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便利倒闭后续:开价10亿以上寻找接盘方
邻家便利倒闭后续:开价10亿以上寻找接盘方

  邻家便利倒闭后续:开价10亿以上寻找接盘方 不计成本地扩张被看做是邻家便利倒下的主要原因,以丰台一家邻家便利为例,该店租金高达80万元一年。 赵晓娟 邻家便利总部墙壁上的店铺标签。摄影:赵晓娟 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倒闭事件曝光已过去一周,界面新闻获得的最新消息是,其对潜在接盘方的开价为10亿,部分邻家便利门店已经开始拆除、腾退。 北京子公司进入清算阶段 8月6日下午,邻家便利位于北京阜成门附近的总部办公室里,除了还有一些人在开会外,员工办公区域里已无人办公。档案室被贴上了封条,封条上的时间为8月6日。已经没有前来讨要货款的供应商,三三两两进门的都是来办离职签字的员工。“就咔个章,几秒钟完事儿。老板都找不到,还谈什么补偿。”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邻家便利子公司北京邻里家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的清算信息显示,清算组成员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和自然人李连庆。 邻家便利总部档案室的封条。摄影:赵晓娟 168家门店全部倒闭,唯有墙上的门店分布地图,昭示着这家成立3年的便利店品牌曾经的野心。 2015年,邻家便利由一批从北京7-Eleven离职的区域经理和高管人员创立,并设立了年开200家店的目标,由此开启了这家便利店新品牌在北京市场跑马圈地的历程。 邻家便利总部的地图上显示,2015年至2016年间,邻家便利在北京快速开店,尽管没有做到一年200家的速度,但第一年80家门店的速度也远超7-Eleven。为了快速抢到位置优越的店铺,邻家便利不惜付出高昂代价。界面新闻走访马家堡东路的邻家便利店时,隔壁的餐饮店老板称,这家200平方米左右的邻家便利年租金高达80万元,而且签了好几年,在这家店铺关闭之前,租约还未到期。 一位便利店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马家堡这间门面宽度目测六米、面积200平方米的店面,进深比较深,除非地段特别好,否则这种狭长型店铺在选址时会被放弃,而花80万元的年租金去开店听起来也颇为疯狂。 年租金80万元的马家堡店。摄影:赵晓娟 在抢店铺的同时,邻家便利的人力成本高企也很明显。上述便利店业内人士称,以店长工资为例,行业普遍水平为税前5000-6000元,而邻家很早就开到了税后6000元。这种疯狂的程度唯有便利蜂能与其比肩,在资本加持下,邻家和便利蜂的主要操盘手是同一拨人。 2016年10月,主创人员王紫带着大批高管集体离职邻家,是对这个新品牌的第一次打击。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斑马投资在2016年准备投资邻家便利,且谈判前期进展顺利,但后来合作突然中止,随后王紫团队集体出走并在斑马投资支持下成立了便利蜂。 而这笔投资中止的原因,被解读为对邻家主要投资方为P2P企业的迟疑。日后,8月1日夜间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告知函也证实了这一点——邻家便利唯一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进一步导致北京的168家邻家门店停业。 告知函上显示的邻家便利大股东贾卫平告诉界面新闻,他自己并不参与经营业务,所有的细节还在了解中,后续问题该如何解决、目前也尚不确定。“过去几天已经有几十家供应商给我打电话,与邻家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人先记录下来,下一步再去找能妥善处理的人。” 门店或被瓜分 8月7日下午,界面新闻走访了4家邻家便利,位于朝阳区东八里庄的一家店招牌已被拆除,旁边一名餐饮店铺员工称,该店可能已经重新转租或者被房东收回,此前这家邻家便利店的生意也很一般。 贾卫平称,最近两天已经有房屋中介打电话给他,开始谈租赁合同事宜,邻家也想通过退房租、转租等来减少损失。他希望尽快找到接盘方,“哪怕改姓(卖掉)也没有问题。” 他认为,邻家拥有位置良好的店铺和人员配置,商品供应商也都是现成,找个金主似乎不难。至于接盘价格,“几个亿有点少,至少是在10亿元以上。昨天(8月6日)还有人说,苏宁还是国美已经有意向考虑接盘。“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贾卫平的想法有些盲目乐观。北京7-Eleven一名员工和一位上海罗森便利高管均对界面新闻表示,没有收购邻家的考虑,因为邻家有很多不计成本开设的店铺,但会持续关注邻家空下来的房源。在天津的一位便利店从业者看来,如果邻家开出10亿元的价格,不会有人买。 贾卫平更愿意强调的是,即便邻家便利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资本市场的玩法不一样,他毅然很看好这个企业。[详情]

界面 | 2018年08月08日 10:36
开店超168家的邻家一夜倒闭:祸起P2P 股东被警方调查
开店超168家的邻家一夜倒闭:祸起P2P 股东被警方调查

  开店超168家的邻家一夜倒闭:祸起P2P 股东被警方调查 来源:雷帝触网 雷帝网 雷建平 8月2日报道 P2P暴雷的风波正对线下实体造成影响。曾经风光无比的邻家便利店一夜之间倒闭。 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公告称,在北京市场开店超过168家,但由于背后唯一的出资方遭遇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 邻家便利店称,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实现真正的盈利,依然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自身的销售收入依然入不敷出。 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公司决定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各项业务,陆续停止店铺营业,由于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清算,请供应商通过法律进行诉讼保全,待警方处理。 被指是善林金融“兄弟公司” 邻家便利店一直被指是善林金融的“兄弟公司”,是由前7-Eleven的高管王紫带队集体离职后于2015年创立,一度被称为北京零售市场的“黑马”,2016年王紫再度离职。 据知情人士透露,善林金融的幕后老板是周伯云,王紫离职时还亲自前往邻家来稳定军心。周伯云之所以要投资邻家,是为平台背景加分,即善林金融不仅做金融,还做线下实体。 不过,2018年4月,善林金融暴雷,上海警方通报,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周伯云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自首,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公安机关随即开展调查。 截至4月底,“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执行总裁田景升、“幸福钱庄”负责人陶剑勇等8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批准被执行逮捕。 经警方调查,“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自2013年10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在全国开设1000余家线下门店,招聘员工并进行培训后,通过广告宣传、电话推销及群众口口相传等方式,以允诺年化收益5.4%至15%不等的高额利息为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所谓的“鑫月盈”、“鑫季丰”、“鑫年丰”、“政信通”等债权转让理财产品。 自2015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又在互联网上开设“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广群金融”等线上理财平台,对外大肆销售非法理财产品,涉案金额600余亿元。 “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 为使“善林金融”这家公司看起来“家大业大”,更是不惜花费公众巨额资金,大规模开设线下门店,支付员工高额工资和高额提成。 同时做足包装宣传,在民众中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经查,“善林金融”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并无盈利能力,其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前期投资人到期本息,随着时间推移,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盘。 据此,“善林金融”系典型的庞氏骗局,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08月03日 14:07
邻家大股东谈168间店倒闭:欠债超1亿 但我只是代持
邻家大股东谈168间店倒闭:欠债超1亿 但我只是代持

  168间邻家便利店一夜消失,独家对话大股东:欠债超1亿,但我只是代持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顾客发愁没有夜宵吃,供货商忙于催收自己拖欠亿元的货款,大股东称自己只是代持……168家邻家便利店消失的背后,谁该为这场惊雷埋单,还是个谜团。 文|谭文琦 吴晓宇 编辑|鹿鸣 关店 “你看,又来人了,还拍照。”柜台里的女老板指着电脑。 从女老板的视角望去,四分之一的屏幕正播放临街摄像头的实时监控,两女一男正站在隔壁邻家便利店的门口,两个人伸着脑袋,从玻璃门往里看,另一个拿着手机对准门上贴的白纸。 这是朝阳区一处新建小区的底商,七八栋十几层高的白楼矗立着,对面趴着矮矮的红色旧居民楼,街道被两侧的私家车和快递车占领,留下的路面勉强够双行。上午十点多,还有零星上班族匆忙走过。 引起驻足的,是在这里的邻家便利店,突然关闭让老客户们措手不及。一切跟平时没有多大差别:货架上的货整整齐齐地码好,只有一列卫生巾从侧面看少了一半;风幕柜上的酸奶还满满当当;只是深处的餐饮区黑咕隆咚,这原本是早晨店里除了收银台最拥挤的一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A4打印纸,白纸黑字写着“暂停营业”。 “哎呀,晚上没有哈哈镜可以吃了,只有他们家有卖。”隔壁足底按摩店的女老板是邻家的常客,一边在脸上推着按摩仪,一边惋惜失去啤酒就鸭脖的夜宵。 7月31日夜里,邻家的员工还在上夜班,晚上也有人来送货,而第二天,即8月1日,老板娘以及周边的老主顾就没地儿吃早点了。 “太突然了。”她7月31日得知这一消息,“不光你,这两天来问的人可是不少”。 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家店生意不算差,一天流水有一两万,能净赚几千块钱。“我们和店里的人算过账,还想着我自己也去加盟一个,没想到说关就关了。” 8月1日,邻家向供应商发布《告知函》称,从8月1日起停止公司总部各项业务,已经开业的168家门店也将陆续停业。 8月2日,《财经天下》周刊随机走访了六家北京邻家便利店,有位于社区附近,也有位于繁华商圈内,其中四家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有一家还写着“因机器故障”,两家则在一两个月前已经搬离,店内空空如也,只有醒目的黄色招牌还在昭示曾经的存在。 “人流没问题,这个月很多人都过来看。”一位负责招租的物业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因为总部有调整,所以刚签没多久就撤了。” 这里的邻家对面是一处小学,楼上是高端长租公寓,背面四栋写字楼围成的圈子里,全时、711、131成三角形分布,各自相隔几十米。 邻家一夜关门,外界纷纷惊呼“太突然了”,而对于关门,邻家内部员工也感到不可置信。 “我是周二晚上十点多收到通知的,当时就有同事说公司出事儿了。我感到不可置信,但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邻家便利店一名店员林媛媛(化名)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我们店是加盟店,工资每月20号发,现在店长给我们的通知就是等到20号发工资。他们也忙得焦头烂额,一堆事情需要处理。我还是选择相信和等待!” 除了员工之外,焦虑的还有邻家的供货商。 一位股东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估算了一下,邻家拖欠供应商的费用达到1亿元。” 8月3日,一位与邻家合作三年的休闲食品供应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邻家累计拖欠了自己94万元的货款。最后一次结款在5月,直到7月下旬还在发货。“其实我们7月12号就发放停货通知了,因为逾期三个月未偿还货款。但随后对方打来电话,态度还很强硬,责问为什么不发货。”该供货商表示,因为合作很久,所以在下达停货通知后,又下发了价值10多万元的货品。 事实上,8月2日,已经有邻家的供货商前往公司总部讨要货款。 “我们感觉很无辜也很无助,天都要塌了,我们不是一线品牌,利润都特别少,几十万是很严重的打击。”电话那头,供货商刘淇的声音很沮丧。8月2日,他刚刚从位于北京北礼士路阜成大厦的邻家总部回来,据他透露,当日现场嘈杂,供货商们纷纷上门要求邻家结清拖欠的货款,还有员工喊着要离职。 刘淇是一名洗护行业从业者,之前为邻家提供牙膏、牙刷、洗发水等产品,截至目前,邻家拖欠自己59万元的货款。这次来是希望要回欠款,但邻家给的回复是总部见不到法人和股东了,建议走法律程序。 “我和邻家合作了一年多了。以往的合作模式合同谈好后,我们按期下单,按照邻家要求,把货物配送到大仓里。但是,从今年4月开始,邻家就不付款了。当时,他们对我们回复说:接待的人比较多,按排期结账。”刘淇说。 7月,刘淇感觉到不对劲,“回款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几位供货商私下联系之后得到消息,“退款事宜正在排期,希望供应商配合一些。8月1号来总部,有经理亲自谈判。”彼时,刘淇以为总部会给他们解决方案。然而,8月1号,一名姓马的经理直接给了供货商们一个投诉的方式,“他们也管不了了”。 根据前述食品供应商提供的一份统计材料,邻家共有111家欠款供货商,总计金额超过6000万元。 邻家八里庄路店一个月前因“公司调整”退租 P2P衍生效应 “听说是老板搞传销诈骗,几十个亿没了。”老板娘压低声音说。 事实上,传销诈骗倒没有,真正的导火索指向近几个月频繁爆雷的P2P。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邻家突然关闭,是由资方善林的不稳定性造成。 “很多连锁之所以能爆发式增长都是资本推动,但确实也不稳定,风险很大。” 善林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海总部今年4月被警方查处。据上海公安局4月11日发布的消息,法定代表人周某某因涉嫌违法犯罪,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周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善林金融成立于2013年,运营着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等P2P平台,被查处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600余亿元。 在工商信息中,善林金融并未和邻家产生直接的持股关系,但《财经天下》周刊梳理发现,在邻家的背后,不乏善林金融的身影。8月2日,有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善林金融确为邻家背后的唯一资方。 天眼查显示,邻家的大股东贾卫平还在“天津金奕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80%股份,剩下的20%在项建安手中,后者的身份是邻家便利店运营主体,北京邻里家商贸公司的监事。 而在项担任法人的“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持股60%的大股东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最开始由周伯云创立,2013年持股99%,2016年11月退出。周伯云正是善林金融的持股95%的大股东和法人。 2017年8月,邻家第100家店开业时,善林、高通均有派代表参与剪彩。 善林最辉煌的时候在2015年和2016年,曾在纽约时代广场和央视投放广告,还赞助中国女排。与此同时,其投资的邻家快速扩张,2015年刚成立的时候就扬言一年在北京开设200家门店。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邻家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公司解释称,唯一出资方因故受到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因为邻家尚未实现真正盈利,仍需投资方注资。另外,邻家表示,因为无法与股东和法人取得联系,也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清算。 一家门店的物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由于突然闭店,邻家欠下40多万元违约金,押金也不够抵扣。“我们都是押三付一,但也不够扣的。” 据他透露,邻家的门店开发人员正在办理离职,不再处理此事,只能按照告知函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大股东贾卫平。 8月2日,财经天下周刊联系到贾卫平,他表示,8月1日开始有大量合作商来联系自己,当天接了二三十个电话,8月2日一上午接了一二十个电话,下午两个小时没看手机有27个未接来电,8月2日有上百个人来加微信好友。其中大多数是供应商,按照《告知函》上的电话找过来,询问如何处理欠款问题。 据贾卫平估计,邻家目前欠下的货款至少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来电的供应商基本每个都欠了几百万,最少的一个有70万。“还有物流、仓储这些服务费用,还没有暴露出来,现在主要是货款。” “我只能把我这个尴尬身份阐述了一下。”贾卫平说,“一个经销商还说我还不如他知道的多,我昨天上午才知道这个事情。” 根据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信息,邻家所属公司有贾卫平、韩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三位股东,分别持股41.26%、41.26%和17.49%。 贾卫平声称,自己平常不参与邻家的经营,在邻家创始人王紫离职之后,自己通过朋友代持了邻家的股份,和另一个股东韩磊只在签约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谈话中,他数次将王紫说成“杨紫”,被问到代理的是否是善林,他回答“不清楚”。 “本来觉得邻家这么好的资产,挺高兴的,也想以后有深入合作。”他说,去年底还和邻家有过联系,询问要不要做全国的项目。 “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原本站在你面前,突然就倒下了。”他带点京片子,声调软而无奈。“不能就这么霍霍了。为什么连救都不救呢?” 他说想不通为什么邻家管理层最终会决定全面关店,在他看来,至少可以重新找投资方接手,或者破产清算,直接关店很不负责任。 “如果有想其他的解决方案,我作为代持方,肯定得需要签字,就算没谈成,也要见一下啊。”当被问到如何确认邻家没有自救过,他如是说道。 《财经天下》周刊尝试按照公告函的信息联系另一位股东韩磊,但电话为空号。 “我想不明白为啥他们会拿一家P2P公司的钱”,盈动资本投资总监罗威对《财经天下》周刊说,“有些钱就是没法拿的。” 邻家甜水园店入口处还贴着招聘启示 开店速度甩7-Eleven全时罗森 企查查显示,邻家所属公司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2015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注册,注册资本为1.21亿元。 创立之初,邻家曾扬言要一年在北京开设200家门店。虽然未兑现诺言,但邻家的扩张速度相比同行也很快。 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邻家开出了第一家门店。2017年8月22日,邻家第100家直营店落地。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开了168家门店,其中过去一年开店68家。此外,企查查显示,邻家分支机构约为215家。 而2004年进入北京的7-Eleven,花了十几年时间也就开出了不到200家店,目前拓展速度为一年30~40家;罗森于2013年进入北京,截至2018年,5年开了70余家店;全时花三年在北京开设了150家直营店。 与上述便利店品牌相比,邻家便利店的开店速度当属行业前列。迅速扩张的同时,邻家开店的房租并不便宜。 邻家便利店的选址大多在核心商圈,旁边多有全家、7-Eleven等便利店品牌。 《财经天下》周刊调查发现,尚都SOHO商圈的邻家便利店租金为每天17元/㎡,每月租金8万元;而不远处的7-Eleven该数据为15元/㎡,每月租金约为7万。一名物业人士介绍:“邻家便利店的房租与同商圈7-Eleven 、便利蜂相比最贵。”《财经天下》周刊走访其他邻家便利店,房租也均为每天15~17元/㎡,门店面积在100㎡以上。 对于租金压力,邻家并不畏惧,这也是其开店速度快的原因之一。在CEO王磊看来:“关键要寻找房租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盈利,租金再贵也是可以玩转的。” 邻家便利店内,除了日常的主食、关东煮、现煮咖啡鲜食产品和日常商品外,还有“邻家洗衣处”、“娃娃机”、“提供免费雨伞”等衍生服务,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 事实上,邻家的销售状况并不被业界看好,业内人士曾对联商网介绍,2016年时候,邻家万元左右的日均销售额,无法支撑北京的高房价。 一位便利店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近几个月邻家都在为融资奔波,但因为估值没谈拢,资方迟迟未进来。“一拖再拖,最后拖死了。” “邻家三年,还在成长期,拓店铺货都需要资金,能供血的善林垮掉肯定是最大原因了。但说回来,还是邻家不够赚钱。”险峰旗云副总裁申毅君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好邻居CEO陶冶表示,邻家这样烧钱冲规模的在业内不是个案。在便利店的投资风口出现前,行业内的资金量远不如现今,很多传统便利店都是赚钱或者不亏钱的,现在有的企业对增长预期过高,不计成本地追求规模。 他认为,互联网创业和线下零售不一样,前者在解决了顾客需求和交互问题后,得益于技术的标准化可以快速复制,但是在线上,顾客习惯的养成、店长经营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过于追求速度。 “零售没办法回避线下的具体问题,包括每个门店每个员工自身的成长和衔接问题。”陶冶说。 创始人出走另起炉灶 在创立之初,邻家曾被视作能够与7-Eleven抗衡的对手。 2015年,原7-Eleven北京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中层管理创立邻家。据了解,王紫原是7-Eleven北京的一名DC,管理着7-Eleven在北京1/4的门店。其他管理者包括原7-Eleven 的20多名区域经理、2名大区经理,以及市场开发部门的人员。由于创始团队几乎全部来自7-Eleven,邻家创建伊始,便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然而,2016年10月,王紫又携一批高管集体出逃邻家便利店,加入便利蜂。王磊出任邻家CEO。有零售业内人士在《北京商报》中称,此番变动来自于邻家投资方和创始团队未能就发展问题达成一致,不过邻家方面并未对此做出过回应。 现任CEO王磊也曾在采访中提到,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万家便利店,因为投资人确实不了解这个行业。通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投资人才逐渐理解便利店这门生意了。 其中,拓展上海市场便能看出邻家背后投资人的激进策略。2016年6月,邻家便利进入上海,至9月已经拓展5家门店。然而,10月,邻家关掉了所有的上海门店。 当时邻家回应称:“邻家因为战略调整打算把全部的人力集中到北京,使北京作为华北基地的拓展口,慢慢开拓市场。至于上海,之前本来是想让其作为华东的突破口,但因战线拖的太长,所以关闭店面。”而有业内人士透露:“上海邻家便利遭遇危机也与融资有关。” 在2016年王紫出走邻家之后,邻家便频频变更工商事项:2016年11月9日,股东由王紫、田翀、杨威变更为贾卫平和王招华二人。2017年5月,股东又由原贾卫平、王招华变更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王紫在邻家干了一年半就撤了,我自己觉得,经过倒手的企业通常挺难有更好的发展,守业不比创业容易。”险峰旗云副总裁申毅君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08月03日 13:55
邻家便利店拖欠货款近6000万 总部挤满办理离职员工
邻家便利店拖欠货款近6000万 总部挤满办理离职员工

   视频丨直击邻家便利店倒闭:拖欠货款近6000万元 总部挤满办理离职的员工 一夜之间,北京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本土便利店邻家便利店深陷倒闭危机。由于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的唯一“出资方”受到调查,当下邻里家的资金链已经完全断裂,公司运营难以为继。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获悉,邻里家当前拖欠供应商近6000万元货款,大量便利店员工也在公司总部办理离职。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08月03日 10:30
邻家便利店倒闭 员工:拿断社保威胁我们走
邻家便利店倒闭 员工:拿断社保威胁我们走

  #P2P乱象# 独家 | 倒闭首日,邻家便利店留下了什么? 邓舒夏 对于大部分邻家便利店的员工来说,过去的一周充满戏剧性——前一天晚上还在上班、进货、记考勤,第二天早上就被通知到总部办离职手续。 7月31日晚上,邻家发布消息称,其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 在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里,邻家透露了停止业务的原因——由于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处于发展阶段的邻家便利店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邻家便利店的生命结束了,但很多人的维权之路才刚刚开始。 8月2日中午12点,崔朋拖着16寸的拉杆箱来到北京西二环北礼士路,这里是母公司邻里家的办公室。崔朋的公司为邻家便利店供几款咖啡产品,得知邻家便利店倒闭的消息后,他当天就乘坐早班机从上海赶到北京。 负责对接供货商的李傅洋告诉他,总部办公室的人也都是前一天早上才知道(停止各项业务)的消息,邻里家总部直接通知员工尽快办理离职,否则社保就会断。“拿这个‘威胁’我们走。”李傅洋说。 邻家便利店拖欠了崔朋所在的公司100余万元货款,这在其所有供货商中算是数额较大的。邻家采用各供应商向其总部统一供货的模式。“像你们这还是大厂家,给很多便利店供货,受到的影响不算大,很多供货的小厂家都不行了。”李傅洋说,曾经有供货商因为邻家拖欠货款找上门来,供应商寸步不离地跟着相关负责人要钱,连上厕所都跟着,一直说“先给我五万,就五万”。 邻里家的前台上堆满了纸杯和矿泉水瓶,没有工作人员的身影。办公室大厅有将近20名警察,他们只是坐在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每次电梯门打开,都会涌出一拨前来讨薪的便利店店员,他们看上去大多20几岁。 这些店员并不知道何时能拿回自己的欠薪。进门以后,店员们会分散寻找各个区的负责人,负责人给他们一张印有本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盖着公司章的A4纸,告诉他们:“这个可以证明你是由于公司的问题才离职的,拿着它去找工作可以续社保,看看8月15日如果发工资,就拿着证明去仲裁的地方申请违约金,如果拿不到工资,工资和违约金就一起申请。” 办公室的四排工位大多是空的,即使有人,也是对着漆黑的电脑屏幕发呆。 讨薪的店员拥挤在门厅,为职员办离职的办公室则在里面的一间屋,人事部负责人被团团围住,不停重复着一句话:“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工资问题,而是想办法尽快把社保续上”。一张贴在办公室门上的纸牌也提醒着他们:时间是宝贵的。 拿了A4纸的店员们聚集在楼下,一个穿黑衣服的男店员正在提议大伙第二天一起去劳动局:“咱们过去以后好好说话,问清楚要走什么样的流程,别让人家觉得咱们是去闹事的。”人群中的一个女店员说道:“上个月的工资就少发了1000多元,说这个月给补上,那时候有的货就不进了。” 谁也没有想到,倒闭的消息来得如此突然,8月1日晚,很多北京市民发现楼下的邻家便利店关门了。 长期亏损的便利店生意本来就不是一门好买卖。过去几年,大量资本涌入新零售领域,邻家便利店CEO王磊曾对《零售老板内参》透露,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万家便利店。但线下便利店运营,不是依赖快速烧钱达到规模化的互联网模式,高昂的一线城市房租、人力成本、24小时营业,都使得便利店很难在短期内盈利。 邻家便利店的唯一出资方名为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参投方有善林金融的法人代表周伯云。今年4月24日,善林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封,善林金融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到期本息,涉案金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相关涉案人员均已逮捕。  早在那时,“邻家便利店是善林金融‘兄弟公司’”的消息便陆续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那时候邻家便利店就已经有麻烦了,应该说几个月来没找出解决方案,如果能找到接盘的,不会走到这一步。” 在唯一的投资方善林金融出事之前,邻家便利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善林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新资本进入。“当时邻家也找了投资全家便利店的机构,但这两年所有的便利店都在烧钱,谁都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了。”员工李傅洋表示。 成立于2015年5月的邻家便利店,由原7-11便利店员工王紫领头,与田翀、杨威、周萌等10人创立。然而2016年11月,在一次融资谈判失败后,时任邻家便利店CEO的王紫携高管团队集体离职,转而创立了新兴便利店“便利蜂”,邻家便利店的CEO由也曾在7-11工作过的王磊担任。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和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和17.49%。 现任CEO王磊也有着浓重的“7-11情结”,他曾表示:“关键要寻找房租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盈利,租金再贵也是可以玩转的。” 邻家便利店店铺的位置多处于核心地段,甚至直接与7-11、全家等日系便利店“并肩抗衡”,在王磊的领导下,短短三年,邻家便利店在北京铺设了约160家门店。 “开店速度太快,才三年,该走的人也基本都走了。”一位业内人士也感叹道。2016年9月,由于资金不足,上海的邻家便利店就被陆续卖出。 北京邻家便利店目前已基本处于停业状态。 位于朝阳北路的一家邻家便利店直到8月1日早上才关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货架上的商品还摆放得整整齐齐,然而隔壁的地产中介公司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个店面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转手了,我们打算盘下来。” 在邻家超过160家门店中,大多为直营店,直到2017年12月,邻家才开出第一家加盟店,目前加盟店不过五六家,而这些加盟店在最初的两个月要投入30余万元——加盟商要不要的回来这笔钱,也是一个问题。 突如其来的通知几乎让所有和邻家便利店有关系的人措手不及。“之前有个经销商一直每个月供十几万元的货,后来通过我,上个月多进了30万元(的货),结果就发生了这事,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人家交代。”李傅洋形容自己“掉进了坑里”。除了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库房里还存放着这两天进来的货。“现在还有好几万元的饮料在库房,早上厂家还打电话问能不能拉走。”李傅洋说。 除了陈列在每家便利店货架上的商品,库房里还存放着这两天进来的货。 不同规模的邻家便利店店员人数不同,从三四人到几十人都有,据邻家便利店员工估算,大概有超过1600名店员,按人均3000元的工资,邻家至少拖欠员工工资480万元,再加上拖欠经销商的近千万元货款,这个窟窿不知何时才能补上。“公司也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就这几台电脑能值几个钱?”李傅洋说。 尽管危机在今年4月的“善林金融事件”就已到来,很多店员当时对却并无任何感知。薛睿对邻家便利店的“瞒天过海”感到错愕,他2015年10月来到西城区一家邻家便利店工作,已是一名老员工了。“他们4月资金就出了问题,但我们这些底层员工哪里知道这些呢?” 8月1日早上10点,薛睿所在的便利店店长突然在群里通知所有人当天去公司办理离职,薛睿回便利店拿了出勤表,到达人事部才知道是公司破产了,填了一个表后,薛睿回了家。第二天,同在邻家便利店工作的同事约他再去一趟公司,也就是8月2日,薛睿第二次来公司后才知道,自己前一天填了那张表,就代表他已“主动离职”。 “这当然不行,明明是公司的问题。”经过协商,薛睿拿到了一张“单方面解除合同说明”,但是如果薛睿8月2日不来公司,就拿不到这个证明去仲裁,公司也没有官方通知员工来拿这个证明。“经营不下去可以理解,但谁也不是前脚没有工作了,后脚就能找到的。”薛睿说。他曾在沃尔玛担任过两年的收货部主管,因为父亲生病不得不放弃那份工作,后来才来到邻家便利店。 薛睿拿到的“单方面解除合同说明” “虽然我很相信法律,但是我也不指望能拿回工资了,要尽快去找新工作啊!”薛睿说。他之前所在的邻家便利店只有寥寥几名店员,值班的时候店里只有他一个人,薛睿很喜欢这份稳定的工作:“不算太累,但是我眼里有活,比如摆摆货品,打扫打扫卫生什么的,哎呀!现在店里的冷藏食品还没有收呢,也不知道会在那儿放多久。” 仍在处理公司善后工作的李傅洋已经有了下一份工作的打算:“去加盟个别的便利店,我特别喜欢吃一家便利店的便当。” 而此时的崔朋则拉着拉杆箱摁亮了电梯的下行键,同时给上海的律师打电话,让他明天过来交涉拖欠货款的事。一旁正和同事闲聊的李傅洋听闻,立即冲崔朋喊道:“让律师早点过来,最好这两天,能明天来就别后天!”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崔朋、李傅洋、薛睿均为化名)[详情]

第一财经 | 2018年08月03日 09:30
邻家陷落: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无法申请破产
邻家陷落: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无法申请破产

  邻家“陷落” 便利店扩张的代价 来源:北京商报 资本让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风口,但资本退潮后,便利店有可能会成为实体零售中的崩盘者。8月1日,由于背后资本爆雷导致资金链断裂,成立三年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宣布倒闭。8月2日,本应24小时营业的邻家便利店都已经贴上“设备维修”、“内部盘点”、“配合中非会谈”等标语而大门紧锁。在阜城大厦的总部办公室内,则是邻家高管、经侦、员工、供应商等多方会谈。大家都看中便利店的高回报,却往往熬不过前期的高成本投入。 一夜崩盘 在资本纷纷唱好便利店行业时,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却按下了暂停键。8月1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收到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8月2日上午,北京商报记者在邻里家位于阜城大厦的办公室里看到,工位上已没有员工,而是坐满了来“讨说法”的供应商和各门店店员。 来办理离职手续的邻家便利店员工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们于7月31日晚上8点多突然接到通知要关店,目前北京168家邻家便利店门店已经全部停业。 已经营了三年的邻家便利店目前尚未实现盈利,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一段与邻家相关负责人谈判的录音显示,邻家便利店目前每个月亏损差不多2000万元左右。而一旦投资方资金缺位,便利店的经营随即寸步难行。 根据“告知函”显示,由于邻里家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邻里家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目前邻里家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同时,由于邻里家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破产清算,对于供应商与邻里家之间的债务债权,也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置。 公开资料显示,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5月5日,为现任便利蜂运营CEO的王紫带领一批7-11北京高管出走而创立,后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王紫带领团队转而创立便利蜂。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17.49%。 投资方埋雷 事实上,邻家倒闭事件发生之前已有预兆。多位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邻家从今年4月就开始出现拖欠账款现象。一位邻家便利店员工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门店缺货时补货都很及时,但是从7月开始,部分品牌的商品就没了,三元、统一等品牌陆续开始断供。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邻里家的监事为项建安,由他担任法人的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同时是高通盛融的子公司,而高通盛融则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 今年以来,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风投资本在舍弃无人货架后,又将便利店业态推上风口浪尖。3月,西安每一天便利店获得2亿元A轮投资;4月,福建见福便利店融资2.4亿元,估值12亿元;6月,武汉Today便利店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 风口吹的热闹,但业内专家也指出,便利店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资本来说并不易捞到快钱。邻家的倒闭也揭开了国内不少新兴便利店品牌都难避免的软肋,即盲目扩张、对资金重度依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江明认为,不同于日本便利店企业注重加盟的单店盈利模式,国内大部分便利店企业都在寻求规模效应,基本理念是店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覆盖基础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企业为了快速扩张而大力开设直营店,导致总部负担的租金、人工成本等也会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前联华快客便利店总经理、朗然资本联合创始人潘育新也表示,国内便利店讲究的是密集度,一开始都是密集开店以及供应链、物流、产品研发等各种基础投入,在前期可能并不划算、不平衡。 重资产压力 在黄江明看来,便利店是高成本、高投入、高利润的三高业态,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高利润,在风口时期毫不犹豫地杀进场,却忽视了背后高成本、高投入的前提。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北京商报记者从邻里家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邻家目前每家门店的平均月租金5万元以上,人工成本达到销售额的13%,废弃成本达到销售额的5%。 黄江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纵观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便利店品牌,背后都是大资本、大集团,才能成功在承担高成本、高投入后取得那份高回报。小规模的投资最多只能成就区域性便利企业。而诸如邻家背后涉及的资本就更是充满了不稳定性,很容易资金链断裂,很难长时间保证便利店业态所需的高成本投入。 尽管抛开具体运营情况不看,邻家倒闭的主要因素似乎是背后投资方的“不靠谱”。但过度依赖资本力量扩张续命的便利店企业不只邻家,这也为行业敲响警钟。邻家不是第一个阵亡的便利店品牌,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由资本虚火引发便利店企业崩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的供应商货款寻路无门案例也不在少数。无论是电商互联等B2B订货平台,还是华普超市等实体零售商,都发生过拖欠大量供应商货款而无力偿还的情况。一位邻家便利店的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根据他此前的类似经历,按照去法院起诉的正常流程走的话,一般公司确认破产后,法院会强制执行判决,但往往由于执行不了最后都不了了之,欠款也没有可能再追回。 北京超市供应企业协会会长姚文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存在积压货款的现象,一旦零售商管理不善,也会为供应商们带来巨大风险。他认为,只要是有账期的零售商,都应向相关管理部门缴纳稳定社会的保证金,这样在面对随时可能引爆的经营风险时,保证金至少可以保护广大供应商最起码的权益。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其将近1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足以造成上千人失业,并导致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债款难偿。 事实上,积压货款在当前零售业中已不是少见现象。而多位供应商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即使这一次能尽量止损,但下一个便利店品牌的倒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供应商通常有话语权,中小供应商却缺少相应的保护机制,出了事情后虽然自发组织维权,但是形如散沙,几天后不少人就会疲惫认命。如果能成立相应的便利店行业协会,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企业代表负责解决不平等条约、积压货款、供货商恶意竞争等风险事件,才是行业未来良性发展急需做的事。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8月03日 01:03
邻家便利店轰然倒塌 曾被称最像711的国内便利店
邻家便利店轰然倒塌 曾被称最像711的国内便利店

  股东失联,“最像711”的便利店轰然倒塌!压垮它的不是房租,而是… P2P平台的“暴雷”还没完,而且已经蔓延到了实体行业。在北京,有一个7-Eleven前高管创立的便利店品牌,3年疯狂扩张到了168家。近日,这家便利店的门店突然集体关门歇业,原因是,其背后的资方受到警方调查,公司的账户遭冻结。 今天(8月2日),据《第一财经》、《北京商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北京邻家便利店168家门店陆续关闭。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多个城区的邻家便利店已经停业。 北京百子湾邻家店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告示 ( 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摄) 究其原因,是因为邻家便利店的经营方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邻里家”的一封告知函。告知函称: 由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故,公司定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定于2018年8月1日起陆续停止店铺营业。 由前7-Eleven北京高管创立 3年开出168家门店 公开信息显示,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4月。2015年,全球知名连锁便利店7-Eleven北京的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据北京商报报道,王紫目前是便利蜂运营CEO。创立邻家便利店后,王紫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带领团队转而加入便利蜂。 邻家便利店的异军突起,让业界吃惊,而且,它还被称作“最像7-Eleven的国内便利店”。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开设第一家店至今,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已经有168家门店。 尽管便利店行业受到资本热捧,但行业竞争也非常惨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但是,从邻里家发出的告知函中可见,压垮邻家便利店的并不是业绩压力和运营成本,而是背后唯一出资方出现了问题。 “邻里家”在告知函中还表示:由于至今无法与公司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清算,对于贵司(供应商)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之间的债务债权,请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理。 通州华业东方玫瑰小区的邻家店同样大门紧闭(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 摄) 就邻家便利店停业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了邻家便利店其中一位持股股东。他表示,因为只是挂名持股,并不涉及企业实际运营,对于邻家便利店的倒闭纠纷也是近两天才获悉。同时,他表示,现在已经有很多供应商找到他这里要求解决问题,但他也只能协助沟通给出一些自己掌握的信息。他在尝试联系邻家便利店的实际运营者了解情况,但是对方始终没有回复信息。不过,有关实际运营者的相关信息,他并未透露。 “唯一出资方”是谁? 那么,邻里家所说的“唯一出资方”到底是谁呢? 每经小编通过天眼查发现,目前邻里家有三位股东,韩磊、贾卫平两位自然人分别持股41.26%、机构股东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7.49%。其中,韩磊是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经理,贾卫平为执行董事。 其中,韩磊的名下没有其它注册公司,而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只有两位自然人股东张正龙和柯佩珊,且他们名下也没有其他注册公司。 但是,从邻里家的另一股东贾卫平以及担任邻里家监事的项建安,则与一家著名的P2P平台相联系——善林金融。 图片来源:每经编辑 除了在邻里家有交集,贾卫平和项建安两人还共同设立了“天津金奕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而项建安还是“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的股东和董事,占股40%。持有另外60%股份的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通盛融”)。陈骏是高通盛融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从这家高通盛融,可以发现今年的一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4月24日晚间,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通知: 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周伯云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自首,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 上海警方公告称,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600多亿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冷辉摄 在周伯云的一系列股权投资运作中,高通盛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券商中国”报道,作为周伯云对外布局投资的重要平台,高通盛融投资控股企业31家,涉及房地产、汽车制造业等多项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 高通盛融2013年注册成立,周伯云为创始股东,后曾长期担任董事长,不过,工商信息显示周伯云在2016年11月作为投资人身份退出了该公司。4月17日,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冻结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价值3.589亿元股权,冻结期限为2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打了邻家便利店官网电话,但截至发稿前始终无人接听。另根据告知函中提供的韩磊的联系方式,记者多次尝试拨打电话,但对方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对于此次邻家便利店出现的倒闭风波,有零售行业从业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表示,该店是因为资金方出现了问题,这在便利店行业中只是个案。“但在这也给想挣快钱的零售企业提了个醒”。该人士同时认为,从邻家自身发展和当前便利店行业热度及前景来看,一般企业拿钱应该不难,但由于邻家股东涉及司法纠纷,要想重新找接盘人可能相对会复杂一些。 记者 | 李卓  实习记者| 陈克远  编辑 | 王嘉琦[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08月02日 14:00
邻家大面积关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CEO回应“一言难尽”
邻家大面积关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CEO回应“一言难尽”

  邻家大面积关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CEO回应“一言难尽” 来源:36氪 8月1日,《零售老板内参》发现,北京市朝阳路上的多家邻家便利店大门紧闭,门上贴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而在昨天,这些门店还都在正常营业。 随后,有朋友也告诉笔者,他们公司(位于化腾世纪总部公园)楼下的便利店今天(8月1日)也停业了。 随后我们也发现,邻家便利店的问题远不是关几家店那么简单。紧接着,微博上就有网友相继爆料:“北京邻家全部停业,欠供应商巨资,牵扯公安机关,大家扛住,早晚宣布破产。”在这条消息下面,有网友评论道:“我们是加盟主,昨晚签署了结束协议,钱都不知道有没有希望退回。” 还有网友写到:“邻家便利店因为P2P兄弟公司面临关门?反正今天我看附近是关了……今天晚上回家去楼下的邻家便利店买饮料,结果被告知当晚最后一天营业,老板跑路200多家便利店全关。” 截至今年5月,邻家便利店共在北京开出160多家门店,与全时、便利蜂等一道,被看作北京市场上较有代表新的新型便利店品牌。 但一天之内,多家邻家便利店整齐划一地关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零售老板内参》第一时间联系到了邻家便利店CEO王磊,当被问及“多家店同时停业是怎么回事”时,王磊只回复了四个字:“一言难尽”,随后又表示:“真的很难受”。 看来,邻家便利店这次大面积停业不仅是真的,而且可能是遇到棘手的问题。 邻家便利店背后的投资方谜团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实,早在两天前,就有零售业内人士向《零售老板内参》称爆料:“邻家便利店的资金出现问题,有人已经辞职出走。”并且问笔者:“邻家背后的投资人究竟什么情况?” 所有的疑团似乎都指向邻家便利店背后的资本方。 在此前的5月份,《零售老板内参》曾做过邻家便利店的深度报道(),彼时王磊在接受专访时自信表示:“邻家的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并不缺钱。”但被问到背后投资机构时,王磊却说:“暂时不便透漏。” 邻家便利店背后资本复杂,似乎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说不清楚,邻家对于自己的融资情况也讳莫如深。 比较多的信息流出是在2016年11月,彼时邻家便利董事长王紫及其高管团队集体离职,当时《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斑马投资意图投资邻家便利,王紫对此乐见其成。因此双方在谈判前期进展顺利,但后来合作突然中止,接着便听到了王紫团队集体出走的消息。” 上述报道还提到:邻家便利融资中断的或跟投资方有关。邻家便利从未公布过投资方信息,业界曾有传言是万科投资了邻家便利。但据王紫身边友人透露,“深圳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公司才是真正的邻家便利投资人。”不久前融资中断,与P2P公司的特性关联紧密。 不久后,王紫团队便加入了由斑马投资独资创立的便利蜂。但这次高管离职风波似乎并没有对邻家造成太大的影响,同王紫一样出身日系便利店7-eleven的王磊出任了邻家便利店CEO,继续快速扩张,截至今年5月,邻家已经在北京开出160多家门店。 但这次邻家便利店大面积关店,多方消息再次将问题指向了邻家背后的投资方——一家P2P公司。 P2P为peer to peer lending的英文缩写,是指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P2P公司手握相对较大的资金流量,投资于其他市场在P2P行业中并不少见。 据了解,王紫创立邻家便利时,一家深圳的P2P公司即成为其最大投资人。邻家背后的这家P2P公司究竟什么来头,目前尚不得而知。 但是,过去两年时间,邻家能快速开出160多家门店,很多还处于核心地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后的资本。 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称,不畏高租金压力,是邻家便利开店速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但这会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况且很多P2P平台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16年中国P2P行业报告显示,“目前行业中正常运用的平台数量是2154家,但P2P平台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平台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邻家便利店在上海的运营方——邻侍(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与邻里家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几乎同时成立,但到了2016年9月,邻家便利店在上海已开门店和签约门店均已筹备撤出,有业内人士透露:“上海邻家便利遭遇危机也与融资有关。“ 无论如何,《零售老板内参》认为,P2P公司与有着较长回报周期的便利店实在不太搭。王磊也曾透露:“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0000家便利店,因为投资人确实不了解这个行业。通过两年时间的模式,投资人才逐渐理解便利店这门生意了。” 曾快速崛起:甚至不惧与7-Eleven、全家正面竞争 作为一家新型便利店,邻家有自己的坚守和变革。因为从大学毕业后就在7-eleven工作,因此,王磊的思想观念中有很浓重的7-eleven的痕迹,“不要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思考。” 他也并不认为,目前兴起的新业态会对便利店有大的影响,“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顾客对便利店的需求是不会下降的。” 实际观察也能发现,邻家便利店开出去的门店多数还在核心地段,甚至不惧与7-Eleven、全家等日系便利店正面竞争。 对于这个问题,王磊说出了邻家的考虑角度:关键要寻找房租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盈利,租金再贵也是可以玩转的。 在王磊看来,便利店不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如果非要追求数量,一年开2000家店也可以开出来,但是质量又如何?开不下去再关吗?” 同时,邻家也不急于加盟,2015年5月就正式上线,2017年12月才开出第一家加盟店,并且还以内部加盟的方式为主,即把自己的门店委托给店长进行经营,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挂牌、统一供货等。 王磊曾向《零售老板内参》表示,邻家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一方面,各家品牌都在抓紧时机扩张,但是另一方面,“人还是那些人。”王磊强调,至少在北京便利店圈,并没有因为资本的关注而实现人才总量的扩充和井喷。 不过现在看来,邻家便利店目前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并不在人才,还有更紧急、更重大的问题等待邻家去解决。[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08月02日 09:16
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或与善林金融案有关
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或与善林金融案有关

  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7月31日晚,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陆续关闭。多条线索表明,邻家便利突然关闭门店与此前上海善林金融被查封有较大关联。 根据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与此同时,网上已有不少网友爆料北京多个城区的邻家便利店门店已经停业。 “告知函”显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同时,由于邻里家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破产清算,对于供应商与邻里家之间的债务债权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置。 据了解,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5月5日,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17.49%。从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开设第一家店至今,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有超168家门店。(北青报记者李佳)[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18年08月02日 08:48
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从诞生到倒下只用了3年
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从诞生到倒下只用了3年

   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从诞生到倒下只用了3年 作者:李又寻欢 来源:灵兽ID:lingshouke (一) 曾一度被誉为最像7-11的邻家便利,3年后走向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终点。8月1日,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将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 《灵兽》看到的这份告知函中称,之所以到今天这般地步,是“由于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邻家便利还在告知函中称,由于无法与公司法人及股东取得联系,供应商与邻家便利的债务债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全。 这意味着,邻家便利已经基本自己公开宣布经营破产。并且经营团队不准备承担后续债务及合作纠纷的处理事宜——这应该算得上不负责任的一种情形吧? 话说回来,这个在北京市场曾掀起一阵风潮的便利店企业,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去,实在让人唏嘘。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灵兽》此前一直强调的观点:便利店是一个长线生意,真的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实现盈利的业态。 一如北京市场上目前门店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好邻居总经理陶冶曾经指出过的:便利店本身就与大卖场不一样,并不能简单依靠售卖商品带来巨大的提升。便利店在零售里最难的行业。便利店不是风口,是门口。可怕的事在于,你一打开门,前面是绿草地还是悬崖不知道。 (二) 一个在市场上还算稍有些知名度的便利店品牌,居然自己都联系不上法人和股东,想想确实也是醉了。 根据公开资料,2015年7月,7-11北京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当时工商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由邻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开设,于2015年4月注册于北京西城区,注册资金为1亿元,其董事长及总经理均为从7-Eleven离职的王紫。 邻家曾在一年时间迅速开出60余家门店,业界一致的感受是,邻家便利在选址、陈列、管理及商品结构等方面均有着浓郁的日系风格。当时,邻家便利表示未来1年内要在北京开出200家店,之后进军国内大部分一线城市。但2016年10月,王紫带领部分员工又从邻家离职,加盟了另一新兴便利店品牌便利蜂。 邻里家商贸(北京)有限公司从2016年10月开始频繁变更相关工商事项。2016年11月9日,股东由原来的王紫、田翀、杨威变更为贾卫平和王招华二人。2017年5月19日,邻里家的股东又由原贾卫平、王招华变更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王紫离开后,邻家的业务虽然受到影响,但仍然保持着发展态势。目前在北京市场有168家门店。 邻家便利的告知函显示,公司有三位股东,分别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并附上了两位自然人股东的手机号码——显然,供应商不可能比邻家自己更有本事,可以通过这两个号码联系上他们。 《灵兽》办公所在写字楼下的邻家便利,装上了门头摆上了货架,但始终未见开业,7月初门口竟被房东贴上了催缴所欠房租的告示,称“租赁后始终未曾交过房租”。 《灵兽》还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邻家便利早就应该知道自己已经无力经营,近来平均每月亏损在500万元左右,股东出事没钱补了,“只能关门,但明知道不行了,还继续和供应商合作,这简直是害群之马。” 邻家资金链断裂,估计与善林金融的“出事”有关。 根据《界面》的报道,邻家便利店隶属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5日。查询邻里家工商资料不难发现,担任这家公司监事一职的项建安还是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占股40%,持有另外60%股份的,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而高通盛融恰恰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邻家100店开业时,善林金融的高层还出席了开业仪式。 据说,在善林金融内部,邻家便利被视为兄弟企业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善林金融的员工拓展客户时,都会以“老板不只做金融,还投资邻家便利店等实体经济”来为平台背景加分。 4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批捕。 3个月后,邻家果然撑不下去了。 (三) 便利店是近两年来最火的零售业态之一,尤其是2018年,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包括福建见福便利、武汉Today便利、西安每一天便利分别获得来自红杉资本、泛大西洋资本、春晓资本等投资机构的数亿元投资,其中Today的估值超过30亿元。 从国际与国内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的便利店市场确实还有着巨大的空间: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大体为54%:46%,而中国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 但正如陶冶所说,便利店的单店销售不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按相关数据,中国便利企业的单店平均日销售额大概为6000元左右,而中国台湾地区的便利店,这一指标为1.5万元,日本则高达4.2万元——如此巨大的差距,也是便利店在中国市场难以盈利、企业很难持续坚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CCFA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灵兽》此前也曾指出,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便利店的大规模发展。中国这么大,有便利店发展的空间,也有适合便利店发展的城市,但绝对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业业态在不断创新迭代的环境下,市场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我们仍然坚持此前(2017年)的观点:便利店绝对不会像共享单车和打车软件一样,是一个仅凭资本推动就能瞬间可以燎原的领域(有趣的是,共享经济已经一地鸡毛了),这一点资本很可能最后要失望了。这一点,想借资本在这个领域里有一番作为的那些企业们,最终可能也要失望了。 另外,P2P正在以前所未来的速度“爆雷”。如果有涉及到这类投资的零售企业,一定要万分小心,船已在沉没中,如果想继续活下去,请想尽千方百计上岸。 当然,生活总会给我们惊喜的——那些始终坚持、扎实在这个领域的便利店企业,仍然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究竟。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什么零售业态,开店除了选址,也一定要考虑房租和营业收是否匹配,更适合租金高额的城市核心区域和商务写字楼区域的便利店业态更是如此——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灵兽》希望,邻家便利的倒下,仅仅是一个个案。(灵兽传媒原创作品)[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08月02日 06:28
邻家便利倒闭后续:开价10亿以上寻找接盘方
邻家便利倒闭后续:开价10亿以上寻找接盘方

  邻家便利倒闭后续:开价10亿以上寻找接盘方 不计成本地扩张被看做是邻家便利倒下的主要原因,以丰台一家邻家便利为例,该店租金高达80万元一年。 赵晓娟 邻家便利总部墙壁上的店铺标签。摄影:赵晓娟 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倒闭事件曝光已过去一周,界面新闻获得的最新消息是,其对潜在接盘方的开价为10亿,部分邻家便利门店已经开始拆除、腾退。 北京子公司进入清算阶段 8月6日下午,邻家便利位于北京阜成门附近的总部办公室里,除了还有一些人在开会外,员工办公区域里已无人办公。档案室被贴上了封条,封条上的时间为8月6日。已经没有前来讨要货款的供应商,三三两两进门的都是来办离职签字的员工。“就咔个章,几秒钟完事儿。老板都找不到,还谈什么补偿。”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邻家便利子公司北京邻里家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的清算信息显示,清算组成员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和自然人李连庆。 邻家便利总部档案室的封条。摄影:赵晓娟 168家门店全部倒闭,唯有墙上的门店分布地图,昭示着这家成立3年的便利店品牌曾经的野心。 2015年,邻家便利由一批从北京7-Eleven离职的区域经理和高管人员创立,并设立了年开200家店的目标,由此开启了这家便利店新品牌在北京市场跑马圈地的历程。 邻家便利总部的地图上显示,2015年至2016年间,邻家便利在北京快速开店,尽管没有做到一年200家的速度,但第一年80家门店的速度也远超7-Eleven。为了快速抢到位置优越的店铺,邻家便利不惜付出高昂代价。界面新闻走访马家堡东路的邻家便利店时,隔壁的餐饮店老板称,这家200平方米左右的邻家便利年租金高达80万元,而且签了好几年,在这家店铺关闭之前,租约还未到期。 一位便利店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马家堡这间门面宽度目测六米、面积200平方米的店面,进深比较深,除非地段特别好,否则这种狭长型店铺在选址时会被放弃,而花80万元的年租金去开店听起来也颇为疯狂。 年租金80万元的马家堡店。摄影:赵晓娟 在抢店铺的同时,邻家便利的人力成本高企也很明显。上述便利店业内人士称,以店长工资为例,行业普遍水平为税前5000-6000元,而邻家很早就开到了税后6000元。这种疯狂的程度唯有便利蜂能与其比肩,在资本加持下,邻家和便利蜂的主要操盘手是同一拨人。 2016年10月,主创人员王紫带着大批高管集体离职邻家,是对这个新品牌的第一次打击。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斑马投资在2016年准备投资邻家便利,且谈判前期进展顺利,但后来合作突然中止,随后王紫团队集体出走并在斑马投资支持下成立了便利蜂。 而这笔投资中止的原因,被解读为对邻家主要投资方为P2P企业的迟疑。日后,8月1日夜间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告知函也证实了这一点——邻家便利唯一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进一步导致北京的168家邻家门店停业。 告知函上显示的邻家便利大股东贾卫平告诉界面新闻,他自己并不参与经营业务,所有的细节还在了解中,后续问题该如何解决、目前也尚不确定。“过去几天已经有几十家供应商给我打电话,与邻家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人先记录下来,下一步再去找能妥善处理的人。” 门店或被瓜分 8月7日下午,界面新闻走访了4家邻家便利,位于朝阳区东八里庄的一家店招牌已被拆除,旁边一名餐饮店铺员工称,该店可能已经重新转租或者被房东收回,此前这家邻家便利店的生意也很一般。 贾卫平称,最近两天已经有房屋中介打电话给他,开始谈租赁合同事宜,邻家也想通过退房租、转租等来减少损失。他希望尽快找到接盘方,“哪怕改姓(卖掉)也没有问题。” 他认为,邻家拥有位置良好的店铺和人员配置,商品供应商也都是现成,找个金主似乎不难。至于接盘价格,“几个亿有点少,至少是在10亿元以上。昨天(8月6日)还有人说,苏宁还是国美已经有意向考虑接盘。“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贾卫平的想法有些盲目乐观。北京7-Eleven一名员工和一位上海罗森便利高管均对界面新闻表示,没有收购邻家的考虑,因为邻家有很多不计成本开设的店铺,但会持续关注邻家空下来的房源。在天津的一位便利店从业者看来,如果邻家开出10亿元的价格,不会有人买。 贾卫平更愿意强调的是,即便邻家便利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资本市场的玩法不一样,他毅然很看好这个企业。[详情]

开店超168家的邻家一夜倒闭:祸起P2P 股东被警方调查
开店超168家的邻家一夜倒闭:祸起P2P 股东被警方调查

  开店超168家的邻家一夜倒闭:祸起P2P 股东被警方调查 来源:雷帝触网 雷帝网 雷建平 8月2日报道 P2P暴雷的风波正对线下实体造成影响。曾经风光无比的邻家便利店一夜之间倒闭。 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公告称,在北京市场开店超过168家,但由于背后唯一的出资方遭遇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 邻家便利店称,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实现真正的盈利,依然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自身的销售收入依然入不敷出。 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公司决定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各项业务,陆续停止店铺营业,由于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清算,请供应商通过法律进行诉讼保全,待警方处理。 被指是善林金融“兄弟公司” 邻家便利店一直被指是善林金融的“兄弟公司”,是由前7-Eleven的高管王紫带队集体离职后于2015年创立,一度被称为北京零售市场的“黑马”,2016年王紫再度离职。 据知情人士透露,善林金融的幕后老板是周伯云,王紫离职时还亲自前往邻家来稳定军心。周伯云之所以要投资邻家,是为平台背景加分,即善林金融不仅做金融,还做线下实体。 不过,2018年4月,善林金融暴雷,上海警方通报,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周伯云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自首,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公安机关随即开展调查。 截至4月底,“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执行总裁田景升、“幸福钱庄”负责人陶剑勇等8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批准被执行逮捕。 经警方调查,“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自2013年10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在全国开设1000余家线下门店,招聘员工并进行培训后,通过广告宣传、电话推销及群众口口相传等方式,以允诺年化收益5.4%至15%不等的高额利息为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所谓的“鑫月盈”、“鑫季丰”、“鑫年丰”、“政信通”等债权转让理财产品。 自2015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又在互联网上开设“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广群金融”等线上理财平台,对外大肆销售非法理财产品,涉案金额600余亿元。 “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 为使“善林金融”这家公司看起来“家大业大”,更是不惜花费公众巨额资金,大规模开设线下门店,支付员工高额工资和高额提成。 同时做足包装宣传,在民众中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经查,“善林金融”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并无盈利能力,其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前期投资人到期本息,随着时间推移,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盘。 据此,“善林金融”系典型的庞氏骗局,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详情]

邻家大股东谈168间店倒闭:欠债超1亿 但我只是代持
邻家大股东谈168间店倒闭:欠债超1亿 但我只是代持

  168间邻家便利店一夜消失,独家对话大股东:欠债超1亿,但我只是代持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顾客发愁没有夜宵吃,供货商忙于催收自己拖欠亿元的货款,大股东称自己只是代持……168家邻家便利店消失的背后,谁该为这场惊雷埋单,还是个谜团。 文|谭文琦 吴晓宇 编辑|鹿鸣 关店 “你看,又来人了,还拍照。”柜台里的女老板指着电脑。 从女老板的视角望去,四分之一的屏幕正播放临街摄像头的实时监控,两女一男正站在隔壁邻家便利店的门口,两个人伸着脑袋,从玻璃门往里看,另一个拿着手机对准门上贴的白纸。 这是朝阳区一处新建小区的底商,七八栋十几层高的白楼矗立着,对面趴着矮矮的红色旧居民楼,街道被两侧的私家车和快递车占领,留下的路面勉强够双行。上午十点多,还有零星上班族匆忙走过。 引起驻足的,是在这里的邻家便利店,突然关闭让老客户们措手不及。一切跟平时没有多大差别:货架上的货整整齐齐地码好,只有一列卫生巾从侧面看少了一半;风幕柜上的酸奶还满满当当;只是深处的餐饮区黑咕隆咚,这原本是早晨店里除了收银台最拥挤的一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A4打印纸,白纸黑字写着“暂停营业”。 “哎呀,晚上没有哈哈镜可以吃了,只有他们家有卖。”隔壁足底按摩店的女老板是邻家的常客,一边在脸上推着按摩仪,一边惋惜失去啤酒就鸭脖的夜宵。 7月31日夜里,邻家的员工还在上夜班,晚上也有人来送货,而第二天,即8月1日,老板娘以及周边的老主顾就没地儿吃早点了。 “太突然了。”她7月31日得知这一消息,“不光你,这两天来问的人可是不少”。 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家店生意不算差,一天流水有一两万,能净赚几千块钱。“我们和店里的人算过账,还想着我自己也去加盟一个,没想到说关就关了。” 8月1日,邻家向供应商发布《告知函》称,从8月1日起停止公司总部各项业务,已经开业的168家门店也将陆续停业。 8月2日,《财经天下》周刊随机走访了六家北京邻家便利店,有位于社区附近,也有位于繁华商圈内,其中四家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有一家还写着“因机器故障”,两家则在一两个月前已经搬离,店内空空如也,只有醒目的黄色招牌还在昭示曾经的存在。 “人流没问题,这个月很多人都过来看。”一位负责招租的物业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因为总部有调整,所以刚签没多久就撤了。” 这里的邻家对面是一处小学,楼上是高端长租公寓,背面四栋写字楼围成的圈子里,全时、711、131成三角形分布,各自相隔几十米。 邻家一夜关门,外界纷纷惊呼“太突然了”,而对于关门,邻家内部员工也感到不可置信。 “我是周二晚上十点多收到通知的,当时就有同事说公司出事儿了。我感到不可置信,但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邻家便利店一名店员林媛媛(化名)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我们店是加盟店,工资每月20号发,现在店长给我们的通知就是等到20号发工资。他们也忙得焦头烂额,一堆事情需要处理。我还是选择相信和等待!” 除了员工之外,焦虑的还有邻家的供货商。 一位股东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估算了一下,邻家拖欠供应商的费用达到1亿元。” 8月3日,一位与邻家合作三年的休闲食品供应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邻家累计拖欠了自己94万元的货款。最后一次结款在5月,直到7月下旬还在发货。“其实我们7月12号就发放停货通知了,因为逾期三个月未偿还货款。但随后对方打来电话,态度还很强硬,责问为什么不发货。”该供货商表示,因为合作很久,所以在下达停货通知后,又下发了价值10多万元的货品。 事实上,8月2日,已经有邻家的供货商前往公司总部讨要货款。 “我们感觉很无辜也很无助,天都要塌了,我们不是一线品牌,利润都特别少,几十万是很严重的打击。”电话那头,供货商刘淇的声音很沮丧。8月2日,他刚刚从位于北京北礼士路阜成大厦的邻家总部回来,据他透露,当日现场嘈杂,供货商们纷纷上门要求邻家结清拖欠的货款,还有员工喊着要离职。 刘淇是一名洗护行业从业者,之前为邻家提供牙膏、牙刷、洗发水等产品,截至目前,邻家拖欠自己59万元的货款。这次来是希望要回欠款,但邻家给的回复是总部见不到法人和股东了,建议走法律程序。 “我和邻家合作了一年多了。以往的合作模式合同谈好后,我们按期下单,按照邻家要求,把货物配送到大仓里。但是,从今年4月开始,邻家就不付款了。当时,他们对我们回复说:接待的人比较多,按排期结账。”刘淇说。 7月,刘淇感觉到不对劲,“回款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几位供货商私下联系之后得到消息,“退款事宜正在排期,希望供应商配合一些。8月1号来总部,有经理亲自谈判。”彼时,刘淇以为总部会给他们解决方案。然而,8月1号,一名姓马的经理直接给了供货商们一个投诉的方式,“他们也管不了了”。 根据前述食品供应商提供的一份统计材料,邻家共有111家欠款供货商,总计金额超过6000万元。 邻家八里庄路店一个月前因“公司调整”退租 P2P衍生效应 “听说是老板搞传销诈骗,几十个亿没了。”老板娘压低声音说。 事实上,传销诈骗倒没有,真正的导火索指向近几个月频繁爆雷的P2P。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邻家突然关闭,是由资方善林的不稳定性造成。 “很多连锁之所以能爆发式增长都是资本推动,但确实也不稳定,风险很大。” 善林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海总部今年4月被警方查处。据上海公安局4月11日发布的消息,法定代表人周某某因涉嫌违法犯罪,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周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善林金融成立于2013年,运营着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等P2P平台,被查处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600余亿元。 在工商信息中,善林金融并未和邻家产生直接的持股关系,但《财经天下》周刊梳理发现,在邻家的背后,不乏善林金融的身影。8月2日,有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善林金融确为邻家背后的唯一资方。 天眼查显示,邻家的大股东贾卫平还在“天津金奕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80%股份,剩下的20%在项建安手中,后者的身份是邻家便利店运营主体,北京邻里家商贸公司的监事。 而在项担任法人的“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持股60%的大股东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最开始由周伯云创立,2013年持股99%,2016年11月退出。周伯云正是善林金融的持股95%的大股东和法人。 2017年8月,邻家第100家店开业时,善林、高通均有派代表参与剪彩。 善林最辉煌的时候在2015年和2016年,曾在纽约时代广场和央视投放广告,还赞助中国女排。与此同时,其投资的邻家快速扩张,2015年刚成立的时候就扬言一年在北京开设200家门店。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邻家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公司解释称,唯一出资方因故受到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因为邻家尚未实现真正盈利,仍需投资方注资。另外,邻家表示,因为无法与股东和法人取得联系,也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清算。 一家门店的物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由于突然闭店,邻家欠下40多万元违约金,押金也不够抵扣。“我们都是押三付一,但也不够扣的。” 据他透露,邻家的门店开发人员正在办理离职,不再处理此事,只能按照告知函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大股东贾卫平。 8月2日,财经天下周刊联系到贾卫平,他表示,8月1日开始有大量合作商来联系自己,当天接了二三十个电话,8月2日一上午接了一二十个电话,下午两个小时没看手机有27个未接来电,8月2日有上百个人来加微信好友。其中大多数是供应商,按照《告知函》上的电话找过来,询问如何处理欠款问题。 据贾卫平估计,邻家目前欠下的货款至少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来电的供应商基本每个都欠了几百万,最少的一个有70万。“还有物流、仓储这些服务费用,还没有暴露出来,现在主要是货款。” “我只能把我这个尴尬身份阐述了一下。”贾卫平说,“一个经销商还说我还不如他知道的多,我昨天上午才知道这个事情。” 根据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信息,邻家所属公司有贾卫平、韩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三位股东,分别持股41.26%、41.26%和17.49%。 贾卫平声称,自己平常不参与邻家的经营,在邻家创始人王紫离职之后,自己通过朋友代持了邻家的股份,和另一个股东韩磊只在签约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谈话中,他数次将王紫说成“杨紫”,被问到代理的是否是善林,他回答“不清楚”。 “本来觉得邻家这么好的资产,挺高兴的,也想以后有深入合作。”他说,去年底还和邻家有过联系,询问要不要做全国的项目。 “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原本站在你面前,突然就倒下了。”他带点京片子,声调软而无奈。“不能就这么霍霍了。为什么连救都不救呢?” 他说想不通为什么邻家管理层最终会决定全面关店,在他看来,至少可以重新找投资方接手,或者破产清算,直接关店很不负责任。 “如果有想其他的解决方案,我作为代持方,肯定得需要签字,就算没谈成,也要见一下啊。”当被问到如何确认邻家没有自救过,他如是说道。 《财经天下》周刊尝试按照公告函的信息联系另一位股东韩磊,但电话为空号。 “我想不明白为啥他们会拿一家P2P公司的钱”,盈动资本投资总监罗威对《财经天下》周刊说,“有些钱就是没法拿的。” 邻家甜水园店入口处还贴着招聘启示 开店速度甩7-Eleven全时罗森 企查查显示,邻家所属公司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2015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注册,注册资本为1.21亿元。 创立之初,邻家曾扬言要一年在北京开设200家门店。虽然未兑现诺言,但邻家的扩张速度相比同行也很快。 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邻家开出了第一家门店。2017年8月22日,邻家第100家直营店落地。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开了168家门店,其中过去一年开店68家。此外,企查查显示,邻家分支机构约为215家。 而2004年进入北京的7-Eleven,花了十几年时间也就开出了不到200家店,目前拓展速度为一年30~40家;罗森于2013年进入北京,截至2018年,5年开了70余家店;全时花三年在北京开设了150家直营店。 与上述便利店品牌相比,邻家便利店的开店速度当属行业前列。迅速扩张的同时,邻家开店的房租并不便宜。 邻家便利店的选址大多在核心商圈,旁边多有全家、7-Eleven等便利店品牌。 《财经天下》周刊调查发现,尚都SOHO商圈的邻家便利店租金为每天17元/㎡,每月租金8万元;而不远处的7-Eleven该数据为15元/㎡,每月租金约为7万。一名物业人士介绍:“邻家便利店的房租与同商圈7-Eleven 、便利蜂相比最贵。”《财经天下》周刊走访其他邻家便利店,房租也均为每天15~17元/㎡,门店面积在100㎡以上。 对于租金压力,邻家并不畏惧,这也是其开店速度快的原因之一。在CEO王磊看来:“关键要寻找房租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盈利,租金再贵也是可以玩转的。” 邻家便利店内,除了日常的主食、关东煮、现煮咖啡鲜食产品和日常商品外,还有“邻家洗衣处”、“娃娃机”、“提供免费雨伞”等衍生服务,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 事实上,邻家的销售状况并不被业界看好,业内人士曾对联商网介绍,2016年时候,邻家万元左右的日均销售额,无法支撑北京的高房价。 一位便利店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近几个月邻家都在为融资奔波,但因为估值没谈拢,资方迟迟未进来。“一拖再拖,最后拖死了。” “邻家三年,还在成长期,拓店铺货都需要资金,能供血的善林垮掉肯定是最大原因了。但说回来,还是邻家不够赚钱。”险峰旗云副总裁申毅君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好邻居CEO陶冶表示,邻家这样烧钱冲规模的在业内不是个案。在便利店的投资风口出现前,行业内的资金量远不如现今,很多传统便利店都是赚钱或者不亏钱的,现在有的企业对增长预期过高,不计成本地追求规模。 他认为,互联网创业和线下零售不一样,前者在解决了顾客需求和交互问题后,得益于技术的标准化可以快速复制,但是在线上,顾客习惯的养成、店长经营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过于追求速度。 “零售没办法回避线下的具体问题,包括每个门店每个员工自身的成长和衔接问题。”陶冶说。 创始人出走另起炉灶 在创立之初,邻家曾被视作能够与7-Eleven抗衡的对手。 2015年,原7-Eleven北京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中层管理创立邻家。据了解,王紫原是7-Eleven北京的一名DC,管理着7-Eleven在北京1/4的门店。其他管理者包括原7-Eleven 的20多名区域经理、2名大区经理,以及市场开发部门的人员。由于创始团队几乎全部来自7-Eleven,邻家创建伊始,便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然而,2016年10月,王紫又携一批高管集体出逃邻家便利店,加入便利蜂。王磊出任邻家CEO。有零售业内人士在《北京商报》中称,此番变动来自于邻家投资方和创始团队未能就发展问题达成一致,不过邻家方面并未对此做出过回应。 现任CEO王磊也曾在采访中提到,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万家便利店,因为投资人确实不了解这个行业。通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投资人才逐渐理解便利店这门生意了。 其中,拓展上海市场便能看出邻家背后投资人的激进策略。2016年6月,邻家便利进入上海,至9月已经拓展5家门店。然而,10月,邻家关掉了所有的上海门店。 当时邻家回应称:“邻家因为战略调整打算把全部的人力集中到北京,使北京作为华北基地的拓展口,慢慢开拓市场。至于上海,之前本来是想让其作为华东的突破口,但因战线拖的太长,所以关闭店面。”而有业内人士透露:“上海邻家便利遭遇危机也与融资有关。” 在2016年王紫出走邻家之后,邻家便频频变更工商事项:2016年11月9日,股东由王紫、田翀、杨威变更为贾卫平和王招华二人。2017年5月,股东又由原贾卫平、王招华变更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王紫在邻家干了一年半就撤了,我自己觉得,经过倒手的企业通常挺难有更好的发展,守业不比创业容易。”险峰旗云副总裁申毅君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详情]

邻家便利店拖欠货款近6000万 总部挤满办理离职员工
邻家便利店拖欠货款近6000万 总部挤满办理离职员工

   视频丨直击邻家便利店倒闭:拖欠货款近6000万元 总部挤满办理离职的员工 一夜之间,北京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本土便利店邻家便利店深陷倒闭危机。由于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的唯一“出资方”受到调查,当下邻里家的资金链已经完全断裂,公司运营难以为继。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获悉,邻里家当前拖欠供应商近6000万元货款,大量便利店员工也在公司总部办理离职。 [详情]

邻家便利店倒闭 员工:拿断社保威胁我们走
邻家便利店倒闭 员工:拿断社保威胁我们走

  #P2P乱象# 独家 | 倒闭首日,邻家便利店留下了什么? 邓舒夏 对于大部分邻家便利店的员工来说,过去的一周充满戏剧性——前一天晚上还在上班、进货、记考勤,第二天早上就被通知到总部办离职手续。 7月31日晚上,邻家发布消息称,其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 在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里,邻家透露了停止业务的原因——由于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处于发展阶段的邻家便利店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邻家便利店的生命结束了,但很多人的维权之路才刚刚开始。 8月2日中午12点,崔朋拖着16寸的拉杆箱来到北京西二环北礼士路,这里是母公司邻里家的办公室。崔朋的公司为邻家便利店供几款咖啡产品,得知邻家便利店倒闭的消息后,他当天就乘坐早班机从上海赶到北京。 负责对接供货商的李傅洋告诉他,总部办公室的人也都是前一天早上才知道(停止各项业务)的消息,邻里家总部直接通知员工尽快办理离职,否则社保就会断。“拿这个‘威胁’我们走。”李傅洋说。 邻家便利店拖欠了崔朋所在的公司100余万元货款,这在其所有供货商中算是数额较大的。邻家采用各供应商向其总部统一供货的模式。“像你们这还是大厂家,给很多便利店供货,受到的影响不算大,很多供货的小厂家都不行了。”李傅洋说,曾经有供货商因为邻家拖欠货款找上门来,供应商寸步不离地跟着相关负责人要钱,连上厕所都跟着,一直说“先给我五万,就五万”。 邻里家的前台上堆满了纸杯和矿泉水瓶,没有工作人员的身影。办公室大厅有将近20名警察,他们只是坐在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每次电梯门打开,都会涌出一拨前来讨薪的便利店店员,他们看上去大多20几岁。 这些店员并不知道何时能拿回自己的欠薪。进门以后,店员们会分散寻找各个区的负责人,负责人给他们一张印有本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盖着公司章的A4纸,告诉他们:“这个可以证明你是由于公司的问题才离职的,拿着它去找工作可以续社保,看看8月15日如果发工资,就拿着证明去仲裁的地方申请违约金,如果拿不到工资,工资和违约金就一起申请。” 办公室的四排工位大多是空的,即使有人,也是对着漆黑的电脑屏幕发呆。 讨薪的店员拥挤在门厅,为职员办离职的办公室则在里面的一间屋,人事部负责人被团团围住,不停重复着一句话:“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工资问题,而是想办法尽快把社保续上”。一张贴在办公室门上的纸牌也提醒着他们:时间是宝贵的。 拿了A4纸的店员们聚集在楼下,一个穿黑衣服的男店员正在提议大伙第二天一起去劳动局:“咱们过去以后好好说话,问清楚要走什么样的流程,别让人家觉得咱们是去闹事的。”人群中的一个女店员说道:“上个月的工资就少发了1000多元,说这个月给补上,那时候有的货就不进了。” 谁也没有想到,倒闭的消息来得如此突然,8月1日晚,很多北京市民发现楼下的邻家便利店关门了。 长期亏损的便利店生意本来就不是一门好买卖。过去几年,大量资本涌入新零售领域,邻家便利店CEO王磊曾对《零售老板内参》透露,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万家便利店。但线下便利店运营,不是依赖快速烧钱达到规模化的互联网模式,高昂的一线城市房租、人力成本、24小时营业,都使得便利店很难在短期内盈利。 邻家便利店的唯一出资方名为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参投方有善林金融的法人代表周伯云。今年4月24日,善林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封,善林金融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到期本息,涉案金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相关涉案人员均已逮捕。  早在那时,“邻家便利店是善林金融‘兄弟公司’”的消息便陆续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那时候邻家便利店就已经有麻烦了,应该说几个月来没找出解决方案,如果能找到接盘的,不会走到这一步。” 在唯一的投资方善林金融出事之前,邻家便利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善林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新资本进入。“当时邻家也找了投资全家便利店的机构,但这两年所有的便利店都在烧钱,谁都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了。”员工李傅洋表示。 成立于2015年5月的邻家便利店,由原7-11便利店员工王紫领头,与田翀、杨威、周萌等10人创立。然而2016年11月,在一次融资谈判失败后,时任邻家便利店CEO的王紫携高管团队集体离职,转而创立了新兴便利店“便利蜂”,邻家便利店的CEO由也曾在7-11工作过的王磊担任。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和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和17.49%。 现任CEO王磊也有着浓重的“7-11情结”,他曾表示:“关键要寻找房租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盈利,租金再贵也是可以玩转的。” 邻家便利店店铺的位置多处于核心地段,甚至直接与7-11、全家等日系便利店“并肩抗衡”,在王磊的领导下,短短三年,邻家便利店在北京铺设了约160家门店。 “开店速度太快,才三年,该走的人也基本都走了。”一位业内人士也感叹道。2016年9月,由于资金不足,上海的邻家便利店就被陆续卖出。 北京邻家便利店目前已基本处于停业状态。 位于朝阳北路的一家邻家便利店直到8月1日早上才关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货架上的商品还摆放得整整齐齐,然而隔壁的地产中介公司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个店面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转手了,我们打算盘下来。” 在邻家超过160家门店中,大多为直营店,直到2017年12月,邻家才开出第一家加盟店,目前加盟店不过五六家,而这些加盟店在最初的两个月要投入30余万元——加盟商要不要的回来这笔钱,也是一个问题。 突如其来的通知几乎让所有和邻家便利店有关系的人措手不及。“之前有个经销商一直每个月供十几万元的货,后来通过我,上个月多进了30万元(的货),结果就发生了这事,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人家交代。”李傅洋形容自己“掉进了坑里”。除了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库房里还存放着这两天进来的货。“现在还有好几万元的饮料在库房,早上厂家还打电话问能不能拉走。”李傅洋说。 除了陈列在每家便利店货架上的商品,库房里还存放着这两天进来的货。 不同规模的邻家便利店店员人数不同,从三四人到几十人都有,据邻家便利店员工估算,大概有超过1600名店员,按人均3000元的工资,邻家至少拖欠员工工资480万元,再加上拖欠经销商的近千万元货款,这个窟窿不知何时才能补上。“公司也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就这几台电脑能值几个钱?”李傅洋说。 尽管危机在今年4月的“善林金融事件”就已到来,很多店员当时对却并无任何感知。薛睿对邻家便利店的“瞒天过海”感到错愕,他2015年10月来到西城区一家邻家便利店工作,已是一名老员工了。“他们4月资金就出了问题,但我们这些底层员工哪里知道这些呢?” 8月1日早上10点,薛睿所在的便利店店长突然在群里通知所有人当天去公司办理离职,薛睿回便利店拿了出勤表,到达人事部才知道是公司破产了,填了一个表后,薛睿回了家。第二天,同在邻家便利店工作的同事约他再去一趟公司,也就是8月2日,薛睿第二次来公司后才知道,自己前一天填了那张表,就代表他已“主动离职”。 “这当然不行,明明是公司的问题。”经过协商,薛睿拿到了一张“单方面解除合同说明”,但是如果薛睿8月2日不来公司,就拿不到这个证明去仲裁,公司也没有官方通知员工来拿这个证明。“经营不下去可以理解,但谁也不是前脚没有工作了,后脚就能找到的。”薛睿说。他曾在沃尔玛担任过两年的收货部主管,因为父亲生病不得不放弃那份工作,后来才来到邻家便利店。 薛睿拿到的“单方面解除合同说明” “虽然我很相信法律,但是我也不指望能拿回工资了,要尽快去找新工作啊!”薛睿说。他之前所在的邻家便利店只有寥寥几名店员,值班的时候店里只有他一个人,薛睿很喜欢这份稳定的工作:“不算太累,但是我眼里有活,比如摆摆货品,打扫打扫卫生什么的,哎呀!现在店里的冷藏食品还没有收呢,也不知道会在那儿放多久。” 仍在处理公司善后工作的李傅洋已经有了下一份工作的打算:“去加盟个别的便利店,我特别喜欢吃一家便利店的便当。” 而此时的崔朋则拉着拉杆箱摁亮了电梯的下行键,同时给上海的律师打电话,让他明天过来交涉拖欠货款的事。一旁正和同事闲聊的李傅洋听闻,立即冲崔朋喊道:“让律师早点过来,最好这两天,能明天来就别后天!”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崔朋、李傅洋、薛睿均为化名)[详情]

邻家陷落: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无法申请破产
邻家陷落: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无法申请破产

  邻家“陷落” 便利店扩张的代价 来源:北京商报 资本让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风口,但资本退潮后,便利店有可能会成为实体零售中的崩盘者。8月1日,由于背后资本爆雷导致资金链断裂,成立三年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宣布倒闭。8月2日,本应24小时营业的邻家便利店都已经贴上“设备维修”、“内部盘点”、“配合中非会谈”等标语而大门紧锁。在阜城大厦的总部办公室内,则是邻家高管、经侦、员工、供应商等多方会谈。大家都看中便利店的高回报,却往往熬不过前期的高成本投入。 一夜崩盘 在资本纷纷唱好便利店行业时,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却按下了暂停键。8月1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收到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8月2日上午,北京商报记者在邻里家位于阜城大厦的办公室里看到,工位上已没有员工,而是坐满了来“讨说法”的供应商和各门店店员。 来办理离职手续的邻家便利店员工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们于7月31日晚上8点多突然接到通知要关店,目前北京168家邻家便利店门店已经全部停业。 已经营了三年的邻家便利店目前尚未实现盈利,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一段与邻家相关负责人谈判的录音显示,邻家便利店目前每个月亏损差不多2000万元左右。而一旦投资方资金缺位,便利店的经营随即寸步难行。 根据“告知函”显示,由于邻里家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邻里家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目前邻里家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同时,由于邻里家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破产清算,对于供应商与邻里家之间的债务债权,也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置。 公开资料显示,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5月5日,为现任便利蜂运营CEO的王紫带领一批7-11北京高管出走而创立,后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王紫带领团队转而创立便利蜂。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17.49%。 投资方埋雷 事实上,邻家倒闭事件发生之前已有预兆。多位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邻家从今年4月就开始出现拖欠账款现象。一位邻家便利店员工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门店缺货时补货都很及时,但是从7月开始,部分品牌的商品就没了,三元、统一等品牌陆续开始断供。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邻里家的监事为项建安,由他担任法人的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同时是高通盛融的子公司,而高通盛融则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 今年以来,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风投资本在舍弃无人货架后,又将便利店业态推上风口浪尖。3月,西安每一天便利店获得2亿元A轮投资;4月,福建见福便利店融资2.4亿元,估值12亿元;6月,武汉Today便利店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 风口吹的热闹,但业内专家也指出,便利店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资本来说并不易捞到快钱。邻家的倒闭也揭开了国内不少新兴便利店品牌都难避免的软肋,即盲目扩张、对资金重度依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江明认为,不同于日本便利店企业注重加盟的单店盈利模式,国内大部分便利店企业都在寻求规模效应,基本理念是店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覆盖基础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企业为了快速扩张而大力开设直营店,导致总部负担的租金、人工成本等也会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前联华快客便利店总经理、朗然资本联合创始人潘育新也表示,国内便利店讲究的是密集度,一开始都是密集开店以及供应链、物流、产品研发等各种基础投入,在前期可能并不划算、不平衡。 重资产压力 在黄江明看来,便利店是高成本、高投入、高利润的三高业态,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高利润,在风口时期毫不犹豫地杀进场,却忽视了背后高成本、高投入的前提。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北京商报记者从邻里家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邻家目前每家门店的平均月租金5万元以上,人工成本达到销售额的13%,废弃成本达到销售额的5%。 黄江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纵观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便利店品牌,背后都是大资本、大集团,才能成功在承担高成本、高投入后取得那份高回报。小规模的投资最多只能成就区域性便利企业。而诸如邻家背后涉及的资本就更是充满了不稳定性,很容易资金链断裂,很难长时间保证便利店业态所需的高成本投入。 尽管抛开具体运营情况不看,邻家倒闭的主要因素似乎是背后投资方的“不靠谱”。但过度依赖资本力量扩张续命的便利店企业不只邻家,这也为行业敲响警钟。邻家不是第一个阵亡的便利店品牌,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由资本虚火引发便利店企业崩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的供应商货款寻路无门案例也不在少数。无论是电商互联等B2B订货平台,还是华普超市等实体零售商,都发生过拖欠大量供应商货款而无力偿还的情况。一位邻家便利店的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根据他此前的类似经历,按照去法院起诉的正常流程走的话,一般公司确认破产后,法院会强制执行判决,但往往由于执行不了最后都不了了之,欠款也没有可能再追回。 北京超市供应企业协会会长姚文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存在积压货款的现象,一旦零售商管理不善,也会为供应商们带来巨大风险。他认为,只要是有账期的零售商,都应向相关管理部门缴纳稳定社会的保证金,这样在面对随时可能引爆的经营风险时,保证金至少可以保护广大供应商最起码的权益。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其将近1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足以造成上千人失业,并导致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债款难偿。 事实上,积压货款在当前零售业中已不是少见现象。而多位供应商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即使这一次能尽量止损,但下一个便利店品牌的倒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供应商通常有话语权,中小供应商却缺少相应的保护机制,出了事情后虽然自发组织维权,但是形如散沙,几天后不少人就会疲惫认命。如果能成立相应的便利店行业协会,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企业代表负责解决不平等条约、积压货款、供货商恶意竞争等风险事件,才是行业未来良性发展急需做的事。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详情]

邻家便利店轰然倒塌 曾被称最像711的国内便利店
邻家便利店轰然倒塌 曾被称最像711的国内便利店

  股东失联,“最像711”的便利店轰然倒塌!压垮它的不是房租,而是… P2P平台的“暴雷”还没完,而且已经蔓延到了实体行业。在北京,有一个7-Eleven前高管创立的便利店品牌,3年疯狂扩张到了168家。近日,这家便利店的门店突然集体关门歇业,原因是,其背后的资方受到警方调查,公司的账户遭冻结。 今天(8月2日),据《第一财经》、《北京商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北京邻家便利店168家门店陆续关闭。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多个城区的邻家便利店已经停业。 北京百子湾邻家店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告示 ( 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摄) 究其原因,是因为邻家便利店的经营方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邻里家”的一封告知函。告知函称: 由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故,公司定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定于2018年8月1日起陆续停止店铺营业。 由前7-Eleven北京高管创立 3年开出168家门店 公开信息显示,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4月。2015年,全球知名连锁便利店7-Eleven北京的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据北京商报报道,王紫目前是便利蜂运营CEO。创立邻家便利店后,王紫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带领团队转而加入便利蜂。 邻家便利店的异军突起,让业界吃惊,而且,它还被称作“最像7-Eleven的国内便利店”。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开设第一家店至今,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已经有168家门店。 尽管便利店行业受到资本热捧,但行业竞争也非常惨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但是,从邻里家发出的告知函中可见,压垮邻家便利店的并不是业绩压力和运营成本,而是背后唯一出资方出现了问题。 “邻里家”在告知函中还表示:由于至今无法与公司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公司破产清算,对于贵司(供应商)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之间的债务债权,请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理。 通州华业东方玫瑰小区的邻家店同样大门紧闭(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 摄) 就邻家便利店停业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了邻家便利店其中一位持股股东。他表示,因为只是挂名持股,并不涉及企业实际运营,对于邻家便利店的倒闭纠纷也是近两天才获悉。同时,他表示,现在已经有很多供应商找到他这里要求解决问题,但他也只能协助沟通给出一些自己掌握的信息。他在尝试联系邻家便利店的实际运营者了解情况,但是对方始终没有回复信息。不过,有关实际运营者的相关信息,他并未透露。 “唯一出资方”是谁? 那么,邻里家所说的“唯一出资方”到底是谁呢? 每经小编通过天眼查发现,目前邻里家有三位股东,韩磊、贾卫平两位自然人分别持股41.26%、机构股东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7.49%。其中,韩磊是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经理,贾卫平为执行董事。 其中,韩磊的名下没有其它注册公司,而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只有两位自然人股东张正龙和柯佩珊,且他们名下也没有其他注册公司。 但是,从邻里家的另一股东贾卫平以及担任邻里家监事的项建安,则与一家著名的P2P平台相联系——善林金融。 图片来源:每经编辑 除了在邻里家有交集,贾卫平和项建安两人还共同设立了“天津金奕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而项建安还是“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的股东和董事,占股40%。持有另外60%股份的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通盛融”)。陈骏是高通盛融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从这家高通盛融,可以发现今年的一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4月24日晚间,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通知: 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周伯云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自首,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 上海警方公告称,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600多亿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冷辉摄 在周伯云的一系列股权投资运作中,高通盛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券商中国”报道,作为周伯云对外布局投资的重要平台,高通盛融投资控股企业31家,涉及房地产、汽车制造业等多项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 高通盛融2013年注册成立,周伯云为创始股东,后曾长期担任董事长,不过,工商信息显示周伯云在2016年11月作为投资人身份退出了该公司。4月17日,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冻结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价值3.589亿元股权,冻结期限为2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打了邻家便利店官网电话,但截至发稿前始终无人接听。另根据告知函中提供的韩磊的联系方式,记者多次尝试拨打电话,但对方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对于此次邻家便利店出现的倒闭风波,有零售行业从业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表示,该店是因为资金方出现了问题,这在便利店行业中只是个案。“但在这也给想挣快钱的零售企业提了个醒”。该人士同时认为,从邻家自身发展和当前便利店行业热度及前景来看,一般企业拿钱应该不难,但由于邻家股东涉及司法纠纷,要想重新找接盘人可能相对会复杂一些。 记者 | 李卓  实习记者| 陈克远  编辑 | 王嘉琦[详情]

邻家大面积关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CEO回应“一言难尽”
邻家大面积关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CEO回应“一言难尽”

  邻家大面积关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CEO回应“一言难尽” 来源:36氪 8月1日,《零售老板内参》发现,北京市朝阳路上的多家邻家便利店大门紧闭,门上贴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而在昨天,这些门店还都在正常营业。 随后,有朋友也告诉笔者,他们公司(位于化腾世纪总部公园)楼下的便利店今天(8月1日)也停业了。 随后我们也发现,邻家便利店的问题远不是关几家店那么简单。紧接着,微博上就有网友相继爆料:“北京邻家全部停业,欠供应商巨资,牵扯公安机关,大家扛住,早晚宣布破产。”在这条消息下面,有网友评论道:“我们是加盟主,昨晚签署了结束协议,钱都不知道有没有希望退回。” 还有网友写到:“邻家便利店因为P2P兄弟公司面临关门?反正今天我看附近是关了……今天晚上回家去楼下的邻家便利店买饮料,结果被告知当晚最后一天营业,老板跑路200多家便利店全关。” 截至今年5月,邻家便利店共在北京开出160多家门店,与全时、便利蜂等一道,被看作北京市场上较有代表新的新型便利店品牌。 但一天之内,多家邻家便利店整齐划一地关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零售老板内参》第一时间联系到了邻家便利店CEO王磊,当被问及“多家店同时停业是怎么回事”时,王磊只回复了四个字:“一言难尽”,随后又表示:“真的很难受”。 看来,邻家便利店这次大面积停业不仅是真的,而且可能是遇到棘手的问题。 邻家便利店背后的投资方谜团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实,早在两天前,就有零售业内人士向《零售老板内参》称爆料:“邻家便利店的资金出现问题,有人已经辞职出走。”并且问笔者:“邻家背后的投资人究竟什么情况?” 所有的疑团似乎都指向邻家便利店背后的资本方。 在此前的5月份,《零售老板内参》曾做过邻家便利店的深度报道(),彼时王磊在接受专访时自信表示:“邻家的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并不缺钱。”但被问到背后投资机构时,王磊却说:“暂时不便透漏。” 邻家便利店背后资本复杂,似乎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说不清楚,邻家对于自己的融资情况也讳莫如深。 比较多的信息流出是在2016年11月,彼时邻家便利董事长王紫及其高管团队集体离职,当时《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斑马投资意图投资邻家便利,王紫对此乐见其成。因此双方在谈判前期进展顺利,但后来合作突然中止,接着便听到了王紫团队集体出走的消息。” 上述报道还提到:邻家便利融资中断的或跟投资方有关。邻家便利从未公布过投资方信息,业界曾有传言是万科投资了邻家便利。但据王紫身边友人透露,“深圳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公司才是真正的邻家便利投资人。”不久前融资中断,与P2P公司的特性关联紧密。 不久后,王紫团队便加入了由斑马投资独资创立的便利蜂。但这次高管离职风波似乎并没有对邻家造成太大的影响,同王紫一样出身日系便利店7-eleven的王磊出任了邻家便利店CEO,继续快速扩张,截至今年5月,邻家已经在北京开出160多家门店。 但这次邻家便利店大面积关店,多方消息再次将问题指向了邻家背后的投资方——一家P2P公司。 P2P为peer to peer lending的英文缩写,是指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P2P公司手握相对较大的资金流量,投资于其他市场在P2P行业中并不少见。 据了解,王紫创立邻家便利时,一家深圳的P2P公司即成为其最大投资人。邻家背后的这家P2P公司究竟什么来头,目前尚不得而知。 但是,过去两年时间,邻家能快速开出160多家门店,很多还处于核心地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后的资本。 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称,不畏高租金压力,是邻家便利开店速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但这会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况且很多P2P平台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16年中国P2P行业报告显示,“目前行业中正常运用的平台数量是2154家,但P2P平台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平台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邻家便利店在上海的运营方——邻侍(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与邻里家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几乎同时成立,但到了2016年9月,邻家便利店在上海已开门店和签约门店均已筹备撤出,有业内人士透露:“上海邻家便利遭遇危机也与融资有关。“ 无论如何,《零售老板内参》认为,P2P公司与有着较长回报周期的便利店实在不太搭。王磊也曾透露:“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0000家便利店,因为投资人确实不了解这个行业。通过两年时间的模式,投资人才逐渐理解便利店这门生意了。” 曾快速崛起:甚至不惧与7-Eleven、全家正面竞争 作为一家新型便利店,邻家有自己的坚守和变革。因为从大学毕业后就在7-eleven工作,因此,王磊的思想观念中有很浓重的7-eleven的痕迹,“不要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思考。” 他也并不认为,目前兴起的新业态会对便利店有大的影响,“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顾客对便利店的需求是不会下降的。” 实际观察也能发现,邻家便利店开出去的门店多数还在核心地段,甚至不惧与7-Eleven、全家等日系便利店正面竞争。 对于这个问题,王磊说出了邻家的考虑角度:关键要寻找房租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盈利,租金再贵也是可以玩转的。 在王磊看来,便利店不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如果非要追求数量,一年开2000家店也可以开出来,但是质量又如何?开不下去再关吗?” 同时,邻家也不急于加盟,2015年5月就正式上线,2017年12月才开出第一家加盟店,并且还以内部加盟的方式为主,即把自己的门店委托给店长进行经营,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挂牌、统一供货等。 王磊曾向《零售老板内参》表示,邻家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一方面,各家品牌都在抓紧时机扩张,但是另一方面,“人还是那些人。”王磊强调,至少在北京便利店圈,并没有因为资本的关注而实现人才总量的扩充和井喷。 不过现在看来,邻家便利店目前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并不在人才,还有更紧急、更重大的问题等待邻家去解决。[详情]

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或与善林金融案有关
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或与善林金融案有关

  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全部关闭 7月31日晚,北京邻家便利168家门店陆续关闭。多条线索表明,邻家便利突然关闭门店与此前上海善林金融被查封有较大关联。 根据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与此同时,网上已有不少网友爆料北京多个城区的邻家便利店门店已经停业。 “告知函”显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同时,由于邻里家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破产清算,对于供应商与邻里家之间的债务债权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置。 据了解,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5月5日,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17.49%。从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开设第一家店至今,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有超168家门店。(北青报记者李佳)[详情]

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从诞生到倒下只用了3年
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从诞生到倒下只用了3年

   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从诞生到倒下只用了3年 作者:李又寻欢 来源:灵兽ID:lingshouke (一) 曾一度被誉为最像7-11的邻家便利,3年后走向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终点。8月1日,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将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 《灵兽》看到的这份告知函中称,之所以到今天这般地步,是“由于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邻家便利还在告知函中称,由于无法与公司法人及股东取得联系,供应商与邻家便利的债务债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全。 这意味着,邻家便利已经基本自己公开宣布经营破产。并且经营团队不准备承担后续债务及合作纠纷的处理事宜——这应该算得上不负责任的一种情形吧? 话说回来,这个在北京市场曾掀起一阵风潮的便利店企业,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去,实在让人唏嘘。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灵兽》此前一直强调的观点:便利店是一个长线生意,真的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实现盈利的业态。 一如北京市场上目前门店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好邻居总经理陶冶曾经指出过的:便利店本身就与大卖场不一样,并不能简单依靠售卖商品带来巨大的提升。便利店在零售里最难的行业。便利店不是风口,是门口。可怕的事在于,你一打开门,前面是绿草地还是悬崖不知道。 (二) 一个在市场上还算稍有些知名度的便利店品牌,居然自己都联系不上法人和股东,想想确实也是醉了。 根据公开资料,2015年7月,7-11北京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当时工商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由邻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开设,于2015年4月注册于北京西城区,注册资金为1亿元,其董事长及总经理均为从7-Eleven离职的王紫。 邻家曾在一年时间迅速开出60余家门店,业界一致的感受是,邻家便利在选址、陈列、管理及商品结构等方面均有着浓郁的日系风格。当时,邻家便利表示未来1年内要在北京开出200家店,之后进军国内大部分一线城市。但2016年10月,王紫带领部分员工又从邻家离职,加盟了另一新兴便利店品牌便利蜂。 邻里家商贸(北京)有限公司从2016年10月开始频繁变更相关工商事项。2016年11月9日,股东由原来的王紫、田翀、杨威变更为贾卫平和王招华二人。2017年5月19日,邻里家的股东又由原贾卫平、王招华变更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王紫离开后,邻家的业务虽然受到影响,但仍然保持着发展态势。目前在北京市场有168家门店。 邻家便利的告知函显示,公司有三位股东,分别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并附上了两位自然人股东的手机号码——显然,供应商不可能比邻家自己更有本事,可以通过这两个号码联系上他们。 《灵兽》办公所在写字楼下的邻家便利,装上了门头摆上了货架,但始终未见开业,7月初门口竟被房东贴上了催缴所欠房租的告示,称“租赁后始终未曾交过房租”。 《灵兽》还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邻家便利早就应该知道自己已经无力经营,近来平均每月亏损在500万元左右,股东出事没钱补了,“只能关门,但明知道不行了,还继续和供应商合作,这简直是害群之马。” 邻家资金链断裂,估计与善林金融的“出事”有关。 根据《界面》的报道,邻家便利店隶属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5日。查询邻里家工商资料不难发现,担任这家公司监事一职的项建安还是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占股40%,持有另外60%股份的,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而高通盛融恰恰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邻家100店开业时,善林金融的高层还出席了开业仪式。 据说,在善林金融内部,邻家便利被视为兄弟企业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善林金融的员工拓展客户时,都会以“老板不只做金融,还投资邻家便利店等实体经济”来为平台背景加分。 4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批捕。 3个月后,邻家果然撑不下去了。 (三) 便利店是近两年来最火的零售业态之一,尤其是2018年,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包括福建见福便利、武汉Today便利、西安每一天便利分别获得来自红杉资本、泛大西洋资本、春晓资本等投资机构的数亿元投资,其中Today的估值超过30亿元。 从国际与国内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的便利店市场确实还有着巨大的空间: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大体为54%:46%,而中国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 但正如陶冶所说,便利店的单店销售不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按相关数据,中国便利企业的单店平均日销售额大概为6000元左右,而中国台湾地区的便利店,这一指标为1.5万元,日本则高达4.2万元——如此巨大的差距,也是便利店在中国市场难以盈利、企业很难持续坚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CCFA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灵兽》此前也曾指出,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便利店的大规模发展。中国这么大,有便利店发展的空间,也有适合便利店发展的城市,但绝对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业业态在不断创新迭代的环境下,市场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我们仍然坚持此前(2017年)的观点:便利店绝对不会像共享单车和打车软件一样,是一个仅凭资本推动就能瞬间可以燎原的领域(有趣的是,共享经济已经一地鸡毛了),这一点资本很可能最后要失望了。这一点,想借资本在这个领域里有一番作为的那些企业们,最终可能也要失望了。 另外,P2P正在以前所未来的速度“爆雷”。如果有涉及到这类投资的零售企业,一定要万分小心,船已在沉没中,如果想继续活下去,请想尽千方百计上岸。 当然,生活总会给我们惊喜的——那些始终坚持、扎实在这个领域的便利店企业,仍然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究竟。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什么零售业态,开店除了选址,也一定要考虑房租和营业收是否匹配,更适合租金高额的城市核心区域和商务写字楼区域的便利店业态更是如此——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灵兽》希望,邻家便利的倒下,仅仅是一个个案。(灵兽传媒原创作品)[详情]

邻家命运多舛:高速扩张引发危机 股东出事成最后稻草
邻家命运多舛:高速扩张引发危机 股东出事成最后稻草

  突发!资金链断裂,逾百家邻家便利店停业 曾经一度被认为会与7-Eleven、全家等品牌抗衡竞争的邻家便利店如今却全面停业,涉及100多家门店。 8月2日凌晨,第一财经记者获悉,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停业原因是由于公司资金发生问题,目前该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突如其来的全面停业 根据告知函显示,由于上述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由于无法与公司法人及股东取得联系,供应商与邻家便利的债务债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全。 公开信息显示,邻家便利店隶属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5年7月,7-Eleven北京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 工商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由邻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开设,于2015年4月注册于北京西城区,注册资金为1亿元,其董事长及总经理均为从7-Eleven离职的王紫。 邻家曾在一年内高速扩张60余家门店,装修和货品陈列等都属于日系风格。邻家便利甚至扬言一年内要于北京地区开设200家门店。 邻家便利目前在北京市场有168家门店,如今这百余家门店基本全面停业。不少网友都纷纷在网络上晒出去邻家便利购物却被告知要停业的图文信息。 命运多舛的邻家 邻家便利此后的发展道路可谓一波三折。2016年10月,王紫带领部分员工从邻家离职,加盟新崛起的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便利蜂背后投资方为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1月9日,邻里家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股东由原来的王紫、田翀、杨威变更为贾卫平和王招华。2017年5月19日,邻里家的股东又由原贾卫平、王招华变更为韩磊、贾卫平及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然而,邻家便利陷入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便利店行业如今正在风口,不少品牌都获得资本青睐,但随之而来的业绩压力也非常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比如一家便利店若要盈利则每日营业额至少在5000~6000元,然而很多便利店都难以达到,导致不少便利店都亏损,此前便利店迎来过关店潮。”资深零售人士沈军分析。 除了业绩压力,高速扩张背后的资金危机也是邻家便利所面临的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邻家的监事一职的项建安还是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占股40%,持有另外60%股份的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通盛融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投资方善林金融,线下理财平台在全国涉及600余家分公司,旗下包括资产端善林(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善林(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及多家P2P平台,如微美贷、亿宝贷、鑫隆创投、善林宝,众筹平台“点赞网”等。然而,2018年4月,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伯云因涉嫌违法犯罪,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已依法立案侦查。 在业界看来,P2P模式曾经让邻家便利高速扩张,可一旦出现问题,则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继而引发此次的100多家邻家便利店全面停业事件。 如今,便利店行业正处于风口,福便利、Today便利、每一天便利都陆续获得融资,其中Today便利如今的估值超过30亿元。而无人便利店等结合智能化运作的新零售业态也逐步出现。“在高速扩张和各类融资的背后,一定要注意风险,在经营方面,便利店是琐碎且低毛利的行业,要经营好并不容易。从投资角度而言,过快地扩张和资金的助推未必是好事,急功近利地投入反而会引发败局。”沈军指出。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曾经对媒体这样描述:“便利店本身就与大卖场不一样,并不能简单依靠售卖商品带来巨大的提升。便利店在零售里最难的行业。便利店是门口。可怕的是在于,你一打开门,前面是绿草地还是悬崖都不知道。” 记者尝试联系邻家便利管理层,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并未有回应。 [详情]

邻家便利店被曝资金断裂大范围关店 供应商收告知函
邻家便利店被曝资金断裂大范围关店 供应商收告知函

   邻家便利店被曝因资金链断裂大范围关店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在资本纷纷唱好便利店行业时,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却按下了暂停键。8月1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收到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与此同时,网上已有不少网友爆料北京多个城区的邻家便利店门店已经停业。 根据“告知函”显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同时,由于邻里家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破产清算,对于供应商与邻里家之间的债务债权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置。 据悉,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5月5日,为现任便利蜂运营CEO的王紫带领一批7-11北京高管出走而创立,后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王紫带领团队转而加入便利蜂。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17.49%。从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门附近开设第一家店至今,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有超168家门店。[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