库项目落地投资额达3.3万亿元。截至2017年6月末,按照财政部相关要求审核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即全国入库项目有13554个,总投资额达16.4万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兵团,19个行业领域。2、央行:周五开展了900亿7天期和3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45%和2.6%。当日有1400亿逆回购到期。本周净回笼资金400亿。3、央行副行长范一飞: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合理布局到各种金融服务场景中,为传统金融注入活力,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示范作用。4、21世纪:今年上半年出口大省的贸易在快速增长,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的出口额位居全国前5名,出口额在6265.9亿元到19874.4亿元不等。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增速最高的是宁夏,增速为143.4%。5、经济参考报:我国税改下一步或将锁定消费税。本轮消费税改革以扩大征收范围、调节税率结构和征收环节为主体内容。在最受关注的扩围方面,一次性餐具等资源产品,以及高档皮毛、红木家具等奢侈性产品和消费或将纳入课税扩围范围。6、经济参考报:房企正迎来新一轮规模较量,部分企业甚至不惜代价扩张规模,以避免在此轮房地产整合潮下“被整合”。国内市场调控明显收紧,境内融资难度加大,让急于扩张的房企不得不转战海外市场高成本获得资金。7、中证网: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报告称,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48%。中国品牌已成为主导力量,削弱了苹果的市场份额。8、中证网:国际卡组织Visa表示,已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在国内建立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资质申请材料,并期待人民银行会根据已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指南考虑其申请。有分析人士表示,“我们认为,进入下一个阶段需要12~18个月”。投资风向1、证监会:8月4日,核发7公司IPO批文。其中,上交所3家,中小板2家,创业板2家。筹资总额不超过28亿元。2、两市融资余额:截至8月3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348.8亿,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6.8亿;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705.47亿,增加14.74亿;两市合计9054.27亿,增加41.54亿。3、中证报:多省市相继出台了员工持股试点细则,确定了试点企业。目前来看,地方国企员工持股计划开展情况较好,大部分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股价业绩均有所增长。随着后续深入推进,地方国企员工持股计划有望全面提速。4、中证报:今年以来A股举牌热度不低,今年以来A股发生52起举牌事件,涉及37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的举牌数量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但举牌逻辑更多倾向于产业投资,更关注标的拥有的稀缺牌照或业务体系。社会热点1、发改委:自2017年8月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75和165元。90号汽油每升上调0.13元,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4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15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4元。2、澎湃新闻:有媒体称近两周内上海新建商品住房零供应。上海市房管局表示,该报道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今年以来,始终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市场调监管,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调控效果显现。3、新华网:从武汉市房管局获悉,今年7月至12月,全市将有304个商品房项目达到销售条件。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还将会同各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定期发布商品房销售信息,加快项目上市。4、中国网:福州市房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的通知》。严禁捆绑搭售和设定条件销售商品房、价外加价和收取未标明的费用、捂盘惜售和分批销售等违规行为。5、21世纪:二、三线城市出现了房贷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10%,以及由于缺乏额度优先安排高定价贷款投放的现象。从实际行动中看,银行的执行力度甚至比调控要求更加严格,已从配合政策的收紧,转向主动进行市场化的收紧。4日晚公告精编丨无缘赵薇之后,万家文化终易主国际要闻1、新浪财经:美国国务院正式通知联合国有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但若“能看到对美国、美国公司、美国工人、民众及纳税人更有利的条款”,总统特朗普“对再次加入仍然持开放态度”。2、标普500指数收涨4.67点,涨幅0.19%,报2476.83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涨66.71点,涨幅0.30%,报22092.8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11.22点,涨幅0.18%,报6351.56点。道指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创收盘纪录新高,非农就业报告向好助其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站上22000整数位心理关口。3、截至8月4日下午收盘,商品多数上涨,黑色系两极分化。鸡蛋大涨4.05%,PVC、螺纹钢大涨逾3%,橡胶、热卷涨逾2%,甲醇、丙烯、铁矿石涨逾1%,而跌幅方面,焦煤、焦炭、沥青跌逾1%。4、WTI 9月原油期货收涨0.55美元,涨幅1.12%,报49.58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0.41美元,涨幅0.79%,报52.42美元/桶。5、COMEX 12月黄金期货收跌9.80美元,跌幅0.8%,报1264.60美元/盎司。期金大跌,非农提振美元之际金市悉数回吐本周稍早涨幅。 [详情]

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力,央行要求支付机构明年接入网联
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力,央行要求支付机构明年接入网联

  文|AI财经社李玲编|嘉辛进入8月,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力频繁。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划定时间上限。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通过网联平台进行资金清算,将在2018年6月30实现。《通知》要求,一、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二、各银行和支付机构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三、网联平台运营机构应制定实施计划,做好接入相关工作;四、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高度重视,按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对接;五、速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机构,指导并督促做好接入工作。相比此前给定的明年下半年,网络支付业务的直连模式被切断的时间稍有提前。2016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的议案”,同年10月,央行正式批复网联筹建的方案。2017年3月底,网联平台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统。首批接入了四家商业银行和支付宝、财付通、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三家第三方支付机构。7月28日,网联正式确定45家股东名单和持股比例。国资系网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占股比12%;第二大股东为梧桐树投资平台,占股比10%。民营系支付宝和财付通同占股比9.61%,并列为第三方大股东;京东旗下网银在线占股比4.71%,为第四大股东。【想看更多,请移步“AI财经社(ID:aicjnews)”微信公众号】[详情]

央行: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10月15日前完成网联接入准备工作
央行: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10月15日前完成网联接入准备工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 程维妙)北京商报记者获悉,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通知》同时提出,网联平台运营机构应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妥善做好接入工作,包括联调测试、生产验证、压力测试和存量协议迁移等,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支持。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按照计划完成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工作对接,并于8月15日前将联系人名单反馈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网联平台全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2016年4月,按照央行等部委印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2016年8月,央行批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2017年1月,“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名称获(预)核准;2017年3月,网联启动试运行;2017年6月,网联正式启动业务切量,支付机构接入方面有多家支付机构和银行接入;2017年7月,正式确定股东的情况,45家股东正式亮相网联平台。此前,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网联平台的推动仍存在技术难题。一方面,由于各家银行的技术接口不统一,技术团队也不一致,实施改造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清算系统已有银联,不仅涉及线下,也涉及线上,因此业内认为这两个清算机构之间可能会存在竞争。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要让第三方支付公司切断直连,网联就要在系统性能及稳定性上满足需要。如果切断直连,网联必须保证网络安全,这就要求建设两地三中心,实现多活数据架构,保证业务连续性。两地三中心的建设第一需要时间,第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有人士预计网联正式上线需要3-5年的过程。不过,目前看来,央行推行网联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按照央行要求,明年6月底,支付机构的相关业务需要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详情]

Visa已交在华设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 银联垄断将终结
Visa已交在华设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 银联垄断将终结

  中国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中国证券网8月4日消息,国际卡组织Visa相关人士确认,已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在国内建立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材料,并期待人民银行会根据已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指南考虑其申请。 记者同时向另外两家国际卡组织询问在国内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一事。万事达相关人士仅确认了7月底万事达投资者说明会所说“在拟定申请书方面进入了最终阶段”消息,尚不能确认是否提交。美国运通方面则表示,会适时递交申请。 其实早在2015年,201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细化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条件。时隔一年,又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进一步明确审批依据、受理机构和决定机构、申请和审批的具体流程等。 这意味着,万事达、VISA、支付宝、工行等此前表露了意愿的各大机构均可以正式申请清算牌照了,这将打破目前由中国银联一统天下的银行卡清算市场格局。 支付清算业务是指机构对交易类型、收付银行账户进行分类汇总、计算结算金额并最终完成资金拨付的全过程。 举例来说,消费者持招行信用卡,到开通工行账户的商户处消费,中间的清算机构为中国银联。消费者刷卡后,工行通过银联请求招行付款,银联负责核对交易信息、将扣款指令传递给招行。招行同意后,银联再把信息反馈给工行,完成之后的输密码、签单。此时资金还在银联这里,它会在第二个工作日将其拨付给收款方。 清算业务市场空间巨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61.25亿张,同比增长12.54%,增速上升2.28个百分点;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31154.74亿笔,金额741.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9%和10.75%。 不过,有观点认为,境外卡组织现在再申请在中国做支付清算,或许已经太晚了。2016年,中国电子支付交易额三倍于银行卡交易额;支付宝、微信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经手的交易额接近100万亿元,是银行卡消费的两倍。 并且国际机构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通过审查,在中国开展支付清算业务。即便获得牌照后也有必要寻找展开合作的当地金融机构、开拓零售店和餐饮店等加盟店。外资信用卡公司要攻破作为银联大本营的中国市场,仍然需要突破若干难关。[详情]

迟到的银联:二次创业与转型能否撼动移动支付格局
迟到的银联:二次创业与转型能否撼动移动支付格局

   银联的“二次创业”与市场化转型是否能够真正撼动中国移动支付格局? 文|苗艺伟    来源|界面(ID:wowjiemian) 2017年盛夏,营销方面一向以“高冷”著称的苹果公司,携手银联在中国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周使用“Apple Pay+银联”便可享受5折优惠的近场支付营销。而在仅仅一个月前,中国银联还联合近10万商户主推二维码支付,推出“62银联云闪付全民盛惠”。 银联以两轮高达数亿元的营销补贴和着重推出的“银联云闪付”旗下两种主流支付方式,高调宣布加入移动支付大战。 然而此时,距离中国移动支付二维码实际应用已超三年,距离央行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也已近一年。市场对银联充满质疑声音,这位卡基支付时代的巨无霸在这场激烈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战中是否已经“姗姗来迟”,从而“错失良机”? 艰难突围 “相较于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狂奔突进的创新,银联一方在支付安全与效率的选择中,天秤的砝码过多加给了安全,而把效率放在了次要位置。”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政策层面,银联的创新应用受到了监管机构的严格约束,反观第三方支付机构,无疑是对中国原有支付体系的颠覆性创新,享受了长达数年的监管空白和政策红利。” 放眼当下,银联面对的竞争压力着实不小。 在支付方式上,中国的二维码支付已经占据线下高频小额支付的主流,银联主推的NFC支付则使用寥寥;在竞争对手方面,支付宝和腾讯系(财付通,主要包括微信支付和QQ钱包)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7%和39.51%,合计占领了93%的市场,而银联的市场份额却不足1%(易观智库今年1季度数据)。 在双寡头统领的稳定局面下,中国银联联合超过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了优惠力度颇大的“62”年中大促销,强势杀入战局。 以银联62年中促销为例,银联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62”活动期间,银联二维码新增用户环比增长402%。从交易笔数看承载了此次活动银联二维码交易笔数的四分之三,包括Apple Pay、Huawei Pay等各类手机Pay在内的NFC支付,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去年“62”活动增长308%。 值得注意的是,银联并未披露相关比例的绝对基数。银联方面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虽然银联方面的增长比例颇高,但以市场份额的绝对值来看,仍然远远无法与两巨头相抗衡。 不过,银联打响的这两场自卫反击战并不可小觑,或许只是帷幕的刚刚开启,其背后是这位支付行业老大哥痛定思痛的“二次创业”雄心。 二次创业 今年3月31日,银联总裁时文朝发布了2017年经营目标。银联表示,由于电子支付业务的缓慢增长,2017年银联的利润增长目标由43%下调到20%,也为自身改革留出空间。 “总之,这个阶段的竞争是市场份额的竞争,一切策略的绸缪都要围绕着份额而开展。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时文朝今年3月在成立银联十五周年的内部发文中也曾立下军令状,这与三个月之后的联合强势突围行动正相契合。 不过一位银联内部人士则向界面新闻表示,至今为止,银联并未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市场份额目标。 十多年的特许经营权消失殆尽,移动市场的竞争白热化与质疑之声,让银联在内外压力下,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反思与改革。 “为什么资金实力、系统强度、风控能力上都是最佳水准的传统金融机构,却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占得先机?”时文朝在内部发文中向全体银联人发问。 “原因在最后一百米上。” 时文朝在邮件里反思写道:“当我们的视角从发卡、收单推进到真正的终端即持卡人、商户时,可以发现海量且高度离散的受众,正使我们的客户面临着终端需求复杂而多变、机构之间协调成本高企、资源分散而力度薄弱,各机构关注和考核的重点不一,很难力出一孔和利出一孔,整个合作链找不到触及用户痛点的抓手,从而带来或用户离弃或被旁路的风险。” 由此,银联内部全面进入“二次创业”。 “未来支付载体是否大可由单一的银联卡向规则认可的发行主体发行的、具有品牌标识、可以在网络中使用的支付载体方向创新?”时文朝提出,银联下一步将谋求从“支付方式”到“支付品牌”的定位。他把银联新阶段的市场竞争定位为“赶超者”,并提出,未来银联将以整体网络为目标,进行全产品全系统的资源配置。 专为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统一品牌“银联云闪付”无疑是这一构想的落地成果之一。银联在近年来不断为“云闪付”品牌进行增添改进。目前,“银联云闪付”已经囊括三种基于“四方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智能手机PAY(属于NFC近场支付的一种)、可穿戴设备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 四方 VS 三方 值得注意的是,银联所推出的支付产品虽然在终端上与支付宝、微信类似(支付宝曾在2014年左右推出NFC近场声波支付),但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传统支付方式的核心是“四方模式”,参与方包括卡组织(如银联)、发卡机构(一般为商业银行)、商户和收单机构四类参与主体。在四方模式中,SamsungPay、ApplePay则是将银行卡“装入”手机,刷手机的时候,刷的还是银行卡,背后清算方式与实体卡无异。 支付行业“四方模式” 在“四方模式”中,资金直接从发卡银行转入收单银行,不经过卡组织,资金流和支付信息流分离。作为卡组织的银联,专门承担清算职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标准制定、市场秩序维护,商业银行负责发卡和支付,收单机构负责特约商户的开拓与管理、授权请求、帐单结算等活动,其利益主要来源于特约商户交易手续费的分成、服务费。 “三方模式”则是对原有“四方模式”的颠覆,时文朝称之为“过顶传球”。在“三方模式”中,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虚拟账户,成为一种“钱包”。用户通过银行账户向虚拟账户充值,然后再通过虚拟账户交易,银行丢失了交易信息,沦为资金通道,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则承担了支付和“本不应具备的”清算职能,监管机构也担忧三方模式中沉淀资金存在的风险。 支付行业“三方模式” 两种模式的拥护者在近年来纷纷站队。 “四方模式”一方,与银联携手的包括部分商业银行、京东(京东闪付)、VISA等传统支付机构,以及新兴的Apple Pay等。另一方,支付宝、微信支付则成为“三方模式”最成功的代表。 业内看来,“三方模式”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在于其产业链短,不涉及银联、手机和银行的角色也已工具化,用户、商户、支付公司三方合作便可完成整个交易,生态圈简单。而四方模式方案则需要多方——银联、银行、用户、商户,甚至手机厂商的配合,生态圈复杂。 但两种模式并非不可调和。今年7月,银联与京东联合推出的“京东闪付”产品便走在探索融合两种支付模式的前列。 7月19日,京东金融宣布联合北京银联推出NFC支付新品——京东闪付,除在京东商城等线上消费之外,用户在银联近1000万台线下“云闪付”POS机上都可以使用京东闪付,银联把京东和美团的账户,变成了基于银行卡账户的聚合支付账户。 不同于“三方模式”,这一次,银联和京东把第三方模式所使用截断资金流和信息流的“Staged Wallet”(滞留式钱包)变成了“Passthrough Wallet”(穿透式钱包),创新推出“电子账户云闪付”。 银联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电子账户云闪付模式中,支付机构及其账户只是“渠道”,定位于为银行获客、引流的渠道,是通过接入银联网络,实现可控、可信、可见、可用的渠道。 该模式一方面没有像其他“滞留式钱包”类应用那样截断了银行、卡组织对商户、持卡人的信息交流,资金依然“从银行进、从银行出”,银行的基础地位没有被弱化;其次,既实现了银行间接与互联网机构“联姻”实现线上批量获客,也做大做强了电子银行的无卡快捷支付通道,也为“三方模式”和“四方模式”融合提供了可行方案。 通过与京东这样具有较强客户运营能力、灵活营销激励机制的互联网机构合作,银联正试图改变其支付产品黏性不高、客户不活跃、场景构建能力不足等难题。 而随着京东这位重量级选手对银联“四方模式”,以及NFC支付、银联二维码的认可,京东电商等场景正成为银联扩展的新应用场景和提高活跃度的重要来源。 京东的加入或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银联不断开放生态模式,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加入银联支付“平台”将成为银联支付产品的竞争力又一来源。时文朝曾表示,“成立一个以支付为中心的“异业联盟”遂成为众多机构可能选择的发展方案,这似乎也是个趋势。” 二维码 VS NFC 不仅在商业模式上有“四方”与“三方”的模式之争,从NFC支付占得先机,到二维码支付后来居上,业内在支付终端上也一直存在重大分歧。 银联是NFC支付一方最大的拥趸。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全称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于二维码,它的诞生时间更早,是银联曾大力主推的支付方式。 在银联看来,跟其他支付终端方式相比,NFC的受理网络无需联网支付,可避免因手机没有信号而无法支付的尴尬,此外,NFC模式进一步省去了手机解锁、打开App、点击扫码等多个繁琐环节;更重要的是,通过NFC的银联支付标记(Token)替代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的技术,可降低卡号在信息存储、传输等环节中发生泄漏的可能性,也更加安全。 不过,NFC技术仍未完全成熟,较高的支付失败率、用户培养难度和成本,也让部分暂时新鲜感的用户逐渐放弃。并且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银联也错过了中国NFC发展最好的时间窗口,即使是后来与苹果、三星相继推出的ApplePay和SamsungPay,均败给了时间,目前来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而诞生于银联实验室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在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对用户习惯的培养之下,三年时间里就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最主流的支付方式。 2017年,在市场竞争的裹挟中,银联被动加入“二维码”之战。虽然姗姗来迟,但银联董事长葛华勇表示,相较于市场上其他二维码,“银联二维码一是符合全球通用标准;二是安全性更高;三是服务更完备。” 据葛华勇介绍,“在交易发起方面,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已经超过了40家,以京东、美团、大众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已向银联二维码开放入口;在交易受理方面,60多家机构已经支持银联标准二维码,约有266万商户技术开通银联标准二维码业务。” 然而,“由于银联的盟友——40家商业银行各家银行的App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二维码使用上给用户造成的困扰也不小。”一位银联中层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总之,虽然目前近场支付市场仍然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但是,银联对四方模式,以及NFC近场支付的前景相当自信。未来,银联仍然将执着坚守四方模式和NFC支付等为主要终端支付方式,二维码支付主要是顺应市场现状进行补充的支付方式。”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今年3月31日上线的网联也对银联带来一定冲击,双方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关系。未来,支付清算选择银联还是网联,谁能提供更优惠的费率、谁更便捷?都成为机构接入清算时考虑的重要条件。 四方模式还是三方模式?二维码支付还是近场支付?选择银联还是网联?看重支付安全还是支付效率?摆在银联这位支付行业“老大哥”面前的这些挑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魄力、创新甚至是掌握平衡的智慧舞步。 银联的“二次创业”与市场化转型是否能够真正撼动中国移动支付格局?时间将给出答案。 [详情]

主动求变:中国银联的道路与步伐
主动求变:中国银联的道路与步伐

  主动求变: 中国银联的道路与步伐 第一财经日报 夏心愉 “如果那山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大山走去。” 这是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两年半前的一场员工大会上说的。彼时,很多人都把银联的状态比喻成在水流湍急处“裸泳”:一方面,享用了12年的特许经营权几近殆尽;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白热化,内外“两座大山”压顶。 内有移动互联江湖酣战。这种竞争甚至非对等,发改委的定价圈得住“线下”管不了“线上”,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后,最早拥有二维码技术的银联停下了试点运用,但竞争对手偷换“被扫”概念为“主扫”后,二维码支付铺天盖地袭来,把本该属于银联卡的市场份额扫去线上——移动互联支付巨头们靠直连银行达成闭环后的清算领地。 外有Visa、万事达卡等老牌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这种竞争不止是在境外市场上对银联的崛起采用重重抵御,也是在境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全面开放前夜的备粮攻城,甚至不惜偷发直接可在境内刷人民币的所谓“外卡”来抢跑。 银联选择向这“两座大山”迈步。他们越来越多地说一个词:主动求变。 变与不变“取舍之间” 有次采访间歇,时文朝说起他接任银联以后的一个习惯,是每天深夜办公结束后都会坐在一张沙发椅上安静沉思,既思考银联当下脚步,也思考这条路的发端——银联是谁?卡组织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如何分辨在支付生态里的圈层结构? 要银联变得大胆创新无所不为?因支付天然接近现金流向,有数据有场景,具备靠撬动金融信用的支点去做“杠杆”的便利,若从“汇”上溯至“存”“贷”,走向“T+N”的理财逻辑或“T-N”信用逻辑,有着65亿张发卡和银行业内合纵连横关系网的银联,优势得天独厚。 事实上,时文朝的案头也时常摆着此类创新经营提案。外界所见“老实保守”的银联,其实从不缺会开洞的大脑。 但是银联没有变在这里。中国不缺一家利润越顶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但缺一个“不争”的卡组织——不与渠道争入口、不与机构争账户、不与收单争场景。 取舍之间。成为好平台意味着放弃专业价值,转而追求生态价值,而生态的价值在于“开放”和共同“进化”。现在和未来的商业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之间的竞争;市场的逻辑不再是简单的“谁强谁就赢”,而是谁进化得快,谁能找到更多的协同进化的伙伴,谁就能生存。因此,扩大生态范围、推进协同进化是银联之“变”中的要务。大道至简。既然是平台,就该有边界。 境内境外“并驾齐驱”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是市场以为银联在NFC(近场支付)一棵树上吊着,但银联转身就携产业各方,推出金融安全级别的银联标准“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双管齐下”。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是在两个月前的那场二维码产品发布会上,不止有监管坐镇,有各大银行、支付机构和移动厂商的悉数到场,还有让外界意想不到的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高层出席。老套的市场评论还在制造银联与互联网企业的对立意象里刻舟求剑,而银联的开放,是早已伸出手拉上不同资质的产业各方,协同进化。 没有不能入网的机构,只有不同的资质。事实上在银联“云闪付”已有的NFC业务中,其已与京东、美团开启合作。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强调了银联对四方模式的坚守,因为这意味着“共建共荣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长期生命链”。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在于顶得住改革之难,进化出更适前端开拓、更能支撑移动互联新业务的组织架构——新成立七大部门、两大专项工作组:机构合作部、商业服务事业部、金融与民生事业部、银联钱包事业部、银联科技事业部、大数据部、企划部、“云闪付”专项工作团队、无卡业务专项工作团队;而在过去位居核心的市场拓展部、银行服务部、产品部全部被拆分。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体现在“6·2”银联优惠主题活动、“7·18”ApplePay主题主题活动,已经展现出一个越来越不一样的银联。“62”在市场的认同中,已经逐步与“双11”、“双12”、“京东618”并列,成为四大全民狂欢消费节日之一;我们已经很久没听到那句对银联“垄断”的负面评价,也再没听到银联提“特许经营”,即便到今天为止,行政意义上境内清算市场还没有第二家被准入。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贯穿全球。以二维码体系为例,银联以一套成体系的技术、架构与规范(比如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实现全球实施可行性等),促动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以中国银联为组长的EMVCo二维码标准工作组已于近日由EMVCo正式面向全球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为中国在国际商业舞台上又夺一枚“金牌”。据调研机构RBR研究显示,银联卡的全球市场份额已扩展至43%,一举超越了Visa和万事达卡,并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支付方案提供商。[详情]

中国银联主动求变:特许经营权殆尽 两座大山压顶
中国银联主动求变:特许经营权殆尽 两座大山压顶

  主动求变: 中国银联的道路与步伐 夏心愉 “如果那山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大山走去。” 这是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两年半前的一场员工大会上说的。彼时,很多人都把银联的状态比喻成在水流湍急处“裸泳”:一方面,享用了12年的特许经营权几近殆尽;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白热化,内外“两座大山”压顶。 内有移动互联江湖酣战。这种竞争甚至非对等,发改委的定价圈得住“线下”管不了“线上”,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后,最早拥有二维码技术的银联停下了试点运用,但竞争对手偷换“被扫”概念为“主扫”后,二维码支付铺天盖地袭来,把本该属于银联卡的市场份额扫去线上——移动互联支付巨头们靠直连银行达成闭环后的清算领地。 外有Visa、万事达卡等老牌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这种竞争不止是在境外市场上对银联的崛起采用重重抵御,也是在境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全面开放前夜的备粮攻城,甚至不惜偷发直接可在境内刷人民币的所谓“外卡”来抢跑。 银联选择向这“两座大山”迈步。他们越来越多地说一个词:主动求变。 变与不变“取舍之间” 有次采访间歇,时文朝说起他接任银联以后的一个习惯,是每天深夜办公结束后都会坐在一张沙发椅上安静沉思,既思考银联当下脚步,也思考这条路的发端——银联是谁?卡组织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如何分辨在支付生态里的圈层结构? 要银联变得大胆创新无所不为?因支付天然接近现金流向,有数据有场景,具备靠撬动金融信用的支点去做“杠杆”的便利,若从“汇”上溯至“存”“贷”,走向“T+N”的理财逻辑或“T-N”信用逻辑,有着65亿张发卡和银行业内合纵连横关系网的银联,优势得天独厚。 事实上,时文朝的案头也时常摆着此类创新经营提案。外界所见“老实保守”的银联,其实从不缺会开洞的大脑。 但是银联没有变在这里。中国不缺一家利润越顶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但缺一个“不争”的卡组织——不与渠道争入口、不与机构争账户、不与收单争场景。 取舍之间。成为好平台意味着放弃专业价值,转而追求生态价值,而生态的价值在于“开放”和共同“进化”。现在和未来的商业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之间的竞争;市场的逻辑不再是简单的“谁强谁就赢”,而是谁进化得快,谁能找到更多的协同进化的伙伴,谁就能生存。因此,扩大生态范围、推进协同进化是银联之“变”中的要务。大道至简。既然是平台,就该有边界。 境内境外“并驾齐驱”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是市场以为银联在NFC(近场支付)一棵树上吊着,但银联转身就携产业各方,推出金融安全级别的银联标准“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双管齐下”。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是在两个月前的那场二维码产品发布会上,不止有监管坐镇,有各大银行、支付机构和移动厂商的悉数到场,还有让外界意想不到的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高层出席。老套的市场评论还在制造银联与互联网企业的对立意象里刻舟求剑,而银联的开放,是早已伸出手拉上不同资质的产业各方,协同进化。 没有不能入网的机构,只有不同的资质。事实上在银联“云闪付”已有的NFC业务中,其已与京东、美团开启合作。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强调了银联对四方模式的坚守,因为这意味着“共建共荣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长期生命链”。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在于顶得住改革之难,进化出更适前端开拓、更能支撑移动互联新业务的组织架构——新成立七大部门、两大专项工作组:机构合作部、商业服务事业部、金融与民生事业部、银联钱包事业部、银联科技事业部、大数据部、企划部、“云闪付”专项工作团队、无卡业务专项工作团队;而在过去位居核心的市场拓展部、银行服务部、产品部全部被拆分。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体现在“6·2”银联优惠主题活动、“7·18”ApplePay主题主题活动,已经展现出一个越来越不一样的银联。“62”在市场的认同中,已经逐步与“双11”、“双12”、“京东618”并列,成为四大全民狂欢消费节日之一;我们已经很久没听到那句对银联“垄断”的负面评价,也再没听到银联提“特许经营”,即便到今天为止,行政意义上境内清算市场还没有第二家被准入。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贯穿全球。以二维码体系为例,银联以一套成体系的技术、架构与规范(比如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实现全球实施可行性等),促动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以中国银联为组长的EMVCo二维码标准工作组已于近日由EMVCo正式面向全球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为中国在国际商业舞台上又夺一枚“金牌”。据调研机构RBR研究显示,银联卡的全球市场份额已扩展至43%,一举超越了Visa和万事达卡,并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支付方案提供商。[详情]

银联对支付机构推5级评分制 限制支付机构直连银行
银联对支付机构推5级评分制 限制支付机构直连银行

  近日,有消息称银联给成员机构下发了《银联网络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下称《评价办法》)。7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联方面证实了上述文件的真实性。 《评价办法》显示,为引导和鼓励加入中国银联网络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合规有序开展银联卡业务,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简称“业管委”)将于近期组织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工作。 对此,华南一家支付机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银联参照央行去年实施的评级方法制定的管理办法。 2016年4月,央行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支付机构被分为5类11级,央行将按照分类评级对支付机构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此次,银联将对加入银联网络的支付机构进行评分分类,并进行差异化管理。 限制支付机构直连银行 目前,加入银联清算网络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逾120多家,包括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拉卡拉等。不过,这个名单里尚未包括占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近50%的支付宝。 《评价办法》显示,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工作由业管委秘书处组织银联总分公司、成员机构、外部专家等相关评审方,通过指标模型评分、审议评分等方式开展。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涉及的财务、业务、市场、技术等数据和情况,原则上以上一自然年度的信息为准。 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监督管理、入网运营市场合作、跨境业务、风险防控、业务规范等类别。 评价得分采取百分制,业管委秘书处根据支付机构评价得分情况,将支付机构分为I、II、III、IV、V共五类。 支付机构在评价期内存在下列五种任一情形的,直接评定为IV类,包括“支付机构未遵守与中国银联的相关协议约定及中国银联相关业务规则,将银联卡交易信息直接发送给发卡银行的”。 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且未在限期内整改或再次出现该情形的,直接评定为V类。 但是,多位支付行业人士表示,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现象在业内较为常见。 中国支付网CEO刘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限制支付机构将银联卡交易信息直接发送给发卡银行)这一点最重要,也是银联最为重视的。银联一直在坚持‘四方模式’(卡组织、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多次发文禁止成员机构直连银行。这是银联的生存之本,一旦绕过银联走三方模式,银联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差别对待不同类别支付机构 银联表示,中国银联总分公司根据支付机构评价结果从市场合作、创新产品开放、风险防控、数据服务等方面,为不同类别支付机构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支持。 比如,对于IV类机构,限制部分业务的开通和调整;实施部分业务退出;提高风险防控要求并从严执行。对于V类机构,终止全部业务,要求限期退出银联网络;向监管机构建议取消支付业务许可证。 刘刚认为,这是银联对支付机构管理的优化,更加精细化,以前也有管理,但无非是罚款等手段,现在评级分类,管理起来更有依据。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联作为卡组织和清算机构,对于旗下成员机构一直都有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的权力。推出评分机制前,评价的维度比较粗,要么是违规机构、要么是合规机构;推出评分机制后,不仅对违规行为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等级评价,也可以对合规的程度进行细化评估,对支付机构的评价维度更趋精准化,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健康合规发展。此外,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支付机构评级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影响支付机构品牌声誉,反过来也会督促支付机构合规经营。”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银联推支付机构评分机制 再限“直连银行”
银联推支付机构评分机制 再限“直连银行”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茂敦 7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日,中国银联向非银行成员机构发函,将组织相关评审方对支付机构进行综合评价。 按照评价办法,将银联卡交易信息直接发送给发卡银行的,直接评定为IV类,将限制部分业务的开通和调整,乃至退出部分业务。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举为顺应和落实相关监管要求。该函件在一周之前已发。 某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此举对规模较大的合规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利好。 根据《银联网络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监督管理、入网运营市场合作、跨境业务、风险防控等类别。其中监督管理方面,包括监管机构处罚、媒体负面曝光、被银联谴责通报等。 评价结果采取百分制,根据支付机构评价得分情况,支付机构将分为I、II、III、IV、V共五类。 记者注意到,被监管机构取消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直接评定为V类,终止全部业务,要求限期退出银联网络。 此外,支付机构未遵守与中国银联的相关协议约定及中国银联相关业务规则,将银联卡交易信息直接发送给发卡银行的,将直接评定为IV类,限制部分业务的开通和调整;实施部分业务退出;提高风险防控要求并从严执行。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银联成员机构大会上,中国银联与成员机构达成共同维护四方模式的共识。四方模式包括卡组织、发卡行、收单机构、持卡人。目前,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绕过卡组织直连银行,集收单、清算等多重角色于一身,该模式在业内被称为三方模式。 2016年上半年,央行会同13部委联合印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  [详情]

中国银联发布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 Ⅴ类将终止全部业务
中国银联发布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 Ⅴ类将终止全部业务

  来源:蓝鲸新闻 互联网金融 王哲 据支付之家网,为引导和鼓励加入中国银联网络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合规有序开展银联卡业务,中国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近日向非银行支付机构下发了《银联网络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中国银联业管委秘书处根据支付机构评价得分情况,将支付机构分为Ⅰ、Ⅱ、Ⅲ、Ⅳ、Ⅴ共五类。中国银联总分公司根据支付机构评价结果从市场合作、创新产品开放、风险防控、数据服务等方面为不同类别支付机构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支持。对于Ⅴ类机构,终止全部业务,要求限期退出银联网络并向监管机构建议取消支付业务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业管委秘书处不向除被评价支付机构以外的其它单位透露评价结果。而支付机构不对外公布评价结果,不向任何机构及个人探寻其它支付机构评价结果,不将评价结果用于商业目的。 其实央行早在2016年4月份向企业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支付机构被分为5类11级,央行将按照分类评级对支付机构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多次出现D、E类评级的机构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涵盖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三类机构。 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指标包括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其中监管指标包括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性、反洗钱措施、持续发展能力6项。而自律管理指标则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并上报央行。 当前,科技手段与支付应用深度融合,促进支付产品创新及普及推广。支付机构以新技术应用、深化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提供全面的便民、惠民支付服务。但同时,由于业务模式、信息载体、交易渠道和身份认证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网络支付业务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详情]

银联发布支付机构评价办法 Ⅴ类要求限期退出或取消牌照
银联发布支付机构评价办法 Ⅴ类要求限期退出或取消牌照

  中国银联发布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 Ⅴ类要求限期退出或取消牌照 来源:支付之家网 支付之家网(ZFZJ.CN)7月17日 支付之家网独家获悉,为引导和鼓励加入中国银联网络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合规有序开展银联卡业务,中国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近日向非银行支付机构下发了《银联网络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中国银联业管委秘书处根据支付机构评价得分情况,将支付机构分为Ⅰ、Ⅱ、Ⅲ、Ⅳ、Ⅴ共五类。中国银联总分公司根据支付机构评价结果从市场合作、创新产品开放、风险防控、数据服务等方面为不同类别支付机构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支持。对于Ⅴ类机构,终止全部业务,要求限期退出银联网络并向监管机构建议取消支付业务许可证。 支付之家网(zfzj.cn)据知情人士透露,支付机构业务评价工作由业管委秘书处组织银联总分公司、成员机构、外部专家等相关评审方,通过指标模型评分、审议评分等方式开展。该评价办法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监督管理、入网运营、市场合作、跨境业务、风险防控、业务规范等类别。 评价指标具体表现在: 1.监督管理: 包括监管机构处罚、媒体负面曝光、被银联谴责通报等。 2.入网运营: 包括交易上送合规、差错争议执行、非标价格商户注册等。 3.市场合作: 包括支付机构业务规模、支持银联重点项目情况、与银联合作情况等。 4.跨境业务: 包括是否可以受理境外银联卡、是否通过银联国际进行跨境交易转接、是否遵守跨境差错规则等。 5.风险防控: 包括清算风险管理、账户信息安全管理、收单风险管理、反洗钱管理等。 6.业务规范: 包括交易信息完整真实性、收单业务外包管理、价格费率合规使用、商户资金清算执行、受理终端认证等。 值得注意的是,业管委秘书处不向除被评价支付机构以外的其它单位透露评价结果。而支付机构不对外公布评价结果,不向任何机构及个人探寻其它支付机构评价结果,不将评价结果用于商业目的。 支付之家网(zfzj.cn)了解到,人民银行早在2016年4月份向企业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支付机构被分为5类11级,央行将按照分类评级对支付机构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多次出现D、E类评级的机构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涵盖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三类机构。 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指标包括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其中监管指标包括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性、反洗钱措施、持续发展能力6项。而自律管理指标则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并上报央行。 随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中支协发〔2016〕33号)。办法所称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是指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根据支付清算行业自律管理的需要,以支付机构加强内部治理、接受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为基础,按照本办法对支付机构评价和计分,并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结果。 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履行会员义务、接受行业自律、践行社会责任4项。 1.企业内部管理: 主要评价支付机构的组织机构、控制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2.履行会员义务: 主要评价支付机构遵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章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及履行会员义务的情况。 3.接受行业自律: 主要评价支付机构业务制度建设、自律规范执行、配合自律检查等工作情况。 4.践行社会责任: 主要评价支付机构推进社会责任、改善民生福祉、开展公益活动、提供客户服务及保障员工权益等情况。 另外,支付协会表示支付机构存在失信行为,如媒体曝光、投诉举报并经核实确认的,以及存在未执行判决(支付业务纠纷)等情况,扣减5-30分。 支付机构面临着监管层越来越多的监管压力,也需要积极应对人民银行和支付协会的支付机构评级,现在又需要应对来自中国银联的业务评价,着实压力大。 - - - - - - - - - - 作者丨张盒子 责编丨陈晨(微信zfzjcc) 支付之家网(WWW.ZFZJ.CN)[详情]

银联内部通气 逾千家违规手刷POS机被关停
银联内部通气 逾千家违规手刷POS机被关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市场整顿工作仍在持续。7月13日,有消息称,中国银联向各收单机构告知收单机构报送的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关停品牌名单。此次关停品牌名单更新到1154家,比之前的962家多出192家。被关停的品牌为各收单机构报送的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关停品牌、未报备及未认证违规品牌名单。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不过他表示,此次并非正式下文,而是内部通气。 “收单机构开展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业务需要相关的安全技术认证,需要向卡组织报备,部分收单机构考虑安全等各种原因,不再运营各种品牌,同时对于不再运营的品牌收单机构会告知银联进行报备,中国银联方面也会告知其余收单机构,进行沟通通气。”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 实际上,整治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并非近期的事情。据悉,去年5月,中国银联下发关于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规范工作要求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99号,以下简称“199号文”)要求,进一步加强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的管理,要求各收单机构提交已关停的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品牌信息,此外,根据199号文的要求,收单机构不得将交易处理、资金结算、受理终端主密钥生成和管理等相关核心收单业务外包。 在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移动设备外接受理终端多指的是M-pos机或者手机刷卡器,这种工具存在两大风险。其一这两种刷卡POS机存在客户资金被POS机公司卷走的风险;其二,这两种POS机容易沦为信用卡套现工具。 据悉,小型POS机形状多为烟盒一半大小的方形盒子,设置有刷卡槽和插卡槽,可通过机身上的二维码下载一个手机App,与手机配对绑定。绑定一张个人储蓄卡,就可进行资金收支。相比正规POS机需要商户注册信息,这类POS机开通注册几乎“零门槛”,因此部分人开始利用这种POS机进行套现。在分析人士看来,小型POS机易获取,通过虚拟交易变现,极易让资金脱离银行监管,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受理终端是支付交易发生时必不可少的通道,可以接触到客户交易信息、银行卡信息及密码等敏感信息,也是最容易发生违规或欺诈行为的环节之一。[详情]

银联二维码能否翻身?70后老司机和90后客户反思
银联二维码能否翻身?70后老司机和90后客户反思

  文 / 不死鸟&Marisha,本文是九卦金融圈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谢绝转载!九卦姐:这是九卦姐收到的一篇投稿,作者不死鸟和Marisha是华夏银行成都分行一位70后零售银行老总和一位90后银行客户经理,他们昨天在九卦金融圈上发表《70后零售老司机VS90后银行客户经理:银行面对三大冲击是什么?》,引起行业内尤其是零售一线的人共鸣。九卦群里也展开了讨论:某股份制银行战略部负责人Z总在九卦群就预测:就像手机从1995的大砖头到2015的智能手机一样,二十年之内,到2035年必将改变企业经营和人类生活,传统银行还有二十年的好时光。但是另一股份制银行总营业部负责人W总则表示:我倒是觉得银行最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期早就过去了。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办公室有台微机就稀奇死了,专岗电脑的还有辐射补贴呢。从铁算盘到微机到大型计算机,从单机到联网,从分散到集中,银行经历的是整体生产关系脱胎换骨式的变革,远远超过那些动辄惊呼颠覆的人能体会的深刻变革。可以说银行从来没有过躺着的好日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更坏的时光。一位30多年的金融老司机S总则认为,从手工记账~网点单机版~单机联网~小型机~大机延伸~数据集中~综合业务系统、异地灾备和多活等等。30年前的银行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已如鹰之重生。未来,银行创新和变革的步伐不会停步。这一篇讨论的是银联,这位曾经的支付巨头,能否翻身吗?银联能否借二维码翻身?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行、银联几乎已全面落后于支付宝、微信支付。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显示,2017年一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包含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一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53.7%和39.51%,两者共占据市场份额93.21%,保持绝对“双寡头”优势。《经济观察报》报道称,二维码支付在国内最早是银联研发的。但现状是什么?据说彼时,央行以二维码支付安全性存疑,需要等待安全验证为由,联合工信部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银行、银联的二维码支付在市场中暂时偃旗息鼓。2014年9月,支付宝、微信支付即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2015年四季度,支付宝借助“饿了么”平台强势上线推广其二维码,微信则借助其庞大的客户群体作为谈判条件进驻了中小型商业体。今年以来,各类科技公司则利用技术手段,强力推广聚合支付,二维码支付已成为支付结算中极为重要且普遍的结算工具,现在卖水果卖土豆的小商贩都可接受二维码主扫付款已经不是玩笑,而是事实。二维码是近年新兴的支付手段,于我国国情而言,监管一定是晚于产品的,而微信和支付宝两大互联网巨头极好的利用了这一时间差,仅用一年时间就干掉了在临街收单市场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国有银行,专业市场收单业务因金额大、频次低暂时还未受到特别明显的二维码冲击,但是,暂未并不代表不会,传统银行需要引起警惕。二维码支付是以付款方(客户)作业为主体细分为主扫为被扫两种模式,主扫是付款方扫描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实现支付,金额由付款方自行输入;被扫则是付款方打开自己的二维码由商家持扫码设备实现支付,金额由商家输入。之前出现的主扫模式一般存在于小商家,他们仅需打印出自己收款的二维码,由付款方自行输入金额完成支付即可,这种支付方式一般不支持信用卡交易,相当于付款方把微信钱包或支付宝余额里的钱付给商家。相对应的,中大型商户一般不支持主扫模式,通常会选择安装智能POS,使用智能POS或配套的手机扫描付款方二维码实现支付,这类支付就可支持借记卡和信用卡。主扫模式排除信用卡交易,主要原因在于入网商户的准入要求不高、不得随意完成套现而设置。被扫模式则体现了正规商家的合规性和相对地位,支持客户使用信用卡结算。进入2017年,“钱方”“收钱吧”“微生活”等科技公司打造了“四方支付”概念,以聚合支付的方式(同时支持主扫模式的全部二维码产品)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居然完成了主扫模式使用信用卡的功能开发,笔者近期在水果店完成的二维码主扫交易就是通过扣华夏信用卡的额度完成购买。2016年从实质上讲是二维码发展元年,这一年二维码走向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微信和支付宝通过社交和外卖两个场景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现移动支付交易量的93%由这两家公司把持。反观银行方面,虽然也有二维码推出,但整体占比极小,对市场影响几可忽略不计。而某些银行的二维码支付板块,到目前仍然在测试阶段,还没完成二维码推出,快捷支付这一步,银联携传统银行还能翻身吗?这里,特别将银联应对二维码支付的措施作为例子,供读者自行判断银联是否具备翻身的可能性,虽然非传统银行,但银联的特殊地位与传统银行相比,有较大可比性。2016年一季度,银联推出“云闪付”来对抗二维码支付,作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银联甚至谈妥了苹果公司配合推出“ApplePay”,出身不可谓不好,起点不可谓不高。“云闪付”实现了不需打开APP,快捷实现付款的功能,一个手机就是一张卡,如此便捷高端。但事实上截止17年一季度统计,“云闪付”交易仅占移动支付的1%的份额,谈“对抗”实属艰难!笔者本人是某股份制银行第一个“云闪付”使用者,虽然银联提供了大量补贴,各大银行也在跟进支持,但笔者尝试在十次交易中至少有3-5次不能成功。尽管有收银员的配合,但可以想象在超市结账时,后面还有等候的客户,来回不断的尝试,耗时至少50秒以上是一件多么让人厌烦的事情。笔者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不能成功的时候都不得不打开微信支付完成付款,交易时间2秒,成功率100%。接下来谈谈银联的第二次进攻--银联二维码。今年6月2日,银联全面上线银联二维码,其基本方式是客户使用任何银行的APP可主扫银联布放的二维码实现支付,理论上联合了所有银行来对抗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在笔者看来,这种挑战也难谈乐观,主要原因仅说两点主要的:第一、多场景应用实现支付必须打开银行的APP,试问,消费者是愿意选择长期保持开启的微信还是选择经常闲置不用的银行APP进行支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要知道,微信整合了社交,8.9亿人每天都要开微信且一直在线,支付时可直接使用。而银联二维码的支付必须打开银行APP进行支付,这最后一百米就阻止了一票人,何以抗衡?诚然,银联财大气粗,去年投入40亿做云闪付,今年投80亿补贴也有可能。但是,没有其他场景支付,仅仅一个活动补贴,有多少人会选择?再进一步讲,如果没有补贴,大家势必会回到最便捷的微信支付。第二、费用政策银联二维码打造的一个核心优势是扣率低,在白名单内的企业可享受优惠的二维码扣率:借记卡0.14/笔,13元封顶;信用卡0.18%/笔,不封顶。但是,白名单以外二维码扣率居然参照POS刷卡交易收取,真是难以言喻!作为商户来讲,放着支付宝微信更低的扣率不选(0.1-0.38%),去选择拉高成本的银联二维码,这不是具备理性思维的生意人会做的选择。传统银行的应对既然不能借银联在二维码上翻身,银行怎么做?首先谈谈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一方面,专业市场内商户使用的POS机已经逐步转换为第三方公司推出的智能POS和二维码,传统银行收单市场丧失殆尽。另一方面,收单市场的潜在数据实现了从银行到三方公司的转移,在未来金融产品的推广上不再具备预判优势及精准营销目标客户群体的便捷,失去了一大批客户和需求,如商户收单数据与微粒贷数据一旦共享,一定可带来更大批量的优质信贷客户。第三方面与股份制银行有重大关系,即原国有大行在失去临街收单份额后,转变思路,转而攻击专业市场型收单市场,对目前收单市场占大头的股份制银行已经出现了重大影响。在面临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的冲击后,传统银行应持什么态度,去守住最后的阵地,且在某些优势业务上取得创新型发展。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谈谈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一些应对。第一、过分担忧和极度悲观的思想不应有。作为国家最重要的金融核心部分,传统银行可以因互联网金融受到冲击并作出调整,但一旦这种冲击影响了传统银行的生存,央妈是一定会出手的。这虽是消极的应对,但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好处之一。笔者尝试过微众银行开户,发现要实现多功能运用,必须绑定实体银行的卡。这类涉及绑定他行银行卡的势必会涉及到从实体银行抢客户,必然会引起实体银行的反弹,而一旦得到央妈的默许,各大银行一定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资金转出问题——限制无卡线上转出金额。如原来某银行限制往外转出金额每天为5万、每月100万,一旦将限额调低至每日最高可转出1万、每月20万,则微众银行将很难从他行卡内获得大量存款,前文所述余额宝也将面临这样的情况。央行如何平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发展与关系以及传统银行对线上资金流出的控制将是未来两类银行的重大博弈,其中,央行的态度至关重要。一旦限制线上无卡无网银支付及大幅度额度控制,对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资金筹措将造成重大打击甚至灭顶之灾。再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取消了去年报告提过的“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鉴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造成的重大冲击,一旦引起市场恐慌金融动荡,这是政府和社会都不想看到、也不能接受的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虐心”的后果相信政府不可能放任发生。上个月有条没引起重视的基金公司公告却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那就是天弘基金主动提出线上余额宝单户金额不超过25万元。笔者不禁想到,再财大气粗的基金公司绝对不可能主动建议客户减少购买金额,很明显,这是来自于监管层施压下的被动表态,以期换得更多发展的空间。针对二维码,事实上在2014年央行就出台了一定的限制手段,以风险为由加以控制,现在一个不小心93%的收单市场份额都从银行转移到了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央妈和银联都不可能乐意接受。故笔者认为,在银行仅剩的专业市场收单业务,央行会继续保留大额支付使用银行卡的现状,不会放开交易金额,也确保传统银行的利益少受冲击。我们也应看到,中老年群体仍然是银行金融资产的主要来源,这批客户选择微众银行的存款业务难度较高,选择互联网类金企业的余额宝类业务可能性亦较低。而需要综合运用多产品的非标准化业务,如交易类(包括开户、装机、网银、积分运用和机具服务)、保险、贵金属(非客户必须品,需面对面交易)等,其专业性服务的需求难以通过线上满足,没有真人客户经理的一对一营销难以成交。客户群体庞大可能带来的群体性问题: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虽然可能带来少量的有效客户,但一旦某一项业务出现重大问题,则群体性事情的影响绝对是世界级问题。群体性事情一旦爆发,将会对互联网金融造成重大危机,也会为“操正步”的传统银行带来机遇。第二、梳理存量业务与互联网企业的关系简单分类,我们可将存量业务与互联网企业关系区分为可竞争性的业务、需联盟的业务和两者交叉业务。可竞争的业务主要为非标准化的如交易类、代理财富类(不包括同质化的银行自发行理财)、特殊信贷类,故二维码临街商业的推广、保险及特殊产品的销售等应加大发展力度,培养银行优秀营销人员,为非标准化产品的竞争打好基础。最优秀的营销人员队伍一定是未来银行发展尤其是个人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联盟的业务主要为信贷类业务和可满足双方各自诉求的业务,也可以说是银行在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的业务类型(如前文所述银联二维码不可能干掉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如困扰某股份制银行多年的小企业贷款业务,一旦将该行几十万个收单客户数据与微粒贷数据匹配,可立即提高贷款客户数量、减少贷款流程并取得极高的收益。两者交叉型业务的典型代表就是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事实上有一定的非标准化特性,因客户对各家银行的优惠政策并不具备直观的了解,需要客户经理的讲解才容易促成成交;但另一方面额度级别较低的信用卡则能通过线上销售获得一众“屌丝”客户,完美实现数量突破。与此类似的一个特殊是交易类业务,在此项业务中互联网三方公司的核心诉求是收单收益,而银行的核心诉求是存款和客户,如结合双方诉求达成合作,各自在核心领域取得进展是完全可以期待的。编辑:妍喵[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