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安排

  • 5月6日

  • 5月7日

  • 5月8日

  • 5月9日

  • 20:30-22:00

    商业论坛
    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刘畅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张文中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
    宋怡明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教授

  • 08:30-10:00

    创投主题论坛
    方爱之 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兼CEO
    李丰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
    龙宇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及管理合伙人
    Mike Vernal 红杉资本合伙人
    张乐天 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

    20:30-22:00

    国际化主题论坛
    傅高义 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荣休教授
    傅立民 美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柯伟林 哈佛大学中国基金主席

  • 20:30-22:00

    医疗主题论坛
    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欧雷强 百济神州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尹旭东 诺华制药亚太中东和非洲区负责人
    叶志敏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学教授
    张黎刚 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
    Debora Spar 哈佛商学院在线高级副院长

  • 20:30-22:00

    金融论坛
    楼继伟,前财政部长、中投与社保理事长
    Rajeev Mittal,富达国际亚太地区负责人
    Larry Summers,前美国财政部长、前哈佛大学校长
    屠光绍,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Andrew Tilton, 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高盛
    朱云来,前中金公司CEO
    Richar Cooper 哈佛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

最新新闻

朱云来:长期封闭还能保持世界第一,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朱云来:长期封闭还能保持世界第一,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演讲。 朱云来表示,在过去,中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拼命生产和学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的需求也在增加,而随着财富的增加,如何进行财富管理的问题便需要去思考,金融开放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过去因为大家都担心金融风险,一开始比较谨慎、比较慢。但是反过来说,金融虽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如果管好了金融,就可以有很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好处”,朱云来强调。 另外,因为有了外国资本的进入,也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机会。 “如果说前40年的改革开放还只是中国长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阶段要改造、要升级,经济要更加开放,走向世界”,朱云来称,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企业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和提升的机会,市场也在扩展。 “如果大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开放的,才能给更多人带来更多好处,很少有一个国家说可以自己长期封闭,还能够保持世界第一,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朱云来也承认,开放就有风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积极地朝着这个方向循序渐进,通过实践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各国要共存,还是要能够互利共赢。有争议、有分歧不可怕,只要不是说我们总要去想到用战争作为解决的办法,只要不是战争,剩下的就是和平。和平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讨”,朱云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说让别的国家第一,都是本国第一。“既然都是本国第一,咱们就是要协商,总是能够发现互利共赢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就可以积极地去做。暂时有分歧的东西,我们可以暂时放一放”。[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9日 22:01
屠光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要制约开放
屠光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要制约开放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演讲。 201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新一轮的金融开放”,屠光绍认为,这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时间上来看是加快开放、开放提速。“我过去曾经在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都工作过,这一轮开放的举措,有的其实是我们在金融开放过程当中一直想推进的,而且也有很多内容都是我们国外的同行期待已久的、呼吁已久的。这一次应该说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面,从2018年到现在,实际上各种开放都在大大提速、大大加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屠光绍说。 第二,从范围上来看,中国金融开放的领域大大扩展了。“这种全方位开放会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因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功能的提升。另外,它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方面,有了全面的开放,国际化进程极大地加快,所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效率和能力都会带来新的提升”。 第三,从开放的程度上看,是“深度开放”、“制度开放”。屠光绍认为,制度开放包括了法制、法规、监管,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公平、公正、投资人的保护等等方面,中国的金融生态正进一步地按照国际标准来完善。这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稳定的发展,夯实基础。“因为只有制度建设了,才具有基础性、长远性”。 第四,开放的动机、目的是以开放促进合作。“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善不光对中国经济很重要,对全球的金融稳定、合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金融开放既是为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为全球做贡献”,屠光绍表示。 “上海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它必然能够反映这个新兴市场的诉求,从而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更好地与纽约、伦敦等其它金融中心形成更好的互动,然后有更多的合作,这样对于全球金融的发展、全球金融的稳定,促进全球金融的合作,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开放是一个是促进全球合作的开放”,他说。 在其看来,金融领域的开放大大推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历程,而国际化又恰恰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因此意义非常重要。 至于金融开放会带来金融风险的争论,屠光绍表示,金融就是和风险打交道,应防范的是系统性的风险或区域性风险,“如果这个风险不能很好地防范,就会对整个金融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损害。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它最初生的阶段,管理好这些风险,防止小的风险变成系统性的风险”。 但“开放是不是就一定会带来大的金融风险?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屠光绍说,这取决于把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开放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所必须要开放,防范风险不是制约开放,但是开放的过程当中又必须防范好风险,保持金融的稳定,这样实现开放和金融稳定、防范风险良性的循环”。[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9日 21:48
楼继伟:国际资本进入有利于改善中国股市的风格
楼继伟:国际资本进入有利于改善中国股市的风格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演讲。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为什么会放缓 楼继伟表示,中国坚定地维护全球化,经济是高度开放的。特别是加入WTO之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外商准入等领域,开放力度非常大。但他也承认,与上述领域相比,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有所放缓。 在楼继伟看来,这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有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些亚洲国家大受损失。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亚洲国家接受了上次危机的教训,对资本账户加强了管理,主要是管制短期跨境的资金的流动,从而在第二次国际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 “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更小,而且通过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全球的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9年和2010年都贡献了全球增长率的50%以上”,楼继伟称,正是受两次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普遍对金融开放变得十分谨慎,采取“小步放开准入”的策略。 而在2016年后,中国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开放的力度,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加快了。近两年,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准入条件不断放宽,时间表一再提前。 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意义 第一点,金融开放会带来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这一点同贸易开放与外资一样都会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楼继伟说,中国正在治理金融过度混业经营和过度杠杆化的时期,先进的基于风险管理的经营服务和理念,是与中国的政策目标相契合的。 第二点,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效率。在其看来,中国经济已经深刻地融入了全球,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自身境外的分支机构加快相关产业链的服务,既有利于控制风险,而且又维护了产业链的完整性。“相同的道理,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应更大步地走向世界,现在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走得不够”。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需要共同开发。楼继伟称,中国有全球最高的储蓄率,占40%。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民营企业活跃,70%的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提供的,这些都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高储蓄率才有投资,中等收入阶层才会有多样化的需求,老龄化会给保险业带来机会,企业的创新需求需要VC/PE的服务。而仅仅是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是不充分的,需要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第四,国际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改善中国股市的风格。楼继伟表示,中国股市的个人活跃投资者有5000多万户,往往“追涨杀跌”,而机构投资者不多,但平均收益率远远高于散户。“我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时候,委托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年化收益率平均都高于基准200到300个基点,这在发达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他强调,虽然股市当中,散户化的风格近来有所改善,但仍有一个过程,优秀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会加速去散户化的进程,吸引更多的散户参与委托,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第五,中国的金融市场与主要市场相关性小,有利于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有两点,人民币的汇率相对稳定,不像一些大宗商品国家是顺周期性的汇率。再例如本次疫情以来,美国股票市场数次熔断,其它市场随之大幅度波动,而中国市场是影响最小的,这样的话就特别有利于组合投资者分散风险。而且我们目前对股市、债市、VC/PE的全面开放,对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各种机会。 第六,大幅度的金融开放并不等于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楼继伟表示,“金融开放”会放开资本账户的一些项目,但是资金跨境短期快速流动,是国民经济的不安定因素,至今没有学者证明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经济体有任何积极作用。“新的扩大开放的措施大幅度简化了对金融机构利润汇出的管理,其实本质上利润汇出是属于经常项下的,但是并没有鼓励短期跨境的流动。这也是汲取了我一开始讲到的两次国际危机的深刻教训,同时对反洗钱、反恐融资是强化的”。 “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改革开放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基于风险评估机制基础之上的坚定决策,也是针对反全球化的逆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联系,使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楼继伟说。[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9日 21:28
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上,陈东升、俞敏洪、张文中都说了些什么?
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上,陈东升、俞敏洪、张文中都说了些什么?

  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上,陈东升、俞敏洪、张文中、田溯宁和刘畅都说了些什么?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5月6日,2020年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开幕,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董事刘畅分享了他们对当下商业格局的思考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以下为分享内容精编。 陈东升:未来对健康、科技的拥抱会深刻改变企业的经营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家充分展现了家国情怀和应有的担当。亚布力论坛的民营企业家们在疫情中积极作为,无论是最初的从国外运送物资回国,还是后续的支援全球疫情,都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国际担当。民营企业家反应最迅速,特别是在早期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病毒过程中,民营企业在防护物资的组织和支援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件事情是,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一次大流行病传播,一方面,这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对于全球流行病的防治,目前并没有全球的治理结构共同对付,所以这也是人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和挑战。 我认为,新冠病毒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企业。最核心的改变就是,整个社会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和数据化,所以我们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搬到了线上。未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远程视频会议形式会成为一个长久的方式保留下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降低企业成本,特别加速了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对互联网的运用。这个加速也会加快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给整个传统企业带来组织变革,流程变革,销售方式、销售形式,包括培训形式的变革,会大大提高社会效率,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变化。 这次的疫情也让大家认识到,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比黄金还重要,泰康保险集团作为一个大健康生态体系,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的医院、养老社区、健康生态体系、健康保险发挥了作用,一季度泰康在线互联网保险、健康险增长了200%。同时,中国最大的连锁口腔集团——泰康拜博集团,在全国有200多家医院和诊所,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后,我们有两个月没有一分收入,我们整个口腔集团亏损了2个亿,所以在疫情中,泰康的保险业务得到了发展,但实体医疗受到了重创,虽然我们在非典时期得到了经验教训,但这一次仍然没有逃过这场大灾难。我相信,通过非典、通过新冠病毒,整个人类都会聪明起来。实际上,从非典到新冠病毒,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流行病,如埃博拉、禽流感,但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未来,对健康、对科技的拥抱,会深刻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经营方式。 俞敏洪:未来五年会有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出现 疫情使得全世界的学生只能待在家里学习,这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革命。 首先,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夜之间所有的学生都要在线上课,所以当时我们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告诉家长,我们在线下没法开课,所以会退钱或者将上课时间顺延。二是告诉所有家长和孩子,教学转到线上。我们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新东方老师是分两批的,一批是地面老师、一批是线上老师。在线的老师在新东方是少数,只有几百人;而地面老师我们有4万人,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转到线上,在没有办法当面培训、很多老师回到山区和农村过年,甚至一些老师的电脑都没带回去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在四五天之内配齐这些设备并且训练老师在线上课的技巧。 我们还面临第三个问题,就是在线的平台。因为新东方的量非常大,一天有150万学生要上课,还要跟学生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其他任何一家平台,几乎没法支撑新东方这种体量的上课体系。新东方自己有一个线上平台,当时我们一天最多只能支撑5万人左右上课,所以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要将平台承载量从5万人上升为100多万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我们最后还是扛了下来,而且只有10%左右的家长和孩子退出了平台。可以说,在培训机构中,新东方的应对最成功。 总的来说,这个革命性变化就是:一夜之间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突然开始在线上课;紧接着出现了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体会不到线上上课的好处,到体会到线上上课的好处,当然也体会到了它的坏处;最后到家长从不得不接受到开始接受的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大家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在线教育革命。 实际上,后续有两大影响会出现:第一:技术对教育的渗透以及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变成了一个常规状态、正常状态。也就是说,技术加快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且跟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结合,最后二者密不可分。这对未来有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从开始以走到教室上课为核心,变成了线下和线上双重平台和双重核心。我认为线上不会消灭线下,病毒过去以后,大家还会回到地面教学。地面也不可能消灭线上。这在教育领域中,可以说是一场超级革命。而且这个超级革命,一次性渗透到了中国的农村和山区。 其次,未来五年之内,我们可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看到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出现,包括教育平台、教育直播平台,比如新东方云教室、钉钉就变成了教育直播平台,但未来一定会出现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元之上体量的教育的内容公司,教育的平台公司,纯粹的教育在线直播公司、教育技术公司出现,紧接着也会催生资本领域进一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这个投资会产生一个效应,即未来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概念,极有可能会在中国各个产业领域中变成一个领先的概念,不管是人工智能、AR技术、VR技术,甚至区块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都有可能在教育领域得到提前实施。 最后,所有的教育模式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以后会带来一个不可逆转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直接导致未来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地面和在线、完整时间和零碎时间、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完成、老师通过数据和AI对学生作业的检索,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会完整地融为一体。我估计这个现象在大学生教育中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间发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综合以上,我得出一个结论:疫情之后,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变化最大的、产生革命性的,并且还会催生最新商业模式的领域,可能就是教育领域。所以教育领域未来可期,而且教育领域最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尤其在中国。大家认为因为疫情,全球化可能会受到影响,我的结论是,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已经没有了国界和边界,通过互联网、通过在线,以及教育领域本身在世界大部分先进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未来中国和世界教育领域的交流,我觉得不会有太大变化,甚至有可能增加。当然针对不同国家要区别开来看,比如美中关系的好坏,可能会部分决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的多少。但是我觉得也不会有革命性的改变,因为人们追求知识、追求全球化眼光、追求世界融为一体的眼光和格局,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对教育的未来持有相对比较乐观的信心。 张文中: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想让超市在这个时候关门 我想讲三点感受。第一,生鲜食品零售/服务,是社会的刚需。过去几个月我们经历了严峻的挑战。这次疫情用四个字来描述非常准确——“突如其来”。1月21日,商务部钟山部长来我们物美视察时,非常关心消杀用品、关心口罩。 武汉封城之后,物美作为零售企业,在全国有1800家商场,遍及近百个城市,马上就面临口罩及消杀用品的断档、脱销。我们迅速组织货源,包括从国外进口。另外由于疫情的发展,老百姓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年初三出现了抢购现象。当时的供应链又不畅通,所以出现了蔬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紧缺。员工的压力也很大,有些员工不敢来上班。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面对生命、唯有良心”。最近我也注意到,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让超市在这个时候关门,都希望它能够继续保障供应。 第二,数字化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大城市,由于社区管理,居民不能出门采购。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方法就是线上下单,然后由这些连锁企业把订单送到社区门口,老百姓再到这个地方来取。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结合,确实保证了在紧急状态下,老百姓的生活有基本保证。我们也注意到,在这期间,线上销售大幅度跳起,不光是中国,当然我们稍微领先了一步。 第三,作为一线服务大众的企业,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尽管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物美在北京一共有5万多名员工,疫情期间,大家都勇敢面对,战斗在一线。我们能真正做到了零感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度重视。我们前后一共做了11版保护手册,同时很好的贯彻,使我们的员工能够既为老百姓服务,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个经验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欧洲、美国和亚洲的零售商和我们开了三四场专门会议,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我们的体会就是,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五年前,我们开始探索,如何用分布式电商的思路,真正解决实体经济数字化的问题。今天随着疫情的发展,数字化的进程在加速,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田溯宁:未来应该有非常多的公司甚至个人有自己的网络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观点。第一,疫情中,我们都感觉到了通讯的重要性。亚信在这期间也非常忙碌,因为在整个疫情过程中,中国平均通讯量激增,比如北京是日常的3倍左右,有些城市甚至达到了5倍骨干网的扩容。疫情之前大家还争论要不要投资5G,投资是不是过热了?但是疫情爆发之后,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正在投资建设数字新基建,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一张5G网络。 通讯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目前,中国有三个运营商,可能还有候补运营商,广电以及国家电网等,但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最近我一直在呼吁一个新的名词叫“Open 5G”。就像60年前IBM曾经也说过,全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主机,可能有十几台IBM就够了。那么如果5G开放,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三个运营商就够了。IT界过去60年最激动人心的革命,就是每个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甚至每一个人的桌面都有自己的计算机。我希望通过“Open 5G”,当大家对通讯养成依赖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政府监管的放松,能有非常多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为什么泰康不能有一张自己的5G网络?因为今天我们的网络速率还无法控制,只能由运营商来提供。我们的手机可以定义我们的内存、计算能力,那通讯这样关键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能自己掌握。我认为,也许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拥有一张自己的通信网络。     随着全世界对通讯的依赖,计算和存储成本在不断下降,通讯能力和通讯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短板。所以,我认为“Open 5G”将是一个未来趋势。虽然会有很多阻力,但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呼吁、努力。 第二,关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越来越重要,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如果用人类历史来类比,我觉得人类最重要的文明进步是地理大发现。我们征服了海洋,发现了新大陆,获知了非常多的新物种。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如今,我们正面临一个数据大发现的时代,我们今天所看到、所理解的数据还非常浅,就像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理解的世界就是中国、就是欧洲一样。随着5G的到来,数据将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新类型。 举例来讲,5G这张网络和过去不一样,它有可能是一种感知网络,能知道温度,3G、4G网络是提供不了这样的信息的。我们设想一下,当这张网能够感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温度,那很多疾病都可以预测。我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数据认识、理解、发现的时代,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伦理,数据的安全,数据这种生产资料怎么被获取、传输、加工,然后再被应用,都值得再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 虽然眼前我们有非常多的困惑,如疫情使经济负增长、中美贸易的问题,但技术的推动力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对连接的需求需要更多网络来满足,我们对数据的认识也才刚刚开始。随着大量数据、多维数据的产生,我们有可能像哥伦布一样,像很多伟大的探险者一样,发现、征服数据的新大陆,开始一场人类共同合作的数据地理大发现,所以我是特别乐观的。 刘畅:现在是基于消费认识上的分层而分层 其实在这次新冠疫情之前,我们这个行业已经遇到了一次全球化的瘟疫——非洲猪瘟,所以我们在今年突遭疫情的时候是有准备的,没有那么措手不及。 确实,疫情造成了很多变化和发现,但总体来说还比较积极。在此次抗疫中,我们自身也倒逼出很多新的能力。以前做To B比较多,对To C的能力和理解不够。疫情期间使得肉食品的需求产生了几倍的增长,让我们措手不及,这就倒逼我们需要提升供应链能力,以满足在C端,尤其是线上和线下的超市、便利店猛然爆增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我们锻炼出了很多小队伍,他们能够掌握如何跟C端打交道,如何跟他们做交付。 在销售方面变化也很大。疫情后我们的销售模式很快变成了线上下单,我们线上供应链金融和线上养殖培训实现了一体化。另外,对于像饲料、猪肉比较同质化的产品来说,提供更全面的价值很重要。因此,我们的养殖人员成了线上营养师,教用户如何做营养搭配,提供了很多价值输出。 在食品端,我们也尝试了直播营销。找李佳琦带货,效果非常好。也有很多总裁们亲自上阵,角色转变很快。 在场景方面,疫情使得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营养有了新认知,他们也开始学会分辨伪营养、伪健康的命题。一些知识类平台也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以前是消费分层,现在是基于消费认识上的分层而分层。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机会。 在疫情期间,好多平台的美食厨艺频道火爆到宕机,这变成90后可能会接受的新场景。围绕着火锅和烧烤,我们做肉食品的企业,可以基于这个场景去做更全面的产品预设。在场景上我们也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属于中国消费者自己喜欢也接受的新场景。 这次疫情让我们换来一种方式来看待生活,要珍惜这个阶段。健康和善意很重要。  问答互动 Q:信息化教育会不会加大教育不平等问题? 俞敏洪: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不会加大而是缩小。学习共分成两种类型,喜欢学习和不喜欢学习,但城市与农村的孩子接触的教育资源是拉大差距的。 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对于那些普遍的教学方法,在线教育是缩小了城乡差别,使中国均衡教育达到了一个更好的状态。新东方现在大概每年有二三十万的农村和山区孩子接受教育,我们的教育包括英语、数学、语文,甚至包括了音乐和绘画,这其实给我带来了很大感受,因为现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教室和山区都是有电视屏幕的,老师在电视屏幕上经过教学系统教授的时候,他们从屏幕上学到的东西比农村地区老师自己教的要好很多。我们的外教直接可以给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上标准化的英文课,所以从普遍学习的角度来说,这个差距实际上大大缩小了。 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我们现在实际上正在筛选这样的孩子,把农村好学的孩子筛选出来以后,进行更大力度的培训。 未来会产生两个优势: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带宽、5G的发展,如果真的能达到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够以快速的信号来传递任何信息,到最后我觉得农村和山区的孩子在学习资源的获取上,会离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短,同时他们会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而由于AR、VR等技术的应用,孩子们还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田溯宁:我觉得随着科技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确实会出现这种可能性。从工业革命中也能看到,由于效率的提高,一方面物质极大生产,但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些问题工业革命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战争等各种各样的、比较极端的社会运动,5G、AI等技术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Q:现在面临的经济危机会延长到多久?政府会有哪些政策措施能加快复苏? 陈东升:中国发生疫情之后采取措施,最后清零,到现在还在逐步恢复过程中,这个周期大概是在3-5个月。当然我认为美国跟中国采取的措施有差异,因为两个国家的制度、方法不一样,我认为美国可能比中国会多一二个月吧,所以要半年的时间。 我觉得中美应该携手共同对付这场疫情,同时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当然我们回过头看,最主要的还是检测手段,现在的检测方法,检测成本已经解决了问题,疫苗出来的时间不会那么快。我觉得有检测的方法和手段还很重要。 目前来讲,中国最令人担忧的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也没有科学的方法解决,但有了检测手段,就可以对有病和无病的人员进行分离,这样就会使社会加快恢复正常,加快进入复工复产。 张文中:疫情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确可以逐步控制,但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点,就算病情控制住了,复工复产也会花点时间。 另外,我特别强调,如果此时中美经济脱钩,或者说反全球化大行其道,这对各国都不利。大家都很清楚,全球化是在共同创造财富,通过交换让各个国家都变得更富有。如果出现反全球化,各国都会变穷,而变穷的日子比变富要难过得多,比如各国GDP都下降20%、30%,这就是一场灾难。 俞敏洪:对,这不仅仅是经济危机,可能是一场文化和政治危机。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20年05月08日 22:08
刘畅:疫情倒逼新希望在供应链、销售和产品端做出改变
刘畅:疫情倒逼新希望在供应链、销售和产品端做出改变

  8号楼工作室 文|李诗韵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刘畅表示,疫情给新希望带来了很多变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其中包括供应链、销售以及产品端都发生了改变。 刘畅表示,作为养猪行业,在疫情前,因为全球化非洲猪瘟其实已经经历过一次冲击。因此面对此次疫情,新希望在一线的养殖以及屠宰、肉食品生产等方面可以说是准备充分的。不过她也表示,此次疫情确实造成了很多变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 第一,在参与抗疫的过程当中,新希望倒逼出来了很多新的能力。比如增加了对To C端的理解。她坦言疫情期间,肉食品一下子需求几倍的增长,确实让新希望措手不及,但这也倒逼了公司提升供应链以应付C端需求的能力。 此外,在销售端新希望也有所改变。刘畅表示,疫情之前新希望运转模式是,在农村销售饲料,农户到厂区里来,然后在厂区刷银行卡,最终把货运走。疫情期间,就变成了迅速通过线上下单——供应链的金融——线上养殖的培训——一体化线上下单的模式。同时,养殖人员的身份也发生改变,更多倾向于线上营养师的角色。疫情期间,养殖人员给用户开直播论坛,教授如何做营养的搭配,如何做替换性的原料等。“前期我们做好了准备,因此疫情期间可以给大家很多价值的输出,(业绩)也迎来爆发式地增长。” 新希望在产品端也作出一些改变。原来的肉食品相对来讲比较同质化,疫情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有了新的认知,刘畅观察到消费者对于一些伪营养、伪健康的命题开始学会要分辨了。在此情况下,新希望也意识到消费者在认识上开始做到了分层。 所以在场景上,新希望也是开辟了一些新的、属于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场景。食品方面,大众过去还是比较崇洋,追随外国的喜好就认为是对的、好的。但是刘畅认为,经过疫情,明显感觉到喜欢中国消费者对于自己的饮食和烹饪方式的认可,希望用自己的文化来充实生活,也导致新希望在产品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改变。[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6日 22:25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8号楼工作室 文|李诗韵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谈到他在疫情中三点感悟,包括物美作为零售企业是如何应对疫情,帮助社会抗击疫情。 第一,张文中感叹于生鲜食品零售或服务的确是社会的刚需。张文中用四个字来描述此次疫情——那就是“突如其来”。物美在全国有1800个商场,遍及全国近百个城市。武汉封城之后,面临着口罩等防护性资源、消杀用品一下子断档、促销的情况,物美迅速组织货源,包括从国外进口。“让我们能够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在最初的一个月提供保证供应了1800多万只口罩,使北京成为少数的口罩不断供的城市。” 而在面对抢购之后供应链不畅通,蔬菜短缺、肉短缺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员工不敢来上班的情况,物美提出“面对生命,唯有良心”口号,“让大家重新担起这个历史责任,真正地把责任心、良心放在第一位。” 第二点,张文中提到数字化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以线下下单为例,疫情期间,由于社区管理,老百姓不能够上街,在此情况下大众选择线上下单。连锁企业把客户下的订单送到社区的门口,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结合,在紧急状态下,确确实实地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张文中注意到此期间,不光是中国对线上的销售进行大幅度地调整,还有Costco 、沃尔玛以及亚马逊等,都有相似策略。 对于数字化这一点,张文中在圆桌讨论中补充称,五年前物美就开始探讨线上如何真正地解决实体经济数字化的问题。他表示,多点平台目前已经服务了一万多个超市,拥有八千几百万的会员,一千五百多万的月活。以武汉当地的“武汉中百”超市为例,张文中表示该超市通过跟多点的合作,让会员在家里用多点下单,再由武汉中百把消费品特别是食品送到他们家里,满足他们日常的需要。同时还有各种厨艺频道教大家做菜的技巧,结合起来能够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张文中认为,这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基本特征。 第三点,张文中认为作为一线的服务大众的企业,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尽管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他提到,物美在北京一共有5万多名一线员工,疫情面前,大家都勇敢地面对,战斗在一线。能做到零感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度重视。 张文中透露,物美一共做了11版的保护手册,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让员工能够既为老百姓服务,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个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了重视,BCG专门组织欧洲、美国包括还有亚洲的很多零售商跟我们开了大概3、4场专门的会议,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我的体会,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面对。”张文中总结称。[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6日 22:23
田溯宁:开放的5G是未来的趋势
田溯宁:开放的5G是未来的趋势

  8号楼工作室 文|梁超 5月6日消息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今晚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共识,同舟共济”。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表示,通信已经成为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5G应该是开放的5G,应该有非常多的公司有自己的5G网络。” 田溯宁提到,疫情期间,大众都感受到了通信的重要性,“疫情期间,中国平均的通信量,北京是日常的3倍左右,有些城市达到了5倍。疫情之前,大家还争论要不要投资5G,投资是不是过热了,现在上上下下都达成了共识,中国正在投资建设数字新基建。” 中国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5G网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和国家电网拿到了5G的牌照,但是在田溯宁看来,这还不够,因为通信已经成为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我们需要开放的5G。” 田溯宁举例说,60年前IBM也曾经说过全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主机,全世界可能十几台IBM就够了,就像中国今天只有三个运营商就够了。但是IT界过去60年最激动人心的革命,可能就是每个公司有自己的计算机,甚至每个人的桌面都有自己的计算机。 “我希望通过开放的5G,让大家对通信依赖之后,通过技术的创新,通过政府监管的放松,应该有非常多的公司有自己的5G网络。” 田溯宁表示,开放的5G就像开放的unix、开放的计算一样,是未来的趋势。他也提到,其中有很多阻力,但是他希望跟多的专家学者能够一起呼吁或者投入,让人人都有一张自己的通信网络。 此外,田溯宁还谈到,今天人类所看到的数据、所理解的数据还非常浅。数据正在随着5G的到来,出现各种各样新型的类型,5G这张网络和过去不一样,有可能是一张感知的网络。 “我们正在到一个对数据的认识、理解、发现的时代,包括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伦理、数据的安全、数据的生产资料怎么进行被获取、传输、加工然后再被应用,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新的时刻。”[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6日 22:21
俞敏洪:未来一定会出现市值百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教育公司
俞敏洪:未来一定会出现市值百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教育公司

  8号楼工作室 文|梁超 5月6日消息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今晚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新冠疫情过后,变化最大、带有革命性且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的领域,极有可能就在教育领域,未来一定会出新市值百亿美元甚至击败亿美元的教育公司。 在俞敏洪看来,此次疫情,在一夜之间让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师到家长、学生,突然开始了在线上课系统。中国的1亿多中小学生,公立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几百万的老师,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在线教育的革命。 这些变化的最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后续技术对于教育的渗透和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会变成了常规状态。技术加快了在教育领域中间的应用,并且跟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结合,以至于最后变成两者密不可分。 “这对未来是有巨大巨大的影响,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从走到教室上课为核心,变成了上课和线上的双重平台和双重核心这个概念。线上不会把地面消灭掉,地面也不可能把线上消灭掉。这个过程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双平台的概念”。在俞敏洪看来,地面学生完整地没有心理障碍地接受在线教育,而在线教育的学生也会完整地没有心理障碍地回到地面。 “在教育领域中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革命,而且它一次性地渗透到了中国的农村和山区,是深度的变革。” 第二个影响则是,未来的五年之内,中国乃至世界上会催生出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包括教育内容的公司、教育的平台公司,教育在线的直播公司,还有教育技术公司,一定会出现百亿美元甚至可能到达几百亿美元之上的教育公司。 俞敏洪表示,这也会催生资本领域进一步加大对于教育领域的投资,这也会产生一个效应,未来科技与教育结合会变成特别超前的概念,“不管是人工智能、AR、VR技术,还是区块链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都有可能在教育领域得到提前的实施。” 第三个变化是所有的教育模式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 俞敏洪认为,现在讨论的都还是纯粹在线教育或者纯粹地面教育,但是这次疫情变化后,会带来一个不可逆转的OMO模式,未来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分为地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完整时间和零碎时间,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完成,以及老师通过数据和AI对学生作业的检索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辅导都完整地会融为一体。 “这个现象,我估计在大学生中间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间发挥的可能性会非常非常大。” 最后,俞敏洪总结道,在疫情之后,变化最大且带有革命性的,还会催生出最新的商业模式的领域,可能就是在教育领域中间。 “我的结论就是’教育领域中间未来可期’,对于教育行业,我还是持有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信心。”[详情]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6日 22:20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新浪财经 | 2020年05月06日 22:16
朱云来:长期封闭还能保持世界第一,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朱云来:长期封闭还能保持世界第一,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演讲。 朱云来表示,在过去,中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拼命生产和学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的需求也在增加,而随着财富的增加,如何进行财富管理的问题便需要去思考,金融开放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过去因为大家都担心金融风险,一开始比较谨慎、比较慢。但是反过来说,金融虽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如果管好了金融,就可以有很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好处”,朱云来强调。 另外,因为有了外国资本的进入,也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机会。 “如果说前40年的改革开放还只是中国长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阶段要改造、要升级,经济要更加开放,走向世界”,朱云来称,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企业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和提升的机会,市场也在扩展。 “如果大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开放的,才能给更多人带来更多好处,很少有一个国家说可以自己长期封闭,还能够保持世界第一,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朱云来也承认,开放就有风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积极地朝着这个方向循序渐进,通过实践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各国要共存,还是要能够互利共赢。有争议、有分歧不可怕,只要不是说我们总要去想到用战争作为解决的办法,只要不是战争,剩下的就是和平。和平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讨”,朱云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说让别的国家第一,都是本国第一。“既然都是本国第一,咱们就是要协商,总是能够发现互利共赢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就可以积极地去做。暂时有分歧的东西,我们可以暂时放一放”。[详情]

屠光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要制约开放
屠光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要制约开放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演讲。 201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新一轮的金融开放”,屠光绍认为,这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时间上来看是加快开放、开放提速。“我过去曾经在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都工作过,这一轮开放的举措,有的其实是我们在金融开放过程当中一直想推进的,而且也有很多内容都是我们国外的同行期待已久的、呼吁已久的。这一次应该说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面,从2018年到现在,实际上各种开放都在大大提速、大大加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屠光绍说。 第二,从范围上来看,中国金融开放的领域大大扩展了。“这种全方位开放会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因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功能的提升。另外,它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方面,有了全面的开放,国际化进程极大地加快,所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效率和能力都会带来新的提升”。 第三,从开放的程度上看,是“深度开放”、“制度开放”。屠光绍认为,制度开放包括了法制、法规、监管,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公平、公正、投资人的保护等等方面,中国的金融生态正进一步地按照国际标准来完善。这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稳定的发展,夯实基础。“因为只有制度建设了,才具有基础性、长远性”。 第四,开放的动机、目的是以开放促进合作。“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善不光对中国经济很重要,对全球的金融稳定、合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金融开放既是为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为全球做贡献”,屠光绍表示。 “上海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它必然能够反映这个新兴市场的诉求,从而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更好地与纽约、伦敦等其它金融中心形成更好的互动,然后有更多的合作,这样对于全球金融的发展、全球金融的稳定,促进全球金融的合作,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开放是一个是促进全球合作的开放”,他说。 在其看来,金融领域的开放大大推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历程,而国际化又恰恰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因此意义非常重要。 至于金融开放会带来金融风险的争论,屠光绍表示,金融就是和风险打交道,应防范的是系统性的风险或区域性风险,“如果这个风险不能很好地防范,就会对整个金融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损害。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它最初生的阶段,管理好这些风险,防止小的风险变成系统性的风险”。 但“开放是不是就一定会带来大的金融风险?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屠光绍说,这取决于把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开放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所必须要开放,防范风险不是制约开放,但是开放的过程当中又必须防范好风险,保持金融的稳定,这样实现开放和金融稳定、防范风险良性的循环”。[详情]

楼继伟:国际资本进入有利于改善中国股市的风格
楼继伟:国际资本进入有利于改善中国股市的风格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演讲。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为什么会放缓 楼继伟表示,中国坚定地维护全球化,经济是高度开放的。特别是加入WTO之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外商准入等领域,开放力度非常大。但他也承认,与上述领域相比,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有所放缓。 在楼继伟看来,这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有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些亚洲国家大受损失。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亚洲国家接受了上次危机的教训,对资本账户加强了管理,主要是管制短期跨境的资金的流动,从而在第二次国际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 “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更小,而且通过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全球的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9年和2010年都贡献了全球增长率的50%以上”,楼继伟称,正是受两次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普遍对金融开放变得十分谨慎,采取“小步放开准入”的策略。 而在2016年后,中国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开放的力度,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加快了。近两年,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准入条件不断放宽,时间表一再提前。 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意义 第一点,金融开放会带来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这一点同贸易开放与外资一样都会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楼继伟说,中国正在治理金融过度混业经营和过度杠杆化的时期,先进的基于风险管理的经营服务和理念,是与中国的政策目标相契合的。 第二点,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效率。在其看来,中国经济已经深刻地融入了全球,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自身境外的分支机构加快相关产业链的服务,既有利于控制风险,而且又维护了产业链的完整性。“相同的道理,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应更大步地走向世界,现在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走得不够”。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需要共同开发。楼继伟称,中国有全球最高的储蓄率,占40%。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民营企业活跃,70%的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提供的,这些都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高储蓄率才有投资,中等收入阶层才会有多样化的需求,老龄化会给保险业带来机会,企业的创新需求需要VC/PE的服务。而仅仅是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是不充分的,需要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第四,国际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改善中国股市的风格。楼继伟表示,中国股市的个人活跃投资者有5000多万户,往往“追涨杀跌”,而机构投资者不多,但平均收益率远远高于散户。“我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时候,委托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年化收益率平均都高于基准200到300个基点,这在发达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他强调,虽然股市当中,散户化的风格近来有所改善,但仍有一个过程,优秀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会加速去散户化的进程,吸引更多的散户参与委托,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第五,中国的金融市场与主要市场相关性小,有利于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有两点,人民币的汇率相对稳定,不像一些大宗商品国家是顺周期性的汇率。再例如本次疫情以来,美国股票市场数次熔断,其它市场随之大幅度波动,而中国市场是影响最小的,这样的话就特别有利于组合投资者分散风险。而且我们目前对股市、债市、VC/PE的全面开放,对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各种机会。 第六,大幅度的金融开放并不等于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楼继伟表示,“金融开放”会放开资本账户的一些项目,但是资金跨境短期快速流动,是国民经济的不安定因素,至今没有学者证明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经济体有任何积极作用。“新的扩大开放的措施大幅度简化了对金融机构利润汇出的管理,其实本质上利润汇出是属于经常项下的,但是并没有鼓励短期跨境的流动。这也是汲取了我一开始讲到的两次国际危机的深刻教训,同时对反洗钱、反恐融资是强化的”。 “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改革开放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基于风险评估机制基础之上的坚定决策,也是针对反全球化的逆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联系,使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楼继伟说。[详情]

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上,陈东升、俞敏洪、张文中都说了些什么?
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上,陈东升、俞敏洪、张文中都说了些什么?

  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上,陈东升、俞敏洪、张文中、田溯宁和刘畅都说了些什么?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5月6日,2020年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开幕,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董事刘畅分享了他们对当下商业格局的思考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以下为分享内容精编。 陈东升:未来对健康、科技的拥抱会深刻改变企业的经营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家充分展现了家国情怀和应有的担当。亚布力论坛的民营企业家们在疫情中积极作为,无论是最初的从国外运送物资回国,还是后续的支援全球疫情,都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国际担当。民营企业家反应最迅速,特别是在早期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病毒过程中,民营企业在防护物资的组织和支援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件事情是,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一次大流行病传播,一方面,这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对于全球流行病的防治,目前并没有全球的治理结构共同对付,所以这也是人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和挑战。 我认为,新冠病毒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企业。最核心的改变就是,整个社会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和数据化,所以我们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搬到了线上。未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远程视频会议形式会成为一个长久的方式保留下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降低企业成本,特别加速了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对互联网的运用。这个加速也会加快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给整个传统企业带来组织变革,流程变革,销售方式、销售形式,包括培训形式的变革,会大大提高社会效率,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变化。 这次的疫情也让大家认识到,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比黄金还重要,泰康保险集团作为一个大健康生态体系,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的医院、养老社区、健康生态体系、健康保险发挥了作用,一季度泰康在线互联网保险、健康险增长了200%。同时,中国最大的连锁口腔集团——泰康拜博集团,在全国有200多家医院和诊所,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后,我们有两个月没有一分收入,我们整个口腔集团亏损了2个亿,所以在疫情中,泰康的保险业务得到了发展,但实体医疗受到了重创,虽然我们在非典时期得到了经验教训,但这一次仍然没有逃过这场大灾难。我相信,通过非典、通过新冠病毒,整个人类都会聪明起来。实际上,从非典到新冠病毒,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流行病,如埃博拉、禽流感,但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未来,对健康、对科技的拥抱,会深刻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经营方式。 俞敏洪:未来五年会有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出现 疫情使得全世界的学生只能待在家里学习,这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革命。 首先,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夜之间所有的学生都要在线上课,所以当时我们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告诉家长,我们在线下没法开课,所以会退钱或者将上课时间顺延。二是告诉所有家长和孩子,教学转到线上。我们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新东方老师是分两批的,一批是地面老师、一批是线上老师。在线的老师在新东方是少数,只有几百人;而地面老师我们有4万人,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转到线上,在没有办法当面培训、很多老师回到山区和农村过年,甚至一些老师的电脑都没带回去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在四五天之内配齐这些设备并且训练老师在线上课的技巧。 我们还面临第三个问题,就是在线的平台。因为新东方的量非常大,一天有150万学生要上课,还要跟学生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其他任何一家平台,几乎没法支撑新东方这种体量的上课体系。新东方自己有一个线上平台,当时我们一天最多只能支撑5万人左右上课,所以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要将平台承载量从5万人上升为100多万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我们最后还是扛了下来,而且只有10%左右的家长和孩子退出了平台。可以说,在培训机构中,新东方的应对最成功。 总的来说,这个革命性变化就是:一夜之间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突然开始在线上课;紧接着出现了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体会不到线上上课的好处,到体会到线上上课的好处,当然也体会到了它的坏处;最后到家长从不得不接受到开始接受的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大家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在线教育革命。 实际上,后续有两大影响会出现:第一:技术对教育的渗透以及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变成了一个常规状态、正常状态。也就是说,技术加快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且跟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结合,最后二者密不可分。这对未来有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从开始以走到教室上课为核心,变成了线下和线上双重平台和双重核心。我认为线上不会消灭线下,病毒过去以后,大家还会回到地面教学。地面也不可能消灭线上。这在教育领域中,可以说是一场超级革命。而且这个超级革命,一次性渗透到了中国的农村和山区。 其次,未来五年之内,我们可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看到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出现,包括教育平台、教育直播平台,比如新东方云教室、钉钉就变成了教育直播平台,但未来一定会出现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元之上体量的教育的内容公司,教育的平台公司,纯粹的教育在线直播公司、教育技术公司出现,紧接着也会催生资本领域进一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这个投资会产生一个效应,即未来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概念,极有可能会在中国各个产业领域中变成一个领先的概念,不管是人工智能、AR技术、VR技术,甚至区块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都有可能在教育领域得到提前实施。 最后,所有的教育模式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以后会带来一个不可逆转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直接导致未来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地面和在线、完整时间和零碎时间、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完成、老师通过数据和AI对学生作业的检索,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会完整地融为一体。我估计这个现象在大学生教育中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间发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综合以上,我得出一个结论:疫情之后,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变化最大的、产生革命性的,并且还会催生最新商业模式的领域,可能就是教育领域。所以教育领域未来可期,而且教育领域最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尤其在中国。大家认为因为疫情,全球化可能会受到影响,我的结论是,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已经没有了国界和边界,通过互联网、通过在线,以及教育领域本身在世界大部分先进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未来中国和世界教育领域的交流,我觉得不会有太大变化,甚至有可能增加。当然针对不同国家要区别开来看,比如美中关系的好坏,可能会部分决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的多少。但是我觉得也不会有革命性的改变,因为人们追求知识、追求全球化眼光、追求世界融为一体的眼光和格局,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对教育的未来持有相对比较乐观的信心。 张文中: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想让超市在这个时候关门 我想讲三点感受。第一,生鲜食品零售/服务,是社会的刚需。过去几个月我们经历了严峻的挑战。这次疫情用四个字来描述非常准确——“突如其来”。1月21日,商务部钟山部长来我们物美视察时,非常关心消杀用品、关心口罩。 武汉封城之后,物美作为零售企业,在全国有1800家商场,遍及近百个城市,马上就面临口罩及消杀用品的断档、脱销。我们迅速组织货源,包括从国外进口。另外由于疫情的发展,老百姓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年初三出现了抢购现象。当时的供应链又不畅通,所以出现了蔬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紧缺。员工的压力也很大,有些员工不敢来上班。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面对生命、唯有良心”。最近我也注意到,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让超市在这个时候关门,都希望它能够继续保障供应。 第二,数字化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大城市,由于社区管理,居民不能出门采购。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方法就是线上下单,然后由这些连锁企业把订单送到社区门口,老百姓再到这个地方来取。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结合,确实保证了在紧急状态下,老百姓的生活有基本保证。我们也注意到,在这期间,线上销售大幅度跳起,不光是中国,当然我们稍微领先了一步。 第三,作为一线服务大众的企业,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尽管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物美在北京一共有5万多名员工,疫情期间,大家都勇敢面对,战斗在一线。我们能真正做到了零感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度重视。我们前后一共做了11版保护手册,同时很好的贯彻,使我们的员工能够既为老百姓服务,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个经验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欧洲、美国和亚洲的零售商和我们开了三四场专门会议,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我们的体会就是,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五年前,我们开始探索,如何用分布式电商的思路,真正解决实体经济数字化的问题。今天随着疫情的发展,数字化的进程在加速,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田溯宁:未来应该有非常多的公司甚至个人有自己的网络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观点。第一,疫情中,我们都感觉到了通讯的重要性。亚信在这期间也非常忙碌,因为在整个疫情过程中,中国平均通讯量激增,比如北京是日常的3倍左右,有些城市甚至达到了5倍骨干网的扩容。疫情之前大家还争论要不要投资5G,投资是不是过热了?但是疫情爆发之后,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正在投资建设数字新基建,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一张5G网络。 通讯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目前,中国有三个运营商,可能还有候补运营商,广电以及国家电网等,但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最近我一直在呼吁一个新的名词叫“Open 5G”。就像60年前IBM曾经也说过,全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主机,可能有十几台IBM就够了。那么如果5G开放,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三个运营商就够了。IT界过去60年最激动人心的革命,就是每个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甚至每一个人的桌面都有自己的计算机。我希望通过“Open 5G”,当大家对通讯养成依赖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政府监管的放松,能有非常多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为什么泰康不能有一张自己的5G网络?因为今天我们的网络速率还无法控制,只能由运营商来提供。我们的手机可以定义我们的内存、计算能力,那通讯这样关键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能自己掌握。我认为,也许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拥有一张自己的通信网络。     随着全世界对通讯的依赖,计算和存储成本在不断下降,通讯能力和通讯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短板。所以,我认为“Open 5G”将是一个未来趋势。虽然会有很多阻力,但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呼吁、努力。 第二,关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越来越重要,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如果用人类历史来类比,我觉得人类最重要的文明进步是地理大发现。我们征服了海洋,发现了新大陆,获知了非常多的新物种。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如今,我们正面临一个数据大发现的时代,我们今天所看到、所理解的数据还非常浅,就像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理解的世界就是中国、就是欧洲一样。随着5G的到来,数据将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新类型。 举例来讲,5G这张网络和过去不一样,它有可能是一种感知网络,能知道温度,3G、4G网络是提供不了这样的信息的。我们设想一下,当这张网能够感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温度,那很多疾病都可以预测。我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数据认识、理解、发现的时代,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伦理,数据的安全,数据这种生产资料怎么被获取、传输、加工,然后再被应用,都值得再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 虽然眼前我们有非常多的困惑,如疫情使经济负增长、中美贸易的问题,但技术的推动力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对连接的需求需要更多网络来满足,我们对数据的认识也才刚刚开始。随着大量数据、多维数据的产生,我们有可能像哥伦布一样,像很多伟大的探险者一样,发现、征服数据的新大陆,开始一场人类共同合作的数据地理大发现,所以我是特别乐观的。 刘畅:现在是基于消费认识上的分层而分层 其实在这次新冠疫情之前,我们这个行业已经遇到了一次全球化的瘟疫——非洲猪瘟,所以我们在今年突遭疫情的时候是有准备的,没有那么措手不及。 确实,疫情造成了很多变化和发现,但总体来说还比较积极。在此次抗疫中,我们自身也倒逼出很多新的能力。以前做To B比较多,对To C的能力和理解不够。疫情期间使得肉食品的需求产生了几倍的增长,让我们措手不及,这就倒逼我们需要提升供应链能力,以满足在C端,尤其是线上和线下的超市、便利店猛然爆增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我们锻炼出了很多小队伍,他们能够掌握如何跟C端打交道,如何跟他们做交付。 在销售方面变化也很大。疫情后我们的销售模式很快变成了线上下单,我们线上供应链金融和线上养殖培训实现了一体化。另外,对于像饲料、猪肉比较同质化的产品来说,提供更全面的价值很重要。因此,我们的养殖人员成了线上营养师,教用户如何做营养搭配,提供了很多价值输出。 在食品端,我们也尝试了直播营销。找李佳琦带货,效果非常好。也有很多总裁们亲自上阵,角色转变很快。 在场景方面,疫情使得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营养有了新认知,他们也开始学会分辨伪营养、伪健康的命题。一些知识类平台也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以前是消费分层,现在是基于消费认识上的分层而分层。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机会。 在疫情期间,好多平台的美食厨艺频道火爆到宕机,这变成90后可能会接受的新场景。围绕着火锅和烧烤,我们做肉食品的企业,可以基于这个场景去做更全面的产品预设。在场景上我们也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属于中国消费者自己喜欢也接受的新场景。 这次疫情让我们换来一种方式来看待生活,要珍惜这个阶段。健康和善意很重要。  问答互动 Q:信息化教育会不会加大教育不平等问题? 俞敏洪: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不会加大而是缩小。学习共分成两种类型,喜欢学习和不喜欢学习,但城市与农村的孩子接触的教育资源是拉大差距的。 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对于那些普遍的教学方法,在线教育是缩小了城乡差别,使中国均衡教育达到了一个更好的状态。新东方现在大概每年有二三十万的农村和山区孩子接受教育,我们的教育包括英语、数学、语文,甚至包括了音乐和绘画,这其实给我带来了很大感受,因为现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教室和山区都是有电视屏幕的,老师在电视屏幕上经过教学系统教授的时候,他们从屏幕上学到的东西比农村地区老师自己教的要好很多。我们的外教直接可以给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上标准化的英文课,所以从普遍学习的角度来说,这个差距实际上大大缩小了。 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我们现在实际上正在筛选这样的孩子,把农村好学的孩子筛选出来以后,进行更大力度的培训。 未来会产生两个优势: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带宽、5G的发展,如果真的能达到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够以快速的信号来传递任何信息,到最后我觉得农村和山区的孩子在学习资源的获取上,会离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短,同时他们会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而由于AR、VR等技术的应用,孩子们还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田溯宁:我觉得随着科技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确实会出现这种可能性。从工业革命中也能看到,由于效率的提高,一方面物质极大生产,但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些问题工业革命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战争等各种各样的、比较极端的社会运动,5G、AI等技术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Q:现在面临的经济危机会延长到多久?政府会有哪些政策措施能加快复苏? 陈东升:中国发生疫情之后采取措施,最后清零,到现在还在逐步恢复过程中,这个周期大概是在3-5个月。当然我认为美国跟中国采取的措施有差异,因为两个国家的制度、方法不一样,我认为美国可能比中国会多一二个月吧,所以要半年的时间。 我觉得中美应该携手共同对付这场疫情,同时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当然我们回过头看,最主要的还是检测手段,现在的检测方法,检测成本已经解决了问题,疫苗出来的时间不会那么快。我觉得有检测的方法和手段还很重要。 目前来讲,中国最令人担忧的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也没有科学的方法解决,但有了检测手段,就可以对有病和无病的人员进行分离,这样就会使社会加快恢复正常,加快进入复工复产。 张文中:疫情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确可以逐步控制,但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点,就算病情控制住了,复工复产也会花点时间。 另外,我特别强调,如果此时中美经济脱钩,或者说反全球化大行其道,这对各国都不利。大家都很清楚,全球化是在共同创造财富,通过交换让各个国家都变得更富有。如果出现反全球化,各国都会变穷,而变穷的日子比变富要难过得多,比如各国GDP都下降20%、30%,这就是一场灾难。 俞敏洪:对,这不仅仅是经济危机,可能是一场文化和政治危机。  [详情]

刘畅:疫情倒逼新希望在供应链、销售和产品端做出改变
刘畅:疫情倒逼新希望在供应链、销售和产品端做出改变

  8号楼工作室 文|李诗韵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刘畅表示,疫情给新希望带来了很多变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其中包括供应链、销售以及产品端都发生了改变。 刘畅表示,作为养猪行业,在疫情前,因为全球化非洲猪瘟其实已经经历过一次冲击。因此面对此次疫情,新希望在一线的养殖以及屠宰、肉食品生产等方面可以说是准备充分的。不过她也表示,此次疫情确实造成了很多变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 第一,在参与抗疫的过程当中,新希望倒逼出来了很多新的能力。比如增加了对To C端的理解。她坦言疫情期间,肉食品一下子需求几倍的增长,确实让新希望措手不及,但这也倒逼了公司提升供应链以应付C端需求的能力。 此外,在销售端新希望也有所改变。刘畅表示,疫情之前新希望运转模式是,在农村销售饲料,农户到厂区里来,然后在厂区刷银行卡,最终把货运走。疫情期间,就变成了迅速通过线上下单——供应链的金融——线上养殖的培训——一体化线上下单的模式。同时,养殖人员的身份也发生改变,更多倾向于线上营养师的角色。疫情期间,养殖人员给用户开直播论坛,教授如何做营养的搭配,如何做替换性的原料等。“前期我们做好了准备,因此疫情期间可以给大家很多价值的输出,(业绩)也迎来爆发式地增长。” 新希望在产品端也作出一些改变。原来的肉食品相对来讲比较同质化,疫情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有了新的认知,刘畅观察到消费者对于一些伪营养、伪健康的命题开始学会要分辨了。在此情况下,新希望也意识到消费者在认识上开始做到了分层。 所以在场景上,新希望也是开辟了一些新的、属于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场景。食品方面,大众过去还是比较崇洋,追随外国的喜好就认为是对的、好的。但是刘畅认为,经过疫情,明显感觉到喜欢中国消费者对于自己的饮食和烹饪方式的认可,希望用自己的文化来充实生活,也导致新希望在产品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改变。[详情]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8号楼工作室 文|李诗韵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谈到他在疫情中三点感悟,包括物美作为零售企业是如何应对疫情,帮助社会抗击疫情。 第一,张文中感叹于生鲜食品零售或服务的确是社会的刚需。张文中用四个字来描述此次疫情——那就是“突如其来”。物美在全国有1800个商场,遍及全国近百个城市。武汉封城之后,面临着口罩等防护性资源、消杀用品一下子断档、促销的情况,物美迅速组织货源,包括从国外进口。“让我们能够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在最初的一个月提供保证供应了1800多万只口罩,使北京成为少数的口罩不断供的城市。” 而在面对抢购之后供应链不畅通,蔬菜短缺、肉短缺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员工不敢来上班的情况,物美提出“面对生命,唯有良心”口号,“让大家重新担起这个历史责任,真正地把责任心、良心放在第一位。” 第二点,张文中提到数字化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以线下下单为例,疫情期间,由于社区管理,老百姓不能够上街,在此情况下大众选择线上下单。连锁企业把客户下的订单送到社区的门口,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结合,在紧急状态下,确确实实地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张文中注意到此期间,不光是中国对线上的销售进行大幅度地调整,还有Costco 、沃尔玛以及亚马逊等,都有相似策略。 对于数字化这一点,张文中在圆桌讨论中补充称,五年前物美就开始探讨线上如何真正地解决实体经济数字化的问题。他表示,多点平台目前已经服务了一万多个超市,拥有八千几百万的会员,一千五百多万的月活。以武汉当地的“武汉中百”超市为例,张文中表示该超市通过跟多点的合作,让会员在家里用多点下单,再由武汉中百把消费品特别是食品送到他们家里,满足他们日常的需要。同时还有各种厨艺频道教大家做菜的技巧,结合起来能够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张文中认为,这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基本特征。 第三点,张文中认为作为一线的服务大众的企业,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尽管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他提到,物美在北京一共有5万多名一线员工,疫情面前,大家都勇敢地面对,战斗在一线。能做到零感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度重视。 张文中透露,物美一共做了11版的保护手册,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让员工能够既为老百姓服务,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个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了重视,BCG专门组织欧洲、美国包括还有亚洲的很多零售商跟我们开了大概3、4场专门的会议,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我的体会,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面对。”张文中总结称。[详情]

田溯宁:开放的5G是未来的趋势
田溯宁:开放的5G是未来的趋势

  8号楼工作室 文|梁超 5月6日消息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今晚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共识,同舟共济”。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表示,通信已经成为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5G应该是开放的5G,应该有非常多的公司有自己的5G网络。” 田溯宁提到,疫情期间,大众都感受到了通信的重要性,“疫情期间,中国平均的通信量,北京是日常的3倍左右,有些城市达到了5倍。疫情之前,大家还争论要不要投资5G,投资是不是过热了,现在上上下下都达成了共识,中国正在投资建设数字新基建。” 中国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5G网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和国家电网拿到了5G的牌照,但是在田溯宁看来,这还不够,因为通信已经成为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我们需要开放的5G。” 田溯宁举例说,60年前IBM也曾经说过全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主机,全世界可能十几台IBM就够了,就像中国今天只有三个运营商就够了。但是IT界过去60年最激动人心的革命,可能就是每个公司有自己的计算机,甚至每个人的桌面都有自己的计算机。 “我希望通过开放的5G,让大家对通信依赖之后,通过技术的创新,通过政府监管的放松,应该有非常多的公司有自己的5G网络。” 田溯宁表示,开放的5G就像开放的unix、开放的计算一样,是未来的趋势。他也提到,其中有很多阻力,但是他希望跟多的专家学者能够一起呼吁或者投入,让人人都有一张自己的通信网络。 此外,田溯宁还谈到,今天人类所看到的数据、所理解的数据还非常浅。数据正在随着5G的到来,出现各种各样新型的类型,5G这张网络和过去不一样,有可能是一张感知的网络。 “我们正在到一个对数据的认识、理解、发现的时代,包括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伦理、数据的安全、数据的生产资料怎么进行被获取、传输、加工然后再被应用,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新的时刻。”[详情]

俞敏洪:未来一定会出现市值百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教育公司
俞敏洪:未来一定会出现市值百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教育公司

  8号楼工作室 文|梁超 5月6日消息 第23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今晚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新冠疫情过后,变化最大、带有革命性且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的领域,极有可能就在教育领域,未来一定会出新市值百亿美元甚至击败亿美元的教育公司。 在俞敏洪看来,此次疫情,在一夜之间让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师到家长、学生,突然开始了在线上课系统。中国的1亿多中小学生,公立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几百万的老师,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在线教育的革命。 这些变化的最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后续技术对于教育的渗透和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会变成了常规状态。技术加快了在教育领域中间的应用,并且跟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结合,以至于最后变成两者密不可分。 “这对未来是有巨大巨大的影响,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从走到教室上课为核心,变成了上课和线上的双重平台和双重核心这个概念。线上不会把地面消灭掉,地面也不可能把线上消灭掉。这个过程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双平台的概念”。在俞敏洪看来,地面学生完整地没有心理障碍地接受在线教育,而在线教育的学生也会完整地没有心理障碍地回到地面。 “在教育领域中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革命,而且它一次性地渗透到了中国的农村和山区,是深度的变革。” 第二个影响则是,未来的五年之内,中国乃至世界上会催生出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包括教育内容的公司、教育的平台公司,教育在线的直播公司,还有教育技术公司,一定会出现百亿美元甚至可能到达几百亿美元之上的教育公司。 俞敏洪表示,这也会催生资本领域进一步加大对于教育领域的投资,这也会产生一个效应,未来科技与教育结合会变成特别超前的概念,“不管是人工智能、AR、VR技术,还是区块链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都有可能在教育领域得到提前的实施。” 第三个变化是所有的教育模式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 俞敏洪认为,现在讨论的都还是纯粹在线教育或者纯粹地面教育,但是这次疫情变化后,会带来一个不可逆转的OMO模式,未来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分为地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完整时间和零碎时间,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完成,以及老师通过数据和AI对学生作业的检索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辅导都完整地会融为一体。 “这个现象,我估计在大学生中间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间发挥的可能性会非常非常大。” 最后,俞敏洪总结道,在疫情之后,变化最大且带有革命性的,还会催生出最新的商业模式的领域,可能就是在教育领域中间。 “我的结论就是’教育领域中间未来可期’,对于教育行业,我还是持有一个相对比较乐观的信心。”[详情]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张文中:物美的企业自我防护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重视

  撰文|8号楼工作室 李诗韵 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于2020年5月6日-8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会上,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谈到他在疫情中三点感悟,包括物美作为零售企业是如何应对疫情,帮助社会抗击疫情。 第一,张文中感叹于生鲜食品零售或服务的确是社会的刚需。张文中用四个字来描述此次疫情——那就是“突如其来”。物美在全国有1800个商场,遍及全国近百个城市。武汉封城之后,面临着口罩等防护性资源、消杀用品一下子断档、促销的情况,物美迅速组织货源,包括从国外进口。“让我们能够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在最初的一个月提供保证供应了1800多万只口罩,使北京成为少数的口罩不断供的城市。” 而在面对抢购之后供应链不畅通,蔬菜短缺、肉短缺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员工不敢来上班的情况,物美提出“面对生命,唯有良心”口号,“让大家重新担起这个历史责任,真正地把责任心、良心放在第一位。” 第二点,张文中提到数字化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以线下下单为例,疫情期间,由于社区管理,老百姓不能够上街,在此情况下大众选择线上下单。连锁企业把客户下的订单送到社区的门口,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结合,在紧急状态下,确确实实地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张文中注意到此期间,不光是中国对线上的销售进行大幅度地调整,还有Costco 、沃尔玛以及亚马逊等,都有相似策略。 对于数字化这一点,张文中在圆桌讨论中补充称,五年前物美就开始探讨线上如何真正地解决实体经济数字化的问题。他表示,多点平台目前已经服务了一万多个超市,拥有八千几百万的会员,一千五百多万的月活。以武汉当地的“武汉中百”超市为例,张文中表示该超市通过跟多点的合作,让会员在家里用多点下单,再由武汉中百把消费品特别是食品送到他们家里,满足他们日常的需要。同时还有各种厨艺频道教大家做菜的技巧,结合起来能够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张文中认为,这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基本特征。 第三点,张文中认为作为一线的服务大众的企业,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尽管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他提到,物美在北京一共有5万多名一线员工,疫情面前,大家都勇敢地面对,战斗在一线。能做到零感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度重视。 张文中透露,物美一共做了11版的保护手册,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让员工能够既为老百姓服务,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个经验在国际上也得到了重视,BCG专门组织欧洲、美国包括还有亚洲的很多零售商跟我们开了大概3、4场专门的会议,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我的体会,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面对。”张文中总结称。[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