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之争背后:宝能系绕开监管谋利益

0

万科之争背后:宝能系绕开监管谋利益

2015年12月15日17:07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对万科持股达到20%,成为第一大股东后,若与安邦联手,万科管理层如没有争取到足够股东支持,他们有失去万科控制权的危险。险资野蛮举牌背后或另有深意,除豪赌房地产获利外,或意在绕开监管谋利益。但监管警觉后保险业盛宴还能持续吗?

  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对万科持股达到20%,成为第一大股东后,若与安邦联手,万科管理层如没有争取到足够股东支持,他们有失去万科控制权的危险。险资野蛮举牌背后或另有深意,除豪赌房地产获利外,或意在绕开监管谋利益。但监管警觉后保险业盛宴还能持续吗?

  “宝能系”旗下的金融平台——前海人寿及一致行动人钜盛华等,通过在二级市场连续举牌增持万科的股票,目前宝能系已经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0%。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对上市公司频频举牌,主要集中在银行和房地产等蓝筹股领域,而且持股比例较高,有的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中前海人寿、安邦两家险企是较为典型的资产负债激进型保险公司。

前海人寿激进 宝能系绕开监管谋利益

  前海人寿激进 宝能系绕开监管谋利益

  新浪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沈萌认为,具有潮汕商人拼搏传统的宝能系近年来异军突起,不断在资本市场中搏杀,在举牌争夺万科之前,还曾经于2014年试图染指同在深市的房地产企业——深振业和天健集团,只不过在与深振业和天健集团大股东深圳市国资委的对垒中不敌败阵。

  可见,作为有庞大地产业务的宝能系,对资本市场中的地产类上市公司情有独钟,如果说2015年宝能系攻击万科,有押宝中央放松房地产业管制的意图,但在A股火爆的2014年即频频涉足彼时低迷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则显现出宝能系醉翁之意或许不在酒。

  宝能系最核心的两大王牌支柱,其一是金融平台——前海人寿,另一个就是地产平台——宝能地产,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是一个重资本、轻资产的行业,需要不断通过充沛的资金来实现“拿地-抵押-开发-销售-回笼”的周期循环,但保险业作为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不能直投资“项目制”的房地产开发业,除非是投资具有长期、安全、稳定收益回报的商业地产,就像此前安邦保险在纽约、伦敦如买菜般收购当地地标建筑。

  可见,虽然宝能系手握资金和地产,但两者之间不能直接产生关联,需要一个中介打通政策监管上的隔阂,那么一个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恰恰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上市公司的证券为其提供资金、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金投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可以回馈超额利润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将房地产利润放大返回保险公司,虽然资金链在三者间流来流去,但始终在幕后大佬的手掌心中。

  曾经以为前海人寿只不过是一家有中国特色的门口野蛮人,为了豪赌房地产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而下重注,之后获利退出,毕竟前海人寿用以争夺万科的巨额资金绝大多数都是超短期、高回报的投机性融资,不足以支撑其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但通过回顾宝能系旗下的资产配置与成长模式,赫然发现,宝能系不止于做一个赚的盆满钵满的财务投机者,或许其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局。

  另外,有分析认为,集中持股有利于采用权益法记账,从而改善账面业绩。保险公司举牌后,可通过争取进入董事会席位,或者继续举牌至 20%,从而对上市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记账。采用权益法记账,账面投资收益率可高达市盈率的倒数,同时股价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和投资收益不会产生影响,如果保险资金期限较长,在周期底部买入还能获得显著的价差收益。既可以追求投资收益也可以获得业务战略合作。

前海人寿三换总经理 董事长难伺候?

图为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图为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

  前海人寿三换总经理 董事长难伺候?

  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2月,目前注册资本45亿元,是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通过旗下的钜盛华联合另外6家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机构,而姚振华亦出任前海人寿董事长。

  钜盛华注册资本101亿元,股东包括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等。其中,宝能投资集团注册资本3亿元,姚振华是唯一自然人股东。而前海人寿的另外4家股东也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粤商物流、华南汽车交易中心、凯诚恒信仓库最初都是深业物流集团所建立,深业物流集团目前股东为钜盛华和创邦集团(原傲诗伟杰有限公司),钜盛华控制在姚振华旗下,创邦集团控制在宝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建辉名下。另外,钜盛华和深粤控股也曾经是母子公司关系。

  外人想在这个典型的民营企业里生存并不容易,从开业到现在,前海人寿频繁更换总经理。第一任总经理,也是前海人寿筹备组成员的孙伟光于2013年2月份离职,如果说孙伟光的离职是由于关国亮对于新华旧部的召唤,那么第二任总经理傅杰的离职就真的是“水土不服”了。

  2013年11月,傅杰到任前海人寿总经理一职,然而上任不到半年,市场就传出傅杰出走的传闻,理由是“不受尊敬,总经理连2000元的报销权限都没有”。前海内部人士也坦言,在前海人寿涉及3万元以上的款项都要姚振华亲自批复。由此看来,总经理一职在前海人寿似乎“权力有限”。根据前海人寿官网披露,傅杰出走后,直到2015年8月,前海人寿才核准刘宇峰担任前海人寿总经理。目前前海人寿有5位副总经理,分别是沈成方、姜燕、曾海燕、李明、周冬梅、高安凤,两位总经理助理:王凤杰和袁敏。

  针对前海人寿频现高管团队大换血,《燕梳新青年》曾评论称,保险职业经理人的频频出走,直接原因是前海人寿的实际控制人、其董事长姚振华不尊重总经理这一头衔、不尊重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性、不尊重保险业的运营规律,而这一切的背后,凸显的或正是前海人寿作为股东房地产业务输血平台这一本质。

  除了大权独揽之外,还有是对保险职业经理人专业性的不以为意。据了解,姚振华对保费过分重视,保费标准都是百亿计。2013年继续开设6家省内分支机构后,前海人寿在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居然突破百亿保费平台。如此超高速的扩张,前海人寿从成立开始就被质疑是股东房地产业务输血平台,所获得的保费将流向姚振华所控制的宝能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

安邦的角色

  安邦的角色

  正当宝能系强势争夺万科第一大股东时,另一家声名赫赫的资本巨擘——安邦保险突然杀入战局,大手笔举牌买入万科5%股份,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能否达到30%股权触发要约收购安邦成为了关键人物。如果宝能系拿到安邦所持万科A股5%的股东权益表决权授权,加上此前相继买入的20.008%股权,宝能系已手握万科股权合计25.008%。

  这并不是安邦第一次持股万科。这一次,安邦保险究竟是“白武士”还是新的“阻击者”?其意图何在?对于举牌万科,安邦保险表示是出于对万科A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但其又同时强调,“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万科A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决定何时增持万科A的股份及具体增持比例。”

  可以发现,安邦保险与“宝能系”几乎是同步对万科展开增持操作。“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期间大举买入 5.49亿股万科A,在“宝能系”发力增持后,安邦保险进入12月份也一改此前低吸态势,开始不计成本抢筹万科A,其中“安邦财险-传统产品”本月购入万 科1.53亿股;同期“安邦人寿-保守型投资组合”买入万科2.42亿股。按照股价预计,此次花费在百亿元上下。

  对于安邦保险,中信证券将其称之为“股东积极主义”,它们惯用的招数,是先在二级市场进行目标公司股票收购,在举牌之前往往会与目标公司高层或大股东有所接触,确定下一步的玩法。但是本次举牌万科方面表示未有沟通。

  安邦保险目前的意愿不得而知,但其同生命人寿在地产股权争夺方面有过竞争案例。2013年末,生命人寿曾不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意欲拿下金地集团控股权,彼时的金地集团原第一大股东福田投资几番交手过后已渐显颓势,但就在此关键当口,安邦保险于2013年12月初强势举牌金地集团,正式加入战团。此后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便对金地集团展开了“举牌暗战”,各自持股比例也节节提高,互不相让。安邦保险与生命人寿互相制衡所带来的结果是,金地集团职业经理人团队地位稳固下来,如今依旧执掌着金地集团的经营管理大权。

资金来源成谜 监管警觉险资野蛮举牌

  资金来源成谜 监管警觉险资野蛮举牌

  此次举牌的资金来源问题,一直受到质疑。在最近不到半年时间里,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为了夺下万科第一大股东席位前后投入资金332.16亿元。通过7只带杠杆的资管计划,钜盛华完成对万科的最后一次举牌,成功跃居万科第一大股东位置,而这也引发深交所发出关注函,询问钜盛华是否能够支配7只资管计划中的万科4.97%股份的表决权,也要求钜盛华说明具体出资情况。

  回顾权益变动公告可发现,钜盛华当时通过南方资本、泰信基金和西部利得基金等3家公司的7只资管计划合计买入万科A股5.49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4.969%,从而发起了最后一次举牌。这7只资管计划都明确表示“可用于投资万科A股股票”,并且持股表决权都归属于委托人,如果万科召开股东大会,资产管理人要按照委托人的意见行使表决权。

  此外,上述7只资管计划都明显带有杠杆属性,它们在产品描述中都提及了资金的分级结构,部分还明确区分了优先资金和劣后资金。市场人士表示,钜盛华是资管计划的委托人已经没有疑义,有疑义的是,是否还存在其他委托人、钜盛华能否控制表决权,以及最关键的是:谁在三天时间内为钜盛华提供了充足优先级资金?这点不仅一般投资人感到好奇,深交所也忍不住要发函询问。

  不过,截止今日,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并未如期回复深交所关于资金来源、收购程序等询问。而深交所监管函明文要求:12月14日前将相关回复意见及证明文件书面函告并对外披露。

  无独有偶,面对险企频繁举牌,保监会日前出台了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的相关通知。保监会强调,在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方面,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利率下行可能带来成本收益错配和利差损风险。二是部分公司存在“短钱长配”现象,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当前,一些保险公司的部分负债端业务呈现期限短、成本高的特征,如果这部分资金集中投资于股权、不动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针对重点保险公司,保监会要求其进行资产配置压力测试,评估对资产收益率、现金流和偿付能力的影响。对于评估认为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或出现重大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保监会或将采取提高流动性资产比例、限制资金运用渠道或比例、限制相关保险产品业务销售、责令股东提供资金支持等监管措施。

保险盛宴能持续多久?

  保险盛宴能持续多久?

  面对保险行业频繁举牌行为,中金公司(CICC)12月14日发布了最新研报《保险行业,盛宴能持续多久》。中金认为,保险公司通过权益法核算的方式集中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是市场利率下行、流动性充裕环境下的一种可行选择,盈利稳定、低市盈率、高分红比率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潜在目标。但如果资金来源期限较短、成本较高,也会酝酿流动性风险,因此对资产负债激进型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性持谨慎态度。

  激进型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上升值得关注。负债端期限较短,将成本出现高企的情况。激进型的保险公司往往在承保端主推短期高收益理财型产品,这可以帮助公司快速积攒保费做大资产,但与此同时,保单的成本往往较高,且退保率在前几年十分高,保费增长的持续性较差。以前海人寿的海鑫利3号年金产品为例,该产品为前海主推的万能险产品,成本上目前最低保证利率为2.5%,而结算利率高达7.3%,成本高企,期限上该产品本为长期年金产品,但由于第二年后已无退保费用,基本上绝大部分投保人将在第二年退保,期限可以认为是1年期产品。投资端要求稳定且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才可以覆盖保险资金的高成本。

  目前,激进型保险公司全部资金成本(保单持有人预期收益+渠道费用)在6.5%-8%,要覆盖这一成本,则需要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达到8%以上。按照2014年数据,由于股票投资和固定收益率投资都表现出色,激进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均较好地跑赢行业平均和资金成本。但是后续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假设其他类型投资收益率约为4%,即使蓝筹股集中持股比例达到监管上限40%,只有投资市盈率持续低于10倍的公司才能覆盖资金成本。

  另外,从账面上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还能覆盖住保险产品的成本,但集中持股也意味着变现难度大,需要长期的资金来源或者持续的保费流入才有可能,否则现金流将面临很大压力。激进型公司的保单通常在1-3年,这大大削弱保费增长的持续性,未来随着利率等因素的变化,流动性风险逐渐加大;经济不断下行,传统周期性行业的盈利面临威胁,账面投资收益率也会出现下降。

  在保监会细化偿二代承保端和投资端的风险后,高风险投资面临更高资本要求,综合来看,激进型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偿付能力压力。(综合新浪财经、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日报、中金研究报告等)

文章关键词: 前海人寿 万科 钜盛华