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致辞

郑商所副总经理:争取今年早日上市尿素期货
郑商所副总经理:争取今年早日上市尿素期货

新浪财经|2019年06月20日  10:29

最新新闻

郑商所:努力打造煤及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
郑商所:努力打造煤及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

   6月2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在上海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相关领导出席,来自煤及煤化工产业418家企业的760余人参会。 据了解,煤和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郑商所高度重视对煤和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建设,先后上市了甲醇期货和动力煤期货,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尿素期货上市工作。以上三个品种同属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影响,关联密切,每生产1吨甲醇需要1.5吨左右原料煤,生产1吨尿素需要1.3吨左右原料煤。这些基本的产业链关系,不仅会在衍生品市场得到反映,也会对相关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就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煤炭石化行业现状等相关主题发表演讲表示,我国是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中国石化产业对世界石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约38%。据统计,2018年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和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都稳步提升,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不断降低,产品差异化水平得到改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四大类已投产项目的累计投资约5260亿元,生产主要产品1828.3万吨,年转化煤炭约9560万吨。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讲解了我国甲醇、尿素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尿素方面,2018年产能6954万吨,产量5200万吨,产能利用率74.9%;2017年进口量11.4万吨,出口量465.6万吨,2018年进口量16.39万吨,出口量244.7万吨,出口量降低47.44%。甲醇方面,2018年产量6639万吨,同比增长8%。2018年甲醇进口量742.9万吨,同比减少8.8%,出口31.6万吨,增加了19万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也就宏观经济形式、中国煤炭行业、电力行业运行现状及未来展望等做主题演讲。 据悉,动力煤、甲醇期货自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发挥良好。随着入市套保企业的持续增加,市场参与结构不断完善,动力煤期货发现价格、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平台的市场功能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现货价格走势保持较高的趋同性,相关系数长期维持在0.9以上。 尿素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尿素生产国和消费国,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26.30%和27.35%。据统计,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5206.7万吨,产值1075亿元,占全球产量的26.30%,工农业总需求量5087万吨。目前,我国尿素行业现货市场化程度较高,全国尿素生产企业共123家,排名前十的生产企业产能占总产能的24%左右,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竞争充分。 与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尽快上市尿素期货: 一是有助于尿素行业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尿素价格受供求结构、原材料价格、用肥季节、国际市场、国家相关政策和环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频繁。2009年以来,尿素价格总的波动幅度高达52%,年度平均波幅在20%以上。面对日益增加的市场风险,产业企业避险需求迫切,希望尽快推出尿素期货,为其生产经营提供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近年来,我国尿素市场受环保政策趋严、消费增速放缓、进出口量变化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尿素期货的远期价格引导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高效规范的期货交割制度有助于引导行业优化定价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及仓储物流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更好为“三农”服务。作为农业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化肥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农民的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尿素期货上市后,农民与农业合作组织既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尿素期货规避风险,又可以利用“保险+期货”等方式提前锁定种植成本,保障农民收益,深化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效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努力打造规范、高效、透明的煤和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积极推进尿素期货、甲醇期权上市和甲醇期货对外开放工作,争取今年早日上市,为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21日 09:19
动力煤期货助力电企降本增效
动力煤期货助力电企降本增效

  与去年四季度的单边下行不同,今年以来,动力煤价格维持振荡走强的趋势。在经历了年初的安全事故频发所带来的供给端收紧后,煤炭价格持续走强,但是下游需求端电厂的高库存、低日耗使动力煤显现出旺季不旺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期货工具避风险是煤电产业链的重要课题。 6月20日,由郑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人士认为,在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煤电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做大做强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上半年煤炭市场供应偏宽松 2019年1—5月,受安监形势严峻、安全检查力度加大影响,原煤产量为14.23亿吨,同比增长0.9%。供应进一步集中,晋陕蒙产量占比在71%左右。 “春节过后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明显收缩,现已逐步恢复。随着产能置换工作快速推进,在建优质先进产能逐步投产投运,且这部分产能大部分集中在国有煤矿中。”?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总裁冯雨说。 CCTD数据显示,2018年,国有重点煤矿产量达到18.37亿吨,同比增长3.5%。受去年2月份春节基数低影响,国有重点煤矿2月中旬呈大幅上涨走势,但2月下旬以来持续收缩。5月日均产量为518万吨,较去年微增2.9%。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2019年以来坑口库存低位振荡。受产地环保督察影响,产地煤矿生产要求“煤不落地”,站台、煤场存煤要求加盖顶棚,周围配套较差的煤场关闭出清,产地存煤持续低位。同时,一季度产地安全检查力度加大,煤炭供不应求,坑口库存继续回落,目前坑口库存在2700万吨左右,同比微增。 截至6月16日,6月以来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352万吨,同比下降1.2%。截至6月16日,1月以来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369万吨,同比下降1.4%。 “一季度重点电厂耗煤量增长不及预期。东南沿海电厂日耗增速则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冯雨表示,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一是特高压项目投运,西电东送增加,东部地区发电量增速放缓;二是受环保等政策影响,东部高耗能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下半年的能源“双控”政策,进一步抑制东部地区用电、用煤需求。 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6月18日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61.9万吨,同比下降8.6%,增速明显不及全国重点电厂耗煤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煤炭量价齐增,触发限制进口煤政策启动。2019年1—5月累计煤炭进口量达到12739万吨,同比上涨5.6%。5月中国进口煤炭2747万吨,同比上涨23.0%,环比上涨8.6%。据悉,2018年国内价格持续反弹,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下游企业对进口煤采购持续加大,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全年进口2.8亿吨,同比增长3.9%。 “今年以来,榆林矿难之后市场快速拉涨,市场对于供应收缩有预期,造成5月之前价格坚挺,但随着港口和电厂库存回升,现货价格随之回落。”?国泰君安期货动力煤分析师金韬说。 铁路电煤保供力度提升煤炭运力紧张得以缓解 在经历了2017年迎峰度冬的紧张时期后,这两年铁路电煤保供力度得以提升,煤炭运输紧张格局有所缓解,今年的电煤发运量明显增长。 受电煤保供以及“公转铁”政策影响,铁路电煤发运量提高。2019年1—5月完成铁路电煤发运量7.40亿吨,同比增加2438万吨,增长3.4%。2019年1—5月份煤炭铁路发运量10.00亿吨,同比增加1953万吨、增长2.0%。 据悉,2018—2020年铁路煤运增量目标,计划增6.5亿吨至28.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较2017年产运比提高15个百分点。3年购置机车2510台、货车15.4万辆。2019年进港运力新增8000万吨(蒙冀线5000万吨)、2019年年底朔黄线4000万至6000万吨(黄大铁路),唐呼线张集段万吨供电扩能改造工程,满足唐呼线全年运量上亿吨目标,二季度起日均作业能力将较改造前的28个大列提升至39大列。今年1—5月环渤海港口日均铁路调入量同比增8.3万吨(4.8%)。 国投安信期货动力煤高级分析师高明宇介绍,年内靖神铁路将与蒙华铁路同步开通,冯红铁路线下工程完成90%,榆横铁路二期建成并与靖神铁路连通,柠条塔、化工南、田家寨、三堂和神木西集运系统的建设也将在年内陆续启动:靖神铁路设计运量近期5100万吨,远期7200万吨;预计明年6月建成运营的冯红铁路年运力5000万吨,榆林煤炭铁路外运通道将得到开拓。 2017—2020年,12条沿海市场流向的特高压投运,可减少3.09亿吨标煤、4.33亿吨原煤的电煤消耗,预估2019年新增外送电可节省沿海市场3300万吨左右的原煤消耗。2019年1—4月跨区送电14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8%。2019年2—4月“华北—华东”送电量增43.1%,“西北—华中”送电量增23.2%。“西电东送格局已经形成,沿海和内陆市场供电、耗煤、库存结构性分化。”高明宇说。 煤电产业链“妙用”金融工具化解市场风险 2016年始,在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环境下,煤炭企业暂时摆脱了经营困境,煤炭价格重心逐步上移。但国内的经济形势仍处于筑底阶段,国内经济压力犹存,同时清洁能源的替代效应逐步吞噬煤炭价格的上涨空间。尤其是2018年以来,煤炭消费减少的格局并未改变,价格压力犹存,如何主动预防价格的大幅波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动力煤期货上市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煤炭行业出现了显著变化,煤炭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市场价格处于合理区间,行业效益回升。与此同时,金融衍生品工具也为煤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伊泰集团期货部总经理助理赛金坡介绍,近两年煤炭市场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中间贸易商大量减少;二是铁路瓶颈被打破,外运“超额利润”消失;三是煤管票管理、安全检查、治理超载等,使煤矿生产更趋规范;四是期货市场价格指导性更强,煤企参与期货市场更加积极,期现结合更加紧密。 总结多年来的期现结合经验,赛金坡认为,一是企业要明确自己的经营核心目标是可持续的稳定收益;二是经营者的核心诉求是为企业找到“不完全依赖价格变化的稳定收益运营模式”,而非将企业的未来建立在对价格判断正确与否的基础上;三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是明确经营中主要的风险点,并找到能够对冲该风险的市场工具,任何不针对经营风险点的市场工具对企业而言都不是好的工具。 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是通过期货提前锁定煤炭价格,实现控制煤炭成本的目标,规避因价格高位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二是虚拟库存与实体库存相结合,盘活公司已有库存,挖掘内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便于控制采购节奏;三是通过期货交割可以刚性兑现高质量资源,可以缓解资源保障困难,尤其是在资源紧张的用煤高峰时期。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迫切需要合理运用动力煤期货工具,提前锁定电煤采购成本,有效应对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高火电企业的经营效益。[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6月21日 09:09
外围风险加大 甲醇市场难言乐观
外围风险加大 甲醇市场难言乐观

  今年以来,甲醇市场整体冲高回落形成“N”形走势,在近8年中处于同期偏低位置。相比于2018年,今年甲醇市场格局出现较大变化,价格强势因素不再。 在20日于上海举行的“2019年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甲醇价格在2018年保持强势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2018年进口量明显下滑。据了解,去年我国甲醇进口742.9万吨,同比减少8.8%。中基石化有限公司甲醇研究员唐莉莉表示,“2017到2018年上半年外盘无新装置投产,2018年年中外盘检修较多,且进入检修期的多是甲醇的主要进口来源。”另一方面,同期原油价格增长的情况下,东南亚生物柴油需求较好。综合促成了2018年供紧需增的格局。 但是,2018年下半年新增美国OCI175万吨,2019年上半年则有伊朗卡维230万吨,虽然负荷一直不高,但是伊朗今年格局已经与去年有很大变化,检修量也不是很多。唐莉莉介绍,需求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相对去年较低,生物柴油的替代需求可能与2018年有差别。预计今年进口情况略宽松于2018年。 2019年1—3月市场利空出尽,甲醇价格从去年年末最低点振荡反弹至一季度最高点。据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市场策略研究主管王笑天介绍,这是因为供给上伊朗Marjan165万吨停车,需求上浙江兴兴、中原石化等MTO装置相继重启,而3—4月国内外装置春季检修预期也提振市场气氛。3月以后,由于市场预期的国外装置检修的减量并未落实,反而中浩、博源、大唐等大型装置纷纷重启,甲醇开工率持续处于高位并于月底达到新高,沿海库存也在3月月中创新高,甲醇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调。此外,危化品安检使苏北、鲁南甲醛停产以及乙二醇的大幅下跌对甲醇的联动影响也是甲醇价格走弱的重要原因。 长期来看,国内甲醇产能规模化程度增强,相对于前些年产能爆发性增长,产能增长已经持续放缓。与会嘉宾表示,需求格局中,MTO强势发展使传统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下游需求相对稳定,但日渐式微,未来主要的需求驱动引擎仍是煤制烯烃。此外,虽然目前尚难以实现数据统计,但燃料和制氢需求也不容忽视。 2019年,从基本面来看,一季度国际甲醇开工相比往年明显下滑,中东、东南亚、美国等地均有甲醇装置检修。中国甲醇企业开工维持在七成,相比去年3—5月春检而言,今年春检时间相对较晚。同时,一季度最高接近120万吨库存量也接近历史峰值,高库存或成为甲醇的“新常态”,压制后期反弹高度。王笑天认为,今年绝对价格同比去年将会偏低。进口方面,随着装置开工回升,进口量4月减量后于5月逐步恢复,港口压力不减,春检结束供应增量成为主要矛盾。需求方面,一季度总体下游综合开工率上升,需求较去年年底有所增长但不及预期,下半年关键仍在烯烃。 从国内部分计划投产甲醇项目数据看,2019年我国甲醇产能增幅将有所提升,产量继续增加。氮肥工业协会会长顾宗勤介绍,新增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但其大部分装置都有配套烯烃、醋酸、MTBE等下游,因此实际增加的商品甲醇相对有限。国际方面,2018年国外新增甲醇产能情况显示,美国的新建甲醇项目搁浅或延期现象突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导致其新装置投产推迟和新建产量进度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环保压力加大,国内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收紧。其中,《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直辖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 从2015—2018年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煤制甲醇产能、产量和开工率都在逐渐增长,2018年煤制甲醇开工率达到89.5%。但要注意的是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近来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从上而下的安全生产压力骤增。安全环保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各项行动陆续开展,监管处置力度也不断加强。而其中,重点监控范围包括“2+26城市”、长江经济带、汾渭平原三个重点地区甲醇产能合计为366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2.2%,2017年的产量合计为2434万吨,占39.6%。 短期而言,王笑天认为,后市即便MTO预期全部兑现,基本面情况依然难言乐观。“首先是进口预期超出常量,导致库存很难降至5年均值或以下水平,乙烯价格及下游利润仍是需求端的隐患。从这个层面看,即使其间有反弹高度也有限,时间维度暂时看四季度前,四季度不确定因素较多,有待观察。”在他看来,市场能否出现反转,仍需关注产业关键指标,即库存是否能够降至均值、产业链利润的恢复情况及远期升水结构是够改变。此外,也要注意外围动荡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他认为,今年单从产业角度很难把握单边趋势,对冲操作能够相对有效的规避外围动荡带来的风险。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析师崔志明也认为,今年关注宏观面相关指导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为行情指明方向。在他看来,短期在无突发因素的情况下,市场或为整理为主,需要关注烯烃动向带来的心态影响,下半年,宏观面展示偏空,供应面趋于增加,需求面变化相对有限,故市场整体偏弱,高点或低于上半年。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市场风险加大、行业利润压缩使得传统的贸易商模式经营越来越艰难。王笑天介绍,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上游/下游工厂+贸易,保持合理库存、保证利润或丰富采购渠道、降低成本,通过“物流+贸易”模式整合区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价差套利。华东很多企业与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以及投机公司合作,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现货,参与基差贸易保证一定收益。在王笑天看来,虽然内地对期现结合模式尚未普及,但宏观风险增加、单边市场趋势越加难以把握的情况下,传统贸易与金融衍生品的结合已经成为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详情]

期货日报 | 2019年06月20日 21:43
傅向升:近两年成品油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柴油已现过剩
傅向升:近两年成品油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柴油已现过剩

  新浪财经讯 6月19-20日,2019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联合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市场网、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出席大会并发表《现代煤化工现状与高质量发展思考》的主题演讲。傅向升主要从现代煤化工产业现状、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三个方面展开本次演讲。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他提到,据煤化工专委会统计,2018年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和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都稳步提升,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不断降低,产品差异化水平得到改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四大类已投产项目的累计投资约5260亿元,生产主要产品1828.3万吨,年转化煤炭约9560万吨。 傅向升指出,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下几方面的挑战: 1、大型产业化成套技术的挑战。 我国煤制油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居国际领先水平;高温费托合成技术今年4月份专家鉴定认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制烯烃技术在刘中民院士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以研发成功第三代技术;延长的煤油气共炼技术、陕煤化的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升级示范阶段性成果。 但是,我们很多都是单项技术的突破,大型成套技术就存在明显的差距,过去我们为解决这类问题,曾经组织过很多“一条龙”技术攻关项目,现在回过头来看工业性试验做了、产业化示范做了,往往是单项技术水平领先,但是其成套性及其关键设备仍然是制约瓶颈,今天现代煤化工也存在类似的短板。 2、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的挑战。 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CO2约340亿吨,其中20亿吨被海洋吸收,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可见CO2的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自身的平衡能力,降低化石资源利用过程中的CO2排放,进而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几年我国CO2的排放总量居各国首位,面临的CO2减排国际压力巨大;2018年美国的CO2排放总量减少4000万吨,而我国的排放总量又增加2亿吨;我国已向联合国提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承诺到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单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我国正在积极试点并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炼化、化肥、煤化工等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将首先纳入碳交易市场。 3、炼化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挑战。 我国现在是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中国石化产业对世界石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约38%;2017 年中石油云南1300万吨/年和中海油惠州二期1000万吨/年相继投产,2017年中国新增炼油能力占全球新增的70%;大连恒力2000万吨/年已于2018年12月15日正式投料、今年5月17日全面投产;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毕、正在抓紧工程扫尾,将于近期投产;江苏盛虹1600万吨/年一体化装置和中石油揭阳基地都于年前开工;中石化镇海二期、古雷炼化一体化装置以及南京、上海、茂湛基地,都在施工过程中;埃克森美孚大亚湾新项目、巴斯夫湛江新材料项目及其扬巴二期等新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 成品油市场中,近两年汽油消费年增5%左右,航空煤油年增10%以上,但是柴油消费市场已是连续两年下降,可见成品油市场也是处于饱和状态,柴油已现过剩。 在今年4月召开的“2019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李寿生会长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基本判断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部委领导的认可,大家认为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并就未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在技术创新、产业高端化、发展绿色化、资源配置国际化和质量效益五大方面探索新的路径。 对于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傅向升提出了几点思考。 1、把握一个总原则非常必要。 对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突破部分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系统集成优化水平以及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成套能力等结果如何? 对严格项目建设要求、规范审批管理程序、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安全环保监管等保障措施执行的如何? 示范装置的开工率、运行稳定性、经济性如何? 产业技术与核心装备示范的关键、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三废”排放情况及治理水平以及环境准入条件的要求。 2、技术创新仍然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认真总结升级示范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突出优势和短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补短板技术,甚至是颠覆性技术;认真研究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或技术创新联盟,强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成长。 3、绿色发展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4、产品的差异化和高端化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一定要市场为导向,既与东部大型石化基地做好协同发展,又要与炼化一体化装置的产品结构做好差异化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与石化产品有着不一样的分子链结构和自己独特的性能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差异化和高端化,就会有着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化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有沿海七大石化基地和榆林、宁东、鄂尔多斯、新疆准东4个西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高端产品链;培育配套性强、产业链协同性强、产业集聚度高、能量梯级利用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示范,全力构建石化与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化、园区化和集约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20日 13:58
郑商所正积极准备尿素期货和甲醇期权 争取今年上市
郑商所正积极准备尿素期货和甲醇期权 争取今年上市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6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上表示,郑商所努力打造煤和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建设一个规范、高效、透明的衍生品市场,为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为此,郑商所将扎实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努力培育拓展动力煤、甲醇期货市场。依托产业基地,持续加强对产业链企业期货知识基础培训。促进期货合约连续活跃,逐步改变活跃期货合约间隔过长的问题。不断优化现有交易交割规则,优化交割库布局。二是积极准备尿素期货上市工作,争取今年早日上市。三是积极准备甲醇期货对外开放工作,争取今年落地实施。四是积极准备甲醇期权上市工作,争取今年早日上市。 (本文来自于钢联资讯)[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06月20日 10:49
郑商所:努力打造煤及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
郑商所:努力打造煤及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

   6月2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在上海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相关领导出席,来自煤及煤化工产业418家企业的760余人参会。 据了解,煤和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郑商所高度重视对煤和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建设,先后上市了甲醇期货和动力煤期货,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尿素期货上市工作。以上三个品种同属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影响,关联密切,每生产1吨甲醇需要1.5吨左右原料煤,生产1吨尿素需要1.3吨左右原料煤。这些基本的产业链关系,不仅会在衍生品市场得到反映,也会对相关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就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煤炭石化行业现状等相关主题发表演讲表示,我国是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中国石化产业对世界石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约38%。据统计,2018年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和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都稳步提升,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不断降低,产品差异化水平得到改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四大类已投产项目的累计投资约5260亿元,生产主要产品1828.3万吨,年转化煤炭约9560万吨。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讲解了我国甲醇、尿素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尿素方面,2018年产能6954万吨,产量5200万吨,产能利用率74.9%;2017年进口量11.4万吨,出口量465.6万吨,2018年进口量16.39万吨,出口量244.7万吨,出口量降低47.44%。甲醇方面,2018年产量6639万吨,同比增长8%。2018年甲醇进口量742.9万吨,同比减少8.8%,出口31.6万吨,增加了19万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也就宏观经济形式、中国煤炭行业、电力行业运行现状及未来展望等做主题演讲。 据悉,动力煤、甲醇期货自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发挥良好。随着入市套保企业的持续增加,市场参与结构不断完善,动力煤期货发现价格、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平台的市场功能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现货价格走势保持较高的趋同性,相关系数长期维持在0.9以上。 尿素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尿素生产国和消费国,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26.30%和27.35%。据统计,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5206.7万吨,产值1075亿元,占全球产量的26.30%,工农业总需求量5087万吨。目前,我国尿素行业现货市场化程度较高,全国尿素生产企业共123家,排名前十的生产企业产能占总产能的24%左右,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竞争充分。 与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尽快上市尿素期货: 一是有助于尿素行业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尿素价格受供求结构、原材料价格、用肥季节、国际市场、国家相关政策和环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频繁。2009年以来,尿素价格总的波动幅度高达52%,年度平均波幅在20%以上。面对日益增加的市场风险,产业企业避险需求迫切,希望尽快推出尿素期货,为其生产经营提供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近年来,我国尿素市场受环保政策趋严、消费增速放缓、进出口量变化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尿素期货的远期价格引导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高效规范的期货交割制度有助于引导行业优化定价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及仓储物流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更好为“三农”服务。作为农业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化肥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农民的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尿素期货上市后,农民与农业合作组织既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尿素期货规避风险,又可以利用“保险+期货”等方式提前锁定种植成本,保障农民收益,深化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效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努力打造规范、高效、透明的煤和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积极推进尿素期货、甲醇期权上市和甲醇期货对外开放工作,争取今年早日上市,为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详情]

动力煤期货助力电企降本增效
动力煤期货助力电企降本增效

  与去年四季度的单边下行不同,今年以来,动力煤价格维持振荡走强的趋势。在经历了年初的安全事故频发所带来的供给端收紧后,煤炭价格持续走强,但是下游需求端电厂的高库存、低日耗使动力煤显现出旺季不旺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期货工具避风险是煤电产业链的重要课题。 6月20日,由郑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人士认为,在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煤电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做大做强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上半年煤炭市场供应偏宽松 2019年1—5月,受安监形势严峻、安全检查力度加大影响,原煤产量为14.23亿吨,同比增长0.9%。供应进一步集中,晋陕蒙产量占比在71%左右。 “春节过后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明显收缩,现已逐步恢复。随着产能置换工作快速推进,在建优质先进产能逐步投产投运,且这部分产能大部分集中在国有煤矿中。”?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总裁冯雨说。 CCTD数据显示,2018年,国有重点煤矿产量达到18.37亿吨,同比增长3.5%。受去年2月份春节基数低影响,国有重点煤矿2月中旬呈大幅上涨走势,但2月下旬以来持续收缩。5月日均产量为518万吨,较去年微增2.9%。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2019年以来坑口库存低位振荡。受产地环保督察影响,产地煤矿生产要求“煤不落地”,站台、煤场存煤要求加盖顶棚,周围配套较差的煤场关闭出清,产地存煤持续低位。同时,一季度产地安全检查力度加大,煤炭供不应求,坑口库存继续回落,目前坑口库存在2700万吨左右,同比微增。 截至6月16日,6月以来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352万吨,同比下降1.2%。截至6月16日,1月以来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369万吨,同比下降1.4%。 “一季度重点电厂耗煤量增长不及预期。东南沿海电厂日耗增速则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冯雨表示,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一是特高压项目投运,西电东送增加,东部地区发电量增速放缓;二是受环保等政策影响,东部高耗能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下半年的能源“双控”政策,进一步抑制东部地区用电、用煤需求。 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6月18日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61.9万吨,同比下降8.6%,增速明显不及全国重点电厂耗煤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煤炭量价齐增,触发限制进口煤政策启动。2019年1—5月累计煤炭进口量达到12739万吨,同比上涨5.6%。5月中国进口煤炭2747万吨,同比上涨23.0%,环比上涨8.6%。据悉,2018年国内价格持续反弹,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下游企业对进口煤采购持续加大,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全年进口2.8亿吨,同比增长3.9%。 “今年以来,榆林矿难之后市场快速拉涨,市场对于供应收缩有预期,造成5月之前价格坚挺,但随着港口和电厂库存回升,现货价格随之回落。”?国泰君安期货动力煤分析师金韬说。 铁路电煤保供力度提升煤炭运力紧张得以缓解 在经历了2017年迎峰度冬的紧张时期后,这两年铁路电煤保供力度得以提升,煤炭运输紧张格局有所缓解,今年的电煤发运量明显增长。 受电煤保供以及“公转铁”政策影响,铁路电煤发运量提高。2019年1—5月完成铁路电煤发运量7.40亿吨,同比增加2438万吨,增长3.4%。2019年1—5月份煤炭铁路发运量10.00亿吨,同比增加1953万吨、增长2.0%。 据悉,2018—2020年铁路煤运增量目标,计划增6.5亿吨至28.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较2017年产运比提高15个百分点。3年购置机车2510台、货车15.4万辆。2019年进港运力新增8000万吨(蒙冀线5000万吨)、2019年年底朔黄线4000万至6000万吨(黄大铁路),唐呼线张集段万吨供电扩能改造工程,满足唐呼线全年运量上亿吨目标,二季度起日均作业能力将较改造前的28个大列提升至39大列。今年1—5月环渤海港口日均铁路调入量同比增8.3万吨(4.8%)。 国投安信期货动力煤高级分析师高明宇介绍,年内靖神铁路将与蒙华铁路同步开通,冯红铁路线下工程完成90%,榆横铁路二期建成并与靖神铁路连通,柠条塔、化工南、田家寨、三堂和神木西集运系统的建设也将在年内陆续启动:靖神铁路设计运量近期5100万吨,远期7200万吨;预计明年6月建成运营的冯红铁路年运力5000万吨,榆林煤炭铁路外运通道将得到开拓。 2017—2020年,12条沿海市场流向的特高压投运,可减少3.09亿吨标煤、4.33亿吨原煤的电煤消耗,预估2019年新增外送电可节省沿海市场3300万吨左右的原煤消耗。2019年1—4月跨区送电14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8%。2019年2—4月“华北—华东”送电量增43.1%,“西北—华中”送电量增23.2%。“西电东送格局已经形成,沿海和内陆市场供电、耗煤、库存结构性分化。”高明宇说。 煤电产业链“妙用”金融工具化解市场风险 2016年始,在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环境下,煤炭企业暂时摆脱了经营困境,煤炭价格重心逐步上移。但国内的经济形势仍处于筑底阶段,国内经济压力犹存,同时清洁能源的替代效应逐步吞噬煤炭价格的上涨空间。尤其是2018年以来,煤炭消费减少的格局并未改变,价格压力犹存,如何主动预防价格的大幅波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动力煤期货上市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煤炭行业出现了显著变化,煤炭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市场价格处于合理区间,行业效益回升。与此同时,金融衍生品工具也为煤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伊泰集团期货部总经理助理赛金坡介绍,近两年煤炭市场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中间贸易商大量减少;二是铁路瓶颈被打破,外运“超额利润”消失;三是煤管票管理、安全检查、治理超载等,使煤矿生产更趋规范;四是期货市场价格指导性更强,煤企参与期货市场更加积极,期现结合更加紧密。 总结多年来的期现结合经验,赛金坡认为,一是企业要明确自己的经营核心目标是可持续的稳定收益;二是经营者的核心诉求是为企业找到“不完全依赖价格变化的稳定收益运营模式”,而非将企业的未来建立在对价格判断正确与否的基础上;三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是明确经营中主要的风险点,并找到能够对冲该风险的市场工具,任何不针对经营风险点的市场工具对企业而言都不是好的工具。 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是通过期货提前锁定煤炭价格,实现控制煤炭成本的目标,规避因价格高位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二是虚拟库存与实体库存相结合,盘活公司已有库存,挖掘内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便于控制采购节奏;三是通过期货交割可以刚性兑现高质量资源,可以缓解资源保障困难,尤其是在资源紧张的用煤高峰时期。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迫切需要合理运用动力煤期货工具,提前锁定电煤采购成本,有效应对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高火电企业的经营效益。[详情]

外围风险加大 甲醇市场难言乐观
外围风险加大 甲醇市场难言乐观

  今年以来,甲醇市场整体冲高回落形成“N”形走势,在近8年中处于同期偏低位置。相比于2018年,今年甲醇市场格局出现较大变化,价格强势因素不再。 在20日于上海举行的“2019年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甲醇价格在2018年保持强势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2018年进口量明显下滑。据了解,去年我国甲醇进口742.9万吨,同比减少8.8%。中基石化有限公司甲醇研究员唐莉莉表示,“2017到2018年上半年外盘无新装置投产,2018年年中外盘检修较多,且进入检修期的多是甲醇的主要进口来源。”另一方面,同期原油价格增长的情况下,东南亚生物柴油需求较好。综合促成了2018年供紧需增的格局。 但是,2018年下半年新增美国OCI175万吨,2019年上半年则有伊朗卡维230万吨,虽然负荷一直不高,但是伊朗今年格局已经与去年有很大变化,检修量也不是很多。唐莉莉介绍,需求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相对去年较低,生物柴油的替代需求可能与2018年有差别。预计今年进口情况略宽松于2018年。 2019年1—3月市场利空出尽,甲醇价格从去年年末最低点振荡反弹至一季度最高点。据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市场策略研究主管王笑天介绍,这是因为供给上伊朗Marjan165万吨停车,需求上浙江兴兴、中原石化等MTO装置相继重启,而3—4月国内外装置春季检修预期也提振市场气氛。3月以后,由于市场预期的国外装置检修的减量并未落实,反而中浩、博源、大唐等大型装置纷纷重启,甲醇开工率持续处于高位并于月底达到新高,沿海库存也在3月月中创新高,甲醇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调。此外,危化品安检使苏北、鲁南甲醛停产以及乙二醇的大幅下跌对甲醇的联动影响也是甲醇价格走弱的重要原因。 长期来看,国内甲醇产能规模化程度增强,相对于前些年产能爆发性增长,产能增长已经持续放缓。与会嘉宾表示,需求格局中,MTO强势发展使传统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下游需求相对稳定,但日渐式微,未来主要的需求驱动引擎仍是煤制烯烃。此外,虽然目前尚难以实现数据统计,但燃料和制氢需求也不容忽视。 2019年,从基本面来看,一季度国际甲醇开工相比往年明显下滑,中东、东南亚、美国等地均有甲醇装置检修。中国甲醇企业开工维持在七成,相比去年3—5月春检而言,今年春检时间相对较晚。同时,一季度最高接近120万吨库存量也接近历史峰值,高库存或成为甲醇的“新常态”,压制后期反弹高度。王笑天认为,今年绝对价格同比去年将会偏低。进口方面,随着装置开工回升,进口量4月减量后于5月逐步恢复,港口压力不减,春检结束供应增量成为主要矛盾。需求方面,一季度总体下游综合开工率上升,需求较去年年底有所增长但不及预期,下半年关键仍在烯烃。 从国内部分计划投产甲醇项目数据看,2019年我国甲醇产能增幅将有所提升,产量继续增加。氮肥工业协会会长顾宗勤介绍,新增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但其大部分装置都有配套烯烃、醋酸、MTBE等下游,因此实际增加的商品甲醇相对有限。国际方面,2018年国外新增甲醇产能情况显示,美国的新建甲醇项目搁浅或延期现象突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导致其新装置投产推迟和新建产量进度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环保压力加大,国内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收紧。其中,《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直辖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 从2015—2018年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煤制甲醇产能、产量和开工率都在逐渐增长,2018年煤制甲醇开工率达到89.5%。但要注意的是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近来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从上而下的安全生产压力骤增。安全环保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各项行动陆续开展,监管处置力度也不断加强。而其中,重点监控范围包括“2+26城市”、长江经济带、汾渭平原三个重点地区甲醇产能合计为366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2.2%,2017年的产量合计为2434万吨,占39.6%。 短期而言,王笑天认为,后市即便MTO预期全部兑现,基本面情况依然难言乐观。“首先是进口预期超出常量,导致库存很难降至5年均值或以下水平,乙烯价格及下游利润仍是需求端的隐患。从这个层面看,即使其间有反弹高度也有限,时间维度暂时看四季度前,四季度不确定因素较多,有待观察。”在他看来,市场能否出现反转,仍需关注产业关键指标,即库存是否能够降至均值、产业链利润的恢复情况及远期升水结构是够改变。此外,也要注意外围动荡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他认为,今年单从产业角度很难把握单边趋势,对冲操作能够相对有效的规避外围动荡带来的风险。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析师崔志明也认为,今年关注宏观面相关指导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为行情指明方向。在他看来,短期在无突发因素的情况下,市场或为整理为主,需要关注烯烃动向带来的心态影响,下半年,宏观面展示偏空,供应面趋于增加,需求面变化相对有限,故市场整体偏弱,高点或低于上半年。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市场风险加大、行业利润压缩使得传统的贸易商模式经营越来越艰难。王笑天介绍,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上游/下游工厂+贸易,保持合理库存、保证利润或丰富采购渠道、降低成本,通过“物流+贸易”模式整合区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价差套利。华东很多企业与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以及投机公司合作,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现货,参与基差贸易保证一定收益。在王笑天看来,虽然内地对期现结合模式尚未普及,但宏观风险增加、单边市场趋势越加难以把握的情况下,传统贸易与金融衍生品的结合已经成为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详情]

傅向升:近两年成品油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柴油已现过剩
傅向升:近两年成品油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柴油已现过剩

  新浪财经讯 6月19-20日,2019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联合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市场网、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出席大会并发表《现代煤化工现状与高质量发展思考》的主题演讲。傅向升主要从现代煤化工产业现状、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三个方面展开本次演讲。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他提到,据煤化工专委会统计,2018年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和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都稳步提升,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不断降低,产品差异化水平得到改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四大类已投产项目的累计投资约5260亿元,生产主要产品1828.3万吨,年转化煤炭约9560万吨。 傅向升指出,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下几方面的挑战: 1、大型产业化成套技术的挑战。 我国煤制油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居国际领先水平;高温费托合成技术今年4月份专家鉴定认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制烯烃技术在刘中民院士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以研发成功第三代技术;延长的煤油气共炼技术、陕煤化的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升级示范阶段性成果。 但是,我们很多都是单项技术的突破,大型成套技术就存在明显的差距,过去我们为解决这类问题,曾经组织过很多“一条龙”技术攻关项目,现在回过头来看工业性试验做了、产业化示范做了,往往是单项技术水平领先,但是其成套性及其关键设备仍然是制约瓶颈,今天现代煤化工也存在类似的短板。 2、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的挑战。 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CO2约340亿吨,其中20亿吨被海洋吸收,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可见CO2的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自身的平衡能力,降低化石资源利用过程中的CO2排放,进而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几年我国CO2的排放总量居各国首位,面临的CO2减排国际压力巨大;2018年美国的CO2排放总量减少4000万吨,而我国的排放总量又增加2亿吨;我国已向联合国提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承诺到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单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我国正在积极试点并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炼化、化肥、煤化工等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将首先纳入碳交易市场。 3、炼化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挑战。 我国现在是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中国石化产业对世界石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约38%;2017 年中石油云南1300万吨/年和中海油惠州二期1000万吨/年相继投产,2017年中国新增炼油能力占全球新增的70%;大连恒力2000万吨/年已于2018年12月15日正式投料、今年5月17日全面投产;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毕、正在抓紧工程扫尾,将于近期投产;江苏盛虹1600万吨/年一体化装置和中石油揭阳基地都于年前开工;中石化镇海二期、古雷炼化一体化装置以及南京、上海、茂湛基地,都在施工过程中;埃克森美孚大亚湾新项目、巴斯夫湛江新材料项目及其扬巴二期等新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 成品油市场中,近两年汽油消费年增5%左右,航空煤油年增10%以上,但是柴油消费市场已是连续两年下降,可见成品油市场也是处于饱和状态,柴油已现过剩。 在今年4月召开的“2019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李寿生会长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基本判断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部委领导的认可,大家认为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并就未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在技术创新、产业高端化、发展绿色化、资源配置国际化和质量效益五大方面探索新的路径。 对于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傅向升提出了几点思考。 1、把握一个总原则非常必要。 对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突破部分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系统集成优化水平以及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成套能力等结果如何? 对严格项目建设要求、规范审批管理程序、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安全环保监管等保障措施执行的如何? 示范装置的开工率、运行稳定性、经济性如何? 产业技术与核心装备示范的关键、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三废”排放情况及治理水平以及环境准入条件的要求。 2、技术创新仍然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认真总结升级示范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突出优势和短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补短板技术,甚至是颠覆性技术;认真研究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或技术创新联盟,强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成长。 3、绿色发展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4、产品的差异化和高端化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一定要市场为导向,既与东部大型石化基地做好协同发展,又要与炼化一体化装置的产品结构做好差异化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与石化产品有着不一样的分子链结构和自己独特的性能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差异化和高端化,就会有着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化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有沿海七大石化基地和榆林、宁东、鄂尔多斯、新疆准东4个西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高端产品链;培育配套性强、产业链协同性强、产业集聚度高、能量梯级利用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示范,全力构建石化与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化、园区化和集约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详情]

郑商所正积极准备尿素期货和甲醇期权 争取今年上市
郑商所正积极准备尿素期货和甲醇期权 争取今年上市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6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上表示,郑商所努力打造煤和煤化工产业链衍生品市场板块,建设一个规范、高效、透明的衍生品市场,为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为此,郑商所将扎实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努力培育拓展动力煤、甲醇期货市场。依托产业基地,持续加强对产业链企业期货知识基础培训。促进期货合约连续活跃,逐步改变活跃期货合约间隔过长的问题。不断优化现有交易交割规则,优化交割库布局。二是积极准备尿素期货上市工作,争取今年早日上市。三是积极准备甲醇期货对外开放工作,争取今年落地实施。四是积极准备甲醇期权上市工作,争取今年早日上市。 (本文来自于钢联资讯)[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