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而言,其途径不只一条。
皮海洲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民营经济,要求货币政策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等。
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成为今年两会重要议题并不令人意外。随着DeepSeek、智能机器人在今年春节前后爆火“出圈”,展现出民营企业在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今年2月17日中央高层在北京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两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要求,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同样也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例。有统计数据显示,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是民企,民企再融资、并购重组家数约占全市场的七成,资本市场已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
就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而言,其途径不只一条。不过,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眼中,所谓“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就是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毕竟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之后,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不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复存在,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的方式来让自己做大做强。所以,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是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
那么,A股市场是否可以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呢?其回答其实是肯定的。毕竟目前A股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架已经完成,从北交所、到科创板、创业板、沪深主板,可以满足很多民营企业上市的需求。目前A股IPO的节奏之所以放缓,IPO之所以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关键不在于IPO本身,而是在于IPO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毕竟在现行的IPO制度下,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不少于3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甚至是9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而限售股解禁之后,就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减持压力,这种减持压力压得市场喘不过气来。
如此一来,现行的IPO制度虽然名义上支持了上市公司的发展,但更重要的还是支持了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限售股股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一旦上市,可以募资3亿元、5亿元甚至10亿元的资金,但控股股东却可以套现30亿元、50亿元,甚至百亿元的资金。控股股东套现的金额是IPO募资金额的数倍,十几倍甚至更多,以至不少民营企业上市,并不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来,而是为了控股股东等原始股东的套现而来。
这就是现行IPO制度的弊端所在,虽然按现行制度进行的IPO,名义上也支持了民营企业的上市,但更导致了股市资金大量流向控股股东等原始股东的荷包,从而导致股市资金的大量流失,导致股市经常性地出现贫血。实际上,如果能够将控股股东等原始股东的持股降下来,将控股股东等原始股东的套现规模减少一半,这完全可以支持更多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上市。
所以,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这就需要从完善上市制度入手,削减控股股东及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比如,不需要国家绝对控股的公司,其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控制在公司总股本的30%以内,而首发流通股的比例,则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50%。如此一来,控股股东等原始股东减持的压力就可以大幅减轻,节省的市场资金就可以更多地用于支持企业上市,包括更多支持民营企业的上市。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