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2018年1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通道业务占比下滑至60%
2018年1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通道业务占比下滑至60%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详情]

新浪财经 专题|2018年06月20日  06:24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标准化的证券投资业务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信托公司通过自建财富中心,与银行开展同业合作,具备了较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在与资金方的合作中也带来不少机构客户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客户黏性。[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6月27日  00:41
一季度信托资管规模现两年首降 通道占比仍然接近60%
一季度信托资管规模现两年首降 通道占比仍然接近60%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4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6月20日  09:38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6月16日  20:23
银保监会监管效果初显 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银保监会监管效果初显 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去年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开展了信托公司“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现场检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联合民政部制定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并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详情]

新京报|2018年06月07日  07:48
银保监会:信托通道业务减少逾6719亿 银信类降4.6%
银保监会:信托通道业务减少逾6719亿 银信类降4.6%

从2018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详情]

银保监会|2018年06月06日  12:19
专项检查刚刚开启 前5个月银保监会已开罚单1386张
专项检查刚刚开启 前5个月银保监会已开罚单1386张

梳理原银监会官网显示,前5个月,银保监会共挂出1386张罚单(包括银监会机关、地方银监局以及银监分局),与去年前二季度1187份行政处罚相比,力度有过之无不及。[详情]

一财网|2018年05月31日  16:32
“通道项目违约高发” 不等于“信托高风险”
“通道项目违约高发” 不等于“信托高风险”

一般来讲,事务管理类信托项目的投资管理运作决策权在委托人手中,相应的,如果项目出现市场风险,也主要由委托人负责项目的化解。对于信托公司来讲,如果不是因自身操作失误导致项目出现风险,则一般不会为项目出现风险负责。这类风险一般不会导致风险向信托公司传导。[详情]

证券日报|2018年05月31日  06:45
信托公司通道规模究竟有多大?平均每家规模2711亿
信托公司通道规模究竟有多大?平均每家规模2711亿

截止2017年底信托业总规模达26.25万亿,其中通道类规模达18.44万亿,比2016年增加了5万亿,通道类业务占比约为70%。这也是驱动2016年下半年以来信托规模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30日  18:07
接受监管层现场抽查 信托公司“去通道”将提速
接受监管层现场抽查 信托公司“去通道”将提速

相关信托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银监会“55号文”出台后,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检查强度明显加强,在公司入驻时间也更长,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已长期派驻。[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31日  11:16

最新新闻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凌之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99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下降3.53%,占比为13.86%,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下降0.29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项目占比6.73%,与2017年第四季度末相比,下降0.98个百分点。 业务高度集中 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有51家信托公司成立了3217只证券信托产品,其中前5家的信托公司成立数量合计占比54%;前10家信托公司成立数量合计占比74%。排名第一的外贸信托全年成立569单证券信托,中信、云南、平安、华润等信托公司全年成立的证券信托产品都超过200单。由此可见,证券信托业务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信托公司。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依然稳居信托投向的榜首,其后依次是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截至2017年年末,五大投向占比情况分别为:工商企业占比27.84%,金融机构占比18.76%,基础产业占比14.49%,证券投资占比14.15%,房地产行业占比10.42%。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受资管新规影响,非标投资受限,标准化证券资产迎来发展机遇,预计证券投资占比将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为深度挖掘证券市场业务机会,一些信托公司组建了组合投资团队,主动开发FOF、MOM等产品,证券投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部分证券业务领先的信托公司还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证券服务系统,大幅提高了证券业务的受托服务水平。 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重要的业务类型之一,既包含了主动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也包括了以受托服务为主的事务管理型业务。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标准化的证券投资业务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信托公司通过自建财富中心,与银行开展同业合作,具备了较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在与资金方的合作中也带来不少机构客户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客户黏性。 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韫珩认为,包括资产配置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在内的资产管理能力是证券投资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采取包括量化投资在内的投资策略,有效地提高管理人的自主管理能力是证券投资信托加速转型的可选方式。 国投泰康研究员沈苗妙表示,证券信托业务从受托服务向主动管理转型,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以债券投资为主,结合信托公司的现金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流动性管理基础上,开展主动债券投资操作,通过交易策略、息票策略获得绝对收益。这条转型路径在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取得较大成功。二是以股票投资为主,在积累大量私募基金、私募管理人基础上,信托公司成立专门团队,主动研发FOF、MOM等资产配置型产品。这条转型路径需要信托公司以历史业绩为支撑,需要较长的培育期。第三,信托公司还可以拓展一级半市场的相关机会,服务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等融资需求。[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6月27日 00:41
一季度信托去通道成效初现 规模减少6400亿元
一季度信托去通道成效初现 规模减少6400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环比下降,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道业务规模增长得到控制,但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增速依旧最快。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响应监管号召,通道业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未来通道规模占比有望继续下降。但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增速最高,需要警惕房企信用风险。 信托资产近两年来 首次负增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与去年底的26.25万亿元相比,减少了6400亿元,环比下降2.41%。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消除通道与多层嵌套、规范非标投资、打破刚性兑付成为监管主基调,银行理财对信托产品的需求降低,资金信托规模大概率收缩。 其中,融资类信托规模4.43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微幅回落约35亿元,占比总规模17.28%;投资类信托规模为6.05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减少1245亿元,占比23.60%。 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占比总规模近60%,占比较去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分析,一季度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依旧最大,但已经呈现出稳定下降态势,未来占比有望继续下降;集合资金信托和财产管理信托规模占比则稳步上升。 信托投向房地产的资金 增速最高 在信托资金投向领域方面,夏雨表示,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50.54%。虽然较2017年四季度的59.69%略有回落,但在投向各领域的信托资金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增速依然最高。 周萍同时表示,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5月集合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类产品,规模占比为28%,较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用益信托研究院认为,5月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显著提升,但房企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房企债券明后两年将迎来兑付高峰。在调控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再融资能力的分化会推高部分低信用等级房地产企业的信用溢价,从而进一步加大部分房企的融资成本。整体看来,在房企仍有较大融资需求、多个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预计房地产信托规模有望小幅上涨。[详情]

中国基金报 | 2018年06月25日 01:41
资管新规下 信托业务新模式待提速
资管新规下 信托业务新模式待提速

  资管新规的颁布,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内的各家分支子行业的业务运行、机构管理都形成较大影响,如何迅速适应资管新规并开展卓有成效的新模式,成为各类机构需要认真探讨与研究。 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信托计划的投资者存在“认公司、忽略产品”的风险意识形态。新规的执行,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失去牌照信用优势,部分央企、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还会失去背景信用优势。纯粹的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将选择回避信托产品,继续跟进的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将以明显高于以往的风险意识对信托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与评判。 大部分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属于产品驱动型,即确定了信托用款项目后再以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而不是拥有强大的、可持续的资金供给能力以寻找匹配的用款项目。在刚兑以及宽松资金背景下,信托产品并非都是高质量的,对信托项目的准入及后续管理也难讲是高标准的。打破刚兑,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对新项目的审慎操作,信托公司将面临资金供给、运用项目的双重萎缩,经营压力剧增。 资管新规的执行对信托公司短期内构成重大影响。资管新规的执行是必然的,信托公司唯有积极应对,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信托公司首要工作是提高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业务管理能力,规避、化解兑付风险。 一是提高内功。业务人员须在以往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法律、财务、经济等业务开展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要具有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认真总结以往业务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全面梳理工作重点,制定新的工作标准及流程。 二是以投资业务的基准原则、标准开展全部类型业务的准入调查:信托公司在以往的业务项目中,注重抵押品在业务风险控制中的权重占比,存在重押品、轻调查和管理的心态。 新规政策下,对信托公司的尽责履职提出了严于以往的更高标准。且不说不具备抵押品的信托项目,就算是拥有足额价值押品的项目,信托公司也要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工作。新形势下的尽职调查绝不是以往的那种标准,信托公司要以投资业务的标准进行操作。即先不要关注是否存在足额押品。信托公司首先应对用款人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广泛的尽职调查,以投资人的身份对用款人各类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获得对用款人的了解,之后再用押品提供风控增信。 这样标准的尽职调查,信托公司要付出比以往显著提高的辛苦程度,还要具备较强的调查能力,才能获得相对达标的尽调结果。 三是信托业务操作流程。投资业务按照正流程为“募、投、管、退”。以投资业务思维操作信托业务,可以按照逆流程给予参考,即“退、管、投、募”。第一步考虑“退”:在业务初始就要考虑到如何“退”,制定具有可行的退出方案,例如通过“经营现金流退出;押品盘活退出;司法退出”等途径。在确定了“退”的方案后的第二步是“管”,制定业务期间具体且有实效的管理措施。第三步是“投”,根据前述步骤工作方案,最终确定具体业务项目是采取融资类、投资类,还是混合类的业务模式。最后一步是“募”,制定了详尽且可行的“退”、“管”、“投”的方案后,编制信托产品募集方案,提供给信托产品投资者完整的方案,使信托产品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信托项目的各种情况,为信托产品投资者进行风险预判提供依据、为信托产品投资者后期维权提供依据。 四是切实提高项目存续期间的管理水平。新项目按照新的准入标准成立后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在存续管理期间,通过量和质两个指标落实管理工作。量是指工作量,要频繁与用款人保持接触,及时了解用款人各方面的信息,若在量的指标方面没有达标,就不会掌握足够的信息。在量的基础上,必须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在各种信息中捕捉潜在的风险迹象。 信托公司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借助外部力量提高项目准入工作水平。在信托公司业务部门已经就相关项目信息进行了相对充分的准入调查后,在初级备选项目中优选出二级项目。之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外部机构对二级项目、对备选用款人进行独立调查。结合外部调查结果与信托公司的自查结果最终确定终极入选项目。 当存续项目产生一定风险信号时,也可以聘请外部机构对用款人、对项目进行中途调查,信托公司再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建立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资管新规政策影响下,倒逼信托公司要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这是指在未来困难的三年时间内,信托公司有必要围绕业务开展而继续调整、梳理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协调一二线部门的业务衔接与配合机制,形成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即是指具备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获得业务契机的能力,也包括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不乐观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信托公司的人均信托业务规模会明显下降,人力资源可能出现过剩。但是,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信托公司构建综合性业务团队却是一个契机。信托公司自己拥有业务人员、财务人员、法务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建议组建多类人员构成的综合性业务团队,组团开展业务以培养和提高信托公司的业务能力。 三是对股权投资、创新业务给予更多的支持。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内,信托产品投资者会出现明显分化,继续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将可能更加集中于具备足额抵押物的信托产品。但是信托公司无法做到每个信托产品都具备足额抵押,如此信托公司的常规融资业务可能会出现较大比例萎缩。这种预期情况下,信托公司有必要下决心加大对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的支持力度,吸引并锁定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借助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开辟信托公司的新业务领域,并提高信托收入。[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6月22日 10:49
一季度信托资管规模现两年首降 通道占比仍然接近60%
一季度信托资管规模现两年首降 通道占比仍然接近6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蔡越坤  继银监会整顿信托业乱象和严控信托业通道规模后,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现两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信托通道规模虽然减少,但占比仍然接近60%。 6月20日,信托业协会公布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4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4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2014年Q1—20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 此外,55号文后,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也呈现下降趋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1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4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周萍称,受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面临萎缩,银行资金来源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或进一步降低,加之信托公司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有望不断增加。 风险率小幅提升 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 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4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 周萍表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2015Q1—20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风险率 关于房地产信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房地产投资信托规模为2.37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3.87%,占比为10.99%,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57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项目占比10.27%,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1.11个百分点。 周萍称,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信托报酬率创近两年新低 其中,2018年第1季度信托报酬率继续回落。2018年第1季度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35%,创近两年来新低。 但从人均创利来看,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人均利润为61.45万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0.36%。 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通道业务逐渐清理,业务结构有望加快调整,信托报酬率的成长空间或有所提高。而且,行业人均创利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回归。 此外,2018年第1季度信托经营业绩小幅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第4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 周萍称,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6月20日 09:38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降规模初见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降规模初见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2018年一季度信托行业降规模初见成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作者>=记者 胡萍 来源:金融时报 <正文>= 本报讯 记者胡萍报道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2018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分析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四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固有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固有资产规模为6682.28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上升15.7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1.57%,这主要源于注册资本金的增加与盈利水平的提高。从固有资产类别来看,投资类资产占比仍最大,且呈小幅上升趋势,2018年一季度末占比为78.45%,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3.04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表明信托公司日益重视固有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加对长期股权、证券类业务的配置比重。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尽管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从经营业绩看,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四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固有业务收入为58.75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8.16%,占比为24.14%,较2017年四季度下降5.03个百分点。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榜首,随后依次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6月20日 06:24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中证网讯(记者 高改芳)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 “我们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还在正常发行。不过募集资金太难了。合规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发产品募资,都在‘抢钱’。非标融资是真的缺钱。”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17年以来迅速扩张的信托业规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暂停键”。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信托公司股东开始转让手中股权。这其中甚至包括核心业务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业内前三的中信信托。 “业务难做是一方面,股东希望部分‘套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如此评价“信托一哥”的股权转让事宜,“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考验信托公司转型的‘实战’。”该人士指出。 募资难度增加 房地产信托仍就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的房产商越来越多,信托计划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资金的募集难度也随之增加。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65%,较上月增加0.2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近一年来呈上升趋势。用益认为,收益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产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交易对手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于资金端,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资金成本在逐步走高。预计未来,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概率会继续小幅攀升。 2017年下半年开始,地产企业融资呈现进一步收紧态势。银行贷款方面,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并购贷款推出新规,要求资产穿透、四证齐全、不得用于缴纳土地款、在建工程投资完成25%等。而银行也大多对开发商建立白名单制,大行已很少向销售排名50强以外房企放开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已将名单收缩至20强或30强。 信托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受资管新规及“去通道”、“压嵌套”政策等因素影响,2018年一季度信托成立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但房地产信托却出现一定逆势增长。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收紧,使得房企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通过信托渠道融资。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季度,资金信托中投向为地产的信托计划环比净增金额分别为2956亿元和2169亿元,地产类信托占比较2017年一季度提升2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在线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1—5月,其集合类信托合计发行金额达到1848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47%,其平均融资成本上升超过1%。 压力渐显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认为,资管新规和委托贷款新规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下,非标业务规模进入收缩周期,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减少规模明显下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是非标收缩的主要领域,目前分别有3.44万亿和近1万亿的非标债务需要寻求接盘侠;在发行端受限的情况下,2018年——2020年共计5868亿元地产债到期之后难以通过发行新债的方式到期续作,一些资质较差、区位优势较弱,并且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8年——2020年也是信政合作的到期高峰,预计将有755亿债务在此期间到期。鉴于监管禁止政府为信政合作计划背书,未来有效的信政合作规模将减少,到期的资金续作存在较大风险。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在通道业务显著压缩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能否靠房地产持续盈利成了问题的关键。可以推断的是,2018年、2019年房地产企业净融资量大概率不会出现显著攀升,而规模房企的续贷压力显著加大。 业务难做、前景不明朗,有些信托公司的股东开始转让股权。 今年以来,北方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都开始转让股权。而6月13日的最新消息,中信信托拟转让股权不低于5%,价格不低于80亿人民币。令业界震动。[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6月16日 20:23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冉学东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4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收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其次还有市场收益率的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3个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1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3个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给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4个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急剧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详情]

华夏时报 | 2018年06月16日 01:18
信托产品近半年发行量几近腰斩 业内叹"资金不好找"
信托产品近半年发行量几近腰斩 业内叹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王莹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后的2017年12月开始,信托产品发行市场逐渐收缩。 社会融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信托贷款下降904亿元,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此外,5月作为资管新规“满月”的重要时点,当月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信托公司频频踩雷,随着6~8月偿债高峰的到来,信托公司或将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风险事件。 “去通道”效果显著 实际上,相关情况在集合信托的发行数据中已有同步反映。 在剔除12月的年末消费效应以及2月的春节效应之后,信托产品市场规模依旧在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用益信托数据统计发现,近半年来,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已近“腰斩”,从去年12月的1526款降至今年5月的805款。 从普益标准数据看,5月份共有58家信托公司发行了985款集合信托产品。其中,发行量前四位的公司分别是四川信托、中航信托、民生信托和光大信托,占据了当月信托市场发行量的近四成,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 虽然资管新规4月末才落地,但其产生的预期影响早已发酵,“去通道”效果显著。截至2018年4月末,被视为通道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量速齐跌”,规模较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增速较年初下降28.7个百分点。 5月募资环比减25% “项目通过了也不一定能成立,现在资金不好找。”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这仅是信托业募资难的一个侧面。用益信托数据显示,相较去年末,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降迅猛,从3649.51亿元收缩至5月的1451.54亿元,降幅高达151.4%。 资管新规从落地到满月的5月,信托业募资规模环比减少了25.20%。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信托依旧保持了相对坚挺的态势,其他投资领域的发行规模则遭遇断崖式下滑。 具体而言,近半年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减少35.32%、工商企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49.22%、基础产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66.03%、金融信托发行规模减少71.50%。 投向金融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压缩最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投向金融同业的通道业务信托产品逐渐规范。同时,开年以来,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因此,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收益率持续走高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务资金端冲击显著,信托平均收益率在一路稳步走高。近半年,信托平均收益率从7.26%上升50个基点至7.76%。 “受到市场资金短缺的影响,部分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突破8%。收益率的上涨,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的流动性预期,另一方面更是行业逐渐受资管新规落地影响的最直接体现。”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义章预计,随着资金荒资产荒局面的持续,信托产品收益率可能会保持在高位。 据记者统计,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上行最为明显,分别较去年末上涨0.69%和0.52%。 信托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认为,资金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客户的竞争,信托公司应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加强产品研发的针对性,加强客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将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同时,要加快销售渠道建设,合理进行异地财富中心布局,培养优秀的理财经理团队,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综合化资产配置方案咨询转变。[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6月15日 02:51
去通道效果显著 信托业务格局生变
去通道效果显著 信托业务格局生变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2017年以来狂飙突进的信托通道类业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快进的终止键。 根据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作为通道业务的代名词,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的下降,显示出信托业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参考信托业协会的数据,2017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从2017年二季度的12.48万亿元升至13.58万亿元,占比从53.92%上升到55.66%,占据信托业的“半壁江山”。 最新的数据显示,资管新规虽然4月末才出台,但信托业去通道效果明显,监管政策的成果开始显现,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从功能来看,5月事务管理类、投资类信托占比下滑,融资类信托占比回升。今年5月事务管理类信托、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的占比分别为3.84%、39.40%、56.66%,4月份的占比则分别为6.38%、35.02%、58.59%。”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他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信托行业的业务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占比大幅下降,投资类和融资类信托重新升温。 在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前提下,信托业今年一季度的盈利似乎并未受到影响。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在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看来,通道业务的缩减对于信托业收入的影响暂时未能显现,主要是因为此类业务规模虽大,但其收益并不高。“通道费用即使涨价,也不能和主动管理类业务的收入相比。” 不过,他认为,去通道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后续的影响将会持续体现。一方面,对于那些大量依靠通道业务展业的中小型信托公司而言,在通道业务骤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盈利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信托行业而言,去通道背景下如何顺利转型、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有些大型公司已经积极转型,拓展包括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类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业务,但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公司而言,转型并非易事,后续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分析,主动管理类业务是信托转型的重点方向,但在人才储备以及业务能力拓展方面,信托公司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不少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资管新规对非标信托产品估值的要求以及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当前很多公司都在等待细则的落地。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启动相关探索。中信信托日前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研讨,对非标股权及非标债权如何估值进行讨论,以推动信托业关于非标准化产品估值工作的推进,提高信托公司在非标与标准化债券及股权融资市场的竞争力。[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8年06月13日 06:51
信托业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华夏时报 冉学东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四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于此同时,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受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一个原因是市场收益率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三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一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三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給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四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极具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详情]

华夏时报 | 2018年06月12日 13:17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凌之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99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下降3.53%,占比为13.86%,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下降0.29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项目占比6.73%,与2017年第四季度末相比,下降0.98个百分点。 业务高度集中 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有51家信托公司成立了3217只证券信托产品,其中前5家的信托公司成立数量合计占比54%;前10家信托公司成立数量合计占比74%。排名第一的外贸信托全年成立569单证券信托,中信、云南、平安、华润等信托公司全年成立的证券信托产品都超过200单。由此可见,证券信托业务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信托公司。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依然稳居信托投向的榜首,其后依次是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截至2017年年末,五大投向占比情况分别为:工商企业占比27.84%,金融机构占比18.76%,基础产业占比14.49%,证券投资占比14.15%,房地产行业占比10.42%。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受资管新规影响,非标投资受限,标准化证券资产迎来发展机遇,预计证券投资占比将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为深度挖掘证券市场业务机会,一些信托公司组建了组合投资团队,主动开发FOF、MOM等产品,证券投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部分证券业务领先的信托公司还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证券服务系统,大幅提高了证券业务的受托服务水平。 向主动管理转型 证券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重要的业务类型之一,既包含了主动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也包括了以受托服务为主的事务管理型业务。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标准化的证券投资业务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信托公司通过自建财富中心,与银行开展同业合作,具备了较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在与资金方的合作中也带来不少机构客户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客户黏性。 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韫珩认为,包括资产配置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在内的资产管理能力是证券投资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证券投资信托,采取包括量化投资在内的投资策略,有效地提高管理人的自主管理能力是证券投资信托加速转型的可选方式。 国投泰康研究员沈苗妙表示,证券信托业务从受托服务向主动管理转型,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以债券投资为主,结合信托公司的现金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流动性管理基础上,开展主动债券投资操作,通过交易策略、息票策略获得绝对收益。这条转型路径在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取得较大成功。二是以股票投资为主,在积累大量私募基金、私募管理人基础上,信托公司成立专门团队,主动研发FOF、MOM等资产配置型产品。这条转型路径需要信托公司以历史业绩为支撑,需要较长的培育期。第三,信托公司还可以拓展一级半市场的相关机会,服务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等融资需求。[详情]

一季度信托去通道成效初现 规模减少6400亿元
一季度信托去通道成效初现 规模减少6400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环比下降,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道业务规模增长得到控制,但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增速依旧最快。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响应监管号召,通道业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未来通道规模占比有望继续下降。但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增速最高,需要警惕房企信用风险。 信托资产近两年来 首次负增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与去年底的26.25万亿元相比,减少了6400亿元,环比下降2.41%。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消除通道与多层嵌套、规范非标投资、打破刚性兑付成为监管主基调,银行理财对信托产品的需求降低,资金信托规模大概率收缩。 其中,融资类信托规模4.43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微幅回落约35亿元,占比总规模17.28%;投资类信托规模为6.05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减少1245亿元,占比23.60%。 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占比总规模近60%,占比较去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分析,一季度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依旧最大,但已经呈现出稳定下降态势,未来占比有望继续下降;集合资金信托和财产管理信托规模占比则稳步上升。 信托投向房地产的资金 增速最高 在信托资金投向领域方面,夏雨表示,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50.54%。虽然较2017年四季度的59.69%略有回落,但在投向各领域的信托资金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增速依然最高。 周萍同时表示,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5月集合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类产品,规模占比为28%,较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用益信托研究院认为,5月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显著提升,但房企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房企债券明后两年将迎来兑付高峰。在调控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再融资能力的分化会推高部分低信用等级房地产企业的信用溢价,从而进一步加大部分房企的融资成本。整体看来,在房企仍有较大融资需求、多个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预计房地产信托规模有望小幅上涨。[详情]

资管新规下 信托业务新模式待提速
资管新规下 信托业务新模式待提速

  资管新规的颁布,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内的各家分支子行业的业务运行、机构管理都形成较大影响,如何迅速适应资管新规并开展卓有成效的新模式,成为各类机构需要认真探讨与研究。 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信托计划的投资者存在“认公司、忽略产品”的风险意识形态。新规的执行,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失去牌照信用优势,部分央企、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还会失去背景信用优势。纯粹的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将选择回避信托产品,继续跟进的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将以明显高于以往的风险意识对信托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与评判。 大部分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属于产品驱动型,即确定了信托用款项目后再以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而不是拥有强大的、可持续的资金供给能力以寻找匹配的用款项目。在刚兑以及宽松资金背景下,信托产品并非都是高质量的,对信托项目的准入及后续管理也难讲是高标准的。打破刚兑,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对新项目的审慎操作,信托公司将面临资金供给、运用项目的双重萎缩,经营压力剧增。 资管新规的执行对信托公司短期内构成重大影响。资管新规的执行是必然的,信托公司唯有积极应对,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信托公司首要工作是提高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业务管理能力,规避、化解兑付风险。 一是提高内功。业务人员须在以往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法律、财务、经济等业务开展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要具有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认真总结以往业务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全面梳理工作重点,制定新的工作标准及流程。 二是以投资业务的基准原则、标准开展全部类型业务的准入调查:信托公司在以往的业务项目中,注重抵押品在业务风险控制中的权重占比,存在重押品、轻调查和管理的心态。 新规政策下,对信托公司的尽责履职提出了严于以往的更高标准。且不说不具备抵押品的信托项目,就算是拥有足额价值押品的项目,信托公司也要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工作。新形势下的尽职调查绝不是以往的那种标准,信托公司要以投资业务的标准进行操作。即先不要关注是否存在足额押品。信托公司首先应对用款人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广泛的尽职调查,以投资人的身份对用款人各类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获得对用款人的了解,之后再用押品提供风控增信。 这样标准的尽职调查,信托公司要付出比以往显著提高的辛苦程度,还要具备较强的调查能力,才能获得相对达标的尽调结果。 三是信托业务操作流程。投资业务按照正流程为“募、投、管、退”。以投资业务思维操作信托业务,可以按照逆流程给予参考,即“退、管、投、募”。第一步考虑“退”:在业务初始就要考虑到如何“退”,制定具有可行的退出方案,例如通过“经营现金流退出;押品盘活退出;司法退出”等途径。在确定了“退”的方案后的第二步是“管”,制定业务期间具体且有实效的管理措施。第三步是“投”,根据前述步骤工作方案,最终确定具体业务项目是采取融资类、投资类,还是混合类的业务模式。最后一步是“募”,制定了详尽且可行的“退”、“管”、“投”的方案后,编制信托产品募集方案,提供给信托产品投资者完整的方案,使信托产品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信托项目的各种情况,为信托产品投资者进行风险预判提供依据、为信托产品投资者后期维权提供依据。 四是切实提高项目存续期间的管理水平。新项目按照新的准入标准成立后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在存续管理期间,通过量和质两个指标落实管理工作。量是指工作量,要频繁与用款人保持接触,及时了解用款人各方面的信息,若在量的指标方面没有达标,就不会掌握足够的信息。在量的基础上,必须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在各种信息中捕捉潜在的风险迹象。 信托公司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借助外部力量提高项目准入工作水平。在信托公司业务部门已经就相关项目信息进行了相对充分的准入调查后,在初级备选项目中优选出二级项目。之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外部机构对二级项目、对备选用款人进行独立调查。结合外部调查结果与信托公司的自查结果最终确定终极入选项目。 当存续项目产生一定风险信号时,也可以聘请外部机构对用款人、对项目进行中途调查,信托公司再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建立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资管新规政策影响下,倒逼信托公司要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这是指在未来困难的三年时间内,信托公司有必要围绕业务开展而继续调整、梳理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协调一二线部门的业务衔接与配合机制,形成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即是指具备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获得业务契机的能力,也包括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不乐观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信托公司的人均信托业务规模会明显下降,人力资源可能出现过剩。但是,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信托公司构建综合性业务团队却是一个契机。信托公司自己拥有业务人员、财务人员、法务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建议组建多类人员构成的综合性业务团队,组团开展业务以培养和提高信托公司的业务能力。 三是对股权投资、创新业务给予更多的支持。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内,信托产品投资者会出现明显分化,继续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将可能更加集中于具备足额抵押物的信托产品。但是信托公司无法做到每个信托产品都具备足额抵押,如此信托公司的常规融资业务可能会出现较大比例萎缩。这种预期情况下,信托公司有必要下决心加大对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的支持力度,吸引并锁定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借助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开辟信托公司的新业务领域,并提高信托收入。[详情]

一季度信托资管规模现两年首降 通道占比仍然接近60%
一季度信托资管规模现两年首降 通道占比仍然接近60%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蔡越坤  继银监会整顿信托业乱象和严控信托业通道规模后,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现两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信托通道规模虽然减少,但占比仍然接近60%。 6月20日,信托业协会公布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4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4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2014年Q1—20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 此外,55号文后,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也呈现下降趋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1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4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周萍称,受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面临萎缩,银行资金来源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或进一步降低,加之信托公司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有望不断增加。 风险率小幅提升 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 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4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 周萍表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2015Q1—20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风险率 关于房地产信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房地产投资信托规模为2.37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3.87%,占比为10.99%,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57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项目占比10.27%,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1.11个百分点。 周萍称,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信托报酬率创近两年新低 其中,2018年第1季度信托报酬率继续回落。2018年第1季度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35%,创近两年来新低。 但从人均创利来看,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人均利润为61.45万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0.36%。 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通道业务逐渐清理,业务结构有望加快调整,信托报酬率的成长空间或有所提高。而且,行业人均创利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回归。 此外,2018年第1季度信托经营业绩小幅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第4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 周萍称,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详情]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降规模初见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降规模初见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2018年一季度信托行业降规模初见成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作者>=记者 胡萍 来源:金融时报 <正文>= 本报讯 记者胡萍报道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2018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分析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四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固有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固有资产规模为6682.28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上升15.7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1.57%,这主要源于注册资本金的增加与盈利水平的提高。从固有资产类别来看,投资类资产占比仍最大,且呈小幅上升趋势,2018年一季度末占比为78.45%,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3.04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表明信托公司日益重视固有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加对长期股权、证券类业务的配置比重。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尽管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从经营业绩看,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四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固有业务收入为58.75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8.16%,占比为24.14%,较2017年四季度下降5.03个百分点。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榜首,随后依次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详情]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信托业规模首现负增长 盈利模式拷问信托公司

  中证网讯(记者 高改芳)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 “我们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还在正常发行。不过募集资金太难了。合规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发产品募资,都在‘抢钱’。非标融资是真的缺钱。”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17年以来迅速扩张的信托业规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暂停键”。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信托公司股东开始转让手中股权。这其中甚至包括核心业务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业内前三的中信信托。 “业务难做是一方面,股东希望部分‘套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如此评价“信托一哥”的股权转让事宜,“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考验信托公司转型的‘实战’。”该人士指出。 募资难度增加 房地产信托仍就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的房产商越来越多,信托计划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资金的募集难度也随之增加。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65%,较上月增加0.2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近一年来呈上升趋势。用益认为,收益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产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交易对手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于资金端,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资金成本在逐步走高。预计未来,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概率会继续小幅攀升。 2017年下半年开始,地产企业融资呈现进一步收紧态势。银行贷款方面,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并购贷款推出新规,要求资产穿透、四证齐全、不得用于缴纳土地款、在建工程投资完成25%等。而银行也大多对开发商建立白名单制,大行已很少向销售排名50强以外房企放开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已将名单收缩至20强或30强。 信托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受资管新规及“去通道”、“压嵌套”政策等因素影响,2018年一季度信托成立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但房地产信托却出现一定逆势增长。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收紧,使得房企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通过信托渠道融资。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季度,资金信托中投向为地产的信托计划环比净增金额分别为2956亿元和2169亿元,地产类信托占比较2017年一季度提升2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在线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1—5月,其集合类信托合计发行金额达到1848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47%,其平均融资成本上升超过1%。 压力渐显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认为,资管新规和委托贷款新规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下,非标业务规模进入收缩周期,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减少规模明显下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是非标收缩的主要领域,目前分别有3.44万亿和近1万亿的非标债务需要寻求接盘侠;在发行端受限的情况下,2018年——2020年共计5868亿元地产债到期之后难以通过发行新债的方式到期续作,一些资质较差、区位优势较弱,并且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8年——2020年也是信政合作的到期高峰,预计将有755亿债务在此期间到期。鉴于监管禁止政府为信政合作计划背书,未来有效的信政合作规模将减少,到期的资金续作存在较大风险。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在通道业务显著压缩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能否靠房地产持续盈利成了问题的关键。可以推断的是,2018年、2019年房地产企业净融资量大概率不会出现显著攀升,而规模房企的续贷压力显著加大。 业务难做、前景不明朗,有些信托公司的股东开始转让股权。 今年以来,北方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都开始转让股权。而6月13日的最新消息,中信信托拟转让股权不低于5%,价格不低于80亿人民币。令业界震动。[详情]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冉学东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4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收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其次还有市场收益率的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3个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1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3个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给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4个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急剧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详情]

信托产品近半年发行量几近腰斩 业内叹"资金不好找"
信托产品近半年发行量几近腰斩 业内叹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王莹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后的2017年12月开始,信托产品发行市场逐渐收缩。 社会融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信托贷款下降904亿元,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此外,5月作为资管新规“满月”的重要时点,当月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信托公司频频踩雷,随着6~8月偿债高峰的到来,信托公司或将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风险事件。 “去通道”效果显著 实际上,相关情况在集合信托的发行数据中已有同步反映。 在剔除12月的年末消费效应以及2月的春节效应之后,信托产品市场规模依旧在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用益信托数据统计发现,近半年来,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已近“腰斩”,从去年12月的1526款降至今年5月的805款。 从普益标准数据看,5月份共有58家信托公司发行了985款集合信托产品。其中,发行量前四位的公司分别是四川信托、中航信托、民生信托和光大信托,占据了当月信托市场发行量的近四成,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 虽然资管新规4月末才落地,但其产生的预期影响早已发酵,“去通道”效果显著。截至2018年4月末,被视为通道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量速齐跌”,规模较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增速较年初下降28.7个百分点。 5月募资环比减25% “项目通过了也不一定能成立,现在资金不好找。”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这仅是信托业募资难的一个侧面。用益信托数据显示,相较去年末,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降迅猛,从3649.51亿元收缩至5月的1451.54亿元,降幅高达151.4%。 资管新规从落地到满月的5月,信托业募资规模环比减少了25.20%。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信托依旧保持了相对坚挺的态势,其他投资领域的发行规模则遭遇断崖式下滑。 具体而言,近半年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减少35.32%、工商企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49.22%、基础产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66.03%、金融信托发行规模减少71.50%。 投向金融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压缩最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投向金融同业的通道业务信托产品逐渐规范。同时,开年以来,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因此,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收益率持续走高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务资金端冲击显著,信托平均收益率在一路稳步走高。近半年,信托平均收益率从7.26%上升50个基点至7.76%。 “受到市场资金短缺的影响,部分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突破8%。收益率的上涨,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的流动性预期,另一方面更是行业逐渐受资管新规落地影响的最直接体现。”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义章预计,随着资金荒资产荒局面的持续,信托产品收益率可能会保持在高位。 据记者统计,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上行最为明显,分别较去年末上涨0.69%和0.52%。 信托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认为,资金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客户的竞争,信托公司应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加强产品研发的针对性,加强客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将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同时,要加快销售渠道建设,合理进行异地财富中心布局,培养优秀的理财经理团队,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综合化资产配置方案咨询转变。[详情]

去通道效果显著 信托业务格局生变
去通道效果显著 信托业务格局生变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2017年以来狂飙突进的信托通道类业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快进的终止键。 根据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作为通道业务的代名词,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的下降,显示出信托业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参考信托业协会的数据,2017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从2017年二季度的12.48万亿元升至13.58万亿元,占比从53.92%上升到55.66%,占据信托业的“半壁江山”。 最新的数据显示,资管新规虽然4月末才出台,但信托业去通道效果明显,监管政策的成果开始显现,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从功能来看,5月事务管理类、投资类信托占比下滑,融资类信托占比回升。今年5月事务管理类信托、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的占比分别为3.84%、39.40%、56.66%,4月份的占比则分别为6.38%、35.02%、58.59%。”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他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信托行业的业务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占比大幅下降,投资类和融资类信托重新升温。 在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前提下,信托业今年一季度的盈利似乎并未受到影响。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在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看来,通道业务的缩减对于信托业收入的影响暂时未能显现,主要是因为此类业务规模虽大,但其收益并不高。“通道费用即使涨价,也不能和主动管理类业务的收入相比。” 不过,他认为,去通道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后续的影响将会持续体现。一方面,对于那些大量依靠通道业务展业的中小型信托公司而言,在通道业务骤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盈利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信托行业而言,去通道背景下如何顺利转型、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有些大型公司已经积极转型,拓展包括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类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业务,但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公司而言,转型并非易事,后续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分析,主动管理类业务是信托转型的重点方向,但在人才储备以及业务能力拓展方面,信托公司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不少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资管新规对非标信托产品估值的要求以及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当前很多公司都在等待细则的落地。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启动相关探索。中信信托日前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研讨,对非标股权及非标债权如何估值进行讨论,以推动信托业关于非标准化产品估值工作的推进,提高信托公司在非标与标准化债券及股权融资市场的竞争力。[详情]

信托业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华夏时报 冉学东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四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于此同时,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受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一个原因是市场收益率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三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一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三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給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四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极具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详情]

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见成效 投入实体经济同比增超20%
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见成效 投入实体经济同比增超20%

  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投入实体经济的信托资产余额同比增两成多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欧阳洁)银保监会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和突出问题,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信托业发展已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数据显示,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同时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脱实向虚明显扭转,信托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数据显示,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详情]

资管新规满月:信托去通道效果显著 新产品焦虑观望
资管新规满月:信托去通道效果显著 新产品焦虑观望

  资管新规满月信托变局凸显: 去通道效果显著 新产品焦虑观望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导读 业内人士多认为,未来通道业务到期规模将加大,信托资产规模料将持续下滑。随着通道压缩,费率水涨船高。目前市场主流通道费率已升至0.4%,而2017年普遍在0.1%-0.15%。 资管新规发布至今,已有月余,对信托业的影响也日趋明显。 数据表明,信托资产规模开始下降,其中通道规模下降尤为明显,同时通道费率及信托产品收益率开始攀升。银保监会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跌破“26万亿”关口。 然而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信托人士面临的焦虑处境。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采访发现,尽管目前部分信托公司果断响应资管新规相关要求,但整体而言,业内对于合格投资者确认、净值化实操等方面仍存疑惑,因此观望情绪较浓。 “整体上来看,由于细则还没发布,大家多处于观望状态。”一位西南地区信托公司研发人士直言。资管新规发布后,很多老产品发行节奏变慢,新产品由于相关细则没有发布,所以产品设计较难。由于传统业务节奏放慢,一些业务部门也在积极尝试家族信托等本源类业务。 一位西北地区信托公司总经理表示,希望细则能尽快出台,这样也能更快地按照要求进行调整。 通道规模收缩与产品收益率上行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打破刚兑、净值化、合格投资者要求提高、去通道、去杠杆、清理非标资金池等。 目前来看,有些影响已经显而易见,去通道效果便为其中之一。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由于通道业务收缩,信托资产规模出现绝对下滑。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 通道下滑原因除资管新规外,还有55 号文及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等。随着通道压缩,费率水涨船高。目前市场主流通道费率已升至0.4%,而2017年普遍在0.1%-0.15%。 业内人士多认为,未来通道业务到期规模将加大,信托资产规模料将持续下滑。不过,由于通道费率不高等因素,通道业务规模下滑对信托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另一可见的影响是,信托产品收益率持续攀升。用益信托数据显示,5月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达7.83%,环比上升0.29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收益率上升背后,是信托公司资金端受限,由此也带来财富部门的压力增大。 一位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人士认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以来,感觉钱更紧了,财富端发行困难,最直接的就是各家都在建立团队做直销,都在抢财富人员。 打破刚兑与资金端受限 在资金受限背后,除了去杠杆、通道受限以外,打破刚兑及投资者门槛提高无疑也是影响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打破刚兑虽然降低了为违约产品兜底的风险,但信托产品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以往信托产品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无风险高收益”。特别是,新规的合格投资者要求高于此前信托产品投资者门槛。由于门槛抬升,目前有些信托公司已在收集客户资产证明。 日前,粤财信托称,为配合资管新规对于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在购买产品前,个人/机构客户需达到资管新规列出的相关要求,并签署满足合格投资人的声明。“500万的要求是客户承诺就行,还是要提供证明?尺度怎么把握还需监管部门明确。”前述华北地区财富部门人士认为。 除此之外,为应对打破刚兑,部分信托公司对产品进行了新的设计。“现在做的大多数新产品要想顺利过会,要投理赔险,要求保险公司做全额本息担保,通过这种设计让客户体会到产品的安全。客户还不能马上接受打破刚兑。”前述华北地区财富部门人士称。 观望与探索 “资管新规发布后,我们都在不同层面的学习,自学、听讲座、参加培训,很多细则还在摸索。比如净值化管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弄。”前述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 前述华南研发人士称,从预期收益率调整到净值模式还有一定难度,需要细则明确以及同业间的相互探讨和借鉴,由于融资方都是固定利息,因此给客户如何解释净值化产品的收益难度也比较大。“大部分还是处于观望,因为新产品的确比较难发。” 日前,中信信托举办了“非标信托产品的估值体系”研讨会,以推动信托业内部非标准化信托产品的估值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已有信托公司在此方面进行探索。昆仑信托在推介的“远大集团债权转让及回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不再有“预期收益率”表述,而是采用了“业绩比较基准”,并强调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意味着受托人保证受益人取得相应数额的信托利益,亦不意味着受托人保证信托资金不受损失。 前述西南研发人士称,由于产品的净值化和信息披露,对产品设计相关的中后台部门,如财务部门和营销管理部门影响较大,涉及产品要素、信息系统、估值等的调整,很多制度都要修改或建立。 “公司内部让业务部门加强对新规的学习、理解,对照业务找出与新规不符的地方,提出调整修改的想法。虽然细则没出来,但我们可以对照新规看哪些需要调整,能调的现在就调,要等细则的也做好相应准备。”前述西北地区信托公司总经理称。[详情]

前4月信托业 “脱虚向实”质效提升
前4月信托业 “脱虚向实”质效提升

  来源:上海金融报 本报讯(记者李茜)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信托行业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成效开始显现,行业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 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 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下滑,比年初大幅下降16.33个百分点。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 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负增长,降幅7.32%。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战略,帮助企业降杠杆。 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 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详情]

强监管下信托业扩张得有效控制 未来将面临转型压力
强监管下信托业扩张得有效控制 未来将面临转型压力

  来源:金融时报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 去年12月,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分别从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双方规范银信类业务,并提出了加强银信类业务监管的要求,加大对重点业务领域窗口指导和风险防控。 《通知》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担保,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要求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文件出台后,部分信托公司和券商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承诺未来通道业务只减不增。 当前,对信托业的强监管不断加码。今年1月,原银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在工作要点中提到信托行业违规业务,包括违规开展信托目的违法违规的银信类业务;违规通过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合作,隐匿资金来源和底层资产,未按照“穿透式”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风险管理并足额计提资本及拨备,或未将最终债务人纳入统一授信和集中度风险管控;理财资金通过信托产品投资于权益类金融产品或具备权益类特征的金融产品,但未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标准等。 另外,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信托公司也要在通道业务等方面作出较大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受包括信托贷款在内的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增速大幅度放缓的影响,近期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回落,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增速已放缓至1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对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银信类等业务的调整,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管的影响。 “受‘去通道’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信托公司。”一位地方监管部门人士直言,由于过去信托在“层层嵌套”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此轮严监管对行业而言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事实上,今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两会上就点明,下一阶段,“影子银行”和信托等领域需重点整治。 总体而言,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除上述银信类业务外,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也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从今年发生的信托违约事件可以看出,通道业务风险丛生。在该业务中,不少信托公司虽收取通道费用,却承担了主动管理型信托的责任,时有纠纷发生。 普益标准分析认为,2018年,信托业在产品到期后的兑付环节将面临较大压力,机构需持续关注产品“募投管退”中的“退”;机构对风险的准备则相对充足,风险项目情况较2016年有明显改善,且机构的赔偿准备也相对充分。 从绝对数量来看,2018年到期的信托产品数量及规模较2017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行业面临的兑付压力较大。数据预测,2018年,信托业全面到期产品数量将达到15026只,到期规模将达到6.19万亿元。产品兑付方面,从今年6月份开始,到期的信托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信托公司面临的兑付压力较往年明显增加。具体来看,从6月份至12月份的7个月中,兑付规模最高的为6月份,规模达到7536亿元;其次为9月份,规模为5496亿元。 此外,从目前来看,信托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数据显示,2017年净资本/净资产比值超过80%的信托公司有35家,超过半数,且这部分公司在近4年的比值大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仅少数公司出现明显下降。 另外,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但严监管依然是总基调。伴随着资管新规配套的监管细则陆续出台,信托业的确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银保监会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信托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详情]

银保监会监管效果初显 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银保监会监管效果初显 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随着一系列规范的出台,此前发展势头迅猛的信托业务开始收缩。银保监会6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 银信类信托余额比年初减少5619.08亿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去年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开展了信托公司“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现场检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联合民政部制定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并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 “从2018年前4个月数据来看,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信托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银保监会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银信类业务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之一。所谓的银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委托人,将表内外资金或资产(收益权)委托给信托公司,投资或设立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 从数据上看,前4个月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的规模也大幅下降。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信托业净利润不降反升 在控风险和严监管的氛围下,业内对信托业务收缩早有预期。国金证券近期曾分析认为,由于信托产品主要属于表外资产,随着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的落地,信托产品等表外资产短期将面临一定程度的收缩。 不过,银保监会方面表示,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从数据上看,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在净利润增长的背后,信托资产的投向呈现出明显的调整和变化。记者注意到,今年前4个月,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为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而相对应的是,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则同比负增长,降幅达到7.32%。 对于下一步的监管计划,银保监会称,将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新京报记者 陈鹏[详情]

通道业务规模大降 信托业转型势头良好
通道业务规模大降 信托业转型势头良好

  2017年以来,银保监会通过现场检查、监管评级、政策引导等方式,督促信托公司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今年前四个月数据来看,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下半年信托规模将进一步下降,信托公司应加强核心竞争力培养,信托业务可积极向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型。 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 银保监会称,从2018年前4个月数据来看,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信托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是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二是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三是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下滑,比年初大幅下降16.33个百分点。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四是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五是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 六是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 信托行业生态将重塑 银保监会称,下一步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信托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山西证券分析师刘丽表示,预计下半年信托规模将进一步下降。随着通道业务发展逐步受限,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传统的粗放式规模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加强核心竞争力培养,回归信托行业本源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重要手段。 中航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江涛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信托行业发展将会处于业务结构调整、夯实发展基础的重整和转型期。资管新规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行业生态将进行重塑。信托行业整体会按照“回归本源、合规尽责、质量提升”的方向稳步发展,其中主动管理类业务规模会保持结构性增长,信托公司差异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信托公司也将更加主动地提升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水平,切实地走到融入实体、服务实体、发展实体的路径上来。 对于信托业务转型方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信托业务可积极向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型。如家族信托业务,随着国内高净值人口与日俱增,以家族信托为代表的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信托公司可以此为转型方向,推出相应的家族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方面,可配合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围绕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投融资需求,设计相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实体经济。[详情]

压通道成效初显:4月末信托资产规模降至25.41万亿
压通道成效初显:4月末信托资产规模降至25.41万亿

  压通道成效初显:4月末信托资产规模降至25.41万亿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不出所料 ,信托资产规模出现绝对下滑。6月6日,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跌破“26万亿”关口。 与之前快速膨胀一样,此次下滑的主要原因依旧是通道。 “本次规模下滑主要在于严监管,包括55 号文,资管新规等系列文件,以及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推动信托公司自觉加强通道业务压缩。”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称。 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未来通道业务到期规模加大,信托资产规模料将持续下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道费不高等因素,通道业务规模下滑对信托公司业绩影响有限。例如本次规模下滑,而营收、净利润数据依旧增长。 银保监会称,下一步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促进信托业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通道缩减 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称,规模下降与资管新规直接相关,在资管新规的政策导向及监管约束之下,相当部分信托公司在缩减乃至叫停通道业务,尤其是以银信合作为代表具有明显加杠杆和嵌套性质的通道业务。 数据显示,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值得说明,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一季度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同比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同比增加9.8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业绩未随规模一道下滑有多方面因素:一是通道费率较低对营收贡献占比较少;二是通道费率已经攀升,目前市场主流通道费率已升至0.4%,而2017年普遍在0.1%-0.15%;三是存续业务较为庞大,一般信托产品期限3年,2017年的业务仍将会贡献收入。 “后续规模下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资管新规4月正式下发并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可以预判今后监管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邢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袁吉伟称,2017年末信托行业通道业务占比为70%,未来严监管持续,通道业务还处于主动压缩状态,随着通道需求的下降以及通道业务到期清算量的加大,而传统主动管理业务增长也有所受限,后续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仍会下降,而且可能降速会增大。 投向优化:金融业大降 邢成认为,短期而言,去通道肯定会对信托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通道业务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 但长远来看,由于资管新规的约束,使得信托公司那些不能彰显本源定位的业务难以为继,强有力地推动信托公司加速转型,加速回归本源,加速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利好大于利空。”邢成称。 而袁吉伟称,通道业务收缩,有利于挤出信托业务的水分,提升发展质量,推动信托公司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加快业务转型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增强在资管行业中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居民资产保值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信托业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负增长,降幅7.32%。 此外,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 比如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 “资管新规对信托公司构建可持续发展业务和盈利模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信托公司应摒弃徘徊观望的心态,真正从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上加以改变、调整,彻底改变过去依靠通道、平台业务的外延式发展路径,真正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邢成称。[详情]

通道类信托大幅缩减 整治信托市场成效初显
通道类信托大幅缩减 整治信托市场成效初显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吴雨、李延霞)中国银保监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银保监会表示,信托业通道类业务规模大幅缩减,各项监管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其中,被视为通道业务“代名词”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其资产余额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2017年以来,银保监会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和突出问题,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信托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4月末,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此外,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4月末,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银保监会表示,通过现场检查、监管评级、政策引导等方式,督促信托公司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4月末,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9%。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详情]

中国信托业停止过快增长 前4月资产余额缩减逾8000亿
中国信托业停止过快增长 前4月资产余额缩减逾8000亿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信托业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同比增速较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 自去年来,中国官方发力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从今年前4个月数据看,信托业发展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具体而言,在防风险大背景下,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截至4月末,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逾21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信托贷款也出现负增长,且链条缩短、投向优化。4月末,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并未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 此外,信托业“脱实向虚”也明显扭转。4月末,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下降7.32%。 银保监会表示,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已显现较好成效,未来还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并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完)[详情]

通道业务压缩下 信托业一季度净利润不降反升
通道业务压缩下 信托业一季度净利润不降反升

  通道业务压缩下,信托业一季度净利润不降反升 陈洪杰 2018年6月6日,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信息,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并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今年5月,银保监会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史上最为严厉”的现场抽查。第一财经从中了解,不少信托公司已暂停通道业务,有些公司从今年年初以来,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正在消化存量。 从2018年前4个月数据来看,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信托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银保监会称,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 在信托银信类业务上,银保监会表示,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数据显示,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另外,相较于去年,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下滑,比年初大幅下降16.33个百分点。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同时,信托业整体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负增长,降幅7.32%。 另外,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 第一财经注意到,从2017年3月末开始持续将近一年的“三三四十”检查中,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信托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固有业务合规及风险管控不完善、以信托业务为通道替银行隐匿风险、未严格核实项目资本金来源及到位情况、投后信息披露不充分、增信措施未落实等。截至2017年年底,信托业规模为26万亿元,其中通道业务占了一半以上。随后,《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出台,表明了监管清理通道业务的决心。 对于下一步发展,银保监会表示,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信托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详情]

银保监会:信托通道业务减少逾6719亿 银信类降4.6%
银保监会:信托通道业务减少逾6719亿 银信类降4.6%

  2017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银保监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和突出问题,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治乱象、防风险方面,开展信托公司“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现场检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窗口指导和风险防控。在引导行业转型、弥补制度短板方面,联合民政部制定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出台《信托登记管理办法》,推动信托登记系统上线运行,指导信托业协会制定《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通过现场检查、监管评级、政策引导等方式,督促信托公司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2018年前4个月数据来看,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信托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是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二是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三是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下滑,比年初大幅下降16.33个百分点。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四是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五是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负增长,降幅7.32%。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战略,帮助企业降杠杆。 六是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信托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017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银保监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和突出问题,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治乱象、防风险方面,开展信托公司“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现场检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窗口指导和风险防控。在引导行业转型、弥补制度短板方面,联合民政部制定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出台《信托登记管理办法》,推动信托登记系统上线运行,指导信托业协会制定《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通过现场检查、监管评级、政策引导等方式,督促信托公司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2018年前4个月数据来看,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信托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是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二是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三是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下滑,比年初大幅下降16.33个百分点。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四是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五是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负增长,降幅7.32%。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战略,帮助企业降杠杆。 六是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信托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详情]

专项检查刚刚开启 前5个月银保监会已开罚单1386张
专项检查刚刚开启 前5个月银保监会已开罚单1386张

  专项检查刚刚开启,前5个月银保监会已开罚单1386张 宋易康 从今年前5个月银保监会开出的罚单看,当前大力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力度丝毫不减。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原银监会官网显示,前5个月,银保监会共挂出1386张罚单(包括银监会机关、地方银监局以及银监分局),与去年前二季度1187份行政处罚相比,力度有过之无不及。 其中,除了银监会机关开出10张罚单,地方银监局方面其间共开出464张罚单, 银监分局则共开出912张罚单。 而监管的罚单数也呈攀升趋势。仅5月,银保监会已经开出高达179张罚单。且从近3个月的罚单单月数据看,3月份监管罚单为109张,4月份为170张,逐月环比上升。 罚单 3月 4月 5月 银保监会 0 0 10 地方银监局 37 56 40 地方银监分局 72 114 129 合计 109 170 179 (第一财经梳理原银监会官网) 与去年年底原银监会针对个别银行动辄上千万甚至过亿元的天价罚单相比,今年的处罚力度并不扎眼,但绵里藏针、面面俱到。例如,今年5月初,银保监会刚刚合并后,对兴业、招商及浦发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出的三张超5000万元以上大罚单,是前5个月监管部门的最大手笔。 可以预计,后半年还有更多罚单浮出水面。第一财经从接近银保监会人士处获悉,目前,银保监会专项检查开启,有银行资管业务已被查满一个月。上述人士指出,银保监会专项检查陆续启动,覆盖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其中有不少问题尚未被清理。 “前3个月共处罚银行业、保险业机构646家次,罚没合计11.58亿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2家次。处罚责任人员798人次,罚款合计2861.85万元,取消任职资格及禁止从业107人。”4月20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的《稳中求进从严监管切实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文中曾披露。 五大行领罚单创新高 近期,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都吃了5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备受市场关注。 从三家银行的行政处罚决定看,被罚原因涉及多项业务领域,而非单一或几个重点业务领域,理财、房地产贷款等业务成上述银行被罚的重灾区。除了银行被罚外,此次开出的罚单中也有银行从业人员因违法违规操作而被处罚的案例,共6名银行从业人员被罚。 从上述三家股份行罚单可以看出,今年监管处罚重点已经不局限于去年“三三四十”同业等业务。 此外,从银保监会前5个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处罚看,对单一机构“天价”罚单较少,但地方银监局以及银监分局都加大了处罚力度,更算得上“面面俱到”。金额小、数量多、更分散,是今年监管处罚的重要特点。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包括银监会机关、地方银监局以及银监分局罚单后发现,其中,信贷业务违规、同业业务、票据违规操作、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不良资产、理财、房地产贷款等方面成为银行业踩雷的重灾区。 例如,5月16日,青岛银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因信贷资金被挪用及违规使用信贷资金被罚款人民币80万元;4月10日,银监会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由于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被罚款人民币30万元。 根据市场统计信息显示,今年5月份(截至5月29日),中农工建交五大行领各地银监局、银监分局罚单共22张,合计总额超710万元。对比2017年,五大行全年才领79张罚单。业内人士预期,今年五大行被监管处罚的频次将高于去年。 此外,非银行金融机构方面,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近期也频吃罚单。例如,江南金租因售后回租业务中存在租前调查不尽职、租后管理失职、未有效识别关联客户授信风险进行统一授信等问题,被罚75万元。 而此前,上海银监局也对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做出“警告”及“罚没合计人民币138.68万元”的行政处罚。 下半年罚单数量可能还将上升 随着目前银保监会进行专项检查到来,多项业务将被重点抽查,下半年罚单数量可能还将上升。 去年银监会掀起的“三三四十”监管风暴检查共发现约6万多个问题,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 2018年1月,银监会决定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持续保持银行业监管高压态势,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印发的《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意见》和《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将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以及影子银行作为整治重点,同时确定严查“阳奉阴违”或选择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等行为。 其中指出“八大方面”要严查的乱象。原银监会指出,这八大方面,基本涵盖了银行业市场乱象和存在问题的主要类别,同时单独列举了监管履职方面的负面清单。此外原银监会相关负责人称,重点整治问题多的机构、乱象多的区域、风险集中的业务领域,严查案件风险。 一方面,“八大乱象”覆盖面更广,在八个领域的检查力度更为平均,另一方面,对银行业资管行业将带来巨大影响的资管新规已经落地,目前银行资管业务面临较大合规压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新规的重点直指刚性兑付、期限错配、多重嵌套、非标资产等行业顽疾,目的在于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和交叉风险、消除监管套利空间。银行和信托,前者因为传统运作模式与资管新规相去甚远,后者则因为通道类业务占比较高,都有比较急迫的转型要求。 目前,资管新规细则已在路上,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较大合规压力。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内部人士对记者指出,此次银保监会重点检查银行的资产管理这部分业务,已经检查一个月。 根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近日多家银行发行“假结构性存款”引发市场热议,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酝酿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相关政策,对理财与结构性存款采取两套监管,并对“假结构性存款”的发行进行限制。 银保监会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金融乱象成因,进一步加强补齐制度短板工作,从根本上、源头上遏制金融乱象的发生;始终坚持强监管严处罚的执法导向,提高监管能力,增强执法科学性;以罚促改、惩前毖后,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金融稳定。[详情]

兑付风波频现!3.34万亿信托今年下半年到期怎么办?
兑付风波频现!3.34万亿信托今年下半年到期怎么办?

   来源:用益观察,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北京商报、信托百佬汇、时代周报等报道 3.34万亿信托2018年下半年到期: 压力较大、风险可控 年初至今,兑付风波频频出现,市场神经紧绷。信托业亦不例外,已有多家信托公司产品出现延期或违约。“目前看信托项目的风险可能集中于上市公司、房地产以及平台公司等过去两年内增长较快的业务领域。”一位华北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 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到期项目约1.5万个,到期规模6.19万亿,同比增长28.56%;其中集合类项目2.46万亿,同比增长59.1%。单就下半年而言,到期规模约3.34万亿,同比增长23.91%;其中集合类1.47万亿,同比增长53.91%。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未来到期压力较大,不过整体风险可控。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称,2018年信托业风险会维持在与以前年度相当的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末信托业不良率仅0.50%。 邢成认为,近年来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一直持续相对高速上升,使得到期压力增加,2018年信托兑付压力同比一定会加大。不过整体来看,2018年信托业风险会维持在与以前年度相当的水平,不会有爆发式增长。“一是大力度的监管,有很多风险苗头已经被控制在萌芽阶段;二是信托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弦绷得很紧,而且相应能力也有提升;三是信托业保障基金发展良好,外部安全阀进一步完善。”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认为,总体说来,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的主动管理信托项目开始进入清算期,考虑到当前的外部形势,风险管理压力要大于2017年。这需要信托公司对于存续项目做好管理和风险监控,做好风险预警,加强与融资方沟通,在出现兑付压力的情况下做好应对预案,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最大限度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实际利益。 信托业风控能力提升 逾三成公司去年不良率下降 近期,债市违约频繁,不少信托公司牵涉其中。信托公司风险控制情况究竟如何?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以信托公司2017年报为依据,用信托公司披露的固有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和不良率为指标,系统调查信托业的风险控制情况。 整体情况而言,2017年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和不良率较为良好。68家信托公司中,有15家固有资产不良率上升,21家不良率下降,占信托业的30.88%。2家持平;28家信托公司披露的不良率为零,5家信托公司固有资产不良率超过10%。 其中,华宸信托固有资产不良率下降明显,从2016年末的31.35%降至10.92%;吉林信托固有资产不良率从22.87%下降至7.72%,从2016年末不良率高企的行业第二淡出前十;已经曲线上市的五矿信托从19.15%下降至10.37%。 信托行业中2017年固有资产不良率表现为零的信托公司,占据了行业大多数,达到28家,占信托业的41.17%。其中,中航信托的固有资产不良率从2016年的0.93%下降至0%。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信托和大业信托的2017年和2016年固有资产不良率为零,但不良资产信用余额分别为11.69亿元和2951万元。华润信托表示,已实际提取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22.88亿元。 房企吸金“止渴” 信托及境外融资成救命稻草 加息周期、信贷收紧、楼市调控不动摇,令房企们仍集体处于焦虑中。对于重资产运行的房企而言,失去持续的资金支持,就相当于被扼喉。因此,房企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融资领域,在传统银行信贷和国内发债依旧受限的情况下,信托和海外融资延续了2017年的火热。 截至5月21日,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六成,前四个月房企海外融资规模更是翻了一倍。业内人士认为,除了积极扩大融资机会,房企通过降价来回笼资金也同样关键。 海外融资是房企短期内理想的渠道之一。据国家发改委网站的外债管理板块公示信息显示,近一个月内,已有包括融创、万科、首创在内的超过十家房企发行境外债券。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房地产企业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数据已达到了233.2亿美元,同比2017年前4月的112.35亿美元上涨幅度高达107%,单是今年4月房企单月发债金额就有88亿美元。 另一个开启疯狂“吸金”模式的是房地产信托。根据用益信托的统计,截至5月21日,年内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为1633.61亿元,在五大类投向中排在首位,比排在第二的金融类产品规模高出约150亿元。而在一年前,金融和其他投向规模都超过2000亿元,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则只有1066.48亿元。不仅是规模同比增长了约六成,今年成立的房地产信托收益率也最高,为8.05%,其他类投向没有超过8%的收益率,代表房地产融资成本最高。 沈易明”光速”升任华融信托董事长 高管团队还有4个新面孔 在华融信托原董事长周道许调任华融资产担任研究发展部负责人之后,这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又经历了不小变动。 信托百佬汇记者注意到,目前华融信托已确定叶天放为总经理,沈易明为拟任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加入华融信托后,沈易明进入了快速升迁通道,一年便由总经理升任为公司董事长。显而易见,沈易明实现了从监管人士到机构高管的完美转型。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于2016年12月核准了沈易明出任华融信托总经理的任职,目前沈易明已是华融信托党委书记、董事,并拟任成为新一任董事长。据悉,他的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审核批复。 华融信托新一任总裁叶天放,曾是民生银行总行地产金融事业部的一把手,在银行系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跳出银行体系后,叶天放在启迪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裁,但并未停留太久。2017年底,叶天放进入华融信托。 目前,叶天放任职资格已经获批,正式担任华融信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与上一年度相比,华融信托10人的高级管理人员队伍中有4名都是新鲜面孔。除了叶天放,还包括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田垣芳;副总经理刘建春;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黄艳红。 中建投信托完成改制 总经理人选待定 近日,中建投信托发布《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增加注册资本、变更住所、修改公司章程的公告》。这意味着,中建投信托正式成为股份制公司,同时注册资本由16.66亿元增至50亿元,跃居信托公司注册资本前十排名。公告中称,增资由截至2016年末经审计净资产账面值折为股份公司股本总额,公司股权结构和股东出资比例保持不变。 在去年12月底,中建投信托就曾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并组建了公司经营管理层班子。这一历经半年的股改终于尘埃落定,中建投信托“将以此次股份制改造作为新起点”。 而在完成股改之际,已在中建投信托任职5年的总经理刘屹突然请辞,新领导班子也面临着改变。对此中建投信托称:“刘屹因为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申请,公司也安排了代为履职的人选,将按程序报监管部门。” 中建投信托始创于1979年,总部位于杭州,前身为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国内最早经营信托投资业务的公司之一。2007年,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投”)收购浙江国投的全部股权。目前在中建投信托股东中,中国建投持股90.05%,建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95%。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中建投信托,欲了解下一任总经理人选与股改后的发展,中建投信托公关人士表示“公司暂不接受采访”。 [详情]

接受监管层现场抽查 信托公司“去通道”将提速
接受监管层现场抽查 信托公司“去通道”将提速

  接受监管层现场抽查,信托公司“去通道”将提速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日,市场传出消息,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抽查,其中包括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主要涉及通道业务。 事实上,除了少部分公司正在被检查,有包括中信信托在内的数家公司已经暂停通道业务,也有公司尚未被检查。 “开弓没有回头箭,资管新规后的真刀真枪式的动作,这仅仅是开始。”某证券公司投资经理5月30日对记者表示。 “去通道化”进行中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25万亿元。其中,通道业务占比约为70%。 不过,随着监管压力逐渐传导到信托公司,通道业务今年缩水明显。用益信托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分别为81款、51款和15款,3月环比降幅超过七成,可谓断崖式下滑。 此外,近日信托违约事件频发,通道业务风险丛生。一些信托公司虽然收取的是通道业务的费用,却“被承担”了主动管理型信托的责任。而此前的一些通道业务纠纷也暴露出,信托公司在违约后想要“体面退场”似乎并非易事。 比如,国通信托近日就因委托人——斯太尔公司未拿到1.3亿元本金而被起诉。虽然国通信托极力声称,“这只是一个通道业务”,但相关资深律师表示,信托公司在通道业务违约后很难完全撇清责任。 今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两会上也强调,下一阶段影子银行和信托等领域还是需要重点整治的对象。 相关信托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银监会“55号文”出台后,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检查强度明显加强,在公司入驻时间也更长,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已长期派驻。 主动管理成核心竞争力 多家信托机构纷纷表示,监管收紧下,主动管理将是未来信托业转型方向。有信托公司高管表达了乐观心态,表示部分信托公司其实已提前开始向主动管理转型,积累了不少资源和经验,今后将会发展得更快速、更扎实。 “对于那些保守、传统的小型信托公司来说,通道业务算是公司中较大的一部分业务。”中航信托首席宏观策略师吴照银向记者表示,信托公司通道业务的收入比例大概在千分之二,按照1000亿元的资产规模来算,信托公司的收入不足2亿元。 “可以说,信托公司的发展方向不是依靠通道业务,未来还是要大力提升主动管理水平,信托公司好比是一家正规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自身主动管理水平,来提高收入,这才是未来信托公司发展的方向。”吴照银表示。 上述证券公司投资经理进一步表示,通道业务本质上就是监管套利,而且这本来就不是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做的事,但这块业务来钱快,也不用承担过大风险。 “资管新规出台后,逼迫信托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但是通道不让做,非标不让做,接下来就是机构进入比拼余粮的阶段,但绝对不是规模大的胜出,因为通道业务规模大意味着可能暴露的风险也同比增大。”该投资经理同时表示,反倒是以往并未涉足过深、规模有限的信托公司若能及时转型成功,可能将有更好的发展。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未来,在增加主动管理能力的趋势下,尤其是产品往净值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更多考验的将是各家信托公司整个资产管理的能力。“2018年,银行系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或明显下降,给很多信托公司提出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主动管理市场的紧迫任务。”(国际金融报记者 潘洁)[详情]

26万亿信托资产怎么降规模?听六大巨头说方法与成效
26万亿信托资产怎么降规模?听六大巨头说方法与成效

   来源:信托百佬汇 当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6万亿这样的历史顶峰,监管层又频频传达“去杠杆”、“去通道”等政策要求,2018年业内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华润信托、华能信托、交银信托、兴业信托、上海信托、渤海信托、中融信托和中航信托等10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位居业内前十。其中,中信信托以近两万亿元的规模位居首位,另有3家信托公司规模也在万亿以上。 面对种种形势压力,这些业内巨头正采取哪些措施“去通道”、“降规模”?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连线多家信托公司,探寻已经过去的5个月,这些巨头已经取得哪些成效。 中信信托争取提前终止部分通道 可以说,资产规模稳坐业内第一的中信信托是本轮“去通道”浪潮下的典型案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信信托信托资产规模达到19867.30亿元。这两万亿信托资产中,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规模约为5000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规模为15018.82亿元,占比75.60%。 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同时也是信托业协会会长单位,中信信托早在2017年底便向银保监会信托部及北京银监局作出“自律承诺”: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前提下,2018年公司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同时,将积极与存量因新通道业务合作方沟通,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 中信信托率先出具的“承诺函”被当做业界标志性事件,此后业内有数家公司内部形成决议暂停通道业务。对此,中信信托向信托百佬汇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正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履行此前承诺。 华润信托规模较年初已降逾千亿 2017年华润信托规模扩张比较迅速,截至年底,该司信托资产规模已达13469.39亿元,位列行业第三。 上述1.35万亿信托资产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在6200亿元,被动管理型资产在7200亿元左右。 一直以来,华润信托以证券业务见长。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信托资产运用于证券市场的占比为50.46%。另据记者了解,华润信托在2017年加大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拓,这部分业务的规模也比较可观。 对于目前降规模的成效,华润信托相关人士向信托百佬汇记者表示,公司严格执行监管政策的合规要求,主动调结构、控规模,积极排查存续项目、审慎对待新增项目,总规模较2018年年初已下降逾千亿元。 交银信托一季度资产规模降7.39% 截至去年末,交银信托存续信托项目818个,存续受托规模逼近万亿,为9445.43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底交银信托主动管理类信托资产为1575.43亿元;事务管理型信托资产为8080.86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续信托资产规模8942亿元,较年初下降714亿元,降幅7.39%。”交银信托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回归信托本源,加大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新型业务开拓力度,一季度,已成功发行3单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规模共178.46亿元。二是推动信托业务转型发展,由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积极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信托信托资产规模已降6%~7% 并入浦发银行之后,上海信托资产规模增长比较迅速。截至2017年末,公司信托资产规模为9123.91亿元,位列行业第七名。 不过,单就2017年来讲,上海信托的资产规模增速并不快。2017年初,公司资产规模为8257.94亿元。 在上海信托九千亿信托资产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在2000亿元左右,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在7000亿元左右。从信托资产的分布来看,其在基础产业、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这三大类分布较多,占比分别为38.65%、27.48%及19.17%。 上海信托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信托资产规模较年初已下降6%~7%。” 中融信托“控制增量、管好存量” 这是一个业内少见的,近三年信托资产规模保持稳定的案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融信托存续信托计划798个,受托管理资产6699.07亿元,规模同比略有降低。 主动管理型业务占比较高也是中融信托的一个特征。不足7000亿元的信托资产中,超过4300亿元是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的规模在2400亿元左右。 2017年年报显示,中融信托6699.07亿元的信托资产主要投向了实业与金融机构领域,这两项占比均超过四成。 中融信托相关人士表示,早在2014年,中融信托就正式启动转型战略,确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转型为集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者。数年来,中融信托持续推进转型战略,坚持“控制增量、管好存量”的原则,不断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中航信托已暂停新增通道业务 作为近年迅速成长的信托公司代表,中航信托2017年底资产规模已经跻身业内前十,达到6577.67亿元。 这6577.67亿元的信托资产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与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分别为2930.39亿元与3647.28亿元。 中航信托相关人士向信托百佬汇记者表示,中航信托较早在行业内实施转型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有一定的积累。反映到收入上, 2017年,公司主动管理的信托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全部信托业务收入的八成,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占比为51%,但事务管理类业务带来的收入却不足信托业务收入的两成。“事务管理类业务占用了公司大量的管理成本,但创造的收益是不匹配的。” 上述人士表示,2018年中航信托更加集中精力主攻主动管理类项目,目前已暂停新增通道类业务。[详情]

*ST德奥6000万信托贷款违约 光大信托转债权全身而退
*ST德奥6000万信托贷款违约 光大信托转债权全身而退

  ■本报见习记者 闫晶滢  今年以来,市场上违约气氛逐渐弥漫至上市公司,中安消、凯迪生态、盛运环保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传出违约风险信息。近期,违约上市公司中“再添新兵”。 5月29日,*ST德奥公告称,公司收到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18)甘01民初476号”应诉通知书,法院已受理和合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资管”)因借款合同纠纷对其提起的诉讼。 具体而言,此次诉讼涉及6000万元的信托贷款,而借款方光大信托在债权转让后得以“全身而退”。《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光大信托内部人士,该人士确认了该项目为纯通道业务,公司仅承担事务管理类责任。 6000万元信托贷款违约 惹来监管问询 事实上,这笔信托贷款发生于一年半之前。早在2016年11月份,*ST德奥(彼时为德奥通用)公告称与光大信托签订《信托贷款》,贷款金额为2.5亿元(分批发放,以实际金额为准),贷款期限为18个月,贷款利率为12.5%/年。彼时,*ST德奥称该次贷款由江苏金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就此次贷款还本付息义务向光大信托提供抵押担保。 而在今年5月17日,*ST德奥表示,该次信托贷款实际由和合资管通过光大信托以“光大-德奥通航股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下资金向公司发放了信托贷款,总共三期合计金额6000万元。由于公司经营问题,无法按时偿还第一期本息。光大信托宣布信托计划项下全部信托贷款本息到期,同时,光大信托将信托计划项下对公司的债权转移至和合资管名下,和合资管成为公司债权人。 *ST德奥称,公司已第一时间与和合资管取得联系,正积极与其沟通、协商,希望和合资管方面能理解公司目前的状况,并能尽快与其就此事达成和解,包括但不限于展期、部分偿还等方式。不过,从近日*ST德奥公布的起诉状来看,其与和合资管的沟通协商显然没有成功实现其延期还款的目的。 根据公告信息显示,此次信托项目的担保人变更为浙江中捷环洲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资管将其与*ST德奥列为共同被告。在诉讼请求方面,和合资管要求*ST德奥归还借款本金6000万元,并分别按8%/年的利率支付利息、按照18.75%/年的利率支付罚息和复利等,合计金额为6657.29万元。 此外,监管部门也没有忽视此次*ST德奥信托贷款违约事件。5月24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对*ST德奥下发关注函,称对此次情况高度关注,并要求其补充披露对此次信托贷款情况,并结合公司目前处理银行贷款逾期的进展、2017年度业绩大幅下滑、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等相关事项补充说明诉讼影响;重新梳理公司贷款、对外担保以及其他负债的具体情况,充分披露债务违约是否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中小板公司管理部要求*ST德奥在5月28日做出说明,截至发稿,*ST德奥尚未披露相关信息。 违约项目涉通道 光大信托全身而退 就此次信托贷款违约,诉讼双方已经准备对簿公堂,而放款的光大信托却得以从中“全身而退”。 究其原因,根据*ST德奥公告,在合同签订之时光大信托即与相关各方约定:*ST德奥明确同意,光大信托有权向第三方转让其在贷款合同项下的全部或部分债权,若发生这等情形,贷款合同项下光大信托的权利义务即相应概括转让给受让人,届时光大信托仅需向*ST德奥及担保人发送通知即可。保证人届时以受让人为债权人继续履行保证合同,且就前述转让放弃一切抗辩权。而在违约发生后,光大信托在第一时间将相关债权转移给和合资管,就此退出该次信托违约事宜。 “一般而言,在合同中约定类似条款,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道业务”,某不愿具名的信托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的投资资金很可能主要由和合资管募集,兑付责任也由和合资管承担。《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光大信托内部人士,该人士确认了该项目为纯通道业务,公司仅承担事务管理类责任。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和合资产成立于2015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为1.6亿元,系和合期货全资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袁锦滢,曾任和合期货总经理,5月30日因任期内和合期货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符合持续不得低于40%的风险监管指标规定而被山西证监局处以警告处分及4万元罚款。 而据市场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3月份,曾有相关人士推介“和合资管-安盈保3号德奥通航股份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息,项目信息与此次贷款违约较为吻合:规模0.6亿元,产品期限12个月,资金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金。不过,在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中,记者并未查询到和合资管的备案信息。[详情]

规范银信合作“进行时” 信托业资产规模或迎拐点
规范银信合作“进行时” 信托业资产规模或迎拐点

  进入大资管时代后,一度狂飙突进的信托业资产规模在2018年真正迎来拐点。记者获悉,除了此前重点规范的通道业务,近期监管层对银信合作业务的规模也提出了要求压缩的监管意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监管层正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进行现场抽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涉及银信、保信的通道业务。 据记者了解,在防范金融风险、消除多层嵌套及抑制通道业务等监管思路的指导下,目前监管部门对于信托行业的监管重点集中在降低信托资产规模方面。“继之前提出行业整体规模只降不增的要求外,监管层最新的窗口指导意见是银信合作业务的规模也必须降下来。”某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结合去年底原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可见,目前的监管要求其实与此前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该《通知》内容首次明确将银行表内外资金和收益权同时纳入银信类业务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将银信通道业务明确为信托资金或信托资产的管理、运用和处分均由委托人决定,风险管理责任和因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损失全部由委托人承担。 有信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规定把此前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的表内外业务都纳入了监管范畴,诸如基于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财产权信托也最终成为监管对象,扩大了监管口径范围。 “这意味着,在银信通道业务中,银行将不得利用信托通道规避监管要求或实现资产虚假出表;而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担保,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要求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前述高管表示。 此前信托行业规模扩张迅猛,尤其是以银信合作为主的部分通道业务规模大增,导致今年下半年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巨大,行业的风险管理压力明显加大。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信托产品规模将达40968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预计,在去通道政策的背景下,信托业今年将持续面临严监管,通道业务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信托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的拐点隐现,行业的绝对资产规模很可能在今年首现下降,26.25万亿元的行业资产规模或成近年来的高点。[详情]

“通道项目违约高发” 不等于“信托高风险”
“通道项目违约高发” 不等于“信托高风险”

  “通道项目违约高发” 不等于“信托高风险” ■晚 星 近日,市场上频频出现信托违约的消息:或是上市公司投资的信托理财产品未能兑付,或是企业未能偿还信托贷款。一时间,信托业似乎被“违约潮”、“信用危机”等标签笼罩。 然而仔细翻看信托公告,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就目前违约项目来看,从国通信托的天津市政项目,再到中诚信托的欧风小镇项目、光大信托的德奥通航项目等,多以“通道”项目为主。并且,信托公司给出的回应也比较统一:“相关信托计划属事务管理类信托,我司承担被动受托责任。” 一般来讲,事务管理类信托项目的投资管理运作决策权在委托人手中,相应的,如果项目出现市场风险,也主要由委托人负责项目的化解。对于信托公司来讲,如果不是因自身操作失误导致项目出现风险,则一般不会为项目出现风险负责。这类风险一般不会导致风险向信托公司传导。 因此,从公开信息来看,上述项目之所以出现风险,与其说是机构风险管理失职,不如说是包括企业、个人在内的委托人投资失利:据笔者观察,近期违约项目的投资者多以上市公司、自然人为主,资金运用则是由委托人自主决定或通过“投资顾问”进行。由于投资人自主决策或自行委托第三方管理、运用信托财产,信托公司仅做形式性的审查而非实质的风险尽调。 事实上,信托行业的风险确实不像市场信息所渲染的那么“不靠谱””。以信托业协会公布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全行业风险项目数量共有601个,合计规模1314.34亿元,在26.25万亿元的总资产中仅占0.5%,且风险项目占比逐年下降。与商业银行超过1.5%的不良率相比,信托业内的风险项目规模尚属较低水平。 与此同时,信托行业近年的大发展也为信托行业积累了殷实的家底以抵御风险。据标准普益数据显示,2017年,67家披露数据的信托公司合计风险准备金规模为330.02亿元,平均每家4.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74%,增速相对较高。截至2017年末,68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赔偿准备金合计221.12亿元,同比增长明显。并且,2016-2017年信托业内连续出现大规模“增资潮”,资本实力的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信托公司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阳光底下无新鲜事,无论是债券市场和信托市场,在看到违约现象的同时,更应该反思违约出现的原因,关注会不会引起风险的传导。今后信托业的风险状况如何尚待观察,但市场仅抓住信托项目违约这一“面子”做文章,而未探究风险的“里子”,对于稳健发展十余年且风险管理卓有成效的信托行业来讲,或许有失公允。[详情]

信托公司通道规模究竟有多大?平均每家规模2711亿
信托公司通道规模究竟有多大?平均每家规模2711亿

   导读:中国银保监会正在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的内容是检查各金融机构对中银监4号文《关於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的落实情况;以及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 来源:上海信托圈 上海信托网消息,中国银保监会正在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的内容是检查各金融机构对中银监4号文《关於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的落实情况;以及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 此次检查由中国银保监会主导、各地银监局派人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查,目前检查还在进行中。目前大部份信托公司已暂停通道业务。 上海信托网了解到,除了少部分公司正在被检查,有包括中信信托在内的数家公司开始暂停通道业务,也有公司尚未被检查。 各信托公司通道规模究竟有多大? 18.44万亿,平均到每家信托公司约2711亿的通道规模。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止2017年底信托业总规模达26.25万亿,其中通道类规模达18.44万亿,比2016年增加了5万亿,通道类业务占比约为70%。这也是驱动2016年下半年以来信托规模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此外,68家信托公司中,有58家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出现增长,占比超过八成。其中,中信信托增量最大,为5025.44亿元;昆仑信托增速最快,达到463.89%;北方信托被动管理规模在信托资产中的占比最重,高达99.26%。 穆迪在其影子银行报告中指出,通道业务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表示,下一阶段影子银行和信托等领域还是需要重点整治的对象。 去年年底,原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要求监管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银信类业务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对业务增长较快、风险较高的银行和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55号文也明文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担保,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要求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 通俗来说,银信通道业务是指银行把债权打包给信托以使得部分债权出表,而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不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而信托扮演SPV(特殊目的机构)的角色,不承担风险和收益,仅收取通道费。通过银信通道,银行不仅能放更多的贷款,而一些银行不能涉及的房地产领域和不符合银行放贷标准的公司,也可以通过信托通道实现放贷。 55号文出台后,已有中信信托、紫金信托、华鑫信托、西部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暂停通道业务。虽然有的公司未明确发函暂停,但确定不再新增通道业务的信托公司不在少数。 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透露, 55号文出台后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现场检查强度明显加强,在机构中的入驻时间更长,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已在其所在机构长期派驻;但同时也表示,在通道业务上,大多数信托公司并未停止,只是由于55号文要求按照业务实质补提资本和拨备,各家在业务的额度上不能超出相应的监管要求,从而无法做新增,通道的费用在今年还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情况。 不过2017年也有少量公司出现了“不增反减”的情况。 其中减幅最大的是华宸信托,同比下降了70.76%。此外安信信托、新时代信托、西藏信托以及平安信托的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余额也均出现了超10%的缩减,分别同比下降20.88%、19.92%、17.59%、10.62%。 2018年限制通道业务依然是监管重点。 2018年以来,监管从银行和信托两端收紧银信通道业务。一季度,信托行业的总体规模较2017年已呈现负增长。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至到2018年1月末,事务管理类的信托资产规模是15.4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959亿元,环比下降了1.25%,其中银信通道业务实收信托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137亿元,环比下降了1.34%。 [详情]

影子银行迎强检查:部分信托暂停通道业务 通道费攀升
影子银行迎强检查:部分信托暂停通道业务 通道费攀升

  影子银行迎来强检查:部分信托公司暂停通道业务,通道费攀升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来源:澎湃新闻 5月29日,有市场消息称,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目前检查还在进行中。 澎湃新闻了解到,除了少部分公司正在被检查,有包括中信信托在内的数家公司开始暂停通道业务,也有公司尚未被检查。 穆迪在其影子银行报告中指出,通道业务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表示,下一阶段影子银行和信托等领域还是需要重点整治的对象。 去年年底,原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要求监管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银信类业务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对业务增长较快、风险较高的银行和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55号文也明文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担保,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要求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 通俗来说,银信通道业务是指银行把债权打包给信托以使得部分债权出表,而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不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而信托扮演SPV(特殊目的机构)的角色,不承担风险和收益,仅收取通道费。通过银信通道,银行不仅能放更多的贷款,而一些银行不能涉及的房地产领域和不符合银行放贷标准的公司,也可以通过信托通道实现放贷。 55号文出台后,部分信托公司和券商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承诺未来通道业务只减不增。 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55号文出台后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现场检查强度明显加强,在机构中的入驻时间更长,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已在其所在机构长期派驻;但同时也表示,在通道业务上,大多数信托公司并未停止,只是由于55号文要求按照业务实质补提资本和拨备,各家在业务的额度上不能超出相应的监管要求,从而无法做新增,通道的费用在今年还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情况。 2018年限制通道业务依然是监管重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25万亿元,其中通道业务占比约为70%,也是驱动2016年下半年以来信托规模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通道业务的限制一方面将显著降低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规模,尤其是严重依赖通道业务的信托公司后续信托规模会呈现较大变化。“今年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上述人士称。 今年3月,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介绍说,在遏制信托通道业务方面,引导信托业回归本源的政策功效越来越明显,55号文对近期增长较快的银信通道业务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截至到2018年1月末,事务管理类的信托资产规模是15.4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959亿元,环比下降了1.25%,其中银信通道业务实收信托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137亿元,环比下降了1.34%。[详情]

监管层要求去通道 八成信托公司被动管理资产却增长
监管层要求去通道 八成信托公司被动管理资产却增长

  在去通道背景下,信托业通道业务存量究竟有多少?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68家信托公司2017年年报时注意到,从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这一指标对信托公司通道业务作为观察窗口,2017年信托业通道业务无论在增量还是增速上均出现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注:个别公司以“事务管理类”定义,统计中视同“被动管理”统计)规模达18.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逾5万亿元;被动管理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例为70.18%,较上年末的66.13%抬升逾4个百分点。此外,68家信托公司中,有58家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出现增长,占比超过八成。其中,中信信托增量最大,为5025.44亿元;昆仑信托增速最快,达到463.89%;北方信托被动管理规模在信托资产中的占比最重,高达99.26%。 研究机构纷纷表示,监管收紧下,主动管理将是未来信托业转型方向。有信托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显露了乐观心态,表示部分信托公司其实已提前开始向主动管理转型,积累了不少资源和经验,因此今后将会发展得更快速更扎实。 被动管理信托资产逾18万亿 根据2017年4月银监会下发的《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对信托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业务的划分标准,被动管理型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不具有信托财产的运用裁量权,而是根据委托人或是由委托人委托的具有指令权限的人的指令,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信托。 在业内,被动管理型信托一般被视为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对于强监管模式下业内关注的通道业务,过去一年信托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呢?年报数据显示,信托业被动管理规模及增速在2017年出现了双增的情况。 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 从信托公司对信托项目的管理方式看,无论是主动管理还是被动管理,去年规模均有增长。截至2017年底,主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意味着,当监管层去年底举起“去通道”这根指挥棒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正有着大批资金借道而过的信托业。山西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整个行业看,2017年信托行业被动管理类业务(事务管理类)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且处于不断增长中,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主动管理类业务。从通道类资管的规模来看,截至2017年末,信托通道已经超过基金专户及定向资管计划成为通道业务中规模最大的渠道。 “2016年监管出台新规加强对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的监管,导致基金子公司和证券公司资管通道业务回流信托。”华宝证券分析师王霞在研究报告中表示,2017年通道业务的扩张仍是驱动信托规模的主要因素。 昆仑信托增幅超463%领跑 各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究竟有多大?记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合计18.44万亿元,平均每家公司2711亿元。相较2016年底,有58家信托公司2017年底的被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余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增加值约为911.07亿元。其中,有15家信托公司被动管理型信托余额同比增加1000亿元以上,中信信托、华润信托、渤海信托、华能信托以及国民信托更是以5025.44亿、4852.42亿、3995.80亿、3090.79亿、2717.58亿元的增量排名行业前列。 从增幅看,有27家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余额增幅在50%以上,甚至有10家信托公司出现了翻番增长。其中,昆仑信托从2016年底的290.50亿元增长至2017年底的1638.08亿元,增幅高达463.88%。华澳信托、浙金信托分别增长了262.82%、216.08%,分列第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7年底,华润信托的信托资产已近1.35万亿元,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信托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公司,仅次于中信信托、建信信托,进入行业前三。其中,通道业务成为了助攻主力,因为从该公司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余额来看,增长速度位列行业第四,达到198.98%,远高于该公司同期66.65%的信托资产余额增速。 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公司出现了“不增反减”的情况。2017年底,有10家信托公司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出现缩减。其中减幅最大的是华宸信托,同比下降了70.76%。通道规模的减少,影响到了华宸信托当年信托资产总额的增长,其规模较上一年缩水逾六成,仅有39.66亿元,在行业中排名垫底。 此外,安信信托、新时代信托、西藏信托以及平安信托的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余额也均出现了超10%的缩减,分别同比下降20.88%、19.92%、17.59%、10.62%。 从信托资产的结构看,大多数信托公司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更大。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过半的公司数量有57家,较2016年底多出6家。 上述57家信托公司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在70%~80%之间的有19家,占比在80%~90%之间的有14家。而北方信托、渤海信托、国民信托、国元信托、英大信托、江苏信托等6家公司的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达到了90%以上。北方信托的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在其信托资产总规模中的占比更是连续两年保持在99%以上。年报显示,2017年度,北方信托新增的信托项目中,被动管理型有275个,而主动管理型仅为3个。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底,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在信托资产占比相较上年末有所扩大的信托公司共有45家。这意味着,有逾六成信托公司被动管理信托资产余额增速高于主动管理的余额增速。 主动管理成未来核心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多方观点认为,随着监管收紧,去年经历了一番扩张的通道业务将受到抑制,2018年信托行业将迎来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变局。 日前,百瑞信托发布的《2018年1季度信托行业分析报告》指出,过去三个月,随着金融去杠杆、去通道、防风险政策的持续加压,银信、政信、结构化股票投资、房地产等业务受到影响,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发行数量呈现递减趋势。用益信托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3月27日,前三个月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分别为80只、47只和4只,下降趋势明显。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导向下,信托业今年将持续面临“严监管”,通道业务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行业的绝对资产规模在今年可能首现下降。 山西证券研报亦表示,未来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信托通道”存在的意义将大幅降低,信托通道面临整顿压力,信托规模高速增长的情况将不能持续。同时通道业务占比过高不利于信托行业整体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行业亟待转型发展。未来主动管理能力是信托公司在行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普益标准最新的资管新规研究报告给出的观点是,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意味着资管行业将面临全面洗牌,伴随而来的是底层资产配置的变局。而规范主动管理业务将遏制加杠杆的操作,具有较强投资研究能力的资管机构将获得资金青睐。 “过去在市场竞争中,信托公司之间主要拼的是背景、牌照、收费等,而未来在增加主动管理能力这个大趋势下,尤其是产品往净值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更多考验的将是各家信托公司整个资产管理的能力。”一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年中,信托公司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离投资的企业非常近,在对企业尽职调查中接触了大量的企业客户。而且在这过程中,也历练了主动管理能力,包括风控能力、与财富投资者沟通能力等。早期就开始转型做主动管理的信托公司,相对其他资产管理机构而言,从前端的资金募集,到中间的产品设计、风控、审核,到后端的管理、退出等,具有更为完整的链条体系,因此会在今后发展得更快速更扎实。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记者表示,2018年银行系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可能会面临明显下降,这也给很多信托公司提出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主动管理市场的紧迫任务。“信托公司需要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才能保持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在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这些方面我觉得还有不少可以挖掘的机会。”[详情]

通道违约频发 光大信托体面退场、国通信托陷罗生门
通道违约频发 光大信托体面退场、国通信托陷罗生门

  *ST德奥今日发布公告称,收到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法院已受理和合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资管”)因借款合同纠纷对该公司提起的民事诉讼案。 该案缘起于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大信托”)2017年3月与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即“*ST德奥”)签署的一项价值2亿5千万的《信托贷款合同》。在*ST德奥因经营问题无法按时偿还第一期本息后,光大信托宣布全部信托贷款本息到期,并对公司的债权转移至和合资管名下,和合资管随后向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蓝鲸财经调查发现,其实光大信托在此案中扮演了一个“通道”的角色,资金完全来源于和合资管,所以出了问题债权也就转给和合资管了,光大信托看似“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而与此同时,国通信托似乎则没有那么“幸运”。日前,斯太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太尔”) 因踩雷1.3亿元信托违约而起诉国通信托,要求国通信托赔偿信托资金及损失,而国通信托则表示通道业务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公司不可能满足委托人的无理诉求。 多位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信托违约事件频发,通道业务“暗礁丛生“,一些信托公司虽然收取的是通道业务的费用,却“被承担”了主动管理型信托的责任,违约后很难完全撇清责任。而此前的一些通道业务纠纷也暴露了违约后想要“体面退场”似乎并非易事。 光大信托全身而退,已将债券全部转让 光大信托是2014年由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在重组原甘肃信托的基础上成立的金融机构,目前是中国光大集团金融板块中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的四大核心子公司之一。 根据光大信托和*ST德奥2017年3月签订的《信托贷款合同》的约定,由光大信托向后者提供总计不超过2亿5千万元的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18个月,贷款利率为12.5%/年。 据悉,光大信托分别于2017年4月13日、2017年3月20日分别向被告*ST德奥合计发放贷款6千万元,而后者曾于2017年3月23日、2017年4月21日向光大信托支付利息总计362.5万元。 不过,其实光大信托在此案中扮演的是一个“通道”角色。根据*ST德奥此前发布的公告透露的信息显示,其实是和合资管通过光大信托以“光大-德奥通航股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下资金向*ST德奥发放了信托贷款,总共三期合计金额6000万元人民币。 而由于*ST德奥未能按贷款合同约定向光大信托支付应付利息,光大信托将该债权全部转让给和合资管。和合资管成为公司债权人后,多次向被告催讨,均无果,后委托光大信托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申请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并已向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和合资管请求判令*ST德奥归还借款本金6000万元及相关利息、罚息及费用。*ST德奥表示,公司已与和合资管进行和解磋商,争取达成正式的和解;同时,计划通过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处置资产及股东借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 斯太尔起诉国通信托,一地鸡毛 一位金融从业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作为通道业务,信托是不用承担分险的,躺着赚钱;违约后的风险全部传递给委托人,这是行业规矩。” 而这个业内人士口中的通道业务兑付“潜规则”也并非总是奏效。2014年,因所投项目违规停工,深圳华宸未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宸未来资产)主导的资产管理计划陷入实质性违约。其后,卷入其中的三家公司——华宸未来资产、湖南信托和国元信托陷入“口水战”,相继发表声明声称自己仅为通道方。 眼下,国通信托和斯太尔正在为一笔价值1.3亿元信托违纠纷互相“喊话”。5月26日斯太尔公告称,公司以1.3亿元自有资金购买“方正东亚天晟组合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天晟组合”)第1期产品存续满12个月后申请提前终止,公司仅收到委托理财部分收益1040万元,理财本金和剩余收益未能收回。斯太尔已因此起诉国通信托要求返还1.3亿元信托资金。 5月27日晚间,国通信托发表声明回应表示,“公司已经履行受托人义务、不可能满足委托人的无理诉求。”国通信托认为该项信托计划是事务管理信托,已按照信托委托人共同委托的投资顾问——北京天晟同创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达的投资指令,将委托人斯太尔公司交付的1.3亿元信托资金支付给了玉环德悦投资有限公司,用于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 不过,蹊跷的是,斯泰尔却表示,对于信托计划的投资项目进行的相关调查发现,其根本就没有对玉环投资进行增资,玉环投资的股东及注册资本自始至终都未发生任何变化。 通道业务风险丛生,转型“进行时” 一名专研金融业务的资深律师对蓝鲸财经表示:“信托通道业务违约后很难完全撇清责任。从法律上来讲,信托法就没有通道业务这一说,当然具体要看合同是如何约定信托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近年来,通道业务飞速发展, 占比规模较高。根据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年末,信托资产规模破26万亿。虽然2017年4季度信托业55号文等监管规则出台,但是2017年4季度通道业务继续突飞猛进,占比资产管理规模近60%,而其中隐含的风险也不言而喻。 4月27日,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也就是备受业内关注的“资管新规”,新规明令禁止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过渡期设置到2020年底。信托行业由此面临着产品净值化调整、去通道和清理资金池的压力,此前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过去“躺着赚钱”的信托通道业务,即将一去不复返。“去通道化”转型正在进行时,直至2020年的过渡期,信托通道业务“只减不增”目前已成行业共识。(来源:蓝鲸银行 梁轶雯)[详情]

银保监会专项检查影子银行 部分信托通道业务已暂停
银保监会专项检查影子银行 部分信托通道业务已暂停

  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银保监会正在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各金融机构对银监会4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的落实情况;二是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本次检查由银保监会主导、各地银监局派人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查,目前检查还在进行中。 大部分信托公司已暂停通道业务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通道业务: 从字面来看就是资金从一处流向另外一处的一条路,在信托的通道业务中,一般是资金从银行流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由信托来作通道。 为什么不直接贷款给企业呢? 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通道业务将表内业务调出表外,银行可以腾出贷款额度,使得银行能够继续发放贷款;二是保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也可以规避贷款风险;三是使资金可以进入信贷资金限制进入的行业,如房地产开发,如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等。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本次银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主要涉及银信、保信的通道业务。”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银信通道业务,其余公司从今年初以来就提出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业内人士指出:“没有暂停的这部分公司主要是以前通道业务做得较少,额度控制压力较小。监管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不能做通道业务,但压缩规模的要求是明确的。 2017年12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监会“55号文”),要求信托公司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规定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此后,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信托率先向银保监会信托部及北京银监局作出“自律承诺”: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前提下,2018年公司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同时,将积极与存量因新通道业务合作方沟通,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记者了解到,在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之前,中信信托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 紫金信托的一份内部通知也显示:经公司办公会讨论决定,自即日暂停各业务部门通道类业务申报和受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近跟一些信托公司交流,虽然有的公司明确发函暂停,有的没有发函,但实际上内部确定不再新增通道业务的信托公司并不在少数。” 截至目前已有中信信托、紫金信托、华鑫信托、西部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暂停通道业务。一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也记者:“目前不少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还在做的也比较佛系,有的话就做一单,没有就不做。” 该人士还表示:“今年以来,监管从银行和信托两端收紧银信通道业务,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的总体规模较2017年已经呈现负增长。” 2018年4月19日,银保监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信托监管会议,各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总裁参会。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四方面内容:严监管、去通道、控房地产、控政府平台。 信托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某信托公司研究员表示:“在严监管的周期下,虽然短时间内行业要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但从长远来看,对于防控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都大有裨益。” 从信托通道业务资金的投向来看,大部分的信托资金用于向一些市政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而减少通道业务规模甚至暂停通道业务,会大大减少资金流向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 “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投入会进一步降低房地产企业杠杆,符合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市政平台的融资渠道,也将逐步缓解地方政府的负债压力。从资金层面看,这一现象也将改变资金的流向,使信托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者”,上述信托公司研究员告诉记者。 对信托行业而言,虽然公司纷纷暂停了通道业务,或者降低了通道业务的规模,但总的来说,“对信托公司的影响不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通道业务在规模上占比较大,但通道业务的费率较低,对营收的影响不至于太大。” 而破刚兑、去通道、回归信托本源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这点从各家信托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报中可见一斑,信托业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信托年报单独开设章节涉及创新议题的信托公司就超过半数。在创新业务和特色成果中,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选择回归本源,着重从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入手,以期为公司转型提供新的切入点。”此外,信托公司也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在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由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积极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详情]

通道违约频发 光大信托上诉要求*ST德奥还6000万贷款
通道违约频发 光大信托上诉要求*ST德奥还6000万贷款

  导读:光大兴陇2017年3月签署的《信托贷款合同》向*ST德奥发放6000万贷款。2018年3月,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向光大兴陇支付应付利息,而后,光大兴陇将该等债权全部转给和合资管。经和合资管多次催讨,均无果。和合资管将其告上法庭。 来源:上海信托圈 近期,信托业通道业务事故频发,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通道业务占比较高增长迅猛,风险隐患也在逐步显现。 例如,川信-川诺2、3号遭遇投资者拉横幅,国通斯太尔项目被告上法庭,中诚欧风小镇项目6年至今未解,等等都是通道惹的祸! 今日,5月29日午间*ST德奥(002260)的一则公告,又暴露出一起信托通道业务违约事件。 *ST德奥 (002260)公告称,公司于5月25日收到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18)甘01民初476号”应诉通知书,法院已受理和合资管因借款合同纠纷对公司提起的民事诉讼案。 上海信托网了解,该案起于光大兴陇2017年3月与公司签署的《信托贷款合同》。此后,光大兴陇向*ST德奥合计发放6000万元贷款。2018年3月,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光大兴陇支付应付利息,而后,光大兴陇将该等债权全部转让给和合资管。经和合资管多次催讨,均无果。和合资管诉讼请求判令公司归还借款本金6000万元、利息、罚息及相关费用等。 贷款合同详情 2017年3月,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光大信托)与 公司签署《信托贷款合同》(编号:2016S0037dath001-贷 001贷款合同),约定: (1)由光大兴陇向公司提供总计不超过 2.5亿元的贷款; 光大信托分别于 2017年4月13日、3月20日分别向*ST德奥账户汇出人民币 26600000元、21200000元、12200000元,合计发放贷款 6千万元整。 (2)贷款期限不超过 18 个月; (3)贷款合同项下贷款利率为 12.5%/年; (4)当*ST德奥出现未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时,光大兴陇有权宣布贷款 合同项下贷款本息立即到期,要求被告一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利息。 (5)当*ST德奥未按贷款合同约定偿还本息的,光大兴陇有权对逾期贷款本金 按贷款合同贷款利率的 150%(罚息利率)计收罚息。 注意,合约最后一条很重要,*ST德奥明确同意,光大兴陇有权向第三方转让其在贷款合同项下的全部或部分债权,若发生这等情形,贷款合同项下光大兴陇的权利义务即相应概括转让给受让人,届时光大兴陇仅需向被告一发送通知即可。 (光大信托是和合资管的一个通道,资金来源是和合资管的,光大信托是通道。所以出了问题债权就转给和合资管了,光大撇的很干净。) 同时,浙江中捷环洲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贷款合同向光大兴陇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 *ST德奥公司表示:上述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暂时无法判断上述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和期后经营业绩的影响。目前,公司已与和合资管进行和解磋商,争取达成正式的和解。同时,公司计划通过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处置资产及股东借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 在信托违约事件中不乏通道业务,在26万亿信托规模中通道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此类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前几年疯狂扩张信托通道合作类业务,在融资主体高杠杆扩张融资受限的情况下面临兑付危机。尤其在“违约潮”当下,存量银信合作业务面临着风险处置压力。若发生违约事件,则权责划分的分歧面临考验? 通道业务虽然信托公司不完全担责任,但难免还是会给信托公司造成声誉风险! 最后,通道有风险,切用且珍惜! [详情]

2017年信托公司净利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信托公司净利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报显示,68家信托公司净利润总额为640.4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是衡量信托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对净利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为信托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一、净利润整体分布“肥尾”现象突出 从表1可以看出,68家信托公司2017年净利润平均值为9.4亿元,比中位数高出2.4亿元,说明公司利润分布不对称;偏度1.8,说明分布呈现右偏;峰度高达3.7,说明存在较为突出的“肥尾”现象,有相当部分公司净利润水平较低;总体方差高达六位数,最小值只相当于最高值的1.3%,说明信托公司之间净利润内水平差异较大。 二、净利润分组尾部右偏明显 根据斯透奇斯规则,把68信托公司2017年净利润分为8组、每组组距为6亿元,得出净利润分布直方图,尾部明显右偏。按照净利润大小,平安信托、安信信托净利润分别为39.1和36.7亿元,占居最高区间;重庆信托净利润为33.5亿元,位居次高区间;第三区间为中信信托,净利润24.3亿元;第四区间包括华润信托、中融信托、华能信托和民生信托,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21.7亿元、20.8亿元和18.2亿元。以上五个区间,包含8家公司,占68家信托公司总数的11.8%。 净利润分布在0-6亿元、6-12亿元区间的信托公司分别为30家和21家,分别占比为44.1%和30.9%。与之对应,此51家信托公司的净利润之和占全部信托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5.0%。从行业集中度来说,排名前4位和前8位的信托公司净利润之和占全行业净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0.8%(CR4)和33.9%(CR8)。 三、净利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从投入产出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影响净利润的因素可能包括9项。从投入角度看,主要是信托资产、净资产、职工人数以及衡量业务成本的人均业务及管理费;从产出角看,主要是营业收入、衡量业务结构的主动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反映收入结构的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以及反映收益率的信托报酬率和资本利润率。 现以68家信托公司2017年报披露的年度截面数据为依据,以净利润为因变量,以信托资产、净资产、职工人数、人均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主动管理业务收入占比、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信托报酬率和资本利润率等9项指标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回归统计、方差分析和回归系数检验三项结果。 表2显示,修正判定系数为0.9531,说明该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表示在净利润取值的变差中,能被上述9项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95.31%。 表3显示,F=152.33,Significance F(即P值)小于0.01,说明净利润与上述9项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表4显示,营业收入、净资产、职工人数、人均业务及管理费和资本利润率前5项指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信托资产、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信托报酬率和主动管理信托业务占比后4项指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为避免回归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自相关问题,现以已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的5个自变量为基础,通过逐个向前增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变量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最终确立以净利润为因变量,以营业收入、净资产、职工人数、人均业务及管理费、资本利润率和信托资产等6项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好(修正判定系数为0.9536)、线性关系显著(F=230.27),回归检验结果如下: 根据表5的结果,营业收入、信托资产、净资产、职工人数、人均业务及管理费、资本利润率等6项指标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可以得到2017年68家信托公司的净利润Y与营业收入x1、信托资产x2、净资产x3、职工人数x4、人均业务及管理费x5、资本利润率x6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7747.7+0.5053x1-0.00018x2+0.0532x3-61.1146x4-146.686x5+221314.3x6 四、回归结果行业分析 根据回归方程,在其他指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2017年信托业平均每增加1亿营业收入,可以增加约5053万元的净利润,低于2016年同口径回归结果(5392万元)。营业收入是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而营业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最终净利润水平。在控制营业支出的情况下,增加营业收入可以有效提升信托业净利润水平。 信托业平均每增加1亿的信托资产规模,将减少约1.8万元的净利润,高于2016年同口径回归结果(1.6万元)。由此可见,近两年整个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过快,且多为被动管理类资产,不仅无助于净利润的增加,反而会带来净利润的减少。 信托业平均每增加1亿的净资产规模,可以增加约532万元的净利润,高于2016年同口径回归结果(492万元)。信托业通过股东增资、净利润留存等方式增加净资产规模,可以带来净利润水平的明显提升。 信托业平均每增加1名员工,将减少61万元的净利润,与2016年同口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整个信托业平均员工成本较高,提高人均创利难度较大。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信托业从业人员平均创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托业平均每增加1万元的人均业务及管理费,将减少约147万元的净利润,低于2016年同口径回归结果(168万元)。近两年,信托业人均业务及管理费的增加会降低净利润水平。因此,信托业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适当控制并降低业务及管理费支出。 信托业平均每提高1%的资本利润率,可以增加约22.1亿元的净利润, 高于2016年同口径回归结果(14.6亿元)。资本利润率是信托公司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反映信托公司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因此,信托业提高固有投资水平可以带来净利润水平的极大提升。 作者:方玉红 来源:中国民生信托[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