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数据

保险行业投资收益下降 近14万亿险资将投向何方
保险行业投资收益下降 近14万亿险资将投向何方

A股四大上市险企去年业绩报告日前披露完毕,净利润大幅减少、投资收益下降等成为关键词。[详情]

新华网|2017年04月01日  09:34
A股四险企2016年日赚2.7亿 盈利降14%
A股四险企2016年日赚2.7亿 盈利降14%

随着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年报同日披露,截至3月30日,A股上市的四大保险公司2016年业绩公布完毕。记者统计发现,去年四家险企共实现净利润985.2亿元,同比下降14.5%,相当于日赚2.69亿元。[详情]

新京报网|2017年03月31日  08:02
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为自己和团队表现打90分
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为自己和团队表现打90分

对于业绩,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16年,我们提出转型发展目标,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困境中执着坚持不动摇,遇到各种阻力,依然向前推动转型,各项指标超出预期。[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4月01日  06:27
六家上市险企五家利润猛降 车险盈利状况堪忧
六家上市险企五家利润猛降 车险盈利状况堪忧

上市险企陆续公布2016年年报,从各家保险公司数据来看,投资收益数据不佳导致多家险企利润大幅下滑,而得益于保费、成本控制、投资等良好表现,中国平安实现了净利润增长。此外,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增速普遍低于行业均值,但结构优化明显,期交业务快速增长成为亮点之一。[详情]

经济参考报|2017年03月31日  00:32
太保总资产首超万亿 低价值银保业务大幅下降
太保总资产首超万亿 低价值银保业务大幅下降

2010年,太平洋保险放弃银保业务冲规模的思路,大力发展“大个险”业务,这一战略选择让公司放弃低价值业务,也牺牲了速度;但它带来的效果是近6年来该公司新业务价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3月31日  06:30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50亿 人保金服筹建两项目子公司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50亿 人保金服筹建两项目子公司

3月27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业绩发布会。报告期内,人保集团总保费收入4398.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8.1%;人保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3.1%;人保健康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8.6%。[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3月28日  05:37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放缓 寿险市占率下滑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放缓 寿险市占率下滑

3月23日,中国平安2016年年报发布,营业收入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详情]

时代周报|2017年03月28日  04:06
人保集团去年净利润142.45亿 投资收益同比降25.4%
人保集团去年净利润142.45亿 投资收益同比降25.4%

3月27日,又一家上市公司——人保集团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年报显示,去年人保集团实现总保费收入4398.74亿元,同比增长约13.3%。交叉互动所产生的规模保费由2015年的261.7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17.91亿元,涨幅为21.5%。[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03月28日  01:01
鼎宏保险2016年净利润1367万 同比增长31%
鼎宏保险2016年净利润1367万 同比增长31%

鼎宏保险(834001)3月27日发布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上升108%;净利润1367万元,同比上升31%;基本每股收益0.27元。[详情]

证券时报网|2017年03月27日  21:55
受累投资收益不佳 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45%
受累投资收益不佳 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45%

对于掌管2.4万亿投资资产的中国人寿而言,2016年是艰难的一年,其净利润下降了44.9%,主要原因是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3月27日  04:20
国寿保险业务收入4304亿 广发银行代理保费增速超360%
国寿保险业务收入4304亿 广发银行代理保费增速超360%

3月24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如期在京、港两地召开2016年年度业绩发布会。[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3月27日  06:12
国寿预计净增续期保费超500亿 86亿元美元投资海外
国寿预计净增续期保费超500亿 86亿元美元投资海外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14年,公司新班子到任以后,明确制定‘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 的发展战略。这三年来,公司狠抓落实,已在上述方面取得了优于预期的成绩。”[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3月25日  06:29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增至1.97万亿元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增至1.97万亿元

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其2016年年度业绩。2016年,中国平安总资产约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0%;偿付能力充足。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3月24日  06:43
华成保险2016年净利润2807万 同比增长逾6倍
华成保险2016年净利润2807万 同比增长逾6倍

华成保险(834775)3月23日发布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3.97万元,同比上升199.53%;净利润2807.42万元,同比上升624.91%;基本每股收益0.54元。[详情]

证券时报网|2017年03月23日  21:03

财报分析

上市险企净利增速“一正三负” 证金汇金缘何坚守
上市险企净利增速“一正三负” 证金汇金缘何坚守

上市保险公司的2016年年报披露已收官,保险四巨头净利润增速不一,交出了“一正三负”的成绩单。身处同一大环境下,保险板块为何会出现业绩分化?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又有哪些故事、细节可挖?[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7年03月31日  03:46
险企年报透露信托合作路线图 投资PPP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险企年报透露信托合作路线图 投资PPP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2012年10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放开投资信托产品。截止到去年年中,有关信息显示,险资投资信托金额约为5000亿元。 [详情]

证券日报|2017年03月31日  06:09
这届上市银行年报还行:平安银行只争朝夕卖保险
这届上市银行年报还行:平安银行只争朝夕卖保险

3月中旬以来开始,首批上市银行年报迎来了披露期,A股上市银行新兵吸引了众多目光,此外,在香港上市的邮储银行的首份业绩答卷同样备受投资者期待。[详情]

证券日报|2017年03月28日  06:48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放缓 寿险市占率下滑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放缓 寿险市占率下滑

资料显示,中国平安代理人队伍规模超过110万,较年初增长27.7%。保费增速上升与代理人团队的扩张或不无关联。[详情]

时代周报|2017年03月28日  04:06
国寿市值将被中国平安赶超?前者业绩跌后者报喜
国寿市值将被中国平安赶超?前者业绩跌后者报喜

对于盈利不佳的原因,中国人寿在年报解释称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受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致总投资收益下降;二是,受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详情]

中国经济网|2017年03月27日  07:04
赵立军:国寿利润下滑受股市影响大 2017年将审慎选择个股
赵立军:国寿利润下滑受股市影响大 2017年将审慎选择个股

3月24日消息,今日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在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投资收益率下滑主要是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2017年中国人寿投资策略将坚持配置为主,坚持固收为主,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主。[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3月24日  20:51
十年派息1055亿股价仍趴底 平安任汇川有话要说
十年派息1055亿股价仍趴底 平安任汇川有话要说

股价已经连续趴在40元下方的中国平安(601318.SH),终于在2016年年报发布当日坐不住了,对外宣布要加大派息力度,以提振低迷的估值。[详情]

华夏时报|2017年03月24日  21:56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公司将保持目前派息水平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公司将保持目前派息水平

姚波表示,自中国平安上市以来,集团利润稳步增长,目前旗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处于相对充足的水平。所以,集团管理层对公司盈利增长、股息派发充满信心。[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7年03月23日  15:25

最新新闻

6家上市险企个险增员超百万人 平安寿险营销员人均月收入6016元
6家上市险企个险增员超百万人 平安寿险营销员人均月收入6016元

  六家上市险企个险增员超百万人 平安寿险营销员人均月收入6016元 聚焦年报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截至昨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保6家A、H股上市险企的2016年年报已悉数披露,备受市场关注的上市险企寿险的个险发展情况也得以窥见。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个险保费分别增长24.9%、25.3%、 33.9%、20.3%、18.9%、45%。与之相关的个险人力方面,上市险企营销员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6家上市险企合计增员超过106万人。其中, 中国人寿增员最多,达51.6万人。 个险保费快速增长 从个险规模保费来看,中国人寿个险渠道规模保费达 2821.36亿元,同比增长24.9%;平安寿险个人业务规模保费3533.80亿元,同比增长25.3%;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1154.1亿 元,同比增长33.9%;新华保险个险业务收入734.66亿元,同比增长20.3%;太平人寿个人代理队伍分销保费641.85亿港元,同比增长 18.9%;人保寿险个人渠道保费355.59亿元,同比增长45%。 从衡量寿险公司关键业务增速的个险新单保费来看,已经披露相关数据的公司中,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的新保业务收入为373.93亿元,同比增长45.5%;太平人寿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39.1%。 在衡量业务质量的个险期交保费方面,尤其是长期期交业务方面,各上市险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表现尤为突出。 以近年来推动个险力度较大的中国人寿来看,年报显示,去年中国人寿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7.0%,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9.6%,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分别为86.20%和62.17%。 个险期交保费的快速增长,拉动国寿整体的期交业务增长。年报显示,2016年国寿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达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 国寿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上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的新单期交保费则由2015年的694.34亿元增至2016年的942.76亿元,增长约35.78%。 中国太保则在2016年年报中提到,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1154.1亿元,同比增长33.9%;代理人渠道的新保业务收入为373.93亿元,同比增长45.5%;续期业务收入780.17亿元,同比增长29.0%。 正处于转型攻坚期的新华保险则提到,2016年个险渠道聚焦期交业务,主打健康险、年金险等保障型、高价值产品,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34.66亿 元,同比增长20.3%。其中首年期交保费179.48亿元,同比增长39.6%;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139.20亿元,同比增长24.3%;续期保费 527.87亿元,同比增长17.5%。 营销员增长迅速 上市险企个险保费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人力的支撑。 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员增长51.6万人;平安人寿增长23万人;太保寿险增长17.1万人(月均保险营销员);新华保险个险人力增长6.9万人;人保寿险增长4.8万人;太平人寿增长3万余人。6家上市险企合计增长106万人。 具体来看,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2016年年末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达149.5万人,同比增长52.7%,保险营销员季均有效人力同比增长 67.1%。中国人寿提到,通过大力实施组织架构改革和扩量提质的队伍发展策略,强化有效新增,加强主管培育,公司进一步提升队伍产能,夯实队伍发展基 础,优化队伍质态。 平安寿险的数据显示,个人渠道在发展队伍规模的同时,队伍规模和产能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12月底,其代理人数量超110万,较年初增长27.7%;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7821元,同比增长8.1%;代理人每月人均收入6016元,同比增长17.4%。 中国太保提到,公司坚持人力和产能“双轮驱动”,不断强化有效增员,大力推动新人“首月健康、首季转正”,通过完善考核方案牵引队伍结构改善,持续加大 连续健康和绩优人力推动力度;全年月均人力达到65.3万人,同比增长35.5%,营销员月人均产能5084元,同比增长6.4%;月均健康人力和绩优人 力首次分别突破20万人和10万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新华保险提到,截至2016年年末,个险渠道规模人力32.8万人(2015年 为25.9万人),同比增长9.0%,增员6.9万人。月均举绩人力15.3万人,同比增长29.0%;月均举绩率5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月均人均综合产能5798元,同比增长3.8%。截至2016年末,个险渠道月均举绩率5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5798 元,同比增长3.8%。 在队伍建设方面,新华保险表示去年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三高”(高举绩率、高产能、高留存率)销售团队。管理 队伍实行聘期责任制和末位淘汰制,强化后备干部梯队建设;营销队伍着重能力建设,完善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和《个人业务保险营销员管理基本办法》制度,强化制 度经营,重点关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中国太平提到,寿险个人代理人数量由2015年的23.18万人增至2016年的26.19万 人,增长3.02万人。其中,高产能(30万元人民币期交保费以上)人力同比增长36.5%。太平近年来增加代理人数量的举措,为代理队伍渠道奠定坚实基 础。代理人人均保费持续稳定,2016年度内每月人均保费为19233元(2015年为19573元)。个人代理第13个月保费继续率分别为95.0%, 第25个月保费复合继续率则为88.6%。 人保寿险的年报显示,人保寿险个险渠道聚焦价值期交业务,销售人力继续快速增长,营销队伍销 售能力明显改善,实现期交首年规模保费倍数增长,中高价值业务占比大幅提升。2016年年末的营销员为18.9261万人,营销员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为 5323元,月人均寿险新保单数目1.49件。[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4月06日 07:45
上市险企2016年拟分红283亿元 分红比率为近三年最高
上市险企2016年拟分红283亿元 分红比率为近三年最高

  上市险企2016年拟分红283亿元 分红比率为近三年最高 分红派息力度加大主要源于险企内含价值持续增长、偿付能力充足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元  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出手“大方”的利润分配方案受到不少关注,至少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两家险企都被明确问及分红派息率提高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趋势。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985.2亿元,同比减少14.50%,其拟分红金额(含税)为283.34亿元,同比下降10.03%,但分红与年度净利润之比所得的平均分红比率达28.76%,为近三年最高水平。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表示,派息力度加大主要源于公司内含价值持续增长、偿付能力充足,并称未来将为股东提供更多回报。 分红金额两升两降 根据各险企的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A股四大传统上市险企拟在2016年派发现金红利(含税,下同)共计283.34亿元,同比下降10.03%。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拟分红金额总数相较2015年有所下降,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拟分红数额同比增长。 中国人寿2016年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24元,共计约67.84亿元。其2015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息0.42元,共计分红118.71亿元。 中国平安拟派发2016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红利0.55元,共计100.54亿元,而此前其已派发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红利0.20元,共计 36.56亿元。因此,中国平安2016年度拟派发红利每股0.75元,合计137.10亿元。而中国平安2015年每股派息0.53元,分红数额共计 96.88亿元。 中国太保2016年拟根据总股本90.62亿股,按每股0.70元进行年度现金股利分配,共计分配63.43亿元。2015年,中国太保现金分红数额为90.62亿元。 新华保险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按已发行股份计算每股0.48元,共计14.97亿元。2015年新华保险每股派息0.28元,现金分红总计为8.73亿元。 分红比率均提升 从现金分红数额占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率(下称“分红比率”)看,四大险企2016年平均为28.76%,为2014年以来的近三年最高,此前四大险企在2015年、2014年的平均分红比率分别为27.33%、25.90%。 同时,各家险企2016年的拟分红比率均有所提升。其中,中国人寿2016年拟分红比率为35.47%,2015年为34.21%;中国平安2016年 为21.97%,2015年为17.87%;中国太保2016年拟分红比率为52.61%,2015年为51.12%;新华保险2016年拟为 30.29%,2015年为10.15%。 对于分红派息力度加大一事,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在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自中国平安上市以来,集团利润稳步增长,目前旗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处于相对充足的水平,因此,集团管理层对公司盈利增长、股 息派发充满信心。姚波称,未来中国平安将保持目前的派息比例水平,也会考虑提高股东现金回报水平。 而有券商机构分析师的纪要显示,中国 太保相关负责人也在2016年年度业绩的机构分析师发布会上就此称,2007年公司上市时每股内含价值9.71元,2016年每股内含价值27.14元, 内含价值持续增长。且公司各年度分红稳定,2007-2009年约为每股分红0.3元,2010-2012年每股分红0.35元左右,2013-2015 年每股分红0.4元以上,而2016年公司建议每股0.7元分红,主要是考虑到公司偿付能力充足。2016年现金股利分配后,太保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由 294%变为287%,仍保持较高水平。太保表示,未来公司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回报。[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4月06日 07:39
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统一降至5% 集体下调尚属首次
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统一降至5% 集体下调尚属首次

  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统一降至5% 集体下调尚属首次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元  常规的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数据之下,暗藏着上市险企精算假设甚至评估方法的重大调整。 在2016年年报中,各家上市险企计算内含价值以及新业务价值时所用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普遍为5%,较此前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幅度在20个至 50个基点,同时,中国人寿还下调了风险贴现率假设。这印证了《证券日报》此前的独家报道(详见本报2017年1月19日B2版《多年沿用偏高“投资回报 假设”内含价值遭质疑 上市险企2016年报中或下调50个基点》)。 此前,长期投资回报率5.5%的假设已沿用多年,而在市场将处于 长期低利率环境的预期下,这一投资回报率假设被认为偏高,进而上市险企用此测算的内含价值亦“虚高”。因此,是否需要下调相关假设,并使内含价值更具可信 性,在去年被寿险业频频研讨。而这次集体下调长期回报率假设,更是四大上市险企格局形成以来的首次。 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统一下调 根据各家险企年报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内含价值652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中国平安内含价值总额为6377.03 亿元,同比增长15.6%;中国太保集团内含价值为2459.39亿元,同比增长19.6%;新华保险内含价值1294.50亿元,同比增长17.0%。 2016年新业务价值方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为493.11亿元、508.05亿元、190.41亿元和104.49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56.4%、32.2%、56.5%和36.4%。海通证券研报称,各家增速均较2015年的高点进一步扩大,4家险企合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 长51.0%,增速再创新高。 2016年各家险企内含价值实现较高增长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在其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20个至50个基点的情况下测算出的结果,因此被认为可信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人寿2016年年报内含价值报告显示,所用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从4.6%开始,每年增加0.2%至5%后保持不变。而此前,中国人寿投资回报率假设为 最近年度从5.1%开始,以后每年增加0.1%至5.5%后保持不变。即,中国人寿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5%下调50个基点,为5%。 中国平安则假设非投资连结型寿险资金的未来年度每年投资回报率为自4.75%起,第2年增加至5.0%,此后保持不变。此前,中国平安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为自4.75%起,以后每年增加0.25%,至5.5%并保持不变。 中国太保对长期险业务的未来投资收益率假设为2016年4.85%、2017年4.9%,以后年度保持在5.0%水平不变。此前则为“2016年5.2%,以后年度保持在5.2%水平不变”。 新华保险对不同类型产品账户设定不同的长期回报率,对传统险和分红险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都为5%。此前,新华保险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为,传统非分红账户 2016年5%,以后每年增加0.1%至5.2%不变;分红账户2016年5%,2017年5.1%,2018年5.3%,2019年及以后5.5%。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在2016年度公司业绩发布会上介绍说,下调投资回报率假设,对公司内含价值的影响约为6%。 多年来,无论市场利率水平如何,几大上市险企测算内含价值始终使用5.5%的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太保为5.2%),至少自四大上市险企格局形成以来即是如此。因此,这是2011年以来上市险企对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的首次集体下调。 风险贴现率假设分“三阵营”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编制内含价值和一年新业务价值报告,能够从两个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公司的有效业务价值代表了按照所采用假设,预期未来 产生的股东利益总额的贴现价值。一年新业务价值提供了基于所采用假设,对于由新业务活动为投资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个指标,从而也提供了公司业务潜力的一个 指标。 某上市险企总精算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去年寿险行业内对于是否要调整投资回报率假设、风险贴现率假设等话题的讨论明显增多, 而确定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假设的复杂性在于,不能简单地从数值上就得出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偏高或不合理的结论,事实上,通过这两个指标的 联动可以实现对一家险企业务价值评估的平衡。 风险贴现率假设也被用于评估保险公司的未来每个年度有效寿险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 他举例称,简单地讲,如果认为投资回报率假设过高,面临的投资风险较大,那么设定较高的风险贴现率,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回报率假设较高下对内含价值的测算结果,解决投资回报率假设较高带来的问题;反之亦然。 对于风险贴现率假设,此前,4家上市险企分为“两大阵营”,其中新华保险采用的是11.5%,而其余3家险企均采用11%。而在2016年年报中,四大险企分为“三大阵营”,分别采用了三档不同的风险贴现率。 其中,中国人寿下调了风险贴现率假设,采用的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降为10%,其余3家维持不变,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均为11%,新华保险仍使用最高的11.5%。 中国人寿下调风险贴现率假设至10%,被认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下调对于内含价值规模的负面影响。而采用11.5%的最高风险贴现率假设的新华保险,测算出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则相对保守。 而各家险企同时指出,保险公司计算内含价值的精算标准仍在演变中,迄今并没有全球统一采用的标准来定义内含价值的形式、计算方法或报告格式。因此,在定义、方法、假设、会计基准以及披露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比较不同公司的结果时存在不一致性。[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4月06日 07:36
四上市险企高管年薪排行榜:平安陈德贤税前1286.57万夺冠
四上市险企高管年薪排行榜:平安陈德贤税前1286.57万夺冠

  四上市险企2016年高管年薪排行榜: 中国平安陈德贤税前年薪1286.57万元居第一 2015年陈德贤曾以1286.38万元的年薪成为“两市第一高薪”获得者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上市险企2016年年报披露完毕,险企高管年薪情况也随之出炉。根据《证券日报》记者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高管人员(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梳理显示,薪酬最高的前十大高管平均年薪为843万元,中国平安的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以1286.57万元的税前年薪位列第一。 而在2015年,陈德贤曾以1286.38万元的年薪成为“两市第一高薪”获得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因关联方单位薪酬保密义务未提 供”、在“关联方获取报酬”等原因,上市险企年报中未提供部分高管的薪酬数据,因此此次统计也未纳入相关高管的年薪数据。另外,虽然四大上市险企均披露了高管薪酬数据,但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均表示,公司董事长、总裁等高管的最终薪酬尚在确认过程中,最终数额待确认之后再行披露。 平安包揽薪酬前十高管 千万元年薪高管达三人 从薪酬排名来看,税前年薪前十的高管均来自中国平安,分别为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年薪1286.57万元),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首席保险业务执 行官李源祥(1003.34万元),常务副总经理、首席信息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陈心颖(1003.34万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968.49万 元),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总精算师姚波(953.34万元),副总经理、首席稽核执行官、合规负责人兼审计责任人叶素兰(780.13万 元),执行董事、总经理任汇川(711.44万元),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700.85万元),副总经理陈克祥(510.89万元),执行董 事、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509.75万元)。薪酬最高的前十大险企高管平均年薪为843万元。 上市险企在披露高管薪酬的同时,也披露了高管总体薪酬支出情况。 中国人寿在年报中提到,2016年关键管理人员(董事、监事及公司章程中列明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总额为1800万元(最终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 2015年度薪酬已经获得监管机构最终审批确认,薪酬总额为2500万元,其中包含尚未支付的延期支付部分合计约500万元。 中国平安提到,2016年,在公司任职的董事、职工代表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合计17人从公司结算的税后报酬总额合计5882.84万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4118.06万元。 新华保险提到,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税后报酬总额为2420.21万元,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为1382.31万元。 高管也要考核: 年初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高管在拿高薪的同时,也需要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在高级管理人员考评及激励情况方面,中国人寿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全面实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董事长与公司总裁签订绩效目标合同,总裁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绩效目标合同是科学分解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目标分解和压力传导,提高公司的执行力,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高管人员个人绩效目标合 同中的考核指标,一部分为与公司经营目标挂钩,一部分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制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主要由岗位薪酬、绩效奖励、福利性收入、中长期激励等构 成。”中国人寿表示。 中国人寿还提到,公司建立面向基层、育用结合、分级负责、统一规范的员工队伍管理机制,业绩导向、纵向考评、横向排名、注重应用的绩效管理机制,以及以岗定薪、按绩付酬、注重激励、倾斜基层的薪酬分配机制。 中国太保也提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绩效考评方案订立、过程跟踪、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四个环节组成。年度绩效考评方案由董事会根据公 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确定。公司定期对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年度结束后,董事会根据全年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确定绩效考评结 果。考评结果与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等挂钩。公司已建立了以岗位为基础、业绩为导向、市场为参考的市场化薪酬绩效管理机制,并对绩效薪酬实施延期支付, 以引导高级管理人员为公司创造长期效益。[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4月06日 07:31
中国太保去年净利润跌逾三成 总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0.5%
中国太保去年净利润跌逾三成 总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0.5%

  中国太保净利跌逾三成 总投资收益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3月30日,中国太保发布2016年年报,2016年中国太保保险业务收入2340.18亿元,同比增长15.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0.57亿元,同比下跌32%。中国太保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投资收益下降及准备金折现率变动的影响。 在投资端,2016年中国太保实现净投资收益466.07亿元,同比增长17.1%,但是受权益类资产市场的波动,总投资收益实现444.73亿元,同比减少20.5%。年报中显示,证券投资与公允价值变动有巨幅下滑。 中国太保管理层在2016年年报业绩会上表示,集团净利润下滑高于寿险、产险下滑幅度,是因为资产管理公司发行部分产品以及房地产等方面的部分数据在会计处理上产生的差异;投资配比上,依旧是以固定收益为主,占比超80%,由于权益类市场波动,所以在非标资产的投资上有不少侧重。 寿险业务增26.5% 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达1373.62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个险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54.10亿元,同比增长33.9%,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达到84.0%,代理人渠道收入373.93亿元,同比增长45.5%。 保监会数据显示,进入2017年,太保寿险前两月原保费收入536.2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统计显示,2016年寿险方面原保费收入排名,太保寿险位列第三,第一、二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分别是4306.07亿元、2751.82亿元。 保费规模的增长与销售团队扩张不无关联。2016年,太保寿险营销员月均人力达65.3万人,同比增长35.5%。 另一方面,太保寿险投资收益404.44亿元,同比减少8.1%;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有大幅度增加,与上年相比增幅达57%、53.6%。 产险增速放缓 产险方面,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9.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为61.2%,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2016年中国太保财险原保费收入960.71亿元,同比2015年微增1%,位列国内第三位,排名第一、二者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104.53亿元、1779.08亿元。 保监会数据显示,进入2017年前两个月,太保财险原保费收入170.2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168.81亿元,略有增长。 太保产险实现投资收益55.92亿元,同比下降21.7%。中国太保解释称,主要是证券买卖价差收入减少所致;与寿险不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提取保费准备金降幅最大,高达118%、148.9%;支出增长最大的源自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25.4%、19.9%。 截至2016年年末,太保产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6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96%。 拓展另类投资 投资端方面,中国太保投资资产实现净投资收益446.07亿元,同比增长17.1%。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达到293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管理费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22.8%。 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太保管理资产达12353.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 中国太保表示,2016年国内经济缓中趋稳,股票市场维持震荡行情,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仍在相对低位。积极应对股票市场变化,努力通过主动操作降低权益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配置非标资产等寻求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率。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投资收益率方面,2016年权益类投资收益率仅4.7%,相比2015年20%收益率大相径庭。 不过,相对整个市场而言,除了中国平安净利润上涨了15.1%之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中国人寿去年下降幅度最大,其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91.27亿元,同比减少了44.9%。 面对市场整体利率下行,权益类投资收益大跌,中国太保在另类投资业务开始有所拓展,重点围绕政府主导的重大基建、棚改、保障房项目开拓市场。2016年,太保资产全年注册另类产品11个,合计注册规模217.71亿元。截至2016年末,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另类业务资产达到717亿元。[详情]

时代周报 | 2017年04月05日 02:41
新华保险万峰掌舵周年考 去年净利同比减少42.5%
新华保险万峰掌舵周年考 去年净利同比减少42.5%

  新华保险万峰掌舵周年考 转型初见效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3月29日,新华保险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营业收入1461.73亿元,同比下降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2亿元,同比减少42.5%。这是万峰掌舵新华保险后交出的首年成绩单。 对于过去的一年,3月31日,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在业绩会上向媒体表示,由于在保费结构上进行调整,所以出现下滑。万峰表示,2016年上半年是真正的阵痛期,但就个人和公司而言,2016年表现是超出预期的。 据了解新华保险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万峰自中国人寿调任新华保险也有很大压力,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新华保险的保费质量有较大改善。 银保渠道收缩 2016年初,万峰就任新华保险后,提出整体规划,第一步是转型期,从2016-2017年,新华保险要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第二步是收获期,从2018-2020年,这一时期将完全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数据显示,2016年保费结构上,首年保费476.79亿元,同比下降8.9%;续期保费648.81亿元,同比增长9.0%。 险种分布上,新华保险也有较大调整。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2016年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健康保险保费达到235.09亿元,同比增长42.3%;意外保险保费13.02亿元,同比增长18.4%。同时,因主动收缩银保渠道趸交业务,传统型保险保费386.77亿元,同比下降12.5%;受分红型保险续期保费下降影响,分红型保险保费490.33亿元,同比下降1.9%。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前2月,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235.55亿元,相比2016年前2个月的334.56亿元,同比下滑29.59%。 万峰表示,今年与去年一样,前三季度都可能出现保费下滑,至四季度实现保费持平或略有增长。 权益类投资将倾向港股 投资端上,投资资产规模为6797.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实现总投资收益322.79亿元,同比减少29.2%,总投资收益率为5.1%,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不过,净投资收益321.36亿元,同比增长6.5%,较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表示,公司根据保险业务的负债特性及资本市场的波动周期,以追求绝对收益目标为原则,制定投资策略,优化资产配置,保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数据显示,定期存款798.45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11.7%,较上年末下降8.4个百分点;债权型投资4368.10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64.3%。 其中,权益投资方面坚持防御策略;截至2016年末,权益资产投资额1122.68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16.5%,较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 债券投资方面,重点配置国债和金融债。非标投资方面,主要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金融产品。 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股权性投资下降原因是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持有股票和基金的浮盈大幅下降,部分呈现浮亏。 在2016年年报业绩会上,新华保险管理层表示,目前港股的估值还是一个价值洼地,未来的权益类投资会在深港通、沪港通方面有所侧重,针对大型的蓝筹股有较大分红、现金流充足的企业进行投资。 转型超预期 就在年报发布前后,3月23日,龚兴峰就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获得保监会审批通过。此前3月8日,保监会已核准杨征担任新华保险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至此,万峰的人事安排基本全部已通过保监会审核。 自万峰进入新华保险,2016年7月就曾有消息传出,根据新华保险内部公开选拔工作方案,新华保险确定了3名拟任副总裁人选并于内部进行了公示,分别为李源、龚兴峰、于志刚。万峰的人事布局还包括从中国人寿带来的3名老部下。 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龚兴峰兼任公司总精算师、公司董事会秘书;聘任岳然、苑超军、朱迎、刘起彦、王练文担任公司总裁助理。其中,岳然兼任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朱迎兼任公司首席风险官(暨合规负责人)、审计责任人。 2016年11月,新华保险开放日活动,万峰首度携公司副总裁黎宗剑、杨征、李源、龚兴峰、于志刚及总裁助理王练文等新面孔亮相,此举也标志着新华保险新一届管理层已开始全面发力。 彼时,万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7年仍将保持1100亿元左右;预计2017年十年期保费规模占比将达90%,2018年后保费规模每年将实现20%的增长。 2017年年初,新华保险确定2017年工作,提出坚持稳中求进、深化转型发展。万峰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一是努力超额完成业务计划;二是深入推进管理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夯实队伍基础;四是完善自主经营;五是加强子公司管理;六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七是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转型目标的预期,万峰在业绩会上表示,三个目标是期缴占比70%,10年期以上的占期缴的70%,保障型产品占总保费比70%。第一个预计明年就能达到,而第二个目标预计要一两年的时间,第三个问题就需要较长时间去推进。[详情]

时代周报 | 2017年04月05日 02:41
揭秘财险三巨头年报:净利润齐降 人保下滑17.5%
揭秘财险三巨头年报:净利润齐降 人保下滑17.5%

   每经记者 袁 园 每经编辑 姚茂敦 作为财险市场上的领军者,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截至上周末,在财险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甲的财险公司相继发布年报。 相比于2015年牛市带来的红利,2016年财险三巨头的业绩稍显暗淡。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2016年净利润分别是180.2亿元、123亿元和45.4亿元,同比下滑17.5%、2%和14.8%。而导致下滑的主要原因皆跟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相关。 与此同时,随着车险费改的推行,财险三巨头在赔付率方面均呈现下滑趋势,但综合成本率却一路上升。相关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财险领域,车险的收入占了总保费的大头,也是财险企业主收入之一,但随着商车费改的逐步推进和一些中小险企加入,险企在这方面的竞争必然会更加白热化。 三家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公司9266.17亿元,同比10.01%。在整个行业高增的大环境下,财险三巨头的保费也实现了高增长。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费3104.53亿元,同比增长10.5%;平安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61.9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巨头的保费之中,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均贡献了大部分,占比均达7成以上。年报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车险总保费收入分别是2258.77亿元、1485.01亿元和761.77亿元,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73%、83.5%和79.2%。 与保费高速增长不同的是,2016年三巨头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的净利润分别是180亿元、123亿元和45.4亿元,同比下滑17.5%、2%和14.8%。 其中,以人保财险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2016年人保财险净利润180亿元,较2015年的218亿元缩水38亿元。对此,人保集团副总裁盛和泰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率的下滑,而这主要是由于低利率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利波动和自然灾害的频发造成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投资环境低迷不只导致人保财险利润下滑,也是其余两家下滑的主要原因。以平安财险为例,2015年平安财险的投资收益高达104亿元,2016年缩水18亿元,为86亿元。 此前,在保监会年度业绩交流会上,保监会统计信息部调研员、副处长段海洲曾就保险业投资收益下滑给出分析。其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整体低利率的环境,导致固定收益率产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震荡和低迷状态,导致尤其是股票和证券投资这部分的收益下降超过2000亿元,导致行业整体收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三连升 除了投资收益,险企综合成本率尤其是车险综合成本率的上升,也被看做是导致三巨头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 随着2016年商车费改在全国的推行,险企在车险领域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有业内人士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商车费改之后,险企在在车险方面的赔付率确实在逐步下降,减少了险企的运营成本,但前端获客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使得险企并未直接享受到车险改革带来的红利,反而导致综合成本率不降反增。 上述人士的观点在三巨头的年报中得到充分体现。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产险的赔付率分别是63.5%、54.4%和61.2%,除了人保财险略上升为外,其余两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安财险更是连续三年赔付率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人保财险赔付率上升的原因,人保财险方面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大灾损失大幅增加所致。”从具体的险种来看,2016年人保财险的车险赔付率为59.5%,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非车险领域的农业保险、企财险的赔付率都有较明显的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赔付率的下降并未让三巨头的综合成本率同步降低,相反,综合成本率普遍是在逐步增加的。虽然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略有下降,但仍是三家之中最高的。年报显示,2016年,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则为99.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2%,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 而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则别是98.1%、95.9%,同比上升1.6%和1.3%。事实上,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已经连续三年上升。2016年,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5.9%,其中,个人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7.9%;2015年和2014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6%和95.3 %。不过,两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均在100%以下。 浙商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曹杰表示,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上升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保险扩展较快,赔偿比例控制压力增加;平安财险则属于正常波动。 业内:今年车险竞争依旧激烈 从财险三巨头的年报来看,财险综合成本率依旧较高,但在业内人看来,综合成本率上升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这种趋势今年仍会延续。 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财险公司原保费平均增速为10.35%。老三家竞争风云再起,平安产险前两月保费增速高达21%,其市场份额增长近两个百分点;而老大人保财险保费增速在6%左右,市场份额也下滑了1.23%;太保产险保费增速不足1%,市场份额亦出现下滑。 “前两个月的数据不会代表一年的趋势,等3月份的数据也出炉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季度数据,就会发现太保财险的市场的份额并未下降。“人保财险高管在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就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给出回应,其认为年初太保产险主要是做了一些业务调整,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才会有定论。 虽然,太保财险相关人士并未直接点出保费下滑的原因,但从三巨头的竞争来看,财险机构的竞争显然是越来越激烈。 有媒体报道,2016年车险承保盈利较2015年分化更加明显。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6年老三家贡献车险承保利润近110亿元,受累大部分中小险企车险承保亏损,拉低行业总承保利润至65.58亿元。其中,只有14家公司车险承保盈利,共计盈利129亿元;41家公司车险承保亏损,共计亏损63亿元。亏损最严重者中华联合,亏损额度近10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财险险种——车险无疑是国内财险市场中的最知名险种。“虽然车险前期盈利是大问题,但是财险机构也必须要切入,这毕竟是财险领域的大头,比起意外险、健康险来说,更能看到前景。”某险企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尤其是在二次商车费改即将开推之时,车险的竞争更加扑朔迷离。 “二次费改很有可能会把费用打到极致,双0.75是很有可能的。”另一大型险企高管表示,这样一来,险企就必须用更完善的服务、更优的效率来获得更多的客户,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7年04月05日 02:01
五大上市险企去年寿险退保金齐降 人保独涨
五大上市险企去年寿险退保金齐降 人保独涨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姚茂敦 受资本市场低迷致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下调影响,去年寿险巨头盈利普遍下滑已成共同特征。以6大上市寿险公司业绩表现来看,平安人寿可谓一枝独秀,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4.26亿元,同比增长18.4%。此外,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太保寿险为85.42亿元,同比下降19.3%;新华保险为49.42亿元,同比下降42.5%;太平人寿净利润为51.34亿港元,同比下降23.3%;人保寿险为4.52亿元;同比下降87.3%。 虽然在净利润表现不佳,但寿险巨头们发力“个险”的决心异常坚决。除个险占比已高达86%的平安人寿,其他上市寿险去年进一步提高了个险业务的比重,如太保寿险的个险占比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84%,已向平安人寿靠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益业务结构改善等因素的影响,5家上市寿险退保金同比下降,仅人保寿险退保金上升。此外,其净利润下降幅度也最大,去年净利润仅4.52亿元。 中国人寿多项个险指标追上平安 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带动了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原本在个险业务上并不占优的“老大”中国人寿去年交上了一份“优异”的个险答卷。以代表寿险业务“含金量”的一年新业务价值指标而言,中国人寿同比大增56.4%至493.11亿元,几乎赶上平安人寿的508.05亿元。 2016年,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跌破20%,而“底线”在哪儿,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强调“坚守市场份额第一就是中国人寿的底线”,希望守住“量”的地位;另一方面,暗暗在“质”的方面发力提升,2016年中国人寿在多项个险指标上发威,猛追“个险一哥”平安人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一年新业务价值、一年个险新业务价值、新单期缴等多个指标上,中国人寿的增长势头强劲。不仅上述一年新业务价值指标与平安人寿差距仅剩15亿元,一年个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0.6%,新单期缴同比增长51.8%,高增长之下两指标分别达到463.26亿元、939.45亿元,与后者仅有一步之遥。 作为个险“含金量”的关键指标,“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的背后是人力的较量。中国人寿代理人数量一度原地徘徊,2011年~2013年,中国人寿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68.5万人、69.3万人及65.3万人。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的平稳增长,给个险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随着中国人寿重振代理人队伍,于2015年猛增至97.9万人,2016年最新个险人力数据显示了超五成的增长,代理人规模达到了149.5万人。 其他寿险巨头代理人规模的增长虽不及“老大”中国人寿,但也均有增长,部分公司人力增长也十分抢眼。平安人寿个险人力同比增长27.7%至110万人,太保寿险增长35.5%至65.3万人,人保寿险增长33.6%至18.93万人。对此,一位大型险企人士指出,2016年代理人队伍的增长是整个行业的趋势,而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仅人保寿险退保金继续增长 2016年盈利下滑是保险公司,也是寿险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平安人寿是一个例外。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将净利润下滑总结为“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下调”的影响,而同样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平安人寿如何保持盈利不降反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其财务数据注意到,平安人寿净利润逆势增长主要表现为:一是其保费收入增长提高了营业收入,其已赚保费一项为2880.64亿元,同比增长33.6%,均高于其他上市同业公司;另一方面在于递延税资产变动的影响,税金及附加一项为7.9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29亿元大幅下降。 人保寿险是另一个极端,去年净利润仅有4.52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7.3%。其财务数据显示,造成人保寿险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影响因素,包括投资收益由210.46亿元下降157.2亿元,此外,给付及赔付净额由979.96亿元增长至1091.87亿元,对盈利影响也较大。人保寿险在年报中对给付及赔付净额的增长,总结为“主要是退保金等增长所致。” 事实上,人保寿险是2016年上市寿险中唯一出现退保金增长的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益业务结构改善,中国人寿2016年退保金下降30.7%至739.22亿元;太保寿险退保金同比下降46.31%至135.38亿元;新华保险退保金同比减少19.4%至437.77亿元,公司称主要原因是“银行保险渠道高现金价值产品及分红产品退保减少”。此外,太平人寿退保一项为268.16亿元,同比减少12.5%。 相比其他上市同业,人保寿险仍面对退保压力,与其银保业务占比仍然较高和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密不可分。 2016年,除个险占比已超86%的平安人寿,五大上市寿险公司均提升了个险占比。太保寿险提升约4个百分点至84%,中国人寿提升3.5个百分点至65.5%,新华保险提升10.7个百分点至65.3%,太平人寿提升3.9个百分点至58.16%,人保寿险提升6.4个百分点至33.8%。从业务结构而言,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仍占大头。对比“大个险”战略较为典型的太保寿险,其银保业务占比从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 此外,虽然人保寿险2016年在银保的期缴首年保费录得数倍增长,但趸缴业务占长险首年业务的比例高达88.9%。人保寿险2016年的内含价值为575.58亿元、同比增长了4%,在上市同业中均排名最末。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7年04月05日 02:01
国寿太保盈利下滑高管薪酬反升 平安最土豪高管薪资达732万
国寿太保盈利下滑高管薪酬反升 平安最土豪高管薪资达732万

  险企高管薪酬大PK:国寿太保盈利下滑薪酬反升 平安最土豪 前10排名占9席 上市险企高管薪酬并未都与盈利挂钩,国寿和太保尽管盈利下滑超过三成,但是薪酬却有了不小的涨幅;新华保险则成为唯一一家高管降薪的公司;高管薪酬前10名单中,中国平安最豪爽,占了9个席位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2016年,A股四大险企均盈利几十亿、上百亿元,那么在上市险企中担任高管到底一年能赚多少钱呢?哪家保险公司最慷慨?保险公司中哪个职位最赚钱?这些答案随着上市险企2016年年度报告的发布逐渐披露。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去年一些保险公司出现了净利润下降的情况,但实际上高管层薪酬并未发生明显的降低,有的反而有所提升。 总体来看,来自中国平安的首席投资官陈德贤以732万元的年薪(除中国人寿外,薪酬均为税后)居于上市险企管理层薪酬首位。上市险企董事长中,平安马明哲以552万元年薪居于四大险企首位,其次是新华保险万峰,年薪达285万元。中国太保的高国富,年薪仅有88万元。这与中国太保属于国有企业有关,公司高管薪酬受到相关规定的制约,董事长薪酬较低。至于另外一家国企——中国人寿,其董事长杨明生的年薪则并未披露。 负相关:国寿太保盈利下降薪酬反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公司管理层薪酬并不一定都与净利润表现情况相关。例如,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但高管薪酬却同比有所上涨。 据Wind资讯数据,2016年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下降45%,达191亿元,但公司2016年高管层税前薪酬却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管理层总薪酬上涨17%,税前达1752.5万元。公司总裁林岱仁、职工监事詹忠、监事史向明、监事会主席缪平及职工监事王翠菲等薪酬水平排名公司前五,税前收入大约在138万元到164万元不等。公司职工监事詹忠的薪酬涨幅较大,同比上涨86%。 中国太保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2%,虽然董事长薪酬较低,但公司2016年高管层税后薪酬同比上涨4个百分点达1849万元。 总精算师张远瀚、副总裁曹增和、审计总监陈巍、董秘马欣及助理总裁俞斌以320万元、185万元、144万元、136万元及135万元的年薪排名公司前五。 正相关:新华、平安增幅与盈利一致 相比之下,新华保险、平安保险的高管层薪酬升降与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正相关。中国平安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公司管理层人员薪水也随之上涨,而新华保险2016年净利润下降超四成,整个高管层降薪幅度也比较大。 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6年中国平安总薪酬上涨幅度高达800多万元,那么到底哪些高管涨薪了呢?据Wind数据显示,除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长马明哲、非执行董事林丽君、职工监事潘忠武2016年薪酬较上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他职位的高管薪酬均较上年度有所上涨。上涨幅度最大的为公司的首席信息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女士,涨幅为80%,税后年薪高达574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心颖自2013年起担任公司首席信息执行官一职,并于2013年年底出任公司首席运营执行官,在加入平安之前,陈心颖就职于麦肯锡公司。 新华保险是四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薪酬总额下降的公司,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管理层税后总薪酬达到了2425万元,同比下31%。多个管理层薪酬下降,例如公司董事长万峰,同比下降9%至285万元,副总裁刘亦工、副总裁李源等较2015年同比降幅则达到了21%。 薪酬TOP10: 平安高管占9位 由于中国人寿方面并未披露管理层税后薪资,因此目前可比较的只有平安、新华、太保3家上市险企。数据显示,2016年,来自中国平安的陈德贤依然是A股上市险企中赚得最多的高管,税后薪资高达732万元。 实际上,平安出手阔绰在业内已人尽皆知,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6年保险业高管层薪酬排名前十的高管中,就有9位出自中国平安,包括合规负责人、总经理等职位的高管层,其中,陈德贤、陈心颖等5位高管税后年薪突破500万元。 前10名中,仅有一位出自中国太保。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薪酬高达320万元,排名行业第9。 事实上,上市险企中,税后年薪高达上百万元的高管也并不多,占比大约30%左右,主要分布在投资等核心部门。在其余近七成高管年薪并未达百万元队伍中,也有一些岗位比如独立董事等,年薪仅有10万元左右,由此看来,保险公司此高管与彼高管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详情]

投资者报 | 2017年04月05日 01:06
六险企2016投资成绩单一声叹息 另类投资正在成新宠
投资者报 | 2017年04月05日 01:06
6家上市险企个险增员超百万人 平安寿险营销员人均月收入6016元
6家上市险企个险增员超百万人 平安寿险营销员人均月收入6016元

  六家上市险企个险增员超百万人 平安寿险营销员人均月收入6016元 聚焦年报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截至昨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保6家A、H股上市险企的2016年年报已悉数披露,备受市场关注的上市险企寿险的个险发展情况也得以窥见。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个险保费分别增长24.9%、25.3%、 33.9%、20.3%、18.9%、45%。与之相关的个险人力方面,上市险企营销员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6家上市险企合计增员超过106万人。其中, 中国人寿增员最多,达51.6万人。 个险保费快速增长 从个险规模保费来看,中国人寿个险渠道规模保费达 2821.36亿元,同比增长24.9%;平安寿险个人业务规模保费3533.80亿元,同比增长25.3%;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1154.1亿 元,同比增长33.9%;新华保险个险业务收入734.66亿元,同比增长20.3%;太平人寿个人代理队伍分销保费641.85亿港元,同比增长 18.9%;人保寿险个人渠道保费355.59亿元,同比增长45%。 从衡量寿险公司关键业务增速的个险新单保费来看,已经披露相关数据的公司中,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的新保业务收入为373.93亿元,同比增长45.5%;太平人寿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39.1%。 在衡量业务质量的个险期交保费方面,尤其是长期期交业务方面,各上市险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表现尤为突出。 以近年来推动个险力度较大的中国人寿来看,年报显示,去年中国人寿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7.0%,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9.6%,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分别为86.20%和62.17%。 个险期交保费的快速增长,拉动国寿整体的期交业务增长。年报显示,2016年国寿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达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 国寿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上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的新单期交保费则由2015年的694.34亿元增至2016年的942.76亿元,增长约35.78%。 中国太保则在2016年年报中提到,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1154.1亿元,同比增长33.9%;代理人渠道的新保业务收入为373.93亿元,同比增长45.5%;续期业务收入780.17亿元,同比增长29.0%。 正处于转型攻坚期的新华保险则提到,2016年个险渠道聚焦期交业务,主打健康险、年金险等保障型、高价值产品,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34.66亿 元,同比增长20.3%。其中首年期交保费179.48亿元,同比增长39.6%;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139.20亿元,同比增长24.3%;续期保费 527.87亿元,同比增长17.5%。 营销员增长迅速 上市险企个险保费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人力的支撑。 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员增长51.6万人;平安人寿增长23万人;太保寿险增长17.1万人(月均保险营销员);新华保险个险人力增长6.9万人;人保寿险增长4.8万人;太平人寿增长3万余人。6家上市险企合计增长106万人。 具体来看,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2016年年末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达149.5万人,同比增长52.7%,保险营销员季均有效人力同比增长 67.1%。中国人寿提到,通过大力实施组织架构改革和扩量提质的队伍发展策略,强化有效新增,加强主管培育,公司进一步提升队伍产能,夯实队伍发展基 础,优化队伍质态。 平安寿险的数据显示,个人渠道在发展队伍规模的同时,队伍规模和产能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12月底,其代理人数量超110万,较年初增长27.7%;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7821元,同比增长8.1%;代理人每月人均收入6016元,同比增长17.4%。 中国太保提到,公司坚持人力和产能“双轮驱动”,不断强化有效增员,大力推动新人“首月健康、首季转正”,通过完善考核方案牵引队伍结构改善,持续加大 连续健康和绩优人力推动力度;全年月均人力达到65.3万人,同比增长35.5%,营销员月人均产能5084元,同比增长6.4%;月均健康人力和绩优人 力首次分别突破20万人和10万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新华保险提到,截至2016年年末,个险渠道规模人力32.8万人(2015年 为25.9万人),同比增长9.0%,增员6.9万人。月均举绩人力15.3万人,同比增长29.0%;月均举绩率5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月均人均综合产能5798元,同比增长3.8%。截至2016年末,个险渠道月均举绩率5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5798 元,同比增长3.8%。 在队伍建设方面,新华保险表示去年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三高”(高举绩率、高产能、高留存率)销售团队。管理 队伍实行聘期责任制和末位淘汰制,强化后备干部梯队建设;营销队伍着重能力建设,完善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和《个人业务保险营销员管理基本办法》制度,强化制 度经营,重点关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中国太平提到,寿险个人代理人数量由2015年的23.18万人增至2016年的26.19万 人,增长3.02万人。其中,高产能(30万元人民币期交保费以上)人力同比增长36.5%。太平近年来增加代理人数量的举措,为代理队伍渠道奠定坚实基 础。代理人人均保费持续稳定,2016年度内每月人均保费为19233元(2015年为19573元)。个人代理第13个月保费继续率分别为95.0%, 第25个月保费复合继续率则为88.6%。 人保寿险的年报显示,人保寿险个险渠道聚焦价值期交业务,销售人力继续快速增长,营销队伍销 售能力明显改善,实现期交首年规模保费倍数增长,中高价值业务占比大幅提升。2016年年末的营销员为18.9261万人,营销员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为 5323元,月人均寿险新保单数目1.49件。[详情]

上市险企2016年拟分红283亿元 分红比率为近三年最高
上市险企2016年拟分红283亿元 分红比率为近三年最高

  上市险企2016年拟分红283亿元 分红比率为近三年最高 分红派息力度加大主要源于险企内含价值持续增长、偿付能力充足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元  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出手“大方”的利润分配方案受到不少关注,至少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两家险企都被明确问及分红派息率提高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趋势。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985.2亿元,同比减少14.50%,其拟分红金额(含税)为283.34亿元,同比下降10.03%,但分红与年度净利润之比所得的平均分红比率达28.76%,为近三年最高水平。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表示,派息力度加大主要源于公司内含价值持续增长、偿付能力充足,并称未来将为股东提供更多回报。 分红金额两升两降 根据各险企的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A股四大传统上市险企拟在2016年派发现金红利(含税,下同)共计283.34亿元,同比下降10.03%。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拟分红金额总数相较2015年有所下降,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拟分红数额同比增长。 中国人寿2016年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24元,共计约67.84亿元。其2015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息0.42元,共计分红118.71亿元。 中国平安拟派发2016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红利0.55元,共计100.54亿元,而此前其已派发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红利0.20元,共计 36.56亿元。因此,中国平安2016年度拟派发红利每股0.75元,合计137.10亿元。而中国平安2015年每股派息0.53元,分红数额共计 96.88亿元。 中国太保2016年拟根据总股本90.62亿股,按每股0.70元进行年度现金股利分配,共计分配63.43亿元。2015年,中国太保现金分红数额为90.62亿元。 新华保险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按已发行股份计算每股0.48元,共计14.97亿元。2015年新华保险每股派息0.28元,现金分红总计为8.73亿元。 分红比率均提升 从现金分红数额占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率(下称“分红比率”)看,四大险企2016年平均为28.76%,为2014年以来的近三年最高,此前四大险企在2015年、2014年的平均分红比率分别为27.33%、25.90%。 同时,各家险企2016年的拟分红比率均有所提升。其中,中国人寿2016年拟分红比率为35.47%,2015年为34.21%;中国平安2016年 为21.97%,2015年为17.87%;中国太保2016年拟分红比率为52.61%,2015年为51.12%;新华保险2016年拟为 30.29%,2015年为10.15%。 对于分红派息力度加大一事,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在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自中国平安上市以来,集团利润稳步增长,目前旗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处于相对充足的水平,因此,集团管理层对公司盈利增长、股 息派发充满信心。姚波称,未来中国平安将保持目前的派息比例水平,也会考虑提高股东现金回报水平。 而有券商机构分析师的纪要显示,中国 太保相关负责人也在2016年年度业绩的机构分析师发布会上就此称,2007年公司上市时每股内含价值9.71元,2016年每股内含价值27.14元, 内含价值持续增长。且公司各年度分红稳定,2007-2009年约为每股分红0.3元,2010-2012年每股分红0.35元左右,2013-2015 年每股分红0.4元以上,而2016年公司建议每股0.7元分红,主要是考虑到公司偿付能力充足。2016年现金股利分配后,太保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由 294%变为287%,仍保持较高水平。太保表示,未来公司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回报。[详情]

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统一降至5% 集体下调尚属首次
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统一降至5% 集体下调尚属首次

  上市险企“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统一降至5% 集体下调尚属首次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元  常规的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数据之下,暗藏着上市险企精算假设甚至评估方法的重大调整。 在2016年年报中,各家上市险企计算内含价值以及新业务价值时所用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普遍为5%,较此前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幅度在20个至 50个基点,同时,中国人寿还下调了风险贴现率假设。这印证了《证券日报》此前的独家报道(详见本报2017年1月19日B2版《多年沿用偏高“投资回报 假设”内含价值遭质疑 上市险企2016年报中或下调50个基点》)。 此前,长期投资回报率5.5%的假设已沿用多年,而在市场将处于 长期低利率环境的预期下,这一投资回报率假设被认为偏高,进而上市险企用此测算的内含价值亦“虚高”。因此,是否需要下调相关假设,并使内含价值更具可信 性,在去年被寿险业频频研讨。而这次集体下调长期回报率假设,更是四大上市险企格局形成以来的首次。 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统一下调 根据各家险企年报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内含价值652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中国平安内含价值总额为6377.03 亿元,同比增长15.6%;中国太保集团内含价值为2459.39亿元,同比增长19.6%;新华保险内含价值1294.50亿元,同比增长17.0%。 2016年新业务价值方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为493.11亿元、508.05亿元、190.41亿元和104.49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56.4%、32.2%、56.5%和36.4%。海通证券研报称,各家增速均较2015年的高点进一步扩大,4家险企合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 长51.0%,增速再创新高。 2016年各家险企内含价值实现较高增长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在其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20个至50个基点的情况下测算出的结果,因此被认为可信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人寿2016年年报内含价值报告显示,所用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从4.6%开始,每年增加0.2%至5%后保持不变。而此前,中国人寿投资回报率假设为 最近年度从5.1%开始,以后每年增加0.1%至5.5%后保持不变。即,中国人寿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5%下调50个基点,为5%。 中国平安则假设非投资连结型寿险资金的未来年度每年投资回报率为自4.75%起,第2年增加至5.0%,此后保持不变。此前,中国平安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为自4.75%起,以后每年增加0.25%,至5.5%并保持不变。 中国太保对长期险业务的未来投资收益率假设为2016年4.85%、2017年4.9%,以后年度保持在5.0%水平不变。此前则为“2016年5.2%,以后年度保持在5.2%水平不变”。 新华保险对不同类型产品账户设定不同的长期回报率,对传统险和分红险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都为5%。此前,新华保险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为,传统非分红账户 2016年5%,以后每年增加0.1%至5.2%不变;分红账户2016年5%,2017年5.1%,2018年5.3%,2019年及以后5.5%。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在2016年度公司业绩发布会上介绍说,下调投资回报率假设,对公司内含价值的影响约为6%。 多年来,无论市场利率水平如何,几大上市险企测算内含价值始终使用5.5%的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太保为5.2%),至少自四大上市险企格局形成以来即是如此。因此,这是2011年以来上市险企对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的首次集体下调。 风险贴现率假设分“三阵营”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编制内含价值和一年新业务价值报告,能够从两个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公司的有效业务价值代表了按照所采用假设,预期未来 产生的股东利益总额的贴现价值。一年新业务价值提供了基于所采用假设,对于由新业务活动为投资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个指标,从而也提供了公司业务潜力的一个 指标。 某上市险企总精算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去年寿险行业内对于是否要调整投资回报率假设、风险贴现率假设等话题的讨论明显增多, 而确定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假设的复杂性在于,不能简单地从数值上就得出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偏高或不合理的结论,事实上,通过这两个指标的 联动可以实现对一家险企业务价值评估的平衡。 风险贴现率假设也被用于评估保险公司的未来每个年度有效寿险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 他举例称,简单地讲,如果认为投资回报率假设过高,面临的投资风险较大,那么设定较高的风险贴现率,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回报率假设较高下对内含价值的测算结果,解决投资回报率假设较高带来的问题;反之亦然。 对于风险贴现率假设,此前,4家上市险企分为“两大阵营”,其中新华保险采用的是11.5%,而其余3家险企均采用11%。而在2016年年报中,四大险企分为“三大阵营”,分别采用了三档不同的风险贴现率。 其中,中国人寿下调了风险贴现率假设,采用的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降为10%,其余3家维持不变,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均为11%,新华保险仍使用最高的11.5%。 中国人寿下调风险贴现率假设至10%,被认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下调对于内含价值规模的负面影响。而采用11.5%的最高风险贴现率假设的新华保险,测算出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则相对保守。 而各家险企同时指出,保险公司计算内含价值的精算标准仍在演变中,迄今并没有全球统一采用的标准来定义内含价值的形式、计算方法或报告格式。因此,在定义、方法、假设、会计基准以及披露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比较不同公司的结果时存在不一致性。[详情]

四上市险企高管年薪排行榜:平安陈德贤税前1286.57万夺冠
四上市险企高管年薪排行榜:平安陈德贤税前1286.57万夺冠

  四上市险企2016年高管年薪排行榜: 中国平安陈德贤税前年薪1286.57万元居第一 2015年陈德贤曾以1286.38万元的年薪成为“两市第一高薪”获得者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上市险企2016年年报披露完毕,险企高管年薪情况也随之出炉。根据《证券日报》记者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高管人员(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梳理显示,薪酬最高的前十大高管平均年薪为843万元,中国平安的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以1286.57万元的税前年薪位列第一。 而在2015年,陈德贤曾以1286.38万元的年薪成为“两市第一高薪”获得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因关联方单位薪酬保密义务未提 供”、在“关联方获取报酬”等原因,上市险企年报中未提供部分高管的薪酬数据,因此此次统计也未纳入相关高管的年薪数据。另外,虽然四大上市险企均披露了高管薪酬数据,但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均表示,公司董事长、总裁等高管的最终薪酬尚在确认过程中,最终数额待确认之后再行披露。 平安包揽薪酬前十高管 千万元年薪高管达三人 从薪酬排名来看,税前年薪前十的高管均来自中国平安,分别为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年薪1286.57万元),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首席保险业务执 行官李源祥(1003.34万元),常务副总经理、首席信息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陈心颖(1003.34万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968.49万 元),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总精算师姚波(953.34万元),副总经理、首席稽核执行官、合规负责人兼审计责任人叶素兰(780.13万 元),执行董事、总经理任汇川(711.44万元),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700.85万元),副总经理陈克祥(510.89万元),执行董 事、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509.75万元)。薪酬最高的前十大险企高管平均年薪为843万元。 上市险企在披露高管薪酬的同时,也披露了高管总体薪酬支出情况。 中国人寿在年报中提到,2016年关键管理人员(董事、监事及公司章程中列明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总额为1800万元(最终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 2015年度薪酬已经获得监管机构最终审批确认,薪酬总额为2500万元,其中包含尚未支付的延期支付部分合计约500万元。 中国平安提到,2016年,在公司任职的董事、职工代表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合计17人从公司结算的税后报酬总额合计5882.84万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4118.06万元。 新华保险提到,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税后报酬总额为2420.21万元,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为1382.31万元。 高管也要考核: 年初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高管在拿高薪的同时,也需要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在高级管理人员考评及激励情况方面,中国人寿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全面实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董事长与公司总裁签订绩效目标合同,总裁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绩效目标合同。 “绩效目标合同是科学分解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目标分解和压力传导,提高公司的执行力,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高管人员个人绩效目标合 同中的考核指标,一部分为与公司经营目标挂钩,一部分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制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主要由岗位薪酬、绩效奖励、福利性收入、中长期激励等构 成。”中国人寿表示。 中国人寿还提到,公司建立面向基层、育用结合、分级负责、统一规范的员工队伍管理机制,业绩导向、纵向考评、横向排名、注重应用的绩效管理机制,以及以岗定薪、按绩付酬、注重激励、倾斜基层的薪酬分配机制。 中国太保也提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绩效考评方案订立、过程跟踪、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四个环节组成。年度绩效考评方案由董事会根据公 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确定。公司定期对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年度结束后,董事会根据全年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确定绩效考评结 果。考评结果与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等挂钩。公司已建立了以岗位为基础、业绩为导向、市场为参考的市场化薪酬绩效管理机制,并对绩效薪酬实施延期支付, 以引导高级管理人员为公司创造长期效益。[详情]

中国太保去年净利润跌逾三成 总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0.5%
中国太保去年净利润跌逾三成 总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0.5%

  中国太保净利跌逾三成 总投资收益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3月30日,中国太保发布2016年年报,2016年中国太保保险业务收入2340.18亿元,同比增长15.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0.57亿元,同比下跌32%。中国太保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投资收益下降及准备金折现率变动的影响。 在投资端,2016年中国太保实现净投资收益466.07亿元,同比增长17.1%,但是受权益类资产市场的波动,总投资收益实现444.73亿元,同比减少20.5%。年报中显示,证券投资与公允价值变动有巨幅下滑。 中国太保管理层在2016年年报业绩会上表示,集团净利润下滑高于寿险、产险下滑幅度,是因为资产管理公司发行部分产品以及房地产等方面的部分数据在会计处理上产生的差异;投资配比上,依旧是以固定收益为主,占比超80%,由于权益类市场波动,所以在非标资产的投资上有不少侧重。 寿险业务增26.5% 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达1373.62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个险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54.10亿元,同比增长33.9%,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达到84.0%,代理人渠道收入373.93亿元,同比增长45.5%。 保监会数据显示,进入2017年,太保寿险前两月原保费收入536.2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统计显示,2016年寿险方面原保费收入排名,太保寿险位列第三,第一、二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分别是4306.07亿元、2751.82亿元。 保费规模的增长与销售团队扩张不无关联。2016年,太保寿险营销员月均人力达65.3万人,同比增长35.5%。 另一方面,太保寿险投资收益404.44亿元,同比减少8.1%;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有大幅度增加,与上年相比增幅达57%、53.6%。 产险增速放缓 产险方面,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9.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为61.2%,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2016年中国太保财险原保费收入960.71亿元,同比2015年微增1%,位列国内第三位,排名第一、二者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104.53亿元、1779.08亿元。 保监会数据显示,进入2017年前两个月,太保财险原保费收入170.2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168.81亿元,略有增长。 太保产险实现投资收益55.92亿元,同比下降21.7%。中国太保解释称,主要是证券买卖价差收入减少所致;与寿险不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提取保费准备金降幅最大,高达118%、148.9%;支出增长最大的源自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25.4%、19.9%。 截至2016年年末,太保产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6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96%。 拓展另类投资 投资端方面,中国太保投资资产实现净投资收益446.07亿元,同比增长17.1%。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达到293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管理费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22.8%。 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太保管理资产达12353.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 中国太保表示,2016年国内经济缓中趋稳,股票市场维持震荡行情,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仍在相对低位。积极应对股票市场变化,努力通过主动操作降低权益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配置非标资产等寻求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率。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投资收益率方面,2016年权益类投资收益率仅4.7%,相比2015年20%收益率大相径庭。 不过,相对整个市场而言,除了中国平安净利润上涨了15.1%之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中国人寿去年下降幅度最大,其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91.27亿元,同比减少了44.9%。 面对市场整体利率下行,权益类投资收益大跌,中国太保在另类投资业务开始有所拓展,重点围绕政府主导的重大基建、棚改、保障房项目开拓市场。2016年,太保资产全年注册另类产品11个,合计注册规模217.71亿元。截至2016年末,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另类业务资产达到717亿元。[详情]

新华保险万峰掌舵周年考 去年净利同比减少42.5%
新华保险万峰掌舵周年考 去年净利同比减少42.5%

  新华保险万峰掌舵周年考 转型初见效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3月29日,新华保险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营业收入1461.73亿元,同比下降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2亿元,同比减少42.5%。这是万峰掌舵新华保险后交出的首年成绩单。 对于过去的一年,3月31日,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在业绩会上向媒体表示,由于在保费结构上进行调整,所以出现下滑。万峰表示,2016年上半年是真正的阵痛期,但就个人和公司而言,2016年表现是超出预期的。 据了解新华保险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万峰自中国人寿调任新华保险也有很大压力,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新华保险的保费质量有较大改善。 银保渠道收缩 2016年初,万峰就任新华保险后,提出整体规划,第一步是转型期,从2016-2017年,新华保险要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第二步是收获期,从2018-2020年,这一时期将完全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数据显示,2016年保费结构上,首年保费476.79亿元,同比下降8.9%;续期保费648.81亿元,同比增长9.0%。 险种分布上,新华保险也有较大调整。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2016年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健康保险保费达到235.09亿元,同比增长42.3%;意外保险保费13.02亿元,同比增长18.4%。同时,因主动收缩银保渠道趸交业务,传统型保险保费386.77亿元,同比下降12.5%;受分红型保险续期保费下降影响,分红型保险保费490.33亿元,同比下降1.9%。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前2月,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235.55亿元,相比2016年前2个月的334.56亿元,同比下滑29.59%。 万峰表示,今年与去年一样,前三季度都可能出现保费下滑,至四季度实现保费持平或略有增长。 权益类投资将倾向港股 投资端上,投资资产规模为6797.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实现总投资收益322.79亿元,同比减少29.2%,总投资收益率为5.1%,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不过,净投资收益321.36亿元,同比增长6.5%,较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表示,公司根据保险业务的负债特性及资本市场的波动周期,以追求绝对收益目标为原则,制定投资策略,优化资产配置,保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数据显示,定期存款798.45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11.7%,较上年末下降8.4个百分点;债权型投资4368.10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64.3%。 其中,权益投资方面坚持防御策略;截至2016年末,权益资产投资额1122.68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16.5%,较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 债券投资方面,重点配置国债和金融债。非标投资方面,主要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金融产品。 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股权性投资下降原因是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持有股票和基金的浮盈大幅下降,部分呈现浮亏。 在2016年年报业绩会上,新华保险管理层表示,目前港股的估值还是一个价值洼地,未来的权益类投资会在深港通、沪港通方面有所侧重,针对大型的蓝筹股有较大分红、现金流充足的企业进行投资。 转型超预期 就在年报发布前后,3月23日,龚兴峰就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获得保监会审批通过。此前3月8日,保监会已核准杨征担任新华保险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至此,万峰的人事安排基本全部已通过保监会审核。 自万峰进入新华保险,2016年7月就曾有消息传出,根据新华保险内部公开选拔工作方案,新华保险确定了3名拟任副总裁人选并于内部进行了公示,分别为李源、龚兴峰、于志刚。万峰的人事布局还包括从中国人寿带来的3名老部下。 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龚兴峰兼任公司总精算师、公司董事会秘书;聘任岳然、苑超军、朱迎、刘起彦、王练文担任公司总裁助理。其中,岳然兼任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朱迎兼任公司首席风险官(暨合规负责人)、审计责任人。 2016年11月,新华保险开放日活动,万峰首度携公司副总裁黎宗剑、杨征、李源、龚兴峰、于志刚及总裁助理王练文等新面孔亮相,此举也标志着新华保险新一届管理层已开始全面发力。 彼时,万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7年仍将保持1100亿元左右;预计2017年十年期保费规模占比将达90%,2018年后保费规模每年将实现20%的增长。 2017年年初,新华保险确定2017年工作,提出坚持稳中求进、深化转型发展。万峰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一是努力超额完成业务计划;二是深入推进管理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夯实队伍基础;四是完善自主经营;五是加强子公司管理;六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七是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转型目标的预期,万峰在业绩会上表示,三个目标是期缴占比70%,10年期以上的占期缴的70%,保障型产品占总保费比70%。第一个预计明年就能达到,而第二个目标预计要一两年的时间,第三个问题就需要较长时间去推进。[详情]

揭秘财险三巨头年报:净利润齐降 人保下滑17.5%
揭秘财险三巨头年报:净利润齐降 人保下滑17.5%

   每经记者 袁 园 每经编辑 姚茂敦 作为财险市场上的领军者,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截至上周末,在财险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甲的财险公司相继发布年报。 相比于2015年牛市带来的红利,2016年财险三巨头的业绩稍显暗淡。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2016年净利润分别是180.2亿元、123亿元和45.4亿元,同比下滑17.5%、2%和14.8%。而导致下滑的主要原因皆跟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相关。 与此同时,随着车险费改的推行,财险三巨头在赔付率方面均呈现下滑趋势,但综合成本率却一路上升。相关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财险领域,车险的收入占了总保费的大头,也是财险企业主收入之一,但随着商车费改的逐步推进和一些中小险企加入,险企在这方面的竞争必然会更加白热化。 三家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公司9266.17亿元,同比10.01%。在整个行业高增的大环境下,财险三巨头的保费也实现了高增长。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费3104.53亿元,同比增长10.5%;平安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61.9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巨头的保费之中,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均贡献了大部分,占比均达7成以上。年报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车险总保费收入分别是2258.77亿元、1485.01亿元和761.77亿元,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73%、83.5%和79.2%。 与保费高速增长不同的是,2016年三巨头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的净利润分别是180亿元、123亿元和45.4亿元,同比下滑17.5%、2%和14.8%。 其中,以人保财险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2016年人保财险净利润180亿元,较2015年的218亿元缩水38亿元。对此,人保集团副总裁盛和泰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率的下滑,而这主要是由于低利率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利波动和自然灾害的频发造成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投资环境低迷不只导致人保财险利润下滑,也是其余两家下滑的主要原因。以平安财险为例,2015年平安财险的投资收益高达104亿元,2016年缩水18亿元,为86亿元。 此前,在保监会年度业绩交流会上,保监会统计信息部调研员、副处长段海洲曾就保险业投资收益下滑给出分析。其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整体低利率的环境,导致固定收益率产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震荡和低迷状态,导致尤其是股票和证券投资这部分的收益下降超过2000亿元,导致行业整体收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三连升 除了投资收益,险企综合成本率尤其是车险综合成本率的上升,也被看做是导致三巨头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 随着2016年商车费改在全国的推行,险企在车险领域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有业内人士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商车费改之后,险企在在车险方面的赔付率确实在逐步下降,减少了险企的运营成本,但前端获客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使得险企并未直接享受到车险改革带来的红利,反而导致综合成本率不降反增。 上述人士的观点在三巨头的年报中得到充分体现。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产险的赔付率分别是63.5%、54.4%和61.2%,除了人保财险略上升为外,其余两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安财险更是连续三年赔付率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人保财险赔付率上升的原因,人保财险方面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大灾损失大幅增加所致。”从具体的险种来看,2016年人保财险的车险赔付率为59.5%,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非车险领域的农业保险、企财险的赔付率都有较明显的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赔付率的下降并未让三巨头的综合成本率同步降低,相反,综合成本率普遍是在逐步增加的。虽然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略有下降,但仍是三家之中最高的。年报显示,2016年,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则为99.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2%,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 而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则别是98.1%、95.9%,同比上升1.6%和1.3%。事实上,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已经连续三年上升。2016年,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5.9%,其中,个人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7.9%;2015年和2014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6%和95.3 %。不过,两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均在100%以下。 浙商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曹杰表示,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上升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保险扩展较快,赔偿比例控制压力增加;平安财险则属于正常波动。 业内:今年车险竞争依旧激烈 从财险三巨头的年报来看,财险综合成本率依旧较高,但在业内人看来,综合成本率上升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这种趋势今年仍会延续。 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财险公司原保费平均增速为10.35%。老三家竞争风云再起,平安产险前两月保费增速高达21%,其市场份额增长近两个百分点;而老大人保财险保费增速在6%左右,市场份额也下滑了1.23%;太保产险保费增速不足1%,市场份额亦出现下滑。 “前两个月的数据不会代表一年的趋势,等3月份的数据也出炉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季度数据,就会发现太保财险的市场的份额并未下降。“人保财险高管在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就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给出回应,其认为年初太保产险主要是做了一些业务调整,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才会有定论。 虽然,太保财险相关人士并未直接点出保费下滑的原因,但从三巨头的竞争来看,财险机构的竞争显然是越来越激烈。 有媒体报道,2016年车险承保盈利较2015年分化更加明显。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6年老三家贡献车险承保利润近110亿元,受累大部分中小险企车险承保亏损,拉低行业总承保利润至65.58亿元。其中,只有14家公司车险承保盈利,共计盈利129亿元;41家公司车险承保亏损,共计亏损63亿元。亏损最严重者中华联合,亏损额度近10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财险险种——车险无疑是国内财险市场中的最知名险种。“虽然车险前期盈利是大问题,但是财险机构也必须要切入,这毕竟是财险领域的大头,比起意外险、健康险来说,更能看到前景。”某险企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尤其是在二次商车费改即将开推之时,车险的竞争更加扑朔迷离。 “二次费改很有可能会把费用打到极致,双0.75是很有可能的。”另一大型险企高管表示,这样一来,险企就必须用更完善的服务、更优的效率来获得更多的客户,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  [详情]

五大上市险企去年寿险退保金齐降 人保独涨
五大上市险企去年寿险退保金齐降 人保独涨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姚茂敦 受资本市场低迷致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下调影响,去年寿险巨头盈利普遍下滑已成共同特征。以6大上市寿险公司业绩表现来看,平安人寿可谓一枝独秀,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4.26亿元,同比增长18.4%。此外,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太保寿险为85.42亿元,同比下降19.3%;新华保险为49.42亿元,同比下降42.5%;太平人寿净利润为51.34亿港元,同比下降23.3%;人保寿险为4.52亿元;同比下降87.3%。 虽然在净利润表现不佳,但寿险巨头们发力“个险”的决心异常坚决。除个险占比已高达86%的平安人寿,其他上市寿险去年进一步提高了个险业务的比重,如太保寿险的个险占比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84%,已向平安人寿靠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益业务结构改善等因素的影响,5家上市寿险退保金同比下降,仅人保寿险退保金上升。此外,其净利润下降幅度也最大,去年净利润仅4.52亿元。 中国人寿多项个险指标追上平安 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带动了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原本在个险业务上并不占优的“老大”中国人寿去年交上了一份“优异”的个险答卷。以代表寿险业务“含金量”的一年新业务价值指标而言,中国人寿同比大增56.4%至493.11亿元,几乎赶上平安人寿的508.05亿元。 2016年,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跌破20%,而“底线”在哪儿,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强调“坚守市场份额第一就是中国人寿的底线”,希望守住“量”的地位;另一方面,暗暗在“质”的方面发力提升,2016年中国人寿在多项个险指标上发威,猛追“个险一哥”平安人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一年新业务价值、一年个险新业务价值、新单期缴等多个指标上,中国人寿的增长势头强劲。不仅上述一年新业务价值指标与平安人寿差距仅剩15亿元,一年个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0.6%,新单期缴同比增长51.8%,高增长之下两指标分别达到463.26亿元、939.45亿元,与后者仅有一步之遥。 作为个险“含金量”的关键指标,“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的背后是人力的较量。中国人寿代理人数量一度原地徘徊,2011年~2013年,中国人寿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68.5万人、69.3万人及65.3万人。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的平稳增长,给个险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随着中国人寿重振代理人队伍,于2015年猛增至97.9万人,2016年最新个险人力数据显示了超五成的增长,代理人规模达到了149.5万人。 其他寿险巨头代理人规模的增长虽不及“老大”中国人寿,但也均有增长,部分公司人力增长也十分抢眼。平安人寿个险人力同比增长27.7%至110万人,太保寿险增长35.5%至65.3万人,人保寿险增长33.6%至18.93万人。对此,一位大型险企人士指出,2016年代理人队伍的增长是整个行业的趋势,而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仅人保寿险退保金继续增长 2016年盈利下滑是保险公司,也是寿险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平安人寿是一个例外。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将净利润下滑总结为“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下调”的影响,而同样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平安人寿如何保持盈利不降反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其财务数据注意到,平安人寿净利润逆势增长主要表现为:一是其保费收入增长提高了营业收入,其已赚保费一项为2880.64亿元,同比增长33.6%,均高于其他上市同业公司;另一方面在于递延税资产变动的影响,税金及附加一项为7.9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29亿元大幅下降。 人保寿险是另一个极端,去年净利润仅有4.52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7.3%。其财务数据显示,造成人保寿险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影响因素,包括投资收益由210.46亿元下降157.2亿元,此外,给付及赔付净额由979.96亿元增长至1091.87亿元,对盈利影响也较大。人保寿险在年报中对给付及赔付净额的增长,总结为“主要是退保金等增长所致。” 事实上,人保寿险是2016年上市寿险中唯一出现退保金增长的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益业务结构改善,中国人寿2016年退保金下降30.7%至739.22亿元;太保寿险退保金同比下降46.31%至135.38亿元;新华保险退保金同比减少19.4%至437.77亿元,公司称主要原因是“银行保险渠道高现金价值产品及分红产品退保减少”。此外,太平人寿退保一项为268.16亿元,同比减少12.5%。 相比其他上市同业,人保寿险仍面对退保压力,与其银保业务占比仍然较高和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密不可分。 2016年,除个险占比已超86%的平安人寿,五大上市寿险公司均提升了个险占比。太保寿险提升约4个百分点至84%,中国人寿提升3.5个百分点至65.5%,新华保险提升10.7个百分点至65.3%,太平人寿提升3.9个百分点至58.16%,人保寿险提升6.4个百分点至33.8%。从业务结构而言,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仍占大头。对比“大个险”战略较为典型的太保寿险,其银保业务占比从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 此外,虽然人保寿险2016年在银保的期缴首年保费录得数倍增长,但趸缴业务占长险首年业务的比例高达88.9%。人保寿险2016年的内含价值为575.58亿元、同比增长了4%,在上市同业中均排名最末。  [详情]

国寿太保盈利下滑高管薪酬反升 平安最土豪高管薪资达732万
国寿太保盈利下滑高管薪酬反升 平安最土豪高管薪资达732万

  险企高管薪酬大PK:国寿太保盈利下滑薪酬反升 平安最土豪 前10排名占9席 上市险企高管薪酬并未都与盈利挂钩,国寿和太保尽管盈利下滑超过三成,但是薪酬却有了不小的涨幅;新华保险则成为唯一一家高管降薪的公司;高管薪酬前10名单中,中国平安最豪爽,占了9个席位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2016年,A股四大险企均盈利几十亿、上百亿元,那么在上市险企中担任高管到底一年能赚多少钱呢?哪家保险公司最慷慨?保险公司中哪个职位最赚钱?这些答案随着上市险企2016年年度报告的发布逐渐披露。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去年一些保险公司出现了净利润下降的情况,但实际上高管层薪酬并未发生明显的降低,有的反而有所提升。 总体来看,来自中国平安的首席投资官陈德贤以732万元的年薪(除中国人寿外,薪酬均为税后)居于上市险企管理层薪酬首位。上市险企董事长中,平安马明哲以552万元年薪居于四大险企首位,其次是新华保险万峰,年薪达285万元。中国太保的高国富,年薪仅有88万元。这与中国太保属于国有企业有关,公司高管薪酬受到相关规定的制约,董事长薪酬较低。至于另外一家国企——中国人寿,其董事长杨明生的年薪则并未披露。 负相关:国寿太保盈利下降薪酬反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公司管理层薪酬并不一定都与净利润表现情况相关。例如,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但高管薪酬却同比有所上涨。 据Wind资讯数据,2016年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下降45%,达191亿元,但公司2016年高管层税前薪酬却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管理层总薪酬上涨17%,税前达1752.5万元。公司总裁林岱仁、职工监事詹忠、监事史向明、监事会主席缪平及职工监事王翠菲等薪酬水平排名公司前五,税前收入大约在138万元到164万元不等。公司职工监事詹忠的薪酬涨幅较大,同比上涨86%。 中国太保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2%,虽然董事长薪酬较低,但公司2016年高管层税后薪酬同比上涨4个百分点达1849万元。 总精算师张远瀚、副总裁曹增和、审计总监陈巍、董秘马欣及助理总裁俞斌以320万元、185万元、144万元、136万元及135万元的年薪排名公司前五。 正相关:新华、平安增幅与盈利一致 相比之下,新华保险、平安保险的高管层薪酬升降与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正相关。中国平安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公司管理层人员薪水也随之上涨,而新华保险2016年净利润下降超四成,整个高管层降薪幅度也比较大。 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6年中国平安总薪酬上涨幅度高达800多万元,那么到底哪些高管涨薪了呢?据Wind数据显示,除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长马明哲、非执行董事林丽君、职工监事潘忠武2016年薪酬较上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他职位的高管薪酬均较上年度有所上涨。上涨幅度最大的为公司的首席信息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女士,涨幅为80%,税后年薪高达574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心颖自2013年起担任公司首席信息执行官一职,并于2013年年底出任公司首席运营执行官,在加入平安之前,陈心颖就职于麦肯锡公司。 新华保险是四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薪酬总额下降的公司,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管理层税后总薪酬达到了2425万元,同比下31%。多个管理层薪酬下降,例如公司董事长万峰,同比下降9%至285万元,副总裁刘亦工、副总裁李源等较2015年同比降幅则达到了21%。 薪酬TOP10: 平安高管占9位 由于中国人寿方面并未披露管理层税后薪资,因此目前可比较的只有平安、新华、太保3家上市险企。数据显示,2016年,来自中国平安的陈德贤依然是A股上市险企中赚得最多的高管,税后薪资高达732万元。 实际上,平安出手阔绰在业内已人尽皆知,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6年保险业高管层薪酬排名前十的高管中,就有9位出自中国平安,包括合规负责人、总经理等职位的高管层,其中,陈德贤、陈心颖等5位高管税后年薪突破500万元。 前10名中,仅有一位出自中国太保。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薪酬高达320万元,排名行业第9。 事实上,上市险企中,税后年薪高达上百万元的高管也并不多,占比大约30%左右,主要分布在投资等核心部门。在其余近七成高管年薪并未达百万元队伍中,也有一些岗位比如独立董事等,年薪仅有10万元左右,由此看来,保险公司此高管与彼高管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详情]

六险企2016投资成绩单一声叹息 另类投资正在成新宠
六险企2016投资成绩单一声叹息 另类投资正在成新宠

  六大上市险企2016投资成绩单一声叹息 另类投资正在成新宠 由于投资收益不佳,去年除平安外,其余5家险企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在利率抬升的当下,各家公司纷纷加大另类投资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截至3月30日,六大上市险企2016年财务报告已全部披露,那么各家保险公司2016年表现到底如何?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除中国平安外,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5家险企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净利润同比下降均超四成,分别达119亿元、49亿元。据了解,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等成为2016年保险公司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6年,各家上市险企投资收益表现到底如何?在投资组合上有何变化?2017年,各家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有何规划呢?近期,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上市险企纷纷公布了年报并召开了业绩发布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六险企总投资收益率下降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各家保险公司在总投资收益率方面至少1.5个百分点的下降。其中,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率最高,达到了5.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其次是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为5.3%,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则分别以5.20%、5.10%、5.01%及4.56%的投资收益率名列三四五六位。中国太平总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2.96%,另外,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的总投资收益率降幅也在2个百分点以上。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6家上市险企投资资产总额高达7亿元,投资总资产均较2015年有所提升,其中,中国人寿2016年投资总资产达2.5万亿元,同比上涨7.24%,体量居上市险企首位。此外,中国太平投资总资产同比上涨幅度最大,增长14%,达3770亿元。 不过投资总资产的上涨,并未带来投资收益的上升。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六大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均有至少14%以上的降幅,其中,新华保险降幅最大,高达29.22%,达323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投资收益的下降主要由于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减少所致。降幅最小的为中国太保,2016年中国人保投资收益达到了435亿元,同比下降14%。 投资资产最多的中国人寿2016年投资收益同比也下降了23%,达1082亿元,针对下降的原因,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利率呈现下行趋势,加上上半年内地A股剧烈波动,下半年低位徘徊,导致了公司去年的价差收益的大幅下降。 另类投资比例上涨 2016年,资产荒背景下,固定收益类投资依然占据大头。不过据《投资者报》记者观察,2016年,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投资呈现出定期存款降低、权益性投资占比下降、债券投资占比微降,而理财型产品、另类投资等上涨的趋势。 权益性投资方面,除中国平安外,其余5家保险公司权益性投资占比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保险资金2016年的权益性总投资资产达3350亿元,同比上涨19%,占比达16.9%,同比有3.2个百分点的上涨。具体来看,股票、权益性基金、债券型基金的投资占比均有所下降,但优先股、理财产品(包括信托公司信托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的投资比例有所上涨。 2016年,债券投资方面,仅有中国人寿加大了债券投资的比例,其余,5家险企均降低了债券投资的比例。具体来看,中国人寿2016年债券配置比例由2015年年底的43.55%上涨至45.62%。 另类投资方面,主要是指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包括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等。多家保险公司2016年理财产品投资比例有所上涨,例如中国平安,理财产品投资占比上涨0.7个百分点至2.1%,中国太保固定收益型理财型产品投资占比上涨1.7个百分点达4.7%。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会增加海外和另类投资,例如政府PPP项目方面的投资机会,也会借助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 H股市场。中国平安方面也表示,另类投资将关注PE、不动产、基建等另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国寿判断A股今年机会不大 股票市场投资方面,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表示2017年公司仍将以股票投资为主,除了过去强调的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之外,健康医疗、个人消费和新科技方面将成为公司优先选择的板块。港股投资方面,公司港股投资的出发点与A股市场类似,主要基于价值投资,注重长期持有带来的增值及分红收益。 中国人寿赵立军则表示,从A股现在的估值以及市场舆论来看,初步判断不具备大幅上扬的基础,因此在权益的公开市场投资,中国人寿会审慎选择个股,通过提升操作水平来提升投资收益。 海外投资方面,人保资管副总裁韩松表示,将基于审慎的基础进行配置,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和股票两方面,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进行部署。 另外,韩松还表示,从去年收益率来看,非标资产收益率比债券要高,其中非标资产中较多的投向了股权基金,未来将成重点投资方向。■[详情]

投资收益滑铁卢净利近腰斩 国寿现金流净流出破千亿
投资收益滑铁卢净利近腰斩 国寿现金流净流出破千亿

  内部竞争力不足,短期难以快速提升;加之外部市场环境不乐观,投资收益难有明显改善,中国人寿的未来仍面临较大挑战 来源:《投资时报》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王一葆 作为中国寿险业体量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的转型之路并不好走。从3月23日晚间其发布的2016年年报中,亦可看出其承受的阵痛之重。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几近腰斩。 虽然该公司实现已赚保费4262.3亿元,同比增长17.6%,是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保费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但投资收益1208.31亿元,参照2015年则同比减少17%;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2.29亿元,同比减少96.7%。 总投资收益的大幅减少,营业支出中与投资相关的其他业务成本(144.77亿元,增幅47.2%)和资产减值损失(26.82亿元,增幅97.5%)大幅上升,成为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投资收益减少是净利润下滑主因 针对业绩的严重下滑原因,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做出的解释也印证了上述原因:2016年,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因此中国人寿当年投资收益大幅度下降,仅实现60多亿的价差收入,而2015年同期价差收入为300多亿。此外,因尚持有的股票一些公益价值计量计到投资收益里来,导致全年未实现收益是-70亿元,而在上一年同期是浮盈105亿元。这直接导致净利润的惨跌。 同时《投资时报》记者又从年报中现金流方面的信息发现,2016年度中国人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净流出1047.03亿元,对比2015年的净流入670.47亿元,差异悬殊。中国人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890.98亿元)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62.7亿元)并不能完全覆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21.44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26.06亿元,较年初下降超过16%,这亦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的解释。 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乏力是诱因 据专业人士分析,过去几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乏力,营收对投资收益的依赖却越发明显。在中国人寿的业绩中,投资收益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投资收益(等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16.86%逐步提高至2015年的28.04%。相应的,保险业务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则逐年下降,由2011年的82.58%降至2015年的71.18%。从增速上看,由于过去三年总投资收益的同比增速均远高于保险业务收入增速,从而拉高了营业收入的整体增速,保证了业绩的增长。 但这种情况在2016年出现了逆转。受累于股票投资低迷,权益类投资价差收入减少,2016年投资收益下降导致该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作为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为主要经营业务之一,投资收益作为公司利润主要来源已成行业常态。但是,资本市场阴晴不定,投资收益难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一旦遭遇低迷行情,险企业绩便难以得到保证。 尽管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下降近五成,但市场似乎早已消化了这一预期,在3月24日举办的2016年年报发布会当日,中国人寿A股以涨势报收,中国人寿高层在发布会上对净利润下滑表现泰然,而将阐述重点放在转型上。 中国人寿年报中明确提出2017“稳健、转型、发展 ”的战略,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眼于公司战略和经营大局之“稳”,发力于转型和创新之“进”。同时提出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瞄准正确方向,统筹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和防控风险三大重点任务,提高供给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以客户为中心、以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切实改善客户体验,让中国人寿成为广大客户的第一选择;构建专业化、体系化渠道管理体系,全面推进销售转型,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价值投资、坚持服务大局,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在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同时,努力提高收益水平;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推进产品多元化,加大保障型业务发展力度,逐步推进公司盈利来源多元化;全面实施全渠道经营和保银协同,向多元纵深方向推进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市场化改革,扬长补短,不断增强公司发展动能。 内部竞争力不足+外部环境挑战 业内人士分析称,上述战略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需长期积累,短期内效果尚不明显,因此2017年中国人寿的业绩表现未必能看好,这是由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 首先,短期内中国人寿很难实现内部管理水平与创新水平的快速提高,虽然其2016年转型发展初见成效—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04.98 亿元,同比增长18.3%,创2009年以来最高增速,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保费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结构调整亦取得突破,变革创新再造了业务流程,构建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架构,推出了“国寿e店”、“国寿e宝”两大平台和20 多个新型应用产品,进军互联网经营管理模式并建立了 4 家经营管理创新试验区,但与此同时也使营业支出成本加大。所以该公司若想获得高速稳定增长,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经营完善与积累。尤其是面对一些民营与合资外资保险企业的竞争,中国人寿内部竞争力稍显不足。其次,因外部市场原因,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短期内难以扭转下滑趋势。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极大比例,外部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产生较大影响,致使投资收益产生变化并直接导致收入和净利润的变动。2016年中国人寿投资资产24535.5亿元,占总资产26969.51亿元的90.97%,而且股票债券金融产品等占有较大比重。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诸多领域存在增速放缓的情况,在金融证券市场上,2017年前景仍不明朗,即便是固定收益包括债券市场同样不乐观,所以投资收益不会出现较大提升。加之在中国保险金融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很多领域投资收益降低乃至存在高风险的亏损可能,这都加剧了中国人寿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与压力。[详情]

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为自己和团队表现打90分
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为自己和团队表现打90分

  李致鸿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对于业绩,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16年,我们提出转型发展目标,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困境中执着坚持不动摇,遇到各种阻力,依然向前推动转型,各项指标超出预期。这不仅是个人坚持,更是整个团队配合。我对个人和团队的表现都打90分。” 3月31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保险”,601336.SH)在京召开年度业绩发布会。2016年,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履新,也是万峰执掌帅印的第一个完整年度。 2016年,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5.60亿元,实现新业务价值104.49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总、净投资收益率5.1%,相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截至年末,总资产规模达6991.81亿元,同比增长5.8%;内含价值1294.50亿元,同比增长17%。 对于上述业绩,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16年,我们提出转型发展目标,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困境中执着坚持不动摇,遇到各种阻力,依然向前推动转型,各项指标超出预期。这不仅是个人坚持,更是整个团队配合,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机构、各级员工,只有大家迅速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向着目标努力,坚持贯彻总公司各项部署,才能取得这般成绩。因此,我对个人和团队的表现都打90分。” 新华保险副总裁黎宗剑用“三个大”来总结上述业绩。“一是决心大,市场规模下降是短期、暂时的表现;二是力度大,围绕长期期缴业务拉动、业务结构优化加大调整力度;三是成效大,反映核心价值的指标清晰明确。” 预计2018年续期保费大幅增长 目前,新华保险已经确定“两步走”发展路径,即2016-2017年为转型期,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发展基础;2018-2020年为发展期,形成新的发展态势。 万峰表示,“2017年将是决定性、攻坚的一年,如果可以全部消化历史遗留问题,之后便会建立持续的发展能力。2016年,我们续期保费增长9%,扭转了过去两年续期保费负增长态势,成为转折标志。未来,我们还要建立续期增长模式,即依靠续期保费增长,推动总保费增长。2015年,我们续期保费160亿元,2016年完成230亿元,2017年预计280亿元,如果这些业务按照目前继续率88%,甚至退一步70%计算,也是将近500亿元续期保费。” 万峰续称,“同时,退保率明显下降,说明退保高峰已经过去,保障型产品正在增加。2018年,如果不再有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消化,续期增长模式建立起来后,我们总保费规模增长将不会低于20%。” 2016年,新华保险在趸交业务按计划减少117亿元的情况下,保费规模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从保费结构上看,首年期交业务236.85亿元,同比增长41.3%;从年期结构上看,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3.2%;续期业务止跌回升,增长9.0%。 3年时间有望解决费差损 此外,万峰透露,新华保险已制定“十三五”规划,并将于近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做强’。” 对此万峰一一解读:“第一,市场竞争能力强。我们不追求规模大,追求销售能力强。2016年,我们个险渠道规模人力相较上年同期增长9%,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40%,这两项指标说明我们依靠举继率和产能的提高,实现业务的增长。未来,我们还要建立高举继率、高产能、高留存的三高团队,做强销售能力。” “第二,产品竞争能力强。我们率先改造了一些保障型产品,典型的是健康无忧系列,其主要内容是重大疾病,经过一年销售实现首年保费65亿元,2017年下达的任务是100亿元。此外,我们开发了住院和门诊等产品,虽然尚未成量,但是在设计和保障程度上领先,今年也是发展重点。” “第三,后台支撑能力强。目前,这是我们一块短板,但是已经着手改善。如在服务上,服务突出效率,包括出单、保全,特别是理赔,通过理赔打造口碑,建成客户理赔、服务满意的公司。” “第四,公司价值强。公司的价值不仅是业务价值,还有利润、员工价值。我们提出改善业务结构中的利润结构,改变单纯依赖投资收益的模式,实现三差平衡发展。目前,我们利差没有问题;死差实现大幅增长;费差损下降40%,明显好转,原来预计需要5年时间解决费差损问题,按照现有速度可能3年时间即可。” “第五,风险防范能力强。我们强调从事后查处转向事前防控,一是原来四个区域审计分部升格为区域审计中心,加大对机构审计力度,特别在常规审计之外,加大专项审计;二是准备将事前防控重点放在内部建设上,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着手研究整个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将内控作为公司重要部门。” (编辑:赵萍;zhaoping@21jingji.com)[详情]

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净利润超700亿 保费结构明显改善
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净利润超700亿 保费结构明显改善

  原标题: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净利润超700亿 保费结构明显改善 作者:倩雯 A股四大上市险企年报披露已收官,它们有什么共同变化?谁又是“个中强手”? 截至3月29日晚间,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以及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这四大A股上市险企均已发布了2016年年报。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这四家A股上市险企2016年共计实现7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其中,中国平安净利润中剔除了互联网业务、银行和信托、证券等资产管理业务,仅包含保险业务)。这一水平较2015年下降23.4%。 除了中国平安一家上涨外,其余均遭遇了净利润超过30%的大幅下跌。不过,上述四家上市险企中多家正处于转型期间或迎来转型收官,整体保费结构呈现进一步优化的态势。 上市险企净利润普降 从上述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2016年报数据来看,净利润大幅下降依然是今年共同的趋势。除了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净利润逆势呈现10.46%的同比上涨,其他三家险企均遭遇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其中中国人寿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到45%;中国太保则相对降幅最小,为32%。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这三家险企给出了相同的理由,即资本市场震荡下跌造成的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调整所致。 通常而言,保险公司在计量长期人身险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过程中,须对折现率/投资收益率、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保单红利假设及费用假设等作出重大判断。这些计量假设需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而其中折现率依据的基础就是“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即以750个工作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准加合理的溢价确定折现率。 由于近两年债券收益率进入“低利率”时代,使得折现率下降。在对准备金假设的再评估中,作为分母位置的折现率下降意味着准备金需要更多地计提,从而致使当期的利润减少。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四家A股上市险企2016年由于折现率调整而造成的税前利润减少共计591.82亿元,其中中国平安因此原因造成的税前利润减少额最大,达289.09亿元。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近几个月债券收益率的上涨和3月24日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合同负债评估所适用折现率曲线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补提准备金从而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压力将减少。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表示,《通知》将基础利率曲线分为三段,溢价幅度上限由现行的150 个基点降低到120个基点,并设置终极利率,预计折现率调整后,产品结构较为稳健的上市保险公司资本释放将更加充足,保险合同准备金在负债中的占比有望降低,预计折现率调整将使得利润与内含价值的背离有所收窄。 同时,2016年四季度中债国债十年期到期收益率企稳回升,2017年初以来波动上行20BP,有助于改善利差损风险,叠加折现率曲线调整,减小补提准备金对利润带来的影响,根据赵湘怀测算,2017年准备金补提压力持续存在,750日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在2017 年四季度迎来向上拐点,届时补提准备金给利润带来的压力将大为减轻。 不过,包括赵湘怀在内的多名业内人士均表示,看待保险公司应更加聚焦内含价值,而非净利润。 四家上市险企的年报显示,和多家净利润呈现大幅下滑的局面不同的是,其2016年内含价值均呈现超过15%的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太保内含价值同比增长率略高于其他三家,为19.6%,另外三家险企则分别呈现15.6%到17%的内含价值同比增长率。内含价值的普遍增长和上市险企保费结构的优化有直接关联。 业务质量优化 事实上,不管是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还是寿险业“老大”中国人寿近几年都在陆续实施转型。而随着转型的深入,上市险企的业务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年报数据显示,四家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均呈现较大的同比涨幅,其中中国太保及中国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幅均高达56%,而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幅也超过30%。 另外,四家上市险企2016年的退保率均呈现下降的态势,除了退保率本来就处于低位的中国平安外,其他几家上市险企退保率的下降程度均超过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太保的退保率已降至2%,逐渐靠近中国平安的1.4%,而新华保险的退保率在四家险企中仍然较高,为6.9%。 在寿险保费结构方面,四家上市险企的代理人渠道保费占比普遍都已经超过60%,银保渠道进一步收缩。其中一直以营销员渠道见长的平安人寿和通过转型已经形成“大个险”格局的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费占比分别达到86%及84%。 新单保费中,期交保费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占比分别为45%及49.7%,而在平安寿险占比99%的个人业务中,其期交保费占比为89%,在聚焦期交的太保寿险占比84%的代理人渠道中,期交保费占比则达到96%。 同时,在寿险保费收入中,四家上市险企的续期保费均占比在50%-60%之间。 出于对营销员渠道的重视,各家上市险企2016年在增员方面均呈现了不小的力度。截至去年底,中国人寿营销员数量同比增长最快达52.7%,营销员人数也达到149.5万人,为四大上市险企之最。四家之中体量较小的新华保险营销员人力则为32.8万人,同比增长较慢,为9%。中国平安在去年底拥有111万营销员,中国太保去年的月均人力则为65.3万人。 如果按照年初年末的营销员平均数量(中国太保按月均人力)来计算2016年度的人均寿险保费、人均新业务价值以及人均寿险利润,则四家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35.79万元的人均保费最高,中国太保的21.04万元最低;人均新业务价值则以中国平安的5.13万元远高于其他三家险企;同样,人均净利润也是中国平安的2.5万元最高。 而在产险方面,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在2016年保持平稳,较2015年的95.6%略升0.3个百分点达95.9%;太保产险在2016年的综合成本率有进一步的略微改善,下降0.6个百分点至99.2%,但根据年报显示,太保产险的非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在2016年依然达到109.6%,呈现承保亏损的态势。 和净利润下降一样,几家上市险企2016年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市场份额的继续下滑。与2015年全年保费相比,下降幅度从0.2个百分点到3.06个百分点不等。其中下降幅度最少的是平安产险,下降最多的则是曾经“三分天下“的中国人寿,2016年其市场份额已缩至19.9%。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份额下降,尤其是规模保费占比的下降,一方面是和险企在转型过程中主动在规模和价值中做出取舍有关,一方面则是因为万能险的“风靡“使中小型险企迅速崛起。但随着监管机构对万能险的严格监管以及整个行业对于”保险姓保“的回归,上市险企市场份额下降的态势有望缓解。 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的”向左走,向右走“ 尽管近两年保险投资遭遇“低利率”环境,但利用提早部署等策略,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净投资收益率在2016年均呈现0.2个百分点左右的上升,其中中国平安的净投资收益率“一骑绝尘”,从2015年的5.8%继续上升到2016年的6%,中国人寿的净投资收益率在四家公司中则最低,为4.61%。 但由于受到2016年资本市场动荡下跌的影响,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还是无一避免地较2015年下降,下降的幅度在1.8%到2.5%之间。其中,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依然排名第一,为5.3%,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则分别实现5.2%及5.1%的总投资收益率,中国人寿的总投资收益率在四家之中依然垫底,为4.56%。 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四家A股上市险企也略有差别。固定收益类资产方面,中国太保的投资占比最高,在投资资产中占82.3%,而其他三家则在75%-78%的投资比例之间。 而在新华保险的大类资产配置中,另类资产占比高达33.2%,而其他三家均在10%-15%之间。尽管各家在统计非标资产中存在些许口径上的差异,但新华保险对另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仍大幅超过其他三家。 对此,新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李全在3月31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基于去年债券市场的投资风险以及基于对去年利率低点将不会维持太久的判断,新华保险在去年进行配置考虑时,将增量和再投资资金几乎都配置在了短期的产品上,例如在一年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上配置了约780亿元,以期顺利过渡到合适的配置时点。 据李全介绍,之前投资的短久期理财产品在今年6月将全部到期,而今年目前的利率水平较去年有所提升,所以新华保险今年会将投资的久期拉长,会大笔配置高收益、期限长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 在权益投资占比方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及新华保险都在16%或17%左右的范围内,相对而言,中国太保的权益投资占比较少,为12.3%。 而面对依旧动荡的2017年投资市场,中国太保及中国平安均表示将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不断优化基于负债特性的大类资产配置。[详情]

险企年报透露信托合作路线图 投资PPP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险企年报透露信托合作路线图 投资PPP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信保合作透视 ■本报见习记者 邢 萌 2012年10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放开投资信托产品。截止到去年年中,有关信息显示,险资投资信托金额约为5000亿元。  对于资产规模高达十几万亿元的保险和信托来讲,尽管信保合作被赋予很多期待,但其发展速度在过去几年显然并不太高。近日,几家上市险企相继发布2016年年报,我们也可以一窥信保合作的面貌。事实上,包括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在认购信托产品规模上都有不俗的增长。     明显的增长 在几家上市险企年报中,新华保险对投资信托产品的情况列示的较为明晰。新华信托2016年年报显示,按照投资对象分类,新华保险债权型投资中,投资信托计划的金额为625.34亿元,占全部投资资产的比重为9.2%,而2015年此项金额则为499.03亿元,占比为7.9%,同比增长25.3%。新华保险去年年底债权型投资金额4368.10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64.3%,较上年末上升9.5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在年报中也自述,债权型投资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大债权型投资中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及国债的配置“。 而在新华保险披露的另一个指标中,非标资产投资情况的前十大金融产品主要管理机构中,赫然出现了三家信托公司:华融信托、中融信托、北京信托。其中华融信托在已付款金额一项中的金额为169.38亿元,在三家信托公司中位居第一,占非标投资规模比重为7.51%。 而除新华保险外,其他3家险企对投资信托产品没有进行专门的披露。 不过,从一些指标上,还是可以侧面观察到险企投资信托的情况。 例如中国太保披露,在未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由第三方管理信托产品395.94亿元,而2015年同期这一数字规模为217.2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 险资偏好? 那险资都对哪些信托产品情有独钟呢?在险企披露的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主要结构化主体中,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从几大险企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主要机构化主体中透露的数据来看,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除中国太保未披露相关信息外,相较于2015年而言,新华保险则实现了投资信托计划“从无到有”的转变,投向信托的规模达50亿元;中国人寿投向信托计划领域的资金规模由80亿元猛增至232亿元,增幅高达190%。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保险投资的信托计划分别为“陆家嘴信托——中电投中卫 热电永续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陆家嘴信托——中电投中卫新能源永续债集合资金 信托计划”两款永续债信托,新华保险持有的份额比重均接近100%,共计50亿元。而在中国人寿在上述指标中列明的7款信托计划中,也有一只永续债信托,“上信-华融资本永续债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国人寿持有份额比重为90%,投资金额为2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一类信托计划中,信托公司的定位应类似于“通道”,利用自身灵活的制度性优势为大规模投资的险资服务。 此外,险资投资产品普遍布局基建、民生类的产业。此外,在业内对信保合作寄予极大期待的PPP领域,也在提速。 近日,中国人寿在港交所披露将从协议生效日至2019年年底,每年认购重庆信托不超过500亿元集合信托产品,合计1500亿元。 而在中国人寿的年报中,专门论证并推动了一项重大战略项目。在去年12月6日资产管理子公司和财产险公司与重庆信托订立信托合同,以认购重庆信托—青岛地铁4号线PPP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单位。中国人寿表示,根据该信托合同,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资金共计人民币21.16亿元。本公司与财产险公司分别以人民币20.86亿元和人民币0.3亿元认购信托计划项下20.86亿份和0.3亿份信托单位。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资金将用于投资青岛地铁4号线PPP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还通过“上信-宁波五路四桥PPP项目集合 资金信托计划”投资宁波五路四桥PPP项目,实收信托金额87.58亿元,中国人寿持有88.02%的份额。 近日,有专业从业PPP业务的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保险资金在投资PPP规模上有望高速增长。而信托灵活的制度优势,非常适合做架构,可以在其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详情]

上市险企净利增速“一正三负” 证金汇金缘何坚守
上市险企净利增速“一正三负” 证金汇金缘何坚守

  原标题:上市险企净利增速“一正三负”证金汇金缘何坚守 ⊙记者 黄蕾 见习记者 陈婷婷○编辑 陈羽 上市保险公司的2016年年报披露已收官,保险四巨头净利润增速不一,交出了“一正三负”的成绩单。身处同一大环境下,保险板块为何会出现业绩分化?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又有哪些故事、细节可挖? 尽管净利润增速整体并不理想,但上市险企年报却透出一个重要信号:自前年开始增持A股保险板块的证金公司、汇金公司,在2016年基本都选择了坚守。其逻辑在于:上市险企2016年会计净利润虽然整体缩水,但业务“含金量”却一路看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利润释放预留了空间。 业务结构分化 利润增速不一 保险行业正处于复杂的大环境中,资本市场波动、利率下行、费率改革渐进式推进等多重因素叠加。所有保险公司都难以回避利差收窄的趋势,上市险企也难以独善其身,高基数下净利润同比增幅缩窄几乎是必然。 大环境虽然相同,但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承受力”却大相径庭。从上市险企去年年报来看,中国平安净利润同比增长15.1%,除此之外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前三季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4.9%、32%、42.5%。 其实,剖析上市险企各自的业务结构,便可管窥利润增速分化背后的玄机。投资者习惯将已上市险企视为保险四巨头,但这四家上市险企实际上遵循各自不同的战略路径发展,其业务结构早已分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上市业务主要以寿险为主;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则是集团整体上市,其中中国太保深耕主业,寿险、财险“两条腿”走路,中国平安则已成长为多元化金融集团,且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比在逐年增加。 不同的业务结构,决定了四家上市险企对利率、投资收益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并最终影响到它们各自的利润调节能力。若将时间周期拉长,不难发现,这种分化在资本市场或利率环境并不理想的年度内尤为明显:即综合类保险公司的利润稳定性往往比纯寿险公司更突出。 证金汇金坚守 另获同业捧场 证金公司、汇金公司进出大市值蓝筹的情况,一直为市场各方所关注。据上证报记者统计,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仍然是A股保险四巨头最活跃的前十大股东。 尽管净利润增速整体并不理想,但保险四巨头年报中却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从2016年全年来看,保险四巨头都获得了证金公司的增持。具体来看,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证金公司分别增持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161.9506万股、31460.9134万股、1982.2039万股、727.1475万股。 若按季度来看,在2016年第四季度,虽然仅流通盘最小的新华保险获得了证金公司的增持,但证金公司减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幅度很小。减持之后,证金公司持有这三家公司的股权比例,从2016年三季度末的2.09%、4.05%、2.62%,分别降至2016年四季度末的2.02%、3.79%、2.58%。 相对于证金公司的微调,汇金公司2016年对保险四巨头的持股数量始终未变。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汇金公司持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股权比例,分别为0.42%、2.65%、1.22%、0.91%。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资金动向是,除证金公司、汇金公司在保险股上选择坚守之外,A股保险板块同时也获得了同业的捧场。 比如,中国人寿去年第四季度被新华人寿一款保险产品资金增持约1353.8万股;中国平安自去年开始一直被华夏人寿万能保险产品增持,截至去年末的持股数量约7.88亿股;中国太保自去年开始被天安财险一款保险产品资金增持,截至去年末的持股数量约1.58亿股。 准备金出新规 利润有望释放 保险板块以何魅力征服了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以及同业公司呢? 其实从账本上的利润来看,保险股2016年交出的“净利润增速一正三负”成绩单并不算亮眼,但这些资金却看到了隐藏在账本背后的“含金量”。 首先,保险四巨头2016年会计净利润缩水,有同期高基数及低利率环境下准备金增提等原因,但并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 其次,保险四巨头的自身保险业务资质在持续改善,负债成本低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在持续稳步提升,这标志着保费“含金量”在一路看高。 更关键的一点是,2016年保险四巨头净利润缩水的最大因素将在今年逐渐减弱。保监会近期下发通知,决定对财务报告目的下的保险合同负债评估的折现率曲线进行调整和优化,由原来的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变更为按不同时间期限划定的三段曲线。这一准备金评估新标准将于今年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年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利润释放预留了空间。THE_END[详情]

证金对保险股有增有减 汇金对四大险企持股维持不变
证金对保险股有增有减 汇金对四大险企持股维持不变

  ■本报记者 刘敬元  截至昨晚,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6年业绩报告均已披露完毕。根据各家险企年报信息,去年四季度,“国家队”资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对几大保险股的持股均做了调整,但调整方向并不一致,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进行了减持,而对新华保险则进行了增持。 在2016年上半年,4只保险股悉数获得证金公司增持,增持总数达到4.79亿股。其中,增持中国平安3.58亿股,增持中国人寿5257.2万股,增持6575.78万股中国太保,增持新华保险292.8万股。 而据本报记者统计,去年第四季度,证金公司减持中国人寿1953万股,持股总数由三季度末的5.92亿股降至5.72亿股,持股比例降为2.02%;减持中国平安4796万股,四季度末的持股总数为6.92亿股,持股比例4.05%;减持中国太保370万股,持股数降至2.33亿股,持股比例为2.58%;增持新华保险8935万股,持股总数增至9144万股,持股比例为2.93%。 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证金公司持有四大险企股份合计15.89亿股,较三季度末减少6912万股。 各险企的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中国人寿拟每10股税前派2.4元,中国平安则每10股税前派发现金红利5.5元(预案),中国太保拟每10股派息7元(含税),新华保险拟每10股派息4.8元(含税)。 以2016年末的持股数计算,证金公司获得的几大险企税前分红总计为7.25亿元;其中,来自中国人寿1.37亿元、中国平安3.81亿元、中国太保1.63亿元、新华保险4389万元。 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资产”)2016年对四大险企的持股数量未变:期末对中国人寿持股数保持在1.19亿股,持股比例为0.42%;持有中国平安股数为4.84亿股,持股比例2.65%;持有中国太保1.11亿股,持股比例为1.22%;持有新华保险2824万股,持股比例为0.91%。若维持持股不变,则汇金资产由此获得的税前分红则合计为3.86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分红2873万元、中国平安分红2.66亿元、中国太保7751万元、新华保险1355万元。[详情]

四大上市险企继续补提准备金 税前利润减少591.8亿
四大上市险企继续补提准备金 税前利润减少591.8亿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险企的解释多为投资收益率下降和下调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 ■本报记者 刘敬元 截至昨晚,A股四大上市险企均已披露2016年业绩报告。其中,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27亿元,同比减少44.9%;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中国太保实现归母净利润120.57亿元,同比减少32.0%;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49.42亿元,同比减少42.5%。四大险企2016年合计净利润为985.2亿元,同比减少14.50%。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险企的解释多为投资收益率下降和下调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据本报记者统计,2016年,受基准的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四大险企变更折现率等假设,导致税前利润合计大幅减少591.8亿元。而主因折现率下调减少的这一税前利润的额度,高于2015年的420亿元,再创历年新高。 而近日,监管优化折现率曲线,将平滑短期利率波动对险企(主要是寿险公司)各年度利润的影响。 继续补提准备金 2015年曾补提420亿元 保险公司计量资产负债表日的各项保险合同准备金,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包括折现率、死亡率和发病率、费用假设、退保率、保单红利假设等精算假设。 中国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折现率假设变化增加准备金14,262百万元,部分险种发病率假设变化增加准备金464百万元,其他假设变化增加准备金10百万元,上述假设变更合计增加2016年12月31日寿险责任准备金11,415百万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3,321百万元。假设变更所形成的相关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变动计入年度利润表,合计减少税前利润14,736百万元。 中国平安公告,集团于2016年12月31日根据当前信息重新厘定有关假设(主要是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的下降),并对未来现金流估计予以更新,所形成的相关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变动计入2016年度利润表。此项变动增加2016年12月31日寿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28,909百万元,减少2016年度税前利润28,909百万元。 中国太保公告,相关精算假设变更增加2016年12月31日考虑分出业务后的保险合同准备金等保单相关负债合计约92.92亿元,减少2016年度的利润总额合计约92.92亿元。 新华保险称,2016年12月31日重新厘定有关精算假设,相关变更增加2016年12月31日寿险责任准备金31.86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30.59亿元,减少2016年税前利润合计62.45亿元。 关于折现率假设,中国人寿称,对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保险合同,以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公布的“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为基础,同时考虑流动性溢价、税收和其他因素确定。其包含风险边际的折现率假设2016年进一步下调,2016年12月31日为3.23%~5.32%,而2015年12月31日为3.42%~5.78%。 中国平安2016年12月31日评估使用的即期折现率假设为3.12%~5.00%,2015年12月31日为3.55%~5.29%。新华保险2016年12月31日的折现率为假设3.23%~5.32%,而2015年12月31日为3.57%~5.93%。 折现率对利润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大致为:折现率越高,准备金计提越少,利润就越多,反之亦然。尤其是在此前,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与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挂钩,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的过去两年,四大险企纷纷下调折现率,导致利润受到明显影响。 2015年,据本报记者统计,四大上市险企变更折现率等精算假设,导致税前利润合计大幅减少420亿元,创历年之最。2015年4家险企合计净利润1152亿元。而此前,自新华保险上市以来,四大险企变更精算假设对年度税前利润的影响金额均在几十亿元水平。 折现率调整不影响利润总额 只影响利润在不同年度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保险合同负债评估所适用折现率曲线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对于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保险合同,用于计量财务报告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曲线,由基础利率曲线附加综合溢价组成。 基础利率曲线与偿二代下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所适用的基础利率曲线保持一致,采用20年以内、20年到40年、40年以上的分段方式,并引入终极利率。综合溢价允许保险公司综合考虑税收、流动性效应和逆周期等因素确定,溢价幅度上限由现行的150个基点降低到120个基点,收紧了公司自由浮动的空间,增强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对于这次折现率曲线优化的积极意义,业内的评价为,终极利率弥补了市场利率缺乏可靠的长端信息问题;公司会计处理将更加统一、透明、审慎、可比;逆周期因素考虑完整经济周期,体现宏观审慎调控,减少系统性风险。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新的折现率规则,既统一了偿二代资本评估与会计准备金评估的标准,也符合鼓励“保险姓保”的大方向,“熨平”了短期利率波动和经济周期对长期保障型产品的准备金评估以及利润的影响。 有精算师撰文指出,折现率变化只是影响险企利润释放,而不影响利润总额。因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保单的利润总额不会发生改变,利润释放额只会使利润总额在不同年度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因此,折现率的调整可能“粉饰”某些年度的利润表,但是以“恶化”另外一些年度的利润表为代价的。 不过,周瑾也提出,如何使寿险准备金评估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资本市场估值变化,又合理保持保险负债的长期稳定性,避免和减少非实际经营绩效的短期利率波动影响,无论对监管还是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种平衡。[详情]

上市寿险公司2016年银保增幅普遍不足5%
上市寿险公司2016年银保增幅普遍不足5%

  上市寿险公司去年银保增幅普遍不足5% 因银保保费基数低,平安增长高达47% ■本报记者 苏向杲  上市险企2016年年报显示,6家上市险企均加大了银保转型力度,增加银保期交保费占比,降低趸交保费,银保保费增速趋缓。2016年,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寿险、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的银保保费增速分别为2.1%、4.5%、0.8%、47%、-23.7%、-57.7%。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平安寿险的银保保费出现47%的增长,但由于平安寿险的银保保费基数较低,增长规模仅为36.24亿元,且以价值较高的期交业务为主。 A股上市险企:银保转型进度不一 从转型始于2013年的中国人寿来看,去年国寿发展期交业务,继续压缩趸交业务,不断提高价值贡献,银保渠道保费从2015年的1060.28亿元微增至2016年的1082.56亿元。 国寿银保首年期交保费为178.35亿元,同比增长30.0%,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2.17%,趸交业务保费为680.47亿元,同比下降7.4%。在加强银保期交的同时,中国人寿也加深了与广发银行的业务协作,2016年广发银行代理中国人寿的银保期交业务保费增速超过360%。 对于未来的发展策略,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优化交费结构,银保渠道已从趸交业务转向期交业务,但是其中三年期期交业务占比较高,十年期以上期交业务还有提升空间。2016年,公司银保趸交业务保费680.47亿元,同比下降7.4%;2017年,这一数字将压缩至600亿元以下。” “公司推动长期期交业务和保障型业务发展。银保渠道不断拓展网银、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等银行电子销售渠道,各主要银邮代理渠道期交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银保渠道销售人员达23.4万人。”中国人寿年报表示。 压缩银保保费较早的中国平安年报显示,平安寿险银保规模保费由2015年的76.95亿元增至113.19亿元,期交保费由16.13亿元增至30.14亿元,银保期交保费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保费增速。其年报表示,银行保险业务不断深化内外渠道合作,聚焦高价值期交业务的发展,期交新业务规模保费30.41亿元,同比增长88.5%,取得突破性成长。银保客户经理数量从3200人下滑至3094人。 中国太保提到,转换内生动力,去低价值银保业务,得高质量个险发展。公司遵循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业务质量高、可持续增长能力强的个险业务。其业务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银保业务占比从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业务规模从482亿元下降至73亿元(2015年法人渠道保费为172.5亿元),下决心去除低价值业务超过400亿元。 银保转型最为明显的要数新华保险,数据显示,去年新华银保渠道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主动收缩趸交业务,以年金险、健康险产品“双线发展”为基础,加大期交业务发展力度。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377.27亿元,同比下降23.7%,其中,首年保费256.75亿元,同比下降26.5%;首年期交保费57.10亿元,同比增长46.3%;趸交保费199.65亿元,同比下降35.6%。 太平人寿与人保寿险:首年期交快速增长 此前颇为依赖银保的人保寿险也加快转型,人保寿险银保保费从2015年的565.68亿元增至2016年的591.6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长险首年保费达556.22亿元,同比增长4.7%,长险首年趸交保费下滑4.7%,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长383.7%,银保短期险下滑21.9%。 “银保渠道聚焦价值转型,在稳定业务规模的同时,期交首年规模保费大幅增长。团险渠道聚焦法人客户与价值业务,业务拓展能力不断提升。银保渠道抢抓业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做好业务结构转型,业务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人保在年报中提到。 2016年,太平人寿银保保费由2015年432.95亿港元轻微上升0.8%至436.32亿港元。其中银保首年期交保费由去年32.71亿港元上升42.07亿港元,增长28.6%,而银保趸交保费同比下降4.9%。银保渠道第13个月保费继续率及第25个月保费复合继续率分别为94.0%、89.1%。银行保险销售网点数目由2015年的21255个增加到2016年的29673个,增加8418个。 “境内业务稳中向好,寿险核心业务和效益型业务全面超额完成任务,中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继续提升,银保13个月继续率连续保持行业第一。银保期交新单保费同比增长37%,其中十年交及以上业务占比接近70%。”太平提到。[详情]

财险三巨头综合成本率:人保平安上升太保独降
财险三巨头综合成本率:人保平安上升太保独降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2016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8.1%、95.9%和99.2%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截至昨日,上市险企皆已发布2016年年报。从主要业务数据和关键监管指标来看,2016年,财险三巨头中,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皆处于同比上升态势,仅有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同比有所下降,不过从综合成本率的绝对数值来看,太保产险依然最高。具体到车险领域,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的赔付率皆下降,但综合成本率皆上升,太保产险的车险综合成本率也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商业车险二次费改尚未正式推出,但业界已有充分预期,随着改革的推进,行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从行业层面看,车险赔付率下降、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而由于车险在财险中的绝对主体地位,车险业务的走势也将直接影响财险行业整体走势。 赔付率仅人保上升 业务端的综合成本率以及投资端的投资收益率对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益产生关键性影响。而综合成本率的两大关键因素则是赔付率和费用率。2016年,财险三巨头在这几项关键指标方面表现如何? 年报显示,中国平安2016年的赔付率为54.4%,2015年和2014年的赔付率分别为56.7%和57.7%。可见,最近3年中国平安的赔付率走势表现为“三连降”。 人保财险的数据显示,2016年赔付率为63.5%,同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人保财险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大灾损失大幅增加所致。”从具体的险种来看,2016年人保财险的车险赔付率为59.5%,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非车险方面,仅有意外健康险的赔付率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为89%;农业保险、企财险的赔付率都有较明显的上升,其中,农险赔付率为77.9%,同比上升了13.1个百分点,企财险赔付率为76.3%,同比上升了9.9个百分点。 而太保产险2016年的综合成本率为99.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2%,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 费用率易增难降 除了赔付率,费用率也是影响财险经营效益的一大关键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财险公司费用率呈现上升态势。 具体来看,2016年,人保财险的整体费用率为34.6%,同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其中,承保费用率为31.9%,同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7%,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加大销售资源投入,费用率上升。”人保财险表示。 某大型财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必然呈上升趋势。 在车险方面,大力发展网销、电销渠道业务是财险公司尝试摆脱被渠道商“绑架”状态的策略,但随着车险费改的实施,各渠道系数趋于一致,网销车险原有的渠道优惠系数消失,销售数据随之骤降。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网销车险同比大幅下降44%,中介等渠道更加强势。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渠道商,目前保险公司仍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财险市场主体的增多,市场竞争更激烈,费用率易涨难降。 综合成本率涨势难改 尽管从财险三巨头的情况来看,综合成本率有升有降,但业内人士认为,从行业整体来看,综合成本率上升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具体来看,2016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8.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2015年和2014年的综合成本率均为96.5%。平安产险2016年综合成本率为95.9%,2015年和2014年其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6%和95.3%,其2016年个人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7.9%。 中国太保年报显示,2016年,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9.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2%,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中国太保表示,该公司始终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决剔除劣质业务,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优质客户。去落后产能推动太保产险业务盈利水平不断改善:车险方面,主动剔除连续3年赔付超过100%的劣质团车业务,同时通过渠道结构调整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优质客户的留存率,3年未出险客户从2011年的55万增至2016年的258万,赔付率低的女性客户从154万人增至362万人。 综合成本率高低直接影响着财险公司在业务端的经营效益,也就是会对承保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财险三巨头2016年的综合成本率均未超过100%,因此,其承保仍然拥有利润空间。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财险经营的七大商业险种中,仅有企业财产险和健康险处于营业亏损状态,其余险种均实现了承保盈利。其中,车险的营业利润约为71.84亿元。 平安产险2016年经营的五大商业保险中,仅有企业财产险承保利润为负,其余四大险种承保利润均为正。其中,车险的承保利润为27.04亿元,保证保险的承保利润为26.96亿元。 太保产险2016年经营的五大商业保险中,企财险和责任险的承保利润为负数,商业车险、意外险和农险的承保利润为正数。该公司也表示,将采取措施推动非车险实现承保盈利。 整体上看,财险三巨头的综合成本率呈上升趋势,但和中小财险公司相比,其在市场规模、渠道、品牌等方面依然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多年来,财险三巨头也牢牢占据着其市场份额。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随着车险费率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财险巨头们或许依然能守住甚至提升其市场份额,但其在业务端的盈利压力也会更大,有市场、有保费、没利润的情况也是他们需要防范的。[详情]

万峰首年答卷:新华保险净利润大降四成 保费结构改善明显
万峰首年答卷:新华保险净利润大降四成 保费结构改善明显

  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3月29日晚间发布2016年年报,这也是万峰在履新新华保险董事长后交出的首年答卷。 年报信息显示,去年新华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25.6亿元,微涨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43亿元,同比减少42.5%。 尽管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一样,新华保险2016年的净利润遭遇了大幅下降,但是在转型的驱动下,新华保险的保险结构较以往呈现了明显的优化,去年新业务价值更是同比大增36.4%。 保险业务收入涨幅虽然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但万峰强调,这是在趸交业务按转型计划减少117亿元的情况下所达成的涨幅。 保费结构改善较为明显 事实上,2016年是新华保险全面力推转型发展的第一年。 在“聚焦长期期交业务和保障型产品,致力于建立续期拉动增长”的模式下,新华保险2016年的保费结构改善较为明显。 年报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16年首年保费476.79亿元,虽然同比下降8.9%,但下降主要是因为首年趸交保费同比下降32.5%,相反,其首年期交业务收获236.85亿元,增加达69.2亿元,同比增长41.3%,首年期交占新单的比例由2015年的32.0%提升至49.7%,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业务占首年期交的比例为59.7%;同时,首年续期业务止跌回升,增长9.0%,续期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提高到57.6%。公司期交业务引领增长,续期拉动发展模式初见端倪。产品结构方面,健康险占首年保费20.9%,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 而得益于保障型产品销售和期交业务的快速增长,新华保险2016年一年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36.4%,内含价值达到1294.50亿元,同比增长17.0%。 在转型的带动下,新华人寿2016年的保单继续率和退保率都有所改善。其中,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继续率为88.3%,较2015年同期提升3.3个百分点;退保率为6.9%,较2015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净利润大幅下滑 不过,因为去年资本市场波动、准备金折现率调整等因素,新华人寿净利润从2015年的高基数上现大幅下滑。 新华保险表示,净利润的下滑主要由于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和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其中,由于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增加2016年12月31日寿险责任准备金31.86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30.59亿元,从而减少2016年度税前利润合计62.45亿元。 多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几个月来国债收益率上行,准备金折现率的基准利率下行将逐步放缓,再加上会计准备金计提新规下增加长期限过渡利率和终极利率,有利于长期限产品准备金利润释放,预计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压力将快速消化。 而在投资方面,新华保险2016年实现的总投资收益率及净投资收益率均为5.1%,其中,总投资收益率由于资本市场的下跌造成买卖差价下降而减少2.4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则由于股权型投资基金分红收入增加,较2015年进一步上涨0.2个百分点。 在投资结构上,新华保险截至2016年末的债权型投资占比同比上涨9.5个百分点,达64.3%,其中,债权型资产管理计划、永续债和理财产品占比共计上涨8.5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1.6%,是新华保险2016年末占比上涨最多的一类投资资产。而其股权型投资占比则较2015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为16.5%。 万峰似乎对新华保险在转型第一年所取得的成绩颇为满意,他在致股东函中写道,2016年新华保险“在‘十三五’开局大考中交上了一份圆满答卷。”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中,他表示,新华保险的目标是形成科学稳健的“三差”盈利结构:利差益保持稳定,死差益较快增长,费差方面实现收支平衡。同时形成续期拉动增长模式,具备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期交保费在首年保费中占比70%以上,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在期交保费中占比70%以上,续期保费在总保费中占比70%以上,保障型产品在首年保费中占比50%以上。 在万峰的规划中,这五年将分为“两步走”:2016~2017年为转型期,主要任务是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发展基础 ;2018~2020年为发展期,主要任务是形成新的发展态势。2017年则要实现总规模正增长,继续优化保费结构、年期结构、产品结构、费用结构和利润结构,加速业务增长,实现价值成长。[详情]

这届上市银行年报还行:平安银行只争朝夕卖保险
这届上市银行年报还行:平安银行只争朝夕卖保险

   财报显示,李嘉诚、李泽钜及其旗下慈善基金持有邮储银行2.80%的股份权益。这也是李嘉诚近年投资的首只在港上市的内资银行股 年报看台 ■本报记者 毛宇舟 3月中旬以来开始,首批上市银行年报迎来了披露期,A股上市银行新兵吸引了众多目光,此外,在香港上市的邮储银行的首份业绩答卷同样备受投资者期待。 不良贷款率生成减缓 截至27日,虽然完全披露年报的银行只有5家,分别是江阴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但是从几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数据来看,新的不良贷款生成有减缓态势。 中信银行2016年总资产规模达到5.9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1.14%,不良贷款率比去年略有提高,达到1.69%;但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 招商证券认为,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企稳迹象进一步明确,印证行业资产质量全面向好的大趋势,2017年银行业有望迎来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生成率双降的新局面,总逾期贷款规模、90天以内逾期贷款规模均较期初下降,表明未来不良贷款生成压力有所缓解。 招商银行年报数据同样有着新增不良减缓的趋势。截至2016年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11.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1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7%,比上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80.02%,比上年末提高1.0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认为,“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比值”为 1.28,不良分类更加审慎严格;不断强化资产组合管理,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增势有所减缓,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 0.19个百分点,同比少升0.38 百分点。 华泰证券认为,自2012年年末以来,招商银行首次环比不良贷款率零增长,反映公司资产质量率先迈入企稳阶段。 A股新兵江苏银行去年不良贷款率为1.43%,在上市银行中处于较好水平。 平安银行只争朝夕卖保险 即使只有5家A股银行完全披露年报,但俗话说搭台唱戏不在人多,今年的银行业绩亮点颇多。 此前坊间传闻平安银行全员卖保险,在平安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其新任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不仅要全员卖保险,而且要只争朝夕卖保险。 谢永林在发布会上坦言,“香港市场、台湾市场的银行业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当中最高的是什么?中间业务收入当中占比最高的是什么?是来自保险。” 谢永林还透露几个数字,其信用卡业务的四成以上的客户来自寿险客户。他认为,一个家庭的资产当中,保险是杠杆率最高的金融产品,是家庭的财务稳定的安全保护,中国保险渗透率不高,很多人没保险,光靠宣传不行,要让人们把保险当做财富管理的组成部分,要大踏步的做。 李嘉诚父子持股邮储银行成亮点 赴港上市的邮储银行也交出了首份答卷。截至2016年12月31日,邮储银行总资产8.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28%,净利润为397.7亿元,同比增长14.11%,不良贷款率为0.87%,比2015年年末的0.80%有所上升,拨备覆盖率达271.69%,并抛出每10股派0.73元(含税),共59.73亿元的现金分红预案。 邮储银行方面表示,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持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期末个人客户达5.22亿户,VIP客户2195万户。在公司业务方面,期末公司客户62.28万户。投行业务将成为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邮储银行目前有44个债券承销项目进入操作阶段;22笔结构融资、并购贷款进入操作阶段,合同金额近1000亿元。 邮储银行吸引人眼球的一大亮点则是李嘉诚父子的持股。李嘉诚、李泽钜及其旗下慈善基金持有邮储银行2.80%的股份权益,这是李嘉诚近年投资的第一只在香港上市的内资银行股。2016年9月29日,李嘉诚基金会宣布,李嘉诚、李泽钜及旗下3个慈善基金通过认购股票挂钩票据购买邮储银行股份,并表示李嘉诚对邮储银行有绝对信心,将该项目视为长线投资。[详情]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50亿 人保金服筹建两项目子公司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50亿 人保金服筹建两项目子公司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3月27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集团”,HK1339)在京召开业绩发布会。报告期内,人保集团总保费收入4398.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8.1%;人保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3.1%;人保健康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8.6%。 此外,人保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9321.5亿元和1709.9亿元,相较年初分别增长10.5%和8.8%;总投资收益率5.8%,净投资收益率5.7%;实现合并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下降25.2%;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42.45亿元,同比下降27.1%。 会上,人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盛和泰,人保财险党委委员、副总裁降彩石等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对人保财险在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控制综合成本率、保证承保利润,以及人保金服业务重点、发展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综合成本率上升1.6个百分点 在财险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下滑的背景下,人保财险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报告期内,人保财险共计录得总保费收入3111.6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超越市场水平,增量保费继续稳居行业第一;人保财险市场份额同比上升至33.5%。 在综合成本率和承保利润上,降彩石表示,“2016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8.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50.2亿元,持续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降彩石解释称,“全面实施商车费改后,人保财险利用数据和定价优势,加强风险选择,提高销售费用资源差异化配置效率,拓展优质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同时,继续加强理赔精细化管理,持续强化成本管控。2016年度,车险赔付率59.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全险种理赔周期同比缩短11.4%。” 不过,受中国内地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人保财险农业保险、企财险等险种损失增加,赔付率升高;以往赔付率较高的意外险和健康险随着承保条件的改善,赔付率有所下降。 此外,截至报告期末,人保财险的总资产4759.5亿元,相较年初增长13.2%;股东权益1193.1亿元,相较年初增长9.5%;总投资资产3799.8亿元,相较年初增长10.5%。 人保金服筹建两项目子公司 对于颇受外界期待的人保金服,盛和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目前,人保金服重点筹建的是普惠金融项目子公司和汽车服务项目子公司,已经完成项目调研、前期规划认证、IT系统开发和监管层面的沟通,正在申请相应的资格和牌照。” 盛和泰续称,“人保金服还将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同发起设立项目子公司,积极发挥”互联网+“战略作用,与集团业务相关领域进行互动和资源整合。” 盛和泰表示,人保金服与人保集团各家子公司的定位可以用“互补、激活、对接”三个词来解释。“从互补层面来讲,对现有保险及金融供应链上的其它空白领域进行相应地弥补,来创新场景、技术、业务等完善公司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从激活层面来讲,通过平台生态圈的打造,进一步发掘现有的资源潜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提升集团业务来源和发展空间;对接层面是指对集团内众多业务版块起到到串联作用,盘活线上线下资源,进一步提升集团资源整合效能的最大化。我们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对内是资源纽带,支持各子公司发展;对外以股权为纽带,形成与合作方的利益共同体。” 此外,盛和泰透露,人保集团正在研究对人保金服进行充分授权,运作机制完全市场化,包括在股权激励上可以先行先试,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的要求,更好地与市场化的科技、金融、投资公司进行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人保金服由人保集团全资控股,注册资本10亿元,2016年4月19日获批,同年9月获取营业执照,10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为保监会首家批复的金融服务公司。 (编辑:赵萍;zhaoping@21jingji.com)[详情]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放缓 寿险市占率下滑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放缓 寿险市占率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3月23日,中国平安2016年年报发布,营业收入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 相比之下,2013-2015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4%、39.5%、38%,中国平安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不过保费收入增速却呈现相反的状态,2016年中国平安总保费3682.3亿元,同比增长33.6%,相比前两年20.3%的增速有明显提升。 资料显示,中国平安代理人队伍规模超过110万,较年初增长27.7%。保费增速上升与代理人团队的扩张或不无关联。 中国平安品牌部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金融行业呈下行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平安坚持既定的经营战略,保持了一贯以来的稳健增长步伐,个人综合金融模式体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价值。 保险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平安是综合性的金融集团,交叉销售一直是平安追求的目标,早在21世纪初期,平安在内部就宣称未来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平安为什么在年报中强调个人客户贡献率的问题。此前中国平安动辄40%的净利润增速确实很快,不过去年中国经济大环境影响下,很多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速都在下滑。 总投资收益率下滑 年报显示,平安寿险实现净利润244.44亿元;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127亿元,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77.15亿元,同比增长12.0%。银行、信托、证券净利润分别为225.99亿元、23.22亿元、22.15亿元。 相比往年,2016年中国平安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3-201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1.54亿元、392.79亿元、542.03亿元,增速为40.4%、39.5%、38%。 当然,净利润的下滑与投资收益问题关联较大。2016年中国平安总投资额1.9万亿元,组合中债券投资为主,占总额46.2%,权益投资占比16.9%,其中股票占比6.%。保险资金净投资收益率6%,相比2014年、2015年有所增长,而保险资金总投资收益率5.3%,相比2015年7.8%有较大幅度下滑。 相比同行,同样作为寿险巨头的中国人寿,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27亿元,同比减少44.9%。 对此,中国平安品牌部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应对“低利率”和“资产荒”:一个是在战略资产配置层面突出前置管理,从资产负债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的高度,科学的量化分析配置计划的风险和收益,力求做到风险和收益的优化平衡,发挥大类资产之间的分散效应,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收益;二是在战术层面结合保险负债特征,通过拉长资产久期、合理安排流动性、积极参与大项目,加大另类资产投资挖掘期限溢价、流动性溢价等;三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投前准入和投后管理,监控、防范、应对市场的不利波动和信用风险。截至2016年末,公司海外投资占比约6%,房地产投资约2%,权益类资产约17%(含优先股、PE)。 此外,中国平安在年报中强调个人业务贡献率提到,2016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94亿元,其中个人业务的利润贡献为408.29亿元,占比65.4%。 截至2016年底,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1.31亿,较年初增长20.1%;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46亿,较年初增长43.4%。截至2016年底,客均合同2.21个,客均利润311.51元,同比增长7.8%。而机构及其他业务净利润215.65亿元,服务各类机构260余万家。 中国平安在年报中表示,将不断深化综合金融战略,推动用户、客户迁徙,客户在各产品线之间高度交叉渗透。 保费增速上升 保费方面,平安寿险2016年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是2751.82亿元、909.61亿元、20.87亿元,万能险占比24.8%,总保费同比增长33.6%,而2014年、2015年保费增速均为20.3%。产险上,2016年已赚保费1535.56亿元,同比增长14.4%,2014年、2015年的增速为20.1%、22.5%,相比有所放缓。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保费增速上升与渠道扩张有所关联。资料显示,平安寿险在国内共设有42家分公司(含7家电话销售中心),拥有超过3000个营业网点,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向个人和团体客户提供人身保险产品。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平安代理人数量超110万,较年初增长27.7%。 新业务渠道方面,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1016.33亿元,银保渠道113.19亿元,电销与互联网87.55亿元。互联网渠道依托“金管家”APP和集团互联网资源,同时与第三方平台合作,2016年互联网业务实现规模保费53.25亿元。区域上,中国平安规模保费来源以广东、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五个省份最高。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保费增速在上升,但平安寿险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据中国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平安寿险的保费收入市场占有率12.7%,相比2015年的13.1%有所下降。[详情]

人保集团去年净利润142.45亿 投资收益同比降25.4%
人保集团去年净利润142.45亿 投资收益同比降25.4%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杨军 资本市场波动加上低利率环境,保险企业的投资收益受到冲击。 3月27日,又一家上市公司——人保集团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年报显示,去年人保集团实现总保费收入4398.74亿元,同比增长约13.3%。交叉互动所产生的规模保费由2015年的261.7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17.91亿元,涨幅为21.5%。因为受到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016年该集团归属股东净利润142.45亿元,同比下降27.1%,每股盈利0.34元,或派末期息每股约0.034元。 “去年是低息环境,加上上半年资本市场对投资回报造成影响。”中国人保集团高管团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险企将高度关注推动投资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协同配合,实现资产和负债的良性互动。 去年净利润为142.45亿 年报显示,人保财险2016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4.53亿元,同比增长10.5%。具体而言,车险方面,去年人保财险取得车险总保费收入2258.77亿元,同比增长10.6%;非车险方面,2016年人保财险实现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收入234.33亿元,同比增长26.2%,责任险保费收入138.40亿元,同比增长19.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95.35亿元,同比增长3.1%。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人保财险的市场占有率为33.5%,同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人保财险自股改上市以来市场份额首次实现回升。 人保财险相关人士表示,2017年,人保财险将做强做优车险业务,加快培育车险产品创新、精准定价、理赔管控三大能力,强化自有渠道建设,优化完善价值服务体系;同时,将强化服务大格局能力,抓好三农保险、社会医保业务等平台搭建,拓展政策支持型业务发展空间;创新发展“保险+服务”模式,加速释放新兴商业非车险业务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集团交叉互动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集团交叉互动规模保费317.9亿元,同比增长21.5%。交叉互动规模保费占全部规模保费之比为7%,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016年实现的保费相当于一个中等保险公司的收益水平。”人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盛和泰表示,集团内部相互交叉、协同效应正在逐步体现,今年仍会继续推动交叉互动业务。 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5.4% 与保费高增不同的是,受市场大势的影响,人保集团的净利润出现了小幅下滑。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人保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142.45亿元,同比下降27.1%。在集团内部,人保财险的净利收入仍占大头。中国人保财报数据显示,相较于人保财险204.82亿元的净利,去年人保寿险净利为4.52亿元。去年,人保健康险终由亏转盈,由2015年亏损1.36亿元转变为2016年盈利0.03亿元。而导致人保集团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收益率的下滑。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人保集团投资收益为330.75亿元,同比下降了25.4%。去年总投资收益率为5.8%,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具体而言,人保财险投资收益为152.8亿元,人保寿险投资收益为157.2亿元,人保健康收益为17.82亿元,资产管理收益为6.4亿元。 人保集团副总裁俞小平于全年业绩记者会表示,去年集团投资收益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一直以来希望年度投资回报稳定,收益可以覆盖负债成本。集团将继续集中配置稳定及绝对收益资产,而投资市场受惠监管及防风险措施,有利投资市场信心,而内地基准利率不会大变,今年投资市场比去年更有信心。 针对今年的发展,人保集团表示,将高度关注推动投资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协同配合,实现资产和负债的良性互动。其中将高度关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新投资机遇,紧盯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债转股以及国企整合混改等转型发展新领域,切实通过创新模式来寻求稳定收益。  [详情]

鼎宏保险2016年净利润1367万 同比增长31%
鼎宏保险2016年净利润1367万 同比增长31%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3月27日讯 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微信ID:zqsbxsb)讯,鼎宏保险(834001)3月27日发布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上升108%;净利润1367万元,同比上升31%;基本每股收益0.27元。 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战略定位“互联网 +车险+汽车后市场”,现已形成以汽车保险销售、汽车保险公估、汽车消费金融、车管家服务、汽车修补漆供应链管理等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致力成为保险公司前端提供保费供给、后端提供理赔服务的综合供应商,为保险生态创造价值、提升效率。 2016年度,公司整体营业规模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 108%。2016年度,公司净利润为 1367万元,同比增长 3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9万元。 在保险代理业务方面,公司在浙江省内业务规模稳固增长的同时,大力拓展省外保险业务,在四川、云南、山东、河南、新疆等多省市开设分公司及服务网点,对各地区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系统研发、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形成支持及统筹管理 ,积极为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在全国布局夯实业务基础。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详情]

人保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43.6% 产寿险保费收入仍存差异
人保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43.6% 产寿险保费收入仍存差异

  新浪财经讯 3月27日消息,近日中国人保集团公布2016年业绩。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集团实现规模保费4551.8亿元,同比增长15.1%;总保费收入4,398.7亿元,同比增长13.3%;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9,321.5亿元和1,709.9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0.5%和8.8%。 人保集团副总裁盛和泰在今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资本市场不利波动、投资收益下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2016年集团实现净利润206.81亿元,同比下降25.2%;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2.45亿元,同比下降27.1%。总投资收益率5.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2016年,人保财产险保费收入与寿险保费收入仍存在较大差异。数据显示,2016年财产保险总保费收入为3113.06亿元,同比增长10.5%,寿险总保费收入为1055.48亿元,同比增长16.6%。 人保财险副总裁降彩石在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人保集团旗下的中国财险实现净利润180.2亿元,承保利润50.2亿元,保持领先行业;综合成本率为98.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同比上升,达33.5%。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健康险2016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3.6%,达到230.2亿元。据介绍,人保集团旗下的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在加快转型。政府委托业务2016年实现规模保费111.9亿元,同比增长91.0%。个险渠道亦持续推动期缴业务发展,新单期缴保费约4.0亿元,同比增长78.5%,个险新业务价值提升至2.8亿元,同比增长48.7%。[详情]

国寿市值将被中国平安赶超?前者业绩跌后者报喜
国寿市值将被中国平安赶超?前者业绩跌后者报喜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先后发布了2016年报。中国平安营业收入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为723.68亿元,同比增长11.0%。而中国人寿营业收入5497.71亿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 业绩传导到市场。在市值上,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越来越接近,两者距离触手可及。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在2015年4月曾创42.50的最高价,截至3月24日收盘股价24.9元,股价跌去四成,市值7037.91亿元;而中国平安在2015年5月股价最高时报94.30元,到3月24日收盘股价36.55元,复权后股价仅跌两成,市值6681.43亿元。 中国人寿遭遇转型阵痛证金公司减持 对于盈利不佳的原因,中国人寿在年报解释称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受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致总投资收益下降;二是,受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据《新浪财经》报道,虽然中国人寿流年不利,但交银国际依然给予维持“长线买入”评级。  交银国际认为,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相比,更受A 股市场的反弹。其次,去年四季度,中国人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四季度净利55.99亿元,为年内单季最高,同比增幅超过4倍;同时全年保费收入实现2位数增长,也创2009年以来最高增速,规模继续扩大,预计下半年,结构调整成效继续显现。  不过,仍有大股东决定减持。在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中,证金公司目前持有5.72亿股,减持1953.65万股;中国核工业集团持有1240万股,减持760万股。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寿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遭到蚕食,已经连续六年下滑,从“三分天下”到如今已跌破两成。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6年,中国人寿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33.3%、32.4%、30.4%、26.1%、23%,19.9%。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行业新一轮改革与转型已步入深水区。“上一轮寿险业市场化改革,解决的是求生存问题,而下一轮改革所面临的是转型窗口期,目的是求发展。” 中国人寿一直在尝试价值转型,进行结构性调整,不过转型阵痛依然在继续。面临利率下行、中小险企抢单,个险渠道人力费用上涨,以及多元化经营的结构调整等诸多挑战。  有业内专家观点认为,保险市场或将出现分化,大、中、小规模的寿险公司之间分化加剧,上市险企之间差距也会逐渐拉大。  中国平安赚了723亿 管理层直言股价被低估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人寿不景气,中国平安却这边风景独好。 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平安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平安营业收入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净利润723.6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23.94亿元,过去13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8%。  不过,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平安也一直受到市盈率表现不佳的困扰。在业绩发布会上,提起股价被低估,平安管理层颇有怨色。 “平安是少数几个A股比H股价格低的公司之一,市值比内含价值折扣了约10%。”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认为。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的市盈率目前是保险板块中最低的,其动态市盈率仅在11倍左右。而中国人寿市盈率为38倍,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市盈率均为20倍。 究其原因,有观点认为按照传统评估模式,中国平安吃了多元化经营的亏。传统评估标准更青睐专注主业的公司,认为多元化经营公司难以发挥各版块最大效益,普遍给予折算评价,不过这对关联性较强的综合金融业务的来说,可能并不准确。 最近,不少国际评级机构传来积极评价。据媒体报道,麦格理近日发表报告唱好中国平安H股,将目标价由62元升至64元,评级为“跑赢大市”。大和则予平保H股“持有”评级,目标价为42元。德银则予56.2元目标价,评级为“买入”,另花旗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58元。[详情]

前两月保费增速乏力 险企靠规模拉动已走到死角
前两月保费增速乏力 险企靠规模拉动已走到死角

   上周(3月20日至3月26日),保监会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数据显示,79家人身险公司总计规模保费1.19万亿元,增速大幅下滑,仅为0.46%。 对比同期数据,可以看到人身险保费规模增长降速更为明显。2015年1月份至2月份,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为1.18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6.85%。去年同期,总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寿险公司数量达到35家,占到当时76家寿险公司总数的46%。 监管趋严是导致今年初人身险保费增速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去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保监会密集出台了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精算制度、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账户管理、保障水平、结算利率等进行了完善和规范。 2016年5月份至8月份,保监会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去年底又叫停了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在监管持续压力下,原来人身险公司头号吸金利器——万能险,一下子卷了刃,这些险企又没有新产品来顶万能险的缺,其收入增速呈断崖式下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保费增速乏力说明险企单靠规模拉动已走到死角。前几年,一些险企剑走偏锋,靠着高收益万能险产品大量吸金,你敢发收益率5%的产品,我能出6%,相互抬扛,一时间让投资者辨不清到底是保险产品还是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吸了金不去发展主业,却把主要精力全放在股市上。一些险企对地产类公司尤其看好,为了争上市公司控制权不惜豪掷数百亿金,用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那叫一个爽。不过,险企股东爽的背后却是投资者顶着雷,资本市场上风声鹤唳,职业经理人战战兢兢,这种模式其实是“脱实向虚”的资金游戏,自然不能持久。 对于险企而言,现在到了扎扎实实比内功的时候了。随着市场规模高增速告一段落,存量“蛋糕”的切分将愈加激烈。险企要在保险市场上存活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打造自身竞争力:一方面,要靠保险公司精心研究市场,设计研发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以优质理赔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此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前比“谁抢的饼大,谁吸的金多,谁投的股好”,实际上是比谁更大胆谁更运气好;现在险企应该加快转型,回归保险本质,比服务比产品比品牌,靠扎扎实实的经营质量来获取客户长期青睐。(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 睿) [详情]

国寿保险业务收入4304亿 广发银行代理保费增速超360%
国寿保险业务收入4304亿 广发银行代理保费增速超36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3月24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如期在京、港两地召开2016年年度业绩发布会。 报告期内,中国人寿营业收入5497.71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04.98亿元,同比增长18.3%;总投资收益率4.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 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副总裁赵立军分别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对业务发展、投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强调其“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发展战略,还将加强产品多元化,优化缴费结构;与广发银行增强资源整合的广度、深度,相互促进发展,打造线上线下金融生态圈。 银保趸交保费压缩至600亿以下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14年,公司新班子到任以后,明确制定‘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 的发展战略。这三年来,公司狠抓落实,已在上述方面取得了优于预期的成绩。” 林岱仁介绍称,报告期内,中国人寿在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上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增速创上市以来新高。续期保费2235.02亿元,同比增长达16.6%,增长率创近五年新高。新业务价值493.11亿元,同比增长56.4%,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高,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截至本报告期末,国寿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149.5万人,相较上年同期增长52.7%。 不过,中国人寿虽然市场份额19.9%,仍稳居行业第一,但是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对此,林岱仁表示,“通过上述发展战略和业绩指标,不难发现公司不去追求刻意总保费市场份额。公司在市场份额上的底线是保持市场份额第一。此外,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大量发展中短存续期业务,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预计公司市场份额维持不降,并有一定上升。”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林岱仁透露,“2017年,预计公司净增续期保费超过500亿元,这意味着续期保费的增长可以保证总保费10个点以上的增长。当然,不能单看数字的变化,还要多方努力。” 林岱仁续称,“一是加强产品多元化,传统险、分红险和万能险业务协调发展,短期险中意外险、健康险业务还有提升空间;二是继续优化缴费结构,银保渠道已从趸交业务转向期交业务,但是其中三年期期交业务占比较高,十年期以上期交业务还有提升空间。2016年,公司银保趸交业务保费680.47亿元,同比下降7.4%;2017年,这一数字将压缩至600亿元以下。” 86亿元美元投资海外 除业务发展外,在投资策略上,赵立军表示,“公司遵循保险资金投资规律,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的总体原则,固定收益类投资把握配置节奏,加强长久期资产配置力度;公开市场权益投资控制风险敞口,保持合理仓位。非传统领域投资着眼长期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全球配置,积极布局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及境内外优质商业地产等项目,不断丰富组合收益来源。” 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24535.50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7.2%;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3.55%变化至45.62%,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4.59%变化至21.94%,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配置比例由9.34%变化至10.05%,金融产品投资配置比例由7.44%变化至9.28%。 “2017年,公司约有500亿元到期需要再投资的资产。根据判断,长期利率仍然处于下行空间,但是短期利率上行对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是利好,需要把握窗口期。公司将会优化投资管理体系,扩大市场化委托规模,发展另类投资平台,多元化、推进分散化投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中国人寿入主广发银行之后管理与合作”问题,赵立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增持广发银行是战略考虑和安排,受让花旗所持股份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后,对广发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 具体而言,“一是公司治理,广发银行董事会、高管层顺利履新,确立了‘功能完备、业务多元、特色鲜明、同业一流’的战略目标。二是业务协作,包括银保业务,如2016年,广发银行代理中国人寿的银保期交业务保费增速超过360%;发卡业务,发行中国人寿-广发银行借记卡、信用卡,如2017年1-2月,通过中国人寿相关渠道已经办理4万张;此外,还有存款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未来,将会继续进行业务协同,增强资源整合的广度、深度,重视和开展交叉销售、资金业务、对公业务、客户服务、互联网合作等,打造线上线下金融生态圈。” 此外,赵立军透露,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委托投资、另类投资和非公开上市的私募股权投资上。“第一,委外投资13亿美元,收益可观;第二,另类投资,包括不动产和商业物流的资产包,久期较长,收益较好,与保险资金契合度高;第三,直投业务,包括非公开上市的私募股权投资等。” (编辑:闫沁波)[详情]

受累投资收益不佳 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45%
受累投资收益不佳 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45%

  证券时报记者 赵春燕 对于掌管2.4万亿投资资产的中国人寿而言,2016年是艰难的一年,其净利润下降了44.9%,主要原因是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在该公司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上半年内地A股剧烈波动,下半年低位徘徊,导致该公司价差收益大幅下降。而针对A股市场的基本判断,赵立军称,从A股现在的估值以及市场舆论来看,初步判断不具备大幅上扬的基础。 净利润投资收益双降 中国人寿日前披露的年报显示,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16年该公司总投资收益为1081.51亿元,同比下降22.8%;受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27亿元,同比下降 44.9%。 不过,2016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规模 4262.3亿元,同比增长17.6%,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保费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公司市场份额约为19.9%,稳居行业第一。 尽管守住了行业第一的市占率排名,但在市场份额方面,中国人寿近几年却是持续下降的态势,去年跌至19.9%,亦是该公司市场占有率首次降至20%以下。 在昨日举办的中国人寿业绩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就中国人寿在中国保险市场份额下降作出解释,他表示,市场份额变化有一个客观原因,即中小公司做了大量的中短期业务,包括一些理财型业务,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中国人寿、人保寿、太平、新华等老七家寿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从80%降到不足60%,原因就是将这些市场份额给了中小保险公司。 林岱仁还表示,市场份额第一是中国人寿的底线。 买卖资产收益少390亿 中国人寿去年保费规模同比增17.6%,但净利却同比下降44.9%,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的拖累。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从2015年的6.39%降至去年的4.56%。 针对下降的原因,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表示,去年利率呈现下行趋势,加上上半年内地A股剧烈波动,下半年低位徘徊,导致了公司去年的价差收益大幅下降。 事实上,中国人寿拥有着庞大的投资资产体量——2.45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了7.2%。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280.34%和 297.16%。 中国人寿年报数据显示,这2.45万亿的投资资产配置如下:债券配置比例由43.55%增至45.63%,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4.59%下降到21.94%,股票和基金投资配置由9.34% 提高到10.05%,金融产品比例由7.44% 增加至9.28%。 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构成显示,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一项,2015年为449.77亿元,2016年减少至58.29亿元,买卖价差收益减少了391.48亿元。 赵立军表示,在整体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初出现了利率抬升的局面,此为配置固收类的重要契机,中国人寿通过加大固收类债券配置力度拉长久期,可以做好资产久期的匹配和收益的匹配。 而针对股市的总体判断,赵立军称,从A股现在的估值以及市场舆论来看,初步判断不具备大幅上扬的基础,因此在权益的公开市场投资,中国人寿会审慎选择个股,通过提升操作水平来提升投资收益。此外,赵立军还透露,近两年会在另类投资和非标投资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详情]

人保集团去年净利142.45亿 同比降27.1%
人保集团去年净利142.45亿 同比降27.1%

  (原标题:人保集团去年净利142.45亿 同比降27.1%) 24日晚间,中国人保集团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142.45亿元,同比下降27.1%。  中国人保集团在财报中表示,去年集团实现总保费收入4398.74亿元,同比增长13.26%,与此相比,去年给付及赔付总额达到了3259.9亿元,同比增加13.47%。 在投资收益上,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去年中国人保集团投资收益为330.75亿元,同比下降了25.4%。去年总投资收益率为5.8%,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人保集团内部的投资收益则表现不一。人保财险投资收益为152.8亿元,人保寿险投资收益为157.2亿元,人保健康收益为17.82亿元,资产管理收益为6.4亿元。人保财险与人保寿险的投资收益相当,然而净利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在集团内部,人保财险的净利收入仍占大头。中国人保财报数据显示,相较于人保财险204.82亿元的净利,去年人保寿险净利为4.52亿元。去年,人保健康险终由亏转盈,由2015年亏损1.36亿元转变为2016年盈利0.03亿元。 从数据来看,人保集团内部的确有喜有忧。虽然人保财险的保险业务与投资收益在人保集团内部占有大头,但其综合成本率却进一步增加。财报显示,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8.1%,与上一年相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的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分别为41.31亿元和3.25亿元,同比增长了53.1%和18.6%。这表明,人保寿险的盈利能力没有明显改观,但是业务结构已向好发展。 从财险市场的占有率来看,人保财险仍占有老大地位,占有率为33.5%,与上一年相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而人保寿险的市场占有率则下滑明显,达到4.8%,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集团内部交叉销售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交叉互动所产生的规模保费由2015年的261.7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17.91亿元。 针对今年的发展,人保集团表示,将高度关注推动投资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协同配合,实现资产和负债的良性互动。其中将高度关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新投资机遇,紧盯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债转股以及国企整合混改等转型发展新领域,切实通过创新模式来寻求稳定收益。可见,增强投资能力,实现更多的投资收益将是今年人保集团重点关注的对象。[详情]

国寿预计净增续期保费超500亿 86亿元美元投资海外
国寿预计净增续期保费超500亿 86亿元美元投资海外

  国寿预计净增续期保费超500亿 广发代售银保期交业务 保费增速已超36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3月24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如期在京、港两地召开2016年年度业绩发布会。 报告期内,中国人寿营业收入5497.71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04.98亿元,同比增长18.3%;总投资收益率4.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 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副总裁赵立军分别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对业务发展、投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强调其“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发展战略,还将加强产品多元化,优化缴费结构;与广发银行增强资源整合的广度、深度,相互促进发展,打造线上线下金融生态圈。 银保趸交保费压缩至600亿以下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14年,公司新班子到任以后,明确制定‘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 的发展战略。这三年来,公司狠抓落实,已在上述方面取得了优于预期的成绩。” 林岱仁介绍称,报告期内,中国人寿在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上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增速创上市以来新高。续期保费2235.02亿元,同比增长达16.6%,增长率创近五年新高。新业务价值493.11亿元,同比增长56.4%,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高,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截至本报告期末,国寿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149.5万人,相较上年同期增长52.7%。 不过,中国人寿虽然市场份额19.9%,仍稳居行业第一,但是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对此,林岱仁表示,“通过上述发展战略和业绩指标,不难发现公司不去追求刻意总保费市场份额。公司在市场份额上的底线是保持市场份额第一。此外,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大量发展中短存续期业务,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预计公司市场份额维持不降,并有一定上升。”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林岱仁透露,“2017年,预计公司净增续期保费超过500亿元,这意味着续期保费的增长可以保证总保费10个点以上的增长。当然,不能单看数字的变化,还要多方努力。” 林岱仁续称,“一是加强产品多元化,传统险、分红险和万能险业务协调发展,短期险中意外险、健康险业务还有提升空间;二是继续优化缴费结构,银保渠道已从趸交业务转向期交业务,但是其中三年期期交业务占比较高,十年期以上期交业务还有提升空间。2016年,公司银保趸交业务保费680.47亿元,同比下降7.4%;2017年,这一数字将压缩至600亿元以下。” 86亿元美元投资海外 除业务发展外,在投资策略上,赵立军表示,“公司遵循保险资金投资规律,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的总体原则,固定收益类投资把握配置节奏,加强长久期资产配置力度;公开市场权益投资控制风险敞口,保持合理仓位。非传统领域投资着眼长期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全球配置,积极布局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及境内外优质商业地产等项目,不断丰富组合收益来源。” 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24535.50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7.2%;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3.55%变化至45.62%,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4.59%变化至21.94%,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配置比例由9.34%变化至10.05%,金融产品投资配置比例由7.44%变化至9.28%。 “2017年,公司约有500亿元到期需要再投资的资产。根据判断,长期利率仍然处于下行空间,但是短期利率上行对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是利好,需要把握窗口期。公司将会优化投资管理体系,扩大市场化委托规模,发展另类投资平台,多元化、推进分散化投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中国人寿入主广发银行之后管理与合作”问题,赵立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增持广发银行是战略考虑和安排,受让花旗所持股份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后,对广发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 具体而言,“一是公司治理,广发银行董事会、高管层顺利履新,确立了‘功能完备、业务多元、特色鲜明、同业一流’的战略目标。二是业务协作,包括银保业务,如2016年,广发银行代理中国人寿的银保期交业务保费增速超过360%;发卡业务,发行中国人寿-广发银行借记卡、信用卡,如2017年1-2月,通过中国人寿相关渠道已经办理4万张;此外,还有存款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未来,将会继续进行业务协同,增强资源整合的广度、深度,重视和开展交叉销售、资金业务、对公业务、客户服务、互联网合作等,打造线上线下金融生态圈。” 此外,赵立军透露,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委托投资、另类投资和非公开上市的私募股权投资上。“第一,委外投资13亿美元,收益可观;第二,另类投资,包括不动产和商业物流的资产包,久期较长,收益较好,与保险资金契合度高;第三,直投业务,包括非公开上市的私募股权投资等。” (编辑:闫沁波)[详情]

十年派息1055亿股价仍趴底 平安任汇川有话要说
十年派息1055亿股价仍趴底 平安任汇川有话要说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股价已经连续趴在40元下方的中国平安(601318.SH),终于在2016年年报发布当日坐不住了,对外宣布要加大派息力度,以提振低迷的估值。 3月22日晚间,沪港两地首份保险上市公司年报正式发布。《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获悉,截至去年末,中国平安实现母公司净利润723.78亿元,同比增长11%。平安同时宣布派发2016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0.55元(含税),全年每股股息由此达到0.75元(含税),成为自2007年A股上市以来年度派息最高的年份,创下历史纪录。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截至3月23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股价报收36.57元/股,涨幅1.85%;H股股价报收44.05港元/股,涨幅1.85%。 “目前在A+H股同时上市的中资企业中,中国平安是为数不多的长期处于折价状态的公司,为什么平安的价值更受全球投资人的认可,内地投资者忽略了什么?平安集团涉及业务非常广,集团各业务价值巨大,但部分投资者目前普遍对集团旗下各专业公司分开估值,完成后加总,再进行综合金融折价处理,导致目前市场对平安的估值无法真实反映平安集团的市场价值。”3月23日,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为股价打气。 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有足够的理由“抱怨”,A股上市十年来,中国平安在两地市场累计分红超过千亿元,然而股价在不复权的状态下两年无起色,难怪管理层着急了,如今又借年报亮丽业绩把分红提升了超过一倍。 任汇川有话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年报亮丽的业绩之外,股价长期低迷已经成为平安的“心头痛”。3月22日晚间,在对外披露年报的同时,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写了一封给投资者的信,他在信中指出,衡量平安的刻度是不是该变了。 而在3月23日,沪港两地的市场似乎给了面子,平安A+H股股价出现了难得的同步上涨。 “最近一段时间投行都在提平安要重构估值体系,但是如何重构确实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以及投资者、投资者结构、投资取向不一样,所以国外投资者与国内投资者对平安的价值判断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平安都得到了价值投资者的青睐。平安集团自2004年上市以来,一直经营稳健,净利润增长19倍,复合增长率约28.4%;内含价值增长16倍,复合增长率约26.9%,总资产也增长了20倍。”在当日接受专访时,任汇川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即使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平安的一众高管也多次表露出对于其股价被长期低估的遗憾,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任汇川透露,为了让投资人看懂平安,集团今年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方法,首次披露了个人客户价值,该指标打破了传统上金融集团以子公司为经营单位的披露方式,综合反映了平安集团为客户提供“多个产品,多个服务”的经营成果,以及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决心。 “简单来说,平安的价值是由核心金融业务价值和互联网业务价值共同构成,其中核心金融业务价值来自于金融客户数量和客户人均利润的增长。2016年集团开始披露个人金融客户的人均利润的贡献,个人金融客户的人均利润达到311.51元,同比增长7.8%;个人客户数1.31亿,较2016年初增长20.1%。这个指标的稳健成长,反映出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任汇川称。 任汇川坦言,未来平安个人业务的利润占比会越来越大,核心金融业务价值亦会同步提升,随着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量和户均产品服务价值贡献的增长,互联网相关业务将成为集团价值增长的新动力,平安未来的估值会逐步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先知先觉的外资投行则在香港市场“加码”平安H股。根据3月22日港交所的公告,摩根大通在3月16日增持平安1851.16万股,增持均价为42.77港元,增持金额达到7.91亿港元,占平安已发行股本的10.14%。不仅如此,摩根大通更是把平安H股股价看高至84港元。 十年派息1055亿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股价低固然让管理层着急,而历年来平安给投资者的分红并不少。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自从平安2007年A股上市,在十年间,平安已经累计分红达到1055亿元,不可谓不大方。从每年每股分红0.2元到0.75元,平安十年间每股分红达到5.8元,远远超过A股市场上蓝筹银行股的股价。 为了让投资者对平安股价有信心,本报记者也从平安2016年的年报中了解到,平安提高了派息力度,仅去年下半年就每股派息0.55元。自上市以来每股股息增长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9%。 3月23日,东吴证券首席证券分析师丁文韬发布研究报告认为,预计中国平安未来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3.15元、3.85元、4.23元,其股价处于绝对底部,安全边际很高。从短期来看,股息提升+陆金所上市推进+今年业绩观点三因素叠加,有望催化股价,公司估值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3年平安业绩连续增长,与其他保险股相比,中国平安包含综合金融、互联网基因、科技金融诸多业务增长点。现在应该是投资平安最好的机会,市盈率才10倍。另外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格也可能在今年会发生改变,价值投资替代投机,快牛变成慢牛,市场也会变得更加成熟。”对此,在当日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行业分析师受访时指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详情]

赵立军:国寿利润下滑受股市影响大 2017年将审慎选择个股
赵立军:国寿利润下滑受股市影响大 2017年将审慎选择个股

  新浪财经讯 3月24日消息,今日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在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投资收益率下滑主要是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2017年中国人寿投资策略将坚持配置为主,坚持固收为主,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主。 3月23日晚间,中国人寿公布2016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净投资收益率为4.61%,总投资收益率为4.56%,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43%。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今日表示,去年上半年,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因此中国人寿2016年投资收益当年实现的价差收入大幅度下降,仅实现60多亿的价差收入,而2015年同期价差收入为300多亿。此外,因尚持有的股票一些公益价值计量计到投资收益里来,导致全年未实现收益是负70亿元,而在上一年同期2015年是浮盈105亿。 他表示,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的下滑,这完全是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在资产荒的大形势下,中国人寿2017年将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赵立军表示,2017年中国人寿将继续秉持稳健投资的理念,在整个投资的大策略上,坚持配置为主,坚持固收为主,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主。 具体来看,第一是在固定收益方面。整体利率下行环境下,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初出现了利率抬升局面,这是中国人寿可以配置固收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通过加大固收类债券配置力度拉长久期,可以做好资产久期的匹配和收益的匹配。 第二,在股市投资方面。中国人寿初步的判断是股市不具备大幅上扬的基础,因此在权益类的公开市场投资这块将采取审慎的态度,审慎的选择个股。 第三,最重要还是要加大另类投资和非标资产投资。中国人寿在非标这几年投资占比很低,这也是拉低公司投资收益的很重要的方面,近两年将在另类投资和非标投资加大投资力度。[详情]

中国人寿去年净利下降近五成 净投资收益率为4.61%
中国人寿去年净利下降近五成 净投资收益率为4.61%

   ⊙见习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 在保险业整体净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寿的业绩也不例外。昨日,中国人寿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受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 然而,在规模与效益“取与舍”的博弈中,中国人寿坚持“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策略,转型颇见成效:优化业务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扩量提质,业务覆盖面和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业务结构调整有突破 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04.98亿元,同比增长18.3%,创2009 年以来最高增速,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保费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 保费增长的同时,业务结构调整亦取得大突破。去年,中国人寿已探索形成期交拉动新单、续期拉动总保费的持续发展模式。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两年翻一番,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新单保费的比例为56.28%,同比提高12.06个百分点,自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 中国人寿还推进产品多元化策略,加强产品创新,加大保障型业务发展力度,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同时,中国人寿坚持市场导向,以个险发展为纲,协同推进个险、大中城市和县域发展三大战略,在保持总保费市场份额领先的基础上,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和销售队伍领先市场,个险渠道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多元化投资稳步推进 去年,中国人寿进一步优化投资管理体系,市场化委托规模持续扩大,另类投资平台加快发展,多元化、分散化投资布局稳步推进。 在投资策略上,中国人寿非传统领域投资着眼长期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全球配置,积极实施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及境内外优质商业地产等项目,不断丰富组合收益来源。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24535.5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7.2%。去年净投资收益率为4.61%,总投资收益率为4.56%。 具体来看,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43.55%变化至45.62%,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24.59%变化至21.94%,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9.34%变化至10.05%,金融产品投资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7.44%变化至9.28%。 展望2017年,中国人寿表示,保监会从严从重加强监管、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尽管要求更高了,但是对中国人寿这种以价值为导向的稳健型公司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机遇。 2017年,在业务调整上,中国人寿将坚持构建专业化、体系化渠道管理体系,全面推进销售转型;在投资策略上,中国人寿将坚持价值投资、坚持服务大局,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在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同时,努力提高收益水平等。[详情]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增至1.97万亿元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增至1.97万亿元

   马明哲说:“我是平安创始人,从开创到今天,平安管理、文化越来越成熟。阶段性业务调整、创新改革一定是可控的,一定会越来越好。” 3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公布其2016年年度业绩。2016年,中国平安总资产约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0%;偿付能力充足。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 3月23日,中国平安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举行业绩发布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会上表示,平安“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模式运行超过20年。综合金融的三个关键是制度、流程、文化;最关键是文化,有了合作文化和精神,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这个模式需要很长时间的耐心,是平安的核心竞争力。 从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看,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资产从2015年的1.73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1.97万亿元;固定收益类投资下降3.1个百分点,权益投资增加0.7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表示,平安集团去年利用沪港通、深港通的机会增加了港股配置,“增加了2-3个点”,“看估值,有一些港股的估值还是很有吸引力”。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平安的非标资产占比从2015年的16.1%下降到2016年末的15.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增加了现金的配置,任汇川表示,现金准备是时点数,增加是因为“对后面的利率走势会比较看好”。 核心竞争力是制度、流程和文化 中国平安在财报中凸显其个人业务。首次披露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2016年,中国平安个人业务实现利润408.29亿元,同比增长29.5%,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5.4%。 马明哲表示,个人业务利润占比超过60%,个人客户会持续增加,产品数增加,对公司贡献也会提升。 在董事长致辞中,马明哲表示,平安的战略可以概括为“一个定位、两个聚焦、四个生态服务”。其中,对于从事零售行业,也包括金融的零售行业公司,判断其现有价值和未来增长空间,通常人们最关注三点——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平安作为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其价值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指标的持续快速的增长上。 他认为,综合金融在管理上严格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同时20多个子公司单位也要为一个客户服务。客户感觉简单但后台复杂,客户购买多个产品后,对公司忠诚度会提升。 截至2016年末,平安的个人客户数达到1.31亿,较2016年初增长20.1%;客均合同数达到2.21个;客均利润从人民币289.07元增至人民币311.51元。 马明哲表示,综合金融要“三十年磨一剑”,平安用30年的时间一块一块地做,一个一个流程、一个一个计划去打造模式,到了今天公布的业绩可以看到,平安的用户数、金融客户数在快速增长,客户迁徙数也在快速增长,平安每个客户拥有多个产品,客均利润和客均产品数都在增加。这30年来,平安对于线上、线下每一个客户的接触点都设置了监测指标,致力于优化整个客户服务流程。这套体系中包含三点维度:制度、流程和文化,“这是平安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中国平安旗下银行板块出现管理层变更,原行长邵平离任,谢永林、胡跃飞进入新任管理层担任董事长、行长。平安银行正在推进零售战略转型。 马明哲表示,平安集团30年来一直保持业务增长和盈利增长,原因是平安成熟的制度、文化。无论集团做任何调整和改变,无论任何一家专业子公司改革转型,在成熟体系下,一定是可控的。“我是平安创始人,从开创到今天,平安管理、文化越来越成熟。阶段性业务调整、创新改革一定是可控的,一定会越来越好。” 保险投资现金占比上升 中国平安财报显示,2016年,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9%,主要原因是固定收益类投资利息收入和权益投资分红收入增加。净投资收益率为6.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提前布局配置优质固定收益资产、优先股,动态配置权益资产。 受国内资本市场低迷影响,股票基金买卖差价等已实现收益大幅减少,2016年,保险资金组合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0.1%,总投资收益率为5.3%,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任汇川表示,平安在负债端的产品结构健康,寿险保单的久期较长。长负债久期使得投资有穿越周期的可能性和准备。投资端配合负债端的久期和所需要的回报率。还要抓住利率变化和中国大类资产变化的趋势。 从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看,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资产从2015年的1.73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1.97万亿元;投资组合中,截至2016年末,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75.6%,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占比46.2%的债券投资下降1.7个百分点;权益投资占比16.9%,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占比8.4%的股票和权益性基金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占比2.1%、包括信托计划、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理财产品投资增加了0.7个百分点。 任汇川表示,平安集团去年利用沪港通、深港通的机会增加了港股配置,“增加了2-3个点”,“看估值,有一些港股的估值还是很有吸引力”。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平安的非标资产占比从2015年的16.1%下降到2016年末的15.3%。其中,债权投资计划、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分别下降1.0、0.5个百分点。非标资产分散于公路、城投、电力、土储等行业,主要集中于北京、江苏、广东、天津等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增加了现金的配置,截至2016年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会计科目占比达6.3%,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 “若在降息周期,提前配置利率债、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固定收益产品;若在升息周期,如现金有点多,在做一些准备。”任汇川表示,现金准备是时点数,增加是因为“对后面的利率走势会比较看好”。 任汇川表示,平安投资第一原则是投资为负债服务,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大多营利来自死差和费差,未来投资坚持稳健长期的策略,做好与负债的匹配。保监会监管政策要求对平安有利,对行业影响有利。 平安投资组合“每一年会做点微调。2017年会维持去年总的方向做一个轻微的调整”。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表示,“去年债券固定收益类的比例是降下来的,但是总额是上升的,净增加1200亿元。” 中国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表示,目前中国平安万能险的久期接近11年,高于行业9年的平均水平,公司将继续发展符合“保险姓保”理念的万能险业务。 大陆金所“三所一惠”布局 3月23日,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在一个电视访谈中表示,陆金所控股正在准备IPO,具体上市时间需要等到市场条件成熟,至于上市地点,可能是香港。陆金所控股一直在等待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的股市有个合理的认知,希望随着中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陆金所控股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故事。 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从而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的战略布局、全面覆盖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 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表示,“大陆金所”之下,每个金融资产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如: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是政府融资平台,帮助地方政府管理资产负债表;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前金所”)有两个定位,包括去年12月开始的跨境业务,前金所是让外部资金来投资国内坏账市场,做机构对机构业务。 陈心颖表示,陆金所在准备上市,没有具体时间。陆金所保持开放态度,只要对于业务、股东价值有帮助就会做。 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B轮12亿美元融资,估值185亿美元。截至2016年末,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838万,同比增长55.0%,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同比增长103.9%。2016年零售端交易量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37.5%。 陈心颖表示,平安互联网金融包括4个生态圈:金融、健康、车、房。业务模式进化到3.0后是金融科技平台,比如万家医疗是平安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利用技术标准对诊所的验证,以符合国际标准。 截至2016年末,金融壹账通月活跃用户超3000万,同比增长62.7%;累计与258家银行和1135家非银金融及准金融机构合作;壹钱包月均活跃用户数突破650万,年交易用户数2068.25万。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详情]

中国人寿去年规模保费超4000亿 首年期交保费增51.8%
中国人寿去年规模保费超4000亿 首年期交保费增51.8%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昨日晚间,中国人寿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已实现净保费收入为4262.30亿元,同比增长17.6%,成为国内首家保费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公司市场份额约为19.9%,居行业第一。 引人注意的是,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出现快速增长,达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同时,中国人寿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7.0%,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达149.5万人,较2015年年底增长52.7%。 2016年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为1081.51亿元,受总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去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 业务结构:首年期交新单保费首超趸交 2016年,中国人寿已实现净保费收入为4262.30亿元,同比增长17.6%,成为国内首家保费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公司市场份额约为19.9%,居行业第一。 在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达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上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续期保费达2235.02亿元,同比增长达16.6%,增长率创近五年新高。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有效保单数量较2015年底增长13.9%;保单持续率(14个月及26个月)分别达90.20%和85.90%;退保率2为3.54%,较2015年同期下降2.01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提到,公司推动长期期交业务和保障型业务发展。2016年,一年新业务价值达493.11亿元,同比增长56.4%,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高,实现了两年翻一番;截至2016年12月31日,内含价值达6520.57亿元,同比增长16.4%。 渠道变化: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长57% 个险渠道业务方面,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达2821.36亿元,同比增长24.9%;个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7.0%,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9.6%,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分别为86.20%和62.17%;个险渠道续期保费同比增长16.4%。 通过大力实施组织架构改革和扩量提质的队伍发展策略,强化有效新增,加强主管培育,公司进一步提升队伍产能,夯实队伍发展基础,优化队伍质态。2016年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达149.5万人,较2015年底增长52.7%,保险营销员季均有效人力同比增长67.1%。 团险渠道业务方面,2016年,中国人寿团险渠道总保费收入为249.15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短期险保费收入187.82亿元,同比增长17.5%。团险销售队伍迅速壮大,截至2016年年末,团险销售人员达8.5万余人。 银保渠道业务方面,中国人寿发展期交业务,继续压缩趸交业务,不断提高价值贡献。首年期交保费为178.35亿元,同比增长30.0%,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2.17%,趸交业务保费为680.47亿元,同比下降7.4%。银保渠道不断拓展网银、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等银行电子销售渠道,各主要银邮代理渠道期交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银保渠道销售人员达23.4万人。 其他渠道业务方面,2016年其他渠道总保费为151.91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电话销售全年累计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4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在线营销,互联网销售保费收入和保单件数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积极稳妥开展大病保险业务,截至2016年底,累计承办大病保险项目250多个,服务人数达4.2亿人。 投资收益:净投资收益率为4.61% 中国人寿2016年净投资收益率为4.61%,总投资收益率为4.56%,包含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收益净额在内的总投资收益率为4.65%;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证券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43%。 中国人寿表示,2016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运行总体保持平稳。A股市场年初快速下跌后窄幅波动;债券市场区间震荡,第四季度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2016年,公司进一步优化投资管理体系,市场化委托规模持续扩大,另类投资平台加快发展,多元化、分散化投资布局稳步推进。 投资策略上,遵循保险资金投资规律,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的总体原则,固定收益类投资把握配置节奏,加强长久期资产配置力度;公开市场权益投资控制风险敞口,保持合理仓位。非传统领域投资着眼长期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全球配置,积极实施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及境内外优质商业地产等项目,不断丰富组合收益来源。 2016年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24532.83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7.2%;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15年年底的43.55%变化至45.63%,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15年年底的24.59%变化至21.94%,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配置比例由2015年底的9.34%变化至10.05%,金融产品年投资配置比例由2015年年底的7.44%变化至9.28%。 2016年中国人寿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余额较2015年年底均有所增加。年内利率水平总体处于低位,中国人寿新增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权益类投资分红收益较前年有所增加,投资组合总体息类收入稳定增长。受股票市场影响,价差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较前年明显减少,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增加,总投资收益较前年下降。[详情]

中国人寿受利率下行等影响 净利润减少超四成
中国人寿受利率下行等影响 净利润减少超四成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许晨辉)上市保险公司年报陆续出炉。3月23日晚间,中国人寿发布2016年业绩报告显示,中国人寿去年净利润和投资收益双降,分别同比减少44.9%、22.8%。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实现净保费收入4262.3亿元,同比增长17.6%。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16年总投资收益为1081.51亿元,同比下降22.8%。受总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使得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44.9%。 不过,在行业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的背景下,作为寿险业的“龙头老大”,中国人寿去年实现总保费收入达4304.98亿元,同比增长18.3%,创2009年以来最高增速。在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达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自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续期保费达2235.02亿元,同比增长达16.6%,增长率创近五年新高。[详情]

华成保险2016年净利润2807万 同比增长逾6倍
华成保险2016年净利润2807万 同比增长逾6倍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3月23日讯 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微信ID:zqsbxsb)讯,华成保险(834775)3月23日发布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3.97万元,同比上升199.53%;净利润2807.42万元,同比上升624.91%;基本每股收益0.54元。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董事会年初制定的年度经营方针,一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机构,加快销售渠道建设,扩大产能和服务规模,进一步增强服务的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实现了发展与业绩的同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业务量增长,导致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出现大幅增加,公司管理费用增加7.81%,财务费用减少1708.67%。 公司作为专业的保险代理机构,现已向中国保监会递交全国性范围经营牌照,未来公司在获得全国性经营牌照后将进行多区域开设分公司,同时公司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其中公司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销售收入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代理销售以上五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年度销售占比达89.32%。 报告期内,公司在开展新业务(寿险业务)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寿险产品服务,为公司在寿险领域的深耕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详情]

中国人寿:去年净利191.3亿元 同比下降44.9%
中国人寿:去年净利191.3亿元 同比下降44.9%

  中国人寿3月23日晚间发布年度报告,2016年中国人寿全年净利191亿元,上年同期347亿;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16年公司总投资收益为1081.51亿元,同比下降22.8%。 年报称,本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人民币4,304.98亿元,同比增长18.3%,创2009年以来最高增速,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保费收入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的保险公司。其中,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两项指标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短期险保费为人民币400.60亿元,同比增长23.7%;续期保费为人民币2,235.02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创2012年以来新高,首次突破人民币2,000亿元大关。 在寿险业务总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876.17亿元,同比增长55.4%,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业务的比重为54.56%;续期保费达人民币2,013.15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人民币540.10亿元,同比增长28.5%。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人民币145.83亿元,同比增长6.0%。 在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达人民币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人民币513.78亿元,同比增长59.0%,上述两项指标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增速创公司上市以来新高。续期保费达人民币2,235.02亿元,同比增长达16.6%,增长率创近五年新高。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有效保单数量较2015年底增长13.9%; 保单持续率(14个月及26个月)分别达90.20%和85.90%;退保率2为3.54%,较2015年同期下降 2.01个百分点。2016年,一年新业务价值达 人民币493.11亿元,同比增长56.4%,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高,实现了两年翻一番;截至2016年12月31日,内含价值达人民币6,520.57亿元,同比增长16.4%。 [详情]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公司将保持目前派息水平
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公司将保持目前派息水平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3月23日下午,中国平安召开2016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在说明会上,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未来中国平安将保持目前的派息比例水平,甚至会考虑提高股东现金回报水平。 姚波表示,自中国平安上市以来,集团利润稳步增长,目前旗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处于相对充足的水平。所以,集团管理层对公司盈利增长、股息派发充满信心。 中国平安去年分红派息水平大幅提升。其2016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0.55元(含税),加上已派发的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20元(含税),全年每股股息0.75元,同比增长41.5%。 投行人士分析认为,分红增长率显著超过利润增长率,反映出中国平安具备较强的偿付能力以及现金流能力。据记者统计,自中国平安上市以来,其每股股息增长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9%。[详情]

平安集团去年净利润增长15.1% 寿险贡献净利润34%
平安集团去年净利润增长15.1% 寿险贡献净利润34%

  平安集团去年净利润增长15.1% 去年平安集团实现营收7744.88亿元,同比增11.7%;首次披露了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   平安集团昨日公布了2016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平安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双增长,涨幅分别为11.7%和15.1%。年报首次披露了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客均利润从289.07元增至311.51元。 平安寿险贡献净利润34% 2016年业绩报告披露,平安集团营业收入达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为人民币723.68亿元,同比增长1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安集团的核心金融业务之一,平安寿险对整个平安集团的利润增长贡献很大。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寿险规模保费达3552.74 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净利润244.44亿元。也就是说,平安寿险对平安集团的净利润贡献占比达到33.77%。 记者发现,高额净利润背后,保险代理人的作用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平安集团个人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超110万,较年初增长了27.7%,为历史新高。而代理人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7821元,同比增长8.1%。 其他核心金融业务中,2016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25.99亿元。在零售转型的背景下,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累计实现税后净利润93.15亿元,同比增长147.2%。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证券、信托业务的净利润分为22.15亿元、23.22亿元。 全年客均利润达311.51元 此外,在2016年年报中,中国平安首次披露了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截至2016年末,平安的个人客户数达到1.31亿,较2016年初增长 20.1%,客均合同数达到2.21个,客均利润从人民币289.07元增至人民币311.51元,同比增长7.8%。 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家涵盖保险、银行、资产管理服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平安集团此举意味着将更多发掘个人客户的价值。 “对于从事零售行业,也包括金融的零售行业公司,判断其现有价值和未来增长空间,通常人们最关注三点——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作为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其价值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指标的持续增长上。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集团个人业务共实现利润408.29亿元,同比增长了29.5%,占整个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5.4%。 ■ 链接 互联网用户人均使用平安1.94项在线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已成常态。而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互联网产品用户规模的扩大。 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16年末,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总量达1.31亿,较年初增长20.1%。当年新增客户3842万,同比提升25.0%。 而放至整个互联网渠道,2016年,平安集团新增客户人数为857万,占当年整体新增客户的22.3%。 资料显示,在互联网渠道建设方面,平安集团在去年做出一些尝试。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从而形成旗下陆金所、 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的布局,并完成B轮12亿美元融资。去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也完成A轮5亿美元融资。 新京报记者发现,围绕个人客户价值和互联网生态发力,也是平安集团未来规划的题中之义。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年报中表示,平安集团要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从人的需求出发,围绕“医、食、住、行”中与金融相关的领域提供服务。 新京报记者 陈鹏[详情]

杭州银行上市造富效应:国寿太保累计收益超100%
杭州银行上市造富效应:国寿太保累计收益超100%

   杭州银行上市造富效应:国寿、太保累计收益超100% 不过,其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十几,相较私募股权投资并不算高 ■本报记者 刘敬元 日前,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主导投资的杭州银行股权投资项目被上海股权投资协会评为2016年度最佳投资案例,为险资股权投资的唯一奖项。从收益而言,杭州银行项目始自2009年,太保寿险和中国人寿等险资通过参与定增,成为杭州银行的股东,后者于2016年10月登陆A股,估算的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相较私募股权投资并不算高。不过,据记者采访了解,险资的股权投资与私募并不相同,具有一定特殊性。 多家险资为杭州银行原始股东 自2016年8月江苏银行登陆A股以来,新一轮IPO以来上市的银行共9家,包括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而因原始股东中包括多家险资机构,杭州银行显得有些不同。 根据杭州银行IPO招股说明书,该行股东中首次出现险企为2009年。当年该行进行第七次增资扩股,增发新股3.5亿股,每股13元,有15家投资人认购,包括多家险资机构。其中,太保寿险认购数量最多,为1亿股,出资13亿元;此外,中国人寿、人保集团、人保财险3家险资机构也参与此轮定增,分别认购5000万股、2000万股、1000万股。 此后,2014年,杭州银行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2股,太保寿险持股数量增至1.2亿股。人保集团持股数量增至2400万股,人保财险持股量增至1200万股。 2014年,中国人寿分别受让亚洲开发银行、杭州新闻物业管理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杭州银行7920万股、600万股,协商转让价格分别为每股11.6元、11元,中国人寿持股数量增至14520万股。二者均维持这一持股至今,杭州银行A股IPO后,中国人寿为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55%,太保寿险为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4.58%。 股权投资收益如何评价 关于险资投资杭州银行的最新消息是,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主导太保寿险投资的杭州银行股权投资项目近日被上海股权投资协会评为2016年度最佳投资案例,为2016年度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唯一奖项。于险资而言,这一项股权投资的收益如何? 保险系私募机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对股权投资项目的收益评定,一般分三种情况。对投资对象上市的,可根据上市后的市场交易价格与成本对比,确定投资收益情况;对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收益,则可以参照后一轮融资的估值股价确定收益情况;如果企业未上市,也没有融资,则需要通过财务指标估值,来评价收益情况,如现金流、营收、利润等,不过这种方式的“水分”大一些,公信力要弱于前两者。 截至2月21日,杭州银行收盘报22.57元/股,以此计算,太保寿险持股市值为27.084亿元。相较投资成本13亿元,粗略计算,7年间投资收益超100%。而中国人寿对杭州银行持股市值32.77亿元,相较投资成本(16.3472亿元)也已翻倍。若其在锁定期满后减持或退出,收益要结合当时的二级市场股价,目前来看,结合当前股价计算的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十几,而这一收益率相较私募或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的项目收益并不算高。 比如,公开信息显示,平安集团旗下股权投资平台平安资本2016年退出了12个项目,实现年化收益率22%,增值率192%。 资深私募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一般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在4-5年退出后,年化收益率可达20%-30%。不过,险资的股权投资则有一定的特殊性。 险资的稳健属性 该私募人士进一步说,险资投资追求稳健,股权投资需要有保底收益,一般作为优先级,收益率在6%-10%,有后端分成的,分成收益率在10%-20%。另外,险资往往还要求“按年付息”。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13.4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固定收益投资占到77.5%,权益类占比是22.5%,其中的股权投资绝大多数是财务投资。此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年末的数据显示,11.2万亿元险资运用余额中,长期股权投资占比约8%,规模为8909亿元。 据公开信息,目前险资直接股权投资案例包括,中国太平和中国人寿投资 UBER,泰康领投中粮我买网C轮融资,平安投资汽车之家,多家险企投资奇虎360、蚂蚁金服等案例。 尽管股权投资收益率高,但波动较大,相较而言,债权投资收益稳定,但收益率较低。因此,险资进行股权投资的一种尝试是把债权、股权投资结合起来,已有部分险企在输血地方基建项目中进行了探索。 比如,2013年,国寿系曾作为有限合伙人,分别投资数十亿元投资到苏州、上海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中。对于利润的分配,国寿系等有限合伙人根据出资比例在约定收益率的范围内优先分配,剩余部分分配给其他合伙人;如果收益率达到或超过合伙协议的约定,则由各合伙人按出资比例分配。而发生亏损时,亏损在各合伙人之间按其认缴出资比例分担,但有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详情]

中国平安去年净利增长15.1% 个人业务利润占比65.4%
中国平安去年净利增长15.1% 个人业务利润占比65.4%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昨日晚间,保险业首份2016年年报面世。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达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为723.68亿元,同比增长1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 数据显示,个人业务已经成为平安价值增长强劲的内生动力。截至2016年年底,个人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超110万人,较年初增长27.7%,持续提升公司获客能力和客均利润,助力个人业务强劲增长。2016年,平安集团个人业务实现利润408.29亿元,同比增长29.5%,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5.4%。 在集团层面,2016年,中国平安集团客户价值稳步提升,客均利润311.51元,同比增长7.8%。公司持续推动核心金融公司之间的客户迁徙,集团个人客户中有3150万人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在整体客户中占比24.0%,客均合同数2.21个,较年初提升8.9%。公司保险业务交叉销售成果显著增长,2016年平安通过代理人渠道实现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新增保费343.94亿元,同比提升16.1%。 从中国平安集团各板块业务占比来看,2016年,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346.81亿元,占集团整体利润的55.6%。 在寿险业务方面,2016年,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增长强劲,增速分别达32.2%和10.7%;个人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超110万人,较年初增长27.7%;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为7821元,同比增长8.1%,产能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国平安电销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规模保费168.68亿元,同比增长29.8%,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互联网渠道依托“金管家APP”和集团互联网资源,形成O2O产品经营模式,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实现精细化产品全面布局,年内互联网业务实现规模保费53.25亿元。受益于代理人、银保、电网销等多渠道的共同发展,2016年,中国平安寿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508.05亿元,同比增长32.2%。平安寿险实现净利润244.44亿元,实现规模保费3552.74亿元,同比增长25.3%。 在产险业务方面,2016年,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485.01亿元,同比增长13.4%。交叉销售和电话及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817.25亿元,同比增长8.3%;盈利能力保持优良,综合成本率为95.9%。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安好车主”APP绑车用户已突破1774万人。 在投资收益方面,2016年,由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利息收入和权益投资分红收入增加,中国平安集团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9%。净投资收益率为6.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该公司称,主要原因是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提前布局配置优质固定收益资产、优先股,动态配置权益资产。 对2017年的形势,中国平安认为,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增长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迅速发展,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产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变化。在此环境下,中国平安将继续坚持多元化发展道路,围绕“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生活服务核心,朝着“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前行。[详情]

中国平安去年营收7125亿 派期末每股股息0.55元
中国平安去年营收7125亿 派期末每股股息0.55元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中国平安昨日晚间发布2016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增长15.1%,增速相比前一年出现下滑。不过,中国平安2016年派息大幅增加41.5%,全年每股股息0.75元,分红增长率超过了利润增长率。 全年股息增长41% 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7124.53亿元,同比增长1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截至2016年底,公司总资产约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0%。 中国平安净利润自2013年实现40.4%的增长以来,逐年出现下滑。不过,2014、2015年公司仍然处于30%以上的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中国平安也未能逃脱金融业净利润增幅整体下行的格局,增幅跌破20%。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致辞中提到,平安将“用持续增长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年报显示,董事会决定派发2016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0.55元,加上已派发的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2元,全年每股股息0.75元,同比增长41.5%。 个人业务成“摇钱树” 个人业务成为中国平安的主要利润来源。 中国平安在2016年报中首次披露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截至2016年末,平安的个人客户数达到1.31亿,较年初增长20.1%;客均合同数达到2.21个;客均利润从人民币289.07元增至人民币311.51元。 2016年,集团个人业务实现利润人民币408.29亿元,同比增长29.5%,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5.4%。 寿险方面,截至2016年底,个人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超110万,较年初增长27.7%,提升了公司获客能力和客均利润;产险方面,去年综合成本率95.9%,较2015年略有上升。 投资方面,2016年,平安集团下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9%。净投资收益率为6.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固定收益类投资利息收入和权益投资分红收入增加。 资产管理板块,平安银行实现利润226亿元,平安证券净利润下滑10.6%,平安资产管理实现净利润22.21亿元,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达2.26万亿元。[详情]

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623.94亿 逆势增15.1%
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623.94亿 逆势增15.1%

  原标题: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逆势增15.1%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在走过历史上盈利最好的2015年后,保险行业紧接着迎来充满挑战的2016年。在高基数效应下,已有两家上市保险公司预计去年盈利会出现大幅下滑。不过,作为今年首份正式登场的保险股年报,中国平安昨晚却交出了净利润逆势增长15.1%的成绩单,分红派息同时大幅提升。 多元的利润结构,是中国平安屡屡在逆势环境下斩获净利正增长的主因。梳理中国平安年报发现,其去年业绩可圈可点——传统核心金融业务持续稳健增长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已有爆发迹象显现。 核心金融业务持续领先 受资本市场调整、高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2016年对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而言是极富挑战的一年。但凭借金融全牌照的优势,中国平安在多项核心指标上实现了持续领先市场的发展。 具体来看,2016年,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基本每股收益为3.50元,同比增长约17.45%;总资产约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0%;营业收入达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偿付能力充足。 从其年报中不难看出,中国平安去年业绩亮点主要体现在:寿险量质齐升,折射业绩含金量的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2.2%;产险95.9%的综合成本率持续优于同业;资产管理业务稳健增长,第三方资管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 作为机构投资者中的一大风向标,中国平安的资产配置变动向来受到市场关注。从其年报数据来看,中国平安去年的调仓思路是:增持了优先股、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其他权益投资(包括股权类基建投资和非上市股权投资等)、其他固定收益类投资(包括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保单质押贷款、存出资本保证金等)、投资性物业等;相反对定期存款、债券投资、债权计划投资、股票、权益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传统投资品种进行了减持。 从市场关注的权益类资产细分项来看,中国平安的股票、权益型基金的仓位占比分别从2015年末的7.2%、2.8%降至2016年末的6.9%、1.5%;优先股、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的仓位占比则分别从2015年末的2.5%、1.4%增至2016年末的3.8%、2.1%。不难发现,在权益投资配置喜好上,中国平安更注重股票自营,较少依赖于基金,而其他几家保险巨头股票和基金的仓位占比几乎各占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去年分红派息水平大幅提升。其2016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0.55元(含税),加上已派发的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20元(含税),全年每股股息0.75元,同比增长41.5%。投行人士分析认为,分红增长率显著超过利润增长率,反映出中国平安具备较强的偿付能力以及现金流能力。据记者统计,自中国平安上市以来,其每股股息增长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9%。 发力互联网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核心金融业务创新高之外,经过数年部署和孕育,中国平安旗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各项创新业务也呈发力态势。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旗下共有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好房、一账通等多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有迹象显示,目前中国平安在资源配置与协助上明显向陆金所和平安好医生倾斜。其中陆金所控股去年已完成B轮12亿美元融资,估值185亿美元;平安好医生也在去年上半年完成A轮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 从进展来看,与“平安系”其他互联网子公司相比,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单独剥离上市的时间表或最快。实际上严格来说,中国平安已非单纯的保险股,随着其互联网金融板块的发力,综合金融协同效应日益显现。 中国平安已然迈入了“3.0时代”。所谓3.0时代就是区别于1.0时代的传统金融与2.0时代的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而是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全面开启打造“开放平台+开放市场”,以“综合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综合金融”两个模式,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围绕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四大板块,大力推进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THE_END[详情]

34家寿险总保费同比负增长 信泰人寿等下滑最多
34家寿险总保费同比负增长 信泰人寿等下滑最多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实习编辑 倪瑞 继首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断崖式下跌之后,保监会昨日(3月22日)发布的前2月保险业数据显示,该项收入下滑的势头仍在继续扩大。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 2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1902.81亿元,同比增长31.27%。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54.40亿元,同比增长10.35%;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248.40亿元,同比增长35.41%。另外,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1653.24亿元,同比下降61.3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今年1月份相比,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向原保险保费倾斜。在已有数据的76家寿险公司中,36家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90%以上,70家占比超过一半,仅瑞泰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不足30%,仅为5.76%。 34家寿险总保费同比负增长 今年前2月,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248.40亿元,同比增长35.41%。与今年1月同比增长39.28%相比,最新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不过,由于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下滑加剧,寿险公司总保费增长情况仍不乐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今年1~2月,有34家寿险公司总保费同比现负增长,其中16家总保费下降超过五成,均较1月份的数目继续扩大。除了业务停滞的中融人寿和中法人寿之外,信泰人寿、安邦养老、复星保德信下滑最多,分别同比下降83%、81%和78%。 有七家公司总保费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分别为中华人寿、太保安联健康、陆家嘴国泰、平安健康、德华安顾、珠江人寿和安邦人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安邦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631亿元,同比增长了11.2倍;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4.6亿元,同比下降了97.65%。“一升一降”之后,安邦人寿的总保费收入为1645亿元,同比增长118%。从其最新的业务结构来看,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99.12%,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仅剩0.88%。 呈现类似业务结构调整的还有珠江人寿。今年1~2月,珠江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0亿元,同比增长3.9倍;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3.7亿元,同比下降了81.73%。最终其总保费同比增长129%。 上述险企业务结构的逆转缘于新的销售策略。珠江人寿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2017年主推产品以普通型产品为主,如银保渠道主推普通型费改年金,个险渠道主推多种重大疾病以及轻症责任的长期健康险产品等。” 36家险企原保费占比超九成 根据保监会的有关要求,人身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在规模保费当中的占比不得低于30%,否则有可能被暂停分支机构批设。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仅有瑞泰人寿一家未能达到上述标准,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仅为5.76%。而1月份尚未达标的中华人寿、安邦养老两家公司均已达标,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分别达到58%和47%。 值得一提的是,与今年1月份相比,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向原保险保费倾斜。在已有数据的76家寿险公司中,36家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90%以上。 目前,横琴人寿、和泰人寿两家新设寿险只能做普通型人身保险业务,国寿存续、新光海航人寿、华汇人寿、太保安联健康、中法人寿、中融人寿等险企仅有原保险保费收入。此外,中邮人寿、招商信诺、工银安盛、前海人寿、君康人寿、和谐健康、安邦人寿、东吴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9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前海人寿、君康人寿、和谐健康、安邦人寿、东吴人寿等五家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下降幅度均在98%以上,但总保费表现却大相径庭。 如前述安邦人寿由于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11.2倍,总保费增长达118%;君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大幅增长超过5倍,总保费却只小幅增长1.71%。和谐健康、东吴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了96%和142%,总保费分别下降了7.34%和75%。前海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仅增长了33%,总保费下降了63%。  [详情]

中国平安2016年净利624亿 个人业务贡献超六成
中国平安2016年净利624亿 个人业务贡献超六成

  平安净利624亿  个人业务贡献超六成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许晨辉)首份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正式出炉。3月22日,中国平安发布2016年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个人业务贡献率达到65.4%,成为平安价值增长强劲的内生动力。这也是中国平安首次强调个人业务价值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16年营业收入达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为723.68亿元,同比增长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公司总资产约人民币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 在核心金融业务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46.81亿元,占集团整体利润的55.6%。受益于代理人、银保、电网销等多渠道的共同发展,2016年,寿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508.05亿元,同比增长32.2%。平安寿险实现净利润244.44亿元,实现规模保费3552.74亿元,同比增长25.3%;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25.99亿元;平安信托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为6772.21亿元,同比增长21.3%;平安资产管理实现净利润22.21亿元,而证券业务净利润较上年同比下降49.6%。对此,中国平安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市场波动与经纪交易量下滑的影响。 最受市场关注的是,中国平安首次在年报中披露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据了解,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是衡量零售企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截至2016年末,平安的个人客户数达到1.31亿,较2016年初增长20.1%;客均合同数达到2.21个;客均利润从289.07元增至311.51元。截至2016年底,个人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超110万,较年初增长27.7%。 事实上,个人业务价值的增长除了核心金融业务价值,还来自于互联网用户价值的共同成果。报告显示,个人业务在综合金融模式下,平安独特的综合金融服务效率已经显现,中国平安在过去的几年里用户、客户数量不断快速增长,平安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不断转化为平安的金融客户,无论是互联网用户还是金融客户,持有平安的产品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客均利润也在稳定增加。 对于如何看待平安战略带来的价值增长,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对于从事零售行业,也包括金融的零售行业公司,判断其现有价值和未来增长空间,通常人们最关注三点——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平安作为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其价值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指标的持续快速增长上。[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