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是厘清改革顺序

2014年06月15日 11:54  作者:钱颖一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钱颖一

  改革顺序的选取既是改革内容本身的逻辑,同时也是改革可行性的因素的重要的考虑。从现在到2020年一共只有7年时间,7年中起步年尤为重要,它不仅仅影响后来的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将显示改革者的可信度和改革的势头和惯性,它是改革整体能否成功的关键。

当务之急是厘清改革顺序。当务之急是厘清改革顺序。

  开启改革新征程的起点是三中全会的决定,我理解,这个决定在经济方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整体设想,就是市场、政府、企业关系的新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更好作用以及企业所有制的多样性和平等性。

  第二个方面是提出了一个项目众多的改革清单,这个清单是一个问题导向的清单,是一个大量的吸收了经济学家和各方面意见的清单。接下来的事情是清单上改革的落实和实施。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关于实施这个问题提出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实施改革的顺序,特别是起步年的侧重。第二是实施改革的激励,特别是政府的激励。

  第一个问题是改革的顺序与起步年的侧重。改革顺序的选取既是改革内容本身的逻辑,同时也是改革可行性的因素的重要的考虑。从现在到2020年一共只有7年时间,7年中起步年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仅影响后来的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将显示改革者的可信度和改革的势头和惯性,它是改革整体能否成功的关键,具体地说,明年是有标志性的改革成功推出的一年。

  回想2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那是1993年11月出台的50条,1994年1月1日有两个标志性的改革出台,一个是汇率并轨,一个是国税局和地税局的分离,这两个特点是显示度高,前者对居民,后者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标志性的改革,正是这两项改革,让人们坚持了信念。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更多更复杂,第一年标志性的改革推进领域更为关键。

  在这里提出有三个方面的标志性改革可能比较强。一是金融,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弹性和形成机制,原因是金融改革在前几年一直在推进,贷款利率已经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事实上已经有相当部分不受管制。

  同时我们知道金融业的市场化水平和人才水平都比较高,金融监管部门在思想,技术方面的准备也比较充分。改革意向也比较强烈。同时,金融改革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显示度。金融改革的另一个原因金融业有潜在风险,现行改革可以暴露隐患,并且可以事前出台措施,防止危机的出现。

  第二个财政,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和地方中央事权的重新划分。明年两会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考验。两会期间,应该显示预算改革的初步力度,不然就会错过。建立更为详细的事权清单,三中全会决定中有严格的定义,现在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就是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的区分和划分。

  当然与金融改革不同,财政改革道路漫长,那么重要的是起步的这个标志性。

  第三个方面是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高度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不仅是中央,关键是地方的审批。现在与20年前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一批法律,因此要区分行政法规与法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实施改革的激励,特别是政府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激励。实施改革,特别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推动。那么实施改革的激励和动力在什么地方,下面我讲三个方面。

  第一,把推进改革,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激励考虑,邓小平说80年代说谁不改革谁下台,这是负激励,另一方面,谁能推动改革,成功的推动改革能提拔,而阻碍改革的就不能提拔,这些都是激励。

  第二个方面的激励是地区间竞争的激励。过去地区间攀比GDP,攀比投资,受到很多批评。但是我们可以变地区竞争为正向的激励。今后,应该以政府职能转变,例如可以编制各地区的行政审批指数和市场负面清单的指数,用以度量改革的深度和力度,这样可以通过改革的正面激励促进地方政府的行动。

  第三,在更广的层面,是政府相对于市场提供的相对激励。在90年代、20年前的改革中,出现了一大批官员下海,因为市场比政府的激励更强。过去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从市场转向政府的逆向流动。因此减少政府的权力,干部的福利,是推动改革向市场化的重要激励。可以这么说,如果在未来几年,我们看到又一次出现官员下海,大学生报公务员的这个热度大幅度的降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市场就真正的开始起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改革顺序财政预算金融改革钱颖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