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新浪财经|2019年04月13日  21:22

主题演讲

吴敬琏:解决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问题需各界一起努力
吴敬琏:解决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问题需各界一起努力

新浪财经|2019年04月13日  14:46

报告发布

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将临
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将临

新浪财经|2019年04月13日  17:25

大会议程

  • 校庆启动仪式

  • 社会责任论坛活动

  • 17:00-17:45

    签到

    17:45-17:55

    开场仪式

    17:55-18:05

    我们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北京场)
    演讲嘉宾:李铭俊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18:05-18:20

    我们的新征程(上海场)
    演讲嘉宾:迪帕克•杰恩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

    18:20-18:30

    我的中欧故事(北京场)
    演讲嘉宾:吴敬琏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18:30-18:35

    命运共同体——中欧与校友(北京场)
    演讲嘉宾:田明先生,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

    18:35-18:40

    歌曲合唱:You Raised Me Up(上海场)
    表演嘉宾:首届中欧MBA与EMBA校友代表、中崇·中欧校友合唱团

    18:40-18:45

    校庆启动仪式
    发起人:张维炯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

    18:45-20:00

    自助餐(上海/北京)

  • 13:30-14:00

    签到

    14:00-14:05

    开场视频

    14:05-14:20

    吴敬琏教授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14:20-14:50

    许小年教授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14:50-15:20

    刘健先生演讲—企业家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联合国环境署首席科学家、联合国环境科学司司长)

    15:20-15:50

    冯仑先生演讲(御风集团董事长)

    15:50-16:20

    赵笠钧校友演讲—让优秀更卓越(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6:25-16:40

    茶歇&合影

    16:40-17:05

    《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17:05-17:45

    “中欧校友社会责任评选活动”颁奖典礼

    17:55-17:50

    合唱团表演

最新新闻

冯仑:西湖大学熟人募捐效果不好,用这个办法筹得60亿
冯仑:西湖大学熟人募捐效果不好,用这个办法筹得60亿

  冯仑:公益的身份 4 月 13 日,冯叔出席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并发表演讲。冯叔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民营企业家也都有了挣钱、捐钱这两个身份。中国的企业家现在是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 文|冯仑(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不久前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都很关注。不少人表达出非常不舍的情感。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他上任的一年多以前,我们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由万捷、马化腾、陈东升、王石等企业家,也包括我,一起发起的。单院长在七年任期当中,聚合了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内的很多力量,使故宫展现了它伟大而独特的一面。 今年 1 月,第四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在三亚如期颁发。因为马云的努力,乡村教师这个群体回到我们的视线。郭广昌也发起了‘乡村医生’精准扶贫计划。 不只是故宫文物保护、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境遇的改善,在所有的领域,从阿拉善的环境保护、地震灾区的救援,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有脸的没脸的,都被企业家们用挣钱以外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地关注和覆盖了。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 20 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爱佑华夏基金会的时候,刚刚有公益条例。到现在,我参与发起了 16 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就跟参与公益有关。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2012.01-2013.12,冯叔担任阿拉善 SEE 第四任会长 我发现现在有不少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赚钱、捐钱这两件事基本上把 90% 的时间占据了,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走得太远必须捏脚来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就是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经过这 20 年,公益又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呢? 我觉得,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给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差不多在 20 年前社会上出现了收入差距,之后这个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要学会要脸,没钱的人要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社会上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做公益。 我记得阿拉善 SEE 刚成立不久后,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如何做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们之前的前辈们,他们也做类似的事情,他们称之为‘慈善’,包括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的领域,同时去学习如何成立、管理公益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公益人才。 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思考,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在发展当中对民营企业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的要求,是不是得当?我们认为,对这些要求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积极思考该怎么做,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 ▲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 恰好那个时候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们一个刺激:当时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提出一个倡议,号召大家一定要捐出一半的财产。他们在北京办了一个晚宴,邀请了很多人。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晚宴。 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弄清楚了一个事情,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重视和帮着解决整个社会关切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从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们,每一个人都有了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是捐钱的身份,成为了很多公益事业的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差不多每天成立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 700 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 7000 家公益基金会,2/3 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 1000 亿人民币,解决或者一点一点地改善了很多社会的、但政府没来得及管的,或者不该政府管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爱佑华夏基金会,它靠着自己的努力,一年能够解决 20000 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儿童的治疗问题。就这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 40% 的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问题,善莫大焉。 ▲《当幸福来敲门》| 做公益的人越多 就会有越多的‘幸福’来敲门 至于企业怎么解决问题?我觉得就是通过企业家的能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比如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问题,随着公益组织的努力和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政府也开始重视,把它纳入了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这就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一点,最终使问题得到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讲到企业家的公益人身份时,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的点滴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最重要的含义。 除此以外,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也是特别重要的。爱佑华夏现在成为一家著名的公益基金会,被认为是过去这十年、二十年里诞生的最有效率和成绩的公益基金会之一。当然,还有不少同样出色的公益基金会,也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这些基金会为什么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由企业家支持的,是通过民间力量汇集,用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它募到了 60 亿。最开始通过熟人来募集的效果并不好,于是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方法,包括 KPI 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因为有专业化的训练,提升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提升我们国家的科技能力,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地运作,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所带来的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也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营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私营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往往都做得很好。现在壹基金、阿拉善 SEE 每年通过网络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 1 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他有自己的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结果的能力。 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的不是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今天迈开步子来做公益的恰恰是企业家。 ▲《浪潮》| 专业能力可以让我们把公益做得更好 企业家在做公益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自己企业价值观的校正。 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面临着很多选择。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帐,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全靠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来引领。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身公益以后,就会注意到企业的需求在某一局部可能的欠缺,就会发现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做公益时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身边的‘闲事’,但这些‘闲事’是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家会多了一个公益人的身份的原因。公益的身份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解决问题。 ▲《孔子》|  仁者爱人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了三个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己和自己的关系问题,企业内部的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像梁山好汉一样的江湖人聚集,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之后,《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 这三个问题,也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需要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能在我们的手里实现。[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4月15日 07:51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4月13日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在上海和北京同步连线举行。数百位中欧教职员工、校友、学生以及合作伙伴代表一齐出席,共同见证此次仪式。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教授、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以及校友总会会长田明发表主题演讲,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主持启动仪式。 现场全景 1994年,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联合创立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启了中国管理教育的先河。短短25年,中欧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亚洲领先、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在上海、北京、深圳、苏黎世、阿克拉五地设有校区或教研基地,22000多名校友遍布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MBA、Global EMBA课程双双名列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排行榜全球第五。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学院还积极传播中国声音,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推动全球工商界的紧密合作,成为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坚实桥梁。 盛誉殊荣,来之不易。25年风雨兼程,25年砥砺奋进。此次25周年校庆启动仪式的举办,旨在全面回顾学院25年来登高涉远的艰苦历程,统筹部署即将陆续展开的校庆系列活动,并展望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踏上的新征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震撼人心的灯光秀之后,院长李铭俊教授做了题为“我们的四分之一世纪”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前瞻目光确立使命、制定战略,并且克服万难、坚定前行的历程;是在中外交融的平台上缔造品牌、发展品牌,并不断赋予品牌美好内涵的历程;是以匠心精神持续优化学院运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中欧人培育了“既有世界眼光,也有家国情怀” “追求卓越,知行合一” “忘我无我,勇担责任”的精神。他寄语中欧校友,“共同努力,让中欧,这个神圣、庄严而温暖的名字,载着她非凡的使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就伟大、再铸辉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教授发表了题为“中欧:全球新征程”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商学院的使命在于实现学术卓越性、商业关联性和社会影响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中欧将通过EMBA海外模块和建立广泛的全球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国际声誉;将通过举办美国论坛,以及和更多美国商学院合作开设中国模块,从而扩大在美国的影响力;将通过苏黎世校区的扩建、以及非洲女性创业与领导力课程、GEMBA课程、总经理课程等课程的运营,从而夯实学校在欧洲和非洲的运营。他表示:“我们将在五个校区创建起‘同一中欧’的学院文化,推动学院从成功迈向卓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发表主题演讲 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向与会校友和嘉宾分享了自己与中欧结缘30余载的故事。他说,自己从1984年起就担任中欧的前身中欧管理中心CEMI(China-EC Management Institute)的教授。1994年中欧成立后,又负责讲授中国经济相关的课程,这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在中欧,我除了在学术上有很大提高,很多同仁也给了我思想的启迪。我与中欧的故事,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故事。”他特别提到,中欧在第一届MBA开班时就开设了商业伦理课程,重视对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改变和提升了自己关于企业的研究理论。他表示,未来自己愿意和中欧一起,与中欧同仁一起,继续前行,继续进步。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发表演讲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认为,学院和校友群体休戚与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一个中欧学子离开中欧后,从此一生都贴上了中欧的标签,披上中欧的战袍驰骋商场。中欧的发展与每位校友息息相关,每位校友的成功也都为母校增辉。他说:“我将和校友们一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百折不饶,不愧‘中欧校友’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首届中欧MBA与EMBA校友代表、中崇·中欧校友合唱团为母校献唱 活动现场,首届中欧MBA与EMBA校友代表、中崇·中欧校友合唱团还为母校深情献唱了一首《You Raise Me Up》,用歌声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同时,中欧首届EMBA、1995级班长韩申瑶,中欧首届MBA、1995级班长校友萧永吉也讲述了自己眼中中欧25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学院下一个25年的祝福。他们认为,中欧过去的25年,是不断提高知名度、走向全球化的25年。未来,在“合”文化的指引下,在中欧人的努力下,中欧一定能到达全新的高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做总结发言 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说,中欧走过的25年虽然充满艰难险阻,依然步履坚定;虽然充满曲曲折折,依然硕果累累。中欧人将继续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传统,团结一致,不负时代,聚焦中国,贡献世界。最后,张维炯教授和其他嘉宾代表共同宣布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春华秋实廿五载,更待无限风光在未来。启动仪式之后,系列校庆活动将陆续展开。5-10月,学院将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多城举办论坛,激荡思想、交流智慧;金秋11月,25周年校庆盛典将隆重举行。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学院也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挑战,迈向新征程,履行“聚焦中国,贡献世界”的新使命。 25年来,中欧一直将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作为自身使命。在校庆启动仪式当日,2019(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中欧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发布暨“中欧校友社会责任评选活动”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也在北京正式举行。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科学家刘健、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中欧CEO课程首期校友)、以及中欧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共同倡导中国企业在危机与转型中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21:22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田明:中欧校友与中欧是命运共同体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田明:中欧校友与中欧是命运共同体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中欧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出席并发表《命运共同体——中欧与校友》主题演讲。 田明称自己一直是中欧的铁杆粉丝,对企业的治理和发展也深受中欧的影响。“不仅自己读了中欧,我还推荐了公司近30位高管以及股东朋友来上中欧,目前自己的太太也在中欧就读。”田明坦言,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无法抹去中欧的痕迹。 “中欧校友与中欧是命运共同体。”他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以企业家精神推动中欧校友会的工作,搭建平台促进校友共同发展。自己将以微薄之力回馈中欧,支持中欧深圳校园的改造项目,支持吴敬琏教育基金和中欧教育基金会挂牌ENBA国际学生实习基地,实行中外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等。[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9:25
迪帕克•杰恩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核心仍然在中国
迪帕克•杰恩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核心仍然在中国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中欧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教授出席并发表《我们的新征程》主题演讲。 谈到中欧未来发展的重点,迪帕克•杰恩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核心仍然在中国。此外,中欧将努力继续提升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全球合办关系,扩大中欧在美国的影响力。 他表示,中欧已经实现了很高的国际声誉,现在需要确保她的国际影响力也能够增强。他表示,中欧不希望被看做是一家中国的商学院,或者只是在中国经营的商学院,而是一家真正的要教育学生全球发展的商学院。 在未来,中欧不仅仅只是希望在世界各地建校区,而是要把校区整合在一起,并且要打造中欧文化,形成统一的团队,达成统一的使命。接下来中欧希望能更多地与美国商学院、美国的公司进行合作。 他在现场透露,中欧将夯实在欧美地区的运营,扩建工程将于7月10日落实,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模块,也投资建立了一些新的课程。[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9:03
中欧院长李铭俊:全球管理教育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欧院长李铭俊:全球管理教育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中欧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发表《我们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主题演讲时表示,随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全球管理教育的重心也正在向中国转移。 李铭俊表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中,在中国政府和欧盟的长期关怀和支持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扎根本土、连通世界,运营着一系列全球顶尖商业课程。中欧曾经被时代委以重任,未来仍将承担重要使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欧成立25周年。李铭俊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匠心精神持续优化学院运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欧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先后开设MBA、EMBA、高层经理培训、金融MBA、卓越服务EMBA以及创业营等课程。中欧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业创新浪潮。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学院每年赴欧洲重镇举办品牌论坛,邀请中国外交使节阐述中国方略,搭建中外企业家互学互鉴的高端平台。 同时,他坦言,中欧要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勇敢者,是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沉思者,是扎根大地、心怀大爱的领导者,是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创造者。无论规模如何壮大、运营如何复杂,学院对严谨学风的坚持不变,打磨优质课程的匠心不变。中欧致力于为商业精英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唯有至真至诚,方得不离不弃。 对于中欧精神,他概括道,中欧人有世界眼光,也有家国情怀;中欧人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中欧人忘我无我、勇担责任。他寄语中欧人,“希望每位中欧人都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获得世俗的成功,也希望你们能超越这种成功,愿意与他人分享命运。希望你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以下为演讲原文: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同学、各位同仁、各位嘉宾: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很高兴地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开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活动的序幕。在本年度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在亚洲、美国和欧洲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论坛活动,与全球各地的员工和校友们激荡思想、交流智慧,来共同庆祝我们走过的艰苦卓绝,同时也凯歌前行的道路,来共同展望我们光辉灿烂,同时也任重道远的未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欧成立25周年。为了迎接这一重要年份的到来,学院两大旗舰课程已经不约而同备好了贺礼--中欧MBA、EMBA课程双双名列英国《金融时报》排行榜全球第五。这在亚洲商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殊荣,在全球商学院中亦属凤毛麟角。有人笑言,五乘五等于二十五,这份礼物设计得太巧妙了。我想,这道算式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中欧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必然逻辑,和一份道路自信。 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全球管理教育的重心也正在向中国转移。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中,在中国政府和欧盟的长期关怀和支持下,中欧扎根本土、连通世界,运营着一系列全球顶尖商业课程。成绩让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中欧曾经被时代委以重任,未来仍将承担重要使命。今天,我想首先与大家一起重温中欧走过的道路,来记取、继承和发扬中欧的优良传统。 我想,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前瞻目光确立使命、制定战略,并且克服万难、坚定前行的历程。中国和欧盟的管理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84年。1994年在上海建院之日起,中欧就坚信中国经济必然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必然回馈世界、造福世界。学院几代领导层和教职工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不仅将梦想化为了现实,也让现实超越了梦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引进、借鉴西方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体系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我们踏着时代的浪潮,建立起学贯中西的世界一流教授队伍,发展了集聚商业实践优秀案例的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创造了理论融通实践的“实境教学法”,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建立校区、开展课程,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帮助全球企业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拥有了中国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商学院校友群体。中欧的成功,是缘于洞见未来的战略定位,缘于不畏坎坷的创新进取。 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在中外交融的平台上缔造品牌、发展品牌,并不断赋予品牌美好内涵的历程。翻阅中欧的校史,我们能读到历任学院领导者的故事,即使是最朴素的语言、最简单的记录,我们也能从中读出令人感佩的力量,领悟到故事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担此鸿业,如履薄冰,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中欧故事的另一个维度里,是学院史上有六位欧方领导荣获上海市象征中外友谊的“白玉兰纪念奖”,是众多外籍教职工挥洒的青春和汗水。而故事更恢宏的篇章,是三大洲五地校区的精诚合作,是全球22000多名校友的守望相助。我们用一个古老的汉字“合”作为校徽,因为在中欧,“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中欧的品牌故事是大地上的史诗,未来我们要继续书写下去。 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匠心精神持续优化学院运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欧始终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先后开设MBA、EMBA、高层经理培训、金融MBA、卓越服务EMBA以及创业营等课程。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欧矢志不渝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业创新浪潮。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学院每年赴欧洲重镇举办品牌论坛,邀请我国外交使节阐述中国方略,搭建中外企业家互学互鉴的高端平台。无论规模如何壮大、运营如何复杂,学院对严谨学风的坚持不变,打磨优质课程的匠心不变。我们致力于为商业精英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唯有至真至诚,方得不离不弃。 二十五年冬去春来、时光流转,我们凝聚起了一个叫“中欧人”的群体,这里有校友、有学生,也有教职工。我们的第一代毕业生多已退休,学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中欧二代的身影。我想,中欧有责任建设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群,在这里传递跨越时空相互连接的精神力量。 什么是中欧人的精神? 首先,中欧人有世界眼光,也有家国情怀。中欧极其多元。学院与全球37家知名商学院建立了交换学生项目;MBA、GEMBA课程中海外学生占比近40%;学院教授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中国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等杰出的企业家、银行家,也有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德维尔潘,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等国际知名政治家,更有年年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的众多知名教授。同时,中欧也非常传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欧推崇和向往的,正是这种自古有之的平等互学的氛围。吴敬琏教授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为中欧记上一笔。”中欧践行和倡导的,正是这种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家国观念。 其次,中欧人追求卓越、知行合一。我们日夜兼程,不仅为赢过赛道上的对手,更为赢过昨天的自己。中欧人的道路,是不懈地自我叩问、自我探索、自我超越。尼采说,“若知为何而生,遂可纳受一切。”一个机构、一个人,只要认定了自己的使命,就可以排除万难、坚定前行。我希望每位中欧人都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获得世俗的成功,也希望你们能超越这种成功,愿意与他人分享命运。希望你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中欧人忘我无我、勇担责任。“君子以厚德载物”,中欧人要为世界创造知识和价值,也要传递美德和信仰。自第一届MBA、EMBA开始,中欧就将商业伦理设为必修课。如今,关心民生福祉、勇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中欧人代代相传的理念。“苟无济世心,独善亦何益”,中欧要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勇敢者,是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沉思者,是扎根大地、心怀大爱的领导者,是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创造者。 时代予中欧以重任,中欧定不负时代。我相信,我们高远的理想、郑重的诺言、不懈的奋进和动人的故事,最终都会绽放在学院的荣光里。校友们、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欧,这个神圣、庄严而温暖的名字,载着她非凡的使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就伟大、再铸辉煌!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8:44
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将临
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将临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陈杰平在发布2018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表示,随着社会对企业提出新期望与新需求,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即将到来。新一轮变革正在萌芽,携手合作、颠覆式创新、调动金融力量、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领导层参与等五大趋势日益凸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陈杰平 在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们研究成果时,陈杰平表示,大量的文献显示,员工的投入度和老板承担社会责任的感知度呈正相关。一个因素是,员工参与的这些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时,员工会认为自己的努力真的能产生社会效益,参与度越高。如果员工认为老板没有良心,赚了黑钱,员工也一定会用同样的手法对待老板,但是如果员工认为这个老板是个老实人,员工在工作上的投入度就会更高。 新时代、新要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与法律责任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2018年中国企业在保障股东经济利益、关爱员工等方面表现积极。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之时,越来越注重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通过责任采购、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机制强化供应链责任管理。 2018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快速发展,给公众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新型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互联网为社会公益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全民公益时代已经来临,网络公益正在通过自律和监管走向理性和有序。绿色金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推手。此外,各部门、协会和机构纷纷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展望国际,随着社会对企业提出新期望与新需求,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即将到来。新一轮变革正在萌芽,携手合作、颠覆式创新、调动金融力量、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领导层参与等五大趋势日益凸显。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很多社会问题光靠一家企业或者几个企业是无法真正解决的。国外已经出现大跨国企业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趋势,以及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解决的趋势。[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7:25
冯仑:民企回应完这3个问题 民族复兴就在我们手里了
冯仑:民企回应完这3个问题 民族复兴就在我们手里了

  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企业家们通过实践总体回应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自己和国有资本的关系等三个大问题。 冯仑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企业家们通过实践总体回应了三个大问题,使得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 第一是,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究竟企业家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最终《公司法》给了一个指南,差不多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 第二,企业家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 第三,企业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的问题。 他表示,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 以下为文字实录: 冯仑:大家注意到在不久之前我们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有非常多的感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上任前一年,我们恰好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叫故宫文化基金会。这个是由马化腾、陈东升也包括我、杨致远等等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单院长在这六年当中聚合了很多力量来使故宫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即将荣休之际,在三亚发起了第四年度乡村教师的颁奖,使乡村教师回到我们的视线,再后来是乡村医生的奖。在所有的领域大到阿拉善、地震地区的救灾,再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是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再到一些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和红树林的救助,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没脸的有脸的都被企业家挣钱以外的时间、精力住建的投射和覆盖。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20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的时候,那时候公益条例刚刚开始,到现在我不仅在阿拉善,很多公益基金会受到了激励,同时我自己参与发起了将近16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跟这件事有关,我们这就叫社会责任,或者叫公益。我一看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你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你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由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好好的这四十年,为什么从20年前就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在20年前左右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学会要脸,没钱的人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这个时候社会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记得在那个时候阿拉善刚成立不久,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之前的前辈那时候他们叫慈善,只是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领域,去学习一次性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人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觉得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上对应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是不是得当。这样的安排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能很好发展。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在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结果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一个刺激: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回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地去解决整个群体对社会的关切,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整个社会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回应一下张斌(主持人)说,我们每天成立差不多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7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等这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某机构治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有20万人,它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一年做两万个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40%也就是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0%了问题,善莫大焉。 刚才刘健领导说的怎么解决就是用企业家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资源把它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来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所以由于这样的解决,所以政府也看到了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把它纳入了一个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但是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了一点,然后变成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公益作为企业家的第二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来解决用自己企业家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最好的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点滴的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的最重要的含义。 除了这个以外,我刚才讲到,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的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爱乐华夏今天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今天这十年、二十年诞生的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和有成绩的公益基金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我早上开了一上午的电话会,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未来论坛,也有一个基金会。我也在那边帮他们做事情,然后张磊(音)是执行的。 提到募款的专业性问题,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最有研究的大学,由企业家支持、由民间力量汇集,所有的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能想象它募到了多少钱,募到了60亿。通过开始熟人来募效果并不好,结果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的方法,包括KPI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正是专业化的训练才导致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除了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的运作起来,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带来的一种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还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立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包括现在一基金、阿拉善,每年通过网络来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直接结果的能力。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了不能代替的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今天迈开步子来做的恰恰是企业家。 第三件事情,企业家在作公益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于自身企业价值观的校正。因为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完全靠企业领导价值观来领导。我们投身了大量的公益以后,就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注意到某一局部的欠缺,还有存在的改进的空间以及社会的冲突。 在这些地方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要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理身边的闲事,关系到你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这叫做企业家的身份。为什么多了一个身份?叫公益的身份,而公益的身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来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子,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回应自己和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由《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究竟自己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我们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这是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6:35
冯仑: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时间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
冯仑: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时间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

  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企业家现在是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目前全中国有700多个公益基金,民营企业家也都有了挣钱、捐钱这两个身份。 冯仑表示,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赚钱、捐钱)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时间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谈到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他举例称,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晚宴。这就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特别地解决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正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也社会才会历经财富创造之后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其中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地改善。 他提到,自己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是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以下为文字实录: 冯仑:大家注意到在不久之前我们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有非常多的感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上任前一年,我们恰好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叫故宫文化基金会。这个是由马化腾、陈东升也包括我、杨致远等等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单院长在这六年当中聚合了很多力量来使故宫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即将荣休之际,在三亚发起了第四年度乡村教师的颁奖,使乡村教师回到我们的视线,再后来是乡村医生的奖。在所有的领域大到阿拉善、地震地区的救灾,再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是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再到一些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和红树林的救助,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没脸的有脸的都被企业家挣钱以外的时间、精力住建的投射和覆盖。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20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的时候,那时候公益条例刚刚开始,到现在我不仅在阿拉善,很多公益基金会受到了激励,同时我自己参与发起了将近16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跟这件事有关,我们这就叫社会责任,或者叫公益。我一看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你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你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由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好好的这四十年,为什么从20年前就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在20年前左右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学会要脸,没钱的人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这个时候社会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记得在那个时候阿拉善刚成立不久,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之前的前辈那时候他们叫慈善,只是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领域,去学习一次性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人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觉得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上对应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是不是得当。这样的安排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能很好发展。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在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结果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一个刺激: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回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地去解决整个群体对社会的关切,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整个社会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回应一下张斌(主持人)说,我们每天成立差不多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7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等这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某机构治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有20万人,它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一年做两万个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40%也就是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0%了问题,善莫大焉。 刚才刘健领导说的怎么解决就是用企业家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资源把它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来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所以由于这样的解决,所以政府也看到了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把它纳入了一个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但是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了一点,然后变成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公益作为企业家的第二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来解决用自己企业家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最好的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点滴的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的最重要的含义。 除了这个以外,我刚才讲到,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的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爱乐华夏今天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今天这十年、二十年诞生的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和有成绩的公益基金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我早上开了一上午的电话会,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未来论坛,也有一个基金会。我也在那边帮他们做事情,然后张磊(音)是执行的。 提到募款的专业性问题,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最有研究的大学,由企业家支持、由民间力量汇集,所有的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能想象它募到了多少钱,募到了60亿。通过开始熟人来募效果并不好,结果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的方法,包括KPI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正是专业化的训练才导致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除了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的运作起来,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带来的一种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还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立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包括现在一基金、阿拉善,每年通过网络来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直接结果的能力。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了不能代替的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今天迈开步子来做的恰恰是企业家。 第三件事情,企业家在作公益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于自身企业价值观的校正。因为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完全靠企业领导价值观来领导。我们投身了大量的公益以后,就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注意到某一局部的欠缺,还有存在的改进的空间以及社会的冲突。 在这些地方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要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理身边的闲事,关系到你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这叫做企业家的身份。为什么多了一个身份?叫公益的身份,而公益的身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来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子,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回应自己和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由《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究竟自己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我们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这是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5:54
冯仑:中国企业家赚钱第一 捐钱第二 花钱第三
冯仑:中国企业家赚钱第一 捐钱第二 花钱第三

  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企业家现在是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目前全中国有700多个公益基金,民营企业家也都有了挣钱、捐钱这两个身份。 冯仑表示,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赚钱、捐钱)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谈到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他举例称,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晚宴。这就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特别地解决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正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也社会才会历经财富创造之后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其中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地改善。 他提到,自己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是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以下为文字实录: 冯仑:大家注意到在不久之前我们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有非常多的感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上任前一年,我们恰好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叫故宫文化基金会。这个是由马化腾、陈东升也包括我、杨致远等等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单院长在这六年当中聚合了很多力量来使故宫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即将荣休之际,在三亚发起了第四年度乡村教师的颁奖,使乡村教师回到我们的视线,再后来是乡村医生的奖。在所有的领域大到阿拉善、地震地区的救灾,再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是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再到一些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和红树林的救助,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没脸的有脸的都被企业家挣钱以外的时间、精力住建的投射和覆盖。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20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的时候,那时候公益条例刚刚开始,到现在我不仅在阿拉善,很多公益基金会受到了激励,同时我自己参与发起了将近16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跟这件事有关,我们这就叫社会责任,或者叫公益。我一看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你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你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由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好好的这四十年,为什么从20年前就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在20年前左右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学会要脸,没钱的人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这个时候社会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记得在那个时候阿拉善刚成立不久,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之前的前辈那时候他们叫慈善,只是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领域,去学习一次性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人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觉得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上对应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是不是得当。这样的安排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能很好发展。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在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结果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一个刺激: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回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地去解决整个群体对社会的关切,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整个社会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回应一下张斌(主持人)说,我们每天成立差不多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7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等这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某机构治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有20万人,它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一年做两万个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40%也就是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0%了问题,善莫大焉。 刚才刘健领导说的怎么解决就是用企业家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资源把它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来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所以由于这样的解决,所以政府也看到了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把它纳入了一个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但是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了一点,然后变成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公益作为企业家的第二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来解决用自己企业家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最好的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点滴的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的最重要的含义。 除了这个以外,我刚才讲到,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的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爱乐华夏今天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今天这十年、二十年诞生的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和有成绩的公益基金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我早上开了一上午的电话会,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未来论坛,也有一个基金会。我也在那边帮他们做事情,然后张磊(音)是执行的。 提到募款的专业性问题,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最有研究的大学,由企业家支持、由民间力量汇集,所有的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能想象它募到了多少钱,募到了60亿。通过开始熟人来募效果并不好,结果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的方法,包括KPI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正是专业化的训练才导致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除了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的运作起来,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带来的一种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还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立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包括现在一基金、阿拉善,每年通过网络来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直接结果的能力。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了不能代替的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今天迈开步子来做的恰恰是企业家。 第三件事情,企业家在作公益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于自身企业价值观的校正。因为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完全靠企业领导价值观来领导。我们投身了大量的公益以后,就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注意到某一局部的欠缺,还有存在的改进的空间以及社会的冲突。 在这些地方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要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理身边的闲事,关系到你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这叫做企业家的身份。为什么多了一个身份?叫公益的身份,而公益的身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来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子,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回应自己和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由《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究竟自己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我们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这是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5:51
许小年:企业做公益往往有目的 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许小年:企业做公益往往有目的 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在论坛上表示,在当下的公众舆论语境中,人们往往把“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这是不幸的误解。企业在公益活动中往往抱有目的,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许小年表示,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华为的企业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和华为大同小异。 但在这些优秀公司使命的表述中,很少有企业将公众非常关心的责任列入社会价值。他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当下的公众舆论语境中,把“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这是不幸的误解。 “我们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的公司员工参与公益活动多少多少人次”,他表示,类似这种表述在企业自我介绍时时常听到。但是企业积极参与和资助公益事业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在公益活动中往往抱有了一定的目的,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他表示,如果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公益的话,企业很难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使命。企业的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他引用德鲁克的社会的责任理论表示,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客户,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小年:谢谢各位校友,前两天收到校友发来的祝贺,祝贺我被聘为终身荣誉教授,我用了一个词这下深度套牢。作为一个教师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是莫大的荣誉,今天我讲一下社会责任,正好最近在看德鲁克的书,他的书虽然是成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很多论述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想到他曾经在什么地方讲过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好碰到这次开会,我又重新翻出他的书再读了一遍,仍然是收获多多。我今天要讲的是德鲁克论社会的责任。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责任我认为没有之一,华为的企业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和华为是大同小异,在这些优秀公司使命的表述中,很少有企业将公众非常关心的责任列入社会价值,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在当下的公众舆论语境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这是不幸的误解。 我们经常听到企业自我介绍,我们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的公司员工参与公益活动多少多少人次,企业当然应该积极参与和资助公益事业,但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或者主要使命不是公益,如果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公益的话企业很难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使命,企业的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 德鲁克有说现在组织存在便是为社会提供某种独特的服务,机构实现独特使命也是社会的需要,履行自身职能是社会责任,承担解决社会的责任,如果有可能减弱或损害企业取得绩效的能力,那么管理者必须予以拒绝。上面引用的全都是德鲁克的原话。用当代的语言表达德鲁克的思想,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可以用第一社会责任这个词的话,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不能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无论企业做了多少公益活动都没有尽到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都是不负责任的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企业必须首先满足包括管理者在内的雇员的需求,因为企业依靠员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企业才有可能履行第一社会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满足员工需求意味着员工不仅获得了他能够获得的最好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企业找到了自己充分发展的空间。员工不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工具,而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言,人是目的本源。 第二社会责任和第一社会责任并不矛盾,而是高度一致,在工业革命初期,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员工对工作的热爱,他们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服务客户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和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于企业的第二社会责任,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中欧校友企业举办的活动,我看到年轻的打工者在台上唱歌跳舞,他们的表演和专业艺术团队相差甚远,但是我能看出来他们热爱企业,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做了事先认真的准备,在节目中放射出他们的想象力和清纯的活力,他们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我。你这两千员工在这里快乐的生活和健康的成长,是你20年以来办企业最大的成就,比你公司的规模、比你上市的意义都要重大的多。这家企业已经在上海主板上市了。 以人为目的不仅能履行社会的第一责任,也能为股东带来客观的汇报。阿里巴巴在它的价值排序中,把股东放在第三位是有道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的观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员工为目的,海底捞实行了师徒制,师父帮这些徒弟寻找新的店值,为了防止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在这个激励机制之下,师父无保留的教会徒弟,公司建立了店长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解决了连锁餐饮业店长缺乏的痛点问题,为公司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由于家庭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海底捞的很多员工没有机会介绍教育,公司为他们开辟了上升的通道。他们可以在这个系统中上升为店长,获得了远远高于平均的收入,并且得到了员工,得到了顾客的尊重。学徒的员工可以成为店长,店长以店为家,用心经营,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观给公司股东带来了丰厚的汇报。一个再传统不过的餐饮公司,获得了比科技公司还要高的估值。今年还是去年海底捞上市了,IPO的市值竟然达到了60倍,我曾经有购买股票,我对高管讲你凭什么一个卖火锅的估值60倍,今天阿里的估值才40多倍,结果我没买,昨天闭市的时候海底捞84倍。我为我的理性和谨慎付出了代价。 强调客户和员工,并不是盈利不重要,如果长期亏损就意味着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小于它所消耗的资源价值,得不偿失。这样的企业对社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我们并不是不重视利润,德鲁克反复告诫我们的是,利润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结果,是经营效率的衡量,而非企业的使命。强调客户和员工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运行,必须承担德鲁克所说的围墙之外的社会责任。我们不妨称之为企业的第三社会责任。 当第三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绩效发生矛盾的时候,比如说我生产过程中排放了污染,德鲁克的建议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协调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把污染的控制和减排变成一门新的业务。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是这样做的,例如一家大型的水泥企业,他们从内部的节能减排做起,逐渐发展成综合环保方案,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并且成功地把这个业务板块在香港上市。 与此相类似,大家都知道我们校友总会的会长田明所领导的朗诗集团也在房地产开发中,创新和积累了绿色建筑技术,并且逐步向社会推广。这个业务由于我对朗诗比较了解,根据我的观察这个业务有望成为规模和效益都超过朗诗地产主业的新的增长点,这就是德鲁克讲的当公司的绩效目标和社会公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一部分对公众利益有害的业务变成自己的盈利的业务。 我们必须承认能够变害为利的毕竟是少数的,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遵守监管法律。当然法律也不可能是附带所有的角落,如果我们进入了法律的模糊区企业怎么办?德鲁克的建议是,企业的行为,这个时候要遵循一个准则,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绝不明知有害而为之。诚信、廉洁、助人为乐是个人修为和个人伦理,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独立的企业伦理,这都是个人私欲中的事情,私人领域中的事情。 德鲁克提倡企业为社区建设提供财务和人力的支持,鼓励员工在自愿地基础上参加社区活动,但是在他的著作中词是具体的范围相对较小的社区责任,而不是抽象的社会责任。并且他在谈到企业的社区责任,谈到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时候,一再说明这些活动不应该伤害所在机构履行自身职能的能力,如果伤害了机构履行自身职能的能力无论多少高尚都是不负责任的。 我的理解实际上德鲁克已经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分出了优先级,第一优先级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优先级就是为他的员工创造个人发展的空间。第三社会责任就是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德鲁克在上一世纪晚期作出的这些论述,主要是针对西方社会的企业,在东方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讨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泛道德化的倾向,政治、自治和自律的界限,导致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定位不清。 在今天我们重温德鲁克的著作,无法给我们提供具体的关于一企业社会的解答,我认为也是一个极好的为我们思考社会责任的完整的理论框架。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4月13日 15:33
冯仑:西湖大学熟人募捐效果不好,用这个办法筹得60亿
冯仑:西湖大学熟人募捐效果不好,用这个办法筹得60亿

  冯仑:公益的身份 4 月 13 日,冯叔出席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并发表演讲。冯叔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民营企业家也都有了挣钱、捐钱这两个身份。中国的企业家现在是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 文|冯仑(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不久前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都很关注。不少人表达出非常不舍的情感。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他上任的一年多以前,我们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由万捷、马化腾、陈东升、王石等企业家,也包括我,一起发起的。单院长在七年任期当中,聚合了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内的很多力量,使故宫展现了它伟大而独特的一面。 今年 1 月,第四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在三亚如期颁发。因为马云的努力,乡村教师这个群体回到我们的视线。郭广昌也发起了‘乡村医生’精准扶贫计划。 不只是故宫文物保护、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境遇的改善,在所有的领域,从阿拉善的环境保护、地震灾区的救援,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有脸的没脸的,都被企业家们用挣钱以外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地关注和覆盖了。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 20 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爱佑华夏基金会的时候,刚刚有公益条例。到现在,我参与发起了 16 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就跟参与公益有关。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2012.01-2013.12,冯叔担任阿拉善 SEE 第四任会长 我发现现在有不少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赚钱、捐钱这两件事基本上把 90% 的时间占据了,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走得太远必须捏脚来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就是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经过这 20 年,公益又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呢? 我觉得,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给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差不多在 20 年前社会上出现了收入差距,之后这个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要学会要脸,没钱的人要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社会上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做公益。 我记得阿拉善 SEE 刚成立不久后,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如何做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们之前的前辈们,他们也做类似的事情,他们称之为‘慈善’,包括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的领域,同时去学习如何成立、管理公益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公益人才。 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思考,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在发展当中对民营企业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的要求,是不是得当?我们认为,对这些要求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积极思考该怎么做,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 ▲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 恰好那个时候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们一个刺激:当时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提出一个倡议,号召大家一定要捐出一半的财产。他们在北京办了一个晚宴,邀请了很多人。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晚宴。 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弄清楚了一个事情,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重视和帮着解决整个社会关切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从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们,每一个人都有了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是捐钱的身份,成为了很多公益事业的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差不多每天成立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 700 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 7000 家公益基金会,2/3 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 1000 亿人民币,解决或者一点一点地改善了很多社会的、但政府没来得及管的,或者不该政府管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爱佑华夏基金会,它靠着自己的努力,一年能够解决 20000 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儿童的治疗问题。就这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 40% 的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问题,善莫大焉。 ▲《当幸福来敲门》| 做公益的人越多 就会有越多的‘幸福’来敲门 至于企业怎么解决问题?我觉得就是通过企业家的能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比如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问题,随着公益组织的努力和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政府也开始重视,把它纳入了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这就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一点,最终使问题得到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讲到企业家的公益人身份时,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的点滴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最重要的含义。 除此以外,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也是特别重要的。爱佑华夏现在成为一家著名的公益基金会,被认为是过去这十年、二十年里诞生的最有效率和成绩的公益基金会之一。当然,还有不少同样出色的公益基金会,也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这些基金会为什么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由企业家支持的,是通过民间力量汇集,用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它募到了 60 亿。最开始通过熟人来募集的效果并不好,于是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方法,包括 KPI 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因为有专业化的训练,提升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提升我们国家的科技能力,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地运作,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所带来的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也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营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私营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往往都做得很好。现在壹基金、阿拉善 SEE 每年通过网络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 1 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他有自己的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结果的能力。 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的不是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今天迈开步子来做公益的恰恰是企业家。 ▲《浪潮》| 专业能力可以让我们把公益做得更好 企业家在做公益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自己企业价值观的校正。 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面临着很多选择。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帐,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全靠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来引领。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身公益以后,就会注意到企业的需求在某一局部可能的欠缺,就会发现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做公益时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身边的‘闲事’,但这些‘闲事’是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家会多了一个公益人的身份的原因。公益的身份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解决问题。 ▲《孔子》|  仁者爱人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了三个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己和自己的关系问题,企业内部的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像梁山好汉一样的江湖人聚集,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之后,《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 这三个问题,也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需要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能在我们的手里实现。[详情]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4月13日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在上海和北京同步连线举行。数百位中欧教职员工、校友、学生以及合作伙伴代表一齐出席,共同见证此次仪式。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教授、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以及校友总会会长田明发表主题演讲,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主持启动仪式。 现场全景 1994年,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联合创立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启了中国管理教育的先河。短短25年,中欧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亚洲领先、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在上海、北京、深圳、苏黎世、阿克拉五地设有校区或教研基地,22000多名校友遍布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MBA、Global EMBA课程双双名列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排行榜全球第五。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学院还积极传播中国声音,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推动全球工商界的紧密合作,成为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坚实桥梁。 盛誉殊荣,来之不易。25年风雨兼程,25年砥砺奋进。此次25周年校庆启动仪式的举办,旨在全面回顾学院25年来登高涉远的艰苦历程,统筹部署即将陆续展开的校庆系列活动,并展望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踏上的新征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震撼人心的灯光秀之后,院长李铭俊教授做了题为“我们的四分之一世纪”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前瞻目光确立使命、制定战略,并且克服万难、坚定前行的历程;是在中外交融的平台上缔造品牌、发展品牌,并不断赋予品牌美好内涵的历程;是以匠心精神持续优化学院运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中欧人培育了“既有世界眼光,也有家国情怀” “追求卓越,知行合一” “忘我无我,勇担责任”的精神。他寄语中欧校友,“共同努力,让中欧,这个神圣、庄严而温暖的名字,载着她非凡的使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就伟大、再铸辉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教授发表了题为“中欧:全球新征程”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商学院的使命在于实现学术卓越性、商业关联性和社会影响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中欧将通过EMBA海外模块和建立广泛的全球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国际声誉;将通过举办美国论坛,以及和更多美国商学院合作开设中国模块,从而扩大在美国的影响力;将通过苏黎世校区的扩建、以及非洲女性创业与领导力课程、GEMBA课程、总经理课程等课程的运营,从而夯实学校在欧洲和非洲的运营。他表示:“我们将在五个校区创建起‘同一中欧’的学院文化,推动学院从成功迈向卓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发表主题演讲 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向与会校友和嘉宾分享了自己与中欧结缘30余载的故事。他说,自己从1984年起就担任中欧的前身中欧管理中心CEMI(China-EC Management Institute)的教授。1994年中欧成立后,又负责讲授中国经济相关的课程,这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在中欧,我除了在学术上有很大提高,很多同仁也给了我思想的启迪。我与中欧的故事,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故事。”他特别提到,中欧在第一届MBA开班时就开设了商业伦理课程,重视对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改变和提升了自己关于企业的研究理论。他表示,未来自己愿意和中欧一起,与中欧同仁一起,继续前行,继续进步。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发表演讲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认为,学院和校友群体休戚与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一个中欧学子离开中欧后,从此一生都贴上了中欧的标签,披上中欧的战袍驰骋商场。中欧的发展与每位校友息息相关,每位校友的成功也都为母校增辉。他说:“我将和校友们一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百折不饶,不愧‘中欧校友’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首届中欧MBA与EMBA校友代表、中崇·中欧校友合唱团为母校献唱 活动现场,首届中欧MBA与EMBA校友代表、中崇·中欧校友合唱团还为母校深情献唱了一首《You Raise Me Up》,用歌声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同时,中欧首届EMBA、1995级班长韩申瑶,中欧首届MBA、1995级班长校友萧永吉也讲述了自己眼中中欧25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学院下一个25年的祝福。他们认为,中欧过去的25年,是不断提高知名度、走向全球化的25年。未来,在“合”文化的指引下,在中欧人的努力下,中欧一定能到达全新的高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做总结发言 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说,中欧走过的25年虽然充满艰难险阻,依然步履坚定;虽然充满曲曲折折,依然硕果累累。中欧人将继续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传统,团结一致,不负时代,聚焦中国,贡献世界。最后,张维炯教授和其他嘉宾代表共同宣布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校庆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春华秋实廿五载,更待无限风光在未来。启动仪式之后,系列校庆活动将陆续展开。5-10月,学院将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多城举办论坛,激荡思想、交流智慧;金秋11月,25周年校庆盛典将隆重举行。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学院也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挑战,迈向新征程,履行“聚焦中国,贡献世界”的新使命。 25年来,中欧一直将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作为自身使命。在校庆启动仪式当日,2019(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中欧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发布暨“中欧校友社会责任评选活动”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也在北京正式举行。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科学家刘健、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中欧CEO课程首期校友)、以及中欧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共同倡导中国企业在危机与转型中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详情]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田明:中欧校友与中欧是命运共同体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田明:中欧校友与中欧是命运共同体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中欧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出席并发表《命运共同体——中欧与校友》主题演讲。 田明称自己一直是中欧的铁杆粉丝,对企业的治理和发展也深受中欧的影响。“不仅自己读了中欧,我还推荐了公司近30位高管以及股东朋友来上中欧,目前自己的太太也在中欧就读。”田明坦言,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无法抹去中欧的痕迹。 “中欧校友与中欧是命运共同体。”他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以企业家精神推动中欧校友会的工作,搭建平台促进校友共同发展。自己将以微薄之力回馈中欧,支持中欧深圳校园的改造项目,支持吴敬琏教育基金和中欧教育基金会挂牌ENBA国际学生实习基地,实行中外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等。[详情]

迪帕克•杰恩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核心仍然在中国
迪帕克•杰恩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核心仍然在中国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中欧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迪帕克•杰恩教授出席并发表《我们的新征程》主题演讲。 谈到中欧未来发展的重点,迪帕克•杰恩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核心仍然在中国。此外,中欧将努力继续提升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全球合办关系,扩大中欧在美国的影响力。 他表示,中欧已经实现了很高的国际声誉,现在需要确保她的国际影响力也能够增强。他表示,中欧不希望被看做是一家中国的商学院,或者只是在中国经营的商学院,而是一家真正的要教育学生全球发展的商学院。 在未来,中欧不仅仅只是希望在世界各地建校区,而是要把校区整合在一起,并且要打造中欧文化,形成统一的团队,达成统一的使命。接下来中欧希望能更多地与美国商学院、美国的公司进行合作。 他在现场透露,中欧将夯实在欧美地区的运营,扩建工程将于7月10日落实,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模块,也投资建立了一些新的课程。[详情]

中欧院长李铭俊:全球管理教育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欧院长李铭俊:全球管理教育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中欧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发表《我们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主题演讲时表示,随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全球管理教育的重心也正在向中国转移。 李铭俊表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中,在中国政府和欧盟的长期关怀和支持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扎根本土、连通世界,运营着一系列全球顶尖商业课程。中欧曾经被时代委以重任,未来仍将承担重要使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欧成立25周年。李铭俊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匠心精神持续优化学院运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欧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先后开设MBA、EMBA、高层经理培训、金融MBA、卓越服务EMBA以及创业营等课程。中欧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业创新浪潮。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学院每年赴欧洲重镇举办品牌论坛,邀请中国外交使节阐述中国方略,搭建中外企业家互学互鉴的高端平台。 同时,他坦言,中欧要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勇敢者,是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沉思者,是扎根大地、心怀大爱的领导者,是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创造者。无论规模如何壮大、运营如何复杂,学院对严谨学风的坚持不变,打磨优质课程的匠心不变。中欧致力于为商业精英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唯有至真至诚,方得不离不弃。 对于中欧精神,他概括道,中欧人有世界眼光,也有家国情怀;中欧人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中欧人忘我无我、勇担责任。他寄语中欧人,“希望每位中欧人都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获得世俗的成功,也希望你们能超越这种成功,愿意与他人分享命运。希望你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以下为演讲原文: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同学、各位同仁、各位嘉宾: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很高兴地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开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周年校庆活动的序幕。在本年度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在亚洲、美国和欧洲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论坛活动,与全球各地的员工和校友们激荡思想、交流智慧,来共同庆祝我们走过的艰苦卓绝,同时也凯歌前行的道路,来共同展望我们光辉灿烂,同时也任重道远的未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欧成立25周年。为了迎接这一重要年份的到来,学院两大旗舰课程已经不约而同备好了贺礼--中欧MBA、EMBA课程双双名列英国《金融时报》排行榜全球第五。这在亚洲商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殊荣,在全球商学院中亦属凤毛麟角。有人笑言,五乘五等于二十五,这份礼物设计得太巧妙了。我想,这道算式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中欧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必然逻辑,和一份道路自信。 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全球管理教育的重心也正在向中国转移。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中,在中国政府和欧盟的长期关怀和支持下,中欧扎根本土、连通世界,运营着一系列全球顶尖商业课程。成绩让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中欧曾经被时代委以重任,未来仍将承担重要使命。今天,我想首先与大家一起重温中欧走过的道路,来记取、继承和发扬中欧的优良传统。 我想,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前瞻目光确立使命、制定战略,并且克服万难、坚定前行的历程。中国和欧盟的管理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84年。1994年在上海建院之日起,中欧就坚信中国经济必然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必然回馈世界、造福世界。学院几代领导层和教职工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不仅将梦想化为了现实,也让现实超越了梦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引进、借鉴西方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体系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我们踏着时代的浪潮,建立起学贯中西的世界一流教授队伍,发展了集聚商业实践优秀案例的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创造了理论融通实践的“实境教学法”,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建立校区、开展课程,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帮助全球企业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拥有了中国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商学院校友群体。中欧的成功,是缘于洞见未来的战略定位,缘于不畏坎坷的创新进取。 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在中外交融的平台上缔造品牌、发展品牌,并不断赋予品牌美好内涵的历程。翻阅中欧的校史,我们能读到历任学院领导者的故事,即使是最朴素的语言、最简单的记录,我们也能从中读出令人感佩的力量,领悟到故事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担此鸿业,如履薄冰,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中欧故事的另一个维度里,是学院史上有六位欧方领导荣获上海市象征中外友谊的“白玉兰纪念奖”,是众多外籍教职工挥洒的青春和汗水。而故事更恢宏的篇章,是三大洲五地校区的精诚合作,是全球22000多名校友的守望相助。我们用一个古老的汉字“合”作为校徽,因为在中欧,“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中欧的品牌故事是大地上的史诗,未来我们要继续书写下去。 中欧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是以匠心精神持续优化学院运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欧始终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先后开设MBA、EMBA、高层经理培训、金融MBA、卓越服务EMBA以及创业营等课程。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欧矢志不渝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业创新浪潮。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学院每年赴欧洲重镇举办品牌论坛,邀请我国外交使节阐述中国方略,搭建中外企业家互学互鉴的高端平台。无论规模如何壮大、运营如何复杂,学院对严谨学风的坚持不变,打磨优质课程的匠心不变。我们致力于为商业精英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唯有至真至诚,方得不离不弃。 二十五年冬去春来、时光流转,我们凝聚起了一个叫“中欧人”的群体,这里有校友、有学生,也有教职工。我们的第一代毕业生多已退休,学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中欧二代的身影。我想,中欧有责任建设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群,在这里传递跨越时空相互连接的精神力量。 什么是中欧人的精神? 首先,中欧人有世界眼光,也有家国情怀。中欧极其多元。学院与全球37家知名商学院建立了交换学生项目;MBA、GEMBA课程中海外学生占比近40%;学院教授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中国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等杰出的企业家、银行家,也有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德维尔潘,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等国际知名政治家,更有年年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的众多知名教授。同时,中欧也非常传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欧推崇和向往的,正是这种自古有之的平等互学的氛围。吴敬琏教授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为中欧记上一笔。”中欧践行和倡导的,正是这种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家国观念。 其次,中欧人追求卓越、知行合一。我们日夜兼程,不仅为赢过赛道上的对手,更为赢过昨天的自己。中欧人的道路,是不懈地自我叩问、自我探索、自我超越。尼采说,“若知为何而生,遂可纳受一切。”一个机构、一个人,只要认定了自己的使命,就可以排除万难、坚定前行。我希望每位中欧人都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获得世俗的成功,也希望你们能超越这种成功,愿意与他人分享命运。希望你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中欧人忘我无我、勇担责任。“君子以厚德载物”,中欧人要为世界创造知识和价值,也要传递美德和信仰。自第一届MBA、EMBA开始,中欧就将商业伦理设为必修课。如今,关心民生福祉、勇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中欧人代代相传的理念。“苟无济世心,独善亦何益”,中欧要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勇敢者,是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沉思者,是扎根大地、心怀大爱的领导者,是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创造者。 时代予中欧以重任,中欧定不负时代。我相信,我们高远的理想、郑重的诺言、不懈的奋进和动人的故事,最终都会绽放在学院的荣光里。校友们、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欧,这个神圣、庄严而温暖的名字,载着她非凡的使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就伟大、再铸辉煌!谢谢大家![详情]

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将临
2018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将临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陈杰平在发布2018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表示,随着社会对企业提出新期望与新需求,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即将到来。新一轮变革正在萌芽,携手合作、颠覆式创新、调动金融力量、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领导层参与等五大趋势日益凸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陈杰平 在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们研究成果时,陈杰平表示,大量的文献显示,员工的投入度和老板承担社会责任的感知度呈正相关。一个因素是,员工参与的这些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时,员工会认为自己的努力真的能产生社会效益,参与度越高。如果员工认为老板没有良心,赚了黑钱,员工也一定会用同样的手法对待老板,但是如果员工认为这个老板是个老实人,员工在工作上的投入度就会更高。 新时代、新要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与法律责任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2018年中国企业在保障股东经济利益、关爱员工等方面表现积极。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之时,越来越注重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通过责任采购、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机制强化供应链责任管理。 2018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快速发展,给公众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新型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互联网为社会公益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全民公益时代已经来临,网络公益正在通过自律和监管走向理性和有序。绿色金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推手。此外,各部门、协会和机构纷纷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展望国际,随着社会对企业提出新期望与新需求,一场全球经济“大洗牌”即将到来。新一轮变革正在萌芽,携手合作、颠覆式创新、调动金融力量、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领导层参与等五大趋势日益凸显。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很多社会问题光靠一家企业或者几个企业是无法真正解决的。国外已经出现大跨国企业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趋势,以及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解决的趋势。[详情]

冯仑:民企回应完这3个问题 民族复兴就在我们手里了
冯仑:民企回应完这3个问题 民族复兴就在我们手里了

  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企业家们通过实践总体回应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自己和国有资本的关系等三个大问题。 冯仑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企业家们通过实践总体回应了三个大问题,使得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 第一是,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究竟企业家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最终《公司法》给了一个指南,差不多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 第二,企业家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 第三,企业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的问题。 他表示,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 以下为文字实录: 冯仑:大家注意到在不久之前我们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有非常多的感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上任前一年,我们恰好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叫故宫文化基金会。这个是由马化腾、陈东升也包括我、杨致远等等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单院长在这六年当中聚合了很多力量来使故宫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即将荣休之际,在三亚发起了第四年度乡村教师的颁奖,使乡村教师回到我们的视线,再后来是乡村医生的奖。在所有的领域大到阿拉善、地震地区的救灾,再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是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再到一些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和红树林的救助,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没脸的有脸的都被企业家挣钱以外的时间、精力住建的投射和覆盖。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20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的时候,那时候公益条例刚刚开始,到现在我不仅在阿拉善,很多公益基金会受到了激励,同时我自己参与发起了将近16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跟这件事有关,我们这就叫社会责任,或者叫公益。我一看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你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你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由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好好的这四十年,为什么从20年前就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在20年前左右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学会要脸,没钱的人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这个时候社会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记得在那个时候阿拉善刚成立不久,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之前的前辈那时候他们叫慈善,只是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领域,去学习一次性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人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觉得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上对应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是不是得当。这样的安排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能很好发展。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在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结果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一个刺激: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回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地去解决整个群体对社会的关切,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整个社会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回应一下张斌(主持人)说,我们每天成立差不多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7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等这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某机构治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有20万人,它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一年做两万个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40%也就是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0%了问题,善莫大焉。 刚才刘健领导说的怎么解决就是用企业家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资源把它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来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所以由于这样的解决,所以政府也看到了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把它纳入了一个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但是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了一点,然后变成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公益作为企业家的第二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来解决用自己企业家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最好的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点滴的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的最重要的含义。 除了这个以外,我刚才讲到,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的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爱乐华夏今天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今天这十年、二十年诞生的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和有成绩的公益基金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我早上开了一上午的电话会,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未来论坛,也有一个基金会。我也在那边帮他们做事情,然后张磊(音)是执行的。 提到募款的专业性问题,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最有研究的大学,由企业家支持、由民间力量汇集,所有的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能想象它募到了多少钱,募到了60亿。通过开始熟人来募效果并不好,结果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的方法,包括KPI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正是专业化的训练才导致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除了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的运作起来,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带来的一种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还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立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包括现在一基金、阿拉善,每年通过网络来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直接结果的能力。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了不能代替的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今天迈开步子来做的恰恰是企业家。 第三件事情,企业家在作公益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于自身企业价值观的校正。因为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完全靠企业领导价值观来领导。我们投身了大量的公益以后,就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注意到某一局部的欠缺,还有存在的改进的空间以及社会的冲突。 在这些地方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要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理身边的闲事,关系到你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这叫做企业家的身份。为什么多了一个身份?叫公益的身份,而公益的身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来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子,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回应自己和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由《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究竟自己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我们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这是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谢谢。[详情]

冯仑: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时间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
冯仑: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时间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

  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企业家现在是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目前全中国有700多个公益基金,民营企业家也都有了挣钱、捐钱这两个身份。 冯仑表示,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赚钱、捐钱)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时间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谈到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他举例称,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晚宴。这就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特别地解决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正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也社会才会历经财富创造之后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其中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地改善。 他提到,自己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是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以下为文字实录: 冯仑:大家注意到在不久之前我们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有非常多的感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上任前一年,我们恰好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叫故宫文化基金会。这个是由马化腾、陈东升也包括我、杨致远等等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单院长在这六年当中聚合了很多力量来使故宫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即将荣休之际,在三亚发起了第四年度乡村教师的颁奖,使乡村教师回到我们的视线,再后来是乡村医生的奖。在所有的领域大到阿拉善、地震地区的救灾,再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是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再到一些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和红树林的救助,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没脸的有脸的都被企业家挣钱以外的时间、精力住建的投射和覆盖。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20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的时候,那时候公益条例刚刚开始,到现在我不仅在阿拉善,很多公益基金会受到了激励,同时我自己参与发起了将近16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跟这件事有关,我们这就叫社会责任,或者叫公益。我一看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你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你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由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好好的这四十年,为什么从20年前就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在20年前左右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学会要脸,没钱的人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这个时候社会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记得在那个时候阿拉善刚成立不久,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之前的前辈那时候他们叫慈善,只是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领域,去学习一次性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人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觉得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上对应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是不是得当。这样的安排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能很好发展。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在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结果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一个刺激: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回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地去解决整个群体对社会的关切,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整个社会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回应一下张斌(主持人)说,我们每天成立差不多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7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等这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某机构治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有20万人,它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一年做两万个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40%也就是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0%了问题,善莫大焉。 刚才刘健领导说的怎么解决就是用企业家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资源把它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来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所以由于这样的解决,所以政府也看到了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把它纳入了一个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但是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了一点,然后变成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公益作为企业家的第二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来解决用自己企业家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最好的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点滴的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的最重要的含义。 除了这个以外,我刚才讲到,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的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爱乐华夏今天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今天这十年、二十年诞生的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和有成绩的公益基金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我早上开了一上午的电话会,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未来论坛,也有一个基金会。我也在那边帮他们做事情,然后张磊(音)是执行的。 提到募款的专业性问题,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最有研究的大学,由企业家支持、由民间力量汇集,所有的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能想象它募到了多少钱,募到了60亿。通过开始熟人来募效果并不好,结果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的方法,包括KPI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正是专业化的训练才导致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除了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的运作起来,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带来的一种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还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立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包括现在一基金、阿拉善,每年通过网络来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直接结果的能力。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了不能代替的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今天迈开步子来做的恰恰是企业家。 第三件事情,企业家在作公益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于自身企业价值观的校正。因为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完全靠企业领导价值观来领导。我们投身了大量的公益以后,就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注意到某一局部的欠缺,还有存在的改进的空间以及社会的冲突。 在这些地方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要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理身边的闲事,关系到你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这叫做企业家的身份。为什么多了一个身份?叫公益的身份,而公益的身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来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子,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回应自己和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由《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究竟自己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我们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这是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谢谢。[详情]

冯仑:中国企业家赚钱第一 捐钱第二 花钱第三
冯仑:中国企业家赚钱第一 捐钱第二 花钱第三

  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企业家现在是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目前全中国有700多个公益基金,民营企业家也都有了挣钱、捐钱这两个身份。 冯仑表示,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赚钱、捐钱)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企业家们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谈到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他举例称,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晚宴。这就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特别地解决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正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也社会才会历经财富创造之后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其中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地改善。 他提到,自己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是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以下为文字实录: 冯仑:大家注意到在不久之前我们故宫单院长荣休,我们有非常多的感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上任前一年,我们恰好成立了一家公益基金,叫故宫文化基金会。这个是由马化腾、陈东升也包括我、杨致远等等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单院长在这六年当中聚合了很多力量来使故宫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 在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即将荣休之际,在三亚发起了第四年度乡村教师的颁奖,使乡村教师回到我们的视线,再后来是乡村医生的奖。在所有的领域大到阿拉善、地震地区的救灾,再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是劳改犯子女的教育,再到一些失足少女的挽救,再到远到天边的一些鸟类的保护和红树林的救助,以及长江濒危生物的救助,差不多天上地下、男人女人、没脸的有脸的都被企业家挣钱以外的时间、精力住建的投射和覆盖。 企业家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心力?我想了一下将近20年前,我参与发起第一个公益基金会的时候,那时候公益条例刚刚开始,到现在我不仅在阿拉善,很多公益基金会受到了激励,同时我自己参与发起了将近16个公益基金,所以最近几年赚钱少,花钱更少,原因跟这件事有关,我们这就叫社会责任,或者叫公益。我一看现在所有的企业家,大体上就是赚钱、捐钱、花钱,赚钱第一、捐钱第二,花钱第三,因为前两个把90%的时间基本上都占的差不多,你唯一能花钱的就是躺着按摩一下脚。因为你走的太远必须来捏脚,稍微放松一下,接下来由听党的话,迈开双脚走向公益。 什么叫公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好好的这四十年,为什么从20年前就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时代、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在20年前左右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钱的人学会要脸,没钱的人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这个时候社会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记得在那个时候阿拉善刚成立不久,我们组了一个团到全世界学习公益,这是我第一次为公益来学习,在我之前的前辈那时候他们叫慈善,只是在乡村办学,我们投身到更大领域,去学习一次性基金会,学习怎么样培养人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觉得如果光挣钱,不去回应社会上对应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提出的道德要求、社会责任要求以及对财富重新安排,是不是得当。这样的安排不作出回应,民营企业就不能很好发展。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在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一起谈论这些事情,结果来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外部给了我一个刺激: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一定让大家捐出一半来,在北京请了一个晚宴,有人想偷着去,有的人明着去,总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之后我们就回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确要特别地去解决整个群体对社会的关切,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整个社会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问题。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民营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挣钱的身份,第二个捐钱的身份。很多公益理事长或者是捐款人,各种各样的身份,所以从此就有两个身份。 到今天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回应一下张斌(主持人)说,我们每天成立差不多两个公益基金,一年大概7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全中国有7000家公益基金会,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一千亿人民币,解决了社会当中政府没来得及管的,不该政府管的等等这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由这七千个公益基金会在一点一点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某机构治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有20万人,它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一年做两万个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40%也就是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40%了问题,善莫大焉。 刚才刘健领导说的怎么解决就是用企业家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资源把它合理的配置提高效率,最终来解决某一类的问题。所以由于这样的解决,所以政府也看到了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把它纳入了一个医保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就有人管了,但是是由公益基金会先来刺激了一下,先来解决了一点,然后变成了普遍的解决。 所以我们讲到公益基金会,公益作为企业家的第二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来解决用自己企业家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最好的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点滴的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公益身份的最重要的含义。 除了这个以外,我刚才讲到,在这个身份下,我们做的事情还得有专业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二个特别重要的。爱乐华夏今天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今天这十年、二十年诞生的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和有成绩的公益基金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会用企业的组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我早上开了一上午的电话会,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未来论坛,也有一个基金会。我也在那边帮他们做事情,然后张磊(音)是执行的。 提到募款的专业性问题,大家知道西湖大学是最有研究的大学,由企业家支持、由民间力量汇集,所有的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家不能想象它募到了多少钱,募到了60亿。通过开始熟人来募效果并不好,结果他们把这个团队带到了一家国际上著名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的募款的方法,包括KPI考核、激励等等一整套方法,建立了若干层级的组织,正是专业化的训练才导致了团队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于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了这么多的资金。 科技是最终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除了政府之外,民间这么有效率的运作起来,除了奉献精神,更重要的还有企业家参与带来的一种专业的能力以及追求效率的本事。 我们还知道现在很多的公益基金会募不到款,特别是一些公办的基金会募款有它的局限性。相反,私立企业家主导的基金会募集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快,同时管理非常透明,治理非常有效。比如,公益产品怎么互联网化,公益项目怎么产品化,包括现在一基金、阿拉善,每年通过网络来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的创造直接结果的能力。企业家在公益当中扮演了不能代替的启蒙者角色,知识分子、道德先生是我们环保的启蒙者,但今天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今天迈开步子来做的恰恰是企业家。 第三件事情,企业家在作公益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对于自身企业价值观的校正。因为大家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是需要价值观来判断的。我们怎么样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完全靠企业领导价值观来领导。我们投身了大量的公益以后,就关注到企业的需求,注意到某一局部的欠缺,还有存在的改进的空间以及社会的冲突。 在这些地方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公益我们知道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要兼顾社会环境,诸多的人群以及各个方面不同的利益。而一个企业家开始注意到股东以外的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人群、社会问题的时候,这就叫开始有了社会责任的意识,而社会责任说来道去就是管理身边的闲事,关系到你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命攸关的事,这叫做企业家的身份。为什么多了一个身份?叫公益的身份,而公益的身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用企业家的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汇聚社会的资源,善用社会的资源,来回应社会的诉求来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子,中国民营企业到今天仍然能保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家总体来说回应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回应自己和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由《公司法》给了我们一个指南,我们究竟自己在一起是一群江湖?还是股东关系?你究竟是大哥?还是董事长?这是我们自己要回应的问题。有了《公司法》我们把这个问题回应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赚了钱怎么跟社会相处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发展当中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处,怎么跟体制环境相处,这是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民营企业很好回应的重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回应完这三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就已经接近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我们的手里,谢谢。[详情]

许小年:企业做公益往往有目的 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许小年:企业做公益往往有目的 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在论坛上表示,在当下的公众舆论语境中,人们往往把“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这是不幸的误解。企业在公益活动中往往抱有目的,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许小年表示,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华为的企业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和华为大同小异。 但在这些优秀公司使命的表述中,很少有企业将公众非常关心的责任列入社会价值。他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当下的公众舆论语境中,把“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这是不幸的误解。 “我们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的公司员工参与公益活动多少多少人次”,他表示,类似这种表述在企业自我介绍时时常听到。但是企业积极参与和资助公益事业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在公益活动中往往抱有了一定的目的,甚至主要使命不是公益。 他表示,如果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公益的话,企业很难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使命。企业的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他引用德鲁克的社会的责任理论表示,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客户,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小年:谢谢各位校友,前两天收到校友发来的祝贺,祝贺我被聘为终身荣誉教授,我用了一个词这下深度套牢。作为一个教师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是莫大的荣誉,今天我讲一下社会责任,正好最近在看德鲁克的书,他的书虽然是成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很多论述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想到他曾经在什么地方讲过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好碰到这次开会,我又重新翻出他的书再读了一遍,仍然是收获多多。我今天要讲的是德鲁克论社会的责任。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责任我认为没有之一,华为的企业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和华为是大同小异,在这些优秀公司使命的表述中,很少有企业将公众非常关心的责任列入社会价值,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在当下的公众舆论语境责任,等同于公益事业,这是不幸的误解。 我们经常听到企业自我介绍,我们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的公司员工参与公益活动多少多少人次,企业当然应该积极参与和资助公益事业,但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或者主要使命不是公益,如果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公益的话企业很难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使命,企业的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 德鲁克有说现在组织存在便是为社会提供某种独特的服务,机构实现独特使命也是社会的需要,履行自身职能是社会责任,承担解决社会的责任,如果有可能减弱或损害企业取得绩效的能力,那么管理者必须予以拒绝。上面引用的全都是德鲁克的原话。用当代的语言表达德鲁克的思想,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可以用第一社会责任这个词的话,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不能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无论企业做了多少公益活动都没有尽到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都是不负责任的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企业必须首先满足包括管理者在内的雇员的需求,因为企业依靠员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企业才有可能履行第一社会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满足员工需求意味着员工不仅获得了他能够获得的最好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企业找到了自己充分发展的空间。员工不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工具,而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言,人是目的本源。 第二社会责任和第一社会责任并不矛盾,而是高度一致,在工业革命初期,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员工对工作的热爱,他们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服务客户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和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于企业的第二社会责任,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中欧校友企业举办的活动,我看到年轻的打工者在台上唱歌跳舞,他们的表演和专业艺术团队相差甚远,但是我能看出来他们热爱企业,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做了事先认真的准备,在节目中放射出他们的想象力和清纯的活力,他们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我。你这两千员工在这里快乐的生活和健康的成长,是你20年以来办企业最大的成就,比你公司的规模、比你上市的意义都要重大的多。这家企业已经在上海主板上市了。 以人为目的不仅能履行社会的第一责任,也能为股东带来客观的汇报。阿里巴巴在它的价值排序中,把股东放在第三位是有道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的观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员工为目的,海底捞实行了师徒制,师父帮这些徒弟寻找新的店值,为了防止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在这个激励机制之下,师父无保留的教会徒弟,公司建立了店长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解决了连锁餐饮业店长缺乏的痛点问题,为公司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由于家庭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海底捞的很多员工没有机会介绍教育,公司为他们开辟了上升的通道。他们可以在这个系统中上升为店长,获得了远远高于平均的收入,并且得到了员工,得到了顾客的尊重。学徒的员工可以成为店长,店长以店为家,用心经营,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观给公司股东带来了丰厚的汇报。一个再传统不过的餐饮公司,获得了比科技公司还要高的估值。今年还是去年海底捞上市了,IPO的市值竟然达到了60倍,我曾经有购买股票,我对高管讲你凭什么一个卖火锅的估值60倍,今天阿里的估值才40多倍,结果我没买,昨天闭市的时候海底捞84倍。我为我的理性和谨慎付出了代价。 强调客户和员工,并不是盈利不重要,如果长期亏损就意味着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小于它所消耗的资源价值,得不偿失。这样的企业对社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我们并不是不重视利润,德鲁克反复告诫我们的是,利润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结果,是经营效率的衡量,而非企业的使命。强调客户和员工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运行,必须承担德鲁克所说的围墙之外的社会责任。我们不妨称之为企业的第三社会责任。 当第三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绩效发生矛盾的时候,比如说我生产过程中排放了污染,德鲁克的建议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协调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把污染的控制和减排变成一门新的业务。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是这样做的,例如一家大型的水泥企业,他们从内部的节能减排做起,逐渐发展成综合环保方案,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并且成功地把这个业务板块在香港上市。 与此相类似,大家都知道我们校友总会的会长田明所领导的朗诗集团也在房地产开发中,创新和积累了绿色建筑技术,并且逐步向社会推广。这个业务由于我对朗诗比较了解,根据我的观察这个业务有望成为规模和效益都超过朗诗地产主业的新的增长点,这就是德鲁克讲的当公司的绩效目标和社会公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一部分对公众利益有害的业务变成自己的盈利的业务。 我们必须承认能够变害为利的毕竟是少数的,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遵守监管法律。当然法律也不可能是附带所有的角落,如果我们进入了法律的模糊区企业怎么办?德鲁克的建议是,企业的行为,这个时候要遵循一个准则,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绝不明知有害而为之。诚信、廉洁、助人为乐是个人修为和个人伦理,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独立的企业伦理,这都是个人私欲中的事情,私人领域中的事情。 德鲁克提倡企业为社区建设提供财务和人力的支持,鼓励员工在自愿地基础上参加社区活动,但是在他的著作中词是具体的范围相对较小的社区责任,而不是抽象的社会责任。并且他在谈到企业的社区责任,谈到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时候,一再说明这些活动不应该伤害所在机构履行自身职能的能力,如果伤害了机构履行自身职能的能力无论多少高尚都是不负责任的。 我的理解实际上德鲁克已经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分出了优先级,第一优先级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优先级就是为他的员工创造个人发展的空间。第三社会责任就是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德鲁克在上一世纪晚期作出的这些论述,主要是针对西方社会的企业,在东方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讨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泛道德化的倾向,政治、自治和自律的界限,导致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定位不清。 在今天我们重温德鲁克的著作,无法给我们提供具体的关于一企业社会的解答,我认为也是一个极好的为我们思考社会责任的完整的理论框架。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详情]

吴敬琏:解决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问题需各界一起努力
吴敬琏:解决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问题需各界一起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 新浪财经讯 4月13日消息,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在论坛上表示,解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贫富悬殊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努力。 吴敬琏表示,当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贫富悬殊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要求社会各界一道通过分析形势、明确问题、改善工作来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社会环境和背景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校友总会启动并发起了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项目。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与会嘉宾们的演讲讨论聚焦于改善社会问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将会为今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发挥良好的指引作用。 他表示,中欧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得到了校友的热烈响应,这个事业正在展开。这一年来做的各项工作是很有成效的,而且前景非常好,具体内容将在今天发布的2018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得到展现。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敬琏: 朋友们下午好! 从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全校和校友总会发布了中国同道同行启动了中欧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项目,得到了校友的热烈响应,我们社会上的同行跟我们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这个事业正在展开。今天就要发布的2018年的《中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表明了我们这一年来做的各项工作是很有成效的,而且前景非常好。但是从另外一面看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的严峻,我们点滴的贡献远远不能消除我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各种担忧。 从环境的污染、气候变化一直到贫富悬殊日益严重,这样一些问题横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还需要向201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讲的要分析总的形势,明确问题所在,改善我们的工作来面对这个挑战。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举行了这个论坛,请来了在这方面对待社会问题,在彰显企业履行自己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很有研究的几位嘉宾给我们做讲演,我们来进行讨论,来指引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所以我们就开始我们的论坛。谢谢![详情]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将于4月13日启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五周年校庆将于4月13日启动

  新浪财经讯 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4月13日,中欧将在上海和北京校区同步举办二十五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并邀请中欧教授、校友、学生、员工及合作伙伴参与。 1994-2019年,春华秋实,岁月如歌。25年时代变迁,25年砥砺奋进,25年飞跃万重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诞生与成长,见证了中国融入广阔世界,以及世界重新发现中国的一段浩荡征程。“筚路蓝缕,玉汝于成。”——2019年,时值中欧二十五周年校庆,中欧认真细数不畏艰险走过的历程,也真心感恩穿越风雨后取得的成就。 校庆启动仪式议程 17:00-17:45    签到 17:45-17:55    开场仪式 17:55-18:05    我们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北京场) 演讲嘉宾:李铭俊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18:05-18:20    我们的新征程(上海场) 演讲嘉宾:迪帕克•杰恩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 18:20-18:30    我的中欧故事(北京场) 演讲嘉宾:吴敬琏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18:30-18:35    命运共同体——中欧与校友(北京场) 演讲嘉宾:田明先生,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 18:35-18:40    歌曲合唱:You Raised Me Up(上海场) 表演嘉宾:首届中欧MBA与EMBA校友代表、中崇·中欧校友合唱团 18:40-18:45    校庆启动仪式 发起人:张维炯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 18:45-20:00    自助餐(上海/北京)[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