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是“蚁族”

2013年08月23日 10:39  作者:陈澍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澍[微博]

  顶着“史上最难找工作”光环的这届毕业生确实给人一种时运不济的感觉,但回头看,毕业生找工作哪有容易的呢?这本来就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除了抱怨,不如扪心自问,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刚毕业,做“蚁族”真的不算什么,关键是看你是否敢于吃苦,奋斗几年,有能力的自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没有能力的,或者说熬不下来的,回老家也未尝不可。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今天偌大的中国可能就是这么现实的,要么去“拼爹”,要么就靠自己拼人生吧!

  又到毕业季,网上除了万紫千红般的毕业照片,最多见的可能就是大学生们的抱怨,特别是在大城市里读书,又渴望毕业后能继续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大学生们⋯⋯

  顶着“史上最难找工作”光环的这届毕业生们确实给人一种时运不济的感觉,但回头看,又有哪一年的毕业生觉得自己找工作是很容易的呢?这里面确实有很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本来就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除了抱怨,不如扪心自问,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自己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有媒体报道说,在上海的大学毕业生今年第一份工作月薪很多还不到3000元。无可置疑,对于上海这样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而言,月薪3000元确实会让你在上海的生活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于是乎,媒体开始同情毕业生,并把他们中的一些称之为新一批的“上海滩蚁族”。每月挣着3000元的工资,只能找几个人一起合租,比如一间男生8人间,20平方米左右,四张床,一张桌子加上8个柜子,就这样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所谓“蚁族”阶层的转变。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海特有的情况,试问北京、香港、纽约、伦敦⋯⋯哪个都会城市不是这样?我亦同情在外地打拼的学生们,在家有父母,出外才知道一个人的生活有多艰苦。但是,毕竟这条出外打拼的路是你自己选的,没人逼你。喜欢这里,相信自己,就留下!熬不下来的,不如回家。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把在大城市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工作经验带回老家,也不失为一种“适者生存”的策略,可能在老家,大家会纷纷仰慕你的大城市经历,你亦可以把你在大城市学到的东西投入到你在老家的工作之中去,反而会比你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继续待着更能出成绩。

  想起我们读书时,谁又没住过8人间、6人间?好在当时的媒体可能不是很有创造力,也没人给我们冠以“蚁族”这样的昵称。说得再赤裸裸一些,我们读大学时,上厕所都是蹲着的,洗澡都是群裸的,热水时有时无(也因为这样,男生都很乐于帮女生提热水瓶,由此催生不少浪漫校园爱情故事)。而在那些年,集体跑去食堂看电视已经算是每天很好的一种课余享受⋯⋯

  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在上海等大城市里读书的大学生,物质条件和十年前比已经算是有了很大的飞跃,有些在大学里就已经住上四人一间的公寓楼。毕业后反倒要做“蚁族”,想想70年代、80年代的师兄师姐们,这样的“苦”他们早在校园里就尝过了。

  竞争不是请客吃饭,竞争本来就是如此残酷,再讲一个内地学生来香港求学的真实故事。

  我在香港大学读硕士时认识一个从北京来的同学,这里暂且称他为J。J之前在一间外国驻北京的大使馆当首席翻译,一直很渴望香港的独立和自由思考氛围,于是抛下北京的一切,只身一人来到港大读国际关系硕士。他在北京的时候,月薪早已过万,来到香港却成了“蚁族”。

  毕业后,J决定留在香港,并进入一家公关公司工作。面试时,老板知道J之前有外交工作经历,不过还是希望他在这间公司从头开始做,当然,只要做出一点成绩,升职的速度可能比之前毫无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新生要来得快⋯⋯

  事实证明,老板没有看错,J在这家公司确实做得不错,也因此升得比其他同事要快。最近J把老婆也接来香港住,也终于可以摆脱在香港两年的“蚁族”经历,在港岛找了一间小房子,开启了“两人世界”的新篇章——用他的话来说,基本上算是“熬出头”了。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在香港其实不少,相信在上海也不会少。刚毕业就做“蚁族”真得不算什么,关键是看你是否敢于吃苦,奋斗几年,有能力的自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没有能力的或者说熬不下来的,回老家也未尝不可。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今天偌大的中国可能就是这么现实的,要么去“拼爹”,要么就靠自己拼人生吧!

  (本文作者介绍:陈澍,报社编辑,著有《外资银行在中国》一书。)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蚁族拼爹就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