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业机构考虑草根知识水平

2015年10月29日 10:12  作者:宋聆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宋聆

  本来就是小民小户,背贷款背的累死了,好不容易有点钱赶紧还上,也了了心事,结果还要被收违约金,怎么也有种被剥削了的感觉。你说错误在谁?

  近日有新闻称,一普通市民因卖了旧房、想提前还银行贷款,结果被告知,需要缴纳提前还款违约金。再一看,果然,长达38页的贷款合同中有一张表格,介绍了提前全额还款的罚金比例,并区分情况做了不同安排。当然,这名市民签合同时肯定没看到。而且,以你我的经验都知道,银行事先和他讲的很详细的部分极有可能是告诉他贷款条件如何优厚。况且,你我的经验也都知道,这合同也改不了,签还是不签,只有这种选择。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要求缴纳提前还款违约金无可厚非提前还款需缴纳违约金,这并非针对个人客户,一般情况下,机构客户皆享受此“待遇”,少有例外。当然,机构客户雇佣了一大批同等水平的精英,别说38页,即便380页也会有人一个字一个字看完。

  银行既然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当然需要以赢利为目的。从业务角度说,资金是有成本的,配置给你就意味着产生了机会成本,如果你提前还回来,我就要面临再投资的问题。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银行巴不得你早点还回来,好赚day day up的利率。

  但在配置荒的压力(目前即是)下,提前收回就意味着损失。从行为角度说,合同提前出示给你了、字是你签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各种情形,银行也没有错。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则未必能够理解。小人物往往既考虑不到利率的高低可能对自己的影响,更很难对自己的现金流做出精确预测、进行资产配置。本来就是小民小户,背贷款背的累死了,好不容易有点钱赶紧还上,也了了心事,结果还要被收违约金,怎么也有种被剥削了的感觉。你说错误在谁?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摞。

  比如,某很是风光(充满争议)的所谓的A2P平台,该平台的产品收益率高的可怕,很短的时间管理资产规模已过千亿、甚至有人说几千亿。面对争议,该A2P平台也很有“底气”,首页赫然放着某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书。

  如果不是因为我还算个金融从业者,我也让它给唬住了。当然,它也很成功了,我本来是爬上去观光,就因为这法律意见书,我很认真的一页一页读完。然后,这法律意见书说了什么呢?

  前有不厌其烦的前提,中间是各种理论,最后又有只恨自己话不够多的各种假设与免责。即便这样,这高大上的法律意见书的论述焦点是一个与投资者有关系但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看不懂与自己有啥关系的问题:纯理论的分析了该A2P的业务模式究竟是《合同法》上的哪一种,结论是居间合同。

  站在律师的角度,他所出的法律意见书很客观,各种前提、保留,没有说它一定合法,而是说它在满足N多条件后合法。例如,只能作居间,其它的干不了。那么,实际业务中运转起来,你让投资者如何识别哪一块是在居间的范畴、哪一块是超出了这一范围?

  更何况,充满了各种术语、法条的东西非常多的人是看不懂的,他们看到的就是法律意见书,觉得有法律作担保,应该不会是骗子。律师是给自己免责了,投资者呢?

  你可以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没有能力而搞投资,也可以怪普通的个人客户没有能力却不雇佣律师(假设这合同可以改的话),这世界的竞争秩序本来就是以智力分高下的弱肉强食。但是,那些一个个不懂法律术语、金融术语的人是谁啊?那都是你的父老乡亲,你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他们看得懂吗?

  当然,善良、正义这类无法变现的德性名词在商业世界中很难被重视,既然发展市场经济,这也很难指摘。但是,不要忘了,在也许有点遥远的国度及并不遥远的过去,次贷危机是怎么发生的?正是那些闭着眼睛签合同的人们把衣冠楚楚金光闪闪的金融世界拖下了水。

  秩序没有了,还玩什么?强调自己有多么正确,有意义吗?

  不要做得太过分。

  (本文作者介绍:宋聆,关注保险业中宏观的运营与发展。)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贷款利率投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重回7% 央行双降将令熊市反弹延续 冯仑:人生最恐惧的是没有方向 怎样操作才能在股市中幸存? 投行高管自杀背后的股市隐忧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摆脱经济困境的十个锦囊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现在很多农民已不屑于当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