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刘鹤金融街论坛最新演讲: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刘鹤金融街论坛最新演讲: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一财网|2020年10月21日  22:35
四部委一揽子金融政策红利 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及“两区”建设
四部委一揽子金融政策红利 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及“两区”建设

新浪财经综合|2020年10月23日  10:54
金融街论坛释放重大信号:中国经济出现三个新趋势
金融街论坛释放重大信号:中国经济出现三个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10月22日  04:43
易纲:发展金融科技要加强国际合作 大数据很容易跨境
易纲:发展金融科技要加强国际合作 大数据很容易跨境

第一财经|2020年10月22日  07:48
潘功胜谈宏观审慎监管 还有哪些政策呼之欲出?
潘功胜谈宏观审慎监管 还有哪些政策呼之欲出?

一财网|2020年10月22日  07:46
潘功胜:人民银行将持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潘功胜:人民银行将持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20年10月22日  07:14
易纲: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易纲: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20年10月22日  03:10
刘鹤:金融系统要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改革开放
刘鹤:金融系统要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改革开放

新华社|2020年10月22日  02:40
刘鹤:今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刘鹤:今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新浪财经综合|2020年10月22日  01:06
刘鹤: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刘鹤: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新浪财经综合|2020年10月21日  19:27
一行两会重磅发声!稳健的货币政策去向何处,金融机构内部改革仍然深刻
一行两会重磅发声!稳健的货币政策去向何处,金融机构内部改革仍然深刻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1:53
刘鹤领衔一行两会领导人重磅发声 他们传递出哪些信号?
刘鹤领衔一行两会领导人重磅发声 他们传递出哪些信号?

界面新闻|2020年10月21日  21:32
易纲、郭树清、潘功胜重磅发声!房地产金融政策可能还有大动作
易纲、郭树清、潘功胜重磅发声!房地产金融政策可能还有大动作

中国证券报|2020年10月21日  20:24
易纲:尽量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易纲:尽量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证券时报网|2020年10月21日  16:36
郭树清: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
郭树清: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

证券时报网|2020年10月21日  16:44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全市场有序推行注册制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全市场有序推行注册制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6:59
周小川:货币的开放性是为实体经济开放服务
周小川:货币的开放性是为实体经济开放服务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0:14
潘功胜:将健全房地产金融、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监测体系
潘功胜:将健全房地产金融、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监测体系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7:21
范一飞: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
范一飞: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

央行|2020年10月21日  20:45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09:39
梁涛:9月末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 压降至6家
梁涛:9月末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 压降至6家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09:49
王兆星:应对疫情等非传统金融风险 须早研究、早预警、早处置
王兆星:应对疫情等非传统金融风险 须早研究、早预警、早处置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0:18

议题: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

陈元:维护金融业供应链安全稳定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陈元:维护金融业供应链安全稳定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7:51
易纲:科技发展和大数据运用推动金融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易纲:科技发展和大数据运用推动金融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8:14
陈吉宁:金融科技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吉宁:金融科技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8:16
范一飞: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专业分工和成熟生态
范一飞: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专业分工和成熟生态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8:49
蔡鄂生:要准确把握金融科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蔡鄂生:要准确把握金融科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9:10
李扬:延伸金融服务的范围 加强金融服务的风控程度
李扬:延伸金融服务的范围 加强金融服务的风控程度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9:26
谷澍:银行科技创新应该坚持三个原则
谷澍:银行科技创新应该坚持三个原则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9:43
刘桂平: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刘桂平: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9:53
吴朝晖:科技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吴朝晖:科技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19:15
彭文生: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的顺周期性
彭文生: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的顺周期性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1:16
京东数科陈生强:数字联结时代助力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京东数科陈生强:数字联结时代助力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2:10
平安集团陈心颖:要做颠覆式的数字化转型 需要跨界的人才
平安集团陈心颖:要做颠覆式的数字化转型 需要跨界的人才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3:37
张建锋:“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 数字经济更强调的是融合
张建锋:“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 数字经济更强调的是融合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3:31

议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挑战

外汇局宣昌能:未来宽松政策退出 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多挑战
外汇局宣昌能:未来宽松政策退出 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多挑战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1:41
桥水达里奥:美国印钞发债不会停止 人民币国际地位将会提高
桥水达里奥:美国印钞发债不会停止 人民币国际地位将会提高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1日  22:47

议题:金融市场开放与资管竞合变局

谷澍:未来资管行业将有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脉络
谷澍:未来资管行业将有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脉络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09:33
央行相关负责人谈资管行业监管:机构不能无照驾驶
央行相关负责人谈资管行业监管:机构不能无照驾驶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09:42
杨凯生:资管行业应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积极发挥作用
杨凯生:资管行业应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积极发挥作用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09:52
王一鸣: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王一鸣: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0:07
顾建纲:中国资管行业发展有五个趋势
顾建纲:中国资管行业发展有五个趋势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4:30

议题:保险与公共突发事件——挑战、趋势与应对

人保总裁王廷科:推动保险服务从事后补偿向事前管理转型
人保总裁王廷科:推动保险服务从事后补偿向事前管理转型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1:37
香港保监局主席郑慕智:虚拟保险公司新增保单数比去年上升近5倍
香港保监局主席郑慕智:虚拟保险公司新增保单数比去年上升近5倍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1:05
美国德普律所吕德云:后疫情时代险企将继续增加数字化服务能力
美国德普律所吕德云:后疫情时代险企将继续增加数字化服务能力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2:04

议题:金融科技助推全球经济合作发展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5:33
李礼辉:数字货币可能重构全球货币体系
李礼辉:数字货币可能重构全球货币体系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5:55
陈克文:不同国家间对深化金融科技互惠合作存在着切实需求
陈克文:不同国家间对深化金融科技互惠合作存在着切实需求

新浪财经|2020年10月22日  16:25

最新新闻

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全面融入服务双循环新格局
新浪财经 | 2020年10月27日 11:38
业内人士热议:进一步为金融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业内人士热议:进一步为金融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原标题: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业内人士热议——进一步为金融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有1.7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超过1.69亿。加上债券投资者、银行理财投资者、基金和信托持有人,整个金融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数量众多。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完善金融市场法律制度是重要一环。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与会人士围绕“金融市场的法治营商环境”展开了热烈讨论。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有1.7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超过1.69亿。加上债券投资者、银行理财投资者、基金和信托持有人,整个金融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数量众多。要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完善金融市场法律制度是重要一环。 在10月21日举行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司法部副部长刘炤、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周光权、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陈黎君等与会人士围绕“金融市场的法治营商环境”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近年来,在借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立法部门已对《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等重要金融法律作出全面修订,相关部门还出台了涉及征信、存款保险、融资担保行业等关于行业监管和防控金融风险的行政法规,修订了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等相关涉外金融法规。截至目前,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司法政策和政策性文件数量超过400件,规章、规范性文件逾700件。 刘炤表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作为规则导向型的市场,金融市场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有着较高的需求度和依赖性。今后,司法部门将在立法方面,统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推动金融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修订涉及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反洗钱等内容的相关金融法律,加快制定和修改《证券法》配套规则,配合全国人大推动制定期货法。在法律服务方面,司法部将继续推动建立各类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通过组织法律法务团,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机制等措施。 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资本市场,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备受关注。10月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补充完善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情形,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周光权认为,二审稿的修改力度很大,目前,一审、二审稿合计共有8个方面关于金融犯罪的修改,体现政策导向的明确性,即立法对于金融犯罪的相关规定以做加法为主,适度做减法,反映出清晰的金融犯罪刑事政策导向,维护金融安全。同时,反映出立法的问题意识强烈。二审稿总结了司法机关在打击金融犯罪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目的性、前瞻性地作出调整,提交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刑法答卷”。 在谈到立法时机时,周光权认为,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是“最后手段”。金融刑事立法必须尽可能与《证券法》保持协调,保持一定程度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念。 加强投资者司法保护 尽管近年来金融立法进程从未间断,但损害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规定法律效力层级不高、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时常发生。 刘福寿建议,应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在金融立法中合理界定消费者范围,明确消费者保护对象。一方面,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健全消费者保护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高效处理消费者投诉,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坚持“买者自负,卖者有责”,弘扬契约精神,严格客户分层。 对于已经产生金融纠纷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付金联认为,应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一是加强行政处置工作与司法审判工作的衔接,在处置涉众型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时,在行政监管部门或公安部门对风险事件处理后,及时对相关的刑事、民商事案件进行立案和审判,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出台全面推进金融、证券、保险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相关指导意见,推动金融领域纠纷多元化解的全覆盖。 为推动依法加强投资者司法保护,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先后发布《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设立了上海金融法院,针对金融案件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金融审判庭和金融审判合议庭,以提升金融审判的专业化水平。 今年以来,国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为保障国家金融支持政策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在相关的金融审判部分明确了国家专项贷款利率司法保护标准,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能够足额享受政策利率优惠。 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三年行动方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今年将收官。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售卖金融产品时更要加强风险意识,投资者和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购买相关金融产品时也要小心谨慎。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长期稳健运行的前提。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银行保险机构具有外部性强、财务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情况突出等特点,刘福寿认为,要健全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重点是要矫正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应严格规范股权管理,严格审查股东资质,有效识别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二是切实加强股东行为约束,进一步规范股权质押、股份转让等行为,严格控制关联交易,防止控股股东不当干预机构经营,侵犯中小股东权益。 资本市场防控风险与投资者保护息息相关。陈黎君认为,资本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促进资本的有效形成,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刘福寿认为,风险处置既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风险出清的必经之路。要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强化股东特别是主要控股股东的义务,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明确处置配合义务,对违法违规的股东要依法追究责任,乃至清退离场,坚决防止道德风险。要坚持针对不同风险机构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组织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针对地方金融机构,要强化地方的属地责任,支持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处置方案,金融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指导。此外,要履行好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借鉴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有关要求,通过立法赋予处置机构必要的权力,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早介入、早预警、早处置的作用。[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7日 06:07
300万亿银行业开放蓝图 向上生长更需明确监管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0年10月27日 03:30
刘鹤首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高层领导近年都有过哪些表态?
刘鹤首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高层领导近年都有过哪些表态?

  原标题:刘鹤首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高层领导近年都有过哪些表态?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席菁华 10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出现新趋势,其中之一是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刘鹤表示,疫情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始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是刘鹤首度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 按照业内一般定义,清洁能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在“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有望再迎发展机遇期。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提到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9年7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他提出,继续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补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等。 李克强还表示,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突破清洁能源和低碳领域的关键技术。 2019年10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他指出,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今年5月22日,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也多次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2019年10月22日,韩正出席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表示,中国不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向纵深发展,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着力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今年7月29日,韩正同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视频会见。韩正称,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中方将以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贡献。 10月13日,韩正在生态环境部召开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此外,要围绕落实中国新的二氧化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经济时报》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观点称,“碳中和”目标将倒逼中国能源转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增速要远超以往,进入倍速发展阶段。 10月14日,在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风能北京宣言》,指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力市场,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球第一。 “十三五”时期,中国清洁能源持续快速发展,进入较高比例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新阶段。 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赵英民称,“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装机年均增长约12%,新增装机年度占比超过50%,总装机占比稳步提升,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和未来电力增量的主体。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主体。 截至2019年,中国新能源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当中占比达到55.2%;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稳步发展,水电总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中占44.8%。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分别达3.6亿千瓦、2.2亿千瓦、2.2亿千瓦、2575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6日 10:30
北京副市长殷勇:做好四方面服务 推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6日 09:38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6日 08:37
方星海: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渠道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6日 08:35
周亮: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6日 08:35
黄洪:不断拓展科技金融发展空间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10月26日 08:34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监管和业界各有“奇招”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监管和业界各有“奇招”

  原标题: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监管和业界各有“奇招”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除了“坐以待并”,还有更多可能。 10月22日,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中国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中信证券执委委员邹迎光、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贝莱德亚太区董事长鲍哲钰参加了由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的圆桌讨论,共同就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进行了深入“会诊”。 “中国的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还没有起飞,但是,已经开始起步。”安青松表示,从2009年2019年,证券业总资产规模扩大了2.58倍,净资产规模扩大3.19倍。 在他看来,打造国际一流,不仅要做大,更重要是做优做强。一要增强投资银行业务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适应性;二要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三要提升跨境能力在促进双循环当中的竞争力。 做强投行,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 “最大的利好,来自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证券市场化的改革,开放和改革将带来最大的红利。”吴亦兵表示,一方面,近几年QFII、RQFII放开,沪深港通启动,A股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越来越多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科创板推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注册制逐步推向全市场,都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实际上,不仅外资在中国的改革与开放进程中获益,国内证券业更是在持续壮大。 据安青松介绍,截至2019年底,13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7.26亿万元,净资产2.02万亿元。基本业务结构健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05亿元,净利润1231亿元。财富管理功能初步形成,全行业资产管理的受托资金总额达到12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达到1.3万亿元。 “我国证券业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枢纽作用。”安青松表示,注册制改革推动投资银行真正落实价值发现责任、估值和定价责任、风险管理责任、组织交易责任,围绕定价、保荐、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能力将从通道化、被动管理向专业化、主动管理转型,价值发现能力、估值定价能力、尽职调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等将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证券从业者更加关注自身水平与国际竞争者的差距。邹迎光表示,目前全球前十大证券公司当中,国内券商已经有五家进入。但也必须看到,这五家全部是第六到第十名。而仅从净利润来看,高盛一家就比这五家头部券商的总和还要多出20%。 他认为,国内投行与国际一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规模、经营效率、创新能力以及全球影响力都存在不足。 规模方面,国内五家头部投行净资产总和相当于一家高盛;经营效率方面,五大投行人均创收245万元人民币,而高盛同期则是600多万元人民币;创新方面,五大投行在金融科技上年均投入规模10亿元人民币,而高盛和 “基于这些差距,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中国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带动下,必须建立自己一流的国际投行。”邹迎光称,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双向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话语权的一个需要。 打造国际一流,来自监管和业界的建议 在安青松看来,一流的投资银行应该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特征,这也是证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要增强投资银行业务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适应性。具体而言,一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治理体系,持续提升转型、创新、合规风控等内在能力,坚持稳健经营、守正创新,为新兴产业进行资产定价和权益保护。二是积极促进股权投资及风险投资,助力在高端技术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引进技术、跟随发展的模式。三是通过跨期风险定价和预期估值定价,引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四是发挥交易中介、信息中介、资本中介作用,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循环规划路线、提供支持,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调整中抢占制高点。五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广ESG投资原则,通过资产管理、证券承销、研究销售、绿色投资等业务,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一是支持证券公司参与基金投顾服务试点,增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的专业性、稳定性。建议加快出台《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柜台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服务投资端的业务规则;逐步扩大证券公司参与基金投顾服务试点范围,并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基础上,探索符合证券公司业务特点的、以客户利益一致性为基础的客户账户管理模式。二是支持证券公司提升综合资产配置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建议在现行三方存管体系的基础上,支持证券公司建立综合理财账户,鼓励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全产品、全业务、全服务、全周期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建议探索优化三方存管运行模式,提高银证合作运行效率,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实现理财账户的投资、交易、支付等基础功能,逐步建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账户体系。 再次,提升跨境业务在促进双循环中的竞争力。他建议,适度放宽外汇监管,为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便利,适当放宽证券公司境外发债在额度、结汇等方面的要求;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利用更多手段管理跨境资金,给予更灵活的跨境结算和境内外资金管理政策;探索设置仅用于境外融资资金引入以及“一带一路”等跨境项目开展的年度专项外汇额度,提升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球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逐步放宽具备相应能力的证券公司直接参与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限制,不断加大外汇、利率、信用等跨境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丰富交易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国际合作,建立多边监管合作协调机制,给证券行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为证券行业双向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国内龙头券商的高管,邹迎光对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做大资产规模。“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多渠道地扩充证券公司的资本。同时,有些监管指标能够有一些放松,适当帮助我们提高杠杆率。”邹迎光表示,目前券商平均杠杆率非常一致,都是4倍,主要就是因为一些监管指标和融资手段存在制约。 第二,提高经营效率。对于杠杆率增加带来负债增加,通过加快商业模式转型,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从通道型投行向产业型投行转型。同时,向交易投行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手段。 第三,加强创新驱动。不断加大在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学习海外券商的模式,同时增加数字化在业务中的占比。 第四,积极融入到全球的竞争协作当中。邹迎光称,改革开放四十年充分证明开放能够帮助我们完善国内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发学习潜能以及提升国内创新力。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财富管理生态 面临竞争的不只有投行,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同样亟待突破。贝莱德亚太区董事长鲍哲钰表示,中国居民储蓄率较高,养老体系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产品开发过于倾向于投资性等,这其中都蕴藏着机会。 “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重视度日益增加,中国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依旧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们也相信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她在会上称,贝莱德非常关注中国消费者在养老退休领域的投资准备。 外资对中国机遇筹谋已久,而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也一直在尝试突破。 赵学军表示,国内的财富管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机构侧重卖产品、服务卖方,对客户端的服务还需要提高。 在吴晓求看来,打造国际一流财富管理机构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夯实财富管理的基础。目前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上市公司股票在信息披露质量、成长性上都有改善,这将有利于使股票成为财富管理的一类重要资产。二是要培育较好的财富管理机构。 赵学军同样提出,要改善财富管理行业依赖的“生态”。一是上市公司质量要提高,更多地去分红,特别是成长性差、回报率低的企业要更多分红;二是改善监管环境,考虑修改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全球竞争力;三是推动规则对机构更加友好。“现在很大的机构也要100手地来买,不能反向,还要公平交易,这些都对机构非常不友好。我们能否改变?”赵学军还建议,要提高基金公司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化,顺应这一趋势。 此外,他还提出,应提高财富管理门槛,对接国际标准;重新定义财富管理,改变卖方代理模式,真正把财富管理做成向客户收费而非向卖方收钱。[详情]

第一财经 | 2020年10月26日 07:56
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全面融入服务双循环新格局
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全面融入服务双循环新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0月21日举行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要全面增强金融的普惠性,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讲话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近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苏恒轩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发表署名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以下为苏恒轩解读全文: 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刘鹤副总理、相关部委领导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处理防控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下一步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方向等话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对后疫情时代做好金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刘鹤副总理对新格局下,金融系统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论述,以及郭树清主席关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等具体要求,对寿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把握。 一是要立足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抢抓寿险发展新机遇。刘鹤副总理指出,“六稳”“六保”工作卓有成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度向好,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这对保险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费收入国,补偿式发展接近尾声,但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寿险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寿险业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率先实现疫情的有效防控。随着双循环新格局加速构建,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将为寿险业持续平稳发展创造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主动服务双循环,支持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助力国内大市场建立,这是寿险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要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立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郭树清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金融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要全面增强金融的普惠性,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金融的本质,寿险业是以人身风险为标的的金融产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紧密、最直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寿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服务好广大客户的同时,大力发展扶贫保险、大病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开发完善老人保险、计生保险等特殊人群普惠产品,让人民群众花小钱享受大保障。在此次疫情中,我们通过捐赠、扩大保险责任等方式,为抗疫一线人员和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近年来,公司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与医院对接开通直赔业务,通过一站式理赔让投保人享受“秒赔”。面向未来,寿险业仍然要回答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命题,通过更丰富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将自身发展牢牢扎根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实现社会、客户、企业、员工价值的统一。 三是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两位领导讲话重点内容。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寿险业的主要矛盾正从解决“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在部分领域已成为竞争红海的同时,一些细分市场却长期薄弱。比如郭树清主席指出,与许多国家相比,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的支撑明显不足。“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同时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超过90万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商业养老市场并不是有没有、大不大的问题,而是商业保险公司能否挖掘需求、满足需求的问题。保险公司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规模取向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变,由销售主导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变,由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变,拿出人民欢迎、成本可控、解决痛点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发展质量。 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开放,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刘鹤副总理和郭树清主席对外传递出清晰的声音,那就是中国金融领域将坚持开放的政策不动摇。正如郭树清主席所说,封闭环境下不可能培育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国保险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壮大起来的,也是金融业最早放开的领域,从“狼来了”的恐惧到2020年7家中国保险公司荣登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寿险人在开放的竞争中,既汲取了全球先进保险理念和管理模式,也不断结合实践创造中国保险速度和中国保险智慧。我们有自信,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寿险市场不仅有越来越多地外资主体“走进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保险企业更加自信地“走出去”。同时,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正全面重塑寿险价值链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金融科技已到了全面爆发的前夜,谁先抓住科技前沿并有效防控潜在风险,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五是树牢安全发展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风险防控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高杠杆、扩散快等特点,一旦不慎将造成风险的成倍扩大。刘鹤副总理在此次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再次强调了要坚决化解各类风险。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不能成为风险的制造者。首先要按照郭树清主席的要求,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其次,要有效发挥和整合内控、审计、纪检监察、核保核赔以及销售各条线风险防控力量,构筑多道防火墙;还要注重发挥信息科技在风险防控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大数据挖掘,提前预判风险点,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中国人寿是国内寿险行业的龙头企业,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上半年成功实现总保费、新业务价值的正增长,公司内含价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综合偿付能力保持在260%以上。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和压舱石,我们始终将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建设国际一流寿险公司作为公司使命和愿景。面对新格局、新阶段和新要求,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全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由规模领先迈向质量领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详情]

业内人士热议:进一步为金融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业内人士热议:进一步为金融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原标题: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业内人士热议——进一步为金融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有1.7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超过1.69亿。加上债券投资者、银行理财投资者、基金和信托持有人,整个金融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数量众多。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完善金融市场法律制度是重要一环。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与会人士围绕“金融市场的法治营商环境”展开了热烈讨论。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有1.7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超过1.69亿。加上债券投资者、银行理财投资者、基金和信托持有人,整个金融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数量众多。要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完善金融市场法律制度是重要一环。 在10月21日举行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司法部副部长刘炤、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周光权、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陈黎君等与会人士围绕“金融市场的法治营商环境”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近年来,在借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立法部门已对《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等重要金融法律作出全面修订,相关部门还出台了涉及征信、存款保险、融资担保行业等关于行业监管和防控金融风险的行政法规,修订了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等相关涉外金融法规。截至目前,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司法政策和政策性文件数量超过400件,规章、规范性文件逾700件。 刘炤表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作为规则导向型的市场,金融市场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有着较高的需求度和依赖性。今后,司法部门将在立法方面,统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推动金融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修订涉及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反洗钱等内容的相关金融法律,加快制定和修改《证券法》配套规则,配合全国人大推动制定期货法。在法律服务方面,司法部将继续推动建立各类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通过组织法律法务团,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机制等措施。 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资本市场,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备受关注。10月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补充完善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情形,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周光权认为,二审稿的修改力度很大,目前,一审、二审稿合计共有8个方面关于金融犯罪的修改,体现政策导向的明确性,即立法对于金融犯罪的相关规定以做加法为主,适度做减法,反映出清晰的金融犯罪刑事政策导向,维护金融安全。同时,反映出立法的问题意识强烈。二审稿总结了司法机关在打击金融犯罪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目的性、前瞻性地作出调整,提交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刑法答卷”。 在谈到立法时机时,周光权认为,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是“最后手段”。金融刑事立法必须尽可能与《证券法》保持协调,保持一定程度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念。 加强投资者司法保护 尽管近年来金融立法进程从未间断,但损害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规定法律效力层级不高、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时常发生。 刘福寿建议,应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在金融立法中合理界定消费者范围,明确消费者保护对象。一方面,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健全消费者保护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高效处理消费者投诉,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坚持“买者自负,卖者有责”,弘扬契约精神,严格客户分层。 对于已经产生金融纠纷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付金联认为,应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一是加强行政处置工作与司法审判工作的衔接,在处置涉众型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时,在行政监管部门或公安部门对风险事件处理后,及时对相关的刑事、民商事案件进行立案和审判,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出台全面推进金融、证券、保险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相关指导意见,推动金融领域纠纷多元化解的全覆盖。 为推动依法加强投资者司法保护,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先后发布《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设立了上海金融法院,针对金融案件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金融审判庭和金融审判合议庭,以提升金融审判的专业化水平。 今年以来,国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为保障国家金融支持政策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在相关的金融审判部分明确了国家专项贷款利率司法保护标准,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能够足额享受政策利率优惠。 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三年行动方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今年将收官。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售卖金融产品时更要加强风险意识,投资者和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购买相关金融产品时也要小心谨慎。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长期稳健运行的前提。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银行保险机构具有外部性强、财务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情况突出等特点,刘福寿认为,要健全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重点是要矫正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应严格规范股权管理,严格审查股东资质,有效识别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二是切实加强股东行为约束,进一步规范股权质押、股份转让等行为,严格控制关联交易,防止控股股东不当干预机构经营,侵犯中小股东权益。 资本市场防控风险与投资者保护息息相关。陈黎君认为,资本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促进资本的有效形成,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二是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刘福寿认为,风险处置既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风险出清的必经之路。要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强化股东特别是主要控股股东的义务,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明确处置配合义务,对违法违规的股东要依法追究责任,乃至清退离场,坚决防止道德风险。要坚持针对不同风险机构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组织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针对地方金融机构,要强化地方的属地责任,支持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处置方案,金融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指导。此外,要履行好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借鉴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有关要求,通过立法赋予处置机构必要的权力,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早介入、早预警、早处置的作用。[详情]

300万亿银行业开放蓝图 向上生长更需明确监管规则
300万亿银行业开放蓝图 向上生长更需明确监管规则

  原标题:开放!银行 杨志锦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放平台以自建和合作共建两种方式为主。前者以大型银行为主,其基于自身数据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主导建设开放平台;后者以中小银行或互联网银行为代表,其通过开放API融入金融生态系统平台,或是... 在近期的金融街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其中,开放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 资产规模达300万亿的银行业如何开放?从账户开放到贷款开放,再到科技开放,银行们已经迈出了步伐,些许坚定,些许犹豫。 11家银行已经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除满足自身集团需求之外,还能对外输出一些服务。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们则热衷于和各个互联网平台合作,发信用卡、搞联合贷款等等。但对科技公司的过度依赖也隐藏着风险。 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无论是哪一种开放模式,都面临着监管规则的明确。开放的路还很长。 金融科技近期引起市场密切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表示,下一步要做好五项工作,其中一项为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未来金融生态,要趋利避害,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该论坛指出,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机构通过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已经越来越常见,资产规模达300万亿的银行业生态被金融科技所重塑。其中,开放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 所谓“开放银行”指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其利用开放应用程序接口技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与第三方共享信息。和以往直接将产品和服务传达给客户的形式不同,在此模式下,银行将各种不同的商业生态嫁接至开放银行平台之上,再通过这些商业生态间接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从而形成共享、开放的平台模式。 近年来,不论是大中型银行,还是新兴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都纷纷向开放银行转型,共建开放生态正成为银行业的新趋势。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对开放银行的探索主要聚焦在业务和产品开放方面,依托API、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以用户服务场景为触点,通过线上“零接触”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与服务。在开放银行的实践中,金融科技公司成为重要参与者。截至目前,10余家大中型银行相继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表示:“国内的开放银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集中体现在开放银行战略不清晰、忽视外部金融科技创新力量、组织机制不敏捷等。我国的开放银行探索仍然是在银行业务边缘地带‘自下而上’实践,并没有涉及监管核心问题,如要真正进行系统性变革,则亟须监管规则与标准的落地。” 国内的两种模式:自建与合作共建 开放银行的概念源于英文Open Banking一词。其发端于欧洲,在监管当局的推动下,以英国、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率先落地以数据共享为本质的开放银行模式。其中,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为全球第一家以商业化运作开放API的银行,花旗银行、星展银行也是开放银行的重要实践者。 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开放银行的实践起步略晚。2018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其无界开放银行API Bank,成为业内首个正式落地的开放银行。浦发银行开放的功能既涉及直销银行开户、网贷、礼遇平台、出国金融、跨境电商、缴费支付等领域,也包括合作营销、资产能力证明等场景。此后,中国越来越多银行机构建设开放平台,市场迅速升温,各类银行都介入到开放银行的实践中。 对比来看,国外开放银行呈现“共享数据,重塑银行金融服务”特点:通过开放API将金融数据的所有权及使用权转移到用户手中,以鼓励金融科技创新,让用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 而国内以开放接口、连接场景为主。中国银行业机构主要通过开放接口,以小程序、APP等连接用户生活场景,将金融服务产品嵌入到各个场景中,或通过接口连接合作第三方平台等,实现拓宽金融服务场景的目标。现阶段,更多是为获客和引流。 梳理来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放平台以自建和合作共建两种方式为主。前者以大型银行为主,其基于自身数据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主导建设开放平台,典型者代表如建行、招行、浦发等。如招行以云+API打造开放型IT架构的数字化平台,对外开放API接口。 后者以中小银行或互联网银行为代表,其通过开放API融入金融生态系统平台,或是依靠大行的开放生态系统平台赋能开放API输出服务。比如众邦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场景平台对接,打造B2B2C金融开放平台。同时,以组件式、模块化方式开放,将金融服务、产品资源开放到互联网平台输出。 在开放银行的实践中,金融科技公司成为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驱动者,探索为银行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或场景。据记者梳理,目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10余家大中型银行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在金融机构和商业生态之间,以‘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的模式,架起中间桥梁,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各类商业生态,利用场景创新能力获客导流。同时,帮助各类商业生态参与者快速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合规的金融服务。”杨荣表示。 三个挑战:接口安全、数据安全、政策监管 记者了解到,开放银行的全面发展需要充分运用API、SDK、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也需要和大量的第三方合作机构进行技术、数据和业务层面的合作,使得银行风险管理面临更多新型非金融风险。 比如在网络风险方面,API接口具有公共共享的属性,通过API连接银行端和外部应用端,延伸了银行的外部网络,风险传导的路径变多,容易遭到攻击。 在数据安全方面, API连接服务提供者、场景建设者、交易发起者等众多主体,数据泄露的风险点增加,任何一方数据保护存在薄弱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事实上,在数据的获取、使用和共享方面,一些开放银行的业务尝试仍游走在可与不可之间的灰色地带,仍有诸多监管问题亟待解决,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今年9月25日在外滩大会上表示,开放银行开放的是数字能力,而不是原始数据。数据共享是开放银行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数据保护和共享之间取得平衡,关键是要处理好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关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开放共享的浪潮中,金融机构从单打独斗走向协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但在我国监管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多数商业银行开放能力受限、开放战略前景不够明朗的情况下,开放银行真正落地运行将面临较大挑战。 曾刚预测,对于大多数银行,短期内在个别产品层面输出金融服务能力,将产品以API形式嵌入到合作方场景中,也许是当下更占优的选择,但这本质上属于一种新型的获客辅助和引流模式。 长期来看,银行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循序渐进改善体系架构、培养核心能力。比如有研发实力的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研发或建立实验室等方式,促进内部创新,提升自身技术能力。[详情]

刘鹤首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高层领导近年都有过哪些表态?
刘鹤首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高层领导近年都有过哪些表态?

  原标题:刘鹤首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高层领导近年都有过哪些表态?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席菁华 10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出现新趋势,其中之一是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刘鹤表示,疫情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始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是刘鹤首度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 按照业内一般定义,清洁能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在“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有望再迎发展机遇期。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提到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9年7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他提出,继续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补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等。 李克强还表示,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突破清洁能源和低碳领域的关键技术。 2019年10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他指出,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今年5月22日,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也多次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2019年10月22日,韩正出席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表示,中国不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向纵深发展,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着力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今年7月29日,韩正同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视频会见。韩正称,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中方将以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贡献。 10月13日,韩正在生态环境部召开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此外,要围绕落实中国新的二氧化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经济时报》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观点称,“碳中和”目标将倒逼中国能源转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增速要远超以往,进入倍速发展阶段。 10月14日,在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风能北京宣言》,指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力市场,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球第一。 “十三五”时期,中国清洁能源持续快速发展,进入较高比例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新阶段。 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赵英民称,“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装机年均增长约12%,新增装机年度占比超过50%,总装机占比稳步提升,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和未来电力增量的主体。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主体。 截至2019年,中国新能源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当中占比达到55.2%;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稳步发展,水电总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中占44.8%。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分别达3.6亿千瓦、2.2亿千瓦、2.2亿千瓦、2575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详情]

北京副市长殷勇:做好四方面服务 推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北京副市长殷勇:做好四方面服务 推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原标题:殷勇:做好四方面服务 推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涂铭 汪子旭 王晓洁  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23日闭幕。在年会期间,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首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北京市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做好服务。 北京是国家金融决策管理机构所在地,也是国家金融政策调控中枢。殷勇表示,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首先要服务好金融监管部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金融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做好金融管理中心服务工作的重心。”他说。 二是要服务好金融机构。殷勇介绍,在北京,金融机构具有总部型、功能聚集型特征,比如主要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总部都在北京,主要证券公司的实体经营也都在北京。服务好这些总部型、有聚集能力的金融机构,就是服务好金融体系建设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三是服务好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殷勇说,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平台和保障。主要的清算机构、登记机构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基本布局在北京,存款保障、证券市场投资保障、保险保障等重要保障制度建设的实体也在北京落地,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一批新机构近期也在北京注册成立。服务好这些金融基础设施,是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 四是服务好金融业国际交往。殷勇表示,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金融业参与国际治理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服务好金融国际交往的需要,此次将金融街论坛提升为一个国家级平台,就是服务金融国际交往的重要举措。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赋予北京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对于金融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殷勇表示,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主要承载地,金融街要把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北京成立了金融街服务局、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和金融街发展理事会,协调动员全市力量,引入市场化机制,共同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详情]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 金融时报 马梅若 10月21日至23日,以“全球变局下的金融合作与变革”为主题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 如本次论坛主题所彰显的,当前全球正处在大变局时代。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进入了下行通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析预测,中国很有可能是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此外,在疫情冲击和一些因素的干扰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凸显,逆全球化声浪有抬头趋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论坛发言中提到,针对今年以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阻断现象,目前坏事正在变成好事,企业界、科技界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次金融街论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如上述实体经济一样,金融业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多重挑战。在这场国家级论坛上,多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人士齐发声。尽管不同人士发言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观之,均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金融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多创新举措,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要求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金融体系。当前,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覆盖99%的人口,三分之二的中小微企业,数以千万计的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农户都能够获得银行贷款,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论坛发言中提出,既要发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业,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既要有综合经营的一站式机构,也要有特色化的专业机构。更进一步来看,未来要着力构建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类型的金融主体则应坚守定位,取长补短,相互竞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领域。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要求释放新一轮开放红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宏观环境里,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更多挑战,但也愈发重要。一方面,包括自贸区、自由港等实体经济的对外开放要求金融服务的同步配合;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也需要引入更多高水平的国际竞争者。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逐步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正在有序推进。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坚持全面开放不动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在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引入更多高水平的国际竞争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全面与国际最佳的实践对接。 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要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金融效率的巨大作用,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千百年来,技术一直在驱动着金融业进步。当前,我国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相关技术在推动普惠金融、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大有可为。这既需要提升从源头研发到应用落地的整体竞争力,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增强监管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 危机中创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期待,中国金融业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详情]

方星海: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渠道
方星海: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渠道

  方星海: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渠道 金融街论坛 记者 杨毅 本报讯 记者杨毅报道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0月24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循环的顺畅对接,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有利于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方星海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年来,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方向。近年来,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A股纳入国际主要指数,沪伦通试点稳步扩大,QFII/RQFII规则修订发布;ETF互联互通逐步拓展,多个期货品种对境外投资者开放;证券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开。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参与程度不断深化。 方星海称,站在新的起点上,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在稳步放开跨境投融资限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规则的深层次对接,不断增强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一是继续推进市场和产品开放,二是不断提高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国际监管合作,四是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在继续推进市场和产品开放方面,方星海称,在现有沪深港通、QFII/RQFII、ETF互联互通等方式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着力解决国际投资者有关顾虑,提高A股在明晟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要研究完善沪伦通制度,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进一步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范围,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机构投资者等。 在深化国际监管合作方面,方星海表示,将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和合作的诚意,主动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国际金融组织的广泛合作,共同推进解决中概股公司审计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切实维护各国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方星海看来,当前,在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在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中必须特别重视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开放的幅度和水平,开放中能否实现市场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能力特别是跨境监管能力的提升。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建立健全数据通报、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跨境监管合作和执法机制,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强保障。[详情]

周亮: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
周亮: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

  周亮: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 金融时报 记者 张末冬 本报讯 记者张末冬报道 在近日召开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要关注全球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东亚经济明显好于欧美,说明只要疫情控制得当,经济就会逐步恢复。要高度警惕疫情在部分国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仍是重中之重。 二是要关注全球超常规宽松政策的两面性。疫情发生以来,多国采取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宽松政策对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就业和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还不宜过早过快退出;另一方面,过度刺激政策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且难以持续,长期会有极大副作用。 三是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世界经济衰退,复苏低迷,但一些主要国家股指创新高,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出现“过山车”行情。实体经济的表现难以支撑国际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 四是要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脆弱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逆差和高外债叠加疫情冲击,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杠杆过高的压力。 五是要关注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目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国家明显抬头,国际贸易大幅收缩,全球出现产业链供应链阻断的现象。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将萎缩9.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30%至40%。 周亮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下,银行业保险业也总体运行平稳。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主要体现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金融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他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助力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持续整治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金融腐败,严防外部输入性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不断优化银行保险发展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改革,促进融资结构改善。注重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四是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实施,引入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详情]

黄洪:不断拓展科技金融发展空间
黄洪:不断拓展科技金融发展空间

  黄洪:不断拓展科技金融发展空间 金融时报 记者 张末冬 本报讯 记者张末冬报道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在近日召开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推动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的关键区域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对北京科创中心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创新型经济需要金融助力,黄洪强调,为此,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机构布局、创新合作机制,在科技金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截至2020年8月末,北京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731.93亿元,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5177.4亿元,占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的76.91%,存量科技型企业客户数1.06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91.48亿元;科技特色支行83家,科技金融从业人数7128人。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在银行保险业的支持下在北京不断发展壮大。 “健全的科技金融生态是一个涵盖有效的政府政策、活跃的风险投资、完备的企业孵化、加速的专业中介服务商、成熟的间接金融服务等多方力量的精密有机体,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我们拥抱创新、勇于尝试、敢于破局,不断拓展科技金融发展空间,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共成长。”为此,黄洪建议:第一,细化科技金融规划布局。一是要细化科技创新战略重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明确核心支持领域,整合有限资源聚焦“关键少数”,突出服务的针对性。二是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聚焦于基础研究、国家安全、基础民生、“卡脖子”领域。三是对市场化较高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自身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推动多元化资金配置。根据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资金需求,完善投融资和退出机制。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天使创投发展环境,满足科创企业培育和发展所需的持续资金投入。二是提升银行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组织架构、管理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普惠性和便捷性。三是加大保险风险保障力度,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为科创企业保驾护航。 第三,强化组合政策支持。一是持续优化风险补偿基金机制,形成程序规范、高效便捷、风险共担的科技金融保障体系。二是优化科创企业认定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和科创企业信息库,为金融服务提供基础信息支持。三是健全知识产权评估、质押和流转体系,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咨询。四是夯实征信基础,实现法院、海关、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公共信息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在合规前提下向金融机构开放。 第四,完善全方位保障体系。一是打造优质中介服务软环境,增加各主体对行业前景、技术咨询、人才引进、职业培训、金融服务、法律会计等主题便捷高效的交流互动。二是健全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三是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既要弘扬创业精神,培养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又要提倡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详情]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监管和业界各有“奇招”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监管和业界各有“奇招”

  原标题: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监管和业界各有“奇招”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除了“坐以待并”,还有更多可能。 10月22日,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中国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中信证券执委委员邹迎光、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贝莱德亚太区董事长鲍哲钰参加了由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的圆桌讨论,共同就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进行了深入“会诊”。 “中国的一流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还没有起飞,但是,已经开始起步。”安青松表示,从2009年2019年,证券业总资产规模扩大了2.58倍,净资产规模扩大3.19倍。 在他看来,打造国际一流,不仅要做大,更重要是做优做强。一要增强投资银行业务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适应性;二要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三要提升跨境能力在促进双循环当中的竞争力。 做强投行,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 “最大的利好,来自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证券市场化的改革,开放和改革将带来最大的红利。”吴亦兵表示,一方面,近几年QFII、RQFII放开,沪深港通启动,A股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越来越多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科创板推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注册制逐步推向全市场,都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实际上,不仅外资在中国的改革与开放进程中获益,国内证券业更是在持续壮大。 据安青松介绍,截至2019年底,13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7.26亿万元,净资产2.02万亿元。基本业务结构健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05亿元,净利润1231亿元。财富管理功能初步形成,全行业资产管理的受托资金总额达到12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达到1.3万亿元。 “我国证券业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枢纽作用。”安青松表示,注册制改革推动投资银行真正落实价值发现责任、估值和定价责任、风险管理责任、组织交易责任,围绕定价、保荐、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能力将从通道化、被动管理向专业化、主动管理转型,价值发现能力、估值定价能力、尽职调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等将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证券从业者更加关注自身水平与国际竞争者的差距。邹迎光表示,目前全球前十大证券公司当中,国内券商已经有五家进入。但也必须看到,这五家全部是第六到第十名。而仅从净利润来看,高盛一家就比这五家头部券商的总和还要多出20%。 他认为,国内投行与国际一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规模、经营效率、创新能力以及全球影响力都存在不足。 规模方面,国内五家头部投行净资产总和相当于一家高盛;经营效率方面,五大投行人均创收245万元人民币,而高盛同期则是600多万元人民币;创新方面,五大投行在金融科技上年均投入规模10亿元人民币,而高盛和 “基于这些差距,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中国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带动下,必须建立自己一流的国际投行。”邹迎光称,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双向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话语权的一个需要。 打造国际一流,来自监管和业界的建议 在安青松看来,一流的投资银行应该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特征,这也是证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要增强投资银行业务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适应性。具体而言,一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治理体系,持续提升转型、创新、合规风控等内在能力,坚持稳健经营、守正创新,为新兴产业进行资产定价和权益保护。二是积极促进股权投资及风险投资,助力在高端技术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引进技术、跟随发展的模式。三是通过跨期风险定价和预期估值定价,引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四是发挥交易中介、信息中介、资本中介作用,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循环规划路线、提供支持,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调整中抢占制高点。五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广ESG投资原则,通过资产管理、证券承销、研究销售、绿色投资等业务,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一是支持证券公司参与基金投顾服务试点,增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的专业性、稳定性。建议加快出台《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柜台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服务投资端的业务规则;逐步扩大证券公司参与基金投顾服务试点范围,并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基础上,探索符合证券公司业务特点的、以客户利益一致性为基础的客户账户管理模式。二是支持证券公司提升综合资产配置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建议在现行三方存管体系的基础上,支持证券公司建立综合理财账户,鼓励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全产品、全业务、全服务、全周期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建议探索优化三方存管运行模式,提高银证合作运行效率,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实现理财账户的投资、交易、支付等基础功能,逐步建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账户体系。 再次,提升跨境业务在促进双循环中的竞争力。他建议,适度放宽外汇监管,为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便利,适当放宽证券公司境外发债在额度、结汇等方面的要求;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利用更多手段管理跨境资金,给予更灵活的跨境结算和境内外资金管理政策;探索设置仅用于境外融资资金引入以及“一带一路”等跨境项目开展的年度专项外汇额度,提升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球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逐步放宽具备相应能力的证券公司直接参与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限制,不断加大外汇、利率、信用等跨境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丰富交易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国际合作,建立多边监管合作协调机制,给证券行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为证券行业双向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国内龙头券商的高管,邹迎光对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做大资产规模。“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多渠道地扩充证券公司的资本。同时,有些监管指标能够有一些放松,适当帮助我们提高杠杆率。”邹迎光表示,目前券商平均杠杆率非常一致,都是4倍,主要就是因为一些监管指标和融资手段存在制约。 第二,提高经营效率。对于杠杆率增加带来负债增加,通过加快商业模式转型,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从通道型投行向产业型投行转型。同时,向交易投行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手段。 第三,加强创新驱动。不断加大在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学习海外券商的模式,同时增加数字化在业务中的占比。 第四,积极融入到全球的竞争协作当中。邹迎光称,改革开放四十年充分证明开放能够帮助我们完善国内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发学习潜能以及提升国内创新力。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财富管理生态 面临竞争的不只有投行,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同样亟待突破。贝莱德亚太区董事长鲍哲钰表示,中国居民储蓄率较高,养老体系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产品开发过于倾向于投资性等,这其中都蕴藏着机会。 “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重视度日益增加,中国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依旧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们也相信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她在会上称,贝莱德非常关注中国消费者在养老退休领域的投资准备。 外资对中国机遇筹谋已久,而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也一直在尝试突破。 赵学军表示,国内的财富管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机构侧重卖产品、服务卖方,对客户端的服务还需要提高。 在吴晓求看来,打造国际一流财富管理机构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夯实财富管理的基础。目前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上市公司股票在信息披露质量、成长性上都有改善,这将有利于使股票成为财富管理的一类重要资产。二是要培育较好的财富管理机构。 赵学军同样提出,要改善财富管理行业依赖的“生态”。一是上市公司质量要提高,更多地去分红,特别是成长性差、回报率低的企业要更多分红;二是改善监管环境,考虑修改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全球竞争力;三是推动规则对机构更加友好。“现在很大的机构也要100手地来买,不能反向,还要公平交易,这些都对机构非常不友好。我们能否改变?”赵学军还建议,要提高基金公司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化,顺应这一趋势。 此外,他还提出,应提高财富管理门槛,对接国际标准;重新定义财富管理,改变卖方代理模式,真正把财富管理做成向客户收费而非向卖方收钱。[详情]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如何完善?金融街论坛年会透露重要信号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如何完善?金融街论坛年会透露重要信号

  原标题: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如何完善?金融街论坛年会透露重要信号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如何完善?金融街论坛年会透露重要信号 新华社记者刘慧、王艳刚 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如何持续深入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关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注册制改革等的重要信号密集释放。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论坛上系统阐释了如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能左右摇摆,不能‘翻烧饼’”,在他看来,基础制度应该管根本、管长远,同时要“兼具基本稳定和与时俱进”,随着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投资端制度建设、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保障……从易会满的发言中不难看出,未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将重点在这些方面发力。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全市场注册制,证监会副主席李超透露,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 他介绍,要加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各项制度规则运行情况的评估,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框架,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注册制的基本内涵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清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李超表示,只有每个环节都压实责任、履职尽责,注册制才能“形神兼备”。 资本市场是以规则为导向的法治市场。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也在论坛上透露,下一步将落实好新证券法,紧紧抓住注册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根据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实践,进一步梳理完善与注册制改革相关的各项制度规则,为未来全面实施注册制做好充分的法律准备。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认为,注册制改革推动投资银行真正落实价值发现责任、估值定价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和组织交易责任。 他指出,投资银行要将工作重心从关注审核转向更加关注市场,从政府与企业的中间人回归到市场中介的本源。围绕定价、保荐、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投资银行的能力将从通道化被动管理向专业化主动管理转型。 “价值发现能力、估值定价能力、尽职调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将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安青松说。 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邹迎光说:“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一流国际投行,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双向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话语权的需要。”[详情]

央行阮健弘: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需要进一步的扩张和加深
央行阮健弘: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需要进一步的扩张和加深

  原标题: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需要进一步的扩张和加深 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针对资管产品转型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指出,存量不合规的产品整改力度比较大,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张和加深。 阮健弘指出,在中央银行“双支柱”的货币政策框架下,资管产品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促转型归本源”。 应该说我们资管产品的体量在我们金融体系里边不小,它整体的体量相当于我们金融总资产的30%多,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机构的规模。当前我们能够统计到的资管产品是8大类,也是最主要的资管产品。它的总资产是90万亿元,募集资金接近84万亿元,剔除资管产品相互之间的交互持有,资管产品的资产规模是73万亿。无论是资管产品的总量,还是它剔除相互持有之后,它都有一个回升的态势,回升的态势应该说是比较稳定的。 针对资管产品转型的挑战,阮健弘提到,存量不合规的产品整改力度比较大,另外一个就是整体的环境,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张和加深。 主要的挑战有两方面,一个就是存量不合规的产品整改的力度比较大,这也是我们机构经常说到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整体的环境,就我们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张和加深。 新华社记者夏子麟、王修楠、黄慧(实习)北京报道。[详情]

“一行两会一局”释放金融政策红利: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一行两会一局”释放金融政策红利: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原标题:“一行两会一局”释放金融政策红利: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的最后一天,“一行两会一局”举行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介绍今年以来各部委监管政策、支持北京“两区”“四个中心”建设的政策内容和未来规划,其中有关金融开放、金融科技的内容备受外界关注。 在此前两天,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先后出席会议发表演讲,已经就未来金融开放、金融科技发展方向释放出不少政策信号。 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10月23日,“一行两会一局”相关人士举行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介绍今年以来在金融开放等方面的监管政策。以银保监会为例,银保监会法规部一级巡视员梁玲介绍,今年以来截至10月中旬已发布监管制度近60项,在金融开放方面,陆续修订出台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经营提供更多便利。 “前三季度,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实质性推进,这些既是下一阶段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起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0月21日,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演讲中也表示,要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金融系统将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在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引入更多高水平国际竞争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与国际最佳实践对接。” 事实上,党的十九大以来,金融领域已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目前,这些政策已逐步落地见效,并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实例。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对于下一阶段金融开放,将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制度型对外开放,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便利性;扩大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强金融产品规则对接,提升国内证券、商品期货等业务双向开放,稳步深化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与全球治理等。 郭树清在10月21日的演讲中表示,欢迎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特别是在风险管控、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激发市场活力。 易会满介绍,将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 北京作为我国的金融管理中心,积极承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任务。如,外汇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10月23日在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上介绍,将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持续推进外债便利化改革,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等。 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10月23日的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也提出了关于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的诸多内容。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介绍,下一步央行将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增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在北京落地,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梁玲表示,将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在京依法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京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适合科技创新性企业个性化金融服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则介绍,证监会将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在北京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继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北京等区域性股权市场登记结算领域的应用。 “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未来金融生态,要趋利避害,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刘鹤在10月21日的演讲中表示。 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垄断等问题,“未来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但这也将对监管制度的完善与监管科技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一场分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专门介绍了目前金融科技取得的新成效:顶层设计日臻成熟、监管框架基本建成、为民利企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央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金融科技’四梁八柱’,我国数字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然而,对于金融业来说,发展金融科技仍任重而道远。“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郭树清如此表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也改变了金融运行机理,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金融科技发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挑战,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郭树清表示。 范一飞介绍,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主要面临着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等挑战。如,一些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粉饰包装,增加了金融监管界定和识别的难度,使风险隐蔽性增大。  对于上述一些问题,易纲认为要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助力保留传统的、有效的金融交易渠道和服务方式等。 (作者:李愿 编辑:包芳鸣)[详情]

建行监事长王永庆谈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
建行监事长王永庆谈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

  原标题: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中国建设银行监事长王永庆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同仁相聚金融街论坛,共同探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这个议题。目前,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我们论坛聚焦“数字化转型”这个主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三点关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一、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一场革命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全新经济形态,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数字经济还表现为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产业革命、管理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大范围、深层次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既是趋势,也是现实,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早做决策。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在经济血脉融通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商业银行对技术的进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面对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一场数字化的革命,未来商业银行一定是数字化的银行。如果说Bank2.0和3.0时代是商业银行利用科技革命实现了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那数字化革命则是商业银行利用科技和数据能量的释放,实现的一次根本性转型——即通过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的双向驱动,实现金融服务的泛在化,无界化。银行的传统边界将进一步被打破,银行内部的部门、产品壁垒要被打通,制约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数据烟囱也会被推倒……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归宿是生态化、场景化。对于生态经营,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生态系统,但它是封闭的、高冷的,还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对开放式生态化经营可交互、高粘性、有体感、无边界的要求。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机构是走在最前列的,他们具有“生而敏捷和数字化”的天然优势;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由于体量相对较小、物理网点较少、历史包袱较轻,船小好调头,在数字化经营布局和转型中具有更早更快的优势。在这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必须要赶上数字化革命的前进步伐。 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 一是因为我们未来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科技大环境中浸染、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逻辑是完全颠覆传统思维并且数字化的。在客户需求不断深化、个性化的趋势中,没有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无从谈起。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就是未来,也是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外部动力。 二是因为来自银行同业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以及传统经营模式下盈利空间的不断压缩且不可持续,使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经营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的问题。这是商业银行必须转型的内生动力。 三是因为多年的经营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品牌信任、客户资源、数据沉淀、资金实力、科技基础,这是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大的变革就在眼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更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经营理念和组织架构双向转变 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传统线下经营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机构庞大,员工众多,任何一种变革都无疑是艰难的。相比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数字化经营要求机构的组织方式是开放、敏捷的,这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熟悉的。如何打破原有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构建数字化生态金融服务,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其中经营理念的数字化和组织架构的数字化转变更是关键中的焦点。 1.经营理念的数字化转型带有根本性。在理念上我们需要从内卷式封闭思维向开放型思维转变,破除商业银行的高大藩篱,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既要有向外输出金融服务与产品的能力,也要有将外部非金融服务引入银行内部平台的胸怀。同时我们还需要从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通过大数据分析,重新定义用户模型和标签,围绕用户个性化偏好,制定营销和风控策略,配置产品和权益策略,让用户体验成为评判金融服务优劣的唯一标准。 2.数字化经营需要相配套的组织模式。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要能够敏捷、快速的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有三点是必须具备的,即市场和客户需求驱动的组织架构、强大柔性的中台组织体系以及专业专注的数字化经营人才队伍。 首先,要依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逻辑重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出发,搭建数字化生态和场景,并对组织架构进行重构,使管理架构向扁平化、平台化、分布式组织架构转变,组织模式由上下级权威式驱动转变为用户和市场需求驱动。 其次,需将中后台部门打造为赋能平台,建立稳定、强大、开放的中台组织体系。中台建设是数字化经营转型的关键环节,是打造智能运营体系、构建智慧生态的基础工程。中台建设讨论的不是与用户的距离,而是响应用户的速度,其本质是建设复用共享的能力。中台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中台一定是企业级的,二是中台必须是服务性和开放性的,三是中台必须能够满足敏捷响应、不断迭代升级的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三点,中台才能为前台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快速落地市场和客户需求。 再次,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先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除了同业竞争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跨界机构对传统金融领域的侵逼,可谓是四郊多垒。目前各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商业银行必须快速培养一支既熟悉金融本质、深刻理解数字化经营理念且熟练掌握数字化经营方法的人才队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 近年来,建设银行秉承新金融理念,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积极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和劳动者港湾、建行大学、智慧政务等新金融实践,主动承担新金融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在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经营工作取得较好进展,住房租赁、裕农通、智慧政务等彰显了业务数字化的开放融合;普惠金融、智能撮合、智能风控也积累了数据业务化的比较优势。 2020年是建设银行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元年,我们从“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初步实现场景化获客、平台化运营、智能化风控,使数字化打法常态化,三大中台建设全面启动,同时也建立了跟岗培养机制,采取“多岗轮动、在岗培养”方式为各级机构培养数字化经营人才,在打造开放、敏捷的数字化银行方面开启了新的局面。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刚刚起步,必然还存在很多困难。我们愿意与先进的同行和互联网公司伙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心做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建行范式,为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详情]

建行行长刘桂平: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
建行行长刘桂平: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

  原标题: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第九届金融街论坛,本届论坛紧扣时代脉搏、关乎国家命运、值得深入思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应对复杂变局考验还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多次强调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创新意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 人类发展历史,既是一部社会变迁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重大科技革命总是以排山倒海、万马奔腾之势主宰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演进,全球创新版图快速重构,大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抢先战略布局,抢抓战略机遇,以期形成全面领先的非对称战略优势。面对这一宏大厚重的时代命题,我们必须积极投身创新、全力支持创新、深入推动创新。下面,我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银行创新”,分享近期的四点思考。 一、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力:弘扬“敢想,敢试,敢超”的创新精神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其要旨是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成果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赋能。金融科技的落脚点是金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无垠蓝海和重要载体,唯有秉持“敢想,敢试,敢超”的创新精神,在不断创新中适应和引领市场变化,方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凤凰涅槃、破茧重生。要有敢想的意识。快速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和呼之欲出的物联网不断颠覆我们对传统银行的认知。银行不再只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种服务形态,无感无形、无界无限、无处不在,唯有大胆设想,激发创造,勤于思考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对金融服务的影响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才能在科技创新上胜人半目,开风气之先河。要有敢试的勇气。科技创新需要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有在实践中摸索前行的头雁,有屡败屡试、愈挫愈勇的斗士,唯有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敢饮头啖汤、敢为天下先,才能在科技实践上快人半拍,创时代之先导。要有敢超的魄力。面对跨业跨界跨境的激烈市场竞争,唯有敢于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奋发图强、自我求新、永不止步,有机整合金融和非金融业态,实现线下场景线上化、线上线下协同化、生态场景平台化,才能在科技博弈上先人一步,赢竞争之先机。 二、商业银行创新的目标:提供“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金融服务 计利当计天下利。金融科技加速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业务流程、成本核算、风险管控的变革创新,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普惠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便捷高效。围绕零售、餐饮、娱乐、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公共服务等生态场景,聚焦打造“线下+线上、传统+新兴、智能+人工、城市+乡村”的全渠道服务体系,精准洞察、敏捷响应、快速触达,实现金融科技、生态场景、内容运营的交汇融合,有效满足客户全场景金融需求。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安全可靠。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资产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提取多维信息,实现客户精准画像,分维定位、分类管理、全程监控,保障银行经营安全;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保障客户隐私,兼顾流程公正透明和客户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线上化、多层次、可扩展、快迭代的全面主动智能风控体系,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更普惠公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全量客户经营变成可能,使“钱找人”变成现实。基于平台化的数据、模型、算法支撑,可以线上满足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金融需求,减少长尾市场边际成本,有效覆盖长尾客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析客户各类交易数据、行为数据,实现多源数据关联分析,高效甄别客户信用等级,减少对抵押物的依赖,大幅提升融资便利与客户体验;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确识别目标客户、精简授信审批流程、精细管理运行风险,为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当前商业银行创新的着力点:围绕“一个概念、一个理念、一个信念”来展开 不日新者必日退。数字嬗变之下,金融科技加速演进、跨界交融、全面渗透,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概念、明确一个理念、坚定一个信念,以确保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需要牢固建立数字经济时代泛在感知、万物互联的概念,着力培育数字化认知与思维能力。万物智能时代加速到来,只有秉持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思维,商业银行的创新实践才能拓宽视野、洞悉未来,真正感知、理解、分析、服务未来数字社会。我们需要清晰明确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理念,着力锻造数据在线驱动能力。万物互联带来全球数据爆发增长、海量集聚,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数据驱动型创新成为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大数据的本质是在线、是连接,重点要做好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将经营管理信息转化成可以被记录、存储、追踪和使用的数据资产,并有力推进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我们需要坚定推进数字化经营的信念,着力提升体系化数字经营能力。数字化经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是想不想做的附加题,而是必须做好的必答题。唯有坚持数字化转型,做到敞开胸襟、坚定探索、快速行动、稳步推进,才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以来,建设银行积极探索数字化经营方式,经受住了内外部环境剧变、经济增速急剧下滑、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等冲击的压力测试,取得了数字化经营的初步成果,坚定了数字化经营的信心和决心。 四、建设银行支持北京金融创新的举措:助推北京在三大领域发力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具备了率先推进金融创新的良好条件。建设银行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为北京金融创新增添新活力新动力。一是在金融管理领域发力。助力科技赋能城乡治理,推进“指尖行动”计划,构建和完善北京智慧政务系统。持续增加金融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尤其是“高精尖”产业的有效金融供给。助力北京充分发挥资产管理、标准制定、支付清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等功能。二是在科技金融创新领域发力。有效发挥我行在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加大医疗、养老、教育等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货币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贡献智慧和方案。三是在金融科技风险监控领域发力。积极参与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工作,构建包容审慎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开放环境下抵御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时代大潮,奔涌向前,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全新的世情、国情、民情对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建设银行愿与国内外同仁一道,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升维促变、创新蓄能、携手并进,全力助推北京经济、金融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详情]

殷勇: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北京“监管沙箱”试点
殷勇: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北京“监管沙箱”试点

  殷勇: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北京“监管沙箱”试点 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了金融科技与创新暨第二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是高层次、权威性、专业化、国际化金融科技领域交流平台。10月23日,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分论坛上表示,北京将继续提升金科新区的服务能力,做好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拓展工作,加强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研发和支撑,做好金融科技发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中,做好“监管沙箱”工作处于关键位置,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北京“监管沙箱”试点。 在谈到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时,殷勇提出,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聚集了丰富的金融资源,金融资产占了全国的45%左右,金融对技术的需求端基本上都在北京。北京又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而且在全国科技创新体系里面,北京起着突出引领的作用。北京每年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过去几年都是在6%左右,一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北京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7万家,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在国际和国内都是领先的,各种人才聚集,科技资源也都是在全国处于引领的地位。地理位置上,西城紧邻海淀,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最为接近,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找不到这样一个合适的地方发展金融科技。 他表示,两年来,金科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发布了第一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颁布了“金科十条”等支持政策。核心区已经启用,标志性楼宇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原四达大厦)年底正式开业,核心区街区(动批地区)品质提升年底完成。这个区域聚集了全国13家上市金融科技企业,60多家高融资未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北京还率先开展了两批17个项目的金融“监管沙箱”试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建设成果得到了第三方机构的认可,连续两年把北京评为全球金融科技排名第一。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的聚集,还有化学效应的发生,这就是金融科技示范区的立意所在。”殷勇说。 殷勇指出,金科新区在北京“两区”建设当中居于重要的位置,下一阶段我们要发挥好“两区”政策集成的优势,在金科新区的建设发展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继续提升金科新区的服务能力,包括环境建设,人才的培养、使用、保障,做好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拓展工作,加强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研发和支撑,做好金融科技发展风险防范工作。 “其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是做好‘监管沙箱’工作。”殷勇对此提出了五个思路:一是“监管沙箱”的入箱机制,会更加朝市场化和包容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提供生长的机会;二是入箱主体要更加丰富和双向,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北京“监管沙箱”试点。参与主体目前以金融机构为主导,下一阶段会向科技企业为主并重;三是进一步扩大“监管沙箱”扩展机制,增加扩展机制的弹性,把以物理空间划定的“监管沙箱”基本管理制度逐步有序拓展到服务领域空间;四是要把试点评估的效果和行业准入、监管规则的完善紧密联系起来,使试点发挥更好效应;五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区内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规则的制定。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详情]

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 西城已兑现1.6亿元用于企业补贴奖励
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 西城已兑现1.6亿元用于企业补贴奖励

  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 西城已兑现1.6亿元用于企业补贴奖励 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了金融科技与创新暨第二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是高层次、权威性、专业化、国际化金融科技领域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围绕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八个主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10月23日,西城区区长孙硕在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分论坛上表示,“金科十条”等支持政策发布以来,西城区已实现1.6亿元资金兑现,用于企业房租补贴、研发投入支持、楼宇改造奖励等;目前已有97家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西城,注册资本金近800亿人民币。 据了解,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金科新区依托西城金融资源优势,坚持用好海淀创新资源、“动批”疏解空间资源和两区结合处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竞争力,“领跑”全国金融科技发展,第一个提出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第一个被确定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机制。 在9月的中关村论坛上,西城区联合海淀区正式发布《北京加快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行动计划》聚焦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全国科创中心定位,确定全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新高地、产业发展增长极、制度标准策源地、顶尖创新人才首选地和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引领者的国际一流示范区发展目标。提出融合、集聚、联动、共享、合规五大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包括支持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产业发展、空间聚集、对外开放、风险防控、一流营商环境7个部分共计30条具体措施。金科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在谈到西城海淀如何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时,孙硕表示,我们着眼国际一流定位,“下先手棋、打主动仗”,高站位谋划金融科技产业,支持监管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金融安全和支撑金融科技的创新型专业服务发展;突出智慧、现代、人文特点,打造核心区“链街”建设模式和新一代智慧楼宇,高标准规划街区更新和楼宇改造。 他介绍称,年底核心区“动批”区域将完成街区改造,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原四达大厦)正式运营;西城区发布“金科十条”等支持政策,已实现1.6亿元资金兑现,用于企业房租补贴、研发投入支持、楼宇改造奖励等,从全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高强度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举办面向全球的“一会一赛三论坛”等高水平金融科技品牌活动,稳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形成金融监管“北京品牌”;科学制定金融科技企业评价体系,高标准评审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吸引97家机构落户西城,注册资本金近800亿人民币;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服务理念,创新“无接触”“小分队”“双管家”“场景化”等新服务模式,为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暖心”服务,高起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详情]

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含30多项监管规则、引入辅导机制
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含30多项监管规则、引入辅导机制

  原标题: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含30多项监管规则、引入辅导机制 设置创新“刚性门槛”,强调监管审慎性。 10月22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的“金融街之声”专场活动上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对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实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监管框架含30多项的监管规则 李伟称,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通过借鉴巴塞尔协议等国际监管的框架,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组织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总结创新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等等,一共有30多项的监管规则,建设了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了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监管工具。 李伟介绍称,创新监管工具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刚性底线,以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基础规范性文件等为准绳,明确守正创新红线;二是柔性边界,运用信息披露、公众监管等柔性监管方式,让金融消费者能够参与到金融科技的治理,营造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创新空间,在守住安全底线基础上,给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预留足空间。 监管理念主要包括:摒弃“一刀切”简单模式,增强监管包容性;二是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困局,提高监管适用性;引入“多元联动”公众监督机制,提升监管有效性;设置创新“刚性门槛”,强调监管审慎性。“从业务上,严防打着金融科技旗号从事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这样的违法犯罪活动。从技术方面,明确风险的底线和安全的标准,保障真正有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测试和迭代完善。”李伟如此解释设置创新“刚性门槛”的原因。 李伟表示,创新监管工具希望能够充分的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打造机构自治、公共监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金融科技治理体系。 引入创新辅导机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包含安全管理机制和创新服务机制。 为了摸清金融服务运行的状况,创新的风险,创新监管工具建立了涵盖创新应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的机制。通过事前审慎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事后综合评估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的机制,来保障创新的安全、管理,防范一些风险的外溢。 在创新服务方面,主要有四大块。 一是试错容错空间。营造“允许出错、及时纠错、快速改错”的创新氛围,构建具有“容错”能力的测试空间。 李伟解释称,因为要创新肯定就是要有一定的出错概率,是允许试错的,在这监管沙盒封闭的环境里,有问题要及时迭代改正,支持创新主体在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环境中大胆创新测试。 二是政产用对接。发挥“一端连市场、一端连政府、一端连用户”优势,协同赋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通过标准化手段增强创新生命力,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创新影响力,强化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创新转化成本。 四是开展创新辅导。引入合作关系分析法(CRA)、数据流式分析法(DFA)、资金链式分析法(CCA),提升安全与普惠水平。 李伟着重阐述了创新辅导理念,辅导机制来源于央行去英国学习监管沙盒时发现,他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创新者有创新的思路时,监管部门会投入一定的人力去帮助创新者完善其创新项目。“我觉得这个非常人性非常好,所以在我们这个机制里面也引进了这样的一个做法,构建辅导优化的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监管服务支撑。” 2019年12月,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在北京市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目前已有两批共计17个试点应用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详情]

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数字人民币钱包并不和手机号绑定
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数字人民币钱包并不和手机号绑定

  原标题: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数字人民币钱包并不和手机号绑定 10月22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可能存在一个误解,以为数字人民币钱包需要和手机号绑定,实际上,当前只是利用手机号认证进行数字货币钱包开立,今后也会出现其他的认证形式。 数字人民币钱包并不和手机号绑定。 “必然要有一个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没有办法发回验证码,就没办法开立数字钱包,所以它(手机号码)是用作认证的一个必要信息,并不是和手机号进行所谓的绑定。”穆长春说。 他指出,数字人民币是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只要能够成为唯一身份的标识,都可以开立数字钱包,今后也会出现其他的认证形式,或者说唯一身份标识开立的数字项目。 10月上旬深圳市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给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机会。参加测试的用户在收到中签短信后,需要根据短信指引,下载安装“数字人民币APP”。 据当时一位选取工商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红包领取银行的中签者演示,数字人民币APP安装完成后,首先跳出来的是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的界面,界面上还附有“上滑付款”、“下滑收款”、“法定货币”、“双层运营”四个该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特征。此后再跳出一封红包,写着“恭喜获得深圳市罗湖区消费红包”。该中签者点击红包后,就会出现200元的数字人民币,图案类似于一百元纸币的一部分,上方标注200元。 此后,中签者需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方可正式获得红包。 “公众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穆长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说,“这是一次常规化的测试,并不是一个完全公开的测试,所以我们确实比较高兴看到公众这样高的热情。” 中签结果显示,此次试点申请者超190万,中签率仅2.6%。另根据“i深圳”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18日24时,47573名中签个人成功领取“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使用红包交易62788笔,交易金额876.4万元。数据显示,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本人数字钱包进行充值,充值消费金额90.1万元。 此后的试点会测试什么? 穆长春表示,现在双离线的硬钱包已经完全开发完毕,使用也比较顺畅,可能在今后试点过程中会应用到。“在此次深圳数字人民币红包的试点过程中,我们利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智能合约,现实的一个支付功能,之后肯定还有相对更加丰富的智能合约投入到以后的实践过程当中。”[详情]

第二批公司公开发行启动后 监管首提新三板精选层再融资制度建设
第二批公司公开发行启动后 监管首提新三板精选层再融资制度建设

  原标题:第二批公司公开发行启动后 监管首提新三板精选层再融资制度建设 精选层再融资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10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优化公开发行审核机制,在精选层推出再融资制度,研究推出可转债,进一步畅通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促进市场功能更好发挥。 其中,“在精选层推出再融资制度”是监管层首次提出。 “首批精选层集中挂牌上市三个月,公开发行之后再融资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此举也是将创新层成熟的再融资制度和可转债制度,再与精选层市场相结合。 2020年7月22日,首批32精选层企业在公开发行后挂牌精选层,合计融资融资94.52亿元。 而就在10月21日,常辅股份披露《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发行安排及询价公告》,这也是首批21家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后,首家启动公开发行的企业。 在此之后,10月22日,万通液压同样公布了公开发行方案,启动公开发行。 业内人士表示,第二批精选层挂牌企业预计将很快出现,市场的再融资基础制度建设势必需要跟上。 除再融资制度建设外,对于未来新三板市场的建设,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还在10月23日透露称,将积极推进新三板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探索创新企业在精选层挂牌的准入制度;加紧与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对接,推动转板制度尽快落地,同时密切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对接;稳步推进混合交易、融资融券等业务落地,推动存量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境外合格投资者等长期资金入市,研究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提升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挂牌公司质量,包括公司经营质量、治理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强化风险防控,为新三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作者:满乐 编辑:李新江)[详情]

四部委一揽子金融政策红利 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及“两区”建设
四部委一揽子金融政策红利 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及“两区”建设

  原标题:重磅!四部委释放一揽子金融政策红利,全力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及“两区”建设!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马婧妤 李丹丹 黄紫豪 北京“两区”和“四个中心”建设将迎来一揽子重磅金融支持政策! 今日早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四部委联合举办“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政策发布专场活动,发布支持北京“两区”“四个中心”建设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 证监会:四措并举提升北京资本市场辐射效应和机构聚集效应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近一时期,证监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支持北京“两区”建设的政策安排,细化明确了5个方面10余项具体措施,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支持北京发展,加快推动资本市场相关工作落地实施,促进北京资本市场的辐射效应和机构集聚效应提升,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中积极贡献力量。 高莉表示,证监会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 一是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续优化公开发行审核机制,在精选层推出再融资制度,研究推出可转债,进一步畅通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促进市场功能更好发挥。 二是支持北京的优质证券基金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产品、服务、组织和技术创新,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三是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抓紧出台相关文件,在北京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继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北京等区域性股权市场登记结算领域的应用。 四是优化金融法治环境,支持北京开展证券代表诉讼试点,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化解、诉讼对接、仲裁等机制,助力北京建设法治诚信资本市场示范区。 人民银行:五大政策支持北京“两区”“四个中心”建设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介绍了人民银行支持北京“两区”“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政策动向。 第一, 加大货币政策支持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力度。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快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继续加大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力度,切实做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见效。 第二, 支持北京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两区”相关金融政策落地。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支持北京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允许区内银行为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审慎有序进行金融综合经营试点,支持社会资本在京设立并主导运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 支持北京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允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等依法合规开展实物资产、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跨境交易。 支持北京健全开放型经济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支持北京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在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指导下,支持构建京津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健全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增信体系。 第三,加大金融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力度。 人民银行将结合北京的一些优势,支持北京申建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在创新科创金融组织体系、推进股债联动试点、发展壮大创投行业、吸引长期资金投入科创领域、健全科技保险体系等领域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引领世界的世界创新新引擎和具有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支持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创新金融工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北京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中心。 第四, 积极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增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在北京落地,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机制的作用,在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风险可控、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 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在京设立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 第五, 积极支持首都营商环境建设。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和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稳步推动远程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试点,推动入境人员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试点运用。 莫万贵称,未来人民银行将扎实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开放,继续落实好已经宣布的金融改革创新措施,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继续支持北京建设“两区”,全力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银保监会: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完善支持政策 银保监会法规部一级巡视员梁玲介绍称,银保监会参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完善支持政策,具体包括: 第一,优先在北京市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险公司;第二,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在京依法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京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第三,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适合科技创新性企业个性化金融服务;第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在京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银行机构设立文创专营分支机构,参与做好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更好发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同时,银保监会积极配合研究制定北京市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北京市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具体包括: 第一,支持在北京设立重点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民营银行;第二,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展文化知识产权保险业务;第三,鼓励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展跨境金融服务;第四,支持跨国公司通过在境内设立符合条件的投资性公司,依法合规设立财务公司;第五,支持自贸试验区内汽车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前提下开展跨境融资。 外汇局: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措施在北京先行先试。在国务院批复北京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贸区方案后,第一时间部署落实。重点包括: 在跨境贸易方面,支持北京自贸区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货物贸易外汇综合服务。研究探索实物资产跨境转让的场内外汇结算模式,提升外汇资金结算效率。此外,为人才从业提供支持,包括便利在京中资机构海外员工薪酬结汇,便利境外高端人才办理个人赡家款、随行子女就读等购结汇。 在直接投资方面,推进境内机构境外投资便利化。正在研究关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试点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拓展投资范围、简化登记手续、便利资金汇兑,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融资管理模式,继续支持北京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投资机构落户。 在外债方面,持续推进外债便利化措施落地。 一是进一步升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助力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债便利化试点实施细则》,区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500万美元外债便利化额度。在此基础上,还特别扩大海淀园区内非金融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由50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截至目前,已有19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二是创新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合并交易环节,试点一次性外债登记,取消试点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管理要求。 三是在北京开展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允许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进一步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丁志杰表示,下一步,外汇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持续推进外债便利化改革,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支持跨境绿色金融发展等创新措施,进一步支持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详情]

莫万贵: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
莫万贵: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

  证券时报e公司讯,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详情]

莫万贵: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
莫万贵: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 [详情]

外汇局丁志杰: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
外汇局丁志杰: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表示,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详情]

我国金融供给存在五大方面结构失衡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9.4%
我国金融供给存在五大方面结构失衡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9.4%

  原标题: 我国金融供给存在五大方面结构失衡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9.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天,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言表示,与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金融供给还存在着五大方面的结构失衡。 目前,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供应链中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核心优势大企业和有政府信用背书的企业及项目,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工信部将推动政府部门社企信息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辛国斌称,前一阶段工信部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了一些调研。许多企业反映,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与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金融供给还存在着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五个结构失衡。 一是配置结构失衡。金融机构资金过度流入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制造业贷款占比逐年下降,从2012年末19.4%持续下滑至2018年末11%。 二是期限结构失衡。制造业融资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近年来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一直在3%到8%的水平徘徊,2019年增速为5.2%,与服务业中长期贷款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占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比重也从2010年的18.8%,持续下滑到2020年6月末的9.4%。 三是市场结构失衡。按存量法估算,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近几年维持在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5%到80%的比重。 四是主体结构失衡。突出表现为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供应链中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核心优势大企业和有政府信用背书的企业及项目,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五是阶段结构失衡。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资源,大多投向成长期及成熟期企业,对种子期、初创期制造型企业支持力度不够。2018年成长期及成熟期企业累计融资金额分别达到3852亿元和4393亿元,比重分别高达37.2%和42.4%,而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融资比重只有6.8%和13.7%。 辛国斌认为,金融供给结构性失衡,既有制造业大而不强,企业利润率过低,难以覆盖融资成本的原因,也有制造企业资产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融资能力较弱的原因,但深层次根本性原因仍然是金融供给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传导渠道不畅。 一是以银行贷款等短期融资为主的金融供给与制造业自身具有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不匹配,制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提升。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不健全,风险控制工具不足,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步伐,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的变革节奏,风险偏好低,不能及时精准提供资金。三是产业、金融、财税等政策协同不足,数据信息孤岛,数据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加大了资金供需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融资成本,降低了融资效率。 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主动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有效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产融合作向纵深发展。 文/本报记者  程婕[详情]

“金融街发布”平台正式启动 六大金融研究成果亮相
“金融街发布”平台正式启动 六大金融研究成果亮相

  原标题: “金融街发布”平台正式启动 六大金融研究成果亮相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晚,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金融街之声”专场活动,集中发布六项金融街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重磅研究成果,并正式启动“金融街发布”平台。 据悉,“金融街发布”平台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北京金融街服务局联合打造,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协会等组织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发布、解读、传播服务,构建中国金融政策信息的权威高地,汇聚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权威声音、业界动态。 此次活动选取了“金融街发布”六项最具代表性的线下成果进行发布,汇聚了监管机构政策工具的创新成果、国家级智库及行业协会的一线调查,以及金融机构深耕市场的精准洞见,指引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前沿动向。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白皮书是对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实践的阶段性总结。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世界展示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的最新成果,旨在提出一套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包容合理创新,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思路与方法,为健全全球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李月发布《全球重点国家及区域投资风险分析2020》报告,全面揭示了在国际宏观形势变局中,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哪些风险和机遇,以及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给经济全球化及海外营商环境的影响。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亚琳发布《中国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2020》。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企业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为证券行业如何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有效建议。 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长智发布《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2020》,展示了光大云缴费作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如何通过应用新技术打造智慧城市、利企便民、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民生,为银行同业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借鉴蓝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委员杨涛发布《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了有效支撑。 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副主席谢平发布《中国保险科技洞察报告》。中国保费规模目前已然跃升世界第二,《洞察报告》揭示了与经济周期相逆的保险行业,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激发自身潜力,应用新技术、新场景,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李成才发布并分享了金融纪录片《基金的力量》和《百年金融》,以真实的影像记录回顾和见证中国金融历史。 文/本报记者  程婕[详情]

央行莫万贵: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切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
央行莫万贵: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切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在参加2020年论坛年会政策发布会时表示,人民银行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加快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继续加大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详情]

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原标题: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快讯(记者李云琦 张姝欣)10月23日,2020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表示,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详情]

外汇局丁志杰:将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外汇局丁志杰:将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下一步,外汇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持续推进外债便利化改革,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支持跨境绿色金融发展等创新措施,进一步支持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贝壳财经)[详情]

证监会高莉:推进区块链技术北京股权债权登记领域应用
证监会高莉:推进区块链技术北京股权债权登记领域应用

  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未来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北京的股权债权登记托管领域应用。(贝壳财经)[详情]

试点注册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场逐步具备推行注册制条件
试点注册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场逐步具备推行注册制条件

  原标题:试点注册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场逐步具备推行注册制条件    来源:北京青年报 10月22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合作与变革”平行论坛上发言称,试点注册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通过科创板和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 李超指出,从去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以来的情况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较好地发挥了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同时,科创板助推科技创新的作用日渐显现。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80家,IPO融资金额占同期A股的一半,有力推动了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一批标杆性的科创企业先后上市,产业集聚品牌示范效应逐步发挥。[详情]

证监会高莉:将进一步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的创新
证监会高莉:将进一步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的创新

  原标题:证监会高莉:将进一步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的创新,抓紧出台相关文件 2020金融街论坛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的创新,抓紧出台相关文件,其中关于支持北京的金融科技的具体的工作方案,我们已经开始对外征求意见。[详情]

周亮: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
周亮: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

  原标题:周亮: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 10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发言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要关注全球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东亚经济明显好于欧美,说明只要疫情控制得当,经济就会逐步恢复。要高度警惕疫情在部分国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仍是重中之重。 二是要关注全球超常规宽松政策的两面性。疫情发生以来,多国采取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宽松政策对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就业和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还不宜过早过快退出。另一方面,过度刺激政策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且难以持续,长期会有极大副作用。 三是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世界经济衰退,复苏低迷,但一些主要国家股指创新高,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出现“过山车”行情。实体经济的表现难以支撑国际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 四是要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脆弱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逆差和高外债叠加疫情冲击,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杠杆过高的压力。 五是要关注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目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国家明显抬头,国际贸易大幅收缩,全球出现产业链供应链阻断的现象。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将萎缩9.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30%-40%。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逐季好转,是全球率先实现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平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2.09%,拨备覆盖率179.8%,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54%,新增制造业贷款2万亿元。 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问题机构处置有序推进,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势头得到遏制。 三是金融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中小银行改革深入推进,车险、农险、意外险、养老险改革加速。2018年以来,银行业保险业先后推出34项开放措施,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下一步,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助力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持续整治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金融腐败,严防外部输入性风险。 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不断优化银行保险发展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改革,促进融资结构改善。注重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实施,引入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加强国际合作,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复苏和发展。 (作者:李致鸿 编辑:周鹏峰)[详情]

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原标题:中国人民银行莫万贵: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 10月23日消息,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冬奥会应用。[详情]

周亮: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
周亮: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

  原标题: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办公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金融界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金融街论坛年会。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要关注全球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东亚经济明显好于欧美,说明只要疫情控制得当,经济就会逐步恢复。我国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先控制疫情再稳步恢复经济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要高度警惕疫情在部分国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仍是重中之重。 二是要关注全球超常规宽松政策的两面性。疫情发生以来,多国采取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宽松政策对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就业和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还不宜过早过快退出。另一方面,过度刺激政策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且难以持续,长期会有极大副作用。 三是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世界经济衰退,复苏低迷,但一些主要国家股指创新高,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出现“过山车”行情。实体经济的表现难以支撑国际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 四是要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脆弱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逆差和高外债叠加疫情冲击,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杠杆过高的压力。 五是要关注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目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国家明显抬头,国际贸易大幅收缩,全球出现产业链供应链阻断的现象。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将萎缩9.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30%-40%。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逐季好转,是全球率先实现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平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2.09%,拨备覆盖率179.8%,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54%,新增制造业贷款2万亿元。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问题机构处置有序推进,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势头得到遏制。三是金融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中小银行改革深入推进,车险、农险、意外险、养老险改革加速。2018年以来,银行业保险业先后推出34项开放措施,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助力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持续整治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金融腐败,严防外部输入性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不断优化银行保险发展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改革,促进融资结构改善。注重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四是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实施,引入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加强国际合作,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复苏和发展。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安青松: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证券服务业
安青松: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证券服务业

  安青松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 没有充分发展的现代投资银行就没有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建设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不仅仅是做大规模而是做优做强,是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有更高的适应性、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提高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上有更好的普惠性。围绕这个话题,分享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证券业已健全现代投资银行基本功能 一是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底, 13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共7.26万亿元,净资产2.02万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3.58倍、4.19倍。基本业务结构健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05亿元,净利润1231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1.76倍、1.32倍;财富管理功能形成,全行业资产管理受托资金总额12.29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达1.3万亿元。 二是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末,证券行业净资本1.62万亿元,是2009年的4.23倍。行业整体风险覆盖率为254.61%,资本杠杆率为23.06%,流动性风险覆盖率为277.39%,净稳定资金率为145.22%,132家机构的全部指标优于监管标准,行业流动性指标整体稳定。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2019年度,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通过股票、债券和并购重组融资共计9.4万亿,其中201家企业IPO融资2490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1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2万亿元;企业发行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4.3万亿,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2.8万亿元。截至2020年7月,证券公司共保荐承销143家企业实现科创板上市,帮助科创企业融资2127.84亿元。 四是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底,101家证券公司结对294个国家级贫困县,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融资570.44亿元,同比增长35.1%;公益性支出5.58亿元,同比增长7.22%。目前,证券行业结对帮扶的274个贫困县已实现脱贫摘帽;疫情期间,证券行业捐赠物资超过5.3亿元,累计承销疫情防控公司债券104只,融资1057.25亿元。截至6月底,54家证券公司成立了120只支民营企业发展资管计划和81只子计划,出资规模707.72亿元,切实纾解民营企业及其股东流动性困难。 二、我国证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资本市场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枢纽作用,证券业正以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健全与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相适应的能力和责任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与注册制相适应的责任体系。注册制改革推动投资银行真正落实价值发现责任、估值和定价责任、风险管理责任、组织交易责任,将工作重心从关注审核转向更加关注市场,从政府与企业的中间人回归市场中介本源,围绕定价、保荐、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能力将从通道化、被动管理向专业化、主动管理转型,价值发现能力、估值定价能力、尽职调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等将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不断增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力体系。加强行业文化建设,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提升证券基金机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并表监管试点,强化合规风控管理,将行业风险管控边界从母公司层面扩展至合并报表视角;修订《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进一步强化合规、审慎经营导向,完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和标准。 三是不断提升守正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证券行业实施组织管理创新,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和证券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开展证券公司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开展证券公司账户管理功能优化试点,优化现有账户管理模式,提升证券公司客户服务功能。 四是以更高水平开放构建行业发展良好生态。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发布《QFII、RQFII办法》,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并重启内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取消月度经营数据和简化定期报告中分类结果的披露要求,推动行业由家数规模竞争向质量效率竞争转变。 三、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证券服务业 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证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增强投资银行业务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适应性 一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治理体系,持续提升转型、创新、合规风控等内在能力,坚持稳健经营、守正创新,为新兴产业进行资产定价和权益保护。二是积极促进股权投资及风险投资,助力在高端技术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引进技术、跟随发展的模式。三是通过跨期风险定价和预期估值定价,引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四是发挥交易中介、信息中介、资本中介作用,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循环规划路线、提供支持,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调整中抢占制高点。五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广“ESG”投资原则,通过资产管理、证券承销、研究销售、绿色投资等业务,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 一是支持证券公司参与基金投顾服务试点,增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的专业性、稳定性。建议加快出台《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柜台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服务投资端的业务规则;逐步扩大证券公司参与基金投顾服务试点范围,并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基础上,探索符合证券公司业务特点的、以客户利益一致性为基础的客户账户管理模式。二是支持证券公司提升综合资产配置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建议在现行三方存管体系的基础上,支持证券公司建立综合理财账户,鼓励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全产品、全业务、全服务、全周期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建议探索优化三方存管运行模式,提高银证合作运行效率,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实现理财账户的投资、交易、支付等基础功能,逐步建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账户体系。 (三)提升跨境业务在促进双循环中的竞争力。 建议适度放宽外汇监管,为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便利,适当放宽证券公司境外发债在额度、结汇等方面的要求;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利用更多手段管理跨境资金,给予更灵活的跨境结算和境内外资金管理政策;探索设置仅用于境外融资资金引入以及“一带一路”等跨境项目开展的年度专项外汇额度,提升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球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逐步放宽具备相应能力的证券公司直接参与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限制,不断加大外汇、利率、信用等跨境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丰富交易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国际合作,建立多边监管合作协调机制,给证券行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为证券行业双向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详情]

谷澍:把握跨境跨业跨界竞合格局 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
谷澍:把握跨境跨业跨界竞合格局 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讯 记者孟扬报道 10月22日,由中国工商银行承办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开放与市场”平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围绕“金融市场开放与资管竞合变局”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在致辞时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将成为关键一环。资产管理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将引领中国资产管理迈进新时代。他表示,新时代有新特征,也需要有新姿态。工商银行将与金融同业一道,坚决践行国家金融开放部署,充分把握资产管理跨境、跨业、跨界的竞合格局,持续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不断开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以跨境竞合促融通。以更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强化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利用好后发优势,在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经营模式、投资方法等方面敢比善学,逐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思维、专业精良的人才团队。加强对国际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市场规则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高对国际市场趋势研判、前瞻布局的能力。 第二,坚持以跨业竞合促发展。资管行业具有服务企业经营全周期、全方位的特点,各类资管机构基因各异、优势不一,在企业成长的各阶段、各环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跨业合作大于跨业竞争。目前,工商银行已经形成包括商业银行、工银理财、工银瑞信、工银安盛、工银投资等在内的全谱系、全天候、全渠道的资产管理服务体系。随着分业监管、专业经营深入推进,工商银行也愿意通过自身资金优势、渠道资源和协同能力,发展成为同业资管机构资源互济、信息共享、多重赋能的重要平台,对接企业各层级风险偏好的资金需求,提升价值创造效能。 第三,坚持以跨界竞合促转型。金融机构应加快资源开放、接口开放和平台开放,携手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赋能型金融生态。为C端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组合方案,为B端提供平台化、综合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方案。目前,工商银行正在这些方面积极尝试,例如,自主研发了“AI投”服务,实现将投资人单维的投资习惯,丰富为时间轴线、空间配置、风险对冲组成的三维投资理念,成为个人客户理财的导航系统。[详情]

钱文挥:强化资源有效配置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钱文挥:强化资源有效配置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李岚报道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钱文挥今天出席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并作主旨发言时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金融业要迎难而上、强化担当、全力攻坚,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进一步强化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针对性、适应性、普惠性。 对此,钱文挥提出,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金融政策,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市场体系,努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效率低等问题。三是全力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对接扩大内需战略,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把信用风险作为当前风险管控重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和补短板推进作用,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针对如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钱文挥表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首先必须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底线,必须通过国内大循环来保证。农发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最主要的责任,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要在粮食领域大产业链、大循环进一步畅通、提效提质方面下大功夫。要进一步支持粮食的国际贸易、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更多地利用海外的资源来服务我国的粮食安全。[详情]

P2P机构压降至6家 互联网金融风险根本好转
P2P机构压降至6家 互联网金融风险根本好转

  P2P机构压降至6家 互联网金融风险根本好转 杜川 [ 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压降到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 ] “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压降到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势根本好转。 近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为影子银行的风险持续收窄、不良资产的认定和处置大幅度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势根本好转和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了严重打击等特点。 梁涛介绍,影子银行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得到了稳定。 在不良资产的认定和处置大幅度推进方面,到9月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值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前三个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审计准备金1.5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 在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方面,梁涛表示,安邦、明天等不法金融集团的资产清理、追赃挽损、风险干预工作扎实推进,恒丰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风险机构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 另外,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事件得到了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近三年来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债券11万亿元。 从国际上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未来经济领域的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的演变。 梁涛强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首先,坚定不移地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抓住金融稳定的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连和关系纽带。 其次,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顺畅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将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培育理财、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支持金融经济的稳健。 另外,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同时,强化国内国际政策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区域政策的协调,共同形成风险防范的处置合力,加强多边双边金融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详情]

2020金融街论坛平行论坛:金融风险怎么防?改革之路怎么走?
2020金融街论坛平行论坛:金融风险怎么防?改革之路怎么走?

  原标题:2020金融街论坛平行论坛:金融风险怎么防?改革之路怎么走? 来源:新京报 10月22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继续举办。论坛设置“金融合作与变革”“金融服务与发展”“金融开放与市场”“金融科技与创新”四个板块平行论坛,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嘉宾在论坛上释放了重磅信号。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晋柏出席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的“金融街发布”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杨晋柏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始终把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国家金融改革的发展成果。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下一步将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强化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合作。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扎实稳妥办好注册制改革这件大事,做好全市场注册制的改革准备,构建有利于注册制实施的监管体系,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 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 北京金融街是海内外观察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窗口 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的“金融街发布”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晋柏表示,北京金融街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拥有完善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全方位的金融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云集之所,是海内外观察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窗口。 “在今天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正式启动‘金融街发布’的栏目,并集中发布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可喜可贺。”杨晋柏称,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始终把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国家金融改革的发展成果。现在北京市正在紧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机遇,为首都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 他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刘鹤副总理在21日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指出,中国金融系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包括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以及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这些内容)都将在22日晚即将发布的研究成果中有所体现。 “金融街的智库研究与时代脉搏同步共振,‘金融街发布’平台的定位之一,就是要致力于成为中国金融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的平台,向世界展现中国金融业的最新思考,主动发声,开启交流,参与治理。”杨晋柏称,今天(22日)借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契机,“金融街发布”平台正式启动,相信今天(22日)的发布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信息窗口,也一定会成为惠及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权威声音、业界动态的信息高地。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论坛官方供图。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 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实现对表内外、境内外风险全覆盖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统一部署、金融委靠前指挥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四是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五是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梁涛表示,从国际上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未来经济领域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增速下行也会带来资产劣变的压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抓住金融稳定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 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疏通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三是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 四是强化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合作。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 辩证看注册制下新股供给与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关系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改革探索,从理念提出到落地生根的过程,也是我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是要做好发行制度和其他基础制度之间的协同改革。注册制改革不是简单的股票发行制度改革,而是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改革,同时也需同步对其他基础制度进行改革。 二是要辩证看待注册制下新股供给和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场担心新股供给增加会分流股市资金。从本次改革看,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三是要把握好融资端改革和投资端优化之间的平衡。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是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试点注册制过程中,我们同时加强投资端制度建设,积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比如,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修订发布QFII、RQFII监管规则,引入更多境外中长期资金;不断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推动提高A股纳入国际主要指数的比例,等等。 四是要促进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对等。注册制的基本内涵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清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 谈及下一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内容,李超表示,一是做好全市场注册制的改革准备。二是构建有利于注册制实施的监管体系。转变监管理念,优化涉及全市场各环节、涵盖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机制。三是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坚持以注册制改革为引领,补齐制度短板,稳步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退市、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加快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础制度体系。 李超指出,注册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机制的磨合、市场主体间的有效制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需要逐步调试,持续优化。 话题1 如何看待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恢复与重建?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等人围绕“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恢复与重建”这一话题分别作了演讲。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相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表现将高于IMF、世行的预测 相信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目前的态势恢复到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也就是6%左右,中国2020年经济实际的表现将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是,2020年全球经济要下滑4.4%,这个预测比它此前预测的5.2%有所改善。其中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是负的4.3%,欧元区是-8.2%,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此前的1%上调到1.9%。此外,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2020年的增长预测是2%。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合计增长0.7%。我相信我们的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保持目前的态势恢复到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也就是6%左右的水平,那么中国2020年经济实际的表现将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经济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问题突出 当前中国经济还在复苏当中,诸多的指标还是低于正常水平。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大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个是结构性问题突出。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近几年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前三季度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负的,有效需求不足不是一个小事儿。从投资来看,投资需求由负转正主要是靠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的投资,投资当中最重要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是下降的,这说明实体经济困难大。此外,民营投资比重在下降说明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不好。 现在中国经济另一个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表现在规模以上企业和规下企业。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也就是大中型企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1.2%,由负转正。但与此同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就是中小企业的增加值是-1.6%。整个市场主体是一亿两千三百万家,规上的工业才34万家,95%以上企业主体都是规下的中小企业,而这部分现在还是处在负增长。 另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结构性问题表现在就业领域。尽管前三季度实现了全年就业目标的99.8%,9月城镇调查就业率是5.4%。但31个省市自治区还有10个省的调查失业率是在6%以上。此外,尽管整个调查失业率是5.4%,但20岁至24岁的年轻人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金融资金过度流入基建、房地产 制造业贷款占比逐年下降 与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金融供给还存在着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失衡。 第一个失衡是配置结构失衡。金融机构资金过度流入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制造业贷款占比逐年下降,从2012年末19.4%持续下滑至2018年末11%。 第二个失衡是期限结构的失衡。与服务业中长期贷款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占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比重从2010年的18.8%持续下滑到2020年6月末的9.4%。目前制造业融资是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而制造业自身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第三个失衡是市场结构失衡。按存量法估算,近几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维持在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5%到80%的结构。 第四个是主题结构的失衡,突出表现为——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供应链中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核心优势大企业和有政府信用背书的企业和项目,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第五个是阶段结构失衡。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资源大多投向成长成熟期企业,对种子期初创期制造型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10月22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在北京金融街举行。论坛官方供图。 话题2 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如何走? 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证券法的施行,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下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如何走?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来自证券监管部门、法院、学界的嘉宾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完善法治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关键 完善法治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资本市场的法治核心就是以公开、透明的法律规则来治理市场,规范市场,可以明确和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和左右摇摆,为市场交易在制度规则的轨道上稳定畅通运行做好保障。基础制度的完善过程是一个渐进、持续和长期的过程,法律的实施可以不断地发现和推动基础制度的完善,所以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过程同时也是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市场主体,执法、司法机关在适用法治规则的制度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评价和反馈,通过法律规则的不断修改完善促进基础制度的更加完善。 推进和深化法治建设,首先是要落实新《证券法》,根据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实践,梳理完善与注册制改革相关的各项制度规则,为未来全面实施注册制做好充分法律准备。其次要加大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法律保障,推动修订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制定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公司治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制度。另外,要完善市场结构及交易结算法律制度,强化中介机构的作用和机构投资者引领稳定市场的作用,加强投资者保护。 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注册制改革不是单纯解决入口问题,还必须畅通出口 注册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是单纯地解决入口问题,还必须畅通出口,实行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更加市场化的交易制度等。还要加大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督促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真正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因此在改革的安排上我们采取了以板块改革为载体、分步实施的策略,每个板块改革实际上都是综合性的改革。 通过新一轮改革,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个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科创企业的包容性增强,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更高,更加透明、可预期,促进了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退市力度前所未有,促进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据统计去年以来有24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这个数据是之前六年总和的两倍。 马来西亚宏愿开放大学乔治市开放及高等研究院主席沈联涛:构建多层次、活跃的、适应大国发展资金需求的证券市场 建立一个股票市场生态系统比建立一个股票市场更复杂,要求教育投资者,培养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建立标准、规则以及交易支付和清算系统。换句话而言,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活跃的、适应大国发展资金需求的证券市场生态系统。透明度和问责制是股票市场的关键,如果市场上有很多欺诈行为和市场操纵行为,散户肯定受到损害,并失去对市场的信心,如果透明度不足,市场的价格发现价值就会扭曲,因此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必须严格。 另外,股票市场是公平进行投资的市场,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的业绩至关重要。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退出机制,如果由于会计问题、亏损或流动性缺失而导致股票表现不佳,则该股票应该有序退出,有进必定有出。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侯润芳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详情]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银保监会亮出“成绩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银保监会亮出“成绩单”

  来源:北京商报 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那么近年来,银保监会采取了哪些举措?又取得了哪些成绩?10月22日,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合作与变革”平行论坛上披露截至目前的成绩单:“当前影子银行的风险持续收敛,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势根本好转,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 当前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据梁涛介绍,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规模较2017年峰值缩小20万亿元,显著降低国内系统性风险。年初以来,国内加快补齐监管短板,规范市场秩序,持续深入治理国内影子银行,金融机构表外信托、委托贷款等同比增速仍在收缩,国内影子银行风险趋于收敛。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造成了资金“空转”现象,资金并未流向实体经济,甚至留下了风险隐患。 “从2017年集中整治以来,针对层层嵌套的银行理财、信托领域进行了持续压降,拆解风险。今年因为疫情等因素,不良的风险上升,基于控制风险的现实考虑,银行理财的转型压降面临了停滞和延期。”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后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影子银行压降放缓,同时需要防范不良风险上升的情况。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陶金同样指出,影子银行由于其表外、通道、嵌套、非标准化等性质,监管无法有效监控,又因为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性质而存在潜在风险连锁反应的可能。对此,梁涛提出,下一步抓住金融稳定的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陶金进一步指出,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实体经济盈利和现金流压力增加,信贷违约现象在当前和未来造成不良资产快速积累。对此,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未雨绸缪,积极引导进行不良资产的集中处置,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不良资产还会出现一定程度反弹,但规模不会很大。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同时多方设法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抵御风险的长效能力。 P2P网贷机构降至6家 除影子银行规模有效压降外,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得到了根本好转。在备受关注的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数量方面,据梁涛透露,已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压降到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 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以来,P2P网贷机构数量实现持续压降。从3月底的139家到6月底的29家,并于8月末压降至15家,截至9月末已仅剩6家。 在于百程看来,从目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数量看,网贷平台的清退进入最后收尾阶段。之所以下降速度如此之快,与监管从严清退、网贷市场本身问题集中暴露及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均相关。他同时指出,与在运营P2P平台数量大幅下降同步的,是绝大部分的平台在退出中或者被立案。如何平稳解决出借人资金问题,将是在网贷清退之后的重点和难点。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梁涛在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中提到,未来将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 在金融违法犯罪方面,据梁涛介绍,“安邦”“明天”等不法金融集团资产清理、追赃挽损、风险隔离等工作扎实推进。恒丰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机构风险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 “灰犀牛”得到控制 房地产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风险隐患处置情况如何,也备受市场关注。梁涛称,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近三年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政府债券11万亿元。 他也特别提到,“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恢复正常循环,提早谋划应对风险反弹回潮,严密监测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引发重大金融风险”。整体来看,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目前,房地产泡沫化风险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其次是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在周茂华看来,未来房地产金融政策整体中性略偏紧,管理层将坚决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房企融资渠道收窄;防范房地产非理性拿地、加杠杆,房企为加快资金周转,不排除部分房企以价换量,降价销售、加快资金回笼等,但整体上,国内楼市“三稳”仍是主基调。 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化解方面,周茂华提到,关键是摸清债务规模、结构,在地方债治理方面,近年来,国内管理层加快健全国内监管、审计制度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坚决遏制增量、逐步化解存量情况下,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堵后门、开前门”。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但周茂华同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复杂性,需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且涉及各项制度、法律、规范完善,各级政府部门人员思想建设、绩效考核等,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化解仍需久久为功。[详情]

银保监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银保监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原标题:银保监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抓住金融稳定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 梁涛表示,从国际上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经济领域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增速下行也会带来资产劣变压力。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梁涛指出,一是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 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疏通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培育理财、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撑金融体系稳健。 三是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 四是强化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合作。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共同形成风险防范处置合力。加强多边双边金融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梁涛介绍,近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9月末的6家。 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 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方面,梁涛表示,银保监会将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看,一是认真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天职。二是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确保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落实“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要求。三是更好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幅增加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开发更多生态环保领域信贷保险产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动中小银行、理财、信托、保险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提升金融业双向开放质量,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促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详情]

中证金融研究院张望军: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中证金融研究院张望军: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从四方面加快完善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 张望军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见习记者 刘伟杰 10月22日下午,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在参加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服务与发展”平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政策逐步落地,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要主动适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进一步聚焦中小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产品和中介服务体系,强化科技赋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从四个方面加快完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张望军表示,一是不断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二是打造一批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三是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创新融资工具和便利化措施;四是推动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张望军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多处于发展早期,经营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风险;二是资产难以准确定价,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物;三是融资需求差异大,制造业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较慢,平均融资期限较长。 “资本市场在服务中小企业和创新经济融资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识别风险并准确估值;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为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资本市场特有的风险代偿机制,可以推动资本要素向更多中小企业聚集。”张望军认为。 张望军表示,近两年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相继推出,有效增强了资本市场包容性,完善了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截至今年9月末,科创板已有183家上市企业,累计融资2621亿元,有力推动了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等产业链完善和发展壮大。在成长期,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以及A股市场各板块能为企业经营扩张提供差异化的挂牌、上市服务。在成熟期,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渠道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本服务。今年前9个月,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筹资243亿元,A股市场IPO、再融资合计筹资1.05万亿元,并购重组交易金额1.14万亿元。 张望军还提到,从成熟市场经验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截至2019年底,私募基金累计投资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项目11.71万个,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6.89万亿元,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孵化器、助推器。 “要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推进科创板关键制度创新,强化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优化提升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作用。推动进一步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税收政策,鼓励和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促进资本形成和积累。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提升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张望军如是说。[详情]

李东荣:金融科技具有“双刃剑”效应 要高度重视数字鸿沟等挑战
李东荣:金融科技具有“双刃剑”效应 要高度重视数字鸿沟等挑战

  原标题:李东荣: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来源:金融时报 10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金融科技与创新”上就“金融科技助推全球经济合作发展”议题发言时表示,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金融科技在渠道线上化、运营全时化、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具有许多突出优势,有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非接触式和不间断性以及快捷性,从而更能有效地对冲疫情影响、加快经济复苏。重视发展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的作用。依托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直达性和可负担性。 同时必须看到,金融科技具有“双刃剑”效应,从国际金融治理角度看,李东荣认为,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数字鸿沟的挑战。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同,网络终端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差异明显,而且居民在数字能力方面的鸿沟可能比数字接入方面的鸿沟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将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从金融科技发展中获益的能力有所分化。 二是监管套利的挑战。由于各国金融监管理念和制度体系有所不同,风险研判和管控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在金融发展优先的政策导向下可能引发“监管竞次”问题。实践中,一些打着金融科技创新旗号的机构,从强监管国家迁往“监管洼地”的情况并不少见。 三是风险外溢的挑战。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开放性和基础设施连通性不断增强,金融科技可能带来业务、技术、数据和网络风险的叠加效应,使金融风险传染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风险结构更复杂,提高了金融风险全球治理的难度。 四是规则缺口的挑战。当前,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新的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金融科技国际标准规则还有较大供给缺口。 李东荣建议,可从四个着力点开展工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倡导国际共识理念。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提出的《巴厘金融科技议程》等国际共识,推动将普惠金融、负责任创新、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保护等原则理念融入到各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则体系之中,使金融科技的经济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二是促进各国特色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金融科技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模式。各国应在充分吸收国际共识理念和标准规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在加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建设、设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建立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金融科技发展道路,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贡献了中国的经验和方案。 三是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依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深化金融科技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评估与风险监测,探索建立金融科技监管信息共享、风险联动应对和危机处置机制,加快网络安全、数据治理、跨境支付、反洗钱等关键领域的金融科技国际标准规则体系建设,解决好金融科技跨境“监管竞次”和监管套利问题。 四推动知识能力共享。充分借助各种有效机制和渠道推动金融科技知识能力的共享,可发挥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世界银行共同支持建设的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等机制作用,加强政产学研多层次交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经验本地化、本地经验国际化,鼓励具备条件的各国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可持续原则,通过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中心等形式,拓宽金融科技合作和知识共享渠道。[详情]

宣昌能:疫情对消费、生产和投资的抑制已成全球经济复苏主要阻力
宣昌能:疫情对消费、生产和投资的抑制已成全球经济复苏主要阻力

  原标题:宣昌能: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好内外部挑战 来源:金融时报 10月21日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金融开放与市场”上表示,目前看,疫情对消费、生产和投资的抑制,已取代前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阻力。 谈到下一阶段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宣昌能认为,首先,疫情冲击可能抑制中长期全球经济增长。一是严重衰退带来的“伤痕效应”。疫情导致中小企业破产、工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源跨部门错配等长期创伤,进一步加剧生产率增速放缓趋势,对潜在产出造成持久影响。二是不平等问题恶化。疫情对低收入群体、依赖劳动收入的年轻人冲击更大,收入不平等尤其是代际间的不平等将进一步加剧。三是各国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升温。一些国家内部政治生态变化,政策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可能对贸易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并加大全球经济长期停滞风险和金融市场脆弱性。 其次,超宽松政策加剧负利率,深刻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央行应对疫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对缓解流动性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范围内低利率和负利率的金融市场环境。从债券收益率看,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已超16万亿美元,占全球政府债比重高达25%,一些传统的高风险债券的收益率也降至历史低点。从股票股息率看,疫情冲击企业营收,不少经济体的政府纾困措施中均包含对企业分红的限制。 再次,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可能下降,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多挑战。从金融市场看,全球风险偏好和内外部利差变化,已成为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重要驱动因素,未来,发达国家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和宽松政策退出,就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压力。即使基本面较好的经济体,也可能因为外部环境不稳定而受到冲击。从直接投资看,国际贸易低迷使直接投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2019年减少40%,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2021年可能进一步下降5%-10%。那些对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宣昌能说,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常态化发展。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超过疫情前的经济增速,9月进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政策实施更加灵活精准适度,实现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均衡,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也不断提升。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250个基点的历史高位,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投资也在持续加大。 宣昌能表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好内外部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政策空间足。“在疫后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面对全球化和单边主义逆流,我们将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应对各类风险,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决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倡导国际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宣昌能说。[详情]

梁涛:把风险估计更全面 把措施准备更充分
梁涛:把风险估计更全面 把措施准备更充分

  原标题:梁涛: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 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 来源:金融时报 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尚不明朗、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深入研讨全球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致辞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金融委靠前指挥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近几年防风险成效时,梁涛具体指出五个方面。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9月末,商业银行境内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四是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安邦”“明天”等不法金融集团资产清理、追赃挽损、风险隔离等工作扎实推进。恒丰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机构风险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五是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近三年,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政府债券11万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恢复正常循环,提早谋划应对风险反弹回潮,严密监测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引发重大金融风险。 不过,梁涛强调,从国际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未来经济领域的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增速下行也会带来资产劣变的压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具体而言,首先是坚定不移地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抓住金融稳定的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连和关系纽带。 其次,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顺畅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培育理财、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支持金融经济的稳健。 再次,要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 最后,还需强化国内国际政策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区域政策的协调,共同形成风险防范的处置合力,加强多边与双边金融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详情]

梁涛: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 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
梁涛: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 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

  原标题:梁涛: 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 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讯记者张末冬报道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尚不明朗、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深入研讨全球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致辞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金融委靠前指挥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近几年防风险成效时,梁涛具体指出五个方面。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9月末,商业银行境内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详情]

李超: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 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李超: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 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李超: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表示,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保持定力,循序渐进,扎实稳妥办好注册制改革这件大事。 对于下一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主要考虑,李超表示,一是做好全市场注册制的改革准备。加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各项制度规则运行情况的评估,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框架,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二是构建有利于注册制实施的监管体系。转变监管理念,优化涉及全市场各环节、涵盖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机制。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能力,强化中介机构的全流程监管,加大违法违规惩戒。同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推行权责清单制度。 三是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坚持以注册制改革为引领,补齐制度短板,稳步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退市、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加快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础制度体系。 李超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试点注册制平稳推进,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改革布局。目前,前两步改革已经落地实施,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改革效果符合预期。近两年来,试点注册制总体顺利,成效显现,一是逐步凝聚了广泛的改革共识。二是注册制实践做法得到认可。三是注册制生态系统逐步构建。 李超表示,从去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以来的情况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较好地发挥了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一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有效实施。目前,企业从受理申请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5个多月,审核注册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关键制度创新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建立了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承销机制,新股定价更加理性,定价效率明显提升,二级市场博弈更加充分。三是助推科技创新的作用日渐显现。开市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180家,IPO融资金额占同期A股的一半,有力推动了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一批标杆性科创企业先后上市,产业集聚和品牌示范效应逐步发挥。 结合注册制改革实践,李超分享了对于注册制改革的四点认识:一是要做好发行制度和其他基础制度之间的协同改革;二是要辩证看待注册制下新股供给和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把握好融资端改革和投资端优化之间的平衡;四是要促进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对等。[详情]

银保监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银保监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原标题:银保监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抓住金融稳定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 梁涛表示,从国际上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经济领域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增速下行也会带来资产劣变压力。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梁涛指出,一是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 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疏通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培育理财、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撑金融体系稳健。 三是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 四是强化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合作。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共同形成风险防范处置合力。加强多边双边金融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梁涛介绍,近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9月末的6家。 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 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方面,梁涛表示,银保监会将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看,一是认真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天职。二是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确保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落实“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要求。三是更好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幅增加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开发更多生态环保领域信贷保险产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动中小银行、理财、信托、保险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提升金融业双向开放质量,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促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详情]

梁涛: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梁涛: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原标题:梁涛: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近日,监管层人士与银行行长齐聚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集中讨论如何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发展好实体经济才是防风险之根本,在防风险的同时,也不能停止经济发展。 “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尚不明朗,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深入研讨全球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从国际上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未来经济领域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增速下行也会带来资产劣变的压力。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梁涛透露,近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看,不良资产的认定和处置大幅度推进,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值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审计准备金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压降到9月末的6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近三年来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债券11万亿元。 梁涛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抓住金融稳定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欧阳卫民认为,对于整个金融机构来说,处理金融风险首先是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篇章,经济决定金融,金融的风险、成绩都是源于整个经济运行。所以把实体经济基础打牢做好,金融风险总体上就能够得到控制了。对于银行业,则需要加强贷后管理、总结经验教训、加大核后追溯、打击犯罪等。 “只有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才能化解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王江说,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力军,要全面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除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外,梁涛表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疏通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积极培育理财、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撑金融体系稳健。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等。[详情]

往届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