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国炮打但斌,操纵股价罪是否存在?

韩志国:但斌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 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韩志国:但斌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 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韩志国在微博中称,但斌是一个在新浪微博拥有大量粉丝的私募基金经理。至少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但斌一直在公开高调地从事违规违法活动。令人诧异的是,监管层竟对这样的违规违法活动置若罔闻,一直到最近登峰造极。[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8日  12:49
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但斌在微博爆料出韩志国给自己发来的私信, 韩志国直指但斌犯下股价操纵罪。韩志国称:“但斌 , 你一面增持茅台 , 一名哄抬茅台股价 , 这是知法犯法 , 犯下操纵股价罪。给你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 否则我将公开采取行动 , 后果自负”![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5月27日  19:45

但“高呼”

但斌强烈看好茅台:第二个黄金十年开始 是鱼头
但斌强烈看好茅台:第二个黄金十年开始 是鱼头

但斌在微博上转发安信证券的研报并评论称,茅台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开始,是鱼头。第一个十年百花齐放,但经过白酒塑化剂危机和反腐风暴,新十年茅台独占鳌头、一枝独秀。[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4月25日  09:09
但斌:你等一千年一万年也看不到茅台崩盘的时刻
但斌:你等一千年一万年也看不到茅台崩盘的时刻

但斌在微博上表示,除非中国的白酒文化衰落了,只要赤水河的水还在流淌,否则你等一千年一万年也看不到茅台崩盘的时刻!茅台就算过了高速成长期,至少也会像可乐、帝亚吉欧,或者就像“高等级债券”一样吸引稳健的长期投资人。[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0日  14:07
私募大佬但斌一亿打赌 贵州茅台2018年底到600元
私募大佬但斌一亿打赌 贵州茅台2018年底到600元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持续发表看好茅台的言论,他在微博上表示,除非中国的白酒文化衰落了,只要赤水河的水还在流淌,否则你等一千年一万年也看不到茅台崩盘的时刻![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2日  08:07
但斌:只要没极端事件 茅台股价一两年涨到600元很正常
但斌:只要没极端事件 茅台股价一两年涨到600元很正常

知名投资人但斌发布微博称,只要没有战争等极端事件,茅台一两年内到预估600元很正常而合理。但斌表示,如2019业绩能更上台阶,按全球相关对标企业的26倍估值水平,只要没有战争等极端事件,茅台一两年内到预估600元不是很正常而合理吗?![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3日  13:12

韩的“啸”

韩志国评IPO放缓:有进步但还不够 应降至每周三只
韩志国评IPO放缓:有进步但还不够 应降至每周三只

经济学家韩志国发微博表示,核发的新股仍然太多,股市需要休养生息。有进步但进步不够大,还有非常大的改变空间,应尽快把新股核发降至每周三只。表示对市场的研究不能预设立场,错的批评,对的点赞,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建设而不是毁灭,否则就会坑了股民害了市场。[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7日  08:10
韩志国:大股东减持应全面冻结
韩志国:大股东减持应全面冻结

鉴于大股东减持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证监会和交易所将对大股东减持规定做出修改。毫无疑问,这是市场监管向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在新的规范意见岀台前,应全面冻结大小非减持,以防止孤注一掷套现冲击市场。[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6日  17:45
韩志国:新股发行存重大弊端 上市动机不纯传统企业太多
韩志国:新股发行存重大弊端 上市动机不纯传统企业太多

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实在是太多太滥,市场已经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已被严重污染。从本质上说,新股发行是制度腐败的缩影,累积的是不断加深的系统性风险。上市的捷径是财务造假;违法成本太低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不惜以身试法。[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6日  14:00
韩志国:股市警报还没有真正解除 必须严格控制减持套现
韩志国:股市警报还没有真正解除 必须严格控制减持套现

目前的市场只是暂时摆脱了崩盘的威胁,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崩盘的危险。无论是市场还是监管者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全面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使整个市场的生态环境趋向好转。[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6日  07:13
韩志国:大小非减持成股市最大威胁 对其约束要从新股IPO做起
韩志国:大小非减持成股市最大威胁 对其约束要从新股IPO做起

大小非减持甚至清仓式套现已经成为对中国股市威胁最大、杀伤力最强的正在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既是当年错误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留下的恶果,也是近年来股市持续走熊的重要根源。[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5日  18:21
韩志国:人为制造漂亮50是自欺欺人 应大幅削减新股IPO数量
韩志国:人为制造漂亮50是自欺欺人 应大幅削减新股IPO数量

一方面IPO和大小非减持让市场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股市的持续下跌又导致投资者血流成河。这两个方面的复合叠加,导致市场的魅力荡然无存,投资者只能以撤离市场来应对。靠人为制造“漂亮50”不过是自欺欺人,当务之急是推岀三大政策。[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5月25日  14:29

最新新闻

韩志国“碰瓷”刘士余 “韩三点”要将A股逼回老路?
韩志国“碰瓷”刘士余 “韩三点”要将A股逼回老路?

   来源:机构投资Plus微信公众号 作者:淡水 但凡股市下跌,骂证监会都是获得关注、喝彩的不二法则,就像足球出不了线,骂足协一样,不管对错,不管逻辑是什么,都不会缺少拥护者。 近期,股市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著名的京城饭局,对于“经济学家”韩志国的言论不做评价,对其市场影响较大的三点建议,却不得不一吐为快。 据公开媒体报道的信息,韩志国会面中提出三点:一是停止对个股和板块的打压(据媒体报道称是雄安、次新和高送转);二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数量;三是尽快推出大小非减持新规。 看到这些,笔者一口鲜血吐在显示屏上。 关于第三点,监管层5月27日火速出台重磅大小非减持新规,针对第二点,同时,宣布IPO发行规模节后一周开始缩小到7只,饭局的效应是很明显。 在上证指数接近3000点的时候,骂街很容易得到吃瓜群众追捧。为迎合散户,只要股市一跌,股评家们就开始骂娘,一跌就要维稳,以金融安全要挟,一跌就要暂停IPO,搞一堆似是而非的逻辑论调,混淆视听。 有这样的经济学家何愁搞不坏中国股市。 IPO实则是一个老话题,并无新意,但是此番的大胆言论,骂出了新意。 股市下跌唯一一次不怪罪于IPO是2015年所谓“股灾”,因为那时候出了一个新的替罪羊——股指期货。在一群不知股指期货为何物的股评家、股民的狂批之下,股指期货差不多废了,直到现在。 事实上,股指期货被蹂躏后,股市并没有迎来牛市。两年后,大盘来到3000点附近,于是,这个锅还得“老同志IPO”来背,暂停了IPO、允许炒作题材概念股市就一片向好了吗,即使这样人为制造出一个牛市,到头来不是还得那来回哪去吗?2007年、2015年的牛市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笔者想说,这些论调的基础混淆了IPO融资和圈钱两个概念。融资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也是市场存在基础意义,融资并不等同于圈钱,上市融资后大股东的种种违规行为才是俗称的“圈钱”,才应该严厉监管。但不能给所有的IPO都扣上圈钱的帽子,更不可划上等号。 恰恰相反,严格限制IPO导致的制度套利,制度寻租,受益最大的才是上市公司股东,受损的才是中小股民。 如韩教授微博中引用的数据,美国2017年一季度GDP增长1.2%,三大股指迭创新高;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9%,两年之中接连发生四次股灾;台湾加权指数已连续16个月上涨,现已站稳一万点;香港恒生指数连续15个月上升,已站上25600点;日本股市已上涨多年,现在已在两万点附近;连印度股市近年来都已接近翻倍,! 需要提醒的是,造成A股与全球市场、与宏观经济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放开IPO吗,是价值投资导向吗?显然不是,长期来看甚至也不是大小非减持! 大多数专业有识之士对监管层价值投资引导的支持,监管层此次改革中承受的压力和表现的承担应该得到肯定。打破上市的制度红利,价值投资导向,笔者不希望刚看到这一趋势,因个人制造的论调偃旗息鼓,市场长期健康化的曙光再次破灭。 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目前监管层反馈最迅速的是建议中的第三点:大小非减持新规 严格监管限制大小非减持,客观的说,这点笔者很赞同,在目前A股估值体系混乱的前提下,不加限制的减持,是在目前市场制度缺陷情况下的制度套利。笔者也赞同韩志国教授关于证券市场制度缺陷,严厉打击造假的观点。 尤其是大股东的减持,企业上市的根本目标是获得资金支持更好的发展,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应该沦为股东套现的平台。当然,单纯的限制减持是否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待商榷。 同时,应该看到导致大股东不计点位减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级市场价格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背离,说白了,上市公司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即使到了3000点,部分公司大股东依然选择不计点位抛售走人,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根本不值这么多钱,这很现实。 这也是后面要提到的,为什么笔者支持监管层放开IPO,让A股上市公司壳价值降低的大方向,去看看香港垃圾股是什么价格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A股上市公司中部分股票市值隐含的是上市壳价值,也就是制度给予上市公司的红利,放开IPO有利于打破这种制度红利,让其价格更向价值接近。 否则,部分公司二级市场价格一直远高于其投资价值,除非一直禁止减持,否则套现走人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更不用说市场化。 动辄以国内市场散户为主,历史问题多为由拒绝面对现实,这么多年了,靠鸵鸟政策能保护散户吗,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大背景下,每次牛市都是涨一次亏一次,涨得越多,后来亏得越多。 创业板的市盈率依然超过50倍,中小板的估值接近40倍。更不用说纯粹垃圾股,题材股的估值了。 再来看看全球市场,美股、港股年后都有一番涨幅,尤其是美股、纳斯达克屡创新高,但即使这样,其市盈率仍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截止5月5日,道琼斯工业不到20倍,标普500刚刚超过20倍,纳斯达克也是20多倍。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都在10倍附近。其他欧洲成熟市场除英国富时基本不超过20倍。 而国内股市估值较低的板块上证A股,上证50,上证180 均在10倍附近。但这一现象恰被韩志国教授抨击。 笔者重新申明一点,支持对大小非减持特别是大股东减持的严格监管,特别是目前二级市场价格远高于其投资价值的时候,防止大股东套现走路。在这一阶段,保护二级市场的利益很有必要。 两个超级IPO的启示 韩志国三点建议中对市场制度建设伤害最大的是对放开IPO的质疑。近20年来IPO和圈钱这个话题从未停息。 根据韩志国微博的观点,IPO表面上是在消除新股排队的“堰塞湖”,但实际上是把“堰塞湖”由场外转移到了场内:三年内这批新股将产生10万亿的解禁股,股市面临的是更大的风险。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被重要股东减持49.08亿股,合计减持金额为750.96亿元;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有3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 所谓IPO造成10万亿堰塞湖纯属混淆概念,且不说10万亿中有多少诸如国有大股东,减持可能性并不高,其次解禁股是市场的一个正常现象,成熟市场亦然,决定二级市场买与卖的,还是价格预期和价值判断。 即便如文中提到,今年到5月22日为止,750亿的大小非减持金额,相对目前40多万亿的流通市值占比也并非太夸张,是否因为大小非减持导致的市场下跌? 市场下跌就放缓叫停IPO,这可能是一个误导了散户近二十年的论调。目前,韩志国的言论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支持阵营,一方面散户股民鼎力支持,以各类股吧、微博评论区为例,基本被支持者占据,一方面专业人士对其观点的嗤之以鼻,在微信朋友圈,雪球上,叹其观点业余,肤浅不在少数。 笔者整理2006年中国国航和2007年中国石油两个典型的超级IPO为例,告诉大家,事实与股评家的言论,散户们的观点恰恰相反   上市日期 上市时上证指数 开盘价格 最新价格 中国国航 2006.8.18 1598 2.16 9.99 中国石油 2007.11.5 5748 48 7.8 2006年8月18日,A股仍在漫漫熊市之中,中国国航发行遭遇冷场,最后艰难登陆A股,当天,上证指数1598点开盘,中国国航开盘价2.16元,2017年5月26日最新的交易收盘价格是9.99元。 最低迷期上市的中国国航,上市后一路上扬的表现,最高达到29元 依稀记得中国国航IPO上市时的惨状。 2006年7月30日,国航网下配售极其冰冷。两百多家符合报价资质的机构,只有36家递交了申购表。其中9家故意写错了价格或其他信息,造成报价无效。中金估算,申购总量远远低于预期,只有发行总量计划的28.65%。 发行看起来败局已定,危急时刻嘉实基金的1.19亿股挽救了本次发行,成为中国国航IPO唯一的公募基金股东。 在后来一年里,国航最高价格到了30元,足足上涨10倍,嘉实基金收益自不用说,2006年市场也在国航上市后走进牛市,嘉实基金力主参与本次发行的王贵文一战成名。 而与此相反,中国石油上市正值2007年牛市,受到资金和市场的热烈追捧,开盘价格高达48元,到现在,当初进场的投资者解套也许只能在梦里了! 上证指数从2016年8月18日1598点开盘,此后进入2007年大牛市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上市,资金热烈追捧,发行价16.7元,开盘价直接飙到48元,上证指数当天5748开盘,从此上证指数是一路下行,而中国石油的故事呢,最新的收盘价是7.8元。 上证指数从2007年11月开始的表现,5日5748点开盘 牛市顶端上市的中国石油,上市即最高48元到最低跌至6.39元 据韩志国微博,自新主席上任以来,证监会已核发新股455只,一级市场筹资近3000亿元。 截止2017年4月,沪深两市A股的总市值是54万亿,流通市值是42万亿, 2017年一季度,仅公募基金的总规模是9.21万亿,而私募基金的总规模更是超过公募,在2月底就已经在11万亿以上。而据某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达到126万亿元,约为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倍。 3000亿筹资额占流通市值1%都不到,何以得出IPO导致市场下跌。在笔者看来,所谓IPO的冲击更多是心理层面,这心理层面何尝不是股评家鼓吹出来的。 其实不管IPO还是大小非减持,核心问题还是价格与价值两者的偏离和市场投资者对此的判断。在目前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百万亿以上的大背景下,还在拿资金说事显得可笑而又荒谬。 IPO该放缓还是该鼓励?不要混淆融资与圈钱 坦率的说,股评家们碰瓷IPO不是第一次,因为监管部门在股市下跌后承受巨大压力,这时候抛出类似“圈钱”的论调很容易迎合股民的泄愤心理,但这样只会对误导股民的投资,对长期制度建设造成干扰。 笔者认为,市场、股民痛恨的是圈钱行为,不能将圈钱和IPO划上等号,更不应该混淆这两者的概念。 监管层应该严格监管的圈钱,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上市过程中的造假和企业经营行为中的不尽责等,对正常的IPO,特别是优秀企业的融资,不但不应该放缓,还要大力鼓励扶持。 近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在互联网,但是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由于规则等等原因大部分选择在海外上市,腾讯、阿里、百度、360等等,肥水尽流外人田,为什么经济学家们不反思这个问题,看着这些股票天天往上涨,却没有机会分享。 进入5月,美国科技股集体暴动,苹果公司成为第一个市值达8000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暴涨33%。 中概股阿里巴巴市值首破3000亿元美元,陌陌、京东等一大批股票都纷纷涨幅超过了30%。而凭借3350亿美元的市值,腾讯成为了香港股市最大的公司,贡献了16%的恒生指数总市值。 相反,A股创业板年初至今跌幅已经超过了10%。作为今年跌幅最显著的板块硬生生砸在了散户手中,在科技板块流通市值中,散户占比高达45.4%。 总是抱怨海外股市涨了,A股熊冠全球,应该看到成熟市场涨的基础是什么,只看到海外股市涨了,却没看到其背后的制度因素和市场基础,一方面说要完善证券市场制度,一方面又逼迫监管部门搞制度倒退。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是选择优秀标的,好的股票给予高价,差的股票发出来不要去买不就行了嘛,这没有投资价值的标的为什么要参与呢,为什么不用脚投票呢,直到导致发行失败不就可以吗? 据韩志国微博分析,5月27日宣布的最新IPO有四个变化:1、今年以来第一次核发新股低于10家;2、每周两次的发审会这周只开了一次,取消了一次;3、今年每周核发新股的筹资额平均在60亿元左右,而这周只有23亿,降低幅度较大;4、核发企业上创业板的,破天荒地由三家变为一家。 目前来看,IPO至少是放缓了,这是审核制度又一次在指数面前的妥协。 以基金产品审批为例,就在数年前,基金产品还在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基金公司专人跑监管部门审批,一年发行两只产品,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哪家基金公司能搞定产品发行就会在市场占据巨大的优势,拥有明显的制度红利。 几年前,证监会前前任改革,将产品审批放开,有的基金公司一年发行数十只产品,将全力发行权力交给基金公司,交给市场选择。 结果呢,产品多了,基民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由于基金产品发行放开,基金公司更多是在量力而行,发不出去的公司就不发了,市场反而进入了良性状态,基金公司也不用在证监会审核上投入太多资源。 至于放开IPO对打破上市公司制度套利,降低上市公司壳价值,引导价值投资的意义,真正的维护中小散户的利益,有机会再详细探讨。 不能打压次新和高送转?送给股民的糖衣炮弹 韩志国提出的第一点建议是:停止对个股和板块的打压,据媒体报道,目标就是雄安、次新和高送转。 雄安板块笔者不做评论。高送转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是上市公司没有实际意义的炒作,根本就应该禁止无意义的高送转,但在A股这种数字把戏生生不息,股民也是趋之若鹜。 炒次新板块不用说,一面要求暂停IPO,一面又要在二级市场炒作次新股,减少IPO亦会哄抬对新股次新股的炒作。放着市场低估值股票不买,要去买高市盈率的次新股,投资逻辑是什么呢,这是为股民谋利益,还是送给股民的糖衣炮弹。 有市场人士就评论:投资者对二级市场几倍市盈率的老股嗤之以鼻,非得打破头申购数十倍市盈率的新股,甚至在新股上市多个涨停板之后仍然敢于以上百倍市盈率的高价抢入投机。 但这些次新股泡沫在大小限解禁之后露出原形,大小限原始股成本甚至只有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几十分之一,即使暴跌90%,它们仍有套现动机。 股评家们有没有想过这才是目前IPO市场的怪现象,一面将市场下跌怪罪于IPO,发行太多,一面又贪婪的炒作次新股,将监管部门的引导视为市场下跌的原因。不得不说是股评家们观点分裂的一个具体表现。 看到了一个成熟制度的结果,却承受不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阵痛,这是经济学家们观点分裂的表现。 部分不负责任的股评家,对市场和股民的误导,已经成为股市的一大公害。这个群体在市场上占据强大的话语权,大帽子一扣,整一堆似是而非的观点。黑嘴误国,只会制造舆论压力。 不得不说,股市的黑嘴是造成股民深陷股市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管层可以和经济学家探讨股市的思路,也应该坚持公开引导股民,建立一个良性的证券市场制度基础,才是真正的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经济学家和股评家 笔者对经济学家韩志国了解不多,从这次观点来看,更像是股评家。 百度上的信息是:韩志国,经济学家、教授、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事研究工作与领导工作。 当然,有人士在网络上贴出韩教授之前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何就不做评论了: 这让笔者想起了刘士余曾经对股评家的批评: 这个世界太疯狂。。。。。。 声明:此文是网友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31日 13:22
韩志国:但斌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 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韩志国:但斌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 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相关阅读: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新浪财经讯 5月28日消息,继昨晚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并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今日上午,韩志国三发微博炮轰但斌,称其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韩志国在微博中称,但斌 是一个在新浪微博拥有大量粉丝的私募基金经理。至少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但斌一直在公开高调地从事违规违法活动。令人诧异的是,监管层竟对这样的违规违法活动置若罔闻,一直到最近登峰造极。 但斌的违规违法行为集中在其所持有的大量茅台股票上。今年4月30日,他在微博上公布了旗下33只基金持有的茅台股票数量:每家公司的持有数量都是按照规定顶格持有;在这同时,他发表了至少上百篇微博公开推荐茅台股票,并且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为茅台股票站台。2月24日,但斌发表微博称,“茅台就是液体黄金,但比金山更可贵!金山还有挖光的一天,但只要赤水河的水在流淌,中国的白酒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渊源流长,茅台就是永不枯竭的金山!”5月23日,他在微博上同时也在其他媒称上发表了著名的“用一亿元赌茅台股价在2018年底达到600元”的赌约;在这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又发表了“茅台一万年不倒”的离谱言论。根据私暮基金管理条例和证券分析师管理条例,私募基金及其经理人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向不特定的投资者推介投资标的,不具备证券分析师资格的一律不得推荐股票,但斌无疑同时触犯了这两个规定,公然违规。 更为严重的是,但斌的行为直接触范了中国法律,构成重大的犯罪嫌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刑法,但斌有三大违法嫌疑:1、操纵交易价格罪。操纵交易价格罪是指以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操纵股价。作为有1114万粉丝的超级大V,但斌无疑具有显著的信息优势。如果说,徐翔操纵股价主要靠资金优势,那么,但斌操纵股价主要是靠信息优势。2、诱骗买卖证券罪。即诱使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定。很多跟风者对但斌盲目崇拜,微博上的追随者比比皆是。3、内幕交易罪。但斌如此长时间地为茅台股票站台,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未公开信息。 但斌的违规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之长,市场影响之大无人能望其项背,但监管部门都成了聋子和瞎子,致使其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直至最近的物极必反。对犯罪的放纵就是对法律尊严的蔑视与践踏,是监管部门的重大失职,也是对市场与投资者的严重犯罪!中国证监会必须立即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还公道以市场,还公义以社会!股市的监管乱象无论如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韩还称,面对但斌 如此严重的的违规违法行为,证监会在立案调查的同时必须启动内部问责机制,找岀长时间放纵的深层根源。如果不尽快立案调查,我将直接呼吁司法介入,尽可能地还给市场一片蓝天。 但斌 对管理层的纵容姑息投桃报李,公开为错误的市场监管递投名状:“感谢刘主席终于让A股回归到价值投资时代!”以为由此就可以获得操纵股价的“豁免权”和“卖身契”!市场就这样被亵渎,监管就这样成儿戏!证监会对这种公然挑战市场底线的行为再不立案查处,就是失职、渎职和犯罪! 微博截图如下: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05月28日 12:49
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新浪综合 | 2017年05月27日 19:45
韩志国“碰瓷”刘士余 “韩三点”要将A股逼回老路?
韩志国“碰瓷”刘士余 “韩三点”要将A股逼回老路?

   来源:机构投资Plus微信公众号 作者:淡水 但凡股市下跌,骂证监会都是获得关注、喝彩的不二法则,就像足球出不了线,骂足协一样,不管对错,不管逻辑是什么,都不会缺少拥护者。 近期,股市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著名的京城饭局,对于“经济学家”韩志国的言论不做评价,对其市场影响较大的三点建议,却不得不一吐为快。 据公开媒体报道的信息,韩志国会面中提出三点:一是停止对个股和板块的打压(据媒体报道称是雄安、次新和高送转);二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数量;三是尽快推出大小非减持新规。 看到这些,笔者一口鲜血吐在显示屏上。 关于第三点,监管层5月27日火速出台重磅大小非减持新规,针对第二点,同时,宣布IPO发行规模节后一周开始缩小到7只,饭局的效应是很明显。 在上证指数接近3000点的时候,骂街很容易得到吃瓜群众追捧。为迎合散户,只要股市一跌,股评家们就开始骂娘,一跌就要维稳,以金融安全要挟,一跌就要暂停IPO,搞一堆似是而非的逻辑论调,混淆视听。 有这样的经济学家何愁搞不坏中国股市。 IPO实则是一个老话题,并无新意,但是此番的大胆言论,骂出了新意。 股市下跌唯一一次不怪罪于IPO是2015年所谓“股灾”,因为那时候出了一个新的替罪羊——股指期货。在一群不知股指期货为何物的股评家、股民的狂批之下,股指期货差不多废了,直到现在。 事实上,股指期货被蹂躏后,股市并没有迎来牛市。两年后,大盘来到3000点附近,于是,这个锅还得“老同志IPO”来背,暂停了IPO、允许炒作题材概念股市就一片向好了吗,即使这样人为制造出一个牛市,到头来不是还得那来回哪去吗?2007年、2015年的牛市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笔者想说,这些论调的基础混淆了IPO融资和圈钱两个概念。融资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也是市场存在基础意义,融资并不等同于圈钱,上市融资后大股东的种种违规行为才是俗称的“圈钱”,才应该严厉监管。但不能给所有的IPO都扣上圈钱的帽子,更不可划上等号。 恰恰相反,严格限制IPO导致的制度套利,制度寻租,受益最大的才是上市公司股东,受损的才是中小股民。 如韩教授微博中引用的数据,美国2017年一季度GDP增长1.2%,三大股指迭创新高;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9%,两年之中接连发生四次股灾;台湾加权指数已连续16个月上涨,现已站稳一万点;香港恒生指数连续15个月上升,已站上25600点;日本股市已上涨多年,现在已在两万点附近;连印度股市近年来都已接近翻倍,! 需要提醒的是,造成A股与全球市场、与宏观经济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放开IPO吗,是价值投资导向吗?显然不是,长期来看甚至也不是大小非减持! 大多数专业有识之士对监管层价值投资引导的支持,监管层此次改革中承受的压力和表现的承担应该得到肯定。打破上市的制度红利,价值投资导向,笔者不希望刚看到这一趋势,因个人制造的论调偃旗息鼓,市场长期健康化的曙光再次破灭。 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目前监管层反馈最迅速的是建议中的第三点:大小非减持新规 严格监管限制大小非减持,客观的说,这点笔者很赞同,在目前A股估值体系混乱的前提下,不加限制的减持,是在目前市场制度缺陷情况下的制度套利。笔者也赞同韩志国教授关于证券市场制度缺陷,严厉打击造假的观点。 尤其是大股东的减持,企业上市的根本目标是获得资金支持更好的发展,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应该沦为股东套现的平台。当然,单纯的限制减持是否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待商榷。 同时,应该看到导致大股东不计点位减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级市场价格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背离,说白了,上市公司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即使到了3000点,部分公司大股东依然选择不计点位抛售走人,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根本不值这么多钱,这很现实。 这也是后面要提到的,为什么笔者支持监管层放开IPO,让A股上市公司壳价值降低的大方向,去看看香港垃圾股是什么价格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A股上市公司中部分股票市值隐含的是上市壳价值,也就是制度给予上市公司的红利,放开IPO有利于打破这种制度红利,让其价格更向价值接近。 否则,部分公司二级市场价格一直远高于其投资价值,除非一直禁止减持,否则套现走人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更不用说市场化。 动辄以国内市场散户为主,历史问题多为由拒绝面对现实,这么多年了,靠鸵鸟政策能保护散户吗,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大背景下,每次牛市都是涨一次亏一次,涨得越多,后来亏得越多。 创业板的市盈率依然超过50倍,中小板的估值接近40倍。更不用说纯粹垃圾股,题材股的估值了。 再来看看全球市场,美股、港股年后都有一番涨幅,尤其是美股、纳斯达克屡创新高,但即使这样,其市盈率仍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截止5月5日,道琼斯工业不到20倍,标普500刚刚超过20倍,纳斯达克也是20多倍。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都在10倍附近。其他欧洲成熟市场除英国富时基本不超过20倍。 而国内股市估值较低的板块上证A股,上证50,上证180 均在10倍附近。但这一现象恰被韩志国教授抨击。 笔者重新申明一点,支持对大小非减持特别是大股东减持的严格监管,特别是目前二级市场价格远高于其投资价值的时候,防止大股东套现走路。在这一阶段,保护二级市场的利益很有必要。 两个超级IPO的启示 韩志国三点建议中对市场制度建设伤害最大的是对放开IPO的质疑。近20年来IPO和圈钱这个话题从未停息。 根据韩志国微博的观点,IPO表面上是在消除新股排队的“堰塞湖”,但实际上是把“堰塞湖”由场外转移到了场内:三年内这批新股将产生10万亿的解禁股,股市面临的是更大的风险。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被重要股东减持49.08亿股,合计减持金额为750.96亿元;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有3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 所谓IPO造成10万亿堰塞湖纯属混淆概念,且不说10万亿中有多少诸如国有大股东,减持可能性并不高,其次解禁股是市场的一个正常现象,成熟市场亦然,决定二级市场买与卖的,还是价格预期和价值判断。 即便如文中提到,今年到5月22日为止,750亿的大小非减持金额,相对目前40多万亿的流通市值占比也并非太夸张,是否因为大小非减持导致的市场下跌? 市场下跌就放缓叫停IPO,这可能是一个误导了散户近二十年的论调。目前,韩志国的言论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支持阵营,一方面散户股民鼎力支持,以各类股吧、微博评论区为例,基本被支持者占据,一方面专业人士对其观点的嗤之以鼻,在微信朋友圈,雪球上,叹其观点业余,肤浅不在少数。 笔者整理2006年中国国航和2007年中国石油两个典型的超级IPO为例,告诉大家,事实与股评家的言论,散户们的观点恰恰相反   上市日期 上市时上证指数 开盘价格 最新价格 中国国航 2006.8.18 1598 2.16 9.99 中国石油 2007.11.5 5748 48 7.8 2006年8月18日,A股仍在漫漫熊市之中,中国国航发行遭遇冷场,最后艰难登陆A股,当天,上证指数1598点开盘,中国国航开盘价2.16元,2017年5月26日最新的交易收盘价格是9.99元。 最低迷期上市的中国国航,上市后一路上扬的表现,最高达到29元 依稀记得中国国航IPO上市时的惨状。 2006年7月30日,国航网下配售极其冰冷。两百多家符合报价资质的机构,只有36家递交了申购表。其中9家故意写错了价格或其他信息,造成报价无效。中金估算,申购总量远远低于预期,只有发行总量计划的28.65%。 发行看起来败局已定,危急时刻嘉实基金的1.19亿股挽救了本次发行,成为中国国航IPO唯一的公募基金股东。 在后来一年里,国航最高价格到了30元,足足上涨10倍,嘉实基金收益自不用说,2006年市场也在国航上市后走进牛市,嘉实基金力主参与本次发行的王贵文一战成名。 而与此相反,中国石油上市正值2007年牛市,受到资金和市场的热烈追捧,开盘价格高达48元,到现在,当初进场的投资者解套也许只能在梦里了! 上证指数从2016年8月18日1598点开盘,此后进入2007年大牛市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上市,资金热烈追捧,发行价16.7元,开盘价直接飙到48元,上证指数当天5748开盘,从此上证指数是一路下行,而中国石油的故事呢,最新的收盘价是7.8元。 上证指数从2007年11月开始的表现,5日5748点开盘 牛市顶端上市的中国石油,上市即最高48元到最低跌至6.39元 据韩志国微博,自新主席上任以来,证监会已核发新股455只,一级市场筹资近3000亿元。 截止2017年4月,沪深两市A股的总市值是54万亿,流通市值是42万亿, 2017年一季度,仅公募基金的总规模是9.21万亿,而私募基金的总规模更是超过公募,在2月底就已经在11万亿以上。而据某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达到126万亿元,约为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倍。 3000亿筹资额占流通市值1%都不到,何以得出IPO导致市场下跌。在笔者看来,所谓IPO的冲击更多是心理层面,这心理层面何尝不是股评家鼓吹出来的。 其实不管IPO还是大小非减持,核心问题还是价格与价值两者的偏离和市场投资者对此的判断。在目前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百万亿以上的大背景下,还在拿资金说事显得可笑而又荒谬。 IPO该放缓还是该鼓励?不要混淆融资与圈钱 坦率的说,股评家们碰瓷IPO不是第一次,因为监管部门在股市下跌后承受巨大压力,这时候抛出类似“圈钱”的论调很容易迎合股民的泄愤心理,但这样只会对误导股民的投资,对长期制度建设造成干扰。 笔者认为,市场、股民痛恨的是圈钱行为,不能将圈钱和IPO划上等号,更不应该混淆这两者的概念。 监管层应该严格监管的圈钱,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上市过程中的造假和企业经营行为中的不尽责等,对正常的IPO,特别是优秀企业的融资,不但不应该放缓,还要大力鼓励扶持。 近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在互联网,但是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由于规则等等原因大部分选择在海外上市,腾讯、阿里、百度、360等等,肥水尽流外人田,为什么经济学家们不反思这个问题,看着这些股票天天往上涨,却没有机会分享。 进入5月,美国科技股集体暴动,苹果公司成为第一个市值达8000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暴涨33%。 中概股阿里巴巴市值首破3000亿元美元,陌陌、京东等一大批股票都纷纷涨幅超过了30%。而凭借3350亿美元的市值,腾讯成为了香港股市最大的公司,贡献了16%的恒生指数总市值。 相反,A股创业板年初至今跌幅已经超过了10%。作为今年跌幅最显著的板块硬生生砸在了散户手中,在科技板块流通市值中,散户占比高达45.4%。 总是抱怨海外股市涨了,A股熊冠全球,应该看到成熟市场涨的基础是什么,只看到海外股市涨了,却没看到其背后的制度因素和市场基础,一方面说要完善证券市场制度,一方面又逼迫监管部门搞制度倒退。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是选择优秀标的,好的股票给予高价,差的股票发出来不要去买不就行了嘛,这没有投资价值的标的为什么要参与呢,为什么不用脚投票呢,直到导致发行失败不就可以吗? 据韩志国微博分析,5月27日宣布的最新IPO有四个变化:1、今年以来第一次核发新股低于10家;2、每周两次的发审会这周只开了一次,取消了一次;3、今年每周核发新股的筹资额平均在60亿元左右,而这周只有23亿,降低幅度较大;4、核发企业上创业板的,破天荒地由三家变为一家。 目前来看,IPO至少是放缓了,这是审核制度又一次在指数面前的妥协。 以基金产品审批为例,就在数年前,基金产品还在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基金公司专人跑监管部门审批,一年发行两只产品,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哪家基金公司能搞定产品发行就会在市场占据巨大的优势,拥有明显的制度红利。 几年前,证监会前前任改革,将产品审批放开,有的基金公司一年发行数十只产品,将全力发行权力交给基金公司,交给市场选择。 结果呢,产品多了,基民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由于基金产品发行放开,基金公司更多是在量力而行,发不出去的公司就不发了,市场反而进入了良性状态,基金公司也不用在证监会审核上投入太多资源。 至于放开IPO对打破上市公司制度套利,降低上市公司壳价值,引导价值投资的意义,真正的维护中小散户的利益,有机会再详细探讨。 不能打压次新和高送转?送给股民的糖衣炮弹 韩志国提出的第一点建议是:停止对个股和板块的打压,据媒体报道,目标就是雄安、次新和高送转。 雄安板块笔者不做评论。高送转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是上市公司没有实际意义的炒作,根本就应该禁止无意义的高送转,但在A股这种数字把戏生生不息,股民也是趋之若鹜。 炒次新板块不用说,一面要求暂停IPO,一面又要在二级市场炒作次新股,减少IPO亦会哄抬对新股次新股的炒作。放着市场低估值股票不买,要去买高市盈率的次新股,投资逻辑是什么呢,这是为股民谋利益,还是送给股民的糖衣炮弹。 有市场人士就评论:投资者对二级市场几倍市盈率的老股嗤之以鼻,非得打破头申购数十倍市盈率的新股,甚至在新股上市多个涨停板之后仍然敢于以上百倍市盈率的高价抢入投机。 但这些次新股泡沫在大小限解禁之后露出原形,大小限原始股成本甚至只有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几十分之一,即使暴跌90%,它们仍有套现动机。 股评家们有没有想过这才是目前IPO市场的怪现象,一面将市场下跌怪罪于IPO,发行太多,一面又贪婪的炒作次新股,将监管部门的引导视为市场下跌的原因。不得不说是股评家们观点分裂的一个具体表现。 看到了一个成熟制度的结果,却承受不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阵痛,这是经济学家们观点分裂的表现。 部分不负责任的股评家,对市场和股民的误导,已经成为股市的一大公害。这个群体在市场上占据强大的话语权,大帽子一扣,整一堆似是而非的观点。黑嘴误国,只会制造舆论压力。 不得不说,股市的黑嘴是造成股民深陷股市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管层可以和经济学家探讨股市的思路,也应该坚持公开引导股民,建立一个良性的证券市场制度基础,才是真正的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经济学家和股评家 笔者对经济学家韩志国了解不多,从这次观点来看,更像是股评家。 百度上的信息是:韩志国,经济学家、教授、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事研究工作与领导工作。 当然,有人士在网络上贴出韩教授之前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何就不做评论了: 这让笔者想起了刘士余曾经对股评家的批评: 这个世界太疯狂。。。。。。 声明:此文是网友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详情]

韩志国:但斌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 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韩志国:但斌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 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相关阅读: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新浪财经讯 5月28日消息,继昨晚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并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今日上午,韩志国三发微博炮轰但斌,称其涉嫌犯罪已经铁证如山,证监会再不立案就是失职。 韩志国在微博中称,但斌 是一个在新浪微博拥有大量粉丝的私募基金经理。至少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但斌一直在公开高调地从事违规违法活动。令人诧异的是,监管层竟对这样的违规违法活动置若罔闻,一直到最近登峰造极。 但斌的违规违法行为集中在其所持有的大量茅台股票上。今年4月30日,他在微博上公布了旗下33只基金持有的茅台股票数量:每家公司的持有数量都是按照规定顶格持有;在这同时,他发表了至少上百篇微博公开推荐茅台股票,并且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为茅台股票站台。2月24日,但斌发表微博称,“茅台就是液体黄金,但比金山更可贵!金山还有挖光的一天,但只要赤水河的水在流淌,中国的白酒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渊源流长,茅台就是永不枯竭的金山!”5月23日,他在微博上同时也在其他媒称上发表了著名的“用一亿元赌茅台股价在2018年底达到600元”的赌约;在这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又发表了“茅台一万年不倒”的离谱言论。根据私暮基金管理条例和证券分析师管理条例,私募基金及其经理人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向不特定的投资者推介投资标的,不具备证券分析师资格的一律不得推荐股票,但斌无疑同时触犯了这两个规定,公然违规。 更为严重的是,但斌的行为直接触范了中国法律,构成重大的犯罪嫌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刑法,但斌有三大违法嫌疑:1、操纵交易价格罪。操纵交易价格罪是指以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操纵股价。作为有1114万粉丝的超级大V,但斌无疑具有显著的信息优势。如果说,徐翔操纵股价主要靠资金优势,那么,但斌操纵股价主要是靠信息优势。2、诱骗买卖证券罪。即诱使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定。很多跟风者对但斌盲目崇拜,微博上的追随者比比皆是。3、内幕交易罪。但斌如此长时间地为茅台股票站台,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未公开信息。 但斌的违规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之长,市场影响之大无人能望其项背,但监管部门都成了聋子和瞎子,致使其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直至最近的物极必反。对犯罪的放纵就是对法律尊严的蔑视与践踏,是监管部门的重大失职,也是对市场与投资者的严重犯罪!中国证监会必须立即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还公道以市场,还公义以社会!股市的监管乱象无论如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韩还称,面对但斌 如此严重的的违规违法行为,证监会在立案调查的同时必须启动内部问责机制,找岀长时间放纵的深层根源。如果不尽快立案调查,我将直接呼吁司法介入,尽可能地还给市场一片蓝天。 但斌 对管理层的纵容姑息投桃报李,公开为错误的市场监管递投名状:“感谢刘主席终于让A股回归到价值投资时代!”以为由此就可以获得操纵股价的“豁免权”和“卖身契”!市场就这样被亵渎,监管就这样成儿戏!证监会对这种公然挑战市场底线的行为再不立案查处,就是失职、渎职和犯罪! 微博截图如下: [详情]

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韩志国“指控”但斌犯下操纵股价罪 要其24小时公开认错

   今日,但斌在微博爆料出韩志国给自己发来的私信, 韩志国直指但斌犯下股价操纵罪。韩志国称:“但斌 , 你一面增持茅台 , 一名哄抬茅台股价 , 这是知法犯法 , 犯下操纵股价罪。给你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 否则我将公开采取行动 , 后果自负”!韩志国警告但斌 , “不希望你重蹈覆辙 , 给你24小时时间公开认错”!“一念永生 , 一念牢监 , 你自己选择吧”。 对此但斌发布微博回应称 , “韩志国教授给我发了一个“不友好”的私信。本想不理 , 但身正不怕影子斜!在此我再次阐述一遍 , 我本人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和在中国市场的实践者 , 我们持有茅台是长期投资 , 不做任何短线交易。而且从来都反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行为。证券市场的专业投资人都知道 , 作为中国最优秀蓝筹股之一的5000亿--6000亿市值的茅台是不可能被操纵的 , 茅台是靠上市以来 , 优异的业绩屹立于A股之巅 , 相信随着茅台业绩的不断提高 , 茅台就像液体黄金一样会继续用优良业绩回馈股东。茅台的投资人 , 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 不需要“哗众取宠”、“阴谋诡计” , 也不屑于如此 , 我们是靠白酒危机时与企业共命运、同成长的坚持和荣辱与共 , 而获取财富!”  [详情]

韩志国

  • 韩志国 男,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经济学家、教授、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事研究工作与领导工作。现任多家投资公司与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是中国股份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论的积极开拓者之一,其产权改革理论在八十年代曾产生重要影响。

但斌

  • 但斌自1992年开始证券研究与投资生涯,长期致力于股票的基础研究, 对投资哲学有着深入思考,对投资组合的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技术有长期实践,擅长把握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投资。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历任君安证券研究员、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经理,并于2004年初创建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