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曹德旺回应福耀遭抵制:还有5亿现金 将再投一家厂
曹德旺回应福耀遭抵制:还有5亿现金 将再投一家厂

曹德旺:一点都没有,你知道我这次来干什么吗?我这次来又在布置选址,再次对美投资。我还有5亿多美元的现金,马上要在美国投资建厂,因为(美国)汽车厂告诉我不够,你还要再来再投资,我说行,只要你肯把订单拿给我我就跟你做。[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5日  18:47
媒体:给曹德旺们多一些理解 给中国制造多一点机会
媒体:给曹德旺们多一些理解 给中国制造多一点机会

如果福耀足够成功,我们一定会看到福耀会有更多的公司资产分布于全球市场,目前福耀65%的收入源自于中国业务,也许有一天这家公司的海外业务比重会超过50%。果真如此,这应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成功的标志。[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7年06月25日  00:23
媒体: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烦恼 不意味着该打道回府
媒体: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烦恼 不意味着该打道回府

曹德旺真正应该考虑的还是,美国这个市场是不是他应该长期待下去的市场。他是商人,做决策时自然有他的逻辑;他又是做实业的商人,在美国办厂并不是为了讲个好故事。[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7年06月26日  09:27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在王碧珺看来,曹德旺遇到的问题,与美国工会制度有关,不管是绿地投资,还是并购投资,都会遇到这类问题,这是企业们需要跨过去的坎。[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7年06月26日  10:09

事件:曹德旺又摊上事了?

纽约时报发文:中国工厂遇美国工会 曹德旺们遇烦恼
纽约时报发文:中国工厂遇美国工会 曹德旺们遇烦恼

如果投资者不了解美国的监管和政治环境——很多中国高管都是这样,因为中国的劳动标准往往执行得没那么严格——那么这些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13日  09:06
曹德旺这次摊上事了?10亿美元投资换来控诉和罚单
曹德旺这次摊上事了?10亿美元投资换来控诉和罚单

开工不到一年时间,这个举世瞩目的工厂就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起伏,中美双方也都在互相磨合,适应对方的文化。在“蜜月期”中,给当地带去2000个工作岗位的福耀集团曾被美国媒体称为“受欢迎的存在”。[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06月17日  22:12

回应: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一些媒体胡说八道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一些媒体胡说八道

“企业中有工会组织,这在美国很正常。我并不反对美国工会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文化。”[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0日  08:08
曹德旺称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被罚10万美元是去年
曹德旺称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被罚10万美元是去年

曹德旺说,厂方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与工人的关系。目前工人非常稳定,事实证明福耀用工政策是正确的。“《纽约时报》并没有到福耀工厂参观,没有采访现场工作的工人,而是在外面找一些被解雇的员工和工会积极分子,带有一定偏见。”[详情]

新华网|2017年06月20日  20:16
曹德旺发声: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曹德旺发声: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中国国内一些媒体的“标题党”表现,让我实在是惊讶了,也接受不了。作为一个几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很多数据都是白纸黑字摆在那里的。”[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0日  07:36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在美遭抵制 曹德旺称这是不真实的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在美遭抵制 曹德旺称这是不真实的

曹德旺在美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纽约时报》的报道激怒了工厂所在的代顿地区政府。当地政府认为这是造谣,福耀为代顿地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1日  02:15

评论:该不该再次消费曹德旺?

环球时报社评:我们该不该再消费一次曹德旺
环球时报社评:我们该不该再消费一次曹德旺

曹德旺一次主动发牢骚,一次被动受到媒体的报道,但两次他都成了社会热点争论的噱头。他被不同的人当成了不同的符号,这大概也是一个他这样能见度极高的企业家经常会有的遭遇。[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0日  06:16
曹德旺在美开厂不太顺 该看笑话还是鼓励他(视频)
曹德旺在美开厂不太顺 该看笑话还是鼓励他(视频)

曾经表示在美国开厂成本比中国低很多的曹德旺,被爆在美国开厂遭遇工会刁难,一些工人不好好干活,对福利什么都要求,没法管。[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0日  11:04
曹德旺又陷入莫名其妙网络风波 谁在误导公众?
曹德旺又陷入莫名其妙网络风波 谁在误导公众?

很难说这些文章都是故意抹黑曹德旺,也许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罢了。但如此不顾事实,大肆渲染,不仅对企业不公,也打击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热情。[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20日  07:46
央视评论: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不必幸灾乐祸
央视评论: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不必幸灾乐祸

现在遭遇劳资关系和文化冲突等,说明中美之间的投资环境以及各种成本不能简单对比,公司的生产成本更非资产损益表中的加减法问题。[详情]

央视新闻|2017年06月19日  20:20
曹德旺在美摊上另一种制度成本:员工投诉种族歧视等
曹德旺在美摊上另一种制度成本:员工投诉种族歧视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有风险,“走出去”要走好,有必要适当调整国内投资兴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消息说,曹德旺和福耀玻璃正努力“从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是可行的、更是可喜的。[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19日  03:14

泛读:美国工会杀伤力有多大?

美国工会杀伤力有多大?曾间接造成通用和底特律破产
美国工会杀伤力有多大?曾间接造成通用和底特律破产

UAW的工人们丰厚的福利待遇,为汽车三巨头带来沉重的人力负担,在面对日本汽车品牌的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三大汽车公司业绩迅速滑坡。最终,克莱斯勒和通用未能爬出这个成本黑洞,先后于2009年4月30日和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详情]

FX168|2017年06月17日  13:16
中企如何避免曹德旺式尴尬?也需使巧劲做政府公关
中企如何避免曹德旺式尴尬?也需使巧劲做政府公关

美国法律体系相对成熟,条文比较复杂,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绿地投资”者,要全面深入准确了解很不容易。美国当地有很多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实际情况更加了解。[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6月19日  00:44
人民日报走访福耀美国公司:员工表示加班都是自愿的
人民日报走访福耀美国公司:员工表示加班都是自愿的

   推荐阅读: 曹德旺为何对标题党如此生气 应警惕背后经济民族主义思维 “我们需要的就是福耀这样的企业”(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本报驻美国记者 章念生 福耀玻璃美国公司员工在对汽车玻璃进行质量检查。本报记者 章念生摄 核心阅读 23个月内,产值从零到3亿多美元;18个月内,17万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变成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世界最大单体汽车玻璃工厂;1年之内,员工从800人增加到近2000人……这是福耀玻璃美国公司的发展速度。 “简直不可思议!”工厂所在的俄亥俄州莫瑞恩市城市经理戴维·希克斯对本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莫瑞恩市的管理者,希克斯太熟悉“铁锈带”城市的盛衰历程,也太了解工厂开工、就业扩大、税收增加对该地区的重要意义。 “相信福耀会续写这里的产业历史” 要让地处异国他乡的大型中企稳定发展,并非易事。美国《纽约时报》日前的一篇报道,让福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关于福耀的罚单、来自美国汽车工人协会的质疑等,也让这家民营中企深陷舆论漩涡。 “福耀的政策是以国家、社会、人民、员工的福祉为第一考虑。只有做到这些,企业才有机会挣钱。”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对本报记者说。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莫瑞恩市政府和位于底特律近郊的福耀玻璃北美配套有限公司等地。 当记者见到负责后勤运输事务的尼基时,她说前一晚上因为处理紧急事件凌晨3点半才睡。“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都是我自愿的。”尼基说,福耀公司对她家庭的关心,对她个人的信任,对她工作态度的肯定,都让她感动。 而对彼得·费恩来说,拿到福耀的这份工作,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出身于“汽车工人世家”,曾在通用汽车公司干了11年。2008年圣诞节前,通用关闭莫瑞恩工厂,让这座城市凋敝。“我们对汽车业有一份独特的爱。我相信福耀会续写这里的产业历史,我也很荣幸成为其中一部分。” 说起莫瑞恩近几十年的历史,可能不会有比希克斯更了解的人了,希克斯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在莫瑞恩市政府的会客室,希克斯向记者首先展示的是一张城市发展图片。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这里便是汽车产业的兴盛地。上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在这里雇佣的工人总数曾达到1.8万人。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当得知通用汽车将要关闭这里的工厂时,他召集了周围的市长、城市经理等市政管理者,40多人一起乘坐大巴车前往底特律,与通用公司接洽,希望他们能将工厂留住。希克斯的游说没有成功,但实现了第二目标:让厂房留下,不要拆掉。 莫瑞恩市政府当初的预期是,能有一家企业进驻、雇个五六百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福耀进驻之后,雇佣的员工从起初的600人增长到目前的近2000人,之后还要达到2500人。 “福耀来了,如今的莫瑞恩天空蔚蓝,阳光明媚。”希克斯笑着说,“我们需要的就是福耀这样的企业!” 昔日一片沉寂的厂房,如今重新恢复了活力。数千工人有了新的工作,周围的餐饮业又开始活了,超市杂货店、交通运输业,又开始复苏…… “公司产值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据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裁刘道川介绍,目前公司产值约3亿美元,每年以30%速度增长;目标是原产汽车玻璃400万套,在美国汽车玻璃市场占据1/4的份额,产值达到6亿美元,售后服务产值达到2亿美元。 然而,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求生存求发展,挑战很多。 如何强化相互沟通?因为语言问题,来自中国的主管与员工经常需要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来沟通,整体意思的表达打了折扣。再加上思维方式不同,比如美国工人喜欢看图,中国员工则重逻辑,如何将指令转化成示意图,也是颇费心思。为解决沟通问题,公司总裁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向员工介绍公司的政策、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等并听取员工建议。 如何做好员工培训?福耀制订了为期三年的“国产化计划”,即用三年时间,让更多的美国员工走上管理和技术骨干岗位。目前已经实施师带徒计划,三个月为一期,让技术骨干带徒弟。 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埃立克·瓦内蒂表示,公司已拨出700万美元专款用于提升安全措施,并成立了雇员安全委员会。 “加入福耀既有好奇,也看好机遇。”福耀玻璃美国公司首席财务官史蒂夫·施莱德说。一家中国成功企业如何在美国成功运作,成为市场引领者,并建设世界最大的单体汽车玻璃工厂,这是施莱德觉得好奇的地方。而福耀从以往引进美国技术到如今转产美国,以自己在汽车玻璃方面30年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技术逆袭,这是他认为的机遇所在。他说,美国是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福耀如能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适应这里的竞争环境,并让工厂正常运转,发展前景可期。 (本报华盛顿6月28日电)[详情]

新华网 | 2017年06月29日 03:32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玻璃大王曹德旺最近有点烦。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工厂遭工人抵制。随后,国内媒体转载、提炼,事件成热点。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公司情况“一切正常”,只是在国内引发“标题党”式传播。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总额为465亿美元,为2015年的3倍。投资是第一步,站稳脚跟是第二步。曹德旺的美国工厂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在美国,劳工关系坎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中资制造企业如何跨越这道坎? 罚款了? 是的,罚金降至10万美元 2014年,福耀玻璃集团到美国,花费逾5亿美元,对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厂进行整修。 正式运营后,有员工指控福耀公司存在“种族歧视”、带薪休假制度不合理,以及忽视员工工作环境安全保障等问题,“在福耀的车间里,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文化冲突,一些工人质疑该公司是否真的想按照美式监督和美国标准来经营”。 报道称,基于这些问题,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发起了激烈的工会运动。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还对福耀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一些违规行为处以22.5万美元罚款。 针对《纽约时报》的报道,曹德旺回应,福耀玻璃今年3月与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达成和解协议,投资约700万美元用于改善工厂的安全相关问题,罚金也降至10万美元,这些对企业运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果真的环保有问题,在美国,花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福耀玻璃人力资源总监瓦内蒂表示,该公司并没有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牺牲安全,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人偏重速度,美国人喜欢分析事情,从各个角度把它想清楚”。 工会闹了? 还没工会,有工人要求建 对于辞退员工事宜,曹德旺认为,《纽约时报》仅引用几名因工作能力被辞退的员工的指控,“不负责任”,“我们在俄亥俄州的工厂没有成立工会,更不存在‘工会危机’”。 曹德旺告诉记者,工厂内绝大部分员工对企业组建工会没有兴趣,“支持建立工会的员工比例不到5%”,按照一般规则,在企业内部成立工会,需要至少超过半数的员工表决通过。 不过,有报道称,目前福耀美国工厂正面临着是否接受工人组织工会的问题。 工会,一个独立于雇主之外、由工人自发组织而成的劳工团体。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会已有上百年历史。 工会职责是保护会员利益,向雇主商议薪酬标准、福利、安全和保障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有工会的企业员工薪资比无工会的同类企业薪资要高出30%。 在美国,“工会惹不起”的说法深入人心。 今年4月,美联航引发的众怒至今仍未“熄火”。为什么美联航宁愿赶乘客也要让员工及时登机呢?一部分原因在于,航空公司惹不起工会。 美国市场欢迎海外投资,但是工会是独立的,工人的权利保护意识非常强,且有工会帮忙打官司,外资企业常因此付出高昂代价。 据记者了解,福耀集团所在的俄亥俄州,地处“铁锈地带”,工会势力相当强大,约67万名工人加入工会。工会成员们的选票甚至左右这个重要摇摆州的选情。 俄亥俄州招商机构高级董事总经理克丽丝蒂·坦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耀在两年时间内,迅速扩张到2000多名员工。福耀在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挑战方面相当出色,他们一直在与工人沟通解决问题。” 还出去吗? 这是企业需要跨的坎 其实,不仅福耀玻璃遇到这类问题。2014年,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在阿拉巴马州设厂,工厂造价1.2亿美元,为亚拉巴马州威尔科克斯县创造了大约290个就业岗位。 威尔科克斯县是美国十几个最贫困县之一。该公司每年都举办野餐会,招待员工家属,并在感恩节向每位员工赠送一只火鸡。该工厂张贴的一条横幅标语写道:“精品意识藏在心中,规范操作见行动”(YouareGDCopper;GDCopperisyou;YoucontrolOURfuture)。 即便如此,该公司与美国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部分源自文化方面的误解)持续存在,当年年底,工人们要求设立工会。随后,公司采取多重措施安抚员工,包括全体领薪员工都享有一小时的午餐休息时间;计时工午休时间为半小时。 经济学上,类似曹德旺这样的投资,有一个专属名词: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会直接带动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绿地投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最古老形式,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此前,中石油在莫桑比克投资40亿美元,新建了一条天然气输气管道;中国广核集团在非洲国家纳米比亚投建的湖山铀矿项目,也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 去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旗下部门FDIMarkets数据显示,2016年前4个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绿地”投资国。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公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在德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的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者王碧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着,绿地投资的优点在于投资阻力小,以美国为例,如果是绿地投资,便不用受到美国CFIUS的审核。缺点是,对于企业要求比较高,相对于并购,绿地投资企业需要企业去选址、建立生产线、招聘,对企业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是并购,企业可以保留原始管理层,少去很多麻烦。 在王碧珺看来,曹德旺遇到的问题,与美国工会制度有关,不管是绿地投资,还是并购投资,都会遇到这类问题,这是企业们需要跨过去的坎。 20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企业进军美国也频频遇挫。一些公司与当地合作伙伴存在矛盾,另一些企业尝试销售的产品并不符合美国消费需求。坦纳直言,“40年前,本田公司在俄亥俄投资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0年过去了,本田在俄亥俄雇了1.3万人,与各利益相关方都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但到现在也没有工会组织介入本田”。 (国际金融报记者 袁源) 《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03 版)[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06月26日 10:09
媒体: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的烦恼 不意味着该打道回府
媒体: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的烦恼 不意味着该打道回府

   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的烦恼”(美国乱弹) 许凯  有个叫曹德旺的中国企业家,最近在美国遇到点麻烦,《纽约时报》还专门为他的企业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工厂遇到了美国工会》。 曹德旺上一次在中国社交网络被广泛议论,还是他批评中国营商环境。他在一段流出的视频里,批评中国的实体经济成本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有过一句经典的概括: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他没想到的是,成本都比中国便宜的美国,遇到的是“工会陷阱”。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正是他旗下的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的时候。他花了1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改造了通用汽车的一个废弃工厂继续生产起了玻璃。他雇的工人是美国人,高管也是美国人。结果,干了半年后,他实在忍受不了,就解雇了两名高管。这下,被解雇的高管不干了,把他告上了法庭。告他的就是他美国工厂的副总经理戴维·伯罗斯(David Burrows)。 按说一家企业被解雇的员工告状,这本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在中国国内你只要稍微留意的话,也经常可看到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根本就不会成为新闻。但不同就在于曹德旺是在美国被告了,他的被告,让美国媒体也觉得耐人寻味,这才有了《纽约时报》的专题报道。 他遇到了什么呢?用学术的话说,他遇到了不同的交易成本——由强工会而引起的制度成本。这和中国不同,中国遇到类似的案例,工厂所选择的是与员工个人诉讼或协调,工会所扮演的角色相对要弱很多。David说他遇到了歧视,他被解雇是因为中国籍高管增加的缘故。另两位起诉的员工一位说她加班没拿到1.5倍加班工资,另一位说他出勤率不高是要为工会工作。 曹德旺估计也没料到,他会遇到这样的劳资纠纷。这对他而言是个教训,让他意识到在美国不仅要与政府搞好关系,还要和工会以及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机构搞好关系,要不然触碰到哪一个环节都可能让企业陷入麻烦。这些意想不到的制度和文化差异成本,会给曹德旺更多的意外,那时候说不定靠“舌灿莲花”都很难让自己摆脱困境。 但也并不意味着曹德旺就该打道回府。他遇到的,目前看还不过是“成长的烦恼”。他虽然觉得美国的成本并不高,但对美国的营商环境了解得还不是很充分。他只看到了明面的,没看到埋在下面的潜在的制度成本。“工会陷阱”就是这样的成本。现在暴露出来倒还真不是坏事,曹德旺接下来要做的还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选好美国本土的律师和会计师,与工会等第三方机构搞好关系,更在意一下员工的个人权益,这些烦恼说不定就会烟消云散了。 曹德旺真正应该考虑的还是,美国这个市场是不是他应该长期待下去的市场。他是商人,做决策时自然有他的逻辑;他又是做实业的商人,在美国办厂并不是为了讲个好故事。回头看一下就知道,他的福耀玻璃,主要用于汽车,他建厂其实是跟着汽车企业走。他在俄罗斯有工厂,他在美国建厂是因为美国的汽车企业也多次要求他过去,2012年的时候通用汽车就要求他去美国建厂。年初他还一再说要去德国建厂,因为那里也是汽车产业的大国。 结果他遇到了很多中国企业出海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只要他在美国的整体战略与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相符,他的产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他遇到的这些“成长的烦恼”就不足为惧,解决掉也就不是问题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大环境以及对就业的渴望对他都不是坏事。一旦美国对汽车玻璃的需求疲软、营商成本高企了,这才真正是曹德旺的障碍。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够让曹德旺们持续做下去吗? (作者系本报副总编辑)[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06月26日 09:27
经济观察报社评: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
经济观察报社评: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

   社论 | 给曹德旺们多一些理解,给中国制造多一点机会 经济观察报 社论 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成为话题,这是半年多以来的第二次。海外媒体有关福耀美国公司遭遇环保、用工和文化方面冲突的报道,迅速在国内发酵。网络上传曹德旺遇到大麻烦,以至于“痛不欲生”。一些评说颇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味道——上一次“别让曹德旺跑了”掀起轩然大波,起因正是他解释10亿美元美国建厂缘由,公开表示“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直言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 何至于此?任何一家跨国投资的企业都可能遭遇规则、劳资乃至文化摩擦与碰撞,这本该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考虑到曹德旺自1995年开始投资美国,期间几经失败和挫折。相对于这家企业过去十多年的海外投资历史来说,这一次的挑战只是一个小插曲。更何况,对当地营商法律和制度环境的认可也是福耀投资美国的因素之一。对于仍在扩展海外投资版图的福耀和曹德旺来说,这样的经验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必须承认,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布局,是一家国际化企业市场和客户导向的必然结果,也是成本和收益权衡之下的理性选择。福耀是中国制造业公司国际化的先行者之一。如果福耀足够成功,我们一定会看到福耀会有更多的公司资产分布于全球市场,目前福耀65%的收入源自于中国业务,也许有一天这家公司的海外业务比重会超过50%。果真如此,这应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成功的标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6年有余,如果说在投资层面,过去16年更多体现为国际资本走进来,中国产品走出去,今后中国资本走出去将成为常态,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进行绿地投资或者兼并收购,我们以为这种全球化布局,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成本和收益的最佳匹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家以全球视野观照产业发展趋势,在竞争中掌握有力的位势。如今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根据咨询机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枯燥的数字背后,我们应该看得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雄心和野心,冒险与创新精神,我们也一定会看到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冲撞——它们或许来自于对投资地各类法律与规则的不适应,对营商环境的认知落差,或者源自人力资源匹配和文化差异,当然在一些市场也不乏或明或暗的不公和歧视性待遇,这些都会让中国企业支付成本,有些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代价。但对企业来说,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挫折和失败,中国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融入这个全球化的经济。 和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样,福耀玻璃的海外投资经历了从贸易到制造的演进,这一进程依然在持续。曹德旺曾经说,理解、信任、尊重、负责是国际投资不可或缺的资源。的确,任何一家海外投资的中国制造企业,在获得理解、信任、尊重之前,都可能程度不同地遭遇误解、不信任、不尊重,只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才有可能获得理解、信任和尊重,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半年多的时间里曹德旺和福耀两次成为焦点并非偶然。也许要问的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种后WTO时代的经济变局,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坦然面对。就此而言,没有准备好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曹德旺这一代中国企业家中注定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拓荒者。这样的名字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华为的任正非、TCL的李东生、海尔的张瑞敏等等。这一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虽然迈出这一步不代表着必然成为胜利者,但放弃这一步也许就表示失败。相信无论是“曹德旺跑了”还是“摊上大麻烦”的杂音都不可能阻挡这样的趋势,只是,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7年06月24日 09:58
媒体谈中企赴美水土不服:需要在协调方式上花费精力
媒体谈中企赴美水土不服:需要在协调方式上花费精力

  中企赴美须克服“水土不服” □本报记者 江宇娟 华盛顿报道 中美两国在语言、文化、法律法规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文化冲突势必成为中企赴美投资面临的首要挑战。尽管近年来中企赴美投资数量成爆炸性增长,但在美经营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仍在摸索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真正做到本地化。 “文化冲突、沟通和交流是公司最大的成本。”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经理刘道川向记者坦言。 语言障碍首当其冲。在福耀车间工作的约翰·威斯罗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在他工作的夹层车间,既有美国员工,还有从中国来传授技术的师傅。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交流有时靠人工翻译,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威斯罗说:“碰上紧急情况,我们需要中国师傅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但语言成为我们之间顺畅沟通的障碍。” 为消除语言障碍,福耀开展了“一带一”项目,即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组成学习小组,在相互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技术交流。 语言关通过学习可以克服,但是协调办事方式则需要中美双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威斯罗说,中国同事是玻璃制造专家,很容易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但很可能会先解决问题,事后才告知美国同事。他很佩服中国同事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执行力,但仍希望中国同事在修复问题之前先与美国同事沟通一下。 在美生活已超过20年的刘道川也承认,中美双方在处理问题方式上存在差异。他说,美国人习惯办事前,需事先告知,而中国人做事,强调执行,执行力很强,但缺少前面的沟通环节,容易造成很多误解。 为增进中美双方理解,福耀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今年春节,福耀组织十几位美国员工到中国参观福耀工厂,学习交流经验。同时,为加强员工与管理层沟通,福耀美国工厂每月都会召开职工大会,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传达到福耀董事会。同时在职工大会上,管理层还与职工分享企业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加深职工对企业的了解。 美国中国总商会编制的《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从2014年至2016年,管理文化差异一直在中企在美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中排前三位,不过2017年的调查显示,文化差异挑战已退居第六位。 但有将近59%的企业表示在美招聘和留住人才方面仍面临困难,他们认为招聘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薪酬没有竞争力,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语言、文化差异大。 不过,总商会的报告显示,中企在美国的本土化经营已开始显现成效。2017年度调查显示,有46%的企业认为文化差异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但仍有29%的企业认为有消极影响。此外,61%的受访中资企业表示其在2016年进行的商务活动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加,达到四年来的最高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资企业加大在商业及政府关系开拓和维护方面的投入与重视程度。 专家指出,了解美国市场,与同行企业交流取经,与政府、客户、专业服务商等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联系都能帮助企业克服“水土不服”问题。 [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7年06月24日 01:30
福耀牵线人斥报道失实:其在美国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
福耀牵线人斥报道失实:其在美国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

  牵线人评说福耀事件 李思 71岁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近日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又成了“网红”。经历了去年年底的舆论风波后,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又遇上了一场好戏。因为听说曹德旺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的工厂遇到麻烦了。 事情源于6月10日《纽约时报》刊发的一篇名为《俄亥俄州一家中国工厂的文化冲突》的文章,直指福耀在美国的工厂遭遇了用工、生产安全和文化冲突等问题,这篇报道在国内迅速发酵。对此,6月19日曹德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公开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内容失实。 2014年,福耀在俄亥俄州的这笔投资被俄亥俄州州长的约翰·凯西克(JohnKasich)称为“这将是有史以来来自中国的,在俄亥俄州最大的一笔投资”。并且目前按创造的就业岗位计算,福耀是在美国进行绿地野投资(绿地野指建设新的工厂而不是通过收购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发展)并且已经完成建设的中国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但这次投资如今却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经济观察报联系了美国俄亥俄州私营非盈利经济发展机构JobsOhio。JobsOhio是俄亥俄州一家私营非盈利经济发展机构,福耀对美国的这一笔投资正是在JobsOhio的帮助下引入俄亥俄州的。 福耀玻璃在2014年初宣布在地方和区域发展官员的帮助下,通过与JobsOhio之间的一笔协议购买超过10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用地,也就是这次处于舆论中心的福耀为于俄亥俄州的工厂。JobsOhio在SelectUSA的美国各州招商局列表上作为俄亥俄州的唯一代表与美国其他州的州招商局一同出现。SelectUSA是美国商务部下设的政府层面的机构,旨在吸引能够为美国创造就业的商业投资,以及提高公众对外国直接投资对美国经济的重要的认知的项目。 俄亥俄州私营非盈利经济发展机构JobsOhio高级董事总经理克里斯蒂·坦纳(KristiTanner)对经济观察报说:“福耀经历了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仅2年的时间内雇佣了2000名工人。任何公司,不论是外国的还是本国公司,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的设施的初始时期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公司在这样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在福耀有力的领导和来自州及地方层面的大力支持下,福耀在俄亥俄的启动格外成功。 克里斯蒂·坦纳说,“第一次在国外建设新的工厂通常是非常复杂的。福耀在听取工人意见和与工人沟通方面方面做得非常好,这对于在美国建设一个新的工厂是非常重要的。福耀正在通过沟通以促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为减少彼此间的文化差异而努力。福耀进入我们的社区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且福耀的到来成为了当地和俄亥俄州另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故事。董事局主席曹先生过往有着成功的(经营)记录,并且我们对于福耀未来在北美市场的快速增长非常有信心。” 克里斯蒂·坦纳表示,福耀是在美国进行“绿地野”投资的先锋。按就业人数计算,福耀的项目是中国企业到美国进行绿野投资的前四大项目之一,另外三个项目(沃尔沃,泉林纸业,法乐第未来)仍在建设中。福耀是四大项目中唯一完成了项目启动并且全面投产的,超出了他们承诺创造的就业岗位。因此,按创造的就业岗位计算,福耀是在美国进行绿地野投资并且已经完成建设的中国公司中规模最大的。 美国俄亥俄州私营非盈利经济开发机构JobsOhio媒体部主管马修·恩格尔哈特对经济观察报说,《纽约时报》的报道内容夸大了事实,福耀做的事情和其它中国公司没有什么不同。福耀给俄亥俄州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同时福耀的经营状况也非常好。 [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7年06月24日 00:04
学者评福耀事件: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 是媒体夸大了
学者评福耀事件: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 是媒体夸大了

  “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 王高 《纽约时报》文章中指出的福耀工厂存在的问题,是任何到美国办工厂的企业——不只是福耀——都可能遇到的,遇到这样的事根本不足为奇。这只是一件小事情,引发轩然大波实际上是媒体把这件事情夸大了。之前福耀到美国去办工厂,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舆论的声音。现在福耀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对这个事件起到放大作用,实际上这件事情本身不足为奇。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是美国力量最强大的工会组织之一。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组织能力很强,他们和企业主、股东有非常强的谈判能力。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能力是最强的,所以他们给成员谋得的福利也是最多的。工会要求的各种福利,最后都转化成企业的成本,导致美国汽车的制造成本扶摇直上,降低了美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美国通用汽车破产,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会对企业来说变成了一个太大的财务负担。破产成为美国企业摆脱工会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企业仍然存续,企业只能和工会继续谈判。但是如果企业破产了,所有此前的约定条件都没有了。比如美国通用汽车的破产,就是它摆脱工会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所以通用汽车破产之后,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把原有工会的负担摆脱掉了,一切都从零开始,和新的工会重新谈判。因此新的通用汽车和福特以及克莱斯特比起来,反而是轻装上阵。 首先福耀玻璃走出去是正常的理性选择,面对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选择到一个成本相对可预期而且离客户更近的地方建厂,对福耀和全球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理性的商业上的选择。对福耀玻璃来讲,可能直接在美国建厂对它来说是最合算的。制造成本、关税成本等,使它在当地制造,相对来说是最合算的,当然还要考虑人工成本。曹德旺的客户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实际上福耀玻璃在全球车窗玻璃市场占得市场份额已经非常高,所以它已经是一个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的玻璃供应商,它要贴近客户,这是正常的行为,福耀到海外去,是为了获得当地的市场。 其次,在美国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与工人组织,包括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有矛盾,都很正常。而且,工会谋求自己的利益也是正常的行为。在美国的经营环境下,福耀玻璃遇到的问题是美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有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比他大得多。所以我们在国内对这个事情可能过度解读了。 对美国政府来讲,解决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曹德旺到当地,之前说是解决1500人的就业,现在实际上是解决了2000人的就业,将来还可能上升到3000人。几千人的就业在当地是一个很大的事,当地对曹德旺一定是受欢迎的,他是帮政府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事。从政府的角度,解决2000个就业,可能就解决了2000个家庭的生活问题。看起来是个小事,但对这些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事。 美国的政府是一个参与方,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没有办法去左右媒体,或者强迫企业去做些什么。如果说真的有冲突,政府和企业是一样的,可能政府还可以诉诸法律或者一些可以掌控的政策,否则政府也是无能为力。 最后,比较美国的经营环境和中国的经营环境,我们会发现,美国工会和工人的反应,我们国内的管理者或者是资方是不适应的,这也是正常的。国内的环境下,工人相对来说更温顺,更好管理。而美国的工会会强势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中国,老板可以很强势的采取措施,比如解聘工人、解聘管理者,好像后果也都不严重,这样的做法在美国可能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因此,一方面可以说是曹德旺在美国遇到了和中国不同的挑战;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中国的企业主或资方,可能我们自己也要思考一下我们是怎样对待工人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工人。 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和跨国公司一样,目的是服务当地的市场,它把工厂或者产品带到海外去,福耀玻璃就属于这类;另一类是为了提升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可能具体表现在到海外获得技术、品牌、原材料甚至人才。把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做出产品,再应用到中国,最终回到中国市场,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流。 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中以拓展海外市场为目的而走向海外的资金占走向海外的资金的30%-40%。我们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经营海外市场的品牌,这样的企业是屈指可数的。福耀是toB的企业,我们不一定熟悉。这类ToC的企业就更少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ToB的有华为,toC的有联想,最近听说其实海尔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也很小。所以我们真正能够站在海外市场的企业并不是特别多。福耀玻璃是走出去的企业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它在全球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玻璃供应商。 (作者系中欧商学院教授市场营销学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教授;本报记者李思采访整理) [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7年06月24日 00:04
评论:即使外媒夸大事实 学曹德旺赴美投资也不容易
评论:即使外媒夸大事实 学曹德旺赴美投资也不容易

  谢祖墀:即使外媒夸大事实 学曹德旺赴美投资可没那么容易 来源:观察者网 2015年3月,中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曹德旺走入会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谢祖墀 2016年底,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被曝因国内税费过高,赴美投资10亿美金建立玻璃工厂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该工厂将通用汽车位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废弃工厂加以改造,为当地提供超过1500个工作岗位。 近日福耀集团再次成为新闻焦点,这次却是因为中美文化冲突。据报道,美国雇员不能接受车间作业环境恶劣、工厂存在安全隐患。福耀的美国雇员们纷纷发声,以“长时间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中”、“ 操作不规范”、“请假制度太死板”等原因控诉福耀集团。 虽然曹德旺回应称媒体的有关报道夸大其词,但这起风波仍然为福耀这家美国工厂的前景,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美投资经营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赴美投资建厂已成海外企业热潮。随着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上台,美国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重振制造业,通过低税率、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着外国企业赴美投资。此举不光刺激美国本土经济、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更为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进而走向世界提供更低的供应链成本,使企业更贴近市场。 今年6月中旬韩国媒体曝出,三星计划投资3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家电生产厂,生产洗衣机和燃气灶等产品。3月LG电子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家电工厂。其他企业如台积电、富士康、义联集团等也陆续公布了赴美投资经营的计划。 虽然如此,外国企业由于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的不同,在美国常常遭遇“水土不服”,如福耀集团在此次劳工纠纷中称“该(美国)工厂的生产力没有我们在中国的工厂高,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时间”。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投资逾1亿美元设立工厂,但很快爆出安全措施差、工资低引起雇员不满等负面新闻。 此外,法律及政治因素也会对在美运营的外国企业有一定影响。如中国第二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服务范围涵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用户,遭美国政府指控,称其受雇于伊朗企业期间违反了美国政府对伊朗的禁令,收到高达12亿美元的罚单。 去年6月华为也曾受美国商务部行政传唤,要求其提供过去五年向古巴、伊朗、朝鲜等国出口的技术信息,以核查是否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管制规定。 赴美经营的海外企业也不乏成功案例。例如中国的家电龙头企业海尔早在1999年,便在美国投资建立海尔工业园,2000年投入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海尔产品的出口量。海尔有关方面表示,赴美建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随着全球制造布局不断完善,海尔产品在全球的物流速度不断提升,有效缩短了资金周转周期,提高了海尔在全球的制造竞争力”。 另一成功案例为丰田。丰田在美国肯塔基的工厂于1988年5月开始生产,目前拥有逾8000名雇员,生产主力轿车凯美瑞等车型。近期为响应特朗普要求,丰田决定继续向其美国工厂投资。 该厂2016年产量突破50万量,为丰田全球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为响应特朗普新增就业岗位等要求,丰田于今年4月宣布向肯塔基工厂投资13.3亿美元更新生产设备,正式启动其于今年年初公布的5年内对美投入1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这些成功赴美投资建厂的海外企业可以对中国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首先要认清赴美经营不是简单的投资,而应理性看待其中的利与弊。 诚然,在美国投资设厂不仅没有国内运营的隐性成本,土地、水电等运营成本低,综合税费也有35%左右的降低。但同时企业也应看到各国环境及文化不同带来的巨大挑战。 海外经营常常在财务、税务、法务、人力资源等领域与当地产生矛盾,如财务税务方面不熟悉海外的合规要求及税费缴纳,法务、人力资源方面相关的劳动合同纠纷等等。人力资源在美国还常常在保障雇员权利,处理与工会的关系,及年龄、性别、种族及信仰的反歧视等方面陷入麻烦。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前首先应充分了解美国企业文化、运营风格、法务税务相关规定等,包括请教熟悉美国情况的业内专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析、评估进入风险。 确立进入美国市场以后,企业应“忘记”自己来自中国的身份,而是融入当地,贯彻“以美国企业的方式管理美国雇员”的思路;不仅仅是作为投资方,更应成为当地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需要在关键的管理岗位上任用并信任熟悉、理解本土文化的当地人,以便更好地与本地工人沟通。 在内部员工管理的制度流程上也应摒弃中国企业的固有习惯,而是以当地员工熟悉的方式管理他们。最后,企业需要在个别特殊部门进行重点关照,如人力资源部、法务部、财务部等,定期回顾公司内部表现,确保其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 同时可以在人力资源部之下设立劳工关系部、多元化等部门,保护雇员的合理权益,促进公司多元化和包容性。 大环境的开放为中国企业赴美经营带来了新的机会。随着越来越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美国市场,他们需要清晰地认清赴美投资经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融入当地文化,从而取得成功。[详情]

界面 | 2017年06月22日 13:55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在美遭抵制 曹德旺称这是不真实的
新浪综合 | 2017年06月21日 02:15
曹德旺称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被罚10万美元是去年
新华网 | 2017年06月20日 20:16
人民日报走访福耀美国公司:员工表示加班都是自愿的
人民日报走访福耀美国公司:员工表示加班都是自愿的

   推荐阅读: 曹德旺为何对标题党如此生气 应警惕背后经济民族主义思维 “我们需要的就是福耀这样的企业”(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本报驻美国记者 章念生 福耀玻璃美国公司员工在对汽车玻璃进行质量检查。本报记者 章念生摄 核心阅读 23个月内,产值从零到3亿多美元;18个月内,17万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变成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世界最大单体汽车玻璃工厂;1年之内,员工从800人增加到近2000人……这是福耀玻璃美国公司的发展速度。 “简直不可思议!”工厂所在的俄亥俄州莫瑞恩市城市经理戴维·希克斯对本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莫瑞恩市的管理者,希克斯太熟悉“铁锈带”城市的盛衰历程,也太了解工厂开工、就业扩大、税收增加对该地区的重要意义。 “相信福耀会续写这里的产业历史” 要让地处异国他乡的大型中企稳定发展,并非易事。美国《纽约时报》日前的一篇报道,让福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关于福耀的罚单、来自美国汽车工人协会的质疑等,也让这家民营中企深陷舆论漩涡。 “福耀的政策是以国家、社会、人民、员工的福祉为第一考虑。只有做到这些,企业才有机会挣钱。”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对本报记者说。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莫瑞恩市政府和位于底特律近郊的福耀玻璃北美配套有限公司等地。 当记者见到负责后勤运输事务的尼基时,她说前一晚上因为处理紧急事件凌晨3点半才睡。“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都是我自愿的。”尼基说,福耀公司对她家庭的关心,对她个人的信任,对她工作态度的肯定,都让她感动。 而对彼得·费恩来说,拿到福耀的这份工作,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出身于“汽车工人世家”,曾在通用汽车公司干了11年。2008年圣诞节前,通用关闭莫瑞恩工厂,让这座城市凋敝。“我们对汽车业有一份独特的爱。我相信福耀会续写这里的产业历史,我也很荣幸成为其中一部分。” 说起莫瑞恩近几十年的历史,可能不会有比希克斯更了解的人了,希克斯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在莫瑞恩市政府的会客室,希克斯向记者首先展示的是一张城市发展图片。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这里便是汽车产业的兴盛地。上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在这里雇佣的工人总数曾达到1.8万人。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当得知通用汽车将要关闭这里的工厂时,他召集了周围的市长、城市经理等市政管理者,40多人一起乘坐大巴车前往底特律,与通用公司接洽,希望他们能将工厂留住。希克斯的游说没有成功,但实现了第二目标:让厂房留下,不要拆掉。 莫瑞恩市政府当初的预期是,能有一家企业进驻、雇个五六百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福耀进驻之后,雇佣的员工从起初的600人增长到目前的近2000人,之后还要达到2500人。 “福耀来了,如今的莫瑞恩天空蔚蓝,阳光明媚。”希克斯笑着说,“我们需要的就是福耀这样的企业!” 昔日一片沉寂的厂房,如今重新恢复了活力。数千工人有了新的工作,周围的餐饮业又开始活了,超市杂货店、交通运输业,又开始复苏…… “公司产值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据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裁刘道川介绍,目前公司产值约3亿美元,每年以30%速度增长;目标是原产汽车玻璃400万套,在美国汽车玻璃市场占据1/4的份额,产值达到6亿美元,售后服务产值达到2亿美元。 然而,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求生存求发展,挑战很多。 如何强化相互沟通?因为语言问题,来自中国的主管与员工经常需要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来沟通,整体意思的表达打了折扣。再加上思维方式不同,比如美国工人喜欢看图,中国员工则重逻辑,如何将指令转化成示意图,也是颇费心思。为解决沟通问题,公司总裁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向员工介绍公司的政策、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等并听取员工建议。 如何做好员工培训?福耀制订了为期三年的“国产化计划”,即用三年时间,让更多的美国员工走上管理和技术骨干岗位。目前已经实施师带徒计划,三个月为一期,让技术骨干带徒弟。 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埃立克·瓦内蒂表示,公司已拨出700万美元专款用于提升安全措施,并成立了雇员安全委员会。 “加入福耀既有好奇,也看好机遇。”福耀玻璃美国公司首席财务官史蒂夫·施莱德说。一家中国成功企业如何在美国成功运作,成为市场引领者,并建设世界最大的单体汽车玻璃工厂,这是施莱德觉得好奇的地方。而福耀从以往引进美国技术到如今转产美国,以自己在汽车玻璃方面30年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技术逆袭,这是他认为的机遇所在。他说,美国是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福耀如能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适应这里的竞争环境,并让工厂正常运转,发展前景可期。 (本报华盛顿6月28日电)[详情]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曹德旺们”在美国如何迈过劳工关系坎 玻璃大王曹德旺最近有点烦。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工厂遭工人抵制。随后,国内媒体转载、提炼,事件成热点。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公司情况“一切正常”,只是在国内引发“标题党”式传播。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总额为465亿美元,为2015年的3倍。投资是第一步,站稳脚跟是第二步。曹德旺的美国工厂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在美国,劳工关系坎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中资制造企业如何跨越这道坎? 罚款了? 是的,罚金降至10万美元 2014年,福耀玻璃集团到美国,花费逾5亿美元,对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厂进行整修。 正式运营后,有员工指控福耀公司存在“种族歧视”、带薪休假制度不合理,以及忽视员工工作环境安全保障等问题,“在福耀的车间里,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文化冲突,一些工人质疑该公司是否真的想按照美式监督和美国标准来经营”。 报道称,基于这些问题,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发起了激烈的工会运动。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还对福耀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一些违规行为处以22.5万美元罚款。 针对《纽约时报》的报道,曹德旺回应,福耀玻璃今年3月与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达成和解协议,投资约700万美元用于改善工厂的安全相关问题,罚金也降至10万美元,这些对企业运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果真的环保有问题,在美国,花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福耀玻璃人力资源总监瓦内蒂表示,该公司并没有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牺牲安全,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人偏重速度,美国人喜欢分析事情,从各个角度把它想清楚”。 工会闹了? 还没工会,有工人要求建 对于辞退员工事宜,曹德旺认为,《纽约时报》仅引用几名因工作能力被辞退的员工的指控,“不负责任”,“我们在俄亥俄州的工厂没有成立工会,更不存在‘工会危机’”。 曹德旺告诉记者,工厂内绝大部分员工对企业组建工会没有兴趣,“支持建立工会的员工比例不到5%”,按照一般规则,在企业内部成立工会,需要至少超过半数的员工表决通过。 不过,有报道称,目前福耀美国工厂正面临着是否接受工人组织工会的问题。 工会,一个独立于雇主之外、由工人自发组织而成的劳工团体。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会已有上百年历史。 工会职责是保护会员利益,向雇主商议薪酬标准、福利、安全和保障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有工会的企业员工薪资比无工会的同类企业薪资要高出30%。 在美国,“工会惹不起”的说法深入人心。 今年4月,美联航引发的众怒至今仍未“熄火”。为什么美联航宁愿赶乘客也要让员工及时登机呢?一部分原因在于,航空公司惹不起工会。 美国市场欢迎海外投资,但是工会是独立的,工人的权利保护意识非常强,且有工会帮忙打官司,外资企业常因此付出高昂代价。 据记者了解,福耀集团所在的俄亥俄州,地处“铁锈地带”,工会势力相当强大,约67万名工人加入工会。工会成员们的选票甚至左右这个重要摇摆州的选情。 俄亥俄州招商机构高级董事总经理克丽丝蒂·坦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耀在两年时间内,迅速扩张到2000多名员工。福耀在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挑战方面相当出色,他们一直在与工人沟通解决问题。” 还出去吗? 这是企业需要跨的坎 其实,不仅福耀玻璃遇到这类问题。2014年,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在阿拉巴马州设厂,工厂造价1.2亿美元,为亚拉巴马州威尔科克斯县创造了大约290个就业岗位。 威尔科克斯县是美国十几个最贫困县之一。该公司每年都举办野餐会,招待员工家属,并在感恩节向每位员工赠送一只火鸡。该工厂张贴的一条横幅标语写道:“精品意识藏在心中,规范操作见行动”(YouareGDCopper;GDCopperisyou;YoucontrolOURfuture)。 即便如此,该公司与美国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部分源自文化方面的误解)持续存在,当年年底,工人们要求设立工会。随后,公司采取多重措施安抚员工,包括全体领薪员工都享有一小时的午餐休息时间;计时工午休时间为半小时。 经济学上,类似曹德旺这样的投资,有一个专属名词: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会直接带动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绿地投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最古老形式,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此前,中石油在莫桑比克投资40亿美元,新建了一条天然气输气管道;中国广核集团在非洲国家纳米比亚投建的湖山铀矿项目,也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 去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旗下部门FDIMarkets数据显示,2016年前4个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绿地”投资国。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公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在德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的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者王碧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着,绿地投资的优点在于投资阻力小,以美国为例,如果是绿地投资,便不用受到美国CFIUS的审核。缺点是,对于企业要求比较高,相对于并购,绿地投资企业需要企业去选址、建立生产线、招聘,对企业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是并购,企业可以保留原始管理层,少去很多麻烦。 在王碧珺看来,曹德旺遇到的问题,与美国工会制度有关,不管是绿地投资,还是并购投资,都会遇到这类问题,这是企业们需要跨过去的坎。 20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企业进军美国也频频遇挫。一些公司与当地合作伙伴存在矛盾,另一些企业尝试销售的产品并不符合美国消费需求。坦纳直言,“40年前,本田公司在俄亥俄投资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0年过去了,本田在俄亥俄雇了1.3万人,与各利益相关方都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但到现在也没有工会组织介入本田”。 (国际金融报记者 袁源) 《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03 版)[详情]

媒体: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的烦恼 不意味着该打道回府
媒体: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的烦恼 不意味着该打道回府

   曹德旺遭遇的是“成长的烦恼”(美国乱弹) 许凯  有个叫曹德旺的中国企业家,最近在美国遇到点麻烦,《纽约时报》还专门为他的企业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工厂遇到了美国工会》。 曹德旺上一次在中国社交网络被广泛议论,还是他批评中国营商环境。他在一段流出的视频里,批评中国的实体经济成本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有过一句经典的概括: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他没想到的是,成本都比中国便宜的美国,遇到的是“工会陷阱”。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正是他旗下的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的时候。他花了1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改造了通用汽车的一个废弃工厂继续生产起了玻璃。他雇的工人是美国人,高管也是美国人。结果,干了半年后,他实在忍受不了,就解雇了两名高管。这下,被解雇的高管不干了,把他告上了法庭。告他的就是他美国工厂的副总经理戴维·伯罗斯(David Burrows)。 按说一家企业被解雇的员工告状,这本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在中国国内你只要稍微留意的话,也经常可看到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根本就不会成为新闻。但不同就在于曹德旺是在美国被告了,他的被告,让美国媒体也觉得耐人寻味,这才有了《纽约时报》的专题报道。 他遇到了什么呢?用学术的话说,他遇到了不同的交易成本——由强工会而引起的制度成本。这和中国不同,中国遇到类似的案例,工厂所选择的是与员工个人诉讼或协调,工会所扮演的角色相对要弱很多。David说他遇到了歧视,他被解雇是因为中国籍高管增加的缘故。另两位起诉的员工一位说她加班没拿到1.5倍加班工资,另一位说他出勤率不高是要为工会工作。 曹德旺估计也没料到,他会遇到这样的劳资纠纷。这对他而言是个教训,让他意识到在美国不仅要与政府搞好关系,还要和工会以及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机构搞好关系,要不然触碰到哪一个环节都可能让企业陷入麻烦。这些意想不到的制度和文化差异成本,会给曹德旺更多的意外,那时候说不定靠“舌灿莲花”都很难让自己摆脱困境。 但也并不意味着曹德旺就该打道回府。他遇到的,目前看还不过是“成长的烦恼”。他虽然觉得美国的成本并不高,但对美国的营商环境了解得还不是很充分。他只看到了明面的,没看到埋在下面的潜在的制度成本。“工会陷阱”就是这样的成本。现在暴露出来倒还真不是坏事,曹德旺接下来要做的还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选好美国本土的律师和会计师,与工会等第三方机构搞好关系,更在意一下员工的个人权益,这些烦恼说不定就会烟消云散了。 曹德旺真正应该考虑的还是,美国这个市场是不是他应该长期待下去的市场。他是商人,做决策时自然有他的逻辑;他又是做实业的商人,在美国办厂并不是为了讲个好故事。回头看一下就知道,他的福耀玻璃,主要用于汽车,他建厂其实是跟着汽车企业走。他在俄罗斯有工厂,他在美国建厂是因为美国的汽车企业也多次要求他过去,2012年的时候通用汽车就要求他去美国建厂。年初他还一再说要去德国建厂,因为那里也是汽车产业的大国。 结果他遇到了很多中国企业出海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只要他在美国的整体战略与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相符,他的产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他遇到的这些“成长的烦恼”就不足为惧,解决掉也就不是问题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大环境以及对就业的渴望对他都不是坏事。一旦美国对汽车玻璃的需求疲软、营商成本高企了,这才真正是曹德旺的障碍。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够让曹德旺们持续做下去吗? (作者系本报副总编辑)[详情]

经济观察报社评: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
经济观察报社评: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

   社论 | 给曹德旺们多一些理解,给中国制造多一点机会 经济观察报 社论 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成为话题,这是半年多以来的第二次。海外媒体有关福耀美国公司遭遇环保、用工和文化方面冲突的报道,迅速在国内发酵。网络上传曹德旺遇到大麻烦,以至于“痛不欲生”。一些评说颇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味道——上一次“别让曹德旺跑了”掀起轩然大波,起因正是他解释10亿美元美国建厂缘由,公开表示“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直言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 何至于此?任何一家跨国投资的企业都可能遭遇规则、劳资乃至文化摩擦与碰撞,这本该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考虑到曹德旺自1995年开始投资美国,期间几经失败和挫折。相对于这家企业过去十多年的海外投资历史来说,这一次的挑战只是一个小插曲。更何况,对当地营商法律和制度环境的认可也是福耀投资美国的因素之一。对于仍在扩展海外投资版图的福耀和曹德旺来说,这样的经验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必须承认,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布局,是一家国际化企业市场和客户导向的必然结果,也是成本和收益权衡之下的理性选择。福耀是中国制造业公司国际化的先行者之一。如果福耀足够成功,我们一定会看到福耀会有更多的公司资产分布于全球市场,目前福耀65%的收入源自于中国业务,也许有一天这家公司的海外业务比重会超过50%。果真如此,这应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成功的标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6年有余,如果说在投资层面,过去16年更多体现为国际资本走进来,中国产品走出去,今后中国资本走出去将成为常态,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进行绿地投资或者兼并收购,我们以为这种全球化布局,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成本和收益的最佳匹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家以全球视野观照产业发展趋势,在竞争中掌握有力的位势。如今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根据咨询机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枯燥的数字背后,我们应该看得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雄心和野心,冒险与创新精神,我们也一定会看到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冲撞——它们或许来自于对投资地各类法律与规则的不适应,对营商环境的认知落差,或者源自人力资源匹配和文化差异,当然在一些市场也不乏或明或暗的不公和歧视性待遇,这些都会让中国企业支付成本,有些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代价。但对企业来说,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挫折和失败,中国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融入这个全球化的经济。 和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样,福耀玻璃的海外投资经历了从贸易到制造的演进,这一进程依然在持续。曹德旺曾经说,理解、信任、尊重、负责是国际投资不可或缺的资源。的确,任何一家海外投资的中国制造企业,在获得理解、信任、尊重之前,都可能程度不同地遭遇误解、不信任、不尊重,只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才有可能获得理解、信任和尊重,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半年多的时间里曹德旺和福耀两次成为焦点并非偶然。也许要问的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种后WTO时代的经济变局,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坦然面对。就此而言,没有准备好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曹德旺这一代中国企业家中注定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拓荒者。这样的名字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华为的任正非、TCL的李东生、海尔的张瑞敏等等。这一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虽然迈出这一步不代表着必然成为胜利者,但放弃这一步也许就表示失败。相信无论是“曹德旺跑了”还是“摊上大麻烦”的杂音都不可能阻挡这样的趋势,只是,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详情]

媒体谈中企赴美水土不服:需要在协调方式上花费精力
媒体谈中企赴美水土不服:需要在协调方式上花费精力

  中企赴美须克服“水土不服” □本报记者 江宇娟 华盛顿报道 中美两国在语言、文化、法律法规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文化冲突势必成为中企赴美投资面临的首要挑战。尽管近年来中企赴美投资数量成爆炸性增长,但在美经营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仍在摸索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真正做到本地化。 “文化冲突、沟通和交流是公司最大的成本。”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经理刘道川向记者坦言。 语言障碍首当其冲。在福耀车间工作的约翰·威斯罗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在他工作的夹层车间,既有美国员工,还有从中国来传授技术的师傅。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交流有时靠人工翻译,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威斯罗说:“碰上紧急情况,我们需要中国师傅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但语言成为我们之间顺畅沟通的障碍。” 为消除语言障碍,福耀开展了“一带一”项目,即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组成学习小组,在相互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技术交流。 语言关通过学习可以克服,但是协调办事方式则需要中美双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威斯罗说,中国同事是玻璃制造专家,很容易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但很可能会先解决问题,事后才告知美国同事。他很佩服中国同事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执行力,但仍希望中国同事在修复问题之前先与美国同事沟通一下。 在美生活已超过20年的刘道川也承认,中美双方在处理问题方式上存在差异。他说,美国人习惯办事前,需事先告知,而中国人做事,强调执行,执行力很强,但缺少前面的沟通环节,容易造成很多误解。 为增进中美双方理解,福耀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今年春节,福耀组织十几位美国员工到中国参观福耀工厂,学习交流经验。同时,为加强员工与管理层沟通,福耀美国工厂每月都会召开职工大会,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传达到福耀董事会。同时在职工大会上,管理层还与职工分享企业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加深职工对企业的了解。 美国中国总商会编制的《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从2014年至2016年,管理文化差异一直在中企在美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中排前三位,不过2017年的调查显示,文化差异挑战已退居第六位。 但有将近59%的企业表示在美招聘和留住人才方面仍面临困难,他们认为招聘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薪酬没有竞争力,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语言、文化差异大。 不过,总商会的报告显示,中企在美国的本土化经营已开始显现成效。2017年度调查显示,有46%的企业认为文化差异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但仍有29%的企业认为有消极影响。此外,61%的受访中资企业表示其在2016年进行的商务活动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加,达到四年来的最高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资企业加大在商业及政府关系开拓和维护方面的投入与重视程度。 专家指出,了解美国市场,与同行企业交流取经,与政府、客户、专业服务商等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联系都能帮助企业克服“水土不服”问题。 [详情]

福耀牵线人斥报道失实:其在美国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
福耀牵线人斥报道失实:其在美国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

  牵线人评说福耀事件 李思 71岁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近日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又成了“网红”。经历了去年年底的舆论风波后,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又遇上了一场好戏。因为听说曹德旺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的工厂遇到麻烦了。 事情源于6月10日《纽约时报》刊发的一篇名为《俄亥俄州一家中国工厂的文化冲突》的文章,直指福耀在美国的工厂遭遇了用工、生产安全和文化冲突等问题,这篇报道在国内迅速发酵。对此,6月19日曹德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公开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内容失实。 2014年,福耀在俄亥俄州的这笔投资被俄亥俄州州长的约翰·凯西克(JohnKasich)称为“这将是有史以来来自中国的,在俄亥俄州最大的一笔投资”。并且目前按创造的就业岗位计算,福耀是在美国进行绿地野投资(绿地野指建设新的工厂而不是通过收购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发展)并且已经完成建设的中国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但这次投资如今却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经济观察报联系了美国俄亥俄州私营非盈利经济发展机构JobsOhio。JobsOhio是俄亥俄州一家私营非盈利经济发展机构,福耀对美国的这一笔投资正是在JobsOhio的帮助下引入俄亥俄州的。 福耀玻璃在2014年初宣布在地方和区域发展官员的帮助下,通过与JobsOhio之间的一笔协议购买超过10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用地,也就是这次处于舆论中心的福耀为于俄亥俄州的工厂。JobsOhio在SelectUSA的美国各州招商局列表上作为俄亥俄州的唯一代表与美国其他州的州招商局一同出现。SelectUSA是美国商务部下设的政府层面的机构,旨在吸引能够为美国创造就业的商业投资,以及提高公众对外国直接投资对美国经济的重要的认知的项目。 俄亥俄州私营非盈利经济发展机构JobsOhio高级董事总经理克里斯蒂·坦纳(KristiTanner)对经济观察报说:“福耀经历了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仅2年的时间内雇佣了2000名工人。任何公司,不论是外国的还是本国公司,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的设施的初始时期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公司在这样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在福耀有力的领导和来自州及地方层面的大力支持下,福耀在俄亥俄的启动格外成功。 克里斯蒂·坦纳说,“第一次在国外建设新的工厂通常是非常复杂的。福耀在听取工人意见和与工人沟通方面方面做得非常好,这对于在美国建设一个新的工厂是非常重要的。福耀正在通过沟通以促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为减少彼此间的文化差异而努力。福耀进入我们的社区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且福耀的到来成为了当地和俄亥俄州另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故事。董事局主席曹先生过往有着成功的(经营)记录,并且我们对于福耀未来在北美市场的快速增长非常有信心。” 克里斯蒂·坦纳表示,福耀是在美国进行“绿地野”投资的先锋。按就业人数计算,福耀的项目是中国企业到美国进行绿野投资的前四大项目之一,另外三个项目(沃尔沃,泉林纸业,法乐第未来)仍在建设中。福耀是四大项目中唯一完成了项目启动并且全面投产的,超出了他们承诺创造的就业岗位。因此,按创造的就业岗位计算,福耀是在美国进行绿地野投资并且已经完成建设的中国公司中规模最大的。 美国俄亥俄州私营非盈利经济开发机构JobsOhio媒体部主管马修·恩格尔哈特对经济观察报说,《纽约时报》的报道内容夸大了事实,福耀做的事情和其它中国公司没有什么不同。福耀给俄亥俄州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同时福耀的经营状况也非常好。 [详情]

学者评福耀事件: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 是媒体夸大了
学者评福耀事件: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 是媒体夸大了

  “这件事本身不足为奇” 王高 《纽约时报》文章中指出的福耀工厂存在的问题,是任何到美国办工厂的企业——不只是福耀——都可能遇到的,遇到这样的事根本不足为奇。这只是一件小事情,引发轩然大波实际上是媒体把这件事情夸大了。之前福耀到美国去办工厂,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舆论的声音。现在福耀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对这个事件起到放大作用,实际上这件事情本身不足为奇。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是美国力量最强大的工会组织之一。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组织能力很强,他们和企业主、股东有非常强的谈判能力。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能力是最强的,所以他们给成员谋得的福利也是最多的。工会要求的各种福利,最后都转化成企业的成本,导致美国汽车的制造成本扶摇直上,降低了美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美国通用汽车破产,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会对企业来说变成了一个太大的财务负担。破产成为美国企业摆脱工会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企业仍然存续,企业只能和工会继续谈判。但是如果企业破产了,所有此前的约定条件都没有了。比如美国通用汽车的破产,就是它摆脱工会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所以通用汽车破产之后,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把原有工会的负担摆脱掉了,一切都从零开始,和新的工会重新谈判。因此新的通用汽车和福特以及克莱斯特比起来,反而是轻装上阵。 首先福耀玻璃走出去是正常的理性选择,面对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选择到一个成本相对可预期而且离客户更近的地方建厂,对福耀和全球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理性的商业上的选择。对福耀玻璃来讲,可能直接在美国建厂对它来说是最合算的。制造成本、关税成本等,使它在当地制造,相对来说是最合算的,当然还要考虑人工成本。曹德旺的客户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实际上福耀玻璃在全球车窗玻璃市场占得市场份额已经非常高,所以它已经是一个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的玻璃供应商,它要贴近客户,这是正常的行为,福耀到海外去,是为了获得当地的市场。 其次,在美国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与工人组织,包括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有矛盾,都很正常。而且,工会谋求自己的利益也是正常的行为。在美国的经营环境下,福耀玻璃遇到的问题是美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有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比他大得多。所以我们在国内对这个事情可能过度解读了。 对美国政府来讲,解决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曹德旺到当地,之前说是解决1500人的就业,现在实际上是解决了2000人的就业,将来还可能上升到3000人。几千人的就业在当地是一个很大的事,当地对曹德旺一定是受欢迎的,他是帮政府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事。从政府的角度,解决2000个就业,可能就解决了2000个家庭的生活问题。看起来是个小事,但对这些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事。 美国的政府是一个参与方,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没有办法去左右媒体,或者强迫企业去做些什么。如果说真的有冲突,政府和企业是一样的,可能政府还可以诉诸法律或者一些可以掌控的政策,否则政府也是无能为力。 最后,比较美国的经营环境和中国的经营环境,我们会发现,美国工会和工人的反应,我们国内的管理者或者是资方是不适应的,这也是正常的。国内的环境下,工人相对来说更温顺,更好管理。而美国的工会会强势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中国,老板可以很强势的采取措施,比如解聘工人、解聘管理者,好像后果也都不严重,这样的做法在美国可能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因此,一方面可以说是曹德旺在美国遇到了和中国不同的挑战;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中国的企业主或资方,可能我们自己也要思考一下我们是怎样对待工人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工人。 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和跨国公司一样,目的是服务当地的市场,它把工厂或者产品带到海外去,福耀玻璃就属于这类;另一类是为了提升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可能具体表现在到海外获得技术、品牌、原材料甚至人才。把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做出产品,再应用到中国,最终回到中国市场,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流。 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中以拓展海外市场为目的而走向海外的资金占走向海外的资金的30%-40%。我们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经营海外市场的品牌,这样的企业是屈指可数的。福耀是toB的企业,我们不一定熟悉。这类ToC的企业就更少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ToB的有华为,toC的有联想,最近听说其实海尔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也很小。所以我们真正能够站在海外市场的企业并不是特别多。福耀玻璃是走出去的企业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它在全球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玻璃供应商。 (作者系中欧商学院教授市场营销学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教授;本报记者李思采访整理) [详情]

评论:即使外媒夸大事实 学曹德旺赴美投资也不容易
评论:即使外媒夸大事实 学曹德旺赴美投资也不容易

  谢祖墀:即使外媒夸大事实 学曹德旺赴美投资可没那么容易 来源:观察者网 2015年3月,中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曹德旺走入会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谢祖墀 2016年底,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被曝因国内税费过高,赴美投资10亿美金建立玻璃工厂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该工厂将通用汽车位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废弃工厂加以改造,为当地提供超过1500个工作岗位。 近日福耀集团再次成为新闻焦点,这次却是因为中美文化冲突。据报道,美国雇员不能接受车间作业环境恶劣、工厂存在安全隐患。福耀的美国雇员们纷纷发声,以“长时间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中”、“ 操作不规范”、“请假制度太死板”等原因控诉福耀集团。 虽然曹德旺回应称媒体的有关报道夸大其词,但这起风波仍然为福耀这家美国工厂的前景,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美投资经营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赴美投资建厂已成海外企业热潮。随着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上台,美国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重振制造业,通过低税率、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着外国企业赴美投资。此举不光刺激美国本土经济、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更为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进而走向世界提供更低的供应链成本,使企业更贴近市场。 今年6月中旬韩国媒体曝出,三星计划投资3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家电生产厂,生产洗衣机和燃气灶等产品。3月LG电子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家电工厂。其他企业如台积电、富士康、义联集团等也陆续公布了赴美投资经营的计划。 虽然如此,外国企业由于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的不同,在美国常常遭遇“水土不服”,如福耀集团在此次劳工纠纷中称“该(美国)工厂的生产力没有我们在中国的工厂高,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时间”。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投资逾1亿美元设立工厂,但很快爆出安全措施差、工资低引起雇员不满等负面新闻。 此外,法律及政治因素也会对在美运营的外国企业有一定影响。如中国第二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服务范围涵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用户,遭美国政府指控,称其受雇于伊朗企业期间违反了美国政府对伊朗的禁令,收到高达12亿美元的罚单。 去年6月华为也曾受美国商务部行政传唤,要求其提供过去五年向古巴、伊朗、朝鲜等国出口的技术信息,以核查是否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管制规定。 赴美经营的海外企业也不乏成功案例。例如中国的家电龙头企业海尔早在1999年,便在美国投资建立海尔工业园,2000年投入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海尔产品的出口量。海尔有关方面表示,赴美建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随着全球制造布局不断完善,海尔产品在全球的物流速度不断提升,有效缩短了资金周转周期,提高了海尔在全球的制造竞争力”。 另一成功案例为丰田。丰田在美国肯塔基的工厂于1988年5月开始生产,目前拥有逾8000名雇员,生产主力轿车凯美瑞等车型。近期为响应特朗普要求,丰田决定继续向其美国工厂投资。 该厂2016年产量突破50万量,为丰田全球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为响应特朗普新增就业岗位等要求,丰田于今年4月宣布向肯塔基工厂投资13.3亿美元更新生产设备,正式启动其于今年年初公布的5年内对美投入1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这些成功赴美投资建厂的海外企业可以对中国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首先要认清赴美经营不是简单的投资,而应理性看待其中的利与弊。 诚然,在美国投资设厂不仅没有国内运营的隐性成本,土地、水电等运营成本低,综合税费也有35%左右的降低。但同时企业也应看到各国环境及文化不同带来的巨大挑战。 海外经营常常在财务、税务、法务、人力资源等领域与当地产生矛盾,如财务税务方面不熟悉海外的合规要求及税费缴纳,法务、人力资源方面相关的劳动合同纠纷等等。人力资源在美国还常常在保障雇员权利,处理与工会的关系,及年龄、性别、种族及信仰的反歧视等方面陷入麻烦。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前首先应充分了解美国企业文化、运营风格、法务税务相关规定等,包括请教熟悉美国情况的业内专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析、评估进入风险。 确立进入美国市场以后,企业应“忘记”自己来自中国的身份,而是融入当地,贯彻“以美国企业的方式管理美国雇员”的思路;不仅仅是作为投资方,更应成为当地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需要在关键的管理岗位上任用并信任熟悉、理解本土文化的当地人,以便更好地与本地工人沟通。 在内部员工管理的制度流程上也应摒弃中国企业的固有习惯,而是以当地员工熟悉的方式管理他们。最后,企业需要在个别特殊部门进行重点关照,如人力资源部、法务部、财务部等,定期回顾公司内部表现,确保其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 同时可以在人力资源部之下设立劳工关系部、多元化等部门,保护雇员的合理权益,促进公司多元化和包容性。 大环境的开放为中国企业赴美经营带来了新的机会。随着越来越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美国市场,他们需要清晰地认清赴美投资经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融入当地文化,从而取得成功。[详情]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在美遭抵制 曹德旺称这是不真实的
纽约时报报道福耀在美遭抵制 曹德旺称这是不真实的

  曹德旺称这是不真实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针对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工厂遭工人抵制等问题,该集团董事长曹德旺19日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首次正面回应,称报道不实。 当地政府认为报道是造谣 曹德旺在美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纽约时报》的报道激怒了工厂所在的代顿地区政府。当地政府认为这是造谣,福耀为代顿地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纽约时报》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俄亥俄州一家中国工厂的文化冲突”的文章,直指福耀在美设厂遭遇用工、生产安全和文化冲突等问题。文章说,一些工人质疑福耀是否真的想按照美国监管标准在当地生产经营。 曹德旺说,厂方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与工人的关系。目前工人非常稳定,事实证明福耀用工政策是正确的。“《纽约时报》并没有到福耀工厂参观,没有采访现场工作的工人,而是在外面找一些被解雇的员工和工会积极分子,带有一定偏见。” 针对《纽约时报》称福耀正面临激烈的工会运动,国内媒体又将这一内容转述为工人游行,曹德旺说并无此事。“福耀2000多工人里只有几十个参加了工会会议,而且这是工人在厂区外参加活动,福耀无权干涉。” 福耀被罚10万美元的背后 对于报道中谈及的福耀在美工厂接受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署(OSHA)罚款10万美元一事,曹德旺说被罚是去年初的事情,是因为安全隐患问题。 对于报道中提到有工人反映安全措施不足的情况,曹德旺表示也不属实。他说:“我这边10亿美元的投资,如果发生一个命案,我的企业就倒了。代顿工厂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工厂,装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是最强的,不存在这个问题。” 他还补充说,工厂对新人入职有三个月培训期,新员工有足够时间熟悉工厂流程和技术。而在中国,工人入职培训只有一个礼拜。 曹德旺还对新华社记者说:“福耀美国工厂生产环境非常漂亮,外面像花园,里面像酒店。我们对待员工就跟对待家人一样,工资高出当地行业5%-10%。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基金,一年给基金会100万美元做社会救济、员工特困救济,帮助员工。我们跟员工的沟通没有问题,跟员工的关系非常好。” 谈到管理层中美人员比例问题,曹德旺说,福耀一开始就是本土化运营,所有行政职务都是美国人,没有中国人当一把手。中国人仅作为技术专家和顾问来进行技术指导。而《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福耀正面临一名前经理提起的诉讼,他说自己因为不是中国人而走人。 工厂快速扩张都会遇到挑战 俄亥俄州招商机构高级董事总经理克丽丝蒂·坦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工厂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挑战。“福耀在两年时间内,就迅速扩张到2000多名员工。我认为福耀在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挑战相当出色。他们一直在与工人沟通解决问题,我有信心福耀能够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坦纳说,在美国投资都需要面临工人是否可以组建工会的问题,企业投资时需要彻底了解工会在美国的情况及工会的规章制度。“有没有工会,企业最终都需要与员工保持良性关系,企业对工人好,最终工人也会回馈企业。” 坦纳还表示,福耀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工会问题的企业。“40年前,本田公司在俄亥俄州投资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0年过去了,本田在俄亥俄州雇佣了1.3万人,与各利益相关方都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但到现在也没有工会组织介入本田。”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9日电  记者江宇娟  李洁)[详情]

曹德旺称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被罚10万美元是去年
曹德旺称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被罚10万美元是去年

  曹德旺称《纽约时报》对福耀在美工厂报道不实 新华社华盛顿6月19日电(记者江宇娟李洁)针对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工厂遭工人抵制等问题,该集团董事长曹德旺19日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首次正面回应,称报道不实。 《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曹德旺在美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纽约时报》的报道激怒了工厂所在的代顿地区政府。当地政府认为这是造谣,福耀为代顿地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纽约时报》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俄亥俄州一家中国工厂的文化冲突”的文章,直指福耀在美设厂遭遇用工、生产安全和文化冲突等问题。文章说,一些工人质疑福耀是否真的想按照美国监管标准在当地生产经营。 曹德旺说,厂方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与工人的关系。目前工人非常稳定,事实证明福耀用工政策是正确的。“《纽约时报》并没有到福耀工厂参观,没有采访现场工作的工人,而是在外面找一些被解雇的员工和工会积极分子,带有一定偏见。” 针对《纽约时报》称福耀正面临激烈的工会运动,国内媒体又将这一内容转述为工人游行,曹德旺说并无此事。“福耀2000多工人里只有几十个参加了工会会议,而且这是工人在厂区外参加活动,福耀无权干涉。” 福耀1995年进入美国市场,很长时间内,福耀在美国的发展以贸易为主。随着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加上美国政府支持制造业回流,福耀选择在美投资建厂。 由福耀投资的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南部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工厂去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 福耀被罚10万美元的背后 对于报道中谈及的福耀在美工厂接受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署(OSHA)罚款10万美元一事,曹德旺说被罚是去年初的事情,是因为安全隐患问题。 福耀美国新闻官在给新华社记者发来的声明中说:“OSHA提出福耀在生产初期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例如某些机器为了安全考虑该上锁而没有上锁。企业收到OSHA提出的问题报告后,可以选择上诉,或是和解。和解的好处是,我们接受OSHA提出的一小部分确实有依据的批评,马上改善生产安全环境。” 声明说,任何一个企业从100人扩大到2000人的规模,都需要一个成长期,在建厂初期,基础安装阶段以及员工培训阶段,一定会遇到一些细节的不完美。“OSHA在提出建议后,我们接受其中一部分属实的批评并选择和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改善员工生产环境和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上。” 因此,对于报道中提到有工人反映安全措施不足的情况,曹德旺表示也不属实。他说:“我这边10亿美元的投资,如果发生一个命案,我的企业就倒了。代顿工厂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工厂,装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是最强的,不存在这个问题。” 他还补充说,工厂对新人入职有三个月培训期,新员工有足够时间熟悉工厂流程和技术。而在中国,工人入职培训只有一个礼拜。 曹德旺还对新华社记者说:“福耀美国工厂生产环境非常漂亮,外面像花园,里面像酒店。我们对待员工就跟对待家人一样,工资高出当地行业5%-10%。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基金,一年给基金会100万美元做社会救济、员工特困救济,帮助员工。我们跟员工的沟通没有问题,跟员工的关系非常好。” 谈到管理层中美人员比例问题,曹德旺说,福耀一开始就是本土化运营,所有行政职务都是美国人,没有中国人当一把手。中国人仅作为技术专家和顾问来进行技术指导。而《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福耀正面临一名前经理提起的诉讼,他说自己因为不是中国人而走人。 在美遇到法律纠纷不足为奇 对此事件,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洪世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就赴美经营的中企而言,在商务层面,来自中国的管理团队要有美国国情意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有美国法律法规那样细密;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诉讼频繁。这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任何外国投资人(即便是与美国同文同种的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去美国投资,如果不充分考虑美国的上述国情特点,都要付出学费,走弯路。”洪世宏说。 虽然对福耀在美工厂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便评价,但洪世宏强调,中企在赴美投资前,要集中精力去主动识别和理解中美经营制度环境的差异,不要事后被动应对,把法律和合规成本算足,把人的因素考虑到位,把“软因素”当“刚需”来解决。 另一方面,如果出现法律纠纷,应咨询专业律师团队。“仅就《纽约时报》报道的福耀在美国遇到的法律纠纷,无论是就其发生的频次、涉案金额(赔偿或罚款)、法律的复杂性都不是特别突出。换句话说,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企业家投资做如此规模的生产项目遇到这些法律纠纷也不奇怪。找到好的律师,这些法律纠纷都是‘感冒’级别的问题,不足以构成‘危机’。”洪世宏说。 有观察人士提到,“严格遵守美国劳工法律”和“保障企业高效运转”存在矛盾。金融危机前后工会强势导致劳动成本过高拖垮美国汽车产业常被引为例证。对此,洪世宏认为,换个角度看,遵守美国法律未必是代价和负担。“很多时候,美国法律也是资源,是价值所在,潜力所在,看你能否真正入乡随俗,学会运用。” 他表示,遵守当地法律是必须的。“但是,遵守当地法律不是简单的道德高调,这里也有法律技术问题。在美国,中企的美国子公司是美国法人,可以参与美国的社会、政治活动。这些中资美国企业可以组织起来,以商会形式与当地政府、社区、民众、其他社团互动,影响认知,甚至合法参与游说,影响各级法律法规的修订。” 工厂快速扩张都会遇到挑战 俄亥俄州招商机构高级董事总经理克丽丝蒂·坦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工厂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挑战。“福耀在两年时间内,就迅速扩张到2000多名员工。我认为福耀在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挑战相当出色。他们一直在与工人沟通解决问题,我有信心福耀能够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坦纳说,在美国投资都需要面临工人是否可以组建工会的问题,企业投资时需要彻底了解工会在美国的情况及工会的规章制度。“有没有工会,企业最终都需要与员工保持良性关系,企业对工人好,最终工人也会回馈企业”。 坦纳还表示,福耀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工会问题的企业。“40年前,本田公司在俄亥俄投资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0年过去了,本田在俄亥俄雇佣了1.3万人,与各利益相关方都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但到现在也没有工会组织介入本田。”[详情]

曹德旺在美开厂不太顺 该看笑话还是该鼓励他(视频)
曹德旺在美开厂不太顺 该看笑话还是该鼓励他(视频)

  曹德旺在美国开厂不太顺,该看笑话、同情、还是鼓励他 来源:环球时报 曾经表示在美国开厂成本比中国低很多的曹德旺,被爆在美国开厂遭遇工会刁难,一些工人不好好干活,对福利什么都要求,没法管。老胡是这么评论的: [详情]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来源:环球网 最近,《纽约时报》发出了一篇有关福耀美国公司的报道。其实事情并没有《纽约时报》所说的那么大,更不像国内一些“标题党”媒体渲染的那样“福耀美国公司的员工都上街游行了”。如果是那样,作为上市公司,福耀集团早就发出声明公告。而且在这个事情发生后,看看福耀集团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我们的股价在上涨呢,这说明我们的股东充分相信福耀。 我并不反对工会 企业中有工会组织,这在美国很正常。我并不反对美国工会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文化。 对在美国经营的企业家来说,面对工会这是家常便饭。我在美国投资20年知道怎么应对。福耀在美国的公司中,有一家就有工会,我们跟工会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 福耀其他公司中,有少数工会积极分子进入我们工厂的员工队伍中,他们没有闹什么事,就是悄悄发传单,我们一发现就与他们进行了交涉,并且告诉他们福耀在对待建立工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福耀在美国新成立的公司,我们都会直接跟员工商量和讨论管理的问题。 其实福耀现在遭遇的这个事情也在意料之中。我们在美国的公司普遍经营得很好,今年能实现盈利。美国当地时间18日晚上,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员联系我们,需要我们提供数据。他们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告诉记者,“一些关于福耀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我们已经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所以,这说明州政府在这个事情上是支持福耀的。他们希望能把这个事情的真相搞清楚。如果这件事不明不白,对俄亥俄州也是一种污蔑。 《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为什么这个事情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其中有一些原因。 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举行一个大型的招商活动,中文名是“选择美国论坛”。而《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是6月10日发出的,中文版是6月12日发出的。这篇文章在报道中存在问题,起码有40%是道听途说的。其中主要是采用了被福耀开除的员工的一些说法,听他们发表一些议论。 之所以说30%-40%的内容不真实,我们的公关部门请《纽约时报》提供采访的内容来源,有些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还有30%是历史问题,其中说福耀还因为“环保问题”,被美国联邦安全与卫生署罚款10万美元。其实从这个金额可以看出来,所谓“环保问题”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个罚款也是福耀与有关部门协商的结果。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被发现环保有问题,别提10万美元,就是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工会组织曾跑到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酒店,组织一场活动,就是在酒店里搞个会议,邀请了来自我们工厂的大概二三十个工会积极分子(之前应聘到我们工厂工作的人),开会完之后,高兴地对事先可能联系好的当地新闻媒体说,“我们成功地召开会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故意模糊了一个概念。按照美国当地的法律,在一家工厂成立工会,必须得到所在工厂半数以上员工的同意。但这次参加他们召集活动的人数顶多只占整个工厂的3%-4%,所以远远达不到成立工会的标准。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甚至中国在国外投资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或者发声,是担心被美国媒体继续炒作、发酵。美国政府17日举行这个对华招商活动,10日《纽约时报》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后者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不太清楚。《纽约时报》是为了拆特朗普政府的台,还是为了体现美国的绅士风度,告诉被邀请来美国投资的上千家中国企业,美国有这些“阳谋”,你们还投不投? 所以,在招商会的前一个星期出这样一篇文章,目的有些让人疑惑。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另外,中国国内一些媒体的“标题党”表现,让我实在是惊讶了,也接受不了。作为一个几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很多数据都是白纸黑字摆在那里的。而福耀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美国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中国的品牌影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严肃报道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词和编造谣言。靠谣言来吸引眼球并赚钱,不但卑鄙,而且也太可怜了。 比如,“曹德旺美国公司员工上街游行”,这个是中国一些标题党媒体在胡说八道。虽然这个事情是《纽约时报》挑的头,但中国国内的“标题党”却在利用机会大造舆论。他们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把一些中国企业家吓回去,二是想影响股市。 福耀几天来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受到这一新闻炒作的影响。如果是一家小公司,经过如此折腾,可能损失不小。从最初办厂到现在,我一直是很规矩的企业家,如果真的在美国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的公司会马上发出正式公告。 福耀不怕被诉 有媒体说,有员工或工人要起诉福耀,但是这个员工是被福耀开除在先的。他起诉我什么?根据美国的法律,如果起诉的理由不充分,会通过律师让你撤回。《纽约时报》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事情其实是在海外投资经常遇到的情况,就算被开除的员工起诉福耀,如果福耀输了的话,也只是一个劳资纠纷,因为我们购买了正规保险,保险公司将会进行赔偿。 关于这次事件,保险公司也问过我们的态度,是跟这样的员工和解,还是不跟他和解。我们认为,开除他是因为他职业操守出了问题,我们并不怕他走法律途径起诉,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有我们的用人标准。 而且,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额是10亿美元,他起诉赔偿的金额加上律师费,大约几十万美元。所以,就算他告赢了官司,拿到了赔偿也不会影响福耀在美国的投资。而且,一旦他起诉,我认为我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我们会奉陪到底。如果他不起诉,我们都会考虑起诉。这个人虽然已被开除,但也必须把事情搞清楚,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讲诚信。(作者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本文由胡锦洋采访整理)[详情]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一些媒体胡说八道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一些媒体胡说八道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来源:环球网 最近,《纽约时报》发出了一篇有关福耀美国公司的报道。其实事情并没有《纽约时报》所说的那么大,更不像国内一些“标题党”媒体渲染的那样“福耀美国公司的员工都上街游行了”。如果是那样,作为上市公司,福耀集团早就发出声明公告。而且在这个事情发生后,看看福耀集团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我们的股价在上涨呢,这说明我们的股东充分相信福耀。 我并不反对工会 企业中有工会组织,这在美国很正常。我并不反对美国工会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文化。 对在美国经营的企业家来说,面对工会这是家常便饭。我在美国投资20年知道怎么应对。福耀在美国的公司中,有一家就有工会,我们跟工会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 福耀其他公司中,有少数工会积极分子进入我们工厂的员工队伍中,他们没有闹什么事,就是悄悄发传单,我们一发现就与他们进行了交涉,并且告诉他们福耀在对待建立工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福耀在美国新成立的公司,我们都会直接跟员工商量和讨论管理的问题。 其实福耀现在遭遇的这个事情也在意料之中。我们在美国的公司普遍经营得很好,今年能实现盈利。美国当地时间18日晚上,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员联系我们,需要我们提供数据。他们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告诉记者,“一些关于福耀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我们已经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所以,这说明州政府在这个事情上是支持福耀的。他们希望能把这个事情的真相搞清楚。如果这件事不明不白,对俄亥俄州也是一种污蔑。 《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为什么这个事情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其中有一些原因。 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举行一个大型的招商活动,中文名是“选择美国论坛”。而《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是6月10日发出的,中文版是6月12日发出的。这篇文章在报道中存在问题,起码有40%是道听途说的。其中主要是采用了被福耀开除的员工的一些说法,听他们发表一些议论。 之所以说30%-40%的内容不真实,我们的公关部门请《纽约时报》提供采访的内容来源,有些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还有30%是历史问题,其中说福耀还因为“环保问题”,被美国联邦安全与卫生署罚款10万美元。其实从这个金额可以看出来,所谓“环保问题”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个罚款也是福耀与有关部门协商的结果。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被发现环保有问题,别提10万美元,就是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工会组织曾跑到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酒店,组织一场活动,就是在酒店里搞个会议,邀请了来自我们工厂的大概二三十个工会积极分子(之前应聘到我们工厂工作的人),开会完之后,高兴地对事先可能联系好的当地新闻媒体说,“我们成功地召开会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故意模糊了一个概念。按照美国当地的法律,在一家工厂成立工会,必须得到所在工厂半数以上员工的同意。但这次参加他们召集活动的人数顶多只占整个工厂的3%-4%,所以远远达不到成立工会的标准。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甚至中国在国外投资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或者发声,是担心被美国媒体继续炒作、发酵。美国政府17日举行这个对华招商活动,10日《纽约时报》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后者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不太清楚。《纽约时报》是为了拆特朗普政府的台,还是为了体现美国的绅士风度,告诉被邀请来美国投资的上千家中国企业,美国有这些“阳谋”,你们还投不投? 所以,在招商会的前一个星期出这样一篇文章,目的有些让人疑惑。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另外,中国国内一些媒体的“标题党”表现,让我实在是惊讶了,也接受不了。作为一个几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很多数据都是白纸黑字摆在那里的。而福耀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美国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中国的品牌影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严肃报道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词和编造谣言。靠谣言来吸引眼球并赚钱,不但卑鄙,而且也太可怜了。 比如,“曹德旺美国公司员工上街游行”,这个是中国一些标题党媒体在胡说八道。虽然这个事情是《纽约时报》挑的头,但中国国内的“标题党”却在利用机会大造舆论。他们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把一些中国企业家吓回去,二是想影响股市。 福耀几天来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受到这一新闻炒作的影响。如果是一家小公司,经过如此折腾,可能损失不小。从最初办厂到现在,我一直是很规矩的企业家,如果真的在美国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的公司会马上发出正式公告。 福耀不怕被诉 有媒体说,有员工或工人要起诉福耀,但是这个员工是被福耀开除在先的。他起诉我什么?根据美国的法律,如果起诉的理由不充分,会通过律师让你撤回。《纽约时报》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事情其实是在海外投资经常遇到的情况,就算被开除的员工起诉福耀,如果福耀输了的话,也只是一个劳资纠纷,因为我们购买了正规保险,保险公司将会进行赔偿。 关于这次事件,保险公司也问过我们的态度,是跟这样的员工和解,还是不跟他和解。我们认为,开除他是因为他职业操守出了问题,我们并不怕他走法律途径起诉,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有我们的用人标准。 而且,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额是10亿美元,他起诉赔偿的金额加上律师费,大约几十万美元。所以,就算他告赢了官司,拿到了赔偿也不会影响福耀在美国的投资。而且,一旦他起诉,我认为我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我们会奉陪到底。如果他不起诉,我们都会考虑起诉。这个人虽然已被开除,但也必须把事情搞清楚,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讲诚信。(作者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本文由胡锦洋采访整理)[详情]

曹德旺又陷入莫名其妙网络风波 谁在误导公众?
曹德旺又陷入莫名其妙网络风波 谁在误导公众?

  曹德旺被“痛不欲生”,谁在误导公众 来源:钱江晚报 “曹德旺痛不欲生”,“用10亿美元换来辱骂、游行、罚款”……近日,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又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网络风波。原因是,有媒体报道,福耀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投资兴建的工厂,“出现了很大的文化冲突”,消息传到国内后,却被一些媒体和公号不断扭曲夸大,让人感觉这家工厂遭遇严重水土不服,甚至快办不下去了一样。 对比原来关于此事的报道以及随后流行的说法,便可看到一些事实被有意无意地“改写”了。比如,曹德旺接受采访谈及此事时表示,解雇两名高管是因为“他们不尽职,浪费我的钱”,报道用的形容词是“他叹息称”,但在有的文章中却变成了“痛不欲生”。 转载和评论此事的文章,可以肯定并没有采访过曹德旺本人,也没有亲赴美国工厂采访,怎么能如此惟妙惟肖地描绘曹德旺与被解雇员工的心情?或许是为了突出“主线”,多数文章也没有转述该工厂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说法,他表示,过去数月里,工厂的气氛已极大改善,其中包括采取了很多新的安全措施,以及将员工时薪提高了两美元。 很难说这些文章都是故意抹黑曹德旺,也许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罢了。但如此不顾事实,大肆渲染,不仅对企业不公,也打击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热情。就事情本身来讲,企业解雇员工或发生诉讼,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在搞清楚谁是谁非之前,公允的做法是客观呈现双方的说法。福耀集团的这家美国工厂虽然属于新办企业,但其在国外销售产品、兴建生产基地,却不是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为了在美投资办厂,按曹德旺的说法,福耀集团对美国已经考察了20年。 如何与当地市场、法规制度对接,相信曹德旺事前做过大量准备工作。记得前不久,曹德旺还细致地对比过中美两国的制造成本,可见他在美国投资办厂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进入当地后,就一定能够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只不过,有些问题只有在工厂真正运作起来后才可能碰到,也才能有切身体会。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企业运作的正常机制,无须惊讶,更不必夸大。 目前,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代顿的工厂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将为美国市场提供四分之一的汽车玻璃配套需求。福耀集团既不会也不可能因为工厂运作出点麻烦就铩羽而归,人们也不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点挫折就冷嘲热讽,火上浇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投资设厂、开拓市场,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企业既要充分了解投资目的地的市场与政策,做到知己知彼,但也不要被一时困难吓倒。[详情]

曹德旺发声: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曹德旺发声: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推荐阅读】 环球时报社评:我们该不该再消费一次曹德旺 媒体评曹德旺在美水土不服:不能把严要求视为累赘 央视评论: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不必幸灾乐祸 曹德旺:福耀在美国不会被“吓倒” 来源:环球网 最近,《纽约时报》发出了一篇有关福耀美国公司的报道。其实事情并没有《纽约时报》所说的那么大,更不像国内一些“标题党”媒体渲染的那样“福耀美国公司的员工都上街游行了”。如果是那样,作为上市公司,福耀集团早就发出声明公告。而且在这个事情发生后,看看福耀集团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我们的股价在上涨呢,这说明我们的股东充分相信福耀。 我并不反对工会 企业中有工会组织,这在美国很正常。我并不反对美国工会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文化。 对在美国经营的企业家来说,面对工会这是家常便饭。我在美国投资20年知道怎么应对。福耀在美国的公司中,有一家就有工会,我们跟工会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 福耀其他公司中,有少数工会积极分子进入我们工厂的员工队伍中,他们没有闹什么事,就是悄悄发传单,我们一发现就与他们进行了交涉,并且告诉他们福耀在对待建立工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福耀在美国新成立的公司,我们都会直接跟员工商量和讨论管理的问题。 其实福耀现在遭遇的这个事情也在意料之中。我们在美国的公司普遍经营得很好,今年能实现盈利。美国当地时间18日晚上,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员联系我们,需要我们提供数据。他们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告诉记者,“一些关于福耀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我们已经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所以,这说明州政府在这个事情上是支持福耀的。他们希望能把这个事情的真相搞清楚。如果这件事不明不白,对俄亥俄州也是一种污蔑。 《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为什么这个事情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其中有一些原因。 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举行一个大型的招商活动,中文名是“选择美国论坛”。而《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是6月10日发出的,中文版是6月12日发出的。这篇文章在报道中存在问题,起码有40%是道听途说的。其中主要是采用了被福耀开除的员工的一些说法,听他们发表一些议论。 之所以说30%-40%的内容不真实,我们的公关部门请《纽约时报》提供采访的内容来源,有些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还有30%是历史问题,其中说福耀还因为“环保问题”,被美国联邦安全与卫生署罚款10万美元。其实从这个金额可以看出来,所谓“环保问题”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个罚款也是福耀与有关部门协商的结果。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被发现环保有问题,别提10万美元,就是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工会组织曾跑到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酒店,组织一场活动,就是在酒店里搞个会议,邀请了来自我们工厂的大概二三十个工会积极分子(之前应聘到我们工厂工作的人),开会完之后,高兴地对事先可能联系好的当地新闻媒体说,“我们成功地召开会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故意模糊了一个概念。按照美国当地的法律,在一家工厂成立工会,必须得到所在工厂半数以上员工的同意。但这次参加他们召集活动的人数顶多只占整个工厂的3%-4%,所以远远达不到成立工会的标准。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甚至中国在国外投资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或者发声,是担心被美国媒体继续炒作、发酵。美国政府17日举行这个对华招商活动,10日《纽约时报》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后者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不太清楚。《纽约时报》是为了拆特朗普政府的台,还是为了体现美国的绅士风度,告诉被邀请来美国投资的上千家中国企业,美国有这些“阳谋”,你们还投不投? 所以,在招商会的前一个星期出这样一篇文章,目的有些让人疑惑。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另外,中国国内一些媒体的“标题党”表现,让我实在是惊讶了,也接受不了。作为一个几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很多数据都是白纸黑字摆在那里的。而福耀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美国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中国的品牌影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严肃报道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词和编造谣言。靠谣言来吸引眼球并赚钱,不但卑鄙,而且也太可怜了。 比如,“曹德旺美国公司员工上街游行”,这个是中国一些标题党媒体在胡说八道。虽然这个事情是《纽约时报》挑的头,但中国国内的“标题党”却在利用机会大造舆论。他们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把一些中国企业家吓回去,二是想影响股市。 福耀几天来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受到这一新闻炒作的影响。如果是一家小公司,经过如此折腾,可能损失不小。从最初办厂到现在,我一直是很规矩的企业家,如果真的在美国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的公司会马上发出正式公告。 福耀不怕被诉 有媒体说,有员工或工人要起诉福耀,但是这个员工是被福耀开除在先的。他起诉我什么?根据美国的法律,如果起诉的理由不充分,会通过律师让你撤回。《纽约时报》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事情其实是在海外投资经常遇到的情况,就算被开除的员工起诉福耀,如果福耀输了的话,也只是一个劳资纠纷,因为我们购买了正规保险,保险公司将会进行赔偿。 关于这次事件,保险公司也问过我们的态度,是跟这样的员工和解,还是不跟他和解。我们认为,开除他是因为他职业操守出了问题,我们并不怕他走法律途径起诉,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有我们的用人标准。 而且,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额是10亿美元,他起诉赔偿的金额加上律师费,大约几十万美元。所以,就算他告赢了官司,拿到了赔偿也不会影响福耀在美国的投资。而且,一旦他起诉,我认为我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我们会奉陪到底。如果他不起诉,我们都会考虑起诉。这个人虽然已被开除,但也必须把事情搞清楚,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讲诚信。(作者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本文由胡锦洋采访整理)[详情]

环球时报社评:我们该不该再消费一次曹德旺
环球时报社评:我们该不该再消费一次曹德旺

  社评:我们该不该再“消费”一次曹德旺 来源:环球网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与当地工会发生一些冲突,美国主流媒体一报道,中国舆论场又炸锅了。去年12月曹德旺高呼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中国还低,中国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一度引爆舆论。如今美媒称他的美国分厂面临人工成本奇高,工会步步紧逼的情况,中国国内舆论又把他团团围住,并且再次分成两派。 一派多少有点幸灾乐祸,意思是,你曹德旺不是说美国的建厂成本比中国还低吗?这下你可尝到美国制造业“低成本的优越性”了。还有一种是要千方百计证明中国的不是,他们说:原来美国才是社会主义啊,那里的工人那么牛,工会真为工人说话,比咱这边的社会主义强多了。 不能不说,这两种反应都有问题,都多少有点“消费”曹德旺,借围绕曹德旺的关注度宣扬自己的固有观点,而且这两种声音由于相互排斥,有被对方逼向偏激的倾向。 需要指出,曹德旺当初说在美国建厂比在中国成本低,带了一定的情绪。另一方面,他触及了中国制造业成本在攀升的真实问题,也实际推动了舆论对该问题的关注。回头看,这种触动有积极意义,有值得肯定之处。与此同时,如果以曹德旺的个人体会为依据,下中国制造业成本普遍高于美国的结论,就是另一种偏颇。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如果真的高于美国,大概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了。那样的话,中国制造业全面外流、中国出口土崩瓦解就已不是将来时,而是正在惊人上演的现实剧。特朗普总统恐怕也用不着为美国制造业回流着急了,那种回流挡都挡不住。 其实去年底所谓的“曹德旺跑了”是个伪命题,它只是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之一的美国增设了一家车用玻璃工厂,这对于福耀玻璃的生产布局来说是合理的。 至于福耀玻璃在美国与工会发生冲突,这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最常见的波折之一,尤其是在西方。中国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肯定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没有关系。从长远看,福耀玻璃和其他致力于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都需全面了解海外的生产要素情况,适应前往建厂国家的法律和工会制度,从而避免被动。 曹德旺一次主动发牢骚,一次被动受到媒体的报道,但两次他都成了社会热点争论的噱头。他被不同的人当成了不同的符号,这大概也是一个他这样能见度极高的企业家经常会有的遭遇。 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制造业的环境至今在世界上仍然是有竞争力的,对此我们不应为了一个具体问题而轻易予以否定。在保持这一信心的同时,我们需对中国一些生产要素快速的价格上涨保持警惕,要知道,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很被人眼红,想从中国手里抢工作的国家很多,我们不能把自己好不容易攥在手里的饭碗拱手让给别人。 对多数中国企业家来说,中国这块土地依然是他们的“热炕头”,他们偶尔发几句牢骚,并不代表这一事实的改变。中国企业家的更大挑战是闯世界,其难度是综合的。然而再难,也得有人做探路的先驱者们,中国社会也应对他们的勇敢之举给予鼓励和支持。这体现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集体能力和眼界。[详情]

媒体评曹德旺在美水土不服:不能把严要求视为累赘
媒体评曹德旺在美水土不服:不能把严要求视为累赘

  刘波:客观看待曹德旺在美“水土不服” 刘波 近期,中国上市公司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在美国建厂一事,再次引起了公众关注。曹德旺上一次成为舆论焦点的时候,是他谈到了美国的低税收优势,从而在国内引起了一轮关于企业税负问题的争论。上一次舆论是比较支持曹德旺的,但这一次似乎形势倒了过来,据说他赴美开厂遭遇了一系列的“水土不服”,甚至有说法是他“踩了坑”,“倒霉”了。 据报道,曹德旺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兴建的玻璃厂,被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处以“违规操作”罚款,并迎面撞上了美国“强大”的工会,遭遇了工作条件与种族歧视方面的繁多的投诉。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系列的“麻烦”。有的人的弦外之音是,假如他没有出去投资的话,可能在国内就不会碰到这种“麻烦”,他的选择是错误的。但这也许过于武断。其实,从一个企业的例子,不足以对中美两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的比较,我们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解和辨析。 事实上,企业选择投资目的地肯定是会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税收,还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都只是一个方面,而不可能是全部。尤其是在海外投资的企业,肯定会因环境、文化的不同而遇到一定的适应问题,经历一定的“文化冲击”,不能因为有问题出现,就轻易判定这种尝试是失败的,或者是不值得的。企业去别的地方投资,也可能遭遇别的问题。曹德旺在美国的投资,除了税收因素之外,很可能也考虑到了美国先进的技术,上下游市场在地理上的接近,以及相关产业的集群效应等等。此外,美国在创新方面的优势,金融制度的成熟性和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可能也是考虑的因素。这一投资的合理性,必须权衡所有利弊进行综合的判断。 和吸引外资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意味着可以试错,可以付出学费,而曹德旺的企业也可能是在付出它的学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肯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尊重当地监管机构,尊重当地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同时也要逐渐适应当地的文化。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因初期的挫折就断定是失败的。“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久了,未来可能和当地的监管机构、劳工之间有更好的磨合。 曾几何时,中国非常重视学习国外的技术和先进经验,包括管理经验和企业治理经验,目前中国的实力不断提升,从技术到制度,在很多方面同西方的差距都在逐渐缩小,但这种谦虚的精神还是需要保留的。我们不能把国外的生产安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较高的标准一棍子打死,认为都对企业经营不利。有的标准可能过于繁琐了,但有的标准可能是必需的,都需要具体分析。 有人说曹德旺在美国投资设厂,帮助美国解决就业问题,为什么还会遭遇工人的投诉。其实,企业和员工各有各的利益,问题只在于如何合理地博弈。企业创造了就业机会,但一码归一码,也不能强求对方“感恩”。如果员工根据美国法律法规提起了诉讼,就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我们也不能认为这就是员工给企业“找茬”,因为追求安全的生产环境,得到企业的尊重,本来也是员工应该享有的权利。 即使曹德旺的企业真的在美国遇到了更高的成本,那它依然享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发达国家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但在高端工业、高科技、服务业等方面仍然占据先机,具有对外来投资的强有力的吸引力,依然在吸引资金涌入。在全球市场开放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为什么选择去那里,仍然有背后的理由,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此外还需看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状况,通过严格的环境监管让企业把其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纳入成本考虑之中,改善劳动者权益,这些都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如果美国那边的环境迫使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出调整,那也是一件好事。如果说美国存在着员工更“好诉”的文化的话,中国企业在此过程中得到磨练,不正能给未来更好地走向海外积累经验吗?面对新的现实,我们只能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 我们不能轻易地把严格的生产法规、高安全要求、工会等都视为“累赘”。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也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中国国内的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不能只靠相对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让劳动者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实现劳资双方的共赢,也是中国需要走的道路。 应该说,对于曹德旺的投资的具体情况和美国的营商环境、监管环境等,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不宜轻易下判断。这些中企在美国的经历引起国内关注,也有助于我们积累对于美国市场的知识,并对本国的制度进行相关思考。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才是正在成为大国的中国应有的做法。(编辑 张立伟)[详情]

央视评论: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不必幸灾乐祸
央视评论: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不必幸灾乐祸

  评论丨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 不必幸灾乐祸 2016年底,一句“不要让曹德旺跑了”瞬间引发国内媒体关注,而最近这位赴美投资超10亿美元的“玻璃大王”,又因“曹德旺在美国摊上事了!、”“曹德旺痛不欲生”的新闻再次陷入舆论漩涡中心。 △资料图 《纽约时报》最近以《中资工厂在俄亥俄州遭遇文化冲突》(Culture Clash at a Chinese-Owned Plant in Ohio)为题,报道称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国因劳资关系、工作安全条件、带薪休假等问题遭遇水土不服。 外媒报道 具体提到这些问题: →工厂前副总经理戴维·伯罗斯发起诉讼,说自己因为不是中国人而被“炒鱿鱼”,但回避了自己的绩效表现。 → 员工丽莎-康诺利抱怨说,如果没有足够早地提前申请带薪假,福耀就会以旷工为由对工人进行纪律处分。 →名叫詹姆斯-马丁的前雇员表示,公司让他暴露在刺鼻的化学物质中,令他的双臂起疱,肺活量变小... →2016年11月,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对福耀的一些违规行为处以逾22.5万美元的罚款,比如缺乏完善的锁定防护机制,以确保工人修理或保养设备时机器电源是关闭的。 →美国“汽车产业工人联合会”(UAW)发起工会运动,从今年起,UAW工会在征集员工签名,支持福耀厂内建立工会。根据规定,一旦有30%工人建议建立工会,美国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NLRB)就会介入,监督工会选举的公平公正。一旦选举中有超过50%的工人同意建立工会,UAW将正式获得福耀工人群体的代表权。UAW称,目前已经有6.6%的工人同意。 福耀玻璃回应: →回应解雇员工: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解雇副总经理是因为“他不尽职,浪费我的钱”。福耀玻璃官方则宣称:“这是为了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回应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的罚款:福耀在今年3月与其达成和解协议,投资约700万美元改善工厂的安全相关问题,罚金降至10万美元。 →回应工会运动:福耀的公共关系总监科什纳表示,去年年底,工厂的确出现过动荡因素。不过,工厂的气氛已极大改善,不久前,每位生产线上的员工提高2美元/小时的工资,即使有6%的人签名请愿,但至少剩下94%的工人对于在福耀工作感到满意。 △福耀玻璃美国工厂 “福耀玻璃在美国遇到麻烦”这样的报道一出,很多人立刻翻出半年前曹德旺赴美投资设厂时的系列言论,他当时曾表示“国外税费低”“能源成本廉价”,另外,公司还能获得当地政府补贴,而且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如今两相对比,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一些人甚至抱有幸灾乐祸的心态。赴美投资真的就是陷阱吗?曹德旺遇到的问题是孤例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何看待“曹德旺们”的烦恼? 央视评论 从半年前有人惊呼“曹德旺跑了”,到现在又在流传“曹德旺栽了”,福耀玻璃投资美国建厂遭遇了神转折。 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的烦恼 不必幸灾乐祸 对曹德旺们在美国烦恼的关注焦点,不应该是对福耀当下面临困境幸灾乐祸,而是既要思考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总结经验教训来帮助企业;同时又要着力改善企业在国内经营的环境,使得企业至少不至于单单由于税费等成本原因“被迫出海”,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曹德旺决定赴美办厂之初,公司曾表示将用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比中国便宜一半的电价来抵消俄亥俄州更贵的劳动力成本。然而现在遭遇劳资关系和文化冲突等,说明中美之间的投资环境以及各种成本不能简单对比,公司的生产成本更非资产损益表中的加减法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固然让企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但同时职业化、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仍是中国能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之前因工资上涨就唱空中国的说法被证明是短视的。 当然,福耀等企业到国外投资并非都是出于成本原因,也有贴近市场等考量。企业“走出去”一直是大势所趋,学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企业“走出去”也不能保证全部一帆风顺,由于各国的市场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对中国企业“国际业务,本土经营”的管理能力提出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试图走出国门,无论在哪个国家,中国企业都可能受到与福耀类似的来自工会或劳资纠纷等各种挑战。 “走出去”对中企是挑战也是机遇 处理好劳资关系是企业出海必修课。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谋求更好地与劳方、与当地社区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寻求被理解,努力消除文化沟通中的误区和随之而来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中企在处理各种问题过程中按规范做事,妥善解决劳工、环保等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使得经营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走出去”对中国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海外市场企业可能会遭遇来自经营理念、文化差异等种种“水土不服”,企业也会暴露出难以把握商业规则、对可能遭遇的困难估计不足、资金管理能力有限、创新与人才瓶颈等多重短板。但这并不能阻碍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贯是中国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在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升级、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同时,也为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从对外投资大国到投资强国的跨越、推动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总结前面几十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可以发现,在执层面上企业可以在进入目标国市场前先做好可行性研究与尽职调查,全面了解投融资环境,在决定投资后更要注重财务管理,降低税务和汇兑风险,同时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塑造企业健康形象,加强交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好公共关系。此外企业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制定清晰的海外发展战略,积极建立国际产业价值链。通过在这些方面发力,有助于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领高点。 国内经营环境更好 企业在“主动出海”时更有底气 最后,对于跨国投资来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并不能根据一时的困难就判定福耀在美国的投资失败了,更不能幸灾乐祸,觉得曹德旺活该,这种心态不利于提升中国自身竞争力。曹德旺虽然在美国碰到麻烦,但其在国内提出的一些企业经营负担过重的问题确实存在,不必回避。进一步改善国内的经商环境,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在近几个月来私营部门投资疲软的情况下,为企业减负才能激发经济活力。 下一步政府要在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上加大工作力度,帮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在产业规划方面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扶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国内经营环境好了,会让企业在“主动出海”时更有底气和竞争力。 无论是半年前的“别让曹德旺跑了”,还是现在的“曹德旺栽了”,都不是理性的态度。只有研究这背后的真问题,哀矜勿喜,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提升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经营能力,这才是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拓展中国经济空间的应走之路、应有之义。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亚宏  [详情]

曹德旺在美摊上另一种制度成本:员工投诉种族歧视等
曹德旺在美摊上另一种制度成本:员工投诉种族歧视等

  曹德旺在美摊上的是另一种“制度成本” 来源:新京报 在发达国家投资办厂,如果可能,应该和当地的政府、教会和工会等事先沟通,甚至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曾几何时,中国上市公司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赴美建厂的行为,在国内外引发热烈讨论。如今当初的热议言犹在耳,曹德旺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耗资10亿美元、寄托厚望的车用浮法玻璃厂,却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叠指算来,曹德旺“借壳生蛋”、利用废弃通用汽车厂改造的浮法玻璃厂投产至今不过3年,却已遭遇了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违规操作”罚款(据说金额超过22.5万美元,后通过投资改善工厂安全生产问题和解,罚款降至10万美元)、“闹工会”、员工投诉种族歧视……一系列麻烦。 曹德旺“走出去”的想法本身并没有错,更不应对其冷嘲热讽:作为一个车用浮法玻璃的大供应商,选择让自己这种汽车配套产品靠近全球最大整车生产基地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文化生成地,本身是符合一定的市场规律的选择。“拥抱”美国这个全球最活跃的融资基地,和市场机制最典型、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制高点”,也是对自己和企业未来充满雄心和自信的表现。 实际上,即使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目前我们依然无法断定,他在美国开厂的成本,就一定高于在中国开厂成本。 当然,如今看来,曹德旺本人及其团队,在“走出去”的同时,似乎还是少做了一点点功课。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又是联邦制国家,在纯商业经营活动中,政府只能通过税收等手段间接调节,不能直接干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工会,和独特且时间、精力充沛的脱产“工会贵族”,汽车产业又是美国工会的“重兵集结地”。漫说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的配套厂,就连三大车企也屡屡被其弄到头疼;美国劳动和安全生产法规既严格且繁复,非专业人士很难切实把握;美国人更是全球最善讼的,美国又拥有最适合打官司的“水土”。 这种种“伏笔”,都可能让不知所措的“外宾”陷入一场代价巨大、旷日持久、输赢叵测的诉讼中。 曹德旺美国投资兴建的是传统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依据,但应该说本身就是一次不小的冒险。如果不充分考虑美国本土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工会制度,并充分计算由此带来的成本,势必是会“水土不服”的。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是对的,但选对地区,尤其选对熟悉当地的法律和会计合作机构,非常重要。在发达国家投资办厂,如果可能,应该和当地的政府、教会和工会等事先沟通,甚至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有风险,“走出去”要走好,有必要适当调整国内投资兴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消息说,曹德旺和福耀玻璃正努力“从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是可行的、更是可喜的。对他们而言美国不会是其最后一个海外新市场,他们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或许今天遭遇的种种,对明天、后天的“走出去”,都会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补益。 □陶短房(学者)[详情]

曹德旺这次摊上事了?10亿美元投资换来控诉和罚单
曹德旺这次摊上事了?10亿美元投资换来控诉和罚单

  10亿美元换来控诉、罚单…… 曹德旺这次摊上事了? 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465亿美元,是2015年的三倍水平。在这波轰轰烈烈的赴美投资浪潮里, “玻璃大王”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  2016年10月,福耀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莫雷恩工厂隆重开工,这也是世界最大的单体汽车玻璃工厂。据路透社报道,福耀集团在美国的总投资在2017年将达到10亿美元。 开工不到一年时间,这个举世瞩目的工厂就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起伏,中美双方也都在互相磨合,适应对方的文化。在“蜜月期”中,给当地带去2000个工作岗位的福耀集团曾被美国媒体称为“受欢迎的存在”。与此同时,厂方管理层也承受着员工的诉讼和美国政府部门的罚款,美国汽车业强大的工会组织也让福耀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鲜挑战。 用厂房所在地媒体《代顿日报》的话来讲,这一切都是福耀集团“成长的烦恼”。 每经小编注意到,因为文化冲突而在海外投资遭遇困境的案例数不胜数,这也绝不仅是曹德旺一个人的烦恼。 互惠互利,福耀牵手“铁锈带”小镇 位于代顿市的莫雷恩原本是个典型的美国“铁锈带”城镇。2008年,通用电气关闭了这里的工厂。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甚至将莫雷恩称作一个“令人痛心的过时象征”,直到2014年,福耀集团买下原通用电气厂房,并投入重金改建成全球最大的单体汽车玻璃工厂。 据路透社报道,福耀集团为莫雷恩厂投资了大约5亿美元,雇佣2000名左右的员工,并预计在2017年底之前将员工数量提高到2500人。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福耀集团与代顿市,本来应该是一场互惠互利的完美“结合”。 CNBC分析道,虽然美国的人工成本仍远贵于中国,但是考虑到燃料、水电、运输和税收负担等因素后,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具有成本优势。更何况对于生产汽车玻璃的福耀集团来讲,俄亥俄州距离通用总部所在的五大湖区很近,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福耀玻璃厂区  图片来源:谷歌街景 每经小编在地图上看到,福耀玻璃厂地址设在莫雷恩的福耀大道第800号,紧邻美国75号国道,交通便利。该厂距离五大湖区的底特律、克利夫兰等汽车制造业城市不远,且有高速公路直通。 路透社援引曹德旺的发言说,“我们的顾客希望我们的厂址离他们更近一些,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稳定。”如果从中国运输的话,海上的风暴或者货运方的延迟都会带来损失。 福耀集团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据70%的份额,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2%。路透社估计,莫雷恩工厂如果运转顺利,可以使福耀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一倍。 而代顿市这个制造业曾经衰落的地方,因为福耀玻璃的大手笔投资又开始重现生机。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6年全美制造业工人占总人口比例下滑了0.4个百分点,但莫雷恩工厂所在的俄亥俄州“逆势上扬”,增加了0.1个百分点。代顿日报将福耀玻璃的这笔投资,形容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奖品”。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俄亥俄州长卡西奇在莫雷恩工厂剪彩仪式上说,“得益于我的好朋友曹主席的远大视野和大力投资,现在有2000个本地家庭的生活即将得到极大改善。” 卡西奇州长还对中国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在和福耀一起工作,他们是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当地老工人也表示,为福耀选择了代顿感到自豪。 据福耀美方高管对代顿日报记者表示,福耀的到来使得这座工厂的生产效率大概提高一倍左右,很多美国员工也对中国同事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强度表示敬佩。 蜜月期结束,美国人“怨声载道” 每经小编注意到,这个本该双赢的投资,却因为中美双方在职场文化、经营理念和监管政策方面的分歧,使双方产生了很多龃龉。 对于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来说,在考虑了区位因素、燃料原料和生产成本之后,千算万算却没想到因为对美国法规的不熟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福耀厂区  图片来源:Business Journal 6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中国工厂的文化冲突》,文中列举了福耀莫雷恩工厂开工以来遭到的监管和投诉: 一位名叫丽莎·康诺利的员工抱怨说,如果没有足够早地提前申请带薪假,福耀就会以旷工为由对工人进行纪律处分。 一个名叫詹姆斯·马丁的前雇员表示,他在工作时暴露在刺鼻的化学物质中,使得他的双臂起疱,肺活量变小了。 2016年11月,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对福耀的一些违规行为处以逾22.5万美元的罚款,比如缺乏完善的锁定防护机制,以确保工人修理或保养设备时机器电源是关闭的。OSHA前负责人戴维·迈克尔斯教授表示,这种失误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很常见,它很容易导致断肢甚至死亡事故。福耀在今年3月与OSHA达成协议,将罚金降至10万美元。 代顿日报6月5日报道,一位前员工斯塔格斯代表自己和其他“境遇相似”的前同事们,在联邦法院对福耀玻璃发起了集体诉讼,指控福耀经常让自己加班,却没有足额发放1.5倍的加班工资。 代顿日报另一则报道还指出,莫雷恩工厂员工还抱怨一些安全标签都是用中文写成的,他们也必须依赖谷歌翻译软件才能和中方管理人员沟通,并且员工手册上的考勤规定经常修改。 美国强大的汽车工会,更是福耀集团遭遇的新鲜挑战。 ▲支持工会的员工在厂区宣传  图片来源:代顿日报 全美汽车工人协会(UAW)在美国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1979年该协会拥有150万成员,而如今只剩下40.8万人。这和美国制造业衰落的大趋势相吻合。根据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数据,1994年全美共有1680万个制造业岗位,如今只剩下1230万个,金融危机时期甚至更低。 据代顿日报报道,从今年起,UAW工会一直在福耀员工中征集签名支持。根据规定,只要有超过30%的员工签名支持,UAW工会就可以在美国劳动关系委员会的监督下发起全厂员工投票,以决定莫雷恩工厂的员工是否要整体加入工会。 UAW工会的俄亥俄领导人肯洛兹拒绝透露目前已经征集的签名人数,代顿日报根据相关人士的说法,估计已经签名支持的员工最多只占6%左右。 代顿地区商务部副主席克什纳就对此点评到,“我认为签名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有94%的福耀员工还是对雇主满意的。” 每经小编注意到,今年4月,福耀集团给莫雷恩工厂的员工增加了每小时2美元的时薪,让很多员工感到满意。另据路透社报道,福耀集团在2014年收购了芒山工厂后,管理层也和当地钢铁工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针对外媒对福耀玻璃的上述报道,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福耀玻璃公司进行求证,希望获得回复。但截至发稿,未能获得公司回应。 文化差异大,海外投资“碰壁”实属正常 企业“出海”投资或并购,文化差异将是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把握不准东道国产业环境、当地文化和政策法规而吃亏“碰壁”的,绝不仅只有福耀玻璃一家。 ▲福耀莫雷恩工厂内部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奔驰的母公司,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在1998年收购了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也在当时被称作汽车界的“天作之合”。 然而由于双方企业文化的巨大冲突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新成立的集团第二年就宣告巨亏,这段“联姻”也维持了不到十年时间。2007年,戴姆勒出售了克莱斯勒集团股份,两家公司正式宣告“分道扬镳”。 人力资源网站Global Forced的案例分析显示,德国和美国车企在服从权威的文化、生产运营流程以及工资津贴的发放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区别。在一番内部争斗之后,德国式企业文化在合并后的新集团内占据了绝对上风。 原克莱斯勒集团的美国员工编了一个笑话:请问“戴姆勒-克莱斯勒”该怎么念?正确答案是念戴-姆-勒,因为克莱斯勒是沉默的(不发声的)。 这样的分歧也导致合并后的新集团内耗严重,最终走向了分手的命运。 根据研究机构Rhodium Group的数据,2016年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总额为465亿美元,为2015年水平的三倍,很多公司也是头一遭走出国门。这些出海投资的中国企业还需要学习适应东道国的政策法规和文化环境,补上缺失的一课。 ▲Rhodium Group报告截图 由于海外投资经验的缺乏,中国和日本等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成功率要低于对此驾轻就熟的西方企业。咨询机构Baker&McKenzie集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欧美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在64%左右,日本企业则只有52%的成功率。 这份报告还指出,“文化上的差异可以是一把双刃剑。有些情况下雇主和雇员之间可以因此而擦出花火,但有时候这种差异可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欧美的企业习惯于尽快推出新项目,在项目上线后对暴露的问题快速修正;而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企业更喜欢精心规划,从开工前就设计好整套蓝图。 一位驻扎在上海的金融业内人士司克德对南华早报表示,“中国企业不喜欢花钱购买咨询报告这样的虚拟服务,他们希望把钱投在厂房等实体资产上。” 另外,由于文化差异,中国公司做决定的时间往往是欧洲企业的两倍,因为中国商人更习惯于在事前做足调查工作,以至于常常因此错过稍纵即逝的商机。[详情]

曹德旺们的烦恼:当中国工厂遇到美国工会
曹德旺们的烦恼:当中国工厂遇到美国工会

   文章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俄亥俄州莫雷恩——中国的一家大型玻璃制造商在2014年来到这里,开始花费最终逾5亿美元的资金,对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厂进行整修,这件事情似乎有悖常情:按照特朗普总统那种权威的说法,中国人是在偷走美国的工作岗位。 但现在中国人突然一下子创造了工作岗位。事实上,创造了1500多个工作岗位。 这家名叫福耀集团的中国企业认为,在代顿(Dayton)郊区花这笔钱是值得的,因为这里靠近它的主要客户,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每年都会购买数以百万计的挡风玻璃。 而且这还不是孤例。 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数据,从2000年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美国投资了近1200亿美元;这家咨询公司一直在追踪该趋势。其中将近一半的投资是从2016年初开始的,中国因此在那段时间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之一。 但是爆炸式的投资也带来了出人意料的麻烦。在福耀的车间里,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文化冲突,一些工人质疑该公司是否真地想按照美式监督和美国标准来经营。 福耀正面临着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发起的激烈工会运动,以及一名前经理提起的诉讼,他说自己因为不是中国人而走人。 当然,解决就业是特朗普上任时的承诺。自他胜选以来,像拜耳、软银和印孚瑟斯这样的外国公司已经宣布了要在美国创造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的计划,此举既贴近特朗普的目标,又能避免“美国优先”的反弹。 但是,福耀工厂的情况则揭示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潜在陷阱。 工会从2015年开始与工人会面,今年4月,他们加大了公开活动的力度,举办了一个群情激昂的会议,强调该工厂在规则的执行上相当随意,直言不讳者遭到报复。 一名名叫丽莎-康诺利(Lisa Connolly)的员工抱怨说,如果没有足够早地提前申请带薪假,福耀就会以旷工为由对工人进行纪律处分。一个名叫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的前雇员表示,公司让他暴露在刺鼻的化学物质中,令他的双臂起疱,肺活量变小(马丁今年1月在补休期间丢了工作,理由是旷工记录太多)。 去年11月,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对福耀的一些违规行为处以了逾22.5万美元罚款,比如没有足够好的锁定机制,以在工人修理或保养设备时,关闭机器电源。在今年1月份之前担任OSHA负责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戴维-迈克尔斯(David Michaels)表示,这种失误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很常见,很容易导致断肢甚至死亡事故。 该公司在3月份达成协议,将罚款金额减至10万美元,并采取纠正措施。 人力资源副总裁埃里克-瓦内蒂(Eric Vanetti)承认,去年年底,工厂的确出现过动荡因素。不过,他表示,在过去数月里,工厂的气氛已极大改善,在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解前,工厂就采取了很多新的安全措施。前不久,该公司还将生产员工的时薪提高了两美元。 福耀面临的一个复杂之处是中国在美国的“绿野”投资属于比较新鲜的情况,这种投资是指外国公司在那里修建新的设施,而不是收购已有的设施。 这种方式对双方都有好处。“如果我不在代顿地区投资,很可能没人会在美国的汽车玻璃行业投资,”曹德旺说。 但是,如果投资者不了解美国的监管和政治环境——很多中国高管都是这样,因为中国的劳动标准往往执行得没那么严格——那么这些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 2014年,一家名叫金龙的中国铜管制造公司在阿拉巴马州威尔科克斯县开设了一个工厂,就像福耀一样受到热烈欢迎,因为它投资了1亿多美元,有望为当地创造300个工作机会。但到这年年底,工人们开始抱怨安全措施松懈,工资低,并以微弱多数同意组织工会。 福耀的工人们表示,安全措施有所改善,但也有人指出,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员工德安娜-威尔森(DeAnn Wilson)抱怨称,尽管她在排放烟雾的机器周围工作,但她所在的区域没有适当的通风设备。福耀的健康和安全主管约翰-克兰(John Crane)则表示,那些烟雾是热空气进入寒冷房间产生的蒸汽。 去年11月,福耀玻璃解除了美国工厂副总裁戴维-伯罗斯(David Burrows)的职位。一同被免职的还有工厂总裁约翰-高蒂尔(John Gauthier)。 “他们两个被解雇后,这里的中国色彩更浓厚了,”工厂工人杜安-扬(Duane Young)说。他说,中国人对培训美国员工、与美国员工分担责任甚至打交道几乎没有兴趣。 曹德旺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解雇伯罗斯和高蒂尔是因为“他们不尽职,浪费我的钱”。他叹息称,该工厂的生产力“没有我们在中国的工厂高”,还说“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时间”。 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化规范可以解释这些矛盾。 密歇根大学利伯索尔-罗杰尔中国研究中心(Lieberthal-Roge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主任玛丽-加拉格尔(Mary Gallagher)表示,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通常会雇佣农民工在自己的工厂里工作,他们认为那些人比较顺从,与美国工人不同,后者期望更友好平等的管理风格。“他之前很可能从未经受过来自劳方的这种压力,”她说。 福耀工厂的工人表示,中国的经理似乎把提高产量看得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福耀的工人尼古拉斯-坦嫩鲍姆(Nicholas Tannenbaum)表示,当员工认为设备有问题,要求关闭时,“那个中国人看了看我们,说‘没有必要。’”5月底,坦嫩鲍姆被解雇了。 “生产线还在运行,他们就跳上移动的传送带,去修理它,”他还说。 人力资源总监瓦内蒂表示,该公司并没有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牺牲安全。但他承认,“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人偏重速度,美国人喜欢分析事情,从各个角度把它想清楚。” 瓦内蒂表示,福耀依然坚持原来的计划,打算在四五年内把工厂交给一个以美国管理人员为主的团队打理。前不久,它又雇用了两名美国副总裁。 不过,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史为夷表示,中国在非洲和亚洲的海外投资都表现出不愿把业务交给当地人管理的模式。 “在管理层,你可以看到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中国,”她说,“他们聘请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当地员工一般是人力资源总监。”[详情]

小调查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