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数据及解读

1月CPI同比上涨1.7% 涨幅创2018年1月以来新低
1月CPI同比上涨1.7% 涨幅创2018年1月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02月15日  09:30
1月PPI同比上涨0.1% 涨幅比上月回落0.8%
1月PPI同比上涨0.1% 涨幅比上月回落0.8%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02月15日  09:30
统计局:1月PPI环比下降 同比涨幅回落
统计局:1月PPI环比下降 同比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02月15日  09:36

进出口数据及解读

中国1月进口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2.9%
中国1月进口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2.9%

海关总署网站|2019年02月14日  11:02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万亿 同比增长8.7%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万亿 同比增长8.7%

海关总署网站|2019年02月14日  11:19
我国1月进口大豆737.7万吨 环比增近30%
我国1月进口大豆737.7万吨 环比增近30%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14日  11:15
1月我国原油进口4260万吨 天然气进口981万吨
1月我国原油进口4260万吨 天然气进口981万吨

海关总署网站|2019年02月14日  11:05
1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7%
1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7%

中新经纬|2019年02月14日  11:35
华泰宏观:1月份出口数据超预期 可能存在春节效应
华泰宏观:1月份出口数据超预期 可能存在春节效应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2月14日  11:34

最新新闻

结售汇与涉外收付款双顺差 1月跨境资本流入增加
结售汇与涉外收付款双顺差 1月跨境资本流入增加

  结售汇与涉外收付款双顺差 1月跨境资本流入增加 导读:1月结售汇和涉外收付双顺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即临近(农历)年底部分企业需支付员工年终奖与偿还银行贷款等,因此必须结汇,推动了结汇率的较大幅度上升。去年底开始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也刺激了部分企业的结汇意愿。 本报记者 顾月 北京报道 2019年开年,跨境资金流动呈现积极变化,1月份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出现了近年罕见的双顺差局面。 2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21亿美元,而2018年同期为逆差9亿美元。这也是2018年下半年连续六个月逆差后,银行结售汇再次出现顺差;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413亿美元,同比2018年1月增加167亿美元。 “1月结售汇和涉外收付顺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即临近(农历)年底部分企业需支付员工年终奖与偿还银行贷款等,因此必须结汇,推动了结汇率的较大幅度上升。而个人购汇意愿相对平稳,我们观察到一月购汇主要是旅游。”四川地区某国有大行个人外汇业务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外去年底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也刺激了部分企业的结汇意愿。”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就2019年1月份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指出,1月份我国结售汇差额由逆转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余额增加152亿美元,都表明2019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外汇市场预期继续改善。 结汇意愿上开 从各项指标来看,跨境资金流动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在经常项目(货物贸易)方面,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和涉外收付款顺差环比分别增长96%和2.9倍。市场分析,这主要是受1月份进出口数据显著改善的影响。在资本项目方面,1月直接投资项下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延续较大顺差。 此外,1月个人购汇同比减少11%,结汇意愿大涨且购汇意愿有所下降。其中,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3%,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4%,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受到春节因素影响,一方面1月企业在加快出口,一方面也需要回笼资金发放年终奖和准备新一年度的生产,因此多数外贸企业都有结汇的需求,且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意识,也没有再希望通过结售汇操作套利或赚钱,购汇和结汇都较为理性。”宁波中基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外汇供需关系的平衡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Wind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4%,创下2018年3月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与此同时,2月21日最新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基于美国通胀、贸易磋商、美国经济等考量,加息应有耐心,且达成停止缩表的共识,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表态偏“鸽”。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大概率可能不会那么激进。同时,美国经济下行将为新兴市场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资本项流入比例会上升 外汇局最新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49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四季度净误差与遗漏)顺差为602亿美元。这也是近5年以来非储备性质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首次超过经常账户。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074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62%。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外资流入的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中国外资流入方式中,传统的以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流入的比例会变少,而通过如股票、债券等资本和金融方式流入的比例则会逐渐增大。”上海地区某股份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A股纳入MSCI的比例可能还会提高,而全球很多指数型被动投资基金是参照MSCI指数进行投资,这也导致很多基金经理会跟随MSCI指数增加了在A股市场上的投资,这本身也是配置需要。” 1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彭博公司正式确认将于今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公布的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余额数据计算,1月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市值增加了约250亿元。 而从近期发布的鼓励上市公司外籍员工持股等一系列政策也可以看出,金融开放仍然是2019年的重头戏。2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显示,要持续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其中包括支持海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等。市场预计,这还将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持续的流入。 王春英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起到了稳定外汇市场的作用。下一步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助于夯实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 “在目前加强国内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减少市场壁垒,鼓励外商投资流入,有可能会刺激外汇投资流入,抵消由于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原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今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将显著上升,这会导致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两种情形会交替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流入、流出都不会必然带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或贬值。”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2月25日 00:03
70城房价公布:不再单列热点城市 是因为彻底凉了?
70城房价公布:不再单列热点城市 是因为彻底凉了?

   延伸阅读: 70城房价出炉!领涨的不是“北上广” 而是“诗和远方” 机构点评70城房价数据:预期走稳者居多 政策或微调 70城房价:连续4个月超1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环比下跌 70城房价公布,不再单列热点城市,是因为彻底凉了?  来源:国是直通车 见趋势。 22日,2019年首月70城房价数据如约而至。 单从数据上看,话题城市已经收敛锋芒,房价总体保持稳定。 但从统计局公布的几张表格看,却大有来头。 2019年1月,《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对比表》没有再单独列表,出现在统计中。 至此,延续2年多的针对15个热点城市的统计,不再单独列表。 透露什么信号? 国家统计局针对15个热点城市的单独列表,第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10月上半月的统计结果中。表格的名称是《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10月上半月与9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对比表》。 此后,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70城房价数据时,都会将15个热点城市单独列出。 这1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郑州、武汉、广州、深圳和成都。 之所以将这15个城市单列,有一个大的背景。 以2016年北京出台“930新政”为起点,全国掀起了一波调控潮。为了防止房价的继续大幅上涨,各大城市纷纷出台调控措施,国家住建部更是三令五申“稳房价”。 到了2016年11月份,财新报道,住建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宏观调控工作部署会,明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苏州、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济南、无锡、福州、成都等16个重点城市要把房价稳定在现有水平上,就是与十月份相比,环比不能上涨,只能下降! 消息一出,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年上百次调控在全国遍地开花,“史上最严调控”频频见诸媒体标题。 如今,除苏州外的15城不再单独列表,有何深意?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从最新统计数据看,上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降温,房价涨幅缩小,或者不涨,或者小幅下跌,尤其是二手房价格更明显一些,因此没有必要将他们再单独拎出来。 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 其他11个城市,厦门、天津、福州、郑州、杭州、济南、无锡、合肥、武汉、南京、成都,1月份新房环比涨幅均小于1%。 楼市拐点出现? 在楼市总体平稳的状况下,不少城市房价出现降温。 根据1月70城新房房价数据,新建住宅有58个上涨,4个持平,8个下调,下调城市主要有岳阳、惠州、厦门、泉州、湛江、天津、大连、深圳。 更具参考价值的1月70城二手房数据显示,31个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35个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这标志着楼市拐点明显出现。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代表了本来持续超过45个月的房价上涨,确立进入下行周期。 张大伟预判,如果后续没有明显的信贷政策变化,预计这一调整趋势将延续。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强调,1月70城房价数据表明,市场已经出现一定降温,2019年将延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策略,不允许盲目上涨,也不允许下跌,保持市场平稳运行。 关于楼市还有几个最新消息: 先看成交,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多家房企发布销售业绩,1月合计30家企业公布销售额3189.4亿同比2018年同期3574.76下调了11%。 再看土地,2019年开年,一二线城市卖地金额减少趋势明显,1月40个一二线城市卖地2525.9亿,同比2018年同期下调了15.4%,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32.4%。 还有贷款利率,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6%,环比上月下降0.35%,为连续两个月回落。 最后还有城市抢人,2019年开年全国16个城市升级了人才政策,各地“抢人大战”继续上演。 [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22日 15:09
专家评1月房价: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
专家评1月房价: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

  统计局1月房价:时隔45个月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拐点 大伟看楼市  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 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 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2%,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  2019年1月官方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与房价走势主要有几个特点: (统计局的新房数据因为网签不真实毫无意义,二手房更有意义) 楼市拐点明显出现: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代表了本来持续超过45个月的房价上涨,确立进入下行周期 本轮房地产市场逐渐止跌是从2014年930开始,到2015年330政策开始酝酿上涨,体现在房价指数上最初是从2015年4月开始,一线城市上涨,二线城市也止跌。 2015年5月70大城市房价数据,开始本轮价格爆发,当月二手房上涨城市达到42个,其中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最高深圳单月上涨6.3%,全面开始本轮房价上涨。 31个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叠加一线城市下调,这是最近45个月首次出现 2019年1月份时隔45个月,最有房价代表意义的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调。 如果后续没有明显的信贷政策变化,预计这一调整趋势将延续。(目前多个城市开始了松绑房地产调控,但对楼市的影响较小,除非是松绑杠杆工具包括首套房成数、认定标准,否则价格调整依然是趋势) 最近也有包括北京、天津等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成交量的轻微复苏,主要是因为房价跌幅大之下的市场炒作,能不能成为趋势还是看政策。 1:新房与二手房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放缓,上涨城市数据加速减少。 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有58个上涨,4个持平,8个下调,下调城市主要有岳阳、惠州、厦门、泉州、湛江、天津、大连、深圳。 在2018年12月全国二手房市场有47个城市上涨,在2019年1月份,二手房只有41个城市上涨,上涨最多的城市是大理、南宁、呼和浩特、丹东、平顶山、徐州、三亚等城市,有17个城市下调,湛江、福州、广州、深圳、无锡、北海等城市下调明显,有12个城市持平。 2:二线城市二手房房价出现环比下调,市场调整趋势出现 1月份的70城市房价数据中,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2019年12月二手房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2%、0.3%、0.4%和0.3%。 31个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 35个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统计局公布的新建商品房住宅完全来自各地网签数据,在各地限制签约的情况下,低估房价上在,在最近各地释放高端存量签约的时候,又放大了市场涨幅。 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看,一二线城市已经基本是二手房占据市场主导,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90%市场成交是二手房。二手房数据更代表市场真实情况。 3:新建住宅网签价格失去意义 为什么二手房价格下调明显,而新房价格依然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首先:限价政策、部分城市新房双合同的影响,新建住宅价格严重失真,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一二线热点城市明显下调。 在过去几年,这些城市针对新建住宅限价严格,所以新房价格表现失真。最典型的比如广州,二手房价格已经明显下调。 4:同比数据依然高位 整体看,因为市场在2018年依然是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从同比数据看,依然只有个别城市下调,但从预期看,随着房价环比下调的继续,特别是二手房价格,在2019年会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环比同比双下调。 从城市看,二手房房价上涨集中三线热点城市。 二三线线城市棚改等政策带来的高峰期依然存在,部分城市依然是去库存,从全国看,上涨依然是主流,虽然分化趋势持续。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力度大,但上涨城市的数量依然较多。 特别是中西部面积销售上涨幅度均远超过市场平均涨幅。三线城市成为本轮房价上涨的集中区域。  东部市场调整主要原因是各种约束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而东北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县城的库存积压依然严重。 2019年开年,一二线城市卖地减少趋势明显,一月,40个一二线城市卖地2525.9亿,同比2018年同期下调了15.4%,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32.4% 土地分化严重,热点城市土地市场退烧明显。 但整体看,最近几个月热点城市土地成交额相对同比涨幅放缓。平均土地溢价率40个城市有32个城市出现了溢价率下调。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多家房企发布销售业绩,1月合计30家企业公布销售额,3189.4亿同比2018年同期3574.76下调了11%。 龙头房企2019年1月数据相比2018年明显出现了2个特点: 1:整体销售额出现明显放缓,龙头房企全面同比下调,销售数据开始退烧。 2:分化继续明显,整体看,中小房企数据依然在上涨。 出现1月数据放缓的原因除市场本身退烧外,与2018年1月份当时有2017年大量结转有关系。2019年龙头房企放缓很大程度上与三四线城市逐渐退烧有关系。 从2018年看,是房地产行业刷新历史记录的一年,标杆房企市场占有率继续集中。 从1月份销售数据看,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平稳,预计2019年初销售额很难超过2018年同期。 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新趋势:一城一策+三稳楼市 持续3年的一城一策继续加强明确 2018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调控历史上调控政策出台最频繁的年度,全国各地在10月前频繁升级调控政策,限购、限价、限贷。限商、限售,多重限制下,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2019年的地方两会,针对房地产主要有几个新特点: 包括棚户区改造建设减少、一城一策房地产调控、三稳成为未来房地产调控趋势 三稳成为最关键的政策方向。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8年下半年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基调。在两会中,大部分省份都明确提及。 最近是各地两会集中时间,针对房地产的各种定调将不断,整体看,2019年稳定房地产发展将成为政策趋势。 房地产市场也再次提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从2018年年中明确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全面调控要求,对调控不利的城市继续问责。 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肯定不是稳定,但暴跌也同样不是稳定。 未来房地产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与中央指导的为主。未来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政策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 未来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依然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包括2018年的多轮多城市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依然常态化。 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内容逐渐出现了宽松与收紧并存。要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成为2019年各地政策主流基础。 地方主导调控,在房地产市场平稳甚至下行的趋势下,过去过于严格的调控政策出现变化、微调成为趋势。 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起码30城以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潮,标志着,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未来多个城市的的很多微调宽松政策将密集出现。 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信贷政策,最近其他政策都有可能调整。而部分城市的银行也有可能会变现的调整执行中的信贷政策。 现在看,市场基本面出现了变化,大部分城市出现了房源多于购房者的现象。 从各地政策内容看,房地产调控2019年政策取向依然是从严为主,但之前过于严厉,部分城市楼市出现明显调整局部市场,会有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2月22日 10:59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连续4个月未出现环比上涨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连续4个月未出现环比上涨

  新浪财经讯 据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四个一线城市此前已经连续三个月二手房环比集体下跌。1月,北京二手房环比-0.1%,上海二手房0%,广州二手房环比-0.3%,深圳二手房环比-0.3%。 表2: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京 99.9 98.6 145.2 唐山 100.2 108.3 114.6 天津 100.3 105.6 134.6 秦 皇 岛 100.5 110.9 120.5 石 家 庄 100.5 105.5 125.3 包头 100.0 106.0 107.2 太原 100.3 109.2 124.9 丹东 101.0 107.3 108.3 呼和浩特 101.3 119.1 121.6 锦州 100.0 107.5 100.6 沈阳 100.7 108.4 118.4 吉林 100.3 108.6 114.7 大连 100.0 107.9 115.9 牡 丹 江 100.5 105.6 109.8 长春 100.4 110.0 117.6 无锡 99.7 104.6 135.7 哈 尔 滨 100.3 111.0 121.2 扬州 100.1 109.4 123.2 上海 100.0 97.2 137.5 徐州 100.8 109.8 121.9 南京 100.0 101.4 138.3 温州 100.1 101.0 112.6 杭州 100.1 104.5 140.4 金华 99.9 104.5 118.9 宁波 99.9 104.3 123.5 蚌埠 100.0 107.3 120.3 合肥 100.4 103.6 156.8 安庆 99.8 107.6 121.9 福州 99.6 99.5 125.0 泉州 99.8 101.6 114.3 厦门 100.5 95.6 134.5 九江 100.1 106.8 122.2 南昌 99.9 110.5 130.7 赣州 100.6 108.5 123.4 济南 100.6 111.2 132.7 烟台 100.6 111.5 122.0 青岛 100.0 111.0 133.5 济宁 100.6 117.1 127.4 郑州 99.8 101.3 132.2 洛阳 100.0 110.2 117.4 武汉 100.4 108.0 147.7 平 顶 山 100.8 108.6 115.1 长沙 99.8 107.7 135.8 宜昌 100.2 110.4 122.9 广州 99.7 102.1 149.5 襄阳 100.6 110.0 116.8 深圳 99.7 103.6 150.5 岳阳 99.8 106.4 114.2 南宁 101.4 108.0 126.1 常德 100.0 107.9 115.3 海口 100.1 111.1 115.2 惠州 100.0 106.6 131.0 重庆 100.4 109.5 126.7 湛江 99.5 103.6 113.3 成都 100.0 106.1 117.2 韶关 100.5 108.2 115.8 贵阳 100.4 112.5 122.3 桂林 100.1 106.6 107.0 昆明 100.4 115.1 126.1 北海 99.7 107.7 120.8 西安 99.9 114.8 120.7 三亚 100.7 113.8 120.4 兰州 100.2 109.9 115.9 泸州 99.8 109.8 120.1 西宁 100.1 107.0 109.6 南充 100.1 109.5 120.9 银川 100.2 105.4 106.2 遵义 100.0 109.8 117.6 乌鲁木齐 100.4 112.9 122.6 大理 101.6 115.6 118.4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2月22日 10:06
70城房价:连续4个月超1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环比下跌
国家统计局网站 | 2019年02月22日 09:56
1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58个上涨 8个下跌 4个持平
新浪财经 | 2019年02月22日 09:52
统计局:1月商品住宅售价总体平稳 一二线二手房价降
国家统计局网站 | 2019年02月22日 09:32
总理罕见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 高层近期频吹风有深意
总理罕见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 高层近期频吹风有深意

  罕见!总理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点名两类金融风险,表态背景是重点 券商中国  李克强重申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来自券商中国00:0001:50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些货币政策,外界舆论特别是市场主体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个别质疑的声音,认为是不是搞量化宽松?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李克强 在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当前舆论对货币政策、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质疑声音亲自作出回应,实属罕见。 李克强点名两类金融风险,他说,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除了总理表态外,就在刚刚,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 自上周五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以来,关于为何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会创历史新高的各类分析此起彼伏,尽管不少分析肯定宽信用政策的效果,但一些担忧的声音也无法忽视,而担忧的焦点无非集中在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超预期表现,是否预示着宏观经济重回加杠杆轨道,宽信用的需要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重回“大水漫灌”的老路。 罕见亲自解读1月数据,关注票据高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李克强虽然此前也在多个场合提及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但此次再次重申的背景原因却较为罕见,特别是亲自解释分析月度金融数据则更未有过,足见高层对1月金融数据和市场担忧的重视,及时进行正面回应也释放出稳预期的政策信号。 2019年开年,央行就宣布,1月份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李克强表示,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既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强烈呼声,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高,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空间。而且在降准过程中也适当回收了流动性。 “相关金融机构要齐心协力,让更多贷款更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李克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创新高的背后,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冲量明显,李克强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他表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带动票据融资利率的下行,曾经一度出现了票据融资利率与银行结构性存款等高息理财产品之间的利率倒挂,因此给银行和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套利空间。至于从去年5月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票据融资中,究竟有多少规模是套利则无法估量,不过,监管部门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就采取措施压缩套利空间。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就称,“票据增加中的套利行为属于个别现象,是难免有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总体来说,1月票据融资增长主要与企业票据融资意愿增强、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季节性因素有关”。 所以,李克强要求,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高层近期频吹风不搞量化宽松,背后有何深意 高层近期频频向外界释放不搞量化宽松(QE)、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信号,这也是在当前市场预期混乱时的及时回应澄清。 2月15日,央行发布1月金融数据时罕有的召开数据解读吹风会,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 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 2月19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强调,央行互换票据(CBS)创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主体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并非中国版的QE,它与QE有着本质区别。 2月20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再度解读1月金融数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既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有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恢复性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正在边际改善,既支持了实体经济,又改善了市场预期,而且当前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不是“大水漫灌”。下一步将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协调好本外币政策,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近期频吹风不搞“大水漫灌”、不搞量化宽松,除了有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外,是否也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将有限?不少券商分析师近日也提示要警惕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落空的风险。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就指出,鉴于整体信贷增速已经开始明显反弹,政府可能在短期内会略微降低推进政策宽松的力度和紧迫性。事实上,短期内央行可能更需要平稳信贷投放步伐;通过降准等方式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紧迫性和可能性也有所降低。全年而言,预计央行不会调整基准存贷款利率,并且可能再降准至少200个基点。 稳增长与稳杠杆,该如何平衡? 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创新高,也让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将从稳杠杆重回加杠杆轨道,甚至有声音担忧去杠杆政策刚取得初步进展就要动摇。 汪涛预期,2019年整体信贷增速继续反弹,但考虑到春节因素、再加上政府可能微调政策控制信贷投放步伐,2月新增信贷可能较1月高位大幅回落。不过,对2019年全年的展望相对清晰:预计整体信贷增速从2018年底的9.5%反弹至2019年底的11.5%,官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速可能从9.8%反弹至近12%。 这对杠杆率而言意味着什么?汪涛称,过去两年政府持续推进去杠杆,2017年债务占GDP比重持稳、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预计将再次上升。考虑到整体信贷增速反弹而名义GDP增速放缓,我们估算的债务占GDP比重可能会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再次加杠杆可以支撑短期增长、提振市场,但也可能加剧投资者对于中长期控制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的担忧。 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近日表示,金融危机后,美国等部分国家通过危机后的市场出清和结构性调整,使得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经济复苏的质量相对较高,这也说明这些国家经济确实需要经历市场出清的过程。对中国金融体系来说,治理金融乱象也需要保持定力,要“咬咬牙”,度过这一关,否则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金融风险就难以得到彻底治理。 李克强今日在会上也强调,解决中国发展的长远问题,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改革、调结构促进经济稳中求进。[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2月21日 07:42
春节消费带动CPI环比回升 专家:通胀水平温和可控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2月18日 09:04
社融放量支持实体 经济有望二季度企稳
社融放量支持实体 经济有望二季度企稳

  社融放量支持实体 经济有望二季度企稳 杜川 周艾琳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相继落实,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企稳。] 上周五(2月15日)公布的金融数据的确令市场意外,萎靡一年多的金融数据突然放量——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 这得益于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降准等释放流动性政策,以及监管层不断喊话推动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流动性充裕是必然的。虽然业内对未来将继续降准的预期较为一致,但对于降息可能性仍存分歧。随着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实施,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企稳。 支持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社融各项指标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同时,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延续反弹走势。 “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2月15日下午,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媒体吹风会上称。 去年以来,央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多次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亦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从十八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民企,破解民企融资“老大难”问题。 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统计显示,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就此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下一步,在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可能出台新的工具,或是既有工具的进一步扩大使用。“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尽管春节后股市热情高涨,1月数据开门红。但应综合一二月份的数据来看。当前经济仍然较弱,下行压力较大。民企在经济中占比已经过半,但民企经营困难仍未有明显缓解。”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政策正进一步扩展到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一方面,有利于民营银行,包括互联网银行获得央行资金支持及获得一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此类银行客户定位都在民企,因此不仅可破解民企融资问题,更主要的是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民企、小微企业的经营服务需求。 “下一阶段,应该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确保流动性合理的情况下,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温彬称。 央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尽管由于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包括前期强监管、降杠杆、大幅收缩影子银行等,政策调控时滞会比以往长,但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相继落实,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企稳。 分歧在降息 随着去年及今年初的多次降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特别是1月4日,央行降准后释放了1.5万亿元的流动性。而降准之后,今年是否会迎来降息备受市场关注。 多位专家均认为,降准仍有空间且必要,这一点市场已达成共识,但对于降息的可能性则仍存分歧。 温彬分析称,下一步,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相继转“鸽”,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灵活度进一步增加,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赵庆明认为,“一定会继续降准,降息是可期的”。但他同时称,降息只是存在一种可能性,并不是板上钉钉。“整体来说,今年降息可能性比去年要高,但不降息也是说得过去的。” 从国际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已加入降息队列。如2月7日,印度央行突然宣布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打响新年降息第一枪。分析认为,或有更多国家跟进放松货币政策,这给我国降息增加了可能性。 “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降息,确实让我们降息阻力减小。但实际上从资产来看,我们的利率不算高,基准利率和其他国家基本利率不具有可比性,影响我们最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赵庆明称。 温彬也表示,降息可期,但要从外部与国内环境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有可能提前结束加息周期;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通胀总体可控,降息有空间和可能性。 “但降息的时间和路径在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从短期来看,直接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可能性较小。”温彬认为,应进一步观察包括宏观经济、投资和消费数据,CPI、PPI的走势等,把降息跟利率市场化相结合来看,进一步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2月15日,在央行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回应“是否有可能降息”时称:“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以及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进程这两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 | 2019年02月18日 03:35
结售汇与涉外收付款双顺差 1月跨境资本流入增加
结售汇与涉外收付款双顺差 1月跨境资本流入增加

  结售汇与涉外收付款双顺差 1月跨境资本流入增加 导读:1月结售汇和涉外收付双顺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即临近(农历)年底部分企业需支付员工年终奖与偿还银行贷款等,因此必须结汇,推动了结汇率的较大幅度上升。去年底开始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也刺激了部分企业的结汇意愿。 本报记者 顾月 北京报道 2019年开年,跨境资金流动呈现积极变化,1月份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出现了近年罕见的双顺差局面。 2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21亿美元,而2018年同期为逆差9亿美元。这也是2018年下半年连续六个月逆差后,银行结售汇再次出现顺差;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413亿美元,同比2018年1月增加167亿美元。 “1月结售汇和涉外收付顺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即临近(农历)年底部分企业需支付员工年终奖与偿还银行贷款等,因此必须结汇,推动了结汇率的较大幅度上升。而个人购汇意愿相对平稳,我们观察到一月购汇主要是旅游。”四川地区某国有大行个人外汇业务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外去年底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也刺激了部分企业的结汇意愿。”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就2019年1月份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指出,1月份我国结售汇差额由逆转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余额增加152亿美元,都表明2019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外汇市场预期继续改善。 结汇意愿上开 从各项指标来看,跨境资金流动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在经常项目(货物贸易)方面,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和涉外收付款顺差环比分别增长96%和2.9倍。市场分析,这主要是受1月份进出口数据显著改善的影响。在资本项目方面,1月直接投资项下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延续较大顺差。 此外,1月个人购汇同比减少11%,结汇意愿大涨且购汇意愿有所下降。其中,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3%,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4%,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受到春节因素影响,一方面1月企业在加快出口,一方面也需要回笼资金发放年终奖和准备新一年度的生产,因此多数外贸企业都有结汇的需求,且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意识,也没有再希望通过结售汇操作套利或赚钱,购汇和结汇都较为理性。”宁波中基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外汇供需关系的平衡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Wind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4%,创下2018年3月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与此同时,2月21日最新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基于美国通胀、贸易磋商、美国经济等考量,加息应有耐心,且达成停止缩表的共识,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表态偏“鸽”。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大概率可能不会那么激进。同时,美国经济下行将为新兴市场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资本项流入比例会上升 外汇局最新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49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四季度净误差与遗漏)顺差为602亿美元。这也是近5年以来非储备性质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首次超过经常账户。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074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62%。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外资流入的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中国外资流入方式中,传统的以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流入的比例会变少,而通过如股票、债券等资本和金融方式流入的比例则会逐渐增大。”上海地区某股份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A股纳入MSCI的比例可能还会提高,而全球很多指数型被动投资基金是参照MSCI指数进行投资,这也导致很多基金经理会跟随MSCI指数增加了在A股市场上的投资,这本身也是配置需要。” 1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彭博公司正式确认将于今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公布的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余额数据计算,1月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市值增加了约250亿元。 而从近期发布的鼓励上市公司外籍员工持股等一系列政策也可以看出,金融开放仍然是2019年的重头戏。2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显示,要持续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其中包括支持海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等。市场预计,这还将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持续的流入。 王春英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起到了稳定外汇市场的作用。下一步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助于夯实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 “在目前加强国内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减少市场壁垒,鼓励外商投资流入,有可能会刺激外汇投资流入,抵消由于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原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今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将显著上升,这会导致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两种情形会交替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流入、流出都不会必然带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或贬值。”  [详情]

70城房价公布:不再单列热点城市 是因为彻底凉了?
70城房价公布:不再单列热点城市 是因为彻底凉了?

   延伸阅读: 70城房价出炉!领涨的不是“北上广” 而是“诗和远方” 机构点评70城房价数据:预期走稳者居多 政策或微调 70城房价:连续4个月超1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环比下跌 70城房价公布,不再单列热点城市,是因为彻底凉了?  来源:国是直通车 见趋势。 22日,2019年首月70城房价数据如约而至。 单从数据上看,话题城市已经收敛锋芒,房价总体保持稳定。 但从统计局公布的几张表格看,却大有来头。 2019年1月,《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对比表》没有再单独列表,出现在统计中。 至此,延续2年多的针对15个热点城市的统计,不再单独列表。 透露什么信号? 国家统计局针对15个热点城市的单独列表,第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10月上半月的统计结果中。表格的名称是《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10月上半月与9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对比表》。 此后,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70城房价数据时,都会将15个热点城市单独列出。 这1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郑州、武汉、广州、深圳和成都。 之所以将这15个城市单列,有一个大的背景。 以2016年北京出台“930新政”为起点,全国掀起了一波调控潮。为了防止房价的继续大幅上涨,各大城市纷纷出台调控措施,国家住建部更是三令五申“稳房价”。 到了2016年11月份,财新报道,住建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宏观调控工作部署会,明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苏州、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济南、无锡、福州、成都等16个重点城市要把房价稳定在现有水平上,就是与十月份相比,环比不能上涨,只能下降! 消息一出,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年上百次调控在全国遍地开花,“史上最严调控”频频见诸媒体标题。 如今,除苏州外的15城不再单独列表,有何深意?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从最新统计数据看,上述热点城市房价已经降温,房价涨幅缩小,或者不涨,或者小幅下跌,尤其是二手房价格更明显一些,因此没有必要将他们再单独拎出来。 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 其他11个城市,厦门、天津、福州、郑州、杭州、济南、无锡、合肥、武汉、南京、成都,1月份新房环比涨幅均小于1%。 楼市拐点出现? 在楼市总体平稳的状况下,不少城市房价出现降温。 根据1月70城新房房价数据,新建住宅有58个上涨,4个持平,8个下调,下调城市主要有岳阳、惠州、厦门、泉州、湛江、天津、大连、深圳。 更具参考价值的1月70城二手房数据显示,31个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35个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这标志着楼市拐点明显出现。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代表了本来持续超过45个月的房价上涨,确立进入下行周期。 张大伟预判,如果后续没有明显的信贷政策变化,预计这一调整趋势将延续。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强调,1月70城房价数据表明,市场已经出现一定降温,2019年将延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策略,不允许盲目上涨,也不允许下跌,保持市场平稳运行。 关于楼市还有几个最新消息: 先看成交,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多家房企发布销售业绩,1月合计30家企业公布销售额3189.4亿同比2018年同期3574.76下调了11%。 再看土地,2019年开年,一二线城市卖地金额减少趋势明显,1月40个一二线城市卖地2525.9亿,同比2018年同期下调了15.4%,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32.4%。 还有贷款利率,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6%,环比上月下降0.35%,为连续两个月回落。 最后还有城市抢人,2019年开年全国16个城市升级了人才政策,各地“抢人大战”继续上演。 [详情]

专家评1月房价: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
专家评1月房价: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

  统计局1月房价:时隔45个月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拐点 大伟看楼市  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 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 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2%,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  2019年1月官方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与房价走势主要有几个特点: (统计局的新房数据因为网签不真实毫无意义,二手房更有意义) 楼市拐点明显出现: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行,代表了本来持续超过45个月的房价上涨,确立进入下行周期 本轮房地产市场逐渐止跌是从2014年930开始,到2015年330政策开始酝酿上涨,体现在房价指数上最初是从2015年4月开始,一线城市上涨,二线城市也止跌。 2015年5月70大城市房价数据,开始本轮价格爆发,当月二手房上涨城市达到42个,其中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最高深圳单月上涨6.3%,全面开始本轮房价上涨。 31个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叠加一线城市下调,这是最近45个月首次出现 2019年1月份时隔45个月,最有房价代表意义的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开始全面下调。 如果后续没有明显的信贷政策变化,预计这一调整趋势将延续。(目前多个城市开始了松绑房地产调控,但对楼市的影响较小,除非是松绑杠杆工具包括首套房成数、认定标准,否则价格调整依然是趋势) 最近也有包括北京、天津等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成交量的轻微复苏,主要是因为房价跌幅大之下的市场炒作,能不能成为趋势还是看政策。 1:新房与二手房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放缓,上涨城市数据加速减少。 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有58个上涨,4个持平,8个下调,下调城市主要有岳阳、惠州、厦门、泉州、湛江、天津、大连、深圳。 在2018年12月全国二手房市场有47个城市上涨,在2019年1月份,二手房只有41个城市上涨,上涨最多的城市是大理、南宁、呼和浩特、丹东、平顶山、徐州、三亚等城市,有17个城市下调,湛江、福州、广州、深圳、无锡、北海等城市下调明显,有12个城市持平。 2:二线城市二手房房价出现环比下调,市场调整趋势出现 1月份的70城市房价数据中,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2019年12月二手房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2%、0.3%、0.4%和0.3%。 31个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 35个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统计局公布的新建商品房住宅完全来自各地网签数据,在各地限制签约的情况下,低估房价上在,在最近各地释放高端存量签约的时候,又放大了市场涨幅。 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看,一二线城市已经基本是二手房占据市场主导,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90%市场成交是二手房。二手房数据更代表市场真实情况。 3:新建住宅网签价格失去意义 为什么二手房价格下调明显,而新房价格依然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首先:限价政策、部分城市新房双合同的影响,新建住宅价格严重失真,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一二线热点城市明显下调。 在过去几年,这些城市针对新建住宅限价严格,所以新房价格表现失真。最典型的比如广州,二手房价格已经明显下调。 4:同比数据依然高位 整体看,因为市场在2018年依然是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从同比数据看,依然只有个别城市下调,但从预期看,随着房价环比下调的继续,特别是二手房价格,在2019年会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环比同比双下调。 从城市看,二手房房价上涨集中三线热点城市。 二三线线城市棚改等政策带来的高峰期依然存在,部分城市依然是去库存,从全国看,上涨依然是主流,虽然分化趋势持续。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力度大,但上涨城市的数量依然较多。 特别是中西部面积销售上涨幅度均远超过市场平均涨幅。三线城市成为本轮房价上涨的集中区域。  东部市场调整主要原因是各种约束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而东北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县城的库存积压依然严重。 2019年开年,一二线城市卖地减少趋势明显,一月,40个一二线城市卖地2525.9亿,同比2018年同期下调了15.4%,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32.4% 土地分化严重,热点城市土地市场退烧明显。 但整体看,最近几个月热点城市土地成交额相对同比涨幅放缓。平均土地溢价率40个城市有32个城市出现了溢价率下调。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多家房企发布销售业绩,1月合计30家企业公布销售额,3189.4亿同比2018年同期3574.76下调了11%。 龙头房企2019年1月数据相比2018年明显出现了2个特点: 1:整体销售额出现明显放缓,龙头房企全面同比下调,销售数据开始退烧。 2:分化继续明显,整体看,中小房企数据依然在上涨。 出现1月数据放缓的原因除市场本身退烧外,与2018年1月份当时有2017年大量结转有关系。2019年龙头房企放缓很大程度上与三四线城市逐渐退烧有关系。 从2018年看,是房地产行业刷新历史记录的一年,标杆房企市场占有率继续集中。 从1月份销售数据看,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平稳,预计2019年初销售额很难超过2018年同期。 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新趋势:一城一策+三稳楼市 持续3年的一城一策继续加强明确 2018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调控历史上调控政策出台最频繁的年度,全国各地在10月前频繁升级调控政策,限购、限价、限贷。限商、限售,多重限制下,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2019年的地方两会,针对房地产主要有几个新特点: 包括棚户区改造建设减少、一城一策房地产调控、三稳成为未来房地产调控趋势 三稳成为最关键的政策方向。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8年下半年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基调。在两会中,大部分省份都明确提及。 最近是各地两会集中时间,针对房地产的各种定调将不断,整体看,2019年稳定房地产发展将成为政策趋势。 房地产市场也再次提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从2018年年中明确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全面调控要求,对调控不利的城市继续问责。 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肯定不是稳定,但暴跌也同样不是稳定。 未来房地产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与中央指导的为主。未来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政策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 未来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依然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包括2018年的多轮多城市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依然常态化。 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内容逐渐出现了宽松与收紧并存。要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成为2019年各地政策主流基础。 地方主导调控,在房地产市场平稳甚至下行的趋势下,过去过于严格的调控政策出现变化、微调成为趋势。 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起码30城以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潮,标志着,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未来多个城市的的很多微调宽松政策将密集出现。 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信贷政策,最近其他政策都有可能调整。而部分城市的银行也有可能会变现的调整执行中的信贷政策。 现在看,市场基本面出现了变化,大部分城市出现了房源多于购房者的现象。 从各地政策内容看,房地产调控2019年政策取向依然是从严为主,但之前过于严厉,部分城市楼市出现明显调整局部市场,会有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详情]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连续4个月未出现环比上涨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连续4个月未出现环比上涨

  新浪财经讯 据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四个一线城市此前已经连续三个月二手房环比集体下跌。1月,北京二手房环比-0.1%,上海二手房0%,广州二手房环比-0.3%,深圳二手房环比-0.3%。 表2: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京 99.9 98.6 145.2 唐山 100.2 108.3 114.6 天津 100.3 105.6 134.6 秦 皇 岛 100.5 110.9 120.5 石 家 庄 100.5 105.5 125.3 包头 100.0 106.0 107.2 太原 100.3 109.2 124.9 丹东 101.0 107.3 108.3 呼和浩特 101.3 119.1 121.6 锦州 100.0 107.5 100.6 沈阳 100.7 108.4 118.4 吉林 100.3 108.6 114.7 大连 100.0 107.9 115.9 牡 丹 江 100.5 105.6 109.8 长春 100.4 110.0 117.6 无锡 99.7 104.6 135.7 哈 尔 滨 100.3 111.0 121.2 扬州 100.1 109.4 123.2 上海 100.0 97.2 137.5 徐州 100.8 109.8 121.9 南京 100.0 101.4 138.3 温州 100.1 101.0 112.6 杭州 100.1 104.5 140.4 金华 99.9 104.5 118.9 宁波 99.9 104.3 123.5 蚌埠 100.0 107.3 120.3 合肥 100.4 103.6 156.8 安庆 99.8 107.6 121.9 福州 99.6 99.5 125.0 泉州 99.8 101.6 114.3 厦门 100.5 95.6 134.5 九江 100.1 106.8 122.2 南昌 99.9 110.5 130.7 赣州 100.6 108.5 123.4 济南 100.6 111.2 132.7 烟台 100.6 111.5 122.0 青岛 100.0 111.0 133.5 济宁 100.6 117.1 127.4 郑州 99.8 101.3 132.2 洛阳 100.0 110.2 117.4 武汉 100.4 108.0 147.7 平 顶 山 100.8 108.6 115.1 长沙 99.8 107.7 135.8 宜昌 100.2 110.4 122.9 广州 99.7 102.1 149.5 襄阳 100.6 110.0 116.8 深圳 99.7 103.6 150.5 岳阳 99.8 106.4 114.2 南宁 101.4 108.0 126.1 常德 100.0 107.9 115.3 海口 100.1 111.1 115.2 惠州 100.0 106.6 131.0 重庆 100.4 109.5 126.7 湛江 99.5 103.6 113.3 成都 100.0 106.1 117.2 韶关 100.5 108.2 115.8 贵阳 100.4 112.5 122.3 桂林 100.1 106.6 107.0 昆明 100.4 115.1 126.1 北海 99.7 107.7 120.8 西安 99.9 114.8 120.7 三亚 100.7 113.8 120.4 兰州 100.2 109.9 115.9 泸州 99.8 109.8 120.1 西宁 100.1 107.0 109.6 南充 100.1 109.5 120.9 银川 100.2 105.4 106.2 遵义 100.0 109.8 117.6 乌鲁木齐 100.4 112.9 122.6 大理 101.6 115.6 118.4   [详情]

70城房价:连续4个月超1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环比下跌
70城房价:连续4个月超1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环比下跌

  2019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表1: 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京 100.6 102.8 138.9 唐山 100.5 112.9 123.3 天津 99.9 101.1 130.7 秦 皇 岛 101.7 118.4 134.1 石 家 庄 100.6 115.5 143 包头 100.5 111 116.9 太原 101 111.7 125.6 丹东 100.4 117.5 119.6 呼和浩特 101.5 122.6 131.8 锦州 101.7 114 111.7 沈阳 100.4 112.2 130 吉林 101.8 114.1 124.4 大连 99.9 112.5 126.2 牡 丹 江 101.6 113.1 118.4 长春 100.8 111.9 126.9 无锡 100.5 106.1 141.4 哈 尔 滨 100.9 115.3 131.1 扬州 101 113.4 137.3 上海 100.1 100.9 146.5 徐州 100.9 118 142.4 南京 100.8 101.7 148.6 温州 100 101.5 115.9 杭州 100.4 106 141 金华 100.8 105.2 125 宁波 100.7 106.2 129.1 蚌埠 100 107.9 126.4 合肥 100.6 104.8 155.7 安庆 100.4 109 123.4 福州 100.1 108.7 139.3 泉州 99.8 101.6 112.2 厦门 99.7 99.7 150.8 九江 100.7 110 132.7 南昌 100.4 109.9 136.2 赣州 100.4 107.7 125.4 济南 100.4 115.7 141.4 烟台 100.8 113.3 130.2 青岛 100.6 113.9 134.2 济宁 100.7 113.2 123.8 郑州 100.3 110 142.7 洛阳 101.5 112.1 128 武汉 100.7 111.2 145 平 顶 山 100.2 107.6 120 长沙 100.5 111.3 140.7 宜昌 100.8 112.8 129.4 广州 100.9 109.7 150.6 襄阳 100.8 113.7 123.8 深圳 99.9 99.9 145.6 岳阳 99.6 108 122.9 南宁 101 110 135.6 常德 100.3 110.7 123.4 海口 101.2 120.7 139.2 惠州 99.6 103.5 135.4 重庆 100.5 111.8 132.8 湛江 99.8 107.4 125.2 成都 100.8 113.4 140 韶关 100.5 106.3 123.3 贵阳 101.5 119.4 139.5 桂林 101 109.5 122.7 昆明 100.6 115.7 133.4 北海 100.4 112.5 132 西安 101.5 123.5 150.7 三亚 100 114.6 145.3 兰州 100.7 111.2 121.7 泸州 100.9 111.9 123.4 西宁 100 111.8 119.6 南充 100.2 113.8 125.5 银川 100.5 109.3 115.2 遵义 100.5 113.1 123.9 乌鲁木齐 100.3 109.7 115.3 大理 102 120.3 130.8 表2: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上月=100 同比上年同月=100 定基2015年=100 城市 环比上月=100 同比上年同月=100 定基2015年=100 北京 99.9 98.6 145.2 唐山 100.2 108.3 114.6 天津 100.3 105.6 134.6 秦 皇 岛 100.5 110.9 120.5 石 家 庄 100.5 105.5 125.3 包头 100 106 107.2 太原 100.3 109.2 124.9 丹东 101 107.3 108.3 呼和浩特 101.3 119.1 121.6 锦州 100 107.5 100.6 沈阳 100.7 108.4 118.4 吉林 100.3 108.6 114.7 大连 100 107.9 115.9 牡 丹 江 100.5 105.6 109.8 长春 100.4 110 117.6 无锡 99.7 104.6 135.7 哈 尔 滨 100.3 111 121.2 扬州 100.1 109.4 123.2 上海 100 97.2 137.5 徐州 100.8 109.8 121.9 南京 100 101.4 138.3 温州 100.1 101 112.6 杭州 100.1 104.5 140.4 金华 99.9 104.5 118.9 宁波 99.9 104.3 123.5 蚌埠 100 107.3 120.3 合肥 100.4 103.6 156.8 安庆 99.8 107.6 121.9 福州 99.6 99.5 125 泉州 99.8 101.6 114.3 厦门 100.5 95.6 134.5 九江 100.1 106.8 122.2 南昌 99.9 110.5 130.7 赣州 100.6 108.5 123.4 济南 100.6 111.2 132.7 烟台 100.6 111.5 122 青岛 100 111 133.5 济宁 100.6 117.1 127.4 郑州 99.8 101.3 132.2 洛阳 100 110.2 117.4 武汉 100.4 108 147.7 平 顶 山 100.8 108.6 115.1 长沙 99.8 107.7 135.8 宜昌 100.2 110.4 122.9 广州 99.7 102.1 149.5 襄阳 100.6 110 116.8 深圳 99.7 103.6 150.5 岳阳 99.8 106.4 114.2 南宁 101.4 108 126.1 常德 100 107.9 115.3 海口 100.1 111.1 115.2 惠州 100 106.6 131 重庆 100.4 109.5 126.7 湛江 99.5 103.6 113.3 成都 100 106.1 117.2 韶关 100.5 108.2 115.8 贵阳 100.4 112.5 122.3 桂林 100.1 106.6 107 昆明 100.4 115.1 126.1 北海 99.7 107.7 120.8 西安 99.9 114.8 120.7 三亚 100.7 113.8 120.4 兰州 100.2 109.9 115.9 泸州 99.8 109.8 120.1 西宁 100.1 107 109.6 南充 100.1 109.5 120.9 银川 100.2 105.4 106.2 遵义 100 109.8 117.6 乌鲁木齐 100.4 112.9 122.6 大理 101.6 115.6 118.4 表3: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一) 城市 90m2及以下 - - 90-144m2 - - 144m2以上 - - -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京 100.1 101.9 125.1 99.9 101.7 141.6 101.5 104.2 147.2 天津 100.1 101.8 137.8 100 100.9 130 99.4 100.9 126.8 石 家 庄 100.8 115.2 139.2 100.3 115.6 144.5 101.3 115.3 141.7 太原 101.6 113.2 129.6 100.9 111.1 126.5 100.8 112 123 呼和浩特 101.6 121 125.6 101 122.4 132.8 102.2 123.8 133.2 沈阳 100 110.9 131.2 100.6 112.8 130.1 100.8 113.7 127.6 大连 99.7 112.3 125.7 100.2 112.9 130 100 112.1 119.9 长春 100.9 112 132.3 100.6 110.7 123.7 101 113.5 125.2 哈 尔 滨 100.5 114.6 129.4 101.3 115 131.5 100.4 116.7 131.9 上海 99.8 100.5 148.8 100.6 100.5 146.8 99.7 101.4 145.5 南京 100.5 101.5 153.6 100.9 102.1 148.6 100.9 101.2 144.3 杭州 100.3 106.7 146.7 100.5 105.6 139.3 100.3 105.6 135.9 宁波 101.5 108.8 136.7 100.4 106 128.6 100.9 105.4 126.6 合肥 100.6 105.3 154.5 100.5 104.5 155.8 100.9 105.7 157.4 福州 100.1 106.5 135.6 100.1 107 137.6 100.2 112.3 143.7 厦门 99.1 98.2 149.7 100 100.2 152.7 99.7 99.9 148.6 南昌 100.2 109.3 139.5 100.2 109.6 135.7 101.4 111.4 135.9 济南 100.6 117.2 140.4 100.3 115.4 141.5 100.5 115.8 141.8 青岛 100.5 114.2 134.3 100.6 113.6 135.1 100.7 114 132 郑州 100.4 109.9 144.9 100.2 109.8 142 100.1 110.8 138.1 武汉 100.8 112.2 146.7 100.5 110.4 145.1 101.5 112.8 142 长沙 100.9 112.5 139.6 100.3 111.1 140.6 100.7 110.9 141.7 广州 100.5 109 152.4 100.8 109.4 149.4 101.2 110.5 151.3 深圳 100.2 100.4 145 99.4 100 145.7 99.5 99.1 146.9 南宁 101.3 110.8 138.4 100.8 109.1 133.2 101.1 110.4 135.1 海口 101 119.2 135.6 101.3 121.7 142.2 101.3 119.4 135.5 重庆 100.3 114.1 137.5 100.3 110.2 129.9 101.2 111.1 130.1 成都 100.9 115.2 141.2 100.4 111.3 138.5 101.2 113.1 140.2 贵阳 101.9 122.2 143.5 101.3 118.3 139.1 101.5 118.8 135.3 昆明 99.9 114.4 132.7 100.9 115.5 134.2 100.8 117.4 132.5 西安 101.3 124.8 153 101.6 122.9 150.2 101.6 123.4 149.3 兰州 100.9 113.5 125.7 100.5 110.1 120.4 100.8 110 118.8 西宁 100.4 112.3 122 99.8 111.5 119.5 100.3 112.3 118.9 银川 99.7 108 114.1 100.6 109.5 114.8 100.6 109.8 117 乌鲁木齐 100.9 110.1 115.2 100.3 110.1 117.9 99.7 108.2 108.3 表3: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二) 城市 90m2及以下 - - 90-144m2 - - 144m2以上 - - -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唐山 100 111.4 121.2 100.8 113.8 124.5 100.5 112.3 122.6 秦 皇 岛 101.1 117.3 133.9 101.8 118.9 135.6 101.9 118.3 129.2 包头 100.6 113.5 122.4 100.6 110.5 116 100.2 110.7 115.6 丹东 100.5 116.4 120.6 100.2 117.7 119.6 100.7 118.4 117.4 锦州 101.2 114.4 109.1 102 113.9 112.7 101.4 113.3 113.8 吉林 101.4 114.4 125 102.2 113.2 123.4 101.9 116.6 126.4 牡 丹 江 101.8 111 115.8 101.5 114.3 120.2 101.9 114.1 116.7 无锡 100.6 108.7 148.6 100.5 104.5 142.5 100.3 107.4 134.3 扬州 100.9 112.5 136.7 101.3 114 138.2 100.1 112.1 135.2 徐州 101.4 119.5 144.3 100.7 117.6 141.7 101.4 118.5 143.3 温州 100.4 103.2 115.6 100 101.1 116.8 99.7 100.9 114.8 金华 101.1 106.8 128.6 100.3 104.5 125.9 101.2 104.3 120.2 蚌埠 100.2 108.9 126.9 100 107.5 126.6 100 107.6 120.1 安庆 100.1 108.5 124.2 100.6 109.4 123.8 100.2 107.7 120.2 泉州 100.6 103.3 114.5 99.8 100.4 110.8 99.4 102.4 113.1 九江 100.7 110.2 136.4 100.6 109.5 131.4 100.8 111.8 136 赣州 99.5 104.4 123.2 100.6 108.2 125 100.5 108.9 129.3 烟台 100.7 113 127.3 100.8 113.6 133.5 100.6 112.9 125.5 济宁 100.5 112.9 125.1 100.6 113.2 124.6 100.8 113 121.9 洛阳 100.6 111.2 133.9 101.9 112.5 127.6 101.4 111.7 124.7 平 顶 山 100.9 109.4 117.8 100 106.6 120.7 100 108.9 120.3 宜昌 101.5 116.9 133.1 100.5 111.6 128.2 101.3 113.6 131 襄阳 100.3 114.3 129.8 101.1 113.6 123.1 100.2 113 119.7 岳阳 99.6 110.3 124.6 99.7 106.5 120.3 99.3 109.6 127.3 常德 100.1 112.4 128.8 100.1 110.2 121.7 101.1 109 118.1 惠州 100.4 105.1 138.4 99.6 102.2 134.4 99.1 104.8 135.1 湛江 99.6 106.4 124 99.8 107.5 125.9 100.2 108.9 124.7 韶关 100.2 108 123.6 101 105.7 123.4 99.6 106.8 123 桂林 100.6 109.9 121.7 101.2 109 122.4 101 110.7 124.4 北海 100.2 111.8 131.8 100.6 113.7 132.5 100.3 113.5 131 三亚 100.1 115.4 145.9 99.7 116.3 146.6 100.3 111.2 142.5 泸州 101.1 113.2 124.9 100.9 111.2 122.8 101.3 113.2 123.1 南充 100 113.1 124.6 100.3 114.4 126.2 99.8 110.7 121.5 遵义 100.2 113 125.9 100.6 113 122.7 100.5 113.6 127.4 大理 102.3 119.2 132.6 101.7 121.7 132.9 102 119.4 128.1 表4: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一) 城市 90m2及以下 - - 90-144m2 - - 144m2以上 - - -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京 100.1 99.4 146.3 99.8 97.9 143.2 99.7 97.9 145.8 天津 100.1 105.9 137.3 100.4 105.2 134.5 100.5 106.1 127.1 石 家 庄 100.5 104 126.1 100.5 105.8 124.8 100.3 108.8 124.1 太原 100.6 110.1 125.8 100.1 108.5 126.1 100.1 108.6 121.1 呼和浩特 101.9 119.6 122 100.9 118.3 121.3 100.4 119.6 121.2 沈阳 100.8 108.6 118.3 100.6 108 119 100 108.7 116.8 大连 100.5 107.7 115.4 99.4 107.8 116.3 99.6 109.7 117.2 长春 100.2 110.4 119.1 100.6 110 116.4 100.6 108.5 114.9 哈 尔 滨 100.2 110.3 121 100.5 110.4 120.1 100.3 114.3 124.3 上海 99.9 96.7 137.5 99.8 97.1 136.6 100.7 98.5 139.3 南京 100.3 98.6 128.9 99.9 101.7 141.4 99.6 106.2 150.5 杭州 100.1 104.1 141.1 100.2 104.9 141.7 99.8 104.5 136.7 宁波 99.9 104.8 123.9 99.8 104 124 99.9 104.2 121.7 合肥 100.4 102.9 157.1 100.5 104 155.9 100.6 103.9 159.4 福州 99.5 98.5 123.4 99.7 99.5 124.1 99.7 100.7 128.4 厦门 100.4 95 137.2 100.5 95.1 132.8 100.5 97.2 133.9 南昌 100.1 111.5 135 99.9 109.2 127.2 99.6 111.6 126.4 济南 100.8 110.6 133.4 100.3 111.6 132.6 100.7 111.5 130.8 青岛 99.6 110.5 133.2 100.4 111.9 135.5 100.2 110.2 129.7 郑州 99.8 101.8 133.5 99.8 100.7 131.7 100 101.5 130.3 武汉 100.1 108 150.2 100.4 107.3 147.1 100.8 109.6 144.4 长沙 100 107.4 134.9 99.8 107.7 134.9 99.7 107.9 138.3 广州 99.4 100.7 149.6 100 103.2 149.4 99.8 104 149.4 深圳 99.5 101.8 152 99.8 104.9 147.6 100.2 105.6 151.6 南宁 102 107.9 123.5 101.2 107.9 124.9 100.9 108.3 133.8 海口 100.1 110.9 114.4 100 111.4 116.3 100.3 110.7 114.8 重庆 100 109.2 126.3 100.6 109.9 129.4 100.9 109 120.7 成都 99.8 105.6 118.1 100.1 106.2 115.9 100.2 107.5 118 贵阳 100.2 112.2 121.9 100.5 111.9 120.7 100.4 114.5 126.9 昆明 100.4 114.4 124.9 100.5 115.4 125.6 100.2 115.6 128.8 西安 100 115.9 123.7 99.8 113.8 120.1 99.8 115.3 117.1 兰州 99.9 110.1 117.3 100.6 109.9 115.6 100.2 109.7 114.1 西宁 100.4 107.1 109.2 100.1 106.6 109.5 99.8 108.2 110.2 银川 100 105.4 106.6 100.5 105.3 106 100 105.9 105.7 乌鲁木齐 100.2 112.6 121.9 100.7 113.4 124 100.3 112.1 119.4 表4: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二) 城市 90m2及以下 - - 90-144m2 - - 144m2以上 - - -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唐山 100.1 108.6 115.9 100.5 108.1 113.4 99.9 107.3 111.6 秦 皇 岛 100.7 110.6 122.4 100.5 111.3 120.3 100 109.9 114.8 包头 100.5 105.8 105.5 99.7 106 109.5 99.8 106.4 104.1 丹东 101.1 106.8 106.9 100.9 108.2 111.4 100.6 107.1 104.9 锦州 100.1 108.8 102.2 100 105.9 98.6 99.3 106.1 99.7 吉林 100.3 108.6 115 100.3 108.8 115.2 100.2 108.6 112.2 牡 丹 江 100.7 105.5 110.8 100 105.4 107.8 101 107.7 102 无锡 99.4 104.1 136.2 99.9 104.6 134.8 99.6 105.9 137 扬州 100 110.6 125.2 100.1 108.1 121.3 100.9 110.2 122.9 徐州 100.7 110 122.9 100.8 109 120 100.7 111.9 125.8 温州 100.6 103.2 117.3 100 100.7 112.8 99.7 99.3 108.1 金华 100 105.1 121.8 100 103.9 117 99.8 104.3 117.1 蚌埠 100.1 107.8 121.3 99.9 106.4 118.8 99.9 108.7 121.4 安庆 99.8 107.3 121.5 99.7 107.7 122.6 99.8 108.3 121.2 泉州 100.1 102 114.4 99.5 101.2 114.2 100.1 101.8 114.3 九江 99.8 106.7 124.9 100.4 106.6 120.2 100.4 108 119.4 赣州 101.1 109.7 124.1 100.3 108.4 124.4 100.5 107.7 121 烟台 100.5 112.1 124.9 100.8 111.4 120.5 100.4 109.4 114.8 济宁 100.5 115.8 125.7 100.7 117.5 128.6 100.5 120.7 128.8 洛阳 99.7 111.1 119.8 100 109.8 116.9 100.3 109.8 115.8 平 顶 山 100.8 110 112.2 100.7 107 115.3 100.9 108.9 119.5 宜昌 100.3 110.1 123.9 100.2 110.8 123.3 100.1 109.2 118.6 襄阳 100.7 109.9 116.6 100.5 110.4 118.5 100.5 108.8 110.6 岳阳 99.8 106.9 115.4 99.8 105.6 112.6 99.7 108 116.3 常德 100 107.9 115.7 100 108 114.9 100.1 107.5 115.1 惠州 100 107.9 133.4 100 105.8 130 100.1 106.7 130.1 湛江 99.6 103.4 112.9 99.5 103.4 113.2 99.6 104.6 115.1 韶关 99.9 106.9 114.3 100.8 109.3 117.9 100.8 107.9 114 桂林 100.2 107.9 108.6 99.9 105.7 105.4 100 105.2 106.8 北海 99.6 107.3 120.4 100 108 121.2 99.8 109.3 121.1 三亚 101 113.7 120.8 100.2 115.3 122.2 101.1 111.8 117.1 泸州 99.9 110.7 119.8 99.7 109.6 120.8 99.3 106.9 115.6 南充 100.2 109.9 122.2 100 108.8 119.7 99.9 111.7 122.2 遵义 100.1 110.4 119.2 100 109.4 117.2 100 109.8 115.7 大理 101.6 117.2 119.6 101.6 114.3 119.1 101.8 114.7 115.3 附注: 1.调查范围:各城市的市辖区,不包括县。 2.调查方法: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面积、金额等资料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非全面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房地产经纪机构上报、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与调查员实地采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基础数据。 3.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详见中国统计信息网《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 4.个别城市因存在滞后网签和集中网签情况,故对其历史数据进行了修正。 5.表格中若含“—”,表示本月无成交记录。[详情]

1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58个上涨 8个下跌 4个持平
1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58个上涨 8个下跌 4个持平

  新浪财经讯 据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环比58个上涨,8个下跌,4个持平。 据初步测算,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2%,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 此外,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6%和8.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与上月相同。 201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京 100.6 102.8 138.9 唐山 100.5 112.9 123.3 天津 99.9 101.1 130.7 秦 皇 岛 101.7 118.4 134.1 石 家 庄 100.6 115.5 143.0 包头 100.5 111.0 116.9 太原 101.0 111.7 125.6 丹东 100.4 117.5 119.6 呼和浩特 101.5 122.6 131.8 锦州 101.7 114.0 111.7 沈阳 100.4 112.2 130.0 吉林 101.8 114.1 124.4 大连 99.9 112.5 126.2 牡 丹 江 101.6 113.1 118.4 长春 100.8 111.9 126.9 无锡 100.5 106.1 141.4 哈 尔 滨 100.9 115.3 131.1 扬州 101.0 113.4 137.3 上海 100.1 100.9 146.5 徐州 100.9 118.0 142.4 南京 100.8 101.7 148.6 温州 100.0 101.5 115.9 杭州 100.4 106.0 141.0 金华 100.8 105.2 125.0 宁波 100.7 106.2 129.1 蚌埠 100.0 107.9 126.4 合肥 100.6 104.8 155.7 安庆 100.4 109.0 123.4 福州 100.1 108.7 139.3 泉州 99.8 101.6 112.2 厦门 99.7 99.7 150.8 九江 100.7 110.0 132.7 南昌 100.4 109.9 136.2 赣州 100.4 107.7 125.4 济南 100.4 115.7 141.4 烟台 100.8 113.3 130.2 青岛 100.6 113.9 134.2 济宁 100.7 113.2 123.8 郑州 100.3 110.0 142.7 洛阳 101.5 112.1 128.0 武汉 100.7 111.2 145.0 平 顶 山 100.2 107.6 120.0 长沙 100.5 111.3 140.7 宜昌 100.8 112.8 129.4 广州 100.9 109.7 150.6 襄阳 100.8 113.7 123.8 深圳 99.9 99.9 145.6 岳阳 99.6 108.0 122.9 南宁 101.0 110.0 135.6 常德 100.3 110.7 123.4 海口 101.2 120.7 139.2 惠州 99.6 103.5 135.4 重庆 100.5 111.8 132.8 湛江 99.8 107.4 125.2 成都 100.8 113.4 140.0 韶关 100.5 106.3 123.3 贵阳 101.5 119.4 139.5 桂林 101.0 109.5 122.7 昆明 100.6 115.7 133.4 北海 100.4 112.5 132.0 西安 101.5 123.5 150.7 三亚 100.0 114.6 145.3 兰州 100.7 111.2 121.7 泸州 100.9 111.9 123.4 西宁 100.0 111.8 119.6 南充 100.2 113.8 125.5 银川 100.5 109.3 115.2 遵义 100.5 113.1 123.9 乌鲁木齐 100.3 109.7 115.3 大理 102.0 120.3 130.8 [详情]

统计局:1月商品住宅售价总体平稳 一二线二手房价降
统计局:1月商品住宅售价总体平稳 一二线二手房价降

  2019年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9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一、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微涨,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均回落 1月份,各地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2%,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 二、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二手住宅涨幅回落;二线城市涨幅均有所扩大;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二手住宅涨幅与上月相同 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6%和8.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与上月相同。[详情]

总理罕见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 高层近期频吹风有深意
总理罕见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 高层近期频吹风有深意

  罕见!总理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点名两类金融风险,表态背景是重点 券商中国  李克强重申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来自券商中国00:0001:50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些货币政策,外界舆论特别是市场主体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个别质疑的声音,认为是不是搞量化宽松?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李克强 在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当前舆论对货币政策、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质疑声音亲自作出回应,实属罕见。 李克强点名两类金融风险,他说,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除了总理表态外,就在刚刚,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 自上周五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以来,关于为何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会创历史新高的各类分析此起彼伏,尽管不少分析肯定宽信用政策的效果,但一些担忧的声音也无法忽视,而担忧的焦点无非集中在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超预期表现,是否预示着宏观经济重回加杠杆轨道,宽信用的需要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重回“大水漫灌”的老路。 罕见亲自解读1月数据,关注票据高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李克强虽然此前也在多个场合提及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但此次再次重申的背景原因却较为罕见,特别是亲自解释分析月度金融数据则更未有过,足见高层对1月金融数据和市场担忧的重视,及时进行正面回应也释放出稳预期的政策信号。 2019年开年,央行就宣布,1月份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李克强表示,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既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强烈呼声,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高,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空间。而且在降准过程中也适当回收了流动性。 “相关金融机构要齐心协力,让更多贷款更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李克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创新高的背后,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冲量明显,李克强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他表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带动票据融资利率的下行,曾经一度出现了票据融资利率与银行结构性存款等高息理财产品之间的利率倒挂,因此给银行和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套利空间。至于从去年5月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票据融资中,究竟有多少规模是套利则无法估量,不过,监管部门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就采取措施压缩套利空间。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就称,“票据增加中的套利行为属于个别现象,是难免有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总体来说,1月票据融资增长主要与企业票据融资意愿增强、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季节性因素有关”。 所以,李克强要求,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高层近期频吹风不搞量化宽松,背后有何深意 高层近期频频向外界释放不搞量化宽松(QE)、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信号,这也是在当前市场预期混乱时的及时回应澄清。 2月15日,央行发布1月金融数据时罕有的召开数据解读吹风会,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 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 2月19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强调,央行互换票据(CBS)创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主体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并非中国版的QE,它与QE有着本质区别。 2月20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再度解读1月金融数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既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有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恢复性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正在边际改善,既支持了实体经济,又改善了市场预期,而且当前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不是“大水漫灌”。下一步将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协调好本外币政策,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近期频吹风不搞“大水漫灌”、不搞量化宽松,除了有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外,是否也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将有限?不少券商分析师近日也提示要警惕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落空的风险。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就指出,鉴于整体信贷增速已经开始明显反弹,政府可能在短期内会略微降低推进政策宽松的力度和紧迫性。事实上,短期内央行可能更需要平稳信贷投放步伐;通过降准等方式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紧迫性和可能性也有所降低。全年而言,预计央行不会调整基准存贷款利率,并且可能再降准至少200个基点。 稳增长与稳杠杆,该如何平衡? 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创新高,也让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将从稳杠杆重回加杠杆轨道,甚至有声音担忧去杠杆政策刚取得初步进展就要动摇。 汪涛预期,2019年整体信贷增速继续反弹,但考虑到春节因素、再加上政府可能微调政策控制信贷投放步伐,2月新增信贷可能较1月高位大幅回落。不过,对2019年全年的展望相对清晰:预计整体信贷增速从2018年底的9.5%反弹至2019年底的11.5%,官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速可能从9.8%反弹至近12%。 这对杠杆率而言意味着什么?汪涛称,过去两年政府持续推进去杠杆,2017年债务占GDP比重持稳、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预计将再次上升。考虑到整体信贷增速反弹而名义GDP增速放缓,我们估算的债务占GDP比重可能会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再次加杠杆可以支撑短期增长、提振市场,但也可能加剧投资者对于中长期控制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的担忧。 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近日表示,金融危机后,美国等部分国家通过危机后的市场出清和结构性调整,使得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经济复苏的质量相对较高,这也说明这些国家经济确实需要经历市场出清的过程。对中国金融体系来说,治理金融乱象也需要保持定力,要“咬咬牙”,度过这一关,否则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金融风险就难以得到彻底治理。 李克强今日在会上也强调,解决中国发展的长远问题,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改革、调结构促进经济稳中求进。[详情]

春节消费带动CPI环比回升 专家:通胀水平温和可控
春节消费带动CPI环比回升 专家:通胀水平温和可控

  春节消费带动CPI环比回升 专家称通胀水平温和可控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张沛 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春节消费带动CPI环比回升 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收窄 “从环比看,CPI上涨0.5%,主要受到节日因素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表示,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CPI环比上涨主要源于春节消费的支撑,基本符合季节特征。而食品价格贡献了主要上涨动力。特别是鲜菜价格上涨明显,环比上涨9.1%,涨幅扩大5.4个百分点。 除了鲜菜价格上涨外,环比方面,鲜果、水产品、羊肉、牛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2.3%、2.0%、1.8%、1.7%和0.5%。董雅秀介绍,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同时,部分地区生猪禁运解除,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春节消费旺季虽带动食品价格环比回升,但远低于去年同期环比2.2%的涨幅,因此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收窄,1.9%的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受生猪供应增加和疫情的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比上个月下降1.7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涨幅与上个月持平,运行较为平稳。”刘学智说,受春节假期消费带动,旅游、文化和娱乐类产品价格明显上升。其中,旅游类价格环比上涨5.5%,同比涨幅为5.2%。 据董雅秀解读,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需求增多,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5.9%、6.4%和2.8%。而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家政服务、理发、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8%、5.4%和2.5%。 在刘学智看来,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个月略升0.1个百分点,整体走势平稳,不必担心消费价格剧烈波动。 另据测算,在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李赫预计,2月份CPI会受高基数影响而同比涨幅下降。温彬则预计,随着节日效应消退,CPI或将继续回落。 PPI继续大幅下降 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跌入负值 “PPI环比下降0.6%,连续3个月负增长;同比涨幅收窄0.8个百分点到0.1%,为2016年9月以来的最低。”刘学智坦言,PPI下降将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过去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上游行业产品价格大幅回升。当前上游行业价格已经显著回落,有的行业已经负增长。” 从环比看,在主要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收窄明显,下降6.1%,比上月收窄6.8个百分点。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出厂价格上涨1.3%,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厂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2%。 从同比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升转降,下降5.0%,在主要行业中跌幅最大;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扩大,分别下降3.5%、2.9%,降幅分别扩大1.2个、0.2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也出现负增长,下降1.6%。 在温彬看来,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继2016年8月以来再次转负,是造成PPI持续下探的主要原因。“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涨幅全面回落,分别较前值回落2.6个、2.4个和0.5个百分点,至1.2%、-1.6%和0.3%,均创两年新低。” 李赫认为,生产资料中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6%,与PMI指数相互印证。“出厂价格PMI和原材料价格PMI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显示出制造业对工业产品涨价预期较低。” 在生活资料价格方面,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走势相对平稳。 董雅秀称,在1月份0.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需求减弱、生产放缓,刘学智预计,近几个月PPI跌入负值的可能性较大,阶段性工业领域通缩可能出现。不过,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基建补短板进度加快,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改善市场需求,将支撑PPI逐渐走稳。 “现阶段,通胀压力不大。”李赫判断。温彬也强调,当前我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意味着货币政策有更大空间聚焦于稳增长。[详情]

社融放量支持实体 经济有望二季度企稳
社融放量支持实体 经济有望二季度企稳

  社融放量支持实体 经济有望二季度企稳 杜川 周艾琳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相继落实,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企稳。] 上周五(2月15日)公布的金融数据的确令市场意外,萎靡一年多的金融数据突然放量——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 这得益于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降准等释放流动性政策,以及监管层不断喊话推动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流动性充裕是必然的。虽然业内对未来将继续降准的预期较为一致,但对于降息可能性仍存分歧。随着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实施,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企稳。 支持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社融各项指标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同时,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延续反弹走势。 “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2月15日下午,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媒体吹风会上称。 去年以来,央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多次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亦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从十八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民企,破解民企融资“老大难”问题。 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统计显示,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就此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下一步,在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可能出台新的工具,或是既有工具的进一步扩大使用。“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尽管春节后股市热情高涨,1月数据开门红。但应综合一二月份的数据来看。当前经济仍然较弱,下行压力较大。民企在经济中占比已经过半,但民企经营困难仍未有明显缓解。”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政策正进一步扩展到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一方面,有利于民营银行,包括互联网银行获得央行资金支持及获得一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此类银行客户定位都在民企,因此不仅可破解民企融资问题,更主要的是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民企、小微企业的经营服务需求。 “下一阶段,应该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确保流动性合理的情况下,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温彬称。 央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尽管由于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包括前期强监管、降杠杆、大幅收缩影子银行等,政策调控时滞会比以往长,但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相继落实,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企稳。 分歧在降息 随着去年及今年初的多次降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特别是1月4日,央行降准后释放了1.5万亿元的流动性。而降准之后,今年是否会迎来降息备受市场关注。 多位专家均认为,降准仍有空间且必要,这一点市场已达成共识,但对于降息的可能性则仍存分歧。 温彬分析称,下一步,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相继转“鸽”,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灵活度进一步增加,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赵庆明认为,“一定会继续降准,降息是可期的”。但他同时称,降息只是存在一种可能性,并不是板上钉钉。“整体来说,今年降息可能性比去年要高,但不降息也是说得过去的。” 从国际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已加入降息队列。如2月7日,印度央行突然宣布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打响新年降息第一枪。分析认为,或有更多国家跟进放松货币政策,这给我国降息增加了可能性。 “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降息,确实让我们降息阻力减小。但实际上从资产来看,我们的利率不算高,基准利率和其他国家基本利率不具有可比性,影响我们最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赵庆明称。 温彬也表示,降息可期,但要从外部与国内环境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有可能提前结束加息周期;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通胀总体可控,降息有空间和可能性。 “但降息的时间和路径在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从短期来看,直接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可能性较小。”温彬认为,应进一步观察包括宏观经济、投资和消费数据,CPI、PPI的走势等,把降息跟利率市场化相结合来看,进一步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2月15日,在央行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回应“是否有可能降息”时称:“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以及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进程这两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详情]

1月CPI创一年新低 通胀压力减小为货币政策提供空间
1月CPI创一年新低 通胀压力减小为货币政策提供空间

  1月CPI创一年来新低 通胀压力减小为货币政策提供空间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 旭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首个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从两大反映物价走势的重要指标表现来看,尽管1月份临近春节,但整体物价形势并未出现明显反弹,相反当月CPI和PPI指数同比涨幅都出现明显下降。 从同比看,1月份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涨幅处于2018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PPI同比涨幅更是离负值仅一步之遥。 从环比来看,1月CPI上涨0.5%,PPI则下降0.6%,呈现出“一升一降”的态势。 反映物价走势的重要指标开年走低意味着什么?对此不少专家认为,这显示今年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减轻,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通胀已不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CPI走低与需求侧不振有关 从CPI的各个分项数据看,1月份多种蔬果和食品的价格出现了一定上涨。与此同时,当月猪肉价格继续处于下降通道,这使得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走势的影响比较有限。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在对数据进行解读时表示,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8%和1.2%,羊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2.7%、7.9%和5.8%,上述6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分析认为,春节前夕,猪价仍呈现反季节性下跌。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各大养殖主体可能会出于避险需求而集中提前加快出栏,短期放大了猪肉供给;另一方面,根据统计局官方表述,随着东北地区猪只运输解禁,大量已经压栏许久的猪只输入到屠宰厂,造成供大于求,压制了猪价。 从深层次来看,有专家表示,当前CPI整体走势与需求侧疲弱关系密切。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胀数据不及预期与近段时间消费相对疲软情况相匹配。 自2018年以来,国内消费增速出现回落态势,今年春节期间主要消费指标增速不及往年,如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8.5%,与去年同期两位数的增幅相比出现回落,国内旅游客流及收入增速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PPI趋弱局面可能会持续 而在PPI方面,1月同比涨幅仅为0.1%,而环比则仍未脱离2018年11月以来的负增长区间。专家表示,价格因素当前对PPI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沈建光认为,从环比数据看,1月PPI下跌0.6%, 其中跌幅最大的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下降6.1%。1月份生产资料中原材料价格同比跌1.6%,大幅拖累PPI表现。先行指标PMI中的出厂价格44.5,原材料价格44.3,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显示制造业对工业产品涨价的预期较低。 不少分析人士进一步预测称,PPI趋弱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由于当前工业品价格缺乏支撑,未来PPI同比涨幅有可能“转负”,出现“工业通缩”现象。 平安证券宏观组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当前石油相关产业链和建材相关产业链(特别是黑色金属行业)对PPI的影响最为显著。虽然近期国际油价在减产预期的作用下出现连续反弹,但考虑到需求弱化与美国产能增加的压力仍存,2019年油价大幅上冲的概率很低。 而“黑色系”价格增速也很有可能在2019年继续回落,原因有二: 一是需求支撑力度不足,虽然2019年基建增速很可能将在政策支持下小幅回升,但从历史走势来看,螺纹钢与房地产的相关性要明显强于基建,在楼市继续趋冷的前提下,“黑色系”需求可能仍难出现强劲回升。 二是供给收缩力度减弱,虽然环保作为“三大攻坚战”的其中一环未来仍将继续推进,但监管部门早已明令禁止地方采取“一律关停”等做法,所以供给端预计将出现小幅放松。 综合来看,油价与“黑色系”可能继续双双走弱,2019年PPI掉落至负区间的概率较大。 通常来讲,一旦宏观经济通胀压力减轻,或者经济可能进入通缩状态,意味着货币政策有望作出重大调整。不过专家强调,比起一味强调货币政策宽松,如何打通政策传导效应更为重要。 沈建光对记者表示,通胀压力不大或将为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当前货币政策真正需要克服的难题是,如何化解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因此未来将更重视“宽信用”,同时仍需减税降费等结构性调整及后续宏观政策的协调。 记者也注意到,此前的2月14日晚间,《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文件强调,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增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 (本文来自于每经网)[详情]

1月社融创历史新高 分析:宽信用对经济起逆周期支撑
1月社融创历史新高 分析:宽信用对经济起逆周期支撑

  1月社融增量4.6万亿 同比多1.56万亿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边万莉    实习编辑 易启江     日前,央行公布了2019年1月金融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国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表示,1月信贷数据较高但基本符合预期,4.64万亿元的社融增长超出市场预期。1月激增的社融数据背后主要是银行“资产荒”,预计2019年表外融资会继续恢复。覃汉表示,此次数据超预期不排除春节“错位因素”。 M2增速回升M1增速走低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3万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M2增速较上月继续回升,增速持续企稳,主要得益于1月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年初降准以及公开市场应对春节现金需求的投放都给1月市场流动性创造了偏松的条件,M2增速持续企稳实属预期之中。而M1创新低,主要与春节前的季节性特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较多企业活期存款可能由于节前大额支付行为转移至居民账户,新低M1增速可能并不代表企业经营活力不足。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M1增速持续降低,已降到1%以下,表明实体经济企业经营依然面临较大困难,同时也导致银行核心存款承压。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一是人民银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二是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运用,表内信贷、债券投资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加较多,推动M2增速提升。 另外,我们也看到春节因素推动M1增速的再次回落。我们曾提到M1回落主要反映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规模的变化。1月份这一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1月底临近春节,是企业发放薪资、奖金的高峰期,当月单位活期存款大幅减少2.03万亿元。这一点从个人存款和M0的大幅增长也能得到印证。 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 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24亿美元,同比下降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375亿美元,同比少增98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386亿元。 此外,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5%,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6%。 具体来看,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4.66万亿元,日均成交4.76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30.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6.1%,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61.4%,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8.7%。1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15%,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42个和0.63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52个和0.72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总体看,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综合运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研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他表示,同时,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 初步统计,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8.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18万亿元,同比下降11.1%;委托贷款余额为12.31万亿元,同比下降11.6%;信托贷款余额为7.83万亿元,同比下降8.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18万亿元,同比下降8.7%;企业债券余额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34.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04万亿元,同比增长5.1%。 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认为,从社融来看,总量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且较2017年1月的前高超出较多,信用扩张迹象非常明显。其中人民币贷款自然是主要贡献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备受关注的影子银行一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合计新增3430亿。其余则由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贡献。综合来看,央行“宽信用”的政策在1月金融(社融)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料将对经济起到一定的逆周期支撑作用。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社融数据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1月新增高达3.57万亿,可见非银信贷在减少,投向居民和实体的信贷在增加。信贷投向结构有所改善。与去年同期相比,社融中新增贷款中投向居民部门的贷款占比下降,投向企业的贷款占比增加,表明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正逐渐增强。[详情]

1月社融信贷创新高 央行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未变
1月社融信贷创新高 央行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未变

  1月社融信贷创新高 央行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未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奇 北京报道 “随着票据融资便利性提高、融资成本降低,票据流转加快,大量企业通过签发和转让票据解决账款拖欠和资金周转问题。据统计,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中,中小微企业的比重为62%。” 2月15日,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社融数据均创下高位。 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票据融资增长贡献较大;由于新增信贷较多叠加表外融资转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下4.64万亿元的高位。另外,1月末M2同比增长8.4%,M1同比增长0.4%。 “总的来看,随着去年及年初的多次降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金融数据迎来开门红。但在金融体系内部,信用派生机制仍存在不畅,宽货币并未有效转化为宽信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他认为,下一步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相继转“鸽”,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灵活度进一步增加,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望再次启用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过调降OMO、MLF、TMLF等方式降息,同时逐渐建立从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的有效机制,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除发布金融数据之外,当日央行还举行了媒体吹风会,多位央行人士对近期热点进行回应。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回答“是否有降息可能”的提问时称,从实际效果及从利率市场化进程这两个角度看,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 信贷创新高,票据融资火热 央行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1月信贷大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上来讲,1月是全年信贷最活跃的月份,一般年底信贷额度用完后,储备信贷项目会在年初集中放量;二是宽松政策所致,今年货币政策基调是偏松,伴随着前期准备金下调,银行间资金相对充裕,利率也呈现走低态势,为银行放贷提供支持。 他预计,今年偏松政策下,全年信贷额度会比去年有所提升。 孙国峰称,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温彬称,从结构上看,当月票据新增5160亿元,同比多增4813亿元,远高于过去3年同期均值,票据已成为新增贷款中的重要力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单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达9898亿,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较去年同期多增近5000亿,都应引起关注。 对于票据融资的较快增长,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认为有以下因素:一是在票据融资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票据融资的意愿增强;二是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较快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从历年数据来看,年初票据业务增长量一般高于全年平均值。 “随着票据融资便利性提高、融资成本降低,票据流转加快,大量企业通过签发和转让票据解决账款拖欠和资金周转问题。据统计,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中,中小微企业的比重为62%。” 邹澜说。 表外融资由负转正 在信托贷款由负转正增加345亿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延续上月的增量势头下,长达10个月连续负增长的表外融资在1月由负转正。 “这可能意味着前期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的影响已经减弱,过去一些与新规冲突的业务也已经一定程度上得到处置和清理,表外融资功能未来将逐渐得以恢复。”连平称。 表外融资开始由负转正,叠加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社融也创下4.64万亿元的高位。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4%,反弹至两位数以上。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称,1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社融增长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二是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三是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四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 另外,1月末M2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0.4%,增速比上月末低1.1个百分点。 连平称,M2增速持续企稳,主要得益于1月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年初降准以及公开市场应对春节现金需求的投放都给1月市场流动性创造了偏松的条件,M2增速持续企稳实属预期之中。而M1创新低,主要与春节前的季节性特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较多企业活期存款可能由于节前大额支付行为转移至居民账户,新低M1增速可能并不代表企业经营活力不足。 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没变 在解读金融数据的同时,几位央行人士还对市场热点进行了回应。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其它资产”一项的增长,阮健弘称,该项是未单独列示的资产科目集合,主要是一些杂项资产项目和应收暂付项目。年底时,这些项目中有不少会有季节性变动的特点。待年末时点过去后,这些季节性变动会减弱或消除。 另外,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有人担心,这是否会对未来银行信贷质量带来压力。央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认为,文件旨在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他说,信用贷款是银行贷款重要的贷款方式,但是在贷款投放中为了抑制不良贷款的过快增长,多数银行对信贷人员实行不良贷款终身责任追究。所以现在信贷人员的压力很大,如果企业没有足够多可供质押的资产,贷款就比较困难。因此这份文件出台这条措施非常及时,适当的要校正一下,如果信贷出现不良,要区分一下有没有违法违规违纪的情形?有没有谋取私利的情形?如果尽责到位,就应该免责。这样对民营企业或者小微才敢贷款。 孙国峰称,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对于是否有降息可能这一问题,他表示,一方面要更加关注实际贷款利率的变化,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的措施,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收益率,贷款利率走势都在下行。今年1月份这个趋势还在保持。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从实际效果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两个角度看,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孙国峰称。[详情]

1月新增信贷超3万亿 央行称不是大水漫灌 会降息?
1月新增信贷超3万亿 央行称不是大水漫灌 会降息?

  1月新增信贷超3万亿,央行称不是大水漫灌 会降息吗? 新京报讯 (记者宓迪)1月多项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官网2月15日公布的2019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据wind数据,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此外,初步统计,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着什么?专家指出,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信贷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正不断加大。 针对货币政策走向,昨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发布会上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3万亿创新高 具体来看,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历史新高。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 此外,初步统计,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总体来看,贷款和社融增长符合预期,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逆周期调节情况之下,这样的增长符合预期。 如何看待1月份贷款创历史新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昨日表示,总体看,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他举例说,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同时,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 在他看来,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货币政策取向没变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目前美国经济运行有所放缓,鸽派声音增强,这对于一段时期以来经济运行与美国背离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外部压力势必缓解或减轻。对我国而言,减小了央行定向释放流动性或是降息政策后可能导致外部压力增加的顾虑,为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偏松调整,提供了新的空间。 昨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发布会上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 孙国峰昨日表示,“稳健”是货币政策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以稳为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既要有效实施逆周期调节,也要把握好度。 他表示,具体来看,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探索并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 【民企】 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面扩”利率下行 孙国峰指出,从信贷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昨日在发布会上介绍,1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量增、价降、面扩”的发展态势。 其介绍,从数据来看,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 此外,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人民银行通过流动性支持,引导资金价格下移。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同时,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165万户,1月份增加26万户,同比多增7万户。 【投资】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回落 阮健弘介绍,1月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增加2.56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71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907亿元。中长期贷款自2018年8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多增。 从中长期贷款实际投向看,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回落。1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8%,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1月份,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比重为28.3%,比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 【预测】 会不会降息? 有机构人士认为,依据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降准降息仍可期。 针对降息的可能性,孙国峰昨日表示,首先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措施,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是下行的。债券市场比如说国债利率,收益率是下行的,企业债券利率都是下行的,贷款的利率走势也是下行的,特别是在去年最后四个月,贷款利率下行的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下行的。今年1月份的数据中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保持。 另一方面,孙国峰表示还要看到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推动基准利率和存贷款的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以及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进程这两个角度看,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 新京报记者 宓迪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详情]

1月贷款社融创历史天量 专家:关注后续借贷能否持续
1月贷款社融创历史天量 专家:关注后续借贷能否持续

  1月贷款社融数据均创历史天量:应关注后续借贷能否持续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张玮  作者系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2019年1月社融大超预期,贡献最大的两项是对实体部门的新增信贷和银行票据。总量上“威武”,但结构上存在两点隐患。一是经济景气程度未见回升,企业偿债能力不曾改善,大幅新增信贷预示着杠杆的“回潮”;二是借贷意愿的供需两侧多为政策使然,并非“一厢情愿”,挤占了未来的信贷空间,后续借贷能否持续有待关注。 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票据大涨,主因银行考核影响要求 票据承兑是银行表外业务,票据融资为银行表内业务,票据具有信贷规模“调节器”功能。一般来说,当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信贷额度充足时,银行会通过增加票据融资先把额度占上,待融资需求强劲、信贷额度紧缺时,可以通过减少票据融资来腾挪信贷额度,以增加一般企业贷款投放。 2018 年,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在继续监测“三个不低于”、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总量稳步扩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授信 1000 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所谓“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 1000 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在“单户授信 1000 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须不低于总体贷款增速”的监管约束之下,银行或倾向于给小微企业做票据融资。票据融资计入贷款且风险低于一般贷款,有助于银行达成小微企业贷款“量”的要求,以及人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要求,票据融资利率较低还能帮助银行达成小微贷款“价”的考核要求。 非标维持低位,符合政策预期 表面上看,整体结构令人满意。在资管新规提倡下,“非标”项始终处于收缩状态。1月新增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尽管略有增加,但存量已经位于低位,符合“非标转标”的政策要求。 同时,表面上存在一个可喜之处:对实体部门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当月新增3.57万亿,甚至超过了市场预期的社融总量,而前值(去年12月)仅为0.93万亿。企业债券融资也较为强劲,当月新增将近0.5万亿,近两个季度以来连连走高。 社融,尤其是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超预期,极易造成经济回暖的假象。就在社融数据出台后的极短时间内,国债期货出现跳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有同业交流,认为社融数据大幅回暖预示着经济企稳,不论是否属于政府救市,工厂开工是可以保障的,也就相对看好权益市场。对此,我们持相反意见,1月社融的大超预期,表面上光鲜亮丽,但蕴含着不小隐患。 隐患一:企业偿债能力未曾改善,债务徒然增多,杠杆或再次走高 经济下行,企业经营意愿减弱,施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教科书式的操作。现在国内经济面临多方压力,1月制造业PMI为49.5%,尽管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但仍旧处于枯荣线以下,表明经济景气程度“不高”。特别地,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产品订货量环比有所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企业的借贷意愿维持低位或许更为“合理”,至少保证了前期去杠杆的成果。 然而,在“新订单”并未改善的前提下,“新增贷款”却大幅超预期(当然,包括一定比例的个人住房借贷)。企业借贷增加,生产经营却没有改善,未来现金流得不到保障,拿什么还钱?如果这部分新增贷款当真出自非金融企业部门,则预示着未来债务违约风险的加大,以及企业杠杆的“反升”(经营环境改善有限,“所有者权益”不可能大幅提升,分子不变,分母大幅增加,杠杆走高)。 隐患二:过度挤占未来借贷空间 岁末年初一系列“宽信用”政策落地,尤其是对银行资金供需两端的“疏导”,为商业银行信用派生创造了宽松环境,是催生今年1月新增信贷大幅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但是,正如前面所讲,当前宏观经济(企业经营环境)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新订单依旧在枯荣线以下,从“扩生产”角度考虑的企业借贷意愿本应“有限”;同时,处于风险考虑,在债务违约不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借贷意愿也应“偏紧”,而这两者却偏偏“达成了大幅超预期的匹配”,或许意味着当前超预期的新增信贷多是“政策使然”,并非“从心”。 前不久公布的央行2018年12月资产负债表显示,负债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当月达到23.55万亿,较前期大幅增加了1.85万亿。这个数据不可小觑。我们知道,“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主要指的就是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具体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在去年几次“降准”的背景下,缴纳的存款准备经不降反升,而且12月当月有较大抬升,适合原因?既然商业银行存款没有显著提升,只能说明增长点来自“超额准备金”。如此就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何超额准备金突然增多?排除季末考虑因素(存款),只能说明当月有大量的钱“没有放出去”。这一点从去年12月新增信贷大幅萎靡可见一斑(12月当月新增信贷0.93万亿,较前期缩减近3000亿)。 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经历了岁末年初的交割,企业经营环境能有多大改善?在中长期不变的情况下,政策引导今年1月的新增信贷“大涨”,只会挤占后面的借贷空间。[详情]

华泰宏观:1月金融数据创新高经济大幅回落概率不大
华泰宏观:1月金融数据创新高经济大幅回落概率不大

  新浪财经讯 2月15日消息,央行今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元,创新高。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认为,1月份的信贷总量数据不错,超出市场预期较多,新增信贷中票据贴现占比不低,体现了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了短期的小企业贴现业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要弱于中长期贷款,但总体上强劲信贷数据意味着经济不存在大幅回落概率。 社融方面,李超认为,在房地产调控延续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在社融增速单月反弹后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具体点评如下: 一、信贷总量不错,结构有隐忧。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增速13.4%,比我们预期值(3万亿和13.3%)略高。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386亿元。我们认为,1月份的信贷总量数据不错,超出市场预期较多(WIND统计平均预期2.9万亿),分项数据来看,新增信贷中票据贴现占比不低,体现了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了短期的小企业贴现业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要弱于中长期贷款,但总体上强劲信贷数据意味着经济不存在大幅回落概率。 二、社融增速超预期,不改基本面回落趋势。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4%,高于我们预测数值(3.3万亿,9.9%)。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我们认为,在房地产调控延续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在社融增速单月反弹后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三、地产调控导致M1增速难以反弹。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高于我们预测值(8.0%),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略低于我们预测(1%),增速与上月末低1.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房地产调控持续的背景下,地产销售增速和M1增速都难以出现反弹,广义货币M2增速在1月份信贷大幅超预期带动下反弹,但M2趋势性反弹仍需要地产政策放松配合。[详情]

海通姜超评1月金融数据:社融增速回升宽松格局将延续
海通姜超评1月金融数据:社融增速回升宽松格局将延续

  新浪财经讯 2月15日消息,今日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元,创新高。 海通证券姜超对此点评认为,1月社融增量创新高,主要贡献一是信贷和债券融资继续改善,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三是年初票据大增。未来社融增速仍将趋势企稳,同时近期海外主要央行也纷纷转鸽,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减少,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具体点评如下: 一、信贷债券改善,票据年初高增。 1月新增社融4.64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56万亿元,主要贡献一是信贷和债券融资继续改善,对实体发放贷款3.57万亿,同比大幅多增881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4990亿元,同比多增3768亿元;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同比多增1088亿元;三是年初票据大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约3800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且委托、信托贷款同比变化不大,使得非标融资由同比负增转为多增2000多亿元。 二、票据贡献仍多,中长贷亦改善。 1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增加近1万亿元,同比多增700多亿元,其中短贷同比少增170多亿元,而中长贷同比多增900亿元;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约2.58万亿,同比多增约8000亿元,结构上,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约4800亿元,仍是最大贡献,但同时企业中长贷和短贷分别同比多增1000多亿和2000多亿,也在继续改善。 三、财政存款少增,M2继续回升。 1月财政存款增加5337亿元,同比少增近4500亿元,积极财政背景下减税带来缴税减少,同时1月还实施降准释放资金,M2同比回升到8.4%。春节效应下,企业发放现金、居民取现增加,1月M1同比降至0.4%, M0同比大幅回升到17.2%。 四、社融增速回升,宽松仍将延续。 当前口径社融存量增速从18年12月9.8%回升到10.4%,我们测算若不含专项债社融存量增速从18年12月的9.1%回升到9.7%,政府和社会总融资存量增速回升到10.8%。虽然1月存在票据和信贷冲量、专项债提前发行等因素,延续性仍待观察,但宽信用政策仍在加码,中办、国办近日发文要求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未来社融增速仍将趋势企稳,同时近期海外主要央行也纷纷转鸽,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减少,宽松格局仍将延续。[详情]

1月社融大增4.6万亿创新高 机构料社融拐点已至
1月社融大增4.6万亿创新高 机构料社融拐点已至

  1月社融大增4.6万亿创新高,机构料社融拐点已至 2月15日15:00,中国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00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00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去年12月为1.59万亿元,2018年同期社融规模3.08万亿元;1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4%,预期为8.2%。 最新公布的社融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多家机构表示,社融拐点已至。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近期就判断,社融增速拐点已来,并预计,1月企业债券发行较多,地方专项债净融资额较大,这将带动社融反弹。其他项下,ABS发行较少,且1月为年初,贷款核销一般较少。 早前,尽管政策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但在强监管下,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的态势难以改善,社融增速始终低于预期。此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央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看,虽然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但难以抵补表外融资的萎缩。例如,去年1~9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社融的贡献率均为负,三项合起来将社融增速拉低了1.7个百分点,而去前同期这三项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8%。 第一财经记者对比数据后发现,此次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关键的三项数据——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相比之下,去年12月上述三项数据分别为:委托贷款同比减2241亿元(或与12月资管计划等的委托贷款到期较多有关),信托贷款同比减509亿元,未贴现银承1023亿元;表外融资合计下降1727亿元,降幅较11月的-1904亿元进一步趋缓。 票据的放量增长也是此次的焦点。其实,自2018年4月末以来,票据融资规模持续大增,此前就有机构预计2019年1月末将高达6.48万亿元,突破前期高点,较去年4月末增加2.65万亿元。 廖志明也表示,2018年年中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增,论其原因,主要包括,存款压力之下,银行引导企业转向票据融资;经济下行之下,信贷额度充裕而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旺盛,银行加大票据融资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考核之下,部分银行倾向于利用票据融资来达成考核要求;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引导银行加大民企及小微票据贴现力度;金融科技及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等。 “票据融资大增,新一轮信用宽松周期已开启,”廖志明表示,“以史为鉴,宽信用周期的开端往往是票据融资大增。我们认为,2018年5月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增,象征着新一轮宽信用周期的开启。从过往15年来看,票据融资占比领先于社融增速,票据融资领先名义GDP增速1~2年。2018三季度开始政策转向宽松,随着政策逐步发挥效果,我们预计社融增速2019年1月迎来拐点,名义GDP增速或年中企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社会融资规模层面,2018年非标融资水平较2017年出现明显下滑,资管新规与债务监管起到了切实效果。直接融资较去年增加2万亿元,考虑到近期政策层面直接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目前直接融资在社融中占比不足20%,预计2019年直接融资的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对社融的支撑力度也进一步增强。 章俊也表示,经过去年8~9月的高增长之后,专项债的发行量临近限额,财政进一步积极的动能有限,去年12月专项债出现由负转正至362亿元,发行暂未回暖,对社融形成拖累。但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9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后期专项债的发行可能出现改善。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今年财政支出不对GDP增速造成拖累,那么预计财政赤字率需要达到8%,“当然实际财政赤字率预计为3%(2018年为2.6%),因此要弥补这5%的缺口,则需要依靠大量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融资等。” 此前盛松成也对记者提及,尽管由于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包括前期强监管、降杠杆、大幅收缩影子银行等,本轮调控的时滞会比以往长,但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我国经济二季度有望企稳。  [详情]

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64万亿 同比增1.56万亿
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64万亿 同比增1.56万亿

  2019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债权债务在托管机构登记日统计。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详情]

应习文:全年通胀水平料呈现稳中偏弱格局
应习文:全年通胀水平料呈现稳中偏弱格局

  应习文:全年通胀水平料呈现稳中偏弱格局 作者: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 应习文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15日消息,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2.4%。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6%。 1月C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5%,略低于市场预期。每年1、2月份的物价指数往往波动较大,其原因在于:一是源于冬季天气变化因素较多,加大了食品供给波动;二是每年春节错位因素会对CPI形成较大扰动;三是年初的通胀会计入后续每个月的“当年新涨价因素”,更显其重要性。 1月份P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6%,也略低于市场预期。事实上1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石油价格出现一波快速反弹,天然气价格反弹中企稳,有色金属价格亦全面反弹,CRB现货指数逐步企稳。但国内工业品价格并未跟随国际走势,1月PMI出厂价格指数为44.5%,仍低于50%荣枯线,已预示PPI环比将继续下降。 整体看,1月份CPI与PPI同比涨幅均略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PPI同比涨幅已接近通缩区间。不过,一方面需要考虑一定的节日干扰因素;另一方面,核心CPI同比上涨1.9%,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表明总需求仍较为稳定。预计2月份CPI受春节错位影响可能进一步下降,PPI则有望止跌。预计全年通胀水平将呈现稳中偏弱格局,给货币政策边际放松提供空间。(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证网和中国证券报立场。)    [详情]

沈新凤:预计2月CPI下行空间有限 PPI已入通缩通道
沈新凤:预计2月CPI下行空间有限 PPI已入通缩通道

  沈新凤:CPI下行空间有限 PPI已入通缩通道 作者: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沈新凤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15日消息,1月份CPI同比上涨1.7%,低于市场预期。CPI超预期下行,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猪肉价格下跌。CPI中猪肉一项权重为2.5%,相对较高。此前非洲猪瘟影响了猪肉的跨省运输,阻碍产能出清,导致供给过剩。近期部分地区解除禁运,使得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同比降幅由1.5%扩大至3.2%。二是国际油价下跌影响进一步传导至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继续下跌,分别下降3.7%和4.0%。核心CPI同比由1.8%回升至1.9%,表明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未受很大影响。 预计2月份CPI会进一步下降。2月份CPI下降的原因,一是去年春节在2月16日,春节对物价的影响集中在2月份,导致去年2月物价基数很高。二是猪肉价格仍将在猪瘟的影响下下跌,进一步拖累CPI。但是CPI下滑幅度不会过大,因为今年春节虽然较去年更早,但根据历史经验,春节对CPI的拉动效应会延续一段时间,对2月份的物价水平会有支撑作用;同时油价逐渐企稳,同比增速有望在2月份回升,对CPI的拖累效果会减弱。综合测算,预计2月份CPI同比会回落至1.5%左右。 1月份PPI同比上涨0.1%,低于市场预期。PPI从去年6月份开始一路下行,已入通缩通道。1月份PPI同比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原油价格的下跌。1月份虽然国际油价小幅回升,但由于去年1月油价基数较高,导致油价同比继续下行,引起石油相关产业PPI明显下降。预计2月份PPI会维持在0%左右,不易跌破0。 未来CPI下行空间有限,PPI已入通缩通道。目前国内CPI与PPI均显示出一定的通缩迹象,故而货币政策可以放宽的空间较大。在1月份全面降准之后,预计货币政策会继续相机抉择,市场利率将保持低位。(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证网和中国证券报立场。)   [详情]

三年一轮的短周期会即将启动吗
三年一轮的短周期会即将启动吗

  M1M2剪刀差与宏观经济指标的领先滞后关系——兼论2019年短周期重启的可能性  平安证券宏观组宏观专题报告 平安观点 ■ M1与M2增速的剪刀差可作为信用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 M2增速与社融增速是判断宏观信用松紧环境的最常用指标。不过,随着M2与社融存量规模的持续性显著增大,此类存量增速指标对信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在相应降低。我们认为M1M2增速剪刀差可作为信用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① M1增速指标波动性强,M1、M2增速剪刀差的敏感性也因M1增速的高波动性而显著提升。② M1、M2剪刀差可突出反映企业资金占比和其资金的活化程度,这一定程度可以认为是新一轮周期的同步,甚至是先行指标。若将M1、M2增速差与常用的信用指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M1、M2增速差对最新一轮信用变化的反映明显更为清晰,敏感性和前瞻性均相对更优。 ■ M1M2增速差对名义GDP增速、大宗商品价格具有较强前瞻指示意义 M1M2增速差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进入21世纪后,二者基本均表现出了3-4年左右的周期特征,前者较为领先。M1M2增速差的前瞻意义不仅体现在频率优势上,对较为明显的拐点进行观察可以看到:2000年一季度名义GDP增速明显攀升,而M1M2增速差在1999年下半年即已开始趋势性地攀升;2009年三季度GDP增速开始显著攀升,而M1M2增速差在2009年初即开始趋势攀升; 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开始上升,而M1M2增速差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趋势上升。M1M2增速差对物价指标的领先性同样显著。考虑到2018年,M1M2增速差持续大幅下行,但螺纹钢价格仍在顶部区域盘整,预计未来螺纹钢结束盘整、开始下行概率很大。 ■ M1M2增速差对资产价格的周期关系相对同步 M1M2增速差与房价的周期关系相对同步、M1M2增速差略领先。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二者出现了明显背离,信用环境仍紧张但房价逆势回升。房屋销量与M1M2增速差的相关性同样相当强烈,与房价不同的是,销量与信用环境并未出现背离,2018年销售增速仍保持低迷。事实上,2018年房价的上涨更多是市场趋冷的背景下,房企不再捂盘、高价盘入市的结果(下半年限签放开对价格也有一定助推),而并不是楼市在火爆回暖。在这样的背景下,M1M2增速差与房价增速之间出现的背离难言持续。另外M1M2增速差也与股指也显示出了较为相同的周期性特征,二者拐点在时间上较同步。 ■ 三年一轮的短周期会即将启动吗? M1M2增速差是否仍将保持过去以来的周期性,在2019年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并带动经济与资产价格回升?我们认为考虑到债务驱动已存阻力、长期红利进一步消逝,新一轮的信用扩张与经济扩张可能并不会太顺畅。在政策端的努力之下,2019年社融增速、M1M2增速差可能会出现企稳,但是否会就此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而即使3-4年的短周期仍将继续保持,但在长周期逐步进入下行阶段的背景下(债务周期、人口周期等),这新一轮短周期的“上升繁荣期”也很可能将明显弱于以往。 目录 一、判断信用环境的指标选择:M1M2增速差需重点关注 众所周知,M2增速与社融增速是判断宏观信用松紧环境的最常用指标。不过,随着M2与社融存量规模的持续性显著增大(2018年M2规模已高达183万亿,社融规模达193万亿),此类存量增速指标对信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也在相应持续降低。近几年M2增速的走势特征更是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2018年M2增速甚至仅在8%-9%之间持续保持平稳,明显较低的波动性显然难以较好地展示出当前信用环境的边际变化。目前来看,社融增速指标的实用性与M2增速相比相对更佳,但是客观来说,仍然具有存量规模逐步庞大后敏感性随之下降的缺憾。如此一来,挑选边际敏感性更佳的指标以作为信用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显然变得更为必要。对此,我们认为M1与M2增速的剪刀差、社融与贷款增速的剪刀差这两个指标值得跟踪关注。 M1与M2增速的剪刀差可作为信用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其逻辑在于: 第一,M1增速波动性强。2018年M1存量规模仅55万亿,不到M2与社融规模的三分之一,较低的存量规模会使得其增速指标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出近期的边际变化。M1、M2增速剪刀差的敏感性也因M1增速的高波动性而显著提升。 第二,M1、M2剪刀差可突出反映企业资金占比和其资金的活化程度。除现金(M0)之外,M1的口径仅包括企业与机关团体的活期存款,而M2的口径中还进一步包括企业定期、居民、非银机构存款,所以M1、M2剪刀差作为二者之间的相对指标是企业资金占比和其资金活化程度的突出反映,而这一定程度可以认为是信用周期、经济周期的同步,甚至是先行指标。这是因为: 企业的融资、投资、生产行为推动新一轮周期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融资行为导致企业的资金占比先行提升,经济逐步进入上升阶段,而随着人工成本的提升、经营预期的下滑,资金从企业部门向居民和非银机构转移(发工资、买理财),经济逐步进入下行阶段。同时,经营预期的好转、经营活动的回暖也会带来企业资金的活化,而经营预期下滑、经营活动趋冷则会提升企业对定期存款的偏好。 在房地产带动新一轮周期的逻辑下,除了企业融资的增加之外,居民部门资金也会向企业部门进行转移(居民付款买房),所以这一情形也会使得企业部门资金占比成为信用周期、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 社融与贷款增速的剪刀差可作为信用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其逻辑在于:在各类金融创新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之下,近十年债券融资、银行表外等大资管业务逐步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虽然理论上,直接融资的成本应该低于间接融资(省去了银行为自身盈利而附加在间接融资价格上的成本),但是由于贷款可得性的缘故,低资质的中小企业对债券、表外融资渠道更加依赖,所以在信用收紧、风险偏好下滑、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拖累的时候,直接融资、表外业务规模的收缩要明显强于贷款,由此社融增速会相较贷款增速更快走低。当然,在金融监管、房地产调控成为信用收缩的引发因素时,社融增速将相较贷款增速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的逻辑就更加简单直接了。 从数据上看,M1与M2增速差、社融与贷款增速差对信用周期的反映基本一致。不过进一步比较来说,M1与M2增速差这个指标要相对更优,理由在于:①M1与M2增速差的敏感性更强,2005年末、2009年初、2015年末M1与M2增速差均先于社融与贷款增速差回升。社融与贷款增速差也存有规模过大后降低敏感性的弊病。②社融与贷款增速差在金融创新发展之前的时期难以较好地体现出信用周期。2009年之前我国贷款在社融中占比高达80%左右,社融与贷款增速的差异并不明显,在金融创新与直接融资出现较大发展之后,社融与贷款增速差反映信用周期的逻辑才开始逐步显现。例如,2004-2005年,贷款增速带动社融增速同步下滑,这一时期社融与贷款增速差并未能如M1、M2增速差一般显示出信用的紧缩。③M1与M2增速差的时间跨度明显更长,数据甚至可以追溯至90年代初。 若将M1、M2增速差与常用的信用指标:M2增速、社融增速、企业实际贷款需求增速(由央行调查公布,但频度为季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M1、M2增速差对最新一轮信用变化的反映明显更为清晰,敏感性和前瞻性均相对更优。 二、信用环境与经济增长、物价、资产价格的关系 M1、M2增速差的高敏感性使得其相应具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以下我们将分别对信用短周期变迁之下的经济增长、物价、股市、楼市的表现进行观察,如果M1M2增速差对上述指标呈现出较好的同步性、甚至是前瞻性,这将对预测带来帮助。 1、经济增长:M1M2增速差对名义GDP增速具较强前瞻意义 M1、M2增速差指标显示,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信用环境每隔3-4年左右出现一个短周期,一共出现7个信用短周期,2002-2005年和2015-2018年这两个周期约达4年时间,其余5个短周期均大约持续3年时间。 M1M2增速差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进入21世纪后,除了2012-2015年不甚显著之外,我国名义GDP同样表现出了3-4年左右的周期特征。由于M1、M2增速是月度指标,而GDP增速是季度指标,所以更加高频的M1M2增速差指标对经济增长的情况具有较强前瞻预示意义。M1M2增速差的前瞻意义不仅体现在频率优势上,对较为明显的拐点进行观察可以看到:2000年一季度名义GDP增速明显攀升,而M1M2增速差在1999年下半年即已开始趋势性地攀升;2009年三季度GDP增速开始显著攀升,而M1M2增速差在2009年初即开始趋势攀升;在最新一轮的周期中,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开始上升,而M1M2增速差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趋势上升。 不过,我国实际GDP增速所显示出的周期性波动频率明显要低于M1M2增速差。我国GDP增速走势从90年代初开始,仅表现为两个“V”字型和一个“L”型,明显低于M1M2增速差所显示出的7个周期性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从经济增速的走势上看,其除了显示出3-4年一轮的短周期之外,明显还有相对更长的周期性特征:虽然存有短周期波动,但21世纪前八年,经济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最近的八年里,经济增长总体的下行趋势非常显著。毕竟长期范围内,除了信用环境之外,经济增长还与人口、外贸环境、生产效率(科技、改革因素)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考虑到目前我国在体量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1世纪初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外贸红利、科技红利也已经逐步消逝,未来长期范围内,我国经济增长大概率将延续当前“低增速低波动”的格局。(短期范围内,M1M2增速差、经济增长是否将再度开启新一轮短周期,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 2、物价指数:M1M2增速差明显领先于物价指标 物价指标与M1M2增速差显示出了非常相似的周期性,在时间上,M1M2增速差领先于物价指标。不过由于2012年后我国CPI指标也与GDP增速指标一样,开始持续保持“低增速低波动”的状态,所以2012年后M1M2增速差与CPI增速的相关性降低。但M1M2增速差与PPI的周期性仍然明显相关。 接下来,我们将M1M2增速差与螺纹钢价格增速关键拐点所处的时间点进行详细分析,以观察历史上相距多长时间后价格指标会随着M1M2增速差发生变化。之所以选择螺纹钢价格增速指标,不仅因为这一指标相对于PPI而言弹性更大,更重要的是,分析结论可以直接作为螺纹钢商品投资的参考。 我们选取了三个拐点最为显著的周期来进行观察: 2006年1月,M1M2增速差触底,同年3月,螺纹钢价格增速触底,时间间隔2个月。2007年全年,M1M2增速差均在盘整,2007年12月该指标形成最后的见顶,次年6月,螺纹钢价格指标见顶,时间间隔6个月。 2009年1月,M1M2增速差触底,同年5月,螺纹钢价格增速触底,时间间隔4个月。2010年1月,M1M2增速差见顶,间隔3个月后,螺纹钢价格增速停止上升,间隔18个月后,螺纹钢价格增速最后见顶(螺纹钢价格增速在顶部盘整17个月)。 2015年6月,M1M2增速差最后触底,同年12月,螺纹钢价格增速触底,时间间隔6个月。2016年7月,M1M2增速差见顶,间隔7个月后,螺纹钢价格增速停止上升,间隔14个月后,螺纹钢价格增速最后见顶(螺纹钢价格增速在顶部盘整8个月)。 由此可见,M1M2增速差与螺纹钢价格增速的时间间隔约2-7个月,如果包含盘整时间在内则是可能是2-18个月。当前,如果从投资参考的角度来看,M1M2增速差与螺纹钢绝对价格之间的滞后时间差更加值得关注: 2006年底部,二者时间差为10个月。07-08年的顶部,二者时间差为6个月。2009年底部,二者时间差为3个月。10-11年的顶部,二者时间差为19个月。2015年底部,二者时间差为6个月。 目前,螺纹钢价格已经在顶部区域盘整长达一年的时间,其2017年12月的阶段性高点已经与M1M2增速差的顶部相隔17个月,若以其2018年10月的高点计,则已相隔27个月。纵然螺纹钢最新的这一轮价格上涨有供给端收缩逻辑的很大推动,但考虑到当前主逻辑已经逐步从供给端过度至需求端,在这样的格局下,螺纹钢在未来结束盘整,正式开启下行趋势的概率很大。(受巴西矿难的影响,当前黑色系价格可能仍将偏强,但这一供给端的短期逻辑预计难抵未来需求端走弱的长期逻辑)。 3、股市:二者的拐点时间契合 M1M2增速差同样与股票指数(上证综指)之间显示出了较为相同的周期性特征。从数据上直观来看,二者的拐点在时间上基本同步。2015年因为银行配资流入股市的缘故,股指甚至略领先于M1M2增速差,率先进入牛市。 4、楼市:背离将难以持续 M1M2增速差与房价的周期关系相对同步、M1M2增速差略领先。2009年、2012年、2015年的二者触底的时间基本一致,2007年的顶部M1M2增速差仅略领先1个月,2010年的顶部领先3个月,2016年的顶部领先4个月。 在M1M2增速差与房价的关系上,最值得说明的是,当前二者出现了明显的背离。2018年,房价增速指标开始明显的掉头向上,但是M1M2增速差继续显著下滑。2018年信用环境仍然明显偏紧是市场共识,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价却出现逆势回升。 不过,虽然2018年房价与M1M2增速差代表的信用环境出现背离,房屋销量与M1M2增速差仍保持着较为完美的同步关系。数据显示,M1M2增速差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之间的相关性同样强烈,且在部分时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甚至领先于M1M2增速差:首先,2009年、2012年、2015年的二者触底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这与房价、M1M2增速差时间关系一样),2010年的触顶二者同样在时间上同步,但2009年的顶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要领先2个月,2016年的顶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要领先3个月。更为重要的是,在2018年信用环境仍然偏紧的时期,销售面积增速继续保持低迷,并未如房价指标一样出现新一轮的上升。 事实上,2018年房价的上涨更多是房企不再捂盘、高价盘入市的结果(下半年限签放开对价格也有一定助推),并不是楼市在火爆回暖。目前,不仅房屋销售端仍然保持低迷(居民购房热情不高),房企的行为也是相当谨慎,可以看到:①房企的资金仍然紧张。房企资金来源增速指标在2018年仅微幅改善,且主要是自筹资金和预售资金(加快推盘)的贡献,其外部融资仍然非常紧张,贷款资金增速持续保持负区间。②房企拿地动力明显放缓。在资金和预期的共同作用下,2018年房企拿地动力已然明显放缓。2018年土地购置费增速仍然高企,但主要是土地购置费可延期一年支付的因素所致;“本年土地成交价款”这一指标是以成交时间点来计算(没有土地购置费的滞后性),这一指标的增速水平在2018年明显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M1M2增速差与房价增速之间出现的“背离”难言持续,事实上从环比的视角来看,2018年9月开始,房价环比增速也已开始明显走低。 三、三年一轮的短周期会即将启动吗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M1M2增速差对经济增速和物价较为领先、与资产价格的波动较为同步,这便引出了新的问题——M1M2增速差是否仍将保持过去以来的周期性,在2019年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并带动经济与资产价格回升? 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对于2019年将再度进入新一轮周期不可过于乐观。虽然,货币政策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频频发力,R007也已经降到了2016年10月开启金融监管之前的明显低位,但是在新增动能缺失的当下,再度重启新一轮信用扩张周期确实存有阻力,至少其“上升繁荣期”很可能将明显弱于以往。新增动能的缺失将包括两个方面:债务驱动受阻、以前的长期红利进一步消逝: 1、庞大的存量债务规模带来巨大的偿债付息压力 虽然M2增速、社融增速均有起有落地显示着周期性特征,但事实上由于这些增速指标长期持续性地处于正区间,所以我国信用衍生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而从杠杆率的视角来看,我国信用衍生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真实的经济增长,由此造成杠杆率在数十年间持续攀升。所以,若以杠杆率来作为周期性的刻画指标,我国则是在数十年间持续地处于信用的扩张阶段,还从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信用周期。 目前我国宏观存量债务超GDP的2.5倍(杠杆率超250%),如此高的杠杆率水平,对实体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偿债付息压力:当前我国总融资中有相当大的比例需要用来借新还旧,2018年我国非金融信用债的总偿还量在总发行量中的占比高达67%,净新增融资的空间仅3成。而在这仅3成的净新增融资中,企业还需拿出相当大的比例用来支付利息,如果用6%的利率进行估算,我国社融净新增融资超4成需要用来偿付利息。由此可见,未来在如此大的偿债付息压力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信用扩张的空间确实已经不大。 2、曾创造“中国奇迹”的长期红利在进一步消逝 债务驱动难以为继的同时,曾创造“中国奇迹”的长期红利也在进一步消逝。这在外贸与人口方面最为显著。 我国外贸红利的缺失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我国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在下滑,21世纪初期显著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低估且稳定的汇率优势已然不复存在,土地价格的持续高涨又对企业成本带来了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在明显降低,而外商来华投资并出口外销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二是来自美国的拉动力在减弱。中美贸易争端自然是最为直观的因素之一,美国要求降低贸易失衡的诉求大概率将在谈判中得到满足。值得尤其指出的是,在持续二十多年高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问题(双赤字)的客观制约之下,美国进一步加杠杆在全球消费的动能已经在明显减弱:美国经常账户的货物与服务进口数据显示,该指标在70s、80s、90s、00s、2010-2017的平均增速在逐步下滑,分别为:18.1%、9.1%、7.9%、5.5%、5.2%,近八年的5.2%似乎并没有较21世纪前10年的5.5%明显下滑,但是若排除掉被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和2010年的异常值不计,美国2000-2008年的进口增速均值实为8.7%,而2011-2017年的进口增速均值仅有3.2%。所以即使特朗普没有对中国发难,来自美国的拉动动能也难以长期持续,而特朗普发起的贸易争端将这一潜在负面影响更快地摆在了中国面前。(当然,贸易战的发生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因为贸易失衡除了带来美国双赤字,还带来了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和相伴而生的失业问题,这同样意味着贸易失衡不可能长期持续)。 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据社科院预测,我国总人口可能将在2027年进入负增长(8年后),而这一预测还是基于生育率持续保持在官方公布的1.6%这一水平的假设基础上。考虑到未来生育率应该仍趋于下滑(生存压力、教育价格高企等),我国总人口负增长的压力很可能会更快到来。我国人口红利进一步消减不仅存在于总人口方面,我国人口结构同样在恶化:虽然总人口仍在正增,但我国劳动人口规模却早在2014年即已开始负增长,劳动人口占比的下降更是在2011年即已开始;而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抚养比(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还将在未来数十年里以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攀升。 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债务驱动已存阻力、以前的长期红利进一步缺失的背景下,新一轮的信用扩张与经济扩张可能并不会太顺畅。在政策端的努力之下,2019年,社融增速、M1M2增速差可能会出现企稳,但是否会就此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而即使3-4年的短周期仍将继续保持,但在长周期逐步进入下行阶段的背景下(债务周期、人口周期等),这新一轮短周期的 “上升繁荣期”也很可能将明显弱于以往。[详情]

沈建光:春节消费疲软 通胀继续下行
沈建光:春节消费疲软 通胀继续下行

  沈建光:春节消费疲软,通胀继续下行 原创: 沈建光 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2019年开年首月通胀数据已公布,从公布的数据来看通胀继续在回落,这与消费疲软的情况相匹配。沈建光博士对此做出了简要点评,具体内容如下,敬请阅读。 文 | 沈建光 2019年开年首月通胀继续回落。CPI同比继续回落0.2%至1.7%,PPI同比增速更是下滑至0.1%,CPI及PPI双双不及预期。CPI八大类中,交通和通信下跌最多,跌幅达1.3%,且连续两月下跌,主要受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大幅下降超6%影响。此外,食品价格节前涨价因素不及以往,主要由于疫情后的猪肉禁运有所放松,供应增加,春节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 PPI环比已进入负增长区间,1月下跌0.6%, 其中跌幅最大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下降6.1%。1月份生产资料中原材料价格同比跌1.6%,大幅拖累PPI。先行指标PMI中的出厂价格44.5,原材料价格44.3,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显示制造业对工业产品涨价的预期较低。 通胀数据不及预期与消费疲软情况相匹配。自去年以来,国内消费数据出现回落态势,今年春节期间各项消费指标增速不及往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8.5%,相比去年同期增速10.2%出现回落。国内旅游客流增速及收入增速同比增长7.6%及8.2%,去年春节为12.1%及12.6%,大幅回落4个点。此外,客运方面旅客往返指标增速亦下滑,服务业整体在春节期间涨价不够明显,需求不强。 我们预计,受需求疲弱的影响,未来通胀仍将下行,预期2月CPI或将继续回落至1.4%,PPI也将维持在0附近。通胀压力不大或将为货币政策提供空间,而当前货币政策真正需要面临的难题是,虽然货币政策已现宽松,但向实体经济传导存在困难,“宽货币”并未变成“宽信用”、未来仍需减税降费等结构性调整及后续宏观政策的协调来避免中国经济落入“流动性陷阱”。(完) [详情]

邓海清:PPI通缩一步之遥 货币宽松加码可期
邓海清:PPI通缩一步之遥 货币宽松加码可期

  PPI通缩一步之遥,货币宽松加码可期 来源:海清FICC频道 本文作者:邓海清博士,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 2019年1月CPI同比1.7%,预期1.9%,前值1.9%;PPI同比0.1%,预期0.3%,前值0.9%。 CPI、PPI双双加速下行 1月CPI同比仅为1.7%,连续4个月下行,主要因为春节涨价幅度低于往年。从CPI分项看,食品环比涨幅仅为1.6%,而2016-2018年1月食品环比涨幅分别为2%、2.3%、2.2%,这是导致CPI同比不及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非食品部分也略低于季节性规律,主要因为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下跌3.6%,而旅游、家庭服务等季节性项目环比涨幅实际超过以往。 1月PPI同比仅为0.1%,距离PPI通缩只有一步之遥。PPI同比在2018年6月见顶之后一路加速下行,半年时间从4.7%下降至0.1%。从结构看,1月PPI主要低于市场预期的在于燃料、化工。1月原油价格已经触底反弹,而PPI中的燃料环比下跌2.1%,化工环比下跌1.6%,且这两项是环比跌幅最大的分项,这导致PPI超预期下行。 猪周期隐忧渐起但风险可控 目前市场对于猪周期担忧较重,主要因为非洲猪瘟导致存栏量下降,进而产生涨价预期。 我们认为,猪存栏量下降是确定的,但是下降幅度存在疑问。市场普遍看的农业部的存栏数据其实2013年年以来一直在持续大幅下降,而猪肉价格却在期间出现多次涨跌周期,我们很难相信其真实性。相反,统计局的存栏数据有涨有跌,且与历史猪价走势比较吻合。 两组数据近几个月均出现存栏下降,但是统计局存栏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农业部数据,我们很难断言生猪存栏下降幅度究竟有多大。 从供给端看,在猪场规模化养殖下,一致预期猪价上涨,反而可能导致抢跑,猪肉价格涨幅不及预期。 从需求端看,近4年的猪牛羊肉消费量中,猪肉消费量逐年下降,而牛羊肉消费量逐年上升,从消费端也不支持猪肉价格出现暴涨。 猪周期小于市场预期概率较高。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难有高通胀,春节反映的消费疲软已经很明确,我们认为CPI年内不存在显著通胀压力。 PPI未来短期企稳,长期堪忧 PPI短期企稳概率较高。考虑到1月原油价格已经企稳,且大宗商品指数截至2月中旬相比1月出现反弹,2月CRB指数均值比1月上涨0.1%,同时2018年2月-4月为PPI环比低基数时期(-0.1%至-0.2%),若未来三个月不出现工业品价格大幅下行,则PPI进入通缩的时间需要等待。 站在全年角度,PPI通缩难以避免。从基数效应看,2018年5至10月的PPI环比均为高基数(月均值在+0.4%左右),考虑到供给侧改革弱化、工业品整体供给量增加,原油价格大概率进入震荡、全球经济下行原油难趋势上涨,即使整体工业品价格维持现状,基数效应也将拖累PPI进入通缩。 通胀有利于货币政策宽松 2019年2月CPI由于季节性因素继续下滑概率较大,全年CPI超过2%的可能性很低,PPI通缩只是时间问题,对于货币政策环境较为有利。 从企业利润角度,2019年企业利润下滑高峰并未到来,工业企业利润下滑趋势仍将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需加强。 整体来讲,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低,通胀、海外央行均不对国内的货币宽松形成掣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可以期待。[详情]

连续第七个月放缓 1月份PPI同比上涨0.1%
连续第七个月放缓 1月份PPI同比上涨0.1%

  连续第七个月放缓 1月份PPI同比上涨0.1%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PPI同比涨幅连续第七个月放缓。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9%。 从环比情况看, 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8%,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5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5%,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下降0.1%,衣着价格上涨0.2%,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环比下降2.1%,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持平。 从同比表现看,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6%,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3%。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6%,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上涨1.6%,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3%,耐用消费品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同比上涨6.4%,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0%,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3.3%。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详情]

统计局城市司处长:1月CPI、PPI同比上涨环比一涨一降
统计局城市司处长:1月CPI、PPI同比上涨环比一涨一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解读2019年1月份CPI和PPI数据 2019年1月份CPI、PPI同比上涨环比一涨一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解读2019年1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上涨0.5%,主要受到了节日因素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在食品中,受天气寒冷和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1%、2.3%和2.0%;羊肉、牛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8%、1.7%和0.5%,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部分地区生猪禁运解除,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需求增多,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5.9%、6.4%和2.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家政服务、理发、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8%、5.4%和2.5%;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7%和4.0%。 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36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8%和1.2%,羊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2.7%、7.9%和5.8%,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9%、2.7%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0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6.2%和6.5%,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据测算,在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P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1个,持平的有8个,下降的有21个。在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1%,比上月收窄6.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5%,收窄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收窄2.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5%,收窄0.4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出厂价格上涨1.3%,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厂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2%。 从同比看,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3.7%,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3.2%,回落0.8个百分点。价格由升转降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5.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0%。价格降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5%,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9%,扩大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月份0.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详情]

统计局:1月PPI环比下降 同比涨幅回落
统计局:1月PPI环比下降 同比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解读2019年1月份CPI和PPI数据 2019年1月份CPI、PPI同比上涨 环比一涨一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解读2019年1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上涨0.5%,主要受到了节日因素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在食品中,受天气寒冷和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1%、2.3%和2.0%;羊肉、牛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8%、1.7%和0.5%,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部分地区生猪禁运解除,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需求增多,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5.9%、6.4%和2.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家政服务、理发、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8%、5.4%和2.5%;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7%和4.0%。 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36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8%和1.2%,羊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2.7%、7.9%和5.8%,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9%、2.7%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0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6.2%和6.5%,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据测算,在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P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1个,持平的有8个,下降的有21个。在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1%,比上月收窄6.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5%,收窄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收窄2.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5%,收窄0.4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出厂价格上涨1.3%,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厂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2%。 从同比看,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3.7%,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3.2%,回落0.8个百分点。价格由升转降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5.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0%。价格降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5%,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9%,扩大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月份0.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详情]

1月CPI同比上涨1.7% 连续两月处于“1时代”
1月CPI同比上涨1.7% 连续两月处于“1时代”

  1月CPI同比上涨1.7% 连续两月处于“1时代”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5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15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连续两个月处于“1时代”。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2.4%。 1月份,CPI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6%。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解读称,C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上涨0.5%,主要受到了节日因素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受天气寒冷和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1%、2.3%和2.0%;羊肉、牛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8%、1.7%和0.5%,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部分地区生猪禁运解除,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需求增多,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5.9%、6.4%和2.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家政服务、理发、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8%、5.4%和2.5%;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7%和4.0%。 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36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8%和1.2%,羊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2.7%、7.9%和5.8%,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9%、2.7%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0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6.2%和6.5%,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据测算,在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中新经纬APP)[详情]

1月PPI同比上涨0.1% 涨幅比上月回落0.8%
1月PPI同比上涨0.1% 涨幅比上月回落0.8%

  2019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9%。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6%,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3%。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6%,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上涨1.6%,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3%,耐用消费品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同比上涨6.4%,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0%,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3.3%。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8%,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5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5%,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下降0.1%,衣着价格上涨0.2%,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环比下降2.1%,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持平。 2019年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0.6 0.1 生产资料 -0.8 -0.1 采掘 -1.2 1.2 原材料 -1.5 -1.6 加工 -0.4 0.3 生活资料 0.0 0.6 食品 -0.1 0.8 衣着 0.2 1.6 一般日用品 0.0 0.3 耐用消费品 -0.1 0.0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0.9 0.2 燃料、动力类 -2.1 0.3 黑色金属材料类 -0.6 1.0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0.8 -3.3 化工原料类 -1.6 -1.6 木材及纸浆类 -0.3 0.6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 0.0 6.4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 -0.3 0.4 农副产品类 -0.4 -0.6 纺织原料类 -0.3 1.5 三、工业生产者主要行业出厂价格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0 3.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6.1 -5.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1 3.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5 -2.5 非金属矿采选业 0.3 5.7 农副食品加工业 -0.3 0.6 食品制造业 0.1 1.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0 1.0 烟草制品业 0.1 0.7 纺织业 0.1 1.6 纺织服装、服饰业 -0.1 1.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 1.2 造纸和纸制品业 -0.7 -0.7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1 1.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4.5 -1.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5 -2.0 医药制造业 0.0 2.5 化学纤维制造业 -1.4 -0.4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2 0.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2 3.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 -2.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7 -3.5 金属制品业 -0.3 1.9 通用设备制造业 -0.1 0.9 汽车制造业 0.0 -0.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1 0.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3 0.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2 -1.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3 4.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 2.1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统计范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1638个基本分类的2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1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3.调查方法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涉及全国5万余家工业企业。 4.统计标准 工业行业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5.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详情]

1月CPI同比上涨1.7% 涨幅创2018年1月以来新低
1月CPI同比上涨1.7% 涨幅创2018年1月以来新低

  2019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创2018年1月以来新低。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2.4%。 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6%。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0.61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5.9%,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禽肉类价格上涨5.5%,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3.8%,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下降1.7%,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9%、2.7%和2.3%,居住、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1%、1.6%和1.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3%。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月份,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9.1%,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禽肉类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0.1%(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二降一平。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4%和1.0%;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4%和0.3%;衣着、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3%和0.2%;居住价格持平。 2019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 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幅(%) 居民消费价格 0.5 1.7 其中:城市 0.5 1.8 农村 0.4 1.7 其中:食品 1.6 1.9 非食品 0.2 1.7 其中:消费品 0.4 1.3 服务 0.6 2.4 其中:不包括食品和能源 0.4 1.9 其中:不包括鲜菜和鲜果 0.3 1.6 按类别分 - - 一、食品烟酒 1.1 2 粮食 0.1 0.5 食 用 油 -0.2 -0.3 鲜菜 9.1 3.8 畜 肉 类 -0.1 0.2 其中:猪肉 -1 -3.2 牛肉 1.7 7.9 羊肉 1.8 12.7 水 产 品 2 1.2 蛋类 0.4 0.3 奶类 0.1 2.7 鲜果 2.3 5.9 烟草 0.1 0.4 酒类 -0.4 1.8 二、衣着 -0.3 1.6 服装 -0.4 1.7 衣着加工服务费 1.2 4.6 鞋类 -0.1 0.9 三、居住 0 2.1 租赁房房租 -0.1 2.4 水电燃料 0 1.3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0.3 1.5 家用器具 0 0 家庭服务 3.9 7.6 五、交通和通信 -0.2 -1.3 交通工具 0.1 -1.8 交通工具用燃料 -3.6 -6.1 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 1 3.5 通信工具 -0.8 -0.2 通信服务 0 -1.2 邮递服务 0.2 0.5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 2.9 教育服务 0.1 3.3 旅游 5.5 5.2 七、医疗保健 0.4 2.7 中药 0.4 6.2 西药 0.3 5.3 医疗服务 0.4 1.5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4 2.3 附注 1.指标解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统计范围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3.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4.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详情]

拐点信号出现?1月三项宏观数据超预期
拐点信号出现?1月三项宏观数据超预期

  拐点信号出现?1月三项宏观数据超预期 原创: Wind Wind资讯  2月14日,中国1月出口数据公布,以美元计同比增9.1%,大超预期。Wind注意到,1月份的外汇储备也超预期增长,而根据中信证券预判,1月信贷也大概率大幅增长。 多项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构架了股市反弹的宏观基础,春节后四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全部收阳,累计上涨101.47点,涨幅4.44%,市场赚钱效应明显。 2018年,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证券市场节节走熊,黑天鹅事件不断。随着2018年7月开始宏观政策的逐步转向,政策累积效应也逐渐显现,2019年宏观经济是否有根本性改观,证券市场能否开启牛市征程? 出口、外汇储备超预期增长 海关总署2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959.8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175.7亿美元,增长9.1%,预期降3.3%,前值降4.4%;进口1784.1亿美元,下降1.5%,预期降10.2%,前值降7.6%;贸易顺差391.6亿美元,扩大1.1倍。仅从数据来看,显示出口特别强劲。 此前,中国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152亿美元,达到3.0879万亿美元,创一年来的最大增幅。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了672.37亿美元。新年伊始,外汇储备已经先给投资者惊喜。 中信证券明明14日也发表观点称,节后债市陷入小幅回调与市场对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超预期的担忧有关。在资金面宽松、资产荒、信贷投放能力提升、监管鼓励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预估今年1月信贷大幅增长。 若中信证券预测成真,影响流动性的内外部因素均是大利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新增贷款均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春节之前“钱紧”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可能得到根本性改观。 经济拐点尚需进一步证实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2019年1月份进出口数据认为,出口数据超预期,可能存在春节效应。申万宏源在分析进出口构成后,发现对各国出口增速普遍改善,对欧(14.5%)、印(10.3%)、东盟(11.5%)大幅反弹,显示出口韧劲。结合1月份的外汇储备情况,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跨境资本流动向好的方向转变,结合央行近期几次降准,可以预判国内流动性将会逐渐充裕。 下一步,1月份的信贷数据将会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中信证券认为,预估今年1月信贷可能大幅增长,原因如下:资金面持续宽松,叠加资产荒去年年底的部分投资项目开始启动;解决负债问题,缓解资本压力,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升;监管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小微及民企贷款。经济基本面仍不乐观,银行本着早投资早获益的原则早投放信贷的动力增强。2018年以来票据融资火爆,岁末年初票据市场开票量、承兑量以及贴限量大幅上升。 去年汽车销售出现负增长,拖累了消费,虽然下半年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但结合外贸情况,2018年经济增长的总动力已然乏力,2019年,汽车销售仍没有明显改观,在此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与出口的情况就更为重要。 不过,有谨慎的分析师仍然对未来持谨慎态度,后续几个月的出口数据也成为市场的风向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指出,中国1月的出口增速较快,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春节较去年提前有关,抢出口有所提前并集中在1月份。并不意味能在未来几个月延续,未来走势仍需持有谨慎态度。[详情]

1月CPI数据今公布 涨幅或连续两个月处“1时代”
1月CPI数据今公布 涨幅或连续两个月处“1时代”

  1月CPI数据今公布 涨幅或连续两个月处“1时代” 谢艺观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5日电(谢艺观)根据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15日将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普遍预计,1月份CPI同比涨幅或继续回落。若这一预测兑现,CPI同比涨幅将连续2个月处于“1时代”。 CPI同比、环比涨幅走势图。 来自国家统计局 CPI涨幅或继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相比前月有所回落。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1月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猪肉价格有所回落,鲜菜、鲜果价格涨幅有所收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进入1月份以来,因为春节临近,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小幅回升。蔬菜、水产品等价格都出现上涨,其中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猪肉价格受疫情影响,仍出现小幅下降。 唐建伟预计1月食品价格环比将继续出现小幅上涨,涨幅在1.8个百分点左右。 在银河证券分析师许冬石看来,1月份CPI涨幅仍旧不及往年,加之2018年12月份的环比无增长,2019年开年物价有下行趋势,预计1月份CPI同比增长1.9%。 Wind资讯数据显示,12家研究机构对1月份CPI同比涨幅的平均预测值为1.8%。其中,预测的最大值为2.0%,最小值为1.7%,若上述平均预测值兑现,CPI将继续小幅回落。 未来物价走势如何? 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总体平稳。分品种看,肉类价格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比节前上涨1.3%、0.7%和0.4%。禽产品价格小幅波动,蔬菜价格有所上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节前上涨 4.4%。 唐建伟认为,“2月份有春节,预计食品价格仍将维持升势,但考虑到去年2月份也是春节,且当月CPI同比创下去年新高的2.9%,从翘尾因素来看,估计今年2月份的CPI同比很可能回落到2%以内。”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21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物价温和上涨是可以预期的。影响CPI上涨因素很多,最关键是供求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消费品和农产品供求。目前农产品供给充足,工业消费品供求平衡态势总体稳定。[详情]

中国证券报:全年物价望温和可控 宏观调控更加灵活
中国证券报:全年物价望温和可控 宏观调控更加灵活

  物价温和可控 宏观调控更加灵活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倪铭娅  国家统计局15日将公布1月物价数据。综合国内外因素看,全年物价有望温和运行,通胀压力较小,为宏观政策调控提供空间。 市场人士表示,受春节临近因素影响,1月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小幅回升,国内成品油价格小幅上调,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升。综合判断,1月CPI同比涨幅略有反弹,可能在1.9%至2%。 世界银行日前对全球通胀预期上升提出预警,认为全球“低通胀时代”将在今年结束。然而,今年我国物价料继续保持温和态势,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首先,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物价的拉动作用减弱。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不再依靠粗放式投资拉动,投资增速将继续在低位徘徊,投资对价格上涨的拉动力减弱。消费需求稳中趋缓,消费品价格上涨缺乏动力。 其次,流动性抬升物价的可能性低。一是在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以及严控金融风险背景下,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下降,M1、M2增速均处于低位;二是今年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市场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流动性抬升物价的可能性低。 再次,PPI向CPI传导压力明显减轻。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已开始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小。在国内外需求放缓、上游生产端产品价格回落的背景下,今年PPI将明显下行,个别月份可能出现负增长。 最后,从CPI的食品项和非食品项看,也不会促成通胀。就食品项而言,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大因素是猪肉。虽然目前猪肉价格开始回升,但猪周期波动已经放缓,难以对物价走势形成根本性改变。非食品项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回落,燃油类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在高基数及医疗服务改革推进的影响下,医疗服务类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居住类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整体而言,非食品价格运行相对平稳,整体涨幅可能略有收窄。 此外,翘尾因素不支持CPI大幅上涨。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测算,今年CPI翘尾因素平均在1%左右,如果新涨价因素较弱,全年CPI平均涨幅可能低于2%。 在物价温和运行且通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调控将更加灵活。未来稳健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有望保持合理增长。融资结构、信贷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进一步疏通,资金将更多流入实体经济。积极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有望加快实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补短板领域投资将得到重点支持。[详情]

1月外贸现“开门红” 专家:超预期反弹说明结构改善
1月外贸现“开门红” 专家:超预期反弹说明结构改善

  外贸“开门红”1月份进出口增长8.7%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今年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外贸进出口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动力转换加快。“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昨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 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959.8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175.7亿美元,增长9.1%;进口1784.1亿美元,下降1.5%;贸易顺差391.6亿美元,扩大1.1倍。 申万宏源宏观高级分析师秦泰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进出口增速均大幅反弹。按美元计价,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9.1%,较12月份回升达13.5个百分点,重回正增长。同时,进口同比下降1.5%,较12月份回升6.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企业普遍在春节前集中生产、出口,节前出口高增集中于春节前一周左右。2018年由于春节在2月中旬,节前出口集中于2月份,而今年春节提前至2月初,从而1月末出口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我们自2018年初即建立出口春节效应量化估算模型,据估算,2019年1月份因春节提前而导致的出口增长幅度约为7%,也就是说,大致可以解释出口增速反弹幅度的一半左右。 “1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升,除了受春节效应影响,还与我国出口地区结构改善、韧性较强有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对主要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速都有所改善,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速由-0.33%回升至14.49%,对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速由4.34%回升至11.50%,对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速由-1.03%回升至5.64%。对美国出口增速依然负增长,但也由-3.54%收窄至-2.77%。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出口增速,进口增速持续维持低位。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49.5%,依旧低于荣枯线,其中2019年1月份新订单指标下降至49.6%,创2017年以来同期新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内需表现不强劲,对进口有一定程度负向影响。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增长作为首要工作。在扩内需稳增长的减税降费等政策尚未发挥效果之前,进口数据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将持续承压。 综合来看,温彬表示,在出口增速强于进口增速的格局下,贸易顺差达到391.6亿美元,虽低于前月,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184.2亿美元。在贸易摩擦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出口的超预期反弹说明了我国出口结构改善,韧性逐渐增强。[详情]

邓海清:1月进出口没有持续快速恶化 应避免两种误判
邓海清:1月进出口没有持续快速恶化 应避免两种误判

  快评丨1月进出口数据:没有持续快速恶化,应避免对经济的两种误判 来源:海清FICC频道 本文作者:邓海清,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陈曦,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助理 2019年1月进出口数据公布,中国1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计) 9.1%,预期 -3.3%,前值 -4.4%。 中国1月进口同比(按美元计) -1.5%,预期 -10.2%,前值-7.6%。中国1月贸易顺差 391.6亿美元,预期顺差 343亿美元,前值顺差 570.6亿美元。 进出口均超市场预期,春节效应存在 无论美元计价,还是人民币计价,无论出口,还是进口,数据均超前值和市场预期。 从基数效应看,进口基数较高,出口基数正常,进出口高并非基数效应所致。 从春节效应看,2019年春节时间、前一年春节时间均与2000、2003、2008、2011、2016年类似,即2019年春节在2月初,而2018年春节在2月中,因而2月出口会部分提前至1月(降低产成品库存),而1月部分进口会延后到2月(降低原材料库存),导致1月的出口增速偏高,而进口增速偏低(相比于2月)。 考虑进出口春节效应之后(1月出口高估、进口低估),整体不会改变进出口均较2018年12月改善的结论。 但需要注意,单月进出口,特别是1-2月的单月进出口数据的可信度存在较大疑问,其波动性较大,而趋势性较差,需要综合1-2月甚至1-3月才能得出趋势性结论,尚不能轻易断言进出口好转,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 从趋势上看,我们目前认为1月进出口可能是对前期大幅下滑的适度修正,背景是1月全球风险偏好回升、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等等,但是2019年1月增速依然低于2018年平均增速,特别是进口增速显著低于2018年,表明内需下行趋势较为确定。 对欧盟、一带一路出口较高 从国别结构上看,主要贡献来源于对欧盟、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速高达20.5%,对东盟出口增速高达17.6%,均为2018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值。但从历史上看,单月出口波动较大,我们不认为新的趋势已经形成。 对美国贸易远低于其他国家,对美国出口增速1.9%,对美国进口增速 -38.6%,中美贸易顺差1884亿,同比增长31.2%,表明关税影响仍高,且对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影响更大。 从出口品种看,各项品种增速均高。其中,机电产品增速11.5%,劳动密集型增速17.4%,汽车增速16.3%,钢材出口增速33.3%。 从进口品种看,铁矿砂、大豆进口减少,原油增速较低,天然气增幅较大。其中,铁矿减少9.1%,大豆减少13%,原油增加5.1%,天然气增加26.8%。 政策层和市场应避免对经济形势的两种误判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并没有改变,但下行速度较为平缓,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行。从进出口增速看,出现反弹但仍低于2018年,且趋势性存疑,但至少验证经济断崖下行的可能性极低。 我们认为,政策层和市场需要避免两种误判: 第一种误判是认为经济断崖下行,采取强刺激手段。我们认为为时尚早,应当为真正的危机留有政策空间,目前的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经济增速下行符合中国经济体量和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变化,不应因为经济放缓就极度悲观,进而采取强刺激手段。 第二种误判是认为中国经济将很快复苏。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是长期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从负债驱动转型创新驱动之后,经济增速本身就存在换挡的过程,类似过去基建、地产、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是过去式,类似过去的企业加杠杆、居民加杠杆、政府加杠杆导致的经济V型反弹可能性很低。 坚持看好人民币汇率“再逆袭” 我们在2017年初看多人民币,提出“人民币趋势逆袭”,2017年人民币从6.96升值到6.27。 2018年初,我们掉头看空人民币,提出“人民币贬值至7”,2018年人民币从6.27贬值至6.98。 对于2019年,我们再次掉头,在2019年初提出“人民币再逆袭”,人民币“强币趋势”已经开启。 从贸易顺差看,中国贸易顺差并不是主导汇率的主要逻辑。2017年贸易顺差持续收窄,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2018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而人民币持续贬值。 对于2019年,我们认为“人民币再逆袭”,主要理由有三个:第一,强美元周期可能结束。第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钝化。第三,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利好人民币升值。 我们维持战略性看多2019年人民币汇率不变,人民币单边贬值结束,“强币趋势”可能已经开启。[详情]

招商宏观:外贸超预期源于春节错位和抢出口影响减弱
招商宏观:外贸超预期源于春节错位和抢出口影响减弱

  招商宏观:1月外贸超预期源于春节错位和贸易战负面影响边际减弱 来源:证券时报网 据海关总署网站14日消息,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 招商宏观研究团队点评认为,1月外贸数据大幅好于上月和预期水平,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本月的贸易数据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临近春节这一因素的扰动,具体而言,春节对企业出口有较明显当期和滞后的影响,去年春节在2月下旬,而今年在2月初,因此今年出口向1月集中更加明显,这推高了本月的出口增速;第二,抢出口对后续贸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在12月也达到了顶峰,随后边际减弱。不过,美元同比较强、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行,价格因素仍然对贸易增速有负向拖累。[详情]

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8.7% 民企比重提升
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8.7% 民企比重提升

  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8.7% 民企比重提升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4日电 海关总署网站14日消息,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959.8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175.7亿美元,增长9.1%;进口1784.1亿美元,下降1.5%;贸易顺差391.6亿美元,扩大1.1倍。 海关总署指出,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6万亿元,增长13%,占我外贸总值的60.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963亿元,增长20.9%;进口7660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03亿元,扩大10倍。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807亿元,下降0.9%,占24.9%,下滑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58.6亿元,增长3%;进口2448.4亿元,下降7%;贸易顺差1910.2亿元,扩大19.5%。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797.3亿元,增长9.3%,占我外贸总值的10.2%。其中,出口906.9亿元,增长13.9%;进口1890.4亿元,增长7.2%。 海关总署提到,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1月份,中欧贸易总值4448.4亿元,增长17.6%,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2665亿元,增长20.5%;自欧盟进口1783.4亿元,增长13.5%;对欧贸易顺差881.6亿元,扩大37.7%。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66亿元,增长7.8%,占我外贸总值的13.1%。其中,我对东盟出口2034.6亿元,增长17.6%;自东盟进口1531.4亿元,下降3%;对东盟贸易顺差503.2亿元,扩大2.3倍。中美贸易总值为3158.2亿元,下降10.1%,占我外贸总值的11.6%。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521.1亿元,增长1.9%;自美国进口637.1亿元,下降38.6%;对美贸易顺差1884亿元,扩大31.2%。中日贸易总值为1853.4亿元,增长6.5%,占我外贸总值的6.8%。其中,对日本出口906.4亿元,增长10.3%;自日本进口947亿元,增长3%;对日贸易逆差40.6亿元,收窄58.4%。同期,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708亿元,增长11.5%,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8.2%,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此外,海关总署指出,民营企业进出口两位数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1.15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42.3%,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73.6亿元,增长21.9%,占出口总值的51.8%;进口3776.2亿元,增长7.9%,占进口总值的30.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9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40.1%。其中,出口5764.7亿元,增长5.7%;进口5180.9亿元,下降1.5%。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4698.2亿元,增长6%,占我外贸总值的17.2%。其中,出口1456.4亿元,增长8.3%;进口3241.8亿元,增长5%。 海关总署还指出,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575.1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815.1亿元,增长8.7%;机械设备2460.3亿元,增长13.6%。同期,服装出口941.5亿元,增长9.7%;纺织品787.3亿元,增长19.7%;家具381.8亿元,增长18.9%;鞋类356.2亿元,增长14.2%;塑料制品299.3亿元,增长29.4%;箱包180.2亿元,增长21.4%;玩具158.1亿元,增长37.9%;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104.4亿元,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20.7%。此外,钢材出口619万吨,增加33.3%;汽车9万辆,增加16.3%。 海关总署提到,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大豆进口量减少,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跌互现。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9126万吨,减少9.1%,进口均价为每吨511.3元,上涨7.4%;原油4260万吨,增加5.1%,进口均价为每吨3021.1元,下跌3.1%;煤3350万吨,增加19.5%,进口均价为每吨576.4元,上涨3.6%;大豆738万吨,减少13%,进口均价为每吨3101.5元,上涨12.1%;天然气981万吨,增加26.8%,进口均价为每吨3416.2元,上涨30.8%;成品油338万吨,增加17.5%,进口均价为每吨3681.7元,上涨4.1%;初级形状的塑料315万吨,增加7.4%,进口均价为每吨1.04万元,下跌7.3%;钢材118万吨,减少1%,进口均价为每吨8178.3元,下跌0.6%;未锻轧铜及铜材48万吨,增加8.2%,进口均价为每吨4.49万元,下跌8.5%。此外,机电产品进口5196.3亿元,下降1.6%;其中集成电路324.2亿个,减少9.7%,价值1600.2亿元,下降3.5%;汽车8万辆,减少12.3%,价值278.2亿元,下降1%。[详情]

海关总署:1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44.5万吨 同比增3.4%
海关总署:1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44.5万吨 同比增3.4%

  2019年1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人民币值) 单位∶亿元人民币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2018年同期累计 累计比去年同期比±%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水海产品 万吨 44.5 148.6 44.5 148.6 43 143.3 3.4 3.7 大米 万吨 14.3 3.6 14.3 3.6 14.1 5 1.2 -28.2 中药材及中式成药 万吨 1.2 7.1 1.2 7.1 1.5 7.3 -18.9 -3.5 稀土 吨 3,752.90 2.5 3,752.90 2.5 3,817.70 2.3 -1.7 7.4 煤及褐煤 万吨 60.2 7.6 60.2 7.6 28.1 3.9 114.6 97.8 焦炭及半焦炭 万吨 71.6 14.2 71.6 14.2 68.6 13.1 4.4 8.1 原油 万吨 - - - - 39.8 11.3 - - 成品油 万吨 542 207.8 542 207.8 412.5 147.1 31.4 41.3 矿物肥料及化肥 万吨 218.2 42.3 218.2 42.3 133.3 20.6 63.7 105.1 塑料制品 万吨 132.4 299.3 132.4 299.3 107 231.3 23.7 29.4 箱包及类似容器 万吨 31.3 180.2 31.3 180.2 26.9 148.4 16.3 21.4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787.3 - 787.3 - 657.7 - 19.7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941.5 - 941.5 - 858 - 9.7 鞋类 万吨 51 356.2 51 356.2 44.1 311.8 15.5 14.2 陶瓷产品 万吨 217.2 164.5 217.2 164.5 207 118.2 4.9 39.2 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 吨 59.8 79.8 59.8 79.8 48 66.3 24.6 20.5 钢材 万吨 618.8 351.2 618.8 351.2 464.2 280.4 33.3 25.2 未锻轧铝及铝材 万吨 55.2 100.5 55.2 100.5 44.5 84.6 24.2 18.8 手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件 — - 885.1 - 885.1 - 1,052.70 - -15.9 集成电路 亿个 171.6 522.3 171.6 522.3 177.3 400.9 -3.2 30.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亿台 1.2 902.6 1.2 902.6 1.2 789.4 -4.2 14.3 电动机及发电机 亿台 2.5 71.7 2.5 71.7 2.2 62.6 16.2 14.4 汽车及汽车底盘 万辆 9.1 79.8 9.1 79.8 7.8 58.5 16.5 36.5 汽车零配件 — - 328.7 - 328.7 - 295.3 - 11.3 船舶 艘 477 177.2 477 177.2 638 190.3 -25.2 -6.8 液晶显示板 亿个 1.5 119.9 1.5 119.9 1.5 126.5 5.1 -5.2 家具及其零件 — - 381.8 - 381.8 - 321.2 - 18.9 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 — - 208.8 - 208.8 - 159.9 - 30.6 玩具 — - 158.1 - 158.1 - 114.7 - 37.9 *农产品 — - 482.7 - 482.7 - 460.6 - 4.8 *机电产品 — - 8,575.10 - 8,575.10 - 7,691.50 - 11.5 *高新技术产品 — - 4,080.50 - 4,080.50 - 3,839.70 - 6.3 注:  1、*“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本表中已列名的有关商品,提请数据使用者注意。  2、自2018年起,水海产品范围扩大,同比相应调整,详见编制说明。[详情]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万亿 同比增长8.7%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万亿 同比增长8.7%

  2019年1月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表(当月)(人民币值)  2019年1月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表(当月)(人民币值) 单位:亿元人民币 贸易方式 当月 - - 当月同比(±%) - - -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总值 27,304.20 15,007.90 12,296.30 8.7 13.9 2.9 一般贸易  16,623.00 8,963.00 7,660.00 13 20.9 5 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 5 5 - 53.9 53.9 - 其他捐赠物资  0 - 0 -95.1 - -92.1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993.5 490.9 502.6 6.1 4 8.3 进料加工贸易 5,813.50 3,867.70 1,945.80 -2 2.9 -10.3 边境小额贸易 247 192.5 54.5 -7.3 -7.8 -5.6 加工贸易进口设备 3.5 - 3.5 -52.7 - -52.7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 88.3 88.3 - -1.2 -1.2 - 租赁贸易 44.9 1.7 43.2 304.8 202.9 310.2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30.3 - 30.3 20.4 - 20.4 出料加工贸易 3.9 1.6 2.2 40.2 22.2 56.8 免税外汇商品 0.2 - 0.2 139.3 - 139.3 免税品 22.5 - 22.5 28.2 - 28.2 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 1,103.20 257.1 846.1 12 25.3 8.5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 1,694.00 649.7 1,044.30 7.6 9.9 6.2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设备 54.4 - 54.4 47.7 - 47.7 其他 576.9 490.4 86.6 8.2 14 -16.2 注: 1、自2014年起,“免税品”列入海关统计。 2、自2018年起,“补偿贸易”、“寄售代销贸易”和“易货贸易”列入“其他”项下。[详情]

海关总署:1月我国出口各国商品总值15007.9亿元
海关总署:1月我国出口各国商品总值15007.9亿元

  2019年1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值)   单位∶亿元人民币   进口原产国(地)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累计同比(±%) 出口最终目的国(地)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总  值 27,304.2 27,304.2 15,007.9 15,007.9 12,296.3 12,296.3 8.7 13.9 2.9   其中:欧洲联盟 4,448.4 4,448.4 2,665.0 2,665.0 1,783.4 1,783.4 17.6 20.5 13.5          其中:德国 1,182.0 1,182.0 518.9 518.9 663.2 663.2 16.2 23.5 11.1               荷兰 473.3 473.3 410.7 410.7 62.6 62.6 -4.4 0.6 -28.1               英国 531.4 531.4 380.5 380.5 150.9 150.9 20.8 34.5 -3.9               法国 458.3 458.3 214.0 214.0 244.3 244.3 36.4 24.6 48.7               意大利 351.9 351.9 213.2 213.2 138.7 138.7 14.0 14.8 12.8        美国  3,158.2 3,158.2 2,521.1 2,521.1 637.1 637.1 -10.1 1.9 -38.6        东南亚国家联盟  3,566.0 3,566.0 2,034.6 2,034.6 1,531.5 1,531.5 7.8 17.6 -3.0          其中:越南 805.4 805.4 494.9 494.9 310.5 310.5 -8.3 4.3 -23.1               马来西亚 688.5 688.5 303.7 303.7 384.9 384.9 18.4 25.1 13.6               泰国 539.1 539.1 268.0 268.0 271.1 271.1 8.3 9.2 7.3               新加坡 524.1 524.1 327.5 327.5 196.6 196.6 8.5 22.4 -8.8               印度尼西亚  477.0 477.0 271.6 271.6 205.4 205.4 13.3 26.0 0.0               菲律宾 338.0 338.0 232.9 232.9 105.1 105.1 17.1 31.4 -5.8        日本 1,853.4 1,853.4 906.4 906.4 947.0 947.0 6.5 10.3 3.0        香港  1,688.6 1,688.6 1,617.3 1,617.3 71.3 71.3 7.9 6.2 68.3        韩国 1,701.7 1,701.7 677.3 677.3 1,024.4 1,024.4 1.2 19.3 -8.0        台湾 1,329.3 1,329.3 325.3 325.3 1,004.1 1,004.1 7.0 18.3 3.8        澳大利亚 993.2 993.2 298.9 298.9 694.3 694.3 15.8 24.6 12.4        印度 586.9 586.9 464.4 464.4 122.6 122.6 15.3 16.1 12.5        俄罗斯联邦 634.6 634.6 297.3 297.3 337.3 337.3 15.7 16.5 15.0        加拿大 450.7 450.7 231.9 231.9 218.9 218.9 41.5 40.8 42.2        新西兰 138.6 138.6 35.4 35.4 103.1 103.1 13.2 22.2 10.5        拉丁美洲 1,972.0 1,972.0 883.9 883.9 1,088.1 1,088.1 26.3 18.0 34.0          其中:巴西 681.4 681.4 201.0 201.0 480.3 480.3 40.7 17.4 53.5        非洲 1,308.7 1,308.7 722.3 722.3 586.4 586.4 19.9 33.5 6.4          其中:南非 250.8 250.8 107.0 107.0 143.8 143.8 -0.3 21.6 -12.1 [详情]

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8.7% 出口总值同比增13.9%
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8.7% 出口总值同比增13.9%

  (1)2019年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表(人民币值)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与上月环比±% 比去年同期比±% 比去年同期比±% 进出口总值 27,304.20 27,304.20 2.2 8.7 8.7 出口总值  15,007.90 15,007.90 -2.1 13.9 13.9 进口总值 12,296.30 12,296.30 7.9 2.9 2.9 贸易差额 2,711.60 2,711.60 - - - 注释:1、贸易差额,+为出口大于进口;-为进口大于出口。 2、经季节调整后,今年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增长14.4%,进口增长3%。进出口总值环比下降0.5%,其中出口下降3.9%,进口增长4%。[详情]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万亿 同比增长8.7%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万亿 同比增长8.7%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 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959.8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175.7亿美元,增长9.1%;进口1784.1亿美元,下降1.5%;贸易顺差391.6亿美元,扩大1.1倍。 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6万亿元,增长13%,占我外贸总值的60.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963亿元,增长20.9%;进口7660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03亿元,扩大10倍。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807亿元,下降0.9%,占24.9%,下滑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58.6亿元,增长3%;进口2448.4亿元,下降7%;贸易顺差1910.2亿元,扩大19.5%。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797.3亿元,增长9.3%,占我外贸总值的10.2%。其中,出口906.9亿元,增长13.9%;进口1890.4亿元,增长7.2%。 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1月份,中欧贸易总值4448.4亿元,增长17.6%,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2665亿元,增长20.5%;自欧盟进口1783.4亿元,增长13.5%;对欧贸易顺差881.6亿元,扩大37.7%。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66亿元,增长7.8%,占我外贸总值的13.1%。其中,我对东盟出口2034.6亿元,增长17.6%;自东盟进口1531.4亿元,下降3%;对东盟贸易顺差503.2亿元,扩大2.3倍。中美贸易总值为3158.2亿元,下降10.1%,占我外贸总值的11.6%。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521.1亿元,增长1.9%;自美国进口637.1亿元,下降38.6%;对美贸易顺差1884亿元,扩大31.2%。中日贸易总值为1853.4亿元,增长6.5%,占我外贸总值的6.8%。其中,对日本出口906.4亿元,增长10.3%;自日本进口947亿元,增长3%;对日贸易逆差40.6亿元,收窄58.4%。同期,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708亿元,增长11.5%,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8.2%,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两位数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1.15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42.3%,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73.6亿元,增长21.9%,占出口总值的51.8%;进口3776.2亿元,增长7.9%,占进口总值的30.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9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40.1%。其中,出口5764.7亿元,增长5.7%;进口5180.9亿元,下降1.5%。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4698.2亿元,增长6%,占我外贸总值的17.2%。其中,出口1456.4亿元,增长8.3%;进口3241.8亿元,增长5%。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575.1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815.1亿元,增长8.7%;机械设备2460.3亿元,增长13.6%。同期,服装出口941.5亿元,增长9.7%;纺织品787.3亿元,增长19.7%;家具381.8亿元,增长18.9%;鞋类356.2亿元,增长14.2%;塑料制品299.3亿元,增长29.4%;箱包180.2亿元,增长21.4%;玩具158.1亿元,增长37.9%;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104.4亿元,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20.7%。此外,钢材出口619万吨,增加33.3%;汽车9万辆,增加16.3%。 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大豆进口量减少,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跌互现。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9126万吨,减少9.1%,进口均价为每吨511.3元,上涨7.4%;原油4260万吨,增加5.1%,进口均价为每吨3021.1元,下跌3.1%;煤3350万吨,增加19.5%,进口均价为每吨576.4元,上涨3.6%;大豆738万吨,减少13%,进口均价为每吨3101.5元,上涨12.1%;天然气981万吨,增加26.8%,进口均价为每吨3416.2元,上涨30.8%;成品油338万吨,增加17.5%,进口均价为每吨3681.7元,上涨4.1%;初级形状的塑料315万吨,增加7.4%,进口均价为每吨1.04万元,下跌7.3%;钢材118万吨,减少1%,进口均价为每吨8178.3元,下跌0.6%;未锻轧铜及铜材48万吨,增加8.2%,进口均价为每吨4.49万元,下跌8.5%。此外,机电产品进口5196.3亿元,下降1.6%;其中集成电路324.2亿个,减少9.7%,价值1600.2亿元,下降3.5%;汽车8万辆,减少12.3%,价值278.2亿元,下降1%。[详情]

1月全国进出口总额27304亿人民币 同比增8.7%
1月全国进出口总额27304亿人民币 同比增8.7%

  (0)2019年1月全国进出口月度总值表(人民币值)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月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1至当月累计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2019.01 27304.20 15007.90 12296.30 2711.60 27304.20 15007.90 12296.30 2711.60 - 8.7 13.9 2.9 - 8.7 13.9 2.9 -  [详情]

1月全国进口鲜干水果及坚果金额和数量同比增近50%
1月全国进口鲜干水果及坚果金额和数量同比增近50%

  (6)2019年1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人民币值)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当月 1至当月累计 2018年同期累计 累计比去年同期比±%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鲜、干水果及坚果 万吨 74.9 107.7 74.9 107.7 50.6 72.1 48.1 49.4 谷物及谷物粉 万吨 244.7 53.4 244.7 53.4 203 39.6 20.6 34.7 大豆 万吨 737.7 228.9 737.7 228.9 847.8 234.8 -13 -2.5 食用植物油 万吨 85.9 40.5 85.9 40.5 57 30.1 50.7 34.3 铁矿砂及其精矿 万吨 9,126.40 466.6 9,126.40 466.6 10,044.50 478.1 -9.1 -2.4 铜矿砂及其精矿 万吨 189.5 200.4 189.5 200.4 160.9 188.2 17.8 6.5 煤及褐煤 万吨 3,350.30 193.1 3,350.30 193.1 2,802.90 156 19.5 23.8 原油 万吨 4,259.70 1,287.00 4,259.70 1,287.00 4,053.50 1,264.80 5.1 1.8 成品油 万吨 337.6 124.4 337.6 124.4 287.5 101.8 17.5 22.3 5-7号燃料油 万吨 154.6 43.7 154.6 43.7 161.9 42.3 -4.5 3.2 天然气 万吨 980.9 335.1 980.9 335.1 773.8 202 26.8 65.9 医药品 万吨 1.4 199.6 1.4 199.6 1.3 145.9 2.6 36.9 矿物肥料及化肥 万吨 128.1 27.8 128.1 27.8 112.3 19.7 14.1 41.3 初级形状的塑料 万吨 314.7 328.5 314.7 328.5 292.9 329.9 7.4 -0.4 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 万吨 61.9 62.4 61.9 62.4 69.7 74.5 -11.2 -16.2 原木及锯材 万立方米 826.4 116.4 826.4 116.4 847.8 128.6 -2.5 -9.5 纸浆 万吨 227.4 115.4 227.4 115.4 206.2 104.4 10.3 10.5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90.8 - 90.8 - 100.8 - -9.9 钢材  万吨 117.9 96.5 117.9 96.5 119.1 98.1 -1 -1.6 未锻轧铜及铜材 万吨 47.9 215.3 47.9 215.3 44.3 217.5 8.2 -1 固体废物(废塑料、废纸、废金属) 万吨 173.5 98.2 173.5 98.2 173.5 97.4 0 0.8 金属加工机床 台 5,436 52.9 5,436 52.9 10,343 63.2 -47.4 -16.2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 万台 4,020.90 196.7 4,020.90 196.7 3,800.70 171 5.8 15 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 亿个 391.9 119.4 391.9 119.4 474.3 119 -17.4 0.4 集成电路 亿个 324.2 1,600.20 324.2 1,600.20 358.8 1,658.90 -9.7 -3.5 汽车及汽车底盘 万辆 8.3 278.8 8.3 278.8 9.4 282.1 -12.4 -1.2 汽车零配件 — - 190.7 - 190.7 - 204.2 - -6.6 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 架 27 132.7 27 132.7 20 63.6 35 108.5 液晶显示板 亿个 1.9 139.9 1.9 139.9 2 163.2 -1.9 -14.3 *农产品 — - 1,031.50 - 1,031.50 - 846.3 - 21.9 *机电产品 — - 5,196.30 - 5,196.30 - 5,280.50 - -1.6 *高新技术产品 — - 3,575.70 - 3,575.70 - 3,627.30 - -1.4 注: “*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本表中已列名的有关商品,提请数据使用者注意。[详情]

海关总署:1月原油进口4260万吨 天然气进口981万吨
海关总署:1月原油进口4260万吨 天然气进口981万吨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 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959.8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175.7亿美元,增长9.1%;进口1784.1亿美元,下降1.5%;贸易顺差391.6亿美元,扩大1.1倍。 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6万亿元,增长13%,占我外贸总值的60.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963亿元,增长20.9%;进口7660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03亿元,扩大10倍。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807亿元,下降0.9%,占24.9%,下滑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58.6亿元,增长3%;进口2448.4亿元,下降7%;贸易顺差1910.2亿元,扩大19.5%。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797.3亿元,增长9.3%,占我外贸总值的10.2%。其中,出口906.9亿元,增长13.9%;进口1890.4亿元,增长7.2%。 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1月份,中欧贸易总值4448.4亿元,增长17.6%,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2665亿元,增长20.5%;自欧盟进口1783.4亿元,增长13.5%;对欧贸易顺差881.6亿元,扩大37.7%。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66亿元,增长7.8%,占我外贸总值的13.1%。其中,我对东盟出口2034.6亿元,增长17.6%;自东盟进口1531.4亿元,下降3%;对东盟贸易顺差503.2亿元,扩大2.3倍。中美贸易总值为3158.2亿元,下降10.1%,占我外贸总值的11.6%。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521.1亿元,增长1.9%;自美国进口637.1亿元,下降38.6%;对美贸易顺差1884亿元,扩大31.2%。中日贸易总值为1853.4亿元,增长6.5%,占我外贸总值的6.8%。其中,对日本出口906.4亿元,增长10.3%;自日本进口947亿元,增长3%;对日贸易逆差40.6亿元,收窄58.4%。同期,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708亿元,增长11.5%,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8.2%,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两位数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1.15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42.3%,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73.6亿元,增长21.9%,占出口总值的51.8%;进口3776.2亿元,增长7.9%,占进口总值的30.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9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40.1%。其中,出口5764.7亿元,增长5.7%;进口5180.9亿元,下降1.5%。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4698.2亿元,增长6%,占我外贸总值的17.2%。其中,出口1456.4亿元,增长8.3%;进口3241.8亿元,增长5%。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575.1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815.1亿元,增长8.7%;机械设备2460.3亿元,增长13.6%。同期,服装出口941.5亿元,增长9.7%;纺织品787.3亿元,增长19.7%;家具381.8亿元,增长18.9%;鞋类356.2亿元,增长14.2%;塑料制品299.3亿元,增长29.4%;箱包180.2亿元,增长21.4%;玩具158.1亿元,增长37.9%;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104.4亿元,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20.7%。此外,钢材出口619万吨,增加33.3%;汽车9万辆,增加16.3%。 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大豆进口量减少,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跌互现。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9126万吨,减少9.1%,进口均价为每吨511.3元,上涨7.4%;原油4260万吨,增加5.1%,进口均价为每吨3021.1元,下跌3.1%;煤3350万吨,增加19.5%,进口均价为每吨576.4元,上涨3.6%;大豆738万吨,减少13%,进口均价为每吨3101.5元,上涨12.1%;天然气981万吨,增加26.8%,进口均价为每吨3416.2元,上涨30.8%;成品油338万吨,增加17.5%,进口均价为每吨3681.7元,上涨4.1%;初级形状的塑料315万吨,增加7.4%,进口均价为每吨1.04万元,下跌7.3%;钢材118万吨,减少1%,进口均价为每吨8178.3元,下跌0.6%;未锻轧铜及铜材48万吨,增加8.2%,进口均价为每吨4.49万元,下跌8.5%。此外,机电产品进口5196.3亿元,下降1.6%;其中集成电路324.2亿个,减少9.7%,价值1600.2亿元,下降3.5%;汽车8万辆,减少12.3%,价值278.2亿元,下降1%。[详情]

海关总署:中国1月出口1.5万亿元 同比涨13.9%
海关总署:中国1月出口1.5万亿元 同比涨13.9%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 按美元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959.8亿美元,增长4%。其中,出口2175.7亿美元,增长9.1%;进口1784.1亿美元,下降1.5%;贸易顺差391.6亿美元,扩大1.1倍。 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6万亿元,增长13%,占我外贸总值的60.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963亿元,增长20.9%;进口7660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03亿元,扩大10倍。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807亿元,下降0.9%,占24.9%,下滑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58.6亿元,增长3%;进口2448.4亿元,下降7%;贸易顺差1910.2亿元,扩大19.5%。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797.3亿元,增长9.3%,占我外贸总值的10.2%。其中,出口906.9亿元,增长13.9%;进口1890.4亿元,增长7.2%。 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1月份,中欧贸易总值4448.4亿元,增长17.6%,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2665亿元,增长20.5%;自欧盟进口1783.4亿元,增长13.5%;对欧贸易顺差881.6亿元,扩大37.7%。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66亿元,增长7.8%,占我外贸总值的13.1%。其中,我对东盟出口2034.6亿元,增长17.6%;自东盟进口1531.4亿元,下降3%;对东盟贸易顺差503.2亿元,扩大2.3倍。中美贸易总值为3158.2亿元,下降10.1%,占我外贸总值的11.6%。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521.1亿元,增长1.9%;自美国进口637.1亿元,下降38.6%;对美贸易顺差1884亿元,扩大31.2%。中日贸易总值为1853.4亿元,增长6.5%,占我外贸总值的6.8%。其中,对日本出口906.4亿元,增长10.3%;自日本进口947亿元,增长3%;对日贸易逆差40.6亿元,收窄58.4%。同期,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708亿元,增长11.5%,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8.2%,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两位数增长且比重提升。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1.15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42.3%,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73.6亿元,增长21.9%,占出口总值的51.8%;进口3776.2亿元,增长7.9%,占进口总值的30.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9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40.1%。其中,出口5764.7亿元,增长5.7%;进口5180.9亿元,下降1.5%。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4698.2亿元,增长6%,占我外贸总值的17.2%。其中,出口1456.4亿元,增长8.3%;进口3241.8亿元,增长5%。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575.1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815.1亿元,增长8.7%;机械设备2460.3亿元,增长13.6%。同期,服装出口941.5亿元,增长9.7%;纺织品787.3亿元,增长19.7%;家具381.8亿元,增长18.9%;鞋类356.2亿元,增长14.2%;塑料制品299.3亿元,增长29.4%;箱包180.2亿元,增长21.4%;玩具158.1亿元,增长37.9%;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104.4亿元,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20.7%。此外,钢材出口619万吨,增加33.3%;汽车9万辆,增加16.3%。 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大豆进口量减少,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跌互现。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9126万吨,减少9.1%,进口均价为每吨511.3元,上涨7.4%;原油4260万吨,增加5.1%,进口均价为每吨3021.1元,下跌3.1%;煤3350万吨,增加19.5%,进口均价为每吨576.4元,上涨3.6%;大豆738万吨,减少13%,进口均价为每吨3101.5元,上涨12.1%;天然气981万吨,增加26.8%,进口均价为每吨3416.2元,上涨30.8%;成品油338万吨,增加17.5%,进口均价为每吨3681.7元,上涨4.1%;初级形状的塑料315万吨,增加7.4%,进口均价为每吨1.04万元,下跌7.3%;钢材118万吨,减少1%,进口均价为每吨8178.3元,下跌0.6%;未锻轧铜及铜材48万吨,增加8.2%,进口均价为每吨4.49万元,下跌8.5%。此外,机电产品进口5196.3亿元,下降1.6%;其中集成电路324.2亿个,减少9.7%,价值1600.2亿元,下降3.5%;汽车8万辆,减少12.3%,价值278.2亿元,下降1%。[详情]

分析师:制造业PMI仍处于衰退区间 但经济韧性较强
分析师:制造业PMI仍处于衰退区间 但经济韧性较强

  PMI小幅回升体现经济韧性较强 李 赫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49.5%,非制造业PMI为54.7,综合PMI为53.2%。对此,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开门红”、春节效应等因素助力PMI有所回升。1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为分别49.5%、54.7%,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企业奋战“开门红”,促使生产PMI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延续扩张姿态,增速略有加快。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而中、小型企业为47.2%、47.3%,分别下降1.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景气程度的分化,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情况影响下,大型企业抗压能力较强,并且相对更为容易得到信贷等资源造成的。企业“龙头效应”在今年预计会更加明显,尤其在证券、房地产等严监管行业。非制造业PMI为54.7%,较上月增速加快,原因主要是因为春节临近,与居民消费、出行等相关的市场需求加快释放有关,尤其是批发业、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业等行业PMI位于50.7%以上较高的景气区间。 第二,虽然制造业PMI依然处于衰退区间,但经济韧性较强。1月份制造业PMI为49.5%,连续两月低于50%,符合笔者之前的判断。但制造业PMI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会持续趋稳,1月份同比将保持在5.7%左右。另外,1月份的新出口订单PMI和进口PMI都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进出口在1月份的数据将好于预期,相较于上月降幅将有所缩小。这些都体现了我国经济韧性较强。 第三,未来制造业PMI预计在3月份将有所回升,期待政策效果显现。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春节所在的月份开工天数较短,一般会导致制造业PMI较1月份下滑。另外,商誉减值带来的上市公司业绩“爆雷”将在2月下旬后影响逐步减弱。整体来看,笔者依然维持原来的判断——“3月制造业PMI将重启上升周期,并在下半年走出衰退区间”,但要注意3月份的中美贸易谈判结果。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预计会在降准、疏通货币传导渠道、减税降费等政策刺激下得到缓解,中小企业PMI将在二季度企稳。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详情]

招商证券点评1月PMI数据:周期底部正在加速形成
招商证券点评1月PMI数据:周期底部正在加速形成

  招商证券点评1月PMI数据:周期底部正在加速形成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9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前值49.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前值53.8%。 招商宏观谢亚轩团队点评认为,制造业PMI从峰值(2018年5月的51.9%)下行至谷值(2018年12月的49.4%),本月回升至49.5%,但仍低于临界点。制造业衰退引发政策宽松取向。 非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保持高景气,这是中国经济尚未严重失速的原因,也是政策力度目前为止较为温和的原因。特别提示,建筑业景气指数是从2016年下半年跃升至60%左右的高景气区间的,并不能确定是近期逆周期政策的结果。 制造业PMI指数中,大型企业指数从2018年12月的50.1回升至2019年1月的51.3;而同期中、小型企业指数继续下行,分别从48.4、48.6降至47.2、47.3。 主要构成指数中,当前最应关注(1)新订单指数,反应逆周期需求管理的力度;(2)新出口订单指数,反映外需变化;(3)从业人员指数,反映政策底线。当前,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都在持续恶化,这要求进一步增加稳定内需的力度;同时制造业、非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指数也都持续恶化,而就业人员指数低于48%也将加快政策底的出现。 招商证券预计,周期底部将在2019Q2出现,目前已经从财政收支、投资、房地产销售、南华商品指数等诸多指标观察到筑底迹象。[详情]

新年首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双双上升 经济开局平稳
新年首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双双上升 经济开局平稳

  新年首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双双上升 经济开局平稳 上证报讯(记者 梁敏)新年首月,制造业PMI仍处于荣枯线下方,但数据略有回升,且非制造业PMI保持持续上升势头,表明2019年经济开局平稳。 时隔5个月 制造业PMI重返升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31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1月份PMI指数微升,结束了自去年8月份以来的持续回落,表明经济运行有企稳迹象。但基础仍需着力巩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分项指数来看,1月份,生产指数为50.9%,略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9%,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下行后,也出现环比上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分析称,多数指数稳中有升,显示供需增速相对稳定,产成品库存继续减少,价格下降势头趋缓,经济运行呈趋稳迹象。 不过,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当前内外需求走弱压力仍然较大,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走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制造业PMI止住了下跌趋势,但回归到扩张水平还有待时日。 节日效应刺激服务业PMI升至7个月新高 与制造业PMI回升趋势一致,1月份,非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54.7%。 这其中,服务业回升明显。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度升至7个月以来的高点。 “非制造业供需连续趋升,开局良好,节日因素拉动效果明显,消费与投资发力稳增长的基础动力依然较好。”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 从行业情况看,批发、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银行、保险、旅游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7%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在节日效应和消费升级等因素拉动下,相关行业表现比较活跃。但证券、房地产等行业连续位于收缩区间,行业景气度偏弱。 在武威看来,当前我国社会消费潜力依然有较大空间,消费基础依然较好,应继续注重培育消费升级,提升消费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从各项数据来看,今年经济开局平稳。为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石,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接下来减税降费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逆周期稳增长政策措施需要尽快出台和落实,二至三季度有望看到经济运行企稳改善。[详情]

1月制造业PMI微升0.1 生产指数结束四个月放缓趋势
1月制造业PMI微升0.1 生产指数结束四个月放缓趋势

  1月制造业PMI微升0.1个点,生产指数结束四个月放缓趋势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连续4个月回落后,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 1月,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产品订货量环比有所减少。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1月份制造业生产扩张略有加快,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大型企业运行基本稳定,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相对乐观,新动能持续积蓄,节日消费效应显现。 赵庆河表示,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的企业比重为34.5%和12.7%,分别比上月下降2.9和1.2个百分点,均连续三个月回落,表明近期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也有所减轻。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7.2%和47.3%,分别比上月下降1.2和1.3个百分点,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值,制造业景气度仍低迷。分企业来看,中下游企业的经营仍面临压力,原材料价格下降对中下游行业成本的积极影响,还没有在企业家预期上体现出来。 刘哲同时表示,从结构上来看有一定的积极变化,生产指数结束了四个月的下滑趋势,出现了企稳迹象,但企业库存压力仍较大,新订单指数下滑,需求仍低迷,经济的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未来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且高于2018年均值0.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有所加快。 刘哲表示,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已经连续两月上升,表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十分明显,服务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50%,其中是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赵庆河表示,在节日效应和消费升级等因素拉动下,相关行业表现比较活跃。同时,受冬季低温天气和春节临近企业员工集中返乡等因素影响,建筑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2%,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回升,反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增速加快。 赵庆河分析,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9%和54.7%,分别比上月上升0.1和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刘哲建议,未来要加强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采取大力度的减税政策,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扭转企业家的悲观预期。同时,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尤其是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降低流动性问题对企业下一期投资决策的影响。 [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