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激进险企劫:保监预警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 下只黑天鹅是谁
激进险企劫:保监预警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 下只黑天鹅是谁

2016年底以来,保监会雷霆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4月9日后的鱼贯政策,或许正在加速这一黑天鹅阴霾潮。唯一的疑问在于,下一只黑天鹅,是谁?率先被保监系统警示现金流风险的前海人寿?亦或是其他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17日  16:36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正申请重新开展万能险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正申请重新开展万能险

报告中,前海人寿首次透露公司正面临“万能险业务大规模退保风险”、“无法申报新产品带来的风险”,请求保监会支持公司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措施,并准予从3月6日(处罚3个月期满)开始申报新产品。[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5月15日  23:34
曝前海人寿为求监管层松绑表决心: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曝前海人寿为求监管层松绑表决心: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关于近日流传的前海人寿的数份文件,万科董秘朱旭表示并未收到来自前海人寿的配合董事会换届说法,关于董事会换届的事宜还在推进中,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详情]

一财网|2017年05月17日  14:06
律师解读前海人寿600亿退保压力 仅是预计情况应慎重研究
律师解读前海人寿600亿退保压力 仅是预计情况应慎重研究

律师窦雍岗向新浪财经表示,如果上述爆料信息属实,这其实只是前海人寿与监管部门一次正常沟通。并且600亿元的退保数据仅是“预计”,并不代表必然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风险。[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17日  17:45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请求监管恢复新品申报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请求监管恢复新品申报

前海人寿请求监管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因为预计在 2017 年会有 600 亿的退保金额。没有新的销售,哪儿来的钱退保?[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5月17日  08:48
前海人寿或有600亿退保额 请求保监会恢复新产品申报
前海人寿或有600亿退保额 请求保监会恢复新产品申报

一份文件显示,前海人寿请求保监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前海人寿表示,预计今年公司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前海人寿方面同时表示,请求保监会恢复公司保险新产品申报。[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5月16日  21:32
前海人寿去年退保金额增长五倍 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前海人寿去年退保金额增长五倍 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继去年底被暂停万能险新业务销售、今年2月董事长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等处罚之后,前海人寿要面对业绩考验。[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4月30日  12:28

最新新闻

广东保监局:前海人寿广分退保给付风险总体可控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9日 09:13
前海人寿被曝存600亿退保危情 回应称现金流稳定
前海人寿被曝存600亿退保危情 回应称现金流稳定

  来源:新京报 被曝“600亿退保”危情 前海人寿称经营正常 称公司目前现金流稳定,与客户保持良好稳定业务往来;一季度万能险新增保费大降   新京报讯 (记者陈鹏) 近日有消息曝出,前海人寿面临退保压力(指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支付压力)和现金流风险。5月17日晚间,前海人寿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 退保:去年退保金90亿,同比增5.2倍 近日,有关前海人寿现金流和退保压力的文件截图在网络流传,包括名为《深圳保监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关于请求支持前海人寿正常经营及相关事项请示的报告》等。 上述文件中提及,前海人寿表示,“2017年我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并请求保监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以及新产品 的申报。此外,文件还指出,前海人寿面临现金流风险,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不过,关于上述文件的真伪,记者并未从保监会和前海人寿得到证 实。 对于现金流风险传闻,前海人寿5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自去年12月以来,前海人寿一直积极做好现金流监测和客户服务工作,每日监测现金流情况,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稳定的业务往来。” 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前海人寿2017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0.52%及121.04%,尚未触及监管要求的红 线。前海人寿在公告中称,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不过,前海人寿在回应中并未提及600亿元的退保金额。 数据显示,随着保费规模的扩张,前海人寿近些年的退保金额也不断增加。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3年前海人寿的规模保费合计约为143亿元,2014 年、2015年达到348亿元、779亿元,三年内规模保费增长近4.5倍。与此同时,2015年前海人寿的退保金为14.38亿元,2016年退保金则 升至90.06亿元。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上述关于前海人寿的文件真伪尚无法判断,而600亿元的退保金额在文中是预计,要看具体官方公布的财务数据。 万能险:新业务被暂停,曾占其总保费78% 因万能险新业务被暂停,前海人寿的现金流问题此前便受到关注。 2016年12月,保监会曾发布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暂停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监会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万能险曾是前海人寿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前海人寿2015年的保费收入数据显示,期间规模保费收入为779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4亿元,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606亿元,占到总保费规模的78%。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是反映万能险保费的主要指标。 彼时,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保监会停止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及暂停新产品申报后,前海人寿将只可销售已获批的重疾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险产 品,而这些非万能险产品流入的保费难以完全覆盖存量保单的满期或者退保支出。同时,保监会的处罚或导致退保增加,前海人寿可通过注资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万能险新增保费大降 万能险业务暂停后,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前海人寿2017年1季度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4.8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118.9亿元有所增加,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678万元,去年同期则为334.6亿元。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末,前海人寿的净现金流为-124亿元,一年以内的综合流动比率为198%,流动性覆盖率为257%。2016年一季度末,净现金流为80亿元。 接近前海人寿的人士认为,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期末,前海人寿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36.6亿元,而加上2017年一季度规模保费收入135亿元,前海人寿实现全年现金净流入并无压力。[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8日 07:27
万能险萎缩促险企加快转型 保障型期交或成发展方向
万能险萎缩促险企加快转型 保障型期交或成发展方向

  5月份以来,对不少险企特别是中小险企来说,感受到的是更急促的监管风暴。 5月5日,中国保监会对安邦人寿保险发出监管函,对安邦保险的两款产品,其中包括一款万能险产品提出质疑,并作出禁止安邦人寿保险公司3个月内申报新产品的处罚。5月7日,保监会又印发《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其中强调从严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各类金融产品,严禁投资基础资产不清、资金去向不清、风险状况不清等多层嵌套产品。投资比例较高的万能险成为监管的重点险种。 其实,从去年险资举牌潮开始,监管层就开始密切关注万能险,并发出了一系列监管文件限制万能险的久期、结算利率、占总保费比例上限等,抑制其扩张。监管成效可以从前不久公布的一季度统计数据中看出。 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保险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5866.02亿元,同比增长32.45%,但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2396.05亿元,同比下降61.79%,这一数据主要包括的就是万能险和少量的投连险。2016年的同期数据为6271.4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9.53%。今年这一数值的大幅度减少,意味着曾经风光无限的万能险正加速萎缩。 从保监会公开数据来看,一季度81家人身险公司,剔除国寿存续和5家新上报表的公司,以及2家没有万能险数据的国寿养老和长江养老外,73家人身险公司中有49家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负增长,占比高达67.12%。其中,下降超过50%的占到半数以上,而且均为中小保险公司。 “通过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以较高的资金收益率吸引客户,迅速扩大规模,是中小保险公司为弥补自身在竞争力和资源方面的劣势,采取的资产驱动负债战略。但万能险配置存在期限错配现象,中小保险公司滚动发行短期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如果后期资金流出现问题,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闫俊花说,这也是监管层收紧万能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数据看,万能险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今年1月份同比下降为53.81%,到了前2个月,同比下降为61.36%,一季度下降为61.79%。有业内人士估计,随着保监会进一步加强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万能险保费还会继续下行。此外,相比大型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将在万能险萎缩过程中受到更大冲击,资产驱动负债的激进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小险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 据记者观察,监管措施更多是针对高现价短期的万能险,5年期以上的产品基本没有太多限制,这说明监管层的意图是要引导此类产品向长期保障功能转向。如此可以肯定,下一步中长期万能险特别是保障型期交万能险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不过,这种变化可能会对资本市场产生短期影响。兴业证券王德伦认为,由于万能险是投资股票比例较高的险种,其增速放缓甚至规模缩减将导致保险资金用于投资股票的比例下降。股市受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将面临资金流出压力。(经济日报记者 江 帆 )[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7年05月18日 06:56
前海人寿回应网传其经营风险问题:目前公司现金流稳定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7日 18:01
律师解读前海人寿600亿退保压力 仅是预计情况应慎重研究
新浪财经 | 2017年05月17日 17:45
曝前海人寿为求监管层松绑表决心: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曝前海人寿为求监管层松绑表决心: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相关报道】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正申请重新开展万能险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称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 激进险企劫:保监预警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 下只黑天鹅是谁 5月16日,网上流出数份载有前海人寿请求恢复公司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全面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的文件,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此时,距离万科现届董事会期满已近两个月,换届事宜却迟迟未能启动。 万科管理层曾在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暂未能拿出成熟的换届方案,且无换届时间表。业界普遍认为,董事会未能如期换届,是因宝能、深圳地铁、恒大及万科管理层各方的力量尚在博弈中。 关于近日流传的前海人寿的数份文件,万科董秘朱旭对第一财经表示并未收到来自前海人寿的配合董事会换届说法,关于董事会换届的事宜还在推进中,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来自宝能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前海人寿目前不方便作出任何回应。第一财经了解到,截止至到目前,宝能集团、前海人寿均未对相关文件的真实性作出否认或辟谣。 宝能对进入万科董事会有所意向,抑或甘心退守财务投资者字位置,关系到新一届董事会中,深圳地铁、宝能、恒大、万科管理层等方能获得的席位。这也是换届方案中,无法避免的一问。在恒大已将所持股份表决权悉数让渡给深圳地铁之际,宝能的进退成为万科董事会换届最关键的一环。 前海人寿面临经营困难 截至目前,宝能通过旗下资本运作平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两家公司,分别持股万科6.66%、18.74%,总持股比例为25.4%。 在国家层面的防风险、去杠杆背景下,监管层对金融业、保险业的持续介入为万科股权事件的解决点明了方向。 先是监管层对险资进入上市公司的态度发生转变。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场中国资本大战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12月,监管机构多次公开表态,以“行业的强盗”、“资本市场的泥石流”等严厉措辞形容举牌上市公司的保险公司。同月,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万能险新业务的措施。 2017年2月24日、25日,保监会先后在其官网发布了针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去年12月至今,前海人寿的压力有增无减。日前,一封泄密邮件使这只通过持股万科而被资本界熟知的金融大鳄,暴露出置身在监管层两次严惩之下的惊惶。 该邮件包含五份文件,第一份是深圳保监局发给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的《深圳保监局关于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的核查报告》,落款时间为1月3日;第二份是前海人寿发送给保监会的《关于前海人寿流动性情况及请求支持事项的报告》,落款时间为3月6日;第三份是深圳保监局发给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发送《深圳保监局关于前海人寿深分风险情况的报告》,落款时间为3月16日;第四份是前海人寿发给保监会的《关于请求支持前海人寿正常经营及相关事项请示的报告》,落款时间为4月23日;第五份是5月2日,深圳保监会发给保监会的《深圳保监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 上述多份文件,除了深圳保监会向上级报告、前海人寿自述整改情况外,还揭露了前海人寿自身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 上述文件指出,前海人寿的经营目前正面临业务大幅下降和退保大幅增加等两大挑战。截至 2017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总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35.33亿元,同比减少69.74%;总退保金额188.48亿元,同比增长145.97%,退保率9.13%,远高于5.04%的全国平均水平,且还有进一步快速增长势头。 文件还提及,前海人寿面临现金流风险,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与此同时现金流出暴增,现金流缺口正持续扩大,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愿意全面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前保监会对前海人寿的处罚原因中未直接提及万科,但前海人寿在文件中的表述却显得“心领神会”。 前海人寿在重点工作报告一项中,特意点明,“恳请贵会(保监会)理解我司(前海人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赤诚和善意,理解我司投资万科股票的初衷和目的,我们会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前海人寿又称,看好万科的投资价值,对万科的投资是一项财务投资。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前海人寿将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 前海人寿的示弱乃有所要求。前海人寿表示,今年公司或将面临600亿元之巨的退保金额,请求保监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以及新产品的申报。 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2016年7月,宝能获得万科年度分红近19亿元。根据万科在2017年3月披露的2016年度分红派息预案,2017年,万科每10股拟派送人民币7.9元(含税)现金股息。以此计算,2016年度万科现金股利约为87.2亿元,占公司2016年合并净利润的比例为41.48%。 截至目前,万科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持股25.4%的宝能,持股15.31%的深圳地铁,以及持股14.07%的恒大。若分红派息预案最终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得以通过,且宝能在股权登记日的股权持有比例不变,那么,宝能最终将获得约22亿元的分红。 根据万科在5月14日发出的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将于6月30日召开,现场将审议包括《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016年度董事会报告》在内5个议案。 根据万科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销售面积98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5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和99.7%。此外,万科增收不增利,尽管营业收入为185.9亿元,同比增长27.2%;但净利润仅有6.95亿元,同比下降16.5%。 季报显示,万科净利润下降是因为竣工和结算规模有限。朱旭认为,一季度的净利润变动对预测全年业绩的参考意义不大,预计万科2017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仍将保持增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详情]

一财网 | 2017年05月17日 14:06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

  来源: 微信公众号 股票涨停内幕 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央最近持续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就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开幕当天傍晚,代表官方声音的新华社发文,指出“过去一周,资本市场在调整,监管在出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同时一个理念渐渐明晰:防风险、治乱象是健康市场的需要,但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同样是在这一天,一个电子邮箱的主人正紧张筹划整理着一些文件,这个电子邮箱被注册在了远在美国的服务器上。他(她)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一场小小的金融风险防控“暗战”,即将肇始于鼠标的轻轻一点。 第二天,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进行。全中国的财经记者,均在关注这一对全球经济格局都有重要影响的盛会。他们当中,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很多人逐渐地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我,一名很普通的财经记者,很荣幸收到了这封邮件,也便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过程。 (邮箱地址截图) 邮件来自于一个域名的news111111@outlook.com的邮箱。在爆料内容之外,我对这个邮箱和发件人也很感兴趣。邮件没有落款,发件人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sdfasdf sdfas”,很显然,注册时随便摁了键盘中几个相邻的字母,我都能想象到他(她)当时钢琴般熟练的单手手法。 为何是outlook,而不是更常见的QQ、163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微软Outlook(Hotmail)也支持全程HTTPS和两步验证,并且服务器在国外,隐私可以得到保证,只要用户不打算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基本上该邮箱不会遭到他人的监控。” 这个“不会遭到国内监控”的邮箱,给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记者发出了一封有着7个附件的邮件,其中5个附件为PDF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编号,显示出这是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 具备质疑精神的记者们首先想到,文件是否真实?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萝卜章”事件层出不穷,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假设文件是真实的,而保监系统官网又没有公开披露,那就说明这些文件涉嫌泄密(也就难怪爆料邮箱要注册到国外的服务器上了)。那么,究竟是谁拿到了监管的信息,然后集中发到记者的邮箱里呢? 从时间跨度上看,匿名邮箱发来的这5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从最早的一份1月3日,到最晚的一份5月2日,也说明了这位匿名爆料者搜集了较长时间的材料,对于5月15日的爆料“蓄谋已久”。 我又告诉自己,无论爆料者动机如何,文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开始了采访。然而,几经努力,在没法证实文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最终放弃了报道。 不过,最终,邮件的主要内容,还是被我的多个同行先后报道了出来。这些报道和文件里透露,5月2日,深圳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并列举了前海人寿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前海人寿向监管请求恢复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请求恢复新产品申报等信息。 最扎眼球的,莫过于“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的信息,这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现金流危机的关注。稍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渲染金融机构的资金危机的话,这种关注,本身就会加剧危机。 用术语来说,叫做市场的“反身性”。所谓反身性理论(也称反身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银行的挤兑;惨痛一点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股市非理性下跌”。 换一句更常见的话,就是“信心比黄金重要”。匿名邮箱的主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原本不应公开的内容公开,就会造成市场的反身性,打击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从而加剧前海人寿的危机——这实际上,就很可能破坏监管层的初衷,导致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而这,也是我最终放弃决定报道的原因之一。) 前海人寿作为万能险业务的代表之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市场都心知肚明,是对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惩罚”。这一惩罚,也代表着监管层处置保险行业积聚的风险的开端,保监会随后又对多家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开出了罚单。 在对这些险企的处罚中,监管层还是非常注重防止“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的。例如,在2月24日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中,开出定格罚单的同时,保监会也明确指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 按照此次匿名邮箱披露的文件,在去年12月5日的处罚出台后,12月底前海人寿已经完成了万能险的整改,随后通过了监管验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也在今年3月5日到期。 在完成万能险整改并通过验收,暂停新产品申报处罚也到期的情况下,前海人寿向监管申请重开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重新申报新产品,本也是正常的行为。毕竟,就算是中国人寿、平安,如果被暂停原本擅长的业务,资金同样会出现一定问题,最好的转型方式不宜是“急刹车”,而应是逐步过渡,缓释风险;毕竟,万能险也并没有被斩尽杀绝,保监会只是对其进行比例监管,目的就在于帮助前期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实现稳步转型。 在造成前海人寿被处罚的直接原因——万科股权事件上,被披露的文件显示,前海人寿也已经“服软”,其表态会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 这是前海人寿在万科董事会改选争议中,首次亮明态度,全面配合政府要求,以换取监管层对其恢复一定额度内的万能险销售,以及恢复新产品申报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获悉了这一表态,万科在5月14日晚间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不过,股东大会5个讨论事项中仍然没有提及已经延期的董事会换届事宜。 随后,第二天,5月15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实际上,从爆出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并不清晰监管层会否考虑接受前海人寿的上述申请。公允地说,截至目前,监管层在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与保障公司稳定运营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平衡。监管本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但如今,因为匿名邮箱的爆料,监管层原本的节奏会否因此打乱? 如果真的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责任其实并不在监管层处置风险上,而在于突然泄露的文件,在于发出匿名邮件的人,究竟是如何拿到监管的内部文件的?这值得监管系统彻查。 一旦因此发生“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千千万万的保户受到损失,企业的数万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国家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防控也因此被打开缺口。如果真的这样,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那些个注册在海外服务器上的邮箱主人了。 好在,从前海人寿一季报来看,其偿付能力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提升,在资金净流出159亿元的状态下,现金储备仍有421亿元,情况也许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糟糕。 即使前海人寿最终能平稳渡过此劫,一个不得不追问的问题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央不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之时,究竟是谁,在暗地里制造着本可以规避的金融风险呢? 我有想法,但没有证据。你们呢?[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7日 11:11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称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称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

  来源:股票说(公众号) 当初入局万科,姚振华万万没有想到结局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前海人寿请求监管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因为预计在2017年会有600亿的退保金额。没有新的销售,哪儿来的钱退保? 所以,前海人寿的措辞都是“恳请贵会”,并附带不让恢复销售的后果:群体性事件! 亮点在这: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金融界大表姐) 请示报告里面的内容很有看头: 1.恳请贵会理解我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赤诚和善意,理解我司投资万科股票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点评: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不姓赵,我不该动王大官人的奶酪,我服软,我认怂,万科换届完全按领导意图投票,这总行了吧?(林子白) 2.请求贵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我司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2017年我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为避免引发客户群体事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行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点评:我的资金链就要断了,公司快倒闭了,我死了,要拉上一堆垫背的,出了群体事件,引发金融风险,你xx会也无法向上面交代。(林子白) 3.请求贵会恢复接受我司保险新产品申报。目前我司已近半年无新的保险产品销售,严重影响了原有销售渠道的合作关系、新增保费收入和现金流水平。 点评:要是这样下去,我可真要玩完了... 有木有,姚老板的信像不像小学生做错事写检讨。 回首去年6月,宝能系还提案罢免所有万科董事、监事,让王石、郁亮滚蛋,信心满满要入主万科,不到一年时间,自己就到了破产边缘了,恳求放一条生路。造化弄人,一至于斯! 前海人寿面临生死劫:收入骤降,退保激增 在保监会暂停万能险业务、禁止新产品申报的处罚下,前海人寿正在面临退保激增、业绩骤降、同业挖角等一系列问题,当年独占鳌头的保险大佬(当年,前脚“踢”万科,中脚“扫”南玻A,后脚又“踹”格力,何其牛气)正在经历生死劫。 前海人寿万能险 前海人寿“大跃进”式扩张的背后,万能险是其“杀手锏”,现在这个“杀手锏”正在变成前海自己的“夺命刀”。 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保费规模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并在随后两年保持了100%的增幅。2016年前10月,前海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21.43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80%以上。 退保金额激增 2017年,前海人寿的退保金额出现激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总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135.33 亿元, 同比减少69.74%;总退保金额 188.48 亿元,同比增长 145.97%,退保率超过 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为例,该公司近三年的退保金额分别为4.46亿元、39.17亿和66.44亿元。2017年,公司预计退保99.75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深圳人身险市场的32.21%。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累计退保24.93亿元,约占预计退保金额的四分之一。 保费收入骤降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经营状况(保费收入)更是急转直下。该深圳分公司2017年的保费目标是61.64亿元,同比下降50.62%。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保费收入仅为8.45亿元,同比下降 87.90%, 仅完成全年保费目标的 13.71%,预计无法完成全年保费目标。 现金流危机 因为入不敷出,现在前海人寿的现金流由前期净流入转为大幅净现金流出(今年一季度,净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 365.54 亿元转为净流出 90.14 亿元,并且现金流缺口还在持续扩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的风险。 在种种压力下,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业务转型也不顺利,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银邮代理渠道已受到较大影响,不少银行已暂停与其合作,而同业却趁机挖角,团队人员正在大量流失。 据网易报道:5月2日,深圳xx局向xx会送阅了一份《深圳xx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的文件,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看来,情况确实不乐观! 为了渡劫,姚老板恳请监管层恢复万能险业务!现在就看监管层如何回复了。 根据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不可以破产,如果前海人寿真的出现无法兑付的危机,就需要进行重组。实在没人接盘,就只能托管了。[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7日 08:48
前海人寿面临巨额退保压力 请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销售
前海人寿面临巨额退保压力 请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销售

  【相关报道】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正申请重新开展万能险 来源:股票说(公众号) 当初入局万科,姚振华万万没有想到结局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前海人寿请求监管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因为预计在2017年会有600亿的退保金额。没有新的销售,哪儿来的钱退保? 所以,前海人寿的措辞都是“恳请贵会”,并附带不让恢复销售的后果:群体性事件! 亮点在这: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金融界大表姐) 请示报告里面的内容很有看头: 1.恳请贵会理解我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赤诚和善意,理解我司投资万科股票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点评: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不姓赵,我不该动王大官人的奶酪,我服软,我认怂,万科换届完全按领导意图投票,这总行了吧?(林子白) 2.请求贵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我司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2017年我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为避免引发客户群体事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行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点评:我的资金链就要断了,公司快倒闭了,我死了,要拉上一堆垫背的,出了群体事件,引发金融风险,你xx会也无法向上面交代。(林子白) 3.请求贵会恢复接受我司保险新产品申报。目前我司已近半年无新的保险产品销售,严重影响了原有销售渠道的合作关系、新增保费收入和现金流水平。 点评:要是这样下去,我可真要玩完了... 有木有,姚老板的信像不像小学生做错事写检讨。 回首去年6月,宝能系还提案罢免所有万科董事、监事,让王石、郁亮滚蛋,信心满满要入主万科,不到一年时间,自己就到了破产边缘了,恳求放一条生路。造化弄人,一至于斯! 前海人寿面临生死劫:收入骤降,退保激增 在保监会暂停万能险业务、禁止新产品申报的处罚下,前海人寿正在面临退保激增、业绩骤降、同业挖角等一系列问题,当年独占鳌头的保险大佬(当年,前脚“踢”万科,中脚“扫”南玻A,后脚又“踹”格力,何其牛气)正在经历生死劫。 前海人寿万能险 前海人寿“大跃进”式扩张的背后,万能险是其“杀手锏”,现在这个“杀手锏”正在变成前海自己的“夺命刀”。 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保费规模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并在随后两年保持了100%的增幅。2016年前10月,前海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21.43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80%以上。 退保金额激增 2017年,前海人寿的退保金额出现激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总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135.33 亿元, 同比减少69.74%;总退保金额 188.48 亿元,同比增长 145.97%,退保率超过 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为例,该公司近三年的退保金额分别为4.46亿元、39.17亿和66.44亿元。2017年,公司预计退保99.75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深圳人身险市场的32.21%。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累计退保24.93亿元,约占预计退保金额的四分之一。 保费收入骤降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经营状况(保费收入)更是急转直下。该深圳分公司2017年的保费目标是61.64亿元,同比下降50.62%。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保费收入仅为8.45亿元,同比下降 87.90%, 仅完成全年保费目标的 13.71%,预计无法完成全年保费目标。 现金流危机 因为入不敷出,现在前海人寿的现金流由前期净流入转为大幅净现金流出(今年一季度,净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 365.54 亿元转为净流出 90.14 亿元,并且现金流缺口还在持续扩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的风险。 在种种压力下,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业务转型也不顺利,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银邮代理渠道已受到较大影响,不少银行已暂停与其合作,而同业却趁机挖角,团队人员正在大量流失。 据网易报道:5月2日,深圳xx局向xx会送阅了一份《深圳xx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的文件,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看来,情况确实不乐观! 为了渡劫,姚老板恳请监管层恢复万能险业务!现在就看监管层如何回复了。 根据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不可以破产,如果前海人寿真的出现无法兑付的危机,就需要进行重组。实在没人接盘,就只能托管了。[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17日 08:48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人身险产品开发要回归保险本源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人身险产品开发要回归保险本源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人身险产品开发要回归保险本源 ⊙见习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 保监会频频祭出“组合拳”,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方位堵截、多渠道堵漏。近期,监管又瞄准保险产品创新不规范、设计偏离保险本源等问题。 上证报记者获悉,近日,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为人身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划定“能与不能”,防范风险,引导产品回归保险本源。 万能险投连险被踢出附加险阵营 近两年,手握巨额资金的保险机构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然而,风光的背后存在经营管理粗放、产品存续期缩短等风险隐患。 为此,今年保监会频发文,整治市场乱象、弥补产品漏洞。4月28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提出的八大市场乱象中,便指出产品不当创新;5月7日,又下发《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夯实保险产品管理制度亦位列其间。 “人身险产品开发新规是对此前密集发布的规定的进一步落实。去年以来,对负债业务,保险监管部门从精算定价、业务规模、期限结构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给极少数企图激进式发展的公司套上‘紧箍’。”某寿险精算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在产品设计上给出明确规定,对人身险产品结构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从记者获悉的文件来看,收紧产品设计闸门成为一条主线。《通知》规定,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目前,不少公司都采取主险附加万能险的形式,通过较高的结算利率吸引保户,进而起到促进主险销售的效果。但是在“开门红”期间,个别附加万能险的账户结算利率奇高,有甚者达到8%,在投资端收益不明朗的背景下,极易引发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 年金保单生效5年才可领生存金 随着监管新政的接连出台,中短期万能险逐渐淡出市场,年金保险转而成为险企冲规模的不二选择。今年“开门红”,不少险企便借助年金保险拉升保费。 年金保险,俗称养老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条件,并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时间间隔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 但是很多年金产品为了提升吸引力,做到了随缴随返,缴费当年,就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记者查询一款产品计划书显示,“每年给付生存金(保额的30%)直到105周岁;首年给予保额的30%作为特别金”。 更有甚者,通过生存金返还这一形式,将消费者所缴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 《通知》规定,两全、年金产品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才能开始生存保险金给付,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缴保险费的20%。 同时,在其他产品设计中,保监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护理保险产品在保险期间届满前给付的生存保险金,应当以被保险人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条件。 险企10月1日前须完成自查整改 收紧产品设计闸门的同时,保监会也圈定了鼓励的产品形态和内容。从《通知》来看,未来,人身险公司需强化“保险业姓保”,突出产品保障属性。 《通知》明确四大支持并鼓励人身险公司开发的产品类别,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长期年金保险,健康保险以及为特定人群开发的专属保险,并对各类型产品提出了服务方向。 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时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进民生的人身保险产品。例如,长期年金保险应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养老金领取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人身险产品设计上,不仅会突出保障功能,还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还表示,新报送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需严格遵照本通知要求执行,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产品,保险公司需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对于违反《通知》开发设计产品,或通过产品设计刻意规避监管规定的保险公司,保监会明确,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采取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责令公司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并严肃追究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等责任人的责任。[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7年05月17日 07:57
广东保监局:前海人寿广分退保给付风险总体可控
广东保监局:前海人寿广分退保给付风险总体可控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 梁小婵 前海人寿近日传闻不断,退保预计及现金流压力成为焦点。 广东(深圳除外)是前海人寿最大的保费来源地。针对前海人寿广分目前的整改情况,广东保监局昨日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前海人寿广东分公司业务结构调整有序进行,公司经营管理正常,现金流稳定,退保给付风险总体可控。    早在去年12月,南都记者获得的广东保监局一份报告表示,由于保监会和广东保监局及时采取监管措施,目前前海人寿的风险不大,但停止万能险新业务也将影响其现金流。多位机构高层接受南都记者咨询时均表示,前海人寿如面临大幅退保,将影响偿付能力及现金流。    广东保监局昨日回应南都记者称,前海人寿在广东地区(深圳除外)业务占比较高。我局坚持“严监管”理念,坚决落实“保监会姓监”,持续关注前海人寿广东分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定期检测公司业务指标,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并针对性监管要求。    去年前10个月,广东万能险保费收入1106亿元,同比下降了15%。而根据银行业交流数据,截至去年10月上旬,广东国有四大行的银行渠道为前海销售超过500亿元的万能险新单。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保监会最新的要求,广东保监局、深圳保监局等将开展关于银行类兼业代理机构的专项检查。[详情]

前海人寿被曝存600亿退保危情 回应称现金流稳定
前海人寿被曝存600亿退保危情 回应称现金流稳定

  来源:新京报 被曝“600亿退保”危情 前海人寿称经营正常 称公司目前现金流稳定,与客户保持良好稳定业务往来;一季度万能险新增保费大降   新京报讯 (记者陈鹏) 近日有消息曝出,前海人寿面临退保压力(指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支付压力)和现金流风险。5月17日晚间,前海人寿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 退保:去年退保金90亿,同比增5.2倍 近日,有关前海人寿现金流和退保压力的文件截图在网络流传,包括名为《深圳保监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关于请求支持前海人寿正常经营及相关事项请示的报告》等。 上述文件中提及,前海人寿表示,“2017年我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并请求保监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以及新产品 的申报。此外,文件还指出,前海人寿面临现金流风险,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不过,关于上述文件的真伪,记者并未从保监会和前海人寿得到证 实。 对于现金流风险传闻,前海人寿5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自去年12月以来,前海人寿一直积极做好现金流监测和客户服务工作,每日监测现金流情况,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稳定的业务往来。” 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前海人寿2017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0.52%及121.04%,尚未触及监管要求的红 线。前海人寿在公告中称,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不过,前海人寿在回应中并未提及600亿元的退保金额。 数据显示,随着保费规模的扩张,前海人寿近些年的退保金额也不断增加。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3年前海人寿的规模保费合计约为143亿元,2014 年、2015年达到348亿元、779亿元,三年内规模保费增长近4.5倍。与此同时,2015年前海人寿的退保金为14.38亿元,2016年退保金则 升至90.06亿元。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上述关于前海人寿的文件真伪尚无法判断,而600亿元的退保金额在文中是预计,要看具体官方公布的财务数据。 万能险:新业务被暂停,曾占其总保费78% 因万能险新业务被暂停,前海人寿的现金流问题此前便受到关注。 2016年12月,保监会曾发布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暂停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监会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万能险曾是前海人寿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前海人寿2015年的保费收入数据显示,期间规模保费收入为779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4亿元,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606亿元,占到总保费规模的78%。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是反映万能险保费的主要指标。 彼时,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保监会停止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及暂停新产品申报后,前海人寿将只可销售已获批的重疾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险产 品,而这些非万能险产品流入的保费难以完全覆盖存量保单的满期或者退保支出。同时,保监会的处罚或导致退保增加,前海人寿可通过注资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万能险新增保费大降 万能险业务暂停后,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前海人寿2017年1季度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4.8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118.9亿元有所增加,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678万元,去年同期则为334.6亿元。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末,前海人寿的净现金流为-124亿元,一年以内的综合流动比率为198%,流动性覆盖率为257%。2016年一季度末,净现金流为80亿元。 接近前海人寿的人士认为,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期末,前海人寿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36.6亿元,而加上2017年一季度规模保费收入135亿元,前海人寿实现全年现金净流入并无压力。[详情]

万能险萎缩促险企加快转型 保障型期交或成发展方向
万能险萎缩促险企加快转型 保障型期交或成发展方向

  5月份以来,对不少险企特别是中小险企来说,感受到的是更急促的监管风暴。 5月5日,中国保监会对安邦人寿保险发出监管函,对安邦保险的两款产品,其中包括一款万能险产品提出质疑,并作出禁止安邦人寿保险公司3个月内申报新产品的处罚。5月7日,保监会又印发《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其中强调从严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各类金融产品,严禁投资基础资产不清、资金去向不清、风险状况不清等多层嵌套产品。投资比例较高的万能险成为监管的重点险种。 其实,从去年险资举牌潮开始,监管层就开始密切关注万能险,并发出了一系列监管文件限制万能险的久期、结算利率、占总保费比例上限等,抑制其扩张。监管成效可以从前不久公布的一季度统计数据中看出。 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保险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5866.02亿元,同比增长32.45%,但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2396.05亿元,同比下降61.79%,这一数据主要包括的就是万能险和少量的投连险。2016年的同期数据为6271.4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9.53%。今年这一数值的大幅度减少,意味着曾经风光无限的万能险正加速萎缩。 从保监会公开数据来看,一季度81家人身险公司,剔除国寿存续和5家新上报表的公司,以及2家没有万能险数据的国寿养老和长江养老外,73家人身险公司中有49家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负增长,占比高达67.12%。其中,下降超过50%的占到半数以上,而且均为中小保险公司。 “通过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以较高的资金收益率吸引客户,迅速扩大规模,是中小保险公司为弥补自身在竞争力和资源方面的劣势,采取的资产驱动负债战略。但万能险配置存在期限错配现象,中小保险公司滚动发行短期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如果后期资金流出现问题,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闫俊花说,这也是监管层收紧万能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数据看,万能险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今年1月份同比下降为53.81%,到了前2个月,同比下降为61.36%,一季度下降为61.79%。有业内人士估计,随着保监会进一步加强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万能险保费还会继续下行。此外,相比大型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将在万能险萎缩过程中受到更大冲击,资产驱动负债的激进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小险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 据记者观察,监管措施更多是针对高现价短期的万能险,5年期以上的产品基本没有太多限制,这说明监管层的意图是要引导此类产品向长期保障功能转向。如此可以肯定,下一步中长期万能险特别是保障型期交万能险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不过,这种变化可能会对资本市场产生短期影响。兴业证券王德伦认为,由于万能险是投资股票比例较高的险种,其增速放缓甚至规模缩减将导致保险资金用于投资股票的比例下降。股市受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将面临资金流出压力。(经济日报记者 江 帆 )[详情]

前海人寿回应网传其经营风险问题:目前公司现金流稳定
前海人寿回应网传其经营风险问题:目前公司现金流稳定

  前海人寿回应网传其经营风险问题:目前公司现金流稳定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来源:澎湃新闻 5月17日下午,前海人寿对近期网络流传有关公司存在经营风险的消息作出回应。 前海人寿称,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前海人寿表示,自去年12月以来,公司一直积极做好现金流监测和客户服务工作,每日监测现金流情况,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稳定的业务往来。 根据前海人寿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0.52%及121.04%,均高于监管要求,较2016年第四季度的56.45%及112.90%有所上升。前海人寿表示,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 此前,有消息称前海人寿2017年预计有600亿的退保金额,对此数据,前海人寿并未直接回应。 2016年全年,前海人寿实现净利润40.45亿元,2017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3.78亿元。截至2016年底,前海人寿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36.6亿元,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占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22.66%,符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流动性监管要求。 前海人寿在回应中表示,公司坚决执行“保险姓保”的监管要求,坚持全面转型,深耕传统保险,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持续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公司将一如既往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详情]

律师解读前海人寿600亿退保压力 仅是预计情况应慎重研究
律师解读前海人寿600亿退保压力 仅是预计情况应慎重研究

  新浪财经讯 5月17日消息,前日有媒体引述的匿名爆料邮件称,前海人寿请求保监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同时提及前海人寿2017年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该信息宛如“深水炸弹”,一时引起业内哗然。 对此,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简称ATC)律师窦雍岗向新浪财经表示,如果上述爆料信息属实,这其实只是前海人寿与监管部门一次正常沟通。并且600亿元的退保数据仅是“预计”,并不代表必然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风险。但他也表示该数据也不容忽视,监管机构应当会慎重研究有关问题,并在条件具备时做出妥当处理。 据媒体引述的匿名爆料邮件,文件资料显示,前海人寿于4月23日向保监会请求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第二是请求保监会恢复保险新产品申报。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内前海人寿还表示2017年公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系为了避免引发客户群体事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要求恢复万能险业务。同时,前海人寿还表示近半年无新的保险产品,已严重影响现金流水平。 据前海人寿2017年一季度报,净利润虽有1.38亿元,但净现金流为-12.44亿元,现金流承压。而2016年年报显示,前海人寿退保金约为90.06亿元,较2015年增幅较大,同比增长5倍多。 对于600亿退保金额数据,窦雍岗认为保险金额、保费规模、投保人数量、保单现金价值等是确定的,但是退保以退保率是不确定的未来行为。前海人寿申请函中关于600亿退保的数据仅是“预计”,并不代表必然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风险。 据公开数据,前海人寿2013至201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53%。2015年和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5.13亿元及436.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98亿元和40.99亿元。净利润有所增加,但是2016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222.93%降至32.21%。这些因素会否成为该600亿数据来源,还有待观察。 但同时,他也强调600亿退保虽非“深水炸弹”,但也不容忽视。虽然前海人寿2016年的资产规模为2441.06亿元,也有按照法律规定交存的一定数量的保险准备金(包括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再保险准备金等),如果确有大规模集中退保发生,必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冲击,也会影响保险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我个人认为,监管机构应当会慎重研究有关问题,并在条件具备时做出妥当处理,”窦雍岗称。(新浪财经李诗韵)[详情]

曝前海人寿为求监管层松绑表决心: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曝前海人寿为求监管层松绑表决心: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相关报道】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正申请重新开展万能险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称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 激进险企劫:保监预警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 下只黑天鹅是谁 5月16日,网上流出数份载有前海人寿请求恢复公司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全面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的文件,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此时,距离万科现届董事会期满已近两个月,换届事宜却迟迟未能启动。 万科管理层曾在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暂未能拿出成熟的换届方案,且无换届时间表。业界普遍认为,董事会未能如期换届,是因宝能、深圳地铁、恒大及万科管理层各方的力量尚在博弈中。 关于近日流传的前海人寿的数份文件,万科董秘朱旭对第一财经表示并未收到来自前海人寿的配合董事会换届说法,关于董事会换届的事宜还在推进中,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来自宝能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前海人寿目前不方便作出任何回应。第一财经了解到,截止至到目前,宝能集团、前海人寿均未对相关文件的真实性作出否认或辟谣。 宝能对进入万科董事会有所意向,抑或甘心退守财务投资者字位置,关系到新一届董事会中,深圳地铁、宝能、恒大、万科管理层等方能获得的席位。这也是换届方案中,无法避免的一问。在恒大已将所持股份表决权悉数让渡给深圳地铁之际,宝能的进退成为万科董事会换届最关键的一环。 前海人寿面临经营困难 截至目前,宝能通过旗下资本运作平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两家公司,分别持股万科6.66%、18.74%,总持股比例为25.4%。 在国家层面的防风险、去杠杆背景下,监管层对金融业、保险业的持续介入为万科股权事件的解决点明了方向。 先是监管层对险资进入上市公司的态度发生转变。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场中国资本大战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12月,监管机构多次公开表态,以“行业的强盗”、“资本市场的泥石流”等严厉措辞形容举牌上市公司的保险公司。同月,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万能险新业务的措施。 2017年2月24日、25日,保监会先后在其官网发布了针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去年12月至今,前海人寿的压力有增无减。日前,一封泄密邮件使这只通过持股万科而被资本界熟知的金融大鳄,暴露出置身在监管层两次严惩之下的惊惶。 该邮件包含五份文件,第一份是深圳保监局发给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的《深圳保监局关于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的核查报告》,落款时间为1月3日;第二份是前海人寿发送给保监会的《关于前海人寿流动性情况及请求支持事项的报告》,落款时间为3月6日;第三份是深圳保监局发给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发送《深圳保监局关于前海人寿深分风险情况的报告》,落款时间为3月16日;第四份是前海人寿发给保监会的《关于请求支持前海人寿正常经营及相关事项请示的报告》,落款时间为4月23日;第五份是5月2日,深圳保监会发给保监会的《深圳保监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 上述多份文件,除了深圳保监会向上级报告、前海人寿自述整改情况外,还揭露了前海人寿自身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 上述文件指出,前海人寿的经营目前正面临业务大幅下降和退保大幅增加等两大挑战。截至 2017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总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35.33亿元,同比减少69.74%;总退保金额188.48亿元,同比增长145.97%,退保率9.13%,远高于5.04%的全国平均水平,且还有进一步快速增长势头。 文件还提及,前海人寿面临现金流风险,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与此同时现金流出暴增,现金流缺口正持续扩大,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愿意全面配合万科董事会换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前保监会对前海人寿的处罚原因中未直接提及万科,但前海人寿在文件中的表述却显得“心领神会”。 前海人寿在重点工作报告一项中,特意点明,“恳请贵会(保监会)理解我司(前海人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赤诚和善意,理解我司投资万科股票的初衷和目的,我们会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前海人寿又称,看好万科的投资价值,对万科的投资是一项财务投资。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前海人寿将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 前海人寿的示弱乃有所要求。前海人寿表示,今年公司或将面临600亿元之巨的退保金额,请求保监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以及新产品的申报。 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2016年7月,宝能获得万科年度分红近19亿元。根据万科在2017年3月披露的2016年度分红派息预案,2017年,万科每10股拟派送人民币7.9元(含税)现金股息。以此计算,2016年度万科现金股利约为87.2亿元,占公司2016年合并净利润的比例为41.48%。 截至目前,万科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持股25.4%的宝能,持股15.31%的深圳地铁,以及持股14.07%的恒大。若分红派息预案最终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得以通过,且宝能在股权登记日的股权持有比例不变,那么,宝能最终将获得约22亿元的分红。 根据万科在5月14日发出的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将于6月30日召开,现场将审议包括《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016年度董事会报告》在内5个议案。 根据万科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销售面积98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5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和99.7%。此外,万科增收不增利,尽管营业收入为185.9亿元,同比增长27.2%;但净利润仅有6.95亿元,同比下降16.5%。 季报显示,万科净利润下降是因为竣工和结算规模有限。朱旭认为,一季度的净利润变动对预测全年业绩的参考意义不大,预计万科2017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仍将保持增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详情]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

  来源: 微信公众号 股票涨停内幕 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央最近持续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就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开幕当天傍晚,代表官方声音的新华社发文,指出“过去一周,资本市场在调整,监管在出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同时一个理念渐渐明晰:防风险、治乱象是健康市场的需要,但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同样是在这一天,一个电子邮箱的主人正紧张筹划整理着一些文件,这个电子邮箱被注册在了远在美国的服务器上。他(她)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一场小小的金融风险防控“暗战”,即将肇始于鼠标的轻轻一点。 第二天,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进行。全中国的财经记者,均在关注这一对全球经济格局都有重要影响的盛会。他们当中,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很多人逐渐地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我,一名很普通的财经记者,很荣幸收到了这封邮件,也便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过程。 (邮箱地址截图) 邮件来自于一个域名的news111111@outlook.com的邮箱。在爆料内容之外,我对这个邮箱和发件人也很感兴趣。邮件没有落款,发件人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sdfasdf sdfas”,很显然,注册时随便摁了键盘中几个相邻的字母,我都能想象到他(她)当时钢琴般熟练的单手手法。 为何是outlook,而不是更常见的QQ、163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微软Outlook(Hotmail)也支持全程HTTPS和两步验证,并且服务器在国外,隐私可以得到保证,只要用户不打算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基本上该邮箱不会遭到他人的监控。” 这个“不会遭到国内监控”的邮箱,给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记者发出了一封有着7个附件的邮件,其中5个附件为PDF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编号,显示出这是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 具备质疑精神的记者们首先想到,文件是否真实?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萝卜章”事件层出不穷,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假设文件是真实的,而保监系统官网又没有公开披露,那就说明这些文件涉嫌泄密(也就难怪爆料邮箱要注册到国外的服务器上了)。那么,究竟是谁拿到了监管的信息,然后集中发到记者的邮箱里呢? 从时间跨度上看,匿名邮箱发来的这5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从最早的一份1月3日,到最晚的一份5月2日,也说明了这位匿名爆料者搜集了较长时间的材料,对于5月15日的爆料“蓄谋已久”。 我又告诉自己,无论爆料者动机如何,文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开始了采访。然而,几经努力,在没法证实文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最终放弃了报道。 不过,最终,邮件的主要内容,还是被我的多个同行先后报道了出来。这些报道和文件里透露,5月2日,深圳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并列举了前海人寿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前海人寿向监管请求恢复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请求恢复新产品申报等信息。 最扎眼球的,莫过于“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的信息,这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现金流危机的关注。稍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渲染金融机构的资金危机的话,这种关注,本身就会加剧危机。 用术语来说,叫做市场的“反身性”。所谓反身性理论(也称反身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银行的挤兑;惨痛一点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股市非理性下跌”。 换一句更常见的话,就是“信心比黄金重要”。匿名邮箱的主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原本不应公开的内容公开,就会造成市场的反身性,打击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从而加剧前海人寿的危机——这实际上,就很可能破坏监管层的初衷,导致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而这,也是我最终放弃决定报道的原因之一。) 前海人寿作为万能险业务的代表之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市场都心知肚明,是对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惩罚”。这一惩罚,也代表着监管层处置保险行业积聚的风险的开端,保监会随后又对多家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开出了罚单。 在对这些险企的处罚中,监管层还是非常注重防止“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的。例如,在2月24日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中,开出定格罚单的同时,保监会也明确指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 按照此次匿名邮箱披露的文件,在去年12月5日的处罚出台后,12月底前海人寿已经完成了万能险的整改,随后通过了监管验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也在今年3月5日到期。 在完成万能险整改并通过验收,暂停新产品申报处罚也到期的情况下,前海人寿向监管申请重开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重新申报新产品,本也是正常的行为。毕竟,就算是中国人寿、平安,如果被暂停原本擅长的业务,资金同样会出现一定问题,最好的转型方式不宜是“急刹车”,而应是逐步过渡,缓释风险;毕竟,万能险也并没有被斩尽杀绝,保监会只是对其进行比例监管,目的就在于帮助前期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实现稳步转型。 在造成前海人寿被处罚的直接原因——万科股权事件上,被披露的文件显示,前海人寿也已经“服软”,其表态会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 这是前海人寿在万科董事会改选争议中,首次亮明态度,全面配合政府要求,以换取监管层对其恢复一定额度内的万能险销售,以及恢复新产品申报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获悉了这一表态,万科在5月14日晚间公告,2016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不过,股东大会5个讨论事项中仍然没有提及已经延期的董事会换届事宜。 随后,第二天,5月15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实际上,从爆出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并不清晰监管层会否考虑接受前海人寿的上述申请。公允地说,截至目前,监管层在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与保障公司稳定运营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平衡。监管本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但如今,因为匿名邮箱的爆料,监管层原本的节奏会否因此打乱? 如果真的发生新华社所言的“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责任其实并不在监管层处置风险上,而在于突然泄露的文件,在于发出匿名邮件的人,究竟是如何拿到监管的内部文件的?这值得监管系统彻查。 一旦因此发生“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千千万万的保户受到损失,企业的数万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国家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防控也因此被打开缺口。如果真的这样,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那些个注册在海外服务器上的邮箱主人了。 好在,从前海人寿一季报来看,其偿付能力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提升,在资金净流出159亿元的状态下,现金储备仍有421亿元,情况也许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糟糕。 即使前海人寿最终能平稳渡过此劫,一个不得不追问的问题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央不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之时,究竟是谁,在暗地里制造着本可以规避的金融风险呢? 我有想法,但没有证据。你们呢?[详情]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称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
前海人寿面临600亿退保压力 称担心引发系统性风险

  来源:股票说(公众号) 当初入局万科,姚振华万万没有想到结局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前海人寿请求监管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因为预计在2017年会有600亿的退保金额。没有新的销售,哪儿来的钱退保? 所以,前海人寿的措辞都是“恳请贵会”,并附带不让恢复销售的后果:群体性事件! 亮点在这: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金融界大表姐) 请示报告里面的内容很有看头: 1.恳请贵会理解我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赤诚和善意,理解我司投资万科股票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点评: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不姓赵,我不该动王大官人的奶酪,我服软,我认怂,万科换届完全按领导意图投票,这总行了吧?(林子白) 2.请求贵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我司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2017年我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为避免引发客户群体事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行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点评:我的资金链就要断了,公司快倒闭了,我死了,要拉上一堆垫背的,出了群体事件,引发金融风险,你xx会也无法向上面交代。(林子白) 3.请求贵会恢复接受我司保险新产品申报。目前我司已近半年无新的保险产品销售,严重影响了原有销售渠道的合作关系、新增保费收入和现金流水平。 点评:要是这样下去,我可真要玩完了... 有木有,姚老板的信像不像小学生做错事写检讨。 回首去年6月,宝能系还提案罢免所有万科董事、监事,让王石、郁亮滚蛋,信心满满要入主万科,不到一年时间,自己就到了破产边缘了,恳求放一条生路。造化弄人,一至于斯! 前海人寿面临生死劫:收入骤降,退保激增 在保监会暂停万能险业务、禁止新产品申报的处罚下,前海人寿正在面临退保激增、业绩骤降、同业挖角等一系列问题,当年独占鳌头的保险大佬(当年,前脚“踢”万科,中脚“扫”南玻A,后脚又“踹”格力,何其牛气)正在经历生死劫。 前海人寿万能险 前海人寿“大跃进”式扩张的背后,万能险是其“杀手锏”,现在这个“杀手锏”正在变成前海自己的“夺命刀”。 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保费规模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并在随后两年保持了100%的增幅。2016年前10月,前海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21.43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80%以上。 退保金额激增 2017年,前海人寿的退保金额出现激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总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135.33 亿元, 同比减少69.74%;总退保金额 188.48 亿元,同比增长 145.97%,退保率超过 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为例,该公司近三年的退保金额分别为4.46亿元、39.17亿和66.44亿元。2017年,公司预计退保99.75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深圳人身险市场的32.21%。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累计退保24.93亿元,约占预计退保金额的四分之一。 保费收入骤降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经营状况(保费收入)更是急转直下。该深圳分公司2017年的保费目标是61.64亿元,同比下降50.62%。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保费收入仅为8.45亿元,同比下降 87.90%, 仅完成全年保费目标的 13.71%,预计无法完成全年保费目标。 现金流危机 因为入不敷出,现在前海人寿的现金流由前期净流入转为大幅净现金流出(今年一季度,净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 365.54 亿元转为净流出 90.14 亿元,并且现金流缺口还在持续扩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的风险。 在种种压力下,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业务转型也不顺利,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银邮代理渠道已受到较大影响,不少银行已暂停与其合作,而同业却趁机挖角,团队人员正在大量流失。 据网易报道:5月2日,深圳xx局向xx会送阅了一份《深圳xx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的文件,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看来,情况确实不乐观! 为了渡劫,姚老板恳请监管层恢复万能险业务!现在就看监管层如何回复了。 根据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不可以破产,如果前海人寿真的出现无法兑付的危机,就需要进行重组。实在没人接盘,就只能托管了。[详情]

前海人寿面临巨额退保压力 请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销售
前海人寿面临巨额退保压力 请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销售

  【相关报道】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正申请重新开展万能险 来源:股票说(公众号) 当初入局万科,姚振华万万没有想到结局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前海人寿请求监管层恢复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因为预计在2017年会有600亿的退保金额。没有新的销售,哪儿来的钱退保? 所以,前海人寿的措辞都是“恳请贵会”,并附带不让恢复销售的后果:群体性事件! 亮点在这: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金融界大表姐) 请示报告里面的内容很有看头: 1.恳请贵会理解我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赤诚和善意,理解我司投资万科股票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将按照贵会和政府的指示全面配合好万科的董事会换届工作。 点评: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不姓赵,我不该动王大官人的奶酪,我服软,我认怂,万科换届完全按领导意图投票,这总行了吧?(林子白) 2.请求贵会在一定销售额度范围内尽快恢复我司万能险新业务的销售。2017年我司预计将有600亿元的退保金额,为避免引发客户群体事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行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点评:我的资金链就要断了,公司快倒闭了,我死了,要拉上一堆垫背的,出了群体事件,引发金融风险,你xx会也无法向上面交代。(林子白) 3.请求贵会恢复接受我司保险新产品申报。目前我司已近半年无新的保险产品销售,严重影响了原有销售渠道的合作关系、新增保费收入和现金流水平。 点评:要是这样下去,我可真要玩完了... 有木有,姚老板的信像不像小学生做错事写检讨。 回首去年6月,宝能系还提案罢免所有万科董事、监事,让王石、郁亮滚蛋,信心满满要入主万科,不到一年时间,自己就到了破产边缘了,恳求放一条生路。造化弄人,一至于斯! 前海人寿面临生死劫:收入骤降,退保激增 在保监会暂停万能险业务、禁止新产品申报的处罚下,前海人寿正在面临退保激增、业绩骤降、同业挖角等一系列问题,当年独占鳌头的保险大佬(当年,前脚“踢”万科,中脚“扫”南玻A,后脚又“踹”格力,何其牛气)正在经历生死劫。 前海人寿万能险 前海人寿“大跃进”式扩张的背后,万能险是其“杀手锏”,现在这个“杀手锏”正在变成前海自己的“夺命刀”。 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保费规模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并在随后两年保持了100%的增幅。2016年前10月,前海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21.43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80%以上。 退保金额激增 2017年,前海人寿的退保金额出现激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总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135.33 亿元, 同比减少69.74%;总退保金额 188.48 亿元,同比增长 145.97%,退保率超过 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为例,该公司近三年的退保金额分别为4.46亿元、39.17亿和66.44亿元。2017年,公司预计退保99.75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深圳人身险市场的32.21%。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累计退保24.93亿元,约占预计退保金额的四分之一。 保费收入骤降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经营状况(保费收入)更是急转直下。该深圳分公司2017年的保费目标是61.64亿元,同比下降50.62%。截至一季度末,前海深分保费收入仅为8.45亿元,同比下降 87.90%, 仅完成全年保费目标的 13.71%,预计无法完成全年保费目标。 现金流危机 因为入不敷出,现在前海人寿的现金流由前期净流入转为大幅净现金流出(今年一季度,净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 365.54 亿元转为净流出 90.14 亿元,并且现金流缺口还在持续扩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的风险。 在种种压力下,前海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业务转型也不顺利,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银邮代理渠道已受到较大影响,不少银行已暂停与其合作,而同业却趁机挖角,团队人员正在大量流失。 据网易报道:5月2日,深圳xx局向xx会送阅了一份《深圳xx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的文件,上报了前海人寿“经营状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情况。看来,情况确实不乐观! 为了渡劫,姚老板恳请监管层恢复万能险业务!现在就看监管层如何回复了。 根据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不可以破产,如果前海人寿真的出现无法兑付的危机,就需要进行重组。实在没人接盘,就只能托管了。[详情]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人身险产品开发要回归保险本源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人身险产品开发要回归保险本源

  保监会弥补监管短板 人身险产品开发要回归保险本源 ⊙见习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 保监会频频祭出“组合拳”,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方位堵截、多渠道堵漏。近期,监管又瞄准保险产品创新不规范、设计偏离保险本源等问题。 上证报记者获悉,近日,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为人身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划定“能与不能”,防范风险,引导产品回归保险本源。 万能险投连险被踢出附加险阵营 近两年,手握巨额资金的保险机构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然而,风光的背后存在经营管理粗放、产品存续期缩短等风险隐患。 为此,今年保监会频发文,整治市场乱象、弥补产品漏洞。4月28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提出的八大市场乱象中,便指出产品不当创新;5月7日,又下发《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夯实保险产品管理制度亦位列其间。 “人身险产品开发新规是对此前密集发布的规定的进一步落实。去年以来,对负债业务,保险监管部门从精算定价、业务规模、期限结构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给极少数企图激进式发展的公司套上‘紧箍’。”某寿险精算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在产品设计上给出明确规定,对人身险产品结构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从记者获悉的文件来看,收紧产品设计闸门成为一条主线。《通知》规定,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目前,不少公司都采取主险附加万能险的形式,通过较高的结算利率吸引保户,进而起到促进主险销售的效果。但是在“开门红”期间,个别附加万能险的账户结算利率奇高,有甚者达到8%,在投资端收益不明朗的背景下,极易引发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 年金保单生效5年才可领生存金 随着监管新政的接连出台,中短期万能险逐渐淡出市场,年金保险转而成为险企冲规模的不二选择。今年“开门红”,不少险企便借助年金保险拉升保费。 年金保险,俗称养老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条件,并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时间间隔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 但是很多年金产品为了提升吸引力,做到了随缴随返,缴费当年,就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记者查询一款产品计划书显示,“每年给付生存金(保额的30%)直到105周岁;首年给予保额的30%作为特别金”。 更有甚者,通过生存金返还这一形式,将消费者所缴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 《通知》规定,两全、年金产品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才能开始生存保险金给付,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缴保险费的20%。 同时,在其他产品设计中,保监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护理保险产品在保险期间届满前给付的生存保险金,应当以被保险人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条件。 险企10月1日前须完成自查整改 收紧产品设计闸门的同时,保监会也圈定了鼓励的产品形态和内容。从《通知》来看,未来,人身险公司需强化“保险业姓保”,突出产品保障属性。 《通知》明确四大支持并鼓励人身险公司开发的产品类别,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长期年金保险,健康保险以及为特定人群开发的专属保险,并对各类型产品提出了服务方向。 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时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进民生的人身保险产品。例如,长期年金保险应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养老金领取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人身险产品设计上,不仅会突出保障功能,还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还表示,新报送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需严格遵照本通知要求执行,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产品,保险公司需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对于违反《通知》开发设计产品,或通过产品设计刻意规避监管规定的保险公司,保监会明确,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采取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责令公司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并严肃追究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等责任人的责任。[详情]

万能险监管再升级:禁作附加险 10月前完成自查整改
万能险监管再升级:禁作附加险 10月前完成自查整改

   每经记者 涂颖浩 袁园 每经编辑 姚茂敦 在连续发文、加强保险领域监管之后,保监会就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给出了标准。 5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保监会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人身险产品的开发必须回归保障,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分红、年金险附加万能险的产品形式在市面上较为普遍,多家大型寿险公司曾主打这一产品策略。 一位寿险公司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万能附加险的情况比投连多。主要是附加在有生存返还类的产品上,可以使生存返还以万能结息的利率累积。” 据了解,《通知》对新设计开发的人身险产品和市场上的存量人身险产品均有效,保险公司需要在10月1日前,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产品完成自查和整改。 上述寿险公司内部人士认为,由于4月1日前,已有一批这样的产品停售了,所以该规定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不过,根据《通知》,对于违反监管规定开发设计人身险产品,或通过产品设计刻意规避监管规定的,将面临“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责令公司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人身险产品开发回归保障 进入2017年,监管手段再次升级,在连续发文防风险、补短板之后,保监会针对人身险产品的设计下发了文件。《通知》显示,此举主要是为规范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切实发挥人身保险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本源、防范经营风险。 《通知》规定了人身险产品的开发原则,并给出了鼓励开发的方向。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人身险产品的方向主要是定期寿险产品、终身寿险产品、长期年金保险产品、健康险以及特定人群的专属定制保险方向。 针对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保监会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如,保险产品名称应当清晰明了,突出保险产品责任特点。保险产品定名、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产品宣传材料中不得包含“理财”“投资计划”等表述。保险公司对产品进行组合销售的,应在产品销售和产品宣传材料中明确告知消费者为“保险产品组合”或“保险产品计划”。 此外,《通知》还对护理、失能、团体医疗等险种分别作出规定。 具体而言,护理保险产品在保险期间届满前给付的生存保险金,应当以被保险人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条件;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在保险期间届满前给付的生存保险金,应当以被保险人因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条件;团体医疗保险产品中,保险公司收取的医疗保费应全部用于医疗保险责任的保险金给付,且产品定价利率应符合相关监管规定要求。 禁止万能险等作为附加险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强调,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根据上述规定,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 对于《通知》有关“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的规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类产品形态在长期理财型产品中相对常见,通常是以分红险或年金型产品的附加险形式存在,红利进入万能/投连账户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设计的优势在于:通过普通型年金产品与万能型保险的巧妙组合,主险的各项生存类保险金自动进入附加万能险账户,以月复利方式累积增值。附加万能险账户每月公布结算利息利益清晰透明,投保人可以灵活支配。 上述寿险公司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市面上的保险产品设计来看,万能附加险的情况比投连多。主要是附加在有生存返还类的产品上,可以使生存返还以万能结息的利率累积。”该人士认为,“主要还是考虑保险产品要回归保障。也可能是出于对分红险、万能险产品形态稍微复杂一点,担心存在销售误导的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产品形态在近年来险企备战“开门红”策略中极为常见。如2014年、2015年开年期间,多家大型险企以“分红险+万能险”作为主打产品组合。2016年、2017年初,几大公司又力推“年金险+万能险”组合。 如某大型寿险公司2017年的“鑫福赢家”保险组合计划,包含鑫福赢家年金保险、鑫福赢家年金保险(分红型)、鑫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铂金版)等多款产品。消费者可单独投保年金保险(分红型),也可以按照投保时的需求选择组合年金保险(万能型)(铂金版)(即“累积账户”)、两全保险(万能型)(钻石版)。 一位寿险公司精算师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部分公司把附加万能险设计成高收益的高现价,再和返还年金主险组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个高现价产品。” 需在10月1日前完成整改 据悉,《通知》下发之后即生效,保险公司新报送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需严格遵照要求执行。对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不合规产品,《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由于《通知》禁止的产品形式较为普遍,是否对后续的产品销售和设计调整造成一定影响?上述寿险公司内部人士认为,“因为4月1日前,已有一批这样的产品停售了,所以该规定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2016年9月,保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中,对人身险的产品定价、保险金额、预定利率、存续时间、保费规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于2017年4月1日前,停售一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通知》还规定,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符合该规定的两全、年金保险同样广泛存在。“很多产品都没有等到5年就返还了,所以都要面临调整。”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指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通知》对于违反规定的处罚可谓严厉。 《通知》显示,保险公司违反监管规定开发设计人身保险产品,或通过产品设计刻意规避监管规定的,保监会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采取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责令公司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并严肃追究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等责任人责任。[详情]

保监会亮剑人身险产品设计 以辅促主产品形态将失灵
保监会亮剑人身险产品设计 以辅促主产品形态将失灵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有得忙喽!” 某寿险公司精算师的这声感叹,正是基于保监会已于近日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对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使得不少保险公司的主力产品必须限时调整,决心、力度颇大。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如“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等,这意味着,目前市场热销的“以辅促主”、快速返还的产品形态恐将失灵。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主力产品的全面切换已成必然,而一些激进型保险公司承压更甚,曾经呼风唤雨的理财型产品将渐退出舞台,人身险产品市场的新格局、新动向值得密切追踪。 以辅促主类产品将失灵 《通知》强调,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这意味着市场上热销的附加万能险“以辅促主”的产品恐将失灵。“这是多数保险公司主力产品采用的形态。主险提供死亡、重疾、意外等风险保障服务,附加险提供资产保值增值功能。不过,一些保险公司给予附加账户高结算利率,资金配比集中在附加账户,并且附加账户可以随时退保。”某寿险公司精算部门人士认为。 事实上,自“宝万之争”以来,万能险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保险公司将其包装成中短存续期产品更是饱受诟病,因此保监会多次发文促其回归正轨。 例如,保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根据市场利率下行情况,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险产品上报保监会审批,防范利差损风险,增强保险公司未来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 除万能险外,《通知》明确,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 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一些保险公司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形态都是速返型产品,首年即给付生存金,而现在则要调整到5年之后给付,并且金额也有约束。” 例如,保监会此前处罚某保险公司的监管函显示,其近期报送的一款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将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2年期业务,规避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发表的《后万能险时代寿险拐点将至?理财型产品腾挪空间有限》即已明确指出上述两种问题的存在,因此业内普遍认为保监会此次是在进一步发挥人身保险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本源,防范经营风险。 限期存量产品整改自查 既然如此,保监会倡导的保险产品究竟是何面目? 对此,《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发的定期寿险产品、终身寿险产品,应该重点服务于消费者身故风险的保障规划,不断提高此类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 保险公司开发的长期年金保险产品,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养老金领取服务;保险公司开发的健康保险产品,重点服务于消费者看病就医等健康保障规划,不断提高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的针对性。 回归保险本源的用意不言自明。 “不仅导向明确,而且保监会还鼓励提高人身险产品的科学定价水平,如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在定期寿险产品、终身寿险产品费率厘定时,区分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吸烟状况等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前述某寿险公司精算部门人士坦言。 这对存量和增量的人身险产品势必产生重大影响。《通知》表示,自其发布之日起实施;其发布后,新报送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需严格遵照要求执行,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产品,保险公司需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不过,保监会虽已亮剑,但不排除存在个别不听话的“坏孩子”。对此,保监会明确表态,保险公司违反监管规定开发设计人身保险产品,或通过产品设计刻意规避监管规定的,将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采取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责令公司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并严肃追究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等责任人责任。 如此一来,人身险公司的动向值得进一步关注。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