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薛洪言:备付金集中存管提速 对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薛洪言:备付金集中存管提速 对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无论是备付金利息收入的巨大缺口,还是丧失对银行议价空间后费率的上行,于支付机构而言,经营压力和挑战不容小觑。[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2月05日  09:59
备付金账户新规 支付宝、微信百亿财路被断
备付金账户新规 支付宝、微信百亿财路被断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2月05日  09:19
央行发特急文件 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撤销
央行发特急文件 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撤销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12月05日  07:44
央行撤销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 部分小机构可能被淘汰
央行撤销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 部分小机构可能被淘汰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12月04日  23:28
媒体:央行发文部署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媒体:央行发文部署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财联社|2018年12月04日  11:13
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中国基金报|2018年12月04日  07:42
夏心愉:备付金账户没了 支付机构谈判银行的筹码就丢了
夏心愉:备付金账户没了 支付机构谈判银行的筹码就丢了

跟支付机构只搞死脑筋的结算,没啥钱好赚,接近义务劳动。考核最重要的因素是存款。所以备付金账户,就是支付机构在银行面前最大的谈判筹码。[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2月03日  13:30
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将成历史 机构议价能力减弱
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将成历史 机构议价能力减弱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2月03日  00:01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1月30日  19:01

最新新闻

2018银行理财市场“主角”之争 保本理财逐渐退场
2018银行理财市场“主角”之争 保本理财逐渐退场

  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金融新规相继出炉,银行理财市场巨变。下一个“主角”会是谁?净值型产品或许是个有力的竞争者。 黄琳(化名),51岁,工作稳定、生活安逸,闲暇时喜欢参加投资交流活动,与通胀“赛跑”,更喜欢“捕捉”高收益。 “真的很难熬,今年仿佛市场上所有的投资热点都被掐灭。”对于黄琳来说,2018年是其理财生涯中较为“痛苦”的一年。 黄琳对记者细数起自己的理财烦恼:“今后银行理财不保本了,本就不高的收益也不断下降;年初时,理财顾问推荐买入的几款基金产品至今还亏着;也曾买过宣称月利率能高达30%的P2P网贷理财产品,结果没两个月平台就‘爆雷’了。” 而这一年,对于在股份制银行从业多年的理财高级经理老葛(化名)来说也“不平静”。谈及2018年理财变局,一幕幕“剧情”浮现在他脑海:保本理财的“告别演出”、结构性存款的爆红、智能存款的年末大戏 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金融新规相继出炉,银行理财市场巨变。下一个“主角”会是谁?净值型产品或许是个有力的竞争者。 保本理财逐渐退场 拥有时不曾珍惜,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4月27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这标志着银行保本理财时代的即将落幕。 看着银行保本理财渐行渐远,黄琳觉得有些“不舍”。曾经,保本理财也一度是她的所爱,但在高收益诱惑之下,她决然转身走向P2P理财。如今,“受伤”之后,才觉得保本理财的“珍贵”。 记者与黄琳最初相识于年初的一场理财投资讲座。那时,资管新规还没出台、银行理财还承诺保本、P2P网贷还没爆雷、比特币没有“崩盘” 谈起自己的理财心得,黄琳喜形于色。 据黄琳称,她买过很多理财产品,也炒过股。她平时闲暇最愿做的事就是和同事唠嗑,交流些理财产品收益情况,哪里有新的投资机会等,偶尔也会上网查询一些财经要闻。 “钱喜动,不喜静,得不断投资折腾才能越赚越多,要养成理财意识,天天把钱放银行是挣不到钱的。”黄琳笑言。 在那天的讲座现场,黄琳告诉记者,“保本理财收益率太低,前两天看同事买了一款网贷产品,月利率高达30%,听说半个月就挣了近1万元。后来,我也买了一些进去。” 老葛回忆起年初时的情景也感叹道,“每年岁末年初,都是揽储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能更多吸储,我行那段时间的半年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能达到4.1%至4.2%,比现在高很多。但是,即使这样也不是很好卖,很多客户还是愿意购买年化收益率在20%至30%的网贷产品。其实,不少网贷产品有很大风险,甚至有些平台并不合规。” 谈及P2P的风险,黄琳犹豫了一下,“我也知道这些高收益率的P2P网贷产品有风险,但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接最后一棒的人。看同事都买了好几万元,付息都很正常。” “在市场上没受过挫,就不会觉得痛,意识不到高风险‘高’在哪里,只有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老葛对记者称。 据老葛回忆,“年初时,买一款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很容易。但现在想要买到就很难了,甚至4.5%以上的理财产品都不多见,更不要说是保本型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何一路走低?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主要还是因为货币政策稳健略偏宽松,资金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不断走低。未来1至2年时间内,银行理财收益率仍会处在下降趋势或是在低位徘徊。” 根据融 360 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在 2 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近期峰值 4.91%后,已连续9个月下降。截至11 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 4.4%,环比下降 8个基点,为 2017 年 6 月以来的最低值。 近期,记者在银行再次见到了黄琳,此时的黄琳正在办理银行理财业务。黄琳告诉记者,“当初买的P2P理财到现在本金也没归还,幸亏当初买得少。” “听说有同事亏了十几万元,早知道还不如买银行保本理财,真后悔当初贪心,忽视了风险。”黄琳感慨道。 结构性存款“补位” 保本理财没了,结构性存款火了! 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保本理财占比自今年3月起逐月递减,融360监测数据显示,6月保本理财发行量为3114款,占比为27.51%,较3月减少5.34个百分点。 而作为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品之一,结构性存款成了银行理财经理的“新宠”。 “之前没有想过结构性存款会热销,也很意外。资管新规落地后,所在行便开始要求我们主推结构性存款,很多以前流失的客户也纷纷回来点名要买这个。”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小刘(化名)称。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共有8家银行发行311款结构性存款产品,相比4月增加了194款,环比增加166%。 在老葛看来,“结构性存款的暴增,一部分原因是受资管新规、P2P行业爆雷的影响。” 据老葛称,一方面,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但多数理财投资者依然有着向银行寻求保本理财的思维惯性,内心潜藏一定不安感。而结构性存款能够兼顾保本及高收益,恰巧是最合适替代保本型理财的居间过渡产品。 “另一方面,特别是6月初开始P2P行业的爆雷潮,不安消息的堆叠放大了老百姓内心的恐慌,形成羊群效应。据我所知,那时,甚至很多机构客户将资金从信托、私募等撤回,回流到银行。”老葛告诉记者。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明确提及保本类理财产品不符合资管产品定义,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投资产品需求程度仍然较高,为此银行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而当前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即是结构性存款。” 某国有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张磊(化名)也对上述现象深有感触,“今年揽储及营销压力比往年缓和很多,以往每次去企业拜访时,底气是不够的。毕竟与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产品相比,我们除了安全性高一些之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收益率较低。但信托普遍能达到8%以上,甚至部分产品能到10%。但今年企业普遍比较惧怕风险,而结构性存款的安全性反而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某拟上市公司投融资负责人张华(化名)在谈及当时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原因时称,“6月份时,每天打开手机总能看到哪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又有哪家P2P平台倒闭 而那时恰巧企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到账,资金投向成了问题,心里战战兢兢。” “不仅要保证企业资金的绝对安全还要尽可能获取理财收益。在当时那个节点上,可供我们选择的理财产品并不多,我们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对比筛选,也与很多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都沟通过,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结构性存款。”张华无奈地表示。 老葛认为,“结构性存款的爆发其实还有另一层面的因素。从银行角度看,出于利益的考量,银行会有意识地去主推结构性。” “因为结构性存款本质上来说还是存款,对银行而言,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成本明显要高于发行一款结构性存款。再加上社会上资金纷纷回流到银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营销及揽储难度,银行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不必再一味依靠拉高理财收益来揽储。”老葛解释称。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02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了43.84%。 然而,9月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的落地,阻挡了结构性存款一路狂奔的步伐。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0月份全国中资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8867.96亿元,环比下降2.34%,同比增长43.24%,8月、9月连续两个月突破10万亿元规模之后,再次回落至10万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中资大型银行和中资中小型银行的发行规模增幅也开始分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26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6万亿元;9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42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万亿元。就环比增幅来看,大型银行增长5.2%,中小型银行则减少0.9%。 “理财新规在发威。”老葛告诉记者,一是“假结构”盛行,个别银行以“保本”为噱头进行宣传,设置一些接近于100%触发预期的假结构性存款;二是有些发行银行尚不具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质。 在严监管下,部分中小银行陆续停止发售结构性存款产品。“没有衍生品交易资格,就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坦言,以目前很多中小银行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来看,离申请资格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数量明显减少的同时,收益率也较之前降低,结构性存款逐渐“退烧”。 黄琳也对记者抱怨称,“现在结构性存款确实不好买,跑了好几家银行发现收益率都不理想,有些收益高一点的还是限量供应。” 智能存款搅动“存款江湖” 临近年底,大额存单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 客户经理小刘告诉记者,“目前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普遍在3.98%左右,而大额存单如能存满3年每年利息都按照4.18%支付。” 目前,央行确定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活期存款利率0.35%;定期存款中整存整取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分别为1.1%、1.3%、1.5%、2.1%,三年为2.75%。 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大额存单根据起购金额不同,设置不同利率。“现在大额存单3年期产品利率会比较合适,20万元起利率为3.85%,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40%;30万元起为4%;50万元起为4.13%;100万元起为4.18%,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52%”。 融360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监测银行的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为:1年期2.269%,2年期3.18%,3年期4.162%,较10月份略有上升。融360分析师称,之前结构性存款由于没有利率上限,得到一段时间的火热发展。但强监管之下,“假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得到限制,而大额存单在今年进一步放开了利率上限,有望承接20万元以上的结构性存款的投资需求,成为推动利率双轨制并轨的重要产品。 老葛对记者分析,“银行普遍偏好更稳定、期限长的存款,发行大额存单能够提前把资金锁定一个较长的期限。而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产品大多期限偏短、流动性较大,对银行而言自然希望能够拥有更为稳定的资金流。另外,虽然今年银行在揽储压力上普遍有较大缓解,但临近年底面临考核指标,也存在部分银行及网点会推一些较高收益的产品来加大揽储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末揽储大战中,民营银行成为“黑马”,一批智能存款产品横空出世,多数年化利率可达4%,远高于传统存款产品。 “智能存款从收益及灵活性上确实都更具优势。”老葛称。 一位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解释,“智能存款是一种比传统定期存款更便利的存款服务,既有活期的灵活性,又有定期的高收益,随存随取、普遍利息能达到4%以上,而且起投门槛低仅50元整。” 对于这一业务模式,联讯证券宏观组曾在研报中指出,智能存款之所以可以实现短期限内的高利率,诀窍在于“期限错配”和配置资产的高利率。就是用“资金池”让定期存款“活期化”。比如,消费者存入一笔智能存款,它就进入一个3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池”,假如市场能接受的3年期资金利率是4.5%,如果在3个月时消费者要支取本息,这笔定期存款的收益权就会被转让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将本金和4%的利息支付给消费者,等到3年到期时可以获得0.5%的利差。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也曾多方咨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项业务在监管层面还处于灰色区域。 据相关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智能存款产品已迎来窗口指导,央行已约谈部分银行、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机构。 虽未直接叫停,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民营银行开始调整智能存款产品,实行每日销售限额管理,有的民营银行甚至已暂停存入。 微众银行APP显示,“智能存款+”产品限时开放,2018年12月20日之后将无法买入,已存资金取出不受影响。 在苏宁金融APP上,苏宁银行页面中已将可随时存取的“升级存”产品悄然下线。苏宁金融客服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升级存”产品最近已售罄并下线,目前仍未接到通知说何时恢复购买。 另外,众邦银行“众邦宝”、网商银行“定活宝”开始实行每日限额销售。 那么,在智能存管之后,谁又能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多位业内人士给出同一个答案:净值化产品。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成定局,各银行纷纷展开传统理财产品向净值性产品转型的探索。何时能够异军突起,我们拭目以待。[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8年12月24日 07:01
撤销备付金账户影响有限 支付机构纷纷探索增值业务
撤销备付金账户影响有限 支付机构纷纷探索增值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 张雪囡 刘筱攸 日前,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特急文件要求各支付机构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于是,市场上关于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的说法沸沸扬扬。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支付机构并不把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的来源,并且在一年前开始就逐渐提高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强化的监管要求,一些支付机构开始考虑如何探索未来商业模式及拓展发展空间。 对部分支付机构 影响甚微 记者了解到,央行一直对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等相关事宜非常重视,2018年6月,央行发布了《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规定,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机构负责人表示,“对许多支付机构来说,备付金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税后净利润,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亏很有可能发生逆转,甚至部分平台会被迫退出市场、大平台兼并小平台。” 记者通过采访多家支付企业发现,备付金的全额交存对各家支付机构影响并不大。一家位于华东地区的支付机构业务经理表示,“我们2017年开始就不再把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现在还会因为备付金交存而受到较大影响的公司,是因为没有太多用户群,因此利用商户沉淀资金做为利息收入。”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则称,从成立之初开始,支付宝一直主动对备付金进行严格存管。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支付宝从来没有考虑过将备付金作为自身的主要收益来源。 富友支付相关人士表示,富友支付按照人行规定的时间进度,将如期完成备付金集中交存的相关工作。“其实备付金集中交存,长期来看,对支付行业是好事。原先利用低费率吸引商户、用户的沉淀资金到备付金账户,再通过银行反息,或用备付金利息收入补贴商户、消费者的方式将会得到抑制,体量较为接近的支付机构之间,打价格战策略将不再可行。支付机构不得不更加关注产品、技术、品牌、服务等环节,对商户和消费者来说,支付体验也将有所提升。” 支付机构谋求新业务 然而,随着日渐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和不断强化的监管要求,不少支付机构确实在考虑新的商业模式。 汇付天下总裁穆海洁表示,未来金融的形态很多,消费分期、供应链融资、信贷业务、理财业务都可以衍生出新的系统架构。事实上,这些金融业务今天银行都在做。银行本身有经营这些业务的牌照资质和需求。但对一些银行而言,由于数据本身缺乏场景支撑,加之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割裂,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都存在缺陷,影响了构建模型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信贷还是理财业务,要找到有效的场景并不容易,而支付的场景具有优势。首先,支付连接场景十分自然,并且接入之后,所有的交易数据都自带场景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之后,就能形成用户画像等不同的模型,能够在营销、信贷等各种场景中对需求进行精准匹配。 中金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相继布局智能收付款、跨境业务、智能账户(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未来会从传统支付业务转型、推广供应链金融业务、完善跨境支付产品,尤其是跨境支付B2B(商家对商家)进口业务等方面进行突破。 有业内人士认为,支付行业发展至今,面临考验的是支付机构的科技应用、资本助力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支付下半场的竞争也将从“广度”走向“深度”。这样的“深度”,单靠产业链任何一环都无法触达,只有当发卡行、清算组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服务商分工有序、才能促进产业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12月24日 01:21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下月上交央行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下月上交央行

  【TechWeb】12月7日消息,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要求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备付金”将由央行来接管,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这意味着,对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资金更安全了。 据了解,在央行接管这部分钱之前,支付宝或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余额,只要用户不提现,这笔钱就会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里,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拿这笔钱购买基金或存到银行产生利息,由于基数比较大,每天可以躺着赚到很多钱。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上海畅购、广东益民、浙江易士等都发生过备付金被挪用的事件,涉及到的风险资金达上亿元。 监管介入后,备付金交由央行来接管,对于用户来说,资金相对更安全。第三方支付机构拿不到利息之后,是否会将部分服务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 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短期内提高手续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市场上支付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提高手续费,就意味着竞争力减弱,不排除会出现消费者用脚投票。(周小白)[详情]

TechWeb | 2018年12月07日 09:43
央行将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支付机构业务回归本源
央行将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支付机构业务回归本源

    本报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葛孟超)央行支付结算司日前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应制定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保障支付业务连续性。备付金银行在备付金账户撤销过程中应进行账务核对,确保账务清晰,客户备付金在销户和承接过程中足额、安全。 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加强监测,监督支付机构销户计划实施情况,对未按照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鹞认为,“部分支付机构不在丰富支付场景、便利金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却违法挪用客户备付金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吸收备付金变成它们做大客户规模的目标。央行出台备付金集中交存的长效制度,就是为了去除部分支付机构对客户备付金的依赖,促使支付机构集中精力提升客户支付体验,让支付机构业务回归本源。”[详情]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6日 08:43
薛洪言:备付金集中存管提速 对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薛洪言:备付金集中存管提速 对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无论是备付金利息收入的巨大缺口,还是丧失对银行议价空间后费率的上行,于支付机构而言,经营压力和挑战不容小觑。[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2月05日 09:59
大额罚单增多、牌照减少 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大额罚单增多、牌照减少 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大额罚单增多、牌照减少—— 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日期临近,原来靠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将难以为继。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理财等一系列服务将成为各方发力的重点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2012年以来,我国支付业务基本以超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各种不规范现象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监管整顿的重点。随着用户增速放缓及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今年支付行业牌照已经明显减少,明年支付行业洗牌仍将持续。 规模快速增长 今年“双11”,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在人们流畅便捷地购物消费时,支付清算体系提供了可靠支撑。 “从业务量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支付业务基本以超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方兴未艾,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品牌正驱动着全球支付快速发展。支付产业已成为金融科技的一方高地,给我国经济金融带来深刻影响。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业务量来看,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8亿多笔、接近3760万亿元;人民银行各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119亿多笔、3827万亿元,相当于全年GDP的46倍。 其中,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势头不减,增速更是遥遥领先。央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三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579.85亿笔,金额925.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1%和0.18%。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9.35亿笔,金额65.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9%和32.91%。 在产业蛋糕“做大”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凸显。中国银联党委书记邵伏军表示,前几年“套冒绕”“二清”“备付金多头存管”等不规范现象引发了舆论和监管层的广泛关注。随着账户分类管理制度、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监管措施的稳步推进,支付产业顶层制度设计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从业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规范,支付行业才能行稳致远。 大额罚单增多 今年,支付机构大额罚单明显增多。8月6日,国付宝收到了合计4646万元的罚单,刷新了今年以来支付行业罚单纪录。 在上半年被罚的支付机构中,智付支付让人“印象深刻”,该公司因存在为境外非法黄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等违规行为,于今年5月份被央行累计罚款约42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方支付机构前三季度收到的罚单超过80张。从罚单总额来看,2000万元以上的已达6张,4000万元以上的2张。去年,单张罚单金额最高的只有533万元。 “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范一飞表示,社会举报数据显示,银行卡收单违规、挪用网络支付接口等仍然高发。有些市场主体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在为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 范一飞强调,从事支付业务要恪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务必禁止为黄赌毒和其他违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已经涉足的要坚决停下来。这些问题要引起整个产业高度重视,部分机构出现违规行为,其他机构要对照检查、查漏补缺。 “对于严监管,大家要正确认识。不能错误地认为严监管是运动式,专项整治后监管会有所松动。”范一飞强调,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常态化的。 那么,未来的支付监管会如何开展?范一飞认为,严监管将常态化。常态化要求保持监管定力,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对国内机构如此,对境外机构也是一视同仁;严监管还要求在风险暴露时期刮骨疗毒、猛药去疴,规范发展时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对存量风险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对增量风险要加强监测、抓早抓小、提前防范。 具体来看,下一步,要继续畅通市场退出通道,严格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对于主动转型意识不强、没有实质性开展业务、相关指标不达标的机构,要坚决予以清退。 行业洗牌持续 今年以来,支付行业整合节奏加快。截至目前,被注销的支付牌照已超过30张。 随着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的日子越来越近,原来主要依靠备付金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将难以为继。明年这些机构的日子可能更难过。 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对此,范一飞强调,中小机构要提高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借力金融科技,加快业务转型,打造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接下来支付机构将走向何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理财等一系列服务将成为各方发力的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范一飞也强调,近几年支付机构利用支付资源成立新的机构开展融资、理财、基金等金融业务,但要严格隔离支付与其他业务。支付机构本身要严格遵守支付业务规定,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其他业务。 随着个人支付领域的增量放缓,未来支付机构发力重点或逐步下沉,部分机构将转向对公领域。 邵伏军分析说,我国移动支付仍集中在小额高频领域,对个人的服务较为丰富,但在对公领域的服务仍然较弱。同时,公交地铁等便民场景的覆盖率仍然不高,二级地市及以下市场支付服务有待深化,小微企业和商户支付服务有待提升,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传统金融服务空白没有完全弥补。 “与此相比,企业支付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中小商户和农村偏远地区商户缺少更便捷、优质的支付服务。”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永林认为,通过高科技应用,支付效率将获得提升,资金流转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下一步,监管机构将引导支付企业深挖金融科技潜能,提升支付清算服务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完善支付风险监控模型,助力纾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支付服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详情]

经济日报 | 2018年12月05日 08:35
央行发特急文件 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撤销
央行发特急文件 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撤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部分支付机构在近日收到了央行特急文件《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8〕238号,以下简称“238号文”)。238号文要求,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备付金100%集中存管从无到即将实现,结束了支付机构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同时,还可以有效防范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问题,用户的资金将更加安全。有行业资深人士分析指出,在支付机构消除备付金账户之后,没有了备付金作为存款与银行进行通道谈判的价值,“断直连”的进度也会大大提升。 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备付金账户 事实上,这并不是央行第一次对支付机构提出注销客户备付金账户的要求。今年6月,央行官网公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以下简称“114号文”)。114号文指出,除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预付卡备付金账户和外汇备付金账户外,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在商业银行的其余备付金账户。 相比之下,238号文对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相关工作的部署更加细化。除明确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的时间外,238号文还要求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同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加强监测。对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离央行要求的集中缴存最后期限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了,但目前行业内的相关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甚至有人故意拖延,拖一天就有一天的利息可赚,因为全部缴存之后备付金的这部分利润就全部掐断了。离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工作量也不少,这可能也是央行再次发文督促备付金交存的原因之一。 114号文明确指出,“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同时,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交存专户”销户。” 某行业资深人士对比两份文件分析,114号文旨在确立支付机构备付金100%集中交存的目标、进度和时间节点,是政策的纲领性文件;而238号文已经就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后各支付机构撤销原有备付金账户的环节提出了包括时间节点、安全监管、情况报送等具体要求,主旨是保障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和备付金账户撤销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早在2017年1月就曾发布过《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历时近两年的时间,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终于将要实现100%集中存管。 业内: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彻底结束 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即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消费时,资金会先存放在支付机构,等到交易行为结束后,再由支付机构转给商户,交由支付机构存放的这笔资金就是客户备付金。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属于支付机构客户,但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也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在实行集中存管客户备付金之前,这部分资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由支付机构管理。 资深人士分析,在支付行业,客户备付金不仅仅是直连模式的基础,也是支付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更是支付机构与银行议价时手中最大的一张牌。作为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上看,备付金则归属于支付机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容易诱发道德风险,这种风险普遍表现为备付金的挪用(用于其他业务或购买理财产品),更有甚者卷款跑路。 根据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10月非金融机构存款(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达到9956.91亿元人民币,较9月末新增1200亿元。“根据数据显示,支付行业2017全年的备付金利息收入约为70亿元左右,2018年只会更多。而在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交存之后,这个收入缺口就迫使各支付公司转变盈利模式,开拓新业务并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拓展更多的营收范围”,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认为,备付金集中交付之后,对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双寡头支付机构影响有限;但对于其它小型支付机构而言,主要依靠备付金收入存活,一旦全部交出去之后,将会对其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部分小型机构有可能被淘汰,支付牌照的价值也有可能因此缩水。不过,这一举措可以有效防范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问题,用户的资金将更加安全。 “支付机构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彻底结束”,在支付网创始人刘刚看来,很大一部分支付机构全靠这个生存,特别是预付卡公司,将会直接导致他们关门停业。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再也不能拿备付金作为条件去和银行谈判争取费率上的优惠,让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为纯粹,但可能会导致费率上涨,中小支付机构要么向商户或者消费者转嫁这个费率上升的成本,不然只能导致利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央行要求从今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机构都要“断直连”,统一经过网联结算。目前“断直连”的工作在快捷端已经基本完成,但代扣等业务还没有太大的进展。资深人士认为,在支付机构消除备付金账户之后,没有了备付金作为存款与银行进行通道谈判的价值,“断直连”的进度也会大大提升。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12月05日 07:44
央行督促机构撤销备付金账户:严监管常态化
央行督促机构撤销备付金账户:严监管常态化

   根据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了于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的100%集中交存。近日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业内人士认为,以往部分支付机构“躺着吃利息”的模式将正式成为历史。 2018年近尾声,支付“严监管”成常态。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在刚过去的11月,各地央行公布了16张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过二百万。 “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仍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央行副行长范一飞11月在“2018年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严监管)常态化要求我们保持监管定力,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 根据此前央行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18年7月9日起,已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伴随着集中交存措施的正式实施,以往部分支付机构“躺着吃利息”的模式将正式成为历史。 根据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10月非金融机构存款(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达到9956.91亿元人民币。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记者表示,对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一部分支付机构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彻底结束。此外,再也不能拿备付金作为条件去和银行谈判争取费率上的优惠,而这将让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为纯粹。 有行业人士指出,银行向支付机构收取的渠道费用,会基于交易规模、备付金存款规模等进行差异化定价,而随着备付金集中存管的实施,支付机构对银行的议价能力将大幅削弱。 “可能会导致费率上涨,中小支付机构要么向商户或者消费者转嫁这个费率上升的成本,不然只能导致自己的利润下降,生存困难。”刘刚说。 一位资深支付行业人士表示,在支付行业,客户备付金不仅仅是直连模式的基础,也是支付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更是支付机构与银行议价时手中最大的一张牌。作为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上看,备付金则归属于支付机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容易诱发道德风险,这种风险普遍表现为备付金的挪用(用于其他业务或购买理财产品),更有甚者卷款跑路。这也就体现了备付金100%集中存管的必要性。 上述支付行业人士表示,数据显示,支付行业2017年全年的备付金利息收入约为70亿元左右。总体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的100%集中交存,有三大利好:一是杜绝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开展业务、投资理财甚至跑路的可能,保障广大商户权益。二是防范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开展违法跨行清算的风险,有效遏制了金融犯罪,也避免了金融风险的跨系统传染。三是备付金集中管理,防范了资金流动风险,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并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服务质量,推动了支付产业的优化升级。 截至12月2日,央行官网显示,目前共有238家持牌支付机构,已注销许可机构记录达到了33条,其中包括长沙星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内的部分机构因在今年的牌照续展中不符合相关规定而被摘牌。 ■ 数据 11月支付罚单金额超200万元 快钱等16家公司罚单在列 “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仍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11月举办的“2018年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指出,严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深化支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不能错误地认为严监管是运动式,专项整治后监管会有所松动。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各地央行公布的支付罚单达到了16张(部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在十月末),合计金额达到213万元。其中,最大一张罚单是对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开出的90万元罚单,最小的一张则是对中信恒达支付有限公司做出的1万元处罚。 记者此前做过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2018年以来央行系统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行为总罚没金额达3142.8万元,超过去年水平。 作为支付行业发展的重镇,上月央行上海分行公布的罚单达到了12张。而中信恒达支付有限公司领到了上月北京营业管理部公布的唯一一张支付罚单。今年以来,两地监管部门都已展示了对支付违规整治的决心,均曾开出过千万级别的罚单。 上月公布的罚单中,背后不乏知名集团的身影。 11月3日,因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违反支付业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其作出罚款3万元的处罚;11月1日,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作出了“处以罚款12万元”的处罚。此外,中信恒达支付有限公司也被处罚,该公司是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非银行支付业务的机构。 汇明商务等预付卡公司被罚 梳理上月罚单,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拥有预付卡业务资质的公司被当地监管部门亮了“黄牌”,领到罚单。 从处罚原因来看,包括备付金、反洗钱等监管重点。其中,得仕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作出“处以罚款9万元”的处罚;而陕西易通商联网络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被处罚3万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罚单指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对单位处以人民币90万元罚款,并对1名相关责任人员处以人民币3万元罚款。” 记者留意到,11月的罚单中,部分机构已有多次违规记录在册。当中,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在去年8月亦曾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监管部门作出“罚款人民币4万元”的决定。 去年8月,上海点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合计罚没人民币达56.9万元。上月公布的罚单显示,其更名为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因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又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18万元。 未来的支付监管如何开展、如何改进?范一飞在上述支付清算论坛上认为,水到渠成的应当是严监管常态化。“常态化要求我们保持监管定力,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对国内机构如此,对境外机构一视同仁;严监管还要求我们在风险暴露时期刮骨疗毒、猛药去疴,规范发展时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对存量风险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对增量风险要加强监测、抓早抓小、提前防范。” 得仕称已完成整改,去年也曾被罚 11月20日,得仕股份在新三板发布了《关于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此次公布的罚单来自于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对公司开展的支付业务执法检查,当时检查认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方式收取售卡资金、未按规定办理变更事项和未按规定落实支付账户限额要求的现象。 《公告》称,公司对所涉及违法事项已经完成整改,并将于规定期限内执行处罚决定和办理罚款缴款手续,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本次行政处罚对业务经营产生的不良影响。 根据其官网显示,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25日,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等。 得仕股份半年报中称,监管部门对预付卡行业的监管政策持续趋严,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提高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对公司预付卡业务的规模和净利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公司积极发展互联网支付业务,不断完善支付生态圈建设,与上年同期相比,在交易金额和手续费收入方面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新京报记者留意到,此次并非得仕首次收到监管部门罚单。2017年8月,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曾对其作出了“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65249.23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共计人民币565249.23元”的处罚。 新京报记者 宓迪[详情]

新京报 | 2018年12月05日 00:08
央行最后通牒: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央行最后通牒: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央行最后通牒: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躺赢时代终结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了一份特急文件,要求支付机构在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一位支付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政策早已听说,他所在的支付机构在今年九月底就已经陆续撤销完,这不过是央行发的最后通知,针对有些支付公司可能前期账户上的钱比较多,撤销得比较慢。 这意味着,从去年年初央行要求备付金集中管理开始,逐渐加码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的监管将正式步入尾声。第三方支付“躺赢”时代彻底终结。 央行此次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该《通知》和今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下称“114号文”)一脉相承。114号文称,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去年底,央行发文指出,2018年1月仍执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 2017年年初,央行已经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采取专款专户集中管理。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 央行整治备付金存管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在两个特点:一是非常分散,二是规模增长很快。这两个特点都决定了存在风险隐患。 一些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央行的专项检查中被发现存在严重违规问题,部分支付机构挪用与占用备付金、部分备付金存管银行未履行备付金监督责任或流于形式。同时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很多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中,主要的盈利来源并不是支付服务,而是吸收资金沉淀,通过备付金的利息盈利,走向已经“跑偏”。 根据央行统计,支付机构备付金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9.52%。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机构,备付金利息收入占比高达22.24%;其次是网络支付机构,占比为11.26%;银行卡收单机构的备付金利息收入占比1.81%。 如今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意味着备付金利息收入将不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来源之一。[详情]

第一财经 | 2018年12月04日 15:10
媒体:央行发文部署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媒体:央行发文部署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相关新闻: 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财联社12月4日讯,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已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各备付金银行网络金融部、各支付机构等相关方,确保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记者了解,已有支付机构收到相关通知。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将备付金逐步100%交存后,原有的备付金账户已经没有用处,所以央行才会下文撤销。(财联社记者 姜樊)[详情]

财联社 | 2018年12月04日 11:13
2018银行理财市场“主角”之争 保本理财逐渐退场
2018银行理财市场“主角”之争 保本理财逐渐退场

  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金融新规相继出炉,银行理财市场巨变。下一个“主角”会是谁?净值型产品或许是个有力的竞争者。 黄琳(化名),51岁,工作稳定、生活安逸,闲暇时喜欢参加投资交流活动,与通胀“赛跑”,更喜欢“捕捉”高收益。 “真的很难熬,今年仿佛市场上所有的投资热点都被掐灭。”对于黄琳来说,2018年是其理财生涯中较为“痛苦”的一年。 黄琳对记者细数起自己的理财烦恼:“今后银行理财不保本了,本就不高的收益也不断下降;年初时,理财顾问推荐买入的几款基金产品至今还亏着;也曾买过宣称月利率能高达30%的P2P网贷理财产品,结果没两个月平台就‘爆雷’了。” 而这一年,对于在股份制银行从业多年的理财高级经理老葛(化名)来说也“不平静”。谈及2018年理财变局,一幕幕“剧情”浮现在他脑海:保本理财的“告别演出”、结构性存款的爆红、智能存款的年末大戏 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金融新规相继出炉,银行理财市场巨变。下一个“主角”会是谁?净值型产品或许是个有力的竞争者。 保本理财逐渐退场 拥有时不曾珍惜,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4月27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这标志着银行保本理财时代的即将落幕。 看着银行保本理财渐行渐远,黄琳觉得有些“不舍”。曾经,保本理财也一度是她的所爱,但在高收益诱惑之下,她决然转身走向P2P理财。如今,“受伤”之后,才觉得保本理财的“珍贵”。 记者与黄琳最初相识于年初的一场理财投资讲座。那时,资管新规还没出台、银行理财还承诺保本、P2P网贷还没爆雷、比特币没有“崩盘” 谈起自己的理财心得,黄琳喜形于色。 据黄琳称,她买过很多理财产品,也炒过股。她平时闲暇最愿做的事就是和同事唠嗑,交流些理财产品收益情况,哪里有新的投资机会等,偶尔也会上网查询一些财经要闻。 “钱喜动,不喜静,得不断投资折腾才能越赚越多,要养成理财意识,天天把钱放银行是挣不到钱的。”黄琳笑言。 在那天的讲座现场,黄琳告诉记者,“保本理财收益率太低,前两天看同事买了一款网贷产品,月利率高达30%,听说半个月就挣了近1万元。后来,我也买了一些进去。” 老葛回忆起年初时的情景也感叹道,“每年岁末年初,都是揽储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能更多吸储,我行那段时间的半年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能达到4.1%至4.2%,比现在高很多。但是,即使这样也不是很好卖,很多客户还是愿意购买年化收益率在20%至30%的网贷产品。其实,不少网贷产品有很大风险,甚至有些平台并不合规。” 谈及P2P的风险,黄琳犹豫了一下,“我也知道这些高收益率的P2P网贷产品有风险,但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接最后一棒的人。看同事都买了好几万元,付息都很正常。” “在市场上没受过挫,就不会觉得痛,意识不到高风险‘高’在哪里,只有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老葛对记者称。 据老葛回忆,“年初时,买一款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很容易。但现在想要买到就很难了,甚至4.5%以上的理财产品都不多见,更不要说是保本型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何一路走低?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主要还是因为货币政策稳健略偏宽松,资金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不断走低。未来1至2年时间内,银行理财收益率仍会处在下降趋势或是在低位徘徊。” 根据融 360 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在 2 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近期峰值 4.91%后,已连续9个月下降。截至11 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 4.4%,环比下降 8个基点,为 2017 年 6 月以来的最低值。 近期,记者在银行再次见到了黄琳,此时的黄琳正在办理银行理财业务。黄琳告诉记者,“当初买的P2P理财到现在本金也没归还,幸亏当初买得少。” “听说有同事亏了十几万元,早知道还不如买银行保本理财,真后悔当初贪心,忽视了风险。”黄琳感慨道。 结构性存款“补位” 保本理财没了,结构性存款火了! 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保本理财占比自今年3月起逐月递减,融360监测数据显示,6月保本理财发行量为3114款,占比为27.51%,较3月减少5.34个百分点。 而作为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品之一,结构性存款成了银行理财经理的“新宠”。 “之前没有想过结构性存款会热销,也很意外。资管新规落地后,所在行便开始要求我们主推结构性存款,很多以前流失的客户也纷纷回来点名要买这个。”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小刘(化名)称。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共有8家银行发行311款结构性存款产品,相比4月增加了194款,环比增加166%。 在老葛看来,“结构性存款的暴增,一部分原因是受资管新规、P2P行业爆雷的影响。” 据老葛称,一方面,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但多数理财投资者依然有着向银行寻求保本理财的思维惯性,内心潜藏一定不安感。而结构性存款能够兼顾保本及高收益,恰巧是最合适替代保本型理财的居间过渡产品。 “另一方面,特别是6月初开始P2P行业的爆雷潮,不安消息的堆叠放大了老百姓内心的恐慌,形成羊群效应。据我所知,那时,甚至很多机构客户将资金从信托、私募等撤回,回流到银行。”老葛告诉记者。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明确提及保本类理财产品不符合资管产品定义,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投资产品需求程度仍然较高,为此银行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而当前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即是结构性存款。” 某国有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张磊(化名)也对上述现象深有感触,“今年揽储及营销压力比往年缓和很多,以往每次去企业拜访时,底气是不够的。毕竟与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产品相比,我们除了安全性高一些之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收益率较低。但信托普遍能达到8%以上,甚至部分产品能到10%。但今年企业普遍比较惧怕风险,而结构性存款的安全性反而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某拟上市公司投融资负责人张华(化名)在谈及当时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原因时称,“6月份时,每天打开手机总能看到哪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又有哪家P2P平台倒闭 而那时恰巧企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到账,资金投向成了问题,心里战战兢兢。” “不仅要保证企业资金的绝对安全还要尽可能获取理财收益。在当时那个节点上,可供我们选择的理财产品并不多,我们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对比筛选,也与很多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都沟通过,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结构性存款。”张华无奈地表示。 老葛认为,“结构性存款的爆发其实还有另一层面的因素。从银行角度看,出于利益的考量,银行会有意识地去主推结构性。” “因为结构性存款本质上来说还是存款,对银行而言,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成本明显要高于发行一款结构性存款。再加上社会上资金纷纷回流到银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营销及揽储难度,银行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不必再一味依靠拉高理财收益来揽储。”老葛解释称。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02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了43.84%。 然而,9月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的落地,阻挡了结构性存款一路狂奔的步伐。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0月份全国中资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8867.96亿元,环比下降2.34%,同比增长43.24%,8月、9月连续两个月突破10万亿元规模之后,再次回落至10万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中资大型银行和中资中小型银行的发行规模增幅也开始分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26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6万亿元;9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42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万亿元。就环比增幅来看,大型银行增长5.2%,中小型银行则减少0.9%。 “理财新规在发威。”老葛告诉记者,一是“假结构”盛行,个别银行以“保本”为噱头进行宣传,设置一些接近于100%触发预期的假结构性存款;二是有些发行银行尚不具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质。 在严监管下,部分中小银行陆续停止发售结构性存款产品。“没有衍生品交易资格,就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坦言,以目前很多中小银行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来看,离申请资格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数量明显减少的同时,收益率也较之前降低,结构性存款逐渐“退烧”。 黄琳也对记者抱怨称,“现在结构性存款确实不好买,跑了好几家银行发现收益率都不理想,有些收益高一点的还是限量供应。” 智能存款搅动“存款江湖” 临近年底,大额存单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 客户经理小刘告诉记者,“目前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普遍在3.98%左右,而大额存单如能存满3年每年利息都按照4.18%支付。” 目前,央行确定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活期存款利率0.35%;定期存款中整存整取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分别为1.1%、1.3%、1.5%、2.1%,三年为2.75%。 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大额存单根据起购金额不同,设置不同利率。“现在大额存单3年期产品利率会比较合适,20万元起利率为3.85%,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40%;30万元起为4%;50万元起为4.13%;100万元起为4.18%,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52%”。 融360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监测银行的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为:1年期2.269%,2年期3.18%,3年期4.162%,较10月份略有上升。融360分析师称,之前结构性存款由于没有利率上限,得到一段时间的火热发展。但强监管之下,“假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得到限制,而大额存单在今年进一步放开了利率上限,有望承接20万元以上的结构性存款的投资需求,成为推动利率双轨制并轨的重要产品。 老葛对记者分析,“银行普遍偏好更稳定、期限长的存款,发行大额存单能够提前把资金锁定一个较长的期限。而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产品大多期限偏短、流动性较大,对银行而言自然希望能够拥有更为稳定的资金流。另外,虽然今年银行在揽储压力上普遍有较大缓解,但临近年底面临考核指标,也存在部分银行及网点会推一些较高收益的产品来加大揽储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末揽储大战中,民营银行成为“黑马”,一批智能存款产品横空出世,多数年化利率可达4%,远高于传统存款产品。 “智能存款从收益及灵活性上确实都更具优势。”老葛称。 一位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解释,“智能存款是一种比传统定期存款更便利的存款服务,既有活期的灵活性,又有定期的高收益,随存随取、普遍利息能达到4%以上,而且起投门槛低仅50元整。” 对于这一业务模式,联讯证券宏观组曾在研报中指出,智能存款之所以可以实现短期限内的高利率,诀窍在于“期限错配”和配置资产的高利率。就是用“资金池”让定期存款“活期化”。比如,消费者存入一笔智能存款,它就进入一个3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池”,假如市场能接受的3年期资金利率是4.5%,如果在3个月时消费者要支取本息,这笔定期存款的收益权就会被转让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将本金和4%的利息支付给消费者,等到3年到期时可以获得0.5%的利差。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也曾多方咨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项业务在监管层面还处于灰色区域。 据相关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智能存款产品已迎来窗口指导,央行已约谈部分银行、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机构。 虽未直接叫停,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民营银行开始调整智能存款产品,实行每日销售限额管理,有的民营银行甚至已暂停存入。 微众银行APP显示,“智能存款+”产品限时开放,2018年12月20日之后将无法买入,已存资金取出不受影响。 在苏宁金融APP上,苏宁银行页面中已将可随时存取的“升级存”产品悄然下线。苏宁金融客服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升级存”产品最近已售罄并下线,目前仍未接到通知说何时恢复购买。 另外,众邦银行“众邦宝”、网商银行“定活宝”开始实行每日限额销售。 那么,在智能存管之后,谁又能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多位业内人士给出同一个答案:净值化产品。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成定局,各银行纷纷展开传统理财产品向净值性产品转型的探索。何时能够异军突起,我们拭目以待。[详情]

撤销备付金账户影响有限 支付机构纷纷探索增值业务
撤销备付金账户影响有限 支付机构纷纷探索增值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 张雪囡 刘筱攸 日前,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特急文件要求各支付机构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于是,市场上关于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的说法沸沸扬扬。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支付机构并不把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的来源,并且在一年前开始就逐渐提高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强化的监管要求,一些支付机构开始考虑如何探索未来商业模式及拓展发展空间。 对部分支付机构 影响甚微 记者了解到,央行一直对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等相关事宜非常重视,2018年6月,央行发布了《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规定,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机构负责人表示,“对许多支付机构来说,备付金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税后净利润,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亏很有可能发生逆转,甚至部分平台会被迫退出市场、大平台兼并小平台。” 记者通过采访多家支付企业发现,备付金的全额交存对各家支付机构影响并不大。一家位于华东地区的支付机构业务经理表示,“我们2017年开始就不再把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现在还会因为备付金交存而受到较大影响的公司,是因为没有太多用户群,因此利用商户沉淀资金做为利息收入。”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则称,从成立之初开始,支付宝一直主动对备付金进行严格存管。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支付宝从来没有考虑过将备付金作为自身的主要收益来源。 富友支付相关人士表示,富友支付按照人行规定的时间进度,将如期完成备付金集中交存的相关工作。“其实备付金集中交存,长期来看,对支付行业是好事。原先利用低费率吸引商户、用户的沉淀资金到备付金账户,再通过银行反息,或用备付金利息收入补贴商户、消费者的方式将会得到抑制,体量较为接近的支付机构之间,打价格战策略将不再可行。支付机构不得不更加关注产品、技术、品牌、服务等环节,对商户和消费者来说,支付体验也将有所提升。” 支付机构谋求新业务 然而,随着日渐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和不断强化的监管要求,不少支付机构确实在考虑新的商业模式。 汇付天下总裁穆海洁表示,未来金融的形态很多,消费分期、供应链融资、信贷业务、理财业务都可以衍生出新的系统架构。事实上,这些金融业务今天银行都在做。银行本身有经营这些业务的牌照资质和需求。但对一些银行而言,由于数据本身缺乏场景支撑,加之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割裂,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都存在缺陷,影响了构建模型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信贷还是理财业务,要找到有效的场景并不容易,而支付的场景具有优势。首先,支付连接场景十分自然,并且接入之后,所有的交易数据都自带场景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之后,就能形成用户画像等不同的模型,能够在营销、信贷等各种场景中对需求进行精准匹配。 中金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相继布局智能收付款、跨境业务、智能账户(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未来会从传统支付业务转型、推广供应链金融业务、完善跨境支付产品,尤其是跨境支付B2B(商家对商家)进口业务等方面进行突破。 有业内人士认为,支付行业发展至今,面临考验的是支付机构的科技应用、资本助力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支付下半场的竞争也将从“广度”走向“深度”。这样的“深度”,单靠产业链任何一环都无法触达,只有当发卡行、清算组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服务商分工有序、才能促进产业发展。[详情]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下月上交央行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下月上交央行

  【TechWeb】12月7日消息,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要求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备付金”将由央行来接管,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这意味着,对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资金更安全了。 据了解,在央行接管这部分钱之前,支付宝或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余额,只要用户不提现,这笔钱就会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里,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拿这笔钱购买基金或存到银行产生利息,由于基数比较大,每天可以躺着赚到很多钱。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上海畅购、广东益民、浙江易士等都发生过备付金被挪用的事件,涉及到的风险资金达上亿元。 监管介入后,备付金交由央行来接管,对于用户来说,资金相对更安全。第三方支付机构拿不到利息之后,是否会将部分服务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 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短期内提高手续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市场上支付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提高手续费,就意味着竞争力减弱,不排除会出现消费者用脚投票。(周小白)[详情]

央行将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支付机构业务回归本源
央行将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支付机构业务回归本源

    本报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葛孟超)央行支付结算司日前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应制定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保障支付业务连续性。备付金银行在备付金账户撤销过程中应进行账务核对,确保账务清晰,客户备付金在销户和承接过程中足额、安全。 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加强监测,监督支付机构销户计划实施情况,对未按照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鹞认为,“部分支付机构不在丰富支付场景、便利金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却违法挪用客户备付金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吸收备付金变成它们做大客户规模的目标。央行出台备付金集中交存的长效制度,就是为了去除部分支付机构对客户备付金的依赖,促使支付机构集中精力提升客户支付体验,让支付机构业务回归本源。”[详情]

薛洪言:备付金集中存管提速 对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薛洪言:备付金集中存管提速 对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无论是备付金利息收入的巨大缺口,还是丧失对银行议价空间后费率的上行,于支付机构而言,经营压力和挑战不容小觑。[详情]

大额罚单增多、牌照减少 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大额罚单增多、牌照减少 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大额罚单增多、牌照减少—— 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日期临近,原来靠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将难以为继。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理财等一系列服务将成为各方发力的重点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2012年以来,我国支付业务基本以超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各种不规范现象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监管整顿的重点。随着用户增速放缓及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今年支付行业牌照已经明显减少,明年支付行业洗牌仍将持续。 规模快速增长 今年“双11”,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在人们流畅便捷地购物消费时,支付清算体系提供了可靠支撑。 “从业务量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支付业务基本以超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方兴未艾,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品牌正驱动着全球支付快速发展。支付产业已成为金融科技的一方高地,给我国经济金融带来深刻影响。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业务量来看,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8亿多笔、接近3760万亿元;人民银行各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119亿多笔、3827万亿元,相当于全年GDP的46倍。 其中,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势头不减,增速更是遥遥领先。央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三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579.85亿笔,金额925.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1%和0.18%。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9.35亿笔,金额65.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9%和32.91%。 在产业蛋糕“做大”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凸显。中国银联党委书记邵伏军表示,前几年“套冒绕”“二清”“备付金多头存管”等不规范现象引发了舆论和监管层的广泛关注。随着账户分类管理制度、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监管措施的稳步推进,支付产业顶层制度设计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从业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规范,支付行业才能行稳致远。 大额罚单增多 今年,支付机构大额罚单明显增多。8月6日,国付宝收到了合计4646万元的罚单,刷新了今年以来支付行业罚单纪录。 在上半年被罚的支付机构中,智付支付让人“印象深刻”,该公司因存在为境外非法黄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等违规行为,于今年5月份被央行累计罚款约42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方支付机构前三季度收到的罚单超过80张。从罚单总额来看,2000万元以上的已达6张,4000万元以上的2张。去年,单张罚单金额最高的只有533万元。 “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范一飞表示,社会举报数据显示,银行卡收单违规、挪用网络支付接口等仍然高发。有些市场主体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在为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 范一飞强调,从事支付业务要恪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务必禁止为黄赌毒和其他违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已经涉足的要坚决停下来。这些问题要引起整个产业高度重视,部分机构出现违规行为,其他机构要对照检查、查漏补缺。 “对于严监管,大家要正确认识。不能错误地认为严监管是运动式,专项整治后监管会有所松动。”范一飞强调,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常态化的。 那么,未来的支付监管会如何开展?范一飞认为,严监管将常态化。常态化要求保持监管定力,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对国内机构如此,对境外机构也是一视同仁;严监管还要求在风险暴露时期刮骨疗毒、猛药去疴,规范发展时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对存量风险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对增量风险要加强监测、抓早抓小、提前防范。 具体来看,下一步,要继续畅通市场退出通道,严格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对于主动转型意识不强、没有实质性开展业务、相关指标不达标的机构,要坚决予以清退。 行业洗牌持续 今年以来,支付行业整合节奏加快。截至目前,被注销的支付牌照已超过30张。 随着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的日子越来越近,原来主要依靠备付金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将难以为继。明年这些机构的日子可能更难过。 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对此,范一飞强调,中小机构要提高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借力金融科技,加快业务转型,打造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接下来支付机构将走向何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理财等一系列服务将成为各方发力的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范一飞也强调,近几年支付机构利用支付资源成立新的机构开展融资、理财、基金等金融业务,但要严格隔离支付与其他业务。支付机构本身要严格遵守支付业务规定,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其他业务。 随着个人支付领域的增量放缓,未来支付机构发力重点或逐步下沉,部分机构将转向对公领域。 邵伏军分析说,我国移动支付仍集中在小额高频领域,对个人的服务较为丰富,但在对公领域的服务仍然较弱。同时,公交地铁等便民场景的覆盖率仍然不高,二级地市及以下市场支付服务有待深化,小微企业和商户支付服务有待提升,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传统金融服务空白没有完全弥补。 “与此相比,企业支付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中小商户和农村偏远地区商户缺少更便捷、优质的支付服务。”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永林认为,通过高科技应用,支付效率将获得提升,资金流转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下一步,监管机构将引导支付企业深挖金融科技潜能,提升支付清算服务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完善支付风险监控模型,助力纾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支付服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详情]

央行发特急文件 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撤销
央行发特急文件 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撤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部分支付机构在近日收到了央行特急文件《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8〕238号,以下简称“238号文”)。238号文要求,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备付金100%集中存管从无到即将实现,结束了支付机构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同时,还可以有效防范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问题,用户的资金将更加安全。有行业资深人士分析指出,在支付机构消除备付金账户之后,没有了备付金作为存款与银行进行通道谈判的价值,“断直连”的进度也会大大提升。 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备付金账户 事实上,这并不是央行第一次对支付机构提出注销客户备付金账户的要求。今年6月,央行官网公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以下简称“114号文”)。114号文指出,除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预付卡备付金账户和外汇备付金账户外,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在商业银行的其余备付金账户。 相比之下,238号文对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相关工作的部署更加细化。除明确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的时间外,238号文还要求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同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加强监测。对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离央行要求的集中缴存最后期限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了,但目前行业内的相关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甚至有人故意拖延,拖一天就有一天的利息可赚,因为全部缴存之后备付金的这部分利润就全部掐断了。离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工作量也不少,这可能也是央行再次发文督促备付金交存的原因之一。 114号文明确指出,“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同时,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交存专户”销户。” 某行业资深人士对比两份文件分析,114号文旨在确立支付机构备付金100%集中交存的目标、进度和时间节点,是政策的纲领性文件;而238号文已经就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后各支付机构撤销原有备付金账户的环节提出了包括时间节点、安全监管、情况报送等具体要求,主旨是保障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和备付金账户撤销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早在2017年1月就曾发布过《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历时近两年的时间,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终于将要实现100%集中存管。 业内: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彻底结束 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即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消费时,资金会先存放在支付机构,等到交易行为结束后,再由支付机构转给商户,交由支付机构存放的这笔资金就是客户备付金。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属于支付机构客户,但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也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在实行集中存管客户备付金之前,这部分资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由支付机构管理。 资深人士分析,在支付行业,客户备付金不仅仅是直连模式的基础,也是支付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更是支付机构与银行议价时手中最大的一张牌。作为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上看,备付金则归属于支付机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容易诱发道德风险,这种风险普遍表现为备付金的挪用(用于其他业务或购买理财产品),更有甚者卷款跑路。 根据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10月非金融机构存款(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达到9956.91亿元人民币,较9月末新增1200亿元。“根据数据显示,支付行业2017全年的备付金利息收入约为70亿元左右,2018年只会更多。而在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交存之后,这个收入缺口就迫使各支付公司转变盈利模式,开拓新业务并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拓展更多的营收范围”,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认为,备付金集中交付之后,对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双寡头支付机构影响有限;但对于其它小型支付机构而言,主要依靠备付金收入存活,一旦全部交出去之后,将会对其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部分小型机构有可能被淘汰,支付牌照的价值也有可能因此缩水。不过,这一举措可以有效防范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问题,用户的资金将更加安全。 “支付机构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彻底结束”,在支付网创始人刘刚看来,很大一部分支付机构全靠这个生存,特别是预付卡公司,将会直接导致他们关门停业。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再也不能拿备付金作为条件去和银行谈判争取费率上的优惠,让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为纯粹,但可能会导致费率上涨,中小支付机构要么向商户或者消费者转嫁这个费率上升的成本,不然只能导致利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央行要求从今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机构都要“断直连”,统一经过网联结算。目前“断直连”的工作在快捷端已经基本完成,但代扣等业务还没有太大的进展。资深人士认为,在支付机构消除备付金账户之后,没有了备付金作为存款与银行进行通道谈判的价值,“断直连”的进度也会大大提升。  [详情]

央行督促机构撤销备付金账户:严监管常态化
央行督促机构撤销备付金账户:严监管常态化

   根据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了于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的100%集中交存。近日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业内人士认为,以往部分支付机构“躺着吃利息”的模式将正式成为历史。 2018年近尾声,支付“严监管”成常态。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在刚过去的11月,各地央行公布了16张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过二百万。 “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仍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央行副行长范一飞11月在“2018年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严监管)常态化要求我们保持监管定力,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 根据此前央行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18年7月9日起,已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伴随着集中交存措施的正式实施,以往部分支付机构“躺着吃利息”的模式将正式成为历史。 根据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10月非金融机构存款(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达到9956.91亿元人民币。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记者表示,对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一部分支付机构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彻底结束。此外,再也不能拿备付金作为条件去和银行谈判争取费率上的优惠,而这将让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为纯粹。 有行业人士指出,银行向支付机构收取的渠道费用,会基于交易规模、备付金存款规模等进行差异化定价,而随着备付金集中存管的实施,支付机构对银行的议价能力将大幅削弱。 “可能会导致费率上涨,中小支付机构要么向商户或者消费者转嫁这个费率上升的成本,不然只能导致自己的利润下降,生存困难。”刘刚说。 一位资深支付行业人士表示,在支付行业,客户备付金不仅仅是直连模式的基础,也是支付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更是支付机构与银行议价时手中最大的一张牌。作为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上看,备付金则归属于支付机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容易诱发道德风险,这种风险普遍表现为备付金的挪用(用于其他业务或购买理财产品),更有甚者卷款跑路。这也就体现了备付金100%集中存管的必要性。 上述支付行业人士表示,数据显示,支付行业2017年全年的备付金利息收入约为70亿元左右。总体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的100%集中交存,有三大利好:一是杜绝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开展业务、投资理财甚至跑路的可能,保障广大商户权益。二是防范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开展违法跨行清算的风险,有效遏制了金融犯罪,也避免了金融风险的跨系统传染。三是备付金集中管理,防范了资金流动风险,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并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服务质量,推动了支付产业的优化升级。 截至12月2日,央行官网显示,目前共有238家持牌支付机构,已注销许可机构记录达到了33条,其中包括长沙星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内的部分机构因在今年的牌照续展中不符合相关规定而被摘牌。 ■ 数据 11月支付罚单金额超200万元 快钱等16家公司罚单在列 “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仍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11月举办的“2018年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指出,严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深化支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不能错误地认为严监管是运动式,专项整治后监管会有所松动。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各地央行公布的支付罚单达到了16张(部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在十月末),合计金额达到213万元。其中,最大一张罚单是对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开出的90万元罚单,最小的一张则是对中信恒达支付有限公司做出的1万元处罚。 记者此前做过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2018年以来央行系统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行为总罚没金额达3142.8万元,超过去年水平。 作为支付行业发展的重镇,上月央行上海分行公布的罚单达到了12张。而中信恒达支付有限公司领到了上月北京营业管理部公布的唯一一张支付罚单。今年以来,两地监管部门都已展示了对支付违规整治的决心,均曾开出过千万级别的罚单。 上月公布的罚单中,背后不乏知名集团的身影。 11月3日,因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违反支付业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其作出罚款3万元的处罚;11月1日,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作出了“处以罚款12万元”的处罚。此外,中信恒达支付有限公司也被处罚,该公司是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非银行支付业务的机构。 汇明商务等预付卡公司被罚 梳理上月罚单,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拥有预付卡业务资质的公司被当地监管部门亮了“黄牌”,领到罚单。 从处罚原因来看,包括备付金、反洗钱等监管重点。其中,得仕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作出“处以罚款9万元”的处罚;而陕西易通商联网络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被处罚3万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罚单指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对单位处以人民币90万元罚款,并对1名相关责任人员处以人民币3万元罚款。” 记者留意到,11月的罚单中,部分机构已有多次违规记录在册。当中,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在去年8月亦曾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监管部门作出“罚款人民币4万元”的决定。 去年8月,上海点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合计罚没人民币达56.9万元。上月公布的罚单显示,其更名为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因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又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18万元。 未来的支付监管如何开展、如何改进?范一飞在上述支付清算论坛上认为,水到渠成的应当是严监管常态化。“常态化要求我们保持监管定力,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对国内机构如此,对境外机构一视同仁;严监管还要求我们在风险暴露时期刮骨疗毒、猛药去疴,规范发展时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对存量风险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对增量风险要加强监测、抓早抓小、提前防范。” 得仕称已完成整改,去年也曾被罚 11月20日,得仕股份在新三板发布了《关于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此次公布的罚单来自于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对公司开展的支付业务执法检查,当时检查认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方式收取售卡资金、未按规定办理变更事项和未按规定落实支付账户限额要求的现象。 《公告》称,公司对所涉及违法事项已经完成整改,并将于规定期限内执行处罚决定和办理罚款缴款手续,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本次行政处罚对业务经营产生的不良影响。 根据其官网显示,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25日,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等。 得仕股份半年报中称,监管部门对预付卡行业的监管政策持续趋严,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提高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对公司预付卡业务的规模和净利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公司积极发展互联网支付业务,不断完善支付生态圈建设,与上年同期相比,在交易金额和手续费收入方面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新京报记者留意到,此次并非得仕首次收到监管部门罚单。2017年8月,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曾对其作出了“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65249.23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共计人民币565249.23元”的处罚。 新京报记者 宓迪[详情]

央行最后通牒: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央行最后通牒: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央行最后通牒: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躺赢时代终结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了一份特急文件,要求支付机构在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一位支付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政策早已听说,他所在的支付机构在今年九月底就已经陆续撤销完,这不过是央行发的最后通知,针对有些支付公司可能前期账户上的钱比较多,撤销得比较慢。 这意味着,从去年年初央行要求备付金集中管理开始,逐渐加码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的监管将正式步入尾声。第三方支付“躺赢”时代彻底终结。 央行此次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该《通知》和今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下称“114号文”)一脉相承。114号文称,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去年底,央行发文指出,2018年1月仍执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 2017年年初,央行已经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采取专款专户集中管理。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 央行整治备付金存管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在两个特点:一是非常分散,二是规模增长很快。这两个特点都决定了存在风险隐患。 一些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央行的专项检查中被发现存在严重违规问题,部分支付机构挪用与占用备付金、部分备付金存管银行未履行备付金监督责任或流于形式。同时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很多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中,主要的盈利来源并不是支付服务,而是吸收资金沉淀,通过备付金的利息盈利,走向已经“跑偏”。 根据央行统计,支付机构备付金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9.52%。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机构,备付金利息收入占比高达22.24%;其次是网络支付机构,占比为11.26%;银行卡收单机构的备付金利息收入占比1.81%。 如今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意味着备付金利息收入将不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来源之一。[详情]

媒体:央行发文部署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媒体:央行发文部署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相关新闻: 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财联社12月4日讯,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已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各备付金银行网络金融部、各支付机构等相关方,确保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记者了解,已有支付机构收到相关通知。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将备付金逐步100%交存后,原有的备付金账户已经没有用处,所以央行才会下文撤销。(财联社记者 姜樊)[详情]

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央行特急通知!别了,支付巨头躺着赚钱的日子!万亿备付金账户最迟下月全部撤销 中国基金报 泰勒 央行再次传来大消息,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就能赚利息的日子仅剩下一个多月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确保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支付结算司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等发布通知,将制定销户目标和销户计划。 同时,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 央行: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备付金通知》提出,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也就是说,央行要来接管这部分“巨款”。而此次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撤销备付金账户也被认为是这一进程的加快。 按照《备付金通知》,若备付金银行、清算机构发现客户备付金异常的,应当及时督促支付机构纠正,并及时报告支付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此外,《备付金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依法对支付机构和备付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管、核对有关工作实施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确保销户过程中支付业务连续性和客户备付金安全。 对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支付巨头“躺着挣钱”日子将结束 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网上购物,消费者要预先支付货款,这笔钱将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上,等到收货确认后支付宝把款项汇给商家。这笔预付款项就是所谓的“备付金”。而无数笔备付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其产生的利息收入让支付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本质上是客户充值后未进行交易的资金,也就是沉淀在支付机构账户内的资金。 客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转账过程中,由于存在结算周期的时间差,会在备付金账户内沉淀出一定规模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但只能进行银行存款、基金购买,不能进行放贷等投资。 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支付机构把客户备付金存管在商业银行的专户内。但因为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的,对银行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为了争取备付金的存放,银行向支付机构支付利息。 而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的利息收益是支付机构舍不得放弃的蛋糕。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和银行结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资金沉淀量,按照协议存款的方式计算的。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达到4%以上。 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吸纳客户备付金,就可以躺着赚利差,这个利差空间甚至比许多银行产品的利差空间还高。 支付人士称,对不少支付机构而言,利用备付金吃利息是重要盈利来源,一般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两类账户,一个是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一个是备付金收付账户,虽然监管规定备付金不计息,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用户每笔交易的时间差等,尤其是预付卡业务,存款账户和收付账户之间会形成差额,这部分余额或将成为生息资产。余额越高,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议价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会比活期存款略高。 而据媒体报道,目前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支付巨头沉淀的客户备付金规模合计约万亿元左右,占全部支付机构备付金总量的90%以上。 对许多支付机构来说,备付金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税后净利润,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亏很有可能发生逆转。”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规模已接近1万亿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人民银行的存款余额再创新高。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956.91亿元,较9月末新增1200亿元。 非金融组织存款即为支付组织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 按照目前执行的备付金上缴75%比例测算,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总规模在10月末大概在1.3万亿。 客户备付集中存管比例:从零到全部 从没有备付金集中存管,到2019年1月全部执行,央行用不到两年时间结束了支付机构靠沉淀客户备付金躺着挣利息的盈利模式。 去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首次备付金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 6月29日晚上,央行发布特急通知,宣布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 据悉,这是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之一,也是央行第一次对支付机构100%集中交存备付金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公告内容主要有: 1、2018 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2、交存时间为每月第二个星期一(遇节假日顺延) ,交存基数为上一个月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 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 外汇备付金账户余额暂不计入交存基数。 3、支付机构应根据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或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的业务对接情况,于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 “ 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 “ 备付金交存专户”销户  。 4、支付机构 “ 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 的资金划转应当通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或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办理。 时间表安排如下: 在此之前,经过一轮爆发式发展的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们往往选择只能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尽管一直备受争议,但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备付金存在银行而带来的利息收入“默认”归支付机构所有。 同时,银行们又“渴望”存款,在央行叫停断直连之前,大型支付机构靠手里几百亿的支付沉淀资金自然可以到各家银行、甚至是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 在网络支付服务费上讨价还价。 央行为什么这么做? 监管部门于2013年明确提出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2017年1月规定客户备付金的20%须集中存管,本次通知调整了交存比例,至2018年4月达到50%。 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利于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质,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2016年1月,人民银行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该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敞口7.8亿元,涉及持卡人超过5万人。此外,还有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其他高风险投资。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实施突击检查,发现其存在挪用备付金的问题。自2014年12月10日起,受宁波地区个别商户散布的负面信息影响,宁波地区首先出现持卡人突击消费的现象,并逐渐扩散至上海等地区,12月12日起畅购卡遭商户大面积停止受理。 据统计,畅购风险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注销畅购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 (2)超范围经营(跨行清算) 部分支付机构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清算,突破了法定的经营范围。例如,部分支付机构涵盖分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备付金账户自行处理,完成资金转移的过程,这等同于行使人民银行或清算组织跨行清算的职能。 (3)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存在流动性风险 支付机构通常会在多家银行分别开立多个账户存放备付金。大量的账户,分散的存放,不利于统筹管理和日常监管,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4)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主业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大约是年化3%,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在30亿至50亿之间,可以算出一家二线支付机构一年可获得1亿元以上的客户备付金利息。这笔可观的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拓新支付场景。 支付牌照已经越来越不值钱 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媒体称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半年来已经大幅降价,甚至缩水50%。“曾经被炒到30亿元的第三方支付全牌照价格严重下滑,甚至被腰斩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而影响支付牌照价格波动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四大类: 第一,监管机构目前没有再批量发放过支付牌照,都是“一事一议”,再加上注销一批牌照,短时间引起一波热潮。但随着监管趋严,支付业务很多方面开始受限,备付金红利大幅缩减,导致市场价格下降; 第二,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大家曾经都认为“得账户者得天下”,但真正拿到牌照之后,发现支付业务难做,很多企业开始重新回归市场寻找专业合作机构,并慢慢回归理性; 第三,日前监管严查各类不合规的支付机构,其牌照价格会下滑; 第四,随着监管和市场逐步的淘汰,很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中间商,所谓的“需求”也就降下来了。[详情]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近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各中支机构、各备付金银行网络金融部和支付机构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8】238号)(下文简称“文件”)。此前,央行先后出台了《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达到100%明确提出了2019年1月14日的大限。而此次下发文件则进一步督促支付机构及相关银行制定销户目标和销户计划,并向央行中支机构及时报备,以切实保障支付业务连续性。2019年1月14号之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央行实现100%集中存管。这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预付卡公司和一些面向C端账户的支付巨头而言,不啻于一次行业变革。此后,备付金利息将成历史。此前,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吸纳客户备付金,就可以躺着赚利差,这个利差空间甚至比许多银行产品的利差空间还高,以至于开拓新支付场景的动力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备付金的收益,甚至有支付机构违规挪用备付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项目等。这也是人民银行为什么决定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监管的重要原因。而失去了将备付金利息收入,各大支付机构补贴市场的力度将大大弱化。此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和银行结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资金沉淀量,按照协议存款的方式计算的。这意味着,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沉淀量越高,银行给予的利息就越高。据了解,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达到4%以上,一家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就可以达到30亿至50亿,一年在银行获得备付金利息就达到1亿以上,远比外界估算的要高。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行业巨头的备付金收入年逾百亿。(新浪财经)[详情]

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将成历史 机构议价能力减弱
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将成历史 机构议价能力减弱

  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将成历史 北京商报 记者 刘双霞 吴限 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将成为历史。北京商报记者从支付机构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日前宣布将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同时要求支付机构和相关银行做好及时报备销户进展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备付金缴存使得支付机构利润减少,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减弱,此外,撤销备付金账户也相当于给“断直连”一个大限,支付机构应重新考虑未来自身的商业模式。 撤销备付金账户设时限 北京商报记者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处获悉,11月29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具体来看,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同时,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 《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及时报送销户情况,规定2018年12月起,支付机构填报备付金账户周报表,每周二之前(逾节假日顺延)向所在地央行分支机构和备付金存管银行报送截至上周末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数及销户情况。央行分支机构于每周四之前(遇节假日顺延)向支付结算司报告辖区内销户工作情况,以及销户进展、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等。 此外,对于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通知》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支付机构议价能力减弱 所谓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是指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专户存放客户备付金的活期存款账户,包括备付金存管账户、备付金收付账户和备付金汇缴账户。 备付金账户撤销的主要原因,是央行宣布要求支付机构全额交存备付金。今年6月29日,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宣布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同时指出,除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预付卡备付金账户和外汇备付金账户外,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在商业银行的其余备付金账户。 在备付金交存进展方面,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第三方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规模达7638.43亿元,环比增长1225.12亿元。从7月数据来看,当月该项目余额为6413.31亿元,环比增长1404.95亿元。 在备付金100%交存之后,客户备付金账户便没有使用的价值了,因此需要进行撤销。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账户有一个管理体系,相当于每一个支付机构都能和银行进行备付金的转移、清算。而在备付金100%交存之后,这些账户需要进行撤销,而撤销也等于加快进程。 对于备付金交存的影响,上述支付公司人士指出,会减少利息收入,全行业备付金将近1万亿元,按照协定存款利率1.6%计算,少160亿元,此外,与银行合作的话语权降低。无备付金存款,银行配合度下降、手续费增加。 近日,微信支付宣布将民生银行提现服务费提升至0.15%的公告,引发热议,也引来一场与民生银行的“口水仗”。这背后就有支付机构议价能力降低的因素存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机构人士指出,银行通道成本一直是存在的,不同类型的通道、不同银行以及支付机构在不同银行备付金存款数量的不同,都会导致通道成本有差异。 “断直连”进程加快 在分析人士看来,撤销备付金账户也相当于给“断直连”一个大限。王蓬博表示,央行还是希望能够加快备付金100%交存的力度,同时也为“断直连”的进展加快进程。此次下发的文件相当于给支付机构一个最后的时间点,也是给“断直连”一个大限,就是央行规定的撤销账户的时间。 今年6月30日“断直连”大限以来,由于网联银联博弈、业务协调工作量巨大以及技术等问题,导致支付机构接入网联的进展颇为缓慢。而延迟后的“断直连”时间表没有新的统一版本出炉,不过,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央行下发的文件,意味着“断直连”的工作进展将进一步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银行切断直连接口,也释放了加快的信号。日前,交通银行宣布已于11月30日关闭原直联业务模式下与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通道,成为今年第四家明确断直连通道的银行。在交通银行之前,已先后有中信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3家银行明确终止直连时间表。业内人士指出,“断直连”大限的到来,重构商业模式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王蓬博认为,随着备付金账户的注销、备付金100%交存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考虑清楚自身发展的重点,以及未来利润空间的拓展。对于清算机构,需要考虑技术能力的问题,网联和银联能不能承担现在清算的业务量,特别是在“双11”等高峰时段。[详情]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央行下发特急文件 督促支付机构撤销客户备付金账户

  文|李意安 来源:十字财经 11月29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各中支机构、各备付金银行网络金融部和支付机构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8】238号)(下文简称“文件”)。 此前,央行先后出台了《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达到100%明确提出了2019年1月14日的大限。 而此次下发文件则进一步督促支付机构及相关银行制定销户目标和销户计划,并向央行中支机构及时报备,以切实保障支付业务连续性。 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2019年1月14号之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央行实现100%集中存管。这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预付卡公司和一些面向C端账户的支付巨头而言,不啻于一次行业变革。 此后,备付金利息将成历史。 此前,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吸纳客户备付金,就可以躺着赚利差,这个利差空间甚至比许多银行产品的利差空间还高,以至于开拓新支付场景的动力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备付金的收益,甚至有支付机构违规挪用备付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项目等。这也是人民银行为什么决定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监管的重要原因。 而失去了将备付金利息收入,各大支付机构补贴市场的力度将大大弱化。 此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和银行结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资金沉淀量,按照协议存款的方式计算的。这意味着,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沉淀量越高,银行给予的利息就越高。十字财经了解到,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达到4%以上,一家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就可以达到30亿至50亿,一年在银行获得备付金利息就达到1亿以上,远比外界估算的要高。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行业巨头的备付金收入年逾百亿。 与此同时,眼下,断直连仅仅聚焦在快捷端,代扣端仍无太大进展。没有了备付金作为存款与银行进行通道谈判的价值,“断直连”的进度或将进一步提速。 想更详细地了解央行集中备付金存管的来龙去脉,可参看一篇旧闻:[详情]

相关专题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