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数据及解读

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4 29个月来首次跌破荣枯线
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4 29个月来首次跌破荣枯线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8年12月31日  09:00
官方解读PMI: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致制造业景气度减弱
官方解读PMI: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致制造业景气度减弱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8年12月31日  09:00
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创19个月新低
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创19个月新低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1月02日  09:45
2018年12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升至53.9 为六个月新高
2018年12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升至53.9 为六个月新高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1月04日  09:45
财新PMI分析:制造业落入收缩区间 稳就业压力加大
财新PMI分析:制造业落入收缩区间 稳就业压力加大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1月04日  09:48
邓海清评PMI数据: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 PPI通缩成必然
邓海清评PMI数据: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 PPI通缩成必然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2月31日  11:33

最新新闻

解读12月经济数据: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 人口危机渐近
解读12月经济数据: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 人口危机渐近

  周期通缩,政策对冲,拯救人口危机——全面解读12月经济金融数据 泽平宏观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孙婉莹 等 事件 中国2018年四季度GDP同比6.4%,预期 6.4%,前值 6.5%。2018年GDP同比6.6%,预期 6.6%,2017年 6.8%。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5.7%,预期 5.3%,前值 5.4%。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5.9%,预期 6%,前值 5.9%。1-12月社零同比 9%,预期 9%,前值 9.1%。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59万亿元,前值1.52万亿元;M2同比8.1%,前值8%;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前值1.25万亿元。 正文 1 核心观点: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中长期重视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 从经济周期运行看,当前处于:世界经济见顶回落、金融从去杠杆到稳杠杆、产能新周期筑底、房地产调控下半场、主动去库存周期、新政治周期。 我们判断当前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的“L型”触底期,2019年中期将实现二次探底,下半年有望企稳。近期经济量价齐跌,表明周期运行从滞涨转入通缩。当前经济下行,有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性因素,也有外部性、周期性和政策性因素叠加,世界经济见顶回落、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财政整顿、地产调控、去库存等叠加。短期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中长期关注贸易战和人口危机的风险。 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强逆周期调节对冲,CPI、PPI双降意味着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货币政策必须降息降准,金融监管政策应结构性放松支持实体经济,减税和基建应双双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近期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释放“稳增长”信号,政策持续转暖。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从12月份经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的八大特点和趋势: 一、从世界经济周期看,美国经济见顶回落。随着利率水平上升、特朗普减税效应衰减、贸易战影响显现,美国房地产周期和库存周期均开始回落。但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健康,杠杆率总体可控。受外需放缓、量化宽松退出及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欧盟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行。新兴经济体表现分化。伴随上半年美欧货币政策继续收紧、中美去库存压制大宗商品需求及价格,资源型新兴经济体增速承压,而贸易摩擦引发的全球产业链转移,将使越南等部分生产型新兴经济体受益。 二、受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战影响,中国新出口订单创3年新低,形势严峻。1)全球经济放缓。1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1.5%,连续8个月下滑,处于2016年10月以来的低点。2)美对华加征关税的效果显现,中国出口集装箱发往美国的运价指数大幅回落,抢出口效应基本消失,产业链可能转移至越南等地。3)我国1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创三年新低。4)价格回落影响出口名义增速。历史上,过去十年出口大幅下滑乃至负增长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第二次是2015-2016年,由美国停止QE、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我国去库存周期等因素共同导致。2019年的出口形势与2015-2016年有相似之处。 三、从货币金融看,宽信用政策有所体现,M2增速和社融经过连续下滑均开始触底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不畅,融资形势依然偏紧。12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元,较预期多增0.29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贷款结构仍不理想,以短期贷款为主,但企业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表外监管仍严,银行资本金压力大,风险偏好低,表内贷款力度不足,信用仍紧。M2增速低位略回升。未来在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同时,结构性放松金融监管以加大信用派生能力支持实体经济。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制造业投资高位趋稳,房地产投资回落,基建触底回升,考虑到金融形势仍紧和债务约束,未来投资反弹力度有限。2018年财政制约基建明显,受“举债终身追责”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影响,地方政府缺乏投资的积极性与资金。随着1213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投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国办明确补短板方向并要求保障在建项目不得盲目抽贷,发改委提出鼓励优质企业发债融资,货币金融政策未来边际放松,基建在2019年将反弹但幅度有限。 五、地产销售回落,融资形势仍紧,房地产调控已至历史最严,未来应适度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731政治局会议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1-12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1.3%,较1-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增速高位与竣工面积负增长反差较大,贷款融资负增长,表明房企抢开工加快预售回款。受销售下滑、土地流拍增加、融资约束等影响,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但考虑到库存去化充分、调控不再加码,地产投资仍有支撑,回落有底。 六、消费持续低迷,汽车创新低,恩格尔系数下降。12月社零同比名义增长8.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处2003年以来的低点,汽车消费-8.5%,主要受收入下降及负债挤压的影响,要高度关注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就业困难和隐性失业。消费结构升级,2018年恩格尔系数降至28.4%,服务消费占比上升为44.2%。发改委提出稳定汽车和家电消费,个税新政实施,但难以对冲下行力量,2019年消费增速仍将面临下行压力。提高居民消费需从增加高端优质供给、提高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减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投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入手。 七、CPI、PPI均超预期回落,通缩风险凸显,企业利润下降,实际利率上升,必须降准降息。12月CPI、PPI同比1.9%、0.9%,比上月下降0.3、1.8个百分点。库存周期进入量价齐跌的主动去库存阶段。PPI下跌带动企业利润下行,实际利率水平上升,降息对冲迫在眉睫。 八、中美正开展结构性谈判,但下半年存再度升级的风险。美国两党对华遏制达成共识,政商各界对华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强硬的贸易政策大概率延续。下半年中美贸易战可能升级的主要原因:一是下半年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压制减弱,届时美方可承受更大的贸易战冲击;二是特朗普内政频繁受阻而转向外交发力;三是总统大选进入初选阶段,特朗普有更强的动机对华强硬。美方可能采取的策略有:制裁中国高科技新经济企业、提高关税、引发中国领土争端、加快推进美日欧自贸区谈判。 总体判断:短期经济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政策应加强逆周期调节对冲;中长期贸易战和人口危机风险凸显,必须全面放开计划生育。 建议: 1)2019年还应不少于3次降准。在1月初降准后,中国大型、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依然高达13.5%和11.5%,降准空间较大。 2)利率市场化下,建议2019年通过下调政策利率(OMO、MLF利率)的方式降息。7天OMO(现为2.55%)与1年期MLF(现为3.3%)操作利率较历史低点均存在30bp的灵活调整空间。 3)建议金融监管政策从“一刀切”到结构性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债、地方基建、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激活股票市场等。非标融资虽然增加了融资链条,但客观上缓解了民企融资压力。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避免“一刀切”。同时,监管政策积极配合,做好“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递。 4)建议2019年财政政策更积极,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建议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支持减税和基建,减税优于基建。首先,财政理念上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在宏观经济下行及企业负担较重时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扩大总需求。其次,减税方式上,从缩减税基式减税转向降低税率的减税,从碎片化减税转向一揽子推出的减税,从政策式减税转向改革式减税,从特定行业、特定主体的特惠式减税转向普惠式减税;减税税种上,尤其是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如从25%降至21%)和增值税税率(以增值税税率简并为契机将制造业税率16%分阶段降至10%),提高减税后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减税目标上,更加聚焦于稳定社会预期。再次,削减民生社保之外的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最后,上调赤字率至3%-3.5%,增加专项债发行至2万亿以上。 5)确立2019年为新一轮开放元年,展现开放自信,放开新的投资机会。面对中美贸易战,应加大开放,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负面清单、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凡是对外企开放的都要对民企开放。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三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未来政策重心应加大降成本和补短板。以六大改革为突破口,提振企业和居民信心:第一,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鼓励地方试点,调动地方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积极性。第二,坚定国企改革,不要动辄上纲上线、陷入意识形态争论,要以市场化取向和黑猫白猫的实用主义标准衡量。第三,大力度、大规模地放活服务业。第四,大规模地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减税,简政,降低物流、土地、能源等基础性成本。第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第六,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 2  2018年GDP增速逐季下行,创1991年以来新低,三产占比和消费贡献持续上升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创1991年以来新低,但仍领先全球,既有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增速换挡”趋势性因素,也有周期性、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2018年GDP增速6.6%,创1991年以来新低。其中,一二三四季度增速分别为6.8%、6.7%、6.5%和6.4%,逐季下行,四季度当季增速创2009年以来新低。 2018年GDP超过90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6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为最大贡献者。人均GDP超过9700美元。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消费的贡献大幅提高。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5.8%和60.1%,较上年变化-0.9、-0.5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从最终需求看,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2%、32.4%和-8.6%,比上年变化17.4、0.3和-17.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GDP 5.0、2.1和-0.6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信息服务业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2018年信息服务业增速高达30.7%,高于GDP增速24.1个百分点。 3  宽信用政策效果有所显现,但表外回表不畅,融资形势依然偏紧 M2增速和社融见底,但实体融资形势仍紧。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9万亿元,较预期多增0.29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社融存量持续下行,12月社融同比9.8%,较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下滑,再创历史新低。 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仍为支撑社融增速主力。12月表外回表不畅,表内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500亿元,表外同比减少5252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汇票新增额分别为-2244亿元、-509亿元、1024亿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加-2845亿元、-2754亿元和347亿元。由于年末非标集中到期,表外融资延续缩减态势且幅度扩大,拖累社融。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边际好转,或部分反映由于票据利率下行带来的票据市场整体转好,从表内开始传导至表外。债券融资、ABS及贷款核销上升明显,支撑新增社融超预期。伴随前期多项支持企业债券融资措施效果有所体现、信用债市信心修复、市场利率下行,12月企业债券净融资新增3703亿元,同比多增3360亿元,表明利率下行和政策支持可刺激企业融资需求。 前期货币政策滞后性影响叠加财政政策发力,M2小幅回升但仍处历史低位。12月M2增速略有回暖至8.1%,较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前期央行设立TMLF设立,提高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低基数影响。此外,12月财政存款减少1.04万亿元,财政支出增加支撑M2增速。未来若M2继续企稳,将会对企业经营活动有所支撑。 从全年社融结构来看,表外转表内是趋势,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81.4%,创2003年来新高;表外融资大幅萎缩,同比多减6.5万亿元。伴随货币金融政策从宽货币到宽信用,预计1季度在表外低基数效应和债券融资稳定增长的条件下,社融增速有望迎来拐点,但非标融资仍难有大幅回升。 4   环保限产放松与基建上升带动生产小幅回升,高新技术生产高增长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7%,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主要因环保边际放松和基建回升带动。但由于内外需均疲软,生产仍处低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成为支持生产回暖的主力。12月采矿业、制造业以及水电燃气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5.5%和9.6%,分别较11月变化1.3、-0.1、0.2个百分点。12月发电量同比6.2%,较上月大幅回升2.6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水泥、玻璃等建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和10.2%,较上月分别提高2.7和4.4个百分点,反映基建在支撑生产回升。在抢出口效应消失和外需疲软背景下,12月出口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4.1%,较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新动能继续推动高端制造保持高位,内需疲软致使汽车生产依旧负增长。此外,黑色、有色冶炼高增长印证环保放松下的采矿业高增。其中,专用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制造增长10.9%和13.1%,较上月变化0.2和-0.3个百分点;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当月增速分别为10.4%和12.8%,较上月变化-1.2和0.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增加值当月同比-4.1%,全年增速一直较低,主因:车辆购置税恢复按10%的税率征收,取消了优惠政策取消;居民部门高杠杆率导致消费挤出。 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稳中趋缓,高技术、新经济高增长。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比工业整体快5.5、2.7和1.9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183.0%、104.5%和40.1%。 5  固投总体平稳,基建回暖,地产投资下滑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53.4%,比11月当月同比下降61.2个百分点,反常的数据主要原因是统计局的数据调整。统计局根据统计执法检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结果,向下修订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8年固投同样进行调整,但调整仅修正12月数据,使得单月数据较为异常。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5.9%,与1-11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其中,基建(含水电燃气)投资同比2.0%,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9.5%,与上月持平,此前连续8个月回升;地产投资同比9.5%,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 从历史数据看,M2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较强,当前M2低位回升,预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筑底。 6  地产销售回落,房企抢开工加快预售回款,关注土地流拍、融资约束 受房地产调控、棚改货币化比例降低影响,地产销售逐步回落。8月份以后,房地产销售快速降温。1-12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1.3%,较1-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12月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为0.9%,较上月上升6个百分点,与年底房企促销冲量有关。分地区看,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5.0%、6.8%、6.9%和-4.4%,分别较1-11月变化-0.1、-1.1、0.3、0个百分点。 房企到位资金来源仍以销售回款(居民购房的自有资金)为主,贷款同比负增长,融资压力仍大。2018年房企到位资金同比6.4%,较1-11月回落1.2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同比-4.9%,个人按揭贷款同比-0.8%,自筹资金同比9.7%,定金及预收款同比13.8%。 新开工面积增速高位与竣工面积负增长反差较大,表明房企抢开工,加快预售回款。1-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17.2%,房企加快高周转;施工面积同比增长5.2%,较1-11月提高0.5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7.8%,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受销售下滑、土地市场降温、融资约束等影响,2019年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但考虑到库存去化充分、调控政策不再加码,地产投资仍有一定支撑。2018年1-12月地产投资同比9.5%,较1-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2.5个百分点。12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8.2%,较11月回落1.1个百分点,未来地产投资将继续回落。第一,销售下行拖累投资。棚改货币化比例下降、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将导致地产销售尤其是三四线销售下行。第二,土地流拍增加,土地购置费增速回落将拖累地产投资。2018年全年流拍土地1654宗,同比55%,流拍比例4.7%,为五年新高,其中一线城市流拍15宗,同比200%,二线城市流拍375宗,同比增长172%;三四线城市土地流拍1264宗,同比增长36%。第三,房地产调控已至历史最严,不再加码;且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库存相当于2014年初的水平,补库存对地产投资有一定支撑。2015、2016和2017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分别为14.4%、34.8%和13.7%,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6.5%、22.5%和7.7%,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0%、6.9%和7%,销售大幅超过投资,库存去化充分。2018年1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相当于2014年初的水平,同比从2015年初的24.4%迅速下降至2016、2017和2018年的-3.2%、-15.3%和-11%。 7  制造业投资高位趋稳,产能出清新周期验证,但未来将受PPI、企业利润和需求下行制约 12月制造业投资仍处于高位,高技术和装备制造投资增速持续加快。12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9.5%,较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12月,制造业累计投资同比9.5%,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1%,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6.6和1.6个百分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2018年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6%、15.4%和15.4%。但是,偏下游的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制造行业投资增速为0.0%、5.1%、6.0%和4.0%,增速较低。 经过2010-2015年单边下滑,2016-2017年制造业投资已经触底,但受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环保督查、供给侧去产能等制约,新增产能一直受限。产能新周期、设备更新等驱动2018年制造业投资超预期增长,产能利用率为76.5%。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 未来制造业投资受PPI和盈利下行以及需求疲软的影响可能放缓,但高技术制造投资对投资仍有支撑。一是企业的利润领先投资增速约12个月,2018年以来的利润同比放缓预示制造业投资同比将回落。PPI大降,通缩压力上升,利润放缓将延续。二是内外需放缓,制造业企业缺乏扩大产能投资的积极性。三是2019年行政去产能和环保督察边际放松,民营企业融资纾困,设备更新和高新技术投资持续等因素将使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韧性。 8 基建投资触底回升,未来“稳投资”“财政加力提效”支撑反弹,但幅度有限 2018年基建投资整体大幅下滑,主要受财政清理整顿、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举债终身追责等影响,广义财政紧张。2018年全年基建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增速为3.8%,较1-11月上升0.1个百分点。考虑水电燃气后的大口径基建累计同比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至2.0%,但远低于上年的14.9%。12月基建(含电力)当月同比6.5%,相比11月回升3.6个百分点,主要是电力热力投资增长高达16%。 2019年基建在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下可能回升,但仍受地方政府债务约束。2018年四季度财政支出开始向基建相关项目倾斜,发改委加快审批项目。731政治局会议提出基建补短板,1031国办明确补短板方向,要求保障在建项目不得盲目抽贷,1212发改委提出鼓励优质企业融资补短板,1213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投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财政加力提效”“较大幅度提高专项债额度”,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1229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债务新增限额1.39万亿,基建补短板积极发力。 9   社零消费增速低迷,恩格尔系数下降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8.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但仍是年内次低点。从消费品类看,受个税减免激励和年底年货购置提振,烟酒类和家具类消费回暖明显,12月同比分别为8.4%和12.7%,较上月分别回升5.3和4.7个百分点。可选消费品颓势明显,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同比分别为1.9%和2.3%,较上月分别下降2.5和3.3个百分点。汽车依旧负增长,12月当月同比-8.5%,较上月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  2018年社零消费创2003年以来新低。2018年社零同比名义增速为9%,较2017年下降1.2个百分点,实际增长6.9%。城镇和乡村消费分别增长8.8%和10.1%。12月社零名义增长8.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累计同比为-2.4%,是主要拖累项。社零增速低迷与居民收入增速下行、股市下跌、房贷负债过高等有关。一方面拼多多、美团外卖等火爆,另一方面高端汽车、白酒、奢侈品消费增速较高,居民消费分级,折射出经济下行、社会分层、流动性退潮、隐性失业。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分别为8.7%和6.5%,较上年分别低0.3和0.8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下降,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增长23.9%,增速持续加快。 2019年消费增速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主要因为收入放缓、居民杠杆率上升及地产相关消费下行。名义GDP增速放缓,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增速下行。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2018年二季度已达50.3%。根据人民银行的测算,房贷收入比从2008年末的22.6%增至2017年末的60.5%,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从2008年末的43.2%增加到2017年末的112.2%。2017年末,中国住户部门偿债比率,即当年应还本付息与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9.4%,超过了美国的8.3%和日本的6.7%,挤压消费。同时,2019年地产销售下行,地产相关消费如建材、家具、装潢类消费增速大概率回落。石油相关消费因价格难以大幅上升而拖累消费。 发改委提出稳定汽车和家电消费,个税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但难以对冲下行力量。从历次刺激消费的情况看,消费需以消费能力为支撑,短期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但中期看更多是提前透支需求。新的个税法实施,预计减少个税约4000亿,但仅能提高社零消费约0.3个百分点。提高居民消费需从增加高端优质供给、提高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减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投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入手。 10  进出口转负,内外需走弱,2019年出口形势严峻 12月出口大幅下降,主因是外需持续走弱以及前期贸易战抢出口的透支。12月出口同比-4.4%,较上月下降8.3个百分点,创2017年1月以来新低。分国别看,对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出口同比均大幅下降,分别较上月下降13.3、6.3和5.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为-3.5%。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出口同样大幅下降。出口大跌原因:一是前期抢出口提前透支了订单需求;二是全球经济边际下滑,外需疲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外向型经济体出口同比均大幅下跌。 受内需疲软、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下滑的影响,进口同比大跌。12月进口同比-7.6%,较上月下降10.5个百分点,考虑到2017年12月的低基数,实际下滑幅度更大。分进口产品看,大宗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均大幅下降。其中,原油进口量升价跌,大豆进口量价齐跌。 2019年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战冲击,价格下行,出口将大幅下滑。第一,全球及美欧经济放缓,外需下滑。1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1.5%,连续8个月下滑,处于2016年10月以来的低点;美国、欧洲制造业PMI分别为54.1%、51.4%,较上月下降5.2和0.4个百分点,分别为2016年12月和2016年3月以来新低。第二,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效果显现,抢出口效应基本消失,中美贸易战预计在下半年可能继续升级,产业链可能转移至越南等地。我国1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创三年新低。第三,价格回落影响出口名义增速。历史上看,过去十年出口大幅下滑乃至负增长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第二次是2015-2016年,由美国停止QE、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我国去库存周期等因素共同导致。2019年的出口形势与2015-2016年有相似之处。 11 从滞涨到通缩,CPI、PPI均超预期回落,企业利润下行,实际利率上升,2019年PPI可能负增长 从库存周期的角度,2016-2017Q2主动补库存,复苏;2017Q3-2018Q3滞胀;随着内外需收缩,2018Q3-2019年H1为主动去库存,库存周期正步入通缩,经济和物价双降的衰退期。由于合意库存水平低,2016-2017年2季度的此轮补库周期力度浅、时间短,未来去库周期对经济的拖累较弱。2018年三季度以来,环保限产边际放松、市场预期经济加快下行、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等因素叠加,工业品价格下跌预期快速形成,带动PPI下跌,2019年该趋势将延续。此外,2018年房企高周转抢开工,一度支撑螺纹钢水泥等要素价格上涨,但2019年地产新开工和投资增速下滑带动需求下行,拖累PPI,2019年可能负增长,经济从滞胀到通缩。 12月CPI同比上涨1.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且低于预期的2.1%,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大跌拖累燃料分项。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其中,食品同比上涨2.5%,与上月持平;非食品价格同比1.7%,较上月回落0.4%。CPI超预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CPI交通工具用燃料项环比大跌9.9%,创2011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12月PPI同比0.9%,较上月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创两年以来新低,通缩风险加剧。从结构看,石油工业相关产业链以及黑色系价格下跌是PPI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受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9%和7.6%,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5.4和4.3个百分点。 PPI快速下行拖累工业企业利润,实际利率上升。1-1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11.8%,较1-10月下滑1.8个百分点。预计12月工业企业利润将继续下行。由于国企集中于上游行业,PPI下行促使国企对民企盈利的挤压状况缓解。1-11月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较1-10月份下滑4.5个点,但仍保持在高位。民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小幅回升0.7个百分点。由于名义利率未能快速下降,PPI快速下行导致实际利率快速上升,增加企业债务负担和偿债风险,必须加快降息予以对冲。 12  PMI跌破荣枯线,通缩和失业风险凸显 1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4%,跌破荣枯线,为2016年7月以来首次,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拖累力量主要是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和价格指数。生产端,PMI生产指数50.8%,较上月下滑1.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滑。需求端,新订单指数为49.7%,较上月下跌0.7个百分点,为2016年2月以来的低点。新出口订单指数46.6%,较上月下滑0.4个百分点,已是连续7个月低于临界点,创三年新低,说明外需走弱。12月企业继续主动去库存,原材料、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7.1%、48.2%,比上月下降0.3、0.4个百分点。价格指数大幅回落,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降至年内低点,分别为44.8%和43.3%,较上月回落5.5和3.1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PMI回升,主要是基建补短板带动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1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在基建补短板影响下建筑业保持高位,其商务活动指数为62.6%,比上月回升3.3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3.5%,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56.5%,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位于56.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就业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均创28个月新低,失业风险加大,需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的就业困难,落实“稳就业”。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2017年3月以来一直位于荣枯线以下,2018年12月为48.0%,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28个月新低;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2018年8月以来处于荣枯线以下,连续4个月下跌,12月为48.5%,较上月下跌0.2个百分点,创28个月新低。2018年底,农民工外出就业人数同比增速0.5%,为两年来新低。与此同时,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自7月以来持续下行,呈现出企业用工下降、城镇居民就业回升背离的现象,原因在于农民工就业减少、年关提前返乡,但却未被统计进城镇调查失业率,未来就业仍有压力。 2019年中央机关公务员计划录取人数下降近五成,大学生毕业人数创新高,农民工外出就业人数增速持续下行。第一,因机构改革影响,2019年国考计划招录岗位为14537人,较2018年大幅下降近五成,但竞争比(审核人数/招录人数)却大幅上升至95,创历史新高;同时,201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34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第二,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抢出口基本结束,后续新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基建增速触底反弹,但是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不足以承接全部转移就业,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第三,前期金融去杠杆、房地产严厉调控,金融、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裁员、降薪、退租等现象出现。 13 人口红利消退:出生率创1949年以来新低,老龄化加快,亟需全面放开生育 人口长周期向下,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见顶、人口红利提前消失,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创新低,中国人口峰值临近见顶,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人口长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基础性影响。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见顶、人口抚养比见底,标志着支撑中国30多年高增长的人口数量红利提前消失,中国面临“未富先老”局面。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仅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出生率降至10.94‰,几乎均为1949年以来新低。在当前生育趋势下,中国人口将于2024年前后见顶,2030年出生人口将降至1100多万。并且,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及规模前所未有,养老负担日益加重。2018-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从1.7亿增至3.6亿,占比将从11.9%增至26.3%。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48岁,而美国、印度分别为42.3、37.5岁。届时中国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全球平均每4个老人就有1个在中国。 尽管人才红利潜力很大,但只能部分对冲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201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首次超过800万,规模居全球之首,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持续超过800万,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红利。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15年中国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从3.6%升至12.4%,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联合国统计,2017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7.8年,而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为13.4、12.8、14.1年。但是,技术进步、人才红利等只能部分对冲劳动力规模下降及老龄化问题,并无法解决规模庞大的“剩男”问题。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节约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力使用,但又催生了新经济新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一旦错过,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改善人口结构,则将事倍功半。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3日 09:02
2018经济数据已经出炉 企业家们的个中滋味各有不同
2018经济数据已经出炉 企业家们的个中滋味各有不同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许晨星 昨日(1月21日),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正式出炉——201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0.0309万亿元,GDP增速6.6%。这组数据勾勒了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的运行全貌,也反映出诸多变化——GDP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全年贸易总量首破30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新低;固投增速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如何评价这样的宏观数据?过去的一天,诸多专家、机构分析文章已经刷屏。而在宏观的经济数字面前,中国经济的2018年,究竟如何?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企业掌舵者,甚至长期观察的行业人士,他们有着这些宏观数据背景下,更加深刻的感受。 “2018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它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另一方面是一次经济波动。”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近日“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盛典上,这样评价过去的一年。在他的观察中,中国每4-5年都会有经济波动,过去一年的中国企业家们,有的人在过去一年经历了艰难的转型,有的人摆脱了周期的桎梏,还有的人是在危险的时刻代表中国企业家阶层,表达了这个阶层的主张和价值观。 “市场经济总有波动、有高峰有低谷。”在这场由新浪财经、人民日报(客户端)、吴晓波频道共同举办的活动现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这样评价当下的市场环境。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总是有很多困难、有很多问题。中国过去40年就是在各种困难、各种波动中发展的,到今天更会在这样的波动和困难中发展。 在今年的十大经济人物中,多位获奖者表达了各自经历过的2018年。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2018年是最艰难的一年,相对2008金融危机可能还要更艰难。”这是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感慨。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2018年8月10日,这位民营企业家在国务院召开“降成本减负担专项督查座谈会”的发言,让人们记住了他。他认为,当前经济、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的成本是制度成本,政府必须下决心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 在当时,蒋锡培针对企业减税发出呼吁,具体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降低社保费率,并给出了确定的减税降费方案。他的建议还包括个税起征点提高至7000元 (此前公布的个税法修订草案确定的起征点是5000元)、降低新三板投资者准入门槛、保护知识产权、至少撤并三分之一的乡镇和街道等。 仅就减税而言,这并不是蒋锡培第一次类似的主张。2017年5月,他就提出8条关于财税改革建议、2018年7月提出个税改革建议。其他企业家近年来也曾以不同的方式公开喊话,如曹德旺曾称,“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宗庆后也曾以自家企业娃哈哈为例,表示“税负确实是高了”。除了企业家,蒋锡培“火了”还少不了网友的支持。在当时的一项网络投票中,赞成蒋锡培提议的网友占了大半。 时至今日,站在十大经济人物的领奖台上,蒋锡培期待依旧:“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信心红利能够在我们树立信心当中感受到、收获到,我们同时更期待有更好的制度红利、顶层设计、顶层安排。” 中国国企改革历史上的首位“双料”董事长,身为两家“世界500强”央企掌门人的宋志平,他的2018也许收获颇多。2018年9月,他获得了《财富》杂志世界500强CEO终生成就奖。而今,他同样站在十大经济人物的领奖台上,他的感言是:“(现在)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担当和带领。” 这句话的背景是,2019年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企业家精神能够抵抗这个时代的转型压力吗?在宋志平看来,也许是的。2018年4月的“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宋志平在谈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时曾说:“我们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家,也有许多中小微的企业家,就是我们企业家的组成,既顶天立地,也铺天盖地。” 对于未来中国企业家的生存之道,宋志平在当时也开出“药方”,包括稳健中求进步,防范风险,稳中求进,以及发展中求质量,在发展中要聚焦质量发展等。 特别是对于央企、国企的企业家群体,他认为,未来应强化国有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给企业家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有挫折的时候应该关心、爱护、鼓励,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 宋志平的言论同样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的认同。“对国有企业家要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在企业如日中天时身陷囹圄,从蒙冤12载到改判无罪。2018年对于物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而言,有着更多的意味。在十大经济人物的颁奖现场,他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没有一起涉产权案件,像张文中再审案那样备受公众关注。”法律学者杨晨曾在给经济观察报的撰稿中称。 正如张文中在改判后所言,“这个案子早已不是我个人的事了”,杨晨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背景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第一案”,这起看似寻常的再审案件,其实也被赋予了超越个案的“标杆意义”。 张文中蒙冤十余年后,再审改判无罪,在杨晨看来,释放出了依法保护企业家、产权的时代强音,“是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中受益的,更是市场经济和改革中国。 出狱后的张文中,市场也对其改变物美轨迹寄予厚望。 从线下布局可以看出,2016年退市的物美,在当年新开大卖场42家,较2015年在开店数量上翻了一倍。根据物美的数据,2017年销售额超过450亿元。物美还在尝试会员商店、跨境进口商品等新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化门店。一部分大卖场在转型成社区服务中心,同时一部分物美的老店也在升级改造。 张文中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觉得十几年的时间耽误了,当然也有一种紧迫感,还是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另外也把自己的一些专长发挥出来。他称要用技术来改变传统零售企业,作为二次出发的一个目标。 2018年12月,张文中在京出席一个论坛时称,“目前物美已经是一个数字化企业,软件工程师超过1000多人。通过销售渠道全面数字化及销售互联网化,2019年我们有信心完成业绩翻番。” 附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 物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安踏体育用品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 乌镇景区古北水镇景区打造者陈向宏[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9年01月22日 19:27
房地产被透支? 这些后果你肯定不想看到
房地产被透支? 这些后果你肯定不想看到

  房地产被透支?这些后果你肯定不想看到 原创: 张文绞 国是直通车  住,我所欲也。 少了房价这个话题,茶余饭后的谈资都变得淡了。 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让房价这个话题又热了一把。 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增长1.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49973亿元,增长12.2%。 “如果用销售额增长减去销售面积增长,反映的2018年房价总体增幅仍然较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21日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8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作出如上表述。 而高房价带来的弊病,并不是人们所愿见的。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中新社  盛佳鹏 摄 2018楼市关键词 回顾2018年楼市,房地产市场可以用“时间与空间”、“一喜一忧”来描述。 倪鹏飞介绍,时间指的是楼市的四季变化,表现为“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整个过程是一个温和变化的过程,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特别是2018年9月份以后,市场虽然出现一些悲观情绪,但总体来说“下降是稳住了”。 空间指的是不同等级城市的市场变化,表现为“差距缩小的收敛”。过去,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但2018年则整体出现了“反转”,尤其三四线城市在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下房价增幅较高。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8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人们期待的“降温”。 具体表现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下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回落。最新公布的2018年12月全国70城房价数据,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 令人担忧的是,全国房价均价增幅仍然较高。 “通过回顾历史,当前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与过去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房地产被过度透支十分相关。尤其房地产过快增长导致实体投资和居民消费被挤出。”倪鹏飞认为,房地产过速增长也对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降成本、降杠杆等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房地产过度增长和房价增长过速,推高了营商和生活成本,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一个既喜又忧的消息是,2018年房地产投资实际上是超预期的。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倪鹏飞指出,从短期和狭隘角度来看,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速,对宏观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从长期和综合地看,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对实体经济和消费挤出效应会越来越显著。 2019楼市大概率稳 进入2019年,不少城市楼市调控出现松动迹象。 有观点认为,这是各地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政策的落实,也是楼市调控松动的信号。 对此,倪鹏飞认为,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住建部全国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定位,关于房地产的定位和调控思路没有变,一是房住不炒,二是因城施策。同时明确即稳预期、稳房价、稳地价的任务。但是中央对各地楼市监测以及调控问责的机制没有变。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变化做出政策微调,但是如果超出允许“稳”的合理区间,国家有关部门会启动约谈与问责等。 “总体来说,2019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可控的、可预期的发展区间内,从时间上是稳中有变,空间上是再度分化。”倪鹏飞预判。 2019年房地产市场所以会有波动,主要原因在于是:受限于政策微调的滞后性和反应敏感性、宏观环境变动及外部重要事件以及相关制度改革等事件影响。 2019年房地产市场所以会再度分化。主要是在过去两年里,三四线城市无论是销售价格还是销售量,无论是开发投入和购地投入,都出现比较大的增长。但在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后,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减缓,库存可能再度出现。而一二线城市需求潜力仍在但土地住房供应紧张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2019年房地产平稳调整或降温,可能在供求尤其在投资上表现明显。2018年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出乎意料”,其中房企土地购置面积29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2%。随着2019年销售延续走弱和库存增加,预计2019年开工尤其购地土地会有所放缓,2019年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 倪鹏飞特别强调,当前要正确处理好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切不可再回到经济好的时候,抑制房地产,经济下行又靠刺激房地产来对冲的老路。必需清醒认识到:共同稳定是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的相互需要和相互支撑。只有争取房地产稳定才能有条件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只有争取宏观经济的稳定才能保持房地产。 “基于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的关系,2019年楼市要稳。”倪鹏飞总结说。[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2日 18:52
贾康:“内需乏力”之类担忧 毫无道理
贾康:“内需乏力”之类担忧 毫无道理

  内需乏力? 原创: 赵建华 国是直通车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2018年经济数据,经济增长总体上由内需主导,消费和投资加在一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分析,中国经济具有足够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关键在于如何扩大内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 中新社 盛佳鹏 摄 当天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8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贾康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不能忽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支撑发展的后劲。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9%。其中,占比62%的民间投资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贾康表示,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释放后,民间投资反弹。非民间投资的部分,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增速反而下滑。现阶段,中国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民间投资加快增长的同时,政府、国有企业也应挖掘投资潜力。比如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势在必行,应该规范PPP、但不应叫停。 贾康认为,中国内需增长的空间大,通过投资扩大内需非常有必要。跟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有发展优势。期间,城镇化率的提高,可为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发展提供成长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贾康认为,只要实现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长的空间就仍然可观。中国应充分挖掘潜力、动力,支撑发展的后劲,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更好地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提供高水平的供给。 贾康分析,“内需乏力”之类担忧,毫无道理。中国无论城市建设还是“乡村振兴”,都可以寻找具有潜力的有效投资项目。他举例说,北京地铁建设就可以借鉴交通四通八达的纽约、东京等城市经验。[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2日 18:50
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3亿 同比增长8.2%
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3亿 同比增长8.2%

  2018年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增速比1-11月略低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5311亿元,增长5.7%。 2018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084亿元,增长2.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增长10.1%。其中,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329亿元,同比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65亿元,增长9.3%。 按消费类型分,2018年餐饮收入4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商品零售338271亿元,增长8.9%。其中,12月份餐饮收入4422亿元,同比增长9.0%;商品零售31472亿元,增长8.0%。 在商品零售中,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175亿元,同比增长2.2%。 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3.8%、22.0%和25.9%。 2018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8%、3.2%、6.2%和1.8%。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标 12月 1-12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893 8.2 380987 9.0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5084 2.4 145311 5.7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70198 25.4 按经营地分 城镇 30329 8.0 325637 8.8 乡村 5565 9.3 55350 10.1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4422 9.0 42716 9.5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909 5.5 9236 6.4 商品零售 31472 8.0 338271 8.9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4175 2.2 136075 5.7  粮油、食品类 1403 11.3 13776 10.2  饮料类 187 9.2 2040 9.0  烟酒类 394 8.4 3873 7.4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541 7.4 13707 8.0  化妆品类 247 1.9 2619 9.6  金银珠宝类 276 2.3 2758 7.4  日用品类 545 16.8 5392 13.7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936 13.9 8863 8.9  中西药品类 574 10.6 5593 9.4  文化办公用品类 386 -4.0 3264 3.0  家具类 251 12.7 2250 10.1  通讯器材类 406 -0.9 4371 7.1  石油及制品类 1736 5.8 19541 13.3  汽车类 4268 -8.5 38948 -2.4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80 8.6 2498 8.1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调查对象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7年12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8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7年 12月 0.60 2018年 1月 0.63 2月 0.58 3月 0.98 4月 0.76 5月 0.52 6月 0.72 7月 0.79 8月 0.63 9月 0.53 10月 0.63 11月 0.50 12月 0.55 5.上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了修订,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21日 10:01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 国家统计局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0.2%,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3.6%,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8.5%,食品制造业为74.3%,纺织业为7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9.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7.0%,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9.9%,汽车制造业为7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80.3%。 2018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四季度 全年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 76.0 -2.0 76.5 -0.5 其中:采矿业 70.2 -2.2 71.9 0.8 制造业 76.5 -2.0 76.9 -0.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3.6 -0.9 73.4 0.6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68.5 -2.0 70.6 2.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89.2 0.5 88.3 -0.1 食品制造业 74.3 -2.6 75.3 -0.3 纺织业 77.4 -2.1 79.8 -0.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2.3 -5.4 74.2 -2.8 医药制造业 77.0 -3.6 77.6 -1.5 化学纤维制造业 81.3 -3.3 81.8 -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9.8 -2.4 69.9 -1.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7.7 0.7 78.0 2.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7.8 -1.8 78.8 0.3 通用设备制造业 77.0 0.1 77.3 0.6 专用设备制造业 79.9 1.0 79.1 2.8 汽车制造业 77.9 -5.7 79.8 -2.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8.3 -2.5 78.0 -1.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3 -1.3 79.4 -0.7 附注 1、指标解释 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均以价值量计量)的比率。 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总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机械)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实现的、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 2、调查方法及范围 大中型企业全面调查,小微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共涉及9万多家工业企业。 小微企业按抽样方法推算总体,与大中型企业调查数据合成,计算出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 本调查按季进行,数据未经季节调整。 3、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 | 2019年01月21日 10:01
解读12月经济数据: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 人口危机渐近
解读12月经济数据: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 人口危机渐近

  周期通缩,政策对冲,拯救人口危机——全面解读12月经济金融数据 泽平宏观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孙婉莹 等 事件 中国2018年四季度GDP同比6.4%,预期 6.4%,前值 6.5%。2018年GDP同比6.6%,预期 6.6%,2017年 6.8%。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5.7%,预期 5.3%,前值 5.4%。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5.9%,预期 6%,前值 5.9%。1-12月社零同比 9%,预期 9%,前值 9.1%。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59万亿元,前值1.52万亿元;M2同比8.1%,前值8%;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前值1.25万亿元。 正文 1 核心观点: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中长期重视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 从经济周期运行看,当前处于:世界经济见顶回落、金融从去杠杆到稳杠杆、产能新周期筑底、房地产调控下半场、主动去库存周期、新政治周期。 我们判断当前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的“L型”触底期,2019年中期将实现二次探底,下半年有望企稳。近期经济量价齐跌,表明周期运行从滞涨转入通缩。当前经济下行,有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性因素,也有外部性、周期性和政策性因素叠加,世界经济见顶回落、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财政整顿、地产调控、去库存等叠加。短期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中长期关注贸易战和人口危机的风险。 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强逆周期调节对冲,CPI、PPI双降意味着企业实际利率上升,货币政策必须降息降准,金融监管政策应结构性放松支持实体经济,减税和基建应双双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近期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释放“稳增长”信号,政策持续转暖。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从12月份经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的八大特点和趋势: 一、从世界经济周期看,美国经济见顶回落。随着利率水平上升、特朗普减税效应衰减、贸易战影响显现,美国房地产周期和库存周期均开始回落。但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健康,杠杆率总体可控。受外需放缓、量化宽松退出及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欧盟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行。新兴经济体表现分化。伴随上半年美欧货币政策继续收紧、中美去库存压制大宗商品需求及价格,资源型新兴经济体增速承压,而贸易摩擦引发的全球产业链转移,将使越南等部分生产型新兴经济体受益。 二、受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战影响,中国新出口订单创3年新低,形势严峻。1)全球经济放缓。1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1.5%,连续8个月下滑,处于2016年10月以来的低点。2)美对华加征关税的效果显现,中国出口集装箱发往美国的运价指数大幅回落,抢出口效应基本消失,产业链可能转移至越南等地。3)我国1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创三年新低。4)价格回落影响出口名义增速。历史上,过去十年出口大幅下滑乃至负增长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第二次是2015-2016年,由美国停止QE、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我国去库存周期等因素共同导致。2019年的出口形势与2015-2016年有相似之处。 三、从货币金融看,宽信用政策有所体现,M2增速和社融经过连续下滑均开始触底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不畅,融资形势依然偏紧。12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元,较预期多增0.29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贷款结构仍不理想,以短期贷款为主,但企业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表外监管仍严,银行资本金压力大,风险偏好低,表内贷款力度不足,信用仍紧。M2增速低位略回升。未来在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同时,结构性放松金融监管以加大信用派生能力支持实体经济。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制造业投资高位趋稳,房地产投资回落,基建触底回升,考虑到金融形势仍紧和债务约束,未来投资反弹力度有限。2018年财政制约基建明显,受“举债终身追责”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影响,地方政府缺乏投资的积极性与资金。随着1213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投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国办明确补短板方向并要求保障在建项目不得盲目抽贷,发改委提出鼓励优质企业发债融资,货币金融政策未来边际放松,基建在2019年将反弹但幅度有限。 五、地产销售回落,融资形势仍紧,房地产调控已至历史最严,未来应适度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731政治局会议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1-12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1.3%,较1-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增速高位与竣工面积负增长反差较大,贷款融资负增长,表明房企抢开工加快预售回款。受销售下滑、土地流拍增加、融资约束等影响,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但考虑到库存去化充分、调控不再加码,地产投资仍有支撑,回落有底。 六、消费持续低迷,汽车创新低,恩格尔系数下降。12月社零同比名义增长8.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处2003年以来的低点,汽车消费-8.5%,主要受收入下降及负债挤压的影响,要高度关注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就业困难和隐性失业。消费结构升级,2018年恩格尔系数降至28.4%,服务消费占比上升为44.2%。发改委提出稳定汽车和家电消费,个税新政实施,但难以对冲下行力量,2019年消费增速仍将面临下行压力。提高居民消费需从增加高端优质供给、提高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减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投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入手。 七、CPI、PPI均超预期回落,通缩风险凸显,企业利润下降,实际利率上升,必须降准降息。12月CPI、PPI同比1.9%、0.9%,比上月下降0.3、1.8个百分点。库存周期进入量价齐跌的主动去库存阶段。PPI下跌带动企业利润下行,实际利率水平上升,降息对冲迫在眉睫。 八、中美正开展结构性谈判,但下半年存再度升级的风险。美国两党对华遏制达成共识,政商各界对华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强硬的贸易政策大概率延续。下半年中美贸易战可能升级的主要原因:一是下半年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压制减弱,届时美方可承受更大的贸易战冲击;二是特朗普内政频繁受阻而转向外交发力;三是总统大选进入初选阶段,特朗普有更强的动机对华强硬。美方可能采取的策略有:制裁中国高科技新经济企业、提高关税、引发中国领土争端、加快推进美日欧自贸区谈判。 总体判断:短期经济通缩和就业风险上升,政策应加强逆周期调节对冲;中长期贸易战和人口危机风险凸显,必须全面放开计划生育。 建议: 1)2019年还应不少于3次降准。在1月初降准后,中国大型、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依然高达13.5%和11.5%,降准空间较大。 2)利率市场化下,建议2019年通过下调政策利率(OMO、MLF利率)的方式降息。7天OMO(现为2.55%)与1年期MLF(现为3.3%)操作利率较历史低点均存在30bp的灵活调整空间。 3)建议金融监管政策从“一刀切”到结构性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债、地方基建、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激活股票市场等。非标融资虽然增加了融资链条,但客观上缓解了民企融资压力。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避免“一刀切”。同时,监管政策积极配合,做好“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递。 4)建议2019年财政政策更积极,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建议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支持减税和基建,减税优于基建。首先,财政理念上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在宏观经济下行及企业负担较重时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扩大总需求。其次,减税方式上,从缩减税基式减税转向降低税率的减税,从碎片化减税转向一揽子推出的减税,从政策式减税转向改革式减税,从特定行业、特定主体的特惠式减税转向普惠式减税;减税税种上,尤其是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如从25%降至21%)和增值税税率(以增值税税率简并为契机将制造业税率16%分阶段降至10%),提高减税后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减税目标上,更加聚焦于稳定社会预期。再次,削减民生社保之外的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最后,上调赤字率至3%-3.5%,增加专项债发行至2万亿以上。 5)确立2019年为新一轮开放元年,展现开放自信,放开新的投资机会。面对中美贸易战,应加大开放,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负面清单、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凡是对外企开放的都要对民企开放。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三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未来政策重心应加大降成本和补短板。以六大改革为突破口,提振企业和居民信心:第一,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鼓励地方试点,调动地方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积极性。第二,坚定国企改革,不要动辄上纲上线、陷入意识形态争论,要以市场化取向和黑猫白猫的实用主义标准衡量。第三,大力度、大规模地放活服务业。第四,大规模地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减税,简政,降低物流、土地、能源等基础性成本。第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第六,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 2  2018年GDP增速逐季下行,创1991年以来新低,三产占比和消费贡献持续上升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创1991年以来新低,但仍领先全球,既有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增速换挡”趋势性因素,也有周期性、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2018年GDP增速6.6%,创1991年以来新低。其中,一二三四季度增速分别为6.8%、6.7%、6.5%和6.4%,逐季下行,四季度当季增速创2009年以来新低。 2018年GDP超过90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6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为最大贡献者。人均GDP超过9700美元。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消费的贡献大幅提高。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5.8%和60.1%,较上年变化-0.9、-0.5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从最终需求看,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2%、32.4%和-8.6%,比上年变化17.4、0.3和-17.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GDP 5.0、2.1和-0.6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信息服务业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2018年信息服务业增速高达30.7%,高于GDP增速24.1个百分点。 3  宽信用政策效果有所显现,但表外回表不畅,融资形势依然偏紧 M2增速和社融见底,但实体融资形势仍紧。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9万亿元,较预期多增0.29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社融存量持续下行,12月社融同比9.8%,较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下滑,再创历史新低。 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仍为支撑社融增速主力。12月表外回表不畅,表内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500亿元,表外同比减少5252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汇票新增额分别为-2244亿元、-509亿元、1024亿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加-2845亿元、-2754亿元和347亿元。由于年末非标集中到期,表外融资延续缩减态势且幅度扩大,拖累社融。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边际好转,或部分反映由于票据利率下行带来的票据市场整体转好,从表内开始传导至表外。债券融资、ABS及贷款核销上升明显,支撑新增社融超预期。伴随前期多项支持企业债券融资措施效果有所体现、信用债市信心修复、市场利率下行,12月企业债券净融资新增3703亿元,同比多增3360亿元,表明利率下行和政策支持可刺激企业融资需求。 前期货币政策滞后性影响叠加财政政策发力,M2小幅回升但仍处历史低位。12月M2增速略有回暖至8.1%,较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主要受到前期央行设立TMLF设立,提高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低基数影响。此外,12月财政存款减少1.04万亿元,财政支出增加支撑M2增速。未来若M2继续企稳,将会对企业经营活动有所支撑。 从全年社融结构来看,表外转表内是趋势,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81.4%,创2003年来新高;表外融资大幅萎缩,同比多减6.5万亿元。伴随货币金融政策从宽货币到宽信用,预计1季度在表外低基数效应和债券融资稳定增长的条件下,社融增速有望迎来拐点,但非标融资仍难有大幅回升。 4   环保限产放松与基建上升带动生产小幅回升,高新技术生产高增长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7%,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主要因环保边际放松和基建回升带动。但由于内外需均疲软,生产仍处低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成为支持生产回暖的主力。12月采矿业、制造业以及水电燃气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5.5%和9.6%,分别较11月变化1.3、-0.1、0.2个百分点。12月发电量同比6.2%,较上月大幅回升2.6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水泥、玻璃等建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和10.2%,较上月分别提高2.7和4.4个百分点,反映基建在支撑生产回升。在抢出口效应消失和外需疲软背景下,12月出口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4.1%,较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新动能继续推动高端制造保持高位,内需疲软致使汽车生产依旧负增长。此外,黑色、有色冶炼高增长印证环保放松下的采矿业高增。其中,专用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制造增长10.9%和13.1%,较上月变化0.2和-0.3个百分点;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当月增速分别为10.4%和12.8%,较上月变化-1.2和0.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增加值当月同比-4.1%,全年增速一直较低,主因:车辆购置税恢复按10%的税率征收,取消了优惠政策取消;居民部门高杠杆率导致消费挤出。 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稳中趋缓,高技术、新经济高增长。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比工业整体快5.5、2.7和1.9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183.0%、104.5%和40.1%。 5  固投总体平稳,基建回暖,地产投资下滑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53.4%,比11月当月同比下降61.2个百分点,反常的数据主要原因是统计局的数据调整。统计局根据统计执法检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结果,向下修订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8年固投同样进行调整,但调整仅修正12月数据,使得单月数据较为异常。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5.9%,与1-11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其中,基建(含水电燃气)投资同比2.0%,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9.5%,与上月持平,此前连续8个月回升;地产投资同比9.5%,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 从历史数据看,M2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较强,当前M2低位回升,预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筑底。 6  地产销售回落,房企抢开工加快预售回款,关注土地流拍、融资约束 受房地产调控、棚改货币化比例降低影响,地产销售逐步回落。8月份以后,房地产销售快速降温。1-12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1.3%,较1-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12月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为0.9%,较上月上升6个百分点,与年底房企促销冲量有关。分地区看,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5.0%、6.8%、6.9%和-4.4%,分别较1-11月变化-0.1、-1.1、0.3、0个百分点。 房企到位资金来源仍以销售回款(居民购房的自有资金)为主,贷款同比负增长,融资压力仍大。2018年房企到位资金同比6.4%,较1-11月回落1.2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同比-4.9%,个人按揭贷款同比-0.8%,自筹资金同比9.7%,定金及预收款同比13.8%。 新开工面积增速高位与竣工面积负增长反差较大,表明房企抢开工,加快预售回款。1-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17.2%,房企加快高周转;施工面积同比增长5.2%,较1-11月提高0.5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7.8%,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受销售下滑、土地市场降温、融资约束等影响,2019年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但考虑到库存去化充分、调控政策不再加码,地产投资仍有一定支撑。2018年1-12月地产投资同比9.5%,较1-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2.5个百分点。12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8.2%,较11月回落1.1个百分点,未来地产投资将继续回落。第一,销售下行拖累投资。棚改货币化比例下降、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将导致地产销售尤其是三四线销售下行。第二,土地流拍增加,土地购置费增速回落将拖累地产投资。2018年全年流拍土地1654宗,同比55%,流拍比例4.7%,为五年新高,其中一线城市流拍15宗,同比200%,二线城市流拍375宗,同比增长172%;三四线城市土地流拍1264宗,同比增长36%。第三,房地产调控已至历史最严,不再加码;且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库存相当于2014年初的水平,补库存对地产投资有一定支撑。2015、2016和2017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分别为14.4%、34.8%和13.7%,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6.5%、22.5%和7.7%,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0%、6.9%和7%,销售大幅超过投资,库存去化充分。2018年1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相当于2014年初的水平,同比从2015年初的24.4%迅速下降至2016、2017和2018年的-3.2%、-15.3%和-11%。 7  制造业投资高位趋稳,产能出清新周期验证,但未来将受PPI、企业利润和需求下行制约 12月制造业投资仍处于高位,高技术和装备制造投资增速持续加快。12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9.5%,较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12月,制造业累计投资同比9.5%,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1%,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6.6和1.6个百分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2018年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6%、15.4%和15.4%。但是,偏下游的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制造行业投资增速为0.0%、5.1%、6.0%和4.0%,增速较低。 经过2010-2015年单边下滑,2016-2017年制造业投资已经触底,但受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环保督查、供给侧去产能等制约,新增产能一直受限。产能新周期、设备更新等驱动2018年制造业投资超预期增长,产能利用率为76.5%。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 未来制造业投资受PPI和盈利下行以及需求疲软的影响可能放缓,但高技术制造投资对投资仍有支撑。一是企业的利润领先投资增速约12个月,2018年以来的利润同比放缓预示制造业投资同比将回落。PPI大降,通缩压力上升,利润放缓将延续。二是内外需放缓,制造业企业缺乏扩大产能投资的积极性。三是2019年行政去产能和环保督察边际放松,民营企业融资纾困,设备更新和高新技术投资持续等因素将使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韧性。 8 基建投资触底回升,未来“稳投资”“财政加力提效”支撑反弹,但幅度有限 2018年基建投资整体大幅下滑,主要受财政清理整顿、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举债终身追责等影响,广义财政紧张。2018年全年基建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增速为3.8%,较1-11月上升0.1个百分点。考虑水电燃气后的大口径基建累计同比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至2.0%,但远低于上年的14.9%。12月基建(含电力)当月同比6.5%,相比11月回升3.6个百分点,主要是电力热力投资增长高达16%。 2019年基建在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下可能回升,但仍受地方政府债务约束。2018年四季度财政支出开始向基建相关项目倾斜,发改委加快审批项目。731政治局会议提出基建补短板,1031国办明确补短板方向,要求保障在建项目不得盲目抽贷,1212发改委提出鼓励优质企业融资补短板,1213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投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财政加力提效”“较大幅度提高专项债额度”,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1229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债务新增限额1.39万亿,基建补短板积极发力。 9   社零消费增速低迷,恩格尔系数下降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8.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但仍是年内次低点。从消费品类看,受个税减免激励和年底年货购置提振,烟酒类和家具类消费回暖明显,12月同比分别为8.4%和12.7%,较上月分别回升5.3和4.7个百分点。可选消费品颓势明显,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同比分别为1.9%和2.3%,较上月分别下降2.5和3.3个百分点。汽车依旧负增长,12月当月同比-8.5%,较上月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  2018年社零消费创2003年以来新低。2018年社零同比名义增速为9%,较2017年下降1.2个百分点,实际增长6.9%。城镇和乡村消费分别增长8.8%和10.1%。12月社零名义增长8.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累计同比为-2.4%,是主要拖累项。社零增速低迷与居民收入增速下行、股市下跌、房贷负债过高等有关。一方面拼多多、美团外卖等火爆,另一方面高端汽车、白酒、奢侈品消费增速较高,居民消费分级,折射出经济下行、社会分层、流动性退潮、隐性失业。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分别为8.7%和6.5%,较上年分别低0.3和0.8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下降,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增长23.9%,增速持续加快。 2019年消费增速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主要因为收入放缓、居民杠杆率上升及地产相关消费下行。名义GDP增速放缓,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增速下行。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2018年二季度已达50.3%。根据人民银行的测算,房贷收入比从2008年末的22.6%增至2017年末的60.5%,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从2008年末的43.2%增加到2017年末的112.2%。2017年末,中国住户部门偿债比率,即当年应还本付息与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9.4%,超过了美国的8.3%和日本的6.7%,挤压消费。同时,2019年地产销售下行,地产相关消费如建材、家具、装潢类消费增速大概率回落。石油相关消费因价格难以大幅上升而拖累消费。 发改委提出稳定汽车和家电消费,个税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但难以对冲下行力量。从历次刺激消费的情况看,消费需以消费能力为支撑,短期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消费,但中期看更多是提前透支需求。新的个税法实施,预计减少个税约4000亿,但仅能提高社零消费约0.3个百分点。提高居民消费需从增加高端优质供给、提高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减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投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入手。 10  进出口转负,内外需走弱,2019年出口形势严峻 12月出口大幅下降,主因是外需持续走弱以及前期贸易战抢出口的透支。12月出口同比-4.4%,较上月下降8.3个百分点,创2017年1月以来新低。分国别看,对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出口同比均大幅下降,分别较上月下降13.3、6.3和5.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为-3.5%。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出口同样大幅下降。出口大跌原因:一是前期抢出口提前透支了订单需求;二是全球经济边际下滑,外需疲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外向型经济体出口同比均大幅下跌。 受内需疲软、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下滑的影响,进口同比大跌。12月进口同比-7.6%,较上月下降10.5个百分点,考虑到2017年12月的低基数,实际下滑幅度更大。分进口产品看,大宗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均大幅下降。其中,原油进口量升价跌,大豆进口量价齐跌。 2019年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战冲击,价格下行,出口将大幅下滑。第一,全球及美欧经济放缓,外需下滑。1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1.5%,连续8个月下滑,处于2016年10月以来的低点;美国、欧洲制造业PMI分别为54.1%、51.4%,较上月下降5.2和0.4个百分点,分别为2016年12月和2016年3月以来新低。第二,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效果显现,抢出口效应基本消失,中美贸易战预计在下半年可能继续升级,产业链可能转移至越南等地。我国1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创三年新低。第三,价格回落影响出口名义增速。历史上看,过去十年出口大幅下滑乃至负增长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第二次是2015-2016年,由美国停止QE、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我国去库存周期等因素共同导致。2019年的出口形势与2015-2016年有相似之处。 11 从滞涨到通缩,CPI、PPI均超预期回落,企业利润下行,实际利率上升,2019年PPI可能负增长 从库存周期的角度,2016-2017Q2主动补库存,复苏;2017Q3-2018Q3滞胀;随着内外需收缩,2018Q3-2019年H1为主动去库存,库存周期正步入通缩,经济和物价双降的衰退期。由于合意库存水平低,2016-2017年2季度的此轮补库周期力度浅、时间短,未来去库周期对经济的拖累较弱。2018年三季度以来,环保限产边际放松、市场预期经济加快下行、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等因素叠加,工业品价格下跌预期快速形成,带动PPI下跌,2019年该趋势将延续。此外,2018年房企高周转抢开工,一度支撑螺纹钢水泥等要素价格上涨,但2019年地产新开工和投资增速下滑带动需求下行,拖累PPI,2019年可能负增长,经济从滞胀到通缩。 12月CPI同比上涨1.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且低于预期的2.1%,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大跌拖累燃料分项。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其中,食品同比上涨2.5%,与上月持平;非食品价格同比1.7%,较上月回落0.4%。CPI超预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CPI交通工具用燃料项环比大跌9.9%,创2011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12月PPI同比0.9%,较上月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创两年以来新低,通缩风险加剧。从结构看,石油工业相关产业链以及黑色系价格下跌是PPI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受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9%和7.6%,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5.4和4.3个百分点。 PPI快速下行拖累工业企业利润,实际利率上升。1-1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11.8%,较1-10月下滑1.8个百分点。预计12月工业企业利润将继续下行。由于国企集中于上游行业,PPI下行促使国企对民企盈利的挤压状况缓解。1-11月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较1-10月份下滑4.5个点,但仍保持在高位。民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小幅回升0.7个百分点。由于名义利率未能快速下降,PPI快速下行导致实际利率快速上升,增加企业债务负担和偿债风险,必须加快降息予以对冲。 12  PMI跌破荣枯线,通缩和失业风险凸显 1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4%,跌破荣枯线,为2016年7月以来首次,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拖累力量主要是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和价格指数。生产端,PMI生产指数50.8%,较上月下滑1.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滑。需求端,新订单指数为49.7%,较上月下跌0.7个百分点,为2016年2月以来的低点。新出口订单指数46.6%,较上月下滑0.4个百分点,已是连续7个月低于临界点,创三年新低,说明外需走弱。12月企业继续主动去库存,原材料、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7.1%、48.2%,比上月下降0.3、0.4个百分点。价格指数大幅回落,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降至年内低点,分别为44.8%和43.3%,较上月回落5.5和3.1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PMI回升,主要是基建补短板带动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1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在基建补短板影响下建筑业保持高位,其商务活动指数为62.6%,比上月回升3.3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3.5%,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56.5%,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位于56.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就业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均创28个月新低,失业风险加大,需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的就业困难,落实“稳就业”。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2017年3月以来一直位于荣枯线以下,2018年12月为48.0%,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28个月新低;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2018年8月以来处于荣枯线以下,连续4个月下跌,12月为48.5%,较上月下跌0.2个百分点,创28个月新低。2018年底,农民工外出就业人数同比增速0.5%,为两年来新低。与此同时,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自7月以来持续下行,呈现出企业用工下降、城镇居民就业回升背离的现象,原因在于农民工就业减少、年关提前返乡,但却未被统计进城镇调查失业率,未来就业仍有压力。 2019年中央机关公务员计划录取人数下降近五成,大学生毕业人数创新高,农民工外出就业人数增速持续下行。第一,因机构改革影响,2019年国考计划招录岗位为14537人,较2018年大幅下降近五成,但竞争比(审核人数/招录人数)却大幅上升至95,创历史新高;同时,201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34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第二,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抢出口基本结束,后续新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基建增速触底反弹,但是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不足以承接全部转移就业,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第三,前期金融去杠杆、房地产严厉调控,金融、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裁员、降薪、退租等现象出现。 13 人口红利消退:出生率创1949年以来新低,老龄化加快,亟需全面放开生育 人口长周期向下,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见顶、人口红利提前消失,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创新低,中国人口峰值临近见顶,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人口长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基础性影响。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见顶、人口抚养比见底,标志着支撑中国30多年高增长的人口数量红利提前消失,中国面临“未富先老”局面。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仅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出生率降至10.94‰,几乎均为1949年以来新低。在当前生育趋势下,中国人口将于2024年前后见顶,2030年出生人口将降至1100多万。并且,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及规模前所未有,养老负担日益加重。2018-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从1.7亿增至3.6亿,占比将从11.9%增至26.3%。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48岁,而美国、印度分别为42.3、37.5岁。届时中国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全球平均每4个老人就有1个在中国。 尽管人才红利潜力很大,但只能部分对冲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201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首次超过800万,规模居全球之首,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持续超过800万,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红利。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15年中国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从3.6%升至12.4%,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联合国统计,2017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7.8年,而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为13.4、12.8、14.1年。但是,技术进步、人才红利等只能部分对冲劳动力规模下降及老龄化问题,并无法解决规模庞大的“剩男”问题。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节约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力使用,但又催生了新经济新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一旦错过,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改善人口结构,则将事倍功半。 [详情]

2018经济数据已经出炉 企业家们的个中滋味各有不同
2018经济数据已经出炉 企业家们的个中滋味各有不同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许晨星 昨日(1月21日),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正式出炉——201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0.0309万亿元,GDP增速6.6%。这组数据勾勒了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的运行全貌,也反映出诸多变化——GDP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全年贸易总量首破30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新低;固投增速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如何评价这样的宏观数据?过去的一天,诸多专家、机构分析文章已经刷屏。而在宏观的经济数字面前,中国经济的2018年,究竟如何?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企业掌舵者,甚至长期观察的行业人士,他们有着这些宏观数据背景下,更加深刻的感受。 “2018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它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另一方面是一次经济波动。”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近日“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盛典上,这样评价过去的一年。在他的观察中,中国每4-5年都会有经济波动,过去一年的中国企业家们,有的人在过去一年经历了艰难的转型,有的人摆脱了周期的桎梏,还有的人是在危险的时刻代表中国企业家阶层,表达了这个阶层的主张和价值观。 “市场经济总有波动、有高峰有低谷。”在这场由新浪财经、人民日报(客户端)、吴晓波频道共同举办的活动现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这样评价当下的市场环境。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总是有很多困难、有很多问题。中国过去40年就是在各种困难、各种波动中发展的,到今天更会在这样的波动和困难中发展。 在今年的十大经济人物中,多位获奖者表达了各自经历过的2018年。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2018年是最艰难的一年,相对2008金融危机可能还要更艰难。”这是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感慨。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2018年8月10日,这位民营企业家在国务院召开“降成本减负担专项督查座谈会”的发言,让人们记住了他。他认为,当前经济、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的成本是制度成本,政府必须下决心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 在当时,蒋锡培针对企业减税发出呼吁,具体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降低社保费率,并给出了确定的减税降费方案。他的建议还包括个税起征点提高至7000元 (此前公布的个税法修订草案确定的起征点是5000元)、降低新三板投资者准入门槛、保护知识产权、至少撤并三分之一的乡镇和街道等。 仅就减税而言,这并不是蒋锡培第一次类似的主张。2017年5月,他就提出8条关于财税改革建议、2018年7月提出个税改革建议。其他企业家近年来也曾以不同的方式公开喊话,如曹德旺曾称,“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宗庆后也曾以自家企业娃哈哈为例,表示“税负确实是高了”。除了企业家,蒋锡培“火了”还少不了网友的支持。在当时的一项网络投票中,赞成蒋锡培提议的网友占了大半。 时至今日,站在十大经济人物的领奖台上,蒋锡培期待依旧:“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信心红利能够在我们树立信心当中感受到、收获到,我们同时更期待有更好的制度红利、顶层设计、顶层安排。” 中国国企改革历史上的首位“双料”董事长,身为两家“世界500强”央企掌门人的宋志平,他的2018也许收获颇多。2018年9月,他获得了《财富》杂志世界500强CEO终生成就奖。而今,他同样站在十大经济人物的领奖台上,他的感言是:“(现在)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担当和带领。” 这句话的背景是,2019年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企业家精神能够抵抗这个时代的转型压力吗?在宋志平看来,也许是的。2018年4月的“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宋志平在谈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时曾说:“我们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家,也有许多中小微的企业家,就是我们企业家的组成,既顶天立地,也铺天盖地。” 对于未来中国企业家的生存之道,宋志平在当时也开出“药方”,包括稳健中求进步,防范风险,稳中求进,以及发展中求质量,在发展中要聚焦质量发展等。 特别是对于央企、国企的企业家群体,他认为,未来应强化国有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给企业家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有挫折的时候应该关心、爱护、鼓励,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 宋志平的言论同样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的认同。“对国有企业家要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在企业如日中天时身陷囹圄,从蒙冤12载到改判无罪。2018年对于物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而言,有着更多的意味。在十大经济人物的颁奖现场,他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没有一起涉产权案件,像张文中再审案那样备受公众关注。”法律学者杨晨曾在给经济观察报的撰稿中称。 正如张文中在改判后所言,“这个案子早已不是我个人的事了”,杨晨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背景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第一案”,这起看似寻常的再审案件,其实也被赋予了超越个案的“标杆意义”。 张文中蒙冤十余年后,再审改判无罪,在杨晨看来,释放出了依法保护企业家、产权的时代强音,“是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中受益的,更是市场经济和改革中国。 出狱后的张文中,市场也对其改变物美轨迹寄予厚望。 从线下布局可以看出,2016年退市的物美,在当年新开大卖场42家,较2015年在开店数量上翻了一倍。根据物美的数据,2017年销售额超过450亿元。物美还在尝试会员商店、跨境进口商品等新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化门店。一部分大卖场在转型成社区服务中心,同时一部分物美的老店也在升级改造。 张文中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觉得十几年的时间耽误了,当然也有一种紧迫感,还是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另外也把自己的一些专长发挥出来。他称要用技术来改变传统零售企业,作为二次出发的一个目标。 2018年12月,张文中在京出席一个论坛时称,“目前物美已经是一个数字化企业,软件工程师超过1000多人。通过销售渠道全面数字化及销售互联网化,2019年我们有信心完成业绩翻番。” 附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 物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安踏体育用品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 乌镇景区古北水镇景区打造者陈向宏[详情]

房地产被透支? 这些后果你肯定不想看到
房地产被透支? 这些后果你肯定不想看到

  房地产被透支?这些后果你肯定不想看到 原创: 张文绞 国是直通车  住,我所欲也。 少了房价这个话题,茶余饭后的谈资都变得淡了。 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让房价这个话题又热了一把。 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增长1.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49973亿元,增长12.2%。 “如果用销售额增长减去销售面积增长,反映的2018年房价总体增幅仍然较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21日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8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作出如上表述。 而高房价带来的弊病,并不是人们所愿见的。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中新社  盛佳鹏 摄 2018楼市关键词 回顾2018年楼市,房地产市场可以用“时间与空间”、“一喜一忧”来描述。 倪鹏飞介绍,时间指的是楼市的四季变化,表现为“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整个过程是一个温和变化的过程,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特别是2018年9月份以后,市场虽然出现一些悲观情绪,但总体来说“下降是稳住了”。 空间指的是不同等级城市的市场变化,表现为“差距缩小的收敛”。过去,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但2018年则整体出现了“反转”,尤其三四线城市在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下房价增幅较高。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8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人们期待的“降温”。 具体表现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下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回落。最新公布的2018年12月全国70城房价数据,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 令人担忧的是,全国房价均价增幅仍然较高。 “通过回顾历史,当前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与过去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房地产被过度透支十分相关。尤其房地产过快增长导致实体投资和居民消费被挤出。”倪鹏飞认为,房地产过速增长也对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降成本、降杠杆等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房地产过度增长和房价增长过速,推高了营商和生活成本,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一个既喜又忧的消息是,2018年房地产投资实际上是超预期的。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倪鹏飞指出,从短期和狭隘角度来看,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速,对宏观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从长期和综合地看,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对实体经济和消费挤出效应会越来越显著。 2019楼市大概率稳 进入2019年,不少城市楼市调控出现松动迹象。 有观点认为,这是各地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政策的落实,也是楼市调控松动的信号。 对此,倪鹏飞认为,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住建部全国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定位,关于房地产的定位和调控思路没有变,一是房住不炒,二是因城施策。同时明确即稳预期、稳房价、稳地价的任务。但是中央对各地楼市监测以及调控问责的机制没有变。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变化做出政策微调,但是如果超出允许“稳”的合理区间,国家有关部门会启动约谈与问责等。 “总体来说,2019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可控的、可预期的发展区间内,从时间上是稳中有变,空间上是再度分化。”倪鹏飞预判。 2019年房地产市场所以会有波动,主要原因在于是:受限于政策微调的滞后性和反应敏感性、宏观环境变动及外部重要事件以及相关制度改革等事件影响。 2019年房地产市场所以会再度分化。主要是在过去两年里,三四线城市无论是销售价格还是销售量,无论是开发投入和购地投入,都出现比较大的增长。但在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后,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减缓,库存可能再度出现。而一二线城市需求潜力仍在但土地住房供应紧张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2019年房地产平稳调整或降温,可能在供求尤其在投资上表现明显。2018年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出乎意料”,其中房企土地购置面积29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2%。随着2019年销售延续走弱和库存增加,预计2019年开工尤其购地土地会有所放缓,2019年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 倪鹏飞特别强调,当前要正确处理好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切不可再回到经济好的时候,抑制房地产,经济下行又靠刺激房地产来对冲的老路。必需清醒认识到:共同稳定是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的相互需要和相互支撑。只有争取房地产稳定才能有条件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只有争取宏观经济的稳定才能保持房地产。 “基于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的关系,2019年楼市要稳。”倪鹏飞总结说。[详情]

贾康:“内需乏力”之类担忧 毫无道理
贾康:“内需乏力”之类担忧 毫无道理

  内需乏力? 原创: 赵建华 国是直通车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2018年经济数据,经济增长总体上由内需主导,消费和投资加在一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分析,中国经济具有足够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关键在于如何扩大内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 中新社 盛佳鹏 摄 当天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8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贾康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不能忽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支撑发展的后劲。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9%。其中,占比62%的民间投资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贾康表示,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释放后,民间投资反弹。非民间投资的部分,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增速反而下滑。现阶段,中国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民间投资加快增长的同时,政府、国有企业也应挖掘投资潜力。比如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势在必行,应该规范PPP、但不应叫停。 贾康认为,中国内需增长的空间大,通过投资扩大内需非常有必要。跟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有发展优势。期间,城镇化率的提高,可为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发展提供成长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贾康认为,只要实现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长的空间就仍然可观。中国应充分挖掘潜力、动力,支撑发展的后劲,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更好地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提供高水平的供给。 贾康分析,“内需乏力”之类担忧,毫无道理。中国无论城市建设还是“乡村振兴”,都可以寻找具有潜力的有效投资项目。他举例说,北京地铁建设就可以借鉴交通四通八达的纽约、东京等城市经验。[详情]

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3亿 同比增长8.2%
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3亿 同比增长8.2%

  2018年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增速比1-11月略低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5311亿元,增长5.7%。 2018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084亿元,增长2.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增长10.1%。其中,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329亿元,同比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65亿元,增长9.3%。 按消费类型分,2018年餐饮收入4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商品零售338271亿元,增长8.9%。其中,12月份餐饮收入4422亿元,同比增长9.0%;商品零售31472亿元,增长8.0%。 在商品零售中,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175亿元,同比增长2.2%。 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3.8%、22.0%和25.9%。 2018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8%、3.2%、6.2%和1.8%。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标 12月 1-12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893 8.2 380987 9.0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5084 2.4 145311 5.7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70198 25.4 按经营地分 城镇 30329 8.0 325637 8.8 乡村 5565 9.3 55350 10.1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4422 9.0 42716 9.5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909 5.5 9236 6.4 商品零售 31472 8.0 338271 8.9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4175 2.2 136075 5.7  粮油、食品类 1403 11.3 13776 10.2  饮料类 187 9.2 2040 9.0  烟酒类 394 8.4 3873 7.4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541 7.4 13707 8.0  化妆品类 247 1.9 2619 9.6  金银珠宝类 276 2.3 2758 7.4  日用品类 545 16.8 5392 13.7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936 13.9 8863 8.9  中西药品类 574 10.6 5593 9.4  文化办公用品类 386 -4.0 3264 3.0  家具类 251 12.7 2250 10.1  通讯器材类 406 -0.9 4371 7.1  石油及制品类 1736 5.8 19541 13.3  汽车类 4268 -8.5 38948 -2.4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80 8.6 2498 8.1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调查对象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7年12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8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7年 12月 0.60 2018年 1月 0.63 2月 0.58 3月 0.98 4月 0.76 5月 0.52 6月 0.72 7月 0.79 8月 0.63 9月 0.53 10月 0.63 11月 0.50 12月 0.55 5.上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了修订,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详情]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 国家统计局 2018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0%,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0.2%,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3.6%,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8.5%,食品制造业为74.3%,纺织业为7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9.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7.0%,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9.9%,汽车制造业为7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80.3%。 2018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四季度 全年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 76.0 -2.0 76.5 -0.5 其中:采矿业 70.2 -2.2 71.9 0.8 制造业 76.5 -2.0 76.9 -0.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3.6 -0.9 73.4 0.6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68.5 -2.0 70.6 2.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89.2 0.5 88.3 -0.1 食品制造业 74.3 -2.6 75.3 -0.3 纺织业 77.4 -2.1 79.8 -0.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2.3 -5.4 74.2 -2.8 医药制造业 77.0 -3.6 77.6 -1.5 化学纤维制造业 81.3 -3.3 81.8 -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9.8 -2.4 69.9 -1.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7.7 0.7 78.0 2.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7.8 -1.8 78.8 0.3 通用设备制造业 77.0 0.1 77.3 0.6 专用设备制造业 79.9 1.0 79.1 2.8 汽车制造业 77.9 -5.7 79.8 -2.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8.3 -2.5 78.0 -1.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3 -1.3 79.4 -0.7 附注 1、指标解释 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均以价值量计量)的比率。 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总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机械)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实现的、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 2、调查方法及范围 大中型企业全面调查,小微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共涉及9万多家工业企业。 小微企业按抽样方法推算总体,与大中型企业调查数据合成,计算出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 本调查按季进行,数据未经季节调整。 3、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详情]

PMI走势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