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拯救股市 > 正文
 
吴一萍:破不立还是破而不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09:1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海通证券研究所 吴一萍

  守了5年的千三铁底,就在昨天被轻易击穿。多头几乎毫无抵抗,但也没有太多的恐慌,反映出市场的麻木和绝望。5年来的新低悄悄来临,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多头不作为的背后

  在1300点岌岌可危的前几天,我们看到多头反抗的痕迹,9月2日一根长下影线的阳线说明有资金在“活动心思”,那天拉起指数的不是大盘指标股,而是纺织等板块的超跌股,说明并非以往护盘的资金、而是主动入场的非主流资金。但是,就在大盘真正击穿1300点之后这些资金却丝毫没有抵抗动作。这并不能认为是短线投机资金实力不济,更大可能是其信心已被彻底摧毁而放弃抵抗,连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这样的中流砥柱都出现了极大的恐慌性抛售,反映出目前的下跌只能用其中机构的心态转变来解释了。主流机构的行为给市场信心造成了巨大打击,这直接导致最后活跃的短线多头噤若寒蝉,没有人再有胆子去抢反弹。那么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到了“否极”的地步了呢?

  空头的胆量和能量

  从成交量上来看,沪市前期已经步入40亿元以下的地量水平且持续了有近10天,多空双方都拒绝“出招”,都已经到了精疲力尽的地步。但是,最近两天成交量又放大到40亿元以上、新的空方力量又在加入,这似乎说明板块间的轮番跳水难以休止,空方的力量又有增强。

  问题要深入分析。首先,从空方的心态来评估。前期的地量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空方的力量已经衰竭,空方也害怕在1300点附近出现报复性反弹而踏空,这是问题的一面;但还存在另外一面,如果我们从以往见底时的地量水平来衡量,其实目前的地量状态仍然没有达到真正衰竭的程度。笔者将证监会网站上公布的1998年8月以来的月大盘换手率进行统计分析(用换手率这个交易活跃的相对指标要比用成交量的绝对指标科学一些),发现大盘在多次反转和反弹行情出现前一两个月换手率水平要接近10%的情形,也就是说日均换手率在0.5%左右,这基本上才可以视为地量的极限。

  以2003年为例,8月到达11.21%的极限,之后9月回升到13.61%,10月再上升到14.19%,大盘在11月才展开行情。而今年6月才到达18.64%,7月18.95%,8月下降到15.23%,实际上并没有到达前期真正的地量极限水平。这反映出虽然多空双方的力量都已经削减很多,但双方都仍然对行情存在幻想、没有到绝望的程度。如果按照以往大盘见底的经验数值,日成交量要保持在37亿左右的水平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地量。所以,目前空方的心态虽然已经疲弱而能量还没有完全衰竭。

  其次,空方的真实能量会不会被恐慌气氛所放大?一般来说,市场低迷的气氛会将所有的利好都淡化、而将些许的利空都加以强化,市场对加息的担心、对“海归”大盘股的担心,已经到了消息面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大波动的地步,我们可以从前期地产股的跳水以及近期高速公路板块的跳水中感觉到这种情绪。如果空方阵营中有故意诱空力量存在,很可能这种情绪就会被充分利用。

  最后,空方的力量还有多大?这轮下跌资金面“受伤”是直接原因。虽然目前绷紧的资金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但股指跌到20倍以下的市盈率时场外资金已经等待着能够点燃干柴的星星之火了。从短线来说,笔者认为一直保持坚挺的大盘蓝筹板块就是空方的最后要攻克的堡垒,大盘蓝筹板块的筹码松动证明空方已经甩出了“杀手锏”,这标志着黎明前的黑暗已经来到。但从中长线来看,宏观调控、全流通、券商的规范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空方的力量会时强时弱,光明不一定会迅速到来。

  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从大盘接近1300点开始,市场的格局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前期的机构博弈为主的对垒状态转变为市场和政策的博弈。虽然市场也知道政策扭转不了市场本身的规律,但在系统性风险凸现的今年,许多超出市场层面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而且股指又运行到了5年来的低位,等待利好政策是投资者最后的希望,用股指来倒逼政策可能是空方的真正目的。

  那么,博弈的结果会以市场的胜利而告终吗?短期内是可能,前期证监会出台IPO定价改革以及暂停发行新股可能就是一种投石问路的举动,继续出台一定程度上被市场认可的利好政策可能性很大。但是,制约股市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等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种倒逼式格局下市场很可能出现脉冲式的报复性反弹行情,而且在消息面极度混乱的状态下,技术面往往会发生作用,技术面发出的底背离信号告诉我们反弹随时可能会产生。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