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从互联网到互信网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 | |
   9:00-9:30 |  签到 |
   9:30-9:35 |  开场致辞  高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
   9:35-9:40 |  致辞  张勤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国际核能院院士 |
   9:40-10:00 |  主题演讲: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  杨凯生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
   10:00-10:10 |  宣布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区块链筹委会成立  黄检良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 |
   10:10-10:30 |  主题演讲:政府大数据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思考  潘锋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 |
   10:30-10:50 |  主题演讲:政务与监管业务区块链应用的关键问题探讨  陈钟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网络与软件安全保障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10:50-11:00 |  课题发布:数字经济研究  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
   11:00-11:20 |  主题演讲:区块链应用的监管  高西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
   11:20-12:00 |  圆桌论坛:区块链行业应用  主持人:何一平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高西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潘锋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  陈钟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网络与软件安全保障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安京 科蓝软件董事长 |
   12:00-14:00 |  午餐 |
   14:00-14:20 |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数据治理  郑保卫 科蓝软件首席数据架构师 |
   14:20-14:40 |  主题演讲:区块链技术的思考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
   14:40-15:40 |  圆桌论坛:区块链技术发展  主持人: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郑保卫 科蓝软件首席数据架构师<  陈昌 纸贵科技CTO  孙万松 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秘书长 |
   15:40-16:00 |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互联网产业结合  朱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
   16:00-16:20 |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数字经济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
   16:20-17:00 |  圆桌论坛:区块链资本运作  主持人:邓永强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朱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郭宇航 星合资本董事长  潘友林 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 |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科蓝软件首席数据架构师郑保卫以“区块链与数据治理”为题发表演讲。 郑保卫表示,数据在上链之前就应该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要有统一的管控。可能大家觉得理解数据标准有点困难,其实这就跟普通话一样,因为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方言,这个方言仅限于这个系统内部来使用,要让它成为全企业级、全行业级,其实难度很大,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或行业支持其实很难。 至于数据质量问题,郑保卫指出,是指上链之前和上链之后的对数据的监控。我们需要有良好的机制来保障链上的数据是符合标准、符合规范和规则的。 另外,一旦发现已经上链的数据是有问题的,该怎么去解决?区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的,如果不可篡改的数据出现了质量问题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现在在一个应用系统里,数据出了一点问题都可以改,但是区块链不能改,这该怎么办? 还有,数据一旦上链,上链之后又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谁去解决?谁又应该对这个事情负责? 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保障区块链应用里数据的准确性,协助解决上述的问题,郑保卫表示。[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钟以“政务与监管业务中区块链应用的关键问题探讨”为题发表演讲。 陈钟表示,过去的账本是中心化需备份,易篡改不透明,和区块链点对点抗毁坏、防篡改、全透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共享式分布式账本还有三个基本问题。 1、谁来记账 2、如何确保记账的正确 3、访问权限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如果说区块链的根本创新是一种记账科技的演化,我们看到它可以称作在会计学意义上500年来的一次颠覆性创新,因为我们今天用的复式账本的技术,是在1490年意大利时期所发明出来的。 我们银行的业务,今天经济所有的活动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方式来做的,在它早期只有单式账本的情况。 为什么分布式账本很重要? 1、能传递价值。 2、构造一个可信的技术(这是传递价值再进一步演化)。 英国政府首先表示,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产生的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它有机会变革公共与私营服务的实现方式,并通过广泛的应用场景去提高生产力。 陈钟指出,分布式账本在目前的技术承载下,的确有一个应用场景的判断,有些场景比较合适上链,有些则不太合适上链。目前政务和监管业务是适合上链的,主要在于政务和监管需要区块链共享、去媒介、去中介等特性。[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高西庆出席论坛并以“区块链应用的监管”为主题发表演讲。 高西庆表示,区块链是一个能够改变人类命运和生产关系的重大科学发展。区块链虽然标榜去中心化,但他仍然希望区块链发展能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更多认可。他呼吁监管部门加深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填补监管缝隙,将区块链技术和政府公共治理结合起来,创造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使我国在区块链技术上不丧失全球规则的制定权。[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出席论坛并以“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 杨凯生指出,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重视。 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区块链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关于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了ICO。但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对区块链看法的差异,目前国内一些“炒币人”已经转战国外,这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 以下是文字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好! 区块链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各种说法不少。有人说区块链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社会经济颠覆性变革的引擎,也有人说区块链的发展如不能把握好风险,不仅可能造成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失范。总之,各种声音纷繁交错。总的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人们开始逐渐冷静下来开始从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今年4月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并邀请我担任中心的联席理事长。当时我在成立仪式上说过,研究中心背靠清华大学和经管学院这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研究水平的高等学府、经济金融研究基地,我们一方面应该在区块链的技术领域努力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也应该带头保持一种冷静、平实的态度,就广大公众、社会各界对区块链最关心的问题,努力作出合乎科学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解释和宣传,不要让区块链越说越玄乎、越来越看不明白。我感到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个中心的工作方向。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长时间在金融系统工作,对区块链技术研究不深、了解很浅,借今天这个机会,只是把自己的一些观点,简要的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希望能听到大家更为内行、更有价值的意见。 一、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其中具有某种代表性的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它在几个方面的优势或者说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人们常说的去中心化,当然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把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私有链概括为去中心化,我认为还应该继续讨论。现在通常说的去中心化指的是数据存储不集中于一个中心系统,而是存放在各个结点上;二是公开透明,每个人发起的交易信息都可以被链上的其他人看到。这个可以理解为它具有“实时全网直播”的一种效果,从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十分值得关注;三是上了链的数据难以篡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可以说是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发布就难以被任何人干预、修改和删除。当然,区块链的深层次内容还不止这些。正因为这些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和理念,区块链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这几年来它不仅成了投资者们热衷追捧的一个重点,也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兴趣。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区块链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产业模式,由此也正在带来不少方面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作为区块链组成部分的三种形式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使用的范围存在不小的差异。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到系统中读取数据、发起交易、竞争记账的区块链,它应用得最早、影响范围较大的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最近一些日子,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大家也一定看到了。通过这一轮比特币的暴跌,人们对所谓代币要取代法定货币,所谓中央银行即将消失的说法,一定会认识得更清楚一些了。与公有链有所不同的另一种区块链就是私有链,是指写入权限完全在一个组织的手里,所有参与的结点受到控制的一种区块链。当然这是不是完全符合人们通常所追求的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无中心的“先进性”特征就值得研究了。第三种联盟链,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私有,是指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结点,共同来记录和使用数据。总的看来,公有链眼下除了代币之外还没有真正看到广泛适用于商用领域的其它实例,目前对于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更多的是在私有链和联盟链方面的探索。 这里我想举个案例,就是工商银行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贵州的脱贫攻坚任务不轻,工作量很大,同时贵州也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全省超过3000亿的脱贫攻坚基金,要通过300多个单位运作,惠及到近500万的贫困人口和众多项目承担单位。工商银行和贵州省政府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和信息互信,联合创新共建了一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有效推进了扶贫工作,尤其是扶贫资金管理中的“透明”和“精准”。这是一个有益的也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重视 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万能的,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一个节点上就会停止下来。区块链当然也不是万能的。前不久曾经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区块链的功能应用,也强调了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我赞同那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在这里我也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目前区块链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同时,这些年的行业实践也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有问题的,例如以各种“区块链代币”解决法定货币的问题,甚至想用“去中心化”思维完全取代政府职能,类似这种欲以某种技术来解决社会和制度问题的想法是难以落地实现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区块链的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前一阶段有人曾就这个问题作过研究并提出过一些观点,我也是有同感的。这里说的审计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审计。关于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这需不需要经由认定,由谁来认定,有没有可能认定,等等,这些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了ICO。但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对区块链看法的差异,目前国内一些“炒币人”已经转战国外,这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行业监管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区块链技术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技术路线仍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现有已开展的应用探索后续也可能面临底层架构升级等问题。结合业界的相关实践,我们认为在商业领域,特别是金融业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在实际决策和实施中统筹考虑业务适用性、技术成熟度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找到区块链的最佳适用场景。在节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真的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更高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所以从实际出发,区块链当前还只是更多适用于跨机构业务合作以及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例如,采用平等开放的联盟链应用模式,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有利于业务推广及某些业务生态环境的建立。在应用场景探索及试点过程中,目前可能还是要将重点先聚焦在并发度不高、吞吐量较小、信息敏感度低的轻量级业务场景,今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再逐步用于其他业务场景。 二是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没有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例如,是否需要考虑采用硬件加密方式进行信息加固,如何有效管控智能合约的安全漏洞风险,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检索及分析技术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标准还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核心是区块链的主导权问题,实际情况已经表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一些不同业务领域的核心企业均希望控制相应区块链创新的底层平台的主导权,以便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仅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路线,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更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信息数据垄断,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制约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良性拓展。 三是要充分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在实践当中,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系统性能和处理效率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节点性能和共识机制等因素,比特币、以太币目前处理速度和银行记账系统每秒万级以上的处理效率相比,还相差太远。不彻底解决系统效率问题,区块链还是只能局限在低频应用中,无法快速普及到真实世界里的大量商用场景。 四、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 总体看,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的初期,尚未完全定型,各方面仍有待不断改进及完善,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很多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客观、平静的态度,面对区块链这样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实践是检验它的最好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研究储备,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心态,从实际业务痛点出发,积极稳妥的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立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法治体系、监管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呵护和推动数字经济模式下各类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创新和技术的迭代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任何想通过炒作一些概念就瞬间暴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有害的。[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出席论坛并以“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 杨凯生对区块链提出了三点自己的理解。 杨凯生表示,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区块链作为一种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记账技术,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区块链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产业模式,由此也正在带来不少方面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但是,杨凯生指出,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以重视。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应该注意到,区块链的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 同时,杨凯生还指出了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如何找到区块链的最佳适用场景。在节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真的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更高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二是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没有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三是要充分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在实践当中,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系统性能和处理效率是一个大问题。 最后,杨凯生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仍然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 但他也提醒公众,任何想通过炒作一些概念就瞬间暴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有害的。 以下是文字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好! 区块链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各种说法不少。有人说区块链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社会经济颠覆性变革的引擎,也有人说区块链的发展如不能把握好风险,不仅可能造成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失范。总之,各种声音纷繁交错。总的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人们开始逐渐冷静下来开始从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今年4月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并邀请我担任中心的联席理事长。当时我在成立仪式上说过,研究中心背靠清华大学和经管学院这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研究水平的高等学府、经济金融研究基地,我们一方面应该在区块链的技术领域努力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也应该带头保持一种冷静、平实的态度,就广大公众、社会各界对区块链最关心的问题,努力作出合乎科学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解释和宣传,不要让区块链越说越玄乎、越来越看不明白。我感到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个中心的工作方向。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长时间在金融系统工作,对区块链技术研究不深、了解很浅,借今天这个机会,只是把自己的一些观点,简要的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希望能听到大家更为内行、更有价值的意见。 一、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其中具有某种代表性的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它在几个方面的优势或者说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人们常说的去中心化,当然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把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私有链概括为去中心化,我认为还应该继续讨论。现在通常说的去中心化指的是数据存储不集中于一个中心系统,而是存放在各个结点上;二是公开透明,每个人发起的交易信息都可以被链上的其他人看到。这个可以理解为它具有“实时全网直播”的一种效果,从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十分值得关注;三是上了链的数据难以篡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可以说是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发布就难以被任何人干预、修改和删除。当然,区块链的深层次内容还不止这些。正因为这些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和理念,区块链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这几年来它不仅成了投资者们热衷追捧的一个重点,也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兴趣。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区块链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产业模式,由此也正在带来不少方面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作为区块链组成部分的三种形式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使用的范围存在不小的差异。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到系统中读取数据、发起交易、竞争记账的区块链,它应用得最早、影响范围较大的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最近一些日子,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大家也一定看到了。通过这一轮比特币的暴跌,人们对所谓代币要取代法定货币,所谓中央银行即将消失的说法,一定会认识得更清楚一些了。与公有链有所不同的另一种区块链就是私有链,是指写入权限完全在一个组织的手里,所有参与的结点受到控制的一种区块链。当然这是不是完全符合人们通常所追求的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无中心的“先进性”特征就值得研究了。第三种联盟链,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私有,是指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结点,共同来记录和使用数据。总的看来,公有链眼下除了代币之外还没有真正看到广泛适用于商用领域的其它实例,目前对于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更多的是在私有链和联盟链方面的探索。 这里我想举个案例,就是工商银行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贵州的脱贫攻坚任务不轻,工作量很大,同时贵州也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全省超过3000亿的脱贫攻坚基金,要通过300多个单位运作,惠及到近500万的贫困人口和众多项目承担单位。工商银行和贵州省政府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和信息互信,联合创新共建了一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有效推进了扶贫工作,尤其是扶贫资金管理中的“透明”和“精准”。这是一个有益的也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重视 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万能的,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一个节点上就会停止下来。区块链当然也不是万能的。前不久曾经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区块链的功能应用,也强调了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我赞同那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在这里我也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目前区块链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同时,这些年的行业实践也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有问题的,例如以各种“区块链代币”解决法定货币的问题,甚至想用“去中心化”思维完全取代政府职能,类似这种欲以某种技术来解决社会和制度问题的想法是难以落地实现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区块链的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前一阶段有人曾就这个问题作过研究并提出过一些观点,我也是有同感的。这里说的审计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审计。关于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这需不需要经由认定,由谁来认定,有没有可能认定,等等,这些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了ICO。但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对区块链看法的差异,目前国内一些“炒币人”已经转战国外,这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行业监管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区块链技术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技术路线仍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现有已开展的应用探索后续也可能面临底层架构升级等问题。结合业界的相关实践,我们认为在商业领域,特别是金融业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在实际决策和实施中统筹考虑业务适用性、技术成熟度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找到区块链的最佳适用场景。在节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真的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更高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所以从实际出发,区块链当前还只是更多适用于跨机构业务合作以及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例如,采用平等开放的联盟链应用模式,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有利于业务推广及某些业务生态环境的建立。在应用场景探索及试点过程中,目前可能还是要将重点先聚焦在并发度不高、吞吐量较小、信息敏感度低的轻量级业务场景,今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再逐步用于其他业务场景。 二是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没有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例如,是否需要考虑采用硬件加密方式进行信息加固,如何有效管控智能合约的安全漏洞风险,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检索及分析技术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标准还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核心是区块链的主导权问题,实际情况已经表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一些不同业务领域的核心企业均希望控制相应区块链创新的底层平台的主导权,以便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仅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路线,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更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信息数据垄断,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制约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良性拓展。 三是要充分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在实践当中,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系统性能和处理效率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节点性能和共识机制等因素,比特币、以太币目前处理速度和银行记账系统每秒万级以上的处理效率相比,还相差太远。不彻底解决系统效率问题,区块链还是只能局限在低频应用中,无法快速普及到真实世界里的大量商用场景。 四、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 总体看,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的初期,尚未完全定型,各方面仍有待不断改进及完善,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很多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客观、平静的态度,面对区块链这样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实践是检验它的最好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研究储备,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心态,从实际业务痛点出发,积极稳妥的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立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法治体系、监管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呵护和推动数字经济模式下各类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创新和技术的迭代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任何想通过炒作一些概念就瞬间暴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有害的。 [详情]
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 —— 从互联网到互信网 一、会议背景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和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基因编辑等同列为需要“超前布局”的“战略性前沿技术”。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区块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领域创新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或地区发布了区块链政策及指导意见,开展对区块链产业链布局。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加强区块链、量子通信、大数据认知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技术深度融合。未来,区块链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为了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将汇聚全球资本、区块链产业生态企业、媒体等众多资源,聚焦技术革新、市场机会和产业促进力量,共同探讨塑造中国及全球金融科技新生态。 二、会议方案 (一)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5日(周日) (二)会议地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芯际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筹) 协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 (四)会议议程 9:00-9:30 签到 9:30-9:40 开场致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 9:40-10:00 主题演讲:区块链应用的监管 高西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10:00-10:20 主题演讲: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 杨凯生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10:20-10:40 主题演讲 潘 锋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 10:40-11:00 主题演讲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11:00-11:10 宣布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区块链筹委会成立 黄检良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 11:10-11:20 课题发布:数字经济研究 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11:20-12:00 圆桌论坛:区块链行业应用 主持人:何平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高西庆 清华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吴晓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潘 锋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王安京 科蓝软件董事长 12:00-14:00 午餐 14:00-14:20 主题演讲: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实践探索 唐今阳 科蓝软件副总裁 14:20-14:40 主题演讲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14:40-15:40 圆桌论坛:区块链技术发展 主持人: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唐今阳 科蓝软件副总裁 陈 昌 纸贵科技CTO 15:40-16:00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互联网产业结合 朱 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16:00-16:00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数字经济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16:20-17:00 圆桌论坛:区块链资本运作 主持人:邓永强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朱 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郭宇航 星合资本董事长 潘友林 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 (五)嘉宾名单(按出场顺序排列): 高西庆 清华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杨凯生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潘 锋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大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黄检良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 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何一平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吴晓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王安京 科蓝软件董事长 唐今阳 科蓝软件副总裁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陈 昌 纸贵科技CTO 朱 岩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邓永强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郭宇航 星合资本董事长 潘友林 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 [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科蓝软件首席数据架构师郑保卫以“区块链与数据治理”为题发表演讲。 郑保卫表示,数据在上链之前就应该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要有统一的管控。可能大家觉得理解数据标准有点困难,其实这就跟普通话一样,因为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方言,这个方言仅限于这个系统内部来使用,要让它成为全企业级、全行业级,其实难度很大,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或行业支持其实很难。 至于数据质量问题,郑保卫指出,是指上链之前和上链之后的对数据的监控。我们需要有良好的机制来保障链上的数据是符合标准、符合规范和规则的。 另外,一旦发现已经上链的数据是有问题的,该怎么去解决?区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的,如果不可篡改的数据出现了质量问题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现在在一个应用系统里,数据出了一点问题都可以改,但是区块链不能改,这该怎么办? 还有,数据一旦上链,上链之后又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谁去解决?谁又应该对这个事情负责? 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保障区块链应用里数据的准确性,协助解决上述的问题,郑保卫表示。[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钟以“政务与监管业务中区块链应用的关键问题探讨”为题发表演讲。 陈钟表示,过去的账本是中心化需备份,易篡改不透明,和区块链点对点抗毁坏、防篡改、全透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共享式分布式账本还有三个基本问题。 1、谁来记账 2、如何确保记账的正确 3、访问权限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如果说区块链的根本创新是一种记账科技的演化,我们看到它可以称作在会计学意义上500年来的一次颠覆性创新,因为我们今天用的复式账本的技术,是在1490年意大利时期所发明出来的。 我们银行的业务,今天经济所有的活动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方式来做的,在它早期只有单式账本的情况。 为什么分布式账本很重要? 1、能传递价值。 2、构造一个可信的技术(这是传递价值再进一步演化)。 英国政府首先表示,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产生的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它有机会变革公共与私营服务的实现方式,并通过广泛的应用场景去提高生产力。 陈钟指出,分布式账本在目前的技术承载下,的确有一个应用场景的判断,有些场景比较合适上链,有些则不太合适上链。目前政务和监管业务是适合上链的,主要在于政务和监管需要区块链共享、去媒介、去中介等特性。[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高西庆出席论坛并以“区块链应用的监管”为主题发表演讲。 高西庆表示,区块链是一个能够改变人类命运和生产关系的重大科学发展。区块链虽然标榜去中心化,但他仍然希望区块链发展能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更多认可。他呼吁监管部门加深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填补监管缝隙,将区块链技术和政府公共治理结合起来,创造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使我国在区块链技术上不丧失全球规则的制定权。[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出席论坛并以“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 杨凯生指出,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重视。 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区块链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关于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了ICO。但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对区块链看法的差异,目前国内一些“炒币人”已经转战国外,这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 以下是文字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好! 区块链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各种说法不少。有人说区块链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社会经济颠覆性变革的引擎,也有人说区块链的发展如不能把握好风险,不仅可能造成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失范。总之,各种声音纷繁交错。总的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人们开始逐渐冷静下来开始从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今年4月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并邀请我担任中心的联席理事长。当时我在成立仪式上说过,研究中心背靠清华大学和经管学院这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研究水平的高等学府、经济金融研究基地,我们一方面应该在区块链的技术领域努力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也应该带头保持一种冷静、平实的态度,就广大公众、社会各界对区块链最关心的问题,努力作出合乎科学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解释和宣传,不要让区块链越说越玄乎、越来越看不明白。我感到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个中心的工作方向。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长时间在金融系统工作,对区块链技术研究不深、了解很浅,借今天这个机会,只是把自己的一些观点,简要的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希望能听到大家更为内行、更有价值的意见。 一、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其中具有某种代表性的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它在几个方面的优势或者说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人们常说的去中心化,当然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把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私有链概括为去中心化,我认为还应该继续讨论。现在通常说的去中心化指的是数据存储不集中于一个中心系统,而是存放在各个结点上;二是公开透明,每个人发起的交易信息都可以被链上的其他人看到。这个可以理解为它具有“实时全网直播”的一种效果,从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十分值得关注;三是上了链的数据难以篡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可以说是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发布就难以被任何人干预、修改和删除。当然,区块链的深层次内容还不止这些。正因为这些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和理念,区块链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这几年来它不仅成了投资者们热衷追捧的一个重点,也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兴趣。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区块链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产业模式,由此也正在带来不少方面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作为区块链组成部分的三种形式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使用的范围存在不小的差异。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到系统中读取数据、发起交易、竞争记账的区块链,它应用得最早、影响范围较大的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最近一些日子,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大家也一定看到了。通过这一轮比特币的暴跌,人们对所谓代币要取代法定货币,所谓中央银行即将消失的说法,一定会认识得更清楚一些了。与公有链有所不同的另一种区块链就是私有链,是指写入权限完全在一个组织的手里,所有参与的结点受到控制的一种区块链。当然这是不是完全符合人们通常所追求的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无中心的“先进性”特征就值得研究了。第三种联盟链,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私有,是指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结点,共同来记录和使用数据。总的看来,公有链眼下除了代币之外还没有真正看到广泛适用于商用领域的其它实例,目前对于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更多的是在私有链和联盟链方面的探索。 这里我想举个案例,就是工商银行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贵州的脱贫攻坚任务不轻,工作量很大,同时贵州也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全省超过3000亿的脱贫攻坚基金,要通过300多个单位运作,惠及到近500万的贫困人口和众多项目承担单位。工商银行和贵州省政府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和信息互信,联合创新共建了一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有效推进了扶贫工作,尤其是扶贫资金管理中的“透明”和“精准”。这是一个有益的也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重视 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万能的,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一个节点上就会停止下来。区块链当然也不是万能的。前不久曾经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区块链的功能应用,也强调了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我赞同那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在这里我也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目前区块链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同时,这些年的行业实践也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有问题的,例如以各种“区块链代币”解决法定货币的问题,甚至想用“去中心化”思维完全取代政府职能,类似这种欲以某种技术来解决社会和制度问题的想法是难以落地实现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区块链的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前一阶段有人曾就这个问题作过研究并提出过一些观点,我也是有同感的。这里说的审计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审计。关于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这需不需要经由认定,由谁来认定,有没有可能认定,等等,这些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了ICO。但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对区块链看法的差异,目前国内一些“炒币人”已经转战国外,这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行业监管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区块链技术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技术路线仍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现有已开展的应用探索后续也可能面临底层架构升级等问题。结合业界的相关实践,我们认为在商业领域,特别是金融业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在实际决策和实施中统筹考虑业务适用性、技术成熟度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找到区块链的最佳适用场景。在节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真的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更高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所以从实际出发,区块链当前还只是更多适用于跨机构业务合作以及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例如,采用平等开放的联盟链应用模式,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有利于业务推广及某些业务生态环境的建立。在应用场景探索及试点过程中,目前可能还是要将重点先聚焦在并发度不高、吞吐量较小、信息敏感度低的轻量级业务场景,今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再逐步用于其他业务场景。 二是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没有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例如,是否需要考虑采用硬件加密方式进行信息加固,如何有效管控智能合约的安全漏洞风险,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检索及分析技术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标准还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核心是区块链的主导权问题,实际情况已经表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一些不同业务领域的核心企业均希望控制相应区块链创新的底层平台的主导权,以便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仅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路线,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更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信息数据垄断,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制约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良性拓展。 三是要充分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在实践当中,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系统性能和处理效率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节点性能和共识机制等因素,比特币、以太币目前处理速度和银行记账系统每秒万级以上的处理效率相比,还相差太远。不彻底解决系统效率问题,区块链还是只能局限在低频应用中,无法快速普及到真实世界里的大量商用场景。 四、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 总体看,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的初期,尚未完全定型,各方面仍有待不断改进及完善,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很多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客观、平静的态度,面对区块链这样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实践是检验它的最好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研究储备,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心态,从实际业务痛点出发,积极稳妥的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立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法治体系、监管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呵护和推动数字经济模式下各类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创新和技术的迭代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任何想通过炒作一些概念就瞬间暴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有害的。[详情]
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会议旨在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出席论坛并以“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 杨凯生对区块链提出了三点自己的理解。 杨凯生表示,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区块链作为一种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记账技术,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区块链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产业模式,由此也正在带来不少方面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但是,杨凯生指出,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以重视。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应该注意到,区块链的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 同时,杨凯生还指出了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如何找到区块链的最佳适用场景。在节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真的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更高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二是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没有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三是要充分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在实践当中,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系统性能和处理效率是一个大问题。 最后,杨凯生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仍然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 但他也提醒公众,任何想通过炒作一些概念就瞬间暴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有害的。 以下是文字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好! 区块链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各种说法不少。有人说区块链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社会经济颠覆性变革的引擎,也有人说区块链的发展如不能把握好风险,不仅可能造成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失范。总之,各种声音纷繁交错。总的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人们开始逐渐冷静下来开始从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今年4月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并邀请我担任中心的联席理事长。当时我在成立仪式上说过,研究中心背靠清华大学和经管学院这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研究水平的高等学府、经济金融研究基地,我们一方面应该在区块链的技术领域努力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也应该带头保持一种冷静、平实的态度,就广大公众、社会各界对区块链最关心的问题,努力作出合乎科学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解释和宣传,不要让区块链越说越玄乎、越来越看不明白。我感到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个中心的工作方向。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长时间在金融系统工作,对区块链技术研究不深、了解很浅,借今天这个机会,只是把自己的一些观点,简要的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希望能听到大家更为内行、更有价值的意见。 一、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其中具有某种代表性的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库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它在几个方面的优势或者说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人们常说的去中心化,当然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把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私有链概括为去中心化,我认为还应该继续讨论。现在通常说的去中心化指的是数据存储不集中于一个中心系统,而是存放在各个结点上;二是公开透明,每个人发起的交易信息都可以被链上的其他人看到。这个可以理解为它具有“实时全网直播”的一种效果,从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十分值得关注;三是上了链的数据难以篡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可以说是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发布就难以被任何人干预、修改和删除。当然,区块链的深层次内容还不止这些。正因为这些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和理念,区块链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这几年来它不仅成了投资者们热衷追捧的一个重点,也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兴趣。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管理、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区块链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产业模式,由此也正在带来不少方面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作为区块链组成部分的三种形式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使用的范围存在不小的差异。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到系统中读取数据、发起交易、竞争记账的区块链,它应用得最早、影响范围较大的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最近一些日子,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大家也一定看到了。通过这一轮比特币的暴跌,人们对所谓代币要取代法定货币,所谓中央银行即将消失的说法,一定会认识得更清楚一些了。与公有链有所不同的另一种区块链就是私有链,是指写入权限完全在一个组织的手里,所有参与的结点受到控制的一种区块链。当然这是不是完全符合人们通常所追求的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无中心的“先进性”特征就值得研究了。第三种联盟链,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私有,是指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结点,共同来记录和使用数据。总的看来,公有链眼下除了代币之外还没有真正看到广泛适用于商用领域的其它实例,目前对于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更多的是在私有链和联盟链方面的探索。 这里我想举个案例,就是工商银行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贵州的脱贫攻坚任务不轻,工作量很大,同时贵州也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全省超过3000亿的脱贫攻坚基金,要通过300多个单位运作,惠及到近500万的贫困人口和众多项目承担单位。工商银行和贵州省政府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和信息互信,联合创新共建了一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有效推进了扶贫工作,尤其是扶贫资金管理中的“透明”和“精准”。这是一个有益的也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万能的,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和风险隐患应予重视 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万能的,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一个节点上就会停止下来。区块链当然也不是万能的。前不久曾经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区块链的功能应用,也强调了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我赞同那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在这里我也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目前区块链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一是区块链的广泛适用性和商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虽然不少的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区块链领域,但距离真正的在多领域普及、深度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同时,这些年的行业实践也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有问题的,例如以各种“区块链代币”解决法定货币的问题,甚至想用“去中心化”思维完全取代政府职能,类似这种欲以某种技术来解决社会和制度问题的想法是难以落地实现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区块链的本质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其优势必须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场景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审计性不足。前一阶段有人曾就这个问题作过研究并提出过一些观点,我也是有同感的。这里说的审计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审计。关于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主要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关创新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所有特性,还是仅利用了区块链的部分技术,甚至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块链技术内容,仅仅是挂着区块链的旗号。也就是对某一种业务处理方式究竟是否能称之为区块链,这方面还没有业界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更没有规范的监管管理手段。第二层意思是当区块链掌握在特定组织或部分人手中时(包括公有链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技术的中立性、不可篡改等等基本特性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这需不需要经由认定,由谁来认定,有没有可能认定,等等,这些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三是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在区块链应用最为广泛的金融领域中,有一段时间以“币圈”为代表的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是严重存在的,如不加以治理,很有可能引发重大风险。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了ICO。但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各个国家对区块链看法的差异,目前国内一些“炒币人”已经转战国外,这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行业监管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区块链技术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技术路线仍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现有已开展的应用探索后续也可能面临底层架构升级等问题。结合业界的相关实践,我们认为在商业领域,特别是金融业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在实际决策和实施中统筹考虑业务适用性、技术成熟度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找到区块链的最佳适用场景。在节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真的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更高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所以从实际出发,区块链当前还只是更多适用于跨机构业务合作以及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例如,采用平等开放的联盟链应用模式,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有利于业务推广及某些业务生态环境的建立。在应用场景探索及试点过程中,目前可能还是要将重点先聚焦在并发度不高、吞吐量较小、信息敏感度低的轻量级业务场景,今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再逐步用于其他业务场景。 二是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传统技术架构在业务支持、风险管理、监管合规和系统兼容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没有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例如,是否需要考虑采用硬件加密方式进行信息加固,如何有效管控智能合约的安全漏洞风险,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检索及分析技术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标准还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核心是区块链的主导权问题,实际情况已经表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一些不同业务领域的核心企业均希望控制相应区块链创新的底层平台的主导权,以便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仅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路线,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更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信息数据垄断,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制约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良性拓展。 三是要充分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在实践当中,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系统性能和处理效率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节点性能和共识机制等因素,比特币、以太币目前处理速度和银行记账系统每秒万级以上的处理效率相比,还相差太远。不彻底解决系统效率问题,区块链还是只能局限在低频应用中,无法快速普及到真实世界里的大量商用场景。 四、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 总体看,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的初期,尚未完全定型,各方面仍有待不断改进及完善,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很多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客观、平静的态度,面对区块链这样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实践是检验它的最好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研究储备,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心态,从实际业务痛点出发,积极稳妥的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立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法治体系、监管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呵护和推动数字经济模式下各类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创新和技术的迭代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任何想通过炒作一些概念就瞬间暴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有害的。 [详情]
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 —— 从互联网到互信网 一、会议背景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和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基因编辑等同列为需要“超前布局”的“战略性前沿技术”。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区块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领域创新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或地区发布了区块链政策及指导意见,开展对区块链产业链布局。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加强区块链、量子通信、大数据认知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技术深度融合。未来,区块链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为了积极促进和合理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BAC 2018区块链应用大会将汇聚全球资本、区块链产业生态企业、媒体等众多资源,聚焦技术革新、市场机会和产业促进力量,共同探讨塑造中国及全球金融科技新生态。 二、会议方案 (一)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5日(周日) (二)会议地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芯际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筹) 协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 (四)会议议程 9:00-9:30 签到 9:30-9:40 开场致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 9:40-10:00 主题演讲:区块链应用的监管 高西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10:00-10:20 主题演讲:区块链构建金融新生态 杨凯生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10:20-10:40 主题演讲 潘 锋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 10:40-11:00 主题演讲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11:00-11:10 宣布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区块链筹委会成立 黄检良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 11:10-11:20 课题发布:数字经济研究 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11:20-12:00 圆桌论坛:区块链行业应用 主持人:何平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高西庆 清华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吴晓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潘 锋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王安京 科蓝软件董事长 12:00-14:00 午餐 14:00-14:20 主题演讲: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实践探索 唐今阳 科蓝软件副总裁 14:20-14:40 主题演讲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14:40-15:40 圆桌论坛:区块链技术发展 主持人: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唐今阳 科蓝软件副总裁 陈 昌 纸贵科技CTO 15:40-16:00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互联网产业结合 朱 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16:00-16:00 主题演讲:区块链与数字经济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16:20-17:00 圆桌论坛:区块链资本运作 主持人:邓永强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朱 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郭宇航 星合资本董事长 潘友林 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 (五)嘉宾名单(按出场顺序排列): 高西庆 清华法学院教授、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杨凯生 经济学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潘 锋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大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 黄检良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 戴卫国 芯际科技CEO 何一平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吴晓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王安京 科蓝软件董事长 唐今阳 科蓝软件副总裁 杨保华 超级账本全球技术委员、甲骨文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陈 昌 纸贵科技CTO 朱 岩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邓永强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郭宇航 星合资本董事长 潘友林 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 [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