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新华社调查: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 靠谱吗?
新华社调查: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 靠谱吗?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听起来是不是很动心?近年来,一种俗称“百万医疗险”的保险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额等作为营销手段,迅速蹿红网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健康险签单件数就达4.89亿件,同比增长41.4倍。[详情]

新华网|2018年06月28日  12:16
以小博大!百万医疗险暗藏玄机 究竟是否靠谱?
以小博大!百万医疗险暗藏玄机 究竟是否靠谱?

百万医疗险这一险种,一方面能够实现社保所不能达到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又以低廉的保费价格。那么,百万医疗险是“好货”吗?如果是,保费为何如此低廉?这中间有何“猫腻”?[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8年06月28日  08:17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6月1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文,提示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已经是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百万医疗险的又一次发声,此前,天津保监局也曾有过类似的风险提示。[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6月20日  07:45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快速增长的保费规模、千万级的消费者数量,百万医疗险甫一面世,就逐渐展露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6月20日  07:18
平安百万医疗险遭质疑:拒赔血友病患儿合理吗?
平安百万医疗险遭质疑:拒赔血友病患儿合理吗?

一对父母在孩子刚刚出生时,为其购买了平安保险的“平安e 生保”医疗险,保额600 万元。不幸的是,孩子在不满一岁时确诊患有血友病,随后父母多次致电平安保险询问赔付问题,得到的答复都是血友病属于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不能理赔。[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6月16日  12:50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百万医疗险以“网红”姿态爆发以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涌入。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机遇和挑战并存。以一年期产品形态降低门槛的百万医疗险,在“保证续保”问题上一直界定不清,不少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宣传销售中打“擦边球”,保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6月20日  07:18
争议百万医疗险:宣传极具吸引力 暗藏误导将被整顿
争议百万医疗险:宣传极具吸引力 暗藏误导将被整顿

作为短期健康险的代表,百万医疗险从2016年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凭借低保费、高保额成为最热门的“网红”保险产品之一。不过,由于混淆连续投保与保证续保,百万医疗险引起了投保人的投诉,并被银保监会点名,这一“网红”产品一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详情]

新浪保险综合|2018年06月20日  00:31
谁把医疗险的品类玩糊了?银保监会剑指百万医疗险
谁把医疗险的品类玩糊了?银保监会剑指百万医疗险

目前,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安心财险、易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复星联合健康、人保财险、安联财险、富德生命人寿等均有相关产品在售。截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稿,上述保险公司中仅有复星联合健康尚未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复。[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6月20日  06:57
华夏医保通整改前炒停售 “保证续保”实为营销套路
华夏医保通整改前炒停售 “保证续保”实为营销套路

近日,一些销售人员在朋友圈转发“华夏医保通即将停售”的消息,记者走访上海招商银行营业网点时发现,华夏医保通以附加险形式被推荐,多位理财经理均表示,产品停售后将不能保证续保,而停售前购买则不影响续保。华夏医保通为费用补偿医疗保险,续保条件显示终身限额(500万元)下可续保,无二次审核。[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6月20日  00:39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银保监会发话了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银保监会发话了

合同上明明写着可以“连续投保”,产品到期后却说不能续保了?“连续投保”就是“保证续保”?百万医疗真的能赔百万?让人眼花缭乱的保险产品中,特别是互联网保险,存在着诸多“渐欲迷人眼”风险隐患。[详情]

券商中国|2018年06月19日  08:05
百万医疗险最高可保2000万 超高上限或用途不大
百万医疗险最高可保2000万 超高上限或用途不大

由于保费低、保障高等特性,“百万医疗险”将保险杠杆效应发挥到极致。因此,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欢迎,可谓叫好又叫座。由于这类产品多设置1万元免赔额(社保报销后超过1万元的部分才报销),保险公司也因此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正是由于有着上述诸多特性,自众安保险首次推出后,各险企更是“一拥而入”。[详情]

证券日报|2018年04月26日  05:42

最新新闻

新华社调查: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 靠谱吗?
新华社调查: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 靠谱吗?

  百万医疗险网上热卖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 新华网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 新华社记者谭谟晓、王淑娟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听起来是不是很动心?近年来,一种俗称“百万医疗险”的保险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额等作为营销手段,迅速蹿红网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健康险签单件数就达4.89亿件,同比增长41.4倍。这种看上去像天上掉馅饼的事,靠谱吗?热销背后是否有“套路”?会不会暗藏风险?记者进行了调查。 “百万医疗险”网上热卖,低保费、高保额成标配 2016年,“百万医疗险”诞生。这种一年买一次的短期健康险,网络投保方便快捷,用几百元钱的保费撬动几百万元保额,一经推出便大受市场欢迎。 “最高600万保额,突破医保限制,癌症无免赔,保住院/特殊门诊,进口药报销。”在某家保险公司的官网上,一款“百万医疗险”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 目前,“百万医疗险”保额的标配通常是:一般医疗保险金100万元以上,癌症医疗保险金100万元以上。理赔范围的标配是:不限社保范围、不限就医原因、不限治疗手段。在服务方面,大多数产品都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住院费用垫付、知名专家门诊预约等。 这么诱人的保障承诺,需要多少保费呢?记者对某家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进行测算发现,对于有社保的人,30岁时投保需要约300元,40岁时投保约400元,50岁时投保约900元,60岁时投保约1400元。 “保费低、保额高,切中老百姓‘看病贵’的痛点。”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说,“百万医疗险”成为“网红”产品,是因为老百姓对医疗健康越来越重视,希望在社保基础上有更高的医疗保障需求。 随着保费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你有600万元保额,我就有800万元保额,有的公司甚至推出了高达1000万元保额的医疗险。 高保额华而不实,承诺续到“99岁”也是噱头 记者了解到,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入公立医院就医,且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因此,发生百万元、千万元医疗费用的概率并不高。 朱铭来说,从实际医疗情况来看,得了大病,一年看病不会花费1000万元。从目前理赔情况看,超过百万元的理赔案例极为罕见,保险公司给出的这种高保额没有现实价值,只是一种营销噱头。 当前“百万医疗险”还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多数产品设置了1万元免赔额,一般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中的特需不予报销,实际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如果是小病的话,实际上理赔金额并不大。如果属于大病,治疗则是长期的过程,但到了第二年该病种成为既往症,保险公司对既往症通常不保。这就造成了年轻人容易投保但出险率低、而老年人想买却买不了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华而不实的保额,销售过程中的误导情况也比较常见,尤其以“承诺续保”混淆“保证续保”居多。 比如,上海一家健康险公司推出的医疗保险产品这样介绍:“百万保障231元起,自费药进口药全报销,续保可至99岁。”“直到99岁,相当于终身保障。”这种宣传带有明显的误导性,连续续保并不是保证续保,一旦产品停售,便无法续保。而且随着消费者年龄增加,费率升高,保费也会水涨船高。 在多家保险公司担任过总精算师,现任全民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的娄道永表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百万医疗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续保产品。保证续保是指保险公司必须无条件地给被保险人续保,条款不变,费率不变。 监管要“长牙齿”,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做保险的,最要不得的就是忽悠,特别是那些利用专业优势来忽悠的。因为销售误导,保险行业形象一直不太好,监管是时候出手,管管那些只会忽悠、打擦边球的人了。” 针对乱象,今年5月银保监会启动了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重点之一就是严查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重点核查清理各公司产品开发设计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基础,随意约定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追求营销效果等。 同时,银保监会首次公布了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明确指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不得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一些保险公司习惯了在设计条款时打‘马虎眼’,玩文字游戏来忽悠消费者。”朱铭来说,监管要真正长上“牙齿”,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给行业有力震慑。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短期健康保险是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消费者在投保此类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障期限和续保条款等内容,确认保险期间,了解产品属性,根据自身的保障需求选择购买相适应的健康保险产品。[详情]

新华网 | 2018年06月28日 12:16
以小博大!百万医疗险暗藏玄机 究竟是否靠谱?
以小博大!百万医疗险暗藏玄机 究竟是否靠谱?

  百万医疗险这一险种,一方面能够实现社保所不能达到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又以低廉的保费价格。那么,百万医疗险是“好货”吗?如果是,保费为何如此低廉?这中间有何“猫腻”? 近两年,“保险江湖”出现一款网红级产品——百万医疗险,此产品一经出现,引得业内广泛关注,各大保险公司相关险种也如雨后春笋般集中涌现。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售百万医疗险普遍有着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等特点,且在产品条款、费率等方面基本大同小异。对于消费者而言,投保前需至少了解百万医疗险两个基本问题,其一,百万医疗险大多存在1万元免赔额,其二,注意产品条款及官方客服对于产品到期续保方面的答复。 上海昱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在投保过程中,重点需要注意保险条款以及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注意)条款中的续保条件;第二是了解一家保险公司百万医疗险销售的‘盘子’和风控措施。” 究竟是否靠谱?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小时候,老一辈人总是这样说。 百万医疗险这一险种,一方面能够实现社保所不能达到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又以低廉的保费价格,与此前动辄上千元的高端医疗险区分开来。 那么,百万医疗险是“好货”吗?如果是,保费为何如此低廉?这中间有何“猫腻”? “百万医疗险保费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赔付率较低。”上海昱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有五点原因。徐昱琛指出,“首先,(百万医疗险)通常存在1万元免赔额条款;第二,百万医疗险事后按实际医疗费用报销;第三,理赔要扣除社保;第四,主要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不会拼命销售,如此则逆选择或道德风险较低,大多是自动购买且平均购买年龄在30岁左右,平均购买年龄较低对赔付率也有很大好处;第五,产品在2016年才开始销售,且过程中都要有一个《健康告知》,在保险实务里叫等待期,这样的话,初期赔付率比较好。” 根据中国政府网最新数据,2018年1-3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3196.1元,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5950.0元。 如此看来,按照百万医疗险扣除社保、其他商业保险及1万免赔额的报销方式来看,绝大多数购买百万医疗险的消费者使用不到这一险种。 那么,行业内百万医疗险经营情况如何? 徐昱琛表示:“百万医疗险的保费收入去年在几十亿这样一个数量级上,对于一些公司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平安健康、众安在线,包括今年泰康在线及微信微医保推出。就效益来说,从业内反馈来看,比大家想象的好得多。”关于网上对于百万医疗险停售的担忧,专家表示“杞人忧天”! “老百姓(603883,股吧)需要,保险公司赚钱,大家都很开心。”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百万医疗险?《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最高保额达到600万的保险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部分百万医疗险的保障计划分为30万元、100万元,此时该如何选择呢? 徐昱琛认为:“(消费者选择百万医疗险时),应主要关注条款及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两点,其一,注意条款中的续保条件;其二,了解一家保险公司百万医疗险销售的‘盘子’和风控措施。” 对于最高保额的问题,徐昱琛分析称:“从定价的角度,100万以上的部分基本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比如原来100万保费300元,提高到300万元,保费可能加5元、10元,从300万到1000万元,甚至一分钱都不加也是有可能的,因为300万元以上基本不会太出现。” 而在30万、100万保障计划的选择上,徐昱琛认为:“30万可能略低,因为我们在实际理赔过程中,看到过在50万-70万元的情况,30万的方案,万一碰到比如严重烧伤、癌症等重大事故,(最高保额)可能是不够覆盖的。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选择100万、200万是可以的。” 产品大调查 2016年,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凭借该公司面向中高端医疗险市场推出的“尊享e生”,着实火了一把。 此后,各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随之而来,很快在当下“互联网保险”热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险普遍有着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等特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以现年30岁有社保的李女士为例,若想投保百万医疗险,需支付的保费金额基本在300元左右,由此获得的最高保额则在100万至600万元,甚至更高。而从保险责任来看,百万医疗险包括一般医疗保险金和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且能够报销自费药、进口药、ICU病房费、手术费、护理费等社保无法报销的费用。 根据网上销售平台计算,上述提及的30周岁李女士,若为自己投保1年期100万(有社保)的众安保险“尊享e生”,需缴纳的保费为279元。根据保障计划,此款产品一般医疗保险金及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保额均为100万元。 李女士若购买中国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平安e生保PLUS”产品,按照1年期100万(有社保)的保障方案,所需支付的保费为307元。根据保障计划,此款产品在一般医疗保险金及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保额均为100万元。 此外,李女士若购买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华泰保险”)在售的百万医疗险,保费为293元。根据官方介绍,此险种给予的医疗保障包括300万一般医疗,600万癌症医疗,1.8万意外住院津贴等。 保费如此之低,保额如此之高,百万医疗险是否可能出现投保乱象或道德风险? 事实上,《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投保哪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李女士在投保过程中都需要确认一份《健康告知》(下称《告知》),《告知》要求投保人确认被保险人包括职业状况、健康检查情况、过往病史等内容。 根据《告知》,若被保险人健康/职业状况与告知内容不符,则保险公司有权不同意承保;若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有权不退还保险费。 徐昱琛分析称:“这个《健康告知》是有法律约束的,比如一个人有肝炎肝硬化,如果签署时谎称没有,半年后得了肝癌,保险公司调查出来,是可以拒赔的。” 确认无《健康告知》相关问题后,李女士提供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相关信息,即可完成购买。 赔付多少? 合同生效后,李女士若出现健康问题,能够获得多少赔付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市面上所售的百万医疗险,大多包含一个“1万免赔额”的条款。根据官方定义,年免赔额指被保险人自行承担,合同不予赔偿的部分。 此外,根据规定,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身份投保,已从其他途径获得医疗费用补偿,则保险人仅对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其所获医疗费用补偿后的余额进行赔付。 “(免赔额)类似于医保卡住院800元或900元的‘门槛费’。”众安保险客服解释称:“在保障范围内,扣除社保和其他商业险剩下的1万及1万以内的费用,我们是不赔付的。扣除社保和其他商业险超过1万元的部分,我们才赔付的。” 举个例子,李女士在投保半年后生病住院,累计花费医疗费用2万元,那么她会获得多少赔付呢? 众安保险客服表示:“假设住院期间合理且必须的费用是2万元,若出院后社保报销了6000元,且没有其他商业险,则扣除1万免赔额,剩下的4000元,我司可以理赔。” 不过,众安保险客服也提到,其他商业险是可以抵扣免赔额的。 同样按照上述的例子,李女士住院期间合理且必须的费用为2万元,社保报销6000元,同时其他商业险赔付了4000元,那么众安保险客服计算称:“住院期间费用2万减去社保赔付的6000元,再减去其他商业险的4000元,再减去剩下的免赔额6000元,余下4000元我司赔付。” 业内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进一步分析称:“假设一个重病患者看病花费20万元,医保报销10万元,如果他投了一个百万医疗险,扣除1万免赔额,则保险公司赔付9万元。而剩下的1万块没有赔的部分,他可以找另一家保险公司去赔。” 能否续保? 银保监会此前发文提示消费者:“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不含保证续保条款。” 那么,消费者今年投保百万医疗险,明年究竟能不能续保?或者说,消费者今年投保并生病或理赔后,明年能不能续保,保费是否会增加?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百万医疗险产品的官方客服给出的答复不同。 众安保险“尊享e生”和“平安e生保PLUS” 的客服均表示可以续保。 根据众安保险淘宝保险平台官网介绍,被保险人首次投保时年龄为30天至60周岁,可连续投保至80周岁。众安保险客服称:“续保的话不是重新签订,到期后正常续保就可以,具体可以通过官网及APP续保。” 平安客服也表示:“首次投保成功后,后续无论身体状况是否发生变化、无论是否发生理赔,每年都能按照续保当时公布的费率表继续买(我们不对单个人进行加费、除外责任或拒保),直到99岁,相当于终身保障!” 华泰保险及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百万医疗险客服则明确答复称不保证续保。 不过,华泰保险客服提到:“若在保险合同届满之日,被保险人仍未结束住院治疗,保险人继续承担自合同届满日后30日内因本次住院治疗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大都会人寿”)官方客服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表示:“在每个保险期间届满以前,如我们未收到您书面提出的不续保申请,并在保险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我们收到您缴付的续保保险费,则本合同将延续有效一年。最高可续保年龄至被保险人80周岁。若我们决定不再予以续保,将在本合同期满前书面通知您。”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洋保险”)客服在强调了银保监会关于短期健康险不能承诺保证续保这一规定的同时,也表示:“正常未停售的情况下,本产品接受客户的续保申请到80岁。” 每家说法不一,究竟是何缘故? 对于短期健康险不保证续保这一问题,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存在保险公司放弃某些权力的情况,即它虽然不保证(续保),但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会因为消费者理赔或身体变差而不予续保,一切以保险条款为准。” “比如,部分百万健康险在条款或官方问答上表示续保,如果(到时)不启动续保,则违反保险条款规定,可以请监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理,这一过程都是有法可依的,是可以很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 徐昱琛表示。[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8年06月28日 08:17
百万医疗连续投保消失了 医疗险产品开始差异化竞争
百万医疗连续投保消失了 医疗险产品开始差异化竞争

  百万医疗中“连续投保”消失了 医疗险产品开始差异化竞争 百万医疗险产品与此前并无实质性变化。 韩仁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监管层一再提示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风险,市场上主流的百万医疗险产品条款和说明书上的“连续投保”字样销声匿迹。 “连续投保”是百万医疗险为了弥补无法保证续保的短板而采取的替代措施。保险公司选择以此来作为续保承诺就意味着产品并非保证续保。只是保险专业知识不足的消费者凭字面意思容易与保险专业术语“保证续保”混淆,这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销售误导的根本原因。 为了避免这种误导带来不良社会影响,保险监管层一再发声说明,“连续投保”并非“保证续保”。主流百万医疗险公司随即调整用词,将“连续投保”隐去,只表示“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者使用保险的情况而拒绝继续投保,并且不会单独调整被保险人保费”。实际上,此前公司对“连续投保”的解释即是如此。因此,百万医疗险产品与此前并无实质性变化。 在这里界面新闻要提醒保险消费者,保险条款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用词非常讲究,建议大家了解一款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看释义(即对某些术语的解释),而不能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想当然的理解,产生的误解只能引来纠纷。 实际上,百万医疗险问世以来,业界因其不能保证续保而“是否选择购买”上就一直有争议。作为短期健康险产品,根据去年原保监会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即指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也就是说,这实质上是短期健康险是否值得购买的问题。 根据百万医疗险“鼻祖”众安在线公布的数据,去年尊享e生及蚂蚁金服好医保生态这两个产品贡献保费收入6.41亿元,被保用户数约140万人。 界面新闻记者与一些购买了短期健康险的消费者交流发现,可以预见的医疗风险和无可替代产品是他们选择购买这类产品的重要原因。市面上也就重疾险和医疗险能够解决医疗费用支出,重疾险是针对重大疾病的给付,而日常的住院费用除了医保之外还需要医疗险来报销。可市面上的医疗险普遍都是短期险,差别仅在于“是否包含门诊、私立医院等责任”,也就是中端医疗险和高端医疗险的区别,但是各产品普遍无法保证续保。消费者要解决日常住院医疗风险只能选择购买短期健康险。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保险公司为什么不推出可以保证续保的健康险呢?界面新闻记者跟业界交流了解到以下三点原因。首先,健康风险随着投保人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理赔率和成本都会上升;其次,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再者通货膨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长也不可忽视。因此,保险公司无法在投保人进来投保时就给出一个既定的费率且保持恒久不变,医疗险普遍采取自然费率定价,保费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升高。正因如此,市面上才没有终身保证续保的健康险产品。 不过,为了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个别保险公司推出了定期医疗险产品,在一定年限内保证续保。譬如支付宝-好医保·长期医疗,由人保健康承保,保证续保6年;复星联合健康推出了乐享一生医疗险,保障直接设置为5年。这些定期医疗险产品短期内解决了消费者的保证续保需求,但五六年的时间相对于终身医疗需求来说,还是太短,到期之后保险公司依然会根据赔付情况做出费率条款和停售的调整。[详情]

界面 | 2018年06月21日 07:00
血友病患儿亲友再度质疑平安:回应太过草率太不专业
血友病患儿亲友再度质疑平安:回应太过草率太不专业

   推荐阅读: 平安百万医疗险遭质疑:拒赔血友病患儿合理吗? 平安健康险回应“拒赔血友病患儿”:符合行业规则 新浪财经讯 6月20日消息,近日“平安e 生保”百万医疗险因拒赔1岁血友病患儿遭到质疑,患儿亲友提出五大质疑直指“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不合理。随后,平安健康险对新浪财经回应称该部分条款符合行业通用规则。对此,患儿亲友再度提出三点质疑,认为这份声明不仅是在甩锅,而且太过草率太不专业。 患儿亲友首先肯定了平安对此事的关注和及时回应,但对于声明内容并不认可。特别是,平安健康险称“目前市场上同类百万医疗产品责免描述也大多将遗传性疾病列入责免范围,平安健康险产品平安e生保该部分条款符合行业通用规则”,完美将锅甩给了行业协会,也不厚道地将同业也拉下水。 患儿亲友指出,患儿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为其购买了“平安e 生保”医疗险,保额600万元。不幸的是,孩子在不满一岁时确诊患有血友病,而患儿父母双方均非血友病患者,双方家庭也没有血友病家族病史。但平安健康险还是以血友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不能理赔,且声明中仍坚称这符合行业通用规则。针对平安健康险的声明,患儿亲友再度提出了三大质疑: 其一,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并不是像平安宣传的是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恰恰相反,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扩大了保险消费者自担风险的范围,让客户购买了保险依然要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担忧,大大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是很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其二,平安声明中说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行业通用规则,不仅胆大包天将行业协会拉上,还要不厚道地将市场上其他同业也拉下水。其实国内也有一些医疗险未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 其三,平安质疑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的除外责任与该产品官网不符,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太过草率太不专业。因为笔者在前文中引用都是市场上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住院医疗费用保险,而不是平安所说的“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最后,患儿亲友指出,自己不是为了抨击平安保险公司,也不是单纯为朋友抱不平。而是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买的医疗保险最后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因为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关系到每一个可能买了相关医疗保险的朋友。 以下是当事人回应平安声明全文: 真理越辩越明,公道自在人心——关于平安公开声明的几点回应 首先,很高兴看到平安健康保险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就像笔者在前文中开篇说的,关注就是支持!平安能及时回应说明平安知晓并关注了这件事情,这就是莫大的支持,所以很高兴。感谢! 另外,在这里还要对牺牲了端午假日时间加班回应的平安客服工作人员真心表示抱歉,你们辛苦了!这并非笔者本意,没想到平安会反应这么迅速。端午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害得你们加班,给你们添麻烦了,抱歉!特别要向你们的家人说声抱歉! 平安的声明笔者认真看了好几遍。前边我讲过平安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是值得点赞的。至于声明的内容也在意料之中,“呵呵”一下而已。这样的官方声明都是基于公司立场,类似川普的外交辞令,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为了避免混淆视听,造成对公众的误解,其中有些内容还是有必要再拿出来说说。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平安在发声明之前没有与笔者有过任何沟通,未就笔者文中的内容进行过核实。我们也看到,平安的声明也没有就笔者质疑平安拒赔血友病患儿的行为正面回应,而是避重就轻,就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否合理进行申辩。 平安的声明主要是想表达两个核心意思:一是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为了规避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性,是合理的,符合行业规范;二是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行业协会统一规定,其他公司的医疗险产品也这样,符合行业通用规则(潜台词是如果错了也是行业协会错了,不是我平安的错,完美把“锅”推给了行业协会)。 当然声明最后平安还是没忍住@一下笔者,说笔者文中引用的台湾新光人寿产品条款与官网描述不符(在这里先呵呵一下,后边再说这个问题)。 在就平安的声明正式回应之前笔者还是想再次强调一下我写前一篇文章的初衷,包括后续我要做的事情也将会一直基于我的初衷。这点我在前一篇文章里已经特别声明过,在这里再重申一下: 文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抨击平安保险公司,也不是单纯为朋友抱不平。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关系到每一个可能买了相关医疗保险的朋友,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买的医疗保险最后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买了医疗保险依然晚上睡不好觉。所以,行业需要有专业的质疑声音,希望更多朋友关注,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好了,下面正式就平安的声明一一进行回应吧。 第一点:平安在声明中提出平安将遗传性疾病除外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逆选择,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性,符合行业规范。平安认为将遗传性疾病除外只是适当限制保险人的责任范围,实现普惠大众的保费水平。(声明内容见如下截图) 平安所列举的这些理由乍一看非常正当,貌似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正如笔者在前文中已经说过,将遗传性疾病除外不是国际惯例。将遗传性疾病除外不只是适当限制保险人的责任范围,而是大大缩小了保险人的责任范围。平安除外遗传性疾病的做法是刻意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让消费者个人完全承担遗传性疾病风险,违背了保险姓保的初衷,实际上大大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 假如把保险比作降落伞。消费者要参加跳伞运动,必然需要买一把降落伞。客户找到平安买降落伞,可是平安卖给客户的却都是有孔的降落伞(遗传性疾病除外就相当于给降落伞打孔),那么客户拿着这样的降落伞去跳伞显然是安全得不到保证的。平安说有孔的降落伞是普惠大众的,但是带孔的降落伞安全性都没有保证,普惠大众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前文中笔者也已经说过,遗传性疾病是一个非常宽泛与抽象的医学概念,现代医学已初步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大概有5000多种,当然很多疾病是否定义为遗传性疾病在医学上也还有很多争议。毕竟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先天因素,后天的环境与生活习惯对疾病是否发生也非常重要。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疾病被确定为遗传性疾病。如果医疗保险合同允许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未来医疗保险将逐步失去保障价值。 比方说高血压,有的医生就认为高血压具有遗传性;还有癌症,现代医学也认为癌症的发生一般伴随有基因突变。如果按照平安e生保条款中遗传性疾病的定义: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由亲代传至后代的垂直传递的特征。那么癌症患者未来也可能被认为是遗传性疾病而被平安拒保。这显然是不符合客户对医疗保险的基本认知的。你买了一份保险,未来疾病真的发生了,保险公司可以任性根据模糊的遗传性疾病定义将你拒赔,这样的结果想起来都是可怕的。 至于平安宣称的为了规避逆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也是站不住脚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可以通过控告客户不如实告知行为来进行约束,客户真有家族病史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加费或者拒保,而不是简单通过除外遗传性疾病来一刀切,这会误伤很多无辜的客户,损害保险的公平性原则。比如笔者朋友这种情况就是最典型的被误伤的案例。 关注这个事件的朋友都知道,笔者朋友的小孩出生即投保,投保之后才查出血友病,朋友夫妻双方均非血友病患者,双方家庭也没有血友病家族病史。血友病对笔者朋友来讲,完全是一个未知风险。笔者朋友投保的过程也不存在任何逆选择及道德风险的行为,笔者朋友不应该因为平安想惩罚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人而受到伤害,这是很不公平的。 所以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并不是像平安宣传的是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恰恰相反,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扩大了保险消费者自担风险的范围,让客户购买了保险依然要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担忧,大大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是很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第二点:至于平安的声明中说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行业通用规则,市场上其他公司的百万医疗产品也大多将遗传性疾病除外。 首先要说明的是笔者没有合适途径找到行业协会求证,不知道行业协会是否真有这样统一的强制性要求。但据笔者了解,包括从平安声明的措辞中也可以得知,所谓的通用规则必然不是强制性要求,不然平安会理直气壮地说市场上其他公司的医疗险均将遗传性疾病除外。看到这句声明的时候,笔者呵呵一笑。平安你这是心虚找垫背的啊,不仅胆大包天将行业协会拉上,还要不厚道地将市场上其他同业也拉下水。 在前文中笔者已经举例说明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不符合国际惯例,国际发达国家或地区包括香港、台湾等地均未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其实即使在祖国大陆,也有一些医疗险未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 如图一所示为友邦(中国)在售的友邦传世无忧A款高端医疗保险的除外责任条款截图,未将遗传性疾病除外,只除外先天性畸形、变形或染色体异常。 图一:友邦中国友邦传世无忧A款高端医疗保险部分除外责任截图 如图二所示为亚太财险(深圳)在售的全球保个人医疗与家庭保险不仅未将遗传性疾病除外,而且明确先天性疾病是可保责任,并明确了保险金额大小。 图二:亚太财险全球保个人医疗与家庭保险先天性疾病保险责任截图 友邦(中国)和亚太财险(深圳)的医疗险条款更加确切地证明了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是平安声明中称的什么行业通则,遗传性疾病风险是完全可保的风险。平安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完全是平安自己的选择。当然这是平安不合理也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点:平安最后不忘记@一下笔者,说笔者文中所述的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的除外责任与该产品官网不符。对于平安这一条声明笔者真的是大跌眼镜,唏嘘不已啊!笔者在前文中说过笔者与平安的客服沟通一直是愉快友好的,本不忍怼回去。但这条声明实在是太过草率,太不专业了。平安官方的正式声明怎么可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太不符合平安给人的专业印象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平安你都没有跟笔者核实文中引用的是台湾新光人寿哪款医疗险产品,你怎么能想当然的认为笔者引用的就是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呢?况且重大疾病保险和平安e生保这样的医疗险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产品,怎么可以简单拿它的责任来作比较呢?这真是要贻笑大方的啊!这平安集团大领导看到是要打板子的啊!被其他同业看到是要传为笑谈的啊!当然,平安可能觉得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但你这可是公开声明,你在跟人打笔仗,怎么可以给对手留下这么大一个把柄呢?说得轻一点是你不专业,所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说得重一点是你故意偷换概念,误导公众啊! 在这里,笔者要郑重声明,笔者在前文中引用都是市场上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在前文中引用的台湾新光人寿医疗险产品全称是新光人寿New Health 健康保险,这款医疗险的除外责任中没有遗传性疾病,类似的表述只有将外观可见之天生畸形除外。见图四 平安声明中引用的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与住院费用型医疗保险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产品,不具有简单可比性,这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保险问题,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专门阐述了。 图四:新光人寿New Health 健康保险除外责任截图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笔者想表达的核心意思还是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条款是不合理的!就是为了给所有人争取一个公平的合理的权益! 衷心希望平安的领导及朋友能理解笔者的初衷,从心出发,勇当责任,俯下身去聆听客户的真正需求,抬起头认真思考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这一问题,迈开脚去快速解决问题。 笔者不希望再与平安再在网上打嘴仗了!没有意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希望看到这一问题得以快速解决,相信平安不会让我们失望! 最后真心感谢各位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感谢新浪财经频道的友情报道!也真诚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一起呼吁!一起加油![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6月20日 18:40
警惕百万医疗污名化 报销型医疗险相对使用频率最高
警惕百万医疗污名化 报销型医疗险相对使用频率最高

  本文源自:慧保天下6月1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文,提示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已经是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百万医疗险的又一次发声,此前,天津保监局也曾有过类似的风险提示。监管此举不难理解。自2016年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以来,效仿者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类似产品已达上百款之多,而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更是已经有上千万消费者投保该类产品。如此火爆的一类产品,又事关上千万消费者,监管自然会予以关注。随着市场上有关“连续投保”概念不清、产品存在停售风险等舆论的逐渐发酵,监管高度重视,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紧接着,媒体纷纷关注和解读,这其中,一种倾向全然否定和推翻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有待商榷。百万医疗产品作为一种创新型健康险,其以巧妙的产品设计,填补了市场空白,使消费者得以低端医疗险的价格享受中端医疗险的保障,在提高健康险保障覆盖范围、推动商业健康险高速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正视,但是污名化的趋势却也值得警惕——将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却只能将问题推回原点。下探客户群,中端医疗险填补市场空白在所有的人身险产品种类中,报销型医疗险是相对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大险种,理论上,无疑是普及商业保险理念、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的最佳手段,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消费者最有可能用到的产品,长期以来却在健康险发展中充当配角。波士顿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从680亿元增长到2410亿元,其中报销型医疗险保费从190亿元增长至720亿元,占比仅三成左右,使用频率较低、一次性给付的重疾险才是主流,占比近七成。彼时的商业保险市场上,面向个人销售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保费一般只有数百元,保额一般也只有几万元,且只能和主险捆绑销售;另一类是高端医疗险,保障范围广,保障额度高,保费却也动辄上万元。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要想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额度的报销型医疗保险保障基本是一种奢望,报销型医疗险长期发展缓慢原因也正在此。直到2014年,这一情况才开始出现转机。这一年5月,平安人寿推出的一款安享医疗险,定位为中高端医疗险,赔付范围扩大至社保以外,连续投保期间累计赔付最高可达150万元;同年7月,又推出一款安康医疗险,将目标客户群体下探至中端客户。至此,“百万医疗产品”雏形初现,但由于这两款产品都没有设置1万元免赔额,所以导致保费较高,维持在数千元水平,未能在广大消费者中快速普及。直到2015年10月,众安保险首次在中端医疗险产品中引入1万元免赔额的设置,推出“尊享无忧”住院费用医疗险,在保障范围同样涵盖社保内外的前提下,将风险发生概率大为降低,保费水平也因此大幅下拉,“百万保额、百元保费”成为现实。2016年,尊享无忧迭代版产品尊享e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迅速走红,百万医疗险自此开始赢得成千上万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年时间发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产品已达上百款,覆盖的人群也都已经达到上千万,老牌保险公司,平安、人保健康等纷纷跟进,一些以稳健著称的外资险企也投入到其中来,例如安联、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等等都先后推出类似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凶猛发展,刺破了报销型医疗险长期的温温吞吞,成为近年来健康险市场中增长最高、最具活力的业务板块。有调研数据表明,2015—2017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在当年健康险市场总保费中的占比从0.2%提升到1.8%。而据有关人士预估,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还将再度翻番,达到200亿元,2020年更是将达到800亿元,在健康险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达到6.9%。快速发展之下,保费低、报销范围广的百万医疗产品,成为了普惠保险中的一款典型产品,帮助保险公司网罗大批年轻客户的同时,在提高保险保障覆盖范围,普及保险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陷入“百家争鸣”,百万医疗“沾染污名”借由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款产品引爆了一个市场,而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商业健康险供给侧顺应需求侧变革的缩影——国内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95%,老百姓基础医疗需求基本可以通过社保体系得到满足,然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医疗需求,尤其是涉及社保范围外的进口药、自费药,且金额巨大时,仍会给普通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甚至“因病致贫”的风险。百万医疗险,恰恰是针对这一保障缺口设计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以百元级保费提供百万级保额,且不限制医疗手段及药品范围,快速在网络世界引发一股投保热潮。但正是在中端医疗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真的可以连续投保吗?1万元的免赔额设置合理吗?会不会停售……针对消费者的反映,天津保监局以及银保监会先后就百万医疗产品的保证续保问题提示风险之后,一些媒体甚至称其“跌下神坛”,到处是“坑”……曾经的国民医保,似乎有“名节不保”之忧。不能否认,产品层面的创新最终都难免陷入到低水平重复性的竞争中去,当先发的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大量同质化产品很快面市,为了营销,每个参与者都绞尽脑汁赋予产品更多“卖点”,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不同产品的比较中,难免感觉眼花缭乱。也必须承认,险企广泛使用的“连续投保”概念,也确实容易给一般消费者造成误解,监管针对热点问题发声,非常及时且必要,长期来看,一个规范的市场才能最终获得长足稳健发展。但因为监管发布风险提示就彻底否定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是值得警惕的,毕竟,百万医疗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是一款可以切实满足消费者保险保障需求的产品。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而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因为很多问题,解释清楚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关于“1万元免赔额”的问题。实际上这正是“百万医疗”产品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其确实是将险企赔付概率大为降低,但同时也将消费者保费支出水平大幅降低,小病和意外产生的住院费用消费者自留,从而可以集中资源以更高杠杆撬动重大疾病和意外的住院费用保障,数百元保费,数百万元保额才最终得以实现。在百万医疗产品出现之前,投保没有1万元免赔额设置的中端医疗险产品,年保费基本都要达到数千元。关于保证续保的问题。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其中,最主要保证的是按照约定费率和原定条款继续承保。事实上,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险种,其产品特性决定其费率、条款会伴随医疗环境、技术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所以事实上,没有险企敢于承诺报销型医疗险终身保证续保,常见的长期医疗险也只是5年内保证续保,5年后则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提高费率。不只百万医疗产品如此,低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在保证续保方面的情况都是类似的。至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的产品停售风险,这在理论上确实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则是根据实际所需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并与重疾险、寿险等产品进行搭配组合——好的保险市场不会只存在一类保险,而是有着丰富的产品品类,才可以满足更多客户、更全面的保险保障需求。各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与“不足”,百万医疗产品也是如此,但价格低、保障范围广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根据实际需求,或单独投保,或组合投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告别同质化竞争,健康险服务生态生长发育其实,与一些百万医疗险产品夸大宣传相比,另外一个问题也亟待解决。甚至可以说解决了这第二个问题,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以至于夸大宣传频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服务。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高频险种,相对于寿险、重疾险等,其对于相关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服务能力也才是真正体现险企健康险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可是就目前而言,所谓创新大多停留于浅层次的产品条款创新,而这又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创新,尚未真正出现,最直观体现之一就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发展热火朝天,却至今不能在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直付。当然,目前的这种现状,并非百万医疗产品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不能深度介入医疗付费环节,不能掌握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控费,险企在健康险方面创新方面难免受到掣肘。推动环境改善,还有赖于所有险企的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特征: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例如微保推出的“微医保·住院医疗”险,在提供一般疾病及意外医疗保险金之外,还将10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且将重大疾病免赔额降至0元。例如,近期蚂蚁金服与人保健康合作的一款百万医疗产品,除提供高额一般医疗保险金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金外,还承诺6年保证续保、期间费率不变。此外,为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服务,险企,尤其是没有分支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正积极与第三方达成合作,一个以中端医疗险为出发点的健康险服务生态闭环正在悄然发育。例如,众安的尊享e生在近三年从保障范围到服务上,多达9次迭代升级,成为目前市场上连接服务最广的百万医疗险。其中包括围绕二级以上医院的重疾绿通、医疗费垫付服务,以及康复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疗服务等。体检中心、预防接种中心、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药品批发零售商、基因检测服务机构等纷纷成为险企合作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之中,保险公司与不同平台之间的理解也都在逐步加深。据悉,此前国内的TPA业务(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为保险机构开展的医疗保险计划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多为国际巨头所垄断,所服务产品,也多为高端医疗险,但近年来,在中端医疗险的带动下,一批专门服务中端医疗险的TPA机构也开始出现。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商业健康险真正介入付费环节尚有待时日,但前进的步伐已经开始。发展的问题终归还是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虽然在快速发展中,百万医疗产品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监管予以规范,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不就是要在市场以及监管的双重考验下历经反复淬炼的吗?作为一款普惠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在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普及保险知识方面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现,而随着监管对此类产品的不断规范,其势必走上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在与其他健康医疗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助推健康险生态走向良性循环。[详情]

金融界网站 | 2018年06月20日 07:54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6月20日 07:45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续保陈述不清、条款设计不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百万医疗险以“网红”姿态爆发以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涌入。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机遇和挑战并存。以一年期产品形态降低门槛的百万医疗险,在“保证续保”问题上一直界定不清,不少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宣传销售中打“擦边球”,保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 对于百万医疗险的销售乱象,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同时在宣传上要加强监管、更加透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要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提高辩识能力。” 已有地方发布监管指引 4月18日,天津保监局率先对“百万医疗险”发布监管指引。该局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监管要求,称保险公司在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保险时,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限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并要求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或将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5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险公司在售存量产品,摸清底数,集中清理整顿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产品,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此次中国银保监会列出的52条负面清单,明确禁止人身险公司在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开发设计时的如下行为: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上,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上述《通知》仅规范了人身险公司,并未包含百万医疗险的发行主力——财险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公司销售百万医疗险不受约束。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等方面情况。 监管层还强调,按照有关规定,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 由此来看,相关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不仅不能宣传“保证续保”,还要提示风险。这也意味着,市场上一大波的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健康保险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记者注意到,在网红百万医疗险产品中,目前人保健康在支付宝平台推出“好医保·长期医疗”保险提出了“6年保证续保”。此外,富德生命人寿“i无忧”的保证续保期间为3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百万医疗险的保证续保期间为5年。而绝大多数的百万医疗险产品期限为一年,因此不应含有保证续保条款。 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条款对续保陈述不清,在条款设计上存在不透明的现象。如一款百万医疗险在续保条款中称,不接受续保的条件包括“续保时年龄超过100岁、被保险人身故、合同约定其他条款所列情况、不如实告知、欺诈等不符合续保条件等”。而对于产品停售、是否接受续保的情形却未作明确规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保险公司在条款中规定了“停售不续保”,但在产品销售页面上,标明“产品停售,客户可以选择升级至同类型的其他产品。”不过,这样的约定是否有效呢? 就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未发生理赔的情况下,即将到一年期满前,保险公司客服会提醒消费者继续投保。对于客户在犹豫期后申请理赔,保险公司在审核不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会按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予以赔付,第二年仍会接受客户的投保申请。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现在保险公司承诺续保,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未来自主权仍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上,无法保证消费者权益。事实上,已有案例显示,保险公司在一年期后,以种种理由拒保。而此次中国银保监会的风险提示,也源于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 同时,也有经营百万医疗的险企人士呼吁,行业亟待规范化发展。“各家公司都应当规范自律,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也是监管层鼓励的方向。”[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06月20日 07:18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快速增长的保费规模、千万级的消费者数量,百万医疗险甫一面世,就逐渐展露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 与此同时,产品创新基于的短期健康险属性,注定绕不开市场对“续保”问题的争议。近年百万医疗险大力宣传推出后,多数产品运营不到三年时间,无法续保、理赔纠纷等问题逐渐暴露。业内人士指出,个别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快速赚取保费、并获得市场关注,一旦出问题,将由全行业承担声誉风险。 经营风险不容小觑 关于“停售”问题,一些保险公司在条款中明确规定,发生“本产品已停售”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不再接受续保。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未在条款中作此规定。据接近监管人士的说法,如果某款产品被监管部门叫停,实际造成的后果就是无法续保。 除了监管叫停,导致产品停售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出现经营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主力销售百万医疗险的险企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赔付案例。一位大型寿险公司健康险部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以来百万医疗险赔付案例增多,报案经公司审核后基本都按条款报销了,公司也接受客户第二年继续投保。”该人士还透露,目前赔付的客户数和金额未超出公司的预期。 以一家布局百万医疗险已两年的保险公司为例,根据相关销售方透露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份,共受理百万医疗险案件3229件,涉及客户2651人,赔付总额3055万元,事故日期与险种生效日时间间隔176天。其中,单次申请最高赔付20万元,单人累计最高赔付次数14次,单人最高累计赔付金额62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经营百万医疗险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是亏损的。以一家发力百万医疗险的互联网险企为例,2017年,该公司健康险业务(主要为百万医疗险)实现保费收入9亿元,赔付支出1.8亿元,承保亏损8700万元。他称,“目前80后、90后客户在此类公司中占据相当比例,总体赔付情况尚且乐观,但包括渠道在内相关费用也不低。” 还有一个引发产品经营风险的就是费率问题。在短期健康险产品条款中,保险公司有权利调整费率,如一款百万医疗险在其产品条款中称,“我们每年都会检视费率,使其反映我们的整体理赔经验和医疗通胀等一系列因素。将根据合同计算费率所用的计算基础与实际情况的偏差程度,决定保险费率是否调整及调整额度。” 不过,在5月4日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禁止短期个人健康险费率浮动范围超过基准费率的30%。如果百万医疗险费率上浮遇到“天花板”,保险公司就会面临产品经营亏损,可能导致产品停售。 近年增长态势强劲 百万医疗险的经营风险多少尚难预测,历史经验表明,激进销售往往导致产品脱离保障本质、宣传误导乱象丛生,此前万能险就是典型一例。 作为健康险创新产品的百万医疗险,近年来增长态势强劲。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这也意味着,三年之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增长了15倍。而根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8年底,这一数据有望达到“百亿级”。 如果保险公司盲目跟风,因为追求规模的扩张,制造营销噱头,在给自身带来经营风险的同时,产品停售也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监管部门积极介入,规范百万医疗险的发展。天津保监局此前发声,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不仅在销售前端要求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避免宣传误导;同时,在核赔环节和理赔环节提出监管要求,着力于减少百万医疗险“理赔标准化”达成中可能产生的纠纷。 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百万医疗险,一般都没有保险公司核保环节,健康告知部分由客户自己填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互联网上健康告知、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内容相对不显眼而忽视相关问题;二是在不核保情况下,有的客户对于一些疾病的认知不同而认为无病、但最后理赔时被拒赔或者存在带病投保等问题。 而根据监管要求,“在核赔环节,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要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06月20日 07:18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6月1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文,提示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已经是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百万医疗险的又一次发声,此前,天津保监局也曾有过类似的风险提示。监管此举不难理解。自2016年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以来,效仿者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类似产品已达上百款之多,而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更是已经有上千万消费者投保该类产品。如此火爆的一类产品,又事关上千万消费者,监管自然会予以关注。随着市场上有关“连续投保”概念不清、产品存在停售风险等舆论的逐渐发酵,监管高度重视,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紧接着,媒体纷纷关注和解读,这其中,一种倾向全然否定和推翻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有待商榷。百万医疗产品作为一种创新型健康险,其以巧妙的产品设计,填补了市场空白,使消费者得以低端医疗险的价格享受中端医疗险的保障,在提高健康险保障覆盖范围、推动商业健康险高速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正视,但是污名化的趋势却也值得警惕——将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却只能将问题推回原点。下探客户群,中端医疗险填补市场空白在所有的人身险产品种类中,报销型医疗险是相对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大险种,理论上,无疑是普及商业保险理念、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的最佳手段,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消费者最有可能用到的产品,长期以来却在健康险发展中充当配角。波士顿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从680亿元增长到2410亿元,其中报销型医疗险保费从190亿元增长至720亿元,占比仅三成左右,使用频率较低、一次性给付的重疾险才是主流,占比近七成。彼时的商业保险市场上,面向个人销售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保费一般只有数百元,保额一般也只有几万元,且只能和主险捆绑销售;另一类是高端医疗险,保障范围广,保障额度高,保费却也动辄上万元。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要想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额度的报销型医疗保险保障基本是一种奢望,报销型医疗险长期发展缓慢原因也正在此。直到2014年,这一情况才开始出现转机。这一年5月,平安人寿推出的一款安享医疗险,定位为中高端医疗险,赔付范围扩大至社保以外,连续投保期间累计赔付最高可达150万元;同年7月,又推出一款安康医疗险,将目标客户群体下探至中端客户。至此,“百万医疗产品”雏形初现,但由于这两款产品都没有设置1万元免赔额,所以导致保费较高,维持在数千元水平,未能在广大消费者中快速普及。直到2015年10月,众安保险首次在中端医疗险产品中引入1万元免赔额的设置,推出“尊享无忧”住院费用医疗险,在保障范围同样涵盖社保内外的前提下,将风险发生概率大为降低,保费水平也因此大幅下拉,“百万保额、百元保费”成为现实。2016年,尊享无忧迭代版产品尊享e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迅速走红,百万医疗险自此开始赢得成千上万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年时间发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产品已达上百款,覆盖的人群也都已经达到上千万,老牌保险公司,平安、人保健康等纷纷跟进,一些以稳健著称的外资险企也投入到其中来,例如安联、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等等都先后推出类似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凶猛发展,刺破了报销型医疗险长期的温温吞吞,成为近年来健康险市场中增长最高、最具活力的业务板块。有调研数据表明,2015—2017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在当年健康险市场总保费中的占比从0.2%提升到1.8%。而据有关人士预估,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还将再度翻番,达到200亿元,2020年更是将达到800亿元,在健康险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达到6.9%。快速发展之下,保费低、报销范围广的百万医疗产品,成为了普惠保险中的一款典型产品,帮助保险公司网罗大批年轻客户的同时,在提高保险保障覆盖范围,普及保险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陷入“百家争鸣”,百万医疗“沾染污名”借由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款产品引爆了一个市场,而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商业健康险供给侧顺应需求侧变革的缩影——国内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95%,老百姓基础医疗需求基本可以通过社保体系得到满足,然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医疗需求,尤其是涉及社保范围外的进口药、自费药,且金额巨大时,仍会给普通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甚至“因病致贫”的风险。百万医疗险,恰恰是针对这一保障缺口设计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以百元级保费提供百万级保额,且不限制医疗手段及药品范围,快速在网络世界引发一股投保热潮。但正是在中端医疗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真的可以连续投保吗?1万元的免赔额设置合理吗?会不会停售……针对消费者的反映,天津保监局以及银保监会先后就百万医疗产品的保证续保问题提示风险之后,一些媒体甚至称其“跌下神坛”,到处是“坑”……曾经的国民医保,似乎有“名节不保”之忧。不能否认,产品层面的创新最终都难免陷入到低水平重复性的竞争中去,当先发的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大量同质化产品很快面市,为了营销,每个参与者都绞尽脑汁赋予产品更多“卖点”,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不同产品的比较中,难免感觉眼花缭乱。也必须承认,险企广泛使用的“连续投保”概念,也确实容易给一般消费者造成误解,监管针对热点问题发声,非常及时且必要,长期来看,一个规范的市场才能最终获得长足稳健发展。但因为监管发布风险提示就彻底否定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是值得警惕的,毕竟,百万医疗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是一款可以切实满足消费者保险保障需求的产品。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而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因为很多问题,解释清楚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关于“1万元免赔额”的问题。实际上这正是“百万医疗”产品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其确实是将险企赔付概率大为降低,但同时也将消费者保费支出水平大幅降低,小病和意外产生的住院费用消费者自留,从而可以集中资源以更高杠杆撬动重大疾病和意外的住院费用保障,数百元保费,数百万元保额才最终得以实现。在百万医疗产品出现之前,投保没有1万元免赔额设置的中端医疗险产品,年保费基本都要达到数千元。关于保证续保的问题。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其中,最主要保证的是按照约定费率和原定条款继续承保。事实上,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险种,其产品特性决定其费率、条款会伴随医疗环境、技术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所以事实上,没有险企敢于承诺报销型医疗险终身保证续保,常见的长期医疗险也只是5年内保证续保,5年后则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提高费率。不只百万医疗产品如此,低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在保证续保方面的情况都是类似的。至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的产品停售风险,这在理论上确实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则是根据实际所需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并与重疾险、寿险等产品进行搭配组合——好的保险市场不会只存在一类保险,而是有着丰富的产品品类,才可以满足更多客户、更全面的保险保障需求。各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与“不足”,百万医疗产品也是如此,但价格低、保障范围广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根据实际需求,或单独投保,或组合投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告别同质化竞争,健康险服务生态生长发育其实,与一些百万医疗险产品夸大宣传相比,另外一个问题也亟待解决。甚至可以说解决了这第二个问题,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以至于夸大宣传频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服务。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高频险种,相对于寿险、重疾险等,其对于相关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服务能力也才是真正体现险企健康险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可是就目前而言,所谓创新大多停留于浅层次的产品条款创新,而这又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创新,尚未真正出现,最直观体现之一就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发展热火朝天,却至今不能在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直付。当然,目前的这种现状,并非百万医疗产品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不能深度介入医疗付费环节,不能掌握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控费,险企在健康险方面创新方面难免受到掣肘。推动环境改善,还有赖于所有险企的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特征: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例如微保推出的“微医保·住院医疗”险,在提供一般疾病及意外医疗保险金之外,还将10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且将重大疾病免赔额降至0元。例如,近期蚂蚁金服与人保健康合作的一款百万医疗产品,除提供高额一般医疗保险金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金外,还承诺6年保证续保、期间费率不变。此外,为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服务,险企,尤其是没有分支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正积极与第三方达成合作,一个以中端医疗险为出发点的健康险服务生态闭环正在悄然发育。例如,众安的尊享e生在近三年从保障范围到服务上,多达9次迭代升级,成为目前市场上连接服务最广的百万医疗险。其中包括围绕二级以上医院的重疾绿通、医疗费垫付服务,以及康复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疗服务等。体检中心、预防接种中心、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药品批发零售商、基因检测服务机构等纷纷成为险企合作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之中,保险公司与不同平台之间的理解也都在逐步加深。据悉,此前国内的TPA业务(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为保险机构开展的医疗保险计划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多为国际巨头所垄断,所服务产品,也多为高端医疗险,但近年来,在中端医疗险的带动下,一批专门服务中端医疗险的TPA机构也开始出现。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商业健康险真正介入付费环节尚有待时日,但前进的步伐已经开始。发展的问题终归还是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虽然在快速发展中,百万医疗产品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监管予以规范,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不就是要在市场以及监管的双重考验下历经反复淬炼的吗?作为一款普惠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在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普及保险知识方面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现,而随着监管对此类产品的不断规范,其势必走上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在与其他健康医疗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助推健康险生态走向良性循环。[详情]

慧保天下 | 2018年06月20日 00:20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银保监会发话了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银保监会发话了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纠纷不断,银保监会发话了 合同上明明写着可以“连续投保”,产品到期后却说不能续保了?“连续投保”就是“保证续保”?百万医疗真的能赔百万?让人眼花缭乱的保险产品中,特别是互联网保险,存在着诸多“渐欲迷人眼”风险隐患。 近期,一则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消费者问题,引起了银保监会的注意。银保监会对此出了一则消费提示,告知大家,短期健康险是不能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 这则提示实则指向市场上这几年不断推陈出新的“百万医疗”产品。 百万医疗险真的能赔百万? 2016年,以“双安”(众安保险与平安健康险)为代表,开发和向市场推广出“百万医疗”产品,这种一年买一次的短期健康保险,因为费率便宜杠杆高,花几百块就能买到保额百万的医疗险,大受市场欢迎,成为互联网健康险保险领域的开山之作。 2017年,不少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百万医疗产品,保额也不断升级,最高已达到1000万。在支付宝、京东、微保等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百万医疗成为引流产品。 理论上,上述百万医疗险存在理赔达到100万的可能性,但只是理论值。在实际操作中常有各种限制,比如有保险公司规定,保单年度最高给付天数为180天;投保后将有30日的等待期,都会影响实际理赔中可申请的额度。 据了解,目前百万医疗较大的理赔案例,是众安保险对一名因火灾住院客户的50余万元赔偿,以及平安e生保一份70余万元的理赔申请,暂时还未见百万级别的理赔案例出现。 目前并无针对互联网销售的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的理赔报告,但是从大型保险公司2017年医疗险理赔情况来看,医疗险是一款理赔占比高、件均理赔金额很低的产品。比如泰康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显示,去年医疗险件均赔付金额1562元,而社会住院人均医疗险1.3万,差额是8.4倍,这意味着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还是很明显的。 《泰康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 《新华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 真能保证续保吗?混淆的概念 百万医疗保险只需要一顿饭钱就能转移“看病贵”的风险,但是这款产品要每年买一次,如果今年因为生病理赔了,明年续保怎么办?万一不能续保,消费者再去买其他产品的时候,也不符合核保条件了——续保有没有保障,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客服会把关于续保的条款展示出来,比如下面: 或是出示: 本产品不因理赔而调整个人费率 很多人说,这就是可以保证续保的意思。但是显然,上面并没有出现“保证续保”这四个字。真正的保证续保条款长什么样子,没有人见到过。 正是因为上述混淆的概念存在误导的空间,日前,银保监会对于保证续保条款做出了清晰的定义: 1, “连续投保”不等同保证续保。目前网销短期健康保险的合同中虽然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但这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2, 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时,应注意此类产品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健康保险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银保监会还提醒,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 产品还存在赔穿、停售的风险 除了上述容易混淆概念的地方,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风险。保险公司如果在缺乏经验数据、缺乏定价基础的情况下,一味追求营销噱头,给出高给付限额,不仅可能引发产品赔穿的精算风险,最终导致产品停售、消费者无法续保,还将扰乱市场的价格秩序。 不久前,天津保监局发出《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的要求,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从销售环境、核赔环节和理赔环节提出了多项要求。 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今年来监管第四次提示互联网保险风险 互联网金融整顿尚未画上句点,互联网保险今年也被多次提及风险。日前银保监会发出的《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是今年以来官方第四次提示互联网保险风险。前几次分别是: 从提示中不难看到,互联网保险风险集中在制造吸睛概念、销售误导、产品搭售等行为上,说明虽然民众保险意识在提升,但是保险知识普及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详情]

券商中国 | 2018年06月19日 08:05
新华社调查: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 靠谱吗?
新华社调查: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 靠谱吗?

  百万医疗险网上热卖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 新华网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 新华社记者谭谟晓、王淑娟 “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听起来是不是很动心?近年来,一种俗称“百万医疗险”的保险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额等作为营销手段,迅速蹿红网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健康险签单件数就达4.89亿件,同比增长41.4倍。这种看上去像天上掉馅饼的事,靠谱吗?热销背后是否有“套路”?会不会暗藏风险?记者进行了调查。 “百万医疗险”网上热卖,低保费、高保额成标配 2016年,“百万医疗险”诞生。这种一年买一次的短期健康险,网络投保方便快捷,用几百元钱的保费撬动几百万元保额,一经推出便大受市场欢迎。 “最高600万保额,突破医保限制,癌症无免赔,保住院/特殊门诊,进口药报销。”在某家保险公司的官网上,一款“百万医疗险”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 目前,“百万医疗险”保额的标配通常是:一般医疗保险金100万元以上,癌症医疗保险金100万元以上。理赔范围的标配是:不限社保范围、不限就医原因、不限治疗手段。在服务方面,大多数产品都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住院费用垫付、知名专家门诊预约等。 这么诱人的保障承诺,需要多少保费呢?记者对某家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进行测算发现,对于有社保的人,30岁时投保需要约300元,40岁时投保约400元,50岁时投保约900元,60岁时投保约1400元。 “保费低、保额高,切中老百姓‘看病贵’的痛点。”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说,“百万医疗险”成为“网红”产品,是因为老百姓对医疗健康越来越重视,希望在社保基础上有更高的医疗保障需求。 随着保费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你有600万元保额,我就有800万元保额,有的公司甚至推出了高达1000万元保额的医疗险。 高保额华而不实,承诺续到“99岁”也是噱头 记者了解到,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入公立医院就医,且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因此,发生百万元、千万元医疗费用的概率并不高。 朱铭来说,从实际医疗情况来看,得了大病,一年看病不会花费1000万元。从目前理赔情况看,超过百万元的理赔案例极为罕见,保险公司给出的这种高保额没有现实价值,只是一种营销噱头。 当前“百万医疗险”还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多数产品设置了1万元免赔额,一般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中的特需不予报销,实际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如果是小病的话,实际上理赔金额并不大。如果属于大病,治疗则是长期的过程,但到了第二年该病种成为既往症,保险公司对既往症通常不保。这就造成了年轻人容易投保但出险率低、而老年人想买却买不了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华而不实的保额,销售过程中的误导情况也比较常见,尤其以“承诺续保”混淆“保证续保”居多。 比如,上海一家健康险公司推出的医疗保险产品这样介绍:“百万保障231元起,自费药进口药全报销,续保可至99岁。”“直到99岁,相当于终身保障。”这种宣传带有明显的误导性,连续续保并不是保证续保,一旦产品停售,便无法续保。而且随着消费者年龄增加,费率升高,保费也会水涨船高。 在多家保险公司担任过总精算师,现任全民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的娄道永表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百万医疗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续保产品。保证续保是指保险公司必须无条件地给被保险人续保,条款不变,费率不变。 监管要“长牙齿”,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做保险的,最要不得的就是忽悠,特别是那些利用专业优势来忽悠的。因为销售误导,保险行业形象一直不太好,监管是时候出手,管管那些只会忽悠、打擦边球的人了。” 针对乱象,今年5月银保监会启动了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重点之一就是严查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重点核查清理各公司产品开发设计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基础,随意约定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追求营销效果等。 同时,银保监会首次公布了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明确指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不得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一些保险公司习惯了在设计条款时打‘马虎眼’,玩文字游戏来忽悠消费者。”朱铭来说,监管要真正长上“牙齿”,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给行业有力震慑。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短期健康保险是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消费者在投保此类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障期限和续保条款等内容,确认保险期间,了解产品属性,根据自身的保障需求选择购买相适应的健康保险产品。[详情]

以小博大!百万医疗险暗藏玄机 究竟是否靠谱?
以小博大!百万医疗险暗藏玄机 究竟是否靠谱?

  百万医疗险这一险种,一方面能够实现社保所不能达到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又以低廉的保费价格。那么,百万医疗险是“好货”吗?如果是,保费为何如此低廉?这中间有何“猫腻”? 近两年,“保险江湖”出现一款网红级产品——百万医疗险,此产品一经出现,引得业内广泛关注,各大保险公司相关险种也如雨后春笋般集中涌现。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售百万医疗险普遍有着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等特点,且在产品条款、费率等方面基本大同小异。对于消费者而言,投保前需至少了解百万医疗险两个基本问题,其一,百万医疗险大多存在1万元免赔额,其二,注意产品条款及官方客服对于产品到期续保方面的答复。 上海昱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在投保过程中,重点需要注意保险条款以及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注意)条款中的续保条件;第二是了解一家保险公司百万医疗险销售的‘盘子’和风控措施。” 究竟是否靠谱?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小时候,老一辈人总是这样说。 百万医疗险这一险种,一方面能够实现社保所不能达到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又以低廉的保费价格,与此前动辄上千元的高端医疗险区分开来。 那么,百万医疗险是“好货”吗?如果是,保费为何如此低廉?这中间有何“猫腻”? “百万医疗险保费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赔付率较低。”上海昱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有五点原因。徐昱琛指出,“首先,(百万医疗险)通常存在1万元免赔额条款;第二,百万医疗险事后按实际医疗费用报销;第三,理赔要扣除社保;第四,主要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不会拼命销售,如此则逆选择或道德风险较低,大多是自动购买且平均购买年龄在30岁左右,平均购买年龄较低对赔付率也有很大好处;第五,产品在2016年才开始销售,且过程中都要有一个《健康告知》,在保险实务里叫等待期,这样的话,初期赔付率比较好。” 根据中国政府网最新数据,2018年1-3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3196.1元,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5950.0元。 如此看来,按照百万医疗险扣除社保、其他商业保险及1万免赔额的报销方式来看,绝大多数购买百万医疗险的消费者使用不到这一险种。 那么,行业内百万医疗险经营情况如何? 徐昱琛表示:“百万医疗险的保费收入去年在几十亿这样一个数量级上,对于一些公司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平安健康、众安在线,包括今年泰康在线及微信微医保推出。就效益来说,从业内反馈来看,比大家想象的好得多。”关于网上对于百万医疗险停售的担忧,专家表示“杞人忧天”! “老百姓(603883,股吧)需要,保险公司赚钱,大家都很开心。”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百万医疗险?《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最高保额达到600万的保险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部分百万医疗险的保障计划分为30万元、100万元,此时该如何选择呢? 徐昱琛认为:“(消费者选择百万医疗险时),应主要关注条款及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两点,其一,注意条款中的续保条件;其二,了解一家保险公司百万医疗险销售的‘盘子’和风控措施。” 对于最高保额的问题,徐昱琛分析称:“从定价的角度,100万以上的部分基本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比如原来100万保费300元,提高到300万元,保费可能加5元、10元,从300万到1000万元,甚至一分钱都不加也是有可能的,因为300万元以上基本不会太出现。” 而在30万、100万保障计划的选择上,徐昱琛认为:“30万可能略低,因为我们在实际理赔过程中,看到过在50万-70万元的情况,30万的方案,万一碰到比如严重烧伤、癌症等重大事故,(最高保额)可能是不够覆盖的。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选择100万、200万是可以的。” 产品大调查 2016年,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凭借该公司面向中高端医疗险市场推出的“尊享e生”,着实火了一把。 此后,各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随之而来,很快在当下“互联网保险”热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险普遍有着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等特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以现年30岁有社保的李女士为例,若想投保百万医疗险,需支付的保费金额基本在300元左右,由此获得的最高保额则在100万至600万元,甚至更高。而从保险责任来看,百万医疗险包括一般医疗保险金和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且能够报销自费药、进口药、ICU病房费、手术费、护理费等社保无法报销的费用。 根据网上销售平台计算,上述提及的30周岁李女士,若为自己投保1年期100万(有社保)的众安保险“尊享e生”,需缴纳的保费为279元。根据保障计划,此款产品一般医疗保险金及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保额均为100万元。 李女士若购买中国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平安e生保PLUS”产品,按照1年期100万(有社保)的保障方案,所需支付的保费为307元。根据保障计划,此款产品在一般医疗保险金及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保额均为100万元。 此外,李女士若购买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华泰保险”)在售的百万医疗险,保费为293元。根据官方介绍,此险种给予的医疗保障包括300万一般医疗,600万癌症医疗,1.8万意外住院津贴等。 保费如此之低,保额如此之高,百万医疗险是否可能出现投保乱象或道德风险? 事实上,《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投保哪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李女士在投保过程中都需要确认一份《健康告知》(下称《告知》),《告知》要求投保人确认被保险人包括职业状况、健康检查情况、过往病史等内容。 根据《告知》,若被保险人健康/职业状况与告知内容不符,则保险公司有权不同意承保;若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有权不退还保险费。 徐昱琛分析称:“这个《健康告知》是有法律约束的,比如一个人有肝炎肝硬化,如果签署时谎称没有,半年后得了肝癌,保险公司调查出来,是可以拒赔的。” 确认无《健康告知》相关问题后,李女士提供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相关信息,即可完成购买。 赔付多少? 合同生效后,李女士若出现健康问题,能够获得多少赔付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市面上所售的百万医疗险,大多包含一个“1万免赔额”的条款。根据官方定义,年免赔额指被保险人自行承担,合同不予赔偿的部分。 此外,根据规定,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身份投保,已从其他途径获得医疗费用补偿,则保险人仅对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其所获医疗费用补偿后的余额进行赔付。 “(免赔额)类似于医保卡住院800元或900元的‘门槛费’。”众安保险客服解释称:“在保障范围内,扣除社保和其他商业险剩下的1万及1万以内的费用,我们是不赔付的。扣除社保和其他商业险超过1万元的部分,我们才赔付的。” 举个例子,李女士在投保半年后生病住院,累计花费医疗费用2万元,那么她会获得多少赔付呢? 众安保险客服表示:“假设住院期间合理且必须的费用是2万元,若出院后社保报销了6000元,且没有其他商业险,则扣除1万免赔额,剩下的4000元,我司可以理赔。” 不过,众安保险客服也提到,其他商业险是可以抵扣免赔额的。 同样按照上述的例子,李女士住院期间合理且必须的费用为2万元,社保报销6000元,同时其他商业险赔付了4000元,那么众安保险客服计算称:“住院期间费用2万减去社保赔付的6000元,再减去其他商业险的4000元,再减去剩下的免赔额6000元,余下4000元我司赔付。” 业内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进一步分析称:“假设一个重病患者看病花费20万元,医保报销10万元,如果他投了一个百万医疗险,扣除1万免赔额,则保险公司赔付9万元。而剩下的1万块没有赔的部分,他可以找另一家保险公司去赔。” 能否续保? 银保监会此前发文提示消费者:“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不含保证续保条款。” 那么,消费者今年投保百万医疗险,明年究竟能不能续保?或者说,消费者今年投保并生病或理赔后,明年能不能续保,保费是否会增加?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百万医疗险产品的官方客服给出的答复不同。 众安保险“尊享e生”和“平安e生保PLUS” 的客服均表示可以续保。 根据众安保险淘宝保险平台官网介绍,被保险人首次投保时年龄为30天至60周岁,可连续投保至80周岁。众安保险客服称:“续保的话不是重新签订,到期后正常续保就可以,具体可以通过官网及APP续保。” 平安客服也表示:“首次投保成功后,后续无论身体状况是否发生变化、无论是否发生理赔,每年都能按照续保当时公布的费率表继续买(我们不对单个人进行加费、除外责任或拒保),直到99岁,相当于终身保障!” 华泰保险及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百万医疗险客服则明确答复称不保证续保。 不过,华泰保险客服提到:“若在保险合同届满之日,被保险人仍未结束住院治疗,保险人继续承担自合同届满日后30日内因本次住院治疗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大都会人寿”)官方客服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表示:“在每个保险期间届满以前,如我们未收到您书面提出的不续保申请,并在保险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我们收到您缴付的续保保险费,则本合同将延续有效一年。最高可续保年龄至被保险人80周岁。若我们决定不再予以续保,将在本合同期满前书面通知您。”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洋保险”)客服在强调了银保监会关于短期健康险不能承诺保证续保这一规定的同时,也表示:“正常未停售的情况下,本产品接受客户的续保申请到80岁。” 每家说法不一,究竟是何缘故? 对于短期健康险不保证续保这一问题,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存在保险公司放弃某些权力的情况,即它虽然不保证(续保),但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会因为消费者理赔或身体变差而不予续保,一切以保险条款为准。” “比如,部分百万健康险在条款或官方问答上表示续保,如果(到时)不启动续保,则违反保险条款规定,可以请监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理,这一过程都是有法可依的,是可以很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 徐昱琛表示。[详情]

百万医疗连续投保消失了 医疗险产品开始差异化竞争
百万医疗连续投保消失了 医疗险产品开始差异化竞争

  百万医疗中“连续投保”消失了 医疗险产品开始差异化竞争 百万医疗险产品与此前并无实质性变化。 韩仁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监管层一再提示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风险,市场上主流的百万医疗险产品条款和说明书上的“连续投保”字样销声匿迹。 “连续投保”是百万医疗险为了弥补无法保证续保的短板而采取的替代措施。保险公司选择以此来作为续保承诺就意味着产品并非保证续保。只是保险专业知识不足的消费者凭字面意思容易与保险专业术语“保证续保”混淆,这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销售误导的根本原因。 为了避免这种误导带来不良社会影响,保险监管层一再发声说明,“连续投保”并非“保证续保”。主流百万医疗险公司随即调整用词,将“连续投保”隐去,只表示“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者使用保险的情况而拒绝继续投保,并且不会单独调整被保险人保费”。实际上,此前公司对“连续投保”的解释即是如此。因此,百万医疗险产品与此前并无实质性变化。 在这里界面新闻要提醒保险消费者,保险条款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用词非常讲究,建议大家了解一款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看释义(即对某些术语的解释),而不能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想当然的理解,产生的误解只能引来纠纷。 实际上,百万医疗险问世以来,业界因其不能保证续保而“是否选择购买”上就一直有争议。作为短期健康险产品,根据去年原保监会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即指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也就是说,这实质上是短期健康险是否值得购买的问题。 根据百万医疗险“鼻祖”众安在线公布的数据,去年尊享e生及蚂蚁金服好医保生态这两个产品贡献保费收入6.41亿元,被保用户数约140万人。 界面新闻记者与一些购买了短期健康险的消费者交流发现,可以预见的医疗风险和无可替代产品是他们选择购买这类产品的重要原因。市面上也就重疾险和医疗险能够解决医疗费用支出,重疾险是针对重大疾病的给付,而日常的住院费用除了医保之外还需要医疗险来报销。可市面上的医疗险普遍都是短期险,差别仅在于“是否包含门诊、私立医院等责任”,也就是中端医疗险和高端医疗险的区别,但是各产品普遍无法保证续保。消费者要解决日常住院医疗风险只能选择购买短期健康险。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保险公司为什么不推出可以保证续保的健康险呢?界面新闻记者跟业界交流了解到以下三点原因。首先,健康风险随着投保人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理赔率和成本都会上升;其次,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再者通货膨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长也不可忽视。因此,保险公司无法在投保人进来投保时就给出一个既定的费率且保持恒久不变,医疗险普遍采取自然费率定价,保费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升高。正因如此,市面上才没有终身保证续保的健康险产品。 不过,为了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个别保险公司推出了定期医疗险产品,在一定年限内保证续保。譬如支付宝-好医保·长期医疗,由人保健康承保,保证续保6年;复星联合健康推出了乐享一生医疗险,保障直接设置为5年。这些定期医疗险产品短期内解决了消费者的保证续保需求,但五六年的时间相对于终身医疗需求来说,还是太短,到期之后保险公司依然会根据赔付情况做出费率条款和停售的调整。[详情]

血友病患儿亲友再度质疑平安:回应太过草率太不专业
血友病患儿亲友再度质疑平安:回应太过草率太不专业

   推荐阅读: 平安百万医疗险遭质疑:拒赔血友病患儿合理吗? 平安健康险回应“拒赔血友病患儿”:符合行业规则 新浪财经讯 6月20日消息,近日“平安e 生保”百万医疗险因拒赔1岁血友病患儿遭到质疑,患儿亲友提出五大质疑直指“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不合理。随后,平安健康险对新浪财经回应称该部分条款符合行业通用规则。对此,患儿亲友再度提出三点质疑,认为这份声明不仅是在甩锅,而且太过草率太不专业。 患儿亲友首先肯定了平安对此事的关注和及时回应,但对于声明内容并不认可。特别是,平安健康险称“目前市场上同类百万医疗产品责免描述也大多将遗传性疾病列入责免范围,平安健康险产品平安e生保该部分条款符合行业通用规则”,完美将锅甩给了行业协会,也不厚道地将同业也拉下水。 患儿亲友指出,患儿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为其购买了“平安e 生保”医疗险,保额600万元。不幸的是,孩子在不满一岁时确诊患有血友病,而患儿父母双方均非血友病患者,双方家庭也没有血友病家族病史。但平安健康险还是以血友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不能理赔,且声明中仍坚称这符合行业通用规则。针对平安健康险的声明,患儿亲友再度提出了三大质疑: 其一,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并不是像平安宣传的是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恰恰相反,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扩大了保险消费者自担风险的范围,让客户购买了保险依然要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担忧,大大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是很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其二,平安声明中说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行业通用规则,不仅胆大包天将行业协会拉上,还要不厚道地将市场上其他同业也拉下水。其实国内也有一些医疗险未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 其三,平安质疑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的除外责任与该产品官网不符,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太过草率太不专业。因为笔者在前文中引用都是市场上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住院医疗费用保险,而不是平安所说的“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最后,患儿亲友指出,自己不是为了抨击平安保险公司,也不是单纯为朋友抱不平。而是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买的医疗保险最后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因为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关系到每一个可能买了相关医疗保险的朋友。 以下是当事人回应平安声明全文: 真理越辩越明,公道自在人心——关于平安公开声明的几点回应 首先,很高兴看到平安健康保险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就像笔者在前文中开篇说的,关注就是支持!平安能及时回应说明平安知晓并关注了这件事情,这就是莫大的支持,所以很高兴。感谢! 另外,在这里还要对牺牲了端午假日时间加班回应的平安客服工作人员真心表示抱歉,你们辛苦了!这并非笔者本意,没想到平安会反应这么迅速。端午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害得你们加班,给你们添麻烦了,抱歉!特别要向你们的家人说声抱歉! 平安的声明笔者认真看了好几遍。前边我讲过平安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是值得点赞的。至于声明的内容也在意料之中,“呵呵”一下而已。这样的官方声明都是基于公司立场,类似川普的外交辞令,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为了避免混淆视听,造成对公众的误解,其中有些内容还是有必要再拿出来说说。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平安在发声明之前没有与笔者有过任何沟通,未就笔者文中的内容进行过核实。我们也看到,平安的声明也没有就笔者质疑平安拒赔血友病患儿的行为正面回应,而是避重就轻,就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否合理进行申辩。 平安的声明主要是想表达两个核心意思:一是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为了规避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性,是合理的,符合行业规范;二是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行业协会统一规定,其他公司的医疗险产品也这样,符合行业通用规则(潜台词是如果错了也是行业协会错了,不是我平安的错,完美把“锅”推给了行业协会)。 当然声明最后平安还是没忍住@一下笔者,说笔者文中引用的台湾新光人寿产品条款与官网描述不符(在这里先呵呵一下,后边再说这个问题)。 在就平安的声明正式回应之前笔者还是想再次强调一下我写前一篇文章的初衷,包括后续我要做的事情也将会一直基于我的初衷。这点我在前一篇文章里已经特别声明过,在这里再重申一下: 文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抨击平安保险公司,也不是单纯为朋友抱不平。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关系到每一个可能买了相关医疗保险的朋友,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买的医疗保险最后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买了医疗保险依然晚上睡不好觉。所以,行业需要有专业的质疑声音,希望更多朋友关注,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好了,下面正式就平安的声明一一进行回应吧。 第一点:平安在声明中提出平安将遗传性疾病除外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逆选择,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性,符合行业规范。平安认为将遗传性疾病除外只是适当限制保险人的责任范围,实现普惠大众的保费水平。(声明内容见如下截图) 平安所列举的这些理由乍一看非常正当,貌似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正如笔者在前文中已经说过,将遗传性疾病除外不是国际惯例。将遗传性疾病除外不只是适当限制保险人的责任范围,而是大大缩小了保险人的责任范围。平安除外遗传性疾病的做法是刻意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让消费者个人完全承担遗传性疾病风险,违背了保险姓保的初衷,实际上大大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 假如把保险比作降落伞。消费者要参加跳伞运动,必然需要买一把降落伞。客户找到平安买降落伞,可是平安卖给客户的却都是有孔的降落伞(遗传性疾病除外就相当于给降落伞打孔),那么客户拿着这样的降落伞去跳伞显然是安全得不到保证的。平安说有孔的降落伞是普惠大众的,但是带孔的降落伞安全性都没有保证,普惠大众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前文中笔者也已经说过,遗传性疾病是一个非常宽泛与抽象的医学概念,现代医学已初步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大概有5000多种,当然很多疾病是否定义为遗传性疾病在医学上也还有很多争议。毕竟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先天因素,后天的环境与生活习惯对疾病是否发生也非常重要。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疾病被确定为遗传性疾病。如果医疗保险合同允许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未来医疗保险将逐步失去保障价值。 比方说高血压,有的医生就认为高血压具有遗传性;还有癌症,现代医学也认为癌症的发生一般伴随有基因突变。如果按照平安e生保条款中遗传性疾病的定义: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由亲代传至后代的垂直传递的特征。那么癌症患者未来也可能被认为是遗传性疾病而被平安拒保。这显然是不符合客户对医疗保险的基本认知的。你买了一份保险,未来疾病真的发生了,保险公司可以任性根据模糊的遗传性疾病定义将你拒赔,这样的结果想起来都是可怕的。 至于平安宣称的为了规避逆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也是站不住脚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可以通过控告客户不如实告知行为来进行约束,客户真有家族病史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加费或者拒保,而不是简单通过除外遗传性疾病来一刀切,这会误伤很多无辜的客户,损害保险的公平性原则。比如笔者朋友这种情况就是最典型的被误伤的案例。 关注这个事件的朋友都知道,笔者朋友的小孩出生即投保,投保之后才查出血友病,朋友夫妻双方均非血友病患者,双方家庭也没有血友病家族病史。血友病对笔者朋友来讲,完全是一个未知风险。笔者朋友投保的过程也不存在任何逆选择及道德风险的行为,笔者朋友不应该因为平安想惩罚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人而受到伤害,这是很不公平的。 所以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并不是像平安宣传的是为了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恰恰相反,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扩大了保险消费者自担风险的范围,让客户购买了保险依然要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担忧,大大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与公平性,是很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第二点:至于平安的声明中说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是行业通用规则,市场上其他公司的百万医疗产品也大多将遗传性疾病除外。 首先要说明的是笔者没有合适途径找到行业协会求证,不知道行业协会是否真有这样统一的强制性要求。但据笔者了解,包括从平安声明的措辞中也可以得知,所谓的通用规则必然不是强制性要求,不然平安会理直气壮地说市场上其他公司的医疗险均将遗传性疾病除外。看到这句声明的时候,笔者呵呵一笑。平安你这是心虚找垫背的啊,不仅胆大包天将行业协会拉上,还要不厚道地将市场上其他同业也拉下水。 在前文中笔者已经举例说明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不符合国际惯例,国际发达国家或地区包括香港、台湾等地均未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其实即使在祖国大陆,也有一些医疗险未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 如图一所示为友邦(中国)在售的友邦传世无忧A款高端医疗保险的除外责任条款截图,未将遗传性疾病除外,只除外先天性畸形、变形或染色体异常。 图一:友邦中国友邦传世无忧A款高端医疗保险部分除外责任截图 如图二所示为亚太财险(深圳)在售的全球保个人医疗与家庭保险不仅未将遗传性疾病除外,而且明确先天性疾病是可保责任,并明确了保险金额大小。 图二:亚太财险全球保个人医疗与家庭保险先天性疾病保险责任截图 友邦(中国)和亚太财险(深圳)的医疗险条款更加确切地证明了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是平安声明中称的什么行业通则,遗传性疾病风险是完全可保的风险。平安将遗传性疾病作为除外责任完全是平安自己的选择。当然这是平安不合理也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点:平安最后不忘记@一下笔者,说笔者文中所述的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的除外责任与该产品官网不符。对于平安这一条声明笔者真的是大跌眼镜,唏嘘不已啊!笔者在前文中说过笔者与平安的客服沟通一直是愉快友好的,本不忍怼回去。但这条声明实在是太过草率,太不专业了。平安官方的正式声明怎么可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太不符合平安给人的专业印象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平安你都没有跟笔者核实文中引用的是台湾新光人寿哪款医疗险产品,你怎么能想当然的认为笔者引用的就是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呢?况且重大疾病保险和平安e生保这样的医疗险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产品,怎么可以简单拿它的责任来作比较呢?这真是要贻笑大方的啊!这平安集团大领导看到是要打板子的啊!被其他同业看到是要传为笑谈的啊!当然,平安可能觉得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但你这可是公开声明,你在跟人打笔仗,怎么可以给对手留下这么大一个把柄呢?说得轻一点是你不专业,所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说得重一点是你故意偷换概念,误导公众啊! 在这里,笔者要郑重声明,笔者在前文中引用都是市场上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在前文中引用的台湾新光人寿医疗险产品全称是新光人寿New Health 健康保险,这款医疗险的除外责任中没有遗传性疾病,类似的表述只有将外观可见之天生畸形除外。见图四 平安声明中引用的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与住院费用型医疗保险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产品,不具有简单可比性,这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保险问题,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专门阐述了。 图四:新光人寿New Health 健康保险除外责任截图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笔者想表达的核心意思还是平安的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条款是不合理的!就是为了给所有人争取一个公平的合理的权益! 衷心希望平安的领导及朋友能理解笔者的初衷,从心出发,勇当责任,俯下身去聆听客户的真正需求,抬起头认真思考遗传性疾病除外条款这一问题,迈开脚去快速解决问题。 笔者不希望再与平安再在网上打嘴仗了!没有意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希望看到这一问题得以快速解决,相信平安不会让我们失望! 最后真心感谢各位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感谢新浪财经频道的友情报道!也真诚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一起呼吁!一起加油![详情]

警惕百万医疗污名化 报销型医疗险相对使用频率最高
警惕百万医疗污名化 报销型医疗险相对使用频率最高

  本文源自:慧保天下6月1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文,提示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已经是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百万医疗险的又一次发声,此前,天津保监局也曾有过类似的风险提示。监管此举不难理解。自2016年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以来,效仿者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类似产品已达上百款之多,而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更是已经有上千万消费者投保该类产品。如此火爆的一类产品,又事关上千万消费者,监管自然会予以关注。随着市场上有关“连续投保”概念不清、产品存在停售风险等舆论的逐渐发酵,监管高度重视,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紧接着,媒体纷纷关注和解读,这其中,一种倾向全然否定和推翻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有待商榷。百万医疗产品作为一种创新型健康险,其以巧妙的产品设计,填补了市场空白,使消费者得以低端医疗险的价格享受中端医疗险的保障,在提高健康险保障覆盖范围、推动商业健康险高速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正视,但是污名化的趋势却也值得警惕——将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却只能将问题推回原点。下探客户群,中端医疗险填补市场空白在所有的人身险产品种类中,报销型医疗险是相对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大险种,理论上,无疑是普及商业保险理念、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的最佳手段,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消费者最有可能用到的产品,长期以来却在健康险发展中充当配角。波士顿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从680亿元增长到2410亿元,其中报销型医疗险保费从190亿元增长至720亿元,占比仅三成左右,使用频率较低、一次性给付的重疾险才是主流,占比近七成。彼时的商业保险市场上,面向个人销售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保费一般只有数百元,保额一般也只有几万元,且只能和主险捆绑销售;另一类是高端医疗险,保障范围广,保障额度高,保费却也动辄上万元。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要想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额度的报销型医疗保险保障基本是一种奢望,报销型医疗险长期发展缓慢原因也正在此。直到2014年,这一情况才开始出现转机。这一年5月,平安人寿推出的一款安享医疗险,定位为中高端医疗险,赔付范围扩大至社保以外,连续投保期间累计赔付最高可达150万元;同年7月,又推出一款安康医疗险,将目标客户群体下探至中端客户。至此,“百万医疗产品”雏形初现,但由于这两款产品都没有设置1万元免赔额,所以导致保费较高,维持在数千元水平,未能在广大消费者中快速普及。直到2015年10月,众安保险首次在中端医疗险产品中引入1万元免赔额的设置,推出“尊享无忧”住院费用医疗险,在保障范围同样涵盖社保内外的前提下,将风险发生概率大为降低,保费水平也因此大幅下拉,“百万保额、百元保费”成为现实。2016年,尊享无忧迭代版产品尊享e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迅速走红,百万医疗险自此开始赢得成千上万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年时间发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产品已达上百款,覆盖的人群也都已经达到上千万,老牌保险公司,平安、人保健康等纷纷跟进,一些以稳健著称的外资险企也投入到其中来,例如安联、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等等都先后推出类似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凶猛发展,刺破了报销型医疗险长期的温温吞吞,成为近年来健康险市场中增长最高、最具活力的业务板块。有调研数据表明,2015—2017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在当年健康险市场总保费中的占比从0.2%提升到1.8%。而据有关人士预估,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还将再度翻番,达到200亿元,2020年更是将达到800亿元,在健康险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达到6.9%。快速发展之下,保费低、报销范围广的百万医疗产品,成为了普惠保险中的一款典型产品,帮助保险公司网罗大批年轻客户的同时,在提高保险保障覆盖范围,普及保险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陷入“百家争鸣”,百万医疗“沾染污名”借由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款产品引爆了一个市场,而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商业健康险供给侧顺应需求侧变革的缩影——国内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95%,老百姓基础医疗需求基本可以通过社保体系得到满足,然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医疗需求,尤其是涉及社保范围外的进口药、自费药,且金额巨大时,仍会给普通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甚至“因病致贫”的风险。百万医疗险,恰恰是针对这一保障缺口设计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以百元级保费提供百万级保额,且不限制医疗手段及药品范围,快速在网络世界引发一股投保热潮。但正是在中端医疗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真的可以连续投保吗?1万元的免赔额设置合理吗?会不会停售……针对消费者的反映,天津保监局以及银保监会先后就百万医疗产品的保证续保问题提示风险之后,一些媒体甚至称其“跌下神坛”,到处是“坑”……曾经的国民医保,似乎有“名节不保”之忧。不能否认,产品层面的创新最终都难免陷入到低水平重复性的竞争中去,当先发的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大量同质化产品很快面市,为了营销,每个参与者都绞尽脑汁赋予产品更多“卖点”,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不同产品的比较中,难免感觉眼花缭乱。也必须承认,险企广泛使用的“连续投保”概念,也确实容易给一般消费者造成误解,监管针对热点问题发声,非常及时且必要,长期来看,一个规范的市场才能最终获得长足稳健发展。但因为监管发布风险提示就彻底否定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是值得警惕的,毕竟,百万医疗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是一款可以切实满足消费者保险保障需求的产品。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而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因为很多问题,解释清楚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关于“1万元免赔额”的问题。实际上这正是“百万医疗”产品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其确实是将险企赔付概率大为降低,但同时也将消费者保费支出水平大幅降低,小病和意外产生的住院费用消费者自留,从而可以集中资源以更高杠杆撬动重大疾病和意外的住院费用保障,数百元保费,数百万元保额才最终得以实现。在百万医疗产品出现之前,投保没有1万元免赔额设置的中端医疗险产品,年保费基本都要达到数千元。关于保证续保的问题。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其中,最主要保证的是按照约定费率和原定条款继续承保。事实上,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险种,其产品特性决定其费率、条款会伴随医疗环境、技术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所以事实上,没有险企敢于承诺报销型医疗险终身保证续保,常见的长期医疗险也只是5年内保证续保,5年后则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提高费率。不只百万医疗产品如此,低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在保证续保方面的情况都是类似的。至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的产品停售风险,这在理论上确实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则是根据实际所需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并与重疾险、寿险等产品进行搭配组合——好的保险市场不会只存在一类保险,而是有着丰富的产品品类,才可以满足更多客户、更全面的保险保障需求。各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与“不足”,百万医疗产品也是如此,但价格低、保障范围广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根据实际需求,或单独投保,或组合投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告别同质化竞争,健康险服务生态生长发育其实,与一些百万医疗险产品夸大宣传相比,另外一个问题也亟待解决。甚至可以说解决了这第二个问题,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以至于夸大宣传频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服务。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高频险种,相对于寿险、重疾险等,其对于相关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服务能力也才是真正体现险企健康险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可是就目前而言,所谓创新大多停留于浅层次的产品条款创新,而这又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创新,尚未真正出现,最直观体现之一就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发展热火朝天,却至今不能在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直付。当然,目前的这种现状,并非百万医疗产品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不能深度介入医疗付费环节,不能掌握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控费,险企在健康险方面创新方面难免受到掣肘。推动环境改善,还有赖于所有险企的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特征: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例如微保推出的“微医保·住院医疗”险,在提供一般疾病及意外医疗保险金之外,还将10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且将重大疾病免赔额降至0元。例如,近期蚂蚁金服与人保健康合作的一款百万医疗产品,除提供高额一般医疗保险金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金外,还承诺6年保证续保、期间费率不变。此外,为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服务,险企,尤其是没有分支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正积极与第三方达成合作,一个以中端医疗险为出发点的健康险服务生态闭环正在悄然发育。例如,众安的尊享e生在近三年从保障范围到服务上,多达9次迭代升级,成为目前市场上连接服务最广的百万医疗险。其中包括围绕二级以上医院的重疾绿通、医疗费垫付服务,以及康复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疗服务等。体检中心、预防接种中心、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药品批发零售商、基因检测服务机构等纷纷成为险企合作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之中,保险公司与不同平台之间的理解也都在逐步加深。据悉,此前国内的TPA业务(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为保险机构开展的医疗保险计划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多为国际巨头所垄断,所服务产品,也多为高端医疗险,但近年来,在中端医疗险的带动下,一批专门服务中端医疗险的TPA机构也开始出现。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商业健康险真正介入付费环节尚有待时日,但前进的步伐已经开始。发展的问题终归还是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虽然在快速发展中,百万医疗产品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监管予以规范,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不就是要在市场以及监管的双重考验下历经反复淬炼的吗?作为一款普惠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在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普及保险知识方面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现,而随着监管对此类产品的不断规范,其势必走上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在与其他健康医疗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助推健康险生态走向良性循环。[详情]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来源:慧保天下 6月1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文,提示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已经是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百万医疗险的又一次发声,此前,天津保监局也曾有过类似的风险提示。 监管此举不难理解。自2016年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以来,效仿者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类似产品已达上百款之多,而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更是已经有上千万消费者投保该类产品。 如此火爆的一类产品,又事关上千万消费者,监管自然会予以关注。随着市场上有关“连续投保”概念不清、产品存在停售风险等舆论的逐渐发酵,监管高度重视,接连发布风险提示。 紧接着,媒体纷纷关注和解读,这其中,一种倾向全然否定和推翻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有待商榷。百万医疗产品作为一种创新型健康险,其以巧妙的产品设计,填补了市场空白,使消费者得以低端医疗险的价格享受中端医疗险的保障,在提高健康险保障覆盖范围、推动商业健康险高速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正视,但是污名化的趋势却也值得警惕——将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却只能将问题推回原点。 下探客户群,中端医疗险填补市场空白 在所有的人身险产品种类中,报销型医疗险是相对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大险种,理论上,无疑是普及商业保险理念、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的最佳手段,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消费者最有可能用到的产品,长期以来却在健康险发展中充当配角。 波士顿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从680亿元增长到2410亿元,其中报销型医疗险保费从190亿元增长至720亿元,占比仅三成左右,使用频率较低、一次性给付的重疾险才是主流,占比近七成。 彼时的商业保险市场上,面向个人销售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保费一般只有数百元,保额一般也只有几万元,且只能和主险捆绑销售;另一类是高端医疗险,保障范围广,保障额度高,保费却也动辄上万元。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要想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额度的报销型医疗保险保障基本是一种奢望,报销型医疗险长期发展缓慢原因也正在此。 直到2014年,这一情况才开始出现转机。这一年5月,平安人寿推出的一款安享医疗险,定位为中高端医疗险,赔付范围扩大至社保以外,连续投保期间累计赔付最高可达150万元;同年7月,又推出一款安康医疗险,将目标客户群体下探至中端客户。至此,“百万医疗产品”雏形初现,但由于这两款产品都没有设置1万元免赔额,所以导致保费较高,维持在数千元水平,未能在广大消费者中快速普及。 直到2015年10月,众安保险首次在中端医疗险产品中引入1万元免赔额的设置,推出“尊享无忧”住院费用医疗险,在保障范围同样涵盖社保内外的前提下,将风险发生概率大为降低,保费水平也因此大幅下拉,“百万保额、百元保费”成为现实。 2016年,尊享无忧迭代版产品尊享e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迅速走红,百万医疗险自此开始赢得成千上万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年时间发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产品已达上百款,覆盖的人群也都已经达到上千万,老牌保险公司,平安、人保健康等纷纷跟进,一些以稳健著称的外资险企也投入到其中来,例如安联、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等等都先后推出类似产品。 百万医疗产品凶猛发展,刺破了报销型医疗险长期的温温吞吞,成为近年来健康险市场中增长最高、最具活力的业务板块。 有调研数据表明,2015—2017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在当年健康险市场总保费中的占比从0.2%提升到1.8%。而据有关人士预估,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还将再度翻番,达到200亿元,2020年更是将达到800亿元,在健康险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达到6.9%。 快速发展之下,保费低、报销范围广的百万医疗产品,成为了普惠保险中的一款典型产品,帮助保险公司网罗大批年轻客户的同时,在提高保险保障覆盖范围,普及保险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陷入“百家争鸣”,百万医疗“沾染污名” 借由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款产品引爆了一个市场,而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商业健康险供给侧顺应需求侧变革的缩影——国内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95%,老百姓基础医疗需求基本可以通过社保体系得到满足,然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医疗需求,尤其是涉及社保范围外的进口药、自费药,且金额巨大时,仍会给普通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甚至“因病致贫”的风险。 百万医疗险,恰恰是针对这一保障缺口设计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以百元级保费提供百万级保额,且不限制医疗手段及药品范围,快速在网络世界引发一股投保热潮。 但正是在中端医疗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真的可以连续投保吗?1万元的免赔额设置合理吗?会不会停售……针对消费者的反映,天津保监局以及银保监会先后就百万医疗产品的保证续保问题提示风险之后,一些媒体甚至称其“跌下神坛”,到处是“坑”……曾经的国民医保,似乎有“名节不保”之忧。 不能否认,产品层面的创新最终都难免陷入到低水平重复性的竞争中去,当先发的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大量同质化产品很快面市,为了营销,每个参与者都绞尽脑汁赋予产品更多“卖点”,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不同产品的比较中,难免感觉眼花缭乱。 也必须承认,险企广泛使用的“连续投保”概念,也确实容易给一般消费者造成误解,监管针对热点问题发声,非常及时且必要,长期来看,一个规范的市场才能最终获得长足稳健发展。 但因为监管发布风险提示就彻底否定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是值得警惕的,毕竟,百万医疗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是一款可以切实满足消费者保险保障需求的产品。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而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因为很多问题,解释清楚也就不再成为问题。 关于“1万元免赔额”的问题。实际上这正是“百万医疗”产品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其确实是将险企赔付概率大为降低,但同时也将消费者保费支出水平大幅降低,小病和意外产生的住院费用消费者自留,从而可以集中资源以更高杠杆撬动重大疾病和意外的住院费用保障,数百元保费,数百万元保额才最终得以实现。在百万医疗产品出现之前,投保没有1万元免赔额设置的中端医疗险产品,年保费基本都要达到数千元。 关于保证续保的问题。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其中,最主要保证的是按照约定费率和原定条款继续承保。 事实上,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险种,其产品特性决定其费率、条款会伴随医疗环境、技术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所以事实上,没有险企敢于承诺报销型医疗险终身保证续保,常见的长期医疗险也只是5年内保证续保,5年后则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提高费率。不只百万医疗产品如此,低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在保证续保方面的情况都是类似的。 至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的产品停售风险,这在理论上确实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则是根据实际所需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并与重疾险、寿险等产品进行搭配组合——好的保险市场不会只存在一类保险,而是有着丰富的产品品类,才可以满足更多客户、更全面的保险保障需求。各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与“不足”,百万医疗产品也是如此,但价格低、保障范围广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根据实际需求,或单独投保,或组合投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告别同质化竞争,健康险服务生态生长发育 其实,与一些百万医疗险产品夸大宣传相比,另外一个问题也亟待解决。甚至可以说解决了这第二个问题,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以至于夸大宣传频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服务。 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高频险种,相对于寿险、重疾险等,其对于相关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服务能力也才是真正体现险企健康险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 可是就目前而言,所谓创新大多停留于浅层次的产品条款创新,而这又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创新,尚未真正出现,最直观体现之一就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发展热火朝天,却至今不能在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直付。 当然,目前的这种现状,并非百万医疗产品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不能深度介入医疗付费环节,不能掌握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控费,险企在健康险方面创新方面难免受到掣肘。推动环境改善,还有赖于所有险企的共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特征: 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例如微保推出的“微医保·住院医疗”险,在提供一般疾病及意外医疗保险金之外,还将10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且将重大疾病免赔额降至0元。 例如,近期蚂蚁金服与人保健康合作的一款百万医疗产品,除提供高额一般医疗保险金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金外,还承诺6年保证续保、期间费率不变。 此外,为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服务,险企,尤其是没有分支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正积极与第三方达成合作,一个以中端医疗险为出发点的健康险服务生态闭环正在悄然发育。 例如,众安的尊享e生在近三年从保障范围到服务上,多达9次迭代升级,成为目前市场上连接服务最广的百万医疗险。其中包括围绕二级以上医院的重疾绿通、医疗费垫付服务,以及康复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疗服务等。 体检中心、预防接种中心、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药品批发零售商、基因检测服务机构等纷纷成为险企合作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之中,保险公司与不同平台之间的理解也都在逐步加深。 据悉,此前国内的TPA业务(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为保险机构开展的医疗保险计划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多为国际巨头所垄断,所服务产品,也多为高端医疗险,但近年来,在中端医疗险的带动下,一批专门服务中端医疗险的TPA机构也开始出现。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商业健康险真正介入付费环节尚有待时日,但前进的步伐已经开始。 发展的问题终归还是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虽然在快速发展中,百万医疗产品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监管予以规范,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不就是要在市场以及监管的双重考验下历经反复淬炼的吗? 作为一款普惠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在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普及保险知识方面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现,而随着监管对此类产品的不断规范,其势必走上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在与其他健康医疗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助推健康险生态走向良性循环。[详情]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续保陈述不清、条款设计不明 一大波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百万医疗险以“网红”姿态爆发以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涌入。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机遇和挑战并存。以一年期产品形态降低门槛的百万医疗险,在“保证续保”问题上一直界定不清,不少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宣传销售中打“擦边球”,保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 对于百万医疗险的销售乱象,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同时在宣传上要加强监管、更加透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要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提高辩识能力。” 已有地方发布监管指引 4月18日,天津保监局率先对“百万医疗险”发布监管指引。该局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监管要求,称保险公司在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保险时,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限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并要求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或将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5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险公司在售存量产品,摸清底数,集中清理整顿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产品,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此次中国银保监会列出的52条负面清单,明确禁止人身险公司在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开发设计时的如下行为: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上,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上述《通知》仅规范了人身险公司,并未包含百万医疗险的发行主力——财险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公司销售百万医疗险不受约束。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等方面情况。 监管层还强调,按照有关规定,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 由此来看,相关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不仅不能宣传“保证续保”,还要提示风险。这也意味着,市场上一大波的百万医疗险亟待调整。 产品条款设计不透明 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健康保险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记者注意到,在网红百万医疗险产品中,目前人保健康在支付宝平台推出“好医保·长期医疗”保险提出了“6年保证续保”。此外,富德生命人寿“i无忧”的保证续保期间为3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百万医疗险的保证续保期间为5年。而绝大多数的百万医疗险产品期限为一年,因此不应含有保证续保条款。 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条款对续保陈述不清,在条款设计上存在不透明的现象。如一款百万医疗险在续保条款中称,不接受续保的条件包括“续保时年龄超过100岁、被保险人身故、合同约定其他条款所列情况、不如实告知、欺诈等不符合续保条件等”。而对于产品停售、是否接受续保的情形却未作明确规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保险公司在条款中规定了“停售不续保”,但在产品销售页面上,标明“产品停售,客户可以选择升级至同类型的其他产品。”不过,这样的约定是否有效呢? 就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未发生理赔的情况下,即将到一年期满前,保险公司客服会提醒消费者继续投保。对于客户在犹豫期后申请理赔,保险公司在审核不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会按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予以赔付,第二年仍会接受客户的投保申请。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现在保险公司承诺续保,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未来自主权仍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上,无法保证消费者权益。事实上,已有案例显示,保险公司在一年期后,以种种理由拒保。而此次中国银保监会的风险提示,也源于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 同时,也有经营百万医疗的险企人士呼吁,行业亟待规范化发展。“各家公司都应当规范自律,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也是监管层鼓励的方向。”[详情]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快速增长的保费规模、千万级的消费者数量,百万医疗险甫一面世,就逐渐展露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 与此同时,产品创新基于的短期健康险属性,注定绕不开市场对“续保”问题的争议。近年百万医疗险大力宣传推出后,多数产品运营不到三年时间,无法续保、理赔纠纷等问题逐渐暴露。业内人士指出,个别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快速赚取保费、并获得市场关注,一旦出问题,将由全行业承担声誉风险。 经营风险不容小觑 关于“停售”问题,一些保险公司在条款中明确规定,发生“本产品已停售”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不再接受续保。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未在条款中作此规定。据接近监管人士的说法,如果某款产品被监管部门叫停,实际造成的后果就是无法续保。 除了监管叫停,导致产品停售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出现经营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主力销售百万医疗险的险企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赔付案例。一位大型寿险公司健康险部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以来百万医疗险赔付案例增多,报案经公司审核后基本都按条款报销了,公司也接受客户第二年继续投保。”该人士还透露,目前赔付的客户数和金额未超出公司的预期。 以一家布局百万医疗险已两年的保险公司为例,根据相关销售方透露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份,共受理百万医疗险案件3229件,涉及客户2651人,赔付总额3055万元,事故日期与险种生效日时间间隔176天。其中,单次申请最高赔付20万元,单人累计最高赔付次数14次,单人最高累计赔付金额62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经营百万医疗险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是亏损的。以一家发力百万医疗险的互联网险企为例,2017年,该公司健康险业务(主要为百万医疗险)实现保费收入9亿元,赔付支出1.8亿元,承保亏损8700万元。他称,“目前80后、90后客户在此类公司中占据相当比例,总体赔付情况尚且乐观,但包括渠道在内相关费用也不低。” 还有一个引发产品经营风险的就是费率问题。在短期健康险产品条款中,保险公司有权利调整费率,如一款百万医疗险在其产品条款中称,“我们每年都会检视费率,使其反映我们的整体理赔经验和医疗通胀等一系列因素。将根据合同计算费率所用的计算基础与实际情况的偏差程度,决定保险费率是否调整及调整额度。” 不过,在5月4日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禁止短期个人健康险费率浮动范围超过基准费率的30%。如果百万医疗险费率上浮遇到“天花板”,保险公司就会面临产品经营亏损,可能导致产品停售。 近年增长态势强劲 百万医疗险的经营风险多少尚难预测,历史经验表明,激进销售往往导致产品脱离保障本质、宣传误导乱象丛生,此前万能险就是典型一例。 作为健康险创新产品的百万医疗险,近年来增长态势强劲。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这也意味着,三年之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增长了15倍。而根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8年底,这一数据有望达到“百亿级”。 如果保险公司盲目跟风,因为追求规模的扩张,制造营销噱头,在给自身带来经营风险的同时,产品停售也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监管部门积极介入,规范百万医疗险的发展。天津保监局此前发声,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不仅在销售前端要求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避免宣传误导;同时,在核赔环节和理赔环节提出监管要求,着力于减少百万医疗险“理赔标准化”达成中可能产生的纠纷。 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百万医疗险,一般都没有保险公司核保环节,健康告知部分由客户自己填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互联网上健康告知、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内容相对不显眼而忽视相关问题;二是在不核保情况下,有的客户对于一些疾病的认知不同而认为无病、但最后理赔时被拒赔或者存在带病投保等问题。 而根据监管要求,“在核赔环节,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要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详情]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警惕百万医疗产品污名化

  6月1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文,提示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已经是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百万医疗险的又一次发声,此前,天津保监局也曾有过类似的风险提示。监管此举不难理解。自2016年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以来,效仿者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类似产品已达上百款之多,而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更是已经有上千万消费者投保该类产品。如此火爆的一类产品,又事关上千万消费者,监管自然会予以关注。随着市场上有关“连续投保”概念不清、产品存在停售风险等舆论的逐渐发酵,监管高度重视,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紧接着,媒体纷纷关注和解读,这其中,一种倾向全然否定和推翻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有待商榷。百万医疗产品作为一种创新型健康险,其以巧妙的产品设计,填补了市场空白,使消费者得以低端医疗险的价格享受中端医疗险的保障,在提高健康险保障覆盖范围、推动商业健康险高速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正视,但是污名化的趋势却也值得警惕——将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却只能将问题推回原点。下探客户群,中端医疗险填补市场空白在所有的人身险产品种类中,报销型医疗险是相对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大险种,理论上,无疑是普及商业保险理念、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的最佳手段,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消费者最有可能用到的产品,长期以来却在健康险发展中充当配角。波士顿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从680亿元增长到2410亿元,其中报销型医疗险保费从190亿元增长至720亿元,占比仅三成左右,使用频率较低、一次性给付的重疾险才是主流,占比近七成。彼时的商业保险市场上,面向个人销售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保费一般只有数百元,保额一般也只有几万元,且只能和主险捆绑销售;另一类是高端医疗险,保障范围广,保障额度高,保费却也动辄上万元。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要想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额度的报销型医疗保险保障基本是一种奢望,报销型医疗险长期发展缓慢原因也正在此。直到2014年,这一情况才开始出现转机。这一年5月,平安人寿推出的一款安享医疗险,定位为中高端医疗险,赔付范围扩大至社保以外,连续投保期间累计赔付最高可达150万元;同年7月,又推出一款安康医疗险,将目标客户群体下探至中端客户。至此,“百万医疗产品”雏形初现,但由于这两款产品都没有设置1万元免赔额,所以导致保费较高,维持在数千元水平,未能在广大消费者中快速普及。直到2015年10月,众安保险首次在中端医疗险产品中引入1万元免赔额的设置,推出“尊享无忧”住院费用医疗险,在保障范围同样涵盖社保内外的前提下,将风险发生概率大为降低,保费水平也因此大幅下拉,“百万保额、百元保费”成为现实。2016年,尊享无忧迭代版产品尊享e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迅速走红,百万医疗险自此开始赢得成千上万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年时间发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百万医疗产品已达上百款,覆盖的人群也都已经达到上千万,老牌保险公司,平安、人保健康等纷纷跟进,一些以稳健著称的外资险企也投入到其中来,例如安联、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等等都先后推出类似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凶猛发展,刺破了报销型医疗险长期的温温吞吞,成为近年来健康险市场中增长最高、最具活力的业务板块。有调研数据表明,2015—2017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在当年健康险市场总保费中的占比从0.2%提升到1.8%。而据有关人士预估,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还将再度翻番,达到200亿元,2020年更是将达到800亿元,在健康险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达到6.9%。快速发展之下,保费低、报销范围广的百万医疗产品,成为了普惠保险中的一款典型产品,帮助保险公司网罗大批年轻客户的同时,在提高保险保障覆盖范围,普及保险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陷入“百家争鸣”,百万医疗“沾染污名”借由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款产品引爆了一个市场,而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商业健康险供给侧顺应需求侧变革的缩影——国内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95%,老百姓基础医疗需求基本可以通过社保体系得到满足,然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医疗需求,尤其是涉及社保范围外的进口药、自费药,且金额巨大时,仍会给普通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甚至“因病致贫”的风险。百万医疗险,恰恰是针对这一保障缺口设计的报销型医疗险产品,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问题,以百元级保费提供百万级保额,且不限制医疗手段及药品范围,快速在网络世界引发一股投保热潮。但正是在中端医疗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真的可以连续投保吗?1万元的免赔额设置合理吗?会不会停售……针对消费者的反映,天津保监局以及银保监会先后就百万医疗产品的保证续保问题提示风险之后,一些媒体甚至称其“跌下神坛”,到处是“坑”……曾经的国民医保,似乎有“名节不保”之忧。不能否认,产品层面的创新最终都难免陷入到低水平重复性的竞争中去,当先发的百万医疗产品火爆网络,大量同质化产品很快面市,为了营销,每个参与者都绞尽脑汁赋予产品更多“卖点”,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不同产品的比较中,难免感觉眼花缭乱。也必须承认,险企广泛使用的“连续投保”概念,也确实容易给一般消费者造成误解,监管针对热点问题发声,非常及时且必要,长期来看,一个规范的市场才能最终获得长足稳健发展。但因为监管发布风险提示就彻底否定百万医疗产品的论调却是值得警惕的,毕竟,百万医疗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是一款可以切实满足消费者保险保障需求的产品。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而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因为很多问题,解释清楚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关于“1万元免赔额”的问题。实际上这正是“百万医疗”产品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其确实是将险企赔付概率大为降低,但同时也将消费者保费支出水平大幅降低,小病和意外产生的住院费用消费者自留,从而可以集中资源以更高杠杆撬动重大疾病和意外的住院费用保障,数百元保费,数百万元保额才最终得以实现。在百万医疗产品出现之前,投保没有1万元免赔额设置的中端医疗险产品,年保费基本都要达到数千元。关于保证续保的问题。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其中,最主要保证的是按照约定费率和原定条款继续承保。事实上,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险种,其产品特性决定其费率、条款会伴随医疗环境、技术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所以事实上,没有险企敢于承诺报销型医疗险终身保证续保,常见的长期医疗险也只是5年内保证续保,5年后则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提高费率。不只百万医疗产品如此,低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在保证续保方面的情况都是类似的。至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的产品停售风险,这在理论上确实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则是根据实际所需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并与重疾险、寿险等产品进行搭配组合——好的保险市场不会只存在一类保险,而是有着丰富的产品品类,才可以满足更多客户、更全面的保险保障需求。各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与“不足”,百万医疗产品也是如此,但价格低、保障范围广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根据实际需求,或单独投保,或组合投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告别同质化竞争,健康险服务生态生长发育其实,与一些百万医疗险产品夸大宣传相比,另外一个问题也亟待解决。甚至可以说解决了这第二个问题,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以至于夸大宣传频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服务。报销型医疗险作为一种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高频险种,相对于寿险、重疾险等,其对于相关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而服务能力也才是真正体现险企健康险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可是就目前而言,所谓创新大多停留于浅层次的产品条款创新,而这又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创新,尚未真正出现,最直观体现之一就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发展热火朝天,却至今不能在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直付。当然,目前的这种现状,并非百万医疗产品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健康险市场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不能深度介入医疗付费环节,不能掌握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控费,险企在健康险方面创新方面难免受到掣肘。推动环境改善,还有赖于所有险企的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百万医疗产品虽然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特征:在产品创新方面,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例如微保推出的“微医保·住院医疗”险,在提供一般疾病及意外医疗保险金之外,还将10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且将重大疾病免赔额降至0元。例如,近期蚂蚁金服与人保健康合作的一款百万医疗产品,除提供高额一般医疗保险金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金外,还承诺6年保证续保、期间费率不变。此外,为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服务,险企,尤其是没有分支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正积极与第三方达成合作,一个以中端医疗险为出发点的健康险服务生态闭环正在悄然发育。例如,众安的尊享e生在近三年从保障范围到服务上,多达9次迭代升级,成为目前市场上连接服务最广的百万医疗险。其中包括围绕二级以上医院的重疾绿通、医疗费垫付服务,以及康复医院、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疗服务等。体检中心、预防接种中心、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药品批发零售商、基因检测服务机构等纷纷成为险企合作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之中,保险公司与不同平台之间的理解也都在逐步加深。据悉,此前国内的TPA业务(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为保险机构开展的医疗保险计划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多为国际巨头所垄断,所服务产品,也多为高端医疗险,但近年来,在中端医疗险的带动下,一批专门服务中端医疗险的TPA机构也开始出现。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商业健康险真正介入付费环节尚有待时日,但前进的步伐已经开始。发展的问题终归还是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虽然在快速发展中,百万医疗产品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监管予以规范,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不就是要在市场以及监管的双重考验下历经反复淬炼的吗?作为一款普惠产品,百万医疗产品在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普及保险知识方面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现,而随着监管对此类产品的不断规范,其势必走上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在与其他健康医疗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助推健康险生态走向良性循环。[详情]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银保监会发话了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银保监会发话了

  百万医疗险赔百万?到期不能续保了?纠纷不断,银保监会发话了 合同上明明写着可以“连续投保”,产品到期后却说不能续保了?“连续投保”就是“保证续保”?百万医疗真的能赔百万?让人眼花缭乱的保险产品中,特别是互联网保险,存在着诸多“渐欲迷人眼”风险隐患。 近期,一则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消费者问题,引起了银保监会的注意。银保监会对此出了一则消费提示,告知大家,短期健康险是不能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 这则提示实则指向市场上这几年不断推陈出新的“百万医疗”产品。 百万医疗险真的能赔百万? 2016年,以“双安”(众安保险与平安健康险)为代表,开发和向市场推广出“百万医疗”产品,这种一年买一次的短期健康保险,因为费率便宜杠杆高,花几百块就能买到保额百万的医疗险,大受市场欢迎,成为互联网健康险保险领域的开山之作。 2017年,不少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百万医疗产品,保额也不断升级,最高已达到1000万。在支付宝、京东、微保等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百万医疗成为引流产品。 理论上,上述百万医疗险存在理赔达到100万的可能性,但只是理论值。在实际操作中常有各种限制,比如有保险公司规定,保单年度最高给付天数为180天;投保后将有30日的等待期,都会影响实际理赔中可申请的额度。 据了解,目前百万医疗较大的理赔案例,是众安保险对一名因火灾住院客户的50余万元赔偿,以及平安e生保一份70余万元的理赔申请,暂时还未见百万级别的理赔案例出现。 目前并无针对互联网销售的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的理赔报告,但是从大型保险公司2017年医疗险理赔情况来看,医疗险是一款理赔占比高、件均理赔金额很低的产品。比如泰康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显示,去年医疗险件均赔付金额1562元,而社会住院人均医疗险1.3万,差额是8.4倍,这意味着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还是很明显的。 《泰康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 《新华人寿2017年理赔报告》 真能保证续保吗?混淆的概念 百万医疗保险只需要一顿饭钱就能转移“看病贵”的风险,但是这款产品要每年买一次,如果今年因为生病理赔了,明年续保怎么办?万一不能续保,消费者再去买其他产品的时候,也不符合核保条件了——续保有没有保障,是很多人担忧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客服会把关于续保的条款展示出来,比如下面: 或是出示: 本产品不因理赔而调整个人费率 很多人说,这就是可以保证续保的意思。但是显然,上面并没有出现“保证续保”这四个字。真正的保证续保条款长什么样子,没有人见到过。 正是因为上述混淆的概念存在误导的空间,日前,银保监会对于保证续保条款做出了清晰的定义: 1, “连续投保”不等同保证续保。目前网销短期健康保险的合同中虽然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但这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2, 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时,应注意此类产品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健康保险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银保监会还提醒,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 产品还存在赔穿、停售的风险 除了上述容易混淆概念的地方,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风险。保险公司如果在缺乏经验数据、缺乏定价基础的情况下,一味追求营销噱头,给出高给付限额,不仅可能引发产品赔穿的精算风险,最终导致产品停售、消费者无法续保,还将扰乱市场的价格秩序。 不久前,天津保监局发出《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的要求,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从销售环境、核赔环节和理赔环节提出了多项要求。 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今年来监管第四次提示互联网保险风险 互联网金融整顿尚未画上句点,互联网保险今年也被多次提及风险。日前银保监会发出的《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是今年以来官方第四次提示互联网保险风险。前几次分别是: 从提示中不难看到,互联网保险风险集中在制造吸睛概念、销售误导、产品搭售等行为上,说明虽然民众保险意识在提升,但是保险知识普及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详情]

网售短期健康险因何走红?能否保证续保是关键
网售短期健康险因何走红?能否保证续保是关键

  网售短期健康险因何走红?能否保证续保是关键 新华网 近年来,一类在网络上销售的低保费、高保额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大获消费者追捧,一经推出便成了保险界的“网红”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短期健康险产品至今,短短两年内,市面上已有超过30余款此类产品。 那么,为何这类险种会如此受欢迎?“网红”到底“红”在哪?在这之中又隐含着哪些风险? 什么是短期健康险? 健康保险产品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 其中,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而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而当前市面上备受追捧的这类产品,多是短期健康险。 为什么这么红? 事实上,这类短期健康险产品之所以备受追捧,是由于当前市面上销售的此类短期健康险,往往保费较低,仅需花费百元至数百元,就能够买到保额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甚至达千万的医疗保险,杠杆比相当之高。 看上去如此划算的险种,自然是备受“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追捧。然而,这世界上往往并不会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其中的“陷阱”须谨慎应对。 能否保证续保是关键 尽管此类险种看上去着实诱人,其背后却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风险点——产品到期后能否续保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这类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尽管在合同中确实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即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且相关保险公司多打出了“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产期保险概念,但事实上,“连续投保”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 所谓“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 而根据上文所述,短期健康险产品并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这就意味着到期后,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实际上,今年4月份,天津保监局下发了《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就市面上各类“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问题、核赔依据、落地服务等核心问题提出三大要求: 一是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二是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三是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勘查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6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消费者对此类产品要谨防宣传误导,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等方面情况。 银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详情]

平安健康险回应“拒赔血友病患儿”:符合行业规则
平安健康险回应“拒赔血友病患儿”:符合行业规则

   事件报道:平安百万医疗险遭质疑:拒赔血友病患儿合理吗? 新浪财经讯 6月17日消息,近日,有网友爆料平安保险“平安e 生保”对1岁儿童的血友病拒绝理赔,并提出五大质疑直指“遗传性疾病”除外责任不合理,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平安健康险回应称深表遗憾,十分理解客户焦急心情。 平安健康险进一步申明称,目前市场上同类百万医疗产品责免描述也大多将遗传性疾病列入责免范围,平安健康险产品平安e生保该部分条款符合行业通用规则。 以下为声明全文: 针对文中患儿情况,平安健康险深表遗憾,十分理解客户焦急心情。同时也为让广大消费者对保险有更为深入、客观的了解,更好地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平安健康险特作出如下申明: 1、 获知该情况后,平安健康险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排查,仅筛查到相关疑似咨询电话:来电人表示朋友孩子出生一个月购买了保险,去年年底查出血友病,隐形遗传基因,不属于保险保障责任。通过核实电话沟通记录,来电客户与客服代表就条款责任免除中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的内容进行了沟通确认,客户列举香港、台湾地区的保险责任,建议有关内容从责任免除去去除。因客户未透露保单信息,也没有提交理赔申请,仅仅表示发生在朋友身上因此致电咨询,客服代表充分听取客户意见后,建议客户在选择产品时可以充分考虑风险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保险选择。 2、保险承保的是未知风险,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大小决定了保费水平。设定保险责任免除可以适当限制保险人的责任范围,实现普惠大众的保费水平,防止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性,符合行业规范。例如遗传性疾病由于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其患病者或携带者的后代发生疾病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因此在行业通用规则中遗传性疾病就属于责任免除范围( 中保协统编教材对于医疗险的责任免除明确列示包括了遗传性疾病),以免这部分风险转嫁到普通人群,损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目前市场上同类百万医疗产品责免描述也大多将遗传性疾病列入责免范围,平安健康险产品平安e生保该部分条款符合行业通用规则。 3、 文中所述台湾新光人寿安心卡重大伤病定期保险的除外责任与该产品官网描述不符,官网信息明确表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属于除外责任; 作为专业健康险公司,平安健康险一直坚持“保险姓保”原则,在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更致力于为大家带来优质的服务体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未来,平安健康险也将始终坚持以成为客户身边的健康管家为使命,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详情]

短期健康险遭消费提示 “百万医疗”争议待解
短期健康险遭消费提示 “百万医疗”争议待解

    短期健康险遭消费提示 “百万医疗”争议待解   吕宇凰曹驰   被业界争相推崇效仿的“百万医疗”保险正面临跌下“神坛”的危机。  今年4~6月间,天津保监局、银保监会相继出台关于“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及短期健康险的监管要求和消费提示。  其中,天津保监局表示针对相关产品在销售、核赔、理赔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大监管力度。银保监会文件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并于近期针对短期健康险在续保宣传方面存在的误导风险,向消费者发出提示。  一时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成为众矢之的。  监管力度加大  简单来说,健康险是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统称。而“百万医疗险”因其一般医疗保额达到100万元而得名,此后同业竞品也延用了这一保额。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某保险网站检索“百万医疗”,共收集到63款与百万医疗相关的产品,但部分产品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百万医疗险。  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文称,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加大监管力度。明确要求,在销售环节,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在核赔环节,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  5月4日,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6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针对部分消费者反映的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等方面情况,提醒消费者对此类产品要谨防宣传误导。  记者在上述调查中注意到,大部分“百万医疗险”产品都打着续保可至80岁、99岁的标语。但经过梳理发现,大多数“百万医疗险”产品都不保证续保。在产品详情页中的“产品亮点”一栏,标注有广泛覆盖、可续保至99岁等字样。而在“投保须知”一栏,大部分产品标明“保险人不排除产品迭代升级的可能,可能导致全部或部分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投保人再次投保的,以届时实际在售产品为准。”但部分保险公司对于是否保证续保,在“投保须知”一栏却没有明确指出。  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事实上,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目前,网销短期健康保险的合同中虽然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但这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  市场痛点的产物  6月7日,保险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为63.0,与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发展处于基础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尚不足10%,还需要从多方发力推动。  多位受访对象对记者表示,就“百万医疗险”而言,客观上是解决此前市场需求痛点的产物。  “‘百万医疗险’之所以火爆,与人们的需求是离不开的。不管是职工还是城乡居民,基本上都有某种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但大家对大病的个人支出还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百万医疗险’着重于保障大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虽然概率较低,但还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这也是它为什么卖得比较火的一个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  明亚保险经纪资深合伙人刘亚非指出,“百万医疗险”解决了之前保险市场上的一些痛点。以往保险公司住院医疗保额都在几千元,或者一两万元左右。而因为零免赔,所以保费相对较高。但若真的发生风险,每年报销几千或者一两万,实则解决不了因患病而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  某险企人士表示,事实上,“百万医疗险”的推出,增强了健康险覆盖面。其设计的初衷是让保险提供切实保障,解决一些家庭面对巨额费用时“因病至贫”和“因病返贫”的难题,从而解决百姓核心医疗保障需求以及痛点。近几年,“百万医疗险”的问世,让一些80后、90后拥有了人生第一张健康险保单,“百万医疗险”通过免赔额的设置,使保费价格更易被老百姓接受。  据统计,目前市面上除了几款“百万医疗险”设置了零免赔额,其余都设置了1万元的免赔额门槛。刘亚非表示,这也是“百万医疗险”保费低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分析,免赔额越低,就表示发生风险理赔的概率越高,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越大。  刘亚非表示,“百万医疗产品虽然有1万元左右的免赔额,但是这样做到了两个优势:第一因为有免赔额,所以价格低廉,毕竟目前来说大部分人住院花费都在1万元以下,而且1万元以下也是大部分群体可以承受的风险;第二,1万元免赔之上保额可以做到300万元甚至更高额度,可以在客户真的发生风险的时候解决真正的经济压力;在此市场环境关系以及互联网助推下,百万医疗迅速占领了市场。”  高保额与费率引关注  除了保费较低以外,自2017年年初,“百万医疗险”一般医疗保额升至300万元,癌症保额同步升为600万元,这个额度如今已经成为“百万医疗险”的标配。  然而,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提保额”是一个很取巧的升级方式。一方面保额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从众多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过去300元保费购买100万元保额,如今同样的价格能买到300万元保额,杠杆是过去的3倍,看上去更划算;另一方面由于“百万医疗险”是报销型产品,以目前的医疗费用水平来看,百万以上的额度很少用得到,公司并不会因此而大大增加赔付成本。  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中重点提出,此类保险设计时候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  刘亚非表示:“此类产品的保险金额虽高达200万~300万元、甚至更高,但适用范围限定在普通三甲公立医院,而从公立三甲医院的实际花费来看是远达不到的。这样的产品设计可能会影响到保险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行。这类产品被列入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也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保险公司风险的监控,并从长远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  但记者也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有数据显示,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元/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有可能超过150万元。  此外,作为短期健康险产品,每年续保费率的变化亦值得关注。记者拿到的一份“百万医疗险”的费率表显示,保费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出由高到低再回升的趋势。其中,16~20岁阶段的保费最低,61~65岁阶段的保费最高,两者比例约为1/10。  对此,朱俊生表示:“费率上调的风险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们去医院看病的概率会随着年龄提高而升高,所以相应的费率就会高。”  面对薄弱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白,“百万医疗险”及各类健康险将迎来怎么的变化,本报将持续关注。 [详情]

投保数百元承保金额数百万元 百万医疗险靠不靠谱?
投保数百元承保金额数百万元 百万医疗险靠不靠谱?

  投保数百元,承保金额数百万元? “百万医疗险”靠不靠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晨阳 消费者在投保“百万医疗险”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网站,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同时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不要只看重保额高低,还需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期限、免赔额度、除外责任、续保须知等重要内容,以免发生理赔纠纷—— 近日,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的监管力度,一时间,此前销售火爆的“网红”保险产品“百万医疗险”再次抢镜。什么是“百万医疗险”?它为何能迅速成为“网红”?消费者投保要防范哪些风险? 所谓“百万医疗险”,是一种年度报销金额上限达100万元甚至更高的短期医疗保险产品。不仅保额高,还不限社保用药,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以及床位费、住院费、特殊门诊费等,都在保障范围内,每年保费低至几百元。据悉,2016年8月份,众安在线首推“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随后多家健康险公司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新华人寿等相继推出类似产品,且受到市场热捧。 高赔付吸引众多消费者 据了解,目前“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产品保额有100万元、300万元、600万元不等,最高保额是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保额高达1000万元。这些产品普遍大同小异,均提供一般疾病和意外医疗保险金,还为100种重大疾病医疗支付保险金,不限治疗时间,突破医保限制的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特殊门诊、住院前7天和后30天门诊,都在保障范围内,保障期限1年且可续保。 举个例子,上海某企业职员陈先生,在2017年11月份花费262元购买了保额400万元的短期医疗险,当年12月份,陈先生被确诊肺癌早期。因为有投保,保险公司通过就医绿色通道帮助陈先生在5日内预约到某三甲医院肿瘤专家,10天后入院安排手术。随后,陈先生向保险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明资料申请垫付,险企审核通过后,1个工作日内上门垫付医药费,整个治疗过程,保险公司共垫付6次,累计35万元。 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投保非常便捷,在支付宝、微信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可直接选择产品,在线完成投保;另一方面无需体检,投保人只需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即可,因此“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产品愈加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不少人表示已购买过此类保险。 无法续保是重要风险 低保费、高保额,一年期的“百万医疗险”真的可以一直续保吗?据了解,这类产品一般标注可连续续保,或是有年限的保证续保。按照原中国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也就是说,保证续保必须满足条款和费率不变。连续续保则是条款上可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同时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 在查阅了正在销售的相关产品后,记者发现,目前并没有一款短期医疗险标注能够一直保证续保,某险企针对上线的“百万医疗险”承诺6年保证续保已是目前市面上最长时间。 有业内人士直言,随着投保人的年龄增加,其风险概率也在上升,那么险企可以通过大幅涨价,规避高风险人群来购买,甚至可下架相关产品,这就使得消费者或将面临无法续保的风险。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短期医疗险对于一般医疗保险金部分设置了不低的免赔额,普遍在1万元左右。所谓免赔额,是指在本合同保险期间内,应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保险合同不予赔付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如果投保了一份保额为100万元的医疗险,保险条款约定有1万元的免赔额,如果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住院治疗花费不到1万元,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 “尽管险企通过提高赔偿限额提升了产品吸引力,但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入公立医院就医,且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因此,实际发生百万、千万医疗费用的概率并不高,从这个角度看,超高保额实质上只是一个噱头。”有保险专家表示。 不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的人群,他们急需这样高性价比的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更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一些癌症治疗需要的靶向药费用相当高,再加上手术费、住院费和其他费用,一年的治疗费用很可能会超过100万元。 消费者投保需慎重 从目前情况看,“百万医疗险”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观察。 对“百万医疗险”的监管正逐渐加码。近日,天津保监局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3点监管要求。第一,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第二,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第三,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5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也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对“百万医疗保险”提出具体监管意见,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时,需要擦亮眼睛。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投保“百万医疗险”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网站,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同时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不要只看重保额高低,还需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期限、免赔额度、除外责任、续保须知等重要内容,以免发生理赔纠纷。[详情]

短期健康险严禁以续保为名卖 连续投保不等保证续保
短期健康险严禁以续保为名卖 连续投保不等保证续保

  6月10日,本报曾刊发《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银保监会明确禁止“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夸大产品功能》的文章。昨天,银保监会再次警示短期健康险续保风险。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销短期健康保险的合同中虽然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但这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由于百万医疗险是一款短期险,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昨日,针对互联网销售的短期健康险产品,银保监再次发布提示消费者:对此类产品要谨防宣传误导,切勿把“连续投保”等同于保证续保。 明确“连续投保”不等同保证续保 银保监会提示消费者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连续投保”不等同保证续保。目前网销短期健康保险的合同中虽然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但这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 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健康保险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也就是说一年期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就不存在“保证续保”的条款,否则就是长期健康保险了。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时,应注意此类产品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 确认保障期限,谨防宣传误导 短期健康保险是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消费者在投保此类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障期限和续保条款等内容,确认保险期间,了解产品属性,根据自身的保障需求选择购买相适应的健康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表示,按照有关规定,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消费者在购买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时,应谨防此类误导。 此前,天津市保监局曾表示,保险公司在销售环节应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文/本报记者蔺丽爽 相关新闻 银保监会严厉打击变相经营保险业务等 本报讯(记者蔺丽爽)昨日,为严厉打击无牌照金融活动,中国银保监会决定开展2018年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专项行动。 此次打击的重点共有八大行为。第一,未经批准设立保险机构或保险中介机构;第二,未经批准经营保险业务或保险中介业务;第三,以“办会员卡送保险”“买商品送保险”等名义,变相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或保险中介业务;第四,制售虚假保险单证;第五,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第六,以“保险”为名宣传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第七,其他非法商业保险活动;第八,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或其人员参与、配合上述非法商业保险活动,或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提供条件。根据《方案》要求,对具体经营行为是否构成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各保监局要在调查核实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从严从紧明确定性,确保行动有发现、发现后严定性、定性后敢查处,坚决避免发现了不定性、以情况报告代替问题查处的倾向。[详情]

大童蒋铭:下个时代的个险营销将从推销向咨询转变
大童蒋铭:下个时代的个险营销将从推销向咨询转变

  大童保险服务董事长兼总裁蒋铭 来源:慧保天下 编者按: 6月10日,由“慧保天下”主办的“重新定义个险营销”系列讲座第四期如约而至。 第四期主讲人来自保险中介行业——大童保险服务董事长兼总裁蒋铭,10年创业实践,站在中介公司的立场上,对于传统的个险营销有何思考,对于未来的个险营销,又有怎样的预判?中介的独特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更倾向于产业链的视角而非单一公司的视角。 经过多年发展,行业无论是外部生存环境还是内部竞争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催生了保险业变革的内在动力。但这种变革并不容易,需要行业转换视角,从销售视角转向客户视角,从公司视角转型行业视角,从全产业链视角而非单一版块视角,开放包容而非固步自封,多方共赢,而非一方独好。 同时,他指出目前中国的个险营销模式采用的是亚洲模式,而非欧美模式,但介于中国巨大的大一统的市场,以及保险科技迅速崛起的事实,中国市场未来有可能培育出一种结合亚洲人特点、欧美模式优点,构建于现今的保险科技基础之上的,平台型的保险营销模式,从而在模式上超越亚洲和欧美地区。 但他也指出,旧时代已经过去了,并非所有公司都可以像几家巨头那样在保险全产业链布局,专业化分工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介不是搅局者,更是不颠覆者,而是合作者,新模式能否成为新的主流,关键取决于能否提供更高的效率。 本次思享会还请到了光大永明人寿副总经理王戈担任点评嘉宾。 一需求侧变革倒逼保险业 个险营销在国内发展26年,参与构建国家、企业、家庭的三大保障支柱,在普及保险观念、解决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但现在时代背景变了,同样的问题也有了不同的答案。 消费者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1 保险观念普及的时代结束,消费者的要求从“有就行”转变为“好才行” 当前,我们的保险业已经开始从观念普及时代向选择时代转变。在我刚入行的时候,中国人的人均保单不到1张,保险营销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向老百姓解释为什么要买保险,营销员只要学会“寿险的意义和功用”这一堂课,卖保险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那个年代,大家还在做从0到1的努力。 但现在,保险观念普及的时代结束,消费者保险意识大幅提高,在过度焦虑和强压之下,大家的风险意识都很强,除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大部分老百姓家里的保单都远不止1张,消费者开始学会买不同的产品组合去覆盖不同的风险。他们开始更主动地去选择,他需要知道买哪款产品更适合自己,买哪家保险公司更好。 消费者对保险的要求从“有就行”转变为“好才行”,营销员的思维也需要随之改变。有的营销员至今还认为,老百姓家里没保单,就算是产品再不好,哪怕卖一单进去,都是造福于人,这种传统的思维显然已不合时宜了。 2 消费者年龄结构变化,主流消费者从“配合型”的60后、70后,转变为“主见型”80后、90后 “80后”、“90后”已经成为了保险消费的主力军,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决策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60后”、“7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就业不充分,生活不富裕,他们非常容易顺从,是“配合型”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决策路径属于“人脉路径”,特别依赖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推介。对于这样的消费者,营销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教育他们。 但“80后”、“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强,他们的决策路径就因为信息多元化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把它称为“多维路径”。比如: 大的IP、网红在微博、公众号上写几篇文章,读者就会直接找这个作者,向他买保险; 此外,朋友圈也成为很多营销员的支持工具,有人专门编好标准化的朋友圈内容,营销员直接转发,客户就会变成你的粉丝,营销员不用再去陌拜、扫楼。 “80后”、“90后”成长在这个去中心化、没有权威的时代,他们要求有自由选择权,属于“主见型”消费者。面对新的消费群体,营销方式必然也需要有所改变。 3 科技进步带来了保险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效率革命 新的科技让营销员容易获得更加丰富的产品。如果把保险看做一种普通的商品,在互联网和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保险营销员能够进到的货品很单一,进货来源也很单一。营销员做生意的方式就是先到公司拿纸质投保书,再把投保书带到客户家里去销售。就像水果蔬菜贩子,每天早晨去进货,再用货车拉到菜市场卖,这是很传统的方式。但现在互联网很发达,营销员在手机上、在不同的APP里就可以进到各种品类的货,获得商品的能力大大增强。 除了产品供给端发生变化,需求端也发生了效率革命。现在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方式很多,除了找营销员,还可以在支付宝、微信或者很多平台网站上直接下单购买保险,甚至后续的理赔服务也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完成。这是过去20年从未有过的。 点评嘉宾:光大永明人寿副总经理王戈 二供给侧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消费者在改变的同时,行业自身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最突出的特征即随着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效率却并未提升。 4 保险公司主体、产品数量快速增加,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的模式必然会随之产生 近几年我国保险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并且还会继续增加。我罗列了从2009年到现在保险公司数量的变化。除了中介公司基本没怎么变以外,保险公司数量基本都增长了50%-100%之间,此外还有很多正在申请牌照的路上。其实这还不算很多,美国现在的保险公司有4000多家,其中寿险公司有800多家。 我国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同样数量繁多,且种类层出不穷。我们做了统计,2017年这一年在售的保险产品,77家寿险公司一共有2451款,而2018年1-5月在保监会报备的寿险产品有400多款,也就是说,目前有超过3000款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同时,我们的产品创新能力也很强,像退货运费险,就是中国首创的。 而“多”的结果就是竞争加剧,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的模式必然会随之产生。现在一些新成立的险企已经意识到,重走之前的老路是非常难的,他们已经在探索新的出路。 5 产品价格回归,保险公司成本依然高企,开门红遭遇滑铁卢,传统营销体制遭遇挑战 保险产品价格回归,让利于消费者。2014年,大陆保险业受到了来自香港保险市场的影响, 2015年之后,很多保险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快速的下降,短短两三年,很多消费者比较了香港保险后,还是选择在大陆买重疾险,因为大陆保险公司给予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提升。 虽然价格下降了,但保险公司的成本仍然高企。我发现一家名为AEL的美国寿险公司,2017年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4亿元人民币,推算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应该在12亿元左右,将AEL与国内一家同期净利润水平类似的寿险公司做对比,会发现,两家公司虽然净利润相似,但效率却相去甚远。我们要取得同样的成绩,付出的成本实在太大了。AEL只有490个内勤,而中国险企内勤却高达8600个,是对方的20倍。 从今年的业绩来看,我国传统的营销体制已经开始受到了挑战。特别是2018年,个险渠道普遍遭遇滑铁卢。个险营销体制是时候进行一些改变了。 6 BAT等互联网新玩家不断入场,引入新科技和新模式 互联网等新玩家入场,向行业注入了科技的新力量。近年来,以众安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成立,同时,BAT等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也积极布局保险。它们掀起了一场保险科技的浪潮,将很多科技人才引入保险业,同时也倒逼很多传统保险公司从生产端开始做互联网的改造。 与此同时,新的保险组织形式开始出现,如信美相互做保险销售,主要是通过支付宝等线上销售,还聚焦在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中销售;专业中介、经纪人、独立代理人也开始在整个行业受到关注;此外,还有一些做众筹的互联网平台,他们的商业模式变现仍然是卖保险,据我了解,上个月某一家筹款平台一天卖商业保险就卖了3000万。 新的参与者有新的打法,传统的寿险公司已经逐渐意识到原来的方法效率较低。据我所知,最近一家大型传统寿险公司也在做大规模的调研,在尝试做社区营销,尝试按照中介的模式进行营销变革。 我们看到保险业需求以及供给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有哪些是没有变化的呢? ●行业的口碑依然不佳。 ●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依然不高。 ●整个行业重销售、轻服务的痼疾没有根本改观。 三重新定义出发点: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上述变与不变之中,我们来讨论“重新定义个险营销”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都源于传统个险时代,都对寿险有深刻的感情,反思不意味着背叛,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重新定义也不意味着颠覆,而是讨论营销的健康成长与持续进步。 7 企业经营的终极信仰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首先要明确,“重新定义个险营销”不是说传统营销模式到了末路,而是说传统营销在互联网时代、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应该走出一条更有生命力的道路来。我们做保险科技不是为了颠覆线下,而是为了线下赋能。 以前各种互联网保险论坛常谈“去中介化”,但现在大家很少谈了,因为连互联网巨头都开始布局线下,做起“新零售”。只有做互联网的人才知道自己的痛点,线下的人都已经被打懵了。 互联网营销的优势是数据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在这一点上,它颠覆了传统的传递时间、物理距离、传播信息的数量级,这是人所不能比拟的,但互联网营销也有缺陷,缺少温度、体验,过于碎片化,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家庭风险解决方案。 很多人担忧流量巨头的介入会不会导致传统中介的死亡,但通过互联网卖保险多是货架式的,还有少量场景式的,只有通过线下代理人、经纪人才能为消费者提供综合的风险保障方案。 这就意味着,至少在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之前,人的温度、信任、组织协调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利用科技为保险营销赋能,而不是颠覆。 我们还需要明确“重新定义”的出发点——为顾客创造价值,正如陈春花所言,企业经营的终极信仰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价值一定是真正的价值,没有销售误导,投保便利,理赔简单,诸如买保险送话剧票、过生日送鲜花等所谓增值服务实际都偏离了主航道。 同时,还应该明确“重新定义”的目标: ●效率:全行业的服务效率,包括生产效率、销售效率、售后服务效率都应该有一次质的飞跃。 ●效果:保险业所有参与方都能获得正向的效果,希望整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不再痛苦。 ●效应:产生一个好的社会效应,让保险业在社会上受人尊重。 8 站在全产业链的视角,以后要有专业化分工的思维 既然是“重新定义”,就需要我们转换传统的视角: 1 用顾客视角而非销售视角思考变革。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传统视角当中,即典型的销售视角。例如,保险业人士常常讨论今年的“开门红”卖了多少保费、增了多少人,但却很少讨论消费者的满意度,服务水平等。行业所谓好与坏都是指卖的好与坏;行业最优秀的人一定是做营销最突出的人;行业后台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都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行业当下最大的问题。 整个行业在变革中应该学会用用户视角思考问题,我们所做的所有改进都应该从消费者视角去审视,究竟能为消费者创造些什么。 2 用行业视角而非公司视角。从行业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用公司给800万代理人贴上专属标签其实是非常低效的一件事情。他们表面上属于行业,却不为行业所共用。设想这800万代理人如果能够为行业所共用,会不会对推动整个中国保险业效率的飞跃?绝对会的。这800万代理人还有大量的销售能力未被挖掘。 800万代理人效能的提升会为整个行业贡献巨大的力量。代理人的生活、收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者也会变得很愉快——现在的消费者正在被每一家公司的利益所撕裂。 3 用全产业链视角而非单一版块视角。目前大型的传统公司是在特定的年代进行全产业链布局,而且能够做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能在当下也都可以做到。所以,站在全产业链的视角,以后要有专业化分工的思维。全世界、全社会其他行业都在专业化分工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所以,专业化分工也应该在保险行业体现出来。 不仅是行业产业链存在专业化分工的可能,营销员个人的工作链也有进一步分工的可能。大童就将理赔工作从营销员的手中剥离了出来,利用专业的理赔专员,辅助销售人员为客户理赔。 所以我认为重新定义个人营销一定有一个新课题,就是专业化第三方销售渠道的崛起,但是其不会取代、颠覆保险公司专属代理人队伍。 4 用经营者视角而非管理者视角。经营者,做对的事情,对绩效负责,对经营结果负责;管理者,把事情做对,对执行负责。对于一个分支机构负责人来说,如果单纯考核其市场份额,这是管理指标,如果考核成本利润率,这才是经营者视角。 进入经营者视角,人对一个事情的看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认为这次重新定义应该更多的是经营者视角,而不是简单的管理者视角。 5 开放包容而非固步自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才有可能进行创新,但是,目前行业中固步自封、盲目对他人进行否定打击的现象依然存在。 6 多方共赢而非一方独好。在互联网时代打开边界,与别人携手共赢已经是必然。例如腾讯,就是把边界打开,跟大家共成长。保险业也应当如此,与产业链的上下游去合作,合作共赢。 四未来的寿险营销 安永发布的《未来的保险代理人》几个数字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且很具有代表性: 超过50%的代理人认为直销渠道给保险代理人带来了威胁。 40%的代理人怀疑自己是否准备好满足新一代客户的需要。 90%的代理人在考虑展业的时候跟多家保险公司展开合作。 50%的代理人强调需要具备创新性的新产品驱动其业务增长。 60%的代理人称能否获得更好的工具影响他们使用特定保险公司的偏好。 47%的代理人十分重视应用程序的帮助。 50%的人愿意为了更好的服务而降低佣金。现在不是佣金不够,是佣金太多,现在是服务不够,赋能不够,降低营销的难度不够。一些新保险公司上场后直接将其他公司的基本法基础上加佣金,就认为会更有竞争力,这种理解是非常粗浅的。 80%的代理人会考虑放弃单证服务工作,专注于销售和增长。 9平台型企业的出现将成为新时代保险营销的重要特点 虽然中国的寿险营销是友邦带进大陆的,但我认为,确切的说它带进来的不是欧美模式,而是亚洲模式,甚至可以说是东南亚模式。可以看到,日本、泰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个险营销的模式是一样的,都要跳晨操,写工作日志,但美国、英国等国家并非如此,而是更注重专业的经纪人模式,在美国,第三方经纪人的销售占比超过50%。 理论上,从亚洲模式走进欧美模式肯定是一个进步,但欧美地区的监管、人口等因素跟中国大不相同,而且在科技方面,中国的保险科技水平已经开始超越欧美,因此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结合欧美模式的优点,结合亚洲人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的、超越欧美保险营销新模式,甚至会在下一个时代引领全球市场。 平台型企业的出现将成为新时代保险营销的重要特点,中国,有着统一的市场、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科技背景,因此具备产生平台型保险营销组织的土壤。但在欧美,平台型企业的出现却比较困难,例如美国,其有50个州,50种法律,50种不同的监管制度,所以其保险销售组织比较分散,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程度也更低。 10下一个时代,个险营销的新变化将是从推销向咨询转变,六大要素不可或缺 1高素质人才。很多中国人认为保险销售是一种层面不高工作,跟送货员没区别,甚至真的有快递公司想要做保险销售,但在下一个时代,重新定义个险营销,一定要坚守高素质人才的道路,因为他们要做的不是卖零件,不是物流,而是卖解决方案,这是知识与智慧的集成。 2扁平化团队。新一代的个险营销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在传统的个险营销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中,在销售保单的那个人上面,还有大量的人因他的保单而提成,在这种情况下,高素质的人是不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 3科技赋能。在下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保险营销组织或者说保险公司、中介企业,如果想不清楚自己与科技的关系,这个企业肯定是没有未来的。我们一定要学会用科技的力量来赋能每一个营销员,让他们插上效率的翅膀。 4服务驱动营销。中国个险营销的上半场是销售带动服务,重新定义个险营销的话,下一个时代的个险营销有没有可能不是以销售出现,而是以服务出现?卖保险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前期提供咨询服务,中间提供交易服务,之后提供售后服务。 一些大型软件企业,在任何地方布局都要在当地设立一家落地企业服务客户,神州数码其实正是一家IT的中介企业。而保险产业链目前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原材料到客户手中,中途没有人帮其做个性化定制、部署和售后服务安排。下一个时代,一定是服务驱动销售。 5多元化产品。保险公司按照不同的渠道销售不同的产品,其结果是保险公司方便了,但却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其实对于很多高端客户而言,其只希望有一个代理人为其提供一揽子的保险服务。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要求营销员必须具备多元化组合销售的能力。而多元化组合销售能力的培养需要新的营销体制——新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利益分配体系、科技体系都要能满足多元化产品的流动。 6需求导向型专业化咨询服务。下一个时代,个险营销的新变化将是从推销向咨询转变,不是以产品为导向推销产品,而是根据客户需求制定投保方案,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这对于营销员的专业化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医生和卖药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医生卖的是知识,卖药者只是卖药品。卖知识的人要经过很多的培训和训练。 “最令人担心的不是机器人如人一般思考,而是人如机器人一般思考”。保险业的思想还是比较禁锢的,在过去26年的个险营销实践中,很多人就像机器人一般思考,我们被很多传统框住了,所有营销干部谈的都是增员、出勤率、活动率,出勤率等于出单率……少数人为达到目的不惜炒作停售、秒杀,甚至求神拜佛,这是很可怕的。 五保险公司代理人VS中介公司代理人 11客户需求多元化是促进多元销售人员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2013年实施费率市场化改革,2014年以后,市场上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产品责任、价格差异巨大,同样一款重大疾病保险,市场上不同公司的价格差距甚至高达30%-40%,消费者面对很大的选择空间。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并非单一的某一类产品,而是需要多个产品的组合。客户需求多元化是促进多元销售人员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会不会有代理人仍然认为卖单一产品很有效呢?有。比如,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一款百万医疗就可以覆盖其最迫切的保险需求。这没有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卖多种产品还是卖单一产品,都有庞大的市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而不是谁取代谁、谁一定就比谁更优秀的问题。 12谁更专业?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专属代理人的立场和包容度有局限性 按照字典的意思,“专业”是指对一个事物透彻而深刻的认知。在保险业,如果一个销售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同时可以在非常了解市场产品以及服务的情况下,制定解决方案,那么他就是专业的。 显然,中介公司的代理人相较保险公司代理人会更有兴趣了解整个市场上保险产品的情况,因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不同的立场和包容度。 但是,我也不认为现在中介公司的代理人就一定专业。中介公司数量庞大,水平也是层次不齐,有些是培训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是选才有待完善,还有些中介公司也存在鼓励代理人去卖手续费更高的产品,而非解决客户实际需求。所以,保险公司代理人与中介公司代理人各有各的局限性。 13成本孰高孰低?个险与中介作为并行的两个销售渠道,二者最终比较的是效率 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有哪些是我们从生产厂家直接购买的?绝大多数都不是。这说明专业化分工是各行各业进步的标志,而不是退步的标志。人类就是因为工业化时代有了分工的思维,生产力才得到极大的解放。 人们很容易回到保险公司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就容易对专业化分工这个话题产生质疑,但如果是站在行业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那么专业化分工应该意味着进步。 大型保险公司的个险渠道效率或许高于中介公司,因为规模足够大,可以有效摊薄成本,但90%以上保险公司的个险渠道成本都比中介公司要高。 中介公司持续上调手续费的现象确实存在,通常情况来说,中介公司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就会向保险公司议价。但市场当中,有保险公司、中介公司、消费者、代理人、监管等诸多角色,这又要求中介公司必须寻求平衡,一味提高手续费,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因为保险公司不是没有建设个险队伍的能力,个险与中介作为并行的两个销售渠道,二者最终比较的是效率。 14一切取决于市场:个险营销最终会不会被重构,取决于新模式到底好不好 个险营销最终会不会被重构,取决于新的模式到底好不好:是否有利于顾客?是否有利于保险公司成本重构?是否有利于从业者?只要够好,新的模式就会发展。 从欧美等国家发展实践来看,这种趋势一定会到来,从各行各业的产业链变革趋势来看,专业化分工也一定会到来,这不是个人意志所能转移的。中国保险业越成熟,专业中介的崛起就越必然。[详情]

超20家险企推网红健康险 监管部门多次提示续保风险
超20家险企推网红健康险 监管部门多次提示续保风险

  ■本报记者 苏向杲 6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的风险提示,近期,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消费者对此类产品要谨防宣传误导,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等方面情况。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下发风险提示均与各险企纷纷推出该类产品有关。《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共有超过20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网红”短期健康险(医疗险为主),包括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多家上市险企。 众安健康险事业部产品总监谈腾跃表示,未来健康险将是中国保险业最具活力的业务,中端医疗险又是整个健康险领域发展最快、活力最大的一个业务条线。“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2020年会进一步扩容,达到800亿元。” 能否续保是核心问题 由于保费低、保障高、产品设计标准化、网上销售等特性,短期医疗险等健康险一经推出,便在网络热销,瞬间成为“网红”。 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百万医疗险”来看,通常只需要花数百元就可以买到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医疗保险,保险的杠杆比非常高。如果以100万元保额、30岁有社保的男性消费者为例计算,投保一份保障时间为一年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也仅需300元左右。 正是因为诸多优点,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颇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经济实力并不那么雄厚的20多岁年轻群体来说,社保之外再配置一款“百万医疗险”作为补充,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疾病费用问题。 不过,“百万医疗险”虽然性价比很高,但并非没有缺陷,最主要的缺陷是续保问题。对于保险期限仅为一年的医疗险来说,有无保证续保条款,差别很大。因为许多医疗费高昂的大病,其治疗时间都超过一年,在确诊后需要定期复诊、理疗等。 但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短期医疗险都不能保证续保。由于《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保险是不能含有保障续保条款的,所以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同类产品都不保证续保。 监管部门多次提示相关风险 由于消费者普遍关注短期健康险能否续保,因此这一关键问题也受到监管的注意。 银保监会指出,目前网销短期健康保险的合同中虽然对续保做出了相应的约定,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继续投保,但这并不等同于保证续保。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以内的互联网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时,应注意此类产品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健康保险按照保险期限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内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银保监会提到。 实际上,《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4月份,天津保监局下发《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就市面上各类“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问题、核赔依据、落地服务等核心问题提出三大要求。 一是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二是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三是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勘查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银保监会昨日的风险提示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说明所购产品为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提示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无法续保风险,严禁以“保证续保”概念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宣传。消费者在购买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时也应谨防此类误导。[详情]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 供图/视觉中国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现象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隐忧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精算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业内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监管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提示“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详情]

百万医疗险存隐忧: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
百万医疗险存隐忧: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银保监会明确禁止“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 夸大产品功能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 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 现象 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 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 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 隐忧 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 “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 “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 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 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 精算 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 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 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 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 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 业内 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 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 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 监管 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 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 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提示 “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 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 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 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 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 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详情]

花几百元就能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花几百元就能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具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现 象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按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百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隐 忧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提 示“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银保监会办公厅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蔺丽爽[详情]

花几百元就捡"百万医疗"大便宜?网红医疗险暗藏秘密
花几百元就捡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现象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隐忧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精算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业内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监管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提示“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原标题:花几百元就捡"百万医疗"大便宜?网红医疗险暗藏秘密)[详情]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小心产品“大坑”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小心产品“大坑”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银保监会明确禁止“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 夸大产品功能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现象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隐忧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精算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业内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监管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提示“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记者 蔺丽爽)[详情]

百万医疗和重疾险到底先买哪一个?
百万医疗和重疾险到底先买哪一个?

  本文源自:她理财网爆款百万医疗险一年才交几百块,保额就到几百万,保障范围又比重疾险广,有些还针对癌症保额翻倍……那还买重疾险做什么呢?和大家分享财蜜@赵小姐的观点:和大家说说我的分析:第一:重疾险永远排第一,医疗险只能是补充买保险就是为了转移风险,如果买了保险还要承担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停售、涨价。那转移风险的意义何在呢?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至少可以保障20年、30年,甚至保终身。当然也有一年期的重疾险,但是我从来不推荐购买也是这个理由~对保障期限只有一年的百万医疗险来说,它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续保问题。尽管承诺连续投保已经成了当前百万医疗险的标配,但是可续保的前提是保险公司愿意持续卖这个产品。如果你想知道这个产品是不是保证续保的产品,你别看他们的宣传资料,你给保险公司的客服打电话,不要问你们的某某产品是不是可以续保到99岁,你问TA一下:“你们的某某产品,在保监会备案的时候,是按照保证续保条款备案的吗?”你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未来的医疗费用如何上涨,疾病的发病率会怎样变化,保险公司都无法精确预测,所以他们给自己留了后路,随时涨价或者停售。人这一辈子生老病死,健康状态是连续的,不会是一下子就得病坏了,肯定是一点点的健康问题积累,没有发现不代表没有健康问题。一旦某年不能续保,再想找到合适的重疾险或者医疗险可就不容易了。第二:百万医疗真的不比重疾险便宜很多人都是那一年期的百万医疗和终身的重疾来比较价格,这就完全没有比较性了。你要比较也是用一年期的百万医疗和一年期的重疾险比较对不对?二三十岁的人,百万医疗险从价格上确实便宜,但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肯定不会让公司做亏本买卖。我们看百万医疗们所设置的免赔额,一般都是要医保报销后,还要再花一到两万元,才有机会走到商业报销的那步。卫生部给出的卫生年鉴,人均住院费用也就一万出头,所以大概率是百万医疗是没有报销的机会了。住院虽然更常见,但是不给你报销那一两万对你也没什么影响,也就是保险里常说的,概率大但是损失小。重疾险尽管保障范围较窄,但如果遭遇了任何一种重大疾病,那真是承受不起的,也就是保险上说的,概率小但是损失大。但实际上现在环境污染、装修污染等等吧,重疾的发病已经很高了,更大的好处,重疾给的钱是一下子给你,你可以看病,也可以干别的。所以某种产品划不划算,并不能光看一时的价格就下决定。第三:你应该买什么?重疾所有的人都应该买。紧接着买意外,一两百块谁都买得起然后买寿险,有责任就买,没责任就算了。最后百万医疗三两百款,加上,多一份安心。[详情]

银保监会明确禁止“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板块排行榜沪深排行榜成交量排行成交额排行
银保监会明确禁止“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板块排行榜沪深排行榜成交量排行成交额排行

  【银保监会明确禁止“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盲目设立高额给付限额】财联社6月10日讯,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银保监会近期发布文件,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北京青年报)[详情]

几百元买百万医疗险?专家:勿因网红爆款盲目投保
几百元买百万医疗险?专家:勿因网红爆款盲目投保

  原标题: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蔺丽爽/北京青年报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 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 现象 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 “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 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 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 隐忧 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 “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 “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 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 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 精算 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 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 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 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 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 业内 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 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 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 监管 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 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 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提示 “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 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 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 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 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详情]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小心产品大坑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小心产品大坑

  内容提要: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现象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隐忧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精算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业内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监管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提示“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原标题: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详情]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新华网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新华网

  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记者 蔺丽爽)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Copyright © 2000 - 2018 XINHUANET.comAll Rights Reserved.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详情]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花几百元就占“百万医疗”大便宜?

  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 供图/视觉中国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百万医疗险”是宣传噱头,还是创新型“爆款”产品,引发了业内讨论。打开支付宝、微信,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一种叫作“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正在成为“网红”。尊享e生、好医保、微医保等,一两百元的保费,保额五六百万,对于有需求的中青年职场人来说,极有吸引力,花几分钟的时间便会决定购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短期产品表示担忧。现象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不到两年时间,包括众安财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安联财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多个百万医疗险产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百万医疗险”如雨后春笋般面市,保额逐步升级,早已突破百万限制,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其中,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的保额最高已飙升到1000万元。与传统保险不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支付完成保单,最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35岁的消费者王女士在支付宝上看到,某款产品年龄计算保费,她只需花300多元,可享受最高保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女士比较细致,逐一翻看了保险条款、免赔条框等合同具体内容。她注意到这款医疗险的优点是不需要体检,只需承诺未患病,按照条款投保人有一个月的等待期,超过等待期之后如果不幸生病,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社保报销后,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剩余部分100%报销。例如,花费了10万元医疗费,医保报销30%为3万,减去1万元免赔额,“百万医疗险”给报销6万元。花费几万元,一旦患病可获得除医保外的100%保险,保额最高可达600万元。王女士动心了,从看到这款产品的介绍,到支付完成用时不到10分钟。隐忧年轻买了用不上 老了想用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作为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百万医疗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且通过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度,可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我给自己和家人在今年都购买了百万医疗险,我身边不少朋友、亲属也都购买了类似的产品。我一个懂保险的朋友提出一个担忧,万一产品停售该如何解决今后的保障问题?产品大幅调价怎么办?我超过60岁、甚至更老了,买不到短期产品了怎么办?”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担心年轻时买了用不上,年老时想用买不了”。按照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我们可以看出,“保证续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条款不变,一个是费率不变。目前,市场没有任何百万医疗保险承诺可永远“保证续保”。人保健康好医保承诺6年“保证续保”,是保证续保最长的一款产品了。对于投保人来说,短期险会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风险增加而涨价。险企可以通过涨价,让“贵到不能买”屏蔽掉风险高的人群。精算短期医疗保险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对于消费者,每年几百元的投入,是否真能撬动百万级杠杆?高保额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吗?有资深精算师指出,如果是短期医疗保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如果一位消费者在30岁时,花200元购买“百万医疗险”,连续投保五年后,这家公司下架了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续保责任。这位消费者如果在5年间发生过疾病,在选择其他产品时可能被拒保;再购买长期医疗险,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保费飙升。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超过60岁的消费者身上则更为不利,可能无法买到短期健康险产品,或者需要高额保费支出。目前,有险企在“连续续保”“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其中,“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将已经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来除外责任,同时不能够调整产品费率,投保人还可按原保险费率来续保。而“连续投保”条款上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且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如果赔付率较高,产品还面临着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现保障中断等问题。专家表示,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噱头。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就医,且这个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这种百万、千万的超高保额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超高保额那部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安慰剂。业内目前国内尚无“百万”级医疗理赔披露最早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其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当前肺腺癌治疗为例,靶向药费用约130万/年,再考虑手术费、住院费、其他用药的医药费等,一年的治疗费用就将超过150万。美国批准的首个对抗癌症的基因治疗手段——使用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抗白血病,该疗法目前的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虽然目前还没有引进到中国,但说明随着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出现和提升,患者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则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又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急需百万医疗险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不过,尽管商业机构认为“百万医疗险”是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但根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即使是最早推出这一险种的众安在线,在已经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的情况下,也还尚未对外披露过该险种“百万级”的医疗理赔。监管险企应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区别针对多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投保”问题上的宣传刻意模糊“保证续保”“可续保”“可续保至99周岁”等问题,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发布了《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保险监管力度》一文。保监部门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具体监管要求,首先在销售环节,要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提示“负面清单”提醒消费者小心产品“大坑”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银保监会办公厅还于上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此《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查下列四种行为:一是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二是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三是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四是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这其中,对于近两年来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百万医疗保险”,监管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在银保监会连同《意见》同时发出的《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给消费者留下“大坑”,其内容包括: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未区分社保、非社保。银保监会同时向保险公司发出《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回答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北青报记者登录众安在线,尝试投保其一款“一般医疗保险金”高达300万的医疗险。在该投保页面,醒目位置显示“136元起”。假设投保人出生日期都是1980年5月15日,系统自动显示的是投保人有社保(含新农合)的情况,那么系统显示一年的投保费用是466元,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没有社保(含新农合),则投保费用立刻上升为1206元。专家表示,“百万医疗保险”覆盖自费部分,可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设置较高的免赔额度,有效地控制赔付水平,降低保险费,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消费者在投保前应该了解保单内容,不要在一些所谓的“爆款”影响下盲目投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应从营销的角度误导消费者,假如产品在设计中就存在问题,那么传导到末端销售,就很可能会存在误导的情况。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详情]

华海财险再收监管函:被禁产品备案6个创新痼疾待解
华海财险再收监管函:被禁产品备案6个创新痼疾待解

  来源: 慧保天下  总部位于烟台的华海财险,近来颇不太平,除高管内讧引发舆论关注,股东隐瞒关联关系被监管勒令清退违规股权之外,5月29日,其还因为前期报送的多款产品存在不符合保险原理、违背公序良俗及险种分类错误等问题,被监管下发监管函,禁止其在6个月内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费率,成为近年来首家被禁产品备案的财产险企。 大棒落下,华海财险的艰难时刻正式开启,而保险产品过度创新的痼疾却依然待解。 每年大量的保险新产品往往是通过对于原有产品的所谓升级,对于其他公司产品的模仿,或者所谓制造“噱头产品”实现的,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对于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以及推动保险公司差异化经营更难言助力。 华海财险再收监管函 成立不足4年的华海财险,近来似乎诸事不利,在2017年因为高管内讧被广泛关注之后,2018年,又因有股东违规持股被监管勒令清退,近日,新的大股东揭晓,但由于与之前公告不一致又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5月29日,其再接一封监管函,因为前期报送的多款产品存在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不符合保险原理、违背公序良俗及险种分类错误等问题,被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禁止其在6个月内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费率,并要求其对有关工作进行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这并非监管部门第一次因险企产品设计不合规而暂停险企产品申报,不过此前基本都是针对寿险公司。例如,2017年11月,农银人寿、交银康联人寿和长城人寿就因为在报送产品备案材料时存在变相突破监管规定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禁止申报新产品6个月时间。而更早之前,安邦人寿、前海人寿等,也都曾被不同期限的禁止申报新产品。 华海财险是近年来第一家因为产品设计被禁产品申报的财险公司。目前该公司官网披露在售产品的链接已无法打开,尚无法得知具体是哪些产品出现违规,但此前据坊间流传的一则产品说明显示,华海财险曾设计一款共同饮酒人责任保险——“酒友保”,只要10元保费,就能在保险期间内,对共同饮酒人造成人员伤亡赔付最高30万元。由于该产品实际上有诱导消费者过量饮酒的嫌疑,其在推出后即引来市场争议,成为又一款典型“噱头产品”。 作为一家新险企,华海财险对于互联网保险一直较为关切,此前,其还推出过“加班险”,每月保费只需9.9元,只要超过晚上9点下班,即可获得赔偿。 不过,彼时整个行业都受“赏月险”影响,各类奇葩保险层出不穷,熊孩子险,爱情保险,防小三险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华海财新的“加班险”并不显得特别突兀,然而进入2018年,其还公然开发设计噱头产品,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因为早在2017年1月初,监管部门就已经下发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明确保险公司开发保险产品不得违反保险原理,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而2017年7月,监管下发的《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整治重点包括炒作概念和制造噱头的、产品描述不够清晰的等。 从此以后,噱头产品在财险市场基本销声匿迹,再难寻觅其踪影,而华海财险在这种情况选择推出“酒友保”明显与监管精神不符,与有关规定不符。 保险产品庞杂,难掩同质化竞争严重 华海财险的做法,其实某种程度上,正是国内保险产品创新领域的一个缩影。 一般而言,市场欢迎“创新”,但对于保险市场而言,产品创新显然有些“误入歧途”,以至于虽然看起来产品数量庞大,各式各样,但实际上却又同质化严重。 中保协曾发布财产保险公司自助注册平台的相关数据,显示,该平台自启动到2017年6月底的10个月时间,82家财产险公司有多达16万个产品得以注册。其中新产品13560个,平均每月新增加产品1291个。而从2017年7月1日到12月31日,共有85家财产保险公司新注册了9897个产品,其中主险1855个,附加险8042个,平均每月新增加产品1650个。 不过业内人士称,财产险新产品数量多有其合理性,一方面,财产险涉及的产品责任种类多,健康险、家财险、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企财险、针对不同项目的工程险、针对各个细分领域的责任险、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农产品的农业保险等,都需要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另外一方面,由于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财产险产品费用竞争经常会出现突破设定费率范围的情况,部分就通过设计新产品的方式来避免违规。 相较而言,人身险产品由于责任种类相对较少,产品数量似乎相较财产险产品应该要少很多,但实际上,目前在售的人身险产品数量也颇为惊人。查询中保协官网的人身保险产品信息库发现,目前总产品数量达到了19100个,其中在售的产品包括9290个,目前有保费统计的人身险公司为86家,意味着平均每家公司在售产品数量多达108个。 注: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保协官网人身保险产品信息库,截至2018年5月31日,不区分主、附加险,也不区分个人、团体保险。 理论上,产品数量多应该具有明显的正面意义,不但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保险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险企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经营模式。但遗憾的是,国内的保险产品创新多停留在改良、模仿或制造噱头等层面,创新仍停留在较浅层次,导致产品数量虽然很多,但同质化竞争依然异常激烈。 以财产险为例,当2013年安联保险在业内率先推出“赏月险”之后,国内险企纷纷效仿,各种噱头类产品层出不穷。 而人身险方面,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非常之快,很多保险公司的主推产品,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升级换代”,与之相对应的,是保险公司经常以老产品停售为由进行促销,但往往产品本身改变并不大,部分产品名为升级,实际性价比甚至越来越低。 一旦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且比较受欢迎的产品类型,大多数公司都会快速进行模仿。例如近年来火爆的百万医疗产品,自从第一款产品出现之后,大多数产寿险公司都推出了类似产品,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最终又陷入到费率比拼以及细微条款比拼的窠臼之中。 产品创新,有时只是为掩饰战略不清 相对于每年大量新产品的上市,保险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模式创新却难得一见。归根结底,相对于经营模式的创新,产品创新可以说是保险公司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一种创新方式,精算部门单独即可以完成最核心的工作,无需对公司架构、人事进行任何调整,所遭受的阻力也必然最小。 而且,经营模式的创新必然需要险企掌舵者构建明确的战略目标,清晰的实施路径,而产品创新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保险公司过度沉迷产品创新,其实只是为了掩饰战略目标的不清晰。 反观发达保险市场,很多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则显得非常慎重,有的保险公司甚至只专注于某一种产品,例如世界500强企业,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其产品只有投连险这一种;而美国互联网健康险公司Oscar health也只专注于个人医疗险,甚至连团体医疗险都不涉足。 其实,国内近些年成立的很多险企,在申请筹建时,基本都会有比较明确的战略目标,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很少。以此次被下发监管函的华海财险为例,2014年其开业时,号称国内首家“海洋保险公司”,专注于与海洋相关的保险业务,而其主要股东均为海洋领域或沿海地区企业,也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从其发展来看,该公司至今没有表现出在海洋保险方面的优势或者专业度,与其他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类似,车险才是其保费收入最高的险种,2017年达到13.86亿元,在全部保费收入中占比达89.19%,甚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7年华海财险保费收入最高的五大险种  监管空前强化,抖机灵式产品创新前景暗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来监管对于保险产品开发设计的关注愈发增多: 财产险方面,如上文所述,2017年1月初下发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明确保险公司开发保险产品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违反保险原理,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年7月,原保监会还开展了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就常见的财产险产品设计违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而人身险方面,近年来监管的重点也一直在产品设计方面,首先是中短存续期产品(高现价产品),从2014年开始就多次发文,对其规模进行管控;其次是针对产品设计本身,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2017年的134号文,更是明令险企各类产品设计必须回归传统理念,不得将年金险、两全险设计为中短存续期产品,也不得将万能险、投连险设计为附加险产品。 近期,监管部门更是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同样剑指噱头类产品,严重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等行为。且首次对于人身险产品设计给出了明确的负面清单,在人身险产品开发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目了然。 总之,过去大量存在的打擦边球或者抖机灵式的产品创新可以休矣,华海财险以及之前被罚的多家人身险企无疑正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而产品创新端遭遇抑制,对于险企来说,或许意味着将真正考验创新能力的时代到来了。[详情]

百万医疗的理赔金 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百万医疗的理赔金 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本文源自:菜鸟理财很多人觉得买了百万医疗险就万事大吉了,只要进了医院就能像医保一样,把看病钱统统报销。毕竟产品介绍说得好:低保费(一顿饭的价格)、高保额(200万起底,癌症或者重疾医疗保额翻倍)、报销内容不限医保目录、报销比例100%。这难道是要跟大家说百万医疗险只是写得好,深挖却全是坑么?当然不是。百万医疗险保障上确实如产品介绍所言,即使对照条款跟合同,也没有冲突的地方,只是在投保跟理赔时,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细枝末节,让理赔变得很难。1忽略年度免赔额所谓年度免赔额,指的是在一个保单年度内,免赔的额度,只有超过了这个额度的治疗花费才能报销。举个例子,现在百万医疗险普遍的保障期是1年,免赔额是1万,那么在这一年的保障期内,某人住院治病医保报了1万元,自费支付了2万元,则其可通过百万医疗报销:2-1=1(万元)医保报销的费用是不计入免赔额的,而年度免赔额可以累计。比如某人一年内发生了三次住院,三次扣除医保报销后,自费花费分别为:4000元、5000元、5000元,那么这三次的花费可以累计进入免赔额,此人可以在第三次住院后获得理赔金4000元。可能有菜友就要说了,自己一年哪里来那么多的住院、门诊手术花费?没错,百万医疗这么高的保额,与对应的免赔额本来就不是为了应付一般的疾病,只有在严重意外、重疾、严重慢性疾病等情况下才会使用到。说什么住院就赔,真的是想太多了。所以像我昨天给大家说到的乐享一生、好医保·长期医疗,这种5年、6年内共用1万元免赔额的医疗险,要好好珍惜。2 就医时未使用医保结算投保的时候大家都会记得自己有医保,那就按照有医保的标准投保,保费还比较便宜,理赔的时候却念着百万医疗可以赔,自动把医保忽略掉。实际上,是否使用医保结算医疗费用,对医疗险的理赔额也是有影响的。按照有医保的标准投保了百万医疗险,但是治疗时未使用医保结算,按照规定,只能报销治疗费用的60%。想100%报销?那入院的时候可要跟医院说清楚,用医保。当然,那些按照无医保标准投保的人群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3 出险涉及免责条款、不赔项百万医疗险在条款中明确说了,有住院医疗、特殊门诊医疗、门诊手术、恶性肿瘤/重疾医疗四大保障内容。各自对应的项目里还有一些细则,比如住院医疗里含有膳食费、手术费、药品费等保障,在这些保障里,专门列出了不赔项,并做了字体加粗提示,详情见图:(上面两张为尊享e生条款截图)这部分的花费,是不赔的。我们再来看看百万医疗险的免责条款。所谓免责条款,也称责任免除,就是涉及到这部分条款中的出险情况,保险公司是不赔的。为了便于大家查阅,保险公司这些内容都根据监管要求,做了字体加粗提示,可见下图:(上图为尊享e生条款截图)要是发生了这些情况,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保障,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不赔部分,在线投保的时候,页面上都有条款的阅读跳转页面,实物购买的时候也可以跟工作人员索要条款阅读,自己都不上心的话,真的怨不得保险公司。4 未如实告知过往病史未如实告知过往病史已经是个老问题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被保人故意隐瞒,而是有些病症、手术过去很多年了,或者目前存在隐患但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就觉得没有说的必要,另外就是拿不准什么该告知,什么不需要告知。然后理赔的时候毫无悬念就被拒了。实际上,在线投保的话,仔细看看产品介绍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菜保教大家注意两个地方:一个是投保须知,明确不保的情况会列明,比如大小三阳、乙肝病毒携带等,要是有这种情况的话就不要坚持线上投保了;另一个是健康告知,健康告知中会列举一些病症,如果有沾边的病症,就要告知了。关于健康告知应该告知些什么内容,可以戳这里查阅详细情况。百万医疗险有他的价值所在,但我们在看到他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产品规定中的不保项。很多所谓的保险大坑但凡我们多花些时间看看条款,根本不足为惧,奈何我们总是缺少耐心。别听广告说那些有的没的,条款跟合同才是真相,而且不会骗人。[详情]

网红百万医疗险秘密:三十余家产寿险公司竞逐
网红百万医疗险秘密:三十余家产寿险公司竞逐

  百万医疗险,互联网时代的爆款。 两年间,三十余家产寿险公司涌入,竞逐其间。 高保额、低保费、免赔额、增值服务的升级演进中,百万医疗险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网红”保险产品。 它不但洞开了一个至少千亿级的纯保障类市场,还在庞大的用户、规模、数据,及颇丰的利润背后,链接着整个大健康保险市场。 “纯保障空间能有多大”的质疑声中,百万医疗险换了一个角度讲述保险业自己的故事。 01 新的百万医疗争夺战 近日,人保健康,带来了两条百万医疗险的“王炸”。 “王炸一”:6年保证续保,保证续保期间内,被保险人保费不调价、不因健康状况或理赔状况被拒绝续保。 当前市场上的百万医疗保险产品均是一年短期险产品,最大的风险就是停售的风险。停售即不再接受续保。 一旦产品下架,不是保证续保的产品就无法继续为被保险人承保。 大多数的“保证续保至XX岁”多是宣传文案,何为“保证续保”?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 “王炸二”:免赔额6年合计1万元。 当前,市场大多数的“百万医疗”产品年度免赔额是1万元,什么意思?医疗花费一万元以下自费,一万元以上才报销。 举一个例子:用户甲购买了人保健康的百万医疗险产品,2018年发生住院医疗费8000元,2019年发生住院医疗费8000元,保证续保期间内累计超过1万元,则用户甲获赔的额度为:8000元+8000元-10000元=6000元。 若用户甲投保的是年度免赔额1万元的保险产品,两个保险年度内均未超过1万元,就不能获得任何理赔。 这是百万医疗险演进的一个缩影。 迈向更低的保费、更低的免赔额、更实惠的续保条件、更全面的保障。 02 三十余家产寿险公司竞技路 从2015年众安财险的尊享e生,到近日人保健康推出的好医保?长期医疗,两年间三十余款同类产品鱼贯而出。 安联臻爱、平安E生保、安心一生、太享E保、超E保、百医百顺、爱健康百万医疗、I无忧百万医疗、天地关爱、全民E保、慧享E生、E生无忧、泰康健康尊享B、华夏医保通、乐健一生、安康百万医疗保险、天安人寿健康尊享住院医疗险...... 同质化竞争的路上,各家险企均开始在保额、续保、免赔额、服务等方面微调改进,给出更实惠的投保条件。 保额方面从最初的100万,到200万、300万、400万、600万,甚至不乏千万级的高保额。 最担心的续保方面,从不规范的承诺续保、到保证续保,从一年、两年、三年到六年,虽然续保问题依旧被吐槽存在大“坑”,但持续改善。 免赔额方面也从一万元的行业标准,进化至重大疾病0免赔、全家共享万元免赔、6年累计万元免赔等,让利消费者。 其他尚有垫付医疗费、开通绿色通道等服务升级。 从普惠性、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是个利好。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对之风险管控、产品精算定价等核心能力的考验,也是国内险企早晚都要补的课。 03 BAT级互联网平台的推波助澜 百万医疗险的发展,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爆款产品,也几乎全部衍生自BAT级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如众安尊享e生与支付宝平台的深度捆绑,相当程度上令之成为业内第一个吃到百万医疗险螃蟹的保险公司。 泰康在线在微信平台推出的微医保·住院医疗,引发新一轮的百万医疗险热购。 京东金融、唯品会、小米金融也在各自平台推出类似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各大互联网平台令百万医疗险变得家喻户晓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产品供应险企的影响。 这一点,从产品的命名即可看出。 早前的百万医疗产品,全部是险企自主命名,大部分含有所在险企的名字。近来,互联网平台加大对百万医疗险支持的同时,以他们为主的命名规则出现。最典型就是腾讯微保,支付宝好医保等,消费者只知平台,不知产品提供方。 这不应该是险企乐于看到的结果,且还伴随着超过20%的手续费。 04 百万医疗险战役的背后 百万医疗险战役的背后,争夺的是什么? 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保险公司涌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险企进入。 足够的保费规模与高速的增长。 根据众安在线的调研数据,2015年-2017年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发展迅猛。 并预测2018年,市场规模可到200亿元,2020年会进一步扩容,达到800亿元。 作为拥有高杠杆的刚需类保险产品,中国过十亿的人口红利将催生超级广阔的百万医疗险市场,衍生出数千亿元的大市场并不遥远。 以人保健康为例,开展此项业务半年,好医保保费收入登上亿元平台,保费增幅超过200%。如果更具体一些,人保健康好医保保费从2018年方才发力。 足够多的用户链接的是更广阔的健康险市场。 低保费、高保额的百万医疗险为保险公司带来的另一重利好——足够多的用户。众安在线披露,截至2017年,仅百万医疗险产品为之带来的累计用户过百万。 再看2020年,以800亿元保费测算,大致可以估算那时百万医疗险的用户规模过亿。 医改的深度推进,健康险领域注定是国内保险行业的黄金之地。这一点,已在发达市场证明。 目前,国内健康险市场尚未真正开始。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收入损失险等健康险主流险种,所占市场规模均较小,且多掺杂理财型产品。 这是一款可以赚钱的产品。 广阔的前景、足够的规模之外,众多保险公司涌入的根本原因——这是一款有足够利润的产品。 作为一年期产品,百万医疗险产品的赔付率可控,且费率及是否续保的主动权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可调节性高。一旦面临过高赔付率,尚有“停售”的终极杀招。 《今日保险》了解,当前百万医疗险产品的赔付率大概在30%,手续费在25%左右,剔除管理费用,存有相当程度的承保利润空间。 这也为百万医疗险产品的进一步优化,留出足够空间。 联想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市场规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承保利润的数字是可以想象的。 转型当下,“纯保障空间能有多大”的质疑声中,百万医疗险的爆发或许已经引燃保障市场的爆点。[详情]

天津保监局挑出爆款网红百万医疗险的刺 为什么?
天津保监局挑出爆款网红百万医疗险的刺 为什么?

  天津保监局挑出爆款网红“百万医疗”险的刺,为什么?如何看?怎么办? 来源:深爱保 作者:聂方义 在互联网保险科技的推动下,“百万医疗”保险产品从2016年开始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最普遍、接受程度最高、转化率最高的互联网保险产品。 然而,这款产品从上市以来,就存在专业上的瑕疵,在某种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严重问题。 即便我认可此款产品对提升国民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普及保险知识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为开发这款产品的精算和保险同行点赞。 但是,我仍然持续地认为,这款产品在“保证续保”条款上的严重问题事关“最高诚信”保险基本原则,有可能给保险行业、给社会、给广大信任互联网保险的客户带来严重隐患。 我认为:不恪守“最高诚信”的保险交易,都涉嫌骗人,因为“最高诚信”是保险的基石。 因此,当我看到2018年4月18日,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的监管动态新闻时,我为天津保监局大声叫好:干得漂亮,天津保监局!就此,我谈三个观点 资料来源:http://tianjin.circ.gov.cn/web/site35/tab2036/info4104823.htm 观点一 为什么“百万医疗”一年期医疗费用保险的“保证续保”条款如此重要,惹得我和天津保监局这么关注它呢?天津保监局的监管动态稿简短而有力,以下是全文引述 ▼ 全文引述 天津保监局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监管要求。 一是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二是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三是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以上第一点是问题的核心,根本意思是保险公司对保险客户同样具有“最高诚信”“如实告知”的义务,到底是不是“保证续保”,保险公司做精算和保险产品开发的同事全都明白,销售推动人员不可以为了好卖而故意含糊其词,因为这样做不仅仅是不专业,而且涉嫌违反“最高诚信”的保险基本原则,涉嫌“挂羊头卖狗肉”,涉嫌“骗人”。 其实,我早在2016年09月19日的财新专栏文章《什么样的保险才是不骗人的》中就已经指出了,保险公司对保险客户具有如实告知、最高诚信的义务。而售卖“百万医疗”产品的绝大多数险企,大概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玩起了文字小游戏。 以下这几段写于2016年的文字至今有意义,可以看成是天津保监局的监管动态稿的从专业角度的一个呼应。 ▼ 往期文章 有保证续保条款的保险,和没有保证续保条款的保险,其风险特征、风险定价完全不一样,是貌似接近、实质却相差极大的两款保险产品。因此,是否“可续保”、是否“保证续保”、续保条件、续保时保费是否保证不变,等等,所有这些续保相关的“重要事实”,都必须如实、详尽地披露,否则,就有违背“最高诚信”的潜在空间和可能性。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中爆热的一款由一家新兴财产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上通过传统保险营销模式强力推广销售的医疗保险产品。在我的精算师微信群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款医疗保险的“续保”问题,有不少精算同仁还就此专门撰文进行了分析。 这款终将载入中国保险业史册的“爆款”医疗保险产品,以及围绕此产品展开的诸多自媒体讨论文章,一起为广大的老百姓和普通保险消费者普及教育了“可续保”、“保证续保”、“续保条件”这一投保短期保险时必须详尽披露的“重要事实”。 从精算定价的角度看,一款保障期为一年期的短期保险产品,其是否“可续保”、是否有“保证续保”(guaranteed renewable)条款、续保时是否有“保费保证”(premium guarantee)条款,差别巨大。因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任何“保证”(guarantee),其实都对应于一种风险,都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简单而言,让我们假定: 一年期非保证续保保险产品=A 保证续保条款=B 保费保证条款=C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A的风险远远小于A+B,而A+B的风险又远远小于A+B+C,故而A的价格要小于A+B,A+B的价格远小于A+B+C。换言之,A、A+B和A+B+C是看上去接近、实际上却相差甚远的三款保险产品。 问题的关键在于,普通保险消费者一般而言是搞不清什么“保证续保”条款及其隐含的意义的,就像有人当我问起他购买的保单是否保证续保时,他说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词、当然也就完全不了解其中的厉害所在。 因此,在续保这一重要事实上,这就需要保险公司恪守“最高诚信”原则,清楚明白地向投保人告知他买的到底是A,还是A+B,或是A+B+C。在这一点上,如果保险公司卖的是A,却在销售时暗示其为A+B,那么就有销售误导的可能性。如果保险公司根本就没有披露到底可否续保,那么几乎就可断定违反了最高诚信原则。 因此,保险公司在卖一年期保险的时候,无论是医疗险还是农业险,无论投保人是否问及,都必须向投保人披露所有相关的关键资料和重要事实,其中就包括非常关键的“续保”条款。 以上这几段写于2016年的文字让我感慨:天津保监局,你怎么不早点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即便如此,我还是要为你叫好。 观点二 天津保监局对“百万医疗”的监管要点三——“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直指问题核心,非常到位,非常专业,非常利民。 其实,早在2017年5月26日,我和我的朋友精算师牟剑群先生就在财新专栏文章《警惕互联网巨头 “收割”保险》中,用各自亲身的非常不愉快的“百万医疗”理赔相关经历,指出了部分保险公司重销售、轻服务、弱理赔的严重问题。 目前看来,互联网保险客户投诉上升和“百万医疗”产品相关的理赔问题也非常相关,而天津保监局的监管要求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问题的核心,提出了具体有效的监管要求。 希望此善政能尽早传递到保险公司的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中去,尽早控制住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百万医疗”客户投诉、理赔纠纷的高峰。 观点三 如何更好地发挥各全国各地保监局的作用?天津保监局的监管要求给了我一个启示。如果是银保监会下发这一监管要求,加大对“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的监管力度,可能影响面非常大,涉及的利益面非常广,监管决策流程非常长。 而由天津保监局下发此监管要求,给保险行业做出警示,未免不是一个考虑得非常周全的监管措施,既明确地保护了保险客户的利益,又给保险业提了个醒,给各相关保险公司留出了“鼓励创新”的空间,留出了解决“百万医疗”产品上所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时间。所以,我忍不住要再次为天津保监局“点赞”。 希望我的保险同事们能体会到保险监管的良苦用心,听天津保监局的劝,尽早在“百万医疗”“保证续保”条款上充分、完整、通俗、最高诚信地“如实告知”,自建充足的、高素质的理赔队伍,真切地服务好那些信任互联网保险的千百万保险客户,共同维护好保险、尤其是互联网保险的政治正确。因为,如果失去了或者辜负了客户的信任,即便赚了钱,也没意思、没意义。[详情]

百万医疗险最高可保2000万 超高上限或用途不大
百万医疗险最高可保2000万 超高上限或用途不大

  “百万医疗险”最高保额可达2000万元 精算师提醒超高上限用途不大 ■本报记者 苏向杲 4月22日,天津保监局下发《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监管力度》(下称“要求”),就市面上各类“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问题、核赔依据、落地服务等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提出三大要求。 天津保监局之所以下发该要求,与今年以来各险企纷纷推出该类产品有关。《证券日报》记者对保险公司官网及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昨日,共有超过20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包括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多家上市险企。 各险企纷纷抢占市场的背后,“百万医疗险”的保额也是一路走高,从此前普遍的50万元到100万元,增至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级别。《证券日报》记者近期注意到,有险企的“百万医疗险”保额已提升至2000万元。 由于保费低、保障高等特性,“百万医疗险”将保险杠杆效应发挥到极致。因此,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欢迎,可谓叫好又叫座。由于这类产品多设置1万元免赔额(社保报销后超过1万元的部分才报销),保险公司也因此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正是由于有着上述诸多特性,自众安保险首次推出后,各险企更是“一拥而入”。 有险企精算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目前来看,其实“百万医疗险”的利润率并不是很高,但各险企不想因为这类产品的缺失而失去客户和市场,因此纷纷推出这类产品。 超20家险企推“百万医疗险” 首款“百万医疗险”推出后,由于其具有的高性价比,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以至于目前不少险企纷纷进入短期医疗险市场。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微信在九宫格推出“百万医疗险”,又给该类保险添了一把火。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相关数据发现,目前共有超过20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百万医疗险”,既有寿险公司,也有财险公司,还有健康公司。从公司来看,推出该类产品的险企,既有上市险企等大型公司,也有中小险企。 上市险企中,自众安在线推出尊享e生后,平安健康推出了平安e生保,太保推出了太享e保,太平人寿推出了太平超e保等。非上市险企中,阳光保险推出了爱健康,富德生命推出了小雨伞i无忧,安心保险推出了一起慧99,中英人寿推出了百医百顺,安联财险推出了臻爱医疗险2017…… 除上述险企之外,合众人寿、天安人寿、建信人寿、信泰保险、农银人寿、和谐健康、安邦人寿、吉祥人寿、工银安盛、北大方正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复星保德信等险企也均推出了类似产品。 从保额来看,目前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单份保额从50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高则可达千万元级别。总体来看,目前各险企将“百万医疗险”设置为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等几档。 引人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险企的介入,“百万医疗险”保额也是一路走高。 本报记者近期发现,有险企已将“百万医疗险”的保额提升至2000万元。这款“巨额”保险的产品介绍显示,其为一款高端个人医疗保险产品,“提供最高2000万元保额的高端医疗保障,享有覆盖全球范围的顶尖医疗网络和资源,并且中国内地享有药品直送服务。”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该产品为零免赔。产品说明显示,该产品可在约定的医疗服务网络和保险责任范围及最高给付限额内,可达到全部保障零免赔,自付比例除了昂贵医院以外,其他医疗资源(含和睦家)费用全部零自付(部分高收费医院也可实现责任范围和给付限额内的100%赔付),并且仅分娩和新生婴儿医疗责任有12个月等待期,其他责任(含妊娠并发症)均无等待期。 上述精算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实际的赔付过程中,普通人一年的医疗费用超过百万元的并不多,千万元更是达不到,因此将赔付上限提高至2000万元,实际用途并不大。 续保和免赔额是关键 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百万医疗险”来看,通常只需要花数百元就可以买到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医疗保险,保险的杠杆比非常高。如果以100万元保额计算、以30岁有社保的男性消费者为例,投保一份保障时间为一年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也仅需300元左右。 尤其是目前“百万医疗险”对于住院期间发生的自费药、进口药、ICU病房费、手术费、护理费、门诊肾透析等,多进行赔付,有些产品还是免赔额外100%报销。有些产品则将投保人分为有无社保进行区分赔付。如有社保则在1万元免赔额后进行100%赔付;如无社保则减去2万元免赔额后赔付60%。 正是因为诸多优点,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颇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经济实力并不那么雄厚的20多岁年轻群体来说,社保之外再配置一款“百万医疗险”作为补充,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疾病费用问题。 不过,“百万医疗险”虽然性价比很高,但并非没有缺陷,最主要的缺陷是续保问题。对于保险期限仅为一年的医疗险来说,有无保证续保条款,差别很大。因为许多医疗费高昂的大病,其治疗时间都超过一年,在确诊后需要定期复诊、理疗等。有了保证续保条款,被保险人才能在生病之后享受多年的医疗费用保障;如果没有保证续保条款,在被保险人某一年发生大病后,保险公司在次年可能会拒绝续保,这样,后续的医疗费也将无法保障。 但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短期医疗险都不能保证续保。由于《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保险是不能含有保障续保条款的,所以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同类产品都不保证续保。 除续保问题之外,免赔额也是“百万医疗险”的一大核心关注点。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极少数医疗险没有免赔额之外,多数“百万医疗险”设置了1万元免赔额。 慧择保险网相关业务人员近期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组数据显示,根据我国卫生部门每年的统计,2016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5000多块钱,三级公立医院约为1.2万元,总计人均住院费用为1.8万元左右。 “如果花费了1.8万元的住院费用,社保按照70%的比例进行报销,可以报销将近1.3万元,剩余5000多元需要自费,假设买了市面上一般的“百万医疗险”,有1万元的免赔额,那么消费者则得不到赔付。1万元免赔额筛掉了大部分赔案”,慧择保险相关业务人员表示。 “百万医疗险”受监管关注 市面上纷繁复杂“百万医疗险”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近期,天津保监局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了三大监管要求。 首先是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其次是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 三是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实际上,随着我国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持续扩大,医疗险市场迈入高速发展阶段。众安保险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占当年健康险市场保费比例由0.2%升至1.8%,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众安健康险事业部产品总监谈腾跃分析,未来健康险将是中国保险业最具活力的市场,中端医疗险又是整个健康险领域发展最快、活力最大的一个业务条线。“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2020年会进一步扩容,达到800亿元。”[详情]

百万医疗激发市场需求 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200亿
百万医疗激发市场需求  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200亿

  每经记者:涂颖浩    每经编辑:毕陆名图片来源:摄图网近日,众安保险披露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对于这一创新型健康险的市场潜力,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产品总监谈腾跃预计:“2018年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2020年会进一步扩容,达到800亿,市场占比或提升至6.9%。”《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升级服务上,目前市场上热销的“百万医疗险”都较为趋同。如恶性肿瘤保额翻倍、增加智能核保功能、增加绿通服务、医疗垫付、扩展质重治疗等。未来,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在“百万医疗险”竞争中寻求突破是各个保险公司面临的必然挑战。市场竞争白热化2016年以来,百万医疗险以“网红保险”姿态打入中端医疗市场,激发了客户的潜在需求。众安保险披露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市场规模分别在5亿元、12亿元和80亿元。占当年健康险市场保费比例由0.2%提升到1.8%,占比大幅上升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端医疗险将成为健康险市场中增长最高、最具活力的业务板块。由于“百万医疗险”爆发出的市场潜力,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拥抱这一产品形态,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上市“百万医疗险”;另一方面,存量市场的产品快速迭代,增加产品附加服务,以提高用户黏性。以众安保险的“尊享e生”为例,最近一次升级是增加了特需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在保险期间罹患癌症或者良性脑肿瘤,可以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VIP部接受治疗,将100%获得医疗费用赔付。在上线三年时间内,该产品前后经历了9次迭代。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一些服务可以由保险公司内部协同提供之外,部分新增的服务也增加了保费成本。如在“尊享e生”选择了特需医疗服务保障后,30岁价格为396元,每年需额外多支付90元;45岁以下人群保费成本增加在千元以内。如何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寻求突破点。谈腾跃透露,未来众安在该产品上升级的方向是个性化,随着科技应用和连接深化,用户将在住院、用药、门诊、康复、护理、预防、检测、体检、支付、个人医疗数据监控和管理、保单管理和维护上享受到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链接医疗生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业内对健康险的增长趋势普遍表现乐观,积极参与整合医疗上下游资源,构筑医疗服务闭环。不少险企布局健康产业,包括将健康与医疗相结合、提供健康咨询、建立康复医院等。过去,国内作为支付方式的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供给方之间几乎没有关联。而在国外发达市场,当用户需要接受医疗服务时,医疗服务供给方可以根据以往健康医疗数据,为用户订制最优服务方案,并实现更合理医疗费用支出;而保险公司则向医疗服务供给方提供相关数据及支付医疗费用,并根据用户医疗服务结果,优化理赔模型和体验。最终,可以形成医院、保险公司和患者三方共赢的局面。在世界上商业医疗保险最为发达的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健康管理组织(即HMO组织),健康管理服务逐步融入健康险,成为健康险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据了解,HMO的鼻祖——凯撒集团采用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相统一的管理模式,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同时注重医疗服务的供给成本、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和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各项理赔成本。而德国,一样是与中国世界上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解决国民医疗保障需求的典型国家。据悉,德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参与健康服务链条整合。如德国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德国健康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险服务的同时,也投资了诊所,健康管理公司,医院集团,护理和养老机构。此外,德国Medwell公司推出OPIMED产品,通过Medwell诊所医生网络提供预防保险服务。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详情]

百万医疗成保险创新爆款 揭秘背后智能科技力量
百万医疗成保险创新爆款 揭秘背后智能科技力量

  在淘宝电商场景下兴起的退货运费险,过去几年不断创造了销售奇迹,也打开了市场对互联网保险的想象空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网红”互联网保险并非碎片的场景化保险,而是随着国家医改定调和政策支持下应运而生的一款商业健康险——“百万医疗”。 近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保险科技闭门研讨会上,多位来自传统保险、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技术部门高管对“百万医疗”的发展和潜力表达了高度认可。中英人寿互联网营销事业部总经理肖建舫表示,“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互联网保险向贴近用户体验进化势在必行。”事实上,“百万医疗”在不断升级换代中重视用户体验的提升,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这也是传统的医疗健康险难以实现的。 简便的投保、核保流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技力量?服务体验的改写究竟需要哪些先进的技术方式支持?在本次闭门研讨会上,目前市场热销的“百万医疗”保险的技术支持者就上述问题都给出了答案。 智能核保让更多人买到保险 如果你有异常健康状况、或被其他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你将被绝大多数保险产品拒之门外。不过,多家保险公司升级后的“百万医疗”保险都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依赖的手段就是智能核保。 一般而言,线上保险产品核保流程简化为一页标准化的健康告知,如果客户在这些问题中有符合项,就失去了投保资格。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升级后的“百万医疗”保险通过智能核保进行人机对话,让以前不能投保的部分客户有了投保机会,也让核保过程更透明,消除客户与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对称。 以众安保险的尊享e生为例,对于不确定自己的病史是否符合投保条件的客户,通过三层疾病勾选就可以得到5种不同的个人专属核保结果。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客户在完成问卷的同时,能立即收到核保结论,相较于线下人工核保的漫长等待更为便捷。另外,泰康在线的微医保是通过模拟人工审核的思维方式,按照预先设置的疾病问卷,对客户的健康检查异常或是疾病情况进行询问,为更多的用户开放服务。 平安健康险科技中心副总经理邱辉表示,公司2017年在业内率先推出智能核保,“原先,我们对客户问答是比较简单的,是和否。更进一步的话要对客户进行分层,基于从各个渠道收集的客户信息,以及回答的信息,来对客户进行风险定价和单独风险的识别。通过对客户做一些个性化的定向和个性化的责任排除后,对于部分有病、或者轻症的客户也能除外承保进来。既扩大了客户群,也控制了风险。” 邱辉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还体现在后端理赔上。“一方面,根据客户提供的理赔资料,进行风险的识别;另一方面,直接与医院对接拿到第一手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对人群分析,快速识别疾病的情况、用药是否合理,然后进行合理的赔付。如把原先那些纸质材料自动识别,通过OCR影像识别的方式,将识别率提高至97%,再辅助加以检查、复核。将天级别的理赔速度,提升至目前的分钟级别。该技术的应用,有望在今年实现秒级别来完成赔付。” 不少中小型保险公司也看中“百万医疗”保险的市场价值,紧跟趋势,走出一条价值驱动型产品路线。肖建舫表示,“中英人寿在该产品上也做了很多智能化推进,应用大数据实验室做用户分析。” 人工智能应对海量用户 与传统的健康险产品相比,互联网化的“百万医疗”的“碎片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而言,一款中端医疗保险产品价格可降低至千元以下,更高的市场接受度,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增量市场。 如何应对海量用户?泰康在线CTO潘高峰表示,“腾讯的用户活跃,月活超过十个亿。这意味着,我们不能靠人工系统去答复用户提问,所以需要机器人做客服。” 在泰康在线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所有进出消息均进行逻辑判断和接转,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人机协作和答案组装,坐席在客服系统中既可以采用机器人答案,也可以自行根据上下文给出合适答案,采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在知识库中处理机器人和人工答案,并以此提升准确率。潘高峰指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融合才能做成。在保险专业领域,保险公司回答客户的问题必须精准,不能含糊,否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知识库的人工标注工作很重要,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最好的模式是人机协作,回复准确率最高可达99.9%。 泰康在线还引入了过程管理、大数据管理。当购买微医保时,微保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微小保”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对话,了解投保人的家庭人口结构,保单生成后可将保单发给家人共同保管。家人可以通过“一键理赔”联系微小保,合作完成理赔、报销等后续服务,整个流程简洁、高效。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保险公司在“百万医疗”产品中不断对技术升级、流程再造。平安健康险去年先后推出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客户画像等核心科技项目,不断提升平安e生保的客户体验,这背后离不开平安集团在科技领域的支持。截至目前,中国平安(港股02318)的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年研发投入逾70亿元。多项成果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在上百个场景中应用。 未来,将有更多技术应用至“百万医疗”的投保、核保、理赔等各环节。如通过智能问诊实现精确分诊,解决用户排队难等痛点;通过就诊极速定位,快速智能匹配客(用)户就近的医疗网络优质医院等。[详情]

百万医疗险续保难 这三个风险要小心
百万医疗险续保难 这三个风险要小心

  作者:韩仁非 买百万医疗险小心这三个风险:既往症、费率和停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百万医疗险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同时,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续保问题。 续保是指原保险合同有效期满后,投保人在原有保险合同的基础上向保险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人根据投保人的申请和实际情况,可对原合同条件做适当修改而继续签约承保的行为。随着健康状况变化和医疗理赔的发生,新投保医疗险容易受到排除既往症和拒保的风险。因此,首次购买医疗险时合同载明“保证续保”就很关键。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 百万医疗险的保险期间仅为1年,属于短期健康险。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也就是说,法律层面上百万医疗险这类短期健康险就没有“保证续保”的基础。为了缓解消费者的担忧,市面上的百万医疗普遍提出“承诺续保”,承诺不因理赔或身体健康状况变化而单独调整个人保费,普遍承诺续保至100岁。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承诺下,依然有三个续保风险:既往症、费率增长和产品停售。 与长期健康险采用均衡费率(每年保费一样)的精算方式不同,百万医疗这类短期健康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进行定价。这种方式是按照被保险人当年死亡概率收取保费,随着被保险人年龄增加,死亡概率也会增加,所需缴纳的保费也就增多了。正基于此,即使不将发生理赔的因素考虑进去,随着年龄的增长,续投百万医疗险的保费也会逐渐增长。这种机制下,被保人年老收入减少时却要负担相对更高的保费。 另一方面,据界面新闻了解,各家保险公司每年会检视百万医疗险的费率,可能根据理赔情况和医疗通胀等一系列因素做相应的调整。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跟界面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这样外界就很难界定出产品费率调整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还是由于理赔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这类保险定价非常低,随着赔付支出的增多,费率上升风险和空间相对更大。“百万医疗险最早出现在美国,投保对象主要在25岁-45岁,销售了几年之后发现,随着年龄和理赔风险升高,费率必须进行调整。” 为了限制保险公司随意调整短期健康险的费率,保监会去年11月下发的《意见稿》新增了费率浮动范围的规定,短期健康保险费率浮动范围不超过基准费率的30%。新规一出,市场对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更加担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无此限制之前,相当于身体健康的投保客户分摊了出险客户的理赔,一旦30%的费率浮动上限确定,这类产品的续保成本将大幅提高,倒逼保险公司重新考虑健康状况较差的客户的续保条件。不过朱铭来认为,“30%的浮动范围已经很高了”。 还需注意的是,“消费者已经发生理赔的病种,保险公司有权作为既往症来处理,如果这样处理,那么续保之后这部分将作为除外责任不予理赔”,朱铭来提醒。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某专业健康险公司健康服务部负责人的认可,客户在第一年保险期内出险了,保险公司会给他赔付,赔付之后第二年续保时保险公司就没办法针对他已病的责任进行再次续保。 实际上,比费率浮动和除外责任更让人担忧的是产品停售。如果产品设计问题导致利差损或者赔付率太高,保险公司可能会选择停售产品。这也是百万医疗险面临的最大停售风险,由于定价很低,一旦后期赔付导致亏损则很可能停售产品。此外,近40家险企加入百万医疗的战局,除了几款网红产品之外,某些产品在公司知名度、渠道和产品卖点等方面存在劣势,有可能因销售惨淡不得已而停售。 当然,也不用过度悲观。朱铭来认为,“如果产品能够吸引大部分人,将来只要保证参保人群够大,不出现大的逆选择风险,保险公司的赔付还是可控的”。在市场上进入得早,或者有品牌、渠道优势的百万医疗险这方面风险就小很多,譬如进入市场早且有互联网平台优势的尊享e生就已经服务超过70万家庭客户了,且度过了一个续保期。 “众安保险最大的优势是营销成本很低,过去健康险很大一部分成本都出在营销上。”朱铭来表示,未来还应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过去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健康告知来识别被保险人,未来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比如生活习惯如何、是否从事高风险运动、是否经常去医院、是否在长期服药等。支付宝、腾讯、众安保险显然都有这方面优势。 朱铭来认为,健康险市场未来更加细分,百万医疗险是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在社保的基础上做补充报销;而真正的高端医疗会有自己的市场,比如对私立医院如和睦家、国际医院的报销,让被保险人可以享受高端医疗服务;还会有更多补偿型险种的发展,比如工伤保险、失能保险、护理险等,各险种的功能更明确,相应的价格也更清晰。[详情]

看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你还不懂保险的意义吗?
看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你还不懂保险的意义吗?

  来源:菜鸟理财 ◤核心提示:说起来很可笑,身边很多人都是真正出了事的时候才想到保险的重要,平时对保险却是嗤之以鼻的态度。又有那么些人,觉得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可到用时却又发现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美好。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在年前很火,相关保险的文章很多人也写了不少,菜保也就懒得趁着热点再给大家说些什么。 然而因为这件事,却让菜保整个春节过得不那么太平,于是就有了这篇文。 先来跟大家说说这个不太平的春节吧。 才刚放假,我就收到了不少菜友的留言问什么样的保险可以对付《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里的情况,简单回复需要包含门诊医疗跟绿色就医通道保额上百万的医疗险搭配重疾险,自以为这样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然而事实证明我真是个天真的小可爱。 大家可能会觉得,像我这样的职业,逢年过节很多保险消费者会跟我说谢谢道祝福,你们错了,今年春节我收到菜友们最多的信息是家里老人一个接一个买了附加重疾的分红险,该怎么办。 这不算什么?你连续收到二十几条这样的信息试试?还有客户夺命连环留言追问菜保如何补救……走亲戚的时候还收到了不太联系我连名字都记不住的亲戚打电话的求助,要怎么买保险才能预防流感感染致死,家里老人坚持要选分红险放弃纯保障该怎么办…… 我一手举着筷子停在菜盘上方,一手拿着手机放在耳边听着亲戚的述说,我也很想知道怎么办啊! 我们来理一理吧。 首先,从病发情况来看,这种病发情况其实还是比较少见的。只要平时多注意防护,有病及时就医,做好每年身体检查,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 其次,从保险保障上来看,保险在这方面的应对能力比较有限。这个能力有限并不是说保险保障范围狭窄,而是说受到保险产品设计、保险产品的选择、投保人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让你所拥有的保险保障十分有限。 以《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中岳父的病症举例,这个时候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是医疗险跟寿险。 医疗险应对治疗支出,寿险身故理赔后填补生前高额治疗花费所产生的借债。 重疾险呢? 要知道,重疾险只保特定的疾病,并不是病得很重进了ICU就能赔。不符合约定病症的话,即使达到了重疾范畴也是赔不了的。文中岳父的急症,重疾险也无能为力。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医疗险才是万能的? 当然不是。 文中岳父的病症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病症初期门诊治疗,在家休养,赴院挂水→病毒扩散,住院治疗→进入ICU。 在这三个阶段中,医疗险能给的保障是这样的:门诊医疗→住院医疗→住院医疗(特需病房)。 医保在前两个阶段能给到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到了第三阶段就有所限制了。大家这个时候一定会问,那我们的百万医疗,比如尊享e生、微医保能不能起作用呢? 可以。但是无论尊享e生,还是微医保,门诊医疗这部分只包括门诊手术,像是挂水、开药这些是不管的,真正起作用的地方是第二跟第三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可以给予极大的帮助。 尤其是百万医疗中附加的绿色通道服务,安排床位以及运输救助、专家会诊等都能为病患最大程度的争取治疗时间。个别百万医疗还有押金、治疗费部分垫付功能,能为病患家属筹钱缓冲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百万医疗险一般不包含门诊医疗,在门诊花费较高的情况下是无法报销的。同时,即使有绿色通道,但是大城市床位紧张,没床位的话一样难以安排,有钱的话可以让患者住进VIP病房,可这部分无论是医保还是百万医疗,都是不管的。 同时,医疗险虽然可以续保到一定年纪,但条款中明确说了只要产品下架就无法续保,我们的保障时间究竟有多长其实还是个未知数,更别提投保健康类保险还有身体健康程度这个门槛。 所以你们明白了么,真正到用的时候,保险也有自己的限制。那保险就没用了么?可他前期的治疗费用至少能帮你扛下大半不是么?能减轻点负担,总归是好的。 尽量趁健康、趁年纪还在投保期限内投保,而一些公司会在特殊说明中给出下架后可换投届时在售的同类型产品,虽然现在还没遇到这种情况,不过菜保还是建议大家,坚持交医保,能报一点是一点。 如果身体情况不能在线投保,就在线下去找保险公司投保,线下投保的产品性价比可能低一些,但健康门槛确实比线上低,投保的灵活度也比较高,可以加费投保,或是除外投保。 而且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最常见的是癌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这个重疾可是保的。 可能会有很多菜友就看不懂了,菜保你前几天才教大家怎么拒绝保险,怎么这会儿又来强调保险的重要性了呢? 来来,看重点:我从来跟大家说的是,投保最需要的保险,拒绝不适合的保险。 我说过很多次,追求保障就不要去看分红险。分红险附加的重疾跟医疗,一来保额有限,二来保费较高,还没生病就先交穷了自己了,想要退保发现本金都拿不回来,花钱买心痛的感觉这么好玩么? 与其事后整天埋怨保险销售恶意误导,倒不如提前认真看条款,但凡花点时间了解这些伎俩对你一点作用都没有。无论是买保险还是做投资,北鼻们,答应我,请理智看待。 保险从来不是万能,但只要选好了、选对了,关键时刻确实能救命。[详情]

商业健康险困兽犹斗:扎堆重疾险、竞逐百万医疗
商业健康险困兽犹斗:扎堆重疾险、竞逐百万医疗

  “保险姓保”的语境之下,典型的风险保障型产品商业健康险更受瞩目,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税优健康险渐成行业热点。商业健康险保费增幅连续数年远远高于寿险以及意外险。一个核心问题却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在国内现有的医疗生态体系下,保险公司在医疗付费环节不掌握话语权,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于风险的管控。这就像是中国商业健康险的一个死穴,考验着险企的智慧与手段,要么彻底规避,要么曲线救国……“健康险的发展80%取决于外部因素,20%取决于保险公司自身”,多重因素影响之下的商业健康险就如同困兽,迫切寻找着通向未来的出口。发现新大陆:一款产品引爆一个市场2016年中,一款名为“尊享E生”的互联网医疗险产品几乎引发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关注。在这之前,保险业界人士通常按照保费高低以及保障范围大小将商业医疗保险划分为三个档次:低端医疗险,主要是指附加住院医疗险,通常与主险进行捆绑销售,保费一般在数百元左右,保额一般也只有几万元。中端医疗险,介于低端与高端之间,保费一般在数千元左右,报销范围除社保目录内用药,往往还涵盖部分特需门诊费用,以及部分医保目录外用药。高端医疗险,年交保费至少在1万元以上,保障范围相较中端医疗险更广,包含私立医院以及海外就医服务等。“尊享E生”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用低端医疗险的价格(一般年轻人仅需数百元)撬动了中端医疗险的保障,保障范围涵盖特需门诊以及医保目录外用药,且保额最高可达数百万元。奥妙在于免赔额的设置——通过设置1万元免赔额,该产品成功将高频的中端医疗险转换为低频的大病医疗险,大幅降低理赔发生概率,从而使保费得以大幅降低。“尊享E生”意外走红,让行业感觉发现了新大陆,同类型产品不断出现,且保额一家比一家高,无论是出于吸引眼球、为客户提供补充产品还是探索新型健康险的心态,中端医疗险俨然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标配——一款产品撬动了一个市场。当然,无论开头多么光鲜,所有的同质化竞争,最后往往都会落入一个俗烂的局面:本身并不具备太多技术含量的百万医疗产品很快就被同业所效仿,比拼更多的开始变为保费、保额。目前,各公司主推的百万医疗产品保额逐渐走高,但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样的保额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意义不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宣传噱头。“即便是大病,一般医疗费用也都在百万以内,根本就用不到数百万的费用。况且,医疗险是需要先自行垫付医疗费用的,有多少人能够先行垫付数百万元的现金?”必须直面的死穴:商业保险公司不掌握医疗付费话语权“百万医疗”产品热销背后是近年来健康险在国内的爆发式增长,以及行业转型之下,保险公司急于在商业健康险领域寻求突破的焦虑。作为一种重要的人身险产品,长期以来,商业健康险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2012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尚不足900亿元,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8%。之后,随着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放开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商业健康保险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到2016年末,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在人身险保费收入当中的比重也达到了18%以上。尽管发展迅速,但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超过4万亿元,全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更是超过1.2万亿元;而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规模仅有0.24万亿元,总体依然偏小,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细看目前商业健康险的结构也不尽均衡。一般而言,商业健康险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护理保险、失能保险。近年来,更接近于储蓄型寿险的护理保险成为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中短存续期业务的主要手段,真正的护理保险保费收入很少,失能保险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基础问题尚待厘清。只有疾病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发展迅速,而这其中,重大疾病保险又是重中之重。波士顿咨询的一组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健康险2410亿元保费收入中,报销型医疗险只有720亿元,占比仅三分之一。进一步分析,80%以上的报销型医疗保险都是团体险,针对个人的产品少之又少。而在团体医疗险当中,90%又都只能算是低端医疗险产品。这显示国内健康险产品单一问题相当严重,相对于报销型的医疗保险,国内险企更倾向于一次性支付的疾病保险。症结在于,在中国特殊的医疗生态内,商业保险公司在医疗付费环节并不掌握话语权,不掌握话语权就意味着无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无法掌握更多的数据,无法有效进行风险管控——这似乎是一个死穴。“商业健康险的发展,80%取决于外部因素,20%取决于保险公司自身。”一位资深健康险专业人士这样总结,而这就意味着保险业在发展商业健康险时有着太多的客观阻碍,犹如陷入笼中的困兽,要想突破,要想赚钱,就必须直面“死穴”问题。所以,保险公司对于个人医疗产品唯恐避之不及,更多的精力倾注于重大疾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大多是一次性的给付,掌握各类疾病发病率,就能较好的掌控风险,且此类产品内含价值高,有助于公司顺利转型。“百万医疗”类中端医疗险的大发展也是保险公司对于现行产品格局的一种突破,不过由于件均保费较低,虽然投保者众,其目前仍然只能作为“敲门砖”、“开胃菜”。外围打转,还是积极进取?先行者谋求构筑技术、服务、模式壁垒面对缺乏控费能力这一制约商业健康保险大发展的死穴,是在外围打转,还是谋求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变相控费”,已经成为目前商业健康险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态度:很多公司积极发展重疾险,对于各种易于亏损的医疗险态度暧昧,税优健康险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款被专业人士认为最值得投保的报销型医疗保险产品,在31个城市试点1年后,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截止4月底,税优健康险共销售了69625单,实收保费1.26亿元。也有很多公司在积极寻求突破。从寻求突破的方式来看,主要可分为“重”与“轻”两种:“重”者,最典型当如中国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对于医养产业兴趣浓厚,且财大气粗,通过设立并购等方式,打造“受控”的医养产业,并与保险进行深度融合。轻者,最典型当如众安保险、平安健康等,目前更多是从具体产品、细分领域切入,充分利用各类型数据、各类新兴技术,采用从外围包抄的形式,意图逐步实现另类控费。与客户运动建设情况相关联的健康险产品已经出现,客户穿戴相应设备,保持适当运动,就能减免保费。针对糖尿病人群的健康险产品出现了,与医疗深度结合,不仅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而且可以通过浮动的保额设计激励患者通过健康生活控制血糖,让患者从源头主动管理健康。个别地区也已经开始探索“按病种付费”,根据每个病种平均的治疗费用水平进行支付,一方面可有效管控医疗费用支出上限,一方面也能避免有钱人报销多,穷人报销少的情况出现。回过头来再度审视“尊享E生”,其为什么能突然爆发?归根结底,其击中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用尽可能少的保费,解决了最重要的后顾之忧。虽然短时间内,这些创新的产品和健康险模式尚难成为主流——针对非核心需求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超前的,但改变已经在发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加速这一进程并给予更大的想象空间。简单的产品或可模仿,但一旦先行者构筑起数据、技术、服务乃至生态壁垒,模仿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详情]

什么是百万医疗险


所谓“百万医疗险”,是一种年度报销金额上限达100万元甚至更高的短期医疗保险产品。不仅保额高,还不限社保用药,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以及床位费、住院费、特殊门诊费等,都在保障范围内,每年保费低至几百元。据悉,2016年8月份,众安在线首推“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随后多家健康险公司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新华人寿等相继推出类似产品,且受到市场热捧。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