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佬忆高考

他们的高考:马云数学仅1分 李彦宏险无缘北大
他们的高考:马云数学仅1分 李彦宏险无缘北大

张朝阳用疯狂的运动来驱散迷茫困惑。马云的第一次高考数学只有1分。李彦宏险些与北大无缘。丁磊的高考分数只超过了重点线1分,大学四年,他挂了一门课电子实验。贾跃亭晋商天赋在财税学校里得以释放。[详情]

|年月日  :
周鸿祎没参加高考 马化腾放弃天文选择计算机
周鸿祎没参加高考 马化腾放弃天文选择计算机

周鸿祎表示没有参加过高考很遗憾,报考志愿有数据支撑;刘强东: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却填了人大社会学系;李彦宏告诫考生人工智能将取代的职业慎报;马云:很多成功的人都有过高考失败的经历...[详情]

中国企业家|2017年06月07日  13:30
清华院长李强:恢复高考最大意义就是抵制走后门
清华院长李强:恢复高考最大意义就是抵制走后门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考抵制了人情社会,学生凭自己的奋斗变成最重要的。不管你是否出生于穷乡僻壤,是否有社会地位,只要考分高了,就会被录取。[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6月05日  21:30
钱颖一1977年高考准考证曝光: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钱颖一1977年高考准考证曝光: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揣着北京市密云县塘子中学13考场的准考证,钱颖一敲开了梦想之门,成为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数学专业的首届大学生。他说,"没有高考的改革,不可能有后面人才的出现,也不可能有国际交往。"[详情]

央广网|2017年06月06日  09:10
中欧工商学院张维炯:高考时是初二水平 认真准备了3个月
中欧工商学院张维炯:高考时是初二水平 认真准备了3个月

借助高考,他考上上海交大,再公派留学出国,看到了发达国家的丰足物质,开始研究其背后的经济学渊源。如今,提及往事,记忆犹新:“那时就是想读书。我们那时候有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06日  13:35
冯仑:不以高考论英雄 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冯仑:不以高考论英雄 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1977 年到 2006 年 30 年间 1000 多位‘高考状元’光环过后的‘平庸’让我们反思,今年来类似《北大清华毕业的都买不起学区房》这样的的论调更是不停地冲击着高考的神圣光环。[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05日  06:38
俞敏洪: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 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
俞敏洪: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 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

“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不仅让每个人自由挥洒能力,也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俞敏洪说。[详情]

新华网|2017年06月05日  22:28

【淘金】高考经济如此热

广州部分高考房4月已订满 房价涨70至100元
广州部分高考房4月已订满 房价涨70至100元

在广雅中学考场东门对面的鸣虹宾馆为例,有不少家长正在询问高考房剩余房源的情况。他们想定离考场近点的酒店,干净、安静最重要,价格稍微贵一点没关系。[详情]

央广网|2017年06月05日  13:10
高考经济谁在疯狂淘金:一场盛宴带动千亿级消费
高考经济谁在疯狂淘金:一场盛宴带动千亿级消费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也超过5万家。仅2007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达到近200亿元。到了2012这一年,国民在英语学习投入的花费突破了300亿元。[详情]

新金融观察|2017年06月04日  11:16
高考将至 食药监总局提醒谨防被补脑保健食品误导
高考将至 食药监总局提醒谨防被补脑保健食品误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关于高考期间保健食品的消费提示指出,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市面上所谓声称“补脑”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详情]

新华网|2017年06月05日  16:14

77、78年高考走出一批神级大佬

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刘强东最爱物理化学 马云三度赴考
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刘强东最爱物理化学 马云三度赴考

  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刘强东最爱物理化学,马云三度赴考 澎湃新闻记者 欧阳李宁 来源:澎湃新闻 又到一年高考时,互联网大佬们也在微博上为考生鼓气。 6月7日,仍未走出资金链困局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发微博寄语考生,“逐梦需要经历很多仪式,高考是最特别的一种。” 在此之前,小米董事长雷军、360创始人周鸿祎也都以不同形式祝福考生。 往前追溯,互联网大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也都曾回忆过自己的高考往事。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互联网大佬中不乏“高考状元”。如1987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1992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考取了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当然,也有不会考试的大佬。比如马云。他就经历了三次高考,直到第三次高考,分数还是比本科线差了5分,幸亏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生源没有招满。于是,英语成绩较好的马云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以下为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 周鸿祎:推荐信息安全专业 6月5日,周鸿祎在微博上发文,寄语考生的同时,还特意推荐了信息安全专业,“还有两天就高考了,是不是今天还有同学在临时抱佛脚?十年苦读,祝大家都能考上。希望对互联网、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同学,考上了都来报考月收入最高的信息安全专业。不是我吹牛,是有数据的。” 周鸿祎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保送的。1988年9月,周鸿祎因为物理竞赛获奖被保送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此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研究生。 高考成绩:1988年9月,保送西安交通大学。 本文图均为 微博截图 雷军:加油 6月6日,雷军在微博上为考生鼓劲,“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同学们加油!” 高考成绩:1987年,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贾跃亭:逐梦需要经历很多仪式 6月7日,贾跃亭也在微博上寄语考生,“逐梦需要经历很多仪式,高考是最特别的一种。” 高考成绩:1992年,考上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会计专业。 马云: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未必没有运气 2015年高考后,马云在微博上给高考失意的同学鼓气: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 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的把它做好做完美! 在此之前,2013年高考前,马云也在微博上表示:又到高考了,选专业其实比选学校更重要。选自己热爱但看来没用的东西会增强一生素质,选有用的专业也许会你多一项技能。毕业难找工作?谁都难!但人生第一份工作往往不会是你最后的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养成的习惯和训练会影响你未来的成功。因此,毕业后选个好师傅比进哪个大公司,好薪水显的更为重要。 高考成绩:因为数学严重拖后腿,马云曾参加过三次高考。 第三次高考时,他离本科录取分数线还是差了5分。幸运的是,那年杭州师范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马云英语不错,获得了补招的机会。 李彦宏:中学时基本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 2014年8月4日,李彦宏对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吉林、浙江、河南、宁夏等7个省市区的12名新科高考状元,分享了他的经历,“从中学到大学,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中学时基本上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大家都是一样的状态,每个人的想法都差不多。我们那时候想的都是要考一个好大学,考一个好分数,至于以后人生有什么样的规划,想得并不是太多。而到了大学的四年,我感到很重要的一点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里能够见识很多优秀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想。要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对这个社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贡献。 高考成绩:1987年,以山西省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 马化腾:曾关注南京大学天文系 2010年4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回忆:“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那时候能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那时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觉得对这个也挺感兴趣,就考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高考成绩:1989年参加高考,高考分数是739分(满分900分),高出重点线100多分,进入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刘强东:在老师感召下报了中国人民大学 2014年4月18日,刘强东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进行演讲时说,“其实我一直想上物理系和化学系,我的物理化学非常好,也是我最喜欢的。但是班主任特别希望他的学生们都能够去学文科,去当官,他觉得他的学生都是好人,毕业之后能做一个好官,所以在老师的感召之下我们报了人大。” 高考成绩:1992年参加高考,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状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张朝阳:特别喜欢学物理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朝阳曾回忆说,“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 高考成绩:1981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丁磊:分到全校最小的系 2005年11月,丁磊在浙江大学演讲时回忆,“当时看到电子科技大学的介绍,这个大学1956年成立,在四川成都,他也不知道成都在什么地方,看它地处天府之国,应该挺好玩,就把志愿填到电子科技大学,没想到第一批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其实我填专业也是很被动的,坦白地讲,我在中学并不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很喜欢电脑,高中时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自学完了BASIC语言。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我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当年计算机显象管的辐射非常大,对健康多少有影响。所以,我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讯专业,我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讯,一个系只有30个人。” 高考成绩:1989年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6月07日 22:33
上海中心城区部分高考房价格翻倍 带吉利房号受青睐
新浪综合 | 2017年06月06日 17:25
中欧工商学院张维炯:高考时是初二水平 认真准备了3个月
新浪综合 | 2017年06月06日 13:35
钱颖一1977年高考准考证曝光: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钱颖一1977年高考准考证曝光: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那年我高考]钱颖一:又见水木清华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刘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77年12月10日、11日、12日,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语文。第三天这是加试,可考可不考外语,外语是当时不是必考的。”揣着北京市密云县塘子中学13考场的准考证,钱颖一敲开了梦想之门,成为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数学专业的首届大学生。 1977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清华求学,哥伦比亚、耶鲁、哈佛深造,斯坦福、马里兰、伯克利任教,归来执教母校。有人问他,当年,如果没有参加高考,他的人生会是怎样?已经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说,人生没有假设。“我们这一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那年是各省分着考,每个省都不一样,它不是全国统一试卷。当时北京市的作文题叫作《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们的战斗就是干农活。” 钱颖一在家里是老大,他就找其他同学的哥哥姐姐借来文革前的中学教科书,背到乡下自学。在密云县塘子公社丰各庄插队的四年,钱颖一从未放下过书本,尤其酷爱数学和英语。“生产队是密云县最穷的队,在山上,我在那是待了四年,什么活都干过。修水渠、养猪、做饭,挑水抗旱,种菜、割草、种麦子、种土豆、种白薯。我的英语和数学都是田埂上学的,我念英语,听的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英语教学节目跟着学。” 看着复印纸张发黑的《新概念英语》,钱颖一在知青点坚持自学。“学《新概念英语》学到第四册时就难了,积累了非常多的问题,我两三个月回城一次,每次都要到梁从诫他们家去一次问这些问题,答疑。梁从诫的太太,我的老师方晶老师,先问她,她不懂了问她丈夫梁从诫,梁从诫英语也挺好的,他们俩都不懂了,说咱们到里屋去问一个人,我们都叫他金爸,他都给我们解答了。金爸就是金岳霖。” 钱颖一1978年3月清华入学 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重大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50天后,钱颖一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久违的高考考场,27万3千人被录取,818名佼佼者来到向往已久的清华园。“那个时候报考,传统观念是数理化、理科,77级和78级很特殊,招生的时候不是所有专业都招,它招的很少,因为那个时候很突然恢复高考,文革刚刚结束,只是开放了一部分专业。当时就觉得,我说数学,我也不一定将来就做数学,但是我觉得数学对学别的全都有用,很天真的一个想法,事实证明是对的。” 清华大学的数学专业和北京大学的物理专业,集中了恢复高考第一年各省最高考分的学生。在39人组成的清华“数七班”里,学生年龄从16岁到31岁不等,数学家华罗庚的女儿、丁石孙的儿子都在“数七班”。 钱颖一介绍,“我们是个很特殊的班。那时跟现在不一样,什么课难,学什么,因为大家都被耽误了。所以大家对这个机会都非常珍惜。前面没人指导,也没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也没有那些框框。” 清华园开放、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滋养着干涸的青春,钱颖一埋藏心底多年对知识的渴望,尽情地释放,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留学生,前往美国深造。“我们说怎么申请出国?你就写申请,我们搞点推荐信,那时没有托福,没有GRE,什么都没有,要交20块钱报名费,我们还申请免交。因为没有规章制度,不知道该怎么办。” 1981年秋天,清华学堂前,自行车后座上放着海鸥120照相机,钱颖一和他的五位同班同学自拍留影,他们同时提前毕业,同时申请到了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在美国,钱颖一先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之后转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耶鲁,他有了一次特殊的相识。“我那时候认识吴敬琏,他讲中国经济改革,中国问题。我1983年9月在耶鲁认识他,中国经济的问题都听他说的,50年代改革的事,谁叫孙冶方、顾准,计划经济怎么回事,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在农村那么长时间,自然就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好奇、有兴趣。当然如果要是对社会问题,对国家命运很关心的,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这跟我后面转学经济学是有关系的。” 钱颖一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中国当代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决定将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授予钱颖一(清华大学教授),许成钢(长江商学院教授),奖励他们在转轨经济中作用于政府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2016年,钱颖一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这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项,旨在奖励在经济学学术研究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 2006年起,钱颖一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他从经济研究跨界教育改革。近90万字两卷本的《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十年教育改革探索的成果。这十年,他没有带过一个博士生,没有申请过一笔科研经费,也没有主持过一个研究中心。 钱颖一说:“教育确实是很重要的领域。过去人口红利消失了,现在要发挥人才红利。有了1977年的高考改革,才为后来经济改革提供人才。中国很重要的是改革和开放,开放是靠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重要的交流是进进出出的人。没有高考的改革,不可能有后面人才的出现,也不可能有国际交往。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一个轮回。”[详情]

央广网 | 2017年06月06日 09:10
俞敏洪: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 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
俞敏洪: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 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

  资料图片。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当梦想照亮中国——写在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胡浩、施雨岑、史竞男 有这样一段经历,浸透着汗水,在记忆中深深铭刻,直至几十年后回首,仍能清楚记得当年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 有这样一个名词,见证过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与梦想。 高考!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梦想破土而出:1977,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 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上班,晚上在营营蚊雷中、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成为27万“幸运儿”中的一员,通过高考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后来成为战略科学家,人生命运就此改变。 那个冬天,不仅是这些“追梦人”个体命运的拐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8月初,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者纷纷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得到邓小平明确支持。从8月中旬开到9月下旬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激烈的争论后最终达成共识,改变“推荐上大学”的招生方法,恢复高考。 当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新华书店的一名老员工忆起,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复习资料刚面世,就引发了全家出动连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印刷厂也是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有的人拿着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 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 对于当年高考的盛况,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我所在的那个小县城当时有90多万人口,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还不到50人。” “恢复高考前两年,省内招生计划不足2万人。由于中断了十多年,报考的人很多。这么多人考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纸张不够。”1977年担任山东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家俊回忆,试卷要用60克的书写纸,需要几十吨;装试卷的纸袋,要用100克以上含木浆的牛皮纸,需要十几吨。这些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是省里专门特批的纸张。 那是积聚了太久的渴望,那是压抑了太久的梦想,那是一个国家重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旗的序曲…… 1978年,从部队复员仅仅两个月后,刘震云参加了高考,并以河南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 “如果没有77年、78年高考,那我可能会像我表哥一样,在建筑工地搬砖。”刘震云说。 同样在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考场。彼时,他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和农民一起下地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又是七年。后来,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恢复高考就像“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让人们在快要闷得透不过气来时,看到的那个小孔的光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四十年风雨变迁,高考点亮更多希望 “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 如果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交响曲的序曲,那么40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则是改革浪潮不断向前的有力见证。 从1983年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到1985年“双轨制”和“自费生”出现,再到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从早期理科7门、文科6门的考试科目,到1999年开始推行“3+X”的科目设置,再到2017年即将在上海、浙江试行的“3+3”考试科目……高考改革在人民群众的期待中摸索前行,在国家发展的需求中积极求解。 从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到2014年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5.6万名学生在居住地参考;从2012年开始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到2015年对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高考改革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 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再到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规定,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变得更加灵活多元。 2013年12月,决定放弃残疾人单独招考而参加普通人高考的45岁盲人李金生,来到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局报名高考,却未能成功。对方告诉他,“目前高考还没有盲文考卷”。几番争取和沟通,李金生最终获得参加高考的机会。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2014年3月底,教育部在年度招生工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为盲人考生参加考试提供便利。 2015年6月7日上午,在志愿者的搀扶下,盲人姑娘王香君走进为她单独设置的“盲人考场001”,触摸到从北京专门为她制作和运来的盲文试卷。曾在黑暗中蛰伏的梦想终于化茧成蝶,王香君以超过安徽省艺术类本科线10分的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录取。 一场可以称为“私人订制”的考试,正是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解。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 “回想40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现在,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迈进。” 高考制度的改革,印证着时代的进步;而高考内容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1978年夏天,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办买了一份当年的试卷。从那以后,他就像上瘾一般,每年都收藏一份。如今,他已经连续收藏了39份高考试卷。 这位家住江西南昌蓼洲街社区的70岁老人,已成为高考风雨变迁40年的见证者。 甘福保喜欢研究这些试卷,喜欢琢磨每份试卷烙上的时代印记:从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毁树容易种树难”,再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的“隐形的翅膀”“袁隆平的获奖感言”,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逐渐取代宏大的政治命题。高考作文对多样化视角与个性化表达的日益重视,彰显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让这位古稀老人感慨万千。 梦想为未来凝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考制度恢复这4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40年,也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40年: 40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再创历史新高。 “高考虽然表面上看仅仅是教育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前三年,有90多万人才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批人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成为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中国30多年来经济起飞和高考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 已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的孙丕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前行的目标。 “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怀着报效国家的理想和抱负,很有干劲。”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孙丕恕来到浪潮集团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工作。尽管当时“下海潮”盛行,孙丕恕仍专心科研,致力报国。10年后,他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奠定了事业的根基。而现在,浪潮集团为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重大项目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一半的国家。 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春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考制度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经历三次高考,俞敏洪实现了自己走出乡村、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通过创业兴办教育,他又让教育的梦想照进更多人的生活。 “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不仅让每个人自由挥洒能力,也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俞敏洪说。 “从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我们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 近年来,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考改革也在探索新路径、新手段中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7年,是新高考改革落地元年,以上海、浙江为代表推进的改革试点正在探索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方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为“不拘一格选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认为,除了选拔功能,高考因其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的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教学,客观上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为此,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及命题实施,也应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语文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正在北京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就读的杨芳芳一期不落地看完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的全部内容。原本对古文并不太感兴趣的她之所以捧起诗词,起初便是因为高考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要求。 “确实,高考考纲的修改逼着我多读古文,但真正读下去以后,才发现其中的乐趣。我打算后年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后争取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杨芳芳说。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着这样一个把国家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考试制度。 40年前,高考曾让亿万个梦想重新放飞。而今,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之近——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新的时代格局、新的人才观对考试招生制度和人才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姜钢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0载光阴荏苒,岁月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成一幕幕全民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 40载岁月如歌,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依然继续着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 今年,近千万考生将走进考场。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参与采写:魏梦佳、周畅、颜之宏、娄辰、陈毓珊、郑天虹)[详情]

新华网 | 2017年06月05日 22:28
高考将至 食药监总局提醒谨防被补脑保健食品误导
新华网 | 2017年06月05日 16:14
广州部分高考房4月已订满 房价涨70至100元
央广网 | 2017年06月05日 13:10
冯仑:不以高考论英雄 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冯仑:不以高考论英雄 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印象中复习阶段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特别热,每到晚上,我就把脚放在凉水盆里,头上顶个凉毛巾,晚上在那儿复习,我母亲在旁边帮我赶蚊子。这个画面到现在都印象深刻,母亲特别不容易。’——冯仑的1997高考回忆 从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家都被高考教育培养出了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是经过 40 年岁月的检验,高考成绩与社会创新人才、行业领袖、艺术家之类的大众目标之间并未产生正相关的联系。 中央教科院公布过一份调查结果: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 1000 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1977年北京高考第一天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调查了全国 100 位科学家、100 位社会活动家、100 位企业家和 100 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1977 年到 2006 年 30 年间 1000 多位‘高考状元’光环过后的‘平庸’让我们反思,今年来类似《北大清华毕业的都买不起学区房》这样的的论调更是不停地冲击着高考的神圣光环。 ▲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 我们很多人一辈子老为别人的眼光活着,总是照顾这个照顾那个,照顾了好几代人,但是把自己这一代给耽误了。我特别愿意让孩子们自由言论,但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除此之外,说什么都行,而且可以发散性思维,挑战任何权威。 如果不突破这一步,你的成长过程中就会陷入两难困地,你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了,别人又不对你负责,到时候你可能又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 在旧中国的小说里,很多农村妇女,不允许做这个,不允许做那个,一旦做了就关进猪笼沉潭,但没人管她们的权利,管她们是不是开心。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和大家之间老是会扯,人的一生最头疼的事就是‘扯’。你的未来也可能面临这样的事,比如,你现在考上了人大附中,大家说你要考上北大,如果万一没考上,你就闹心了。 ▲不要单纯为了高考而学习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家长的孩子都面临高考,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孩子特别不同,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很不错的学校,而且两人都是好朋友,中国的孩子考上了一个特别有名的大学,就请了很多人来吃饭、祝贺。所有的华人都讲,你们家有福气啊,孩子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又有奖学金,将来前程似锦,真孝顺,对得起父母啊。 美国孩子的家长也在,但大家就不说话,为什么呢?他的孩子没有参加高考,因为孩子有一个爱好,要去研究一种植物,为此他跑非洲去了。按照中国人的文化,孩子没有考大学,很不好,大家忌讳就不说了。 这个老外倒很滑稽,说:‘我没有错啊,为什么好像是我做错了?’于是他回去给他孩子写了封信,说:‘在我看来,你的幸福和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今天你按照你的兴趣找到了你的快乐,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为能够让我的孩子快乐而感到快乐和自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不以高考论英雄,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在中国,大人的快乐是孩子能考上大学,孩子快不快乐没有人关心。如果你不能按照父母和旁人的期待去生活,仿佛就是离经叛道和不靠谱的人。如同创业,创业不是赚钱,创业是脱离多数人的轨道,选择一种特别的活法,创业是要做内心里最想为之奋斗的事,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创造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未来。 高考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但不是让你发展的唯一通途,除了知识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有所不同,但价值观的养成,会促使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在此,祝各位参考高考的学子考试顺利,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潘聪峰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6月05日 06:38
高考经济谁在疯狂淘金:一场盛宴带动千亿级消费
高考经济谁在疯狂淘金:一场盛宴带动千亿级消费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40年过去。抱着对 “知识改变命运”的向往,千万莘莘学子在高考这个改变中国的“指挥棒”下,努力奋斗,并成长,成才。 与此同时,伴随着教育产业化的进程,高考产业也早已成为了利益丰厚的大蛋糕,每年千亿规模。无论是学子、家长,还是学校、培训机构,每个人都是高考产业链上的一环。 新金融记者 曹晓龙 成本高涨 上世纪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考前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本世纪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 虽然放到具体个例上,上述花费并不完全准确。但一个事实是,40年来的高考之路,成本越来越高。 高考被视为人生中第一场重要的选拔赛,而大学文凭也被当成了社会职场的敲门砖,含金量高低,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孩子在高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投入也就越来越大。而这也衍生出一系列生意。 “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高考最主要的支出也就是教辅资料,进入2000年后,支出就开始暴增,家教、课外培训等系列产业开始出现,并高速发展。”有教育培训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一个很直观的变化是,现今,高考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全民战争”,从“一次升学考试”演变成全民的消费,继而形成一个产业,从高考前,再到高考后,都涵盖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产业包括教辅资料、家教、辅导班、保健品、高考期间酒店、高考移民代理、高考志愿填报、谢师宴等等,这还没算上学区房。 高考经济这个蛋糕,掘金者众。 2013年,作为对市场的试探,一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开始为高中生提供一款免费软件,来帮助他们准备高考。这便是猿题库的雏形。 “出乎我们的意料,有大量的中学生下载并使用我们的软件。”猿题库创始人李勇曾说道。 在看到商机之后,猿题库缩减产品线,收缩下线其职业类考试产品,除了公务员考试产品外,更专注于K12领域,最终目的便是服务高考。 这是线上。 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则早早就开好了高考冲刺辅导班,以及各个阶段的培训。此前备受外界热议的学而思,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 学而思,后更名为好未来,目前市值百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之一,主要培训对象为中小幼课外辅导。其中,学而思以起家的奥数培训尤为出名,其奥数培训班经常出现“一位难求”的紧俏态势。 在最初的时候,学校会相对倾向于获得奥数奖项的学生。2012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叫停奥数培训。奥数作为高考加分项,和其他奥赛科目一起,直到201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取消。 产业变迁 家长、学生围着高考转,产业更是如此。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产业各方也不断调整。 从2003年开始,个别学校开始尝试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学生,通常,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入学校的学生在一些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每年3月,原本是全国各高校举行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民间称之为“小高考”。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渴望在这块战场杀出重围,决胜于高考之前。 且由于一般而言,高校的自主招生出题没规律,加之录取人数比例小,中学无法组织复习。教育机构由此嗅到商机,竞相追逐自主招生培训市场,形成了一场淘金盛宴。 不过在2014年12月18日,教育部负责人明确表示,三大自主招生笔试联盟取消,自主招生考试推迟到高考后的两周内进行。改革新政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高考。 这一产业才逐步降温。 围绕高考中的英语改革动向,也让产业各方紧盯。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也超过5万家。仅2007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达到近200亿元。到了2012这一年,国民在英语学习投入的花费突破了300亿元。 而在此前的教育改革方案中,英语成为重点改革学科。根据方案,外语考试将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并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根据目前英语改革的政策,一年多考以及不参加统一高考等方向来看,如果落地的话,未来中学生家长在选择课外培训机构时,会更注重体系性和实用性,那种大量做题、没有学习体系的英语学习会被慢慢淘汰。” 乐加乐英语相关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一些以高中英语作为主要培训体系的机构,产品线被缩短,可能需要被迫调整其业务结构。 一场高考盛宴带动的消费自然是一个上千亿级的庞大经济数据。 总的来说,高考改变中国,不仅是指从人才选拔层面,同样还有产业。[详情]

新金融观察 | 2017年06月04日 11:16
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刘强东最爱物理化学 马云三度赴考
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刘强东最爱物理化学 马云三度赴考

  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刘强东最爱物理化学,马云三度赴考 澎湃新闻记者 欧阳李宁 来源:澎湃新闻 又到一年高考时,互联网大佬们也在微博上为考生鼓气。 6月7日,仍未走出资金链困局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发微博寄语考生,“逐梦需要经历很多仪式,高考是最特别的一种。” 在此之前,小米董事长雷军、360创始人周鸿祎也都以不同形式祝福考生。 往前追溯,互联网大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也都曾回忆过自己的高考往事。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互联网大佬中不乏“高考状元”。如1987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1992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考取了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当然,也有不会考试的大佬。比如马云。他就经历了三次高考,直到第三次高考,分数还是比本科线差了5分,幸亏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生源没有招满。于是,英语成绩较好的马云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以下为互联网大佬的高考往事: 周鸿祎:推荐信息安全专业 6月5日,周鸿祎在微博上发文,寄语考生的同时,还特意推荐了信息安全专业,“还有两天就高考了,是不是今天还有同学在临时抱佛脚?十年苦读,祝大家都能考上。希望对互联网、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同学,考上了都来报考月收入最高的信息安全专业。不是我吹牛,是有数据的。” 周鸿祎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保送的。1988年9月,周鸿祎因为物理竞赛获奖被保送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此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研究生。 高考成绩:1988年9月,保送西安交通大学。 本文图均为 微博截图 雷军:加油 6月6日,雷军在微博上为考生鼓劲,“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同学们加油!” 高考成绩:1987年,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贾跃亭:逐梦需要经历很多仪式 6月7日,贾跃亭也在微博上寄语考生,“逐梦需要经历很多仪式,高考是最特别的一种。” 高考成绩:1992年,考上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会计专业。 马云: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未必没有运气 2015年高考后,马云在微博上给高考失意的同学鼓气: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 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的把它做好做完美! 在此之前,2013年高考前,马云也在微博上表示:又到高考了,选专业其实比选学校更重要。选自己热爱但看来没用的东西会增强一生素质,选有用的专业也许会你多一项技能。毕业难找工作?谁都难!但人生第一份工作往往不会是你最后的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养成的习惯和训练会影响你未来的成功。因此,毕业后选个好师傅比进哪个大公司,好薪水显的更为重要。 高考成绩:因为数学严重拖后腿,马云曾参加过三次高考。 第三次高考时,他离本科录取分数线还是差了5分。幸运的是,那年杭州师范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马云英语不错,获得了补招的机会。 李彦宏:中学时基本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 2014年8月4日,李彦宏对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吉林、浙江、河南、宁夏等7个省市区的12名新科高考状元,分享了他的经历,“从中学到大学,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中学时基本上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大家都是一样的状态,每个人的想法都差不多。我们那时候想的都是要考一个好大学,考一个好分数,至于以后人生有什么样的规划,想得并不是太多。而到了大学的四年,我感到很重要的一点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里能够见识很多优秀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想。要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对这个社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贡献。 高考成绩:1987年,以山西省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 马化腾:曾关注南京大学天文系 2010年4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回忆:“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那时候能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那时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觉得对这个也挺感兴趣,就考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高考成绩:1989年参加高考,高考分数是739分(满分900分),高出重点线100多分,进入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刘强东:在老师感召下报了中国人民大学 2014年4月18日,刘强东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进行演讲时说,“其实我一直想上物理系和化学系,我的物理化学非常好,也是我最喜欢的。但是班主任特别希望他的学生们都能够去学文科,去当官,他觉得他的学生都是好人,毕业之后能做一个好官,所以在老师的感召之下我们报了人大。” 高考成绩:1992年参加高考,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状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张朝阳:特别喜欢学物理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朝阳曾回忆说,“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 高考成绩:1981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丁磊:分到全校最小的系 2005年11月,丁磊在浙江大学演讲时回忆,“当时看到电子科技大学的介绍,这个大学1956年成立,在四川成都,他也不知道成都在什么地方,看它地处天府之国,应该挺好玩,就把志愿填到电子科技大学,没想到第一批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其实我填专业也是很被动的,坦白地讲,我在中学并不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很喜欢电脑,高中时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自学完了BASIC语言。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我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当年计算机显象管的辐射非常大,对健康多少有影响。所以,我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讯专业,我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讯,一个系只有30个人。” 高考成绩:1989年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详情]

上海中心城区部分高考房价格翻倍 带吉利房号受青睐
上海中心城区部分高考房价格翻倍 带吉利房号受青睐

  上海中心城区部分“高考房”价格翻倍,带“吉利”房号受青睐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来源:澎湃新闻 “高考房”催热了正值小淡季的酒店市场。 6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部分酒店以及旅游网站获悉,2017年上海“高考房”徐汇、黄浦、静安等中心城区最热,部分高考房的价格,6日已几近翻倍。高星级(4-5星)酒店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取代经济型酒店成更多家长预订“高考房”的首选。此外,家长在预订“高考房”时,不仅考虑楼层、酒店房间位置等,带有6、8、9等“吉利数字”的房号也是其考虑的因素。 “高考房”的需求随着高考的到来水涨船高。一家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高考房”总体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30%,距离考点2公里范围内的酒店最为抢手,很多热门酒店被预订一空。价格方面,5月期间,受高考期间酒店需求猛增影响,考点周边酒店普遍上浮15%。到6月初,所剩酒店房间不多,价格上涨幅度更高。 以上海徐汇中学附近的某酒店为例,该酒店为四星级,平常售价大概在700多元/晚。酒店前台工作人员介绍,高考房按照预订时间早晚不同,价格也不同,大多顾客预订价格在1000元/晚左右。而6月6日,该酒店房间价1500元/晚起,且房源极其紧张。价格翻了一倍多。去哪儿网数据显示,超过76%的高考房订单入住日期集中在6月6日至6月8日期间。其中6月6日为入住峰值,占高考房预订总量的45%。 携程网数据显示,徐汇区、黄浦区、静安区为上海高考房预订热门区域,热门考点周边酒店已经“一房难求”。但截至目前,这些热门考点周边的星级酒店,还是能进行预订,但需要及早操作。举例来看,徐汇中学、第五十四中学、格致中学、市北中学等考点附近酒店预订紧张度较高,部分热门房型已售罄。 从总体看,相比于去年,今年环境相对比较好、安静的高星酒店更受青睐,整体预订量在去年的基础上,有小幅攀升。高星级(4-5星)酒店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取代经济型酒店成更多家长预订“高考房”的首选。 另外,多名家长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预订“高考房”时,不仅考虑楼层、酒店房间位置以及朝向等因素,还看重带有6、8、9等“吉利数字”的房号。家长肖先生表示,家住普陀和嘉定交界处,考点在曹杨二中,如果公交前往,路上大概一个多小时,“虽然坐公交或者开车去都不算太远,但是考虑到高考那几天都是工作日,怕到时候万一堵车,时间算不准,所以索性在考场走路十分钟的地方订了个高考房,这样孩子中午休息也方便。”[详情]

中欧工商学院张维炯:高考时是初二水平 认真准备了3个月
中欧工商学院张维炯:高考时是初二水平 认真准备了3个月

  中欧工商学院副院长:恢复高考那年已做工人十年,就是想读书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来源:澎湃新闻 1977年高考,570多万人参加。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复员军人、下乡知青……他们抱着隐匿许久的求知之心,在寒冬腊月里,尝试找寻人生的春天。 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寒门不再难出贵子。而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一批又一批专门人才,逐渐成为支撑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年。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多位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他们中有仁心仁术的医生,有著作等身的作家、有培育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教授……他们的高考故事都与上海有关。他们尘封了40年的高考记忆,将在新高考改革的春风下化成雨滴,滋润新一代国家栋梁的记忆。 1977年,听到恢复高考,张维炯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好机会。 在此之前,他已在沪东造船厂做了十年工人,念书念到初二,便因文革戛然而止。 参加高考,他隐隐觉得“读书肯定有用”,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会成为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借助高考,他考上上海交大,再公派留学出国,看到了发达国家的丰足物质,开始研究其背后的经济学渊源。 如今,身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中方教务长的张维炯提及往事,记忆犹新:“那时就是想读书。我们那时候有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当时文化在初二水平,认真准备了3个月 在高考前,张维炯做了十年工人。 他母亲是小学教师,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他5岁时母亲把他送进小学。1966年时他读到初中二年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突然没的书读了,心理还是蛮抗拒的”,他回忆道。 15岁时,张维炯进了沪东造船厂,开始了10年的工人生涯。其间他一直没有中断读书和学习。 “因为做工人有时间,所以经常看书,看得很多很杂。”张维炯说,那时他喜欢看两类书,一类是涉及哲学和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批判》,还有一类是有关机械加工技术性书籍,后者有关他在车间里的工作。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张维炯立刻着手复习,向自己的亲戚和“老高三”同事借书看。“我当时的文化在初二水平,要考上大学,差距是很大的。”张维炯坦言,自己为此认真准备了3个多月。 他回忆道,当年的高考考数学、物理、语文、政治。其中数学题较难,还考到了微积分;物理因为很多知识点与机械原理相关,对他而言不算太难;而因为自己担任团干部,经常写材料,所以语文考试也不成问题。 在上世纪70年代,在厂里做工意味着在上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上大学要面临分配到全国各地,前路未卜。那时张维炯身边有一部分人,因为考虑得多,没有参加高考,甚至有人考上了大学也不读。 而张维炯觉得“读书肯定是有用的”。他一方面喜欢读书,一方面“没想太多”,家里也支持,最终以第一志愿被上海交通大学涡轮发动机专业录取。 “当时班里的学习气氛极其浓厚。”张维炯说,大学班里共37人,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15岁。因为是文革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老师教得很努力,学生也学得很努力。 两次留学:研究发达国家背后的经济学 1983年,念完本科留校工作的张维炯,又考上了原专业的研究生。 1984年,他被上海交大选中公派留学,研习管理领域的市场营销专业。尽管那时还没人知道“市场营销”是什么。 1985年至1988年,张维炯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然后回到上海交大任教。 1993年至1997年,他再次去加拿大攻读企业战略专业的博士,学成后再次回国任教,成为当时上海交大管理专业读完博士后回来的第一个人。 两次留学,张维炯看到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他说,第一次步入Safeway那样的大型超市购物,自己惊呆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 他开始思考,为何加拿大能有这样的超市,而中国还没有。他开始研究发达国家丰富的物质环境背后的经济学渊源。在学习中,他渐渐感受到,发达国家对于市场的组织成果,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那时的张维炯希望,中国也能有那样的大型超市。 博士毕业至今,张维炯已经在国内任教20余年,培养出了一大批做实业的学生。直到现在,他仍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谈及40年前的高考,张维炯感慨:“高考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给了我读书和开拓视野的机会,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详情]

钱颖一1977年高考准考证曝光: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钱颖一1977年高考准考证曝光: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那年我高考]钱颖一:又见水木清华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刘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77年12月10日、11日、12日,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语文。第三天这是加试,可考可不考外语,外语是当时不是必考的。”揣着北京市密云县塘子中学13考场的准考证,钱颖一敲开了梦想之门,成为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数学专业的首届大学生。 1977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清华求学,哥伦比亚、耶鲁、哈佛深造,斯坦福、马里兰、伯克利任教,归来执教母校。有人问他,当年,如果没有参加高考,他的人生会是怎样?已经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说,人生没有假设。“我们这一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那年是各省分着考,每个省都不一样,它不是全国统一试卷。当时北京市的作文题叫作《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们的战斗就是干农活。” 钱颖一在家里是老大,他就找其他同学的哥哥姐姐借来文革前的中学教科书,背到乡下自学。在密云县塘子公社丰各庄插队的四年,钱颖一从未放下过书本,尤其酷爱数学和英语。“生产队是密云县最穷的队,在山上,我在那是待了四年,什么活都干过。修水渠、养猪、做饭,挑水抗旱,种菜、割草、种麦子、种土豆、种白薯。我的英语和数学都是田埂上学的,我念英语,听的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英语教学节目跟着学。” 看着复印纸张发黑的《新概念英语》,钱颖一在知青点坚持自学。“学《新概念英语》学到第四册时就难了,积累了非常多的问题,我两三个月回城一次,每次都要到梁从诫他们家去一次问这些问题,答疑。梁从诫的太太,我的老师方晶老师,先问她,她不懂了问她丈夫梁从诫,梁从诫英语也挺好的,他们俩都不懂了,说咱们到里屋去问一个人,我们都叫他金爸,他都给我们解答了。金爸就是金岳霖。” 钱颖一1978年3月清华入学 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重大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50天后,钱颖一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久违的高考考场,27万3千人被录取,818名佼佼者来到向往已久的清华园。“那个时候报考,传统观念是数理化、理科,77级和78级很特殊,招生的时候不是所有专业都招,它招的很少,因为那个时候很突然恢复高考,文革刚刚结束,只是开放了一部分专业。当时就觉得,我说数学,我也不一定将来就做数学,但是我觉得数学对学别的全都有用,很天真的一个想法,事实证明是对的。” 清华大学的数学专业和北京大学的物理专业,集中了恢复高考第一年各省最高考分的学生。在39人组成的清华“数七班”里,学生年龄从16岁到31岁不等,数学家华罗庚的女儿、丁石孙的儿子都在“数七班”。 钱颖一介绍,“我们是个很特殊的班。那时跟现在不一样,什么课难,学什么,因为大家都被耽误了。所以大家对这个机会都非常珍惜。前面没人指导,也没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也没有那些框框。” 清华园开放、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滋养着干涸的青春,钱颖一埋藏心底多年对知识的渴望,尽情地释放,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留学生,前往美国深造。“我们说怎么申请出国?你就写申请,我们搞点推荐信,那时没有托福,没有GRE,什么都没有,要交20块钱报名费,我们还申请免交。因为没有规章制度,不知道该怎么办。” 1981年秋天,清华学堂前,自行车后座上放着海鸥120照相机,钱颖一和他的五位同班同学自拍留影,他们同时提前毕业,同时申请到了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在美国,钱颖一先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之后转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耶鲁,他有了一次特殊的相识。“我那时候认识吴敬琏,他讲中国经济改革,中国问题。我1983年9月在耶鲁认识他,中国经济的问题都听他说的,50年代改革的事,谁叫孙冶方、顾准,计划经济怎么回事,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在农村那么长时间,自然就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好奇、有兴趣。当然如果要是对社会问题,对国家命运很关心的,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这跟我后面转学经济学是有关系的。” 钱颖一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中国当代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决定将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授予钱颖一(清华大学教授),许成钢(长江商学院教授),奖励他们在转轨经济中作用于政府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2016年,钱颖一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这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项,旨在奖励在经济学学术研究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 2006年起,钱颖一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他从经济研究跨界教育改革。近90万字两卷本的《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十年教育改革探索的成果。这十年,他没有带过一个博士生,没有申请过一笔科研经费,也没有主持过一个研究中心。 钱颖一说:“教育确实是很重要的领域。过去人口红利消失了,现在要发挥人才红利。有了1977年的高考改革,才为后来经济改革提供人才。中国很重要的是改革和开放,开放是靠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重要的交流是进进出出的人。没有高考的改革,不可能有后面人才的出现,也不可能有国际交往。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一个轮回。”[详情]

俞敏洪: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 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
俞敏洪: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 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

  资料图片。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当梦想照亮中国——写在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胡浩、施雨岑、史竞男 有这样一段经历,浸透着汗水,在记忆中深深铭刻,直至几十年后回首,仍能清楚记得当年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 有这样一个名词,见证过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与梦想。 高考!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梦想破土而出:1977,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 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上班,晚上在营营蚊雷中、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成为27万“幸运儿”中的一员,通过高考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后来成为战略科学家,人生命运就此改变。 那个冬天,不仅是这些“追梦人”个体命运的拐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 1977年8月初,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者纷纷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得到邓小平明确支持。从8月中旬开到9月下旬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激烈的争论后最终达成共识,改变“推荐上大学”的招生方法,恢复高考。 当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新华书店的一名老员工忆起,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复习资料刚面世,就引发了全家出动连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印刷厂也是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有的人拿着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 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 对于当年高考的盛况,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我所在的那个小县城当时有90多万人口,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还不到50人。” “恢复高考前两年,省内招生计划不足2万人。由于中断了十多年,报考的人很多。这么多人考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纸张不够。”1977年担任山东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家俊回忆,试卷要用60克的书写纸,需要几十吨;装试卷的纸袋,要用100克以上含木浆的牛皮纸,需要十几吨。这些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是省里专门特批的纸张。 那是积聚了太久的渴望,那是压抑了太久的梦想,那是一个国家重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旗的序曲…… 1978年,从部队复员仅仅两个月后,刘震云参加了高考,并以河南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 “如果没有77年、78年高考,那我可能会像我表哥一样,在建筑工地搬砖。”刘震云说。 同样在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考场。彼时,他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和农民一起下地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又是七年。后来,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恢复高考就像“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让人们在快要闷得透不过气来时,看到的那个小孔的光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四十年风雨变迁,高考点亮更多希望 “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 如果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交响曲的序曲,那么40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则是改革浪潮不断向前的有力见证。 从1983年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到1985年“双轨制”和“自费生”出现,再到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从早期理科7门、文科6门的考试科目,到1999年开始推行“3+X”的科目设置,再到2017年即将在上海、浙江试行的“3+3”考试科目……高考改革在人民群众的期待中摸索前行,在国家发展的需求中积极求解。 从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到2014年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5.6万名学生在居住地参考;从2012年开始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到2015年对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高考改革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 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再到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规定,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变得更加灵活多元。 2013年12月,决定放弃残疾人单独招考而参加普通人高考的45岁盲人李金生,来到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局报名高考,却未能成功。对方告诉他,“目前高考还没有盲文考卷”。几番争取和沟通,李金生最终获得参加高考的机会。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2014年3月底,教育部在年度招生工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为盲人考生参加考试提供便利。 2015年6月7日上午,在志愿者的搀扶下,盲人姑娘王香君走进为她单独设置的“盲人考场001”,触摸到从北京专门为她制作和运来的盲文试卷。曾在黑暗中蛰伏的梦想终于化茧成蝶,王香君以超过安徽省艺术类本科线10分的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录取。 一场可以称为“私人订制”的考试,正是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解。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 “回想40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现在,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迈进。” 高考制度的改革,印证着时代的进步;而高考内容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1978年夏天,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办买了一份当年的试卷。从那以后,他就像上瘾一般,每年都收藏一份。如今,他已经连续收藏了39份高考试卷。 这位家住江西南昌蓼洲街社区的70岁老人,已成为高考风雨变迁40年的见证者。 甘福保喜欢研究这些试卷,喜欢琢磨每份试卷烙上的时代印记:从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毁树容易种树难”,再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的“隐形的翅膀”“袁隆平的获奖感言”,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逐渐取代宏大的政治命题。高考作文对多样化视角与个性化表达的日益重视,彰显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让这位古稀老人感慨万千。 梦想为未来凝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高考制度恢复这4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40年,也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40年: 40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再创历史新高。 “高考虽然表面上看仅仅是教育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前三年,有90多万人才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批人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成为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中国30多年来经济起飞和高考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 已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的孙丕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前行的目标。 “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怀着报效国家的理想和抱负,很有干劲。”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孙丕恕来到浪潮集团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工作。尽管当时“下海潮”盛行,孙丕恕仍专心科研,致力报国。10年后,他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奠定了事业的根基。而现在,浪潮集团为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重大项目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一半的国家。 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启了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春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考制度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经历三次高考,俞敏洪实现了自己走出乡村、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通过创业兴办教育,他又让教育的梦想照进更多人的生活。 “恢复高考开放了一片天地,不仅让每个人自由挥洒能力,也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俞敏洪说。 “从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我们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 近年来,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考改革也在探索新路径、新手段中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7年,是新高考改革落地元年,以上海、浙江为代表推进的改革试点正在探索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方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为“不拘一格选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认为,除了选拔功能,高考因其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的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教学,客观上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为此,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及命题实施,也应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语文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正在北京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就读的杨芳芳一期不落地看完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的全部内容。原本对古文并不太感兴趣的她之所以捧起诗词,起初便是因为高考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要求。 “确实,高考考纲的修改逼着我多读古文,但真正读下去以后,才发现其中的乐趣。我打算后年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后争取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杨芳芳说。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着这样一个把国家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考试制度。 40年前,高考曾让亿万个梦想重新放飞。而今,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之近——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新的时代格局、新的人才观对考试招生制度和人才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姜钢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0载光阴荏苒,岁月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成一幕幕全民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 40载岁月如歌,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依然继续着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 今年,近千万考生将走进考场。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参与采写:魏梦佳、周畅、颜之宏、娄辰、陈毓珊、郑天虹)[详情]

高考将至 食药监总局提醒谨防被补脑保健食品误导
高考将至 食药监总局提醒谨防被补脑保健食品误导

  高考将至 权威部门提醒谨防被“补脑”保健食品误导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陈聪)随着2017年高考临近,一些家长在考生备战高考期间为其选购了各种保健食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关于高考期间保健食品的消费提示指出,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市面上所谓声称“补脑”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食药监总局指出,截至目前,我国现有的27类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声称中没有“补脑”的功能声称,考生成绩除了平常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家长和考生不可迷信所谓“补脑”产品。 如何为考生选择保健食品?食药监总局提示,家长要注意“一查、二看、三对号”。 一查,就是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二看,就是要看清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三对号,就是根据自身情况和注册备案产品的保健功能进行选择,切不可偏听偏信、盲目使用和滥用。 食药监总局提醒考生家长,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的一种,不能代替药物,食品宣传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作用。[详情]

广州部分高考房4月已订满 房价涨70至100元
广州部分高考房4月已订满 房价涨70至100元

  广州部分“高考房”4月已订满 房价涨70至100元 央广网广州6月5日消息(记者郑澍)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7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们忙着冲刺备战,家长们则忙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广州部分“高考房”早在4月份就已经订满,房价涨70至100元。 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来临,在高考期间,为了避免来回奔波,有考生会选择在考场附近的酒店订房备考。而酒店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推出了“高考房”。根据广州本地媒体报道,今年的“高考房”市场较往年平稳,各考点附近仍有酒店有空房,部分房源价格则有70到100元的上涨。在广雅中学考场东门对面的鸣虹宾馆为例,有不少家长正在询问高考房剩余房源的情况。他们想定离考场近点的酒店,干净、安静最重要,价格稍微贵一点没关系。 记者调查发现,因为广雅中学附近的房源并不多,这家离学校最近的宾馆最为火爆,目前只剩下少量豪华双人房和单人大床房有空房,价格分别为238元/晚和220元/晚,较平时上涨了近70元。这家酒店的前台客服表示,许多家长大都在4、5月份已经通过网络或电话渠道完成了预定,而且很多都是从5日开始入住,以便尽快熟悉考场环境。有酒店“趁”高考涨价,也有酒店为考生打折,广州市铁一中学附近的岭南春酒店的客服人员表示,预定房间如果出示考生相关证明,价格会比平时优惠几十元。 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市铁一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附近房源都较为充足,从星级酒店到普通旅馆均有空房。客服人员表示,高考期间还有考生会在考试间隙选择在附近的酒店休息,届时酒店钟点房可能会较为火爆,但是钟点房不能提前预定,建议有需要的家长提前预定全天房。[详情]

冯仑:不以高考论英雄 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冯仑:不以高考论英雄 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印象中复习阶段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特别热,每到晚上,我就把脚放在凉水盆里,头上顶个凉毛巾,晚上在那儿复习,我母亲在旁边帮我赶蚊子。这个画面到现在都印象深刻,母亲特别不容易。’——冯仑的1997高考回忆 从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家都被高考教育培养出了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是经过 40 年岁月的检验,高考成绩与社会创新人才、行业领袖、艺术家之类的大众目标之间并未产生正相关的联系。 中央教科院公布过一份调查结果: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 1000 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1977年北京高考第一天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调查了全国 100 位科学家、100 位社会活动家、100 位企业家和 100 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1977 年到 2006 年 30 年间 1000 多位‘高考状元’光环过后的‘平庸’让我们反思,今年来类似《北大清华毕业的都买不起学区房》这样的的论调更是不停地冲击着高考的神圣光环。 ▲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 我们很多人一辈子老为别人的眼光活着,总是照顾这个照顾那个,照顾了好几代人,但是把自己这一代给耽误了。我特别愿意让孩子们自由言论,但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除此之外,说什么都行,而且可以发散性思维,挑战任何权威。 如果不突破这一步,你的成长过程中就会陷入两难困地,你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了,别人又不对你负责,到时候你可能又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 在旧中国的小说里,很多农村妇女,不允许做这个,不允许做那个,一旦做了就关进猪笼沉潭,但没人管她们的权利,管她们是不是开心。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和大家之间老是会扯,人的一生最头疼的事就是‘扯’。你的未来也可能面临这样的事,比如,你现在考上了人大附中,大家说你要考上北大,如果万一没考上,你就闹心了。 ▲不要单纯为了高考而学习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家长的孩子都面临高考,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孩子特别不同,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很不错的学校,而且两人都是好朋友,中国的孩子考上了一个特别有名的大学,就请了很多人来吃饭、祝贺。所有的华人都讲,你们家有福气啊,孩子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又有奖学金,将来前程似锦,真孝顺,对得起父母啊。 美国孩子的家长也在,但大家就不说话,为什么呢?他的孩子没有参加高考,因为孩子有一个爱好,要去研究一种植物,为此他跑非洲去了。按照中国人的文化,孩子没有考大学,很不好,大家忌讳就不说了。 这个老外倒很滑稽,说:‘我没有错啊,为什么好像是我做错了?’于是他回去给他孩子写了封信,说:‘在我看来,你的幸福和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今天你按照你的兴趣找到了你的快乐,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为能够让我的孩子快乐而感到快乐和自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不以高考论英雄,人生应有不同的精彩 在中国,大人的快乐是孩子能考上大学,孩子快不快乐没有人关心。如果你不能按照父母和旁人的期待去生活,仿佛就是离经叛道和不靠谱的人。如同创业,创业不是赚钱,创业是脱离多数人的轨道,选择一种特别的活法,创业是要做内心里最想为之奋斗的事,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创造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未来。 高考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但不是让你发展的唯一通途,除了知识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有所不同,但价值观的养成,会促使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在此,祝各位参考高考的学子考试顺利,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潘聪峰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详情]

高考经济谁在疯狂淘金:一场盛宴带动千亿级消费
高考经济谁在疯狂淘金:一场盛宴带动千亿级消费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40年过去。抱着对 “知识改变命运”的向往,千万莘莘学子在高考这个改变中国的“指挥棒”下,努力奋斗,并成长,成才。 与此同时,伴随着教育产业化的进程,高考产业也早已成为了利益丰厚的大蛋糕,每年千亿规模。无论是学子、家长,还是学校、培训机构,每个人都是高考产业链上的一环。 新金融记者 曹晓龙 成本高涨 上世纪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考前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本世纪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 虽然放到具体个例上,上述花费并不完全准确。但一个事实是,40年来的高考之路,成本越来越高。 高考被视为人生中第一场重要的选拔赛,而大学文凭也被当成了社会职场的敲门砖,含金量高低,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孩子在高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投入也就越来越大。而这也衍生出一系列生意。 “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高考最主要的支出也就是教辅资料,进入2000年后,支出就开始暴增,家教、课外培训等系列产业开始出现,并高速发展。”有教育培训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一个很直观的变化是,现今,高考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全民战争”,从“一次升学考试”演变成全民的消费,继而形成一个产业,从高考前,再到高考后,都涵盖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产业包括教辅资料、家教、辅导班、保健品、高考期间酒店、高考移民代理、高考志愿填报、谢师宴等等,这还没算上学区房。 高考经济这个蛋糕,掘金者众。 2013年,作为对市场的试探,一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开始为高中生提供一款免费软件,来帮助他们准备高考。这便是猿题库的雏形。 “出乎我们的意料,有大量的中学生下载并使用我们的软件。”猿题库创始人李勇曾说道。 在看到商机之后,猿题库缩减产品线,收缩下线其职业类考试产品,除了公务员考试产品外,更专注于K12领域,最终目的便是服务高考。 这是线上。 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则早早就开好了高考冲刺辅导班,以及各个阶段的培训。此前备受外界热议的学而思,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 学而思,后更名为好未来,目前市值百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之一,主要培训对象为中小幼课外辅导。其中,学而思以起家的奥数培训尤为出名,其奥数培训班经常出现“一位难求”的紧俏态势。 在最初的时候,学校会相对倾向于获得奥数奖项的学生。2012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叫停奥数培训。奥数作为高考加分项,和其他奥赛科目一起,直到201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取消。 产业变迁 家长、学生围着高考转,产业更是如此。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产业各方也不断调整。 从2003年开始,个别学校开始尝试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学生,通常,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入学校的学生在一些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每年3月,原本是全国各高校举行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民间称之为“小高考”。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渴望在这块战场杀出重围,决胜于高考之前。 且由于一般而言,高校的自主招生出题没规律,加之录取人数比例小,中学无法组织复习。教育机构由此嗅到商机,竞相追逐自主招生培训市场,形成了一场淘金盛宴。 不过在2014年12月18日,教育部负责人明确表示,三大自主招生笔试联盟取消,自主招生考试推迟到高考后的两周内进行。改革新政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高考。 这一产业才逐步降温。 围绕高考中的英语改革动向,也让产业各方紧盯。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也超过5万家。仅2007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达到近200亿元。到了2012这一年,国民在英语学习投入的花费突破了300亿元。 而在此前的教育改革方案中,英语成为重点改革学科。根据方案,外语考试将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并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根据目前英语改革的政策,一年多考以及不参加统一高考等方向来看,如果落地的话,未来中学生家长在选择课外培训机构时,会更注重体系性和实用性,那种大量做题、没有学习体系的英语学习会被慢慢淘汰。” 乐加乐英语相关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一些以高中英语作为主要培训体系的机构,产品线被缩短,可能需要被迫调整其业务结构。 一场高考盛宴带动的消费自然是一个上千亿级的庞大经济数据。 总的来说,高考改变中国,不仅是指从人才选拔层面,同样还有产业。[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