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这位负责同志充满温情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他说,现在政府工作也喊难,主要是“喊钱不够”,因为以前铺的摊子太大了。但政府再困难,要比那些企业和普通民众好过。经济越是困难,越要有“杜甫情怀”,要有民生情结,越要关心民生疾苦。财政再困难,保障房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也不能打一丝折扣。
元旦前参加一个财税部门的情况通报会,一位负责同志在听取税收情况汇报后,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人听了倍感温暖。
他说,今年以来,财税和土地收入继续高位增长,但经济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特别是实体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和个人,具体困难很多,市场拓展难、贷款难、各种乱收费没有禁绝。我们的管理者要多到困难企业去看看,多听听当家人的苦衷,他们要为社会创造就业,还要面对七所八所动辄上门找茬的“老爷”,他们真不容易啊。
当然,现在政府工作也喊难,主要是“喊钱不够”,因为以前铺的摊子太大了。但政府再困难,要比那些企业和普通民众好过。经济越是困难,越要有“杜甫情怀”,要有民生情结,越要关心民生疾苦。财政再困难,保障房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也不能打一丝折扣。
要看到,财政收入现在仍然在高位运行,但是切忌竭泽而渔收过头税,要坚决刹住那种为机械完成考核任务的“动粗”、“撒野”、“瞎来”,甚至“发疯”的种种乱来。税务机关要多体谅企业的困难,要多从大局考虑问题,严禁随意使用稽查力量,严禁在年终岁末搔扰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经济越困难,越是要涵养税源。
这位负责同志充满温情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元月,各地在公布财税收入和其它经济运行数据时,不再像往年那样,围绕增幅互相攀比,“咬得紧”,而是主动放低身段。过去年底搞的“突击入库”,纸上“账面游戏”不敢玩了,地方财税收入中,税收占比明显提高,税收质量上台阶,这都是可喜的现象。
有些地方过去在考核压力下,税收动辄要提前“过半”,“调库”力度大,下半年的税要提前到上半年。明年的税提前到今年,如果你不听招呼,约你吃饭喝茶,“两次一弄,你懂的!”种种“动粗”、“瞎来”,甚至“发疯”的举动让企业倍感煎熬,风险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增加投资。
我国税收增长连续多年远超GDP的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07年我国累计完成税收收入49449亿元,增长31%;2008年全国税收超过5.4万亿元,同比增18.8%;2009年全国税收收入6.31万亿元,增长9.1%;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轻松跃过10万亿大关,增幅在25%以上,2012年财政收入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1.7万亿,去年可望突破13万亿。
“我们解放初期财政收入有62亿,1978年只有1000多亿,现在这个数量已经不小了”,“重要的是要把这个钱用好,用到该用的地方,不能把这个钱用去搞重复建设,用去搞产能过剩。”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谈到财政情况时,感慨地说。
与这种国民收入超分配相比,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仍然望其项背。难怪《福布斯》多次将中国列于“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位置。西方人把高税赋比作“拔鹅毛”,使劲一把揪下去,“鹅”都是有痛感的,当然要痛得呱呱叫。因此,如何在“拔鹅毛”的时候尽可能减少“鹅”的痛感,税费征收中要“不瞎来、不动粗、不发疯”。
另一方面,要真正给微观主体轻税薄赋,以营改增的持续大面积扩围为标志,大面积减税已经在启动,但力度还不足。经济转型时期,呵护夫妻老婆店式的“小鱼小虾”,善待为社会创造就业的经营者。如果竭泽而渔征过头税、收过头费,把水抽干了,明天增长靠什么呢?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