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屠光绍:发展私募信用 打造疏困基金升级版
屠光绍:发展私募信用 打造疏困基金升级版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09:33
李东荣: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能盲目乐观 也别迟疑
李东荣: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能盲目乐观 也别迟疑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09:45
欧洲稳定机制总裁:稳定欧元区国家经济需要财政能力
欧洲稳定机制总裁:稳定欧元区国家经济需要财政能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0:06
祝宪: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替代方案
祝宪: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替代方案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0:31
阿姆斯贝格:亚投行愿动员私有资源推动建设基础设施
阿姆斯贝格:亚投行愿动员私有资源推动建设基础设施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0:36
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奠基人:经济放缓主要问题是金融
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奠基人:经济放缓主要问题是金融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0:39
徐明:将实施5项措施提高挂牌公司质量 夯实监管体系
徐明:将实施5项措施提高挂牌公司质量 夯实监管体系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1:07
石七林:全国三分之一的创业投资发生在中关村
石七林:全国三分之一的创业投资发生在中关村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1:48
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欧阳勇:风控要从重抵押转向重信用
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欧阳勇:风控要从重抵押转向重信用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1:49
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主席:金融不是你我的 是国家的
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主席:金融不是你我的 是国家的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1:51
邹炼:摩根大通正在考虑网络安全方面的许多问题
邹炼:摩根大通正在考虑网络安全方面的许多问题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1:53
孔旭洪:如果一带一路是主动脉 金融就是毛细血管
孔旭洪:如果一带一路是主动脉 金融就是毛细血管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2:22
经合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基础设施投资有5大关键因素
经合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基础设施投资有5大关键因素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2:27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应用发展峰会

方一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方一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4:17
张玉超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张玉超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5:27
张欣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张欣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5:25
周东香: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优良商业生态圈
周东香: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优良商业生态圈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5:28
环球区块链集团创始人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环球区块链集团创始人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5:32
R3亚太区总经理魏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R3亚太区总经理魏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6:09
朱沛宗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朱沛宗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6:06
邵建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邵建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6:05
袁东阳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袁东阳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6:09
上海期货交易所郑仕辉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上海期货交易所郑仕辉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6:57
黄连金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黄连金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7:00
王洪刚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王洪刚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5:29
融慧金科副总裁张羽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融慧金科副总裁张羽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7:04
链极智能董事长庞引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链极智能董事长庞引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7:03
金丘联合创始人韩根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金丘联合创始人韩根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7:02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与高质量金融服务

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
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09:23
陈明理: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
陈明理: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09:36
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后年开始全球经济或进衰退期
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后年开始全球经济或进衰退期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0:27
胡小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发挥安全网和推进器作用
胡小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发挥安全网和推进器作用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0:40
徐春俊:让保险更简单需利用好三大资源 强化四大能力
徐春俊:让保险更简单需利用好三大资源 强化四大能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0:46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张顺荣:相比印度卢比等币种 人民币使用增长量有限
张顺荣:相比印度卢比等币种 人民币使用增长量有限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2:49
樊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在约束货币发行等方面努力
樊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在约束货币发行等方面努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2:50
何平: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从内到外的一系列改革
何平: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从内到外的一系列改革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2:51

资本市场回顾与2020新年展望

刘亦千:未来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最好的市场
刘亦千:未来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最好的市场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5:37
朱锋:我国券商在使用新科技层面还有待提高
朱锋:我国券商在使用新科技层面还有待提高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5:38
董晨:我国唯二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的是足球和证券
董晨:我国唯二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的是足球和证券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5:39
林晓明展望明年资本市场:进攻资产起来 防守资产下去
林晓明展望明年资本市场:进攻资产起来 防守资产下去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5:40

未来银行数字化、智慧化、场景化转型与应用

赵海:银行传统业务在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侵入或替代
赵海:银行传统业务在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侵入或替代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8:34
毛强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毛强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0:42
丁宝华:解决信用金钱流向等问题 科技金融方向就对了
丁宝华:解决信用金钱流向等问题 科技金融方向就对了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0:43
李进才:平安银行稍高阶的管理层"不谈ABCDX马上走人"
李进才:平安银行稍高阶的管理层"不谈ABCDX马上走人"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0:45

日程安排

  • 12月19日

  • 12月20日

  • 上午

    主题报告一
    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下午

    平行会议
    新时代、新租赁、新机遇
    金融科技赋能汽车融资租赁新发展
    融资租赁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融协同助力融资租赁高质量发展
    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与数字金融发展
    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如何重塑金融服务?
    区块链与金融安全新技术应用

  • 上午

    平行会议
    主题报告二: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与高质量金融服务
    科技驱动创新领跑 深入推进智慧银行转型
    未来银行数字化、智慧化、场景化转型与应用
    区块链如何构建科技金融新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资本市场回顾与2020新年展望

部分已确认嘉宾

最新新闻

赵海:银行传统业务在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侵入或替代
赵海:银行传统业务在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侵入或替代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出席并发表演讲。 赵海表示,银行面临外部很多的竞争,已经看到了银行传统业务被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在逐渐侵入或者替代,且替代的威胁还是非常大。现在一千块以下的消费基本不用银行的支付服务,这些都说明了金融生态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认为,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数字经济已经越来越重要,数字化就是现在所有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数字化一切或者一切数字化,不数字化就可能被行业所淘汰。 以下为文字实录: 赵海: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金融科技,特别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些观察。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家对金融科技的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今年8月发布了三年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六个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战略部署顶层设计,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强化金融科技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基本规则体系,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这六个方面很重要。 央行上海总部也提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举措。对于包括传统大型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来讲,需要提升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部署自己的前中后台数字化核心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总的来讲,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银行面临外部很多的竞争,我们已经看到了银行传统业务被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在逐渐侵入或者替代。替代的威胁还是非常大,现在一千块以下的消费基本不用银行的支付服务,这些都说明了金融生态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当下银行怎么接触客户,了解他的需求并开发产品,这个对银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数字经济已经越来越重要,数字化就是现在所有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数字化一切或者一切数字化,不数字化就可能被行业所淘汰。 在中国来讲,尤其移动互联这些方面,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所以移动金融发展,包括社交群体给我们带来新的场景。现在必须要重视这些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场景嵌入到发展中去,这样才有可能自己业务机会。 如果说现在来到一次新革命的话,这个方面我们需要非常认真的思考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个对原来是很大的革新。 从移动金融到智能金融,银行要能听得见、看得出客户需求,能够思考并快速决策,这些可能是未来的方向,现在物联网提供信息采集系统,区块链提供账户管理系统,未来可以看到原来一些分布式碎片化的业务场景,现在也可作为金融服务的对象。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提高了很多通讯传输和运算速度,这些将有助于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我们从移动金融到智能金融看到了很多变化,刚才提到了技术的运用。科技改变金融,金融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我们觉得都会迎来新的变化。 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对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他们很多的理念值得我们传统商业银行去借鉴,包括了对客户需求的认识,银行长期以来都是自己创设产品,卖产品给客户。我们看到其实真正有竞争力的做法还是从客户的需求定制一些个性化产品。以客户为中心创设产品和推出业务模式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我们对于创新迭代的认识,原来银行的创新速度比较慢的,一项产品的推出要经过很多部门,很复杂,很多审批。而在金融科技公司我们看到了敏捷团队开发的机制,各种团队齐头并进,这些方式影响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调整方向。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对细分市场的深耕和关注也值得银行借鉴。银行越来越注重符合自己禀赋的市场和子行业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实现业务发展当中,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当中看到的一些变化。 现在我们越来越看到银行前端场景化、获客互联网化;风控越来越大数据化,当然这里风控模型还要要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任何一个模型在短期内非常有效,但是经过经济周期以后才能显现它是否真的可以持续有效。后台云端化也是一个趋势,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都是基于集中化机房存储运营,导致机房资产很重,另外它还是一个数据孤岛。现在云的架构,尤其是公有云和混合云更高效,成本更低,扩展性更好,更重要的是其敏捷性和开放性的好处。 业务智能化方面,人工操作用AI替代,这是一个趋势,可能未来银行里面大部分的操作运营可以用AI的平台来做。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前端需要一些高级客户经理,服务最有价值的客户,后端需要增加一些分析师和架构师,其余大部分的工作可以被AI来替代。 科技进步重塑金融生态,数字化转型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银行面临很多的挑战,优质资产越来越难挖掘,怎么样提升内功,发掘新的业务机会是转型的内在驱动。 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是势在必行,金融科技在应用场景和客户体验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帮助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现在我们很多银行都建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深入渗透到银行产品和业务研发,移动化、场景化、开放化、智能化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业务发展趋势。把行为信息、金融信息、社交信息、消费信息打上标签以后,最后形成的是营销精准化、风控数据化、运营智能化、服务自动化。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的方面,银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在硬件方面、软件方面提升,协同线上线下,完善生态体系。 数字化转型里一个重要变化是“数据驱动”。数字化银行本质是将银行的服务、内控、管理、决策、监管合规等各项内容都以数字化的方式提供并有机联系在一起。 现阶段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也遇到一些困难,银行类型上,不同类型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差异显著;在技术应用上能力还有限,大数据、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运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面临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还包括数据治理、人才及组织架构方面的问题。 数字化银行的架构里面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数字化生态、数字化的核心能力、组织架构。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数字化的核心能力”,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数字化核心能力,特别是要有强大的中台,以支持前端和外部场景对接,前段服务渠道需要不断地调用中台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数字化的运营。组织架构上,需要强调敏捷化的组织保障,特别要建立协同前中后台的激励兼容的架构。 实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方面,数据驱动业务模式、敏捷开发能力建设,组织架构调整挑战都很大。我们看到很多中小银行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大型银行在这方面已有很多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原来的历史包袱很重。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实践当中,刚才提到了渠道转型、生态转型和核心能力的打造,包括建立新的核心、新的运营和新的平台。 开放银行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是把银行的服务核心能力模块化。一旦你把自己的能力模块化以后放到外部的商业渠道和场景当中去,实际上优劣是透明的,面临激烈的竞争。现在是赢者通吃的时代,这方面对于银行来讲,开放银行时代是竞争更加激烈的。 最后特别强调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台建设非常重要,这个和互联网公司是一样的。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没有强大的中台支持将是关键。 我们已经站在数字化的十字路口,经济已经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已经明确,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唯有拥抱金融科技,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来迎接未来这个时代的挑战,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8:34
林晓明展望明年资本市场:进攻资产起来 防守资产下去
林晓明展望明年资本市场:进攻资产起来 防守资产下去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研究员林晓明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研究员林晓明出席并发表演讲。 林晓明表示,今年三四季度是全球系统的拐点,过了这个拐点以后,从2018年到2019年整个市场库存就已经结束了。因此,展望明年的资本市场,他认为进攻资产会起来,防守资产会下去。 他认为,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模型开发明年是盈利和利率持续起来,这样导致A股,虽然股票市场会继续往上走,但是主板可能会做一个切换,今年可能是利率下行条件下,市场驱动是分母变分子,今年是长久期的科技股表现较好。” 明年的资本市场化,无论是市场行情,还是整体市场趋势,他认为都会是很好的。他曾在内部称,2018年到2019年业务特别难做,但是这个对金融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时候。他表示,不仅看好市场行情,而且整个市场项目在提升。[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5:40
董晨:我国唯二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的是足球和证券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5:39
朱锋:我国券商在使用新科技层面还有待提高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5:38
刘亦千:未来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最好的市场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5:37
蒋红波:若无监管 金融机构早被科技公司打得稀里哗拉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2:57
张作义:数字科技两大要点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金融化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2:56
高庆忠:未来区块链更革命性的技术是用在价值传递上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2:54
陈宏鸿谈区块链:在金融里完全做到去中心是很难的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2:53
范瑞彬:区块链在金融科技领域落地面临三个重要挑战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0日 12:52
赵海:银行传统业务在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侵入或替代
赵海:银行传统业务在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侵入或替代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出席并发表演讲。 赵海表示,银行面临外部很多的竞争,已经看到了银行传统业务被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在逐渐侵入或者替代,且替代的威胁还是非常大。现在一千块以下的消费基本不用银行的支付服务,这些都说明了金融生态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认为,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数字经济已经越来越重要,数字化就是现在所有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数字化一切或者一切数字化,不数字化就可能被行业所淘汰。 以下为文字实录: 赵海: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金融科技,特别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些观察。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家对金融科技的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今年8月发布了三年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六个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战略部署顶层设计,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强化金融科技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基本规则体系,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这六个方面很重要。 央行上海总部也提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举措。对于包括传统大型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来讲,需要提升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部署自己的前中后台数字化核心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总的来讲,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银行面临外部很多的竞争,我们已经看到了银行传统业务被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在逐渐侵入或者替代。替代的威胁还是非常大,现在一千块以下的消费基本不用银行的支付服务,这些都说明了金融生态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当下银行怎么接触客户,了解他的需求并开发产品,这个对银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数字经济已经越来越重要,数字化就是现在所有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数字化一切或者一切数字化,不数字化就可能被行业所淘汰。 在中国来讲,尤其移动互联这些方面,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所以移动金融发展,包括社交群体给我们带来新的场景。现在必须要重视这些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场景嵌入到发展中去,这样才有可能自己业务机会。 如果说现在来到一次新革命的话,这个方面我们需要非常认真的思考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个对原来是很大的革新。 从移动金融到智能金融,银行要能听得见、看得出客户需求,能够思考并快速决策,这些可能是未来的方向,现在物联网提供信息采集系统,区块链提供账户管理系统,未来可以看到原来一些分布式碎片化的业务场景,现在也可作为金融服务的对象。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提高了很多通讯传输和运算速度,这些将有助于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我们从移动金融到智能金融看到了很多变化,刚才提到了技术的运用。科技改变金融,金融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我们觉得都会迎来新的变化。 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对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他们很多的理念值得我们传统商业银行去借鉴,包括了对客户需求的认识,银行长期以来都是自己创设产品,卖产品给客户。我们看到其实真正有竞争力的做法还是从客户的需求定制一些个性化产品。以客户为中心创设产品和推出业务模式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我们对于创新迭代的认识,原来银行的创新速度比较慢的,一项产品的推出要经过很多部门,很复杂,很多审批。而在金融科技公司我们看到了敏捷团队开发的机制,各种团队齐头并进,这些方式影响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调整方向。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对细分市场的深耕和关注也值得银行借鉴。银行越来越注重符合自己禀赋的市场和子行业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实现业务发展当中,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当中看到的一些变化。 现在我们越来越看到银行前端场景化、获客互联网化;风控越来越大数据化,当然这里风控模型还要要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任何一个模型在短期内非常有效,但是经过经济周期以后才能显现它是否真的可以持续有效。后台云端化也是一个趋势,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都是基于集中化机房存储运营,导致机房资产很重,另外它还是一个数据孤岛。现在云的架构,尤其是公有云和混合云更高效,成本更低,扩展性更好,更重要的是其敏捷性和开放性的好处。 业务智能化方面,人工操作用AI替代,这是一个趋势,可能未来银行里面大部分的操作运营可以用AI的平台来做。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前端需要一些高级客户经理,服务最有价值的客户,后端需要增加一些分析师和架构师,其余大部分的工作可以被AI来替代。 科技进步重塑金融生态,数字化转型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银行面临很多的挑战,优质资产越来越难挖掘,怎么样提升内功,发掘新的业务机会是转型的内在驱动。 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是势在必行,金融科技在应用场景和客户体验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帮助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现在我们很多银行都建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深入渗透到银行产品和业务研发,移动化、场景化、开放化、智能化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业务发展趋势。把行为信息、金融信息、社交信息、消费信息打上标签以后,最后形成的是营销精准化、风控数据化、运营智能化、服务自动化。商业银行场景金融建设的方面,银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在硬件方面、软件方面提升,协同线上线下,完善生态体系。 数字化转型里一个重要变化是“数据驱动”。数字化银行本质是将银行的服务、内控、管理、决策、监管合规等各项内容都以数字化的方式提供并有机联系在一起。 现阶段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也遇到一些困难,银行类型上,不同类型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差异显著;在技术应用上能力还有限,大数据、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运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面临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还包括数据治理、人才及组织架构方面的问题。 数字化银行的架构里面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数字化生态、数字化的核心能力、组织架构。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数字化的核心能力”,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数字化核心能力,特别是要有强大的中台,以支持前端和外部场景对接,前段服务渠道需要不断地调用中台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数字化的运营。组织架构上,需要强调敏捷化的组织保障,特别要建立协同前中后台的激励兼容的架构。 实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方面,数据驱动业务模式、敏捷开发能力建设,组织架构调整挑战都很大。我们看到很多中小银行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大型银行在这方面已有很多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原来的历史包袱很重。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实践当中,刚才提到了渠道转型、生态转型和核心能力的打造,包括建立新的核心、新的运营和新的平台。 开放银行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是把银行的服务核心能力模块化。一旦你把自己的能力模块化以后放到外部的商业渠道和场景当中去,实际上优劣是透明的,面临激烈的竞争。现在是赢者通吃的时代,这方面对于银行来讲,开放银行时代是竞争更加激烈的。 最后特别强调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台建设非常重要,这个和互联网公司是一样的。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没有强大的中台支持将是关键。 我们已经站在数字化的十字路口,经济已经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已经明确,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唯有拥抱金融科技,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来迎接未来这个时代的挑战,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详情]

林晓明展望明年资本市场:进攻资产起来 防守资产下去
林晓明展望明年资本市场:进攻资产起来 防守资产下去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研究员林晓明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研究员林晓明出席并发表演讲。 林晓明表示,今年三四季度是全球系统的拐点,过了这个拐点以后,从2018年到2019年整个市场库存就已经结束了。因此,展望明年的资本市场,他认为进攻资产会起来,防守资产会下去。 他认为,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模型开发明年是盈利和利率持续起来,这样导致A股,虽然股票市场会继续往上走,但是主板可能会做一个切换,今年可能是利率下行条件下,市场驱动是分母变分子,今年是长久期的科技股表现较好。” 明年的资本市场化,无论是市场行情,还是整体市场趋势,他认为都会是很好的。他曾在内部称,2018年到2019年业务特别难做,但是这个对金融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时候。他表示,不仅看好市场行情,而且整个市场项目在提升。[详情]

董晨:我国唯二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的是足球和证券
董晨:我国唯二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的是足球和证券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董晨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董晨出席并发表演讲。 董晨表示,我国证券行业文化建设这方面大家做得很少,“大家都忙着在企业发展、企业经营、企业竞争,但是整个行业建设做得很少”,改变也不难,就是怎样讨论去做行业协会、行业监管以及从业人员都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 他进一步指出,“网上有很多负面的,但是我们经理正面的宣传不多”。他表示,“中国唯二不能代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是中国足球,一个是中国证券”。[详情]

朱锋:我国券商在使用新科技层面还有待提高
朱锋:我国券商在使用新科技层面还有待提高

  罗汉堂资深经济学家、国际清算银行前资深经济学家朱锋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罗汉堂资深经济学家、国际清算银行前资深经济学家朱锋出席并发表演讲。 朱锋表示,我国如果能够进一步更好的打开资本市场,让更多资金流动进来,会加强资本市场的配置,也会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和民企的融资增长。但是依然要稳定市场,控制金融风险不出问题。 他认为,新技术、新金融科技是在改变未来,也是在改变金融模式。金融服务平台摆到了人们手机上,放到了千家万户,而不仅限于传统的银行或者传统的机构里。 他以国际大投行为例称,摩根大通10%的营收都投资到了新科技中,现在40%的利润来自新科技,因此国际投行在使用新技术中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其他投行,新科技投入也慢慢在增加。相比之下,我国国内的券商在新科技方面还是稍微落后一点,有很大提升空间。 [详情]

刘亦千:未来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最好的市场
刘亦千:未来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最好的市场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出席并发表演讲。 刘亦千表示,回顾过去的三年,人们都是大起大落。2017年价值回归,再重新高举旗帜,但是2018年又面临了很大挑战,大家都非常悲观。他在调研时发现,2018年11月份尤其悲观,然后2019年又重振旗帜。他认为,未来的资本市场一定是人们面临的最好的市场,也一定是不可避免的最佳资产。 他认为,金融一定是要满足各参与方的利益才能长期健康发展,要满足各参与方的利益就是达到共赢,达到共赢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要市场发挥更加显著的力量,要让原来国家的意志和力量,尽可能往后退,在确保底线风险和政治色彩稳定基础上,让市场发挥有力的力量。 在为大银行提供评价和资产配置服务时,他发现,部分大型银行的资产使用效率很低,其回报率还赶不上余额宝。这种情况下,银行还有很多资产没有充分利用,金融服务和金融价值理念没有得到有效传递,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他建议,人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更强大的资本市场,为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激发银行的兴趣和对投资的兴趣,[详情]

蒋红波:若无监管 金融机构早被科技公司打得稀里哗拉
蒋红波:若无监管 金融机构早被科技公司打得稀里哗拉

  BlockTEST创始人CEO蒋红波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BlockTEST创始人CEO蒋红波出席并发表演讲。 蒋红波表示,原来人们把区块链“妖魔化”了,现在又在神化,有人认为区块链可以做到现在金融做不到的事情,甚至银行都不需要再存在,她表示,“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思考社会现象的方法。” 她认为,金融科技首先服务于实体经济。区块链也好,无论什么也好,都是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现在讨论区块链,一定不要忘记在什么环境下讨论区块链。当前全球流动性泡沫,经济从实体经济从制造业往消费业转型,实体经济会出现大量轻资产、服务业行业,这是传统的银行资产来抵押做信贷是不能解决的商业模式。 她表示,区块链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一定是当大家不知道它存在的时候,为实体经济赋能。 第二,刚才好几位嘉宾讲到开源,我们在做这么多区块链项目,新项目的开发、项目落地的时候,也要想到国际金融和国际技术合作的问题,像您刚才提到的Facebook的libra的项目是非常典型的项目,触动了我们自己的神经。 区块链的发展靠标准分享、靠技术的贡献,靠开源和合作,而不是各个单位自己做的链。她反对“中国做自己的链和世界无关”的观点,中国要打造一个开源的文化,而不是打造一个个所谓联盟链的信息孤岛。 谈到对于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她认为,监管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监管,现在的金融机构,早就被科技公司打得稀里哗拉。监管一方面保护了银行业,另一方面给它增加很多的障碍。”[详情]

张作义:数字科技两大要点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金融化
张作义:数字科技两大要点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金融化

  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创新产品负责人张作义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创新产品负责人张作义出席并发表演讲。 什么是数字科技?张作义认为,两个要点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金融化。高科技不能躲在办公室和家里面,要贴近产业服务产业,让产业用技术的方式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产品数字化后,基于数字化的信息、数字化的金融和区块链上数字化的资产,金融服务是水到渠成、顺水推舟的事。 谈到未来的金融科技,他表示,国家一定要有标准、人才、审计的体系。对于未来提供社会基础设施的区块链,特别希望行业的政府监管、立法、审计、人才的培养等都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最后,他总结道,未来是非常好的,因为区块链特别适合于大家协作、共识,这是它根儿上的东西。[详情]

高庆忠:未来区块链更革命性的技术是用在价值传递上
高庆忠:未来区块链更革命性的技术是用在价值传递上

  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副理事长高庆忠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副理事长高庆忠出席并发表演讲。 高庆忠表示,区块链技术的两大特性是无法篡改和无法抵赖。无法抵赖是用加密体系保证,区块链的结构把这个事做起来。 区块链未来更加革命性的技术是用在价值传递上,目前关注的是如何针对设备、物联网和现实的产业,让金融更加润物细无声地服务整个生产和经营中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单元。 他表示,区块链不是以公司为单位,而是以各个人为单位。以人为单位做融资和股权分割等,会产生全新的金融化。他称之为“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 他直言,如果可以做到这个程度,资金流转到每个细节,将真正让金融普惠到市场,可以通过设备做融资,或者多人使用。 谈到应用,他提到,比如说融资租赁,区块链技术把原来很粗糙式、很简单的工作变成精细化的管理。原来融资租赁只是一个金融机构,“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你就是一个融资公司”,可以管理非常多的设备,这是一种新的盈利。[详情]

陈宏鸿谈区块链:在金融里完全做到去中心是很难的
陈宏鸿谈区块链:在金融里完全做到去中心是很难的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架构师陈宏鸿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架构师陈宏鸿出席并发表演讲。 陈宏鸿表示,区块链的发展应该在联盟链、产业链的方式。金融的本质就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方式,在金融里面完全做到去中心是很难的。 他认为,区块链的技术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之后,会大量推广。虽然一些币没有用到区块链的技术,但是一些底层技术,包括密码学的技术、钱包的技术,都是从公有链的模式发展起来的。 此外,区块链带来共享。区块链是分布式的账本,对于票据、信用证业务等强信任的制度模式,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构建一个人们都可以看到的账本,这个过程中对现有的金融留存的效率的提升,包括过程的简化,可以带来价值,同时大大降低金融风险方面的应用。[详情]

范瑞彬:区块链在金融科技领域落地面临三个重要挑战
范瑞彬:区块链在金融科技领域落地面临三个重要挑战

  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出席并发表演讲。 范瑞彬表示,区块链在金融科技领域或社会各行各业里落地和推广,可能面临三个重要挑战和难点。 一是技术领域。越是在行业发展早期,技术门槛很多时候会是非常高的,因为很多基础设施是没有的。好比在15年前或者20年前,当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里面也没有像现在发展这么繁荣,也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当年操作系统可能都不是很成熟,很多新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二是应用。现在做应用时,看到几个类型。一类就是和企业、和团队也好,在自己手头现有各个产品、各个服务里面,找到某个地方觉得它可能适合用区块链,就把区块链塞进去。这是一种做法,这样也很有意义,也是比较好的实践。但是区块链怎么在新的尚未挖掘的产品里面找到价值,把以往做不起来的合作能够重新通过合法合规的,提高效率的方式做出来。这或许更值得探讨。 第三,除了技术应用还有治理,因为区块链特别适合于在多方协作的场景里面,这种特性决定了需要跟以往不同的激励方式。如何让成员机构的加入、退出、管理,包括合约的管理、发布、更新、安全,以及包括出现一些日常运营中的紧急情况的应急机制等等。这些我觉得都是在多方协作、多方联合运营治理情况下比较突出的。  [详情]

何平: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从内到外的一系列改革
何平: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从内到外的一系列改革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何平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何平出席并发表演讲。 何平表示,过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简单推动离岸中心的建设,缺乏人民币国际化真正的基础条件的思考。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让人民币走出去那么简单,而是从内到外一系列的改革。这个改变不仅仅意味着资本货币的改革,还意味着金融体系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如果这些基础没准备好,盲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没有意义的,此外,还需要真正寻找到人民币在全球体制的定位。 我国可能需要通过该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什么目标?他认为,可以通过成为国际支付手段控制资本的流动,掌握货币政策主动权,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 他表示,如果全球各国都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则金融领域真正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筑了一个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有机部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详情]

樊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在约束货币发行等方面努力
樊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在约束货币发行等方面努力

  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发表演讲。 樊磊表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约束货币发行、财政硬约束等方面进一步努力。更深层次来看,我国需要在法治、环境等领域作出进展,对人民币国际化才会有根本性的推动。 为什么如果货币贬值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受挫呢?他认为,是因为资本管制不太对称,鼓励大家持有人民币的资产,但是并不太鼓励发行人民币的负债。问题背后与我国管制安排有关,发行人民币债券某种程度上是资本流出,因此会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樊磊:谢谢国际金融论坛的邀请,也谢谢李总的主持。我这边因为一直都是从事宏观经济研究,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确实也是我们宏观研究非常重要的领域。我这边主要讨论三点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二、张总刚才提到了,我们在国际化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或者说有一定的挫折,我讲讲背后的原因。三、对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讲一下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意义?我觉得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各界其实有的时候会把这个事情更多从财务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觉得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了之后,其实有更多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对缓解国内的一些问题,包括财政方面等问题可以有一些帮助,比如人民币将来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可能损失就是外部人承担,这样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好处,其实我是非常不赞同这样的看法。我是觉得一个货币,进行国际化之后,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其实反而越是想占便宜,其实越占不到这个便宜。反过来,真的踏踏实实把人民币做好做强,这个过程中反而你可能会真正获益。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的货币进行国际化之后,他其实是本地货币区的扩展,这个过程中,会给本国中央银行在危机关头提供各种救助,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年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带危机,大家可以看到东南亚国家和美联储的能力不一样的,东南亚国家大部分是外币计价的,当出现债务违约的时候,这些国家中央银行很难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最后不得不答应很多苛刻的条件,获得援助,避免国内更大规模的税收调整。 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发生的危机,美联储非常好的可以充当最后救助人的角色,通过大量的流动性注入,缓解一系列问题,这个过程中间可以看得到,当你货币国际化以后,对你整个金融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角度看它的战略意义反而大于财务方面的考虑。 另外我刚才提到,哪怕财务角度上考虑,其实你在新体系里面,尤其是货币层面,投机取巧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印度曾经在英国人入侵之前,被土王所统治的,土王很很从印度贫困农民中,把剩余的东西取出来,于是他开始收,也派士兵抢,但是最后你发现他抢的东西非常少的,为什么呢?印度农民有值钱的东西会卖到地里去,等到英国人统治印度的时候,英国人用了区区3%的利率,通过发行债券,从印度借到了非常多的钱,这件事说明什么?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而不是简单说占一点财务上的便宜,这是我从战略角度上考虑的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张总提到的,其实2015年以后,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以后,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确实遇到了一定困难,这个怎么理解呢?首先技术上看,是不是货币的贬值和升值一定影响国家货币国际化?其实这个有一点不大好说,但是在中国特殊安排下,确实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说当货币升值的时候,当然肯定是机构愿意吃人民币,但是贬值他也可以获益的。这两个方式,无论持有人民币资产还是发行人民币债券,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在中国一旦出现货币贬值之后,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就受到很大挫折呢?背后原因是我们资本管制不太对称的,我们鼓励大家持有人民币的资产,但是我们并不太鼓励发行人民币的负债,这个背后还是与我们的管制安排有关系,你发行人民币债券,某种程度上是资本流出,所以存在这么一些问题。 但是从更深层次角度来看,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要进行国际化,其实大家向货币起什么作用?我们理论讲过,支付手段、储值手段和计价单位这三个东西是由浅入深的东西,支付手段只是临时性使用一下,完成支付。储藏手段背后需要我对货币本身要有相当程度的信赖,我才愿意把我的财富、货币储存下去。更深层次是计价货币,我的各种东西它的单位是人民币进行的,其实刚才张总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们支付方面这些年已经有一定的下行,在储藏、计价方面差距更远。 对中国来讲,其实无论是经济体制的一些制度安排上,比如我们的财政是不是有足够的硬约束,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的时候,欧债危机要么救助希腊,欧洲这些国家其实对这些问题有非常多的辩论和讨论,你想要让中央银行出钱,采取救助措施有非常多的约束。我们在约束货币的发行,财政硬约束方面,可能都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进展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对人民币有更强的信心。往更深入层,我们还是在法治环境等这些领域,还需要取得进一步进展,这样情况下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才会有根本性的推动。 第三现实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事情毕竟相对是长期一些的,我自己的考虑是这样的,我们其实在和国际货币、其他货币竞争的时候,如果你和美国、欧洲做生意,因为本国、本身的货币就是强货币,要通过人民币国际化相对比较困难,但是法国、东南亚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一方面和中国的贸易往来比较密切,另外他们本地也不是强势的货币,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值得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努力朝这个方向推动,这个方向可能更加容易一些。中国一直是顺差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我们是服务逆差,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有我们议价能力更强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这是我基本的看法,谢谢。[详情]

张顺荣:相比印度卢比等币种 人民币使用增长量有限
张顺荣:相比印度卢比等币种 人民币使用增长量有限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总监张顺荣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总监张顺荣出席并发表演讲。 张顺荣提到,2016年4月份到2019年4月份,这三年人民币总的使用增长量大概在25%左右。 “看上去还不错,人民币基数非常大,但是再和其他包括印度卢比这种币种比较的时候,好像(人民币的)增长量也是非常有限”,他表示,这是有可能需要我们反思的。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张顺荣: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过往几年也参加过几次,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有可能叫我第一个讲,不是很合适,因为我没有很多经验,我们是制定国际债券市场规则的组织。 从资本市场来说,人民币大家知道汇改以来,整个态势是压缩的,这个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本身汇率问题,也有可能是本身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相对有一个缩小的问题。我也是给几个数据,我之前为了准备这个数据拿到一个数据,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投总额约为中国进口出总额的14倍,什么意思呢?有相应的数据,欧元这个比例有40倍、日元160倍、美元273倍,可以看出中国在人民币使用,其实有一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概念。一开始都是宣传非常厉害,但是后面也就这样了,这确实是要思考的方向。 第二个数据是什么呢?2016年4月份到2019年4月份,这三年人民币总的使用增长量大概在25%左右,看上去还不错,特别是我们人民币本身的基数非常大,但是再和其他刚才的,包括印度卢比这种币种比较的时候,好象增长量也是非常有限,这是我们有可能需要反思的。 当然,整个来说,因为货币和经济环境有一个密切的联系,我们经济现在处于非常复杂的阶段,那人民币也不奇怪,国家从宏观的角度有一些考量,会影响到人民币本身国际化的步伐。怎样增加它?当然也有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我们SDI的时候,相应的投资机构,包括央行在内,按照这个比率投资人民币资产,我们知道国家整个债券市场开放,有更多的资金会涌入到我们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在加入不同指数之后,相应的资金人民币指数都是正面的,有可能资本市场表现没有这么好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整个资金面都是正的流入到国内市场,那从而也说明国际投资人对人民币旗下的资产,特别是在岸人民币资产是相当看好,并且有吸引力的。 我听说一些金融机构会员跟我说,他不会看短期人民币汇率浮动,长期来说人民币资产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详情]

徐春俊:让保险更简单需利用好三大资源 强化四大能力
徐春俊:让保险更简单需利用好三大资源 强化四大能力

  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俊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俊发表演讲。 徐春俊表示,当前数字化的途径逐渐成为客户与保险公司交互的主流。客户期待的是简单化的产品展示,是一键式的购买体验,是7×24小时的在线服务,是定制化的保险保障,保险公司需要以全方位的客户视角,改变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无缝连接的客户体验。 他提到,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保险+服务+科技”模式,传递智·惠保险价值主张,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是顺应变革的理念。让保险更简单,需充分重视并利用好“三大资源”,即客户是核心资产,数据是核心资源,技术是核心驱动。发挥泛连接、定制化、智能化、数字风控四个能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的演讲题目是《让保险更简单》,这个也是我们合资以后确定的发展方向,简单是最完美的复杂,如何让保险给社会、给客户提供更直接、更有效、更精准的服务,这就需要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驱动,把简单化、数字化作为发展方向。 合资以后,我们确定的使命是:简单创造美好生活。我认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驱动,打造“保险+服务+科技”模式,传递智·惠保险价值主张,才能让保险更简单。 进一步讲,实现“让保险更简单”,需充分重视并利用好“三大资源”:客户是核心资产,数据是核心资源,技术是核心驱动。 1.客户 互联网平台全品类的商品可以吸引大量活跃客户,丰富的场景和具有黏性的客户将会为保险公司创造很大的服务空间。“让保险更简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如果能够在场景嵌入、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加以投入,触达客户需求和痛点,形成流量闭环,将会极大降低获客成本,促进收益扩大化。 2.数据 数据始终是底层的基础。数据可以让客户体验更便捷、更有效。数字化科技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分销、承保、理赔等环节大多由数据赋能;风险模型也是各个场景下的多维度数据组合。数据的广泛应用,可帮助公司实现全方位的“简单化”,例如续保方面可以以秒为单位进行识别,完成对客户的快速响应等。 3.技术 过去的保险公司是标准带宽、以标准化产品和标准化服务来面对客户。保险产品要想突破标准化,达到个性化、定制化,就需要技术的支撑。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是两个维度的发展:一个是向下更细更小,一个是向上更广更大。产品颗粒度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产品颗粒度越来越小,变化更快,服务维度也会越来越新、越来越精准。服务的广度方面,未来整体的连接会越来越广泛。 所以,产品的设计、服务的能力也同样向两个维度极限延伸。在差异化竞争中,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越来越离不开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匹配,向“以客户为中心”发展。 当前,数字化的途径逐渐成为客户与保险公司交互的主流。客户期待的是简单化的产品展示,是一键式的购买体验,是7×24小时的在线服务,是定制化的保险保障,保险公司需要以全方位的客户视角,改变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无缝连接的客户体验。让保险更简单,需要增强“四个能力”: 1.泛连接 通过对场景的深度挖掘和开发,提供沉浸式的客户服务。也就是“所见即所得”。 未来的保险,客户会感知到自己的需求,保险公司也会感知到客户的需求,进一步讲,保险公司要引导客户需求。这首先依靠多终端、大设备、多平台的运用和链接,强化保险公司的客户触达能力。而触达的能力,不仅需要数据,更需要技术服务能力。所以,如何连接客户将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服务实现的途径。 5G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连接、全联网的时代。未来,世间万物都可以是信息的“入口”。以宠物保险市场为例,5G时代用户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掌握宠物的运动量、宠物的欢喜或悲哀的情绪。保险服务不仅提供保障,也可以延伸到通过数据分析,提醒、指导主人对宠物的关心照顾,帮助宠物服务更加立体化、数字化,这方面空间前景都是广阔的。 未来,保险数据和服务都会极大的丰富,广泛的连接将成为再创新、再构建服务的重要模式。 2.定制化 保险产品定制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定制化颗粒度更小,小到以“个人”来定制,可以做到“千人千面”。通过特殊场景触达和大数据技术,帮助保险公司了解客户的需求,精准设计出符合个体需要的保险服务。例如在母婴领域,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用户购买叶酸、纸尿裤等行为,推断出潜在需求、用户怀孕时间或孩子的可能年龄,可以把相对应的保险产品进行个性化匹配,进行嵌入式销售。如果客户不需要婴幼儿的医疗保险,保险公司还会在用户购买婴儿车时,匹配是否需要婴儿床对应的意外险,买奶粉时嵌入食品相关保障服务。这种在封闭场景的精准推送与营销,免去了传统的上门推销保险的弊端,也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保险保障,带来更便捷、贴心的服务。 3.智能化 在客户画像方面,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精细。通过智能化链接和比对,可以快速筛选出保险潜在客户以及客户的消费能力和行为偏好等,精准触达客户需求。 智能核保方面目前已经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所有的保险公司在智能核保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智能核保的方向和客户的服务方式各有不同。智能核保和自助理赔将是趋势,同时,这也对保险公司在服务深度、风控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提出很大挑战。例如在购物节期间,退货运费险的理赔数量短期爆棚,长假期间旅行险理赔数量也瞬间提高,这将直接考验公司的服务和接单能力。 条款设计未来将更加清晰。让客户像购买实体商品一样购买保险产品,这需要保险公司不断反思产品设计是否碎片化,点对点化,是否能够让客户一看即明,但这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4.数字风控 反欺诈方面科技应用空间很大,通过大数据风控和活体人脸识别等技术形成防护网,严进宽出,实现事前风险干预。目前,风控技术应用效果明显,风控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反欺诈能力,筛查出很多犯罪团伙,切实降低金融风险。 网络欺诈的方式变化多端,隐蔽性高。例如,他们选择海量高频碎片化产品进行欺诈,这些产品低端、低保额,很容易被忽视。而犯罪分子通过大量帐号操作,每单诈骗价格很低,但累积下来金额非常惊人。在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通过不断迭代风控科技,可以更快速的发现漏洞、堵住漏洞并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帮助快速识别、发现犯罪团伙。 在“保险更简单”的理念下,通过大数据和反欺诈技术让客户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不给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将会为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详情]

李进才:平安银行稍高阶的管理层"不谈ABCDX马上走人"
李进才:平安银行稍高阶的管理层

  平安银行派驻团队KYB负责人李进才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平安银行派驻团队KYB负责人李进才出席并发表演讲。 李进才表示,平安银行已经深刻体会到“未来已来”,以及金融科技对金融转型的促进作用。谈到自己驻派团队KYB负责人的身份,他表示,派驻是因为业务和科技深度融合,要把业务嵌入到科技里面去真正落地。平安银行科技对业务支持这块的投入非常大,每年的增长比例坡度特别斜。 他在圆桌交流环节称,在平安银行稍微高阶的管理层“你不谈‘ABCDX’马上走人”。他进一步解释,A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blockchain),C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D就是大数据(data),其中的X是未知科技。所有新出来的最新科技,平安银行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引进到金融行业。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李进才:谢谢主持人。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交流,刚才跟丁博士在台下说了几句悄悄话。在平安银行稍微高阶的管理层你不谈“ABCDX”马上走人,为什么?A就是AI人工智能,B就是区块链,C就是云计算,D就是大数据。其中有一个X,X是什么?未知科技,所有新出来的最新科技,平安银行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把它引进到金融行业。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未来已来”。金融科技对金融转型的促进。刚才主持人在念我抬头的时候有“派驻”两个字。为什么派驻?因为业务和科技深度融合,把业务嵌入到科技里面去,真正去落地,我们平安银行科技对业务支持这块的投入非常大,每年的增长比例坡度特别斜。 介绍一款从2014年当时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想追赶,银行还是受到强监管,我们的创新公司还不够大,当时已经开始了。KYB这个名字有点时髦,现场有没有人猜出来这三个字母代表什么意思?KYB是“懂你”。我们怎么懂你呢?就是通过数字,你只要输入一个手机号,我们通过大数据就可以通过手机号定位到人,通过人,这个身份证只要给我授权,我通过征信、工商、税务,各种数据就把企业通过模型、评分,所以我们银行对你的理解有时候超过企业或者你个人本身,我们对你也理解的非常深刻。 这时候银行我们去支持实体经济,那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我们现在有一款平台盒子,你什么时候用款,什么时候采购,什么时候发货,只要你发起申请,我们按照这个场景,按照你的金额,即使你有一千万的额度,我们也会按照你实时的用款比例。 这样下来就好像一个身边的银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数据化,去给他提供贴身的服务。这款产品是一个平台,有数据、场景,还有各种交易的,这里的模型用了几十个模型,数据可能有上百种数据。 这款产品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不用去银行,原来必须去银行柜台办的事,现在坐在家里可以享受到银行贴身的服务。 现在在平安银行,我们有16字方针,把科技快速融入到金融产品当中去。现在这种变化一天比一天快,我想我们作为一位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把科技跟我们金融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去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详情]

丁宝华:解决信用金钱流向等问题 科技金融方向就对了
丁宝华:解决信用金钱流向等问题 科技金融方向就对了

  渤海银行内控合规上海中心副总经理丁宝华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渤海银行内控合规上海中心副总经理丁宝华出席并发表演讲。 丁宝华表示,金融行业实际上解决的是安全和效率问题,金融科技需要解决好“你是谁、你的信用如何以及钱用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要按照监管要求,疏导老百姓的真正消费,把资金用到消费金融活动中去,把公司的一些资金运用到制造业,引流到中小微企业,支持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和发展。 你是谁?你的信用如何?钱到哪里去了?他表示,“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觉得科技金融方向就对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丁宝华:实际上金融和科技的关系,金融和科技都是工具,都是为了客户,以客户为中心,不管是零售客户还是公司客户还是同业客户,这两个都是工具。 金融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借力科技,金融借助科技手段,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客户是核心。我们有一个场景是合肥分行开发的渤海银行飞常准【时间钱包】产品,将银行产品和服务融入客户出行场景中,满足商旅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双方通过在客户、渠道、服务上的跨界融合,一方面将银行的金融功能(包括支付结算、账户管理、投资理财、消费信贷等)赋能到飞常准平台,实现科技向生态赋能;另一方面通过飞常准的服务网络,为渤海银行的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出行服务,实现生态向银行赋能。 飞常准科技公司座落在合肥,我去现场考察过飞常准科技公司,这个公司携程也是它的股东,拥有用户两三千万,在前期的对接沟通过程中,我们目的要获客。获客手段一定要符合监管要求,银行肯定是一个开放银行,我们有接口。 在这个场景就是出行旅行过程中,我们在线上与飞常准合作开放了一个线上虚拟银行,有一个钱包功能,每天放不管10块钱还是1块钱,还是1万块钱能够享受平均2.3%的理财收益。同时,如果你能用钱包再买飞机票,高铁票,它可以给你积分,并且有返现、折扣。这个飞常准APP还植入我们行的消费信贷产品,比如资产端植入代代贷消费信贷产品,根据商务人士金融需求的特点,还可以植入我们的其他信贷产品、理财产品等。我们愿景就是把渤海银行打造成最佳体验的财资管家银行,向特色化、数字化、综合化、国际化、生态银行、科技银行转型发展。 我们2006年才正式开业,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资产过万亿,人员过万,全国有三十四家一级分行,在全国立足天津、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也走向海外,在大湾区也有几家分行,在香港的分行也即将开业了。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不断利用现在的金融科学技术解决银行获客难、审批慢以及管理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和风险控制问题。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在银行金融过程中通过科技帮助解决安全、效率问题,监管关注的问题从国家来看,金融安全是我们国家安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安全、资金安全也是金融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最近51信用卡受到了监管,就是因为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获客过程中窃取了用户隐私,或者在隐私保护方面违反了监管规定。最近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11类金融科技产品的标准,要求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在使用金融科技过程,不管是使用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还是X(未来新科技)等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要符合监管要求,首先要合规,在获客过程中要合规,在风险管理、资金用途、第三方担保、息费收取等方面都要合规,例如监管一直在关注信贷资金不要违规流向资本市场、房地产,不要流向国家监管红线的区域。 现在从整个国家和金融监管来看,希望出台完善相关金融科技法律,金融科技方面要出台更多行业标准,包括对科技平台公司的监管也要出台一些准入和产品标准,在金融生态圈中,对参与利益共同体以行为监管、功能监管,他们参与方都要被监管。监管沙盒是英国金融稳定局和央行最先在做的,我国也可以开出一部分试验田允许金融科技公司大胆创新,大胆试,甚至在某些区域突破红线,但是必须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对监管带来挑战,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都带来了挑战。特别最近打击暴力催收,整治互联网金融等这个过程过程中的确规范了市场,打击了一些违法企业。但是如果一刀切的话也打击了行为一些比较规范的企业。 总之来说,我觉得合规现在是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是关系到银行资金的安全,关系到客户信息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 谢谢![详情]

毛强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毛强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兴业数金创新事业群首席产品官毛强华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兴业数金创新事业群首席产品官毛强华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胡小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发挥安全网和推进器作用
胡小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发挥安全网和推进器作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小钢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小钢出席并发表演讲。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改革,作为化解金融风险为主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业务、有责任发挥独特功能作用。胡小钢表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想要找到功能定位,必须立足自身主业,重点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安全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器的作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安全网。这一点与其他的金融业态不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主要是以新增投资、配置增量的方式运作,资产管理公司恰恰是以盘活存量,优化配置作为落脚点。为化解金融改革的风险,经济转型带来的镇痛,做出自己的贡献。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作用。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综合运用旗下多原化金融服务平台,化解企业债务危机,整合优化配置资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助力。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绽裂性新兴产业日新月异,对金融需求更加个性化、特殊化,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特殊需求,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为其量身定制非标产品,助其发展。 他认为,资产公司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抓手”,一是服务金融系统,维护金融安全;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服务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以下为文字实录: 胡小钢: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和大家交流当前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和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化成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强调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金融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改革,作为化解金融风险为主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业务、有责任发挥独特功能作用,下面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我重点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简要谈几个观点,和各个嘉宾分享交流。 一、资产公司在金融改革的两大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的重点,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讲,如何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找到功能定位,我个人认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立足自身主业,重点从下面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安全网。这一点与其他的金融业态不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主要是以新增投资、配置增量的方式运作,资产管理公司恰恰是以盘活存量,优化配置作为落脚点。为化解金融改革的风险,经济转型带来的镇痛,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作用。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综合运用旗下多原化金融服务平台,化解企业债务危机,整合优化配置资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助力。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绽裂性新兴产业日新月异,对金融需求更加个性化、特殊化,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特殊需求,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为其量身定制非标产品,助其发展。 二、资产公司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抓手”: 一是服务金融系统,维护金融安全,大家知道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事关国家安全。中央要求金融风险防控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立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任务就是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和处置,特别是要有序开展金融体系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化解问题企业债务危机和开展问题机构的救助处置。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先化经济体系,必须要解决我国经济中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部分行业的“生产供给过剩”形成了不良贷款、不良债券、问题股权、问题不动产等,这些错配的存量资产、存量资源,必须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重新配置、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始终发挥盘活存量的独特功能,加速实体经济供给侧的资源盘活。 三是服务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解决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要大力推动产业、企业和产品服务的优化升级以及增加新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产品的质量。 各位嘉宾,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任重道远,需要金融机构实体经济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我们长城资产愿与社会各界真诚携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经济和实体企业发展为己任,以提高高质量金融服务为着力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荣誉做出贡献,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后年开始全球经济或进衰退期
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后年开始全球经济或进衰退期

  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出席并发表演讲。 张利平表示,目前全球股市以资产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泡沫已经形成,全球央行放水的水平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 他认为,“当实体经济无法支撑上述两个高点的时候,我们认为大家面临一定的风险,也就意味着用钱的好日子快过去了。” 纵观当前全球实体经济的收缩以及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膨胀,他认为,从2021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经济可能会迅速进入衰退期。亚洲地区除了印度以外,其他国家已经没有太多的投资选择。我国经济明年开始回暖。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利平:谢谢各位,早上好。我主要想介绍一下我们目前全球投资策略配置,同时简单花几分钟说一下目前我们对全球投资环境的看法。 目前大家都知道全球股市以资产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泡沫已经形成,全球央行放水的水平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当实体经济无法支撑上述两个高点的时候,我们认为大家面临一定的风险,也就意味着用钱的好日子快过去了。 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谈论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欧洲经济,月利率从2014年以来,一直都是在负运行。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三大欧元国家,在近五年以来,实体经济的新增长只有60亿欧元,而它整个欧元地区的股市市值却增长了6000多亿美金,这意味着企业和投资公司在实体经济领域已经找不到什么投资机会,从而迫使将资金推向资本市场,使债券爆高,股票连创新高。 纵观当前全球实体经济的收缩以及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膨胀,我们认为环球经济在后年(2021年)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经济可能会迅速进入衰退。特朗普总统在明年将会争取年利润,所以他在明年为美国经济的支撑,会做红色的减速,支撑它,避免美国经济迅速进入衰退。欧洲经济主要受到民粹主义、移民以及脱欧的动荡,近期脱欧由于受首相大获全胜,所以脱欧情况基本明朗化,我们短期认为这个地区是动荡的,长期还是看好。 亚洲除了印度以外,其他国家已经没有太多的投资选择,中国经济明年开始回暖,但是长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改革开放40年繁荣增长的国际环境已不复存在,中国必须学会在逆境中成长,这是我代表公司对全球经济的简单介绍。[详情]

陈明理: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
陈明理: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

  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明理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明理出席并发表演讲。 陈明理表示,当前经济周期下中国另类资产管理的机遇与挑战。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自2012年三季度起进入上升通道,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余额达到23672亿,不良率1.86%;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2.48%和4%。此外银行体系还有38173亿元的关注类贷款,按照目前上市银行平均40%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测算,未来每年还将有万亿规模转化为不良贷款,加上不良贷款认定口径趋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下,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 根据实体企业经营困难的程度以及所处的经营周期,他将其分为“亚健康”企业、“重病”企业、“病危”企业,这三类企业分别有着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疗法”。另类投资机构要因企施策,采用针对性的业务模式和手段纾解企业的困境,才能把握好其中的投资机会。 亚健康企业是指企业尚能维持正常经营,但存在不良资产或者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对企业未来经营构成潜在风险隐患。对于这类企业,另类投资管理机构可以从存量资产盘活和降杠杆两个方面来把握其投资机会。重病企业是指经营或财务状况遭遇困难的企业,例如发生债务违约或濒临违约,或者经营活动出现重大异常等。一般来说,重病企业其主营产品仍有市场或者具备一些有独特价值的资产,通过债务重组、运营管理改造提升等方式“治疗”后有望恢复正常经营,具有投资意义。病危企业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在介入病危企业时,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可以作为企业重整的牵头方,主导重整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也可以作为投资人参与到重整当中。 他表示,虽然国内困境投资面临良好的投资机遇,但是对于困境投资机构来说,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是资金瓶颈问题。困境资产投资是危中寻机,需要有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我今天就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周期下另类资产管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一、经济转型周期下另类投资迎来新机遇 (一)另类投资概念及市场发展情况 另类投资是指传统资产类别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比如私募股权、困境资产、不良资产、非投资级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自然资源、对冲基金等。相较传统投资品种,另类投资由于市场有效性较弱,一般来说更容易获得超额回报,而且其收益与传统股债资产之间相关性较低,有利于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正因为另类投资在收益端和风险端的这些特性,使得另类投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投资的短板,在资产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少著名养老金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通过高比例配置另类资产,获得长期良好回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走向放缓、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传统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都在下行,积极拓展另类投资成为机构投资者获取和维持较高收益的重要手段。另类资产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根据普华永道估计,乐观情况下的另类投资规模会由2004年的2.5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5.3万亿美元。 (二)经济调整周期下中国另类投资的新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处于一个调整的周期,这对于另类投资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困境资产投资策略来说,正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期。2009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2010年中国GDP增速达到了10.6%的高点,在此之后,GDP增速几乎呈现单向递减,2019年上半年增速降到了6.3%,创出了新低,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叠加部分传统行业去产能以及金融去杠杆带来的融资收缩,使得不少实体企业发生利润下滑、资金链紧张、偿债能力下降的困境,与这些问题企业、困境企业相关的特殊资产、困境资产也随之大量涌现。从问题资产的供给主体来分的话,主要有两类,一类来自金融机构,还有一类来自实体企业。 1.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主要包括银行业不良贷款和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金融不良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另类投资机构重点投资的标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自2012年三季度起进入上升通道,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余额达到23672亿,不良率1.86%;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2.48%和4%。此外银行体系还有38173亿元的关注类贷款,按照目前上市银行平均40%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测算,未来每年还将有万亿规模转化为不良贷款,加上不良贷款认定口径趋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下,预计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贷款仍将持续暴露。面对不断增长的不良贷款和强监管压力,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除了表内核销外,逐渐加大了折价对外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方式的使用力度。2013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外转让规模仅700多亿元,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4000亿元;另外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也在逐渐上升,2018年发行规模为158.8亿元。当前市场不良资产供应充足,价格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正是逆周期收购的难得机遇期。 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影子银行以及非银金融机构“信贷类”业务产生的不良资产,主要来源机构有信托、券商、金融租赁和基金子公司等,整体上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要高于银行。近年来,信托、券商等非银金融机构的风险项目逐渐增加。以信托行业为例, 2018 年以来爆发了多起违约事件,风险项目个数与规模方面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3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数量1305个,风险项目规模为4611.36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6.9%和113.5%。信托资产风险率达到2.1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7%。过去,非银金融机构风险项目对外转让处置的还比较少,但随着风险项目的增多,非银金融机构现在也在市场中更为积极地寻求外部合作方对风险项目进行联合重组,或直接进行对外转让。随着风险项目重组与转让流程的完善,非银金融机构未来也有望成为困境企业重组投资项目的重要来源之一。 2.问题企业、困境企业的不良资产、特殊资产 根据实体企业经营困难的程度以及所处的经营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亚健康”企业、“重病”企业、“病危”企业,这三类企业分别有着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疗法”。另类投资机构要因企施策,采用针对性的业务模式和手段纾解企业的困境,才能把握好其中的投资机会。 (1)亚健康企业 亚健康企业是指企业尚能维持正常经营,但存在不良资产或者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对企业未来经营构成潜在风险隐患。这就好像一个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还未发病,但身体的一些指标出现了异常,这时候问题还不严重,通过增强营养、服用补品或药品即可解决。对于这类企业,另类投资管理机构可以从存量资产盘活和降杠杆两个方面来把握其投资机会。一是从企业的不良资产入手。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近几年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回收期拉长,逐步沉淀形成坏账。截止2019 年三季度末,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账款达到 17.46万亿元,同比增长 4.6%。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率一般高于银行贷款,假设我们按照银行贷款1.86%的坏账率来保守估算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那么企业应收账款坏账这块就有三千多亿的规模。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收购重组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化解潜在资金链风险。二是运用债转股帮助企业降杠杆。今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飙升至155.7%,高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恶化情况更加明显,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的50%上升到2019年6月底的58.3%。过高的杠杆率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使企业的债务风险大大增加。市场化债转股作为去杠杆的有效手段,在供给侧改革中受到国家政策持续鼓励,自2016年以来每年都有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从2018年8月末到2019年6月末,债转股资金落地比例从20%上升到了41.5%,落地比例翻了一倍,落地进程明显加快。2019年上半年,市场化债转股新增签约金额约3900亿元,新增落地金额约3800亿。当前另类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是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一来可以借政策东风,二来可以把握目前股权市场低估值机会。 (2)重病企业 重病企业是指经营或财务状况遭遇困难的企业,例如发生债务违约或濒临违约,或者经营活动出现重大异常等。就好像一个生了大病的人,光吃补品吃药不管用了,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治好。一般来说,重病企业其主营产品仍有市场或者具备一些有独特价值的资产,通过债务重组、运营管理改造提升等方式“治疗”后有望恢复正常经营,具有投资意义。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在介入重病企业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企业的不良债权进行收购重组。通过还款时间、金额、还款方式以及担保抵押等一系列的重组安排,必要时辅以追加投资、债转股等手段,帮助企业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渡过难关,另类投资机构可在企业恢复健康后赚取重组收益和投资收益。 二是在企业的资产端下功夫,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除了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金融资产重组盘活外,还可以直接对企业的无效运营的实物资产进行盘活处置。例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房地产不良项目和存量项目资产的盘活、处置是房地产存量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房地产市场正在步入下行周期,融资收紧叠加销售下行,行业风险加大,房地产不良项目加快形成。另类投资机构可以协助房地产企业以存量项目为基础资产,发行CMBS或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对于运作不良的房地产项目,还可以与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对不良地产项目进行并购重组、改造整合、价值重塑,实现不良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三是投资企业的高收益债券、违约债券。在海外,高收益债券市场起步早,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许多顶级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将高收益债券、违约债券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策略。例如美国橡树资本早期就是靠投资高收益债券起家,现在高收益债券投资策略的管理规模已达到143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违约债券市场还不够成熟,但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以及违约债券供应量的剧增,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这块市场将得到快速发展,也将成为另类投资机构的重要投资目标。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日,本年度已有159只信用债违约,违约债券发生余额1256.98 亿,已超过2018年全年,是2017年全年违约债券规模的4倍以上。此外,交易所市场在今年5月推出了对违约债券、高收益债券的转让、结算等安排,为违约债券引入了二级市场,有助于市场对违约债券的定价、清算或投资。另类投资机构可以基于困境资产投资积累的信用分析能力、重组能力和司法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和布局高收益债券、违约债券策略的投资。 (3)病危企业 最后一类病危企业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病危企业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救助难度最大,对其治疗应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有些病危企业确实回天乏术,可直接走破产清算程序;而那些仍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可以通过重整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2015年以来,破产案件增长,每年保持超过50%的增速,且逐年递增。2018年全国法院新收强制清算与破产类案件达到18823件,同比增长97.3%。另外,在上市公司中,陷入危机的企业也在增多,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16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退市,创出历史新高。在介入病危企业时,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可以作为企业重整的牵头方,主导重整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也可以作为投资人参与到重整当中。 二、困境投资机构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虽然国内困境投资面临良好的投资机遇,但是对于困境投资机构来说,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一)困境资产与投资资金的匹配问题 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是资金瓶颈问题。当前困境投资的主要群体为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各省(市)设立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银行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及一些规模较小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面对市场上数万亿的困境资产,这些机构如果仅依靠传统表内融资方式,承接消化能力有限,必须拓展表外融资。但困境资产大多数多属于非标资产,受资管新规限制,银行资管、保险资管等资金进入存在障碍;此外困境资产投资策略在国内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认可度还没那么高,也让资产管理机构对外募集投资资金难度较大。 未来,困境资产与投资资金的匹配问题有望以四种方式解决。一是基金化。在国际上,橡树资本、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等专业困境资产投资机构都是主要靠基金募集资金投资于困境资产。对于中国来说,困境资产投资基金化也会是个大趋势,未来有望出现资产管理规模上千亿的困境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由于困境投资策略和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在国内募集平层资金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另类投资机构可以先采用结构化基金产品设计,为资金方提供风险较低的夹层投资、优先级投资产品,让更多的资金方先接触、参与到这块市场,等到资金方逐渐熟悉、认可这类资产后,再努力营销平层资金。二是证券化。未来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将继续快速发展,AMC等另类投资公司除了投资ABS产品外,还可以作为资金安排方帮助银行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可以对自身持有的存量资产进行证券化盘活,腾出资金进行新的投资。三是信托化。在中国信托是一种强大的资产管理工具,当前形势下可发挥所具有的转移、隔离、投融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在不良资产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信托公司从被动向主动转型深挖资产管理能力的良好契机。四是国际化。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司法环境改善、不良资产投资机会增多,境外机构参与国内不良资产市场的兴趣也在明显提高。国内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可以积极与境外机构商谈合作,引入外资共同投资国内不良资产市场。此外,随着未来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两岸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互联互通将深化,另类投资机构可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对接海外资金。 (二)困境资产投资对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 困境资产投资是危中寻机,需要有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事实上,国际顶级另类投资机构的成功因素之一便是强大的风控能力,美国橡树资本投资哲学中有一句话叫做“如果我们避免损失,获利就会不请自来”,强调了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的重要性。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周期带来了充足的困境资产供给以及较低的资产获取价格,但同时也使得资产处置难度增大,因此对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没看到经济扭转的势头,经济继续下行的时间、下行的幅度都是不确定因素,作为专业机构在投资时必须多一些风险的考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在本轮周期中经受住考验,真正把握住机会,实现穿越周期的发展。 总之,国内困境资产的类型和投资策略极大丰富,困境资产投资的良好时机已经来临。[详情]

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
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

  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出席并发表演讲。 如何深化票据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宋汉光表示,应当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积极推广创新业务,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 过去三年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建设,票交所成功推动了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的、不透明的、效率低下的传统线下市场,过渡到了全国统一、安全高效、信息集中透明的以电子化为依托的线上市场,为票据市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票据市场在深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改革、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加大作用,这也是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作用。 他建议,应当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可以借鉴上世纪90年代“三角债”治理经验,推广商业信用票据化,解决营收账款增长过快的问题。2019年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提出支持票交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票交所建立供应链票据业务平台从源头上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当然我们也感觉到,推广应收账款是系统化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和我们一起宣传,推动。 此外,还应积极推广创新业务,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该项工作也是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的又一项工作,推广“贴现通”业务,票交所将加大“贴现通”业务宣传推广力度,发挥“贴现通”业务在破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难题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广“票付通”业务,票交所鼓励供应链平台企业使用并推广“票付通”业务,下一步将加强与供应链平台P2P电商需求调研,结合票据功能和企业诉求,实现票据支付支付便利性,精准服务实体敬业的发展需求。 以下为文字实录: 宋汉光: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虽然会场人员不是很多,我估计可能会议时间比较早的原因,上海一般开会大概九点左右,晚一点的十点,但是早有早的好处。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是很好宣传票据市场的方式,12月8日我们正式成立三周年,是一个新机构,所以我非常高兴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票据交易所是根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总行设立的,承担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操作等方面的职能。大家知道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实体经济连接最为紧密的金融资产。 在过去几年里头,票据市场经历了重大改革,今天借此机会围绕票据市场改革谈几点看法。 第一,票交所即是票据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成果。现票据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创新活跃,然而传统的票据市场是以纸质票为主,信息部透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突出,正是因为针对这些问题,在国务院部署下,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推动建设票据基础设施,上海票交所也应运而生,2016年12月8日成立。票交所成立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升票据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第一推动支队建设,促进票据业务的规范化。同时,票交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对票据业务链条的全面梳理,就票据交易、纸票登记、清算结算等业务发布了十几项操作规程。 第二优化完善系统建设,确保市场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营。我们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完善系统功能。第一按照集中登记,票换兑付的逻辑。2018年10月票交所顺利完成纸电票据交易融合,纸电票据采用相同的业务规则,促进了票据市场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票交所建成了再提现业务系统,有力促进了货币政策的高效实施和精准传导。第四建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它的应用场景。第五积极推进直连接口项目建设,切实防控操作风险。票交所成立以来,我们获得了很多奖项。 第三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票据市场规范建设发展保驾护航。票交所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防范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票交所成立以来,纸票时代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防控,但新的风控形势又逐渐的显现。 票交所针对票据市场的新风险,也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针对个别问题银行出现的严重金融风险,我们严格按照管理部门对防控风险的各项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稳妥处置银行的票据问题。二是针对信息不一致情况,票交所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开发了风险监测系统对企业冒用名称进行监测。第三探索建立了五大类十七项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第四推动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推出“票付通”业务,基于供应链、B2B电商场景提供的线上票据支付服务。第二推出“贴现通”业务,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以提升票据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效能,大大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第三推出标准化票据,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支持,票交所在今年8月份创设了各种各样票据,目前已经成功发行了四期产品,总金额14亿元。标准化票据的意义就是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联动是一个重要的尝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深度和资源配置的率。把票据非标产品,通过标准化票据转为标准化产品,再和市场进行交易。 第二点介绍一下票据市场现在的形势。经过三年的持续建设,票据市场整体得到改善,电子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子风险得到防控,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加强。有几个表现能力,首先是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显著提升,电票在承兑、贴现、交易中的占比均达到97.84%、99.35%,99.80%。 第二,集中统一的票据市场正式形成。建立统一的交易、托管、清算、结算规则,实现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同场交易。 第三,票据市场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电子化业务处理,票据直通式处理,票款对付DVP结算,直连接口建设、全市尺数据监测等,有效以致票据中的不规范行为。 四是,票据市场参与者范围不断扩大,业务行为不断规范。 今年11月末,所有从事票据交易业务的分支机构和法人机构十万多家,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和过去相比既有银行,现在又增加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盈利机构,还有各类非法人投资产品。 第五,票据的货币市场工具功能得到了强化。票据交易的便捷性明显提高,票据市场在服务流动市场进行调节,短期投融资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市场工具功能得到了强化,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货币安全。 第六,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子化的交易平台缩减了票据交易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了交易效率的提升,同时市场参与者结合新的制度规则和市场变化趋势,积极调整管理架构,深化内部调限管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我们有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我们看今年1-11月票据业务的总量达到117.41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承兑18.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3%,企业背书同比增长18.28%,贴现同比增长27.51%,票据市场服务小微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票据已经成为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工具。 第三介绍一下深化票据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想法。过去三年里面我们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建设,成功推动了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的不透明的,效率低下的传统线下市场,过渡到了全国统一、安全高效、信息集中透明的,以电子化为依托的线上市场,为票据市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票据市场在深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改革,金融服务,出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加大作用,这也是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作用。下面我再接着票交所近期几项工作,谈谈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首先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可以借鉴上世纪90年代“三角债”治理经验,推广商业信用票据化,解决营收账款增长过快的问题。2019年,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提出支持票交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票交所建立供应链票据业务平台从源头上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当然我们也感觉到,推广应收账款是系统化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和我们一起宣传,推动。 第二积极推广创新业务,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该项工作也是易纲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的又一项工作,推广“贴现通”业务,票交所将加大“贴现通”业务宣传推广力度,发挥“贴现通”业务在破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难题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要推广“票付通”业务,票交所鼓励供应链平台企业使用并推广“票付通”业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供应链平台P2P电商需求调研,结合票据功能和企业诉求,实现票据支付支付便利性,精准服务实体敬业的发展需求。 过去几年票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未来票交所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发展部署,贯彻落实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些,谢谢![详情]

刘芳:早期医疗机构筹资难度不亚于中小型民营企业
刘芳:早期医疗机构筹资难度不亚于中小型民营企业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芳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芳出席并发表演讲。 谈到社会办医,刘芳表示,国家一直频发政策促进社会办医,今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关于促进互联网+和医疗健康发展的,甚至提到了互联网医疗机构都可以纳入到医保里来,这为未来的远程诊疗、互联网诊疗提供了发展基础。 她表示,中国医院总数当中民营的医疗机构占比有63.5%,同样是较大的数字。但医技人数和床位数只有20%出头,就诊率更低。 是什么导致了就诊数比较低?她认为,大部分的民营医疗机构是大专科、小综合,它会有一个专科相对更好一点,因为民营医疗机构较难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这个投资实在太大了。对于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早期,它的筹资难度完全不会亚于中小的民营企业。因为现在医保的结算问题,非常多的小型医疗机构并不是它的经营出现了问题,是因为医保结算周期的拖长导致于他们的经营出现了很大困难。[详情]

张利钧主持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融资租赁业峰会
张利钧主持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融资租赁业峰会

  中国汽车金融发展共同体主席、天津租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利钧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中国汽车金融发展共同体主席、天津租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利钧出席并主持融资租赁业峰会。[详情]

杨斌:四个"不适应"是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核心痛点
杨斌:四个

  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出席并发表演讲。 杨斌表示,四个“不适应”是当前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痛点。当前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模式还不能适应并有效构建起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不适应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经营思路不适应外部环境与市场趋势的变化。二是目标客户定位不适应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变化。三是产品服务不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四是渠道建设不适应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面对这些不适应,创新转型是必由之路。 他认为,强化“四真”是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重点。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开启了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新阶段。 他坦言,这个过程必定带来一些镇痛,但同时将创造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内升动力来出发,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机制,形成一种能够发挥租赁特色,实现行业价值的发展的一种新格局。 具体来说,“四个真”就是做真租赁、真专家、真创新、真融合。经营性租赁以租赁物为核心,以“物”作为载体,通过采购、出租、交易、资产处置等资产管理全链条为客户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持续提升专业经营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就要求药坚持专业化经营,也是实现金融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准确把握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周期、前景、核心技术,筛选出市场前景好、地位高的客户。创新抓机遇,转型增价值,实现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成长。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租赁界同仁们,朋友们: 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本次论坛,与大家相聚在浦江之滨,共话新时代、新金融,共谋新租赁、新机遇。 前面认真聆听了诸位同业的精彩演讲,感触良多,金融租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但聚焦当下,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放缓,国际政治气候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传统的增长动能减弱,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大环境下,金融租赁行业也已经进入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新挑战,实现租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谈一些个人浅薄的观察和建议,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租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 近年来,金融租赁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环境发生的变化,出现了合意资产荒、产品高度同质化、同业竞争激烈的场景,行业的营收利润、资产规模增速趋缓。与此同时,租赁公司也开始承受较大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而在应对这些风险时,部分金融租赁公司并没有显现出有别于银行信贷的特有的风险化解优势,这与过往租赁公司强调承租人信用审查,而不大注重租赁物的风险缓释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伴随着金融脱媒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客户的需求较以往更加分散、更加多样,租赁公司传统的产品与服务模式无法予以有效地响应。可见,金租公司依靠单一产品和规模扩张带动利润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金融租赁行业转变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走出短期困境的现实“刚需”,也是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必须”。而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强化金融租赁业务核心竞争力,则是金租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基础。 二、四个“不适应”是当前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痛点。 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金融租赁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回归本源,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融资租赁“以物融资”、“产融结合”的天然属性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租赁以资金为纽带、以租赁物为载体,以融物取代融资,能够确保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既可避免资金投放中的“体外循环”现象,也能有效解决信贷资金用途的真实性问题,还可帮助实体企业降杠杆。 但实事求是的讲,当前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模式还不能适应并有效构建起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不适应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经营思路不适应外部环境与市场趋势的变化。部分金租公司、部分人员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着做大项目、做类信贷项目的惯性思维,缺乏“静下心来思考、突出专业化发展和经营客户的深层次问题”的定力;部分公司虽有明确的方向表述,但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业务经营导向、资源配置、风险内控管理等领域的目标和措施还不够清晰,对落实战略重点目标的刚性要求和体制机制配套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 二是目标客户定位不适应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变化。当我们在不做类信贷业务之后,哪些是能够充分发挥金租公司自身优势的目标行业和客户群体?这些目标客户的价值诉求,产品和服务的具体需求是什么?目前看来,除了飞机、船舶、车辆等少数几个行业之外,能够支撑起金租公司发展体量的行业、客群并不多,那么,是不是我们选择客户的方向和标准出了问题?上述问题实际反映的是我们对客户和租赁物的风控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再如,对一些新业态、新经济模式,我们缺乏采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验证客户交易流、现金流,识别和管控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产品服务不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现在的优质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点式的金融产品买卖和资金,他们更多希望金融机构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产业链、组合型、有场景连接的生态化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部分租赁公司过去有些产品创新往往落脚在政策法规的红利和套利方面,没有聚焦在服务客户上,这样的创新并没有真正创造出价值,也必定不是优质客户的需要,因此也无法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只能年复一年地“拼规模、冲指标”。 四是渠道建设不适应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金融租赁公司的客户营销体制,无论是按区域“块块”还是按产品“条条”设立,客户来源的主要渠道大都是银行和中介机构,营销模式还停留在累规模和达成交易层面,缺乏深耕客户和挖掘渠道的能力,在很多客户眼中看来租赁就是另一种融资而已,作为租赁的融物特点、税盾效应、助销功能、降杠杆、售后增值等方面的功效还远未被认知和发挥。部分租赁公司稍不留神就沦为银行信贷业务的“接盘侠”。此外,租赁对生产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协同作用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 面对上述四个不适应,个人认为,创新转型是必由之路。其核心就是,需要我们“从产品思维转向客户经营”;需要我们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目标客户等方面做出差异化布局,在部分领域、部分区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以上是一些观察和感受,接下来说一些建议和思考。 三、强化“四真”是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重点。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开启了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新阶段,这个过程必定会带来阵痛,同时也将创造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内生动力出发,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机制,形成一种能够发挥租赁特色,实现行业价值的发展新格局。具体来说,要做到“四个真”: 一是做“真租赁”,积极发展经营租赁业务。经营租赁以租赁物为核心,将物作为载体,通过采购、出租、交易、资产处置等资产管理全链条为客户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综合收益最大化。需要我们深耕行业,融入产业链的上下游,深度参与客户对设备的技术选择以及资产的投资和运营决策,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升级。 二是做“真专家”,持续提升专业经营能力。坚持专业化经营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是实现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目标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周期、前景、核心技术,筛选出市场发展前景好、市场地位高的产业和客户;需要我们具备租赁物的采购议价能力、租赁资产的评估能力、租赁物的持续管理能力和租赁物的转让处置能力,构建以租赁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在租赁物资产管理、租赁物处置等方面增价值、创效益,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同时,形成专业化的发展能力。 三是做“真创新”,创新抓机遇,转型增价值。要创新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基于场景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交易评估体系,需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拓展风控视野和强化持续监控能力,解决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信息不对称,有效提升反欺诈和防控能力。要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洞察客户需求与习惯,发掘、甚至创造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新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农”领域等的支持力度。 四是做“真融合”,实现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成长。金融租赁公司的“产融结合”,不仅仅是制造商与金融的资本结合,而是要与客户以及与“客户的客户”形成协同、融合、共生的金融服务生态。“产融结合”应当更加聚焦产业、聚焦客户、聚焦产业链,构建起租赁公司、生产厂家、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网络、行业协会等主体之间,建立牢固的合作机制和利益纽带。租赁公司还可以整合客户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数据,以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或增信措施作为支撑,深度融入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一个环节,为客户乃至整个生态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真正与客户连接成为价值共同体。 以上是个人的几点观察和建议,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融慧金科副总裁张羽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融慧金科副总裁张羽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融慧金科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羽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融慧金科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羽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链极智能董事长庞引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链极智能董事长庞引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链极智能董事长庞引明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链极智能董事长庞引明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金丘联合创始人韩根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金丘联合创始人韩根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金丘联合创始人韩根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金丘联合创始人韩根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黄连金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黄连金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专家委员、元界DNA联合创始人黄连金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专家委员、元界DNA联合创始人黄连金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上海期货交易所郑仕辉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上海期货交易所郑仕辉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中心CTO、上期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郑仕辉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中心CTO、上期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郑仕辉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陈坤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重点并不在贵 而在融资难
陈坤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重点并不在贵 而在融资难

  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坤明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坤明出席并发表演讲。 谈到中小微企业的现况,陈坤明表示,以现况来看,中大型企业对最近这两个月的PMI值大概是50.8%,中小企业大概在48.6-48.8%。实际现况来看,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在内部方面,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要迎接第四代的工业革命,他们本身需要转型,凸显了其困境。 他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重要议题。在他看来,重点并不在融资贵,而是在融资难。中小企业不太有足够的股东背景支撑,需要借款。中小企业用其自身能够拥有的生产设备或厂房资产,来匹配能够借到的机会点或者订单,其实相当不匹配。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坤明:张主持人,还有孙总,还有刘总,还有刘所长,还有各位贵宾,下午好。 我现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以仲利的角度看,进入这个市场之后,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属于租赁公司的使命,说来其实没什么,专注在中小微企业。它的结构到底怎么样?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首先我的话题有八个构面。 1.中小微企业的现状; 2.中小微企业需求环境分析; 3.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预估; 4.行业政策环境; 5.行业风险分析; 6.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7.资金用途; 8.资产价值与租金匹配风险。 我相信大部分的各位领导都应该相当熟悉这块了,接下来专注在中小微企业领域跟大家做分享。 我们之所以有信心在中小微企业。 第一,也是因为看到中国人的特色,中国人很喜欢创业,创业的户数如果以中小微企业来看的话,将近有370万户,这是2018年底的。另外一个信息来自于中小微个加起来将近8-9千万户,我相信有很多朋友知道你某一些亲戚或者亲友,虽然受雇阶级,但是私下的投资活动并不少,并不是投资在股票或者不动产,而是投资实体的经营企业,甚至刚刚各位所说的一些科技的新行业。这样一个环境造成的当时我们进来选择市场的聚焦,应该以中大型大央企、大国企还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我们最后选择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市场占比来看,占了九成。也许大家不太看起中小微企业,以发明专利的项目来看占了70%,另外税收贡献占了50%。在GDP占比占了60%,以贡献的成就就接这块占80%以上。 接下来看中小微企业的现况。以现况来看,中大型企业对最近这两个月的PMI值大概是50.8%,中小企业大概在48.6-48.8%。实际现况来看,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在内部方面,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要迎接2.5到第四代的工业革命,他们本身需要转型,凸显了这块他们的困境。 接下来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环境分析。这是大家通常说的,融资难跟融资贵。我个人观察点,重点并不在融资贵,而是在融资难。中小企业不太有足够的股东背景支撑,需要借款。他自身能够拥有的生产设备或厂房资产来匹配能够借到的机会点或者订单,其实相当不匹配。 大部分的金融,包括目前在转监管下,刚才孙总提到我们对于标的物的界定,如果倾向是一种更严格的界定的话,大部分自己很不容易去并购成、组合成的生产线,乃至于因为要营运企业转型,这些生产线所需要的一些无城市化,所需要的配套,大概花了很多钱。这些钱没有融资能力,这是中小企业最大的困境。 但是中小企业的活泼性早就的中国产业竞争力在全世界变成了不管是世界的工厂,而是世界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协助它?如果在扶持融资租赁公司,尤其是比较规范的融资租赁公司能够大力扶持它的话,甚至像一些先进国家,对于租赁公司的融资本身也许受惠人是承租人,也许是出租人,他们有很多财政返还和补助,我国很幸运,在一些省市发现了这个融资租赁的优点,也发展了这样的补助办法,很可惜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做法而已。 这块我们希望各个协会能够产生国际先进范例的研究,真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提供解决。因为租赁已经带来一个先前的优点,大部分的融资租赁公司对生产线看得起,看得上的。要银行做好这个事是困难的,这里的差异化,回过头来看,以大面积、大宏观辅助中小企业,这是一个最对的方向,而不是采取今天所看到的硬指标要求银行一定要有一定的中小企业达成率。 困难在哪里?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不是本身不努力,而是来自于本身的支持要面对环境的变化,抗力是低的。这样高风险的存在性一定要用比较低的价格或者像银行这样规范性的产品,来硬补塞下来的话,除非国家改变一个态度,对这一类的行长给予宽容,我想这是不太现实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积累各方面的力量慢慢形成一种论述,这种论述需要集合全国的协会,一起把论述构建完成。我们仲利愿意在这个地方扮演一个角色,理由是因为我们确实在这里经营了十几年,对中小企业有一些独特的看法和想法。我们也知道纯粹从简单的报表、流水看中小企业,很可能陷入一个错误的结构。 接下来我们看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整个预估。这个预估是统计局的预估,我这边只是把它描述出来。2023年的时候,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预估应该会到24.05万亿,其中银行的新增需求还是占比比较重,20.43万亿,除银行融资需求外,其他融资需求达3.62万亿元,占比15.05%。 最近一个政策看起来是有从导向支持到导向规范这两条路径走。导向支持从2010年之后逐渐明显,2017年2月份促进开发区改革等若干意见等等,以及最近的一些论述代表对融资租赁是不是针对中小微有绝对的贡献,提出了比较正面的论点。 同时,也因为为了转监管,对规范性同时提高了它的需求。刚刚孙总提到的融资租赁公司到目前为止有12000家,我们能够理解的在这12000家里面真正实体经营或者常态化经营,所谓常态化就是每个月都在做业务活动,有做交易的,恐怕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这个当然给足了转监管下的监管理由。 以这样的情况下,倒不如租赁行业自己做一些内部的清盘,透过政府的力量可以让它顺利的下架,这里面需要会计师和律师的协助才可以顺利下架。 从管理监督的角度一定看到良莠不齐的状况,这时候产生政策。这个政策可能不见得立刻可以清盘这些不是实体经营的融资租赁公司,但是对实体经营的自由度受到伤害。这里面是一个困境,我们希望行业能够发挥力量,尤其是行业协会发挥力量,或者甚至一些金融连锁的,像刘所长这样,能够发挥力量让大家理解租赁真正的社会跟产业价值,让好的租赁公司也比较不像银行的管理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融资融物的自由度,这是我们一个很核心的期盼。 在所谓经济环境影响里面,整个以固定资产为主,在投资政策的领导之下,如果说一定要用固定资产的需求的提升来看这件事的话,我相信未来融资租赁的直租比例或者成长率会受到很大障碍。在产业不断提升的部分,一定是小直流,这个一定是很正向的,但是在大环境之下,整个经营的以新设备为主的成长率到了一个顶点。 如果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是不是投资就不够旺盛了呢?应该不是的,是正在往无形资产,往智能改造,这方面在发展。而在方面并没有很明确的一些论点来支持。大部分正派的这些融资租赁公司也期待有统一的论证,否则有时候我们在法院也拿不出我们的立足点。 如果从的风险来看,本来我的题目是想要提这个行业的经营风险,刚刚听了几位前辈的说法,我觉得大家对这个行业的风险有高度认知。我回到我老本行,稍微花几分钟用口述表达,我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看法,还有各位应该怎么选择做中小企业。 其实中小企业有一个很大的重点,我们应该以这个重点为主。 第一,股东不宜太复杂。虽然时下有很多风投喜欢用天使+AB的方式带进企业主的企图心,整个资源的结构跟中小企业要能够站稳第一步,这个过程大部分靠自己。纵使这些风投我跟他们对谈很久,能够帮助产销人是有限的。这一类的经营者,在资金的游戏里面他是弱者,这样的结合不是特别的理想。这块我们比较看到的是如果各位有兴趣在中小企业的话,还是回归原点。 这个中小企业的企业主本身想引进的结构,包括股东结构,产品结构,资金结构是否够单纯,够专注,够专业。以这样来看中小企业是不是我们的对象,如果这个对了,我们也在帮助这个产业跟这个社会,让这一类的人更得到发展。 当企业发展起来,第十桶金拿到以后往第100桶金发展确实需要有钱的辅助,人才大概也可以捕获。刚开始的时候能拿到多好的税务专家,这是天方夜谭,不太可能的现实。 我们对中小企业第一个看法并不是看财报,也不是看产业,最重要的是看企业主本身。 第二,因为中国很大,企业家难免愿意承担比较大的风险,产业的周转还有变异速度又快。看到第二个现象,很多企业主经不起在发展中的一些被虚拱(音),各地的招商引资常常引导着他这个想法的强壮度。在这样的引导子,我们看到的例子失败很多,毕竟他不是大企业,能够承担异地异业的变化,包括人才的移动都是困难的,资金在当地是困难的。原地点的资金移动到当地的资金,就银行来讲,它有困难度,必须当地重新建构。它的财务人也是匮乏的,所以我们对于中小企业异地异业投资我们比较看重的。 如果当地的企业里面做上下游延伸,深化它的闭环,增加竞争力的话,我们会比较勇敢的支持它。事实上这十几年证明,这三个决策达到了还可以在这里面稳健发展的机会。 给大家做一个参考。谢谢大家![详情]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刘斌发表演讲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刘斌发表演讲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金融航运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刘斌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金融航运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刘斌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刘晓春:小银行也很需要金融科技 但承受不住投入成本
刘晓春:小银行也很需要金融科技 但承受不住投入成本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出席并发表演讲。 刘晓春表示,现在很多传统企业想转型升级,除了设备转型升级,更多的应当是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谈到银行体系,他表示,有许多小银行都说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其打破地域限制、打破时间限制、打破网点限制,但是面对较大的成本投入,这些小银行是承受不住的。 他提到,银行需要保证每一位客户的信息安全、资金安全,不能把核心系统外包给外面的公司,也不能把核心的储存、云、设备等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特别是外包给一些想要人们信息的公司。这个就是现在小银行的“两难”,或许租赁在其中能起到一些作用,这是就是关于标的物的创新问题。 以下为文字实录: 善用科技 创造融资租赁新模式 刘晓春 在数字化浪潮中,金融正面对两方面的科技挑战。一是金融的服务对象,即科技创新大势中的新经济,包括新的行业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也包括转型升级中的传统行业和产业。二是金融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浪潮中的新经济。融资租赁,同样如此。 在数字化转型中,必须摆正金融专业与技术的关系,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技术是促进转型的工具,必须适应并跟上金融转型的步伐和需求,而不是倒过来让金融迁就不成熟的技术。 善用技术的前提,首先是认识金融业务自身的特点,其次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关于金融自身的特点,以银行为例,简单说两个特点。首先,银行的许多产品和服务,不是一般商品或服务的买卖,不是所有权的转移,往往是一个服务过程,是使用权的临时转移。比如,存款,客户到银行存了款,不是一笔买卖做完了,只是服务的开始。只有到客户把这笔存款连本带利取走,甚至注销账户,这笔业务才算结束。贷款也是同样道理。因为这个原因,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在营销中,就不能简单的以降低价格、降低质量、降低风险控制标准来获客。第二,银行的多数产品和服务不是高频的,而且是不可能高频的。还以存款为例,没人会经常存款,再富有的人也不会,更不会存进取出、存进取出地重复操作。贷款,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三天两头要贷款,基本上不会是好客户。所以,不能寄希望于开发一个APP,提升客户体验,客户就会没事跑银行、没事打开银行APP玩耍。 租赁与银行贷款有所类似,但也不尽相同。租赁也是一个服务过程,但最终是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是一笔买卖。不过,这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买卖还是有所不同,是在一个很长时期使用权转移后最终实现所有权转移。所以,租赁和贷款一样,也不能搞降维打击。租赁行为,也不能说高频。个人汽车租赁业务,笔数会很多,但就某一个客户而言,很难有很高的租赁频率。航空公司、船运公司,飞机和船大多数是租赁的,但因为飞机和船的特点,租赁频次也不会高。租赁业可能还有一个特点,可能不会有长期的基础客户群。航空公司和船运公司应该是长期的基础客户,但这类客户数量很少。其他大多数客户,往往一笔两笔租赁业务结束,和租赁公司的关系也就结束了。租赁业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租赁行业一般情况下很难通过线上自动获客。也许个人汽车、电器、家具租赁市场发展起来,可以通过线上获客。在应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特点,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很快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租赁业也要应用这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服务。 目前,在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租赁业更多的是在内部管理、风险评估、标的物监控等方面。是不是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提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创新租赁标的物范围。 随着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企业的投入中,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占比逐步下降,对程序、计算模型等软资产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些软资产,虽然与硬件设备共同运作,但往往与硬件设备不是同一个供应商。与硬件设备不同,这些软资产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不仅一次性投入巨大,而且还需要持续投入。租赁的标的物能不能突破硬件设备的限制,扩展到这些软资产?一种可以和硬件设备合在一起作为标的物,一种可以是单独作为标的物。 现在许多传统行业都在进行智能制造等转型升级。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深深感觉到转型的必要性,但这方面的投入又是它们难以负担的。 还有金融科技。都说应用金融科技可以提升金融的服务能力,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对许多中小金融机构来说,这方面的投入也是沉重的负担。当然,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都可以外包,但从金融机构角度说,非常顾忌客户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安全。我想,租赁的方式,或许既可以解决一次性投入的困难,又可以满足自我建设的需求。 二、创新租赁模式。 传统模式下,租赁都是单个标的物,或者一组同类设备和建筑等。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各类不同的硬资产都在软资产的作用下链接在一起,这个链接甚至跨越了单个企业、单个行业。针对这样的场景,可不可以创新联合租赁的模式?可以有几种类型:一是,像银团贷款一样,一个大单子,多个租赁公司参与,各公司承担自己愿意承担的租赁份额;二是,对一个供应链或一个产业集群的标的物商谈一个统一的租赁合约,不同公司承租其中不同的标的物;三是,在一份统一的租赁合约下,各主体签订分合约。我们可以把这称作联合租赁或链式租赁。 在万物互联场景中,还要探索和创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特别是与银行的合作,一方面帮助企业在总体投资中合理配置银行贷款和租赁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共同管理企业风险。 三、创新标的物管理方式。 传统上对标的物的管理,主要是人工巡查。现在,开始运用GPS等技术对一些可移动标的物进行位子跟踪管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普及,可以对租赁标的物进行实时、持续的运行管理,不仅能监测标的物的位子,更能监测标的物的运行状况。 四、创新租赁费收取形式。 正是因为上述标的物、租赁模式、标的物管理方式的创新,租赁费的收取也可以突破传统的线性收费方式的局限。 对一些特定的标的物,可以按标的物的工作量来收取租赁费。 在上述链式租赁模式下,或者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下,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是租赁业务、标的物管理上链,另一方面,可以以智能合约的方式将企业的现金收入在企业自身经营周转、归还银行贷款、支付租赁费之间进行自动分配。 要进行上述的这些创新,还需要对相关租赁的法律、规定等进行改革和修订,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方式也要有相应的改革。 以上只是就租赁业资产端的创新提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没有牵涉到负债端,我想,这方面也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的。[详情]

R3亚太区总经理魏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R3亚太区总经理魏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R3亚太区总经理魏凯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袁东阳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袁东阳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德方智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金融研究室主任袁东阳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德方智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金融研究室主任袁东阳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朱沛宗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朱沛宗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香港金融科技协会区块链委员会联系主席、Kenetic资本联合创始人朱沛宗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香港金融科技协会区块链委员会联系主席、Kenetic资本联合创始人朱沛宗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邵建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邵建良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嘉楠区块链总经理邵建良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嘉楠区块链总经理邵建良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环球区块链集团创始人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环球区块链集团创始人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环球区块链集团创始人兼总裁Sam Lee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环球区块链集团创始人兼总裁Sam Lee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孙超波:回归融资租赁本源是要抓租赁标的物"牛鼻子"
孙超波:回归融资租赁本源是要抓租赁标的物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上海国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超波出席并发表演讲。 孙超波表示,融资租赁业务指的是“把物买下来再出租给承租人”的业务,在这类业务中,租赁标的物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租赁标的物或者在租赁标的物方面弄虚作假,那就完全背离了融资租赁这个业态。回归融资租赁本源核心就是要抓住租赁标的物这个“牛鼻子”,将租赁标的物做真、做实。 对于融资租赁来说,融资租赁跟信贷,跟资管、跟基金、跟这些方式方法不同的核心在于有物,把物买过来再出租给对方,如果在物方面不做真做实就背离了融资租赁。 如何将租赁标的物做真、做实?他认为,其中权属要点和价值认定是红线和底线,不允许变通,法无禁止和保值性、变现性是主要考察点。 以下为文字实录: 孙超波:在座的各位,按照大会给我的主题是讲一下融资租赁企业合规发展与风控新标准。我今天的分享在上一周中国第二届融资租赁总经理高峰论坛上的一个话题,这里做一点宣传。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 1.融资租赁的本源。 2.融资租赁规范与创新简史; 3.对新监管办法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融资租赁业大家普遍认为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12年了,从到2018年大家认为是融资租赁的黄金10年,在进入了这三年三大党中央国务院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风险管控方面。现在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家都在找各自行业的本源,要回归本源。 融资租赁的本源到底是什么?现在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首先要正本清源,从法律法规方面寻找本源。 在座的各位不要看题比较简单,认为我们做了10多年了,在座的有高管,还有新进的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但是我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概念出发,因为融资租赁是一个法定的业务,不是你路边的一个小店随便就能够卖了。法律不做这样的定义,如果做这样的业务就认为是违法经营,就取缔你。 大家要记住,融资租赁在日常当中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1条中这样看的,租赁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日常当中大家认为租赁是总的概念有两个分支,就是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在《企业会计准则》21号,尤其2018年12月17日修订了新的《会计准则》21号的时候也这样定义,夺一笔租赁,在租赁的开始日,起租日作为租赁公司而言,你这项业务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开始就让你分辨出来,因为两个做账是不一样的,会计的处理,进入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现行规定当中,《合同法》第13章212条到236条,24条里面专门规范了租赁的业态,在14章237-250条,13条里面专门规范了融资租赁这个业态。 在法律里面没有经营租赁这个词汇,简单说,如果在一个合同里面到处是经营租赁,一旦涉诉,到法庭上举证的时候,到处找的是经营租赁,而没有租赁或者融资租赁,法律没有办法判你是什么,因为融资租赁是有名合同。所谓有名合同就是书写这个租赁合同的时候你是融资租赁合同,这个合同前面标题必须是融资租赁合同,不能光说合同,也不能只写一个协议书就拉倒了,这是不行的。 在这个情况下大家要注意,租赁是什么?今天前面两位德高望重的银行界的老领导,包括国开行的李行长,今天他讲了很多我们要做租赁,我们还要进行维修,还要提供技术支持等等这一类的,应该说是属于合同法第13章租赁这一类的租赁业务。 而真正的融资租赁是不包含这一块业务的,在座的各位把这个要看清楚。这个相当重要。 决策责任两个方面,第一,不管租赁标的物好不好用,这个租赁标的物能不能赚钱都与我租赁公司无关,不能拿租赁物不好用或者不能赚钱,不能拒付我租金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融资租赁合同是不可撤销的合同,租赁合同承租人撤销租赁合同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我买租赁物是承租人决策的,在此这一点就是我们融资租赁合同法律上的逻辑起点。这是第一。 第二,正因为是承租人决策的,所以说在这个租赁期间到期满的时候,对租赁标的物,租赁公司买标的物的价款连同为了买这个标的物融资的成本,承租人要全部付清,这就是融资租赁不同于租赁的根本地方。这是核心的核心,不是说租赁标的物如何使用,核心就是买租赁标的物谁决策的,正因为这样的,我们起草融资租赁合同的时候我们划分权利和义务就是按照这两点进行划分的。大家不妨可以细细想想。 这是售后回租的,在2018年到2019年探讨融资租赁回归本源的时候,很多人不认帐。这是跟信贷同流合污了,它不是融资租赁,但是我今天要明确说明,融资租赁售后回租是地地道道的融资租赁。 为什么这样说?融资租赁是两个交易叠加而成的,第一是买过来再给承租人,租赁公司向承租人买,把生产线买过来,我们签个买卖合同或者转让合同,对方是出让我是受让,我买过来,在这个环节上我们错了吗?承租人不能把生产线卖给租赁公司吗?这个标的物是不是法律禁止交易的,当然没有。租赁公司有权利买这个租赁标的物吗?有没有权利呢?当然有,没有说法律禁止的问题。   我可以明确说,在80年代前店后场的情况下,我们是半自动化,买一个机床插一个电源就可以生产了,但是那是很初级的生产,就是半手工,要知道现在的企业都是自动化、智能化,一条生产线几个亿,十几个亿,而且它要从上百个甚至上千个供应商购买过来,在现场组装成,然后组装、检测、验收才能成为完整的生产成品的生产线。 你能从上万个供应商那里买零部件然后再回来租给承租人,这样现实吗?所以说,不能随便说融资租赁是租赁的一部分,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支撑了现代实体经济的企业发展。 下面如何坚守融资租赁的本源?刚才说了融资租赁是什么概念,经营性租赁不往下说了,它是融资租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分支。 通俗的表述,融资租赁业务指的是“把物买下来再出租给承租人”的这类业务,在这类业务当中租赁标的物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租赁标的物或者在租赁标的物方面弄虚作假,那就完全背离了融资租赁这个业态。回归融资租赁本源核心就是要抓住租赁标的物这个“牛鼻子”,将租赁标的物做真、做实。 对于融资租赁来说,融资租赁跟信贷,跟资管、跟基金、跟这些方式方法不同的核心在于有物,把物买过来再出租给对方,如果在物方面不做真做实就背离了融资租赁。 那么如何将租赁标的物做真、做实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其中权属要点和价值认定是红线和底线,不允许变通,法无禁止和保值性、变现性是主要考察点。 现在到底哪些作为租赁标的物呢?就是法无禁止的,原则上都可以。下面有具体的说法。 刚才说这四个,这是融资租赁要回归本源对于在座每一位租赁从业者,无论高管还是一般员工,尤其是高管要在这方面明辨是非,如果不明辨是非,往往没有主张,该守住的不守住,不该守住的死死守住,最后全做错了。 第一点,权属要点。第一项就是有租赁标的物; 第二项是依照物权法,要有充分证据表明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人是承租人。 第三项是租赁标的物没有他项权利、没有被查封、被扣押、被冻结、被监管。(在售后回租业务中,核心问题是出卖人有无可供出售的设备或者设施,出卖人有没有资格出卖这些设备或设施)。有些租赁标的物,真正未来的承租人是有,但是已经被查封、扣押、监管,所有权已经受到限制,没有办法处置,没有办法卖给我。所以签个买卖合同,看上去做了,实际上无效的。 第二点,价值认定。第一项是租赁标的物的价值是按照账面值认定的,还是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认定的; 第二项是若是评估认定的,评估值是按成新率法、市场法、还是未来收益法确定的; 第三项是租赁融资额不能高于上述任一种方法确定的租赁标的物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例如说保德印刷机(音)是非常好的,70年代的印刷机现在已经40年了,印刷品彩色一样的鲜艳,跟80年代的印刷机几乎没两样,但是按照中国折旧最长设备一般5-10年,折旧的章早就没有了,现在承租人大卖场的印刷都是保德印刷机印刷的,可是他现在缺钱。但是折旧的章没有了,他说这个设备300万,你能融资300万,让融资租赁公司300万买走,融资300万行不行?我们说可以,但是账面是0,肯定不行,要找一个评估公司评估。买来到现在还有几成新,因为它折旧没了,按成新律法肯定价值还是零,《市场法》,同类型的印刷机在市场上卖多少钱,相同的型号真正成交的一般很难找到,除非上市公司能提供的,如果不提供信息,很难找到。还有《未来收益法》,未来可以给我带来多少收入,折现然后评估一个价格说300万,租赁公司就认这个300万,把租赁标的物买过来付300万给未来承租人,他认为就融资了。这些都是合法的。 可是再怎么样,租赁融资额不能高于上述任何一种方法,我对各位强调的是,如果真心看好未来的承租人,但是租赁标的物的价值真的不行,不能满足它的融资额的要求,你们可以参考《评估法》。 但是你就是不能突破上面这几个值,哪怕300万,也不能超过300万,这是我们给它的融资额。 如果有了这两点,如果谁还说你这个融资租赁是弄虚作假,你在法庭上完全能够站住脚,他的抗辩毫无理由,法院肯定不会支持他。 第三点,法无禁止。第一项,一般来说,只要没有明文法律法规禁止的均可以作为融资租赁标的物。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生产性有形资产均应当允许成为合格的租赁标的物。尤其应当包括“企业厂房、设备在内的租赁物”。 第二项,“污水管网、电力架空线、机站等存在于土地上”的设备以及“水泥、造纸、发电、冶炼、精密机械等不可拆卸的设备”。 第三项,附合、混同于他物的物品及“建设在不动产之上的设备”等。 第四点,保值性和变现性。租赁标的物未来的可变现性低和保值性差不能作为评判租赁标的物合格不合格的依据。一方面是因为任何租赁标的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保值性和变现性均会逐年递减直至消亡;另一方面,融资租赁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收回租金,而不是收回租赁标的物,就租赁标的物未来的保值性和变现性而言,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是第二还租来源,当承租人失去支付租金的能力时,出租人收回租赁标的物并变卖租赁标的物以抵充未收回的租金,如果租赁标的物的保值性和变现性低,在租赁开始时,我们会要求出租人提供更多担保以弥补租赁标的物保值性差、变现性低的缺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4]3号第十条:“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间届满后租赁物归出租人的,因租赁物毁损、灭失或者附合、混同于他物导致承租人不能返还,出租人要求其给予合理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租赁标的物未来保值性差、变现性低并不必然影响出租人向承租人追讨租金的有效性。 从这一点上,我要说明真正回归融资租赁本源,核心把融资租赁从法律的源头理解清楚,下面讲第二个主题,融资租赁规范与创新简史,在座的各位知道今天融资租赁达到6万多亿规模,达到11177家,这是截至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是一万两千几十家。今天的融资租赁可能连一万亿都没有,没有《合同法》,这个业态不可能产生,融资租赁是法律制订的。 融资租赁塑型法系:合同法、融资租赁应纳税营业额规定,允许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售后回租税收规定,营改增,统一裁判尺度。 融资租赁走到今天,功能获得了极大创新,原来大家都知道融资租赁只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促销,一个是融资。 还有四大功能: 第一,融资租赁业开辟了动产金融,使动产金融和不动产金融并驾齐驱,极大地开拓了金融市场的边界,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加宽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互动界面。 第二,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金融机构避免了与监管规定不必要的大量的正面冲突,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合规性风险,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创新进程,同时促进了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的创新进程。 第三,成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当然的的保证人,极大降低了金融资产的违约损失率。一笔钱到了实体经济原来直接带给实体经济,今天还有租赁公司加盟,租赁公司连通实体企业共同为银行提供担保,共同为我们发行的产品,哪怕发的债,PPS,两个共同保障,所以说租赁公司在这里成为当然的保证人。 第四,加长了资金供给端和资金需求端之间的管道,远水也能救近火。这个在上海表现的非常淋漓尽致,银行的钱带不到外地,可以通过融资租赁这个管道可以带到外地,对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部分,谈对新监管办法的意见和建议。前面两部分核心把一些事情梳理清楚,对本次分享来说,它占的比重只占不到10%,真正的重要性在这里。 什么叫融资租赁的本源?现在看到融资租赁通过前面六大法律法规塑造租赁行业到今天这个模样,在此情况下,下面要出台一些监管政策,该怎么监管?这是今天要提出的五个方面。 第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这是必然要提到的一个条款,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租赁期间届满时承租人可以续租、留购或返还租赁物。 大家看到红字就是我主导用这样的表述,之所以这样表述,因为我们要尊重《合同法》,《合同法》是最高级别的。而不是应该随便的,这些句式发生变化,本来意思都是这样,为什么不用《合同法》里面的表述呢?应该要规范一点,严谨一点,不应该随便再用词汇了。 第二,关于融资租赁经营范围。 时间关系不往下读了,(见PPT)。 不恰当士例:经营管理较好、风控能力较强、监管评价满足一定标准的公司,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可以依法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一)发行债券; (二)资产证券化; (三)境外借款; (四)公开发行上市;这些应该统统去掉。 第三,关于租赁标的物。建议:租赁标的物为公司(或企业)生产性有形资产、生物资产、知识产权等。 注:有形资产是以具体物质产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生产有形资产和非生产有形资产。生产有形资产是指生产活动创造的资产,非生产有形资产是自然提供未经生产而取得的资产。生产有形资产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存货 (库存) 和珍贵物品。其中有形固定资产又按住宅、其他房屋和建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资产分类核算; 存货按原材料及用品、在制品、制成品、转售货物分类核算。非生产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地下资产、非培育生物资源、水资源。 理由:根据合同法第14章第237条,任何一笔融资租赁业务均由“购买”和“出租”两个单独的交易合并而成,通俗地说就是“把物买下来,再出租给承租人”,因此凡是企业买入的资产或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的资产均应当允许租赁公司买入并用于出租,进一步而言,凡是计入公司(企业)会计报表中的资产均应当允许租赁公司买入并用于出租。 错误示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应当以权属清晰、真实存在且具有使用价值的租赁物为载体。融资租赁公司不得接受已设置抵押、权属存在争议、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的财产或所有权存在瑕疵的财产作为租赁物。 第四,关于行业监管指标。这里面的重中之重,单一客户、关联客户、集团客户。总结来说,银保监会对银行的信贷投放是按照净资产,对银行净资产的百分之多少,是30%和50%的比例。今天对租赁公司如果要制订这个监管指标,我建议必须放大。 建议:为促进融资租赁租赁业务健康发展,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加强对公司租赁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有效防范风险,租赁业务应遵守以下风险控制指标: (一)融资租赁公司实收资本小于等于15亿元人民币下的所有租赁业务。 1.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60%; 2.单一集团客户融资集中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5%; 3.单一客户关联度。融资租赁公司对一个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60%; 4.全部关联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全部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5%; 5.单一股东关联度。对单一股东及其全部关联方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在融资租赁公司的出资额,且应同时满足本办法对单一客户关联度的规定。 (二)融资租赁公司实收资本大于15亿元人民币的所有租赁业务。 1.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 2.单一集团客户融资集中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60%; 3.单一客户关联度。融资租赁公司对一个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 4.全部关联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全部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60%; 5.单一股东关联度。对单一股东及其全部关联方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该在融资租赁公司的出资额,且应同时满足本办法对单一客户关联度的规定。 (三)对符合《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 121-R4)的单一航空公司的全部租赁融资余额(含担保),不论公司实收资本大小,均不得超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0%。 关于行业监管指标: 理由一:一般而言,公司资本金小,公司风险资产分散的必要性相对较低,公司资本金越大,公司风险资产分散的必要性就显得越高,为保护小企业在争取大客户和优质客户方面,不被大租赁公司的过分不公正挤压,资本金较小的租赁公司应该给予较高的风险控制指标,对近十年来上万家租赁公司的经营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宜以15亿元资本金为标准,分别制定资本金在15亿以下和15亿以上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指标。 理由二:每一项的风险控制指标均高于商业银行相应项的风险控制指标,原因是融资租赁项下的债权均有租赁标的物,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为租赁公司,而所有权大于包括抵押权在内的其他权利,所以相同金额的一笔债权,租赁公司的债权要比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债权安全性要高,因此,针对融资租赁项下的融资额的风险控制指标应当宽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债权的风险控制指标。 理由三:符合《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 121-R4)的飞机的保值性和变现性高于所有设备设施和船舶的保值性和变现性,一旦航空公司付不起租金,租赁公司收回飞机变现所得抵充未收回租金的保障程度很高,因此,针对(CCAR- 121-R4)项下飞机租赁融资额的风险控制指标应该更宽松些。 这是关于风险底线的问题,13项。(见PPT)。 由于时间关系,就到这里,刚才占用了超额时间,对不起。谢谢![详情]

王洪刚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王洪刚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shareschain公链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王洪刚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shareschain公链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王洪刚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周东香: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优良商业生态圈
周东香: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优良商业生态圈

  遵义茶溶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东香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遵义茶溶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东香出席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江河所至,一润有为! 我是江河一润的创始人周东香。感恩主办方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我有向大家学习分享的机会。 2009年之前我在建材行业摸爬滚打了37年。09年因为父亲得了肺癌,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我到处寻医问药,开始关注身心健康,接触到健康产业,并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从而转入茶行业发展。 在茶行业摸索了二年后,面对中国茶产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工艺停滞不前、科技力量投入不足、茶叶市场有价无市,品类多、乱、杂等现象和问题,我们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十年来,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聚集全球资源,用科技改变传统茶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以下五大转变: 1、以单一茶叶树的芽头为原料,改变为以茶叶和其他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为原料并实现全价利用。 2、以区域、山头为核心转变为以原料的基础物质为抓手。 3、加工茶叶转变为智造茶业。 4、从单一饮茶向吃茶用茶消费形态上的转变。 5、从传统批发零售向构建品牌的深度广度,实现全网营销的转变。 我们为消费者制造出像醉有用、咽有用、美人乐等高附加价值的健康茶饮,帮助消费者解决了消费者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解决的问题,满足广大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需求。为大众实现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为消费者创造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的同时,将会在品牌的深度和广度上下足功夫,重心放在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优良的商业生态圈的建设上。 各位朋友,当下的中国正面临着千百年未遇的新消费、新品牌机会,我们坚信有水就有茶,有水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茶溶天下!我们是新一代的茶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在街上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多,去医院排队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少。服务好大众,为让人人享有108岁的好时光而奋斗终生!谢谢大家![详情]

张玉超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张玉超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零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VP张玉超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零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VP张玉超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张欣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张欣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上海智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欣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上海智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欣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哈银金融租赁总裁刘阳: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仅3%左右
哈银金融租赁总裁刘阳: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仅3%左右

  哈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刘阳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哈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刘阳出席并发表演讲。 刘阳表示,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机行业也开启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7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是国家补贴和农业机械化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黄金十年之后,农机传统品类过剩压力加大,补贴政策推动效应减弱,农机行业呈现低速发展状态。 从农机租赁市场渗透率来看,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农机领域的融资租赁渗透率已达到15%~30%,而我国的融资租赁虽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渗透率仅为3%左右。按照农村农业部“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的目标,农机租赁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和荣幸代表哈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参加本届论坛,并受邀围绕“产融协同,助力农机租赁业高质量发展”发言。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全球以及国内农机产业现状,以便各位对农机租赁业所处的时代及产业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当前,世界上农业比较有竞争力的国家,无不拥有较为发达成熟的农用机械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机械化。美国、日本以及德法等国家于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以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达国家美国为例,美国的农业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吃、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纤维,但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到1%,只有300多万人。美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阶段,世界农机三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爱科都来自美国。 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机行业也开启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7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排头兵,黑龙江省大型农机装备拥有量和农机利用率均居全国之首,农机装备结构持续改善。2018年,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6082万千瓦,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4.77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随之实现了农业生产率较40年前提高了近4倍,粮食产量以每年20%的增速实现高产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超过1500亿斤,约占全国的1/9,且连续9年全国第一,连续10年突破1000亿斤。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石。 从根本上讲,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是国家补贴和农业机械化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黄金十年之后,农机传统品类过剩压力加大,补贴政策推动效应减弱,农机行业呈现低速发展状态。截至2018年,全行业2601亿元的主营收入,与巅峰时期4000亿元量级的规模相比,几近“腰斩”。2019年农机行业整体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从1-9月农业机械行业整体收入看,基本维持在150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不过,在2019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外资农机参展企业不但规模不减,反而呈现出参展企业及产品数量双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还是看好中国农机市场发展。 从农机租赁市场渗透率来看,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农机领域的融资租赁渗透率已达到15%~30%,而我国的融资租赁虽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渗透率仅为3%左右。按照农村农业部“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的目标,农机租赁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的宏观指引,还是连续15年农机补贴的外在驱动以及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内在需求,都让我们对农机行业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融资租赁”于2011年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顺应国家对融资租赁行业助力“三农”厚望,哈银金租应运而生。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哈银金租基本情况。 哈银金租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20亿元。公司作为哈尔滨银行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板块,秉承哈行“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立足其在“三农”和“小微”领域的经营特色,确立了“行研先行、区域划分、行业优先”的指导原则,聚焦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交通物流、文旅健康等领域,产融结合助力实业发展。按照“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原则,基本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权责明晰、制衡有效”为原则的公司治理体系。秉持“忠诚、干事、干净、担当”的文化精神,建立了良好的绩效考评体系,逐步打造了一支富有活力、敬业专业、使命必达的金租队伍。高管团队,从业及管理经验均超过20年;核心业务及管理团队,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80%,金融从业经验均超过8年;员工队伍,40岁以下人员占比约85%。截至今年6月末经营满5年,主要财务指标如下:累计投放融资租赁款544.58亿元,涉农投放121.18亿元,占比达到22%;资产总额279.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净资产28.34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净利润1.56亿元,年化资产收益率(ROA)1.21%,年化净资产收益率(ROE)11.27%,不良率1.34%。 接下来,我结合公司在产融协同以及农机租赁的实践,与大家作几点分享。 今年7月份,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为金融机构如何从产融协同入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供了指导,并明确提出规范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加强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这其中,加快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也是应有之义。农机融资租赁不仅可以加速现代化农机的使用和推广,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农业机械的租赁,将有助于我国农机制造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准,加速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发展,打造农业机械制造业强国。 发展至今,总体而言,我们的农机租赁业务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成立之初,主要面向农垦集团、农场、合作社等客户群体,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为主的1.0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农机产品及服务主要面向B端客户,快速建立了以农垦系统和粮食系统用户为主体,农机合作社和经销商为抓手的一批优质客群。例如,2014年,我们与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合作,针对31架老旧机型和5条滑行道采用回租的方式进行盘活,资金定向用于引进12架新型农用飞机,涉及金额6,000万元,大幅提高了农林航空作业及抗害减灾的综合能力。再有,公司作为中俄金融联盟成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金融租赁的专业优势,助力现代化农业企业“走出去”和黑龙江省“龙江丝路带”建设。我们与北大荒集团牡丹江新友谊农场合作,通过售后回租、直接租赁等方式帮助农场采购大型农机具,帮助农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耕种,为其实现土地和生产作业在外、粮食和收益回国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结合助力续航。 随着公司在1.0阶段业务的不断深入和对产融协同领域的不断探索,我们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聚焦零售类业务,也就是依托核心农机厂商,主要面向个体农户C端客群,业务模式以“直接租赁”为主的2.0阶段。接下来,我主要就这一阶段的探索和体会做几点分享。 第一,融入产业,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产融协同发展模式。 产融协同要求租赁业主动融入产业,依托核心企业。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首先,市场导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主业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链条企业。其次,行研先行,凭借扎实的行业研究能力,精准把握目标产业及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切实发挥好粘合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促使核心企业为上下游链条企业增信或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健康发展。 在农机租赁业务领域,厂商租赁模式下,我们将核心企业定义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农机品牌及其优质经销商,努力构建“品牌多元、品类完整、优势互补”的农机租赁产融协同大体系,遵循“农机优先、农具审慎”“动态调整、指定机型”“经销商四级分类”等准入及管理原则,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与厂商和经销商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以加强农机设备监控和管理,确保资产质量安全。例如,今年,我们相继考察了凯斯哈尔滨平房生产基地、东方红洛阳一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农机一流品牌,共同打造“厂商+经销商+农户”的新型融资租赁合作关系。一方面,解决农户“购机难”问题。让农户由“购买”变为“租赁”,通过分期付款解决其购机一次性投入过高问题;通过与厂商等合作,某些机型甚至可实现零利率分期购机,最大限度降低农户购机成本;通过合理的利率和专业的保险服务,保障购机农户基本权益,培养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B+C的有效结合能够缓解核心厂商及经销商销售压力,缩短回款周期,实现多赢。比如,今年10月,为助力区域农业环保发展,支持黑龙江省秸秆还田工作,公司直接支持农户购买深翻深埋及秸秆打捆机具200多台(套),通过经销商批量下单100台(套),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为地区秸秆还田任务胜利告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效合一。当前,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和深入,已帮助合作厂商实现了销售及融资资产规模化增长,获得了其高度认可与评价,深化合作以及复制推广未来可期。 第二,聚焦专业,回归本源,打造差异化和专业化产品服务。 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更深层次的结构转型,金融体系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加之我国金融租赁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规模增长,产品过于信贷化已成为行业共性问题。因此,无论是监管要求、行业洗牌,还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对于租赁业回归本源,强化产业协同度已达成了共识。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对租赁业回归本源,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鼓励租赁业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等购置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 为此,我们结合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和零售业务转型的战略导向,在大量行业研究和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举全司之力,整合核心农机厂商、经销商、农户等上下游资源与需求,以“融资+融物”的特有优势延伸服务链条,构建了零售业务科技系统赋能支持下的农户农机业务模式,深化打造“农机+”供应链金融服务和差异化品牌特色。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以“差异化客群”指导精准获客,调研界定并聚焦“适度规模”农户,充分利用好母行和自身两方面资源和优势。一方面,依托母行在“三农”和“小微”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加强与母行及各分支机构的联动协同,对既有“白名单”农户客群进行深度开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快速拓展高质量业务。据统计,哈尔滨银行目前存量农贷客户近10万户,业务余额超过100亿元,业务服务范围覆盖黑龙江省13个地市、6大农垦管理局的绝大多数农村市场以及辽宁、重庆、成都等地区的部分农村。大量的历史数据积累为公司获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注重加强自身对现有经销商的穿透开发,最终实现对终端农户的直接租赁,切实将租赁产品用于农,惠于农。业务开展一年来,我们秉持“真场景、真需求、真农户”的“三真原则”,无一笔不良。其次,以“差异化产品及服务”融入哈行集团化综合金融服务,提升专业化核心竞争力。租赁业务的差异化产品为客户融资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与传统金融业务互补的产品体系,更有益于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年内农户农机租赁业务授信规模达3亿元,授信用户近600户,涉及农机超过900台(套),单机价值约33万元,业务拓展及助农成果日益显著。此外,在业务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产业,具备优秀的资产运营、管理和处置能力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细分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基于供应链金融思维和“回归本源”的内在要求,我们也在与核心企业共同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打造农机经营性租赁业务平台,构建经营性租赁模式,实现批量下单、直接采购、统一维修管理,旨在进一步降低购机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并适时开展二手农机的交易、处置、保险、维修及后续服务,增加农机业务综合收益。 第三,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强化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 当今,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变革传统金融的重要驱动力,租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 实务操作中,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农机租赁业务流程优化小组”,全面梳理和打通农机业务关键节点,建设上线了零售业务系统,初步构建了“准、快、稳、智”的营销与风控体系;在业务申请环节,实现了“移动端现场尽调报单”功能,突破物理环境限制,将系统支持的范围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农户身边;在授信评审环节,系统引入第三方大数据,对业务参与主体等信息交叉验证,构建风险控制及反欺诈模型,建立独立审批人及分级审批制度,加强真实性审查,简化审批流程,自动完成授信评审打分,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效率;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对系统用户采用双因素认证措施,有效实现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同时,在租后管理方面,设立债权管理中心,探索通过数据库密切关注合作企业、承租人及各项数据情况,实现智能化预警,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未来,伴随业务场景的变化,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将逐步形成“以业务场景为基础,以租赁产品为核心,以科技系统为支撑”的零售业务实施路径,不断丰富农机零售业务系统的支持场景和操作功能。比如,运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等科技手段,对农机租赁物实施远程监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第四,矢志不渝,任重道远,合力破题农机租赁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农机租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也客观存在一些障碍和瓶颈,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机补贴政策待完善。目前,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先由各省市结合实际选取补贴机具品目,再由财政部、农业部综合考虑分配,部分省市对部分机型给予额外补贴。这就容易导致出现补贴政策出台不够及时、补贴政策公开不够全面、补贴发放方式僵化等情况。二是农机抵押登记环节待明确。农机属于动产范畴,我国动产抵押权的登记模式采用书面成立,以农机设定抵押,则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农机抵押登记未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区农机管理政策、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农机抵押登记管理标准尚不统一,有的地区甚至没有明确的农机抵押登记管理部门,造成无法规范进行农机登记、买卖、转让等行为,农机租赁业务开展难度较大。三是税收、财政等配套扶持政策亟待加强。以税收政策为例,一方面,由于我国增值税税法规定对农机产品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租赁公司直接采购农机无法取得增值税进项税,为避免过高税负水平倾向于发展回租业务而非直接租赁业务,造成农户不能获得批量采购优惠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售后回租业务税目由现代服务业调整到金融服务业,导致农业企业从租赁公司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回租融入资金与贷款融资的税务红利消失。四是资金融入方式还不够全面多元。可以探讨,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允许租赁企业面向合意客群需求,推出专项支农租赁高净值理财产品,不止于当前同业借款、涉农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现代化农机设备发展,持续助力普惠金融活水灌溉“三农”。此外,包括农村客户信用体系薄弱等外部因素,都决定了农机租赁高质量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包括监管、相关政府机构等在内的各界朋友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更需要我们企业自身明确战略定位和举措,潜心研究产融协同模式,牢牢抓住核心企业和市场需求,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农机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发展。 哈银金租愿携手各界朋友,助力农机租赁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我国农机现代化水平,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详情]

刘见和:央企有能力投资金融业 发挥产融结合优势
刘见和:央企有能力投资金融业 发挥产融结合优势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见和出席并发表演讲。 刘见和表示,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探索阶段,交通银行开创了我国工商企业参股银行业的先河;企业集团组建内部财务公司的产融结合方式也有了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为整顿阶段,由于法律制度欠缺,我国掀起了一轮盲目组建、参股证券业、信托业、财务公司的高潮,为了整顿国家金融秩序,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允许参股企业。 第三阶段为繁荣阶段,国家对产融结合发展方式的逐渐默许,为产融结合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海尔集团、鲁能集团、新希望集团,以及宝钢集团、五矿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均开始涉足金融领域。这些都证明了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正确的方法论。 从央企来看,央企的业务主要涉及电力、煤炭、钢铁、石油石化、军工等行业,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龙头企业,承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拥有雄厚的产业资产,因而有能力投资金融业,发挥产融结合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对产融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一方面,从强监管的角度规范金融行业行为和业务,引导金融资本主动参与实体经济活动,提升产融结合质效;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完善贷款市场利率(LPR),疏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提高了利率传导效率,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产业、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政策相继出台,为我国推进产融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见和:尊敬的潘会长、李行长、邢社长,以及业界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 因我司杨博钦总经理临时有事不能到会,受杨总的委托,下面由我代为做个发言。非常高兴能参加第16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学习,并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航天金租在坚持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我们杨总准备了一份精美的ppt,我在这里就按照ppt进行汇报。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什么是产融结合,以及产融结合的路径和优势;二是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情况;三是航天金租依托股东产业背景,服务产融结合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 第一部分 产融结合的基本含义 产融结合是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更简单的说,产融结合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产业是生产社会财富和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载体,它的发展需要得到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金融资本、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支持。产业按照人类生活发展顺序和人类需要的程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其中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产融结合中的产业泛指“非金融产业”。金融就是融通资金,管控风险,为实体经济服务;凡是能提供流动性,提高杠杆率,配合期限的范畴就是金融。因此,金融资本要主动和产业结合,与生产资料结合,为实体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创造价值。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路径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两种。“由产到融”是由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延伸,企业集团从实业起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金融机构合作或成立金融公司等方式,提高其产业资本的质量和效率,并获取金融收益,回馈实业。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通用电器、西门子,国内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中航工业、中石油、中石化等。“由融到产”是由金融资本渗透到产业领域,以大财团和商业银行为主要代表,以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服务水平,渗透到实业之后支撑、引领了产业发展。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摩根财团,国内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国平安等。但是“由融到产”路径有其局限性,金融资本容易忽视行业发展规律而盲目扩张,从而割裂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联系,可能走向崩盘,因此要平衡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关系,才能经受住历史和时代的检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均为“由产到融”路径,而“由融到产”路径较少,但是不论最初是“由产到融”还是“由融到产”,最终都会形成“以融促产、以产助融”的双驱动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相关主体具有产业的基础又具有金融的秉性,是产融结合更为专业的模式。 产融结合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将企业内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在一起,通过内部协调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二是防范风险,产融结合可以在产业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形成内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通过相互之间的充分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三是扩大经营,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引入金融资本,带动产业资本扩大经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效率。 第二部分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情况 从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探索阶段,交通银行开创了我国工商企业参股银行业的先河;企业集团组建内部财务公司的产融结合方式也有了初步发展;第二阶段为整顿阶段,由于法律制度欠缺,我国掀起了一轮盲目组建、参股证券业、信托业、财务公司的高潮,为了整顿国家金融秩序,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允许参股企业;第三阶段为繁荣阶段,国家对产融结合发展方式的逐渐默许,为产融结合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海尔集团、鲁能集团、新希望集团,以及宝钢集团、五矿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均开始涉足金融领域。这些都证明了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正确的方法论。 产融结合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金融要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天职,今年的几次重要会议,均对产融结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2月,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因此,产业作为实体经济核心,是产融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根本上要靠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通过改革提供机制保障,提供动力支持。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了当前的经济形势,虽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对2020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提出了2020年六大重点工作。其中,第五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调,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大产融结合力度,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对产融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一方面,从强监管的角度规范金融行业行为和业务,引导金融资本主动参与实体经济活动,提升产融结合质效;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完善贷款市场利率(LPR),疏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提高了利率传导效率,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产业、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政策相继出台,为我国推进产融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制造业来看,制造业集中承载了人类社会的主要智慧成果,是全部现代文明的力量来源,具备强大的制造业一定也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才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居乐业保驾护航。作为与制造业紧密相连的融资租赁业,其主要租赁物为设备类动产,在投融资体系中一头连接资产,一头连接资金,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抓手。以上高度概括了制造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融资租赁与制造业的紧密关系。二战时期,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以其强大制造能力能够每64分钟生产一辆B24轰炸机,这是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典范。2017年,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发展装备融资租赁业务。 从我国央企来看,央企的业务主要涉及电力、煤炭、钢铁、石油石化、军工等行业,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龙头企业,承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拥有雄厚的产业资产,因而有能力投资金融业,发挥产融结合优势。从融资租赁来看,融资租赁天然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属性,能够很好的将产业与资金结合在一起,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在产融结合上独具优势。因此,央企融资租赁具有服务产融结合的先天优势。今年3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中央企业产融有序结合。产融结合、以融促产是中央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96家央企,其中有70多家开展了金融业务,64家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占央企总量的66.66%,共设立融资租赁公司71家。 谢谢大家![详情]

王学东:公司治理是租赁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王学东:公司治理是租赁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学东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学东出席并发表演讲。 王学东表示,我国融资租赁业经历了2007年以来十年高速发展,目前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向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伴随行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租赁公司要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培养专业化人才、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股东和公司、公司内部、公司和专业化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必须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提供基础保障。 他表示,公司治理是租赁公司防控风险的有效方式。我国金融领域的实践也多次证明,一旦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或者集团公司领导过度插手公司业务,对管理层或业务部门过度激励,往往都会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甚至导致整个公司发展进程受到重大影响。 近年来,规范股东行为、加强股权管理、“三会一层”依法合规运作、薪酬激励等问题纷纷成为行政处罚、窗口指导等监管实践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新形势下公司治理将成为租赁公司长治久安、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完善公司治理,为租赁行业更好服务 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高兴参加第16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与各位领导、各位同业就租赁行业的发展进行交流。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完善公司治理,为租赁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保驾护航。选择公司治理这个话题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公司治理是租赁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公司治理是指界定“三会一层”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公司运行的基本框架。公司治理既包括组织架构、职责边界等制衡机制,也包括决策、监督、激励约束等运行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合理划分权责利,有效保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国融资租赁业经历了2007年以来十年高速发展,目前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向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伴随行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租赁公司要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培养专业化人才、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股东和公司、公司内部、公司和专业化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必须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公司治理是租赁公司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方面,伴随行业高速发展,租赁公司资本约束的压力日渐显现,大量租赁公司需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方式来补充资本,支撑公司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伴随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外资纷纷希望进入租赁行业,有的是进行战略布局,有的为获取财务回报,面对多元化股东的需求,租赁公司需要完善公司治理,依法合规地处理好股东诉求和公司自身发展的关系,才能保障公司长治久安。 第三,公司治理是租赁公司防控风险的有效方式。决策机制灵活、融资效率高是租赁公司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先天优势,然而,如果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往往容易出现内控制度不完善、激励约束失衡、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将给租赁公司带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我国金融领域的实践也多次证明,一旦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或者集团公司领导过度插手公司业务,对管理层或业务部门过度激励,往往都会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甚至导致整个公司发展进程受到重大影响。 最后,公司治理是租赁公司合规发展的刚性要求。西方的金融理论和实践均表明,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在依法治国和严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公司治理已成为近期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位居2018年银监会监管八大重点的首位。近年来,规范股东行为、加强股权管理、“三会一层”依法合规运作、薪酬激励等问题纷纷成为行政处罚、窗口指导等监管实践中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所体会。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公司治理将成为租赁公司长治久安、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金融租赁公司,近年来国银租赁在公司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同业们带来一点借鉴。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好的公司治理,近年来国银租赁才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也很好的回馈了股东、员工和社会。最后,国银租赁希望与大家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提升租赁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谢谢大家![详情]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应大力发展经营性租赁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应大力发展经营性租赁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出席并发表演讲。 融资租赁行业如何挖掘价值,如何为实体经济做出更多贡献?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表示,需要不断深耕产业和资产端,不断提升产融协同深度,只有深度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融资租赁自身转型升级。其中的一条路径就是大力发展经营性租赁。 他认为,融资租赁不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还要解决租赁设备所衍生出来的维修、保养等专门服务,更要立足融资租赁,逐步深入产业链,解决产业难题,发挥产业的资产管理功能。从现状来看,我国租赁公司经营性租赁业务所占比重还较低,融资租赁本身以设备租赁物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优势还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从未来趋势看,经营性租赁是未来我国租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这一点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整个租赁行业正由简单的类信贷资金投放运营模式,逐步向经营性租赁业务转变,探索租赁资产专业化经营的模式。 在他看来,这也是融资租赁公司与产业客户共同成长的必然要求,融资租赁公司不是从金融利差中,而是从产业综合服务中发掘更大价值。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新时代融资租赁发展趋势与机遇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李吉平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跟大家研讨“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服务”这个议题。几天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再次提出“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些要求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服务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天我们重点谈的融资租赁行业带来很多启发和机遇。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对融资租赁这个具体行业的思考,结合我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开发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理念,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这个行业的思考。 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为1.17万家,注册资金约合3.28万亿元,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大约为6.65万亿元人民币。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到,融资租赁行业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金融行业,但公司数量却很多。对比来看,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超260万亿元,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2.70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18.33万亿元,都远高于融资租赁行业。 但正是这样一个总体规模不大、中小机构众多的行业,对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对支持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大家都知道,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金融工具,本质上是基于设备、装备的资产融资,最大的优势和价值就在于贴近产业、融合产业。因此,融资租赁天生是产融协同的载体,基业长青的根基在产业之中,天生具备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我在开发银行工作时,曾经长期思考一个问题,金融如何有效支持产业发展,怎样建设一个真正的产业银行?从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中,我看到一部分答案。我看到,发展融资租赁能够深化产融协同,增加产融协同的深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有一句话需要大家特别重视和深入思考,那就是“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融资租赁在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中的优势十分突出。从历史上看,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产生,也是改革开发初期,利用外资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有效手段。随着行业不断发展,融资租赁的两大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一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二是提供设备中长期资金,这两大特点高度契合制造业的重资产属性,以及装备更新、升级、换代需求迫切的特点。可以说,融资租赁是为制造业量身打造的金融工具。所以我们看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要求“鼓励发展装备融资租赁业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正值传统产业换挡升级的关键时期,制造类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未来,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也都在产业升级之中。 那么,在产业升级中,融资租赁行业怎样挖掘更大价值,怎样为实体经济做出更多贡献?我认为,需要不断深耕产业,深耕资产端,不断提升产融协同的深度,只有深度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融资租赁自身转型升级。其中的一条路径,就是大家经常讲到的“大力发展经营性租赁”。也就是说,不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还要解决租赁设备所衍生出来的维修、保养等专门服务,更要立足融资租赁,逐步深入产业链,解决产业难题,发挥产业的资产管理功能。从现状来看,我国租赁公司经营性租赁业务所占比重还较低,融资租赁本身以设备租赁物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优势还未得到很好的发挥。但从未来趋势看,经营性租赁是未来我国租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这一点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整个租赁行业正由简单的类信贷资金投放运营模式,逐步向经营性租赁业务转变,探索租赁资产专业化经营的模式。这也是融资租赁公司与产业客户共同成长的必然要求,融资租赁公司不是从金融利差中,而是从产业综合服务中发掘更大价值。 我们更要注意到,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经营性租赁业务有可能迎来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契机。经营性租赁站在金融的高地上,能不能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参与到产业链的优化重组中?能不能主动规划、推动和引领产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战略新兴产业,既需要融资性租赁解决资金问题,更需要经营性租赁深化产业发展。未来,只有能够提供产业综合服务的融资租赁企业才有竞争力,才是开发性的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才能赢得多大型金融机构青睐,成为开发性金融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谢大家![详情]

方一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方一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达朴汇联产品总监方一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达朴汇联产品总监方一出席并发表演讲。[详情]

潘光伟:金融租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应注重防控风险
潘光伟:金融租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应注重防控风险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出席并发表演讲。 潘光伟表示,无论是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还是具体到金融租赁行业小环境,都出现了较大变化。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行业增速放缓、风险防控压力增大和发展模式待优化等四方面挑战。 一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显著抬头。国内经济也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产业结构仍在深度调整。 二是行业内部面临着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从增速看,金融租赁行业在2008-2011年呈现爆发性增长,从2011年到2015年,租赁资产年复合增长率32%,但从2016到2018年,租赁资产年复合增长率为14%,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增速回落到正常区间。从机构数量来看,金融租赁公司已达到67家,商业融资租赁公司已超过万家,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客户融资方式趋于多元,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也受到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冲击,业务拓展压力逐步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考验。 三是风险防控压力逐渐增大。截止2018年末,金融租赁行业不良率0.89%,较年初略有上升,信用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增加;金融租赁资产期限较长,而负债又多是短期负债,因资产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防范压力逐渐增大;资产普遍投向基础设施、航空、轨道领域,投向集中带来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 四是发展模式需进一步优化。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综合服务能力还不足,除了简单融资外,专业化资产管理、经济咨询等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租赁会计准则颁布出台与逐步实施,对行业的影响较大。新租赁会计准则要求承租人确认租赁物使用权资产及租金负债,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其资产负债率,增加其处理租赁交易的成本,导致部分承租人在选择租赁交易时更加谨慎。也对金融租赁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和资产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逆境中见机遇”,他表示,金融租赁行业主要有三大机遇。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为金融租赁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金融租赁行业提供了多重发展契机,金融协调监管新格局的形成为金融租赁行业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如何推动金融租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实现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金融租赁公司自身努力,也需要行业协会积极引领。金融租赁公司应当坚守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专注主业,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利用科技赋能,精准聚焦“做优做强”;防控风险,全面夯实发展根基;优势互补,凝聚发展新合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坚守本源 转型创新 助力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挥别旧岁,非常感谢组委会邀请参加本次论坛。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银行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2007年银监会启动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工作,至今也已逾12年。这些年来,在监管引领下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自身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金融租赁行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截止2019年三季度,国内已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达67家(不含3家专业子公司),资产总额已突破3万亿,实现净利润超290亿元。 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金融租赁以其融资融物的特点,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帮助生产制造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减轻企业杠杆率;能够通过灵活还款安排,帮助资金不够富裕的企业较为便利的引进新设备、新工具、新技术;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促进制造商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通过发挥国际产能合作纽带作用,联合中国制造“走出去”;能够连接广阔的金融市场,引导更丰富金融资源注入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等。依托其独特行业优势,金融租赁在助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服务保障社会民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帮助中国制造“走出去”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助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金融租赁行业主动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专业化金融租赁产品积极支持国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截至2018年末,金租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租赁资产规模近3300亿元;在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租赁资产规模合计超9000亿元。 二是服务社会民生领域。金融租赁公司深入电力、公交、轨交、铁路、医疗等行业,重点支持关系国家或地方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民生改善的项目,助力企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截至2018年末,金融租赁行业在电力热力、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四大领域的存量资产占比分别达到13.4%,28.1%和21.3%,占比合计超过整体业务投向的一半以上,达到62%。 三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及“三农”发展。近年来,金融租赁公司不断推出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中小微”及“三农”租赁产品,以工程机械、计算机、农机具等中小型设备租赁业务,丰富了面向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民营及个体经营者的金融服务类型,拓展了租赁服务的受益面。截至2018年底,金融租赁公司“三农”、中小微企业租赁业务余额超过7200亿元,为缓解“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无论是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还是具体到金融租赁行业小环境都出现了较大变化,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行业内部面临着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显著抬头。国内经济也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产业结构仍在深度调整。从增速看,金融租赁行业在2008-2011年呈现爆发性增长,从2011年到2015年,租赁资产年复合增长率32%,但从2016到2018年,租赁资产年复合增长率为14%,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增速回落到正常区间。从机构数量来看,金融租赁公司已达到67家,商业融资租赁公司已超过万家,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客户融资方式趋于多元,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也受到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冲击,业务拓展压力逐步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考验。 二是风险防控压力逐渐增大。截止2018年末,金融租赁行业不良率0.89%,较年初略有上升,信用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增加;金融租赁资产期限较长,而负债又多是短期负债,因资产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防范压力逐渐增大;资产普遍投向基础设施、航空、轨道领域,投向集中带来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 三是发展模式需进一步优化。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综合服务能力还不足,除了简单融资外,专业化资产管理、经济咨询等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租赁会计准则颁布出台与逐步实施,对行业的影响较大。新租赁会计准则要求承租人确认租赁物使用权资产及租金负债,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其资产负债率,增加其处理租赁交易的成本,导致部分承租人在选择租赁交易时更加谨慎。也对金融租赁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和资产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这些都给金融租赁行业稳健发展带来很多挑战,但“逆境中见机遇”,主要有三大机遇。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为金融租赁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优化存量资产配置、加快技术升级的所带来设备更新、换代、改造需求;另一方面以新通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固定资产和新增设备投资需求,都将为金融租赁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空间。 二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金融租赁行业提供了多重发展契机。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与扩容、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为金融租赁公司全球化布局创造了有利契机,也为金融租赁公司深度参与国际间经贸合作、有效引导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互动、更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机遇。 三是金融协调监管新格局的形成为金融租赁行业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融资租赁监管职责划归银保监会,整个租赁行业监管政策、经营规范统一协调,形成了更审慎、更规范、更公平的监管政策环境,有利于租赁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202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时代新机遇,金融租赁行业应牢牢把握,更好肩负起自身使命。对于如何推动金融租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想和各位分享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是坚守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租赁行业要不忘初心,积极主动顺应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要突出租赁特色,发挥金融租赁“融资融物”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大力支持企业“去杠杆”、“降成本”,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二要优化资产布局,主动服务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三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可获得性和包容性发展,助力“补短板”。四要拓展发展空间,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借助金融租赁“产融结合”的天然属性,打通境内外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 二是专注主业,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建设。金融租赁公司要加强业务模式研究,做好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结合战略选择和风险偏好进行总体资产结构安排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租赁资产价值波动管理、资产处置能力提升、盈利模式可持续等,不断提升以租赁物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租赁经营能力建设,推动行业专业化发展。 三是科技赋能,精准聚焦“做优做强”。近年来,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创新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金融租赁公司也要顺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的多种科技手段,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租赁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是防控风险,全面夯实发展根基。金融租赁行业要进一步增强风险合规意识,把主动防范防控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建立主体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明确风险控制的职责与权限,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报告、处置机制。综合运用多元化风险管理技术,如价值评估、权属管理、租期检查、保险管理等手段强化风险资产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租赁物的风险缓释作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持续完善覆盖业务各环节、资产全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金融租赁资产的风险综合管控能力。切实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做到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 五是优势互补,凝聚发展新合力。金融租赁公司间的密切合作是金融租赁行业的优良传统。银行、金融租赁、融资租赁都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金融业态间的合作,发挥银行资金优势、金融租赁股东背景优势和风险防控优势、融资租赁公司行业深耕的服务优势,围绕资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租赁资产转受让等业务,优势互补,凝聚发展新合力。 实现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金融租赁公司自身努力,也需要行业协会积极引领。根据当前金融租赁行业整体现状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需求,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有针对性发挥行业组织平台作用,服务行业行稳致远。一是发挥宣传平台作用,编制《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提升社会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二是发挥自律平台作用,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自律公约》,引领行业理性规范发展;三是发挥培训平台作用,组织多条线、多领域的业内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四是交流平台作用,汇聚业内意见和诉求,及时向监管部门沟通汇报。组织多层面的业内交流和不同业态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行业合作共赢;五是发挥研究平台作用,加强对行业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做好前瞻性分析;六是发挥信息发布平台作用,定期发布行业数据,服务会员单位经营管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金融租赁行业要不忘初心、坚守本源,持续提高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引领作用,当好监管部门的助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行业智库作用,共同为新时代金融租赁行业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详情]

经合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基础设施投资有5大关键因素
经合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基础设施投资有5大关键因素

  经合组织驻华首席代表海博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 经合组织驻华首席代表海博出席并发表演讲。 海博表示,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有五个关键因素,一是领导力和政策承诺,首先政府要做出承诺;第二是要有工具和过程来进行实施,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第三需要能力建设;第四要分享知识,要更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第五,要有一个充分支持的国家系统。 以下为文字实录: 海博: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首先感谢组织方组织了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邀请我参加本次重要的活动,我认为现在我们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而且就金融和发展来说,它给我们对于讨论的重要话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重要空间,特别是我们现在都非常关注怎么来实现增长,怎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我们应该做什么来改善金融行业,来实现这些目标? 首先,我想看一下我们现在要充分利用的金融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30年实现是很大的挑战,我们所有的人都缺乏资源。SDG目标用美元来衡量是25万亿美元,这是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缺乏的资金,每年都缺这么多钱。 在经合发展组织我们负责1500亿美元的海外发展资金,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我们需要全面的策略在国内和国际进行融资,私募和公募。 就融资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关键的挑战是在发展出这种监管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新的,以及可持续一致的资金。 在OECD我们发展出一些策略、原则来进行融资,有官方的融资还有商业的融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特别是在路线图融资是在10月份印度尼西亚启动的,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合作,大家都这么说的。 OECD认为我们需要足够的资源和又要的合作体制对于我们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通过我们的年度报告公开多边合作报告OECD评估多边合作体系,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的趋势,而且要分析这个趋势,并对我们的多边体系进行注资。 我们的报告指出现在的资金对于多边机构来说是在增加,在2016年增加了,但是之后就趋平,我们需要找到其中的挑战,其中有援助的有效性,我们给其他的国家提供的援助是否有效?我们发现还有很多的空间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同时我们也需要多边的捐助,捐助方就是需要所有的政府来支持我们多边的融资,同时要加强我们的合作多边行动率,同时在多边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因此,要增加我们之间的合作有效性和融洽性,同时我们也要解决这种分化。 看看目前对象SDG目标的融资,我们看到了资源在增加,比如信息对于谁进行投资,投资了什么,对于发展银行和SDG来说信息的助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 在过去几年我们有一些新的工具,比如机器学习、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潜力,帮助我们进行了研究,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定制的咨询。 除此以外,我们有SDG融资实验室,这是一个开放的合作机构,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的更好设计发展合作,它会追踪官方的SDG注资,同时也要看各捐助方之间的捐助差距。 不管你相不相信,10%的海外投资援助其实都是要针对SDG第九目标,那就是基础设施,只有10%是来进行了工业革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是关键的领域,只有9%的组织所有海外发展援助资金注入了可持续和清洁能源方面。这个数据很惊人,只有9%来帮助我们打造可再生和清洁能源。 同时我们也看了其他的挑战,比如可持续性对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最近在非洲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如果说这些项目管理得很好,我们甚至可以提升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 国家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来管理好投资银行,提供资金和提供援助其实不仅是一个挑战,但是这些国家怎么来管理援助资金,这也是一个挑战。 现在还有一些运维的资金成本,还有一些反复出现的成本,以及一些情况的恶化,国家应该在对于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满足未来的需求。现在OECD有一个指导原则,这是特别重要的原则,基础设施发展需要确保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我们经常都会谈论,比如金融体系的发展,或者发展援助。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一个国家,大部分的援助是针对基础设施的,交通、能源等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发展是需要更好的和当地公司联系起来,由FDI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的价值链上进一步的上移,同时也会发展出一些水资源处理的设施。 因此我们要在基础设施支出和维持可持续性和投资的质量之间达成一个平衡。 最近的原则,也就是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也就是一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国际社会怎么能发展出一个机制来帮助我们实施这种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帮助我们实现SDG2030。 现在我们还是缺乏信息告诉我们哪些金融资源进行了投资,我们要打造一个可依赖的、全面的信息系统,能更好的研究和找到我们的解决方案。 OECD现在形成一个新的测量方式,我们要测量我们的投资和我们提供的经济援助,这些衡量指标是要全面、正式的支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机遇,让我们更好地采取一些行动来进行区域的基础设施连接和协调。 今天的国际数据不是那么的清晰,尤其是在海外资金援助方面,新的系统是由OECD研发的,我们能够提供海外基础设施长期发展的数据可见性,同时也使得其他基础设施发展的融资注资数据更加的可见。 还有私营领域如果我们提供官方的干预,能够让我们看到基础设施的缺乏资金是由哪些人提供的,同时还有多边的机构提供的。 最后我们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合作,比如南南合作,给一些出资方让他们更好的实现SDG目标。 特别是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不能忽略对于气候变化方面的影响,我们对环境不造成损害都不够了,因此我们要采取尽可能所有的努力来改变我们现有的方式,就是要逆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气候变化来说,我们刚刚分析了发展的合作在国家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分析了OECD成员国之间能做什么,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关键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污染、土壤肥力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缺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支持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发现了五个关键因素,可以在所有的基础设施投资当中应用起来,他们可以进行任何的发展合作。 第一是领导力和政策承诺,首先政府要做出承诺;第二是我们要有工具和过程来进行实施,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我们需要能力建设;第四我们要分享知识,要更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第五,我们要有一个充分支持的国家系统。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国家银行可以帮助政府来实现自己的承诺,根据巴黎协定我们公布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南非的,一个是另一个国家的。 这些研究找出了我们在发展当中,新兴经济体经常认为要实现巴黎协定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至关重要的国家。 国家发展银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国家能够进一步的更好发展。 OECD是一个主要的国际组织,它是一个智库,是主要的良好做法和政策的来源,我们分析不同的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政策,我们寻找最佳的做法,提供政策,让其他的国家可以把这些政策利用起来,实现可持续包容发展。 包括好的社会治理和环境的发展,经合组织会提供非常多的建议和政策的框架,为金融以及相关的领域提供建议。 就在前不久,我们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对于区块链的活动,几乎所有的会员国以及非会员国都来到了经合组织共同讨论最佳实践以及最佳的指导,如何在金融市场变革当中运用区块链。 我们同样还有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我们对人工智能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政策,我们已经向执行委员会提出了意见,并且在大阪的大会上发布了这一建议,目前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建议。 我们同样也与中国还有其他的国家合作,共同对金融教育、数字经济,还有不同的金融监管,还有政策以及资本市场,还有金融市场的建议提供我们的意见。 最后,我们非常高兴的与中国合作,我们也与中国有二十年的发展与合作,中国不仅仅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成为了这一政策对话中主要的贡献国,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当中拥有诸多的经验,并且在这样的一个金融领域变革当中,也包括全世界人民的改革,还有在金融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方面新的经验。 我们非常欢迎中国加入到这个过程中去,我们也非常愿意与在座的各位展开紧密的合作,与各位的公司展开合作。[详情]

孔旭洪:如果一带一路是主动脉 金融就是毛细血管
孔旭洪:如果一带一路是主动脉 金融就是毛细血管

  桑坦德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孔旭洪 新浪财经讯 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桑坦德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孔旭洪出席并发表演讲。 孔旭洪表示,桑坦德银行布局的核心城市和市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高度重合,集团全球九大核心市场中有八个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他认为这不单纯是巧合,而是桑坦德银行的机遇与缘分。他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高度和广度的开放格局,因为它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共享性赋予了它跨越地缘政治和历史形态的可能性。 他表示,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互联互通的主动脉,金融就是蔓延渗透的毛细血管。以人民币国际化来诠释新的贸易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桑坦德银行帮助很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走出去,投资了巴西、智利、葡萄牙等拉美和欧洲国家的电力、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 以下为文字实录: 孔旭洪:各位尊敬的贵宾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上海,能够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今年的论坛主题是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我感受到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我也想与各位来分享,从金融从业者的角度,个人对新时代金融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金融机构过去可以归纳为三个维度,一、纵观全球,我们正在见证新的金融贸易格局形成。二、聚焦中国,我们处在全新的金融监管政策环境的起点。三、展望未来,全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正在重塑金融的面貌。 2019年即将过去,如果要评选年度关键词的话,我相信贸易战一定会锁定榜单的前三名,它贯穿全年,跌宕起伏,牵动着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社会各界神经,贸易战的背后是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面临挑战的危机和世界经济及地缘政治格局正在被改写的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中国扛起了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大旗,我记得2017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官方论坛,习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尤其是对于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和“一带一路”建立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五路的论述,我真切的感受到倡议的发起者,也就是我们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这在自由贸易和全球一体化贸易战阴云不散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桑坦德银行经过160年的稳健发展,尤其是最近三十年来蔓延式的并购和扩张,已经从一个中小型商行发展成为了欧元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市值最大的银行和金融集团,我们的核心市场包括欧洲的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美洲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美国。 桑坦德的核心城市和市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高度重合,在集团全球九大核心市场中有八个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认为这不单纯是巧合,而是桑坦德银行的机遇与缘分,我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高度和广度的开放结局,因为它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共享性赋予了它跨越地缘政治和历史形态的可能性。 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互联互通的主动脉,金融就是蔓延渗透的毛细血管。 以人民币国际化来诠释新的贸易格局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桑坦德银行帮助很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走出去,投资了巴西、智利、葡萄牙等拉美和欧洲国家的电力、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 在海外投资并购的过程中,无论是股权交易、并购融资还是后续经营都是绕不开外汇这个重要话题。 项目未来现金流也都是当地货币,如果收购公司在当地上市,交易货币势必是当地的币种,交割货币也往往是当地币。 中国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合并会计报表都是以人民币为单位,而海外融资往往又是美元负债。在进行并购融资时,使用的过桥贷款常常都是先融美元再换成当地的货币,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经历了1994、2005、2015年三次重大汇率改革,应该说在现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市场供求已经扮演了基础性角色,早已不再是挂钩美元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这么多年来美元作为最强势的全球货币属性已经根深蒂固,相当大一部分的交易和结算货币都是美元,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定势,似乎只要涉及到离岸融资、跨境交易就一定需要美元作为核定默认的中间货币,这一点桑坦德银行本身也深有体会,我们总部在西班牙,跨界货币是欧元,同时我们也是巴西最大的国际性银行。 在早年欧元和雷亚尔之间甚至都不存在直接报价,甚至银行自己都需要通过美元对欧元和雷亚尔进行二次转换。后来我们认识到作为在巴西经营的欧洲企业,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欧元和雷亚尔之间的波动,这才是我们在进行投融资规划和行为时最真实和直接的参考。同时我们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企业投资在巴西,我们需要关注的难道不是人民币和雷亚尔之间的汇率波动吗? 但为什么我们和客户往往关心的只是美元和雷亚尔的汇率变动?为什么不是人民币和雷亚尔,或者欧元与雷亚尔?事实上,以雷亚尔为例,过去一年相对欧元的波动是低于美元的,并不是直接挂钩简单换算的关系,并且欧元融资成本也相对更低。 近几年我们也参与了一些中国企业境外美元、欧元双币种发债的趋势,许多的发行人也开始在中国发行熊猫债。 我相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中国在全球贸易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越发重要,人民币的货币主权信心会进一步增强,这方面的机会将逐渐涌现,使得我们高度关注。 第二个新是聚焦中国,我们正处在全新的监管政策环境节点,就在今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公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宣布将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 最初并落实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中国改革开放40载,开放的程度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相对其他领域的开放,金融领域的开放其实是较为保守的。金融开放11条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力度空前的,全方位开放所含领域众多,包括银行、保险、券商、期货等细分领域,从主体到各类配套均有设计,环环相扣。 在过去外资金融机构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往往第一步要做的是熟悉红线,既有持股比例的红线,也有业务范围的红线,然后才是业务布局和商业决策。 今天我们是很幸运的,站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完全敞开的大门之前,这将帮助外资金融机构更加广泛、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客户行为。 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会为国内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基金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传统欧美市场已经有很成熟的一套体系值得借鉴。 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开放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就能确保全面营利,这中间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功课要做。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全球最大的个人消费者投资者和中产阶级群体对外金融机构来说已经近在眼前,触手可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新的监管环境和开放格局下,外资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在财富管理直接融资、外汇交易等领域捕捉到新的境遇和发展空间。 我们非常期待能深耕中国市场,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赋能与助力。 第三个新是展望未来,全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正在重塑金融的面貌,说到科技创新,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肯定是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桑坦德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布局是比较早的,我们旗下运营着欧洲最大的开放银行,欧洲第一家5G银行今年年终在西班牙马德里支行落地。 今年我们还完成了区块链上第一笔公司债的成功发行,成为首家使用公链对债券发行进行全方位管理的金融机构。 我个人非常看好5G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因为我们回顾历史,真正对行业乃至社会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技术往往都是针对基础设施的革命。 例如蒸汽机、高铁、互联网等等。5G和区块链正是此类基础设施颠覆型的技术,将会使得许多停留于想象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成为现实作为全世界网点最多的国际性银行之一。 过去三年我们数字银行的用户数量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而传统银行网点每年以5%的速度在削减,这一增一减已经预示了未来的趋势,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去实体银行就能办理几乎所有的业务,而传统网点存在的意义和功能也将演变和升级。 比如我们在英国、西班牙、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尝试将支行改造成共享办公,咖啡馆和自助银行一体化的新型业态,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是存在天然的匹配性,在贸易的各个环节,不论是融资、流转还是支付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显著提升效率和质量。 就在前两个月,我们作为上海银行的战略股东,与上银和海尔股份签署了数字供应链金融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两家银行将以金融优势资源服务海尔全球供应链通过数字化产品创新和技术合作,共同打造供应链平台的开放式生态,将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展至全球国际市场。我们希望结合桑坦德银行全球客户资源和境外服务优势,为更多中国企业的国际发展探索新的路径,从而有效支持国内企业提高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 去年年初,我们发布了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国支付服务,桑坦德One Pay FX,帮助客户快速解决跨国交易,也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区块链跨国交易服务的国际银行。One Pay FX已经上线,该服务目前支持西班牙、英国、巴西与波兰的客户通过手机操作在一天就可以完成交易,而且可以看到对方与当地货币收到的金额,同时可以实现多种货币跨境即时到账。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和去中心化转型势在必行,今年年初桑坦德宣布未来四年将在集团全球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提升上投入200亿欧元,加速数字化建设,通过不断改善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客户忠诚度,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无论是5G还是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是处在探索阶段,而人们往往容易低估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我认为,金融机构尤其应该积极拥抱新型科技,5G和区块链新科技的潜力固然巨大,但如果我们低估甚至忽略这些目前我们可能还无法看明白的新技术,这里面的风险恐怕更大。 我们西方有一句谚语,没有看见就信的人是有福气的。我觉得用在这里很贴切,不管技术上怎么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金融的本质,不能过分求快和取巧,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线。 最后回到本次论坛的主题,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能够见证一个澎湃的新时代何尝不是一件幸事,而金融机构又应该在这个新时代中扮演出一个什么样的新角色,能否跳出传统金融思维进行自我创新,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更深远的价值,这一问题是我想邀请在座所有的同仁继续思考的问题。[详情]

组织结构

论坛主办单位: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
金融时报社
中国银行业协会

现场网络直播:
新浪财经

往届回顾

会务咨询

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赞助及演讲咨询:梅先生
电话:+86-10-8586 6866
传真:+86-10-8571 5997
邮件:meideanvip@126.com

参会咨询:宋小姐
电话:+86-10-8586 6966
邮件:Kathysong@126.com

媒体合作:谢小姐
电话:+86-10- 010-85715851
邮件: x_chen0122@163.com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