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发布

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新浪财经其他|2018年07月02日  15:17

最新新闻

论坛实录|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
论坛实录|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UNPay(优付全球)创始人兼CEO章政华,包银消费金融市场及产品分管负责人郑晓斌,拍拍贷大数据高级总监/VP方晨,宜信翼启云服负责人、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首席创新官刘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出席并参与“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尹振涛:作为主持人首先第一是感谢中关村互联网研究院的邀请,当然也感谢刘勇院长的信任让我做这个环节的主持人,有这么多的朋友留在这儿听我们这次论坛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颁奖环节,这肯定是大家最期待的,所以我肯定会把这个时间控制好。今天我们这个环节是最后一个环节,大家也会发现在圆桌讨论这个过程中,我们说都是金融科技类的企业,但是属性不一样,我们有来自支付圈的章总,来自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郑总,还有来自我们应该说拍拍贷或者我们叫做网贷的大数据风控的方总,还有来自宜信的刘总,主要是做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其实有些区别,但是不管区别在哪,我们说其实都是金融科技类企业,也是按照会议的要求,第一个环节有点像我们嘉宾的自我介绍,其实当然说是自我介绍很重要一点是做一点广告,我觉得这么一个环节大家按照顺序,每位嘉宾大致说一下我们这个企业的情况,当然我也很关心的是各位的背景,因为我们说做金融做科技,大家都很关心,大家按照顺序先从我掌鞭的章总。 章政华:今天是我在国内第一次参会,我是因为一直做支付,13年前就在支付宝,做了7年,今天大家看到支付宝从TO C的产品战略都是我负责的,然后我在百度钱包这三个板块的创始CEO,我去年离开百度,离开百度去做这个公司,确实是因为,看到了前面刚才王总也讲金融科技至少支付在全球里,我可以讲全世界的国家因为蚂蚁金服市值在这儿,所有人都想做支付,但是今天全球真正做过2B、2C的公司一家是蚂蚁一家是百度钱包,所以说我们其实是一家在全球基于每个国家,现在海外大概有十个的点,基于本国在做全中国的推送,同时我们也在做全球的联通,全球现在来讲大家看到投顾的支付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郑晓斌:大家好,我是郑晓斌。今天在现场也会看到很多新老朋友,消费金融有些朋友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公司,目前包商银行是我们主要的客户,公司我们实际上从开业至今,运行速度也是超前,整体上面也是得益于这一两年整体消费金融领域快速发展,带来普遍性的结果。大家虽然干的事情业务模式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整体的增速还是蛮快的,我们比较早的从一开始就坚定的在整个科技投入上面去加大整个公司被投入的消费公司,同时目前我们有一半的人员是IT的从业人员,我们目前公司整体的从核心到风控信审,以及我们渠道的系统都是主要以自主研发的一个模式来开展,在过程里面依托我们自己的平台能力,对接大量专业的第三方数据以及我们专业的一些像服务公司的一些能力,总体上公司我们还是坚持三块,一个是数字化、移动化跟深入场景化,后面再跟大家深入沟通一下,我们也是希望说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把我们公司打造成持牌的在线金融的消费商,所以今天很高兴受到邀请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 方晨:大家好,我叫方晨,拍拍贷是我工作过的第三家公司,我第一家公司是在ebay,我三种类型公司都待过,ebay我去的时候就上市了,拍拍贷我去的时候还没上市,但是我经历了它上市,拍拍贷其实中国第一家做P2P的公司,在2007年就成立了,讲到P2P应该在前两年是非常火的词,但是这两年稍微有点谈P色变,特别是今年有很多不是很正规的平台报没了,蛮有意思的是说,其中有一家叫良弊金融被挤兑,这是蛮有意思的话题,正规的P2P平台理论上不会被挤兑,拍拍贷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整个发展是需要国家去整治,今年本来要做备案的,但是备案有延期。 讲一下拍拍贷做的事情,我大概在2016年拍拍贷的时候把基础架构建立起来,前面有个老师说的蛮对的,如果你做大数据风控第一步要把基础架构搭建起来,在我来说所有拍拍贷的处理当时基本上很多处理都运行不了,我们大概花了半年把整个系统都搭建起来,都维护好,上面生态圈都建好,把所有存量的报表都迁移到上面,从2017年开始,我们把底层都建设好以后,然后做基于大数据做反欺诈的体系。现在来说,我们其实主要这两年比较好的,我们是把复杂网络这一整套技术引进,并且上面做了很多应用,这个等一下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享。 另外,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探索,我觉着等一下也能跟大家去展开讲,所以我也蛮高兴可以来到这个很不错的会议,跟大家做一些这样的分享,一会儿再聊。 刘灏:我是来自宜信翼启云的刘灏,我们在宜信里面特殊,是2016年成立的,我本人做过三年的技术工作,之后主要是做交易银行工作的,我们这个团队在2015年成立的,主要是围绕供应链做一些金融的服务,包括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搭建,然后短期的融资,长期的交易,我们这个团队刚才宋教授讲了,我们有多个场景和宋教授都有交流。在整个这个体系里面,我们觉得在金融方面特别是在近几年,科技金融在整个体系里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自己看到供应链金融的步骤,就是产业化、场景化、数据化、线上化,我们自己也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下面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金融的参与方,同样是作为一个供应链,以金融去推动供应链的参与方,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发挥作用价值,谢谢大家。 尹振涛:我刚才其实给了各位嘉宾更长的时间去介绍一下自己,当然更重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但是各位领导都非常的低调,都常说了一句话一会儿干货留在后面再给大家分享。刚才我也说到了我们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是金融科技,但是领域有所不同,咱也改变一下圆桌的程序,有的时候可能一个问题大家轮着说,我今天就这样,每个人我先问一个问题,可能也就更针对自己的领域,第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坐在我旁边的章总,因为大家都知道支付,支付可能我们说按照我们2015年的时候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个方案当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当中第一个就是支付领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我在今天上午的时候,在做一个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我在用大家都知道我们G20出的数字普惠金融规划,出了这个规划之后大家都想知道我们中国的普惠金融到底跟其他国家有没有不同,当前有三个不同的指标,一个是世行的,一个是G20的,一个是RMS,大致都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排行榜,我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我们排在最前面,中国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支付,例如移动支付,非现金的支付等等各种支付我们基本上都排在前十名,所以在支付领域,我们不管是普惠金融也好,技术也好肯定是走在了前面,这点请张总多给我们分享在技术方面。 章政华:我们团队算做出海的公司,我们当时做出海的时候海外要做分发的,像猎豹、华为这些,剩下就是咱们这个团队。中国其实在海外,中国本身自己谈到支付的时候可能想到蚂蚁,但是还有一大堆的企业,而且其实每家企业做的领域都不太一样,至少头部的企业活的都不错。 其实整套的能力大家最简单的理解,构建了中国整个的领先,在海外我可以这么讲,东南亚的国家几乎整个金融产品很落后,支付体系更加落后,所以中国技术在当地复制本身就是很大的机会。在欧美国家,大家看到金融比较发展,但是他现代化的移动支付这些模块又是缺失的,所以这两个都可以做赋能的输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件事,未来所有的金融和支付公司是越来越向新的虚拟的方向发展,这些帐户体系的联动和平台能力的一体化,其实这也是未来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海外,一是服务当地的支付企业,第二是把中国整体的能力在海外做,因为海外我们是“一带一路”上通水通电的企业,我们是提供基础的支付,连接起全体的支付体系的一张网络,我们是做这个事情。 尹振涛:我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在考虑金融科技,我们科技能力很强,但是今天会议主题除了科技以外还有一个不要忘了就是安全问题,我知道我们说出海,特别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很多很多都走出去了,但可能同样也面临着安全和风险的问题,您在拓展业务的时候,特别是海外这方面通常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是我们在风险防控上有什么独道之处,碰到了什么样的风险,让我们不能忽视,也给在座的企业家选择出海的时候可能有些建议。 章政华:风险的话一个就是刚才博士提到了业务风险,说白了今天做支付的事情,但如果支付出海确实要有一些团队,我在全球应该来说最快做PCI认证等等的国际安全的标准,第二个我的安全是信用上的事情。今天其实大家举的例子,同样的事情如果你在印尼做在新加坡做,大家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法规的政策,一个是本国的金融从业的政策,大家今天刚好看到我在这儿,我们企业是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企业,利用到了中国华人最好支付的这套技术,所以其实我觉得在海外做全球化业务的时候,就是你要真正去了解这个国家,很深入的了解,同时要让他感觉不要有这么多的抵触,所以我们每个国家的团队都是本国人,而且这些人是这个国家最懂支付的哪些人。但是前面我讲到了,他缺的是技术能力,所以把技术能力赋能给到他,他最了解当地的政策,他能解决本地化的信任问题,同时你把他国家整体的体系,他负责当地的支付,这样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走的更加扎实一些。 尹振涛:第二个问题请教一下郑总,我们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该也是我们2017年下半年,2018年上半年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随着监管的加强,对校园贷信贷等等这些无场景的、无牌照的消费金融是让我们现在觉得很严的管理风险,而有场景的有牌照的是促进消费这么一个大环境,我觉得面临的市场空间会很大,这个问题就请教一下郑总,在于我们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市场场景或者是市场发展空间您什么看法,当然也围绕技术方面的。 郑晓斌:实际上前面很多嘉宾在聊到整体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包括外部的各种论坛里面讲到,这两年从国外整体的比例来讲,国外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但整个中国市场最近这几年发展也呈现出国际上比较特殊的特点,速度特别快,包括咱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实际上放眼全球来看,咱们国内整体的普及,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来看呈现出比较快的发展态势跟市场的情况,所以我们也可以看的到在整体的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像整体的整个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是数据整体大环境的发展,我们作为其中持牌的消费公司,实际上目前全国只有20几家持牌公司,对于这样一万亿的市场来讲,实际上现在持牌公司所占的数并不大个但是现在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大量的消费金融公司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大家共同去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从去年下半年大家也会听到很多比较敏感的,包括像现金贷,还有一些非持牌的机构,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随着近些年监管力度的增强,也做了很多系统整治的工作,所以伴随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在纯消费金融端,刚才也提到另外一个局面,在消费金融这个领域来看,实际上我认为随着回归到咱们真正的本质上面去看,整个市场发展会更加灵动。从整个消费金融观念的认知上面,从这两年的特性上来看,基本上也不会再陌生了,基本上我们也做过一些客群的访谈、调研,包括在客群里面实际上对于消费金融的认知已经跟前几年的观念完全不一样,大家消费观念发生很多的变化,大家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出现超长消费,尤其像我们自身服务的客群也是在20-30岁的客群,相对来讲比较普式的,整体的整个市场定位空间来看,我认为还是从一种快速发展比较良性的态势,但是这两年整体上为什么大家也都会感觉到整体,从行业来看整个竞争也在加剧,毕竟整个互联网的普及,像进入消费金融有很多公司跟以往不一样,我们去搭一些线下的渠道,去研发我们自己的产品,但现在随着科技的普及技术门槛会降低,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来讲市场还是处于蓝海的市场,但是竞争逐渐在进入红海的状态,这是我个人的判断。如果从我们自身的整个发展来看,我觉得可能像前面讲的也是一直在强调“三化”,数字化、移动化、场景化,从目前来看互联的基础能力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关键能力的打造,像前面宋院长也提到了,我们任何一些科技的力量,或者说科技我们分享的一些能力,大家都是在讲空话,我对这个观点是特别认同的,因为随着原来的,因为早期随着整个网络的能力,早期尤其像我做市场的时候,更多的是贷款相关的,但是万物互联的能力打造之后,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进入这样一个获客的场景里面去,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的引进,刚才主持人也提到我们对场景的理解,实际上场景是我们更多发力的一个方向。如果说回归到金融本身,我们有一个问题,每个论坛里面我们都会去沟通,基于我们本身,场景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长项,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包括我们的团队在讨论我们发展方向的时候,在对场景的意识,我们从来没有说到了关键期,我们也一直觉得没有场景怎么办,未来会不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后来我们也经过一系列的研讨,跟我们自己的一些,跟同业的合作伙伴包括同业的交流,我们最后还是觉得未来没有场景是我们自身的特点,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到底该怎么做,我们自己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必须要全面的去打造我们自身的跟场景连接能力,有几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我们在自身数据的能力方面,同时我们也成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团队,大数据并不是说我们有越多的数据越好,而是说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数据,包括从营销从风控,包括还有用户的一些能力打造,自己需要怎么样的数据,在每个阶段我们去在整个数据标签体系上面去做更多的准备,同时在整体的整个产品的研发领域上面,我们也是倾向于说先做线上,然后再逐步辐射到线下去,基于这些能力的打造,我们也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打造这两款产品,有些产品去接真正专业化的垂直场景,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能力、科技能力都做扎实一点,然后再一定的去跟一些专业化的垂直领域的场景来做,这个是我们目前在场景上的一些考虑。 尹振涛:郑总刚才谈了一句话,谈到大数据的问题,也谈到大数据并不是数据多,我们现在不能再谈大数据,可能只是数据大,并且我们在做数据风控的时候,或者大数据风控,这也是我们当前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是也有一点,例如我们现在大多数数据可能大家都是比较心思,我们的算法和模型,我其实之前走过很多机构,也想去学习,当然不管我们起个什么样比较炫的名字,其实本质相似度还是比较高,在这点我也请教拍拍贷的方总,除了分享拍拍贷独到之处以外,我想了解一下您对大数据风控,包括刚才几位嘉宾谈到反欺诈等等的问题,您个人的看法。 方晨:前面郑总讲需要大数据还是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点讲的非常对,大数据风控简单讲模型会把它看成XY,今天上午也有人说到10万到几百万个,其实到几亿我也见过,但有很多X你也不一定说你一定能到Y,Y就是他的标签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比较去理解,我们在做大数据风控这个领域,这个人是有逾期,但这个里面其实他还是分的,比如说他是轻逾期还是重度逾期,他是逾期一个月,你确认他还了还是他三个月都不还,所以你根据这样的标签去分类,你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我们做小额信贷,一般大概每天大概会有将近10万个文件,大概会由四万到五万的人会成为我们新客的通过,但这样四万到五万个人他会产生很多很多个行为和标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拍拍贷通过率很高,但是他的风险控制的非常好,我们是蛮敢于把数据卖进来,把数据沉淀下来,所以如果是有公司你是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你一定要尽量去收集数据,然后在讲到怎么做反欺诈,上午也有一个嘉宾是讲到分成第一方、第三方跟团伙欺诈,我觉得这个可以讲的更透一点,什么是第一方呢?第一方就是你本来不想还钱的,再通俗一点就是鉴别一个还款意愿,基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做了,比如说你就查他的信息报告,你可以看一下这个人各种各样的行为序列,或者他跟谁去打电话这种,第一方看的东西在第三方就不成立了,第三方就是冒名顶替,就是你的资料是另外一个人,其中大家最通俗的就是说做活体检测,或者做身份证的识别,但是蛮有意思的一点,拍拍贷去年我们一直是用某一家公司做人脸对比的产品,但是去年我们有做反欺诈的同学在网上看到供应链说怎么把这个攻破去试一下,他居然真的攻破,他可以造一个假的东西去骗这个系统,拿到非常高的丰富,这个就很可怕,所以就等于是中国的网贷他成立了多少年,就意味着整个欺诈的黑产有多少年,不仅仅是反欺诈的,他的黑产技术在不断的产生,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孤立的去看每一个人就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多人去做知识图谱,去会靠关联关系去做这样一个反欺诈的行为,说白了,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人过来,你可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做的很完美,但是如果你跟别人你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你是一个大的团伙,这个团伙只要有一个人被抓获,你被揪出来就很有可能。 我想跟大家去聊一下,我们在这块是怎么做的,第一个在底层系统里面第一个要把节点和关系处理好,人可能会是一个,节点不一定是你的人,虽然我们在这边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从系统来看他可能是设备号,可能是个手机号码,可能是个QQ号码,比如说他一个人,他填了手机号码,填了QQ号码和联系人,在我们关系中他就可以有多个节点,你的编制是什么?你就是去理第一种关系,比如说你跟他是同一个号,就讲不同的申请人填的QQ号是一样的,你们就是同一个QQ号的关系,这个是非常强的关系,如果有一个人被我列为黑名单那么另外一个人也会被我黑掉,这个比较机密,我也不能讲太多,基本上你们自己的数据都能定义,当然你说你跟谁发过短信,打过电话也是一种关系。你把边跟点都定义好之后,你会觉得你整个关系网络非常大,拍拍贷我当时把这个点定好以后发现光节点有十亿个,边是百亿级,百亿级就跟上午百度那位同事讲的蛮接近的,他也不是服务于所有中国互联网客户的人,把一个关系定义出来,像百度这样的公司,这种取代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网络。有了这个网络以后你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探索很多种各种各样的方法,第一种其实就很简单,就是说你可以就去根据网络上的特点去做一些特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做模型的,如果你们觉得对特征这个意义不了解,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变量,或者对一个数的描述。比如说我在过去三个月内跟以逾期的人打过的电话数,这就是一个变量。你们想想看过去几个月是可变的,跟什么样的人打电话也是可变的,这样组合起来你的特征,就像我前面说的你不仅能上亿,你可能都足够去跨光年了,当然你说有你的专家知识,你可以做一些鉴别。举个最简单的实例,你一度的联系人你跟他产生的行为会比跟你二度联系人之间的行为可能会相关性更大一点,这个是没错,但你在整个关系网里面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变量,所以拍拍贷还在做一个很先进的,我们在跟浙江大学实验室在合作,你用这个技术以后可以把整个图可以去变成很多很多的项链,每一个节点可以项链化,项链化以后你会发现他处理的效率跟精准度其实有提升,这个其实是蛮有意思的一个方向。 然后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以后,你可以找团队,还可以找中介,我们找中介是这么找,我们现在有模型,当然我前面也说过我们一定是先有标签的,我们有标签以后可以去训练模型。 尹振涛:方总谈到一个很好的是标签的问题,我曾经走访一个数据公司,一个人大概能打几千个标签,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可能各种分裂,大家在听圆桌肯定有时候也愿意听点碰撞,我请教方总一个相对有一点敏感的问题,就是大家知道欧盟刚刚出了关于数据安全保护的法案,我们当前社会对于个人数据安全隐私等等,其实也上升到比较高的高度,这方面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跟大数据风控做的要服务于社会,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竞争服务,同样我们也把一些人排除在竞争服务之外,既然要了解一个人我们必然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所以在这一块,在更好的提供竞争服务的同时,更好的做出大数据风控结合的同时,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方晨:我个人觉得你拿数据要得到用户的授权,第二个你对用户的收集之后,其实你不能对这个数据做转手,你不能去做转卖,这个在中国有法律是禁止的,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如果你收集的数据,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自己做业务风控是可以的,不对外。当然有些第三方的公司用新的形式去输出,我觉得国家之后会有更明确的法规去公布的。我觉得用户的隐私也是在被保护,因为你刚才你的数据也不能很随便的给别人。 尹振涛:敏感的数据或者说要用脱敏的方法,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环节最后一个问题,也请教一下刘总,因为刘总主要做供应链金融,其实刚才宋教授也是谈了很多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问题。我说刚才我们很多都做对C端的,而供应链金融更多是对B端的,大家也知道最近我们央行围绕着小微企业出了很多的政策,我们说定义为定向的也好,市场提供流动性也好,很多围绕着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然也是很好的金融科技应用的场景,供应链金融这块,请刘总分享一下宜信在这块的做法。 刘灏:为什么讲供应链金融比较火,他跟注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我讲几个我自己的想法,金融不是做扶贫的工作。第二为什么供应链金融会先天的和中国政府一些政策的匹配性,就是说我们中小微企业本身在长期以来被排斥在整个金融环境之外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整个的金融体系里面去评估企业风险的时候,是和产业和场景完全没有关系的,金融的场景设计你是做房地产的,做市场加工的,做贸易的它都不在乎做的是什么,卖的就是抵押类的东西就拿房产抵押来看,所以它和你自己做什么和你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东西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在这种条件下这种产品如何对接中小企业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对接的,在任何产品下都不会做对接的,因为中小微企业没有很强的抵押品,供应链金融要去减的是说他不再去靠这些东西去作为他的主体风险,而是转变成一个债项风险,他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在整个场景中去看他在产业中所处的位置,去拿一些数据去看这件事情,所以供应链本身是做的过程化的管理,他本身是供应链的部分,是促进供应链非常有效的高效的运转一部分,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去提倡的金融产品要脱虚向实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点,所以这个也是供应链金融在这几年多次被提到的一个问题。 再谈谈在供应链金融里面为什么谈到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最终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科技最终还是解决的用户问题,他不是被神化的,它只是一个工具,它如果是一个好的工具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果他不是一个好的工具,他在线的科技工作不是做发射,做发射工具去到火星上,我们是在实际的场景中去解决商业问题,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看你的应用,看你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在中国整个的金融科技应用的路径里面,应该是从C端到B端,C端我们在金融科技相当成熟,而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但是在B端上面的金融科技实际上都是在探索。 为什么我会觉得B端的应用场景今后会是更大的发展,因为B端的链条更长更深入,C端你和你刚才的关系,作为B端来说从采购到生产加工到销售,最终到终端的消费者是简简单单的去讲有这么多的环节,有这么多的参与方,其中还有库房,还有物流方的参与,就是有这么多方的去参与,再加上我们在哪方参与,可能他还会有多级的渗透,比如说我的供应商给我提供一个东西,他还有二级供应商给他提供,还有三级的供应商,还有多层渗透这件事情,所以对于整个链条上面的信息量会更大,信息的透明化要求会更多,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时点下这些信息的互相匹配程度就代表着你的供应链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用这些数据来去作为本身在这个产业里,在这个场景里去评估中小微企业他自己的经营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自己觉得在供应链金融里,从金融到供应链金融到金融科技这几个方向上面,到底为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怎么样去做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尹振涛:其实刚才刘总把供应链金融基本上的逻辑讲的是非常透彻,不管是参与主体也好,风险控制也好,这个可能给大家的感受特别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科技,最近当然也包括2017年所有的金融科技论坛,如果不谈区块链会觉着很LOW,所以我们这个圆桌讨论环节,如果我们不谈一下区块链这三个字,下面听众也会认为我们很LOW,我请教一个问题,围绕区块链各位老总是怎么看,当然也包括在我们所做的领域,我们是不是有这个应用,或者这个应用前景是怎么样,也从章总开始。 章政华:提高效率,科技主要是提高效率。一个是大家知道从交易所的层面,全球所有的交易所其实他要很好的发展客户,这个东西我们要提供服务给到他,因为我们想做更好的清算服务的平台体系。第二个最近大家看到蚂蚁比较热,很多全球的服务需要被升级,这个事情大家可以来参与研究,因为我们已经跟300多个地区的国家的支付机构完成了合作,而且我在海外到今年年底应该是中国企业的覆盖是最广的,然后第三点其实我们也在做的就是今天在所有的2B的交易和类似大家看到的信用凭证、票据等等,支付相关的这些领域,智能合约,传统纸质的东西是给区块链做结合,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我们其实只是应用了区块链的技术,我觉得好的技术其实每家公司都可以去关注,我的话就到这儿了。 郑晓斌:坦白讲区块链是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这一块是在上级公司里面比较明确的场景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现在比较关注,实际上在今年三月份开始,我们自己上了一个贷款的平台,因为这方面也是说考虑到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整个公司功能会进一步扩大,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第二个,我们也希望在资金的获取上面能够采取一些更加轻资产、轻资本的方式,过度的完全依赖于我们持牌的杠杆,我们在今年一季度也开始在做个人贷款业务,我们现在在包银公司体系里面有一些贷款,也会跟一些银行,包括跟一些股份制银行跟城商行在合作,我们会把一笔贷款拆成合作,各自承担利益,共同承担风险。这样的平台未来有多家跟我们合作的话,每一笔贷款都有可能会区分到说通过不同的策略及路由分配到不同的合作伙伴上去,这块考虑在整体的路由上面的一些标志,以及他的溯源,以及他的不可篡改上面做结合,这也是在研究阶段,我想也是在这方面跟大家做一些实际的分享,当然这里面也是刚才提到贷款,在座也会有银行或者是一些同业,这个在资金册也有一些合作,下来咱们大家可以再做一些探讨。 方晨:区块链这块不太聊了,因为我本人不是做这个方向的,区块链2016年已经火过一次,在2017年基本上死一大片,在2018年又火起来,又火肯定是有道理的,拍拍贷在今年研究有几个方面,像区块链跟人工智能都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向,因为我自己离人工智能这块是比较近的,所以我知道很多发生的事情,区块链这块的事情北京团队有做一些探索,如果之后有做什么新的进展我也可以跟大家做新的分享,目前据我所知跟虚拟币应该是没关系,因为这块不是我了解的,所以我也不想说太多。 刘灏:我们团队在2016年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的,区块链单一的技术,包括密码学、架构,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去总体来说最后形成一个区块链,我们自己的团队主要还是在应用产品方面去发力,而不是在底层技术架构去发力,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bus的平台,就是saas的云服务,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比较简单的容易的去上手,直接的去使用区块链,能在他自己的场景下使用区块链,所以我们自己做了bus的平台,上周bus平台刚刚发布。 我谈两点我自己在供应链上区块链的方向,供应链刚刚讲到了,参与供应链比较多,数据的类型比较多,是不是能够通过区块链所搭建的结构,能够让参与方的数据,第二个这些数据能够更强的交叉验证的功能,以此来服务整个供应链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建模。第二步是不是在这个体系上面再去做一些能够把这个体系数据,能够转化成一个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在第三块是不是有更多的资方能够进来,有担保、保险这些机构能够进来去参与到,所以我们自己的bus平台是从三层面的体系去搭建的,这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第一个方向。 供应链金融第二个方向,供应链金融是多层渗透的方向,从核心企业到他往上去看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可能会越来越小,主体风险会越来越高,主体信用会越来越低,是不是可以把核心企业的主体的信用能够通过区块链,通过他本身交易的供应链的机构能够传递到更上层,更多的层级上,这也是区块链可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我们自己想的一些东西。 尹振涛:好的,非常感谢四位老总刚才围绕自己公司自己做的业务,给大家分享了基于金融科技、安全很多的干货。当然第二感谢,是感谢几位老总也是配合我,硬着头皮讲了很多区块链的事情,也提高我们这个环节的层级。但是第三个感谢就是配合我把我们的时间控制的非常好,应该是不超一分钟,谢谢大家,我把麦克风交还主持人。 提问:大家好,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是26号那天刚拿到毕业证的,我是应届的毕业生,学的是金融,特别有幸能参加,今天没想到能碰到宋华老师和王老师,因为我是学金融的,我是对反欺诈这块特别感兴趣,今天不提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痛苦,我想问一下拍拍贷的负责人,怎么说呢?就从我在学校或者实习的经历来看,现在他的业务他主要分贷前贷中贷后,其实我就是按照我这种见解比较浅薄了,我觉得大部分集中在贷前了,提到信贷管理和信贷运营的话,我觉得公司大部分的成本还是集中在贷后。 我的问题就是拍拍贷也有做反欺诈,听也是有专业知识的,我只是想问一下之前看过一个观点是说反欺诈主要事在人为,我知道您也做知识图谱,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人和图谱在反欺诈当中哪一个比较重要,或者说两者是相辅相成。还有一个问题,您怎样看待,因为您刚才提到了人会有很多节点在数据智能统计当中,您怎么看待这组团欺诈对于知识图谱的冲击,因为可能会构成多元的关系,所以我这两个问题都是反欺诈当中人比较重要还是图谱比较重要,第二个是组团欺诈对你的知识图谱的创建您是怎么看待的,希望您能帮我解答一下。 方晨:确实很少碰到有人这么提问的,我就简单说一说吧,第一个就是你说人跟图谱所说哪个更重要,其实我觉得这两个是割裂不开的,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会第一个要看这个节点,第二个要看这个节点跟别人怎么关联起来,如果你去看(英文)的理论,他不会把点割裂开来。对我们来说确实你跟一个人的关联程度,以及这个人他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共同去决定了你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这个确确实实不能分割开来的,可能你跟一个人是一天到晚打电话,可能你就整天黏在一起,他可能是个好人,你们怎么样都无所谓,如果他是个坏人,就分很多种情况了,更细的我们可以线下交流。 至于你说的团伙欺诈跟知识图谱不是一种冲击,其实我们是用知识图谱这个方式是来去把团伙欺诈去找出来,其实他是一个技术和他怎么去应用的一个关系,或者说是有团伙欺诈以后我们的知识图谱其实才能构建的比较完善,如果你光把人和人的关系掌握出来,那么大的一个图在里面,什么团伙欺诈其实你都没找到过,那么你其实是很难下手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团伙欺诈我们不断去找这样的案例出来图谱是有完善作用的。再往细,我们之后可以线下加个微信再聊一聊,因为我觉得可能再往细的聊就真的太耽误大家时间了。 尹振涛: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52
王广宇谈金融科技:应由市场主导创新
王广宇谈金融科技:应由市场主导创新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王广宇:谢谢大家,首先向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的召开表示感谢。我有一个小的身份是刘勇的同事,是研究院的副理事长。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其实上午的会我也看了看这些嘉宾的演讲主题,金融科技从今年开始,应该说从去年开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今年我们选择的内容是按照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科技,金融科技之所以成为一个热词,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说今天技术的演变,今天商业形态的变化,创新公司的出现使得各个领域看到在银行端,在保险、在证券出现了很多创新的业态,这是个共性。反过来我自己是在研究供给侧的,他也存在非常客观的需求问题,这个需求问题是我们今天金融市场广泛存在的客观需求没法得到满足的,而这些难题包括当前的需求侧得到很好的满足,包括资金的脱虚入实的问题,包括我们今天面对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周期叠加的问题,解决一些难题,所以这个领域才变得这么火热。 我们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来体会一下,刚才宋华老师始终在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差不多有一亿个市场,有三千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事情大家有感性的体会,如果回到我们身边来看,我们整个中关村差不多有一万家拿到国家高新资质的企业有一万家,在境外上市的有小五百家上市公司,意味着还有9500家国高新标准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不是上市公司也不是大型企业,我们初步做了调查,我们的看法即使是在中关村,在拿到国高新标准的高新企业起码还有50%-60%没有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这是今天面对的现实,因为我们有这个团队正好在中关村区域来做投贷联动,在帮助中小企业做融资,所以我们不光是统计数据,也有市场调查,我想这个问题严重到了连中关村这样创新为主的示范区域,连它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都拿不到银行支持,我们怎么样指望那些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拿到更多的金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中国并不是金融极其发达才需要金融科技,是因为中国本身是金融落后的国家,是因为金融足够落后所以我们才需要金融科技来去弥补。 两个礼拜以前我正好出差去香港,因为我们香港公司同事说,大概一个多月前跟我谈说银行要来见你,我说就去吧,我大概在香港很大的银行待了半天的时间,因为香港有个银行叫KIC,我看了看他们今天在处理业务和调查信息这样相对知识非常落后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国内银行还是挺好的,因为香港银行一上午给了我十来份文件,我要签几十个名,好多文件我有的有空去看一看,有的也没有空去看,花了整整一上午时间去做这个事情,我想香港金融服务应该是最先进的服务体系,但是反过来是最落后的服务体系。相反香港也有很多的创新,比如阿里在上周推出来了全球跨境汇款平台,他相当有20万个菲佣,这些人每个月赚了钱要汇回他们老家去,他们通过支付宝(香港),他们和菲律宾的一家支付公司两家合作,可以做到7×24小时完成跨境汇款,所以当时我看到这个信息,我发现真的在普惠金融领域真正帮助了一些需要的人。 我想这两个问题举个例子,在传统银行里面金融科技的需求和在一些没有得到充分金融服务的市场金融需求,其实是我们今天都面对的,同样在北京这样一个金融极其发达,整个金融存量占了全国相当大的城市,我们看到那么多的金融机构,看到边街的银行,我们也同样看到那么多的中小企业,仍然有50%60%拿不到银行的贷款,这个市场空间摆在我们面前,其实今天真正到了一个时代,金融科技在催生和伴生新经济,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可能可以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更大程度的替代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这是我的看法。 特别是从当前来看,我想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能力超过了传统金融科技满足的需求,我甚至看到了一个我们专门研究金融学的教授他在讲的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一方面面对我们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在了解个性化,了解客户的需求,都在了解客户画像,都在帮助客户定制各种各样的产品,他说我作为一个相对来讲中产阶级的教授,当我有个性化需求的时候,因为我不太善于使用信用卡,我信用卡额度很低,一个月以前我去商场买家具的时候,发现我的信用卡额度不够,我给银行打电话要提高额度的时候,银行说我没有资格给你提高额度。我这里举的例子我想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中国经济在金融缓慢增长中高速发展阶段,大家都认为消费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没有办法很好的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举个例子国内的信用卡,尽管信用卡这个市场已经是红海市场,事实上来看今天的信用卡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增长力信用卡,放眼到中国来讲我们14亿的市场信用卡的空间还是非常大,为什么传统银行不能在新型消费场景利用科技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做一些事情,我想更多的受制于他们对市场的理解,他们对商业模式的应用,这个点上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做。 在我们理解中间,我其实引用这张图,我记得大概几个月前我在刘勇院长的报告中间看到这张图,他从金融资产的角度把它定义成从基础设施到资产,到对接到场景,我没有动他的信息,反过来我在讲我们的一些例子,今天整个金融科技的业务细分可以反过来细分成什么呢?细分成业务产品、资本市场,我们看到所有类型的金融科技业务,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可以去替代银行的存款、贷款,可以替代银行的结算服务,中间服务,可以替代证券化的产品,可以替代保险的产品,本质上他是一种金融产品,但是金融服务是金融产品,他是归口在这个类型,我也特别认可宋华教授一句话,就是让金融归金融,很大程度上金融产品有足够强的金融属性,在监管机构来看即使金融科技产品,如果你用的是金融产品,你也要在种种框架下接受监管,否则不公平。为什么一些银行向用户放贷款的时候,他要提供8%的充足的资本,而一些科技公司可以没有任何资本向用户放款,这是不公平的。 当然还有一个领域也是今天市场上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就是资本市场相关的,特别是跟投资融资有关的,比如我们今天讨论的众筹,这本身是非常好的补充权益资本的工具,但是资本市场金融科技使用范畴这又是新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样解决众筹跟投资者保护,跟公司的非法集资之间的关系,甚至我们在研究公有链的情况下,在研究代币,在想着怎么样面对众筹面子投资的产品,这个领域有些新的业务方向,比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采取做智能投顾,改变我们传统的投资模型,资本市场这个领域里面应用空间会非常大。有两个领域相对传统,但是我认为这两个领域里面的业务也更规范一些,也可能会成为金融科技里面优等生,一个就是支付清算,毫无疑问中国的支付清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发达的一个产业,所以不管是第三方的支付,线上线下和其他支付整体的环境在全世界应该是非常好的。 最后一个就是基础服务,包括我们看到的征信,还有IT服务还有大数据,还有云这样一些基础服务,这也是金融科技非常迫切的需求,所以我想从我们作为投资者来看,我们看到金融科技这四个领域,正好刘院长研究的金融科技的主要业务重叠在一起,我也觉得其实每个金融科技业界的实践者去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跟我们哪个领域融合,如果你是做科技,怎么样用科技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模型,做的越来越好,如果你是做金融,怎么样在可以做的监管体系拥抱监管,让自己做的更长久更安全。 金融科技在2020年之前,大家认为它的整个增长比例都还会在30%-40%,所谓这张图是国内的研究机构做的,他们认为整个增长机构仍然会维持在30%-40%之间,同样在支付,在信贷这些领域还会有更强的渗透率,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也跟大家很坦诚的讲,整个2017年到2018年金融科技是投资业界非常热捧的一个领域,但是大家也要清晰的看到,有的时候风险投资不仅能捧红一个行业,也能扼杀一个行业。我们需要对这个行业更深刻的理解,谨慎一点,否则会起到反面的事件。 最后用一点时间在汇报一下,除了传统的风险投资之外,我们自己在产业整合方面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叫华软科技,正在转型做金融科技,我们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集中做三件业务,第一个业务是云化IT,基于云的分布式的银行系统,其次我们聚焦供应链管理,我们也使用我们的IT能力,使用我们的数据能力,包括我们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做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第三个,我们也在做支付和投资的持牌支付公司,他们对中小微企业的支付能力,在整个行业的领先。 我们自己定的战略是我们把自己叫做核心能力,极简驱动,所以我们认为金融这个事情对于中国消费者,或者中小企业来讲我们很长时间被神化,其实也蛮简单的,不要把它太复杂,金融整个就是服务,在这个服务过程中资金的提供方,服务的需求方,在合规的业务流程中完成交易,其实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努力的去推动我们战略研究在使用供应链、开发智能领域,我们推动金融科技平台技术方面,尤其是开源的技术联盟,称之为简码,然后我们推出新一代的华软科技的战略。 刚才教授讲到了我们对区块链,确实公有链、私有链特别是联盟链做了非常大的研究,区块链的应用怎么样解决对权限问题,数据有限的公开,能够满足监管和安全的需求,最后能够形成标准,和大家去协作。我们主要的客户是银行的需求,实际上他们要去部署联盟链非常难,有非常多的挑战。我们开发了一个简易的平台,针对金融进入中小企业,对智能合约、商品处理、电子存证这样一些服务,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并在同一个链上,让数字真实不可篡改,形成一个智能合约,体现在区块链所许的各方去提取。我们在这中间服务第三方机构,核心企业不管他是核心上游客户还是下游供应商,第三方企业可以介入在这个平台里面,其次可以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介入这个平台,我们也邀请了很多金融服务、第三方,包括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参与到供应链链条中,加入到我们这个平台中间来,简便的优势就是相对简单的灵活的部署,们采取了一些最安全的保证,形成智能合约,最终希望我们的产品跨区块链业务集成,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使用简练,让每个客户金融和融资变得更简单,欢迎大家有兴趣关心和关注。 华软资本所做的事情,我们在过去十年之内专注的投新实体企业,我们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文化健康这个领域差不多已经投了小一百家企业,我们知识产权这个体系差不多服务了两三百家中小公司,所以特别期待金融科技领域更多的创新性企业出现,更多的小企业能够变得更大,大企业能够变成真正的独角兽,也祝福在座的各位业务发展的更好,事业更顺利,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51
人大教授宋华: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人大教授宋华: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供应链金融专家宋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就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进行分享,刚才来晚了一点,但是听到前面这一场很多嘉宾对于风控和反欺诈的一些精采的观点,也很受启发。 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一个话题是系统供应链金融创新,我们谈供应链金融一定是要结合我们的业务来看金融,以及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以及金融科技,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给各位分享一下。 具体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因为供应链金融是从去年84号文以后,大家对供应链金融非常火,但是我想还是需要去静静的思考对供应链金融本质的理解。第二个,我想讲一讲就是关于供应链金融目前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今天的供应链金融有哪些不同的场景,所以我非常同意上一个论坛里面有一位嘉宾讲的一句话,就是任何的金融科技一定要结合场景,没有场景的金融科技全是胡说八道,所以一定是在场景基础上去谈我们的金融科技,去谈我们的风险管理,否则都不会长远。第三个,我想给各位分享一下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位问题,金融科技到底在我们供应链金融里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应该去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一个,我想谈一谈关于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其实不同于消费金融,跟我们今天很多大家讲的话题不完全一样的一个特点,他一定是B2B,他是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我们的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实现什么呢?用物流,用我们的贸易流来拉动我们的金融,反过头来用金融流再来优化我们的产业过程,所以这么一个构成才是叫供应链金融,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真正的产业运营,没有真正的贸易过程、物流过程和信息的过程金融不存在,所以金融一定是基于产业基础上所产生的一个话题。怎么理解今天的供应链金融,我想还是提我们这个观点,任何的金融都是一座天平,谁要忽略了这个天平恐怕这个金融很难做成,这个天平的底座是什么?一定是风险管理控制,而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又在哪?又一定是我们能把握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因为大家知道供应链涉及到了很多的企业,也涉及到了很多的业务,也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任何主体,任何环节,任何活动信息的缺失都是一场灾难,所以实际上供应链金融里面风控非常复杂,只有把这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把握了,才能打造出金融的柱子,这个柱子是什么?是信用,因为金融说到底是风险估值与信用,一旦我们信用丧失了整个金融都不复存在,而金融两端是什么呢?一端是资金一段是资产,实际上我们今天的金融要思考一个问题,刚才也在谈这个问题,我们要画像,这个画像画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值得去考虑的,因为实际上有很多我们今天最缺乏的问题是在哪?主要是企业经营的业务、产品竞争力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优质的资产,哪怕你再怎么画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他一端装着资金一端装着资产,关键是他的资产是不是优质,一旦你的金融和优质资产结合了,当然他的风险是较低的,但是相反如果资产本身是有问题的,我相信就肯定控不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基于产业的过程,把金融能够有效的导入到产业中去,又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去考量的问题。 因为我想跟大家讲供应链金融为什么会存在,原因很简单,供应链金融跟消费金融不一样,消费金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据来刻画一个个体的画像,但是产业不是,产业的画像一定是在产业运营中表现的,如果他嵌入不在一个供应链中,你的画像是画不出来的,我也经常讲如果用对产业企业,用所谓的网络爬虫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不可能,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他所在的产业上下游,比如说养殖核心企业新希望六和如何做供应链金融呢?实际上我们今天的很多东西是卖给中小企业的,可是大家想想这种以农户为代表的这样一种养殖户,实际上我们的画像是画不出来的,你要画他的个体像你根本画不出来,为什么?第一他没有财务报表,第二他没有任何可以用的资产,所以一定是什么?一定是要嵌入在业务上,怎么嵌入呢?他们首先提出了一点,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旁边就是技术服务站,如果你缺资金了,你愿不愿意加入到我们的供应链,跟我发生业务往来,如果愿意他们采用三个渠道来控制风险,第一个,首先商业银行作为初步的征信,但是我也告诉大家商业银行的征信没用,因为商业银行的征信他覆盖不了我们的屌丝,因为他没有财务报告,也没有什么资产,日常的经营活动你也不能从网上找到。最紧要的控制是两个,第一个是担保,因为担保是跟当地的人合作,当地的人最了解当地的情况。第二个就是技术服务站,技术服务站天天跟农户打交道,农户的情况,农户家庭状态他是最了解的,因为他一天到晚日常发生业务,一旦通过之后要签两个协议,一个委托担保,一个棚舍抵押协议,在这个基础上一旦你缺资金我给你融信用,什么叫融信用呢?因为你养殖需要良种,你必须是用我的良种,你需要饲料你必须用我经营的饲料,你需要兽药你必须用我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兽药,实际上大家发现他没有给养殖户钱,他实际上融的是信用,这种做法我也经常讲他是对的,如果你真的把真金白银借给了养殖户,很有可能他会拿你的钱去炒股,因为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契约精神太差了,甚至到什么程度呢?屠宰以后这个肉定向供应给他的肉质加工企业,从而形成整个产业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想像,资金是安全的,因为实际上是以生产要素来代表的一种资金融通,而且整个供应链是闭环的供应链,所以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所以说到这儿就有一个问题了,大家注意了供应链金融是为了优化我们上下游的资金流,能够把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够让我们的流动性增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这点大家一定要明确。 第二,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涉及到上下游和金融机构,而是产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一旦多方合作的供应链体系没有建成,我们的金融很难保证安全,还有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资金流动、更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动的共同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流非常重要。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产业跟金融结合,更是生态的结合,也是金融科技所推动的变革与创新,当然这个变革创新是什么,等会儿我会给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个观点。 基于此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的场景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所以我倒是经常建议,特别是我们做金融的,一旦你们要去做供应链金融,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研究产业,如果不把产业吃透,你的金融根本进不去,所以我们今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就是产业说产业的话,金融说金融的话,这个很麻烦,就是金融的人没有产业的概念,这个产业的人不知道金融是一个什么状态,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深的一个沟壑,他是这么一个状态。实际上看我们中国今天的供应链金融,用我的话讲产生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叫1.0的银行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这个我多次讲到,银行单纯做的所谓的反向保理,动产质押在这个时代做不了,为什么?因为不管你怎么画像你的风险都控制不了,实际上今天中国供应链金融从单纯的银行来推动的这种供应链金融,逐步逐步走向了2.0甚至3.0,2.0是什么?就是供应链金融这个推动者是谁呢?是我们产业的龙头企业,就是基于他自身的供应链的体系,结合外部的金融机构来为自己的上下游,来加速他的现金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看中的是流动性,你的商业贸易是怎么流动的,你的物是怎么流动的,他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这个我把它称之为叫2.0。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最近接触一个企业的例子,欧普的供应链金融,欧普照明的,大家知道欧普照明作为一个企业,他有大量的供应商也有大量的经销商,实际上我们的上下游是缺资金的,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把上下游的资金问题能解决,一定是什么?一定是建立在我们对义务的深刻理解和客户供应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迄今为止欧普照明做了两个很重要的经营业务,一个是对经销商的信用贷,第二个是对供应商的金融产品,为什么会做经销商的信用贷,我们回归到欧普的经销商,欧普的经销商大概有三千多个经销商,其中能够把他称之为叫核心经销商的大概就是加上核心一类二类的,大概无外乎就是一千多家,实际上他真正的核心供应商50家,这50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2013-2015年他的连续三年销售额是在500万以上,他是一种成长性的,而且一类的大概是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销售额是200万到500万,二类大概是30万到200万,实际上大家知道,经销商是在帮我们经营产品,这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他的品类覆盖度是什么样的,他的成长性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做风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关于风险控制的维度问题他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上他的掉队率是多少呢?大概2014年较2013年他的合作客户,我讲这三类合作客户的掉队率大概是千分之4.3,什么叫掉队率,就是这一年当中由于他能力弱被排到了这三类经销商之外,就是千分之4.3,2015年到2016年是千分之6.3,意味着这三类客户相对稳定,而且他的能力也非常清楚,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做金融,他的风险可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结合了青岛银行和青岛城楼做了对经销商的信用贷,解决下游企业采购欧普商品时的资金问题。 另外是供应商,我们今天供应商也是缺资金,他们最近也是做了这么一个状态,基于对供应商的能力,供应商对他之间供货的稳定性、及时性等等,在义务把握的数据基础上做了一个分层,在这个分层上提供了这么一个产品,供应链金融的一个产品,这个做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大大的改进了优化产业的供应链过程,因为原来我们供应链是什么?要形成订单,订单下放给供应商以后要货物运输,运输以后要开发票,开发票以后有一个帐期最后付款,这么做以后整个从货物形成订单以后就已经开始资金流动,大大缩短这个方面,无论是对欧普照明还是上游都有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核心企业的,利用自己的业务运营来为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他的基础是什么?一定是对业务的把握,但是问题是这种2.0的金融实际上在今天走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为什么呢?第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龙头企业,第二个金融只能汇集到一级供应商和一级客户,我们无法对多级供应链进行穿透,换句话说跟龙头企业做供应的供应商未必需要融资,但并不代表供应商的供应商不缺钱,并不代表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不缺资金,同样客户的客户的客户也许他缺钱,所以因此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供应链走到今天之后他遇到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出现了平台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平台化场景,第一个是产业生态平台化,他的特点是通过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产业集群形成协同的运营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 第二种是技术生态平台化,就是建立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的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帮助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降低我们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一种。 第三种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是我的一个畅想,就是金融生态平台,什么概念呢?就是通过多金融机构的产品充分协同和合作,全程服务产业,完全实现全方位的产融结合,我最近讲的一个概念,供应链金融做到后来一定会催生出什么?催生出金融供应链。大家注意,供应链金融和金融供应链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由于时间问题我简单说一下,比如说产业生态这个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宝武推动的欧冶云商,这是大宗物资的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他是集从原材料的采购和钢材销售的云购云集,建了这么一个平台。另外大宗物资一定涉及到仓,因为这个仓一旦管不好,大宗物资的风险是很难去把握的,所以上个月我去张家港开会的时候,我去张家港保税区,几个原油的企业跟我讲,当他们进口的原油如果一旦进入不了大型国有企业的库,宁可花多少万美金让在海上漂也不让这个油进库,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风险太大了,大在什么地方呢?还不仅仅是别人偷你的油,最可恨的是在原油里面注水,所以大宗物资一旦管不起仓,你讲所有画像都是骗人的,所以他一定保证仓要安全,这就是他的仓帮,仓帮运帮一旦建立起来之后,还有一个钢材流通过程中有大量的加工,加工企业不能协同整合的话,同样你的供应链也是缺的,所以他又建立起来工帮,最下游端就是建材,这个时候就是建帮,还有钢铁企业之间的互通,这是什么?这就是联邦。正是基于仓帮、工帮、运帮、联帮在这么一个大的平台下他们做了一个金融,他们叫绿融,比如他们跟长城汽车,基于他们长期的交易关系,受让了长城汽车上游的应收帐款给他做金融,如果没有建立起这么一个大的生态平台,你敢直接对你的客户的客户做金融吗?不可能,所以我想这是一种叫产业生态的供应链金融。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讲的,就是关于科技生态,科技生态我听到上一个论坛里面嘉宾都在讲大数据,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去讨论,我们要什么数据,就是关于数据源的问题,大家知道特别是在B2B当中,我始终认为靠一个网络爬虫的方法和其他各种间接性的方法来画像画不出来,或者你画的不全面,就像各位讲的,你可能看到左脸没有看到他的右脸,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这个时候的数据是什么?数据在今天变得异常火,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也是我最近合作的一个企业,叫微众税银,实际上我非常同意这么一个观念,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的数据一定是来自于最底层化的数据,是不能有任何修饰的数据在这里面,比如说我们的税,所以我前一阵子在讲我们中国政府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太好,但是唯有一个地方我们比国外做的最伟大的一项,就是金税三期工程和金税四期工程,因为税所带来的财务比他给银行交的财务报表,数据更为真实,甚至为了偷税漏税我们还会把这个财务报表往下了报,所以这是保守数据,所以只有来自于工商来自于税务来自于其他这些,当我们把这个数据多维度进行刻画的时候,这个数据就有可能帮助我们的银行有效的风控体系,因为实际上我们今天银行的风控一塌糊涂,他的风控模型是根本不能够符合我们产业的要求,所以我们的金融科技公司能不能帮助银行去优化和改善他的风控体系,这个变得异常重要,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我就不讲了。 还有一个平台,我也简单讲一下,就是关于金融供应链的问题,什么叫金融供应链,就是一定要结合产业供应链的特点来提供整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使得金融活动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基金,我们的信托,我们的保险,我们的保理,我们的理财,我们的券商能不能够充分协同,来个完整的系统化服务于全产业链,当然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做到,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分业经营,每个人都是一个烟囱,做投资的就是做投资,做基金的就是做基金的,做信托的就是做信托,他们没有打破我们经营之间的壁垒,这个我想将来一定是我们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三个场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位问题,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要怎么做,首先要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在哪,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在数字平台里面,我们尚未建立面向整合供应链业务的数字仓库,没有整合前台的运营数据和后台的管理数据,没有建立面向业务的管理分析型应用,这是现实,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每一个企业都有数据,每一个分公司都有数据,每一个部门都有数据,每一个政府管理部门也有数据,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从来不通,所以我前一阵有一篇文章是讲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有大无厚,我们的数据没有充分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金融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是受阻碍的。 第二个,就是在技术平台片面强调甚至神化了技术的作用,而缺乏了探索技术赋能功能,这个实际上我也多次讲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很多金融科技的论坛,我就发现有些论坛的嘉宾用我的话讲叫神吹,一上来把技术渲染的如此之炫,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场景在哪,没有说出来,比如说区块链,今天每一个论坛都充斥着区块链,但是基本上90%讲区块链都是一帮神吹的人,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上台首先讲的话是去中心化,我告诉大家胡说八道,去中心化他们就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区块链有三种类型的链,第一个公有链,公有链的代表是币,比特币,比特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这种区块链的确强调的是公平,他的的确确是去中心化的,是这么一个状态。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私有链,私有链实际上没有意义,自己玩自己,技术的边际收益很低。第三个链就是联盟链,供应链金融属于典型的联盟链,他不是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他是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所以这种区块链的运用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公平,它是在于效率,所以在这个基础上,B2B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最大的障碍在什么地方?是共识机制,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共识机制还不是技术共识,技术共识特别容易实现,关键是业务共识,如果连一个基本的业务共识都做不到,第二个问题就解决不了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解决不了,分布式计帐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说这帮讲区块链的人一帮神吹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探索过这个背后的东西,就是他的应用场景在什么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区块链本身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它资本化。 第三个,我觉得最主要的跟刚才讲的第二个问题有关系,就是我们的数据质量和业务标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连电子订单,电子仓单、电子税单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了,你说什么区块链没用,这需要去打造,我还是想讲一句话,就是靠供应链真正拥有数据,没有供应链你就没有数据。第二个,靠金融科技拥有真正的数据,这是我想说的这是目前我们在运用金融科技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个我想讲一个问题,怎么定位。讲两句话,第一个我们不是信用的创造者,信用的创造者是产业,我们是信用的传递者,换句话说通过金融科技让信用更为透明来传递信用,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不是信用的创造者。 第二个,我们不是资金的提供方,我们是资金的促进方,我们今天有一帮人直接开始插手做借贷,这是违规违法行为,金融就是金融,产业就是产业,金融科技就是金融科技,所以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资金的促进者,就是通过我们的金融科技,让投资者了解和管理风险,从而促进资金的流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没有时间讲了,比如说我们今天发行很多供应链的ABS,可是我们知不知道每一个ABS背后的真实市场,很难,真的很难,导致于我们今天发ABS主要看什么?第一看主体性,看是谁发的,是万科发的还是京东发的,我只有相信京东或者相信万科,第二个他们这种企业怎么使自己的信用展现、提升,通过分层证券化,就是自己来兜自己,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每一个ABS背后的情况,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金融科技能够渗透到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很难,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我还是围绕我的资产和资金来讲,资产端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底层交互客观化,物物交互与人物交互的客观反应,大家画一个人的画像永远是画不出来的,因为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很多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他们的画像一定是基于人的画像,第二个是基于大数原理,就是我的违约率多少我能不能覆盖,我告诉大家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不可靠,你不管用什么模型都算不出来,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中国的风险控制一定要渗透到物,就是他做的这个业务,他做的这个商品之间的过程,就是物物的信用,用物物的信用来反应人物的信用,这个企业做的业务状态再去推演到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所以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具体我不讲了。 第二个就是业务末端的自治化。资金端要去实现的两个,第一个债项结构客观化,第二个主体信用自治化。业务和资产真实性背景之间的交叉校核,也就实现订单、运单、仓单与应收帐款的动态匹配。第二个主体信用自治化,客观来反应主体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去建立一个融合化的金融科技体系,所以我为什么刚才在批判今天神化技术,其实单一的技术不可能服务于我们的场景,他一定是什么?他是一种融合化的,光是单一的AI也解决不了我们产业当中所有问题,没有场景的编故事都是骗人的。首先一定是资产端的问题,包括我们的电子运单、电子箱单、电子仓单,这个时候有可能会用到AI各种技术,然后再加上区块链等等整体的技术包,才能够产生我们整体的金融科技应该发展的道路。我最近提的一个概念,金融科技一定是多层框架,它有好多层,每一层都要搭起来,最基础的感知层,第二层数据层,第三层就是计算层,第四层单据和订单层,最后迭代成供应链金融,这个层一定要搭好,当然我们的金融科技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制度问题,这个我也不多讲了,以前我也经常讲,中国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制度环境极其糟糕,在一个糟糕的制度环境下你的画像画不出来,比如说我经常讲,我最近强烈呼吁我们的政府真正关心一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要一天到晚把这个口号停留在文件上,做一点实事,什么实事,比如说1998年英国专门制订了一个中小企业延迟支付,什么概念呢?大企业欠供应商微小企业的帐期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月,如果超过三个月就要付年化加基准利率,基准利率0.24,这个利率够高的,不仅如此到2014年他们修正了法律,不仅英国整个欧盟都有法律,包括加拿大、新西兰都有法律。还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动产融资,动产融资为什么现在不敢做?在美国发生恶意抢货五百美金都属于刑事案,在中国把它定义为经济纠纷,所以你们想一想这种制度环境,我们怎么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所以这也是我强烈的呼吁,这个体系我把它叫做协调化金融环境生态,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去实现的目标。 以上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50
论坛实录|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
论坛实录|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北京瓴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CPO)贾旭东,旷视科技(Face++) 副总裁敖翔,融360首席风控官叶梦舟,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因果树创始合伙人鲁嫚出席并参与“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主题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鲁嫚:大家好,我是因果树的鲁嫚,非常荣幸能够担任论坛上的主持人,能与台上的各位嘉宾一起交流互动学习,应该说我们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一个智能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跟我们身边各种场景相结合,从交通到各个维度,大数据人工智能跟金融结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尤其金融领域的风控又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五位嘉宾,期待一会儿他们能够充分的发表他们的观点,我想请我们所有台下的嘉宾把掌声先送给我们嘉宾,鼓励他们一下。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话题会有几个维度,首先请几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陈道富:我是陈道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每次参加金融科技方面的论坛我都忐忑不安,担心有一些科技的名词我听不懂,别人问我,我不知道说什么,一直都是以学习的心态来参加会议。 今天讲到了要把金融科技或者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跟风控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对金融来说是最核心的领域。金融风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大数据和人工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金融风险风控发挥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不一定完全能替代传统的功能,在实现大家期待的这些功能过程中,它可能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又是什么,这都引发我的兴趣的话题,我自己觉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用到一般的传统金融机构方法中,金融风控更有效率,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多类型的数据形成更及时、更有效率或者说更加理性的一些做法,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所以我觉得一开始要两方面看,既要发挥大数据在人工智能风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在解决风险控制方面所有的人类所要面临的困境。 鲁嫚:陈所长非常的谦虚,而且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话题,我们还有哪些风险要注意规避,同时也有请贾总介绍一下。 贾旭东:大家好,我是北京瓴岳科技的贾旭东,让我介绍公司有点困难,因为我们不是一家擅长介绍自己的一家企业,所以在座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哪家科技公司,瓴岳科技是在2015年9月份成立的,我们按照网贷之家的交易量排名,大概能够排到全国的15名、16名。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风控技术全部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所以金融科技怎么能够助力风控,我们非常有自己的感触,我们主要是依托自己的金融实力,也和很多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深入的合作,我们能够使得所有的风控体系全部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看到了它确实可以对金融风控产生非常实际,并且有意义的的作用。然后我们也因为这些事情尝到了甜头。 鲁嫚:谢谢旭东总,下面有请敖翔总。 敖翔:大家好,我叫敖翔,来自于旷视科技,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face++,face++作为以视觉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跟风控有什么关系?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很多数据都是为风控建立的,比如说我们参与了在安防领域的产品线。比如说我们会给各个主机厂商提供安全,落到我自己这块最主要的业务就是face ID在线声音和人脸识别的产品,其实就是跟在座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相关的产品,特别是通过验证用户的设置,人脸识别完成在线交易身份欺诈风险的工作,这也是一种风控,我想face++成立我们就是跟各种风控紧密结合。 鲁嫚:好,敖总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分享,下面有请叶总。 叶梦舟:首先很感谢主办方对我的邀请,然后感谢主持人。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我是融360的首席风控官叶梦舟,我们融360是金融产品的平台,我们是2011年成立,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把自己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垂直搜索引擎,当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有信贷需求的时候,他会到我们平台来搜索不同的贷款产品,我们可以用大数据和我们的风控能力去为消费者和金融产品进行精准的匹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这个推给消费者,同时我们也会为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所有的用户画像,来帮助金融机构对用户的风险进行辨别,然后做出正确精准的风险流测。今天我们的议题是科技和技术在智能风控中的作用,我认为智能风控的根本就是在于技术,换句话说智能风控本质上的理念或者说本质上的运转模式,他的基本方式也是不变的,只不过他是用大数据来驱动。其实刚才演讲嘉宾也讲了智能风控会带来很大的变革,我个人认为金融机构对于人群,或者说有信贷需求人群的覆盖,怎么讲呢?第一是说我突破了第一轮的限制,金融机构现在的客群,可能之前我需要面签的环节才能够保证我放心的把这笔款贷出去,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我可以远程来做这件事情,我突破了我的网点限制,这个大大的拟声我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我的运营成本,同时能够保证为我现有的用户提供非常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第二个是说我对于人群的扩展,我可以从0-1刚才说的有三亿人有征信,剩下的没有征信这些人,银行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他以前是覆盖不到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用所有的这些社交属性,他的行为模式,他的消费行为等等的,还有运营商的一些行为和他所有的生活习惯相关的数据对这个人进行精准的画像,从而能够保证到金融机构能够覆盖到这群人,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信贷服务。 第二,我刚才说的时效性,智能风控的几个属性,他是数据化的、实时性的和自动化的,这会大大提高每一笔信贷交易的效率,可以让它做到秒级。 第三,前瞻性,因为在这之前人工智能没有被广泛运用的时候大部分是靠经验,人的经验他只能是来自于历史,他没有办法预料到还没有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但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突破了这样一个历史的限制,可以做到我们对风险实践的前瞻。 第四,精准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融360做的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精准的去连接钱和人,把消费者他的信贷需求通过一个最精准的信贷产品的匹配,来满足他的需求,谢谢! 鲁嫚:谢谢叶总,叶总讲的非常丰富,其实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我们谈到了智能风控这个话题和在座各位都息息相关,您未来贷款的额度等等都和金融风控非常相关的,所以今天的话题大家好好听一听,有请薛总。 薛洪言:大家好,我是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的薛洪言,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们苏宁金融研究院可能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专注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企业客户,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同时也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之一,我们有几十万人,我们是专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研究,我们苏宁金融是定位于金融科技驱动的O2O企业,我觉得在各个业务线上能体会到金融科技的意义和价值,金融科技在智能风控领域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科技本身并不是风控,科技不等于风控,但是科技的确是加速了风控模型的进化速度,同时他也大大的拓宽了风控的边界,这个怎么理解呢?其实加快了进化速度很容易理解,因为他模型的迭代速度和搜集处理的速度跟原来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其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他拓宽了风控的边界,因为我们知道金融科技首先改变的是数据边界发生变化,因为我们原来金融机构他在做风控的时候,除了我们要要求去提供一些记录以外我们要去查央行征信,央行征信现在有四亿人群覆盖,三年前有三亿人群覆盖,现在随着金融科技进来,数据的范围边界拓宽了,我们现在不仅仅有征信的数据,我们还有其他的社交数据,你的购物数据,你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地理位置的数据、设备数据等等,随着这些数据的进来,其实风控可以去给个人进行信用评分的,就是说这个人群,从原来的三亿人四亿人,现在可以拓宽到七亿人、九亿人、十亿人的鉴别,随着人群的拓宽,其实消费金融这个业务,他的业务种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金融科技普及之前,其实很多的业务品质他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我们说信用卡余额代偿的场景,可能在原来的金融机构看来,这类客户肯定是连信用卡帐单都无法正常偿还,肯定不是特别优质的用户,我觉得这个场景可能就是很难被传统金融机构所接受,但是其实互联网金融机构包括信贷平台他们做这块,包括要取得其他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等等的,现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他们所拓展的很多的业务品类,其实都是借助于科技的进步才使得业务可持续,所以我觉得从这方面去看,金融科技把风险的边界拓宽了,他把金融业务的边界也拓宽了,他把金融业务服务的深度也有了质的改变,所以说我们再去看金融科技,我觉得我们回顾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来看金融科技。 鲁嫚:谢谢薛总,接下来我们会抛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点长,首先问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手段为金融风控带来哪些影响,第二个是重构哪些金融风控的场景,再有带来哪些金融风控的产品创新,其实问了几个,一个是影响场景和创新,请几位嘉宾分别来谈一谈,谁想先聊一聊也可以谈一谈。 陈道富:刚才陈教授、杨总都从区块链、人工智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东西,它对金融风控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金融的风险和管理,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整个理论,其实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是颠覆式的改变,是它带来几个变化,主要是基于他数据基础和他的人工智能,所以我觉得他的影响可能就在他的数据处理的广度、类型和他的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可能给风险技术带来一些边际上的影响,目前为什么说是边际上的影响?他收集的数据比我们传统收集数据的范围更广一些,所以原来我们的数据模型和风险管理没有觉知到的情况,我们现在数据收集会把触角伸到那去了,所以他感知的范围多了一些,这在风险管理上面涉及到可以感知更多范围更多领域的数据,这是他比较好的地方。 第二个,他借助人工智能去寻找这些数据背后所反应的一些人的行为模式,甚至从这些历史上的行为去寻找可能对风险管理帮助带有惯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可以对这种风险进行提前一些甄别、选择,然后管理,这个可能借助大数据和计算能力。 第三个,就是因为他是数据,用机器的算法来驱动的,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对情绪的影响,他也会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认知偏差,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认知偏差其实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人的这种因素,既使是一些模型,他都带着人脸识别的认知,这种认知既使是用模型用数据他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的认知,甚至是认知偏差,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上很多的数据用计算机驱动交易,在危机的时候往往是周期性的,所以我觉得物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他可能有助于来纠正一些我们的认知偏差,但是超过一定的行为,他可能反而成为一种约束。 第四个,因为他的数据,他在包括区块链的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些比较透明,就是大家都看的见,比较及时的,所以他可以在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上可以做的原来信息不那么透明做的更好一些,当然我觉得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很多,他可能需要去面对的一些问题,包括这个过程他的风险管理,或者风险管控,他高度依赖于对实时数据的一种收集和反应,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说是把所有的行为放在一个聚光灯下来看所有行为,在这方面的提高你的履约成本,提高你的各种各样的信用风险,信用成本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使得所有的行为都暴露在这个聚光灯下,可能就会产生其他的一个行为,不完全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也会涉及到个人创造力的问题,也会涉及到社会能不能允许一些错误的发生,当然这个过程会继续改进,但是他会提出一些命题来,就是在风控的过程中对人的隐私,人的自主性、创造性构成的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他其实高度依赖于数据,数据这个过程他本身也会创造出他的风险,我们看到刚才我们的陈总也好杨总也好都讲到区块链的价值,区块链的价值这里面涉及到非常大的一块,技术人员对信用的理解和非技术人员对信用的理解,技术人员觉得这个数据到了计算机的世界里面,到了数据世界以后,我保证传递的过程中数据的稳定性可靠,实际上信用不仅仅是这一层的信用,他没解决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这个转化过程中要保证可靠,在传递过程中他能保证数据传递通过各种方法来保证他的安全性,但是怎么样来防止就是说包括能够有量子计算,或者计算能力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他可能有这些风险,所以我觉得他其实在违约上面其实通过提高你的这种创办成本,和提高你违约的成本来控制这个过程,来提高他的价值,我觉得他的这种理念其实还需要嫁接社会学上的理念,就是社会学对风险管理的手段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当然他这种数据本身内在的问题,数据他的安全性,一旦过度依赖数据,就会带来一大堆的在数据这个层面上他的真实性问题。当然模型也是存在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即使现在在试图在克服人的模型缺陷,但是人工智能需要的数据,他的及时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他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情景都可以低成本的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回应的,既使是人工智能在绝大部分的领域能够产生,他有他的行为模式,他们相互之间这种博弈过程也会形成社会模式的,这种模式是不是合理,就会带来另一个层面上的风险问题,所以我认为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金融风险这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他提供一种快速转化的一种可能,当然他也提出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当社会需要面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机器在人的自主响应的过程以后,他产生了一些新的风险,他在现实世界中,数据世界在转化的过程中这些风险需要一开始就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在更大的框架里面来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能够低成本所做的方面和他可能存在不是那种效应,存在比较高的方面,使得在风控应有能够更加有效。 鲁嫚:好,非常感谢陈所长,陈所长在给我们提一个醒,就是说大数据人工智能虽然很智能很有效,但同时它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其实也给我们提出来到底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够替代人,其实我觉得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可以把人从繁琐的低级的事情解脱出来,人可以做高维的事情,数据可以做低维的、繁荣的、复杂的事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再有谈到这个数据的确准确性来讲要有足够的数据量,谈到风控我通过每个人的行为数据,形成各种关联的分析,最后能够评价出,我知道B我也能够推导出来A的行为,你的数据量否足够的大,再有模型是否准确,当然模型准确也是需要通过我们数据不断的跑动来实现,再有数据是什么样的数据,是结构化的还是非结构化的,都给我们提出来一系列的想法和思考,非常好,感谢陈所长,有请下一位。 叶梦舟:我想用两个例子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之前我是在美国的花旗银行,北美全球零售业银行业务顾问首席战略顾问的决策,我们银行主要任务是跟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当时我们花旗银行遇到的痛点是说,我们有很多的存量的信贷用户,我们当时发了一款产品,大概是循环额度的产品,但是响应极低,就算有人用我们这个产品,他对这个产品的使用也非常低,所以可想而知我们是不盈利的,我们就跟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来合作,他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他就是用大数据,用征信局的数据来帮我们找出了我们所有这些存量用户中贷款意愿比较高,对于信贷产品响应率比较高的一部分客群,之前之所以没有找出来,是因为花旗银行百分之百依赖征信局的数据,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找出来,但是跟这个公司的合作,他通过大数据和通过分布式平台的计算能力和大量数据的存储能力,还有就是所有的先进算法和模型能力,帮我们找到,使我们盈利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例子,就是用大数据去驱动风控,因为这部分人是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 第二个例子实际上是说我2016年回到国内以后在融360这个平台,我们看到中国国内银行面对的普遍痛点,我说一个数字,2018年所有银行的发卡数量加起来是三亿张,刚才也说了我们征信覆盖三亿人,去掉老人,当然小孩子本身也没有被征信覆盖,去掉小孩,再去掉现在已经有一张或者多张信用卡的人,大家想三亿张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作为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帮助银行去找到新的客群,我们没必要去争三亿有征信的,我们可以从小孩入手,融360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就是把所有没有征信的这部分人,我们根据银行他的一个决策,如果说银行不是因为征信上的不良记录拒绝的这些人,而是说我无法判断,我们就把这些人来进行我们的一系列分析,从数据的采集开始,数据的采集主要就是我们会用爬虫的技术,还有我们设备指纹来对这个人的欺诈风险和他在运营商、电商各种消费行为,包括他社保公积金的缴纳行为等等,从这里面对这个人进行初步的风险判定,我同时平台也积累了大量的黑名单,我们也去抓取网络上的记录和司法相关的行为我们都会抓取到,来对人群进行初步的排查。后续,我们也接入了很多第三方的数据,接入标签类的数据我们可以来做一系列的探侦工程,探侦工程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对一些文本的分析和挖掘,另外就是去进行特诊的延伸。大家都知道其实底层的数据进来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是通过我们刚才说的特殊工程的技术去进行延伸以后,就赋予了这些数据生命和区分风险的能力,我们利用这些特征工程来进行建模,建模我们有机器的学习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我们会用比较传统的,或者说非深度学习的一些算法,比如说逻辑回归这样一些算法来对所有的特征维度来进行评估,同时会加入经验来进行学习。这个其实是最好去处理一些结构化的数据,或者说我本身就是可解释性比较强的数据,当然也有很多可解释性非常弱的数据,我们会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去申请信贷产品的时候,他从进入这个页面到他输入密码输入各项信息等等,他的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行为,他在页面停留的时长,他打字的速度,包括他打入的信息删除这样一个频次,都可以对这个人打上不同的标签,所有的标签集结起来我们就可以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判断不同的用户他的这种不同操作方式之间的关联,然后我们可以去捕捉到异常的行为,所以这个用户以一个欺诈的风险进行判别,这个是在算法层面。 同时我们有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能力,并且我们实时的进行数据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建模,我们能够在大量的小白用户中找到跟银行现有用户和风险等级完全一致的这样一个客群,他之所以银行之前不借钱给他,纯粹是因为没有征信记录,可能这个人刚刚从大学毕业,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他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这样的还款能力,所以通过做这件事情,我们能够极速的增长银行的客户规模和银行的发卡量。 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我相信大家也从中能够看到我们技术和大数据在智能风控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鲁嫚:非常感谢叶总通过两个事例让我们感受到新的客群获客的突破,以及在风控方面的思考,非常好。有请下一位。 敖翔:其实刚刚各位嘉宾讲到了,我也想强调这个例子,更看重一个弱关系,比如说刚才百度提到很多用户网页的模式,或者百度的贴吧发表的一些信息,所有这些很弱的信号,很弱的特征给关联起来,取得用户的完整画像,这个时代对数据的苛求是非常疯狂的,目的是要获得用户完整画像,帮助他们做决策。 我们是做基于视觉基于人脸识别,现在很多在线应用使用我们的刷脸身份验证来验证身份,我想说它除了能够帮助刷脸身份认证以外,他给了一个机会可以在线的看到我们用户,这其实是在帮你验证这个人之外额外的信息量在这儿的,这个人到现在为止,我想所有的信息用起来,这个信号信息是当前所有源泉都没有了。打个比方在我们客户里面说能帮我做件事情,他不想把钱借给那个人,但是你永远不会用别的渠道来做这件事情,或者说他的房子怎么样,他在室外还是室内,数据的维度,在未来在视觉信号中特别重要,因为他比较独特,所以你不可补充的第二点看时间。第三,他很符合我们像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的判断,这是我们对物种几万人甚至几千万人衍生出来的直觉,这个直觉在现在的时代其实是被掩盖的,所以我想识别信号能够从这个维度给更多不一样的弱信号、弱数据,我们现在做的一个研究,希望能够对更多这方面做的企业,告诉他们这方面的关系,这也是我个人对现代金融、现代科技里面从这个角度帮助达成。 鲁嫚:好,我们也知道人脸别在身份识别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有请旭东总。 贾旭东:说到科技怎么助力金融,因为我们是一家网贷信息中介,所以我们是有机会把整合科技去助力整合金融产业,所以从我们实际经验来讲,我们觉得科技和金融的助力主要有两个大方面,一方面是在用户体验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在风控方面。简单来说用户体验方面也有几点,第一点是让很多人之前借款是从不同的地方找,对于任何一个借款方来讲能借到钱是最核心的,在这之前我们只能对征信人群做授信,由于大数据的引入我们有可能对非征信的人群做授信,让他有可能借到钱,这是非常核心的改变。 第二个像叶总说的,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不用出门了,我相信大家都用过百度外卖,体会到不出门的快捷。以前去银行申请一张信用卡,银行会甩给你一张纸,你要拿手填,填完以后银行再录入进去再去做分析,现在如果你在银行申请借款的话,可能你完全只需要通过手机方式完成这个表单,而且这个表单非常简单,可能你填写也就需要三五分钟时间,还有一点全自动化,你什么时候需要钱可以自动去申请,你通过了,这个借款资金就拿到了。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天有个小伙他女朋友要过生日了,他马上要买礼物,工资又没有发,我以前只能打电话跟我哥们借个钱,现在他不需要这样了,现在躺在床上把几个表单填写完就可以等着钱到帐,科技对金融的助力方面在用户体验方面,让以前借不到钱的人可以借到钱,并且不用出门,在用户体验上面是非常大的提升。 在风控方面,其实刚才几位老师也都说到了,可以分析出每一个借款人他的社交行为,他在互联网上的交易情况,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这些行为一定会对全面认识一个借款人有帮助。 第二个是说传统金融我们大部分做的事情是总结历史规模,但是因为科技的原因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一个借款人现在这一刻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时间维度。 第三个,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人为的因素,随着机器引入以后所有的工作都是机器完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科技的引入是可以避免一些人工的存在。 最后一点,随着科技的引入让我们风控更有力,迭代更快,我们现在可以每周去迭代我们的模型。比如说刚才杨老师提到的,虽然可能机器解决了人的问题,但是又有谁来解决机器呢,这个是之后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鲁嫚:好的,感谢。大数据人工智能跟金融的结合,使得普惠金融、人人金融成为一种可能性,过去大家觉得金融离我们还稍微有点遥远,普通老百姓接触的频次没有那么高,但是因为发生了智能科技大家都能够,像刚才提到的躺在床上就可以实现一系列的金融方面的服务,再次感谢旭东总,有请薛总。 薛洪言:刚刚各位嘉宾都谈了科技融合助力金融,我接下来想谈一谈科技如何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共识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就是科技的发展以后,因为科技他背后其实是数据,他都是需要有数据的支撑,然后科技本身包括大规模风控的模型需要在实践中跟团伙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自身能力的提高,反应到最后,肯定这种能力这种资源对稀缺的数据会向少数的机构集中的。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现在七大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很重要的风险,其实七大团伙在跟一类平台相互斗争的过程中,一类平台积累的经验七大团伙也积累了自己的攻击能力,当七大团伙去降级去攻击二类平台三类平台的时候,二三类平台他们的风控顶不住,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结果他们会面临很大的损失,为了规避这种损失大家共同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共同的做法是借助第三方机构,金融科技机构的帮助,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独立机构去提供服务,我把我自己的经验给你服务,这个风控你可以依赖我来做,所以这个是随着七大风险的发展,很多机构他可能自身其实是搭载风控的能力越来越弱,因为他没有数据,没有那个经验,也没有那个时间、历史的维度和长度,最后这个东西可能集中在少数的机构里面,一旦这个行业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再去看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当他的科技外包给第三方的时候,这个时候金融跟本质是什么呢?还是科技吗?还是科技的话这个金融机构还叫金融机构吗?可能就不叫金融机构了,所以到某个发展阶段的时候,金融科技的本质可能要发生一些改变,是更低的资金成本还是说获客能力,还是说资产获取能力,那个时候可能风控本身,或者金融本身他的本质,他总是会发生一些改变的,这个可能是科技对金融,或者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他最终影响的一个很高级的阶段,最后金融改变了科技,科技也改变了金融的本质,这个会成为未来一个状态,谢谢! 鲁嫚:好,感谢薛总,其实薛总提到了跨界融合的问题,我们发现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点难度的,必须有新的技术接入,对于新的技术公司我们说是不是有了大数据,有了技术就能够实现很好的服务了,也不行,技术服务对场景的理解是否非常的透彻,这就提出来,如果你作为一个数据风控的技术公司,那么对于数据技术应用产品,尤其对于应用产品获客、客群的一系列理解也提供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一个所在的行业都要实现未来各种各样的跨界。 进入到第二个问题,如何建设先进的风控反欺诈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和反欺诈效果。我觉得各自的平台都会有各自非常独到的经验,请哪位可以分享一下。 叶梦舟:其实之前我也大概提到了几点关于反欺诈方面的手段和技术,我们融360反欺诈平台首先是多个维度或者多条线的体系,而不是一个模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同时他也不是说只有风控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他是所有部门一起做的事情。我们是以大数据驱动智能风控,所以数据采集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提到了我们用爬虫技术,我们从第三方获取的数据去采集所有的大数据,我们也会有特定工程,我们有很多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过程来做模型,但同时也会加入专家的判断和意见,也就是说我们会有反欺诈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基于我们历史经验的积累,是基于我们对特定的用户特征的理解来建立起来规则,来配合模型使用,同时我们也会有反欺诈运营的人员,反欺诈运营的人员主要是说对于用户的行为来进行监控。刚才我也提到了,我们对于异常监控是非常非常重视,在我们数据库里会对每个用户有个精准的画像,他的一些行为模式,他的行为轨迹,他的消费行为还有他的社交属性等等,但凡他在这些类别上出现一个超出他的寻常值,或者说超出所有用户平均值清,我们就会进行报警,当然我们在监控体系里要做到跟用户体验平衡的效果,也就是说用户不希望在进行消费的时候,或者在进行借贷的时候对数据做了手脚,所以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不展开说了。 还有反欺诈调研的团队,这个调研的团队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机器学习在反欺诈上的应用有一个最大的难点,我怎么样确定这个用户就是欺诈的用户,这个需要我做调研,去做定案我才能够得出结论,所以我们调研的团队主要就是对一些试点的用户来进行追踪追查,来最后认定这是不是一个欺诈,他是通过什么样的行为进入了我们的审批流程,而且还通过了流程,这个是调研环节。我们也有反欺诈的叫做研究的团队,什么意思呢?其实说一个很接地气的话,就说这个团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卧底,他会混迹于各种论坛,会去看这些欺诈人员他们最近讨论什么口子,这个是常话,口子什么意思呢?就是银行、金融机构政策的漏洞,一旦我们反欺诈的人员得到了口子的信息,他们就能够比较精准的判断将会有什么样的反欺诈行为出现,从而能够对这些反欺诈行为进行预警,提前控制。 我们反欺诈规则加上运营,加监控,加调研,加卧底,加上我们的模型,这一全套的体系就形成我们反欺诈核心的机制,但是我刚才也讲了反欺诈必须是一个闭环,所有的用户数据我们收集上来的用户数据在我们融360内部都是打通的,也就是说任何跟用户有交互的部门他都可以看到这个数据,从而对这个用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判断这个用户他从哪来到哪去,同时在他这个环节收集上的用户信息也会输入到他的系统,来保证其他部门,比如说客服接到了一个用户的电话,这个用户有可疑的行为,客服就会进入这个系统,催收人员就会看到,所以我们在内部打造的是一个无壁垒的,数据能够透明,保证持续流动的这样一个机制,才能够让反欺诈这件事情能做到天衣无缝。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完备的反馈机制,也就是说我们的政策、规则、模型实际上都是有漏洞的,它也有误伤,我们在每个环节的人员他都会对这个规则进行反馈,比如说催收,他在做失联调查的时候,尤其如果我们不定案的话,他就能够找到这个人是怎么混进来的,他是被我们哪个规则漏掉了,我们是不应该去加一规则,或者说是不是我们模型对他的评分是一个完全相反的评分,这说明我们模型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这样的反馈机制能够让我们的政策人员、风控人员拿到第一手的反馈和信息,从而对我们政策进行优化,完成我们的快速审批。 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反欺诈平台他必须是刚才所说的所有节点的一个融合,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行业的联盟,因为大家都说黑名单这个东西,黑名单一个是说内部数据的积累,还有一个就是行业数据的一个沉淀和分享,所以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尤其是对比像美国、欧洲一些反欺诈联盟的做法,我觉得国内在这方面还是比较空白的地带,也就是说我们怎么能够去团结所有的同业,去把一些用户的欺诈行为都能够做到一个实时的分享,能够保证说这一个人他在你这儿借不到钱,因为你知道他在你这儿逾期过,他在所有的地方都借不到钱,我们说内部的反欺诈平台加上外部反欺诈的联盟,二者并存联防联控,这样才能有效。 鲁嫚:感谢叶总,介绍的非常全面,谈到反欺诈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请下一位。 贾旭东:我们是希望通过科技的方式去提高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其实希望能够跟技术很好的结合,简单来说我们做几块事情,第一块事情虽然我们所有的风控流程都是建立在机器的基础上,但是我们大家需要去尊重传统金融,需要向敬畏传统一样去敬畏风险,这是大家再认识里能够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第二个,虽然大家要敬畏风险,但是大家也应该能够想到,说当面临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够靠科技的方式解决,因为我觉得在短期内可能有一些技术是许多办法很熟练的应用,但是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技术一定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期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观测的风险,长期来讲我们怎么样判断更有价值。第二个,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和金融之间怎么相对的扶持,比如说我们做资产保护催收的例子,我们是很早在整个的逾期用户提醒过程中采用语音、短信,甚至是通过机器的方式来合成语音进行催收。就像刚才老师说的,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控制自己的态度,其实我觉得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好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希望有非常好的。我们希望用机器结合非常好的方式,甚至打入敌人的内部去了解工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和科技非常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效率。 鲁嫚:好,感谢,科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技是万万不能的,有请下一位。 薛洪言:我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的确欺诈风险越来越成为经济企业面临的风险,因为未来大家都是透明的,透明的话你的信用风险是被评估的,所以这一块风险是越来越可控的,欺诈风险有虚拟的欺诈,这个问题也存在,对于欺诈的防范,很同意叶总的观点,肯定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其实我强调一点,因为欺诈风险他其实是一个,基于你本身的产品和业务的流程来展开的,他是业务流程中间的一个漏洞,根据这漏洞去实施欺诈的行为,所以欺诈的行为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内部必须得有一个熟悉自己业务流程的团队来去实施反欺诈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个误区,因为反欺诈是基于业务流程的,当你在一个业务流程中家属越来越多的一些规则,加入越来越多的限制因素的时候,他必然会导致你客户体验的下降。比如说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去银行开个户,要填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单子,我们互联网金融机构追求的是客户体验,所以很多机构看到微信看到支付宝能够秒级的批,今后可能也要去追求这种客户体验,如果说这个是硬性的指标,反过来会对你们反欺诈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反过来说意味着你们反欺诈为了保证用户的体验,在没有风控的实例,你要人为的放松很多规则,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你虽然在前端用户体验上不好,但是你的风控结构肯定是很差的,这个是一个误区。不同的机构要基于自身的基础去找到这个平衡点,不能去人云亦云的,不能去跟风的盲目的追求,这样是有问题的。 鲁嫚:找到平衡点,有请下一位。 敖翔:因为这家公司在做身份认证的时候,认定用户是谁,其实我的问题是在支持金融公司的业务,刚提到一点风险风控要聚集效率与能力,用户体验还是说防范强度,我们一再追求这一条,其实很多时候可以设计出完美的流程,做到几乎不可能骗你,对技术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难的在于说平衡,所谓完美的技术他是不是好用,因为绝大多数的用户他还是真的是来借钱,真的是有明确的正当诉求,这里面最难的不光是人脸识别,每个系统当你有两难选择的时候找到一个瓶颈是最困难的,对于我们来说最困难的是做到用户几乎无感知的方式去验证身份,以前可能大家会看到说做很多的动作,做一个流程这样做那样做,我们用户流失是太多的,你做的确实很好,但是我获客本来就不容易,所以这点上来讲的话,我对平台建设我的平衡、应用于能力之间,现在我们提供人脸识别验证身份来说在逐步转向,不需要用户配合,用户只要看一眼就可以,技术在发展,我们近期也会推出这样的产品,这是建设的难点,我理解最难就在于平衡直到。 鲁嫚:有效便捷的产品是我们用户都很期待的产品,有请! 陈道富:我的理解可能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可能没有意愿,但是很多公司好多在开发怎么样去区分,这部分层面跟第二个层面是没能力了,在宏观上还有一类风险,他是做传销或者做类似于旁氏骗局的做法。国内前几年提这个的时候还是比较普遍的,风险风控这块,我觉得区别能力能够识别或者提前预警出来带有传销和旁氏骗局这种行为的模式,可以给出一个合法的预警。也做过一些,我觉得其实有更大的前景。 鲁嫚:好,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请每位嘉宾可以简短的来谈一谈,智能风控的未来发展方向您觉得是怎么样的呢? 薛洪言:智能风控我觉得如果我们去展望的话,我觉得关注一点,就是说其实人的作用可能又开始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知道说随着大数据风控兴起,人的作用在逐步的下降,人的因素被排除了,但是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的作用又开始会凸显,会走入一个循环,因为其实很简单,因为技术是中性的,他既可以帮你防范作用,他本身也可以成为你制造风险的一种工具,所以随着智能风控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对于操作智能风控这个体系的人,我觉得他的价值观,他的道德风险我觉得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叶梦舟:我认为智能风控紧跟着来的下一步,还是说数据的越界,因为其实我一直在用这个比喻,对于用户的画像,我首先认为大数据是重大变革,就相当于一个拼图,这个用户可能我需要一万片才能把用户画像拼出来,可能我现在只有一千片或者几千片,所以说在下一阶段,我认为所有的金融风控都是在智能这件事情,我现在可能有某几个维度的数据,但是这个用户他可能左边脸长这样,右边脸很可能长的很不一样,我怎么能够去把尽可能多的维度的数据积累起来,去把这个拼图拼完整。 大家都知道  当年李菲菲去做猫脸识别的时候,需要一千张照片,但是现在你看人脸识别技术就是秒级,所以我在这里痴人说梦一下,我觉得将来它一定有一种科技,它是基于今天的数据积累和技术积累,当他对这个用户的某些数据去进行一个扫描,扫描以后对这个用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风险等级进行一个非常精准的判断,这些都在秒级内产生,我所有数据的采集,所有的数据特征工程等等都没有,就是这样一个科技一扫,我都这个用户的风险就非常清晰的认知,或者说我觉得这个是我希望智能风控能够走上的一条道路,或者说最终的一个方向,但是我认为说在到达这个方向之前,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把这个拼图给拼出来,所以数据的积累是重中之重。 敖翔:其实我衍生说一点,金融其实也是生意,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电商的一种,说到商业上我觉得在未来一个客户用户在系统里面,他可能不止是一串代码,是一个系统的标记,在你的行为里面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生物识别的技术,或者现在正在变得更强大的知识图谱的技术,种种技术叠加起来,最终未来在一个做在线业务的平台,不光只是金融,如果一个用户仍然不是一个用户只是一个标签,我想你的竞争力会下降的,因为我了解到,我在系统里面我跟他是朋友,而不止是你的顾客,我觉得顾客这个事情未来会有更深的含义,如果你对你的用户了解的越深刻,你和他不止是过去和现在,你和他还有未来,这是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达到极致的状态,这又回归到了我们很早以前人古老商业模式的状态,我跟一个人做生意打交道,他跟我说绝对不是同行。 鲁嫚:有请下一位。 贾旭东:其实我对金融科技之后的发展有三个期待,第一个期待我希望有更大范围数据上的共享,所以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百度的产品,因为我们希望看到行业协会或者政府机构牵头成立一个全国范围,更多团队加入的一个数据团队,这对于任何一个团队去健全自己的数据积累和模型都是很有帮助的。第二个是所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现在区块链很热,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场景,我们坚持看好所有有可能解决现在现实问题的新技术,我们也愿意去尝试。第三个,就是怎么样能够把科技和具体的金融场景相结合,因为我觉得科技是一个很虚幻东西,它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场景,它能够去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进化,然后证明你的价值,所以我觉得科技和金融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陈道富:可能在三个观念里边,在金融科技和风控结合上未来肯定有一定的发展趋势,第一个我觉得就是在互联网和人脸识别,你要识别保证现实到虚拟世界过程的准确,这个过程的各种技术应用的过程。第二个,我觉得就是他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智能的过程,其实刚才我在想多维度的理解,其实反过来想人体很多时候在不同的维度是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怎么样在具体的产品形态下,我们现在是假设人工智能把新模式找出来,但是他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场景,真正的行为模式,可靠的行为模式,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行为模式到底是什么。这里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他对人本身的反应,人工智能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体后面他又会产生新的方向,这是我说的第二层面的。第三个,我觉得这个行业刚刚开始,还缺乏各种各样平台的建设,包括基础数据处理的建设,未来平台分层,还会继续。 鲁嫚:感谢几位嘉宾,未来在反欺诈、在关联分析、在风险定价、在智能匹配、智能理财以及交易反欺诈等等很多方面都在应用和深化发展的。其实谈到风险是之后的事情,大数据、智能算法的介入使得反欺诈和风控体系能够实现从滞后、被动、局部到实时、主动、全面,今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嘉宾给我们带来的干货是满满的,每个人的思考应该是多多的,所以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台上所有的嘉宾,也送给台下嘉宾您的聆听,谢谢!   [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36
百度葛浩:利用AI实践普惠金融
百度葛浩:利用AI实践普惠金融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百度金融首席架构师葛浩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百度金融的首席架构师葛浩。很高兴和大家交流AI相关技术。并且用百度金融这一年多来的实践为杨帆先生的观点加油。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百度金融的普惠之路——AI在信贷上的实践。中国只有3亿人被央行征信覆盖,而有50%以上的小微企业是获得不了很好的金融服务,而中国人民70%以上的资产是贷款,而且他的收益率不足3%,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也非常不合理,金融资产的占比只有12%,而美国是能达到36%,这一系列数据说明金融在中国整个社会中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传统的服务方法无论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上都无法扩展到全体大众。刚好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就是AI时代。AI时代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武器,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的身份核验、智能交互上的突破,使我们极大的了延伸了受限于柜台的地域边界。其次是大数据,大数据给了我们对用户的信用和资质的一些新的评价手段。传统银行的工资流水确实也有效,但是他对这个人不了解,他这个人生活状况怎么样,家里有几个孩子都不是非常清楚,而互联网大数据能够精准的刻画用户画像,并在信贷反欺诈、交易安全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三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多方互信的解决方案,前面陈钟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很详尽的报告。最后就是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得到很好的运行。这些是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随需提供金融服务的技术基石。 基于此百度金融在信贷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应用了AI的能力来优化我们的业务。首先是信贷获客方面,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金融属性是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要熟知的信息。还有两类数据是关系数据和网络行为数据,这两类数据通常是在传统金融公司里不太重视的,这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会,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去构建用户模型,能够充分识别出来用户他是否会有资金需求,能够给用户一个很精准的投放,这种资金需求不仅仅是他正在寻找贷款,还包括全方位的描绘他的用钱需求。例如他现在正在装修房子,他的孩子在上培训课需要用钱,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识别出来,以便于提供优质贴身的服务,并规避风险。第二个有了需求以后我们就要对他进行智能身份核验,身份核验是把贷款公司开在云上最根本的要求,如果说来的人不能确认他的身份,那对于贷款是完全不安全的,所以百度在人脸识别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这方面业界排名上非常的高,验证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9.77%,前一阵子我们和泰康人寿进行了一个合作,通过人脸识别使得他的整体流程从十天变成了两天,业务自动通过率提升了90%。 第三个应用就是信贷的授信,一个人来了,这个人身份真实,接下来就是这个人信用到底如何,这方面除了传统的征信和金融数据之外,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也能进行信用进行评估。能够在用户来之前就对中国的用户预授信,指导获客针对信用良好的用户投放广告。现在百度对超过8亿人进行了信用评分,其中2亿用户进行了预授信.就是他还没有来我已经给他授予额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技术使得用户来了之后能够达到秒级的授信。 第四用户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行为,这个行为除了说他搜了什么、看了什么之外,还隐藏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这样的社交关系网络,比金融交易的关联网络会更巨大和复杂,以百度金融的关联网络为例,有上百亿的节点,几百亿的边。进行一个秒级的查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真正做成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在黑产防范的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上是2017年的进展。 业内通常认为百度不是一个适合做金融的公司,因为他掌握的很多数据都是非金融的数据。其他一些数据,比方说电商公司他掌握的银行帐号、交易记录,大家通常觉得这些信息是非常有价值,能够用来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的。假如风控官拿到百度的数据和相应互联网的数据会怎么去做呢?基于一些经验知识和人口属性的数据,通过特征工程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或编写一些风险规则。这么做风控效果肯定不行。而百度在做什么样的东西呢?就是百度的“波若”大数据风控系统,这个大数据风控系统更多的是靠非金融数据。这些数据很大,从传统风控的眼里来看也不相关、分辨能力很弱、用来做模型没什么效果。确实,没有像广告和推荐系统那样几百上千万的用户行为来辅助训练,是无法利用好这种规模庞大的互联网数据来构建模型的。所以我们的深度学习系统之上有了一个相互学习的这么一个过程。不同的子模型之间,他们会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举个例子,一个用户来了,搜索数据构建的子模型能够进行推导出来说,他正在进行装修的,正在考虑装修方案的一个人,然后贴吧子模型因此也会跳出来说,对,他最近正在访问装修论坛。收到这样的信号,搜索子模型就会强化自己在识别“装修”需求上的效果。反之亦然。这样百度各种产品线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交叉印证、相互学习、迭代训练,能够使得我们整个深度神经网络变得非常之可靠,他能够自我学习和推理。然后在多个数据源、多个模型之间推选出最优的解。通过这样的方式,百度这些大家眼中很弱的数据,在模型中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和征信数据相同的水平。 另外一个例子,之前说AI更多是让计算机来感知和识别这个世界,例如人脸、物体、语音识别。现在一个新兴的方向就是智能交互式对话,和大家进行沟通。之前我们把这个技术除了用在客服上,现在新的应用场景就是用在催收上,催收的难题是什么?催收员每天打出很多个电话,对方也不是很友好,经年累月之下他也会有一些不爽的地方,偶尔会跟欠款客户发生言语上的冲突。机器人有什么好处呢?机器人没有自身的情感上的问题,可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把用户该知道的违约风险能够用一种很nice的方式告诉给他,如果他有什么问题,比方说不知道该如何还款,机器人都会来解答,只有那些经常性的欠款的用户,我们才分流到有经验的催收员身上,让他们来进行一些更针对性的沟通。这个机器人现在在百度已经开始在线应用了,而且相对于人工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光是催收的回款效果更好,而且用户的投诉率也显著降低,这都是我们新的方法,在金融信贷领域上的一些新的应用,更多的信息可能再过几天百度的开发者大会上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介绍,会向各位介绍百度所有在信贷风控方面的技术,也欢迎大家参加。[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34
杨帆:区块链+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必由之路
杨帆:区块链+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必由之路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惩戒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寿法律总监、区块链安全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杨帆出席并演讲。 以下是现场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的题目就是《区块链+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的必由之路》,2018年金融风控智能化研究已经进入热潮,我的版面看到这么多金融科技公司,AI金融公司都进入了风控的领域,讲这个课题我想从这么五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观点,第一个区块链技术天生是金融风控最好的工具,第二个在金融风控中人工智能比人脑更具有优势,第三个金融风控的倍增器=区块链+人工智能,第四个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风控中的局限性,最后一点区块链身份智能识别技术是金融风控的核心。 第一个,讲区块链技术天生是金融风控最好的工具,实际上刚才陈老师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具体我就不再多说,核心的话我只讲两条,由于他的不可篡改,由于他的公开透明和不可重复的交易,所以在金融风控当中这是他的核心关键,我们现代的金融风控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不用区块链就一般的IT技术都可以解决,但在这两个方面可能是不容易解决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区块链技术跟常规的IT技术完全不同,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区块链天生具备信用的基因,他是信用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在这里我提出信用互联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区块链技术他关键是创造了新的贡献力,从技术方面给金融业务创造了一个新的贡献力,那么有了这个贡献力我们由此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交易的双方,在金融业务的过程当中比较容易确立可信的主体,可信的客体,可信的交易过程,可信的物流,包括可信的纠纷处理机制以及可信的监管机制,如果离开区块链,过去在这个过程中间,不管是金融还是非金融交易过程当中,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可能比较难以系统性解决的一个难题,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淘宝阿里巴巴甚至百度,这些综合平台的商品方面,在金融方面,甚至在我们区块链本身技术发展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假冒伪劣的东西,依然花再多的钱,再高的技术依然很难解决,如果在区块链技术方面进一步发展,我所说的有可能系统性解决这些风险和难题。 第三个区块链大数据与金融风控的发展,在这个方面我刚才讲了解决安全解决难题方面,他别有特色,或者是独辟蹊径,更重要的是什么东西,他这个技术智能合约有可能是系统去处理一些人脑无法预见的交易及其风险,能够使行业类的金融和风控的社会化协作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我记得上午好像是京东金融做了一个演讲,他就提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如果讲用保险为例,保险是大资产,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提出的一些数据跟我们原来精算的大数据完全不同,他采集点不一样,通过这种来的是我们人脑过去及现有的模式无法对他的风控进行预测,这种模式我们完全叫新的模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负债查询反欺诈,上午好像有另外一个专家也提到这个问题,好像他说在运营商的电话号码不同排列数据组合上面来反欺诈,这就是一种模式,从深度来看法律链、公正链、区块链云模型架构,不仅能够强化现有的模式,而且能够成为奠定金融法律实施的坚强支付,能够促进金融监管法律判定,能够实现飞跃性进展。 第二块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比人脑肯定是更具有优势,金融风控我们从人类经验的风控,现在我们更多的还是人类经验的风控,然后走入了数据评估卡的风控,未来我们一定是走向人工智能的,因为人工智能只关注基于统计数据基础上的相关性,而且他可以激活人在金融风控技术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这样的话从某种程度他排斥了人在金融风控当中的一种软弱性的缺陷,所以他的算法的复杂和难度远超过人类,理解上不一样,不仅是在深度、难度、广度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各个方面,他都有优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能够更准确的量化经营风险,这里面我就提出来人工智能优化大数据风控模型的五大要素,第一个是确立最好的大数据收集和解决方案。第二个更好的风控模型。第三个,他能够在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方面比人脑更具有优势,是智能风控的核心。第四个是便于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案,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技术的核心。第五个,他能够更容易把所得到的相关的风控要素集成到客户数据化终端,使客户体验更好,公司运营效率更高。这五点我就不再具体一个一个全念了。 第三个,区块链加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的倍增器,区块链技术他对风控有他的特点,人工智能技术对风控也有他的特点,把两者集成起来一定会形成不同的路径和方法,我的理解是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金融风控数据体系是由内向外,刚才我们陈教授已经讲了,我们的监管好,内部惩戒好,你把他的技术放在区块链内部节点里面看,他全部是从内向外的,他是人与人,以及风控本质和区块链征信技术天性结合出发,来全面有效的提高金融风控能力,所以区块链技术对侧重于从静态的角度,去打造金融风控可信的架构,可信的流程和可信的交易。人工智能他构建大数据风控系统由外向内的,他不关乎你内部的东西,我是由外向内客观事实的去你们之间风控的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关联与人工智能模型,算法技术天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全面提高风控点,所以他从动态的角度去寻求金融风险相关,做过算法描述的风险不可信的需要控制的亮点,不可信的推动,不可信的业务和不可信的交易,我讲这点可能讲的比较理性,比较抽象,把他放到更高的一个层级,但是确实是他核心的一个逻辑架构,这两点结合起来,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在金融风控方面一定会产生颠覆性风险和产业的迭代性升级。 第四,金融风控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局限,我提出是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在进行风控当中本身还要进行风控,我不知道我这个说的是不是累赘,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因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框架依然是不成熟的,他们还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在当前金融应用当中,在金融风控应用当中本身他自己金融风险应用当中存在风险,技术也存在风险,包括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人工智能现在还处在什么阶段?最多我们处在中级的控制目标,所以这不管是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还是人工智能的算法,都存在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对金融风控技术本身都要进行风控,更核心的是我们对未来发展要有充分的技术上的储备。 最后讲新技术、新应用也带来了新风险,要更加用新技术来打造新流程、新框架,确保区块链风控安全可靠。 第五,区块链身份智能识别技术是未来金融风控的核心。所有的金融风控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还是高技术的,请大家注意核心是是什么,人才是最大的风险,如何确定人的风险呢?对人的深度识别性去进行把握,才能够把握住未来经营风控的核心,所以客户身份认证一直是金融中介机构无法逾越的基础工作,现在全球好像英国、新加坡他们正在做一个区块链深度识别生物系统,很多国内外大的公司都在做这个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颠覆性的突破,所以推动以区块链深度智能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场景服务和监管协调,合作与分工应该是未来金融风控的核心。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32
陈钟: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金融安全创新
陈钟: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金融安全创新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区块链安全研究中心首席顾问陈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研讨,这个分论坛的主题之一讲到了创新和风险的平衡,我今天就想用短暂的时间来讲一下区块链底层技术和金融监管创新这样一个话题。 实际上我们看到今天有很多的创新是离不开我们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化,以及由此而导出的新经济形态,我们看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今天我们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看到40年前哈耶克他只能做出一个设想(指非国家货币,注),但是今天有很多东西是在数字经济的条件下把它变成一个现实(如:比特币)。刚刚在今年4月20号的时候习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做了一个讲话,讲到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句话讲的非常贴切。提出要加快信息化的发展,特别讲到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还特别讲到了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因此在这儿我想讲一下区块链的底层核心技术。我们有很多创新不能够脱离我们的技术,特别是在技术上的这样一个创新,所以“弯道超车”是我很讨厌的一个提法,有些东西是必须面对的,绕不过去的。下面我先谈一下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然后是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和监管的创新。 首先,来看一看我们现在认识区块链的技术,其实现在这个概念在中国,尤其是中国解释有很多,他的概念很容易被异化,所以我们需要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来认识区块链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尽管中本聪在他的比特币论文中并没有出现区块链这个词,我们还是可以说区块链是实现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里面我们看到影响业界非常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迄今为止我们还不知道他是谁,另一个是以太坊的创始人维塔利·布特林。事实上要想很简单的理解区块链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金融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大家可以接受这个最形象的比喻: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账本系统,用于在商业网络中促进交易记录和资产跟踪。这和实物账本的形态不一样,它是每一个块包含交易数据、时间戳和原先块的加密Hash值,把它做成一个链,就是区块链。既然它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的账本,他也有他自身的挑战,与集中式账本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怎么样保证账本记帐的一致性,这个问题在第一个比特币的应用当中做到了,他的一致性得到了数学证明。所以我们看到早期账本是集中式的,共享的分布式帐本是变成分散式的,人人都可以掌握一个帐本,而且他们之间相对的关系是点对点的方式。宏观上来看,我们说中心化需要备份,容易被篡改,通常不透明;而分布式共享账本特点是“点对点、抗毁坏、防篡改、全透明”。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中,也让我看到我们基于他们能够做什么样的创新。所以如果我们概括一下区块链的技术发展,可以看到1.0、2.0、3.0,当然3.0究竟是什么,其实现在并不是非常清楚。 1.0是用区块链的技术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应用——比特币,大家知道这个应用今天来讲还是影响深远,这里还有他的价值,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所以他是一个公开的,按照这样的底层技术去构造的一个公开的区块链或者叫公链。 2.0是我们看到是以智能合约和链上代码为特色的以太坊。在2013年布特林提出以太坊白皮书的时候,他已经声称要做一个平台,他是一个平台,能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因此这个上面最有特点的是智能合约,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他在那个时候看到了比特币里面“工作量证明”的挖矿带来的一些弊端,所以以太坊从一开始就是去抵制专门的ASIC定制芯片挖矿的设计。这里的3.0是我们也看到后来包括IBM等贡献的区块链开源代码在到Linux基金会,创建了一个超级帐本Hyperledger的开源项目,吸引了大批企业和个人会员。所以因此我们看到在今天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公开的区块链,还有以企业或者私有链为代表的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里面包含了这些底层技术:这个当中核心的技术包括密码学,对等网络,怎么样处理帐本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些也是在现有密码的支持下,因为是分布式这样的帐本,所以共识机制也是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当然我们看到智能合约这样一个提出,实际上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可编程经济,这个代码,更多的体现在我们的一些交易,各种各样的合约关系上面的变化,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区块链技术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当然今天的创新体系我们看到也是很特别的,他并不是说一个来自于我们传统的强有力研究的机构或者大学的机构,而是来自于开源的社区,有影响的极客。 除了帐本本身中心化和分布式,其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本身也有中心化和分布式这样两种选择,在我们现实世界里面其实中心化的系统也支撑了信息化很大的层面,而分布式的模式确实有他的优点,也有很多的应用,而在区块链上面,把无中心的价值记录和价值交换实现变成一个可能,甚至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式下能够去实现,这的确是带来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概括的讲区块链的内涵可以说它是一个环环相扣分布式的计算系统,以区块为单位的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运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 最后一个,就是说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们说区块链为我们未来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很大的可能性。在其中密码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想说明的是智能合约建立在区块链上的一个代码,这也是以太坊在比特币基础上一个重大的创新,也就是说他可以把这个代码和触发的时间触发的条件放到链上,然后就达到可能自动执行的合约形态,这样他的自动化,区块链本身永久的币,以及他的实时性,以及他能够节约成本、省时、高效的特点都显现在合约里,所以我们对照传统合约来看,大量的文书,第三方的依赖性以及我们仲裁和司法方面的支撑,对传统合约的执行必不可少;无论想象未来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里面,完全数字化的合约自动执行,代码定义规则,所以要么合约执行了,大家都说好,要么没有执行,大家都没有损失,这是非常理想的做法。对交易确立的合约被编码化,然后放在区块链上满足条件去执行,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但是也确实还有很多技术的难关需要落的。 对区块链的应用特色我们不多说了,其分散化,或者叫去中心化,分布式抗毁,全网溯源,还有智能合约都是很好的特色,对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无限的潜力 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底层的技术之后,我们再来看金融服务和监管如何创新。我们看到最早宣布支持区块链的政府是英国政府。在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报告中指出:“使用分布式帐本技术产生的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它有机会去变革公共私营服务的实现方式,并通过广泛的应用场景提高生产力。”还有:“总的来说,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政府可以用于减少欺诈、腐败、错误和涉及大量纸质文件业务的耗费。它有潜力重新定义政府与公民在数据分享、透明度和信任意义上的关系。对私营部门来说,类似的潜力也是存在的。” 另外,2016年8月份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讲到区块链将重塑未来金融服务,把分布式账本技术(DLP)看作是一个颠覆性创新的金融服务,这个报告中很重要的结论就是有“六个重要发现、六个价值所在”,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这里我们主要想提一点:区块链能够促进监管效率改进、提高监管的实时性。具体来说它在监管创新方面的一大贡献就是把“事后”变成“按需实时”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总之,我们看到区块链仍然在路上,它的发展路线是更加广义的资产,广义的交换,以及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共同推进,这样一个共同参与,自动合规的在出发,所以回过头来看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创新与应用,他们都成为数字经济新的要素,也就是我们所讲到ABCD,有人总结为人工智能(AI)是新的生产力,区块链(Blockchain)是重构了生产关系,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新型的生产资料,大数据(Data)是生产加工的对象。我们有机的把这些要素去整合起来,来进一步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催生新模式。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30
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并介绍报告的详细内容。[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5:17
泛海控股保险舒高勇:发展保险科技应该从点滴做起
泛海控股保险舒高勇:发展保险科技应该从点滴做起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泛海控股保险集团总部执行副总裁舒高勇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峰会,今天简单谈一下关于保险科技的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就是保险科技的发展正当其时。如果说当前或者前几年保险业在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来利用和发展保险科技,是活的更好,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话,那么未来从保险业发展趋势看,运用保险科技将成为保险机构生存和发展必备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说,对于保险科技,已经不仅仅是说你过的好的需要了,而是你要生存下去的需要,所以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保险科技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几年互联网保险等等应该说在金融业务还是有一席之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很大的成绩。另外一个方面,承保对象的技术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业要因时而变。比如,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汽车保险经营的一些模式。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承保技术、运用模式来做汽车保险,可能无法满足服务对象变化而带来的一些服务的要求。 第二点体会,保险科技发展过程中,科技只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未来保险科技的发展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个就是在销售环节,能够使大家购买保险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第二点就是在承保方面,承保定价更加科学,比如说UBI,比如说产品创新,将不可保的风险通过产品和承保技术的创新变为可保风险,像大家网上购物用到的退货运费险等等,以前有这方的市场需求,但是不可保,因为太过碎片化了,成本太高,现在运用一些科技的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使原来不能可保的风险变成可保的风险。还有前面专家提到的人脸识别、AI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使现在看起来不可承保的一些领域也变成慢慢可承保的,我们想这个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第三个方面就是使理赔更加便捷。大家作为保险客户,其实很多人对于保险业都有一些微辞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最常见的原始是承保的时候很容易、但是理赔的时候很难,比如说提供各种证明、甚至拒赔,下一步保险科技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应该解决保险业服务的痛点,特别是解决理赔难的问题,使保险理赔像投保的时候一样方便和快捷。 第三点体会,保险业运用和发展保险科技,应该从当下做起,从点滴做起。有的公司和从业人员对保险科技可能有敬而远之的想法,主要是觉得保险科技很高大上,学起来、用起来很难。其实,保险科技并不神秘,与保险经营管理紧密联系。比如,大数据在保险经营中的应用,虽然这个概念是新事物,但是基本的原理和类似的做法已经很多年了。巴菲特旗下有家财产险公司GEICO,在发展初期主要聚焦政府公务人员和军人,原理是根据投保人的职业来判断开车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判断出险的概率。同时,根据汽车安全气囊、ABS系统、防盗系统、全天照明系统等情况,以及投保人的安全行驶记录、系安全带的习惯、驾驶培训经历、客户忠诚度等情况,分别给予一定的保费折扣。现在车险中运用大数据进行定价和承保,原理和做法就是上面这些,只不过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相关数据获得更加容易、更加准确。 因此,保险机构应该顺应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保险科技的优势,不断增强竞争能力。不能够再把缺乏数据积累当做不运用保险科技的一个借口,如果现在不去拥抱科技的话,可能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同时,要注意保险科技不等于保险销售科技,现在保险领域大家对科技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利用科技手段使扩大保险销售、降低销售成本,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忽略了产品定价、承保、理赔等环节的保险科技发展和应用。在这些环节把保险科技运用好,更好地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保险科技就会为保险业插上翅膀展翅高飞,为大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4:51
集奥聚合赵星星:提供全流程的信贷解决方案
集奥聚合赵星星:提供全流程的信贷解决方案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集奥聚合(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星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会今天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集奥聚合在信贷风控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首先我可以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集奥聚合是成立于2012年,从成立之初我们公司一直秉成着将现在先进的前沿的技术和数据结合起来服务于特定的业务场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们现在服务了将近600家的优质客户,包括部分国有大银行及各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等,也在今年我们连续获得了三次科技部的独角兽企业的称号。 公司截至目前拥有知识产权136项,发明专利9项等。从产品体系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智能化风控服务分成三个层级,一方面是以企业级的平台服务作为支撑体系,并在基础之上我们会搭载相应的场景化信息服务体系,而这两部分综合起来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在哪里呢?就在于对普惠金融业务场景下具体的风险点的防范和识别。从整个信贷流程来看,第一步肯定是获客,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现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其实想要去寻找他相对应的客群是件比较难的事情,我们集奥聚合把营销和风控结合起来,从两个维度来给金融机构带来优质客群,一方面是判断个人的风险属性,一方面是识别他个人的意愿属性,只有在他风险表现良好以及意愿都OK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才是金融机构一个合适的客户,并且每个产品所对应的客群是不一样的,信用卡客群有信用卡客群的特征,信用卡代偿客群也有其特定的特征。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嵌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应用以实现对数据深度的挖掘。在获客结束之后,下一步肯定是对欺诈风险的识别,而欺诈风险我后面也会说到,包含三类,一方面是第一方欺诈,一方面是第三方欺诈,一方面是团伙欺诈,目前市场上对前两者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而我们集奥聚合基于我们跟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可以构建覆盖面更全、准确度更高的用于识别团伙欺诈的知识图谱。在对欺诈人群筛除之后,下一步就是对好人要做进一步细分。其实大家都知道整个央行征信系统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大概有9亿人在库中,但是实际上具备完整信贷机构的只有三亿多不到四亿人,剩下这部分人都是征信白户。同时,普惠金融整体客群比银行传统客群肯定是要下沉的,包括现在很多类似于像汽车金融业务也逐渐往三四线城市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去刻画这部分征信白户或者征信信息不足客群的信用风险。我们集奥聚合在这方面融合了多方面的数据,基于特定的场景之下帮助金融机构来挖掘出对一个人信用能力,并进一步确定风险定价和授信额度。 我们依据信贷流程来构建一个完整的风控解决方案及信息服务闭环,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能够快速实现技术上的升级和业务上的转型。举个例子,以团伙欺诈识别来看,传统做法大都基于自有的一些进件数据或者自己所获取的一些第三方数据来构建的知识网络,这里面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新客的覆盖面会存在一定缺陷。集奥长期以来跟三大运营商有深度的合作,在运营商实际上是可以了解到每一笔业务发生的时候,每一个申请发生的时候,移动终端中几个关键ID的对应关系,比如手机号、IMEI号、IMSI号等等。团伙欺诈来看,一定要借助工具,工具就来源于现在的手机,我们实际上可以把这些手机号IMEI号或者IMSI把它串联起来。类似于像一台设备上搭载的工作手机号,某一个手机号有可能涉黑或者他有严重一些的历史逾期的信息,相应的另外一个手机号也会有一定的风险性,我们基于这样的逻辑在运营商侧构建了一个知识图谱,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合规的使用数据,另外一方面他所构建的知识网络图谱是能够覆盖到中国绝大多数的手机,解决了对于前端欺诈风险在人群覆盖不足这一点上的问题,而且我们通过在运营商多方面信息维度的挖掘,其实是可以构建出三个关系圈,一方面是通话圈,我跟A打电话,A跟B打电话,B跟C打电话,有一句话说,7个人连载到一起的话,这样你就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有联系,通过不断的通话关系的图谱构建,可以牵扯到我们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从而在前端识别出他们具备团伙欺诈的可能性。对于我们产品来说,在知识图谱的基础之上我们也搭载了一些,比如他是否是一些设备小号,他是否存在严重的多头借贷。多头借贷这块也具备一定的特色,他能够覆盖到整个的尤其是非银行业的信贷流程,从注册、申请、放款、驳回、逾期等角度来分析多头行为,通过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公正的反应共债信息,不会存在场景上的误伤,或者白名单倒灌的情形。基于此我们做了一些关于团伙欺诈风险的识别,一方面说我们可以返回了相应团伙大概的有多少人的规模,同时给到机构客户相应的一些特征变量。 另外一个重点,在于解决非征信客群的信用风险刻画问题,我们集奥其实综合了五大维度的数据,一方面是社交指数,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一个人通话详单,通话详单在运营商的数据库中,我们不能输出,只能和运营商联合建模,最后针对特定场下的风险景输出一个分值,还有他的消费情况,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的情况,及多头共债等行为,基于这五大维度的数据底层我们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做风险建模,类似现在大家做的比较多的中大额现金分期,线上消费分期等等。其实最关键的一点不同的场景之下他的风控预算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评分,我们的集智指标碎片化,再基于模块化的组合,最终达到一个最优的效果,首先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是基于对特定场景来实现一个最优的数据配置,来对他进行一个建模。 前面主要是基于信贷的全流程来有了一些信息化的产品,而为了支持信息化产品能够运行起来,我们也有相应的企业级的平台服务支撑,包括我们的信审系统,包括决策引擎,类似于像信托公司有大量的资金,相应的,其对接的资产也很多,这个时候对于信托公司来讲我们也可以给他部署资产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渠道资产怎么样,不同的渠道来源的风险如何,进行定制化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我们所提供的资产管理的平台系统。 另外一点,现在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我们提供称之为企业级建模平台的服务,我们在这个平台之上会把业务的具体场景,比如你是做消费贷款还是在某一个贷中的监控场景,或者是做信用卡发卡的场景,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具体的业务数据,类似于像行方的外部数据、行方的自有数据,以及我们内部数据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可视化的模型训练,比如我们有深度学习的算法,有xgboost的算法,方便于行方的业务人员及时根据他自己的业务情况进行调整,免去了一个繁琐的模型招标过程。 最后,需要跟大家再说一下关于我们这样一个决策引擎,其实我前面提到的建模平台只是决策引擎的一个部分,在决策引擎是要对每个人的风险分阶段进行识别的,我们把从前端设备层面的风险防范到你申请风险的一些识别以及你后面信用风险的防范,整整集合在一个决策引擎上来,进行规则的配置和模型的优化, 实现了整个风险决策机制自动化的调优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们为整个金融机构所带来的整体产品体系。最后说一下,如果对这部分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会后进行交流,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其他 | 2018年07月02日 14:49
论坛实录|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
论坛实录|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UNPay(优付全球)创始人兼CEO章政华,包银消费金融市场及产品分管负责人郑晓斌,拍拍贷大数据高级总监/VP方晨,宜信翼启云服负责人、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首席创新官刘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出席并参与“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尹振涛:作为主持人首先第一是感谢中关村互联网研究院的邀请,当然也感谢刘勇院长的信任让我做这个环节的主持人,有这么多的朋友留在这儿听我们这次论坛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颁奖环节,这肯定是大家最期待的,所以我肯定会把这个时间控制好。今天我们这个环节是最后一个环节,大家也会发现在圆桌讨论这个过程中,我们说都是金融科技类的企业,但是属性不一样,我们有来自支付圈的章总,来自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郑总,还有来自我们应该说拍拍贷或者我们叫做网贷的大数据风控的方总,还有来自宜信的刘总,主要是做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其实有些区别,但是不管区别在哪,我们说其实都是金融科技类企业,也是按照会议的要求,第一个环节有点像我们嘉宾的自我介绍,其实当然说是自我介绍很重要一点是做一点广告,我觉得这么一个环节大家按照顺序,每位嘉宾大致说一下我们这个企业的情况,当然我也很关心的是各位的背景,因为我们说做金融做科技,大家都很关心,大家按照顺序先从我掌鞭的章总。 章政华:今天是我在国内第一次参会,我是因为一直做支付,13年前就在支付宝,做了7年,今天大家看到支付宝从TO C的产品战略都是我负责的,然后我在百度钱包这三个板块的创始CEO,我去年离开百度,离开百度去做这个公司,确实是因为,看到了前面刚才王总也讲金融科技至少支付在全球里,我可以讲全世界的国家因为蚂蚁金服市值在这儿,所有人都想做支付,但是今天全球真正做过2B、2C的公司一家是蚂蚁一家是百度钱包,所以说我们其实是一家在全球基于每个国家,现在海外大概有十个的点,基于本国在做全中国的推送,同时我们也在做全球的联通,全球现在来讲大家看到投顾的支付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郑晓斌:大家好,我是郑晓斌。今天在现场也会看到很多新老朋友,消费金融有些朋友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公司,目前包商银行是我们主要的客户,公司我们实际上从开业至今,运行速度也是超前,整体上面也是得益于这一两年整体消费金融领域快速发展,带来普遍性的结果。大家虽然干的事情业务模式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整体的增速还是蛮快的,我们比较早的从一开始就坚定的在整个科技投入上面去加大整个公司被投入的消费公司,同时目前我们有一半的人员是IT的从业人员,我们目前公司整体的从核心到风控信审,以及我们渠道的系统都是主要以自主研发的一个模式来开展,在过程里面依托我们自己的平台能力,对接大量专业的第三方数据以及我们专业的一些像服务公司的一些能力,总体上公司我们还是坚持三块,一个是数字化、移动化跟深入场景化,后面再跟大家深入沟通一下,我们也是希望说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把我们公司打造成持牌的在线金融的消费商,所以今天很高兴受到邀请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 方晨:大家好,我叫方晨,拍拍贷是我工作过的第三家公司,我第一家公司是在ebay,我三种类型公司都待过,ebay我去的时候就上市了,拍拍贷我去的时候还没上市,但是我经历了它上市,拍拍贷其实中国第一家做P2P的公司,在2007年就成立了,讲到P2P应该在前两年是非常火的词,但是这两年稍微有点谈P色变,特别是今年有很多不是很正规的平台报没了,蛮有意思的是说,其中有一家叫良弊金融被挤兑,这是蛮有意思的话题,正规的P2P平台理论上不会被挤兑,拍拍贷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整个发展是需要国家去整治,今年本来要做备案的,但是备案有延期。 讲一下拍拍贷做的事情,我大概在2016年拍拍贷的时候把基础架构建立起来,前面有个老师说的蛮对的,如果你做大数据风控第一步要把基础架构搭建起来,在我来说所有拍拍贷的处理当时基本上很多处理都运行不了,我们大概花了半年把整个系统都搭建起来,都维护好,上面生态圈都建好,把所有存量的报表都迁移到上面,从2017年开始,我们把底层都建设好以后,然后做基于大数据做反欺诈的体系。现在来说,我们其实主要这两年比较好的,我们是把复杂网络这一整套技术引进,并且上面做了很多应用,这个等一下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享。 另外,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探索,我觉着等一下也能跟大家去展开讲,所以我也蛮高兴可以来到这个很不错的会议,跟大家做一些这样的分享,一会儿再聊。 刘灏:我是来自宜信翼启云的刘灏,我们在宜信里面特殊,是2016年成立的,我本人做过三年的技术工作,之后主要是做交易银行工作的,我们这个团队在2015年成立的,主要是围绕供应链做一些金融的服务,包括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搭建,然后短期的融资,长期的交易,我们这个团队刚才宋教授讲了,我们有多个场景和宋教授都有交流。在整个这个体系里面,我们觉得在金融方面特别是在近几年,科技金融在整个体系里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自己看到供应链金融的步骤,就是产业化、场景化、数据化、线上化,我们自己也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下面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金融的参与方,同样是作为一个供应链,以金融去推动供应链的参与方,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发挥作用价值,谢谢大家。 尹振涛:我刚才其实给了各位嘉宾更长的时间去介绍一下自己,当然更重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但是各位领导都非常的低调,都常说了一句话一会儿干货留在后面再给大家分享。刚才我也说到了我们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是金融科技,但是领域有所不同,咱也改变一下圆桌的程序,有的时候可能一个问题大家轮着说,我今天就这样,每个人我先问一个问题,可能也就更针对自己的领域,第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坐在我旁边的章总,因为大家都知道支付,支付可能我们说按照我们2015年的时候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个方案当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当中第一个就是支付领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我在今天上午的时候,在做一个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我在用大家都知道我们G20出的数字普惠金融规划,出了这个规划之后大家都想知道我们中国的普惠金融到底跟其他国家有没有不同,当前有三个不同的指标,一个是世行的,一个是G20的,一个是RMS,大致都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排行榜,我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我们排在最前面,中国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支付,例如移动支付,非现金的支付等等各种支付我们基本上都排在前十名,所以在支付领域,我们不管是普惠金融也好,技术也好肯定是走在了前面,这点请张总多给我们分享在技术方面。 章政华:我们团队算做出海的公司,我们当时做出海的时候海外要做分发的,像猎豹、华为这些,剩下就是咱们这个团队。中国其实在海外,中国本身自己谈到支付的时候可能想到蚂蚁,但是还有一大堆的企业,而且其实每家企业做的领域都不太一样,至少头部的企业活的都不错。 其实整套的能力大家最简单的理解,构建了中国整个的领先,在海外我可以这么讲,东南亚的国家几乎整个金融产品很落后,支付体系更加落后,所以中国技术在当地复制本身就是很大的机会。在欧美国家,大家看到金融比较发展,但是他现代化的移动支付这些模块又是缺失的,所以这两个都可以做赋能的输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件事,未来所有的金融和支付公司是越来越向新的虚拟的方向发展,这些帐户体系的联动和平台能力的一体化,其实这也是未来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海外,一是服务当地的支付企业,第二是把中国整体的能力在海外做,因为海外我们是“一带一路”上通水通电的企业,我们是提供基础的支付,连接起全体的支付体系的一张网络,我们是做这个事情。 尹振涛:我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在考虑金融科技,我们科技能力很强,但是今天会议主题除了科技以外还有一个不要忘了就是安全问题,我知道我们说出海,特别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很多很多都走出去了,但可能同样也面临着安全和风险的问题,您在拓展业务的时候,特别是海外这方面通常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是我们在风险防控上有什么独道之处,碰到了什么样的风险,让我们不能忽视,也给在座的企业家选择出海的时候可能有些建议。 章政华:风险的话一个就是刚才博士提到了业务风险,说白了今天做支付的事情,但如果支付出海确实要有一些团队,我在全球应该来说最快做PCI认证等等的国际安全的标准,第二个我的安全是信用上的事情。今天其实大家举的例子,同样的事情如果你在印尼做在新加坡做,大家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法规的政策,一个是本国的金融从业的政策,大家今天刚好看到我在这儿,我们企业是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企业,利用到了中国华人最好支付的这套技术,所以其实我觉得在海外做全球化业务的时候,就是你要真正去了解这个国家,很深入的了解,同时要让他感觉不要有这么多的抵触,所以我们每个国家的团队都是本国人,而且这些人是这个国家最懂支付的哪些人。但是前面我讲到了,他缺的是技术能力,所以把技术能力赋能给到他,他最了解当地的政策,他能解决本地化的信任问题,同时你把他国家整体的体系,他负责当地的支付,这样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走的更加扎实一些。 尹振涛:第二个问题请教一下郑总,我们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该也是我们2017年下半年,2018年上半年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随着监管的加强,对校园贷信贷等等这些无场景的、无牌照的消费金融是让我们现在觉得很严的管理风险,而有场景的有牌照的是促进消费这么一个大环境,我觉得面临的市场空间会很大,这个问题就请教一下郑总,在于我们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市场场景或者是市场发展空间您什么看法,当然也围绕技术方面的。 郑晓斌:实际上前面很多嘉宾在聊到整体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包括外部的各种论坛里面讲到,这两年从国外整体的比例来讲,国外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但整个中国市场最近这几年发展也呈现出国际上比较特殊的特点,速度特别快,包括咱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实际上放眼全球来看,咱们国内整体的普及,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来看呈现出比较快的发展态势跟市场的情况,所以我们也可以看的到在整体的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像整体的整个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是数据整体大环境的发展,我们作为其中持牌的消费公司,实际上目前全国只有20几家持牌公司,对于这样一万亿的市场来讲,实际上现在持牌公司所占的数并不大个但是现在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大量的消费金融公司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大家共同去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从去年下半年大家也会听到很多比较敏感的,包括像现金贷,还有一些非持牌的机构,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随着近些年监管力度的增强,也做了很多系统整治的工作,所以伴随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在纯消费金融端,刚才也提到另外一个局面,在消费金融这个领域来看,实际上我认为随着回归到咱们真正的本质上面去看,整个市场发展会更加灵动。从整个消费金融观念的认知上面,从这两年的特性上来看,基本上也不会再陌生了,基本上我们也做过一些客群的访谈、调研,包括在客群里面实际上对于消费金融的认知已经跟前几年的观念完全不一样,大家消费观念发生很多的变化,大家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出现超长消费,尤其像我们自身服务的客群也是在20-30岁的客群,相对来讲比较普式的,整体的整个市场定位空间来看,我认为还是从一种快速发展比较良性的态势,但是这两年整体上为什么大家也都会感觉到整体,从行业来看整个竞争也在加剧,毕竟整个互联网的普及,像进入消费金融有很多公司跟以往不一样,我们去搭一些线下的渠道,去研发我们自己的产品,但现在随着科技的普及技术门槛会降低,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来讲市场还是处于蓝海的市场,但是竞争逐渐在进入红海的状态,这是我个人的判断。如果从我们自身的整个发展来看,我觉得可能像前面讲的也是一直在强调“三化”,数字化、移动化、场景化,从目前来看互联的基础能力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关键能力的打造,像前面宋院长也提到了,我们任何一些科技的力量,或者说科技我们分享的一些能力,大家都是在讲空话,我对这个观点是特别认同的,因为随着原来的,因为早期随着整个网络的能力,早期尤其像我做市场的时候,更多的是贷款相关的,但是万物互联的能力打造之后,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进入这样一个获客的场景里面去,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的引进,刚才主持人也提到我们对场景的理解,实际上场景是我们更多发力的一个方向。如果说回归到金融本身,我们有一个问题,每个论坛里面我们都会去沟通,基于我们本身,场景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长项,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包括我们的团队在讨论我们发展方向的时候,在对场景的意识,我们从来没有说到了关键期,我们也一直觉得没有场景怎么办,未来会不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后来我们也经过一系列的研讨,跟我们自己的一些,跟同业的合作伙伴包括同业的交流,我们最后还是觉得未来没有场景是我们自身的特点,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到底该怎么做,我们自己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必须要全面的去打造我们自身的跟场景连接能力,有几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我们在自身数据的能力方面,同时我们也成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团队,大数据并不是说我们有越多的数据越好,而是说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数据,包括从营销从风控,包括还有用户的一些能力打造,自己需要怎么样的数据,在每个阶段我们去在整个数据标签体系上面去做更多的准备,同时在整体的整个产品的研发领域上面,我们也是倾向于说先做线上,然后再逐步辐射到线下去,基于这些能力的打造,我们也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打造这两款产品,有些产品去接真正专业化的垂直场景,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能力、科技能力都做扎实一点,然后再一定的去跟一些专业化的垂直领域的场景来做,这个是我们目前在场景上的一些考虑。 尹振涛:郑总刚才谈了一句话,谈到大数据的问题,也谈到大数据并不是数据多,我们现在不能再谈大数据,可能只是数据大,并且我们在做数据风控的时候,或者大数据风控,这也是我们当前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是也有一点,例如我们现在大多数数据可能大家都是比较心思,我们的算法和模型,我其实之前走过很多机构,也想去学习,当然不管我们起个什么样比较炫的名字,其实本质相似度还是比较高,在这点我也请教拍拍贷的方总,除了分享拍拍贷独到之处以外,我想了解一下您对大数据风控,包括刚才几位嘉宾谈到反欺诈等等的问题,您个人的看法。 方晨:前面郑总讲需要大数据还是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点讲的非常对,大数据风控简单讲模型会把它看成XY,今天上午也有人说到10万到几百万个,其实到几亿我也见过,但有很多X你也不一定说你一定能到Y,Y就是他的标签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比较去理解,我们在做大数据风控这个领域,这个人是有逾期,但这个里面其实他还是分的,比如说他是轻逾期还是重度逾期,他是逾期一个月,你确认他还了还是他三个月都不还,所以你根据这样的标签去分类,你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我们做小额信贷,一般大概每天大概会有将近10万个文件,大概会由四万到五万的人会成为我们新客的通过,但这样四万到五万个人他会产生很多很多个行为和标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拍拍贷通过率很高,但是他的风险控制的非常好,我们是蛮敢于把数据卖进来,把数据沉淀下来,所以如果是有公司你是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你一定要尽量去收集数据,然后在讲到怎么做反欺诈,上午也有一个嘉宾是讲到分成第一方、第三方跟团伙欺诈,我觉得这个可以讲的更透一点,什么是第一方呢?第一方就是你本来不想还钱的,再通俗一点就是鉴别一个还款意愿,基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做了,比如说你就查他的信息报告,你可以看一下这个人各种各样的行为序列,或者他跟谁去打电话这种,第一方看的东西在第三方就不成立了,第三方就是冒名顶替,就是你的资料是另外一个人,其中大家最通俗的就是说做活体检测,或者做身份证的识别,但是蛮有意思的一点,拍拍贷去年我们一直是用某一家公司做人脸对比的产品,但是去年我们有做反欺诈的同学在网上看到供应链说怎么把这个攻破去试一下,他居然真的攻破,他可以造一个假的东西去骗这个系统,拿到非常高的丰富,这个就很可怕,所以就等于是中国的网贷他成立了多少年,就意味着整个欺诈的黑产有多少年,不仅仅是反欺诈的,他的黑产技术在不断的产生,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孤立的去看每一个人就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多人去做知识图谱,去会靠关联关系去做这样一个反欺诈的行为,说白了,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人过来,你可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做的很完美,但是如果你跟别人你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你是一个大的团伙,这个团伙只要有一个人被抓获,你被揪出来就很有可能。 我想跟大家去聊一下,我们在这块是怎么做的,第一个在底层系统里面第一个要把节点和关系处理好,人可能会是一个,节点不一定是你的人,虽然我们在这边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从系统来看他可能是设备号,可能是个手机号码,可能是个QQ号码,比如说他一个人,他填了手机号码,填了QQ号码和联系人,在我们关系中他就可以有多个节点,你的编制是什么?你就是去理第一种关系,比如说你跟他是同一个号,就讲不同的申请人填的QQ号是一样的,你们就是同一个QQ号的关系,这个是非常强的关系,如果有一个人被我列为黑名单那么另外一个人也会被我黑掉,这个比较机密,我也不能讲太多,基本上你们自己的数据都能定义,当然你说你跟谁发过短信,打过电话也是一种关系。你把边跟点都定义好之后,你会觉得你整个关系网络非常大,拍拍贷我当时把这个点定好以后发现光节点有十亿个,边是百亿级,百亿级就跟上午百度那位同事讲的蛮接近的,他也不是服务于所有中国互联网客户的人,把一个关系定义出来,像百度这样的公司,这种取代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网络。有了这个网络以后你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探索很多种各种各样的方法,第一种其实就很简单,就是说你可以就去根据网络上的特点去做一些特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做模型的,如果你们觉得对特征这个意义不了解,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变量,或者对一个数的描述。比如说我在过去三个月内跟以逾期的人打过的电话数,这就是一个变量。你们想想看过去几个月是可变的,跟什么样的人打电话也是可变的,这样组合起来你的特征,就像我前面说的你不仅能上亿,你可能都足够去跨光年了,当然你说有你的专家知识,你可以做一些鉴别。举个最简单的实例,你一度的联系人你跟他产生的行为会比跟你二度联系人之间的行为可能会相关性更大一点,这个是没错,但你在整个关系网里面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变量,所以拍拍贷还在做一个很先进的,我们在跟浙江大学实验室在合作,你用这个技术以后可以把整个图可以去变成很多很多的项链,每一个节点可以项链化,项链化以后你会发现他处理的效率跟精准度其实有提升,这个其实是蛮有意思的一个方向。 然后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以后,你可以找团队,还可以找中介,我们找中介是这么找,我们现在有模型,当然我前面也说过我们一定是先有标签的,我们有标签以后可以去训练模型。 尹振涛:方总谈到一个很好的是标签的问题,我曾经走访一个数据公司,一个人大概能打几千个标签,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可能各种分裂,大家在听圆桌肯定有时候也愿意听点碰撞,我请教方总一个相对有一点敏感的问题,就是大家知道欧盟刚刚出了关于数据安全保护的法案,我们当前社会对于个人数据安全隐私等等,其实也上升到比较高的高度,这方面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跟大数据风控做的要服务于社会,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竞争服务,同样我们也把一些人排除在竞争服务之外,既然要了解一个人我们必然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所以在这一块,在更好的提供竞争服务的同时,更好的做出大数据风控结合的同时,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方晨:我个人觉得你拿数据要得到用户的授权,第二个你对用户的收集之后,其实你不能对这个数据做转手,你不能去做转卖,这个在中国有法律是禁止的,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如果你收集的数据,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自己做业务风控是可以的,不对外。当然有些第三方的公司用新的形式去输出,我觉得国家之后会有更明确的法规去公布的。我觉得用户的隐私也是在被保护,因为你刚才你的数据也不能很随便的给别人。 尹振涛:敏感的数据或者说要用脱敏的方法,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环节最后一个问题,也请教一下刘总,因为刘总主要做供应链金融,其实刚才宋教授也是谈了很多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问题。我说刚才我们很多都做对C端的,而供应链金融更多是对B端的,大家也知道最近我们央行围绕着小微企业出了很多的政策,我们说定义为定向的也好,市场提供流动性也好,很多围绕着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然也是很好的金融科技应用的场景,供应链金融这块,请刘总分享一下宜信在这块的做法。 刘灏:为什么讲供应链金融比较火,他跟注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我讲几个我自己的想法,金融不是做扶贫的工作。第二为什么供应链金融会先天的和中国政府一些政策的匹配性,就是说我们中小微企业本身在长期以来被排斥在整个金融环境之外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整个的金融体系里面去评估企业风险的时候,是和产业和场景完全没有关系的,金融的场景设计你是做房地产的,做市场加工的,做贸易的它都不在乎做的是什么,卖的就是抵押类的东西就拿房产抵押来看,所以它和你自己做什么和你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东西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在这种条件下这种产品如何对接中小企业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对接的,在任何产品下都不会做对接的,因为中小微企业没有很强的抵押品,供应链金融要去减的是说他不再去靠这些东西去作为他的主体风险,而是转变成一个债项风险,他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在整个场景中去看他在产业中所处的位置,去拿一些数据去看这件事情,所以供应链本身是做的过程化的管理,他本身是供应链的部分,是促进供应链非常有效的高效的运转一部分,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去提倡的金融产品要脱虚向实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点,所以这个也是供应链金融在这几年多次被提到的一个问题。 再谈谈在供应链金融里面为什么谈到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最终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科技最终还是解决的用户问题,他不是被神化的,它只是一个工具,它如果是一个好的工具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果他不是一个好的工具,他在线的科技工作不是做发射,做发射工具去到火星上,我们是在实际的场景中去解决商业问题,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看你的应用,看你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在中国整个的金融科技应用的路径里面,应该是从C端到B端,C端我们在金融科技相当成熟,而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但是在B端上面的金融科技实际上都是在探索。 为什么我会觉得B端的应用场景今后会是更大的发展,因为B端的链条更长更深入,C端你和你刚才的关系,作为B端来说从采购到生产加工到销售,最终到终端的消费者是简简单单的去讲有这么多的环节,有这么多的参与方,其中还有库房,还有物流方的参与,就是有这么多方的去参与,再加上我们在哪方参与,可能他还会有多级的渗透,比如说我的供应商给我提供一个东西,他还有二级供应商给他提供,还有三级的供应商,还有多层渗透这件事情,所以对于整个链条上面的信息量会更大,信息的透明化要求会更多,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时点下这些信息的互相匹配程度就代表着你的供应链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用这些数据来去作为本身在这个产业里,在这个场景里去评估中小微企业他自己的经营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自己觉得在供应链金融里,从金融到供应链金融到金融科技这几个方向上面,到底为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怎么样去做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尹振涛:其实刚才刘总把供应链金融基本上的逻辑讲的是非常透彻,不管是参与主体也好,风险控制也好,这个可能给大家的感受特别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科技,最近当然也包括2017年所有的金融科技论坛,如果不谈区块链会觉着很LOW,所以我们这个圆桌讨论环节,如果我们不谈一下区块链这三个字,下面听众也会认为我们很LOW,我请教一个问题,围绕区块链各位老总是怎么看,当然也包括在我们所做的领域,我们是不是有这个应用,或者这个应用前景是怎么样,也从章总开始。 章政华:提高效率,科技主要是提高效率。一个是大家知道从交易所的层面,全球所有的交易所其实他要很好的发展客户,这个东西我们要提供服务给到他,因为我们想做更好的清算服务的平台体系。第二个最近大家看到蚂蚁比较热,很多全球的服务需要被升级,这个事情大家可以来参与研究,因为我们已经跟300多个地区的国家的支付机构完成了合作,而且我在海外到今年年底应该是中国企业的覆盖是最广的,然后第三点其实我们也在做的就是今天在所有的2B的交易和类似大家看到的信用凭证、票据等等,支付相关的这些领域,智能合约,传统纸质的东西是给区块链做结合,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我们其实只是应用了区块链的技术,我觉得好的技术其实每家公司都可以去关注,我的话就到这儿了。 郑晓斌:坦白讲区块链是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这一块是在上级公司里面比较明确的场景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现在比较关注,实际上在今年三月份开始,我们自己上了一个贷款的平台,因为这方面也是说考虑到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整个公司功能会进一步扩大,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第二个,我们也希望在资金的获取上面能够采取一些更加轻资产、轻资本的方式,过度的完全依赖于我们持牌的杠杆,我们在今年一季度也开始在做个人贷款业务,我们现在在包银公司体系里面有一些贷款,也会跟一些银行,包括跟一些股份制银行跟城商行在合作,我们会把一笔贷款拆成合作,各自承担利益,共同承担风险。这样的平台未来有多家跟我们合作的话,每一笔贷款都有可能会区分到说通过不同的策略及路由分配到不同的合作伙伴上去,这块考虑在整体的路由上面的一些标志,以及他的溯源,以及他的不可篡改上面做结合,这也是在研究阶段,我想也是在这方面跟大家做一些实际的分享,当然这里面也是刚才提到贷款,在座也会有银行或者是一些同业,这个在资金册也有一些合作,下来咱们大家可以再做一些探讨。 方晨:区块链这块不太聊了,因为我本人不是做这个方向的,区块链2016年已经火过一次,在2017年基本上死一大片,在2018年又火起来,又火肯定是有道理的,拍拍贷在今年研究有几个方面,像区块链跟人工智能都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向,因为我自己离人工智能这块是比较近的,所以我知道很多发生的事情,区块链这块的事情北京团队有做一些探索,如果之后有做什么新的进展我也可以跟大家做新的分享,目前据我所知跟虚拟币应该是没关系,因为这块不是我了解的,所以我也不想说太多。 刘灏:我们团队在2016年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的,区块链单一的技术,包括密码学、架构,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去总体来说最后形成一个区块链,我们自己的团队主要还是在应用产品方面去发力,而不是在底层技术架构去发力,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bus的平台,就是saas的云服务,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比较简单的容易的去上手,直接的去使用区块链,能在他自己的场景下使用区块链,所以我们自己做了bus的平台,上周bus平台刚刚发布。 我谈两点我自己在供应链上区块链的方向,供应链刚刚讲到了,参与供应链比较多,数据的类型比较多,是不是能够通过区块链所搭建的结构,能够让参与方的数据,第二个这些数据能够更强的交叉验证的功能,以此来服务整个供应链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建模。第二步是不是在这个体系上面再去做一些能够把这个体系数据,能够转化成一个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在第三块是不是有更多的资方能够进来,有担保、保险这些机构能够进来去参与到,所以我们自己的bus平台是从三层面的体系去搭建的,这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第一个方向。 供应链金融第二个方向,供应链金融是多层渗透的方向,从核心企业到他往上去看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可能会越来越小,主体风险会越来越高,主体信用会越来越低,是不是可以把核心企业的主体的信用能够通过区块链,通过他本身交易的供应链的机构能够传递到更上层,更多的层级上,这也是区块链可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我们自己想的一些东西。 尹振涛:好的,非常感谢四位老总刚才围绕自己公司自己做的业务,给大家分享了基于金融科技、安全很多的干货。当然第二感谢,是感谢几位老总也是配合我,硬着头皮讲了很多区块链的事情,也提高我们这个环节的层级。但是第三个感谢就是配合我把我们的时间控制的非常好,应该是不超一分钟,谢谢大家,我把麦克风交还主持人。 提问:大家好,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是26号那天刚拿到毕业证的,我是应届的毕业生,学的是金融,特别有幸能参加,今天没想到能碰到宋华老师和王老师,因为我是学金融的,我是对反欺诈这块特别感兴趣,今天不提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痛苦,我想问一下拍拍贷的负责人,怎么说呢?就从我在学校或者实习的经历来看,现在他的业务他主要分贷前贷中贷后,其实我就是按照我这种见解比较浅薄了,我觉得大部分集中在贷前了,提到信贷管理和信贷运营的话,我觉得公司大部分的成本还是集中在贷后。 我的问题就是拍拍贷也有做反欺诈,听也是有专业知识的,我只是想问一下之前看过一个观点是说反欺诈主要事在人为,我知道您也做知识图谱,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人和图谱在反欺诈当中哪一个比较重要,或者说两者是相辅相成。还有一个问题,您怎样看待,因为您刚才提到了人会有很多节点在数据智能统计当中,您怎么看待这组团欺诈对于知识图谱的冲击,因为可能会构成多元的关系,所以我这两个问题都是反欺诈当中人比较重要还是图谱比较重要,第二个是组团欺诈对你的知识图谱的创建您是怎么看待的,希望您能帮我解答一下。 方晨:确实很少碰到有人这么提问的,我就简单说一说吧,第一个就是你说人跟图谱所说哪个更重要,其实我觉得这两个是割裂不开的,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会第一个要看这个节点,第二个要看这个节点跟别人怎么关联起来,如果你去看(英文)的理论,他不会把点割裂开来。对我们来说确实你跟一个人的关联程度,以及这个人他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共同去决定了你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这个确确实实不能分割开来的,可能你跟一个人是一天到晚打电话,可能你就整天黏在一起,他可能是个好人,你们怎么样都无所谓,如果他是个坏人,就分很多种情况了,更细的我们可以线下交流。 至于你说的团伙欺诈跟知识图谱不是一种冲击,其实我们是用知识图谱这个方式是来去把团伙欺诈去找出来,其实他是一个技术和他怎么去应用的一个关系,或者说是有团伙欺诈以后我们的知识图谱其实才能构建的比较完善,如果你光把人和人的关系掌握出来,那么大的一个图在里面,什么团伙欺诈其实你都没找到过,那么你其实是很难下手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团伙欺诈我们不断去找这样的案例出来图谱是有完善作用的。再往细,我们之后可以线下加个微信再聊一聊,因为我觉得可能再往细的聊就真的太耽误大家时间了。 尹振涛:谢谢大家。[详情]

王广宇谈金融科技:应由市场主导创新
王广宇谈金融科技:应由市场主导创新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王广宇:谢谢大家,首先向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的召开表示感谢。我有一个小的身份是刘勇的同事,是研究院的副理事长。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其实上午的会我也看了看这些嘉宾的演讲主题,金融科技从今年开始,应该说从去年开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今年我们选择的内容是按照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科技,金融科技之所以成为一个热词,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说今天技术的演变,今天商业形态的变化,创新公司的出现使得各个领域看到在银行端,在保险、在证券出现了很多创新的业态,这是个共性。反过来我自己是在研究供给侧的,他也存在非常客观的需求问题,这个需求问题是我们今天金融市场广泛存在的客观需求没法得到满足的,而这些难题包括当前的需求侧得到很好的满足,包括资金的脱虚入实的问题,包括我们今天面对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周期叠加的问题,解决一些难题,所以这个领域才变得这么火热。 我们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来体会一下,刚才宋华老师始终在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差不多有一亿个市场,有三千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事情大家有感性的体会,如果回到我们身边来看,我们整个中关村差不多有一万家拿到国家高新资质的企业有一万家,在境外上市的有小五百家上市公司,意味着还有9500家国高新标准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不是上市公司也不是大型企业,我们初步做了调查,我们的看法即使是在中关村,在拿到国高新标准的高新企业起码还有50%-60%没有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这是今天面对的现实,因为我们有这个团队正好在中关村区域来做投贷联动,在帮助中小企业做融资,所以我们不光是统计数据,也有市场调查,我想这个问题严重到了连中关村这样创新为主的示范区域,连它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都拿不到银行支持,我们怎么样指望那些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拿到更多的金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中国并不是金融极其发达才需要金融科技,是因为中国本身是金融落后的国家,是因为金融足够落后所以我们才需要金融科技来去弥补。 两个礼拜以前我正好出差去香港,因为我们香港公司同事说,大概一个多月前跟我谈说银行要来见你,我说就去吧,我大概在香港很大的银行待了半天的时间,因为香港有个银行叫KIC,我看了看他们今天在处理业务和调查信息这样相对知识非常落后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国内银行还是挺好的,因为香港银行一上午给了我十来份文件,我要签几十个名,好多文件我有的有空去看一看,有的也没有空去看,花了整整一上午时间去做这个事情,我想香港金融服务应该是最先进的服务体系,但是反过来是最落后的服务体系。相反香港也有很多的创新,比如阿里在上周推出来了全球跨境汇款平台,他相当有20万个菲佣,这些人每个月赚了钱要汇回他们老家去,他们通过支付宝(香港),他们和菲律宾的一家支付公司两家合作,可以做到7×24小时完成跨境汇款,所以当时我看到这个信息,我发现真的在普惠金融领域真正帮助了一些需要的人。 我想这两个问题举个例子,在传统银行里面金融科技的需求和在一些没有得到充分金融服务的市场金融需求,其实是我们今天都面对的,同样在北京这样一个金融极其发达,整个金融存量占了全国相当大的城市,我们看到那么多的金融机构,看到边街的银行,我们也同样看到那么多的中小企业,仍然有50%60%拿不到银行的贷款,这个市场空间摆在我们面前,其实今天真正到了一个时代,金融科技在催生和伴生新经济,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可能可以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更大程度的替代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这是我的看法。 特别是从当前来看,我想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能力超过了传统金融科技满足的需求,我甚至看到了一个我们专门研究金融学的教授他在讲的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一方面面对我们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在了解个性化,了解客户的需求,都在了解客户画像,都在帮助客户定制各种各样的产品,他说我作为一个相对来讲中产阶级的教授,当我有个性化需求的时候,因为我不太善于使用信用卡,我信用卡额度很低,一个月以前我去商场买家具的时候,发现我的信用卡额度不够,我给银行打电话要提高额度的时候,银行说我没有资格给你提高额度。我这里举的例子我想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中国经济在金融缓慢增长中高速发展阶段,大家都认为消费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没有办法很好的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举个例子国内的信用卡,尽管信用卡这个市场已经是红海市场,事实上来看今天的信用卡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增长力信用卡,放眼到中国来讲我们14亿的市场信用卡的空间还是非常大,为什么传统银行不能在新型消费场景利用科技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做一些事情,我想更多的受制于他们对市场的理解,他们对商业模式的应用,这个点上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做。 在我们理解中间,我其实引用这张图,我记得大概几个月前我在刘勇院长的报告中间看到这张图,他从金融资产的角度把它定义成从基础设施到资产,到对接到场景,我没有动他的信息,反过来我在讲我们的一些例子,今天整个金融科技的业务细分可以反过来细分成什么呢?细分成业务产品、资本市场,我们看到所有类型的金融科技业务,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可以去替代银行的存款、贷款,可以替代银行的结算服务,中间服务,可以替代证券化的产品,可以替代保险的产品,本质上他是一种金融产品,但是金融服务是金融产品,他是归口在这个类型,我也特别认可宋华教授一句话,就是让金融归金融,很大程度上金融产品有足够强的金融属性,在监管机构来看即使金融科技产品,如果你用的是金融产品,你也要在种种框架下接受监管,否则不公平。为什么一些银行向用户放贷款的时候,他要提供8%的充足的资本,而一些科技公司可以没有任何资本向用户放款,这是不公平的。 当然还有一个领域也是今天市场上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就是资本市场相关的,特别是跟投资融资有关的,比如我们今天讨论的众筹,这本身是非常好的补充权益资本的工具,但是资本市场金融科技使用范畴这又是新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样解决众筹跟投资者保护,跟公司的非法集资之间的关系,甚至我们在研究公有链的情况下,在研究代币,在想着怎么样面对众筹面子投资的产品,这个领域有些新的业务方向,比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采取做智能投顾,改变我们传统的投资模型,资本市场这个领域里面应用空间会非常大。有两个领域相对传统,但是我认为这两个领域里面的业务也更规范一些,也可能会成为金融科技里面优等生,一个就是支付清算,毫无疑问中国的支付清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发达的一个产业,所以不管是第三方的支付,线上线下和其他支付整体的环境在全世界应该是非常好的。 最后一个就是基础服务,包括我们看到的征信,还有IT服务还有大数据,还有云这样一些基础服务,这也是金融科技非常迫切的需求,所以我想从我们作为投资者来看,我们看到金融科技这四个领域,正好刘院长研究的金融科技的主要业务重叠在一起,我也觉得其实每个金融科技业界的实践者去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跟我们哪个领域融合,如果你是做科技,怎么样用科技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模型,做的越来越好,如果你是做金融,怎么样在可以做的监管体系拥抱监管,让自己做的更长久更安全。 金融科技在2020年之前,大家认为它的整个增长比例都还会在30%-40%,所谓这张图是国内的研究机构做的,他们认为整个增长机构仍然会维持在30%-40%之间,同样在支付,在信贷这些领域还会有更强的渗透率,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也跟大家很坦诚的讲,整个2017年到2018年金融科技是投资业界非常热捧的一个领域,但是大家也要清晰的看到,有的时候风险投资不仅能捧红一个行业,也能扼杀一个行业。我们需要对这个行业更深刻的理解,谨慎一点,否则会起到反面的事件。 最后用一点时间在汇报一下,除了传统的风险投资之外,我们自己在产业整合方面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叫华软科技,正在转型做金融科技,我们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集中做三件业务,第一个业务是云化IT,基于云的分布式的银行系统,其次我们聚焦供应链管理,我们也使用我们的IT能力,使用我们的数据能力,包括我们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做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第三个,我们也在做支付和投资的持牌支付公司,他们对中小微企业的支付能力,在整个行业的领先。 我们自己定的战略是我们把自己叫做核心能力,极简驱动,所以我们认为金融这个事情对于中国消费者,或者中小企业来讲我们很长时间被神化,其实也蛮简单的,不要把它太复杂,金融整个就是服务,在这个服务过程中资金的提供方,服务的需求方,在合规的业务流程中完成交易,其实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努力的去推动我们战略研究在使用供应链、开发智能领域,我们推动金融科技平台技术方面,尤其是开源的技术联盟,称之为简码,然后我们推出新一代的华软科技的战略。 刚才教授讲到了我们对区块链,确实公有链、私有链特别是联盟链做了非常大的研究,区块链的应用怎么样解决对权限问题,数据有限的公开,能够满足监管和安全的需求,最后能够形成标准,和大家去协作。我们主要的客户是银行的需求,实际上他们要去部署联盟链非常难,有非常多的挑战。我们开发了一个简易的平台,针对金融进入中小企业,对智能合约、商品处理、电子存证这样一些服务,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并在同一个链上,让数字真实不可篡改,形成一个智能合约,体现在区块链所许的各方去提取。我们在这中间服务第三方机构,核心企业不管他是核心上游客户还是下游供应商,第三方企业可以介入在这个平台里面,其次可以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介入这个平台,我们也邀请了很多金融服务、第三方,包括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参与到供应链链条中,加入到我们这个平台中间来,简便的优势就是相对简单的灵活的部署,们采取了一些最安全的保证,形成智能合约,最终希望我们的产品跨区块链业务集成,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使用简练,让每个客户金融和融资变得更简单,欢迎大家有兴趣关心和关注。 华软资本所做的事情,我们在过去十年之内专注的投新实体企业,我们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文化健康这个领域差不多已经投了小一百家企业,我们知识产权这个体系差不多服务了两三百家中小公司,所以特别期待金融科技领域更多的创新性企业出现,更多的小企业能够变得更大,大企业能够变成真正的独角兽,也祝福在座的各位业务发展的更好,事业更顺利,谢谢大家。[详情]

人大教授宋华: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人大教授宋华: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供应链金融专家宋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就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进行分享,刚才来晚了一点,但是听到前面这一场很多嘉宾对于风控和反欺诈的一些精采的观点,也很受启发。 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一个话题是系统供应链金融创新,我们谈供应链金融一定是要结合我们的业务来看金融,以及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以及金融科技,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给各位分享一下。 具体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因为供应链金融是从去年84号文以后,大家对供应链金融非常火,但是我想还是需要去静静的思考对供应链金融本质的理解。第二个,我想讲一讲就是关于供应链金融目前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今天的供应链金融有哪些不同的场景,所以我非常同意上一个论坛里面有一位嘉宾讲的一句话,就是任何的金融科技一定要结合场景,没有场景的金融科技全是胡说八道,所以一定是在场景基础上去谈我们的金融科技,去谈我们的风险管理,否则都不会长远。第三个,我想给各位分享一下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位问题,金融科技到底在我们供应链金融里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应该去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一个,我想谈一谈关于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其实不同于消费金融,跟我们今天很多大家讲的话题不完全一样的一个特点,他一定是B2B,他是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我们的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实现什么呢?用物流,用我们的贸易流来拉动我们的金融,反过头来用金融流再来优化我们的产业过程,所以这么一个构成才是叫供应链金融,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真正的产业运营,没有真正的贸易过程、物流过程和信息的过程金融不存在,所以金融一定是基于产业基础上所产生的一个话题。怎么理解今天的供应链金融,我想还是提我们这个观点,任何的金融都是一座天平,谁要忽略了这个天平恐怕这个金融很难做成,这个天平的底座是什么?一定是风险管理控制,而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又在哪?又一定是我们能把握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因为大家知道供应链涉及到了很多的企业,也涉及到了很多的业务,也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任何主体,任何环节,任何活动信息的缺失都是一场灾难,所以实际上供应链金融里面风控非常复杂,只有把这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把握了,才能打造出金融的柱子,这个柱子是什么?是信用,因为金融说到底是风险估值与信用,一旦我们信用丧失了整个金融都不复存在,而金融两端是什么呢?一端是资金一段是资产,实际上我们今天的金融要思考一个问题,刚才也在谈这个问题,我们要画像,这个画像画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值得去考虑的,因为实际上有很多我们今天最缺乏的问题是在哪?主要是企业经营的业务、产品竞争力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优质的资产,哪怕你再怎么画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他一端装着资金一端装着资产,关键是他的资产是不是优质,一旦你的金融和优质资产结合了,当然他的风险是较低的,但是相反如果资产本身是有问题的,我相信就肯定控不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基于产业的过程,把金融能够有效的导入到产业中去,又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去考量的问题。 因为我想跟大家讲供应链金融为什么会存在,原因很简单,供应链金融跟消费金融不一样,消费金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据来刻画一个个体的画像,但是产业不是,产业的画像一定是在产业运营中表现的,如果他嵌入不在一个供应链中,你的画像是画不出来的,我也经常讲如果用对产业企业,用所谓的网络爬虫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不可能,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他所在的产业上下游,比如说养殖核心企业新希望六和如何做供应链金融呢?实际上我们今天的很多东西是卖给中小企业的,可是大家想想这种以农户为代表的这样一种养殖户,实际上我们的画像是画不出来的,你要画他的个体像你根本画不出来,为什么?第一他没有财务报表,第二他没有任何可以用的资产,所以一定是什么?一定是要嵌入在业务上,怎么嵌入呢?他们首先提出了一点,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旁边就是技术服务站,如果你缺资金了,你愿不愿意加入到我们的供应链,跟我发生业务往来,如果愿意他们采用三个渠道来控制风险,第一个,首先商业银行作为初步的征信,但是我也告诉大家商业银行的征信没用,因为商业银行的征信他覆盖不了我们的屌丝,因为他没有财务报告,也没有什么资产,日常的经营活动你也不能从网上找到。最紧要的控制是两个,第一个是担保,因为担保是跟当地的人合作,当地的人最了解当地的情况。第二个就是技术服务站,技术服务站天天跟农户打交道,农户的情况,农户家庭状态他是最了解的,因为他一天到晚日常发生业务,一旦通过之后要签两个协议,一个委托担保,一个棚舍抵押协议,在这个基础上一旦你缺资金我给你融信用,什么叫融信用呢?因为你养殖需要良种,你必须是用我的良种,你需要饲料你必须用我经营的饲料,你需要兽药你必须用我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兽药,实际上大家发现他没有给养殖户钱,他实际上融的是信用,这种做法我也经常讲他是对的,如果你真的把真金白银借给了养殖户,很有可能他会拿你的钱去炒股,因为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契约精神太差了,甚至到什么程度呢?屠宰以后这个肉定向供应给他的肉质加工企业,从而形成整个产业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想像,资金是安全的,因为实际上是以生产要素来代表的一种资金融通,而且整个供应链是闭环的供应链,所以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所以说到这儿就有一个问题了,大家注意了供应链金融是为了优化我们上下游的资金流,能够把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够让我们的流动性增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这点大家一定要明确。 第二,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涉及到上下游和金融机构,而是产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一旦多方合作的供应链体系没有建成,我们的金融很难保证安全,还有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资金流动、更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动的共同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流非常重要。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产业跟金融结合,更是生态的结合,也是金融科技所推动的变革与创新,当然这个变革创新是什么,等会儿我会给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个观点。 基于此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的场景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所以我倒是经常建议,特别是我们做金融的,一旦你们要去做供应链金融,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研究产业,如果不把产业吃透,你的金融根本进不去,所以我们今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就是产业说产业的话,金融说金融的话,这个很麻烦,就是金融的人没有产业的概念,这个产业的人不知道金融是一个什么状态,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深的一个沟壑,他是这么一个状态。实际上看我们中国今天的供应链金融,用我的话讲产生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叫1.0的银行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这个我多次讲到,银行单纯做的所谓的反向保理,动产质押在这个时代做不了,为什么?因为不管你怎么画像你的风险都控制不了,实际上今天中国供应链金融从单纯的银行来推动的这种供应链金融,逐步逐步走向了2.0甚至3.0,2.0是什么?就是供应链金融这个推动者是谁呢?是我们产业的龙头企业,就是基于他自身的供应链的体系,结合外部的金融机构来为自己的上下游,来加速他的现金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看中的是流动性,你的商业贸易是怎么流动的,你的物是怎么流动的,他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这个我把它称之为叫2.0。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最近接触一个企业的例子,欧普的供应链金融,欧普照明的,大家知道欧普照明作为一个企业,他有大量的供应商也有大量的经销商,实际上我们的上下游是缺资金的,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把上下游的资金问题能解决,一定是什么?一定是建立在我们对义务的深刻理解和客户供应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迄今为止欧普照明做了两个很重要的经营业务,一个是对经销商的信用贷,第二个是对供应商的金融产品,为什么会做经销商的信用贷,我们回归到欧普的经销商,欧普的经销商大概有三千多个经销商,其中能够把他称之为叫核心经销商的大概就是加上核心一类二类的,大概无外乎就是一千多家,实际上他真正的核心供应商50家,这50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2013-2015年他的连续三年销售额是在500万以上,他是一种成长性的,而且一类的大概是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销售额是200万到500万,二类大概是30万到200万,实际上大家知道,经销商是在帮我们经营产品,这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他的品类覆盖度是什么样的,他的成长性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做风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关于风险控制的维度问题他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上他的掉队率是多少呢?大概2014年较2013年他的合作客户,我讲这三类合作客户的掉队率大概是千分之4.3,什么叫掉队率,就是这一年当中由于他能力弱被排到了这三类经销商之外,就是千分之4.3,2015年到2016年是千分之6.3,意味着这三类客户相对稳定,而且他的能力也非常清楚,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做金融,他的风险可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结合了青岛银行和青岛城楼做了对经销商的信用贷,解决下游企业采购欧普商品时的资金问题。 另外是供应商,我们今天供应商也是缺资金,他们最近也是做了这么一个状态,基于对供应商的能力,供应商对他之间供货的稳定性、及时性等等,在义务把握的数据基础上做了一个分层,在这个分层上提供了这么一个产品,供应链金融的一个产品,这个做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大大的改进了优化产业的供应链过程,因为原来我们供应链是什么?要形成订单,订单下放给供应商以后要货物运输,运输以后要开发票,开发票以后有一个帐期最后付款,这么做以后整个从货物形成订单以后就已经开始资金流动,大大缩短这个方面,无论是对欧普照明还是上游都有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核心企业的,利用自己的业务运营来为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他的基础是什么?一定是对业务的把握,但是问题是这种2.0的金融实际上在今天走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为什么呢?第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龙头企业,第二个金融只能汇集到一级供应商和一级客户,我们无法对多级供应链进行穿透,换句话说跟龙头企业做供应的供应商未必需要融资,但并不代表供应商的供应商不缺钱,并不代表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不缺资金,同样客户的客户的客户也许他缺钱,所以因此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供应链走到今天之后他遇到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出现了平台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平台化场景,第一个是产业生态平台化,他的特点是通过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产业集群形成协同的运营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 第二种是技术生态平台化,就是建立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的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帮助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降低我们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一种。 第三种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是我的一个畅想,就是金融生态平台,什么概念呢?就是通过多金融机构的产品充分协同和合作,全程服务产业,完全实现全方位的产融结合,我最近讲的一个概念,供应链金融做到后来一定会催生出什么?催生出金融供应链。大家注意,供应链金融和金融供应链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由于时间问题我简单说一下,比如说产业生态这个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宝武推动的欧冶云商,这是大宗物资的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他是集从原材料的采购和钢材销售的云购云集,建了这么一个平台。另外大宗物资一定涉及到仓,因为这个仓一旦管不好,大宗物资的风险是很难去把握的,所以上个月我去张家港开会的时候,我去张家港保税区,几个原油的企业跟我讲,当他们进口的原油如果一旦进入不了大型国有企业的库,宁可花多少万美金让在海上漂也不让这个油进库,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风险太大了,大在什么地方呢?还不仅仅是别人偷你的油,最可恨的是在原油里面注水,所以大宗物资一旦管不起仓,你讲所有画像都是骗人的,所以他一定保证仓要安全,这就是他的仓帮,仓帮运帮一旦建立起来之后,还有一个钢材流通过程中有大量的加工,加工企业不能协同整合的话,同样你的供应链也是缺的,所以他又建立起来工帮,最下游端就是建材,这个时候就是建帮,还有钢铁企业之间的互通,这是什么?这就是联邦。正是基于仓帮、工帮、运帮、联帮在这么一个大的平台下他们做了一个金融,他们叫绿融,比如他们跟长城汽车,基于他们长期的交易关系,受让了长城汽车上游的应收帐款给他做金融,如果没有建立起这么一个大的生态平台,你敢直接对你的客户的客户做金融吗?不可能,所以我想这是一种叫产业生态的供应链金融。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讲的,就是关于科技生态,科技生态我听到上一个论坛里面嘉宾都在讲大数据,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去讨论,我们要什么数据,就是关于数据源的问题,大家知道特别是在B2B当中,我始终认为靠一个网络爬虫的方法和其他各种间接性的方法来画像画不出来,或者你画的不全面,就像各位讲的,你可能看到左脸没有看到他的右脸,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这个时候的数据是什么?数据在今天变得异常火,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也是我最近合作的一个企业,叫微众税银,实际上我非常同意这么一个观念,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的数据一定是来自于最底层化的数据,是不能有任何修饰的数据在这里面,比如说我们的税,所以我前一阵子在讲我们中国政府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太好,但是唯有一个地方我们比国外做的最伟大的一项,就是金税三期工程和金税四期工程,因为税所带来的财务比他给银行交的财务报表,数据更为真实,甚至为了偷税漏税我们还会把这个财务报表往下了报,所以这是保守数据,所以只有来自于工商来自于税务来自于其他这些,当我们把这个数据多维度进行刻画的时候,这个数据就有可能帮助我们的银行有效的风控体系,因为实际上我们今天银行的风控一塌糊涂,他的风控模型是根本不能够符合我们产业的要求,所以我们的金融科技公司能不能帮助银行去优化和改善他的风控体系,这个变得异常重要,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我就不讲了。 还有一个平台,我也简单讲一下,就是关于金融供应链的问题,什么叫金融供应链,就是一定要结合产业供应链的特点来提供整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使得金融活动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基金,我们的信托,我们的保险,我们的保理,我们的理财,我们的券商能不能够充分协同,来个完整的系统化服务于全产业链,当然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做到,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分业经营,每个人都是一个烟囱,做投资的就是做投资,做基金的就是做基金的,做信托的就是做信托,他们没有打破我们经营之间的壁垒,这个我想将来一定是我们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三个场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位问题,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要怎么做,首先要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在哪,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在数字平台里面,我们尚未建立面向整合供应链业务的数字仓库,没有整合前台的运营数据和后台的管理数据,没有建立面向业务的管理分析型应用,这是现实,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每一个企业都有数据,每一个分公司都有数据,每一个部门都有数据,每一个政府管理部门也有数据,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从来不通,所以我前一阵有一篇文章是讲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有大无厚,我们的数据没有充分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金融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是受阻碍的。 第二个,就是在技术平台片面强调甚至神化了技术的作用,而缺乏了探索技术赋能功能,这个实际上我也多次讲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很多金融科技的论坛,我就发现有些论坛的嘉宾用我的话讲叫神吹,一上来把技术渲染的如此之炫,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场景在哪,没有说出来,比如说区块链,今天每一个论坛都充斥着区块链,但是基本上90%讲区块链都是一帮神吹的人,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上台首先讲的话是去中心化,我告诉大家胡说八道,去中心化他们就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区块链有三种类型的链,第一个公有链,公有链的代表是币,比特币,比特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这种区块链的确强调的是公平,他的的确确是去中心化的,是这么一个状态。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私有链,私有链实际上没有意义,自己玩自己,技术的边际收益很低。第三个链就是联盟链,供应链金融属于典型的联盟链,他不是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他是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所以这种区块链的运用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公平,它是在于效率,所以在这个基础上,B2B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最大的障碍在什么地方?是共识机制,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共识机制还不是技术共识,技术共识特别容易实现,关键是业务共识,如果连一个基本的业务共识都做不到,第二个问题就解决不了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解决不了,分布式计帐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说这帮讲区块链的人一帮神吹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探索过这个背后的东西,就是他的应用场景在什么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区块链本身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它资本化。 第三个,我觉得最主要的跟刚才讲的第二个问题有关系,就是我们的数据质量和业务标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连电子订单,电子仓单、电子税单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了,你说什么区块链没用,这需要去打造,我还是想讲一句话,就是靠供应链真正拥有数据,没有供应链你就没有数据。第二个,靠金融科技拥有真正的数据,这是我想说的这是目前我们在运用金融科技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个我想讲一个问题,怎么定位。讲两句话,第一个我们不是信用的创造者,信用的创造者是产业,我们是信用的传递者,换句话说通过金融科技让信用更为透明来传递信用,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不是信用的创造者。 第二个,我们不是资金的提供方,我们是资金的促进方,我们今天有一帮人直接开始插手做借贷,这是违规违法行为,金融就是金融,产业就是产业,金融科技就是金融科技,所以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资金的促进者,就是通过我们的金融科技,让投资者了解和管理风险,从而促进资金的流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没有时间讲了,比如说我们今天发行很多供应链的ABS,可是我们知不知道每一个ABS背后的真实市场,很难,真的很难,导致于我们今天发ABS主要看什么?第一看主体性,看是谁发的,是万科发的还是京东发的,我只有相信京东或者相信万科,第二个他们这种企业怎么使自己的信用展现、提升,通过分层证券化,就是自己来兜自己,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每一个ABS背后的情况,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金融科技能够渗透到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很难,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我还是围绕我的资产和资金来讲,资产端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底层交互客观化,物物交互与人物交互的客观反应,大家画一个人的画像永远是画不出来的,因为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很多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他们的画像一定是基于人的画像,第二个是基于大数原理,就是我的违约率多少我能不能覆盖,我告诉大家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不可靠,你不管用什么模型都算不出来,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中国的风险控制一定要渗透到物,就是他做的这个业务,他做的这个商品之间的过程,就是物物的信用,用物物的信用来反应人物的信用,这个企业做的业务状态再去推演到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所以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具体我不讲了。 第二个就是业务末端的自治化。资金端要去实现的两个,第一个债项结构客观化,第二个主体信用自治化。业务和资产真实性背景之间的交叉校核,也就实现订单、运单、仓单与应收帐款的动态匹配。第二个主体信用自治化,客观来反应主体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去建立一个融合化的金融科技体系,所以我为什么刚才在批判今天神化技术,其实单一的技术不可能服务于我们的场景,他一定是什么?他是一种融合化的,光是单一的AI也解决不了我们产业当中所有问题,没有场景的编故事都是骗人的。首先一定是资产端的问题,包括我们的电子运单、电子箱单、电子仓单,这个时候有可能会用到AI各种技术,然后再加上区块链等等整体的技术包,才能够产生我们整体的金融科技应该发展的道路。我最近提的一个概念,金融科技一定是多层框架,它有好多层,每一层都要搭起来,最基础的感知层,第二层数据层,第三层就是计算层,第四层单据和订单层,最后迭代成供应链金融,这个层一定要搭好,当然我们的金融科技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制度问题,这个我也不多讲了,以前我也经常讲,中国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制度环境极其糟糕,在一个糟糕的制度环境下你的画像画不出来,比如说我经常讲,我最近强烈呼吁我们的政府真正关心一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要一天到晚把这个口号停留在文件上,做一点实事,什么实事,比如说1998年英国专门制订了一个中小企业延迟支付,什么概念呢?大企业欠供应商微小企业的帐期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月,如果超过三个月就要付年化加基准利率,基准利率0.24,这个利率够高的,不仅如此到2014年他们修正了法律,不仅英国整个欧盟都有法律,包括加拿大、新西兰都有法律。还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动产融资,动产融资为什么现在不敢做?在美国发生恶意抢货五百美金都属于刑事案,在中国把它定义为经济纠纷,所以你们想一想这种制度环境,我们怎么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所以这也是我强烈的呼吁,这个体系我把它叫做协调化金融环境生态,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去实现的目标。 以上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详情]

论坛实录|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
论坛实录|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北京瓴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CPO)贾旭东,旷视科技(Face++) 副总裁敖翔,融360首席风控官叶梦舟,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因果树创始合伙人鲁嫚出席并参与“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主题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鲁嫚:大家好,我是因果树的鲁嫚,非常荣幸能够担任论坛上的主持人,能与台上的各位嘉宾一起交流互动学习,应该说我们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一个智能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跟我们身边各种场景相结合,从交通到各个维度,大数据人工智能跟金融结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尤其金融领域的风控又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五位嘉宾,期待一会儿他们能够充分的发表他们的观点,我想请我们所有台下的嘉宾把掌声先送给我们嘉宾,鼓励他们一下。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话题会有几个维度,首先请几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陈道富:我是陈道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每次参加金融科技方面的论坛我都忐忑不安,担心有一些科技的名词我听不懂,别人问我,我不知道说什么,一直都是以学习的心态来参加会议。 今天讲到了要把金融科技或者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跟风控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对金融来说是最核心的领域。金融风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大数据和人工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金融风险风控发挥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不一定完全能替代传统的功能,在实现大家期待的这些功能过程中,它可能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又是什么,这都引发我的兴趣的话题,我自己觉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用到一般的传统金融机构方法中,金融风控更有效率,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多类型的数据形成更及时、更有效率或者说更加理性的一些做法,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所以我觉得一开始要两方面看,既要发挥大数据在人工智能风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在解决风险控制方面所有的人类所要面临的困境。 鲁嫚:陈所长非常的谦虚,而且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话题,我们还有哪些风险要注意规避,同时也有请贾总介绍一下。 贾旭东:大家好,我是北京瓴岳科技的贾旭东,让我介绍公司有点困难,因为我们不是一家擅长介绍自己的一家企业,所以在座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哪家科技公司,瓴岳科技是在2015年9月份成立的,我们按照网贷之家的交易量排名,大概能够排到全国的15名、16名。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风控技术全部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所以金融科技怎么能够助力风控,我们非常有自己的感触,我们主要是依托自己的金融实力,也和很多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深入的合作,我们能够使得所有的风控体系全部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看到了它确实可以对金融风控产生非常实际,并且有意义的的作用。然后我们也因为这些事情尝到了甜头。 鲁嫚:谢谢旭东总,下面有请敖翔总。 敖翔:大家好,我叫敖翔,来自于旷视科技,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face++,face++作为以视觉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跟风控有什么关系?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很多数据都是为风控建立的,比如说我们参与了在安防领域的产品线。比如说我们会给各个主机厂商提供安全,落到我自己这块最主要的业务就是face ID在线声音和人脸识别的产品,其实就是跟在座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相关的产品,特别是通过验证用户的设置,人脸识别完成在线交易身份欺诈风险的工作,这也是一种风控,我想face++成立我们就是跟各种风控紧密结合。 鲁嫚:好,敖总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分享,下面有请叶总。 叶梦舟:首先很感谢主办方对我的邀请,然后感谢主持人。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我是融360的首席风控官叶梦舟,我们融360是金融产品的平台,我们是2011年成立,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把自己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垂直搜索引擎,当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有信贷需求的时候,他会到我们平台来搜索不同的贷款产品,我们可以用大数据和我们的风控能力去为消费者和金融产品进行精准的匹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这个推给消费者,同时我们也会为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所有的用户画像,来帮助金融机构对用户的风险进行辨别,然后做出正确精准的风险流测。今天我们的议题是科技和技术在智能风控中的作用,我认为智能风控的根本就是在于技术,换句话说智能风控本质上的理念或者说本质上的运转模式,他的基本方式也是不变的,只不过他是用大数据来驱动。其实刚才演讲嘉宾也讲了智能风控会带来很大的变革,我个人认为金融机构对于人群,或者说有信贷需求人群的覆盖,怎么讲呢?第一是说我突破了第一轮的限制,金融机构现在的客群,可能之前我需要面签的环节才能够保证我放心的把这笔款贷出去,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我可以远程来做这件事情,我突破了我的网点限制,这个大大的拟声我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我的运营成本,同时能够保证为我现有的用户提供非常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第二个是说我对于人群的扩展,我可以从0-1刚才说的有三亿人有征信,剩下的没有征信这些人,银行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他以前是覆盖不到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用所有的这些社交属性,他的行为模式,他的消费行为等等的,还有运营商的一些行为和他所有的生活习惯相关的数据对这个人进行精准的画像,从而能够保证到金融机构能够覆盖到这群人,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信贷服务。 第二,我刚才说的时效性,智能风控的几个属性,他是数据化的、实时性的和自动化的,这会大大提高每一笔信贷交易的效率,可以让它做到秒级。 第三,前瞻性,因为在这之前人工智能没有被广泛运用的时候大部分是靠经验,人的经验他只能是来自于历史,他没有办法预料到还没有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但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突破了这样一个历史的限制,可以做到我们对风险实践的前瞻。 第四,精准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融360做的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精准的去连接钱和人,把消费者他的信贷需求通过一个最精准的信贷产品的匹配,来满足他的需求,谢谢! 鲁嫚:谢谢叶总,叶总讲的非常丰富,其实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我们谈到了智能风控这个话题和在座各位都息息相关,您未来贷款的额度等等都和金融风控非常相关的,所以今天的话题大家好好听一听,有请薛总。 薛洪言:大家好,我是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的薛洪言,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们苏宁金融研究院可能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专注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企业客户,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同时也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之一,我们有几十万人,我们是专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研究,我们苏宁金融是定位于金融科技驱动的O2O企业,我觉得在各个业务线上能体会到金融科技的意义和价值,金融科技在智能风控领域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科技本身并不是风控,科技不等于风控,但是科技的确是加速了风控模型的进化速度,同时他也大大的拓宽了风控的边界,这个怎么理解呢?其实加快了进化速度很容易理解,因为他模型的迭代速度和搜集处理的速度跟原来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其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他拓宽了风控的边界,因为我们知道金融科技首先改变的是数据边界发生变化,因为我们原来金融机构他在做风控的时候,除了我们要要求去提供一些记录以外我们要去查央行征信,央行征信现在有四亿人群覆盖,三年前有三亿人群覆盖,现在随着金融科技进来,数据的范围边界拓宽了,我们现在不仅仅有征信的数据,我们还有其他的社交数据,你的购物数据,你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地理位置的数据、设备数据等等,随着这些数据的进来,其实风控可以去给个人进行信用评分的,就是说这个人群,从原来的三亿人四亿人,现在可以拓宽到七亿人、九亿人、十亿人的鉴别,随着人群的拓宽,其实消费金融这个业务,他的业务种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金融科技普及之前,其实很多的业务品质他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我们说信用卡余额代偿的场景,可能在原来的金融机构看来,这类客户肯定是连信用卡帐单都无法正常偿还,肯定不是特别优质的用户,我觉得这个场景可能就是很难被传统金融机构所接受,但是其实互联网金融机构包括信贷平台他们做这块,包括要取得其他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等等的,现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他们所拓展的很多的业务品类,其实都是借助于科技的进步才使得业务可持续,所以我觉得从这方面去看,金融科技把风险的边界拓宽了,他把金融业务的边界也拓宽了,他把金融业务服务的深度也有了质的改变,所以说我们再去看金融科技,我觉得我们回顾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来看金融科技。 鲁嫚:谢谢薛总,接下来我们会抛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点长,首先问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手段为金融风控带来哪些影响,第二个是重构哪些金融风控的场景,再有带来哪些金融风控的产品创新,其实问了几个,一个是影响场景和创新,请几位嘉宾分别来谈一谈,谁想先聊一聊也可以谈一谈。 陈道富:刚才陈教授、杨总都从区块链、人工智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东西,它对金融风控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金融的风险和管理,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整个理论,其实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是颠覆式的改变,是它带来几个变化,主要是基于他数据基础和他的人工智能,所以我觉得他的影响可能就在他的数据处理的广度、类型和他的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可能给风险技术带来一些边际上的影响,目前为什么说是边际上的影响?他收集的数据比我们传统收集数据的范围更广一些,所以原来我们的数据模型和风险管理没有觉知到的情况,我们现在数据收集会把触角伸到那去了,所以他感知的范围多了一些,这在风险管理上面涉及到可以感知更多范围更多领域的数据,这是他比较好的地方。 第二个,他借助人工智能去寻找这些数据背后所反应的一些人的行为模式,甚至从这些历史上的行为去寻找可能对风险管理帮助带有惯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可以对这种风险进行提前一些甄别、选择,然后管理,这个可能借助大数据和计算能力。 第三个,就是因为他是数据,用机器的算法来驱动的,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对情绪的影响,他也会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认知偏差,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认知偏差其实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人的这种因素,既使是一些模型,他都带着人脸识别的认知,这种认知既使是用模型用数据他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的认知,甚至是认知偏差,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上很多的数据用计算机驱动交易,在危机的时候往往是周期性的,所以我觉得物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他可能有助于来纠正一些我们的认知偏差,但是超过一定的行为,他可能反而成为一种约束。 第四个,因为他的数据,他在包括区块链的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些比较透明,就是大家都看的见,比较及时的,所以他可以在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上可以做的原来信息不那么透明做的更好一些,当然我觉得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很多,他可能需要去面对的一些问题,包括这个过程他的风险管理,或者风险管控,他高度依赖于对实时数据的一种收集和反应,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说是把所有的行为放在一个聚光灯下来看所有行为,在这方面的提高你的履约成本,提高你的各种各样的信用风险,信用成本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使得所有的行为都暴露在这个聚光灯下,可能就会产生其他的一个行为,不完全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也会涉及到个人创造力的问题,也会涉及到社会能不能允许一些错误的发生,当然这个过程会继续改进,但是他会提出一些命题来,就是在风控的过程中对人的隐私,人的自主性、创造性构成的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他其实高度依赖于数据,数据这个过程他本身也会创造出他的风险,我们看到刚才我们的陈总也好杨总也好都讲到区块链的价值,区块链的价值这里面涉及到非常大的一块,技术人员对信用的理解和非技术人员对信用的理解,技术人员觉得这个数据到了计算机的世界里面,到了数据世界以后,我保证传递的过程中数据的稳定性可靠,实际上信用不仅仅是这一层的信用,他没解决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这个转化过程中要保证可靠,在传递过程中他能保证数据传递通过各种方法来保证他的安全性,但是怎么样来防止就是说包括能够有量子计算,或者计算能力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他可能有这些风险,所以我觉得他其实在违约上面其实通过提高你的这种创办成本,和提高你违约的成本来控制这个过程,来提高他的价值,我觉得他的这种理念其实还需要嫁接社会学上的理念,就是社会学对风险管理的手段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当然他这种数据本身内在的问题,数据他的安全性,一旦过度依赖数据,就会带来一大堆的在数据这个层面上他的真实性问题。当然模型也是存在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即使现在在试图在克服人的模型缺陷,但是人工智能需要的数据,他的及时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他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情景都可以低成本的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回应的,既使是人工智能在绝大部分的领域能够产生,他有他的行为模式,他们相互之间这种博弈过程也会形成社会模式的,这种模式是不是合理,就会带来另一个层面上的风险问题,所以我认为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金融风险这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他提供一种快速转化的一种可能,当然他也提出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当社会需要面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机器在人的自主响应的过程以后,他产生了一些新的风险,他在现实世界中,数据世界在转化的过程中这些风险需要一开始就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在更大的框架里面来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能够低成本所做的方面和他可能存在不是那种效应,存在比较高的方面,使得在风控应有能够更加有效。 鲁嫚:好,非常感谢陈所长,陈所长在给我们提一个醒,就是说大数据人工智能虽然很智能很有效,但同时它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其实也给我们提出来到底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够替代人,其实我觉得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可以把人从繁琐的低级的事情解脱出来,人可以做高维的事情,数据可以做低维的、繁荣的、复杂的事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再有谈到这个数据的确准确性来讲要有足够的数据量,谈到风控我通过每个人的行为数据,形成各种关联的分析,最后能够评价出,我知道B我也能够推导出来A的行为,你的数据量否足够的大,再有模型是否准确,当然模型准确也是需要通过我们数据不断的跑动来实现,再有数据是什么样的数据,是结构化的还是非结构化的,都给我们提出来一系列的想法和思考,非常好,感谢陈所长,有请下一位。 叶梦舟:我想用两个例子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之前我是在美国的花旗银行,北美全球零售业银行业务顾问首席战略顾问的决策,我们银行主要任务是跟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当时我们花旗银行遇到的痛点是说,我们有很多的存量的信贷用户,我们当时发了一款产品,大概是循环额度的产品,但是响应极低,就算有人用我们这个产品,他对这个产品的使用也非常低,所以可想而知我们是不盈利的,我们就跟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来合作,他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他就是用大数据,用征信局的数据来帮我们找出了我们所有这些存量用户中贷款意愿比较高,对于信贷产品响应率比较高的一部分客群,之前之所以没有找出来,是因为花旗银行百分之百依赖征信局的数据,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找出来,但是跟这个公司的合作,他通过大数据和通过分布式平台的计算能力和大量数据的存储能力,还有就是所有的先进算法和模型能力,帮我们找到,使我们盈利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例子,就是用大数据去驱动风控,因为这部分人是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 第二个例子实际上是说我2016年回到国内以后在融360这个平台,我们看到中国国内银行面对的普遍痛点,我说一个数字,2018年所有银行的发卡数量加起来是三亿张,刚才也说了我们征信覆盖三亿人,去掉老人,当然小孩子本身也没有被征信覆盖,去掉小孩,再去掉现在已经有一张或者多张信用卡的人,大家想三亿张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作为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帮助银行去找到新的客群,我们没必要去争三亿有征信的,我们可以从小孩入手,融360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就是把所有没有征信的这部分人,我们根据银行他的一个决策,如果说银行不是因为征信上的不良记录拒绝的这些人,而是说我无法判断,我们就把这些人来进行我们的一系列分析,从数据的采集开始,数据的采集主要就是我们会用爬虫的技术,还有我们设备指纹来对这个人的欺诈风险和他在运营商、电商各种消费行为,包括他社保公积金的缴纳行为等等,从这里面对这个人进行初步的风险判定,我同时平台也积累了大量的黑名单,我们也去抓取网络上的记录和司法相关的行为我们都会抓取到,来对人群进行初步的排查。后续,我们也接入了很多第三方的数据,接入标签类的数据我们可以来做一系列的探侦工程,探侦工程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对一些文本的分析和挖掘,另外就是去进行特诊的延伸。大家都知道其实底层的数据进来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是通过我们刚才说的特殊工程的技术去进行延伸以后,就赋予了这些数据生命和区分风险的能力,我们利用这些特征工程来进行建模,建模我们有机器的学习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我们会用比较传统的,或者说非深度学习的一些算法,比如说逻辑回归这样一些算法来对所有的特征维度来进行评估,同时会加入经验来进行学习。这个其实是最好去处理一些结构化的数据,或者说我本身就是可解释性比较强的数据,当然也有很多可解释性非常弱的数据,我们会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去申请信贷产品的时候,他从进入这个页面到他输入密码输入各项信息等等,他的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行为,他在页面停留的时长,他打字的速度,包括他打入的信息删除这样一个频次,都可以对这个人打上不同的标签,所有的标签集结起来我们就可以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判断不同的用户他的这种不同操作方式之间的关联,然后我们可以去捕捉到异常的行为,所以这个用户以一个欺诈的风险进行判别,这个是在算法层面。 同时我们有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能力,并且我们实时的进行数据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建模,我们能够在大量的小白用户中找到跟银行现有用户和风险等级完全一致的这样一个客群,他之所以银行之前不借钱给他,纯粹是因为没有征信记录,可能这个人刚刚从大学毕业,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他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这样的还款能力,所以通过做这件事情,我们能够极速的增长银行的客户规模和银行的发卡量。 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我相信大家也从中能够看到我们技术和大数据在智能风控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鲁嫚:非常感谢叶总通过两个事例让我们感受到新的客群获客的突破,以及在风控方面的思考,非常好。有请下一位。 敖翔:其实刚刚各位嘉宾讲到了,我也想强调这个例子,更看重一个弱关系,比如说刚才百度提到很多用户网页的模式,或者百度的贴吧发表的一些信息,所有这些很弱的信号,很弱的特征给关联起来,取得用户的完整画像,这个时代对数据的苛求是非常疯狂的,目的是要获得用户完整画像,帮助他们做决策。 我们是做基于视觉基于人脸识别,现在很多在线应用使用我们的刷脸身份验证来验证身份,我想说它除了能够帮助刷脸身份认证以外,他给了一个机会可以在线的看到我们用户,这其实是在帮你验证这个人之外额外的信息量在这儿的,这个人到现在为止,我想所有的信息用起来,这个信号信息是当前所有源泉都没有了。打个比方在我们客户里面说能帮我做件事情,他不想把钱借给那个人,但是你永远不会用别的渠道来做这件事情,或者说他的房子怎么样,他在室外还是室内,数据的维度,在未来在视觉信号中特别重要,因为他比较独特,所以你不可补充的第二点看时间。第三,他很符合我们像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的判断,这是我们对物种几万人甚至几千万人衍生出来的直觉,这个直觉在现在的时代其实是被掩盖的,所以我想识别信号能够从这个维度给更多不一样的弱信号、弱数据,我们现在做的一个研究,希望能够对更多这方面做的企业,告诉他们这方面的关系,这也是我个人对现代金融、现代科技里面从这个角度帮助达成。 鲁嫚:好,我们也知道人脸别在身份识别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有请旭东总。 贾旭东:说到科技怎么助力金融,因为我们是一家网贷信息中介,所以我们是有机会把整合科技去助力整合金融产业,所以从我们实际经验来讲,我们觉得科技和金融的助力主要有两个大方面,一方面是在用户体验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在风控方面。简单来说用户体验方面也有几点,第一点是让很多人之前借款是从不同的地方找,对于任何一个借款方来讲能借到钱是最核心的,在这之前我们只能对征信人群做授信,由于大数据的引入我们有可能对非征信的人群做授信,让他有可能借到钱,这是非常核心的改变。 第二个像叶总说的,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不用出门了,我相信大家都用过百度外卖,体会到不出门的快捷。以前去银行申请一张信用卡,银行会甩给你一张纸,你要拿手填,填完以后银行再录入进去再去做分析,现在如果你在银行申请借款的话,可能你完全只需要通过手机方式完成这个表单,而且这个表单非常简单,可能你填写也就需要三五分钟时间,还有一点全自动化,你什么时候需要钱可以自动去申请,你通过了,这个借款资金就拿到了。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天有个小伙他女朋友要过生日了,他马上要买礼物,工资又没有发,我以前只能打电话跟我哥们借个钱,现在他不需要这样了,现在躺在床上把几个表单填写完就可以等着钱到帐,科技对金融的助力方面在用户体验方面,让以前借不到钱的人可以借到钱,并且不用出门,在用户体验上面是非常大的提升。 在风控方面,其实刚才几位老师也都说到了,可以分析出每一个借款人他的社交行为,他在互联网上的交易情况,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这些行为一定会对全面认识一个借款人有帮助。 第二个是说传统金融我们大部分做的事情是总结历史规模,但是因为科技的原因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一个借款人现在这一刻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时间维度。 第三个,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人为的因素,随着机器引入以后所有的工作都是机器完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科技的引入是可以避免一些人工的存在。 最后一点,随着科技的引入让我们风控更有力,迭代更快,我们现在可以每周去迭代我们的模型。比如说刚才杨老师提到的,虽然可能机器解决了人的问题,但是又有谁来解决机器呢,这个是之后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鲁嫚:好的,感谢。大数据人工智能跟金融的结合,使得普惠金融、人人金融成为一种可能性,过去大家觉得金融离我们还稍微有点遥远,普通老百姓接触的频次没有那么高,但是因为发生了智能科技大家都能够,像刚才提到的躺在床上就可以实现一系列的金融方面的服务,再次感谢旭东总,有请薛总。 薛洪言:刚刚各位嘉宾都谈了科技融合助力金融,我接下来想谈一谈科技如何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共识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就是科技的发展以后,因为科技他背后其实是数据,他都是需要有数据的支撑,然后科技本身包括大规模风控的模型需要在实践中跟团伙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自身能力的提高,反应到最后,肯定这种能力这种资源对稀缺的数据会向少数的机构集中的。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现在七大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很重要的风险,其实七大团伙在跟一类平台相互斗争的过程中,一类平台积累的经验七大团伙也积累了自己的攻击能力,当七大团伙去降级去攻击二类平台三类平台的时候,二三类平台他们的风控顶不住,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结果他们会面临很大的损失,为了规避这种损失大家共同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共同的做法是借助第三方机构,金融科技机构的帮助,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独立机构去提供服务,我把我自己的经验给你服务,这个风控你可以依赖我来做,所以这个是随着七大风险的发展,很多机构他可能自身其实是搭载风控的能力越来越弱,因为他没有数据,没有那个经验,也没有那个时间、历史的维度和长度,最后这个东西可能集中在少数的机构里面,一旦这个行业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再去看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当他的科技外包给第三方的时候,这个时候金融跟本质是什么呢?还是科技吗?还是科技的话这个金融机构还叫金融机构吗?可能就不叫金融机构了,所以到某个发展阶段的时候,金融科技的本质可能要发生一些改变,是更低的资金成本还是说获客能力,还是说资产获取能力,那个时候可能风控本身,或者金融本身他的本质,他总是会发生一些改变的,这个可能是科技对金融,或者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他最终影响的一个很高级的阶段,最后金融改变了科技,科技也改变了金融的本质,这个会成为未来一个状态,谢谢! 鲁嫚:好,感谢薛总,其实薛总提到了跨界融合的问题,我们发现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点难度的,必须有新的技术接入,对于新的技术公司我们说是不是有了大数据,有了技术就能够实现很好的服务了,也不行,技术服务对场景的理解是否非常的透彻,这就提出来,如果你作为一个数据风控的技术公司,那么对于数据技术应用产品,尤其对于应用产品获客、客群的一系列理解也提供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一个所在的行业都要实现未来各种各样的跨界。 进入到第二个问题,如何建设先进的风控反欺诈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和反欺诈效果。我觉得各自的平台都会有各自非常独到的经验,请哪位可以分享一下。 叶梦舟:其实之前我也大概提到了几点关于反欺诈方面的手段和技术,我们融360反欺诈平台首先是多个维度或者多条线的体系,而不是一个模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同时他也不是说只有风控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他是所有部门一起做的事情。我们是以大数据驱动智能风控,所以数据采集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提到了我们用爬虫技术,我们从第三方获取的数据去采集所有的大数据,我们也会有特定工程,我们有很多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过程来做模型,但同时也会加入专家的判断和意见,也就是说我们会有反欺诈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基于我们历史经验的积累,是基于我们对特定的用户特征的理解来建立起来规则,来配合模型使用,同时我们也会有反欺诈运营的人员,反欺诈运营的人员主要是说对于用户的行为来进行监控。刚才我也提到了,我们对于异常监控是非常非常重视,在我们数据库里会对每个用户有个精准的画像,他的一些行为模式,他的行为轨迹,他的消费行为还有他的社交属性等等,但凡他在这些类别上出现一个超出他的寻常值,或者说超出所有用户平均值清,我们就会进行报警,当然我们在监控体系里要做到跟用户体验平衡的效果,也就是说用户不希望在进行消费的时候,或者在进行借贷的时候对数据做了手脚,所以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不展开说了。 还有反欺诈调研的团队,这个调研的团队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机器学习在反欺诈上的应用有一个最大的难点,我怎么样确定这个用户就是欺诈的用户,这个需要我做调研,去做定案我才能够得出结论,所以我们调研的团队主要就是对一些试点的用户来进行追踪追查,来最后认定这是不是一个欺诈,他是通过什么样的行为进入了我们的审批流程,而且还通过了流程,这个是调研环节。我们也有反欺诈的叫做研究的团队,什么意思呢?其实说一个很接地气的话,就说这个团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卧底,他会混迹于各种论坛,会去看这些欺诈人员他们最近讨论什么口子,这个是常话,口子什么意思呢?就是银行、金融机构政策的漏洞,一旦我们反欺诈的人员得到了口子的信息,他们就能够比较精准的判断将会有什么样的反欺诈行为出现,从而能够对这些反欺诈行为进行预警,提前控制。 我们反欺诈规则加上运营,加监控,加调研,加卧底,加上我们的模型,这一全套的体系就形成我们反欺诈核心的机制,但是我刚才也讲了反欺诈必须是一个闭环,所有的用户数据我们收集上来的用户数据在我们融360内部都是打通的,也就是说任何跟用户有交互的部门他都可以看到这个数据,从而对这个用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判断这个用户他从哪来到哪去,同时在他这个环节收集上的用户信息也会输入到他的系统,来保证其他部门,比如说客服接到了一个用户的电话,这个用户有可疑的行为,客服就会进入这个系统,催收人员就会看到,所以我们在内部打造的是一个无壁垒的,数据能够透明,保证持续流动的这样一个机制,才能够让反欺诈这件事情能做到天衣无缝。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完备的反馈机制,也就是说我们的政策、规则、模型实际上都是有漏洞的,它也有误伤,我们在每个环节的人员他都会对这个规则进行反馈,比如说催收,他在做失联调查的时候,尤其如果我们不定案的话,他就能够找到这个人是怎么混进来的,他是被我们哪个规则漏掉了,我们是不应该去加一规则,或者说是不是我们模型对他的评分是一个完全相反的评分,这说明我们模型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这样的反馈机制能够让我们的政策人员、风控人员拿到第一手的反馈和信息,从而对我们政策进行优化,完成我们的快速审批。 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反欺诈平台他必须是刚才所说的所有节点的一个融合,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行业的联盟,因为大家都说黑名单这个东西,黑名单一个是说内部数据的积累,还有一个就是行业数据的一个沉淀和分享,所以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尤其是对比像美国、欧洲一些反欺诈联盟的做法,我觉得国内在这方面还是比较空白的地带,也就是说我们怎么能够去团结所有的同业,去把一些用户的欺诈行为都能够做到一个实时的分享,能够保证说这一个人他在你这儿借不到钱,因为你知道他在你这儿逾期过,他在所有的地方都借不到钱,我们说内部的反欺诈平台加上外部反欺诈的联盟,二者并存联防联控,这样才能有效。 鲁嫚:感谢叶总,介绍的非常全面,谈到反欺诈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请下一位。 贾旭东:我们是希望通过科技的方式去提高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其实希望能够跟技术很好的结合,简单来说我们做几块事情,第一块事情虽然我们所有的风控流程都是建立在机器的基础上,但是我们大家需要去尊重传统金融,需要向敬畏传统一样去敬畏风险,这是大家再认识里能够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第二个,虽然大家要敬畏风险,但是大家也应该能够想到,说当面临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够靠科技的方式解决,因为我觉得在短期内可能有一些技术是许多办法很熟练的应用,但是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技术一定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期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观测的风险,长期来讲我们怎么样判断更有价值。第二个,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和金融之间怎么相对的扶持,比如说我们做资产保护催收的例子,我们是很早在整个的逾期用户提醒过程中采用语音、短信,甚至是通过机器的方式来合成语音进行催收。就像刚才老师说的,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控制自己的态度,其实我觉得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好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希望有非常好的。我们希望用机器结合非常好的方式,甚至打入敌人的内部去了解工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和科技非常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效率。 鲁嫚:好,感谢,科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技是万万不能的,有请下一位。 薛洪言:我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的确欺诈风险越来越成为经济企业面临的风险,因为未来大家都是透明的,透明的话你的信用风险是被评估的,所以这一块风险是越来越可控的,欺诈风险有虚拟的欺诈,这个问题也存在,对于欺诈的防范,很同意叶总的观点,肯定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其实我强调一点,因为欺诈风险他其实是一个,基于你本身的产品和业务的流程来展开的,他是业务流程中间的一个漏洞,根据这漏洞去实施欺诈的行为,所以欺诈的行为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内部必须得有一个熟悉自己业务流程的团队来去实施反欺诈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个误区,因为反欺诈是基于业务流程的,当你在一个业务流程中家属越来越多的一些规则,加入越来越多的限制因素的时候,他必然会导致你客户体验的下降。比如说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去银行开个户,要填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单子,我们互联网金融机构追求的是客户体验,所以很多机构看到微信看到支付宝能够秒级的批,今后可能也要去追求这种客户体验,如果说这个是硬性的指标,反过来会对你们反欺诈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反过来说意味着你们反欺诈为了保证用户的体验,在没有风控的实例,你要人为的放松很多规则,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你虽然在前端用户体验上不好,但是你的风控结构肯定是很差的,这个是一个误区。不同的机构要基于自身的基础去找到这个平衡点,不能去人云亦云的,不能去跟风的盲目的追求,这样是有问题的。 鲁嫚:找到平衡点,有请下一位。 敖翔:因为这家公司在做身份认证的时候,认定用户是谁,其实我的问题是在支持金融公司的业务,刚提到一点风险风控要聚集效率与能力,用户体验还是说防范强度,我们一再追求这一条,其实很多时候可以设计出完美的流程,做到几乎不可能骗你,对技术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难的在于说平衡,所谓完美的技术他是不是好用,因为绝大多数的用户他还是真的是来借钱,真的是有明确的正当诉求,这里面最难的不光是人脸识别,每个系统当你有两难选择的时候找到一个瓶颈是最困难的,对于我们来说最困难的是做到用户几乎无感知的方式去验证身份,以前可能大家会看到说做很多的动作,做一个流程这样做那样做,我们用户流失是太多的,你做的确实很好,但是我获客本来就不容易,所以这点上来讲的话,我对平台建设我的平衡、应用于能力之间,现在我们提供人脸识别验证身份来说在逐步转向,不需要用户配合,用户只要看一眼就可以,技术在发展,我们近期也会推出这样的产品,这是建设的难点,我理解最难就在于平衡直到。 鲁嫚:有效便捷的产品是我们用户都很期待的产品,有请! 陈道富:我的理解可能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可能没有意愿,但是很多公司好多在开发怎么样去区分,这部分层面跟第二个层面是没能力了,在宏观上还有一类风险,他是做传销或者做类似于旁氏骗局的做法。国内前几年提这个的时候还是比较普遍的,风险风控这块,我觉得区别能力能够识别或者提前预警出来带有传销和旁氏骗局这种行为的模式,可以给出一个合法的预警。也做过一些,我觉得其实有更大的前景。 鲁嫚:好,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请每位嘉宾可以简短的来谈一谈,智能风控的未来发展方向您觉得是怎么样的呢? 薛洪言:智能风控我觉得如果我们去展望的话,我觉得关注一点,就是说其实人的作用可能又开始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知道说随着大数据风控兴起,人的作用在逐步的下降,人的因素被排除了,但是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的作用又开始会凸显,会走入一个循环,因为其实很简单,因为技术是中性的,他既可以帮你防范作用,他本身也可以成为你制造风险的一种工具,所以随着智能风控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对于操作智能风控这个体系的人,我觉得他的价值观,他的道德风险我觉得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叶梦舟:我认为智能风控紧跟着来的下一步,还是说数据的越界,因为其实我一直在用这个比喻,对于用户的画像,我首先认为大数据是重大变革,就相当于一个拼图,这个用户可能我需要一万片才能把用户画像拼出来,可能我现在只有一千片或者几千片,所以说在下一阶段,我认为所有的金融风控都是在智能这件事情,我现在可能有某几个维度的数据,但是这个用户他可能左边脸长这样,右边脸很可能长的很不一样,我怎么能够去把尽可能多的维度的数据积累起来,去把这个拼图拼完整。 大家都知道  当年李菲菲去做猫脸识别的时候,需要一千张照片,但是现在你看人脸识别技术就是秒级,所以我在这里痴人说梦一下,我觉得将来它一定有一种科技,它是基于今天的数据积累和技术积累,当他对这个用户的某些数据去进行一个扫描,扫描以后对这个用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风险等级进行一个非常精准的判断,这些都在秒级内产生,我所有数据的采集,所有的数据特征工程等等都没有,就是这样一个科技一扫,我都这个用户的风险就非常清晰的认知,或者说我觉得这个是我希望智能风控能够走上的一条道路,或者说最终的一个方向,但是我认为说在到达这个方向之前,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把这个拼图给拼出来,所以数据的积累是重中之重。 敖翔:其实我衍生说一点,金融其实也是生意,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电商的一种,说到商业上我觉得在未来一个客户用户在系统里面,他可能不止是一串代码,是一个系统的标记,在你的行为里面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生物识别的技术,或者现在正在变得更强大的知识图谱的技术,种种技术叠加起来,最终未来在一个做在线业务的平台,不光只是金融,如果一个用户仍然不是一个用户只是一个标签,我想你的竞争力会下降的,因为我了解到,我在系统里面我跟他是朋友,而不止是你的顾客,我觉得顾客这个事情未来会有更深的含义,如果你对你的用户了解的越深刻,你和他不止是过去和现在,你和他还有未来,这是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达到极致的状态,这又回归到了我们很早以前人古老商业模式的状态,我跟一个人做生意打交道,他跟我说绝对不是同行。 鲁嫚:有请下一位。 贾旭东:其实我对金融科技之后的发展有三个期待,第一个期待我希望有更大范围数据上的共享,所以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百度的产品,因为我们希望看到行业协会或者政府机构牵头成立一个全国范围,更多团队加入的一个数据团队,这对于任何一个团队去健全自己的数据积累和模型都是很有帮助的。第二个是所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现在区块链很热,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场景,我们坚持看好所有有可能解决现在现实问题的新技术,我们也愿意去尝试。第三个,就是怎么样能够把科技和具体的金融场景相结合,因为我觉得科技是一个很虚幻东西,它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场景,它能够去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进化,然后证明你的价值,所以我觉得科技和金融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陈道富:可能在三个观念里边,在金融科技和风控结合上未来肯定有一定的发展趋势,第一个我觉得就是在互联网和人脸识别,你要识别保证现实到虚拟世界过程的准确,这个过程的各种技术应用的过程。第二个,我觉得就是他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智能的过程,其实刚才我在想多维度的理解,其实反过来想人体很多时候在不同的维度是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怎么样在具体的产品形态下,我们现在是假设人工智能把新模式找出来,但是他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场景,真正的行为模式,可靠的行为模式,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行为模式到底是什么。这里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他对人本身的反应,人工智能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体后面他又会产生新的方向,这是我说的第二层面的。第三个,我觉得这个行业刚刚开始,还缺乏各种各样平台的建设,包括基础数据处理的建设,未来平台分层,还会继续。 鲁嫚:感谢几位嘉宾,未来在反欺诈、在关联分析、在风险定价、在智能匹配、智能理财以及交易反欺诈等等很多方面都在应用和深化发展的。其实谈到风险是之后的事情,大数据、智能算法的介入使得反欺诈和风控体系能够实现从滞后、被动、局部到实时、主动、全面,今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嘉宾给我们带来的干货是满满的,每个人的思考应该是多多的,所以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台上所有的嘉宾,也送给台下嘉宾您的聆听,谢谢!   [详情]

百度葛浩:利用AI实践普惠金融
百度葛浩:利用AI实践普惠金融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百度金融首席架构师葛浩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百度金融的首席架构师葛浩。很高兴和大家交流AI相关技术。并且用百度金融这一年多来的实践为杨帆先生的观点加油。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百度金融的普惠之路——AI在信贷上的实践。中国只有3亿人被央行征信覆盖,而有50%以上的小微企业是获得不了很好的金融服务,而中国人民70%以上的资产是贷款,而且他的收益率不足3%,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也非常不合理,金融资产的占比只有12%,而美国是能达到36%,这一系列数据说明金融在中国整个社会中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传统的服务方法无论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上都无法扩展到全体大众。刚好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就是AI时代。AI时代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武器,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的身份核验、智能交互上的突破,使我们极大的了延伸了受限于柜台的地域边界。其次是大数据,大数据给了我们对用户的信用和资质的一些新的评价手段。传统银行的工资流水确实也有效,但是他对这个人不了解,他这个人生活状况怎么样,家里有几个孩子都不是非常清楚,而互联网大数据能够精准的刻画用户画像,并在信贷反欺诈、交易安全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三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多方互信的解决方案,前面陈钟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很详尽的报告。最后就是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得到很好的运行。这些是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随需提供金融服务的技术基石。 基于此百度金融在信贷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应用了AI的能力来优化我们的业务。首先是信贷获客方面,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金融属性是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要熟知的信息。还有两类数据是关系数据和网络行为数据,这两类数据通常是在传统金融公司里不太重视的,这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会,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去构建用户模型,能够充分识别出来用户他是否会有资金需求,能够给用户一个很精准的投放,这种资金需求不仅仅是他正在寻找贷款,还包括全方位的描绘他的用钱需求。例如他现在正在装修房子,他的孩子在上培训课需要用钱,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识别出来,以便于提供优质贴身的服务,并规避风险。第二个有了需求以后我们就要对他进行智能身份核验,身份核验是把贷款公司开在云上最根本的要求,如果说来的人不能确认他的身份,那对于贷款是完全不安全的,所以百度在人脸识别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这方面业界排名上非常的高,验证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9.77%,前一阵子我们和泰康人寿进行了一个合作,通过人脸识别使得他的整体流程从十天变成了两天,业务自动通过率提升了90%。 第三个应用就是信贷的授信,一个人来了,这个人身份真实,接下来就是这个人信用到底如何,这方面除了传统的征信和金融数据之外,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也能进行信用进行评估。能够在用户来之前就对中国的用户预授信,指导获客针对信用良好的用户投放广告。现在百度对超过8亿人进行了信用评分,其中2亿用户进行了预授信.就是他还没有来我已经给他授予额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技术使得用户来了之后能够达到秒级的授信。 第四用户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行为,这个行为除了说他搜了什么、看了什么之外,还隐藏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这样的社交关系网络,比金融交易的关联网络会更巨大和复杂,以百度金融的关联网络为例,有上百亿的节点,几百亿的边。进行一个秒级的查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真正做成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在黑产防范的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上是2017年的进展。 业内通常认为百度不是一个适合做金融的公司,因为他掌握的很多数据都是非金融的数据。其他一些数据,比方说电商公司他掌握的银行帐号、交易记录,大家通常觉得这些信息是非常有价值,能够用来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的。假如风控官拿到百度的数据和相应互联网的数据会怎么去做呢?基于一些经验知识和人口属性的数据,通过特征工程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或编写一些风险规则。这么做风控效果肯定不行。而百度在做什么样的东西呢?就是百度的“波若”大数据风控系统,这个大数据风控系统更多的是靠非金融数据。这些数据很大,从传统风控的眼里来看也不相关、分辨能力很弱、用来做模型没什么效果。确实,没有像广告和推荐系统那样几百上千万的用户行为来辅助训练,是无法利用好这种规模庞大的互联网数据来构建模型的。所以我们的深度学习系统之上有了一个相互学习的这么一个过程。不同的子模型之间,他们会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举个例子,一个用户来了,搜索数据构建的子模型能够进行推导出来说,他正在进行装修的,正在考虑装修方案的一个人,然后贴吧子模型因此也会跳出来说,对,他最近正在访问装修论坛。收到这样的信号,搜索子模型就会强化自己在识别“装修”需求上的效果。反之亦然。这样百度各种产品线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交叉印证、相互学习、迭代训练,能够使得我们整个深度神经网络变得非常之可靠,他能够自我学习和推理。然后在多个数据源、多个模型之间推选出最优的解。通过这样的方式,百度这些大家眼中很弱的数据,在模型中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和征信数据相同的水平。 另外一个例子,之前说AI更多是让计算机来感知和识别这个世界,例如人脸、物体、语音识别。现在一个新兴的方向就是智能交互式对话,和大家进行沟通。之前我们把这个技术除了用在客服上,现在新的应用场景就是用在催收上,催收的难题是什么?催收员每天打出很多个电话,对方也不是很友好,经年累月之下他也会有一些不爽的地方,偶尔会跟欠款客户发生言语上的冲突。机器人有什么好处呢?机器人没有自身的情感上的问题,可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把用户该知道的违约风险能够用一种很nice的方式告诉给他,如果他有什么问题,比方说不知道该如何还款,机器人都会来解答,只有那些经常性的欠款的用户,我们才分流到有经验的催收员身上,让他们来进行一些更针对性的沟通。这个机器人现在在百度已经开始在线应用了,而且相对于人工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光是催收的回款效果更好,而且用户的投诉率也显著降低,这都是我们新的方法,在金融信贷领域上的一些新的应用,更多的信息可能再过几天百度的开发者大会上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介绍,会向各位介绍百度所有在信贷风控方面的技术,也欢迎大家参加。[详情]

杨帆:区块链+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必由之路
杨帆:区块链+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必由之路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惩戒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寿法律总监、区块链安全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杨帆出席并演讲。 以下是现场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的题目就是《区块链+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的必由之路》,2018年金融风控智能化研究已经进入热潮,我的版面看到这么多金融科技公司,AI金融公司都进入了风控的领域,讲这个课题我想从这么五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观点,第一个区块链技术天生是金融风控最好的工具,第二个在金融风控中人工智能比人脑更具有优势,第三个金融风控的倍增器=区块链+人工智能,第四个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风控中的局限性,最后一点区块链身份智能识别技术是金融风控的核心。 第一个,讲区块链技术天生是金融风控最好的工具,实际上刚才陈老师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具体我就不再多说,核心的话我只讲两条,由于他的不可篡改,由于他的公开透明和不可重复的交易,所以在金融风控当中这是他的核心关键,我们现代的金融风控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不用区块链就一般的IT技术都可以解决,但在这两个方面可能是不容易解决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区块链技术跟常规的IT技术完全不同,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区块链天生具备信用的基因,他是信用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在这里我提出信用互联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区块链技术他关键是创造了新的贡献力,从技术方面给金融业务创造了一个新的贡献力,那么有了这个贡献力我们由此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交易的双方,在金融业务的过程当中比较容易确立可信的主体,可信的客体,可信的交易过程,可信的物流,包括可信的纠纷处理机制以及可信的监管机制,如果离开区块链,过去在这个过程中间,不管是金融还是非金融交易过程当中,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可能比较难以系统性解决的一个难题,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淘宝阿里巴巴甚至百度,这些综合平台的商品方面,在金融方面,甚至在我们区块链本身技术发展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假冒伪劣的东西,依然花再多的钱,再高的技术依然很难解决,如果在区块链技术方面进一步发展,我所说的有可能系统性解决这些风险和难题。 第三个区块链大数据与金融风控的发展,在这个方面我刚才讲了解决安全解决难题方面,他别有特色,或者是独辟蹊径,更重要的是什么东西,他这个技术智能合约有可能是系统去处理一些人脑无法预见的交易及其风险,能够使行业类的金融和风控的社会化协作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我记得上午好像是京东金融做了一个演讲,他就提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如果讲用保险为例,保险是大资产,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提出的一些数据跟我们原来精算的大数据完全不同,他采集点不一样,通过这种来的是我们人脑过去及现有的模式无法对他的风控进行预测,这种模式我们完全叫新的模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负债查询反欺诈,上午好像有另外一个专家也提到这个问题,好像他说在运营商的电话号码不同排列数据组合上面来反欺诈,这就是一种模式,从深度来看法律链、公正链、区块链云模型架构,不仅能够强化现有的模式,而且能够成为奠定金融法律实施的坚强支付,能够促进金融监管法律判定,能够实现飞跃性进展。 第二块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比人脑肯定是更具有优势,金融风控我们从人类经验的风控,现在我们更多的还是人类经验的风控,然后走入了数据评估卡的风控,未来我们一定是走向人工智能的,因为人工智能只关注基于统计数据基础上的相关性,而且他可以激活人在金融风控技术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这样的话从某种程度他排斥了人在金融风控当中的一种软弱性的缺陷,所以他的算法的复杂和难度远超过人类,理解上不一样,不仅是在深度、难度、广度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各个方面,他都有优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能够更准确的量化经营风险,这里面我就提出来人工智能优化大数据风控模型的五大要素,第一个是确立最好的大数据收集和解决方案。第二个更好的风控模型。第三个,他能够在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方面比人脑更具有优势,是智能风控的核心。第四个是便于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案,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技术的核心。第五个,他能够更容易把所得到的相关的风控要素集成到客户数据化终端,使客户体验更好,公司运营效率更高。这五点我就不再具体一个一个全念了。 第三个,区块链加人工智能是金融风控的倍增器,区块链技术他对风控有他的特点,人工智能技术对风控也有他的特点,把两者集成起来一定会形成不同的路径和方法,我的理解是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金融风控数据体系是由内向外,刚才我们陈教授已经讲了,我们的监管好,内部惩戒好,你把他的技术放在区块链内部节点里面看,他全部是从内向外的,他是人与人,以及风控本质和区块链征信技术天性结合出发,来全面有效的提高金融风控能力,所以区块链技术对侧重于从静态的角度,去打造金融风控可信的架构,可信的流程和可信的交易。人工智能他构建大数据风控系统由外向内的,他不关乎你内部的东西,我是由外向内客观事实的去你们之间风控的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关联与人工智能模型,算法技术天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全面提高风控点,所以他从动态的角度去寻求金融风险相关,做过算法描述的风险不可信的需要控制的亮点,不可信的推动,不可信的业务和不可信的交易,我讲这点可能讲的比较理性,比较抽象,把他放到更高的一个层级,但是确实是他核心的一个逻辑架构,这两点结合起来,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在金融风控方面一定会产生颠覆性风险和产业的迭代性升级。 第四,金融风控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局限,我提出是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在进行风控当中本身还要进行风控,我不知道我这个说的是不是累赘,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因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框架依然是不成熟的,他们还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在当前金融应用当中,在金融风控应用当中本身他自己金融风险应用当中存在风险,技术也存在风险,包括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人工智能现在还处在什么阶段?最多我们处在中级的控制目标,所以这不管是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还是人工智能的算法,都存在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对金融风控技术本身都要进行风控,更核心的是我们对未来发展要有充分的技术上的储备。 最后讲新技术、新应用也带来了新风险,要更加用新技术来打造新流程、新框架,确保区块链风控安全可靠。 第五,区块链身份智能识别技术是未来金融风控的核心。所有的金融风控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还是高技术的,请大家注意核心是是什么,人才是最大的风险,如何确定人的风险呢?对人的深度识别性去进行把握,才能够把握住未来经营风控的核心,所以客户身份认证一直是金融中介机构无法逾越的基础工作,现在全球好像英国、新加坡他们正在做一个区块链深度识别生物系统,很多国内外大的公司都在做这个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颠覆性的突破,所以推动以区块链深度智能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场景服务和监管协调,合作与分工应该是未来金融风控的核心。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详情]

陈钟: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金融安全创新
陈钟: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金融安全创新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区块链安全研究中心首席顾问陈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研讨,这个分论坛的主题之一讲到了创新和风险的平衡,我今天就想用短暂的时间来讲一下区块链底层技术和金融监管创新这样一个话题。 实际上我们看到今天有很多的创新是离不开我们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化,以及由此而导出的新经济形态,我们看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今天我们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看到40年前哈耶克他只能做出一个设想(指非国家货币,注),但是今天有很多东西是在数字经济的条件下把它变成一个现实(如:比特币)。刚刚在今年4月20号的时候习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做了一个讲话,讲到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句话讲的非常贴切。提出要加快信息化的发展,特别讲到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还特别讲到了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因此在这儿我想讲一下区块链的底层核心技术。我们有很多创新不能够脱离我们的技术,特别是在技术上的这样一个创新,所以“弯道超车”是我很讨厌的一个提法,有些东西是必须面对的,绕不过去的。下面我先谈一下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然后是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和监管的创新。 首先,来看一看我们现在认识区块链的技术,其实现在这个概念在中国,尤其是中国解释有很多,他的概念很容易被异化,所以我们需要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来认识区块链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尽管中本聪在他的比特币论文中并没有出现区块链这个词,我们还是可以说区块链是实现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里面我们看到影响业界非常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迄今为止我们还不知道他是谁,另一个是以太坊的创始人维塔利·布特林。事实上要想很简单的理解区块链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金融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大家可以接受这个最形象的比喻: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账本系统,用于在商业网络中促进交易记录和资产跟踪。这和实物账本的形态不一样,它是每一个块包含交易数据、时间戳和原先块的加密Hash值,把它做成一个链,就是区块链。既然它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的账本,他也有他自身的挑战,与集中式账本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怎么样保证账本记帐的一致性,这个问题在第一个比特币的应用当中做到了,他的一致性得到了数学证明。所以我们看到早期账本是集中式的,共享的分布式帐本是变成分散式的,人人都可以掌握一个帐本,而且他们之间相对的关系是点对点的方式。宏观上来看,我们说中心化需要备份,容易被篡改,通常不透明;而分布式共享账本特点是“点对点、抗毁坏、防篡改、全透明”。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中,也让我看到我们基于他们能够做什么样的创新。所以如果我们概括一下区块链的技术发展,可以看到1.0、2.0、3.0,当然3.0究竟是什么,其实现在并不是非常清楚。 1.0是用区块链的技术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应用——比特币,大家知道这个应用今天来讲还是影响深远,这里还有他的价值,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所以他是一个公开的,按照这样的底层技术去构造的一个公开的区块链或者叫公链。 2.0是我们看到是以智能合约和链上代码为特色的以太坊。在2013年布特林提出以太坊白皮书的时候,他已经声称要做一个平台,他是一个平台,能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因此这个上面最有特点的是智能合约,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他在那个时候看到了比特币里面“工作量证明”的挖矿带来的一些弊端,所以以太坊从一开始就是去抵制专门的ASIC定制芯片挖矿的设计。这里的3.0是我们也看到后来包括IBM等贡献的区块链开源代码在到Linux基金会,创建了一个超级帐本Hyperledger的开源项目,吸引了大批企业和个人会员。所以因此我们看到在今天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公开的区块链,还有以企业或者私有链为代表的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里面包含了这些底层技术:这个当中核心的技术包括密码学,对等网络,怎么样处理帐本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些也是在现有密码的支持下,因为是分布式这样的帐本,所以共识机制也是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当然我们看到智能合约这样一个提出,实际上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可编程经济,这个代码,更多的体现在我们的一些交易,各种各样的合约关系上面的变化,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区块链技术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当然今天的创新体系我们看到也是很特别的,他并不是说一个来自于我们传统的强有力研究的机构或者大学的机构,而是来自于开源的社区,有影响的极客。 除了帐本本身中心化和分布式,其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本身也有中心化和分布式这样两种选择,在我们现实世界里面其实中心化的系统也支撑了信息化很大的层面,而分布式的模式确实有他的优点,也有很多的应用,而在区块链上面,把无中心的价值记录和价值交换实现变成一个可能,甚至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式下能够去实现,这的确是带来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概括的讲区块链的内涵可以说它是一个环环相扣分布式的计算系统,以区块为单位的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运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 最后一个,就是说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们说区块链为我们未来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很大的可能性。在其中密码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想说明的是智能合约建立在区块链上的一个代码,这也是以太坊在比特币基础上一个重大的创新,也就是说他可以把这个代码和触发的时间触发的条件放到链上,然后就达到可能自动执行的合约形态,这样他的自动化,区块链本身永久的币,以及他的实时性,以及他能够节约成本、省时、高效的特点都显现在合约里,所以我们对照传统合约来看,大量的文书,第三方的依赖性以及我们仲裁和司法方面的支撑,对传统合约的执行必不可少;无论想象未来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里面,完全数字化的合约自动执行,代码定义规则,所以要么合约执行了,大家都说好,要么没有执行,大家都没有损失,这是非常理想的做法。对交易确立的合约被编码化,然后放在区块链上满足条件去执行,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但是也确实还有很多技术的难关需要落的。 对区块链的应用特色我们不多说了,其分散化,或者叫去中心化,分布式抗毁,全网溯源,还有智能合约都是很好的特色,对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无限的潜力 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底层的技术之后,我们再来看金融服务和监管如何创新。我们看到最早宣布支持区块链的政府是英国政府。在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报告中指出:“使用分布式帐本技术产生的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它有机会去变革公共私营服务的实现方式,并通过广泛的应用场景提高生产力。”还有:“总的来说,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政府可以用于减少欺诈、腐败、错误和涉及大量纸质文件业务的耗费。它有潜力重新定义政府与公民在数据分享、透明度和信任意义上的关系。对私营部门来说,类似的潜力也是存在的。” 另外,2016年8月份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讲到区块链将重塑未来金融服务,把分布式账本技术(DLP)看作是一个颠覆性创新的金融服务,这个报告中很重要的结论就是有“六个重要发现、六个价值所在”,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这里我们主要想提一点:区块链能够促进监管效率改进、提高监管的实时性。具体来说它在监管创新方面的一大贡献就是把“事后”变成“按需实时”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总之,我们看到区块链仍然在路上,它的发展路线是更加广义的资产,广义的交换,以及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共同推进,这样一个共同参与,自动合规的在出发,所以回过头来看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创新与应用,他们都成为数字经济新的要素,也就是我们所讲到ABCD,有人总结为人工智能(AI)是新的生产力,区块链(Blockchain)是重构了生产关系,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新型的生产资料,大数据(Data)是生产加工的对象。我们有机的把这些要素去整合起来,来进一步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催生新模式。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详情]

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并介绍报告的详细内容。[详情]

泛海控股保险舒高勇:发展保险科技应该从点滴做起
泛海控股保险舒高勇:发展保险科技应该从点滴做起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泛海控股保险集团总部执行副总裁舒高勇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峰会,今天简单谈一下关于保险科技的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就是保险科技的发展正当其时。如果说当前或者前几年保险业在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来利用和发展保险科技,是活的更好,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话,那么未来从保险业发展趋势看,运用保险科技将成为保险机构生存和发展必备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说,对于保险科技,已经不仅仅是说你过的好的需要了,而是你要生存下去的需要,所以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保险科技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几年互联网保险等等应该说在金融业务还是有一席之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很大的成绩。另外一个方面,承保对象的技术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业要因时而变。比如,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汽车保险经营的一些模式。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承保技术、运用模式来做汽车保险,可能无法满足服务对象变化而带来的一些服务的要求。 第二点体会,保险科技发展过程中,科技只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未来保险科技的发展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个就是在销售环节,能够使大家购买保险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第二点就是在承保方面,承保定价更加科学,比如说UBI,比如说产品创新,将不可保的风险通过产品和承保技术的创新变为可保风险,像大家网上购物用到的退货运费险等等,以前有这方的市场需求,但是不可保,因为太过碎片化了,成本太高,现在运用一些科技的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使原来不能可保的风险变成可保的风险。还有前面专家提到的人脸识别、AI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使现在看起来不可承保的一些领域也变成慢慢可承保的,我们想这个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第三个方面就是使理赔更加便捷。大家作为保险客户,其实很多人对于保险业都有一些微辞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最常见的原始是承保的时候很容易、但是理赔的时候很难,比如说提供各种证明、甚至拒赔,下一步保险科技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应该解决保险业服务的痛点,特别是解决理赔难的问题,使保险理赔像投保的时候一样方便和快捷。 第三点体会,保险业运用和发展保险科技,应该从当下做起,从点滴做起。有的公司和从业人员对保险科技可能有敬而远之的想法,主要是觉得保险科技很高大上,学起来、用起来很难。其实,保险科技并不神秘,与保险经营管理紧密联系。比如,大数据在保险经营中的应用,虽然这个概念是新事物,但是基本的原理和类似的做法已经很多年了。巴菲特旗下有家财产险公司GEICO,在发展初期主要聚焦政府公务人员和军人,原理是根据投保人的职业来判断开车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判断出险的概率。同时,根据汽车安全气囊、ABS系统、防盗系统、全天照明系统等情况,以及投保人的安全行驶记录、系安全带的习惯、驾驶培训经历、客户忠诚度等情况,分别给予一定的保费折扣。现在车险中运用大数据进行定价和承保,原理和做法就是上面这些,只不过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相关数据获得更加容易、更加准确。 因此,保险机构应该顺应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保险科技的优势,不断增强竞争能力。不能够再把缺乏数据积累当做不运用保险科技的一个借口,如果现在不去拥抱科技的话,可能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同时,要注意保险科技不等于保险销售科技,现在保险领域大家对科技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利用科技手段使扩大保险销售、降低销售成本,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忽略了产品定价、承保、理赔等环节的保险科技发展和应用。在这些环节把保险科技运用好,更好地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保险科技就会为保险业插上翅膀展翅高飞,为大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详情]

集奥聚合赵星星:提供全流程的信贷解决方案
集奥聚合赵星星:提供全流程的信贷解决方案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集奥聚合(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星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会今天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集奥聚合在信贷风控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首先我可以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集奥聚合是成立于2012年,从成立之初我们公司一直秉成着将现在先进的前沿的技术和数据结合起来服务于特定的业务场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们现在服务了将近600家的优质客户,包括部分国有大银行及各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等,也在今年我们连续获得了三次科技部的独角兽企业的称号。 公司截至目前拥有知识产权136项,发明专利9项等。从产品体系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智能化风控服务分成三个层级,一方面是以企业级的平台服务作为支撑体系,并在基础之上我们会搭载相应的场景化信息服务体系,而这两部分综合起来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在哪里呢?就在于对普惠金融业务场景下具体的风险点的防范和识别。从整个信贷流程来看,第一步肯定是获客,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现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其实想要去寻找他相对应的客群是件比较难的事情,我们集奥聚合把营销和风控结合起来,从两个维度来给金融机构带来优质客群,一方面是判断个人的风险属性,一方面是识别他个人的意愿属性,只有在他风险表现良好以及意愿都OK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才是金融机构一个合适的客户,并且每个产品所对应的客群是不一样的,信用卡客群有信用卡客群的特征,信用卡代偿客群也有其特定的特征。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嵌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应用以实现对数据深度的挖掘。在获客结束之后,下一步肯定是对欺诈风险的识别,而欺诈风险我后面也会说到,包含三类,一方面是第一方欺诈,一方面是第三方欺诈,一方面是团伙欺诈,目前市场上对前两者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而我们集奥聚合基于我们跟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可以构建覆盖面更全、准确度更高的用于识别团伙欺诈的知识图谱。在对欺诈人群筛除之后,下一步就是对好人要做进一步细分。其实大家都知道整个央行征信系统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大概有9亿人在库中,但是实际上具备完整信贷机构的只有三亿多不到四亿人,剩下这部分人都是征信白户。同时,普惠金融整体客群比银行传统客群肯定是要下沉的,包括现在很多类似于像汽车金融业务也逐渐往三四线城市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去刻画这部分征信白户或者征信信息不足客群的信用风险。我们集奥聚合在这方面融合了多方面的数据,基于特定的场景之下帮助金融机构来挖掘出对一个人信用能力,并进一步确定风险定价和授信额度。 我们依据信贷流程来构建一个完整的风控解决方案及信息服务闭环,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能够快速实现技术上的升级和业务上的转型。举个例子,以团伙欺诈识别来看,传统做法大都基于自有的一些进件数据或者自己所获取的一些第三方数据来构建的知识网络,这里面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新客的覆盖面会存在一定缺陷。集奥长期以来跟三大运营商有深度的合作,在运营商实际上是可以了解到每一笔业务发生的时候,每一个申请发生的时候,移动终端中几个关键ID的对应关系,比如手机号、IMEI号、IMSI号等等。团伙欺诈来看,一定要借助工具,工具就来源于现在的手机,我们实际上可以把这些手机号IMEI号或者IMSI把它串联起来。类似于像一台设备上搭载的工作手机号,某一个手机号有可能涉黑或者他有严重一些的历史逾期的信息,相应的另外一个手机号也会有一定的风险性,我们基于这样的逻辑在运营商侧构建了一个知识图谱,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合规的使用数据,另外一方面他所构建的知识网络图谱是能够覆盖到中国绝大多数的手机,解决了对于前端欺诈风险在人群覆盖不足这一点上的问题,而且我们通过在运营商多方面信息维度的挖掘,其实是可以构建出三个关系圈,一方面是通话圈,我跟A打电话,A跟B打电话,B跟C打电话,有一句话说,7个人连载到一起的话,这样你就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有联系,通过不断的通话关系的图谱构建,可以牵扯到我们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从而在前端识别出他们具备团伙欺诈的可能性。对于我们产品来说,在知识图谱的基础之上我们也搭载了一些,比如他是否是一些设备小号,他是否存在严重的多头借贷。多头借贷这块也具备一定的特色,他能够覆盖到整个的尤其是非银行业的信贷流程,从注册、申请、放款、驳回、逾期等角度来分析多头行为,通过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公正的反应共债信息,不会存在场景上的误伤,或者白名单倒灌的情形。基于此我们做了一些关于团伙欺诈风险的识别,一方面说我们可以返回了相应团伙大概的有多少人的规模,同时给到机构客户相应的一些特征变量。 另外一个重点,在于解决非征信客群的信用风险刻画问题,我们集奥其实综合了五大维度的数据,一方面是社交指数,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一个人通话详单,通话详单在运营商的数据库中,我们不能输出,只能和运营商联合建模,最后针对特定场下的风险景输出一个分值,还有他的消费情况,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的情况,及多头共债等行为,基于这五大维度的数据底层我们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做风险建模,类似现在大家做的比较多的中大额现金分期,线上消费分期等等。其实最关键的一点不同的场景之下他的风控预算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评分,我们的集智指标碎片化,再基于模块化的组合,最终达到一个最优的效果,首先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是基于对特定场景来实现一个最优的数据配置,来对他进行一个建模。 前面主要是基于信贷的全流程来有了一些信息化的产品,而为了支持信息化产品能够运行起来,我们也有相应的企业级的平台服务支撑,包括我们的信审系统,包括决策引擎,类似于像信托公司有大量的资金,相应的,其对接的资产也很多,这个时候对于信托公司来讲我们也可以给他部署资产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渠道资产怎么样,不同的渠道来源的风险如何,进行定制化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我们所提供的资产管理的平台系统。 另外一点,现在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我们提供称之为企业级建模平台的服务,我们在这个平台之上会把业务的具体场景,比如你是做消费贷款还是在某一个贷中的监控场景,或者是做信用卡发卡的场景,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具体的业务数据,类似于像行方的外部数据、行方的自有数据,以及我们内部数据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可视化的模型训练,比如我们有深度学习的算法,有xgboost的算法,方便于行方的业务人员及时根据他自己的业务情况进行调整,免去了一个繁琐的模型招标过程。 最后,需要跟大家再说一下关于我们这样一个决策引擎,其实我前面提到的建模平台只是决策引擎的一个部分,在决策引擎是要对每个人的风险分阶段进行识别的,我们把从前端设备层面的风险防范到你申请风险的一些识别以及你后面信用风险的防范,整整集合在一个决策引擎上来,进行规则的配置和模型的优化, 实现了整个风险决策机制自动化的调优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们为整个金融机构所带来的整体产品体系。最后说一下,如果对这部分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会后进行交流,谢谢大家![详情]

民生银行徐捷:用科技创新开启跨境支付新时代
民生银行徐捷:用科技创新开启跨境支付新时代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徐捷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金融科技开启跨境支付的一个新时代,刚刚蚂蚁的陈总也分享了他们用区块链的技术进行了第一笔的跨境支付的汇款。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 40年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成就了银行业,从2004年到2013年的黄金发展十年,这期间GDP年均增长10.3%,外部监管环境也较为宽松,银行业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百分之49%,然而当前银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的变化,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商业银行必须直面挑战,积极主动应对变局。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按照这一发展路径,银行的跨境支付结算业务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开展跨境支付结算业务有机遇、有动力、也有挑战。就机遇而言,随着对外贸易、跨境投资的加速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企业跨境支付的需求持续增长。就动力而言,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及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如何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成为银行业的共同诉求。跨境汇款占整个国际结算份额的85%,成为银行业共同追逐的蓝海市场。如果能够把跨境汇款客群的痛点解决了,也就解决了我们国际结算最重要的问题。所谓挑战,就像刚刚蚂蚁金服的同事也提出,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在区块链方面进行了探索,互联网公司凭借科技和平台优势,抢占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步蚕食跨境支付,尤其是个人跨境支付领域,对银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企业用户每年通过银行进行的跨境支付规模在22万亿—27万亿美元之间, 但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趋势形成背离。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银行传统的业务是存贷汇,过去由于忽视了本币汇款业务,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抢占先机,如果银行再失去跨境汇款领域,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离21世纪绝迹的恐龙是不是越走越近了?银行在跨境支付领域对企业用户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守住城池、稳住阵脚,必须围绕客户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汇款速度慢,扣费不透明,无法全程跟踪,汇款信息不完整是存在于跨境汇款30年的四个痛点。总之,难以掌控跨境汇款的到账周期和款项状态。许多“一带一路”上大型国有企业,每天有几百笔的汇款,汇款速度是最关注的。有一家国企做了一笔跨境汇款,资金迟迟未到账,银行协助发了许多查询报文,但不知所踪, 7天以后对方客户最终收到款项,但这家国企也因为汇款速度慢,失去了生意伙伴。这两天因为中美贸易的摩擦,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大,汇率风险影响了客户的实际收益。比如2017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上半年使得上市公司汇兑净损失达58.9亿元,较前年同期翻了一倍。特别本周6月26号人民币对美金当日下跌400个BP,对客户影响是很大的。有一家企业客户当天有七千万美金跨境汇款,3000万美元通过非GPI的银行,4000万美元通过GPI银行,结果非GPI银行汇兑损失近120万人民币,而GPI银行由于及时处理节约了160万,所以科技创新能真正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2016年英国脱欧的时候,有一家客户,是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应该在6月23号收到三千万美元,但是因为6月24号汇款不及时,6月24号才收到,因为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造成了6月24号当天汇率下调118个点,造成汇兑损失354000人民币。 第二个痛点的问题就是费用透明,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于2013年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1073条要求从美国汇出的汇款,汇款人对支付链条上产生的所有费用享有知情权。但由于受到技术上的限制,该条文在很大程度上也仅起到了宣示作用,对汇款人汇款费用知情权的保护极为有限。就像我们现在一笔个人的汇款汇到境外去的话,你只知道汇款行的费用和收款行的扣费,但是中间行扣了你多少费用你不知道,一笔一万美元你最后收到可能是9975元美元,但是中间行扣费多少,客户不知道,费用不透明。第三个痛点就是信息传递不完整,许多家长给海外的孩子汇学费,在汇款申请书上会填上收款人名字和学生号(student ID),在中间行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把学生号给丢失了,国外学校是很官僚的机构,学生号给丢失导致学校没有办法给学生入帐了,出现了这样很多的纠纷,到最后就投诉到银行,结果一看报文,实际上在中间行的传递过程中把学生号的信息遗失了。 根据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的精神,符合条件的中资企业可从境外借入低成本的资金,改善企业财务指标。在境内企业在外债还本付息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境外金融机构的借款的还本付息过程中,对于时限要求比较严格,一方面囿于外汇监管部门对于无提前还款条款的外债还本付息不得提前购付汇的要求,企业仅在到期前五个工作日内才可以办理资金购付汇手续。另一方面,企业基于借款合同约束又必须要在到期日前将资金汇出。所以,企业外债还本付息的资金汇出时间窗口较短,对资金清算效率要求也更高,同时无法实现全程可跟踪。 2016年SWIFT组织利用云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开发出的“全球支付创新”GPI,是对现有国际支付体系的重大变革。就是改变了我前面讲到的存在于跨境汇款业务中的30年痛点,高效率、全程透明、“痛点”不再痛!第一就是当天入账,前面汇率的案例中,应用了GPI技术后,客户能当天入账。第二费用透明,就是多德-弗兰克法案例中,现在通过GPI汇款以后,每一笔汇款从汇款行、中间行和收款行扣了多少一目了然,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可以通过你的电脑都可以随时查询,端到端的费用非常透明。 第三就是信息完整传递,有了GPI汇款后上述学费汇款学生号遗失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在整个链条上传输的过程中信息是不允许更改的。第四全程跟踪,前面讲企业跨境还本付息的案例,运用了GPI技术后,还本付息的汇款就可以通过traker全程跟踪,所以说得GPI者得跨境支付的天下。 民生银行在11月就推出了民生环球速汇,我们是第三家上线的银行,推出了以后就实现了当日到帐、费用透明、全程追踪、信息完整,美元汇款基本上15分钟到帐,欧元汇款是30分钟到帐,如果通过手机银行基本上是秒级,一分钟内就能够到帐。SWIFT亚太区支付市场总裁把民生银行利用GPI技术推出的民生环球速汇产品在全球规模最大的支付与金融服务盛会(Money20/20)做了经典案例的宣传。 现在已上线GPI的在中国银行总共有十家银行,还有17家银行等着上线,从整个全球来说,上了GPI以后,我们基本上50%的跨境汇款是小于30%,几乎100%是当天能够到帐,现在每天的跨境汇款用GPI的话超过一千亿美元,然后使用GPI了以后,大家跨境的支付查询完全减少了,成本降低了。 对民生银行而言,GPI汇款不仅是支付工具还是很好的获客手段,哈尔滨分行的一家做了20年外贸的企业客户,六年营销未果,去年11月我们GPI上线后,这家就是被GPI汇款的两项功能所吸引,快速到账和费用透明,这家公司是做原油和汇率套保的业务,对跨境汇款速度要求非常高,原来不知道中间行的扣费,做财务成本核算很难,现在汇款链条上每笔扣款一清二楚,因为GPI,该企业成为了我们紧密合作的客户。 上海分行微创医疗海外并购项目, 1.3亿美元的海外并购款通过GPI汇款1小时到账,顺利完成海外并购。随着出境旅游、留学消费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为跨境支付业务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在出国留学、海外资产配置以及跨国企业员工的场景下,民生银行使用GPI汇款不断提升现个人跨境支付用户的体验。 全球GPI开发安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刚刚给大家讲的四点,第二个阶段今年11月份上线,有两个功能实时止付和全额到账。钱汇出去以后在收款行未入账前,假如发现网络诈骗可以随时停止,第二个可以使用双报文的形式,实现全额到账,中间行扣费可以省了,跨境汇款客户节约了成本。第三个就是在区块链的探索,北美和欧洲地区90%的大型银行都在探索区块链支付技术。这些顶级银行中30%正进行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的研发或者已进入概念验证阶段。蚂蚁金服同事说的我就不说了,他们做了第一笔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清算行还是找渣打银行进行合作,第二个就是如何做好反洗钱和合规筛查,这需要更好的探索和更多的实践,在合规反洗钱方面,银行在跨境汇款上受的痛是很多的,动则上亿美金甚至是十几亿美金的罚款,这个都是需要他们好好思考的。 实际上民生银行作为SWIFT全球十九家区块链概念验证行,去年7月20号已经在区块链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这是全球范围做的,通过了33个案例测试, SWIFT在去年12月份向全球进行了宣布验证结果,但这只是沙盒测试,技术上都可行了,但是全球推广还需各国的监管的批准和支持。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起跑线,银行业已经开始分化。强监管、去杠杆将彻底重塑金融业的竞争格局。作为商业银行跨境支付的创新者应积极寻求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协同合作,求同存异、和光同尘。敢于穿越周期,不断找寻新的大海与星辰。唯有顺势主动求变,才能与时光同行![详情]

京东孟昭莉:科技带来的金融创新与效率提升
京东孟昭莉:科技带来的金融创新与效率提升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科技带来的金融创新与效率提升。科技对金融带来的根本解决方案就是说科技能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接下来的演讲时间之内,我想用几个非常生动的案例给大家来展示一下在金融领域中,如果我们加入了科技的翅膀它的效率是怎样来改变的。 第一个领域就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我先跟大家提个问题,就是我们天天吃的鸡,大家知道这个肉鸡的生产时间大约是多长时间吗?42天,一个肉鸡的生产流程是42天,她吃的鸡饲料大约是12块钱,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说我能够把这12块钱提供给农民的话,或者说以一个非常低的利息成本提供给农民,他能在42天之后就有收入了,但是我们传统的金融碰到的是什么问题呢?在中国还有整整4亿的人他的信用是空白的,就是他完全没有信用记录,但是传统银行做贷款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如果我给完全没有任何信用记录的人来放贷款的话他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说所有传统银行会借助人工成本来做贷款的批复,但是大家想当我12块钱的贷款,这个贷款差不多只有1个月的时间,因为养鸡他的贷款回款流程非常短,如果只有42天,我们派一个人去做各种审核,这样是非常不可行的,换到科技公司来想他会怎么想呢?我们有一个从华尔街回来的精算师,他回来就在想养鸡事实上可以完全用一个模型来做,这个就是最基本的风险控制,比如说养鸡的时候我考虑的是什么?我考虑的是整个养鸡的环节中,比如说我的存活率是多少,我的温度变化,各种温度的情况下,我这个鸡的成活率是多少,在我投入市场的时候,这个鸡饲料的波动是多少,接下来在我等待收获的时候我们该卖鸡的时候,这个鸡肉他的价格波动是多少,包括从业人员他的评估水平有多少成本,所有是可以拿数据统计的,当我们把数据统计做完了之后,事实上整个养鸡行业可以用完整的风控模型来做到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而且在我们的实践中事实上是能保证一个商业银行,在放贷款的时候不需要任何补贴都可以有盈利的。 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就是说我们能够保证这个鸡的饲料是按天、按星期发送给这个农户,当这个鸡吃了这个饲料之后,我们才开始进行,这样的话养一只鸡的利息成本只有6分钱,大家想一下,当我们42天给了农民,农民经过42天的借钱之后,他养的鸡只用还6分钱的成本,这样整个用科技的方式来做模型我们碰到的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在构建这个模型的时候花了巨大的投入,就是我们固定成本非常高,怎么样建模,这个建模究竟有多少因素,我们怎么样在市场工作,我们怎么样放在小范围的测试,再看这个模型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运行,这个时间流程非常高,我们固定成本一旦做成以后,我们所有的贷款发放的时候事实上后来只有六个人在做维护和运营,就是说他无论发送给多少个人,无论给多少个农民做贷款,我们后台都是系统在工作。 再接下来的一步当我们养鸡行业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拓展到养鸭、养猪其他标准的养殖业,此外我们还正在向种植业,比如说水稻种植,水稻种植所有东西也是可以用风控模型来做,而且随着现在整个科技发展,就是当你终端的探测,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芯片,可以探测湿度、温度包括你土壤里面的成分。这样芯片成本价格在不断不断下降的时候,这个模型的运作能力和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强,所以说大家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时候,其实普惠金融有更好的做法,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了解到太多的农民情况,我们只需要从行业角度来出发,通过行业风控的方式来做普惠金融,这个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非常荣幸今年收录到了世界银行《2019世界发展报告》中,特别荣幸,这也是头一次京东金融的案例可以收录在世行的报告中。 接下来我想分享的第二个案例是消费金融的案例,大家知道像京东金融,我们其实最倾向的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同样的我们做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整体的做法,事实上跟传统银行整体的思路是不太一样的,我们所依赖的就是数据。 我给大家讲一下可能大家在想我做消费金融的时候,比如说我在申请,我申请一个消费贷,或者说我在手机端操作一下,大家知道你在手机操作的过程中,事实上就可以对你整体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估,知道你这个人整体的行为怎么样,知道我这个授信能够授多少,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一个环节和流程,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位大学生很喜欢用京东白条来买东西,有一天后台突然就有一个触发,停了一笔白条购买,为什么呢?就是大学生平时他的购买记录我们可以看的出来,基本上就是说几百块以下,而大的消费,比如说一两千块钱买电脑也都是学生消费行为。突然有一天他花了接近上万块钱,然后买了一个跟他平时完全无关的东西,这个时候平台会自动识别,马上就会终止购买行为。 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整个风控模型如果做的时候,会有几万几十万的变量在里面,然后很多人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量呢?因为风控必须发生在你所有的消费里各个环节中去,当你消费行为做完之后你再来做风控就是非常迟钝的了,这时候风控就会失效。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安卓手机都有一些恶意软件,坏人可能会窃取你的密码,之后可能等到半夜的时候才会利用一些系统来窃取账户,这个时候后台所有的风控系统就会启动、辨别,比如说密码输入的时间过短,风控系统会探测究竟输入行为是人还是机器。通过强大的数据以及建模以及风控的能力,可以把预防消费欺诈的工作做在还没开始之前,或者说欺诈的实施过程之中。 其实这样的反欺诈能力也是现在许多机构所需要的。比如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现在网上购物行为通常都是几千块钱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的居多,当随之而来的网上欺诈也有了新的特点,金额比较小,而且发生的特别频繁,而且跨地区跨地域,通常在非常小的县城中。 最后一点时间我想给大家再介绍整个科技还能带来哪些改变,比如说科技可以带来穿透式监管,这个是已经上线的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大家都认为资产证券化有风险,为什么有风险?就是因为他经过多次包装。我们做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的平台,这个平台最大的作用就是说大家都知道区块链他所有的信息是不可篡改的,当我们把这样的信息放在这样平台上的时候,第一技术是可以保真的,其次是登录到这个平台上,完全能看到你底层资产的实际情况,这个不管对交易方来说还是支付方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科技带来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让我们增加信任,了解具体交易结构,提升交易的效率。 谢谢大家。[详情]

蚂蚁金服陈继东:科技重塑金融服务
蚂蚁金服陈继东:科技重塑金融服务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蚂蚁金服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亚洲区总经理和资深数据专家陈继东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在金融科技的一些思考和未来的一些展望,我们是蚂蚁金服全球可信身份平台,蚂蚁佐罗是去年十月份发布的蚂蚁金服旗下的生物识别的全球可信身份平台,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里面提供基础的身份识别服务,通过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供全新的身份认证方式。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整个数字经济特别是金融科技趋势的思考,以及我们蚂蚁金服在数字金融方面的一些在技术上的一些经验。大家知道随着科技的突破,在这几个方面的一些突破,特别是在算法,芯片,计算机网络,安全,区块链,计算技术的一些突破,整个产业在进行一个重塑的过程,在政府的支持下,刚才其实很多嘉宾也提及到了,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了一些领先性,特别在政策支持事后监管大的原则下,我们才会把科技在金融领域能够达到更快的一个突破,在这个基础上其实也几个大的趋势已经凸显,第一个就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大家可以看到在智慧城市,城市各种各样的智能的摄象头对城市进行更智能化的管理。个人身份的数字化,有很多新的技术能够把每个人从他的物理世界连接到他的数字化世界,提供更好的服务,最近特别火的新零售,其实就是把你在线下的行为和线上的行为进行打通,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在这个趋势之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像共享经济,共享单车也好,汽车也好,还有一些智能化,以及无人驾驶,这都是在数字经济之下开发的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更重要的一点,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数字化的经济在有些行业他不仅仅是未来,他已经成为现实,比如说在零售商业,以及在移动支付方面,中国发展的非常快了,而且其实已经领先了全球,从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数字金融方面、电子支付方面已经超过美国十几倍。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在数字金融以及公共事业方面会有更多新的技术,这是数字经济的一个发展。 我们回顾一下到底有哪些技术来促使了这个数字经济的形成,总结成叫BASIC,第一个就是区块链,在这方面大家可能更多谈的是比特币,我们更多想说在比特币背后技术其实才能真正带来价值,让信任更加的简单,让可信能够传播,让多方能够达成共识,这是他能够提升效率带来透明,带来安全的核心,在这方面其实像一些核心技术,比如说像一些共识的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能够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商用,还有一些像隐私保护的一些模型,特别是像零知识隐私保护模型取得了一些突破。 另外一方面,应用是驱使技术能够发展的核心,所以除了比特币之外更多的应用正在形成,比如说我们刚刚在这周发布的一个跨境汇款,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能够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好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另外是AI,这个可能不用多说,这一方的趋势其实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在Alpha Go之后,其实更多的技术已经从大数据红利转向小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在数据很少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这种智能,所以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让AI更加的普适化,像自动机器学习这种技术,能够通过AI技术让普通人能够掌握,而且能够无需编程就能够很快的创建各种各样的AI模型。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安全,这里面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到去年在苹果发布了刷脸解锁以及支付之后,3D传感器已经快速的开始普及,特别是像今年像一些安卓的厂商也快速跟进,而这些跟进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前指纹的速度,大家知道以前我们在指纹方面,可能安卓要落后苹果2-3年,但现在已经缩小到了一年以内,包括oppo刚刚发布了带3D传感器的人脸识别的功能,其实在很多方面赶超苹果的face ID,人脸识别其实在很多场景特别是在线下的场景以及在金融的场景已经广泛的应用,他能够更好的保证在线身份识别,同时也有很多系统安全的问题。再一个就是物联网的发展,从自然的交互到物联网的应用,特别是在消费市场及工业方面,最后就是计算能力,所有基础都是计算。对于数字金融来说普惠和可持续性是其中的关键点,蚂蚁金服也是在服务普通的大众和小微企业,普惠就是是让普通人也能负担的起,普通的企业也能负担的起,这是我们希望把金融应用于更多的普通大众,带来社会所有的阶层而不仅仅是高端的人群和企业。 怎么实现这一点呢?其实刚刚说的BASIC的技术突破其实能帮我们更好的实现这一点,比如说像移动的互联网技术,他能让金融服务更加的快捷,特别是很多边远地区有一个手机就能完成一些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功能,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更好的甄别风险,比传统的方式更加的精准。区块链也会让整个的金融服务更加的透明。 我们更进一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蚂蚁金服在这些技术上的一些探索,我们在各个平台方面,比如说像支付平台、信用平台、理财都是走普惠的一个道路,普惠科技以及全球化是我们这两年来的几个关键词,具体来说在数字科技上我们主要布局这几个方面,就刚才提到的BASIC、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安全,这也是蚂蚁金服在过去几年以及在未来科技上的重点,首先计算是一切数字服务的基石,我们能够通过金融云的一些核心的计算能力,实现高并发的支付交易,以及极高的可用性,能够支持每天上亿的金融业务,包括实时的风险能力。在物联网方面,其实我们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入手,第一个是出行,大家可以看到在全国各个城市已经快速的普及通过二维码和各种机具,你刷一下支付宝的二维码就能够坐地铁,就能够乘公交,这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智能技术,让这些设备能够具备联网的能力,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零售方面,自从Amazon GO出来之后,国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是更加务实的实践,比如说有很多自助的设备,自助定餐机,无人店的简化版智慧门店等,怎么样能够让门店把线上的数据和线下的数据打通,能够实现更方便的购物体验,这是我们更关注的。 人工智能也是来提升整个金融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我们把人工智能不再那么大范围的去提,因为他已经融入到每一个金融服务里面,在安全风控,在保险,在理财,以及在信用方面,以及进行深度的融合,能够更好的来甄别风险。 后面我想重点说两个,一个就是区块链,因为这个确实非常火,蚂蚁金服在6月25号刚刚发布了一个新的场景,就是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之间的跨境汇款业务,就是在香港的菲佣可以很快的通过香港的支付宝钱包实时的进行跨境的汇款到菲律宾的钱包,就是给他自己的家人进行一个实时的汇款,这跟传统的跨境汇款比具有几方面的优势,第一个就是快速到帐,整个过程三秒完成,传统上来说可能要十分钟到几天不等,第二个他的成本要比传统的方式更低,因为是多方达到一个共识之后,能够快速的实现汇款功能。再一个更加的透明和安全,因为区块链分布式的记帐方式不可篡改特点,所以整个跨境交易是非常安全,透明的,不管对监管和各个参与方来说,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每一个操作,同时也是很好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蚂蚁金服在区块链方面也是有非常明确的原则,三做三不做,我们用区块链来解决有社会价值的实际问题,让金融和商业因为可信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第二不断攻克区块链通向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技术障碍,第三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开放的区块链生态。哪些不做呢?首先是没有任何真实价值的“空气币”;二是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技术应用;最后不做任何伤害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行为。我们在区块链做了几方面的应用,第一个是在数据的可信方面,从之前的商品的溯源到租房存证到现在的跨境汇款,通过各种各样的场景来实现信任和在多方之间的共识。 最后,提一下安全,因为安全是整个金融的一个核心,通过AI和生物识别,整个支付宝的资损率达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千万分之4,再一个就是我们通过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带来一个更好的安全和体验之间的平衡,所以我们去年在肯德基的刷脸支付也是全球第一次刷脸支付的商业化落地,也成为去年MIT 科技评论全球突破性的技术。 生物识别我们主要定位在金融级,所谓金融级第一就要满足金融的准确率,因为对金融来说对支付来说不允许有任何错误的识别,另一方面我们要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的攻击,所以基于这两点我们打造出了生物识别的可信身份平台,提供了刷脸登陆,刷脸支付,以及开户各方面的应用场景。 最后,我想说由蚂蚁金服做的是暖科技,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金融变得更加普惠,技术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温暖,比如一个真实的场景我们通过刷脸登录和支付,我们让普通的老人也能够享受到支付等金融服务。[详情]

工商银行张艳:商业银行智能化转型
工商银行张艳:商业银行智能化转型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张艳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刚才各位嘉宾的演讲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商业银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金融科技,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第一就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银行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金融服务提供者,现在各个行业都在与支付、融资等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银行业需要积极适应当前泛金融的发展趋势。 第二各种新科技蓬勃发展,对金融业既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挑战,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将对金融服务的创新带来重大影响。第三我们也看到了当前金融业的监管政策在逐步规范,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创新发展又要注意保持合规经营。第四,银行客户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新一代客户需求,金融服务要从过去以线下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线上为主,并做好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工商银行正在大力推进向智慧银行的转型。从工行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阶段是银行的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银行业务的电子化,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以开发金融产品,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成本,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渠道、多品种的服务为主。第二阶段各家银行纷纷在向信息化银行的转变,通过数据大集中,实现了集约化运营以及精细化管理,信息化银行就是希望以信息创造价值,以大数据为银行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提升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数字化经营。 当前银行业已经逐步向智慧化银行发展,我们总结智慧化银行的特征应该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整体企业级的智慧银行建设,涵盖银行的各个专业和领域,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化的金融公司,如工商银行不仅有银行,还有保险、租赁、基金等相关业务,同时我们在国外45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金融集团,所以信息化建设要以整个集团的智慧化为目标。 第二个特征就是开放,在泛金融时代,银行必须要跟银行业同业、互联网公司,还有大量的外部机构进行合作,将金融服务与各个生活场景、生产场景进行融合和信息共享,实现金融生态圈与各行业生态圈的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三个特征就是为全量客户服务,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对于客户服务已经不再适用二八定律的原则,在长尾效应的推动下,在新技术的协助下,现在银行服务的对象是全量客户,要通过线上服务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成为我们服务的对象。第四个特征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当前的新技术和银行的新业态积极融合,创造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智慧银行的总体目标是要实现业务和科技的融合共建,实现客户服务的智慧化,金融生态的开放共享,创新研发的高效灵活,还有业务运行的共享联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商银行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和银行业务的融合,打造金融科技的产品。 一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工商银行现在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达到了几百P的规模, 我们建立了工商银行的大数据云,对所有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已经全面应用在客户服务、产品营销、风险控制、经营管理,应该说大数据在全集团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和全面。 第二是云计算,工商银行目前已经建立了云计算的整体架构和平台,我们在Iaas层面和Paas层面都已经实现了业务应用,主要业务系统都迁移到云平台上,同时在公有云服务方面,我们现在积极建设Saas云,这个云上面不仅有工商银行的金融服务,还可以实现与各行业的对接,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 第三在人工智能方面,工行投产了AI投顾,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理财投资,所以叫AI投顾。人工智能在客服中心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客服应答都实现了智能化,在网点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客户身份的验证,在ATM上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取款,语音识别等方面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第四在区块链方面我行也进行了多项应用,如和贵州省合作用区块链技术对贵民扶贫基金进行管理,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信息共享的特点,可以实现每一笔扶贫基金透明公开,管理流程可追踪。此外,在区块链技术方面我行也在与雄安市政府进行合作,积极参与绿色雄安建设。 第五,在量子通讯技术方面工商银行作为金融业的试点,实现了北京到上海之间采用量子通讯进行数据传输。 第六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我行建立了物联网平台,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贷款抵押物的跟踪,并且还能实现银行机具投放的跟踪等等。 总之,通过各种新技术在银行领域的深度应用,能够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客户服务的延伸,相信今天在座很多人都是工行的客户,也希望大家对我们产品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是推进金融云的生态建设,工商银行依托先进的云技术和完善的管理,以及良好的公信力,以SaaS为纽带,围绕我行合作伙伴和企业用户,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盈、业态丰富的金融生态云。如工商银行利用利用我行的大数据优势,为社会提供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企业与我行联网就能接入风险防范平台进行信息查询,在工商银行融e联客户端还推出了公益版,可以免费查询账户的风险信息,防范恶意欺诈事件的发生。 第三,打造互联网金融体系,我行实施了e-ICBC战略,涵盖三平台一中心,融e行平台涵盖工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融e购平台主要提供名商、名品、名店的电商服务,融e联平台是我行的信息联通平台,为客户以及客户经理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三个平台都运作良好,达到了亿级的规模。 后续,工商银行将持续开展科技金融与智慧银行建设,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科技创新为驱动,风险控制为核心,消费者保护为前提,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创新的产品与服务。 谢谢大家。[详情]

张韶华:我国消费信贷领域法律相对落后
张韶华:我国消费信贷领域法律相对落后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副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尊敬的贾老师,尊敬的贺区,尊敬的刘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咱们这个峰会,我来到海淀很亲切,四年前我也是在海淀挂职区长助理,当时协助孟区分管金融和科技,所以我觉得契合度还是蛮高的。科技可以促进普惠,促进安全,促进透明,带来创新,给金融插上翅膀。但是我们也看到,科技的发展也会带来金融风险,比如说互联网金融风险需要整治,还有就是有一些大面积的信息泄露、数据泄露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今天我主要围绕着金融科技的法律规制谈一谈相关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方面的问题,我用了两张照片,一个是奥巴马在椭圆形办公室戴上了VR眼镜,体会科技发展。另一幅图用了我们老行长周行长的照片,快70岁的他换上了Iwatch手表。记得王忠民老师说过,AI in All,All in AI。金融科技发展潮流不可阻挡。金融领域大家都在关注数字金融的一些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些虚拟币的暴涨暴跌,也看到了ICO不规范发展。央行现在考虑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为了区分法定数字货币和一般的虚拟货币,我们提出CBDC。我们所说的数字货币,更强调他的法偿性。大家可能会问,虚拟币到底是什么性质?国际上包括美国、日本都在关注这些问题,近期有一些案例发生,也有法律调整,美国司法部开始介入,起诉一些所谓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大家回到经济金融学基本理论去看,货币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货币也是一种虚拟泡沫,有人愿意接受,相信货币背后的故事,有国家、区域信用在里面,货币才能通行。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虚拟币、加密“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区分开来。 国外对于ICO很关注,通常把ICO纳入到证券监管部门去监管。我们现在对一些领域都比较含糊,包括P2P我们把它划到了银保监会去监管,但在国外恰恰认为他是按份额进行投资,基本上由证券监管部门去监管。 至于沙箱监管,国外都是从法律角度对科技创新做出一些让步,通过规避法律允许科技发展。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可以不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可以有一些突破,实际上是咱们讲的“试点”。试点一旦在一个小的区域里不成功,可以马上停止。2016年,以英国、新加坡等国为代表,沙箱监管进展特别快,我国台湾地区还曾经在去年是你出台番钛客创新实验条例,这都是相关的立法动向。近期,我国对一些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整治,主要针对现金贷、ICO、虚拟币等方面。我就不多介绍了。监管政策调整很快,2015年鼓励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2016年迫于形势立即开始了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现在还在进行中。P2P备案刚刚决定延期。目前,各地都在出备案标准。我去调研了几个地方,大家都很头疼,到底怎么样的备案标准才合适呢?备到多少数量合适,市场接受多大风险度?大家没有一个共识。我们想通过课题研究,推动一个统一的备案标准出台。 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过程中,基本都是通过政策频繁调整来进行,监管政策调整力度比较大,前后变化也非常大。互联网金融协会现在发挥自律监管的一些功能,在P2P、债务催收等方面针对会员单位部出台行业规范、自律公约、相关标准。但是,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员数目前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如何加大覆盖面,加强监管、自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的李均锋主任说,互联网金融不一定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也不完全等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技的确可以促进普惠,谁也不能否定。科技他也可以促进信息透明度。但是,科技也是双刃剑,信用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共享到什么程度,既要让大家充分了解到一个人的信用程度,也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法律必须在中间取舍。 政法大学的刘少军教授说,金融法体系必须全面调整。他说的很不客气,但是确实如此。如果总是通过政策调整,我们就很尴尬。在消费信贷领域,我国立法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我罗列了一下,就不多说了。在消费信贷领域,特别是对利率上限的约束都是在靠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出司法解释,大家以前都知道“四倍”的规定,从现在变成了24%,36%。但即便是36%,最高法院从来没有说是高利贷,是违法,只是说合同无效,当事人要求返还的必须返还。我们没有反高利贷法,居然靠一些领导亲自做金融消费者保护宣传:“两会”期间,楼继伟说,6%以上的回报率承诺,都是骗子。郭树清说,6%打个问号,8%有危险,10%你就别想收回本金了。法律相对比较落后,一般靠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行为。我们看到一些案例,前段时间新闻联播上播,一个人被列到失信黑名单里了,没办法坐飞机了,用他表哥的身份证去登机,结果被拦下。2016年1月,发改委、最高法院等44个部委出了一个关于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备忘录的通知。这种通知只是一种规范性文件,连规章都够不上,而规章在整个法律层级里,最高是宪法,然后才是法律、法规,规章效力很低,当你合乎法律法规的时候,法院是可以参照的,当你违反法律法规的时候是无效的。在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科技对金融有促进,金融也需要科技的翅膀,但是一定要让法律规制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一些创新之矛,我们可以暂时放宽法律之盾,但是一定要穿上监管的铠甲。 谢谢大家![详情]

贾康: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地方债优化管理
贾康: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地方债优化管理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界朋友,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个峰会上和各位做个交流。我注意到我们峰会上有主题上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金融科技,一个是金融安全。关于金融科技,过去在很多场合我都发表过自己研究得出的一些看法意见,我比较强调,“发展中规范”和“规范中发展”这一对关系的权衡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密切关系。今天,想更侧重于金融安全谈一些看法。各位可能会关注,我们在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间,现在方方面面都提出要重视地方债的风险管理,这显然与金融安全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也是属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之后,决策层面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内容,就是怎么样防范金融风险。 我认为特别关键的,是首先在概念上要强调,中央精神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实际生活中这个系统性风险,将是表现为带有颠覆性破坏作用的风险,而与它相关的矛盾累积,风险因素逐渐的累积,是从一个一个的风险点上演化过来的,那么现实生活中防范金融风险,可不可以我们看到一个风险点,就上去把它死死摁住,是不是由此就解决了中央所说的问题?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讲,金融活动、投融资活动,经济的活动,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我们看到每一个风险点,就把相关事情按严防死守方式摁住不动,我们就解决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创新发展相伴随的风险防控问题,这反而会带来“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必然出现把一切试错空间、创新空间都封死的局面,这可不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实质,这是走偏。实际生活中间应该怎么掌握好?当看到风险点以后,往往还要考虑给出一定弹性的创新中的试错空间,同时又能够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确实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今天时间关系我只能就地方债的问题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相关认识。 地方债的管理问题,其实在前面一轮我们国家的《预算法》实现修订之后,已经有了一个总体来说“开前门堵后门”的治理方案。地方债怎么借、怎么用、怎么还,《预算法》规定得相当清楚,各个地方是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和中央按年度来谈好一个各地总额、分成空间的地方债发行规模,里面一般的债务和专项的债务怎么样做出必要的搭配,都安排了,然后切块到各个省级行政区,其后由各个省级行政区在预算程序里解决怎么借、怎么用、怎么还的全套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再把自己拿到的规模切块给下面的基层。 如果按照这个框架来说,应该讲有了一个卡住两头的全局安排:这一头卡住的是地方债阳光化发行了,但是总规模是能够阳光化控制,另外一头是原来产生大量隐性负债的融资平台,明确了一律不允许再发生新的隐性负债,必须进行市场化转制。地方债这块,能解决各地方的发展战略所需要有偿投资的相当一部分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剩下的一些投资方面,地方政府还要在创新发展中间积极运用PPP,就是政府与地方资本合作,及近些成为鼓励创新的重点,作为积极推动的事项,政府管理部门的姿态非常明显。 但现在这一段时间,为什么大家的感受是有了上述这样一个框架之后,仍然对地方隐形负债的卷土重来忧心忡忡,管理部门为什么一再强调要防范地方债风险?网上也不时听到消息,说哪个地方有地方债规模过大的问题、可能撑不住的问题。 我觉得具体分析,可能有三个角度,第一是在PPP这方面有担心,就是搞了所谓假PPP、伪PPP,实际上增加了负债。第二是有些地方平台,在实行市场化转制中暗度陈仓,仍在形成地方隐形债。第三是现在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的产业引导基金,是不是在推进过程中间又出现了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地方过度举借了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 这三个方面,首先我谈一下PPP这个概念之下的问题,我不太赞成现在简单地看着不顺眼动不动就给PPP项目盖上假PPP大帽子,关键是要说清这个具体项目出现了什么样不合理的隐性负债的风险因素和不规范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而在企业和政府合作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间,去化解与PPP相关的过度和隐性负债的问题。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延用我们当年解决融资平台产生大量地方债时运用的重要的哲理,就是“大禹治水”的智慧,有堵有疏,疏堵结合,但注意“堵不如疏”,能够以疏得以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一味地堵。 这方面具体展开,我想结合着现在听到的管理部门担心PPP里的风险点,来做一些针对性的讨论。 第一个就是说PPP可能产生和名股实债的问题,这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PPP形成的开发主体——SPV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里面,企业方面所持的股份和地方政府方面,形成了一个回购条款,可能是附加协议形式,也可能是暗中协议形式。这种附加条款是说现在先把PPP项目做成,做成以后若干年内,政府实际上把钱又以回购股权的方式还到企业手里,企业股权被政府回购后,他就全身而退了,这样就变成了企业名持股而地方实负债,这个问题显然在我们说“堵”的方面,要做出文件指导上的明确规范,并要加快行成PPP的条例,以后还要争取上升到法,规矩上是不允许存在这样的附加条款、暗中协议,但是相关的“疏”的方面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考虑疏导,是有未来广阔的相关股权规范交易前景的。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决策人要做PPP项目,他必然有一个考量:这个项目一做就是20年、30年、50年甚至更长久,这个时间段内的不确认性是否在他心里面产生一个匹配:我实际上很难保证以好几十年的时间段来持股,如果没给我回购条款,我担心当我想把股权退出的时候没有通道——这种担心如果阻碍了企业他下决心做项目,是不能够由政府方面强制他、逼着他跟政府签字的,更合理的“疏”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我们已经有了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有了这个制度平台提供的股权退出通道,在PPP大发展中间,是天津跟上海相隔一天都挂牌成立了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而且交易中心成立的时候,就非常明确的说明,特别对应的类固定收益金融产品,也就是大量发生于PPP发展中间的股权可形成的交易产品,既然这个股权交易平台机制是存在的,我们就很有必要按这样一个疏堵结合中已有的通道、规范化的交易平台,这样一个制度环境,来理解和处理怎么样防范名股实债的问题。这方面如果我们注意到“疏”的问题,实际上是增强了企业做PPP的信心,也可以清楚交代在这个方面我们怎么防范“名股实债”的风险。这样一个交易平台,据我了解很多金融界的专业人士高度重视,有些金融界专家说,一般的金融交易是高中生、本科生水平,我们就要特别专注于研究生水平做股权交易,而且对应着以后一定会得到大发展的股权交易市场,这不是一个可匹配在一起产生的环境和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吗? 还有一个所谓的名股实债问题,是指责股权比重过低,政府也好企业也好,股权比重过低,而债权比重过高。那么分门别类的项目里面,管理部门可以给出指导性的下限,就是股权比例不应低于多少。但我认为也不应该把具体量值僵化,下限不应该做出很绝对的事情。对PPP创新我观察,某些PPP项目,政府实际持股直观看似乎都不存在,比如固安案例。现在发展委托财政的示范项目名单里面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是用政府开发的PPP迅速改变一个地方辖区的面貌,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固安政府开发的PPP,政府方面的股权直观地看是找不着的,当然政府在这里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政府主导”要与社会资本方形成规划协议,这方面政府必须要同意,以政府主导方式拍板,然后供地,后面就是“企业融资、市场运营”,政府不用出名义上的股权,靠华夏幸福招商引资,建设和运营产业新城,连片开发的结果,是“政府主导、企业融资、市场运营”带来超常规发展的绩效提升,使固安迅速崛起为引人注目的增长极趋势,那里的老百姓得到了十多年前想都想不到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这种案例来看,你一定要说政府股权这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觉得不宜说得太细,因为连片开发,国际上虽然承认这一概念,但是没有形成兴奋点,现在中国都可能普遍成为兴奋点,还要在探索中发展。我们已经注意到,央企现在也有各种大手笔的在汕头的连片开放等等案例,这种开拓探索中,是需要管理部门实事求是地考虑到我们怎么样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和一定的弹性处理与指导。 还有,我认为不易把BT作简单的否定。在理论上的框架,应该是广义PPP中包含BT,现在有关管理部门的态度似乎是完全不可取,还要警惕地方暗中搞了拉长版的BT。我认为地方防范BT产生的负债风险是有道理的,如果从BT来看,没有运营期,是把政府一下做不出来的事情由企业垫资来做,然后政府分期付款解决企业投资完成回报的问题。从整个的建设项目看,能够提前把项目建好使之发挥实际效应,这当然也是一个创新机制,运用得好,会产生正面效应的机制,但运用不好,就可能会产生过大规模的政府负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别的选项都不行,只好用BT。比如,凉山州的精准扶贫,立军令状,必须解决。这几年之内山区、民族聚居区的脱贫任务,那么“要想富先修路”,中央一讲精准扶贫,当地就意识到有五条山区造路是非建不可了,怎么建呢?所有别的选项都不可能,那么只剩下了BT。凉山州与太平镇这个民营企业签约,建设这五条路,不提BT,实际上就是BT,可能带有拉长版特征的BT,所以不能完全否定BT在实际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但是要防范他的风险。这个风险怎么样防范?就不能按照简单堵死的方式去解决,仍然是疏堵结合,而且特别要注意疏导。还有“保底”的风险问题,由政府一方来兜所有的风险使企业保底,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在规则上要禁止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要从疏的角度来看,企业参加PPP,是出于在商言商的立场,他要取得的是有较大把握、可预期的“非暴利但可接受”的投资回报,可以覆盖很长时间段的这种水平上的投资回报,如果不能够达到他预期的保底,他是不会签这个字的。显然这个预期的保底,要“八九不离十”地实现,怎么样实现?要靠规范化,第一是以法制化保障协议执行,法治保障协议能覆盖PPP整个生命周期。第二要靠阳光化,方方面面都要知情,包括公众知情,约束着政府企业都讲规矩,都按照原来的协议严格执行。还有专业化,以高水平专业化的力量,使预期保底能够尽可能地接近,八九不离十地实现,这就是从“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应简单地只是批评“保底”的考虑。企业必然是要考虑加入PPP项目的,能够达到他预期的保底的,我们要在疏导这方面做好配套的事情。 还有PPP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我认为必须承认PPP投融资产生的负债,不可能完全只对着企业,怎么可能以伙伴关系一起来做投融资,地方政府和这个项目的负债完全没有干系呢?从官方早就认可的政府付费里面具体的“可行性缺口补贴”来看,三年预算滚动规划这种补贴支出,你可以认为不是负债,那是预算安排的支出,那么三年以后要覆盖率好几十年的这样财力支出,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专业上术语所说的或有负债,所以我们要尽快把PPP资产负债表和与之相关的会计准则、财务规则这些事情阳光化地处理好。对比全球都在探讨,中国应该积极参加这一规则制订的过程。我们在这方面,绝对不应陷入极端化思维,说地方政府做PPP不应增加任何的负债,不可能,就是至少要把或有负债这个事情说清楚,大家才能更有信心,才能更实事求是地处理PPP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里的负债风险防范问题,使之得到更好的相关会计管理规则的匹配。 最后一点事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我们有关部门已经规定的天花板是清楚的:一个地方政府年度内公共收支预算的10%为限,算下来不超出10%的天花板,就是约束。但是具体要碰天花板的时候,是可以有专业力量来帮助做弹性处理的,比如说一年内有几个项目积累,已经要触碰天花板了,专业团队的力量可提供做出调整方案,使一部分补贴财力转移到后续年度,做平滑处理,所以如何不突破天花板,是可以有一定弹性的。另外就是这个天花板真过不去的情况下,一般公共支出到此为止了,是不是还可以在地方政府预算体系里面的基金预算上打些主意呢,其中的活钱也可以去支持PPP。业务管理部门说,我们从来没有否定这种运用的可能性,但是有些地方同志担心,在现在这种风控氛围之下,生怕一动就出毛病,生怕这个事情没有明确的、正面的文件表述情况。我做了以后反而会有麻烦。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他相关的内在逻辑,考虑创新过程中间应该有的弹性空间的心态,我认为这都是地方预算的钱,为什么就不能用基金预算适当支出PPP呢?在有一定约束的条件下,这还是符合阳光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原则去支持PPP的,这个方面的问题也仍然值得探讨。 最后,还要强调的,仍然是疏堵结合。至于说原有融资平台,可能产生的问题相对好解决,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做市场化转制,不能够再发生新的地方负债。产业基金,同样要做具体的分析,不能把产业基金掐死。现在有的说法是要把产业基金完全停下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还是应分析问题,稳一稳不是“叫停”,是要解决问题,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中继续创新发展。 以上认识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王忠民:金融科技监管的底层逻辑与供给结构
王忠民:金融科技监管的底层逻辑与供给结构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如果我们今天看金融监管最底层的底色和逻辑是什么的时候,我们会说今天金融科技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经常会说金融科技的工具出了问题,比如在P2P,比如SAO比如所有的东西当中,你用这个工具用的不当,出了问题,我们会说是金融的问题还是科技的问题,还是别人的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要说最底层的逻辑是信用,社会的信用底色,社会的信用逻辑,社会的信用基础是什么,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当我们去除掉金融,去除掉科技的时候,如果社会信用基础不够坚强,不够有效的时候,一样出现人骗人、人讹人,人拿了别人东西不负责任,人说了话不算数,所有契约都会违约,人们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当中把一切东西基于信用端口出问题,所以我们就会出现不良贷款,所以我们就会出现应收帐款,所以我们就会出现扰乱经营,所以我们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当这个问题没有有效的在金融架构和科技金融架构当中有效解决的时候,所有金融端口和所有的科技金融端口会出现这个逻辑。如果你是改善、增强信用的办法,如果你是把所有的信用找到一个新的可用场景和可用的逻辑,让它价值有效体现,你依然是这个领域当中成长最快的、场景的占有者和信用有用性的发展者。 但是如果你用了金融的逻辑和用了金融科技的逻辑,用工具把信用负的方面放大到无数倍,当我们信用逻辑不好的时候,用金融逻辑也好,用金融科技的逻辑也好,一定会让负信用的东西也极速放大,极速危害社会,这就是我们今天看起来用了金融和用了金融科技的逻辑,出现的所有现象的时候,是我们的信用底色出问题了,而不是金融本身的工具和金融科技的工具出问题了。 有趣的是,信用有无穷大则反之无穷小的反向逻辑,如果信用的一切东西从自然人的角度,法人的角度,可以有价值的用,正面的无限度的维度,正面的无限度的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所有的在这一个点上通过无限次元的逻辑承载它,社会的信用价值,社会的信用逻辑,社会的信用金融逻辑一定是放大的,而加上科技翅膀的时候,社会的信的有用度将会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底层焕发出来的无限的光芒和价值。 反之这个可以走到无穷大,如果信用的基础逻辑不坚实,所有的点释放出来的维度和次元都会在反向逻辑上,让信用这个东西的负面无穷小的逻辑当中无限放大,这个时候社会的信用资产,社会的信用逻辑,社会人的信用行为,金融的信用产品的信用架构插上科技翅膀的一切东西,都会让我们负的信用逻辑无穷小的迅速体现,今天我们的社会当中出现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信用底层逻辑当中,尽快的发生变化,而让它插上金融和科技两个翅膀,这两个翅膀一定是在底色当中变成了一个透明的光亮的色彩的信,可以插上这两个翅膀,可以向正像逻辑当中无限延展,就像我们无穷大的财富,这是我们今天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底层逻辑是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工具逻辑和工具色彩,重要的是工具为谁服务,向什么方向服务,在信用这方面无限放大,因为他有非正即负各向无穷方向延展的逻辑。 我们今天把这个话题回答到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今天想要改变底层的信用逻辑,如果我们要让它插上金融翅膀和科技翅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恰好这里边供给,我们今天看原来我们在信用进展方面的东西,突然发现了有了一个区块链的时代,这个时代让每个人的行为每个人的每句话,每个人的每次动作,每一个自然人的精准行为,每一个人的科技创业行为所有的行为,在这一个基础逻辑当中科技永远进去,不可更改,也就是说你的一切东西都记住,我们中国人干坏事是让别人都不知道的,或者干完了以后我可以逃逸,所以你不知道是谁。 如果让一切都透明的时候,这个人说,而且透明的逻辑是说你这个主体对你的一切行为,一切金融,一切创业都是担当的,而必须担当的这个信用逻辑基础建设,他就不干坏事了,所以我们有一个历史上的故事说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给他送东西的那个人说就你知我知谁都不知道,他说不,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好了区块链让所有东西都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并且还不可更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提供的金融科技的工具,这种工具才有效。 我参加所有的会议当中,所有公司当中,所有今天的金融科技公司当中,有两条成长的渠道,第一条成长的渠道是你把底层信用的东西找到了一个维度,让你给他提供了一种工具,提供了一个APP,然后这些东西是让他原来的那个信用无限的可以往用的方向去走的时候,让他的信有了无数的价值和无数的财富积累和无数的延展,有用性无穷大,这个时候他挣钱了,他就愿意把他挣钱和财富增长的一个服务的那一份给你,你就成长了,而我们底层的信用逻辑越差的时候,今天给予金融科技的这种公司来的创业和服务的机会,获得成长,获得和信用共成长的机会就越多 。另一条你成长的路径是说,对,我刚才在界定这种信用的时候,这种信用已经在从自然环境走到次元的产生,他的信用,他的金融行为,如果你理解这种次元产品,让他价值增长了,你一定分享这个东西,他要感谢你,你不想收钱他都要给你,他要感谢你,因为你让他价值增长了。 谁干坏事都应该成本最大化,谁干坏事如果在金融端口或者金融科技端口做的话,瞬间全世界都知道,瞬间成本最大化,是谁发现了这些工具,谁提供了这些技术工具,是我们现有的过去不起眼的公司提供的工具,所以我们今天看所有的金融科技给我们今天的信用逻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应用的制度贡献。 好了,我们能不能用监管工具来提供,用大数据来说所有数据都是实时监管机构的系统不足以让所有实时的数据,而且新数据远比存量数据多的多的时候你这个系统没办法做,当然最主要的是监管机构没办法把既有的存量的硬件系统做云化的处理,让算力有效的在云端化运行的时候算力才有效的配置,而算力如果只放在监管的系统,物理性的隔绝,算力的浪费才是我们今天所有资源浪费中最可怕的浪费,如果从最新的算法当中一定是向所有公司提供的,而不是向监管部门提供的,况且我们监管部门行政预算才预算了多少钱,行政编办给你的人数是多少,我刚才问了一下,他们原来三个助理,今天只剩他一个人了,忙的不得了,是因为编办的人数限制,所以当所有的信用负产品和信用的正产品的两维都可以由企业提供的时候,特别是我们今天的云,我们突然发现微软和我们中关村做了一个加速器,提供了云,当我们所有企业都在这个加速器中免费使用他的云平台去创业的时候,当我们今天所有的防风险和系统逻辑都用这样一个云系统的时候,发现我们不仅提供了APP,我们还提供了有效的云端,我们已经有意义的把新时代的金融逻辑和科技,从技术,从平台,从新的供给力量角度来说满足了,如果我们把我们的理念上升到今天的沙盒,今天的会议正好我们区委区政府的,我们村委村政府的,这个村子有点小,是我们中关村的村委村政府,是我们所有做的云端化的公司,是我们所有在做征信的平台和做信用的平台,如果这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当然我更要强调协会的力量,都是沙盒里面制度供给的一个维度和一个产品,好了,在这个沙盒里面新的信用正面成长的新东西,和新的负面防范的各种工具、各种制度、各种体系如果层出不穷,迅速成长,布满天下,那个时候信用的底层逻辑改变了,信用的制度工具都实现了,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人去说科技干坏事,我们只让他们插上信用的翅膀飞遍一切空间。谢谢各位。[详情]

陆建模谈金融科技:应重视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
陆建模谈金融科技:应重视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委会特聘专家陆建模出席并演讲。 陆建模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要重视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隐蔽性和负外部性特征,而且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的多重风险叠加,对金融安全和稳定产生更大的冲击。因此,确保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生命线。 他还指出,在监管自律层面,建立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制度,防范通过金融科技进行洗钱、恐怖融资等行为。应坚持问题和风险导向,注重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扎实的调查研究,加强对风险的预研、预判、预警。针对金融科技的科技驱动特点,实现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环境。在从业机构层面,应持续提升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使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峰会的顺利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期待大家能够利用这次峰会的机会,充分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为新时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路贡献新理念和新智慧。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促进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为现代金融体系注入了新活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增加了新动力。国家非常重视金融科技在促进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金融科技给我国金融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而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经过近两年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风险明显下降,增量风险有效管控,风险案件高发频发势头得到遏制,从业机构优胜劣汰加速,规范发展态势正在形成,行业监管自律机制初步建立,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涉众性强,新型业态多元多变,风险因素复杂交叉,建立监管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依然任重道远。 因此,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这一重要理念,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好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合规创新应用方面的积极价值。 一是坚持正确发展理念和价值导向。金融科技发展应以金融为本,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坚决摒弃“唯规模论”“唯技术论”和“唯速度论”;以科技为器,积极拥抱先进数字技术,按照是否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普惠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金融风险管控能力,是否有利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在多层次金融市场和服务体系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绝不能搞脱离自身发展阶段、超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过度创新,绝不能搞打着创新旗号、脱离实体经济需求、自娱自乐式的伪创新,绝不能搞规避法律监管、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乱创新。 二是重视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隐蔽性和负外部性特征,而且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的多重风险叠加,对金融安全和稳定产生更大的冲击。因此,确保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生命线。在监管自律层面,建立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制度,防范通过金融科技进行洗钱、恐怖融资等行为。应坚持问题和风险导向,注重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扎实的调查研究,加强对风险的预研、预判、预警。针对金融科技的科技驱动特点,实现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环境。在从业机构层面,应持续提升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使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 三是加强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教育。严厉打击打着金融科技创新旗号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互联网金融广告宣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应认真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的要求,通过规范统一的信息披露、合同登记、风险提示等手段提高金融科技服务全流程的透明度。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引导树立“买者自负”投资理念。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和技术偏见问题,对金融科技发展要及时评估改进,确保所有人能公平地获得合适的产品和服务,避免影响部分人群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引发金融排斥。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和标准规则体系。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标准规则的规范统一,有助于增强金融科技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金融科技生态更加包容、开放和健康。要加大公共部门、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进一步完善支付清算、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使金融服务能够安全、可信、低成本地扩展到更广泛区域和群体。要按照穿透式、一致性等原则,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规则体系,无论何种类型的从业机构,只要从事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就必须接受基本一致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要求。充分发挥登记披露、统计监测、举报、信用信息共享等行业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统计监测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动态跟踪金融科技的发展演进和风险变化。加快建设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先行先试作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提高金融科技在服务要素、产品定价、合同文本、信息安全、隐私保护、风险管理、资金存管等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行业自律组织,十分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协会愿与社会各界一道,不断推动新时代金融科技取得新发展、新成果,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任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详情]

贺燕:尊重市场选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贺燕:尊重市场选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贺燕出席并演讲。 贺燕表示,海淀区尊重市场选择,将通过制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若干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尊敬的王汝芳副主任、张韶华副巡视员,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首先请允许我对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海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界各级领导、企业家、投资者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一向重视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国务院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防控金融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目前海淀区拥有法人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其中股权投资管理机构675家,占全市的近一半,聚集了40余家科技分支银行,是银行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区域上市挂牌企业近千家,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一名。 海淀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全国创新资本中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企业上市发展中心和海淀创新基金系为四梁八柱的发展格局,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我们海淀区最大的特色。 近年来,我们区通过政策引导,载体建设,环境优化,三为一体的工作举措,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在我区聚集发展。初步统计海淀区已经聚集了800多家金融科技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以百度金融、寒武纪、拉卡拉、融360为代表的290余家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其中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互联技术等63家金融科技技术类企业,存贷款服务、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219家金融科技应用类企业,以及10家金融科技平台类企业。此外,我们还有800余家为金融科技服务的中介服务公司、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可以说金融科技在海淀区创新发展、蓬勃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统筹设计,做好空间规划布局,要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使海淀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引领区,政策试点区和应用示范区。 首先,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构建有层次、有特色的金融科技市场体系,其次我们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产业的空间布局,依托五道口地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智力资源,打造中关村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在四季青地区打造金融科技产业园和中关村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在中关村大街沿线建设金融科技创新港,在北清路沿线建设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和金融科技小镇,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最后,我们要尊重市场选择,通过制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若干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40年前中关村开启并引领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今天它已经成长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自主创新的主阵地,今天我们面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一定有能力、有信心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潮流,我们迫切需要金融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迫切的需要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海淀的发展,也欢迎更多的朋友们加入到海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来,为海淀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王汝芳:中关村将大力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王汝芳:中关村将大力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出席并致辞。 王汝芳表示,中关村将大力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一是正在加强规划布局,研究编制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和指导意见。二是将积极争取金融监管部门在示范区开展金融科技试点,加强金融服务创新,防控金融风险。三是将进一步的营造生态环境,支持企业、金融机构打造硬科技孵化器,支持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技术、行业标准、知识产权和专利研发,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将进一步完善人才体系,支持金融科技国际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行业人才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五是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方面会大力的推进示范应用,围绕着智能征信、智能风控、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等金融科技重点应用领域,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和场景相结合的示范应用。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首先,我代表中关村管委会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3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视察中关村并发表“9.3”重要讲话五周年。长期以来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下,中关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完善,企业的总收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突破了5万亿元,近年来发生在中关村的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约占全国的40%,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40%,但是技术研发投入约占全国的10%,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从各个榜单来看,都占全国一半左右,有上市公司是326家,还有一批独具特色、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 这一切跟我们在构建并不断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直接关系,而在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里面,我们把金融和科技的有效融合作为构建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作为我们服务科技企业最重要的抓手来推进,所以从中关村的实践来看,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精准的服务,到普惠金融,还是降低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安全和整个金融的稳健运行,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今天以创新引领发展,科技驱动安全为主题来研讨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新型风险防范,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下面我就发挥中关村示范引领作用,营造金融科技发展良好生态环境,促进金融科技安全规范健康发展方面也汇报一下我自己的体会,简单说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金融科技具有巨大的现实需求。金融科技首先能够提升金融业精准服务的水平,在我们目前的金融科技实践中已经得到体现,以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例,因为企业普遍都具有轻资产,非线型高成长等、抵押物不足等特性,大量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缺少信用记录,难以获得债权融资。而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构建符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价和增信模型,帮助金融机构充分发掘科技企业的信用价值从而给予其贷款支持,就可以精准支持双创企业发展。其次,金融科技可以有力促进普惠金融发展。金融科技通过大幅提高金融机构获客、征信、风控等环节效率和能力,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使得普惠金融更具可获得性,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供应链金融为例,可以帮助小微企业以其服务的大企业信用为基础,方便快捷且低成本的依托其对大企业的应收账款获得融资支持。再次,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地提升金融安全水平。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金融安全问题,需要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安全科技和监管科技来解决。 二是中关村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领先优势,这跟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企业家长期以来的付出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请大家相信,在中关村发展金融科技具有无限的潜力。中关村兼具科技与金融两个重要元素,具有发展金融科技的现实需求和良好条件。中关村示范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均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已经培育聚集了超过1500家金融科技企业。其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中关村企业共56家,占全国的20%;获得企业征信牌照的中关村企业共40家,占全国的30%,均居全国首位。在移动支付、监管科技、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保险、智能投顾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企业。中关村连续两年有20余家企业进入毕马威发布的“中国领先金融科技公司50强”,居全国首位。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金融科技融资额达263亿元,占全国的33%,同比增长237%,已成为我国金融科技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也体现了我们企业的优质性,当然也体现了资本对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发展潜力的一个认同,成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三是中关村将大力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促进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安全发展,一是我们正在加强规划布局,研究编制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和指导意见,这里面应该有很多可以值得期待的内容。二是我们也积极争取金融监管部门在示范区开展金融科技试点,加强金融服务创新,防控金融风险,尤其是从今天的主题来看,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科技,以北京在全国金融资产,金融管理独一无二的地位来看,在中关村发展金融科技,尤其是金融安全科技和金融监管科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三是我们会进一步的营造生态环境,支持企业、金融机构打造硬科技孵化器,支持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技术、行业标准、知识产权和专利研发,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体系,支持金融科技国际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行业人才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五是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方面,我们也会大力的推进示范应用,围绕着智能征信、智能风控、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等金融科技重点应用领域,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和场景相结合的示范应用。 2018年是承接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踏上新征程,中关村将有新作为。衷心希望各位与我们一道共同推进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把中关村率先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型强国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感谢各位,也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详情]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将于6月举行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将于6月举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智能产业,并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打造创业“升级版”,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激发企业和创客的创造活力。 创新是贯穿金融科技发展的主线,也是为实体经济注入发展动力的关键,金融科技的创新成为让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因素,更是金融合规发展的基石和手段。而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扩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实现了业务流程优化与监管可穿透,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已经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但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风险控制、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引起了金融科技企业乃至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金融科技是否有助于新型风险的洞见和防范? 金融科技是否有助于构建消费者保护新生态?是否有助于促进金融安全? 如何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发现和培育一批创新项目和优秀团队? 基于以上思考,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联合国培机构,集全球行业创新企业家、研究专家、政府专家,本着“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驱动安全”的宗旨,将于2018年6月28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详情]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

联合主办单位
国培机构

支持单位(拟邀单位,排序不分先后)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
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
中关村并购发展促进会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
因果树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天津市互联网金融协会
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
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协会
山西省互联网金融协会
江西省小额贷款行业协会
江西省互联网金融协会
内蒙古互联网金融协会
吉林省信用担保协会
福建互联网金融协会
浙江省投融资协会
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分会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
杭州市小额贷款协会
贵阳互联网金融协会
济南市互联网金融协会
南宁互联网金融协会
临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新金融家联盟等

2017回顾

会务联系

参会联系:孙老师
联系电话:010-52723961
手机号码:13718060664
E-mail:sunjingjing@guopeijigou.com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