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致辞

佛山市长:2019年GDP预计将增长6.8% 达1.08万亿
佛山市长:2019年GDP预计将增长6.8% 达1.08万亿

新浪财经|2020年01月11日  10:48
佛山聚焦企业上云:精准破解中小企业现实困难
佛山聚焦企业上云:精准破解中小企业现实困难

新浪财经|2020年01月11日  10:47

直播回放

2020中国制造论坛:李毅中、蔡昉等演讲
2020中国制造论坛:李毅中、蔡昉等演讲

|2020年01月09日  15:08

相关报道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不懈努力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不懈努力

《财经》杂志|2020年01月09日  15:08
佛山市长谈工业互联网: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佛山市长谈工业互联网: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新浪财经综合|2020年01月08日  09:10
邬贺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企业与政府有效作为
邬贺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企业与政府有效作为

《财经》杂志|2020年01月08日  09:09

日程安排

  • 上午

  • 下午

  • 09:00

    开幕式
    主持人:
    张燕冬,《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

    09:00-09:20

    开幕致辞:
    朱伟,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09:20-10:50

    主旨演讲:
    李毅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范恒山,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余晓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Peter Cochrane,英国电信前首席技术官

    10:50-11:20

    《财经智库》发布工业互联网调研报告
    发布人:
    朱森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李军旗,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1:20-12:40

    全体大会一: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制造业升级
    主持人:
    张燕冬,《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
    主题演讲: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小懿,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
    发言嘉宾: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王喜文,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
    周 剑,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所长、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
    张小懿,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
    余 进,埃森哲战略董事总经理

  • 14:00-15:20

    全体大会二: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与展望
    主持人:
    苏 琦,《财经》杂志副主编
    主题演讲:
    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发言嘉宾:
    金 江,美云智数总经理
    李向前,腾讯工业云总经理
    王 宇,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 凯,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

    15:20-16:40

    全体大会三:破解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困境
    主持人:
    王延春,《财经》杂志宏观经济与学术评论部主管编辑
    主题演讲:
    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发言嘉宾:
    梁敬锋,树根互联副总裁
    郑 旭,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
    侯爱明,荣电集团执行董事 宋 燕,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工学院副院长
    李 泉,维尚家具集团技术总监

    16:40-18:00

    全体大会四:核心技术驱动全面创新破局
    主持人:
    袁 雪,《财经》杂志副总经理、《财经智库》执行总裁
    主题演讲:
    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言嘉宾:
    徐 静,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
    郝玉成,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邓志东,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莫 威,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最新新闻

莫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回归到制造业本身
莫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回归到制造业本身

  原标题: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莫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回归到制造业本身 “我们要回归到制造业本身,运用数据、云、5G等更新的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为生产运营赋能,为企业产品孕育新形态而赋能。”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莫威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莫威 莫威认为,所谓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人工智能,实际上都是把数据跟知识、机理模型结合,变成智能制造的一种方式,以真正赋能制造业。“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及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会不断叠加出新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结合,就会催生出不同赋能于制造业的一种新业态。而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如何把这些跨界的技术进行融合。” 在其看来,工业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管道、平台。真正通过这些平台而赋能制造业,才是制造业本身的核心问题。制造业者更关心的是:要如何取得效益。所以让制造企业生存下来,才是问题的关键。 莫威同时提到,工业、制造业的研发要做到全球领先,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积淀。他希望,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够把人才和资金回归、回流到制造业本身,回流到高端研发企业本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赋能制造业,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业带向全球最顶尖的位置。 以下为发言实录: 莫威: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以及如何为制造业赋能的想法。因为中控本身是为制造业服务的,我们做了大量的智能化工厂,聚焦大工业,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后端像佛山地区的家电等离散制造,那又是后面的一个门类。在制造业的服务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深刻地理解了用户包括我们客户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比如说国家出了一个规定,重大安全事故的定义是伤亡超过三个人,企业就会坚持我一个车间减少到三个人。设备怎么样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比如说环保要求超标,企业就会担心环保监测指标怎么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其他还可能涉及到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各类产品进出原料包括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太一样,企业就会探测到生产过程当中质量监控以及整个应用系统。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可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和平台,用户真正关心的技术,有老技术,也有新技术。老技术包括什么?工艺技术、设备技术,所谓工艺技术跟设备技术,构成了我们最原始的知识能耗。这些后期就会变成运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工艺技术、设备技术加运营技术,就构成了知识跟数据。这就是所谓产生的机理。 在后端,我们又发现,所谓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人工智能,实际上都是把数据跟知识、机理模型结合,变成智能制造的一种方式,以真正赋能制造业。所以前面所提及的技术里,工艺、设备、运营、IT以及自动化的技术,有一些是现有的,有一些是基于未来的。 随着我们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会不断叠加出新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结合,就会催生出不同赋能于制造业的一种新业态。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如何把这些跨界的技术进行融合,中控也在和合作伙伴探讨将来基于5G如何赋能于制造业,如何赋能于环保。我们会跟华为、中国移动共同建设一个基于大型的人工智能以及5G的示范区。本质上来说,工业互联网是管道、平台,真正通过这些能够赋能制造业,这才是制造业本身的核心问题。回归本质来说,制造业所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取得效益。让制造企业生存下来,才是真正核心的一个问题。 谢谢! 主持人(袁雪):我们应该向制造业提供哪些政策方面或平台化的支持?三位老师是否可以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莫威: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其实在网上有大量的工业APP和软件。佛山也有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真正SAAS服务以及工业APP所需要的门类非常多。曾经有一位专家在一次论坛上提出“软件定义世界”。其实,真正的未来是取决于软件,取决于这些工业APP。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给大家提供了万物互联的世界,大家可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开发各类的工业APP,它所产生的价值将来能够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我认为,成为工业APP以及制造业软件的服务商,这是未来制造业伴随转型升级所必须的一条路。所以,工业软件、工业APP、高精坚的研发设计EDA软件,需要国家的政策去扶持。比如说佛山本地可以大量扶持一些好的具有特色的工业APP的服务厂商,这样才能与当地的制造业共生共存,共同发展。谢谢! 莫威:刚才郝院长以及各位专家介绍了大部分的核心关键技术。其实说到核心关键技术,中国虽然产业基础非常之大。但是很多领域都缺少高端化学材料、高端芯片、高端工业软件,这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息息相关,像前面所说的研发设计软件到仿真模拟到各类为工业赋能以及跟人工智能相关的组件、软件、操作系统,都是国家基础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说实话,中控花了26年才把控制技术做到全球一流的水平,我们现在正在花更多的时间,联合工信部、华信研究院等单位一起去开发工业操作系统以及工业底层的软件。这些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我们作为企业,在自身投入研发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其实非常苦、非常累,因为它跟外面花一两年能够上市的公司“炒概念”不太一样,需要更多的人才、基础,踏踏实实投入研发,一步一步迭代地完成这个过程。 其实,工业、制造业的研发,尤其要做到全球领先,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积淀。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希望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够把人才和资金回归、回流到制造业本身,回流到高端研发企业本身,真正把研发力量抽到实体经济,这样才能真正赋能制造业,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真正应用到实际,关键就在于企业。大学做基础学科,而企业才是成果的转化基地,只有两者一起实现科技的转化,才能够赋能中国的制造业,把中国制造业带向全球最顶尖。谢谢! 莫威:关于5G的话题,中控过去一年一直跟华为、中兴共同探讨5G的应用场景。我们跟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也在探讨整个商业的模型。实际运行当中,我们也在探讨5G的发展。在工业界,其实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无人小车AGV以及移动端。通过5G的联机,更多是通过视频的传输。我们在红石水泥建的5G的示范点,就是通过辨识水泥上进出的原料,通过高清视频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AI的技术,5G是很好的管道跟传输通道,去高清识别以及高清辨别我的原料的基础。这些随着数据交互量的增大,通道的增大,包括实施性、可靠性的增加,将来未来工业的连接,把有线变成无线,变得可能性。当然目前工业连接有线可能更有可能,未来一切皆有可能,5G带给大家的空间是一个无限想象的可能。未来可能有6G以及更多的实现,我们基于工业控制端以及上层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整个控制的模型,包括底层的传感,都会受5G传输方式的变化,从一系列产品创新性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是萌芽期,大家都在探索、探讨整个过程。谢谢! 主持人(袁雪):看起来5G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可能,但还是要脚踏实地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进入这个环节最后一部分,希望各位专家能为我们举出几个关键词,接下来哪些技术趋势会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变化? 莫威:回归制造业本身,运用数据、云、5G等更新的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为生产运营赋能,为企业产品的新形态出现赋能。[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21:01
邓志东:瞄准智能自动化,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国智造
邓志东:瞄准智能自动化,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国智造

  原标题: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志东:瞄准智能自动化,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国智造 “如果我们真正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和赋能,一定会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升级换代。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决心,同时也需要恒心”。1月11日,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邓志东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邓志东提出:在工业互联网倒逼制造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关键技术会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在人工智能赋能之下,从生产的通路化、柔性化、自动化,到内部管理、对外营销的智能化,将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释放出人工智能的能力,真正的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谈及创新突破难题方面,邓志东表示:要实现技术创新破局,需政府主导、巨头牵头、中小企业抱团参与,各方合力建设共性的核心平台技术,突破后所有中小企业都将受益。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我觉得互联网从2C转到2B,发展工业互联网或者是产业互联网这是它的应用。互联网本身技术上很成熟,绿色把各种生产要素、营销要素、管理要素连接起来;二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会倒逼制造业的数字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是里面的关键技术会体现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一块可以有一些有智能的工业机器人,包括支撑生产产线的、物流的,AGV和AGC,还有另外一个是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比如说视觉、表面、曲线检测。我们看到智能工厂上,有产线和工位都实现了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但是在质检员还不可取代,这个人工智能可以在通过人工智能来赋能,实现表面曲线的自动化检测。 第二方面,内部管理和对外营销流程自动化方面,现在管生产有很大的发展,行业上叫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一块完全是人工智能,整个流程都是简单重复的过程,这个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来替代,实现机器来替换人。 第三方面,实现工业互联网来实现资源共享,像我们联盟或者是我们所谓的共同体,实现资源。所以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机器换人,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 佛山中小企业非常多,市场的竞争能力很强,但是高端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还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佛山很少有知名高校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实现技术创新的破局?政府主导,巨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抱团参与。主要目标对准什么?对准共性的核心的平台技术。比如说前面所说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还有基于视觉人工智能的表面曲线检测技术以及流程的自动化的东西。瞄准智能自动化进行突破。突破以后所有中小企业都可以风险。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比较现实的技术途径。如果所有技术和费用都是要中小企业承担的话,技术、资金各方面都会存在不足。 围绕深入全球市场的订单的工业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显然需要生产设备走向通路化,产线柔性化,流程上实现自动化、快捷化,这是毫无疑问。怎么实现生产设备的通路化,机器人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什么实现它呢?让它具有更多的通用性或者是柔性,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这个生产过程感知赋能。对于流程上数据空间也要进行感知,也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赋能。所以我们说人工智能其实很关键。 我们老说创新,但是其实创新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技术创新,而且还得做完以后很多人还可以跟随你。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我们刚才说的就是生产过程的这种人工智能的感知过程,流程中数字空间的感知技术。如果我们真正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和赋能,一定会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小企业升级换代。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决心,同时也需要恒心,这个非常关键。谢谢大家! 5G是移动连接技术,主要是移动连接,是迄今为止最明显的互联互通技术。它有超高带宽,低毫秒级的时延,百万公里,高可靠、高移动性等,这些使得5G相对4G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技术革命。4G以前主要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5G不仅可以解决人与人的连接,还可以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因为它的连接速度特别快。所有的机器设备以及产线上生产设备都可以互相连接。我们在一个工业现场里面,我们有5G的基站,5G的基站以后,里面所有的机器设备,都可以把生产设备本身的视觉感知,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数据,可以传到后台来,进行边缘计算,可以用人工智能赋能边缘计算,可以进行虚拟训练和在线推断,这个对智能制造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5G+人工智能或者是承载人工智能,有可能跟咱们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就是推动智能制造生产过程当中的视觉感知能力。一定要有感知能力才叫智能,如果没有感知能力空泛说智能是不合理的。必须有传感器、感知、视觉感知,通过5G可以进一步释放出人工智能的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大地赋能。所以它的代表来的含义是这样的含义,这种技术能够真正的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政府搭建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破局,适应市场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谢谢![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20:24
徐静:中小企业要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
徐静:中小企业要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

  原标题: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中小企业要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 “中小企业要利用核心的技术,用创新来驱动,特别是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持续进行提升。”1月11日,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 徐静 徐静表示,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接近4000万,接近4000万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技术研发成果以及80%以上的就业。所以说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贡献特别大。但这些中小企业也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是订单的分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带来的困难。其次是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持续创新持续进行技术投入的动力还不是特别足。再次,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弱,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还是非常紧迫。此外,目前有能力建成数字化车间以及有能力建成智能化工厂的中小企业还不是特别多。 面对这些困境,徐静认为,中小企业要利用核心的技术,用创新来驱动,特别是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持续进行提升。专就是专业化,特别是技术、产品体现自己的专业化;特就是特色化,特色化就是别人有的,我做得比他更有特点。别人没有的,我也很有特点;精就是精益化、精致化,你的产品、管理、市场各方面都做的很精益;新就是创新,就是还是要回归主线,通过创新驱动的模式提升细分领域里面,提升自己。 以下为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这次是第三次到佛山参加中国制造论坛。刚才几位专家已经对核心的技术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梳理。因为技术还是工具,怎么能把技术用好?实现创新突破的角度,我想给大家做一些分享。也是基于我们前期所做的课题。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接近4000万,我清楚记得这样的一个数据,接近4000万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技术研发成果以及80%以上的就业。所以说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贡献特别大。而且我今天来之前,也很欣喜地看到佛山2019年GDP迈入了“万亿俱乐部”行列里面,在座的中小企业,包括佛山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对佛山的经济贡献非常大。 在这里面,也不是说迈入了“万亿俱乐部”,佛山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展。因为当前还面临国际包括国内一些发展的跨境,包括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像当前,比较受影响的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国与国之间贸易摩擦会成为常态。 订单的分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都是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以及困境。但是中小企业自身也会存在一些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持续创新持续进行技术投入的动力还不是特别足。因为这个要真金白银,比如说前面几位专家讲到,你要进行产线的改造,你要进行工艺的创新,都需要进行投资。当前,在投资的信心、动力、持续性还不足。再比如说中小企业面临到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弱,佛山上市的企业只有28家,佛山中小企业包括国内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可能还达不到日本、德国的隐性冠军十亿上百亿然后占某一个领域50%-60%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情况。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还是非常紧迫。 总结到一些新模式,在中小企业里面应用不是特别广。因为有能力建成数字化车间以及有能力建成智能化工厂的中小企业不是特别多。面临这些困境,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实现突破?我觉得从方法论角度来讲,还是前面专家讲的,中小企业要利用核心的技术,用创新来驱动,特别是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持续进行提升。专就是专业化,特别是技术、产品体现自己的专业化;特就是特色化,特色化就是别人有的,我做得比他更有特点。别人没有的,我也很有特点;精就是精益化、精致化,你的产品、管理、市场各方面都做的很精益;新就是创新,就是还是要回归主线,通过创新驱动的模式提升细分领域里面,提升自己。 我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雪):刚才徐老师在讲中小企业创新的必要性。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小企业在整个大环境之中面临更多是生存的问题。怎么在兼顾生存问题当中找到一条突破的道路?这方面应该有哪些机制性的安排?例如是不是应该提供平台化的服务或者是政府应该提供研发方面的支持或者是机制性的安排?看看各位有没有可以讨论的。大家可以补充一下。 徐静:我补充一点:我们对两个中等城市做一个课题研究,围绕它的产业链来研究他的技术创新链,找到薄弱环节,那样可以围绕产业来布局创新链,我希望未来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制造业相对来说走在前列的基础重新梳理一次,特别是围绕着对技术、需求特别强烈的中小企业,梳理一次它的技术创新链薄弱环节在哪里?然后,围绕这样的技术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来对接技术来源,同时能搭建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跟服务的机构对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是我补充的内容。[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9:51
郝玉成: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 平台化创新将成重要路径
郝玉成: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 平台化创新将成重要路径

  原标题: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郝玉成: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平台化创新将成为重要创新路径 “智能制造的创新有一个新路径,即平台化创新。不再是我们原来烟囱式的创新,所以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1月11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指出。 他认为,智能制造的创新要更关注底层创新,“立地才能顶天”。未来,随着在经济层面上由原来劳动力的红利走向工程师的红利,这将带动智能制造更快发展。 此外,郝玉成还强调,中小企业是将来智能制造创新的主力军。“因为我们原来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资金的安排都是不够的,现在机会来了,市场来了,新的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所以把创新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路径,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一个靠创新驱动的科技型公司,这样一定会在你的领域里面找到创新的地方。” 以下为发言实录: 郝玉成: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中国制造论坛。题目叫“核心技术驱动全面创新破局”,这个题目非常好。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智能制造跟创新的关系。我想说创新驱动掌握核心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路径。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智能制造本身就是靠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作为主攻分享是技术革命对产业革命的变革,这些新技术在焦距产生的,众多的新技术要靠创新驱动完成的。目前新技术创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的能力或者我们创新迭代的速度不够快,就很难完成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的创新有一个新路径——平台化创新。我们讲了一上午的互联网平台,未来的智能装备、机器人,这些智能制造装备都会成为互联网上的智能装备。所以,未来的创新路径是一个平台化的创新。不再是我们原来烟囱式的创新,所以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 智能制造的创新要更多的关注于底层的创新。或者我们叫做在智能制造未来的创新方面,立地才能顶天。就像上午专家讲的一样,我们三硬三软技术掌握好了才能在未来智能制造走得更好。我们国家在创新方面应该说目前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我们想在经济层面上由原来劳动力的红利走向工程师的红利,这将带动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向未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创新与智能制造的关系。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雪):这个在政策方面应该提供哪些政策方面的支持或者是平台化的支持?三位老师是否可以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郝老师。 郝玉成:关于中小企业创新,这是很大的问题。刚才徐静院长讲的我很赞同。二是要有这个意识,我们说的创新,不是大企业才能做的。恰恰不是这样。国外的“单项冠军”或者是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我说,中小企业恰恰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尤其是在未来的智能制造发展里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天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原来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资金的安排是不够的,现在机会来了,市场来了,新的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所以把创新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路径,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一个靠创新驱动的科技型公司,这样一定会在你的领域里面找到一块创新的地方,不是说你要搞多大,你盯住自己的关键的产品,盯住关键的业务,盯住你关键的薄弱环节,在这些地方创新,走出自己的一片行动来,我想中小企业一定会走得很好。 主持人(袁雪):莫总的建议就是要通过工业APP赋能中小企业,尤其是他们的研发能力。接下来我想讨论一个问题,刚才邓老师提到过,关于关键共性技术,今天早上朱伟市长提到佛山下面接下来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重要政策重点就是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强支持力度。各位专家是否可以从自己的领域来讲一下,目前对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重要的关键共性技术有哪些?我们现在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我们加大力气突破? 郝玉成: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 一、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发展得非常快。大家都知道灯塔工厂最新的消息是1月10日报道全球最新的灯塔数44个,我们国家已经有12个工厂成为智能制造的灯塔工厂。 二、我们国家三年内从2015年到2019年,有几百个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和标准下得到国家的支持。包括佛山有好几个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三、朱市长提到我们佛山发展智能制造未来聚焦的点应该抓住共性技术,加大创新力度,抓住牛鼻子,咬住核心技术不放,就能加快未来佛山的智能制造发展。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举个例子,机器人,佛山也有很多机器人工厂,而且也把机器人作为佛山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最重要未来的发展路径,这是对的。我们国家机器人到目前为止,到去年,大概全年我们国家产的机器人5万多台。市场总共是15万多台,大概有三分之一产自中国。但是我们核心技术方面我们有比较大的差距。像原来说的减速器、控制器、驱动器、算法有比较大的差距。包括更底层的芯片,李部长讲我们进口芯片的钱超过了进口石油的钱。所以问题都出在核心技术上。但是经过三年的攻关,我们机器人检测的技术基本上突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和下定决心去做,这是有可能做到的。这是跟大家分享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以及我们所做努力所做的突破。这就像邓老师讲的,但是像人工智能这些核心技术以及其他的技术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国际环境。我觉得佛山能把核心共性技术放在这样的位置发展,我觉得很有前瞻性,希望佛山市政府打造未来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带领着佛山中小企业在创新路上越做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雪):莫总的意思要有耐心和定力做自主创新的事情。我们现在希望畅想一下未来。大家现在都在提5G,可能工业方面5G是它商业化重点的应用。各位能不能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来讲一讲,5G到底能为制造业带来什么?企业该如何看待5G技术? 郝玉成:应该说5G会给未来得智能制造和制造业带来变化。这个变化现在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它的速度会更快,范围更宽,我们讲一个关键的地方。比如说实时性,这就是5G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有人计算过,如果4G的时候车开到100码,给它一个指令,要把车停下来,大概100毫秒出去以后,这个车跑出去34米。5G的时候,只需要3秒,这就使无人驾驶成为了可能。5G可以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举个例子,原来我们在工业控制的实时间形成可以会更好。有一些视觉解决不了,5G带来了它的变化,可以看得更加清楚,这样就会让智能制造得到了应用。5G是一个通信技术,它是支撑类的技术,真正智能制造还是要放在制造商解决制造的问题。但是支撑的技术带来的变化,那也是非常难的。或者说从智能制造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加希望拥抱互联网技术。更希望拥抱5G技术。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变化,让智能制造做得更好。 主持人(袁雪):看起来5G既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可能,还是要脚踏实地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进入这个环节最后一部分,希望各位专家能为我们举出几个关键词,接下来哪些技术趋势会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变化? 郝玉成:我想说的是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创新驱动加快发展。[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9:35
维尚家具李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维尚家具李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原标题:维尚家具集团技术总监李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只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能够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1月11日,维尚家具集团技术总监李泉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李泉提出:过去这10年的时间,整个家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来的工业信息化改造使得家具行业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0年之后又重新出发,面对未来不断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再改造,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升级的理解。 谈及转型升级,李泉表示:定制家具行业转型其实是被倒逼的,面对生死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走向工业互联网,信息化的革命是必须的。而这种变革需要各方协同,所以我赞同变革是“一把手工程”这个观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维尚家具的李泉,我们总部在佛山,我们还有两个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品牌,一个叫尚品宅配,一个叫维意定制。我们企业诞生于2004年,也是做家具的,但真正的腾飞是在2006年,2006年我们做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当时市场上也有家具,但都是传统的板式家具,我们发现在那个时候,客户对家具的需求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个性化、款式、外形,还有一方面是基于他的生活方式、户型尺寸的要求。但2006年之前我们也只能提供跟其他家具一样的板式家具,后来我们发现我们想去侵占这个市场,但发现我们工厂的信息化能力不够,到底是需求前还是能力在前,我们当时选择做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把工厂从传统的板式家具固定尺寸生产做了虚拟化改造,成为了智能制造4.0的工厂,虽然那时候还很小,但我们用的是最先进的虚拟制造,排产,用机器来指挥人的技术,把我们的家具在工厂灵活制造。也就是从2006年底2007年开始就一路腾飞,营收基本上每年都是100%的增长。 我认为我们的探索实践成功,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的模式不仅仅只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能够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从定制家具开始流量越来越大,用户不仅仅有家具的需求,还有沙发、床垫、窗帘,甚至连家里的挂画、花瓶的需求,我们要基于这样的模式把更多客户需求在我们工厂得到满足,用集中式的生产,统一配送最后到客户家里面。过去这10年的时间,整个家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板式成品家具很厉害,现在都看不到了,做传统板式家具没有了,都做定制,我们包括了衣柜、橱柜、电视柜、鞋柜所有的柜体,包括床垫、沙发都可以定制。这个行业通过10年的发展,工业信息化的改造让他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过去5年是家具行业上市企业最多的五年,我们现在面临新的问题,大家都能做家具了,到底机会又在哪里?10年后我们又重新出发,客户在装修领域的满意度还不够,我们又想如何通过装配式技术,信息化技术,工厂改造等等再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过程不断地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升级的理解。 我们转型很大程度上是面临生死的问题。家具行业,如果不转型,其实传统的板式成品家具就不存在了。十年后到今天定制家具恰当按照今天的发展,可能过几年定制家具也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一直是被倒逼的,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整装家具会革掉我们定制家具行业的命,所以我们不得不在组织的第一时间站在集团整体智慧上,我们一起往工业互联网这个方向走。而且信息化的革命是必须的。因为从定制家具开始讲可能是一家工厂,所有的改造都是一家工厂,但是装修是不同了,我们现在在全中国一共有3000个装修工地,就相当于一下子把我们一个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变成3000个工地的数字化改造。所以这是必然的,你得用信息化,得用工业互联网甚至是产业互联网供应链的综合协同技术才能实现。如果说给一些建议,我非常赞同宋院长的,一定是“一把手工程”,老总必须要牵头,老总不牵头这种变革做不下去。 另外,我们企业还有一个方式就是要设专门的团队,要和原来的业务剥离开,把“老人”、“新人”分开,两个业务分开,从老人里面找一些有经验、有实力的,然后加一些新鲜血液,甚至都是一些应届生,组成新的团队,也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坚决用数字化方式探索新业务。这样的话,一方面一把手轻装加专职的团队,才能让这种信息化改造变革能够顺利进行。[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8:02
侯爱明:创新与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制造业唯一出路
侯爱明:创新与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制造业唯一出路

  原标题:荣电集团执行董事侯爱明:创新与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制造业的唯一出路 “中小企业互联网转型中间的恐惧性也好、数字化也好,其实你去做、去应用就会尝到它的甜头。如果你在门口犹豫徘徊始终不进去,那你的机会、运气和产业都可能与你失之交臂。”1月11日,荣电集团执行董事侯爱明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荣电集团执行董事 侯爱明 侯爱明认为,首先,消费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对整个供应链的考验能力一方面倒逼了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其次,企业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进行升级。 侯爱明给出三点建议,一做制造业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无论是创新难还是成本费用等问题,其核心内容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互联互通资源的相互应用和创新;二不管代工企业是否愿意,工业互联网都是唯一选择;三创新和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企业的唯一出路。 以下为侯爱明发言实录: 王延春(主持人):下面请侯总给大家讲讲他对工业互联网的看法。 侯爱明:大家好,我是来自荣电集团的侯爱明,对工业互联网的看法谈不上太多,但从我们的实际经历来讲也是一个过程,给大家做个分享。大家可能不太知道荣电集团是做什么的?我们干的是珠三角最基础的产业,小家电,或者叫生活电器,我们公司是2004年成立的,2014年的时候做了互联网升级转型,这个互联网升级转型不是指所谓的电商消费互联网,而是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转型。讲到消费互联网,在座很多老板都知道,在以天猫、京东、苏宁为代表的大平台,消费互联网异军突起的时候对整个供应链的考验能力恰恰是倒逼了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升级转型的过程。 可以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字,我们到2018年底,我们一年生产的小家电产品,数码产品市场上有四千万台。第二个,截止到2018年底我们拥有大陆1.7亿的家庭用户。第三个,每年我们要上市500-600款全新的产品。第四个数字,在珠三角,特别是在珠三角的西岸,广州、佛山、顺德、中山这一带我们有140家OEM、ODM工厂给我们生产制造产成品。我们自己的工厂是有7家。通过这个数字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如果没有互联网,第一,如果没有消费互联网的倒逼,我们4000万台的年销售量产品和70多亿的人民币不可能诞生。第二,如果没有产业互联网做支撑,那么我们一年上市500多款新产品,在珠江西岸有140多家OEM工程产成品制造,我们不可能来托起这个市场的基本盘。 我们由一个典型的传统小家电制造销售企业转型为以垂直细分产业链,就是小家电领域拓展到智能数码领域,转型到生产制造科技型企业、互联网企业,刚才王主任讲了互联网平台公司这样的状态。 第二点,基于产业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这时候大家可以试想,从工业设计的源头我们跟香港、广州、深圳进行广东地区前10位的设计公司,海外的设计公司互联互通,我们有第一手的原创产品的底稿,第二个,我们的技术,包括我们中央研究院已经和科大、工大以及一些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比如新材料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新模式的链接,我们的技术领域就得到领先。再一个是体量决定了我们合作工厂采购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同时我们生产制造效果,各家工厂的生产制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顺便告诉大家一个数据,我刚才做了2019年度分析,给我们做供应商的工厂,单单给我们做生产制造配套的过亿的有19家工厂,能够占到他的单工厂产值在50%以上的有47家,也就是有将近50家工厂是我们的产业链拉动,或者用工业互联网的方法来带领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进行突破。 第三方面,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以及升级。我们2017-2019年做集团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和华为、中国电信这样的生态合作伙伴进行对接,2019年我们是华为的最佳小家电合作伙伴。上个月在总部合肥,华为还有另一个生态系统的负责人,召集了在中国大陆为华为配套生产的29家工厂的老总、总监在总部进行开会。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荣电集团通过华为的技术引领,通过华为的生态导入,通过华为的生态伙伴的合作,2020年我们与华为的合作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中国电信的生态产品,老百姓话叫半卖半送,其实体量非常大,但中国电信业在做他的家庭入户的智能生态圈,阿里的老总讲到一句话,说2020年以后不是智能的产品就不叫产品,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因为阿里小智,就是今天的阿里云,包括京东智能以及国美智能的倒逼,所以今天我们才有底气、有条件和华为以及中国电信进行深度对接。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信息,就是说中小企业互联网转型中间的恐惧性也好、数字化也好,其实你去做,你去应用了,你就会尝到它的甜头。反过来你在门口犹豫徘徊始终不进去,那你的机会也好、运气也好、产业也好失之交臂了。谢谢大家。 王延春(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怎么让代工的企业整合研发、制造以及整个流程上的资源形成效率,我觉得侯总很有发言权。因为他把微笑曲线两端都沾了。请他来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侯爱明:我们也是草根,刚才讲到融资难、订单难、生产难,其实某一种意义上都是给自己找一些借口和理由罢了。我现在的感受和建议: 一、我们做制造业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变化,你想不工业互联网都不想。这个时候还有一句话“未来已来”,你不融,他融你,所以你还不如直接融入进去。当然从创新难的角度来讲以及企业代工的问题,包括成本费用的问题,讲到这些问题的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互联网,互联互通资源的相互应用和创新。如果你不创新,你在家里坐着等着天上掉资金天上掉馅儿饼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在中国最具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感受很明显,真的是叫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人会说侯总,你讲的话很宽,你过了草根和痛苦的节点,实际上我还是要坚持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工业互联网都是你的唯一选择。 三、创新和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你唯一的出路。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王延春(主持人):在座各位,能不能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或者你们提一个你们最想告诉中小企业家的一个观点,把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集中来解答。就是关于中小企业怎么在工业互联网上突破困境?能够拥抱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侯爱明:突破思维、打破组织边界,不做不行。 “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佛山市工商联、《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月11日在广东佛山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7:59
阿里云郑旭:制造业进入“新制造”时代
阿里云郑旭:制造业进入“新制造”时代

  原标题: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郑旭:制造业进入“新制造”时代,唯有拥抱变化才能改变历史 “只是纯粹的代工制造业,已不适合于这个时代,很多高成本和代工的工厂都已搬向了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要想往微笑曲线上方爬,就必须要做品牌。”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郑旭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 郑旭 郑旭认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做好转型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帮助工厂做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要做轻量化的数字转型。在工业互联网4.0时代,我们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轻量化的应用,它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和成本。 二是要打通整个产业链。在他看来,今天制造业内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乃至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竞争。 三是要推进数字化的应用。传统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的协作效率,让其产品更有竞争力,让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据郑旭介绍,阿里云通过对数千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和交谈而发现,企业提到的最大两个痛点是:“订单难”和“融资难”。而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企业提供了轻量化、低成本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收集到可信数据以后,融资公司及第三方金融机构就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融资给企业。 以下为发言实录: 郑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阿里云IOT的郑旭。说到阿里巴巴,大家会认为我们是一家电商公司,我们是在做新零售。什么叫新零售?新零售背后真正给制造业提出一个挑战叫“新制造”。这里我反映一个现象,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在座可能有服装行业的老板。过去我们生产服装是怎么生产?当设计师认为这个是爆款以后,我们就生产1000件,铺到每个门店。但是,今天服装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是你先生产几件让网红们穿一穿,如果能吸粉500万或者吸粉达到多少数量,我们再大批量生产,这是生产模式的变化。其实,新零售对制造业提出了一个变化,叫“新制造”。基于这样一个行业现象,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那么怎么做?怎么转型?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帮助工厂做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要做轻量化的数字转型。刚才梁总也有提到,我们今天有很多轻量化的应用,尤其是工业互联网4.0时代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轻量化的应用,不需要像传统的转型方式一样,还要买硬件、软件、招人,目前的这个方式成本相对简单。今天已经有了平台、SAAS和工业APP,我们只需要开帐户,而且即开即用,用得好就可以继续用;用得不好可以不付费,可以使用其他产品。这种方式降低了我们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要打通整个产业链,今天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竞争,这是第二件事情。 我们在跟产业链条协作的过程当中,是不是采用原始的协作方式?打电话、发邮件以及用一个电子表管理外化工厂的生产进度和销售进度,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数字化的应用,传统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整体的协作效率,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让产品做到智能化。过去,行业内同质化太严重,大家的生产质量都不高,这给我们带来的是很低的利润。而今天,我们要打造品牌,让产品质量更好,让产品智能化更高。这三件事情是我认为广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必须要做的。 同时作为阿里来说,我们是一家平台型的公司,平台和生态一起帮助我们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我们也致力于打造一个工业一站式服务的“淘宝”,帮助大家做数字化转型。在这个网上,大家可以购买一些相关的工业应用,SAAS化的应用,这些应用都是我们服务商和生态合作伙伴基于平台而打造的,都是非常轻量化、易部署、低成本、强安全的应用。这些轻量化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工厂内部、工厂与工厂之间,产品智能化升级转型的很好应用。 阿里巴巴平台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光打包了阿里云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先进技术,同时也打包了阿里巴巴集团在运输、电商、金融、供应链的相关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你产品生产出来,需要运输、需要销售,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会自己做品牌,在天猫淘宝上售卖,而我们能提高它整个产品的利润率。同时,用菜鸟运输服务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这样就形成了所有数据和服务都基于我们平台来实现。其实,我们在佛山也联合服务商精工智能帮助一批的家电企业做了数字化的转型。未来,我们将继续和佛山的企业实现中国整个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进步。 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延春):一个维修人员如果在一台机器上一年可以节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成本,就是一个很大的数额。阿里云的郑总,您同意梁总的意见吗?您在实践过程当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郑旭:刚才提到的是新技术的反馈,物联网的发展。过去,因为物联成本很高,硬件、平台、通讯费用、应用费用都很高,就不是一个普惠的应用。现在,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普惠应用以后再使用技术,成本就非常低。技术有这样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很快在某一个场景上实现降本增效,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也给我们企业家带来了福利。当然,作为互联网公司或者作为一个云计算公司,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建议和想法?我觉得通过阿里云对数千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和交谈,我们发现,企业提到的最大两个痛点是:“订单难”和“融资难”。 今天大家会发现,只是纯粹的代工制造业,已不适合于这个时代,因为很多高成本和代工的工厂都搬向了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怎么样去往微笑曲线上方爬?制造业有一个微笑曲线,我们要做的是品牌制造。品牌可以帮助我们溢价。过去我们看到的工厂都是代工工厂,今天我们发现代工已经不挣钱了,人力成本上升,房租上升以及各种成本上升,所以必须要做品牌。随着消费升级而做品牌,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品牌就像刚才侯总提到的,我们有洛可可这样的设计共享中心,可能没有设计人员,但可以找像洛可可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服务来帮助我们设计产品,帮助我们打造品牌。 另一个是加宽我们的销售方式。过去我们可能是代工,品牌公司给我订单我就有,没有就没有。随着国际环境变复杂,就没有订单,企业生存非常困难。今天,随着消费升级,国内的需求变得非常非常大,你可以从线上、线下加宽你的渠道。 从融资难的角度,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轻量化、低成本的应用,有一些应用几千元就可以用。有了这些应用以及可信的数据以后,融资公司及第三方金融机构就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融资给企业。过去,为什么我们融资很难?是因为融资数据可能只是电费数据、注册资本以及政府的简单数据。但是今天,当有了一些应用后,背后透露出的一些机械设备提供的数据,就是可信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因为这些可以降低成本。 主持人(王延春):在座各位,能不能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您的观点,或者你们提一个自己最想告诉中小企业家的一个观点,来集中解答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中小企业怎么在工业互联网上突破困境?如何能够拥抱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郑旭:改变历史、积极拥抱。[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7:49
宋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宋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原标题:酷特智能工学院副院长宋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要找到适当的方法 “我们认为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但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1月11日,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工学院副院长宋燕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转型最重要的是“一把手工程”,企业老板必须要重视、必须要亲手去抓,“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情’。”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工学院副院长宋燕 宋燕进一步介绍道,酷特智能的工厂中没有管理人员,整个工厂的运行过程没有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员工都是在自治工作,由数据来指挥。“把一些浪费的环节、没有必要产生的环节都取消了,充分调动客户和供应链之间闲置的资源,提高效率。” 目前,酷特智能已成功建立了上述数据平台,并采取了C2M的模式。“但这个C不一定是直接客户,C的流量入口有很多。C端的消费者通过平台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产品。流水线上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消费者已经付完钱了的,所以我们的产品库存基本上是0库存,也就是0资金占用。”这样以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便可以尝到数字化转型的甜头。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王延春):侯总讲了很关键的数据,怎么能把50家工业企业用大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以及物流方面的效率提升。下面请宋院长,酷特我在三年前去过,也去工厂看过,亲眼见证了工厂是怎么做大规模的定制,很少的库存在里面,所以请宋院长给大家介绍一下酷特的做法。 宋燕:大家好,我来自青岛的酷特智能,酷特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对我们旗下的红领品牌大家都知道,做服装的。现在说说中小企业应不应该转型?说实话,对于制造业的老板们来说太难了,现在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各种新技术在层出不穷地涌现,咱们希望利用新技术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但另外一方面,正值国际贸易各方面都争端不断,企业在这种形势下该怎么去做?大家都很迷茫,有的说转型是找死,但不转可能真的等死。 酷特在1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转型之路,我们企业经过转型之后,我们的返修率在原来很低的基础上又降低了80%。我们的管理成本达到了降低50%以上,个别节点甚至达到了90%。我们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我们从原来交货期一个月,昨天刚得到的消息已经是6个工作日的交货期,就可以满足全球用户的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就是说全球的消费者在我们这里选择想要的个性化产品之后,我们能够保证6个工作日生产出来,就可以发物流了。我们企业盈利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尝到的甜头。 很多企业对于转型这件事都比较迷茫,可能你们没有看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企业,我们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小企业,我们在十多年的转型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之前都没有实际落地的案例。我们在转型过程中可以说有了无数的教训,我们现在是真正落地的实际情况,在我们工厂没有管理人员,我们整个工厂的运行过程没有班组长、没有车间主任,没有审批的情况下员工都是在自治工作,都是数据指挥他们工作的。我把一些浪费的环节,没有必要产生的环节都取消了,充分调动客户和供应链之间闲置的资源,提高效率。我们现在建了这样的数据平台,在这个之上,我们的模式是C2M的模式,但这个C不一定是咱们的直接客户,C的流量入口有很多,线上线下,天猫、淘宝、唯品会所有都可以。C端的消费者通过平台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产品。我们流水线上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有了自己的主人,都是消费者已经付完钱了的。所以我们的产品库存基本上是0库存,也就是0资金占用。我相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基本上算是两座大山,我们工厂成本库存基本为0,原材料库存也是跟以前相比,大幅度下降,基本上取向于资金占用为0。这种情况下咱们的盈利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 而且我们把这10多年经验也经过了总结,我们帮助全国105家企业和多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构成。经过我们帮助转型的企业基本上他们的人力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上涨。所以对于咱们企业来说,我们认为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但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谢谢。 主持人(王延春):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望天的过程。现在不转已经不行了。过去三维空间我们用成本的红利来支撑。来到四维空间我们需要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来改造我们的制造。就像刚才几位老总提到的2020年的你不是智能制造或者是工业智能化的企业,你的产品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我觉得这可能不是危言耸听,接下来请宋院长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中小企业突围。 宋燕: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是降维打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企业能力,不接批量大利润小的订单,小批量快速返单,怎么接定制化的产品或者是接高端产品以及利润高的产品,这都是基于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来。刚才梁总也说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转型最重要的是“一把手工程”,作为企业的老板,你必须要重视这一件事情,而且这一件事情必须要你亲手去抓,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情”,如果老板不去抓,下面的人做这个事情就是不了了之了。这个就是跟你的圆桌和公司所有人去共同分享这个事情。那我的员工就去支持我。你们比如说赚不到这个钱就行。因为对于员工来说,可能说得不太好听,他们毕竟是打工的,是要赚钱的,可能作为我来说,我也是一个打工的。我可能在企业,我要养家糊口,同时还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必须要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跟自己员工,能够让他们有一个比以前更好的收获。不管你的管理团队还是你的员工团队。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数据驱动。因为传统叫管理,是靠人,如果靠人去管,无可避免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和攀比现象。但是如果你是数据驱动,你靠数据去说话,这个是非常公平,谁都改变不了。这个就是员工也会认可。 最后,持续优化的过程。我们酷特智能做了十多年,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主持人两年前去过我们企业,我相信您现在再去,我们又有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状态。 以上是我们对于数字化转型我们自身过程的一点小小的建议。谢谢。[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7:39
腾讯李向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是所有企业的痛点
腾讯李向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是所有企业的痛点

  原标题:腾讯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是所有企业的痛点 “不管大中小企业我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一些新技术,尤其像人工智能这种技术使用的时候,真的用不起。”1月11日,腾讯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李向前提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痛点。 大型企业在实现集团内部集约化的运营方面十分关键,必须要解决供应商的财务流、数据流以及交易流等问题,还要实现内部集团化管理,将经销商、代理商、最终用户、服务团队连接起来形成高效畅通的通道,能知道市场闭环的反应是怎样。 而小企业的痛点在市场数据的开放、内部生产过程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 但大小企业也同时面临一个共同的痛点,那就是新技术的运用成本,如何降低新技术使用门槛,最终让每一个企业都能从中受惠,是企业服务者所必须探索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向前:大家好!我是来自腾讯工业云的李向前。大家用微信都知道腾讯是互联网公司,腾讯是什么样的工业?我估计大家不太了解,去年我们930进行组织结构的升级,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相应在下面我们成立了工业互联网部门。我们大概整体定位希望能成为各行各业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的助手,你们需要云、大数据、互联网等等,腾讯都会把这部分开放出来,腾讯就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这一股浪潮当中是最大的受益方,我们希望这些技术不仅腾讯能够受益,而且能够开放大家。我们在做这个过程当中希望把五个能力能够开放出来: 第一个能力:腾讯C端的能力 把微信以及微信带来的数据能力希望能够开放给大中小企业,为这些企业所用。 第二个能力:腾讯云的能力 腾讯有100万台服务器,100T的带宽能力,我们已经在自用,也会把这些东西开放给大家。 第三个能力:腾讯的安全能力 腾讯的安全能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为什么这样讲?腾讯每天是被黑客攻击最多的互联网公司,不断被攻击,所以我们成立了七大安全实验室,七大安全实验室,从网络到助机到数据等等全方面的能力,我们在防卫保护着我们自己的安全。当然这个能力也希望开放大家免受黑客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 第四个能力:腾讯的金融能力 大家知道微信支付的能力,而腾讯本身是一家金融公司,我们希望把我们金融能力开放给大家,我们陆续在工业互联网推出我们的计划,希望利用腾讯产业和投资能力孵化产业链的平台,比如说我们投资了做工业易耗品超市运营商,整个产业互联网这一端腾讯一共投资了800多家公司,希望把金融能力开放给大家。 第五个能力:腾讯的安全能力 希望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开放出来,相信大家了解过腾讯有四大安全实验室,做人脸、语音、视频等等的,我们也跟某一个面板厂合作,怎么利用图象识别技术降低它的成本,减少一些对人的伤害,一个面板厂一年三条产线就可以减少两三千万的成本,这真正是互联网这一波给我们带来的精确好处。 服务对象方面,我们希望能服务三类对象: 第一类像富士康、雷诺等这些头部客户,希望在他们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提供公有云、工业云的基础能力,云、大数据、AI能力这些开放给大家做。 第二类我们在做区域一体化的平台,行业有专门的口径就是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很荣幸我们几个月前跟佛山南海区达成协议,我们要把腾讯区域工业互联网总部放到佛山南海,借助腾讯的生态能力打造腾讯的差异化有特色的能力之外,还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如何降低使用门槛,利用SAAS化的服务快速实现见效。 第三类是人工智能能力,我们现在跟商飞、空客、华芯光电等等企业,希望把这些普惠的AI技术能够让大家都有一个试验,能有一个尝试,最终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来看,我们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腾讯云和富士康联合申报了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二是在区域工业互联网这一端陆续建成西安、烟台、张家港等等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我们中小企业,给我们飞机、宝马等等这些企业,能够利用AI的技术,能够在工艺提升以及质量检测方面有一些大的突破,这是腾讯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主持人(苏琦):金总说得很实在。腾讯的李总,你从赋能的角度,从你们自身经历出发,我感觉你们跟具体的还是隔着一层,还是你们也参与到这些? 李向前:首先必须做一个声明,腾讯在2017年的时候正式修正了我们的说法,在工业互联网这一端我们只能做助手,我们不能做赋能者,因为我们对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工厂,所以这个是我们的定位,一直本着这个去做。 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四个方向,不同类的客户关注的东西也不太一样。第一类,我们把大型的企业,比如像富士康、三一这类的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把握了一个原则,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所以我们在跟大型企业合作过程当中,就是守住自己的业务边界,我们只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基座功能,就是云大物移智,至于行业的Paas,具体业务场景,在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只提供技术支撑,行业完全是由他们去打造。 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痛点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像富士康他的供应商有上万个,如何能够解决供应商在一个平台上解决财务流、数据流以及交易流等等的问题,大家也知道他是集团化,21个次集团相互之间的业务是割裂的,系统是存在重复建设的,如何实现集团内部集约化的运营对他来说非常关键。他一方面是解决内部集约化运营共享的问题,另一方面才是把自己的能力对他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做赋能,做输出。 这只是代表一个个例,每个行业也不一样,我们认为做轮胎的跟腾讯的距离很远,但最近我们跟一个做轮胎排名第一的国际公司合作,我发现他们需要很强的连接能力,最终跟用户连接起来。因为他是卖轮胎的,最终用户怎么使用、用得怎么样以及有什么样的爱好完全是割裂的,是不知道的,怎么能够借助腾讯连接的能力开放出来,我觉得对他来说帮助非常大。他把这个定位成是一个后服务市场,但在我们内部看来,最终一定会成为产业链级的平台,营销跟能力只是第一步,后面才会做产品的设计、工艺等等,是整个产业级的升级改造。我们发现做拖拉机的,我们认为就要帮助他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我们发现我们错了,永远都是走近了互相互动以后我们才会发现他更加需要的是什么,我希望一个沟通的平台,能够把经销商、代理商、最终用户、我的服务团队能够连接起来形成高效畅通的通道,大家能知道各自的诉求是什么,能知道市场闭环的反应是怎样。这类平台在我们看来,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工具开放出来,能够提供给大型企业,为他所用,最终的效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我们在做中小企业的时候发现,你提供工具是不行的,你需要从他的痛点出发。第一个,他确实卖不出去,你是否能把你的数据开放出来,让他的销售收入增加?第二,我需要把我的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管理起来,需要接轻量级的SaaS服务,最好是几百块或者免费用起来,这种是非常迫切的。第三个,能不能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还是比较难的,现在我们围绕腾讯资本服务的能力做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不再是基于你的资产做抵押,而是基于你的票据,你需要一百万我就付给你,我来负责跟银行进行结算,我负责担保,微信支付的预付金的资金池还是非常强大,我们希望把这个能力能够更多开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我们更多是降低成本,提供从他的生存出发,去打造服务,让他能尝到好处,逐渐变成一种使用习惯,最终持续进行使用。 第三个方向,不管大中小企业我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对一些新技术,尤其像人工智能这种技术使用的时候,真的用不起。比如我们说做一个面板卡,一个面板卡其实利润很薄,但是要做一个基于视觉检测的项目,我们签了一千万的合同,但实际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科学家在里面,当然有试错的代价,但是突破了很多行业内的算法,也形成了很多专利。截止到现在还没完全上线的情况,腾讯已经投入了三千万,这个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接受度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的原则,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但经过前三个摸爬滚打可以变成产品化,把特的使用门槛降低,最终让每一个企业都能从中受惠,这才是我们做人工智能的出发点。腾讯有四个AI实验室,有全球最顶级的家在里面,人工智能属于试错加上成本逐渐降低的过程,我们正在走在这个路上。 第四个,我们在做的过程感受特别强的,2B跟2C还是不太一样,腾讯是做2C出来的,我们在家就能把微信打造成极品,相信大家在上面的停留时间会越来越长。但是做2B的企业,你需要去走近他,要做针对性的服务,他需要什么给什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建立了工业云的基地,而且不是简单的产品买卖,而是要有一个长期服务的方式去做。我们陆续在国内围绕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制造业密集的地区我们已经建了很多公有云基地,做贴身的服务,我相信东西好不好,一定最终由企业用户说了算。我们也在这条路上逐渐探索,希望大家一起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7:18
许召元: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理想发展模式?
许召元: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理想发展模式?

  原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理想发展模式? 如何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后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将会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1月1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或将主要呈现为两种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 首先,寡头垄断格局。他解释道,借助平台的同边网络效应、跨边网络效应,以及边际成本递减甚至边际成本为零等发展特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地位领先的平台)可能会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进而形成垄断的格局。 其次,可能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形成高度分散的格局。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企业的需求差异化很大,加之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复杂度较高,作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更多,因此或许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实现快速成长。 那么,理想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是什么?“在我们工业互联网竞争体系中,最下面是架构大量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云平台,在云平台的基础上,最终可能要形成少数几家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在这个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我们有大量的行业应用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工业APP和行业服务。”许召元表示。 不过,要形成上述理想的发展模式,需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协作的合力,他建议,应做到以下“四要”: 一要明确支持我国工业互联网形成核心平台+应用平台的发展目标; 二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的分工和特点; 三要以“重点示范+普惠性支持”的策略,有重点的选择和扶持符合发展方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四要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水平,提升企业的应用信心,让中小企业更加放心、安心。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许召元: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中国制造论坛。上午朱森第老师报告了工业互联网课题研究的内容。我现在研究我们这个研究部分的成果,这个研究是《财经智库》组织的,朱森第是课题组长,我是课题成员。我们这个全体大会三:破解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困境,我报告两方面的内容: 一、我们研究当中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有哪些特殊的作用、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中小企业赋能有什么作用?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管从政府还是从企业,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提出了工业4.0、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等很多的名词。工业互联网与这些相比,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它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哪些独特的作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有4个主要的特征: 1、工业互联网有平台特征。所谓平台有分享经济的特征,在这个平台上,他存在的服务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相对来说,差距是比较大的,我们国家既有很多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可能比较低,1.0、2.0甚至是3.0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提供信息服务,成本相对比较低。如果中小企业自己安装信息化的升级服务,投入相对是比较大的。 2、工业互联网平台有物联的特征。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进行联网,把这些东西连接起来以后,中小企业在不增加投资、投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提高他的生产效率,这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3、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企业互联的特征。大量的企业上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后,这些企业之间,就可以互相进行连接,这样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上下游协同。 4、工业互联网平台具结合大数据能力。可以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二、我们如何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后发展路径、发展模式? 再过5年、10年,我们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是3家?4家?7、8家?是少数垄断的模式还是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进行服务?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说长期来看,如果说这个市场只会存在少数几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那么我们现在支持的重点,我们企业上网上云上平台的重点就不同了。 工业互联网平台理想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很快,2018年全国各类型平台数量总计已经有数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50多家。2019年10月份工信部组织了对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评比,评出了10个双化的平台,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很快。 短短几年发展很快,我们展望更长期,就是它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格局?比如说长期来看,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会进一步竞争,最后有一些少数平台脱颖而出,形成垄断的格局?还是说会形成一大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格局?获利模式会怎么样? 第一种可能的格局:寡头垄断 我们与消费互联网进行比较,大家看到消费互联网中国基本上从1997年左右开始发展,1997年到2008年,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几千家,但是到最近消费互联网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我们看到2017年的时候中国的天猫在B2C自营市场平台上,天猫占60%的市场份额,京东占25.5%,苏宁易购前三家占中国消费互联网80%的市场份额,这是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2018、2019年拼多多也发展很快,总体来说它是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 消费互联网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市场格局?和工业互联网几个共同的特征: 一是平台的同边网络效应。上这个互联网平台越多,企业也好,消费者也好,他在平台上受益,所以具有同边的网络效应。 二是跨边网络效应。工业互联网或者是工业APP,使用越多,平台对另一边使用者的价值越大; 三是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甚至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新增加一个用户或者是买家,对于平台来说成本几乎为零。 有了这些特点,一个互联网平台,特别是领先的平台,有可能会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快速的扩张。 按照这样的一种特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他也有平台的同边效应、网络效应、边际成本递减甚至为0的特征,所以工业互联网有可能形成垄断的格局。 第二种可能的格局:相当长时期内高度分散的格局 工业互联网的客户需求是非常差异化,消费互联网上,很多就是卖家把这个产品放到互联网上,消费者只是把这个购买,再一个,他的需求是相对非常的同质化的,主要是一个买卖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不同的企业,即使你是同一工业互联网企业,对于需求差异化也是很大。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复杂度比较高,上午余晓晖的报告里面说到工业互联网是重资产复杂的平台,是一个新经济基础设施,比消费互联网投入大的多,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快速成长。 工业互联网有非常大的用户粘性。我们看电信手机业务,中国只有少数几家,比如说手机从移动转到联通,成本很低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这种转移很难,因为有很强的用户粘性,你亲戚朋友都知道这个特点。工业互联网也有类似的平台,一家企业上了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后,你大量的数据和知识都在这个平台上,想要迁移到另外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相对复杂的。这些特点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有可能形成非常分散的格局。这种非常分散的格局对于我们的发展是不是一个好事?我们最佳的模式是什么?这一点我想大家看一下最近我们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最近电动汽车领域有一个大事情就是特斯拉在上海向国内用户交付,我们广大的用户也很高兴。其实国内很多新能源车企普遍都感觉到巨大压力。我们如何看到新能源车的发展,几年前新能源车中国在全球发展是相对比较快的,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巨大的投入,政府花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几年过去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竞争力与全球领先的头部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个就是因为我们相对来说,这些发展是非常分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大规模企业,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应用,可能会形成很大的发展优势。但是如果形成像新能源车的格局,就会使我们很领先的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换句话说,过于分散的格局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龙头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各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能发挥互补和协同作用,每个平台都要发展一整套物联体系,成本巨大,大量工业APP难以通用,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理想的发展格局。 理想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是什么?这也是我个人的建议,不一定成熟,上午朱森第老师讲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他提出了“1+M+N”的市场发展格局和模式,我个人认为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有一点修改会更好,就是在我们工业互联网竞争体系中,我们最下面是架构大量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云平台的基础上,在云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国家最终可能要形成少数几家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也许三家,也许五家,也许八家,总之相对是比较少的。在这个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我们有大量的行业应用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工业APP和行业服务,形成这样的模式好处是什么? 首先这样一个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上面连接了大量的企业和大量的用户,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国这个市场大,企业数量多规模优势。成为中国和全球GE、西门子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和他们相互竞争的国际性企业,扎根在这之上的行业互联网公司,他们可以专注于行业的发展应用,专注于发展行业上的机理模型,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些行业性平台公司,就可以不用再做基础性的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基础性服务。比如说提供这些设备的互联,工业APP这些软件集成,大数据应用等等。这样专业性的平台和基础性平台,可以有恰当的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会有利于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更好地发展。 要形成这样一种理想的发展模式需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协作的合力,我们研究认为,有以下“四要”: 一要明确支持我国工业互联网形成核心平台+应用平台的发展目标; 二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是每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都要发展全部的能力,全部端到端,从设备的互联到企业的互联,到最后大量的软件的应用集成都要这些系统的能力,要发挥各自的分工和特点。发挥这些行业的平台和基础平台的分工合作; 三要以重点示范+普惠性支持优先支持产业冠群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各个地方上网上云上平台服务过程当中,我们要有重点的选择一些符合我们发展方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四要很多中小企业都关注他上网上云上平台安全性的问题,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水平提升企业应用信心。让中小企业更加放心、安心。 以上是我报告的内容。谢谢大家![详情]

《财经》杂志 | 2020年01月11日 17:09
莫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回归到制造业本身
莫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回归到制造业本身

  原标题: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莫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需回归到制造业本身 “我们要回归到制造业本身,运用数据、云、5G等更新的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为生产运营赋能,为企业产品孕育新形态而赋能。”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莫威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莫威 莫威认为,所谓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人工智能,实际上都是把数据跟知识、机理模型结合,变成智能制造的一种方式,以真正赋能制造业。“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及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会不断叠加出新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结合,就会催生出不同赋能于制造业的一种新业态。而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如何把这些跨界的技术进行融合。” 在其看来,工业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管道、平台。真正通过这些平台而赋能制造业,才是制造业本身的核心问题。制造业者更关心的是:要如何取得效益。所以让制造企业生存下来,才是问题的关键。 莫威同时提到,工业、制造业的研发要做到全球领先,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积淀。他希望,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够把人才和资金回归、回流到制造业本身,回流到高端研发企业本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赋能制造业,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业带向全球最顶尖的位置。 以下为发言实录: 莫威: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以及如何为制造业赋能的想法。因为中控本身是为制造业服务的,我们做了大量的智能化工厂,聚焦大工业,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后端像佛山地区的家电等离散制造,那又是后面的一个门类。在制造业的服务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深刻地理解了用户包括我们客户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比如说国家出了一个规定,重大安全事故的定义是伤亡超过三个人,企业就会坚持我一个车间减少到三个人。设备怎么样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比如说环保要求超标,企业就会担心环保监测指标怎么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其他还可能涉及到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各类产品进出原料包括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太一样,企业就会探测到生产过程当中质量监控以及整个应用系统。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可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和平台,用户真正关心的技术,有老技术,也有新技术。老技术包括什么?工艺技术、设备技术,所谓工艺技术跟设备技术,构成了我们最原始的知识能耗。这些后期就会变成运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工艺技术、设备技术加运营技术,就构成了知识跟数据。这就是所谓产生的机理。 在后端,我们又发现,所谓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人工智能,实际上都是把数据跟知识、机理模型结合,变成智能制造的一种方式,以真正赋能制造业。所以前面所提及的技术里,工艺、设备、运营、IT以及自动化的技术,有一些是现有的,有一些是基于未来的。 随着我们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会不断叠加出新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结合,就会催生出不同赋能于制造业的一种新业态。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如何把这些跨界的技术进行融合,中控也在和合作伙伴探讨将来基于5G如何赋能于制造业,如何赋能于环保。我们会跟华为、中国移动共同建设一个基于大型的人工智能以及5G的示范区。本质上来说,工业互联网是管道、平台,真正通过这些能够赋能制造业,这才是制造业本身的核心问题。回归本质来说,制造业所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取得效益。让制造企业生存下来,才是真正核心的一个问题。 谢谢! 主持人(袁雪):我们应该向制造业提供哪些政策方面或平台化的支持?三位老师是否可以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莫威: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其实在网上有大量的工业APP和软件。佛山也有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真正SAAS服务以及工业APP所需要的门类非常多。曾经有一位专家在一次论坛上提出“软件定义世界”。其实,真正的未来是取决于软件,取决于这些工业APP。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给大家提供了万物互联的世界,大家可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开发各类的工业APP,它所产生的价值将来能够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我认为,成为工业APP以及制造业软件的服务商,这是未来制造业伴随转型升级所必须的一条路。所以,工业软件、工业APP、高精坚的研发设计EDA软件,需要国家的政策去扶持。比如说佛山本地可以大量扶持一些好的具有特色的工业APP的服务厂商,这样才能与当地的制造业共生共存,共同发展。谢谢! 莫威:刚才郝院长以及各位专家介绍了大部分的核心关键技术。其实说到核心关键技术,中国虽然产业基础非常之大。但是很多领域都缺少高端化学材料、高端芯片、高端工业软件,这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息息相关,像前面所说的研发设计软件到仿真模拟到各类为工业赋能以及跟人工智能相关的组件、软件、操作系统,都是国家基础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说实话,中控花了26年才把控制技术做到全球一流的水平,我们现在正在花更多的时间,联合工信部、华信研究院等单位一起去开发工业操作系统以及工业底层的软件。这些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我们作为企业,在自身投入研发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其实非常苦、非常累,因为它跟外面花一两年能够上市的公司“炒概念”不太一样,需要更多的人才、基础,踏踏实实投入研发,一步一步迭代地完成这个过程。 其实,工业、制造业的研发,尤其要做到全球领先,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积淀。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希望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够把人才和资金回归、回流到制造业本身,回流到高端研发企业本身,真正把研发力量抽到实体经济,这样才能真正赋能制造业,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真正应用到实际,关键就在于企业。大学做基础学科,而企业才是成果的转化基地,只有两者一起实现科技的转化,才能够赋能中国的制造业,把中国制造业带向全球最顶尖。谢谢! 莫威:关于5G的话题,中控过去一年一直跟华为、中兴共同探讨5G的应用场景。我们跟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也在探讨整个商业的模型。实际运行当中,我们也在探讨5G的发展。在工业界,其实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无人小车AGV以及移动端。通过5G的联机,更多是通过视频的传输。我们在红石水泥建的5G的示范点,就是通过辨识水泥上进出的原料,通过高清视频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AI的技术,5G是很好的管道跟传输通道,去高清识别以及高清辨别我的原料的基础。这些随着数据交互量的增大,通道的增大,包括实施性、可靠性的增加,将来未来工业的连接,把有线变成无线,变得可能性。当然目前工业连接有线可能更有可能,未来一切皆有可能,5G带给大家的空间是一个无限想象的可能。未来可能有6G以及更多的实现,我们基于工业控制端以及上层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整个控制的模型,包括底层的传感,都会受5G传输方式的变化,从一系列产品创新性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是萌芽期,大家都在探索、探讨整个过程。谢谢! 主持人(袁雪):看起来5G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可能,但还是要脚踏实地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进入这个环节最后一部分,希望各位专家能为我们举出几个关键词,接下来哪些技术趋势会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变化? 莫威:回归制造业本身,运用数据、云、5G等更新的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为生产运营赋能,为企业产品的新形态出现赋能。[详情]

邓志东:瞄准智能自动化,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国智造
邓志东:瞄准智能自动化,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国智造

  原标题: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志东:瞄准智能自动化,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国智造 “如果我们真正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和赋能,一定会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升级换代。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决心,同时也需要恒心”。1月11日,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邓志东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邓志东提出:在工业互联网倒逼制造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关键技术会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在人工智能赋能之下,从生产的通路化、柔性化、自动化,到内部管理、对外营销的智能化,将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释放出人工智能的能力,真正的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谈及创新突破难题方面,邓志东表示:要实现技术创新破局,需政府主导、巨头牵头、中小企业抱团参与,各方合力建设共性的核心平台技术,突破后所有中小企业都将受益。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我觉得互联网从2C转到2B,发展工业互联网或者是产业互联网这是它的应用。互联网本身技术上很成熟,绿色把各种生产要素、营销要素、管理要素连接起来;二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会倒逼制造业的数字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是里面的关键技术会体现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一块可以有一些有智能的工业机器人,包括支撑生产产线的、物流的,AGV和AGC,还有另外一个是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比如说视觉、表面、曲线检测。我们看到智能工厂上,有产线和工位都实现了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但是在质检员还不可取代,这个人工智能可以在通过人工智能来赋能,实现表面曲线的自动化检测。 第二方面,内部管理和对外营销流程自动化方面,现在管生产有很大的发展,行业上叫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一块完全是人工智能,整个流程都是简单重复的过程,这个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来替代,实现机器来替换人。 第三方面,实现工业互联网来实现资源共享,像我们联盟或者是我们所谓的共同体,实现资源。所以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机器换人,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 佛山中小企业非常多,市场的竞争能力很强,但是高端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还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佛山很少有知名高校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实现技术创新的破局?政府主导,巨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抱团参与。主要目标对准什么?对准共性的核心的平台技术。比如说前面所说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还有基于视觉人工智能的表面曲线检测技术以及流程的自动化的东西。瞄准智能自动化进行突破。突破以后所有中小企业都可以风险。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比较现实的技术途径。如果所有技术和费用都是要中小企业承担的话,技术、资金各方面都会存在不足。 围绕深入全球市场的订单的工业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显然需要生产设备走向通路化,产线柔性化,流程上实现自动化、快捷化,这是毫无疑问。怎么实现生产设备的通路化,机器人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什么实现它呢?让它具有更多的通用性或者是柔性,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这个生产过程感知赋能。对于流程上数据空间也要进行感知,也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赋能。所以我们说人工智能其实很关键。 我们老说创新,但是其实创新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技术创新,而且还得做完以后很多人还可以跟随你。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我们刚才说的就是生产过程的这种人工智能的感知过程,流程中数字空间的感知技术。如果我们真正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和赋能,一定会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小企业升级换代。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决心,同时也需要恒心,这个非常关键。谢谢大家! 5G是移动连接技术,主要是移动连接,是迄今为止最明显的互联互通技术。它有超高带宽,低毫秒级的时延,百万公里,高可靠、高移动性等,这些使得5G相对4G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技术革命。4G以前主要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5G不仅可以解决人与人的连接,还可以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因为它的连接速度特别快。所有的机器设备以及产线上生产设备都可以互相连接。我们在一个工业现场里面,我们有5G的基站,5G的基站以后,里面所有的机器设备,都可以把生产设备本身的视觉感知,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数据,可以传到后台来,进行边缘计算,可以用人工智能赋能边缘计算,可以进行虚拟训练和在线推断,这个对智能制造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5G+人工智能或者是承载人工智能,有可能跟咱们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就是推动智能制造生产过程当中的视觉感知能力。一定要有感知能力才叫智能,如果没有感知能力空泛说智能是不合理的。必须有传感器、感知、视觉感知,通过5G可以进一步释放出人工智能的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大地赋能。所以它的代表来的含义是这样的含义,这种技术能够真正的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政府搭建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破局,适应市场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谢谢![详情]

徐静:中小企业要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
徐静:中小企业要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

  原标题: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中小企业要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 “中小企业要利用核心的技术,用创新来驱动,特别是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持续进行提升。”1月11日,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 徐静 徐静表示,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接近4000万,接近4000万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技术研发成果以及80%以上的就业。所以说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贡献特别大。但这些中小企业也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是订单的分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带来的困难。其次是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持续创新持续进行技术投入的动力还不是特别足。再次,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弱,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还是非常紧迫。此外,目前有能力建成数字化车间以及有能力建成智能化工厂的中小企业还不是特别多。 面对这些困境,徐静认为,中小企业要利用核心的技术,用创新来驱动,特别是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持续进行提升。专就是专业化,特别是技术、产品体现自己的专业化;特就是特色化,特色化就是别人有的,我做得比他更有特点。别人没有的,我也很有特点;精就是精益化、精致化,你的产品、管理、市场各方面都做的很精益;新就是创新,就是还是要回归主线,通过创新驱动的模式提升细分领域里面,提升自己。 以下为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这次是第三次到佛山参加中国制造论坛。刚才几位专家已经对核心的技术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梳理。因为技术还是工具,怎么能把技术用好?实现创新突破的角度,我想给大家做一些分享。也是基于我们前期所做的课题。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接近4000万,我清楚记得这样的一个数据,接近4000万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技术研发成果以及80%以上的就业。所以说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贡献特别大。而且我今天来之前,也很欣喜地看到佛山2019年GDP迈入了“万亿俱乐部”行列里面,在座的中小企业,包括佛山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对佛山的经济贡献非常大。 在这里面,也不是说迈入了“万亿俱乐部”,佛山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展。因为当前还面临国际包括国内一些发展的跨境,包括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像当前,比较受影响的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国与国之间贸易摩擦会成为常态。 订单的分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都是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以及困境。但是中小企业自身也会存在一些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持续创新持续进行技术投入的动力还不是特别足。因为这个要真金白银,比如说前面几位专家讲到,你要进行产线的改造,你要进行工艺的创新,都需要进行投资。当前,在投资的信心、动力、持续性还不足。再比如说中小企业面临到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弱,佛山上市的企业只有28家,佛山中小企业包括国内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可能还达不到日本、德国的隐性冠军十亿上百亿然后占某一个领域50%-60%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情况。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还是非常紧迫。 总结到一些新模式,在中小企业里面应用不是特别广。因为有能力建成数字化车间以及有能力建成智能化工厂的中小企业不是特别多。面临这些困境,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实现突破?我觉得从方法论角度来讲,还是前面专家讲的,中小企业要利用核心的技术,用创新来驱动,特别是向专、特、精、新的方向持续发力,持续进行提升。专就是专业化,特别是技术、产品体现自己的专业化;特就是特色化,特色化就是别人有的,我做得比他更有特点。别人没有的,我也很有特点;精就是精益化、精致化,你的产品、管理、市场各方面都做的很精益;新就是创新,就是还是要回归主线,通过创新驱动的模式提升细分领域里面,提升自己。 我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雪):刚才徐老师在讲中小企业创新的必要性。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小企业在整个大环境之中面临更多是生存的问题。怎么在兼顾生存问题当中找到一条突破的道路?这方面应该有哪些机制性的安排?例如是不是应该提供平台化的服务或者是政府应该提供研发方面的支持或者是机制性的安排?看看各位有没有可以讨论的。大家可以补充一下。 徐静:我补充一点:我们对两个中等城市做一个课题研究,围绕它的产业链来研究他的技术创新链,找到薄弱环节,那样可以围绕产业来布局创新链,我希望未来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制造业相对来说走在前列的基础重新梳理一次,特别是围绕着对技术、需求特别强烈的中小企业,梳理一次它的技术创新链薄弱环节在哪里?然后,围绕这样的技术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来对接技术来源,同时能搭建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跟服务的机构对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是我补充的内容。[详情]

郝玉成: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 平台化创新将成重要路径
郝玉成: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 平台化创新将成重要路径

  原标题: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郝玉成: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平台化创新将成为重要创新路径 “智能制造的创新有一个新路径,即平台化创新。不再是我们原来烟囱式的创新,所以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1月11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指出。 他认为,智能制造的创新要更关注底层创新,“立地才能顶天”。未来,随着在经济层面上由原来劳动力的红利走向工程师的红利,这将带动智能制造更快发展。 此外,郝玉成还强调,中小企业是将来智能制造创新的主力军。“因为我们原来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资金的安排都是不够的,现在机会来了,市场来了,新的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所以把创新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路径,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一个靠创新驱动的科技型公司,这样一定会在你的领域里面找到创新的地方。” 以下为发言实录: 郝玉成: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中国制造论坛。题目叫“核心技术驱动全面创新破局”,这个题目非常好。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智能制造跟创新的关系。我想说创新驱动掌握核心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路径。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智能制造本身就是靠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作为主攻分享是技术革命对产业革命的变革,这些新技术在焦距产生的,众多的新技术要靠创新驱动完成的。目前新技术创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的能力或者我们创新迭代的速度不够快,就很难完成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的创新有一个新路径——平台化创新。我们讲了一上午的互联网平台,未来的智能装备、机器人,这些智能制造装备都会成为互联网上的智能装备。所以,未来的创新路径是一个平台化的创新。不再是我们原来烟囱式的创新,所以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 智能制造的创新要更多的关注于底层的创新。或者我们叫做在智能制造未来的创新方面,立地才能顶天。就像上午专家讲的一样,我们三硬三软技术掌握好了才能在未来智能制造走得更好。我们国家在创新方面应该说目前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我们想在经济层面上由原来劳动力的红利走向工程师的红利,这将带动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向未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创新与智能制造的关系。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雪):这个在政策方面应该提供哪些政策方面的支持或者是平台化的支持?三位老师是否可以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郝老师。 郝玉成:关于中小企业创新,这是很大的问题。刚才徐静院长讲的我很赞同。二是要有这个意识,我们说的创新,不是大企业才能做的。恰恰不是这样。国外的“单项冠军”或者是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我说,中小企业恰恰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尤其是在未来的智能制造发展里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天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原来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资金的安排是不够的,现在机会来了,市场来了,新的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所以把创新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路径,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一个靠创新驱动的科技型公司,这样一定会在你的领域里面找到一块创新的地方,不是说你要搞多大,你盯住自己的关键的产品,盯住关键的业务,盯住你关键的薄弱环节,在这些地方创新,走出自己的一片行动来,我想中小企业一定会走得很好。 主持人(袁雪):莫总的建议就是要通过工业APP赋能中小企业,尤其是他们的研发能力。接下来我想讨论一个问题,刚才邓老师提到过,关于关键共性技术,今天早上朱伟市长提到佛山下面接下来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重要政策重点就是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强支持力度。各位专家是否可以从自己的领域来讲一下,目前对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重要的关键共性技术有哪些?我们现在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我们加大力气突破? 郝玉成: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 一、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发展得非常快。大家都知道灯塔工厂最新的消息是1月10日报道全球最新的灯塔数44个,我们国家已经有12个工厂成为智能制造的灯塔工厂。 二、我们国家三年内从2015年到2019年,有几百个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和标准下得到国家的支持。包括佛山有好几个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三、朱市长提到我们佛山发展智能制造未来聚焦的点应该抓住共性技术,加大创新力度,抓住牛鼻子,咬住核心技术不放,就能加快未来佛山的智能制造发展。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举个例子,机器人,佛山也有很多机器人工厂,而且也把机器人作为佛山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最重要未来的发展路径,这是对的。我们国家机器人到目前为止,到去年,大概全年我们国家产的机器人5万多台。市场总共是15万多台,大概有三分之一产自中国。但是我们核心技术方面我们有比较大的差距。像原来说的减速器、控制器、驱动器、算法有比较大的差距。包括更底层的芯片,李部长讲我们进口芯片的钱超过了进口石油的钱。所以问题都出在核心技术上。但是经过三年的攻关,我们机器人检测的技术基本上突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和下定决心去做,这是有可能做到的。这是跟大家分享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以及我们所做努力所做的突破。这就像邓老师讲的,但是像人工智能这些核心技术以及其他的技术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国际环境。我觉得佛山能把核心共性技术放在这样的位置发展,我觉得很有前瞻性,希望佛山市政府打造未来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带领着佛山中小企业在创新路上越做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雪):莫总的意思要有耐心和定力做自主创新的事情。我们现在希望畅想一下未来。大家现在都在提5G,可能工业方面5G是它商业化重点的应用。各位能不能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来讲一讲,5G到底能为制造业带来什么?企业该如何看待5G技术? 郝玉成:应该说5G会给未来得智能制造和制造业带来变化。这个变化现在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它的速度会更快,范围更宽,我们讲一个关键的地方。比如说实时性,这就是5G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有人计算过,如果4G的时候车开到100码,给它一个指令,要把车停下来,大概100毫秒出去以后,这个车跑出去34米。5G的时候,只需要3秒,这就使无人驾驶成为了可能。5G可以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举个例子,原来我们在工业控制的实时间形成可以会更好。有一些视觉解决不了,5G带来了它的变化,可以看得更加清楚,这样就会让智能制造得到了应用。5G是一个通信技术,它是支撑类的技术,真正智能制造还是要放在制造商解决制造的问题。但是支撑的技术带来的变化,那也是非常难的。或者说从智能制造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加希望拥抱互联网技术。更希望拥抱5G技术。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变化,让智能制造做得更好。 主持人(袁雪):看起来5G既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可能,还是要脚踏实地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进入这个环节最后一部分,希望各位专家能为我们举出几个关键词,接下来哪些技术趋势会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变化? 郝玉成:我想说的是咬住智能制造不放松,创新驱动加快发展。[详情]

维尚家具李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维尚家具李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原标题:维尚家具集团技术总监李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只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能够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1月11日,维尚家具集团技术总监李泉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李泉提出:过去这10年的时间,整个家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来的工业信息化改造使得家具行业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0年之后又重新出发,面对未来不断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再改造,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升级的理解。 谈及转型升级,李泉表示:定制家具行业转型其实是被倒逼的,面对生死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走向工业互联网,信息化的革命是必须的。而这种变革需要各方协同,所以我赞同变革是“一把手工程”这个观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维尚家具的李泉,我们总部在佛山,我们还有两个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品牌,一个叫尚品宅配,一个叫维意定制。我们企业诞生于2004年,也是做家具的,但真正的腾飞是在2006年,2006年我们做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当时市场上也有家具,但都是传统的板式家具,我们发现在那个时候,客户对家具的需求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个性化、款式、外形,还有一方面是基于他的生活方式、户型尺寸的要求。但2006年之前我们也只能提供跟其他家具一样的板式家具,后来我们发现我们想去侵占这个市场,但发现我们工厂的信息化能力不够,到底是需求前还是能力在前,我们当时选择做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把工厂从传统的板式家具固定尺寸生产做了虚拟化改造,成为了智能制造4.0的工厂,虽然那时候还很小,但我们用的是最先进的虚拟制造,排产,用机器来指挥人的技术,把我们的家具在工厂灵活制造。也就是从2006年底2007年开始就一路腾飞,营收基本上每年都是100%的增长。 我认为我们的探索实践成功,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的模式不仅仅只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能够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从定制家具开始流量越来越大,用户不仅仅有家具的需求,还有沙发、床垫、窗帘,甚至连家里的挂画、花瓶的需求,我们要基于这样的模式把更多客户需求在我们工厂得到满足,用集中式的生产,统一配送最后到客户家里面。过去这10年的时间,整个家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板式成品家具很厉害,现在都看不到了,做传统板式家具没有了,都做定制,我们包括了衣柜、橱柜、电视柜、鞋柜所有的柜体,包括床垫、沙发都可以定制。这个行业通过10年的发展,工业信息化的改造让他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过去5年是家具行业上市企业最多的五年,我们现在面临新的问题,大家都能做家具了,到底机会又在哪里?10年后我们又重新出发,客户在装修领域的满意度还不够,我们又想如何通过装配式技术,信息化技术,工厂改造等等再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过程不断地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升级的理解。 我们转型很大程度上是面临生死的问题。家具行业,如果不转型,其实传统的板式成品家具就不存在了。十年后到今天定制家具恰当按照今天的发展,可能过几年定制家具也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一直是被倒逼的,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整装家具会革掉我们定制家具行业的命,所以我们不得不在组织的第一时间站在集团整体智慧上,我们一起往工业互联网这个方向走。而且信息化的革命是必须的。因为从定制家具开始讲可能是一家工厂,所有的改造都是一家工厂,但是装修是不同了,我们现在在全中国一共有3000个装修工地,就相当于一下子把我们一个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变成3000个工地的数字化改造。所以这是必然的,你得用信息化,得用工业互联网甚至是产业互联网供应链的综合协同技术才能实现。如果说给一些建议,我非常赞同宋院长的,一定是“一把手工程”,老总必须要牵头,老总不牵头这种变革做不下去。 另外,我们企业还有一个方式就是要设专门的团队,要和原来的业务剥离开,把“老人”、“新人”分开,两个业务分开,从老人里面找一些有经验、有实力的,然后加一些新鲜血液,甚至都是一些应届生,组成新的团队,也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坚决用数字化方式探索新业务。这样的话,一方面一把手轻装加专职的团队,才能让这种信息化改造变革能够顺利进行。[详情]

侯爱明:创新与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制造业唯一出路
侯爱明:创新与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制造业唯一出路

  原标题:荣电集团执行董事侯爱明:创新与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制造业的唯一出路 “中小企业互联网转型中间的恐惧性也好、数字化也好,其实你去做、去应用就会尝到它的甜头。如果你在门口犹豫徘徊始终不进去,那你的机会、运气和产业都可能与你失之交臂。”1月11日,荣电集团执行董事侯爱明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荣电集团执行董事 侯爱明 侯爱明认为,首先,消费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对整个供应链的考验能力一方面倒逼了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其次,企业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进行升级。 侯爱明给出三点建议,一做制造业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无论是创新难还是成本费用等问题,其核心内容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互联互通资源的相互应用和创新;二不管代工企业是否愿意,工业互联网都是唯一选择;三创新和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代工企业的唯一出路。 以下为侯爱明发言实录: 王延春(主持人):下面请侯总给大家讲讲他对工业互联网的看法。 侯爱明:大家好,我是来自荣电集团的侯爱明,对工业互联网的看法谈不上太多,但从我们的实际经历来讲也是一个过程,给大家做个分享。大家可能不太知道荣电集团是做什么的?我们干的是珠三角最基础的产业,小家电,或者叫生活电器,我们公司是2004年成立的,2014年的时候做了互联网升级转型,这个互联网升级转型不是指所谓的电商消费互联网,而是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转型。讲到消费互联网,在座很多老板都知道,在以天猫、京东、苏宁为代表的大平台,消费互联网异军突起的时候对整个供应链的考验能力恰恰是倒逼了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升级转型的过程。 可以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字,我们到2018年底,我们一年生产的小家电产品,数码产品市场上有四千万台。第二个,截止到2018年底我们拥有大陆1.7亿的家庭用户。第三个,每年我们要上市500-600款全新的产品。第四个数字,在珠三角,特别是在珠三角的西岸,广州、佛山、顺德、中山这一带我们有140家OEM、ODM工厂给我们生产制造产成品。我们自己的工厂是有7家。通过这个数字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如果没有互联网,第一,如果没有消费互联网的倒逼,我们4000万台的年销售量产品和70多亿的人民币不可能诞生。第二,如果没有产业互联网做支撑,那么我们一年上市500多款新产品,在珠江西岸有140多家OEM工程产成品制造,我们不可能来托起这个市场的基本盘。 我们由一个典型的传统小家电制造销售企业转型为以垂直细分产业链,就是小家电领域拓展到智能数码领域,转型到生产制造科技型企业、互联网企业,刚才王主任讲了互联网平台公司这样的状态。 第二点,基于产业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这时候大家可以试想,从工业设计的源头我们跟香港、广州、深圳进行广东地区前10位的设计公司,海外的设计公司互联互通,我们有第一手的原创产品的底稿,第二个,我们的技术,包括我们中央研究院已经和科大、工大以及一些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比如新材料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新模式的链接,我们的技术领域就得到领先。再一个是体量决定了我们合作工厂采购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同时我们生产制造效果,各家工厂的生产制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顺便告诉大家一个数据,我刚才做了2019年度分析,给我们做供应商的工厂,单单给我们做生产制造配套的过亿的有19家工厂,能够占到他的单工厂产值在50%以上的有47家,也就是有将近50家工厂是我们的产业链拉动,或者用工业互联网的方法来带领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进行突破。 第三方面,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以及升级。我们2017-2019年做集团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和华为、中国电信这样的生态合作伙伴进行对接,2019年我们是华为的最佳小家电合作伙伴。上个月在总部合肥,华为还有另一个生态系统的负责人,召集了在中国大陆为华为配套生产的29家工厂的老总、总监在总部进行开会。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荣电集团通过华为的技术引领,通过华为的生态导入,通过华为的生态伙伴的合作,2020年我们与华为的合作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中国电信的生态产品,老百姓话叫半卖半送,其实体量非常大,但中国电信业在做他的家庭入户的智能生态圈,阿里的老总讲到一句话,说2020年以后不是智能的产品就不叫产品,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因为阿里小智,就是今天的阿里云,包括京东智能以及国美智能的倒逼,所以今天我们才有底气、有条件和华为以及中国电信进行深度对接。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信息,就是说中小企业互联网转型中间的恐惧性也好、数字化也好,其实你去做,你去应用了,你就会尝到它的甜头。反过来你在门口犹豫徘徊始终不进去,那你的机会也好、运气也好、产业也好失之交臂了。谢谢大家。 王延春(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怎么让代工的企业整合研发、制造以及整个流程上的资源形成效率,我觉得侯总很有发言权。因为他把微笑曲线两端都沾了。请他来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侯爱明:我们也是草根,刚才讲到融资难、订单难、生产难,其实某一种意义上都是给自己找一些借口和理由罢了。我现在的感受和建议: 一、我们做制造业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变化,你想不工业互联网都不想。这个时候还有一句话“未来已来”,你不融,他融你,所以你还不如直接融入进去。当然从创新难的角度来讲以及企业代工的问题,包括成本费用的问题,讲到这些问题的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互联网,互联互通资源的相互应用和创新。如果你不创新,你在家里坐着等着天上掉资金天上掉馅儿饼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在中国最具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感受很明显,真的是叫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人会说侯总,你讲的话很宽,你过了草根和痛苦的节点,实际上我还是要坚持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工业互联网都是你的唯一选择。 三、创新和工业互联网衔接是你唯一的出路。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王延春(主持人):在座各位,能不能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或者你们提一个你们最想告诉中小企业家的一个观点,把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集中来解答。就是关于中小企业怎么在工业互联网上突破困境?能够拥抱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侯爱明:突破思维、打破组织边界,不做不行。 “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佛山市工商联、《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月11日在广东佛山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详情]

阿里云郑旭:制造业进入“新制造”时代
阿里云郑旭:制造业进入“新制造”时代

  原标题: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郑旭:制造业进入“新制造”时代,唯有拥抱变化才能改变历史 “只是纯粹的代工制造业,已不适合于这个时代,很多高成本和代工的工厂都已搬向了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要想往微笑曲线上方爬,就必须要做品牌。”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郑旭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阿里云IOT智能制造总监 郑旭 郑旭认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做好转型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帮助工厂做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要做轻量化的数字转型。在工业互联网4.0时代,我们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轻量化的应用,它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和成本。 二是要打通整个产业链。在他看来,今天制造业内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乃至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竞争。 三是要推进数字化的应用。传统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的协作效率,让其产品更有竞争力,让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据郑旭介绍,阿里云通过对数千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和交谈而发现,企业提到的最大两个痛点是:“订单难”和“融资难”。而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企业提供了轻量化、低成本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收集到可信数据以后,融资公司及第三方金融机构就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融资给企业。 以下为发言实录: 郑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阿里云IOT的郑旭。说到阿里巴巴,大家会认为我们是一家电商公司,我们是在做新零售。什么叫新零售?新零售背后真正给制造业提出一个挑战叫“新制造”。这里我反映一个现象,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在座可能有服装行业的老板。过去我们生产服装是怎么生产?当设计师认为这个是爆款以后,我们就生产1000件,铺到每个门店。但是,今天服装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是你先生产几件让网红们穿一穿,如果能吸粉500万或者吸粉达到多少数量,我们再大批量生产,这是生产模式的变化。其实,新零售对制造业提出了一个变化,叫“新制造”。基于这样一个行业现象,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那么怎么做?怎么转型?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帮助工厂做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要做轻量化的数字转型。刚才梁总也有提到,我们今天有很多轻量化的应用,尤其是工业互联网4.0时代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轻量化的应用,不需要像传统的转型方式一样,还要买硬件、软件、招人,目前的这个方式成本相对简单。今天已经有了平台、SAAS和工业APP,我们只需要开帐户,而且即开即用,用得好就可以继续用;用得不好可以不付费,可以使用其他产品。这种方式降低了我们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要打通整个产业链,今天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竞争,这是第二件事情。 我们在跟产业链条协作的过程当中,是不是采用原始的协作方式?打电话、发邮件以及用一个电子表管理外化工厂的生产进度和销售进度,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数字化的应用,传统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整体的协作效率,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让产品做到智能化。过去,行业内同质化太严重,大家的生产质量都不高,这给我们带来的是很低的利润。而今天,我们要打造品牌,让产品质量更好,让产品智能化更高。这三件事情是我认为广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必须要做的。 同时作为阿里来说,我们是一家平台型的公司,平台和生态一起帮助我们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我们也致力于打造一个工业一站式服务的“淘宝”,帮助大家做数字化转型。在这个网上,大家可以购买一些相关的工业应用,SAAS化的应用,这些应用都是我们服务商和生态合作伙伴基于平台而打造的,都是非常轻量化、易部署、低成本、强安全的应用。这些轻量化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工厂内部、工厂与工厂之间,产品智能化升级转型的很好应用。 阿里巴巴平台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光打包了阿里云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先进技术,同时也打包了阿里巴巴集团在运输、电商、金融、供应链的相关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你产品生产出来,需要运输、需要销售,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会自己做品牌,在天猫淘宝上售卖,而我们能提高它整个产品的利润率。同时,用菜鸟运输服务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这样就形成了所有数据和服务都基于我们平台来实现。其实,我们在佛山也联合服务商精工智能帮助一批的家电企业做了数字化的转型。未来,我们将继续和佛山的企业实现中国整个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进步。 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延春):一个维修人员如果在一台机器上一年可以节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成本,就是一个很大的数额。阿里云的郑总,您同意梁总的意见吗?您在实践过程当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郑旭:刚才提到的是新技术的反馈,物联网的发展。过去,因为物联成本很高,硬件、平台、通讯费用、应用费用都很高,就不是一个普惠的应用。现在,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普惠应用以后再使用技术,成本就非常低。技术有这样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很快在某一个场景上实现降本增效,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也给我们企业家带来了福利。当然,作为互联网公司或者作为一个云计算公司,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建议和想法?我觉得通过阿里云对数千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和交谈,我们发现,企业提到的最大两个痛点是:“订单难”和“融资难”。 今天大家会发现,只是纯粹的代工制造业,已不适合于这个时代,因为很多高成本和代工的工厂都搬向了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怎么样去往微笑曲线上方爬?制造业有一个微笑曲线,我们要做的是品牌制造。品牌可以帮助我们溢价。过去我们看到的工厂都是代工工厂,今天我们发现代工已经不挣钱了,人力成本上升,房租上升以及各种成本上升,所以必须要做品牌。随着消费升级而做品牌,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品牌就像刚才侯总提到的,我们有洛可可这样的设计共享中心,可能没有设计人员,但可以找像洛可可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服务来帮助我们设计产品,帮助我们打造品牌。 另一个是加宽我们的销售方式。过去我们可能是代工,品牌公司给我订单我就有,没有就没有。随着国际环境变复杂,就没有订单,企业生存非常困难。今天,随着消费升级,国内的需求变得非常非常大,你可以从线上、线下加宽你的渠道。 从融资难的角度,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轻量化、低成本的应用,有一些应用几千元就可以用。有了这些应用以及可信的数据以后,融资公司及第三方金融机构就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融资给企业。过去,为什么我们融资很难?是因为融资数据可能只是电费数据、注册资本以及政府的简单数据。但是今天,当有了一些应用后,背后透露出的一些机械设备提供的数据,就是可信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因为这些可以降低成本。 主持人(王延春):在座各位,能不能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您的观点,或者你们提一个自己最想告诉中小企业家的一个观点,来集中解答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中小企业怎么在工业互联网上突破困境?如何能够拥抱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郑旭:改变历史、积极拥抱。[详情]

宋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宋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原标题:酷特智能工学院副院长宋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要找到适当的方法 “我们认为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但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1月11日,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工学院副院长宋燕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转型最重要的是“一把手工程”,企业老板必须要重视、必须要亲手去抓,“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情’。”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工学院副院长宋燕 宋燕进一步介绍道,酷特智能的工厂中没有管理人员,整个工厂的运行过程没有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员工都是在自治工作,由数据来指挥。“把一些浪费的环节、没有必要产生的环节都取消了,充分调动客户和供应链之间闲置的资源,提高效率。” 目前,酷特智能已成功建立了上述数据平台,并采取了C2M的模式。“但这个C不一定是直接客户,C的流量入口有很多。C端的消费者通过平台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产品。流水线上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消费者已经付完钱了的,所以我们的产品库存基本上是0库存,也就是0资金占用。”这样以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便可以尝到数字化转型的甜头。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王延春):侯总讲了很关键的数据,怎么能把50家工业企业用大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以及物流方面的效率提升。下面请宋院长,酷特我在三年前去过,也去工厂看过,亲眼见证了工厂是怎么做大规模的定制,很少的库存在里面,所以请宋院长给大家介绍一下酷特的做法。 宋燕:大家好,我来自青岛的酷特智能,酷特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对我们旗下的红领品牌大家都知道,做服装的。现在说说中小企业应不应该转型?说实话,对于制造业的老板们来说太难了,现在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各种新技术在层出不穷地涌现,咱们希望利用新技术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但另外一方面,正值国际贸易各方面都争端不断,企业在这种形势下该怎么去做?大家都很迷茫,有的说转型是找死,但不转可能真的等死。 酷特在1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转型之路,我们企业经过转型之后,我们的返修率在原来很低的基础上又降低了80%。我们的管理成本达到了降低50%以上,个别节点甚至达到了90%。我们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我们从原来交货期一个月,昨天刚得到的消息已经是6个工作日的交货期,就可以满足全球用户的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就是说全球的消费者在我们这里选择想要的个性化产品之后,我们能够保证6个工作日生产出来,就可以发物流了。我们企业盈利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尝到的甜头。 很多企业对于转型这件事都比较迷茫,可能你们没有看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企业,我们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小企业,我们在十多年的转型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之前都没有实际落地的案例。我们在转型过程中可以说有了无数的教训,我们现在是真正落地的实际情况,在我们工厂没有管理人员,我们整个工厂的运行过程没有班组长、没有车间主任,没有审批的情况下员工都是在自治工作,都是数据指挥他们工作的。我把一些浪费的环节,没有必要产生的环节都取消了,充分调动客户和供应链之间闲置的资源,提高效率。我们现在建了这样的数据平台,在这个之上,我们的模式是C2M的模式,但这个C不一定是咱们的直接客户,C的流量入口有很多,线上线下,天猫、淘宝、唯品会所有都可以。C端的消费者通过平台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产品。我们流水线上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有了自己的主人,都是消费者已经付完钱了的。所以我们的产品库存基本上是0库存,也就是0资金占用。我相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基本上算是两座大山,我们工厂成本库存基本为0,原材料库存也是跟以前相比,大幅度下降,基本上取向于资金占用为0。这种情况下咱们的盈利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 而且我们把这10多年经验也经过了总结,我们帮助全国105家企业和多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构成。经过我们帮助转型的企业基本上他们的人力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上涨。所以对于咱们企业来说,我们认为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但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谢谢。 主持人(王延春):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还要抬头望天的过程。现在不转已经不行了。过去三维空间我们用成本的红利来支撑。来到四维空间我们需要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来改造我们的制造。就像刚才几位老总提到的2020年的你不是智能制造或者是工业智能化的企业,你的产品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我觉得这可能不是危言耸听,接下来请宋院长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中小企业突围。 宋燕: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是降维打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企业能力,不接批量大利润小的订单,小批量快速返单,怎么接定制化的产品或者是接高端产品以及利润高的产品,这都是基于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来。刚才梁总也说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转型最重要的是“一把手工程”,作为企业的老板,你必须要重视这一件事情,而且这一件事情必须要你亲手去抓,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情”,如果老板不去抓,下面的人做这个事情就是不了了之了。这个就是跟你的圆桌和公司所有人去共同分享这个事情。那我的员工就去支持我。你们比如说赚不到这个钱就行。因为对于员工来说,可能说得不太好听,他们毕竟是打工的,是要赚钱的,可能作为我来说,我也是一个打工的。我可能在企业,我要养家糊口,同时还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必须要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跟自己员工,能够让他们有一个比以前更好的收获。不管你的管理团队还是你的员工团队。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数据驱动。因为传统叫管理,是靠人,如果靠人去管,无可避免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和攀比现象。但是如果你是数据驱动,你靠数据去说话,这个是非常公平,谁都改变不了。这个就是员工也会认可。 最后,持续优化的过程。我们酷特智能做了十多年,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主持人两年前去过我们企业,我相信您现在再去,我们又有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状态。 以上是我们对于数字化转型我们自身过程的一点小小的建议。谢谢。[详情]

腾讯李向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是所有企业的痛点
腾讯李向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是所有企业的痛点

  原标题:腾讯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是所有企业的痛点 “不管大中小企业我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一些新技术,尤其像人工智能这种技术使用的时候,真的用不起。”1月11日,腾讯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李向前提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痛点。 大型企业在实现集团内部集约化的运营方面十分关键,必须要解决供应商的财务流、数据流以及交易流等问题,还要实现内部集团化管理,将经销商、代理商、最终用户、服务团队连接起来形成高效畅通的通道,能知道市场闭环的反应是怎样。 而小企业的痛点在市场数据的开放、内部生产过程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 但大小企业也同时面临一个共同的痛点,那就是新技术的运用成本,如何降低新技术使用门槛,最终让每一个企业都能从中受惠,是企业服务者所必须探索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向前:大家好!我是来自腾讯工业云的李向前。大家用微信都知道腾讯是互联网公司,腾讯是什么样的工业?我估计大家不太了解,去年我们930进行组织结构的升级,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相应在下面我们成立了工业互联网部门。我们大概整体定位希望能成为各行各业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的助手,你们需要云、大数据、互联网等等,腾讯都会把这部分开放出来,腾讯就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这一股浪潮当中是最大的受益方,我们希望这些技术不仅腾讯能够受益,而且能够开放大家。我们在做这个过程当中希望把五个能力能够开放出来: 第一个能力:腾讯C端的能力 把微信以及微信带来的数据能力希望能够开放给大中小企业,为这些企业所用。 第二个能力:腾讯云的能力 腾讯有100万台服务器,100T的带宽能力,我们已经在自用,也会把这些东西开放给大家。 第三个能力:腾讯的安全能力 腾讯的安全能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为什么这样讲?腾讯每天是被黑客攻击最多的互联网公司,不断被攻击,所以我们成立了七大安全实验室,七大安全实验室,从网络到助机到数据等等全方面的能力,我们在防卫保护着我们自己的安全。当然这个能力也希望开放大家免受黑客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 第四个能力:腾讯的金融能力 大家知道微信支付的能力,而腾讯本身是一家金融公司,我们希望把我们金融能力开放给大家,我们陆续在工业互联网推出我们的计划,希望利用腾讯产业和投资能力孵化产业链的平台,比如说我们投资了做工业易耗品超市运营商,整个产业互联网这一端腾讯一共投资了800多家公司,希望把金融能力开放给大家。 第五个能力:腾讯的安全能力 希望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开放出来,相信大家了解过腾讯有四大安全实验室,做人脸、语音、视频等等的,我们也跟某一个面板厂合作,怎么利用图象识别技术降低它的成本,减少一些对人的伤害,一个面板厂一年三条产线就可以减少两三千万的成本,这真正是互联网这一波给我们带来的精确好处。 服务对象方面,我们希望能服务三类对象: 第一类像富士康、雷诺等这些头部客户,希望在他们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提供公有云、工业云的基础能力,云、大数据、AI能力这些开放给大家做。 第二类我们在做区域一体化的平台,行业有专门的口径就是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很荣幸我们几个月前跟佛山南海区达成协议,我们要把腾讯区域工业互联网总部放到佛山南海,借助腾讯的生态能力打造腾讯的差异化有特色的能力之外,还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如何降低使用门槛,利用SAAS化的服务快速实现见效。 第三类是人工智能能力,我们现在跟商飞、空客、华芯光电等等企业,希望把这些普惠的AI技术能够让大家都有一个试验,能有一个尝试,最终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来看,我们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腾讯云和富士康联合申报了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二是在区域工业互联网这一端陆续建成西安、烟台、张家港等等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我们中小企业,给我们飞机、宝马等等这些企业,能够利用AI的技术,能够在工艺提升以及质量检测方面有一些大的突破,这是腾讯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主持人(苏琦):金总说得很实在。腾讯的李总,你从赋能的角度,从你们自身经历出发,我感觉你们跟具体的还是隔着一层,还是你们也参与到这些? 李向前:首先必须做一个声明,腾讯在2017年的时候正式修正了我们的说法,在工业互联网这一端我们只能做助手,我们不能做赋能者,因为我们对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工厂,所以这个是我们的定位,一直本着这个去做。 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四个方向,不同类的客户关注的东西也不太一样。第一类,我们把大型的企业,比如像富士康、三一这类的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把握了一个原则,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所以我们在跟大型企业合作过程当中,就是守住自己的业务边界,我们只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基座功能,就是云大物移智,至于行业的Paas,具体业务场景,在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只提供技术支撑,行业完全是由他们去打造。 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痛点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像富士康他的供应商有上万个,如何能够解决供应商在一个平台上解决财务流、数据流以及交易流等等的问题,大家也知道他是集团化,21个次集团相互之间的业务是割裂的,系统是存在重复建设的,如何实现集团内部集约化的运营对他来说非常关键。他一方面是解决内部集约化运营共享的问题,另一方面才是把自己的能力对他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做赋能,做输出。 这只是代表一个个例,每个行业也不一样,我们认为做轮胎的跟腾讯的距离很远,但最近我们跟一个做轮胎排名第一的国际公司合作,我发现他们需要很强的连接能力,最终跟用户连接起来。因为他是卖轮胎的,最终用户怎么使用、用得怎么样以及有什么样的爱好完全是割裂的,是不知道的,怎么能够借助腾讯连接的能力开放出来,我觉得对他来说帮助非常大。他把这个定位成是一个后服务市场,但在我们内部看来,最终一定会成为产业链级的平台,营销跟能力只是第一步,后面才会做产品的设计、工艺等等,是整个产业级的升级改造。我们发现做拖拉机的,我们认为就要帮助他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我们发现我们错了,永远都是走近了互相互动以后我们才会发现他更加需要的是什么,我希望一个沟通的平台,能够把经销商、代理商、最终用户、我的服务团队能够连接起来形成高效畅通的通道,大家能知道各自的诉求是什么,能知道市场闭环的反应是怎样。这类平台在我们看来,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工具开放出来,能够提供给大型企业,为他所用,最终的效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我们在做中小企业的时候发现,你提供工具是不行的,你需要从他的痛点出发。第一个,他确实卖不出去,你是否能把你的数据开放出来,让他的销售收入增加?第二,我需要把我的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管理起来,需要接轻量级的SaaS服务,最好是几百块或者免费用起来,这种是非常迫切的。第三个,能不能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还是比较难的,现在我们围绕腾讯资本服务的能力做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不再是基于你的资产做抵押,而是基于你的票据,你需要一百万我就付给你,我来负责跟银行进行结算,我负责担保,微信支付的预付金的资金池还是非常强大,我们希望把这个能力能够更多开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我们更多是降低成本,提供从他的生存出发,去打造服务,让他能尝到好处,逐渐变成一种使用习惯,最终持续进行使用。 第三个方向,不管大中小企业我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对一些新技术,尤其像人工智能这种技术使用的时候,真的用不起。比如我们说做一个面板卡,一个面板卡其实利润很薄,但是要做一个基于视觉检测的项目,我们签了一千万的合同,但实际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科学家在里面,当然有试错的代价,但是突破了很多行业内的算法,也形成了很多专利。截止到现在还没完全上线的情况,腾讯已经投入了三千万,这个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接受度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的原则,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但经过前三个摸爬滚打可以变成产品化,把特的使用门槛降低,最终让每一个企业都能从中受惠,这才是我们做人工智能的出发点。腾讯有四个AI实验室,有全球最顶级的家在里面,人工智能属于试错加上成本逐渐降低的过程,我们正在走在这个路上。 第四个,我们在做的过程感受特别强的,2B跟2C还是不太一样,腾讯是做2C出来的,我们在家就能把微信打造成极品,相信大家在上面的停留时间会越来越长。但是做2B的企业,你需要去走近他,要做针对性的服务,他需要什么给什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建立了工业云的基地,而且不是简单的产品买卖,而是要有一个长期服务的方式去做。我们陆续在国内围绕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制造业密集的地区我们已经建了很多公有云基地,做贴身的服务,我相信东西好不好,一定最终由企业用户说了算。我们也在这条路上逐渐探索,希望大家一起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详情]

许召元: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理想发展模式?
许召元: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理想发展模式?

  原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理想发展模式? 如何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后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将会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1月1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或将主要呈现为两种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 首先,寡头垄断格局。他解释道,借助平台的同边网络效应、跨边网络效应,以及边际成本递减甚至边际成本为零等发展特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地位领先的平台)可能会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进而形成垄断的格局。 其次,可能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形成高度分散的格局。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企业的需求差异化很大,加之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复杂度较高,作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更多,因此或许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实现快速成长。 那么,理想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是什么?“在我们工业互联网竞争体系中,最下面是架构大量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云平台,在云平台的基础上,最终可能要形成少数几家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在这个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我们有大量的行业应用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工业APP和行业服务。”许召元表示。 不过,要形成上述理想的发展模式,需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协作的合力,他建议,应做到以下“四要”: 一要明确支持我国工业互联网形成核心平台+应用平台的发展目标; 二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的分工和特点; 三要以“重点示范+普惠性支持”的策略,有重点的选择和扶持符合发展方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四要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水平,提升企业的应用信心,让中小企业更加放心、安心。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许召元: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中国制造论坛。上午朱森第老师报告了工业互联网课题研究的内容。我现在研究我们这个研究部分的成果,这个研究是《财经智库》组织的,朱森第是课题组长,我是课题成员。我们这个全体大会三:破解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困境,我报告两方面的内容: 一、我们研究当中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有哪些特殊的作用、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中小企业赋能有什么作用?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管从政府还是从企业,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提出了工业4.0、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等很多的名词。工业互联网与这些相比,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它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哪些独特的作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有4个主要的特征: 1、工业互联网有平台特征。所谓平台有分享经济的特征,在这个平台上,他存在的服务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相对来说,差距是比较大的,我们国家既有很多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可能比较低,1.0、2.0甚至是3.0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提供信息服务,成本相对比较低。如果中小企业自己安装信息化的升级服务,投入相对是比较大的。 2、工业互联网平台有物联的特征。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进行联网,把这些东西连接起来以后,中小企业在不增加投资、投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提高他的生产效率,这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3、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企业互联的特征。大量的企业上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后,这些企业之间,就可以互相进行连接,这样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上下游协同。 4、工业互联网平台具结合大数据能力。可以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二、我们如何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后发展路径、发展模式? 再过5年、10年,我们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是3家?4家?7、8家?是少数垄断的模式还是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进行服务?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说长期来看,如果说这个市场只会存在少数几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那么我们现在支持的重点,我们企业上网上云上平台的重点就不同了。 工业互联网平台理想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很快,2018年全国各类型平台数量总计已经有数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50多家。2019年10月份工信部组织了对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评比,评出了10个双化的平台,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很快。 短短几年发展很快,我们展望更长期,就是它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格局?比如说长期来看,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会进一步竞争,最后有一些少数平台脱颖而出,形成垄断的格局?还是说会形成一大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格局?获利模式会怎么样? 第一种可能的格局:寡头垄断 我们与消费互联网进行比较,大家看到消费互联网中国基本上从1997年左右开始发展,1997年到2008年,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几千家,但是到最近消费互联网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我们看到2017年的时候中国的天猫在B2C自营市场平台上,天猫占60%的市场份额,京东占25.5%,苏宁易购前三家占中国消费互联网80%的市场份额,这是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2018、2019年拼多多也发展很快,总体来说它是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 消费互联网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市场格局?和工业互联网几个共同的特征: 一是平台的同边网络效应。上这个互联网平台越多,企业也好,消费者也好,他在平台上受益,所以具有同边的网络效应。 二是跨边网络效应。工业互联网或者是工业APP,使用越多,平台对另一边使用者的价值越大; 三是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甚至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新增加一个用户或者是买家,对于平台来说成本几乎为零。 有了这些特点,一个互联网平台,特别是领先的平台,有可能会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快速的扩张。 按照这样的一种特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他也有平台的同边效应、网络效应、边际成本递减甚至为0的特征,所以工业互联网有可能形成垄断的格局。 第二种可能的格局:相当长时期内高度分散的格局 工业互联网的客户需求是非常差异化,消费互联网上,很多就是卖家把这个产品放到互联网上,消费者只是把这个购买,再一个,他的需求是相对非常的同质化的,主要是一个买卖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不同的企业,即使你是同一工业互联网企业,对于需求差异化也是很大。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复杂度比较高,上午余晓晖的报告里面说到工业互联网是重资产复杂的平台,是一个新经济基础设施,比消费互联网投入大的多,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快速成长。 工业互联网有非常大的用户粘性。我们看电信手机业务,中国只有少数几家,比如说手机从移动转到联通,成本很低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这种转移很难,因为有很强的用户粘性,你亲戚朋友都知道这个特点。工业互联网也有类似的平台,一家企业上了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后,你大量的数据和知识都在这个平台上,想要迁移到另外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相对复杂的。这些特点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有可能形成非常分散的格局。这种非常分散的格局对于我们的发展是不是一个好事?我们最佳的模式是什么?这一点我想大家看一下最近我们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最近电动汽车领域有一个大事情就是特斯拉在上海向国内用户交付,我们广大的用户也很高兴。其实国内很多新能源车企普遍都感觉到巨大压力。我们如何看到新能源车的发展,几年前新能源车中国在全球发展是相对比较快的,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巨大的投入,政府花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几年过去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竞争力与全球领先的头部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个就是因为我们相对来说,这些发展是非常分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大规模企业,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应用,可能会形成很大的发展优势。但是如果形成像新能源车的格局,就会使我们很领先的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换句话说,过于分散的格局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龙头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各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能发挥互补和协同作用,每个平台都要发展一整套物联体系,成本巨大,大量工业APP难以通用,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理想的发展格局。 理想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是什么?这也是我个人的建议,不一定成熟,上午朱森第老师讲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他提出了“1+M+N”的市场发展格局和模式,我个人认为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有一点修改会更好,就是在我们工业互联网竞争体系中,我们最下面是架构大量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云平台的基础上,在云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国家最终可能要形成少数几家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也许三家,也许五家,也许八家,总之相对是比较少的。在这个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我们有大量的行业应用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工业APP和行业服务,形成这样的模式好处是什么? 首先这样一个基础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上面连接了大量的企业和大量的用户,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国这个市场大,企业数量多规模优势。成为中国和全球GE、西门子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和他们相互竞争的国际性企业,扎根在这之上的行业互联网公司,他们可以专注于行业的发展应用,专注于发展行业上的机理模型,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些行业性平台公司,就可以不用再做基础性的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基础性服务。比如说提供这些设备的互联,工业APP这些软件集成,大数据应用等等。这样专业性的平台和基础性平台,可以有恰当的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会有利于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更好地发展。 要形成这样一种理想的发展模式需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协作的合力,我们研究认为,有以下“四要”: 一要明确支持我国工业互联网形成核心平台+应用平台的发展目标; 二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是每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都要发展全部的能力,全部端到端,从设备的互联到企业的互联,到最后大量的软件的应用集成都要这些系统的能力,要发挥各自的分工和特点。发挥这些行业的平台和基础平台的分工合作; 三要以重点示范+普惠性支持优先支持产业冠群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各个地方上网上云上平台服务过程当中,我们要有重点的选择一些符合我们发展方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四要很多中小企业都关注他上网上云上平台安全性的问题,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水平提升企业应用信心。让中小企业更加放心、安心。 以上是我报告的内容。谢谢大家![详情]

余进:实现智能制造转型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余进:实现智能制造转型需树立

  原标题:埃森哲战略董事总经理余进:实现“智能制造转型需要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企业要以客户为出发点,以重新塑造整个运营模式为目标,借助数据和技术手段的赋能,打造产业生态竞合的新格局。”埃森哲战略董事总经理余进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埃森哲战略董事总经理 余进 余进认为,制造型企业甚至所有提供有形产品的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转型、打造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必然路径就是“智能制造”。但“智能制造”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的收集积累和技术设备与系统的安装应用,而是通过数据的利用和技术的赋能,来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模式的重新塑造。“智能制造”也不是工厂层面智能设备的布局,而是在“看得见”的基础上重新打造“看不见”的智慧,实现企业的全面管理创新。真正的“智能制造”,单靠一个企业实现也远远不够,而是应该通过产业互联网及大家的合作,来重塑产业生态竞合的新模式。 在余进看来,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零售化的趋势。若想从出发点、管理理念上重塑“智能制造”,就要求企业以客户作为流程设计和运营的核心。通过数据的收集、积累、透明、打通、利用,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这才是生产的出发点。而打造产业生态竞合的新模式,则需要连接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智能制造路径以“厂内的互联”为起点,更需要实现“厂厂互联”,最终实现“企企互联”,才能真正塑造数字时代的产业新生态。 她同时提醒,无论规模大小,企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一谈‘智能制造’,我们很多客户首先想到的是技术转型,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根本的管理转型。所以,企业要先梳理自己,以客户为中心,重塑整个流程体系。”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下面问一下余总,余总来自埃森哲,埃森哲是全球最为权威的咨询公司之一。余总,我想你们也看过很多国内、国外的案例,您怎么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谢谢! 余进:其实今天各位专家都已经讲了很多,埃森哲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天天跟客户交流的就是一个话题:“转型”,并且是“数字化转型”。因为我们目前已经身处数字经济时代,所有的转型都是数字化转型。因此可以说,制造型企业甚至所有提供有形产品的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转型、打造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其必然路径就是智能制造。 我认为,不管是跨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每天都必须要思考“智能制造”这个问题。刚才大家讲了很多,我想基于我们的观察,很快地总结几点:转型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大家应该怎么去思考?思考的起点是什么? 首先,刚才很多专家提到了,智能制造首先不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的收集积累和技术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应用,而是通过数据的利用和技术的赋能,实现企业整个运营模式的重新塑造。 第二,它也不是工厂层面智能设备的布局,而是在“看得见”的基础上重新打造“看不见”的智慧,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创新。 第三,当企业真正发展到“智能制造”阶段,要想实现最终意义的“智能制造”,并不能靠一个企业就能实现,而是应该通过产业互联网及多企业的合作,重新塑造产业生态竞合的新模式。 因此我认为,真的讲“智能制造”,应该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去理解它。它不简单是一间工厂的升级换代,也不单指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转型。 具体来讲,我们思考的起点是什么?传统制造业的模式是一个链状模式,出发点以生产企业为中心,从研发、计划、生产、交付,最终把产品送达客户,效率主要体现在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或者是自动化的实现。但是它产生的问题往往是产销难以协同、供应链不协同、库存挤压、产能过剩等等。 展望未来的“智能制造”,既然我们说要实现新模式,那么“新”是什么?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零售化的趋势,即需要通过小批量、多品种来完成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所以需要将传统的链状模式重塑成C2M制造平台模式,将各职能的数据打通、相连,形成一个网络平台,通过数据的共享实现跨职能的无缝连接,来快速推动、响应需求的波动。 这种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要求以客户作为流程设计和运营的核心。通过数据的收集、积累、透明、打通、利用,能够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这才是生产的出发点。您刚才问中小企业要怎么思考“智能制造”,我觉得这些问题对中小企业都是非常适用的。 通过上述举措,我们能够实现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预见性,实现智慧管理。这一切要实现需要延伸,需要连接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通过产业互联,把整个生态都要连接起来,其实形成了一种产业生态竞合的新模式。 产业互联到底要互联什么?联的就是上述所说的概念。应该说,智能制造路径以“厂内的互联”为起点,更需要实现“厂厂互联”,最终实现“企企互联”,才能真正塑造数字时代的产业新生态。 今天,那么多专家都讲了我们该做什么。现在所有的企业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但这其中也还有很多误区,我也想给大家提几个“不该做什么”: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也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的基础上谈智能化。 主持人(张燕冬):余总您刚才谈到一点,智能制造不仅仅关乎于硬件,也关乎于软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依您的经验看来,中国不同的大、小企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 余进: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一谈“智能制造”,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技术转型,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管理转型。所以,企业要先梳理自己,以客户为中心。过去企业常常以产品和生产企业为中心,进而送达客户;而现在是要以客户为中心,重塑流程体系与运营模式。 企业首先要以客户为起点,把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客户旅程勾勒出来。只要是在客户旅程的基础上,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整个生态中,找到所有可能的客户触点及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然后,企业才能开始思考怎么进行数据的收集、积累、打通、共享,再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决策智慧化。 主持人(张燕冬):下面是一个开放问题,我们每位专家说一下今天你最想讲的一句话是什么? 余进:企业要以客户为出发点,以重新塑造整个运营模式为目标,借助数据和技术手段的赋能,来打造产业生态竞合的新格局。[详情]

树根互联梁敬锋:产业链间的竞争需有工业互联网支撑
树根互联梁敬锋:产业链间的竞争需有工业互联网支撑

  原标题:树根互联副总裁梁敬锋: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需要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 “对于一个千亿的集团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需要做产业链级的资源配置,所以更需要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1月11日,树根互联副总裁梁敬锋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树根互联副总裁 梁敬锋 基于2019年整体的实践,梁敬锋总结了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四大特征:一是企业的机器自动化已经越来越普及,但很多企业连基础的设备互联都还没有做。二是工业互联网这个事情放眼全世界都只是刚起步、刚开始,企业还没有对应的人才。三是真正懂工业,基于工业场景帮你思考数据价值的企业还比较少。四是很多的一把手没有把信息化当做一把手的工程,而是把它当做是IT部门的事情,认知的错误会导致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梁敬锋表示,一个千亿级的集团,你觉得他的信息化做得很好吗?其实并没有,他也是不断在做尝试。对于平台公司来讲,对于一个千亿的集团,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需要做产业链级的资源配置,更需要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 以下是发言实录: 梁敬锋:大家好我是来自树根互联的梁敬锋。今天给大家作一个分享。刚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2019年跟2020年交集的时期,也是我们规划实践的总监。基于2019年整体的实践,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有以下的特征: 一是中国的企业机器自动化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连基础的设备互联,我知道我整体企业有没有设备不停转,员工不偷懒,大家还没有做这个事情。 二是为什么我的企业不敢转不愿意转,很多时候是因为企业没有对应的人才。大家想工业互联网这个事情放眼全世界都只是刚起步、刚开始。所以其实在IT这样一个领域,就是IT和OT结合的人才比较少,更不要说让我们中小企业自己的人才去做这个专业的事情。 三是大家说数据很重要,有多少企业帮助你做信息化的时候他是真正懂工业,基于工业场景帮你思考我的数据究竟有哪些价值? 四是我们有很多企业一把手,现场如果有企业一把手的话,我想你们心理都会嘀咕一个问题,我下面的一个CTO跟我说我们企业要做信息化,给我的感觉就是要花钱,没有跟我讲清楚究竟帮我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往往很多企业在做信息化甚至我们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很多的一把手没有把这个事情当做一把手的工程,而是把它当做是IT部门的事情,认知的错误会导致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树根在过去这些实践里面,我们针对企业真正的痛点去累积做能力建设。我们要帮助企业做“端到端”的服务,大家不要小看一个企业做基础的设备互联,很多企业在我们给他们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你企业首先要知道你整个企业信息化透明,生产状况是否了解?设备运转方式是否对的?是否合理?故障是否合理?不清楚。很多企业在这一步都没有说清楚说要上应用软件做什么样的管理。很多情况下企业没有端到端的人才,更加需要我们服务企业做端到端的服务,帮助他做从数据应用到数据的价值的事情。 企业为什么不敢转?很多情况下如果传统的信息化,你会发现,企业会花很多的钱而且花很长的时间去做。现在为什么我们提云软件和云平台?那是因为其实它有一点像我们打车,你不会为了打车自己建一个滴滴平台。你现在肯定是下载一个APP,你直接用滴滴服务,很快就可以享受打车服务。其实很多云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出发。我们以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按需使用这个服务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往往这样的成本会更加低。 树根互联由三一集团孵化的。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今年三一的股价和利润有多厉害,给大家讲几个数字,如果大家是制造业的话,作为老板或者是运营家,一定会关注几个数据: 一是三一集团今年人均产值可以达到400多万,算上工厂2万多人生产工人,这个有多少制造业可以做到?有很多IT公司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数据。 二是三一集团今年净利润可以达到150多亿。今年三一集团全年集团的贷款全部清掉,没有任何负债,这是很夸张的点。 在这样的增长情况下,三一今年8000多台设备没有增加过一台设备,甚至我们反过来帮他封存了700多台设备。一个千亿级的集团,你觉得他的信息化做得很好吗?其实并没有,他也是不断在做尝试。所以对于平台公司来讲,对于一个千亿的集团,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需要做产业链级的资源配置,所以更需要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 最后,企业出口做走出去,也需要有出口能力支撑它,包括我们今年帮助很多中国在越南办厂的企业,也帮助他们在出口之前,怎么做数字化转型。以上这是我简单的介绍,谢谢大家。[详情]

美云智数金江:发展工业互联网不能“赶时髦”
美云智数金江:发展工业互联网不能“赶时髦”

  原标题:美云智数总经理金江:发展工业互联网不能“赶时髦”,赋能企业仍面临多项挑战 1月11日,美云智数总经理金江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表示,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实现为企业赋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企业领导的眼界和意识至关重要。“特别是数字化升级,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我们要对企业组织的流程、管理方法、运营逻辑进行再造,会涉及很多既得利益者,很多创业元老管辖的领域和权限要被取消或被调整。”他认为,“如果没有第一负责人坚定的信心,这些问题是很难操作的。从我们自身操作经历来看,我们也把数字化升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称之为一把手工程。” 除此之外,数字化升级也考验着企业的资本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企业而言,更是不小的考验。“不管是理念还是方法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整个生产环节、制造环节、销售环节以及为用户服务的环节中去,落实到具体的软件上操作。如果基础太弱、需要改造的地方太多,它要投入太多资源才能支撑这个事情。”在人才培养方面,金江认为,从外部招揽人才耗资巨大,而且“你也挖不到那么多人,大部分人才都是在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自己学习和摸索出来的”。 在他看来,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被赋能后收获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他也提醒,“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不能太追赶时髦,首先还是看企业需要什么,你想走到那里,步骤是什么,一步一步来,踏实地把事情做下去。希望中小企业,第一要有希望,第二要有决心,只有开始了才有完成的那一天,你一直在那里想,只能看着大潮不断往前滚,最后你就会被淘汰。” 以下为发言实录: 金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领域的简单情况。美云智数是美的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主要从事的是把美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些经验、管理的方法和逻辑以及相关的软件向社会进行输出的一个机构。它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法人主体。它的领域主要是围绕工业制造全价值链所有产品,包括有生产制造环节、管供应链、管生产制造,管设备联机,管计划排程的,营销领域有管渠道管理、电商、用户运营、财务、人力,从经营管控层面的大数据等方面的软件。但是仅仅卖软件不是我们公司的初衷,我们特别要把美的在这些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思路融入到软件中去。所以我们到甲方推广我们服务过程当中,我们更加希望帮甲方一起发现他的问题,跟他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通过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以及过往的经验,包括我们犯过的错误都可以与他进行分享。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输出,帮他提升经营管理,特别是生产制造的效益,提升产品的品质,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大概就是这些过程。谢谢! 主持人(苏琦):听完你们说我有点心潮澎湃。刚才董主任有一个结论,总体上工业互联网发展还是中低端水平,我觉得应该不是你们的问题,是你们赋能对象的问题。你们从赋能者的角度,你们在双跨的时候具体遇到哪些挑战,包括你们赋能的对象是不是接受不了你们先进的工具、理念,还存在哪些提升的空间,都准备怎么做? 金江:中国过去这些年里面产能升级包括落后产能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其实社会是有共识的,包括制造业的领域对自己的现状慢慢也有充分的认识,你不认识也没有办法,你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很多压力,包括人才招不到,人工成本提升、企业盈利压力越来越大,你想投研发,想投制造业的升级、智能化的升级又没有足够的人才,所以很多问题就会出现。 我们对他进行赋能的过程中我们会有遇到一些,从我们自己感受来看,总结起来有如下几大问题:第一点,还是企业领导的眼界和意识的问题。每个企业总有自己的天花板,有些企业能够突破他的天花板以后,他的发展就进入到另外一个境界,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发展,历史的发展不会带给每个人,有些人确实很难突破他对自己产业的认识以及企业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如果意识不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他也不知道制造业必须要做升级的话,接下来的工作基本都是空谈,我们付出太多的努力也不会有太多的结果。特别是数字化升级,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我们要对他组织的流程,管理的方法,运营的逻辑要进行再造,再造的过程会涉及到很多既得利益者,我们在甲方变革的过程一个组织要被取消,企业里有很多创业的元老,他所管辖的领域,原来的权限要被取消,要被调整,很多人操作的一些岗位可能就没有了,如果没有第一负责人坚定的信心,或者坚决的要求下去,那这些问题是很难操作的。从我们企业自身操作经历来看,我们也把数字化升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称之为一把手工程。 第二点,我们也感受到,因为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他自己整个内部的运作流程方法论还是比较原始的,很多都是原来的习惯,甚至是领导人个人的操作习惯一直延续下来。这时候积累就很弱,我们要进到这样的公司进行全方位的顶层流程设计战略重构的过程,有时候他们很难接受,不太能够理解你说的东西对还是不对。他不理解你的时候,你讲到好的内容,超出他的理解能力的时候他就不敢相信,不敢相信的时候就很容易把项目PASS掉,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第三个,还是他的基础的问题,说到底,不管是理念还是很多方法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整个生产环节、制造环节、销售环节、为用户服务的环节中去,我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软件上操作。如果  基础太弱的话需要改造的地方太多,如果需要改造的地方太多就引出我下一个想说的问题,他要投入资源,他到处要投入资源,又要打广告,又要招人才,又要买机器、扩厂房,如果我花几百万买一个我还看不到具体的软件的话,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来看,我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这时候投资者就要有一个决策。 最后还是人才的问题,整个变革的过程,需要太多的人才来支撑这个事情,从我们企业自身运作的过程中来看,我们企业当初花七八年时间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我们的人才并不是花高价钱从市面上挖出来的,你也挖不到那么多人。大部分人才都是在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自己培养、自己学习、自己摸索出来的,现在完成了这个过程以后,我们形成了一批专业人才,形成了关键用户,形成了新种子,形成了每个领域的管理专家。这些中小企业原来没有做那么多事情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人员的支撑,就算花大量的价钱招人才,这个人才进来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对这个企业的经营逻辑掌握,更不用说他到底能不能融入这个文化,他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问题。所以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我们跟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手把手去教。 当然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通过我们赋能的企业,在组织流程重新搭建的过程中确实也成长了种子用户出来,我们跟他实施过程结束以后,这些人又成为企业下一轮变革提升的骨干。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整体方案向他们输出的过程中他们从中收获还是蛮多的。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现在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实是针对制造业全价值链输出的,但是我们的赋能者投入能力,包括他认为关键问题所在的领域,每个人认识不一致,也可能确实问题存在的领域也不一致,我们现在还需要跟他们做一定的平衡,我还不能说一下子把所有的领域都能转嫁给他,这个过程中希望找到他最关键的领域,最能够提升效率,最能够解决问题的领域里去。企业最终还是要经营,每年到了年底还是要交报表,我们还不能够只是希望把所有的概念一下子做那么多,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也不能太追时髦,首先还是企业需要什么,你想走到那里,步骤是什么,还需要一步一步来,踏实地把事情做下去。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希望中小企业,第一个你们要有希望,一定可以做到;第二,要有决心,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开始了才有完成的那一天,你一直在那里想,只能看着大潮不断往前滚,最后你就会被淘汰。谢谢。[详情]

徐工黄凯:工业互联网帮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和减存
徐工黄凯:工业互联网帮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和减存

  原标题:徐工信息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黄凯: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和减存 “2020年,我们希望工业互联网行业因为有汉云的加入,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也希望在生态、交付以及行业上有自己更好的成绩。”1月11日,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黄凯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 黄凯 黄凯表示,汉云主要有三个核心能力的优势,分别是连接侧优势、平台的数据应用能力以及应用服务能力。 同时,黄凯指出,汉云有以下五个发展方向:一是工业机理,汉云平台通过数年的制造经验和平台设备数据算法、分析,积累了核心的机理模型。二是发力在标准解析侧,解决制造企业异地、异组、异构数据连接的问题。三是汉云平台在新技术探索的特点,通过5G做设备的遥控操作,以及5G的切片和高带宽、低时延在工厂和基础网络的技术布局。四是发力在工业安全以及工业态势感知,从采集到传输、认证、服务、盈利等采用安全加密机制,以解决中小企业上云的安全机制问题。五是在汉云的核心试闯和布点,做到全国和区域的覆盖。 以下为黄凯发言实录: 黄凯: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徐工信息的黄凯。刚才美云、腾云以及天云都讲完了,现在轮到我们汉云。徐工信息是徐工集团孵化的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司,我们成立于2014年7月份,成立之初,我们把汉云定位为最懂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我们有着三年的服务经验,我们想把这些服务经验通过行业通过区域通过标准的客户中小企业赋能给我们广大客户。汉云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是2018年创新发展的首批企业,今年获得了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称号。我们汉云的核心宗旨就是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和减存。这是跟我们几大平台的方向是一致的。汉云这一块我们理解为我们讲三个核心能力的优势、五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能力:连接侧优势。汉云平台现在不谈平台的连接设备数量,有一个连接的平均数,平台我之前来的时候统计我们底层连接协议一共有155种,有120种在PRC,有53种我们是数控机床,这些是连接侧,连接侧一个是底层连接,一个是平台。我们平台连接设备可以支持千万级的并发,我们单机的连接数可以支持280万个点,正常在百万级左右,这是底层的连接和并发能力。 第二个能力是平台的数据应用能力。平台这一块我们积累了几年的经验,今年发布了汉云平台3.0。最终我们现在平台发布速度现在提高了三倍。今年我们基于平台私有化部署逐渐打造自己核心的应用,赋能中小企业不能靠一套平台打天下,包括我们的一键发布,用户可弹性可伸缩的服务,包括我们通过拖拉拽的开发能力,这个就是平台。 第三个能力是我们应用服务能力,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积累了从我们的MAAS到供应链到备件到设备联网到设备的工业机理的分析,积累了十大APP应用。综合起来我们主要在智能产品端、生产端、服务端三端做良好的优化。 汉云平台五个发展方向: 一是工业机理。汉云平台今年获得了工信部的离散资源与工业机理模型国家项目的支持,国家当时评了两家,汉云平台有幸在这当中。我们也是通过几十年的制造经验和平台设备数据算法、分析,积累了核心的机理模型。 二是我们发力在标准解析侧。对于一个理想制造企业,他要解决异地、异组、异构数据连接的问题,我们平台也整合了1000多家的上下游供货企业,还有我们供应链上游、下游所有企业的应用,我们做到了正反向数据的分析,包括我们的质量追溯以及整体的备件的防伪。 三是汉云平台在新技术的探索的特点。今年我们也在徐州建设了1000亩的试验场地,今年我们探索5G和汉云包括AI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应用。我们属于功能机械的整车厂,我们现在在通过5G来做设备的摇操作,包括3D的视觉建模,建筑施工整体的自动控制。包括我们5G的切片和高带宽、低时延在工厂和基础网络的技术布局。 四是我们今年发力在工业安全以及工业态势感知。因为平台在赋能中小企业用户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跟同行以及企业聊,企业为什么想上云?企业对于安全领域有没有一个感知?原来我们跟企业讲,钱是放在家里安全还是放在银行安全?企业一听就上平台安全。企业的数据库是放在企业本身还是放在我们移动托管安全。企业会说托管安全,其实这是属于一种信任转嫁。但是最终我们做平台的人自己知道,企业的工艺数据,要么他不需要传,要么他不敢传,要么数据就不能传,我们通过终端的安全到传输,从采集到传输到认证到服务到盈利等等一系列的安全加密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上云的安全机制问题。 五是我们在自己的核心试闯和布点。汉云有7个分子公司,我们在徐州总部,然后在南京跟上海建设了我们两个大的交付中心,我们在北京、苏州、无锡、佛山成立了自己的分子公司,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辐射,今年准备在郑州、武汉、西安、厦门、河北我们针对自己区域小的服务中心和甘肃,也要做到整体全国和区域的覆盖。 从赋能行业这一块,我们今年也建设建筑施工到机械制造到整车以及核心零部件到通用设备,我们赋能一些化工、医疗、环保,包括今年我们也践行部里面“双跨”的精神,今年我们也赋能了教育行业,我们现在是教育部1+X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唯一试点单位。这是新行业赋能这一块。 2020年我们也希望工业互联网行业因为有汉云的加入,给大家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今年希望在生态、交付以及行业上有自己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佛山市工商联、《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月11日在广东佛山举行。[详情]

王喜文谈企业转型 政府最大作用不是给钱 而是给市场
王喜文谈企业转型 政府最大作用不是给钱 而是给市场

  原标题: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喜文:企业转型,政府最大作用不是给钱,应该给空间、市场、资源 “4G改变了生活,而5G是改变了社会。5G不仅仅是网速快,将通过大规模链接真正实现物联网,形成新的经济,新的业态。”1月11日,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王喜文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王喜文 王喜文提出:5G不仅是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的保障,同时也是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方面,5G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通讯保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5G与工业互联网、工业基础有着很深的关联,将带动形成新的经济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动能。 另一方面,5G还是新基建,在外贸受影响的今天,5G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在中国数字化转型方面,王喜文表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的基础带动,企业在争取政策补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政府要空间、要市场、要对接资源。同时技术是转型的必要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有必要把物联网、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围绕数据穿起来,形成数字化转型。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先问王老师,您怎么看现在贸易摩擦以及对我们制造业所带来的影响?谢谢! 王喜文:5G和人工智能跟工业互联网都是有关联,跟工业互联网有什么关联呢? 大家都认为5G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通讯的保障,前4G都叫2C,消费互联网的时代。最近几年从2015年国家提互联网+,到现在提工业互联网,大家开始要2B了,5G不仅仅是比前4G多1G,而且还要2B,所以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为什么工业互联网要受到业界关注,因为它也是工业4.0未来的趋势,工业4.0是全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工业就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谁要把工业做得好,工业革命做得好,谁就是未来全球的领袖。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七几几年英国开始称霸,一八几几年美国取而代之称霸到现在,到了一九六几年日本、德国借助工业3.0,本来是战败国,结果借势崛起。现在正在发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基础需要通讯保障,需要5G。 刚才李毅中部长说了,提5G不能光提5G,还得提工业基础,5G跟工业基础也有关联,李毅中部长分享了未来7年要用1.2-1.5万亿的规模建基站。国家的意图在哪儿呢?两个方面,一个因为受GDP三驾马车,外贸出口、消费合投资,要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5G被认为是新基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们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还有一方面,国家搞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的数字化,需要5G作为通讯保障,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带动新的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动能,助力数字经济的角度也需要5G。所以我觉得是两个意图,一个是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新的业态,工业互联网的保障,还有一个是要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国家的意图要大力发展和建设5G。 主持人(张燕冬):您觉得就中国的转型升级来说,您认为5G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说5G的成本还是非常高。 王喜文:是这样的,前4G老百姓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5G业界对它期待很高,认为会带来新的场景,比如远程的医疗、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4G成本也很高,也花了很多的经费,不要光考虑基站建设的经费,还要看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信息经济这个词就是4G时代诞生的,4G建基站花了很多钱,但随着4G网速的提升,诞生了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等新的业态,这都是独角兽,对经济是一个带动。 5G时代也是如此,5G不仅仅是网速快,还有实现大规模链接,一平方公里一百万个设备同时联网,物联网以前就是一个概念,但没有大规模实现,因为网络有承载能力,以前3G、4G时代几十万个网络都承载不了,所以物联网一直没实现。5G时代的性能,大规模链接,一平方公里上百万个设备同时联网,各种传感器,各种手机,各种机器人,物联网才能真正实现,这对经济也是大的带动。5G还有一个特征,低时延,一毫秒响应,这时候无人驾驶、远程医疗、远程问诊才能实现。这会形成新的经济,新的业态,很多人说 4G改变了生活,而5G是改变了社会的,所以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主持人(张燕冬):在您看来,中国整个数字化转型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王喜文:国内外企业一直在转型,企业转型,产业就转型了,所以很多省市也有很多政策补贴和扶持,光靠政策也是不够的,因为,可以向政府要一些补贴,要一些资金,但政府最大的作用不是给钱,应该是给空间、给市场、对接资源,企业应该从这些角度积极地跟政府系要扶持。当然刚才我们周处也说了,其实技术还是蛮必要的,技术是转型的必要条件。不是追时髦,但是结合新的技术肯定也会对我们的转型有个推动作用。现在大家都在学华为,华为的战略是什么?他也要转型,任正非说左手是5G,右手是AI。这是他们抓的转型技术的点,5G和AI的结合,像我们国家要建数字中国,产业要搞数字经济,企业要数字化转型,都是围绕数据来,都是用什么?就用5G和AI,我也是对数字经济认真学习了一下,数字经济的要素是数据,围绕这个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处理,采集就靠传感器采集,传输靠5G传输,存储就通过云计算来存储,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来分析,处理通过一些智能装备、智能化或者是工业机器人来处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物联网、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围绕数据穿起来,形成数字化转型,这是蛮有必要的,也是给企业界的建议。 主持人(张燕冬):我们下面开放一个问题,没有的话我们一每位专家用一句话,你最想讲的一句话是什么? 王喜文:企业不容易,一方面要紧盯全球经济的变化,大的变化会影响我们。另外一方面要自己做好技术和产业的升级,这是给大家的建议。谢谢![详情]

美的张小懿: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全价值链用户体验
美的张小懿: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全价值链用户体验

  原标题: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张小懿: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全价值链的用户体验 “我们现在开发产品消费者的调研是非常关键的,不仅是做样本的访谈和测试,用户的评论等各方面的数据,我们反馈回来进行大数据的企划输入。此外,还有仿真的应用、数字化技术验证,包括数字化工艺的采用,都使得新产品的推出和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月11日,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张小懿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 张小懿 张小懿表示,美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主要是围绕用户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用户体验进行全价值链的改造。首先美的将所有业务实现在线化,用手机、PC等各个系统实现在线。其次,在渠道方面进行了扁平化的变革,并建立了营销的中台,复杂的过程交由美的来做,终端的零售商专注于销售和服务好客户。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IOT技术等与用户建立联系和互动。同时,美的还推出了定制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此外,张小懿讲述了5G和大数据在美的工厂使用情况,并对美的的自动化工厂的数字化操作、供应商管理以及IOT技术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以下为张小懿发言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非常感谢李董事长的演讲,也非常期待富士康的工业富联在佛山落地。下面有请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张小懿先生。 张小懿:尊敬的李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我简单介绍一下美的的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我们碰到的挑战跟绝大部分制造企业碰到的一样,各种技术在发展,我们的用户提出更高的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更优惠的价格等等各方面的要求。互联网行业在智能化方面,在渠道、平台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制造行业提出互联网+的颠覆,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对全价值链,主要还是围绕用户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用户体验进行全价值链的改造。第一我们是把所有的业务实现在线化,用我们的手机、PC等各个系统实现在线。在线的基础上产生了数据,实现了透明,透明的数据用AI或者大数据的运算进行智能化的改造。这里最核心的并不是说数字系统,或者IT系统的搭建,更多是业务变革的过程。我们在整个渠道方面做了很大的变革,现在也谈了很多新零售各种的挑战,最终的还是渠道效率,看哪一个方式的效率更高。第一,我们进行渠道扁平化的变革,直接到达我们最终的销售端。第二,我们建了营销的中台,把复杂的过程全部由美的来做,终端的零售商专注于进行销售跟服务好我们的客户,物流的能力、一盘货、库存所有的事都由美的在中台帮他解决了。 另外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有机会离我们的用户更近,以前我们作为层层分销的生产厂商,实际上离用户非常远,现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尤其IOT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跟我们的用户建立联系,建立互动,让我们对用户的方方面面提供服务,我们现在也侧重这方面的变革。同时也推出了定制的服务,我们现在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提供大规模定制的能力,现在也提出了全屋智能家电的定制,我们也联动起来,很快会向我们的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在研发阶段要实现所有的前端灵活定制,包括后端的柔性制造,研发领域的改造非常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平台化、模块化的改造,我们对产品的开发过程,定义的过程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的产品消费者的调研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仅是我们做样本的访谈,测试。不仅是样本的数据,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在评论、各方面的数据我们反馈回来进行大数据的启发企划输入。另外一个是仿真的应用,数字化技术验证,包括数字化工艺的采用,也对新产品的推出和制造柔性和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新的拉动点还是我们业务模式的变革,变革到了T+3的模式,以前由我们层层分销模式最终转化到市场用户的订单拉动的市场模式,这是T+3的模式变革。这个是我们排程系统的变革,因为美的以前是大规模生产,采用的也是国外APS的排程系统,它的系统是每个晚上跑一次第二天出结果来。到了T+3模式上,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的特色就没有办法支撑,因为我们的制造深度很深,我们制造一台空调原材料到成品,从塑料,钢板,铜!层层加工十几层的模式。我们的系统,同时我们要满足订单的要求,我们需要非常柔性的制造,原来的模式完全满足不了,自建,所以我们自己开发了我们的排程系统,一键?可以排程十几层拉动,非常灵活,同时还可以3小时、4小时甚至我们可以做到1小时进料。把整个过程拉通得很顺畅,库存也可以减到很低。 这是我们5G的应用,我们有两个工厂,一个工厂是我们佛山马龙的微波炉工厂,是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的试点。另外一个是洗碗机的工厂,也是我们试点示范的工厂。5G在我们工厂里面的实验产生出了很好的效果。举个例子,原来我要建工业4.0工厂,我要在工厂里面建三张网,一是办公网络,二是我们的数字系统的网络,一个是工控的网络,因为这三个网络的要求不一样,安全性不一样,我只有建三张网才能保证我的业务能够持续不断,非常安全的进行和实时的进行,5G进来以后,我一张网就行了,因为它的切片技术,安全防护体系,我一张网把我所有的三张网的功能全部融合进去了。现在包括我园区安防的网也装进来了,实际上装了四张网。但是我们5G的挑战因为5G的模块比较大,而且价格比较贵。我们也希望今年内或者再近一点的时间,5G厂商把5G模块小型化,更便宜,我们可以大量部署到我们工厂里面去,我们所有的其他30多个园区看了这个以后都想改装。 这个是我们的一个自动化工厂的品质数字化的情况。从去年到今年,我们非常关注我们品质数字化建设,我们把所有的生产工艺进行连接。举个例子,荆州的冰箱工厂发泡工艺以前是靠人工经验,现在我们把发泡的所有工艺参数全部用我们平台给它收集起来,收集其他进行计算,自动决定什么参数是最终的,所以我们发泡这个环节整个提升非常高。另外一些原来用人检验的,比如说外观、门缝直不直,标签有没有贴错和刮痕,全部用人工智能视觉来检验。原来人工这些听的噪音,现在用AI的手段,用传感器来进行噪音的检测。包括所有能够检测的设备全部连接了,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 这个是我们跟供应商的协作,我们制造业要做好产品,光我们自己做远远不够,要把我们供应商拉动起来,所以我们在计划、物流、库存、品质等等方面,对我们的供应商进行管理输出。一是精益和制造技术的输出;二是信息化、云平台跟设备联机各方面云+端解决方案的输出。今年我们也会进一步把供应商的能力进行提升。这样的模式也可以扩展起来,后面我们会讲广东粤云的企业,用这种模式可以为我们中小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这是大数据的应用,现在我们工厂整个驱动由以前人工管理变成数据驱动管理,人工的经验用我们的数据模型融到大数据平台上,层层预警层层分析,预警、闭环所有都在大数据里面使用。现在不仅仅是工厂在大数据平台上使用,美的集团管理层每个人在手机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相应的实时数据和预警数据。 这个是IOT,智能产品连到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现在连了4000多万用户,我们4000多万的用户在这上面,有2000多万设备在这一张工业互联网上运作,我们实时可以看到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回来会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说健康的场景,我们可以提示空气、水各方面的信息。我们跟国家电网在合作,根据我们的电器用电情况以及习惯进行一个大数据的推荐,进行消峰填谷的合作,节约我们的能源。我们整个消费端的应用是结合场景,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年龄、用户的空间我们整个规划出100多个场景,现在已经实现60多个,已经发布出去,让用户可以买到我们智能化产品,真正使用上、感受到跟提升用户的生活水平。 这个是我们的生态情况,因为要做好IOT,我们智能产品要融入到各个生活的场景中,我们跟手机厂商、物业、车厂商等等方面我们都是开放式的生态互联方式。这些方面我们整个融合在一起这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比较好,这不仅仅是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产生的效果,更多的是业务转型在一起,当然从效果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我们营业额增长差不多增长了1倍,2011年到去年的数据,我们利润从60多个亿增长到200多亿,自有资金方面,从过去银行贷款50多亿,到现在自有资金783亿,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的员工人数还在下降。 当我们把美的的制造经验、管理经验以及软件能力、机器人能力,所有的整合在一起,我们形成了M.IOT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跟普通的平台不一样,除了有软件,底层之外,我们实际上有非常强的硬件跟自动化的集成能力,包括我们有AI跟大数据的平台在这里面,所以我们是软硬跟制造经验整合结合起来的平台。这个平台通过KUKA跟美云智数对外推广,现在有两三百家大企业在中国也采用这个平台。我们刚刚成立由美的集团牵头联合美云智数和新明珠陶瓷集团以及华南智能机器创新研究院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共5家企业共同出资筹建了广东粤云工业互联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这个企业承担了广东省工业互联网的制造研究实验室的使命,现在这个企业已经开始运作了,我们也招了很多人在研究,最终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是要输出中小企业,尤其是佛山、广东省甚至全国的中小企业都希望可以用到这里面的成果,我们马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从粤云向外进行推广。 美的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我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们会把结果输出到美云智数跟粤云对外提供服务。谢谢大家! “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佛山市工商联、《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月11日在广东佛山举行。[详情]

王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赋能工业企业、服务商、政府
王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赋能工业企业、服务商、政府

  原标题: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副总经理王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赋能工业企业、服务商、政府 “航天云网希望和各位同道一起,打造出一条符合中国的工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实际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宇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宇 据王宇介绍,航天云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实现了三类赋能: 一是赋能工业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以及智能工厂以及智能企业整体方案的服务。主要目的是为大部分的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提效降本增效等功能。 二是赋能服务商,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制造生态以及云制造生态。航天云网平台有将近30万个工业计算机理模型,工业计算机理模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水平。 三是赋能政府,基于对于工业企业的服务以及工业企业的数据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沉积,我们能够实现对各类数据的迁移、分析、处理,最后实现应用,为政府提供产业发展的趋势、论证以及决策支撑服务。 王宇谈到,不同行业内的不同企业,由于企业在行业内所处位置和级别的不同,导致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需求完全不一致,而且有品牌的企业和代加工的企业也不一样。因此,一定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殊性来打造定制化的行业级系统解决方案,才能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向新的高潮。王宇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未来工业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的赋能一定以平台为支撑,将会集成一大批服务商的优质产品,共同为工业企业服务。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宇: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和各位企业代表: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参加“2020中国制造论坛”。其实金总和李总说完以后,我已经感觉到压力了,火药味很浓,主办方把国内知名的平台商而且完全是竞争对手放到了一起。大家好!我是来自航天云网广东公司的王宇。刚才腾讯云和美云智数已经介绍了他们的情况。 事实上,航天云网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2015年6月份正式发布上线,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世界上的第一批除了美国的GE,还有德国的“工业4.0”,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开始做工业互联网业务的。 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依托航天科工集团1956年成立以来将近70年的工业积累,以这些积累为基础,打造面向多个行业的跨领域的全方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称叫“INDICS”。航天云网是2019年6月15日正式在成都向全世界发布了INDICS平台的CMSS管理架构及系统性服务应用。航天云网借助航天科工集团十几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实力,主要面向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业务。 航天云网公司主要实现了三类赋能: 一是赋能工业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以及智能工厂以及智能企业整体方案的服务。主要目的是为大部分的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提效降本增效等功能。 二是赋能服务商。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制造生态以及云制造生态。航天云网平台有将近30万个工业计算机理模型,刚才董老师在前面的演讲提到,工业计算机理模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水平。航天云网现在有超过30万的工业计算机理模型,是全世界首屈一指、排行第一的。 三是赋能政府。基于对于工业企业的服务以及工业企业的数据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沉积,我们能够实现对各类数据的迁移、分析、处理,最后实现应用,为政府提供产业发展的趋势、论证以及决策支撑服务。 针对这三类赋能,我们航天云网平台还搭建了CMSS架构,基于工业企业的整体管理架构,C是指“一脑、一仓、两室、两站”。“一脑”针对企业的决策层即是董事会提供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知识图谱。“一仓”是企业经营层,主要是针对业务层面的管理人员以及经营生产部门的具体操作人员。“两站”指的是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给提供企业发展的咨询服务。还有一“淘金”,就是基于现在航天云网平台上270多万工业企业的发展数据,提供大数据产品。也就是董老师提到的数字产业化的发展。 接下来,航天云网自从2015年成立以后,在全国成立了15家区域公司,基于15家区域公司向全国的工业企业提供服务,主要是面向工业企业。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航天云网一定会秉承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为广大的工业企业和政府提供服务,也希望能够打造一条符合中国的工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实际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 谢谢各位! 主持人(苏琦):谢谢。航天云网在最开始主要服务于航天客控集团,给我们感觉是很“公仆范儿”的,但现在你们也给民营企业服务了,是否有落差? 王宇:到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平台商应该站在同一条线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不止是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全世界都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主持人给的题目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个角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也要分是哪一类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整体架构来算应该包含三大层架构——底层包括边缘层、IaaS层即云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资源以及边缘计算;第二大块是工业PaaS,所谓的工业计算机模型所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是SaaS层,直接面向工业企业的SaaS化的应用和产品,比如ERP系统等等。 国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分为两种,一种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是做底层基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主要提供IaaS的服务,为更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去赋能,通过服务商赋能给工业企业。第二大类是自己有自己的工业PaaS,或者是某个行业的工业PaaS,同时打造了一部分的SaaS化应用,向工业企业直接提供服务,但自己并不做IaaS层。IaaS层大部分还是寻找第三方做基础服务的服务商进行合作,比如树根互联就是一种模式。 下面我来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航天云网作为双跨平台,要解决服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和前面两类服务商相比,航天云网都不是这两类,我们属于第三类。IaaS层有我们自己搭建自主可控的IaaS层,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IaaS、PaaS+SaaS化应用的开发都由自己进行开发和自主可控实施的平台。所以我们属于第三类,也正因为我们是属于第三类,所以我们在进行企业服务和市场推广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可能跟其他的不一样。 在进行为企业赋能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是两类企业赋能,第一类是工业企业,第二类是服务商。工业企业也要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工业互联网,包括SaaS化应用的服务商,怎么给工业企业服务,一定要有工业应用场景。这个应用场景简单来讲,叫“人、设备和数据在平台上的高度数据融合和高度协同”,促进工业的二次发展。这里面就面临不同的工业企业,分41个大类,600多个小类,每个行业和每个细分领域都是不相同的,应用场景也不相同,甚至有的场景是相违背的,所以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我们这种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目前给工业企业服务,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业场景没办法完全复制和雷同。 第二个层次,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给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大部分是通过SaaS化的产品提供服务,但是SaaS化的产品包含400多个细分门类。每个门类行业里面,工业互联网给工业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只供销对接一个环节,我们要面向研发设计、计划排成、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供销,甚至物流及经营管理和运营管理的所有环节,都要去提供服务和功能。但每个行业又不相同,所用的APP的产品都不相同,不可能一家企业包打天下,所以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是打造生态去给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在打造生态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问题。打造生态要有模式,所以工业互联网目前发展将近四年的时间,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 从另一个层面,广东省在推进产业集群、行业级的系统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航天云网也在往这个方向去走,但会发现更多细节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由于企业所在的行业里面所处的位置和级别,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需求完全不一致,而且有品牌的企业和代加工的企业又不一样。一定要针对不同的行业所处的不同企业来打造定制化的行业级系统解决方案,才能把这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向新的高潮。下一步,我相信所有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包括服务商,一定会向这个方向去走。我也相信服务商前期还是在野蛮生长阶段,但通过四年市场的洗礼,未来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工业企业一定是以平台为支撑,集成一大批服务商的优质产品,共同为工业企业服务。这是一个生态,我也希望这种生态更快能够建立。 最后一个方面,目前航天云网在广东省的做法是“平台加产品”,也是以“平台+应用服务”的方式做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助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航天云网作为平台商,希望吸收广东省范围内合作伙伴服务商的优质产品到我的平台上,利用我们平台在PaaS层、DaaS层数据融通和工业计算机上的强大功能,为各个服务商提供产品与产品间的数据完全流通,更好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从产品化的角度,未来如果能把产品往模块化的方式发展,单个产品的价格会升高。但对于不同的工业企业,不是一个产品里面的所有功能模块都需要,模块化的话,成本自然会降下来,这个要基于强大的工业PaaS层作为支撑和支持,否则是很难实现的。[详情]

王喜文:4G改变了生活,而5G将改变社会
王喜文:4G改变了生活,而5G将改变社会

  原标题:王喜文:4G改变了生活,而5G将改变社会 财经网讯  “4G改变了生活,而5G是改变了社会。5G不仅仅是网速快,将通过大规模链接真正实现物联网,形成新的经济,新的业态。”1月11日,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王喜文在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王喜文提出:5G不仅是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的保障,同时也是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方面,5G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通讯保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5G与工业互联网、工业基础有着很深的关联,将带动形成新的经济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动能。所以中美贸易摩擦表面是贸易,背后针对的都是5G和人工智能,大家都要抢占工业4.0的主导权。 另一方面,5G还是新基建,在外贸受影响的今天,5G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在中国数字化转型方面,王喜文表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的基础带动,企业在争取政策补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政府要空间、要市场、要对接资源。同时技术是转型的必要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有必要把物联网、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围绕数据穿起来,形成数字化转型。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先问王老师,您怎么看现在贸易战以及对我们制造业所带来的影响?谢谢! 王喜文:其实贸易战这个事大家都很关注。从2018年、2019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焦点。后来大家也发现了,贸易战表面是贸易,背后针对的都是高科技。针对的是5G和人工智能。2018年贸易战特朗普主要是打压中兴,2019年针对华为,这表面是贸易,背后是5G,尤其是5G和人工智能。5G和人工智能跟工业互联网都是有关联,跟工业互联网有什么关联呢? 大家都认为5G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通讯的保障,前4G都叫2C,消费互联网的时代。最近几年从2015年国家提互联网+,到现在提工业互联网,大家开始要2B了,5G不仅仅是比前4G多1G,而且还要2B,所以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为什么工业互联网要受到业界关注,因为它也是工业4.0未来的趋势,工业4.0是全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工业就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谁要把工业做得好,工业革命做得好,谁就是未来全球的领袖。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七几几年英国开始称霸,一八几几年美国取而代之称霸到现在,到了一九六几年日本、德国借助工业3.0,本来是战败国,结果借势崛起。现在正在发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基础需要通讯保障,需要5G,所以贸易摩擦为什么要针对5G,也是因为工业国民经济主体,大家都要抢占工业4.0的主导权,所以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围绕5G、人工智能开展了这场贸易战。所以5G、贸易战、工业互联网都有很深的关联。 刚才李毅中部长说了,提5G不能光提5G,还得提工业基础,5G跟工业基础也有关联,刚有5G的时候大家觉得因为中美贸易战可能会减缓中国5G的进程,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5G的标准,专利虽然占了全球1/3,但核心的恐怕还要受制于人,一旦发生贸易战了,给中国断供了,我们可能基站就建不了,因为基站也用了工业基础的关键零部件,比如基站的天线、射屏的芯片,电源用的功率半导体等等。贸易摩擦比较紧张的时候老百姓心里面嘀咕会不会拖延,但现在看起来国家的决心很大,不仅没有推迟,反而还加速了5G的建设,李毅中部长分享了未来7年要用1.2-1.5万亿的规模建基站。国家的意图在哪儿呢?两个方面,一个因为受GDP三驾马车,外贸出口、消费合投资,现在外贸出口受贸易战的影响不行了,要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5G被认为是新基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们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还有一方面,国家搞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的数字化,需要5G作为通讯保障,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带动新的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动能,助力数字经济的角度也需要5G。所以我觉得是两个意图,一个是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新的业态,工业互联网的保障,还有一个是要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国家的意图要大力发展和建设5G,这也是贸易战大的环境带来的国家的选择。 主持人(张燕冬):您觉得就中国的转型升级来说,您认为5G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说5G的成本还是非常高。 王喜文:是这样的,前4G老百姓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5G业界对它期待很高,认为会带来新的场景,比如远程的医疗、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4G成本也很高,也花了很多的经费,不要光考虑基站建设的经费,还要看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信息经济这个词就是4G时代诞生的,4G建基站花了很多钱,但随着4G网速的提升,诞生了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等新的业态,这都是独角兽,对经济是一个带动。 5G时代也是如此,5G不仅仅是网速快,还有实现大规模链接,一平方公里一百万个设备同时联网,物联网以前就是一个概念,但没有大规模实现,因为网络有承载能力,以前3G、4G时代几十万个网络都承载不了,所以物联网一直没实现。5G时代的性能,大规模链接,一平方公里上百万个设备同时联网,各种传感器,各种手机,各种机器人,物联网才能真正实现,这对经济也是大的带动。5G还有一个特征,低时延,一毫秒响应,这时候无人驾驶、远程医疗、远程问诊才能实现。这会形成新的经济,新的业态,很多人说  4G改变了生活,而5G是改变了社会的,所以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主持人(张燕冬):在您看来,中国整个数字化转型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王喜文:国内外企业一直在转型,企业转型,产业就转型了,所以很多省市也有很多政策补贴和扶持,光靠政策也是不够的,因为,可以向政府要一些补贴,要一些资金,但政府最大的作用不是给钱,应该是给空间、给市场、对接资源,企业应该从这些角度积极地跟政府系要扶持。当然刚才我们周处也说了,其实技术还是蛮必要的,技术是转型的必要条件。不是追时髦,但是结合新的技术肯定也会对我们的转型有个推动作用。现在大家都在学华为,华为的战略是什么?他也要转型,任正非说左手是5G,右手是AI。这是他们抓的转型技术的点,5G和AI的结合,像我们国家要建数字中国,产业要搞数字经济,企业要数字化转型,都是围绕数据来,都是用什么?就用5G和AI,我也是对数字经济认真学习了一下,数字经济的要素是数据,围绕这个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处理,采集就靠传感器采集,传输靠5G传输,存储就通过云计算来存储,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来分析,处理通过一些智能装备、智能化或者是工业机器人来处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物联网、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围绕数据穿起来,形成数字化转型,这是蛮有必要的,也是给企业界的建议。 主持人(张燕冬):我们下面开放一个问题,没有的话我们一每位专家用一句话,你最想讲的一句话是什么? 王喜文:企业不容易,一方面要紧盯全球经济的变化,大的变化会影响我们。另外一方面要自己做好技术和产业的升级,这是给大家的建议。谢谢![详情]

董云庭: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董云庭: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原标题:董云庭: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经过差不多两年来的运作,工业互联网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果。但总体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尚处在中低端的发展阶段,未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加快实现四个转移。”1月11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董云庭 董云庭表示,工业互联网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第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中本质上来说还是数字产业化跟产业数字化。第三,达到了一大批双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跨区域、跨领域的平台。第四,开展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第五个,很关键的是,我们通过这两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在技术这个领域应该说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数字技术、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等。 董云庭认为,总体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尚处在中低端的发展阶段,离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未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加快实现四个转移,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从中低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我们的数据要从散、乱、杂,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主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原来信软司的巡视员李颖同志讲的,向精准、系统、有效的方向发展;第三,工业软件要从目前的中低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最后一个,工业互联网所需要的人才必须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发言实录: 感谢会议的主办方让我来介绍一下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展望。 工信部从去年3月份开始,准备了10个亿的钱在全国范围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项目,主要是以平台为主。经过差不多两年来的运作,总体上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第一个,在服务层面,我们已经逐步解决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敢用、不想用、不好用,怕用不好的思想障碍。 第二个,我们在机械、电子、冶金、石化、服装、能源、纺织、轻工等多个领域已经开始有序地落地。 第三条是主要的,工业互联网应该有基本的框架,第一个是网络,第二个是标识。第三个是数据,数据是基础,数据初步解决了数据要干什么、数据要什么、数据从哪儿来、数据怎么管、数据怎么用五大问题,特别是数据怎么管,我们希望解决数据,一个要建立数据的治理体系,第二要解决数据模型的管控问题,当然最主要是数据怎么用。从算法的角度讲,我们现在开始在逐步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工业软件,工业软件的基础都通过算法的问题,这个模型主要是把工业的知识等等转化为一个数字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工业软件,现在工业软件的总量已经超过5万个,总体上来看我们的工业软件还处于中低端的层次,比如设计软件、管控软件、测试软件,我们可能还有很多的瓶颈问题。信息安全永远是我们的痛,虽然有进展,但我们现在最高的层次只能做到可信计算的位置,而且可信计算还有一些不可信的地方。还有人才培育、广域服务。 从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国区域影响力的比较,标杆性的企业超过80家, 平均设备连接数是69万台,平均注册用户数是50万,支持工业协议平均125个。工业协议的问题我们一直解决不好,换句话说,从设备的连接能力来说,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工业协议的问题。机理模型均值超过1000个,这个数值我讲的是均值,航天云模型已经超过几千个,可能五六千。工业APP数量平均数是2124个,我不知道为什么准确到个位数,很难讲,像航天云他的工业APP已经超过了一万个。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我们以前不光做标识的问题,标识我们希望工业互联网每一个节点上,包括你的设备、工位,也包括每一种产品都应该有标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这个数据是工业互联网联盟公布的,一共是16亿。 2018年重点平台业务收入平均约5亿元,利税8000万。信通院报的数据,2019年工业互联网的规模是7000亿,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问了信通院的余晓晖,我说这个7000亿是怎么来的?后来我跟几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负责人了解了一下,估计到不了这个数,我们修正一下,其中20%是工业互联网直接的规模,80%可能是间接的规模,我个人认为能够到1400亿就是了不起。工信部去年一共征集了35个典型应用案例,8个省市发布了省一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总体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加快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突破和绿色发展的进程。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工业互联网取得这五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是2014年IBM提出来的,从资金、能源、物资、材料、供应一直到设计、制造、测试,这一定是三台系统,三台系统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借总书记的话说应该是命运共同体。比较典型的是阿里巴巴的平台,阿里巴巴充分利用他的金融、销售、云这方面的优势,联合了浙江省的工业企业,像浙江中控等等,设计了跨行业,也是跨领域的,我看了材料还没有跨出浙江省,但已经在霍州、温州、台州很多地区应用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个,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数字经济。上午已经有领导或者专家讲过,这个数字经济是总书记提出来的,他在2015年在乌镇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来“数字经济”这么一个概念,后来在2016年在杭州的G20会议上中国代表G20国家起草了关于全球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合作倡议。一直到去年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博览会,各位委员选择它的核心,专门讲了数字经济的问题,后来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去年河北电视采访我,说对总书记的核心怎么理解,我个人理解三条,数字经济一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企业转型,关键是后面一句话,为全球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增加推动力的一个关键模式。他在13次讲话中5次讲到数字经济的基本模式,就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我个人认为工业互联网中本质上来说还是数字产业化跟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我归结为三句话,数据本身只是一种资源,你要统一开发跟挖掘以后成为资产,如果这个资产不经过市场交易的话就不能体现它的资金价值,所以我们要尽快完成大数据,从资源到资产,以及到资本的转换过程。产业数字化就是要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主要是通过数据与数据计算,来推进这三个链条的布局。 比较经典的就是富士康,富士康第一批评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时候,富士康没过,华为也没过,各有各的原因,后来广东副省长跟苗伟同志打电话,后来苗伟派我们专门去看。富士康这两大优势谁也取代不了,第一他的工艺水平,第二个,他的工具水平,我个人认为是全球第一。苹果库克有一句话,如果没有富士康,可能也就没有Iphone。这个我不讲了,这个都是他们报上来的材料。 第三个最主要的成果是达到了一大批双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跨区域、跨领域的平台。树根互联做得比较典型,已经接入到45个国家,做了18个产业链云平台。 第四个,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当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有一个核心的标志,就是能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这是海尔的COSMOPlat平台。 第五个,我觉得很关键,大家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我们通过这两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在技术这个领域应该说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数字技术、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等。 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如果笼统地讲就一条,我们现在总体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尚处在中低端的发展阶段,离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这里只讲了7个不足,实际上还有硬件的问题,比方材料、装备、芯片,全年我们芯片进口,上午讲错了一个数据,去年进口是3120亿美元,相当于全部进口额的1/7,2017年我们进口了3770块芯片,花了2601亿美元,相当于原有进口额的1.6倍,特别是基础软件,虽然我们有了那么多工业软件,但核心的工业软件基本依赖进口。 我这里专门把陈肇雄副部长列在第一条,他说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共同选择。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1个小类我们是全覆盖的,工业产品有300多个都是全世界第一,我们全年生产了18.2亿部手机,占了全球总量的75%,生产了3.5亿台电脑,占了全球总量的95%,生产了2.04亿台彩电,占了全球总量的75%。所以我们一定是全世界连接的设备最多,从而基础数据最多。 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是相辅相成的。按照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我们去年数字经济规模是31.3万亿,占GDP总量的34.8%。我在开会的时候我跟信通院的院长说这个31.3万亿是真价值还是营收,第二条,这31.3万亿不知道怎么构成的,我今天发现余晓晖已经把这个调子修改过了,其中数字产业化,换句话说直接的数字经济占了7.1%,还有间接的经济,是占了27.7%,这样的解释比较合理。 第三个,我这里列了一大堆,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务院到中央部委非常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特别是工信部去年才发布的关于5G+工业互联网,推出了512工程,说要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覆盖10个重点行业,同时形成了2次的典型工业运用产品。 工信部提出四个举措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社会资本就开始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数字互联第一轮投资就是5个亿。 第七个,还有计算的问题。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统计指标体系。上个礼拜我在国家统计局开会,我建议会议统计的副局长,建立一个关于数字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工业互联网指标评价体系。 我最后想讲一句话,未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加快实现四个转移,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从中低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我们的数据要从散、乱、杂,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主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原来信软司的巡视员李颖同志讲的,向精准、系统、有效的方向发展;第三个,工业软件要从目前的中低端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最后一个,工业互联网所需要的人才必须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周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是进行价值体系重构
周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是进行价值体系重构

  原标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所长周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是进行价值体系重构 “我们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是价值体系的全面重构。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全球前10强都是能源企业,现在大部分都是互联网企业,未来十年是什么企业?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个话题,从战略层面一定是价值重构。”1月11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秘书长、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表示。 那么该如何完成这一转型?周剑认为,为此要实现所有知识的全面数字化,对数字化的知识做再生产、再制造,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原来我们知识的生产是线性的创新方式,未来通过数字化生产我们可以跨企业、跨行业、跨专业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的机制才是我们实现转型最重要的抓手落点。”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在战略层面要想清楚到底怎么做,“是做现在的业务还是能不能整出新的业务来?要落地的话,核心就是能力体系的重构,一定是能力为主线。”他解释道,在解决方案实施落地的层面,一定要选择全要素新的解决方案,进行全局优化,依靠新的数字知识的再生产,进行全员赋能,而不是去找所谓的融合型人才。最后,在转型中要避免“为技术而技术”,要注重进行全面改革,以开放的心态和环境进行生态重构和共建。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5G还是要针对2B的,不完全是针对2C,难度也会大一点。下面请问周秘书长,就咱们这个转型升级和数字化的转型有什么样的关联? 周剑:我理解现在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当然首先还是转型,是升级,但是它的路径、内涵都是数字化。借个机会我想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第一为什么这场数字化转型对所有企业来讲都是迫在眉睫的?第二个是这轮数字化转型我要抓住的深层机理是什么?你得懂它的规律和道理。第三个,到底怎么做? 第一,我们传统的产业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都在进入存量时代,增量没有了。第二个就是资源环境能源的刚性约束已经是全球性的,越来越强。第三个是数字经济是趋势,但数字经济的制高点就是先进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就是怎么样用信息产业为主导去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个,所有转型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我们2019年做了数字化转型的调研,我们看到了90%多的国内企业,其实全球也差不多,都是在做智能生产运营,大家的目标都是提质降本、增效减存,但事实上更领先的企业,大家应该关注的,我们说未来转型是转什么型?刚才张总讲了是业务转型,我们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是价值体系的全面重构。张总讲了很多,我理解是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智能生产运营的基础上是我们下一个要追求的方向,怎么搞增值服务、延伸服务等等,通过创新产品提升主营业务的增量。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就是怎么样做数字产业,怎么样做好新的业态,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结构的重构。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全球前10强都是能源企业,现在大部分都是互联网企业,未来十年是什么企业?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个话题。这是从战略层面一定是价值重构。 核心内涵怎么做到?其实核心我们理解就是所有知识的全面数字化,对数字化的知识做再生产再制造,这是最重要的。原来我们知识的生产是线性的创新方式,未来通过数字化生产我们可以跨企业、跨行业、跨专业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的机制才是我们实现转型最重要的抓手落点。 企业怎么做?第一个就是战略层面要想清楚到底怎么做,是做现在的业务还是能不能整出新的业务来?要落地的话,核心就是能力体系的重构,一定是能力为主线。在解决方案实施落地的层面一定是全要素新的解决方案,绝不是在市面上拿硬件软件拿来拼一拼就可以了,一定是全局优化的过程。一定要靠全员赋能,而不是去找所谓的融合型人才,你找不到那么多的融合型人才,只能用新的数字知识的再生产去全员赋能。最后一个,一定是开放的,是生态重构,是生态共建。 主持人(张燕冬):刚才余院长讲到一点,大的企业跟国外的各种跨国企业在数字化的运营方面没什么大的区别,主要区别还是中小企业。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观望的企业非常多,我看不到对我企业到底转型升级有什么实际的利益和价值,对这样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大家还是在看到底对实体经济有没有实际的用处? 周剑:实际的用处,为什么中小企业觉得很难受?因为我们所有的传统领域的需求,增量越来越慢,甚至是反的,首先受害的肯定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他没订单了。我理解像美的,他最大的空间首先来自于智能家居全面的生态化,未来智慧生活。通过新的价值体系重构,价值生态的重构,它可以重新做大这个需求,然后去拉动新的对中小企业的转型要求。如果说你做的还是传统业务,当那个业务增量没有的时候你再怎么赋能都没有用,还是要解决需求的问题。如果有需求了,他们只是能力不够,我们现在跟很多企业也有交流合作,我给你订单,给你一个赋能的机制平台,你要不要?他一定会要,他很愿意上云,你不给他订单,只给他一个工具,说你来上云,上云之后能够提质降本增效,他说我要这个提质降本增效干什么呢?我没有订单了,就没有价值了。所以这个东西一定是价值牵引,中小企业你让他自己建这种能力,大企业都没太想明白,所以还是要赋能,但一定是价值牵引,就可以解决。 主持人(张燕冬):好的,谢谢!我想问周总和王院长,在你们看来,中国整个数字化转型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周剑:中国两大板块推动发展,一个是国有企业,还有一块是民办企业。在国有企业里转型遇到的更大问题是全面改革,体制机制的约束,余总谈了很多,民企也有这个趋势,更愿意从技术的角度思考转型,这恐怕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主持人(张燕冬):就是为技术而技术。 周剑:为技术而技术,没想明白它的价值在哪里,没有想明白,它未来的发展真正的趋势在哪里?过去改革开放40年发展非常快,但那时候很多企业是不用思考的,只要做简单的思考,因为市场在那里,不管什么东西做出来一定卖得掉,高端有高端市场,低端有低端的市场,可是现在全世界的产业经济全部都在转型,转型就意味着一定要有洞察,一定要比人家多一个身位,你才不会被淘汰。所以这个时候技术是必要条件,但想明白产业我未来为社会。 主持人(张燕冬):他是内在需求的过程。 周剑:是的,也是一个能力重构的过程。谢谢! 主持人(张燕冬):我们下面开放一个问题,没有的话我们一每位专家用一句话,你最想讲的一句话是什么? 周剑:我的体会和建议也是一样,从转型的角度看,最大的角度总书记原来讲过,我们正在凑一个以物质的服务为主的工业规模经济发展的时代转向未来是以信息的生产、信息的服务为主的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所有的企业都要考虑,这个新时代你的空间在哪里?你有没有能力跟得上?谢谢![详情]

英国电信前CTO:物联网时代保障网络安全必须未雨绸缪
英国电信前CTO:物联网时代保障网络安全必须未雨绸缪

  原标题:英国电信前首席技术官Peter Cochrane:物联网时代,保障网络安全必须“未雨绸缪” “目前我们处在工业3.0的阶段,这个阶段使得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的挑战,比如全球共性的挑战,像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1月11日,英国电信前首席技术官Peter Cochrane在“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表示。 他举例道,以循环经济来说,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出现了新的生产技术方法和新一代材料,这些技术方法和材料一方面既是挑战,另一方面也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很多国家都在花大力气做资源的回收利用,如今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说一块塑料用完之后,在接近它的产品生命周期终点时,我们什么时候要来回收,回收之后怎么样来使用,这也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来实现和完成的。” 他认为,未来大部分系统都会实现网络化,“有一些设备是在3G水平,有一些是4G水平,有一些是进入到5G水平,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有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见,但这是大势所趋。” 不过Peter Cochrane提醒,新技术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网络安全会有一定的担忧。要实现网络安全不可以坐以待毙,不可以被动消极地等待,要积极地预见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甚至预先做好部署和预防。“物联网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网络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后患和影响是极其大的,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而不是亡羊补牢的心态,要预防为先,而不是事后弥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张燕冬):下面有请英国电信前首席技术官Peter  Cochrane,去年年初的时候,咱们国家已经把英国电信引入中国,这可能对中国的电信行业也是一个竞争。Peter  Cochrane是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有着数十年的工作经验,参与的技术行业横跨电信、计算、安全材料、制作等领域,在英国电信数字化转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下面有请Peter  Cochrane给我们进行主旨演讲,他的题目是《工业4.0势在必行》。 Peter  Cochrane:尊敬的李部长,尊敬的朱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的代表,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一辈子都在做工程师,做企业的管理,我是在做咨询的工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在那里工作,在印度、英国、新加坡、美国、南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任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世界当下正在经历的共性的现象,它发生在每个国家每个经济体。 当我们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会忘记了我们不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中国在经历数字的变革,整个世界都在经历数字的变革。现在我们有了工业4.0的计划,目前我们处在工业3.0的阶段,这个阶段使得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的挑战,比如全球共性的挑战,像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 比如资源的回收利用,其实现在我去到很多国家都在花很大的力气做回收利用,因为资源的浪费,资源的匮乏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今天我们开始使用回收,包括马斯克连火箭都可以回收了,可以大量地减少污染所带来的问题。如果你不去回收的话就过多的资源被浪费,对环境也会造成额外的污染。现在工业4.0面临的问题我们也有待于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全球建立起了广泛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来实现沟通、出货、分享以及全球化。不幸的是我们也进入到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是国家主义的抬头,不仅仅是在美国,在其他地方也见到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抬头。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提升效率,我们需要减少对于能源的消耗。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来解决,没有哪个公司有足够的人手、技术和原材料来完成资源共享回收以及高效利用的全部工作。在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关于3D打印的,从3D打印的角度来说,我们会想,如果让它继续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打印的方式来自己实现生产了,而这可能会对于我们的发货、物流传统的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意味着我们的船只、车辆和所有的工业产品的部件都可以自己来进行打印,像这样的技术出现,对于传统的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了。 还有一点,有些人没有意识到的就是关于AI、机器学习以及机器人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和技术之间是需要实现协同的,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往往会出现人为的错误,人为操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在网上通过机器来实现自动化,一台机器出现了问题,网上连接的数千台机器能够迅速识别和纠偏,比我们传统的方式能够更大地实现效益的放大,那就是有了人工智能之后,机器和机器之间协同的力量会比传统的英特网的效能多了千倍之多。我们通过机器能够学到更多,而且实现更多。 有了英特网,有了这样的新技术,我们会经常考虑的问题就是网络的安全,或者是网络的协同,但我们必须承认大家不能孤军奋战了。我们对网络安全会有一定的担忧,希望保护自己的产品,保护自己的民生。从网络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实现网络安全不可以坐以待毙,我们不可以被动消极地等待,我们要积极地预见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甚至预先做好部署和预防。 这是我们经常所使用的工业4.0的一张图片,中间也有一些部分是没有考虑到的,有一些内容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完全覆盖到,但我想挑一些关键的内容跟大家分享。第一点要跟大家说的就是人机协同,关于网络的安全。讲到人机协同,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涉及到人和机器之间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需要重新了解它。还有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概念。现在面临的挑战是现在出现了新的生产技术方法,也出现了新一代的材料,这些新的技术方法和材料既是挑战也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回到网络安全,在工业4.0的场景中我们经常会谈到物联网,物联网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网络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后患和影响是极其大的,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而不是亡羊补牢的心态,网络安全从其功能的角度来说是预防为先,而不是事后弥补。 这是吉普,他们更多实现了汽车的自动化,中间重新出现的有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黑客的入侵,黑客入侵之后今日到吉普车系统的维护体系中,这样后果就很可怕了,使得司机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整个系统瘫痪了。所以这也是我们探讨网络安全,讨论到人机协同的时候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如果在你所生活的环境中出现类似的现象,意味着有黑客进入到了你的系统中,你身边所有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一下子瘫痪了,是多么可怕。相当于他们用这样的移动设备来攻击了你,他可以用他的设备,通过网络的方式,通过病毒侵入了你某一台设备,而通过工业互联网或者的物联网,这些设备都是彼此连接的,一台设备中毒之后如果不善加处理,就会迅速影响和波及到你所有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所有设备,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及时发现这样的现象,预防这样的现象,如果出现攻击的话要第一时间识别阻止并且使其恢复正常。 这是人类的自动免疫,我们的免疫系统是自动识别和自动变异的体系,这个自免疫的功能应该也要实现到我们的互联网之中。我自己特别强调这一点,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互联互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倡导自免疫的功能。自免疫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想要实现,比如红色这个部分是受到感染的设备,它会迅速扩展,并且影响到其他的设备,有的时候不仅仅是通过网络传播,可能还通过人为操作来进行传播。如果我的设备我的U盘上有病毒,如果我把它传输给你的电脑,或者是拷到你的电脑上,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使得病毒迅速扩展。所以我提议要做的技术就是必须有自免疫的提醒,第一时间发现的时候我们的网络体系就能像人体的免疫体系一样迅速识别和阻断它。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能够发现系统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迅速地来进行调整,像三星,他们就会有核心的计算机的系统,这都是非常有趣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英特网或者物联网是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彼此之间的连接。有一些设备我们没有想到它可以连到计算机,现在也可以实现了,比如像汽车,我们的制造行业也是一样,制造汽车,在工业4.0的时代,你也会实现一种从网络互联互接的生产形式,而且有了一体化的能源储存,有了制车的新材料、新工艺。我是一台绿色的车,我太太是一台红色的车,这样的信息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连接起来,我们日常的开车,我们的车是不是有什么样的刮蹭,出现任何现象都可以从网上获得。还有像制车的过程中有很多元部件,比如说塑料,一块塑料用完之后到它的产品生命周期终点的时候我们什么时候要来回收,回收之后怎么样来使用,这也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来实现和完成的。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这么多可能的情况。 我们大部分系统都会实现网络化,有一些设备是在3G水平,有一些是4G水平,有一些是进入到5G水平,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有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见,但这是大势所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怎么样来设计网络的连接,这个方面我们的经验还有限。 工业4.0,我在这里想给大家拓展一下,就是关于工业4.0的事业。当我们谈到工业4.0的时候不仅仅是说真材制造,还关于材料的程序和设计,也是从材料的角度来说,在制造之初就进行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有很多认知和技能上的不足,包括一些化学性能,如果我们对他不了解的话就使得我们在设计中会存在未知之处,还有生物方面我们有很多未知之处,现在还有热门词汇,就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也为我们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女士们、先生们,如果对刚才讲到的内容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到我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我上面讲的所有PPT的文件,甚至包括我自己发布的研究材料和出版的著作,这是我的邮箱,如果我刚才讲的地方大家有感兴趣的请跟我接洽,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不懈努力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不懈努力

  从方向上而言,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与跨国企业的实践和努力类似,但中国也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尤其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工业互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即通过低成本、轻量级的应用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补课 (2019年6月15日,在成都举行的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央企业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正式启动。图/ 新华) 近年,受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国内政策与商业前景的环境影响,中国呈现出工业互联网热。 从全球视角来看,德国、美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纷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抢占未来制造业制高点的重要路径,各国纷纷加强在战略层面的指引和对新技术新应用推广的力度,众多国际企业巨头均进行布局。 在2017年和2018年,国务院和工信部连续发文,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作出政策规划,各地方政府相继作出各具特色的落地措施。同时,过去十年中国消费互联网取得的成功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ICT企业纷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下半场,抢占赛道。然而从中国政府2017年正式提及工业互联网至今,一方面有企业蜂拥而至过热之嫌,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实际使用者,尤其是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对其内涵和进益仍感模糊。 应该如何了解并认知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究竟应该如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又发展到何种水平?带着这些问题,《财经》记者对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进行了深度专访。 (余晓晖。图/中新) 2016年,中国信通院联合制造业、互联网领域百余家企业共同发起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深度参与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实践等多项工作,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理解兼具政策高度与观察实践。 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长期问题 中国的优势目前主要体现在上层的应用、模式创新以及对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把握上,底层的基础技术、产品和工程化能力与国际领军企业还有明显差距 《财经》:工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从提出到现在,也不过七年时间,目前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格局?美国、德国、日本的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国际上先从美国说起。工业互联网这个名词最早由GE提出,但并非是仅此一家的思想,而是反映了产业界的共识。除了GE,通用汽车、波音等工业企业以及信息通信企业,都做过比较多的讨论。我个人的认识,金融危机后美国经过反思逐步形成了共识,认为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但由于竞争优势的转化,已不太可能将转移出去的产业完全回流,因此应该追求高端产业发展,将美国强大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和制造业融合。而其中一个核心是应该把信息技术和工业体系深度融合,尤其是将其互联网技术与工业体系结合,把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结合,以重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新优势。2012年前后,这个共识已经很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呼之欲出,而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也是那个阶段推出,其重点则相对聚焦,旨在解决制造业相关基础科技的产业化问题。 除了GE,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那时也对工业互联网做了一个定义,把全球工业系统和先进计算、分析、传感、互联网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体系称之为工业互联网。在美国工业互联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其学界、产业界都参与其中,后来因此也形成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创始成员包括GE、思科、英特尔、AT&T、IBM五家企业,不过IIC目前已演变为一个国际化的产业联盟,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的企业和机构都参加了此联盟。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GE的确是全球第一个系统阐述工业互联网概念并将其首先商业化的企业,特别是GE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的推出,对全球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看,美国除了GE,还有一大批跨国企业如思科、PTC、罗克韦尔、霍尼韦尔、IBM、Intel等,以及一大批初创企业如C3IoT、Uptake等在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德国的工业4.0,其理念和工业互联网并无本质差异,4.0中的技术基础就是信息物理系统(CPS),也是考虑数字空间与物理系统集成后实现智能制造和整个制造体系的优化提升。德国工业4.0一开始非常重视生产制造体系的智能化,打造智能工厂,并将生产和工程技术的全球领先作为其目标。最近几年,德国的领军企业如西门子、SAP、博世等也在大力推动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更加关注产业价值链,这方面德国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工业控制系统、工业网络和工业软件的能力,这些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后能够覆盖广泛的工业领域。 日本于2017年提出了“互联工业”,思路与美国、德国相差不多,同时又融入了精益生产基因。日本的领军企业,如三菱、日立、富士、NEC等在大力开展实践。日本有一个重要的探索是打通工厂底层和云端,在工厂现场侧引入计算和人工智能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也形成了一些联盟,例如日本价值链促进会(IVI)、边缘计算的Edgecross等等。 《财经》: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如何,有何优劣势? 余晓晖: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起步稍晚,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好。从应用上来说,中国最重要的特点是场景多,需求旺盛,差异性大,多元化强,所以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创新非常活跃,很多模式在国际上都看不到。 中国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大企业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重点是在其原有信息化基础上发展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既包括对工业生产制造的重点环节进行深度数据分析挖掘,优化设备或设计、生产、经营体系;也包括聚焦产业链条,打通各个要素体系,提升上下游协同与资源整合能力等。总体而言,大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实践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应用模式上更具多元化,更加关注产业价值链的资源配置优化,实践中有不少亮点。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和自动化基础较差,其工业互联网应用主要聚焦“补能力、抓资源”,一方面借助工业互联网云化的服务软件、APP和广泛连接的简单生产管理系统,获取经营与生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补齐信息化能力短板;另一方面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入到社会化生产体系,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如通过平台扩大订单来源,实现产能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数据的金融创新服务,解决制约发展的贷款难等问题。 国际上,尤其是领先的跨国企业是在一个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高的生产率、更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规模化定制能力、绿色生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如何优化效率、产出、能耗、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组织,是它们重视的地方。 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与跨国企业的实践方向很类似,但还有一个特殊之处是跨国企业大多没有涉足的,即帮助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受限于能力或资金,中国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自动化信息化都没完成,而工业互联网发挥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低成本、轻量级的应用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补课。 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是工业要素体系的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如金融对工业的支持是比较差的,因此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和金融服务创新的结合方面也做了有益尝试。 总体来说,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发展相对晚,愿意尝试新的技术;另一方面,过去十年中国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也带来了很多启发。尤其是一些年轻企业家,有非常强的尝试意愿,敢于创新,非常希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走出一条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整体而言,中国的优势目前还主要体现在上层的应用、模式创新以及对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把握上,底层的技术、产品和工程化能力与国际领军企业相比则还有明显差距。 《财经》:中国经济近年已经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人口红利消失、成本上升、产业外迁等,工业互联网对我国解决这些问题有何意义? 余晓晖:产业外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上升问题,如用工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等等,工业互联网通过推动工业从生产制造到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够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升生产效率,总的来说在解决劳动力不足、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压缩中间环节可以起到明显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看如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也在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升其产业的效率和水平,不再仅仅是依靠单纯的成本优势,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灯塔工厂”名单,就有印尼等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升级的案例。 工业互联网的更大意义,在于得以重新优化配置资源,让生产制造体系、产业链、价值链和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中国的整体竞争力,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各种问题。 《财经》:你经常提一个观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长期性问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为什么这么说? 余晓晖:工业是全球生产体系最复杂、设备设施最密集、知识门类最齐全、创新活动最活跃的产业,面向工业和实体经济的工业互联网,其发展要比面向人的消费型互联网复杂得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也复杂得多,因此其发展必然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单环节到全链条的过程,从理论到技术、产品、应用、商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长期的探索,不断的迭代,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实际上,我们以前一直讲两化融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时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都是讲信息技术与工业的结合。现在新的特点,讲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是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现在是通过数据驱动、工业模型与知识的结合,实现动态感知能力的全面提升,做实时敏捷的决策,做全局的智能化决策,做最优的决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供给对需求的智能化适配,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也会是个长期的过程。 从产业条件上来说,网络化部署、网络化改造,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如何进行分析,AR技术如何部署,边缘计算究竟如何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很“重”的 工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存在显著差异。工业本身的knowhow、设备设施和基因是很“重”的,本质上是重资产、门槛高且碎片化,不应该希望工业互联网平台像消费互联网平台那样爆发式增长 《财经》:近两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一个概念非常火热,具体来说它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的且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可以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我认为平台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决策。传统的工业软件主要有基于生产流程的MES、ERP等,基于数学或物理模型的CAD、CAE。而当前制造业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据驱动,大量现场数据、设备数据和IT系统甚至互联网的数据收集起来,需要一个载体进行分析,MES、ERP虽有一定分析功能,但无法支持海量数据,无法实现基于数据的实时感知和智能决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模型和工业机理模型,可以实现动态、实时和全局化的智能决策,而且平台上沉淀的数据及数据模型可以与传统的MES、ERP及各类信息化与自动化系统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局性优化和智能化决策。 第二,制造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当所有企业的IT系统、大量设备数据和互联网感知的用户需求数据都上平台后,企业到底连接什么设备,有什么生产能力和资源,是否有闲置产能等,平台已经实现了实时感知。感知的下一步,就是平台有能力配置资源,实现对订单需求的自动化适配。比如企业通过平台掌握了大量消费者信息,准确了解用户需要,就可以去定义产品。CAD、CAE上平台后,结合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就很容易去做基于AI的产品设计和性能仿真,以及可制造性的预测。生产端,平台基于对各生产者的了解,可以作出最有效的生产分配指令,并有可能打通需求、物流、金融,支持从消费侧到生产侧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最终实现产能自动感知和适配生产需求的智能化敏捷生产制造体系。 最后,工业互联网可以让企业的IT系统变得更加敏捷。以前无论是MES还是ERP,都是很“重”的,实施周期长、成本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架构可以推动整个软件的解耦,一方面传统的IT软件云化、解构和轻量化,另一方面可形成许多数据驱动的云原生应用,传统软件的一些通用应用例如数据管理,可能会下沉到平台作为一个基本的功能。这样实际的软件或者应用,就变成平台的轻量级应用。这样的架构下,企业能够更加灵活:一是如果现有软件系统无法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可以快速开发相适应的应用;二是可以快速集成,在PaaS这一层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不同应用之间的集成,快速形成业务流。相应的,企业IT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大幅降低,使用系统的门槛大幅下降。 《财经》:那么经过这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状况如何? 余晓晖:总体而言,我国平台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据统计,全国各类型平台数量总计已有数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超过了70多家。 不同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平台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发展赋能、赋值、赋智。其中:一是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面向转型发展需求构建的平台,如航天云网、海尔、宝信、石化盈科、东方国信、浙大中控、索为等;二是大型制造企业孵化的独立运营公司专注平台运营,如树根互联、徐工、TCL、中联重科、富士康等;三是ICT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的水平化平台,如华为、阿里、用友、浪潮等;四是涌现出一批创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的特色平台,如优也、昆仑数据、黑湖科技、寄云、雪浪等。 另一方面,平台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产业价值链优化等方面形成一批创新解决方案和应用模式。 整体上,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技术上,平台技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现有技术水平尚不足以满足全部工业应用需求,例如平台数据分析能力还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平台中比较核心的工业机理、工业knowhow、工业软件的差距比信息技术的差距还要大,这也反映了我们工业化的历史不够长,缺乏足够的积累和沉淀。 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非常复合的技术与产业能力,即使在全球也很难有一家企业可以完全有能力打造成功。因此,目前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巨头间的强强联合,尤其体现在自动化、软件和云服务能力的垂直整合上,例如西门子和SAP、PTC与罗克韦尔、达索与 ABB等,通过合作将车间到云端、工业能力和IT能力全部打通。相比而言,中国目前还缺乏实力足够强的平台,头部的几家平台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在体量、技术能力、产业生态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小差距。 在商业上,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成熟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路径还在积极探索之中。如平台企业如何将以往做信息化项目的方式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模式还需要探索。目前平台企业可能是30%的通用功能+70%的个性化交付,未来应该通过积累和沉淀实现70%的通用+30%的个性化。 《财经》: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还在初期,未来经过一轮洗牌,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竞争格局? 余晓晖:未来发展应该既鼓励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水平化平台,也要鼓励大多数的平台企业“做专”,如做石化就专注石化,把石化领域的模型都沉淀到平台中。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还需要生态整合。一类像华为、阿里这样的IT巨头做数字底座,把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做强,给上面的行业平台构建底层技术支持;而在这些平台上面生长的就是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平台,形成大底座+领域平台/行业平台的产业形态。 整体而言,工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存在显著差异。工业本身的knowhow、设备设施和基因是很“重”的,本质上是重资产的、门槛高且碎片化,不应该希望工业互联网平台像消费互联网平台那样快速地爆发式增长。 如何为中小企业所用 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旺盛且行业特色鲜明、碎片化、供给不足。服务中小企业,更应该考虑的是模式,而不是技术 《财经》: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对制造业有提升,特别是在中国要对中小企业有提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究竟能为它们带来哪些益处?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系? 余晓晖:目前看,中小企业有两个基本需求:第一,获得生产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如订单或者贷款);第二,获得基础信息化服务和能力,实现补课。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自动化、信息化还没有完成,处在一个比较粗放的阶段。如果通过以往的手段,信息化系统可能需要投入的级别是百万级,对中小企业而言负担很重。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轻量级改造,通过云化和轻量级APP的方式帮助它们获得信息化能力,解决基本的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让企业能够实时感知工厂和车间。用相对少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补没有完成的信息化的课。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方面还面临较大困难,如难以获得充足的订单,或者难以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工业互联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到社会化生产体系,获取其发展的核心资源,如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环节,获取和扩大订单来源,实现产能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化共享,并降低供应链成本;通过工业互联网建立基于企业运行数据的信用体系,解决制约发展的贷款难等问题。 面向中小企业的大量应用,也使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实践体现了一些独有的特色。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以工业资产优化和生产优化为重心相比,中国企业对产业价值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很重视,除了工厂内部各个环节的优化,还有和产业链、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优化,包括供应链、需求、金融资源等,这些实践非常有意义,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难题,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将有力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 《财经》:中小企业应用起来有什么难题? 余晓晖:目前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旺盛且行业特色鲜明、碎片化、供给不足。如上面所说,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70%是个性化的功能,30%是通用的功能,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方面中小企业认为无法快速满足其多种需求;另一方面意味着交付时间长、成本高。 服务中小企业,我觉得更应该考虑的是模式,主要不是技术问题,是怎么解决供需关系,怎么让个性化的问题变成通用化的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交付和实施的成本。 工业互联网也存在一个从价值高地向价值低谷扩张的过程,工业互联网初级成本肯定高,一定是那些相对有钱的行业和企业先用起来,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释放技术红利,摊薄前期开发成本,才能把整个架构的门槛降下来。 5G带来的新机遇 受技术和产品成熟的限制,5G还处于发展早期,但“5G+工业互联网”已显现出巨大的潜力,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中国在5G产业中的优势,将潜力释放出来 《财经》:您经常谈到,发展工业互联网有三个关键要素,或者说三个抓手,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网络体系包括哪些,挑战和下一步的关键是什么? 余晓晖:具体讲,包括网络和标识。网络现在分了两个层面:网络的互联,包括工厂内网和工厂外网,如目前大家很关注的5G技术。还有一个是数据的互通,讲的是工业应用层面数据的互通互操作问题,特别是物和物之间的通信语法、语义和信息模型。 企业内网络主要指采用工业以太网、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工业PON、工业无线、5G等技术,实现生产装备、仪表仪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等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并可与企业数据中心及应用服务器互联,支撑工厂内的生产过程管控、设备监控等智能化生产应用。企业外网络主要指采用宽带网络、移动蜂窝网络、专线网络等技术连接智能工厂、分支机构、上下游协作企业、工业云数据中心、智能产品与用户等主体。 目前的挑战,企业内网络方面,一是工业企业生产层面(OT)网络设备联网率和网络覆盖率偏低,存量生产设备网络规模联网存在困难,现有产线采用的主要工业网络技术有数十种标准且相对封闭,难以实现大规模设备联网互通。二是企业内网络化水平不均衡、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地区层面,工业发达地区的企业网络化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和边远省份。行业层面,工厂内部设备联网状况与行业类型相关性大,传统工业领域设备相对陈旧,联网率普遍较低。企业外网络方面,现有企业外网络还无法完全满足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目前的企业外网络服务,在面向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业务时,面临着移动性不足、专线部署困难、网络性能(低时延、高可靠、确定性)不够、难以低成本定制化等问题。但从发展看,企业外网可以成为中国的优势,包括5G、虚拟化的网络切片技术,还有工业的软件定义网络等,中国有很强的产业支撑能力和网络建设运营能力。 此外,一些新的技术,如5G、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等为中国工厂的网络化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和机遇,有可能通过开放和标准化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形成我国工厂网络化改造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比如,目前全球工业体系中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比例仅在5%-6%之间,非常低,因为没有很好的无线技术可以满足工业的需求。虽然受技术和产品成熟的限制,5G还处于发展早期,但“5G+工业互联网”已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中国在5G产业中的优势,将这个潜力释放出来。 网络层面通达以后,就是解决数据互通的问题了,工业设备设施和流程的信息模型、语法和语义等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财经》:具体来讲,5G被广泛认为将在工业领域大有可为,那么现在5G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应用如何? 余晓晖:从移动通信的角度,5G对4G并没有达到所谓的“颠覆性变革”,但由于5G的新设计,使其对生产生活尤其是工业和实体经济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除了对4G场景的性能提升(至少10倍以上),还有两大场景是过去4G里没有的,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和海量机器连接(mMTC),再加上5G切片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这样的技术组合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变革潜力。所以目前全球各国都将5G视为工业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赋能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均从国家层面进行了战略布局。 我国已有上百家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探索,应用场景多达50余个,案例数百个,在全球都有示范意义。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信息采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产品质量检测、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大规模人员信息采集、环境数据监控、工厂设备全连接、VR/AR的结合,包括无人机做园区巡检、远程控制、远程辅助指导等等。 从发展趋势和成熟度来看,目前成熟度最高的是基于超高清视频的融合,比如监控、产品质量监测等等。5G+AI的远程运维、移动巡检等,价值逐渐在显现。5G的智能物流、设备状态检测、预测性维护等的发展,受限于针对工业的5G模组、芯片还没有完成,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 “5G+工业互联网”发展下一步要解决的,首先是要加快面向工业领域的5G标准化,其次要推出低成本成熟的5G工业模组和芯片,同时还要解决5G应用中的安全、网络建设与部署运营、5G与工业核心业务流程及系统的融合等问题,在实践中解决好标准、技术、产品、工程化及商业模式问题,最终实现5G对工业体系的大规模赋能。 《财经》:除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一批新技术的涌现和快速发展,会把工业互联网朝哪个方向推动?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基本的机理是从感知物理世界,通过数字空间一系列建模分析,优化决策,再回到物理世界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基本上我们看到的信息技术,无论是传输、计算、处理、感知、交互,全部都起作用。这个领域是一个专业技术的组合,现在的各种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都会在其中起到作用,并与工业体系本身的模型、机理和知识相融合。 十九大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合需要路径和载体,那么工业互联网就是载体和路径。例如人工智能如何与生产结合?以产品检测为例,大飞机、显示面板、电子产品、关键零部件等,传统上是靠人力来检验是否存在裂痕,耗时久且精度不够。 现在的方法是用4K或8K高清摄像头,将数据利用5G回传到工厂的边缘计算节点或云计算节点,然后用人工智能进行训练,再把训练好的模型推在边缘层,用这个方法进行检验,速度、效率、精度都得到提高。这就是一种技术组合,组合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还可以进一步结合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 当然,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初步展现了变革工业的技术能力,但真正融入工业体系实现生产力的变革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以人工智能为例,还存在可靠性、可解释性、实时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财经》: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一大顾虑是对安全的担忧,中国在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方面有哪些挑战? 余晓晖: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有三个特征。一是防护对象扩大,安全场景更丰富。传统互联网安全更多关注网络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以及应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扩展延伸至工厂内部。二是连接范围更广,威胁延伸至物理世界。传统互联网安全中,攻击对象为用户终端、信息服务系统、网站等。工业互联网联通了工业现场与互联网,使网络攻击可直达生产一线。三是网络安全和生产安全交织,安全事件危害更严重。传统互联网安全事件大多表现为利用病毒、木马、拒绝服务等攻击手段,会造成信息泄露或篡改、服务中断等,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而工业互联网一旦遭受攻击,不仅影响工业生产运行,甚至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若攻击发生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还将危害国家安全。 目前遇到的安全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安全管理和标准体系不健全,针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管理体系仍未建立。二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足。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发现、全局性动态感知、预警防护、应急处置等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核心产品安全可控能力较弱。突出表现在工控核心产品安全可控能力不足,加大了网络信息风险的掌控难度。四是安全产业基础薄弱。我国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工程实践较少,产业能力不足。五是熟悉网络安全又熟悉工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本文首刊于2020年1月6日出版的《财经》杂志)[详情]

佛山市长谈工业互联网: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佛山市长谈工业互联网: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佛山市长朱伟谈工业互联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着眼企业实际价值 财经智库CJZK 摘要:以“技术先行、示范引领、集群提升”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思路,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升级。 文/《财经》记者 张燕冬 编辑/苏琦  2019年刚刚踏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广东省佛山市,作为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在2019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佛山的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十,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一批久经市场市场考验的企业。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挥别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佛山制造业也进入到成本上升、增长减速的转型时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直面转型压力,破解升级挑战,是近年来佛山一直在努力求解的核心议题。 以创新引领发展,以科技驱动转型,被视为破解中国发展新瓶颈、觅得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所在,而佛山近年来也在这方面着墨甚多,投入巨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其中,工业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为佛山带来了突围的新可能。 作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和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佛山发展工业互联网既有独特优势,也面临较为突出的短板。佛山的优势是“工业”的优势,如制造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多、应用场景多,而“互联网”则是佛山的短板,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大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等。为此,佛山对基础设施、政策保障、平台搭建、应用示范、人才培养等事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了重点推进。 作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市长,佛山市市长朱伟介绍,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佛山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在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参差不齐,而且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对企业生产流程、组织架构等全方面的改造,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能力、意愿进行数字化转型。这其中既涉及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又涉及技术、融资等供给侧问题,需要全方位求解。 如何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为抓手,并作为供给侧改革新阶段的突破口,实现政府投入和市场协同创新的倍增效应,求解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转型挑战,打造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佛山样本,便具有全局性意义。 政府作为的重点 《财经》:中国出现了工业互联网热,专家们都认为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佛山作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短板? 朱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作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佛山发展工业互联网既有独特优势,也面临较为突出的短板。 从优势角度看,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制造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多、应用场景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需求迫切且巨大。家电、陶瓷建材、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优势明显,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佛山各级党委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与企业形成了强烈共识,多措并举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比如,出台了《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提出保障措施;加大资金扶持,2019年共兑现“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资金约3500万元;在陶瓷建材、家具、家电等优势产业中遴选出超过3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从短板角度看,佛山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大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供给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技术人才短缺。目前佛山仅有19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且企业规模较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财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与跨国公司在方向上和实践中类似,困难的是中小企业,而佛山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针对你刚才所讲的短板,政府下一步将如何根据佛山当地的需求,切实可行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提升实体制造企业的转型? 朱伟:我们会抓住和用好目前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工业互联网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将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基础设施先行。升级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千兆光网城市”,加快5G基站规模化建设,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内外网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开发应用,加快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 二是加强政策保障。我们会出台《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政策措施(2019-2020年)》,从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三是搭建平台载体。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级平台,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跨行业平台,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性支撑。建设“佛山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加快广东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佛山)基地等载体建设,支撑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 四是推动应用示范。依托我市优势产业,按行业选取培育对象,在更大范围和层面上树立标杆示范项目,形成具有佛山制造业特色的应用示范。聚焦定制家居、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具、家电等2019年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精准组织工业互联网走进产业集群,针对性的开展标杆案例现场参观、供需精准对接等活动,加快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升级。 五是强化人才供给。通过产学研用等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培养工业互联网复合型技术人才。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合作,组织在职人员进行工业互联网技术学习和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 示范引领,集群提升 《财经》:基础设施、政策、平台、应用、人才都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佛山政府的有效作为,但这不意味着政府要包办一切。佛山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骨干企业,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大型企业正加快工业互联网方向转型,美的美云智数等正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一匹黑马,大企业的引领会对佛山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朱伟:确实,近几年佛山已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比如南海区广东鑫兴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佛山)项目”和顺德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三水区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的“葆德云空压机运维管理系统”等6个项目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培育项目。这些企业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了生产全链条互联互通,大大提升了企业市场反应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取得明显提升。 例如,广东威特真空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应用大量工业机器人及配套集成系统进行自动化生产,并建立工业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生产全流程信息透明化、在线可视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不良率下降了33%,自动化率高达95%,出口订单实施周期由原来的平均6天缩短至87小时以内;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首创“全屋家具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自建工业云平台,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配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数据“上云”,实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柔性生产,工厂效率保持了平均每年10%—20%的提升,成为传统家具制造业转型家具服务业的示范标杆。 在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与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搭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平台,为佛山数万家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目前,腾讯工业互联网大湾区基地签约落户南海,将建设占地面积约200亩、投资总额约50亿元的腾讯(佛山)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园;顺德区与华为集团、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就5G技术及ICT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产业云平台、智慧园区等领域展开合作。可以说,随着国内外知名工业互联网供应商项目落户,行业龙头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实施,带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佛山“以平台为支撑,以龙头为引领,产业链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财经》:关键还是要企业得到实际价值,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样一种发展格局的形成,是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思路? 朱伟:接下来,我们确实需要以“技术先行、示范引领、集群提升”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思路,加强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升级。一是提高技术供给水平。加大工业互联网供应商和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深化众陶联等现有产业服务平台功能。鼓励行业龙头、研发机构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中的关键前沿技术需求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一批具有佛山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补齐我市工业互联网技术短板。二是扩大应用示范规模。推动省、市、区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择优遴选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扩大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减存。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聚焦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组织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联合体,从解决集群企业关键问题、打通关键应用场景出发,为集群企业定制式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在集群企业广泛推广应用,促进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 《财经》:相较于大企业,我们了解到佛山的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理解还比较模糊,找不到适宜的发展路径,有的“不敢转”、有的“不会转”、有的“不能转”,对于这些现实问题,政府有何设想? 朱伟:民营企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整体多而不强,面临巨大转型升级压力,迫切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发展,加快向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但是,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在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参差不齐,而且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对企业生产流程、组织架构等全方面的改造,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能力、意愿进行数字化转型。2018年,我市工业企业在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登记注册的数量仅273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解决好上“云”要面临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助力企业向智造转型,将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撑能力惠及中小企业。 针对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认识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佛山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社会专业机构力量,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培训,普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引导供应商、咨询专家、智库学者等产业各界力量,以市场化的方式去树立灯塔式标杆、挖掘场景及效果,予以专业化推广,打消企业上云顾虑。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加深企业对应用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认识。 针对中小企业忧虑工业互联网投入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出台《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政策措施(2019-2020年)》,落实省级“上云上平台”奖补政策,聚焦中小企业在制造环节的初级应用,组织实施上云上平台奖补推广,增强中小企业上云意愿、提高上云粘性,降低企业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 针对中小企业与供应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建设佛山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提升供给能力,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走进产业集群活动,组织供应商联合体与集群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在试点集群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通过标杆企业现身说法、场景式体验等方式,推动集群内广大中小企业加快“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升级,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技术不足的问题,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行业级平台,将技术、资本、人才输出,带动中小企业合作伙伴“上云上平台”。选取传统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持工业互联网供应商针对广大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的共性痛点和需求,开发出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应用服务产品,精准解决企业技术问题。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深化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和金融机构资源的对接,形成产融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金融部门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特征、趋势、未来可能创造的收益等有更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及时地反映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项目的投融资,扶持初创、中小企业发展。 专业分工与产业融合 《财经》:显然佛山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忧虑、困惑和实际问题了解十分清晰,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佛山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正在谋划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那么以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佛山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朱伟: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分工和产业融合并行共进,融合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们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一方面,加快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作为一项技术、一个平台,不可能替代制造业的根基地位,而是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在商业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上的整体提升。佛山将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通用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除了刚才提到的工业互联网以外,佛山还积极抢抓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将其作为工业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推动机器人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目前,佛山共有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320家,其中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110家,智能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超900亿元,不仅培育出嘉腾、利迅达、华数等一批本土龙头知名企业,在引进世界一流机器人企业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美的集团收购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以后,在佛山建设美的库卡智能科技园,仅项目一期就计划投产达5万台。这些机器人企业在满足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需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超1.3万台,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陶瓷、家电、机械装备以及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领域。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实现工业技改投资408.5亿元,总量保持全省首位。 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发展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进广东工业设计城、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为佛山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的历史机遇,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现代服务业资源。强化佛山制造业与广州服务业联动发展,借助广州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比较优势,吸引其研发设计、法律会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为佛山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港澳在对外开放中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携手港澳加快佛山制造业“走出去”步伐,支持更多佛山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产能合作、境外投资、并购重组,提高佛山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财经》:制作业始终与佛山命运相连。2018年佛山离万亿城市只是一步之遥,而今年上半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前三季度,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79.9亿元,增长8.9%,总量和增速均超过优势传统产业,呈现向好局面。那么2020年,你认为佛山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你对未来佛山制造业有怎样的期待? 朱伟: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展望2020年,佛山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和困难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将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是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统筹力量打造重大区域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规划建设,推动佛山国家高新区优化提升发展,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一环创新圈”,加快形成“一核五平台多节点”的创新平台体系。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技术的制高点,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体系,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加快打造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分所等一批高水平的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争取到2020年累计引进大院大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100家,帮助更多有创新需求但缺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解决问题。 二是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发展“2+2+4”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化结构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佛山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仍然大而不强,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要坚持抓好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主的“存量优化”,以新兴产业培育为主的“增量优质”,加快培育发展“2+2+4”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就是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装备制造、家居2个超万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形成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4个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以高级化产业基础和现代化产业链支撑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开展佛山制造品质革命,努力把佛山制造打造成为中国制造最高品质。为更好地应对消费升级的浪潮,我们将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全力提升佛山制造供给体系质量。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就是要通过认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等方式,支持不同行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鼓励企业优质优价。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就是要着力提升产业标准创新能力,以联盟标准引领产业集群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专利技术转化形成标准,推动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就是要发挥现有1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价值提升,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品牌环节延伸,提高企业和产业集群的附加值,助力佛山早日迈进“品牌经济”时代。 四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首先是降低制造业成本。我们出台了促进民营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3”政策体系,围绕降低企业税负、用地、社保、用能、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自2016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负近1500亿元。接下来就是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精准度,推行扶持政策标准化,切实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及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其次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佛山积极对照国际高标准营商规则体系,下硬功夫打造发展软环境,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比如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政府服务改革,全市各级政府的6037个审批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其中近一半事项实现“零跑动”,70%以上事项“最多跑一次”;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开办企业商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全流程平均只要0.57天,全自助办理营业执照只要5分钟。接下来,佛山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重点在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第三,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重点在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搭建金融信用服务平台、进一步支持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引导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实施企业上市“添翼计划”、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加快建设千灯湖创投小镇、打造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和创投中心等系列举措,引导更多的金融之水浇灌实体经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财经智库》一家独立的专业智库,辐射多元、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秉承“思想架通行动、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区域、产业和商业研究。以其广阔的国际视野,专注的智库使命,前瞻的务实研究,深厚的财经人脉,跨界连接智库价值链。[详情]

邬贺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企业与政府有效作为
邬贺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企业与政府有效作为

  邬贺铨: 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企业主体与政府有效作为 财经智库CJZK  摘要:大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有资金去依托工业互联网进行提质增效转型,政府更应着力扶植中国上千万家中小企业,不让企业在这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掉队。 文/ 邬贺铨 谈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先要从德国、美国两个先行者说起。简要谈三个问题:美德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直接诱因与预期;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本质区别;中国要以普惠中小企业为导向。 美德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直接诱因与预期 德国提出工业4.0,根源在于德国经济面临的两大问题: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产业劳动力紧张,需要通过实现更大规模的自动化、数字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第二,由于德国汽车工业巨头如大众、奔驰等接连陷入尾气排放造假丑闻,德国传统制造业可靠性高、质量严谨的声誉受到挑战,需要换一种面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从大方向上也是出于重振制造业的目的。美国与德国相比信息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工业互联网更注重发挥大数据、软件、传感器的作用,美国希望产业链更宽一些。 德国、美国是工业互联网的最先启动者,但他们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最初想像的规模和速度,最先将工业互联网进行商业化的GE对这一业务板块进行了调整,德国领先者西门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也未能如设计的那样将德国制造业迅速带动起来。 虽然发展速度不如预期,国外工业互联网仍在以企业为主,继续往前发展。国外大企业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他们大多既是民用企业,又是军工企业,有着国防需求的要求以及国防经费的支撑,在转型经费上没有遇到太大压力;二是传统制造业的大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具有非常强的IT能力,例如西门子有17000名软件人员,GE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他们具有一批既了解信息技术又熟悉制造行业的技术人才。 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本质区别 相比起来,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最首要的是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制造业企业真正自身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使在这条路上比较领先的企业,IT能力也只限于服务自身业务,扩展能力还有待提升。我国缺乏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企业,企业长远布局能力薄弱,前瞻性、系统性和技术含量亟待提升,引领国际发展的能力不足。 拥有强大IT能力的信息技术企业,例如BAT、华为等,将工业互联网看成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正在开始积极地探路。 相比我国快速发展的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门槛要高的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消费互联网终端品种简单,使用门槛低,易普及、易升级,而工业互联网涉及生产设备类型多;工业互联网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需求难以搞得很清晰,需要技术解决方案持续的服务;工业互联网对快速响应、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工业互联网对资本的需求大;工业互联网对既了解信息技术又熟悉企业流程的人才有迫切需求;工业互联网对信息安全更为关注,实体经济的企业对提供第三方服务的ICT企业的诚信有很高要求,担心自身的技术诀窍和商业数据被泄露给竞争对手。 从商业模式看,消费互联网往往是比烧钱、聚人气、圈用户、赚流量,收入靠广告和会费等,这种模式是没有办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的。 信息技术企业缺乏对垂直行业流程和工艺的理解,他们看工业互联网的市场是叫得响、看得见、摸不着、门槛高,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主体应该是垂直行业的企业,但他们的不足之处是缺乏信息技术人才。所以,工业互联网需要信息技术企业和垂直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与跟消费互联网通吃的格局不同,需要培育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国现在已经出现将工业互联网深入到应用且已经带来效果的企业。举例来说,上海商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展与信息技术企业的广泛合作,华为、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为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在22个生产环节都用上了5G技术,对质量的提升,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上海商飞的成功有其特定条件,首先中国的大飞机是商飞、沈飞、西飞和成飞合作完成的,除此之外,可以说中国生产大飞机就没有其他企业了,没有对泄密给国内对手的顾虑;其次,商飞有充足的资金。对于商飞来说,利用工业互联网,重要的不是对人力的节省,尽管中国也面临劳动力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德国那样迫切,更重要的是怎么保证服务质量,如何让所有工序从一开始就能够完全不纯粹依靠人工来保证质量,如何避开人为依赖,将所有生产过程都记录在案,因为无论如何培训工人,还是要寄托在其责任和技术水平上。所以对于大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是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 与机械加工等零散制造业相比,我国流程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进展面临挑战更多,流程长、工序复杂、连续生产、生产安全风险因素多、销售环节多难以获得最终用户的大数据,在这方面宝钢走在前面,但不同的流程工业差异很大,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工业互联网的做法也无法照搬,要靠企业自身的探索,也需要与专业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型企业的合作。 以普惠中小企业为导向 大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有资金去依托工业互联网进行提质增效的转型,政府更应着力扶植中国上千万家中小企业,不让企业在这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掉队。相比起来,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还是持观望态度,首要阻碍是关键基础能力不足,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利用工业互联网好案例的企业都是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数字化水平,加上传感器、数据,就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的分析或决策。但没有这个基础,“大脑”能起作用吗?不起作用。不仅要有大脑,还要四肢发达。 中小企业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业互联网到底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我国现在大量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不少双创企业只有“头脑+电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即使有意愿转型,就算有资金投入可购买工业互联网软件,也不具备用好软件的人才和能力。 工业互联网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工业互联网不是花钱能买得来的,所有工业互联网的软件都需要根据企业具体实际而适配,甚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设备情况进行定制。最好是有提供一篮子解决方案和服务的第三方公司,但这意味着非常高的服务成本,无论是BAT等互联网公司,还是外企,都不愿意在提供服务这方面着力太多。在这方面,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可以建设一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配置较强的计算能力,采购丰富的工业使用的工具软件、大数据分析软件和人工智能决策软件等,收集各类大数据包括政府主动开放可开放的数据,该中心还聘请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免费开放给中小企业,辅导中小企业使用其软件、硬件和数据。这样一来,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升自身能力,而且这种扶持是普惠性的。该中心可以是政府出资建设并招标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营,也可以第三方公司自行建设,政府可以从中小企业得到的服务程度和第三方企业的贡献度,来考核第三方公司,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补偿第三方公司投入或运营的支出。该中心还可以成为产学研用合作的桥梁,研究单位可以在这里发现企业需求。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运行模式可供参考。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科研能力,通过“合同科研”的方式,由项目委托方企业出资70%,政府出资30%,完成企业提出的项目需求。通过“合同科研”的方式,客户享有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雄厚的研发科技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服务,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获得为其“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 区域性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帮助,不一定非要定义是严格的工业互联网。工业生产有很长的链条,工业互联网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切入,工业互联网的起步也不见得非要等到有云计算或区块链才可以,只要能够帮企业在工业数字化的进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有进步。如果这样能帮助大多数中小企业自发行动起来,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就有了。 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地推动工业互联网,现在需要从热度阶段过渡到实实在在做一些普惠性的工作。政府目前靠树立一些示范标杆的方法推动工业互联网,从诸多企业中选择一两个企业提供资金,这对其他企业多少有些不公平,而且导致很多企业依赖是否有政府补贴来决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此外,中国几千万的中小企业,需求各异,个别项目扶持不是办法,重要的是让他们产生内生动力。 我认为正确的办法不是提供资金,而是政府营造市场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信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入,并扶持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免费提供给企业服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把投资机构吸引进来,共同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初心。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首先打好基础,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来应对发展中的挑战。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编辑:张燕冬) 《财经智库》一家独立的专业智库,辐射多元、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秉承“思想架通行动、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区域、产业和商业研究。以其广阔的国际视野,专注的智库使命,前瞻的务实研究,深厚的财经人脉,跨界连接智库价值链。[详情]

往届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