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价格的新哥德巴赫猜想

2016年09月25日08:50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志龙

  “当一个市场的价格不是以年度、季度来估值,而是以分秒、交易日来推算,我们面对的可能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市场,但仍有许多人倾其所有,纵身投入参加这场盛世豪赌,这就是人性的疯狂。”

中国楼市和股市哪个泡沫更大中国资产价格的新哥德巴赫猜想

  南京一家被ST多时快要停牌的公司,靠卖北京两套学区房录得2000多万利润,咸鱼翻身,成功保壳。随即有段子手抖包袱,说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新课题:中国超过50%的上市公司利润不够在北上深买一套豪宅,但卖掉1%的股份就够买几套了,请论证中国楼市和股市哪个泡沫更大,这是一个中国资产价格的“新歌德巴赫猜想”。

  大城市着火般的楼市价格正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分夺秒、火烧连营、加速赶顶态势。有报告称,全球房价涨幅最大的城市中国占了一半,深圳房价已是全球第二高,上周一处在售新盘一周内涨了1.8万元。

  周日,亮瞎你眼的是,“关爱深圳奋斗族”的华侨城推出6平方米精装极小户型,“以绝版空间、绝版生活、绝版低价,助力深圳奋斗族安家深圳,这绝版低价有多低呢?88万起,噢,每平方米14.6666万元的绝版低价。上海、杭州交易爆棚,房产交易系统先后“葛优躺”——瘫痪了。有时一分钟要成交几套房,这一届的房产交易系统看来真不行。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一房难求——当“面粉”的楼面地价高过“面包”时,卖“面包”的发现卖完面包买不回面粉了,干脆也捂盘不卖了。

  于是,抢“面包”要摇号、抢“面粉”要摇号,上海朋友开玩笑说,“检验真爱”的离婚估计离摇号也不远了!摇啊摇,摇啊摇!这个市场吃了摇头丸,打了鸡血般地癫狂。想起一位投资大师说过的话:“当一个市场的价格不是以年度、季度来估值,而是以分秒、交易日来推算,我们面对的可能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市场,但仍有许多人倾其所有,纵身投入参加这场盛世豪赌,这就是人性的疯狂。”

  房地产在中国城市家庭资产中的配置占比超过70%,过去十多年中平均升值了4—5倍,一线城市甚至达到10倍。现在,各方对房地产继续盲目追高,这是长期上涨之后,巨大的财富效应刺激下的过度自信和自我麻痹。

  中国房地产行业两头高杠杆率超过任何行业,一旦有朝一日房价停止上涨进入宽幅调整期,高位加杠杆抢房抢地的将处于非常被动的险境。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杠杆断裂永久损失的风险都会让你命悬一线。现在风头甚健参加抢万科的许家印,几年前他在回忆2008年时曾说,如果不是4万亿的救市,包括恒大在内,当时不知多少在高位跳高了抢地的开发商都是要死翘翘的。

  格雷厄姆说,“由于疏忽或偏见、执念导致的价值偏离可能会持续一段让人难以忍受的时期,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由于过度狂热和兴奋引起的价格膨胀阶段。”那些并未远去的经典泡沫破灭的教材范本一再警示我们,在大众哄抢某种涨了N倍的资产时,资产价格已经很贵,这时买入畸贵的资产是很愚蠢的。去年股市燥热时,各种热钱跑步进场,买股如扔飞镖,很多人加杠杆无脑买入“风口上的猪”,说这轮牛市做完就提前退休了。结果呢?,风乍停,飞猪落地,脱毛鸡都不如。

  面对群体性的癫狂,怎么办?正确的方法是要凭耐心等待泡沫收缩,这时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忍耐对于任何以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但耐心在市场中总是罕见的、稀缺的。

  参与一个投机市场,不知进退,最终会把自己赔进去。从索罗斯到巴菲特,伟大投资家都是真正的独立的思想者,他们不人云亦云,跟风哄抢,他们捕捉的最佳的入场良机,往往是利用了人们集体的盲目性。这就是索罗斯著名的反身性理论。“别人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市场过度悲观恐惧的时候,你要变得勇敢一点。”“如果你的投资和大家一模一样,你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出众的收益。所以,我们必须与众不同。”

  反向投资者成功的几个法宝都是充满哲学思想的:最巨大的风险不是在人人恐惧时,而是在人人觉得风险很小时;最重要的不是市场心理钟摆的中点,而是终点的反转;最重要的不是追求伟大的成功,而是避免重大的错误;最重要的不是市场的波动性风险,而是高杠杆下永久性损失的风险。由去年的股市再到当下四处着火,依然冒着冲天大火冲向楼市的跟风者,高杠杆的投机市场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联储一份“专业分析报告”说,民众和经济学家都信心满满,认为衰退不大可能发生,经济仍会缓慢增长,发生严重衰退的概率为零。奉若神明的几朝阁老格林斯潘在国会声称他大多数决策是正确的。是啊,面对旷世繁荣,谁敢怀疑他呢。然而,2007年底,麻烦就来了,先是住房止赎率大幅攀升1倍,全美抵押贷款机构连环雷引爆,信贷市场风雨飘摇。2008年9月,股市崩盘,20多个交易日跌去了30%。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这就像在干燥的森林里丢了个烟头,迅速燃起冲天大火。危机的突然降临,它果然源于那一片超级繁荣的领域——房地产。

  当房价一再透支并最终失控,超出绝大多数人购买能力时,市场必然崩塌。泡沫发酵到极致,最终会危害社会和整个经济体。泡沫破灭时,房价如巨石陨落,大批抵押贷款借款人成为负资产族群——欠银行的贷款超过了房屋价值——内华达州七成借款人出现这种情况,全美1300多万家庭丧失赎回权而失去住房,佛罗里达州的止赎率甚至达到14%。而这一切都因商业银行“太多的贷款既不审慎也不负责,所有人追求的都只是当期利润。”

  美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里,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叫嚷着要买美国地产证券化产品,似乎那是全世界的“保险箱”。萝卜快了不洗泥,中介机构不负责任,“即使一种衍生品证券是一群牛设计的,穆迪也愿意给它评个3A。有时,一些评级机构甚至还会协助发行者操控评估结果”。这个不透明的“柠檬市场”里信息严重不对称,产品推销员夸大收益和安全性,隐瞒了设计复杂的金融产品中暗藏的风险,金融市场有毒资产泛滥,而投资者缺乏对其潜在风险的认知。

  从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癫狂到美国次贷危机的“08式梦魇”,都极具镜鉴意义。明明是处于一个非理性癫狂的时代,却错把它当作开启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当房地产进入临爆状态时,明明已是毁灭财富的销金池,舆论和专家却把它作为保卫财富的避风港,因为利益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所有人都抓住那个通向财富之门的把手不松手,“齐心协力”的结果是把市场逼到灾难的边缘。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成熟最强大的金融体系,但房地产资本主义最终让华尔街闪电般崩溃。如果把全球的信用配置比做血液流动,那些曾经“最信得过的资产”就是其中的主动脉,而有毒资产的管道化扩散所引起的恐慌和信心丧失,则造成了这条主动脉的严重血栓。再强大的国家,面对曾经的大水漫灌、信贷癫狂、醉生梦死的非理性疯狂后的普遍清算,没有神授的权利可以摆脱这场宿命般的噩梦。

  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管道型系统,每个市场都是系统中相互关联的转轴和齿轮,当一个市场发生险情和危机,会迅速传导到相关市场,并对危机强化起到关键作用,这种病毒式和管道化传播也是金融体系致命的脆弱性所在。当内华达州和俄亥俄州的人还不起次级抵押贷款时,蝴蝶效应迅速扩散,德国一家银行立马陷入困境,甚至远在北欧挪威的小镇都能感到刺骨的寒冷。

  许多北欧国家的养老金机构在市场沸腾时大量买进了评级“高度安全”但最终可疑的次级贷票据。饥不择食狼吞虎咽的时候以为是蜜糖,最后才发现是砒霜。当然,对美国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金融体系具有巨大的韧性和延展性,能吸纳和分散风险,次贷垃圾的有毒资产最终全球买单。

  但不是每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出问题,都有这样好运气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相对封闭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如果出问题,外溢效应很小,苦果只能自己打碎牙和血吞,负资产者和金融体系将面临“撒旦磨坊”的梦魇时分,那将迎来一个民族日益深重的灾难,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就是一面镜子。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的教训,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回望那些资产泡沫破灭时巨石陨落、山崩地裂、山呼海啸的壮烈往事,对于建立宏观审慎的调控决策体系、警醒市场各方参与者,都是可资镜鉴的珍贵历史素材。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财经作家。微信公众号njchenzhilong)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 房地产 楼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