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富商如何成长为保险野蛮人?

0

潮汕富商如何成长为保险野蛮人?

第38期

2016年05月12日18:31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保险中的“野蛮人”,前所未有地受到了监管的重视。

  保险中的“野蛮人”,前所未有地受到了监管的重视。今年以来,富德生命人寿先后曝出董事长张峻被带走调查、高管涉嫌转移资产保监会入驻调研等消息。不管是激进的保费增长与凶猛的股权投资,还是高管团队的“强硬作风”,使得生命人寿的经营风险也逐渐显露,面对保险“野蛮人”的激进发展,也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财新报道称,保监会于4月19日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决定派出一个小组到生命人寿调研。调研之前,保监会还通知了生命人寿董事长方力与总经理张汉平于4月20日赴保监会了解情况。

  消息称,保监会于5月3日派出一个小组去生命人寿调研,原因则为一封关于生命人寿高管涉嫌转移资产的举报信。保监会收到举报信之后,就通知富德生命人寿董事长方力和总经理张汉平于4月20日赴北京了解情况。海南保监局副局长易细纯,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资金运用部、发展改革部和财务会计部人员已于5月3日来到富德生命人寿总部。

  不过,富德生命人寿随即发布声明,否认了高管涉嫌资产转移,称公司目前一切经营活动正常,高管团队忠于职守,一如既往依法合规从事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公司愿积极配合监管调查并按监管要求定期报送相关信息。而就在三个月前,富德保险控股董事长张峻或涉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一案,随即被带走协助调查。

  近几年,保险圈不乏出现保费翻倍增长、股权投资凶猛的“野蛮人”,而富德生命人寿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资产负债匹配缺陷带来的风险,成谜的大额增资来源,以及一股独大的强硬作风终于使“野蛮人”成功获得了监管前所未有的关注。生命人寿逐年翻番的保费规模、凶猛的股权投资、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增资,令人叹为观止,其由此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潮汕富商的保险路:朝中有人好做官?

  潮汕富商的保险路:朝中有人好做官?

  张峻本人几乎主导了富德生命人寿的主要发展路径。张峻祖籍广东普宁,原名张仲俊,和宝能系的姚振华一样是潮汕商人,与多数潮汕商人一致,十分低调,尽管频繁见诸报端,却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被称为隐形的深圳首富。投资领域的高调与张峻的个性形成极大的反差。张峻通过寿险平台,在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金融+地产+能源”等投资版图。富德生命人寿也因为“狙击”金地集团、浦发银行、佳兆业、中煤能源在资本圈声名鹊起。

  然而,今年2月5日,张峻被带走协助调查。在张峻失联前,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刚刚被调查。2月22日,富德保险对外公开声明称,经向公司董事长张峻先生家属了解,张峻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属于个人事务。直至目前,张峻协助调查已超过三个月未归。

  上世纪90年代,原名张仲俊的张峻就以电子产业发家于深圳龙岗区。随后,张峻转型房地产行业,其2001年在龙岗区建设的新亚洲花园,至今都是龙岗地区最为著名的楼盘,而这几年时间,也正是刘志庚执掌龙岗区区长和区委书记。

  10年前的2006年,张峻开始入局生命人寿。而当初,张峻能够控股生命人寿,很大一部分股权就是来自于广东省国资委间接控制的国有股权,加上随后接手的两笔股权转让,当时张峻很快控制了生命人寿22.53%的股权。

  资料显示,张峻早期的创业,始于深圳一家名为“宝安县粤宝永发工业公司”的集体企业。此后,其发家过程先后经历了粤宝永发—新亚洲实业—国民投资—富德控股四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内,张峻采用不同企业作为核心控股平台,麾下企业名称也不停更改。并且,越到后期,张峻越趋向于通过代理人持股的方式隐身幕后。

  张峻操盘的人事安排也非常耐人寻味。自2008年张峻出任生命人寿董事长以来,六年更换五位总经理,这在保险行业内实属罕见。张峻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近年来一直在选择更为合适的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张汉平,是生命人寿老将,据多位生命人寿人士透露,其与张峻有间接亲戚关系,也是张峻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生命人寿于2011年集中引进了一批高管人才,并迎来二次发展时期,其16位高管中,两位有监管机构背景的高管,一位是保监会人险部原副主任方力,还有一位是河北保监局原副局长安秀洪。高管“换血”及保监会官员的“空降”,为生命人寿助力不小。时代周报曾报道称,有接近保监会人士指出,引进保监会“下海”官员,或许是因为“朝中有人好做官,民营企业更懂得这个道理”。

  公开资料显示,方力不仅有着保监会工作经验,还曾参与过多项监管措施制定。方力于2011年加盟生命人寿,随后出任副董事长,在此之前曾任中国保监会寿险部监管处处长、副主任等职务。此外,方力还是中国保监会第一届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精算师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方力于2011年5月空降生命人寿,而在此后不久也恰逢保监会官员大变革,同年10月份中组部宣布项俊波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已达官方规定的65岁退休年龄。

保费激增与巨额增资

  保费激增与巨额增资

  生命人寿保费规模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对最低资本的要求也迅速增加,资本金如不能及时补充将影响到偿付能力。

  根据《新财富》的调查显示,2002年成立的生命人寿,2004年保费规模就达到12.45亿元,2005年则实现规模保费32.36亿元,同比增加160%;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65.60亿元,同比增加90.1%。2008年后,随着股权变更的频繁以及南迁深圳等诸多事件的影响,导致高管层出现频繁震荡,甚至出现全部班子成员辞职的现象,导致随后两三年的保费规模日渐滑落,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

  这一情况直至张峻的浮出水面,眼花缭乱式拿下生命人寿控制权,请来跟随原新华保险创始人孙兵出走的一批新华猛将方才改变这一困局,并在神秘巨额资本的推动下焕发更猛烈的第二春。

  2010年,乃新华猛人入主首个年度,生命人寿实现了保费收入153亿元,同比大增119%;2011年同样实现了大丰收,保费同比增53%,实现保费收入233亿元;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生命人寿年度保费规模达到1651.94亿元,仅次于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跃居第三位。市场份额从0.86%攀至6.8%,总资产达到4000亿元。

  然而,保费规模迅速增长,对最低资本的要求也迅速增加。若资本金未得到及时补充,将最终影响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

  生命人寿最新出炉的年报暴露出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数据显示,2015年度富德生命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57%,较2014年度的181%大幅下降,创下近6年新低。在2010年至2011年,生命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曾分别高达212%和279%。

  面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创新低,富德生命人寿的当务之急便是紧急“补血”。也确实有消息称,富德生命人寿目前已在筹备新一轮增资。

  事实上,2010年至2012年间,生命人寿就曾增资8次,注册资本也由35.74亿元跃升至107.75亿元。公开数据显示,富德生命人寿2014年的最低资本为74.69亿元,2015年飙升至142.5亿元,截至一季度则达到366.82亿元。但今年一季度生命人寿的实际资本还有所减少,因此直接的后果便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04%逼近红线。

凶悍的股权投资

  凶悍的股权投资

  2015年报显示,富德生命人寿全年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达1838.15亿元,同比增长183.50%。

  早在2013年1月,富德生命人寿即开始大规模的买进。首批目标直接就瞄准了金地集团和农产品,经过多轮举牌,在2014年4月,其已经成为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7.7%。但富德生命人寿并未就此止步,通过持续买进,继续巩固自己的第一大股东之位,到2014年10月,其在金地集团的持股比例达到29.9%。

  在买进金地集团的同时,富德生命人寿对农产品也大举加码,到2014年九月末,持股比例达到25.016%,而当时农产品控股股东深圳国资委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也不过29.9999%。

  在突击金地集团以及农产品之余,富德生命人寿从2013年下半年还大举买进港股,包括佳兆业、以及中煤能源。

  当然,富德生命人寿在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手笔还来自于2015年对浦发银行的连续四度举牌。2015年5月建仓浦发银行之后,8月底,富德生命人寿第一次举牌,此后又分别于9月12日、11月11日、12月8日三度举牌,累计持股比例达到20%,成为了浦发银行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距浦发银行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也仅有2.256%的持股差距。从5月到12月,7个月的时间内,为买进浦发银行,生命人寿先后耗资总计达600多亿元,作风之激进,令市场瞠目结舌。

  进入2016年,富德生命人寿并未停止增持步伐,最新的一季报中,其对浦发银行的持股已经突破20%,达20.68%。只不过,此前持股占比2.54%的“分红”账户退出了浦发银行十大流通股东,富德生命人寿旗下另一账户“资本金”作为“新进”成员替换上阵。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富德生命人寿的身影出现在4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分别持股农产品29.97%、金地集团29.92%、浦发银行20.68%、广汇汽车0.20%。

  这种一边不计成本地推动保费飙升,一边寻觅投资时机、做大资产的模式,被业界称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在经营层面,这类险企的发展模式通常以高成本、短期限、保障成分低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开路,迅速做大保费规模,并辅之以激进投资。然而,如今在资产价格下行周期,加之保监会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新政(限制五年期以内理财型保险的规模),这种模式在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上的缺陷已日益显著。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股独大的类家族控制。一旦有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其公司治理、风控体系就会形同虚设。一方面,控股股东可以不受制约地推行激进的发展策略,不计成本地扩大资金规模;另一方面,控股股东最初的资金来源往往是银行或信托贷款,实现控制后通过关联交易套取保险公司资金,反过来偿还贷款或进一步对保险公司增资,做实其控制权。

  (来源:综合新京报 、中国经营报、弥达斯微信号等)

文章关键词: 富德生命人寿 张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