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银监会运筹防风险攻坚战 七方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银监会运筹防风险攻坚战 七方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记者梳理去年银监会出台的弥补监管短板的系列规章制度发现,这些制度呈现出完整的体系性,从七方面防控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8年01月30日  07:20
银监会七方面出手补短板 防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银监会七方面出手补短板 防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银监会“补短板”一共包括七大方面,分别为股权监管、跨业金融产品、资产管理业务、流动性风险、信贷质量、资本监管与信息披露。一位接近银监会内部人士指出,通过“补短板”,希望银行能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更加重视风险。[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01月30日  07:38
银监会监管补短板“七剑下天山” 严查失职失责问题
银监会监管补短板“七剑下天山” 严查失职失责问题

银监会补监管制度短板稳步疾行。1月25日至26日,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大力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是2017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2018年工作部署中提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的要求。[详情]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30日  05:38
监管补短板再出实招 银监会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
监管补短板再出实招 银监会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

为防风险治乱象,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补齐制度短板的监管安排也在持续发力。中国银监会5日发布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健全穿透式监管框架,对主要股东行为、股东资质、信息披露等进行规范。[详情]

新华网|2018年01月05日  23:31
打好“组合拳”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打好“组合拳”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在银监会有关负责人看来,2017年银监会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下大力气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银行业经营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是,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常态化重点工作。[详情]

经济日报|2018年01月16日  05:55

最新新闻

知情人士:居民加杠杆后拿钱炒房炒股 银监会要去杠杆
时代周报 | 2018年02月06日 04:23
银监会再出重拳 19家银行被罚5250万
中安在线 | 2018年02月05日 10:15
新年以来银监会开出497张罚单 罚没金额超8.98亿
新华网 | 2018年02月05日 08:18
银行业“补短板”: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银行业“补短板”: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银行业“补短板”: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重点聚焦股权监管等七大领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0日讯(记者 钱箐旎)在2018年的第一个月,中国银监会密集、高速出台“补短板”监管政策,让市场再度感受到了监管防范风险的决心和效率。1月5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同日,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1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1月1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的通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做好制度监管漏洞排查工作,参照国际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表示,对银行业来说,只有认真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及时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才能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是从制度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制度短板的26个项目,明确政策方向,引导银行业自发优化业务结构。随后,结合银行业风险特征、突出问题导向,银监会又研究补充了若干项弥补监管制度短板项目。 梳理来看,目前大部分规制已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出台的相关制度包括:《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及《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等。 已公开征求意见,将在修改完善后适时发布实施的制度包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等。其他规制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经过一年的努力,当前“补短板”成效已初步显现,并正在持续释放。 银行业“脱实向虚”初步遏制,2017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资产比例明显上升,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速加快,链条缩短,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2017年下半年以来,同业、资管、理财等跨区域、跨市场、跨机构重大案件得到初步遏制。 一些金融监管盲点与空白点开始有章可循,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公款存储、校园贷、慈善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制度空缺得到了及时填补。 银行的风险和合规意识得到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防风险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一些银行已经降低风险偏好,一些银行已经清理并压缩通道业务,还有一些银行开始主动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重点聚焦7大领域 回顾2017年的“补短板”举措,规章制度虽多但不杂,呈现出了完整的体系性。总结来看,针对银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银监会一共补充了41项针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主要涵盖股权管理、资本补充、流动性风险、押品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理财业务、表外业务、交叉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政策性银行监管等方面,重点规范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问题。 具体来看,一是股权监管。以完善公司治理这个“牛鼻子”为突破口,监管重点放在隐形股东、股份代持、入股资金来源不实、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使股权最终受益人透明化,真正承担起股东的最终责任。 “现代银行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治理制度,当前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已经比较完善,但也有一些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银行高管层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又比如,如何提升银行系统从业人员素质,包括合规经营理念、风险底线意识等。”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追求规模和效益,而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放松,所以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和案件。“健全公司治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跨业金融产品。针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存在的监管套利及监管空白等问题,从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交叉金融产品及表外业务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以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配合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规则。同时,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四是流动性风险。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降低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批发融资和严重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中提款应急机制,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处置预案并开展模拟演练。 五是信贷质量。针对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几个“老大难”问题,研究制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 六是资本监管。银监会始终把资本作为防控银行风险的主要监管工具。针对部分银行业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专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这三类特定机构的监管制度。 七是信息披露。重点从三个层次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完善制度规定,如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研究建立更全面更及时的银行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 注重方式方法 “我国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临若干重大挑战。银行业和监管部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盲目乐观,务必充分认识当前银行业风险和挑战的严峻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务必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在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说。 需要看到,我国银行业体量大、业务范围广,任何一项监管政策的出台,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很强的影响。这实际上就对监管政策推进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正面作用,尽量减少外溢负面影响,减少叠加共振? 加强与市场和机构沟通是关键之一。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在规制出台前,均开展全面调研,并征求业界专家意见;发布时配发相关文件,详细解读监管意图;实施后追踪政策影响,回应市场关切。如《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就是银监会在充分征求了财政部、国资委等的意见之后才对外发布。 同时,注重从全局出发,把规章制度不仅放在银行业考虑,还放在整个金融、经济和社会大框架下统筹兼顾,充分评估各项制度对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影响。如制定银信类业务的相关制度时,专门就其对股市、房地产等市场的影响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与评估,积极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沟通,把握好发布时机。 展望2018年,银监会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抓好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遵循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增强银行机构防控风险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坚决打好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详情]

中国经济网 | 2018年01月30日 18:30
银监会运筹防风险攻坚战 七方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上海证券报 | 2018年01月30日 07:20
银监会监管补短板“七剑下天山” 严查失职失责问题
银监会监管补短板“七剑下天山” 严查失职失责问题

  导读:在党风廉政会议上,李欣然表示,紧盯选人用人、审批监管、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猫鼠一家”、“监守自盗”的腐败案件。“我们了解的情况,2017年银监会都没有人下海到机构去任职的。”一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透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银监会补监管制度短板稳步疾行。 1月25日至26日,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大力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是2017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2018年工作部署中提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的要求。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针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规定、融资担保公司监管、信托登记管理、政策银行监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密集落地。尤其是1月5-6日,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银监会接连发布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以及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三项重磅文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2017年通过“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对一些突出问题的风险化解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形成监管制度进一步夯实,转化为长期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2017年4月,银监会引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明确26项弥补监管制度短板项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针对银行业的新变化,银监会还补充了41项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目前,多项规制已经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 股权、资本等七大领域补短板 银监会补短板主要涉及七大领域:股权监管、跨业金融产品、资产管理业务、流动性风险、信贷质量、资本监管以及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是“牛鼻子”。银监会指出,加强股东和股权管理即是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坚决打击各类规避股东资格审查,利用控制权不正当干预经营决策,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银监会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资格、参控股机构数量等要求。在强化准入方面,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所有权人,并审查其资质;加强关联关系审查,防止通过委托他人代持股权、关联方与一致行动人联合持股等方式规避股东资格审查的行为;加强资金来源审查,确保入股资金为投资人自有资金,来源合法合规。并对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进行规范。 银行跨业业务越来越多,与信托、券商、基金等多个市场合作密切,但相关领域监管制度不完善或存在空白,导致监管套利屡禁不止。近日,银监会相继对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等跨业金融领域进行规范,重点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在人民银行牵头下,一行三会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统一规则正在征求意见中,重点针对资管业务中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以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同时在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流动性风险往往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17年城商行年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强调,流动性风险始终是对中小商业银行最具有威胁的风险,也最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银监会副主席曹宇也指出,有的城商行规模虽然很大,但是负债资金一半以上靠金融市场筹集,积累了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有风吹草动,生存面临危机。曾刚建议,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降低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批发融资和严重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中提款应急机制,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处置预案并开展模拟演练。 信贷质量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是“老大难”问题。对此,银监会研究制定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防范信贷“垒大户”、“搭便车”等行为。 资本是防范银行风险的主要监管工具。针对部分银行业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银监会专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这三类特定机构的监管制度。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可以提升市场约束力。银监会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研究建立更全面更及时的银行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市场人士也不难发现,行政处罚信息不再捂盖子,而是充分披露对市场震慑警示。在重大监管政策与行动方面,主动沟通机制也越来越充分。 综合评估制度市场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项监管规制的出台,在起草阶段银监会先进行全面调查,由银监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进行充分调研,部分测算工作由商业银行提供数据。规制正式发布实施前向市场征求意见,对于市场关切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市场影响。 此外,这些制度也并非只考虑银行市场的影响。上述人士介绍,这些规章制度必须考虑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经济和社会大框架下统筹兼顾,充分评估各项制度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些重大监管政策通常在周五晚间或周末发布。一位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严监管的趋势在三到五年内都不会发生变化,不少监管文件早已拟好,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外发布,周末发布能够给予市场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 严监管下银行业发展呈现新特点:据银监会披露,在2017年全年新增贷款增长12.6%的情况下,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说明银行业正在转变过去依靠同业等业务扩张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少增5万多亿元,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 严查“猫鼠一家”、“监守自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件中,除当事机构被处罚外,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也被银监会党委严肃问责,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因为四川银监局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风险线索等问题未全面深查,监管督导不力,对其监管评级失真。 在1月26日-27日召开的银监会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在2017年构建公私分开、履职回避“防火墙”,加大监管履职问责力度等要求的基础上,坚决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重点查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金融信贷中涉及银行业监管的失职失责问题。 此前,原中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欣然和原中纪委组织部部长周亮分别于2017年9月和11月奔赴银监会,分别出任中纪委住银监会纪检组组长和银监会副主席。这一人事变动显示银监系统纪检工作将不断深入。 在上述党风廉政会议上,李欣然表示,紧盯选人用人、审批监管、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猫鼠一家”、“监守自盗”的腐败案件。 “我们了解的情况,2017年银监会都没有人下海到机构去任职的。”一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透露。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新浪综合 | 2018年01月30日 05:38
银监会七方面出手补短板 防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第一财经日报 | 2018年01月30日 04:18
打好“组合拳” 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中国经济网 | 2018年01月16日 06:20
监管补短板再出实招 银监会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
新华网 | 2018年01月05日 23:31
知情人士:居民加杠杆后拿钱炒房炒股 银监会要去杠杆
知情人士:居民加杠杆后拿钱炒房炒股 银监会要去杠杆

  金融反腐加码 严监管整治银行业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1月26-27日,银监会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会议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严肃、严厉。”有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尤其提到重点查处‘猫鼠一家’‘监守自盗’的腐败案件。有些干部跟被监管对象猫鼠一家,这个批评是很严厉的。某些干部不作为,竟然跟被监管对象坐在一起,没有站对立场,以后必须要严肃纪律,严厉监管。”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2月1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收盘后有市场传言,上海和北京部分信托公司遭到窗口指导,监管层要求对现存的夹层级结构化资管产品进行平仓处理。 很快,券商研究机构整理出了存在信托配资的上市公司名录,并推送给买方投资机构,并建议暂时回避相关股票。 当晚,媒体开始做出澄清报道,“多家信托公司表示没有收到窗口指导”“监管并没有一刀切处理存量信托资金”“沪深交易所明确股票质押实行新老划断”等。 翌日,A股市场终于深V反弹。 “目前,金融反腐和金融严监管走到了一致收口的路上,尤其是银行业是遭遇合围的态势。未来,管理层对于银行业的整饬,既需要魄力,也需要智慧,也就是稳,再求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时代周记者评论道。 严监管加速疾奔 在万喆看来,证监会在监管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类似美联储,在推出政策时,也不断引导市场预期,这一届证监会当时面对的是10多年积累的顽疾,监管者意识到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东西做到位,就分段做。第一阶段通过反腐败利剑推进监管;第二阶段引导舆论,抛出打妖精之类的言论,试探市场的反应;第三阶段就是耐心地查办各类案件,逐条脉络梳理,持续推进。”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2017年2月,郭树清从山东省省长任上调至银监会担任主席、党委书记。“郭树清刚上任,就开始搞三三四大检查,留给市场的印象是很猛的。”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2017年3月起,银监会密集下发七份监管文件,主要包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等。但最受关注的还是“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也就是要求银行自查,杜绝“违法、违规、违章”“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 “我国最主要的风险就是银行,控制好银行及银行的坏账率,至关重要。”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银行业在中国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全国80%以上的间接融资依赖于银行业;另一方面,大部分违规的金融套利的资金最终都是来自银行理财资金池。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银行业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8.38万亿元,其中42.51%流入到了债券市场,16.14%流入到了非标市场,非标市场又以地产投资为主,另外有不到10%流入到了股票市场。 “这是个还旧账的过程,毕竟银行体系充斥的三三四情况,例如同业、委外、票据、加杠杆等,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另一方面,对于监管来说,也需要有个过程,以免一下子引起风险。”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评论说。 经过一年的磨合,郭树清在监管方面进一步发力。 2018年1月底,在银监会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郭树清措辞严厉地指出,“2017年银监会系统构建了履职回避防火墙,加大监管履职问责力度,2018年,全系统要恪尽职守,进一步严监管、强监管”。 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对郭树清的专访。郭树清指出:“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 各种文件随之不断下发弥补监管漏洞,包括银监会2018年1号令《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等。 纵观整个2017年,银监会对银行体系开出的罚单总计3452张,涉及1877家机构,罚没金额30亿元左右,比2016年增加10倍。 而2018年的第一个月,银监会开出的罚单数量总计达到497张,罚没金额总计9亿元左右。相比2017年,罚单数量呈现加速态势。 “以前为啥能发展那么迅速?过去银行体系内的人靠利差就能捞很多钱。出来混早晚要还的,现在就到了他们把吃进去的吐出来的时候了。”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老虎、苍蝇一起打 似乎是与“猫鼠一家”的指责相呼应, 1月19日,银监会公布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案件中,银监会不仅对浦发银行处以4.62亿元的天价罚款,同时还对四川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予问责和党纪政纪处分。 在这个案件里,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了掩盖给予企业发放的不良贷款,找来其他空壳企业,给予空壳企业发放一笔贷款,空壳企业再把这笔钱给予无力偿还本息的不良贷款企业,不良贷款企业再把资金按时归还给银行,这样就能够粉饰财务数据。根据浦发银行2017年6月的财务数据,其不良贷款率为2.09%。 在这起案件中,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1493个空壳公司,授信高达775亿元。原浦发成都分行行长王兵,在任15年一直是业内标兵,直至此次案发被“双开”,并被终身禁业。 “从某些案例来看,许多作案手法是拙劣的,真的是监守自盗、猫鼠一家,从这个角度看,这个系统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此前,“一行三会”官员跳槽到被监管的银行、基金、信托等机构的情况和统计频繁见诸媒体。据媒体报道,2013-2016年,银监会有超过12名官员到商业银行等机构任职,还有不少基层官员的离职,无从统计。 “去年有银监会同事辞职,本来想跳槽去银行的,但会里出了新的规定,现在去不了了。”有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2017年,银监会系统构建了履职回避防火墙。 “这一次反腐和严监管,据说要彻查。”华东一家银行的分行副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从监管来讲,此前磨合一年,2018年也到了整饬具体问题的时刻,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一些基层行长、高级经理人,以及管理秩序混乱的领域,未来都要被梳理清楚。”万喆分析。 “今年银监会的重点是:居民去杠杆。”有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例如消费贷之类的产品,银行为了获得利差,通过各种名目帮助居民加杠杆,结果就是居民把钱拿去炒房、炒股,这样蕴含很大的风险,也会带来银行的坏账,很难穿透监管。未来,会有许多相关的政策跟进下发。 “实际上,这些问题此前就存在,银监会是不断补足政策缺位,堵住漏洞的过程。”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详情]

银监会再出重拳 19家银行被罚5250万
银监会再出重拳 19家银行被罚5250万

  银监会近日披露,经过立案、调查、审理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陕西、河南银监局依法查处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质押贷款案件,对两地涉及该案的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款5250万元,并处罚104名责任人。2016年5月,陕西潼关县联社发生一起2000万元质押贷款案件。结合案件情况,陕西、河南银监局迅速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全面排查,发现多名外部不法人员横跨陕西、河南两省,以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做质押物,骗取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亿元贷款。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35名外部涉案人员。案发后,陕西、河南银监局积极指导督促相关机构多措并举化解风险,并启动了立案调查和行政处罚工作。为此,陕西银监局对涉及该案的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合计5000万元,其中对陕西省联社及潼关县联社等11家县级农信社联社罚款3600万元,对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关县支行罚款1000万元,对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关县支行罚款400万元。对上述机构的95名责任人予以处罚,其中取消8人1年至终身高管任职资格,对87人分别给予警告。同时,责令相关机构按照党纪、政纪和内部规章,对262名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此外,陕西银监局对内部监管履职不力人员进行了执纪问责。河南银监局对涉及该案的工商银行河南三门峡灵宝支行处以罚款250万元,对该支行及工商银行三门峡分行9名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职资格,对4名高管分别给予警告。同时,责令工商银行对省、市、县三级分支机构48名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银监会指出,该案暴露出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一是贷款“三查”形同虚设。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审查不严格、贷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层机构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二是押品管理严重失效。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质押物的检测及价值评估存在重大纰漏,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三是业务开展盲目激进。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过度追求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能穿透业务风险,部分机构违规开展业务审批,重要岗位未形成有效制约,内控审计作用缺失。[详情]

新年以来银监会开出497张罚单 罚没金额超8.98亿
新年以来银监会开出497张罚单 罚没金额超8.98亿

  新年以来银监开出497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8.98亿元银监会再下罚单,与此前不同的是,上周五银监会下发的罚单涉及到陕西、河南两地共计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次的案由则是以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做质押物的骗贷行为。银监系统今年以来对违规整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铁腕手段。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月份银监系统已开出497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8.98亿元。银监会再下罚单陕豫两地19家银行受罚银监会介绍,2016年5月,陕西潼关县联社发生一起2000万元质押贷款案件。陕西、河南银监局迅速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全面排查,发现多名外部不法人员横跨陕西、河南两省,以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做质押物,骗取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亿元贷款。银监会对两地涉及该案的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款5250万元,并处罚104名责任人。其中,陕西银监局对涉及该案的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合计5000万元,对涉事机构的95名责任人予以处罚。同时,责令相关机构按照党纪、政纪和内部规章,对262名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而河南银监局对涉及该案的工商银行河南三门峡灵宝支行处以罚款250万元,对该支行及工商银行三门峡分行9名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职资格,对4名高管分别给予警告。“该案暴露出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存在诸多缺陷。”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贷款“三查”形同虚设,押品管理严重失效,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质押物的检测及价值评估存在重大纰漏,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业务开展盲目激进,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过度追求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不能穿透业务风险,部分机构违规开展业务审批,重要岗位未形成有效制约,内控审计作用缺失。监管用铁腕手段金融强监管时代到来自去年开始,银监系统对违规整治实施了大刀阔斧的铁腕手段。在2017年最后一个月,银监会刚刚开出史上最大罚单。银监会对广发银行总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没合计7.22亿元。这一金额已超过2017年前10月银监会系统对金融机构罚没的6.67亿元总和。而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月份银监系统已开出497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8.98亿元。在新一年的罚单中,1月19日的浦发银行违规发放贷款案件被罚金额最多,共计4.62亿元。其次是1月27日银监会通报的邮储在甘肃武威的票据案件,12家涉事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从处罚案由来看,同业、理财的违规操作、违规办理票据业务、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公司治理失范等成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罚单的主要原因。下一步,银监会表示,将继续坚持依法监管、严格监管、公正监管、廉洁监管,坚决刹住乱象,坚决治愈沉疴,着力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监会屡屡开出天价罚单,对规范、引导行业合规合法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曾经“隔靴搔痒”式的惩罚不足以敲山震虎,违法成本低廉导致了银行业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不过,随着银行业违法违规的成本大幅提高,郭田勇预计,未来若再出现类似或者更严重的问题,监管层可能会开出更多的“天价罚单”。(记者 姜樊)[详情]

银行业“补短板”: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银行业“补短板”: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银行业“补短板”: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重点聚焦股权监管等七大领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0日讯(记者 钱箐旎)在2018年的第一个月,中国银监会密集、高速出台“补短板”监管政策,让市场再度感受到了监管防范风险的决心和效率。1月5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同日,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1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1月1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的通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做好制度监管漏洞排查工作,参照国际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表示,对银行业来说,只有认真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及时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才能构建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是从制度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制度短板的26个项目,明确政策方向,引导银行业自发优化业务结构。随后,结合银行业风险特征、突出问题导向,银监会又研究补充了若干项弥补监管制度短板项目。 梳理来看,目前大部分规制已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出台的相关制度包括:《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及《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等。 已公开征求意见,将在修改完善后适时发布实施的制度包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等。其他规制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经过一年的努力,当前“补短板”成效已初步显现,并正在持续释放。 银行业“脱实向虚”初步遏制,2017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资产比例明显上升,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速加快,链条缩短,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2017年下半年以来,同业、资管、理财等跨区域、跨市场、跨机构重大案件得到初步遏制。 一些金融监管盲点与空白点开始有章可循,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公款存储、校园贷、慈善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制度空缺得到了及时填补。 银行的风险和合规意识得到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防风险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一些银行已经降低风险偏好,一些银行已经清理并压缩通道业务,还有一些银行开始主动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重点聚焦7大领域 回顾2017年的“补短板”举措,规章制度虽多但不杂,呈现出了完整的体系性。总结来看,针对银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银监会一共补充了41项针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主要涵盖股权管理、资本补充、流动性风险、押品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理财业务、表外业务、交叉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政策性银行监管等方面,重点规范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问题。 具体来看,一是股权监管。以完善公司治理这个“牛鼻子”为突破口,监管重点放在隐形股东、股份代持、入股资金来源不实、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使股权最终受益人透明化,真正承担起股东的最终责任。 “现代银行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治理制度,当前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已经比较完善,但也有一些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银行高管层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又比如,如何提升银行系统从业人员素质,包括合规经营理念、风险底线意识等。”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追求规模和效益,而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放松,所以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和案件。“健全公司治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跨业金融产品。针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存在的监管套利及监管空白等问题,从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交叉金融产品及表外业务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以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配合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规则。同时,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四是流动性风险。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降低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批发融资和严重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中提款应急机制,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处置预案并开展模拟演练。 五是信贷质量。针对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几个“老大难”问题,研究制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 六是资本监管。银监会始终把资本作为防控银行风险的主要监管工具。针对部分银行业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专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这三类特定机构的监管制度。 七是信息披露。重点从三个层次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完善制度规定,如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研究建立更全面更及时的银行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 注重方式方法 “我国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临若干重大挑战。银行业和监管部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盲目乐观,务必充分认识当前银行业风险和挑战的严峻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务必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在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说。 需要看到,我国银行业体量大、业务范围广,任何一项监管政策的出台,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很强的影响。这实际上就对监管政策推进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正面作用,尽量减少外溢负面影响,减少叠加共振? 加强与市场和机构沟通是关键之一。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在规制出台前,均开展全面调研,并征求业界专家意见;发布时配发相关文件,详细解读监管意图;实施后追踪政策影响,回应市场关切。如《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就是银监会在充分征求了财政部、国资委等的意见之后才对外发布。 同时,注重从全局出发,把规章制度不仅放在银行业考虑,还放在整个金融、经济和社会大框架下统筹兼顾,充分评估各项制度对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影响。如制定银信类业务的相关制度时,专门就其对股市、房地产等市场的影响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与评估,积极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沟通,把握好发布时机。 展望2018年,银监会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抓好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遵循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增强银行机构防控风险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坚决打好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详情]

银监会运筹防风险攻坚战 七方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银监会运筹防风险攻坚战 七方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不仅仅局限在短期出重拳、治乱象,还需要补上制度短板,填补监管空白,搭建长效“防火墙”。过去一年,这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上证报记者梳理去年银监会出台的弥补监管短板的系列规章制度发现,这些制度呈现出完整的体系性,从七方面防控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 据悉,今年银监会将持续抓好该项工作,遵循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增强银行机构防控风险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坚决打好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补短板”七要点 无规矩不成方圆。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是从制度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短板的26个项目,随后又研究补充了若干项目。此外,针对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银监会还适时补充了41项针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 这些项目涵盖股权管理、资本补充、流动性风险、押品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理财业务、表外业务、交叉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政策性银行监管等方面,重点防控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 新制度多而不杂。记者梳理,去年展开的“补短板”举措呈现了完整的体系性,主要有七个要点: 一是股权监管。以完善公司治理这个“牛鼻子”为突破口,监管重点放在隐形股东、股份代持、入股资金来源不实、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使股权最终受益人透明化,真正承担起股东的最终责任。 二是跨业金融产品。针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存在的监管套利及监管空白等问题,银监会从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交叉金融产品及表外业务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银监会配合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规则,同时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四是流动性风险。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银监会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降低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批发融资和严重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五是信贷质量。针对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几个“老大难”问题,银监会研究制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 六是资本监管。针对部分银行业机构,如国开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银监会专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这三类特定机构的监管制度。 七是信息披露。银监会重点从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定期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机制、建立重大监管政策与行动沟通机制这三个层次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例如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 目前,大部分规制已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他规制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监管成效初步显现 “补短板”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正在持续释放。银行业“脱实向虚”初步得到遏制,2017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资产比例明显上升,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速加快,链条缩短,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2017年下半年以来,同业、资管、理财等跨区域、跨市场、跨机构重大案件得到初步遏制。同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公款存储、校园贷、慈善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制度空缺得到及时填补。 从银行角度观察,银行的合规意识正在增强,并开始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防风险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一些银行正逐步降低风险偏好、清理并压缩通道业务、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此前,市场曾有担忧,政策密集出台可能会对相关机构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据记者了解,在制定和发布政策过程中,银监会一直注意方式方法,基于宏观审慎的视野,从全局角度来做好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外溢,减少叠加共振。每项政策的发布时机、实施时机及要求被监管对象达标的时点,背后都有无数的沟通、研判和测算。 例如,制定银信类业务的相关制度时,银监会专门就其对股市、房地产等市场的影响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与评估,积极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沟通,把握好发布时机。[详情]

银监会监管补短板“七剑下天山” 严查失职失责问题
银监会监管补短板“七剑下天山” 严查失职失责问题

  导读:在党风廉政会议上,李欣然表示,紧盯选人用人、审批监管、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猫鼠一家”、“监守自盗”的腐败案件。“我们了解的情况,2017年银监会都没有人下海到机构去任职的。”一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透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银监会补监管制度短板稳步疾行。 1月25日至26日,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大力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是2017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2018年工作部署中提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的要求。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针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规定、融资担保公司监管、信托登记管理、政策银行监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密集落地。尤其是1月5-6日,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银监会接连发布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以及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三项重磅文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2017年通过“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对一些突出问题的风险化解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形成监管制度进一步夯实,转化为长期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2017年4月,银监会引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明确26项弥补监管制度短板项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针对银行业的新变化,银监会还补充了41项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目前,多项规制已经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 股权、资本等七大领域补短板 银监会补短板主要涉及七大领域:股权监管、跨业金融产品、资产管理业务、流动性风险、信贷质量、资本监管以及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是“牛鼻子”。银监会指出,加强股东和股权管理即是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坚决打击各类规避股东资格审查,利用控制权不正当干预经营决策,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银监会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资格、参控股机构数量等要求。在强化准入方面,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所有权人,并审查其资质;加强关联关系审查,防止通过委托他人代持股权、关联方与一致行动人联合持股等方式规避股东资格审查的行为;加强资金来源审查,确保入股资金为投资人自有资金,来源合法合规。并对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进行规范。 银行跨业业务越来越多,与信托、券商、基金等多个市场合作密切,但相关领域监管制度不完善或存在空白,导致监管套利屡禁不止。近日,银监会相继对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等跨业金融领域进行规范,重点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在人民银行牵头下,一行三会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统一规则正在征求意见中,重点针对资管业务中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以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同时在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流动性风险往往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17年城商行年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强调,流动性风险始终是对中小商业银行最具有威胁的风险,也最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银监会副主席曹宇也指出,有的城商行规模虽然很大,但是负债资金一半以上靠金融市场筹集,积累了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有风吹草动,生存面临危机。曾刚建议,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降低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批发融资和严重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中提款应急机制,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处置预案并开展模拟演练。 信贷质量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是“老大难”问题。对此,银监会研究制定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防范信贷“垒大户”、“搭便车”等行为。 资本是防范银行风险的主要监管工具。针对部分银行业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银监会专门制定发布了针对这三类特定机构的监管制度。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可以提升市场约束力。银监会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研究建立更全面更及时的银行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市场人士也不难发现,行政处罚信息不再捂盖子,而是充分披露对市场震慑警示。在重大监管政策与行动方面,主动沟通机制也越来越充分。 综合评估制度市场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项监管规制的出台,在起草阶段银监会先进行全面调查,由银监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进行充分调研,部分测算工作由商业银行提供数据。规制正式发布实施前向市场征求意见,对于市场关切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市场影响。 此外,这些制度也并非只考虑银行市场的影响。上述人士介绍,这些规章制度必须考虑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经济和社会大框架下统筹兼顾,充分评估各项制度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些重大监管政策通常在周五晚间或周末发布。一位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严监管的趋势在三到五年内都不会发生变化,不少监管文件早已拟好,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外发布,周末发布能够给予市场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 严监管下银行业发展呈现新特点:据银监会披露,在2017年全年新增贷款增长12.6%的情况下,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说明银行业正在转变过去依靠同业等业务扩张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少增5万多亿元,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 严查“猫鼠一家”、“监守自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件中,除当事机构被处罚外,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也被银监会党委严肃问责,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因为四川银监局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风险线索等问题未全面深查,监管督导不力,对其监管评级失真。 在1月26日-27日召开的银监会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在2017年构建公私分开、履职回避“防火墙”,加大监管履职问责力度等要求的基础上,坚决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重点查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金融信贷中涉及银行业监管的失职失责问题。 此前,原中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欣然和原中纪委组织部部长周亮分别于2017年9月和11月奔赴银监会,分别出任中纪委住银监会纪检组组长和银监会副主席。这一人事变动显示银监系统纪检工作将不断深入。 在上述党风廉政会议上,李欣然表示,紧盯选人用人、审批监管、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猫鼠一家”、“监守自盗”的腐败案件。 “我们了解的情况,2017年银监会都没有人下海到机构去任职的。”一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透露。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银监会七方面出手补短板 防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银监会七方面出手补短板 防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银监会七方面出手补短板 防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宋易康 “银行的风控部门以前经常帮着业务部门想办法绕过监管,现在则拿出比监管更严的指标来要求我们。”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士29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的首席风险官以及风险管理部在银行内部的话语权显著提升,这是好现象。 2018年首月,银监会先后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合计开出7.95亿元罚单,如果加上去年底广发银行因侨兴债被罚的7.22亿元,三家机构总计被罚15.17亿元。 强监管无疑是2018年银监会工作的关键词。不过,比处罚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弥补监管制度的短板,让违规套利者无洞可钻。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监管要完善监管薄弱环节,完善相应监管制度。去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制度短板的26个项目。此外,针对银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银监会还适时补充了41项针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 这些项目涵盖股权管理、资本补充、流动性风险、押品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理财业务、表外业务、交叉金融产品、融资担保、政策性银行监管等方面,重点规范银行业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问题。 第一财经日前获悉,银监会“补短板”一共包括七大方面,分别为股权监管、跨业金融产品、资产管理业务、流动性风险、信贷质量、资本监管与信息披露。一位接近银监会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指出,通过“补短板”,希望银行能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更加重视风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去年开始,监管重点是整治乱象。“三三四十”专项整治在同业、理财金融清理整顿了一批潜在风险,遏制住了乱象的增长态势。不过,之后还要夯实监管制度,防止金融乱象“死灰复燃”。 公司治理瞄准多个方面 2018年首周,银监会一口气连下三道监管政策文件,密集程度远超市场预期。背后则遵循了“循序渐进”、“标本兼治”的内在逻辑。 1月5日晚间,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同日晚间,《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出台。1月6日,又下发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 其中,银监会2018年1号文件《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其监管重点放在隐形股东、股份代持、入股资金来源不实、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滥用股东权利等方面,使股权最终受益人透明化,真正承担起股东的最终责任。 该办法明确:“金融产品可以持有上市商业银行股份,但单一投资人、发行人或管理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控制的金融产品持有同一商业银行股份合计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这一规定的矛头直指曾频频举牌银行、地产等公司的资管资金。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更是配套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例如“屡教不改者,可被终身禁入银行业”。 此前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措辞严厉地指出,银行业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比如,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此外,对于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第一财经了解到,作为去年银监会“补短板”的第二方面,重点针对跨业金融产品,即影子银行交叉产品下手。曾刚指出,从“补短板”七大方面看,其中第二、第三方面,对金融市场直接影响较大。 针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存在的监管套利及监管空白等问题,银监会从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交叉金融产品及表外业务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减少嵌套与通道,控制资金流向、加大杠杆、拉长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 跨业金融产品制度的“补短板”主要针对同业投资,交叉风险。曾刚指出,这部分同业业务此前监管已经有相应规则。 去年12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规定,银行不得违规利用信托公司通道从事套利业务。今年1月6日,银监会又下发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意在封堵非标投资重要渠道。 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蔡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突出了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定位。 “补短板”的第三个方面,是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表内外资产规模已经占据资管市场半壁江山的银行资管而言,银监会针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以及各类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配合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规则。同时,研究制定理财及信托业务监管配套细则。 在制定和发布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银监会作为监管部门的考量是,一方面既要减少外溢负面影响,减少叠加共振,另一方面,不能仅盯着自己的摊子,更要考虑与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信息披露更精细 “补短板”的第四方面是流动性风险。银监会去年12月6日公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新引入了净稳定资金比例等三大重要指标,以资产规模2000亿元为分水岭,对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进行区分管理。此外,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对部分监测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合理优化。 联讯证券李奇霖表示,办法加入限制期限错配的流动性匹配率指标,有针对性地瞄准利用特有的业务结构通过“短借长贷”去期限套利的模式,有助于约束期限错配风险。 第五方面是信贷质量,这其中包含了过度授信的“老大难”问题。针对分类不准确、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几个“老大难”问题,1月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矛头直指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 该办法规定,大额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超过其一级资本净额2.5%的风险暴露。而集中度风险与银行的风险偏好密切相关,是银行对同一业务领域、同一客户、同一产品的风险暴露过大,可能给银行造成的巨大损失。 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副处长李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商业银行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对非同业单一用户、关联客户风险暴露的约束将大大减少集中度风险。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银监会还研究制定了联合授信管理以及资产风险分类等相关规则。 银监会始终把资本作为防控银行风险的主要监管工具,而“补短板”的第六大方面正是资本监管。针对资本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针对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监会也都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 “补短板”的最后一项是信息披露,银监会重点从三个层次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 首先是完善制度规定,如推出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系统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研究建立更全面更及时的银行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下一步,银监会将借鉴国际标准,对银行业提出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其中目标便包含信披信息更加精细化、模板化,使得未来银行信息披露内容的透明度和统一性更高,同时保持银行间的可比性。 弥补监管制度短板是从制度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其成效已初步显现,并持续释放,银行业“脱实向虚”得到初步遏制。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资产比例明显上升,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速加快,链条缩短,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此外,2017年下半年以来,同业、资管、理财等跨区域、跨市场、跨机构重大案件得到初步遏制,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同时,一些金融监管盲点与空白点开始有章可循,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公款存储、校园贷、慈善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制度空缺得到了及时填补。[详情]

打好“组合拳” 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打好“组合拳” 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备受关注的“侨兴案”,在2017年年末落下帷幕。银监会开出“史上最大罚单”,违规担保“窝案”罚没超20亿元。2017年,监管部门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整治市场乱象,依法查处大案要案,“侨兴案”即是其中的突出个案。进入2018年,维护金融业合规健康发展,金融强监管防风险力度还将持续加大。1月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明确2018年重点整治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等8个方面。在银监会有关负责人看来,2017年银监会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下大力气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银行业经营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是,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常态化重点工作。金融“组合拳”直指脱实向虚“2017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指向,是通过强监管来治理各种金融乱象和金融脱实向虚问题,以降低金融体系潜在风险,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7年年初的“一行三会”工作会议,到年中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都是重中之重,而持续优化监管体系和执行力度则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式。在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看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既要防“黑天鹅”“灰犀牛”,更要防范“明斯基时刻”的出现。对此,监管指向准、出手重,在“堵偏门”的同时更多“开正门”,推动金融转型升级。在银行业,从监管范围看,包括表外理财、同业存单纳入MPA,银监会“三三四”专项治理,严查消费贷入楼市,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监管方案密集出台。从监管力度看,截至目前,银监会已公布2655张罚单,数量之多达到历史之最。在保险业,保监会同样重拳出击整治市场乱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8日,年内保监会已公布37张监管函,而2016年全年为16张。除了监管函,保监会的行政处罚更是“直击要害”。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保监会开出了47张罚单,各地保监局出具了878张罚单,总计925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努力实现“三个良性循环”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仅影响范围极大,同时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剧烈冲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历史上,日本房地产泡沫、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都是从金融业开始,在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横向传染和蔓延,对整个金融体系甚至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后果,教训惨痛。在董希淼看来,今后一段时间,类似的“黑天鹅”“灰犀牛”仍有可能出现。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良性循环”的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抓住了防控金融风险的“牛鼻子”,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做好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曾刚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指金融回归本源,强化对实体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支持。具体包括,加强金融对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绿色金融创新与投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等。金融与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应服从宏观调控要求,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并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在准确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基础上审慎发放个人按揭贷款,并严禁消费类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金融应积极参与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廉租房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并加大租赁市场上的金融创新,以支持租售并举的政策落地等。金融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是指金融同业之间的业务和资金流转要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同业业务过去的过度发展导致了金融脱实向虚以及“影子风险”等诸多问题,需要逐步清理。目前,短期的监管整治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从2017年底开始,监管重点开始从专项治理过渡到监管制度完善,以求根治同业业务过度发展所导致的各种乱象。完善制度为规范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击穿风险底线的主要隐患是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特别是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的监管套利,民间金融机构的非法集资和诈骗,不仅造成了诸如e租宝之类风险事件,还带来了一系列群体性社会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从国外的经验看,杨跃表示,系统化、动态化的金融监管机制是金融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以美国为例,其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之间的多次政策调整,便是基于当时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特定阶段的需要而变动,由此也持续推动了整个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此外,以机构监管为主转向机构监管与业务功能监管并重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方向。“美国放开混业经营限制后,其分业监管的监管体系没有及时跟进,跨市场交易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杨跃表示,次贷危机后,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开始重视业务功能监管,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多位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的监管工作应该是2017年的延续。一方面,在2017年的金融乱象整治中发现的严重违规问题,将被逐步处置;另一方面,薄弱环节的监管制度建设将会逐步落地。曾刚表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与之相关的银行理财等监管细则,均有望在2018年落地。此外,流动性监管、银信合作、资本监管以及其他金融乱象比较集中领域的监管规则,也将密集出台。制度完善将为金融业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是防风险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详情]

监管补短板再出实招 银监会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
监管补短板再出实招 银监会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李延霞)为防风险治乱象,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补齐制度短板的监管安排也在持续发力。中国银监会5日发布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健全穿透式监管框架,对主要股东行为、股东资质、信息披露等进行规范。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参股或收购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一些乱象也随之发生,如违规使用非自有资金入股、代持股份、滥用股东权利等,办法旨在规范商业银行股东行为,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办法将监管重点聚焦主要股东,防止其滥用权利、掏空银行等行为,要求主要股东披露股权结构直至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并限制主要股东入股商业银行数量,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办法同时要求主要股东自取得股份之日起五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权、不得违规干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为解决利益输送等问题,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对主要股东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等单个主体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10%;对单个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的合计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15%。当前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等金融产品已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为规范金融产品入股商业银行,办法规定,单一投资人、发行人或管理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控制的金融产品持有同一商业银行股份合计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股东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是商业银行股权管理的基础。针对隐形股东、股份代持等违规行为,办法明确了主要股东信息报送责任、商业银行信息核实责任以及监管部门的最终认定责任。对违法违规股东有何监管措施?办法规定,监管部门将对违规不改正的股东采取限制股东权利,责令商业银行控股股东转让股权等措施。同时,通过信息披露、联合惩戒等方式,借助市场力量做好股权监管工作。办法施行后如何对现有存量股东进行规范?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依法合规、分类处置、稳妥推进、保持稳定”的原则,下发通知对现有存量股东进行规范,区别不同情形给予不同的过渡期。[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