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谁该出手?

2014年04月08日 16:44  作者:杨青丽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杨青丽

  至于说到银行是否过多侵占实体经济的利润,看的是终端贷款利率,不是银行的利差。利差主要是金融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决定的,利差主要是利率周期及金融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决定的,升息期利差扩大降息期缩小,在此基础上,竞争激烈利差缩小反之扩大。

利差本身不是经济低迷的罪魁,而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则会加剧经济困局。利差本身不是经济低迷的罪魁,而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则会加剧经济困局。

  伴随着经济再次低迷,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升温,汇率已经有所调整,存准暂无必要下调或因信贷增长在适度范围,利率手段如何运用?该降哪个利率?谁来降?此次利率政策调整会不会有特别之处?

  按照以往惯例,伴随经济的较低增长及通缩的出现,央行[微博]一般会下调各期限存贷款利率基准,即使在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存贷款利率的下浮权限的情况下。1993年8月,各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总行规定下浮10%的浮动幅度。2012 年6 月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9 倍调整为0.8 倍。2012 年7月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8倍调整为0.7倍。2012 年6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之前不可上浮,但可以下浮幅度不限。

  根据最新的利率浮动政策,央行可以不调低各期限存贷款的基准利率,而由商业银行来主动调低利率,也完全可以满足经济下行所需的降息空间。央行或主要调整银行间利率来引导市场。这个理想的格局能否实现?

  商业银行会不会顺应经济下行而持续降息?从过去历史看,商业银行主动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从上次降息来看,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对上市银行存贷款利率走低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7月6日起执行的利率调整以来,15家已披露2013年报上市银行的贷款利率普遍下降,并且大部分略低于基准利率下降幅度(2012年两次降息共下降约56个基点),低出部分可归于基准利率基础上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有所提高所致。

  2013年已披露年报上市银行贷款利率的调整主因是基准利率下调而重新定价所致,次要原因是贷款利率上浮。罕见的是有一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超过基准利率下降幅度(不知其审慎定价在成本压力上升下能否持续)。另有两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很小,显示了其激进高定价的策略。2013年大多数银行的存款利率也随基准利率而下降但下降幅度远低于基准利率降幅,个别银行存款利率反而上升,主要是存款竞争的结果,存款方来看市场竞争的压力更大,但基准利率下降仍发挥了整体上下调存款利率的作用。

  如此看,市场不太可能自主决定下调利率,央行在经济低迷时仍不得不出面下调基准存贷款利率。视基准存贷款利率而动的市场惯性似乎难以改变。

  2014年以来的经济又陷入较低水平,同时2月CPI降至2%(一年存款基准利率为3%),PPI持续负增长并不断走低,如果以上数据持续恶化,为实体经济减轻债务负担而再次降息应该是正常政策选项。

  如果不降息,在经济不景情况下,为追求盈利,银行不断提高的贷款利率会加剧经济低迷。实体经济不景气,短期利差大净资产回报率高的银行业或会成为其他资本竞相进入的行当,贷款利率因竞争加剧而下降,存款利率难以下降,通过压低银行业利润率,使实体经济受惠。是银行业不得不主动下调贷款利率的另一情景。但大幅放开金融业管制压低终端利率短期来看似乎并不现实。

  如果任高风险信贷或其他利率产品盛行,社会各路资金竞相购买,或不会带来经济的回升,而加剧所谓货币空转现象,因为信贷投放量并不足够多而利率价格的提高反而加大经济的低迷度,若此,政府不得不将基准利率下调以引导实体经济负债成本的下降。

  目前15家已披露2013年报上市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处于2005年以来的较高水平,约为6.63%,接近2012年的次高位水平(约为6.77%),2005年以来的最高贷款利率为2008年的7.25%。而当前经济状况处于较低水平。

  一般来说,基准利率随经济而起落,但内地基准利率不是市场化的央行随时调节的短期银行间利率,长期以来靠各期限存贷款的基准利率调节来调控社会资金成本,在利率调控机制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在不调存贷款各期限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即旧调控方式休息,新的市场化传导方式无效,短期市场利率与终端利率反向发展。

  至于说到银行是否过多侵占实体经济的利润,看的是终端贷款利率,不是银行的利差。利差主要是利率周期及金融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决定的,升息期利差扩大降息期缩小,在此基础上,竞争激烈利差缩小反之扩大。最终利差扩大还是缩小取决于以上两因素孰力量更大。

  利差本身不是经济低迷的罪魁,而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则会加剧经济困局。关键看主要矛盾是什么,如果觉得当下经济可以承受当前利率,银行的高利差应该得到缩减的话,也应该通过加大市场进入鼓励竞争来解决,如果竞争格局难有大变,还是要小心终端贷款利率上升对经济的冲击及追求高风险的再泡沫可能。

  当然任由市场提高利率,经过自我调节,风险爆发,需求萎缩,最终商业银行的利率也得下来,基准存贷利率可岿然不动,届时短期同业利率或许可真正发挥指针作用。如果认为短期扭转经济低迷趋势更重要,维护金融业整体稳健比加大竞争更重要,那么,通过央行下调基准利率比加大竞争压力迫使商业银行下调贷款利率更现实。

  银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化加剧本身似乎是金融稳健目标的对立面,由于金融稳健事关大局,对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市场化规划设计可能得谨慎从事。除非可以容忍一定限度的市场失序。不经历风雨怎可见彩虹?利率的真正市场化之路或许并非坦途。

  (本文作者介绍: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从事投行及卖方研究二十载,幸阅A股/港股之百态。)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利率贷款降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