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原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今晨去世 享年62岁
原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今晨去世 享年62岁

据新浪财经编辑回忆,去年亚布力论坛上刘晓光突然出现抽搐,印象中他近几年一直随身携带药盒。[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1月16日  21:09
地产带头大哥刘晓光去世:唯一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地产带头大哥刘晓光去世:唯一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在论坛上,素有“地产大炮”之称的任志强气极开火时,也只有刘晓光敢于“顶几句嘴来劝和”,被地产圈称为“唯一能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详情]

新京报|2017年01月17日  12:01
离开首创时两大遗憾:2004年拟赴150城买地但未实施
离开首创时两大遗憾:2004年拟赴150城买地但未实施

2004年,刘晓光曾提出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但没有实施,让首创错过了大好发展时机。[详情]

经济观察网|2017年01月16日  23:24
壮志未酬刘晓光:他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
壮志未酬刘晓光:他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

刘晓光发现,他需要做一件比阿拉善重要十倍的事。“出笼”之后的刘晓光,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那是一盘让富人和穷人之间握手言和的大棋。[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6日  23:02

各界悼念

王巍悼念刘晓光:有中国梦和全球梦 却从未提过自己的梦
王巍悼念刘晓光:有中国梦和全球梦 却从未提过自己的梦

“我那时不会用大词啊,这是地道的中国梦。没有这么多约束和干扰,让我放手去干,早就实现了。再说了,中国梦也不一定非得我实现啊,我这几万人同心同德,换个人干成了,也还是我刘晓光的中国梦。”[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7日  23:17
潘石屹纪念刘晓光:大鸟终于冲破小笼子 会飞的更高更远
潘石屹纪念刘晓光:大鸟终于冲破小笼子 会飞的更高更远

晓光出来后,任志强说,今天晓光出来了,我们一起吃顿饭,给他压压惊。饭桌上,我问晓光在里面多长时间。晓光在桌子下面伸出三个指头。我说,是三个月吗?晓光点点头。[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7日  01:21
张醒生发文悼念刘晓光: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
张醒生发文悼念刘晓光: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

晓光人虽然走了,但晓光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SEE环保组织机构,他在九泉下当含笑看到北京已经不再有沙尘暴的威胁了。[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1月17日  10:59
陈九霖悼念刘晓光:男人别装 多希望他不那么硬挺
陈九霖悼念刘晓光:男人别装 多希望他不那么硬挺

新浪财经|2017年01月17日  12:04
冯仑悼念刘晓光: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
冯仑悼念刘晓光: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7日  08:14
杨元庆发文悼念刘晓光:他的离去是一种痛失
杨元庆发文悼念刘晓光:他的离去是一种痛失

这两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但仍坚持参加论坛的活动,他曾经当过兵,从过政,也曾把企业带上相当大的规模,又富有情怀,发起了阿拉善公益组织,他的丰富经历和诗人情怀赢得了企业家们的爱戴与敬重。[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1月16日  22:32
何振红发文悼念:惊闻晓光大哥离世心中很是悲伤
何振红发文悼念:惊闻晓光大哥离世心中很是悲伤

一位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一个宽厚仁爱的兄长,愿你一路走好,天堂安息!2012年晓光大哥应邀出席未来之星年会,写诗为未来之星画像,现摘录如下,以示缅怀。[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1月16日  22:43
袁岳:刘晓光是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袁岳:刘晓光是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晓光大哥有他的坚持,但他能接受众人的规则。他有自己的领导者魅力,但他能率先垂范。他能感召众人,更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7日  11:55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悼念:阿拉善是刘晓光的光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悼念:阿拉善是刘晓光的光

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的个人理想,蜕变成“中国企业家一个群体的梦”。[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6日  23:02

回忆刘晓光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

正如毛大庆所言,“他从不端着、从不装逼、平和谦祥。那种对世事的释然、对后生的提携及尊重、对善良的坚持,都是我们做人的一面镜子”。[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7年01月17日  00:16
冯仑预言的墓志铭: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做了阿拉善
冯仑预言的墓志铭: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做了阿拉善

我跟他讲:晓光,你牛逼了一辈子,你干十个首创不如干一个阿拉善。干阿拉善这件事应该写在你的墓志铭上,你现在就应该写“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6日  22:05
追梦人刘晓光:壮志未酬身先捷长使英雄泪满襟
追梦人刘晓光:壮志未酬身先捷长使英雄泪满襟

斯人已逝,人生苦短,世间再无刘晓光!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7日  07:40
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
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

刘晓光得以平安走出浓霾一般的黑暗,是因为他内心总是充盈着力量,跳跃着光明,正如他一直以这力量激励他人,以这光明烛照他人。[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1月17日  06:16
亚布力的“危情时刻”:刘晓光病情突然加重
亚布力的“危情时刻”:刘晓光病情突然加重

刘晓光的情况从医院不断传来,虽然情况乐观,但大家终究无法真正放下心来。有企业家甚至主动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话,他可以让自己的私人飞机提前送刘晓光回京。[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9月20日  17:50

刘晓光观点

首创集团前任董事长刘晓光:我不再下海
首创集团前任董事长刘晓光:我不再下海

今天如果再让我下海,真是就有点困难了。 [详情]

界面|2016年07月03日  07:35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

他从来不用激进的言辞,却总能用开放的思维给人以启发。[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7年01月17日  00:16
刘晓光:年轻人不一定都要买房
刘晓光:年轻人不一定都要买房

他表示,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买房,年轻人有了稳定收入之后,采取市场化租房和低收入租房也是一种选择。[详情]

新浪财经|2015年01月22日  11:22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压力最大时真想跳楼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压力最大时真想跳楼

他甚至和团队开玩笑说,“你们先跳,我也跳。”[详情]

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07月01日  11:27
评论:刘晓光已逝企业家精神尚存
新京报 | 2017年01月18日 07:44
评论:悼念刘晓光更是怀念戴着镣铐的舞者
新京报 | 2017年01月18日 07:19
张维迎痛悼刘晓光:叫一声晓光兄你慢慢走
张维迎痛悼刘晓光:叫一声晓光兄你慢慢走

  新浪财经讯 1月17日消息,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于昨日凌晨病逝,经济学家张维迎发朋友圈痛悼刘晓光,张维迎在朋友圈写道: “腊月里听到响雷声,人间顿失我晓光兄。日日夜夜盼重逢,怎知你长眠不再醒!记不清哪年认识了你,多少次相聚斗嘴皮。淡淡的交往浓浓的谊,突然间怎就没有了你!亚布力见你几回回,几回回见你几回回醉。 山在水在雪还在,朋友们都在你不在。荧光灯下看你斜着头,面对面见过你颤抖着手。总想和你再喝一杯酒,不打个招呼你就撒手走。 马里头挑马不一样高,人里头挑人就数你好。如今你成了出笼的鸟,你飞到远方我哪里找!再也不能手把手,再多的话儿我向谁吼! 泪水不住哗哗地流,叫一声晓光兄你慢慢走!我的晓光兄,你慢慢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1月17日 23:59
王巍悼念刘晓光:有中国梦和全球梦 却从未提过自己的梦
王巍悼念刘晓光:有中国梦和全球梦 却从未提过自己的梦

   刘晓光的归去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 商业人物 作者:王巍,系万盟并购董事长、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 前天,去达沃斯开会前的1月15日上午,我去北京协和医院探望你。三楼通常熙熙攘攘的长廊中,居然空无一人。忽然想起来,这不是探望时间,我为什么鬼使神差地来呢?此时,家属们都在北京雍和宫为你祈福。之前,你女儿焦急地告诉我,这几天情况不是很好,“我们要穷尽一切机会啊”。 第二天早上,我在苏黎世机场一落地,任志强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晓光走了”。我顿时脑子一片空白,走了,就这样一个刚刚61岁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你竟然先撒手撤了! 你的梦想 我大约1997年结识你,居然都20年了!还记得你接手首创集团不久,意气风发的样子。我离开国企证券公司不久,参与上海的上实集团和北京的北控集团的几个业务重组。你请我吃过两次饭,想要摸摸竞争对手的底牌。看我吞吞吐吐的样子,你不耐烦地拍着桌子:“少废话,你到底要多少顾问费吧,或者干脆跟我一起干。首创一定会超过他们,我刘晓光也不是一般战士!我是首都最大的企业底盘,给我10年,咱们拿下全国!” 多少年来,我一直调侃你当时不免轻狂的神情。三四年前,你突然在飞机上说,“我那时不会用大词啊,这是地道的中国梦。没有这么多约束和干扰,让我放手去干,早就实现了。再说了,中国梦也不一定非得我实现啊,我这几万人同心同德,换个人干成了,也还是我刘晓光的中国梦。”都快退休了,还是满满的自信和多事。 任志强的自传《野心优雅》卖得很火,你不以为然。看了我给老任写的序《轴人任志强》,你立刻打来电话,“志强那本书写得不怎么样,尽是他那点破事。我是人家不让写啊,我以后写本首创的历史,比他华远厉害多了。你也给我写个序。就叫强人刘晓光,不是强大的意思,是顽强的意思,创业打不死我,项目累不死我,就是别委屈我。我比老任不差,就是说不过他。一个烂摊子交给我,弄到几千亿,我也可以吹吧,你在北京就应该做大,你等我把法国那个中国开发区做出来吧,再吹吹。”是的,我陪你去法国两次,你与拉法兰总理和萨科齐总统大谈中法合作开发几百平方公里,我知道这是你的梦想。 你有中国梦和全球梦,但从没有提过你自己的梦。 你的厚道 阿拉善基金会是你发起创立的,也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曾经面临太多沮丧。早期筹备时,你多次拉我和张树新一起讨论项目和发起人名单。我当时正筹备中国并购公会,无力分身,你给我分配了一个拉人的名单,我不能同时忽悠两件事,结果几个企业家加入阿拉善,没有加入并购公会。我抱怨过,你笑了,“我欠你的,以后还给你。”几年前我和任志强一起成立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时,你立刻加入并担任轮值主席,连续出场多次。去年我们一起去绍兴的路上,你还向同行人反复强调,“我可不欠王总的了啊。” 由于特殊原因,你被强制学习了一段。出来后,性情大变,一段时间不爱出头,对于阿拉善事务也是意兴阑珊。退休前,我们多次劝你再次出山统领阿拉善,你笑笑,“我已经是创始人了,好几百个老板都进来了,能力和眼界都比我强,我就不上前台了。他们需要用我,我就当个旗子吧,能用多久就用着吧,不用了我就帮任志强弄小米去,我比他能忽悠。” 你在亚布力论坛也当过轮值主席,与各界朋友混得非常熟悉,都把你当作老大哥,一起过生日唱歌,一起高谈阔论。人前背后,你都给所有企业家站台撑场子,从不抱怨和批评别人。你说,“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国企更不容易啊,你私下说。想干的事不能放手,不想干的事要承担社会责任。高人不能请,庸才不能辞,奖金给别人可以,自己不能拿。动员你下海,你大大咧咧地说,“这一大摊子给谁啊,跟我这么多年的弟兄,还得一起干啊。” 你厚道啊,社会应该对你更厚道一些,唉。 你的才情 你能画画,也爱写诗,手里总带着纸笔,行车途中,会议当中,总是煞有其事地抒发情怀,经常与任志强你来我往地对诗。我不时成为第一读者,而且总是打击你们两位,否则估计你早就不知天高地厚要出几本对诗集了。不过,你那首在机场写就的《一个投资银行家的自白》,真是很棒。那时,你刚刚完成一个香港的融资大单,兴奋不已。用短信发诗,一连发了十几条给我。见面时,你很得意地说,“这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味道吧。” 你出了本诗集后,爱不释手。孩子般地告诉我,印出铅字后,感觉更有诗意。好像两年前吧,你与任志强一起旅游,大发诗意说,准备每两年印一本,写企业家的叙事诗,“不用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代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诗。”主题甚至都定了几个:阿拉善的环保、亚布力的思想、读书会的感悟和城镇化之类。你哪有这个时间啊,嗯,现在你可以在天上静静地写了。 好奇是你的天性,真诚是你的本性。这么大的老板了,也不爱惜羽毛,端不起来,也就彻底放下去了。每次读书会,都有人要你读诗。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你的境界 冯仑兄说的好,一个阿拉善基金会就奠定了你的历史地位。我这几年做博物馆,有些不同的感悟。历史是由观念、人物和事件来造就的,我们今天都在造就历史,不是宏大的历史,是我们所在的历史。我们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现实意义。 你刘晓光不止发起了阿拉善基金会,亚布力论坛你也是意见领袖,博物馆书院你是读书导师,你代表了一代中国企业家的视野和格局。你的人生阅历和江湖本色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样板。你的国际活动、政府资源、社会朋友圈,都是重要的企业领袖坐标,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生里程碑。 你在医院的最后一个月,我看到你的太太、母亲、姐姐、女儿女婿,是这样的真诚和温馨。看到你不同时期的各界朋友和同事,对你都是这样的真挚和关切。看到为你忙碌的医生和护士,还有慕名而来的各界粉丝们,也是这样的体贴和热情。晓光,你是一个了不起的朋友,让我们骄傲的男子汉。 晓光兄,你就这么离开了我们,才61岁,说好的一起到90岁呢?说好的一起去大理呢?说好的一起去法国呢?我们都突然感到一种难以承受的精神空虚。你就是一个秤砣,这杆秤突然失重了,上上下下的揪心,不知轻重何以衡量了。你应该看到十几个微信群里大家的呼唤吧,看到微博上几十万的鲜花吧。我只是遗憾,痛彻心扉的遗憾。你太忙了,太累了,也太需要休息了。你仿佛就在不远的上空含笑徘徊,让我们凝视和惆怅。 我今天在达沃斯,记者们特别告诉我,两年前在这里采访过你,他们都怀念你,敬佩你。我突然释怀了,你还会在我们中间,只是先行一步,得道成仙了。继续折腾吧你,在那边。[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1月17日 23:17
毛大庆发文悼念刘晓光:消失在阳光里的天梯
新浪财经 | 2017年01月17日 12:22
陈九霖悼念刘晓光:男人别装 多希望他不那么硬挺
新浪财经 | 2017年01月17日 12:04
地产带头大哥刘晓光去世:唯一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新京报 | 2017年01月17日 12:01
袁岳:刘晓光是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袁岳:刘晓光是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刘晓光: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来源:微信公众号袁岳 晓光大哥走了,就在1月16日。也许他不如王石、柳传志、马云、雷军这样的企业家知名,但我依然认为他值得很多年轻人追随。他做过公务员,为官的时候讲究新理念,推动创新工作,务实高效,不是一般混事的官僚;在企业里面,探索机会,管理风险,是走在前沿的企业家;他整合社会的力量做公益,为阿拉善协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晓光大哥没有虚荣,穿着随意,讲话直率随和,不摆架子,不虚头巴脑。三句话之后,他往往就说,你这个事是这么回事。他不说大话,就是很大的事也说的很实在。他会保持沉默,但不讲敷衍糊弄的话语。这是个真实到让不真实的人尴尬的大哥。 晓光大哥有他的坚持,但他能接受众人的规则。他有自己的领导者魅力,但他能率先垂范。他能感召众人,更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他并非那种一眼看似伟大的人物,但能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内在的大我。 如此大哥,值得为我青年之楷模。曾历辛苦,大哥安息。 [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1月17日 11:55
张醒生发文悼念刘晓光: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
新浪财经 | 2017年01月17日 10:59
刘晓光逝世:地产大哥的阿拉善之梦
刘晓光逝世:地产大哥的阿拉善之梦

  又一位中国环保公益界的领路人走了。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1月16日晚消息,首创集团前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6年多前,数百位环保界人士唱着《送别》,含泪送走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主要发起人梁从诫先生。而刘晓光在中国环保界,同样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 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曾说,“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摄影/章轲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着一望无际的黄沙滔天,他顿时心觉悲凉。“人类怎么会这样呢?”那一刻,他跪倒在沙漠里,“感觉心灵受到洗礼和震撼,开始思考企业家在环境保护上的作为。” 事后,他告诉朋友:“老实说,我在反思我的过去,反思我做过什么坏事。” 刘晓光说:“我在想,怎么把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带领到环保领域中去。”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刘晓光召集了80余名企业家到了阿拉善。 那天深夜,茫茫沙漠中,企业家们挤在一个木质结构的蒙古包中,争得面红耳赤,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刘晓光显得非常着急。因为第二天,“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就要宣告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的主席也要到场,而此时,连协会的章程和选举办法都还在争执。 但坐在一旁的万科董事长王石感觉却非常好。“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们企业家坐到一起来,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关心自然,关心环保,而不是关心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企业,没有功利性。”王石相信。 在之后的阿拉善宣言中,企业家们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摄影/章轲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从阿拉善开始?因为阿拉善是中国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2000年中国华北地区9次沙尘暴,有8次源于阿拉善。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境内有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两大沙漠即将握手连片,沙漠已经蔓延到贺兰山脚下,生态灾难正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刘晓光说。 刘晓光承认,是广袤的沙漠净化了他的灵魂。而他要做的这种事,正是个人情感的释放,这种情感归结为两个字就是:行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其最初目标就是改善和恢复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或防止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从而减缓或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刘晓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阿拉善生态的根本问题,是自然生态承载不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为的扩张。人与生态的矛盾,只能通过“四减”(减少农牧业人口、减少牲畜数量、减少灌木林砍伐、减少地下水消耗)来实现。而这“四减”,是人为的努力可以逐步实现的。 “阿拉善地方政府和阿拉善公益机构已做的工作缓解了阿拉善生态恶化的进程,证明了阿拉善生态是可以保护和治理的,尚没有达到不可逆的恶劣状态。”刘晓光说。 阿拉善的养殖业、中药材产业中,由于肉苁蓉、锁阳、甘草和麻黄,以及沙葱、沙蒿、沙芥、苦豆等可成为药材或食品的植物极具市场前景,在阿拉善的产量也比较可观,完全可模拟野生状态进行大面积人工增产或人工培植。 “这些植物的生产与阿拉善生态息息相关,相互促进。这些植物虽非阿拉善所独有,但阿拉善是最具生产优势的。”刘晓光认为,阿拉善的沙产业也具有无限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简单的绿色神话。 在一次徒步穿越沙漠后,刘晓光曾充满激情地写道:美丽的大厦不能建在沙滩上,要固沙就要种树种草。这是涉及子孙万代的大事,否则,大自然就要对人类进行惩罚,好像整个世界都沙化了,人类在玩最后的沙盘。中国的企业家们站出来吧,为母亲、为人类,献出我们的财富和才华。 “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次就是我被民选为会长,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在2014年6月5日阿拉善SEE十周年环保公益论坛上,刘晓光感慨地说。 在刘晓光所作的《阿拉善之歌》中,他写道:逝去的终将逝去,逝去的多是尘烟。我们拒绝迷途,诺亚方舟不会搁浅!这个地球需要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美丽的容颜。做一个无名英雄吧,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 16日晚,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的公告称:“12年,阿拉善SEE是大家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大事件和对社会的公益贡献!它不仅唤起了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也号召和凝聚了未来几代青年企业家的追求梦想。”“请您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让我从您的终点出发。请您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我要一路播种火花。谢谢您,我们的领路人!”[详情]

一财网 | 2017年01月17日 10:10
评论:刘晓光已逝企业家精神尚存
评论:刘晓光已逝企业家精神尚存

  刘晓光已逝,企业家精神尚存 不管怎样,企业总是由并非永久存在的人创建的。现存的最老的企业也只是最近几个世纪才创建的。但是,一个良性的市场经济运转,必须超越的是个人或者一代人的生命区间而继续存在。它有赖的不是单个的企业家,而是传承下去的企业家精神。 两年前,首创置业的董事长刘晓光辞去了董事长职位。那时候的他,已然有淡出圈子趋势,他的离职被媒体称为是令人扼腕的离开。 2017年1月,在距离其62岁的生日还差一个月时,刘晓光在北京因病去世。 他的微博最后一条停止更新也在2015年,在随后的两年里,他几乎完全淡出了新闻的视线。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是被匆匆遗忘。很多年轻人或许不知道,刘晓光,人如其名,是一位行业的开拓者、理念的践行者,正如拂晓的阳光。 1995年,首创集团重组之初,刘晓光被任命为首创集团掌门人。从曾经的政府官员到房地产商,从批地的人到买地的人,刘晓光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他带领首创从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到体量增长了将近200倍,甚至成为北京国企利润排名第一的企业。 力推国企改革创新的他,曾经想走得更远。他曾试图在首创引入黑石、KKR等外资投资者,完成公司产权多元化、治理结构合理化、公司的市场化以及资产的证券化,尽管最终并没有成功。但在今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焦灼的深水区,他曾经的努力更显现出卓然的远见。 除了他毕生致力的国企经营改革之外,人们对于刘晓光的印象标签,毫无疑问是那片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荒漠。在2003年10月,阿拉善一望无际的荒漠,让时任首创集团董事长的刘晓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这让他立志要团结企业家的力量来拯救这片荒漠。 在这之后,他“威逼”王石、任志强、冯仑等参与他的治沙计划。2004年6月5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正式成立,近百名企业家参与,并发表了《阿拉善宣言》。截至2015年12月,在捐赠资金之外,这些企业家投入志愿服务的时间已经超过10万小时。 如今,那些被他“威逼”参与《阿拉善宣言》的企业家们,早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传奇。可是,当曾经怀抱理想主义的王石,被困在资本血腥争夺的漩涡,当任志强也匆匆从舆论里销声匿迹,当作为带头大哥的刘晓光悄然告别了冬日的北京,当年的《阿拉善宣言》里的众志慷慨,在企业家们的纷纷转身中更显得是空山回响。 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之后,那些深具80年代气息的企业家们在世事变迁里各自沉浮。但刚刚过去的2016年,从王石陷入资本的丛林血战,再到作为中国企业家慈善代表的曹德旺在年底再次发出“减税”的最强音,人们开始猛然重新发现企业家精神的意义所在。而这正是已经从当下语境中,飘然远去的刘晓光所毕生致力的。 亚当·斯密为什么歌颂自由市场?熊彼特为何强调企业家精神?那是因为他们都看到了来自企业家的美好。看到了真正的商人,在实现自己的生意同时,也兼顾了改善他人的生活,甚至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这是市场的美好,同样也是商人的价值。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过去的2016年,频繁出现的“黑天鹅”把这种不确定性在全球的视野里不断放大。刘晓光在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这样的转换和频繁出现的黑天鹅,究竟是时代前进的波涛,还是历史回转的三峡,谁也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企业总是由并非永久存在的人创建的。但是,一个良性的市场经济运转,必须超越的是个人或者一代人的生命区间而继续存在。它有赖的不是单个的企业家,而是传承下去的企业家精神。这是在即将到来的黑天鹅时代,依然可以保持确定的前行方向。 □边际(媒体人)[详情]

评论:悼念刘晓光更是怀念戴着镣铐的舞者
评论:悼念刘晓光更是怀念戴着镣铐的舞者

  悼念刘晓光,更是怀念“戴着镣铐的舞者” 一种怀念 人们呼唤有更多像刘晓光一样的体制内企业家,一方面加大所管理企业的改革力度,支撑起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成为深层次改革的推动者,助推新体制的建设。 1月16日晚间消息,后经王巍、刘春等多位微博大V在微博证实,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去世,终年62岁。刘晓光被称为“92派”的代表人物,陈东升、俞敏洪、朱新礼、冯仑、潘石屹、易小迪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开始形成一个逐渐独立的企业家阶层。按照经济学家熊彼得的说法,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为重要的特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家,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和人格主体。从经济角度看,这个阶层的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效应,早已世所公认。而从社会结构来观察,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的优化,意味着这个阶层的崛起正在推动社会治理的变革。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世界观察新兴经济模式的窗口,与这一群体的崛起不无关系。 不同于过去30多年间市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粗放型环境,今天的世界,靠低要素价格赚钱的日子正在成为过去。随着经济全球融合的深度推进,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所面临的挑战,也正在发生巨大转变。 特别是,当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沉重的命题时,企业家们显然不应仅仅满足于个体的先行,还应谋划如何以群体的名义发展壮大,尤其是在自觉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的层面上,更需要身体力行。 刘晓光、任志强、王石等近百位企业家,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个以促进企业家群体共同关注环保等公共议题、凝聚企业家力量、弘扬企业家为社会付出精神的公益社团,也从此进入到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与其他企业家区别的是,刘晓光是身在国企的改革派人物,曾经尝试引入美国的黑石等作为战略投资者,以此改变首创的单一国有体制,但最终未能如愿。刘晓光很推崇万通的股权结构,国企泰达占股30%多,民营公司占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自然人股东。他认为这种混合国有、民营、个人股东所有制的企业更有生命力,约束力更强。这不正是当下国企混合制改革的方向与趋势吗? 刘晓光身上所闪现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在于他让首创变成千亿级企业航母,更在于他的合作精神、平等互惠意识,以及对于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规则,有相当的认同。在当下中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各据半壁江山的背景下,围绕“国进民退”以及“民退国进”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双方在市场认知、合作共赢上还存在太多障碍,人们呼唤有更多像刘晓光一样的所谓体制内企业家,一方面加大所管理企业的改革力度,和其他企业家一道,支撑起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成为深层次改革的推动者,助推新体制的建设。 当然,正如刘晓光被称为“戴着镣铐跳舞”,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一起出钱做生意”那么简单,还包含着国有经济体与民营经济体合资经营、合股运作,合力监督、共守契约等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内涵和形式,这是一种更为繁复的产业资源重置、商业机遇重新挖掘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建立在新经济、产权要素、法治秩序背景下的现代工商模式的更新改造。这个更新改造的过程,很大意义上,将决定中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交融过程中,能否建立起从观念到行为、从价值理念到经营方式都与时俱进的现代工商业文明形态。 于此,无论是刘晓光所指向的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还是潘石屹、冯仑等民营企业管理者群体,以及负责顶层设计的相关主管部门,不可不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和远见,争取为更多的新刘晓光、新冯仑涌现,创造开放自由的大环境。 □远山(财经评论人)[详情]

张维迎痛悼刘晓光:叫一声晓光兄你慢慢走
张维迎痛悼刘晓光:叫一声晓光兄你慢慢走

  新浪财经讯 1月17日消息,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于昨日凌晨病逝,经济学家张维迎发朋友圈痛悼刘晓光,张维迎在朋友圈写道: “腊月里听到响雷声,人间顿失我晓光兄。日日夜夜盼重逢,怎知你长眠不再醒!记不清哪年认识了你,多少次相聚斗嘴皮。淡淡的交往浓浓的谊,突然间怎就没有了你!亚布力见你几回回,几回回见你几回回醉。 山在水在雪还在,朋友们都在你不在。荧光灯下看你斜着头,面对面见过你颤抖着手。总想和你再喝一杯酒,不打个招呼你就撒手走。 马里头挑马不一样高,人里头挑人就数你好。如今你成了出笼的鸟,你飞到远方我哪里找!再也不能手把手,再多的话儿我向谁吼! 泪水不住哗哗地流,叫一声晓光兄你慢慢走!我的晓光兄,你慢慢走!“[详情]

王巍悼念刘晓光:有中国梦和全球梦 却从未提过自己的梦
王巍悼念刘晓光:有中国梦和全球梦 却从未提过自己的梦

   刘晓光的归去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 商业人物 作者:王巍,系万盟并购董事长、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 前天,去达沃斯开会前的1月15日上午,我去北京协和医院探望你。三楼通常熙熙攘攘的长廊中,居然空无一人。忽然想起来,这不是探望时间,我为什么鬼使神差地来呢?此时,家属们都在北京雍和宫为你祈福。之前,你女儿焦急地告诉我,这几天情况不是很好,“我们要穷尽一切机会啊”。 第二天早上,我在苏黎世机场一落地,任志强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晓光走了”。我顿时脑子一片空白,走了,就这样一个刚刚61岁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你竟然先撒手撤了! 你的梦想 我大约1997年结识你,居然都20年了!还记得你接手首创集团不久,意气风发的样子。我离开国企证券公司不久,参与上海的上实集团和北京的北控集团的几个业务重组。你请我吃过两次饭,想要摸摸竞争对手的底牌。看我吞吞吐吐的样子,你不耐烦地拍着桌子:“少废话,你到底要多少顾问费吧,或者干脆跟我一起干。首创一定会超过他们,我刘晓光也不是一般战士!我是首都最大的企业底盘,给我10年,咱们拿下全国!” 多少年来,我一直调侃你当时不免轻狂的神情。三四年前,你突然在飞机上说,“我那时不会用大词啊,这是地道的中国梦。没有这么多约束和干扰,让我放手去干,早就实现了。再说了,中国梦也不一定非得我实现啊,我这几万人同心同德,换个人干成了,也还是我刘晓光的中国梦。”都快退休了,还是满满的自信和多事。 任志强的自传《野心优雅》卖得很火,你不以为然。看了我给老任写的序《轴人任志强》,你立刻打来电话,“志强那本书写得不怎么样,尽是他那点破事。我是人家不让写啊,我以后写本首创的历史,比他华远厉害多了。你也给我写个序。就叫强人刘晓光,不是强大的意思,是顽强的意思,创业打不死我,项目累不死我,就是别委屈我。我比老任不差,就是说不过他。一个烂摊子交给我,弄到几千亿,我也可以吹吧,你在北京就应该做大,你等我把法国那个中国开发区做出来吧,再吹吹。”是的,我陪你去法国两次,你与拉法兰总理和萨科齐总统大谈中法合作开发几百平方公里,我知道这是你的梦想。 你有中国梦和全球梦,但从没有提过你自己的梦。 你的厚道 阿拉善基金会是你发起创立的,也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曾经面临太多沮丧。早期筹备时,你多次拉我和张树新一起讨论项目和发起人名单。我当时正筹备中国并购公会,无力分身,你给我分配了一个拉人的名单,我不能同时忽悠两件事,结果几个企业家加入阿拉善,没有加入并购公会。我抱怨过,你笑了,“我欠你的,以后还给你。”几年前我和任志强一起成立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时,你立刻加入并担任轮值主席,连续出场多次。去年我们一起去绍兴的路上,你还向同行人反复强调,“我可不欠王总的了啊。” 由于特殊原因,你被强制学习了一段。出来后,性情大变,一段时间不爱出头,对于阿拉善事务也是意兴阑珊。退休前,我们多次劝你再次出山统领阿拉善,你笑笑,“我已经是创始人了,好几百个老板都进来了,能力和眼界都比我强,我就不上前台了。他们需要用我,我就当个旗子吧,能用多久就用着吧,不用了我就帮任志强弄小米去,我比他能忽悠。” 你在亚布力论坛也当过轮值主席,与各界朋友混得非常熟悉,都把你当作老大哥,一起过生日唱歌,一起高谈阔论。人前背后,你都给所有企业家站台撑场子,从不抱怨和批评别人。你说,“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国企更不容易啊,你私下说。想干的事不能放手,不想干的事要承担社会责任。高人不能请,庸才不能辞,奖金给别人可以,自己不能拿。动员你下海,你大大咧咧地说,“这一大摊子给谁啊,跟我这么多年的弟兄,还得一起干啊。” 你厚道啊,社会应该对你更厚道一些,唉。 你的才情 你能画画,也爱写诗,手里总带着纸笔,行车途中,会议当中,总是煞有其事地抒发情怀,经常与任志强你来我往地对诗。我不时成为第一读者,而且总是打击你们两位,否则估计你早就不知天高地厚要出几本对诗集了。不过,你那首在机场写就的《一个投资银行家的自白》,真是很棒。那时,你刚刚完成一个香港的融资大单,兴奋不已。用短信发诗,一连发了十几条给我。见面时,你很得意地说,“这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味道吧。” 你出了本诗集后,爱不释手。孩子般地告诉我,印出铅字后,感觉更有诗意。好像两年前吧,你与任志强一起旅游,大发诗意说,准备每两年印一本,写企业家的叙事诗,“不用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代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诗。”主题甚至都定了几个:阿拉善的环保、亚布力的思想、读书会的感悟和城镇化之类。你哪有这个时间啊,嗯,现在你可以在天上静静地写了。 好奇是你的天性,真诚是你的本性。这么大的老板了,也不爱惜羽毛,端不起来,也就彻底放下去了。每次读书会,都有人要你读诗。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你的境界 冯仑兄说的好,一个阿拉善基金会就奠定了你的历史地位。我这几年做博物馆,有些不同的感悟。历史是由观念、人物和事件来造就的,我们今天都在造就历史,不是宏大的历史,是我们所在的历史。我们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现实意义。 你刘晓光不止发起了阿拉善基金会,亚布力论坛你也是意见领袖,博物馆书院你是读书导师,你代表了一代中国企业家的视野和格局。你的人生阅历和江湖本色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样板。你的国际活动、政府资源、社会朋友圈,都是重要的企业领袖坐标,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生里程碑。 你在医院的最后一个月,我看到你的太太、母亲、姐姐、女儿女婿,是这样的真诚和温馨。看到你不同时期的各界朋友和同事,对你都是这样的真挚和关切。看到为你忙碌的医生和护士,还有慕名而来的各界粉丝们,也是这样的体贴和热情。晓光,你是一个了不起的朋友,让我们骄傲的男子汉。 晓光兄,你就这么离开了我们,才61岁,说好的一起到90岁呢?说好的一起去大理呢?说好的一起去法国呢?我们都突然感到一种难以承受的精神空虚。你就是一个秤砣,这杆秤突然失重了,上上下下的揪心,不知轻重何以衡量了。你应该看到十几个微信群里大家的呼唤吧,看到微博上几十万的鲜花吧。我只是遗憾,痛彻心扉的遗憾。你太忙了,太累了,也太需要休息了。你仿佛就在不远的上空含笑徘徊,让我们凝视和惆怅。 我今天在达沃斯,记者们特别告诉我,两年前在这里采访过你,他们都怀念你,敬佩你。我突然释怀了,你还会在我们中间,只是先行一步,得道成仙了。继续折腾吧你,在那边。[详情]

毛大庆发文悼念刘晓光:消失在阳光里的天梯
毛大庆发文悼念刘晓光:消失在阳光里的天梯

  新浪财经讯 1月17日消息,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于昨日凌晨病逝,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曾任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的毛大庆发文《消失在阳光里的天梯》纪念刘晓光,称“晓光可以说是我在30岁到47岁的17年里,接触最多、交流最细腻的一位前辈,太多的对话、太多的场景、太多的感慨”。 微博原文如下: 消失在阳光里的天梯 12月初的一天上午, 晓光(虽是后辈,我们之间一直直呼其名,他一直叫我小毛)感到发冷发烧, 径自让司机带他去朝阳医院看急诊,之后因为高烧和病毒感染,医院直接在在急诊留院住院,之后很快昏迷进入ICU………在和病毒及综合衰竭抗击一个半月后,安静地离开了。在感到不适前的两三天里,他在密集地开会,最长的一次连续开了十几个小时…….劳累、带状疱疹、病毒和先前的帕金森等疾病综合作用,终于击垮了他。 过去的几年里,虽然退休了的他,仍然活跃在沙漠和环境治理、企业家论坛、公益活动的各个场合。晓光是个闲不住的人。 前两年在上海的一个活动,他上台后,因为身体不支而精神萎靡,事后有人造谣说他醉酒上台。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凡参加活动,都特别注意,而为此,还吃了很多药,很多人不知道,他经常超量服药,为了能够有良好的面貌继续支持社会事业、支持朋友、支持伙伴。晓光是一个非常注重公众形象和极其自重自爱和自尊的人。 感觉发冷,自己一个人随便去个医院、挂号看病,事后好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去大医院、没有请名医?从一个“发烧”就此和我们作别,是不是太“草率”了?其实,这就是本色刘晓光。晓光是个活得特别简单、特别单纯,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名人、是领导。晓光是个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在房地产圈我是晚辈,也一直觉得自己和幸运,能够和几乎所有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开山者”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得到他们近距离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这一批人,用勤奋和智慧托起了一个庞大的行业;更是用思想和情怀,从改革开放的创业时代一路走来,塑造起一代中国企业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坚实群像。 晓光可以说是我在30岁到47岁的17年里,接触最多、交流最细腻的一位前辈,太多的对话、太多的场景、太多的感慨。 1999年,我刚从新加坡被派驻北京,成立凯德置地在中国的“控股公司”。3个月后,晓光把我请到位于北京国际会展中心西侧的首创的总部,和首创20余位高管交流分享,事后,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详细介绍首创的产业结构以及他的构想。那时,两个感受深深留在我脑海里:1、管理着这么一大摊子的大领导,如此谦和地和一个后生交流;2、他是一个非常注重产品的人。从那天后,我和首创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感情,也就有了一路走来,唐军、胡为民等众多首创领军者和我十几年深厚的友谊。在万科期间,好多次在项目上相遇,大家从来都是合作、协同、共赢!晓光是个从来不端着的人。 晓光“出来后”,我见到他一直不愿意问及这件事,怕触及不愉快的记忆。过了一年的一天下午,很轻松的环境下,我问他怎么看这个事儿,他说:大庆,人很多时候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位置越高,约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你可以说这是身不由己,也可以看成你这个个体的社会属性。该担的就得你担,问心无愧就好。但那之后,我确实看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心里一直特别替他心疼。我相信,一个特别好强的“体制内”的刘晓光,默默承受了我们难以知道的巨大压力。晓光是个干净的人。 最让我感动的,当然是在我创业后不到半年,他率一众阿拉善的企业家来到阳光一百优客工场搞活动,和我交流。那是个两天的研讨会,我因为出差,只能赶上最后半天。晓光本来中午就应该离开,而且需要休息一会儿,但为了等我、听完我交流、合完影,一直拖到下午才离开。晓光是个对哥们儿侠肝义胆的人。 晓光住院昏迷后,我去医院看他,为了怕带病菌进入病房,思考再三,没有进去。想着过不了几天他就可以出院了。我和刘丹及大嫂聊了许久,从她们的坚强和乐观,再次映射出晓光的魅力。我们都说,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么多磨难都走过来了,还有这么多朋友为他祈祷加持,他一定没有问题的…… 昨天晚上7点多,他走了。拒绝了我们一大堆人的挽留。 刷爆了朋友圈的怀念,我想已经说明了所有。我想他是幸福的,我非常认同潘总所说,这只大鸟终于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了。 我特意选了一张直通阳光的天梯的图片来表达我昨晚的思绪。我看到晓光已经在梯子的尽端渐渐消失在明晃晃的阳光里,他在召唤我们跟随他攀登,去追随那些善良、高贵的灵魂。 2017-1-17阳光100[详情]

陈九霖悼念刘晓光:男人别装 多希望他不那么硬挺
陈九霖悼念刘晓光:男人别装 多希望他不那么硬挺

  新浪财经讯 1月17日消息,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于昨日凌晨病逝,陈九霖今日发文悼念称,刘晓光逝世的噩耗,最让我震惊、惋惜与悲痛,他是因为帕金森综合症和糖尿病而离开人世的。 他为首创集团呕心沥血,是妇孺皆知的。他创立的阿拉善公益组织,也为人称道。但有一个细节并不是所有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当年首创在港上市时,并不顺利。在募集资金还差2000万港币时,他发誓:“如果募集不成,我就跳楼!”为了国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非刘晓光莫属! 文章具体如下: 男人别装——悼念好友刘晓光 2017年1月16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却又因为以下三件事打上了特殊标记: 一是,新媒体《男人别装》当日播出了此前对我的采访《陈九霖:地狱归来,初心不改》。我在访谈中说:“现在看来,约瑟投资就算是我历经苦难之后的财富,是我人生的第二春了吧!我是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和我的股东、同事、合作伙伴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尽量做大一点,做好一点,但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一部分取决于我们的努力,一部分也看机遇。我觉得只要努力了,就不会后悔。” 二是,当日新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了谷歌的惊天预言:作家、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时表示,通过重新编程,人类将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库兹韦尔说:“我认为在2029年左右,我们将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那时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日期计算,我们延长的寿命甚至将会超过已经度过的时间。” 库兹韦尔还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到了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 三是,我自2001年就已认识的老大哥、首创集团原董事长刘晓光当日仙逝。 刘晓光逝世的噩耗,最让我震惊、惋惜与悲痛。我们前不久还在一起聚会。往前推,有一次朋友们一起晚餐,他当晚安排了三个饭局,本以为他不能出席我们的那一场,但结果他还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他讲了话、喝了一点红酒,就去赶下一场。他讲话也好、喝酒也好,都全身颤抖,以至于一个不了解他的朋友对我说:“这哥们真讲哥们义气,在第一场酒喝成这样了还能准时赴约,真了不起!” 其实,刘总并没有喝醉,而是身患帕金森病。他16日是因为帕金森综合症和糖尿病而离开人世的。 还往前,我在他办公室交流——探讨首创入股约瑟投资公司或者一起组建基金。我看到一堆人排着队等待他的接见。看到我提前到达,他就离开正在接待的其他客人,马上招呼我到与他办公室连在一起的客厅,并亲自打电话请首创集团属下子公司的老总过来与我交谈。刘总介绍了我并布置了要谈的内容后,接着又去会见刚才的那拨客人。一个多小时后,刘总再次回到他办公室的客厅,具体了解我们会谈的结果。他给我的高度评价和细心周到的安排,让我感激不已。 再往前,我请他去深圳出席一场活动,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在那场活动的演讲时,针对刚刚提出不久的“互联网+”概念时,刘总说:“我认为不应该千篇一律地提倡互联网+,还应该有+互联网,互联网可以是一个行业,也可以是一个工具,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工具或平台!” 活动前,我们安排了豪华专车接他,结果刘总没有坐我们的车,而是被别的人接去参观公司了;我们给他安排了饭局,他也没有出席,因为市领导安排了;活动结束后他又立马去视察首创在深圳的公司。 我和晓光总自2001年于纽约“中美首届CEO论坛”上相识,之后每次见到他,都发现他很忙,似乎从未停歇过。他为首创集团呕心沥血,是妇孺皆知的。他创立的阿拉善公益组织,也为人称道。但有一个细节并不是所有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当年首创在港上市时,并不顺利。在募集资金还差2000万港币时,他发誓:“如果募集不成,我就跳楼!”为了国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非刘晓光莫属! 对本文标题“男人别装”,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但我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男人不要硬挺”。除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为国企效劳并功勋卓著之外,大家也都知道,晓光也受了诸多委屈。 我多么希望晓光并非那么坚强、那么硬挺,该哭就哭,该歇就歇!我多么希望晓光能够活到2029年!那样,不说将来可以“长生不老”,即使到那时他74岁也不过是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而已!毕竟,62岁而逝,太早了!祝愿晓光天堂安祥、安息!男人别装,好男人更是不要硬挺![详情]

地产带头大哥刘晓光去世:唯一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地产带头大哥刘晓光去世:唯一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刘晓光:笼子内外的“好男儿” 文|新京报记者周红艳 曾慧娟 “有家国情怀”的一代企业家 “企业家”、“思想家”、“慈善家”、“改革家”…… 1月17日夙夜之间,有许多人都试图用一种或是几种印象,去概论这位中国地产界“带头大哥”充满时代感与传奇感一生。 但大家能够完成的,或许都只能够是无数印象拼图中的一部分。 与50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企业家一样,刘晓光的人生历程交杂着无数历史纵横的痕迹,当过兵,早年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毅然决然的放弃军队生涯,而选择回到北京读商科。凭借着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的学历,青年刘晓光在毕业之后进入到了北京市政府,先后担任了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处长、委员、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在北京计委的工作中,刘晓光不断地见人,批项目,甚至和企业家们一样,跑到香港为去政府的基金融资。这一过程中,他与众多在市场中先行一步的企业家们成为朋友。 坊间经常流传着一个故事:在担任计委商贸处副处长时,刘晓光的案头总是堆着太多需要审批的单子、文件。有一天忙到半夜两点,刘晓光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那人说:“手里的项目再不批就做不成了。”刘晓光问:“这个项目的投资需要10个亿,你有吗?”那人回答:“你批了我就有。”最后刘晓光签了字。那个人因为兴奋得差点跌一跤,他叫潘石屹。 而潘石屹则在今日,也就是1月17日晚间0:55,亲自证实了那个在坊间流传了已久的故事。 “1992年,我们来到北京开发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刘晓光当时是专管批文的官员。好像是中央又有什么政策,要压缩投资。我们项目批文一直在等待中,我十分着急。半夜一点多钟,我还在北京市计委的门口等着。刘晓光加完班出来看到我,说大冬天的别冻着了,明天下午你来我办公室吧。结果,第二天我就取到了批文。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刘晓光,跟他打交道。” 90年代里,北京市政府里面30多岁的副局级干部可谓是凤毛麟角,正当大家都以为刘晓光铁定会从政的时候,“甚至有可能成为副市长的人选”时,他却做了一个在他人生中,十分具有“拐点”意义的决定。 1995年,原隶属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计委和市政府办公厅的17家国有企业组成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这一年,刘晓光临危受命,掌舵重建首创集团。 缘系首创 为什么说是“临危”,是因为当年的首创可以说是一个“三无企业”: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 在别人问起刘晓光是否后悔做出“弃政从商”的这一抉择时,他的回答十分的具有时代特征,却又不得不令人们心生感佩。 “在那样一个历史背景里,我可以选择做或是不做,但我觉得最根本还是国家需要我。我也转变了思想,有了实业报国、商业报国、技术报国的志向。” 而接手了首创集团后,刘晓光马上大刀阔斧的整合了版块,打造了他在首创集团的传奇。 先是确定发展战略,刘晓光带领首创领导层,用了9个月的时间来探讨“首创应该做什么?”,最终确定了“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先导,以产业为背景,用投资银行业务的血液去支撑产业的发展,用产业的利润支撑投资银行的发展,两个轮子一起动。”的发展理论。 “以金融为引擎”,在当年可以说是一个既先进又大胆的设想。因为熟悉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人都知道,90才初初设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当时无论是整体建设,还是参与者水平都十分的初级。当时的企业家里面,鲜有人敢于如此大笔的押宝金融策略。 然而,刘晓光不仅确立了这一策略,还创造了所谓的了金融三角理论:即金融牌;上市公司牌;产业牌。因为“三角互动,企业才能发展迅速”。此后,在首创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事实也证明刘晓光当年策略的无比正确性:如今这20几年里面,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总体上来看,首创集团的体量增长了将近200倍,发展速度比同类企业快了一倍。 然而,创业故事,总是沉浮一体。收获常常伴随着阵痛和失去而来。 刘晓光二十年来最大的遗憾,当属2004年为首创引入美国KKR、黑石等国际投资者无果,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 根据当时的布局,首创拟拿出几百亿资产,外资方则拿出现金准备进行国际化重组。在计划中,外方担任总经理,而首创相关人士担任董事长,各占50%的股份,留出13%给管理层。如果重组成功,首创会成为一家纯正的国际化企业。 但后来,这件事情因为涉及国资,遭到了拦腰斩断,“当时监管机构提出的条件,外资完全不可能答应,虽然那些条件限制看来很平常。”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还是经常会被刘晓光提起,足见当时之痛。 同样是2004年,刘晓光曾经提出要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的激进方案。刘晓光曾回忆道,当时如果将他的这个方案付诸实施,如今至少在地价方面就已经升值30倍左右。但当时在决策过程当中,反对意见担忧这一当时属于“激进”方案的风险问题,刘晓光最终没能说服其他人。 著名品牌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的一句略带灰色气息的评价语:国企掌门人里,干得好的进医院,干不好的进法院。刘晓光的斐然成就之下,有许多心酸、苦痛,过去的几年来,“口风渐松”的他曾经自己说出了一些,但更多的内容,或许将伴随着他的离去,成为永久的谜团。 在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风险。有一次刘晓光在医院住院,首创集团一个下属公司突然开始收购一只股票,眼看着这只股票从十几块钱跌到几块钱,几个亿就没有了。这时候怎么办? “压力最大的时候真想跳楼!当时一只基金上市的前两天还有两千万募集资金没有凑齐,这时候就要滚回北京了。花了上千万的费用,5.4亿基金也没有募集到,那怎么交待?”刘晓光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回忆道。 在执掌金融帆舵的这几年里面,刘晓光常常因为压力大而失眠。他甚至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天看英国的恐怖片,然后才趴着睡觉,因为他听说这样可以减少压力。 “企业家”,或许也是有着诸多社会身份的刘晓光特别喜爱的一个称谓。而他或许也是最有资格去概括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称谓的人。 2015年,他生病入院前的某次读书会上,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曾经问过他“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一问题。 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我认为,确实有家国情怀,特别是50后、60后的企业家,办企业的时候想着国家的命运,想着民族的前途。有这种理念对不对呢?可能在那个年代是对的,它是一种激情,一种奋进的东西。我一直在提,中国企业家有两个奖章,一个是社会奖章,一个是金钱奖章,光有社会奖章不行,光有金钱奖章也不好,这就是我尊重的企业家的价值。”,显然这一问题,他自己早已在脑中思忖了无数遍。 而他,的确也是如上述所说来要求自己的。 这一点,从他总是“危局受命”、“一直在创业”的人生履历表就可以看出证明。 唯一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在地产行业,刘晓光还是任志强口中北京地产真正的“带头大哥”,在论坛上,素有“地产大炮”之称的任志强气极开火时,也只有刘晓光敢于“顶几句嘴来劝和”,被地产圈称为“唯一能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一个常被提起的段子是,在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舌战群儒,任志强摆开架势欲“放炮”,刘晓光提醒说,“咱们不是说好不批评别人么!”随后,任志强的话语变得和缓起来,甚至颇感委屈地辩解:“我又没有点他们的名字。” 刘晓光用“正派、仗义”二词形容任志强。但在微博诞生之前,由于一些原因,任志强经常被冠以“黑心开发商”的代言人。刘晓光让他收声,是在保护这位顽皮的小弟。 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有几十年。最早的相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任志强在华远集团的前身——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建设部经理,而刘晓光则担任着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副处长。华远作为西城区一个全新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各种项目需要经过刘晓光所在单位的审批。 2011年,中国金融博物馆的一次读书会上,任志强“揭发”说,当时他找刘晓光审批,被要求“外面等着”,走廊上一等就是四个小时,中午吃饭时才被想起来。不过,这一来二去的审批,两人开始相互熟悉,进而成了哥儿们,一晃就快30年。 2013年1月9日,新京报“中国经济展望及城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刘晓光和任志强等同台论道。在论坛开始前,俩人还“神同步”——刷微博。 在这次论坛上,刘晓光发表了他对于一直以来所关注的城镇化的观点: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研究农民就业问题,需要研究产业的摆布和布局。现在建一个小城镇,首先需要做一个很好的规划,还要做土地一级开发,然后还要做一部分二级开发来补偿。大概改造一个小城镇需要至少60亿的现金,量很大。所以我特别希望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用市场化的办法、用多元化的办法来推进。 笼子内外的“好男儿” 除了“正经的事业”外,刘晓光经常会被大家提起,还常常因为一个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而阿拉善也是刘晓光最为自豪的“再次开创”之举,“我会将阿拉善写在墓志铭”,没想到当时的玩笑之语,如今一语成谶。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建立是由80多位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包括刘晓光、冯仑、王石、任志强、马蔚华、戴志康等大佬都参与了。这个协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治理荒漠化。最早的构想者和发起人,都可以说是刘晓光。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着黄沙滔天,刘晓光躺在沙漠里,开始了这一共同公益协会建立的构想。而归来之后,他半威胁、半忽悠的降服他的那些亲朋好友。 “任志强你得来。”“王石你得来。”“不来以后别的事情免谈。”一年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会员还有陈东升、郭广昌 、潘石屹等等。 可以说,刘晓光是这个协会的最初创立者和发起人。但却也是在最早的时期“被关在笼子里的人”。 万通控股董事局主席冯仑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明着调侃、暗里敬佩的讲述了刘晓光这位“创始会长”的趣事: 2015年11月7日,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一天,阿拉善公益机构换届选举,整个会场人气爆棚,候选人个个血脉贲张。 但这一天,最落寞的是我身边的刘晓光,口中不停地嘟囔:“不连任会长也就算了,最后连名誉会长也不让当了;名誉会长不能当也就算了,还不能直接当理事,每次都得选;选也就算了,还怕选不上,所以每次都还得来选!” 刘晓光这会儿开始适应了,看着阿拉善人丁兴旺,自己的威信越来越高,他说:“这个治理的方式我也就接受了。” 我跟他讲:晓光,你牛逼了一辈子,你干十个首创不如干一个阿拉善。干阿拉善这件事应该写在你的墓志铭上,你现在就应该写“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 如果再写一句话,就是“我终于被阿拉善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关进了笼子’”。 听我说完这番话,他笑而未答,旋即上台发表他的竞选演说去了。在演说最后,他重复了我的话:“冯仑说我干十个首创都不如干一个阿拉善,我很满意。” 不过,冯仑说当时这番话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没过几个月,被关在“阿拉善笼子”里的刘晓光退休了,终于从“国企”这个大牢笼里面逃脱了。 “逃脱”体制后,刘晓光开玩笑的对任志强等一众地产好友们说“以后谁都别想关住我。” 而他的好兄弟们,也十分乐见刘晓光转身成为新一代“刘大炮”。 当时,任志强甚至在微博上发表了专程为他写的诗《不悔生命的远方—写在晓光退居二线之际》 退休后的一年多里,圈里人都可以感觉到,刘晓光比之前“爱说、敢说了”。 “他似乎对城镇化非常的感兴趣,他说‘出笼’后的自己想要做一件比阿拉善重要十倍的事。,他想要改善中国城乡之间的人文生态环境。那会是让富人和穷人之间握手言和的大棋。”一位地产媒体人不无遗憾的说道。 附刘晓光一首诗: 《给未来之星画像》 谁都不甘心, 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但又有多少人, 能成为未来之星? 敢上天揽月的梦想者, 欲下洋捉鳖的挑战者, 天生跳跃式的思想者, 富有激情的寻路人。 瞬间的灵感, 超前的意识, 他们琢磨未来会发生啥? 比智力更宝贵的直觉, 敏锐的商业眼光, 闪耀着独创性的火花; 不拾人牙慧, 说干就干的雄心, 出奇的果敢胆大, 这就是未来之星的灵魂再现。 他们在惊险的一跃中, 执着地追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们愿担负起自我和社会的责任, 在茫茫商海中求索, 在夹缝中渴望求生拼命搏杀。 他们为立足市场, 获得金钱和机会的奖章, 在奔波中献出青春年华, 在挤压下生存长大; 他们是社会的拓荒者, 在困境和冷嘲热讽中结果开花。 虽然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 跌倒了再往起爬, 但在幻想中, 他们找到豁然开朗的大道; 虽然每次站起来都带着伤痛, 但历练后飞得更高,做得更大。 要么被熊熊烈火烧焦, 要么涅槃成一只浴火的凤凰, 在燃烧的烈火中不断升华! 这就是画像中的彩虹, 这就是风雨中的未来之星![详情]

袁岳:刘晓光是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袁岳:刘晓光是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刘晓光:值得青年们追随的不知名偶像 来源:微信公众号袁岳 晓光大哥走了,就在1月16日。也许他不如王石、柳传志、马云、雷军这样的企业家知名,但我依然认为他值得很多年轻人追随。他做过公务员,为官的时候讲究新理念,推动创新工作,务实高效,不是一般混事的官僚;在企业里面,探索机会,管理风险,是走在前沿的企业家;他整合社会的力量做公益,为阿拉善协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晓光大哥没有虚荣,穿着随意,讲话直率随和,不摆架子,不虚头巴脑。三句话之后,他往往就说,你这个事是这么回事。他不说大话,就是很大的事也说的很实在。他会保持沉默,但不讲敷衍糊弄的话语。这是个真实到让不真实的人尴尬的大哥。 晓光大哥有他的坚持,但他能接受众人的规则。他有自己的领导者魅力,但他能率先垂范。他能感召众人,更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他并非那种一眼看似伟大的人物,但能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内在的大我。 如此大哥,值得为我青年之楷模。曾历辛苦,大哥安息。 [详情]

张醒生发文悼念刘晓光: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
张醒生发文悼念刘晓光: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

  新浪财经讯 1月17日消息,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于昨日凌晨病逝,1月17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发文《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悼念晓光》,称“晓光人虽然走了,但晓光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SEE环保组织机构,他在九泉下当含笑看到北京已经不再有沙尘暴的威胁了。他2004年的激情已经变成阿拉善和北京的永恒!谢谢你!晓光兄!愿你在天堂里没有沙尘暴只有诗!” 微博原文如下: 《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悼念晓光》: 2004春天,刚刚度过“SAS”病毒侵袭的北京又笼罩在滚滚的“沙尘暴”。整个春天,北京隔三差五就会黄沙漫天。大家都担忧北京的未来和将要举办的奥运会。 在一个依然黄沙漫天的下午,我突然接到刘晓光的电话,我们虽然认识,但因为他是国企领导,来往并不太多。 他在电话里上来就讲:“醒生,看到窗外的沙尘暴了吗?再不采取行动,北京就没法呆了!奥运会也恐怕无法办了,咱们不能这样看着不行动吧?!…” 我问他如何采取行动,他说他希望发动一批企业家联合起来,配合政府,动员全社会开始向“沙尘暴”挑战,并问我愿意参加否?我不假思索地表态愿意跟带头大哥一起干! 于是,几天后,同样在一个沙尘暴的黄沙漫天的下午,在北京翠宫饭店里,由晓光召集的四十多个企业家聚会,开始谋划在内蒙古阿拉善成立一个治理沙漠的环境保护组织。 因为当时有研究指出北京沙尘暴的扬沙60%以上来自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地区。并且讨论了基本要求,100个企业家每人出资100万(分10年,每年10万),为一个亿,晓光从意大利政府申请配套1000万欧元,也差不多一个亿。 用这些钱开始治理阿拉善地区沙漠化问题。争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消除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在场的企业家在晓光慷慨激昂的激励下,纷纷表态参与和支持。 张朝阳是最后一个到的,他去爬山了,吃了一嘴黄沙,土头土脸地进到会场。 在这次会议上还确定成立了筹备工作组,并约定当年夏天去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召开成立大会。 2004年初秋,成立大会召开,6,70位企业家包括台湾企业家发起成立了“阿拉善生态保护协会”。刘晓光不负众望当选首届会长,王石,冯伦,还有我和其他几位企业家当选为第一届执行理事会成员。 自此,阿拉善生态协会(SEE)蓬勃发展、十几年过去了,不但在北京奥运会前,沙尘暴基本不再成为大的环境问题。SEE也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企业家群体环保组织。而这一切最早都来着一个人的激情-刘晓光。” 自从得知晓光病重住院后,一直为他祈福,希望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再到沙漠去打滚,去读诗、去看沙漠落日余晖……。 可是,晓光兄还是走了。 晓光人虽然走了,但晓光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SEE环保组织机构,他在九泉下当含笑看到北京已经不再有沙尘暴的威胁了。他2004年的激情已经变成阿拉善和北京的永恒!谢谢你!晓光兄!愿你在天堂里没有沙尘暴只有诗! ---谨以此小文悼念刘晓光。[详情]

刘晓光逝世:地产大哥的阿拉善之梦
刘晓光逝世:地产大哥的阿拉善之梦

  又一位中国环保公益界的领路人走了。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1月16日晚消息,首创集团前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6年多前,数百位环保界人士唱着《送别》,含泪送走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主要发起人梁从诫先生。而刘晓光在中国环保界,同样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 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曾说,“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摄影/章轲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着一望无际的黄沙滔天,他顿时心觉悲凉。“人类怎么会这样呢?”那一刻,他跪倒在沙漠里,“感觉心灵受到洗礼和震撼,开始思考企业家在环境保护上的作为。” 事后,他告诉朋友:“老实说,我在反思我的过去,反思我做过什么坏事。” 刘晓光说:“我在想,怎么把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带领到环保领域中去。”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刘晓光召集了80余名企业家到了阿拉善。 那天深夜,茫茫沙漠中,企业家们挤在一个木质结构的蒙古包中,争得面红耳赤,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刘晓光显得非常着急。因为第二天,“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就要宣告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的主席也要到场,而此时,连协会的章程和选举办法都还在争执。 但坐在一旁的万科董事长王石感觉却非常好。“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们企业家坐到一起来,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关心自然,关心环保,而不是关心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企业,没有功利性。”王石相信。 在之后的阿拉善宣言中,企业家们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摄影/章轲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从阿拉善开始?因为阿拉善是中国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2000年中国华北地区9次沙尘暴,有8次源于阿拉善。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境内有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两大沙漠即将握手连片,沙漠已经蔓延到贺兰山脚下,生态灾难正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刘晓光说。 刘晓光承认,是广袤的沙漠净化了他的灵魂。而他要做的这种事,正是个人情感的释放,这种情感归结为两个字就是:行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其最初目标就是改善和恢复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或防止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从而减缓或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刘晓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阿拉善生态的根本问题,是自然生态承载不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为的扩张。人与生态的矛盾,只能通过“四减”(减少农牧业人口、减少牲畜数量、减少灌木林砍伐、减少地下水消耗)来实现。而这“四减”,是人为的努力可以逐步实现的。 “阿拉善地方政府和阿拉善公益机构已做的工作缓解了阿拉善生态恶化的进程,证明了阿拉善生态是可以保护和治理的,尚没有达到不可逆的恶劣状态。”刘晓光说。 阿拉善的养殖业、中药材产业中,由于肉苁蓉、锁阳、甘草和麻黄,以及沙葱、沙蒿、沙芥、苦豆等可成为药材或食品的植物极具市场前景,在阿拉善的产量也比较可观,完全可模拟野生状态进行大面积人工增产或人工培植。 “这些植物的生产与阿拉善生态息息相关,相互促进。这些植物虽非阿拉善所独有,但阿拉善是最具生产优势的。”刘晓光认为,阿拉善的沙产业也具有无限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简单的绿色神话。 在一次徒步穿越沙漠后,刘晓光曾充满激情地写道:美丽的大厦不能建在沙滩上,要固沙就要种树种草。这是涉及子孙万代的大事,否则,大自然就要对人类进行惩罚,好像整个世界都沙化了,人类在玩最后的沙盘。中国的企业家们站出来吧,为母亲、为人类,献出我们的财富和才华。 “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次就是我被民选为会长,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在2014年6月5日阿拉善SEE十周年环保公益论坛上,刘晓光感慨地说。 在刘晓光所作的《阿拉善之歌》中,他写道:逝去的终将逝去,逝去的多是尘烟。我们拒绝迷途,诺亚方舟不会搁浅!这个地球需要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美丽的容颜。做一个无名英雄吧,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 16日晚,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的公告称:“12年,阿拉善SEE是大家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大事件和对社会的公益贡献!它不仅唤起了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也号召和凝聚了未来几代青年企业家的追求梦想。”“请您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让我从您的终点出发。请您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我要一路播种火花。谢谢您,我们的领路人!”[详情]

圈中好友发文悼念刘晓光:他是一个永远要燃烧的人
圈中好友发文悼念刘晓光:他是一个永远要燃烧的人

  来源:澎湃新闻 1月16日晚间,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于当晚19时左右去世。 出生于1955年2月的刘晓光,原为首创集团董事长,距离其62岁的生日还差一个月。他被业界称为“地产行业的金融学家”。他的离世也引起各界大佬的惋惜。 1月17日凌晨0点55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发文纪念刘晓光,“2017-1-16 突闻刘晓光走了。周围的朋友都在惊讶和悲痛中。” 潘石屹写道:“一个月前,我去医院看望他。看到晓光后,我心里一震。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都这样了呢?身上全是管子,他吃力地喘着气,在挣扎着。从医院出来,晓光挣扎着喘气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他如同一困兽,也如同卡在小笼子中的大鸟。刚刚知道了他走了的消息,我觉得晓光这只大鸟终于冲破了小笼子,他飞走了,让我们为他送行,让他飞的更高更远。善良、高贵的灵魂一定会飞的更高更远。” 刘晓光的好友冯仑则通过他的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悼念了刘晓光。冯仑称,惊悉晓光兄突然离我们而去,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晓光的生命虽然停止在了62岁,但他带给我,带给企业,带给阿拉善,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温度和痕迹,会永远存在。 冯仑写道,晓光是一个永远要燃烧的人,和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一样,他总会把自己的生命投射到外部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到企业身上,投射到自己关心的社会事务里,投射到时代的潮流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生命的光辉。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微小的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家人,其实他们也需要被投射、被关怀。 晓光把他最后的光辉都投射到了民间环保事业当中,带着我们创办了阿拉善。如今,阿拉善这块土地上凝聚了所有企业家对民间环保事业的心血,也成就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我有时候会跟他打趣,说晓光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阿拉善 SEE,其他的事情可能过后就被淡人忘了,但‘阿拉善SEE’会和‘刘晓光’这个名字永远连在一起,他的墓志铭会是:刘晓光——阿拉善 SEE 的创始人。” 我们想对晓光说,你放心地去吧,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我们会在你的光辉的照耀下持续地进步,永远地前行。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也在第一时间悼念刘晓光:他的离世是一种痛失。杨元庆写道,一个多月前,根据亚布力论坛不成文的约定,我作为刚刚卸任的轮值主席,邀请理事们小聚,特别欣喜晓光兄也来赴约。这两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但仍坚持参加论坛的活动,他曾经当过兵,从过政,也曾把企业带上相当大的规模,又富有情怀,发起了阿拉善公益组织,他的丰富经历和诗人情怀赢得了企业家们的爱戴与敬重。当日小聚时,大家都为他看起来不错的精神而欢喜。谁曾想那日一别,竟是永诀。对于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晓光兄来说,今天或许是某种解脱,而对于中国企业家群体来说,他的离去则是一种痛失。难过,惟愿晓光兄一路走好!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也在微博发布了《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悼念晓光》,自从得知晓光病重住院后,一直为他祈福,希望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再到沙漠去打滚,去读诗、去看沙漠落日余晖……。可是,晓光兄还是走了。晓光人虽然走了,但晓光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SEE环保组织机构,他在九泉下当含笑看到北京已经不再有沙尘暴的威胁了。他2004年的激情已经变成阿拉善和北京的永恒!谢谢你!晓光兄!愿你在天堂里没有沙尘暴只有诗![详情]

冯仑悼念刘晓光: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
冯仑悼念刘晓光: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

  冯仑:刘晓光的光辉 冯仑 来源:微信号冯仑风马牛 惊悉晓光兄突然离我们而去,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此刻,心里有特别多话想说,想跟晓光说,想跟朋友说,也想跟自己说。 晓光的生命虽然停止在了62岁,但他带给我,带给企业,带给阿拉善,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温度和痕迹,会永远存在。 晓光是一个永远要燃烧的人,和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一样,他总会把自己的生命投射到外部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到企业身上,投射到自己关心的社会事务里,投射到时代的潮流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生命的光辉。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微小的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家人,其实他们也需要被投射、被关怀。遗憾的是,在当今这个年代,像晓光这样在所谓大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在想起晓光的好的时候,也为他只想着大家而忽略了自我、忽略了家人和身体而感觉到有些惋惜。 晓光的光辉,在于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予别人太多的关爱和感动。 晓光当过兵,当兵的时候就是个好战士,当他把他的诗集送给我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朝气,且奋发向上的战士形象。 这个战士一边奔跑,一边歌唱,沿途所到的每一个地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每一次感动,都成为了他的诗篇。他的战士情怀和他的诗篇一直充满着、影响着他的内心,使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为社会做公益,都延续和践行着自己最初的激情和诗意。 晓光为官时,做的官不算大,但也不算小,至少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他当时做过北京市计委的副主任,我们之前就是跟计委打交道才认识了晓光,但从认识他第一天就感觉到他不是一个官僚,他也不会用为官的那套标准程式和语言把你拒之门外,更不会用官僚的那种目光去审视你,他会设身处地地替你着想,帮你解决问题,关心你的项目和企业。 所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官是有温度的,他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与你四目对望的时候,当你转身离开,你仍然会感觉到你的背后有阳光,有温暖。 晓光从商时,他又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射到了国企的改制和发展中。他接手首创时,首创还是一个非常虚弱的企业,除了负债之外没有太多的资产,但晓光愣是让这个摊子死灰复燃了,使首创在短短的十多年里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新型国企。 在从商的这十多年里,晓光和我们打交道越来越多,他每次提起首创的时候,比民营企业的老板说起自己的公司还要兴奋。有时候朋友们会跟晓光调侃:‘这是你们家的事吗?哪来这么大劲呢?’ 这时的晓光总会沉吟一下,然后说:‘不管是不是我们家的事,我在这儿,就是我的事。’这又体现了大时代中英雄人物所具有的那种一往无前,那种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的优秀品格。 晓光在首创投射的精力和智慧,还有对自己身体的消耗都太多了,除了财务报表的数字之外,他并没有得到太多企业本身所给予的温暖和祝福,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尽心尽力地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企业仍然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个事业,首创也仍然是他生命当中最让他激动的一个战场。 因为首创的原因,也因为晓光诗一样的情怀,他最终在阿拉善被漫天的尘沙所打动。当他跪在沙丘上,捧起黄沙时,他的心彻底被打动了。那一刻,他的泪和诗,以及他面前的风和沙,交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哪个更多,哪个更有力量,哪个更清晰。 在这样的情景下,他只有一个誓愿,那就是要把生命最有激情、最有价值、最有冲动的地方留给环保事业,留给碧水蓝天。 于是晓光把他最后的光辉都投射到了民间环保事业当中,带着我们创办了阿拉善。如今,阿拉善这块土地上凝聚了所有企业家对民间环保事业的心血,也成就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 同时,晓光不计个人得失,践行新的理念,接受新的挑战,服从规则的安排,十分高兴地把自己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 我有时候会跟他打趣,说晓光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阿拉善 SEE,其他的事情可能过后就被淡人忘了,但‘阿拉善SEE’会和‘刘晓光’这个名字永远连在一起,他的墓志铭会是:刘晓光——阿拉善 SEE 的创始人。 ▲《冯仑风马牛》|点击图片,回顾‘领路人’刘晓光 今天当我们告别晓光时,特别是在看他投射到社会上的光辉时,我们想到的是他未尽的事业,这份事业就是我们要继续用企业家精神去守护碧水蓝天。 唯有将阿拉善的环保事业坚持下去,推广开来,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才能够让晓光的光辉成为我们企业家的光辉,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辉。也只有这样,才足以告慰晓光。 我们想对晓光说,你放心地去吧,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我们会在你的光辉的照耀下持续地进步,永远地前行。[详情]

刘晓光离世:让首创成为千亿级企业 创立阿拉善SEE
刘晓光离世:让首创成为千亿级企业 创立阿拉善SEE

   “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是他生前喜欢的一句诗。祝刘晓光一路走好。 文|田甜 刘冬思 原本,刘晓光关于自己退休生活有很多设想。他要做中国的城镇化项目;他和许嘉璐先生一起,联合企业界人士发起天地文化基金会;他还牵头成立阿拉善SEE环境产业联盟,希望把阿拉善内部做环保的会员企业联合起来,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法则,以此带动全社会的环保组织。现在,这一切都开了头,成为未竟的事业。 2017年1月16日晚间传出消息:首创集团原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没有战胜病魔,永远离开了我们。 刘晓光享年62岁。2015年8月,刘晓光从首创集团董事长任上退休。他喜欢写诗,也享受在家写写诗作作画的闲暇时光。但他总是停不下来,一是邀请他做项目的人多;二是他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使然。他曾说:“别人退休都会松一口气,我却不行,很多事情只有退休之后才能做,我得抓紧时间了。”退休后,他反而有了更多的社会职务和身份。 “我从心系首创变成心系中国了。”他说。 但最近几年,刘晓光的身体状况一直不理想。在2016年的亚布力论坛会上,刘晓光坚持完成和任志强的90分钟高强度对话,随后便突然出现了抽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同年12月份,从地产圈传出消息,刘晓光一度陷入昏迷住院,并伴随严重的肝脏衰竭。 在刘晓光去世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刘晓光的好友、同行及媒体纷纷表示悼念: 他不仅是企业家也是诗人 这位首创集团的前任董事长生前曾拥有三重身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共产党的干部和曾经的官员。20年间,刘晓光带领首创集团走出惨淡经营局面,成为资产总值达1600亿元的新型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 首创集团在1995年重组之初,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刘晓光临危受命,这也成为刘晓光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如何塑造国企的体制和机制。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过渡过来的,它们既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又是政企不分的载体。认清这一点之后,刘晓光着手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股权机制,也就是收益权。他坚持市场化原则,旗下的企业哪家效率高就优先发展哪家,带动整个集团发展。 到2002年,北京所有的国有企业中,首创的利润排名第一。但焦虑感也与日俱增。他曾说:“每一天,企业都要赚到6000多万才能维持生存,其中包括了利润、要还给银行的利息、给员工发的工资以及各种各样的税等等。所以,每天他只要一睁眼,就开始琢磨怎样还两千万的利息,养活两万五千员工,还要保证分布在一百个多个城市的机构的正常运转”。 可以说,首创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刘晓光,但国有企业的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他想要振翅高飞,却发现自己依旧身处“牢笼”。 2004年,刘晓光尝试对首创进行所有制改革,与美国KK2和黑石等国际大鳄合作谈判,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他说,这是让中国企业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的重大举措。“如果当年做成了,一定是在中国改革史上最大的事件。” 浮沉商海之外,刘晓光还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诗篇,记录了自己的心绪情感。他不仅是有理想的企业家,更是有思想的诗人。 刘晓光写诗的兴趣源于他在新疆部队参军的经历,15岁的刘晓光在父亲的安排下奔赴新疆参军,在部队时由于宣传工作需要,他开始写诗,并把这个兴趣培养成为自己多年来的习惯。 在2012年参加《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未来之星年会时,刘晓光还曾为未来之星们赋诗一首,原文如下: 谁都不甘心, 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但又有多少人, 能成为未来之星? 敢上天揽月的梦想者, 欲下洋捉鳖的挑战者, 天生跳跃式的思想者, 富有激情的寻路人。 瞬间的灵感, 超前的意识, 他们琢磨未来会发生啥? 比智力更宝贵的直觉, 敏锐的商业眼光, 闪耀着独创性的火花; 不拾人牙慧, 说干就干的雄心, 出奇的果敢胆大, 这就是未来之星的灵魂再现。 他们在惊险的一跃中, 执着地追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们愿担负起自我和社会的责任, 在茫茫商海中求索, 在夹缝中渴望求生拼命搏杀。 他们为立足市场, 获得金钱和机会的奖章, 在奔波中献出青春年华, 在挤压下生存长大; 他们是社会的拓荒者, 在困境和冷嘲热讽中结果开花。 虽然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 跌倒了再往起爬, 但在幻想中, 他们找到豁然开朗的大道; 虽然每次站起来都带着伤痛, 但历练后飞得更高,做得更大。 要么被熊熊烈火烧焦, 要么涅槃成一只浴火的凤凰, 在燃烧的烈火中不断升华! 这就是画像中的彩虹, 这就是风雨中的未来之星! 在参加电视节目时,刘晓光也不忘给大家朗读他在“2004年最有激情的时候,在飞机场用五分钟写出的这首《一个投资银行家的自白》”。读完诗,他羞赧的笑笑说,“人生岁月就是有苦难的,也有甘甜。应该是一个幸福接着一个痛苦。” SEE创始会长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家环保组织,它的发起成立,与创始会长刘晓光的努力密不可分。 冯仑曾对刘晓光说,“你干首创谁能记得住呢?你干阿拉善人们就记住你了。” 刘晓光的环保情怀,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除地产界以外更多公众的参与;在阿拉善SEE,刘晓光更成为所有会员最为敬重的“老大哥”。 2003年10月,时任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等企业家第一次来到阿拉善月亮湖。穿过西夏王陵,翻越贺兰山,面对黄沙滔天,刘晓光跪在沙漠里,仰天闭目。 “从来没有想到沙漠那么美,也没想到中国的生态已经被毁坏到这种地步。”当时,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在阿拉善治沙,打造月亮湖生态度假基地,希望为企业家们带来生态启蒙。刘晓光当即表示,“没有想到中国还有宋军这样的人,一个人跟沙漠搏斗,我们得帮帮他。”他要找一批企业家,帮宋军一起治沙。 杨鹏曾参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前期筹备,并担任SEE第二届秘书长。他在《为公益而共和》一书中分析刘晓光此次沙漠之行:“这次旅游过程并没有讨论或提出与筹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关的任何内容。但是,刘晓光对荒漠化的体会及在这个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脉关系,成为后来SEE得以筹建的重要条件。” 彼时,北京正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意大利政府承诺无偿提供资金,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刘晓光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访问意大利,刘晓光游说副市长:“光解决北京问题远远不够,我们已经找到了北京沙尘暴源头,希望能向意大利政府再申请一笔治沙资金。” 2003年年底,意大利政府同意在原有资助金基础上再追加1000万欧元,同时要求北京市政府配套出资1亿元。刘晓光觉得让北京市政府掏1亿元可能性不大,他想好了对策,“找100名企业家,连续10年每人年捐10万元”。 刘晓光前后打了100多个电话。很多企业家是这样被刘晓光拉进来的:“你必须参加,不参加以后别见我,大家别谈别的事儿了。”王石当场就说:“行,给你面子了。”他继而再“忽悠”其他企业家朋友。这批企业家后来成为了阿拉善SEE的创始会员。 刘晓光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童书盟写道:“12年前你带领我们走进阿拉善,从此那片荒漠与我们结缘。每年你都拖着病躯,和年轻人一起去种梭梭,而今你种下的树已经枝繁叶茂,大地用绿色为你加冕!晓光大哥,一路走好。” 刘晓光生平 地产圈之外,很多人知道王石,却未必知道刘晓光。刘晓光于1955年2月生于河北定州,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2月入党。刘晓光不仅是京派开发商的代表人物,也是最具有时代标志的地产大佬之一。在风云变幻间,深耕楼市三十载。 在《商业人生》节目中,刘晓光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任志强、潘石屹之间的故事,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犀利点评。 在利益纷争的地产圈,刘晓光始终明哲保身。有一个场景令很多人记忆犹新。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舌战群儒,惹得有些人不高兴了,还多亏了刘晓光这个“灭火器”。当时,任志强摆开架势欲“放炮”,刘晓光提醒他说,“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批评别人么。”这才让任志强随后的话语变得缓和,甚至颇感委屈地辩解,“我又没点他们的名字。” 在利益于人情并重的地产圈,眼明心亮的刘晓光很少公开批评某人或某事。或许正因为此,才能够被各种不服的任志强尊称为地产的大哥。但在他有感而发、不吐不快的诗句中,出现了多次毫不客气的批评和对体制的反思。 几十年来,刘晓光对地产的关注和忧思从未停止。退休以后,刘晓光也不愿停下来。在他的规划中,退休后要做的事情包括公益、文化、环保等等。 但这些规划还未来得及实现,年仅62岁的刘晓光就在病痛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是他生前喜欢的一句诗。祝刘晓光一路走好。 参考资料: 《刘晓光:压力最大时真想跳楼》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禹彤 《刘晓光的光》作者:小外 综合参考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详情]

追梦人刘晓光:壮志未酬身先捷长使英雄泪满襟
追梦人刘晓光:壮志未酬身先捷长使英雄泪满襟

  感谢宝全总的画作 作者:叶不急 来源:微信号地产经纬 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你在哪里。 一个多月的重症监护,晓光总还是离开了我们。2016年12月初,刘晓光因操劳过度,住进朝阳医院ICU,刚进院时昏迷达30多个小时,而后清醒如常人,但因在重症病房,手机一直关机,与外界失去联系,总是会有好友前去探望。 “北京市相关领导也曾去探望过刘晓光。”一位朋友对经纬君说。 刘晓光生前,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显有参加的公开媒体活动或会议,你会发现晓光总的手脚总是在不停地发抖。他很费力地想要控制,却无法控制。据经纬君了解,这一症状已经有好些年了。 晓光总还患有重度的糖尿病,以及血栓。 “晓光总经常晚上不休息,将所思所想写出来,并且因为要写东西耗费精力,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多年的‘不良习惯’导致其于12月初突然昏迷,后被送往朝阳医院。” 虽然经过精心护理,晓光总恢复了神志,且清醒如常人。但由于肺部感染,最终辞世,享年62岁。 生前,2015年11月13日和2015年12月23日,经纬君两次拜访晓光总。他于是年8月份退休,却闲不住,总是把自己的会面活动安排在港澳中心的一间咖啡馆里,“几乎半个小时见一拨人”,晓光总那时对经纬君说。 对于这里,他再熟悉不过,旁边就是首创大厦,在首创大厦的16层,穿过一个走廊,尽头便是晓光总的办公室,他曾在那里指点江山——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命运与前途。 20年前,刘晓光临危受命,将一间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2000亿资产的国际集团。也正是因为经年的劳累,积劳成疾。刘晓光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首创集团,又何止首创集团,他在与一种体制做抗争,白了头! 经纬君曾多次采访过晓光总,在业界,他被称作是最和蔼可亲的地产大佬。 “我会将阿拉善写在我的墓志铭上。”在见面中,刘晓光对经纬君说,阿拉善寄托了刘晓光太多,他在事业的高度之上,获得了一种人生的高度。 这是一种信仰的满足,人会因此安详,快乐! 相信晓光总在辞世那一刻,会因为阿拉善,因为带动了社会群体力量,而走得安详,幸福,快乐! 从2004年算起,历经12载,在刘晓光的努力与感召下,一群企业家大佬用理念和行动不断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企业家加入。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 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的个人理想,蜕变成“中国企业家一个群体的梦。” 他甚至开创了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集体觉醒,精英阶层勇于担当的价值观与企业家精神得以唤醒。 逝去的终将逝去, 逝去的多是烟尘。 这地球需要改变, 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美丽的容颜。 做一个无名英雄吧, 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 …… 那么多厂房在冒着黑烟 只是青青的田野不在青青 只是村边田边多了一些垃圾的肮脏 只是整个大地都像在冒着青烟 只是雾霾笼罩下的混沌图像 大地你还是母亲吗 你的乳汁已经不在甜香 山峰你还是父亲吗 有的气雾已经充满了胸膛 那么多的妈妈得了癌症 那么多的孩子失去了健康 …… 写诗已经成为晓光总的习惯,他也在研究中国文化,更在绸缪一件大事,“一个十分精干的城镇化投资银行。” 他希望用十年时光做赌注,来解决中国二元结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农民贫困以及农民人权五大问题。 十年,壮志未酬身先捷,长使英雄泪满襟。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成立了阿拉善,为什么要成立一个组织来治理阿拉善?因为我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我们希望中国越快来越发达,人民越来越富足,人们之间越来越友好,越来越亲善。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我们希望世界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球上。我的梦想是有机会能够实现共同的大同世界,阿拉善的企业家,每个人都要做到内心充满人性和阳光的人。” ——刘晓光于2015年12月23日。 斯人已逝,人生苦短,世间再无刘晓光!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详情]

刘晓光:一个“92派”的离去
刘晓光:一个“92派”的离去

  刘晓光:一个“92派”的离去 与体制的紧密联系,塑造了“92派”的两面。 来源:界面新闻 杨冰柯 李一帆  一位在地产行业广受尊敬的国企改革者,在自己62岁生日的前一个月,停止了呼吸。2017年1月16日晚,原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因病逝世。 刘病重住院的消息最早在2016年12月5号被好友任志强传出,他一度肝脏严重衰竭,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1955年出生的刘晓光是“92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92年后,在邓小平南巡的感召下,政府官员成群结队下海,成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是谓“92派”。 1995年,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总经济师刘晓光受命去完成一项整合国有资产的重要任务;当时他被认为是政坛一颗新星,甚至一度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候选人。 他重组的那家公司,就是后来的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如今,首创集团横跨环保产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拥有5 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2200 亿元。而在当年,这是一个烂摊子——97亿国有资产分散在170个公司,急需整顿。 “92派”享受的政策红利在首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旗下的水务公司是北京水务行业的两大巨头之一,呈垄断之势。2003年前后,首创旗下的地产公司是“京城地主”,揽获了包括京津两地大量土地储备在内的诸多稀缺资源,并在香港成功上市…… 然而,与体制的紧密联系,塑造了“92派”的另一面。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自杀后,刘晓光曾被中纪委带走调查。2004年,首创希望引入美国KKR、黑石等国际投资者,却因国资委否决而付诸东流,这被他引为二十年来最大遗憾。同一年,刘提出拿出150亿元、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的发展方案,再次被否决。后来他懊恼不已,如果这个方案付诸实施,地价至少升值30倍。 某种程度上说,“92派”的使命已经完成;如今更多的是作为先行者被铭记。比如,首创旗下的首创置业,已经再难进入房企排名前二十——土地市场的开放引来了各路资本的厮杀,国家资本渐渐失去了龙头位置。2015年5月,60岁的刘晓光完成了国家使命,交出了指挥棒。此后跟随女儿投身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创业。 2016年10月14日,刘晓光去阿拉善参加了月亮湖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开幕,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正是在刘晓光号召组建,这个组织已经为治沙投入了2.7亿元。 让刘晓光赢得企业家群体爱戴与敬重的,是他的经历、地位、手腕和善意。他似乎是“92派”的典型画像,而这个群体,因为带着一个国家走向主流商业文明而被人铭记。[详情]

地产大佬刘晓光走了:这缕春风也会永存
地产大佬刘晓光走了:这缕春风也会永存

  刘晓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终似一缕春风 地产大佬刘晓光走了 现在,这缕春风消逝,但这缕春风也会永存。 来源:界面新闻 杨冰柯 2017年1月16日晚8点20左右,新浪微博认证刘春发出“我们的好朋友刘晓光走了”的消息,界面新闻记者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处证实了该消息。 生于1955年的刘晓光30多岁就当上北京市副局级干部。1995年前,他从商贸处的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升任计委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在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等政府部门任职多年。 这段官员经历使他对政策和市场都有了解,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时称,政府工作经历使他学会了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对外汇、外贸、旅游、地产、外资和股票等领域都有了一定了解。 他的这些经济学知识迎来了最大用武之地。1995年,首创集团重组之初,刘晓光被任命首创集团掌门人,这成为他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折。从政府官员到房地产商,从批地的人到买地的人,刘晓光曾带领首创从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到体量增长了将近200倍,发展速度比同类企业快一倍,甚至是北京国企利润排名第一的企业。 不仅操心首创,把首创发展成为纵横地产、水务、金融三大领域,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刘晓光操心的还有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的荒漠。2003年10月,阿拉善一望无际的荒漠让时任首创集团董事长的刘晓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这让他立志要团结企业家的力量来拯救这片荒漠。他“威逼”王石、任志强,冯仑等参与他的治沙计划。2004年6月5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正式成立,近百名企业家参与,并发表了《阿拉善宣言》。 截至2015年12月,这个组织已累计投入环保公益资金2.7亿元,在捐赠资金之外,这些企业家投入志愿服务的时间已经超过10万小时。这份付出的成果是44万亩以梭梭为主体的荒漠植物,1.5万亩公益治沙基地和节水农业示范基地。 在这期间,他收获了业界极大赞誉,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接手首创集团的初期,他因担忧而经常失眠。刘晓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曾称压力最大的时候真想跳楼。 2015年5月,刘晓光被证实身患顽疾,当着记者的面不断吃药。界面新闻记者在一场他和老朋友任志强参加的活动过程中,发现他整个人陷入台上沙发中,在沙龙讨论环节里精力似有不济。 2016年7月3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记者用体型消瘦、脸颊深凹对他进行了描述。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他手脚有发抖、两脚间歇性点地的情况,这表明他身体仍然欠佳。 刘晓光病重住院的消息是在2016年12月5日被任志强传出的,有消息称他这时已在朝阳医院急救,已昏迷34个小时。医生的初步诊断是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加上麦金森症和急性疱疹的季节性发作导致大面积病毒感染。他病重期间,一众企业家和地产圈大佬,任志强、冯仑、洪崎、阎焱、张洪涛等都在安排协助。 在传出病重消息之前,刘晓光在2016年10月14日去阿拉善参加了当天月亮湖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开幕,界面新闻记者看到刘晓光当时“更瘦而且苍老”,在月亮湖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幕演讲时,他因为激动而长久语塞。这几乎是刘晓光最后一次公开参加活动。 刘晓光最喜欢的一句诗是“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现在,这缕春风消逝,但这缕春风也会永存。[详情]

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
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

  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 作者:李一戈 来源:攸克地产微信号 1月16日21点,我给老任打了个电话:晓光去世的消息属实么? 电话那头的声音略显低沉:是,1个半小时前。 虽然去年底以来多次传来刘晓光病危的消息,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我仍旧痛不可抑。 刘晓光在北京市计委(现北京市发改委)从处长到副主任的那段时间,是意气风发的时期。曾经听他下属讲过刘晓光的很多段子,总爱帮助人,似乎什么事都难不倒他。没半点架子,经常搂着年轻人一起畅快讨论。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说着说着就把双脚搁到桌子上面来。 1995年刘晓光奉命与其他同事一起创建首创集团。从后来首创的布局和架构看,他确实是想在实业层面大干一番的。曾听他身边人讲过,刘总脑子转得太快,太超前,大家紧赶慢赶还是觉得跟不上。很快,首创在地产、基础设施和金融三大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总资产持续以倍数增长。 2001年初,我第一次去采访刘晓光,他说,恨不得一分钟当成一小时来用,“每一分钟都是资本哪!” 重复了两三遍。那时,他正分秒必争地运作几个上市项目。如今首创已拥有5家上市公司。就在他退休的最后几年,刘晓光还想将推动首创集团整体上市,可惜壁垒太重。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北京地产圈,刘晓光是与任志强、冯仑、潘石屹齐名的人物,他们中间的任志强为人直率,说话写字从来不客气,也得罪了不少人。有时谈到老任某篇文章、某个观点,刘晓光都要加一句:下次我要说说他。其实,任志强比刘晓光要大几岁,但在人们的眼里,刘晓光才是公认的大哥,是宽厚的长者。他的话,大家都愿意听。 早先,我当面劝过刘晓光,拼命工作几十年,可以了,何不出来自己做一摊事?论资源、论人脉、论号召力,没几个比您强的。掌管偌大一个首创集团,刘晓光年薪只有几十万,且不说远不如自己创业的冯仑、潘石屹,与同是国企干部的任志强也相距甚远。 刘晓光回答说,年薪、身价,就那么回事,一辈子能花多少?还是要多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正是基于这个初衷,他发起创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阿拉善SEE基金会)。但这个本土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影响迅速扩大,在冯仑一批企业家的“喧闹”下,居然要求民主选举会长,且不得连任,我想,对于刘晓光来说,开头是有些难以接受的,毕竟他是创始会长啊。但我们看到的是,SEE理事、会长直选,推行至今,没有任何障碍。实事求是地说,刘晓光是起到了垂范作用的。 退休前我问他,准备做什么,刘晓光说是要筹备一个城镇化基金,尽快孵化一批产业出来。可惜,天不假时,病魔突然袭击了他。 北京地产圈的人都清楚,刘晓光的病,与某段时期的特殊经历有关。那是刘晓光个人最黑暗的时期。朋友从《白夜行》摘了一段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这是其时刘晓光心境的写照。 刘晓光得以平安走出浓霾一般的黑暗,是因为他内心总是充盈着力量,跳跃着光明,正如他一直以这力量激励他人,以这光明烛照他人。固然,每一代都有每代人的局限,正如我们常常吐槽体制束缚的强悍。但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再波折的历史,终究是在向前行进,再深沉的暗夜,终究要被伟大的光芒刺穿。 我常常想起刘晓光的笑容,淡定平和,看尽风雨的笑容。那是慷慨的馈赠,犹如阳光缓缓洒下,在这冬日的午夜。[详情]

潘石屹纪念刘晓光:大鸟终于冲破小笼子 会飞的更高更远
潘石屹纪念刘晓光:大鸟终于冲破小笼子 会飞的更高更远

  新浪财经讯 1月17日消息,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于昨日凌晨病逝,1月17日凌晨0点55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发文纪念刘晓光,称“晓光这只大鸟终于冲破了小笼子,他飞走了,让我们为他送行,让他飞的更高更远。善良、高贵的灵魂一定会飞的更高更远。” 微博原文如下: 纪念刘晓光 2017-1-16 突闻刘晓光走了。周围的朋友都在惊讶和悲痛中。最痛苦的是他的家人,他的亲人们。我妈妈走了之后的六个月里,我常在噩梦之中惊醒。晓光家人和亲人们的悲伤和痛苦,我想在朋友们的关心和爱护中会得到一些减轻和释放。 那年大概是1992年,我们来到北京开发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刘晓光当时是专管批文的官员。好像是中央又有什么政策,要压缩投资。我们项目批文一直在等待中,我十分着急。半夜一点多钟,我还在北京市计委的门口等着。刘晓光加完班出来看到我,说大冬天的别冻着了,明天下午你来我办公室吧。结果,第二天我就取到了批文。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刘晓光,跟他打交道。 那之后不久,北京市副市长开枪自杀,此副市长当时还兼北京市计委主任,是刘晓光的直接领导。此事抓了一批人。我与一朋友又见到了刘晓光。这位朋友说:“晓光,你怎么还没有被抓呢?”晓光开玩笑说:“就是啊,不应该啊!” …… 又过了许多年,晓光担任首创集团董事长。我们都成了开发商,但交往并不多。 到了2006年,北京市全市上下都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回收了大鸟巢边上一块土地。这个项目叫摩根中心,现在叫盘古大观。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要公开“招拍挂”,我们与首创公司都参加了,参加的还有华远公司。首创出价17亿元,我们出价15亿元,华远出价13亿元。我们与首创都是一次性付款,华远的13亿元是分期付款。现场唱完标后,我们就认输了! 过了几个月,刘晓光突然又被抓起来。社会上纷纷传言,我和任志强也被抓起来了,传的有鼻子有眼。三个竞争对手,本来同行是冤家,莫名其妙被视为一伙的了。我忙让任总出面辟谣。任志强让我出面,去博客上写文章辟谣。他的理由是我的粉丝比他的粉丝多。于是,我就写文章辟谣了。 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一天,一位领导说,让我配合中纪委调查,把当时招标前后的情况做笔录。我说,刘晓光被抓起来的理由就是“配合调查”。他说,你担心的话,就来我办公室做笔录吧,实事求是的把过程说一遍,你就回去了。于是,我做了中纪委唯一一次笔录,证明我们几家的行为都是合法的。 三个月后,刘晓光被放回家了,但那位副市长再也没有出来。晓光出来后,任志强说,今天晓光出来了,我们一起吃顿饭,给他压压惊。饭桌上,我问晓光在里面多长时间。晓光在桌子下面伸出三个指头。我说,是三个月吗?晓光点点头。我发现他气色很不好,手抖的厉害。 从此,晓光就病了。病的一天比一天重。这是不是在里面落下的病根儿,我不知道。平时不吃药时,晓光的手、脚和头都有些失控的抖动。他就用了一些日本的新药来治病。按规定,这些药费不能报销。晓光又没有钱,我们几个朋友每人出了同样的钱,为晓光凑足了药费。我们公司一位同事说,当了这么多年房地产商,自己竟然连药费都没有?我说:“是真的,他工作的房地产公司是国营全资的,晓光一直清白、廉洁。否则,抓起来了好几次,早就出不来了。” 两个月前,晓光参加一活动,要上台做演讲。他为了防止手、脚抖动,多吃了几片药,于是药物中毒昏迷了。 一个月前,我去医院看望他。医生说,先在外面等一会,我们先收拾一下。等医生收拾好了之后,我换上消过毒的衣服进去。 看到晓光后,我心里一震。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都这样了呢?身上全是管子,他吃力地喘着粗气,在挣扎着。我问医生,他现在似乎醒了。医生却告诉我,没有。 我安慰了一番晓光夫人和女儿,她们都很坚强。 从医院出来,晓光挣扎着喘气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他如同一困兽,也如同卡在小笼子中的大鸟。刚刚知道了他走了的消息,我觉得晓光这只大鸟终于冲破了小笼子,他飞走了,让我们为他送行,让他飞的更高更远。善良、高贵的灵魂一定会飞的更高更远。[详情]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

  刘晓光:我们这代人 来源:经观地产 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于2017年1月16日病逝,享年62岁。 这个名字在2015年之后显得有些沉寂。出现在公众场合时,典型北方人的伟岸身材因病痛折磨变得扭曲,即便如此,他仍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地产行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 他从来不用激进的言辞,却总能用开放的思维给人以启发。正如毛大庆所言,“他从不端着、从不装逼、平和谦祥。那种对世事的释然、对后生的提携及尊重、对善良的坚持,都是我们做人的一面镜子”。 公开场合,刘晓光身边最常出现的人是任志强,他们是30多年的老友,在彼此的生意甚至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6年2月的一个论坛上,王巍主持了任志强和刘晓光的一场对谈,这也许是观照刘晓光那一代企业家最好的角度之一了。 全文辑录如下,悼念刘晓光先生。 王巍:他们都当过兵,都把自己带领的国企做到了相当大的规模,都是做地产行业的,一个写诗,一个出书,现在两个人又做公益,刘晓光发起成立了阿拉善,任志强现在是到处卖小米,做了很关于环保的事情,他们两个同时又是中国书院创始理事。 北京圈子里大家都知道,他们两个是有长期基础的好朋友,“好基友”,1984年认识的。 所以我们先从1984年开始,那个时期中国什么样,北京什么样,他们当时在做什么?从任志强开始。 任志强:84年,刘晓光那时候叫第三梯队预备提拔的高级干部,他已经当处长了。我拿着文件跑到市政府去找他审批,想成立公司,那时候成立公司不是到工商局去办证,而是政府给你出个章,同意成立公司,再拿着政府的批件才能到工商局去办证,他就负责盖那个章的。 我进他办公室以后,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说“出去等着去”,我就跑到走廊里等着,因为那时候没有会客室都是大走廊。 等到什么时候?等到12点该吃饭了他出来了,他说“外头还有一人呢”,他早把我给忘了——典型的官僚主义。 我跟刘晓光是怎么认识的,就是从那儿认识的,我每次都到他那儿盖章,每次到他那儿去审批,他就跟你说外头等,等4个小时以后他才想起来外头还有人。但是有一个好处,你等的时间长了他就理亏就会给你盖章,如果不理亏,那吃拿卡要就都来了。 我说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年轻人要想在改革初期办一件事情难着呢,即使办的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的公司也很难。到后期才开始慢慢逐步开放一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登记,为什么?要解决知识青年的待业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今天我们看改革好,那是1992年以后更多的开放才开始。 王巍:你第一次见面刘晓光认为他是官僚主义,刘晓光你第一次见任志强是什么感觉? 刘晓光:别听他瞎说。但是我跟老任从内心来讲就像毛主席说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两个人的“爱”是一样的,“恨”也是一样的。 我跟老任在一起34年左右,我们两个可能有一致的地方,我是解放军,他也是解放军,我会打高尔夫,他开始不会后来也学会了。我们两个自己开车探道,后来我们两个人斗诗,具体的就不详细说了。 从华远公司开始说起,当时他要成立华远经济建设总公司,但当时全民所有制企业要先去计委拿指标。我记得他当时是做旅游公司的,有段时间穿着一双解放鞋,戴着“绿帽子”,见着我们就很客气,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但是就因为干了一系列的工程,金融街,如果说没有一系列工程,没有金融街,我估计什么都没有了,这个项目我也得感谢任志强。 王巍:刘晓光是当时北京市最年轻的计委副主任,使命感非常强,大家对他表示感谢。 任志强:你们可能不知道刘晓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他画的画非常漂亮,出了一本诗集。我一看他出的诗集上面还有我两首诗,说明他对我的诗还记得,我们两个一共写了20多首诗。 刘晓光:一般我写的诗比你写的好一点。 王巍:老任写的诗好。老任的经历,头一年有一本书特畅销,差不多快百万了,《野心优雅》,大家可以网上查一下。刘晓光同样是经历了很多委屈,大家都很清楚。你也有可能在什么时候能把那一段写出来,或者你今天觉得有没有可能说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因为你们经历都是差不多的。 刘晓光:有可能。第一个我们现在《蓝雪商人》,后来我改成《红雪商人》,第二个因为我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第三个我一定要把它写出来,但是我要等待好时机。 我对任志强的观察有三条,第一个过去咱们不信他,也不太看得起他。你是什么学历,但是人家靠自己学习,靠自己能够做到今天的状态,这个我是服的。当时我记得他拿着笔在那瞎写,过一会儿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一看1万字出来了。第二个,革命的后代出身的,正能量也好,人非常正派,虽然一般人也不敢动他。第三个,他有点过于自负。 王巍:刘晓光刚才总结任志强几大优点,自负,各色,脾气大,而且学历没什么,但是比较好学。 刘晓光:他就是比别人要深。通过博览群书,得到比较大量的知识,有了很多学识,要那么多的人来敬佩他,所以我想尽管我骂他当然还得给他鼓掌。 王巍:你一般喜欢读什么书? 任志强:以前一直读哈耶克,就是因为哈耶克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哈耶克是米塞斯的学生,哈耶克很多东西是来源于米塞斯。他们的书,我们过去基本上不翻译,或者说不看,不翻译也看不了,都是德文的。所以最近有了翻译以后,我们开始补课,到底在哈耶克这些东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供给侧的改革来说哪些是有用的东西,什么道理,为什么会这样。 刘晓光:任志强有没有钱,他有点钱。他曾经拿过华润7百万年薪有3年的时间,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幸福实业的上市公司他有7%,我们是股东之一,但是我们的股东还不如任志强多,所以任志强还是有点钱,但是钱不是很多。 另外一个我说句公道话,当时华润如果选择任志强不分家,跟万科一块打,任志强的今天可能比他现在牛B多了,但是他当时打架,人家都怕他,所以他没有这样做,所以任志强是一个英雄,但英雄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也有做不了大事的时候。 王巍:我是觉得这一代人,特别是这两位都在北京,年轻都比较得意,能够获得很多丰富的资源,到现在都是产业的领袖,不知不觉就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事,都退休了,我见太多部长退休以后养花养草,你们俩哪来那么多的精力整天琢磨米塞斯,我是听说过,从来没研究过,我只想知道老任你到底在琢磨什么,为什么还在研究米塞斯这些东西,替国家解决事情,你内心的情结是从哪儿来的? 任志强:2004年的时候北京有很多沙尘暴,刘晓光找到我们30多个企业家,把我们关在大厦,这是他开的,30多人来齐了以后,摆了三桌饭,他把门关上他说他要成立一个基金,成立一个协会,干什么,要到内蒙阿拉善去治沙,你们要是不给钱别出这门了。于是我们大家都给了钱,然后成立一个阿拉善生态协会,干吗?要治理沙漠化的问题,要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王巍提这个问题,我们和环境生态有什么关系,我们还能活几年,都已经退休了。 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在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下生活,所以我们得注重公益环保的事情,去年我用了260天的时间干公益环保的事情,我要去挣钱我得挣多少钱,而且还得自己掏飞机票钱,去年大概为空运机票贡献了19.8万,我给了协会20万块,最后告诉我你还剩6千块,都花光了,这些都得自己掏钱。 王巍问退休了以后还在这儿关心这儿,关心那儿,干吗呢?我们是觉得起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产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下,和我们做公益是一个道理的。做公益是如此,研究我们的社会制度发展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恰恰是这么一个改革过程中过来的。我们知识不够,我们今天拼命学习,看看过去人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在过去这些阶段里面发生过这些事情,人家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演变成什么了。 那么很多问题就突然发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公元前的罗马时代,王巍他们推荐了一本书叫做《罗马人的故事》,那个时候罗马时代就在研究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何解决用公有或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思路去解决财富再分配的问题。所以当时罗马院里有贫民院,就是把两种力量用民主的方法把它结合起来,实现让老百姓有说法的权利,让财产分割到户。英国大宪章,包括法国大革命最后解决了产权保护问题,如果不确定产权保护问题,这个社会就不能到现在了。 刘晓光:当时让你来参加公益活动,你也并没有很高兴。 任志强:对,我们也很不理解。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什么?除了治沙以外,我们能引起大家对环保的注意,这是个过程。 刘晓光:最后我跟任志强说,如果你不来,以后你就别理我了。 他们两个都想当阿拉善的主席,任志强坐这边,冯仑坐那边,冯仑不在场就多说两句,在场的话就少说两句。冯仑说“任志强可能选票比我多”,为什么他后来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人心,任志强在去年的一年中在阿拉善待了300天,那是什么样的数字。任志强真是一个好干部,他有无数个缺点,也有无数个优点。如果我们中国人13亿中有一些是你这样的人,那咱们就可以去统治世界了。 任志强:我倒没觉得我有那么伟大,我只是觉得人活到现在阶段的时候,如果说只为自己活着可以什么都不干,产业大了去了,够我活好几辈子的,可以什么都不干。但是如果想要让后代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或者生活环境,或者让我们更多的人,我说的不是说我子女后代问题,而是说整个社会的后代问题,所有人都可以卷着铺盖跑了,最起码我还有7百万的年薪,我还得交4百万的税,最后只剩3百万。 刘晓光:我不跟你们要了,我会靠自己。 任志强:不是你要钱的问题,而是我们把大量的钱都转移到社会公益上去了。有更多社会公益的事情需要我们花更多的钱去支持,比如说我们的读书会,一年差不多得付出二三百万,都得慢慢干。 实际上,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时候,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仅仅想你生存的现实,而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你能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不是你活着的时候,别人对你有什么样的评价,而在于你死了以后,别人对你有什么样的评价。 王巍:老任和刘晓光我们这一代人,我最近很长时间跟互联网这些年轻人聊天,他们这一代人有不同的评价,这一代人经过文化大革命“培训”的这些人,有正面的使命感强,坚强,做事情组织手段也很强,也能忽悠,有感召力。你们两个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刘晓光:第一个,我们是在50年代出生的人,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第二个,我们也不是雷锋或者是像我爸和他爸那样的老革命,最后我写首诗“革命70年,看病没有钱,早知当时苦,何需种那革命田”。当时那些老干部上街闹事,我就把我的钱拿出来给老革命报销,革命轮到我了,自费药我也报,到现在我还欠着人家120万,我怎么办?我有技术,我有渠道,我说不要依靠别人,全是靠我们自己。所以今后我也得好好挣点钱,回家盖一楼跟孟尝君一样随便吃喝,老干部永远微笑着看着我死去,这也是一种理想。 任志强:我们大家都说南非曼德拉如何伟大,其实曼德拉伟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克洛克的伟大,他宁愿不当总统去当副总统,而且他强调的是曼德拉不同意用武装斗争的办法,你如果用武装斗争我就镇压你,如果你用和平解决问题,我就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你。所以如果没有德·克洛克的伟大就没有曼德拉,但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或者和平奖的颁发者认为一定是两个人同时获奖而绝不是一个人获奖。 王巍:在座的朋友们,这个机会很难得,你们来评价一下老任和刘晓光这一代人,这样强的使命感又做了这么多事情,你们怎么看他们,也许现在还不是那么遥远,看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提问的。 晓光,你跟老任两人调侃,当时来斗诗是怎么样的情况,你觉得像老任这样的人,你觉得他对社会影响力这么大,从你的感觉来看,同样的国企这么多的老板他最后变成了社会任志强的现象,你怎么来评价他? 刘晓光:第一个,他是非常自信。你像他没有什么学历,他敢跟我较劲,但是他有学问。 第二个他的气魄和责任感,一般人是没有的。再一个他有公益感,民族的责任心,只是很亏他当不了官了。 第三个任志强的学习谁也比不了,他有着犀利的眼光,认真的态度,他能写出1万多字,我写不出来,我写出的文章可能比较苍白,他写出的东西有力,为什么人家愿意看他的东西,而且我特别奇怪每到一个省,很多中年妇女都很喜欢他。 最后一个,任志强应该是我们50后也好,60后也好的一面旗帜,但是我又不能完全向他学习,为什么?都向他学习的话,没人找你,任志强有战略,策略和你的技术,我们需要看你的能力。在中国大地再活30年。 王巍:有一次我跟任志强出差去苏州,一帮女粉丝冲过来,车窗一开砸过来,一个东西砸到我脸上,人家给他送一个派克笔,任志强为什么这么受女粉丝喜欢,你自己聊一聊为什么,不要这么悲观的说都是中年妇女,年轻女孩也很喜欢你,你说一下为什么这么受女孩喜欢,特别是女性? 任志强:女性喜欢男性一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诚实。大部分女孩子都不知道她的男朋友一天到晚在干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在干吗,因为我到了亚布力我下飞机就得告诉大家“到亚布力了”,所以别人都知道他今天飞亚布力。但是王巍在干什么,别人不知道,所以他老婆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也不知道他干吗去了,他就是不敢告诉大家,我今天到哪儿。当老婆最放心的就是知道老公在哪儿,每天在干吗,跟什么人接触,这手老在网上放着,所以她非常放心不用担心他今天去做别的,旁边有王巍,有刘晓光都看着。 王巍:我们整天在微博上看,这点是完全正确的。老任什么时候,白天的事说都特别清楚。 任志强:晚上也说。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除了诚实以外,第二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这是一般女孩子都比较喜欢的。比如说如果跟王巍谈恋爱,谈10年他也不说,也不说爱还是不爱,就那么黏糊着,这是女孩子最讨厌的。我一般看了行就行了,不行结束就散了。你看很多电影里都是演的是今天和张三,明天跟李四,弄了半天也没说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的,刘晓光说行我就说不行,反正得干脆点的,最后弄了半天说再等两天,再等两天就黄了,所以这个方面是女孩子不喜欢的。 第三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从有工资卡那天开始,我的工资卡就没在我手上待一天,从来都是在我老婆那儿,这是女孩子最喜欢的。所以有的时候,男人的男子汉气概就在于你的“工长”得到了能让她指挥你的钱,她就不指挥你的人了,所以有时候需要有一点气魄。我到福建的时候,碰到一个老战友,他说“我老婆一天到晚缠着我要钱”,我说“你每次给她多少钱”,“我每次给她好几万”,我说“不行,一次给她1百万你看她还管你要钱吗”。 王巍:老任的话很有深度。 任志强:如果一次给他一大把钱,老婆就会认为这是财神,不能随便花,她也就不随便花了。你老是舍不得,今天给20,明天给50还不够一顿饭钱呢。还有一大堆很重要的东西,不能让女孩子觉得跟你在一起的时候老得低人一等,怎么样高人一等,就是你站在那儿的时候是顶天立地,什么叫顶天立地?也就是敢于承担责任。 我们觉得现在年轻人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承担责任。凡是能独立说出意见的人,是一定要承担责任的。现在的孩子一张口都是说“这是老师说的”,他们已经有一个固定思维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不说就是不对的,问题就在这儿,一定要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思考就需要承担责任,所以女孩子最喜欢的是承担责任的这种能力。 如果说你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看法,别人说张三好,你也说张三好,别人说李四丑,你也说李四丑,那就是没有自己了,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觉得引导社会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见解,出去你要不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见解的话,不光是女孩子,看微博上面分析最后49%是女孩子,51%是男孩子。指女孩子发微博发的多,男孩子可能有时候不愿意说,点个赞就算了,所以看不出来。微博上有一个计算,在我的微博粉丝3千多万里女孩子是49%,男孩子是51%。 王巍:老任总结的这几点很重要,第一要责任感,敢担当。第二要透明。第三态度要速战速决。第四把钱给老婆,把人放走。咱们为了老任这几条给一些鼓掌吧。 提问:我想问两位老总一个问题,两位老总都是退休之前都是体制内的企业家,两位为什么没有像84派,92派一样选择走出来,最后又是怎么留下来了,心路历程这个故事我们想听一下,谢谢。 任志强:我特想走,但我妈妈在临死之前一直跟我说“你只能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干,为国家做贡献”,于是我就一直留到现在,其实我早就想跑,没敢跑,就是因为母训。 刘晓光:我是1970年的兵,复原到北京以后,当时跑不了,就当了工人小分队的队长,车间主任,这个时候怎么也得跑,我就考大学,当年晚上在考试的教室桌子上,一边想着题目,一边在皮带上腰上画满了公式,写了也没用上。上大学学的是油画。 96年我就走了,我不去了,谁愿意怎么说怎么说,有领导到我们家,说我要是不上班生意怎么做,谁养活我们,因为我要养活2500万人,每天要挣6千多万,谁能做到,光利息一天就能还接近2千万。任志强说我们不愿意走,他没有认识到我们这种思想境界。 任志强:我们不是不愿意走,我们早就想走了,这种责任感让我们没法走。因为我们把这几个街改造了,吸引了这么多企业进来,去年一年税收将近5千个亿,其中西城区自己落了4600多亿,这是什么概念?曾经北京市第三,现在是第一,超过了朝阳,可能在全国都是第一个区,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改造的房子,这些单位提供的,这就是我的贡献。我自己没挣多少钱,算没算那头挣了多少钱,这不是万科能比的。因为在国有企业为区域改造过程中创造的这些条件,为区政府获得大量的税收和财富,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这就是作为区属的国有企业要干的事一个重要的背景。 王巍:这两位是典型替国企“打工”几十年的,而且是在特殊时期内,给社会做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刚才的交流,实际上看到这一代人的性格和他们的使命感,考虑到刘总现在的状况,所以我们感谢两位我们提前结束,谢谢。 刘晓光简历: 1955年2月生,河北定州人,1974年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商贸处处长,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总经济师,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负责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2015年5月21日,刘晓光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详情]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将继承晓光会长遗志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将继承晓光会长遗志

   “我们将继承晓光会长的遗志,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 —— #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 来源:SEE官方微博[详情]

刘晓光:时间的朋友 体制内30年带着镣铐跳舞
刘晓光:时间的朋友 体制内30年带着镣铐跳舞

  刘晓光:时间的朋友(上) 来源:地产经纬  本文刊于2016年3月7日 依旧是一身旧西装,皮鞋也显得老旧,裤带系在腰线以上,说话间隙习惯性地拉一下腰带。一条长长的红色羊绒围巾垂于身前。他是刘晓光。 刘有着典型的父辈的乡土气息,他不像王石,冯仑,给人那种精致。但他亲和,友善,真实。 退休后的刘晓光准备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用他的话说,要拿诺贝尔奖。“毕10年之功,做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标杆。” 这是最近的一次,在他退休之后,经纬君见他。经纬君以非媒体身份向他寒暄,向他致敬。刘晓光从未对外披露过的一番大蓝图,在经纬君面前徐徐展开,有关他的种种无端的猜测,也得以厘清。 但岁月无情。 如果第一次见他,你会对他的“不安分”感到很奇怪。但实际上,他的疾病已经让他的手脚在控制不住地发抖。看得出来,他在很费力地控制着。两脚不断地点地,整个人传递出一种错乱的节奏感。 罗振宇在2016跨年演讲中将过去时光中过得不爽的人,称为“时间的朋友”。他说,“当你有些事情没有做,会有淡淡忧伤,常常有这样的时刻。” 刘晓光就埋有这样淡淡的忧伤。成也首创,悔也年华。体制机制的束缚让他与时间成为朋友。朋友,憔心20年。 体制内,体制外,进笼,出笼。刘晓光的践与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的心路历程,也能清晰地寻见时代的烙印。 无论如何,你要对那个时代和那群人尊重! (一) “您能跟我说么,您目前的身体是什么情况?” “一是血糖” “高么?” “高。还有就是血有点稠。” “还有血压问题,还有血管堵塞。” 经纬君知道这种病,多半是操劳过度或烦躁暴怒,俗称为血栓。 2015年8月,刘晓光从他倾注了二十年心血的首创集团退休。二十年来的辛苦与压力,给首创闯出了一条路,给自己积攒了一身病。按他现在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安享晚年”恐怕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但用他自己的话讲“我都六十了,但我就跟四十多岁似的。” “闲不下来”就是刘晓光现在的生活写照。即使是去外地甚或国外调养,他也在不停地想事情,做事情。闲不下来的不仅是脑子,连同身体也在一路奔波着。 在受访前一段时间,刘晓光刚去了一趟阿拉善,又以中欧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的身份,接受北非的邀请,探讨中非合作的层次升级。他又跑了趟长沙,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模型,过两天又要再次奔赴过去…… 退休后的刘晓光依旧风尘仆仆,一点不比在企业时清闲。而对这样的忙碌,他很是乐在其中。“你看很多人不愿意退休,退下来主要他没事。我愿意退休,就有自由了,能够自己干好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显然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也形成了广泛的渠道。“美国的洛克菲勒找你来了,英国的地产大佬找你来了,你能不见啊。”刘晓光笑言自己从一个首创变成了整个中国。当然,这与他要做的事有关。 “退下来挺好,我除了要做那件大事之外,我还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化,还有阿拉善的事,还有写写诗。” “ …… 那么多厂房在冒着黑烟 只是青青的田野不在青青 只是村边田边多了一些垃圾的肮脏 只是整个大地都像在冒着青烟 只是雾霾笼罩下的混沌图像 大地你还是母亲吗 你的乳汁已经不在甜香 山峰你还是父亲吗 有的气雾已经充满了胸膛 那么多的妈妈得了癌症 那么多的孩子失去了健康 …… (二) 写诗是刘晓光多年养成的习惯。浸淫政商30多年,总有一些事让他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他的诗句中也出现了多次毫不客气的批评和对体制的反思。 2006年,他写下“国企难在哪”一诗:“政府与企业争利,违背了市场规律”、“企业不是随意摆弄的对象,不是利益团体‘寻租’的温床”。 二十年前,刘晓光临危受命,掌舵首创集团。这也成为刘晓光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首创集团在1995年重组之初,可谓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刘晓光临危受命,大刀阔斧,砍掉枝蔓,整合板块。在首创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 刘晓光用了20年时间,将首创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2000亿资产的有竞争力的国际集团,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可以说,首创成就了刘晓光,成为了她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但与此同时,他心底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让刘晓光遗憾不已的有两件事。这两件事让首创集团错过了重大发展机遇。 2004年,刘晓光曾提出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此方案如果落地,至少地价就已升值30倍左右。但决策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有风险,不得已就搁置下来了。 另一件事是在2004年,他尝试对首创进行所有制改革,与美国KK2和黑石等国际大鳄合作谈判,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 “这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而是让中国企业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的重大举措。如果当年做成了,一定是在中国改革史上最大的事件。” 提起当年与这些机遇失之交臂之痛,刘晓光有一种被时间调匀的平和。只是,在聊起这段往事时,他会在末尾淡淡地说,如果当年这些想法实现了,如今的首创…… 体制让刘晓光的羽翼日渐丰满,可当他想要振翅飞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身处“牢笼”。 “僵化的体制对已经成才的人是一种压抑,对于没有成才的人可能带来一种毁灭。”对于体制,刘晓光爱恨交织。爱的是首创拥有先天的资源禀赋、融资优势和政府资源,恨的是首创和刘晓光自身的发展和成就大打折扣。。 当过兵的刘晓光与这一代企业家一样,天然有着家国情怀。有业内人士评价,刘晓光是个戴着镣铐的舞者。这也是他将志向寄情于阿拉善的原因。 (三) “我会将阿拉善写在我的墓志铭上。”刘晓光对经纬君说。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 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的个人理想,蜕变成“中国企业家一个群体的梦”。 2004年,被沙漠吞噬的戈壁滩深深震撼了刘晓光的心灵,他忏悔地下跪。刘晓光给任志强打电话,给王石打电话,这些地产大佬们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围坐在一起,商讨阿拉善的未来。 那时的刘晓光,是首创走出来的“霸道总裁”。他趾高气昂,唯我独大。他一定要阿拉善按照他的规划来发展。 “这不是你的首创!”第一次理事选举,当刘晓光念出他选择的理事名单时,会员们的这句反对,让他毫无准备,如鲠在喉。他没想到,阿拉善迈出的第一步,居然是把自己这个创始人,关进“笼子”里。 “会长任期只有两年,即使是创始会长,下台之后也绝不能再参选”、即使是理事选举,“创始会长也要和所有人一样,只有得票足够才可以当选,没有例外。”这些专门“针对”刘晓光的章程,一次次挑战他作为创始人的“权利”和“颜面”。 这在冯仑写的《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有着生动的表述。 “你知道我多难受?我是一个创始人。”那是一种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了孩子,却被夺了抚养权的难过。对抗还是妥协?最终,刘晓光选择了后者。 这一次,刘晓光心甘情愿地把权利和个人理想主义,关进了“笼子”。而与此同时,他的第二个梦想,却“出了笼”:“从是我一个人的梦,到变成大家的梦,一个企业家的梦。” 刘晓光“进笼”的过程,实际上代表着中国企业家集体意识的觉醒。中国企业家在自己治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 刘晓光将企业家定义为天生追求梦想的群体。这个群体有梦想、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做别人做不到的。有冲动,有激情,不断地做梦,把梦实现了,事业就完成了。” 在刘晓光宣布退休之际,任志强在微博上发表了专程为他写的诗: 不悔生命的远方---写在晓光退居二线之际 是男儿就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生命的辉煌!你一生都在奋争着向远方,因为你有太多太多的彩虹梦想。除了儿时的蹒跚,年少时的冲撞,愤青时的懵懂和彷徨,你的远方路上是那样艰辛坎坷,那样跌宕急浪,甚至有些凄凉!但你不悔生命的远方,远见,执著,勤奋,开朗,忠诚,善良,一步步在沙漠中匍匐,一步步在浪尖上奋力坚强…… 走向远方的刘晓光,正在另一个舞台正在显现他的抱负与辉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它将有效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全面带动国民机制、产业、体制、经济制度、人民权利的改革与升级。 “毕十年之功,建立四大平台,形成一个机制,一种态势,产生一个个结果。”61岁的刘晓光用颤抖的身体说,岁月从他艰难的肢体动作中趟过。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详情]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病逝 离开首创时有两大遗憾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病逝 离开首创时有两大遗憾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病逝 他把开放、市场化注入首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凤玲 经济观察网通过首创多名管理层证实: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于2017年1月16日病逝,享年62岁。 1995年,刘晓光掌舵首创集团,当时首创集团无资金、无产品、无人才,刘晓光临危受命,大刀阔斧地整合板块,随后创办了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 2015年,刘晓光离开首创集团时,首创已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2000亿资产的国际集团。 接近刘晓光的人士向经济观察网透露,刘晓光离开首创时,有两大遗憾: 一是2004年,刘晓光曾提出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但没有实施,让首创错过了大好发展时机。 二是2004年,刘晓光尝试对首创进行所有制改革,与美国KKR和黑石等国际大鳄合作,但最终功亏一篑。 “刘董给首创集团带来了开放、市场化思维方式,这是最宝贵的财富。”首创集团一位人士表示,这种思维方式让首创集团在市场化中始终保持开放态度。 刘晓光小传 男,汉族,1955年2月生,河北定州人,1974年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商贸处处长,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总经济师,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负责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2015年5月21日,刘晓光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详情]

壮志未酬刘晓光:他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
壮志未酬刘晓光:他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

  逝者|壮志未酬刘晓光 来源:时代人物 1月16日晚间消息,王巍,刘春等多位微博大V今日在微博证实,原首创董事长刘晓光去世。 他是国企职业经理人,是共产党的干部,也是一名前官员,在转型期的中国,他试图做出一系列锐意改革,这位职业经理人退休离场之时,正是中国国企改革力度空前的时代。“出笼”之后的刘晓光,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那是一盘让富人和穷人之间握手言和的大棋。 地产圈之外,很多人知道王石,却未必知道刘晓光。 事实上,见到刘晓光,王石也要敬三分。地产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台上一回事儿,台下又是一回事儿。说起圈子为王,我们可以脑补一个画面,老一拨的地产圈群英会上,王石、刘晓光、冯仑、潘石屹、任志强等一众地产大佬聚起来。论起江湖地位和口碑,大家都算眼明心亮。有人说刘晓光这一生,可以说是“半是失意半是成”来形容,做成的事情太多,未竞的事情也太多。扎根政商三十载,太多故事从眼前滑过。一个熟悉刘晓光的地产大佬曾私下里感慨,倘若刘晓光掌管了万科,门口就不至于出现野蛮人了。 深耕楼市三十载,风云变幻间,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带领首创从亏损到资产总值达1600亿元,旗下5家上市公司,不得不令人竖起大拇指。据刘晓光回忆,他在担任计委商贸处副处长时,案头总是堆着太多需要审批的单子、文件。有一天,忙到半夜两点,刘晓光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 “手里的项目再不批,就做不成了。” “这个项目需要投资10个亿,你有吗?” “你批了我就有。” 刘晓光签完字,那个人兴奋得差点跌一跤,他就是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潘石屹。在政府工作的这段时间,偶然认识了潘石屹等下海较早的企业家,这段经历由此奠定了刘晓光在地产圈的江湖地位。 2004年博鳌地产年会上,任志强准备抨击一个地产项目,刘晓光用委婉的口气说,“咱们不是说好不批评别人么!”任的话语就此变得和缓,甚至颇带委屈地辩解,“我又没有点他们的名字。”业内人士指出,能让任志强收声者,唯刘晓光一人。对刘晓光,任像是对待兄弟一样,态度极为诚恳。 当问及为何任志强对他如此不同时,刘晓光说,多少年的兄弟感情。而后又笑着调侃,首创是华远的大股东之一。 这位首创集团的前任董事长曾拥有三重身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共产党的干部和曾经的官员。极具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的角色让刘晓光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在中国的转型期,这种身份让刘晓光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但也不得不接受体制的制约。 先烈 刘晓光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小人物在命运的大潮中不甘寂寥。1955年出生的刘晓光,当过兵,也当过工人,上过大学,当过官,也下过海。 1995年,是刘晓光命运的拐点。在此之前,刘晓光曾就职于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一路从商贸处的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升任计委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那一年,组织上指派他去完成一项整合国有资产的重要任务。这个摊子的资产有97亿,分散在170个公司,让刘晓光难受的是:他接手这个企业的时候,账面上有一亿多现金,最难的时候,只有300多万现金,工资都发不出。 其实刘晓光的命运也是那一代人的命运。 那个年代,弃官从商是一种趋势。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仅仅92年全国就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其中最为知名者,是中共元老薄一波之子、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的薄熙成,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酒店管理公司。 “他们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和之前的企业家相比,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具有清晰、明确的股东意识的企业家代表。”财经观察家牛文文这样评价“92派”。刘晓光“下海”后,将体制内存量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在极其复杂的时政背景、市场环境下重构了“首创系”。 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如何塑造国企的体制和机制。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过渡过来的,它们既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又是政企不分的载体。认清这一点之后,刘晓光着手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股权机制,也就是收益权。他坚持市场化原则,旗下的企业哪家效率高就优先发展哪家,带动整个集团发展。 “机制不灵的国企迟早要死,迟早的问题。要不死,也像个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刘晓光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针对国企体制的弊端,刘晓光开出的第一个药方就是改制。“改制后,我们提出来,只要是亏损的企业,就立即消灭。”从1997年到1999年,两年之内,首创集团消灭了下属的8个企业。 “当时有些人要上街,我说你敢上街,我就告你,为什么我告你呢,我给了你2000万的资本金,你没给我挣钱,亏了,你还告我?我先告你得了。”刘晓光强调,“我们提出来亏损一个消灭一个,亏损就消灭,这也是我们的机制。” 在刘晓光对首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之时,同为92派的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捞到第一桶金后,也陷入了痛苦的窠臼,因为各自价值观的不同,分了家。而同为92派的中诚信的毛振华,那一年也不是很顺畅,中纪委对毛振华进行了调查,尽管全身而退,但对他的影响很大,“在中国做商人,太不安全,模糊的东西太多。” 同时踏上征程的,刘晓光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冯仑语),万科王石称他为“地产元帅,学习的榜样”,顺驰的孙宏斌称他“敢为天下先”。 苦战 曾经的生活像块苦味的纯黑巧克力。当名气、财富、成功,一切迅速向刘晓光涌来时,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也如影随形。十几年的商业“苦海”让他担惊受怕,夜不能寐。 刚接手首创集团时,全集团6000多员工没有资金,步履维艰,刘晓光喜欢用“惨到什么程度”来渲染这段经历。即便如此,刘晓光还是从一家银行借到了1000万。临了,那家银行的负责人送刘晓光一句话:“好自为之”。这句告诫至今让刘晓光念念不忘。 有一次刘晓光在医院住院,首创集团一个下属公司突然开始收购一只股票,眼看着这只股票从十几块钱跌到几块钱,几个亿就没有了。这时候怎么办?为了救这只股票,刘晓光就跟收购方谈判把那个公司收购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刘晓光因为压力大而失眠,每天看英国的恐怖片,然后趴着睡觉,据说这样可以减少压力。 刘晓光认为,强大的政府背景确实让首创集团从创业之初就占尽了资源优势,“血管里的血特别红”。但这似乎不能说明什么,刘晓光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市场上见高低”。 2003年6月19日,首创置业香港上市。那一年,SARS肆虐,北京、香港恐惧笼罩,人人自危,愁云惨雾造成的经济萧条令人忧心。刘晓光做了一个决定,他要逆市启动首创置业H股上市。尽管不久前,孙宏斌的顺驰和潘石屹的SOHO中国刚刚折戟而归。 刘晓光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主承销商汇丰银行,他们的建议是此时不要来香港,最好是7月份上市。但刘晓光主意已定。 2003年5月22日,刘晓光带着首创置业总裁唐军、副总何光,轻装简从直飞香港,当时飞机场冷冷清清,他们测体温后登机。飞机上仅有7名乘客,每人戴两层口罩,大家紧张得连水都不敢喝,生怕一摘口罩感染SARS,又渴又饿到了香港。 没有人搭理他们,到港后打电话与人联系约谈,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有的说:“你别来,来也不见,你就是戴着口罩也不见。”一些好心的人则劝刘晓光返回,因为所有的地产商都已打道回府了。 他只好利用原有的海外人脉关系自己工作,将香港沉寂的资本市场搅起微澜。一些投资机构开始蠢蠢欲动,认可北京市场,认可首创置业。5月29日刘晓光从港返京。刚一天时间,5月31日,汇丰银行来电,让他们即刻返港,市场发生变化,开始复苏。 提起首创置业海外路演的经历,刘晓光不由得感慨:“大鼻子不认中国地产。”外国投资者大概是这样一种人:你有本事,可以拿走我200亿的投资,但你要想骗我200万,没门。“外国投资者的钱不好拿啊。”刘晓光感叹。2003年6月6日,刘晓光率领他的团队赴英国路演,见了99个基金经理,开了40多个会。 多年后,刘晓光对记者坦陈这件往事,认为这是他从商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挫折。经此一役,刘晓光成为第一个把中国城市价值推荐到国际融资平台和国际基金面前的城市运营商,也是第一个成功引进国际基金的人。 大哥 经过潜心经营,刘晓光在京城商界拥有了很高的威望。刘晓光在圈内人缘也一直不错,是“老大哥的形象”,某京城高端地产俱乐部人士这样评价他。 关于刘晓光,一直有一个让业内津津乐道的传说:大学期间,担任班长的刘晓光常常阔绰地拿着打工赚来的钱请大伙儿吃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此“奢侈”显然有些另类,而刘晓光同班一个女生更是将他归为纨绔子弟之列。直到有一天,这位女生看到刘晓光那简单整齐的家和多年来都靠他照顾的瘫痪在床的母亲,她才真正觉得这是一个宽厚并且可以依赖的男人,这个女生后来成了刘晓光的妻子。 另一个细节就是阿拉善的成立,我们也可以窥见刘晓光的影响力。 2003年10月,身处阿拉善沙漠的刘晓光下决心要为治沙做一些实事的时候,也许正是这种性情的推动,他才可以一个个打电话、一个个游说,号召起了80位企业家和他一起来做阿拉善这个“伟大的事业”。 行内人眼中的刘晓光,安静如棋手。 2004年的博鳌论坛是大腕到得最多的一届,搞得风生水起,高潮不断。除了京城四少全齐,刘晓光、王石、孙宏斌、富力老板李思廉、复地的范伟等都去了。最高潮的一幕——孙宏斌舌战群儒,则多亏了刘晓光的主持和呛火。作为业内公认的大哥,刘晓光提起问题来哪个人都很给面子。 在媒体人眼中,刘晓光是一个混不吝的人,常眯着眼睛语出惊人,又或深陷在自己的逻辑里。 有次采访,叶加对着刘说:“刘总,我后来去中宏啦!” “搜狐?张朝阳那儿啊。”刘晓光漫不经心的应付着。 “王永宏那儿!”叶加轻声解释说。 “我不管你了啊,自己坐。”刘晓光斜着身子,对旁边人打了个招呼,回转身自言自语,“搜狐?搜狐不错!” “不是搜狐,是王永宏。”叶加耐心的解释着。 “哦,王永宏啊,王永宏这小子挺厉害。”刘晓光这才明白过来。 短短几句对话,恰好烘托出一个万事在心和大事儿不晕小事儿晕的刘晓光。别看他表面漫不经心,脑子里经常盘算着很多事情,常常是四五件事情在脑子里跨界的想,根本停不下来。 哪件事情想通了,他的眼睛就亮一下,然后立即着人去办。在北京政商两界耕耘了30年,刘晓光不仅是京派开发商的代表人物,也是最具有时代标志的地产大佬之一。许多年来,经过他眼前身边的人,好比是不同场景的更替,不同人事的变幻,却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大话地产。他只当成,一出好戏来看。 宏图 “我今年60.8岁了,别人退休都会松一口气,我却不行,很多事情只有退休之后才能做,我得抓紧时间了。”在一次活动上,刘晓光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拿出一个名单给记者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他退休后的职务和身份。 “我从心系首创变成心系中国了。” “是得去调养一段时间身体了。”刘晓光一边皱眉,一边扶了扶腰上的皮带,心里却盘算着怎么把脑子里筹划的事儿一件一件的快点弄完。或许是年龄大了,他习惯把皮带系在腰线以上,说话的时候,会随手拉一拉腰带,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让声音保持平稳。退休之后的刘晓光脑子里想的不是颐养天年,而是谋划一个更大的宏图。“别人不愿意退休,我愿意啊,好多事在首创不能做,退休就可以做了。” “不过如果再让我下海,就有点困难了。现在社会基本比较公平,谁的思想解放,谁的观念创新,谁就能得到发展。一个企业家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他肯定会死亡,只是早死和晚死而已。”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着黄沙滔天,刘晓光躺在沙漠里,开始了仰天闭目地思考。从一个权力拥有者到一个请求权力的商人,成就了刘晓光举重若轻的个性。这一点,在阿拉善这件事情上可见一斑。阿拉善是由80多位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包括刘晓光、冯仑、王石、任志强、马蔚华、戴志康等大佬都参与了。“你们要不做这事,以后甭找我,咱们也没有什么朋友可言。”五十出头的刘晓光给身边的地产大佬下了军令状,率先挥起了阿拉善的大旗。阿拉善的初衷是从防治阿拉善沙尘暴开始,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创始会长,刘晓光功不可没。 一做就是十几年。2015年11月7日,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一天,阿拉善公益机构换届选举,整个会场人气爆棚,候选人个个血脉愤张。但在这一天,最落寞的人却是刘晓光,因为他被罢免了选举资格。最高兴的人则是冯仑,因为对他来说,虽然在过程中和刘晓光闹了点别闹,但还挺成功。为什么要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用冯仑的话来说,这是对民主的尝试。 阿拉善换届前一天,王石给冯仑打电话,问有几个人参与选举会长,这些人都怎样?冯仑说,第一,有人报名,而且报名的人都不错;第二,究竟谁当会长,我也不知道。王石一听,这才放下心来,说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放下电话以后,王石和冯仑松了口气,他们用十年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终于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了。冯仑怕刘晓光不平衡,还不停的劝他,干十个首创,也不如做一个阿拉善,你就安心退休吧。言外之意是,你就好好在笼子里呆着吧。 刘晓光一看也只好笑了,“我一个人被关进了笼子,大家都从笼子里出来了,世界变得更美好。何乐而不为?”于是,刘晓光安心的眯着眼睛在笼子里看起了大戏。被关在笼子里之后的刘晓光,发现笼子外面的人还是和他一条心,真心地支持和拥戴自己,也就释然了。一直以来,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13年来,阿拉善教会了刘晓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课是让他懂得了民主可以使大家团结起来做事。 发光 阿拉善的事情刚刚落下帷幕,王石和冯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谁想,一个转身,刘晓光又从笼子里出来了。他退休了。“出笼”之后的刘晓光像一头困兽,四处转悠。频频对着几个地产大佬示威说,谁也别想再把我关进笼子里了。于是,王石和冯仑他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刘晓光重出地产江湖。 “是时候做点子事情了!”自比为国企追梦人的刘晓光离开体制,颇为踌躇满志了一阵子,也曾一度出现在此前不便出席的论坛,并公开的谈起了房价。此时的刘晓光,已经看淡了名气、财富和成功,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几十年的商业“苦海”让他变得圆融,豁达,审时度势了。 在利益于人情并重的地产圈,眼明心亮的刘晓光很少公开批评某人或某事。或许正因为此,才能够被各种不服的任志强尊称为地产的大哥。但在他有感而发、不吐不快的诗句中,出现了多次毫不客气的批评和对体制的反思。几十年来,刘晓光对地产的关注和忧思从未停止。退休以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家国天下的刘晓光已停不下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经济形势依然不太乐观,宏观经济面临经济“新常态”,大型企业也会面临严峻挑战。或许是从阿拉善的生态环境进而关注到中国城乡之间的人文生态环境。刘晓光发现,他需要做一件比阿拉善重要十倍的事。“出笼”之后的刘晓光,脑子里早筹划好了一盘大棋,那是一盘让富人和穷人之间握手言和的大棋。 此时,作为地产圈公认的老大哥,心中有光的刘晓光,决心在有生之年,继续发光。然而,命运的突变,却使他很多非常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计划来不及实现,万分惋惜。[详情]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悼念:阿拉善是刘晓光的光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悼念:阿拉善是刘晓光的光

  沉痛悼念阿拉善SEE创始会长刘晓光 来源:微信公众号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2004年,刘晓光召集了80余名企业家 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我在想,怎么把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 带领到环保领域中去” 2017年,阿拉善SEE会员达到600多人 12个地方项目中心成立 支持了40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公益机构 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环保组织 12年,一轮了。阿拉善SEE是大家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大事件和对社会的公益贡献!它不仅唤起了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也号召和凝聚了未来几代青年企业家的追求梦想;它不仅是一种公益组织的出现,更是一种NGO现代化制度的创建,是一种企业家群体思想火花的炼炉;是一种集成的企业家社会公益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凝聚成百上千企业家责任意识并付诸行动的实践家园。会员们,了不起!这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也是这个组织的骄傲! ——刘晓光 2016年11月 “我会将阿拉善写在我的墓志铭上” 从80到600,阿拉善SEE从2004年的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畔向世人走来,历经12载,用理念和行动不断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企业家加入。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的个人理想,蜕变成“中国企业家一个群体的梦”。[详情]

何振红发文悼念刘晓光:惊闻晓光大哥离世心中很是悲伤
何振红发文悼念刘晓光:惊闻晓光大哥离世心中很是悲伤

  新浪财经讯 1月16日消息,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今晨去世,终年62岁。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发文悼念:惊闻晓光大哥离世,心中很是悲伤。 悼文如下: 一位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一个宽厚仁爱的兄长,愿你一路走好,天堂安息!2012年晓光大哥应邀出席未来之星年会,写诗为未来之星画像,现摘录如下,以示缅怀: 给未来之星画像 刘晓光 谁都不甘心, 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但又有多少人, 能成为未来之星? 敢上天揽月的梦想者, 欲下洋捉鳖的挑战者, 天生跳跃式的思想者, 富有激情的寻路人。 瞬间的灵感, 超前的意识, 他们琢磨未来会发生啥? 比智力更宝贵的直觉, 敏锐的商业眼光, 闪耀着独创性的火花; 不拾人牙慧, 说干就干的雄心, 出奇的果敢胆大, 这就是未来之星的灵魂再现。 他们在惊险的一跃中, 执着地追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们愿担负起自我和社会的责任, 在茫茫商海中求索, 在夹缝中渴望求生拼命搏杀。 他们为立足市场, 获得金钱和机会的奖章, 在奔波中献出青春年华, 在挤压下生存长大; 他们是社会的拓荒者, 在困境和冷嘲热讽中结果开花。 虽然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 跌倒了再往起爬, 但在幻想中, 他们找到豁然开朗的大道; 虽然每次站起来都带着伤痛, 但历练后飞得更高,做得更大。 要么被熊熊烈火烧焦, 要么涅槃成一只浴火的凤凰, 在燃烧的烈火中不断升华! 这就是画像中的彩虹, 这就是风雨中的未来之星![详情]

杨元庆发文悼念刘晓光:他的离去是一种痛失
杨元庆发文悼念刘晓光:他的离去是一种痛失

  新浪财经讯 1月16日消息,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今晨去世,终年62岁。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悼念刘晓光:他的离去是一种痛失。 2016年11月9日,杨元庆与刘晓光的最后一张合影 悼文如下: 一个多月前,根据亚布力论坛不成文的约定,我作为刚刚卸任的轮值主席,邀请理事们小聚,特别欣喜晓光兄也来赴约。这两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但仍坚持参加论坛的活动,他曾经当过兵,从过政,也曾把企业带上相当大的规模,又富有情怀,发起了阿拉善公益组织,他的丰富经历和诗人情怀赢得了企业家们的爱戴与敬重。当日小聚时,大家都为他看起来不错的精神而欢喜。谁曾想那日一别,竟是永诀。对于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晓光兄来说,今天或许是某种解脱,而对于中国企业家群体来说,他的离去则是一种痛失。难过,惟愿晓光兄一路走好![详情]

冯仑预言的墓志铭: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做了阿拉善
冯仑预言的墓志铭: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做了阿拉善

  冯仑 冯仑预言的墓志铭:“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 冯仑 阿拉善是我一直在服务的公益机构,由80位企业家共同发起,包括王石、任志强、马蔚华、戴志康等大佬也都参与了。我们想从防治阿拉善沙尘暴开始,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 我和刘晓光在阿拉善成立之初就在一起共事,他是原来首创集团的董事长,也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创始会长。那为什么要把刘晓光“关进笼子”?这是我们对民主治理的尝试,虽然过程闹了点别扭,但还挺成功。 刚过去不久的(2015年)11月7日,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一天,阿拉善公益机构换届选举,整个会场人气爆棚,候选人个个血脉贲张。 但这一天,最落寞的是我身边的刘晓光,口中不停地嘟囔:“不连任会长也就算了,最后连名誉会长也不让当了;名誉会长不能当也就算了,还不能直接当理事,每次都得选;选也就算了,还怕选不上,所以每次都还得来选!” 刘晓光这会儿开始适应了,看着阿拉善人丁兴旺,自己的威信越来越高,他说:“这个治理的方式我也就接受了。” 我跟他讲:晓光,你牛逼了一辈子,你干十个首创不如干一个阿拉善。干阿拉善这件事应该写在你的墓志铭上,你现在就应该写“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 如果再写一句话,就是“我终于被阿拉善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关进了笼子’”。 听我说完这番话,他笑而未答,旋即上台发表他的竞选演说去了。在演说最后,他重复了我的话:“冯仑说我干十个首创都不如干一个阿拉善,我很满意。” 环保组织也要民主选举 我目睹了阿拉善从第一天到这一届选举不长不短的11年间的巨大进步。 这期间,我们完成了对阿拉善的治理。由稚嫩、潦草,到有人负气出走、被不看好的人指指点点,再到如今所有人都怀着真诚的心参与选举、饱含责任感地发表竞选演说,最后还促成了获得一致肯定的这种选举方式。 大家终于相信,我们其实可以用自治和多数人有序参与的治理方法管好一个人数众多的环保组织。 我们可以让这个多数人参与的组织变得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既发挥所有人的智慧、热情和资源,同时又能按照它的使命和价值观指引的方向持久有效地运转。 实际上,阿拉善可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用10年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 创办伊始,无论吵了多少架、开了多少会、改了多少章程,都没有把刘晓光这个创始会长的趾高气扬、一切唯我独大的方式终结。 刘晓光管理阿拉善,原来是非要按照自己口袋里的剧本,一个人既导又演,让所有人做他的观众,按他的要求鼓掌的。 经过10年的博弈,为了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我们想过许多办法。 海选理事,不吃“回锅肉” 第一次讨论是在创办之初,到底是按照刘晓光的名单表决、被他邀请去做“表决机器”,还是我们自己提出候选人然后以海选的方式来推选理事呢? 最终刘晓光低头了,大家就按海选的方式增加了几个候选人。我也是自己跳出来要求海选并自我提名,最后经过大家表决当选为理事的。从那天起,我就作为被选举的理事参与了所有的治理过程。 第一次换届的时候,刘晓光的会长已经干满两年,这时候我们又面临第二个选择:是让他继续干,还是下台?最后做了决定:创始会长的任期也只有两年,必须要下台。 我想这时候的晓光兄一定不是很开心,但我们是做公益,他也经常跟大家说要学会妥协,最终晓光低头了,下台了。但下台以后能不能再参选这件事情当时没有留下结论。 之后我们又讨论这个话题,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就算是会长,哪怕是创始会长,任期结束之后,也不能回过头来再选,大佬决不能当“回锅肉”。 用章程委员会来管理“交通” 为了确保这一点,我跟周俊吉又提出来要专门设立章程委员会,用来制定阿拉善的“游戏规则”。 这就像管理城市的交通,只要有交通规则、有交管局、有交警,就不怕汽车多、不怕刮蹭、不怕有人违规出车祸,一切都会按规则处理。同样,阿拉善要采取多数人治理的方法,就很需要一套规则。 那么如何在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保证大家能够放心、积极地参与?唯一的方法就是制定好“交通规则”——章程。 所以从第二届起我们有了章程委员会,每一次换届的时候,就是三个机构:理事会、监事会、章程委员会一起换。 章程委员会是阿拉善最具特色的一种治理方式。和其他社团机构理事长、主席自己对章程、条款能进行解释和修改不一样,我们的会长没有这个权力,修改章程需要在所有会员参加的大会上表决通过。章程解释权也不在理事会,而是由章程委员会专门负责。 正因如此,也就能把以刘晓光为象征的会长的权力“关进了笼子”。 到了第三届,刘晓光提出要不要选理事的话题,这就又出现一个问题:作为创始会长,参加理事会要不要经过选举? 多数人的意见是必须选举,创始会长要和所有人一样,只有得票足够才可以当选,没有例外。这个时候的刘晓光似乎已经习惯了被否定,欣然接受这个意见,乖乖地每次都来参选,而且每次都很认真地准备、发言、拜票。 刘晓光在他既不当会长也没有权力来改动章程的情况下,仍然亲力亲为每一次重要的活动,而且坚持亲临阿拉善第一线,在现场顶着烈日、迎着风沙,参与种梭梭、收小米。 这样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创办人,终于赢得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感动和爱戴。 结束大佬时代 大家终于发现,作为阿拉善这样一个机构,当我们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以后,结果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大家的心情都很平和,还是和以前一样在同一个规则下为公益的事业操心、争辩、实践。 刘晓光呢,当他被“关在笼子里”后,再回头看“笼子”以外的人,居然还是和他一条心,真心地支持他、赞赏他、拥戴他,他也就释然了。 阿拉善已经彻底克服了早期创办时候治理上的困扰,这次换届我们终于结束了所谓“大佬的时代”,完成了一个使命,使阿拉善进入了一个共享、共有、共治的新时期。 阿拉善也必将开启一个更广阔、更多人参与、有更完善组织治理结构、能更有效推动环保事业的新时期,这种前景令人激动、令人憧憬。 在阿拉善换届前一天,王石打电话问我,这次有几个人竞选会长、这些人都怎么样? 我说:第一,有人报名,报名竞选会长的人都不错;第二,究竟谁会当选会长,我也不知道。王石说那就好了,其实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事实上,这次选举出来的新治理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激情、年轻而且高效。换届也赢得了投票人、参选人的一致鼓掌,参与的激情也实在出乎意料。 相信刘晓光这时候会欣然,“我一个人进了笼子,大家都从笼子里出来了,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本文原载于2015年12月11日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原题为《冯仑: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作者冯仑系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详情]

地产圈带头大哥走了:任志强在他面前也是“小弟”
地产圈带头大哥走了:任志强在他面前也是“小弟”

  地产圈“带头大哥”走了,北京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去世 来源:澎湃新闻 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资料图 1月6日,据澎湃新闻获悉,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于今晚19时左右离世。 而据资深传媒人士郭宇宽的实名认证微博“史上最没钱之投资家郭宇宽”早前在微博发布的消息显示,2016年12月,刘晓光就转到了协和医院,略有好转但还在昏迷之中。 出生于1955年2月的刘晓光,原为首创集团董事长,距离其62岁的生日还差一个月。他被业界称为“地产行业的金融学家”。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刘晓光关停首创集团旗下的八家下属企业,并将原来散乱的40多个产业整合为金融、地产、工业与高科技、贸易、基础设施、旅游酒店六大行业。在首创集团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 而北京地产圈中另一位大佬任志强在刘晓光的面前也只能被称之为“小弟”。 刘晓光在其60岁的时候选择退休。2015年5月21日,首创集团召开集团系统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建春在会上宣布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首创集团主要领导的决定:刘晓光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刘晓光当过兵,上过学,做过工人,当过官,也下过海。1978年恢复高考后,报考北京商学院(现为北京工商大学),获商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5年期间,刘晓光先后担任过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处长、委员、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30多岁就当上北京市副局级干部的刘晓光,当时被认为是政坛的一颗新星,甚至一度曾成为北京市副市长人选。 1995年,原隶属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计委和市政府办公厅的17家国有企业组成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这一年,刘晓光临危受命,掌舵重建首创集团。这也成为了刘晓光人生中的一个拐点。 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在房地产方面,首创集团主要有住宅开发、产业地产、商用物业、新城镇建设四大产品线。[详情]

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去世 享年62岁
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去世 享年62岁

  新浪财经讯 1月16日晚间消息,王巍,刘春等多位微博大V今日在微博证实,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去世,终年62岁。 去年12月6日,刘晓光曾一度昏迷,中间还肝脏严重衰竭。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据新浪财经的编辑回忆,去年亚布力论坛上刘晓光突然出现抽搐,印象中他近几年一直随身携带药盒。(详见《危情时刻:刘晓光与任志强的兄弟情》) 经济学者马光远悼念刘晓光:晓光是北京企业家里少有的思想者,一路走好。 李铁悼念刘晓光:惊闻晓光兄去世,一个让人敬佩的企业家,有学者风范的兄长,愿他在天之灵安息。 图为刘晓光。 刘晓光简历: 刘晓光,男,汉族,1955年2月生,河北定州人,1974年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北京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 曾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微博截图 新浪财经特别推荐一篇地产经纬的文章《刘晓光:时间的朋友》 刘晓光:时间的朋友 依旧是一身旧西装,皮鞋也显得老旧,裤带系在腰线以上,说话间隙习惯性地拉一下腰带。一条长长的红色羊绒围巾垂于身前。他是刘晓光。 刘有着典型的父辈的乡土气息,他不像王石,冯仑,给人那种精致。但他亲和,友善,真实。 退休后的刘晓光准备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用他的话说,要拿诺贝尔奖。“毕10年之功,做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标杆。” 这是最近的一次,在他退休之后,经纬君见他。经纬君以非媒体身份向他寒暄,向他致敬。刘晓光从未对外披露过的一番大蓝图,在经纬君面前徐徐展开,有关他的种种无端的猜测,也得以厘清。 但岁月无情。 如果第一次见他,你会对他的“不安分”感到很奇怪。但实际上,他的疾病已经让他的手脚在控制不住地发抖。看得出来,他在很费力地控制着。两脚不断地点地,整个人传递出一种错乱的节奏感。 罗振宇在2016跨年演讲中将过去时光中过得不爽的人,称为“时间的朋友”。他说,“当你有些事情没有做,会有淡淡忧伤,常常有这样的时刻。” 刘晓光就埋有这样淡淡的忧伤。成也首创,悔也年华。体制机制的束缚让他与时间成为朋友。朋友,憔心20年。 体制内,体制外,进笼,出笼。刘晓光的践与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的心路历程,也能清晰地寻见时代的烙印。 无论如何,你要对那个时代和那群人尊重! 一 “您能跟我说么,您目前的身体是什么情况?” “一是血糖” “高么?” “高。还有就是血有点稠。” “还有血压问题,还有血管堵塞。” 经纬君知道这种病,多半是操劳过度或烦躁暴怒,俗称为血栓。 2015年8月,刘晓光从他倾注了二十年心血的首创集团退休。二十年来的辛苦与压力,给首创闯出了一条路,给自己积攒了一身病。按他现在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安享晚年”恐怕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但用他自己的话讲“我都六十了,但我就跟四十多岁似的。” “闲不下来”就是刘晓光现在的生活写照。即使是去外地甚或国外调养,他也在不停地想事情,做事情。闲不下来的不仅是脑子,连同身体也在一路奔波着。 在受访前一段时间,刘晓光刚去了一趟阿拉善,又以中欧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的身份,接受北非的邀请,探讨中非合作的层次升级。他又跑了趟长沙,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模型,过两天又要再次奔赴过去…… 退休后的刘晓光依旧风尘仆仆,一点不比在企业时清闲。而对这样的忙碌,他很是乐在其中。“你看很多人不愿意退休,退下来主要他没事。我愿意退休,就有自由了,能够自己干好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显然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也形成了广泛的渠道。“美国的洛克菲勒找你来了,英国的地产大佬找你来了,你能不见啊。”刘晓光笑言自己从一个首创变成了整个中国。当然,这与他要做的事有关。 “退下来挺好,我除了要做那件大事之外,我还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化,还有阿拉善的事,还有写写诗。” “ …… 那么多厂房在冒着黑烟 只是青青的田野不在青青 只是村边田边多了一些垃圾的肮脏 只是整个大地都像在冒着青烟 只是雾霾笼罩下的混沌图像 大地你还是母亲吗 你的乳汁已经不在甜香 山峰你还是父亲吗 有的气雾已经充满了胸膛 那么多的妈妈得了癌症 那么多的孩子失去了健康 …… 二 写诗是刘晓光多年养成的习惯。浸淫政商30多年,总有一些事让他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他的诗句中也出现了多次毫不客气的批评和对体制的反思。 2006年,他写下“国企难在哪”一诗:“政府与企业争利,违背了市场规律”、“企业不是随意摆弄的对象,不是利益团体‘寻租’的温床”。 二十年前,刘晓光临危受命,掌舵首创集团。这也成为刘晓光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首创集团在1995年重组之初,可谓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刘晓光临危受命,大刀阔斧,砍掉枝蔓,整合板块。在首创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 刘晓光用了20年时间,将首创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2000亿资产的有竞争力的国际集团,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可以说,首创成就了刘晓光,成为了她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但与此同时,他心底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让刘晓光遗憾不已的有两件事。这两件事让首创集团错过了重大发展机遇。 2004年,刘晓光曾提出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此方案如果落地,至少地价就已升值30倍左右。但决策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有风险,不得已就搁置下来了。 另一件事是在2004年,他尝试对首创进行所有制改革,与美国KK2和黑石等国际大鳄合作谈判,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 “这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而是让中国企业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的重大举措。如果当年做成了,一定是在中国改革史上最大的事件。” 提起当年与这些机遇失之交臂之痛,刘晓光有一种被时间调匀的平和。只是,在聊起这段往事时,他会在末尾淡淡地说,如果当年这些想法实现了,如今的首创…… 体制让刘晓光的羽翼日渐丰满,可当他想要振翅飞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身处“牢笼”。 “僵化的体制对已经成才的人是一种压抑,对于没有成才的人可能带来一种毁灭。”对于体制,刘晓光爱恨交织。爱的是首创拥有先天的资源禀赋、融资优势和政府资源,恨的是首创和刘晓光自身的发展和成就大打折扣。。 当过兵的刘晓光与这一代企业家一样,天然有着家国情怀。有业内人士评价,刘晓光是个戴着镣铐的舞者。这也是他将志向寄情于阿拉善的原因。 三 “我会将阿拉善写在我的墓志铭上。”刘晓光对经纬君说。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 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的个人理想,蜕变成“中国企业家一个群体的梦”。 2004年,被沙漠吞噬的戈壁滩深深震撼了刘晓光的心灵,他忏悔地下跪。刘晓光给任志强打电话,给王石打电话,这些地产大佬们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围坐在一起,商讨阿拉善的未来。 那时的刘晓光,是首创走出来的“霸道总裁”。他趾高气昂,唯我独大。他一定要阿拉善按照他的规划来发展。 “这不是你的首创!”第一次理事选举,当刘晓光念出他选择的理事名单时,会员们的这句反对,让他毫无准备,如鲠在喉。他没想到,阿拉善迈出的第一步,居然是把自己这个创始人,关进“笼子”里。 “会长任期只有两年,即使是创始会长,下台之后也绝不能再参选”、即使是理事选举,“创始会长也要和所有人一样,只有得票足够才可以当选,没有例外。”这些专门“针对”刘晓光的章程,一次次挑战他作为创始人的“权利”和“颜面”。 这在冯仑写的《把刘晓光关进笼子里》有着生动的表述。 “你知道我多难受?我是一个创始人。”那是一种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了孩子,却被夺了抚养权的难过。对抗还是妥协?最终,刘晓光选择了后者。 这一次,刘晓光心甘情愿地把权利和个人理想主义,关进了“笼子”。而与此同时,他的第二个梦想,却“出了笼”:“从是我一个人的梦,到变成大家的梦,一个企业家的梦。” 刘晓光“进笼”的过程,实际上代表着中国企业家集体意识的觉醒。中国企业家在自己治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 刘晓光将企业家定义为天生追求梦想的群体。这个群体有梦想、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做别人做不到的。有冲动,有激情,不断地做梦,把梦实现了,事业就完成了。” 在刘晓光宣布退休之际,任志强在微博上发表了专程为他写的诗: 不悔生命的远方---写在晓光退居二线之际 “ 是男儿就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生命的辉煌!你一生都在奋争着向远方,因为你有太多太多的彩虹梦想。除了儿时的蹒跚,年少时的冲撞,愤青时的懵懂和彷徨,你的远方路上是那样艰辛坎坷,那样跌宕急浪,甚至有些凄凉!但你不悔生命的远方,远见,执著,勤奋,开朗,忠诚,善良,一步步在沙漠中匍匐,一步步在浪尖上奋力坚强…… 走向远方的刘晓光,正在另一个舞台正在显现他的抱负与辉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它将有效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全面带动国民机制、产业、体制、经济制度、人民权利的改革与升级。 “毕十年之功,建立四大平台,形成一个机制,一种态势,产生一个个结果。”61岁的刘晓光用颤抖的身体说,岁月从他艰难的肢体动作中趟过。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 【刘晓光生前观点】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压力最大时真想跳楼 刘晓光:将来打败我们的不是互联网 刘晓光:年轻人不一定都要买房[详情]

刘晓光的改变与“生活家” 张宝全
刘晓光的改变与“生活家” 张宝全

  2017观点年度论坛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重温过去一年曾经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交流的一批中国房地产企业家,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探索、他们的观点,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2016年已经成为过去,无论有收获、有成就,还是有经验、有教训,都成为记忆中的一种财富。每一年,中国房地产的起落曲线都不同,但向前发展的趋势无可阻挡。每一年,都有无数人在行业中沉浮,殚精竭虑,或谋一时、或谋全局,有所得、有所失。一直以来,我们都想知道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家如何认知行业、掌控企业,他们会用怎样的视野来诠释自身的行动与思考。无论如何,房地产行业需要领袖,领袖的意义在于他们的命运成为诠释时代进程的符号,这是一种财富。2017观点年度论坛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重温过去一年曾经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交流的一批中国房地产企业家,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探索、他们的观点,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当他们的故事放置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宏大背景时,我们就拥有了不一样的解读中国房地产的路径与模式。这一周,我们从记忆中翻找出以下两位企业家,重新阅读和认知:原北京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以及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刘晓光的改变2016年7月的一个午间,刘晓光坐在京城的一家饭店里点了个打卤面和番茄炒蛋,在吃饭的间隙,他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一直不太安分地震动,期间他接了4个电话,回了多次微信。这是已经退休近一年的刘晓光,但看起来,此时的他并没有比执掌首创时闲下来太多,“有好多事要做,过去是对首创,现在对的是其它的领域”。或许是源于此前过度操劳,这一年刘晓光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提起“推进中国城镇化”以及“中国房地产的改变方向”等话题,他仍然侃侃而谈,长达一个半小时里保持着专注,目光中泛现出思维的活力。不是栽花养鸟喝茶下棋,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刘晓光早在几年前就给自己安排好的“退休生活”;至于“中国房地产未来的改变方向”,则是刘晓光自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后就从未停止过的研究。刘晓光说:“我这一年脱离了原来高速运行的状态,更有时间去研究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专心致志地去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曾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说,国内能够客观看待中国房地产历史的,刘晓光是一个。他身份很多,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且因为已经不在岗位上,对于“改变”的思考更为客观、全面。因肩负着调任重建首创的责任,在刘晓光进入房地产行业的20年里,如何变革就成为刘晓光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库存化已经成为行业大势之时,中国房地产更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到这一年的刘晓光也已经从“首创掌门人”变成了“原首创掌门人”。身份有了改变后,刘晓光认为这一年自己更有时间去研究“改变”,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中国房地产未来的改变方向”,他也有了更多的思考。2015年,在刘晓光退休之际,他曾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说:“我觉得人生肯定是有起伏的,不可能永远站在一个大的舞台,肯定也有小舞台。经历了这些过程,到了一定的岁数肯定要退了,我的心理没什么变化,以后也会有很多事找我。”当时,刘晓光就在计划着退休后准备做的几个事,一个是公益,一个是论坛,还有一个是解决二元结构农民贫困问题的事情,他说:“想做点文化,做点环保”。如此前所计划,在这一年时间里,尽管身体并不适合继续操劳,刘晓光仍然全国各地奔波,参加了许多论坛,这些论坛大多与公益、环保、文化相关,或是与推进中国城镇化相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推进中国城镇化”这个话题显得很不实际,但了解刘晓光的人知道,这是匹配刘晓光的最佳选项。国企领导人、党的干部和政府官员,刘晓光曾经担任着这三个极具中国色彩的改革角色,这也就不难理解,在退休之后,刘晓光仍有兴趣研究并推进中国城镇化。唯此,每年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当谈论中国城镇化,刘晓光的眼中都闪烁着亮光。“生活家” 张宝全“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现在的生活状态,与海子这首《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意外地契合。自从下海创业以来,张宝全的身上一直带着多种标签,记者、作家、导演、画家、商人,但是他对自己的定义却是“生活家”。在北京昌平区一个占地300多亩的柿子林里,居所藏于林木之间,牛马散于青原之上,飞鸟憩于木,游鱼乐于水,这个与文人雅士心中的清流之地无限接近的地方,就是张宝全的家。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仿佛世外桃源般的柿子林,是张宝全真正的第一居所。虽然办公室在繁华的北京城区,但是即使工作到再晚再累,他也要每天驱车一个多小时回到这里。似乎只有柿子林,张宝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憩。每天晚上,他还会在这里做“夜课”,或写或画,不拘形式。对他来说,这与其说是创作,更多的是一种调节压力的方式。“类似于佛门的禅修—— 一念放下,万念不生。”张宝全说,“画画、写字也是一样的概念,集中在那一件事情上,什么也不想,也是换换脑袋,脱离现实。”“脱离现实”,正是张宝全构筑“红树林度假世界”的一个最基础的概念。“所有的商场和购物中心,都是在创造现实、满足现实,它的核心还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但是度假不同,度假的本质是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核心是脱离现实。”张宝全说。从这个概念出发,就不难理解张宝全从2009年以来潜心构建红树林的基本逻辑——红树林不是一个酒店,也不是一个商业项目,而是一个能够提供所有你需要的度假生活方式的综合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中国最好的时尚、艺术、休闲、文化、娱乐、购物集于一身,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这都绝非易事。为此,张宝全从2009年就开始坚决转型。彼时,在“四万亿”的催化下,其它房企都在冲刺百亿、千亿,张宝全的转型举措备受质疑,有不少同行都对他的选择表示不解。“高潮的时候转型,可以转过去,低潮期转型,一转就死。”张宝全坦言,红树林是要靠运营赚钱的,最难的就是前期的资金链风险,“如果不能开业,或者不能支撑到第一批模式做完,那你就死定了。”房地产行业的高潮时期孕育和诞生的红树林,恰好有了一个很好时间窗口。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已经全面开业,尤其是有上百家餐厅规模的目的地餐饮组团全部开放之后,其商业模式的优势将更加凸显。2016年8月,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也将正式面世。至此,红树林线下的南北度假航母都正式启航,线上的红树林全球度假交换平台也就呼之欲出。直到现在,很多人才终于恍然大悟,张宝全其实下的是一盘很大的棋。“现在最难的部分已经做完了,以后我们就是要依托红树林平台,打造中国最好的轻资产模式。”张宝全如是说。红树林度假世界的体量非常庞大,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客源优势,这就成为培育轻资产的一条最好的“船”。“在红树林这个平台上可以培育中国最大的婚礼公司、最大的餐饮公司、最大的交换平台公司、最大的艺术文化产业公司、最大的公关公司等。”张宝全表示:“单个红树林度假世界的重资产价值很容易被低估,但如果把平台之上的这些轻资产公司分拆上市,市值一定大于红树林重资产的这条船。”2009年,张宝全在质疑声中带领今典告别依然狂欢的传统房地产业务,坚定转型;2016年,很多房企在房地产市场岌岌可危时被迫图谋转型,而对已经成功转型文化旅游行业的张宝全而言,最好的时代正要开始。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刘晓光: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不会持续太长
刘晓光: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不会持续太长

   原首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晓光(摄影: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9月1日讯(记者 刘小菲)G20峰会召开在即,9月1日晚,中国网财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主题为“全球创新格局下,中国力量的坚守与突破”的“G20北京之夜”,探讨全球经济疲弱复苏乏力现状下,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创新发展与坚守突破。原首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晓光在出席会议时表示,北京房价涨的比较快,不能说就是泡沫,它可能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购买现象。对于房价未来的走势,刘晓光认为,这种涨的形势不会太长,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 刘晓光称,房价上涨在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都出现过,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猛涨,很多人表示有泡沫,但是泡沫有多大到什么程度,跟人民币的贬值程度有关系,如果他不买房,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抵销货币贬值问题。 对于北京上海房价涨幅比较大等问题,刘晓光表示,跟极差地租、投资品稀缺有关系,很多老百姓买房,有的为了看病,有的为了孩子上学。而北京房价为什么涨的比较快,刘晓光认为,不能说它就是泡沫,也可能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的购买现象。 对于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比较快的现象,刘晓光认为,确实有一些泡沫存在。但是泡沫跟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有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从地价取得收入是很重要的一块财政收入。但是地价税收、税费构成了房价的高低,很多大城市地价水平占成本的50%以上。这一段时间房价可能还是一个涨的形势。 对于房价未来的走势,刘晓光认为,这种涨的形势不会太长,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当然结构要分的很清楚,沿海好的地方有一些很好的基础,有一些不沿海的城市、甚至很穷的城市,可能会有问题,会出现新的泡沫。 (责任编辑:刘小菲)[详情]

首创集团原董事长刘晓光
首创集团原董事长刘晓光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于6月5日在北京举办。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首创集团原董事长刘晓光出席并演讲。[详情]

地产圈尊刘晓光为带头大哥 孙宏斌赞其敢为天下先
地产圈尊刘晓光为带头大哥 孙宏斌赞其敢为天下先

  刘晓光:永远要燃烧的人 临危受命,接手首创集团,20年体量增长近200倍;地产圈带头大哥 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 1995年,刘晓光调任重建的首创集团。任内力推国企改革创新,2004年曾试图在首创引入黑石、KKR等外资投资者,完成公司产权多元化,未果;刘晓光用了20年时间,将首创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2000亿资产的有竞争力的国际集团。  2004年6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正式成立,近百名企业家参与。截至2015年12月,在捐赠资金之外,这些企业家投入志愿服务的时间已经超过10万小时。  1月16日,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19时在北京辞世,享年62岁。 “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 最爱这句诗歌的刘晓光最终还是没能等来人生的又一个冬去春来,唯留下几起未竟的事业,供后来者继续。 “晓光的生命虽然停止在了62岁,但他带给我,带给企业,带给阿拉善,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温度和痕迹,会永远存在。”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在纪念刘晓光长文中说。 “唯一能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 “企业家”、“慈善家”、“改革家”是大家对刘晓光无数印象所形成的拼图。在地产圈,潘石屹、冯仑、王石等“大佬”都尊刘晓光为“带头大哥”。而孙宏斌则称赞刘晓光“敢为天下先”。 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企业家一样,刘晓光的人生历程有着转型时代的重重痕迹。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当过兵,上过学,做过工人,当过官,也下过海”。 1978年恢复高考后,刘晓光放弃当兵的生涯,选择回到北京读商科。青年刘晓光在毕业之后进入到了北京市政府,先后担任了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处长、委员、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彼时,30多岁就当上北京市副局级干部的刘晓光,被认为是一颗政坛新星。 在北京计委的工作中,刘晓光甚至和企业家们一样,跑到香港为政府的基金融资。这一过程中,他与众多在市场中先行一步的企业家们成为朋友。 潘石屹在纪念刘晓光的微博中回忆:那年大概是1992年,我们来到北京开发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刘晓光当时是专管批文的官员;好像是中央又有什么政策,要压缩投资。我们项目批文一直在等待中,我十分着急。半夜一点多钟,我还在北京市计委的门口等着。刘晓光加完班出来看到我,说大冬天的别冻着了,明天下午你来我办公室吧。结果,第二天我就取到了批文。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刘晓光,跟他打交道。 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在纪念刘晓光所作的《消失在阳光里的天梯》一文中这样写道:晓光是个对哥们儿侠肝义胆的人。这或奠定了刘晓光在地产圈带头大哥的地位。 刘晓光还是任志强口中北京地产真正的“带头大哥”,在论坛上,素有“地产大炮”之称的任志强开火时,也只有刘晓光敢于“劝和”,被地产圈称为“唯一能降得主任志强的男人”。 “又过了许多年,晓光担任首创集团董事长,我们都成了开发商。”潘石屹回忆说。1995年,刘晓光调任重建的首创集团。 敢为天下先 1995年刘晓光接手首创集团时,首创集团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刘晓光和首创领导层,用了9个月的时间来探讨“首创应该做什么”,最终确定了“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先导,以产业为背景,用投资银行业务的血液去支撑产业的发展,用产业的利润支撑投资银行的发展,两个轮子一起动”的发展理论。 “以金融为引擎”,在当年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此后事实也证明刘晓光当年策略正确: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上市。总体上来看,首创集团的体量增长了将近200倍,发展速度比同类企业快了一倍。 在快速发展中,刘晓光也面临着很大压力,看恐怖片是其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压力最大的时候真想跳楼!当时一只基金上市的前两天还有两千万募集资金没有凑齐,这时候就要回北京了。花了上千万的费用,5.4亿基金也没有募集到,那怎么交代?”某次演讲中刘晓光回忆道。 对于首创,刘晓光有两件遗憾的事情,第一是2004年为首创引入美国KKR、黑石等国际投资者无果;其二是同一年他提出的拿地方案被否决。 如果引资重组成功,首创会成为一家纯正的国际化企业。 “墓志铭”上的阿拉善,永远要燃烧的人 刘晓光经常被大家提起,也因为一个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而阿拉善也是刘晓光最为自豪的“再次开创”之举,“我会将阿拉善写在我的墓志铭上”,没想到当时的玩笑之语,如今一语成谶。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由80多位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包括刘晓光、冯仑、王石、任志强、马蔚华等大佬都在参与。这个协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治理荒漠化。最早发起人是刘晓光。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着黄沙滔天,刘晓光开始了这一共同公益协会建立的构想。归来之后,他半威胁、半忽悠地“降服”他的那些企业家朋友。“你们要不做这事,以后甭找我,咱们也没有什么朋友可言。”当年,刚刚50岁出头的刘晓光给身边的地产大佬下了军令状,率先挥起了阿拉善的大旗。 2004年协会正式成立。不过作为发起人的刘晓光,却也最早“被阿拉善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关在了笼子里”。他不能连任会长,当理事也得通过选举才可以。不过看到,阿拉善“人丁兴旺”,他也适应、接受了这种治理方式。 2015年8月,刘晓光从首创集团董事长任上退休。退休之后的刘晓光脑子里想的不是颐养天年,而是谋划一个更大的宏图。 媒体人赵亚平回忆说,2015年的一次活动上,刘晓光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拿出一个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退休后的职务和身份。“我从心系首创变成心系中国了。” 冯仑在纪念文章中评价称,晓光是一个永远要燃烧的人,和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一样,他总会把自己的生命投射到外部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到企业身上,投射到自己关心的社会事务里,投射到时代的潮流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生命的光辉。 2015年10月24日后,刘晓光本人的新浪微博再也没有更新,如今其微博下面,已被网友的蜡烛和怀念刷屏。有网友留言道: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印象 看起来更像大学教授 刘晓光在北京地产圈的江湖地位极高,但这位北京地产真正的“带头大哥”,展现在外界、媒体面前的却总是一派谦逊、和善、认真。带着一副厚厚近视眼镜的刘晓光,语声和缓、甚至有些慢,“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 几乎所有采访过刘晓光的地产记者都这样评价他:十分随和、没有架子。 资深记者刘乾超在其自媒体上说,“2014年夏天,首创、保利在前者开发的CBD高端豪宅中联合举办春拍书画展,我、凤凰记者姜璐明和刘晓光聊艺术的话题,采访开始前,刘晓光邀我落座。他拍了拍身旁的位置,‘坐这儿就行’。” 受惠于职业便利,《新京报》记者曾数次与这位长者促膝长谈,他最爱讨论的问题常常聚焦在宏观层面、经济大策略方面,建言中肯、逻辑分明。 在2012年的博鳌论坛上,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就曾经十分严肃慎重地指出:“如今经济速度下沉,结构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时刻,或许正是改革的最好时机。而这时候,在房地产或是更为本质的土地领域,我们要不断地思忖更加重大改革问题,包含土地制度下一步的招拍挂还是招标,还是采取一种影子价格的拿地方案,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改革方向。” 可惜,如今改革仍在继续,刘晓光这位建言者,却难以再见到政策施行后的成效如何了。 新京报记者 周红艳 曾慧娟 张晓兰[详情]

缅怀

简历
刘晓光,男,汉族,1955年2月生,河北定州人,1974年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北京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 曾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