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承接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委”曾长期承担着中国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详情]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梳理可以发现,财政部门的历次改革都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并带有时代背景的特色。[详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系统管理机构的改革,经历了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撤销、再成立,以及国家能源部的成立、撤销和呼吁再成立;其间,石油、煤炭、电力等部门经历过多次分分合合。[详情]
诞生于1998年的第四次机构改革中的大规模部委撤并。那年的行政机构改革,核心任务是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撤销几乎所有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详情]
交通运输部是中国自建国来成立的第一批部委之一,在建立伊始名称为交通部。此后的69年时间中,交通部经历了数次的调整,调整主要围绕民航、邮政、铁路三个交通项目管理部门与主要负责公路、水路的交通部之间的分分合合。[详情]
在国务院诸多部门变革调整中,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部,从成立到发展完善的十年时间,它作为一个新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在2008年机构改革后闪亮登场。[详情]
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乡镇企业和饲料工业等产业的职能部门,又是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的协调部门。[详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机械工业部。机械工业部从1952年开始组建,历史上曾经有过“八机并存”的局面,即一共有多达八个机械工业部,分别主管不同的工业细分领域。[详情]
十年时间是人社部走过的时间历程。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两会,两次提及“大部门制改革”的背景下,人社部未来走向令人瞩目。[详情]
国资监管机构历经多重改革,也为探索建立科学完备的国资管理体制打下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专职从事国有资产管理政府职能机构的诞生,到如今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资监管机构历经多重改革,也为探索建立科学完备的国资管理体制打下了基础。[详情]
回顾商务部系统的机构改革历史,崔凡将发展趋势概括为“越管越宽,越放越宽”。这体现在商务部业务管辖范围上的扩大和政府职能转变后企业经营环境的宽松。现在政府越来越强调“放管服”,在部委的职能方面,“一些审批性的职能在慢慢减少,需要监管的职能、服务的职能更多了”。[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