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被批捕 潘刚本人书面报案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被批捕 潘刚本人书面报案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对二人批准逮捕。[详情]

新华网|2018年05月07日  11:37
警方披露诽谤伊利内幕: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
警方披露诽谤伊利内幕: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

呼和浩特警方称,涉案文章的发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营业等社会秩序,已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详情]

澎湃新闻|2018年05月07日  17:41

造谣者被捕

潘刚书面报案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乳业被批捕
潘刚书面报案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乳业被批捕

呼和浩特公安机关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对二人批准逮捕。[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5月07日  12:30
潘刚: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职责
潘刚: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职责

《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发布当晚,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就向呼和浩特公安局递交了书面报案材料,其中明确指出,“我因工作需要和看病,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公司的运营持续稳健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07日  12:50
奶农捏造不实文章影响伊利生产 6名嫌疑犯已被批捕
奶农捏造不实文章影响伊利生产 6名嫌疑犯已被批捕

近日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的文章引发关注。接到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经侦查锁定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现均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5月07日  12:30

各方评论

人民日报:任性捏造含沙射影 为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人民日报:任性捏造含沙射影 为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警方有证据显示,在策划微信号时,为了达到每年100万元的广告额,刘成昆与同行商量如何通过爆企业、老板“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详情]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07日  12:35
人民日报:涉事公司澄清后仍发稿 道听途说恶意故意
人民日报:涉事公司澄清后仍发稿 道听途说恶意故意

伊利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澄清公告,说明“媒体所报道的公司相关信息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对此,邹光祥承认看到了这篇公告,但是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前,他都没有采取措施、及时删文。[详情]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07日  12:35
新华社:自媒体非“法外之地” 情节严重将追究刑责
新华社:自媒体非“法外之地”  情节严重将追究刑责

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共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详情]

新华网|2018年05月07日  11:37
新华社谈潘刚事件:造谣传谣以博取名利
新华社谈潘刚事件:造谣传谣以博取名利

刘成昆到案后也承认,故事情节确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后,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赢利点。”[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05月07日  12:30
警方披露诽谤伊利内幕: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
警方披露诽谤伊利内幕: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

  “伊利抓人”事件,警方披露大量内幕 澎湃新闻记者 庄岸 自3月底出现“伊利董事长被带走协助调查”传闻,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这起董事长“失联”风波因网络文章而起,随后伊利公司及潘刚报案,呼和浩特警方立案侦查。 今年48岁的潘刚,2002年出任伊利公司总裁,现为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 呼和浩特警方透露,4月9日,涉嫌诽谤罪的刘某某、邹某某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刘某某以小说形式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影射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邹某某在被伊利公司工作人员告知潘刚被调查系谣言后,仍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称潘刚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警方表示,虚假信息被大量转发、评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营业等社会秩序。 4月29日,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代表公司再次声明,公司董事长潘刚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恢复期间,正常主持公司相关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4月30日,潘刚在视频连线中称其确在国外接受治疗,在生病期间,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参与。 “把公众号做大” 呼和浩特警方介绍,2018年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的报案称:2018年3月24日和26日,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先后发布题为《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作者“天禄君”)的不实文章,影射并编造传播“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被带走调查”。 3月26日10时许,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题为《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作者“安国”)的文章称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已于近期回国,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警方称,上述文章表述与事实严重不符,导致伊利公司股价发生异常波动。 潘刚当晚传真的本人报案材料称,截止3月26日11时30分,伊利公司股票下跌3.14%,不实文章“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根据报案材料,伊利公司提交了一份潘刚3月26日在美国的取药单,以证明潘刚当时在美国,并未回国,更谈不上被带走调查。 呼和浩特警方介绍,经查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至今未有入境记录,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和“光祥财经”发布文章内容与事实不符,作为犯罪结果发生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对此案立案侦查。 在文章《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中,“匈奴省”有一个乳业公司“匈奴乳业”,因为是上市公司,也被叫做“匈奴股份”。 文章讲述了“匈奴股份”的董事长“盘先生”的发迹史,最初是一名化验员,在30岁就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如今“盘先生”以治病为由,滞留“美丽坚果”半年时间不回来。 据警方透露,警方透露,刘某某供述,在发布此文章之前,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每篇文章都只有几十几百个阅读量。 “为了把公众号做大,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盈利点”,刘某某把平时听说的伊利公司和潘刚的事情,写进了上述文章。这次文章阅读量达到了4000余次。 当日另一财经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的运营者邹某某在一个财经记者群里看到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某某,之后群里的记者都在讨论说这个就是写的伊利公司潘刚的事情”,邹某某供述,次日,他通过微信联系到刘某某。 据警方透露,刘某某供述,邹某某在添加好友后向他询问小说内容是不是伊利的事情和伊利董事长潘刚的事情。刘告诉邹写的小说内容都是伊利的事情、潘刚的事情。 刘某某称,他还告诉邹,“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一下飞机就被检察机关带走协助调查了。刘某某坦陈,自己并没有核实过消息真伪,“写这篇文章是在影射潘刚”。 “搞一个小说系列” 3月26日8时左右,刘某某再次通过“天禄财经”发布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文章称,“小盘盘还是乖乖回来,一下飞机就被检察机关带走协助调查。” 约两个小时后的10时许,“光祥财经”发布文章《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署名“安国”,文章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但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要求协助调查。” 据警方透露,邹某某供述,在得到刘某某提供的信息后,就在发布文章前一个小时,他还向伊利公司进行了求证,伊利公司的工作人员回复他说这是个谣言,但为“博人眼球,关注度上升”,还是发布了,“因为觉得这篇文章比较敏感可能会出问题,加上不能保证真实性,所以就临时换了一个名字”。 3月27日,伊利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所报道的公司相关信息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公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次日,邹某某被警方抓获归案,随后刘某某也被抓获归案。 38岁的刘某某被抓时没有固定工作,在上述系列小说前面,刘某某都加注了“本故事纯属虚构,纯属巧合。勿将现实人物对号入座”。 然而,办案民警介绍,警方从依法扣押的刘某某手机中提取了留存的聊天记录,并从中找到刘某某在文章中标注“纯属虚构”的原因,刘某某只是试图免责。 刘某某在与其微信公众号意向合作伙伴董某的聊天显示,在3月24第一篇影射文章发布后,刘某某多次表示,“不是惹不起,是信息源不扎实”、“只能以小说的形式写”。 董某则回应,“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目测你会火”。 3月26日刘某某的第二篇文章发布会后,刘某某在与董某的多次聊天中提到,“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点名道姓”。 董某回复称“那就抓住漏洞,写个负面,让他们来找你吧”、“你敢出内容,就不可能不红,兜底的事我来做”。 双方在聊天中多次提及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的增加。 邹某某直接点明“潘刚或失联”的文章也引起了某网站副总编辑刘某强的关注。在刘某某的口中,该网站本是他即将任职的平台。 在刘某某与刘某强的聊天中,刘某强提到“这个是邹写的,算是独家报道了,要是你写一个,稿费估计5000了。你掌握这么多资源,怎么能把球让别人踢了”。 后来刘某某在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述,“刘某强觉得这个新闻应该由我来出,可以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没有谈过报酬,应该给。 刘某强说小文章大概是200至300元,大文章2000元左右,微信点击量10万以上的能给5万元。” 公诉的诽谤案 呼和浩特警方委托第三方对刘邹二人发布的文章进行了司法鉴定。 北京通达法正司法鉴定中心3月28日和4月2日分别出局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某某在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的《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截至3月28日,在100个网页链接中发布,点击数达574.5万次,评论数19900次;刘某某在“天禄财经”发布的小说,截至4月2日,在30个网页中链接发布,点击数达10993次。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等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3月26日伊利股票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说,网络谣言发生后,公司的员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都非常担忧,尤其是奶农经销商供应商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具体情况,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很大困扰。 呼和浩特警方称,涉案文章的发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营业等社会秩序,已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4月9日,呼和浩特检察院以涉嫌诽谤罪依法对刘某某、邹某某二人批准逮捕。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法释〔2013〕21号)第二条第一款、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应当认定为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邢浩宇说,本案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供述小说内容是在影射潘刚,刘某某和邹某某捏造“潘刚被相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的虚构事实,并在网络上散布,符合诽谤的构成要件,另外,该诽谤信息的点击和转发次数远远超过点击五千次和转发五百次的标准,涉嫌诽谤罪。 邢浩宇说,上述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了视听,蛊惑了群众,引发了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依据上述规定,本案适用公诉程序。 警方称,刘某某在接受警方讯问时也表示,自己的行为给伊利公司的声誉以及潘刚的名誉带来损害,“造成这个局面很痛心,很后悔”,“给伊利公司员工、奶农、经销商赔礼道歉”。 “删帖生意” 在“董事长失联”风波之前,伊利公司还遭遇了另一起“欺压奶农”传言事件。 呼和浩特警方介绍,2018年3月8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接到伊利公司报案: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以下简称《伊利欺压奶农 》)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数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警方侦查发现,45岁的郭某某因与伊利公司合作中违反合同约定,被伊利公司停止收购其奶源供应,在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支付给史某某好处费1.5万元,委托其起草并发布《伊利欺压奶农》一文,以达到向伊利公司施压并索要赔偿的目的。 文中所称伊利公司工作人员受贿、签假保证书、强制购买设备等情节均为郭、史二人编造,之后史某联系人在网上发布上述文章,郭某某的索赔金额也一路飙升至1600万元。 呼和浩特警方侦查还发现,此案涉案人员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其中20个网站未备案),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发贴每条收取20至30元、删贴每条收取200至300元非法牟利。 涉案人员陈某某夫妻于2013年8月在北京成立独角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利用2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其中145个网站未备案),以每篇文章发100个链接收取80至100元、发150个链接收取100至150元非法牟利;涉案人员侯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贴、删贴,非法获利约10万元。 呼和浩特警方称,犯罪嫌疑人郭某某、苏某某、史某某、侯某某等4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陈某某夫妻2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呼和浩特警方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众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将依法惩处。[详情]

澎湃新闻 | 2018年05月07日 17:41
潘刚书面报案: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职责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5月07日 12:50
人民日报: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造谣者已被批捕
人民日报: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造谣者已被批捕

  资料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造谣者已被批捕 蒙古高原,大青山下,黄昏时分的伊利公司显得平和、安详。可是今年3月以来,《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等四篇关于公司董事长潘刚“失联”的网络文章,始终困扰着员工们的心,投资商、奶农们也受到严重影响,充满担忧。 其中,3月26日10时04分,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题为《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作者:安国)的文章,称潘刚已于近期回国,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同日,伊利股份发生异常波动,3月26日开盘价为28.44元/股,收盘价为27.30元/股,下跌3.53%;该股3月23日市值为1720.21亿元,3月26日市值为1659.43亿元,3月26日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潘刚真的失联了吗?“安国”又是如何掌握这一“线索”并撰写文章的?这四则文章造成了什么社会影响?日前,记者赶赴内蒙古深入采访调查,并且了解到,接到伊利公司及潘刚本人的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及时开展缜密侦查,查明这四则文章严重不符合事实,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目前邹光祥、刘成昆二人涉嫌诽谤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谣言:道听途说,恶意故意,涉事公司澄清后仍坚持发稿、不删稿 “我(潘刚)看到该不实文章后,非常气愤。因工作需要和看病,我一段时间在国外正常办公,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公司的运营持续稳健发展,不实文章谣传的情况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3月26日《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发布当晚,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就向呼和浩特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递交了书面报案材料,其中明确指出上述内容。这份书面报案材料还写道,“不实文章发布后,给我及伊利公司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截至3月26日12时,经初步统计,网易等105家网络媒体大量转载该谣言,点击量累计已达1万次以上。” 呼和浩特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随即展开调查,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邹光祥。据介绍,邹光祥是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所有人和撰稿人,笔名“安国”,被抓获时处于无业状态。 “我大概3月24日在一个财经记者微信群里看见了一篇文章《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成昆,之后群里的记者都在讨论说这个就是在写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的事情。”邹光祥在接受警方讯问时说。 “3月25日下午3点,我加了刘成昆的微信,向其求证。”据邹光祥供述,“刘成昆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他写的就是伊利的事情、潘刚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事实。同时,刘成昆和我非常确定的说,‘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一下飞机就被检察机关带走去协助调查了’,并且和我说‘写吧,一块写吧’。” 据邹光祥供述,他不仅向刘成昆求证,还向伊利公司求证。“我是3月26日上午9点左右给伊利公司打的电话,被告之这个事情是谣言。”即便如此,在没有进一步向权威部门求证的情况下,邹光祥仍然根据刘成昆的文章及其他信息,捏造文章《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并于26日10时04分在网上发布。对于使用笔名“安国”而没有用实名,邹光祥给出的解释是,“感觉这篇文章比较敏感可能会出问题。”“这篇文章我不能保证100%的真实性。” 3月26日,该文章在邹光祥微信公号上的点击量超过3万次,远超于平时其他文章的一百或几百余次。“我的这篇文章‘博人眼球’,关注度也上升了。” 3月27日,伊利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澄清公告,说明“媒体所报道的公司相关信息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对此,邹光祥承认看到了这篇公告,但是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前,他都没有采取措施、及时删文。事后,司法鉴定机构在3月28日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光祥的这篇文章在100余个网页链接中发布,点击数达574.5万次,评论数19900次。 信源:任性捏造,含沙射影,三篇微信“小说”目的是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顺藤摸瓜、深挖细查,呼和浩特公安机关随即抓获邹光祥的信息源——刘成昆。据了解,刘成昆曾从事财经新闻报道工作,目前无业。其中,在某单位工作期间,根据领导安排,刘成昆重点负责酒水饮料和乳业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伊利公司自然成为他的关注对象。 去年12月18日,刘成昆还注册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并一直经营至案发前。记者翻阅该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该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定位是“关注资本市场,关注上市公司”,并且刊发几篇文章,均与伊利公司以往人员有关。与此同时,警方有证据显示,在策划“天禄财经”微信号时,为了达到每年100万元的广告额,刘成昆与同行商量如何通过爆企业、老板“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刘成昆在接受讯问时还说道,在今年3月北京某处的一次谈话中,他听说“潘刚在国外已经半年了”。“我说这个消息我听说过,然后晚上我就有了写‘出乌兰记’的冲动。”刘成昆说。 3月24日,《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随即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刊发,文章介绍了“盘盘先生的发家史,以及滞留美丽坚果长达半年不归的消息”。对于文章内容,刘成昆到案后承认,“其中‘匈奴股份董事长盘盘’‘董事长离岗半年’‘小盘成了匈奴股份的一名化验员’,这些都有潘刚的影子。”“编造的内容一部分通过想象,一部分借用网上的八卦故事,还有影视剧情节。” “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 “为了把公众号做大,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盈利点。” 文章一经发布,很多人都和刘成昆进行了交流,其中就包括邹光祥,伊利公司也及时对此进行了关注。办案侦查中,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提取刘成昆手机存留的聊天记录。其中,作为微信公众号的意向合作伙伴,董某与刘成昆就有几段对话—— 在3月24日夜和3月25日上午两个时段,刘成昆多次表示, “不是惹不起,是信息源不扎实。” “只能用小说的形式写。”董某说,“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目测你会火。” 3月26日,刘成昆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刊发第二篇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此后的两天里,刘成昆在与董某的微信聊天中,不时的说道,“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点名道姓。”另一边,董某的回复是,“那就抓住漏洞,写个负面,让他们找你吧”,“你敢出内容,就不可能不红,兜底的事我来做”,“最近是写爆款话题,不发出去可惜了,这样下去三个月不要,肯定有人来买你……”双方聊天中,董某还多次问道公众号粉丝量的增长,刘成昆给予肯定回复。 恰在刘成昆3月26日发布第二篇“小说”时,邹光祥同期发布了上文提及的文章《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这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作为刘成昆的“新东家”——刘某强说,“这个是邹写的,算是独家报道了。要是你写一个,稿费估计5000了。你掌握这么多资源,怎么把球让别人踢了。” 对此,刘成昆当即表示,“我现在开始写一个。”3月29日,第三篇文章《出乌兰记——童话故事》出炉。在接受警方讯问时,刘成昆说,“刘某强觉得这个新闻应该由我来出,可以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没有谈过报酬,应该给。刘某强说小文章大概是200—300元,大一点2000左右,微信点击量10万以上的能给5万。” 尽管刘成昆宣称是写“小说”,但这三篇文章的点击数达10993次,并且由此牵引出邹光祥的不实文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视听,蛊惑群众,对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的名誉带来严重损害,对整个市场造成恶劣影响,适用公诉程序。” 此外,呼和浩特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中还发现,刘成昆及其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还涉嫌炒作其他知名企业的相关案事件。 真相:当事人正在美国接受治疗,犯罪嫌疑人涉嫌诽谤将被依法严惩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作为公司员工,我觉得这是在恶意扰乱我们的经营环境。”如今,谈及谣言发生以来的影响,伊利公司液态奶事业部行政管理部员工郭凯说,“这起谣言引发了很多负面效应,最直接体现就是股票市场的波动,一些员工开始担心和焦虑,原本是有稳定的收入,但是如果这个影响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会不会面临失业的可能?” 受到冲击的还有伊利公司的商业伙伴、投资商和奶农。“看到这个信息我很担心,我投资了1800万左右,如果伊利出问题,我和伊利集团牧场的合作会受到影响。”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开国兴牧场,2009年以来生产的牛奶专供伊利。该牧场负责人王国兴告诉记者,“2017年10月左右我新盖了一个奶站,因为天气冷停工了,到3月看到消息后,我就没有继续盖。我前期投入20万元左右,现在还有一套价值190万元的设备在闲置,这个消息严重扰乱了我的生活和投资计划。此外,伊利集团对于牧场的级别分ABC,每提升一级,每公斤奶可以多收入2角钱。如今我已经做到B级了,正在投资升级A,如果事情是真的,到时候换了领导改了制度,我前期升级A的投资就等于白投了,损失将达到500万左右。” 为了捅破谣言、还原真相,伊利公司于3月27日、4月7日、4月10日连续发布声明和公告,并在案发后及时向公安机关出示了一份潘刚于3月26日在美国的取药单。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也查实,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后,至今未有入境记录。 “3月26日网上突然出现谣言,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我们选择了立即报案。”4月29日,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再次重申,“公司董事长潘刚先生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恢复期间,正常主持公司相关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4月30日,记者与身在美国的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取得视频连线,他表示,“生病期间,正常的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审批,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也能参与。” “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没想到给伊利公司和潘刚带来这么大影响,如果能弥补,我愿意弥补。”看到其散布的虚假信息造成的严重后果,刘成昆忏悔不已。 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伊利公司近日还受到另一起案件的困扰。2018年3月8日,“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量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接到伊利公司报案后,内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经侦查锁定苏某某、陈某某、郭某、候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查明,伊利公司曾发现郭某某的奶站有串奶行为、影响奶品安全,要求后者关停奶站。郭某某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指使史某某捏造上述不实文章,并且经苏某某、陈某某、郭某、候某某等人,有偿发帖,借此进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赔1600万元。 经侦查,公安机关还发现,长期以来,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发帖每条收取20—30元、删帖每条200—300元非法牟利;陈某某、郭某利用二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以每篇文章发100个链接收取80—100元、发150个链接收取100—150元非法牟利;候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帖删帖,非法获利约10万元。目前,苏某某等6人均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内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众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危害性极大。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详情]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7日 12:35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乳业被批捕 潘刚书面报案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乳业被批捕 潘刚书面报案

  近年来,一些网络自媒体编造传播经济领域虚假信息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以其较大传播力和迷惑性,频频引发市场波动和公众恐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少数自媒体野蛮生长,以谣博名、以谣博利是根源。 “我投资了1800万元,还背负了600万元的外债,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没有人愿给我们贷款了。新生的小牛也不敢养,都给卖了。”4月2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面对记者,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奶农王国兴充满愤慨。 3月26日,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对二人批准逮捕。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侦办此案的经过。 谣言来源:影射伊利高层的“网络小说” “今晚我要写篇短篇小说,超级重磅,大家敬请期待。”3月24日,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作者刘成昆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随后几天里,“天禄财经”公众号发表了《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暗示性、指向性特征十分明显,让看完文章的人直接把“小说”所指与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联系在一起。 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作者邹光祥看到刘成昆所写的第一篇文章后,主动添加刘成昆的微信,询问有关情况。刘成昆告诉邹光祥:“他最近回来了,下了飞机在机场就被带走去调查,最近刚回来,这两天的事儿,所以我的消息有点滞后。” 3月26日上午,邹光祥打电话向伊利公司求证,被告知是谣言后,他仍写下了《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的文章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但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协助调查。” 文章发出后,伊利公司联系邹光祥,表示所发文章内容失实,请其删除稿件。邹光祥再次询问刘成昆并得知刘并没有直接证据后,依旧没有删除稿件。于是,潘刚被带走调查的消息继续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大量转发。 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公安机关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报案。潘刚在书面报案材料中写道:“不实文章谣传我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并‘失联’的情况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伊利公司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和公告辟谣,但仍难以阻止谣言的继续传播。 造谣传谣:让公众号“火”起来以博取名利 据伊利公司对外发布的公告,董事长潘刚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正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潘刚本人的书面报案材料中,他也向公安机关提供了他于当地时间3月26日上午11︰16在美国取药的书面证明,证明其当时未离开美国回国。公安机关核实,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后,未有入境记录。 4月30日,记者与潘刚视频连线,他表示,“治病期间,正常的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审批,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参与。” 办案人员先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刘成昆、邹光祥进行传讯。邹光祥承认了其捏造了“潘刚被带走接受调查”的消息,其信息来源正是刘成昆发布在微信公号“天禄财经”上的“小说”。 在“小说”开头,刘成昆虽然标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勿将现实人物对号入座”,然而文章中“盘盘去美丽坚果国弗哈大学讲课”“30岁就当了匈奴股份董事长”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关联词语以及与潘刚本人的经历高度相似的情节真的是完全虚构,纯属巧合吗? 在警方依法提取的刘成昆手机存储的聊天记录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早在策划“天禄财经”微信号时,刘成昆就与同行商量如何通过爆企业、老板“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在商讨涉及“伊利公司董事长外逃”的“新闻”时,刘成昆对该同行表示:“只能用小说的形式,信息源不扎实。” “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写法写,估计很快粉丝就有了。” 刘成昆第二篇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发出后,面对影射伊利的质疑,刘成昆在微信中对某自媒体从业者说:“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指名道姓。” 刘成昆到案后也承认,故事情节确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后,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赢利点。” 自媒体非“法外之地”:情节严重将追究刑责 “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向伊利公司员工、奶农、经销商道歉。”看到其散布的虚假信息已然造成的严重后果,刘成昆后悔不迭。 依据我国刑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多为自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罪适用公诉程序除外。刘成昆和邹光祥的行为是否适用于公诉程序?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北京通达法正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光祥在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的文章,点击数达574.5万次;刘成昆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发布的3篇文章,点击数达10993次。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等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3月26日伊利股票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根据相关证据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符合诽谤的构成要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视听,蛊惑群众,对整个市场造成恶劣影响,适用公诉程序。” 对于刘成昆在文章中声明内容纯属虚构是否影响其行为构成诽谤,邢浩宇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伊利公司近日还受到另一起案件的困扰。2018年3月8日,“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量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接到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经侦查锁定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查明,伊利公司曾发现郭某某的奶站有串奶行为、影响奶品安全,要求后者关停奶站。郭某某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指使史某某捏造上述不实文章,并且经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等人,有偿发帖,借此进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赔1600万元。 经侦查,公安机关还发现,长期以来,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收费发帖、删帖非法牟利;陈某某、郭某利用二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发帖非法牟利;侯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帖删帖,非法获利约10万元。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共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05月07日 12:30
警方披露诽谤伊利内幕: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
警方披露诽谤伊利内幕: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

  “伊利抓人”事件,警方披露大量内幕 澎湃新闻记者 庄岸 自3月底出现“伊利董事长被带走协助调查”传闻,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这起董事长“失联”风波因网络文章而起,随后伊利公司及潘刚报案,呼和浩特警方立案侦查。 今年48岁的潘刚,2002年出任伊利公司总裁,现为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 呼和浩特警方透露,4月9日,涉嫌诽谤罪的刘某某、邹某某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刘某某以小说形式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影射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邹某某在被伊利公司工作人员告知潘刚被调查系谣言后,仍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称潘刚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警方表示,虚假信息被大量转发、评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营业等社会秩序。 4月29日,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代表公司再次声明,公司董事长潘刚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恢复期间,正常主持公司相关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4月30日,潘刚在视频连线中称其确在国外接受治疗,在生病期间,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参与。 “把公众号做大” 呼和浩特警方介绍,2018年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的报案称:2018年3月24日和26日,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先后发布题为《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作者“天禄君”)的不实文章,影射并编造传播“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被带走调查”。 3月26日10时许,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题为《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作者“安国”)的文章称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已于近期回国,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警方称,上述文章表述与事实严重不符,导致伊利公司股价发生异常波动。 潘刚当晚传真的本人报案材料称,截止3月26日11时30分,伊利公司股票下跌3.14%,不实文章“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根据报案材料,伊利公司提交了一份潘刚3月26日在美国的取药单,以证明潘刚当时在美国,并未回国,更谈不上被带走调查。 呼和浩特警方介绍,经查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至今未有入境记录,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和“光祥财经”发布文章内容与事实不符,作为犯罪结果发生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对此案立案侦查。 在文章《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中,“匈奴省”有一个乳业公司“匈奴乳业”,因为是上市公司,也被叫做“匈奴股份”。 文章讲述了“匈奴股份”的董事长“盘先生”的发迹史,最初是一名化验员,在30岁就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如今“盘先生”以治病为由,滞留“美丽坚果”半年时间不回来。 据警方透露,警方透露,刘某某供述,在发布此文章之前,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每篇文章都只有几十几百个阅读量。 “为了把公众号做大,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盈利点”,刘某某把平时听说的伊利公司和潘刚的事情,写进了上述文章。这次文章阅读量达到了4000余次。 当日另一财经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的运营者邹某某在一个财经记者群里看到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某某,之后群里的记者都在讨论说这个就是写的伊利公司潘刚的事情”,邹某某供述,次日,他通过微信联系到刘某某。 据警方透露,刘某某供述,邹某某在添加好友后向他询问小说内容是不是伊利的事情和伊利董事长潘刚的事情。刘告诉邹写的小说内容都是伊利的事情、潘刚的事情。 刘某某称,他还告诉邹,“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一下飞机就被检察机关带走协助调查了。刘某某坦陈,自己并没有核实过消息真伪,“写这篇文章是在影射潘刚”。 “搞一个小说系列” 3月26日8时左右,刘某某再次通过“天禄财经”发布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文章称,“小盘盘还是乖乖回来,一下飞机就被检察机关带走协助调查。” 约两个小时后的10时许,“光祥财经”发布文章《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署名“安国”,文章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但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要求协助调查。” 据警方透露,邹某某供述,在得到刘某某提供的信息后,就在发布文章前一个小时,他还向伊利公司进行了求证,伊利公司的工作人员回复他说这是个谣言,但为“博人眼球,关注度上升”,还是发布了,“因为觉得这篇文章比较敏感可能会出问题,加上不能保证真实性,所以就临时换了一个名字”。 3月27日,伊利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所报道的公司相关信息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公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次日,邹某某被警方抓获归案,随后刘某某也被抓获归案。 38岁的刘某某被抓时没有固定工作,在上述系列小说前面,刘某某都加注了“本故事纯属虚构,纯属巧合。勿将现实人物对号入座”。 然而,办案民警介绍,警方从依法扣押的刘某某手机中提取了留存的聊天记录,并从中找到刘某某在文章中标注“纯属虚构”的原因,刘某某只是试图免责。 刘某某在与其微信公众号意向合作伙伴董某的聊天显示,在3月24第一篇影射文章发布后,刘某某多次表示,“不是惹不起,是信息源不扎实”、“只能以小说的形式写”。 董某则回应,“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目测你会火”。 3月26日刘某某的第二篇文章发布会后,刘某某在与董某的多次聊天中提到,“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点名道姓”。 董某回复称“那就抓住漏洞,写个负面,让他们来找你吧”、“你敢出内容,就不可能不红,兜底的事我来做”。 双方在聊天中多次提及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的增加。 邹某某直接点明“潘刚或失联”的文章也引起了某网站副总编辑刘某强的关注。在刘某某的口中,该网站本是他即将任职的平台。 在刘某某与刘某强的聊天中,刘某强提到“这个是邹写的,算是独家报道了,要是你写一个,稿费估计5000了。你掌握这么多资源,怎么能把球让别人踢了”。 后来刘某某在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述,“刘某强觉得这个新闻应该由我来出,可以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没有谈过报酬,应该给。 刘某强说小文章大概是200至300元,大文章2000元左右,微信点击量10万以上的能给5万元。” 公诉的诽谤案 呼和浩特警方委托第三方对刘邹二人发布的文章进行了司法鉴定。 北京通达法正司法鉴定中心3月28日和4月2日分别出局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某某在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的《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截至3月28日,在100个网页链接中发布,点击数达574.5万次,评论数19900次;刘某某在“天禄财经”发布的小说,截至4月2日,在30个网页中链接发布,点击数达10993次。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等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3月26日伊利股票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说,网络谣言发生后,公司的员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都非常担忧,尤其是奶农经销商供应商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具体情况,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很大困扰。 呼和浩特警方称,涉案文章的发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营业等社会秩序,已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4月9日,呼和浩特检察院以涉嫌诽谤罪依法对刘某某、邹某某二人批准逮捕。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法释〔2013〕21号)第二条第一款、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应当认定为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邢浩宇说,本案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供述小说内容是在影射潘刚,刘某某和邹某某捏造“潘刚被相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的虚构事实,并在网络上散布,符合诽谤的构成要件,另外,该诽谤信息的点击和转发次数远远超过点击五千次和转发五百次的标准,涉嫌诽谤罪。 邢浩宇说,上述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了视听,蛊惑了群众,引发了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依据上述规定,本案适用公诉程序。 警方称,刘某某在接受警方讯问时也表示,自己的行为给伊利公司的声誉以及潘刚的名誉带来损害,“造成这个局面很痛心,很后悔”,“给伊利公司员工、奶农、经销商赔礼道歉”。 “删帖生意” 在“董事长失联”风波之前,伊利公司还遭遇了另一起“欺压奶农”传言事件。 呼和浩特警方介绍,2018年3月8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接到伊利公司报案: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以下简称《伊利欺压奶农 》)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数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警方侦查发现,45岁的郭某某因与伊利公司合作中违反合同约定,被伊利公司停止收购其奶源供应,在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支付给史某某好处费1.5万元,委托其起草并发布《伊利欺压奶农》一文,以达到向伊利公司施压并索要赔偿的目的。 文中所称伊利公司工作人员受贿、签假保证书、强制购买设备等情节均为郭、史二人编造,之后史某联系人在网上发布上述文章,郭某某的索赔金额也一路飙升至1600万元。 呼和浩特警方侦查还发现,此案涉案人员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其中20个网站未备案),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发贴每条收取20至30元、删贴每条收取200至300元非法牟利。 涉案人员陈某某夫妻于2013年8月在北京成立独角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利用2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其中145个网站未备案),以每篇文章发100个链接收取80至100元、发150个链接收取100至150元非法牟利;涉案人员侯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贴、删贴,非法获利约10万元。 呼和浩特警方称,犯罪嫌疑人郭某某、苏某某、史某某、侯某某等4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陈某某夫妻2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呼和浩特警方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众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将依法惩处。[详情]

潘刚书面报案: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职责
潘刚书面报案: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职责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07日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3月26日,《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发布当晚,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就向呼和浩特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递交了书面报案材料,其中明确指出,“我(潘刚)看到该不实文章后,非常气愤。因工作需要和看病,我一段时间在国外正常办公,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公司的运营持续稳健发展,不实文章谣传的情况纯属捏造,恶意诽谤。”目前,邹光祥、刘成昆二人涉嫌诽谤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详情]

人民日报: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造谣者已被批捕
人民日报: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造谣者已被批捕

  资料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造谣者已被批捕 蒙古高原,大青山下,黄昏时分的伊利公司显得平和、安详。可是今年3月以来,《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等四篇关于公司董事长潘刚“失联”的网络文章,始终困扰着员工们的心,投资商、奶农们也受到严重影响,充满担忧。 其中,3月26日10时04分,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题为《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作者:安国)的文章,称潘刚已于近期回国,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同日,伊利股份发生异常波动,3月26日开盘价为28.44元/股,收盘价为27.30元/股,下跌3.53%;该股3月23日市值为1720.21亿元,3月26日市值为1659.43亿元,3月26日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潘刚真的失联了吗?“安国”又是如何掌握这一“线索”并撰写文章的?这四则文章造成了什么社会影响?日前,记者赶赴内蒙古深入采访调查,并且了解到,接到伊利公司及潘刚本人的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及时开展缜密侦查,查明这四则文章严重不符合事实,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目前邹光祥、刘成昆二人涉嫌诽谤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谣言:道听途说,恶意故意,涉事公司澄清后仍坚持发稿、不删稿 “我(潘刚)看到该不实文章后,非常气愤。因工作需要和看病,我一段时间在国外正常办公,作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公司的运营持续稳健发展,不实文章谣传的情况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3月26日《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发布当晚,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就向呼和浩特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递交了书面报案材料,其中明确指出上述内容。这份书面报案材料还写道,“不实文章发布后,给我及伊利公司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截至3月26日12时,经初步统计,网易等105家网络媒体大量转载该谣言,点击量累计已达1万次以上。” 呼和浩特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随即展开调查,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邹光祥。据介绍,邹光祥是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所有人和撰稿人,笔名“安国”,被抓获时处于无业状态。 “我大概3月24日在一个财经记者微信群里看见了一篇文章《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成昆,之后群里的记者都在讨论说这个就是在写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的事情。”邹光祥在接受警方讯问时说。 “3月25日下午3点,我加了刘成昆的微信,向其求证。”据邹光祥供述,“刘成昆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他写的就是伊利的事情、潘刚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事实。同时,刘成昆和我非常确定的说,‘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一下飞机就被检察机关带走去协助调查了’,并且和我说‘写吧,一块写吧’。” 据邹光祥供述,他不仅向刘成昆求证,还向伊利公司求证。“我是3月26日上午9点左右给伊利公司打的电话,被告之这个事情是谣言。”即便如此,在没有进一步向权威部门求证的情况下,邹光祥仍然根据刘成昆的文章及其他信息,捏造文章《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并于26日10时04分在网上发布。对于使用笔名“安国”而没有用实名,邹光祥给出的解释是,“感觉这篇文章比较敏感可能会出问题。”“这篇文章我不能保证100%的真实性。” 3月26日,该文章在邹光祥微信公号上的点击量超过3万次,远超于平时其他文章的一百或几百余次。“我的这篇文章‘博人眼球’,关注度也上升了。” 3月27日,伊利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澄清公告,说明“媒体所报道的公司相关信息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对此,邹光祥承认看到了这篇公告,但是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前,他都没有采取措施、及时删文。事后,司法鉴定机构在3月28日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光祥的这篇文章在100余个网页链接中发布,点击数达574.5万次,评论数19900次。 信源:任性捏造,含沙射影,三篇微信“小说”目的是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顺藤摸瓜、深挖细查,呼和浩特公安机关随即抓获邹光祥的信息源——刘成昆。据了解,刘成昆曾从事财经新闻报道工作,目前无业。其中,在某单位工作期间,根据领导安排,刘成昆重点负责酒水饮料和乳业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伊利公司自然成为他的关注对象。 去年12月18日,刘成昆还注册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并一直经营至案发前。记者翻阅该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该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定位是“关注资本市场,关注上市公司”,并且刊发几篇文章,均与伊利公司以往人员有关。与此同时,警方有证据显示,在策划“天禄财经”微信号时,为了达到每年100万元的广告额,刘成昆与同行商量如何通过爆企业、老板“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刘成昆在接受讯问时还说道,在今年3月北京某处的一次谈话中,他听说“潘刚在国外已经半年了”。“我说这个消息我听说过,然后晚上我就有了写‘出乌兰记’的冲动。”刘成昆说。 3月24日,《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随即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刊发,文章介绍了“盘盘先生的发家史,以及滞留美丽坚果长达半年不归的消息”。对于文章内容,刘成昆到案后承认,“其中‘匈奴股份董事长盘盘’‘董事长离岗半年’‘小盘成了匈奴股份的一名化验员’,这些都有潘刚的影子。”“编造的内容一部分通过想象,一部分借用网上的八卦故事,还有影视剧情节。” “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 “为了把公众号做大,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盈利点。” 文章一经发布,很多人都和刘成昆进行了交流,其中就包括邹光祥,伊利公司也及时对此进行了关注。办案侦查中,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提取刘成昆手机存留的聊天记录。其中,作为微信公众号的意向合作伙伴,董某与刘成昆就有几段对话—— 在3月24日夜和3月25日上午两个时段,刘成昆多次表示, “不是惹不起,是信息源不扎实。” “只能用小说的形式写。”董某说,“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手法写。”“目测你会火。” 3月26日,刘成昆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刊发第二篇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此后的两天里,刘成昆在与董某的微信聊天中,不时的说道,“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点名道姓。”另一边,董某的回复是,“那就抓住漏洞,写个负面,让他们找你吧”,“你敢出内容,就不可能不红,兜底的事我来做”,“最近是写爆款话题,不发出去可惜了,这样下去三个月不要,肯定有人来买你……”双方聊天中,董某还多次问道公众号粉丝量的增长,刘成昆给予肯定回复。 恰在刘成昆3月26日发布第二篇“小说”时,邹光祥同期发布了上文提及的文章《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这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作为刘成昆的“新东家”——刘某强说,“这个是邹写的,算是独家报道了。要是你写一个,稿费估计5000了。你掌握这么多资源,怎么把球让别人踢了。” 对此,刘成昆当即表示,“我现在开始写一个。”3月29日,第三篇文章《出乌兰记——童话故事》出炉。在接受警方讯问时,刘成昆说,“刘某强觉得这个新闻应该由我来出,可以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没有谈过报酬,应该给。刘某强说小文章大概是200—300元,大一点2000左右,微信点击量10万以上的能给5万。” 尽管刘成昆宣称是写“小说”,但这三篇文章的点击数达10993次,并且由此牵引出邹光祥的不实文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视听,蛊惑群众,对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的名誉带来严重损害,对整个市场造成恶劣影响,适用公诉程序。” 此外,呼和浩特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中还发现,刘成昆及其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还涉嫌炒作其他知名企业的相关案事件。 真相:当事人正在美国接受治疗,犯罪嫌疑人涉嫌诽谤将被依法严惩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作为公司员工,我觉得这是在恶意扰乱我们的经营环境。”如今,谈及谣言发生以来的影响,伊利公司液态奶事业部行政管理部员工郭凯说,“这起谣言引发了很多负面效应,最直接体现就是股票市场的波动,一些员工开始担心和焦虑,原本是有稳定的收入,但是如果这个影响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会不会面临失业的可能?” 受到冲击的还有伊利公司的商业伙伴、投资商和奶农。“看到这个信息我很担心,我投资了1800万左右,如果伊利出问题,我和伊利集团牧场的合作会受到影响。”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开国兴牧场,2009年以来生产的牛奶专供伊利。该牧场负责人王国兴告诉记者,“2017年10月左右我新盖了一个奶站,因为天气冷停工了,到3月看到消息后,我就没有继续盖。我前期投入20万元左右,现在还有一套价值190万元的设备在闲置,这个消息严重扰乱了我的生活和投资计划。此外,伊利集团对于牧场的级别分ABC,每提升一级,每公斤奶可以多收入2角钱。如今我已经做到B级了,正在投资升级A,如果事情是真的,到时候换了领导改了制度,我前期升级A的投资就等于白投了,损失将达到500万左右。” 为了捅破谣言、还原真相,伊利公司于3月27日、4月7日、4月10日连续发布声明和公告,并在案发后及时向公安机关出示了一份潘刚于3月26日在美国的取药单。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也查实,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后,至今未有入境记录。 “3月26日网上突然出现谣言,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我们选择了立即报案。”4月29日,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再次重申,“公司董事长潘刚先生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恢复期间,正常主持公司相关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4月30日,记者与身在美国的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取得视频连线,他表示,“生病期间,正常的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审批,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也能参与。” “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没想到给伊利公司和潘刚带来这么大影响,如果能弥补,我愿意弥补。”看到其散布的虚假信息造成的严重后果,刘成昆忏悔不已。 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伊利公司近日还受到另一起案件的困扰。2018年3月8日,“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量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接到伊利公司报案后,内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经侦查锁定苏某某、陈某某、郭某、候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查明,伊利公司曾发现郭某某的奶站有串奶行为、影响奶品安全,要求后者关停奶站。郭某某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指使史某某捏造上述不实文章,并且经苏某某、陈某某、郭某、候某某等人,有偿发帖,借此进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赔1600万元。 经侦查,公安机关还发现,长期以来,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发帖每条收取20—30元、删帖每条200—300元非法牟利;陈某某、郭某利用二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以每篇文章发100个链接收取80—100元、发150个链接收取100—150元非法牟利;候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帖删帖,非法获利约10万元。目前,苏某某等6人均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内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众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危害性极大。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详情]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乳业被批捕 潘刚书面报案
邹光祥刘成昆涉嫌诽谤伊利乳业被批捕 潘刚书面报案

  近年来,一些网络自媒体编造传播经济领域虚假信息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以其较大传播力和迷惑性,频频引发市场波动和公众恐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少数自媒体野蛮生长,以谣博名、以谣博利是根源。 “我投资了1800万元,还背负了600万元的外债,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没有人愿给我们贷款了。新生的小牛也不敢养,都给卖了。”4月2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面对记者,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奶农王国兴充满愤慨。 3月26日,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对二人批准逮捕。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侦办此案的经过。 谣言来源:影射伊利高层的“网络小说” “今晚我要写篇短篇小说,超级重磅,大家敬请期待。”3月24日,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作者刘成昆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随后几天里,“天禄财经”公众号发表了《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暗示性、指向性特征十分明显,让看完文章的人直接把“小说”所指与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联系在一起。 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作者邹光祥看到刘成昆所写的第一篇文章后,主动添加刘成昆的微信,询问有关情况。刘成昆告诉邹光祥:“他最近回来了,下了飞机在机场就被带走去调查,最近刚回来,这两天的事儿,所以我的消息有点滞后。” 3月26日上午,邹光祥打电话向伊利公司求证,被告知是谣言后,他仍写下了《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的文章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但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协助调查。” 文章发出后,伊利公司联系邹光祥,表示所发文章内容失实,请其删除稿件。邹光祥再次询问刘成昆并得知刘并没有直接证据后,依旧没有删除稿件。于是,潘刚被带走调查的消息继续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大量转发。 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公安机关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报案。潘刚在书面报案材料中写道:“不实文章谣传我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并‘失联’的情况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伊利公司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和公告辟谣,但仍难以阻止谣言的继续传播。 造谣传谣:让公众号“火”起来以博取名利 据伊利公司对外发布的公告,董事长潘刚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正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潘刚本人的书面报案材料中,他也向公安机关提供了他于当地时间3月26日上午11︰16在美国取药的书面证明,证明其当时未离开美国回国。公安机关核实,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后,未有入境记录。 4月30日,记者与潘刚视频连线,他表示,“治病期间,正常的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审批,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参与。” 办案人员先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刘成昆、邹光祥进行传讯。邹光祥承认了其捏造了“潘刚被带走接受调查”的消息,其信息来源正是刘成昆发布在微信公号“天禄财经”上的“小说”。 在“小说”开头,刘成昆虽然标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勿将现实人物对号入座”,然而文章中“盘盘去美丽坚果国弗哈大学讲课”“30岁就当了匈奴股份董事长”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关联词语以及与潘刚本人的经历高度相似的情节真的是完全虚构,纯属巧合吗? 在警方依法提取的刘成昆手机存储的聊天记录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早在策划“天禄财经”微信号时,刘成昆就与同行商量如何通过爆企业、老板“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在商讨涉及“伊利公司董事长外逃”的“新闻”时,刘成昆对该同行表示:“只能用小说的形式,信息源不扎实。” “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写法写,估计很快粉丝就有了。” 刘成昆第二篇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发出后,面对影射伊利的质疑,刘成昆在微信中对某自媒体从业者说:“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指名道姓。” 刘成昆到案后也承认,故事情节确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后,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赢利点。” 自媒体非“法外之地”:情节严重将追究刑责 “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向伊利公司员工、奶农、经销商道歉。”看到其散布的虚假信息已然造成的严重后果,刘成昆后悔不迭。 依据我国刑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多为自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罪适用公诉程序除外。刘成昆和邹光祥的行为是否适用于公诉程序?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北京通达法正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光祥在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的文章,点击数达574.5万次;刘成昆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发布的3篇文章,点击数达10993次。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等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3月26日伊利股票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根据相关证据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符合诽谤的构成要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视听,蛊惑群众,对整个市场造成恶劣影响,适用公诉程序。” 对于刘成昆在文章中声明内容纯属虚构是否影响其行为构成诽谤,邢浩宇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伊利公司近日还受到另一起案件的困扰。2018年3月8日,“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量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接到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经侦查锁定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查明,伊利公司曾发现郭某某的奶站有串奶行为、影响奶品安全,要求后者关停奶站。郭某某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指使史某某捏造上述不实文章,并且经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等人,有偿发帖,借此进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赔1600万元。 经侦查,公安机关还发现,长期以来,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收费发帖、删帖非法牟利;陈某某、郭某利用二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发帖非法牟利;侯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帖删帖,非法获利约10万元。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共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