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张迎宾:保险业应当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全面转型
张迎宾:保险业应当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全面转型

保险企业既要“依道”而行,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也要“因势”而变,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不被变化的表象所迷惑,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谋求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0:21
王梓木:保险业应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现象
王梓木:保险业应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现象

他呼吁保险企业高举“诚信”大旗,坚持社会价值导向,坚决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社会现象。将保险卖给需要的人,避免保险企业在社会价值上走偏,失信于社会。[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0:34
李飞:未来保险机制应融入健康风险管理
李飞:未来保险机制应融入健康风险管理

未来寿险业发展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一是将保险机制融入健康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使客户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用;二是引导客户关注个人健康、推动健康生活新方式,为全民健康开拓出一条健康管理新路径。[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1:36
徐海峰:诚信是保险行业发展根基 险企文化建设核心
徐海峰:诚信是保险行业发展根基 险企文化建设核心

他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2:56
杨智呈:产品战略变革趋势和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杨智呈:产品战略变革趋势和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寿险产品只是公司经营的一个要件,新旧产品演化都是因应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而发生。产品战略变革的趋势和规律,是可以预见和把握的。符合规律的变革是低风险的。[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5:20
沈漪:好的保险产品是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
沈漪:好的保险产品是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

保险企业要做客户认可的好产品、好服务、好公司。什么是好产品?不要机械的去区分理财型、保障型等等,而是将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5:23
保险大咖对话: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保险大咖对话: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2018年,变局已经到来,重构正在发生,中国保险业将走向何方?什么是我们应该坚守不变的保险之道?我们如何因势而变?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和创新?这是当前行业亟待解答的问题,现场讨论所围绕的主题为“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17:55
2018中国保险年度慈善排行榜
2018中国保险年度慈善排行榜

针对过去一年来中国保险企业的公益善举,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保险文化杂志社隆重推出《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论坛现场发布了2018年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及中国保险特色公益慈善奖。[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2日  20:23

最新新闻

2018中国保险年度慈善排行榜
2018中国保险年度慈善排行榜

  针对过去一年来中国保险企业的公益善举,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保险文化杂志社隆重推出《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论坛现场发布了2018年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及中国保险特色公益慈善奖。 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8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 2018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 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保险特色公益慈善奖 2018年度优秀公益品牌: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最佳公益传播奖: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公益项目: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 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20:23
保险大咖对话: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保险大咖对话: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下午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进入主题讨论环节。2018年,变局已经到来,重构正在发生,中国保险业将走向何方?什么是我们应该坚守不变的保险之道?我们如何因势而变?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和创新?这是当前行业亟待解答的问题,现场讨论所围绕的主题为“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对话由天安人寿多元行销部总经理王东主持。吉祥人寿总裁唐玉明、华贵人寿总经理刘卫平、华泰人寿常务副总经理李平坤、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等嘉宾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认真的讨论。生动幽默的主持语言,中正新异的嘉宾观点,引发现场与会嘉宾高度共鸣。这是一场心灵与思想碰撞的盛宴。 以下为发言内容: 唐玉明:五个关键词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中国解放以后中国保险业的开业了10年,中间又停了20年,改革开放以后又有了30年的变化。但是在这30年变化当中,主要是三件事,一是保险业经验不足,二是认识不够,三是出现了一些乱象。 保险行业越来越走向成熟,越来越像一个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险的经营之道还是回归本源、拥抱科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实股东、客户、员工,甚至是其他等等。 在一个新的变革形势之下,保险公司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给予推进?有几个关键词。 敬畏。要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客户,敬畏监管,包括要敬畏股东。 守本。一是守经营之本、二是行业之本、三是职业之本。作为职业经理人作为执行者和履职者,要秉承企业家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标。虽然我们不能全方位与先进的典范对标,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和提升,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精细。我们叫“三个担子”。 进化。要思考如何在当下先活下来,然后拥抱变化,慢慢形成核心竞争力。 刘卫平:立足贵州,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 华贵人寿是去年成立的,有几个特点。 第一,有政府监管局和股东的大力支持,这是一个福分,非常难得。 第二,有一个非常睿智的领头人,那就是汪振武董事长,他思路非常清晰,精力充沛,公司怎么去发展,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发展规划。 第三,战略非常清晰。华贵人寿定位为在产品和服务上轻型化的平台型公司。华贵人寿坚持价值理念,有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的管理,合理化的人才培养。同时对于成本控制、风险管理、集约化管理都制定了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第四,量体裁衣,减轻股东的压力,走一条低资本消耗的经营之路。 另外,华贵人寿只做“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要做第三方渠道产品与服务的坚实供应商。 李平坤:适应保险发展规律,慢也是快 “保险姓保”是保险发展的规律,适应保险发展规律,慢也是快;违反保险发展规律,快就是慢。 保险确实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发展。人的生老病死残都有风险,寿险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有数据统计1-8月份保险公司给付出去的健康险只占了医疗支出的2%,保险公司的赔付应该占10%才合理。 还有一个数据,我看到我们目前2017年中国人均寿险的支出是1957元,而同期人民可支配首付是2万5千多,正常的比例是15%—20%。“保险姓保”,保险里面空间非常大。 华泰人寿回归到了价值层面的发展模式,叫又好又快。同时已经做到了专业化、智能化、自主化、系统化等“四化”要求。智能不一定会颠覆这个行业,但一定会赋能这个行业。 再是自主化。自主化是业务渠道的概念。目前华泰人寿主要的问题是内勤驱动发展,外勤不够强。只有外勤发动起来,营业部经理当家作主,这样公司才会有机会。现在是单轮驱动,要变成内勤和外勤双轮驱动。 三是系统化。华泰有很多家门店,是允许做寿险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门店的创新确实给华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徐文虎:在监管合并大变局里抓紧转型 保险业从4月份开始监管变了,但是保险的发展没有停。监管合并了以后怎么办,大变局。 建议保险公司抓紧转型。现在是大变局,利用这个机会,正好转型。转型过程一直很长,要从原来的初型转为中型市场,就是竞争力市场。要主动转型,不要被动转型。转型的关键是提高保单的技术含量,提升技术能力,这是一个关键。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大公司迈得快,中小公司也有很多机会,建立一个新的起跑线。只要主动转型,抓住科技保险也好,抓住技术含量也好,提升保单也好,都是机会。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机会,“依道而行”也好,“因势而变”也好,提升经营能力。 在了解了保险监管的轨迹,了解了保险市场转型,今后转型最关键的一点是回归根本。抓住两条,一是保险保障本身的回归,二是抓住保险资本运转,这两点不能偏离,是前后关系,是联动的。要把国外好的发展经验、好的激励机制引进来,但是要改变成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7:55
沈漪:好的保险产品是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
沈漪:好的保险产品是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沈漪 太平人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漪发言主题为《不变与变,皆为初心》。他指出,当前保险行业面临转型阵痛,并处于发展焦虑中。但发展永远没有捷径,不论走得多快,都不能丢掉“灵魂”和“初心”。他认为,保险之本在保障,在延续爱与责任。保险企业要做客户认可的好产品、好服务、好公司。什么是好产品?不要机械的去区分理财型、保障型等等,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他指出,在监管大力倡导、媒体大力呼吁,大众有切身需求的情况下,为什么保险回归保障还是这么难?保险公司在徘徊,因为有KPI考核,有庞大的销售团队,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如果一夜之间放弃所有的理财产品,公司活不了。对于业务人员来讲,销售保障产品的技能非常高,保障产品理赔的时候要求的资料比较多,程序繁琐复杂。 他认为,好公司有三点特征:一是必须要交出一张漂亮财务答卷,数据很丑陋是不行的,仅凭情怀是不能向资本交差的;二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与众不同之处;三是公司围绕销售队伍运转,让他们轻装上阵,他们的压力只应该来自于客户。凡是后台能解决的事,不要交给前线。 沈漪谈到,只有不断追求一流的价值回报和久经考验的卓越品质,公司才能在回归保障的路上不动摇、不怀疑、不偏航。 他举例,至少在5—10年以内,互联网保险前端的销售替代不了传统的队伍。互联网销售产品的特点是什么?一是高频,二是低值,三是刚需,四是直观。但是保险业恰恰相反,低频次,高值,还不是刚需,也不直观,完全和互联网的产品对立。所以,各家互联网公司都是绕着外围转,没有一个真正切入主流带来业务的。但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后台运营当中,在承保、理赔层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大幅度提升效率,大幅度增加客户的体验,大幅度提升满意度。[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5:23
杨智呈:产品战略变革趋势和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杨智呈:产品战略变革趋势和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杨智呈 富德保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杨智呈发言主题为《寿险产品战略变革:依道还是因变?》。他系统梳理了寿险公司与寿险产品的发展演化历程,同时分析了寿险市场变化趋势,最后为寿险产品战略变革指明了方向。他认为,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行业,我国寿险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现在寿险市场发展迅速和变化多端,难免让人迷失方向。只有明确行业的使命和职责,才能认识和把握规律。寿险产品只是公司经营的一个要件,新旧产品演化都是因应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而发生。产品战略变革的趋势和规律,是可以预见和把握的。符合规律的变革是低风险的。 以下为发言内容: 寿险公司发展之道 寿险公司发展之道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 1.行业定位三角型。这可以看成是社会交易当中的交叉,从社会体系来看待商业保险,这时候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就凸现出来。从金融服务行业来看待保险行业,应该说保险资金是长期资本重要提供的。同时保险公司也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社会管理包括大病管理、养老服务、防灾减损、扶贫济困等等。 把一个行业公司分成三个体系来看,不同公司的选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三个体系的轻重、多少,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定位。 2.行业生态三角型。我们要注重三个角色来平衡,可能是更好、更多的生态责任者,但是在保险公司有三个方面,一是股东,资本的提供者,二是客户,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还一个是队伍,实际上做很多经营管理的总经理。这些人是利益相关者,三方利益统一非常重要,股东是要形成良好的治理机构,我们需要客户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优化、不断沟通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对稳定产能提升、管理不断提升,这三者之间是公司发展的小生态。 3.需求规划三角型。所谓的消费型保障需求,包括意外伤害、疾病医疗和定期寿险,另外是储蓄性保障需求,包括养老、健康、长期寿险,同时还有投资性资管需求。 4.客户关系三层次。怎么看待客户关系是一家公司的底蕴和深度的标志。简单来说,很多客户,就是一个业务交易、获益收入,也就只是收到钱,只是一个简单的金钱方面的往来,所以这种客户关系是比较浅的。我们很多客户是来自于银行,和银行关系是很密切的,但是和保险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这个简称“收到钱”。 另外,是要做好客户服务,要建立信息完整、统计及时、沟通有效,简称“收到人”。客户和保险公司关系是什么?可以进行深度的宣传教育、多次开拓、自觉推介,简称“收到心”。 5.行业模式三阶段。一个是以规模为中心,大家知道寿险公司,特别是以长期保险为主,以规模为中心的保险企业,成立前七年几乎都是亏损的,一定会以规模为导向的经营方针,目的是突破瓶颈、摊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小公司做大规模是天经地义的,为了摊薄成本。第二个阶段是以盈利为中心,以风控管理为主,实现全面风控管理,实现可持续盈利、强化价值管理。第三个阶段是风控为中心,成立12年以上,实现全风险管理,强化资本管理。 6.经营约束三角型。我们以前也面临过这个问题,很多保险公司不重视。自从强监管以后,发现这个问题突出,如何保持资本的突出性、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问题。在偿二代监管体系下,如何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确保新业务的可持续开展。如果中短续期业务和股权或房地产占比过高,会影响公司的流动性问题,可能会引发风险。另外过高的取得成本和投资回报率要求,容易侵蚀盈利能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7.经营成本三要素。现在很多公司开始关注所谓边际成本的问题。虽然大家说为什么要搞金融科技。将保险科技引到保险公司来,实际上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公司在实现规模经济以后,突然又发现业务增本和成本控制同步增长,业务增长成本降不下来,这时候边际成本比例过高,往往很多扩张还是通过增加机构、增加人员配置,还是保留原有的经营管理运营的方式,所以导致边际成本降不下来。 为什么IT和新保险科技有用,因为科技的力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零边际成本。也就是设计这套成本,基本上不增加多少干部,不会增加成本,所以这时候大家越来越关注边际成本的问题。当然边际成本也会涉及到固定成本的投入问题,这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回应的。 8.资本管理三要素。随着现在资本监管的力度在变化,很多经营行为大量、快速地消耗资本,很多新型的公司发现缺资本,资本的筹措和管理就有很大的影响,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三要素,资本消耗和占用管控。你所有价值展开和实现,要有实际经验和支撑并能覆盖资本成本。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防范重大风险,怎么能维持用实际金融,维持很多经营管理,特别是动态假设,这非常重要。 9.监管体系三要素。我们的是基于三支柱体系的,主要是资本管理,所谓的定量管理,然后是市场行为,以及信息披露等等,这个大家都知道。我认为公司经营发展必须要兼顾9方面,三要素的平衡,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非常平衡。 寿险产品演化之道 产品是为了服务于公司战略,产品实际上也有演化的一个规律。 首先产品怎么来分类,我们有一个叫PHIL的模型。 我自己画了保险图谱,全世界的保险产品基本都可以拉到这里面。其中要分成从投保人分红和不分红之间的关系,通过核算办法划分成传统和非传统。另外从体现保单价值是用实际资产来估值,还是用记帐账户来计息,这两个方面。分了以后,产品公司就明晰了,产生不同的风险和客户需求的不同、核算方式的不同、资本要求的不同。 实际上产品的演化历史不像以前的产品演化快,是经过了三个时期,从恢复期到营销期再到转型期。这些产品都会带来很大的不同,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到新的阶段,还是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三年以后才能到新的演化过程。 演化过程中,公司和客户会带来不同的挑战,对保险公司的挑战会带来很多新的风险,实际上这些风险目前逐步在体现,包括盈利不足、资产匹配存在的问题都会有所体现,不同产品产生的风险和盈利来源都会不同。 怎么回归本业,就是在明确保险本业、寿险本业是干什么的。 任何金融行业就是在管理现金流的,保险公司的本质特征在哪,与其他金融机构有何不同?简单讲叫热钱和冷钱来比喻。 一家公司钱流入和流出,如果主要是金融事件来驱动,就是生息、外汇变动、资产市场的变动、货币市场的变动驱动钱进去还是出来,这叫热钱。那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回归保障,现金流怎么走进,应该是靠社会事件和生意事件来驱动,也就是对流之前要交费,生老病死的时候这个叫做冷钱。退保事件是金融事件,按照社会事件和金融事件来,这就是回归本意。 寿险市场的变化趋势 寿险市场的变化趋势,也有主要几个特征。 1.回归保障、税优牵引 我们银行存款是世界上最多的,但它主要的动机还是在于医疗、养老、教育等等。这些方面需要变成相应的保证计划,希望有税收牵引,需要强制性的税收迁移。这是我们行业未来有两位数的长期增长很重要的点。 2.准则变更、监管升级 在新会计准则2021年起实施以后,对寿险行业具有颠覆性影响,因为它是颠覆性的变革。另外,资产负债管理会重塑我们资产管理策略,资产配置会越来越是固收的,你的投资还会受到限制,这个影响非常大。 另外,偿二代2期工程也会发生变化,会影响产品开发,影响公司预算能力。 3.服务延伸、价值经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去开展医养,这也是医养价值链条,需要促进医养服务来获得客人,通过保障盈利来补贴服务亏损。有些公司也开始这么做了,实际上通过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健康行为的大数据,这是一种服务,服务可能是免费甚至是赔钱,但是我获客,用保险产品来补贴,这也是可以的。 医养能力的服务建设非常重要,过去更多是融资比较多,这时候往往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债用资金和投入资金的问题,怎么应用科技的问题。 4.产销分离、销售改革 中介的崛起一定会导致产销分离,现在中介的优势在同步体现。中介优势是机构扁平化建设的成本要比传统公司低,投入产出快、轻资产。实际上销售制度的改革变动,肯定会造成监管压力。 另外传统渠道也需要优化,传统的代理人要优化建设,另外边际成本降不下来。银行代理产品出问题,过去保监会就处罚保险公司,现在同时处罚保险公司和银行。另外法人业务很多人不重视,在税优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举一个例子,将来很多个税,都由公司去处理这些事情,降低人家成本主能很好地获客,因此法人队伍的专业化很重要。 5.科技赋能、减员增效 科技创新,数字化战略,是所有主体必须要修课,但是必须要持续投入、要迭代创新、及时变现。保险科技是增加资本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改善边际成本、提升产能,还有一个方面是攻坚克难,要做好战略变革和创新管理,提升客户、干部和队伍的体验,体验至上,这个很重要。总体来说,这是下一步寿险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6.资产负债、长期匹配 负债端保障长期化、资产端组合固收化,现金流匹配管理与其他经营目标要相协调。现金流不等于收入,这之间怎么来协调,就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寿险产品战略变革 产品有什么变化的趋势,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干什么。消费型保障产品,不想把钱找回来了,赔付就赔付了,消费型保障产品,应该是刚需、高频、性价比竞争。流量来源的管理,通过战略联盟引流,微服务引流。比如说和一些体检机构等等合作,微服务引流等等。运营管理,要靠客户为中心,要场景化、体验至上。 储蓄性产品是说长期的,是指具有储蓄性成分的长期寿险、健康险和养老银险。保监会合并以后,原来保监会没有地县级机构,以后会有,对市场行为的监管一定会加强,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行为的约束,所以大家一定要看到这方面可能的变化。另外投资性的产品信托化,中短期会逐渐退出市场,现在市场一直在做,个别有前瞻投资能力的一直做得非常好,在中国很多银行销售的长期分红产品表现也很好,那都是真正的投资性产品。 健康保险会升级换代,把费用保障保险捆绑大病保险,无论是意外、疾病、失能等等,现在没有行业标准或者是国家认可标准,我们养老地产需要很好的匹配。养老方面我就不说了,医养、保障一体化,实际上对于保险公司跨界经营能力要求很高,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行业,我国寿险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发展迅速和变化多端,难免让人迷失方向。明确行业的使命和职责,才能认识和把握规律。寿险产品只是公司经营的一个要件,新旧产品演化都是因应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而发生变化和变因、变易。产品战略变革的趋势和规律,实际上是可以认识到的,它是简易的,是可以预见和把握的,符合规律的变革是是低风险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5:20
徐海峰:诚信是保险行业发展根基 险企文化建设核心
徐海峰:诚信是保险行业发展根基 险企文化建设核心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徐海峰 中国人寿副总裁徐海峰发言主题为《秉诚为基,因责而重》。他谈到,在今年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提出,全行业应全面把握当前面临形势,理解行业按照新发展理念主动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理解行业经历高速发展阶段后调整提升的节奏,理解高质量增长对人身保险发展的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理解全面转型将为行业打开的新天地。 他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2:56
李飞:未来保险机制应融入健康风险管理
李飞:未来保险机制应融入健康风险管理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李飞 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发言主题为《重构保险发展之道》。他表示,本届论坛以“依道·因变”为主题,引导行业深层次探讨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对保险业健康发展极具现实意义。他认为,在新形势下,首先要深化对保险本源内涵的认识,全面介入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参与、事后补偿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当前最紧要的是抓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大“势”;第三是要应用科技重构发展之道。 以下为发言内容: 如何适应新时代、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追寻新要求,是保险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依道·因变”既检保险业的眼界,更考验保险业的智慧。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坚持创新,循道谋势,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平稳致远。 首先,要深化对保险本源内涵的认识。注重管理方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保险业坚守本源并不意味着长期拘泥于常规。保险业的内涵应该是将保险贯穿于保险的全过程,使保险介入市场的事前防范、前中监管、事后管理,才能为保险业全面转型提供发力点,为保险业提供有效的突破。 其次,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黄洪副主席指出,寿险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中央政策的要求、外部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新技术革命的前沿趋势等,推动行业进行由内而外的全面转型。就寿险业而言,当前最紧要的是抓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大“势”。 第三,要应用科技重构发展之道。当前,以工业 4.0 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社会发展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基于上述思考,未来寿险业发展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一是将保险机制融入健康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使客户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用;二是引导客户关注个人健康、推动健康生活新方式,为全民健康开拓出一条健康管理新路径。寿险公司未来经营模式应当是以主动健康管理为核心,构建以保险+AI 科技+健康管理为支撑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新生态。这种跨界融合、智能运维、全天候监控的模式,不仅是健康管理业尚未触及的“无人区”,也是颠覆国内寿险业运营模式的新探索。 主动健康管理将承担三大角色:一是生命健康的维护者。通过可穿戴式设备和新技术,实现 365 天 24 小时对个人健康信息实时监测、健康状况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的闭环管理,使人们随时随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二是健康的财务规划者。利用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保险,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低廉化的保险产品,为健康长寿者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提供充足财务保障,为罹患重大疾病者提供充足的诊疗费用。三是主动健康管理意识的培育者。我国亚健康、慢性病人群庞大,直接原因是人们缺乏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管理意识。通过不间断的人体健康状态监控、健康运动管理、慢病咨询等,培养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成为关注身体健康的习惯养成者、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的塑造者、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者。[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1:36
王梓木:保险业应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现象
王梓木:保险业应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现象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王梓木 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梓木发言主题为《保险企业与社会价值》。他认为,社会企业应是保险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优秀企业要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保险企业应该在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平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正是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他呼吁保险企业高举“诚信”大旗,坚持社会价值导向,坚决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社会现象。将保险卖给需要的人,避免保险企业在社会价值上走偏,失信于社会。 以下为发言稿: 社会企业是以财务上可持续的方式追求某种社会目标的企业。社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利益,他们利用商业的方法和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何为企业“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指企业为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美好未来,通过创新技术、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社会价值主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探索以新视角、新路径、新产品实现公平与效率同步提升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主业上,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 优秀企业应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一个只会赚钱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从企业的成长史来看,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存在。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代表一家企业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贡献度。 优秀企业要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努力担负起社会责任,并且不断赋予其广泛和新鲜的内容,当前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业平台、拥抱科技革命、推动节能环保、促进环境友好、拓展绿色金融、大力扶贫济困、实现各类人群的平等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 社会企业在全球的演进 社会企业的起源 “社会企业”这个词的出现,源于世界各地有许多组织开始利用商业的力量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改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广泛使用。 英国是最早倡导社会企业的国家,也是目前公认的社会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早在1978 年,英国人Freer Spreckley就已正式提出“社会企业”这一名词。 英国有7万家社会企业,为经济贡献240亿英镑,雇佣了近100万员工。英国于2002年成立社会企业联盟,自2005年起,已有超过13000家社区利益公司成立。 如今,社会企业及社会投资在英国蔚然成风,其影响力辐射全球,成为英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顽疾,建立公正、包容、可持续性社会的有力协助。 社会企业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社会企业家的概念也是在近几年才被少部分人所了解,不管从理论、法律还是实践上来看,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至2017年,该论坛已举办三届,先后邀请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法国前总理萨科齐先生、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先生、全球著名投资家罗杰斯先生出席并担任演讲嘉宾。近期,还聘请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先生担任全球社会企业家联盟的名誉主席。 我受邀出席了2017年第三届、第四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并被聘为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联席主席。今年,我又被聘为本届轮值主席。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关于社会企业的观点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2015年全球社会企业家联盟举办的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曾提出—— 商业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商业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从而得到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这需要各企业主动思考周围的社会利益。 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这需要企业界的全心投入和共同努力,志向高远的企业往往会从长远的利益看问题,明白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利他,也不仅仅是为了慈善,他们知道行善本身就对企业有利。 追求社会价值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企业价值创造,已经不是简单地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是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一切价值创造。 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本份,是商业企业的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企业不能没有商业价值,否则就无法生存,但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向社会价值转变,是企业家精神的进步和企业内涵的升华,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历史责任。追求广泛的社会价值应当并且正在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价值创造中,更加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成为一种自然回馈。只考虑短期商业利益、忽视长远社会价值创造,企业经营就会“跑偏”,背离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最终失信于公众,引发诚信与道德危机,得不偿失。 商业价值会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不期而遇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革命到来的时期,企业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社会商机,产品和服务的潜在社会价值凸显。由此,对企业社会价值的判断和发掘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 那些曾被短期市场导向的企业视为不利的因素,对社会企业家或许是一种新的成长机遇。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不仅是企业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是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到新时代的要求。着眼于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往往不期而至。 美国亚马逊公司成立后亏损长达20年,近几年才开始盈利,但它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资本市场也给予其很高的估值,超过一万亿美元。 在中国,腾讯公司的利润远不及中国移动,但其市值为中国移动的近两倍。 社会影响力投资在海外的发展 在海外有一类投资被称为“社会影响力投资”,它是以社会价值为目标,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同时也是基于企业长远价值的投资。 社会影响力投资是“公益”和“私益”之间的和解地带。过去泾渭分明的“公益部门”和“私益部门”实现了跨界合作,共同用“商业之道”和“杠杆原理”来解决公益问题,同时也满足了“私益部门”资本逐利的商业诉求。 据美国沃顿商学院的资料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23万亿美元的影响力投资,这其中美国占了三分之一约8万亿,而8万亿美元几乎占美国全国管理资产总额的20%。美国一些影响力投资基金的夏普指数甚至优于巴菲特投资收益水平。 2012年,英国社会企业家联盟推动了英国“大社会资本”的启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社会投资银行。英国还出现了社会影响力债券。201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推出全球第一个“社会证券交易所”。 社会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兴起 影响力投资确定各种公益目标,但采取商业手段达成。注重影响力投资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 在中国,社会影响力投资尚处于萌芽和刚刚兴起的阶段,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保险、绿色证券、赤道银行)等都可以算作是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并且具有很深厚的商业价值,它通过企业的远期利润和品牌效益,使企业被更多的人民大众所信赖,从而走向更大的成功。 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华为要“做世界级企业,为人类服务”。 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 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 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即“保险姓保”。保险不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安宁。 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保险企业应该在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平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正是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 保险企业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都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功能。2017年,我国人身保险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118万亿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了10.6亿城乡居民;我国财产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和体现社会价值的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的比重大幅增加。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股权计划、债权计划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保险资金发挥金融稳定器的作用,熨平资本市场。 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 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植根于人民,服务百姓,做好主业,保障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保险企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体现。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各保险企业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续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将社会责任战略纳入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 保险企业结合主业,发展“普惠金融”,发挥商业保险优势,直面民生难题, 从解决社会管理痛点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保险与公益相通,“关爱”与“责任”并举。在社会公益方面,保险业持续回报社会、回馈公众,扶弱济困,造福社会。 保险不是投资挣大钱、挣快钱的行业,它服务于人民大众,天然具有社会公益色彩,更适合影响力投资。 保险企业的文化体现 保险企业应当高举“诚信”大旗,坚持社会价值导向,坚决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社会现象。 保险企业所承载的社会价值理念是:当风险将临时,企业可以重置,人们能够平等、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下去。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一方面为保险企业赋能,提高保险企业的效率和改善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也给保险企业提出巨大的挑战,考验保险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其着力点就在于保险企业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与方式的改变,但保险企业追求社会价值的根没有改变,而是进入了升级版。 将保险卖给需要的人,避免保险企业在社会价值上走偏,失信于社会。[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0:34
张迎宾:保险业应当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全面转型
张迎宾:保险业应当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全面转型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张迎宾 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发起人、保险文化杂志社社长张迎宾在致辞中表示,全面转型是行业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在这场触及灵魂的革命中,人身险业会面临思想的再造,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行为方式的根本变化,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保险企业既要“依道”而行,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也要“因势”而变,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不被变化的表象所迷惑,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谋求发展。 以下为发言实录: 在温暖如春的深秋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如画的西双版纳,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共同探讨中国保险业的文化品牌建设和千年发展大计。我谨代表保险文化杂志社,对出席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持续推进,监管秩序被重构,行业秩序也在被重构。穿透式监管之下,市场格局“马太效应”明显,部分险企业绩“断崖式”下滑,部分险企治理结构和领导班子也在不断变化。 另一方面,保险科技正在成为改变保险市场格局的最大变量。金融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市场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 变局已经到来,重构正在发生。中国保险业将走向何方? 即将过去的2018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经济周期性复苏在年初刚刚出现一些端倪,世界范围内的变动因素却纷至沓来,而且复杂多变。欧洲经济换挡调整,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在这样的大变局之年,全面转型或许是唯一的出路。正如银保监会黄洪副主席前不久在深圳强调的,“全面转型既是行业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是行业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在这场触及灵魂的革命中,人身险业会面临思想的再造,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行为方式的根本变化,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 问题是,转型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也干了很多年,效果为何不明显?全面转型到底要如何转?总体而言,转型既要依道而行,还要因势而变。但依何道,因何变?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 下面我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向各位大咖请教。 一、转型 何为转型?通俗地说,就是变换车道,抢占新的起跑点。对企业来说,就是变换经营模式,抢占市场机遇。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转型是常态,“要不要转”的问题已经让位于“何时转”。正确的判断首先应该来源于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深入洞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产品生命周期、市场成熟度、行业饱和度的清醒认识,同时还要认清政策形势的变化。世界总是波浪式发展,在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抓住机遇主动转型,就会抢占下一个发展高峰的先机;错过机遇被动转型,就会失去发展良机,处处被动。 其次要解决的是转型方向的问题,往哪儿转?这就要求对产业发展规律有深刻的把握,对可持续增长经营理念有明确的坚持。往产业链上最有价值的部分转,往最能提高经营效率的地方转,往最能节省时间、资源和成本的地方转,都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最后要解决的是转型操作的问题,怎么转?这最能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产品上转,由“制造”迈向“创造”;有的在渠道上转,由线下转到线上;有的在客户类型上转,由B2B转向B2C,或转向某一特定群体;有的在发展路线上转,由做产品和服务转向做行业平台,甚至做产业生态圈。 一旦决定转型,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对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革命。转型要付出成本,阵痛是难免的。转型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此时企业更应该于无声处反思内在,在觉醒中回归经营原点。只有沉下心来,内在够深,才能站得稳行得远。 转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涅槃重生。真正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在内省中不断检视自己的企业。 二、依道 古人讲,要依道而行。我认为道有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天道,第二人道,第三是商道,四是保险之道。 天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如日月之运转,如江河行大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四时有序。天下大道,恒久不变。大道既稳,万物遂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万物循环而永葆生机。对于天道人只有敬畏,不可改变。 人道做作为人的生存原则,是做人的标准。古人为我们总结的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字,这就是人道。遵守人道,人人尊敬;不守人道,人人弃之。 商道是经商之道,是经济规律,是市场法则。经商就得遵守商道,敬畏市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成就自身的价值。 保险之道,是保险行业的市场法则,是保险企业的经营法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保险就是风险管理,离开“保险姓保”这个道,保险将无以为道。 在这个四个层次中,保险之道处于最低层次,所以保险之道必须遵守天道、人道、商道,遵守自然法则,遵守人道、生命规律,遵守市场规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下的中国保险业,最缺的是思想和文化。对保险企业来说,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提供保障,这就是最大的“道”。 三、因势 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就是“势”:当前的态势、局面、趋势、方向。“识时务”就是知大势、知大体。 “势”也是“权力”,所以顺势则昌,逆势则亡。政府倡导什么,赶快跟上就赚钱。政府要反腐,顶风作浪,就必然被拿下。 “势”有大势和小势,国有国运,是大势;家有家道,是小势。大势决定一个时代,造就一批英杰;小势改变一个群体,一个人。大势就是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可以摧毁一切,也可以成就非凡。小势就是涓涓细流,遇坡而下,遇沟而聚,遇岩而跳,遇土而润,百转千回,不改方向。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者,善于辨势、乘势、借势,力之所至,势如破竹。商场称雄,势不可少,当先识势,以定大局,既而审势,顺势而为。“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唯有“做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纵横捭阖。 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谋势者,可行于天下! 四、变与不变 变与不变,是哲学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万物循环而永葆生机。 不变的是“道”,是理念、目标和原则;变的是“法术器”,是方法、技术和途径。在坚持理念、目标和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技术和途径,就不会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也不会为一次两次的挫折而乱了心智,反而可能还会享受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坚守善意、理性的价值观,以不变应万变,是道;以“法术器”应变化,是术。道存,是坚守;术变,是创新。既有坚守,又有创新,企业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企业的根基才立得正,是为“依道”。而用户的需求永远随着时代而变。企业必须紧跟用户“因势”而变,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才不会被变化的表象所迷惑,才能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谋求发展。 以上是我服务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对保险行业发展之道的一些观察、思考和总结。在此,我诚恳地邀请各位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为我国保险业的转型发展殚精竭虑,出谋献策。[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2日 10:21
2018中国保险年度慈善排行榜
2018中国保险年度慈善排行榜

  针对过去一年来中国保险企业的公益善举,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保险文化杂志社隆重推出《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论坛现场发布了2018年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及中国保险特色公益慈善奖。 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2018中国保险慈善榜十强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8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 2018中国保险爱心企业榜十强 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保险特色公益慈善奖 2018年度优秀公益品牌: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最佳公益传播奖: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公益项目: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 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详情]

保险大咖对话: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保险大咖对话: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下午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进入主题讨论环节。2018年,变局已经到来,重构正在发生,中国保险业将走向何方?什么是我们应该坚守不变的保险之道?我们如何因势而变?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和创新?这是当前行业亟待解答的问题,现场讨论所围绕的主题为“大变局形势下的依道与因变”。 对话由天安人寿多元行销部总经理王东主持。吉祥人寿总裁唐玉明、华贵人寿总经理刘卫平、华泰人寿常务副总经理李平坤、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等嘉宾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认真的讨论。生动幽默的主持语言,中正新异的嘉宾观点,引发现场与会嘉宾高度共鸣。这是一场心灵与思想碰撞的盛宴。 以下为发言内容: 唐玉明:五个关键词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中国解放以后中国保险业的开业了10年,中间又停了20年,改革开放以后又有了30年的变化。但是在这30年变化当中,主要是三件事,一是保险业经验不足,二是认识不够,三是出现了一些乱象。 保险行业越来越走向成熟,越来越像一个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险的经营之道还是回归本源、拥抱科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实股东、客户、员工,甚至是其他等等。 在一个新的变革形势之下,保险公司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给予推进?有几个关键词。 敬畏。要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客户,敬畏监管,包括要敬畏股东。 守本。一是守经营之本、二是行业之本、三是职业之本。作为职业经理人作为执行者和履职者,要秉承企业家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标。虽然我们不能全方位与先进的典范对标,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和提升,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精细。我们叫“三个担子”。 进化。要思考如何在当下先活下来,然后拥抱变化,慢慢形成核心竞争力。 刘卫平:立足贵州,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 华贵人寿是去年成立的,有几个特点。 第一,有政府监管局和股东的大力支持,这是一个福分,非常难得。 第二,有一个非常睿智的领头人,那就是汪振武董事长,他思路非常清晰,精力充沛,公司怎么去发展,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发展规划。 第三,战略非常清晰。华贵人寿定位为在产品和服务上轻型化的平台型公司。华贵人寿坚持价值理念,有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的管理,合理化的人才培养。同时对于成本控制、风险管理、集约化管理都制定了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第四,量体裁衣,减轻股东的压力,走一条低资本消耗的经营之路。 另外,华贵人寿只做“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要做第三方渠道产品与服务的坚实供应商。 李平坤:适应保险发展规律,慢也是快 “保险姓保”是保险发展的规律,适应保险发展规律,慢也是快;违反保险发展规律,快就是慢。 保险确实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发展。人的生老病死残都有风险,寿险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有数据统计1-8月份保险公司给付出去的健康险只占了医疗支出的2%,保险公司的赔付应该占10%才合理。 还有一个数据,我看到我们目前2017年中国人均寿险的支出是1957元,而同期人民可支配首付是2万5千多,正常的比例是15%—20%。“保险姓保”,保险里面空间非常大。 华泰人寿回归到了价值层面的发展模式,叫又好又快。同时已经做到了专业化、智能化、自主化、系统化等“四化”要求。智能不一定会颠覆这个行业,但一定会赋能这个行业。 再是自主化。自主化是业务渠道的概念。目前华泰人寿主要的问题是内勤驱动发展,外勤不够强。只有外勤发动起来,营业部经理当家作主,这样公司才会有机会。现在是单轮驱动,要变成内勤和外勤双轮驱动。 三是系统化。华泰有很多家门店,是允许做寿险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门店的创新确实给华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徐文虎:在监管合并大变局里抓紧转型 保险业从4月份开始监管变了,但是保险的发展没有停。监管合并了以后怎么办,大变局。 建议保险公司抓紧转型。现在是大变局,利用这个机会,正好转型。转型过程一直很长,要从原来的初型转为中型市场,就是竞争力市场。要主动转型,不要被动转型。转型的关键是提高保单的技术含量,提升技术能力,这是一个关键。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大公司迈得快,中小公司也有很多机会,建立一个新的起跑线。只要主动转型,抓住科技保险也好,抓住技术含量也好,提升保单也好,都是机会。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机会,“依道而行”也好,“因势而变”也好,提升经营能力。 在了解了保险监管的轨迹,了解了保险市场转型,今后转型最关键的一点是回归根本。抓住两条,一是保险保障本身的回归,二是抓住保险资本运转,这两点不能偏离,是前后关系,是联动的。要把国外好的发展经验、好的激励机制引进来,但是要改变成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详情]

沈漪:好的保险产品是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
沈漪:好的保险产品是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沈漪 太平人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漪发言主题为《不变与变,皆为初心》。他指出,当前保险行业面临转型阵痛,并处于发展焦虑中。但发展永远没有捷径,不论走得多快,都不能丢掉“灵魂”和“初心”。他认为,保险之本在保障,在延续爱与责任。保险企业要做客户认可的好产品、好服务、好公司。什么是好产品?不要机械的去区分理财型、保障型等等,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他指出,在监管大力倡导、媒体大力呼吁,大众有切身需求的情况下,为什么保险回归保障还是这么难?保险公司在徘徊,因为有KPI考核,有庞大的销售团队,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如果一夜之间放弃所有的理财产品,公司活不了。对于业务人员来讲,销售保障产品的技能非常高,保障产品理赔的时候要求的资料比较多,程序繁琐复杂。 他认为,好公司有三点特征:一是必须要交出一张漂亮财务答卷,数据很丑陋是不行的,仅凭情怀是不能向资本交差的;二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与众不同之处;三是公司围绕销售队伍运转,让他们轻装上阵,他们的压力只应该来自于客户。凡是后台能解决的事,不要交给前线。 沈漪谈到,只有不断追求一流的价值回报和久经考验的卓越品质,公司才能在回归保障的路上不动摇、不怀疑、不偏航。 他举例,至少在5—10年以内,互联网保险前端的销售替代不了传统的队伍。互联网销售产品的特点是什么?一是高频,二是低值,三是刚需,四是直观。但是保险业恰恰相反,低频次,高值,还不是刚需,也不直观,完全和互联网的产品对立。所以,各家互联网公司都是绕着外围转,没有一个真正切入主流带来业务的。但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后台运营当中,在承保、理赔层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大幅度提升效率,大幅度增加客户的体验,大幅度提升满意度。[详情]

杨智呈:产品战略变革趋势和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杨智呈:产品战略变革趋势和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杨智呈 富德保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杨智呈发言主题为《寿险产品战略变革:依道还是因变?》。他系统梳理了寿险公司与寿险产品的发展演化历程,同时分析了寿险市场变化趋势,最后为寿险产品战略变革指明了方向。他认为,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行业,我国寿险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现在寿险市场发展迅速和变化多端,难免让人迷失方向。只有明确行业的使命和职责,才能认识和把握规律。寿险产品只是公司经营的一个要件,新旧产品演化都是因应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而发生。产品战略变革的趋势和规律,是可以预见和把握的。符合规律的变革是低风险的。 以下为发言内容: 寿险公司发展之道 寿险公司发展之道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 1.行业定位三角型。这可以看成是社会交易当中的交叉,从社会体系来看待商业保险,这时候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就凸现出来。从金融服务行业来看待保险行业,应该说保险资金是长期资本重要提供的。同时保险公司也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社会管理包括大病管理、养老服务、防灾减损、扶贫济困等等。 把一个行业公司分成三个体系来看,不同公司的选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三个体系的轻重、多少,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定位。 2.行业生态三角型。我们要注重三个角色来平衡,可能是更好、更多的生态责任者,但是在保险公司有三个方面,一是股东,资本的提供者,二是客户,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还一个是队伍,实际上做很多经营管理的总经理。这些人是利益相关者,三方利益统一非常重要,股东是要形成良好的治理机构,我们需要客户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优化、不断沟通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对稳定产能提升、管理不断提升,这三者之间是公司发展的小生态。 3.需求规划三角型。所谓的消费型保障需求,包括意外伤害、疾病医疗和定期寿险,另外是储蓄性保障需求,包括养老、健康、长期寿险,同时还有投资性资管需求。 4.客户关系三层次。怎么看待客户关系是一家公司的底蕴和深度的标志。简单来说,很多客户,就是一个业务交易、获益收入,也就只是收到钱,只是一个简单的金钱方面的往来,所以这种客户关系是比较浅的。我们很多客户是来自于银行,和银行关系是很密切的,但是和保险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这个简称“收到钱”。 另外,是要做好客户服务,要建立信息完整、统计及时、沟通有效,简称“收到人”。客户和保险公司关系是什么?可以进行深度的宣传教育、多次开拓、自觉推介,简称“收到心”。 5.行业模式三阶段。一个是以规模为中心,大家知道寿险公司,特别是以长期保险为主,以规模为中心的保险企业,成立前七年几乎都是亏损的,一定会以规模为导向的经营方针,目的是突破瓶颈、摊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小公司做大规模是天经地义的,为了摊薄成本。第二个阶段是以盈利为中心,以风控管理为主,实现全面风控管理,实现可持续盈利、强化价值管理。第三个阶段是风控为中心,成立12年以上,实现全风险管理,强化资本管理。 6.经营约束三角型。我们以前也面临过这个问题,很多保险公司不重视。自从强监管以后,发现这个问题突出,如何保持资本的突出性、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问题。在偿二代监管体系下,如何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确保新业务的可持续开展。如果中短续期业务和股权或房地产占比过高,会影响公司的流动性问题,可能会引发风险。另外过高的取得成本和投资回报率要求,容易侵蚀盈利能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7.经营成本三要素。现在很多公司开始关注所谓边际成本的问题。虽然大家说为什么要搞金融科技。将保险科技引到保险公司来,实际上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公司在实现规模经济以后,突然又发现业务增本和成本控制同步增长,业务增长成本降不下来,这时候边际成本比例过高,往往很多扩张还是通过增加机构、增加人员配置,还是保留原有的经营管理运营的方式,所以导致边际成本降不下来。 为什么IT和新保险科技有用,因为科技的力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零边际成本。也就是设计这套成本,基本上不增加多少干部,不会增加成本,所以这时候大家越来越关注边际成本的问题。当然边际成本也会涉及到固定成本的投入问题,这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回应的。 8.资本管理三要素。随着现在资本监管的力度在变化,很多经营行为大量、快速地消耗资本,很多新型的公司发现缺资本,资本的筹措和管理就有很大的影响,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三要素,资本消耗和占用管控。你所有价值展开和实现,要有实际经验和支撑并能覆盖资本成本。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防范重大风险,怎么能维持用实际金融,维持很多经营管理,特别是动态假设,这非常重要。 9.监管体系三要素。我们的是基于三支柱体系的,主要是资本管理,所谓的定量管理,然后是市场行为,以及信息披露等等,这个大家都知道。我认为公司经营发展必须要兼顾9方面,三要素的平衡,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非常平衡。 寿险产品演化之道 产品是为了服务于公司战略,产品实际上也有演化的一个规律。 首先产品怎么来分类,我们有一个叫PHIL的模型。 我自己画了保险图谱,全世界的保险产品基本都可以拉到这里面。其中要分成从投保人分红和不分红之间的关系,通过核算办法划分成传统和非传统。另外从体现保单价值是用实际资产来估值,还是用记帐账户来计息,这两个方面。分了以后,产品公司就明晰了,产生不同的风险和客户需求的不同、核算方式的不同、资本要求的不同。 实际上产品的演化历史不像以前的产品演化快,是经过了三个时期,从恢复期到营销期再到转型期。这些产品都会带来很大的不同,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到新的阶段,还是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三年以后才能到新的演化过程。 演化过程中,公司和客户会带来不同的挑战,对保险公司的挑战会带来很多新的风险,实际上这些风险目前逐步在体现,包括盈利不足、资产匹配存在的问题都会有所体现,不同产品产生的风险和盈利来源都会不同。 怎么回归本业,就是在明确保险本业、寿险本业是干什么的。 任何金融行业就是在管理现金流的,保险公司的本质特征在哪,与其他金融机构有何不同?简单讲叫热钱和冷钱来比喻。 一家公司钱流入和流出,如果主要是金融事件来驱动,就是生息、外汇变动、资产市场的变动、货币市场的变动驱动钱进去还是出来,这叫热钱。那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回归保障,现金流怎么走进,应该是靠社会事件和生意事件来驱动,也就是对流之前要交费,生老病死的时候这个叫做冷钱。退保事件是金融事件,按照社会事件和金融事件来,这就是回归本意。 寿险市场的变化趋势 寿险市场的变化趋势,也有主要几个特征。 1.回归保障、税优牵引 我们银行存款是世界上最多的,但它主要的动机还是在于医疗、养老、教育等等。这些方面需要变成相应的保证计划,希望有税收牵引,需要强制性的税收迁移。这是我们行业未来有两位数的长期增长很重要的点。 2.准则变更、监管升级 在新会计准则2021年起实施以后,对寿险行业具有颠覆性影响,因为它是颠覆性的变革。另外,资产负债管理会重塑我们资产管理策略,资产配置会越来越是固收的,你的投资还会受到限制,这个影响非常大。 另外,偿二代2期工程也会发生变化,会影响产品开发,影响公司预算能力。 3.服务延伸、价值经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去开展医养,这也是医养价值链条,需要促进医养服务来获得客人,通过保障盈利来补贴服务亏损。有些公司也开始这么做了,实际上通过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健康行为的大数据,这是一种服务,服务可能是免费甚至是赔钱,但是我获客,用保险产品来补贴,这也是可以的。 医养能力的服务建设非常重要,过去更多是融资比较多,这时候往往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债用资金和投入资金的问题,怎么应用科技的问题。 4.产销分离、销售改革 中介的崛起一定会导致产销分离,现在中介的优势在同步体现。中介优势是机构扁平化建设的成本要比传统公司低,投入产出快、轻资产。实际上销售制度的改革变动,肯定会造成监管压力。 另外传统渠道也需要优化,传统的代理人要优化建设,另外边际成本降不下来。银行代理产品出问题,过去保监会就处罚保险公司,现在同时处罚保险公司和银行。另外法人业务很多人不重视,在税优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举一个例子,将来很多个税,都由公司去处理这些事情,降低人家成本主能很好地获客,因此法人队伍的专业化很重要。 5.科技赋能、减员增效 科技创新,数字化战略,是所有主体必须要修课,但是必须要持续投入、要迭代创新、及时变现。保险科技是增加资本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改善边际成本、提升产能,还有一个方面是攻坚克难,要做好战略变革和创新管理,提升客户、干部和队伍的体验,体验至上,这个很重要。总体来说,这是下一步寿险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6.资产负债、长期匹配 负债端保障长期化、资产端组合固收化,现金流匹配管理与其他经营目标要相协调。现金流不等于收入,这之间怎么来协调,就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寿险产品战略变革 产品有什么变化的趋势,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干什么。消费型保障产品,不想把钱找回来了,赔付就赔付了,消费型保障产品,应该是刚需、高频、性价比竞争。流量来源的管理,通过战略联盟引流,微服务引流。比如说和一些体检机构等等合作,微服务引流等等。运营管理,要靠客户为中心,要场景化、体验至上。 储蓄性产品是说长期的,是指具有储蓄性成分的长期寿险、健康险和养老银险。保监会合并以后,原来保监会没有地县级机构,以后会有,对市场行为的监管一定会加强,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行为的约束,所以大家一定要看到这方面可能的变化。另外投资性的产品信托化,中短期会逐渐退出市场,现在市场一直在做,个别有前瞻投资能力的一直做得非常好,在中国很多银行销售的长期分红产品表现也很好,那都是真正的投资性产品。 健康保险会升级换代,把费用保障保险捆绑大病保险,无论是意外、疾病、失能等等,现在没有行业标准或者是国家认可标准,我们养老地产需要很好的匹配。养老方面我就不说了,医养、保障一体化,实际上对于保险公司跨界经营能力要求很高,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行业,我国寿险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发展迅速和变化多端,难免让人迷失方向。明确行业的使命和职责,才能认识和把握规律。寿险产品只是公司经营的一个要件,新旧产品演化都是因应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而发生变化和变因、变易。产品战略变革的趋势和规律,实际上是可以认识到的,它是简易的,是可以预见和把握的,符合规律的变革是是低风险的。[详情]

徐海峰:诚信是保险行业发展根基 险企文化建设核心
徐海峰:诚信是保险行业发展根基 险企文化建设核心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徐海峰 中国人寿副总裁徐海峰发言主题为《秉诚为基,因责而重》。他谈到,在今年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提出,全行业应全面把握当前面临形势,理解行业按照新发展理念主动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理解行业经历高速发展阶段后调整提升的节奏,理解高质量增长对人身保险发展的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理解全面转型将为行业打开的新天地。 他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详情]

李飞:未来保险机制应融入健康风险管理
李飞:未来保险机制应融入健康风险管理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李飞 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发言主题为《重构保险发展之道》。他表示,本届论坛以“依道·因变”为主题,引导行业深层次探讨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对保险业健康发展极具现实意义。他认为,在新形势下,首先要深化对保险本源内涵的认识,全面介入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参与、事后补偿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当前最紧要的是抓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大“势”;第三是要应用科技重构发展之道。 以下为发言内容: 如何适应新时代、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追寻新要求,是保险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依道·因变”既检保险业的眼界,更考验保险业的智慧。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坚持创新,循道谋势,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平稳致远。 首先,要深化对保险本源内涵的认识。注重管理方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保险业坚守本源并不意味着长期拘泥于常规。保险业的内涵应该是将保险贯穿于保险的全过程,使保险介入市场的事前防范、前中监管、事后管理,才能为保险业全面转型提供发力点,为保险业提供有效的突破。 其次,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黄洪副主席指出,寿险业发展要紧紧围绕中央政策的要求、外部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新技术革命的前沿趋势等,推动行业进行由内而外的全面转型。就寿险业而言,当前最紧要的是抓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大“势”。 第三,要应用科技重构发展之道。当前,以工业 4.0 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社会发展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基于上述思考,未来寿险业发展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一是将保险机制融入健康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使客户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用;二是引导客户关注个人健康、推动健康生活新方式,为全民健康开拓出一条健康管理新路径。寿险公司未来经营模式应当是以主动健康管理为核心,构建以保险+AI 科技+健康管理为支撑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新生态。这种跨界融合、智能运维、全天候监控的模式,不仅是健康管理业尚未触及的“无人区”,也是颠覆国内寿险业运营模式的新探索。 主动健康管理将承担三大角色:一是生命健康的维护者。通过可穿戴式设备和新技术,实现 365 天 24 小时对个人健康信息实时监测、健康状况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的闭环管理,使人们随时随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二是健康的财务规划者。利用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保险,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低廉化的保险产品,为健康长寿者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提供充足财务保障,为罹患重大疾病者提供充足的诊疗费用。三是主动健康管理意识的培育者。我国亚健康、慢性病人群庞大,直接原因是人们缺乏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管理意识。通过不间断的人体健康状态监控、健康运动管理、慢病咨询等,培养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成为关注身体健康的习惯养成者、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的塑造者、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者。[详情]

王梓木:保险业应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现象
王梓木:保险业应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现象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王梓木 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梓木发言主题为《保险企业与社会价值》。他认为,社会企业应是保险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优秀企业要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保险企业应该在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平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正是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他呼吁保险企业高举“诚信”大旗,坚持社会价值导向,坚决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社会现象。将保险卖给需要的人,避免保险企业在社会价值上走偏,失信于社会。 以下为发言稿: 社会企业是以财务上可持续的方式追求某种社会目标的企业。社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利益,他们利用商业的方法和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何为企业“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指企业为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美好未来,通过创新技术、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社会价值主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探索以新视角、新路径、新产品实现公平与效率同步提升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主业上,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 优秀企业应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一个只会赚钱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从企业的成长史来看,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存在。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代表一家企业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贡献度。 优秀企业要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努力担负起社会责任,并且不断赋予其广泛和新鲜的内容,当前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业平台、拥抱科技革命、推动节能环保、促进环境友好、拓展绿色金融、大力扶贫济困、实现各类人群的平等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 社会企业在全球的演进 社会企业的起源 “社会企业”这个词的出现,源于世界各地有许多组织开始利用商业的力量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改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广泛使用。 英国是最早倡导社会企业的国家,也是目前公认的社会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早在1978 年,英国人Freer Spreckley就已正式提出“社会企业”这一名词。 英国有7万家社会企业,为经济贡献240亿英镑,雇佣了近100万员工。英国于2002年成立社会企业联盟,自2005年起,已有超过13000家社区利益公司成立。 如今,社会企业及社会投资在英国蔚然成风,其影响力辐射全球,成为英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顽疾,建立公正、包容、可持续性社会的有力协助。 社会企业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社会企业家的概念也是在近几年才被少部分人所了解,不管从理论、法律还是实践上来看,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至2017年,该论坛已举办三届,先后邀请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法国前总理萨科齐先生、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先生、全球著名投资家罗杰斯先生出席并担任演讲嘉宾。近期,还聘请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先生担任全球社会企业家联盟的名誉主席。 我受邀出席了2017年第三届、第四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并被聘为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联席主席。今年,我又被聘为本届轮值主席。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关于社会企业的观点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2015年全球社会企业家联盟举办的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曾提出—— 商业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商业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从而得到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这需要各企业主动思考周围的社会利益。 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这需要企业界的全心投入和共同努力,志向高远的企业往往会从长远的利益看问题,明白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利他,也不仅仅是为了慈善,他们知道行善本身就对企业有利。 追求社会价值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企业价值创造,已经不是简单地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是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一切价值创造。 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本份,是商业企业的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企业不能没有商业价值,否则就无法生存,但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向社会价值转变,是企业家精神的进步和企业内涵的升华,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历史责任。追求广泛的社会价值应当并且正在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价值创造中,更加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成为一种自然回馈。只考虑短期商业利益、忽视长远社会价值创造,企业经营就会“跑偏”,背离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最终失信于公众,引发诚信与道德危机,得不偿失。 商业价值会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不期而遇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革命到来的时期,企业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社会商机,产品和服务的潜在社会价值凸显。由此,对企业社会价值的判断和发掘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 那些曾被短期市场导向的企业视为不利的因素,对社会企业家或许是一种新的成长机遇。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不仅是企业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是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到新时代的要求。着眼于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往往不期而至。 美国亚马逊公司成立后亏损长达20年,近几年才开始盈利,但它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资本市场也给予其很高的估值,超过一万亿美元。 在中国,腾讯公司的利润远不及中国移动,但其市值为中国移动的近两倍。 社会影响力投资在海外的发展 在海外有一类投资被称为“社会影响力投资”,它是以社会价值为目标,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同时也是基于企业长远价值的投资。 社会影响力投资是“公益”和“私益”之间的和解地带。过去泾渭分明的“公益部门”和“私益部门”实现了跨界合作,共同用“商业之道”和“杠杆原理”来解决公益问题,同时也满足了“私益部门”资本逐利的商业诉求。 据美国沃顿商学院的资料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23万亿美元的影响力投资,这其中美国占了三分之一约8万亿,而8万亿美元几乎占美国全国管理资产总额的20%。美国一些影响力投资基金的夏普指数甚至优于巴菲特投资收益水平。 2012年,英国社会企业家联盟推动了英国“大社会资本”的启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社会投资银行。英国还出现了社会影响力债券。201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推出全球第一个“社会证券交易所”。 社会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兴起 影响力投资确定各种公益目标,但采取商业手段达成。注重影响力投资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 在中国,社会影响力投资尚处于萌芽和刚刚兴起的阶段,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保险、绿色证券、赤道银行)等都可以算作是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并且具有很深厚的商业价值,它通过企业的远期利润和品牌效益,使企业被更多的人民大众所信赖,从而走向更大的成功。 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华为要“做世界级企业,为人类服务”。 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 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 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即“保险姓保”。保险不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安宁。 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保险企业应该在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平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正是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 保险企业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都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功能。2017年,我国人身保险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118万亿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了10.6亿城乡居民;我国财产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和体现社会价值的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的比重大幅增加。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股权计划、债权计划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保险资金发挥金融稳定器的作用,熨平资本市场。 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 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植根于人民,服务百姓,做好主业,保障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保险企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体现。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各保险企业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续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将社会责任战略纳入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 保险企业结合主业,发展“普惠金融”,发挥商业保险优势,直面民生难题, 从解决社会管理痛点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保险与公益相通,“关爱”与“责任”并举。在社会公益方面,保险业持续回报社会、回馈公众,扶弱济困,造福社会。 保险不是投资挣大钱、挣快钱的行业,它服务于人民大众,天然具有社会公益色彩,更适合影响力投资。 保险企业的文化体现 保险企业应当高举“诚信”大旗,坚持社会价值导向,坚决扭转“误导消费”和“理赔难”的不良社会现象。 保险企业所承载的社会价值理念是:当风险将临时,企业可以重置,人们能够平等、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下去。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一方面为保险企业赋能,提高保险企业的效率和改善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也给保险企业提出巨大的挑战,考验保险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其着力点就在于保险企业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与方式的改变,但保险企业追求社会价值的根没有改变,而是进入了升级版。 将保险卖给需要的人,避免保险企业在社会价值上走偏,失信于社会。[详情]

张迎宾:保险业应当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全面转型
张迎宾:保险业应当依道而行、因势而变、全面转型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依道·因变”。 本届论坛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保险文化杂志社主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赞助,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珠海市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保险生活杂志、深圳市品牌学会、天雁商学院联合承办。 张迎宾 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发起人、保险文化杂志社社长张迎宾在致辞中表示,全面转型是行业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在这场触及灵魂的革命中,人身险业会面临思想的再造,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行为方式的根本变化,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保险企业既要“依道”而行,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也要“因势”而变,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不被变化的表象所迷惑,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谋求发展。 以下为发言实录: 在温暖如春的深秋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如画的西双版纳,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共同探讨中国保险业的文化品牌建设和千年发展大计。我谨代表保险文化杂志社,对出席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持续推进,监管秩序被重构,行业秩序也在被重构。穿透式监管之下,市场格局“马太效应”明显,部分险企业绩“断崖式”下滑,部分险企治理结构和领导班子也在不断变化。 另一方面,保险科技正在成为改变保险市场格局的最大变量。金融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市场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 变局已经到来,重构正在发生。中国保险业将走向何方? 即将过去的2018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经济周期性复苏在年初刚刚出现一些端倪,世界范围内的变动因素却纷至沓来,而且复杂多变。欧洲经济换挡调整,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在这样的大变局之年,全面转型或许是唯一的出路。正如银保监会黄洪副主席前不久在深圳强调的,“全面转型既是行业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是行业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在这场触及灵魂的革命中,人身险业会面临思想的再造,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行为方式的根本变化,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 问题是,转型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也干了很多年,效果为何不明显?全面转型到底要如何转?总体而言,转型既要依道而行,还要因势而变。但依何道,因何变?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 下面我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向各位大咖请教。 一、转型 何为转型?通俗地说,就是变换车道,抢占新的起跑点。对企业来说,就是变换经营模式,抢占市场机遇。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转型是常态,“要不要转”的问题已经让位于“何时转”。正确的判断首先应该来源于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深入洞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产品生命周期、市场成熟度、行业饱和度的清醒认识,同时还要认清政策形势的变化。世界总是波浪式发展,在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抓住机遇主动转型,就会抢占下一个发展高峰的先机;错过机遇被动转型,就会失去发展良机,处处被动。 其次要解决的是转型方向的问题,往哪儿转?这就要求对产业发展规律有深刻的把握,对可持续增长经营理念有明确的坚持。往产业链上最有价值的部分转,往最能提高经营效率的地方转,往最能节省时间、资源和成本的地方转,都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最后要解决的是转型操作的问题,怎么转?这最能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产品上转,由“制造”迈向“创造”;有的在渠道上转,由线下转到线上;有的在客户类型上转,由B2B转向B2C,或转向某一特定群体;有的在发展路线上转,由做产品和服务转向做行业平台,甚至做产业生态圈。 一旦决定转型,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对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革命。转型要付出成本,阵痛是难免的。转型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此时企业更应该于无声处反思内在,在觉醒中回归经营原点。只有沉下心来,内在够深,才能站得稳行得远。 转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涅槃重生。真正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在内省中不断检视自己的企业。 二、依道 古人讲,要依道而行。我认为道有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天道,第二人道,第三是商道,四是保险之道。 天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如日月之运转,如江河行大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四时有序。天下大道,恒久不变。大道既稳,万物遂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万物循环而永葆生机。对于天道人只有敬畏,不可改变。 人道做作为人的生存原则,是做人的标准。古人为我们总结的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字,这就是人道。遵守人道,人人尊敬;不守人道,人人弃之。 商道是经商之道,是经济规律,是市场法则。经商就得遵守商道,敬畏市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成就自身的价值。 保险之道,是保险行业的市场法则,是保险企业的经营法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保险就是风险管理,离开“保险姓保”这个道,保险将无以为道。 在这个四个层次中,保险之道处于最低层次,所以保险之道必须遵守天道、人道、商道,遵守自然法则,遵守人道、生命规律,遵守市场规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下的中国保险业,最缺的是思想和文化。对保险企业来说,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提供保障,这就是最大的“道”。 三、因势 有句古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就是“势”:当前的态势、局面、趋势、方向。“识时务”就是知大势、知大体。 “势”也是“权力”,所以顺势则昌,逆势则亡。政府倡导什么,赶快跟上就赚钱。政府要反腐,顶风作浪,就必然被拿下。 “势”有大势和小势,国有国运,是大势;家有家道,是小势。大势决定一个时代,造就一批英杰;小势改变一个群体,一个人。大势就是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可以摧毁一切,也可以成就非凡。小势就是涓涓细流,遇坡而下,遇沟而聚,遇岩而跳,遇土而润,百转千回,不改方向。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者,善于辨势、乘势、借势,力之所至,势如破竹。商场称雄,势不可少,当先识势,以定大局,既而审势,顺势而为。“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唯有“做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纵横捭阖。 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谋势者,可行于天下! 四、变与不变 变与不变,是哲学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万物循环而永葆生机。 不变的是“道”,是理念、目标和原则;变的是“法术器”,是方法、技术和途径。在坚持理念、目标和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技术和途径,就不会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也不会为一次两次的挫折而乱了心智,反而可能还会享受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坚守善意、理性的价值观,以不变应万变,是道;以“法术器”应变化,是术。道存,是坚守;术变,是创新。既有坚守,又有创新,企业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始终如一地关注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企业的根基才立得正,是为“依道”。而用户的需求永远随着时代而变。企业必须紧跟用户“因势”而变,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才不会被变化的表象所迷惑,才能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谋求发展。 以上是我服务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对保险行业发展之道的一些观察、思考和总结。在此,我诚恳地邀请各位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为我国保险业的转型发展殚精竭虑,出谋献策。[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