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圆桌研讨一:基本公共服务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白景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自公路预算等四部分
白景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自公路预算等四部分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09:50
国研中心卓贤:劳动需求的变化影响城镇化体系
国研中心卓贤:劳动需求的变化影响城镇化体系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09:56
常兴华:可以引导退休的干部同志把资源带到农村
常兴华:可以引导退休的干部同志把资源带到农村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0:12
杨永恒:应建立机制解决公共设施资源和建设配套问题
杨永恒:应建立机制解决公共设施资源和建设配套问题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0:27
王立伟: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城镇融合发展的短板
王立伟: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城镇融合发展的短板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1:43

专题圆桌研讨二: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社科院党国英:乡村振兴不是在农村去建设农村
社科院党国英:乡村振兴不是在农村去建设农村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1:45
蔡继明:建议将市场放在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首位
蔡继明:建议将市场放在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首位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1:47
世界银行章岩:应重视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管理
世界银行章岩:应重视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管理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1:52
宋志红:土地管理法为增量土地入市提供空间
宋志红:土地管理法为增量土地入市提供空间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2:06
郑鑫:建议做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期限工作
郑鑫:建议做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期限工作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2:15

专题圆桌研讨三:新型城镇化与人口有序流动

姜长云:鼓励乡镇创新创业应当宽松失败、鼓励叛逆
姜长云:鼓励乡镇创新创业应当宽松失败、鼓励叛逆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4:12
邱爱军:应当鼓励出台农村人口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
邱爱军:应当鼓励出台农村人口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4:19
人大学张耀军: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 珠三角最低
人大学张耀军: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 珠三角最低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4:34
郝志军:鹤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 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
郝志军:鹤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 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4:51

专题圆桌研讨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北大教授吴必虎:若生5个孩子 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
北大教授吴必虎:若生5个孩子 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5:45
马庆斌谈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是把岁月荒废掉
马庆斌谈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是把岁月荒废掉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5:54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王东升:中医已成濒危行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王东升:中医已成濒危行业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06日  16:16

议程安排

  • 上午

  • 下午

  • 09:00-09:30

    开幕引言及主旨演讲 新形势与城乡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发言嘉宾:
    樊纲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
    施祖麟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
    李津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09:30-10:50

    专题圆桌研讨一 基本公共服务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主持人:
    闫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发言嘉宾:
    白景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卓 贤 国研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杨永恒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常兴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王立伟 邯郸市丛台区区长
    互动讨论

    11:05-12:35

    专题圆桌研讨二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主持人:
    李津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发言嘉宾:
    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
    蔡继明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章岩 世界银行高级城市发展专家
    宋志红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授
    郑鑫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中心副主任
    秦川 天津市蓟州区区委副书记
    互动讨论

  • 14:00-15:20

    专题圆桌研讨三 新型城镇化与人口有序流动
    主持人:
    都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发言嘉宾:
    姜长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邱爱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
    张耀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
    郝志军 河南省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互动讨论

    15:35-16:45

    专题圆桌研讨四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主持人:
    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发言嘉宾:
    吴必虎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马庆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城镇化处处长
    王东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事业部副主任
    图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
    互动讨论

    16:45-17:00

    闭幕主旨演讲
    发言嘉宾:
    刘建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
    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最新新闻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李刚:交通业要用好大数据区块链
界面 | 2019年12月08日 10: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6:5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演讲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演讲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6:26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王东升:中医已成濒危行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王东升:中医已成濒危行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事业部副主任王东升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事业部副主任王东升出席并发表演讲。 王东升表示,在挖掘协同创新思维下的乡村产业价值时,面临三大痛点。 一是,行业的监管过于严格,且方式不合理。我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的中医药及农作物资源,同时也有最严格的的食药监管体制,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乡村产业升级受到了很大制约。 二是,活力无法释放。据统计,我国民间拥有中医97万,其中有10%-20%是资深行家,传承了我国中医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知识瑰宝,无奈因为学历、行业资格证等问题无法从医,中医已经成为濒危行业。 三是,当前我国学术界过分重视论文数量而忽略质量,学术目的过于功利,导致学术的实际价值普遍较低,与产业升级脱节。[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6:16
马庆斌谈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是把岁月荒废掉
马庆斌谈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是把岁月荒废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城镇化处处长马庆斌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城镇化处处长马庆斌出席并发表演讲。 马庆斌表示,中国乡村问题一定要放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十年以前,我国以城带乡,更多的是靠远在两千公里以外的城去带中西部的乡,现在随着人口往中西部转移,城乡关系往往是依靠被农村包围的城市带动。当前人口多在大城市,城市群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未来人们将会意识到,人口也正在往中小城市转移。 谈到未来乡村产业,他认为发展的核心在于经济化。他表示,乡村产业尤其应当注意特色化、市场化和品牌化。他举例称,“中国的老年人一退休就跳广场舞,每天去撞树。而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他会去乡村种花,也才叫健康的养老。我们的养老,就是把自己的岁月荒废掉,这是不健康的。” 关于土地制度管理改革,他认为应当把握三大因素。一是承接城乡融合的发展试验区,应当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二是基于农业农村的创新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三是对人、地、钱的关系进行系统化改革。 此外,他直言,房地产业走了条弯路,为什么一想到地就想到房子,这其实是产地房。“如果未来我们叫产地房业,我们未来的房地产发展会更加健全。”[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5:54
北大教授吴必虎:若生5个孩子 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
北大教授吴必虎:若生5个孩子 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出席并发表演讲。 吴必虎表示,近几年,中国人口的下降是断崖式的。官方明确表示,到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在14.5亿。 他认为,未来的人口竞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国家应当积极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谁要是生五个孩子,要给他一个免考进北大名额,这是给国家做贡献了”。他直言,“大家不生孩子,这个挺可怕的”。 吴必虎表示,”大家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谈恋爱,就是因为城市化导致社会的分工细、压力大,压力大以后没信心谈恋爱”。 吴必虎援引数据称,据国家统计,我国单身人口占总人口的19%-20%,人口的“东迁南下”现象在逐渐放缓。他认为,像北京上海这种人口集中的地区,根本没有必要保持80%的可用耕地面积,这种情况应该盖房子。[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5:45
郝志军:鹤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 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
郝志军:鹤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 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河南省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郝志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郝志军表示,鹤壁市作为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主要围绕四方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导向。鹤壁市在河南省率先制定实施了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政策体系。 第二,放开落户限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取消购买房屋、租房期限等限制。鹤壁还实施专门的人才落户激励措施,进一步放开资源落户实施细则。2018年底,鹤壁市常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1%和40.1%,均居河南省前列。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对符合政策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免费职业培训,落实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政策。 第四,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设备保障,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2017年以来,鹤壁市共筹措资金8.15亿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下为文字实录: 郝志军: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荣幸参加这次论坛。我们市里面对这次论坛高度重视,非常珍惜。市里面专门请我们鹤壁市分管城乡融合的副市长刘文彪同志率领发展住建主要负责同志来参加这次论坛。根据安排,我汇报三个方面,首先借次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鹤壁的基本情况,鹤壁是河南北部,面积2182平方公里,鹤壁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齐河两岸繁衍生息,穿墙而过的齐河诗经中有39篇描写齐河的自然风光,境内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乘高铁30分钟到郑州,从北京到鹤壁两个半小时,鹤壁还是产业比较兴旺,是一个工业城市,是因煤而生的城市,我们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省也排在第一,鹤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33.3%,绿化面积35.94%。 汇报的第二个方面是鹤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情况。围绕创建全国城乡发展示范区我们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创建指挥部和工作推进专班,制订印发了鹤壁市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城市典范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主城区,打造全国城市专修,我们对标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理念,高水平的建设鹤壁东区将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管廊城市贯穿其中,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创新引领区。 二是增强县域的综合经济,我们实施县域经济,充分激活县域发展活力。 第三是建设乡村振兴样本,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空间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打造九个品牌小城镇,结合乡镇优势建设九个彰显本地特点的品牌小镇。 可以利用传统村落,打造九条融合发展示范带。事实公共服务体系九个一体化,实施城乡公交文化服务清洁能源,社会保障,城乡环卫,生态保护一体化。 我汇报的第三个方面是汇报一下我市推动人口有序流动的做法。鹤壁市作为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我市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一个是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导向,我们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政策体系。第二是放开落户限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取消购买房屋,租房期限等限制,我们还实施专门的人才落户激励措施,进一步放开资源落户实施细则,2018年底全市常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1%和40.1%,均居河南省前列。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全民振兴功能行动计划,对符合政策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免费职业培训,落实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四是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设备保障,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2017年以来我们共筹措资金8.15亿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设置,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通过上午和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很受启发,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4:51
人大学张耀军: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 珠三角最低
人大学张耀军: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 珠三角最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谈到近些年人口城乡分布及变动的差异,张耀军表示,从区域上看,人口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流动的趋势没有改变,2030年19个城市群的城镇人口将会达到8.58亿,整体城镇化率达到77.9%,其中6个城市群的城镇化率将超过80%。其中,东北城市化群老龄化发展迅速;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珠三角最低。 从城镇化率变化来看,城市群的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9.9%增长至2015年的59.4%,而非城市群则由27.4%增长至45.9%,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的扩大了1个百分点。高水平城镇化70%以上,城市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非城市群高水平城镇化相差三倍。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耀军:非常高兴主办方的邀请,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今天上午我听了半天,我感觉有差不多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就是“人口”这里面会牵扯到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我们知道人口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我这几年一开始我不是做人口研究的,我发现越研究人口越少不了这个要素。看懂了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和分布的方向就知道这个上最珍贵的资源和流动的方向,作为政府如果把人口看成我们的基础设施,完全能看出应该建在哪里,应该建多少,我们知道城市群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最高形势,城市群的人口他会影响所有的市场和我们的基础设施等等,所以说我提了一个叫《城市群人口的现状与未来》。 在现状里面,这里面我做了一个对照,这里面我用了一些方法来做的,虽然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但是实际上用数据的方法研究的更加清楚。做的正式群因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我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流行的,19个城市群,虽然有人提出天津城市群是城市群吗我把他们放到一块做对照,这里面城市群里面实际上城市群他的级别不断的在变化,原来是区域的,后来变成全国的了,国家在出台,从国家层面上在出台19个做了11个了,一直在做出台。 我以地级市为单位,还有以省直管县放在里面总共单元363个,这里面19个城市群包含268各城市,有329万平方公里,但是他的城市占了一大半,土地面积过渡面积占了33%,剩下的就是非城市群。这里面从总量上看2000年228个市常住人口是9.44亿人,是非城市群的3.16倍,2015年是3.44倍,人口增长至10.62亿人,我们用数字可以刻划的更详细,长期以来西南密,西为梳的感受,从他们相比两百个是叫低,还有两百到五百人每平方共米是中密度的,500到1000以上的是很高密度的。把这个上升再加快,因为城市群里面有高密度的,低密度的,但是他的高密度下降的更快,这就说明人口是向城市流动的,上面两个图不用细看,这两个行动差不多,但是非城市群就不惜,城市群是决定未来现代化最主要的方向。 还有人口城乡分布及变动的差异。 从城镇化率变化来看,城市群的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9.9%增长至2015年的59.4%,而非城市群则由27.4%增长至45.9%,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的扩大了1个百分点。高水平城镇化70%以上,城市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非城市群高水平城镇化相差三倍,这两个我用空间科技的方法做出来,说明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越发展越极化,所以说我有全局和整个分局部的就会看到,非城市群只有三种类型,城市群有四种类型。具体一些含义我就不讲了。 城市群之间的人口进行了比较,19个总有内部差异,从规模上看2015年人口超过1一的城市群有三个,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从增量上来看也是中国的三个经济增长点,这里面就是最低的城市群我们可以看到,你看看不足,我们知道2015年的数据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数(56%)以下。东北地区省长比较缓慢,我们知道东北地区一直这么多年,一年20万的流出向外走,这是过去的。 我们看到过去我们知道城市群增长的再慢,市场的力量也不可阻挡,你强控制这个竞争力会下降,会有巨大的损失,按照过去的惯性,我们做了个预测,城市群人口2030年是这样的情况,全国人口预计,我做的时候是利用我的数据,我把全国的各个城市都做了,我们人口的峰值是13.8亿,这个会有区别,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差上两千万也是很正常的,这是大概的趋势。其中城市群有11亿人,非城市群一般30各城市里面是2.8亿人,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只是个小领头,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非城市群的3.9倍预计到2030恩年城市群整体的人口结构我们分为少龄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和老年人口比例是14、67、18%,中国的劳动力还是很充分的,现在有人说中国的民工慌,这个就业也是结构性的不对等,我们要看懂这个空间的就业岗位和劳动力空间的匹配,从增速上来看,非城市群增加10.5个百分点,这里面会有稍微的迟钝。 第三点城市群人口有增有减,持续向东部集聚,这是区域上的,人口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这是这么多年没有改变的,未来也很难改变,虽然扇区开发了,依然他吸纳人口的比例是有限的,只是我们可以观光旅游,2030年19各城市群的城镇人口达到8.58亿,整体的城镇化率达到77.9%,其中6各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超过80%。 东北城市化群老龄化发展迅速。 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珠三角最低。 企业产生问题联合公关不经过转化过程,这些技术就得到了实施,最后时间到了有一个展望和建议,根据这个结论有这么几点思考我们要充分利用肥城市群城市地广人稀的特点,建设小而美的高质量城市化发展道路,城乡是相互一体的,谁都离不开谁,因为就像我们人的分工一样,不同的人分工不一样的,其实区域也是一样的,按照说按照功能区的做法很多非城市地区要么是农业区,要么是生态区这些情况我们留住有农业生产的人就行了,很多人还是大量的在城市就业,我非常赞同几位专家的观点,农村的人口一定在减少。 加强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之间的协同联动,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上过户有三大地方,现在有两大地方,一个是三八线,那个地方四公里的线两边还有缓冲带,250公里长。柏林墙那在欧洲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地方现在不存在了。还有个地方在越南,过去越共活动的地方现在没人去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去保护生态,保护住了吗? 第三有效调控超大城市群城市的人口流动集聚,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的会场坐300人没问题,坐100人也可以,关键是增强城市的管理水平,尽量的把城市病降低到最低线路。有效的调控表现调整结构。 第四个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因为流动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一定有进有出,我们可能在某个阶段进出差不多达到平衡,内在的到哪一个同志,哪一个人是相对的,我们做到这一步大中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个就有了希望,谢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4:34
邱爱军:应当鼓励出台农村人口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
邱爱军:应当鼓励出台农村人口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邱爱军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十八大以来,有九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9.3%提高到了2018年的43.37%。未来如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邱爱军表示,改革的重点是给农村人口赋能和联网。她举例称,当前进城后的农民在40岁、50岁之后很难找到工作机会,因此应当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赋予他们更多的生存技能。 如何让城市与农村之间更有效的进行互通互动,她的建议是联网。她认为,把基础设施联动到农村,城市和农村才能实现逐渐融合。此外,城乡的市场连接也应引起重视。加强乡村信息化的建设,这样就可以在乡村开始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一种运营机制。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她表示,连接城乡人才技术的社会网路,应当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在撑死已经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技能的农民,回乡之后如何融入乡村的发展,需要家乡能够有新的就业机会的基础和环境。 以下为文字实录: 邱爱军:非常感谢主办方和主持人。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这样的题目。恩听了今天上午各位老师的发言,姜老师说应该各地开展这些放开户籍,怎么样为进城的农民工提供服务,我现在跟大家报告一下这些进展。在2015年以来我们中心一直在配合规划四做新型城镇化试点的评估调研,所以我们了解一些地方的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户籍改革的进展,主体上今天上午很多专家都钢了说限制了二元的人们不能够自由的流动到城镇。具体的主要的这些政策都在这里,时间有限,我不展开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户籍制度不断的放开,要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居住证暂行条例,居住证这几年来落户的行动有很多的举措,比如说落后的条件发生什么变化,以前我们要买房才能落户,现在你交社保,在东莞实行了你五年的居住证和社保你就可以落户,这样的制度每个地方不一样,所以要看的是各地落户政策的变化,再一个就是居住证,居住证上附着的福利越来越多,这样一方面就使得我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福利,还用落户吗,这就出现了落户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在落户意愿,在十八大以后有九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户籍人口城镇化由2012年的39.3提高到了2018年的43.37%,这个和城镇的改变有关系,也有一些学者一直讨论的这一点就说有一些是统计落户,今天上午有人讲到我们很多的村改居了,村委会改称居委会就变成了城镇居民了,这也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一些在下一步的工作周还要关注,另外一个是居住证全国发放居住证约7800恩万张,持有居住证至少享有6项服务+7项便利。他享受的福利就更多,所以这样子的一个可能是我们首先是认识到了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个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再讲了。两个城镇化之间差距缩小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我们看到的统计数据是这样的,确实存在着城乡统计代码变更提高的城镇率化,这个问题我们也观察到了,还有一个就是开始有一些人把户口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我们在第二个方向,大概是在1999年左右的时候,当时城乡的户籍,所覆盖的福利差别非常大,有些人还要买户口,当时在北京市做调研,我要花两千块钱才能买一个城镇户口,我买一个城镇户口我可以当兵优先,就业优先,上技校都优先。现在都一样了他们觉得没什么用,而且回到村里的话,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还能享受,现在就提出来,我们调研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个也是要关注的一个点。 第二部分,我想介绍一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进展,各地有一些做法,一个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加速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放宽落户的限制,我刚才举了东莞的例子。第二个是推动人群过快落户,实际上就是说的人才大战,当地把户籍放宽的时候,户籍本来我们是想使得这些人城镇化率提高,但是他因为这样的一个变革,会产生别的效益,比如说在成都,当他的户籍放开的时候一些人他实际上在德阳,人没有变化,他把户口转到城镇,他可以买房,因为成都的房限购,所以他有很多的效应连带在一起,现在我们再研究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点,不仅仅是一个户籍和公共服务的问题,他还对对房价其他的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个探索不同区落户条件的差异化,这个是重庆有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是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他激励机制,一各方面就是比如说像浙江,广东,还有一些其他省财政拿出一部分钱来,对于底下的地级市做一些奖励,还有成果推动这项工作,我不展开了。 第三个是保障落户人口在农村的相关权益。 未来应该怎么办?是应该进一步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我其实想讲未来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宅基地权利的问题,今天上午展开了我就不再赘述。第二个是赋能,这些农村的人口,他们要进城,进城之后他们到40岁,50岁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机会,所以要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是重点的工作,我觉得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所以在职业教育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工作。 第三个我想今天重点提的一个建议是联网,什么叫联网呢?过去大家提的最多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基础设施联动到农村,这个硬件的连接,让城市和农村再连接起来,才能实现逐渐融合。 第二个连接是城乡的市场的连接,我想这方面应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在农村观察到的是如果这个地方信息化的网络比较好,他和城市市场的连接就开始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一种运营机制,所以我想这方面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连接的话,乡村的发展会更好。 第三个我想提出,连接城乡人才技术的社会网路,我们过去说那些农民工从村里到城里都是亲戚介绍亲戚,我的老家的亲戚他想到城里来,你能不能在你们单位找一个后勤的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我们如果把这些功能利用起来,政府提供这样平台的话,他们就会更多的进行城市化,四川省其实是一个特别特殊的案例,特别典型的案例。他就是有很多,实际上刚才都阳老师讲到近几年的观察发现农民工留出的变化,回乡的迹象,从2010年开始达到了最高点外出农民工是八百一十万,2011年是五百多万,再往后越低,这种变化其实说明哪些人他有一些回流。今年春节回到四川以后再没出去,为什么?他们出台了各种各样鼓励这些返乡的人就业创业的政策,只有用各种各样新的政府服务和机制来为这些已经在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具有一定的技能还建有一定网络的人他们就形成一些新的内容,新的就业的机会,所以我想未来如果我们对乡村能够赋权赋能联网的话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城市,也能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获得收益,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4:19
姜长云:鼓励乡镇创新创业应当宽松失败、鼓励叛逆
姜长云:鼓励乡镇创新创业应当宽松失败、鼓励叛逆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出席并发表演讲。 姜长云表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创新产业,要求合理利用人才并注重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近几年发布和出台了很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和措施。他认为,归根到底要让企业安心、放心、省心、舒心、有信心,这就要求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率先垂范,“政府官员人人都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如何鼓励制度创新、鼓励乡镇创新创业?他认为,应当在文件上让创新人才真正想干事、敢干事。“这几年很多创新产品经常遇到价格管制,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的。” 他强调,一定要学硅谷宽松失败、鼓励叛逆的移民文化。 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长云:感谢主持人,也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提供的机会,我今天讲人口流动双轮驱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怎么样看待双轮驱动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第一个要健全农业转移市民化的机制,今年上半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治体制的意见里面专门有这方面的说法,我觉得健全农业转型市民化的机制,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实际上是痛苦,希望与摩擦的过程,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防止对城市社会网络的推动作用,怎么样落实市民化的转移推动很重要,农民日益膨大的进城农民的人口,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当前进城农民,虽然文件上有很多,但是从荣辱市民的机制问题,我觉得要进一步落实,比如说居住的问题,房价这么高,怎么样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还有进城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的问题,有什么措施,包括45岁怎么样让他在城市能找到工作,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农民工失去工作以后生活保障问题怎么办,子女入学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二个是就地机制城镇化,我觉得有个重大的导向,中国这么大,老百姓肯定是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举,在跨区域异地转移的同时,是乡村振兴重大的政策导向,包括这几年中国努力发展乡村产业,实际上也是转移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指导意见》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有密切的关系。这里面发展的乡村产业或者乡镇振兴关于人才的问题,我觉得怎么样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把乡村自有的人才进一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引导跨区域转型的劳动力,回归农村,这个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一放慢,我不认为是要全部回归农村。 第三个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创新产业,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好的人才把人才浪费了也没有多大意思,乡镇创新的时候就有一个营商环境的问题,营商环境这几年文件发的很多,中央有很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问题,不光出台了很多措施,归根到底让企业安心、放省心、舒心、有信心。政府官员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当然诚心环境建设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应该率先垂范。有些地方提出营商环境最好,我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当然这个营商环境建设前车很多制度创新的问题,包括乡镇创新创业生态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里面要防止在文件上要让创新人才真正想干事,敢干事,这几年创新的问题的时候很多创新产品的问题,我们经常遇到创新产品价格管制,实际上创新产品的过程就很难覆盖,所以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的,我认为任何措施都是不利于措施的,很多地方学硅谷,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学硅谷的文化,宽松失败、鼓励叛逆,移民文化。 我觉得关于人才问题,时间关系我不讲了。人才的问题起家和营销人才很重要。 第四个方面要通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农村问题。 第五个方面是搭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平台,包括小城镇、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平台、产业融合的载体,互相建设发展这是很重要的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06日 14:12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李刚:交通业要用好大数据区块链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李刚:交通业要用好大数据区块链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李刚:交通出行行业要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 《科创板日报》8日讯,在今日在深召开的中国春运出行服务安全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指出,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行业发展,催生了共享出行的新业态和新的模式,也给人们交通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要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为行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服务。(《科创板日报》记者莫罄箻)[详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演讲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演讲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副主任图娅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王东升:中医已成濒危行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王东升:中医已成濒危行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事业部副主任王东升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事业部副主任王东升出席并发表演讲。 王东升表示,在挖掘协同创新思维下的乡村产业价值时,面临三大痛点。 一是,行业的监管过于严格,且方式不合理。我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的中医药及农作物资源,同时也有最严格的的食药监管体制,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乡村产业升级受到了很大制约。 二是,活力无法释放。据统计,我国民间拥有中医97万,其中有10%-20%是资深行家,传承了我国中医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知识瑰宝,无奈因为学历、行业资格证等问题无法从医,中医已经成为濒危行业。 三是,当前我国学术界过分重视论文数量而忽略质量,学术目的过于功利,导致学术的实际价值普遍较低,与产业升级脱节。[详情]

马庆斌谈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是把岁月荒废掉
马庆斌谈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样的养老是把岁月荒废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城镇化处处长马庆斌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城镇化处处长马庆斌出席并发表演讲。 马庆斌表示,中国乡村问题一定要放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十年以前,我国以城带乡,更多的是靠远在两千公里以外的城去带中西部的乡,现在随着人口往中西部转移,城乡关系往往是依靠被农村包围的城市带动。当前人口多在大城市,城市群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未来人们将会意识到,人口也正在往中小城市转移。 谈到未来乡村产业,他认为发展的核心在于经济化。他表示,乡村产业尤其应当注意特色化、市场化和品牌化。他举例称,“中国的老年人一退休就跳广场舞,每天去撞树。而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他会去乡村种花,也才叫健康的养老。我们的养老,就是把自己的岁月荒废掉,这是不健康的。” 关于土地制度管理改革,他认为应当把握三大因素。一是承接城乡融合的发展试验区,应当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二是基于农业农村的创新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三是对人、地、钱的关系进行系统化改革。 此外,他直言,房地产业走了条弯路,为什么一想到地就想到房子,这其实是产地房。“如果未来我们叫产地房业,我们未来的房地产发展会更加健全。”[详情]

北大教授吴必虎:若生5个孩子 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
北大教授吴必虎:若生5个孩子 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出席并发表演讲。 吴必虎表示,近几年,中国人口的下降是断崖式的。官方明确表示,到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在14.5亿。 他认为,未来的人口竞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国家应当积极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谁要是生五个孩子,要给他一个免考进北大名额,这是给国家做贡献了”。他直言,“大家不生孩子,这个挺可怕的”。 吴必虎表示,”大家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谈恋爱,就是因为城市化导致社会的分工细、压力大,压力大以后没信心谈恋爱”。 吴必虎援引数据称,据国家统计,我国单身人口占总人口的19%-20%,人口的“东迁南下”现象在逐渐放缓。他认为,像北京上海这种人口集中的地区,根本没有必要保持80%的可用耕地面积,这种情况应该盖房子。[详情]

郝志军:鹤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 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
郝志军:鹤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 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河南省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郝志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郝志军表示,鹤壁市作为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主要围绕四方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导向。鹤壁市在河南省率先制定实施了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政策体系。 第二,放开落户限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取消购买房屋、租房期限等限制。鹤壁还实施专门的人才落户激励措施,进一步放开资源落户实施细则。2018年底,鹤壁市常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1%和40.1%,均居河南省前列。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全民振兴行动计划,对符合政策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免费职业培训,落实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政策。 第四,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设备保障,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2017年以来,鹤壁市共筹措资金8.15亿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下为文字实录: 郝志军: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荣幸参加这次论坛。我们市里面对这次论坛高度重视,非常珍惜。市里面专门请我们鹤壁市分管城乡融合的副市长刘文彪同志率领发展住建主要负责同志来参加这次论坛。根据安排,我汇报三个方面,首先借次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鹤壁的基本情况,鹤壁是河南北部,面积2182平方公里,鹤壁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齐河两岸繁衍生息,穿墙而过的齐河诗经中有39篇描写齐河的自然风光,境内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乘高铁30分钟到郑州,从北京到鹤壁两个半小时,鹤壁还是产业比较兴旺,是一个工业城市,是因煤而生的城市,我们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省也排在第一,鹤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33.3%,绿化面积35.94%。 汇报的第二个方面是鹤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情况。围绕创建全国城乡发展示范区我们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创建指挥部和工作推进专班,制订印发了鹤壁市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城市典范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主城区,打造全国城市专修,我们对标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理念,高水平的建设鹤壁东区将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管廊城市贯穿其中,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创新引领区。 二是增强县域的综合经济,我们实施县域经济,充分激活县域发展活力。 第三是建设乡村振兴样本,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空间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打造九个品牌小城镇,结合乡镇优势建设九个彰显本地特点的品牌小镇。 可以利用传统村落,打造九条融合发展示范带。事实公共服务体系九个一体化,实施城乡公交文化服务清洁能源,社会保障,城乡环卫,生态保护一体化。 我汇报的第三个方面是汇报一下我市推动人口有序流动的做法。鹤壁市作为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我市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一个是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导向,我们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政策体系。第二是放开落户限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取消购买房屋,租房期限等限制,我们还实施专门的人才落户激励措施,进一步放开资源落户实施细则,2018年底全市常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1%和40.1%,均居河南省前列。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全民振兴功能行动计划,对符合政策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免费职业培训,落实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四是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设备保障,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2017年以来我们共筹措资金8.15亿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设置,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通过上午和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很受启发,谢谢大家![详情]

人大学张耀军: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 珠三角最低
人大学张耀军: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 珠三角最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谈到近些年人口城乡分布及变动的差异,张耀军表示,从区域上看,人口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流动的趋势没有改变,2030年19个城市群的城镇人口将会达到8.58亿,整体城镇化率达到77.9%,其中6个城市群的城镇化率将超过80%。其中,东北城市化群老龄化发展迅速;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珠三角最低。 从城镇化率变化来看,城市群的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9.9%增长至2015年的59.4%,而非城市群则由27.4%增长至45.9%,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的扩大了1个百分点。高水平城镇化70%以上,城市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非城市群高水平城镇化相差三倍。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耀军:非常高兴主办方的邀请,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今天上午我听了半天,我感觉有差不多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就是“人口”这里面会牵扯到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我们知道人口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我这几年一开始我不是做人口研究的,我发现越研究人口越少不了这个要素。看懂了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和分布的方向就知道这个上最珍贵的资源和流动的方向,作为政府如果把人口看成我们的基础设施,完全能看出应该建在哪里,应该建多少,我们知道城市群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最高形势,城市群的人口他会影响所有的市场和我们的基础设施等等,所以说我提了一个叫《城市群人口的现状与未来》。 在现状里面,这里面我做了一个对照,这里面我用了一些方法来做的,虽然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但是实际上用数据的方法研究的更加清楚。做的正式群因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我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流行的,19个城市群,虽然有人提出天津城市群是城市群吗我把他们放到一块做对照,这里面城市群里面实际上城市群他的级别不断的在变化,原来是区域的,后来变成全国的了,国家在出台,从国家层面上在出台19个做了11个了,一直在做出台。 我以地级市为单位,还有以省直管县放在里面总共单元363个,这里面19个城市群包含268各城市,有329万平方公里,但是他的城市占了一大半,土地面积过渡面积占了33%,剩下的就是非城市群。这里面从总量上看2000年228个市常住人口是9.44亿人,是非城市群的3.16倍,2015年是3.44倍,人口增长至10.62亿人,我们用数字可以刻划的更详细,长期以来西南密,西为梳的感受,从他们相比两百个是叫低,还有两百到五百人每平方共米是中密度的,500到1000以上的是很高密度的。把这个上升再加快,因为城市群里面有高密度的,低密度的,但是他的高密度下降的更快,这就说明人口是向城市流动的,上面两个图不用细看,这两个行动差不多,但是非城市群就不惜,城市群是决定未来现代化最主要的方向。 还有人口城乡分布及变动的差异。 从城镇化率变化来看,城市群的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9.9%增长至2015年的59.4%,而非城市群则由27.4%增长至45.9%,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的扩大了1个百分点。高水平城镇化70%以上,城市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非城市群高水平城镇化相差三倍,这两个我用空间科技的方法做出来,说明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越发展越极化,所以说我有全局和整个分局部的就会看到,非城市群只有三种类型,城市群有四种类型。具体一些含义我就不讲了。 城市群之间的人口进行了比较,19个总有内部差异,从规模上看2015年人口超过1一的城市群有三个,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从增量上来看也是中国的三个经济增长点,这里面就是最低的城市群我们可以看到,你看看不足,我们知道2015年的数据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数(56%)以下。东北地区省长比较缓慢,我们知道东北地区一直这么多年,一年20万的流出向外走,这是过去的。 我们看到过去我们知道城市群增长的再慢,市场的力量也不可阻挡,你强控制这个竞争力会下降,会有巨大的损失,按照过去的惯性,我们做了个预测,城市群人口2030年是这样的情况,全国人口预计,我做的时候是利用我的数据,我把全国的各个城市都做了,我们人口的峰值是13.8亿,这个会有区别,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差上两千万也是很正常的,这是大概的趋势。其中城市群有11亿人,非城市群一般30各城市里面是2.8亿人,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只是个小领头,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非城市群的3.9倍预计到2030恩年城市群整体的人口结构我们分为少龄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和老年人口比例是14、67、18%,中国的劳动力还是很充分的,现在有人说中国的民工慌,这个就业也是结构性的不对等,我们要看懂这个空间的就业岗位和劳动力空间的匹配,从增速上来看,非城市群增加10.5个百分点,这里面会有稍微的迟钝。 第三点城市群人口有增有减,持续向东部集聚,这是区域上的,人口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这是这么多年没有改变的,未来也很难改变,虽然扇区开发了,依然他吸纳人口的比例是有限的,只是我们可以观光旅游,2030年19各城市群的城镇人口达到8.58亿,整体的城镇化率达到77.9%,其中6各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超过80%。 东北城市化群老龄化发展迅速。 成渝城市群总富有比最高,珠三角最低。 企业产生问题联合公关不经过转化过程,这些技术就得到了实施,最后时间到了有一个展望和建议,根据这个结论有这么几点思考我们要充分利用肥城市群城市地广人稀的特点,建设小而美的高质量城市化发展道路,城乡是相互一体的,谁都离不开谁,因为就像我们人的分工一样,不同的人分工不一样的,其实区域也是一样的,按照说按照功能区的做法很多非城市地区要么是农业区,要么是生态区这些情况我们留住有农业生产的人就行了,很多人还是大量的在城市就业,我非常赞同几位专家的观点,农村的人口一定在减少。 加强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之间的协同联动,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上过户有三大地方,现在有两大地方,一个是三八线,那个地方四公里的线两边还有缓冲带,250公里长。柏林墙那在欧洲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地方现在不存在了。还有个地方在越南,过去越共活动的地方现在没人去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去保护生态,保护住了吗? 第三有效调控超大城市群城市的人口流动集聚,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的会场坐300人没问题,坐100人也可以,关键是增强城市的管理水平,尽量的把城市病降低到最低线路。有效的调控表现调整结构。 第四个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因为流动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一定有进有出,我们可能在某个阶段进出差不多达到平衡,内在的到哪一个同志,哪一个人是相对的,我们做到这一步大中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个就有了希望,谢谢各位![详情]

邱爱军:应当鼓励出台农村人口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
邱爱军:应当鼓励出台农村人口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邱爱军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十八大以来,有九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9.3%提高到了2018年的43.37%。未来如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邱爱军表示,改革的重点是给农村人口赋能和联网。她举例称,当前进城后的农民在40岁、50岁之后很难找到工作机会,因此应当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赋予他们更多的生存技能。 如何让城市与农村之间更有效的进行互通互动,她的建议是联网。她认为,把基础设施联动到农村,城市和农村才能实现逐渐融合。此外,城乡的市场连接也应引起重视。加强乡村信息化的建设,这样就可以在乡村开始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一种运营机制。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她表示,连接城乡人才技术的社会网路,应当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创业政策。在撑死已经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技能的农民,回乡之后如何融入乡村的发展,需要家乡能够有新的就业机会的基础和环境。 以下为文字实录: 邱爱军:非常感谢主办方和主持人。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这样的题目。恩听了今天上午各位老师的发言,姜老师说应该各地开展这些放开户籍,怎么样为进城的农民工提供服务,我现在跟大家报告一下这些进展。在2015年以来我们中心一直在配合规划四做新型城镇化试点的评估调研,所以我们了解一些地方的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户籍改革的进展,主体上今天上午很多专家都钢了说限制了二元的人们不能够自由的流动到城镇。具体的主要的这些政策都在这里,时间有限,我不展开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户籍制度不断的放开,要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居住证暂行条例,居住证这几年来落户的行动有很多的举措,比如说落后的条件发生什么变化,以前我们要买房才能落户,现在你交社保,在东莞实行了你五年的居住证和社保你就可以落户,这样的制度每个地方不一样,所以要看的是各地落户政策的变化,再一个就是居住证,居住证上附着的福利越来越多,这样一方面就使得我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福利,还用落户吗,这就出现了落户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在落户意愿,在十八大以后有九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户籍人口城镇化由2012年的39.3提高到了2018年的43.37%,这个和城镇的改变有关系,也有一些学者一直讨论的这一点就说有一些是统计落户,今天上午有人讲到我们很多的村改居了,村委会改称居委会就变成了城镇居民了,这也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一些在下一步的工作周还要关注,另外一个是居住证全国发放居住证约7800恩万张,持有居住证至少享有6项服务+7项便利。他享受的福利就更多,所以这样子的一个可能是我们首先是认识到了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个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再讲了。两个城镇化之间差距缩小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我们看到的统计数据是这样的,确实存在着城乡统计代码变更提高的城镇率化,这个问题我们也观察到了,还有一个就是开始有一些人把户口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我们在第二个方向,大概是在1999年左右的时候,当时城乡的户籍,所覆盖的福利差别非常大,有些人还要买户口,当时在北京市做调研,我要花两千块钱才能买一个城镇户口,我买一个城镇户口我可以当兵优先,就业优先,上技校都优先。现在都一样了他们觉得没什么用,而且回到村里的话,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还能享受,现在就提出来,我们调研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个也是要关注的一个点。 第二部分,我想介绍一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进展,各地有一些做法,一个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加速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放宽落户的限制,我刚才举了东莞的例子。第二个是推动人群过快落户,实际上就是说的人才大战,当地把户籍放宽的时候,户籍本来我们是想使得这些人城镇化率提高,但是他因为这样的一个变革,会产生别的效益,比如说在成都,当他的户籍放开的时候一些人他实际上在德阳,人没有变化,他把户口转到城镇,他可以买房,因为成都的房限购,所以他有很多的效应连带在一起,现在我们再研究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点,不仅仅是一个户籍和公共服务的问题,他还对对房价其他的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个探索不同区落户条件的差异化,这个是重庆有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是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他激励机制,一各方面就是比如说像浙江,广东,还有一些其他省财政拿出一部分钱来,对于底下的地级市做一些奖励,还有成果推动这项工作,我不展开了。 第三个是保障落户人口在农村的相关权益。 未来应该怎么办?是应该进一步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我其实想讲未来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宅基地权利的问题,今天上午展开了我就不再赘述。第二个是赋能,这些农村的人口,他们要进城,进城之后他们到40岁,50岁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机会,所以要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是重点的工作,我觉得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所以在职业教育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工作。 第三个我想今天重点提的一个建议是联网,什么叫联网呢?过去大家提的最多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基础设施联动到农村,这个硬件的连接,让城市和农村再连接起来,才能实现逐渐融合。 第二个连接是城乡的市场的连接,我想这方面应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在农村观察到的是如果这个地方信息化的网络比较好,他和城市市场的连接就开始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一种运营机制,所以我想这方面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连接的话,乡村的发展会更好。 第三个我想提出,连接城乡人才技术的社会网路,我们过去说那些农民工从村里到城里都是亲戚介绍亲戚,我的老家的亲戚他想到城里来,你能不能在你们单位找一个后勤的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我们如果把这些功能利用起来,政府提供这样平台的话,他们就会更多的进行城市化,四川省其实是一个特别特殊的案例,特别典型的案例。他就是有很多,实际上刚才都阳老师讲到近几年的观察发现农民工留出的变化,回乡的迹象,从2010年开始达到了最高点外出农民工是八百一十万,2011年是五百多万,再往后越低,这种变化其实说明哪些人他有一些回流。今年春节回到四川以后再没出去,为什么?他们出台了各种各样鼓励这些返乡的人就业创业的政策,只有用各种各样新的政府服务和机制来为这些已经在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具有一定的技能还建有一定网络的人他们就形成一些新的内容,新的就业的机会,所以我想未来如果我们对乡村能够赋权赋能联网的话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城市,也能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获得收益,谢谢大家![详情]

姜长云:鼓励乡镇创新创业应当宽松失败、鼓励叛逆
姜长云:鼓励乡镇创新创业应当宽松失败、鼓励叛逆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出席并发表演讲。 姜长云表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创新产业,要求合理利用人才并注重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近几年发布和出台了很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和措施。他认为,归根到底要让企业安心、放心、省心、舒心、有信心,这就要求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率先垂范,“政府官员人人都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如何鼓励制度创新、鼓励乡镇创新创业?他认为,应当在文件上让创新人才真正想干事、敢干事。“这几年很多创新产品经常遇到价格管制,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的。” 他强调,一定要学硅谷宽松失败、鼓励叛逆的移民文化。 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长云:感谢主持人,也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提供的机会,我今天讲人口流动双轮驱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怎么样看待双轮驱动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第一个要健全农业转移市民化的机制,今年上半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治体制的意见里面专门有这方面的说法,我觉得健全农业转型市民化的机制,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实际上是痛苦,希望与摩擦的过程,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防止对城市社会网络的推动作用,怎么样落实市民化的转移推动很重要,农民日益膨大的进城农民的人口,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当前进城农民,虽然文件上有很多,但是从荣辱市民的机制问题,我觉得要进一步落实,比如说居住的问题,房价这么高,怎么样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还有进城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的问题,有什么措施,包括45岁怎么样让他在城市能找到工作,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农民工失去工作以后生活保障问题怎么办,子女入学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二个是就地机制城镇化,我觉得有个重大的导向,中国这么大,老百姓肯定是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举,在跨区域异地转移的同时,是乡村振兴重大的政策导向,包括这几年中国努力发展乡村产业,实际上也是转移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指导意见》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有密切的关系。这里面发展的乡村产业或者乡镇振兴关于人才的问题,我觉得怎么样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把乡村自有的人才进一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引导跨区域转型的劳动力,回归农村,这个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一放慢,我不认为是要全部回归农村。 第三个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创新产业,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好的人才把人才浪费了也没有多大意思,乡镇创新的时候就有一个营商环境的问题,营商环境这几年文件发的很多,中央有很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问题,不光出台了很多措施,归根到底让企业安心、放省心、舒心、有信心。政府官员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当然诚心环境建设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应该率先垂范。有些地方提出营商环境最好,我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当然这个营商环境建设前车很多制度创新的问题,包括乡镇创新创业生态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里面要防止在文件上要让创新人才真正想干事,敢干事,这几年创新的问题的时候很多创新产品的问题,我们经常遇到创新产品价格管制,实际上创新产品的过程就很难覆盖,所以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的,我认为任何措施都是不利于措施的,很多地方学硅谷,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学硅谷的文化,宽松失败、鼓励叛逆,移民文化。 我觉得关于人才问题,时间关系我不讲了。人才的问题起家和营销人才很重要。 第四个方面要通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农村问题。 第五个方面是搭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平台,包括小城镇、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平台、产业融合的载体,互相建设发展这是很重要的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详情]

天津市蓟州区区委副书记秦川演讲
天津市蓟州区区委副书记秦川演讲

  天津市蓟州区区委副书记秦川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天津市蓟州区区委副书记秦川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郑鑫:建议做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期限工作
郑鑫:建议做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期限工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中心副主任郑鑫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中心副主任郑鑫出席并发表演讲。 郑鑫表示,建议做好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之间的界定,建议做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期限的相关工作。 谈到农村土地流转,他表示,建设用地的流转用于乡村振兴,使得农村有了新的业态和生活方式,应该让城里的人去农村。 以下为文字实录: 郑鑫:感谢综合开发研究院我的综合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讲一下土地的问题,我们里面有很多是我的老师,我们做的工作不一样,我们一方面做咨询,一方面做研究,我们包括县市镇的政府,对我们来说我们要给他们出谋划策的话最主要的问题我们的首先要有一个在既定的尚未法规划政策的约束下,去找一些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我们可能就是我讲的这个东西可能更适合在既定不去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条件下去做一些事情。刚才党老师说我们城市居住是贫困的,所以说应该让宅基地盘活它,更多的城里人在一些周边的地方去居住,其实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蔡老师说我们的宅基地建设用地的规模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两倍多,盘活农村的土地流转现在耕地是可以流转的没有问题,现在的农村的土地的流转就是建设用地的流转。不可能是他的公共用地的流转,而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可以流转的,所以就是这宅基地的流转。 我想再说一下用途管制的问题,用度的管制其实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跟土地的投入这东西归谁所有,如果我不用途管制,你就可以随便改变用途,改变用途的收益,最终的结果按照我的理解,是应该归公的,如果没有用途管制和收益的话,政府就没有积极性去投基础设施。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跟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去了国外说国外好,但是他的路,他的高铁,没有我们的好,上个月我们去了趟意大利,有打工的小姑娘说其实我不想来了,她是浙江的,这个地方连个高铁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政府可以拿到土地出让金,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一个乡镇的园区,他让我们测算一下税收强度,我们就跟他税务的部门去沟通。到镇上能有多少?连15%都没有,他说我要引进一个工业的心目五年不可用税,他都是跟园区开发土地出让相关的费用,我想说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想法很好。如果我们砍掉了,这个乡镇的财政就不能变了。刚才听了埃塞俄比亚这个,我认为有一个,其实我们愿意做埃塞俄比亚的项目,他也在学深圳做一些特区可能在非洲是一个比较有希望的国家,还有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可能更符合我们做事的这种。看看《土地管理法》到底给我们留了多少口,地方政府能干一些什么。我们去年也写了一篇智库的报告是关于《土地管理法》,下面我讲一下我们基本的演讲。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第二个是制约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因素,第三个是政策和建议。 我认为农村土地的流转他应该属于我们农村改革的一个三个重大的改革,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家庭联产承包使我们吃饱饭了,我现在这里面用的数据是粮食的数据,粮食对我们来说大家不是特别关心了,他说中国人吃了全世界70%的西瓜,我们整个生活状况的改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庭联产承包以及以后对农民的积极性的调度,没有这个改革就没有今天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 第二个是1984年之后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他导致的结果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我们城市里有大量的劳动力,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相对比较便宜,而且我们创造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制造业,我们被称之为世界工厂。 他们虽然没有户口,但是居住证的这种制度他们可以享受部分的城市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地方,因为深圳没有户口的人太多了,而且他也不能逼着你一定把户口留下,深圳没有户口的孩子,如果你上不了公办的学校你都可以从政府得到五千块钱以上的补贴,这个补贴是补给学校的。劳动力进城之后创造了我们的制造业的奇迹,更多的人他们没有享受完全的城市的生活,但是他们享受了部分的城市的生活。第三个土地流转,应该是我们今天第三个改革,承包地的流转他有现代农业,建设用地的流转他有乡村的振兴,农村有了新的业态和生活方式,那么就有了我们的乡村振兴,应该让城里的人去农村。 我不说制约的因素了,我就说一下我们的怎么样流转,刚才宋教授说的,我们可以把宅基地转变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谁来去转,肯定是村集体组织,农民是跟村集体发生的关系,有一天你保留了资格权,村集体他再给你,你转入宅基地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你是跟村集体发生的关系,比你跟农民去发生关系成本要低,稳定性要高,其实这是一种优化,但是因为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问过这个,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你喜欢用国地还是用集体,他肯定喜欢用国地,稳定。税收的政策我认为要做好集体成员资格的建设工作,今天我把地转给你了,如果你不做好这个工作他就没有保障,第二个就是说宅基地的使用权应该有一个期限,国有土地都有期限,承包地有三十年的期限,宅基地目前没有,我们在做小产权房研究的时候,广告上就会这样写永久产权,国地上的住宅你怎么跟他竞争,所以我们建议一是做好界定的工作,二是做好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期限的相关的工作。耕地是三十年,我们的住宅用地是七十年,应该介于三十年与七十年之间。只要超过了二十年,合同法保障的二十年的期限,就比现在要优化。这是我的发言,谢谢![详情]

宋志红:土地管理法为增量土地入市提供空间
宋志红:土地管理法为增量土地入市提供空间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授宋志红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授宋志红出席并发表演讲。 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范围存量和增量问题,宋志红表示,如果认真研究《土地管理法》就会发现,《土地管理法》是为增量土地的入市提供空间的,明确的规定无论是存量的集体建设用地还是增量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农转用的方式,只要符合规划都是可以的。 作为存量的宅基地如何入市?她表示,不是农民自己把自己家的地卖了入市,宅基地纳入入市的途径需要经过退出的途径,农民把他的宅基地退出给农村经营经济组织,然后对这些地进行整治和规划调整之后,纳入经营型建设范围,开展经营型建设用地入市,同时为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庞大的蓄水池。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后如何利用起来?她介绍称,《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之后可以开展商业、经营用途。国有的建设用地可以用来房地产开发。 她认为,土地管理法是提供空间的,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讲等经营性建设用地,从同权同价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包含这一块。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住房的本质法律特征,就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后用来做住宅的开发,住宅的用途显然在其中。但“这样开发的住房只可以租不可以卖,农村的其他市场主体拿到地之后做住宅开发存在这样的空间。” 以下为文字实录: 宋志红:各位嘉宾,中午好,很高兴来到这个论坛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本人主要是从法学的角度来研究土地问题,所以我想结合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来谈一谈在新土地管理法的框架之下,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两条新的途径。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土地管理法修改通过这是21年以来土地管理法的大修,对这部法律的修改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我对他的评价是这部法在制度供给方面存在不足,但是他也为未来的探索留下了空间,结合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我想讲的是新土地管理法为我们的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的供给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这就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 我们先来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心改革我认为它会为未来我国乡村的发展包括整个社会治理的结构都会带来很重要的影响,要全面理解这样一项改革举措,其实是要回答四个问题。第一个是谁来入市,第二个是哪些地可以入市,第三个是怎么入市,第四个是钱如何分,每一个问题都很关键,今天时间的问题我重点跟大家交流一下哪些地入市的问题,这也是最让人困惑的问题,哪些地入市讲的是入市的范围和条件,《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很全面,国有土地是要遵循这个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在入市的条件上《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是一致的,在一个条件下结合33个探索的地方,我发现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蔡老师所讲的作茧自缚的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需要具体探讨一下。 第一个入市的范围存量和增量的问题,是不是只局限存量,之前在部署33个改革试点的时候主要以存量为主,如果大家认真研究《土地管理法》就会发现《土地管理法》是为增量的入市提供空间的,明确的规定无论是存量的集体建设用地还是增量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农转用的方式,只要你符合规划都是可以的,这一点没有异议。 第二个是宅基地的问题,它属于存量的用地,宅基地怎么纳入入市的途径,不是农民自己把自己家的地卖了入市,宅基地纳入入市的途径需要经过退出的途径,农民把他的宅基地退出给农村经营经济组织,然后对这些地进行整治和规划调整之后,纳入经营型建设范围,开展经营型建设用地入市,同时为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庞大的蓄水池,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后的用途问题,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之后可以开展商业、经营用途。国有的建设用地可以用来房地产开发,集体的建设用地如果不可以怎么体现同权同价,我认为土地管理法是提供空间的,第一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讲等经营性建设用地,从同权同价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包含这一块。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住房其实他的本质的法律特征就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后用来做住宅的开发,住宅的用途显然是在里面的,这样的开发的住房只可以租不可以卖,农村的其他的市场主体拿到地之后做住宅开发是存在这样的空间的。 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配套住宅用地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从土地开发利用来看土地上综合复合型的利用成为一个趋势,所以住宅用途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种途径的放开必然是一个因地制宜有管控的逐步的放开,讲到这里社会各界有一个误解,如果提起经营型建设用地入市之后,是不是就意味这小产权房转正了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区分来看,小产权房从法律上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他在建设的时候,他的土地建设都不符合规划,都没有取得相关的手续这是他最核心的问题,以后这条途径放开之后很显然是按照符合规划的要求,符合建设有关管理的要求开展建设的,是合法的,之前产生的部分要分类处置,这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类的范围。 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就是宅基地的问题。《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对宅基地修改的幅度非常小,刚才蔡继明老师也讲到过了,转让的条款基本上没有变,我们应该注意到《土地管理法》在62条为未来的盘活利用宅基地,为三权分制的探索预留了空间的鼓励农民采取各种方式来盘活利用宅基地,具体怎么盘活利用没有讲,在立法的过程当中各方对到底什么是宅基地三权分制存在很多争议,所以立法采取搁置的态度,在此留下了未来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宅基地的盘活,另外一部分可能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之下来进行盘活利用,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看一下今年中农办发过11号文,这里面讲到一个问题。社会各界存在误解我们农民出租农房和宅基地是不允许的,其实从法律上来讲农民出租没有任何的障碍,今年中农发11号文也明确了这一点,出租是一种债权关系,当前最紧缺的是物权土地的问题,我社会主题要利用宅基地的时候我能够取得土地权属证书,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跟大家交流这些,谢谢大家![详情]

世界银行章岩:应重视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管理
世界银行章岩:应重视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管理

  世界银行高级城市发展专家章岩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世界银行高级城市发展专家章岩出席并发表演讲。 章岩表示,我国城市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城乡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忽略了农村土地增值的收益到底谁来收、如何利用土地的增值来促进持续的增速发展。 以下为文字实录: 章岩:特别感谢两位主办单位的邀请,我开始接到邀请的时候感觉挺怵的,在这之前清华建筑规划专业,到现在对于中国的方方面面的这方面的改革在没有紧密的跟踪。所以我在这边今天到来这只是最大的目的还是跟各位专家学者,还有政府的前线的官员们学习的过程。所以感谢给我这个机会。 另外,我在世行做的偏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和住宅和土地政策的一方面的研究,跟我们所谓的我们市行的这些做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最近的这几年来,我集中在埃塞俄比亚做一些关于他们国家土地制度的研究和政策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的经验,是特别值得埃塞俄比亚的国家经验来学习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土地方面改进的措施,改革举措方面有哪些是值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借鉴,但是有一点特别独特的特征确实是咱们公有制,全世界只有少数的一些国家是真正的全方位的公有制制度。 但是有一点我想从中国特色经验可以给其他国家学习借鉴方面有几点思考。前面的发言人也提到公有制和私有制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咱们国家作出了非常好的办法,关键的一点还是建立一个有效,效率高公平的市场,把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使市场能够充分有效高效的运作,这是一个问题,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在这方面做的改革是非常有突破性的,在世界上是值得骄傲的,有两个紧紧跟随我们步伐的两个国家,我们时常有这些方面的项目,一个是越南一个是埃塞俄比亚,他们这两个也有不同的地方,咱们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基础的作用,这个也结合整个的财政制度改革,土地财政这方面尽管有他很多的负面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环境的方面,土地利用方面,从整个经济有低成本的城市化,迅速工业化使咱们很多的脱贫致富,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举动。我在埃塞俄比亚做项目的时候他们十多年前把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促进土地的市场化,他们现在还停留在95%的地在出让的阶段,他们收取的出让金非常少,整个城市的城镇化就跟不上农村转向城市的需求,人口城市化的需求。 第三个是非常渐进的改革,刚才说的政府对于民生的重视和不断的摸着石头过河,比我们在其他国家看到的对于改革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先进性,不断的在改进。我的第二部分的发言主要是想看看从世行做的国际商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有哪些方面,尽管是中国非常独特的土地的制度情况下,西方市场全部的私有制的情况下,包括一些类似像越南也是公有制但是市场化的情况下,都有哪些经验,第一点所谓的产权非常重要的,我们世行五十多个国家,我自己管理了两个项目在中欧和东欧,实际上是对于土地的确权弄清楚,我们在很多国家帮助各个国家把这个基础(英文)搞好,这样就很(英文),在建立的最基本的土地市场基础设施搞好,从这一点来说,我对这中国没有最近的支持,但是我觉得从集体用地的确权很多方面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第二点实际上是(英文),城乡结合,融合,如果土地二元制还是我觉得没有进一步的改革,没有进一步的一体化的话,其实很多事情很难讲,很难做,这个是涉及到我走的国家里面,我工作的国家里面中国是一个,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农村实际上只有居住权使用权,没有出让抵押这些方面,这样就没有一个市场,他就是人为的一种(英文)。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进行一个深度的城乡融合,尤其是在土地成为建设用地,(英文)这个过程农民在征地过程中所失掉的价值,补偿的公平程度,很大程度上也阻碍(英文)的一个方面。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在越南实际上跟咱们一样的公有制市场化,他们处理农村土地的时候比咱们更大胆一些,对于农业用地,农村用地他们也需要政府来操作的,这样保证整个农业用地量,但是作为宅基地来说,他们还是(英文)他们宅基地是有自有的销售买卖的权利的,这一点我觉得很好的一个课题。可以去研究一下,在同样的状态下,到底对于城市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对于附近方面,到底有什么影响,可以做一个比较研究,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这样的话可以有助于咱们宅基地流转的改革。最后一点,我想强调一下,尽管国外的私有地完全市场化,但是很多程度上他的用地的管理是用规划,用一系列的管控,这一点就已经非常非常的(英文)。 有一点我觉得咱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有点忽略了,刚才前面有一位发言的专家也提到所谓的TOD,实际上是一个很大范围上是土地增值这个收益,到底谁来收,到底怎么利用土地的增值来促进持续的增速发展,这一点在城市方面可能效果比较明显,就是在主要的交通干线,主要的那些基础设施周围,刚才提到的日本的例子,包括最早香港新加坡都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个咱们在国外,他们会把容积率统一到一个程度,任何开发商高于容积率规划的要求就必须配一个(英文),我们在世行的很多国家开始帮助他们建立类似的(英文),很多很多类似的(英文)。我觉得以后可以有机会继续交流。 这一点回到我们宅基地的放,很大程度上的同地同权,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标,从我的角度我特别希望从在座的专家那里学到,大家都知道这个目标,到底在大家向这个目标奋斗,实施的过程中怎么权衡各个利益集团,怎么控制这个过程,没有那么多的(英文),这个也是希望跟大家探讨和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是一点浅见,也是让大家见笑了,希望有一个抛砖引玉。[详情]

蔡继明:建议将市场放在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首位
蔡继明:建议将市场放在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首位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出席并发表演讲。 蔡继明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建议把市场放在决定土地资源的配置的首要位置,赋予城乡土地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建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以及在集体所有制企业内部增减挂钩。 谈到宅基地,他表示,宅基地只有使用权、居住权,没有收益权、抵押权和转让权,而城市的宅基地具有完整的用地权。大量的离退休干部、公职人员和一些大学生,他们希望能够参与乡村振兴,但是到了农村没有落脚之地怎么办,大量的房子闲置。 他表示,自己正在关注物权法,物权法里面没有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完整的使用权,希望能够通过物权法的修改,赋予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同等的权利。[详情]

社科院党国英:乡村振兴不是在农村去建设农村
社科院党国英:乡村振兴不是在农村去建设农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出席并发表演讲。 党国英表示,乡村振兴不是在农村去建设农村,而是通过发展城市、城乡融合,来打通城乡的很多管道。 他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影响需求和总供给,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好处。[详情]

王立伟: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城镇融合发展的短板
王立伟: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城镇融合发展的短板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区长王立伟出席并发表演讲。 王立伟表示,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城镇融合发展的短板。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正则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组织振兴,基本公共服务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点在“乡”关键在弥合“乡”与“城”的差距。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保卫农村都是问题。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立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叫王立伟,我来自四百公里的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我提出一个观点和各位领导和学者来探讨,我认为区是研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切入点。我从破题,丛台样本,实践,探索跟大家做探讨。 第一个关键词是破题。我参与的讨论一体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基本设施一体化,就是两个一体化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两者共同统一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伟大探索,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融合发展要走城乡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四中全会也作出了这样的决策,基本公共服务与城乡基本设施一体化的本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之鉴。 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城镇融合发展的短板,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正则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组织振兴,基本公共服务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点在“乡”关键在弥合“乡”与“城”的差距。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保卫农村都是问题。 总书记指出,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人在、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兼双向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创新多元投入为特点的讨论机制,这是第一个关键词。 第二个关键词是样本。以丛台区为代表的具有许多很属性的城乡结合区域应该是研究这一问题最典型的样本和切入但。包括一是位置的重叠性,邯郸市地处河北省最南端,京津冀城市群的交互处,丛台区是邯郸市城区的核心区,经两次调整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114个社区居委会,55万人口,是全市的政治主地。以丛台区为代表的“区”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节点,是城镇融合发展,“乡”向“城”的演进。丛台区的经济比重是0.2:30.4:69.4。我以丛台区为代表的“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产物,具有典型的过渡性特点。 第三是实践。第一是教育配置均衡化,医疗服务便捷化,住房保障普惠化,劳动报酬有保障。公共文化有特色。 硬的方面一是做出基础文章,做好环境文章,经济文章,生态文章,五是做好治理文章。第四个词是探索,围绕深化投入机制,建设机制和治理机制改革。 一是投入机制改革,这主要是三个方面,我积极探索GPP模式,我们建设39.9平方公里的丛台新城,我区争取中央预算资金上亿元,再一方面就是积极搭建金融平台,这个进平台不是以前传统意义的政府的融资平台,而是重建邯郸市的发展中心,建立机制,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农村,进农业。 二是建设机制改革,我们认为实现全面融合的一体化,在空间形态上城乡有别,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为此我们坚持一镇一特色,一乡一品质,按照城市、乡村、中心村、自然村的特色,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一个编制。 三是治理机制改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了日产日清实现了环卫保洁的市场化运作,参与EPC模式。我们坚持改革精神,以抱窝思维探索组建了乡镇城管中队,主要是解决乡镇没有执法权的问题。 总之,我认为区是研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的节点和切入点,河北丛台区是一个样本和实践,另外在这期间,通过刚刚谈的内容之外,包括促进公共服务的举措的路径和方式,包括刚才谈的样本实践也是我们这次谈的主要内容。再次感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发改委的邀请,最后,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和嘉宾能到丛台区指导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详情]

杨永恒:应建立机制解决公共设施资源和建设配套问题
杨永恒:应建立机制解决公共设施资源和建设配套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出席并发表演讲。 杨永恒表示,在城镇化领域,当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供需脱节、实用性不强和设备配置缺乏统筹等问题。 他表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时候,按照农村的建设,一方面带来城市资源,另外一方面是农村的资源。但很多服务的内生动力和需求存在错位。他认为,应当建立一些机制解决资源和建设问题,最好能在县域级配置资源。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永恒: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有几点考虑,大家知道国家在农村的投入还是蛮多的,农村的公共服务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我们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拒绝在什么问题,再提一些思路来参考。这是在研究当中也发现了一些典型的情况,第一个是我们在农村设施很快,但是投入还是不足,现在在很多继承农村的公共设施还是在“空壳”现象,我们也去一些地方调研了,包括看一些基层的设施,有,存在。但是你去调查和看的时候,都来给你当观众。刚才也强调现在的优质资源还是在城市体系里面,很多优质资源很难走出去,现在很多地方也在创新,也做了一点探索,总体来看在很多中西地区还是比较严重。 还有一些供需脱节的问题,实用性不强,效果不佳。在城镇化领域,这些供给跟老百姓的需求是有脱节的,我们去调研,去看的时候去看的时候都是坐的满满的,但是都是请来的演员,他我们可能是好心,另外区划统筹问题,我们很多部委都在往集成送资源,现在去看一下,文化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哪一个部去检查挂什么牌子,这些资源都是调整下去了,这样就导致了重复建设。 还有一块是公共服务设备配置缺乏统筹的问题,我们建设施的时候是按照农村的建设,一方面带来城市资源,另外一方面是农村的资源,公路修进去了,这也是一个点另外是一些供给的问题,现在在自称组织,其实这是主观的文件还是不够的,让我们做就做什么事情,这样导致了很多的服务的内生动力包括服务需求存在错位。现在可能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应该说设施具备,但是能不能够更好的需要,就是下面新的时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讲的有没有要向好好转变,有几个基本的考虑给各位汇报一下。 一个是优质、均等、高效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一个是标准化。现在农村这个标准应该怎么设置这个标准应该是权益标准,通过这个来对政府形成约束,你比如说包括“十三五”的公共服务规划讲到建设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现在看出来的我看到其他标准慢慢还在做。要通过对权益的均衡。 第二要建立一些机制,要解决资源和建设问题,我建议最好是在县域级配置资源。 第三个方面是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问题,像现代图书馆我建的非常好,他的本质是全线推动服务的,这里面需要一些创新,比如说总分馆制,把农村的资源跟城市的资源打通了。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数字化的问题,数字化的建设对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建议,我们早期就是修路,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在数字时代,完全可以通过方式,因为现在把解决农民上网的问题,但是流量比较贵。有了这个网以后,他可以通过这个网接触到很多优质资源,包括像优质的文化资源,都会实现的,数字化也会是下面的重点,包括加强农村的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端也有网络,整个比较廉价的能够有这些方面的效果,但是要警惕一个现象,现在农民都能上网,但是他的能力,虽然能上网,但是对网络的信息和甄别能力差。我觉得在数字的业务能力方面要引起重视,减少新的城乡数字鸿沟。 最后的思考跟各位汇报一下,第一个是关于乡镇文化建设问题,现在我的一个感觉,农村现在尤其是西部农村,中西部农村不太像农村,现在我们搞乡村振兴一个总体感觉是要把乡村搞好,比较大的问题是乡村的农村建设不需要把建设城市方式放在农村,现在很多的你像我们在古代,以前的人告老还乡,我们刚才讲资源统筹和资源下沉,现在如果人回到农村去,一些农村老头老太太,首先来看,第一个文化怎么样吸引人,现在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点是一个文化的程度问题,不是大家都是农村,很快把他的乡村消耗了,把他的资源带下去。 第二个是农民自治组织和农民赋权和赋能的问题。一方面代表村民的利益,一方面代表政府,现在会带来一个矛盾的问题产生,以前的乡贤,这里面的问题我们很多资源是送下去的,现在也在探索,我前段时间关注文化领域,原来电影下乡,没多少看,我给你个卡,你一天两百块钱,你愿意看什么自己选择,你加速了供给方的竞争。这个项目怎么样提升机会,最后是关于一点发展问题刚才前面也讲到这个,我觉得这个是为了考虑的方向,但是这个产业来解决,下面要扩大的意义我们现在看到了很多政府治理的公共场景和公共服务,在共享单车出来之前很多地方城市都搞共享自行车,出现了摩拜和OFO以后,当然还也其他问题需要贡献,因为企业舍入的力量,他有一种阻力的冲突,他要创新就必须要考虑,这样的话题才存在工序对接和价值,因为你还要赚钱,怎么样不要牺牲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这里面讲了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补供方VS补需方。还有一些托管运营。还有PPP模式,有一些文旅融合的项目,像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开发只要有这种条件,他们有一定的机会,他就愿意参与进来,另外一点还是刚才讲的怎么约束或他的盈利,尽量避免他的产业回溯价值,谢谢大家![详情]

常兴华:可以引导退休的干部同志把资源带到农村
常兴华:可以引导退休的干部同志把资源带到农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出席并发表演讲。 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的发展是同步的,不可能抛开城镇化来谈城乡的发展。常兴华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的发展会带来农村人口大量的减少,使得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明显提高。 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他认为,应关注城镇化规划、资本下乡和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等三个方面。 常兴华表示,现在城镇化的方向前几年还完全不一样,原来的城镇化政策与发展主要聚焦在人口结构的改善,现在更多地表现在城市化的空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未来社区、数字孪生城市等生态,将城市化成为融合未来发展的载体。 如何将资本下乡和公共服务下乡?他举例称,可以引导志愿者和退休的同志(干部)把他们的资源带到农村。 谈到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方式,他认为,“有很多体制性的方式要解决”。为什么城乡公共服务还有较大差距,他表示,国家处在中等发展阶段,应该是政府主导、以社会团队为主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我国到了高度发展阶段,对农村的供给一定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市场化的供给。 以下为文字实录: 常兴华:大家好,非常高兴在我觉得今年,明年,这都是各地政府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非常忙的一年,明年我们就进入到“十四五”时期了,从大势上来说我们是进入到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踏上新的征程特别关键的时期,来参加如此重要的话题的高端论坛。我觉得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也是我们城乡关系变化融合一个新的认识的过程。今天时间关系,我主要讲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要重新认识城乡关系,这里面就是说我认为城乡关系是国家发展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建立健全城乡发展的核心趋势,这里面我想分析一下城乡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从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的阶段,刚才有的专家讨论到以前的过往,我们说到城乡关系很多人会想到二元体制,我们以前看各种各样的教科书,等等方方面面这种话题特别多,说到城乡问题二元体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整个城乡关系的变化我认为是走过了城乡的二元分布到城乡融合的阶段,我们先撇开上个世界的情况,一个是改善关系,一个是改变格局。 政府主要是这么多年可以看大通过加大投入,或者是对三农问题,对农业农村的改变质量关系。改变格局政府是通过财政收入的重点来改变整个公共服务的格局,这个我们也能看到,你比如我们在政府很多的投入里面,他通过强化公共财富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你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新农合,还有农村教育纳入了保障范围,新型的社会养老等等方方面面,尤其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投入格局的变化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是本世纪以来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等到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到城乡关系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变化的阶段。 这里面有一个城镇化的观念,十八大以来基本上进入体制融合重塑的阶段,2011年进入了一个分水岭的阶段,原来如果我们是两端的话基本上都是农村这边人口更多,城镇这边人口要少一些,但是从2011年开始城镇要大于农村,一直到2013年刚才有专家谈到,我们首先明确的提出了新型城镇关系的概念,当时是这么提的,后面我们说十九大提出刚才我说到的要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体制,这边非常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里面明确的提出要重塑城乡关系,我们对城乡关系的认识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尽管现在二元体制还是存在着,这里边实际上我们也通过一些研究,很多大家都是从研究机构来,你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个规划明年就到期了,这是第一个国家级的城镇化的规划,这个城镇化规划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目标,到了现在我们在分析明年以后这个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怎么走。 我们去规划里面的指标的变化,可以佐证关系的变化,对十一五时期我们看到常住人口的变化基本上“十一五”时期增长1.39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十三五”前三年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了新型的城乡关系的变化,我们发现很多地方一定是把农村和更多的落户点,在很多地区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地方城乡的比较优势,实际上也在反转的表现,你比如很多地方的农民,他晋城落户的意愿并不是很小,很多农村人愿意到农村去,还有一种是资本下乡的诉求非常强烈,以前我们讨论资本要不要下乡,现在这个诉求还是很强烈,这里面跟政府有关系。现在允许在农村申办,实际上我们最根本上还是想说,这种城乡关系的变化还有一个视角,农村以前我们把它认为是提供初级产品的附属的角色,现在农村地区不再是单纯的提供,而且他有一种新的形态参加了整个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系统,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新的定义,不可否认种城乡差距还是非常大,时间关系这里面我们具体的举例子,这是第二层意思。 实际上城乡的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看到这个题目刚才我说到城乡关系的变化,最开始樊纲院长到城镇化的重要性,实际上国际经验表明,人口的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的减少,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明显提高,所以城镇化率他的发展是同步的,我们不可能抛开城镇化来谈城乡的发展,这里面要实现城乡基本的公共服务贡献要有几个关注点。 第一个是后新型城镇化规划时期,我们非常重要的城镇化规划明年就到期了,后年怎么做现在还不太清楚。我们会发现现在城镇化的方向前几年还完全不一样,以前我们就说整个人口,现在整个城市化的空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城镇化的空间形态上,你看到现在好多的生态,未来社区,数字孪生城市相关多的形态,实际上有未来浓缩的概念,当时觉得是城市化和城市化融合未来发展的载体,这里面还有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都市圈的发展,城市群是未来城镇化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们也有一些数据,我们九个国家只用了不到2%的人,提供了十几的GDP,大的都市圈,这种集聚作用非常重要。 第二点是资本下乡和公共服务下乡的问题。这里提到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项目向乡村下沉等等,这里面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探讨,你比如志愿者还有退休的同志把他的资源待到农村。 第三要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方式,这里面有很多体制性的方式要解决,制度上全覆盖,为什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还那么大,这里面可以借鉴一种像印度他是一种项目,美国最开始是政府供给扶持,最后逐渐向市场化来走,中国也是依托这样的道路,你发展中阶段,到了中等发展阶段应该是政府主导以社会团队为主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真的到了发展的阶段,十几二十年后一定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的供给。这是对农村和乡村的供给。 所以我们觉得现在就可以考虑在确保低收入人群凭空享用的基础上,这种市场化的形势来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最后一点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的安排,刚才卓总也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做相关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发达地区也好,欠发达地区也好,所有都遇到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大家知道深圳两千平方米承载了两千多万人口,这个把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一定是要求公共服务效率有效的才可以,在大的背景下面在研究农村的公共服务也可以到山区。平原地区是规模原则,丘陵是规模和规律,如果是山区在规模和行政上,时间关系简单谈这么多,谢谢大家。[详情]

国研中心卓贤:劳动需求的变化影响城镇化体系
国研中心卓贤:劳动需求的变化影响城镇化体系

  国研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卓贤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国研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卓贤出席并发表演讲。 卓贤表示,过去十几年里,制造业成为吸纳农村农业转移人口最重要的就业领域。2008年之后,因为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超过制造业,成为新的吸纳农村人口量最大的产业。但是在2013年之后,又发生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批发零售逐渐成为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产业。这些变化从劳动需求的角度影响了城镇化的体系。 归纳其原因,他表示,主要和劳动成本、技术的提高、福利待遇等问题相关。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候,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如果考虑生产率,中国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另外,大量的制造业岗位由机器替代,调研发现,在很多中心城市,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低于或者是接近于制造业工人的成本。 以下为文字实录: 卓贤:很高兴主办方的邀请有这个机会,下面跟大家汇报一下有关这个主题的心得。从城镇化到都市圈,我们的想法是都市圈是城乡的重要的载体,分三个方面跟大家汇报一下有些观点,第一个国家是我们国家的动力机制发现了很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有的国家还没有体会更深。我们原来讲城镇化的时候大家的印象是城乡人口的大范围的迁徙,右边这个图是我七八年前做的测算,那个阶段城镇化城乡人口的迁徙贡献了56%,三分之一是城镇区域化的改变,不到10%是城市人口自然的增加,2018年城乡人口的迁徙移动对城镇人口的增长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是城乡区域的扩张,原来是城乡融合的空间它用来进入农村,自然增长率也在提高,因为城镇人口的基数在增长,大范围的增速之后背后是什么原因,主要原因是就业,我对过去十几年的就业分了三个阶段,劳动力制造业成为吸纳农村农业转移人口最重要的就业的领域,到2008年之后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推动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劳动性密集型的建筑业超过制造业。2013年之后又发生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批发零售,注册参与成为吸纳的主要产业。这个从劳动需求的角度影响城镇化的体系。 为什么这个就业程度会有改变,我归纳为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跟劳动成本有关,十年前是墨西哥的八倍,十年后是墨西哥的1.2倍,我们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候,我们劳动力的生产率也提高了很快,我们制造业仍然在提高。所以我们这一点指的是,我们不能光看到共享问题,我们考虑生产率的因素,如果你只考虑劳动成本,这样的国家不会有制造业,如果考虑生产率,中国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只不过这个比较优势在近几年会有削弱,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中西部地区考虑到生产率之后的相对的劳动成本近几年和中部地区反而差距也很大。 另外制造业岗位由机器替代,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和发现,在很多中心城市,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低于或者是接近于制造业工人的成本,我们看到企业和招工问题这点也大大的被替代。 第三个是福利问题,它原来是制造业就业,分离出去之后就成为鼓励的福利,这个是基础的问题。 大致是这三个原因,回到我们城镇化机制来,红色的这条线是城镇化率,我们有一个大数据实验室,我们通过了一段课题,我们用手机用户数据来做了一个城镇的测算,我们把960万平方公里我们重新估算了一个数据,当然和统计局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其中有一点特征,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大小,按照大数据计算,会明显高。这几年大家知道城镇人口的统计,十年一次的普查,每年的抽样,可能未必能捕捉到更敏感的捕捉到一些动态的变化。在东部沿海打工的劳动力回流了,特别是回流到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圈,比如说像成渝城市群,特别是以都市圈为主体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阶段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开这个会,在这样的大都市圈里面无论是产业人口公共服务,他的分布式的均衡,这个是我2018年做的一个工作。我们老是说北京的人口密度,是高还是低,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这个比较是有一个基础,北京市的面积相当于东京都市圈,我们讲北京市实际上是类似于这个范围,而且各个都市区的面积他的形状也不一样,也很难做比较,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北京、上海、东京、纽约四个中心圈,计算各个区的人口,我们发现结构性的特征储户我们的医疗,常住人口上海的常驻人口远远高于纽约和东京,北京也高于东京,东京为什么那么低,因为是最集中、最核心的地区,他的住宅比较少。我们北京和上海在中心区十公里之外密度是陡降的,东京是缓缓下降的。东京的城市的形态,产业的格局比较均衡,所以使得人口的分布也比较均衡,我们的人口出现类型,对城市来说会产生大城市病。这个我们也是估测了北京和上海不同圈子的情况,无论是教育、医院、公共财务支出都会看出来。 最后,提出的一个思路,为了促进发展我们在城镇化变化的这么一轮背景下面,从强调一般的发展的城镇化到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都市群,三个方向,公共资源是聚还是散,很多人说北京市的要解决一些流动人口的问题,应该在中心城区加大服务资源的密度,是聚还是散,我们认为应该是通过都市群的发展让它更分散,通过分散来引领产业,引领人口自然分散。第二句话我们的管理体从我们发展都市圈成群一体化的角度来讲,第三个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模式,东京他的开发模式很有意思,我们建一条地铁是一次性建设,他是分阶段建设。他建了五公里轨道,建完不建了,他继续融资,他把周边的地也开发了,经过两三年,这个钱回流了,再修五公里,这样修的过程有一个好处,能够解决投融资可持续的问题,他逐渐的把这个产业,这个商业开发了,使得人口不会大起大落。谢谢大家![详情]

白景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自公路预算等四部分
白景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自公路预算等四部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出席并发表演讲。 白景明表示,我国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可以分为四大块,一是公路预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占全部预算的6%左右的,但是不全是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 二是政府型基金,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三是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获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第四块是国外贷款。 以下为文字实录: 白景明:大家上午好,首先跟大家谈财力保障,城乡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包括政府,这次刚才大家也都提到了,城乡一体化的意见,提高了政府的投入是政府投入体制,这里面强调政府的投入体制。我看了核心两点,政府的范围收益比较少,类似于乡村公路。第二,主要是省级统筹问题。实际上我理解的含义就是在央地的事权划分的角度,这个城镇设施的一体化事权是在地方,所以这里面有此我想分析一个问题,这个财力保障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先跟大家汇报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中国的特点是政府来引领和启动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本身内在就有一体化的特征,你一个高速公路不可能只通城市不通农村,你一个机场的辐射的范围不可能只辐射城市,不辐射农村啊。由这个出发,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带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的工业化不是一个概念,你看他乡镇产业结构可能是工业的一部分,但是他整个的硬性管理模式,公共服务的享用,标准等等是来自农村的,他们俩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说它本身就有内在的特点,这个过程当中政府是起了决定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这里面政府的投入规模是不断的放大的。我归纳了一下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实际上有四大块资金。 一大块资金是公路预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一般公共资产出的钱国家预算内的占全部的比例占6%左右的概念,但是不全是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还有一块政府型基金,土地出让收入这块,虽然还有其他的党组建设费等等的投入资金,还有一块是政府债务这一块,政府债务这一块就是专项债,这两年规模放大,我们2019年专项债的规模超过国债的发行,这个是大家都知道一般债也是用基础设施的。 第四大块就是国家主权为一切的国外的贷款,我的归纳现在我就说这里面其中要研究的有一个问题,一个是区域之间的平衡,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的投入,这里面区域差距的问题,现在我们明显的格局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它的发展的快,一体化基础设施,经济落后区相对慢,现在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财力上区域差距,你比方说一般公路预算的差距,多的省份和差的省份十倍。我们刨除低的角度,有的是五六倍,这里面这个资金就是他的资金差别不同,导致建设差别不同。现在形成一个格局,经济财力相对弱的靠中央转移支付,中央的转移支付当中主要用于基础建设的大资金是操作口,接近三千亿,这个钱都用于道路建设这些,还有其他一些专项,总的来说它也还要分配给一些发达区域。发达区域以后,这样的话他实际上又加大了差距。我们现在净转移支付的事,尽量的所有指出大过稳定收入,只有一小部分有九个省再加上几个市,11个单位差不多。但是这个差距怎么补。这里满是我们下一步收入划分要研究的问题,这里还不说政府型基金的问题,政府型基金的差距土地出让的土地价格高,土地价格低。 第二个问题我简单说两句,我们现在城乡基础发展要面临着很大的很简单的平衡,我们的财政的方向政府投资的这块,政府和资本合作,现在我们开了一个大口子,未来的五年以后,你看他占一般的比重可以10%,你这边再加大其他的投资支出,这里面怎么平衡,我们地方政府债务这一块,现在我们地方政府债务进入了极具规模的放大期,放大在专项债,没敢放大在斥资债,还有一些其他的需要平衡的问题,我就谈一些个人的学术看法,谢谢各位![详情]

施祖麟: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
施祖麟: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出席并发表演讲。 他表示,应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和经济组织发展集体工业化的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各类行政干预,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管理绩效,加快了我国农村内部的非农产业化进程,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快速城市化中的许多矛盾。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施祖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个论坛,刚才樊纲院长做了这个会议主要要讨论的问题,而且他也很明确他的思路,其实城乡一体化,城乡乡村振兴到现在的融合发展是我们中国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一体的问题,也是实现我们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我的认识。 非常荣幸我这次来见到了很多老朋友,有清华和北大的老师,他们都是专家,今天讨论的问题我也看了,非常的有实质内容,非常深入,我今天就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有几点认识。 这三点认识是这么个关系,第一个是城乡的关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原来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现在看待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首要问题是三农问题,问题是这个问题,解决的路径我们要把重点做好,我们再来带动什么叫融合。 第二个我们实际上首要的讲讲认识,这是一个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十年前我们做过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关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间他的路径演化愿景,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民本自发和政府自觉这样的路径方案,我觉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是不是能够概括我们在我们中国大地上这么一个非常伟大的实际上是一个实验,我们在做这么一个实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失败的我们在纠正,纠正过来我们再继续往前走。 第一个认识城乡的关系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首要问题。因为我们从这么多年来最早是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这是头一次提出来。五中全会之后,就是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后来我们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这就是刚才樊纲院长说的,以城带乡。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的要求。十八大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问题。这时候把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放在一起,实际上可以说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十九大提出来乡村振兴重塑城乡关系,今年的4月份《意见》的发布,这是一个非常,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意见》写的非常的到位。而且总结了这么多年我们寨这个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得到的很多经验的总结,很多方面。我不知道大家研究的过程中间肯定也很关注。我们有五大体制机制的问题,涉及到要素分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很细致的说明和要求,这说明其实我们党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越来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化,做法也越来越清楚。 把城乡融合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都描述的很清楚。所以我们在这个意见的指导下,不断的往前推进。 第二个认识跟大家分享,统筹城乡本身就是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我们从科学内涵的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本质上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到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和谐发展这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状态和理论的概括。从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和引进路径来看,他是一个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中间是制度变迁,里面有经济基础变迁,他是一个创新过程,有农民自发的创新,有政府跟进的自觉的创新。 如何加快开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角度来看,他实际上主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作为目标。而动力是深化城乡配套机制的改革,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创新,最后要推进六个统筹,这六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的产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还有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这个统筹这个方面是很多的,我们在座的可能各位专家在不同的领域有自己的研究,今天可以听听各位的研究。 第三个认识就是基于我们当年的研究觉得路径引进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路径,我们总结的是制方案和政府自觉的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所以首先我们看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工业发展这完全是在农民自发的基础上,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等等地全国各地后来效仿,在一定程度上当时起到了非常大的机制,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因为收入增加了,经济性增加了。而且有效降低了各类的行政干预,过去管的很死,后来发现过去管的效率比较低,收入也很差,放开一点就活了。所以减少交易成本,行政成本,提高了管理绩效,加快我国农村内部的,过去农村是农业,但是非农业的产业化过程越来越加快了,国民经济开始是三分天下,后来是平分天下。这个发展过程我们都是经历者,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缓解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间的许多矛盾。作为工业化进程中间不可回避的问题三农问题目前还是我们各级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其包括脱贫致富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方面很多我们刚才樊院长也提了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农村要素的流动问题,市场的流通体系问题,户籍制度,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村公共服务,这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当时是研究是基于浙江的很多经验,当时的说法很多,当时政府是无为而至,地方政府在改革中间的典型行为说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包括温州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了经历,但是发现这个新问题以后有的人说应该支持,有的人说应该反对,我当时体会到,我到温州去调研的时候当时的领导就说我们拿不定主意,中央又不发话我们只能看,你说是无奈,但是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他的无为不干预实际上就是支持,还有是主导,浙江的改革有群众的首创经验,政府在推动的时候这个要分阶段,在改革中期的时候政府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开始推动,企业家戴红花,给他摘帽子,让他挂靠到国营的某个企业,这个做法就是政府在支持和保护。 第三个说法是有限支持。 地方政府对民进的改革发展一定是默默的支持,但是有限的支持。但是这三种说法对浙江来说是这样,江苏,苏南地区实际上政府的支持力度,因为已经相对明朗了,而且当时他们是乡镇企业,不是民营,不是私营的,江苏的问题是一贯支持,所以从这个时间来看这两部分都很重要,民本自发和政府自觉,所以城乡差别走向城乡一体化方向是肯定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有共同的规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们的革命也需要老百姓的积极支持,我们的改革同样是这样,政府自觉一个效率一个公平这两个事情实际上是一个辩证,政府要提供制度安排,要提出政策,不同时期要不同的政策。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回顾这七十年的历程我们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个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木就是消除贫困,缩小三大差别,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卫生、环境等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加上建国前的三十年目标也是这样,所以党和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就是我们经常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我稍微加点字,把它有一个小小的语病“向往”不能是目标,为实现这个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其实是有理论自信,有道路自信的,更有制度自信,还有我们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所以我想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我们的事业是能够成功的,谢谢大家![详情]

樊纲:城乡融合不是先把农村建好 而是优先做好城市化
樊纲:城乡融合不是先把农村建好 而是优先做好城市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新浪财经讯 12月6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举办的“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出席并发表演讲。 樊纲表示,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一体化,近几年关于区域发展规划的背后,是城市化中城市群概念将迎来大发展的趋势。城市群发展,首先需要解决连通问题。 他认为,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互补,实现区域内人员的充分流动,人们的生活、就业和消费将在一个新的空间中打破界限、实现互补,使得这个区域率先实现融合发展有更大可能性。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现实意义表现在,面对大城市里高昂的房价,在这里打拼的年轻人可以到周边小城市去买房、租房、置业、生活。 他在现场透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有专门团队正在研究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方面的政策建议,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的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能够和农村土地打通。 他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不是首先把农村建好,而是首先把城市化建好,让城市化带动更多的人享受公共服务,让城市化的进程来带动城乡融合的发展。如果研究的重点总是在农村的话,可能很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而城市化之后农村的很多人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展和升级,在此过程中实现更多的人进入现代化生活,享受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因此,现在城市化到了新的阶段,也带领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详情]

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将于12月在京举行
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将于12月在京举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对未来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做出的规划安排。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将于2019年12月6日在北京共同举办“协同创新高端论坛”,重点研讨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详情]

主办单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