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许善达:我国内陆为何无法承接低端产业转移?
许善达:我国内陆为何无法承接低端产业转移?

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1:31
中原银行王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在于数据鸿沟
中原银行王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在于数据鸿沟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3:57

开幕致辞

王宁: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
王宁: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7:30
贸促会卢鹏起:打造新动能 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贸促会卢鹏起:打造新动能 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0:39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已成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已成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0:42

主旨演讲

周汉民:供应链发展必须全面深入急速融入数字经济
周汉民:供应链发展必须全面深入急速融入数字经济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1:16
张燕生:全球供应链将出现混乱失序 制造业应抓住机遇
张燕生:全球供应链将出现混乱失序 制造业应抓住机遇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2:25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方案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方案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9日  09:56
李礼辉:国民发力掌握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李礼辉:国民发力掌握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9日  10:09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9日  10:32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主持论坛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主持论坛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财经》杂志社长戴小京[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1:15

全球贸易变局下的供应链角力

屠新泉:科技教育体系过分重视短期目标 改进空间很大
屠新泉:科技教育体系过分重视短期目标 改进空间很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3:36
向欣:国际化是大趋势 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向欣:国际化是大趋势 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商务部流通业司原司长向欣[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3:37
戴立宁:企业切入到国际分工当中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戴立宁:企业切入到国际分工当中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原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戴立宁[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3:41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 而是整合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 而是整合

古典丝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共济基金会董事长孔祥科[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3:42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张燕冬主持论坛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张燕冬主持论坛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3:17

自贸通关便利化与物流创新

张皖生:应抓紧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张皖生:应抓紧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原司长、沈阳海关原副关长张皖生[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5:17
沈绍基:应减少中间环节的利差以节省跨境贸易成本
沈绍基:应减少中间环节的利差以节省跨境贸易成本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绍基[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5:19

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刘锦章:很多建筑企业缺乏统一共享的供应链理念
刘锦章:很多建筑企业缺乏统一共享的供应链理念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6:40
姜超峰: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姜超峰: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6:48
刘少轩: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
刘少轩: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

宁波(中国)供应链管理创新学院院长刘少轩[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18日  16:48

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变革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名誉理事长张玉成[详情]

财经网|2019年05月18日  18:28
王广宇:供应链对新零售的意义在于降成本、补短板
王广宇:供应链对新零售的意义在于降成本、补短板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详情]

《财经》新媒体|2019年05月18日  20:08
黄琪旺:未来供应链应是共享仓库模式
黄琪旺:未来供应链应是共享仓库模式

华人头条创始人、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琪旺[详情]

《财经》新媒体|2019年05月18日  19:10
姚治:供应链企业要拥抱科技、拥抱数据
姚治:供应链企业要拥抱科技、拥抱数据

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详情]

《财经》新媒体|2019年05月18日  20:16

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张燕玲: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张燕玲: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详情]

财经网|2019年05月19日  12:08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财经》新媒体|2019年05月19日  13:32
钟胜九: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创造的最大价值是服务中小微企业
钟胜九: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创造的最大价值是服务中小微企业

财经网|2019年05月19日  13:12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财经》新媒体|2019年05月19日  13:30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财经》新媒体|2019年05月19日  14:01

大会议程

  • 5月18日

  • 5月19日

  • 10:00-12:30

    开幕式

    12:30-13:00

    午餐

    13:00-14:15

    全体大会一:全球贸易变局下的供应链角力与合作

    14:15-15:30

    全体大会二:贸易便利化与两岸融合发展

    15:30-16:45

    全体大会三: 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16:45-18:00

    全体大会四:新零售变革与两岸互通

  • 09:00-10:00

    主旨演讲

    10:00-11:20

    全体大会五: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11:20-12:40

    全体大会六: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管理

    14:30-17:30

    招商考察安排

最新新闻

邢春晓:将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 发挥各自优势
邢春晓:将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 发挥各自优势

  邢春晓:将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发挥各自优势 “供应链里面的短板就是刚刚说的信任的问题,不透明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看到去中心的问题。而区块链刚好有这个透明性,安全,防篡改,可溯源。”5月19日,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邢春晓 邢春晓表示,真正把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发挥他们的特长,然后补足他们短板,非常重要。另外很重要的,我们叫三链。就是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怎么样三链融合。价值链作为非常重要的枢纽,供应链作为纽带,产业链作为集群,把这三链构建成一个生态链。 以下为发言实录: 邢春晓:非常高兴参加圆桌论坛,刚才主持人提到了,包括王总,我想提几点,一个因为作为高校,清华大学也在研究区块链和供应链相关的技术。也组建相关的机构。这是热点。第一个热点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我们上大学80、90年代,那时候供应链,就是王总提到就是一厂独大,我们说产品或者说成品基本上贸易战到70%以上,基本上都是直接就是产成品进行相关的贸易,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已经由当时货物贸易到了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从我们搞信息技术来说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把这几个流打通,所以我们提到双链融合,就是我们供应链和区块链。因为服务贸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原来一个产品,由一家,基本上由MRP,到2010年左右我们叫ERP进行组织,到今天提到供应链的技术。就是要把几流,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流、数据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以及控制流等等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到今年,实际上应该说70%的所有的贸易额里面,因为我们也给海关做大数据的研发。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贸易里面大部分都是半成品,零配件,包括我们看到我们的手机,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实际上,一个手机里面有500个零配件,这些零配件,我们看到我们拿的是华为的,可能在座很多拿苹果的,也有可能华为、VIVO,这些500多个相关文件,并不是由华为和苹果自己生产的。有可能上几百个企业共同进行研发、生产,最后组装到一个手机。所以我想这里面有大量的需要挑战和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刚开始提到区块链实际上就是点对点的,共识,智能合约和加密、分布式计算非常重要的融合创新的机制。从刚开始我讲的五个技术,传统的包括现在的都在进步,但是新的模式是颠覆性的创新。也就是我们说的区块链技术。这个技术怎么样跟我刚才说的供应链这种叫服务贸易相结合,因为真正把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发挥他们的特长,然后补足他们短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里面的短板就是刚刚说的信任的问题,不透明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看到去中心的问题。而区块链刚好有这个透明性,安全,防篡改,可溯源。那么,成本,大大降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怎么样双链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补足各自相关的短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提双链。 另外很重要的,我们叫三链。就是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怎么样三链融合。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供应链的很重要的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而产业链集群,我们以手机为例,一个手机,一个计算机,我们看到我们用的PC,笔记本,上面有1500多个零配件,再往上,汽车有几千个,到我们波音飞机事件,我们大飞机919也上天了,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飞机有两万个零部件,但是并不是在一个场地,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构建的。而是由多个,几十个,上百个,上千的。怎么样把这个优势,今天提到精准优化非常重要。那这些三链,价值链作为非常重要的枢纽,供应链作为纽带,产业链作为集群,怎么样把这三链构建成一个生态链。这个体系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袁满:邢院长您提了很多问题,能不能解释一下怎样解决三链融合,怎么解决这些痛点。 邢春晓:我想本身区块链有很多的挑战,刚才提到公开公正公平,就是我们三元悖论,一个分布式,一个性能,一个安全。怎么样能够结合,所以这里面我们也正在做性能方面的,还有安全方面的前沿基础研究,怎么样把前沿技术应用到我们区块链里面,怎么把三链融合。因为今年提的多就是产业互联网,清华也是二次创业,我们拿发动机作为非常重要的研发,大家知道飞机上的核心,包括波音的事情都是飞控问题,包括飞机发动机问题,怎么样结合。时间有限,我就从高校角度谈这么多。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9日 14:23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像航空公司也是需要很多跨领域的整合,跨境的整合,因为牵涉到许多的国家,许多的地区,许多法律,许多各种不一样的界面。所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得了像航空公司这样子的行业,和很多跨境整合的行业,或者像台湾这样的地区。所以现在台湾很多金融机构,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样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能够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上面去突破,能够解决我们这些困扰。”5月19日,台湾桦福集团总裁张纲维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台湾桦福集团总裁 张纲维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晖(主持人):谢谢Luca Mattia Gelsomino博士,刚才他对于中国和西方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互相如何借鉴,如何融合,这种融合不光是技术互相借鉴,刚才提到其实在文化方面应该互相借鉴,确实给出了非常好的思路。大家知道区块链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目前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成功。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可以解决金融交易当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可以无须借助第三方信用中节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降低资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成本,所以区块链这两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张钢维先生是台湾第一家实际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驱者,因为张总也是领导着台湾桦福集团和远东航空。请教张钢维先生,供应链金融哪些业务需要上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当中区块链适合哪些企业。 张钢维:大家好!我是远东航空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台湾商业银行的董事。所以我对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我有很多的感触。我认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适合像我们内地这样子有广大市场,本身能够供给许多行业的生存。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非常适合,可是像台湾地区本身市场非常小,所以他在经济上的生存必须要有很多跨境整合、跨领域整合,必须依靠外面的市场才能生活,才能存活。像这样一个地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上就会产生许多困难。 像航空公司也是需要很多跨领域的整合,跨境的整合,因为牵涉到许多的国家,许多的地区,许多法律,许多各种不一样的界面。所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得了像航空公司这样子的行业,和很多跨境整合的行业,或者像台湾这样的地区。所以现在台湾很多金融机构,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样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能够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上面去突破,能够解决我们这些困扰。我们公司现在也跟上海的区块链公司LBank合作,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区块链技术。我想我请LBank何伟董事长跟大家说明一下。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9日 14:01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有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整个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15万亿左右。”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董希淼 董希淼表示,在供应链金融一片火热的时候,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痛点:第一,金融机构对行业,对产业,对供应链上的产业和认识不够的。这也有点强人所难,供应链金融涉及行业非常多,金融结构理解不够,认识不深,开展业务也受影响。这是第一个痛点。 第二个痛点是普遍存在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特别是核心企业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封闭化是普遍的存在。 第三个痛点是金融资质牌照的问题,刚才张行长讲了参与供应链金融非常多,多主体参与,很多主体,除了金融机构之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跟牌照。这几年,近两年来这方面问题非常多,包括刚刚讲的很多P2P平台也说自己做供应链金融。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牌照。所以,问题很多,也产生了一定的乱像。 第四个痛点就是缺乏标准和制度的归制。国际上对供应链金融标准有定义的,但是我们中国理解的供应链金融相差太大了,基本上不太一样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董希淼:谢谢张晖秘书长。的确供应链金融这两年非常火热,也有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整个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15万亿左右。倡议主体也非常多,刚才讲了有金融机构,新金融机构,还有自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五花八门非常多。但是在一片火热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两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我有发现供应链金融有四个方面的痛点。按照我们主持人的要求。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本质的问题我们要思考。 第一就是供应链金融价值的思考,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为了什么。根据一般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加速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动,同时通过金融业务的开展,推动供应链更好的发展。我们就提出供应链金融到底为什么?是为了产业还是为了金融。是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为了加速供应链资金流的流动,缩短现金流周期。它的本质是应该为了产业,为了供应链上的企业。而不是主要为了金融的获利,为了金融的盈利。这是供应链金融首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价值的问题。到底为了什么! 第二个问题,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的连接,到底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其实,现在供应链金融,我感觉确实是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金融机构,就想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就想自己把这个供应链全部吃下来。都做好,业务都在我这里做!对核心企业来说,掌握了很多数据,在整个供应链生态里面谈判能力很向,也想把整个链条,主要锁定在,封闭在自己这里。所以我们也发现供应链金融数据担忧私有化、单边化、封闭化。供应链金融两个理解不同,价值理解不同,生态理解不同就产生四个方面的痛点。 第一金融机构对行业,对产业,对供应链上的产业和认识不够的。这也有点强人所难,供应链金融涉及行业非常多,金融结构理解不够,认识不深,开展业务也受影响。这是第一个痛点。 第二个痛点普遍存在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特别是核心企业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封闭化是普遍的存在。 第三个是金融资质牌照的问题,刚才张行长讲了参与供应链金融非常多,多主体参与,很多主体,除了金融机构之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跟牌照。这几年,近两年来这方面问题非常多,包括刚刚讲的很多P2P平台也说自己做供应链金融。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牌照。所以,问题很多,也产生了一定的乱像。 第四个就是缺乏标准和制度的归制。国际上对供应链金融标准有定义的,但是我们中国理解的供应链金融相差太大了,基本上不太一样的。我们尽管对供应链金融有一些简单的定义,也有一些共识,但是都限于学术研究的范围。更何况我们还没有制度的安排,这也是痛点。所以,基于这一点,解决之道就是我们要建立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这个不是我提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宋华教授,他是研究供应链金融的专家提的提法,我觉得非常好,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所以我们理解供应链金融已经不是一条连,是一个网络,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我觉得应该是四位一体。 第一是场景,我们供应链产业链上各类场景。核心企业到上下游企业。第二是技术,我们要用大量的技术,比如刚才周主席,包括张女士讲到了金融科技,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要打造一个数字供应链金融,我想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三是风险,我们要做好风险的管控,包括金融的风险,也包括产业的风险。第四是监管,要加强监管,进行规制,制订标准,出台制度,所以我们最后,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一定是场景,技术,风险,监管四位一体的。 我想它所具有的特征,我的理解是八个字:一个是开放,第二是互联,第三是融合,第四是共生。我们的供应链金融一定是对生态要开放的,现在银行一个词也非常流行开放银行。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开放的供应链金融,第二个是互联,我们要多主体互联,上下游企业互联。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供应链不仅是供应链,其实应该是供应网络。第二个融合,各种主体,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我们协同参与,大家互相融合,最后共生,我们要创造出很多新的模式,服务上下游企业,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所以我对供应链金融大概是这么一个理解,我们两个方面基本问题,价值的理解,认识,生态的理解认识要展开。四个方面的痛点,我们通过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我们相关部委,包括国务院对供应链金融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妥的。我发现我们决策层,相关的部委对供应链金融还是比较客观和理性,像我们张秘书长讲的国务院发布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意见,对供应链提法就是积极稳妥推进。2018年商务部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应用审核的通知的提法。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从这里我们,从国务院到商务部八部委发的通知都已经看出了这个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妥的。所以我想这是我的看法。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9日 13:32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希望可以在供应链金融很热的环境下,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套利套税,虚构贸易做三套业务的,包括虚假舱单,自保自融这种伪供应链金融我们要甄别。”5月19日,万联网创始人兼总裁蔡宇江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万联网创始人兼总裁蔡宇江 蔡宇江谈及供应链金融时表示,供应链金融并不等同于普惠金融,它实际上是针对那些“三无三有成长企业”,三无就是本身没有资金也没有信用,也没有数据,但是他有什么?他有这种创业的梦想,有定单,有技术。那这些企业我觉得才是应该供应链金融重点关注的对象。 以下为发言实录: 蔡宇江:万联网定位是做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简单来说,我们理解就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的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面有供应链链条的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然后还有我们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还有金融科技公司,是吧?其实也包括我们提供这个制度管理的政府,都属于整个生态里面一部分,万联网做的其实就是为整个生态提供信息的连接,知识的连接以及业务连接的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今天谈的话题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我也谈一下我的三个观点。 第一个就是说,供应链金融其实不仅仅是融资借贷,不仅仅只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什么?因为供应链金融的宗旨要优化我们整个产业链的现金流,让供应链的,包括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上下游,大家都能有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成本来实现高的经营的业绩,实际上是为了优化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也是国务院供应链创新企业,TCL企业,他们在金控下面做了一个科技平台,为目前TCL整个生态体系里面的上游供应商,上游不仅仅是一级供应商,而且可以追溯到更上游,二三,甚至更末端的供应商帮他们解决这个应收帐款融资难题。其实当这些TCL的这些小微的供应商,末端供应商,他们的融资成本降低以后,那么他们为整个TCT生态服务能力才能提高,如果说这些小的供应商的生存如果堪忧的话,像TCL这样大的供应链体系可能也会发生危机。所以说,这种供应链金融是对整个生态服务的,不仅仅是为了中小微企业,其实也是为了核心企业。所以这是我需要表达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就是说供应链金融,我理解就是他并不等同于普惠金融。因为金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我们整个利率市场,也是从银行的利率到高于银行的基准利率,甚至比如说更高利率的水平。那么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针对那些,我自己理解叫三无三有成长企业。三无就是本身没有资金也没有信用,也没有数据,但是他有什么?他有这种创业的梦想,有定单,有技术。那这些企业我觉得才是应该供应链金融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我们接触过咱们福建的一家企业,就是包装,是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前两年做了联合包装网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他们做什么,就是帮助中小型纸包装企业,帮助他做定单融资。就是说这些小的包装企业因为夹在大品牌商之间,他资金很紧张的,即使他有单也无法接单。联合包装网利用产业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帮助这些小的纸厂提供定单融资。这样的话,解决他的定单,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同时这个风险也是可控的。 第三个观点就是说供应链金融,我觉得不是单纯的银行或者核心企业能够做的。因为现在,比如说有的企业、银行业在构建四流合一平台,包括核心企业也在构建自金融平台,但是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核心是生态,我们还是要强调分工协作。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我接触的像欧普照明,这是一家做照明的企业,他们就跟北京联络金服的金融公司合作,通过他们联络金服把照明企业跟经销商,包括金融机构连接起来了。他的定单数据通过联络金服交换,最终帮助经销商实现无担保,无抵押的一种定单融资的服务。而且整个的风险是可控的!所以,这个是我讲的三个观点。 最后我借这个场合做两点呼吁,包括我们现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怎么把握收和放的关系,收就是我们肯定要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的,因为从最近,大家关注到今年1月份,深圳市发布了支持工业创新的意见,浙江省发布了相关文件,强调供应链金融的持牌经营的问题。就是要加强监管,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供应链金融不是说这两年才热起来的,应该是在90年代末就出现了,通过平安银行前身把这个业务在银行体系做起来的,但是到了08年,2010年上海钢贸出了很大的问题,也是近千亿坏账,结果导致银行整个银行业在这个市场上全线退出,这对整个行业影响是比较大。所以我们也希望目前可能供应链金融很热环境下面我们还是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套利套税,虚构贸易做三套业务的,包括虚假舱单,自保自融这种伪供应链金融我们要甄别。这是收的方面。 放的方面,就是我觉得,因为今年银保监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身体经济的政策。因为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最低的,因为供应链金融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资金成本能不能是实体经济能够成本的,所以能够把银行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这是最理想的。但是得有一种机制让银行愿意贷,敢于贷。这样的话我们的资金才能够有低成本的流入实体经济,得有这样机制。所以我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包括政府、产业,学术界,包括金融机构,整个生态里面的参与各方去共同创造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9日 13:30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社保基金投了蚂蚁金服5%,今年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恰好是满足了供应链金融全部的金融化的服务。”5月19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王忠民表示,中国今天已然处在大C历史背景中,你应该找到那些C点还没有被替代的东西。但是今天再找C端没有被替代、开发和挖掘的时候,就像瑞幸咖啡外国人的咖啡怎么样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喝几杯他的咖啡,这个已经了不得。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行长精彩的演讲!下面我们有请全国社保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他讲的题目是“从2C和2b”,下面有请王理事长! 王忠民:我跟大家分享大写的C与小写的b。看昨天刚发生的一个故事,瑞幸咖啡在美国17日中国18日在美国上市,2018年1月刚刚创立的公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上市之后市值42亿美元。他就做了一件事情,C端的中国消费全球的咖啡文化居然每个月可以让月活数量达到四五百万的水平,每天都在全国开一个新的店,开多个新的店,最后让他店的数目、月活数量迅速飙升。一年多的时间到美国一上市居然就有42亿美元的市值。所有的这些咖啡从哪儿来的,所有只用了四轮融资的钱从哪儿来的,所有的月活店的投资,资本信用供给链条是怎么样的,和咖啡里面从咖啡生产基地到最终每一个消费者手中所有产业链条、运输链条、信用链条是怎么样形成。只用短短的时间就改变这样一个原有链条的机制,基于数字化的逻辑创造了全球最快速的C端通过改变供应链实现C端场景,成就了一段故事。 讲这段故事不是想将他未来是否成功定义在今天上市融资,而是说供应链这样一个金融化的逻辑过程之中怎么在中国大放异彩和怎么没有发挥作用的C、b两端的逻辑。 回到大写的C,今天看到所有的今天基于数字化的互联网逻辑成就在中国的天量级(音)的公司以及独角兽全部都是在C端的成功,我们在C端找到了搜索,找到了电商,找到了社交,但这些东西我们觉得中国人的C端在迅速成长,中国有最大的人口,中国最大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人口,中国有着敏锐在C端可以为了自己的未来改变自己的消费,提高自己的消费,变化自己的消费的时候,我们说这样一个C成了吸引全球投资和中国投资人面向他去改变自己的供给链,改变自己供给链金融庞大的需求力。你如果让任何一个消费者,任何一个C端变成互联网和数字化的C端,你实际上在做全中国消费者的升级。我们要问得是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如果拼多多卖的都是便宜的东西,那是因为他供给链当中实现优化,特别供给链的金融化实现优化让东西变便宜,让边远原来没有互联网和数字化覆盖地区的人变成网民,变成网民金融支付者,这个时候就在信用上,在网上去购买你供给的那个东西,居然成就了一家新的电商,只是在供给链和需求链当中把他变成网民的购买者,实现了一次历史的蜕变。 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大,我们会发现所有基于C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成长,都抓住了中国历史C端巨快的成长和巨大的变化,和内在根据自己的福利去改变世界需求力的时候,所有的C端场景都会中国数字化供给链的改变而实现历史大爆发的时代。 我们不仅看了三大场景,不仅看了拼多多,不仅看了瑞幸咖啡,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任何一个端口都是这个逻辑,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端口的大C怎么实现在C端的捕捉能力和获客能力当中变化到了供给端的两大因素。第一个供给端的因素是我如何让原来的供给链变成是最低成本、最数字化的供给链,才可以实现成本最低、供给能力最强,可以在最大效率下实现对新C端的开发和供给时刻的应对。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中小企业,你中小企业有成了。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新消费力,新消费力就成了。我们更想强调不是这个因素,这个因素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前端的场景当中你去做搜索,你去做电商,你去做这些的时候把所有背后的商品原来的供给链条发生一次历史性的互联网的数字化的变化,你就可以完成了。如果我们更相信的是你把金融这样一个围绕供给链本身的供给方和围绕需求的需求方的信用方的时候,如果你把它进行一次金融化的全部的改变,你的效率,你的信用,你的资产的价格,你的流动速度,你的杠杆率,你的IPO的速率一切都会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而这三维如果形成一种合力,就是今天谁做应对需求的拓展,用数字化的逻辑,谁做供应链的市场化的逻辑改变原有供应链的结构,谁做金融化的供应链的金融来改变自己的成本和效率结构,谁就是这个时代巨大的成就者。 如果我们看天量级的公司,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是这样的成功。如果看独角兽,像是刚才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者。如果我们把这个视线进一步放大看,未来独角兽也出现在这个领域,未来天量级公司也出现在这个领域。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大写的C起的作用,C端的开发和供给端的应对,基于数字化和商业化逻辑怎么去完成。 讲第二部分在于结构的错配和紊乱,是我们今天让C能够迅速壮大,而b不能够壮大的核心焦点。如果我们视角放在b端,我们的b端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不仅有贸易,不仅有物流,不仅有服务,不仅有金融,不仅有监管,不仅有机构准入,不仅有制度规定,关键的是在这样一个多层次,甚至我可以描写到十几个层次维度的时候,每一个层次里面的维度我们都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企业就划分为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就看成持牌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和市场化一般的金融机构。物流可以分成铁路、空路、管道一切的类别。当我们把如此多的层面,里面分成如此多内容的时候,其要求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还可以在这个当中把它动态化,实时在变谁可以准入,谁不可以准入,实时我在变这样的商业逻辑和那样的商业逻辑,甚至实时的我在变对谁更好一点和对谁不好的时候,这个结构动态性的变化又错综复杂。 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把所有链条当中每一链条点上的层次和维度可以最优化的解决。无论从大数据的逻辑、算法的角度,还是从云计算的角度把基础设施拉出来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层次和所有的点,你无须自己做。如果从商业的开元言和商业云计算免费服务平台角度来看,我可以只用一个APP创造一个产业,只用一条算法创造一个神奇。如果是这些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这些东西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迅速就可以延展到金融服务能不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全部解决,这个时候供应链金融就闪现登场。当供应链金融闪现登场的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把这样逻辑全部用在金融角度用在产业方向的时候,谁就可以焕发出金融和技术的逻辑,为产业得到深度服务。恰好我们最为复杂的体系、层次、维度和变动难以适用它。我们就找到了什么地方最能适用它,C端,因为C端最能把握每一个人的偏好,C端最能让我迎合你的偏好,甚至用最好的商业体验开发你的偏好。从这个角度当中,如果C端进一步说谁满足这个C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以针对这个东西,新创的民营企业不受这个影响,可以迅速满足这些,新创一年的可以说在一年当中所有链接点可以全部用到供应链当中和供给体系当中,就满足了我的C端。 这个时候看金融领域当中出现几大社会突出现象,一个是消费信贷领域当中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焦点,是因为消费当中的场景的服务敞开了,你可以去汹涌澎湃,这个时候银行里面不仅有私人银行部个人业务,甚至过去银行理财全部是针对它进行有效的服务。哪一家银行如果不在消费信贷当中去把握自己的新的市场份额,那家银行一定是在这样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落后了。如果我们在看到这种方向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真正b端供应链倡导了这么多年而进不去,是因为自己里面的数字分割、物流链分割、金融链分割,一切分割最终是一个数据孤岛,数据孤岛不仅在物流层面,不仅在供给链层面,更多在金融供给当中也是错位,在制度的规定性当中国有企业的钱你必须放在哪儿去,不能优化,优化了以后你怎么样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如果我们回头去看所有的互联网这些企业的时候,这个时候白条已经出现了,白条的出现无非是你的资产的部分作为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起始定价和起始运行过程当中的链条可以用信用逻辑去解决。这个时候我们在案例里面居然可以找到芝麻信用,你不仅是金融当中的信用,购物当中的信用,消费当中的信用都可以算成你的积分。如果我们在今天看供应链当中的金融逻辑的时候,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已经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时候,居然在我们的大型国企里面,即使在国有垄断型大型国企里面推不进去,因为商业逻辑、基本逻辑一切逻辑都不通。贸易端推不进去,何况你在生产当中的物流端、金融端,即使在一家银行给你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有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约束,不同的条件。以至于我们今天受制于这种结构才真正满足了我们的b不能够随着时代的技术进步和商业逻辑和金融技术逻辑的进步而同时比翼奇飞,形成了我们的小b。 第三部分说未来路径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会想有这样的路径,如果所有机遇C端的东西都可以在新的消费场景当中得到迅速成长,他们在满足这些的时候,一定会形成自己发展当中的b端的商业逻辑,而这个b端商业逻辑不仅让物流费用,让一切的东西得到解决,而且会让金融端的东西满足它得到供给链金融普遍深化的、随时创新的应用。我们今天看物流一定会看到顺丰物流,一定会看到阿里物流,一定会看到京东物流,改变这样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所有这些物流背后的信用、资产评估即使产生不良资产的时候,是因为金融逻辑已经在里面了。 我们得出两点结论,中国今天已然处在大C历史背景中,你应该找到那些C点还没有被替代的东西。但是今天再找C端没有被替代、开发和挖掘的时候,就像瑞幸咖啡外国人的咖啡怎么样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喝几杯他的咖啡,这个已经了不得。当然要到美国去融资,外国人相信喝了一辈子的咖啡被中国人喝了,一定要买你的股票。当你在小b端自主经营市场化的b端,用b端的数字化逻辑和金融逻辑全部得以应用的时候,你在市场当中输出两种能力,一b在逐步壮大的同时一定会影响其他的变革力量和冲击小b端向你学习和改变。第二会用这个例证告诉别人,用这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得以实现和应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我们相信今天互联网头部公司当中实现b端的供应链的也好,实现b端金融链也好,一定会是这当中最成就和最发展的路径。当然这个当中的故事还给我们最深厚的一个逻辑,你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要C端的成功,必须在起步阶段就把你b端所有链条的优化数字化在多层次、多维度当中进行结构最大的优化。如果你缓一步,慢一步,已经比别人慢了,比别人竞争力弱了。这和前端的三个消费场景缓慢的像阿里做出蚂蚁金服,像腾讯作出财富宝等等这样一个逻辑当中,不一样的是今天在这个端口的竞争已经到了同期,已经到了同步、同时的状态当中去发展。我们会想一个逻辑,当这些东西全部成就的时候,举一个例子社保基金挣了一笔钱,谁投这个头部的金融公司赚钱。社保基金投了蚂蚁金服5%,今年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恰好是满足了供应链金融全部的金融化的服务,而信用的数字化和数字的商业逻辑满足了今天这个东西。 如果C端促成了小b端的变化,小b又促成了大B端的变化,过去实质性、跨时间的变化变成了今天同步性的、同时的变化。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当我们的链条,金融链、供应链也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球的。不仅是你的,而且是所有链条的时候,那个时代我们就会捕捉住大C的需求和小b的成长的内在逻辑。 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9日 13:14
张燕玲: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张燕玲: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张燕玲: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和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的机制。”5月19日,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 张艳玲表示,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标准。从现实来看,我们需要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此外,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谈到供应链金融存在的潜在风险,她认为,当下供应链金融中还存在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缺乏政策监管支持,平台间缺乏一致的标准交换数据等情况。需要国家制定明晰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同时,还要注意对供应链风险管控的作出安排。 张艳玲呼吁,要构建和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机制。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应加快制定供应链金融的机制,确立相关规则和标准。 以下是发言实录 张燕玲:感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也有我的领导在这里,也是一个汇报,我觉得您提出这个问题特别好,就是我们现在如何加快和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机制,我想从昨天的会议和今天的会议,大家都会感到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那么,首先我简单的,不展开的从五个方面说必要性。 第一个从国际上来看,供应链金融这个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来了。迅速的发展特别快,进入21世纪,全球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发达国家从战略层面就对供应链进行了体系建设,2012年美国是第一个发布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我们国家到2017年才发布。 那么,我当时是在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做副主席,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配合各国的情况就在研究供应链金融的产品,那么就制订了一个BPO,BPO就是银行之间为由信息流,物流、这几流产生的信息,然后在实时的提供金融服务。所以就是这样的意思,也是一个平台,有平台,然后金融机构介入,再把实体企业加进来。实际上BPO这个国际惯例就是做这个,他们去年要求我写文章介绍这个BPO产生经过,当时银行委员会很多人对WTO不满意,说这个WTO,现在还是在国际贸易,现在贸易已经是供应链,一定是用供应链概念,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金融业里面,保险有一条,人力不可抗拒发生了之后啥都不算了,无论在途的,用的什么结算方式,供货供到哪一层,就得停住了。所以就是从国际上来看,我认为您提这个问题,从国际上来看。 从我国来看,我刚才听了周主席讲,我们2017年制订了供应链目标,2020年就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供应链金融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要进入世界前列,中国要成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要中心,那只剩1年了,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还有哪些差距没有达到我们提出那些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第三个观点就是从现在的实际来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今天不说供应链了。因为这个题目主要是金融,供应链金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高科技的应用,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了前列。比方说我们的现在不光是银行在做,现在起码4家有新金融,类金融、自金融加上银行四家在做,各有千秋。前段时间,银行比较沉得住气,也是在研究,也做得挺好。那今年开始,银行开始发力了,像我前段参加交易银行,还有供应链金融事业部这些银行现在都已经起来了。还有保理,租赁公司他们的保理业务,特别是反向保理。还有新金融,他们做得更活了,甚至包括票据都做了,还有核心企业的自金融,等于央企把以上都在做自金融供应链这块。从现实来看,我们需要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绝不能再发生P2P的情况,也不能发生小贷的问题了。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要重新按照我们说的:要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标准。 第四个观点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一个是供应链金融解决了资金流入实体的问题,那么供应链金融需要场景,这个场景就是实体。中小企业,特别是在供应链强调核心企业竞争力,就是我们那个供应链竞争不是和原来的同业的竞争,是整个链条的竞争。我举个例子,比方说造飞机,或者高科技的东西,是整个链条的竞争。那么我们以前往往不注意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在你这个链条之上,像飞机有几千个零配件的支持的厂,供货商,4千多个。如果其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他的资金链断了,或者他借不到资金,这个供应链购就会出问题,有的现金流不足了,被追债了,那产品就会有问题了,另外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是贸易便利化的粘合剂,供应链金融是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催化剂。不展开了。 第五个观点就是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现在刚刚讲到了我国供应链已经走在世界了前列了。我们从品质,从我们高科技的应用,从我们数量都走在前面了,我想说一下国际上的供应链金融有哪些困惑,但是这个困惑也包括中国的,这是调查的结果。第一个困惑是我们说要了解你的客户,你的客户的客户。还有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和你的客户的文件,这是一个挑战,不展开了。还有我们内部政策,不是我们,是全世界内部政策不明确。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还有缺乏政策监管支持,还有平台间缺乏一致的标准交换数据,我们现在都说大数据,可是你自己大数据是大了,可是有用的有多少,另外不能交换也等于没有用,就是国际上这个困惑占34%。还有合作不清楚,还有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缺乏规范的会计监管需求,这是全世界的。  那么防范金融风险,我们要放在首位,我感觉的是我们国家离国际上比较远,2016年我在国际商会做执委,我们通过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名称就是全球供应链标准定义就是对供应链金融标准顶一下的。这个标准定义不是我们国际商会做的,是5家,全球这5家顶尖机构银行商会委员会,还有SCI国际保理委员会,还有欧盟的银行的委员会,还有美国的委员会,这5家共同制订了供应链金融标准定义。我后来感觉到这东西对中国太有用了,我们一直说供应链金融,但是国际上的标准定义可以拿来参考,学习。后来用两个月时间,因为命名很难。为什么用两个月,大家对这个英文,怎么说。过去银行,银行直接说英文了。现在要翻成中文要把名字定下来。  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这个发出去了,没有版权,所以没有出书。这个定义和咱们国家定义差距太远,甚至那个定义根本没有的东西,在我们这上:比如票据,那上面没有票据的,咱们弄了上票,好多票,成了我们供应链金融主要的东西了,那么它的风险就值得我们怎么考虑到。 第二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不透明。 第三个要有风险管控的安排,你做供应链金融,只要是金融,你的风险就一定要放在首位,不是有说风险不做,是你要认识这个风险,同时对这个风险从头到尾你都应该了解,用一种风险管控的方式解决了。一些例子也不举了。 我的第六个观点加快构建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机制。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因此我们要诚信、专业、要稳健,不能再犯以前那些金融创新的事物的错误。现在所有的重要会议都在提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发生金融风险这是底线,所以我很担心我们有些机构内部没有防火墙,有的产品有套资,放贷的嫌疑。有的替代商业票据的,就是各种票,会不会产生信用的扩大的作用。还有就是金融科技的属于高风险的行业。现在很多这样的问题,问题的难点就是认定行为的性质难,认定合同的效率难,适用法律难的情况。从各类供应链金融的企业的平稳发展,比我刚才讲的四类还要多,这类供应链金融机构是稳金融的工作,我们国家职能部门,一直到各个商会,还有从事供应链金融的这些机构,应该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确实是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和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的机制了。一定要把一些规则,标准,业务的操作规则标准化定下来。还有就不说了。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5月19日 12:08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畅通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畅通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畅通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在积极推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方面都想了很多办法解决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制造业发展融资渠道一个有利的抓手。”5月19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周延礼表示,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企业融资的渠道优化的路径。从传统供应链与金融服务来看,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非实时信息交换,存在结构性信息不足。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重新设计运营模式,顺应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控制产品数量,管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就可预先确保企业经营利润。 周延礼还表示,供应链金融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首先金融科技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的关口。金融的职责是风险管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的范围是有限的,深度是不足的。一旦核心企业应用信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众多的新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赋能将企业数字化转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一些弊端,打通了普惠最后的通道和难关。 第二,供应链金融有很好的风险管控手段。 第三,供应链金融获取的公开数据,可判断用户特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做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这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关键。 第四,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可研发风控系统。通过做小微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画像,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 第五,供应链金融可运用金融科技连接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形成实质的信任信息流通,为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便利。 第六,供应链金融共享信用可改进服务方式。降低链条上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第七,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风控系统可对产业供应链中交易方式和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相关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线上的合同、支付、单证等完整记录,以证实贸易行为的真实性,提供丰富可信的贸易场景。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质,可以解决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2017年10月,国办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全面落实国办《指导意见》,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强调指出,要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提出新方案。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想尽办法解决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内在需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企业融资的渠道优化的路径 供应链有利于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产融结合促使金融机构纷纷研究数字化转型发展,这给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把单一企业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融资方式体现了创新、协同等特征。供应链金融服务比传统金融服务更有能量和效率,它为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从传统供应链与金融服务来看,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非实时信息交换,存在结构性信息不足。实现企业供应链透明化,需要实现在库存、在途中、在生产中的货物、材料以及产品的实时可视化,实现了的ERP系统很难实现的目标。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协同运行,在可视的平台上就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互,让企业能轻松掌握整个供应链网络全景,解决了传统企业供应链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制定生产计划和流程,难以实时的、智能分析和预测等产品技术问题。数字化供应链与物联网实现网络扩展、数字化协同和人工智能,提高了预测准确性。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重新设计运营模式,顺应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控制产品数量,管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就可预先确保企业经营利润。 一. 供应链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动能 来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提升,供应链金融已搭上数字技术进步的快车,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和智能化可借助数据集中、数据分享、数据整合的优势,推动金融机构及企业合作,共同分享核心数据,依靠金融科技作为支撑,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可通过供应链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善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企合作效率,实现互利共赢效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银企合作在连接不同的系统,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可视化监测、处理海量数据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还需要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合作。 (二)供应链金融是银企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的载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上不断创新,从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作业入手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积极推进自动化设备进程,实现无人送货,优化分析和配送优化等。通过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商业预测与补货、自动化设备提升仓库库存存储与管理效率。如京东物流实现高效的物流服务,24小时履约订单率达到90%。再比如美的集团,从2011年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重构IT系统,确定623战略,投资近30亿元进行系统重构。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美的集团员工总数从2011年最高19.6万人,降至9.3万人。2015年美的集团营收达到1384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0亿元,利润从66亿元翻倍提升到136亿元。 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更是行业内的跨产业的大变革。这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金融机构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转型升级,不能错失机遇。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是数字化的金融、物流、信息、业务构成可追溯的、实时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大系统。可预期随着供应链金融迎来5G的时代,我相信任何交流或交易不再区分线上线下,而是全时空24小时实在的畅通无阻的全球交易市场。相信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得到实体经济的欢迎。未来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将会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供给,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二、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服务即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也可为企业数字信用打通普惠通道。小微企业融资难”卡脖子“的是抵押品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可依托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信用,打破以往依赖不动产抵押,可依据流动资产提供担保融资,解决了供应链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近年来广为推崇的金融服务小微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效率还比较低,主要是信用信息不透明。尽管供应链金融已发展多年,但是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仍颇为有限。随着国家的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供应链融资视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探索,积极开展等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破信息不对称,打造数字信用,为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关口。风险管理是金融的职责。传统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范围有限、深度不足,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众多新金融机构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将企业数字转化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普惠融资最后难关。 二是供应链金融拥有较好的风控手段。供应链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授信方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数据化供应链金融,将传统的企业主体信用转换为数据信用,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降低业务综合成本,彻底破解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 三是供应链金融获取的公开数据,可判断用户特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做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这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关键。 四是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可研发风控系统。通过做小微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画像,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 五是供应链金融可运用金融科技连接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形成实质的信任信息流通,为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便利。 六是供应链金融共享信用可改进服务方式。降低链条上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七是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风控系统可对产业供应链中交易方式和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相关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线上的合同、支付、单证等完整记录,以证实贸易行为的真实性,提供丰富可信的贸易场景。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质,可以解决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问题。 三、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金融服务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将分散的产业参与者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供给新模式新生态。 一要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商品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体系。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将链条内各类信息汇聚,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可追溯,保证真实性,打破信息不透明,增加了各环节企业获得融资的可得性,实现了通过构建供应链带动资金流与风险可控。 二要构建供应链金融解决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构建起一个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要构建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体系。供应链融资能够盘活企业信用,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链接核心企业与多级上下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控方案,实现多级信用穿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与对策 目前,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其运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供应链自身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要提供多样化服务,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给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和服务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就要求银行要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在扩大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自然放大了各种风险隐患。 三是企业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数据等方面,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难以有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主办或开户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其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服务方案。 因此,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注意做好风险管理: 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主办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薄弱点,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减少意外并维持连贯性的资金周转,增加资金运作弹性,确保目标供应链良好有效的循环。同时,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 二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链群。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要不断优选,重点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优选,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引导核心企业在选择成员企业的过程中,将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保证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和谐发展。 三要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对上游的原料供货商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对下游的经销商着重提供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要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研发服务新品,提供管理、营销、现金管理、重组企业供应链、供应链融资等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四要建立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供应链金融要选择一个强大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物流公司可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监控物流和企业动产,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人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可以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同时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外化为契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五、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作建议 第一、充分意识到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供政策支持,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主体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将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为重要发展战略。 第二、鼓励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从国际实践看,国外银行一般是从核心企业出发,向其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服务;而国内一般都是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出发,将存货作为不动产之外可以抵押的资产, 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这种业务仅仅是抵质押物的范围拓展,并没有真正从供应链的角度去开展业务。对此,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等特色分支机构,扩展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设立供应链金融类投资基金。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投资力度,增强其资本实力,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 第四、建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参与各方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物流等参与主体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产品在线服务、非标资产在线交易、政策发布及非现场监管等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各参与主体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对接。 第五、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标准,目前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在各自为战,存在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发布行业自律准则,形成行业统一惯例, 并制定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仓储物流管理体系、交易单证流转体系等行业标准,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台间壁垒。 第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涉及多方主体重大利益,包含质权所有权的原始分配和质权所有权流动带来的再分配,容易引发所有权纠纷。相比国外,中国《担保法》和《合同法》中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条款并不完善,抵押权、担保物权等法律概念的界定与纠纷处理还不明晰。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我就讲这么多,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9日 11:37
李礼辉:新技术重构供应链逻辑 将发展成数字供应链
李礼辉:新技术重构供应链逻辑 将发展成数字供应链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供应链的内在逻辑。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5月19日,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 李礼辉 在李礼辉看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供应链的内在逻辑。一是从单向链接到双向链接。他表示,过去的供应链只是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单方向链接。如今,从消费端发起、经过经销网络驱动生产的逆向链接正在扩展。 二是从有中介间接链接到无中介直接链接。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如今,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的互联网,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立体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李礼辉表示,中介的功能正在被淡化,未来甚至可能去中介。 三是从商业信任到数字信任。传统模式中信任也必须经过可信任中央节点,所以小范围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信用记录及信用可及范围小。而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 不过,构建新一代数字供应链,需要应对成本、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且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李礼辉指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此外,技术创新迭代非常快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金融应用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最后,还应加强制度建设。 李礼辉也谈到,建设数字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金融,还需注意以下几各方面:第一,注意成本和竞争力;第二,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第三,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制度建设。 以下是发言实录 李礼辉: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周主席,各位嘉宾,刚刚周主席非常专业,也非常全面深刻的对供应链金融这个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更多的说说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我题目是供应链数字化机遇和挑战。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老家,我老家在福建莆田,所以非常高兴在福州参加中国供应链的高峰论坛。按照一般的定义,我们说的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构成供应链的架构,这十年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看起来并没有改变供应链的外在的形式。但是,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供应链内在的逻辑。 一是从单向链接到双向链接。过去的供应链只是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单方向链接。如今,从消费端发起、经过经销网络驱动生产的逆向链接正在扩展。例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服装规格、样式、面料、色彩、配饰等个性化需求,通过实体门店或网络电商传导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进行软性设计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又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食品的品种、产地、品质、规格以及消费数量、时点等具体需求,反馈给网络电商;网络电商整合消费需求,交给农牧渔生产商按需生产、按时定向配送。 过去是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这种以消费为主导的供应链,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二是从有中介间接链接到无中介直接链接。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如今,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的互联网,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立体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可信任、可监督的交通,可以做到协同治理,共享信息,归并校验,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中介的功能正在被淡化,未来甚至可能去中介。这种去中介的趋势显然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势必进一步蚕食传统经销商的世袭领地,重构商业模式。 三是从商业信任到数字信任。信用形成传统模式有局限性,在这种传统模式中,信任需要积累,所以信用的建立需要比较长周期,信任成本高,传统模式中信任也必须经过可信任中央节点,所以小范围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信用记录及信用可及范围小。在过去的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仍然是比较难,比较贵。我们看到阿里巴巴最早运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创造信用,后来有越来越科技平台,金融机构随后跟进。我们也看到了像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能够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对手。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数字信任可以加持商业信用。 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不过,构建新一代数字供应链,需要应对成本、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且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第一,成本。企业的边际在于成本。供应链模式创新能否成功,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成本。2016年,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开启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餐饮相结合的新零售时代。此后,家乐福的极鲜工坊、新华都的海物会、步步高的鲜食演义、联华的优选未来店、复华的地球港,还有大润发优鲜、本来生活实体店、苏宁苏鲜生、美团小象生鲜等等,生鲜超市餐饮一度遍地开花。但这股热潮正在冷却,一些生鲜超市餐饮开业不久就闭门谢客,即使那些拥有规模化超市或成熟电商平台的企业也不再盲目扩张开店,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这种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供应链模式由热胀到冷缩的过程,固然有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容量有限、同质化竞争过度的因素,但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成本。供应链的成本包括采购经销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金融成本等。月活客户太少,边际成本就会过高,容易被市场淘汰。即使通过开业初期的“营销轰炸”获得足够多的客户群体,也必须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保持产品性价比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 第二,技术。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很快,但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还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区块链技术如要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领域形成颠覆性竞争优势,就要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品质,既要满足高频次交易需求,也要达到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标准。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目前的底层技术攻关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隐私保护技术,二是真实性监督机制。三是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四是密钥技术,五是区块链架构。 第三个是制度,与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制度,一是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纳入各式各样的数据库,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滥用屡禁不止,包括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甚至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这就引起人们对于隐私保护的担忧,影响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信心。值得高兴的是,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建设有了新进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不过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一些具体的法律规范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互联网电商平台、移动通信运营商、连锁商场、运输企业等等,都拥有大量具有私密属性的个人信息数据。对于个人信息数据的商业利用,目前还缺乏具体而又明确的法律规范。 二是区块链。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建设数字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里提几点建议。 第一,注意成本和竞争力,我认为规模化经营可以造就的成本节省,竞争力提高的效应,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样可以造就。那些把握了核心数字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机构,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同时获得优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未能洞察先机、未能实现有效技术创新的机构,盈利空间有可能被逐步压缩,竞争能力有可能被不断削弱,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科技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更重要的是新客户、新市场、新价值。应该把握“四维尺度”。 一是效率更高,二是成本更低,三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四是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二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我们应该实施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实施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一起发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争取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紧研发下一代计算架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同时,确保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国家应该改变以表格为中心的统计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公共统计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形成能够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整合不同部门的征信系统,共建信息共享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采集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工商登记、税费缴纳、国际贸易、市场诚信等信息,为小微企业积累信用记录,赋予信用标记。在数字供应链中,实现小微企业信用增值,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抓紧研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抓紧研究制定数字资产市场监管制度,抓紧研发数字技术国家标准,抓紧建立专业化的数字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同时我认为也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数据的具体应用范围,防止企业和个人的私密信息被滥用。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行动轨迹、电子信件、朋友圈等,必须得到有效保护。任何机构、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不能侵犯个人隐私,都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都不能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对泄露、出售、盗用私密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惩处。我想通过我们这样一些工作,我们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做得更好,我们中国的供应链也能够发展更加成功,谢谢各位。[详情]

《财经》杂志 | 2019年05月19日 11:36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王忠民:我跟大家分享大写的C与小写的b。看昨天刚发生的一个故事,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了,这是2018年1月刚刚创立的公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上市之后市值达到了42亿美元。他就做了一件事情,中国的C端消费全球性的咖啡文化,居然月活数量可以达到四五百万的水平,每天都在全国开一个新的店,最后店的数目、月活数量迅速飙升。一年多的时间到美国一上市居然就有42亿美元的市值。 这些咖啡从哪儿来的,只用了四轮融资的钱从哪儿来的,所有的月活店的投资,资本信用供给链条是怎么样的,从咖啡生产基地到最终每一个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所有产业链条、运输链条、信用链条是怎么样形成。只用短短的时间就改变这样一个原有链条的机制,基于数字化的逻辑创造了全球最快速的C端通过改变供应链实现C端场景,成就了一段故事。 讲这段故事,不是说瑞幸咖啡未来是否成功的定义在于今天的上市融资,而是说供应链这样一个金融化的逻辑过程之中怎么在中国大放异彩和怎么没有发挥作用的C、b两端的逻辑。 回到大写的C,今天基于数字化的互联网逻辑成就了在中国的天量级的公司以及独角兽,他们全部都是在C端成功的,我们在C端找到了搜索,找到了电商,找到了社交,但这些东西我们觉得中国人的C端在迅速成长,中国有最大的人口,有最大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人口,这样一个C成了吸引全球投资和中国投资人,并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供给链的需求力。 如果让任何一个消费者,任何一个C端变成互联网和数字化的C端,这就是全中国消费者的升级。我们要问得是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如果拼多多卖的都是便宜的东西,那是因为他供给链当中实现优化,特别供给链的金融化实现优化让东西变便宜,让偏远的原来没有互联网和数字化覆盖的地区的人变成网民,变成网络金融支付者,这个时候就在信用上,在网上去购买你供给的那个东西,居然成就了一家新的电商,只是在供给链和需求链当中把他变成网民的购买者,实现了一次历史的蜕变。 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大,我们会发现所有基于C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成长,都抓住了中国历史C端巨快的成长和巨大的变化,和内在根据自己的福利去改变世界需求力的时候,所有的C端场景都会中国数字化供给链的改变而实现历史大爆发的时代。 我们不仅看了三大场景,不仅看了拼多多,不仅看了瑞幸咖啡,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任何一个端口都是这个逻辑,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端口的大C怎么实现在C端的捕捉能力和获客能力当中变化到了供给端的两大因素。 第一个供给端的因素是如何让原来的供给链变成是最低成本、最数字化的供给链,才可以实现成本最低、供给能力最强,可以在最大效率下实现对新C端的开发和供给时刻的应对。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中小企业,你中小企业就成了。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新消费力,新消费力就成了。 我们更想强调不是这个因素,这个因素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前端的场景当中实现,你去做搜索,你去做电商,你去做这些的时候把所有背后的商品原来的供给链条发生一次历史性的互联网的数字化的变化,你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我们更相信的是,你把金融这样一个围绕供给链本身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信用方进行金融化的改变后,你的效率,你的信用,你的资产的价格,你的流动速度,你的杠杆率,你的IPO的速率一切都会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而如果这三者形成一种合力,就是今天谁做应对需求的拓展,用数字化的逻辑,谁做供应链的市场化的逻辑改变原有供应链的结构,谁做金融化的供应链的金融来改变自己的成本和效率结构,谁就是这个时代巨大的成就者。 如果我们看天量级的公司,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是这样的成功。如果看独角兽,像是刚才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者。如果我们把这个视线进一步放大看,未来独角兽也出现在这个领域,未来天量级公司也出现在这个领域。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大写的C起的作用,C端的开发和供给端的应对,基于数字化和商业化逻辑怎么去完成。 讲第二部分在于结构的错配和紊乱,是我们今天让C能够迅速壮大,而b不能够壮大的核心焦点。如果我们视角放在b端,我们的b端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不仅有贸易,不仅有物流,不仅有服务,不仅有金融,不仅有监管,不仅有机构准入,不仅有制度规定,关键的是在这样一个多层次,甚至我可以描写到十几个层次维度的时候,每一个层次里面的维度我们都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企业就划分为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就看成持牌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和市场化一般的金融机构。物流可以分成铁路、空路、管道一切的类别。当我们把如此多的层面,里面分成如此多内容的时候,其要求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还可以把它动态化,实时在变谁可以准入,谁不可以准入,这个结构动态性的变化又错综复杂。 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把所有链条当中每一链条点上的层次和维度最优化的解决。无论从大数据的逻辑、算法的角度,还是从云计算的角度把基础设施拉出来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层次和所有的点,你无须自己做。如果从商业的开源和商业云计算免费服务平台角度来看,我可以只用一个APP创造一个产业,只用一条算法创造一个神奇。 如果是这些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这些东西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迅速就可以延展到金融服务能不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全部解决,这个时候供应链金融就闪现登场。当供应链金融闪现登场的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把这样逻辑全部用在金融角度用在产业方向的时候,谁就可以焕发出金融和技术的逻辑,为产业得到深度服务。恰好我们最为复杂的体系、层次、维度和变动难以适用它。我们就找到了什么地方最能适用它,C端,因为C端最能把握每一个人的偏好,C端最能让我迎合你的偏好,甚至用最好的商业体验开发你的偏好。从这个角度当中,如果C端进一步说谁满足这个C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以针对这个东西,新创的民营企业不受这个影响,可以迅速满足这些,新创一年的可以说在一年当中所有链接点可以全部用到供应链当中和供给体系当中,就满足了我的C端。 这个时候看金融领域当中出现几大社会突出现象,一个是消费信贷领域当中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焦点,是因为消费当中的场景的服务敞开了,你可以去汹涌澎湃,这个时候银行里面不仅有私人银行部,甚至过去银行理财全部是针对它进行有效的服务。哪一家银行如果不在消费信贷当中去把握自己的新的市场份额,那家银行一定是在这样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落后了。 如果我们在看到这种方向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真正b端供应链倡导了这么多年而进不去,是因为自己里面的数字分割、物流链分割、金融链分割,一切分割最终是一个数据孤岛,数据孤岛不仅在物流层面,不仅在供给链层面,更多在金融供给当中也是错位,在制度的规定性当中,国有企业的钱你必须放在哪儿去,不能优化,优化了以后你怎么样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如果我们回头去看所有的互联网这些企业的时候,这个时候白条已经出现了,白条的出现无非是你的资产的部分作为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起始定价和起始运行过程当中的链条可以用信用逻辑去解决。 这个时候,我们在案例里面居然可以找到芝麻信用,你不仅是金融当中的信用,购物当中的信用,消费当中的信用都可以算成你的积分。如果我们在今天看供应链当中的金融逻辑的时候,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已经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时候,居然在我们的大型国企里面,即使在国有垄断型大型国企里面推不进去,因为商业逻辑、基本逻辑一切逻辑都不通。 贸易端推不进去,何况你在生产当中的物流端、金融端,即使在一家银行给你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有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约束,不同的条件。以至于我们今天受制于这种结构才真正满足了我们的b不能够随着时代的技术进步和商业逻辑和金融技术逻辑的进步而同时比翼奇飞,形成了我们的小b。 第三部分说未来路径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会想有这样的路径,如果所有基于C端的东西都可以在新的消费场景当中得到迅速成长,他们在满足这些的时候,一定会形成自己发展当中的b端的商业逻辑,而这个b端商业逻辑不仅让物流费用,让一切的东西得到解决,而且会让金融端的东西满足它得到供给链金融普遍深化的、随时创新的应用。 我们今天看物流一定会看到顺丰物流,一定会看到阿里物流,一定会看到京东物流,改变这样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所有这些物流背后的信用、资产评估即使产生不良资产的时候,是因为金融逻辑已经在里面了。 我们得出两点结论,中国今天已然处在大C历史背景中,你应该找到那些C点还没有被替代的东西。当你在小b端自主经营市场化的b端,用b端的数字化逻辑和金融逻辑全部得以应用的时候,你在市场当中输出两种能力,第一,b在逐步壮大的同时一定会影响其他的变革力量和冲击小b端向你学习和改变。第二会用这个例证告诉别人,用这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得以实现和应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我们相信今天互联网头部公司当中实现b端的供应链的也好,实现b端金融链也好,一定会是这当中最成就和最发展的路径。 当然这个当中的故事还给我们最深厚的一个逻辑,你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要C端的成功,必须在起步阶段就把你b端所有链条的优化数字化在多层次、多维度当中进行结构最大的优化。如果你缓一步,慢一步,已经比别人慢了,比别人竞争力弱了。这和前端的三个消费场景缓慢的像阿里做出蚂蚁金服,像腾讯作出财富宝等等这样一个逻辑当中,不一样的是今天在这个端口的竞争已经到了同期,已经到了同步、同时的状态当中去发展。 我们会想一个逻辑,当这些东西全部成就的时候,举一个例子,社保基金挣了一笔钱,谁投这个头部的金融公司赚钱。社保基金投了蚂蚁金服5%,今年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恰好是满足了供应链金融全部的金融化的服务,而信用的数字化和数字的商业逻辑满足了今天这个东西。 如果C端促成了小b端的变化,小b又促成了大B端的变化,过去实质性、跨时间的变化变成了今天同步性的、同时的变化。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当我们的链条,金融链、供应链也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球的。不仅是你的,而且是所有链条的时候,那个时代我们就会捕捉住大C的需求和小b的成长的内在逻辑。 谢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9日 10:32
李礼辉:国民发力掌握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李礼辉:国民发力掌握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出席并演讲。 李礼辉呼吁,实施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一起发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争取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紧研发下一代计算架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同时,确保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以下为演讲摘编: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家乡。很高兴在福州参加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 按照一般的定义,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构成的功能性网链架构。10年来,互联网加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似乎没有改变供应链的外在形式,但正在重构供应链的内在逻辑。 一是从单向链接到双向链接。 过去的供应链只是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单方向链接。如今,从消费端发起、经过经销网络驱动生产的逆向链接正在扩展。例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服装规格、样式、面料、色彩、配饰等个性化需求,通过实体门店或网络电商传导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进行软性设计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又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食品的品种、产地、品质、规格以及消费数量、时点等具体需求,反馈给网络电商;网络电商整合消费需求,交给农牧渔生产商按需生产、按时定向配送。 过去是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这种以消费为主导的供应链,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二是从有中介间接链接到无中介直接链接。 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如今,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的互联网,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立体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可信任、可监督的交通,可以做到协同治理,共享信息,归并校验,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中介的功能正在被淡化,未来甚至可能去中介。这种去中介的趋势显然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势必进一步蚕食传统经销商的世袭领地,重构商业模式。 三是从商业信用到数字信任。 信用形成的传统模式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信任需要积累,因而信用的建立需要较长的周期,信用形成的成本高;由于必须经过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小范围的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信用记录,信用可及的范围小。在过去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阿里巴巴最早领军,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发现信用,创造信用,发掘小微企业和平民大众的信用价值。越来越多的科技平台、金融机构随后跟进。 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能够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对手。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数字信任可以加持商业信用。 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不过,构建新一代数字供应链,需要应对成本、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且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第一,成本。 企业的边际在于成本。供应链模式创新能否成功,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成本。 2016年,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开启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餐饮相结合的新零售时代。此后,家乐福的极鲜工坊、新华都的海物会、步步高的鲜食演义、联华的优选未来店、复华的地球港,还有大润发优鲜、本来生活实体店、苏宁苏鲜生、美团小象生鲜等等,生鲜超市餐饮一度遍地开花。但这股热潮正在冷却,一些生鲜超市餐饮开业不久就闭门谢客,即使那些拥有规模化超市或成熟电商平台的企业也不再盲目扩张开店,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这种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供应链模式由热胀到冷缩的过程,固然有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容量有限、同质化竞争过度的因素,但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成本。供应链的成本包括采购经销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金融成本等。月活客户太少,边际成本就会过高,容易被市场淘汰。即使通过开业初期的“营销轰炸”获得足够多的客户群体,也必须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保持产品性价比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 第二,技术。 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很快,但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还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区块链技术如要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领域形成颠覆性竞争优势,就要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品质,既要满足高频次交易需求,也要达到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标准。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目前的底层技术攻关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隐私保护技术。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如何有效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组合环签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学技术的性能和效率。 二是真实性监督机制。如何保证上链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各类资产溯源时,真正形成闭环,避免信息失真,防止投机。 三是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如何避免智能合约的技术漏洞,同时实现可控的业务逻辑修正和合约升级。 四是密钥技术。密钥安全是区块链可信的基石,在私钥唯一性的技术结构中,如何有效防止私钥被窃取或恶意删除,并且能够对私钥丢失、被窃予以补救。 五是区块链架构。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平台不可能独树成林,必须与现有信息技术平台链接。区块链架构如何实现与相关信息技术系统的无缝链接,并且达到可靠性、持续性要求。 第三,制度。 与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制度,一是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纳入各式各样的数据库,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滥用屡禁不止,包括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甚至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这就引起人们对于隐私保护的担忧,影响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信心。值得高兴的是,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建设有了新进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不过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一些具体的法律规范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互联网电商平台、移动通信运营商、连锁商场、运输企业等等,都拥有大量具有私密属性的个人信息数据。对于个人信息数据的商业利用,目前还缺乏具体而又明确的法律规范。 二是区块链。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建设数字供应链,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里提几点建议。 第一,注意成本和竞争力。 规模化经营可以造就的成本节省、竞争力提高的效应,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样可以造就。那些把握了核心数字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机构,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同时获得优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未能洞察先机、未能实现有效技术创新的机构,盈利空间有可能被逐步压缩,竞争能力有可能被不断削弱,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科技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更重要的是新客户、新市场、新价值。应该把握“四维尺度”。 一是效率更高。能够提供比现有技术平台更快、更便捷的交易服务。 二是成本更低。建设成本、运维成本低于同类技术平台,交易成本、服务成本、监管成本低于同类产品和服务。 三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只有那些真正有特色、有实惠、有吸引力、有粘性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竞争力,才有可能达到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 四是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新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应该首先由研发机构和应用机构负责检测和验证,其次由社会认可的权威机构进行第三方检验,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确认。第三方权威机构不仅要验证可靠性、安全性和速度,还要监测可能存在的技术漏洞、技术陷阱。 第二,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 实施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一起发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争取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紧研发下一代计算架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同时,确保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 国家应该改变以表格为中心的统计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公共统计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形成能够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整合不同部门的征信系统,共建信息共享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采集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工商登记、税费缴纳、国际贸易、市场诚信等信息,为小微企业积累信用记录,赋予信用标记。在数字供应链中,实现小微企业信用增值。 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制度建设。 立足于保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抓紧研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抓紧研究制定数字资产市场监管制度,抓紧研发数字技术国家标准,抓紧建立专业化的数字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 进一步明确信息数据的具体应用范围,防止企业和个人的私密信息被滥用。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行动轨迹、电子信件、朋友圈等,必须得到有效保护。任何机构、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不能侵犯个人隐私,都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都不能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对泄露、出售、盗用私密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惩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9日 10:09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方案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方案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演讲。 周延礼认为,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金融服务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将分散的产业参与者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供给新模式新生态。 以下为演讲摘编: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2017年10月,国办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全面落实国办《指导意见》,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强调指出,要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提出新方案。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想尽办法解决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内在需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企业融资的渠道优化的路径 供应链有利于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产融结合促使金融机构纷纷研究数字化转型发展,这给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把单一企业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融资方式体现了创新、协同等特征。供应链金融服务比传统金融服务更有能量和效率,它为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从传统供应链与金融服务来看,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非实时信息交换,存在结构性信息不足。实现企业供应链透明化,需要实现在库存、在途中、在生产中的货物、材料以及产品的实时可视化,实现了的ERP系统很难实现的目标。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协同运行,在可视的平台上就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互,让企业能轻松掌握整个供应链网络全景,解决了传统企业供应链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制定生产计划和流程,难以实时的、智能分析和预测等产品技术问题。数字化供应链与物联网实现网络扩展、数字化协同和人工智能,提高了预测准确性。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重新设计运营模式,顺应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控制产品数量,管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就可预先确保企业经营利润。 (一) 供应链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动能来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提升,供应链金融已搭上数字技术进步的快车,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和智能化可借助数据集中、数据分享、数据整合的优势,推动金融机构及企业合作,共同分享核心数据,依靠金融科技作为支撑,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可通过供应链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善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企合作效率,实现互利共赢效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银企合作在连接不同的系统,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可视化监测、处理海量数据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还需要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合作。 (二)供应链金融是银企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的载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上不断创新,从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作业入手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积极推进自动化设备进程,实现无人送货,优化分析和配送优化等。通过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商业预测与补货、自动化设备提升仓库库存存储与管理效率。如京东物流实现高效的物流服务,24小时履约订单率达到90%。再比如美的集团,从2011年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重构IT系统,确定623战略,投资近30亿元进行系统重构。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美的集团员工总数从2011年最高19.6万人,降至9.3万人。2015年美的集团营收达到1384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0亿元,利润从66亿元翻倍提升到136亿元。 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更是行业内的跨产业的大变革。这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金融机构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转型升级,不能错失机遇。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是数字化的金融、物流、信息、业务构成可追溯的、实时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大系统。可预期随着供应链金融迎来5G的时代,我相信任何交流或交易不再区分线上线下,而是全时空24小时实在的畅通无阻的全球交易市场。相信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得到实体经济的欢迎。未来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将会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供给,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二、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服务即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也可为企业数字信用打通普惠通道。小微企业融资难”卡脖子“的是抵押品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可依托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信用,打破以往依赖不动产抵押,可依据流动资产提供担保融资,解决了供应链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近年来广为推崇的金融服务小微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效率还比较低,主要是信用信息不透明。尽管供应链金融已发展多年,但是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仍颇为有限。随着国家的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供应链融资视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探索,积极开展等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破信息不对称,打造数字信用,为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关口。风险管理是金融的职责。传统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范围有限、深度不足,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众多新金融机构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将企业数字转化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普惠融资最后难关。 二是供应链金融拥有较好的风控手段。供应链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授信方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数据化供应链金融,将传统的企业主体信用转换为数据信用,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降低业务综合成本,彻底破解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 三是供应链金融获取的公开数据,可判断用户特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做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这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关键。 四是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可研发风控系统。通过做小微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画像,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 五是供应链金融可运用金融科技连接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形成实质的信任信息流通,为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便利。 六是供应链金融共享信用可改进服务方式。降低链条上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七是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风控系统可对产业供应链中交易方式和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相关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线上的合同、支付、单证等完整记录,以证实贸易行为的真实性,提供丰富可信的贸易场景。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质,可以解决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问题。 三、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金融服务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将分散的产业参与者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供给新模式新生态。 一要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商品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体系。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将链条内各类信息汇聚,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可追溯,保证真实性,打破信息不透明,增加了各环节企业获得融资的可得性,实现了通过构建供应链带动资金流与风险可控。 二要构建供应链金融解决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构建起一个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要构建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体系。供应链融资能够盘活企业信用,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链接核心企业与多级上下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控方案,实现多级信用穿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与对策 目前,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其运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供应链自身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要提供多样化服务,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给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和服务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就要求银行要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在扩大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自然放大了各种风险隐患。 三是企业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数据等方面,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难以有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主办或开户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其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服务方案。 因此,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注意做好风险管理: 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主办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薄弱点,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减少意外并维持连贯性的资金周转,增加资金运作弹性,确保目标供应链良好有效的循环。同时,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 二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链群。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要不断优选,重点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优选,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引导核心企业在选择成员企业的过程中,将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保证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和谐发展。 三要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对上游的原料供货商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对下游的经销商着重提供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要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研发服务新品,提供管理、营销、现金管理、重组企业供应链、供应链融资等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四要建立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供应链金融要选择一个强大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物流公司可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监控物流和企业动产,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人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可以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同时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外化为契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五、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作建议 第一、充分意识到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供政策支持,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主体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将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为重要发展战略。 第二、鼓励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从国际实践看,国外银行一般是从核心企业出发,向其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服务;而国内一般都是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出发,将存货作为不动产之外可以抵押的资产, 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这种业务仅仅是抵质押物的范围拓展,并没有真正从供应链的角度去开展业务。对此,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等特色分支机构,扩展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设立供应链金融类投资基金。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投资力度,增强其资本实力,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 第四、建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参与各方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物流等参与主体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产品在线服务、非标资产在线交易、政策发布及非现场监管等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各参与主体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对接。 第五、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标准,目前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在各自为战,存在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发布行业自律准则,形成行业统一惯例, 并制定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仓储物流管理体系、交易单证流转体系等行业标准,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台间壁垒。 第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涉及多方主体重大利益,包含质权所有权的原始分配和质权所有权流动带来的再分配,容易引发所有权纠纷。相比国外,中国《担保法》和《合同法》中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条款并不完善,抵押权、担保物权等法律概念的界定与纠纷处理还不明晰。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我就讲这么多,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9日 09:56
裴金佳:两岸供应链正在融合发展 不断向高端迈进
裴金佳:两岸供应链正在融合发展 不断向高端迈进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裴金佳:两岸供应链正在融合发展,并在全球供应链产业中不断向高端迈进 “2018年两岸贸易额达到2262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已经占到41%以上。这充分说明两岸供应链已经相互整合,正在积极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裴金佳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 裴金佳 裴金佳指出,打造中国供应链是新时代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也为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率先同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推动两岸应通尽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裴金佳表示,福建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源远流长。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台交流合作,正在围绕两岸应通尽通,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希望广大台胞观大势、明大义,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坚定对大陆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的信心,用好用足大陆新一轮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不断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20:02
杨冬: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
杨冬: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

  杨冬: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 “大数据在不可阻挡的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所以,从船舶航运业讲,我们到底是迎接,还是等待数据来改变我们,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冬 杨冬说,航运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英国自三、四百年前就发展航运业,因为具有非常古老的传统,所以航运业对革新的承受度在各个行业中是最低的之一。但最近十年,数字化一直在推动航运业在进行行业的自审,以及推动航运业进行革新性变革。 但是,目前出现的一些数据系统使得公司可以直接从船舶情况实时了解运输量,比如数据库AIS(即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把每个船舶的状态每隔六秒记录一下,能实时看到每一秒正在海上运行的船舶的原油运输量,这个就是非常大的革新了,完全改变了传统贸易监控的方式。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冬:谢谢主席。我是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杨冬,首先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过来分享我们工作中一些关于智慧航运或者说智慧供应链的一些经验和知识。刚才我听到讲台湾这个司机,我觉得台湾司机很辛苦,天天被监控,同样的事情,航运业也在发生。我们发现不同的船行驶时候可能在相同的航段、相同状态下,但是耗油很高,所以我们在研究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船在同样航程上耗油产生这么大差别,好多东西也是类似的。 其实我们研究中心主要关注航运,今天主题是智慧供应链,如果别的专题下我们不太有发言权,如果大宗商品,那和航运的关系就是太密切了。因为传统上,大家听了半天大宗商品,我不知道你们认为什么是大宗商品,从航运上,大宗商品有那么几个:煤碳,铁矿石,油、还有粮食,所有这些大宗商品基本上国际运输都要通过航运,不可能通过飞机,也很少通过火车。 中国恰恰是全世界大宗商品贸易的大国。我举个例子,这是我今年写一个基金申请用的数据。在四个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和原油中国的贸易量全世界第一,尤其是铁矿石,中国进口量世界第一,日本全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进口量是日本8倍,全世界50%以上的铁矿石是由中国进口的。原油也是全世界第一,天然气和煤碳进口量排世界第二。但是国家一说发展绿色航运、多式联运,天然气价格要猛涨。因为估计中国进口会越来越多了。就像刚才所说,所有这些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依赖航运,航运业本质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国家也建立了非常大的船队承载大宗商品的运输。前面几位嘉宾讲到供应链有几个问题,供需匹配,物流成本优化,质量效率这方面都是目前供应链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下面我就想用三个例子讲一讲,现在的这些新的数字技术和智慧技术怎么样去推动航运业解决这三个问题。 航运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英国三四百年前就发展航运业,因为具有非常古老的传播,所以航运业对革新的承受度是最低的。在航运业传统上,希腊、英国、挪威和丹麦他们都是家族性企业,他们觉得我们这套做了几百年了,很不容易改变,但是最近十年,数字化一直在推动航运业在进行行业的自审,以及推动航运业进行革新性变革。 下面,我以三个例子来分别讲述,某一个数据系统怎么样从国家、企业和船舶公司角度推动他们发生变革。传统上每个国家对贸易量会进行预测,比如我这些量怎么来的?原油从哪些国家进口?煤碳从哪些国家进口?但是这些预测具备滞后性,都是已经发生之后才能知道这个贸易量,因为是通过海关的统计。但是,现在一些数据系统使我们可以直接从船舶情况实时了解运输的量,比如现在有一个数据库AIS,就是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把每个船舶每六秒状态记录一下,这个数据量非常大,一年大概8个T。挪威的学者去年就出了一个研究报告,就是他们不去统计海关的贸易量,相反他们去看船舶海上实时运行情况,然后他们去把这个数据从AIS系统里面拿出来,这样就能实时看到每一秒正在海上运行的船舶的原油运输量,这个就是非常大的革新了,完全改变了传统贸易监控的方式。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价格预测。大家都知道从经济学上价格产生就是供需匹配产生的,刚才刘博士讲供需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价格预测非常难做,比如有时候铁矿石突然价格涨了或者跌了,同样通过这个全球船舶实时定位系统,我能够知道实时船舶上的流向,我把所有流向进行累加,当然这个技术很复杂,你就知道实时铁矿石贸易量,知道实时铁矿石贸易量就知道实时的供给量,知道实时供给量你对价格预测更精准。原来铁矿石贸易预测以国家为单位,通过船舶这个就可以把它直接以港口为单位,比如今天有多少铁矿石到港口,这边需求多少,我对明天价格就会有一个预测。 那最后就是对船舶公司的改变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船舶公司是非常传统的,他们不太接收新技术,但是最近AIS系统对船舶公司操作有一个改变,船舶公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一个船变成一个空船时,我最有可能拿到货进行港口转移,但是哪个港口最有可能拿到货这是不确定性的。传统船舶公司会怎么做?他会打电话给一些货代或者船舶经纪公司,你手上船往哪走,但是货代和经纪公司他们信息是片面的,体量有限。通过货运定位系统,可以看到实时有多少船往哪个港口走,如果通过过去历史数据把船舶流向实时预测,就会有更好的知识和经验去选择一个更好的船舶的选位系统,我把船舶往哪个地方去定。 从以上讲的几个方面,我最近的工作经验就是: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所以,从船舶航运业讲,我们到底是迎接还是等待数据来改变我们,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9:07
周天颖:智慧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周天颖:智慧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周天颖:智慧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其实脱离不了人性。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是为人性做服务,智慧供应链也是一样。”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周天颖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周天颖 周天颖以台塑集团为例分享了台湾在智慧供应链方面所进行的尝试。据他介绍,台塑集团将所有公司驾驶员都纳入了公司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整个供应链里,台塑从一开始原油进来、货运,到炼油厂、油罐车、加油站,直到把油给每一个使用者的各个环节,都引入了智慧监测功能,多年来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效率。 在周天颖看来,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其实脱离不了人性。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是为人性做服务,智慧供应链也是一样。当这个供应链对甲方,对乙方,对所有相关的人都有利好、都有帮助的时候,其实这个供应链就非常容易形成,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率。 以下是发言实录: 周天颖:感谢,首先个人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台湾的逢甲大学,个人虽然在教育界服务,但是这么多年跟企业界十分紧密的结合,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这边跟各位分享一下所谓智慧供应链这块领域的想法。在台湾,我们在看很多东西的格局跟中国大陆这边的格局其实不大一样。我们格局其实比较小,因为跟我们自己本身,跟我们拥有的土地和跟整个范围比较小有关。 可是这个小里面,我们做了一些比较细致的事,我从几个小故事跟各位分享一下所谓供应链,举几个例子。在台湾有一个很有名企业叫台塑集团,早期是已故企业家王永庆创办的,是台湾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下面有很多子企业。20年前的时候,有一个台湾私人私有公司台塑石化,生产了非常多石油,从提炼以后,然后设加油站。石油有所谓的油罐车,当时的油罐车有将近3千台跑在高速公路上。油罐车行驶道路是上非常危险的事,一方面可能因为超速了,一方面可能因为转弯,一方面可能因为盲点了。只要油罐车出了事,赔偿金额非常高,保险金额也非常高,所以台塑20年前开始找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让他们可以把车子管理得好一点。 当时台塑提出,利用所谓的GPS,所谓车队监控的方法,在车上接GPS接仪,知道这个车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在不该转弯的地方转弯,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到这里,或者这个点到那个点的不合理的。当时台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些驾驶员可以管理得更好的话,是不是当时所雇佣的非常多的、管理驾驶员的行政管理层就可以首当其冲的被取消了。所以这批人其实是第一批受害者。可是第一批人虽然是受害者之后,台塑油罐车连续多少年在全世界的几百万公里的肇事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因为不能再超速了,不能在任何地方停留,甚至他倒车的时候,每五公尺必须踩一次完全刹车,之后才能倒车。所有这些慢慢发现,这件事情其实对公司形象有帮助,帮着公司效率更提升了,对公司的物流发挥了很大的效用。 接下来开始想,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我这台车的轮胎理论上可以走一万公里才换胎,可是这个司机开了5千公里就要换了,为什么?因为开车习惯,所以在每一个轮胎上放了胎压监测器,自动化监测的方式让公司总能够了解到哪个驾驶员开的车平均每一个轮胎平均到一万公里才会换,哪个驾驶员换的轮胎每五千公里就要换了,哪些驾驶人习惯必须要做改善,因为他时常踩刹车,经常开快要紧急刹车。后来加上更多的感测器,比如又发现车子有盲点,就在转弯的时候,会跟旁边有的摩托车容易出车祸,所以车上面对外对内加装8只镜头,每一部车上有胎压,有门窗有没有关紧的感应器,每一部车上有行车的方式。但台塑觉得还不够,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驾驶员昨天晚上有没有喝酒?驾驶员血压正常不正常?所以在开始驾驶员行车之前,必须有酒测,知道血压是不是正常。所有的东西正常,才让这个驾驶员才可以出车,这些东西全部自动化。 这几年下来以后,台塑发现不只要做车队监控,还可以跟整个公司一些管理的部分、决策的部分,甚至跟公司的ERP做结合,为什么?驾驶员在不同时间开不同车辆,在不同的地点走,他的钱是不一样,薪水不一样,加班费用不一样,假日开车,礼拜天开车,平常假日开车,薪水起算方式不一样。所以后来这几年,当ERP系统做了连接之后,随时可以知道这一家公司里面几千名的驾驶员,在这个礼拜、这个月、这一年里面行车的方式,前10%最好的驾驶员是哪些人,所有东西对公司而言最有帮助的。 所以,所有公司驾驶员都配合整个的ERP所有的管理,配合所有的联动,整个供应链里面,台塑发现一开始的原油进来,从船到货运、到炼油厂、到油罐车去提、到加油站,再把油给每一个使用者,这一整串包含完整供应链,完整物流,完整管理链,这么多年来靠着非常多科技帮着公司提升了很大的效率。这个就是很典型的所谓的智慧供应链的故事。 我从这几个小故事入手,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就完全没有你需要克服的问题。我刚刚一开始讲,一开始做车队监控的时候,实际上一名管理员可能要看10-20名驾驶员,但这些其实是不需要的。在我们做了所谓驾驶员酒测血压量测器以后,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当公司知道这个驾驶员的酒测结果后,因为昨天晚上喝醉,到现在虽然人清醒了,但是还是高危,理论上不能出车,或者这个驾驶员血压偏高,这时候不能出车,这时候对公司又是一个考验。如果不让他出车。谁帮他开本来要开的这个车?在这个时间,这个点,从这里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在台湾好的驾驶员不好找。所以,也产生很多问题。但是,经过了一两年的磨合,慢慢的驾驶员发现,其实这样做是保障他本身的安全,除了帮公司可以有更好效率,更好的管理之外,对他自己本身有帮助。 所以我今天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其实脱离不了人性。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是为人性做服务,智慧供应链也是一样。当这个供应链对甲方,对乙方,对所有相关的人都有利好、都有帮助的时候,其实这个供应链就非常容易形成,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率。以上,我从台湾来,就台湾的小故事跟各位做一下分享,所谓智慧供应链在台湾的一些企业,我们目前做到什么样比较精致的服务,希望能够把这个供应链所带来的这些经验能够带到中国大陆,能够带到全世界。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9:05
姜超峰:监管链是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姜超峰:监管链是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姜超峰:监管链是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们国家加强了监管的力度。这个监管的力度不仅仅体现在银行、金融方面,也体现在供应链的各个交易环节以及物流环节方面。”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姜超峰 姜超峰认为,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实际上是由各个环节、各家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链条捆绑在一起的供应链。一条真正的供应链实际上有五个链连在一起,包括交易链、物流链、金融链、信息链和监管链。 对于供应链的智慧化发展,姜超峰认为智慧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感知,在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地感知到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第二个是决策功能,感知到信息后,能够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需要做什么样的决策;第三个是执行,对决策之后的一些小问题进行纠正;最后一个是学习,当智慧化系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就说明供应链的智慧化真正形成了。 以下为发言实录: 姜超峰:非常感谢咱们会议对我们的邀请,我就这个题目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的题目是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我就想从三个方面简短的说一说。 第一,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实际上是由各个环节、各家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链条捆绑在一起的供应链。我给它分一分,一条真正的供应链实际上有五个链连在一起的,第一个链是交易链,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企业都要卖出自己的产品,另外一个企业买走它的办理,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就是交易链,没有交易链,供应链就无法形成。第二个是物流链,我们有了交易之后,一完成交易,马上这个货物就要转移,转移的方式、转移的环节就是物流链的过程。第三个是金融链,每一个交易环节都需要动用资金,我要买你货的时候必须从银行贷款,必须用我的资金购买利益相关的东西,所以都有一条金融链紧紧跟随。第四个就是信息链,每一个交易、每一个金融环节、每一个物流环境都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要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如果中断了交易就无法完成。最后一个是监管链,监管链是我去年刚刚提出来的,因为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们国家加强了监管的力度。这个监管的力度不仅仅体现在银行方面、金融方面,也体现在我们各个交易的环节以及物流的环节方面,这是我对供应链的生态体系的一种认识。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智慧化,什么叫做智慧化?我们对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权威的解释,但是智慧化表现为以下特征:第一个就是感知,有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地感知到某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就是感知的功能。第二个就是决策的功能,我感知到了这个东西,我马上能够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需要做什么样的决策。第三就是执行,决策之后有一些小问题,有一些不需要人工决策的东西,就把这些去纠正了。最后一个是学习,如果我们的智慧化系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就说明我们这个智慧化真正形成了,这是我讲的关于智慧化的几个特征。 从大宗商品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智慧化又表现在具体的方面,比如说供需的匹配,有多少生产,有多少需求,需求和供给大体相当,这叫匹配问题。还有物流成本要不断的降低,大家知道现在全国物流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4.8%,去年又回升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成本的降低是意味着我们只有智慧化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还有一些是交易形式的变化,就包括除了过去订货会、看样订货、到钢厂去采购、批零等方式,现在还要加上电商,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的功能。所以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目前在我们国家大概有2600家之多,但是大部分是亏损状态,这跟大宗商品的智慧化程度有关。 最后,智慧化特征里还有一个方面是产业链的金融,上一节有人提出来金融问题,实际上我现在推崇的就是产业链的金融。在一个产业的链条当中,下游买上游的东西就是一个产业链,比如说钢铁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当中,上下游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关系,在这个链条当中,做金融可能风险是最低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国家现在对大宗商品的供应链有些什么样的政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多式联运,尤其是大宗商品量非常大,一上来就是几十万吨,上百万吨的量,因此要实现多式联运,要把更多的公路运输转移到铁路上来,转移到水路上来。第二个就是中欧班列,有很多人说,我们拿这么多钱去补贴这样一个铁路运输的线路,划算不划算呢?后来我也想通了,我们的“一带一路”真正是从大陆桥打通才算打通,以前我们用了各种方法都没办法打通,但是中欧班列一下子打通了,我们曾经花了十多年时间想进入集装箱联运的便利公约,但是进不去,中欧班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清规戒律冲破了,我觉得它是有历史意义的东西。 最后一个国家级的重要政策就是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建设,去年12月21号,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共同发了一个文,要建立全国的国家物流枢纽。这个物流枢纽在全国规划了212个物流枢纽,选了127个城市来建立,所以未来的枢纽问题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好,我说完了。 主持人:问一下姜主任,你刚才提到监管链,我觉得这个挑战蛮大的,这个监管链的监管主体应该是谁? 姜超峰:其实我们的监管从20年前大宗商品放开之后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有一些监管是法律上有规定的,规定你必须管。比如说你从银行的融资不能用于炒股,如果有人拿银行的融资去炒股就违法了,就有人去抓。所以2011年那一次刚贸事件爆发就和这个有关,但当时因为我们所有的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这个该不该管,所以一下子造成了1500亿到2000亿的银行贷款收不回。从那个时候起,政府就意识到应该有一个监管的链条。从趋势开始,监管链条的力度越来越大,包括保险、银行、金融业、非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的所有这些东西都在监管之内。为什么?因为它已经危害到一般老百姓的资金安全,所以该监管了,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的。为什么不够呢?因为我们行政体系里面并没有规定哪些该监管,哪些不该监管,该监管的时候采取什么措施监管,监管到什么力度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包容审慎,一种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看它一会儿,但是看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就出事了,监管的度一定要把握,千万不能过度。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9:01
苏隆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要树立“商贸运筹”的理念
苏隆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要树立“商贸运筹”的理念

  苏隆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要树立“商贸运筹”的理念 “我一直呼吁台湾物流业不要做劳力的事情,要动脑筋做到五流合一,逐渐推行商贸运筹的概念。”社团法人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理事长苏隆德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社团法人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理事长 苏隆德 苏隆德说,他更愿意把物流叫做“商贸运筹”。趋势的改变叫潮流。潮流一定影响商流,商流会让物流由量变发生质变。这个过程里面会产生有用的资讯和情报,有用的叫情报,所以叫情流。在物流配送中,潮流、物流、商流、情流,钱流可以实现“五流合一”。 苏隆德认为,物流产业的一个关键点,即最基础的原点,就是司机。司机是物流配送的重要一环,是跟所有的供货商跟消费者的触点,所以驾驶员管理是很重要的。 在苏隆德看来,需要改变“司机只是在送货”的观念,司机其实在做两件事情: 一个是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司机其实是一个运务工程师,商品如果不被送达,就不能够发挥其应用的价值。也许商品到店里面被卖了,被卖的人可以养家糊口;也许送到家里被顾客使用,那使用者会怎么样?会快乐、高兴。 二是司机其实在传递爱与关怀。所有的商品被购买,背后都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被归纳为爱跟关怀,所以,当司机成为一个运务工程师,他其实在传递爱与关怀。 以下是发言实录: 苏隆德:主持人、各位与会的嘉宾,还有台下很多朋友,其实我们这个单元有两个主题,一个叫做贸易便利化,一个叫物流创新。在贸易便利化部分,是透过所谓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机制来达成。开放会带来更多的竞争,但是有竞争才有进步,这是我对自贸区的观点。 如果你要让自贸区这样的一个机制有效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试问我们现在中国到底有几个贸易区?在我知道的应该是有将近16个试点。美国有几个贸易区?欧美国家有这样的机制吗?也许大家可以查一查,思考一下。我倒是认为自由贸易区,在中国未来发展它的过程,是不是要考虑让它更开放,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除掉。毕竟所有的障碍都是人为的,都是为了保护什么,怕什么,而必须要去做某种程度的限制。我想中国已经够大了,是不是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来对应已经开始的所谓的变化。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我请问各位,物为什么会动?因为有“需求”。你肚子饿了,所以要吃便当。我因为要用麦克风讲话让后面听到,所以才把它握在我手里。因为有需求,物才会动,所以没有需求的物流一点作用都没有。我把物流叫做“被动性产业”,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那才是大家要思考的方向。在1985年,供应链的管理是一个美国学者最先提出的。他看到一个现象,美国在别的国家攫取资源,必须要加以有效的管理,才能让这些商品回来满足它国内的需求。所以供应链的思维其实就是制造导向的思维。已经33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特别是我们东方,包括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我们都是在这种思维底下,在供应链角色扮演中的底下存在着。可是环境变了,我们从整个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几个阶段,单就从比较近的阶段来看,供应链管理透过美国在全球去攫取这些资源为他们国家服务,相对某种程度也会产业空洞化,所以它就透过当时代科技,有一个叫做英特尔去做这样的过程,开始发展这个。当然我们也跟着他们的思维里面,大都尾随了欧美的脚步。现在我们已经够大了,我提出来既然没有需求,物不会动,供应链要不要拿掉而去做需求链。现在国内的电商业者,包括马云的阿里巴巴、京东等等,不是都在从数据攫取的过程当中看到需求在哪里,再来启动相关的资源整合吗? 所以习近平主席也提到了“要以人为本”,因为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以人为本就是需求导向。所以我是呼吁我们要静下心来,不要再用西方的思维,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待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自由贸易区是管货物的进口进出,资金的进出,所以它需要有外汇管制。货物的管制需要有税,有一关三检来做管理。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们这里谈到了转型升级,应该颠倒过来,升级要先做,升级叫做效力的创新。转型叫做价值的创新,当你一个企业能够从效力去着手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你就可以从事价值的创新这件事情。所以,我一直在呼吁升级要做在前面,然后再来做有效的转型。 王延春:建海外仓也有成本问题,还有企业对当地法律,制度环境的了解也不是很理想。那怎么办呢?我想听一下苏理事长有什么见解。 苏隆德:从整体经济角度来看,贸易的形态会随着整个科技的应用而改变,我们现在叫做“联网社会环境”,在这一环境下,其实信息的交易是蛮快的,意味着我刚刚提到时间的障碍是越来越少。也因为这样。比如,像士农工商的士大家都会写,那如果加两条,一个加,一个减,你先写加还是先写减?当然先写加,再写减。这个加叫给,所以我们要懂得“给”。回到我们的文化本质,上一场台湾朋友在谈文化供应链,从这个观点去思考和定位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对内还是对外,台湾其实跟大陆是分不开的,两岸一家亲。 王延春:我想问一下苏理事长,现在我们最核心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在物流配送和供应链上,能够让我们超越现在瓶颈的问题是什么? 苏隆德:物流产业的一个关键点,即最基础的原点,就是司机。配送的重要一点就是司机,司机是跟所有的供货商跟消费者的触点,所以驾驶员管理是很重要的。司机不是在送货,要改变这个观念——即司机不是送货?那他在做什么?他在做两件事情: 一个是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所有的货在仓库里面,他只有本身的价值而没有被使用的价值。所以透过司机,他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也因为这样,我们不叫司机。我们叫运务工程师。因为送货是一个被制约的、相对落伍的名词,烙印在他们脸上。所以当他在送货,他就很辛苦。因为他每天面对的就是不确定的环境,所以司机是在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也许商品到店里面被卖了,被卖的人可以养家糊口,也许送到家里被顾客使用,那使用者会怎么样?会快乐、高兴。 第二个角色就是他其实在传递一件事情。所有的商品被购买,背后都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归纳为爱跟关怀,所以,司机当他成为一个运务工程师,他其实在传递爱跟关怀。从这个角色看未来物流业,我们已经把物流叫做商贸运筹。在介绍里面,有提到我们是物流合一。趋势的改变叫潮流。潮流一定影响商流,商流会让物流由量变发生质变。这个过程里面会产生有用的资讯和情报,有用的叫情报,所以叫情流。潮流、物流、商流、情流,钱流可以实现五流合一,我一直呼吁台湾物流业不要做劳力的事情,要动脑筋做到五流合一,逐渐推行商贸运筹的概念。所以我建议大家进行逆向思考,跳脱现有的迷失才会有更宽广的空间。 王延春:非常感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再开放提问。我想对这个环节进行一个总结,请每位嘉宾用简短的话把我们这个环节讨论的概念归纳一下。 苏隆德:我想在座的应该都可以称为经营者。因为你要经营你自己的人生、你的事业、你的家庭。经营者要拥有把不确定性转换为确定的人,这相当重要。怎么样在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掌握环境的确定性,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你要调整你的思维,转变会带来力量,改变才会有机会,停在那里不动一点机会没有。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8:58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财经网讯 “如何在供应端和消费端拿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在新零售里面,台湾已经打入智慧农业,就是AI+IOT,用我们的人工智慧加上物流的整体打造,这样就把农民跟消费者串在一起,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让农民可以真正赚到该赚的钱,而不是真正的钱都让中间商赚走了。”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名誉理事长张玉成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张玉成表示,台湾的农产品的电子拍卖系统让消费者非常信任的。所以我们讲的零售,零售对面机制就是大批发,我们不是大批发,我们让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亲自体验的。所以这个区块上我们做出标准化。 此外,他还指出,现在台湾在三产联动上面在走的,一产是生产,二产是加工,三产是市场行销品牌打造。  [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5月18日 18:28
高孔廉:两岸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 还要做好分工
高孔廉:两岸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 还要做好分工

  海贸会会长高孔廉:两岸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还要做好分工 “两岸的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最好是要有所分工。如果做好了适当的配合,两岸在供应链方面的互利互惠空间将非常巨大。”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高孔廉 高孔廉称,要连接两岸,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问题很重要:第一个是文化。第二个社会,第三个是经济。两岸之间互有所长,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创新服务;台湾则拥有良好、扎实的产业技术以及生产基础。两岸如将技术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话,可以研究共同的供应链行业标准,甚至将其上升为国际标准。 高孔廉认为,未来供应链的发展,会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区域经济整合跟保护主义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就国际贸易理论也好,企业经营理论也好,都是应该要强调分工的,要选择比较利益进行分工。所以,很多国家会签署区域经济整合自由贸易区协议,目的就是在此。 第二个问题是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三者的变化情况。数字经济的趋势之下,这三者的未来发展会涉及到软件,AI、人才这些问题,两岸之间应该要共同讨论这方面的人才培育计划。 第三个问题就是有关WTO的问题。未来WTO的规则要如何演变?演变的结果对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未来计算方式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供应链论坛。 供应链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解决民生问题,我想这时候是用餐时间,我尽量把我报告精简一点。 谈到供应链、产业链跟价值链,这三个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从产品起点,包括产品的研发,原材料、设计、以至到中间的制造,后面的品牌、行销、物流等等,这些整个来说是供应链的一环。当然我们很难说从某一个点计算它价值,刚才有谈到Iphone,Iphone是在美国设计、研发,然后在中国制造。但是,事实上他的很多原料跟零部件是来自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成苹果,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如果我们纯粹从制造面来看的话,也许在这边所能够得到的部分比例上不高。但是事实上,它的行销、品牌这部分成本实际上相当庞大。 我最近看大陆的电视剧,我发觉有好几个电视剧里面所有的演员所拿手机是Iphone,所用电脑是苹果。这部分的费用都是归在行销里面。所以,他虽然赚了很多,但是他的支付其实也是很高的。首先对供应链来说,我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刚才主持人介绍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我们这个协会的创办人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流有巨大贡献的江丙坤先生,我们这个会的宗旨就是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跟互惠。我们现在也负责包括邀访、接待大陆的团体,在中间扮演协调、桥梁的角色。这是简单的先谈海贸会。 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2号在《告台湾同胞书》里面有讲到很重要的五条,其中第四条就是谈到两岸融合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两岸要应通尽通。这个事讲起来,我们常常讲是新四通,过去是要讲要求三通,通油、通航、通商。现在提出来新四通,这新四通里面包含什么东西?包含提升两岸的经贸合作畅通,包含基础设施的连通以及能源货源互通,还有行业标准的共通。基础建设互通在金门跟厦门有通水,将来希望通电,解决金门用电、用水的民生问题。金门通水对金门非常重要,因为水源不够,超抽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盐化,对金门高粱制造就会造成影响。至于电方面,金门完全靠火发电,成本非常高,如果通电对金门使用电力成本相当幅度下降,不过这不是今天的主题,我要谈到两岸经贸合作畅通,合作畅通里面涉及到供应链部分,我常常讲光是谈合作不够的,应该也要强调分工。分工就是供应链连接的问题。最后谈到行业标准共通。我们两岸之间,过去为了要符合国际标准所支付出去的权利金是相当可观的。好在我们两岸之间的相关团体在15年前就组成了行业共通的标准论坛,在这个论坛里面也达到相当的成就。等一下跟各位做报告。 我常常觉得要连接两岸,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问题很重要:第一个是文化。第二个社会,第三个是经济。 在供应链的部分来看,我们现代的制造业很少有一个产品在单独一个地方完成。多半是由很多零部件从不同的来源到那个地方再组合完成的。这样的经济模式实际上符合经济理论里面国际化理论的“讲究比较利益”,企业经营里面讲究追求最适当的经营的方式。刚才讲苹果是这样的形式,包括汽车也是这样的形式。汽车的制造需要很多零部件。我记得我在2013年,在武汉的台湾周活动里面就提出了有关建立两岸供应链合作的模式。我们认为汽车制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刚刚也有提到汽车的制造现在越来越先进,除了机械部分,还有汽车电子的部分。汽车电子的这部分不必要跟着汽车的中心组装厂来走,不一定,除非你是体积庞大,很笨重的零件,才需要跟着中心厂,其他部分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仅制造业有这个供应链问题,农业加工产品其实也是有供应链问题,例如欧洲根本不生产巧克力原材料,可是他的巧克力全世界有名。这是农业、农产品加工的问题。 服务业也有类似的现象,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将来的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庞大的。我们预估未来服务贸易的成长幅度相当有限。大陆也有一位学者讲了,两岸经贸活动里面包含了贸易跟投资,在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之后,两岸通过香港进行间接贸易,1980年代开始,198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到大陆投资,这个投资造成两岸互惠互利,产生了创汇,就业、税收以及带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相对来说台湾方面,企业界也能够有“第二春”的发展机会,当然也产生了一些利润。投资活动带动贸易,那么台湾原物料以及机器设备出口到大陆,因为投资活动而大幅度增加,贸易商品结构也随着改变。 在1990年的时候,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前十名产品,按照HS CODE来分的,里面有鞋类、家居、人造纤维,纺织品,针织等等。到了2000年时候,传统产业的产品只剩下HS CODE54、61这几个类,2018年时候,传统产业的产品退出了,只剩下什么呢?剩下来的产品,等一下后面有一个副录表给大家看,里面的电子电机类、机械类以及光学类这三样东西是目前出口到大陆最多的产品。各位可以想像到,光学产品主要用于做IT产品。机械产品主要在大陆是装备制造的产品。 这里面也谈到服务业,两岸之间的贸易里面。台湾在货品贸易部分是享受了相当多的顺差。大概去年来说,根据台湾海关的统计,应该在800亿美金的样子,大陆方面的统计是超过1000亿。 但是,在服务贸易方面说的话,台湾确实属于大幅度的逆差。我们单纯从旅游来看,去年来到大陆的人数有614万人,但是大陆到台湾去的,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只有270万人。这里面差距非常大。除此之外,学生到大陆来的人数远超到台湾的人数。这是大概贸易的情况。 据我个人观察,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本来是互补互利的,两岸之间有互补互利空间。不过2011年左右,两岸的贸易逐渐由合作走向竞争了。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以后,大陆的工资大幅度上涨,然后沿海劳动力感到不足。还有环保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等等这些造成传统产业必须要转型升级或者转移阵地。这是从合作走向竞争。 至于在供应链分工部分,刚才我也提到了,我2013年在武汉“台湾周”里,针对汽车产业也特别提出,两岸要建立一个“两岸供应链”的概念。一辆汽车的零件是非常多的,那些体积庞大或者笨重的零件,必须跟随组装厂走,但是有很多其他的零件是小的,不必跟着走的。当然,在台湾,在这方面来说的话是比较具有研发和创新的优势。当时我说组装部分厂不一定要硬到大陆来设厂,可以从台湾采购,到这边组装。后来2014年的时候,有一次我陪海协会陈德明会长到台北港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在台北港准备出口的福特汽车,最后要安装的零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重庆厂。可见供应链不一定是单向的,可以是双向走的。这是汽车业来看,所以我强调两岸的产业不只是合作,而且最好要分工。当然也有人会质疑,最近提到产业政策问题,我就说大陆方面有发改委负责这方面的事情,发改委在做产业规划的时候,如果做好适当配合的话,两岸会有合作和互利互惠的空间。当我提出“两岸供应链”之后,在同一年10月份,英国的财经杂志提出了一个“全球电子价值链”的概念,当然我相信所谓的全球电子价值链主要是应用在IT产业上,但是事实上不只是电子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有这个价值链的问题。 在2015年,出现了一个红色供应链的价值概念。红色供应链所谈的就是说,如果将来全部这些零件,全部从台湾移走到中国大陆来的话。我觉得这样就造成两岸之间的供应链断裂,这个断裂,回到我前面所讲的两岸之间的经济连接,如果供应链是断裂的,那么对两岸关系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后面要讲到的就是新创产业。2014年以来,ICT产业已经快速创新进步,走向智慧化。例如刚才很多讲者讲到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等,再加上软件,刚才也有人谈到软件的问题,以软代硬。软件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端等在各行各业有快速的发展,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台湾的做工业电脑的原华电子,也在昆山设厂,跟本地的医院结合起来发展医院管理,令就医治疗的智慧化获得相当大的成果。不只是这些东西,还有跨业整合。我刚才曾经提到,未来10-1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的成长大概只有2%,服务贸易会成长15%,数字贸易,大数据、云端以及人工智能则是25%的高成长。台湾有人整理了一下,国务院从201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产业升级施政重点里所列的行业,全部是和刚刚我所讲的AI、自动化、软件等等有关系的。这个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趋势。这些东西所有的发展里面都涉及到人才的问题,等一下我再谈到这个问题。 这里我要谈到行业标准,两岸之间是互有所长。大陆方面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创新服务。台湾方面拥有良好、扎实的产业技术以及生产基础。如果两岸将技术跟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话,可以研究共同标准,甚至提升为国际标准。过去15年来,有中国通信以及电子工业标准化协会,这个协会跟台湾华聚产业基金会,在过去15年每年都会举行论坛,这个论坛在8项领域,包括车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已经累计达成422项产业共识,公布了59项的产业共通技术标准。这是值得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共同研究、共同努力的。我们建立这个行业标准,如果能够成为世界共通标准,就可以向人家收取权利金,不是像过去我们付权利金给人家。 这里谈到人才的培育,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人才应该要从根本培养,而不是从短期恶性竞争的角度出发。但是很遗憾,在过去这两三年来,两岸之间高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交流已经大幅度的缩小。这个部分大陆方面应该要考虑,应该要设法放宽一些限制。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去年台湾出口到中国大陆的数量,大概占台湾总出口比例的41%。这个数字比2017年、2016年还更高,2016年、2017年是39%、40%的样子,为什么去年特别高,主要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但是,今年以来的数字开始下降,原因就是美国的进口商囤积存货还没有卖出去,他当然新的进口就会减少。进口减少以后,会逐渐转移、转单到台湾地区或者其他地方。因此,两岸之间应该要怎么样来协调?哪些产品在中国大陆做最后组装,哪些产品到台湾做最后组装,这里面还必须符合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在地制造,在地制造有几种不同的算法,附加价值或者是区域附加价值,刚才有人提到美、加、墨,他们规定区域的价值。用这个这些方式精算供应链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对生产是最有利的。 去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产品,数量最多的第一项就是电机产品。第二是机器,第三是塑胶,第四是光学,这就是我们主要卖来的产品,2014年的时候下面还有玩具、人造纤维这些产品,这但是现在它们几乎都退出了。 最后我总结几句话。未来供应链的发展,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区域经济整合跟保护主义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就像我一开始谈到国际贸易理论也好,企业经营理论也好,都是应该要强调分工的,要选择比较利益进行分工。所以,很多国家在签署区域经济整合自由贸易区协议,目的就是在此。 第二个我刚才说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这三个的变化情况,刚才也有一位讲者提到,我们前几天在福州召开了一个数字经济高峰论坛。这个趋势之下,这部分的发展涉及到软件,AI、人才这些问题,两岸之间也应该要共同讨论人才培育的计划。 第三个就是有关WTO的问题。未来WTO的规则要如何演变?演变的结果对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未来计算方式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一共是这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区域整合跟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冲突的问题。第二就是服贸、货贸以及数字贸易的未来发展。第三个就是WTO结构的改变会对未来供应链造成相当的冲击跟影响。以上报告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8:16
马冬根:围绕“快省精准”推荐福州自贸区贸易便利化
马冬根:围绕“快省精准”推荐福州自贸区贸易便利化

  马冬根:福州自贸区将继续围绕“快、省、精、准”推进贸易便利化 “自贸区的一个核心定位就是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验载体,应该说我们成立4年以来,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也做了不少积极有利的探索。”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调研员马冬根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调研员 马冬根 马冬根介绍,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4年多来,福州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推出了82项创新举措,其中有不少还是全国首创。 第二是围绕供应链体系进行建设。福州市是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在“海陆空场网”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打造。“海”的重点是港口建设,特别是在中欧贸易方面,开展了铁海联运的尝试;“陆”的方面是打通了港口和内陆;“空”的方面是在跨境航空建设上,近几年增加了不少航线。 第三是积极发展新业态。在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以及围绕进出口方面的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福州通过自贸区这个载体,在稳步向前推进。 展望未来, 马冬根认为,还是要对标国际,建立高水平的进出口营商环境。今后,福州自贸区会紧紧围绕“快、省、精、准”这几个方面发力,继续将贸易便利化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冬根:刚才张司长把自贸区来龙去脉,背景做了很深刻的阐述。在这个姹紫嫣红的5月,我们迎来了中国供应链论坛在福州的召开,很荣幸有机会跟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领导一起探讨供应链的问题。福州自贸区管委会这几年重点探索的内容是在跨境供应链方面。自贸区的一个核心定位就是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验载体,应该说我们成立4年以来,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也做了不少积极有利探索,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4年多来,我们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就推出了82项的创新举措,其中有不少还是全国首创。比如说在原产地认证无纸化方面,在单一窗口建设方面,在口岸验化阳光化方面,还有IEO认证方面。应该说紧紧围绕两个核心点:一个是降费,一个增效,我们做了一系列体制方面的探索,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第二个,就是围绕供应链体系的建设,福州市是首批的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我们在“海陆空场网”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打造。“海”的重点就是围绕港口的建设,特别是现在中欧的贸易方面,我们开展了铁海联运的尝试。“陆”的方面,更多的是对港口到内陆的打通。。“空”方面就是福州在跨境航空建设上,近几年增加了不少航线,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的,前一阵子还新开了巴黎的航线,同时我们把空运物流加载进去了。“场”的部分,重点还是围绕打造智慧物流场站。还有就是“网”的部分,因为物流的发展到这个阶段,叠加互联网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环。 第三个是积极发展新业态。近几年大家比较关注的像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以及围绕进出口方面的跨境金融服务,通过自贸区这个载体,我们稳步向前推进。在新业态的培育上,在贸易通关便利化方面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比如说跨境电商,如果就商品个体而言,原来进出口都是要报关的,落实到跨境电商,通过体制的创新在整个报关流程上做了快速简化,这是我们感觉这几年值得一说的。围绕贸易便利化方面,福州推出了一些工作,应该说回归到主题——供应链,跨境供应链应该是整体供应链中非常有潜力,有价值的一环。未来,作为供应链一些核心要素,应该实现有机联动。供应链核心要素包括物流、金融、互联网、以及通关便利化等。物流应该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金融是保障,现在叠加上的互联网,是推动物流发展的手段。而通关便利化就整个跨境供应链中核心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理顺和推动。我想回归我自己本身的岗位角色,在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上,应该围绕我们基本的定位,为国家改革试制度,为贸易便利化立标杆,为跨境供应链发展做高地,瞄准这个核心定位推动下一步工作。 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点还是要对标国际,建立高水平的进出口营商环境。大家可能一讲起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多的会提到新加坡和香港,应该说国内的港口还是有我们的特色,还是要紧紧围绕快、省、精、准这几个方面发力。在口岸的通关上,这个环节现在“快”基本上做到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体系化的工作没有做到,比如说“行”的速度,福州跟厦门比有短板,到欧洲的航线,速度还是会慢一些。以“快”的角度出发,从体系层面考虑,端到端速度需要进一步简化。“省”的话就是要省费用,包括中间商的费用,包括政府的费用还要进一步省。精准就是利用大数据处理方式,对物流的运作做到点对点的即时配送,要立足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这是一个思考。 第二个思考就是还是要立足于两岸,因为福州区位的最独有优势就在于——我们在台湾的正对面,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虽然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两岸现在在物流发展上还有很多瓶颈。所以我期待商家能摒弃干扰,立足于福州的区位优势,打通两岸的物流链。近几年,福州应该有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是还远远不够。 第三个就是拓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通关和物流合作。目前这一部分工作应该说有了一些端倪,尤其是在数据互联互通、场站互联互通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因为原来整个业务流偏少,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未来,我们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通关和物流大有潜力。最后,期待业界的各位投资者、商家集聚到福州自贸区考察商机,我们将提供最贴心的虔诚服务,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8:11
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演讲
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7:43
华人头条创始人黄琪旺演讲
华人头条创始人黄琪旺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华人头条创始人、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琪旺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7:42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广宇演讲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广宇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7:41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演讲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名誉理事长张玉成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7:40
王宁: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
王宁: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出席并致辞。 王宁表示,供应链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发展,反复强调要推进供应链创新,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据其介绍,福州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构建供应链物流链融合发展新体系,加快实施物流标准化项目,努力提高流通的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 “我们从福州的特色优势出发,重点打造了汽车玻璃制造、大型商超、大宗商品交易、港口物流等14个供应链平台,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打通了从前端设计、生产到最后消费的各环节,有效实现供需匹配,促进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王宁表示。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更加精细,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我们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示范企业。我们将通过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的集成、协作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他说。 以下为致辞原文: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相聚有福之州,相聚第二届“5·18”海丝博览会、海交会,共同参加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首先,我谨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供应链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发展,反复强调要推进供应链创新,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福州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构建供应链物流链融合发展新体系,加快实施物流标准化项目,努力提高流通的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我们从福州的特色优势出发,重点打造了汽车玻璃制造、大型商超、大宗商品交易、港口物流等14个供应链平台,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打通了从前端设计、生产到最后消费的各环节,有效实现供需匹配,促进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比如,我们与中安实业集团合作,联手打造了中安绿色供应链平台,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可靠的科技、物流、金融保障。又比如,福耀玻璃智慧供应链平台,对接了上下游企业2800多家,形成按需柔性生产模式,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生产成本降低了31%、效率提升了46%。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更加精细,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我们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示范企业。我们将通过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的集成、协作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特别是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参加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努力在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我们将积极运用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加快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两岸供应链体系,推动两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市场共同繁荣。 此次高峰论坛,很荣幸邀请到数十位国内外资深专家、行业精英,与我们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案、新举措。我们相信,在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中国供应链发展、两岸供应链融合,必将驶入快车道,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预祝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7:30
SAP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总监邱宪宗演讲
SAP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总监邱宪宗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SAP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总监邱宪宗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6:55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演讲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6:53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周天颖演讲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周天颖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周天颖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6:52
刘少轩: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
刘少轩: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

  宁波(中国)供应链管理创新学院院长刘少轩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宁波(中国)供应链管理创新学院院长刘少轩出席并演讲。 刘少轩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解决供和需之间匹配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问题是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数量,正确质量,正确价格的产品交付到消费者手里。而大宗商品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中东局势一紧张,原油的价格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进而给大宗商品带来连锁反应。从国内来看,受非洲猪瘟影响,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一定会走高,相关联的大宗商品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就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刘少轩认为,第一是要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知的未知,一种是未知的未知。“比如一枚硬币,抛出去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结果,有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但是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这次抛出去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规律,如果我抛的次数足够多,一定是一半的机会出现的是正面,一半的情况下出现反面,这是我们称之为已知的未知。另外一个是未知的未知,比如两年前有多少人知道特朗普会当选美国的总统?这就是我们讲的未知的未知”,他解释道。 “从大宗商品的角度上看,要匹配供应和需求,就要匹配很多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刘少轩认为,大宗商品的需求端的不确定性是“所见非所得”,“比如你所拿的到的订单对产品的需求进行预测的话,往往你会犯错误。因为在供应链管理里面有个规律,如果你离消费者越近,由消费者近的这一端往供应链上端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每加一层你所面对的不确定性都会被放大。所以大宗商品作为很多商品的原材料,是处于供应链非常的前端,所以你所观察到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往往不是真实的消费端需求不确定性的真实表现,这是大宗商品要解决需求不确定性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而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当中,未知的未知非常多,“包括自然灾害,流行病,包括地缘政治,包括原油价格波动、汇率波动这样的风险,已知的未知又包含假冒商品,仿制的商品,包括港口和各个运输环节的延迟,包括市场的变化,包括供应商不同的绩效的表现,包括我们对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以及我们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执行层面所产生的问题”,刘少轩表示。 怎么来管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呢?刘少轩认为有两个维度,一是对不确定性的控制程度的分析,另外一个是分析不确定的事件所发生可能对企业或者行业所带来的预期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企业管理来看,可从三个量化分析的层面来对不确定性进行智慧化管理。一是从整个链条的角度去分析,当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响应恢复时间需要多长。二是当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三是通过上述两个指标的分析,寻找供应链上的风险敞口在什么地方。在供应链链条当中的关键点加大投入。[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6:48
姜超峰: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姜超峰: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出席并以“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为题发表演讲。 在提到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时,姜超峰认为实际是由各个环节、各家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链条捆绑在一起的供应链,一条真正的供应链是由五个链连在一起的。第一个链是交易链,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企业都要卖出自己的产品。第二个是物流链,有了交易之后,货物就要转移,转移的过程就是物流链的过程。第三个是金融链,每一个交易环节都需要动用资金,所以都有一条金融链紧紧跟随。第四个是信息链,每一个交易,每一个金融环节,每一个物流环节都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要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如果中断了,交易就无法完成。最后一个是监管链,监管的力度不仅仅是体现在银行、金融方面,也体现在各个交易环节以及物流环节方面。 而什么叫智慧化呢?姜超峰认为表现为四个特征:感知、决策、执行和学习。“如果系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就说明智慧化真正形成了”。 “从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角度来看,智慧化又表现在几个具体方面,比如说供需的匹配,有多少生产,有多少需求,需求和供给大体相当,这叫匹配问题。还有物流成本要不断的降低。还有一些是交易形式的变化”,姜超峰表示,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目前有2600家之多,但大部分是亏损状态,这跟大宗商品的智慧化程度有关。[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5月18日 16:48
王军: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深度挖掘数据富矿
王军: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深度挖掘数据富矿

  王军: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深度挖掘数据富矿 “目前行业内的数据共享还稍显不足,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让数据驱动我们供应链发展。”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军 王军认为,未来应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在供应链领域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个应用好,那么供应链无论是对整个产业一方还是融资一方,或者说是数据的富有者一方还是数据贫穷者一方,都能搭建桥梁,能很好地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王军称,目前我国对物流的挖掘和资金流的重视都比较高,但是恰恰在信息流或者数据流方面,由于过去技术手段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我们对于数据富矿挖掘不够。在他看来,数据鸿沟的存在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意味着数据红利和数据财富,只要广泛应用现在的新技术而填平数据鸿沟,我国将收获广阔的数据红利。 对供应链产业的未来发展,王军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是相关各方应该秉持融合共赢理念,建立生态圈或者说共同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融合共赢。 第二是目前行业内的数据共享还稍显不足,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让数据驱动我们供应链发展。 第三是对广大链上企业来说,无论核心企业还是小微企业,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数据体系。核心企业可以致力于建线上化平台,小微企业可以做技术的联盟等。 以下是发言实录: 王军:好的,谢谢主持人。因为我来自金融机构,所以我想从金融机构角度谈谈供应链发展的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新的趋势。 大家知道,现在国家、全社会非常关注也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金融机构看来,融资难融资贵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小微企业征信难,征信贵,这个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所采取了非常多的政策,各个部门,特别是监管部门,比如先后出台了“三个不低于”、“两分两控”等措施,很多措施行政化的色彩都比较浓。实际上像供应链金融,虽然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融资模式,但是我觉得在当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应该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我们说供应链金融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存在数据鸿沟的问题,表面上来看我们金融机构在一提到小微融资问题时,经常谈到这样一些困难,比如说信息不对称,我们希望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或一些生产的数据等等。但是,我们获得很难或者说多层次的信息穿透很难,因为特别是涉及到供应链的时候,很多的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生产过程又非常复杂。 所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金融机构来讲获取非常难,获取的成本也非常高。同时,我们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放贷必然造成放贷的成本也高,以及在贷后管理上的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定价也变得非常困难。但我觉得这是表面的原因,核心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刚才提到数据鸿沟的广泛存在。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当中应该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所谓的数据鸿沟或者信息孤岛,金融机构希望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时,却无法很顺畅地低成本得到。 有一些政府部门掌握很有价值数据,但是出于种种扩充或者工作意识没有到位等原因,工作没有到位。此外,有一些核心企业也掌握核心数据,因为担心怕泄密,影响竞争优势发挥等等,也不愿意拿出来分享。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没有把数据作为财富,作为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而产业的数据鸿沟是广泛存在的。非常遗憾,这样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的浪费,所以我觉得这是导致供应链金融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但是现在,我们正处于技术革命的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从移动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向5G,以及向智能互联网快速演进,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技术赋能我们的供应链金融。通过采取云计算也好,大数据也好以及应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我们非常方便,高效的采集,挖掘,传输和分析数据,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我觉得未来应更多关注技术的进步在供应链领域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个应用好,大数据也好,供应链无论是给我们整个产业一方还是融资一方,或者说是数据的富有者一方还是数据贫穷者一方搭建桥梁,能很好地促进我们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张燕冬:谢谢,很守时,我想问一个问题,您整个分析的视角非常好,虽然你谈到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那么听起来就是信息不对称,或者数据的鸿沟这些问题。您觉得仅仅从这个问题来看,咱们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整吗? 王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因为现在大家普遍的是,无论是在核心企业还是链条上的小微企业的手里头都掌握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过去我们一说到供应链常常讲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现在你可以把信息流看成数据流。我们对物流的挖掘和资金流的重视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恰恰在信息流或者数据流方面,由于过去技术手段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我们对于数据富矿挖掘不够,所以我觉得数据鸿沟的存在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意味着数据红利,数据财富,只要我们广泛应用现在新技术,填平数据鸿沟,我们将收获数据的红利。 张燕冬:回到我们这个问题,供应链金融事实上对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算一个新动能,刚才哪位老师提到这是新动能,那么向司长再向我们做补充。王军老师由于飞机马上要走,所以您可以先离席。谢谢。 王军:补充一下,我刚才看到我们会场立了我们论坛主题词,我有感而发,无论促进供应链的发展,这几个词非常重要,第一个,我觉得整个我们相关各方确实应该秉持融合共赢,要建生态圈或者往大一点说可以建共同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融合共赢。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我觉得对于当前,我刚才提到政府也好,核心企业也好数据共享不足,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让数据驱动我们供应链发展。 第三个对广大链上企业,无论核心企业还是小微企业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数据体系,按照精准也好,优化也好。我们核心企业可以致力于建线上化平台,小微企业可以做技术的联盟等等。使我们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和优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需要创新和突破,无论从产品上还是服务的模式,还是组织形式等等,还是包括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创新和突破,我觉得这几个方面做好了可能有助于促进我们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像我们福州,我觉得也有这样的优势,有这样非常好的产业的优势,金融的优势。未来完全可以以数据连接或者数据驱动为主题向国家申请一些政策。比如说我们现在有自贸区,能不能在自贸区平台上打造我们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验区,在这个实验区可以实验、探索,比如像数据质押的融资模式,像整个的供应链金融的ABS产品的模式以及包括像金融科技在这个供应链当中的应用以及监管科技等等都可以探索和创新。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新媒体 | 2019年05月18日 16:46
邢春晓:将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 发挥各自优势
邢春晓:将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 发挥各自优势

  邢春晓:将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发挥各自优势 “供应链里面的短板就是刚刚说的信任的问题,不透明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看到去中心的问题。而区块链刚好有这个透明性,安全,防篡改,可溯源。”5月19日,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邢春晓 邢春晓表示,真正把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发挥他们的特长,然后补足他们短板,非常重要。另外很重要的,我们叫三链。就是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怎么样三链融合。价值链作为非常重要的枢纽,供应链作为纽带,产业链作为集群,把这三链构建成一个生态链。 以下为发言实录: 邢春晓:非常高兴参加圆桌论坛,刚才主持人提到了,包括王总,我想提几点,一个因为作为高校,清华大学也在研究区块链和供应链相关的技术。也组建相关的机构。这是热点。第一个热点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我们上大学80、90年代,那时候供应链,就是王总提到就是一厂独大,我们说产品或者说成品基本上贸易战到70%以上,基本上都是直接就是产成品进行相关的贸易,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已经由当时货物贸易到了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从我们搞信息技术来说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把这几个流打通,所以我们提到双链融合,就是我们供应链和区块链。因为服务贸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原来一个产品,由一家,基本上由MRP,到2010年左右我们叫ERP进行组织,到今天提到供应链的技术。就是要把几流,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流、数据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以及控制流等等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到今年,实际上应该说70%的所有的贸易额里面,因为我们也给海关做大数据的研发。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贸易里面大部分都是半成品,零配件,包括我们看到我们的手机,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实际上,一个手机里面有500个零配件,这些零配件,我们看到我们拿的是华为的,可能在座很多拿苹果的,也有可能华为、VIVO,这些500多个相关文件,并不是由华为和苹果自己生产的。有可能上几百个企业共同进行研发、生产,最后组装到一个手机。所以我想这里面有大量的需要挑战和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刚开始提到区块链实际上就是点对点的,共识,智能合约和加密、分布式计算非常重要的融合创新的机制。从刚开始我讲的五个技术,传统的包括现在的都在进步,但是新的模式是颠覆性的创新。也就是我们说的区块链技术。这个技术怎么样跟我刚才说的供应链这种叫服务贸易相结合,因为真正把供应链和区块链双链融合,发挥他们的特长,然后补足他们短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里面的短板就是刚刚说的信任的问题,不透明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看到去中心的问题。而区块链刚好有这个透明性,安全,防篡改,可溯源。那么,成本,大大降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怎么样双链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补足各自相关的短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提双链。 另外很重要的,我们叫三链。就是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怎么样三链融合。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供应链的很重要的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而产业链集群,我们以手机为例,一个手机,一个计算机,我们看到我们用的PC,笔记本,上面有1500多个零配件,再往上,汽车有几千个,到我们波音飞机事件,我们大飞机919也上天了,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飞机有两万个零部件,但是并不是在一个场地,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构建的。而是由多个,几十个,上百个,上千的。怎么样把这个优势,今天提到精准优化非常重要。那这些三链,价值链作为非常重要的枢纽,供应链作为纽带,产业链作为集群,怎么样把这三链构建成一个生态链。这个体系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袁满:邢院长您提了很多问题,能不能解释一下怎样解决三链融合,怎么解决这些痛点。 邢春晓:我想本身区块链有很多的挑战,刚才提到公开公正公平,就是我们三元悖论,一个分布式,一个性能,一个安全。怎么样能够结合,所以这里面我们也正在做性能方面的,还有安全方面的前沿基础研究,怎么样把前沿技术应用到我们区块链里面,怎么把三链融合。因为今年提的多就是产业互联网,清华也是二次创业,我们拿发动机作为非常重要的研发,大家知道飞机上的核心,包括波音的事情都是飞控问题,包括飞机发动机问题,怎么样结合。时间有限,我就从高校角度谈这么多。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张纲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无法满足航空公司 “像航空公司也是需要很多跨领域的整合,跨境的整合,因为牵涉到许多的国家,许多的地区,许多法律,许多各种不一样的界面。所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得了像航空公司这样子的行业,和很多跨境整合的行业,或者像台湾这样的地区。所以现在台湾很多金融机构,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样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能够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上面去突破,能够解决我们这些困扰。”5月19日,台湾桦福集团总裁张纲维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台湾桦福集团总裁 张纲维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晖(主持人):谢谢Luca Mattia Gelsomino博士,刚才他对于中国和西方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互相如何借鉴,如何融合,这种融合不光是技术互相借鉴,刚才提到其实在文化方面应该互相借鉴,确实给出了非常好的思路。大家知道区块链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目前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成功。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可以解决金融交易当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可以无须借助第三方信用中节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降低资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成本,所以区块链这两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张钢维先生是台湾第一家实际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先驱者,因为张总也是领导着台湾桦福集团和远东航空。请教张钢维先生,供应链金融哪些业务需要上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当中区块链适合哪些企业。 张钢维:大家好!我是远东航空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台湾商业银行的董事。所以我对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我有很多的感触。我认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适合像我们内地这样子有广大市场,本身能够供给许多行业的生存。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非常适合,可是像台湾地区本身市场非常小,所以他在经济上的生存必须要有很多跨境整合、跨领域整合,必须依靠外面的市场才能生活,才能存活。像这样一个地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上就会产生许多困难。 像航空公司也是需要很多跨领域的整合,跨境的整合,因为牵涉到许多的国家,许多的地区,许多法律,许多各种不一样的界面。所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得了像航空公司这样子的行业,和很多跨境整合的行业,或者像台湾这样的地区。所以现在台湾很多金融机构,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样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能够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上面去突破,能够解决我们这些困扰。我们公司现在也跟上海的区块链公司LBank合作,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区块链技术。我想我请LBank何伟董事长跟大家说明一下。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董希淼:供应链金融存在四大痛点 “有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整个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15万亿左右。”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董希淼 董希淼表示,在供应链金融一片火热的时候,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痛点:第一,金融机构对行业,对产业,对供应链上的产业和认识不够的。这也有点强人所难,供应链金融涉及行业非常多,金融结构理解不够,认识不深,开展业务也受影响。这是第一个痛点。 第二个痛点是普遍存在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特别是核心企业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封闭化是普遍的存在。 第三个痛点是金融资质牌照的问题,刚才张行长讲了参与供应链金融非常多,多主体参与,很多主体,除了金融机构之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跟牌照。这几年,近两年来这方面问题非常多,包括刚刚讲的很多P2P平台也说自己做供应链金融。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牌照。所以,问题很多,也产生了一定的乱像。 第四个痛点就是缺乏标准和制度的归制。国际上对供应链金融标准有定义的,但是我们中国理解的供应链金融相差太大了,基本上不太一样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董希淼:谢谢张晖秘书长。的确供应链金融这两年非常火热,也有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整个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15万亿左右。倡议主体也非常多,刚才讲了有金融机构,新金融机构,还有自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五花八门非常多。但是在一片火热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两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我有发现供应链金融有四个方面的痛点。按照我们主持人的要求。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本质的问题我们要思考。 第一就是供应链金融价值的思考,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为了什么。根据一般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加速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动,同时通过金融业务的开展,推动供应链更好的发展。我们就提出供应链金融到底为什么?是为了产业还是为了金融。是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为了加速供应链资金流的流动,缩短现金流周期。它的本质是应该为了产业,为了供应链上的企业。而不是主要为了金融的获利,为了金融的盈利。这是供应链金融首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价值的问题。到底为了什么! 第二个问题,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的连接,到底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其实,现在供应链金融,我感觉确实是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金融机构,就想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就想自己把这个供应链全部吃下来。都做好,业务都在我这里做!对核心企业来说,掌握了很多数据,在整个供应链生态里面谈判能力很向,也想把整个链条,主要锁定在,封闭在自己这里。所以我们也发现供应链金融数据担忧私有化、单边化、封闭化。供应链金融两个理解不同,价值理解不同,生态理解不同就产生四个方面的痛点。 第一金融机构对行业,对产业,对供应链上的产业和认识不够的。这也有点强人所难,供应链金融涉及行业非常多,金融结构理解不够,认识不深,开展业务也受影响。这是第一个痛点。 第二个痛点普遍存在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特别是核心企业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封闭化是普遍的存在。 第三个是金融资质牌照的问题,刚才张行长讲了参与供应链金融非常多,多主体参与,很多主体,除了金融机构之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跟牌照。这几年,近两年来这方面问题非常多,包括刚刚讲的很多P2P平台也说自己做供应链金融。他并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牌照。所以,问题很多,也产生了一定的乱像。 第四个就是缺乏标准和制度的归制。国际上对供应链金融标准有定义的,但是我们中国理解的供应链金融相差太大了,基本上不太一样的。我们尽管对供应链金融有一些简单的定义,也有一些共识,但是都限于学术研究的范围。更何况我们还没有制度的安排,这也是痛点。所以,基于这一点,解决之道就是我们要建立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这个不是我提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宋华教授,他是研究供应链金融的专家提的提法,我觉得非常好,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所以我们理解供应链金融已经不是一条连,是一个网络,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我觉得应该是四位一体。 第一是场景,我们供应链产业链上各类场景。核心企业到上下游企业。第二是技术,我们要用大量的技术,比如刚才周主席,包括张女士讲到了金融科技,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要打造一个数字供应链金融,我想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三是风险,我们要做好风险的管控,包括金融的风险,也包括产业的风险。第四是监管,要加强监管,进行规制,制订标准,出台制度,所以我们最后,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一定是场景,技术,风险,监管四位一体的。 我想它所具有的特征,我的理解是八个字:一个是开放,第二是互联,第三是融合,第四是共生。我们的供应链金融一定是对生态要开放的,现在银行一个词也非常流行开放银行。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开放的供应链金融,第二个是互联,我们要多主体互联,上下游企业互联。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供应链不仅是供应链,其实应该是供应网络。第二个融合,各种主体,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我们协同参与,大家互相融合,最后共生,我们要创造出很多新的模式,服务上下游企业,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所以我对供应链金融大概是这么一个理解,我们两个方面基本问题,价值的理解,认识,生态的理解认识要展开。四个方面的痛点,我们通过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我们相关部委,包括国务院对供应链金融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妥的。我发现我们决策层,相关的部委对供应链金融还是比较客观和理性,像我们张秘书长讲的国务院发布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意见,对供应链提法就是积极稳妥推进。2018年商务部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应用审核的通知的提法。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从这里我们,从国务院到商务部八部委发的通知都已经看出了这个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妥的。所以我想这是我的看法。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蔡宇江:应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 “希望可以在供应链金融很热的环境下,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套利套税,虚构贸易做三套业务的,包括虚假舱单,自保自融这种伪供应链金融我们要甄别。”5月19日,万联网创始人兼总裁蔡宇江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万联网创始人兼总裁蔡宇江 蔡宇江谈及供应链金融时表示,供应链金融并不等同于普惠金融,它实际上是针对那些“三无三有成长企业”,三无就是本身没有资金也没有信用,也没有数据,但是他有什么?他有这种创业的梦想,有定单,有技术。那这些企业我觉得才是应该供应链金融重点关注的对象。 以下为发言实录: 蔡宇江:万联网定位是做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简单来说,我们理解就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的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面有供应链链条的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然后还有我们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还有金融科技公司,是吧?其实也包括我们提供这个制度管理的政府,都属于整个生态里面一部分,万联网做的其实就是为整个生态提供信息的连接,知识的连接以及业务连接的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今天谈的话题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我也谈一下我的三个观点。 第一个就是说,供应链金融其实不仅仅是融资借贷,不仅仅只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什么?因为供应链金融的宗旨要优化我们整个产业链的现金流,让供应链的,包括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上下游,大家都能有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成本来实现高的经营的业绩,实际上是为了优化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也是国务院供应链创新企业,TCL企业,他们在金控下面做了一个科技平台,为目前TCL整个生态体系里面的上游供应商,上游不仅仅是一级供应商,而且可以追溯到更上游,二三,甚至更末端的供应商帮他们解决这个应收帐款融资难题。其实当这些TCL的这些小微的供应商,末端供应商,他们的融资成本降低以后,那么他们为整个TCT生态服务能力才能提高,如果说这些小的供应商的生存如果堪忧的话,像TCL这样大的供应链体系可能也会发生危机。所以说,这种供应链金融是对整个生态服务的,不仅仅是为了中小微企业,其实也是为了核心企业。所以这是我需要表达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就是说供应链金融,我理解就是他并不等同于普惠金融。因为金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我们整个利率市场,也是从银行的利率到高于银行的基准利率,甚至比如说更高利率的水平。那么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针对那些,我自己理解叫三无三有成长企业。三无就是本身没有资金也没有信用,也没有数据,但是他有什么?他有这种创业的梦想,有定单,有技术。那这些企业我觉得才是应该供应链金融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我们接触过咱们福建的一家企业,就是包装,是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前两年做了联合包装网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他们做什么,就是帮助中小型纸包装企业,帮助他做定单融资。就是说这些小的包装企业因为夹在大品牌商之间,他资金很紧张的,即使他有单也无法接单。联合包装网利用产业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帮助这些小的纸厂提供定单融资。这样的话,解决他的定单,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同时这个风险也是可控的。 第三个观点就是说供应链金融,我觉得不是单纯的银行或者核心企业能够做的。因为现在,比如说有的企业、银行业在构建四流合一平台,包括核心企业也在构建自金融平台,但是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核心是生态,我们还是要强调分工协作。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我接触的像欧普照明,这是一家做照明的企业,他们就跟北京联络金服的金融公司合作,通过他们联络金服把照明企业跟经销商,包括金融机构连接起来了。他的定单数据通过联络金服交换,最终帮助经销商实现无担保,无抵押的一种定单融资的服务。而且整个的风险是可控的!所以,这个是我讲的三个观点。 最后我借这个场合做两点呼吁,包括我们现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怎么把握收和放的关系,收就是我们肯定要加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监管的,因为从最近,大家关注到今年1月份,深圳市发布了支持工业创新的意见,浙江省发布了相关文件,强调供应链金融的持牌经营的问题。就是要加强监管,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供应链金融不是说这两年才热起来的,应该是在90年代末就出现了,通过平安银行前身把这个业务在银行体系做起来的,但是到了08年,2010年上海钢贸出了很大的问题,也是近千亿坏账,结果导致银行整个银行业在这个市场上全线退出,这对整个行业影响是比较大。所以我们也希望目前可能供应链金融很热环境下面我们还是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套利套税,虚构贸易做三套业务的,包括虚假舱单,自保自融这种伪供应链金融我们要甄别。这是收的方面。 放的方面,就是我觉得,因为今年银保监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身体经济的政策。因为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最低的,因为供应链金融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资金成本能不能是实体经济能够成本的,所以能够把银行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这是最理想的。但是得有一种机制让银行愿意贷,敢于贷。这样的话我们的资金才能够有低成本的流入实体经济,得有这样机制。所以我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包括政府、产业,学术界,包括金融机构,整个生态里面的参与各方去共同创造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社保基金投了蚂蚁金服5%,今年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恰好是满足了供应链金融全部的金融化的服务。”5月19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王忠民表示,中国今天已然处在大C历史背景中,你应该找到那些C点还没有被替代的东西。但是今天再找C端没有被替代、开发和挖掘的时候,就像瑞幸咖啡外国人的咖啡怎么样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喝几杯他的咖啡,这个已经了不得。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行长精彩的演讲!下面我们有请全国社保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他讲的题目是“从2C和2b”,下面有请王理事长! 王忠民:我跟大家分享大写的C与小写的b。看昨天刚发生的一个故事,瑞幸咖啡在美国17日中国18日在美国上市,2018年1月刚刚创立的公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上市之后市值42亿美元。他就做了一件事情,C端的中国消费全球的咖啡文化居然每个月可以让月活数量达到四五百万的水平,每天都在全国开一个新的店,开多个新的店,最后让他店的数目、月活数量迅速飙升。一年多的时间到美国一上市居然就有42亿美元的市值。所有的这些咖啡从哪儿来的,所有只用了四轮融资的钱从哪儿来的,所有的月活店的投资,资本信用供给链条是怎么样的,和咖啡里面从咖啡生产基地到最终每一个消费者手中所有产业链条、运输链条、信用链条是怎么样形成。只用短短的时间就改变这样一个原有链条的机制,基于数字化的逻辑创造了全球最快速的C端通过改变供应链实现C端场景,成就了一段故事。 讲这段故事不是想将他未来是否成功定义在今天上市融资,而是说供应链这样一个金融化的逻辑过程之中怎么在中国大放异彩和怎么没有发挥作用的C、b两端的逻辑。 回到大写的C,今天看到所有的今天基于数字化的互联网逻辑成就在中国的天量级(音)的公司以及独角兽全部都是在C端的成功,我们在C端找到了搜索,找到了电商,找到了社交,但这些东西我们觉得中国人的C端在迅速成长,中国有最大的人口,中国最大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人口,中国有着敏锐在C端可以为了自己的未来改变自己的消费,提高自己的消费,变化自己的消费的时候,我们说这样一个C成了吸引全球投资和中国投资人面向他去改变自己的供给链,改变自己供给链金融庞大的需求力。你如果让任何一个消费者,任何一个C端变成互联网和数字化的C端,你实际上在做全中国消费者的升级。我们要问得是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如果拼多多卖的都是便宜的东西,那是因为他供给链当中实现优化,特别供给链的金融化实现优化让东西变便宜,让边远原来没有互联网和数字化覆盖地区的人变成网民,变成网民金融支付者,这个时候就在信用上,在网上去购买你供给的那个东西,居然成就了一家新的电商,只是在供给链和需求链当中把他变成网民的购买者,实现了一次历史的蜕变。 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大,我们会发现所有基于C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成长,都抓住了中国历史C端巨快的成长和巨大的变化,和内在根据自己的福利去改变世界需求力的时候,所有的C端场景都会中国数字化供给链的改变而实现历史大爆发的时代。 我们不仅看了三大场景,不仅看了拼多多,不仅看了瑞幸咖啡,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任何一个端口都是这个逻辑,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端口的大C怎么实现在C端的捕捉能力和获客能力当中变化到了供给端的两大因素。第一个供给端的因素是我如何让原来的供给链变成是最低成本、最数字化的供给链,才可以实现成本最低、供给能力最强,可以在最大效率下实现对新C端的开发和供给时刻的应对。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中小企业,你中小企业有成了。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新消费力,新消费力就成了。我们更想强调不是这个因素,这个因素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前端的场景当中你去做搜索,你去做电商,你去做这些的时候把所有背后的商品原来的供给链条发生一次历史性的互联网的数字化的变化,你就可以完成了。如果我们更相信的是你把金融这样一个围绕供给链本身的供给方和围绕需求的需求方的信用方的时候,如果你把它进行一次金融化的全部的改变,你的效率,你的信用,你的资产的价格,你的流动速度,你的杠杆率,你的IPO的速率一切都会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而这三维如果形成一种合力,就是今天谁做应对需求的拓展,用数字化的逻辑,谁做供应链的市场化的逻辑改变原有供应链的结构,谁做金融化的供应链的金融来改变自己的成本和效率结构,谁就是这个时代巨大的成就者。 如果我们看天量级的公司,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是这样的成功。如果看独角兽,像是刚才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者。如果我们把这个视线进一步放大看,未来独角兽也出现在这个领域,未来天量级公司也出现在这个领域。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大写的C起的作用,C端的开发和供给端的应对,基于数字化和商业化逻辑怎么去完成。 讲第二部分在于结构的错配和紊乱,是我们今天让C能够迅速壮大,而b不能够壮大的核心焦点。如果我们视角放在b端,我们的b端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不仅有贸易,不仅有物流,不仅有服务,不仅有金融,不仅有监管,不仅有机构准入,不仅有制度规定,关键的是在这样一个多层次,甚至我可以描写到十几个层次维度的时候,每一个层次里面的维度我们都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企业就划分为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就看成持牌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和市场化一般的金融机构。物流可以分成铁路、空路、管道一切的类别。当我们把如此多的层面,里面分成如此多内容的时候,其要求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还可以在这个当中把它动态化,实时在变谁可以准入,谁不可以准入,实时我在变这样的商业逻辑和那样的商业逻辑,甚至实时的我在变对谁更好一点和对谁不好的时候,这个结构动态性的变化又错综复杂。 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把所有链条当中每一链条点上的层次和维度可以最优化的解决。无论从大数据的逻辑、算法的角度,还是从云计算的角度把基础设施拉出来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层次和所有的点,你无须自己做。如果从商业的开元言和商业云计算免费服务平台角度来看,我可以只用一个APP创造一个产业,只用一条算法创造一个神奇。如果是这些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这些东西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迅速就可以延展到金融服务能不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全部解决,这个时候供应链金融就闪现登场。当供应链金融闪现登场的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把这样逻辑全部用在金融角度用在产业方向的时候,谁就可以焕发出金融和技术的逻辑,为产业得到深度服务。恰好我们最为复杂的体系、层次、维度和变动难以适用它。我们就找到了什么地方最能适用它,C端,因为C端最能把握每一个人的偏好,C端最能让我迎合你的偏好,甚至用最好的商业体验开发你的偏好。从这个角度当中,如果C端进一步说谁满足这个C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以针对这个东西,新创的民营企业不受这个影响,可以迅速满足这些,新创一年的可以说在一年当中所有链接点可以全部用到供应链当中和供给体系当中,就满足了我的C端。 这个时候看金融领域当中出现几大社会突出现象,一个是消费信贷领域当中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焦点,是因为消费当中的场景的服务敞开了,你可以去汹涌澎湃,这个时候银行里面不仅有私人银行部个人业务,甚至过去银行理财全部是针对它进行有效的服务。哪一家银行如果不在消费信贷当中去把握自己的新的市场份额,那家银行一定是在这样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落后了。如果我们在看到这种方向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真正b端供应链倡导了这么多年而进不去,是因为自己里面的数字分割、物流链分割、金融链分割,一切分割最终是一个数据孤岛,数据孤岛不仅在物流层面,不仅在供给链层面,更多在金融供给当中也是错位,在制度的规定性当中国有企业的钱你必须放在哪儿去,不能优化,优化了以后你怎么样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如果我们回头去看所有的互联网这些企业的时候,这个时候白条已经出现了,白条的出现无非是你的资产的部分作为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起始定价和起始运行过程当中的链条可以用信用逻辑去解决。这个时候我们在案例里面居然可以找到芝麻信用,你不仅是金融当中的信用,购物当中的信用,消费当中的信用都可以算成你的积分。如果我们在今天看供应链当中的金融逻辑的时候,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已经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时候,居然在我们的大型国企里面,即使在国有垄断型大型国企里面推不进去,因为商业逻辑、基本逻辑一切逻辑都不通。贸易端推不进去,何况你在生产当中的物流端、金融端,即使在一家银行给你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有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约束,不同的条件。以至于我们今天受制于这种结构才真正满足了我们的b不能够随着时代的技术进步和商业逻辑和金融技术逻辑的进步而同时比翼奇飞,形成了我们的小b。 第三部分说未来路径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会想有这样的路径,如果所有机遇C端的东西都可以在新的消费场景当中得到迅速成长,他们在满足这些的时候,一定会形成自己发展当中的b端的商业逻辑,而这个b端商业逻辑不仅让物流费用,让一切的东西得到解决,而且会让金融端的东西满足它得到供给链金融普遍深化的、随时创新的应用。我们今天看物流一定会看到顺丰物流,一定会看到阿里物流,一定会看到京东物流,改变这样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所有这些物流背后的信用、资产评估即使产生不良资产的时候,是因为金融逻辑已经在里面了。 我们得出两点结论,中国今天已然处在大C历史背景中,你应该找到那些C点还没有被替代的东西。但是今天再找C端没有被替代、开发和挖掘的时候,就像瑞幸咖啡外国人的咖啡怎么样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喝几杯他的咖啡,这个已经了不得。当然要到美国去融资,外国人相信喝了一辈子的咖啡被中国人喝了,一定要买你的股票。当你在小b端自主经营市场化的b端,用b端的数字化逻辑和金融逻辑全部得以应用的时候,你在市场当中输出两种能力,一b在逐步壮大的同时一定会影响其他的变革力量和冲击小b端向你学习和改变。第二会用这个例证告诉别人,用这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得以实现和应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我们相信今天互联网头部公司当中实现b端的供应链的也好,实现b端金融链也好,一定会是这当中最成就和最发展的路径。当然这个当中的故事还给我们最深厚的一个逻辑,你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要C端的成功,必须在起步阶段就把你b端所有链条的优化数字化在多层次、多维度当中进行结构最大的优化。如果你缓一步,慢一步,已经比别人慢了,比别人竞争力弱了。这和前端的三个消费场景缓慢的像阿里做出蚂蚁金服,像腾讯作出财富宝等等这样一个逻辑当中,不一样的是今天在这个端口的竞争已经到了同期,已经到了同步、同时的状态当中去发展。我们会想一个逻辑,当这些东西全部成就的时候,举一个例子社保基金挣了一笔钱,谁投这个头部的金融公司赚钱。社保基金投了蚂蚁金服5%,今年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恰好是满足了供应链金融全部的金融化的服务,而信用的数字化和数字的商业逻辑满足了今天这个东西。 如果C端促成了小b端的变化,小b又促成了大B端的变化,过去实质性、跨时间的变化变成了今天同步性的、同时的变化。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当我们的链条,金融链、供应链也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球的。不仅是你的,而且是所有链条的时候,那个时代我们就会捕捉住大C的需求和小b的成长的内在逻辑。 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张燕玲: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张燕玲: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张燕玲: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应加快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机制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和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的机制。”5月19日,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 张艳玲表示,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标准。从现实来看,我们需要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此外,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谈到供应链金融存在的潜在风险,她认为,当下供应链金融中还存在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缺乏政策监管支持,平台间缺乏一致的标准交换数据等情况。需要国家制定明晰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同时,还要注意对供应链风险管控的作出安排。 张艳玲呼吁,要构建和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机制。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应加快制定供应链金融的机制,确立相关规则和标准。 以下是发言实录 张燕玲:感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也有我的领导在这里,也是一个汇报,我觉得您提出这个问题特别好,就是我们现在如何加快和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机制,我想从昨天的会议和今天的会议,大家都会感到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那么,首先我简单的,不展开的从五个方面说必要性。 第一个从国际上来看,供应链金融这个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来了。迅速的发展特别快,进入21世纪,全球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发达国家从战略层面就对供应链进行了体系建设,2012年美国是第一个发布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我们国家到2017年才发布。 那么,我当时是在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做副主席,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配合各国的情况就在研究供应链金融的产品,那么就制订了一个BPO,BPO就是银行之间为由信息流,物流、这几流产生的信息,然后在实时的提供金融服务。所以就是这样的意思,也是一个平台,有平台,然后金融机构介入,再把实体企业加进来。实际上BPO这个国际惯例就是做这个,他们去年要求我写文章介绍这个BPO产生经过,当时银行委员会很多人对WTO不满意,说这个WTO,现在还是在国际贸易,现在贸易已经是供应链,一定是用供应链概念,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金融业里面,保险有一条,人力不可抗拒发生了之后啥都不算了,无论在途的,用的什么结算方式,供货供到哪一层,就得停住了。所以就是从国际上来看,我认为您提这个问题,从国际上来看。 从我国来看,我刚才听了周主席讲,我们2017年制订了供应链目标,2020年就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供应链金融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要进入世界前列,中国要成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要中心,那只剩1年了,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还有哪些差距没有达到我们提出那些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第三个观点就是从现在的实际来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今天不说供应链了。因为这个题目主要是金融,供应链金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高科技的应用,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了前列。比方说我们的现在不光是银行在做,现在起码4家有新金融,类金融、自金融加上银行四家在做,各有千秋。前段时间,银行比较沉得住气,也是在研究,也做得挺好。那今年开始,银行开始发力了,像我前段参加交易银行,还有供应链金融事业部这些银行现在都已经起来了。还有保理,租赁公司他们的保理业务,特别是反向保理。还有新金融,他们做得更活了,甚至包括票据都做了,还有核心企业的自金融,等于央企把以上都在做自金融供应链这块。从现实来看,我们需要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绝不能再发生P2P的情况,也不能发生小贷的问题了。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要重新按照我们说的:要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标准。 第四个观点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一个是供应链金融解决了资金流入实体的问题,那么供应链金融需要场景,这个场景就是实体。中小企业,特别是在供应链强调核心企业竞争力,就是我们那个供应链竞争不是和原来的同业的竞争,是整个链条的竞争。我举个例子,比方说造飞机,或者高科技的东西,是整个链条的竞争。那么我们以前往往不注意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在你这个链条之上,像飞机有几千个零配件的支持的厂,供货商,4千多个。如果其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他的资金链断了,或者他借不到资金,这个供应链购就会出问题,有的现金流不足了,被追债了,那产品就会有问题了,另外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是贸易便利化的粘合剂,供应链金融是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催化剂。不展开了。 第五个观点就是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现在刚刚讲到了我国供应链已经走在世界了前列了。我们从品质,从我们高科技的应用,从我们数量都走在前面了,我想说一下国际上的供应链金融有哪些困惑,但是这个困惑也包括中国的,这是调查的结果。第一个困惑是我们说要了解你的客户,你的客户的客户。还有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和你的客户的文件,这是一个挑战,不展开了。还有我们内部政策,不是我们,是全世界内部政策不明确。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还有缺乏政策监管支持,还有平台间缺乏一致的标准交换数据,我们现在都说大数据,可是你自己大数据是大了,可是有用的有多少,另外不能交换也等于没有用,就是国际上这个困惑占34%。还有合作不清楚,还有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缺乏规范的会计监管需求,这是全世界的。  那么防范金融风险,我们要放在首位,我感觉的是我们国家离国际上比较远,2016年我在国际商会做执委,我们通过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名称就是全球供应链标准定义就是对供应链金融标准顶一下的。这个标准定义不是我们国际商会做的,是5家,全球这5家顶尖机构银行商会委员会,还有SCI国际保理委员会,还有欧盟的银行的委员会,还有美国的委员会,这5家共同制订了供应链金融标准定义。我后来感觉到这东西对中国太有用了,我们一直说供应链金融,但是国际上的标准定义可以拿来参考,学习。后来用两个月时间,因为命名很难。为什么用两个月,大家对这个英文,怎么说。过去银行,银行直接说英文了。现在要翻成中文要把名字定下来。  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这个发出去了,没有版权,所以没有出书。这个定义和咱们国家定义差距太远,甚至那个定义根本没有的东西,在我们这上:比如票据,那上面没有票据的,咱们弄了上票,好多票,成了我们供应链金融主要的东西了,那么它的风险就值得我们怎么考虑到。 第二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不透明。 第三个要有风险管控的安排,你做供应链金融,只要是金融,你的风险就一定要放在首位,不是有说风险不做,是你要认识这个风险,同时对这个风险从头到尾你都应该了解,用一种风险管控的方式解决了。一些例子也不举了。 我的第六个观点加快构建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机制。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因此我们要诚信、专业、要稳健,不能再犯以前那些金融创新的事物的错误。现在所有的重要会议都在提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发生金融风险这是底线,所以我很担心我们有些机构内部没有防火墙,有的产品有套资,放贷的嫌疑。有的替代商业票据的,就是各种票,会不会产生信用的扩大的作用。还有就是金融科技的属于高风险的行业。现在很多这样的问题,问题的难点就是认定行为的性质难,认定合同的效率难,适用法律难的情况。从各类供应链金融的企业的平稳发展,比我刚才讲的四类还要多,这类供应链金融机构是稳金融的工作,我们国家职能部门,一直到各个商会,还有从事供应链金融的这些机构,应该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确实是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和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的机制了。一定要把一些规则,标准,业务的操作规则标准化定下来。还有就不说了。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畅通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畅通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畅通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在积极推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方面都想了很多办法解决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制造业发展融资渠道一个有利的抓手。”5月19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周延礼表示,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企业融资的渠道优化的路径。从传统供应链与金融服务来看,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非实时信息交换,存在结构性信息不足。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重新设计运营模式,顺应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控制产品数量,管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就可预先确保企业经营利润。 周延礼还表示,供应链金融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首先金融科技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的关口。金融的职责是风险管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的范围是有限的,深度是不足的。一旦核心企业应用信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众多的新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赋能将企业数字化转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一些弊端,打通了普惠最后的通道和难关。 第二,供应链金融有很好的风险管控手段。 第三,供应链金融获取的公开数据,可判断用户特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做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这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关键。 第四,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可研发风控系统。通过做小微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画像,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 第五,供应链金融可运用金融科技连接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形成实质的信任信息流通,为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便利。 第六,供应链金融共享信用可改进服务方式。降低链条上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第七,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风控系统可对产业供应链中交易方式和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相关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线上的合同、支付、单证等完整记录,以证实贸易行为的真实性,提供丰富可信的贸易场景。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质,可以解决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2017年10月,国办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全面落实国办《指导意见》,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强调指出,要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提出新方案。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想尽办法解决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内在需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企业融资的渠道优化的路径 供应链有利于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产融结合促使金融机构纷纷研究数字化转型发展,这给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把单一企业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融资方式体现了创新、协同等特征。供应链金融服务比传统金融服务更有能量和效率,它为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从传统供应链与金融服务来看,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非实时信息交换,存在结构性信息不足。实现企业供应链透明化,需要实现在库存、在途中、在生产中的货物、材料以及产品的实时可视化,实现了的ERP系统很难实现的目标。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协同运行,在可视的平台上就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互,让企业能轻松掌握整个供应链网络全景,解决了传统企业供应链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制定生产计划和流程,难以实时的、智能分析和预测等产品技术问题。数字化供应链与物联网实现网络扩展、数字化协同和人工智能,提高了预测准确性。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重新设计运营模式,顺应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控制产品数量,管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就可预先确保企业经营利润。 一. 供应链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动能 来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提升,供应链金融已搭上数字技术进步的快车,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和智能化可借助数据集中、数据分享、数据整合的优势,推动金融机构及企业合作,共同分享核心数据,依靠金融科技作为支撑,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可通过供应链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善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企合作效率,实现互利共赢效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银企合作在连接不同的系统,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可视化监测、处理海量数据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还需要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合作。 (二)供应链金融是银企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的载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上不断创新,从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作业入手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积极推进自动化设备进程,实现无人送货,优化分析和配送优化等。通过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商业预测与补货、自动化设备提升仓库库存存储与管理效率。如京东物流实现高效的物流服务,24小时履约订单率达到90%。再比如美的集团,从2011年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重构IT系统,确定623战略,投资近30亿元进行系统重构。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美的集团员工总数从2011年最高19.6万人,降至9.3万人。2015年美的集团营收达到1384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0亿元,利润从66亿元翻倍提升到136亿元。 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更是行业内的跨产业的大变革。这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金融机构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转型升级,不能错失机遇。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是数字化的金融、物流、信息、业务构成可追溯的、实时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大系统。可预期随着供应链金融迎来5G的时代,我相信任何交流或交易不再区分线上线下,而是全时空24小时实在的畅通无阻的全球交易市场。相信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得到实体经济的欢迎。未来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将会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供给,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二、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服务即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也可为企业数字信用打通普惠通道。小微企业融资难”卡脖子“的是抵押品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可依托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信用,打破以往依赖不动产抵押,可依据流动资产提供担保融资,解决了供应链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近年来广为推崇的金融服务小微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效率还比较低,主要是信用信息不透明。尽管供应链金融已发展多年,但是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仍颇为有限。随着国家的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供应链融资视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探索,积极开展等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破信息不对称,打造数字信用,为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关口。风险管理是金融的职责。传统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范围有限、深度不足,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众多新金融机构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将企业数字转化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普惠融资最后难关。 二是供应链金融拥有较好的风控手段。供应链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授信方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数据化供应链金融,将传统的企业主体信用转换为数据信用,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降低业务综合成本,彻底破解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 三是供应链金融获取的公开数据,可判断用户特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做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这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关键。 四是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可研发风控系统。通过做小微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画像,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 五是供应链金融可运用金融科技连接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形成实质的信任信息流通,为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便利。 六是供应链金融共享信用可改进服务方式。降低链条上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七是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风控系统可对产业供应链中交易方式和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相关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线上的合同、支付、单证等完整记录,以证实贸易行为的真实性,提供丰富可信的贸易场景。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质,可以解决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问题。 三、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金融服务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将分散的产业参与者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供给新模式新生态。 一要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商品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体系。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将链条内各类信息汇聚,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可追溯,保证真实性,打破信息不透明,增加了各环节企业获得融资的可得性,实现了通过构建供应链带动资金流与风险可控。 二要构建供应链金融解决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构建起一个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要构建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体系。供应链融资能够盘活企业信用,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链接核心企业与多级上下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控方案,实现多级信用穿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与对策 目前,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其运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供应链自身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要提供多样化服务,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给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和服务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就要求银行要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在扩大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自然放大了各种风险隐患。 三是企业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数据等方面,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难以有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主办或开户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其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服务方案。 因此,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注意做好风险管理: 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主办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薄弱点,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减少意外并维持连贯性的资金周转,增加资金运作弹性,确保目标供应链良好有效的循环。同时,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 二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链群。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要不断优选,重点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优选,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引导核心企业在选择成员企业的过程中,将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保证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和谐发展。 三要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对上游的原料供货商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对下游的经销商着重提供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要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研发服务新品,提供管理、营销、现金管理、重组企业供应链、供应链融资等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四要建立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供应链金融要选择一个强大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物流公司可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监控物流和企业动产,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人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可以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同时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外化为契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五、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作建议 第一、充分意识到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供政策支持,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主体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将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为重要发展战略。 第二、鼓励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从国际实践看,国外银行一般是从核心企业出发,向其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服务;而国内一般都是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出发,将存货作为不动产之外可以抵押的资产, 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这种业务仅仅是抵质押物的范围拓展,并没有真正从供应链的角度去开展业务。对此,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等特色分支机构,扩展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设立供应链金融类投资基金。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投资力度,增强其资本实力,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 第四、建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参与各方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物流等参与主体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产品在线服务、非标资产在线交易、政策发布及非现场监管等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各参与主体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对接。 第五、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标准,目前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在各自为战,存在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发布行业自律准则,形成行业统一惯例, 并制定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仓储物流管理体系、交易单证流转体系等行业标准,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台间壁垒。 第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涉及多方主体重大利益,包含质权所有权的原始分配和质权所有权流动带来的再分配,容易引发所有权纠纷。相比国外,中国《担保法》和《合同法》中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条款并不完善,抵押权、担保物权等法律概念的界定与纠纷处理还不明晰。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我就讲这么多,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李礼辉:新技术重构供应链逻辑 将发展成数字供应链
李礼辉:新技术重构供应链逻辑 将发展成数字供应链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供应链的内在逻辑。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5月19日,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在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 李礼辉 在李礼辉看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供应链的内在逻辑。一是从单向链接到双向链接。他表示,过去的供应链只是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单方向链接。如今,从消费端发起、经过经销网络驱动生产的逆向链接正在扩展。 二是从有中介间接链接到无中介直接链接。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如今,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的互联网,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立体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李礼辉表示,中介的功能正在被淡化,未来甚至可能去中介。 三是从商业信任到数字信任。传统模式中信任也必须经过可信任中央节点,所以小范围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信用记录及信用可及范围小。而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 不过,构建新一代数字供应链,需要应对成本、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且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李礼辉指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此外,技术创新迭代非常快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金融应用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最后,还应加强制度建设。 李礼辉也谈到,建设数字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金融,还需注意以下几各方面:第一,注意成本和竞争力;第二,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第三,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制度建设。 以下是发言实录 李礼辉: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周主席,各位嘉宾,刚刚周主席非常专业,也非常全面深刻的对供应链金融这个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更多的说说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我题目是供应链数字化机遇和挑战。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老家,我老家在福建莆田,所以非常高兴在福州参加中国供应链的高峰论坛。按照一般的定义,我们说的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构成供应链的架构,这十年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看起来并没有改变供应链的外在的形式。但是,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供应链内在的逻辑。 一是从单向链接到双向链接。过去的供应链只是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单方向链接。如今,从消费端发起、经过经销网络驱动生产的逆向链接正在扩展。例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服装规格、样式、面料、色彩、配饰等个性化需求,通过实体门店或网络电商传导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进行软性设计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又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食品的品种、产地、品质、规格以及消费数量、时点等具体需求,反馈给网络电商;网络电商整合消费需求,交给农牧渔生产商按需生产、按时定向配送。 过去是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这种以消费为主导的供应链,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二是从有中介间接链接到无中介直接链接。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如今,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的互联网,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立体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可信任、可监督的交通,可以做到协同治理,共享信息,归并校验,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中介的功能正在被淡化,未来甚至可能去中介。这种去中介的趋势显然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势必进一步蚕食传统经销商的世袭领地,重构商业模式。 三是从商业信任到数字信任。信用形成传统模式有局限性,在这种传统模式中,信任需要积累,所以信用的建立需要比较长周期,信任成本高,传统模式中信任也必须经过可信任中央节点,所以小范围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信用记录及信用可及范围小。在过去的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仍然是比较难,比较贵。我们看到阿里巴巴最早运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创造信用,后来有越来越科技平台,金融机构随后跟进。我们也看到了像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能够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对手。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数字信任可以加持商业信用。 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不过,构建新一代数字供应链,需要应对成本、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且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第一,成本。企业的边际在于成本。供应链模式创新能否成功,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成本。2016年,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开启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餐饮相结合的新零售时代。此后,家乐福的极鲜工坊、新华都的海物会、步步高的鲜食演义、联华的优选未来店、复华的地球港,还有大润发优鲜、本来生活实体店、苏宁苏鲜生、美团小象生鲜等等,生鲜超市餐饮一度遍地开花。但这股热潮正在冷却,一些生鲜超市餐饮开业不久就闭门谢客,即使那些拥有规模化超市或成熟电商平台的企业也不再盲目扩张开店,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这种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供应链模式由热胀到冷缩的过程,固然有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容量有限、同质化竞争过度的因素,但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成本。供应链的成本包括采购经销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金融成本等。月活客户太少,边际成本就会过高,容易被市场淘汰。即使通过开业初期的“营销轰炸”获得足够多的客户群体,也必须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保持产品性价比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 第二,技术。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很快,但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还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区块链技术如要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领域形成颠覆性竞争优势,就要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品质,既要满足高频次交易需求,也要达到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标准。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目前的底层技术攻关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隐私保护技术,二是真实性监督机制。三是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四是密钥技术,五是区块链架构。 第三个是制度,与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制度,一是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纳入各式各样的数据库,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滥用屡禁不止,包括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甚至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这就引起人们对于隐私保护的担忧,影响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信心。值得高兴的是,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建设有了新进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不过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一些具体的法律规范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互联网电商平台、移动通信运营商、连锁商场、运输企业等等,都拥有大量具有私密属性的个人信息数据。对于个人信息数据的商业利用,目前还缺乏具体而又明确的法律规范。 二是区块链。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建设数字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里提几点建议。 第一,注意成本和竞争力,我认为规模化经营可以造就的成本节省,竞争力提高的效应,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样可以造就。那些把握了核心数字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机构,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同时获得优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未能洞察先机、未能实现有效技术创新的机构,盈利空间有可能被逐步压缩,竞争能力有可能被不断削弱,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科技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更重要的是新客户、新市场、新价值。应该把握“四维尺度”。 一是效率更高,二是成本更低,三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四是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二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我们应该实施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实施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一起发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争取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紧研发下一代计算架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同时,确保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国家应该改变以表格为中心的统计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公共统计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形成能够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整合不同部门的征信系统,共建信息共享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采集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工商登记、税费缴纳、国际贸易、市场诚信等信息,为小微企业积累信用记录,赋予信用标记。在数字供应链中,实现小微企业信用增值,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抓紧研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抓紧研究制定数字资产市场监管制度,抓紧研发数字技术国家标准,抓紧建立专业化的数字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同时我认为也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数据的具体应用范围,防止企业和个人的私密信息被滥用。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行动轨迹、电子信件、朋友圈等,必须得到有效保护。任何机构、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不能侵犯个人隐私,都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都不能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对泄露、出售、盗用私密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惩处。我想通过我们这样一些工作,我们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做得更好,我们中国的供应链也能够发展更加成功,谢谢各位。[详情]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王忠民: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 估值已经翻了5倍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王忠民:我跟大家分享大写的C与小写的b。看昨天刚发生的一个故事,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了,这是2018年1月刚刚创立的公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上市之后市值达到了42亿美元。他就做了一件事情,中国的C端消费全球性的咖啡文化,居然月活数量可以达到四五百万的水平,每天都在全国开一个新的店,最后店的数目、月活数量迅速飙升。一年多的时间到美国一上市居然就有42亿美元的市值。 这些咖啡从哪儿来的,只用了四轮融资的钱从哪儿来的,所有的月活店的投资,资本信用供给链条是怎么样的,从咖啡生产基地到最终每一个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所有产业链条、运输链条、信用链条是怎么样形成。只用短短的时间就改变这样一个原有链条的机制,基于数字化的逻辑创造了全球最快速的C端通过改变供应链实现C端场景,成就了一段故事。 讲这段故事,不是说瑞幸咖啡未来是否成功的定义在于今天的上市融资,而是说供应链这样一个金融化的逻辑过程之中怎么在中国大放异彩和怎么没有发挥作用的C、b两端的逻辑。 回到大写的C,今天基于数字化的互联网逻辑成就了在中国的天量级的公司以及独角兽,他们全部都是在C端成功的,我们在C端找到了搜索,找到了电商,找到了社交,但这些东西我们觉得中国人的C端在迅速成长,中国有最大的人口,有最大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人口,这样一个C成了吸引全球投资和中国投资人,并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供给链的需求力。 如果让任何一个消费者,任何一个C端变成互联网和数字化的C端,这就是全中国消费者的升级。我们要问得是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如果拼多多卖的都是便宜的东西,那是因为他供给链当中实现优化,特别供给链的金融化实现优化让东西变便宜,让偏远的原来没有互联网和数字化覆盖的地区的人变成网民,变成网络金融支付者,这个时候就在信用上,在网上去购买你供给的那个东西,居然成就了一家新的电商,只是在供给链和需求链当中把他变成网民的购买者,实现了一次历史的蜕变。 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大,我们会发现所有基于C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成长,都抓住了中国历史C端巨快的成长和巨大的变化,和内在根据自己的福利去改变世界需求力的时候,所有的C端场景都会中国数字化供给链的改变而实现历史大爆发的时代。 我们不仅看了三大场景,不仅看了拼多多,不仅看了瑞幸咖啡,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任何一个端口都是这个逻辑,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端口的大C怎么实现在C端的捕捉能力和获客能力当中变化到了供给端的两大因素。 第一个供给端的因素是如何让原来的供给链变成是最低成本、最数字化的供给链,才可以实现成本最低、供给能力最强,可以在最大效率下实现对新C端的开发和供给时刻的应对。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中小企业,你中小企业就成了。如果你把供给端看成是新消费力,新消费力就成了。 我们更想强调不是这个因素,这个因素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前端的场景当中实现,你去做搜索,你去做电商,你去做这些的时候把所有背后的商品原来的供给链条发生一次历史性的互联网的数字化的变化,你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我们更相信的是,你把金融这样一个围绕供给链本身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信用方进行金融化的改变后,你的效率,你的信用,你的资产的价格,你的流动速度,你的杠杆率,你的IPO的速率一切都会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而如果这三者形成一种合力,就是今天谁做应对需求的拓展,用数字化的逻辑,谁做供应链的市场化的逻辑改变原有供应链的结构,谁做金融化的供应链的金融来改变自己的成本和效率结构,谁就是这个时代巨大的成就者。 如果我们看天量级的公司,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是这样的成功。如果看独角兽,像是刚才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者。如果我们把这个视线进一步放大看,未来独角兽也出现在这个领域,未来天量级公司也出现在这个领域。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大写的C起的作用,C端的开发和供给端的应对,基于数字化和商业化逻辑怎么去完成。 讲第二部分在于结构的错配和紊乱,是我们今天让C能够迅速壮大,而b不能够壮大的核心焦点。如果我们视角放在b端,我们的b端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不仅有贸易,不仅有物流,不仅有服务,不仅有金融,不仅有监管,不仅有机构准入,不仅有制度规定,关键的是在这样一个多层次,甚至我可以描写到十几个层次维度的时候,每一个层次里面的维度我们都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企业就划分为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就看成持牌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和市场化一般的金融机构。物流可以分成铁路、空路、管道一切的类别。当我们把如此多的层面,里面分成如此多内容的时候,其要求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还可以把它动态化,实时在变谁可以准入,谁不可以准入,这个结构动态性的变化又错综复杂。 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从技术的角度可以把所有链条当中每一链条点上的层次和维度最优化的解决。无论从大数据的逻辑、算法的角度,还是从云计算的角度把基础设施拉出来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层次和所有的点,你无须自己做。如果从商业的开源和商业云计算免费服务平台角度来看,我可以只用一个APP创造一个产业,只用一条算法创造一个神奇。 如果是这些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这些东西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迅速就可以延展到金融服务能不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全部解决,这个时候供应链金融就闪现登场。当供应链金融闪现登场的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把这样逻辑全部用在金融角度用在产业方向的时候,谁就可以焕发出金融和技术的逻辑,为产业得到深度服务。恰好我们最为复杂的体系、层次、维度和变动难以适用它。我们就找到了什么地方最能适用它,C端,因为C端最能把握每一个人的偏好,C端最能让我迎合你的偏好,甚至用最好的商业体验开发你的偏好。从这个角度当中,如果C端进一步说谁满足这个C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以针对这个东西,新创的民营企业不受这个影响,可以迅速满足这些,新创一年的可以说在一年当中所有链接点可以全部用到供应链当中和供给体系当中,就满足了我的C端。 这个时候看金融领域当中出现几大社会突出现象,一个是消费信贷领域当中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焦点,是因为消费当中的场景的服务敞开了,你可以去汹涌澎湃,这个时候银行里面不仅有私人银行部,甚至过去银行理财全部是针对它进行有效的服务。哪一家银行如果不在消费信贷当中去把握自己的新的市场份额,那家银行一定是在这样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落后了。 如果我们在看到这种方向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真正b端供应链倡导了这么多年而进不去,是因为自己里面的数字分割、物流链分割、金融链分割,一切分割最终是一个数据孤岛,数据孤岛不仅在物流层面,不仅在供给链层面,更多在金融供给当中也是错位,在制度的规定性当中,国有企业的钱你必须放在哪儿去,不能优化,优化了以后你怎么样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如果我们回头去看所有的互联网这些企业的时候,这个时候白条已经出现了,白条的出现无非是你的资产的部分作为一个金融链条当中起始定价和起始运行过程当中的链条可以用信用逻辑去解决。 这个时候,我们在案例里面居然可以找到芝麻信用,你不仅是金融当中的信用,购物当中的信用,消费当中的信用都可以算成你的积分。如果我们在今天看供应链当中的金融逻辑的时候,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已经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时候,居然在我们的大型国企里面,即使在国有垄断型大型国企里面推不进去,因为商业逻辑、基本逻辑一切逻辑都不通。 贸易端推不进去,何况你在生产当中的物流端、金融端,即使在一家银行给你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有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约束,不同的条件。以至于我们今天受制于这种结构才真正满足了我们的b不能够随着时代的技术进步和商业逻辑和金融技术逻辑的进步而同时比翼奇飞,形成了我们的小b。 第三部分说未来路径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会想有这样的路径,如果所有基于C端的东西都可以在新的消费场景当中得到迅速成长,他们在满足这些的时候,一定会形成自己发展当中的b端的商业逻辑,而这个b端商业逻辑不仅让物流费用,让一切的东西得到解决,而且会让金融端的东西满足它得到供给链金融普遍深化的、随时创新的应用。 我们今天看物流一定会看到顺丰物流,一定会看到阿里物流,一定会看到京东物流,改变这样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所有这些物流背后的信用、资产评估即使产生不良资产的时候,是因为金融逻辑已经在里面了。 我们得出两点结论,中国今天已然处在大C历史背景中,你应该找到那些C点还没有被替代的东西。当你在小b端自主经营市场化的b端,用b端的数字化逻辑和金融逻辑全部得以应用的时候,你在市场当中输出两种能力,第一,b在逐步壮大的同时一定会影响其他的变革力量和冲击小b端向你学习和改变。第二会用这个例证告诉别人,用这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得以实现和应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我们相信今天互联网头部公司当中实现b端的供应链的也好,实现b端金融链也好,一定会是这当中最成就和最发展的路径。 当然这个当中的故事还给我们最深厚的一个逻辑,你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要C端的成功,必须在起步阶段就把你b端所有链条的优化数字化在多层次、多维度当中进行结构最大的优化。如果你缓一步,慢一步,已经比别人慢了,比别人竞争力弱了。这和前端的三个消费场景缓慢的像阿里做出蚂蚁金服,像腾讯作出财富宝等等这样一个逻辑当中,不一样的是今天在这个端口的竞争已经到了同期,已经到了同步、同时的状态当中去发展。 我们会想一个逻辑,当这些东西全部成就的时候,举一个例子,社保基金挣了一笔钱,谁投这个头部的金融公司赚钱。社保基金投了蚂蚁金服5%,今年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恰好是满足了供应链金融全部的金融化的服务,而信用的数字化和数字的商业逻辑满足了今天这个东西。 如果C端促成了小b端的变化,小b又促成了大B端的变化,过去实质性、跨时间的变化变成了今天同步性的、同时的变化。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当我们的链条,金融链、供应链也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球的。不仅是你的,而且是所有链条的时候,那个时代我们就会捕捉住大C的需求和小b的成长的内在逻辑。 谢谢各位![详情]

李礼辉:国民发力掌握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李礼辉:国民发力掌握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李礼辉出席并演讲。 李礼辉呼吁,实施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一起发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争取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紧研发下一代计算架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同时,确保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以下为演讲摘编: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家乡。很高兴在福州参加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 按照一般的定义,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构成的功能性网链架构。10年来,互联网加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似乎没有改变供应链的外在形式,但正在重构供应链的内在逻辑。 一是从单向链接到双向链接。 过去的供应链只是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单方向链接。如今,从消费端发起、经过经销网络驱动生产的逆向链接正在扩展。例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服装规格、样式、面料、色彩、配饰等个性化需求,通过实体门店或网络电商传导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进行软性设计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又如,消费者将自己对于食品的品种、产地、品质、规格以及消费数量、时点等具体需求,反馈给网络电商;网络电商整合消费需求,交给农牧渔生产商按需生产、按时定向配送。 过去是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这种以消费为主导的供应链,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二是从有中介间接链接到无中介直接链接。 过去的供应链只是多环节、平面布局的商业供应体系。如今,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的互联网,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立体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可信任、可监督的交通,可以做到协同治理,共享信息,归并校验,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中介的功能正在被淡化,未来甚至可能去中介。这种去中介的趋势显然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势必进一步蚕食传统经销商的世袭领地,重构商业模式。 三是从商业信用到数字信任。 信用形成的传统模式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信任需要积累,因而信用的建立需要较长的周期,信用形成的成本高;由于必须经过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小范围的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信用记录,信用可及的范围小。在过去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阿里巴巴最早领军,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发现信用,创造信用,发掘小微企业和平民大众的信用价值。越来越多的科技平台、金融机构随后跟进。 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能够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对手。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数字信任可以加持商业信用。 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不过,构建新一代数字供应链,需要应对成本、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且解决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第一,成本。 企业的边际在于成本。供应链模式创新能否成功,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成本。 2016年,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开启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餐饮相结合的新零售时代。此后,家乐福的极鲜工坊、新华都的海物会、步步高的鲜食演义、联华的优选未来店、复华的地球港,还有大润发优鲜、本来生活实体店、苏宁苏鲜生、美团小象生鲜等等,生鲜超市餐饮一度遍地开花。但这股热潮正在冷却,一些生鲜超市餐饮开业不久就闭门谢客,即使那些拥有规模化超市或成熟电商平台的企业也不再盲目扩张开店,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这种线上、线下、物流和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供应链模式由热胀到冷缩的过程,固然有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容量有限、同质化竞争过度的因素,但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成本。供应链的成本包括采购经销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金融成本等。月活客户太少,边际成本就会过高,容易被市场淘汰。即使通过开业初期的“营销轰炸”获得足够多的客户群体,也必须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保持产品性价比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 第二,技术。 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很快,但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应用,还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区块链技术如要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领域形成颠覆性竞争优势,就要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品质,既要满足高频次交易需求,也要达到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标准。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目前的底层技术攻关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隐私保护技术。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如何有效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组合环签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学技术的性能和效率。 二是真实性监督机制。如何保证上链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各类资产溯源时,真正形成闭环,避免信息失真,防止投机。 三是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如何避免智能合约的技术漏洞,同时实现可控的业务逻辑修正和合约升级。 四是密钥技术。密钥安全是区块链可信的基石,在私钥唯一性的技术结构中,如何有效防止私钥被窃取或恶意删除,并且能够对私钥丢失、被窃予以补救。 五是区块链架构。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平台不可能独树成林,必须与现有信息技术平台链接。区块链架构如何实现与相关信息技术系统的无缝链接,并且达到可靠性、持续性要求。 第三,制度。 与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制度,一是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纳入各式各样的数据库,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滥用屡禁不止,包括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甚至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这就引起人们对于隐私保护的担忧,影响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信心。值得高兴的是,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建设有了新进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不过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一些具体的法律规范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互联网电商平台、移动通信运营商、连锁商场、运输企业等等,都拥有大量具有私密属性的个人信息数据。对于个人信息数据的商业利用,目前还缺乏具体而又明确的法律规范。 二是区块链。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建设数字供应链,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里提几点建议。 第一,注意成本和竞争力。 规模化经营可以造就的成本节省、竞争力提高的效应,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样可以造就。那些把握了核心数字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机构,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同时获得优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未能洞察先机、未能实现有效技术创新的机构,盈利空间有可能被逐步压缩,竞争能力有可能被不断削弱,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科技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更重要的是新客户、新市场、新价值。应该把握“四维尺度”。 一是效率更高。能够提供比现有技术平台更快、更便捷的交易服务。 二是成本更低。建设成本、运维成本低于同类技术平台,交易成本、服务成本、监管成本低于同类产品和服务。 三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只有那些真正有特色、有实惠、有吸引力、有粘性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竞争力,才有可能达到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 四是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新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应该首先由研发机构和应用机构负责检测和验证,其次由社会认可的权威机构进行第三方检验,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确认。第三方权威机构不仅要验证可靠性、安全性和速度,还要监测可能存在的技术漏洞、技术陷阱。 第二,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 实施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一起发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争取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紧研发下一代计算架构,目标是在未来的数字社会中,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同时,确保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 国家应该改变以表格为中心的统计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公共统计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形成能够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整合不同部门的征信系统,共建信息共享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采集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工商登记、税费缴纳、国际贸易、市场诚信等信息,为小微企业积累信用记录,赋予信用标记。在数字供应链中,实现小微企业信用增值。 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制度建设。 立足于保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抓紧研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抓紧研究制定数字资产市场监管制度,抓紧研发数字技术国家标准,抓紧建立专业化的数字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 进一步明确信息数据的具体应用范围,防止企业和个人的私密信息被滥用。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行动轨迹、电子信件、朋友圈等,必须得到有效保护。任何机构、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不能侵犯个人隐私,都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都不能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对泄露、出售、盗用私密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惩处。[详情]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方案
周延礼:供应链金融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方案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演讲。 周延礼认为,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金融服务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将分散的产业参与者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供给新模式新生态。 以下为演讲摘编: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2017年10月,国办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全面落实国办《指导意见》,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强调指出,要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提出新方案。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想尽办法解决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内在需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供应链金融是实现企业融资的渠道优化的路径 供应链有利于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产融结合促使金融机构纷纷研究数字化转型发展,这给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把单一企业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融资方式体现了创新、协同等特征。供应链金融服务比传统金融服务更有能量和效率,它为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从传统供应链与金融服务来看,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非实时信息交换,存在结构性信息不足。实现企业供应链透明化,需要实现在库存、在途中、在生产中的货物、材料以及产品的实时可视化,实现了的ERP系统很难实现的目标。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协同运行,在可视的平台上就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互,让企业能轻松掌握整个供应链网络全景,解决了传统企业供应链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制定生产计划和流程,难以实时的、智能分析和预测等产品技术问题。数字化供应链与物联网实现网络扩展、数字化协同和人工智能,提高了预测准确性。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重新设计运营模式,顺应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控制产品数量,管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就可预先确保企业经营利润。 (一) 供应链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动能来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提升,供应链金融已搭上数字技术进步的快车,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和智能化可借助数据集中、数据分享、数据整合的优势,推动金融机构及企业合作,共同分享核心数据,依靠金融科技作为支撑,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可通过供应链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善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企合作效率,实现互利共赢效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银企合作在连接不同的系统,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可视化监测、处理海量数据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还需要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合作。 (二)供应链金融是银企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的载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上不断创新,从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作业入手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积极推进自动化设备进程,实现无人送货,优化分析和配送优化等。通过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商业预测与补货、自动化设备提升仓库库存存储与管理效率。如京东物流实现高效的物流服务,24小时履约订单率达到90%。再比如美的集团,从2011年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重构IT系统,确定623战略,投资近30亿元进行系统重构。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美的集团员工总数从2011年最高19.6万人,降至9.3万人。2015年美的集团营收达到1384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0亿元,利润从66亿元翻倍提升到136亿元。 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更是行业内的跨产业的大变革。这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金融机构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转型升级,不能错失机遇。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是数字化的金融、物流、信息、业务构成可追溯的、实时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大系统。可预期随着供应链金融迎来5G的时代,我相信任何交流或交易不再区分线上线下,而是全时空24小时实在的畅通无阻的全球交易市场。相信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得到实体经济的欢迎。未来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将会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供给,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二、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服务即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也可为企业数字信用打通普惠通道。小微企业融资难”卡脖子“的是抵押品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可依托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信用,打破以往依赖不动产抵押,可依据流动资产提供担保融资,解决了供应链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近年来广为推崇的金融服务小微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效率还比较低,主要是信用信息不透明。尽管供应链金融已发展多年,但是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仍颇为有限。随着国家的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供应链融资视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探索,积极开展等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破信息不对称,打造数字信用,为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关口。风险管理是金融的职责。传统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范围有限、深度不足,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众多新金融机构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将企业数字转化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普惠融资最后难关。 二是供应链金融拥有较好的风控手段。供应链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授信方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数据化供应链金融,将传统的企业主体信用转换为数据信用,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降低业务综合成本,彻底破解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 三是供应链金融获取的公开数据,可判断用户特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做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这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关键。 四是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可研发风控系统。通过做小微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画像,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 五是供应链金融可运用金融科技连接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形成实质的信任信息流通,为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便利。 六是供应链金融共享信用可改进服务方式。降低链条上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七是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风控系统可对产业供应链中交易方式和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相关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线上的合同、支付、单证等完整记录,以证实贸易行为的真实性,提供丰富可信的贸易场景。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溯的技术特质,可以解决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问题。 三、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金融服务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效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将分散的产业参与者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供给新模式新生态。 一要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商品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体系。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将链条内各类信息汇聚,实现全链条信息可查、可追溯,保证真实性,打破信息不透明,增加了各环节企业获得融资的可得性,实现了通过构建供应链带动资金流与风险可控。 二要构建供应链金融解决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构建起一个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要构建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体系。供应链融资能够盘活企业信用,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链接核心企业与多级上下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控方案,实现多级信用穿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与对策 目前,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其运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供应链自身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要提供多样化服务,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给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和服务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就要求银行要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在扩大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自然放大了各种风险隐患。 三是企业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数据等方面,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难以有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主办或开户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其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服务方案。 因此,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注意做好风险管理: 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主办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薄弱点,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减少意外并维持连贯性的资金周转,增加资金运作弹性,确保目标供应链良好有效的循环。同时,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 二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链群。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要不断优选,重点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优选,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引导核心企业在选择成员企业的过程中,将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对各加盟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对潜在的不良成员要及时予以淘汰,保证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和谐发展。 三要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对上游的原料供货商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对下游的经销商着重提供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要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研发服务新品,提供管理、营销、现金管理、重组企业供应链、供应链融资等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四要建立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供应链金融要选择一个强大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物流公司可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监控物流和企业动产,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人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可以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同时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外化为契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五、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作建议 第一、充分意识到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供政策支持,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主体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将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为重要发展战略。 第二、鼓励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从国际实践看,国外银行一般是从核心企业出发,向其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服务;而国内一般都是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出发,将存货作为不动产之外可以抵押的资产, 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这种业务仅仅是抵质押物的范围拓展,并没有真正从供应链的角度去开展业务。对此,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等特色分支机构,扩展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设立供应链金融类投资基金。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投资力度,增强其资本实力,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 第四、建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参与各方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物流等参与主体数据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产品在线服务、非标资产在线交易、政策发布及非现场监管等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各参与主体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对接。 第五、成立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标准,目前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在各自为战,存在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发布行业自律准则,形成行业统一惯例, 并制定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仓储物流管理体系、交易单证流转体系等行业标准,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台间壁垒。 第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涉及多方主体重大利益,包含质权所有权的原始分配和质权所有权流动带来的再分配,容易引发所有权纠纷。相比国外,中国《担保法》和《合同法》中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条款并不完善,抵押权、担保物权等法律概念的界定与纠纷处理还不明晰。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我就讲这么多,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裴金佳:两岸供应链正在融合发展 不断向高端迈进
裴金佳:两岸供应链正在融合发展 不断向高端迈进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裴金佳:两岸供应链正在融合发展,并在全球供应链产业中不断向高端迈进 “2018年两岸贸易额达到2262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已经占到41%以上。这充分说明两岸供应链已经相互整合,正在积极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裴金佳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 裴金佳 裴金佳指出,打造中国供应链是新时代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也为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率先同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推动两岸应通尽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裴金佳表示,福建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源远流长。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台交流合作,正在围绕两岸应通尽通,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希望广大台胞观大势、明大义,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坚定对大陆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的信心,用好用足大陆新一轮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不断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杨冬: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
杨冬: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

  杨冬: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 “大数据在不可阻挡的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所以,从船舶航运业讲,我们到底是迎接,还是等待数据来改变我们,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冬 杨冬说,航运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英国自三、四百年前就发展航运业,因为具有非常古老的传统,所以航运业对革新的承受度在各个行业中是最低的之一。但最近十年,数字化一直在推动航运业在进行行业的自审,以及推动航运业进行革新性变革。 但是,目前出现的一些数据系统使得公司可以直接从船舶情况实时了解运输量,比如数据库AIS(即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把每个船舶的状态每隔六秒记录一下,能实时看到每一秒正在海上运行的船舶的原油运输量,这个就是非常大的革新了,完全改变了传统贸易监控的方式。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冬:谢谢主席。我是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杨冬,首先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过来分享我们工作中一些关于智慧航运或者说智慧供应链的一些经验和知识。刚才我听到讲台湾这个司机,我觉得台湾司机很辛苦,天天被监控,同样的事情,航运业也在发生。我们发现不同的船行驶时候可能在相同的航段、相同状态下,但是耗油很高,所以我们在研究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船在同样航程上耗油产生这么大差别,好多东西也是类似的。 其实我们研究中心主要关注航运,今天主题是智慧供应链,如果别的专题下我们不太有发言权,如果大宗商品,那和航运的关系就是太密切了。因为传统上,大家听了半天大宗商品,我不知道你们认为什么是大宗商品,从航运上,大宗商品有那么几个:煤碳,铁矿石,油、还有粮食,所有这些大宗商品基本上国际运输都要通过航运,不可能通过飞机,也很少通过火车。 中国恰恰是全世界大宗商品贸易的大国。我举个例子,这是我今年写一个基金申请用的数据。在四个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和原油中国的贸易量全世界第一,尤其是铁矿石,中国进口量世界第一,日本全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进口量是日本8倍,全世界50%以上的铁矿石是由中国进口的。原油也是全世界第一,天然气和煤碳进口量排世界第二。但是国家一说发展绿色航运、多式联运,天然气价格要猛涨。因为估计中国进口会越来越多了。就像刚才所说,所有这些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依赖航运,航运业本质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国家也建立了非常大的船队承载大宗商品的运输。前面几位嘉宾讲到供应链有几个问题,供需匹配,物流成本优化,质量效率这方面都是目前供应链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下面我就想用三个例子讲一讲,现在的这些新的数字技术和智慧技术怎么样去推动航运业解决这三个问题。 航运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英国三四百年前就发展航运业,因为具有非常古老的传播,所以航运业对革新的承受度是最低的。在航运业传统上,希腊、英国、挪威和丹麦他们都是家族性企业,他们觉得我们这套做了几百年了,很不容易改变,但是最近十年,数字化一直在推动航运业在进行行业的自审,以及推动航运业进行革新性变革。 下面,我以三个例子来分别讲述,某一个数据系统怎么样从国家、企业和船舶公司角度推动他们发生变革。传统上每个国家对贸易量会进行预测,比如我这些量怎么来的?原油从哪些国家进口?煤碳从哪些国家进口?但是这些预测具备滞后性,都是已经发生之后才能知道这个贸易量,因为是通过海关的统计。但是,现在一些数据系统使我们可以直接从船舶情况实时了解运输的量,比如现在有一个数据库AIS,就是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把每个船舶每六秒状态记录一下,这个数据量非常大,一年大概8个T。挪威的学者去年就出了一个研究报告,就是他们不去统计海关的贸易量,相反他们去看船舶海上实时运行情况,然后他们去把这个数据从AIS系统里面拿出来,这样就能实时看到每一秒正在海上运行的船舶的原油运输量,这个就是非常大的革新了,完全改变了传统贸易监控的方式。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价格预测。大家都知道从经济学上价格产生就是供需匹配产生的,刚才刘博士讲供需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价格预测非常难做,比如有时候铁矿石突然价格涨了或者跌了,同样通过这个全球船舶实时定位系统,我能够知道实时船舶上的流向,我把所有流向进行累加,当然这个技术很复杂,你就知道实时铁矿石贸易量,知道实时铁矿石贸易量就知道实时的供给量,知道实时供给量你对价格预测更精准。原来铁矿石贸易预测以国家为单位,通过船舶这个就可以把它直接以港口为单位,比如今天有多少铁矿石到港口,这边需求多少,我对明天价格就会有一个预测。 那最后就是对船舶公司的改变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船舶公司是非常传统的,他们不太接收新技术,但是最近AIS系统对船舶公司操作有一个改变,船舶公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一个船变成一个空船时,我最有可能拿到货进行港口转移,但是哪个港口最有可能拿到货这是不确定性的。传统船舶公司会怎么做?他会打电话给一些货代或者船舶经纪公司,你手上船往哪走,但是货代和经纪公司他们信息是片面的,体量有限。通过货运定位系统,可以看到实时有多少船往哪个港口走,如果通过过去历史数据把船舶流向实时预测,就会有更好的知识和经验去选择一个更好的船舶的选位系统,我把船舶往哪个地方去定。 从以上讲的几个方面,我最近的工作经验就是:大数据在不可阻挡地改变船舶航运业的生态。所以,从船舶航运业讲,我们到底是迎接还是等待数据来改变我们,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周天颖:智慧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周天颖:智慧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周天颖:智慧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其实脱离不了人性。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是为人性做服务,智慧供应链也是一样。”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周天颖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周天颖 周天颖以台塑集团为例分享了台湾在智慧供应链方面所进行的尝试。据他介绍,台塑集团将所有公司驾驶员都纳入了公司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整个供应链里,台塑从一开始原油进来、货运,到炼油厂、油罐车、加油站,直到把油给每一个使用者的各个环节,都引入了智慧监测功能,多年来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效率。 在周天颖看来,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其实脱离不了人性。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是为人性做服务,智慧供应链也是一样。当这个供应链对甲方,对乙方,对所有相关的人都有利好、都有帮助的时候,其实这个供应链就非常容易形成,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率。 以下是发言实录: 周天颖:感谢,首先个人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台湾的逢甲大学,个人虽然在教育界服务,但是这么多年跟企业界十分紧密的结合,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这边跟各位分享一下所谓智慧供应链这块领域的想法。在台湾,我们在看很多东西的格局跟中国大陆这边的格局其实不大一样。我们格局其实比较小,因为跟我们自己本身,跟我们拥有的土地和跟整个范围比较小有关。 可是这个小里面,我们做了一些比较细致的事,我从几个小故事跟各位分享一下所谓供应链,举几个例子。在台湾有一个很有名企业叫台塑集团,早期是已故企业家王永庆创办的,是台湾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下面有很多子企业。20年前的时候,有一个台湾私人私有公司台塑石化,生产了非常多石油,从提炼以后,然后设加油站。石油有所谓的油罐车,当时的油罐车有将近3千台跑在高速公路上。油罐车行驶道路是上非常危险的事,一方面可能因为超速了,一方面可能因为转弯,一方面可能因为盲点了。只要油罐车出了事,赔偿金额非常高,保险金额也非常高,所以台塑20年前开始找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让他们可以把车子管理得好一点。 当时台塑提出,利用所谓的GPS,所谓车队监控的方法,在车上接GPS接仪,知道这个车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在不该转弯的地方转弯,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到这里,或者这个点到那个点的不合理的。当时台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些驾驶员可以管理得更好的话,是不是当时所雇佣的非常多的、管理驾驶员的行政管理层就可以首当其冲的被取消了。所以这批人其实是第一批受害者。可是第一批人虽然是受害者之后,台塑油罐车连续多少年在全世界的几百万公里的肇事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因为不能再超速了,不能在任何地方停留,甚至他倒车的时候,每五公尺必须踩一次完全刹车,之后才能倒车。所有这些慢慢发现,这件事情其实对公司形象有帮助,帮着公司效率更提升了,对公司的物流发挥了很大的效用。 接下来开始想,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我这台车的轮胎理论上可以走一万公里才换胎,可是这个司机开了5千公里就要换了,为什么?因为开车习惯,所以在每一个轮胎上放了胎压监测器,自动化监测的方式让公司总能够了解到哪个驾驶员开的车平均每一个轮胎平均到一万公里才会换,哪个驾驶员换的轮胎每五千公里就要换了,哪些驾驶人习惯必须要做改善,因为他时常踩刹车,经常开快要紧急刹车。后来加上更多的感测器,比如又发现车子有盲点,就在转弯的时候,会跟旁边有的摩托车容易出车祸,所以车上面对外对内加装8只镜头,每一部车上有胎压,有门窗有没有关紧的感应器,每一部车上有行车的方式。但台塑觉得还不够,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驾驶员昨天晚上有没有喝酒?驾驶员血压正常不正常?所以在开始驾驶员行车之前,必须有酒测,知道血压是不是正常。所有的东西正常,才让这个驾驶员才可以出车,这些东西全部自动化。 这几年下来以后,台塑发现不只要做车队监控,还可以跟整个公司一些管理的部分、决策的部分,甚至跟公司的ERP做结合,为什么?驾驶员在不同时间开不同车辆,在不同的地点走,他的钱是不一样,薪水不一样,加班费用不一样,假日开车,礼拜天开车,平常假日开车,薪水起算方式不一样。所以后来这几年,当ERP系统做了连接之后,随时可以知道这一家公司里面几千名的驾驶员,在这个礼拜、这个月、这一年里面行车的方式,前10%最好的驾驶员是哪些人,所有东西对公司而言最有帮助的。 所以,所有公司驾驶员都配合整个的ERP所有的管理,配合所有的联动,整个供应链里面,台塑发现一开始的原油进来,从船到货运、到炼油厂、到油罐车去提、到加油站,再把油给每一个使用者,这一整串包含完整供应链,完整物流,完整管理链,这么多年来靠着非常多科技帮着公司提升了很大的效率。这个就是很典型的所谓的智慧供应链的故事。 我从这几个小故事入手,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就完全没有你需要克服的问题。我刚刚一开始讲,一开始做车队监控的时候,实际上一名管理员可能要看10-20名驾驶员,但这些其实是不需要的。在我们做了所谓驾驶员酒测血压量测器以后,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当公司知道这个驾驶员的酒测结果后,因为昨天晚上喝醉,到现在虽然人清醒了,但是还是高危,理论上不能出车,或者这个驾驶员血压偏高,这时候不能出车,这时候对公司又是一个考验。如果不让他出车。谁帮他开本来要开的这个车?在这个时间,这个点,从这里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在台湾好的驾驶员不好找。所以,也产生很多问题。但是,经过了一两年的磨合,慢慢的驾驶员发现,其实这样做是保障他本身的安全,除了帮公司可以有更好效率,更好的管理之外,对他自己本身有帮助。 所以我今天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智慧供应链,其实脱离不了人性。所有的科技到最后都是为人性做服务,智慧供应链也是一样。当这个供应链对甲方,对乙方,对所有相关的人都有利好、都有帮助的时候,其实这个供应链就非常容易形成,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率。以上,我从台湾来,就台湾的小故事跟各位做一下分享,所谓智慧供应链在台湾的一些企业,我们目前做到什么样比较精致的服务,希望能够把这个供应链所带来的这些经验能够带到中国大陆,能够带到全世界。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姜超峰:监管链是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姜超峰:监管链是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姜超峰:监管链是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们国家加强了监管的力度。这个监管的力度不仅仅体现在银行、金融方面,也体现在供应链的各个交易环节以及物流环节方面。”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姜超峰 姜超峰认为,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实际上是由各个环节、各家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链条捆绑在一起的供应链。一条真正的供应链实际上有五个链连在一起,包括交易链、物流链、金融链、信息链和监管链。 对于供应链的智慧化发展,姜超峰认为智慧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感知,在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地感知到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第二个是决策功能,感知到信息后,能够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需要做什么样的决策;第三个是执行,对决策之后的一些小问题进行纠正;最后一个是学习,当智慧化系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就说明供应链的智慧化真正形成了。 以下为发言实录: 姜超峰:非常感谢咱们会议对我们的邀请,我就这个题目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的题目是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我就想从三个方面简短的说一说。 第一,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实际上是由各个环节、各家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链条捆绑在一起的供应链。我给它分一分,一条真正的供应链实际上有五个链连在一起的,第一个链是交易链,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企业都要卖出自己的产品,另外一个企业买走它的办理,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就是交易链,没有交易链,供应链就无法形成。第二个是物流链,我们有了交易之后,一完成交易,马上这个货物就要转移,转移的方式、转移的环节就是物流链的过程。第三个是金融链,每一个交易环节都需要动用资金,我要买你货的时候必须从银行贷款,必须用我的资金购买利益相关的东西,所以都有一条金融链紧紧跟随。第四个就是信息链,每一个交易、每一个金融环节、每一个物流环境都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要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如果中断了交易就无法完成。最后一个是监管链,监管链是我去年刚刚提出来的,因为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们国家加强了监管的力度。这个监管的力度不仅仅体现在银行方面、金融方面,也体现在我们各个交易的环节以及物流的环节方面,这是我对供应链的生态体系的一种认识。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智慧化,什么叫做智慧化?我们对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权威的解释,但是智慧化表现为以下特征:第一个就是感知,有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地感知到某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就是感知的功能。第二个就是决策的功能,我感知到了这个东西,我马上能够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需要做什么样的决策。第三就是执行,决策之后有一些小问题,有一些不需要人工决策的东西,就把这些去纠正了。最后一个是学习,如果我们的智慧化系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就说明我们这个智慧化真正形成了,这是我讲的关于智慧化的几个特征。 从大宗商品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智慧化又表现在具体的方面,比如说供需的匹配,有多少生产,有多少需求,需求和供给大体相当,这叫匹配问题。还有物流成本要不断的降低,大家知道现在全国物流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4.8%,去年又回升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成本的降低是意味着我们只有智慧化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还有一些是交易形式的变化,就包括除了过去订货会、看样订货、到钢厂去采购、批零等方式,现在还要加上电商,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的功能。所以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目前在我们国家大概有2600家之多,但是大部分是亏损状态,这跟大宗商品的智慧化程度有关。 最后,智慧化特征里还有一个方面是产业链的金融,上一节有人提出来金融问题,实际上我现在推崇的就是产业链的金融。在一个产业的链条当中,下游买上游的东西就是一个产业链,比如说钢铁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当中,上下游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关系,在这个链条当中,做金融可能风险是最低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国家现在对大宗商品的供应链有些什么样的政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多式联运,尤其是大宗商品量非常大,一上来就是几十万吨,上百万吨的量,因此要实现多式联运,要把更多的公路运输转移到铁路上来,转移到水路上来。第二个就是中欧班列,有很多人说,我们拿这么多钱去补贴这样一个铁路运输的线路,划算不划算呢?后来我也想通了,我们的“一带一路”真正是从大陆桥打通才算打通,以前我们用了各种方法都没办法打通,但是中欧班列一下子打通了,我们曾经花了十多年时间想进入集装箱联运的便利公约,但是进不去,中欧班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清规戒律冲破了,我觉得它是有历史意义的东西。 最后一个国家级的重要政策就是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建设,去年12月21号,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共同发了一个文,要建立全国的国家物流枢纽。这个物流枢纽在全国规划了212个物流枢纽,选了127个城市来建立,所以未来的枢纽问题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好,我说完了。 主持人:问一下姜主任,你刚才提到监管链,我觉得这个挑战蛮大的,这个监管链的监管主体应该是谁? 姜超峰:其实我们的监管从20年前大宗商品放开之后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有一些监管是法律上有规定的,规定你必须管。比如说你从银行的融资不能用于炒股,如果有人拿银行的融资去炒股就违法了,就有人去抓。所以2011年那一次刚贸事件爆发就和这个有关,但当时因为我们所有的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这个该不该管,所以一下子造成了1500亿到2000亿的银行贷款收不回。从那个时候起,政府就意识到应该有一个监管的链条。从趋势开始,监管链条的力度越来越大,包括保险、银行、金融业、非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的所有这些东西都在监管之内。为什么?因为它已经危害到一般老百姓的资金安全,所以该监管了,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的。为什么不够呢?因为我们行政体系里面并没有规定哪些该监管,哪些不该监管,该监管的时候采取什么措施监管,监管到什么力度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包容审慎,一种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看它一会儿,但是看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就出事了,监管的度一定要把握,千万不能过度。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苏隆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要树立“商贸运筹”的理念
苏隆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要树立“商贸运筹”的理念

  苏隆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要树立“商贸运筹”的理念 “我一直呼吁台湾物流业不要做劳力的事情,要动脑筋做到五流合一,逐渐推行商贸运筹的概念。”社团法人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理事长苏隆德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社团法人台湾全球商贸运筹发展协会理事长 苏隆德 苏隆德说,他更愿意把物流叫做“商贸运筹”。趋势的改变叫潮流。潮流一定影响商流,商流会让物流由量变发生质变。这个过程里面会产生有用的资讯和情报,有用的叫情报,所以叫情流。在物流配送中,潮流、物流、商流、情流,钱流可以实现“五流合一”。 苏隆德认为,物流产业的一个关键点,即最基础的原点,就是司机。司机是物流配送的重要一环,是跟所有的供货商跟消费者的触点,所以驾驶员管理是很重要的。 在苏隆德看来,需要改变“司机只是在送货”的观念,司机其实在做两件事情: 一个是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司机其实是一个运务工程师,商品如果不被送达,就不能够发挥其应用的价值。也许商品到店里面被卖了,被卖的人可以养家糊口;也许送到家里被顾客使用,那使用者会怎么样?会快乐、高兴。 二是司机其实在传递爱与关怀。所有的商品被购买,背后都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被归纳为爱跟关怀,所以,当司机成为一个运务工程师,他其实在传递爱与关怀。 以下是发言实录: 苏隆德:主持人、各位与会的嘉宾,还有台下很多朋友,其实我们这个单元有两个主题,一个叫做贸易便利化,一个叫物流创新。在贸易便利化部分,是透过所谓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机制来达成。开放会带来更多的竞争,但是有竞争才有进步,这是我对自贸区的观点。 如果你要让自贸区这样的一个机制有效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试问我们现在中国到底有几个贸易区?在我知道的应该是有将近16个试点。美国有几个贸易区?欧美国家有这样的机制吗?也许大家可以查一查,思考一下。我倒是认为自由贸易区,在中国未来发展它的过程,是不是要考虑让它更开放,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除掉。毕竟所有的障碍都是人为的,都是为了保护什么,怕什么,而必须要去做某种程度的限制。我想中国已经够大了,是不是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来对应已经开始的所谓的变化。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我请问各位,物为什么会动?因为有“需求”。你肚子饿了,所以要吃便当。我因为要用麦克风讲话让后面听到,所以才把它握在我手里。因为有需求,物才会动,所以没有需求的物流一点作用都没有。我把物流叫做“被动性产业”,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那才是大家要思考的方向。在1985年,供应链的管理是一个美国学者最先提出的。他看到一个现象,美国在别的国家攫取资源,必须要加以有效的管理,才能让这些商品回来满足它国内的需求。所以供应链的思维其实就是制造导向的思维。已经33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特别是我们东方,包括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我们都是在这种思维底下,在供应链角色扮演中的底下存在着。可是环境变了,我们从整个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几个阶段,单就从比较近的阶段来看,供应链管理透过美国在全球去攫取这些资源为他们国家服务,相对某种程度也会产业空洞化,所以它就透过当时代科技,有一个叫做英特尔去做这样的过程,开始发展这个。当然我们也跟着他们的思维里面,大都尾随了欧美的脚步。现在我们已经够大了,我提出来既然没有需求,物不会动,供应链要不要拿掉而去做需求链。现在国内的电商业者,包括马云的阿里巴巴、京东等等,不是都在从数据攫取的过程当中看到需求在哪里,再来启动相关的资源整合吗? 所以习近平主席也提到了“要以人为本”,因为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以人为本就是需求导向。所以我是呼吁我们要静下心来,不要再用西方的思维,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待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自由贸易区是管货物的进口进出,资金的进出,所以它需要有外汇管制。货物的管制需要有税,有一关三检来做管理。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们这里谈到了转型升级,应该颠倒过来,升级要先做,升级叫做效力的创新。转型叫做价值的创新,当你一个企业能够从效力去着手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你就可以从事价值的创新这件事情。所以,我一直在呼吁升级要做在前面,然后再来做有效的转型。 王延春:建海外仓也有成本问题,还有企业对当地法律,制度环境的了解也不是很理想。那怎么办呢?我想听一下苏理事长有什么见解。 苏隆德:从整体经济角度来看,贸易的形态会随着整个科技的应用而改变,我们现在叫做“联网社会环境”,在这一环境下,其实信息的交易是蛮快的,意味着我刚刚提到时间的障碍是越来越少。也因为这样。比如,像士农工商的士大家都会写,那如果加两条,一个加,一个减,你先写加还是先写减?当然先写加,再写减。这个加叫给,所以我们要懂得“给”。回到我们的文化本质,上一场台湾朋友在谈文化供应链,从这个观点去思考和定位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对内还是对外,台湾其实跟大陆是分不开的,两岸一家亲。 王延春:我想问一下苏理事长,现在我们最核心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在物流配送和供应链上,能够让我们超越现在瓶颈的问题是什么? 苏隆德:物流产业的一个关键点,即最基础的原点,就是司机。配送的重要一点就是司机,司机是跟所有的供货商跟消费者的触点,所以驾驶员管理是很重要的。司机不是在送货,要改变这个观念——即司机不是送货?那他在做什么?他在做两件事情: 一个是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所有的货在仓库里面,他只有本身的价值而没有被使用的价值。所以透过司机,他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也因为这样,我们不叫司机。我们叫运务工程师。因为送货是一个被制约的、相对落伍的名词,烙印在他们脸上。所以当他在送货,他就很辛苦。因为他每天面对的就是不确定的环境,所以司机是在创造商品被使用的价值。也许商品到店里面被卖了,被卖的人可以养家糊口,也许送到家里被顾客使用,那使用者会怎么样?会快乐、高兴。 第二个角色就是他其实在传递一件事情。所有的商品被购买,背后都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归纳为爱跟关怀,所以,司机当他成为一个运务工程师,他其实在传递爱跟关怀。从这个角色看未来物流业,我们已经把物流叫做商贸运筹。在介绍里面,有提到我们是物流合一。趋势的改变叫潮流。潮流一定影响商流,商流会让物流由量变发生质变。这个过程里面会产生有用的资讯和情报,有用的叫情报,所以叫情流。潮流、物流、商流、情流,钱流可以实现五流合一,我一直呼吁台湾物流业不要做劳力的事情,要动脑筋做到五流合一,逐渐推行商贸运筹的概念。所以我建议大家进行逆向思考,跳脱现有的迷失才会有更宽广的空间。 王延春:非常感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再开放提问。我想对这个环节进行一个总结,请每位嘉宾用简短的话把我们这个环节讨论的概念归纳一下。 苏隆德:我想在座的应该都可以称为经营者。因为你要经营你自己的人生、你的事业、你的家庭。经营者要拥有把不确定性转换为确定的人,这相当重要。怎么样在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掌握环境的确定性,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你要调整你的思维,转变会带来力量,改变才会有机会,停在那里不动一点机会没有。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张玉成: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应实现产品标准化 财经网讯 “如何在供应端和消费端拿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在新零售里面,台湾已经打入智慧农业,就是AI+IOT,用我们的人工智慧加上物流的整体打造,这样就把农民跟消费者串在一起,也是因为这样的因素让农民可以真正赚到该赚的钱,而不是真正的钱都让中间商赚走了。”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名誉理事长张玉成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张玉成表示,台湾的农产品的电子拍卖系统让消费者非常信任的。所以我们讲的零售,零售对面机制就是大批发,我们不是大批发,我们让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亲自体验的。所以这个区块上我们做出标准化。 此外,他还指出,现在台湾在三产联动上面在走的,一产是生产,二产是加工,三产是市场行销品牌打造。  [详情]

高孔廉:两岸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 还要做好分工
高孔廉:两岸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 还要做好分工

  海贸会会长高孔廉:两岸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还要做好分工 “两岸的供应链产业不能只是合作,最好是要有所分工。如果做好了适当的配合,两岸在供应链方面的互利互惠空间将非常巨大。”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高孔廉 高孔廉称,要连接两岸,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问题很重要:第一个是文化。第二个社会,第三个是经济。两岸之间互有所长,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创新服务;台湾则拥有良好、扎实的产业技术以及生产基础。两岸如将技术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话,可以研究共同的供应链行业标准,甚至将其上升为国际标准。 高孔廉认为,未来供应链的发展,会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区域经济整合跟保护主义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就国际贸易理论也好,企业经营理论也好,都是应该要强调分工的,要选择比较利益进行分工。所以,很多国家会签署区域经济整合自由贸易区协议,目的就是在此。 第二个问题是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三者的变化情况。数字经济的趋势之下,这三者的未来发展会涉及到软件,AI、人才这些问题,两岸之间应该要共同讨论这方面的人才培育计划。 第三个问题就是有关WTO的问题。未来WTO的规则要如何演变?演变的结果对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未来计算方式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供应链论坛。 供应链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解决民生问题,我想这时候是用餐时间,我尽量把我报告精简一点。 谈到供应链、产业链跟价值链,这三个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从产品起点,包括产品的研发,原材料、设计、以至到中间的制造,后面的品牌、行销、物流等等,这些整个来说是供应链的一环。当然我们很难说从某一个点计算它价值,刚才有谈到Iphone,Iphone是在美国设计、研发,然后在中国制造。但是,事实上他的很多原料跟零部件是来自美国、日本、台湾地区,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成苹果,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如果我们纯粹从制造面来看的话,也许在这边所能够得到的部分比例上不高。但是事实上,它的行销、品牌这部分成本实际上相当庞大。 我最近看大陆的电视剧,我发觉有好几个电视剧里面所有的演员所拿手机是Iphone,所用电脑是苹果。这部分的费用都是归在行销里面。所以,他虽然赚了很多,但是他的支付其实也是很高的。首先对供应链来说,我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刚才主持人介绍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我们这个协会的创办人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流有巨大贡献的江丙坤先生,我们这个会的宗旨就是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跟互惠。我们现在也负责包括邀访、接待大陆的团体,在中间扮演协调、桥梁的角色。这是简单的先谈海贸会。 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2号在《告台湾同胞书》里面有讲到很重要的五条,其中第四条就是谈到两岸融合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两岸要应通尽通。这个事讲起来,我们常常讲是新四通,过去是要讲要求三通,通油、通航、通商。现在提出来新四通,这新四通里面包含什么东西?包含提升两岸的经贸合作畅通,包含基础设施的连通以及能源货源互通,还有行业标准的共通。基础建设互通在金门跟厦门有通水,将来希望通电,解决金门用电、用水的民生问题。金门通水对金门非常重要,因为水源不够,超抽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盐化,对金门高粱制造就会造成影响。至于电方面,金门完全靠火发电,成本非常高,如果通电对金门使用电力成本相当幅度下降,不过这不是今天的主题,我要谈到两岸经贸合作畅通,合作畅通里面涉及到供应链部分,我常常讲光是谈合作不够的,应该也要强调分工。分工就是供应链连接的问题。最后谈到行业标准共通。我们两岸之间,过去为了要符合国际标准所支付出去的权利金是相当可观的。好在我们两岸之间的相关团体在15年前就组成了行业共通的标准论坛,在这个论坛里面也达到相当的成就。等一下跟各位做报告。 我常常觉得要连接两岸,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问题很重要:第一个是文化。第二个社会,第三个是经济。 在供应链的部分来看,我们现代的制造业很少有一个产品在单独一个地方完成。多半是由很多零部件从不同的来源到那个地方再组合完成的。这样的经济模式实际上符合经济理论里面国际化理论的“讲究比较利益”,企业经营里面讲究追求最适当的经营的方式。刚才讲苹果是这样的形式,包括汽车也是这样的形式。汽车的制造需要很多零部件。我记得我在2013年,在武汉的台湾周活动里面就提出了有关建立两岸供应链合作的模式。我们认为汽车制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刚刚也有提到汽车的制造现在越来越先进,除了机械部分,还有汽车电子的部分。汽车电子的这部分不必要跟着汽车的中心组装厂来走,不一定,除非你是体积庞大,很笨重的零件,才需要跟着中心厂,其他部分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仅制造业有这个供应链问题,农业加工产品其实也是有供应链问题,例如欧洲根本不生产巧克力原材料,可是他的巧克力全世界有名。这是农业、农产品加工的问题。 服务业也有类似的现象,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将来的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庞大的。我们预估未来服务贸易的成长幅度相当有限。大陆也有一位学者讲了,两岸经贸活动里面包含了贸易跟投资,在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之后,两岸通过香港进行间接贸易,1980年代开始,198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到大陆投资,这个投资造成两岸互惠互利,产生了创汇,就业、税收以及带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相对来说台湾方面,企业界也能够有“第二春”的发展机会,当然也产生了一些利润。投资活动带动贸易,那么台湾原物料以及机器设备出口到大陆,因为投资活动而大幅度增加,贸易商品结构也随着改变。 在1990年的时候,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前十名产品,按照HS CODE来分的,里面有鞋类、家居、人造纤维,纺织品,针织等等。到了2000年时候,传统产业的产品只剩下HS CODE54、61这几个类,2018年时候,传统产业的产品退出了,只剩下什么呢?剩下来的产品,等一下后面有一个副录表给大家看,里面的电子电机类、机械类以及光学类这三样东西是目前出口到大陆最多的产品。各位可以想像到,光学产品主要用于做IT产品。机械产品主要在大陆是装备制造的产品。 这里面也谈到服务业,两岸之间的贸易里面。台湾在货品贸易部分是享受了相当多的顺差。大概去年来说,根据台湾海关的统计,应该在800亿美金的样子,大陆方面的统计是超过1000亿。 但是,在服务贸易方面说的话,台湾确实属于大幅度的逆差。我们单纯从旅游来看,去年来到大陆的人数有614万人,但是大陆到台湾去的,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只有270万人。这里面差距非常大。除此之外,学生到大陆来的人数远超到台湾的人数。这是大概贸易的情况。 据我个人观察,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本来是互补互利的,两岸之间有互补互利空间。不过2011年左右,两岸的贸易逐渐由合作走向竞争了。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以后,大陆的工资大幅度上涨,然后沿海劳动力感到不足。还有环保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等等这些造成传统产业必须要转型升级或者转移阵地。这是从合作走向竞争。 至于在供应链分工部分,刚才我也提到了,我2013年在武汉“台湾周”里,针对汽车产业也特别提出,两岸要建立一个“两岸供应链”的概念。一辆汽车的零件是非常多的,那些体积庞大或者笨重的零件,必须跟随组装厂走,但是有很多其他的零件是小的,不必跟着走的。当然,在台湾,在这方面来说的话是比较具有研发和创新的优势。当时我说组装部分厂不一定要硬到大陆来设厂,可以从台湾采购,到这边组装。后来2014年的时候,有一次我陪海协会陈德明会长到台北港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在台北港准备出口的福特汽车,最后要安装的零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重庆厂。可见供应链不一定是单向的,可以是双向走的。这是汽车业来看,所以我强调两岸的产业不只是合作,而且最好要分工。当然也有人会质疑,最近提到产业政策问题,我就说大陆方面有发改委负责这方面的事情,发改委在做产业规划的时候,如果做好适当配合的话,两岸会有合作和互利互惠的空间。当我提出“两岸供应链”之后,在同一年10月份,英国的财经杂志提出了一个“全球电子价值链”的概念,当然我相信所谓的全球电子价值链主要是应用在IT产业上,但是事实上不只是电子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有这个价值链的问题。 在2015年,出现了一个红色供应链的价值概念。红色供应链所谈的就是说,如果将来全部这些零件,全部从台湾移走到中国大陆来的话。我觉得这样就造成两岸之间的供应链断裂,这个断裂,回到我前面所讲的两岸之间的经济连接,如果供应链是断裂的,那么对两岸关系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后面要讲到的就是新创产业。2014年以来,ICT产业已经快速创新进步,走向智慧化。例如刚才很多讲者讲到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等,再加上软件,刚才也有人谈到软件的问题,以软代硬。软件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端等在各行各业有快速的发展,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台湾的做工业电脑的原华电子,也在昆山设厂,跟本地的医院结合起来发展医院管理,令就医治疗的智慧化获得相当大的成果。不只是这些东西,还有跨业整合。我刚才曾经提到,未来10-1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的成长大概只有2%,服务贸易会成长15%,数字贸易,大数据、云端以及人工智能则是25%的高成长。台湾有人整理了一下,国务院从201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产业升级施政重点里所列的行业,全部是和刚刚我所讲的AI、自动化、软件等等有关系的。这个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趋势。这些东西所有的发展里面都涉及到人才的问题,等一下我再谈到这个问题。 这里我要谈到行业标准,两岸之间是互有所长。大陆方面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创新服务。台湾方面拥有良好、扎实的产业技术以及生产基础。如果两岸将技术跟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话,可以研究共同标准,甚至提升为国际标准。过去15年来,有中国通信以及电子工业标准化协会,这个协会跟台湾华聚产业基金会,在过去15年每年都会举行论坛,这个论坛在8项领域,包括车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已经累计达成422项产业共识,公布了59项的产业共通技术标准。这是值得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共同研究、共同努力的。我们建立这个行业标准,如果能够成为世界共通标准,就可以向人家收取权利金,不是像过去我们付权利金给人家。 这里谈到人才的培育,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人才应该要从根本培养,而不是从短期恶性竞争的角度出发。但是很遗憾,在过去这两三年来,两岸之间高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交流已经大幅度的缩小。这个部分大陆方面应该要考虑,应该要设法放宽一些限制。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去年台湾出口到中国大陆的数量,大概占台湾总出口比例的41%。这个数字比2017年、2016年还更高,2016年、2017年是39%、40%的样子,为什么去年特别高,主要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但是,今年以来的数字开始下降,原因就是美国的进口商囤积存货还没有卖出去,他当然新的进口就会减少。进口减少以后,会逐渐转移、转单到台湾地区或者其他地方。因此,两岸之间应该要怎么样来协调?哪些产品在中国大陆做最后组装,哪些产品到台湾做最后组装,这里面还必须符合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在地制造,在地制造有几种不同的算法,附加价值或者是区域附加价值,刚才有人提到美、加、墨,他们规定区域的价值。用这个这些方式精算供应链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对生产是最有利的。 去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产品,数量最多的第一项就是电机产品。第二是机器,第三是塑胶,第四是光学,这就是我们主要卖来的产品,2014年的时候下面还有玩具、人造纤维这些产品,这但是现在它们几乎都退出了。 最后我总结几句话。未来供应链的发展,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区域经济整合跟保护主义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就像我一开始谈到国际贸易理论也好,企业经营理论也好,都是应该要强调分工的,要选择比较利益进行分工。所以,很多国家在签署区域经济整合自由贸易区协议,目的就是在此。 第二个我刚才说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这三个的变化情况,刚才也有一位讲者提到,我们前几天在福州召开了一个数字经济高峰论坛。这个趋势之下,这部分的发展涉及到软件,AI、人才这些问题,两岸之间也应该要共同讨论人才培育的计划。 第三个就是有关WTO的问题。未来WTO的规则要如何演变?演变的结果对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未来计算方式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一共是这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区域整合跟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冲突的问题。第二就是服贸、货贸以及数字贸易的未来发展。第三个就是WTO结构的改变会对未来供应链造成相当的冲击跟影响。以上报告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马冬根:围绕“快省精准”推荐福州自贸区贸易便利化
马冬根:围绕“快省精准”推荐福州自贸区贸易便利化

  马冬根:福州自贸区将继续围绕“快、省、精、准”推进贸易便利化 “自贸区的一个核心定位就是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验载体,应该说我们成立4年以来,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也做了不少积极有利的探索。”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调研员马冬根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调研员 马冬根 马冬根介绍,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4年多来,福州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推出了82项创新举措,其中有不少还是全国首创。 第二是围绕供应链体系进行建设。福州市是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在“海陆空场网”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打造。“海”的重点是港口建设,特别是在中欧贸易方面,开展了铁海联运的尝试;“陆”的方面是打通了港口和内陆;“空”的方面是在跨境航空建设上,近几年增加了不少航线。 第三是积极发展新业态。在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以及围绕进出口方面的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福州通过自贸区这个载体,在稳步向前推进。 展望未来, 马冬根认为,还是要对标国际,建立高水平的进出口营商环境。今后,福州自贸区会紧紧围绕“快、省、精、准”这几个方面发力,继续将贸易便利化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冬根:刚才张司长把自贸区来龙去脉,背景做了很深刻的阐述。在这个姹紫嫣红的5月,我们迎来了中国供应链论坛在福州的召开,很荣幸有机会跟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领导一起探讨供应链的问题。福州自贸区管委会这几年重点探索的内容是在跨境供应链方面。自贸区的一个核心定位就是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验载体,应该说我们成立4年以来,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也做了不少积极有利探索,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4年多来,我们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就推出了82项的创新举措,其中有不少还是全国首创。比如说在原产地认证无纸化方面,在单一窗口建设方面,在口岸验化阳光化方面,还有IEO认证方面。应该说紧紧围绕两个核心点:一个是降费,一个增效,我们做了一系列体制方面的探索,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第二个,就是围绕供应链体系的建设,福州市是首批的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我们在“海陆空场网”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打造。“海”的重点就是围绕港口的建设,特别是现在中欧的贸易方面,我们开展了铁海联运的尝试。“陆”的方面,更多的是对港口到内陆的打通。。“空”方面就是福州在跨境航空建设上,近几年增加了不少航线,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的,前一阵子还新开了巴黎的航线,同时我们把空运物流加载进去了。“场”的部分,重点还是围绕打造智慧物流场站。还有就是“网”的部分,因为物流的发展到这个阶段,叠加互联网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环。 第三个是积极发展新业态。近几年大家比较关注的像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以及围绕进出口方面的跨境金融服务,通过自贸区这个载体,我们稳步向前推进。在新业态的培育上,在贸易通关便利化方面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比如说跨境电商,如果就商品个体而言,原来进出口都是要报关的,落实到跨境电商,通过体制的创新在整个报关流程上做了快速简化,这是我们感觉这几年值得一说的。围绕贸易便利化方面,福州推出了一些工作,应该说回归到主题——供应链,跨境供应链应该是整体供应链中非常有潜力,有价值的一环。未来,作为供应链一些核心要素,应该实现有机联动。供应链核心要素包括物流、金融、互联网、以及通关便利化等。物流应该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金融是保障,现在叠加上的互联网,是推动物流发展的手段。而通关便利化就整个跨境供应链中核心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理顺和推动。我想回归我自己本身的岗位角色,在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上,应该围绕我们基本的定位,为国家改革试制度,为贸易便利化立标杆,为跨境供应链发展做高地,瞄准这个核心定位推动下一步工作。 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点还是要对标国际,建立高水平的进出口营商环境。大家可能一讲起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多的会提到新加坡和香港,应该说国内的港口还是有我们的特色,还是要紧紧围绕快、省、精、准这几个方面发力。在口岸的通关上,这个环节现在“快”基本上做到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体系化的工作没有做到,比如说“行”的速度,福州跟厦门比有短板,到欧洲的航线,速度还是会慢一些。以“快”的角度出发,从体系层面考虑,端到端速度需要进一步简化。“省”的话就是要省费用,包括中间商的费用,包括政府的费用还要进一步省。精准就是利用大数据处理方式,对物流的运作做到点对点的即时配送,要立足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这是一个思考。 第二个思考就是还是要立足于两岸,因为福州区位的最独有优势就在于——我们在台湾的正对面,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虽然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两岸现在在物流发展上还有很多瓶颈。所以我期待商家能摒弃干扰,立足于福州的区位优势,打通两岸的物流链。近几年,福州应该有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是还远远不够。 第三个就是拓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通关和物流合作。目前这一部分工作应该说有了一些端倪,尤其是在数据互联互通、场站互联互通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因为原来整个业务流偏少,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未来,我们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通关和物流大有潜力。最后,期待业界的各位投资者、商家集聚到福州自贸区考察商机,我们将提供最贴心的虔诚服务,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演讲
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辉腾产业服务集团董事总经理姚治出席并演讲。[详情]

华人头条创始人黄琪旺演讲
华人头条创始人黄琪旺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华人头条创始人、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琪旺出席并演讲。[详情]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广宇演讲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广宇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出席并演讲。[详情]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演讲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名誉理事长张玉成出席并演讲。[详情]

王宁: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
王宁: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出席并致辞。 王宁表示,供应链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发展,反复强调要推进供应链创新,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据其介绍,福州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构建供应链物流链融合发展新体系,加快实施物流标准化项目,努力提高流通的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 “我们从福州的特色优势出发,重点打造了汽车玻璃制造、大型商超、大宗商品交易、港口物流等14个供应链平台,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打通了从前端设计、生产到最后消费的各环节,有效实现供需匹配,促进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王宁表示。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更加精细,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我们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示范企业。我们将通过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的集成、协作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他说。 以下为致辞原文: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相聚有福之州,相聚第二届“5·18”海丝博览会、海交会,共同参加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首先,我谨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供应链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发展,反复强调要推进供应链创新,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福州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构建供应链物流链融合发展新体系,加快实施物流标准化项目,努力提高流通的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我们从福州的特色优势出发,重点打造了汽车玻璃制造、大型商超、大宗商品交易、港口物流等14个供应链平台,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打通了从前端设计、生产到最后消费的各环节,有效实现供需匹配,促进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比如,我们与中安实业集团合作,联手打造了中安绿色供应链平台,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可靠的科技、物流、金融保障。又比如,福耀玻璃智慧供应链平台,对接了上下游企业2800多家,形成按需柔性生产模式,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生产成本降低了31%、效率提升了46%。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更加精细,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我们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示范企业。我们将通过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的集成、协作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特别是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参加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努力在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我们将积极运用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加快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两岸供应链体系,推动两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市场共同繁荣。 此次高峰论坛,很荣幸邀请到数十位国内外资深专家、行业精英,与我们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案、新举措。我们相信,在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中国供应链发展、两岸供应链融合,必将驶入快车道,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预祝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详情]

SAP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总监邱宪宗演讲
SAP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总监邱宪宗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SAP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总监邱宪宗出席并演讲。[详情]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演讲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出席并演讲。[详情]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周天颖演讲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周天颖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周天颖出席并演讲。[详情]

刘少轩: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
刘少轩: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

  宁波(中国)供应链管理创新学院院长刘少轩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宁波(中国)供应链管理创新学院院长刘少轩出席并演讲。 刘少轩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解决供和需之间匹配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问题是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数量,正确质量,正确价格的产品交付到消费者手里。而大宗商品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中东局势一紧张,原油的价格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进而给大宗商品带来连锁反应。从国内来看,受非洲猪瘟影响,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一定会走高,相关联的大宗商品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在不确定性当中智慧化的管理供应链就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刘少轩认为,第一是要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知的未知,一种是未知的未知。“比如一枚硬币,抛出去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结果,有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但是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这次抛出去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规律,如果我抛的次数足够多,一定是一半的机会出现的是正面,一半的情况下出现反面,这是我们称之为已知的未知。另外一个是未知的未知,比如两年前有多少人知道特朗普会当选美国的总统?这就是我们讲的未知的未知”,他解释道。 “从大宗商品的角度上看,要匹配供应和需求,就要匹配很多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刘少轩认为,大宗商品的需求端的不确定性是“所见非所得”,“比如你所拿的到的订单对产品的需求进行预测的话,往往你会犯错误。因为在供应链管理里面有个规律,如果你离消费者越近,由消费者近的这一端往供应链上端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每加一层你所面对的不确定性都会被放大。所以大宗商品作为很多商品的原材料,是处于供应链非常的前端,所以你所观察到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往往不是真实的消费端需求不确定性的真实表现,这是大宗商品要解决需求不确定性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而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当中,未知的未知非常多,“包括自然灾害,流行病,包括地缘政治,包括原油价格波动、汇率波动这样的风险,已知的未知又包含假冒商品,仿制的商品,包括港口和各个运输环节的延迟,包括市场的变化,包括供应商不同的绩效的表现,包括我们对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以及我们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执行层面所产生的问题”,刘少轩表示。 怎么来管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呢?刘少轩认为有两个维度,一是对不确定性的控制程度的分析,另外一个是分析不确定的事件所发生可能对企业或者行业所带来的预期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企业管理来看,可从三个量化分析的层面来对不确定性进行智慧化管理。一是从整个链条的角度去分析,当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响应恢复时间需要多长。二是当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三是通过上述两个指标的分析,寻找供应链上的风险敞口在什么地方。在供应链链条当中的关键点加大投入。[详情]

姜超峰: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姜超峰: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姜超峰出席并以“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为题发表演讲。 在提到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时,姜超峰认为实际是由各个环节、各家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链条捆绑在一起的供应链,一条真正的供应链是由五个链连在一起的。第一个链是交易链,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企业都要卖出自己的产品。第二个是物流链,有了交易之后,货物就要转移,转移的过程就是物流链的过程。第三个是金融链,每一个交易环节都需要动用资金,所以都有一条金融链紧紧跟随。第四个是信息链,每一个交易,每一个金融环节,每一个物流环节都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要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如果中断了,交易就无法完成。最后一个是监管链,监管的力度不仅仅是体现在银行、金融方面,也体现在各个交易环节以及物流环节方面。 而什么叫智慧化呢?姜超峰认为表现为四个特征:感知、决策、执行和学习。“如果系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就说明智慧化真正形成了”。 “从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角度来看,智慧化又表现在几个具体方面,比如说供需的匹配,有多少生产,有多少需求,需求和供给大体相当,这叫匹配问题。还有物流成本要不断的降低。还有一些是交易形式的变化”,姜超峰表示,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目前有2600家之多,但大部分是亏损状态,这跟大宗商品的智慧化程度有关。[详情]

王军: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深度挖掘数据富矿
王军: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深度挖掘数据富矿

  王军: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深度挖掘数据富矿 “目前行业内的数据共享还稍显不足,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让数据驱动我们供应链发展。”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军 王军认为,未来应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在供应链领域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个应用好,那么供应链无论是对整个产业一方还是融资一方,或者说是数据的富有者一方还是数据贫穷者一方,都能搭建桥梁,能很好地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王军称,目前我国对物流的挖掘和资金流的重视都比较高,但是恰恰在信息流或者数据流方面,由于过去技术手段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我们对于数据富矿挖掘不够。在他看来,数据鸿沟的存在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意味着数据红利和数据财富,只要广泛应用现在的新技术而填平数据鸿沟,我国将收获广阔的数据红利。 对供应链产业的未来发展,王军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是相关各方应该秉持融合共赢理念,建立生态圈或者说共同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融合共赢。 第二是目前行业内的数据共享还稍显不足,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让数据驱动我们供应链发展。 第三是对广大链上企业来说,无论核心企业还是小微企业,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数据体系。核心企业可以致力于建线上化平台,小微企业可以做技术的联盟等。 以下是发言实录: 王军:好的,谢谢主持人。因为我来自金融机构,所以我想从金融机构角度谈谈供应链发展的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新的趋势。 大家知道,现在国家、全社会非常关注也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金融机构看来,融资难融资贵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小微企业征信难,征信贵,这个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所采取了非常多的政策,各个部门,特别是监管部门,比如先后出台了“三个不低于”、“两分两控”等措施,很多措施行政化的色彩都比较浓。实际上像供应链金融,虽然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融资模式,但是我觉得在当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应该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我们说供应链金融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存在数据鸿沟的问题,表面上来看我们金融机构在一提到小微融资问题时,经常谈到这样一些困难,比如说信息不对称,我们希望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或一些生产的数据等等。但是,我们获得很难或者说多层次的信息穿透很难,因为特别是涉及到供应链的时候,很多的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生产过程又非常复杂。 所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金融机构来讲获取非常难,获取的成本也非常高。同时,我们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放贷必然造成放贷的成本也高,以及在贷后管理上的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定价也变得非常困难。但我觉得这是表面的原因,核心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刚才提到数据鸿沟的广泛存在。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当中应该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所谓的数据鸿沟或者信息孤岛,金融机构希望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时,却无法很顺畅地低成本得到。 有一些政府部门掌握很有价值数据,但是出于种种扩充或者工作意识没有到位等原因,工作没有到位。此外,有一些核心企业也掌握核心数据,因为担心怕泄密,影响竞争优势发挥等等,也不愿意拿出来分享。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没有把数据作为财富,作为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而产业的数据鸿沟是广泛存在的。非常遗憾,这样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的浪费,所以我觉得这是导致供应链金融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但是现在,我们正处于技术革命的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从移动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向5G,以及向智能互联网快速演进,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技术赋能我们的供应链金融。通过采取云计算也好,大数据也好以及应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我们非常方便,高效的采集,挖掘,传输和分析数据,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我觉得未来应更多关注技术的进步在供应链领域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个应用好,大数据也好,供应链无论是给我们整个产业一方还是融资一方,或者说是数据的富有者一方还是数据贫穷者一方搭建桥梁,能很好地促进我们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张燕冬:谢谢,很守时,我想问一个问题,您整个分析的视角非常好,虽然你谈到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那么听起来就是信息不对称,或者数据的鸿沟这些问题。您觉得仅仅从这个问题来看,咱们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整吗? 王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因为现在大家普遍的是,无论是在核心企业还是链条上的小微企业的手里头都掌握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过去我们一说到供应链常常讲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现在你可以把信息流看成数据流。我们对物流的挖掘和资金流的重视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恰恰在信息流或者数据流方面,由于过去技术手段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我们对于数据富矿挖掘不够,所以我觉得数据鸿沟的存在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意味着数据红利,数据财富,只要我们广泛应用现在新技术,填平数据鸿沟,我们将收获数据的红利。 张燕冬:回到我们这个问题,供应链金融事实上对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算一个新动能,刚才哪位老师提到这是新动能,那么向司长再向我们做补充。王军老师由于飞机马上要走,所以您可以先离席。谢谢。 王军:补充一下,我刚才看到我们会场立了我们论坛主题词,我有感而发,无论促进供应链的发展,这几个词非常重要,第一个,我觉得整个我们相关各方确实应该秉持融合共赢,要建生态圈或者往大一点说可以建共同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融合共赢。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我觉得对于当前,我刚才提到政府也好,核心企业也好数据共享不足,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我们的供应链,让数据驱动我们供应链发展。 第三个对广大链上企业,无论核心企业还是小微企业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数据体系,按照精准也好,优化也好。我们核心企业可以致力于建线上化平台,小微企业可以做技术的联盟等等。使我们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和优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需要创新和突破,无论从产品上还是服务的模式,还是组织形式等等,还是包括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创新和突破,我觉得这几个方面做好了可能有助于促进我们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像我们福州,我觉得也有这样的优势,有这样非常好的产业的优势,金融的优势。未来完全可以以数据连接或者数据驱动为主题向国家申请一些政策。比如说我们现在有自贸区,能不能在自贸区平台上打造我们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验区,在这个实验区可以实验、探索,比如像数据质押的融资模式,像整个的供应链金融的ABS产品的模式以及包括像金融科技在这个供应链当中的应用以及监管科技等等都可以探索和创新。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刘锦章:很多建筑企业缺乏统一共享的供应链理念
刘锦章:很多建筑企业缺乏统一共享的供应链理念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出席并演讲。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23.5万亿,建筑类的各类企业超过30余万家,供应商超过100多万家。 刘锦章表示,中国建筑业协会高度重视推动行业供应链智慧化的建设。他认为,智慧供应链建设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业规模大,相对产值利润率低,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在建造成本中材料、物流成本占去了6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钢材、混凝土等大宗材料,建筑业点多面广,生产要素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建筑业企业如何组织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他介绍称,长期以来,建筑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弱,供应链水平效率不高,管理粗放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偏低。因此,探讨以大宗材料采购为重点的智慧供应链推动建筑业供应链向效应型的高质量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刘锦章提出,智慧供应链是建筑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建筑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利抓手,可以有效解决以前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自然形成了交易的诚信体系。 刘锦章指出,建筑业智慧供应链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很多企业,包括一些边缘散的项目上还缺乏统一共享的供应链理念。二是供应链平台建设的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具有普惠性行业的供应链大平台。三是供应链的专业人才不足,缺乏熟悉企业经验,供应链管理等复合型人才。 刘建章为推进智慧供应链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在战略高度加强供应链的建设。二是要以智慧供应链推动建筑业实现绿色发展,有效影响建筑业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三是要大力推进大宗材料供应链的智慧化进程:1是建立区域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集中采购的交易信息平台。2是推进工程项目材料供需的智慧匹配。3是基于大数据预测大宗材料需求量的价格走势,指导供应商针对性的配料,指导工程前期投资计算和采购计划。4是以供应链金融拓展融资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刘建章还提出,应发挥行业协会对智慧供应链平台建设的推动作用:一是推动建立更广泛,更有意义的全国性的供应链平台。二是促进供应链企业自律发展,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等工作,推动供应链信用体系的建设。三是加强供应链的管理交流。四是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训服务。[详情]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 而在于整合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 而在于整合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而在于整合 “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而在于整合。供应链必须在每个价值链上做整体的整合,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古典丝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共济基金会董事长孔祥科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古典丝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共济基金会董事长 孔祥科 孔祥科认为,台湾有着非常优秀的中小企业,但是缺乏整合的能力,所以没有办法赚到该有的利润。而大陆地区的供应链产业着眼于全球竞争力,只有大陆才有能力把台湾中小企业整合到大中华地区的供应链体系之中,来为整个中华民族谋取福利。 孔祥科同时表示,供应链整合绝对不仅仅意味着台湾人拉着大陆人的手一起赚钱。供应链整合还承担着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创造中国人共同光荣这一两岸人民共同的使命和愿景。所以他愿意大胆地提出,除了产业供应链整合之外,也希望中国人能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供应链”。 孔祥科说,两岸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但是背后流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有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希望大陆朋友多到台湾看看,也希望台湾企业家多到大陆看看,唯有透过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会互相包容、互相融合。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各位老师,还有现场嘉宾大家午安,我是孔祥科,我来自台湾,常年在台湾大学教书,也参与部分产业的规划,政府部门的工作。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代表台湾同胞,仅就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我提出两点建议。 可能大陆朋友不知道,台湾经济的产值到目前为止有将近60%、70%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台湾甚至八成以上就业人口是由中小企业解决的。台湾中小企业的特色就是,几乎全世界的东西在台湾不会找不到。全世界产品都在台湾可以找到产业链。而且台湾中小企业有非常多微细的东西做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说世界第一。 但是,我们现在谈供应链这件事情,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供应链更着重于整合的工作。供应链必须在每个价值链上做整体的整合,创造出更大的利益。那么台湾这些非常优秀的中小企业,他一直在国际分工上有它的位置,可是缺乏整合的能力。也就是说常常不在这条链上,所以没有办法赚到该有的利润。中国大陆今天的供应链产业着眼于全世界竞争力,我想大陆应该有能力把台湾中小企业整合到大中华地区的供应链下,来争取全世界最大的利益,谋取更多的福利。 第二点,对两岸同胞来讲,供应链整合绝对不只意味着台湾人拉着大陆人的手一起赚钱,绝对不只是这么一回事。就本身的背景来看,还承担着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创造中国人共同光荣这一两岸人民共同的使命和愿景,所以我更愿意大胆提出来,我们在供应链这件事情上,除了产业供应链整合之外,也希望中国人能够提出“文化供应链”的整合。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经济和武力,而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对世界文化有贡献。今天,站在历史转折点上,我希望在文化整合这件事情上,以中国为根基配合台湾在世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文化供应链”这个链上日后应有更多的空间,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这是我一点小小建议。 张燕冬:孔董事长您是孔子的后辈吗?您强调了文化供应链的概念,孔董事长认为整个供应链当中缺少整合能力,就台湾来说。其实从原材料到产品、再到销售,整个的环节实际上您认为台湾缺少整合能力。我们也希望中国大陆在这方面能够考虑到台湾中小企业的想法。您认为台湾的中小企业会愿意让大陆整合这个东西吗? 孔祥科:戴老师说台湾的企业是以市场导向,这个我完全同意。之所以是市场导向,就是非常活泼多变,当然愿意整合。只是我常说,其实现在大陆所做的很多工作,台湾朋友并不知道。我想今天来这边,几乎没有台湾工商业界的代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代表,所以恐怕对台湾很多中小企业来讲,还不晓得有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 张燕冬:咱们还是需要传播,另外需要福建省、福州市多做工作。台办任务非常艰巨,谢谢。现在中国大陆论坛太多了,怎么样更好加强两岸之间企业多层次、多范围的沟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孔祥科:我想这种宣发或者在台湾办说明会是比较细枝末节的工作,如果去提醒和大家努力,应该可以做的很好。今天我们聚焦在两岸的供应链问题上,我想举个例子,其实每个产业或者每个价值链就好像一颗颗珍珠,供应链是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变成一串很漂亮的项链。今天大陆地区有串这条绳子的能力,这条绳子需要很多环节,比如互联网、金融、背后的财富等等,台湾今天已经没有串绳子的能力了,但是台湾有很多小钻石。台湾就像一个鸽子蛋一样,可以和大陆串联在一起,当然这条项链要想漂亮,还要看怎么设计,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必须要做的工作。台湾虽然有很光荣的历史,在我当时那个年代,其实台湾有很好的实现供应链配合的时代。我想台湾过去应该有不错的发展经验,后面全世界创造供应链融合也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后面还是回到刚才所讲的问题,文化的重要性。其实供应链背后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就会产生“为什么做这个供应链”的疑惑。最后的差异和最后支撑的本质,一定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和核心价值在背后作支撑,这串珍珠项链是没有光辉的,因此我刚才提出文化供应链的角度。我们在发展供应链的同时,也应该更重视这件事情。 张燕冬:你能不能把你的文化供应链给我们限定一下,你是怎么来限定这个文化供应链的? 孔祥科:我最近在很多地方讲课,会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你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东西?它是我们老祖宗在这块土地上所发展出来一套求生存、求进化的法则。这套法则不仅适合中国人使用,如果对全世界有贡献,那这套文化对全世界就有价值。你说文化的背后是什么?我就问中国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是什么,中国人追求什么,唯有把这个事情盘点清楚,才能对世界带来贡献。这是我们今天背后供应链背后的创造体系,不然供应链只是从下层到上层的代工业而已。文化是可以卖钱的,文化带来的是生存的价值和骄傲,这是人类很重要的一个本质。 两岸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但是背后流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有非常重要的共同点,但是也有差异点。我想唯有透过理解、尊重,才能共同糅合出共识。我也希望日后有更多的交流,也希望大陆朋友多到台湾看看,也希望台湾企业家到大陆看看,唯有透过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会互相包容、互相融合。 张燕冬:好,我们时间也差不多了,在结束之前,希望给每一位嘉宾就一句话总结。针对我们这个话题,你想说什么话? 孔祥科:我们今天来到有福之州,我想不论是苦难、幸福、快乐,所有的一切都寓意着中华民族是有福的民族,我祝福在座的各位都是有福之人。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向欣:供应链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向欣:供应链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向欣:供应链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来讲,供应链是一种新动能,也是一种新战略;对企业和产业发展来讲,它还是一种新模式。因此,今后中国无论是产业升级也好,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好,供应链都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商务部流通业司原司长向欣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商务部流通业司原司长向欣 向欣认为,面对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产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干扰就会停步。即使在这个层面我们面临一定困难,也肯定是暂时的,要有信心。 向欣说,无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讲,还是从应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来讲,中国都需要加快供应链的发展,尤其要关注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要坚持发展战略目标不漂移。向欣认为,支撑供应链发展的两个战略支撑,对外是“一带一路”倡议,对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大战略决定了我们可以通过供应链的方式,把过剩产能的资源和要素,重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还原进行重组。 第二个是要抓紧强基础、补短板,苦练内功不动摇。从现在国内的供应链发展来看,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的产业基础已经渐渐深厚。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把供应链产业的基础做好,且发展空间很大。 第三个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智慧供应链是现代供应链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对农业来说,要搞现代的农业供应链,解决产销的衔接问题;对制造业来说,则要解决产能问题,把污染成本的代价降下来。另外要改善服务,坚持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两手抓”。近年来,中国在生产性服务方面发展比较好,生活性服务是短板,还需要加强。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沈绍基:应减少中间环节的利差以节省跨境贸易成本
沈绍基:应减少中间环节的利差以节省跨境贸易成本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绍基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绍基出席并演讲。 沈绍基认为,供应链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供应链的渠道和供应链的环节。渠道方面,是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至于中间的环节方面,传统贸易之下,中间至少有两道批发商——比如,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美国有出口代理商,中国进口有代理商。 他建议,应减少中间环节的利差,以节省跨境贸易成本。[详情]

张皖生:应抓紧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张皖生:应抓紧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原司长、沈阳海关原副关长张皖生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原司长、沈阳海关原副关长张皖生出席并演讲。 张皖生表示,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产业将会向最便捷的地区转移。1980年以后,一大批产业从海外转移到中国来,而随着成本的提高,这些产业还要转移到更低的地方去。 “非洲草原上的角马每年不断向水草丰盛的地方迁移,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把水草建得很丰盛起来”,张皖生指出,“自主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出路”。 他解释称,指挥供应链的最核心因素就是品牌,品牌商可以在全球布局供应链。“比如苹果在什么地方加工,在什么地方物流分拨,在哪里结算,在哪里研发配送,都是有一套最合理的利润最大化的安排。如果我们没有品牌,只能跟着人家的产业链布局我们的供应链,久而久之,我们确实会拖得非常难受“。 张皖生强调,要抓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建设,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要给投资者信心”。[详情]

周汉民:中国供应链发展前程远大 开放是它的灵魂
周汉民:中国供应链发展前程远大 开放是它的灵魂

  周汉民:中国供应链发展前程远大,开放是它的灵魂,世界是它的疆域 “中国的供应链发展前程远大,但是有三句话绝不能忘记:第一,开放是它的灵魂。第二,世界是它的疆域。第三,中国供应链经济的发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 周汉民 周汉民表示,福建自贸区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制度创新”。成立四年期间,福建自贸区一共完成了378项制度创新,这378项其中有141项是完全自主的首创,可以在全国范围复制和推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福建是台湾同胞登陆的第一家园,在刚才所提到的378项制度创新中,对台湾同胞在大陆尤其是在福建从商有专门的规定,达到81项。今天,整个福建自贸区在3块地方一共引进了3891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有2323个来自台湾。这是一个铁证,证明福建有资格担当台湾企业登陆第一家园的职责。 对于供应链经济的发展,周汉民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供应链的核心是一体化,目标是高质量发展。中国供应链未来发展当以国家发展战略为主轴,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合作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 二是中国供应链的发展必须深度、全面而且要加速地融入数字经济之中。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供应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忘怀的是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本,要以人的尊严为本。供应链如果与数字经济如影随形,中国的供应链发展何愁没有辉煌的未来。 三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好,供应链的发展也好,必须创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世行排行榜上已经从前年的第78位跃升至去年的第46位,但是必须要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商环境落到实处,是法律体制问题。因而供应链发展对营商环境要求的就是法制的融合、充分和健全。 四是应当对正在拟议中的世界贸易组织结构性改革中的相关内容要及时了解、及时掌握、认真分析、积极对待。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正在酝酿结构性改革。希望在座各位相关行业的人士,一定要放眼世界,认真研读相关建议中有关供应链的改革会在哪些方面展开。 以下是发言实录: 谢谢戴社长,来自海峡两岸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论坛场地的选择和主题的选择都是十分独到。从场地而言,选在从古至今始终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福州。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先贤走向世界、融通海路,第一步就是从福建开始去通江达海。从现实而论,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会演讲中提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福建。由此,论福建的改革开放,论福建的供应链与中国和世界供应链的结合,我认为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我们论中国改革开放41年的历史,福建有几桩事值得在今天提起,可以对供应链未来的发展提出我们个人的意见。 遥想41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我们国家先后设立4个经济特区,历时十年,从1979到1988年。这十年期间,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就在福建落地,这一桩事可谓十分重要,因为这是中国走向今天中心道路的伟大起点。遥想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2683亿美元,而201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3亿6千万美元,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用的指标,最核心、最重要也是最显见的就是人均国民收入。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所拟定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97美元的为最不发达国家。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是世界最穷、最普遍穷、深度穷的国家之一。但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经首次超越9000美元。 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处于高、中国家行列,在这一时刻,我们眺望未来,要紧的是如何能够平稳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项重大的改革同样与福建有关,那就是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中国的自贸区始于2013年9月29日,从上海起步,上海自贸区的努力在15个月之后,从2013年9月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今天的120.72平方公里。中国为什么需要有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起步的自贸区,在数学语言里可谓之忽略不计,但是它着实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支点。西方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如果你找到一个支点,你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找到的这个支点的目的就是为了撬动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 所以上海自贸区运行不到两年后,中国大陆第二批自贸区应运而生,这第二批自贸区之一就是福建自贸区,还有广东自贸区,还有天津自贸区。又过了两年,2017年4月1日,中国在同一天诞生了7个自贸区,有东北的辽宁,西北的陕西,中原的河南,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中游的湖北,中下游的浙江。中国自贸区第三批的启航构成了中国大陆东西南北中自贸区的格局。这样的格局远远没有完结。2018年4月13日,中国大陆最大的岛屿,当然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但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岛屿,也是全国第二大岛——海南,兴建起了3.4万平方公里的省自贸区,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由此中国诞生了第12个自贸区。2013年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很郑重得宣告,上海自贸区要设立新片区。这新片区相关的规划行将落地,我想要在这12个自贸区当中,特别讲讲福建自贸区。 我想起2014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当时学习需要有一篇调查报告,我就选择自贸区为调查报告的主题。我的同学当年是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后来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现在成为国家海关总署的署长——倪岳峰学长。他告诉我说,我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小团体或者小组,来共同研究中国自贸区发展的方向。当时中国还没有第二批自贸区,当时第二批自贸区它的引子,它可能落地的范围我们心中有了一点了解。后来我的小组请了广东广州的一位领导,共同完成了一篇主题报告,谈中国当时四大自贸区的构成、责任和各自的特点。 一晃四年过去了,我们福建自贸区刚刚迎来设立四周年,什么是福建自贸区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呢?那就是它正在核心和中心任务上做巨大的努力,一个词叫“制度创新”。这四年期间,福建自贸区制度创新一共是378项,这378项其中有141项是完全自主的首创,今天可以在全国范围复制和推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福建是台湾同胞登陆的第一家园,在刚才所提到的378项制度创新中,对台湾同胞在大陆尤其是在福建从商有专门的规定,规定81项。因而,今天整个福建自贸区在3块地方一共引进了多少个外商投资企业呢?最新的统计是3891个,这3891个外商企业中来自台湾的有几个呢?有2323个,数字很好记,2323,这是一个铁证,证明福建有资格担当台湾企业登陆第一家园的职责。 这不仅是个美誉,更是一种责任,因而自贸区四年已过,今天我们在这儿谈供应链的发展和改革,我想谈我四点冀望与各位共鸣: 第一,中国供应链的发展,中国福建供应链的发展,应当以国家四大战略为主轴,沿着四大战略来发展我们的供应链。 第一个战略应当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主轴,京津冀两个直辖市,河北11个地级市,在2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1亿一千万人民正在进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重要的京津冀协同战略。协同战略中,供应链就是它的血脉所系,所以各位看到,在短短的五年中,北京的副中心已经基本落成,那叫通州。我们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区域—雄安也正在拔地而起。因而这一重大的战略是研讨中国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二个战略就在福建的隔壁,在中国的南端,也就是粤港澳合作发展战略。粤港澳两个国家特别行政区再加上广东的9个地级市,这一重大的战略使得5.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近7000万人口在从事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并携赶超的战略。对香港澳门而言,广东就成为他们发展的巨大腹地,对广东而言,香港和澳门应当在营商环境方面成为他们参照的标杆。当然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必须始终强调“一国两制”的原则,也要理解在这块区域其实有三种货币通用,也必须明白我们的法律体制有许多的差异。但是供应链发展就是在差异中找到机会,就是在合作中发现商机。 第三个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是祖国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有6300公里长,25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两个直辖市一头一尾,重庆和上海,9个省份居于其中。今天,长三角周边的人口是国家总人口的40%,经济总量去年是国家经济总量的又一个40%。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乃是通江达海最重要的战略。因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经济带水的治理、污染防治、功能调整、战略布局的重新规划,全部是供应链应当高度关注的一个国家战略。在这国家战略中,它的下游有一个战略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长三角三省一市,接近35万平方公里土地,去年的经济总量大致是粤港澳经济总量的两倍,实住人口2亿2千万。今天最核心的任务叫一体化,强调高质量,中国的经济发展以高质量为主轴,但是它的目的要落实在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上。 因而,这一重要的战略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商机,从供应链发展而言,我以为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就是要高度关注:它的核心是一体化,它的目标是高质量。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中国供应链未来发展当以国家发展战略为主轴。 当然我们在讲中国四大战略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忘记刚才我提到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是无远佛界的。我们所谓的“六廊六路”,我们所谓的多“国多港”,我们所谓的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的丝绸之路开拓,我们所谓的北极航道或者冰上丝绸之路的规划。坦率的说,无法来丈量它的规模,更无法来预测它的远大前程,这真是远大前程。英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写过一本名著,中文翻译《远大前程》,英文叫Great Expectations。形容“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我认为比它更恰当不过了。所以四个国内发展战略,一个宏伟的国家倡议,今天和126个主权国家有双边协议,和29个国家签订了条约,这着实是供应链应当关注的重要领域。这是我第一个观感。 第二个观感,中国供应链的发展必须深度、全面而且要加速地融入数字经济之中。也就是在这座城市,不过就是10余天前,举行了数字经济高峰论坛。那一次论坛给我们什么样的震撼呢?中国的数字经济在2018年去年,所创下的经济产值是31.8万亿人民币,超过国家GDP总量的1/3,去年数据是34.18%,这是一个震撼我们的数据。但是更震撼我们的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数字经济不仅是刚才我谈到的在经济总量中占比1/3,各位可能了解,可能不了解,中国数字经济今天从业人员达1亿9千万,在中国大陆劳动力占比中接近1/4,去年是24.86%。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满意度也名列前茅。最近日本和英国联合举行了一次全球民调,谈数字经济最发达的前24个国家,在前24个国家的民调中,数字经济的全民满意率最高是中国,得分69分。第四个更为关键的,因为科学家们都认识到软件就是未来,软件规划未来、适应未来、塑造未来,因而就是未来。那么中国的数字经济,软件工程师有多少?全中国软件工程师374.5万人,占据全世界软件工程师数量的1/3。所以利用今天这一崇高的讲堂,我必须再重复一遍,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供应链发展必须深度融入、全面融入、急速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汪洋大海之中。道理很简单,供应链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忘怀的是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本,要以人的尊严为本。我们供应链如果与数字经济如影随形,中国的供应链发展何愁没有辉煌的未来。 第三,我强烈建议,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好,供应链的发展也好,必须创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每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营商环境的跟踪并发布年度报告的排行,台湾排得比我们靠前的多,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之处。经过非常认真的努力,去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世行排行榜上已经从前年的第78位跃升至去年的第46位,我们跃升了32位。但是必须要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商环境如果纵览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各位所看到的无非是在讲一个企业的生老病死问题。比如营商环境的第一个具体指标讲企业的开办,营商环境的最后一个指标讲破产程序。这10个指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以我个人的判断,都是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微观问题。但微观问题它折射出“三个化”,第一个就是法制化,第二个就是国际化,第三个就是便利化。刚才我引用世行的报告来说明台湾的占比,上海和中国大陆其他城市的占比,包括整个中国在世行排行的占比,是一个国际化的比较,但是营商环境落到实处,是法律体制问题。因而我们讲营商环境,包括供应链营商环境要求的就是法制的融合、充分和健全。一句话,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法制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所以,营商环境其实应当继续作为我们发展的奋斗目标来年年超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像习近平主席所言,“水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遇难,愈进愈险”,但是我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因此,营商环境改善是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基础所在,很坦率的说中国供应链相关的法律在一些方面是欠缺的,在一些方面是需要健全的。因此,我们有理由也有这样的信心,在2020年中国《民法典》颁行以后,中国的供应链新馆营商环境、法制环境会比今天会更好。这是我第三个感言,就是中国供应链发展,当以营商环境改善为主轴,当以法制为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目标。 我最后一个感言,就是我们应当对正在拟议中的世界贸易组织结构性改革中的相关内容要及时了解、及时掌握、认真分析、积极对待。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同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在1948年1月1日成立的,在1995年1月1日终止使命,由世界贸易组织取而代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今已经24年了,24年来第一轮也是到目前唯一一轮谈判还没有结束的,叫多哈回合。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正在酝酿结构性改革。也就是在5天前,中央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提出世界贸易组织结构性改革中国方案。我希望在座各位相关行业的人士,一定还得放眼世界,得认真研读相关建议中有关供应链的改革会在哪些方面展开。我认为,至少有两个点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第一个是电子商务相关国际条约的制定。电子商务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分离的部分,今天我们讲供应链,坦率而言,几乎没有人还把线上线下分得如此之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格局。至于C2B,C2C还是将来B2C或者C2B等等,这样的所谓纵横交错的结构,都是可以在供应链发展当中去思考的。但是再思考不能忘记,这一重要的国际公约,或者叫条约、协定将来制定的时候,哪些主要方面与我们供应链发展的相关行业有关。 第二个领域和我们的方案非常有关,那就是在供应链发展中,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问题,用户的隐私权保护已经成为当下世界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考量题目。无论怎么说,这一问题已经开局,有关国家和有关国家联合体制定了相关公约和条约,尤其以欧洲联盟去年所通过的各类信息保护相关规定为蓝本,我们该学习的机会应该很多,但是已经时不我待。 我现在可以讲结束语了,那就是中国的供应链发展前程远大,但是有三句话绝不能忘记。 第一,开放是它的灵魂。第二,世界是它的疆域。第三,中国供应链经济的发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中原银行王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在于数据鸿沟
中原银行王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在于数据鸿沟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时,王军认为,在金融机构看来,融资难、融资贵背后反映的是“对于小微企业的征信难,征信贵”,“这个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王军表示,供应链金融在当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之所以发展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存在数据鸿沟。“我们希望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生产数据等等。但是,我们很难获得或者进行多层次信息的穿透”。 “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金融机构来讲,获取非常难,获取的成本也非常高。同时,我们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放贷,必然造成成本高,同时在贷后管理的风险控制上,风险的定价也变得非常困难”,王军认为,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核心原因就是数据鸿沟的广泛存在。 他认为,当前,供应链各个环节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数据鸿沟,金融机构无法低成本的获取有价值的数据,部分政府部门掌握着很有价值数据,但出于种种原因,并不给金融业分享。还有一些核心企业掌握核心数据,因为担心泄密,影响竞争优势,也不愿意分享。“非常遗憾,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的浪费,这是导致供应链金融发展比较缓慢的根本原因”。 王军建议,第一,相关各方应该秉持融合共赢,建立共同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融合共赢。 第二,破解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企业、政府等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数据连接供应链,让数据驱动供应链发展。 第三,广大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完善自己的数据体系,使得数据更加精准和优化。金融机构方面,无论从产品上还是服务的模式,还是组织形式等等,还是包括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创新和突破,“这几个方面做好了,可能有助于促进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王军说。[详情]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 而是整合
孔祥科: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 而是整合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古典丝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共济基金会董事长孔祥科出席并演讲。 孔祥科介绍,到目前为止,将近60%-70%的台湾经济产值是由不到两百家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吸纳了八成以上的就业人口。此外,中小企业有非常多的微细产品,做得非常之好,甚至是世界第一。 孔祥科强调,供应链的重点不在于专业分工,而是更着重整合工作。“供应链必须把每个价值链做整体的整合,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在其看来,台湾拥有非常优秀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分工上有自己的位置,但是却缺乏整合能力,所以“没有办法赚到该有利润”。 孔祥科建议,中国大陆的企业应通过供应链整合台湾地区的企业,争取全世界最大的利益,谋取更多的福利。[详情]

戴立宁:企业切入到国际分工当中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戴立宁:企业切入到国际分工当中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原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戴立宁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原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戴立宁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台湾经济的发展时,戴立宁表示,由于没有资源和市场,所以台湾是完全的消费者导向、市场导向的经济。“台湾人口很有限,没有太多的资源做研发,但是台湾的教育很好,尤其是工业学校,台湾实际上欠缺工程师,但有好的工头。把别人的研发拿过来,在制造面、生产面最有效率,所以就产生了台积电,富士康”。 戴立宁指出,企业必须切入到国际分工当中,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提升最好的效用。[详情]

向欣:国际化是大趋势 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向欣:国际化是大趋势 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商务部流通业司原司长向欣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商务部流通业司原司长向欣出席并演讲。 向欣表示,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国际贸易规则也会相应的改变。他认为,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将会更趋激烈,中国企业应保持战略定力,要有信心。 此外,向欣提出,我国需要加快供应链的发展。第一,要坚持发展战略目标不漂移,依靠“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我国供应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发展。“国际化是大趋势,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所以我们不能停下脚步,而且要加快脚步”。 第二,要苦练内功,抓紧强基础,补短板。“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把基础做好,我们发展的空间很大”。 第三,创新发展是关键。在其看来,要向智慧供应链发展,降低污染成本,补上生活服务型产业的短板。[详情]

屠新泉:科技教育体系过分重视短期目标 改进空间很大
屠新泉:科技教育体系过分重视短期目标 改进空间很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出席并演讲。 屠新泉表示,我国在全球贸易中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我国有非常大的市场优势,是许多国家所关注的。另外一点,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当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球的资源也是向我国聚集的。 在他指出,我国在创新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比如,现有科技教育体系过分重视技术层面的研发投入,相对来说,更追求短期目标。但是在基础研究的投入上,包括人文科学的研究投入上相对不足,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此外,屠新泉强调,营商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在其看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向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因此,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强调吸引人才。“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说,人才来了留不住,来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好的激励政策,但是留得住人才,还要有比较好的人文环境”,“很多软环境的建设我觉得需要投入更大的力气”,他说。[详情]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张燕冬主持论坛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张燕冬主持论坛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出席并主持论坛。[详情]

张燕生:全球供应链将出现混乱失序 制造业应抓住机遇
张燕生:全球供应链将出现混乱失序 制造业应抓住机遇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出席并演讲。 张燕生表示,全球化造就了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供应链,但随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或许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在其看来,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有三个基本因素: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国与国的合作。其中,开放推动、创新推动和市场机制推动在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但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正在抬头。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资本将会从在全球找劳动力变成在全球找市场。因此,新一轮工业革命会造成本地化,而不是全球化。“我相信,下一步会出现全球供应链混乱失序”。 张燕生认为,目前,全球供应链所面对的系统风险明显大于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中国企业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不要浪费百年变局所带来的机会,“中国正在打造新形势下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张燕生分析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了七项工作,第一项就是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是要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从前30年嵌入跨国公司的工序分工体系,现在开始打造以促进强大国内市场为基础的全球供应链。中国的供应链在全球增值的位置在上移。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供应链国际化、高端化、区域化的态势正在明显加快”。 他还强调了“一带一路”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从全球供应链低端转向中高端,“一带一路”是必修课。中国制造业要从代工、贴牌、加工贸易转型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的品牌,自主的营销渠道,“一带一路”是必经之路。中国制造业要完成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一带一路”是必争之地。 [详情]

许善达:我国内陆为何无法承接低端产业转移?
许善达:我国内陆为何无法承接低端产业转移?

  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出席并演讲。 许善达回顾了1980年左右、2000年左右,2018年到2019年三段时间的世界经济变化。他分析称,我们由于劳动力工资、资源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等的上涨,导致我国出现了低端产业出现迁移。而由于国内物流成本过高,这些低端产业无法在国内进行转移,而纷纷出走东南亚。 许善达表示,低端产业的外迁又导致了就业问题的出现,一些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因此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 在谈到全球产业的发展时,许善达表示,美国人的“吹亏论”站不住脚。他给出了美国的三个获利方面,第一,各国输美的商品价格要比美国自己生产的价格低,这就降低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全球各地的很多投资都是美国人进行的,美国的资本在制造业转移中间获利,苹果手机就是一个例子。第三,美元产生的“铸币税”。 许善达告诫企业,当下我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最核心的就是无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都要考虑增加当中的科技含量。“企业要想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判断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哪个角度去增加科技含量,在以后的市场当中,你在竞争中间就能够获胜。如果判断错了方向,可能就失败了。” 此外,他还提出,政府应研究出台何种制度能够更好鼓励、引导企业往科技含量上投入和发展。 以下为演讲摘编: 许善达:供应链这个词,很广泛的。我们最近对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做了一点研究,我把这个研究成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分析了三个时间点,分别是1980年左右、2000年左右,还有一个是2018年到2019年这个时间,差不多每个点隔了20年。 从制造业来看,有高端,有中端,有低端。高端,我们想以芯片行业为代表。中端分成三个档次,里面分高端,中端,低端,中端里的高端是汽车,中端里的中端是家用电器,就是白电。中端里的低端是钢铁,就是普通的钢材。低端就是消费品,当然,消费品也有很高端的,我们说的是一般的衣服、鞋、生活用品等一般的低端消费品。 1980年时,美国人的高端芯片一直保持世界领先,中端方面,美国的汽车也是领先世界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等。包括在电器上,比如空调等等也是领先世界的。那时候,欧洲开始做中端里面的高端和中端,其他国家也做一点低端,比如像日本和韩国,那时候钢铁行业发展很快,比如做汽车,电视冰箱这些东西。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开放,原来有这些产业,但是非常弱小,主要在低端领域,我们引进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当时主要是引进低端产品,所以1980年时间点是这么一个全世界的格局。 到了2000年,情况有点变化了。中端里面的钢铁行业发展比较好了,同时我们的家电业发展起来了,汽车也开始发展了,虽然发展的比较弱,但是开始发展了。这时候,美国的经济结构当中,汽车行业、家电、冰箱等等已经开始萎缩了。而日本的汽车行业和家用电器在那时候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把东西卖到美国去,把美国的汽车、家电冲击得非常严重。 到现在又过了20年,美国汽车行业都萎缩了,家电更是萎缩了,低端早就没有了,美国的钢铁行业也都萎缩了,但是他保留了高端的芯片,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仍然是遥遥领先的。而这时候,时间过了20年,日本在以芯片行业为代表的高端领域,却并没有多大的突破。虽然有一些芯片行业的企业,做一些产品,但是与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领先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日本在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开始出现了变化,低端产业开始外迁了,因为我们的劳动力工资上涨了、资源价格上涨了,包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都提高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后,低端产业开始被淘汰了。当然淘汰不是都关闭,主要是以外迁为代表。 我们曾经努力想让这些产业不要到越南去,不要到泰国去,还留在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成本高,可以到江西,可以到湖南,可以到广西,但是这些地方为什么承接不下来?甚至在广东省的一些比较偏僻的县都承接不了这样的产业? 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特点——物流成本太高。我们国家物流成本包括运输工具的价格,燃料的价格,道路通过的费用等等,这部分成本太高。所以,你想让这些偏僻点的地方,用他的低工资,低资源价格来承接这些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而物流成本把这些地方的低成本优势给对冲掉了。所以,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这些企业比重的下降带来的问题就是就业。一些农民就业的机会减少了,从改革开放算到现在是40年,有一批当时是20、30岁的农民,到现在也干不动了。所以,很多年纪大的农民工就开始回乡了。但是从就业统计上,因为他们是农民工,因此跟城镇居民就业的统计没有关系。但是现在年纪比较大的农民回乡的数量已经在开始增长。 我们还想往前、往产业链上游发展。那么到了08年,我们国家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因为08年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率先走出危机的,但是率先走出危机依靠的是什么?是提高杠杆率,扩大投资。当时叫4万亿投资,实际投资远远不止4万亿。 但是,4万亿投资当中,真正提高技术水平的投资比重不大,主要是增加产能,扩大规模的投资。比如新建了钢铁厂,但仍然生产跟原来质量差不多的产品。当新钢铁厂建成以后,老的钢铁厂市场缩小了,新的钢铁厂找不到市场,所以我们国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从09年开始,用提高杠杆率、扩大投资等方法摆脱金融危机困境带来的问题。 但是,这种发展的效率很快就降下来了。同样投资一个亿,所获得的GDP也少了,获得的就业也少了,获得的税收也少了,投资的效率是急剧下降的,这种情况使得我们在思考,所以从2015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首先一条就是“去产能”。在扩大投资里边的重复性产能建设占了很大比重,所以我们要把过剩产能去掉。 去库存,去杠杆。我们国家的杠杆率在全世界比起来,虽然经济水平是这么大。但是我们总体的杠杆率是全世界最高,M2是GDP的2倍。美国M2不到GDP的100%,所以我们的杠杆率高造成全社会资金成本急剧上升,所以对微观的经营也带来很大的成本的压力,所以提出“三降一降一补”。 这时,我们国家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等很多词汇描述新的发展战略。但是我的看法,核心一条就是要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这一点,就跟现代整个全世界的制造业,跟发达国家的东西都相关联了。现在美国说我们中国占了便宜,好像美国吃亏了。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美国人虽然不生产钢材、家电、空调,电视,甚至汽车生产的也少了,但是美国人是获利的。 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结构变化中间,美国人有几个领域是获利的。 第一个领域就是所有从外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要比美国自己生产的价格低。这个价格低就降低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使得美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保持比较低水平。所以在发达国家里面,美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能够维持比较高,为什么维持那么多的低收入的人,能够正常的经济运行呢?很重要原因就是进口的,便宜的,低价的消费品。 第二个,很多投资都是美国人进行的。美国的资本在制造业转移中间获利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苹果,苹果手机产量不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它的利润超过所有生产手机的公司的利润总和。他让你生产手机,你去制造。但是他通过资本的投资和科技投资,获利水平很高。他的高科技,通过这个渠道获利,他的资本同通过投资获利。 第三个渠道就是铸币税。中国对美国是贸易顺差,美国是贸易逆差。贸易逆差,美国发货币给你,你拿他的钱把东西给他,把实际财富给了他。然后你把这个货币拿来买美国的国债,作为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就是他可以发货币换取实际财富,所以美国人说他吃亏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对我们来说,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是我们的高端技术发展困难很大。看美国的情况,他们在科技上对我们的封锁比以前加大了力度。所以我们要想往高科技发展,则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困难。 同时,由于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低端行业也面临着淘汰,在全世界进行转移,这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带来了新的压力。低端产品再不能继续维持了,高端要发展还遇到困难,所以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最核心的就是不管你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都要考虑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我去调研过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参观他做的奥迪A8前挡风玻璃,他开发的新产品不会结冰,同样一块玻璃可以卖到一万多美金。数量没有增加很多,但是价格增加。因为科技含量增加了,他看准这种汽车玻璃要增加什么科技含量以后能够提高它的价值,内涵的价值,这种例子已经很多了。 企业要想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判断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哪个角度去增加科技含量,在以后的市场当中,你在竞争中间就能够获胜。如果判断错了方向,可能就失败了。 所以你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看准方向。同时,你要有足够的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我们过去很多企业就是买了设备,我看中了市场,定了合同就生产,买原料生产,增加企业的管理等等。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因为刚才我讲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格局的变化,肯定在产能过剩,杠杆率高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有更尖锐,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以,企业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到符合将来市场的需要上。现在我们很多的制度也在研究怎么样能够更好鼓励、引导企业往科技含量上发展。比如最近提出,投入研发的费用,在税前按照150%扣除,现在我们提高到175%。我相信将来这个比例还会提高。还有比如说现在增值税降低税率,包括我们现在还要解决留抵扣税的问题,能够改征退税,这些政策都是希望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加好的引导企业或者支持企业,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含量的方向,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对自己发展方向的判断。 所以,我想我们国家,那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甚至可以说是在萎缩的。但是钢材也好,以钢材为代表中低端产业,以家电为代表的中端产业,以汽车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发展科技含量的空间很大。 如果我们的科技发展含量能够在一段时间增加很多的话,中国经济就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经济格局里面就会不断的提升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不能在科技含量上取得有效进步的话,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新的困难,在市场竞争中间,竞争力会受到损害。所以我想,这个事情,政府要做政府的事情,要使得我们制度设计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经济能够增加科技含量。 同时,企业也有企业的决策,你的资源配置,你的资金的安排这些也要增加科技含量作为你决策的内容。维持你现在的生产,我估计这个生产时间不会拖得太长了。 我们讲供应链,这个词很大,我只讲讲从制造业体会上说,我们研究有这么点看法,大家可以参考。谢谢大家。[详情]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 “供应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我国也将打造现代供应链,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商务局、福州市台港澳办、福州市贸促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全国台企联会长 王屏生 王屏生说,福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发达的商贸网络,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共建供应链体系的优势。与台湾仅仅一水之隔,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指出,本次论坛围绕贸易便利化与两岸融合发展、新零售变革与两岸互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六大主题,探讨如何推动中国供应链在全球范围的融合发展。这不仅仅大力推动了供应链产业资源的分配与安全效率,也将为实现海峡两岸供应链的产业联动、区域合作、技术创新、成果共享而创造有利条件。 以下是发言实录: 尊敬的裴金佳主任、王宁书记,以及各位从台湾来的嘉宾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相聚在有福之州—福州,共同出席2019年中国供应链发展高峰论坛,首先,我谨代表全国台企联对活动成功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以及对于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当前,随着全球资源配置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地扩展与创造价值。供应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我国也将打造现代供应链,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福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发达的商贸网络,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共建供应链体系的优势。与台湾仅仅一水之隔,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次论坛围绕着全球贸易变局下的供应链角力和合作,贸易便利化与两岸融合发展,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能化,新零售变革与两岸互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块供应链管理等等六大主题。探讨如何推动中国供应链在全球范围的融合发展,这不仅仅大力推动了供应链产业资源的分配与安全效率,也将为实现海峡两岸供应链的产业联动、区域合作、技术创新、成果共享而创造有利条件。为促成两岸共同市场建设,与区域联通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衷心地希望两岸同胞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携手互利共盈,取得丰富的成果。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心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周汉民:供应链发展必须全面深入急速融入数字经济
周汉民:供应链发展必须全面深入急速融入数字经济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供应链的发展和改革时,周汉民认为,第一,中国供应链的发展应当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合作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这四大战略为主轴。此外,还要协同“一带一路”倡议,“率的说,无法来丈量它的规模,更无法来预测它的远大前程”,周汉民表示。 第二,周汉民强调,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必须深度、全面、加速融入数字经济之中。数据显示,我国的数字经济在2018年创下了31.8万亿人民币经济产值,是国家GDP总量的1/3之强。而数字经济的从业人员达到了1亿9千万,中国大陆劳动力占比接近1/4。“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供应链发展必须深度融入、全面融入、急速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汪洋大海之中”,他解释说,“供应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供应链如果与数字经济如影随形,中国的供应链发展何愁没有辉煌的未来”。 第三,周汉民建议,应创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国的营商环境在世行排行榜上已经从前年的第78位跃升至去年的第46位,跃升了32位。但是必须要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强调,法制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因此,营商环境应当继续作为发展的奋斗目标,年年超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四,在谈到WTO的改革时,周汉民表示,5天前,中央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提出世界贸易组织结构性改革中国方案,其中有两个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是电子商务相关国际条约的制定。其认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生活不可分离的部分,线上和线下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格局。第二是在供应链发展中,如何保护用户隐私的问题。[详情]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主持论坛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主持论坛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财讯传媒集团总裁、《财经》杂志社长戴小京出席并主持论坛。[详情]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已成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王屏生:供应链水平已成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出席并演讲。 王屏生表示,随着全球资源配置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的扩展与创造价值。供应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之一,我国也将打造现代供应链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他分析称,福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发达的商贸网络,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共建供应链体系的优势。与台湾仅仅一水之隔,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详情]

贸促会卢鹏起:打造新动能 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贸促会卢鹏起:打造新动能 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于5月18日-19日在福州举办。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出席并演讲。 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展,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大潮中,促进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融合与创新发展,通过供应链的牵引和驱动,重塑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行业和企业不容忽视的课题。 卢鹏起表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发展,强调要推进供应链创新,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新动能,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与此同时,实现供应链创新发展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相信,此次供应链高峰论坛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将进一步深化供应链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动我国供应链体系的创新发展”。 卢鹏起称,中国贸促会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一直积极致力于促进中外经贸交流与合作,将发挥自身的对外联络渠道优势和工作平台优势,为中外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开展对外交流、洽谈对接和项目合作搭建更多务实合作平台机会,为推动中国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助力,做出新贡献。[详情]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将举行
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将举行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之机,福州市将联合《财经》、《财经》智库,于2019年5月18日-19日举办“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将举行”。 现代供应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发展供应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打造全球供应链,实现资源、生产、服务、消费的连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所在。 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以及全国“两会”期间参与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两岸要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拥有发达的商贸网络、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构建供应链体系的优势,有条件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次借“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之机,福州市将联合《财经》、《财经》智库,举办“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将举行”。论坛将聚集国内外行业精英,围绕全球贸易变局下的供应链角力与合作、贸易便利化与两岸融合发展、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的智慧化、新零售变革与两岸互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管理等六大主题,探讨推动海峡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本次论坛必将凝聚各方共识,推动构建协同化、便利化的供应链生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培育两岸合作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高地,促成两岸共同市场建设与区域联通融合,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