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华:异度均衡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拓展

2020年10月07日14:51    作者:蒙格斯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蒙格斯

  作者:谭庆华 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授信审批部,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从其本质上来说,异度均衡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拓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化。可持续发展与异度均衡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描述,前者更偏重理念、偏重宏观,后者更偏重逻辑、偏重微观。

  异度均衡是考虑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维度上的“均衡”问题,是将时间维度上的不确定性、空间维度上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维度上的公平问题等纳入“均衡”分析框架得到的(朱小黄,2020)。从其本质上来说,异度均衡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拓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化。可持续发展与异度均衡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描述,前者更偏重理念、偏重宏观,后者更偏重逻辑、偏重微观。类似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一样,异度均衡为可持续发展探寻了微观基础,进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的分析方法,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在很多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都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可持续发展问题真正引起重视和关注,是来源于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既然面临增长的极限,就必然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从理论演进视角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两个阶段。①

  1.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相对广义的范畴,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都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理论重点研究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问题,以及合意增长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长)问题;发展经济学是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这一类特殊的经济体,重点考虑其市场机制不完备情况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起步阶段;环境经济学②是重点关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制约作用,直接面对在环境可承载前提下的经济发展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

  2.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金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升华,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金融研究领域的成果。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重点关注金融发展的度量(金融结构)和存在的问题(金融压抑、金融约束)以及具体措施(金融深化)。白钦先等(1998)在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针对金融危机所提出的一套原创性理论体系,强调“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国最基本的战略资源”,也有合理开采利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

  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来看,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到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金融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具体体现,是经济金融化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在理论研究上的具体实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直接以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外,其它都是隐含其中且仅涉及部分零散内容,未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全面完整的表述,也未能构建坚实的微观基础。异度均衡理论则试图对此进行一些探索。

  ●二、异度均衡理论的拓展●

  1.构建底层逻辑。异度均衡为可持续发展探寻了微观基础,并通过明确将公平问题纳入分析计量框架,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起底层的经济理论逻辑。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提出以来,侧重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有序开采与合理利用,避免超过地球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洽性缺陷明显,未进一步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即缺乏底层的实现代际公平的经济学方法和路径,更多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对策。而异度均衡据于对不确定性的充分认识,将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利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社会经济体系的动态演进过程,将未来的收益和损耗纳入当期的经济资源配置分析框架,重点关注演进过程中的总收益与总损耗的相对变化情况(即收益损耗比),把握演进变化过程中演进趋势发生转换的点(即拐点),为动态演进趋势的预判预警和适当引导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将机会成本与公平问题纳入分析框架,以期实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维度上的长期均衡,即可持续发展,终于使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正确观念建立在可实现、可观测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解决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底层逻辑问题,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自洽性。

  2.提供研究工具。异度均衡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视角与分析工具。一是异度均衡将不确定性作为常态,以“拥抱不确定性”的姿态将风险管理视角与方法融入研究框架。现代风险管理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和计量管理的理论,以风险管理视角与方法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和把握社会经济体系动态演进的状态,充分考虑各类变量均值与波动变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二是异度均衡的收益-损耗分析方法,即从风险原理出发,考虑社会经济活动的收益总量与损耗总量的关系,在计量模型的基础中,引入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代入收益与损耗波动、风险成本、机会成本、公平尺度等变量,选择合适的能体现上述维度和变量的开源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量,所得到的结果即为异度均衡的实际数值,从而可以更直观和科学地反映某种社会经济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而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经济体系动态演进过程中的趋势转换点,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是否实施其经济活动的依据。异度均衡的收益-损耗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对各种投资或支出行为的评估分析,既适用于宏观的政府公共决策问题,也能对微观的项目投资决策问题进行评估分析。

  3.明确分析维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互为调适与协同进化,注重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协调,注重国与国之间的和衷共济、平等发展。另外,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也专门指出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公平,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机会均等;二是代际公平即世代平等,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要合理利用资源,不要损害后代人获得发展的能力。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其实是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的公平,但从字面上及日常使用情况来看,可持续发展更多强调的是代际公平。而异度均衡则对此进行了明确,即强调异度均衡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维度的“均衡”状况,不仅强调代际公平(时间维度),也明确强调代内公平即区域公平(空间维度)。在城市发展拐点研究中,除对时间维度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外,还专列一章对中心城市发展的带动效应(包括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其实质就是对区域公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并根据中心城市对周边的带动效应来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价城市发展问题。

  4.探索判定标准。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效率和公平,即达到生产资源的效率配置以及生活资源的公平分配,目前关于资源效率配置问题已通过经济学研究的模型化、技术化达到较高的水平和相当的精细化程度,但公平问题并未与效率问题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相反由于对效率的一味追求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代际不公平的问题(也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此给出了专门回答,将公平性作为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③,并对公平的标准进行了明确阐述,其中代内公平重点强调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机会均等,代际公平重点强调当代人的需求满足不能以损害后代人获得发展的能力为代价。应该说,这个判定标准充分满足了公平性的要求,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贯彻公平性标准仍然存在很多模糊的地方。例如怎么样才算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先富带后富”是否算公平?后代人获得发展的能力怎么样才算不受到损害?异度均衡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将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率与公平这两个核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公平作为效率的一部分纳入整个分析计量框架,初步解决了对相关公平性的度量与分析问题。④城市发展拐点研究除重点考虑经济效率外,还专门分析了环境效率和带动效应,其实都是公平的一部分,都是公平的度量,分别是代际公平(更加丰富全面的内涵)和代内公平(区域协调发展)。进而言之,异度均衡也是一套在充分考虑各种成本之后的新的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统一的经济过程,在考虑经济活动的收益和损耗时,将相关的波动因素纳入其中,使得对经济活动的评价更加完善,既关注当期的发展,也关注未来的发展,既关注当地的发展,也关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关注直接成本,也关注机会成本。

  5.指导政策实践。可持续发展从提出以来,更多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7年4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为“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要为目标,通过实践引导特定区域复合系统向更加均衡、和谐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由此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在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而异度均衡则充分吸收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核,将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都纳入其分析计量框架,在现实客观经济数据基础上,尽可能准确描述社会经济体系动态演进状态,预测未来社会经济体系演进过程中可能的波动(即拐点)。与现有大部分研究范式不同,异度均衡不仅限于纯理论的研究,不为了“理论美感”而去构造艰涩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侧重于在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指导具体政策实践,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体系一定时期内周期性波动的拐点因素的分析与预测,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当然,纯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加精准、更加深刻地把握客观世界运动的长期规律,但从政策实践的角度,凯恩斯也说过“在长期中我们都死了”。

  ●三、后续研究方向●

  1.进一步梳理异度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前面已经从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异度均衡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应该说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异度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但这些方面还不完全(例如理论框架和假设前提),每个方面的阐述也还不够深入(例如微观基础、研究工具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当然,由于异度均衡理论自身也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对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2.进一步丰富异度均衡的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异度均衡作为与一般均衡、纳什均衡并列的第三类均衡,由于研究视角与分析维度的区别,导致在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异度均衡基于对不确定性的普遍认识,其研究框架更多地偏向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分担等),其研究工具更多是的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目前异度均衡对此进行了初步阐述,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丰富。

  ①.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从理论演进视角进行的初步归纳与总结,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关注环境、关注经济到关注金融的演进过程。

  ②.根据百度百科,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合理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使用最小的劳动消耗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③.根据白钦先等(2001)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中的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需求性。

  ④.其实关于公平性(或平等)的度量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阿玛蒂亚.森(1972)在《论经济不平等》的开篇就对经济平等的度量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现代福利经济学虽然关注到了分配问题,但却利用“帕累托最优”完全回避了平等问题。异度均衡这里将公平性度量纳入分析框架,并将之作为评价标准的组成部分,从而初步克服了完全不考虑公平性的弊端,但关于公平性度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作者介绍:国内首家中国宏观经济拐点研究和风险研究的独立智库机构,对经济、金融、法律、风险等领域开展量化模型研究)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异度均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