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评论

福建泉港6.97吨碳九泄漏!渔民损失惨重真相不能成谜
福建泉港6.97吨碳九泄漏!渔民损失惨重真相不能成谜

《财经》杂志|2018年11月08日  18:01
马上评|泉港碳九泄漏:充分有效回应关切迫在眉睫
马上评|泉港碳九泄漏:充分有效回应关切迫在眉睫

澎湃新闻|2018年11月08日  13:42
光明时评:泉港6.9吨碳九泄漏是典型人祸,事实不该成谜
光明时评:泉港6.9吨碳九泄漏是典型人祸,事实不该成谜

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公司6.97吨碳九泄漏[详情]

澎湃新闻|2018年11月08日  11:55

专家释疑

6.97吨碳九泄漏 危害会有多大?
6.97吨碳九泄漏 危害会有多大?

参考消息|2018年11月08日  22:06
泉州“碳九”泄漏 专家:危害程度比原油小
泉州“碳九”泄漏 专家:危害程度比原油小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1月08日  20:44
专家谈“碳九”:有毒性但非剧毒,涉事海域需长期系统治理
专家谈“碳九”:有毒性但非剧毒,涉事海域需长期系统治理

澎湃新闻|2018年11月08日  11:51
福建泉港海域4日发生碳九泄露,专家释疑“碳九是什么”
福建泉港海域4日发生碳九泄露,专家释疑“碳九是什么”

科技日报福州11月7日消息, 福建泉港海域11月4日发生碳九泄露,虽然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当地渔民们仍谈“碳九”色变[详情]

澎湃新闻|2018年11月08日  07:14

最新新闻

泉港碳九涉事企业被处理 福建国资退出4年此前连亏
泉港碳九涉事企业被处理 福建国资退出4年此前连亏

  泉港碳九涉事企业被处理 福建国资退出4年 此前连亏 从11月4日凌晨1时6.97吨碳九在福建泉港泄漏开始,一系列围绕该事故的细节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11月25日,新华社消息称,福建省泉州市政府2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处置和事故调查最新情况。泉州市市长王永礼通报称,经调查组调查,泉港裂解碳九泄漏事故涉事企业安全生产隐患严重,泄漏事件发生时存在违规作业。发生泄漏事件后,企业要求中层以上员工统一口径,隐瞒泄漏数量,并恶意串通码头船只统一口径。 目前包含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内的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被采取措施的法定代表人黄天仁,名下拥有十余公司涉及多个领域。 天眼查显示,东港石化于2005年成立之初便由福建省国资控股,其间长达9年时间,直到2015年5月才由自然人林森与黄天儒控制的德和集团控股,目前,德和集团旗下合计100%持股4家子公司,业务涵盖液体化工、房地产、新能源、物流等领域。 此外,截至2013年11月,东港石化总资产为2.72亿元,总负债2.28亿元,所有者权益4379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至11月,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4万元、1557万元、76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9万元、-1227万元、-1724万元。 福建国资4年前退出彼时东港石化已连亏三年 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全称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泉州市泉港石化园洋屿片区,成立于2005年1月,注册资本8000万元,目前参保员工共60名,经营范围包括3万吨级、2000吨级液体化工公用码头及配套仓储设施建设、经营,及煤油(包括三号喷气燃料)、汽油、柴油批发业务。 天眼查仅显示了东港石化两次股权变更。第一次为成立之初,福建省国资旗下企业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东港石化唯一股东,直到2014年8月,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退出持股,由目前控股股东福建德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德和集团”)入股成为唯一股东。一同退出的还有成立之初的8位高管,新增高管为黄天仁和施益军,施益军担任法定代表人。 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的一份挂牌转让公告透露了更多关于东港石化股权变动的情况。 2014年1月7日,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将东港石化100%股权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9468.6万元。挂牌公告显示,彼时东港石化股权结构为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持股40%、德和集团持股35%、鸿基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持股25%。 按此推断,在此次挂牌转让前,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已将东港石化部分股权转让给德和集团与鸿基石化,而鸿基石化已在2014年8月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完全退出前,先一步退出。 然而,这并非东港石化首次被挂牌转让,2013年8月,东港石化100%股权首次被挂在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转让,当时的挂牌价格为1.58亿元。照此计算,4个月时间,东港化工挂牌价格下降为9468.6万元,缩水了约6300万元。 公告显示,东港石化拥有3万吨级(兼靠5万吨)码头泊位一座、2000吨级(兼靠3000吨)码头泊位两座。其中,已建成投运3万吨级和2000吨级泊位各一座,一期设计年吞吐量95万吨,是目前省内少有的专业性液体石油化工公用码头。 2011年、2012年、2013年至11月,东港石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4万元、1557万元、76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9万元、-1227万元、-1724万元。截至2013年11月,其总资产为2.72亿元,总负债2.28亿元,所有者权益4379万元。 被刑拘高管名下十余家公司 涉贸易、新能源、物流等 福建国资退出后,东港石化又经历了两次法定代表人变更。2015年5月,施益军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改由刘萍兰担任;2018年7月12日,法定代表人由刘萍兰变更为黄天仁。 天眼查显示,除涉事企业东港石化以外,黄天仁还在张北华源风电有限公司、张北县源润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张北县腾源光伏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直接参股了泉州泉港晨兴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和张北华源风电有限公司,其持有前者60%股份为控股股东;此外,黄天仁还在张北县腾源光伏开发有限公司、阳原东润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担任高管。 此外,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东港石化控股股东德和集团分别由林森和黄天儒持股85%和15%,除东港石化以外,德和集团还100%持股福建省德和房地产有限公司、厦门东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东港物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除东源新能源由黄天儒担任法定代表人以外,其余两家均由东港石化前法定代表人刘萍兰担任。 综上,黄天儒、刘萍兰、黄天仁分别担任了德和集团四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天眼查显示,德和集团前身为福建省惠安县肖厝石化工贸总公司,2001年4月,黄天儒和林森入主,并将肖厝石化工贸总公司更名为德和集团,注册资本1.68亿元。彼时,德和集团法定代表人为林通,直到2015年4月,林森才开始担任德和集团法定代表人。在随后几年里,德和集团相继退出持股华灏电力、华源电力、洪口水电等,仅保留前文提及的东港石化等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新京报讯记者 肖玮[详情]

新京报 | 2018年11月26日 02:00
泄漏69吨却上报为6.9吨 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多人被严处
泄漏69吨却上报为6.9吨 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多人被严处

  泄漏69吨却上报为6.9吨 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多人被严处 每经编辑 张杨运 泉州市政府11月2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泉港裂解碳九泄漏事件处置和事故调查最新情况。通报表示,经调查,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共造成69.1吨化学品泄漏。目前,7名直接责任人员已被批捕。此外,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泉州市交通运输委、泉港区等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相关人员也受到处理。 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泉州市市长王永礼通报表示,经调查,2018年11月3日16时左右,宁波舟山通州船务有限公司的“天桐1号”油轮靠泊泉港东港石化公司码头,拟接运东港石化公司工业用裂解碳九。当晚18时30分左右,岸上人员开始对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裂解碳九装船作业的准备工作。在码头吊机长期处于故障状态下,操作员违规操作,人工拖拽,用输油软管把岸上和船舶连接起来,并用绳索固定软管。19时12分,后方油库通过库区专用装船泵向“天桐1号”货船输送裂解碳九物料。11月4日凌晨,随着潮位降低、船重增加,船体不断下沉,连接岸、船的软管也随之不断下拉,由于连接岸、船的软管两端都被绳索固定,致使下拉的长度受限;0时58分许,强大拉力将软管拉裂,裂解碳九从管壁破裂处外泄。1时13分,码头作业人员发现泄漏,立即采取停泵关阀措施;1时21分,油品停止泄漏;同时,企业立即组织对围油栏内油污进行回收,使用吸油毡吸起了大部分泄漏物。 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无序、主体责任不落实:一是码头装船操作员工与“天桐1号”船舶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根本未按照《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且现场值守巡查不到位。二是东港石化公司没有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处于故障状态的吊机没有及时修复。三是故意将软管破裂报告成法兰垫片老化、破损。调查组认定,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 通报表示,事故发生后,东港石化公司依据商检机构(第三方)装船储罐前检尺及储罐后检尺对比进行计算,得出的泄漏量为6.97吨。调查发现,东港石化公司一开始就刻意隐瞒事实、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性质十分恶劣。 王永礼表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企业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的,也有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有限 调查组认定,东港石化公司、“天桐1号”油轮公司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直接责任单位。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东港石化公司包括法人代表黄某仁在内的6名企业人员和“天桐1号”油轮包括值班水手长叶某彪在内的4名操作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已批捕黄某仁等7名直接责任人员。 关于属地责任,调查组认定,泉港区党委、政府没有按应急预案分工组织实施,个别部门履职不到位,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经泉州市委研究,已责令临时主持泉港区委工作的区委副书记、区长颜朝晖向泉州市委、市政府作深刻检查,待进一步查清事故责任后再作处理;给予泉港区委常委陈相成免职处理,建议按照法律规定免去其副区长的职务;责令泉港区给予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朱辉阳、区安监局临时负责局务工作的主任科员刘建康停职检查处理,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 关于行业监管责任。调查组认定,辖区湄洲湾港口管理机构存在行业安全监管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日常安全检查走过场,以及履职不积极、报告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陈文雄已被责令停职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站站长李庆社已被责令停职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管理站副站长连建兴已被免职处理。 鉴于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对辖区内船舶运输安全工作也负有监管职责,泉州市委还决定,给予临时主持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工作的党组成员吴福荣诫勉。 泉州市通报表示,此次事件泄漏的69.1吨裂解碳九,除清理打捞约40吨外,大部分已自然挥发。为评估此次泄漏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事故调查组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根据事发当时气候条件、潮流潮速等情况进行推算和反演,认为此次裂解碳九泄漏对周边村庄大气环境的影响有限。(据新华社电)[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11月26日 00:16
泉港碳九涉事企业被处理 福建国资退出4年此前连亏
泉港碳九涉事企业被处理 福建国资退出4年此前连亏

  泉港碳九涉事企业被处理 福建国资退出4年 此前连亏 从11月4日凌晨1时6.97吨碳九在福建泉港泄漏开始,一系列围绕该事故的细节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11月25日,新华社消息称,福建省泉州市政府2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处置和事故调查最新情况。泉州市市长王永礼通报称,经调查组调查,泉港裂解碳九泄漏事故涉事企业安全生产隐患严重,泄漏事件发生时存在违规作业。发生泄漏事件后,企业要求中层以上员工统一口径,隐瞒泄漏数量,并恶意串通码头船只统一口径。 目前包含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内的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被采取措施的法定代表人黄天仁,名下拥有十余公司涉及多个领域。 天眼查显示,东港石化于2005年成立之初便由福建省国资控股,其间长达9年时间,直到2015年5月才由自然人林森与黄天儒控制的德和集团控股,目前,德和集团旗下合计100%持股4家子公司,业务涵盖液体化工、房地产、新能源、物流等领域。 此外,截至2013年11月,东港石化总资产为2.72亿元,总负债2.28亿元,所有者权益4379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至11月,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4万元、1557万元、76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9万元、-1227万元、-1724万元。 福建国资4年前退出彼时东港石化已连亏三年 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全称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泉州市泉港石化园洋屿片区,成立于2005年1月,注册资本8000万元,目前参保员工共60名,经营范围包括3万吨级、2000吨级液体化工公用码头及配套仓储设施建设、经营,及煤油(包括三号喷气燃料)、汽油、柴油批发业务。 天眼查仅显示了东港石化两次股权变更。第一次为成立之初,福建省国资旗下企业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东港石化唯一股东,直到2014年8月,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退出持股,由目前控股股东福建德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德和集团”)入股成为唯一股东。一同退出的还有成立之初的8位高管,新增高管为黄天仁和施益军,施益军担任法定代表人。 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的一份挂牌转让公告透露了更多关于东港石化股权变动的情况。 2014年1月7日,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将东港石化100%股权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9468.6万元。挂牌公告显示,彼时东港石化股权结构为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持股40%、德和集团持股35%、鸿基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持股25%。 按此推断,在此次挂牌转让前,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已将东港石化部分股权转让给德和集团与鸿基石化,而鸿基石化已在2014年8月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完全退出前,先一步退出。 然而,这并非东港石化首次被挂牌转让,2013年8月,东港石化100%股权首次被挂在泉州市产权交易中心转让,当时的挂牌价格为1.58亿元。照此计算,4个月时间,东港化工挂牌价格下降为9468.6万元,缩水了约6300万元。 公告显示,东港石化拥有3万吨级(兼靠5万吨)码头泊位一座、2000吨级(兼靠3000吨)码头泊位两座。其中,已建成投运3万吨级和2000吨级泊位各一座,一期设计年吞吐量95万吨,是目前省内少有的专业性液体石油化工公用码头。 2011年、2012年、2013年至11月,东港石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4万元、1557万元、76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9万元、-1227万元、-1724万元。截至2013年11月,其总资产为2.72亿元,总负债2.28亿元,所有者权益4379万元。 被刑拘高管名下十余家公司 涉贸易、新能源、物流等 福建国资退出后,东港石化又经历了两次法定代表人变更。2015年5月,施益军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改由刘萍兰担任;2018年7月12日,法定代表人由刘萍兰变更为黄天仁。 天眼查显示,除涉事企业东港石化以外,黄天仁还在张北华源风电有限公司、张北县源润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张北县腾源光伏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直接参股了泉州泉港晨兴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和张北华源风电有限公司,其持有前者60%股份为控股股东;此外,黄天仁还在张北县腾源光伏开发有限公司、阳原东润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担任高管。 此外,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东港石化控股股东德和集团分别由林森和黄天儒持股85%和15%,除东港石化以外,德和集团还100%持股福建省德和房地产有限公司、厦门东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东港物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除东源新能源由黄天儒担任法定代表人以外,其余两家均由东港石化前法定代表人刘萍兰担任。 综上,黄天儒、刘萍兰、黄天仁分别担任了德和集团四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天眼查显示,德和集团前身为福建省惠安县肖厝石化工贸总公司,2001年4月,黄天儒和林森入主,并将肖厝石化工贸总公司更名为德和集团,注册资本1.68亿元。彼时,德和集团法定代表人为林通,直到2015年4月,林森才开始担任德和集团法定代表人。在随后几年里,德和集团相继退出持股华灏电力、华源电力、洪口水电等,仅保留前文提及的东港石化等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新京报讯记者 肖玮[详情]

泄漏69吨却上报为6.9吨 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多人被严处
泄漏69吨却上报为6.9吨 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多人被严处

  泄漏69吨却上报为6.9吨 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多人被严处 每经编辑 张杨运 泉州市政府11月2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泉港裂解碳九泄漏事件处置和事故调查最新情况。通报表示,经调查,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共造成69.1吨化学品泄漏。目前,7名直接责任人员已被批捕。此外,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泉州市交通运输委、泉港区等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相关人员也受到处理。 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泉州市市长王永礼通报表示,经调查,2018年11月3日16时左右,宁波舟山通州船务有限公司的“天桐1号”油轮靠泊泉港东港石化公司码头,拟接运东港石化公司工业用裂解碳九。当晚18时30分左右,岸上人员开始对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裂解碳九装船作业的准备工作。在码头吊机长期处于故障状态下,操作员违规操作,人工拖拽,用输油软管把岸上和船舶连接起来,并用绳索固定软管。19时12分,后方油库通过库区专用装船泵向“天桐1号”货船输送裂解碳九物料。11月4日凌晨,随着潮位降低、船重增加,船体不断下沉,连接岸、船的软管也随之不断下拉,由于连接岸、船的软管两端都被绳索固定,致使下拉的长度受限;0时58分许,强大拉力将软管拉裂,裂解碳九从管壁破裂处外泄。1时13分,码头作业人员发现泄漏,立即采取停泵关阀措施;1时21分,油品停止泄漏;同时,企业立即组织对围油栏内油污进行回收,使用吸油毡吸起了大部分泄漏物。 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无序、主体责任不落实:一是码头装船操作员工与“天桐1号”船舶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根本未按照《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且现场值守巡查不到位。二是东港石化公司没有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处于故障状态的吊机没有及时修复。三是故意将软管破裂报告成法兰垫片老化、破损。调查组认定,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 通报表示,事故发生后,东港石化公司依据商检机构(第三方)装船储罐前检尺及储罐后检尺对比进行计算,得出的泄漏量为6.97吨。调查发现,东港石化公司一开始就刻意隐瞒事实、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性质十分恶劣。 王永礼表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企业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的,也有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有限 调查组认定,东港石化公司、“天桐1号”油轮公司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直接责任单位。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东港石化公司包括法人代表黄某仁在内的6名企业人员和“天桐1号”油轮包括值班水手长叶某彪在内的4名操作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已批捕黄某仁等7名直接责任人员。 关于属地责任,调查组认定,泉港区党委、政府没有按应急预案分工组织实施,个别部门履职不到位,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经泉州市委研究,已责令临时主持泉港区委工作的区委副书记、区长颜朝晖向泉州市委、市政府作深刻检查,待进一步查清事故责任后再作处理;给予泉港区委常委陈相成免职处理,建议按照法律规定免去其副区长的职务;责令泉港区给予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朱辉阳、区安监局临时负责局务工作的主任科员刘建康停职检查处理,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 关于行业监管责任。调查组认定,辖区湄洲湾港口管理机构存在行业安全监管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日常安全检查走过场,以及履职不积极、报告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陈文雄已被责令停职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站站长李庆社已被责令停职检查,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肖厝港务管理站副站长连建兴已被免职处理。 鉴于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对辖区内船舶运输安全工作也负有监管职责,泉州市委还决定,给予临时主持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工作的党组成员吴福荣诫勉。 泉州市通报表示,此次事件泄漏的69.1吨裂解碳九,除清理打捞约40吨外,大部分已自然挥发。为评估此次泄漏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事故调查组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根据事发当时气候条件、潮流潮速等情况进行推算和反演,认为此次裂解碳九泄漏对周边村庄大气环境的影响有限。(据新华社电)[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