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陆金所拟计划退出P2P行业 开始申请消费金融许可
陆金所拟计划退出P2P行业 开始申请消费金融许可

据路透社今日发布的独家消息,由金融巨头中国平安(86.730, 0.00, 0.00%)保险支持的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陆金所(Lufax)计划退出其曾经核心的网络借贷(P2P)业务。[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7月18日  17:30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业务正常运营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业务正常运营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据悉计划退出P2P贷款业务,将重点转移到消费者金融。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对新浪财经表示,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7月18日  16:32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消息 可能释放了什么信号?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消息 可能释放了什么信号?

陆金所以P2P业务起家,这是其核心业务之一,2015年陆金所P2P业务以交易量排在国内同业第一,当年第三季度,陆金所首次超过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7月18日  23:03
3700亿陆金所宣布退出P2P? 最新回应来了
3700亿陆金所宣布退出P2P? 最新回应来了

中国平安旗下的理财平台陆金所,宣布要退出P2P业务。有投资者感慨称,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这(P2P)行业,已经不是寒冬,简直是冰河时代了。[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7月18日  17:51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对此,陆金所回应澎湃新闻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详情]

澎湃新闻|2019年07月18日  16:38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 最新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 最新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7月18日,市场流传一则消息称,国内P2P巨头陆金所决定退出网贷业务,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相关牌照。就此信息,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回复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7月18日  17:01
备案无望陆金所退出p2p业务? 陆金所的回应来了!
备案无望陆金所退出p2p业务? 陆金所的回应来了!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7月18日  16:39
委婉表示退出P2P业务的陆金所 能顺利上市吗?
委婉表示退出P2P业务的陆金所 能顺利上市吗?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7月18日  22:34
陆金所宣布退出网贷业务? 被收紧的网贷未来黯然无光
陆金所宣布退出网贷业务? 被收紧的网贷未来黯然无光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7月18日  19:34
千亿网贷规模6家全资子公司 P2P之外陆金所还有什么
千亿网贷规模6家全资子公司 P2P之外陆金所还有什么

新京报|2019年07月18日  20:08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计划: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计划: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7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陆金所由于无法备案而计划退出P2P业务,转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可能会使得其上市更顺利,由于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陆金所的上市计划被推迟。[详情]

界面|2019年07月18日  17:29
陆金所网贷暂停提现惊魂:部分投资者疑虑难消急撤离
陆金所网贷暂停提现惊魂:部分投资者疑虑难消急撤离

投资时报|2019年06月27日  14:29

最新新闻

薛洪言:开放银行救不了银行
薛洪言:开放银行救不了银行

  在开放银行的旗帜引领下,银行业正加速走向开放。只不过,很多银行只是跟风,不知缘起、不解归处,在亦步亦趋中失去了定力、迷失了方向,一步一步走入死胡同。能救银行的只有银行,但开放银行,救不了银行。[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8月09日 09:21
薛洪言:2019年互金新趋势形成
薛洪言:2019年互金新趋势形成

  在行业分化的大环境下,互金平台还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比如资产质量问题、多头借贷问题、合规风险以及日益严格的隐私保护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7月25日 10:31
薛洪言:陆金所抛弃网贷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薛洪言:陆金所抛弃网贷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网贷行业,还有未来么?[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7月22日 07:24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网络借贷业务”传闻
经济日报 | 2019年07月22日 06:04
陆金所转型可期:对中国平安意味着什么?
陆金所转型可期:对中国平安意味着什么?

  原标题:陆金所转型可期:对中国平安意味着什么? 7月18日,市场传闻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以及“陆金所可能获得消费金融牌照”。若传言属实,对陆金所和整个平安集团将会有何影响? 对此,有互联网金融专家分析,P2P业务在陆金所体系内占比低,对其自身发展无碍。“陆金所退出P2P领域应是响应监管之举。过去几年,陆金所逐步推进‘去P2P化’,凭借自身的风控及运营能力,节奏上应该能够做到平稳过渡。”该专家称。 “更重要的是,这似乎意味着陆金所将迎来一次新的转向发展机遇。这对陆金所,对平安集团而言都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他同时表示。 配合“三降” 在回应市场传言时,陆金所官方指出: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尽管未明确坐实暂停P2P业务,但从陆金所这份回应中可判断,其配合及响应监管的动因明显,是行业中的“乖孩子”代表。 陆金服是陆金所旗下的网贷平台。所谓监管“三降”要求,是指按监管要求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不缺机构资金,就算退出P2P业务,于自身发展无大碍;平安不缺资管牌照,陆金所退出P2P,于平安集团无碍”。 上述互联网金融专家则表示,“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控。陆金所虽不是平安集团并表公司,但其积极响应监管、顺势转型之举,相信得到了平安集团的帮助和支持。未来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以平安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应该会在持牌经营的情况下,产生新模式,对集团产生新价值。” “压降”早已开始 事实上,近年来,陆金所一直积极配合监管压降网贷业务,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 2016年,陆金所通过一系列改革,从单一网贷业务,革新成开放性综合平台。其中,陆金所对网贷业务进行拆分,陆金服成为专营网贷业务的平台,主要经营出借端业务,P2P业务只约占到其全部业务量的10%。 此后,陆金所进行业务改组,构建陆金所控股。参照中国平安2019年一季报,陆金所控股已融合线上财富管理、个人借款、政府金融(“智慧财政”)三大业务线,其收入持续稳健增长,且实现盈利。 上述互联网金融专家认为,“平稳转型和过渡是关键。即便陆金所退出P2P业务,对存量客户没有任何影响。即便完全退出,相信陆金所会在监管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实现。此外,陆金所本身有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应该会比较理性。” 据了解,陆金所成立6年至今,未发生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风险事件。在陆金所内部,一直注重风控,以安全作为第一生命线。 转型蕴藏新价值 作为中国平安孵化的首家金融科技独角兽,陆金所曾因P2P备案问题屡被推迟上市。据路透社消息,放弃P2P业务和关注消费金融,可使陆金所的上市路径变得顺畅。 这意味着,陆金所有可能顺势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这一转向值得市场猜想。 据了解,在平安集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体系内,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类公司包括陆金所控股和金融壹账通。 市场传闻,金融壹账通最早会在今年9月于美国上市。彭博此前报道称,目前金融壹账通估值为80亿美元,计划筹资10亿美元。 至于陆金所控股,本次被指将退出P2P业务,这使得其未来的上市故事将发生变化。但从资本情况来看,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资本充足无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陆金所收获消费金融牌照,在平安集团的战略下,有可能孕育新的业务模式。 一位分析师指出,陆金所未来的业务模式将不同于原来的P2P,将迎来持牌后的合规、合法经营。尤其是,在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下,不排除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对陆金所、对整个平安集团而言也就蕴藏新的价值。[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7月19日 13:59
陆金所回应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客户不受影响
陆金所回应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客户不受影响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7月18日,据第一财经报道称陆金所将停止P2P业务,进行业务转型。对此,陆金所回应称,陆金服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笔者注意到,受传闻影响,陆金所网贷转让量在18日傍晚有所增加,但据多位陆金所网贷客户反映,陆金所网贷转让等待时间并不长,且投资者转让价格也相对平日没有变化。“我大概十多分钟就准让成功了,没降价,感觉速度还可以。”一位发起转让的投资者告诉笔者。 “‘三降’是目前监管对网贷行业的明确要求,陆金服是行业龙头,肯定要响应。”一家国内大型网贷平台的负责人说,目前整体监管要求下,各家平台都在执行“三降”要求。 “三降主要是对平台的规模有影响,对网贷产品投资人不会有什么影响。监管也会考虑网贷行业的平稳,所以一般都不会对存量的合规业务进行干预。”他说。 所谓“三降”,指的是出借人人数下降、业务规模下降、借款人人数下降。 今年7月初召开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曾明确表示,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三降”要求。 市场认为,陆金所正配合监管要求,进行现有网贷业务的整体收缩。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近期,包括陆金所在内的大量平台正主动减少发标数量,降低成交规模。截至今年5月末,在经营网贷业务的机构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57%;借贷余额比 2018年初下降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75%;行业借贷规模、出借人次已连续11个月下降。 事实上,此前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也曾明确,在今年四季度,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比较有实力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并表示将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7月19日 13:57
停了P2P业务 陆金所此后会选择什么?
第一财经 | 2019年07月19日 12:57
陆金所回应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7月19日 07:48
星球商评:大哥偷偷练了葵花宝典
星球商评:大哥偷偷练了葵花宝典

  几天前,东阿阿胶发布了半年报预告:预计净利润2亿元左右。今年一季报的时候,东阿阿胶的净利润接近4亿元,也就是说,二季度他们可能净亏损2亿元。[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7月19日 07:18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传闻: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传闻:正积极配合监管

  来源 证券时报 7月18日,一则陆金所计划退出网贷(P2P)业务的传闻,备受市场关注。随后,陆金所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陆金服即陆金所旗下网贷平台。所谓的“三降”,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关于P2P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的要求。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陆金服出借人数为65万人,借款人数为147万人。其待偿的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借款余额笔数156万笔,利息余额91.14亿元,逾期金额21.12亿元,逾期笔数5.6万笔。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或许并非出于P2P备案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P2P未来将逐渐退出市场的信号,而作为龙头之一的陆金所的退出也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其他几家网贷龙头的动向将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关键。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对于陆金所要退出P2P一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假如传言属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薛洪言认为,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不缺机构资金,退出P2P业务,于其自身发展无大碍;且平安不缺资管牌照,于平安集团也无碍。 不过,薛洪言认为,站在P2P行业角度看,一旦龙头退出,难免市场震动,引发诸多猜测。接下来,市场会关注其他几家龙头的动向。不过,头部几家P2P平台未必敢轻言退出,毕竟,不少平台在P2P行业是龙头,只要备案的政策还在,就有希望拿到备案;一旦变身小贷公司、助贷公司或消费金融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差异化特色,就都会不复存在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尚未取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登记,陆金服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均仍显示在备案中,尚未获颁。 网贷面临持续性压力 有分析认为,可从网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行业面临的变化。 从市场供给端看,P2P这个行业一端为资金,另一端为资产,两端期限不匹配、收益不匹配的结构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监管“三降”要求以及备案一再延期的原因之一。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有关于网贷行业试点备案的通知出台。 薛洪言此前表示,只有在运营平台数量与备案数量相差不多时,才能控制备案开闸的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监管重心应该是推动平台转型与清退,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把平台数量降下来,为备案实质性开闸创造条件。 从市场需求端看,个人破产制度的推进,也给网贷行业增加了持续性压力。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明确自然人因担保等原因而承担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7月19日 05:02
薛洪言:开放银行救不了银行
薛洪言:开放银行救不了银行

  在开放银行的旗帜引领下,银行业正加速走向开放。只不过,很多银行只是跟风,不知缘起、不解归处,在亦步亦趋中失去了定力、迷失了方向,一步一步走入死胡同。能救银行的只有银行,但开放银行,救不了银行。[详情]

薛洪言:2019年互金新趋势形成
薛洪言:2019年互金新趋势形成

  在行业分化的大环境下,互金平台还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比如资产质量问题、多头借贷问题、合规风险以及日益严格的隐私保护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详情]

薛洪言:陆金所抛弃网贷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薛洪言:陆金所抛弃网贷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网贷行业,还有未来么?[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网络借贷业务”传闻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网络借贷业务”传闻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退出P2P网络借贷业务”传闻 本报讯 记者钱箐旎报道:日前,有关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网络借贷业务的消息传出,引发多方关注。陆金所在回复经济日报记者时表示,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所谓“三降”,是指有关部门要求P2P平台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 公开信息显示,陆金所旗下P2P业务名为陆金服,由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注册资本为1亿元,后者由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据了解,后者为陆金所控股的运营主体。 陆金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陆金服累计借贷金额为3336亿元,借贷余额为1062亿元;当前出借人数为65万人,当前借款人数达150万人;逾期金额为20.82亿元,金额逾期率为1.96%,项目逾期率3.36%。 在对出借人的影响方面,业内专家表示,头部平台的主动退出,不会影响资金安全,不必过度忧虑。无论前景如何,出借人资金安全保障都是第一位的。 “P2P板块业务在陆金所占比并不大,且备案多次延期,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陆金所估值,可能会对其登陆资本市场的进度产生一定影响。陆金所依托平安集团,具备一流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所以短期主要是舆论影响较大。长期来看,只要资产不出问题,对客户影响不大。”网贷天眼研究院研究员李鹏飞说。[详情]

陆金所转型可期:对中国平安意味着什么?
陆金所转型可期:对中国平安意味着什么?

  原标题:陆金所转型可期:对中国平安意味着什么? 7月18日,市场传闻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以及“陆金所可能获得消费金融牌照”。若传言属实,对陆金所和整个平安集团将会有何影响? 对此,有互联网金融专家分析,P2P业务在陆金所体系内占比低,对其自身发展无碍。“陆金所退出P2P领域应是响应监管之举。过去几年,陆金所逐步推进‘去P2P化’,凭借自身的风控及运营能力,节奏上应该能够做到平稳过渡。”该专家称。 “更重要的是,这似乎意味着陆金所将迎来一次新的转向发展机遇。这对陆金所,对平安集团而言都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他同时表示。 配合“三降” 在回应市场传言时,陆金所官方指出: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尽管未明确坐实暂停P2P业务,但从陆金所这份回应中可判断,其配合及响应监管的动因明显,是行业中的“乖孩子”代表。 陆金服是陆金所旗下的网贷平台。所谓监管“三降”要求,是指按监管要求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不缺机构资金,就算退出P2P业务,于自身发展无大碍;平安不缺资管牌照,陆金所退出P2P,于平安集团无碍”。 上述互联网金融专家则表示,“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控。陆金所虽不是平安集团并表公司,但其积极响应监管、顺势转型之举,相信得到了平安集团的帮助和支持。未来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以平安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应该会在持牌经营的情况下,产生新模式,对集团产生新价值。” “压降”早已开始 事实上,近年来,陆金所一直积极配合监管压降网贷业务,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 2016年,陆金所通过一系列改革,从单一网贷业务,革新成开放性综合平台。其中,陆金所对网贷业务进行拆分,陆金服成为专营网贷业务的平台,主要经营出借端业务,P2P业务只约占到其全部业务量的10%。 此后,陆金所进行业务改组,构建陆金所控股。参照中国平安2019年一季报,陆金所控股已融合线上财富管理、个人借款、政府金融(“智慧财政”)三大业务线,其收入持续稳健增长,且实现盈利。 上述互联网金融专家认为,“平稳转型和过渡是关键。即便陆金所退出P2P业务,对存量客户没有任何影响。即便完全退出,相信陆金所会在监管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实现。此外,陆金所本身有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应该会比较理性。” 据了解,陆金所成立6年至今,未发生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风险事件。在陆金所内部,一直注重风控,以安全作为第一生命线。 转型蕴藏新价值 作为中国平安孵化的首家金融科技独角兽,陆金所曾因P2P备案问题屡被推迟上市。据路透社消息,放弃P2P业务和关注消费金融,可使陆金所的上市路径变得顺畅。 这意味着,陆金所有可能顺势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这一转向值得市场猜想。 据了解,在平安集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体系内,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类公司包括陆金所控股和金融壹账通。 市场传闻,金融壹账通最早会在今年9月于美国上市。彭博此前报道称,目前金融壹账通估值为80亿美元,计划筹资10亿美元。 至于陆金所控股,本次被指将退出P2P业务,这使得其未来的上市故事将发生变化。但从资本情况来看,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资本充足无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陆金所收获消费金融牌照,在平安集团的战略下,有可能孕育新的业务模式。 一位分析师指出,陆金所未来的业务模式将不同于原来的P2P,将迎来持牌后的合规、合法经营。尤其是,在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下,不排除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对陆金所、对整个平安集团而言也就蕴藏新的价值。[详情]

陆金所回应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客户不受影响
陆金所回应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客户不受影响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7月18日,据第一财经报道称陆金所将停止P2P业务,进行业务转型。对此,陆金所回应称,陆金服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笔者注意到,受传闻影响,陆金所网贷转让量在18日傍晚有所增加,但据多位陆金所网贷客户反映,陆金所网贷转让等待时间并不长,且投资者转让价格也相对平日没有变化。“我大概十多分钟就准让成功了,没降价,感觉速度还可以。”一位发起转让的投资者告诉笔者。 “‘三降’是目前监管对网贷行业的明确要求,陆金服是行业龙头,肯定要响应。”一家国内大型网贷平台的负责人说,目前整体监管要求下,各家平台都在执行“三降”要求。 “三降主要是对平台的规模有影响,对网贷产品投资人不会有什么影响。监管也会考虑网贷行业的平稳,所以一般都不会对存量的合规业务进行干预。”他说。 所谓“三降”,指的是出借人人数下降、业务规模下降、借款人人数下降。 今年7月初召开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曾明确表示,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三降”要求。 市场认为,陆金所正配合监管要求,进行现有网贷业务的整体收缩。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近期,包括陆金所在内的大量平台正主动减少发标数量,降低成交规模。截至今年5月末,在经营网贷业务的机构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57%;借贷余额比 2018年初下降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75%;行业借贷规模、出借人次已连续11个月下降。 事实上,此前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也曾明确,在今年四季度,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比较有实力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并表示将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详情]

停了P2P业务 陆金所此后会选择什么?
停了P2P业务 陆金所此后会选择什么?

  原标题:停了P2P业务,陆金所此后会选择什么? 陆金所向消费金融转型谋求“持牌经营”的可能性很大。 第一财经记者昨日独家报道“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之后,陆金所的转型方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之后,有消息称陆金所正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第一财经记者向陆金所求证,其回应称“没有更多消息”。 尽管陆金所并未正面回应,但业内人士分析,陆金所向消费金融转型谋求“持牌经营”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方面是监管鼓励具备条件的网贷机构改制的方向,同时对陆金所的上市道路也意义重大。 停止P2P业务为配合“三降” 在陆金所针对停止网贷业务的回应中称:旗下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其中的监管“三降”要求即指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 近日,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为进一步压降存量风险,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的“三降”要求,利用合规检查、多方监测系统分析核验等手段对机构进行穿透式核查,加大良性退出力度。 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于拟转型或清盘的机构,督导企业尽快制定兑付方案并抓紧付诸实施。 陆金所以P2P网贷业务起家,而2016年底陆金所将所有网贷业务移交旗下子公司陆金服,后者注册资金为1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7月19日早间在陆金服网站上看到,该网站在项目介绍中有四项产品,但只发布了”慧盈-安e+”一个项目的具体信息,且状态为“已售完”。而在陆金所APP的“网贷”板块中,也仅发布了两个项目,且都已是售罄状态。 根据陆金服发布的2019年6月数据显示,其累计借贷金额为3479亿元,累计借贷笔数946万笔,金额逾期率为2.15%,项目逾期率为3.6%。而2018年末,累计借贷金额和笔数分别为2900亿元及619万笔,金额逾期率及项目逾期率分别为1.65%及2.53%。2018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次披露了陆金服个人借款30天以上逾期率的数据,为2.3%,这个水平仅约为其它P2P平台的三分之一。 另外,从陆金服的2018年财务报表来看,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0.15亿元,较2017年度的38.18亿元同比下降约两成,但其净利润则从2017年的642.6万元上涨71.4%至1101.6万元。 尽管P2P业务数据仍在上升,但随着近几年的布局,陆金所目前的格局已是“三所一惠”(即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平安普惠),P2P业务在陆金所整体规模中占比不到10%。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监管的收紧,陆金所一直在“去P2P化”,停止P2P业务对陆金所本身规模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在这个节点上计划停止P2P业务,陆金所可能不再等待备案。那既然消费金融公司是监管鼓励的方向,平安集团下又有丰富场景资源,似乎转型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陆金所转型顺理成章的选择。 事实上,在严监管下,近几年已有多家P2P业务平台转型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已成为新的风口。但也有许多市场观点认为,P2P要成功转型消费金融并非易事,其资金端来源特性、风控模式、业务特征、获客成本等都将成为挑战。 不过,科技应用、风控皆为P2P行业翘楚的陆金所如果能够顺利转型为消费金融,在行业中无疑将起到样本式的作用。 一名网贷机构高管分析称,未来网贷行业内可能形成的格局是,几家股东资质很好、自身发展也不错的机构将转为消费金融“持牌”经营,而一些发展平稳、风控不错的或采用网贷备案的形式,其它的则慢慢良性退出。 或为上市铺路 作为平安集团孵化的金融科技“独家兽”之一,且是最早被传出筹备上市的一家,陆金所何时上市也成为了市场关注多时的焦点。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陆金所计划停止P2P业务并进行转型,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上市进一步扫清障碍。 从2015年底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首次确认陆金所准备上市的消息以来,几年过去,宜人贷、拍拍贷、信而富等网贷平台都实现了海外上市,然而行业老大陆金所的上市之路却仍在进行中。 如今陆金所已完成了C轮融资。据了解,此轮领投金额为13.3亿美元,主要投资者包括卡塔尔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QIA)、香港全明星投资基金、春华资本以及日本金融公司SBI控股公司等,C轮融资后估值为394亿美元。此轮融资后,陆金所何时上市再次成为聚焦。 行业内普遍分析称,陆金所的P2P备案将成为决定陆金所上市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若陆金所选择转型消费金融并成功取得牌照,那将扫清陆金所上市进程中关于“持牌”的重要障碍。 责编:于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详情]

陆金所回应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陆金所回应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传闻: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每经记者 谢 婧    每经编辑 廖 丹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将着手退出网贷业务,对此,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而对于“陆金所是否正在着手准备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一动作,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称:不予置评。在陆金所回应后,记者登录陆金所App发现,在其App的网贷一栏中,仅有两个产品,而这两个产品均已售罄。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初,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于拟转型或清盘的机构,督导企业尽快制定兑付方案并抓紧付诸实施。 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将着手退出网贷业务,对此,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而对于“陆金所是否正在着手准备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一动作,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称:不予置评。 在陆金所回应后,记者登录陆金所App发现,在其App的网贷一栏中,仅有“立盈-聚信”“慧盈-安e+”两个产品,而这两个产品均已售罄,其中,“立盈-聚信”为200元起投,历史参考收益率为7.5%,60天可转。“慧盈-安e+”为1万元起投,历史参考收益率为8.4%,同样为60天可转。 此外,记者还在陆金所官网中发现其“债权转让”一栏下,还有多个债转项目,但当记者点入投资,部分项目却显示项目信息更改,无法投资。 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陆金所借贷金额为2900亿元,累计借贷笔数为619万笔,累计出借人为84万人。但截至2019年6月30日,陆金所累计借贷金额为3479亿元,这一数据与上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79亿元。累计借贷笔数为946万笔,累计出借人达到92万人,逾期笔数为56020笔,逾期金额为21.12亿元,项目逾期率为3.6%,累计代偿笔数为15.74万笔。 监管鼓励转型小贷消金 陆金所提到的“三降”即: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 今年7月初,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下一阶段网贷专项整治的工作方向。根据座谈会内容,转型和退出仍为网贷机构的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座谈会中指出,在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三降”要求,加大良性退出力度。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于拟转型或清盘的机构,督导企业尽快制定兑付方案并抓紧付诸实施。 记者注意到,监管层面提出网贷机构以转型发展和良性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严禁新增互联网金融机构,及时处置随意变更股东或注册地迁址的机构,引导绝大多数机构通过主动清盘、停业退出或转型发展等方式实现风险出清。 此外,监管也对网贷机构的下一步方向提出设立监管试点:在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试点”的表述,肯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加强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监管方式包括动态监测和穿透式监管;同时,未来也将部分P2P网贷平台纳入试点,不会出现整个行业的所有平台全部退出或转型的状况。[详情]

星球商评:大哥偷偷练了葵花宝典
星球商评:大哥偷偷练了葵花宝典

  几天前,东阿阿胶发布了半年报预告:预计净利润2亿元左右。今年一季报的时候,东阿阿胶的净利润接近4亿元,也就是说,二季度他们可能净亏损2亿元。[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传闻: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传闻:正积极配合监管

  来源 证券时报 7月18日,一则陆金所计划退出网贷(P2P)业务的传闻,备受市场关注。随后,陆金所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陆金服即陆金所旗下网贷平台。所谓的“三降”,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关于P2P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的要求。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陆金服出借人数为65万人,借款人数为147万人。其待偿的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借款余额笔数156万笔,利息余额91.14亿元,逾期金额21.12亿元,逾期笔数5.6万笔。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或许并非出于P2P备案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P2P未来将逐渐退出市场的信号,而作为龙头之一的陆金所的退出也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其他几家网贷龙头的动向将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关键。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对于陆金所要退出P2P一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假如传言属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薛洪言认为,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不缺机构资金,退出P2P业务,于其自身发展无大碍;且平安不缺资管牌照,于平安集团也无碍。 不过,薛洪言认为,站在P2P行业角度看,一旦龙头退出,难免市场震动,引发诸多猜测。接下来,市场会关注其他几家龙头的动向。不过,头部几家P2P平台未必敢轻言退出,毕竟,不少平台在P2P行业是龙头,只要备案的政策还在,就有希望拿到备案;一旦变身小贷公司、助贷公司或消费金融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差异化特色,就都会不复存在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尚未取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登记,陆金服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均仍显示在备案中,尚未获颁。 网贷面临持续性压力 有分析认为,可从网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行业面临的变化。 从市场供给端看,P2P这个行业一端为资金,另一端为资产,两端期限不匹配、收益不匹配的结构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监管“三降”要求以及备案一再延期的原因之一。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有关于网贷行业试点备案的通知出台。 薛洪言此前表示,只有在运营平台数量与备案数量相差不多时,才能控制备案开闸的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监管重心应该是推动平台转型与清退,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把平台数量降下来,为备案实质性开闸创造条件。 从市场需求端看,个人破产制度的推进,也给网贷行业增加了持续性压力。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明确自然人因担保等原因而承担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详情]

网贷巨头陆金所真的不再搞P2P了 借款余额984亿!
网贷巨头陆金所真的不再搞P2P了 借款余额984亿!

   原标题:一片哗然!网贷巨头陆金所真的不再搞P2P了,借款余额984亿!因何退出?如何处置?看最新回应 来源:券商中国 传闻成真?一则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的媒体报道消息,瞬间刷屏! 随后,陆金所对P2P业务作出了回应: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陆金服即为陆金所旗下网贷平台,而所谓监管“三降”要求,指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关于P2P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的“三降”要求。 有分析认为,陆金所退出P2P业务或源自备案障碍。而据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业界认为,这或许并非P2P备案问题那么简单,这或许代表了P2P未来将逐渐退出市场的信号,而陆金所的退出或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当然,接下来,其他几家网贷龙头的动向将成为关键。 巨头退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于陆金所要退出P2P一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假如传言属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薛洪言认为,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不缺机构资金,退出P2P业务,于自身发展无大碍;平安也不缺资管牌照,陆金所退出P2P领域,于平安集团无碍。 不过,薛洪言认为,站在P2P行业角度看,龙头退出,难免市场震动,引发诸多猜测。接下来,市场会关注其他几家龙头的动向,不过头部几家P2P平台未必敢轻言退出,毕竟,不少平台在P2P行业是龙头,只要备案的政策还在,就有希望拿到备案;而一旦变身小贷公司、助贷公司或消费金融公司后,无论是规模还是差异化特色,都不复存在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尚未取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登记,陆金服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均仍显示在备案中,尚未获得颁发。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9年6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893.81亿元,环比减少36.22亿元,同比下降50.86%,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864家。6月成交量延续下降走势,主要是因为部分头部平台为达到监管的“三降”要求,主动减少发标数量,降低成交规模。 从供给和需求侧看网贷行业变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可以从网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侧,分别来看行业所面临的处境变化。 从市场供给端看,P2P网贷这个业态为互联网金融兴起时民间生长起来,最初在较长时间内都缺乏监管。这个行业一端为资金,另一端为资产,两端特别是资产端的情况难以摸清,存在期限不匹配、收益不匹配的结构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监管“三降”要求以及备案一再延期的原因之一。 网贷行业的备案时间点已被多次提及,但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根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进入2019年下半年,此前网贷行业内关于6月底首批试点备案的预期再次落空。截至目前,仍然没有关于网贷行业试点备案的通知出台。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此前表示,网贷备案稳妥起见,只有在运营平台数量与备案数量相差不多时,才能控制备案开闸的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重心应该是推动平台转型与清退,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把平台数量降下来,为备案实质性开闸创造条件。 从市场需求侧看,个人破产制度的推进,也给网贷行业增加了持续性压力。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明确自然人因担保等原因而承担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 陆金服待偿的借款余额984亿元 市场的一个关注点是其退出过程,会否对债权人权益构成影响。陆金所方面的回应有所作答: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陆金所旗下网贷平台为陆金服,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陆金服出借人数量为65万人,借款人数量为147万人。 待偿的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借款余额笔数156万笔,利息余额91.14亿元,逾期金额21.12亿元,逾期笔数5.6万笔。 在7月18日陆金所回应将退出P2P的消息后,也有关注人士为陆金所点赞:还是很赞的,网贷最高给过年化9.5%(长期是8.4%),最近降到6.48%了,没出风险,利息本金全付。[详情]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消息 可能释放了什么信号?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消息 可能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浪财经讯 7月18日消息,今日,一则“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消息迅速发酵,有媒体称是由于陆金所备案无望转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可能会使得其上市更顺利。 陆金所以P2P业务起家,这是其核心业务之一,2015年陆金所P2P业务以交易量排在国内同业第一,当年第三季度,陆金所首次超过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 根据陆金所旗下陆金服官网最新运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陆金服累计借贷金额3479亿元,累计借贷笔数946万笔。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借款余额笔数共156万笔;这其中,逾期金额21.12亿元,逾期笔数5.6万笔。 那么,陆金所要放弃优势业务P2P了?对此,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并没直接回应,只是告诉新浪财经,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而新浪财经求证于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他也只是转发了一则陆金所回应的新闻报道来示意。 为此,新浪财经采访了多位业内高管及资深专家,希望借此透视“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消息可能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退出”P2P业务或谋顺利上市 上文提到的“三降”,指的是网贷平台执行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的要求。近日,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了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三降”要求,加大转型和良性退出力度,而四季度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 一位网贷研究员告诉新浪财经,事实上,在等待备案期间,网贷平台执行“三降”要求,行业整体规模的确有所萎缩。 而陆金所也不例外,陆金服官网运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陆金服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借款余额笔数共156万笔,出借人数量为65万人,借款人数量为147万人;而在5月末,借款余额为1018亿元,借款余额笔数158万笔,当前出借人数量65万人,借款人数量为148万人。 即使已经逐步“三降”了,在网贷之家的《2019年6月P2P网贷评级TOP60排行榜》上,陆金所P2P业务所在的陆金服仍然排名第一。 陆金所是中国最大线上财富管理信息平台之一,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数达4035万,较年初增长19.3%;资产管理规模为3694.14亿元。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企稳回升,2018年12月末资产管理规模较2018年9月末增长2.1%。 不过,由于监管政策的收紧,P2P被剥离至陆金所旗下子公司陆金服,且占比迅速下降至低于10%,转而突出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 实际上,今天传来了“陆金所退出p2p”的消息,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不意外。“他们退出(这件事)我不意外,只不过现在才曝出来。”一位业内高管这样对新浪财经说道,“‘三降’没有回头路,实际上,陆金所早就已经在逐步转型了,比如做助贷、消费金融。” 网贷之家研究员王春影称,备案再度延期,监管思维转换为“监管试点”,并且提出三季度严格执行三降,合规检查进展快的地区要开启“回头看”,退出和转型将是行业重点。而陆金服退出P2P网贷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也与监管要求一致。 据上述高管透露,其实,P2P业务没有给公司贡献太多盈利,如果退出这部分业务,盈利影响不会很大,相比较而言,消费金融更为“挣钱”,而陆金所旗下普惠金融在做消费金融业务盈利非常可观。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陆金所首次实现盈利。 这位高管还提到,网贷备案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陆金所上市进程。而且有多位业内人士对此持有同样看法,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新浪财经,因为备案的事情未定,P2P暂时“前途未定”,而消费金融是牌照管理,相对监管环境更明朗一些,争取消费金融牌照会更加利于上市,“如果选择退出网贷业务,陆金所可能会进行人员优化、调岗等安排。” 而且陆金所已经筹划上市多年,自2014年5月传出上市的消息后却迟迟没有动静。而陆金所估值已经高达394亿美元,在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中,首次“官宣”了陆金所C轮融资后的估值水平。2016年1月初,陆金所完成B轮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2.92亿美元,当时估值185亿美元。 争议P2P业务是否会归零? 有意思的是,6月5日,陆金所紧急对外声明,正在积极备案,并已按监管要求做好备案前准备工作,这是因为当时疯传的“中国平安计划收购陆金所更多股份”,与此同时,中国平安也回应了,称公司没有任何重大收购计划。结果今天却传来陆金所疑似备案无望的说法。 对此,一位业内高管对新浪财经分析,中国的P2P模式是走不通的路,引发了很多问题。他以美国为例说明,他们P2P的资金端还是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对这些资金做资产证券化,报批美国SEC之后再卖给散户。“他们没有安排P2P牌照,因为银行本身就可以借钱,来到中国变化了,产生了全新的东西。” 他认为,目前中国P2P业务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来源,很多个人投资者参与,而他们往往不属于合格投资者,可能存在巨大风险。“实际上,不存在备案一说,因为合格投资者问题就难以解决。” 同样资产端都是互联网信贷产品,相对而言,为什么消费金融不同于P2P?上述高管称,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资金来源,消费金融公司可以跟金融机构“拿”资金,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控制杠杆,而P2P的杠杆是无限的。 “P2P业务在中国很可能会归零。”他这样说道。 虽然赞同P2P形势严峻,但一位华东地区的业内人士却认为网贷备案能够落地,不会归零。“此前有数据称,目前,总共还有700多家平台,通过初步合规400多家。根据现在的形势,400多家中的绝大多数难以备案。”他表示,总的应该不超过10%,如果有几十家能够获得备案已经很不错了。 上述业内人士称,可以类比团购、出行等, 经过最开始的“百团大战”,最后只剩下少数几家,即使没有监管介入,市场同样有自然选择淘汰过程,而金融行业门槛更高。 拿下备案等于创造了新的业务通道,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想去争取,对“陆金所计划退出P2P消息”一事,他甚至提出了一种新思路,认为陆金所并没有正面承认“退出”,此事以后还可能存在其他变化。(新浪财经 许旻)[详情]

委婉表示退出P2P业务的陆金所 能顺利上市吗?
委婉表示退出P2P业务的陆金所 能顺利上市吗?

  来源: 周观新金融 上市的口号一喊,就是三五年。没了P2P后,进程会加快吗? 今天,陆金所退出P2P业务的消息迅速传开,陆金所此次的回应也是很“委婉”: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和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这个回应看似简洁,实际却模棱两可,还透露着各种信号。 01 为何不直接说“退出” “陆金所退出P2P业务。”这一消息最早是从一财传出。而后陆金所迅速回应。但此次回应虽然来得迅速却故意不说清楚:到底是彻底退出,还是因为目前配合“三降”不得有任何增量? 周公子就此问题咨询陆金所,无解。 紧接着,诸多媒体也迅速用“陆金所回应传闻”、“陆金所澄清”等标题刊登陆金所回应内容,其实没有什么“传闻”,也不需要“澄清”,陆金所退出P2P业务是确定的事,也是如今行业环境下迟早的事。 为何?回应其实说明了,是监管的原因。 所以,正确理解这个回应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因为监管的原因,P2P业务是不做了,存量正在清理。 有趣的地方来了,为何不能直接说退出P2P业务? 业内都知道的一件事是,近期在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转型整治工作座谈会后,强调P2P平台下一阶段治理以良性退出、转型为主。因而,“备案无望”的情绪正在业内蔓延,但此事一直没有官方定论。陆金所作为业内的头部代表性平台,又是以P2P业务起家,若在此刻明确说自己要退出P2P业务,将会被业内解读为“备案无望”的又一强信号。且与此同时,陆金所平台的债转数量在今天明确飙升,若不“委婉”回应,2017年7月或2018年1月的债转激增现象或将再次上演。 因而,委婉一点,还是需要的。 02 退出P2P后的陆金所能顺利上市吗 陆金所的上市过程,一波三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自2014年5月首次传出上市计划至今,已经有不下10次的传闻,但直到去年上半年,陆金所聘请5家投行参与香港IPO计划,才算是见到实锤。 虽然影响陆金所上市进程的原因有很多,但从业务层面看,来自P2P业务的影响,明显拖缓了其2018年正式进入筹备的上市进程。网贷政策一直不明朗,陆金所也一直未能给旗下P2P业务“陆金服”取得符合资质的业务牌照。 因而,此次陆金所“挥泪斩马谡”了断P2P业务,对上市进程是否有促进作用?陆金所对此也不予置评。 但从其他业务的角度来看,陆金所的上市之路并不那么容易。撇去盈利要求不说(以后港交所可能有放宽的趋势),陆金所旗下的财富管理业务,代销的资管产品在近两年来屡屡传出逾期风波: 2017年12月7日,“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延期兑付;2018年7月,“同吉8号”、“同吉1号”、“同吉2号”、“同吉5号”均出现逾期,底层资产牵涉多家上市公司,而这些资管产品均出大同证券,由陆金所代销,因而陆金所在代销资管产品上,多次踩了同一个坑。 自今年7月的诺亚财富事件后,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尴尬现状正在暴露。目前,在国内规模排名前列的财富管理公司包括诺亚财富、陆金所、宜信财富、海银财富、诺远资产、恒天财富、普益财富等。但截至目前,除了诺亚在纽交所上市之外,没有第二家成功IPO的案例,更没有在香港成功IPO的案例,宜信财富也仅仅是旗下的P2P板块(宜人贷)实现了在纽交所上市的计划,已经披露招股说明书的普益财富,同样把上市地点选在了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旗下的另一业务板块,平安好医生在香港IPO之后,股价表现也并不理想,而平安壹账通也传出已经把IPO的目标从“赴港”变更“赴美”的消息。 陆金所的IPO之路,说实话咱看不清,人家也不愿说清。[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 释放什么监管信号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 释放什么监管信号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四百家平台被清,释放什么监管信号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黄鑫宇)7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新京报记者从陆金所官方获悉,“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陆金所是否退出P2P,其案例对于其他P2P的参考价值不大。目前全国至少有400余家网贷平台被清退,从监管来看,基本合格机构将纳入监管试点,退出和转型将是行业重点。 业内人士:网贷转型消金 存量如何清退仍面临难题 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陆金所退出P2P业务是由于监管障碍所致。这些知情人士表示,他们并不知晓陆金所何时将关闭P2P业务,但称该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的牌照了。 但随后,陆金所官方迅速回应称,其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对于今天路透社的报道以及陆金服的回应,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认为,如果按照外媒的报道,陆金服申请消费金融的牌照、转型消费金融公司,有极强的转型示范意义,但对于其他家P2P可参考价值不大。 “第一是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难度,平安背景可以支持陆金所拿张消费金融牌照,但其他没有背景的平台股东方很难支持成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起股东,只能成为参股股东,同时市场上可收购的消费金融牌照过少。第二,消费金融公司的募资能力、发金融债和同业拆借等主要看的也是股东背景,股东背景不强,很难募资。” 此外,陈文对P2P转型消费金融公司后,存量清退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即使转型,存量P2P业务如何清退也是难题,消费金融公司不太可能直接把债权接过来。” 同时,在陈文看来,拿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不仅仅是P2P转型趋势,也是网络小贷的市场玩家现在转型的方向,此前,阿里和微博联手拿招银消费40%股份已经代表这一趋势。 张叶霞告诉新京报记者,陆金服回应中指出的P2P网贷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也与监管要求一致。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属于持牌金融机构,银保监会对出资人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虽然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减速,但并未停止,所以资质雄厚企业转型消费金融公司在政策层面依旧可行;而随着消费转型升级及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信贷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对于业务线上化程度高,用户下沉及细分的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市场更加广阔。 全国至少已有400余家网贷平台被清退 退出和转型将是下一阶段行业重点 7月6日晚,据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报道,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下称“会议”),中央各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明确,下一阶段,要将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多措并举支持和推动机构良性退出或平稳转型作为重点,坚定持续推进行业风险出清,切实保护出资人合法权益,维护各地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稳定。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据会议披露,截至今年5月末,继续开展出借业务的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了57%;借贷余额比2018年初下降了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了75%;行业借贷规模、出借人次已连续11个月下降。 根据7月6日会议,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认为,备案再度延期,监管思维转换为“监管试点”,并且提出三季度严格执行“三降”(即机构数量、行业规模、涉及人数),合规检查进展快的地区要开启“回头看”,因此,退出和转型将是行业重点。 而就全国各地截至目前的清退动态而言,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已有400余家网贷平台被清退。其中,深圳、云南、上海、辽宁、四川、山东(济南)、湖南在内的7省市对外公示了网贷机构清退名单,涉及网贷机构数量多达405家。其中包含了取缔类、失联类(僵尸类)、自愿退出类,深圳、上海两地清退数量占比过半。 7月6日会议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转型,成为退出之后第二个关键词。 而两天前,7月4日下午,网上出现了一则疑似拍拍贷(NYSE:PPDF)发给用户的信件。该信件称,拍拍贷在整改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公司决定暂时退出网贷行业,专注于助贷事业的发展。并决定从即日(2019年7月4日)起,线上平台停止运营,不再发布借款标的,并于10个工作日内宣布兑付方案。拍拍贷官方告知新京报记者,“此为假消息,官方已报警”,随后,拍拍贷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网传拍拍贷不实消息的澄清》公告。而拍拍贷与陆金服同为工商注册地位于上海的P2P网贷平台。 7月10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披露了协会下半年主要目标和两项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推动不合格P2P网贷机构平稳退出,为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做好充分准备,成为协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编辑 程波 校对 何燕[详情]

千亿网贷规模6家全资子公司 P2P之外陆金所还有什么
千亿网贷规模6家全资子公司 P2P之外陆金所还有什么

  原标题:千亿网贷规模6家全资子公司,P2P之外陆金所还有什么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黄鑫宇)7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新京报记者从陆金所官方获悉,“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截至2018年6月30日,官网运营数据显示,陆金服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利息余额为91.14亿元,当前出借人数为65万人,逾期金额为21.12亿元。截至发稿前,记者注意到,在陆金服官网“备案信息”一栏中显示仍为“积极备案中”。 陆金所旗下6家全资子公司,网贷之外还有基金、私募、保险等业务 陆金服工商登记名称为“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官网显示,陆金服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即“陆金所”)全资子公司,系专注于提供网络借贷中介信息服务的平台。2014年10月,陆金服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而陆金所是由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29日以P2P平台的形式成立。 2016年12月13日,陆金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从当天起,原陆金所平台提供的P2P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将由陆金服通过其平台继续提供。此公告标志着陆金所正式独立拆分陆金服平台从事网贷业务。分拆后,陆金所将作为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为机构、企业与合格投资者等提供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信息及咨询相关服务。 据陆金所官网披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控股关系最紧密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集团拥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租赁及期货等牌照,涵盖金融业各个领域,已发展成为中国少数能为客户同时提供保险、银行及投资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企业之一。 天眼查显示,除陆金服外,陆金所旗下拥有5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其中资产管理公司占有三席,分别为深圳平安聚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聚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平安汇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时,陆金所持有深圳前海普惠众筹交易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在陆金所官网上,基金、私募资管与保险也成为网贷之外的三大业务类别。 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陆金所退出P2P业务是由于监管障碍所致。这些知情人士表示,他们并不知晓陆金所何时将关闭P2P业务,但称该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的牌照了。 但随后,陆金所官方迅速回应称,其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借贷余额过千亿 去年营收降两成 2018年陆金服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显示,2018年陆金服资产总计为45.54亿元,2017年15.18亿元,同比增长200%;但营收方面,2018年陆金服营收合计为30.21亿元,同比下降了20.87%。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陆金服平台手续费下降,而佣金收入方面则呈现上涨。2018年陆金服“P2P平台业务手续费收入”为20.13亿元,该数据在2017年时为35.47亿元。2018年陆金服“其他金融产品服务费收入”为10.06亿元,2017年时为2.71亿元。 陆金服在2018年年报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收账款账龄为一年以内,无需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在一年以上的余额主要为存放在银行的业务保证金,管理层认为无重大减值风险,无需计提坏账准备。 网贷之家6月数据盘点显示,在监管“三降”要求下,平台的整体借贷余额、出借人数、借款人数,在6月延续了今年以来的下行趋势。其中,陆金服在借贷余额与当前借款人方面均呈现下降趋势,借贷余额环比下降了3.35%,当前借款人环比减少了1.52万人。当前出借人方面则环增了2178人。 截至2018年6月30日,官网运营数据显示,陆金服借款余额为984亿元,利息余额为91.14亿元,当前出借人数为65万人,逾期金额为21.12亿元。截至发稿前,记者注意到,在陆金服官网“备案信息”一栏中显示仍为“积极备案中”。 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编辑 程波[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传闻:正积极响应配合监管三降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传闻:正积极响应配合监管三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将着手退出网贷业务,对此,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而对于“陆金所是否正在着手准备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一动作,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称:不予置评。在陆金所回应后,记者登录陆金所aPP发现,在其app的网贷一栏中,仅有两个产品,而这两个产品均已售罄。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初,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于拟转型或清盘的机构,督导企业尽快制定兑付方案并抓紧付诸实施。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传闻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将着手退出网贷业务,对此,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而对于“陆金所是否正在着手准备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一动作,陆金所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称:不予置评。 在陆金所回应后,记者登录陆金所app发现,在其app的网贷一栏中,仅有“立盈-聚信”“慧盈-安e+”两个产品,而这两个产品均已售罄,其中,“立盈-聚信”为200元起投,历史参考收益率为7.5%,60天可转。“慧盈-安e+”为1万元起投,历史参考收益率为8.4%,同样为60天可转。 此外,记者还在陆金所官网中发现其“债权转让”一栏下,还有多个债转项目,但当记者点入投资,部分项目却显示项目信息更改,无法投资。 资料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陆金所借贷金额为2900亿元,累计借贷笔数为619万笔,累计出借人为84万人。但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陆金所累计借贷金额为3479亿元,这一数据与上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79亿元。累计借贷笔数为946万笔,累计出借人达到92万人,逾期笔数为56020笔,逾期金额为21.12亿元,项目逾期率为3.6%,累计代偿笔数为15.74万笔。 监管鼓励具备条件的机构改制为小贷公司、消金公司 陆金所提到的“三降”即: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 今年7月初,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下一阶段网贷专项整治的工作方向。根据座谈会内容,转型和退出仍为网贷机构的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座谈会中指出,在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将继续严格落实“三降”要求,加大良性退出力度。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于拟转型或清盘的机构,督导企业尽快制定兑付方案并抓紧付诸实施。 记者注意到,监管层面提出网贷机构以转型发展和良性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严禁新增互联网金融机构,及时处置随意变更股东或注册地迁址的机构,引导绝大多数机构通过主动清盘、停业退出或转型发展等方式实现风险出清。 此外,监管也对于网贷机构的下一步方向提出设立监管试点:在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试点”的表述,肯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加强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监管方式包括动态监测和穿透式监管;同时,未来也将部分P2P网贷平台纳入试点,不会出现整个行业的所有平台全部退出或转型的状况。[详情]

陆金所宣布退出网贷业务? 被收紧的网贷未来黯然无光
陆金所宣布退出网贷业务? 被收紧的网贷未来黯然无光

  来源:肥皂大叔的思想 未来网贷转型也是一种“牌照化”的转型。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都是持牌运营的机构,在监管的管辖范围之内。 今天,网贷行业再次被一则消息刷屏。 媒体获悉,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 俗话说消息越短,事儿越大。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太可能。这个不可能是来源于陆金所现有的业务。 据悉,陆金服为陆金所旗下负责网贷业务的平台。2016年12月13日,陆金所发布公告将P2P业务拆离,由旗下平台陆金服方面负责网贷业务。也就是说,陆金所在2016年就已经把网贷业务完全剥离掉,陆金所目前是一家持牌的财富管理公司。而,陆金服是做P2P网贷业务。 所以,如果这个消息确切的话,一家持牌的财富管理公司转型做消费金融?或者转型其他的持牌机构,怎么也不符合现有的金融逻辑,也不符合监管政策。毕竟,财富管理公司是具有可销售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类产品的牌照。 陆金所回应: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回应中明显能看到,陆金服依然是在做P2P网贷业务,并非陆金所做网贷业务。 但是,从今年年初开始,针对于网贷平台的政策都是以“以备促退”为主。网贷平台备案的时间点再度延期,煎熬的不仅仅是行业人,也有更多的出借人。出借人其实每天都在想,自己投资的平台能否安全地上岸。但是,从目前的政策走向来看,退出、转型是大趋势。 七月监管的会议释放出的信号不难看出,从备案试点改为监管试点,还是以促进网贷平台良性退出为主,具备条件的平台可以转型网络小贷公司或消费金融机构。 如果连陆金服都要进行转型的话,网贷平台的前景确实黯淡无光。从转型的角度来讲,转型网络小贷或者消费金融,也不是任何一家网贷平台就轻而易举能实现的,未来能够转型的平台也是寥寥无几。 所以,说到底,未来网贷转型也是一种“牌照化”的转型。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都是持牌运营的机构,在监管的管辖范围之内。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网贷平台未来能够迎来备案,何时能够迎来备案,还是未知数。大部分平台都会“倒在”备案的过程中,较长时间的合规,持续压缩的存量,不得扩展增量业务,最后会导致网贷平台成本上升,进行退出。 大部分网贷平台也不具备转型的能力,转型网络小贷或消费金融,首先要有一定的场景化金融服务,针对于无场景、无资质、无门槛的放贷,国家现在出重拳打击。有一定服务场景的网络小贷和消费金融公司,大部分根植于电商、网络商城或者自有平台进行金融服务活动。一般的网贷平台想要搭建或者建立这个场景,非常困难。 再者,如果要转型网络小贷或者消费金融公司,实缴注册资本的门槛也是摆在网贷平台面前的一道难关。根据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网络小贷今后的实缴注册资本应该在10亿元以上。 那么,如果陆金服未来真的转型网络小贷或者消费金融公司,从股东构架、实缴注册资本的门槛上来讲,确实不难转型,但是唯一有困难的地方在于,目前陆金服的体量过大,根据陆金服官网数据显示:累计借款金额:3479亿元,代偿借款余额984亿元。让一个900亿代偿余额的网贷平台完全清盘退出,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存量的化解,能否完全退出都需要时间。 大部分网贷平台,在看不到终点的时候,会去走另外一条路,不管是多大的平台、多大的品牌、多大的市场占有率,在监管收紧,“以备促退”的大环境下,未来的网贷市场确实黯然无光。未来陆金服是否转型?确实也面临着挑战。[详情]

退出网贷转向消费金融? 陆金所: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退出网贷转向消费金融? 陆金所: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原标题:独家快讯| 退出网贷转向消费金融?陆金所回应《国际金融报》 7月18日下午,路透社报道称,来自三个直接信源的消息显示,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 两个信源告诉路透社,陆金所推出P2P业务是因为监管原因,不过上述信源称,他们并不清楚陆金所如何处理以及何时关闭这一业务。但陆金所已经开始着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准备转型。 放弃P2P业务,转型消费金融将有助于推动陆金所的上市进程。上述信源称,2018年上半年,由于网贷备案的不确定性,导致陆金所不得不推迟赴港上市。 上述信源称,包括央行和银保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告诉陆金所,短期内地方监管部门不会让其通过网贷备案。 对于“退出网贷转向消费金融”的消息,陆金所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当记者补充询问上述回应是否意味确定退出网贷转向消费金融,上述人士回应称:“其他没法多说了”。 (国际金融报记者 余继超)[详情]

3700亿陆金所宣布退出P2P? 最新回应来了
3700亿陆金所宣布退出P2P? 最新回应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泰勒 今天一则大消息在投资圈里传播。 中国平安旗下的理财平台陆金所,宣布要退出P2P业务。有投资者感慨称,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这(P2P)行业,已经不是寒冬,简直是冰河时代了。 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陆金所退出P2P? 首先是来自路透社的报道,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而P2P业务曾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 陆金所放弃P2P业务,并重点转向消费金融可能会使得其上市计划更加顺利。 两位消息人士称,自2016年以来,陆金所一直难以满足P2P贷款机构向地方政府注册的要求,因而导致其放弃P2P业务。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陆金所P2P业务的员工将会被并入一个专注于消费金融的新部门。 而据第一财经报道,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 对此,陆金所回应媒体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所谓“三降”是指出借人人数下降、业务规模下降、借款人人数下降。 官网显示,陆金所的运营公司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平安旗下成员之一。据了解,陆金服为陆金所旗下P2P服务平台。 根据平安集团此前发布的季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陆金所资产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2.0%至3767.07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稳健增长7.5%至4031.21亿元;目前,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2018年12月,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突破4000万人。 陆金所与P2P的关系 2011年成立的陆金所以P2P业务起家,2015年陆金所P2P业务以交易量排在国内同业第一,当年第三季度,陆金所首次超过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 彼时互联网金融还不是一个特别火爆的词汇,少数平台开始面对这一项“创新型业务”作出尝试。随后的三年内,市场蓬勃发展,从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神州大地开启了热火朝天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热潮。 早期P2P平台跟陆金所是画等号的,因为那时P2P是陆金所唯一的商品。但如果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商品和平台必然要分隔开,陆金所要进入第二阶段,即做更开放的平台。 2016年底,陆金所作出重大转变:P2P业务交由陆金所全资子公司陆金服专营,陆金所则成为一个金融产品的开放平台。尽管当时,陆金所P2P产品的交易量在国内排第一。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当时表示:陆金所不等于P2P,陆金所包括四类业务,即P2P、C2C(个人与个人间电子商务)、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和B2F(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转让)。 由于监管政策的收紧,陆金所在2016年转型成为“三所一惠”——即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平安普惠的“大陆金所”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架构,P2P被剥离至旗下子公司,且占比迅速下降至低于10%,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交易平台等功能被突出。2017年,陆金所在新加坡成立陆国际,专注海外线上财富管理服务,陆金所控股“三所一惠”扩容为“四所一惠”。 据陆金所CEO计葵生介绍,陆金所的商业模式分为4个阶段不断演化:网贷平台与线上运营阶段可称为1.0时代;随后成为跨业经营的开放平台可称为2.0时代;2015年后不再专营P2P业务转向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是3.0时代;2018年后对金融科技的不断应用称为4.0时代,规划智能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网贷之家每月发布的《2019年6月P2P网贷评级TOP60排行榜》。评级报告显示,陆金服、拍拍贷、宜人贷、人人贷、小赢网金、玖富普惠、微贷网、麻袋财富、积木盒子、桔子理财,分列发展指数排名前十。 陆金服2018财报:营收超30亿近日,上海P2P平台陆金服(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中国互金协会信披系统上披露了2018年财务审计报告。 财报显示,陆金服2018年全年营收为30.21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0.15亿元),同比2017年的38.18亿元下降20.89%;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1101.58万元,同比2017年的642.61万元增长71.42%。 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服由陆金所100%控股。 另据陆金服官网信披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陆金服平台累计借贷金额为3479亿元,当前出借人数为92万人,当前借款人数达147万人。逾期金额为21.11亿元,金额逾期率为2.15%,项目逾期率3.60%。 网友评论 [详情]

陆金所拟计划退出P2P行业 开始申请消费金融许可
陆金所拟计划退出P2P行业 开始申请消费金融许可

  来源:金融科技Fintech 据路透社今日发布的独家消息,由金融巨头中国平安保险支持的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陆金所(Lufax)计划退出其曾经核心的网络借贷(P2P)业务。 该报道指出,消息人士并不清楚陆金所的P2P业务何时会被关闭,或者如何处理未完成的业务。但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许可,P2P业务的员工将被纳入一个专注于消费者金融的新部门。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 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因一直无法在内地取得网络借贷经营许可,致上市计划受到重重阻挠。中国平安计划斥120亿美元(约942亿港元)回购陆金所股份,回购方案或涉及交换平保的A股及H股”。对此,陆金所和中国平安纷纷作出回应。 陆金所方面表示,正在积极备案,并已按监管最新要求做好备案前的准备工作。会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情况做好资本规划,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2月,陆金所将所有网贷业务移交陆金服,逐步剥离P2P业务。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网贷平台数量和行业贷款余额持续下降。 网贷之家公布的2019年6月数据显示,P2P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为6871.2亿元,贷款余额环比下降1.87%。从贷款余额TOP100数据可以发现,之前唯一的一家贷款余额超千亿元的平台陆金服,6月底的贷款余额跌破千亿元大关,为984.28亿元。 3月12日,平安集团发布年报显示,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估值394亿美元。 2018年底就有报道称,陆金所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385亿美元。此番融资正式宣布和确定,说明在市场整体不景气背景下,陆金所的估值仍然能够好于预期,市场依然看好金融科技龙头企业。 据媒体此前报道,陆金所此次C轮融资额为13.3亿美元,主要投资者包括卡塔尔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QIA)、香港全明星投资基金、春华资本以及日本金融公司SBI控股公司等。 2015年3月,陆金所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4.85亿美元,投后估值10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BlackPine Private Equity Partners、中金公司、鼎晖投资等。 2016年1月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12.16亿美元,投后估值18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香港) 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及企业机构。[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计划: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计划:正积极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计划: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丨苗艺伟 7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陆金所由于无法备案而计划退出P2P业务,转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可能会使得其上市更顺利,由于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陆金所的上市计划被推迟。 对此,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数据显示,陆金服3月、4月、5月交易额分别为132.43亿元、91.8亿元、68.81亿元。其中4月比3月交易额环比减少31%,5月比4月交易额环比减少25%;不仅如此,5月交易额相比2018年5月116.2亿元,同比减少41%。下降趋势相当明显。 陆金所于2012年成立,P2P业务曾是陆金所赖以起家的核心业务。2016年11月,陆金所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宣布陆金所平台(www.lu.com)提供的网络借贷业务,将由陆金服(www.lup2p.com)继续提供,拆分出P2P业务。 根据陆金服2018年财务审计报告,2018全年,陆金服营收为30.21亿元,较2017年的38.18亿元同比下降20.89%,净利润为1101.58万元,较2017年的642.61万元同比增长71.42%。 截至2019年4月30日,陆金服平台累计借贷金额为3336亿元,借贷余额1062亿元,当前出借人数为65万人,当前借款人数达150万人。逾期金额为20.82亿元,金额逾期率为1.96%,项目逾期率3.36%。截至2018年末,陆金服累计借贷金额2900亿元,累计出借人84万人,累计借款人229万人,累计代偿金额47.86亿元。 根据平安集团此前发布的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1季度末,陆金所控股管理的个人贷款余额高达4031.21亿元,且在完成C轮融资,其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此次,陆金所虽然未明确表示是否会退出网贷业务,但经历了数次备案预期的落空后,互金整治办终在近日给出了网贷行业新的监管风向标,下一阶段网贷行业将以机构良性退出或平稳转型为工作重点。网贷整个行业都已经处在“三降”的大趋势中。 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2018年6月末,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尚有1959家,而到了2019年5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降至914家。一年时间内,平台数量下降了1045家,下降幅度超过50%,除了爆雷、良性退出的平台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平台被监管“劝退”。 近一年以来,P2P行业活跃出借人、借款人数量明显下降。两项数据均由去年6月底高峰时期的超过400万人,降至今年5月底的不足250万人。“雷潮”不仅消灭了超半数平台,也极大打击了整个P2P行业人气。 在成交量上,自2018年6月以来,网贷行业成交量整体维持下行趋势,最新一个月的成交量较去年6月高峰时近乎减半,近四个月中有三个月单月成交量更是不足千亿,但成交下降幅度已显著放缓。[详情]

传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 回应称证配合监管“三降”
传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 回应称证配合监管“三降”

  原标题:传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回应称证配合监管“三降”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并称消息人士表示该公司已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可能会使上市计划更加顺利。随后,陆金所对此作出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官网介绍称,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旗下成员,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8.37亿元。 陆金所旗下网贷平台主要为陆金服,运营公司为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官网披露的6月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陆金服累计借贷金额为3479亿元,借款余额984亿元,逾期金额21.12亿元,项目逾期率3.6%,金额逾期率2.15%。 据中国平安一季报信息,陆金所截至2019年3月末,在财富管理领域,资产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2.0%至3767.07亿元;在个人借款领域,信贷质量保持稳定,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稳健增长7.5%至4031.21亿元;在政府金融领域,陆金所控股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应用,智慧财政项目在多个城市有序推广与建设中。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详情]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 最新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陆金所计划退出P2P? 最新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7月18日,市场流传一则消息称,国内P2P巨头陆金所决定退出网贷业务,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相关牌照。就此信息,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回复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针对陆金所的此番回复,有行业内人士则分析道:“并没有正面回答是否放弃P2P,再等等看。” 回溯至6月5日,陆金所在6月5日也曾公开回应:“正在积极(P2P)备案,并已按监管要求做好备案前准备工作。”彼时,业界仍然对陆金所备案寄予厚望。 据路透社报道,放弃P2P业务和关注消费者金融可以使陆金所再次进入股市上市的道路变得顺畅。关于消费金融相关的问题,陆金所并未有最新回复。 经济观察网记者曾报道,截至2018年末,陆金所的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为369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但是其中皆为存续产品,较去年上升40%;管理贷款余额3750亿元,相比于2017年底的2884亿元,增幅达30%。 截至2019年1季度末,陆金所控股管理的个人贷款余额高达4031.21亿元,在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目前,陆金所平台上已有14个品类超7000款不同的金融产品。 其实,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曾公开表示:“金融科技发展拥有四大阶段,即金融线上化、线上平台化、平台生态化、生态智能化。” 从P2P行业起家的陆金所亦不是第一次被指“剥离”P2P业务。2015年底,陆金所的P2P业务与平安直通、平安信保整合为“平安普惠金融”集群,陆金所将纯化其作为金融理财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打造为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构建一个开放的交易平台。 随后的2016年,陆金所通过内部的一系列改版,便不再等同于P2P,积极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开始从单一的网贷业务革新成开放性综合平台。譬如,陆金所对网贷业务进行了拆分,陆金服成为专营网贷业务的平台,主要经营出借端业务。 在2018全年,陆金服营收为30.21亿元,较2017年的38.18亿元同比下降20.89%,净利润为1101.58万元,较2017年的642.61万元同比增长71.42%。[详情]

陆金所放弃P2P业务? 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陆金所放弃P2P业务? 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原标题:陆金所放弃P2P业务转向消费金融?回应:网贷业务正常运营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8日电 据路透社18日报道,三名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监管方面的障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将放弃P2P业务。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他们并不清楚陆金所放弃P2P业务的具体时间,不过,他们提到,陆金所已开始申请消费金融许可。 根据上述消息人士说法,陆金所的P2P员工将被纳入一个专注于消费者金融的新部门,而新的消费金融业务重点将围绕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展开。 路透社报道指出,放弃P2P业务并关注消费金融可以使陆金所再次进入股市上市的道路变得顺畅。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由于中国消费信贷监管存在不确定性,陆金所推迟了2018年上半年的香港股票上市。 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桂浩明今年1月份表示,陆金所完成B轮融资时,其市场估值大约是600亿美元,而在完成C轮融资后,其估值则下降到约400亿美元。这也反映出在上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陆金所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桂浩明同时指出,陆金所走资本市场的道路是一个必然趋势,如何在不太有利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完成IPO,实现更大的发展,是它在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据陆金所官网信息,其全称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平安旗下成员之一,总部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天眼查信息显示,陆金所由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股75%,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持股99.88%的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陆金所已完成三轮融资,分别筹集资金4.85亿美元、12.16亿美元和13亿美元。 桂浩明指出,进入2018年以来,陆金所的发展速度有所放慢。金融去杠杆政策的推进,以及“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其最有特色的P2P业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违约。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早在2016年完成业务重组后,陆金所的P2P业务交易量就已缩减,业务占比不足10%。此外,在行业发展方面,该报道指出,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坚定持续推进行业风险出清,个别地方更是明确表示不发展P2P产业。 对于陆金所放弃P2P业务的消息,陆金所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中新经纬APP)[详情]

备案无望陆金所退出p2p业务? 陆金所的回应来了!
备案无望陆金所退出p2p业务? 陆金所的回应来了!

  原标题:备案无望陆金所退出p2p业务?陆金所的回应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包慧 上海报道 今日有媒体报道,陆金所由于无法备案而计划退出P2P业务,转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可能会使得其上市更顺利,由于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陆金所的上市计划被推迟。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P2P业务曾是陆金所赖以起家的核心业务。陆金所是中国最大线上财富管理信息平台之一,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数达4035万,较年初增长19.3%;资产管理规模为3694.14亿元。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企稳回升,2018年12月末资产管理规模较2018年9月末增长2.1%。  在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中,首次“官宣”了陆金所C轮融资后估值为394亿美元。2016年1月初,陆金所完成B轮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2.92亿美元,当时估值185亿美元。 2011年成立的陆金所以P2P业务起家,2015年陆金所P2P业务以交易量排在国内同业第一,当年第三季度,陆金所首次超过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 由于监管政策的收紧,陆金所在2016年转型成为“三所一惠”——即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平安普惠的“大陆金所”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架构,P2P被剥离至旗下子公司,且占比迅速下降至低于10%,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交易平台等功能被突出。2017年,陆金所在新加坡成立陆国际,专注海外线上财富管理服务,陆金所控股“三所一惠”扩容为“四所一惠”。 2017年陆金所首次实现盈利,从烧钱进入赚钱期。 中国平安2018年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中国平安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的归母营运利润42.04亿元,同比上涨901%。中国平安表示,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陆金所控股盈利快速增长。[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原标题:陆金所回应退出网贷:配合监管三降要求,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对此,陆金所回应澎湃新闻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详情]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业务正常运营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陆金所回应退出P2P:业务正常运营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新浪财经讯 7月18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据悉计划退出P2P贷款业务,将重点转移到消费金融。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对新浪财经表示,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外媒报道称,放弃P2P业务并专注于消费金融,可能会为陆金所再次寻求上市铺平道路。消息人士称,由于消费信贷监管的不确定性,这家初创公司曾推迟了原定于2018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详情]

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 将进行转型
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 将进行转型

  原标题:独家 | 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网贷业务重整进行时。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详情]

陆金所拟计划退出P2P贷款业务
陆金所拟计划退出P2P贷款业务

  格隆汇7月18日丨据路透,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据悉计划退出P2P贷款业务,将重点转移到消费者金融。放弃P2P业务并专注于消费金融,可能会为陆金所再次寻求上市铺平道路。消息人士称,由于消费信贷监管的不确定性,这家初创公司曾推迟了原定于2018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