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融通张帆:不争半程第一 长期坚持做对的事情
不争半程第一而要做稳健的长跑赢家、不追求短期规模而希望有质量的增长;还对如同“捡芝麻”的定投下了14年的笨功夫。在张帆看来,“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详细]
“做金融最重要的就是稳健,先控制风险再寻求更高的收益。不能抱有赌徒心态,博好了一举成名;博不好损失留给客户。”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融通基金总经理张帆做客新浪财经《基金高管面对面》栏目时表示,“我们会努力把自己的业绩做好,坚持长期‘做好’不是阶段性拿‘第一’。”
作为国内第13家获批的公募基金公司,从2001年成立到现在,融通似乎没有太多的“高调时刻”。在张帆看来,长跑比赛中,坚持稳健向前比阶段性领跑更重要。
但融通基金还是“不小心”拿了“第一”——据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融通债券获得12.20%的收益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上涨4.74%),在普通债券型基金(可投转债A类)中排名第一。融通中国概念债券基金2018年也获得9.07%的收益,远远超越同类基金平均1.68%的收益率,在QDII基金中位居首位。
2018年的投资业绩也是融通近些年的最好水平,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在行业前20%分位。在一位融通老员工看来,从一年半前的业绩规模双降到现在的局面,与张帆来了之后确立的“回归本源的战略目标”不无关系——在资管混战的大背景下,投资业绩是公募基金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资产管理规模有质量的增长。
“优秀才是演员的招牌,名气并不是。无论演什么,你得在乎你演得好不好,而不是在乎多少人会(在社交媒体上)给你点赞。”在张帆看来,如果把丹泽尔·华盛顿这句话套用到基金行业——优秀业绩才是资管机构的招牌,名气并不是。
“我们在投资中注重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直抱有组合投资的理念,在实践中注重行业的均衡配置,这就控制了我们业绩的波动性,不会出现一段时间内业绩冒尖,隔段时间业绩又垫底的极端情况。”张帆表示。据了解,张帆加入融通基金后,进一步深化打造融通投研一体化平台,其输出的是公共组合——采取“一般情况下的α,极端情况下有限的β”的管理原则,基于投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在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同时又能补足短板,能够有效过滤个人能力的“偏科”和投资心态的波动,实现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不争第一而要做稳健的长跑赢家、不追求短期规模而希望有质量的增长;还对如同“捡芝麻”的定投下了14年的笨功夫。在张帆看来,“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5年1月,工行成为全市场上首推基金定投计划的银行,其中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成为首批纳入的6只基金之一。2005年至今,融通一直坚持推广基金定投业务。直到现在,融通基金每年仍开展200多场定投讲座,定投业务的推广在渠道人员的业务考核权重中占比达20%。公司微信号也在持续做定投业务推广,发布了100多篇定投科普文章。
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定投业务可以让中小投资者长期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的红利,但张帆和团队研究发现,坚持长期定投也会出现不挣钱的情况。“举个例子,最近五年用传统方法坚持定投上证综指,同期指数上涨而定投却可能亏损”,在他看来,定投也需要择时和止盈的科学化管理,在不同的时点做适度的加减仓操作。而融通的智慧定投升级版正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设定一个最高定投额度和止盈目标,客户可以更简单、更直接的定投。
同时在人才方面也进行长远布局,在他看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年平均大概20%,“与其费力留住这些人,还不如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队”。据了解,近2年,融通的新入职员工占到公司总人数20%,“未来三年我相信这些人在各个领域中都会取得更多的成绩,我更看好他们的明天。”
谈及融通未来发展愿景时,张帆总结为“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以人才为本源、以投资业绩为基础、以高效执行为方略,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公司打造成国际化、市场化、并富有深圳创新活力特色的优秀中外合资资产管理机构。”
新浪挖掘基:你怎么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公募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张帆:刚刚获批成立了两家巨舰、巨无霸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一个是中国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一个是建设银行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两家注册资本250亿。四大行理财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会超过公募基金行业所有公司的注册资本。从这些来讲,确实在这个领域中要有更充分、更加加剧、更加明显的竞争在这个行业里。这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会。 对于我们公募基金行业来讲,会发生三种业态变化。
第一,从公募基金行业来讲,过去简单化的持牌业务是不可持续的。简单化持牌业务指的是什么呢?整个行业规模大概13万亿,其中7.59万亿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占比近6成。这个领域中目前的主要客户,除了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之外,客户是以机构客户为主的。货币基金的投向主要是投向存款和存单,相当于客户是银行,我们的投向也是银行。这里面基金公司起到一定的管理职能,当然也有一些涉及税收等等方面的优惠,形成了一种业态。但是我觉得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全面开展起来,类似于货币基金的业务会有一定的萎缩,因为银行更适合这种业务,他们也会干得很好。所以我觉得银行理财子公司会在这些领域中率先开展行业的竞争。
第二点,对债券基金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变化。变化是什么呢?过往,债券基金中,有一定比例的银行通道业务或配置账户,但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开展,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之间会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
最后一点,公募基金的机会和挑战在于主动管理能力。回到根源讲,公募基金公司最应该具备的是主动管理能力,这也是我们公募行业中最具挑战性和最具历史沿革的能力。大资管时代之后大家的监管标准相对统一,整个资金的供应量会更大,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一定能分到更多的市场资源。而不是现在只要有一个牌照,只要有基本的一个运转体制,就能拿到一部分的资源。所以,整个资管市场的蛋糕会更大,只要有能力,就能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新浪挖掘基:你怎么看外资资管机构陆续进入中国?
张帆:中国的对外开放肯定范围是越来越大,力度也是越来越强的。中国从入世时期开始,就有对外开放的承诺。包括去年上半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习主席也提到了未来要进一步放开金融行业设立牌照的准入条件,包括持股比例。现在也允许外商来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把现在的比例放在51%,三年以后就取消这个限制。
另外,从资产管理机构来讲,其实公募基金领域中大概有40%的机构都是中外合资企业。包括我们的融通基金也是,我们的外方股东是日兴资产,是日本的第二大基金公司。我们的投资、市场、产品等等很多方面,也无时无刻都受到外资的影响,我觉得这种影响促进了我们能力的提升。因为毕竟我们这个行业只有20年,我们的外方股东日兴资产是1959年成立的,有60年的历史了。 2019年是融通基金成立18周年,日兴资产成立60周年,这是一个“弱冠少年”对一个“老人”之间的区别。当然我们是更有希望的,我们也要从“老人”身上学到我们应该学到的东西。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短期之内肯定是有挑战的,因为毕竟很多外资机构都有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但是从长期来看,是相互促进、互相融合的关系。我觉得从长期来看,已经来到中国市场的海外巨头们都提出了未来要拿公募牌照,这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竞争大家才能提高。这个行业中就是需要竞争,归根结底这个行业比拼的是人,没有竞争,大家都是简单的牌照业务来获取资源的话,时间长了,行业从业者也变成温水中的青蛙。所以我更看好外资进入中国带来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新浪挖掘基:融通在国际化这方面做了哪些布局?
张帆:虽说市场上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很多,但外方股东不一定是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的外方股东就是做资产管理的,是日本第二大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着2000多亿美元的资产。我们在开展国际化业务中,我们拥有9亿美金的QDII额度,在行业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另外,外方股东拥有的QFII、RQFII的额度也很高,也在积极的把海外资金投向中国来。
融通基金旗下香港子公司融通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2013年5月在香港注册成立,2013年12月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号(承销交易)、4号(投资顾问)、9号(资产管理)牌照,2014年7月正式开业开展业务。同时融通国际凭借扎根香港、贴近国内的优势,拥有QFII、RQFII资质,并积极参与海外资金通过该渠道投资中国A股市场及银行间市场的投资。
融通国际与母公司融通基金紧密合作,为融通基金海外投资产品如QDII产品、港股通产品提供研究支持,也为融通基金外方股东日兴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概念产品(QFII、RQFII、沪股通、深股通)提供研究支持。
新浪挖掘基:经过17年的发展,在你看来融通基金比较突出的在什么地方?
张帆:融通基金到现在为止也有近18年的历史了,是国内第13家获批的公募基金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业务基本上比较均衡。我们在权益、债券、海外业务等都有相当多的布局了,我们的产品线是齐全的。我们没有刻意突出哪一方面的能力,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特长。我们希望能够适应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海外投资,我们都去做,我们强调我们是个综合类的一个基金公司。
事实上,我们的股票和债券业务也齐头并进,2018年股票投资能力、债券投资能力均在前20%的分位。
客户的投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从我们融通来讲,我们更乐意做稳健的金融机构。稳健在于什么呢?力争在各个市场给客户带来合适的、适当的收益,而不是一定要给投资者博取最高的收益。收益和风险从来都是如影随从的,高收益或保证不亏钱,这和行业是背离的。 做金融最重要的就是稳健,我们希望在一定的风险控制下,寻求更高的收益,而不是抱着赌徒心态,博好了一举成名;博不好了,损失留给客户。这个我们肯定是不会做的。
新浪财经:融通基金的愿景是什么?
张帆: 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以人才为本源、以投资业绩为基础、以高效执行为方略,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公司打造成国际化、市场化、并富有深圳创新活力特色的优秀中外合资资产管理机构。只是我们一定要强调我们永远的出发点是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中心,而且把投资者当成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说我们一定是以我们的市场最灵活、市场反应最快,这个其实也是一方面,但我们始终强调的是我们任何时候都是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我自己的理想,希望融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希望在客户投资中,把我们作为一个可选择、可信赖的伙伴,我们希望我们把业绩做好。
新浪挖掘基:融通基金在投资者教育中一直很推崇定投,近期有何新的计划?
张帆:定投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理念。的确,我们融通在定投中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我们认为,定投也需要有科学化的管理。我们在内部召集基金经理、研究员等,用各种数据模型来研究定投如何更科学。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定投即使坚持了5年,指数是涨的,但定投也有可能亏钱,这组数据对我触动很大。五年的时间,即使买货币基金也有不薄的收益。但是做了定投,却会亏了钱。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
其实在定投领域中有一个理论,叫“微笑曲线”,假如5000点定投的时候,跌到2000点,不用涨到5000点,涨到3000点你就获得收益了。但并不是说微笑曲线始终存在,有时候还会出现“倒微笑曲线”、“伤心曲线”。有时候哪怕在低位定投,2000点开始定投,投资到5000点,再回调至3000点时,就已经出现亏损了,这就是倒微笑曲线,它也是长期存在。
出现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领域中要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管理,让它在不同的点位上做适度的加减仓的操作,或者止盈的操作。如果中国出现美国一样的十年长牛,定投自然能挣钱。但在震荡市下,定投有挣钱的概率,也亏钱的概率,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们设计了两个模型,一个模型是“市场价值模型”,构建指数的估值判断指标,从估值角度看如果指数相对低估则定投可以采取偏积极的方式;相反,估值偏高,定投应采取相对保守的方式。
一个是市场情绪模型,我们要抓住市场情绪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即获得更低的定投价格、更高的兑现收益价格。
结合这两个模型,我们将把定投继续深入推进。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利用我们自己的数据分析,把定投简单化。简单化之后,客户可以更简单、更直接的参与。你只需要设定一个最高定投额,根据情况做一个定投的止盈的选择即可。
融通基金所有的关于定投的宣传片,最后一页都是“融通基金专注定投13年”,2019年改成了“融通基金专注定投14年”,这一点是强调我们对历史的传承。公司经过十几年沉淀积累了上百万的定投客户,本身公司具有很好的基础,我现在想把定投做得更简单、更科学。
谈人才:跟你过往从事的其他金融领域相比,你对基金行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帆:我觉得这个行业人才济济,这是最大的感触。之前我有一次参加中基协的一个活动,看到中基协对整个基金行业的近两万人,从学历纬度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整个基金行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据60%,融通是70%。在这个领域中人才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也说明这个领域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它最大的资产是人,而不是资本金。这些人是非常优秀的一些人,特别是一些研究员、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基本上从名校出来的,工作中依旧非常刻苦。公司里,晚上下班不走的全是这些人。他们通过奋斗把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形成公开透明化的业绩,让市场认识他,提升公司价值,当然也提升个人价值。人才是这个行业中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源就是人。
新浪挖掘基:你怎么看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张帆:其实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平均是20%,这个比例其实是很高的,也就意味着可能5年就换一波人。
其实你与其被动得防范,不让高端人才离开,不如主动培养人。我负责校招的这两年,2017年、2018年,我们校招的力度非常大,我们几乎每年在校招中都能得到1万份以上的简历。进入笔试环节的,每年都过千人,面试也有数百人。基本上我们在中国的名校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校招推广活动。我们这两年入职的校招生,占公司总人数的20%,我们在建大量人才梯队的储备。
但是我还看到一个很好的现象,当我们公司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时候,曾经离职的优秀员工又回来了。我们有个曾经拿过金牛奖的基金经理,后来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干了两年之后,觉得融通的氛围、文化好,在2017年的年底又回到融通,并且在2018年获得了很好的投资业绩。他觉得离开的这2年时间,对他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他回来时说,这是他在融通离开的2多年里,融通氛围最好的一个时期,愿意回来。我们也非常欢迎他回来。现在我们公司的平均年龄是32.5岁,将近300人,在行业中应该是比较年轻的一批,比我加入融通基金时低了将近2岁,因为这两年中我们引入很多新人。我觉得未来他们会越来越成熟,未来三年这些人我相信在各个领域中都会取得更多的成绩,我更看好他们的明天。(文/新浪财经郭金霞)
【南方基金】张海波:揭秘南方瑞合那些事
【华夏基金】李一梅:养老是基金业最大风口
《基金高管面对面》是一档由新浪财经重磅打造的直播访谈系列,邀约各领域权威人士畅聊热点话题。
联系我们:(010)82628888, fuqiang9@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